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诗词名作欣赏》晨曦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古代诗词名作欣赏》【作者】晨曦主编【丛书名】读点经典:中国文学艺术名著欣赏【页数】213【出版社】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7.01【ISBN号】978-7-5636-5393-5【价格】16.00【分类】古典诗歌-诗歌欣赏-中国【参考文献】晨曦主编.中国古代诗词名作欣赏.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7.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国古代诗词名作欣赏》内容提要:本书包含六个部分,具体的内容有:敕勒歌、登鹳雀楼、望岳、春晓、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绝句、渔歌子、早春、草等。《中国古代诗词名作欣赏》内容试读放歌自然中国是诗的国度。著诗与品诗,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中,自然风光始终是诗人们饱含深情地讴歌、描绘的主角。以景入诗,化情为景,构成一幅声色交融、动静相宜的主题画卷,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一种情思雅致的情趣,一种安静淳朴的场景,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11.敕勒歌[南北朝]佚名◇古诗引读《敕勒歌》是敕勒族歌咏草原风光和“水草畜牧之中盛”的牧歌,是古代民族诗歌中的一件瑰宝。收在《乐府国诗集》的《杂歌谣辞》中。这首诗的作者已无史料记载,故古为佚名。代诗敕勒族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秦汉时叫“丁零”,魏晋南北朝时叫“敕勒”。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名的草原上逐水草游牧,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用毡子欣做成的圆顶帐幕,今俗称“蒙古包”),北朝时活动在朔州赏(今山西省西北部)一带。《北史·高车传》说,敕勒族人“男女无大小,皆集会…歌舞作乐”。所以就能产生这样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敕勒歌》。《敕勒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散发着独特的光辉,千百年来始终蜚声四播,传诵不衰。3···试读结束···...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古典诗词欣赏》【作者】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编著【页数】68【出版社】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01【ISBN号】978-7-219-09476-1【价格】10.00【分类】中华文化-小学-教材-古典诗歌-诗歌欣赏-中国【参考文献】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编著.中国古典诗词欣赏.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01.图书目录:《中国古典诗词欣赏》内容提要:此书为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系列,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千百年灿烂文化中的精华,那富有民族性精华的古典诗词,在今天仍然有着无可比拟的美感教育作用。中国向来也有“诗国”之称。中国古诗以唐代诗歌为代表。本书的选篇即以唐代诗歌为主,兼顾其他。上至《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诗,下至宋、元等诗,均有涉及,可使青少年对中国古诗概貌有个粗略的认识。《中国古典诗词欣赏》内容试读第一课鹿mig汉艺术呦焰野鹿鸣鸣鳴餐芝②我觜嚣宾鼗姜吹he笙毁hua簧③che承管翨jiag④将m之好我、我周行⑤嗚鸣鴨坳u鹿鸣9餐聾变篙我宥器笑署ǒzhāo广西山水风光始德视孔昭⑥民不a恌⑧君孚翨局⑨是iào我宥碧指漓江器宾哭無四改敖③纷④漓江是我国第四大河珠江的支流,北起兴安,怕鹿加之西嘉南至梧州,其中以桂林到阳朔一段景色最佳。如诗食我鼓呦野如有题本宾琴如画的漓江美不胜收,孕育着有“甲天下”之誉的的鼓桂林山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漓江就像一鼗瑟翠条青色的罗带缠绕在群山之中,两岸风光秀丽、山乐峰林立,如同一幅美丽的柏和鼓且湛千里画卷,陶醉了古往今来的众多文人墨客。大元我宥旨帅陈毅曾赞誉这里“处处呈奇观,足够一生看”。设無宗筹宾变恕0【译解】广西山水风光①呦呦:鹿鸣声。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②苹:俗名艾蒿。一说“萍”。③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④承筐是将:古代用筐盛币帛送宾客。⑤示我周行:指我路途。周行:大道,引申为大道理。⑥视:示也。⑦民:奴隶。一说自由民。⑧桃:通“佻”,轻薄、轻佻。⑨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⑩旨:甘美。①式:语助词。②燕:通“宴”。③敖:通“遨”,嬉游。④芩:蒿类植物。⑤湛:深厚。红水河第一湾鹿儿呼伴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满座好宾客,鼓瑟吹笙真热闹。席间吹笙又鼓簧,赠送礼品满竹筐。宾客对我真友善,指明路途大方向。鹿儿呼伴呦呦叫,在那原野吃青蒿。我有满座好宾客,品德高尚名声好。示人榜样不轻薄,君子贤人纷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嘉宾欢饮任逍遥。红水河是西江水系的一条干流,横跨贵州省和鹿儿呼伴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满座好宾客,广西壮族自治区。它因流鼓瑟弹琴真快乐。席间鼓瑟又奏琴,宾主和乐都尽兴。我有美经红色沙坝岩层,所以水酒香而醇,宾客心中更欢畅。色呈红褐色而得名。红水河两岸山高林密、滩多水【导读】急,有着“八十里画廊”此诗选自《诗经·小雅》,是一首君王宴饮群臣时唱的之誉的大化至古河河段更歌,整首诗洋溢着欢快的气氛。本诗语言清新、节奏明快,是山光水色、风景绮丽。生动地展现了周代帝王宴饮的礼仪场景,让读者对当时宾红水河在途经广西东兰县主关系、宴乐概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板文村时,拐了一个大弯,形成了著名的红水河第一湾。这里分布着千奇百怪的岩石,有的像垂帘,有的像蜂窝,还有的如千层饼,每一块岩石都是一处令人惊叹的美景。第二课la「又艺术沧歌浪①缨纓浴浪芝水清②等以zhuo③缨④小篆沧浪我咖水zh浊隶书等以咖之灌我足缨行书纓【译解】广西山水风光①沧浪:水名,约在现在的湖北省。②兮:古诗中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③濯:洗。④缨:系帽子的带子。沧浪之水清澈啊,可以用来洗涤我的冠缨;沧浪之水混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双脚。【导读】德天瀑布本诗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古时,汉江有一条支流流经沔阳,名日沧浪河。战国末期,楚国三间大夫屈原被流放时,游经沧浪河,在张沟处遇渔父,向渔父问渡,颇为伤感。渔父唱了这首《沧浪歌》启发屈原如何面对现实,传为历史佳话。传统文化认为,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屈原认为“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沧浪歌》却说“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对此你有何看法?德天瀑布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归春河上游,距离中越边境53号碑约50米。它是亚洲第一大的跨国瀑布,从60多米高的山崖上跌落,一波三折、水花四溅、气势壮观。河水有时湍急,有时舒缓,在群山密林间素回奔流。德天瀑布与越南境内的板约瀑布相依相连,如一对亲密的姐妹,姿态万千。有诗人曾写下“一瀑连双界,雄浑镇万山。飞烟滋翠谷,秀水润苍田”的诗句来称赞德天瀑布之美。第三课河伯①战曾(楚荡荡鉴昆鉴②望灣心笔霸芬浩荡日將署分cha怅忘归隶书板唯蒲着hu怀行书蕩···试读结束···...

    2022-10-12 编著图书的著作权归谁所有 编著图书里面的文章著作权归谁

  • 诗词名家讲 诗词曲欣赏》万云骏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诗词名家讲诗词曲欣赏》【作者】万云骏作【页数】326【出版社】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21.10【ISBN号】978-7-5473-1871-3【分类】古典诗歌-诗歌欣赏-中国【参考文献】万云骏作.诗词名家讲诗词曲欣赏.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21.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诗词名家讲诗词曲欣赏》内容提要:《诗词曲欣赏》是词曲研究名家万云骏先生的经典之作。上编“总论”探讨我国古典诗歌形式的发展及基本艺术规律,阐析诗、词、曲在形式上的继承发展关系,论述古典诗歌中悲剧性的美。下编“分论”结合具体作品,详析诗、词、曲的赋比兴、眼目、空实、离合、点染、巧拙、情采、断续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附录”论析宋词豪放与婉约两派的评价及元曲的本色等问题。作者具有精深的研究造诣和深切的创作体验,所论植根于传统而又不为前人左右,体察精微,辨析精当,同中见异,异中求同,善于通过具体作品的会心说解阐发带有规律性的理论命题,为读者开示了欣赏、创作古典诗歌的基本法门。《诗词名家讲诗词曲欣赏》内容试读·上编总论003及基本艺术规律古典诗歌形式的发展古典诗歌形式的发展及基本艺术规律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十分悠久。如果从《诗经》所反映的时代(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算起,到清代为止,已有三千余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它的各种特有的形式。由于汉字具有它方块字、一字一音的特殊性,所以中国古典诗歌的某些特点,如格律诗的对偶、平仄等,在外国诗歌中是没有的。至于词、曲这样的形式,有一定的调名,要求一定的字数,一定的平仄和对偶,则更是中国诗歌所特有的。古典诗歌发展的几种形式总起来说,中国古典诗歌有四种形式,它的发展亦可大体上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种形式:四言诗。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也间或有二、三、五、六、七个字一句的,音节大体上是二一二。《诗经》的时代是四言诗比较成熟的阶段,大体上是从西周004初年到春秋中叶,约有六百年时间。第二种形式:楚辞,又称骚体诗。特点是有个“兮”字嵌在句中或放在句尾(每句末尾都有“兮”字的则不常见)。大体上是五、六每七字一句(“兮”字不在内)。以六字句而言,音节大体上是二一二词曲二,或是三一三。从楚辞盛行以后,写四言诗的人就渐渐少了。骚体诗从战国后期到西汉,流行了好几百年。第三种形式: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的出现要早一些。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西汉就有五言诗了,所谓“苏李诗”(苏武、李陵的唱和诗)可为代表。其实这是不可靠的。根据现有材料来看,五言诗大体上到东汉后期才成熟起来,而“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诗成熟时的代表作。从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直到隋,一共六百多年时间里,文人基本上都创作五言诗,诗坛上五言诗占统治地位,同时也有少量的七言诗(如曹丕的《燕歌行》),但还不够成熟。唐代是五、七言诗高度成熟和发展的繁荣时期。总之,从东汉到唐,五、七言诗的成熟发展大约有一千年历史,一共经历了十个朝代。人们常说“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这种说法其实不是很确切的;如果说“唐代是五、七言诗的黄金时代”,那倒是反映了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实际的。第四种形式:词、曲,或称长短句。《诗经》基本上是齐言,骚体诗是杂言,五、七言诗也是齐言,以后到了宋元时代,词曲称盛,都是长短句,是杂言。可以看出,从四言诗到长短句的发展过程是:齐言一杂言一齐言一杂言,是否定之否定。而长短句又绝非楚辞的简单的重复,而是吸取了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骚体诗甚至骈体文的句式上的优长,加以综合、融化、创新而产生的一种完全新颖的形式。从五、七言诗发展到词,是诗体内部规律发展的必然性。五、七005言诗到了唐代高度发展,流行最广泛,从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来讲,在古典诗歌中再没有什么能够超过它的了。但是五、七言诗自身也并非完美无缺的,如不改变,就会成为继续发展的障碍。汉字的书面语,古典一个字一个声音,从节奏和音节上讲,有两种情况:一种句子的收尾形是三个字,五、七言诗的收尾就总是三个字的:还有一种句子的收尾发是两个字,这种形式在五、七言诗中却容纳不下了。这就是说,五、七言诗与一般书面语相比较,存在着缺陷,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歌形式的变化,导致了词、曲的产生。所以我们以为词、曲的产生并不仅术规律仅是音乐问题。词曲的句法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五、七言诗的句法,也就是唐诗的句法:一种是四言和六言的句法。例如词里面的【菩萨蛮】就是五、七言的句法,【清平乐】就是四、六言的句法。总之,词把四言诗、骚体诗、唐诗的句法、音节都吸收进去了,这种新的诗歌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可以济五、七言之穷。词以后产生了曲。词与曲虽然都是长短句,虽都可歌,但它们之间还有本质的不同,其中有一点就是语言上的不同:词基本上用的是书面语言或日文言,有人说词里也有用白话的,其实那大都不是白话,只是较为浅近的书面语言。曲则不同,曲用的基本上是口头的语言,也就是白话;而且在曲的创作中,还拿能不能用白话、用得好不好,作为衡量曲是不是“本色当行”的重要标准之一。这是曲和词大不相同的地方,也是中国古曲诗歌发展中的质变。我们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论者,我们强调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强调形式要适合内容,为一定的内容服务,但决不是说形式的发展就无足轻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式的发展甚至比内容还重要。周扬说:“一部文学史、艺术史,可以说就是艺术形式的发展史。《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各类艺术形式适应时006代和思想内容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关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学艺术问题》)一方面,社会生活影响文学的发展;另一方面,文学的发展还有它自身的规律性,这是事物内部的规律性。王国维说:诗“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曲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宋元戏曲欣赏考》)词曲一方面继承了唐代五、七言句法,一方面继承了辞赋骈文的句法(骈文、四六文也讲平仄,四六文是骈文的发展)。后面这一点,往往被一些研究者所忽略。古典诗歌这些形式上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关系不是很直接的。如五、七言诗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至唐,朝代更迭频繁,政治、经济情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但五、七言诗一直遵循着它固有的规律在成熟着、发展着。这如果用政治、经济的原因简单地加以解释就很困难,只有用事物内部的发展规律来解释,才能搞得清楚。古典诗歌发展的基本艺术规律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几种形式、几个发展阶段中,能不能得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呢?我认为是可以的。第一,古典诗歌发展的历史表明,每一种诗歌形式最初总是来自民间。这是人民群众不仅创造物质财富,而且创造精神财富的最有力的例证之一。诗歌来自民间,和音乐(歌唱)密切有关。《诗经》里的《国风》、《楚辞》里的《九歌》都是民歌,五、七言诗最早的是汉乐府民歌。敦煌曲子词也是民歌,后来文人起而仿效,导致了词这种诗歌形式的正式产生。至于曲,也同样起源于民歌。第二,诗与音乐的关系问题。吴梅说:“一代之文,每与一代之···试读结束···...

    2022-10-12 名家诗词鉴赏 名家诗词

  • 《古代诗词欣赏》杜爱国,王朝艳,张鹏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古代诗词欣赏》【作者】杜爱国,王朝艳,张鹏振主编【丛书名】普通高等院校“十三五”规【页数】230【出版社】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01【ISBN号】978-7-5680-4945-0【分类】古典诗歌-诗歌欣赏-中国【参考文献】杜爱国,王朝艳,张鹏振主编.古代诗词欣赏.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古代诗词欣赏》内容提要:本书立足于中国古代的诗歌和词,为了突出学习中欣赏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打破了一般以文学史顺序或作家文选式的单元编排方式,按不同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置单元。诗文繁简适度,切合大学生的欣赏需要,尽可能地从几个基本方面充分体现两种文体的各自特点。从形象性、抒情性与逻辑性、灵活性与趣味性三个方面勾勒诗词的整体风格,很有创意。从选目看,各单元所选作品,均不在一个平面上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和鉴赏需要作多层次安排。《古代诗词欣赏》内容试读第一章诗词欣赏路径诗歌是最精练优美的文学样式,中国古代诗歌尤其精美。中国诗歌之精美,有一个很重要的形式因素,那就是它由汉字匠心组接而成。汉字是一字一音,音有四调(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是汉语构词的一种手段),如果平仄相错,偶句押韵,就自然会有一种节奏感和音乐美,这是其一。汉字一字多义,又加上词类活用,这样就极大限度地增加了语言的弹性,诗歌情感内容的表达因之赢得了含蓄性和丰富性,诗歌的至境便是以有限的语词营造出无限的境界。还有,汉字的体积空间大小一致,它们按特定的表达需要和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就使诗歌的整体建筑结构具有了和谐性和整一性。这以上三个特点,是其他任何文字所写的诗歌不可比拟的。所以,欣赏诗歌,我们的首选就应该是中国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古诗欣赏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一种在阅读和欣赏过程中产生的审美体验,是欣赏者与作者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古诗欣赏要做的事情是:体验丰富的感情,品味深刻的意蕴,领略独特的想象,感受音韵的和谐。欣赏大体可以根据这样的路数进行:疏通字面一把握结构揣摩意境一品赏技巧一玩味语言。一、疏通作品字面疏通字面,是古代诗歌欣赏的第一步。因为古诗是历史的产物,它们的产生时代与今天相去甚远,我们的民族语言在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不断发展变化,古代很通俗的词语,今人不一定能准确把握它的原意。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诗中“床”是一种四脚很矮的条凳,而不是我们今天睡觉的床铺“朱门酒肉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臭”是香,散发出香味,而非腐烂发臭。“耶娘妻子走相送”(杜甫《兵车行》)中“走”是“跑”,非行走之意。“天子呼来不上船”(杜甫《饮中八仙歌》)中“船”是衣襟,而不是船只。“烽火扬州路”(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路”是指宋朝时的行政区划,而不是道路。“时穷节乃现”(文天祥《正气歌》)中“穷”是处境恶劣,非穷困之意。如此种种,不胜。1枚举。同时古人写诗有一种嗜好,就是爱在诗句中用典故,宋代江西诗派甚至把用典作古代为重要的审美标准。用典能扩展诗歌境界的纵深感,增加诗歌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含蓄性,但这给我们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不怎么喜欢用典故的李白在《行路河难》用了三个典故:姜太公磻溪(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相传是姜太公钓鱼的地方)赏垂钓后遇文王;伊挚(即伊尹,他原先是夏朝最后一位国君一桀的臣民,后来作为商汤妻子有莘氏的陪嫁,随之入商。商汤发现了他卓越的才干后,便任他为宰相,委以国政)将要受到商汤征聘时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旁经过;少年宗悫回答叔父问他志向时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前两个典故表达了对他人幸运的羡慕,对遭遇悬殊的愤慨,对昏君不察的不满,对奇逢难再的感伤;后一个典故表现对未来,对前途,始终不灭进取的信心和乐观的期望。李商隐《锦瑟》用典故编织意象,后世解说不一,乃至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说。中国诗歌史上最喜用典故、最善用典故要数辛弃疾,以致有人讥之为“掉书袋”。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片用了张翰弃官归乡许汜求田问舍、桓温对树伤逝三个典故,分别表达决不归隐、仍要奋斗的心意,不为名利、一心为国的衷情,年华虚度、英雄坐老的悲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孙权继承父兄遗业北败曹操据有东南,刘裕京口起兵率军北伐收复长安洛阳,刘义隆草率派兵北伐招致大败而回,霍去病追单于至狼居胥山封山而归,廉颇吃下斗米以示尚能带兵征战等五个典故,以抨击社会现实,感叹英雄迟暮另外,中华民族本就是一个以含蓄著称民族,有时出于特殊的抒情表意需要,并因诗歌形象思维特点所决定,诗句的内在意蕴往往很含蓄,即使诗句中所有的字眼我们都能理解,可是它究竞要表达什么意思,又颇费疑猜。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从雄阔景象入手,进而说身处圣明之世,闲居而无所作为实为耻辱。可虽有报国之志,无奈无人提携,面对为官之人,只能徒增羡慕而已。显然,言外之意是希望得到张丞相的援引。如若不明白“舟楫”(“无舟楫”暗喻做官无人引荐)、“垂钓”(“垂钓者”暗指那些正在走向仕途的人)、“羡鱼”(借用古语“临川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之意,暗示无人援引,徒有从政的愿望而已)等真正的用意,这首诗便很难读懂。唐代盛行“温卷”之风,士子在应试之前,常把先以所作诗文投献名人,以求名人提携。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意在探问自己笔下功夫是否合乎要求,应试能否得到考官的赏识但不好明说,于是把自己比做一个精心打扮、准备去拜见公婆的新妇,含蓄地表达了这番意思。张籍看完回了一首《酬朱庆馀》,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再如章碣《东都望幸》云:“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这首诗表面看是写宫怨,说东都洛阳的宫女盼望皇帝临幸,能从长安东巡到洛阳来,不料皇帝却带着美人来了,因此她们的希望彻底落空。此诗实际上是讽刺唐代科举制度中的徇私舞弊现象,诗里所说的宫女指的是准备参加考试的士人,士人们之所以“懒修珠翠”,满怀怨恨,是因为主考官带着自己的“美人”来了,他们登第的希望化为泡影。我们如果望文生义,势必出现解读笑话。另外,秦韬玉《贫女》诗也是如此,表面写为人作嫁的贫女找不到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实则是倾诉无人荐拔的士人的委屈和不甘。2…怎么疏通字面?一是要具备一定的古汉语知识,明确诗句中古今语法的变化。这里择要说几点其一,句子成分的省略。在古诗词中,不完整的句子是常见的,如李白《宿五松第山下荀媪家》后两联“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头句省章略了主语“荀媪”,末句省略主语“我”。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意思是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立着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零地停泊,“吹拂”“停泊”的动态在字面上没有写出来,没有谓语动词。刘禹锡《至潜水驿》“枫林社日词欣赏路径鼓,茅屋午时鸡”,意思是为迎社日,枫林里响起了鼓声,中午时分,鸡在茅屋旁边啼叫。“鼓”“鸡”的动作在字面上没有写出来,谓语被省略。还有省略其他句子成分的,这里恕不一一举例其二,名词性词组组成句子。在古诗词中,一个句子就是一两个或几个名字性词组,这种情况很多,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陆游《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都是如此。其三,修饰语取代中心语。在有些诗词中,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词省略了,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主语本是“(东船西舫的)人们”,而让“东船西舫”这一修饰“人们”的词语取代了。虞似良《横溪堂春晓》中的“东风染尽三千顷”,宾语本是“(三千顷)田”,而让定语“三千顷”代替了。还有谓语被状语取代的,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角声满天秋色里”,谓语“回荡”由状语“(在)满天秋色里”取而代之了。其四,句子成分的顺序变换。谓语前置是古代诗词的一个突出的语法特点,如刘长卿《逢雪》中的“风雪夜归人”,“归人”实为“人归”,谓语前置了。欧阳修《采桑子》中的“双燕归来细雨中”,是“细雨中归来”的倒置(状语后置了)。宾语前置的情况也很多,如苏轼《蝶恋花》中的“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宾语“人家”前置了,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关不住”的宾语“满园春色”,前置后宾语中心词“春色”又换到了前面,这样处理,画面有动感,有生机,有活力。主语置于定语之前的情况也很常见,如辛弃疾《清平乐》中的“破纸窗间自语”,顺序本应为“窗间的破纸自语”,“破纸”提在定语之前了。语序变化最突出的是杜甫诗歌,如“红如桃花嫩,青归柳叶新”,“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碧知湖外草,红见东海云”,“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翠深开断壁,红远接飞楼”,均将“红”“青”“黄”“绿”“翠”等表示色彩的词调至句首,诗句的组接显得鲜灵、活脱,景物的色彩格外鲜明、强烈。《秋兴八首》其八中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正常语序应该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诗人为强调京城景物的美好(那里的香稻不是一般的稻,是鹦鹉啄余的香稻;那里的碧梧不是一般的梧桐,是凤凰栖老的梧桐),将宾语“香稻”“碧梧”提到了主语的位置。其五,词类的活用。这在古代诗词中是多见的,如刘禹锡《乌衣巷》中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名词“花”、形容词“斜”均用作动词。李嘉佑《同皇甫冉登重玄阁》中的“孤云独鸟川光暮,万井千山海色秋”,名词“暮”用作动词,名词“秋”用作形容词(用“秋”来形容海色的萧肃)。杜甫《望岳》中的“齐鲁青未了”,白居易《买花》中的“灼灼百朵红”,形容词“青”“红”都活用为名词(青青的。3带山色,红艳的花朵)。另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周邦彦《满庭芳》中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绿”“老”“肥”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例子。古二是要具备一定的文史功底,明确典故的来源和含义。诗如《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州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觊觎周室之贪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如“封疆恢霸道,问鼎竞雄图”(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沉吟问鼎语,但见东坡流”(李群玉《登章华楼》)。《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日:“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如“四方争逐鹿,三户可亡秦”(尹耕《项羽墓》),“中原逐鹿人谁是,桃叶桃花自一村”(孙一元《桃源图》)。《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垂泪方投笔,伤时即据鞍”(杜甫《送杨六判官使西番》),“怀铅惭后进,投笔愿前驱”(骆宾王《九戍边城有怀京邑》)。《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刺激)于口,惨(疼痛)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如“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李白《赠范金卿二首》),“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杜甫《槐叶冷淘》)《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意用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二、把握艺术结构把握结构,是古诗欣赏的第二步。也就是说,这有限的几句诗,几句词,几句曲,先后顺序是怎么安排的。读过一些诗词的人知道,格律诗有首联、额联、颈联、尾联:词中的长调有上片(或上阕),下片(下阕)。我们把握结构,不是说辨出那几句是哪-联,或哪一片,这是明摆着的事。我们要进一步弄清楚这些作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般是有规律可循的,《诗经》和《楚辞》提供了诗歌抒情的基本结构范型。《诗经》中最常见的结构模式是三叠式,大家熟悉的《秦风·蒹葭》《魏风·伐檀》《魏风·硕鼠》等就是这样。比如《蒹葭》第二、三章是首章的反复,只换了几个字,第二章的“萋萋”、第三章的“采采”与首章的“苍苍”意思基本相同,形容蒹葭长得茂盛青苍鲜明。首章的“白露为霜”,第二章换成“白露未晞”,第三章换成“白露末已”,从时间的推移显示了找寻的长久和心情的急切。白露结霜时,他未找到“伊人”;等到霜融为露时,还未找到;直到露快要干了,他仍未找到,歌者焦急惆怅的情绪隐含其中。数章共叙一事,虽然各章只更易一两字,但能将人物感情的微妙变化或动作的前后过程曲折道出。最典型的例子是《周南·芣营》,这首诗写阳春三月,一群女性结伴去郊野采集芣营(车前草,古人相信此草可治不孕之症),三章才改易六个字(“采”“有”“掇”“捋”“袺”“缬”),而采集芣莒的整个过程以及人物动作神态全然写出:邀朋呼伴往采一逐根逐根掐下(“掇”)一成把成把抓取(“捋”)一提起襟角兜住。4(“桔”)一扎起两襟塞裹(“缬”)。重章叠句不仅便于记忆,传习唱和,而且形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借此特点,可以强化感情的抒发,所以在《国风》和《小雅》的民歌中使用最普遍第《诗经》中也有些作品采用展开式结构,如《周南·关雎》《郑风·女日鸡鸣》《邶袋风·静女》《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如此。《关雎》第一章写一见钟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第二章写昼夜相思(“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第三章写热情求爱(“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完全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来结构,既表现了远古君子词欣赏路径对意中人爱的真切和深厚,又表现了他求爱方式的艺术和优雅。《女日鸡鸣》第一章写女催男起(“鸡鸣”“明星有烂”“凫雁”将翔),第二章写男士许诺(“弋言加之”“宜言饮酒”“琴瑟在御”),第三章写赠佩定情(“杂佩以赠之”)。《楚辞》也多采用展开式结构,如《山鬼》第一板块写山鬼赴约(“折芳馨兮遗所思”),第二板块写山鬼等候(“留灵修兮澹忘归”“怨公子兮怅忘归”),第三板块写山鬼哀怨(“思公子兮徒离忧”):《湘君》先写久候不至,再写怨怪怅惘,最后写捐玦遗佩:《湘夫人》先写望而不见再写筑室遐想,最后写捐袂遗襟。长篇抒情诗《离骚》是一曲人生理想失落的悲歌,第一部分是“述怀”,第二部分是“追求”,第三部分是“幻灭”,这三部分组成伟大诗人心灵音乐的三部曲,采用的同样是展开式结构。古代诗歌不少采用实虚式结构。或由事入情,如屈原《国殇》前半部分重于叙事,描写激烈战斗:严阵以待一浴血奋战一抛尸原野,收煞扣住“国殇”诗题;后半部分重于抒情,讴歌阵亡将士的报国意志和英雄品质,结穴示现“招魂”本旨。前半部分叙事是抒情的基础,后半部分抒情是叙事的升华,全篇浑然一体。无前半部分,热情讴歌则空洞无依:无后半部分,烈士伟美则无法尽显。后世曹植的《白马篇》完全袭用这种结构方式,前半部分描写少年英雄外在的“勇”,英武之姿一勇士来历一非凡本领一疆场破敌;后半部分歌颂少年英雄内在的“忠”,用饱蘸激情的笔触,深入少年英雄的内心世界中,从而揭示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或由景人情,七律一般上半写景,下半抒情,杜甫的七律大体如此,其名篇《秋兴八首》《登高》都采用这种结构模式词曲的结构一般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或议论)。如柳永的《八声甘州》全词以“愁”(“归思”)为线索。上片写“秋景”,用“对”“渐”分别领起总写之景和分写之景,逐层叙写,浑然一体。下片写“别情”,以“望”“叹”“想”三组句子逐层深入,先以直抒胸臆手法正面抒写离愁,后又以想象的描写,从侧面表现思归不得的惆怅,最后又以反问句方式向妻子倾诉相思之苦。或由景入理,宋诗多谈理,谈理先要有一个基础,就是写景,不然谈理就是空谈,如苏轼《题西林壁》就是典型的例子,上半从横侧、远近、高低的不同视角去描绘庐山峰峦重叠、变化多姿的景色;下半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一个人如果陷于某个具体的环境或事件中不能摆脱出来,那就无法全面、客观地认识这个环境或事件的真相,就会容易产生片面性和主观性。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则是由景入理再入情,作品以月贯穿,先写月涌春江,对良辰美景的陶醉,再写月下沉思,对宇宙人生的探索,最后写月照无眠,对游子思妇的关情为了避免实虚式结构的刻板性,古人在这种模式内部,又往往注意“起承转合”,否则就显得太死板了。“起”即开始,“承”即承上,“转”即转折,“合”即收合。“起承转合”是古诗人的一大创造,它既能使一个作品保持高度的完整性,又能够保证表·5述的曲折性。这种结构规律是在元代总结出来的,但元代之前包括唐代,诗人都自觉不自觉地遵守着这一规律。如杜甫《登岳阳楼》,开头两句点题,是“起”:三四两句写登楼所见,是“承”;五六句写眼前处境,是“转”;最后两句写望远怀乡,是诗词“合”。苏轼《望湖楼醉书》以灵动急骤的笔调为稍纵即逝的自然奇景留下真切的艺术剪影,像是信笔挥洒,实际颇具章法:起(云)一承(雨)一转(风)一合(水)。起承转合,层次清楚。古代诗歌的结构模式还有多种。如对比式、论文式、回环式、倒转式、问答式等。对比式结构如欧阳修《生查子》、吕本中《采桑子》。《生查子》上下片形成对比上片追忆去年元夜的欢会,下片抒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不见伊人的感伤。《采桑子》也是如此,上片写“恨君不似江楼月”,下片写“恨君却似江楼月”。以“不似”与“却似”隐喻男女的聚与散,倾诉会少别多、聚暂离长之恨论文式结构即开头提出问题,中间回答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比如曹操《龟虽寿》,用神龟和腾蛇来作比,提出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中间回答要像伏枥老骥一样“志在千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后面进一步提出人要注意保健,保健就能尽可能活得长一些,能延长为事业奋斗的时间。李白《将进酒》就是模仿《龟虽寿》的结构写出来的,开始提出的问题是一样的,只不过李白的回答是一种貌似消极的愤激(饮酒长醉),解决的办法是长物换酒。最妙的是绝句的结构,绝句可以说是精短之作,篇章越短结构越是不好安排,越是不容易“活”,古人却很有办法。比如李商隐《夜雨寄北》采用回环式,起句写妻子来信(君问归期),次句写愁人不寐(巴山夜雨),三句写团聚期盼(西窗剪烛),四句写夜话想象(谈说昔情),由此及彼,回环往复,联想重重,首尾叠合。倒转式结构像抽丝剥茧,完全倒着来,比如唐人金昌绪《春怨》,起句写驱赶啼莺(打起黄莺),次句写驱赶原因(不让莺啼),三句写止啼原因(莺啼惊梦),四句写护梦原因(梦与夫会),句句相承,层层递进,一气呵成,韵味无穷。问答式结构在古代乐府和民歌当中用得比较多,或自问自答,或主客对答,如崔颗《长干曲》其一(“君家何处住”)、南北朝《子夜歌》(“今夕已欢别”)等。叙事诗的欣赏更要注意作品结构的组织,否则连起码的味道都读不出来。叙事诗的结构分析也有规律可循,抒情诗的结构分析要抓“诗眼”,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愁”,李清照《永遇乐·元宵》的“怨”,岳飞《满江红·写怀》的“怒”,陆游《书愤》的“愤”。叙事诗的分析则要抓“线索”,“线索”没抓准,就谈不上结构分析。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它的叙事线索是什么?不是风,不是雨,也不是人,而是“屋”,开始写秋风破“屋”,接着写“屋”破难补,再写夜雨“屋”漏,最后写梦想华“屋”,找准了线索,才知道诗歌每一部分的联系是何等紧密。《长恨歌》的叙事抒情线索是一个“恨”字。这篇叙事诗是一个典型的三部曲,即“相见欢一惨别离一无限恨”,相见欢写李杨欢爱(无限恨的深层原因),惨别离写马嵬兵变(无限恨的直接原因),无限恨写生死相思(无限恨的本身情状)。结构分析是一种总体观照,审美就要总体观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首诗是一个整体,不能肢解诗句,将诗一句句拆开,再逐一加以诠释,而一定要从诗的形象整体上去探寻其感情的搏动;不能断章摘句,无视诗的整体内容,只摘取其中的只言片语,就断言诗中的寓意,这样最易造成误读。6*···试读结束···...

    华中科技大学 散文诗 中华诗词出版社

  • 《古典诗词欣赏》姚国军|(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古典诗词欣赏》【作者】姚国军【丛书名】中国当代研学丛书【页数】220【出版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20.03【ISBN号】978-7-5117-3777-9【价格】93.00【分类】诗歌欣赏-中国【参考文献】姚国军.古典诗词欣赏.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20.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古典诗词欣赏》内容提要:从《诗经》的时代开始,中国诗歌的海洋中不断孕育出晶莹耀眼的珍珠。经典诗词是我们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本书的编撰目的就是把这些散佚在各个时代的珍珠串在一起。该书分为六个部分,内容包括:先秦时期、两汉时期、魏晋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古典诗词欣赏》内容试读01第一部先秦时期4古典诗词欣赏钟鼓去快乐她。【作品赏析】《关雎》全诗原分为三章。第一章为前四句,总写君子追求淑女,概括全诗,引出下言。第二章是接下来的八句,描述君子如何追求自己心仪的姑娘,以及在追求过程中遇到的小挫折,以至于“辗转反侧”,具有写实意义。第三章就是最后的八句了,描写了君子在与淑女婚后,使出浑身解数让妻子开心,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关雎》是《三百篇》中的第一篇。自古到今,凡是居于首的,几乎都是重中之重。那为什么《关雎》能置于诗经之首呢?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关雎》的内容是君子追求淑女,最后双方共结连理,无论是君子还是淑女,都是代表着德行,他们的结合,体现了夫妇之德,堪称典范。而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关雎》的夫妇之德作为榜样,有利于家庭的和谐稳定,这样,社会也会和谐稳定。其次,《关雎》作为乐歌,并不单调,洋溢着喜气洋洋,特别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欢欣鼓舞,一派喜庆的景象。至于艺术手法,《关雎》很好地运用了“比”“兴”。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诗开头的“关关雎鸠”“比”已结连理的君子和淑女,形象贴切,并且“兴”出君子与淑女的般配,使诗富有感染力。“参差荇菜”也运用了“比兴”手法。另外,诗篇还使用了双声、叠韵的手法。“窈窕”第一部分先秦时期5“辗转”是叠韵,“参差”是双声,加强了诗的音律美,令读者回味无穷。(钟毓景)···试读结束···...

    2022-10-12 诗歌手册epub 散文 epub

  • 申怡【学透诗词】上下诗词五千年 —“读”领风骚价值1099元,百度网盘,阿里云盘下载

    lt图说明gt沉毅【诗经】上下五千年的诗篇mdahmdahldquo读书rdquo带路视频截图课程目录【学诗】上下五千年诗mdahmdahldquo读书rdquo为龙头.读书为龙头:春秋《建家》《寒光》:心想在何处Pat.m40.唐代《近考张水布》与《赏朱清玉》:贵妃之爱与贵妃共识.m400.唐《夜去鹿门山歌》《年终回南山》》:唐朝的坎坷人生.m401.唐代《建峪望川村》与《老友村》:平凡的一天.m402.唐代《为张丞相看洞庭湖》:美中的卑微.m403.唐代《鹿晗》《鸟鸣溪流》《山居秋》:隐居山林,清纯淡漠.m404.唐代《望川闲居佩修才弟》:拄柴,听风蝉.m405.唐代《逍遥八侠》:山水田园诗的沉浸式体验.m406.唐代《使者入城》《猎》:英姿飒爽,英姿飒爽。m407.唐代《延宋行》:兵杀敌,主将求欢.m408.唐代《封丘左》:为官心碎.m409.唐代《送临洮北亭辞别》:北亭边塞英雄之地.m41.唐代《四弟》乡》:最美的相遇.m410.唐代《轮台宋》西征医术》:名扬天下,立功于古人.m4唐代《悲怆》与《芙蓉楼送心鉴》:两种闲愁,一块冰.m411.唐代《征途》和《出境》:百战破甲,终于楼兰。m412.唐代《登鹳雀楼》与《凉州词》:气势磅礴.m414.唐代《凉州词》:醉于战场,欲饮琵琶.m415.唐代《体宝山寺后禅院》:禅房深处的真谛.m4ltrgt16、唐代《送魏万志经》:初渡霜,雁听愁.m417.《大唐》《黄鹤楼》《龙干行》:老人已去,亭空留.m418.唐代《上古两歌》:立功,衣归山.m419.唐代《关峰》《山月》《宋夏》:叹息战战,欲扫尘埃.m42.春秋《小米里》:我眼里为什么有泪水.m420.唐代《最后的结局》南山翻石斛山买酒:陶然忘机之乐.m421.大唐《江上歌》:超越世俗,追逐自由.m422.大唐《龙干行》:青梅竹马命运.m423.大唐《兵道》:圣人之心.m424.大唐《灵夜书怀》《邓楼》》:贤者诗,笔底波.m425.唐代《来客》《春夜欢雨》《文官君收豫冀》:笑脸诗酒.m426.唐代《蜀相》与《王怀史迹(下)》:从古到今,诉说拥抱.m427.唐代《美人行》:笙、笛、鼓乐,杨家豪宅.m428.唐代《送礼旦元喜》:天地浩瀚无趣.m429.唐代《辞闫士远》:五字长城,七字高.m43.春秋《亳州》《建中仲子》:是身留,心留.m430.唐代《长沙路过贾谊府》:为贾谊感到冤屈.m431.唐代《祥铃鼓手》《归雁》:神韵悠长,回味悠长.m432.唐代《送司空叔苏州到苏州》:享乐思念无忧。m433.唐代《寒食》:笔法清淡,风景别致.m434.大唐《夜色降城吹箫》《听小娇》mdahmdah荒城之声.m435.大唐《月夜》《早梅》《枫桥》《夜公园》-虫有知,草木有情.m436.唐代《秋思》、《凉州词》-在异国他乡,心在边城.m437.唐代《海上民谣》、《嫁娘辞》、《十五夜月下送杜郎中》:琐事,人生美人.m438.唐代《买花》:一丛牡丹,十户赋税.m439.唐代《问刘十九》与《河曲》:烟花天下,韵味十足.m44.春秋《北风middot开风》:七子之歌.m440.唐代《发愁》《文乐天赐江州司马》:种种恩怨.m441.唐代《左迁澜关献侄孙相》:悲愤之歌.m444.唐代《游子歌》与《晚看罗桥》mdahmdah平凡生活的记录.m445.唐代《金铜仙辞汉颂》mdahmdah玄幻玄幻,鬼泣鬼神.m446.唐代《老人采玉歌》-百姓采玉,老龙忧.m447.唐代《玩礼看花》《再访玄都观》mdahmdah刚毅不屈,帅气酷炫.m448.​​​​唐代《西塞山乡愁》与《石城》mdahmdah人间荒凉.m45.汉代《风之歌》:皇帝的叹息.m46.春秋《齐傲》:陌上人如玉.m47.宋代《春日》:自然的真谛.m48.春秋《薄熙来》:离开你后就没想过.m49.春秋《紫衣》:好风送我上蓝天.m4├2.春秋《关雎》mdahmdah《诗经》第一章.m4├20.春秋《滚耳朵》::两地相思一愁.m4├21.春秋《蛐蛐》:欢快的爱与珍惜时光.m4├22.春秋《养之水》:见君子韵呼布乐.m4├23.春秋ldquo鸡rdquo:秦色祥与宜家宜家.m4├24.春秋《计划》:三星高照猎户有情.m4├25.春秋《兔子》:九九五福兴高采烈.m4├26.春秋《秦风.无衣》,《唐风.没穿衣服》.m4├27.春秋《割檀香》《香香鼠》:龇牙咧嘴骂怒.m4├28.春秋《魏集》:边陲思归之曲.m4├29.春秋《鹿鸣》:钟鼓齐鸣.m4├3.春秋《等待》:千年怨愤之声.m4├30.春秋《初月》:月亮代表我的心.m4├31.战国《离骚》:忠于君王,爱国孤军奋战.m4├32.春秋《黄鸟》:两黄鸟高枝.m4├33.战国《九歌middot向夫人》:死不悔.m4├34.战国《国哀》》:征战沙场,视死如归.m4├35.战国《过江》:战国铁骨悲壮.m4├36.《天问》节选战国时代:永恒和永恒的精彩作品.m4├37、战国时期《思念》:决然决绝,情深义重.m4├38.两汉《陌上桑》:北方有美女,绝世独立.m4├39.《长宋行》出自汉朝只有这青绿.m4├40.两汉《五年远征》:远征中洒满老泪.m4├41.两汉rdquo园中珍品》:真善美之诗.m4├42.两汉《过江采芙蓉》:长相思毁心肝.m4├43.两汉《长城石窟饮马》:长城随饭记.m4├44.两汉《侯浩》牵牛星:爱情挽歌.m4├45.汉代《上山摘小米》:衣服不如新人不如旧.m4├46.建安《观海》:洪湖之志.m4├47.建安《丹歌行》:英雄之忧.m4├48.春与秋《桃花》:火烧桃花一气世家.m4├49.建安《燕歌行》:君出国何时归.m4├5.春秋《獠牙》》:原野歌谣互答.m4├50.建安《梁福兴》:苦的叹息.m4├51.白建安《白马》:忠贞不渝英姿飒爽.m4├52.建安《赐奴婢》:身如青松,心如意.m4├53.两晋《史歌》》:一个文艺青年的才情与抱负.m4├54.天津《猛虎行》:坚守正直,不玷污其行。m4├55.二进《秋虎行》:缘分无常,功德及时.m4├56.二进《永怀》:满心愁怒,醉醺醺的掩饰寂寞.m4├57.二进《答二国》:高贵的人格.m4├58.二进ldquo游侠rdquo:他爱他的功绩,我靠老彭.m4├59.金末英雄挽歌《再赠陆尘》.m4├6.春秋《静女》:静时的密约.m4├60.两晋ldquo归rdquo元天居middot小不相韵rdquo:诗意居.m4├61.两晋《归园middot南山下种豆》:农家诗人.m4├62.两晋《迁徙》:这颗心归来的地方是牧歌.m4├63.梁晋《归茂岁春留恋古农家》:美好的生活就是活出自己.m4├64.梁晋《饮酒》:隐士《逍遥》》og.m4├65.二晋《杂诗:无根人生》:命运的五十年.m4├66.二晋《杂诗,白日坠西江》:今日明月,当年见我.m4├67.两晋《读山海经middot蒙霞草木长》:好读,不求深入了解.m4ltrgt├68.T何二晋《读山海经middot经纬题维目》:我还是昔日少年.m4├69.南北朝《木兰辞》:女子之歌.m4├7.春秋《侠盗》:昨日如梦,爱情如云.m4├70.南北朝《孔雀东南飞》mdahmdah一首情歌.m4├71.南北朝《厄勒川》:浩瀚长生之歌.m4├72.南北朝《待池上楼》:第一朵芙蓉.m4├73.南北朝《路难行:第四》:穷困潦倒.m4├74.南北朝《路难:第六》:穷困潦倒才子之怨.m4├75.《望京仪》:萧燮最有名的诗篇.m4├76.南北朝《古今别离》:情缘之外,情在天涯。m4├77.南北朝rdquo看山间烟》:竹偷窥夕阳,云出窗外.m4├78.南北朝《早梅之翼》:梅追春,雪花开。m4├79.南北朝《夜鸦》:漫漫长夜唱黑,感伤人生经历.m4├8.春秋《木瓜》:千里江湖山不如青青.m4├80.南北朝《皇怀,郁亭壁垒远》:秋风寒水,凄凉离别.m4├81.南北朝rdquo《玉树后院花》:玉树如花似露.m4├82.南北朝《老盐》:相思杀人.m4├83.唐《《帝都》:不会写诗的将军不是好皇帝.m4├84.唐代《蝉》:我是吃喝露水的蝉.m4├85.唐代《野望》:隐士之情。m4├86.唐代《滕王阁诗》:长命百岁的天才少年.m4├87.唐代《送杜少府到蜀州》:海为知己,天下为邻.m4├88.唐代《从军征程》:英勇军歌.m4├89.唐代《狱中蝉》:远方的声音.m4├9.春秋《北风middot雁雁》:从此告别万古.m4├90.大唐"易水别rdquo:风萧萧易水寒,洛宾王易水告辞.m4├91.唐代《悲怆之白头翁》:怜今白头,昔日白头昔日之美.m4├92.唐代《情怀》与《登幽州台歌》:独立浩瀚,吊古伤今.m4├93.唐代《灵隐寺》与《过汉江》:月落,香飘云外.m4├94.唐代《山游留客》:大书法家小诗.m4├95.唐王朝ldquo还乡傀儡嘘rdquokrdquo和ldquo柳永rdquo:长青柳春风-1663937877.m4├95.唐代《还乡傀儡书》《翼柳》:永垂柳春风.m4├96.唐代《苏北姑山下》:壮丽盛唐之声-1663937897.m4├96.大唐《苏北姑山下》:盛唐壮丽之声.m4├97.唐代《宋与张溥射二曲》:曲弓射石,将军勇猛-1663937916.m4├97.唐代《与张普射二歌》:弯弓射石,将军勇猛.m4├98.唐代《夜都音》:沧桑,人生的感叹-1663937935.m4├98.唐代《夜都音》:沧桑,人生的感叹.m4├99.唐代《移月怀远》:望月思念,深情动人-1663937951.m4├99.唐代《移月怀远》:望月思思,情怀.m4├【学诗】五千年诗mdahmdahldquo读书rdquo领路│00大唐归来夜流门民歌岁末回南山,大唐的失意生活.m3│01唐代吉峪望川村在老人村做了一个平凡的日子.m3│02唐朝看洞庭湖,给张丞相谦逊的美。m3│03唐朝鹿,柴,鸟鸣,山居秋暮,山林幽静,清净清幽冷漠.m3│04唐代忘川宅邸赠裴秀才扶柴门杖听蝉.m3│05唐代小兴八夏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山水田园之歌。m3│06唐朝使臣到要塞看壮烈,米ghty,英姿飒爽,英姿飒爽.m3│07大唐雁歌,勇士杀敌杀大将求欢.m3│08大唐封丘难忍心碎官方.m3│09唐朝派临洮前往北庭,离开北庭边塞的英雄之地.m3│0唐朝王川悠闲地生活,作为馈赠拄着藤条听蝉的裴秀才在风中4.m3ltrgt│0唐朝最近试探张水部以奖励朱庆余郎的情妃.m3│0唐朝给张水部的闺房献给朱庆余郎的情妃.m3│10唐代轮台歌献冯大夫下西山西去成名史胜古人.m3│11唐代闺阁怨芙蓉楼送辛坚两悠悠愁冰心.m3│11大唐出兵出征百战终于破楼兰.m3│12唐朝闺阁怨芙蓉楼,给辛健二闲愁一块冰.m3│12唐朝凉州登鹳雀楼气势磅礴.m3│13唐代登鹳雀楼凉州词的豪气.m3│14唐代凉州词在战场上喝醉了想喝琵琶.m3│15唐代题写真谛破山寺背后的佛寺深处.m3│16唐朝派魏万之都城,第一次渡雁,听了.m3│17大唐黄鹤楼王朝去亭留空.m3│18大唐两大古风立功立业.m3│19大唐关山月叹息战战扫尘埃.m3│1大唐四地乡最美的邂逅.m3ltrgt│20大唐下终南山过石斛山人家忘机之乐3│22大唐龙乾隆携青梅竹马.m3│23大唐军战车游圣人之心.m3│24唐游夜书怀登楼诗中圣人笔画.m3│25唐客人到春夜喜雨闻官军接待豫冀笑脸来打开诗酒岁月.m3│26唐代舒向淮历史遗存古今第三.m3│27唐代美人吹箫鼓乐杨家豪门.m3│28唐朝派李丹元喜到人间无聊.m3│29唐朝说颜世元五字长城也高.m3│2春秋叶为何有总是泪流满面.m3│30路过贾谊,心疼贾谊唐代长沙易家.m3│31唐代湘灵鼓,行云流水的大雁,缠绵的余音。m3│32唐朝送司空书满怀喜悦的思绪到苏州无忧无虑.m3│33唐代寒石笔法轻巧别致.m3│34唐代在投降城夜听笛声听小蛟荒凉的边塞.m3│35唐月夜晨梅枫桥夜泊虫知草爱.m3│36唐秋思凉州诗在异乡心在边城.m3│37唐朝海民谣十五夜新娘诗,望月,将琐事送杜浪。人生之美.m3│38唐买花,一束牡丹十税.m3│39唐问刘十九,沐江银烟花,世间富贵韵味.m3│3春秋白州将仲子留于身与心.m3│40唐朝对司马江州寄情悲恸,满腔委屈.m3│41唐左移至澜关以示侄孙翔的悲愤.m3│44唐代银罗桥游子看黄昏平凡生活的记录.m3│45唐代金铜神仙辞世出自中国歌曲深邃玄幻与哭泣鬼神.m3│46唐代老夫才遇宋民傅才遇老龙愁山中古石城荒凉.m3│7宋春秋的自然真谛.m3│8春秋薄熙未曾想过因为他离开了。m3│简家韩广信志与往事春秋记.m3│阅读韩广信往事与往事春秋导读.m320春秋卷耳相思i一处悠然忧伤.m321春秋蟋蟀欢喜相爱珍惜时间.m322春秋水见君君云虎不乐.m323春秋鸡鸣秦色香宜家宜家.m324春秋准备三星高兆猎户优情.m325春秋兔九九五福兴高采烈.m326春秋秦风没衣服,唐风没衣服.m327春秋砍檀香鼠咬牙切齿反讽怒斥.m328春秋收魏守边苦思归歌.m329春秋鹿鸣众贤齐齐,钟鼓齐鸣.m32春秋m官剧诗经第一章.m330春秋之月代表我心.m331战国离骚,忠君,爱国爱国独醒天下.m3ltrgt32春秋黄鸟二黄鸟高枝.m333战国九歌相夫人至死不悔,九死无悔.m334战国野蛮,战场如死神.m335战国泗河铁骨悲壮.m336战国时代最震撼的作品节选.m337战国深思熟虑果断.m338北有美女两韩莫上桑绝世独立.m339两韩唱长歌,年少壮壮没努力,老板很伤心.m33春秋已逝,怨声载道ger.m340汉族和十五人老泪纵横参军。正一.m341两汉宫廷奇树,真善美之诗。m342两汉过河采芙蓉,长相思毁心肝。m343两个汉族在长城洞窟里喝马,加餐和长篇记忆。m344两汉牵牛星之恋挽歌.m345两汉上山摘粟穿衣不如新人.m346建安看大洋之志.m347建安短歌行英雄忧.m348春秋桃花桃花一齐家50建安梁福之苦.m350梁建安梁福之苦.m351建安白马篇忠勇英雄游侠.m351白建安白马篇忠诚勇敢的英雄游侠.m352建安送给弟弟青松般的身体和骄傲的心.m353梁晋历史上一个文学青年的才华和野心。m354两晋之虎坚守诚信,不玷污其行为。m355梁锦秋胡行命无常及时立功.m356梁锦勇满怀忧愁、怒气、醉酒掩寂寞.m357梁锦答二郭高杰的性格.m358梁晋游侠篇他爱我的事我靠老彭.m359两晋重礼陆晨末路英雄英雄挽歌.m35SrigadAutumFugFugPlaiadWildereSogMutualAwer.m360TheLiagJiDyatyreturedtothegarde,wheretherewerefewruraldwellerwithoutuitalerhythmadoeticdwellig.m361TheLiagJireturedtothegardetoliveithegardeadcultivatedeaadtheoetwhocultivatedtheladatthefootoftheNahaMoutai.m362TheLiagJimovedtothegarde.m363LiagJiGuimaoYearOldSrigNotalgicGardeHoueTwoGoodLifeitoLiveOeelf.m364TheHaySogoftheDrikigReclueiLiagJiDyaty.m365LiagJiMicellaeouPoetBorWithoutRootFiftyYearofDetiyadPeace.m366ThetwoJiDyatyoemfallitotheuithedayadtherightmooitheWetRiveroweemeithoeday.m367ThetwoJiDyatyreadtheShahaijigMegxiagraadtreegrowu,readtheookwithoutakigforfurtherexlaatio.m368ThetwoJireadtheShahaijigJigweititledWeimu,I'mtilltheoyIuedtoe.m369ThehymofMula'reigatiotothedaughterofthefemaleadthedaughteroftheNortheradSoutherDyatie.m36SrigadAutumQuietGirlYouqiCloelyDetroyedadHeitated.m370ASogofPeacockFlyigSoutheatoftheNortheradSoutherDyatieTheSogofLove.m371TheSogoftheVatadEteralLifeitheSoutheradNortherDyatie.m372TheSoutheradNortherDyatieWaitigforChiShagtairtoReleaeHiicu.m373TheSoutheradNortherDyatieareaouttotraveladtheorrowofthefourimoverihedgate.m3ltrgt74TheSoutheradNortherDyatieareaouttotraveldifficult,theorrowadreetmetoftheixoorme.m375TheSoutheradNortherDyatieclimedthreemoutailateadtilllookedatthemotfamouoemofXiaoxieiJigyi.m376TheacietartigloveoftheSoutheradNortherDyatieirelatedtotheloveoutidetheworld.m377TheSoutheradNortherDyatieeethemokeadamooithemoutaiadtheuetadthecloudcomeoutofthewidow.m378TheSoutheradNortherDyatieWigoftheEarlyPlumadPlumOetotheSrigReflectigtheSow.m379TheSoutheradNortherDyatieWuYeCryigLogNightCryigWuSade.m37Therigadautumgagterarelikedreamadlovelikecloudyeterday.m380TheSoutheradNortherDyatieareaouttoigaoutthedereio,theavilio,theditatautumwid,thecoldwater,adthemieraleartig.m381TheYuhuackyardfloweroftheSoutheradNortherDyatiearelikefloweraddew.m382ItheSoutheradNortherDyatie,altadloveickekilleole.m383TagDyatyEmerorCaitalChaterAgeeralwhoca'twriteoetryiotagoodemeror.m384TagDyatycicadaIamacicadathateataddrikdew.m385ThefeeligofthewildadhermititheTagDyaty.m386TegWaggeoemoftheTagDyaty,ageiuoywithtrouledfate.m387TheTagDyatyetDuShaofutotheofficeofShuzhouhai,acofidatwhoicloetotheworld.m388TheSogoftheTagDyaty'HeroicMilitaryJourey.m389TheTagDyaty'SogofChatigCicadaiPriofromafarFarewellWidXiaoxiaoXiYiShuiHaLuoBiWagYiShuiFarewell.m391ThealdmaitheTagDyatywaitifultoday,adthealdmawaaloaeefactoritheat.m392TheTagDyatyfelttheexerieceofDegYouzhouTaiwaSogIdeedeceHuJi.m393TheTagDyatyLigyiTemleCroigtheHaRiver,theMooFall,Guizi,adFragraceOutidetheCloud.m394TheTagDyatyMoutaiTraveligadViitigGreatCalligraher'SmallPoem.m395TagDyatyReturigtoHometowPuetCalligrahyLiuYoglog'WillowSrigBreeze.m396TagDyatySueiGuMoutaiimagificetitheTagDyatyTheVoiceofTagDyaty.m397TheTagDyatyadZhagPuSheaiXiaQu,TheSecodCurvedBowadShootigStoeGeeral'Bravery.m398TheTagDyatyYeallighedtheviciitudeoflife.m399TheTagDyatylookedatthemooadHuaiyualookedatthemooWieiaffectioateadligerig.m39SrigadAutumBeifegYayaWaguFarewellFromNowO.m3AcietPoemadSogoftheAcietTime.m3FarewelltoDogDa.m3TheCharcoalSeller.m3GuLagYueXig.m3WigigGooe.m3NightRaiSedigNorth.m3SeekigHermitButNotMeetig.m3ChildreFihig.m3LuhaWaterfall.m3PityAgriculture.m3MigNogqiII.m3EarlyHairWhiteEmerorCity.m3EarlySrig.m3SrigDaw.m3SrigHoe.m3LookigatTiameMoutai.m3Wagyue.m3Wagtig.m3Jiagachu.m3Jiagxue.m3Chihag.m3BoQihuai.m3Lagtaoha.m3ltrgtQigmig.m3TheWaderer'Sog.m3ChuzhouXijia.m3BaiXuegeSedtheMilitaryJudgetoBeijig.m3QuaJueLate.m3QuaJueOriole.m3TheThatchedCottageiBrokeytheAutumWid.m3Bee.m3Travelidifficult.m3Farewelltotheacietgra.m3GivigtoWagLu.m3SedigYuaErhiAxi.m3RewardLeTiaYagzhoufirtmeetattheaquet.m3QiatagLakerigtour.m3Yamerefecttour.m3JigYeSi.m3Wid.m3YellowCraeToweredMegHaora'GuagligTom.m3├AcietPoem:TheSogofAcietTime.m4...

    2022-10-24

  • 《日本古典文学鉴赏》华桂萍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日本古典文学鉴赏》【作者】华桂萍编著【丛书名】国防语言系列丛书【页数】165【出版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0.01【ISBN号】978-7-5641-8727-9【价格】45.00【分类】古典文学-文学欣赏-日本【参考文献】华桂萍编著.日本古典文学鉴赏.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0.01.图书封面:古典文学鉴赏》内容提要:本书分前篇和后篇两部分。前篇为日语“古典文法基础”,讲解了日语古文与现代文之间的关联及异同,指出学好日语古文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文的基础,并重点针对与日语现代文法存在较大差异的日语古文文法作了简明清晰的讲解,为学习者进一步阅读古典文学名篇打下不可或缺的文法基础。后篇选取了八篇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古典文学名篇,分别设置了作品评鉴、节选及详细注解、译文、重点语法与古文常识等栏目,力求通过对节选经典的详细解说,令学习者更好地把握日本古典文法的实际运用,更清晰地了解日本古典文学的脉络并能感受到其中的文字与文学之美,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日本古典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的对象是日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以及有一定基础的日语学习爱好者,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掌握日语古文基础语法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对日本古典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能力。《日本古典文学鉴赏》内容试读前篇古典文法基础「文語」与「口語」(一)从「文語」到「口語」日语同世界上其他各国语言一样,可分为用声音表达的口头语言和用文字表达的书面固语言两种。口头语言又分为古代口头语言和现代口头语言两种,而书面语言也同样可再分可为古文和现代文两种。日语的古文按时代不同又有古代古文和近代古文之分,前者指明治学时代以前的古文,多用日语固有词汇,故较难读懂,后者则指明治时代及其以后直至二战结图束以前的古文,因其中多用汉语词汇,所以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而言较易理解。在日语圆中,常把现代日语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统称为「口語」,而把古代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包括近代古文统称为「文語」。相应地,在语法研究方面也存在两种不同的体系一「文語文法」与「口語文法」。所谓「文語文法」是以平安时代特别是11世纪初的物语、和歌中所使用的语言为中心归纳总结出来的语言规律,当然也会适当融人之后各个时代的语言要素。般来说,书面语言相对比较固定,而口头语言则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在汉字传人日本之前,日本人只有口头语言而没有书面语言。自从汉字传入日本、日本人据此创造出自己的文字一“假名”(「仮名)之后,日语也出现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区别但在10世纪的平安时代中期之前,日语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并没有太大差别。自10世纪末起,日语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开始发生分化。到了12至16世纪的镰仓、室町时代,其间的差别日益显著。及至17世纪的江户时代,日语的书面语言已经产生两种文体—「文語体」和「口語体」。「文語体」主要用于天皇的诏勅、官府的公文法令以及文人的和歌等,而「口語体」则多用于新兴的町人文学,尤其是各类小说等。自明治时代初期起,日本兴起了所谓“言文一致运动”,即主张用接近口头语言的文字来书写文章,其后经过二叶亭四迷、山田美妙、尾崎红叶等人的文学实践,至明治末年「口語体」已经作为小说的文体得以确立并逐渐普及。不过,官厅、司法界以及军部等部门大多依然沿袭一直以来的「漢文体」(中国文言文的文体)及「文語体」,直至二战结束,日本政府于1946年下令取消「文語体」,日语的文体口语化的任务方才在普遍范围内最后完成。2(二)「口語中的「文語现象如前所述,直到1946年废除「文語体」之前,日本的大量古典文献乃至近代公文等正式文书均采用「文語体」,即便是「口語体」写就的近代文学作品在1946年文字改革前也是用「歴史的仮名遣、标记,其中也难免夹杂着一些「文語文法」的残留,如果对「文語」一窍不通,根本无法阅读上述史料文献及文学作品。不仅如此,由于现代日语是从古文演变而来,因此我们在现代日语中也难免会碰到一些与古文有关的现象。例如,在一些新闻报道特别是标题里会看到诸如「教師大石)D责任」(「大石」是文语断定助动词「大)」的连体形)等含有「文語文法」的表述;一些书名、作品名中也常见文语式的表达,例如川端康成晚年创作的中篇小说「眠九石美女」,这里的「眠九石」并非可能动词,而是文语四段活用动词「眠石」的已然形或者命令形后续完了助动词「)」的连体形「石」,因此译为《睡美人》而非《能睡的美人》。此外,一些谚语、惯用句中也保留了许多文语的语法现象,如「急於回九」(动词未然形后续接续助词「闭」是文语特有的语法现象)、「時仗金松)」(「)」是文语断定助动词)等。实际上,在一些常见的现代日语语法现象中,文语的残留也俯拾皆是。例如「扩」「边」「尔「「丰「炒之「上·上孝·上<「心L·心孝·心<」等等。以下试举几个现代日语中常用语法的例子来加以说明。①杨在大在6C住出来标v二上挖。②苏百含上东6℃住D味力龙。这里的在6c法是文语断定助动词「在)」的未然形:6」后续接续助词「C」再加上系助词「仗」构成的词组,其中的接续助词「℃」在文语当中接在活用词的未然形后面表示否定的接续,相当于现代日语的「~在c」「~于忆」。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能比较轻松地理解和记住上述两个例句所对应的具体用法了,即:(1)《下仁打与消L左伴∽℃》~℃

    2022-08-21 日本古典文学著作 新编日本古典文学全集

  • 《苏东坡诗词读本》本书编写组编写|(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苏东坡诗词读本》【作者】本书编写组编写【页数】182【出版社】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ISBN号】978-7-5351-7118-4【价格】12.00【分类】宋词-小学【参考文献】本书编写组编写.苏东坡诗词读本.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图书目录:诗词读本》内容提要:《苏东坡诗词读本》内容试读中学生《苏东坡诗词读本》苏东坡诗选读中学生《苏东坡诗词读本》液泊牛口日落红雾生,系舟宿牛口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负薪出深谷,见客喜且售煮蔬为夜餐,安识肉与酒朔风吹茅屋,破壁见星斗儿女自咿呀,亦足乐且久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守谁知深山子,甘与麋鹿"友置身落蛮荒,生意不自陋。今予独何者,汲汲强奔走。【注释M[1]麇鹿:泛指山中的野兽。[2]汲汲:形容心情急切。【赏析此诗作于嘉祐四年(1059)冬,苏轼随父再入京城,途经三峡牛口。苏轼嘉祐元年(1056)三月第一次出蜀赴开封参加礼部贡举,嘉祐二年(1057)礼部试后,苏轼名列第二,所作《刑赏忠厚之至论》圆熟流畅、恣肆有力,极为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称赏。因欧阳修的推誉又拜谒了宰相富弼、枢密使韩琦,诸公皆以国士待之。苏轼一时名动京城。不料四月母程氏病故,与父、弟急返眉山。守丧终,与弟侍父再次入京。第一次出蜀是为了求取功名,此番入京仍然是为了官位利禄。二十四岁的苏轼不是没有信心,只不过四年之间三历长途跋涉,又母亲故去,不免有世事沧桑之感。初次入京虽然给自己带来了声誉,并且打开了入仕的大门,但前途如何,毕竟未知。舟泊古镇,移步山乡,因买柴薪之用,与山民交谈,见其樵采为生,茅屋破陋,蔬食果腹,虽处蛮荒之地,而不戚戚悲苦,家人相亲,陶然自足,不禁感叹自己汲汲功名,奔走富贵,而有劳生之叹。3···试读结束···...

    2022-07-24 苏东坡诗词精选十首 苏东坡诗词全集(3460首)

  •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东坡的诗词人生》吕远洋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诗词人生》【作者】吕远洋著【页数】214【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05【ISBN号】978-7-5594-1542-4【价格】38【分类】传记文学-中国-当代【参考文献】吕远洋著.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诗词人生.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05.图书封面:诗词人生》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为趣味苏子多情苏子有为苏子旷达苏子天才苏子七卷,其主要内容包括:诗:众笑终不悔,施一当获千酒:世间万事真悠悠禅:只缘身在此山中肉:饱得自家君莫管茶:从来佳茗似佳人等。...

    2022-07-24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诗词人生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东坡的诗词人生 pdf

  • 《苏东坡诗词精华》(宋)苏东坡著;伍峰,李研尘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苏东坡诗词精华》【作者】(宋)苏东坡著;伍峰,李研尘编【丛书名】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译【页数】388【出版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06【ISBN号】7-221-02816-8【价格】$6.60【分类】古典诗歌(地点:中国年代:北宋学科:选集)【参考文献】(宋)苏东坡著;伍峰,李研尘编.苏东坡诗词精华.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06.图书目录:诗词精华》内容提要:本书选收苏轼诗74首、词57首,各篇分:题解、原诗、注释、翻译4部分。《苏东坡诗词精华》内容试读·诗·和子由渑池怀旧【题解】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字子由)兄弟二人赴京应考,路经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寄宿于奉闲和尚僧舍。苏氏兄弟曾题诗于僧舍壁上。后苏撤写有《怀渑池寄子瞻兄》诗。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由汴京赴凤翔任通判,又路过渑池,重游旧地。此时奉闲已亡故,旧日题诗的舍壁也已颍坏。这种物败人亡的景象使他心感凄恻,同时又联想到自己崎岖坎坷、奔波困顿的经历,更是神伤惨然。于是作此诗发出感叹:人生一世,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如飘流不定的飞鸿,只能在雪地上偶然留下指爪之迹。并以此诗和苏辙之诗。“雪泥鸿爪”后渐为成语。以喻往事渺茫,只留些许痕迹。诗前四句以“雪泥鸿爪”比人生,生动形象,富于哲理。后四句怀旧联身,自然顺畅、一气河成。÷1·【原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D泥上偶然留指爪②,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⑧,坏壁无由见旧题④。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⑤。【注释】①飞鸿踏雪泥:指飞鸿降落,在雪地上行走。鸿,旧时泛称鸟纲、鸭科、雁属少数大型种类。②指爪:这里指足迹。③老僧句:老信名奉闲。僧人死后火化,其骨灰通常葬在塔中。④坏壁句:壁,指奉闲和尚禅房培壁。元由:无法。旧题:嘉祐元年(1056年),苏氏兄弟随父苏洵离蜀赴汴京应试,路经渑池,留宿于奉闲居室,曾题诗于室壁。⑤路长句:蹇(jia简),跛足。作者自注云:“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二陵,指散山。《左传·德公三十二年》:“就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觳山是陕豫间重要交透要道,在渑池县西。【译诗】人生的经历像什么样子?就像飞鸿落地踏着雪泥。泥地上或许留下指爪的痕迹,·2鸿雁飞走,哪能知道往东还是往西。老僧奉闲已经死去,骨灰存放成新塔一座;禅房墙壁已经毁坏,无法找到我们题写的诗句。可记得那走过的崎岖山路?毅山路是那样漫长,人早已困顿疲弊;乘驴跛足步履艰难,它不停地哀声嘶鸣…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0【题解】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离京赴杭州任通判途中所作。全诗平铺直叙,写所往方向、出行季节、路上所见、所经之地,.写江海水船、河山花树、风波烟雾、天地人物,全都随口自然而出。而在这些景物描写中,渗透出一种淡淡的愁绪。这是因为去国怀忱所致。首联写日夜兼程,秋意正长,显得凄凉。领联写天高地远,路途颠簸,显出苦辛。颈联写船行缓慢,显出烦闷。尾联写友人迎接,应是·3·令人欣慰情景,然而却是“久立烟苍茫”,孤凄之感t,浑然流溢。难怪苏轼晚年草书此诗时,题云:“予年三十六,赴杭悴,过寿作此诗。今五十九,南迁至虔,烟雨凄然,颇有当年气象也。”“烟雨凄然”四字,可以隐括此诗意味。此诗可称为于景物中见淡淡愁思的佳作。【原诗】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长准忽迷天远近②,青山久与船低昂⑧。寿州已见白石搭,短棹未转黄茅冈。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⑤,。【注释】①颗口:颍水入准处,在今安锻颜上县西正阳关。寿州:今安徽寿县。②长淮句:意思说,辽阔的淮水上空时而清朗·时而阴暗,故天也显得时远时近。③青山句:指船长时间随水波升降起伏,所见青山也随之时高时低。④短掉:船浆。这里代指船。⑤故人:友人。【译诗】·我的航船日夜驶向江海,·4·行程漫长,前往余杭。枫叶红,芦花白·秋意深又长。天空时远时近·长准晴雨忽然迷茫。青山望不断,随舟起代或升成降。已望到寿州白石塔·船帆尚未转过黄茅网。风平浪静望不到边·只见故人久立在烟雾花茫间。龟山0【题解】熙宁四年,赴杭州任职路经龟山,·诗人身行万里,一生飘荡,岁月蹉陀,·此去何求,不由得感慨万分。又因仕途坎坷,宫场险恶,不禁心灰意冷。此时北望中原,.只见浮云蔽日;转望长河苍海,于是有乘桴东游之想。但尽管这样,诗人对国事仍时时记念在心,故借元嘉旧事,以表达自己吊古怀今、忧国忧政之情。·5·【原诗】我生飘荡去何求,再过龟山岁五周②。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⑧。地隔中原劳北望,潮连沧海欲东游④。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⑧?【注释】①龟山:在泗州(今江苏盱胎)城东。②再过句:再,两次。岁五周,苏轼于治平三年(1066年)送父灵枢归蜀,曾经龟山,此次再过,已隔五年,故如此说。③身行二句:说自己飘荡半生,身行万里,皆由宦场功名而起,而闲卧一庵的僧人,也是初见白头。一劳一闲,相比之下,反党不如亦卧一庵。-④地隔二句:劳,枉费。上句暗有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意,下句暗用《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样浮于海”文意。两句说,地隔中原的京城,浮云蔽日,空劳北望;转望长河沧海,遂有乘桴浮海东游之怒。⑤元嘉旧事: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旧事,指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大武帝拓跋森率数十万兵马渡淮南下,宋文帝派减质率军北救彭城至盱胎于龟山筑城御敌之事。⑥故垒句:故垒,旧营垒。摧颓:破坏倒塌。不:同“否”。作者此句下自注云:“宋文帝遣将拒魏太武,筑城此山。”·6···试读结束···...

    2022-07-24

  • 《国学经典丛书 第2辑 苏东坡诗词文精选集》(宋)苏轼著;李之亮注评|(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国学经典丛书第2辑苏东坡诗词文精选集》【作者】(宋)苏轼著;李之亮注评【丛书名】国学经典丛书【页数】239【出版社】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05【ISBN号】978-7-5702-0417-5【分类】苏轼-宋诗-注释【参考文献】(宋)苏轼著;李之亮注评.国学经典丛书第2辑苏东坡诗词文精选集.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05.图书封面:诗词文精选集》内容提要:《国学经典丛书第二辑》推出了20余个品种,包含经、史、子、集等各个门类,囊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该丛书以尊重原典、呈现原典为准则,对经典作了精辟而又通俗的疏通、注译和评析,为现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阅读国学经典扫除了障碍。所推出品种,均选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由国内权威专家郁贤皓、杨义、王兆鹏等倾力编注,集经典性与普及性、权威性与通俗性于一体,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套优秀读本。苏东坡是宋代著名的文学、艺术家。诗、词、文、画皆精。该书精选了东坡先生经典代表作,分诗、词、文三辑,每辑以编年体顺序时行编排。每篇诗词文辅以精当的注释和解析。《国学经典丛书第2辑苏东坡诗词文精选集》内容试读苏东坡词精选美卷九十:“钱塘江在(杭州)城东三里,即浙江也。…自(杭州)草桥门外江西岸渡者,日浙江渡,对萧山县西兴。自六和塔渡者,日龙山渡,对萧山渔浦。”⑦渔浦:古渡口名,也在萧山境内,见上条注。献(q):歪斜。日未欹,谓太阳还没有西斜。⑧歌底曲:唱什么歌曲。底,宋人俗语,相当于今言“何”。⑨尊前:即“樽前”。使君:汉代郡太守的俗称。宋代州郡最高长官称为知州。此处指杭州知州。据王文诰《苏诗总集》按语,此时杭州知州为陈襄。此词即与陈襄一同观潮时所作」【评点】这是一首实写钱塘观潮的词,作于熙宁六年(1073)任杭州国通判时。开篇没有直言潮水如何波澜壮阔,而是抓住了钱塘潮中最精彩的学个虽小却震撼人心的影像:在际天而来的滚滚波涛中,作者指给读者的是经“万顷波中一点红”,就是这一点红,恰恰是夺人眼球、震人心魄的所在典谁能在如此汹涌的波涛中完成摇旗出没的惊险动作?只有“江南踏浪儿”。丛从情理上说,这个过渡既顺畅又自然;从难度上说,这只小红旗绝非常人所书能摇撼在狂潮之上,这就把观潮中的自然奇观和人文奇观有机地结合在一第起。接下来“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是描写岸上的观众对这个“踏浪儿”的精彩表演做出的反应:很多人都在惊呼:这位勇士在水上做出辑的各种姿态,就像个醉汉东倒西歪,却又总能稳稳地驾驭着惊涛骇浪,履险如夷,观众出于对他的赞叹,不由得齐声唱起了水神之曲下阕由惊险过渡到平定,西兴渡口的船帆刚刚落下,渔浦渡口旁的山头还悬挂着太阳。这两句意在说明此时江潮已神威不再,整个过程从高潮进入了平复期,所以下句出现了“送潮”二字。如果说前六句都在写“弄潮者的形象,最末两句则是把“观潮者”的主体展现出来一原来是本州通判陪004同知州前来观潮,而且饮酒赋诗,其乐何及?苏轼的词,很少有单纯写景物的,哪怕是再简短的小词,也会有人物的影像活跃其中,这是苏轼词的一大特色。卜算子烧感旧蜀客到江南①,长忆吴山好②。吴蜀风流自古同,归苏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③,共藉西湖草①。莫惜尊前东仔细看,应是容颜老。诗【注释】①蜀客:苏轼自称。江南:此处指杭州。②吴山:《咸淳词临安志》卷二十二:“吴山在城中。吴人祠子胥山上,因命日胥山。今山上有忠清庙、天明宫、中兴观、清源观、瑞云院。”③去年人:指杭州精选知州陈裹。④共藉西湖草:一同坐在西湖边的草地上。集【评点】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三月苏轼从润州返回杭州途中。当时苏轼任杭州通判,与陈襄情同莫逆,虽是暂时离别,依然抑制不住思念之情,不但写了这首词,还有《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诗。此词除了对友人的思念这一主题之外,还注入了相当浓厚的思乡情绪。案上阕开篇便强调自己是“蜀客”而不是江南人,为下面的思乡埋下伏线。当然,江南的确很好,很值得人眷恋,这也是不容置疑的实情。接下来怎么样005呢?作者巧妙地把蜀中和江南联系在一起一“吴蜀风流自古同”,蜀中天府的种种风流,丝毫不比江南逊色,这又为下一句“归去应须早”张目:既然吴蜀并没有太悬殊的优劣,何必非要流连于江南呢?下阕回到二人间的友情,作者回忆去年与陈襄一起到西湖游览,席地而坐的温馨场景,浓情不言自发。随后两句把前面强调的“蜀客”拉了进来,又把“归去应须早”的情绪也串连在一起,道出了内心深处的不变情愫,既然本是蜀客,年纪又已老大,还不该考虑归乡的大计吗?通读全篇,思乡之情无处不在,即使是说到友情,也没忘了强调自己的年纪。可以说此词的主线虽然是写对友情的珍视,但怀乡思归却一直紧紧缠绕在主线上,就像拧麻花一样,让人感到作者情绪的闪烁和跳跃甚至是纠缠,最终达到的竟是“喧宾夺主”的奇异效果江神子国学经猎词①典老夫聊发少年狂②。左牵黄,右擎苍③。锦帽貂裘,丛千骑卷平冈④。为报倾城随太守⑤,亲射虎,看孙郎6。书酒酣胸胆尚开张⑦。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第何日遣冯唐⑧?会挽雕弓如满月⑨,西北望,射天狼”。辑【注释】①猎词:一本副标题作《密州出猎》。据宋人傅藻《东坡纪年录》载,熙宁八年(1075)夏,密州大旱,苏轼带领僚属到州南的常山神祠祈雨。“与同官习射放鹰。…作《江神子》”。②老夫:作者第自称。这一年苏轼四十岁。聊发少年狂:姑且发一发少年轻狂。③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古代犬、鹰都是打猎时必备的助手。④千骑卷平冈:上千匹马席卷了平缓的山冈。指此猎气势十006分宏壮。⑤为报倾城随太守:为了回报全城百姓都来捧场观看以知州为首的狩猎。汉代郡中的最高长官称太守,此处代指知州。⑥亲射虎,看孙郎:意谓要像当年孙权那样威猛,显示出亲手射杀猛虎的气概。《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载,汉献帝建安二十三(218)年十月,孙权率兵入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⑦酒酣胸胆:谓饮酒之后心胸开阔,胆气豪壮。尚开张:指酒劲正浓,充满精力。⑧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汉文帝时冯···试读结束···...

    2022-07-24 苏东坡诗词精选十首 苏东坡诗词全集(3460首)

  • 《中国咏月诗词全集 2》邓国光,曲奉先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咏月诗词全集2》【作者】邓国光,曲奉先编【页数】1095【出版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02【ISBN号】7-215-11384-8【价格】396.00(全2册)【分类】古典诗歌-诗集-中国【参考文献】邓国光,曲奉先编.中国咏月诗词全集2.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02.《中国咏月诗词全集2》内容提要:...

    2022-05-18 咏月诗全文 播放咏月这首诗

  • 流沙河解读古典文学套装pdf套装共4册|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流沙河解读古典文学集df由著名学者流沙河撰写。四卷分别是《庄子现代版》、《流沙河谈诗经》、《流沙河谈古诗十九首》《第一首诗》和《诗经典行》,晦涩的古文解释于一种流行的方式。流沙河解读古典文学集df预览《庄子现代版》部分目录零件我怎样才能自由地生活?让他们互相伪造生活很聪明,很聪明在一个悲伤而烦恼的世界里做人真的很难德崇福人不看重内涵,猪看重内涵猜猜谁是大师?我会教你如何成为国王外部部分对仁义肿瘤病的治疗点赞马蹄铁是逼着马学坏的,有罪的�l箧研究盗贼与知识的关系用你统治世界?请举手天地灵巧,天下大乱天道不在书,读书无用天运失望,终于归于自然不要妄想,不要盲目行事,休息很重要很多人都在表演倒挂金钩读了相对论就不会嚣张了生命是借来的,迟早要还的大圣忘记了自己的脚。你害怕穿小鞋吗?山姆从国王到穷人已经很累了田子芳,米酒瓮里的一群小飞虫知北游,路不明,不可得,不可言《流沙河教诗经》内容介绍本书是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80多岁后创作的一部古典文学新作。他精心挑选了《诗经》中最具代表性的81首诗,在成都图书馆开坛,一一解读。讲座反响热烈,后来被编成书。《诗经》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著作,曾被多位前人阐释,但流沙河先生以渊博的古文诗词,追溯词源,给予新的诠释。书中多处解释纠正了前人对《诗经》的不合理解释,摒弃了《诗经》的思想解释,赋予《诗经》纯诗意的诠释。,称为《诗经》正解。这是一本供大家以有趣的方式轻松理解《诗经》的流行文字。它的语言既优雅又粗俗,幽默风趣。了解这部中国文学经典无疑是年轻人和文学爱好者的好选择。评《十九首古诗谈流沙河》《古诗十九首》是中国文化的经典作品。它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五言之冠”。流沙河先生凭借深厚的古文字功底和诗学研究,追溯词句渊源,赋予新的解读角度,还原诗篇背后的故事,让读者看到晚汉的世界和人物。社会,生动地展现在他们面前。...

    2022-05-13 流沙河诗经讲解全集视频 流沙河诗经点醒

  • 诗词里的趣事套装pdf全4册|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诗中趣事df由王月月、黄震等人撰写。它由4卷组成。唐诗背后隐藏的趣事介绍中国是诗歌之国,诗歌创作源远流长。唐代,诗歌创作达到顶峰。唐代诞生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斗酒百首”的李白,“诗中画,画中诗”的王维,以及“诗中画”的孟浩然。世界”。他在干夜、浣海沉浮、退山入林、远征要塞、告别柳树,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在这些诗歌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诗人的个人身世和豁达,也可以看到整个唐代的历史变迁。本书以诗人的生活为主线,用诗篇和隐藏在诗篇中的趣事,详细呈现诗人鲜明的个性和生动的历史场景,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唐诗永恒的艺术魅力。唐诗宋词背后隐藏的趣事作者简介黄秀春,湖南省作协委员。高中语文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从教30年,尤其对古诗情有独钟,造诣深厚。在各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余部,出版散文集《穿越时光,温柔​​岁月》和《愿岁月静好,愿你青春永驻》。适合诗歌的趣事总目录隐藏在唐诗中的有趣故事隐藏在古诗中的有趣故事隐藏在宋词中的有趣故事隐藏在唐诗词句中的有趣故事...

    2022-05-13 唐诗诗歌朗诵 唐诗诗歌鉴赏

  • 《祁寯藻集 2 诗词·校勘批注及考证》(清)祁寯藻著;祁寯藻集编委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祁寯藻集2诗词·校勘批注及考证》【作者】(清)祁寯藻著;祁寯藻集编委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丛书名】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页数】856【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2011.02【ISBN号】7-5457-0131-9【价格】980.00(全三册)【分类】杂著-中国-清代【参考文献】(清)祁寯藻著;祁寯藻集编委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祁寯藻集2诗词·校勘批注及考证.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2011.02.图书目录:诗词·校勘批注及考证》内容提要:《祁寯藻集2诗词·校勘批注及考证》内容试读祁高藻集⑨·詩詞1饅仇亭集序憶幼時,從先大夫讀書,偶命赋《春草》詩,喜日:“此子性情尚厚,當可學詩。”十五歲,補縣學生員,以《待漏院》詩受知於學使新城陳先生,繼任者當塗黄先生觀風,歲科兩試,俱承獎勵,遂授以詩學。先生嘗日:“詩以言志,言爲心聲,若徒揣摩格律,彫琢詞藻,縱成結構,終乏性情。古人頌詩讀書,必先知人論世,蓋非學無以擴識,非識無以範才。至於窮通顯晦,境遇各殊,敦厚温柔,體要斯在,則視乎其人之自得耳。”寯藻謹識斯語。四十餘年,學不加進,時有吟詠,輒多棄置。比年養疴閒居,始尋檢存稿,略加編次。自嘉慶十七年至咸豐四年致仕以前,釐爲三十二卷。詩之工拙不敢計,惟藉是稍答父師之訓,紀生平閱歷歲月而已。至恭和宸章曾進奏御者,謹仿前輩存詩之例,别绿成卷,不敢闌入私集。馒欲亭爲吾鄉古蹟,鬟讀《顏氏家訓》,喜其奇字,凝補築亭於方山,爲退老讀書之地。荏苒至今,斯願未遂,取以名集,用志嚮往。咸豐六年歲次丙辰孟春之月,壽陽祁寯藻自記於宣武城南之勤學齋。···试读结束···...

    2022-05-12 祁寯藻简介 祁写藻简介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