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德鲁・ 玛尔BBC世界史pdf全文下载高清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极具视觉感的历史书籍英国著名政治记者、前BBC政治编辑为你讲述5000年来人类文明的兴衰,尖锐评论我们的技术进步、政治愚蠢和“因成功而导致的失败”☆作者文笔优美,整本书图文并茂。☆内容和视角新鲜,大多是围绕着我们熟悉的大事件鲜为人知的故事,揭示了发生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理位置的历史事件的相似性。☆全面描述人类科技进步和政治发展,探讨人类未来将面临的危险和希望。简介随着世界各地的新发现不断涌现并挑战我们的旧偏见,我们对世界历史的理解一直在发生变化。在本书中,作者带我们回到熟悉的历史事件,从古希腊和罗马到拿破仑的加冕,再到21世纪的环境和人口危机,但他向我们介绍了围绕这些事件的罕见事件。一个跨越秘鲁、乌克兰和加勒比海的著名故事。本书审视了失败和消失的文明,讲述了当今大国的起源,揭示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理位置发生了多么相似的历史事件!这本书的主题相当简单:我们理解和塑造我们周围世界的能力使我们越来越成为这个星球的主人,尽管今天我们给这个星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但随着我们克服了挑战,历经风雨,我们对自己的技术能力还是有足够的信心;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在政治上的表现要差得多,总是像醉汉一样摇摆不定。因此,这本书既是对现代智人独创性的欢乐颂歌,也是对现代智人政治愚蠢的揭露。只有认识到人类状况的这种矛盾,我们才能从成功造成的失败中清醒过来,重新定位自己。媒体推荐整本书就像一个BBC节目,充满了图片,同时具有新闻影响力。——时报这是一本精彩的书,Marr的写作和对材料的掌握令人印象深刻。所有的历史学生都应该阅读它,即使是那些在大学里教历史的人。——旁观者文字生动,轶事丰富,人物生动。马尔有一种罕见的天赋,可以用几句简洁的句子来解释复杂的问题。——星期日电讯报关于作者剑桥大学毕业生安德鲁·马尔是英国著名的政治记者,长期为《苏格兰人》、《独立报》、《每日快报》和《旁观者》撰稿。2000年至2005年,他担任BBC的政治编辑,撰写并主持有关历史、科学和政治的电视纪录片。他着有《现代英国的形成》、《现代英国的历史》。现代英国的历史)等。关于译者邢柯,博士史学博士,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全球的传播、世界史研究在中国的早期发展。王辉,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是现代世界史。BBC世界历史PDF预览作品目录谢谢简介第1部分:走出热带,走向冰原——从7万年前到早期地中海文明第2部分:关于战争的辩论-第一个伟大的帝国时代,从亚述人到亚历山大大帝,战争如何推动宗教、写作和哲学的大跃进第三部分剑与道-从公元前300年到大约公元600年:中国、印度和欧洲的古典帝国及其与新兴宗教的相遇第4部分走出混乱的熔炉-从700年到1480年:伊斯兰教的伟大时代、游牧帝国和欧洲的觉醒第5部分世界打开了-从1492年到1640年:欧洲全面爆发,世界其他地区陷入困境第六卷自由之梦——从1609年到1796年:启蒙与革命,从印度到加勒比地区第7部分资本主义及其敌人-从1800年到1918年: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然后亲自摧毁了这种生活第8部分:本世纪最好的和最坏的-从1918年到2012年:我们的时代评论精彩的原创在线摘录第三部分剑与路从公元前300年到大约公元600年:中国、印度和欧洲的古典帝国及其与新兴宗教的相遇在耶稣出生的时候,大约一半的地球人口生活在两个帝国中。但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远离大城市的农民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他们只有有限的、扭曲的信息。这在世界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罗马帝国和汉帝国大致同时出现,统治的人口大致相同:罗马帝国鼎盛时期有4500万人口;从税收推算,汉帝国有5760万。两个帝国的领土差不多,大约有四百万平方公里。不同的是,一个帝国坐落在内陆海洋的边缘,而另一个帝国则坐落在河流纵横交错的广阔平原上。他们的军队看起来也很相似:统一装备盔甲和武器,穿着制服行进,战车和骑兵。罗马人崇拜神灵和祖先,中国也是如此。他们都是务实的,关注世界的生活。他们也是至高无上的,认为自己比任何潜在的对手都更加严肃、尊重和文明。罗马皇帝自称统治“天下”,而中国皇帝则认为“天下无王土”。罗马人建造了令人钦佩的高墙来抵御外星人的入侵,中国人也是如此。罗马人有笔直的道路,中国人挖了长长的运河。两个帝国的行政区划数量甚至大致相同。两国政府也以实际利益为动力,战后中国士兵可以获得金钱和在敌人头上更高的地位,而英勇的罗马士兵则可以赢得家园。在地中海世界的边缘,罗马帝国在击败众多敌人后掌权。在中国,地处边陲的秦国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战争,为大汉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罗马人和中国人对彼此知之甚少。它们相隔大约4,500英里,炎热的沙漠和高山阻挡了人们的行动。海上路线更长,比陆地路线长约2,000英里。1尽管如此,两个帝国之间的交流还是很弱的。罗马人对中国的认识很模糊。在他们心目中,中国是远东的一个神话国度。在古罗马语中,“Seri”一词可能指的是汉语。公元97年,中国将军班超派使者前往罗马帝国,但使者本人并没有见到罗马皇帝图拉真。因路途遥远,使者中途放弃,回国。因此,历史上最伟大的“假设”假设之一在埃及东部一个尘土飞扬的旅馆中过早地死去。2这位名叫甘英的使者收集了许多关于罗马人的谣言。他报告说,罗马帝国有400多个城市,其首都位于一条大河的入海口。罗马人高大而诚实。他们从显赫的政要中选举国王。一旦发生灾难,这些优秀的人将毫无怨言地代表人民接受惩罚。3甘英表示,参与审议的罗马“国王”手下有36位大臣,他也会接受平民的请愿。这是绝对正确的,因为他粗略地勾勒出了罗马元老院的模糊轮廓。很明显,中国人对这个政治概念(同时容纳赢家和输家)感到既陌生又好奇。这不是唯一令人着迷的事情。甘英还热情地报道说,罗马的杂耍高手很厉害,他们可以同时吐火,同时投出12个球。根据中国史书记载,70年后,一个罗马传教团从海路抵达越南(当时越南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任务可能是由伟大的哲学家马库斯·奥勒留皇帝派来的。不过,任务被遣返,两个帝国从此依靠长途贸易保持联系。大约在耶稣在世的时候,罗马妇女开始穿半透明的丝绸裙子,这引起了罗马使徒的强烈不满。这些丝绸来自中国,通过长途海上航行从越南运到现在的斯里兰卡,然后再运到埃及。在中国发现了罗马帝国的玻璃器皿和硬币。此外,有可能在公元前54年,帕提亚人俘虏了一些罗马士兵。后来,使用“鱼鳞阵”的罗马军团可能在吉尔吉斯斯坦遇到了汉帝国的士兵。这两个帝国的持续时间也大致相同。起初,罗马人只是生活在意大利中部的市民,不为人知。他们的成长部分是由于他们吸引移民的能力,部分是由于他们在血腥战争中的多次胜利。亚历山大死后,马其顿帝国分裂为几个希腊王国。这些王国一直在衰落,而罗马则崛起为霸权。从公元前149年到公元前146年,罗马人摧毁了他们的北非对手迦太基人。大约70年前,中国第一个皇帝统一了万国。几个世纪后,罗马世界分裂为两个帝国:西罗马帝国在公元5世纪解体,而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一直延续到1453年。那一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汉帝国于公元220年结束,但中国直到317年才最终分崩离析。当时,中国南方的入侵较少,文化上较为保守。我们可以将其与历史悠久的东罗马帝国进行比较。这两个帝国存在了大约500年。与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早期文明相比,它们并没有持续多久。但以现代民主国家的标准来看,这两个帝国的表现是惊人的。随着中国的崛起,历史学家开始关注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世界——一个统一的中国和一个破碎的欧洲——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罗马和汉帝国的经验?毕竟,在第一个皇帝之后的大约一半时间里,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政治统一。罗马帝国灭亡后,地中海和西欧再也没有统一过。是什么原因?地理可以提供一些答案。尽管河谷和山脉将中国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但整个国家被沙漠和海洋所包围,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方隔绝开来。实现政治统一是非常困难的。据统计,从公元前656年到公元前221年,中国断断续续地至少爆发了256场战争。然而,一旦形成统一的帝国,这个被漫长海岸线包围的单一地理区域就形成了强烈的地形逻辑。道路、运河和城墙划定了交通线和防御线,这些线不会轻易改变。尽管外来侵略者不断挑战中国,但他们无法抹去“一个中国”的文化版图。但是,地中海世界和欧洲世界截然不同。诚然,“地中之海”使罗马帝国的交通更加便利,但抵御入侵者的天然屏障却寥寥无几。与此同时,星光熠熠的河流向四面八方流淌,这些河流和纵横交错的山脉撕裂了欧洲大陆。从地理上看,欧洲是一个混乱、分裂的半岛,不太可能实现政治统一。...

    2022-05-04 罗马帝国 罗马 罗马帝国 美剧

  • 书信中的世界史在线阅读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评论:世界历史书信在线阅读《书信中的世界史》感慨万千,甚至透出张开嘴唇和牙齿的肉欲……阅读一百多封信件和档案,再现改变历史的时刻,重塑人物:从西方统治者到东方哲人,从战场到宅邸,从国王、将军、士兵到演员、作家、探险家,历史细节生动,情感交流丰富图书特色1、《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SimoMotefiore)为《每日邮报》撰写了2019年很好的历史书。尼尔森图书调查销量前十,水石书店月度推荐。2、《书信中的世界史》解封了100多封重要的书信在历史档案中,以不同的方式解读了3000年的世界历史。3、历史是书面的,往往充满了谣言、猜测和误解;书信是真实的,书写的那一刻被定格,《书信中的世界史》诠释了数百个从古埃及法老到21世纪西方领袖的故事,剩下的书信还原了生动的历史场景。4、记忆被加工,信封包含行为和信念,记录着当下的生命气息,揭示了作者的情感、性格和境遇,传达了人类永恒的问题:爱情、战争、权力、命运、衰败、告别...5、《书信中的世界史》收录了来自国王、王后、士兵、诗人和艺术家的信件,他们指挥战争、发布命令、挑起决斗、相互审判、谈判解决、分享秘密、倾诉衷心和悲伤的告别……6、西蒙·蒙蒂菲奥里作为历史学家与英国贵族的广泛接触,在无数档案馆和图书馆中流连忘返,收集公众难以接触到的信件,并集中呈现给对历史感兴趣的人。Eigma是一位对真理充满好奇和渴望的读者。7、阅读《书信中的世界史》,照亮历史的隐秘角落,了解当下的生活,启迪未来。相关内容部分预览gt简介《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的新作,破译了信件档案,记录了3000多年的世界历史。《书信中的世界史》收录了100多封信件,包括情书、家书、外交谈判、战争宣言、和平计划等,封印着人类的生活和信仰,成为人类社会的第一手资料。历史研究:如果伊丽莎白没有写信向同父异母的姐姐“血腥玛丽”求饶,英国历史会出现“黄金时代”吗?如果盟军入侵诺曼底失败,艾森豪威尔将军会向盟军士兵送去什么慰问?如果王尔德没有“鲁莽”地回应爱人父亲的侮辱,他的余生会幸福吗?在巴巴罗萨行动前夕,希特勒到底给墨索里尼写了什么,墨索里尼下定了决心?...Motefiore专注于每封信中呈现的时刻,还原历史场景,让我们一睹国王、王后、将军、演员、作家、科学家、探险家、总统等人的生活和思想。这些人物拨动了历史的琴弦,他们所写的一些字母高贵而励志,有些令人不安;有些是文学的典范,有些是鲁莽的;许多是色情的,另一些是令人心碎的……这是他们组成的无数个人的选择,也是人类一种推动历史前进的普遍情感。把这些书信当作档案,当作生命的气息来阅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过去,了解现在,照亮未来的道路关于作者[中文]西蒙·蒙蒂菲奥里SimoMotefiore,1965年出生于英国,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斯学院历史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私立独立大学)客座教授;历史学家、小说家、童书作家、记者、纪录片作家和主持人,世界畅销书作家和多个图书奖的获得者。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中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和意大利文等48种语言。西蒙·蒙蒂菲奥里的主要历史著作有《耶路撒冷三千年》、《年轻的斯大林》、《世界伟人史》、《罗曼诺夫王朝》等,并曾获英国科斯塔传记奖和美国《洛斯》《洛杉矶时报》传记奖、法国政治传记奖、奥地利克莱斯基政治文学奖,意大利德里西奥·鲁比卡亚文学奖等重量级奖项是奥普拉·温弗瑞的年度图书评选和美国犹太历史学会的图书评选。塞缪尔·约翰逊奖、达夫·库珀奖、马什传记奖等入围。其中,《耶路撒冷三千年》是全球超级畅销书,占据《星期日泰晤士报》非小说类畅销书榜首,并于2018年荣获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中国克林顿总统和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将其视为珍宝。新闻周刊评论,西蒙可以把一本巨大的历史书变成一部伟大的惊悚片;他知道如何使历史易于理解;他的博学和智慧让人想把他推荐给美国国务卿作为他的幕僚.《星期日泰晤士报》、《标准晚报》和《华盛顿邮报》称他为“当今最受欢迎的历史学家”和“讲故事的大师”。西蒙·蒙蒂菲奥里除了勤奋和雄心壮志外,还拥有便于环游世界和研究历史的显赫背景。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他的祖先是享誉欧洲的外交官和银行。家他的家人在19世纪初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银行合伙人;是他的叔叔摩西·蒙蒂菲奥里爵士在耶路撒冷老城住宅区外建造了第一座犹太建筑。西蒙·蒙蒂菲奥里的专业成就、出色的表达能力和旺盛的精力使他在学术界和政界广受欢迎。曾受邀到俄罗斯、中东等世界各地做世界历史主题演讲和领导力与改革演讲。他的所有作品都已获得电视和电影版权,而英国电视连续剧《耶路撒冷三千年》正在由狮门影业制作。译者:王涛翻译硕士,军事学博士,副教授,战略博士后,翻译《中国红星》和《二战史》。读完书信中的世界历史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英国的SimoMotefiore。他此前曾写过一本名为《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书,该书一直位居畅销书榜首。现在这本《书信中的世界史》是他2020年出版的新书。全书聚焦王后、将军、作家、演员、科学家等名人。通过他们的个人通信,他们展示了他们当时所处的世界环境,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情况。由于本书涉及领域广泛,几乎涉及到人类历史各个重要历史阶段的重要人物,所以在看私信的同时,也能看到那些名人对当时国际形势的真实看法时间。如果有美中不足的话,应该是作者使用了几乎所有西方名人的信函材料,并没有涉及太多东方世界的信息。因此,如果读者对西方历史不是很熟悉,难免会出现一些阅读障碍。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作者的每篇文章都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解释了相应信件的历史背景。例如,在友谊篇中,作者展示了恩格斯和马克思的书信。一篇引言写道:“马克思和他的朋友恩格斯是改变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创造者。”然后分别描述了两人的家庭背景,两人是如何相遇的,以及他们如何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然后回顾了他们一生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1848年的革命高潮。紧随其后的风格画的变了,作者开始聊起两人的日常生活,比如马克思的感情问题。如果读者此时认为作者要展示的信是两个人如何讨论革命、讨论书籍或谈论父母的误解,那他们就错了。因为作者的切入点是另一个人:FerdiadLaSalle。这位拉萨尔有很多品质让他们都钦佩,比如“他是政治明星、救星、伟大的艺人、无所顾忌的情人”。甚至因为他太有魅力,“以至于‘反动’宰相俾斯麦伯爵会偷偷向他请教。”拉萨尔也很欣赏马克思,比如他帮助马克思出版书籍。后来,拉萨尔的婚外情对象与一位王子订婚,被激怒的拉萨尔提出决斗,结果被杀。作者引用的这封信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拉萨尔的论述。并且作者呈现了两位对话主角的信件,这在本书中是难得的处理。信件部分的第一段显示了马克思写给恩格斯的一封信。在信中,马克思在经历了一段微不足道的生活后,提到拉萨尔是个暴发户。期间,他还列举了拉萨尔的许多不当行为。看得出来,文中有一种对朋友的不满。经过一番烦扰,马克思可能已经意识到谈论他的朋友是不恰当的,并匆忙做出修正,写道:“正如我所说,在其他情况下(如果他不打扰的话)我工作),这家伙会让我很开心。”也许是考虑到这样的转折太生硬,马克思立即在最后一段中写道:“另外,这个‘理想主义者’也很贪吃,也太浪漫了。”...

    2022-05-03 萨拉马克尔斯 萨勒马克尔斯

  • 世界史的拼图套装全7册线上完整下载高清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一部通俗的奥斯曼帝国史,生动的土耳其历史人物群像。部分内容介绍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奥斯曼帝国的六百年是一个三百年兴盛三百年衰落的故事。它是一个横跨欧亚非、世界十字路口的庞大帝国。国运的兴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走向。土耳其人的祖先来自中亚大草原。公元1300年左右,他们迁移到亚洲最西端,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土耳其人有着草原民族一贯的侵略风格,但他们的灵活性和包容性在那个时代是独一无二的。只有经过三位开国苏丹的努力,土耳其人才成为自力更生的“帝国”,在欧洲留下了不可战胜的声誉。梦境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实践了全新的竞选逻辑。精彩故事远比真相重要,幻想比现实更真实,“后真相时代”已经到来。美国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其实,假新闻的“后真相”时代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可以追溯到500年前。美国精神是新教和启蒙时代的产物。个人至上和信仰自由流淌在美国人的血液中。然而,这种对自由的信念似乎有所下滑。欧洲之门乌克兰位于欧亚草原西部边缘的文明断层线上,诞生于东西方交汇之际,数百年来一直是通往欧洲的门户。当战争和冲突来临时,欧洲紧闭的大门成为抵御东方或西方入侵者的屏障,当欧洲大门打开时,乌克兰成为连接欧亚、东西方的枢纽。从希罗多德时代开始,乌克兰这片土地见证了两千多年的帝国兴衰,世界秩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久坐与游牧,东正教与天主教……不同的文明在这里接触,塑造了乌克兰独特的边疆身份。它是欧洲的粮仓,一度成为杀戮的战场。从罗马帝国到奥斯曼帝国,从哈布斯堡王朝到罗曼诺夫王朝,乃至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每一个帝国都要求乌克兰的土地和财富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印记。关于作者PatrickBalfour,(1904-1976)第三代金罗斯男爵,苏格兰历史学家、作家和记者。Belfort于1925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历史系,然后开始了记者和专栏作家的职业生涯。1940年,二战爆发,贝尔福作为贵族之子加入了英国皇家空军,在情报部门工作。1944年至1947年,贝尔福前往英国驻开罗大使馆工作,负责宣传部,由此开启了他与中东和土耳其的不解之缘。1947年后,Balfour重返自由职业。在他的一生中,贝尔福要么住在伦敦,要么在中东旅行,成为中东事务和历史方面的专家。1952年,贝尔福受英国政府委托,为土耳其国父阿塔图尔克撰写了一部经典且极具争议的传记:一个国家的重生。此后创作了一系列历史作品,包括《希腊肖像》(1956)、《埃及肖像》(1966)、《两海之间:苏伊士运河的建设》(1968)、《摩洛哥》(1971)、《圣索菲亚大教堂:君士坦丁堡的历史》(1972)等人。《奥斯曼帝国六百年》(1977)是他写作生涯的最后一本书,他多年来一直在努力,但他从未见过这本他一生的综合著作的出版​​。世界历史拼图df预览一般内容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奥斯曼帝国的兴衰敌人和邻居:1917-2017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梦想之地:从梦想到狂想曲,五百年的美国精神欧洲之门:2000年的乌克兰历史日本近代史: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雅典的胜利:文明的基础自由与毁灭:法国大革命,1789-1799精彩的原创在线试读第7章乌克兰的诞生随着14世纪末乌克兰地区并入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两国的政策和双边关系开始决定政治、经济和乌克兰的文化生活。两国在14世纪和16世纪之间达成的一系列协议对乌克兰地区的未来尤为重要。1385年,33岁的立陶宛大条约格拉[1](他称自己为“立陶宛大公和罗斯领主”)在现在的白俄罗斯的卡莱瓦小镇[2]签署了一项法令.这条法令,尽管它的名字,不过是与12岁的波兰王后贾德·维加(JadVega)派出的代表签署的婚前协议。为了获得波兰王位,约格拉同意自己和自己的国家皈依基督教,并推动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的领土合并。一年后,约格拉加冕为波兰国王。一年后的1387年,波兰和立陶宛联军帮助波兰从匈牙利人手中夺取了加利西亚,并将其归还给波兰王国。达成卡列瓦联盟后,两国建立了一系列其他联盟以加强联系,最终于1569年建立了卢布林联盟[3]——波兰立陶宛联邦的诞生。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的边界在英联邦内重新划定,将乌克兰大部分土地留给波兰,将白俄罗斯领土留给立陶宛。因此,波兰和立陶宛的联合意味着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分离。从这个意义上说,卢布林联盟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这将是现代乌克兰领土形成的开始,并成为资本主义精英可以使用的知识资源。在立陶宛大公国的俄罗斯精英眼中,与波兰王国结盟只会带来麻烦,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卡列瓦联盟的直接结果是罗斯失去了对立陶宛大公的影响力。这位大公不仅离开了立陶宛,他还成为了天主教徒,并为他的兄弟们开创了先例,其中一些兄弟是东正教徒。东正教主教希望在欧洲最后的异教土地上建立拜占庭基督教而不是拉丁基督教的希望破灭了。然而,对罗斯政治地位的真正挑战发生在1413年。今年的霍罗德沃[4]联盟被历史学家视为王朝联盟,深化了卡列瓦联盟,这只是波兰王国和波兰大公国之间的私人婚姻。立陶宛。Horodwo联盟的签署人是当今的波兰国王Jogela和他的堂兄立陶宛大公Vytauta[5]。新协议将波兰贵族拥有的许多权利或特权扩展到立陶宛贵族,包括无条件的土地所有权。近50个波兰家庭允许相同数量的立陶宛家庭使用他们的盾形纹章。然而,一个问题出现了:只有天主教立陶宛家庭被允许参加盛宴。立陶宛的东正教精英没有获得任何新的权利或特权。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出现对罗斯精英的歧视性待遇。未能获得新特权的东正教贵族因此被排除在大公国中央政府的高级职位之外。更糟糕的是,维陶塔斯大公,霍洛沃尔联盟的发起者之一,刚刚削弱了罗斯的自治权,用他自己选择的人取代了沃里尼亚的王子和其他一些地区统治者。维陶塔斯于1430年去世后不久,俄罗斯精英有机会表达对侵犯其地位的不满。立陶宛大公王位继承权之争演变为内战。以沃利尼亚博亚尔为首的罗斯贵族支持他们的候选人斯维特里格拉[6]。他的对手Siguimeta的大君[7]于1434年做出回应,将Horodvor联盟所保障的权利或特权扩大到大公国的东正教精英,从而扭转了对他有利的战局。尽管沃里尼亚和基辅地区的罗斯王子和贵族仍然对西吉门塔斯的意图持怀疑态度,但他们对斯维特里格拉的支持减弱了,大公国恢复了相对平静。立陶宛法院从未停止限制罗斯地区和各个罗斯公国的自治。与由于宗教不再是罗斯精英不满的根源,这一限制有更大的发挥空间。1470年,立陶宛大公和波兰​​国王卡齐米日四世[8]废除了王子时代的最后残余——基辅公国本身。10年后,基辅王子密谋杀死卡齐米日四世并选出了他们选定的继任者。他们的计划失败了,导致策划者被捕,其余的阴谋参与者被迫逃离大公国。随着他们的离开,恢复以基辅罗斯大君传统为代表的生活方式的最后希望破灭了。到15世纪和16世纪之交,在乌克兰的政治版图上,以及在其制度、社会和文化景观中,几乎没有两个世纪前那个时期的痕迹——然后加利西亚-沃利尼亚试图摆脱蒙古宗主权,成为该地区完全独立的参与者。尽管俄罗斯法律和俄语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它们已经开始失去昔日的主导地位。罗斯文化的核心不再能与拉丁化的影响和波兰语竞争。卡列瓦合并后,波兰语在立陶宛大公国达到最高地位。在整个欧洲,君主权力的扩张、国家权力的集中以及对政治和社会行为的限制成为16世纪的标志。另一方面,贵族越来越反对加强君主制。在波兰立陶宛联邦,这种反对来自立陶宛大公国的贵族。他们深深植根于基辅罗斯和加利西亚-沃利尼亚的大君传统。然而到了16世纪中叶,大公国只能在波兰的帮助下应对日益增长的外部威胁,而精英们对君主制扩张的抵抗力越来越弱。威胁来自东方——15世纪,东方的莫斯科大公国已经成为一股新的强大力量。...

    2022-05-03 立陶宛大公国波兰王国 波兰与立陶宛大公国

  • 10½章世界史PDF电子书完整文字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上一次世界末日时,一只木甲虫进入了诺亚方舟。它看到诺亚的行为与书中记录的非常不同。简介巴恩斯最雄心勃勃、谈论最多的作品!十个故事,半篇散文写人类历史的荒谬和失落上一次世界末日时,一只木甲虫进入了诺亚方舟。它看到诺亚的行为与书中记录的非常不同。方舟在人类历史上多次出现。它要么是被劫持的游轮,要么是泰坦尼克号,要么是核恐慌中的海上孤舟……这个偷渡者没有离开,它冷眼看着历史是如何被扭曲和扭曲,如何成为“真实”的历史;它拥有了巴恩斯的绝妙笔,教他拼贴一段看似荒谬却震耳欲聋的世界历史。关于作者朱利安·巴恩斯(1946-),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父母是法语老师,他的兄弟在牛津大学教哲学,他的妻子帕特凯瓦娜是著名的文学经纪人。巴恩斯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参与编纂《牛津英语词典》。多年来,他一直担任文学编辑和评论家。“聪明”是巴恩斯作品的标志。1980年代,他凭借突破性作品《福楼拜的鹦鹉》入围布克奖,成为英国文坛领军人物之一。此后,他获得了无数文学奖项,三度进入布克奖,并在2011年凭借《终结的感觉》获得大奖。同年,他获得了大卫·科恩英国文学终身成就奖。巴恩斯也深受法国读者的喜爱。他是唯一一位同时获得法国美第奇奖和费米娜奖的作家,并曾获得法国文化部的嘉奖。勋章,法国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之一。第101/2章世界历史df预览作品目录偷渡者两位不速之客三大宗教战争四个幸存者五艘沉船六山七个三个简单的故事八逆流!插曲九个项目十个梦想作者注亮点三次宗教战争原始来源:贝桑松市档案馆(区号CG,箱号377a)。以下尚未公布的案件应该引起法律史学家的特别兴趣,因为昆虫的代理人是著名的法学家巴托洛梅·查斯奈,他后来成为省议会的第一任议长。出生于148年的律师查斯纳在奥顿教堂法庭为被指控破坏大麦的田鼠辩护,从而声名鹊起。以下文件,从公民请愿书到法院最终判决,并不能反映整个诉讼程序——例如,从当地农民到知名专家对被告行为的证人的证词都没有记录。ETC。然而,这些法庭申诉体现并经常专门针对证据,以使案件的基本结构和论点保持不变。按照当时的惯例,辩方和主教律师的最后陈述是法文,而法院的判决是拉丁文单独宣布。(译者注:原稿是连续的,都是一个人写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不是各个律师事务所写的原稿,而是第三方,也许是法院官员,他可能省略了论证中的一些段落。比较框371-379中的文件内容可以看出,本案以目前的形式可能是培训法律学者的一组典型诉讼案件的一部分。这一猜测得到了以下事实的支持:只有一名参与者名叫查斯纳,他似乎有意教学生学习著名辩护律师的启发性敏捷性,无论案件结果如何。手稿书法属于十六世纪上半叶,所以如果有可能抄袭别人的审讯记录,那仍是同时代人的作品。我已尽力消除经常浮夸的论点——尤其是无名居民代表人民为律师辩护-翻译成贴切的英文。)居民请愿作为贝桑松Mamirole区的居民,我们敬畏全能的上帝,献身于教会,上帝的忠实伴侣,并按时缴纳什一奉献。1520年8月第12天,迫切要求法庭停止犯罪分子对我国人民的肆意骚扰。这些邪恶的人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我们,使上帝对我们发怒,败坏了我们祖国的名誉。,并以五雷般的杀戮之灾威胁那些敬畏上帝并像我们这一代一样虔诚和虔诚的人。为了消除这场灾难,我们必须依靠一个有尊严和有洞察力的法庭来执行正义,将不可饶恕的人驱逐出我的村庄,并命令他们逃跑,否则他们将被判有罪和诅咒诅咒甚至开除教籍。...

    2022-05-02 上帝的诺亚方舟 上帝诺亚方舟的电影

  • 十个人的世界史pdf电子书高清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无论是挖掘历史还是考察现实,目的都是为了无限接近真相。历史不是少数人塑造的,但他们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历史的方向。简介本书精选了世界历史上的十位杰出领袖,介绍了他们的生平、成就和对后代的影响。十位领袖包括忽必烈、伊丽莎白一世、王安石等历史上杰出的君主和政治家。笔者介绍了他们的执政业绩和人生经历,也从时代背景对十位人物的历史影响做了详细分析。本书属于社会科学史书。除了介绍历史人物外,还分析了很多历史事件。关于作者出口治理:Life.etLifeIuraceCo.,Ltd.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948年出生于日本三重县,1972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法学院,加入日本人寿保险公司。集美出口在公司规划部和财务部负责规划工作。他还担任人寿保险协会财务委员会主席,从事金融体制改革和保险业法的修订工作。之后,出口志明在公司担任伦敦分公司经理和国际业务部主任。之后离开日本人寿保险株式会社,先后担任东京大学校长室顾问、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讲师。2006年成立Life.etLifeIuraceCo.,Ltd.。自2009年以来,KojijiMei一直在东京、京都、名古屋等地的大学教授“5000年历史”系列讲座,并继续在这天。Takehijimei还着有《新版人寿保险介绍》(岩波书店)、《直球制胜公司》(钻石出版社)、《如何管理人寿保险》(岩波新书)、《帮助工作的世界历史》《知识》(相传出版社)、《工作方法教科书》(新浪潮出版社)、《高效阅读法》(角川一出版社)、《思考日本的未来》(Tramedia出版社)等.世界十人史df预览目录前言Part1解读世界历史的关键在于欧亚草原背景1在欧亚草原建立帝国的人Character1Bier从奴隶跳到苏丹第2章忽必烈,蒙古帝国的可汗,是一位国际商人Character3Baur勇闯新世界的冒险精神第二部《五胡十六国》东西方均出现背景介绍2东方世界的“南北朝”第4话武则天,被“正史”所掩盖的后妃们的丰功伟业第5话王安石是太超前的改革天才第3部分“日耳曼民族”从未出现过?背景3领土与家庭的迷宫-欧洲角色6阿基坦的埃莉诺,一个听着异国童谣长大的“欧洲祖母”第7章费德里科二世,无视教皇的现代人Part4欧洲是什么时候诞生的?背景4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第8章伊丽莎白一世“犹豫”是王后的利器第9章凯瑟琳二世,俄罗斯第一皇后的惊人胆量Character10拿破仑三世的侄子能超越他的叔叔吗?后记摘自原文战胜了不可战胜的蒙古人在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的孙子蒙格继位为大汗。蒙哥命其弟忽必烈攻打南宋,同时命其弟徐烈武攻打西域。1258年,旭烈兀攻占了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然后又攻占了大马士革,逐渐逼近埃及。但就在这个时候,蒙哥死了。谨慎的忽必烈久久无法攻打南宋,失去耐心的蒙哥打发忽必烈亲自上战场。然而,蒙哥不幸因高烧去世。西行途中,旭烈兀在叙利亚得知此事,心想:“或许我可以接替哥哥忽必烈成为大汗”。于是他率领大部分军队返回蒙古。回到阿塞拜疆附近后,旭烈兀得知忽必烈已经继位。“这个计划失败了。”许烈古非常失望,于是在当地建立了伊尔汗国。这一时期的过程将在下一章中详细介绍。比伯斯不知道蒙古帝国的各种变化。他派使者到埃及,说他们应该共同抗击蒙古。古图兹也知道现在不是内讧的时候,于是任命比伯斯为军队总司令。从此,比伯斯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能够抵抗蒙古军队的进攻。因此,在被蒙古进攻之前,拜伯斯就率先进攻了驻扎在叙利亚大马士革的蒙古军队。这就是著名的安扎鲁特战役(1260),不可战胜的蒙古军队在这里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话又说回来,蒙古军统帅徐烈固带着主力回来了,只剩下少数部队。埃及方面拥有压倒性的军事优势,据说是三比1、五比一,甚至是十比一。徐烈谷离开后,任命胆小的不华将军统率剩余部队。胆小不花钱一定很恼火。或许在他看来,如果实力相当的话,埃及军队根本不值一提。蒙古军队失败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旭烈兀率领的大部分军队是由土耳其人组成的。敌对的比伯斯也是土耳其人,出生在俄罗斯钦察草原。所以说得再极端一点,艾因扎鲁特之战就是土耳其民族之间的内讧。如果双方都是土耳其人,则对占据地理优势的一方更为有利。事实上,比伯斯只是巧妙地利用了地形。比伯斯将埃及军队一分为二,率领先头部队向蒙古军队发起进攻。然后他假装被猛攻的蒙古军队击退。在逃跑的过程中,事先隐藏起来的古图兹大军突然冲了出来,包围并击败了蒙古军。胜利的比伯斯在返回开罗的路上杀死了古图兹。因为这场胜利不可避免地让古图兹越来越害怕比伯斯,所以拜伯斯应该先下手。从那时起,这里就是比伯斯的世界。比伯士们兴高采烈地返回开罗,人群高呼“万岁,万岁!”。蒙古军队其实是对外宣传的高手。“蒙古军不留口”、“敌军尸骨堆积如山”等谣言在蒙古人中广为流传。因此,大部分埃及人已经绝望,只等着被蒙古军队蹂躏,被卖为奴隶。而拜伯斯居然凯旋归来,难不成英雄。于是,对古图兹的杀戮置若罔闻,年仅30多岁的比伯斯登上了苏丹王位。比伯斯是真正的战争天才。他在位十七年,出征叙利亚三十八次,与蒙古(伊尔汗国)作战九次,与十字军作战二十一次。Biel赢得了上述所有战斗。...

    2022-04-29 忽必烈旭烈兀 忽必烈旭烈兀关系

  • 大英帝国的崩溃与美国的诞生电子版书籍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评论:大英帝国的衰落与美国的诞生在英国统治者的想象中,他们在大西洋西海岸维持了一个巨大的附庸国一百多年。这种想象也让人们感到幸福。今天给大家带来大英帝国的崩溃。美国诞生的电子书,有兴趣的请下载阅读简介1770年代初,为了挽救东印度公司破产,英国当局通过了《茶叶法案》,授予东印度公司在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免于高额进口关税,并且明确禁止在殖民地出售“私人茶叶”。这是对北美殖民地人民商业利益的极大损害,直接导致了“波士顿茶叶事件”的发生。英国议会中的鹰派呼吁进行惩罚性报复,此举引发了殖民者的反抗。到1774年夏末,当地叛军武装了自己,独立战争势不可挡……这本书从一个新的角度讲述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起源。作者仔细研究了英国和美国的第一手资料,并以公平的语气再现了美国独立战争(1772-1775)前三年的英国人。当局与北美侨民之间的激烈冲突,并分析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约翰·汉考克和托马斯·哈钦森等英国著名政治和经济人物在这一时期所扮演的角色。相关内容部分预览关于作者NickBuker,英国记者兼作家,曾就读于国王学院、剑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曾在利物浦回声报和金融时报担任记者,之后成为投资银行家,主要在香港和上海的汇丰银行工作.在他的新闻和金融职业生涯中,尼克曾在中国、印度、前苏联和美国进行过广泛的旅行。目前,他住在英国林肯郡。着有《逃离巴比伦》等。目录前言1,世界上最好的国家2。旧制度第一部分投机帝国第一章虎口第2章“黑色丑闻”:加斯比事件第3章破产时间第4章诺斯勋爵的苦恼第5章无知和不良政策第二部分运输茶叶第六章东印度公司危机第七章辉格党、西印度商人和托马斯·哈钦森第8章马萨诸塞州的黎明第9章波士顿倾茶事件:前奏第10章波士顿倾茶事件:高潮第三部分走下坡路第11章冬天的内阁第12章“必须摧毁波士顿”第13章革命开始第14章阿卡迪亚的选举第十五章美国的武装战争第16章致命邮件后记:死贵族亮点总结1771年夏天,大英帝国地图上最西端的标志是密西西比河。离河岸几英里的地方是现在伊利诺伊州的西南角。在这里,敢于从东边一路冒险的人,会遇到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林木成荫,洞窟罅隙。爬到岩壁顶端后,一片辽阔泥泞的土地展现在你面前,这里长满了玉米和烟草。再往前看,在农田和河岸之间,有一座石灰岩城垛,与一座四面八方的堡垒相连,英国国旗在上面飞舞。穿过眼前迷雾笼罩的农田,你会看到更多细节:一条护城河,要塞附近有倾斜的土方和一排军营,烟雾缭绕,太阳无法驱散。从远处看,这座要塞似乎戒备森严,但走近的游客很快就会发现各种无人看管的迹象,令人费解。门口的草长得很高。沿路是来自村庄或几个废弃农场的成堆瓦砾。牛棚里的奶牛早就消失了,只剩下几个破损的栅栏。废弃的玉米作物自由生长,多年未收割烟叶。暮色中,在这荒野的一角,游人会向在此守卫的红衣英军士兵打招呼。士兵端出朗姆酒,带他到炮台后面看看。那里,游客会发现更多腐烂的证据。城墙外侧的堤岸被侵蚀出陡峭的黄沙洼地。在黑暗中,时不时地,沙子会松散落下,被密西西比河的海浪卷走。...

    2022-04-25 茶叶建立全球帝国 茶叶建立全球帝国的原因

  • 法兰西世界史pdf免费阅读高清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点评:100多位法国历史学家的匠心之作,在法国轰动一时法国世界史不是传统的法国史,也不是传统的世界史,而是“以法国史为媒介介绍的世界史”,或“作为材料的世界史”法国解释”。国家和世界在本书中自然融合,这是世界历史书籍的一个有趣的创新。法国世界历史df图片预览简介由法兰西学院教授帕特里克·布容和来自法国国家科学院、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所、巴黎政治大学、法国国家科学院等学术机构的122名历史学教授和研究人员共同编辑。档案馆参与了创作。这部作品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一部传统的法国史,也不是一部传统的世界史,而是一部“世界史解释的法国史”。作者以时间为线索(从史前到2015年),选取政治、文学、医学、艺术、教育等领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现象,探讨法国与世界的相互影响和联系。法国和世界在这本书中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世界历史书籍的一个有趣的创新。关于作者帕特里克·宝诗龙法兰西学院教授,​​先贤祠-索邦大学(巴黎第一)中世纪历史教授,L'Hitoire杂志编辑委员会成员,2012年至2015年由索邦大学出版学会理事.他致力于历史写作和历史认识论研究,出版了多部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政治史和城市规划史的著作。他在中世纪史和全球史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历史学家和畅销书作家。主要作品:莱昂纳多和马基雅维利伦纳德与马基雅维尔,2008年15世纪世界历史2009年15世纪世界史达芬奇笔记的秘密伦纳德·德·芬奇:自然与发明,2012年马基雅维利的夏天UétéavecMachiavel,2017年目录简介世界末日第一部的开始公元前34,000年世界是在地下深处创造的公元前23000年人类给自己一张女性面孔公元前12000年不寻常的气候和变化的艺术公元前5800年东部麦田公元前4600年西方立石和玉斧公元前600年的希腊,包括或不包括高卢公元前500年最后的凯尔特人Aleia或公元前52年失败的意义第二部分帝国的变迁48罗马元老院的高卢人177东方基督教的长女?212年的普通罗马人397年来自中欧的高卢守护神451年,当野蛮人守卫高卢罗马时511法兰克人选择巴黎为首都719年非洲敲响法兰克王国的大门800年查理曼大帝、帝国与世界第三部分:胜利的封建秩序842-843当语言无法建立王国时882年加洛林王室的维京人?910年,在汝拉山脉和莫凡高原之间诞生了普遍的寺院制度987年国王的选举并没有创造法国1051第一个法俄联盟全球1066名诺曼人1095法兰克东方1105特鲁瓦,塔木德的首都1137年,卡佩王朝渡过卢瓦尔河1143“可恶的穆罕默德”1159图卢兹之战第四部分法国的发展1202年香槟博览会上的四个威尼斯人1214两个欧洲和法国在布芬1215大学:“法国的典范”1247水的历史1270年圣路易斯出生于迦太基1282“杀死法国人!”1287哥特式艺术面临海上风险1308像教皇和皇帝一样:里昂的法国国王1336年阿维尼翁教皇不在法国第5部分伟大的西方君主制瘟疫在1347年袭击了法国1357年革命中的巴黎和欧洲1369年西班牙的一场早期战争图书馆中的1380张世界图像1420年的英属法国?1446帕米耶的黑人奴隶雅克·科尔于1456年在希俄斯去世1484年在奥弗涅的土耳其王子1494年,查理八世南下意大利,错过了世界1515年他在马里尼亚诺的意图是什么?1534年蒙马特誓言1534雅克·卡蒂亚和新大陆1536从考恩到卡尔文1539年法兰西帝国1550诺曼人扮演印第安人1572年的圣巴塞洛缪节1582年法国教皇1610年巴洛克法国的政治局势第六章绝对权力1633笛卡尔就是世界!1635年全面反抗西班牙,从佛兰德斯到安的列斯群岛1659年西班牙将霸权和可可割让给法国1662敦刻尔克,间谍的巢穴1664Kole和几家公司1682年凡尔赛,法国的欧洲首都?1683“1492”在法国?1685年南特敕令的废除是欧洲事件1686年与暹罗错过的约会一千零一夜,1712年或安托万·加兰的虚构1715年波斯人在路易十四的宫廷1720苏格兰人掀起一场风暴第七章:启蒙时代的民族1751年世界的所有知识1763帝国王国1769世界是一场对话1771年《美女与野兽》,法国宫廷精彩一幕1773年大东方引发共济会革命1784萨德在巴士底狱,世界的萨德1789年的全球革命1790年世界和平1791年革命中的植物1793年巴黎,自然世界之都1794年欧洲的恐怖事件第8章世界革命的故乡1795年“文学共和国产生共和国”1798年征服埃及1804多个国家/地区的唯一代码1804年伏尔泰加冕1808年拿破仑和西班牙,大西洋历史1811年帝国将剩下什么1815欧洲博物馆元年?1816年恶劣的天气在1825年拯救希腊人1832年法国的霍乱1840年乌托邦年1842年文学成为世界1848年革命首都1852监狱殖民地第九部分:法式全球化1858显灵1860年另一个自由贸易国家1863“阿尔及利亚将成为阿拉伯王国”1869年东西方之间的运河1871年地方革命,全球神话1875年世界计量学1882年定义国家1883从赞比西语到唯一的世界语言Correze?1889年热带地区的“秩序与进步”1891年对帝国进行巴氏杀菌1892“没有人是无辜的!”1894年德雷福斯,欧洲事件1900法国欢迎世界1903年法国科学X射线灯第10章风暴中的现代性1907年现代艺术宣言1913年的英国步行1914从“大战”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卡纳克愿景1919年改变世界的两次会议1920“如果想要和平,正义就会得到伸张”1921用香水洒世界1923年越境穿越1927年入籍1931年在巴黎门口的帝国人类的状况,1933年1936个变量1940年自由法国诞生于赤道非洲1940年拉斯科,国家战败后发掘的世界级艺术1942年冬季体育场-德兰西-奥斯威辛1946年的电影雅尔塔1948年人权普遍化1949年革命女权主义1953年“我们的斯大林同志逝世”1954转向新人文主义1958年第四共和国在阿尔及尔陷落1960:联邦梦想的破灭,法国和非洲之间特殊关系的开始第XI条在帝国之后,在欧洲1960年撒哈拉的核三色“跳鼠”1961年世界的苦难哀悼弗朗茨·法农1962年法属阿尔及利亚在耶路撒冷衰落1962年世界农业新秩序群星中的“Aterix”,1965年1968年《鬼游地球》1973年开放和被剥夺的世界1973年的另一个“9月11日”1974年移民潮1979年的几颗宝石1983年紧缩时期1984年“米歇尔·福柯逝世”第12部分今日法国1989年法国大革命结束1992年的“赞成”票数不多1998年“黑白-北非”法国2003“这是一个古老的国家”2008悲伤的故乡2011年接触电力2015年国旗回归关于作者参考文献索引1:专有名词索引索引2:主题索引优秀的预览简介(摘录)文/帕特里克·布琼“要解释法国,世界历史绝不是多余的。”——朱尔斯·米什莱世界历史导论(1831年)介绍法国历史,真的吗?我们希望我们可以直接潜入充满故事的大水池中,迫不及待地想随着每一个事件探索过去的渴望和回忆。有时跨过浩瀚的故事海洋,有时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潮流的影响——这些潮流,受概念联想或记忆恢复的启发,将我们从时间的这一边抛到另一边。写一篇法国历史的介绍总是令人生畏,并且需要很多前期准备,但不要担心。在法国漫长的历史中,有过很多严肃严肃的前辈,也有过很多纷争。我们经常要求历史学家独自或几乎独自承担他们时代的忧虑,但在挑起这种负担之前,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了。因此,本书只简单描述了“我们收集的东西”,而我说“简要”是因为集体协作的速度和随之而来的紧迫感。我将这篇文章称为“介绍”而不是“介绍”,以便从精神和政治角度关联标题的含义。而且,相比于一部音乐作品的庄严前奏,《引子》让我们更多地思考了摄影师可以调节景深的焦距。这本书的作者有一个共同的抱负,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在a)书中写出一部通俗易懂的法国历史,以实现叙事艺术和批判性需求的完美结合。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政治野心,试图动员历史上的多元化观点来驳斥现在主导公众舆论的狭隘身份认同。原则上,它拒绝将“法国历史”作为研究对象让给激怒的反动派,拒绝后者垄断历史叙述。这是一个崇高的抱负,旨在结合当前的史学趋势重塑多样性。为此,这一野心催生了一个计划,从一开始就被设想为一种出版行为:让读者听到一群历史学家的声音,他们一起将高价值的章节变得清晰易懂。这是一部令人愉悦的多声部作品。今天怎么能用一支笔一口气写出法国的历史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集体合作,只是选择和信心的问题。必须学会轻装上阵。从考察一开始,122位作者就给予了我们信任,承诺抛开理论包袱,让学术考察更加舒适。简而言之,他们不再接受越来越被动的角色分配:政治评论家可以自由发表与事实相去甚远的叙述,而历史学家则必须竭尽全力将叙述拉回到方法论上的严谨性。“事实比这些更复杂吗?”是的,而且一直都是。但关注复杂性并不是历史学家的终极诉求,除非他们想成为祛魅的专业专家。史学批评的工作并不总是沉闷而严肃的。它有时很迷人。历史学家可以用调查研究的形式来描述“过去”在历史的影响下不断形成和分解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本身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而是通过规划来揭示的。各个领域的知识。这就是本书的要求:没有注释,没有勘误表,以及随着研究的继续而不断更新的活生生的历史,对于我们希望与之分享的人,希望这种幸福可以缓解当前的忧郁。本书虽无注解或勘误,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对行业的严谨。更重要的是,对于每篇文章,我们都对其所依据的学术成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每个作者都可以完全自由地根据法国历史上的某个日期来规划布局:这个日期要么已成为国家传奇的一部分,要么被其他地方引用,世界记忆中的另一个地方。无论如何,要打破传统叙事的虚假连续性,以日期为切入点是最有效的方式:让一些相邻的地方可以关联到日期开关;反之亦然,处理那些表面上的不恰当。这部欢快的编年史力求带来双重体验:重新定位读者的归属感,并使其接受来自远方的陌生亲密感。我们也不只是要求相反:那些符合史学规范的日期保持不变,尽管有时放错了位置,并且总是被作者试图在盛大事件中理解当地人的意愿所击败。混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跳出教科书记忆的怀旧叙事,展现一本开放、多元、崭新的历史书的持久非凡生命力。这本书的作者还成功地完成了他们的其他任务,并指出“世界历史对解释法国绝不是多余的”——这句话来自米什莱,被放置在本书的题词位置中。与其说是口号,倒不如说是一个密码,莫名地唤起我们的欲望和忧虑,构成作者旅行的动力,赋予每个作者写作的自由。米什莱在他的《普世史导论》(1831年)一书的开头写下这些话时年仅32岁。作为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讲师,他向年轻的学生教授历史,对他来说,历史类似于哲学,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历史哲学”。1830年的革命带来了昙花一现的“七月王朝”,并创造了对自由的政治向往。正是这场革命激发了米什莱的人文情怀。与他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历史学家相反,他不认为人类应该被种族命运限制在地球上。“法国大革命之子”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崇尚活力论,宣扬的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止步于所谓的血脉、身份和命运。.“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地方不那么单一和自然,而更人性化,那就是不那么宿命论,更人性化和自由,那就是欧洲。欧洲中的欧洲就是我。祖国,法国。”这就是米什莱将时间线向前推进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对于米什莱来说,《普世史导论》只是对他对法国历史的阐述的介绍。尽管如此,需要注意一些误导性的比较:如果米什莱与他的时代格格不入,那与我们的原因不同。因为和他一样,我们完全同意法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和未来的人文主义领袖”。现在在我们看来,米什莱的爱国主义受到了他所生活的历史的影响,但这显然不是他自己的错,而是在他之后,这种爱国主义依靠法国的“灌输使命”为殖民侵略辩护。历史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吗?尽管这可能会引起争议,但受普遍主义启发并面向世界多样性的“宪法爱国主义”的复兴已被许多人视为反对危险狭隘民族主义身份回归的最坚固堡垒。然而,以上并不是本书的主题。本书只关注米什莱“从世界历史的角度解读法国”的愿景,而这一愿景也确实成为不同时期历史学家的灵感和勇气的源泉。在1943年至1944年在法兰西学院任教期间,LuciePfeiffer1花费大量时间研究米什莱被忽视的著作《世界史导论》,然后解释了最著名的“法兰西画面”(TaleaudelaFrace)——它隆重地揭开了米什莱的第二卷《法兰西历史》(HitoiredeFrace,1834年)的序幕。对于菲佛来说,他需要打消地理的存在,分解几个观点,即“法国的存在是必然的、注定的、预示的;地理环境是法国的”人民构成了法国的领土,法国包括所有组成法国的人口,包括可能在高卢之前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那些部落。”在他1944年3月1日的第25班中,法弗尔在被占领的巴黎,法夫尔收到了他的弟子费尔南德·布罗代尔的一本《地中海》(Méditerraée)。这本书写成的时候——后者被囚禁在美因茨的德国法西斯集中营,努力完成这本书——他想到了一些法国“濒临灭亡”的时刻,比如圣女贞德的时代,也想到了一些历史学家,比如米什莱。他认为他们“消除了我们历史的种族特征。”lt/gt它可以被驱散一次吗?如果我们相信它,那就太天真了。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二战后,LucieFeffer重新加入了反对“宿命论预测”的战斗,他于1922年发表并于1949年在《土地与人类进化:地理学》“透视史学导论”(LaTerre)中重新发表。etl'volutiohumaie:Itroductiogéograhiqueàl'itoire)。根据“宿命论”,只有一个国家的命运才能指导一个国家的历史。为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历史转变为寻求世界和平的子学科的号召,1950年吕西安·费弗与弗朗索瓦·克鲁泽共同撰写了一本指南手册,将法国文明的发展描述为多种文明的协调进步,作者在2012年发表的未发表作品名为Nouommedeag-mêlé(我们都是混血儿)。费弗认为文化可以超越国界,他写道:“法国文明,自说自话,往往超越法国的政治界限,超越国内强大的法国政府的界限。要知道,这当然不是一种还原,而是一种延伸,一种希望的源泉。”但令人费解的是,向世界开放最终会降低其规模的观念。有什么悖论可以将一个国家的历史视为一场无休止的战斗,以捍卫其主权免受扭曲、削弱甚至破坏国家首都稳定的外部影响,使其岌岌可危?我们现在很清楚,在过去的30年里,法国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而如此艰难的历史解释了为什么公众越来越关注身份和身份问题。1984年,皮埃尔·诺拉主编的《回忆录》(Lieuxdemémoire)第一卷问世;1986年,费尔南德·布罗代尔出版了《法兰西的性格》(L'detitédelaFrace):从史学的角度来看,这两部作品的出版之间必然有一个“转折点”。身份诉求最早是由左翼政党为捍卫以“异于他人的权利”(即“身份权”)为特征的法国文化而提出的;然而,这种需求已经催生了对文化多样性的追求。对移民的潜在破坏性影响的批评和敌意正变得越来越明显。1985年10月16日,费尔南德布罗代尔在土伦的一所中学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讲述了1707年这座城市的过去。他讲述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告诉他的学生“法国的多样性”,而且也是为了让他们明白,法国的权力和领土统一是非常缓慢地形成的,而不是像教科书上所说的那样在圣母玛利亚中形成。德国的时代,但“以铁路连接为标志,但出现得很晚”。一个月后,当布罗代尔去世时,他的“法国历史”尚未完成——1986年以“法国的特征”为标题出版——他预测这将被“误解”。事实上,我们阅读布罗代尔这部未完成的著作,是为了听听这位长期理论的历史学家的政治遗产,但这只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暂时的停顿。吕西安·菲佛用《普世史导论》的光芒照亮了法国画卷,如果我们没有受到他的这一举动的启发,我们为什么要重新出版​​布罗代尔的《法国的性格》??今天的年轻学者在这个方向上进行了许多积极的创造性探索。这些探索可以模仿ThomaBeder的尝试。2006年,托马斯·本德(ThomaBeder)的《国与国:美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一书引起巨大轰动,他在书中提出“美国全球史”的概念,并将美国视为“多国中的一国”。他认为,美国内战是众多独立战争之一,放眼欧洲乃至全世界,这些独立战争反映了人们对国家的向往和对自由的向往。他的观点造就了一个相信民族叙事例外论的国家。遭受自恋创伤。此外,在历史主义中在科学领域,学者们也做出了其他尝试,比如写一部跨国的德国史,或者在地中海的框架内重构意大利的统一运动。近年来,虽然对法国大革命和殖民帝国史的研究采取了整体性的方法,但仍然没有“全球视野下的法国史”,而且不可否认,这段历史也没有这样做:充其量只是只是这样一段历史的开始和希望。那么,我们的“法国世界史”想要表达什么?首先,它当然不会忽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我们不想设想一段历史,而是想从不同的角度描绘相同的历史;我们不想沉迷于反叙事的表面复杂性或陷入解构的迷宫,而是要面对法国传统历史本身想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要读的是法国的世界史,而不是法国的世界史。我们不打算在全球化下追随法国的发展路线来庆祝国家的辉煌崛起,也不希望庆祝富有成果的交融和富有成效的交流。那么,是否需要说这本书既不是赞美也不是攻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致认为历史是对批评的研究,而不是欢呼或憎恨的艺术。然而,今天,这种观点遭到了很多反对,所以我们最好再次证明它的合理性。通过世界解释法国,在世界书写法国的历史:总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摆脱法国与世界之间不合逻辑的对称性。没有世界,法国就无法存在,世界对法国来说绝不是安全的。古罗马统治下的高卢和法兰克人建立的王国将目光投向了地中海,而圣路易斯王国则将目光投向了欧亚大陆。但在全球化漫长历史的不同时期,在“法国”与对面“世界”的关系变化中,出现了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演变、意想不到的分叉、不断变化的地理环境——总之,它是一个动态的历史。与其说这是一段世界历史,我们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段漫长的法国历史,因为这段历史的开始远早于法国政权发展的短暂历程。旧称“通史”也是一种仅从地理广度和历史深度来分析特定时期的历史研究方法。...

    2022-04-16 巴黎 历史 法国巴黎历史

  • 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全九卷电子版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语:汇聚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九大帝国讲谈社:世界史的兴衰是一部雄心勃勃的世界史,从东方的角度审视主要帝国的兴衰。郑重推荐葛兆光、白岩松、高晓松、罗振宇。由历史学家为广大读者撰写,它们关注全球变化的各个时期,以帝国为锚,横向连接区域,构建全球历史图景。讲谈社:世界历史的兴衰数字版图片预览简介这套由日本著名历史学家撰写的以兴衰为重点的世界史,刷新了我们对“世界”和“历史”的理解。有教科书没有记载的世界和时代,也可以看到非历史学家眼中的历史。正是因为这样的安排,这本书才成为一部“动态的世界史”。第一辑发行的九本书中,杉山正树的蒙古史讲述了蒙古时代以来世界真正全球化的故事,林嘉亲王的奥斯曼帝国史分析了多民族的伊斯兰世界如何实现长治久安.一个自给自足的天堂,森安小福眼中的安史之乱也成为了整个欧亚大陆的转折点,如此等等。这些不同的历史视角融合成一个共同的文明谱系,成为人类可以安心分享的知识体系。过去的历史收藏多为涵盖整个时代、历史时期清晰的作品。换句话说,它们是非常静态的历史。相比之下,正如“兴衰”二字所象征的,我们希望这个系列必须讲述世界的动态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希望它能给读者留下一个非常新颖和雄心勃勃的标题。——青柳正吉(《世界史的兴衰》主编)讲谈社邀请了一批日本顶尖学者,试图书写一部日本学者眼中的世界史——通过世界史呈现日本的立场和视角。世界太大,历史太长。每卷只能描述一段世界历史,着眼于全球变化的一个时期。然而,这些精心挑选的部分也呈现了世界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时刻”和“关键事件”。”,从而使整个世界的历史因果链得以理解。——葛兆光(复旦大学教授)今天越复杂,越是回顾历史的时候!潮起潮落,大起大落,帝国时代已经过去,但经验和教训并没有过时。新的篇章正在开始,历史还没有结束。这个时候,回顾历史,或许可以让现在和未来更加清晰,或者至少让更多的人清醒。——白岩松(著名主持人)日本人愿意称自己为“边疆”人民,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称自己为世界历史上的“边疆人民”。他们在世界的尽头,他们被千百年来东西海平面上演的海市蜃楼迷住了。他们书写的世界史,特别是古代史,不同于亲手创造人类壮丽历史的各民族后裔所书写的有使命感和远见卓识的历史——他们缺乏身体感,而是因为缺乏理智很多偏见。——高晓松(文化名人、主持人)这是一部东方视角下的世界帝国史。书写时代瞬息万变的潮流,让你适时感受异军突起的喜悦,看到各个帝国衰落与衰落的漫长过程。其实还有机会突破到下一个出口——可惜,基本上都错过了。——罗振宇(罗继思微创始人)作者介绍帝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守谷公俊。他的研究方向是古希腊和马其顿的历史。主要作品有《皇宫大火——亚历山大大帝与波斯波利斯》、《亚历山大大帝插画》等。ReijiMotomura是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教授。主要著作有《罗马的黑暗历史》、《优雅淫荡的庞贝》、《罗马人的爱与性》,合着《世界历史5》希腊与罗马等。守康孝男,大阪大学名誉教授,东洋文库研究员,代表作有《丝绸之路与大唐帝国》、《东西维吾尔人与中欧亚大陆》,主编《中亚出土文物》,《从粟特》到维吾尔族等。MaakiSugiyama是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教授。2003年获得第六届司马良太郎奖,2006年获得紫绶奖章,2007年获得日本学院奖。主要著作有《大蒙古的世界》、《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的兴衰》、《游牧民族眼中的世界历史》、《蒙古帝国与大元》乌鲁斯”。ShikoLiJia,东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教授。着有《奥斯曼帝国时代》,主编《记录与相貌——史料中的伊斯兰世界》、《伊斯兰世界研究指南》、《伊斯兰书籍史》等。/gt石泽良钊,鹿儿岛大学教授,上智大学教授,吴哥窟遗址国际调查组组长。2017年,他因毕生致力于修复吴哥窟遗址而获得拉蒙·麦格赛赛奖。着有《柬埔寨古代史研究》、《吴哥窟资料》、《吴哥窟诸王故事》等。学习院大学教授兼校长福井健彦研究以法国为中心的近现代欧洲历史。着有《世纪末与美好时代的文化》、《时间与风俗社会史》、《现代欧洲史——改变世界的19世纪》等,合着《美国和法国大革命”和“地中海城市之旅”。ToiHegzhi,一桥大学名誉教授,主要研究前现代俄罗斯农村的社会史和史学,着有《俄罗斯现代农村社会史》、《彼得大帝及其时代》、《斯捷潘·拉辛》、《误入歧途的历史学家》、《罗曼诺夫家族的复兴》、《俄罗斯帝国插画》等羽田政,东方文化研究所教授,着有《伊斯兰城市研究》、《清真寺讲述的伊斯兰历史》、《夏尔丹勋爵的生平》、《伊斯兰世界概念的形成》、《迈向新的世界史》《等等。合着着《世界15个成熟伊斯兰社会的历史》等。目录01守谷琴史《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02ReijiMotomura“地中海世界和罗马帝国”03森安小福《丝路与唐帝国》04杉山雅树《蒙古帝国及其漫长的后代》05王子林嘉《奥斯曼帝国:五百年和平》06《东南亚:多元文明世界的发现》石泽良钊07福井宪彦《现代欧洲的霸权》08屠飞恒智《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土地》09羽田正男《东印度公司与亚洲海》优秀的试读推荐的前言俄罗斯研究中的日本视角感谢《乌托邦》的编辑,我受托为日本学者托伊恒之的《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土地》的中译本写序。我想与作者和读者交流一下我阅读这本书的想法。先生。托伊恒智的书一开始意思很明确,没有描述罗曼诺夫家族的历史,而是解释了罗曼诺夫家族统治下的“俄罗斯帝国”,着眼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即拿俄罗斯社会的历史作为入口点。本书兼顾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同时兼顾通史的连贯性、问题的逻辑性和关联性,作者对史料的筛选能力强,擅长巧妙地利用俄罗斯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它讲述了三百年间罗曼诺夫王朝的兴衰。他笔下的沙皇、诸侯、贵族、诸侯诸侯,都栩栩如生,有些历史轶事引人入胜;辅以大量的插图和表格,图文丰富,增强了它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值得钦佩。我们都是研究俄罗斯历史的外国学者,很高兴结识英语朋友。首先不得不说,研究俄罗斯历史很难获得俄罗斯文学,更难筛选整理俄罗斯文学。中国学者在用中文发表俄罗斯历史研究成果时,需要将俄罗斯的法律法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等翻译成中文。ToiHegzhi先生的这部日文作品首先用日文书写了俄罗斯的法律法规、专有名词、人名和地名,我们将这部日文作品从日文翻译成中文。同样的俄罗斯法律法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等,中日表达方式会有所不同,值得中国读者关注。选择最重要的是:日语的“外国人村”,中文的“外国人村”;日文《原始编年史》,中文《往事》;日文“Prika”和中文“衙门”;日文称“天天制”,中文称“军屯制”;亚历山大二世时期出现的“融雪”,中文称为“融雪”;日本人称其为“人民意志党”,中国人称其为“民意党”;日本人称其为1906年俄罗斯的“国会选举”,中国人称其为“杜马选举”。中文表达方式,翻译时无需强求一致。先生。托恒智的作品中充满了精彩之处。主要有:特别管辖权、衙役制度、尼康的宗教改革、西欧大使的使命、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他最喜欢的波将金、沙米尔和高加索山区人民的抵抗、勒拿金矿和勒拿大屠杀,日俄战争、十月敕令和第一届杜马、尼古拉斯二世家族和拉斯普京、维特的经济政策、斯托·列平的农业改革、尼古拉斯二世的退位等。外国学者研究俄罗斯历史不必害怕他们能写什么关于和他们不能写的东西。更容易客观地分析问题。例如,为什么瓦里亚吉人留里克是神圣的,为什么俄罗斯历史学家争论留里克建立的罗斯国家;鞑靼-蒙古征服罗斯的影响和后果;俄罗斯数百年的对外扩张和多民族帝国的形成,以及俄罗斯政府对非俄罗斯人的大俄罗斯化政策等。当俄罗斯学者谈到鞑靼蒙古人征服俄罗斯时,他们说这是罗斯的根源。落后,但谈到大俄罗斯化政策时,他们往往保持沉默,很少对非俄罗斯人的抵抗给予正面评价。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可以充分表达的空间。先生。ToiHegyuki的著作充分关注了庞大的俄罗斯帝国的形成。他认为,“伏尔加河是亚洲人的河流,因为河两岸生活着许多亚洲人”。伊凡雷帝征服喀山汗国后,伏尔加河成为欧洲的河流。1581年秋,斯特罗加诺夫家族派耶尔马克率领840名武装人员越过乌拉尔山脉,开始征服西伯利亚。他们成功后,很快就进入了中国泥浆、玻璃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加上引进外资和关税保护政策,到19世纪末,俄罗斯完成了重工业的技术革命,资本主义经济主导部门的生产力突飞猛进。.法劣。崇高的政策。17世纪以来,俄罗斯政府实施了大俄罗斯化政策。乌克兰右岸纳入俄罗斯领土后,乌克兰人、波兰人和犹太人占当地人口的99%以上,俄罗斯人不到1%,但公文、身份证、通行证、申报单必须使用俄语和乌克兰语。波兰语除外。1830-1831年波兰起义被沙皇镇压后,波兰语不再用于官方通讯,更无法与俄语相提并论。1860年代和1870年代,俄罗斯进一步限制非官方语言,禁止以立陶宛语出版白俄罗斯作品和以乌克兰语进行表演。这种情况也涉及波罗的海诸省。当Д。A.托尔斯泰是教育部长,他提倡俄罗斯化,就像在波兰一样,规定地方政府的官方文件从1877年开始必须是俄文。一个有趣的比较是,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乌克兰的学校开始用乌克兰语教学,用乌克兰语印刷教科书和参考书,教授乌克兰语的教师人数增加。这种乌克兰化现象值得进一步比较研究。.俄罗斯贵族的民族和宗教构成复杂,俄罗斯贵族中非俄罗斯代表的比例远低于总人口的比例。由于种种原因,俄罗斯贵族中格鲁吉亚人的比例(尤其是进入货物的官员中)高于俄罗斯人,一些省份的贵族中波兰人的比例也很高。同时,某些民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很高,但贵族却很少。例如,来自亚美尼亚的贵族比来自格鲁吉亚的贵族少;来自立陶宛的贵族比来自波兰的贵族少;在波罗的海地区,来自德国的贵族远高于来自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贵族。И教授。В.萨哈罗夫以波利扬科夫家族为例,探讨了犹太人在俄罗斯帝国贵族成员中的法律地位。尽管犹太人数量众多,占总人口的比例相当高,但俄罗斯贵族中几乎没有犹太人。这既反映了犹太人口的社会构成,也反映了政府歧视犹太人的政策(集中居住,犹太儿童按比例进入中学和大学,很少有机会担任国家公职)。但是,这些限制仅适用于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如果他们放弃犹太教并改信基督教,则不受上述限制。根据“莫伊塞夫法则”,犹太人中最有才华、最有活力、最富裕的人能够克服各种限制,跻身世袭贵族之列。这份恩惠归于波利扬科夫一家。家族成员都是杰出的企业家和慈善家。雅科夫(1832-1909)、萨姆·伊尔(1837-1888)和拉扎尔三兄弟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最终升为三级公务员,并获得最高勋章。然而,他们的升迁并不是按照《莫伊塞夫法》字面意思,而是因为“君主的恩惠”(而萨米尔·波利扬科夫的升迁没有成功)。此外,当拉扎尔、雅科夫及其家族在1897年被提升为贵族时,他们的后代也很难分享这种权利,这促使了Я。С.波利扬科夫于1904年提交给内政部长П。Д.SviaToalko-Mirky请求沙皇允许他不受限制地获得世袭贵族的所有权利。波利扬科夫的要求落空了,细节不得而知,但肯定有内政部的高官,基于参议院和国务院的官方立场,也持断然拒绝的态度。村庄土地的重新分配。在俄罗斯,私有土地制度一直不发达。...

    2022-04-16 俄罗斯帝国历史 世界帝国史话俄罗斯帝国

  • 童话里隐藏的世界史pdf全文电子书完整中文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电影改编中呈现的未完成的故事和未完成的真实历史可以在本书中阅读。还原历史的真面目,还原名著小说的真相,让读者看到另一个更有意义的故事,让读者重新体验和思考故事所传达的寓意,以及作者的心路历程。创建。编辑推荐★白马王子在找什么?为什么女王对着镜子说话会被认为是咒语?那个穿红鞋跳舞的小女孩犯了什么罪?为什么全世界都有灰姑娘的故事?《悲惨世界》中的神秘下水道真的存在吗?★你在阅读世界童话和经典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本书作者从这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出发,着力探寻经典故事的背景,揭开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历史真面目。★迪士尼和吉卜力也改编了这些故事。在本书中,您可以阅读电影改编中呈现的未完成的故事和未完成的真实历史。★本书作者会讲解每个故事的历史背景,有时还会加入自己的视角,以家喻户晓的故事情节带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状态、环境和背景,并不断引用原创文章,唤醒读者的记忆,帮助读者理解。然后用故事文本深入探究那个时代的社会状态、环境和背景。通过还原历史的真面目,还原经典中的真实,让读者看到另一个更有意义的故事,让读者重新体验,揣摩故事要传达的意思。创作的意义和作者的心路历程。简介《藏在童话里的世界史》以三十个童话和小说名号为主题,抛开隐藏的谜题,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着力探寻经典的时代背景。被写了。为什么童话里的白马王子总喜欢闲逛?为什么狼人和女巫住在黑暗的森林里?为什么老王后总是打不过小公主?如果吉尔伯特变成金发,红发安妮还会和吉尔伯特吵架吗?小女孩为了穿上红色的舞鞋,就要被砍掉脚踝。她犯了什么罪?为什么王子和乞丐长得像?灰姑娘自己有“灰姑娘情结”吗?《悲惨世界》中的神秘下水道真的存在吗?这些世界名著都写了这样的情节,读过书的人可能都有同样的疑惑。没有继承权的小国王子,其实是在寻找合适年龄的公主,试图通过联姻获得长期的饭票;皇后爱照镜子,因为是政治联姻的牺牲品,所以如此痴迷于容貌,可能就对着镜子说几句家乡话,被视为吟诵怪咒的坏女人...这本书在著名故事和现实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揭开了作家不愿说出的秘密。关于作者朴信英,毕业于韩国淑明女子大学,辅修历史,致力于历史短文的写作,探索和记录文学、历史和人文的丰富知识。蔡培君,从事游戏翻译、书籍翻译、展览口译等工作,目前是一名全职翻译。翻译为“你什么时候过你的生活?”“等等。童话中隐藏的世界历史df预览目录让我们探索推荐的顺序!一起在童话里寻找真相吧!从童话里,我看到了世界和历史部门狼人、女巫和坏皇后,关于恶棍的历史真相白马王子白马王子是中世纪的流浪王子吗?打好胜仗,才能赢得美貌和国家不想丢掉工作?想办法嫁给公主吧黑森林中的狼人、女巫和恐惧为什么黑暗的民间故事越来越好?中世纪人的恐惧——黑森林流放的狼人和女巫吹笛的男​​人和失踪的孩子去哪儿了?现实世界中的吹笛者和失踪的一百三十个孩子精彩的原文试读哈利波特和你我的成长《哈利·波特》系列是一部以现代英国为背景的奇幻小说,但并没有因为“奇幻”二字而以荒诞的魔法和恶作剧贯穿整部作品。哈利出众的能力是从魔法师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但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在一个没有爱心的阿姨家中长大。后来进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每年都要经历一场生死攸关的冒险。一路上,他遇到了帮助他的人,但他们最终离开了哈利。在第五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他失去了小天狼星·布莱克;在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失去了邓布利多校长。但最终,他还是打败了伏地魔(汤姆·马沃罗·里德尔饰),拯救了他的朋友、学校和他的世界,并成长为一个成年人。从哈利波特的整体结构来看,作者想用巫师的世界,用更有趣的方式来描述“孩子是如何长大的”的过程。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难以接受自己,最大的敌人是内心的阴暗面。伏地魔与故事中的哈利有着相同的生活经历,是哈利内心黑暗的象征。未成熟的青少年面临着在父母、老师和周围成年人的帮助下共同成长的黑暗现实。但有一天,少年还需要成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于是哈利的父母、小天狼星和小说中的邓布利多相继离开。一个绝望的男孩在与心爱的人分手的过程中努力寻找生命的答案。通过自信和友谊,哈利·波特终于克服了内心的黑暗,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成年人。他与伏地魔的对峙让他经历了生与死,就像一个成年礼。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这部小说以魔术师的历险记的形式呈现出重要的人生教训和答案,我们怎能不为之着迷。对比同为孤儿却选择了不同道路的哈利和伏地魔,更能感受到小说想要表达的“克服内心的黑暗,选择正确的道路”的信息。通过哈利痛恨的斯内普教授,作者描绘了成年人爱孩子却只能在成长过程中玩黑脸的困境。孩子一旦能理解大人,他就成熟了。所以在上一个故事中,哈利原谅了斯内普,斯内普通常对他极其严厉。贯穿整个系列的炼金术原理这种“成人小说公式”的作品有很多,但陈词滥调的结构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哈利波特”系列拥有全世界的粉丝。《哈利波特》独有的“成长公式”是什么?我认为这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炼金术原理。我们来看看第一本书《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原英国书的书名其实意为“哲人之石”,又称“贤者之石”。这块“贤者之石”是炼金术最后阶段提取的物质。炼金术士认为,这种物质不仅可以将非金金属转化为黄金,而且是可以使人恢复活力,治愈一切疾病的灵丹妙药。霍格沃茨教科书的作者妮可·勒梅因炼制并服用了魔法石而长生不老。事实上,妮可·勒梅是历史上真正的炼金术士。如果他现在还活着,他已经六百多岁了。“NicoleLemay,”她(苗莉)用戏剧性的语气低声说,“唯一已知的魔法石制造者!”“什么的制造者?”哈利和罗恩齐声问道。“哦,真的,你看不懂这些文字吗?拿着它——你自己看看,它就在这里。”哈利和罗恩读着时,她把书推到他们面前:古代炼金术致力于提取魔法石,这是一种具有惊人力量的传奇物质。这块石头可以把所有的金属变成纯金。此外,还可以用来炼制长生不老丹,让服用者长生不老的丹药。几个世纪以来,关于魔法石的报道很多,但今天唯一存在的石头属于著名炼金术士和歌剧爱好者妮可·勒梅先生。Lemay先生去年庆祝了他的665岁生日,目前与妻子长春(658)在德文郡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是普通人对炼金术的基本了解。炼金术士试图将毫无价值的金属熔炼成黄金,但徒劳无功,他们在此过程中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此外,古埃及的炼金术非常发达,后来被占领埃及的阿拉伯人保存和发展起来。因此,碱(Alkali)、酒精(Alcohol)、炼金术等化学名词前都会加上阿拉伯文冠词“al”。他们相信碳可以变成钻石,金属可以变成最完美的金属——黄金。在炼金术的实验过程中,不是无缘无故地把一种金属直接变成其他金属,而是改变金属自然形成的过程,使其达到自成一体的状态。这些偶然绘制的炼金术过程让我们看到,每个化学阶段都象征着人类的出生、死亡和复活。炼金术也是对人类灵魂成熟和转化的研究。也就是说,炼金术的积极目标是通过不完整的化学转化,象征着自我考验和成长的阶段,最终达到圆满的状态。因此,真正的炼金术士称自己为“哲学家”,而将那些疯狂炼金的炼金术士称为“河豚”,以示区别。“河豚”一词起源于当时实验室里的烟雾声,但现在用来指代“骗子”或“老千”。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心中有着真正的炼金术和“造金术”。差异化。这样一来,在第一部分,哈利在将能够产生完整金属“金”的催化剂“魔法石”放在手中的时候,就已经告诉了大家这一系列作品的方向。正如我之前所说,这部作品是关于哈利的成长经历。如何改造象征哈利阴暗面的伏地魔,让他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经过铅的考验,变成高级黄金的炼金原理,不是贯穿了整个系列小说吗?在被天主教徒视为异端的炼金术的介绍中,有人认为它暗示了基督的受难、死亡和复活,而在“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部分,被伏地魔杀死的哈利再次复活,击败它和赢得最后的胜利似乎有点类似炼金术的介绍!...

    2022-04-16 童话里女巫的名字 童话里女巫住在哪里

  • 大人物的世界史电子版免费在线阅读pdf+epub|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了解我们的现在和未来。世界伟人史是《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蒙蒂菲奥里的经典著作。100多个改变历史进程的人物,构建了光影交织的3000年世界历史!看了三五页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感觉很适合中学生。大佬世界史电子版预览图书精选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了解我们的现在和未来。《世界伟人史》是比尔·克林顿(BillClito)和基辛格(Kiiger)钦佩的历史学家、讲故事的大师以及西蒙·蒙蒂菲奥雷(SimoMotefiore)的《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撰写的世界历史入门读物。它凝练了100多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纵览了光影交织的3000年世界历史。《观察家报》、《标准晚报》等媒体盛赞《世界大佬的历史》:“丰富”、“有趣”、“情节引人入胜”、“美女停不下来”!这是我们应该知道并且不应该忘记的人的历史。没有金子是赤裸裸的,没有人是完美的,这本书赋予了读者评判这些人物的权利。作者介绍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1965年出生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和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他在剑桥大学学习历史,并着有几部历史著作。作品被翻译成近50种语言,曾获英国科斯塔传记奖、洛杉矶时报传记图书奖、法国政治传记奖、奥地利克莱斯基政治文学奖等众多奖项。着有《耶路撒冷三千年》等经典历史名著。《新闻周刊》评论了西蒙将一本巨大的历史书变成了一部了不起的惊悚片的能力;他知道如何使历史易于理解;他的博学和智慧让人想把它推荐给美国国务卿,聘请他为工作人员。翻译家顾磊,博士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副教授,出版专着《AStudyofFailureModeiFitzgerald'Novel》、《FearofFlow》、《TheAgeofFlow》,翻译书籍10余部。发表论文30余篇。李晓燕,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简介《世界伟人史》是《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SimoMotefiore)所著的世界历史导论。历史不是由少数人创造的,但正是这些人改变了历史进程,构成了当今世界的面貌。从拉美西斯大帝、孔子到安妮·弗兰克、本·拉登,从国王、王后、征服者、歹徒到先知、诗人、作曲家、哲学家,他们高贵勇敢,具有独特的魅力、智慧和创造力;或鲁莽、暴虐、残忍、无耻、近乎疯狂;或者,它们是两者的结合,英雄与野兽的悖论。历史学家西蒙·蒙蒂菲奥里(SimoMotefiore)以详尽的史料和独特的传记风格,按时间顺序讲述了100多位历史人物的故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构成了这本独特的著作。跨越3000多年的世界历史。SimoMotefiore谈到写作的初衷时说:“我的目的是鼓励读者更多地了解那些塑造我们今天生活的伟人的生活。这个世界。目录版权信息目录世界大佬的历史1目录前言拉美西斯大帝大卫和所罗门尼布甲尼撒二世赛勒斯大帝释迦牟尼孔子孙武列奥尼达斯一世希罗多德亚西比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大帝秦始皇汉尼拔犹大·马加比和他的兄弟们西塞罗凯撒希律王埃及艳后奥古斯都和莉维亚耶稣卡里古拉尼禄马库斯·奥勒留商品君士坦丁大帝匈奴人阿提拉穆罕默德穆阿维耶和阿卜杜拉·马利克吴��查理曼大帝哈伦·拉希德夫人。Marozia和教皇娼妓政治“保加利亚屠夫”巴兹尔二世哈桑·沙巴和刺客布永的戈弗雷(1060-1100)和耶路撒冷的基督教国王阿基坦的埃莉诺萨拉丁“狮心王”理查德一世和“软剑”约翰霍亨斯陶芬的腓特烈二世伊莎贝拉女王和罗杰莫蒂默爱德华三世和“黑王子”提穆里理查德二世亨利五世吉尔斯·德莱斯圣女贞德力矩电机弗拉德伯爵理查德三世萨沃纳罗拉伊莎贝拉和费迪南德大人物的世界历史2目录哥伦布塞利姆“冷酷”皮萨罗巴巴罗萨和“银臂”博吉亚家族: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和他的孩子凯撒和卢克雷齐亚麦哲伦巴布尔R埃尔南·科尔特斯亨利八世苏莱曼大帝伊凡雷帝伊丽莎白一世阿克巴大帝德川家康伽利略莎士比亚阿巴斯大帝华伦斯坦克伦威尔奥朗则布佩皮斯路易十四牛顿马尔堡公爵彼得大帝纳迪尔沙阿伏尔泰塞缪尔·约翰逊腓特烈大帝卡萨诺瓦库克船长叶卡捷琳娜大帝波将金华盛顿杰斐逊杜桑·卢维图尔塔列朗莫扎特罗伯斯庇尔纳尔逊惠灵顿拿破仑一世贝多芬简奥斯汀沙卡拜伦巴尔扎克普希金大仲马和大仲马迪斯雷利加里波第拿破仑三世林肯开膛手杰克达尔文大人物的世界历史3目录狄更斯俾斯麦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巴斯德弗朗西斯科·洛佩兹和伊丽莎·林奇托尔斯泰利奥波德二世柴可夫斯基克莱蒙梭莎拉·伯恩哈特莫泊桑奥斯卡王尔德威廉二世劳合·乔治图卢兹-劳特累克拉斯普京甘地特鲁希略罗曼·冯·恩根普鲁斯特沙克尔顿、斯科特和阿蒙森丘吉尔伊本·沙特别墅和萨帕塔爱因斯坦Ever、Talat和Jamal:三大帕夏阿塔图尔克毕加索罗斯福墨索里尼东条英树本古里安希特勒尼赫鲁布尔加科夫佛朗哥艾萨克·巴别茹科夫卡彭海明威希姆莱和海德里希奥威尔杜瓦利埃迅达奥黛特·桑索姆约翰·肯尼迪纳赛尔、萨达特、穆巴拉克曼德拉沙巴列维恩圭马恩圭马伊迪阿明撒切尔安妮·弗兰克猫王萨达姆侯赛因穆罕默德·阿里埃斯科巴奥萨马·本·拉登优秀的试读沙克尔顿、斯科特和阿蒙森沙克尔顿、斯科特和阿蒙斯登1874-1922、1868-1912和1872-1928毕竟,困难只是要克服的事情。——沙克尔顿在南极探险日记中写道(1908年12月11日)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罗伯特·斯科特和罗纳德·阿蒙森是20世纪初最鼓舞人心的三位南极探险家。沙克尔顿是在英格兰定居的爱尔兰父母的儿子,他在16岁时加入商船队并周游世界,直到1901年他被分配到发现号服役。发现号是一艘专门为冰上作业而建造的汽船,正是这艘船将罗伯特·法肯·斯科特船长带到了南极洲。斯科特选择沙克尔顿陪伴他和爱德华·威尔逊进行一次狗和人的南极探险。途中,气温一度降至-80摄氏度以下,三人无一例外都感染了坏血病,沙克尔顿病得特别重,一度咳血。尽管病愈、回国并短暂参政,沙克尔顿从未放弃再次踏上南极洲的梦想。1907年,他回到南极洲,这次是作为领导者。他购买船只、筹集资金、招募船员和科学家。他的旅程开辟了新天地,一组到达南极磁极,另一组第一次登上活火山埃里布斯。1908年末,沙克尔顿再次踏上了前往南极的英雄雪橇之旅。尽管条件恶劣,但在1909年1月,他们还是设法到达了仅100英里(约161公里)外的目的地——虽然不是极地,但最近的人类已经来到了南极。回到英国后,沙克尔顿被国王视为英雄并被封为爵士。欧内斯特·沙克尔顿1908-1909年大胆尝试去南极,超过了他的前队友罗伯特·法尔肯·斯科特和挪威探险家罗纳德·阿蒙森之间的竞争(这也将成为探险史上最著名的一次)稍微早一点。1880年,12岁的斯科特加入了皇家海军。1897年,他已经是一名中尉。他从1901年到1904年指挥了南极任务,并被公认为敬业的研究人员和导航员。回到英国后,他被提升为上校。1910年,看到沙克尔顿在南极探险中超越自己,国家名人斯科特资助了一次私人科学和地理探险,最终目标是到达南极。与此同时,阿蒙森因他指挥的船只首次成功通过横跨北美顶部、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令人垂涎的西北航道,并试图抵达北极而声名鹊起。1909年,在听说有人征服了南极后,他搬到了南极。在北极的日子里,阿蒙森向当地人学习如何在严寒中生存,并成为驾驶狗拉雪橇的专家。凭借这些技能和周密的计划,当他的团队在1911年出发前往南极时,恶劣的条件和新的、无人涉足的水道无法阻止他们,他们于12月14日到达了目的地。阿蒙森留下了一个帐篷和一张便条这样斯科特就可以确认他去过那里。阿蒙森是一位出色的北极生活规划者和学者,同时也表现出英勇的忍耐力。他应该和斯科特一样受到表扬。斯科特的团队在极地旅行方面经验不足,在阿蒙森一个月后抵达南极。尽管他们坚忍不拔,斯科特的回程还是充满了障碍。他们遇到了史上最恶劣的南极天气、受伤的球员和错位的食物供应。1912年3月中旬,很明显,斯科特的团队注定要失败。一名成员死于感染。然后,3月17日,第二名成员奥兹上校离开了帐篷,只留下一句话:“我只是出去看看,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典型的轻描淡写。他进入了暴风雪之中,希望自己的死亡无疑会增加他的同伴幸存下来的概率。但是奥兹的牺牲没有帮助,他们被暴风雪困在帐篷里,在距离下一个食品站仅11英里的地方冻死。与此同时,斯科特写了一本日记。“如果我能活下来,我会告诉人们我的同伴们的故事,他们的坚韧、耐力和勇气足以感动任何一个英国人,”日记的最后一段写道。“这些粗略的笔记和我们的尸体将讲述这些故事。”1914年,沙克尔顿率领“皇家十字南极探险队”,目标是穿越南极洲,从威德尔海穿过南极,到达麦克默多海峡。然而,Edurace的旅程充满了不幸:威德尔海被巨大的浮冰包围。在浮冰上漂流十个月后,耐力被压碎了,才到达海岸的起点。船上的所有人都被迫登上周围的冰川,随着冰川向北漂移,他们在那里睡了五个月。他们终于在1916年4月到达了冰川的北端,登上了三艘小船,六天后到达了南设得兰群岛的象岛。在那里,沙克尔顿和几位同事决定前往800英里外的南乔治亚州。看完大人物的世界历史去年11月20日,亚马逊在其网站上发布了《高堡奇人》全季。对于菲利普·K·迪克的银幕作品,我们并不陌生,包括著名的《银翼杀手》和《少数派报告》。《高堡奇人》获得雨果奖。故事发生在1962年的美国,故事发生在15年前,轴心国在二战中击败同盟国,美国向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投降。中国历史与现实世界的分歧点是1933年美国总统小罗斯福被暗杀。菲利普讨论了如果罗斯福被暗杀,历史将如何发展。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高堡奇人》其实是对英雄历史观的精彩翻译。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是个人与历史的关系。当然,菲利普·K·迪克完全是从一个科幻作家的角度来解读的。另一方面,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研究员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对英雄史的概念进行了完整的实践和探索。它以生动的笔触和详尽的材料,按时间顺序讲述了100多位历史伟人的生平和故事,从而形成了一部跨越3000多年的世界史。《耶路撒冷三千年》、《青年斯大林》等经典历史名著的作者,对书中大人物故事背后的英雄历史观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展现出别样的光彩。◆英雄式的历史观转折西蒙可以说是历史学专业的,也是历史写作领域的宠儿。他毕业于剑桥大学历史系,对历史写作情有独钟。作品被翻译成近50种语言,曾获英国科斯塔传记奖、洛杉矶时报传记图书奖、法国政治传记奖、奥地利克莱斯基政治文学奖等多项奖项。中国读者对他的熟悉来自著名的《耶路撒冷三千年》。如果我们仔细阅读那本书,我们实际上会从所罗门王、萨拉丁和苏莱身上发现西蒙英雄历史观的独特魅力。从大帝到埃及艳后、卡利古拉和丘吉尔,从亚伯拉罕到耶稣和穆罕默德,从古代耶洗别、尼布甲尼撒、希律和尼禄到现代凯撒、迪斯雷利·李、马克·吐温、林肯、拉斯普京、阿拉伯的劳伦斯、摩西·达扬等等,蒙蒂在这部独特的城市编年史中谈到了尊严,这座城市被认为是“天启”的背景以及神秘、身份和帝国的本质。在《世界伟人史》中,西蒙兴高采烈地倡导英雄主义历史观,巧妙地从编年史切换到编年史。全书是个人传记的合集,这些人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世界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熟悉的名字,比如猫王、约翰肯尼迪、耶稣、俾斯麦、温斯顿丘吉尔等。当然,还有很多不熟悉的大牌。这是世界的历史。这种观点的必然结果,毕竟世界历史的发展必然包括横向的地理因素,以及纵向的时代考量,而我们所熟悉的历史并不是世界的全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能感受到西蒙写这本书的喜悦,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向读者表明:“历史人物的名单永远不可能完整,也不可能完全令人满意:我已经选择了这些书目者,所以这个名单是主观的。你可能会觉得有些人被遗漏了,有些人被列入,你不同意他们的列入:这正是这份名单有趣但令人沮丧。这本该是一种乐观、放松的写作心态,所以《世界大佬的世界史》的整体风格还是比较大胆的,让读者读起来耳目一新、赏心悦目。无独有偶,今年另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BBC世界史》和《世界伟人史》在历史视野中引起强烈共鸣。《BBC世界史》的作者安德鲁·马尔高调宣称,他仍然坚持传统的历史观,即以他个人称之为“伟大人物”的写作方法为出发点,并甚至毫不犹豫地举出可能会遭到左派历史学家猛烈抨击的例子。他说:一个辛勤工作、养家糊口、清白无辜的勃艮第农民。在他42岁去世后,村民们都为他流下了眼泪,尽管他在历史上肯定没有西班牙国王那么重要。查理五世或悉达多佛。从我们现在的主流意识来看,我们对英雄主义的历史观充满了敌意。回想我们自己从初中到高中的历史课,我们会想起无数老师的心血:“历史是群众创造的。”但不管是真是假,也许只有我们会慢慢醒来未来的日子。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没有人告诉我们,我们从小就有不同的历史观,也没有人告诉我们,除了“人民”之外,还有“英雄”,而这才是真正的伤害。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诞生之前,谁创造了人类社会历史的问题一般都是历史唯心主义,无论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历史观的总基调是不变的。我们发现,近期的一系列历史名著,如《世界伟人史》、《BBC世界史》,不仅在写作方式上采用了传统的英雄主义历史观,而且作者往往喜欢揭示同时书中的历史观。或许是左翼历史研究高潮后世界史学家的集体转向,这种英雄历史观的转向还将继续。1918年9月28日,一位名叫亨利·坦迪(HeryTady)的士兵从战壕中跳下,看到一名受伤的德国士兵出现在他的视线中。一瘸一拐地走出阵地的德国士兵也看到了不远处坦迪的枪正对着自己。受伤的士兵,显然已经筋疲力尽,既没有举起枪,也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茫然地盯着坦迪,仿佛在等待不可避免的最后一刻。“我当时确实瞄准了,但我从不开枪打死,”坦迪后来回忆起那个戏剧性的时刻,“我让他走了。”年轻的德国伤员微微颔首,然后缓缓走开。历史在这里改变。德军下士和残余的德军成功撤退到后方。他是后来的纳粹领袖:阿道夫·希特勒。在统计学家、阶级斗争理论家、法律至上主义者的喧嚣之后,也许我们会像西蒙一样“突然回头”,而我们对英雄历史观的反对可能源于人类自身。对偶然性和不可知性的天生恐惧,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样,也许历史的转折对某人来说是一个偶然的时刻。◆从祭坛下台的英雄历史观西蒙并没有简单地重复《伟人史》中的英雄历史观,他显然延续了他的“耶路撒冷”风格,打破了神秘的盔甲,让伟人走下神坛,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人物和历史,他说的不是“死亡率、每户消耗的煤炭吨数和其他一些经济数据”,不是关于这些人的生活,而是关于他们的故事。西蒙写过许多小说,如《寒冬之夜》。他作为小说家的身份让他的历史人物故事非常有趣,而他作为历史学家的身份让他清醒地提醒读者,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好”和“坏”将是困难的。成为度量衡,正如他从普鲁塔克那里借来的:“对于许多霸权,我们不能简单地称之为道德或不道德,一个词或一个笑话胜过一场夺走数千人生命的游戏战争更能说明历史人物的性格。”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世界伟人史》除了极少数像耶稣这样的案例外,并不完美,甚至我们看到的是一些伟人伟业背后的夜生活。巴西尔二世是拜占庭帝国最强大、最务实、最睿智的皇帝之一。同时,他也极其残忍。1014年7月29日,在克莱登获胜后,他率领军队征服了塞缪尔的首都。他把战俘串起来,弄瞎了他们的眼睛。更可怕的是,他为每百个盲人战俘留下一个独眼者,让这支不幸的军队能够返回家园。当沙皇塞缪尔看到士兵们回来时,他晕倒了,最终死于中风,为自己赢得了“保加利亚屠夫”的称号。还原大个子有血有肉的生活故事是西蒙在本书中的目标之一。从这个目标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细节的热爱也无形中拉近了历史人物与读者的距离。拜伦的家是名副其实的动物园,诗人雪莱列出了他的“家庭成员”:十匹马、八只大型犬、三只猴子、五只猫、一只鹰、一头牛、一只猎鹰……五只孔雀、两只珍珠鸡和埃及苍鹭。丘吉尔的性格被赋予了生命,有一次当他的孙子问他是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时,他回答说:是的,你现在可以走了,有一次当他被指责喝太多时,他回答说:我明白了远比我的酒要多。至于18世纪的法国外交官塔列朗,每天早上要花两个小时才能起床。他从塌陷的床上爬起来,坐在火边的椅子上。年轻的男仆开始整理他的长长的灰白头发。.拿着海绵的银碗给他擦脸,然后在他浸油的头发上戴上帽子。然后,他在法国最好的餐桌上吃饭,早餐只喝了一杯洋甘菊茶,饭后给他喝了两杯温水,他会用鼻子吸气,然后从嘴里吐出来。接下来,仆人们开始洗他的腿,他对他的瘸腿非常敏感,以至于他都不好意思表现出来。仆人们洗完脚后,跟在仆人们的身后,他在房间里游荡,签信,听报纸读文章,发表演讲。仆人们解开他的睡衣扣子,给他穿上令人眼花缭乱的服装,然后开始准备一天的事情。正如西蒙在书中写到凯瑟琳王后和波将金王子的爱情,凯瑟琳王后曾经以一国王子的身份给王子写过最浪漫最离谱的信,而王子在她死前,抱着手里拿着对方的信,她痛哭流涕。王后听到王子去世的消息后,倒在地上,说道:“世界上再也没有波将金了!”光辉的杰作”,他只想告诉书中的读者:无论人物有多大的影响力,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缺点甚至怪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走下神坛的英雄历史观,其实是在走向人文主义的乐园,反而比“人民创造历史”更可爱、更平易近人。沧桑背后的人性之光无论是《世界伟人史》还是《耶路撒冷三千年》,西蒙的思想一直都是深刻的。特别是《世界伟人史》捍卫了作者全新的英雄史观,融合了人类共同宝贵精神的绽放,即那些“大人物”可以成为英雄。一定的历史偶然,但它们始终承载着人类自身属性的必然性。最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人类蓬勃发展的“生命意志”。黑格尔一直认为,历史不是个人任意意志的结果,而是由某种客观精神所决定的。伟人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他曾称拿破仑为马背上的世界精神,在他们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精神。正如西蒙在《耶路撒冷三千年》中所解释的,耶路撒冷之所以是宇宙之城、两国首都、三教圣地,是因为它是通过战争和爱,它是通过冲突的故事,每一个创造、毁灭、记录和相信耶路撒冷的男人和女人的启示——国王、王后、先知、诗人、圣贤、征服者和妓女,耶路撒冷的沧桑传记,虽然以英雄的名义,从不离每一个路过耶路撒冷的普通人半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世界伟人史》从不将伟人置于高位,而是将他们作为普通人来记录,最终体现了人类的共同精神。西蒙新爆发的英雄历史观,带来的不仅是大人物的英雄光芒,还有人类精神和“生命意志”的耶路撒冷之光,而在这光芒下,我们可以看清历史观对于一部历史著作,尤其是对人类自身而言,具有更大的意义。英雄主义的历史观不是野兽。正确的英雄主义历史观将在价值观层面带来终极冲击,对人类发展和国家社会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裂变效应。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美国人非常重视个人价值观,美国文化中经常提倡英雄主义。然而,我们很少会问,为什么美国人如此强调个人价值观和英雄主义?这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在影响重大事件进程甚至拯救世界的美国大片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位或几位英雄。这其实是美国英雄历史观的反映,但同时,美国文化中的英雄大多是教师、律师和警察。、医生、消防员和其他普通专业人士,它强调个人可以在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人也会鼓励他们的孩子相信他们可以通过努力改变世界,这些都包含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也就是我们一开始提到的社会、历史和人的关系。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坚信要摆脱旧的桎梏,建设一个全新的民主国家。第一批移民都背负着在新世界实现个人价值的“美国梦”。形成的是一种基本信念,即世界可以通过努力工作来改变。世界伟人史就是从这个角度,一方面强化了自身的英雄历史观,另一方面打破了英雄至上的完美形象,这就是英雄历史观对人类的最大好处————让普通人相信自己的努力,让普通人有自己的梦想。至此,西蒙和一大批优秀的历史研究者终于摆脱了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旧枷锁,迎来了历史研究的新纪元。起初神创造天地。地球是空虚和混乱的。深渊的脸是黑的。神的灵在水面上移动。Godaid,letthereelight,adtherewillelight.——"Bile?Geei"...

    2022-04-16 耶路撒冷3千年 耶路撒冷三千年是什么

  • [英]西蒙·蒙蒂菲奥里《书信中的世界史》pdf电子书下载

    《书信中的世界史》:解读百余封书信档案,再现改变历史的瞬间,重塑人物形象:从西方统治者到东方哲人,从战场到居所,从君王、将领、士兵到演员、作家、探险家,历史在细节中鲜活,在情感交流中丰满。书名:书信中的世界史作者:[英]西蒙·蒙蒂菲奥里原作名:WritteiHitory:LetterthatChagedtheWorld译者:王涛出版年:2020-8-30页数:464类别:世界通史格式:df/eu/moi丛书:西蒙·蒙蒂菲奥里作品ISBN:9787556124978《书信中的世界史》作者简介:西蒙·蒙蒂菲奥里,1965年出生于英国,在剑桥大学冈维尔与凯斯学院研习历史并获哲学博士学位,是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研究员、白金汉大学(全英唯一一所私立独立大学)客座教授;他是历史学家、小说家、童书作者、记者、纪录片撰稿人和主持人,是世界范围的畅销书作者、多种图书大奖获得者。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中文、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等48种语言。《书信中的世界史》内容简介:《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新作,解密书信档案,钩沉3000多年世界史。书中收录的情书、家信、决斗书、外事交涉、战争宣言、和平方案等,这些书信真实封存着人类所有的生活和信念,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如果伊丽莎白没有写信向同父异母的姐姐“血腥玛丽”求饶,是否会有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如果盟军诺曼底登陆失败,艾森豪威尔将军会给盟军将士发去怎样的慰问?如果王尔德没有“鲁莽”地回应来自情人父亲的侮辱,他是否会快乐地度过余生?……蒙蒂菲奥里聚焦每一封信所呈现的瞬间,还原历史的现场,让我们得以瞥见君王、女皇、将军、演员、作家、科学家、探险家、总统等改变历史走向的人物迷人的生活和思想。而他们写下的书信有的高贵而鼓舞人心,有的令人不安;有些是卓越的文学范本,有些则很鲁莽;许多是充满情欲的,另一些则让人心碎……而正是无数个体的选择、人类普遍的情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的历史,也帮助我们理解当下和未来的生活。《书信中的世界史》出版后,荣获《每日邮报》2019年度历史类好书,被水石书店重点推荐,更是英国年度热销书之一,经尼尔森图书调查显示销量名列前十,位居英国亚马逊分榜第一。...

    2022-04-07 耶路撒冷三千年书籍封面 耶路撒冷三千年 电子书

  • [日]玉木俊明《无论如何都想告诉你的世界史》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无论如何,我想告诉你世界史作者:[日]玉木俊明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译者:凌文桦出版年:2019-4-1页数:176类别:世界史格式:df、eu、moiISBN:9787559630667作者简介:玉木俊明,1964年出生于大阪,京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1987年毕业于同志社大学文学系文化系,1993年毕业于同校系研究生院博士课程。1996年担任京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2000年担任副教授,2007年担任教授。2009年,北欧商业经济1550-1815年获大阪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有《近代欧洲的诞生》、《欧洲霸权史》、《海洋帝国兴隆史》、《老师不知道的世界史》等。内容简介《无论如何都想告诉你世界史》:大英帝国因借钱而繁荣?保持中立等于反对战争吗?掠夺维京海盗也是一种贸易?印刷影响了我们今天的商业规则?这本书讲述了未知的世界历史,从微观的角度看宏观历史,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世界历史视角。与简单的历史知识堆积不同,让我们在外表背后把握人类文明的脉搏。...

    2022-04-06

  • 《茶叶大盗:改变世界史的中国茶》

    书名:茶叶大盗作者:[美]萨拉·罗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标题:改变世界史的中国茶译者:孟驰出版年:2015-10-1页数:332类别:中国古代史格式:df/eu/moiISBN:9787509779187作者简介:萨拉·罗斯SarahRoe,作家现在住在纽约,在芝加哥长大。罗斯分别从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获得学位。她是纽约文学基金会的受助者。中国茶改变了世界历史(ForAlltheTeaiChia:HowEgladStoletheWorld'FavoriteDrikadChagedHitory)是她的处女作。《茶盗》内容简介:这是对大英帝国东印度公司员工罗伯特的描述·福钧在中国经历的历史故事书,情节很吸引人,写小说,罗伯特·福钧个人的冒险故事非常精彩。·福军故事的核心是由东印度公司的利益和社会需求驱动的商业行为资助的故事,以其植物学才能和强烈的兴趣在中国寻找优秀的茶叶品种。下载地址:df格式下载eu格式下载moi格式下载...

    2022-04-05 中国的茶史 茶的世界史

  • 大英帝国的崩溃与美国的诞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大英帝国的崩溃与美国的诞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英)尼克·邦克,银凡译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大英帝国的崩溃与美国的诞生试读:序言一、世界上最好的国家让野蛮人安享他们的荒蛮之地吧。——托马斯·盖奇,英国驻北美军队总司令在1771年的夏天,大英帝国版图上最西端的标志还是密西西比河。河岸几英里外,即是今天伊利诺伊州的西南角。在这里,敢于从东部一路冒险而来的人会遇上高耸的断崖石壁,石壁上树木丛生,林木间满是洞穴和岩缝。在攀上石壁顶端后,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广阔而泥泞的土地,上面长满了玉米和烟草。再往远看去,在农田和河岸之间,有一道用石灰石砌成的城垛,城垛连着一座四面搭有炮台的堡垒,上面飘着英国国旗。穿过面前雾气弥漫的农田平地,就会看到更多的细节:一条护城河,一道倾斜的土木工事和靠近堡垒的一排营房,炊烟滞留在空中,阳光也未能将之驱散。这处要塞从远处望去看似防守严密,但走上近前的来访者很快就能发现各种无人照看的迹象,令人心生疑惑。大门边的荒草长得老高。路边是某个村庄或几个废弃的农场留下的成堆瓦砾。牛栏里的牛群早已没了踪影,只留下一些破败的栅栏。荒弃的玉米庄稼恣意生长,烟草叶也有好些年未被收割过了。暮色中,在这片荒野的一角,来访者会与在此站岗放哨的红衣英国兵们打个招呼。士兵拿出朗姆酒来,带他到堡垒的后面去看看。在那里,来访者会发现更多衰败的证据。堡垒墙壁外侧的河岸被冲蚀出了一个陡峭的黄沙坳。在夜色中,不时会有沙土松动掉落下去,被密西西比河的波涛带走。英法七年战争以法国战败告终,这是一幅当时的英王乔治三世绘制的地图,体现了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对北美内陆地区的看法。新被征服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所有土地被留给了印第安人。沿着山脉由北向南的阴影部分是“1763年公告界线”,移民们不应跨越。德沙特尔堡坐落在密西西比河上,位于地图中弗吉尼亚标识“V”字母的右边,在圣路易斯以南约40英里处。(英国国家档案馆)在军队远在纽约的总部里,这处河边堡垒有一个正式的名称——卡文迪什堡,这是某位有着贵族血统的英国将军的名字,不过这位将军从未抽出时间来到大西洋的彼岸。在边疆,英国士兵选择保留原来那些法国人取的地名。法国人管这里叫德沙特尔堡,但被英国人误读为了宪章堡。到了18世纪70年代初,这里就像英制体系一样渐渐变成了一片废墟。英国从法国人手里接过了这个哨卡,它被建在靠近河口沼泽的潮湿洼地上,周围又全无倚仗之物,因而堡垒的外墙需要不断地修补,直到最后它们完全分崩离析。这座堡垒建造的根基就不牢固,虽然看着气派,但维护起来开销太大,而英国人接手后对这座堡垒的未来也没有一个妥当的规划,因此,时候一到,它注定就会崩溃。换句话说,这个哨卡就象征着英国在整个北美的处境,这是一片它所不了解的大陆,更是一片它无法完全主宰的地方。理论上来说,宪章堡的辖区包括了从密歇根湖一直到墨西哥湾沿线漫长的交通线。而事实上,英王乔治三世的官员们从未将这座堡垒的控制范围延伸到它城墙大炮的射程之外。英王在北美其他占领地的情况也大致与此相同,他在这里的地位很快就会像这座堡垒一样站不住脚。英国人在伊利诺伊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关于帝国外强中干的寓言。这个故事里面有错误和误解,有考虑不周的计划,还有疏忽拖延和偶尔的腐败。在上面白白浪费了人力物力后,英国对宪章堡的占领以失败告终:这是未来发出的一个预兆,接踵而来的美国独立战争不仅让英国失去了密西西比河流域,随着战争的展开,英国也失去了东部沿海地区原有的殖民地。1763年,凭借在巴黎签署的一纸协议,英国开始介入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卢浮宫谈判签订的条约结束了“英法七年战争”,这场战争的一方是欧洲大陆国家:法国、西班牙和奥地利,另一方是英国和它的普鲁士盟友。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割让了加勒比海一带的岛屿以及从魁北克到亚拉巴马州的所有边境属地来换取和平。一夜之间,英国人获得了阿巴拉契亚山脉之外的广阔新领域:这片领土是如此广阔,以至于英国人花了两年时间才让这片原法属领地的每座哨卡升起了英国国旗。而在协议签署后不久,对欧洲政治毫不关心的印第安土著部落发动了起义,英国不得不对此进行了血腥镇压,史称庞蒂亚克战争。战争并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而是达成了一个脆弱的停火协议,因此战争结束的时候,英国兵也未能立即占领宪章堡。首先,他们必须派遣特使带上酒和弹药去拜见当地未曾参与此次起义的酋长,争取他们的支持。当这一切终于有了结果后,英国人还要想办法找出一条通向密西西比的路径,对于英军来说这将是一次完全未知的旅程。他们选择了苏格兰高地警卫团来完成此项任务。苏格兰高地警卫团骁勇顽强,可以饿着肚子在恶劣的环境下作战。这些苏格兰高地士兵从最近的俄亥俄河营地出发,乘船经过八周的时间到达了宪章堡,从一群衣衫褴褛的法国驻军手中接过了钥匙。这是在1765年的秋天。最初,英国兵们兴高采烈,觉得这块地极好。到这儿来的每位英国军官要么是地主出身,要么正渴望着加入这一阶层,他们给眼前的这片土地估价,似乎这和在英国国内拥有一份庞大的地产一样,可以带来足够的欢乐和利润。这里土壤肥沃,有熊和水牛,还有大量的野鹿可供狩猎。一个中尉称它是“已知世界中最好的国家”。不过,英国人虽然中意这里的野生动物,却无法忍受这里的人。很快他们发回东部的信件里就显露出这样的征兆——他们无法守住宪章堡。“阁下您是知道那些法国人的,”宪章堡的基地指挥官写道,“不用我说你也能猜得到他们给我带来的麻烦”。在伊利诺伊州的农村,法王路易斯留下了数以百计的移民。来自魁北克的男女老少沿河居住,种植小麦出售到西印度群岛,用野生葡萄酿酒,生活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天地里。因为不愿意继续和英国兵待在一处,大多数的法国人很快消失了,他们去到河对岸的西班牙属地,带走了他们的奶牛和牧师。留下的人则完全无视英军,他们要求使用自己的法律,自由行使他们的宗教信仰,并自行选举产生立法机构。如果说法国人是难以对付的,那么土著人就是不可理喻了。到了春天,土著人纷纷聚集到宪章堡,希望获得足够的食物馈赠来使他们挨到玉米收获的季节。这原是法国人为了不使用武力而维持和平所创建的系统的一部分,可是现在这些英国人连他们自己都养活不了。因为无法继续履行法国人留下的老规矩,很快这些苏格兰人就被敌意所包围,敌对的土著部落比尼斯湖(位于苏格兰高原北部)的马匪还要残忍。有一年,一队主战派的土著悄悄潜入了堡垒外的村舍,将一名英国士兵和他的妻子杀死在了床上。一个月后,他们从堡垒附近一个爱好和平的印第安村落中割下了更多人的头皮。而英国兵因为人数太少无法对此进行反击,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闷闷不乐地再往总部发出一封内容消沉的信。在戍边英军的敌人中,最具破坏力的还要数密西西比河。当北部上游的积雪融化,河水开始上涨,棕色的洪潮击打着弯曲的河道,直至让这座堡垒的每个角落都开始移动和开裂。苏格兰高地警卫团在完成他们的使命后就离开了此处,接手的是爱尔兰人,他们趁着冬天用石头夯实河岸,试图以此加固堡垒的墙壁,但是春天一到,石头就被洪水冲走了。而等到夏末,水位终于下降时,河床上留下的是一摊摊滋生蚊子的水洼,传染病由此在兵营和眷属区内爆发。1768年,仅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热病就夺去了60名男性以及妇女儿童的生命,只剩下几十个士兵还能端得起枪。“我们每天坐着马车外出巡视四到五次”,一个少尉写到,“那些幼小的孤儿就跟在我们马车后面,非常可怜。”每个季节都会带来新的悲惨故事,它们被源源不断地传回纽约,到达英国总司令托马斯·盖奇的办公桌上。这些加急信件读来令这位曾起草戍边计划的长官心怀悲戚。在与庞蒂亚克停战后,盖奇将军计划建造一系列像宪章堡那样的哨卡,从五大湖一直到田纳西州,就像一条铁链一样挂在这个国家的脖子上,以此来控制大片无人居住的领土。再往东,英国人希望用旧有的条约与易洛魁人保持和睦,让那些部落在他们古老的狩猎场上自由打猎而不受沿海殖民地移民的干扰。在他们之间,堡垒和条约使得英国人可以控制这里的毛皮贸易,这也是盖奇认为荒野能出产的唯一收益。这样的策略放在曼哈顿来看,似乎还算合情合理,但它的根基却像宪章堡的地基那般脆弱。英国人在伊利诺伊州的贸易物资和商品,都必须依赖1000英里外的费城的航船运输,货运线路成本高昂,用这条线路做毛皮交易很难从中获利。假使从新奥尔良向上游运送刀具和毛毯,生意不知会好做多少;但是当初英国人签署《巴黎条约》时,他们误读了地图,将密西西比河通向墨西哥湾的所有开放河道都给了西班牙国王。与此同时,易洛魁人对英国旧有的约定提出了新的要求,协议变得难以维持。盖奇要不断送出礼物和火药,并保证宾夕法尼亚和弗吉尼亚的土著部落不会受到骚扰,才能勉强让原来的约定得以为继。而每过一年,易洛魁人的条件都会变得愈加难以满足。盖奇甚至连自己的下属也无法信任。关于伊利诺伊州地方驻军中的各种欺凌、欺诈和挪用公款的丑闻的流言开始盛传:这在英国军队中是见惯不怪的事,多年来,军官们在替死人领空饷,但是身处西部边境的那些上校和少校们变本加厉,将丑闻上升到了新高度。尴尬、昂贵,并且无法管理,这让西部的荒野很快成了盖奇无法负担的奢侈品。从新斯科舍省到巴哈马群岛,在盖奇所指挥的全部领地上,只有15个步兵营的部署,完全没有骑兵。要是把工程师和火炮队都算在内,北美的英国兵总共还不到6000人,只有英国驻扎在爱尔兰兵力的一半。带着这样少的兵力和捉襟见肘的预算,这位将军无法管辖一个大陆。虽然托马斯·盖奇作为指挥官在战场上表现欠佳,但他清楚自己军队的后勤补给,花出的每一个先令他都会仔细记账。很快,他接受了不可避免的事实,在他的士兵进驻伊利诺伊州仅仅两年后,开始了撤离西部边境的计划。到了1767年的春天,盖奇将军发回国内的信件已经变成了一篇篇对边境感到绝望的文章。他反复申明应该完全放弃边境地带,不仅仅是宪章堡的哨卡,还包括匹兹堡、底特律和其他荒原上的营地。他的提议一次又一次地遭遇拖延和搁置。早在1768年,盖奇提出撤离边境的新战略就得到了殖民部长劳德·希尔斯伯勒的支持,他对北美殖民的前景持悲观的态度,但希尔斯伯勒无法让其余内阁成员看到这样做的意义。与欧洲事务或是国内的权力斗争相比,密西西比河流域看起来实在是不值得一提,关于它的决定被一拖再拖。甚至伦敦的专家们对西部荒原在帝国命运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也莫衷一是。一些专家说西部地区完全无足轻重,因为根据一份与《巴黎条约》同年签署的皇家宣言,在美国的殖民地居民应该坚定地留守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之后,沿海居住,做英国皇家的顺民。要是允许他们跨过山脉,就可能会引起另一场像庞蒂亚克那样的印第安人战争。更糟的是,移民们可能会摆脱他们对国王的忠诚,并在西部边境上建造自己的车间和工厂与英格兰展开竞争。虽然官方的说法是将内陆地区保留给土著部落,但另一些专家持不同观点,他们努力游说进行领土扩张,来为国王或他们自己赚取钱财。在矛盾的观点之间难以抉择、举棋不定的英国政府索性什么也不做,好像这一区域所带来的问题可以毫无缘由地自行解决一样。然后最终,在1771年秋天,关于伊利诺伊州的决定到了再也不能拖下去的时刻。盖奇将军派出的工程师指挥官来到了宪章堡,把哨卡考察了一番后,在夜色的掩护下,乘着独木舟悄悄离开,以躲避印第安人的伏击。在绕了许多条路后,他回到纽约,带着盖奇想要的确凿证据。到了这时,密西西比河与堡垒墙壁之间只剩下了几码宽的地面。下一个春天的洪水将会让整个堡垒崩塌。盖奇热衷于将他的军队集中到东部沿海地区,以阻止移民反抗英国皇权。他将这份宣判宪章堡灭亡的报告转发到伦敦。11月份,报告到达伦敦,送到了劳德·希尔斯伯勒的手上,他立即转呈内阁和国王。虽不情愿,英国政府还是下达了撤离令。第二年春天,随着宪章堡的城墙开始倒向密西西比河,英国兵们永远离开了那个哨卡。在帝国的边缘,英军放弃了一个又一个的堡垒,但是盖奇想要的有序撤离很快变成了一次溃败,甚至连他想要保留的基地也因为没钱维持而解体。在亚拉巴马州的莫比尔,兵营已破败到无法修复的地步,只有任其倒塌。在更北面的伊利湖,英军舰队停泊在那里的船只因无人维护而烂在了水里。即便在波士顿,军队也不得不住在海港里的一个小岛上——威廉城堡,从11月一直到次年3月间,他们所住的木棚下面都会被齐脚踝深的海水浸没。在哈得孙的山谷中,英军把守着通向加拿大的要塞“皇冠角”,这座堡垒的命运更是让当局颜面尽失。有人忘记了打扫烟囱,而另外一个人在非常靠近弹药库的一个壁炉里生起了火。1773年,弹药库将整个要塞炸成了碎片。不仅仅是军队,帝国的组织开始从各个方面瓦解。在边境上,英国政府显然已经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移民不断向西流动,随时可能引发盖奇和伦敦政府想要极力避免的、与印第安人的战争。其他地方,在从缅因州到佐治亚的这些老殖民地上,衰退的进程虽不那么显著,但仍在发生。密西西比的失败只不过是整个帝国病症的一个表征罢了。等到放弃宪章堡的时候,英国在北美的权威已经在一个又一个的领域中不可逆转地消失殆尽。一开始就不是特别强健,而现在开始完全蒸发,在思想领域、法院法律、宗教教会,英国的权威沿着海岸线在衰竭。有时,这种衰竭赤裸裸地显现,例如波士顿茶党案。但通常这种权利的衰竭以一种隐蔽的方式进行着,在局面变得不可挽回之前,英国人甚至没有察觉到它的发生。正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言,“一个庞大的帝国,正如一块大蛋糕,最容易在边沿处被销蚀”。因为上述事件都发生在他们世界的边缘,伦敦当局有时对这些事件的意义只有模糊的概念。虽然英国的高级官员勤奋认真,但在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的十年间,英国国王和他的部长们并没有认真研究或分析过这个他们声称在统治着的大陆。直到他们获悉了茶叶被销毁后,英国政府才开始真正看清楚美国的情况。即使如此,他们仍希望这种对英国的不满可以被控制在新英格兰的范围之内。又过了将近一年,到1774年年底,马萨诸塞州公开彻底地反叛,而其他殖民地也出现了竞相效仿的危险。不久之后,政府下令派出英国军队攻打反叛武装,导致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而这本是一场英国人绝对不会去打的战争。这本书将从英国的角度来说明伦敦当局是如何,以及为何会允许这样的悲剧发生。它将讲述1775年春天独立战争之前的三年内,大西洋两岸日渐加深的愤怒,讲述在英国撤出荒原地区后到波士顿附近列克星敦草原和康科德桥发生骚乱中间的故事。在英格兰本土,直到1783年战争结束后才有人统计出伤亡的陆、海军人数,英方至少有2万名士兵和水手在美国、西印度群岛或在海上丧生,他们或死于战斗或死于伤口感染和疾病,军官以下级别的人甚至连一块墓碑也没有。苏格兰高地警卫团、爱尔兰人和英格兰士兵一样,为了拯救一个气数已尽的帝国而战:一个不成系统的、脆弱的帝国,既没有经过设计,也几乎无人可以声称了解它。二、旧政权这个国家装作是我们的君主。——本杰明·富兰克林,写于1773年7月,伦敦英国在美国大陆上建造的帝国总是让人觉着古怪,这个系统松散、臃肿,正如许多英国人自己那样。而且说实话,旧的殖民政权从来没有真正达到过可以被称为帝国的程度,绝不是俄国沙皇或者维多利亚女王所诠释的那种帝国。从詹姆斯敦和五月花号的年代开始,几乎每一个殖民地的形成靠的都是私营企业。他们小本经营,是独自摸索的冒险者,为了追寻利润或是为了上帝而来。每一个殖民地的建成都是一次伴随着错误的痛苦试验,却很少得到伦敦方面的有力引导。以最早的弗吉尼亚、新英格兰和巴巴多斯的种植园为例,原因很简单:在英国内战开始之前,君主制的政权长期遭受着财政危机的困扰,根本没钱在海外建造一个属国。国王勉强才能从议会那里拿到税金,这其中的原因都够再写一本书了,詹姆士一世根本负担不起帝国到大洋的另一端去冒险。他的儿子查理一世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只是偶尔,斯图亚特王室不得不进行干预,如在1624年,他们将弗吉尼亚划为皇家殖民地,因为经营该殖民地的公司已濒临倒闭。即便如此,因为缺钱,他们永远不可能仅靠皇家法令就能统治马萨诸塞州或是切萨皮克。无论怎样,君主国只是让公民个人去承担移民和开发殖民地的风险。一些清教徒移民是为了在科德角的海滨找到救赎,其他人是为了获得土地或海狸皮。有时他们的动机又很复杂,历史学家们对他们到底为何而来争论不休,很多人来得并不情愿,他们是些罪犯或契约仆人,被地方法官或急于摆脱他们的亲戚送上了西去的轮船。到了1642年内战的时候,在北美的英国移民已约有5万人,分布在沿海区域和加勒比海地区,基本依照他们自己的法律和习俗自治。这是一个很不齐整的帝国——“广阔而自在”,爱尔兰演说家埃德蒙·伯克说——但她是忠诚的,丰饶的,商人和投资者可以出资扩张领土:有这三点,足以让英国当局乐于维持这个系统的现状。只有一次在斯图亚特王朝时期,一位国王不断尝试推行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信仰天主教的国王詹姆士二世,在他短暂的在位期间,试图将美国的殖民地财产像国王的封地那样进行支配。在与竞争对手荷兰打了三场不分胜负的战役后,英国至少确保了他们对曼哈顿岛的控制权。长话短说,詹姆士国王任命了一名总督,埃德蒙·安德罗斯爵士,把纽约和新英格兰划归到皇家的独裁之下。这段插曲在史书上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脚注,还有痛苦的回忆,尤其是在马萨诸塞州,但是很快这段统治就结束了。1688年到1689年的光荣革命将詹姆士二世推下王位,恢复了新教徒对王位的继承。在美国,旧的殖民体系得以恢复、改进并得到了加强,但绝没有任何接近专制统治的地方。之后,斯图亚特王室开始流亡,英国国内环境变得更加稳定,整个国家减少了对宗教的狂热,增加了自上而下的有效管理。到了1714年,当国王乔治一世从汉诺威抵达英国时,这个国家已经具备了现代政府的雏形——常备军、可靠的税收和中央银行,即英格兰银行。在接下来20年里,大部分时间这个国家都处于和平状态。但即使这样,当他们本可以改变经营属国的模式时,英国人依旧保留了让私人经营的体系,因为这套模式看起来一直运转得非常好。他们想当然地认为殖民地的益处在于输送出木材、糖、焦油和烟草,或作为一种手段来防止西班牙和法国吞并大西洋。而那些新美国人既是新教徒又爱国,并能够管理好他们自己的事物,为何还要浪费公款增派一大群皇家官员过去呢?当然,每个殖民地是应该有几位皇室委派的官员和必须遵守的规矩。每个新的种植园都需要获得皇家的批准,由英国政府的白厅签章,印发一份特许或执照,明确规定领地的范围和许可的事情。虽然文件很长,并且充满了法律术语,但实际上却留出了相当大的自由空间。每个殖民地都有一个立法机构来制定法律、收缴地方税,还都各自配有民兵武装。除了不能彼此开战外,英国对这些殖民地完全禁止的事情只有两件:美国人通过的法律绝不能与英格兰的法律相冲突,以及殖民地绝不能损害到英国的经济利益。否则,这个属国就毫无益处了。每个殖民地都必须服从英国的《航海条例》,这是一系列在1651年到1696年之间通过的法令,要求所有贸易必须使用英国或其殖民地的船只运输,经由英国的港口;但除此之外,这些美国殖民地可以为所欲为。包括弗吉尼亚州和马萨诸塞州在内的大多数殖民地,都配有一名英格兰派来的皇家总督担任州长,监管他们的立法机构。这些总督过来为任一期,尽其所能地大捞一笔。其余地区的地方长官都是自己选举产生。马里兰州和宾夕法尼亚州这两个地方很特殊,地方长官由英格兰本土的凯尔菲特和彭斯家族世袭传承。这个体制是混乱的,却似乎行得通,只要你是白种人、信仰新教并且是自由身。因此在18世纪上半叶,伦敦对这里的管控还是相当宽松的。除了战争时期以外,英国一直在远处观望,看着美国发展。交由美国人自己管理的殖民地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势头,轻轻松松就实现了英国的夙愿:新增一个丰盛的海外财富来源。到了18世纪40年代末,在英属北美殖民地上居住着包括奴隶在内的200万人口,而且全部是工人或是消费者,有着巨大的潜在附加值。英国当局时常会进行数字统计,让他们的领地拿出一张资产负债表来。虽然数字并不精确而且难懂,但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出美国殖民地的增长是如何迅速,不仅仅是人口,还有为大西洋两岸带来的巨大财富。烟草、大米、靛蓝染料还有糖浆源源不断地越过大洋而来。而英国则向这些殖民地输出手工业产品。羊毛服装、钟表、枪支弹药,谢菲尔德的钢铁,来自伦敦的家具,还有五金器件、图书和丝绸:几十年间不断增长的贸易潮为宗主国带来了红利和就业。只有一件事是明显缺失的。对于从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运回的烟草,国王和议会通过向英国的烟民们加收关税而获得了可观的财政收入,而殖民地的居民却只向政府缴纳了非常少量的税金。这是整个属国体系中的一个缺陷吗?有些人或许会说是的,因为皇家海军每年耗费几十万英镑用于保护这些航道,但大部分时间这个问题都被视为是隐蔽的和技术性的。只要英国与殖民地的贸易持续扩大,船只往来不断,那么这个属国就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她创造出的财富也间接让英国政府的腰包鼓了起来,因为日益繁荣的英格兰增加了政府国内税收的收入。这样的贡献足以体现出拥有这个属国的价值了。正如艾萨克·牛顿先生对宇宙的设想那样,这个体系像发条一样运行得分毫不差,并且更加顺畅,因为那些美国人似乎是那么的忠心耿耿。要是英国国内的政治家们能够屈从于一时的心血来潮,偶尔去读一读殖民地的邮件,也许就会产生怀疑。在那些信件中,尤其是新英格兰地区,可能会发现一些叛乱的迹象。在18世纪20年代,波士顿的劳动人民有一个政治领袖——以利沙·库克,他为了赢得选举而自建了党派团体。据说有人在酒馆里听见库克酒后发牢骚,叫骂着说要独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伦敦派来的间谍会发现更多同样的事情,主要是在马萨诸塞州,但在南方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了解自身历史的美国人在看待叛乱和自治的问题上会认同传统清教徒的观点。当帝国干涉过多的时候,他们会想起埃德蒙·安德罗斯的专制,并相互讲述斯图亚特王朝当年迫害教徒的故事。有时他们甚至会追随库克的领导,并私下抱怨着,想要不再效忠国王。这样有关殖民地独立的言论被报回伦敦,引起了不安和惊慌,却没持续多久。像库克这样闹独立的人往往被看作是只知道喝朗姆酒并且满腹牢骚的人,而就此作罢。所有人都知道这些美国人是反天主教的,并且大多数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这些身份特征保证了他们的友好和可靠,正如他们在对外战争时所表现出的那样。虽然对遭受的损失会有怨言,这些殖民地居民总是能在抗击西班牙人或法国人时挺身而出。那些美国人和他们在宗主国的亲戚,出于同样的爱国主义动机而协同作战。最棒的是,武装起来的美国人非常善战,虽然他们的战术并不正规。他们打了不少胜仗,带回的战利品和更多的土地,让这个帝国的属国在自己的道路上从容前进。或者至少在英国当局看来是这样,直到国王乔治二世执政的中后期为止。在那时,帝国的景象就像是英国人收藏的油画那样,呈现出更加微妙的明暗对比。在18世纪40年代,英国的一些官员开始构想一个全新的殖民体系,更严格并且统一。在英国国内,议会已经逐渐成为英伦三岛至高无上的权力机构,并废除了有碍这一进程的地方习俗和各种特权。为了提高执政效率,似乎海外属国也应该执行同样的政策。在战时,美国松散迟钝的老机制有时会妨碍抗敌的战斗力。即便是在和平时期,殖民地也时而会因为一些地方事物与伦敦方面发生争执,地方长官就是不能与他的立法机构见解一致。这些分歧涉及财务方面、人事的任用,还有包括与印第安人的边界问题以及殖民地总是印刷大量纸币来让货币贬值的做法。因此英国当局开始调整这个体系,赋予地方长官更多的权力来规范这些殖民地。但进展却非常缓慢:因为国王的大臣们虽然想在美国拥有更大的权力,但议会对大洋彼岸事物的态度仍然是暧昧而犹豫的。然后在1754年,与法国的另一场冲突在俄亥俄山谷爆发了。到了1756年,它已经升级为一场全球战争,这让英国对其属国政策的每一个方面都浮现出了新问题。到了“七年战争”结束的时候,北美的未来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对英属北美殖民地政治体系的改革已势在必行。这场战争耗资巨大,伦敦方面觉得殖民地必须相应地补偿这笔开支。亚洲、德国以及美国西部和加拿大都成了战场,这场战争导致英国的国家债务翻倍。到1764年,债务超过1.3亿英镑,这个庞大的数字比这个国家的年度经济输出总量还要多出20%。即便如此,联合王国仍然完全具备支付能力,几乎没有可能发生财政危机或违约。虽然外债巨大,但英国总是可以应付,因为借款利率低,并且大多数国家的债务是无限期的,也就是说可以永远不必归还,只要英国政府支付债券的息票即可。通过长期的经验,国王的财政部当然清楚如何在和平被宣布后尽快削减军费预算。虽然财务状况暂时平稳,国家却不敢掉以轻心。财政部不得不为下一场战争及其可能带来的负担做打算,而不是想着刚刚取得的胜利。在七年的战争期间,税率大幅上涨,最高占据了约9%的国家总收入。用21世纪的标准来衡量,这个数字很小而且是可控的,但在18世纪60年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几近赤贫,没人相信大政府——税收已经不能再高了,否则就可能引起议会和街头的动乱。在战争期间,啤酒、葡萄酒和杜松子酒的关税攀至新高。当乔治三世到德鲁里巷去看戏的时候,他在走廊里遭到了人们关于麦芽酒价格的诘问;当他的部长们试图给苹果酒加上一种新税时,抗议者多到了无法再坐视不理的地步。因此,由国王的首席部长乔治·格伦维尔牵头,英国政府试图整改他们的属国——处在自主开发状态的美国。英国必须重建其借债能力,这样时机一到,就可以再次击败法国波旁王朝的军队。在财政重建的任务中,美国必须首当其冲。原因很简单,英国国内的陆海两军都被大力削减,而北美殖民地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在七年战争之前,英国在北美用不到1000的兵力凑合着应付日常防卫。战后,初步估计需要增加十倍的兵力来巡逻边境,防止魁北克反叛。这又是一大笔开支,每个人都必须为此做出一些牺牲。从1764年开始,格伦维尔推行了一系列他认为合理、温和的殖民地改革。在议会的全力支持下,他任命了新的官员、法官和一个总部设在波士顿的海关委员会,来确保殖民地为出口的砂糖和糖浆支付每一分钱的关税。他也逐步引入了新税种,为保护英国债权人的利益,对发行纸币实施了严格的新限制。在格伦维尔看来,他是真的别无选择。当时的英国政治家有两项最重要的职责:保卫领土,这主要依靠海军的力量。还有就是保卫国家的税收,有了这些税收才能养活海军的舰船。他从未指望美国人能够完全负担起他们海岸线上增大的军队开支。即使是伦敦政界中最为鹰派的人物对此也从未料想过。不过格伦维尔想要北美殖民地做出适当的贡献,只有这样才说得过去,也才像话。他还一直抱有另一个目的,这已是路人皆知的秘密。格伦维尔和他的同事们推行新的殖民法律法规,希望将美国变成像爱尔兰那样:一块被征服的领土,虽然居民有他们自己的法律和特有的信仰,但每个人都知道谁是最高当局。尽管贫穷,爱尔兰人必须为驻扎在他们中间的英国军队支付开销:虽然这导致了爱尔兰方面与伦敦当局的频繁争吵,这个体系却从未有过丝毫改变。自都铎王朝开始,在任何一次与爱尔兰的争论中,最后说了算的都是威斯敏斯特的伦敦议员们,并由一位英国勋爵在都柏林确保爱尔兰的从属地位。为了不留下任何怀疑的余地,172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宣告法》,该法案彻底明确了爱尔兰的地位。在必要的时候,英国可以为爱尔兰制定任何法律,而爱尔兰必须服从。虽然理论上如此,但英国也不是扬起鞭子来要挟,爱尔兰就会毫无异议地服从。爱尔兰如此靠近却又如此遥远。受到乔纳森·斯威夫特那绝妙文章的启发,每个年代都会有爱尔兰作家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抱怨英国的不公。1760年之后,爱尔兰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了小规模的叛乱,有时是用长矛或手枪,有时是以和平的方式。在利菲河边他们自己的议会里,天主教徒们虽然连坐着的地方都没有,但是反抗的精神却在那里得以延续。每过几年,爱尔兰下议院就要费尽口舌来推迟一些伦敦发出的不受欢迎的倡议,或要求获得他们急需的经济上的让步。在北美,殖民地密切注视着爱尔兰,因为爱尔兰的情况和他们自身有相似之处,这样类似的抗议或抵抗就会有更大的成功机会。英国在大西洋西岸想要扬起鞭子,却有心无力。在沿海城镇,即便是在格伦维尔的改革后,乔治三世能号令的人也只有那么一小撮受薪官员。在最大的殖民地弗吉尼亚州,除去海关,受命于国王的官员只有17人。马萨诸塞州的皇家官员就更少了,这让保守派们感到沮丧,因为他们清楚日后以利沙·库克轻易就能胜过他们。在这里和北美的其他地方,英国当局只能做美国人允许他们做的事情。殖民地的议会和爱尔兰的一样,却更加有效地给英国当局制造了无尽的麻烦。有无处不在的律师,媒体的煽风点火,加上当地的惯例和对本地的了解,移民们跟任何想要他们遵守规矩的英国长官玩起了障眼法。在革命开始之前,殖民地的议会将这样的手段发挥到了极致,这不是因为他们想要脱离帝国,而是因为他们喜欢之前的生活——在乔治·格伦维尔到来之前的日子。从波士顿到格鲁吉亚,英国不能迫使美国人做任何他们不想做的事。但英国却试图这样做,这就是问题的所在,因为简单的对抗政策完全行不通。隔着3000英里的距离,没有优势兵力和更多的皇家官员,怎么会行得通呢?而每一次强制的失败都让殖民地变得更加难以控制。英国一次又一次虚张声势地摆出权威姿态,只引起了美国人的敌对。在最好的情况下,英国人被看作是冷漠和无能的,而在最坏的情况下,英国人会被描绘成自由的敌人,像斯图亚特王室一样阴险。所以,正如英军控制密西西比的计划一样,格伦维尔的殖民地改造工程也是注定失败的。1765年,下议院通过了他恶名昭著的《印花税法案》。这是他直接向美国人征税最大胆的尝试,法律和其他文件都要交税,这引发了一场反对的风暴。最严重的骚乱出现在波士顿、纽约和罗得岛。沿海殖民地对英国进口的货物实行了联合抵制,大洋两岸的报纸都预言这个属国即将走到尽头。到了当年的年底,格伦维尔因为私下里和国王的一次争吵而被削职。乔治三世向来不喜欢他的这位首席部长,因为格伦维尔总是像对待没有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那样对待他的国王陛下。以罗金汉姆侯爵为首的辉格党组成了新一届政府,辉格党成员大多出身贵族,自认为是这个国家天生的领导人。他们怀着好心,试图纠正那些在他们看来格伦维尔犯下的错误,却很快犯下了他们自己的错误。惊觉殖民地的动荡可能会影响到英国国内的经济,罗金汉姆的辉格党废除了印花税。要废除印花税,他们需要在议会中赢得辩论,这并非轻而易举,立法者们并不愿向殖民地的要挟低头。每个人都知道美国人的口号:“无代表,不纳税”。废除印花税,就等于承认了美国人的要求是合理的——一个没有他们参与选举的议会无权向他们征税。为了挽回面子,并赢得议会对废除印花税的支持,辉格党被迫通过了另一项法案——仿照1720年爱尔兰《宣告法》编写的,对北美殖民地的法案。《宣告法》被通过的时间是1766年年初,它坚称英国议会在北美的每寸土地上都保有完全主权。印花税虽然没了,但英国仍是最高统治者的原则却幸存下来,英国有权在未来征收其他税目,当然侯爵希望可以避免出现这种痛苦的情况。在辉格党眼中,这是合理的妥协:废除印花税法案,同时清楚地声明自己的权威。但他们的做法远远未能带来新的和谐阶段,而仅仅是给未来新的争端播下了种子。从那一刻起,英国内部关于对待北美态度的两种相反政见之间的鸿沟就形成了。一边站着要投票废除印花税的议员;而另一边,他们的反对者谴责废除印花税是懦夫的投降行为。因为议会很少讨论殖民地的事务,大多数时候这种分歧的鸿沟是看不见的。然而,这样的鸿沟成了英国政治地理一个永久性的特性。迟早有一天,那些对美国持强硬态度的人将重占上风,而当他们得势后,就可能会复活乔治·格伦维尔的计划。接下来轮到罗金汉姆的辉格党下台了,这也让乔治三世松了一口气。国王曾准许他们对美国的自由主义立场,却对此深怀疑虑。一年多之后,另一届英国政府开始了对殖民地征税的新一轮尝试。这些税目被称为“汤森德关税”,征收的范围包括纸张、铅、油漆、玻璃和茶叶——都是美国从英国进口的产品。新税再次引起了抗议的风暴,殖民地再次联合抵制与宗主国的贸易。面对波士顿的无政府状态,劳德·希尔斯伯勒在1768年秋季派出了军队,占领城镇进行维和。18个月后,1770年3月,地上还残留着六英寸厚的积雪,英国的一个哨兵和一群波士顿人之间发生了口角。一队英国兵赶到后用火枪向在场的人射击,造成五个男人和男孩中枪,他们倒在烂泥地上渐渐死去。然而我们选择将波士顿惨案的受害者描绘成暴徒、旁观者或美国爱国者——这个事件是场灾难。对塞缪尔·亚当斯这样的波士顿激进分子来说,他们是以利沙·库克精神的继承者,这场屠杀是暴政和阻力的象征,应该被当作五月花号或光荣革命那样来每年纪念。因为害怕在当地引起内战,英国从波士顿城撤出了军队。于是我们就来到了这本书将要开始的地方。英国国内政治经过多年的动荡——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对此说过,英格兰国王更换他的内阁就像换衬衫一样频繁——乔治三世总算找到了一位他可以信任的忠诚仆人,他就是诺斯勋爵,英国财政部中的顶梁柱。1770年年初,就在波士顿惨案发生之前,他出任了首相。虽然他欣赏乔治·格伦维尔,并且总是投票支持他的政策,但诺斯似乎在一段时间内与殖民地达成了新的和解。对汤森德关税重新审视一番后,诺斯做了一件讲求实际的事。因为该税的收益总是很小,诺斯勋爵废除了汤森德关税,却保留了最重要的一项,茶叶税。在此之后,美国的怒火冷却了下来,或者说是看似如此。一段平静的时期开始了,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很快平静就被打破了。在边境荒原上,英国人全线撤退;在沿海附近的城镇和农耕区,对英国的不满从未真正停止过,只是暂时处于休眠,等到时候一到就会再次爆发。流沙从始至终都存在着一个同样的老问题:在北美,英国人拥有的只是一个虚构的属国。就像是一堆随意镶嵌的拼贴,这些殖民地被毫无规则地拼接在了一起。每一块被组装进来的拼贴图案都是因为英国机缘巧合刚好赢得了某场战争,这些殖民地的布局不曾依照任何计划。它们从未有过掌舵的专制君主——无论仁慈与否,来将整个体系当成一个整体看待。相反,这里的殖民地体系一直保持着它原有的样子——分散并且多样化,与其说是一个属国,不如说更像是一个联盟或邦联。美国包括多个省份,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议程、经济和风土人情。最终起来反抗的13个殖民地各不相同,他们对自己的边界、宗教信仰和内部由谁来管理都有着不同的看法。以英国人的角度来看,似乎每一个殖民地都充满了恼人的争吵——敌对派系之间为了权力和地位吵得不可开交。要是在威斯敏斯特能有一位英雄般的政治家,情愿先埋头了解美国的详细情况,然后再超出这些细枝末节,拿出一套明智的全新程序来取代乔治·格伦维尔那些有缺陷的提议,对属国进行改造,就有可能在财政或军事上创建出新秩序来,但是并没有这样的英雄。在18世纪70年代初,伦敦的政治精英很少会想到美国。看他们买的报纸就会清楚这一点,这和当今政客们与媒体之间的紧密关系是一样的。完全商业化了的英国媒体寻求为读者带来他们想要知道的东西。因此各家报纸都热切注视着欧洲大陆上发生的每一场阴谋,却只留给殖民地豆腐块大小的专栏。这种不对称的存在是危险的,美国人追踪英格兰的新闻就像上瘾了一般,不断寻找表明英国政府想法的线索;而英国人只有在受到某种刺激后才会不得不去看一下美国的新闻。虽然出现了印花税危机,还有接下来的汤森德关税之争,英国国王和他的部长们也不觉得有任何理由需要去深入研究美国的事务。他们的目光落在了别的地方,欧洲和亚洲。而环视美国,一些观察家充满了乐观主义的看法,另一些看到的只有危险和不确定性。随着美国最终危机的日益临近,英国的乐观者们找到了一个有说服力的发言人——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也是诺斯勋爵的朋友:吉本后来在1774年进入下议院,投票支持对新英格兰实施最严厉的制裁。当时他正着手撰写《罗马帝国衰亡史》的第一卷。这本讽刺叙事书大部分都持有怀疑的态度,其中一些是令人震惊的——吉本没时间理会基督教的虔诚,但这本书里有这样一篇文章《概述罗马帝国在西方的衰落》,作者写了一个有关进步和繁荣的快乐故事。身处舒适的书房,在吉本看来,未来没有什么好恐惧的——大英帝国不会像罗马那样。在这位学者的所见之处,到处都是智慧的成果和进步。他看到这些成果正撒向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将新旧两个大陆都包裹其中。在艺术、科学、工业、商业,甚至是外交领域,吉本看到人类在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领导下取得了无尽的成就。最重要的是,他相信自己所谓的“万国公法”。虽然欧洲似乎总是动荡不安,吉本坚信理性最终会占上风。在每一个王国,尤其是他自己所在的国度里,他看到受到启蒙的人民和他一样相信和平与节制。欧洲已渐渐形成了权力的平衡,没有哪一个国家处于完全支配的地位。英国海军站在正义与公平竞争的一方随时待命,吉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得出一个他所谓的“一个令人愉快的结论”:“人类真正的财富、幸福、知识,也许还有美德都随着过去的每一个时代而增加,并且仍在继续增加着”。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饱学之士,执笔代表了英国精英中的精英。他用庄严的句法传达了一个宁静而充满希望的愿景。但爱德华·吉本是一个可以用20年闲暇时间来写书的文人。对诺斯勋爵和英国内阁这些英国贸易和事物的操作者来说,未来看起来却不那么乐观。在心情更好的时候,他们能与吉本的乐观产生共鸣,像他一样认为英国代表着进步。但是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心境会非常不同,因为他们环视全球,到处可见的是不法行为和冲突。在18世纪70年代初,诺斯和他的同僚感到他们眼下的基本形势发生了变化,而且他们也说不准事情会如何收场,正如他们无法追踪密西西比河的潮流那样。出了英吉利海峡,英国国王和他的部长们几乎没有任何可以信任的朋友,反而有许多敌人和竞争对手。到处都是预言战争的黑暗言论。在孟加拉,英国建立了另一个属国,由东印度公司来出面经营。但是往好了说,这个公司的策略是可疑的,而往坏了说,这个公司是在腐败和自掘坟墓。对公司的管理没有目光长远的改革,英国内阁担心有一天印度可能会完全落入那些与法国结盟的印度贵族手中。而在离家更近的欧洲,他们看到的只有一片混乱。图片最右边的乔治三世睡在他的王座上,而凯瑟琳女皇和她的普鲁士、奥地利盟友们正在瓜分波兰。这幅1772年的漫画讽刺英国在国外的影响力日渐减弱。(美国国会图书馆)局势远非稳定无忧,力量制衡的天平眼看就被打破。法国是永远都不能信任的,西班牙也一样,而奥地利仍是一个潜在的敌人。在东面,内阁看到了新兴的军事国家——俄国和普鲁士,都各自怀着扩张的野心。在英国人眼中,易北河之外的封建势力对国际法摆出了一副冷嘲热讽甚至是刻毒的态度。欧洲大陆的另一场战争可能一触即发,而如果英国不得不再次介入德国、波罗的海和地中海,结果可能就不是再一次的胜利。皇家海军掌握着海上霸权,而在陆地上,英国的军队就不是敌人的对手了。英国国内的情况还包括了她自身的风险。爱尔兰再次出现反叛,这一次是在其北部省份,阿尔斯特的农民武装反抗他们的地主。在伦敦还有派系纷争、骚乱与不和,这些被认为是无神论者和自由思想者煽动挑起的。与此同时,玉米的价格急剧上升,惊动了内阁,当然也在穷人当中引起了恐慌。一场经济的巨变才刚刚开始,这个长期、缓慢而复杂的过程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英国工业革命。当时没人用这个术语来描述经济正在发生的变化,但变化就在发生,诺斯和他的同僚们感受到了这些变化最早带来的影响。在其初期,诞生在英国的现代工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令人兴奋并且提高了生活质量,但它也给经济带来了令人不安的高峰和低谷,出现了满是痛苦和创伤的时期。在此背景下,白厅的政客们不得不向殖民地的动荡妥协。无论多么希望能像吉本那样自信,他们就是无法不受事件的影响,无法冷静、明智地看待美国的危机。因为殖民地地处偏远,在危机的间隔、殖民地看似平静的时候就很容易被遗忘。被太多其他问题牵着的英国人没有看到他们在北美是多么岌岌可危。惯性取代了政治才能,直到帝国的机构被腐蚀到无法挽回。当最后波士顿倾茶事件让他们不得不直视这些殖民地的时候,他们没有用吉本那样乐观的心态去看待,而是它的反面:悲观地看到了无政府状态和叛国。在最后,他们将殖民地看作是一个陷入动乱的非法之地,这导致了他们对新英格兰动武。这本书可以说是带着同情与体谅对失败一方进行了探究,主要从英国政客和英国公众对这场失败的看法入手,为此我们必须试图进入他们的头脑中去了解他们所想。这本书不偏袒任何一方,诠释了英国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会跌入这场始于列克星敦的战争。在英国方面,会有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诺斯勋爵,而另一人是他的朋友和亲戚,也是英国的殖民地部长——威廉·莱格,也就是达特茅斯勋爵。这两个人都是正直的。用他们时代的标准来衡量,二人都堪称是美德的典范,他们的私生活纯净无瑕。若论对政治的精通,诺斯勋爵绝非外行,在他同时代的政治家中鲜有能出其右者。但即便以他的才干品德,也不能奢望弄明白美国将要给他带来的挑战。众所周知,引发独立战争的连锁事件是以一种奇怪、甚至是好笑的方式开始的,因为一件日常商品而引发的争吵,当时几乎没有人预见到这会引发一场革命。这个商品就是茶叶。当初诺斯勋爵废除了大部分的汤森德关税,却保留了茶税,他的做法仅仅是推迟了与殖民地的另一场大冲突。这些来自中国的茶叶每磅要征收3便士的关税,而税收象征了英国人对其霸权的宣示。茶税迟早都将引起另一场像印花税法案通过后那样严重的危机,而且这是一次无法用和平手段来解决的危机。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着全国的茶叶贸易,但是到了1771年的夏天,这个公司却遭遇了一场灾难。因为茶叶积压卖不出去,到了第二年,公司已濒临破产。最终在诺斯勋爵的默许下,公司试图将过剩的茶叶运到美国。当时就有一些精明的议员表示反对,警告如果这些茶叶还带税是会引起民愤的;接着几个月后,波士顿港的一群工人和知识分子亲手揭幕了这一决定性的时刻。1773年12月,波士顿人民将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倾倒在水中。出于愤怒和震惊,英国政府出台了一揽子新的法律和处罚作为回应,想给殖民地一个教训,教他们学会顺从。到了第二年年底,新英格兰已经起义反抗。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茶叶也并非重要因素。茶叶能引起一场革命,这本身就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发生是因为英国人所建立的这个体系存在着最根本的缺陷。英国实际上是两个相互重叠的帝国:不仅仅是官方的、带有驻军和总督的政治帝国;同时也是一个依靠债务来维持的商业帝国,这个帝国是私营的、非正式的。虽然一些政客想要的只是权力,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越大的权力越好,但在18世纪,让英国人更感兴趣的绝对是金钱。利润几乎是他们在海外一切活动的目标,所以在现实中,他们更看重的是商业帝国,甚于他们在版图上扩张的领地。在这个商业帝国的中心,是繁荣的大宗商品贸易。不仅有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带回的茶叶,还有来自查尔斯顿的大米,切萨皮克的小麦或烟草,更不用说还有印度的棉花,加勒比海的砂糖。全球交易体系已经开始在这里形成,除了交易上述产品还有其他更具异国特色的产品。在1750年后的20年间,贸易量不断飙升,创下了引人瞩目的新高度。1772年,软性大宗商品已占到了英国进口货物总量的近一半。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英国人创建了一个交易系统,类似于一个巨型的对冲基金,对非洲奴隶和中国农民种植的作物进行投资。这个系统复杂并且不断变化,操作交易在伦敦、利物浦、布里斯托尔和格拉斯哥进行,由无数的工厂和农场来养活,并向全球扩散——从马里兰到加尔各答一直再到广州。对诺斯勋爵和财政部来说,对冲基金已经成为帝国收入的重要来源。全球大宗商品贸易占到他们税收收入的1/4;对商人和种植园主来说,这是非常赚钱的,它让北大西洋和热带洋面上出现了数以百计满载货物的船只。但这个巨大的交易系统在本质上却是危险和不稳定的。人们大举借债来押注茶叶、砂糖和烟草的价格,或购买生产这些作物的土地。面对天灾人祸等多种风险,大宗商品交易能让人倾家荡产就像它能一夜造富那样容易。而当一处出现了资金断裂,系统就有可能会整体坍塌。在这场游戏中,东印度公司是最大的玩家,也是最激进、对冒险最上瘾的一位。和所有炒家一样,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们一直在搏运气,直到最后公司被他们自己的野心压垮,留下诺斯勋爵来为他们收拾残局。而诺斯勋爵在这一过程中犯了一系列致命的错误,引发了殖民地的革命。下面让我们跟随一位即将到达亚洲海岸的英国船长,来看看这场溃败是如何开始成形的。第一部分投机帝国从中国到加勒比海,英国人的私有经济帝国过于依赖海运,在大西洋的西岸,他们无法控制不羁的侨民,当地人习惯于不顺从。或早或晚,帝国中这两个不稳定的元素,政治和经济,一定会碰撞到一起,产生的危机是如此深刻,连国王和他的大臣们也解决不了。第一章猛虎之口中国位于世界的中心,四周被海洋包围。——一位乾隆皇帝统治时期的中国地理学家他们在狂风暴雨中抵达了中国的海岸。时值8月,季风使天空变得湛蓝,虽然他们快速穿越了苏门答腊群岛,但一路上仍旧险象环生。雷暴的运动速度比他们更快,好像在追逐着加尔各答号,一路上对这艘船紧追不舍。大雨浸透了甲板,雷声犹如大炮轰鸣,震耳欲聋。这是一艘新船,刚从泰晤士河畔的工厂里制造出来,船长是一位名叫威廉·汤姆森的年轻人,这是他第一次大权在握。通过折线形迂回前进,加尔各答号沿着越南的海岸线进入了中国南海的正中央。这是当时最安全的路线,即便这样,仍有许多潜在的危险:环状的珊瑚礁、浅滩和暗礁,尝到它们苦头的英国船只的残骸就躺在它们下方海底的泥沙中。每一个黄昏的日落时分,汤姆森都凝视着地平线,寻找古铜色的云朵,这是他唯一知道的台风将至的预兆。终于,在1771年8月20日午后不久,汤姆森透过雨幕看到一列礁石,看起来就像一排参差不齐的牙齿。澎湃的海浪从船的东面涌来,使船体像只肥猪一样摇摆起来,波涛中出现了一座岛屿,接着又出现了另一座紧挨着中国大陆的岛屿。他找到了一个早年航海中在该地区见过的地标,并看向他的航海图:海岸以南六十英里就是澳门港了。距他们离开英格兰已经过去了七个月:这并不是这个季节最快的航行,因为中途发生了事故,甲板上的水手死了,他们不得不停在爪哇岛上进行休整。即便如此,汤姆森还是把他的船安全带到了广州,寻求茶叶、瓷器和利润。这是令人疯狂的一年,东方贸易正处于繁荣的顶峰,而这样的繁荣已经持续了近十年,并将在一件近乎灾难性的事件中宣告结束。30艘商船从欧洲到中国进行长途运输,其中2/3来自英国,像汤姆森一样打着东印度公司的旗号。在交易旺季的所有船只中,汤姆森的船恐怕是最繁忙的。在第二年的春天,当加尔各答号返回伦敦时,在一队带回9000吨茶叶的欧洲舰队中,它装载了最多的货物。为什么他们要驾船远航,费尽周折地带回数量如此巨大的茶叶呢?因为对英国人来说,茶叶绝不仅仅是一种日常早餐桌上的普通饮料。相反,茶叶已经获得了一种更为尊贵的地位,成了一种值得雄心勃勃的强者为之奋斗的奖励。茶叶是少数的大宗商品之一,像今天的原油和铜一样具有广泛的用途,远超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茶叶的贸易跨越半球,带动各种各样的齿轮转动起来。茶叶是投机买卖的对象,是国家就业和税收的源泉,而其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货币。正如把握现代世界经济的脉搏,我们只需密切注意基础金属和石油价格的起伏。在18世纪70年代,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茶叶、烟草和糖。英国议会的埃德蒙·伯克强调了这一观点。他宣称,“在我们如此庞大的商业圈里,茶叶可能是最重要的货品”,而汤姆森船长完全赞同他的观点。在他的职业生涯和航海的冒险经历中,我们能看到当时亚洲英国企业所有典型特征的缩影,不仅有其经历的艰辛和它带来的罪恶,同时也能看到它具有的优点——专业知识和勇气,以及最重要的,它的经济动机。加尔各答号在1770年年底离开了泰晤士河畔的船坞,在朴次茅斯休整了一段时间。在那里,英格兰还近在眼前,皇家海军征召了汤姆森的一部分船员。谣言盛传英国与西班牙的战争迫在眉睫,这源于福克兰群岛的争端。在朴次茅斯,一艘军舰放下一只小船靠近了加尔各答号,强征了11名水手为英王服务。几个月后,当加尔各答号航行到南大西洋上时,一些船员吵嚷起来,拒绝履行职责。虽然船上很快恢复了秩序,几名水手遭到了鞭打,其余闹事者被罚一次又一次地拆解旧麻绳和清洗甲板,但直到航行结束,加尔各答号一直笼罩在令人焦躁、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中。当他们朝着好望角向南航行时,一路顺风,航行得飞快,直到气温逐渐下降,接近冰点,一场风暴开始逼近。主桅的顶部被折断并掉了下来,巨浪让他们失去了储备的猪肉和饼干。而起航四个月之后,坏血病也开始造成伤亡。最后,汤姆森把船行驶到雅加达,为进行修理而做了短暂的停留。在加尔各答号再次起航,向北开始此次旅途的最后一程之前,已有四名水手被赶下船或死于疾病。但在焦油密封的舱口之下,他的货物完好无损:英国的大理石、铅、呢绒,以及最重要的在广州经商所需的金银。这艘船装载着成箱的产自秘鲁的西班牙银币,价值3万英镑。逆着水流,加尔各答号从初见陆地之处又航行了一个星期到达了珠江,在那里它调转船头,离开澳门港,靠岸停泊。经过一系列的中国炮台,它进入了被称为虎门或者虎口的海峡。从进入海峡的那一刻起,来自西方世界的海员们就进入了一片乌烟瘴气的欧洲据点,等在他们前面的是几个月的无聊时光和酒精。在沉闷的阴云笼罩下,汤姆森把船驶到了黄埔泊锚地的安全港。在那里一列用来拴挂渔网的木桩露出水面,标志着船只无法通行的禁区。从加尔各答号抛锚停泊开始,就有两艘中国船只停靠在它附近,并保持左右夹持的状态,直到它离开。汤姆森和他的船员们能看到远处的赤岗塔,深红色的宝塔在灰色的天空下显得愈发鲜明;在他们眼前,是平坦、宽阔的沙洲,这是他们在那里唯一可以散步或打板球的地方。在沙洲上,他们可以掩埋为返航准备却死掉的猪,并把他们的储备用品和帆布储存在用竹子制成的棚屋里。在加尔各答号周围还停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2022-04-05 密西西比河流域黑土地 美国密西西比河发源地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