《牛市简史 A股五次大牛市的运行逻辑》王德伦,王亦奕,张日升,李家俊等|(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牛市简史 A股五次大牛市的运行逻辑》

【作 者】王德伦,王亦奕,张日升,李家俊等
【丛书名】投资者必读系列
【页 数】 218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20.12
【ISBN号】978-7-111-66834-3
【价 格】68.66
【分 类】股票市场-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王德伦,王亦奕,张日升,李家俊等. 牛市简史 A股五次大牛市的运行逻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1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牛市简史 A股五次大牛市的运行逻辑》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基于宏观经济基本面、资金流动性、市场风险偏好,在区分长、中、短期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微观结构等角度,运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打通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搭建了完整的策略投资框架与分析体系。本书深入剖析了中国股票市场历史上五轮牛市(分别为1991-1993年、1999-2001年、2005-2007年、2008-2009年、2013-2015年)的宏观背景与诞生原因,对当时股票市场的基本面、资金面、政策面等情况均做了细致的梳理与分析,对市场的行情节奏、交易特征、风格表现等方面均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对每轮牛市中的强势行业表现与个股表现开展了系统的分析,也对后续牛市终结和牛熊切换进行了研究。除了对五轮牛熊进行分析,本书还在文中穿插了数轮牛熊的分析相关的专栏,从全局的视角补充了这类事件对股票市场和投资机会的影响。

《牛市简史 A股五次大牛市的运行逻辑》内容试读

第一章

五次A股大牛市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牛市的定义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心目中对牛市的定义也不同。

一般来说,价格长期呈上涨趋势的市场就是牛市。但是对于持续多长时间、涨幅多少才能算作牛市,并没有统一的观点。在实践中,有人认为大盘涨幅超过20%即可以认为是牛市,也有人认为指数涨幅达50%才可认为是牛市。本书选

取了A股历史上五次“持续时间接近或超过一年、股指实现翻倍”的大牛市作

为研究对象,时间段分别为1991~1993年、1999~2001年、2005~2007年、2008~2009年、2013~2015年。

从涨幅和持续时间来看,第一次牛市沪市上涨1353%,持续21.4个月,深市上涨723%,持续17.8个月;其余四次牛市沪市分别上涨110%(25.3个月)、

2牛市简史:A股五次大牛市的运行逻辑

501%(28.8个月)、103%(9.1个月)、155%(11.9个月),另外第五次牛市中创业板上涨571%(30.4个月)。具体的五次牛市指标详见表1-1。

从个股涨幅分布来看,除了第一次牛市股票数量少且多数股票上市时间接近牛市尾声外,其余四次牛市中个股价格大多翻倍,甚至是原来价格的2~10倍。第二次至第四次牛市,实现翻倍的股票占比分别为48%、89%、84%,第五次牛市中主板和中小板实现翻倍的比例为89%,创业板的比例为98%。

其实,若以股指翻倍为标准,则A股一共有八次大级别牛市行情,但是20

世纪90年代早期市场尚不成熟,股市制度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上市公司数量有限,前几次牛市的驱动力和特征大同小异。由于1991~1993年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指数翻倍行情在时间上接近、逻辑上一脉相承,可以算作同一次大牛市

中的两个波段,因而笔者把它们合并成第一次大牛市作为详细分析的范本。对1994年、1996年的两次指数翻倍行情,本书只做简单介绍,厘清过程,帮助读者见微知著。此外,第一次大牛市中沪、深两市较为独立,我们将分别对两市进行行情回顾与分析;第五次大牛市(2013~2015年)创业板与主板行情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对两个板块单独梳理,尤其关注成长、小盘风格与价值、大盘风格的切换。

第二节

五次大牛市宏观上的共性

我国股票市场历史上五次大牛市在宏观方面的共性特征总结见表1-2。五次大牛市与经济、通胀、流动性等单一变量间没有必然联系。

·经济2次上行,2次下行,1次深V反转。即使经济差,股市也可以走牛,

例如1999~2001年和2013~2015年。

·通胀1次上行,3次下行,1次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和PPI(生产者

物价指数)分化。1999~2001年、2008~2009年、2013~2015年,

宏观环境处于通缩或者走向低通胀的过程,市场维持上行趋势。

6牛市简史:A股五次大牛市的运行逻辑

·流动性3次走向宽松,2次逐步收紧。流动性收紧、贴现率上升不代表金融资产价格必然下挫,比如1991~1993年、2005~2007年流动性

收紧,市场亦迎来大牛市。

我们判断市场的基本框架来自证券投资学中的股利贴现模型(DDM模型),

并对这一模型进行了适当的变形以更好地阐述观点。股票的内在价值V由3个

因素决定:分子端代表经济基本面及企业盈利,具体来看又由资本、净资产收益率(ROE)入、分红率()构成。分母端由无风险利率(r)及风险溢价两部分构成。无风险利率与市场流动性互为表里,流动性越宽松,无风险利率越低。风

险溢价由股票自身的贝塔系数(B)、风险评价以及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共同决定,

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越高(投资者对相同预期收益要求的风险补偿越低),则风险

溢价越低。将股票第期的股利根据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进行贴现后再加总,

便得到股票的内在价值V。

(资本×ROEXd)

V-

(1-1)

[1+r+B×风险评价/风险偏好]'

·当分子端走弱(经济和企业盈利下行)时,如果分母端下降(流动性宽松、风险偏好拾升)快于分子端,那么资产价格可能仍将上行。例如

1999~2001年经济增速进入阶段性底部,1996~1999年央行7次降息

2次降准,结合彼时互联网热潮,上证综指上涨110%;2013~2015年

经济陷入通缩,GDP增速跌落7%以下,但经济“新常态”嵌入人心,

央行5次降息、4次降准,叠加杠杆资金效应,上证综指上涨155%,创

业板指上涨571%。

·若流动性收紧,而分子端足够强劲(经济持续向好)或者分母端存

在其他对冲(风险偏好抬升),资本市场可能继续表现良好。例如

19911993年经济走向过热,出现四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