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孺子牛比喻什么人?孺子牛的典故

  • 寿昌公主同昌公主典故

  • 狗咬吕洞宾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 有关信的成语典故3个(有关信的成语典故

    有关信的成语典故:一、一诺千金: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派蔺相如出使秦国,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假装答应,却把和氏璧带回赵国,秦王大怒,蔺相如说:“秦王以十五城易璧,璧非天下奇宝也,价高矣。大王必欲坚执璧,臣请奉璧往使”。秦王终于答应归还赵国所献的城池。蔺相如完满地完成了赵王的使命,回到赵国后,赵王重用他,并对他说:“与子交者,可以死”。后来人们就把“一诺千金”用来比喻说话算数,信守诺言。二、一信值千金: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是个侠客,重然诺,守信用。有一次,他因得罪权贵,被朝廷通缉,不得不逃亡在外。后来他遇上一位富商朱家,朱家是一个富翁,他很敬仰季布的为人,于是把他藏了起来。季布在朱家住了三年,朱家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后来,季布向朱家辞别,朱家说:“我听说将军一向信守诺言。你可以用黄金来报答我的救命之恩吗?”季布说:“我是个亡命之徒,没有钱财来报答你,但我有一把剑,价值千金,就赠给你吧。”朱家不肯接受,但他对季布说:“将军既然这么看重这把剑,那么我就收下了。”后来,季布果然东山再起,报答了朱家的救命之恩。所以人们都说:“一信值千金”。三、鸿雁传书:出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是一种候鸟,每年春去秋来,都会飞回故乡。人们常常把鸿雁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在古代,人们经常用鸿雁来传递书信。鸿雁传书的速度很快,而且非常准确。因此,人們把“鸿雁传书”比喻为书信的传递。...

    2023-12-20

  • 凯叔讲故事《每日历史典故》|百度网盘下载

    《每日历史典故》150个必知历史典故,串联上下五千年,贯穿孩子未来整个学习生涯,日积月累学典故,厚积薄发大智慧。...

    2023-02-07 上下五千年的智慧 中华上下五千年智慧

  • 凯叔讲故事《每日历史典故》|百度网盘下载

    《每日历史典故》150个必知历史典故,串联上下五千年,贯穿孩子未来整个学习生涯,日积月累学典故,厚积薄发大智慧。...

    2023-02-07 上下五千年的智慧 中华上下五千年智慧

  • 凯叔讲故事《每日历史典故》|百度网盘下载

    《每日历史典故》150个必知历史典故,串联上下五千年,贯穿孩子未来整个学习生涯,日积月累学典故,厚积薄发大智慧。...

    2023-02-03 上下五千年的智慧 上下五千年启示

  • 凯叔讲故事《每日历史典故》|百度网盘下载

    《每日历史典故》150个必知历史典故,串联上下五千年,贯穿孩子未来整个学习生涯,日积月累学典故,厚积薄发大智慧。...

    2023-01-28 上下五千年的智慧 上下五千年启示

  • 全唐诗和全唐诗典故辞典2本pdf|百度云网盘

    ...

    2022-12-16

  • 《中医健康典故》许敬生|(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健康典故》【作者】许敬生【页数】110【出版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10【ISBN号】978-7-5725-0600-0【分类】中医学-普及读物【参考文献】许敬生.中医健康典故.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10.图书封面:典故》内容提要:全书按时间顺序排列,根据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规律,本着养生防病、促进身心健康、增强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原则,包含了中医典故、仿古小诗、古人养生名言、防病治病微视频四个方面的阅读内容。其中的微视频,汇集了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以及针灸、推拿、五官科、骨伤、养生学、心理学等几十位专家的临证经验,几乎涵盖了中医学从基础到临床各学科的内容。《中医健康典故》内容试读※层※五福人生有五种幸福:一是长寿,二是富贵,三是健康平安四是遵行美德,五是老而善终,称为“五福”。人生有六种不幸:六极一是早死,二是多病,三是多忧,四是贫穷,五是丑恶,六是愚弱,称为“六极”。出自《尚书·洪范》●《尚书》是儒家经典,被尊为六经之一。文中提出的“五福六极”之说,经常被后世所引用。其中长寿被列为“五福”之首,且健康和长寿均为“五福”内容,而早死和多病被列为“六极”的前两项。可见,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清醒地认识到养生,长寿的重要意义。雪夜读诸本灵素列满床,拥衾展卷溢书香。JLANKANGMINGYAN寒夜恭心岐黄语,静听北风吹雪狂。奥名《内经》见章抱朴,人私赛欲一《老子》第十九章内容简介许敬生上医春秋时期,晋平公生病,秦景公派名医医和给他看病。诊毕出来后,医和说:“此病已治不好了。这叫作远离男人而亲医国近女人,迷惑女色而生了蛊病;既不是由于鬼神降灾,也不是由于饮食不调,而是由于沉迷女色而丧失心志。良臣不能使他永生,上天也不能使他长在。”晋国大夫赵文子说:“医生也涉及国政吗?”医和回答说:“上等医生首先能医国,其次是医治病人,本来医生就是一种官职。”出自《国语·晋语八》“上医”是人们对那些医术精湛且医德高尚之人的称谓。“上医医国”是医者的最高境界,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治理国家的疾患,然后才是治疗人身的疾病。像医和、医缓、扁鹊、华伦,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皆如此。随着这一典故的普及,人们也往往称赞那些能治理国家政治弊端的贤臣为“医国”。因此,治病犹治国的道理早已深入人心。南宋诗人辛弃疾“万金不换囊中术,上医元自能医国”的诗句,就是对这一典故的灵活运用。4绿城暮春飘雪壮景观,漫天飞絮迷双眼。HANKANGMINGYAN绿城杨柳花开日,让人无奈让人怜。理收活飞花似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安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一《重问·上古天真论可架关于中医药文化许敬生医分周代的医师主管医疗卫生的政策和法令,征集药物供医疗使用。凡是国内有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和骨伤科疾病的人来到四科这里,就根据病情分别派医生为他们治病。根据年终考核医生们的治病情况,来制定他们的俸禄。下设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四科。食医主管调配君王的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及八珍之类的食物:疾医主管治疗百姓的内科疾病:疡医负责肿疡、溃疡、金疡、折疡的外敷药,以及拔出脓血、销蚀腐肉的药剂:兽医负责治疗牲畜的疾病。出自《周礼·天官·冢宰》一《周礼》的医分四科,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分科,之后才有了医学分科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如唐代所设的太医署,就分成四个部门,即医科、针科、按摩科和咒禁科:在医科之下又分体疗(内科)、少小(儿科)、疮肿(外科),耳目口齿(五官口腔科),角法(外治法)等科。到宋代,太医局发展到九科,到元、明、清三代,已经分为十三科。而在外国,像阿拉伯国家的医学直到公元九世纪左右才开始有分科。6···试读结束···...

    2022-08-19 epub电子书网站 epub 图书

  • 一本书读懂中药典故pdf|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一本看懂中国药典df是张宏所著的中草药科普书籍。你领略了中医的魅力。一本看懂中国药典df内容的书张宏主编的《一本书读懂中国药典——功效与用法》作者收集整理了208个国人津津乐道的中医传说典故。为了让大家在有趣的传说典故中更容易掌握更多的中医知识,《中医典故看书——功效与用法》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每种中药的性、味、经、效。、治病等。希望大家能在中医的传说典故中体验到中医的神奇魅力,让大家保持健康的生活,过上健康的每一天!电子书在线试读白薇白薇性味苦、咸、寒。归于肺、胃、肾经。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用于阴虚内热,风湿,灼热嗜睡,肺热咯血,温疟,痰疟,产后两虚,血瘀,热淋,风湿痛,瘰疬。在动荡的年代,老百姓最怕打过仗的士兵。打过几场仗的士兵,跟土匪差不多。他们焚烧、杀害、强奸和抢劫。他们甚至纵容士兵做坏事,所以百姓听到战争的消息,不得不尽快逃离灾难。这被称为“跑回来”。今年又发生了一场战争,周围村庄的人都逃走了。只有一个病人无法逃脱,他的妻子留在家里陪他。夫妻俩明知道军队来了不会有好结果,但只能听天由命。那天晚上,老婆正在煎药,就听到有人敲门:“大哥,开门,救救我!”声音很凄惨。和丈夫商量了一会儿,妻子打开了门。只见一个衣衫凌乱的士兵,走进门内,跪下求道:“大哥大嫂,救命啊!”“你怎么了?”我们被打败了!兄弟们死而逃亡,只剩下我一个人。大哥,我需要一些旧衣服给我换一下,不然我被抓到这里会被斩首。“病人很同情,让他的妻子给他找了一套衣服给他换了。病人的妻子还把士兵的制服扔到了门外的水坑里。会议结束后不久,一群人来到了房子周围。一个士兵猛地冲进门口,问道:“你家有外人躲藏吗?”“不。”士兵一把拉住女人,问道:“那两个男人是谁?”“床上躺着的是我老公,他病了,这是请来的医生,你看,这不是汤剂吗?”士兵将药罐踢翻,命令将三人拉到门外殴打。这群士兵趁机蜂拥进屋,能拿的东西,能装的东西,最后放火烧了屋子才离开。当一行人走远时,逃跑的士兵帮助病人的妻子灭火,并抢救了一些沉重的家具。然后,他哭着说:“哥哥和嫂子,对不起,你为了救我受了委屈。”病人说:“别提了,反正我的病也无药可救,过好每一天!”“你有什么?生病了?”“全身发热,手脚无力。”“有多久了?”“我已经躺了一整年了。”“你问过医生吗?”“我问了很多人,吃什么药都不好。”士兵走上前,握住病人的手腕为他切脉。过了一会,他说:“我能治好这个病,我早上去找药。”第二天,士兵在后面挖了几株长着椭圆形叶子和紫褐色花的野草,说:“嫂子,把根洗干净,煎给大哥吃。然后再多挖一点,让大哥多吃点,过几天病就好了。”“谢谢。”“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夫妻救了我,时间不早了,我得走了!”病人急忙道:“留个名吧,以后我们就是朋友了,来来去去。”“我叫白薇,只要不死,我就会来看你。”说完,那位遇难的士兵离开了。病人的妻子做了药,丈夫吃了之后感觉好多了。又吃了一个月,病得真好。当村民们回到村里时,他们都问病人情况如何。病人说:“朋友送我药。”“什么药?”“就是这种草。”“什么名字?”“那他没说。不过,他答应再来看我,然后我们再见面。问吧。”然而,白薇多年后没有来。为了纪念白薇,他传下来的药草被称为他的名字,但后来被写成“白薇”。书籍内容一个艾蒿艾蒿B百合白色和白蛇白花蛇舌草银杏白谦白牡丹波士汀白薇当归酢浆草薄子仁板蓝根盘下小费长拨号乌龟槟榔出生的薄片薄荷补骨脂科C柴胡白术蟾蜍蝉蜕阿科鲁斯长山植物性赤小豆盘龙传雄杂草D大黄蓟大蒜清淡的豆豉淡竹叶丹参当归党参地黄地沟皮肤龙丁公腾丁香冬虫夏草冬凌草独一无二的余仲突破E阿胶鹅不吃草F防风巴蒂恩斯佛手茯苓芙蓉浮小麦G甘草橄榄葛根枸杞钩藤杜鹃花关楼乌龟肉桂H韩心草含羞草莲花合欢花何首乌核桃黑芝麻红花红景天红藤胡椒琥珀色竹子花蜜黄连黄静黄芩藿香J急性子扁舟接骨木金银花金钱草菊花橙色决明子K棉花花L彩虹兰花鸡蛋花天竺葵雷公藤彩虹梨荔枝白话灵芝刘吉奴龙骨龙眼芦根鹿角鹿咬草罗汉果M麻黄浮肿马齿苋贤者的钱麦冬复古曼陀罗密特拉僧旱莲牡丹皮木瓜没有南瓜头牛黄牛膝私人哦莲花节P肥海蒲公英蒲黄问蛇七叶一花茜草摩洛哥一千英里的光强火玫瑰R人参肉桂甜香S三角形三七桑格利亚汽酒桑叶砂砾沙院子山药山楂山茱萸蛇床子麝香神曲乔什姜石膏石斛石榴绅士水蛭松香T公主参桃花天麻菟丝子W国王不留在这里威廉五加皮吴龄之五药附子鱿鱼吴茱萸匿名X西洋参夏枯草仙鹤草仙人掌丁香信义杏仁许长青中断旋覆花天龙人是的言护所葡萄树夜光沙益母草薏苡仁青蒿淫羊藿罂粟鱼腥草于玉良玉珠野心月季花藏红花国王的角落厨房的心脏珍珠{舒(上)虫(下)}虫儿童朱砂紫苏紫菀紫花...

    2022-05-10

  • 《少儿寓言故事》王晓翌等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少儿寓言故事》【作者】王晓翌等编著【丛书名】插图本少儿启蒙丛书【页数】217【出版社】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03【ISBN号】7-5613-0795-0【价格】$3.90【分类】儿童文学-故事(地点:中国年代:现代学科:选集)故事-儿童文学(地点:中国年代:现代学科:选集)寓言(地点:中国年代:古代学科:少年读物)【参考文献】王晓翌等编著.少儿寓言故事.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03.图书目录:寓言故事》内容提要:《少儿寓言故事》内容试读鲲鹏与斥鹦穷发(神话中的北方地名)之北,有冥海(大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tu,凭借大风盘旋而飞)扶摇羊角(指暴风)而上者九万里,绝(横绝,指鹏在云雾中矫健地飞翔)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计划南飞),且(将)适(去)南冥也。斥(小沼泽)鹗(yà一种小雀)笑之曰:“彼且奚适(到何处去)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rè,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而下,翔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从前,在很远很远的北方,有一个地方,没有人烟,一片光秃秃的。那里有个无边无际的大海,,叫天池。天池里有一条大鱼,从来没有人知道它有多宽有多长,巨大无比,它的名字叫鲲。有一天,天池里突然掀起了狂波巨澜,只见这条大鱼跃出水面,一下子变成了一只大鸟,展翅飞向高空。这鸟的名字叫做鹏,它的背像巍巍的泰山一样,翅膀像那无边的云彩。它乘着旋转的狂风盘旋上飞,:穿云钻雾,向着南方飞翔。原来,它是要飞到遥远的南海去,去寻找一个更大一1的世界。这时,沼泽中的几只小麻雀看见了正在飞行的大鹏,便很不以为然地嘲笑说:“你又何必费那么大劲呢?世界还不都一样的呀你看我,每天吃饱喝足了,在茅草丛中飞来飞去,自由自在,多舒服呀你又何苦搏击风暴,到底图什么呢?”大鹏昂了昂头,没有理睬它,又继续它的飞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目光短浅的人,自己没有本领,又不能理解别人的远大志向,反而去嘲笑别人,这种人终究是不能有作为的。不龟手之药宋人有善为不龟(j加,形容皮肤受冻开裂的样子)之药者,世世以浒避(igi,在水中漂洗织物)先(kuàg,同“纩",丝绵)为事(此处指职业、工作)。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古代货币单位)。聚族而谋曰:“我世世讲避先,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卖)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hui,劝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庄子》)庄子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有一天,庄子的好朋友惠子突然面带疑虑地来找庄子说:“我们国王送给我一些大葫一2芦瓜的种子,我把它们种下,精心培育,一个个都长成了大葫芦。这个大葫芦太大了,起初我很高兴,后来发现它很脆弱,不能提举。把它做成大勺又太平了,这样,它反而成了我的累赘,所以,干脆把它敲碎了,你说我做得对吗?”庄子捋了捋胡子,沉思片刻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有个宋国人,祖传有一种灵丹妙药,防冻防裂,这家人靠这种药世世代代代漂洗丝棉为生。这天,来了一个外地人,想出高价购买他的配药秘方。这个宋国人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他说:‘我们世世代代漂洗丝棉,又苦又累,却赚不了几个钱,今天如果卖掉这药方,一下子就能赚一笔巨款,还是卖给他吧!”这个外地人得到药,心里暗自高兴,立刻把这药献给吴王。恰好此时,越国攻打吴国,又是在数九寒天,士兵们在水中作战,手脚都冻裂了,于是吴王想到了这个人,便派他去统帅军队。士兵们涂了那药,手脚再也不冻裂了,士气大振,把越军打得一败涂地。战后,吴王给他加官晋爵。你看同样的技术,.有人靠这拜官封地,有人却不免于成年累月漂洗丝棉,这是由于应用的不同啊现在,你有这么大的葫芦怎么不想到把它系在腰上,当做腰舟,到江河湖海去逍遥地浮游呢?而你却因它空空荡荡装不下东西而忧虑,看来你对万事万物还是没有想开呀!:、庄子这段话使我们懂得了,看待事物不能绝对化,不能用传统的观念和框框去套,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一3匠石运斤郢(yig.楚国的都城)人垩(è,白色的土)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所之。:匠石运斤(斧头)成风,听而所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脸上变色)。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配手)死久矣。”(《庄子·杂篇》)春秋时,楚国的国都郢城是一个繁华的城市,城里有一个泥水匠。一天,他正在干活,累得满头大汗,突然,一点白泥飞溅在他的鼻尖上。虽然,这个小泥点很小,薄如蝇翼,但是,还是影响他的工作,他很着急。忽然,他想起自己的好朋友,一个叫石的木匠,他想,:为什么不趁此机会考一考木匠呢?于是,泥水匠便去找他的好朋友,请他削掉鼻尖上的白泥。石木匠看着好朋友着急的样子,笑笑说:“看我的!”说时迟,那时快,就见石木匠挥动大斧,一阵风过,削尽了泥水匠鼻尖上的白泥,却一点也没伤着鼻子,真是神了,此时的泥水匠面不改色心不跳,稳稳地站着,四周看热闹的人已经目瞪口呆了。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宋元君的耳中,他便派人把石木匠找来,让他再试一次。而石木匠悲伤地说:“我的确一4为我的好朋友削过鼻尖上的白泥,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而现在,我的好册友已不在了,我再也找不到和我这么默契的配手了。所以,请大王恕罪,我不能随您心愿。”说完,他忧伤地低下了头,宋元君也遗憾地叹了口气。这个故事使我们懂得了,世界上的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双方互相依存,任何事物都以对立面的存在而作为自己存在的重要条件,离开了哪一方,事物都无法存在。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金子)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到)鬻(卖)金者之所(住所),因攫(ju,抓取)其金而去(走开)。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全何?”对曰:“取全之时,不见人,徒见金。”(《列子》)很久很久以前,人们都用金银做为货币来买东西,黄金在当时非常贵重,所以,街上设置了金铺。齐国有这样一个人,整日好吃懒做,却又嗜金如命,常常做黄粱美梦,想看有朝一日自已可以拥有很多很多的金子,,可以享尽荣华富贵。白天,走在路上想金子夜晚,躺在床上还是想金子,这样下来,他就时常产生幻觉。吃饭的时候,他会把馒头看5成是金子,以致于家里人都认为他有毛病。有一天早晨,他一觉醒来,像着了魔似的,匆忙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就要往门外冲,妻子问他干什么去,他也似没听见,头也不回地匆匆走上街,直奔那个金铺。进了铺子,:他二话没说,抓了金子就跑,这可急坏了老板,他大喊着:“抓贼!抓贼!”街上的人见有人抢金子,也跟着大城起来。喊声引来了衙门的差役,儿个差役顺着城跑的方向追下去,当即就把偷金子的人给抓住了。在衙门的大堂之上,县官问他说:“那么多人都在这里,你怎么敢公开抢别人的金子呢?”此时,那个齐人耷拉着脑袋,神情木然,无可奈何地回答县官说:“大人,我一心只想着金子,所以,眼里看到的只有金子,根本没有看到周围还有人。唉!我是财迷心窍了!”齐人抢金子的行为让人发笑不止,利令智昏的教训也叫人深思。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贪欲迷了心窍,就什么蠢事、坏事都千得出来。老马识途管仲、·隰(x)·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国名)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韩非子》)6···试读结束···...

    2022-05-09 epub百度百科 epub编辑器

  • 《成语典故源流故事赏析辞书》章俗,谷超编撰|(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成语典故源流故事赏析辞书》【作者】章俗,谷超编撰【页数】1037【出版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06【ISBN号】7-5041-0190-7【价格】$22【分类】汉语-成语词典成语词典-汉语【参考文献】章俗,谷超编撰.成语典故源流故事赏析辞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06.图书目录:典故源流故事赏析辞书》内容提要:这部辞书共收中国成语典故名言二千余条。特点是每条成语均考订源出,追溯流变,解析故事背景和语言环境,指明应用要领。《成语典故源流故事赏析辞书》内容试读画一日三秋语出《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唐代经学家孔颖达注疏说:“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孔颖达疏认为,这是周桓王时,政事不和,朝臣多为谗人所陷,所以人们都十分惧怕谗言,一日不见君王,生怕又是去听信谗言。实际上这是一首爱情民歌,描写小伙子对姑娘们的怀念。说那位去采野生植物的姑娘,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个月!一一天不见,又好象过了三秋九月!一天不见,又好象过了三年。“三秋”,指秋季的第三个月份,阴历九月;也指三个季度,即九个月。《采葛》中的“三秋”是指一个月。后来“三秋”,泛指三年,形容漫长岁月。南朝·梁·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认为:“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不足为喻。”唐·李白《江夏行》中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一日三秋”指历时虽短,但却有三度春秋之感,常用于形容对人思念殷切或比喻因为急迫而感时间之缓慢。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有:“只是比较的慢、使我们性急的人,有一日三秋之感罢了。”一日千里原是形容骏马跑得很快。战国·赵·荀况《荀子·修身》:“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意思是说,好马日行千里,劣马十天也可以达到。“十驾”:马车一天走的路称一驾,十驾谓十天。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讲项羽兵败于垓下(安徽灵壁东南),来到乌江(安徽和县东北乌江)。亭长停船等待项羽,可是项羽感到江东八2一面·一千子弟无一人生还,深感无面见江东父老,便对亭长说:“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这都是讲马的行速。后来也形容人才卓越超群或事业发展迅速。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允传为“同郡郭林宗尝见允而奇之,日:‘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遂与定交。”汉献帝时的司徒王允(字子师,太原祁县人)年青时,学文习武很用功,同乡郭林宗见他如此好学,夸奖王允说:“王生真是一日千里,前途远大,将来必成大业。”现常用“一日千里”形容事业发展之迅速。一毛不拔出自《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项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杨子,指杨朱(约前395一约前335),字子居,又叫阳子居、阳生,是战国初期著名哲学家,先秦古籍称其为杨子,说他是魏国人。杨朱的生平事迹不详,·其言行、著作散见于《孟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中。传说杨子反对墨子的“兼爱”。一次,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问杨朱,说:“若是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肯干吗?”杨朱说:“天下人的问题,不是一根汗毛所能救助的!”禽滑厘说:“若是能,你愿意吗?”杨朱默然置之,不作回答。通常说杨朱宜扬“为我”,反对“损我”,实际是对当时“为天下”这种虚伪道德的反抗。孟子(约前390一前305)把杨朱的学说概括为“为我”,批评他“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主张象鲁国的贤人子莫那样,施行中庸之道。其实,杨朱的学说,主要不是“为我”,而是“贵生重己”,“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淮南子》卷十三《氾论训》),即注重自身修养,保住原有天性,不受外来影响。后来,子华子、詹何继承他的思想,前者主张“六欲皆得其宜”的“全生”,后者主张“重生轻利”。.《吕氏春秋》的《贵生》等篇都是吸取杨朱的主张。后来,“一毛不拔”渐渐变成了俗谚。形容为人吝啬,极端自私自利。唐·虞世南《北堂书钞》卷三十三引《燕丹子》“荆日:‘有薄志,尝谓心向意等,设身不顾;情有乖异,一毛不拔。’”《苏东坡文集·与陈秀常书》中引用过“缺口镊子一—取一毛不拔”这个歇后语;民间也有“铁公鸡一一毛不拔”的话。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有:.“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喝西北风!”一画·一一介书生语见《王子安集注港八载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慕)宗悫之长风。”王勃(650一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父王福時官雍州司功参军,受牵连贬谪交趾。王勃省亲时路经南昌,怡逢都督阎伯山设宴滕王阁,想借机让女婿显示才学。王勃赴会,不详内情,应邀即席作赋。引文是说:我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穷书生。没有门路去做官,等待学习汉朝的终军二十岁时出使南越干一番大事业,也羡熹能象班超那样投笔从我,乘风破浪为国献身。这是王勃以自谦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参见“有怀投笔,无路请缨”条和“乘风破浪”条)。“一一介”作微小解,始见《孟子·万章上》“万章问日:‘有人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孟子日:·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万章问孟子:“听说商朝大臣伊尹用烹割牛羊之事待奉商汤,以求篡位,有这样的事情吗?”孟子说“不,不是这样的。伊尹原来隐居耕种于有莘氏国(史载是有莘氏家奴),乐于实行仁义之道。非属仁义之道,即使给他以天下这样的禄位,他连看一眼都不看,给四千匹马,他连看一眼都不看。因为这是非仁非道的,就是连一根小草也不随便谋取于他人。”“介”与“芥”通,比喻微不足道的一个草籽。“-一介”作一个、.一棵解,也作个人解,用以形溶渺外。以后,“一介书生”泛指普通读书人。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读书人又称书生。这固然是个可以骄傲的名字,如说‘一介书生’、‘书生本色’,都含有清高的意味。”一心德见于《尚书·泰誓中》加《尚书》这个书名是指上代传下来的书,又叫书经》,简称书》。东汉·王充《论衡》卷二十八《正说篇》中说《尚书》原有一百篇,是孔子所授,秦始皇焚书时已烧无存,只有秦代博士伏生幸存二十九篇,汉文帝刘恒叫晁错搜集起来编为今文尚书,:始传于后世。《泰誓》是讲公元前1100年时周武王会合八个小国的军队,共同讨伐商4一画·纣王,在向商朝国都朝歌(河南淇县东北)进军前于孟津举行一次誓师大会,会上宜读了-一篇暂词,就是《泰誓》。《泰誓》首先列举了纣王的罪状,然后说“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意思是:我们各路诸侯的军队要-个心愿,一个目标,为了建立伟大功业,为了天下的永久安宁,誓把敌人消灭干净。北齐·魏收《魏书·吐谷浑列传》有个著名的故事,讲这个道理:过去吐谷浑国国王阿豺有二十个儿子,当他病危时,把儿子们叫来,先让他们每人折一支箭,很快就都折断了。然后又叫弟弟幕利延折断一支箭,又让他取十九支箭去折,怎么也折不断。阿豺说:“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一心一德”或“一德一心”,后来便用于形容团结一致,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一孔之见见传为老聃弟子文子《文子·上德》:“有乌将来,张罗待之,得鸟者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无时得鸟矣。”《汉书·艺文志注:文子是老聃的弟子,文有九篇,疑伪托。也有一说是越国范藍的老师(名计然,字文子)。唐·柳宗元《柳宗元集·辨文子》说文子的学说多是老子的主张。《文子》中讲的上述故事还是泛论。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中说:“一目之罗,不可以得鸟,无饵之钓,不可以得鱼,遇士无礼,不可以得贤。”东汉·荀悦《申鉴·时事第二》对“一目罗鸟”作了发挥:有一个过路人,见到猎人用一张大网在猎雀,又见一只雀只不过钻进一个网孔,许多网孔都空着,因而认为:“猎雀人实在是笨拙不堪,何必用这么大的网呢?一只雀只用一个网孔就足够用了,剩下的许多网孔不是白费了吗?”他于是回到家中用绳子编成一个个的单孔小网,拿去辅雀,结果一只雀也设没有捕到。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的侍讲荀悦,见到汉朝衰亡,政权渐移归曹氏,已成为大事所趋、人心所向,而有些人仍然固执成见,对曹氏政权抱有敌视态度,为顺应时局,作《申鉴》五篇,其中用这个故事说明固执成见之可笑。后来被概括为“一孔之见”,形容那个过路人只是孤立地、·表面地看见每只鸟雀钻进一个网孔,而没有看见这一个网孔同其他许多网孔之间的有机联系,只有“一孔之见”这样的形而上学观,没有“一网之见”这样的全局、辩证观,不懂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违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西汉·桓宽《盐铁论·相刺》中,御史大夫批评“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时说:“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一画·一而过。一目瞭然·语见南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三七《战国·唐·诸子》:“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瞭然。”朱熹是说,思想上一旦弄通了道理,心情就如同居高临下,一切景物尽收眼底。“一目”有多种解释。作一望、一看解,始见南宋·朱熹《再用韵题翠壁》:“孤亭一目尽天涯,俯瞰烟村八九家。”“瞭然”作精明透彻解,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不邪),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6”比喻心里坦然没有邪念,眼睛就明亮。“一目瞭然”比喻一看便请楚了,这里的“瞭”字作透彻解,“然”字是语助词,相当于“啊”字意。#“一目瞭然”也作“一目了然”。清·黄摔《金壶七墨·乡闺章程》说:“刊印章程,随卷发给,某时某路点某学,一目瞭然。”指发放文书条理有序。请《纹献通考·田赋考二》:“如此则应蠲之分数,与抵免之银数,每户各报一单,一目了然,官吏自无所藉手矣。”一丘之貉语见东汉·班固《汉书·杨挥传》。司马迁的外孙杨恽(?一前54),字子幼,西汉华阴(今属陕西)人,是汉昭帝时丞相杨散之子。初作功曹,后因他得知霍光子孙博陵侯霍禹谋反,通过侍中金安向汉宣帝刘询告发,升为中郎将(侍卫官长),封为平通候。杨恽“性刻害,好发人阴伏,同位有忤己者,必欲害之,以其能高人。由是多怨于朝廷”,他同太仆戴长乐的关系不好,终于因此失败。戴长乐是宜帝在民间时的相识,宜帝即位后,他主持祭祀,好宣扬自己如何辅佐皇帝有功。有人告他出言不恭,他怀疑这一定是杨恽使人所为,便上书控告杨恽:“挥上观西阁上画人,指桀纣画谓乐昌侯王武日:‘天子过此,一二其过,可以得师矣。’画人有尧舜禹汤不称,而举桀纣。恽闻匈奴降者道单于见杀,恽日:‘得不肖君,大臣为画善计不用,自令身无处所。若秦时担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恽妄引亡国以诽谤当世,无人臣礼。”这件事到了廷尉那里,皇帝不忍加诛,把杨恽和戴长乐都革职免为庶人。后来又有人指控杨挥写给安定太守孙会宗的信,有意攻击朝廷,终被腰斩。“貉”,·类似狐狸,喜欢夜间出来活动的动物。“一丘之貉”,比喻彼此···试读结束···...

    2022-05-09 汉语辞书大全 成语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 《新编中国寓言故事 下》|(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编中国寓言故事下》【页数】238【出版社】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04【ISBN号】7-5342-1421-1【价格】20.00【参考文献】新编中国寓言故事下.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04.图书目录:寓言故事下》内容提要:《新编中国寓言故事下》内容试读河豚之怒1.江南一带的河里有一种叫河豚的鱼,喜2.河豚的性格很暴躁,行动又粗鲁,经常欢在桥墩之间游来游去。自己迎头撞在桥墩上。3.它一旦撞上桥墩,就怒气冲天,老是绕4.一不小心,它又撞在了桥墩上,这一下着桥墩游来游去。它更火了,大声责骂桥墩:“你为什么要撞我?”1625.它一面骂,一面张开两腮,竖起浑身的6.一只老鹰正在空中盘旋,密切注视着河鬣(1è)刺,浮到水面上一动不动。面。7.老鹰见河豚浮在水面,立刻冲到河面,8.寓言“河豚之怒”嘲笑了那些不认识自啄开河豚的肚皮,美餐了一顿。己的缺点错误而喜欢怨天尤人的人。·2·为虎作伥1.据说,人被老虎吃了后,灵魂便变成了2。虎伥整天跟着老虎,可谓形影不离。虎伥(chag)。3.虎伥领着老虎绕过猎人设下的陷阱,让4,老虎一脚踩到了捕虎器上,虎伥便打开老虎避开危险。捕虎器的机关,救下了老虎。·35.猎人恨透了虎伥,就在陷阱前摆下了衣6.虎伥忙着穿衣戴帽,吃饭喝酒,没工夫服鞋帽和酒菜饭食,供虎伥享用。给老虎做向导。的7.老虎失去虎伥这个向导,掉进了陷阱,8。寓言“为虎作伥”讽刺了那些甘愿充当被猎人捕获,虎伥反而为此哀伤地痛哭。帮凶而又死不觉悟的奴才。4井底之蛙1.一只青蛙独占着一口浅井,觉得快活极2.一只小螃蟹在井边上对青蛙说:“你整了天在这小小的井里,不觉得烦闷吗?”3.青蛙对螃蟹说:“你真不知道我有多快4.有一天,生长在东海的大鳖来到井边。活!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污泥中散步。青蛙又对大鳖讲起了它在井底的快乐生活。。5·烯5.大鳖听了,准备到井底去看看,谁知它6,大鳖不得不退了回来,它向青蛙介绍起左脚还没有进去,右腿就被井台的栏杆绊住了。了东海的情况:“那东海无边无际,深不见底。”7.“大禹的时候,十年中有九年发洪水,可是海面并没有增高一寸。”·6····试读结束···...

    2022-05-09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图书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图书营销策略研究

  • 《中华寓言故事》张琪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华寓言故事》【作者】张琪编【丛书名】文学鉴赏精编家藏书系【页数】370【出版社】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10【ISBN号】978-7-204-09305-2【价格】396.00(全20册)【分类】寓言-作品集-中国【参考文献】张琪编.中华寓言故事.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10.《中华寓言故事》内容提要:0903130203《中华寓言故事》内容试读·文学鉴赏精编家藏书系·以羊易牛梁惠王坐在庙堂上,正好堂下有人牵牛走过。惠王看见,便问:“要把牛牵到哪儿去啊?”牵牛人回答道:“要杀掉它,用它的血涂钟啊。”惠王说:“赶快放掉它!我不忍心看它那惊恐战栗的样子,像这样没有罪就被杀死。”牵牛人问:“那就不必涂钟了吧?”惠王忙说:“怎么可以不涂钟呢,换只羊吧!”选自孟子·粱惠王上》寓意梁惠王看到牛的战栗发了善心,以羊易牛,难道羊就不战栗吗?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虚伪的慈悲者。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好驱使百姓与邻国打仗。有一次梁惠王召见孟子,问道:“我在位,对于国家的治理,可以说是尽心尽意的了。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常年发生灾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一部分老百姓迁移到收成较好的河东去,并把收成较好的河东地区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内来,让河内发生灾荒地区的老百姓不致于饿死。有时河东遇上灾年,粮食歉收,我也是这样,把其他地方的粮食调运到河东来,解决老百姓的无米之炊。我也看到邻国当政者的作法,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尽心尽意替自己的老百姓着想的。然而,邻国的百姓没有减少,而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文学鉴赏精编家藏书系·场上,两军对垒,战斗一打响,战鼓擂得咚咚地响,作战双方短兵相接,各自向对方奋勇刺杀。经过一场激烈拼杀后,胜方向前穷追猛杀,败方就有人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那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得快,跑了一百步停下来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停下来了。这时,跑得慢的士兵却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胆小鬼,您认为这种嘲笑是对的吗?”梁惠王说:“不对,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是这也是临阵脱逃啊!”工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那么就无须再希望您的国家的老百姓比邻国多了。”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恤寓意孟子用这个比喻,指出梁惠王的移民救荒政策与邻国相比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想启发梁惠王实行所谓“仁政”,从根本上治理国家。后来,人们就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来说明虽然数量、程度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事物和现象。楚人学齐语有个楚国大夫,想让自己的儿子掌握齐国的方言,请了一位齐人做老师专门教授。但由于儿子生活在楚人中间,一个老师教导,许多楚人喧哗取闹,所以尽管每天鞭打督促,仍然没有多少长进。后来,他把儿子安置在齐国都城老百姓聚居的地方,儿子很快就掌握了齐语。即使每天打着让他说楚地的方言,也办不到了。选自《孟子·滕文公下》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试读结束···...

    2022-05-09 小说鉴赏epub 文学阅读指南epub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