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热论选讲:沈庆法-上海中医药大学(全13讲·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温热论选讲:沈庆法-上海中医药大学(全13讲·完整版)[...

    2023-01-28

  • 中西医临床妇科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全9讲·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中西医临床妇科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全9讲·完整版)...

    2023-01-28

  • 中药化学:董小萍等-成都中医药大学(全36讲·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中药化学:董小萍等-成都中医药大学(全36讲·完整版)[...

    2023-01-28

  • 中医思维原理专论:邓中甲-成都中医药大学(全17讲·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中医思维原理专论:邓中甲-成都中医药大学(全17讲·完整版)[...

    2023-01-28

  • 《黄帝内经》养生概论-湖北中医药大学王平(9讲完成版)[|百度网盘下载

    《黄帝内经》养生概论-湖北中医药大学王平(9讲完成版)[...

    2023-01-28 陕西中医药大学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北京中医药大学

  • 充满魅力的中医体质揭秘:张晓天-上海中医药大学(全3讲·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充满魅力的中医体质揭秘:张晓天-上海中医药大学(全3讲·完整版)...

    2022-12-08

  • 邓铁铸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内涵与临床应用选介:邱仕君-广州中医药大学(全4讲·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邓铁铸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内涵与临床应用选介:邱仕君-广州中医药大学(全4讲·完整版)...

    2022-12-08

  • 福建中医药大学郑美凤主讲《针灸治疗学》10讲·完整版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福建中医药大学郑美凤《针灸疗法》10讲完整版标题="福建中医学院郑美凤《针灸疗法》10讲.插图完整"alt="《医学》10讲gt郑美凤,女,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教授。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五系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针灸学会副会长,科普分会会长,福建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会长,中华针灸理事学会腧穴分会副理事长,艾灸疗法制作人学术研究创新联盟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翻译委员会常务理事。擅长针药治疗过敏性(变应性)鼻炎及哮喘、面瘫、慢性运动系统疼痛(颈、肩、脊柱、膝等)、扭伤劳损、颈椎病、腰痛、肩周炎、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根痛综合征、三叉神经痛、偏瘫或其他脑病后遗症、失眠、抑郁、下颌关节功能障碍、单纯性肥胖、腹泻、类风湿性关节炎、运动综合征、戒烟等,以及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亚健康状态调理、胃肠功能紊乱调理、生活调理等。文件目录01.flv02.flv03.flv04.flv05.flv06.flv07.flv08.flv09.flv10.flv针灸...

    2023-02-09 福建中医药大学骨伤 福建中医药大学骨伤科

  • 《协和专家教你 饮食调养糖尿病防治并发症》李宁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协和专家教你饮食调养糖尿病防治并发症》【作者】李宁主编【页数】191【出版社】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01【ISBN号】7-5184-3250-9【价格】49.80【分类】糖尿病-食物疗法【参考文献】李宁主编.协和专家教你饮食调养糖尿病防治并发症.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01.图书目录:《协和专家教你饮食调养糖尿病防治并发症》内容提要:本书从饮食调养的角度讲解了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除了饮食调养的原则和方法,宜吃的食材大集合,书中还通过“一只手算出每吨吃多少”“食物交换份”“蔬菜食用宝塔”等生动形象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便于理解和掌握的糖尿病防治方法。《协和专家教你饮食调养糖尿病防治并发症》内容试读协和专家教你饮食调养糖尿病防治并发症李宁主编中园轮工业出版社前言医学发展到今天,糖尿病仍是一种可以控制但不能根治的疾病。我们体内的胰岛素几乎是人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而糖尿病患者因为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从而导致人体血糖升高。如果摄取的食物过多,餐后血糖就会陡然上升,给本来已经疲惫的胰岛B细胞增加负担。而且由于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部分患者本身对胰岛素不敏感,如果摄取的食物过多,体重持续增加,糖尿病病情无疑将雪上加霜。目前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国内外均将饮食疗法作为至关重要的基本疗法,通过严格限制热量摄入和对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的合理分配,以及对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适当补充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本书就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向糖尿病患者介绍饮食原则及食用方法,让糖尿病患者在吃好的同时控制病情发展。针对现代人“叫外卖、聚餐、吃零食”等常见的饮食习惯,书中还给出了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使糖尿病患者能在饮食“限制”中得到心理上的关怀和宽慰寻找到可以和糖尿病“商量”的“余地”。说明:书中带“○宜做便当”标记的食谱,为适宜作为便当的菜品。为患有糖尿病的上班族提供了健康的午餐选择。选取便当莱的原则:绿叶蔬菜隔夜后易产生亚硝酸盐,含汤水的菜品不易携带,这两类都不宜作为便当菜。而根茎类、豆蛋类、鱼虾类、肉类等食材则适宜做为便当莱。目录第一章0…00000000正确认识糖尿病·012你应该懂的糖尿病知识.014看懂血糖生成指数,把握进食顺序…糖尿病的主要表现..014022一只手,就能算出每顿该吃多少.…024糖尿病的潜在人群.015了解食物交换份糖尿病的类型016.026全天不同热量食谱推荐.030预防并发症是重点.017糖尿病特殊人群饮食调养糖尿病饮食调养是关键.018方案…040平稳血糖,从一日三餐开始018儿童糖尿病患者040避开饮食误区,平稳降血糖.021妊娠糖尿病患者.041第二章000u00000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调养原则和方法·042饮食调养原则044既控制血糖,又能满足幸福感七分饱...050044膳食需平衡...046想外食或吃外卖该怎么办.050饮食要规律.047想喝酒怎么办..052想吃零食怎么办.054“便当族”应该知道的事项.055饮食调养方法..048减少用盐小技巧.048减少用油小技巧.048烹饪方式选择.049第三章0…000000g吃对食物平稳血糖·056谷薯类食物058鲜玉米..058紫米.....064玉米排骨汤059紫米发糕D065玉米青豆粥059紫米豆浆065小米..060燕麦066小米南瓜饭。061牛奶燕麦067小米大枣粥…061燕麦粥067薏米.062荞麦.......068南瓜薏米饭D063葱香荞麦饼可069意米山药粥.063荞麦绿豆粥069黄豆....070黑豆...076海带黄豆汤071凉拌黑豆口077花生豆浆071黑豆豆浆.077绿豆..072绿豆小米饭073专题绿豆莲子汤073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的主食·078红豆..074红豆饭D.075花生红豆汤.075蔬菜及菌藻类食物..080莴笋.…086莴笋炒蛋D.087芦笋.…·080莴笋炒肉①087芦笋番茄鸡蛋饼081青椒..088鸡肉芦笋汤」081青椒牛肉D089西蓝花…082青椒土豆丝可089腰果西蓝花083西蓝花炒虾仁可083芹菜.084芹菜拌花生D085芹菜虾仁085●···试读结束···...

    2022-11-24

  • 《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与化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刘永琦,张志明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与化学生物信息学研究》【作者】刘永琦,张志明主编【页数】517【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08【ISBN号】978-7-5132-6765-6【价格】198.00【分类】日冕形病毒-病毒病-肺炎-中医治疗法-文集-日冕形病毒-病毒病-肺炎-生物信息论-文集【参考文献】刘永琦,张志明主编.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与化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与化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内容提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与化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篇新冠肺炎的流行与病理学特征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izatio,WH0)将从病毒性肺炎患者体内分离到病原体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ovelCoroaviru,2019-CoV)。2020年2月12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teratioalCommitteeoTaxoomyofVirue,ICTV)正式将2019新型冠状病毒更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evereacutereiratoryydromecoroaviru2,SARS-CoV-2),并认定这种病毒是SARS冠状病毒的姊妹病毒,这表明新型冠状病毒从分类学角度上讲,是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近亲。2020年2月8日,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Novelcoroavirueumoia,NCP)。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izatio,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roaViruDieae2019,简称“COVID-19”,其中字母C0代表“冠状”(Coroa),字母VI代表“病毒”(Viru),字母D代表“疾病”(Dieae),数字19代表该疾病发现时间为2019年。2020年2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修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命名事宜的通知,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0VID-19”,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保持一致,中文名称保持不变。第一章新型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冠状病毒(Coroavirue,CoV)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发现于1968年,1975年ICTV将其命名为冠状病毒科(Coroaviridae)。冠状病毒是目前已知基因组最大的单股正链RNA病毒(26-32k),形态多呈圆形,直径约为125m。已在哺乳动物和多种禽类中发现。目前,能够引发人类呼吸道感染的冠状病毒有七种,分别是HCoV-229E、HCoV-0C43、SARS-CoV、HCoV-NL63、HCoV-HKU1、MERS-CoV,以及目前正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的SARS-CoV-2。本章将对SARS-CoV-2的系统分类、形态结构、基因组及遗传变异、病毒感染细胞的机制、病毒的检测和疫苗研究等方面进行概述。第一节新型冠状病毒的系统分类学与形态结构一、新型冠状病毒的系统分类学冠状病毒在系统分类学上属于网巢病毒目、冠状病毒科、正冠状病毒亚科、冠状病毒属的成员,其下包括4个属:-冠状病毒(AlhaCoroaviru)B-冠状病毒(BetaCoroaviru)、y-冠状病毒(GammaCoroaviru)、δ-冠状病毒(DeltaCoroaviru)。2018年,ICTV将B-冠状病毒属进一步分为5个亚属:Emecoviru、Sarecoviru、Merecoviu、Noecoviru和Hiecoviru。能够叼引发人类呼吸道感染的冠状病毒有七种,分别是HCoV-229E、HCoV-0C43SARS-CoV、HCoV-NL63、HCoV-HKU1、MERS-CoV,以及目前正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的SARS-CoV-2。其中,SARS-CoV-2、SARS-CoV和MERSCoV常会引起较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结果发现与SARS-CoV-2关系最近的是两种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at-SL-CoVZC45和at-SL-CoVZXC21,其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约为.86.9%和87.2%;Zhou等发现了一种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更高的冠状病毒,RaTG13,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6%。均提示SARS-CoV-2具有与at-SL-CoVZC45、at-SLCoVZXC221以及SARS-CoV003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与化学生物信息学研究相似的基因组结构。多个团队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确定2019新型冠状病毒属于B冠状病毒属的Sarecoviru亚属的单股正链RNA病毒。二、新型冠状病毒的形态结构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冠状病毒的典型结构,由外层的包膜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来构成。其核心为单股正链RNA及RNA聚合酶(核衣壳蛋白,Nucleocaidro-tei,N)。病毒包膜结构上主要有三种蛋白:刺突糖蛋白(SikeProtei,S)、包膜糖蛋白(EveloeProtei,E)和膜糖蛋白(MemraeProtei,M)。N蛋白包含两个结构域,它们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结合病毒RNA基因组,即病毒的基因组堆积在由N蛋白形成的螺旋衣壳内部。S蛋白的同三聚体构成病毒颗粒表面的皇冠状突起,能够识别并结合宿主细胞表面受体,在介导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是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最重要的蛋白质。M蛋白具有3个跨膜结构域,可塑造病毒体,促进膜弯曲并结合至核衣壳,参与了病毒包膜的形成与出芽过程。E蛋白则是构成包膜的短凸起,在病毒的组装和释放中起作用,并且是发病机制所必需的。此外,S蛋白和N蛋白还维持病毒颗粒的稳定性。图1-1为SARS-CoV-2的结构模式图。-S蛋白M蛋白脂质双层RNA和N蛋白E蛋白图1-1SARS-CoV-2病毒的模式结构图采用负染法,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病毒一般呈球形,有些呈多形性,直径在60~140m之间。病毒颗粒边缘有形态近似日冕的突起,大约9~12m,看上去像皇冠一样。在人气道上皮超薄切片中发现了胞外游离病毒颗粒和胞质膜囊内充满病毒颗粒的包涵体,观察到的这一形态与冠状病毒科一致。004第一篇新冠肺炎的流行与病理学特征三、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特殊结构解析(一)S蛋白S蛋白是冠状病毒表面最重要的膜蛋白,它有两个结构域组成。靠近N端的部分形成一个球形结构域,靠近C端的部分形成一个穿膜的棒状结构。研究表明,S蛋白和冠状病毒侵入细胞的过程密切相关。S蛋白前体在宿主的细胞质中合成以后会被切成两个部分,S1和S2。其中S1形成成熟蛋白的球状部分,S2形成成熟蛋白的棒状部分,包括一个Nhelix,一个Mhelix,一个Chelix和一个穿膜部分。S1和S2之间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结合(图1-2)。S2的穿膜部分把整个S蛋白固定在病毒外壳膜上。Recetor-BigdigRrgioSINH.COO、Nhelix'MhelixChelixNH.■COO2MemraceFuioTMPetide(?图1-2S蛋白前体两个切割产物的相互作用关系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新冠S蛋白约由1300个氨基酸组成,其被切割成的S1亚基约700个氨基酸,S2亚基约600个氨基酸,三个S1/S2异二聚体组装形成一个三聚体尖峰,从病毒包膜突出(图1-3)。其中,300多个氨基酸构成的受体结合区RBD是负责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的关键。针对MERS-Cov病毒表面的S蛋白,目前研发了HR2L、HR2P等药物,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图1-3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晶体结构图005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与化学生物信息学研究(二)3CL水解酶3CL水解酶(3C--likeProteiae,3CLro)由ORF1编码(定位于5),位于复制酶基因中心区域,是新型冠状病毒RNA复制时的一个关键蛋白质。饶子和等测定出了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的高分率晶体结构(图1-4)。3CL水解酶分子的活性形式为两个同源单体形成的二聚体,单体分别由N端七肽SGFRKMA(N-figer)、三个结构域(DomaiI、Ⅱ、Ⅲ)以及连接结构域Ⅱ与结构域Ⅲ的loo环组成。结构域I、Ⅱ呈B-折叠,酶活性中心位于结构域I与Ⅱ之间的间隙中。两单体结构域Ⅲ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进一步稳定3CL水解酶的二聚体结构。两单体的N端七肽分别插入对方的结构域Ⅱ中的凹槽,通过氢键与盐键以稳定维持3CL水解酶活性中心分子构象。成熟的3CL水解酶能够催化水解其下游的复制酶前体多聚蛋白的11个保守位点,产生13个水解终产物,同时,还有多个中间产物。其中包括复制酶的两个最保守区域病毒RNA复制所必需的RNA聚合酶和RNA螺旋酶。如果把3CL水解酶的功能抑制住,就可以大概率阻隔病毒的复制,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指明方向。针对MERS-CoV病毒表面的3CL水解酶,目前已经研发了成功上市的Poicidi等药物;针对SARS-CoV病毒表面的3CL水解酶,目前研发了ML188等药物,也已上市。图1-4SARS-CoV-2病毒3CLro的晶体结构图(三)RNA依懒性RNA聚合酶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NA-deedetRNAolymerae,RdRP),也被称为l2,在SARS-CoV-2病毒的遗传物质一RNA的合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RNA聚合酶为核心,病毒会巧妙地利用其他辅助因子(如7/8等)组装一台高效的RNA合成机器,进行自我复制。饶子和等用冷冻电镜解析的复合物结构显示(图1-5),新型冠状病毒的RNA聚合酶具有其他病毒RNA聚合酶的保守特征,并含有套式病毒(idoviru)的NiRAN特征结006···试读结束···...

    2022-11-01 中医药文化诗集 中医药文摘汇编

  • 《药道传真 一名老药师刘绍贵妙谈中医药养生》刘绍贵|(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药道传真一名老药师刘绍贵妙谈中医药养生》【作者】刘绍贵【页数】369【出版社】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11【ISBN号】7-5710-0789-8【分类】养生(中医)-基本知识【参考文献】刘绍贵.药道传真一名老药师刘绍贵妙谈中医药养生.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11.图书目录:《药道传真一名老药师刘绍贵妙谈中医药养生》内容提要:本书按中药辨识与应用、中药与成药的合理使用、厨房里的中药、中药煎煮与服用法,药酒与药茶、慢性病调养、家有用秘方点评、教您购买中成药、养生要义与时节养生等类别编排,查找十分方便。内容涉及常用药物与中成药的正确选择、药食两用中药与药膳食疗方的推介,以及四时八节和24节气的养生要点。在药物介绍中,既阐述了真伪优劣的辨识,又简述了合理应用的常识,同时针对时弊,澄清某些误区或误导。本书通俗易懂的介绍了100余种贵稀、常用、药食两用及厨房里的中药之真伪优劣、品质辨识、功效应用、传奇故事,60余种家庭药箱必备中成药的组成、剂型、使用、煎服以及药食相宜相克,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药道传真一名老药师刘绍贵妙谈中医药养生》内容试读第一章贵稀中药多传奇0C21贵稀药物,又名贵重或贵细药物,主要指部分货源稀少、价格相对较高,或少数用量较轻、疗效肯定的药物。其品种数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较难恒定。在日常管理中,根据历史相沿形成的传统认知情况,多把人参类、洋参类、鹿茸、鹿鞭、鹿筋、鹿尾、鹿胎、鹿血、犀角(20世纪90年代初已禁用)、羚羊角、麝香、熊胆、牛黄、珍珠、马宝、玛瑙、穿山甲、猴枣、蛤蚧、蛤蟆油、海狗肾、燕窝、虎骨(20世纪90年代初已禁用)、虎膝与虎鞭(亦已禁用)、豹骨、海龙、海马、蕲蛇、金钱白花蛇、蟾酥、水獭肝、玳瑁、阿胶、鹿胶、龟胶、紫河车、川贝母(主要指松贝)、天麻、冬虫夏草、西红花、沉香、琥珀、朱砂、冰片、银耳、血竭、三七、竹节参、珠儿参、天竺黄(天然品)、檀香、肉桂(上等品)、龟甲、鳖甲等约60种,由于龙眼肉、枸杞子、莲子等为药食两用的极常用品种,为防止漏洞、加强管理,有的药店、药房亦将其纳人贵稀药物管理。本篇仅选较常用和易见易得的24种,逐一简述如下:■■名贵中药首话参人参,为重要的名贵中药,又名人衔、神草、地精。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根如人形,功用神奇而得名。药用其干燥根。栽培品称为“园参”;野生者称为山参或野山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为“林下参”,习称“籽海”。主产于吉林抚松、辑安、靖宇、敦化、安图,辽宁桓仁、宽甸、新宾、清源,黑龙江五常、尚志、宁安、东宁,以及山东、山西等地。产于吉林者习称吉林参,产于朝鲜者习称朝鲜参、高丽参或别直参,产于日本者称为东洋参。现多为人工栽培,市场标榜的野山参,很难见到真迹。人参来源于五加科植物。其商品规格,因加工方法不同分为山参、高丽参、石柱参、大力参、红参、白人参、生晒参、糖参、掐皮参、参须等。其品规等级多按野生与栽培、产地及参体的长短、重量和品质划分,十分复杂。由于野生种近乎绝迹,市售品多为栽培种,且主要可见红参、白参、晒002第一章贵稀中药多传奇参、糖参或高丽参、鲜参。(1)红参:为经过蒸制、干燥的参根,有普通红参和边条红参之分。①普通红参:有每20支或32支、48支、64支、80支重500g等规格之分,其下再各分一、二、三等。20支普通红参一等干货,呈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有光泽,质坚实,无细腿、破疤、黄皮、虫蛀,断面角质样,气香,味苦,每支25g以上。②边条红参(原称石柱参):有每16支、25支、35支、45支、55支、80支重500g等规格之分,其下再各分一、二、三等。16支边条红参一等干货,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18.3cm以上,有分枝2一3个,表面棕红色或淡棕色,有光泽。上部较淡,有皮有肉。质坚实,断面角质样。气香,味苦。每支31.3g以上。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霉变、杂质。此类红参被认为质量较好。(2)白干参:分一、二、三、四等,一等干货,呈圆柱形,皮细、色白、芦小,质充实,肥壮、去净枝根,断面白色,气香,味微苦,每500g60支以内,支条均匀。无抽沟、皱皮、水锈、无杂质、虫蛀、霉变。(3)白参:市场多见,粗细不一,主根一般长3~15cm,直径0.7~3cm。表面淡黄白色,上端有较多断续的环纹,全体可见加工时针刺的点状针痕,下部有2~3条支根或不等,断面白色,有菊花纹。气微香,味微甜、微苦。以嚼之无渣感者为佳。(4)晒参:有生晒参和全须生晒参之分。所谓全须生晒参即保留原有的参芦、参艼及参须,去净泥土直接晒干者。分一、二、三、四等。一等干货,呈圆柱形,有分枝。体轻有抽沟,芦须全,有芋帽。表面黄白色或较深,断面黄白色。气香,味苦。每支重10g以上,绑尾或不绑,无破疤、杂质、虫蛀、霉变。生晒参已不保留参芦、芋帽、须根,分五等。一等干货,呈圆柱形,体轻有抽沟,去净芋须。表面黄白色,断面黄白色。气香,味苦。每500g60支以内。无破疤、杂质、虫蛀、霉变。(5)高丽参(指从朝鲜进口):亦为经过蒸制干燥的参。呈圆柱形,多加工呈棱柱状,长10~15cm,直径1.4~2cm。表面棕红色,具横纹或纵皱,或留有棕黄色栓皮(俗称黄马褂),主根肥壮,分枝2~3股,股枝较整齐。芦茎粗短,底凹如盏,类似马蹄(俗称马蹄芦)。品质以皮细、色红润、芦碗整齐、身长腿短、分枝少、质坚实、无破皮者为佳。《神农本草经》称人参具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00M药道传真一一名老药师刘绍贵妙谈中医药养生明目,开心益智之功,久服轻身延年。近现代归纳为: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益智,生津止渴,益气生血,益肾助阳,强身延年,扶正祛邪。用于气虚欲脱、气虚亡阳、气阴虚脱、血虚气脱、脉微欲绝证;脾气亏虚证、肺气虚弱证、中气下陷证、脾不统血与脾阳虚证;气津两伤的口渴证、消渴证;以及气血两亏、神志失养诸证;血虚萎黄及阳痿早泄等症,并用于扶正祛邪。现代研究证实:人参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兴奋中枢神经,有强心及促性腺激素样作用,能降低血糖,增强细胞分泌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皮质的功能,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还可促进蛋白质的核糖核酸合成,抑制高胆固醇血症的形成,防止动脉硬化。现代多用于危重病的急救、肿瘤、性功能障碍、糖尿病、白细胞减少、艾迪生病、慢性肝炎等病证。用于危重病的急救多用品质上等的红参或高丽参。入汤剂,一般性虚证用3~9g,抢救虚脱可用15~30g。宜文火另煎兑服;或研粉吞服,每次0.5~1g,每日2~3次。但人参的补气作用较强,凡正气不虚、身体健壮的人不宜用;感冒、高血压、热性病患者不宜用;阳气较为亢盛的人亦不宜用;孕妇、儿童应慎用。较长时间服用人参或用之不当,可出现人参滥用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咽喉刺激感、欣快感、烦躁、体温升高、皮疹、出血、晨泻、水肿,少数患者表现为性情抑郁。外,人参反藜芦、恶皂角、畏五灵脂,一般不宜同用。同时前已述及,临床处方很少直接用人参之名,而多用不同方法所得加工品之名,如红参、白参、晒参、糖参、高丽参等。西洋参功在益气养阴、清火生津西洋参,与人参同为五加科植物,因历史上曾多自美国、加拿大进口而来,故被冠以洋参或西洋参、花旗参之名。人参性偏温,功在大补元气、补脾益气,而洋参性偏凉,功在益气养阴,清火生津。20世纪70年代,我国北京、东北及山东、西安等地先后引种成功,以北京怀柔栽培出产的品质较佳,可与进口洋参相近。现市面上虽有进口和国产之分,但国产份额已逐年005第一草贵稀中药多传奇增大。商品有长枝、短枝之分,亦有野生和种参两类,只是野生亦极稀少,其品规等级十分复杂,有人称有4000多个品规。其性状多呈纺锤形、圆柱形或圆锥形,长3~12cm,直径0.8~2cm。表面浅黄褐色或黄白色,可见横向环纹及线状皮孔,并有细密浅纵纹及须根痕,主根中下部有一至数条侧根,多已折断。有的上端有根茎(芦头),环节明显,茎痕(芦碗)圆形或半圆形、具不定根芋或已折断。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平坦,浅黄白色,略显粉性,皮部可见黄棕色树脂道,形成层环纹棕黄色,木部略显放射状纹理。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以表面横纹紧密,气清香、味浓者为佳。前已述及洋参具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之功,尚能清肠润燥、止血。主要用于肺阴虚证、气阴两虚、津液亏虚证、肠热阴亏便血证,多见阴虚肺弱日久,喘咳痰少或痰中带血、烦倦口渴,或身热多汗、口渴心烦、短气乏力、内热消渴等症。较适宜于肺结核、2型糖尿病,以及夏日感冒、小儿夏季热见有气津不足者使用,尚用于癌症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后治疗,并可做成洋参茶、洋参粥等服食。由于本品药性偏凉,故脾胃阳虚、水湿运化功能失常、痰湿阻滞、气郁化火,以及湿热郁火证忌用。用量一般为1日3~5g,不宜大剂量滥用,不宜与中药藜芦及含藜芦的制剂同用。已有用10g西洋参出现过敏反应的报道,应予注意。价比黄金高的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又名夏草冬虫,有时简称虫草或冬虫草,属菌类药物,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科昆虫幼虫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常见于海拔3000~4000m高山草甸区的土层中,主产于青海、四川、西藏、云南、甘肃等地,多于夏至前后采挖,由于其生产条件特殊,用药需求量不断增大,产量越来越少,其档次稍高、质量稍好的虫草,其标价早己超过黄金价,因此掺杂掺假或纯属作伪屡见不鲜。正品性状特征:为虫体与菌座相006药道传真—一名老药师刘绍贵妙谈中医药养生···试读结束···...

    2022-10-31 道家养生药 道教养生药

  • 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护理学》31讲全

    课程介绍课程出自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基础》31讲文件目录01.af02.af03.af04.af05.af06.af07.af08.af09.af10.af11.af12.af13.af14.af15.af16.af17.af18.af19.af20.af21.af22.af23.af24.af25.af26.af27.af28.af29.af30.af31.af中医...

    2023-02-09

  • 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主讲《中药学》79集全

    课程介绍课程摘自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墨主讲的《中药学》79集张廷墨,男,1944年6月出生,四川省安岳县人。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2],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局方临床中药学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提倡传承不落伍,发展不离祖。提出了“三性论”、“一物二气论”、“配伍相对论”等一系列关于中药药性的理论观点。他自幼随父母学医,逐渐成名。1963年至1978年在四川省泸定市皮肤病防治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期间先后在该院卫校、甘孜州卫校任教数年,先后任教承担了中医基础、方剂学、中医儿科学和医学理化的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1978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研究生。1980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临床中药学局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药评价专家行政管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成都市、金牛区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官,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长期坚守在教学第一线,认真上课。教育部主编教材有:教育部21世纪教材《中药学》和网络教材《中药学》(含中药标本室)、国家七年规划教材《临床中药学》,以及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教材《临床中药学》、国家计划对外教育双语教材《中药学》、国家成人教育教材《中药学》等。他主编的其他专着主要有《中国临床中药药理学》、《当代中药学》等。《中医内科》、《汉英中医术语词典》、《中药学同步作业手册》、《中药学自学指导》、《国家执业药师考试指南》、《张廷墨》临床汉语讲义药学》(名医名家系列讲座)等。主要学术论文包括《中药疗效记录不全》、《桂枝、枳壳本草考证》等30余篇。中经方”和“相恶初探”。文件目录00中药学讲义(张廷墨)_Preciio.doc00中药学讲义(张廷墨)精修.df01.rm02.rm03.rm04.rm05.rm06.rm07.rm08.rm09.rm10.rm11.rm12.rm13.rm14.rm15.rm16.rm17.rm18.rm19.rm20.rm21.rm22.rm23.rm24.rm25.rm26.rm27.rm28.rm29.rm30.rm31.rm32.rm33.rm34.rm35.rm36.rm37.rm38.rm39.rm40.rm41.rm42.rm43.rm44.rm45.rm46.rm47.rm48.rm49.rm50.rm51.rm52.rm53.rm54.rm55.rm56.rm57.rm58.rm59.rm60.rm61.rm62.rm63.rm64.rm65.rm66.rm67.rm68.rmv69.rm70.rm71.rm72.rm73.rm74.rm75.rm76.rm77.rm78.rmv79.rm中医...

    2023-02-09

  • 同济大学颜乾麟《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的研究进展》4讲全

    课程介绍课程摘自同济大学闫倩琳“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4讲闫甘霖,男,1945年4月出生,江西丹阳人。祖父闫以禄是著名的中医科学家,父亲是中医大师闫德新教授。他现在是第四批继承学术经验的全国老中医专家。教师,2007年获“首届全国中医药传承大师奖”。曾任南京铁道医学院副主任医师、南京市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现任同济大学中医药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脑血管病临床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中医”项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医学硕士传承人才培养计划》。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络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脑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副主任医师。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老年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卫生系统委员会委员。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美国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主持《严德新诊治疑难病经验总结》,1997年通过上海市卫生局组织的专家鉴定,获上海市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醒脑颗粒治疗老年性痴呆临床与实验”“研究”,2000年通过上海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参与编着《历代中医抗衰老秘笈》一书,获1998年铁道部科技进步四等奖;“脑梗死治疗研究”和“严氏平衡法调节血脂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被市科委认定。出版作品《闫德新医术集》(台湾七野书店,主编),《中医》(上海教育出版社,主编),《实用药膏》(上海科普出版社,主编),《名医饮食食谱》(上海教育出版社,主编)。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论文有:《血瘀论老年痴呆症》、《血瘀论老年性痴呆的思路与方法》、《醒脑颗粒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关于阿尔茨海默症》。长期从事中医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对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诊治有较深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冠心病、心律失常和脑梗塞。文件目录1.flv2.flv3.flv4.flv...

    2022-10-28 同济大学出版社网站 同济大学出版社多媒体平台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中药药理学》彭成|(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作者】彭成【丛书名】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页数】426【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07【ISBN号】978-7-5132-6808-0【分类】中药学-药理学-中医学院-教材【参考文献】彭成.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内容提要:《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内容试读总论好总第二十七度中码名领药理绿酒西写4中药药理学药的药动学过程;阐明中药药性、中药功效、中药配伍和单味药、方剂、中成药应用的科学内涵,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地应用中药;评价中药产生毒性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和增效减毒原理,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发现创新中药,科学评价中药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药新药开发奠定基础;揭示中药药理学的科学内涵,推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产业化,推进中西医结合,为中医药学、医药学的发展和生命科学的进步做出贡献。第二节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药药理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实践和现代药理研究过程中,不断形成的知识和技术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的药学成就,蕴含着丰富的用药经验与中药防病治病的基本原理。其发展经历了中药作用及作用原理探索和中药药理的现代研究与发展两个重要阶段。一、中药的作用及作用原理探索中药的作用及其原理探索,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末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载药365种,不仅论述了中药的性味、作用、主治,而且对中药四气五味、有毒无毒、七情合和等性能功效理论进行了探索。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452一536年)著《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每药之下不但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有所补充,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等,丰富了《神农本草经》的内容。唐显庆四年(659年),在“普颁天下,营求药物”的基础上,苏敬等23人奉命编撰《唐本草》(又名《新修本草》),共54卷,收载844种药物,图文并茂,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比《纽伦堡药典》早800多年;不但对中国药物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流传国外,对世界医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北宋后期(1098一1108年),四川名医唐慎微编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共31卷,载药1740多种,药后列单验方3000余首,完整保存了主流本草的精华;曾由政府派人修订三次,加上了“大观”“政和”“绍兴”的年号,作为官修本草刊行。北宋末(1118年),宋徽宗赵估《圣济经》中专门设有“药理篇”,为中医药最早的药理专论。《圣济经·药理篇》主要分为“性味”和“法象”两大部分。“性味”就是《神农本草经》所载的四气五味等,属于药物的内在性质;而“法象”则是受北宋儒学重格物穷理之风的影响,根据药物的外形、颜色、质地等外部现象,以及药物基原的习性、作用和自然界物种之间的克制关系等来说明药物的作用与作用原理。金元医家不再承袭综合主流本草的学风,改变了以药物品种搜寻、基原考证、方药资料汇集整理为重点的做法,大兴药物奏效原理探求之风,以药物形、色、气、味、体为主干,利用气化、运气和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一整套法象药理模式,并发挥了归经、升降浮沉和五脏苦欲补泻等药物性能理论。如刘完素《素问药注》《本草论》,张元素《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李东垣《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王好古《汤液本草》,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等著作,丰富了中药奏效原理研究的内容。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一1593年),在《证类本草》的基础上,“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编成《本草纲目》,共52卷,载药1892种,附方11096个,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16部,60类,每药之下,分释名、集解、修治、主治、发明、附方等项,是中国本草史上伟大的著作,也对世界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清代赵学敏于1765年辑成《本草纲目拾遗》,对《本草纲目》做了一些订正和补充,增药第一章绪论5716种。清代吴其濬撰《植物名实图考》,于1848年刊行,共38卷,收载植物1714种,分12类,每类分若干种,叙述其名称、形、色、味、品种、产地、生长习性、用途等,并有附图。所载植物,在种类和地理分布上,都远远超过历代诸家本草,对我国近代中药学、近代植物分类学及世界植物学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我国古代医药学家不仅对中药的作用及作用原理进行了探索,而且出现了实验药理和临床药理的萌芽。如早在公元前《国语》中就记载,以含乌头的肉喂犬以验其毒。《论衡·道虚》谓:“致生息之物密器之中,覆盖其口,漆涂其隙,中外气绝,息不得泄,有倾死也。”《智囊全集》记载许襄毅公为辨冤狱,“公乃买鱼作饭,投荆花于中,试之狗彘,无不死者”。又如,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记载:“黍米及糯,饲小猫、犬,令脚屈伸不能行,缓人筋故也。”这是最早的中医动物模型。“赤铜屑主伤寒,能焊人骨,及六畜有损者,细研酒服,直入骨损处,六畜死后,取骨视之,犹有焊痕,可验”,是人性化的中药药理实验。宋代寇宗奭《本草衍义》通过建立大雁骨折动物模型,观察自然铜对动物模型的影响,从而得出自然铜有接骨的功效。宋代苏颂《本草图经》记载,用对比法进行临床药理实验,鉴别真假人参,具有现代科学实验的思想。古代中药毒副作用的验证、中药功效的发现与实验具有重要意义,其实验思想给现代中药药理研究以启迪。二、中药药理的现代研究与发展19世纪中叶,西方医药传入我国,出现了中西两大医学体系的碰撞和渗透。我国老一辈医药学家,开始应用现代医药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中药的作用、作用机制及产生作用的物质基础。自此,中药药理的现代研究才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20世纪初,我国学者袁淑范,在衣笠丰报道了四川何首乌含蒽醌衍生物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何首乌浸膏与何首乌蒽醌衍生物对动物肠管运动的影响,认为何首乌的作用至少一部分为何首乌蒽醌衍生物的作用[民国医学杂志,1923,1(6):15-21],这是现代意义上最早的中药药理实验。我国老一辈药学家、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理教师陈克恢,发现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具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且作用持久,其效能与交感神经兴奋剂相同。其研究论文“麻黄有效成分麻黄碱的作用”于1924年发表在J.Pharmacol..Exer:.Thera.,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麻黄碱从此成为重要的拟交感神经药物,为多国药典所收载,开启了中药药理现代研究的新纪元。20世纪30~50年代,国内学者沿袭袁淑范、陈克恢的研究方法,相继对川芎、人参、当归、延胡索、黄连、黄柏、柴胡、乌头、蟾酥、仙鹤草、防己、贝母、使君子、常山、鸦胆子等十余种常用中药进行了化学和药理研究,形成了一条延续至今的中药药理研究思路,即从天然药材中提取其化学成分,筛选研究其药效,再进行相关药理毒理研究。但受限于客观条件,研究的品种不多,成果有限,仅将临床有一定疗效的中药当成一种植物药来研究,很少联系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另外,老一辈药理学家对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中药药理研究进行了总结,编著出版了专著。如1953年牟鸿彝编译《国药的药理学》、1954年朱颜编著《中药的药理与应用》、张绍昌编著《中药的现代研究》等,对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药药理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为中药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其分类方式按当时药理学的分类方法进行,中药药理学学科尚未形成。20世纪60~80年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中药药理现代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中药药理学从药理学和中药学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围6中药药理学绕西医学相关系统疾病进行有目的的中药疗效验证和新药发现,特别在强心、降血压、镇痛、驱虫、抗菌、抗炎、解热、利尿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药物筛选,中药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及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取得显著成绩,发现和确定了青蒿素、小檗碱、苦参碱、川芎嗪、丹参酮、葛根黄酮、麝香酮等中药药理活性成分。尤其屠呦呦领导的项目组,研究发现中药青蒿截疟的有效成分为青蒿素,具有明显的抗疟作用,能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其成果获得诺贝尔奖。二是开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药理实验方法,研究中药药性、中药配伍等中药性能功效理论。尤其开始探索建立符合中药药理实验特点的实验方法,如中医证候、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中药血清药理实验方法。三是开始重视中医证候、治则治法、中药复方的研究,形成了“以药测方、以方探法、以法说理”,逆向探索中医“理、法、方、药”的辨证思维模式在活血化瘀、扶正固本、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等重要治法和参附汤、桃红四物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等常用方剂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四是进行了理论总结,出版了中药药理学专著和教科书。如20世纪70年代末,周金黄、王筠默主持编写了《中药药理学》,1985年王筠默主编了第一版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中药药理学》。20世纪末,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药药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日益先进,中药药理学学科体系进一步完善。在研究领域方面,中药代谢动力学研究和中药安全性评价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与中药药性、功效与主治相互联系的中药药理研究,以及复方配伍规律和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日益增多。在研究方法方面,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开展、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探索、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中药药理研究水平,从整体深入到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各个层面。在专业方面,1991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中药药理学专业,首次面向全国招收中药药理学本科学生,标志着中药药理学学科体系已基本形成。21世纪,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的发展与创新,中药药理学作为中医药现代化最活跃的力量发展更为迅速,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国家在大力支持现代中药、复方作用原理与物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支持中药药性、中药配伍、中药毒性、中药药代和中药量一效关系的研究。研究方法更加多样,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新技术、新方法,广泛应用于中药药理学研究;另一方面,符合中药药理学研究特点的中药药理病证动物模型方法、中药血清药理方法、中药脑脊液药理方法、中药毒理评价方法和中药毒效整合分析方法等不断涌现。学科分化趋于完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将中药药理学作为二级学科进行重点建设。中药药理学也逐渐分化为中药药效学、中药药动学和中药毒理学等三级学科。目前,随着中药药理研究与网络药理学、化学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系统毒理学等新学科新技术、新方法的结合,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今后一段时间内,怎么科学总结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中药药效物质的作用原理与应用规律,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和科学规范的中药药理学方法体系,科学揭示中药功效的现代内涵,多维评价中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是中药药理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两的法园)能装衡单业乙9可陵国昌面风分四时及项物出观好麻泽界店放用···试读结束···...

    2022-10-28 中药药理学中医药学的思维主要特征是( ) 中医学药学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