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是茅台:千亿企业成长逻辑PDF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这就是茅台:千亿企业的成长逻辑深入研究茅台集团的发展历程,从第三方视角解读茅台在千亿进程中的独特之处,探讨了这家龙头企业的未来之路。简介茅台千亿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东方奋斗史,尤其是70年来,一代代茅台人抓住关键机遇,迎难而上,从西南角迈向世界之巅:中国茅台,香天下。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是茅台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也为茅台树立了新的起跑线。我们可以看到,身处中国传统产业的茅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管理深度融合,通过对品质的坚守和品牌价值的传递,为主营业务筑起了坚固的护城河,并逐渐成为白酒行业的先驱。懂茅台,懂千亿龙头企业的成长逻辑。关于作者张晓军财经作家、高级策划师、考拉坎、内容引力资本创始合伙人,常年从事企业和商业案例研究。他在媒体和商业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也是多个品牌的推动者。着有褚时健经营哲学丛书、传记等多部有影响力的著作。妈呀出版人,KoalaKa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中国内容行业的重要研究员和实践者。持续研究案例包括褚时健与褚橙品牌、浙商创业、新经济、5G等。熊财经作家考拉看着头部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超强企业和企业创新研究,案例包括腾讯、华为、吉利、横店、正泰等。着有《极地排水》、《极地排水》等畅销作品。大并购漩涡”与“华为终端战略”。目录自序,王者荣耀只是序幕书籍结构序幕:百余年见茅台第一章什么是茅台023茅台不一样039神秘茅台051茅台是一种象征067时间玫瑰077把工艺装进瓶子里第二章:茅台是如何成为茅台的095成长:等待爆发(1745-1977)114创业:茅台做到了(1978-1997)127激动:荣耀与梦想(1998-2011)151荣耀:站在高山之巅(2012-2020)第三章茅台做对的地方171筑护城河:你学不会茅台186向管理层求匠心:作坊是“活”的199传承与创新:古法与现代的大融合211品牌文化:讲好茅台故事223战略集中:做一篇葡萄酒文章第四章茅台的商业文明237农耕文明的延续247工匠精神:茅台酒的精神255新商业文明:茅台韧性268商业向善:茅台属于社会281可持续发展:打造大生态第五章茅台的未来之路与梦想293危机:黑天鹅与灰犀牛297机遇:茅台的时代选择309变化:当大象跳舞时323文化自信:未来茅台梦后记327致谢331这4个细节帮你辨别90%茅台假酒年底,假酒再次出现在市场上。拉头酒、打孔酒等回收瓶的造假让很多消费者感到厌恶,但市面上的假茅台酒大多是整套假货。最近被警方捣毁的几个假冒窝点就属于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回收造假的规模受到材料的限制,如果一个全面的假冒生产线开足马力,产量几乎没有上限。全套假冒茅台由于所有的材料都不是原厂生产的,所以瑕疵很多。1、看看塑料盖(1)看胶帽齿轮假茅台五角星的五个角没有对准齿轮间隙,而真茅台有一个角对着齿轮间隙。假酒的两个圆形齿轮槽之间有两个齿轮,真茅台之间有三个齿轮。(2)看看塑料瓶盖和秘密从2013年年中到现在,喷码中毛字的左边已经改成了一个缺口,任何一个缺口都是假酒。(3)新版飞天有一种新型秘境去年8月中旬,飞天茅台从国酒标改为贵酒标,更新了不少防伪秘籍。在防伪标识下,红色塑料帽上的MT中的“T”由旧圆形变为新方形。新版飞天胶盖上的“MOUTAI”,底部最后两个字母“A”和“I”连在一起,在灯光下非常明显。2、看背面标签上的物流编码(1)看物流码7号2009年2月23日,物流编码开始使用。7号的竖线有弧度,俗称肚7、直到2010年下半年,物流编码的7号竖线才改为直线,俗称直7、如果2011年后物流码还是7,那就是假酒。(2)看物流码格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物流代码标识的蓝色部分有清晰的网格。真正的茅台酒物流编码是由小蓝点排列成网格的。假茅台没有格子或者格子不清晰,或者格子是由蓝线组成的,需要仔细辨别。(3)看物流码贴检查物流码贴纸是否为黄色,如果整体为黄色,则为假酒。真酒物流码使用的纸张是雪白的,多年不退色不发黄。(4)看新版飞天有没有改版2019年8月中旬,物流编码上的“国酒茅台”字样变更为“贵州茅台”。自2020年3月起,物流码贵州国字中间的竖线将在荧光灯下点亮。�3、看有机代码查看是否引发了有机代码。2012年底,茅台酒厂开始使用有机编码。有机代码触感具有立体感,通过光的反射可以看到突起。如果有机代码摸起来是平的,那一定是假酒。4、看飞标看飞标右侧仙女手臂的位置。真酒飘带连续,假酒飘带多了一条线。飞天商标注册的“注”字。真酒书法以左右横线分隔,笔画呈橄榄形,两端细,中间粗;假酒的书法往往粗细相同,连在一起。飞天商标注册的“书”字。真酒书尾有勾,假酒书尾没有勾。...

    2022-04-28 假酒真酒区别 假酒真酒打一生肖

  • 《嘿我的手绘就是这么萌》小馒头工作室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嘿我的手绘就是这么萌》【作者】小馒头工作室编【丛书名】萌系手账简笔画教程【页数】151【出版社】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2【ISBN号】978-7-5591-1615-4【价格】46.80【参考文献】小馒头工作室编.嘿我的手绘就是这么萌.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2.图书封面:就是这么萌》内容提要:手绘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在轻松简单的过程中学会一须小技能。除了文字,画画也是一种治愈。这本书上手简单,不需要复杂烦琐的工具,也不需要你研究色卡,只需两三笔就能画出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风景。同时,这也是一本温暖治愈的简笔画教程,能让你随时随地画出属于你自己的小作品。不用拘泥于哪一种画风,不用纠结颜色和工具,更不用划分专业的技法,只需要找到一个方向去坚持,让这种坚持变成一种习惯,画画自然而然就会变成一件日常轻松的小事!《嘿我的手绘就是这么萌》内容试读萌系手Q账简笔画教程黑,的0会就是这么葫小慢头皇作室编给2S百d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沈阳·图书在版编目(CP)数据嘿,我的手绘就是这么萌/小馒头工作室编绘.一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2ISBN978-7-5591-1615-4I.①嘿…Ⅱ.①小…Ⅲ.①插图(绘画)一绘画技法V.①J218.5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272011号出版发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邮编:110003)印刷者:辽宁新华印务有限公司经销者:各地新华书店幅面尺寸:170mm×240mm印张:9.5字数:80千字出版时间:2021年2月第1版印刷时间:2021年2月第1次印刷责任编辑:张歌燕封面设计:小馒头工作室版式设计:小馒头工作室责任校对:徐跃书号:ISBN978-7-5591-1615-4定价:46.80元编辑电话:024-23284354E-mail:geya_zhag@163.com邮购热线:024-23284502前言总有人问我:热爱和喜次@的区别是什么?其实,孩童时鹃的自2,并不太懂什么,叫喜次。只记得加个年龄的百2很愿意花时间坐下来涂涂画画,小小的年2和身体,却有着不属于加个年2的安静。可能这就是所渭的热爱吧,或者说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从画画中得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积累”。没错,就是积累。除了百2动手多多练马,日常还会保存各类图片,无论是给画,的还是摄影的,聊怕是逛淘宝看见好看的东西都会存到手机里,其实这些都会成为日后灵感的来源。手给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在轻松简单的过程中学会一项小技能。除了文字,画画也是一种治愈。这本书上手简单,不需要复杂烦琐的工具,也不需要你所究色卡,只需两三笔就能画出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门景。同时,这也是一本温暖治愈的简笔画教程,能让你随时随地画出属于你百2的小作品。不用拘泥子聊一种画可,不用纠结颜色和工具,更不用划分专业的技法,只需要找到一个方向去坚持,让这种坐持变成一种惯,画画百然而然就会变成一件@常轻松的小事!希望大家却能坐持自2加一份热爱,不忘初心,勇敢前行!小馒头工作室2020年9月咕(《第一章线条和圆圈的组合>》目录来啦!8-你会画直线吗10-弯弯的线条12-曲线分割线13-创意小花边16-“点”的画法18-这么,多形状20-各种⊙可爱的图案0第二章第三章简单的萌物一日三餐24-画个特别的圆36-画些⊙爱的水果27-随手画个萌38-小小蔬菜29-数字大变身41-丰盛的早餐31-画出来的字母43-午餐吃什么46-水其淋和零食49-7迪蛋糕51-画杯昌泡的饮料···试读结束···...

    2022-04-28

  • 《玩的就是心计大全集 超值白金版》叶枫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玩的就是心计大全集超值白金版》【作者】叶枫著【页数】454【出版社】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01【ISBN号】978-7-5113-0827-6【价格】29.80【分类】人际关系学-通俗读物【参考文献格式】叶枫著.玩的就是心计大全集超值白金版.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01.《玩的就是心计大全集超值白金版》内容提要:做人没有心计,就会处处碰壁;做人没有心计,会让自己身处险境;做人没有心计,就会一生碌碌无为。本书从现实出发,最终又回到现实,它的每字每一句都来源于生活点滴,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从中找到为自己解决难题的方法。...

    2022-04-27 epub电子书下载 epub电子书制作软件

  •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在线阅读高清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评论:这就是战争的全部内容在线阅读战争是这样的:袁腾飞的战争史集(一战+二战+二战)是中国全景通俗解读战争的创举!袁腾飞潜伏三年,精心打造,专攻教材,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全套书籍,感兴趣的欢迎下载阅读关于作者袁腾飞:中国通俗历史演讲的领军人物,百万美元畅销书作家,引领新一代历史演讲,善于以幽默、犀利、灵活的语言方式讲述大量的历史知识。其独特的讲述历史的风格赢得了千万粉丝的热烈追捧,被读者朋友昵称为“袁先生”。畅销历史作品《这段历史很靠谱》和《战争就是这样》系列的作者。相关内容部分预览媒体评论●中国青年报:与过多的脚本式教学相比,袁腾飞致力于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他诙谐尖刻的讲述方式引起了争议,但袁腾飞认为,他的使命是普及历史知识,让它变得有趣。●广州日报:习惯了敬畏,听人严肃地讲历史,讲故事的好,就是非官方的历史,袁腾飞从历史中提取幽默,让人听可乐真的很少会沉迷于聆听。●《羊城晚报》:袁腾飞情愫火辣,京片清脆凶猛,切瓜切菜痛如老北京豆汁。●文汇报:无论是虚拟世界的网友还是现实课堂的学生,大家都*被袁腾飞所吸引,因为他把“死”的历史“活”了出来。●北京时报:沉着冷静的心态让袁腾飞对历史的热爱达到了极致。他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读者云雾山人:凭借扎实的功底和三部《本史可靠》的锤炼,袁先生的历史文风逐渐进入了完美的境界。一方面,文笔生动活泼,读起来赏心悦目;另一方面,写作的重点颇具意义,战争之外和背后的故事更增强了本书的现实意义。●读者陈翔陈76:袁腾飞的书我基本收藏了一整套。我儿子非常喜欢它。文字非常有趣。我儿子还提到了他对历史的兴趣,这很有价值!亮点总结在二战期间,波兰可以说是遭受了最严重的民族苦难。在各国平民死亡人数中,波兰名列前茅。但是不屈不挠的波兰人民组织了一个地下政府,不仅领导着一支强大的团队-抵抗运动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有法庭,可以发行公债,甚至还有基本的教育制度。这个地下政府还与伦敦的流亡政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意味着在波兰国家被苏德两名强盗勒死后,从上到下,仍然有效地领导着这个国家。随着战争的进行,解放的曙光已经出现,波兰地下政府正准备起义,与盟军合作解放波兰。当时在伦敦的流亡政府授权波兰地下领导人适时发动总起义,阻止德军在波兰作战,尤其是在首都华沙。苏联电台长期以来一直敦促波兰人发动总起义并承诺提供军事援助。7月29日,苏联莫斯科广播电台发出呼吁,呼吁华沙地下组织起义,加快解放进程。8月1日,华沙起义爆发。起义者从下午5:00开始袭击德军,很快,该市数百万居民卷入战斗,在3天内控制了该地区的大部分地区。但是,在兵力和武器上都占绝对优势的德军的压制下,起义军显然被打败了。于是,起义者请求附近的苏军支援。然而,一直号召波兰人全面起义的苏联广播电台却沉默了,不仅之前承诺的军事援助没有兑现,而且苏军也阻止了德军在华沙周边的进攻。丘吉尔和罗斯福得知华沙起义的消息后,多次致电斯大林,呼吁苏军支持起义,但均未得到回复。无奈之下,盟军不得不从通往华沙起义的航线上空投武器和食物。在执行任务的英美飞机投下补给后,有必要在附近的苏联领土上登陆和加油,但斯大林甚至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在他给丘吉尔和罗斯福的电报中,斯大林简单地将起义描述为“一个在华盛顿冒险夺取政权的犯罪集团”。孤立无援的华沙叛乱分子几乎赤手空拳地进行了一场绝望的斗争。德军从空中和地面疯狂进攻,飞机和坦克轰炸,从一个街区到另一个街区清除叛乱分子。德军建议起义者举行投降会谈,但被领导起义的波兰将军布尔科马罗夫斯基拒绝。为营救同胞,与苏军联手进攻的波军向德军发起猛攻,却被德军挡在城外。从地球上抹去华沙10月2日,华沙起义在63天后失败。...

    2022-04-18

  • 创意就是你的提款机pdf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创意是你的提款机:将创意推向市场的6个步骤”融合了作者近30年的行业经验、技巧、方法和案例研究。简介在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和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必须在企业内部创造创造力的旧商业理念已经过时,“开放式创新”应运而生。从跨国公司到小型企业,非常需要外来者带来具有创新性和敏锐市场意识的新产品。《创意是你的提款机:将创意推向市场的6个步骤》的内容是解释如何使用“开放式创新”来安全地许可你的创意并用你的头脑赚钱。作者SteheQi向我们介绍了他成功的秘诀6个步骤和一个完整的过程,即用开放式创新将个人创造力授权给企业,企业负责生产、营销、财务、物流等。创意产品一系列事务,即利用产业体系将个人创意推向市场的盈利模式。《创意是你的取款机:将创意推向市场的6个步骤》融合了作者近30年的行业经验、技巧、方法和案例。仔细阅读,你会发现,不用辞掉现在的工作,不用很多钱,一个简单的想法就能帮助你实现致富梦想,过上美好的生活。关于作者SteheChi,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和屡获殊荣的产品开发人员。他发明了许多产品,拥有超过20项授权理念和13项专利,并为授权公司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他与发明家联合会主席安德鲁·克鲁斯一起培训企业家和发明家已有10年时间,他的许多学生通过他教授的方法成功地将他们的想法变成了丰厚的收入。作为创新领域的杰出领军人物,Stehe还出现在美国的许多电视节目中,如《好主意》和真人秀节目《美国发明家》,并出现在美国举办的第14届独立发明中2009年9月专利商标局。在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创意是你的提款机df预览目录前言摩天效应Itroductio一个简单的想法将我带入了我梦想中的生活第1部分:简单而有创意的宝藏如何创造自己的梦想生活真的那么容易吗?我的创新之路欢迎来到创意的新世界开放式创新的魅力与机遇全局效应先到者获胜CEO或CIO,哪一个更适合您?独立制作简析许可第1步找到你的百万美元创意开放式创新的魅力与机遇在过去的10年里,我一直在教其他人如何授权他们的想法-现在轮到你了,现在正是最佳时机。借助互联网等新手段和方法,您不必担心原型设计或申请专利。特许经营从未如此简单。现代特许经营背后的驱动力是创新驱动的全球市场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任何规模和行业的公司都知道,无论是为了脱颖而出还是为了生存,他们都必须快速、持续地创新。研发费用高昂,经济资源紧缺,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很少有企业能够按照市场要求的速度开发生产所有产品。此外,即使是那些“内部人士”也不得不承认,许多最具创新性的想法都来自外部——比如你和我,以及实际购买和使用这些产品的人。如您所见,市场上的商品每年都呈指数增长。最后,与返回研发实验室并经历漫长、复杂和昂贵的开发过程相比,企业可以使用创意许可来更快、更经济地生产产品。这些产品通常基于一个简单的想法,通常是对现有产品的改进或增强。创意许可对公司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帮助他们降低研发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并获得乘数效应。从本质上讲,公司会找到愿意免费为他们制造产品的人。刚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我并不了解外部创意赋能或“开放式创新”的概念。如果是20年前,宝洁绝对不会给我这个机会。但现在,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公司宝洁公司却成为了“开放式创新”的先行者之一。九年前,宝洁设定了一个目标:从外部引进至少一半的新产品创意。几年后,它实现了这个目标。2009年,宝洁收到了100多个新产品创意。正如该公司负责开放式创新的副总裁JeffWeedma所说,“我们不在乎一个想法来自哪里,只要它注定要为我们服务。”...

    2022-04-17 宝洁开放式创新 宝洁开放式创新的启示

  • 爸爸妈妈,这就是我自己喜欢的!pdf免费阅读|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法国儿童绘本有很多教育智慧。爸爸妈妈,这就是我喜欢的!这是一本儿童绘本故事,法国百年出版社的经典童书,翻译成19种语言。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字都可能是你想对孩子说的!非常经典的儿童心理安慰绘本,非常适合妈妈和孩子一起阅读。爸爸妈妈,这是我最喜欢的PDF图片预览简介Archie今天早上输掉了他的网球比赛。他不服气,继续练习,但他的网球水平并没有明显提高。这让他很沮丧。“我无法抗争,”他告诉他的母亲。所以我妈妈带着阿奇去了郊区。在路上,他们发现了一只美丽的歌唱鸟,但这只鸟不会游泳。他们发现一只蝴蝶翩翩起舞,但蝴蝶却不会歌唱;他们还看到了一棵高大的苹果树,但苹果树没有。会飞……在妈妈的指导下,阿奇似乎明白了:人不可能什么都擅长,只要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和关心的事情,努力做好,就可以最终成功。关于作者阿斯特丽德·德斯波德斯哲学系毕业,目前兼职编辑,兼职写作。她为儿童写过有关宗教、哲学和故事的书籍。她的作品揭示了深刻的哲学基础,简单、深刻、意味深长。目前出版的有Led?er惊喜、Lego?terdePolioil、LeNo?ldePolioil和LeNo?ldePolioil。LeVoyaged'u仓鼠非凡(LeVoyaged'uhamterextraordiaire)。插图画家:宝琳·马丁一位当红儿童插画家,还与著名漫画家大卫B合作出版成人漫画。在她的作品中,从描绘情感到描绘场景,简洁利落的线条充满灵性,特别生动有趣。她曾与AtridDeiold合作过许多插画作品,包括“PolimaBoy”系列和“SurrieDier”。爸爸妈妈,这就是我看完后喜欢的样子在这本书中,语言非常符合父母的心理。他们平时想对孩子说却又没有机会说的话,也许每一句话都在这些书中。这本书以温和、坚定的答案帮助孩子建立心理安全感。家长一起大声朗读,建立孩子完整独立的人格,萌发旺盛的成长。书中的法式画风干净优雅,简洁流畅,哲学语言富有诗意、有力、丰富而深刻,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通过爱和自信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位置,内心变得坚强。...

    2022-04-16 苹果树上仅有花骨朵代表哪个阶段 苹果树简笔画

  • 扛住就是本事冯仑免费阅读免费版

    编辑点评:扛住就是本事冯仑免费阅读冯仑2020年新书。如何谈判、挣钱、经营、做决策、当领导者,5大主题45个实战锦囊,从成事的方法,到商业的底层逻辑,以终身学习的心态,勇敢应对焦虑和压力,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扛住就是本事冯仑2020的新作品,希望大家喜欢作者简介冯仑,男,1959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曾获中国西北大学经济学学士、中央党校法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学位。1984年至1990年,先后在中央党校、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海南省改革发展研究所任职。1991年创业之后投资成立万通集团。之后参与创建中国民生银行并长期出任该行的董事。2015年起任御风集团董事长。冯仑是公认的房地产行业的创新者和开拓者,始终积极推动行业进步。1999年,联合万科、建业等公司发起成立了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策略联盟(中城联盟),并担任第二任轮值主席。冯仑还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者,先后发起和创办多家著名的公益机构。2015年1月,参与创立湖畔大学并担任校董事会成员。2015年创立自媒体“冯仑风马牛,以公众号文章、视频、音频、图书等多形式为载体,倡导自由与创造的价值观,表达商人立场、讲述商人故事、传递商业智慧。相关内容部分预览内容简介如何把事做成,有哪些原则和方法?我们能做的事,究竟有没有边界?如何拥抱变化,找准机会?做管理,如何带团队,做决策?做经营,如何用小成本完成大任务?年轻人又该有怎样的心态?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在《扛住就是本事》中,作者冯仑回顾了自己60年的人生经历、30年的商海沉浮,梳理了一套关于人生和商业发展的方法论。全书分为5大主题,围绕成事方法、商业逻辑、经营思维、成败启示、成长心态,共45个实战锦囊,帮助读者掌握谈判、挣钱、决策、经营、终身成长的底层逻辑和方法,习得商业智慧,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算别人算不清的账,做成别人没做成的事。以终身学习的心态,勇敢应对焦虑和压力。扛住就是本事一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冯叔通过《扛住就是本事》这本书,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最开始看这本书,对这本书的名字很好奇,觉得冯叔难道是教我们怎么去扛事么。后来读了之后才知道,这本书有叫我们扛事的成分,但更多的是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在这本书中,冯叔向我们讲述了他人生60年的经历,30年的商海沉浮,以及在做人做事中悟出的道理。本书是一套关于人生和商业发展的方法论。主要围绕如何谈判、挣钱、经营、做决策、当领导者,从成事的方法到商业的底层逻辑,用增长思维,帮助读者习得商业智慧。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算别人算不清的帐,做成别人没做成的事。以终身学习的心态,勇敢应对焦虑和压力。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扛住”这一主题,切中要害,深得人心,也找到了我自身目前问题所在。扛住就是熬,就是比坚持在书中,冯叔告诉我们,扛住就是熬,就是跟同事、同行竞争者比坚持。谁更有毅力坚持,谁就更能够在最后的胜利中取胜。当你要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你希望它变得伟大,不用刻意去选择惊天动地的事情,你首相应当考虑的是你准备花多长时间。如果你做一件事,只有一时的热情,只有很短的时间准备,那你怎么也很难把这件事做得特别牛。因为做好任何时间都是需要长时间的投入的。从开始前的准备,再到开启事情,然后再到做好,最后做精,每一步都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再者,对于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如果你能够花几十年的时间去做,你也能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冯叔在书中就提到了很多温州商人,他们并不看重事情大小,对于选择的事情,长期坚持,最后出现了“纽扣大王”、“皮带大王”、“打火机大王”等等细微领域的领头羊。这些都是长时间坚持的结果,也就是熬的结果。扛住需要专注,减少决策当然了,要想做成某件事,光熬着,只是纯粹的坚持还不行,你还需要专注。专注才是做成一件事的关键。有个故事讲到,有个员工看到比自己晚进来的同事薪资都比自己高,于是,找上领导理论,说自己工作了十年了,为啥薪资还不如比自己晚来的员工。领导的回答是“有十年经验”跟“一年经验用了十年”,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人家是拥有了“十年经验”,而你只是“用一年经验用了十年”。这个故事虽然与专注没有多大关系,但它从侧面上,却告诉我们你花了很多时间在一个领域,并不能保证你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只有不断的专注,不断地投入,你在能力、经验上才能不断提高,才能成功。你在一个领域投入了很多时间,但你所花的时间只是混日子,并没有专注在做事情上,那你自然很难成功。因此,扛住需要专注,需要你选定一件事,然后不断的投入。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扛住,除了专注外,我们还应该减少自己决策的次数。你看那些“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人,有哪个最后是成功了的。决策是需要时间的,每一次的决策就会带来全新的开始,而每一次的开始都需要重新专注,重新适应,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成本的。不断的决策,不断的转变方向,自然你在一件事上的时间就很少,自然也就很难做到对所做事情的深入、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做出卓越。冯叔在专注这块,书中说到了“股神”巴菲特。作为巴菲特来说,他公司每年的收益增长平均下来,也才20%,很多公司的收益比他高得多,但为什么世界上就一个“股神”呢?那是因为巴菲特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在自己的领域,并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时刻调整自己的决策,因此,才保证了几十年一直不断的20%增长,成就现今的“股神”。这就是专注的魅力,也是减少决策的魅力。扛住离不开自律的保障除了上面说到的坚持、专注,以及减少决策外,要想通过扛住,取得成功,还离不开个人的自律。一个不自律的人,很难做到长时间的专注,更难面对外界的诱惑,进而经常决策。书中说到了万科创始人王石,说他是一个很自律的人。他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很认真的去做,很自律的去做。比如登珠峰的时候,在营地扎营时,别人看到半山腰景色很优美,会相继跑出来看景色,但王石为了保持氧气量,会呆在帐篷中,就是不出来,并且按时作息,保证了最后的登顶成功,而当时跑出来看风景的人,却因氧气不足,与顶峰失之交臂。正是他的这份自律,成就了他成为少数挑战“三极(南极、北极、珠峰)“成功的人。大家都知道彭于晏吧,也是一个很自律的人。我们看到了他在《邪不压正》健硕的身材,阳光的笑容,这是他自律后结果。就连当时导演姜文也评价,“彭于晏不是一般人,他可以这自律性非常强“。其中有场戏,彭于晏问:“导演,这场戏是不是要像李小龙一样?“姜文说:”是,腹肌人人都有,但你的皮下脂肪要瘦到6%。“彭于晏说:”给我点时间,我能做到“通过电影我们看到,他真的做到了。彭于晏通过自身的不断自律,在电影领域的不断投入,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要想扛住,那你就得自律,没有他法。只有扛住,才能化量变到质变用自身的自律作保障,长时间持续性专注于某件事,你才能通过“量变”向“质变”的转变。通过不断“质变”,进而走向最终的成功!这才是扛住的真正意义所在。...

    2022-04-10 冯仑商业智慧 冯仑的智慧

  • [日]田中正人/[日]香月孝史《惊呆了!原来这就是社会学》pdf电子书下载

    《惊呆了!原来这就是社会学》:一本人人都能读的社会学入门指南!清华大学副教授严飞、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钧鹏力荐!超萌漫画解析,干货满满!!带你走出混沌的日常,理解社会与人生。书名:惊呆了!原来这就是社会学作者:[日]田中正人/[日]香月孝史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原作名:社会学用語図鑑译者:刘晓晓出版年:2021-5-1页数:292类别:社会科学格式:df丛书:新经典文库·田中正人作品ISBN:9787544280914《惊呆了!原来这就是社会学》作者简介:田中正人1970年出生,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伦敦传媒学院,于MORNINGGARDEN公司从事平面设计,并担任图书策划和制作。香月孝史1980年出生,东京大学跨学科信息研究院博士,专攻文化社会学,从事以流行文化为主题的写作和批评。《惊呆了!原来这就是社会学》内容简介:风趣可爱的漫画×专业严谨的知识干货×清晰简洁的思维脉络一本轻松明快、人人都能读的社会学入门指南!从现代到当代,面向未来,社会学关键人物及其核心理念一目了然个人生活与社会历史之间有着怎样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本书画给你看!上至学科奠基人奥古斯特·孔德、埃米尔·涂尔干、格奥尔格·齐美尔、马克斯·韦伯,下至当代中流砥柱安东尼·吉登斯、乔治·瑞泽尔、齐格蒙特·鲍曼,76位重要的社会思想家超萌登场从炫耀性消费到文化资本,从社会失范到风险社会,从公共人的衰落到诸众的崛起,超过300个重要社会学概念,轻松get!...

    2022-04-08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斯韦伯

  • 陈年喜《活着就是冲天一喊》pdf电子书下载

    《活着就是冲天一喊》:《活着就是冲天一喊》登上《纽约时报》,入选新浪好书榜、华文好书榜、文学报好书榜、中华读书报好书榜。书名:活着就是冲天一喊作者:陈年喜出版社:台海出版社出版年:2021-6-25页数:268类别:当代随笔格式:df/eu/moi丛书:真故ISBN:9787516829950《活着就是冲天一喊》作者简介:陈年喜,矿工诗人。《活着就是冲天一喊》是其首部非虚构故事集。他的作品重振了《诗经》的民间叙事传统,以苍凉细腻的笔触,呈现了中国人悲怆又炽烈的生命力。茅盾文学奖评委张莉评论说,陈年喜的散文和那些名家放在一起毫不逊色。“天赋好,语言好,靠一种天性。”《活着就是冲天一喊》内容简介:作为巷道爆破工,陈年喜深潜于大地5000米深处,用炸药和风镐轰开山体,凿出金、银、铜、铁、镍。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是王二、德成、小渣子等同样低微的命运。后来有的人在爆炸中跑成一蓬血雾,有的被气浪削成了两半,只有他相对幸运,只留下颈椎错位,尘肺病,还有一只失聪的右耳。翻开《活着就是冲天一喊》,这些悲怆炽烈的生命逐一呈现在你的面前。艰辛的劳绩,无常的生死,每一个故事,都像陈年喜在矿山深处敲下的石头一般坚硬,炫黑。...

    2022-04-08 活着就是冲天一喊 活着就是冲天一喊在线阅读

  • 《三年就是一辈子》

    书名:三年就是一辈子作者:徐军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9类别:哲学书籍格式:df/eu/moiESBN:9787531743392作者简介《三年是一生》:徐军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金融行业高级讲师、高级顾问,曾任多个银行项目首席顾问,现任深圳市宝安区桂银村银行社区银行营销总监、个人金融部总经理。他相信时间的力量,在奋斗的道路上与时间交朋友,最终将努力提高为能力。《三年就是一辈子》内容简介:一个人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才能从新人成长为社会的骨干人才。对于年轻人来说,工作的前三年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掌握这三年,完善优秀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本书共有十章,包括:目标选择、建立联系、时间管理、情绪控制、团队合作、深度学习等年轻人成长和成功的技能。本书旨在帮助年轻人找到生活的方向,并提供可行的努力方法,传达积极进取的斗争精神。...

    2022-04-05 年轻人的发展方向 年轻人的方向在哪里

  • [每天读本书]《西西弗神话》生存本身就是对荒诞的反抗

  • 好父母就是好老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2022-04-02

  • 《好父母就是好老师》(pdf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李少聪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好父母就是好老师试读:前言一位教育家曾说:“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生活中,我们总是一边羡慕那些培养出了有成就的孩子的父母,一边慨叹自己的孩子怎么如此不争气。其实,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在教育中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用错了哪些教育方法。妈妈们心目中“最牛的母亲”尹建莉的女儿曾两次跳级,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在个性品格方面也是自主自立、乐于助人。尹建莉女士的一位老同学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后说:“我原来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间的差别。自从看到你的这些文章,才发现这差别原来是我和你之间——作为母亲,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相信这句话说出了很多父母的心声:如今的孩子都是在糖罐里长大的,不缺吃、不少穿,但怎么越来越难管?我们还要自问,我们是在养活孩子还是在教育孩子?我们是否一直停留在让孩子吃饱穿暖的层面上止步不前?我们是否只顾担心孩子玩水弄湿了衣服会感冒,却不曾关注孩子戏水获得的快乐只怕孩子摔倒、磕碰而一路呵护、万般叮咛,却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机会只顾对孩子的成绩指手画脚,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在世界上所有的工作中,最难做的工作是为人父母,但这也是最伟大的工作。因为你将借此决定一个孩子的未来和命运。当然,没有天生的好父母,父母也需要不断学习、成长。教育其实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父母只有自身不断地学习、成长,才能使自己成为孩子的人生导师,以最好的状态,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给孩子装上成长的发动机。那么,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又该向谁学习?当然是那些教出了优秀孩子的父母们。他们的经验也许无法照搬,但至少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好父母就是好老师》。在本书中,我们认真选取了近百位名人的成长故事或其育子经历,如默多克、海明威、林肯、宋氏三姐妹、洛克菲勒、富兰克林等,他们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和他们父母的教育是完全分不开的。本书通过这些激励人心而又令人深思的名人成长故事,从爱的教育、情商教育、习惯教育、能力教育等8个方面,生动介绍了父母如何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性格坚韧、能力完善的人,为其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只有失败的父母,没有平庸的孩子。只要教育得当,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材。这绝不是痴心妄想,只要家长付出努力,孩子的人生就会打下更好的基础。真心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年轻的父母们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最终真正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好老师。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张恒、李尚芳子、李成坤、胡俊、丁修山、刘曼、刘冲、徐芳、王恩聪、聂震岗、刘悦、赵会会、金东东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全书由李少聪统撰定稿。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漏之处,希望各位读者不吝指正。第一章爱的教育1.默多克之母:“不近人情”的教育对花不应该只是叹赏、亲吻,要拿起锹铲、剪刀、喷壶,还要准备巴黎绿(一种杀虫剂)。——马卡连柯鲁伯特·默多克是世界著名的传媒大亨,1931年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默多克的母亲伊丽莎白曾是一位优秀的演员,为人很有主见,在对儿子默多克的教育上也有自己的一整套规划。为了不让默多克养成大多数富家子弟任性和娇气的习气,也为了不让孩子从小养成习惯依赖的心理,母亲伊丽莎白专门为默多克在花园里盖了一间小木屋,并且让他一年四季除了冬季都要一个人住在里面。于是,每天太阳下山后,母亲都会要求小默多克去花园的小木屋里睡觉。开始时,小默多克非常不习惯,对于母亲的这一要求毫不理解,每次都会大喊大叫哭闹不止。但这对于意志坚定的母亲来说没有任何作用,母亲只是板着脸把小默多克拒之门外,毫无办法的小默多克只好接受这个小木屋。渐渐地,默多克开始喜欢上了这间小木屋,到后来每天不用催促,自己就会主动走进小木屋,独自面对黑暗,面对时不时就会飞进来的萤火虫。开始时,心疼儿子的父亲曾想让小默多克搬回大屋睡觉。但是默多克的母亲坚决地拒绝了他,说:“这是对他的一种性格锻炼,咱们的儿子不仅仅要适应黑暗的环境,他还要适应独处,学会独自面对未知的生活,这样会让他变得更勇敢、自立自强,不会依赖别人。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溺爱默多克只会害了他,他的独立性会越来越差,如果不是这样,他将很难面对未来环境的变化,也不可能有足够的能力好好生存下去。”就这样,默多克一个人在小木屋里一住就是好几年。在默多克10岁的时候,他又被母亲送到了寄宿学校去生活。父亲再次反对无效,伊丽莎白的想法是,寄宿学校的生活能教会儿子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有助于培养儿子无私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品质。这对他将来的成长是绝对有益的。到了学校的默多克由于从小养成的独立勇敢的性格,受到了很多同学的欢迎。他开始积极地参加校园活动和学生社团,并渐渐成为令人瞩目的风云人物,还担任了校报的编辑,这为他后来的媒介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默多克取得成功后,谈及母亲对他的影响时,非常中肯地说道:“我想她的严格要求使我懂得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财富要靠自己去创造,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完成。”写给父母的话一位教育家曾说:“溺爱的双亲应该记住:每样事都替孩子做,不希望孩子做任何事,这是对他有害的,孩子通常不需要娇养,他们要能尽职负责,过度的溺爱与娇养是对孩子的侮辱。”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孩子就像一棵幼小的树苗,父母不仅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土壤、养料和水分,还要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修剪,剔除多余和无用的枝蔓,如此这棵小树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是一种负责任的、理智的爱,那么父母如何才能做到呢?(1)坚持原则,不轻易向孩子妥协美国洛杉矶的一位大学教授曾出了本书,名为《父母要敢于对孩子说“不”并坚持到底》,其中写到了美国人管教孩子的方法,例如,今天带孩子去超市,只能花10美元,超过10美元绝对不能花或者带孩子与朋友聚餐之前告诉孩子,到那儿以后你不能点菜,上什么吃什么,不许乱要东西,你要是表现得不礼貌,爸爸或妈妈就要把你送回家。但坚持原则,并不那么容易,孩子常常会使用各种方式迫使父母妥协,例如大哭,在众人面前坐在地上耍赖等。如果你因为觉得丢脸而向孩子妥协,那么下一次,孩子就会故技重施。所以,对父母来说,最难的是说到做到,绝不随便改主意。(2)严格管教,不要不教而诛不教而诛就是父母平时不教育孩子,在孩子犯了错误后,不管三七二十一便痛斥一顿。虽然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但父母应在孩子犯错后保持理智,先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例如,孩子因为没考好,私自虚报了分数。父母先别急着发火、夸大孩子说谎的事实,而应该耐心分析、寻找原因。如果孩子撒谎的原因是害怕父母的责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父母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在批评孩子的同时,父母也应该进行自我反省。(3)严格应有分寸、有尺度父母不能随心所欲地苛求孩子,应从实际出发,提出的目标应是孩子经过一定努力能够达到的。如果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就成了苛责,这种严格就起不到积极的作用。(4)严格应与尊重相结合孩子出现缺点、过失和错误,当然要批评、教育,但也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更不能用打骂的方法不能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地批评训斥,特别不要当外人的面训斥、惩戒孩子,这样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批评要讲道理、以理服人,不能压服。即便孩子身上有很多缺点、毛病,父母也不应对孩子表现出歧视、嘲讽的口吻,那样只会让孩子丧失自尊心、上进心,导致其破罐破摔。2.李嘉诚教子:做“狠心”的爸爸“望子成龙”之心人人皆有,但空怀一副慈爱心肠并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许多父母教子的失败就在于不能够“忍心”。教育孩子要“忍心”,这样孩子们才能自立而成才。——李嘉诚李家兄弟小时候在香港的一所顶级小学上学,在这所顶级名校里,许多孩子都是富家子弟,娇生惯养,每天车接车送,满身名牌,可李嘉诚却让两个孩子每天挤电车上下学。这让两个孩子经常闷闷不乐,不能理解父亲的行为。有一次兄弟俩终于忍不住向父亲发问:“为什么别的同学都有私家车专程接送,而您却不让家里的司机接送我们呢?”听到兄弟俩的质疑,李嘉诚笑着解释说:“在电车或者巴士上,你们才能见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能够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而坐在私家车里,你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会懂得。”李嘉诚给孩子的零花钱极少,以至于让两个孩子怀疑自己的父亲是否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富有。不过这也让两个孩子懂得了安逸和奢侈并不是生活的常态,勤俭节约才是自己应有的品质。在李嘉诚的教育下,两个儿子的零花钱都是自己在课余时间做兼职,通过当杂工、侍应生挣来的。每逢星期日,兄弟俩都到高尔夫球场去做球童,背着大皮袋跑来跑去,通过自己的劳动,领取一份收入,而李嘉诚也并不觉得自己的儿子做球童有什么丢人的,反而觉得很高兴,他时常说:“如果孩子能这样发展下去,将来准有出息。”毕业后,他们向父亲表示想要在他的公司里任职,干一番事业。李嘉诚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请求。他对兄弟俩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二十个我也能安排下,但是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你们还是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吧。”结果,这两个孩子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做投资银行。让李嘉诚欣慰的是,他们竟然把公司和银行都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写给父母的话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一所小学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去乡下体验生活,一位学生的父亲怕孩子受不了,竟然请了假,骑着车远远地跟在学校队伍的后面。到了晚上,老师查铺时发现床底下有个人,叫出来一看,原来是那位学生的父亲。这位父亲说,孩子第一次出远门,不放心,怕他晚上睡觉从床上掉下来。这番话弄得老师哭笑不得。舍不得孩子吃一点苦,这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害孩子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失去面对挫折的勇气。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有大小、阔狭之分。那种唯恐对孩子管得不细、捆得不牢的爱是渺小、狭隘的爱而主动让孩子多吃苦、多历练,养成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生存能力的爱,才是宏大、广阔的爱。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为了让孩子以后能够幸福,父母应该主动让孩子学会吃苦。(1)吃苦教育从小开始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对他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等大了,孩子自然会知道什么是苦。有专家指出,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和年龄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相反,如果能在孩子小时候给他们灌输不怕苦的思想,将会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孩子小时候就培养他自己收拾东西、整理东西的能力。适当让他们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2)把吃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吃苦教育不是一本正经地对孩子说:“今天,我就要让你尝尝吃苦的味道。”这种吃苦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正确的做法是把吃苦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例如,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给孩子安排一定的自理任务,孩子能做的,父母绝不要包办代劳。(3)吃苦不等于“受虐”让孩子吃苦不是让孩子“受虐”。一些家长知道了吃苦的好处,就“逼”着孩子去参加一些“吃苦”夏令营,而不管孩子是否乐意。父母的逼迫,会让孩子意识到吃苦是父母给自己的一种惩罚,心里会强化这种“负意识”。孩子的忍耐力因此降到最低,这等于还没出征就失败了。吃苦教育,“虎妈”、“狼爸”、“鹰爸”的方式不足学。家长需先估量孩子吃苦之力而后再行吃苦之教,需尊重孩子意愿而不能搞强迫命令。3.海明威之父:放开孩子的手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陈鹤琴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父亲既是一位杰出的乡村医生,又是一个热爱自然界的人,尤其热衷于钓鱼和打猎。那时,他们居住在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的橡树园镇,父亲的兴趣和爱好对儿子产生了很大影响。老海明威经常和儿子一起钓鱼和打猎。有时候,也带着他去出诊,他们一起穿越茂密的森林,蹚过哗哗的流水,去拜访那些散落的村庄。眼前的一切对小海明威来说是那么新奇而又有趣,使得他大开眼界,也让他迷恋上了美丽的大自然。而经过长途跋涉,小海明威的体力和意志不仅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增长了不少见识。于是,每当父亲出诊或者出门打猎、钓鱼的时候,小海明威都会拉着爸爸的衣服央求着一起去。渐渐地,小海明威彻底成了父亲的小“跟屁虫”。之后,老海明威觉得这种依赖对儿子成长不利,就在小海明威4岁那年,当他再一次缠着父亲带他外出的时候,父亲拒绝了他的请求。小海明威不理解,就问父亲:“是我做错了什么吗?”父亲扶着他的肩膀,严肃地说:“孩子,你没有做错什么。爸爸只是想让你自己去活动,不要总是跟着我!”然后,他给了小海明威一根鱼竿,并鼓励他说:“大胆去玩自己的吧!你肯定行!”从此,小海明威开始一个人在山林和水边玩耍。后来,等小海明威长大些,父亲又给了他一杆猎枪。在父亲的鼓励和引导下,小海明威很快就迷恋并擅长于钓鱼、打猎以及探险。海明威由此养成的独立勇敢的性格也伴随了他一生,并对他走上文学道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终,在父亲的信任和鼓励下,海明威健康长大,并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了小说创作中,在丰富的人生阅历的帮助下,海明威创作出多部杰出的作品。写给父母的话孩子学走路的时候,许多家长千方百计地在旁边保护着,舍不得放手,生怕他摔倒。其实,孩子学习走路,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帮助孩子进餐、如厕、收拾玩具,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等,这种太过仔细的呵护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杀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天起,他就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应满足他尝试、冒险的需求,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1)满足孩子“自己来”的愿望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动手,孩子从3岁开始,自立的愿望就非常强烈,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干。父母不要担心他们会把事情搞砸而不允许他去做,而应支持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例如,允许孩子自己洗小手帕,父母可以在旁边看护着,同时教他方法,让他多练习,自然就能学会了。(2)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到的就要让他自己做,如自己洗脸刷牙、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整理衣物等,父母可在旁边给予一定的指导。当孩子做的不尽如人意时,父母也不能急躁或动怜悯之心。(3)让孩子学习做家务孩子一会走就有帮助妈妈的愿望,两岁的孩子就会帮大人拿东西、跑跑腿儿。所以,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学做家务,先从小事做起,例如抹桌子、扫地、倒垃圾等,这些小小的家务事,即使孩子干不好,也不能放弃父母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整理书架、书桌,自己布置房间等。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家里也有工作,也有任务,久而久之,孩子有了这种意识,就会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了。(4)让孩子自己体验失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数父母都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失败,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孤军奋战。其实,失败也是孩子的权利,失败也是一种人生体验。人都是在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中长大的。所以,失败的经验往往要比成功的经验更有价值,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4.马克·吐温:对孩子适当惩罚我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伪教育。——孙云晓马克·吐温对孩子的教育就像他写的小说一样,充满了幽默、轻松的情趣,马克·吐温从来不摆出一副做长辈的架子,从不严厉训斥女儿,父母和女儿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平等、民主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家庭中总洋溢着和睦融洽的气氛。但是在孩子有了过失时,马克·吐温也决不姑息,他会让孩子们记住教训,不再重犯。只是,马克·吐温惩罚女儿的方式与众不同,但是却非常奏效。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马克·吐温夫妇想带着孩子们到农庄度假。一家人都非常向往着能坐在堆满干草的大车上,缓缓地向郊外行驶,一路上欢声笑语,还可以饱览美丽的田园风光,这是多么惬意的时刻啊,因此,马克·吐温和孩子们都非常兴奋,等待着出发的那一刻。可是就在大车出发前,出了一点小差错,大女儿苏西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动手把妹妹打得哇哇大哭,这在马克·吐温的家里是明令禁止的事情。事后,苏西主动向母亲承认错误,按照马克·吐温制定的家规,苏西必须受到惩罚。但是惩罚的方式可以让女儿自己提出来,母亲同意后,就可以施行。犹豫了很久,苏西终于下了决心以不坐干草车为惩罚,她对母亲说:“今天我不坐干草车了,它会让我永远记住,不再重犯今天的错误。”苏西在以后的日子里果然没有再犯这样的错误,并且对妹妹非常呵护。马克·吐温非常理解女儿自己决定的受罚方式对她究竟有多大的分量,他后来在回忆这件事时说:“并不是我让苏西做这件事的,想起可怜的苏西失去了坐干草车的机会,至今仍让我感到痛苦——即使在26年后的今天。”写给父母的话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但如果没有惩罚,吃再多的堑,也不能长智。一提到惩罚,很多父母往往联想到打骂等体罚手段,但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或变相体罚,更不是心灵伤害和人格歧视。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适度的惩罚可以使孩子把自己的错误行为与这种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联系起来,从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好的行为习惯。适当的惩罚也是对孩子的爱,但惩罚远远不是打几下屁股那么简单,惩罚是一门艺术。教育专家指出,惩罚需要有技巧地实施。(1)惩罚要以尊重为前提,不可伤害孩子的尊严在日本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虽然很严厉,但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犯错,父母一般不会当众处罚孩子,以防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一般来说,两岁以上的孩子,就不要当众惩罚。特别要依据孩子的气质特点对孩子给予适当惩罚,对于敏感的孩子不能惩罚得过于严厉。(2)惩罚应及时一旦发现孩子的行为有错,只要情况许可,应立即给予相应的惩罚。不要说什么“等你爸爸回来再说”、“你妈回来后让她管教你”。如果不能及时惩罚,一般就不要再惩罚了。孩子的思维简单,忘得也快,如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情加起来一起惩罚,效果就会大打折扣。(3)要在适宜的时间惩罚不宜在饭前、饭后训斥孩子,这样容易影响孩子的食欲,情绪。(4)一次只说一件事惩罚要就事论事,不要把之前的事儿再翻出来。(5)讲清楚理由要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惩罚他,他错在哪里。(6)不要说气话,比如说一些“你气死我了,早知道就不该生你”之类的话,这样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7)不要太频繁该惩罚就惩罚,但次数不可过多,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阻止儿童不正确的行为方面,惩罚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教育不可一味赏识也不能一味惩罚,唯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有人说,没有批评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批评也是一种爱。5.爱子有道,深切关心——梁启超的教子艺术没有人会像现在这个孩子那样爱我们。要我们陪,跟我们一起吃,一起睡,等等。如果不是爱,儿童还会因为什么,一醒过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蒙特梭利梁启超非常爱自己的子女,他在给儿女讲做人的道理的同时,更注重关心他们的生活细节。儿女们上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看什么课外书,如何保养身体,如何培养业余爱好,如何修身养性,如何劳逸结合等,他都会一一指导,详细叮嘱。比如,二女儿梁思庄在加拿大留学时想家,他先是认真开导,之后又费尽心思,亲手裱糊了一个他写的条幅,取名“千里一笑”,赠给思庄。思庄在加拿大时,开始英语很差,有一次考试排到了十几名,心情沮丧。梁启超得知后,立即致信好言劝慰,鼓励女儿不要灰心,要奋发图强。后来梁思庄为尽快入大学着急,梁启超立即致信开导说:“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爷,总要把墙基筑得越厚越好。你若见别的同学都入大学,便自己着急,那便是‘孩子气爷了。”1923年梁思成因车祸受伤住院,梁启超在生活上细心照顾,让梁思成安下心来,不要担心,还指导他读书,表示在增长知识之余还可以消磨在病榻上的时光。他在给梁思成的信中说:“吾欲汝以在院两月中取《论语》、《孟子》,温习谙诵,务能略举其辞,尤于其中有益修身之文句,细加玩味,次则将《左传》、《战国策》全部浏览一遍,可益神智,且助文采也。更有余日读《荀子》则益善。”梁启超对子女没有任何说教和指责,只有循循善诱,给子女的每封信中都充满了真挚的爱和关心,这种爱和关心让他的子女体会到一种力量,一种积极向上的充满着父爱的力量。写给父母的话2013年的一则新闻曾引来很多人的关注,尤其是有孩子的家长。新闻说一个7岁小女孩的父亲第一次送女儿上小学,只记得女儿在威海路一所学校上学,结果将孩子送错了学校。这也许只是一个无心的失误,但现实中真的有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所在学校的位置,甚至不知道孩子读几年级了。每日忙于工作,让很多家长陪伴孩子、关爱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一些在都市里奔波的父母,由于没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甚至不得不把孩子送回老家,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也许我们都忽略了,童年的孩子最渴望的不是值得炫耀的高档玩具,而是父母实实在在的一个拥抱,那些显得啰唆的叮咛,之后回忆起来都是温暖的爱。有位父亲在网络上发帖说:“我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睡着了我睡着时,孩子已经上学了。就这样,我在庸常的麻木中,错过了陪伴孩子的好时光。当孩子长大成人时,我才发现,我和他有点陌生。”所以,作为父母,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给孩子一些关心。(1)每天至少抽出10分钟陪伴孩子教育学家认为,父母应该经常回家和孩子一起吃晚饭、周末陪孩子做游戏、带孩子逛公园,等等。如果你觉得自己很难有大块的时间来陪孩子,那么你就给自己制订计划,每天至少陪孩子10分钟。即便是只有10分钟的关注和爱护,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2)了解孩子的日程安排当孩子逐渐长大,就会对自己的时间做出安排。如果你对此不闻不问,会让他觉得你对他毫不关心。父母应了解并知道他们的时间表,以及他们的朋友和老师,这样你就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向他提问题:“你和佳佳今天一起午餐了吗?”或“你昨天排练的圣诞节目还顺利吗?”而不是问他:“你今天做了什么?”(3)认真聆听和询问如果你不得不将孩子送到老家,让爷爷奶奶照顾,那么你至少每天都要抽出几分钟和他通电话,与他在电话里交谈,并且认真地听他说身边的事。电话里不要只关心他的考试分数,而要多和他谈谈最近是否遇到了什么麻烦,或有哪些开心的事。每天忙忙碌碌的父母们不要忘记,相对于高档玩具,孩子更需要的是关爱亲情也不同于商品,不是投入的钱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培养孩子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是时间与精力,而不只是金钱。6.包容孩子的错误——史蒂芬所受的教育孩子有一些错误,完全是因为孩子的肌肉还没有发育到可以运用自如的地步。很多方面,他们和大人不一样。比如孩子摔碗,难道这些值不了多少钱的东西,比对孩子的训练还珍贵吗?——蒙特梭利科学家史蒂芬·葛雷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尝试自己从冰箱里拿牛奶,没想到瓶子太滑,或者是因为自己力气太小,结果牛奶瓶掉到地上,摔碎了,牛奶洒了一地。史蒂芬知道自己闯祸了,吓得一声也不敢吭,等着妈妈批评惩罚他。但没想到,妈妈看到这一切后,反而说:“哇,你太能干了,竟然能把奶瓶摔成这样,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奶水坑呢!在我清理它之前,你要不要在牛奶里玩几分钟?”小史蒂芬见妈妈没发火,可高兴坏了。妈妈把地上的碎玻璃打扫走,他蹲在地上研究了一番在地上开花的牛奶,它们分散成各种形状,倒是蛮有意思的。等他研究够了,妈妈一边清理地上的牛奶,一边说:“你拿奶瓶的实验失败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为什么失败吧。你拿个瓶子装满水后,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个很好的搬运方法,使瓶子不会掉到地上。”小史蒂芬这次又试了一试,发现如果他用双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瓶子就不会轻易掉下。后来,成年后的史蒂芬·葛雷回忆说,从那年起,他不再害怕错误,因为错误只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科学实验也是如此。实验失败没有什么值得隐瞒的,即使出错的原因在于我们自己,我们还是会从失败中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妈妈一次看似不经意的宽容,却成就了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写给父母的话孩子的成长都是伴随着错误的,在孩子犯错时父母予以指责、打骂,不仅会让孩子内心的愧疚消失,使其对错误变得心安理得,甚至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他们以后故意犯错。指责还会使孩子为了逃避犯错而不敢尝试,有的孩子犯错后为了逃避打骂,甚至学会了撒谎。那么,孩子犯错后,我们具体该怎么办呢?(1)对孩子要求不要太苛刻在亲子关系中,没有什么比“不准犯错”更具伤害力的了。如果孩子不慎犯一次错,家长就将他所有的优点全盘否定,这不仅不公平,也会让孩子变得做什么事都战战兢兢、惶恐不安,生怕犯错。所以,不要做完美主义父母,别强迫孩子做什么事都完美无缺,他有犯错误的权力。如果孩子犯了无伤大雅的小错,爸爸妈妈大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让孩子知道事情的后果,以后孩子自然就会注意不再犯错了。(2)听听孩子犯错的原因孩子犯了错,与其不问青红皂白地指责一番,不如耐心问明原因,然后再细心教育。例如,当孩子拿了家里的钱,家长不要一下子想到“偷”这个层面,认为孩子变坏了就教训孩子,而要耐心询问孩子为什么拿钱。孩子讲明原因后,家长就要根据情况分析,告诉孩子以后应该怎么做,或者家长在零花钱上做一些改变,避免孩子以后出现这种行为。借这个机会,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讲偷的问题,例如,怎么做是偷,为什么不可以偷,偷会带来哪些不良后果等。(3)不过度埋怨孩子孩子做错了事情,本身就已经很伤心或很恐惧了,家长如果再不断埋怨孩子,只会加剧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紧张、焦虑,只顾害怕了,如何改正就顾不上了。此外,有的孩子还会产生反感情绪,形成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4)让孩子知道你像以前一样爱他当孩子犯了错,你已惩罚完孩子,一定不要让孩子感觉你对他的爱减少了。例如,你惩罚完孩子有好长一段时间不理他。既然你已经宽恕了他,就要让他知道你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一位父亲是这样做的,他惩罚完孩子之后,会立即抱抱孩子,或对他说:“我爱你,宝贝。”孩子犯了错,上帝都会原谅。美玉也有瑕疵,更何况孩子?要宽容孩子的缺点,这样,你不仅会让孩子更好地改掉缺点,还会发现孩子更多的优点。7.顺其自然,尽力不要给孩子打击——鲁迅教子成人无法直接帮助儿童成长,因为那是自然而成的过程但是成人必须懂得细心地助力这个目标的实现,也就是提供儿童成长所必要的而他自己却无法取得的资源。——蒙特梭利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曾经说过:“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中写道:“曾有许多人问过我,父亲是否像三味书屋里的寿老师那样对我进行教育?比如在家吃偏饭,搞各种形式的单独授课,每天亲自检查督促作业,询问考试成绩还另请家庭教师,辅导我练书法、学乐器或在写作、待客之余,给我讲唐诗宋词、童话典故之类,以启迪我的智慧。总之,凡是当今父母们想到的种种教子之方,都想在我这里得到印证。我的答复却每每使对方失望。因为父亲对我的教育,就是母亲在《鲁迅先生与海婴》里讲到的那样,‘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爷。”有一天,鲁迅从饭馆里买来几个菜,在家里请朋友吃饭。桌上摆了一盘鱼丸子,海婴面前也放了一小碟,小孩子好动,就先夹了一个尝尝,但是他发现不新鲜,就吐了出来,向大家反映。大家从大盘中夹来尝了尝,都说是新鲜的,以为是孩子胡闹就不去理他。但鲁迅却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意见,把海婴碟子里的夹来尝了尝,果然味道变了,赶紧吐了出来。鲁迅说:“孩子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还有一次,周海婴赖着不肯去学校,几个小同学来家找他,父亲用报纸卷假意要打他屁股。但是,待他了解了原因之后,便让母亲向教师请假,并向同学解释:“周海婴的确不是赖学,是因气喘病发作,需要在家休息,你们在街上也看到的,他还去过医院呢。”这才解了小同学堵在他们家门口大唱“周海婴,赖学精,看见先生难为情……”的尴尬局面,小同学们终于和他友好如初。周海婴小时候的玩具不少,但凡能拆的都被他拆了一遍。除了那种木质的实心玩具,周海婴的玩具没几件能完整活动的。但他的父母从不阻止他,如此一来,他更加胆大,居然把父亲送他的留声机拆了,把齿轮当舵轮旋转着玩,弄得满手油污,父亲也没责备他。后来,他又把父亲送给母亲的日本缝纫机拆开装拢,装拢又拆开。周海婴偶尔也挨打,但父亲都只是虚张声势,吓唬一下而已。1936年1月,鲁迅去世前半年在给祖母的信中也说:“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又说:“有时是肯听话的,也讲道理的,所以近一年来,不但不挨打,也不大挨骂了。”1936年9月5日,鲁迅临去世时留下了一段著名的遗言,收在《且介亭杂文末篇》中。对于儿子的未来,他写道:“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这更加体现了鲁迅对儿子不苛求、顺其自然的态度。写给父母的话也许有人会反驳,在这个复杂的社会,教育孩子能顺其自然吗?要说的是,这里说的顺其自然不是放羊式的教育,而是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苛求孩子成为那凤毛麟角的1%。德国人卢安克写了一本书叫《与孩子的天性合作》,其实他个人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68年9月,卢安克出生在德国汉堡。小时候,他跟双胞胎哥哥都性格孤僻,不管别的小孩怎么欺负他们,都不反抗。为了两个孩子,他们45岁的父亲放弃了收入优厚的工程师工作,到一所华德福学校当老师,然后用华德福的理念教育孩子。这样,卢安克被父母送进一所不用考试的学校,课本都是孩子自己写的。他说:“我的父母和老师没有把我当成傻瓜,没有让我做那种用来考傻瓜的练习题,比如说‘用直线把词语连接起来爷。这种练习只是把一个人有创造能力的思维变得标准化。第二个原因是,我的父母和老师没有把我当成聪明人,没有过早地开发我的智力。”后来,卢安克参加中考,因为外语不及格而失败,之后去了一家小帆船工厂做学徒,自己设计帆船,参加国际帆船比赛。再后来,他通过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打动了教授,未经过高考,进入汉堡美术学院。毕业后,他不想为了工作赚钱而失去自由,所以随着兴趣漂流,他来到中国的偏远山区。很多人都搞不懂卢安克为什么不赚钱、不结婚,卢安克的父母却选择了理解他,支持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样地,他的哥哥、妹妹都从事着自己喜欢的、类似于志愿者的工作。在家人眼里,卢安克根本就不是失败者,当然,更重要的是,卢安克认为自己在从事自己最喜欢、能让自己更自由、更快乐的事情,而这恰恰是生命价值最大化的体现。也许我们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成为卢安克,但我们难道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发自内心的快乐吗?首先应让孩子成人,然后才是成才,让孩子快乐地生活才是给孩子的真正意义上的爱!不要迷恋成龙成凤,那只是个容易误人的传说。8.尊重孩子的选择——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育子法则儿童通过自立获得身体的独立通过自由选择获得意志上的独立通过没有干扰的独立工作获得思想上的独立。——蒙特梭利梅兰芳是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他非常注重尊重孩子的想法,无论是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他们一生的道路上,梅兰芳从来都是只给予建议,并孜孜教导,坚持让孩子自己选择,而不是强加给孩子自己希望的东西。当时,戏剧界流行子承父业,大家都以为梅兰芳的儿子长大必定会去当京剧演员。但是,梅兰芳却没有这样做,他极力主张父母不能为孩子选择将来的工作,而应充分尊重他们的天性。而且,梅兰芳特别反对当时好多戏剧演员不重视孩子上学读书的陋习,主张首先应让孩子学文化。正是因为梅兰芳有这样的先见之明,因此,他全力支持自己的孩子到最好的和他们最喜欢的学校去学习。并且,梅兰芳还特别注重观察和了解每一个孩子独特的爱好和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孩子的性格,给予他们今后生活和工作方向上的建议。梅兰芳的长子最后成了有名的建筑师,二儿子成了著名的翻译家,女儿先是想做老师,梅兰芳就帮助她成为大学老师,后来又产生唱京剧的念头,梅兰芳也不阻拦,又支持她学习京剧,最后成了有名的京剧演员。梅兰芳最钟爱的小儿子梅葆玖自幼心灵手巧,嗓音和形象俱佳,很多人都说他是梅派的最佳传人。但是,即便如此,梅兰芳也并不急于让他少年学艺,而是直到梅葆玖大学毕业,才让他正式随剧团学艺。正因为此,梅葆玖才终于成为极有修养和魅力独特的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子女个个成才,当记者问他培养子女的经验时,梅兰芳先生一笑,淡淡地说:“我对待子女就一句话,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写给父母的话有一位离家出走的孩子这样描述自己的父母:“他们一切都给我安排好了,我在家里就像一个木偶,一点自由都没有。他们越爱管我这、管我那,我就越要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我就越不理他们,有什么事情我越要瞒着他们。”教育学家认为,对孩子行为的不当干预,不仅会束缚孩子的求知欲,而且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智力的发展和人格形成都有不利的影响。在欧美西方国家,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独创精神。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上课内容,学生完全凭自己的意愿来学习。这也是学校和家庭尊重孩子的一种体现。尽管孩子年龄不大,但他们也有自己做决定的愿望。把选择的权力交给孩子,是父母尊重孩子的表现,这会让孩子学会珍惜选择的权力,并带着极强的责任感按照他的选择走下去。当然,给孩子选择的权力之后,父母并不是撒手不管,父母应该通过对孩子选择意识的培养和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做出有利于他自己的选择。以下三点建议值得父母们借鉴。(1)培养孩子的选择意识选择的意识不是天生的,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比如问孩子:“晚餐你想吃鱼,还是想吃鸡肉?”“周末你想野营,还是逛街?”等等。(2)不要对孩子管得太细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一切事务都是自己应该管的,这样就容易对孩子大包大揽,导致对孩子管得过严过细。孩子总有独自走路的时候,父母何不早点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呢?(3)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在一些事情上,父母尽量让孩子自主面对,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建议和帮助,而是让孩子自由体验、比较,在几个选项中,做出最理想的选择,提高孩子的决策能力。父母把选择的权力和最终的决定权交给孩子,是信任孩子的表现,会给孩子更多的自信和勇气。当然,这并不妨碍父母为孩子提出建议,使孩子更好地做决定。9.林肯的母亲南希和萨利:培养孩子的博爱之心一个人如果没有爱的能力,他的人生就得不到幸福。爱的情感需要我们去爱护、尊重、学习,这种情感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很微妙也变化无穷,它最温柔也最激烈,最脆弱也最坚强,最有力也最精妙。它像音乐和魔法一样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灵,拨弄着孩子们的心弦,使他们对爱抚、真诚的感受越来越敏锐。——卡尔·威特出身贫寒的林肯有两位母亲。他幼时家境贫寒,只在学校读了不满一年的书,但是他非常渴望知识,好在母亲南希可以帮助他很多,对于林肯的提问,南希总会耐心地回答。一次,林肯天真地问着他不知从哪儿听来的名词:“妈妈,什么是解放?”南希屏住了气,用目光注视着他:“解放,就是自由,就是一个人属于自己而不像奴隶一样属于别人。这是每个人应当有的权利,不管是什么肤色,都该拥有自由。”林肯严肃地点了点头,南希无法确定这番话对这个幼稚的孩子所产生的兴趣,后来历史却证明,她的这番话,影响了一个国家的进程,这番话对林肯心灵的震动和人生态度的改变是无法形容的。很不幸,南希在林肯9岁的时候去世了,继母萨利进入了林肯的生活。萨利对林肯很好,每日督促他读书、学习。林肯的父亲不能理解林肯热爱读书的行为,但是萨利却给了林肯极大的帮助和启发,还给林肯做了一个小书架。萨利总是喜欢给林肯讲故事,而她最喜欢给林肯讲的就是《圣经》里面关于博爱众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年幼的林肯心里深深扎根,让林肯在小的时候就懂得用博爱之心去爱所有人。林肯曾说:“我的一切,都源于我天使般的母亲。”有人问,你指的是哪一个母亲?林肯肯定地回答道:“两个。”写给父母的话蒙学经典《弟子规》里讲的泛爱众,就是广泛地关爱众人的意思,即让孩子懂得如何与人和睦相处。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曾说:“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首先就要怎么对别人。”父母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爱心。孩子在1~2岁时,尚未形成“自我”的概念,对自身感觉和他人的感觉无法区分。例如,其他小朋友摔跤了、哭了,他自己也会露出痛苦的表情,跟着哭起来。当孩子有这种表现时,家长不要取笑和责怪他。这说明孩子体验到了他人的痛苦,父母应该给孩子肯定和教育,让孩子通过感受别的孩子的感受,激发其内在的同情心。有人说:“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所以即便在家里,父母也不能只知道让孩子接受爱,却忽视了让孩子奉献爱。应鼓励孩子给爸爸倒水、给妈妈递东西,吃水果的时候挑一些大的水果给爷爷奶奶等。当孩子做完这些时,父母应给予孩子肯定和赞扬,为孩子感到自豪,让孩子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被肯定的,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另外,《弟子规》里讲的泛爱众,应该是广义的,“众”除了指众人,还包括一切的事物,比如动物、植物,以及我们身边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所以,父母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动植物及物品的爱惜之情。如果孩子在玩耍的时候,经常伤害小动物——蚯蚓、蚂蚁、小虫子,还攀折花草树枝,这时候,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小虫子和花草也是有生命、有感情的,要学会爱惜它们。”当孩子折断树枝时,父母可以装作痛苦的样子说:“哎哟,我的胳膊好疼呀!呜呜呜呜……”父母模仿小树的哭声,很容易使孩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时再因势利导,让孩子想到自己受伤时的感受,从而认识到应爱护小树。“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要培养孩子从小有一颗博爱的心,有一个宽广的心胸,这会让他们在未来拥有一个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第二章情商教育1.林则徐之父:帮助孩子克服急躁情绪与自然界万物的成长一样,在教育中,宁静、和谐、慢慢地发展、耐心地等待,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相反,太剧烈的变化、急切地要求,则是有害的。——斯宾塞清末时的两广总督、禁烟英雄林则徐小时候是个急脾气,做起事来风风火火的,这样就难免出错。他的父亲认为这毛病对孩子将来做人做事不利,需要让儿子改正。于是父亲就把儿子叫到跟前说给他讲个故事。林则徐充满期待地坐下来听。父亲说:“从前有个县太爷,非常孝顺父母,所以每遇不孝的罪犯,就治罪特别严。这天,有两个人扭来一个年轻人,他们对县太爷说:‘老爷,这是个不孝子,他不仅骂他娘,还动手打他娘。我们把他捆了起来,他还是不停地骂,我们就堵了他的嘴。老爷,如他这般的不孝之子该不该罚?爷县太爷听罢非常恼火,立刻叫人打了这个年轻人五十大板。”“这时,有个老婆婆拄着拐杖急匆匆走进来,边哭边焦急地说:‘请大人救救我们,刚才有两个贼人溜进我家后院,想偷我家的牛。我儿前去阻拦,反被两个强盗捆走,不知往何处去了。求大人替我找回我儿,我可只有这么一个孝顺儿啊!爷”“县太爷一听,觉得事情有些不对,这时那老婆婆低头一看,自己的孩子已被打得奄奄一息,心里一急就昏倒在地,再也起不来了。”林则徐听了父亲讲的故事,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含义,便说:“父亲,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克服自己急躁情绪。”林父满意地点了点头。从此,林则徐做事情必要仔细考虑后才会行动,甚至做了朝中高官还不忘父亲的教导,在书房里挂上“制怒”匾,以时时警诫自己。写给父母的话达尔文说:“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但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毛病:做事急躁,手忙脚乱,冒冒失失,一不小心就把事情搞砸了。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不急不躁、沉着冷静的性格。儿童教育专家提示:对于孩子的“耐心”,应该从小来培养,而不是等到孩子的性格和脾性都定型以后才给予纠正。当然,家长对于急性子孩子的教育不仅要及时,也要有正确的方法。(1)带孩子去钓鱼家长可以在周末的时候,带着孩子去风景秀丽的地方钓鱼,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桶和一根适合孩子的钓鱼竿,帮助孩子把鱼钩投到河中。接下来,家长让孩子和自己在一起静静地等待鱼上钩,在等待的时间里,家长不要让孩子说话,也不允许孩子去玩一会儿再回来。等到钓到鱼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和赞扬孩子,慢慢地让孩子爱上钓鱼这项活动并变得更有耐心。(2)刻意让孩子等待当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一件东西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看会儿动画片、吃点水果、给孩子讲个故事等,让孩子学会“等待”,当孩子等得不耐烦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告诉孩子还需要再等一会儿,过个五六分钟再给孩子想要的,让孩子明白:“等待”只是一小段时间。(3)放慢对孩子的“步步紧逼”父母的急躁心理多半也会影响到孩子,“看!这么简单的题你也不会,这样做……”“快点,不要让我再重复第二遍了,你怎么……”在教育孩子学习上,不少家长都说过类似的话,看似在督促孩子快点,实际上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步步紧逼,最后反而会让孩子失去耐心。所以,家长要适当放慢自己的步伐,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消化“喘气”的机会,这样孩子会做得更好。(4)教孩子一些做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有的孩子因为不懂得事情该如何做,因此表现出急躁、不耐烦的情绪。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步骤,如让孩子自己穿衣服,体会穿衣的顺序搭积木时,引导孩子观察积木的大小形状,让孩子体会先放哪块后放哪块。也就是说让孩子学会按部就班地做事,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此外,家长也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锻炼孩子的耐心,例如玩拼图、堆沙碉、堆积木等,在游戏中让孩子变得更有耐心。2.艾森豪威尔之母: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事无大小,人无高低,均在竞争中生存。——大松博文艾森豪威尔的母亲读书并不多,却是个开明、果敢、有独立思想的女性。她认为任何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都不会很容易,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从小就有一种积极乐观的竞争意识,才能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因此她抓住每一个机会来培养小艾森豪威尔做事情的积极性,无论是不是艾森豪威尔喜欢做的事情,她总能找到让他产生兴趣的方法。艾森豪威尔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发现家里的草坪由于很长时间没有修理,长了许多参差不齐的杂草,孩子们都不愿意去修理草坪,而花钱请工人又太贵。但这难不倒艾森豪威尔的母亲,她提了一篮子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站到孩子们的面前,孩子们看见苹果都欢呼雀跃起来,他们都想得到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母亲拿着那个最好的苹果对孩子们说:“门外的那一片草坪已经很久没有修剪整理了,你们每人负责修理一块草坪,谁完成得最好就可以得到这个最大最红的苹果。”小艾森豪威尔非常想吃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所以干得特别认真,来来回回处理了好几遍,直到他比其他的孩子干得更出色。最后,母亲宣布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属于他。母亲通过修理一块草坪让艾森豪威尔明白了要获得就要积极争取的道理。一个人只有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获得杰出的成就,艾森豪威尔后来回忆说:“这件事几乎影响了我整个人生,你只有比别人干得出色,才能得到更多。”写给父母的话孩子终归要长大,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独自在人生的道路前进,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出人头地、脱颖而出?这就需要父母适时地鼓励孩子勇敢积极地参与竞争,如此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占一席之地。要想提高孩子的竞争力,首先就要抓住培养孩子的最佳时期。有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6~12岁的孩子自我意识最明显,在这期间,孩子对各种竞争的结果也特别敏感。所以,父母们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激发孩子参与竞争的热情和动力。因为竞争可以让孩子不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获得进步。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参与到一些竞争活动中,比获胜更为重要。只要那些竞争是良性的、有益的,就能促使孩子不断前进。竞争就像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器,推动着孩子在学业上有更好的表现,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可以使孩子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的日常生活也更为丰富。当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竞争没有错,但不要把“争第一”当成竞争的唯一目的,而要更注重让孩子在参与竞争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品质,比如遇事沉着、冷静,性格开朗等。这些品质的培养,要比拿到“第一”重要得多。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同时,家长不要忘了培养孩子的竞争美德。在竞争的过程中,要避免孩子滋生嫉妒的心理,要告诉孩子竞争不是嫉妒。“知心姐姐”卢勤曾谈到过竞争与嫉妒的问题,她告诉孩子们说:“比如说两个人跑步,一个在前边,一个在后边。后边的人想,前边这个人现在最好让石头绊一跤,然后我好超过他。这就是嫉妒,嫉妒是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可是反过来,如果后边的人想,我要使劲儿跑,超过他,我一定要超过他。这就是竞争,竞争是把成绩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父母应该将孩子过强的好胜心转化为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而不是嫉妒心理。譬如,当孩子嫉妒一些同学因为学习成绩好而常受老师表扬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要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获得比别人好的成绩,就需要自己更加努力,这样才能超过别人,只要表现积极,不管结果如何,他都是让人喜爱的好孩子。这样孩子既有了竞争意识,也能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的成功。3.金波的母亲:多给孩子传递“正能量”把希望的说出来,把注意力投注到你希望发生的事情上。——博恩·崔西金波的母亲没有多少文化,但她却懂得人生的快乐原则。无论生活负担多么繁重,她都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在教育孩子方面,金波的母亲也是如此。一有空闲,她就喜欢给金波唱童谣。每当母亲唱起童谣时,小金波都非常陶醉,甚至跟着摇头晃脑,常常是娘儿俩乐作一团。母亲还会邀请金波的小伙伴来家里一起玩,并且一起教他们唱童谣。金波的母亲虽然不懂得什么正式的教育原则,但她却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她认准了“游戏是儿童最大的精神享受,玩具是儿童最忠实的伙伴”,所以当金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或者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玩具时,她总是对金波投以赞赏的目光,尽管那些游戏让他们忘记了吃饭和睡觉,金波的母亲也从不埋怨。金波的母亲甚至还会给孩子们做一些泥塑的、木雕的、纸折的玩具,尽管很简陋,但是这也给金波带来了很大的乐趣。游戏和自己动手制作玩具这些有趣的活动培养了金波幽默、乐观的气质。金波的母亲在孩子不听话时从不训斥孩子,也不讲什么大道理,总是用一句不经意的话提醒孩子。金波小时候穿衣服从不在意,新衣服刚穿没一会儿就在地上滚来滚去,很快弄得又脏又皱,母亲见了既不打她也不骂她,只是说了一句:“看,这衣服像是从眼药瓶里掏出来的!”金波的母亲把衣服形容得如此贴切,让金波在脸红之余,大笑了很久。因为在她为数不多的玩具里,就有一个小小的眼药瓶,那是一个比她小拇指还细还短的小瓶子。从此,金波记住了这句话,同时也记住了穿衣服要注意整洁、要爱惜自己的每一件东西。写给父母的话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父母在外打拼,难免会有些不良情绪。如果家长经常把自己的不良情绪不加节制地在孩子面前宣泄出来,那么孩子也会变得消极易怒,将来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与孩子相处,家长要努力表现得乐观、自信,每天都给孩子一些正能量。正能量不只是在挫折、困难面前才能体现出来,更多的是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1)每天坚持给孩子一个好消息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每天一个好消息,不管这个消息大小,心情就会不一样。如果你对孩子说:“宝贝,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晚上下雪了,你看,我们今天可以堆雪人了。”孩子一定会欢呼着回应你。即便是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如果你用“嘿,宝贝,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来表达,效果也会不一样。譬如,你对孩子说:“宝贝,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超喜欢唱歌的风又偷偷跑出来了,你听,它唱得多卖力啊,让我们来为它鼓鼓掌吧。”有人担心,生活中能找到那么多好消息吗?能!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从来不缺少好消息,只要你善于发现。天晴是好消息,因为阳光明媚下雨是好消息,因为可以撑伞散步柳树发芽是好消息,花开是好消息,月圆月缺也都是好消息……一切都是好消息,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而这种恩赐理应有一份是属于孩子的。(2)用积极的语言表达表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积极的,另一种是消极的,家长要常用阳光的、积极的语言来表达。例如,早上起床的时候,爸爸妈妈们把“赶紧起床,要迟到了”改成“宝贝,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你听到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了吗?它们开始唱着歌出门寻找食物了”。送孩子到学校门口,不要说“宝贝,到学校要乖,要听老师的话”,而要说“宝贝,妈妈祝你开心愉快地度过这一天,放学回家,妈妈等着你分享在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3)不要抱怨“你还有什么不满意?要什么有什么,就差没上天给你摘月亮了!”“我一天到晚都快累死了,我图什么,还不都为了你!”孩子从父母的这种语气里,只能感觉到父母的抱怨、痛苦,孩子会觉得,父母因为有了自己而失去了许多,得到的却是不幸福。接孩子回家的路上赶上下雨,有的家长会说:“真倒霉,刚洗的车,这雨下的真不是时候。”或者赶上堵车,有的家长会说:“哎,烦死了,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回家还有一大堆事情呢!”这些家长说这话也许是无意,可传递出来的却是一种抱怨,一种内心的烦躁和抗拒。很多爸爸妈妈说孩子没有耐心,脾气急躁,殊不知,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与其抱怨交通堵塞,还不如把这个时光好好利用,可以趁机多和孩子聊聊天。4.给儿子找个对手——牛群教子真正的对手会灌输给你大量的勇气。——卡夫卡著名相声演员牛群的儿子牛童4岁时,牛群就开始教他下棋。开始时,儿子输了就哭。儿子一哭,牛群反而高兴,说:“知道哭,说明儿子在乎输赢,孺子可教也!”等儿子哭完,牛群会耐心地告诉他输在哪儿,然后爷儿俩再战。虽然牛童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强了,能忍着不掉泪了,但牛群认为:“现在各家都是独生子女,不娇也娇,不惯也惯。”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招,把妹妹的儿子跟自己的孩子搁在一块儿养。牛群说:“两个孩子搁在一块儿,既能淡化他们独生子女的优越感,又能把竞争机制引进家庭。”牛群妹妹家的儿子比牛童大一岁,牛童叫他小哥哥。小哥哥特别喜欢看课外书,语文成绩好,作文常在全校广播。牛童不爱看书,更怕写文章,小哥哥就笑话他。牛童爱面子,不得不经常抢着书本看,时间一长,也看上瘾了。牛童数学成绩好,电脑尤其好,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就夺得三等奖。为了激发俩孩子,牛群在计算机大赛来临前,买了一些黄白扣子,黄扣子当“金牌”,白扣子当“银牌”。又弄了两面小旗子,分别画上俩孩子的属相,一个鼠,一个牛。牛群规定,谁赢了就升谁的旗,“鼠”哥哥得了“金牌”,升“鼠旗”“牛”弟弟得了“金牌”升“牛旗”。结果,不要大人催,小哥儿俩一个赛着一个地起早。有一天凌晨3点,两个孩子就起床摸黑练计算机。这一年,小哥儿俩双双夺得全国一等奖,一人抱回一台电脑。孩子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牛群在暑假期间,推出一个“铁孩子三项”计划,规定每个孩子每天必须做到:跑步1000米,跳绳500下,游泳两个小时。小哥哥倒是高兴练“铁孩子三项”。牛童长得胖乎乎的,平时又不爱活动,一天跳绳500下,这可难为了他。开始一下也跳不过去,经过一个暑假的练习,牛童竟然一口气跳了1012下,一举打破了他们学校的纪录!写给父母的话爱尔兰当代著名女作家梅芙·宾奇原来是一位小学教师,生活很清苦。在债主的催逼下,她只得拿起笔依靠写作赚钱还债。经过一番努力,宾奇的名字在爱尔兰变得家喻户晓。多年后,她在公共汽车上遇到当年的债主,不胜感激地说:“谢谢你,是你把我逼成了畅销书作家!”一个武林高手最怕的是没有对手,从而陷入“独孤求败”的境地。因为没有合适的对手,他就会失去进取的动力没有合适的对手,他就看不清自己武功的缺陷没有合适的对手,也就无法激发其最大的生命潜能。然而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客观上淡化了他们彼此竞争的气氛,这也是许多孩子不够主动的原因。要使孩子变“被动”为“主动”,就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为孩子寻找一个合适的竞争对手。(1)好的“对手”要旗鼓相当家长不能为了提高孩子的能力,就一下给孩子找一个太优秀的人作为竞争“对手”,使孩子和自己的竞争“对手”丝毫没有可比性。当孩子付出很大的努力还是比不上竞争“对手”的时候,孩子就会放弃,甚至向消极的一面发展。因此,好的“对手”要旗鼓相当,这很重要的。平时,家长可以多和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与班里更优秀学生的差距,在和孩子交谈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把对方当作追赶的对象。当然,这个对手也可以是亲友邻居中比较优秀的孩子,他们最好年龄相仿,免得孩子觉得对方比自己大而心理不平衡,或者认为这样没有可比性。(2)跟“对手”要比得具体“贝贝,你和隔壁的蛮蛮比一比,你看人家多听话呀!”当妈妈随口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就会放在心上,当他事事和蛮蛮比较的时候,也会学习到蛮蛮身上的缺点,因为孩子的心里没有一个好与坏的标准。他只是听从了妈妈的话要和蛮蛮比听话,最后孩子反而会变得一点主见都没有。所以,家长在给孩子找“对手”的时候,也要和孩子把比的内容说清楚,例如,“你看!表妹的字写得多好呀,你能做到吗?妈妈猜你一定没有表妹写得好,不信我们来打个赌……”(3)父母也会是孩子很好的竞争“对手”父母也会是孩子很好的竞争“对手”,例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和自己比谁会做饭、比谁的象棋下得好、比谁晨跑的路程最长等,只要是生活中对孩子有好处的事都可以比,但是父母一定要做出榜样,否则孩子也会觉得没有什么兴趣。“对手”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可以让孩子清楚地“照”出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效地加以解决另外,“对手”还能不断地给孩子直接输送能量。可以说,找好了对手,就会在两个人之间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场”,而一个良好的富于竞争性的“氛围场”,就是一个强大的“能量场”。孩子们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为他们找个对手,也有利于发挥他们潜在的能力。另外,家长在为孩子找竞争对手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和对手的优点相比,不能让孩子和其他小孩的缺点相比,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而且在与对手的比赛中,如果孩子有了一点进步,家长就应当立即予以肯定,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孩子,使他们建立不断拼搏的信心。5.鼓励孩子自己交朋友——潘石屹教子小孩要学习人际关系,他们必须学习了解别人,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及愿望,因为他们是社会的一员,与人交往是不可避免的。——卡尔·威特潘石屹在研究孩子的教育方式时,发现很多家长非常溺爱孩子,他们不仅仅在衣食住行上满足孩子,甚至在孩子玩耍的时候也要在旁边指导着孩子如何玩,潘石屹觉得这样就会降低孩子的主动性。还有的家长过于担心孩子的安全,不仅向孩子灌输外面危险、坏人很多、不要轻信陌生人等思想,还要禁止孩子单独外出,一旦孩子想要到外面和同龄小朋友玩耍,家长们竟要考虑这个小朋友是不是听话,是不是乖孩子。所以,潘石屹在教育自己儿子时一贯坚持的原则就是:让孩子自主地去交朋友。潘石屹家居住的小区有很多和他儿子同龄的小朋友,于是他打算先从勾起儿子的好奇心入手,他常常向儿子描述外面世界的美好,绿油油的草地,五颜六色的房子,很多很多的小朋友。儿子果然“上当”,忘记了对陌生环境的警惕,吵着要出去跟小朋友玩,这时潘石屹就会带着儿子出去,然后坐在一边,不会陪着他玩,并且告诉儿子:“你去找别的小朋友玩吧,他们有很多好玩的东西等着你,只要你主动去找他们。”如果儿子跟小朋友有了什么矛盾,潘石屹还是坐视不管,儿子哭着跑回来,潘石屹就让他自己想办法去化解,否则就会面临“一个人玩的惩罚”。于是他儿子只好自己想办法,最后把自己最心爱的变形金刚拿了出来,两个小朋友破涕为笑,皆大欢喜,两个孩子也都学会了分享。不久,潘石屹的第二个孩子会走路了,潘石屹干脆就让大儿子领着小儿子去和小朋友玩,只交给他们一些必要的安全守则,其他的就不管了。而潘石屹竟然还能在楼上怡然自得地看电视。写给父母的话有一项针对200位家长所做的有关“幸福感”的调查显示,有一多半家长都认为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一位家长风趣地调侃道:“现在国家都讲究要增强软实力了,人际交往能力就是‘软实力爷。孩子以后如果EQ不提高,IQ再高也没用。”(1)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如今,城市中的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特别是一些个性比较胆小、不爱交往,或对集体活动兴趣不浓的孩子,他们的人缘往往不会那么好。对此,家长更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让孩子融进集体,帮助孩子改善和周围伙伴的人际关系。比如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玩具、游戏材料、游戏环境,让孩子与亲朋邻里间的孩子通过游戏交往,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及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类型的活动。家长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孩子游园、郊游踏青、参观游览、走亲访友,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与集体频繁接触的机会,增进孩子对集体活动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孩子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2)帮助羞怯的孩子克服交往恐惧心理羞怯内向的孩子,总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去交朋友。这时,家长就应该鼓励孩子先与亲朋好友或比较熟悉的孩子一起玩,克服交往的恐惧心理,然后再鼓励孩子在同学中交朋友,使孩子不断扩大交友范围。也可以鼓励孩子与邻居小朋友玩,玩多了,互相熟悉了,就容易和对方成为好朋友,而且上学的时候可以结伴而行,方便交流想法。这样孩子之间的交往就会越来越频繁、热情,孩子就会变得更活泼。(3)鼓励孩子交异性朋友有些父母对孩子交异性朋友比较敏感,而且限制、阻拦孩子与异性交往,其实这没有多大必要。父母更应该想办法引导孩子与异性正确交往,特别是那些活泼开朗的异性,对孩子形成活泼的性格有重要的影响。实践证明,与异性交往多的孩子会更自信、大方,在今后的婚姻问题上也显得更主动、更有能力、更容易找到如意的另一半,人生也更幸福。(4)让孩子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有一对夫妇,很懂孩子的心理,他们会经常鼓励孩子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也鼓励孩子到小朋友家里做客。每次家里来了小朋友,他们都会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拿出水果和点心,让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说话聊天、分享小秘密,结果孩子在与伙伴的交往中不仅学会了合作,而且过得非常快乐,心情好,学习更不在话下了。总之,家长对孩子交朋友要采取鼓励的态度,对性格内向的孩子交朋友更应该采用“鼓励+帮助”的措施。有时,一个好朋友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成就孩子的一生,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交往能力,有利于孩子形成宽容、友爱的性格,孩子会在交往中获得很多快乐,变得更加活泼开朗。6.王献之的母亲郗璿:帮孩子戒除骄傲自满的毛病骄傲自满情绪是早熟儿童的大敌。一骄傲,多么天才的儿童也要毁掉。——詹姆斯·穆勒王献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子,自幼聪明好学,由于父亲在书法上的名气很大,于是他也想像父亲一样成为书法家。王羲之也知道他是众多子女里面最有书法天分的,在王献之七八岁时开始教他书法。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地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王羲之很高兴,夸赞道:“这孩子以后定会成为名家。”这让王献之很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在书法方面一定能超过父亲。一天,有些心浮气躁的王献之问母亲:“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能成为书法家了吧?”母亲摇摇头。王献之很不满意,说:“那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书法家?”王羲之听到后将儿子叫到身前说道:“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血有肉,有书法的精神,才会体会到书法的内涵。”王献之心里并不服气,觉得父亲也不过比自己多练了几年字。于是王献之一咬牙又练了5年,兴冲冲地拿着一堆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儿地摇头,但是并没有多说什么,掀到一个“大”字,随手在“大”字下添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王献之又将字递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她知道儿子的心思,知道这个时候打击不得,也鼓励不得,打击有可能会让他对书法失去信心,鼓励更可能让他目中无人,所以母亲故意说:“你的字只有‘太爷字的那个点写得跟父亲一样好。”王献之听后沉默不语,母亲接着说:“孩子,年轻人有理想是对的,但是不要心浮气躁,根基还不稳就觉得自己功力很深,你父亲光是一个点就练了许多年,才达到今天这个水平。”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但还没有停笔,依旧不停地追求着书法的极致。终于,王献之的字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当时,他的书法的名气甚至超过了自己的父亲,父子俩被后世的人们称为“二王”。写给父母的话巴甫洛夫曾说:“绝不要骄傲。因为一骄傲,人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人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好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人们就会丧失客观标准。”在学习上,骄傲自大的孩子虽然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他们往往只满足于自己眼前的成绩,看不到别人的成绩和优点在人际交往方面,骄傲自大的孩子往往不屑于与别人交往,心胸变得狭隘。他们很难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因为他们不能做到平等相待,总是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别人或喜欢指挥别人。那么,如何避免孩子养成骄傲自大的毛病呢?或是当孩子出现骄傲自大的情绪时,父母应该怎么办呢?(1)不要过分赞扬孩子。家长对孩子过分的夸奖与肯定,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骄傲情绪,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一旦产生这种骄傲情绪,再纠正就困难了。生活中,有些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优秀,逢人就夸。这样做虽然满足了父母的虚荣心,却对孩子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孩子看不起别人,狂妄自大。(2)时常让孩子“贫穷”一回。因为优越的生活环境可能会使孩子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从而看不起一些条件普通的同伴。尽量不要给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要防止孩子因物质过于富足而产生畸形的满足感,从而削弱进取意识。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好的条件是父母创造的,作为孩子,他和其他同伴一样,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3)家长要为孩子做出榜样,不能在邻里、亲朋好友之间表现出骄傲的情绪。家长应谦虚友善,胸怀坦荡。家长的示范和家庭的良好氛围,最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7.杰克·菲里斯之父:让孩子学会与不喜欢自己的人相处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就得先向别人表示友好。——爱默生杰克·菲里斯是美国独立企业联合会总裁,他最不能忘记的是父母对他的教育。杰克·菲里斯14岁时便开始在父母开的一家加油站里帮忙,非常贪玩的他一心想要修车,因为觉得拆拆卸卸的活儿干起来一定会很有趣。然而父亲却安排儿子到前面去接待顾客,这让他很不满,父亲则耐心地教导他说:“孩子,你可要记住,一个人想要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就必须要有和别人打交道的能力,我知道你想做一番事业,那你首先要学会与人打交道。”于是杰克·菲里斯接受了父亲的安排,他的工作是要在进来的汽车停稳之前跑过去,对车子进行全面的检查。精力旺盛的杰克·菲里斯总是喜欢积极主动地多干一些,有的时候还会免费奉送擦车身或者挡风玻璃的服务。这样的举动为这个加油站赢得了很多回头客。每逢周末,就会有一位开着破旧汽车的老太太来这里加油,顺便让杰克·菲里斯清洗汽车。这辆车非常破旧,有很多凹陷的地方,处理起来耗时又费力。更麻烦的是这位老太太的要求非常高,每次在杰克·菲里斯给她的车打扫清洗之后,她都会仔仔细细地检查一遍,连一个小角落也不放过。如果发现有一点遗漏的地方,她就会坚持让杰克·菲里斯重新打扫一遍。这让他觉得非常过分,心想:“本来这就不是应有的业务,只是自己出于好心帮忙,还要忍受这样的刁难。”所以他很不愿意接待这位老太太。父亲知道这件事后,很严肃地告诫他说:“儿子,这就是你的工作!不论顾客怎么说或怎么做,你都要把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放在第一位,而且应该礼貌地去对待每一位顾客,不管他们的要求是否无理,你都绝对不可以使脸色、不耐烦、发脾气。你要懂得去跟他们沟通,主动跟他们打交道,才能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做到使他们满意。”在父亲的加油站里,杰克·菲里斯从小便受到了严格的职业道德教育,懂得了如何去善待和服务顾客,这为他以后事业上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写给父母的话在社会上,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对孩子来说,提高他们与人相处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遇到友好的人自然很好相处,而遇到不喜欢自己的人就需要一些相处的技巧了。(1)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态父母应该告诉孩子,遇到不喜欢自己的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我们可以选择回避,但是这样我们就少了一个与人交往的机会。而如果我们以积极的方式去对待,也许会找到与他们相处的方式。(2)告诉孩子尊重每一个人如果因为别人对自己不友好,就和别人“对着干”,那么只能让人际关系越来越坏。相反,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自己的品质和能力,才有机会让对方“觉悟”,即使我们的尊重换不来对方的半点反思,那也没有关系。因为在我们尊重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的同时,可以换来周围更多人的敬重。(3)把挑剔变成进步的动力当你的孩子向你抱怨“为什么有人讨厌我”时,你可以告诉他:“当有人不喜欢你的时候,说明你有不完美的地方,这就是你进步的空间,需要你去不断完善自己。”如果你让孩子懂得了与不喜欢自己的人相处的智慧,那么他就能轻而易举地学会如何与不反感自己的人相处了。在生活中,当他遇见一些对他不友好的人时,他就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回应对方,而是用友好的态度去尊重对方,这种态度将赋予你的孩子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改变别人对他的态度。8.斯宾塞:教孩子学会为别人鼓掌宽容中包含着人生的大道理,没有宽容的生活,如在刀锋上行走。孩子,如果美德可以选择,请先把宽容挑选出来吧!——富兰克林斯宾塞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他提出了快乐教育的理念,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斯宾塞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更是把这一点做到了极致,他强调快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无论做什么或者处于什么环境中,任何人都应该学会让自己快乐,即便是失败了也要在失败中快乐。斯宾塞的儿子在中学时成绩优异,他的各科成绩总在班上排第一名,深得老师的喜爱,尤其是在数学和生物方面,他有非常高的天分,掌握的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同龄的学生。但是在一次考试中,他的数学并没有得第一,他为此闷闷不乐,不能理解这是为什么,并且不能容忍自己的失误。郁闷了很久的儿子只好找父亲谈心,斯宾塞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告诉他:“不要放在心上,就像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一样,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得第一名。”儿子似懂非懂,只好问斯宾塞:“爸爸,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老斯宾塞说:“我会去祝贺那个得第一名的人。”小斯宾塞豁然开朗,他在日记中写道:“这次同父亲的谈话仿佛是听到了一个朋友的劝告,我其实应该得到另一种新的快乐。当我去祝贺得第一名的同学时,他所流露出的感激使我终生难忘。他说他已经为此努力三年了。我意识到仅仅因为我,他之前从来没有如愿过。而那一刻,我也替他感到十分开心。”写给父母的话生活中,常见到这样的孩子:自己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就欢呼雀跃、得意扬扬别人有了成绩、有了进步,却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嘲讽、挖苦,而不是祝贺别人,为别人喝彩。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心理。当父母鼓励孩子要不服输、勇于竞争的时候,还要培养孩子真诚地为他人喝彩的胸怀和修养。(1)引导孩子积极地为别人喝彩不少父母忽略了这方面的教育,让孩子觉得别人的成功与自己无关,即使别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十分吝惜自己对别人的赞扬,这样很容易滋生嫉妒心理。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当别人获得荣誉、成功时,身心愉悦,非常渴望得到身边人的赞赏,这时候教孩子及时送上祝贺是友善接纳别人的表现,不但对方快乐,自己也能从中分享到快乐。作为父母应该积极引导和教育孩子去赞美他人,这可以帮助孩子远离嫉妒心理。(2)不要给孩子负面的鼓励孩子参加比赛,结果孩子输了,很伤心,你指着那个得第一名的孩子说:“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也行!”这样也许安慰了孩子,却是负面的鼓励。这时,父母应该正面鼓励孩子:“他能得第一名一定掌握了好的方法,我们可以向他请教一下。”有的父母一味地、夸张地表扬孩子,即便孩子做了什么不对的事,也把责任向别人身上推,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学习和承认别人的优点,变得不接纳并嫉妒别人。(3)不要津津乐道孩子的嫉妒趣事孩子的语言有时候的确很有趣,所以常被父母拿来津津乐道。但如果孩子的言语明显表现出了嫉妒心理,父母就要及时制止和引导了。(4)让孩子表达真诚的赞美赞扬他人要让别人感觉到你的真诚,如果说一些轻飘飘,或者酸溜溜的赞美,会让对方感觉不真实、很别扭。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细致描述的能力,避免笼统夸大地赞美。例如,赞扬别人作文写得好,不要说“你具有作家天分”,可以说“你的这篇作文用词真优美呀”。这种具体的赞扬既让别人发现了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也说明孩子真正找到了可以学习对方的优点,促进自己进步,因而双方都能从中获得益处。让孩子学会为别人喝彩,尤其是为对手喝彩,既可以给别人动力和喜悦,也可以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不足,让自己进步更快一点。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还可以让孩子更受别人欢迎,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9.里根之父: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宽恕触及儿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中产生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苏霍姆林斯基1922年的美国国庆节前夕,年仅11岁的里根拿着一些禁止燃放的爆竹来到罗克河大桥旁,他将这些爆竹在大桥下一一燃放,听着震耳欲聋的响声,里根很有成就感,殊不知他的举动已经让当地居民和桥上的行人产生了巨大的恐慌,很多人以为大桥要塌了,迅速报了警。里根被几辆警车带到了警察局,局长打电话把里根的劣迹告诉了他父亲,并且让他付12.5美元的罚金来领儿子。这在当时可是一笔数目不小的钱,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1美元能买10只生蛋的母鸡,这笔罚金相当于125只母鸡的价钱。里根的父亲气冲冲地来到警察局,对里根说:“家里有钱,但是这次不能给你,你11岁了,应该学会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这12.5美元我只能暂时借给你,不过,一年以后必须还我。”年幼的里根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为了还父亲的债,里根边刻苦读书,边抽空打工挣钱。由于人小力单,没人用他做重活,他就到餐馆洗盘刷碗,或给汽车加油,或捡废品,吃了不少苦。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里根终于攒足了12.5美元,当钱交到父亲手里时,里根终于觉得松了一口气,父亲欣慰地拍着里根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人,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写给父母的话像里根的父亲这样,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虽然看似有点儿“残酷”和不近人情,但事实上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也体现了父爱的伟大。一般来说,当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恰好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应该让他承担责任,而不是由父母大包大揽。孩子有了过失,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所以,当父母看到孩子犯错误时,不要急于训斥,也不要替孩子解决。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想一想补救措施,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必要的时候可以提供一些帮助。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4

  • 张潇雨:个人投资课,这一次知识就是财富,百度网盘,阿里云盘下载

    本课程张晓宇:个人投资课程官方售价199元,由张晓宇先生主讲30节,课程为MP3音频格式。这是一门适合普通投资者的课程,可以帮助你重建正确的投资知识;投资当然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想说的是,就像课程名称一样,它是个人投资,也可以说是普通投资者的投资。什么是普通投资者?有两个最关键的标准:第一,投资不是你的全职工作,你有其他职业和职业要做;第二,除了你自己或最多照顾亲密的家人和朋友,你不管理其他外人的钱。这门课只要满足任何一点,就适合你。学习这门课只是因为罗胖的推动,这让我有了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虽然课程很短,但它对帮助人们建立对个人投资的正确理解非常有帮助。这样,投资这种金融工具才能真正被普通人使用。非常感谢张晓宇先生的精彩课程。以下是我对学习这门课程的感受。课程目录:张晓宇:个人投资课程,这次只是财富【237MB】这一次,知识就是财富.m3这一次,知识就是财富2.m301普通投资者的优势.m301普通投资者的优势3.m302普通投资者的劣势.m302普通投资者的劣势2.m303多元分散:房子还会是最好的资产吗?.m303多元分散:房子还会是最好的资产吗?2.m304选时陷阱:低买高卖能实现吗?.m304选时陷阱:低买高卖能实现吗?2.m305宏观迷信:自下而上的投资逻辑.m305宏观迷信:自下而上的投资逻辑2.m306风险测量:如何真正理解风险和损失?.m306风险测量:如何真正理解风险和损失?2.m307海外配置:每个人都可以购买全球市场.m307海外配置:每个人都可以购买全球市场2.m308第一模块问答:什么时候卖股票?.m308第一模块问答:什么时候卖股票?2.m309指数基金:购买伟大公司的最佳机会.m309指数基金:购买伟大公司的最佳机会2.m310安全边际: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m310安全边际: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2.m311抄底哲学:市场不理性和购买机会.m311抄底哲学:市场不理性和购买机会2.m312主动管理:不要盲目相信专业光环.m312主动管理:不要盲目相信专业光环2.m313交易成本:快速提高真实收入的最佳方式.m313交易成本:快速提高真实收入的最佳方式2.m314第二模块问答:不谈技术最重要的投资心法是什么?.m314丨第二模块问答:不谈技术,最重要的投资心法是什么?2.m315过度自信:投资赚钱一定是好事.m315过度自信:投资赚钱一定是好事2.m316反向复利:你能接受慢慢变富吗?.m316反向复利:你能接受慢慢变富吗?2.m317利益错位:如何对待他人的投资建议?.m317利益错位:如何对待他人的投资建议?2.m318场外因素:决定成败的非技术原因.m318场外因素:决定成败的非技术原因2.m319五个原则:投资很简单,但不容易.m319五个原则:投资很简单,但不容易2.m320第三模块问答:我学了金融理论,可以投资吗?.m320第三模块问答:我学了金融理论,可以投资吗?2.m321收入和回撤:构建投资组合的关键因素.m321收入和回撤:构建投资组合的关键因素2.m322分析投资组合中常见的工具.m322分析投资组合中常见的工具2.m323长期投资策略1:永久组合.m323长期投资策略1:永久组合2.m324长期投资策略2:全天候组合.m324长期投资策略2:全天候组合2.m325长期投资策略3:斯文森组合.m325长期投资策略3:斯文森组合2.m326先进的股票投资策略:因子投资.m326先进的股票投资策略:因子投资2.m327固定投资指数基金1吗?.m327固定投资指数基金1吗?2.m328固定投资指数基金2:指数基金价值投资法.m328固定投资指数基金2:指数基金价值投资法2.m329第四模块问答:盈利后该怎么办?.m329第四模块问答:盈利后该怎么办?2.m330结论:与常识、时间和概率站在一起.m330结论:与常识、时间和概率站在一起2.m3相关下载点击下载...

    2022-04-03 个人投资原则 个人投资的定义

  • 好父母就是好老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李少聪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好父母就是好老师试读:前言一位教育家曾说:“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生活中,我们总是一边羡慕那些培养出了有成就的孩子的父母,一边慨叹自己的孩子怎么如此不争气。其实,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在教育中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用错了哪些教育方法。妈妈们心目中“最牛的母亲”尹建莉的女儿曾两次跳级,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在个性品格方面也是自主自立、乐于助人。尹建莉女士的一位老同学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后说:“我原来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间的差别。自从看到你的这些文章,才发现这差别原来是我和你之间——作为母亲,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相信这句话说出了很多父母的心声:如今的孩子都是在糖罐里长大的,不缺吃、不少穿,但怎么越来越难管?我们还要自问,我们是在养活孩子还是在教育孩子?我们是否一直停留在让孩子吃饱穿暖的层面上止步不前?我们是否只顾担心孩子玩水弄湿了衣服会感冒,却不曾关注孩子戏水获得的快乐只怕孩子摔倒、磕碰而一路呵护、万般叮咛,却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机会只顾对孩子的成绩指手画脚,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在世界上所有的工作中,最难做的工作是为人父母,但这也是最伟大的工作。因为你将借此决定一个孩子的未来和命运。当然,没有天生的好父母,父母也需要不断学习、成长。教育其实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父母只有自身不断地学习、成长,才能使自己成为孩子的人生导师,以最好的状态,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给孩子装上成长的发动机。那么,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又该向谁学习?当然是那些教出了优秀孩子的父母们。他们的经验也许无法照搬,但至少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好父母就是好老师》。在本书中,我们认真选取了近百位名人的成长故事或其育子经历,如默多克、海明威、林肯、宋氏三姐妹、洛克菲勒、富兰克林等,他们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和他们父母的教育是完全分不开的。本书通过这些激励人心而又令人深思的名人成长故事,从爱的教育、情商教育、习惯教育、能力教育等8个方面,生动介绍了父母如何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性格坚韧、能力完善的人,为其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只有失败的父母,没有平庸的孩子。只要教育得当,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材。这绝不是痴心妄想,只要家长付出努力,孩子的人生就会打下更好的基础。真心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年轻的父母们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最终真正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好老师。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张恒、李尚芳子、李成坤、胡俊、丁修山、刘曼、刘冲、徐芳、王恩聪、聂震岗、刘悦、赵会会、金东东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全书由李少聪统撰定稿。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漏之处,希望各位读者不吝指正。第一章爱的教育1.默多克之母:“不近人情”的教育对花不应该只是叹赏、亲吻,要拿起锹铲、剪刀、喷壶,还要准备巴黎绿(一种杀虫剂)。——马卡连柯鲁伯特·默多克是世界著名的传媒大亨,1931年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默多克的母亲伊丽莎白曾是一位优秀的演员,为人很有主见,在对儿子默多克的教育上也有自己的一整套规划。为了不让默多克养成大多数富家子弟任性和娇气的习气,也为了不让孩子从小养成习惯依赖的心理,母亲伊丽莎白专门为默多克在花园里盖了一间小木屋,并且让他一年四季除了冬季都要一个人住在里面。于是,每天太阳下山后,母亲都会要求小默多克去花园的小木屋里睡觉。开始时,小默多克非常不习惯,对于母亲的这一要求毫不理解,每次都会大喊大叫哭闹不止。但这对于意志坚定的母亲来说没有任何作用,母亲只是板着脸把小默多克拒之门外,毫无办法的小默多克只好接受这个小木屋。渐渐地,默多克开始喜欢上了这间小木屋,到后来每天不用催促,自己就会主动走进小木屋,独自面对黑暗,面对时不时就会飞进来的萤火虫。开始时,心疼儿子的父亲曾想让小默多克搬回大屋睡觉。但是默多克的母亲坚决地拒绝了他,说:“这是对他的一种性格锻炼,咱们的儿子不仅仅要适应黑暗的环境,他还要适应独处,学会独自面对未知的生活,这样会让他变得更勇敢、自立自强,不会依赖别人。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溺爱默多克只会害了他,他的独立性会越来越差,如果不是这样,他将很难面对未来环境的变化,也不可能有足够的能力好好生存下去。”就这样,默多克一个人在小木屋里一住就是好几年。在默多克10岁的时候,他又被母亲送到了寄宿学校去生活。父亲再次反对无效,伊丽莎白的想法是,寄宿学校的生活能教会儿子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有助于培养儿子无私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品质。这对他将来的成长是绝对有益的。到了学校的默多克由于从小养成的独立勇敢的性格,受到了很多同学的欢迎。他开始积极地参加校园活动和学生社团,并渐渐成为令人瞩目的风云人物,还担任了校报的编辑,这为他后来的媒介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默多克取得成功后,谈及母亲对他的影响时,非常中肯地说道:“我想她的严格要求使我懂得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财富要靠自己去创造,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完成。”写给父母的话一位教育家曾说:“溺爱的双亲应该记住:每样事都替孩子做,不希望孩子做任何事,这是对他有害的,孩子通常不需要娇养,他们要能尽职负责,过度的溺爱与娇养是对孩子的侮辱。”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孩子就像一棵幼小的树苗,父母不仅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土壤、养料和水分,还要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修剪,剔除多余和无用的枝蔓,如此这棵小树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是一种负责任的、理智的爱,那么父母如何才能做到呢?(1)坚持原则,不轻易向孩子妥协美国洛杉矶的一位大学教授曾出了本书,名为《父母要敢于对孩子说“不”并坚持到底》,其中写到了美国人管教孩子的方法,例如,今天带孩子去超市,只能花10美元,超过10美元绝对不能花或者带孩子与朋友聚餐之前告诉孩子,到那儿以后你不能点菜,上什么吃什么,不许乱要东西,你要是表现得不礼貌,爸爸或妈妈就要把你送回家。但坚持原则,并不那么容易,孩子常常会使用各种方式迫使父母妥协,例如大哭,在众人面前坐在地上耍赖等。如果你因为觉得丢脸而向孩子妥协,那么下一次,孩子就会故技重施。所以,对父母来说,最难的是说到做到,绝不随便改主意。(2)严格管教,不要不教而诛不教而诛就是父母平时不教育孩子,在孩子犯了错误后,不管三七二十一便痛斥一顿。虽然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但父母应在孩子犯错后保持理智,先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例如,孩子因为没考好,私自虚报了分数。父母先别急着发火、夸大孩子说谎的事实,而应该耐心分析、寻找原因。如果孩子撒谎的原因是害怕父母的责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父母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在批评孩子的同时,父母也应该进行自我反省。(3)严格应有分寸、有尺度父母不能随心所欲地苛求孩子,应从实际出发,提出的目标应是孩子经过一定努力能够达到的。如果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就成了苛责,这种严格就起不到积极的作用。(4)严格应与尊重相结合孩子出现缺点、过失和错误,当然要批评、教育,但也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更不能用打骂的方法不能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地批评训斥,特别不要当外人的面训斥、惩戒孩子,这样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批评要讲道理、以理服人,不能压服。即便孩子身上有很多缺点、毛病,父母也不应对孩子表现出歧视、嘲讽的口吻,那样只会让孩子丧失自尊心、上进心,导致其破罐破摔。2.李嘉诚教子:做“狠心”的爸爸“望子成龙”之心人人皆有,但空怀一副慈爱心肠并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许多父母教子的失败就在于不能够“忍心”。教育孩子要“忍心”,这样孩子们才能自立而成才。——李嘉诚李家兄弟小时候在香港的一所顶级小学上学,在这所顶级名校里,许多孩子都是富家子弟,娇生惯养,每天车接车送,满身名牌,可李嘉诚却让两个孩子每天挤电车上下学。这让两个孩子经常闷闷不乐,不能理解父亲的行为。有一次兄弟俩终于忍不住向父亲发问:“为什么别的同学都有私家车专程接送,而您却不让家里的司机接送我们呢?”听到兄弟俩的质疑,李嘉诚笑着解释说:“在电车或者巴士上,你们才能见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能够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而坐在私家车里,你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会懂得。”李嘉诚给孩子的零花钱极少,以至于让两个孩子怀疑自己的父亲是否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富有。不过这也让两个孩子懂得了安逸和奢侈并不是生活的常态,勤俭节约才是自己应有的品质。在李嘉诚的教育下,两个儿子的零花钱都是自己在课余时间做兼职,通过当杂工、侍应生挣来的。每逢星期日,兄弟俩都到高尔夫球场去做球童,背着大皮袋跑来跑去,通过自己的劳动,领取一份收入,而李嘉诚也并不觉得自己的儿子做球童有什么丢人的,反而觉得很高兴,他时常说:“如果孩子能这样发展下去,将来准有出息。”毕业后,他们向父亲表示想要在他的公司里任职,干一番事业。李嘉诚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请求。他对兄弟俩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二十个我也能安排下,但是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你们还是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吧。”结果,这两个孩子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做投资银行。让李嘉诚欣慰的是,他们竟然把公司和银行都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写给父母的话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一所小学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去乡下体验生活,一位学生的父亲怕孩子受不了,竟然请了假,骑着车远远地跟在学校队伍的后面。到了晚上,老师查铺时发现床底下有个人,叫出来一看,原来是那位学生的父亲。这位父亲说,孩子第一次出远门,不放心,怕他晚上睡觉从床上掉下来。这番话弄得老师哭笑不得。舍不得孩子吃一点苦,这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害孩子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失去面对挫折的勇气。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有大小、阔狭之分。那种唯恐对孩子管得不细、捆得不牢的爱是渺小、狭隘的爱而主动让孩子多吃苦、多历练,养成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生存能力的爱,才是宏大、广阔的爱。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为了让孩子以后能够幸福,父母应该主动让孩子学会吃苦。(1)吃苦教育从小开始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对他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等大了,孩子自然会知道什么是苦。有专家指出,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和年龄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相反,如果能在孩子小时候给他们灌输不怕苦的思想,将会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孩子小时候就培养他自己收拾东西、整理东西的能力。适当让他们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2)把吃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吃苦教育不是一本正经地对孩子说:“今天,我就要让你尝尝吃苦的味道。”这种吃苦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正确的做法是把吃苦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例如,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给孩子安排一定的自理任务,孩子能做的,父母绝不要包办代劳。(3)吃苦不等于“受虐”让孩子吃苦不是让孩子“受虐”。一些家长知道了吃苦的好处,就“逼”着孩子去参加一些“吃苦”夏令营,而不管孩子是否乐意。父母的逼迫,会让孩子意识到吃苦是父母给自己的一种惩罚,心里会强化这种“负意识”。孩子的忍耐力因此降到最低,这等于还没出征就失败了。吃苦教育,“虎妈”、“狼爸”、“鹰爸”的方式不足学。家长需先估量孩子吃苦之力而后再行吃苦之教,需尊重孩子意愿而不能搞强迫命令。3.海明威之父:放开孩子的手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陈鹤琴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父亲既是一位杰出的乡村医生,又是一个热爱自然界的人,尤其热衷于钓鱼和打猎。那时,他们居住在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的橡树园镇,父亲的兴趣和爱好对儿子产生了很大影响。老海明威经常和儿子一起钓鱼和打猎。有时候,也带着他去出诊,他们一起穿越茂密的森林,蹚过哗哗的流水,去拜访那些散落的村庄。眼前的一切对小海明威来说是那么新奇而又有趣,使得他大开眼界,也让他迷恋上了美丽的大自然。而经过长途跋涉,小海明威的体力和意志不仅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增长了不少见识。于是,每当父亲出诊或者出门打猎、钓鱼的时候,小海明威都会拉着爸爸的衣服央求着一起去。渐渐地,小海明威彻底成了父亲的小“跟屁虫”。之后,老海明威觉得这种依赖对儿子成长不利,就在小海明威4岁那年,当他再一次缠着父亲带他外出的时候,父亲拒绝了他的请求。小海明威不理解,就问父亲:“是我做错了什么吗?”父亲扶着他的肩膀,严肃地说:“孩子,你没有做错什么。爸爸只是想让你自己去活动,不要总是跟着我!”然后,他给了小海明威一根鱼竿,并鼓励他说:“大胆去玩自己的吧!你肯定行!”从此,小海明威开始一个人在山林和水边玩耍。后来,等小海明威长大些,父亲又给了他一杆猎枪。在父亲的鼓励和引导下,小海明威很快就迷恋并擅长于钓鱼、打猎以及探险。海明威由此养成的独立勇敢的性格也伴随了他一生,并对他走上文学道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终,在父亲的信任和鼓励下,海明威健康长大,并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了小说创作中,在丰富的人生阅历的帮助下,海明威创作出多部杰出的作品。写给父母的话孩子学走路的时候,许多家长千方百计地在旁边保护着,舍不得放手,生怕他摔倒。其实,孩子学习走路,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帮助孩子进餐、如厕、收拾玩具,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等,这种太过仔细的呵护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杀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天起,他就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应满足他尝试、冒险的需求,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1)满足孩子“自己来”的愿望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动手,孩子从3岁开始,自立的愿望就非常强烈,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干。父母不要担心他们会把事情搞砸而不允许他去做,而应支持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例如,允许孩子自己洗小手帕,父母可以在旁边看护着,同时教他方法,让他多练习,自然就能学会了。(2)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到的就要让他自己做,如自己洗脸刷牙、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整理衣物等,父母可在旁边给予一定的指导。当孩子做的不尽如人意时,父母也不能急躁或动怜悯之心。(3)让孩子学习做家务孩子一会走就有帮助妈妈的愿望,两岁的孩子就会帮大人拿东西、跑跑腿儿。所以,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学做家务,先从小事做起,例如抹桌子、扫地、倒垃圾等,这些小小的家务事,即使孩子干不好,也不能放弃父母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整理书架、书桌,自己布置房间等。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家里也有工作,也有任务,久而久之,孩子有了这种意识,就会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了。(4)让孩子自己体验失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数父母都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失败,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孤军奋战。其实,失败也是孩子的权利,失败也是一种人生体验。人都是在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中长大的。所以,失败的经验往往要比成功的经验更有价值,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4.马克·吐温:对孩子适当惩罚我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伪教育。——孙云晓马克·吐温对孩子的教育就像他写的小说一样,充满了幽默、轻松的情趣,马克·吐温从来不摆出一副做长辈的架子,从不严厉训斥女儿,父母和女儿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平等、民主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家庭中总洋溢着和睦融洽的气氛。但是在孩子有了过失时,马克·吐温也决不姑息,他会让孩子们记住教训,不再重犯。只是,马克·吐温惩罚女儿的方式与众不同,但是却非常奏效。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马克·吐温夫妇想带着孩子们到农庄度假。一家人都非常向往着能坐在堆满干草的大车上,缓缓地向郊外行驶,一路上欢声笑语,还可以饱览美丽的田园风光,这是多么惬意的时刻啊,因此,马克·吐温和孩子们都非常兴奋,等待着出发的那一刻。可是就在大车出发前,出了一点小差错,大女儿苏西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动手把妹妹打得哇哇大哭,这在马克·吐温的家里是明令禁止的事情。事后,苏西主动向母亲承认错误,按照马克·吐温制定的家规,苏西必须受到惩罚。但是惩罚的方式可以让女儿自己提出来,母亲同意后,就可以施行。犹豫了很久,苏西终于下了决心以不坐干草车为惩罚,她对母亲说:“今天我不坐干草车了,它会让我永远记住,不再重犯今天的错误。”苏西在以后的日子里果然没有再犯这样的错误,并且对妹妹非常呵护。马克·吐温非常理解女儿自己决定的受罚方式对她究竟有多大的分量,他后来在回忆这件事时说:“并不是我让苏西做这件事的,想起可怜的苏西失去了坐干草车的机会,至今仍让我感到痛苦——即使在26年后的今天。”写给父母的话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但如果没有惩罚,吃再多的堑,也不能长智。一提到惩罚,很多父母往往联想到打骂等体罚手段,但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或变相体罚,更不是心灵伤害和人格歧视。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适度的惩罚可以使孩子把自己的错误行为与这种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联系起来,从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好的行为习惯。适当的惩罚也是对孩子的爱,但惩罚远远不是打几下屁股那么简单,惩罚是一门艺术。教育专家指出,惩罚需要有技巧地实施。(1)惩罚要以尊重为前提,不可伤害孩子的尊严在日本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虽然很严厉,但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犯错,父母一般不会当众处罚孩子,以防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一般来说,两岁以上的孩子,就不要当众惩罚。特别要依据孩子的气质特点对孩子给予适当惩罚,对于敏感的孩子不能惩罚得过于严厉。(2)惩罚应及时一旦发现孩子的行为有错,只要情况许可,应立即给予相应的惩罚。不要说什么“等你爸爸回来再说”、“你妈回来后让她管教你”。如果不能及时惩罚,一般就不要再惩罚了。孩子的思维简单,忘得也快,如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情加起来一起惩罚,效果就会大打折扣。(3)要在适宜的时间惩罚不宜在饭前、饭后训斥孩子,这样容易影响孩子的食欲,情绪。(4)一次只说一件事惩罚要就事论事,不要把之前的事儿再翻出来。(5)讲清楚理由要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惩罚他,他错在哪里。(6)不要说气话,比如说一些“你气死我了,早知道就不该生你”之类的话,这样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7)不要太频繁该惩罚就惩罚,但次数不可过多,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阻止儿童不正确的行为方面,惩罚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教育不可一味赏识也不能一味惩罚,唯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有人说,没有批评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批评也是一种爱。5.爱子有道,深切关心——梁启超的教子艺术没有人会像现在这个孩子那样爱我们。要我们陪,跟我们一起吃,一起睡,等等。如果不是爱,儿童还会因为什么,一醒过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蒙特梭利梁启超非常爱自己的子女,他在给儿女讲做人的道理的同时,更注重关心他们的生活细节。儿女们上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看什么课外书,如何保养身体,如何培养业余爱好,如何修身养性,如何劳逸结合等,他都会一一指导,详细叮嘱。比如,二女儿梁思庄在加拿大留学时想家,他先是认真开导,之后又费尽心思,亲手裱糊了一个他写的条幅,取名“千里一笑”,赠给思庄。思庄在加拿大时,开始英语很差,有一次考试排到了十几名,心情沮丧。梁启超得知后,立即致信好言劝慰,鼓励女儿不要灰心,要奋发图强。后来梁思庄为尽快入大学着急,梁启超立即致信开导说:“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爷,总要把墙基筑得越厚越好。你若见别的同学都入大学,便自己着急,那便是‘孩子气爷了。”1923年梁思成因车祸受伤住院,梁启超在生活上细心照顾,让梁思成安下心来,不要担心,还指导他读书,表示在增长知识之余还可以消磨在病榻上的时光。他在给梁思成的信中说:“吾欲汝以在院两月中取《论语》、《孟子》,温习谙诵,务能略举其辞,尤于其中有益修身之文句,细加玩味,次则将《左传》、《战国策》全部浏览一遍,可益神智,且助文采也。更有余日读《荀子》则益善。”梁启超对子女没有任何说教和指责,只有循循善诱,给子女的每封信中都充满了真挚的爱和关心,这种爱和关心让他的子女体会到一种力量,一种积极向上的充满着父爱的力量。写给父母的话2013年的一则新闻曾引来很多人的关注,尤其是有孩子的家长。新闻说一个7岁小女孩的父亲第一次送女儿上小学,只记得女儿在威海路一所学校上学,结果将孩子送错了学校。这也许只是一个无心的失误,但现实中真的有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所在学校的位置,甚至不知道孩子读几年级了。每日忙于工作,让很多家长陪伴孩子、关爱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一些在都市里奔波的父母,由于没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甚至不得不把孩子送回老家,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也许我们都忽略了,童年的孩子最渴望的不是值得炫耀的高档玩具,而是父母实实在在的一个拥抱,那些显得啰唆的叮咛,之后回忆起来都是温暖的爱。有位父亲在网络上发帖说:“我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睡着了我睡着时,孩子已经上学了。就这样,我在庸常的麻木中,错过了陪伴孩子的好时光。当孩子长大成人时,我才发现,我和他有点陌生。”所以,作为父母,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给孩子一些关心。(1)每天至少抽出10分钟陪伴孩子教育学家认为,父母应该经常回家和孩子一起吃晚饭、周末陪孩子做游戏、带孩子逛公园,等等。如果你觉得自己很难有大块的时间来陪孩子,那么你就给自己制订计划,每天至少陪孩子10分钟。即便是只有10分钟的关注和爱护,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2)了解孩子的日程安排当孩子逐渐长大,就会对自己的时间做出安排。如果你对此不闻不问,会让他觉得你对他毫不关心。父母应了解并知道他们的时间表,以及他们的朋友和老师,这样你就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向他提问题:“你和佳佳今天一起午餐了吗?”或“你昨天排练的圣诞节目还顺利吗?”而不是问他:“你今天做了什么?”(3)认真聆听和询问如果你不得不将孩子送到老家,让爷爷奶奶照顾,那么你至少每天都要抽出几分钟和他通电话,与他在电话里交谈,并且认真地听他说身边的事。电话里不要只关心他的考试分数,而要多和他谈谈最近是否遇到了什么麻烦,或有哪些开心的事。每天忙忙碌碌的父母们不要忘记,相对于高档玩具,孩子更需要的是关爱亲情也不同于商品,不是投入的钱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培养孩子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是时间与精力,而不只是金钱。6.包容孩子的错误——史蒂芬所受的教育孩子有一些错误,完全是因为孩子的肌肉还没有发育到可以运用自如的地步。很多方面,他们和大人不一样。比如孩子摔碗,难道这些值不了多少钱的东西,比对孩子的训练还珍贵吗?——蒙特梭利科学家史蒂芬·葛雷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尝试自己从冰箱里拿牛奶,没想到瓶子太滑,或者是因为自己力气太小,结果牛奶瓶掉到地上,摔碎了,牛奶洒了一地。史蒂芬知道自己闯祸了,吓得一声也不敢吭,等着妈妈批评惩罚他。但没想到,妈妈看到这一切后,反而说:“哇,你太能干了,竟然能把奶瓶摔成这样,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奶水坑呢!在我清理它之前,你要不要在牛奶里玩几分钟?”小史蒂芬见妈妈没发火,可高兴坏了。妈妈把地上的碎玻璃打扫走,他蹲在地上研究了一番在地上开花的牛奶,它们分散成各种形状,倒是蛮有意思的。等他研究够了,妈妈一边清理地上的牛奶,一边说:“你拿奶瓶的实验失败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为什么失败吧。你拿个瓶子装满水后,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个很好的搬运方法,使瓶子不会掉到地上。”小史蒂芬这次又试了一试,发现如果他用双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瓶子就不会轻易掉下。后来,成年后的史蒂芬·葛雷回忆说,从那年起,他不再害怕错误,因为错误只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科学实验也是如此。实验失败没有什么值得隐瞒的,即使出错的原因在于我们自己,我们还是会从失败中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妈妈一次看似不经意的宽容,却成就了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写给父母的话孩子的成长都是伴随着错误的,在孩子犯错时父母予以指责、打骂,不仅会让孩子内心的愧疚消失,使其对错误变得心安理得,甚至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他们以后故意犯错。指责还会使孩子为了逃避犯错而不敢尝试,有的孩子犯错后为了逃避打骂,甚至学会了撒谎。那么,孩子犯错后,我们具体该怎么办呢?(1)对孩子要求不要太苛刻在亲子关系中,没有什么比“不准犯错”更具伤害力的了。如果孩子不慎犯一次错,家长就将他所有的优点全盘否定,这不仅不公平,也会让孩子变得做什么事都战战兢兢、惶恐不安,生怕犯错。所以,不要做完美主义父母,别强迫孩子做什么事都完美无缺,他有犯错误的权力。如果孩子犯了无伤大雅的小错,爸爸妈妈大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让孩子知道事情的后果,以后孩子自然就会注意不再犯错了。(2)听听孩子犯错的原因孩子犯了错,与其不问青红皂白地指责一番,不如耐心问明原因,然后再细心教育。例如,当孩子拿了家里的钱,家长不要一下子想到“偷”这个层面,认为孩子变坏了就教训孩子,而要耐心询问孩子为什么拿钱。孩子讲明原因后,家长就要根据情况分析,告诉孩子以后应该怎么做,或者家长在零花钱上做一些改变,避免孩子以后出现这种行为。借这个机会,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讲偷的问题,例如,怎么做是偷,为什么不可以偷,偷会带来哪些不良后果等。(3)不过度埋怨孩子孩子做错了事情,本身就已经很伤心或很恐惧了,家长如果再不断埋怨孩子,只会加剧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紧张、焦虑,只顾害怕了,如何改正就顾不上了。此外,有的孩子还会产生反感情绪,形成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4)让孩子知道你像以前一样爱他当孩子犯了错,你已惩罚完孩子,一定不要让孩子感觉你对他的爱减少了。例如,你惩罚完孩子有好长一段时间不理他。既然你已经宽恕了他,就要让他知道你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一位父亲是这样做的,他惩罚完孩子之后,会立即抱抱孩子,或对他说:“我爱你,宝贝。”孩子犯了错,上帝都会原谅。美玉也有瑕疵,更何况孩子?要宽容孩子的缺点,这样,你不仅会让孩子更好地改掉缺点,还会发现孩子更多的优点。7.顺其自然,尽力不要给孩子打击——鲁迅教子成人无法直接帮助儿童成长,因为那是自然而成的过程但是成人必须懂得细心地助力这个目标的实现,也就是提供儿童成长所必要的而他自己却无法取得的资源。——蒙特梭利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曾经说过:“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中写道:“曾有许多人问过我,父亲是否像三味书屋里的寿老师那样对我进行教育?比如在家吃偏饭,搞各种形式的单独授课,每天亲自检查督促作业,询问考试成绩还另请家庭教师,辅导我练书法、学乐器或在写作、待客之余,给我讲唐诗宋词、童话典故之类,以启迪我的智慧。总之,凡是当今父母们想到的种种教子之方,都想在我这里得到印证。我的答复却每每使对方失望。因为父亲对我的教育,就是母亲在《鲁迅先生与海婴》里讲到的那样,‘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爷。”有一天,鲁迅从饭馆里买来几个菜,在家里请朋友吃饭。桌上摆了一盘鱼丸子,海婴面前也放了一小碟,小孩子好动,就先夹了一个尝尝,但是他发现不新鲜,就吐了出来,向大家反映。大家从大盘中夹来尝了尝,都说是新鲜的,以为是孩子胡闹就不去理他。但鲁迅却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意见,把海婴碟子里的夹来尝了尝,果然味道变了,赶紧吐了出来。鲁迅说:“孩子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还有一次,周海婴赖着不肯去学校,几个小同学来家找他,父亲用报纸卷假意要打他屁股。但是,待他了解了原因之后,便让母亲向教师请假,并向同学解释:“周海婴的确不是赖学,是因气喘病发作,需要在家休息,你们在街上也看到的,他还去过医院呢。”这才解了小同学堵在他们家门口大唱“周海婴,赖学精,看见先生难为情……”的尴尬局面,小同学们终于和他友好如初。周海婴小时候的玩具不少,但凡能拆的都被他拆了一遍。除了那种木质的实心玩具,周海婴的玩具没几件能完整活动的。但他的父母从不阻止他,如此一来,他更加胆大,居然把父亲送他的留声机拆了,把齿轮当舵轮旋转着玩,弄得满手油污,父亲也没责备他。后来,他又把父亲送给母亲的日本缝纫机拆开装拢,装拢又拆开。周海婴偶尔也挨打,但父亲都只是虚张声势,吓唬一下而已。1936年1月,鲁迅去世前半年在给祖母的信中也说:“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又说:“有时是肯听话的,也讲道理的,所以近一年来,不但不挨打,也不大挨骂了。”1936年9月5日,鲁迅临去世时留下了一段著名的遗言,收在《且介亭杂文末篇》中。对于儿子的未来,他写道:“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这更加体现了鲁迅对儿子不苛求、顺其自然的态度。写给父母的话也许有人会反驳,在这个复杂的社会,教育孩子能顺其自然吗?要说的是,这里说的顺其自然不是放羊式的教育,而是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苛求孩子成为那凤毛麟角的1%。德国人卢安克写了一本书叫《与孩子的天性合作》,其实他个人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68年9月,卢安克出生在德国汉堡。小时候,他跟双胞胎哥哥都性格孤僻,不管别的小孩怎么欺负他们,都不反抗。为了两个孩子,他们45岁的父亲放弃了收入优厚的工程师工作,到一所华德福学校当老师,然后用华德福的理念教育孩子。这样,卢安克被父母送进一所不用考试的学校,课本都是孩子自己写的。他说:“我的父母和老师没有把我当成傻瓜,没有让我做那种用来考傻瓜的练习题,比如说‘用直线把词语连接起来爷。这种练习只是把一个人有创造能力的思维变得标准化。第二个原因是,我的父母和老师没有把我当成聪明人,没有过早地开发我的智力。”后来,卢安克参加中考,因为外语不及格而失败,之后去了一家小帆船工厂做学徒,自己设计帆船,参加国际帆船比赛。再后来,他通过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打动了教授,未经过高考,进入汉堡美术学院。毕业后,他不想为了工作赚钱而失去自由,所以随着兴趣漂流,他来到中国的偏远山区。很多人都搞不懂卢安克为什么不赚钱、不结婚,卢安克的父母却选择了理解他,支持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样地,他的哥哥、妹妹都从事着自己喜欢的、类似于志愿者的工作。在家人眼里,卢安克根本就不是失败者,当然,更重要的是,卢安克认为自己在从事自己最喜欢、能让自己更自由、更快乐的事情,而这恰恰是生命价值最大化的体现。也许我们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成为卢安克,但我们难道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发自内心的快乐吗?首先应让孩子成人,然后才是成才,让孩子快乐地生活才是给孩子的真正意义上的爱!不要迷恋成龙成凤,那只是个容易误人的传说。8.尊重孩子的选择——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育子法则儿童通过自立获得身体的独立通过自由选择获得意志上的独立通过没有干扰的独立工作获得思想上的独立。——蒙特梭利梅兰芳是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他非常注重尊重孩子的想法,无论是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他们一生的道路上,梅兰芳从来都是只给予建议,并孜孜教导,坚持让孩子自己选择,而不是强加给孩子自己希望的东西。当时,戏剧界流行子承父业,大家都以为梅兰芳的儿子长大必定会去当京剧演员。但是,梅兰芳却没有这样做,他极力主张父母不能为孩子选择将来的工作,而应充分尊重他们的天性。而且,梅兰芳特别反对当时好多戏剧演员不重视孩子上学读书的陋习,主张首先应让孩子学文化。正是因为梅兰芳有这样的先见之明,因此,他全力支持自己的孩子到最好的和他们最喜欢的学校去学习。并且,梅兰芳还特别注重观察和了解每一个孩子独特的爱好和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孩子的性格,给予他们今后生活和工作方向上的建议。梅兰芳的长子最后成了有名的建筑师,二儿子成了著名的翻译家,女儿先是想做老师,梅兰芳就帮助她成为大学老师,后来又产生唱京剧的念头,梅兰芳也不阻拦,又支持她学习京剧,最后成了有名的京剧演员。梅兰芳最钟爱的小儿子梅葆玖自幼心灵手巧,嗓音和形象俱佳,很多人都说他是梅派的最佳传人。但是,即便如此,梅兰芳也并不急于让他少年学艺,而是直到梅葆玖大学毕业,才让他正式随剧团学艺。正因为此,梅葆玖才终于成为极有修养和魅力独特的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子女个个成才,当记者问他培养子女的经验时,梅兰芳先生一笑,淡淡地说:“我对待子女就一句话,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写给父母的话有一位离家出走的孩子这样描述自己的父母:“他们一切都给我安排好了,我在家里就像一个木偶,一点自由都没有。他们越爱管我这、管我那,我就越要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我就越不理他们,有什么事情我越要瞒着他们。”教育学家认为,对孩子行为的不当干预,不仅会束缚孩子的求知欲,而且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智力的发展和人格形成都有不利的影响。在欧美西方国家,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独创精神。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上课内容,学生完全凭自己的意愿来学习。这也是学校和家庭尊重孩子的一种体现。尽管孩子年龄不大,但他们也有自己做决定的愿望。把选择的权力交给孩子,是父母尊重孩子的表现,这会让孩子学会珍惜选择的权力,并带着极强的责任感按照他的选择走下去。当然,给孩子选择的权力之后,父母并不是撒手不管,父母应该通过对孩子选择意识的培养和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做出有利于他自己的选择。以下三点建议值得父母们借鉴。(1)培养孩子的选择意识选择的意识不是天生的,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比如问孩子:“晚餐你想吃鱼,还是想吃鸡肉?”“周末你想野营,还是逛街?”等等。(2)不要对孩子管得太细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一切事务都是自己应该管的,这样就容易对孩子大包大揽,导致对孩子管得过严过细。孩子总有独自走路的时候,父母何不早点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呢?(3)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在一些事情上,父母尽量让孩子自主面对,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建议和帮助,而是让孩子自由体验、比较,在几个选项中,做出最理想的选择,提高孩子的决策能力。父母把选择的权力和最终的决定权交给孩子,是信任孩子的表现,会给孩子更多的自信和勇气。当然,这并不妨碍父母为孩子提出建议,使孩子更好地做决定。9.林肯的母亲南希和萨利:培养孩子的博爱之心一个人如果没有爱的能力,他的人生就得不到幸福。爱的情感需要我们去爱护、尊重、学习,这种情感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很微妙也变化无穷,它最温柔也最激烈,最脆弱也最坚强,最有力也最精妙。它像音乐和魔法一样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灵,拨弄着孩子们的心弦,使他们对爱抚、真诚的感受越来越敏锐。——卡尔·威特出身贫寒的林肯有两位母亲。他幼时家境贫寒,只在学校读了不满一年的书,但是他非常渴望知识,好在母亲南希可以帮助他很多,对于林肯的提问,南希总会耐心地回答。一次,林肯天真地问着他不知从哪儿听来的名词:“妈妈,什么是解放?”南希屏住了气,用目光注视着他:“解放,就是自由,就是一个人属于自己而不像奴隶一样属于别人。这是每个人应当有的权利,不管是什么肤色,都该拥有自由。”林肯严肃地点了点头,南希无法确定这番话对这个幼稚的孩子所产生的兴趣,后来历史却证明,她的这番话,影响了一个国家的进程,这番话对林肯心灵的震动和人生态度的改变是无法形容的。很不幸,南希在林肯9岁的时候去世了,继母萨利进入了林肯的生活。萨利对林肯很好,每日督促他读书、学习。林肯的父亲不能理解林肯热爱读书的行为,但是萨利却给了林肯极大的帮助和启发,还给林肯做了一个小书架。萨利总是喜欢给林肯讲故事,而她最喜欢给林肯讲的就是《圣经》里面关于博爱众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年幼的林肯心里深深扎根,让林肯在小的时候就懂得用博爱之心去爱所有人。林肯曾说:“我的一切,都源于我天使般的母亲。”有人问,你指的是哪一个母亲?林肯肯定地回答道:“两个。”写给父母的话蒙学经典《弟子规》里讲的泛爱众,就是广泛地关爱众人的意思,即让孩子懂得如何与人和睦相处。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曾说:“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首先就要怎么对别人。”父母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爱心。孩子在1~2岁时,尚未形成“自我”的概念,对自身感觉和他人的感觉无法区分。例如,其他小朋友摔跤了、哭了,他自己也会露出痛苦的表情,跟着哭起来。当孩子有这种表现时,家长不要取笑和责怪他。这说明孩子体验到了他人的痛苦,父母应该给孩子肯定和教育,让孩子通过感受别的孩子的感受,激发其内在的同情心。有人说:“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所以即便在家里,父母也不能只知道让孩子接受爱,却忽视了让孩子奉献爱。应鼓励孩子给爸爸倒水、给妈妈递东西,吃水果的时候挑一些大的水果给爷爷奶奶等。当孩子做完这些时,父母应给予孩子肯定和赞扬,为孩子感到自豪,让孩子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被肯定的,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另外,《弟子规》里讲的泛爱众,应该是广义的,“众”除了指众人,还包括一切的事物,比如动物、植物,以及我们身边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所以,父母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动植物及物品的爱惜之情。如果孩子在玩耍的时候,经常伤害小动物——蚯蚓、蚂蚁、小虫子,还攀折花草树枝,这时候,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小虫子和花草也是有生命、有感情的,要学会爱惜它们。”当孩子折断树枝时,父母可以装作痛苦的样子说:“哎哟,我的胳膊好疼呀!呜呜呜呜……”父母模仿小树的哭声,很容易使孩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时再因势利导,让孩子想到自己受伤时的感受,从而认识到应爱护小树。“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要培养孩子从小有一颗博爱的心,有一个宽广的心胸,这会让他们在未来拥有一个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第二章情商教育1.林则徐之父:帮助孩子克服急躁情绪与自然界万物的成长一样,在教育中,宁静、和谐、慢慢地发展、耐心地等待,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相反,太剧烈的变化、急切地要求,则是有害的。——斯宾塞清末时的两广总督、禁烟英雄林则徐小时候是个急脾气,做起事来风风火火的,这样就难免出错。他的父亲认为这毛病对孩子将来做人做事不利,需要让儿子改正。于是父亲就把儿子叫到跟前说给他讲个故事。林则徐充满期待地坐下来听。父亲说:“从前有个县太爷,非常孝顺父母,所以每遇不孝的罪犯,就治罪特别严。这天,有两个人扭来一个年轻人,他们对县太爷说:‘老爷,这是个不孝子,他不仅骂他娘,还动手打他娘。我们把他捆了起来,他还是不停地骂,我们就堵了他的嘴。老爷,如他这般的不孝之子该不该罚?爷县太爷听罢非常恼火,立刻叫人打了这个年轻人五十大板。”“这时,有个老婆婆拄着拐杖急匆匆走进来,边哭边焦急地说:‘请大人救救我们,刚才有两个贼人溜进我家后院,想偷我家的牛。我儿前去阻拦,反被两个强盗捆走,不知往何处去了。求大人替我找回我儿,我可只有这么一个孝顺儿啊!爷”“县太爷一听,觉得事情有些不对,这时那老婆婆低头一看,自己的孩子已被打得奄奄一息,心里一急就昏倒在地,再也起不来了。”林则徐听了父亲讲的故事,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含义,便说:“父亲,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克服自己急躁情绪。”林父满意地点了点头。从此,林则徐做事情必要仔细考虑后才会行动,甚至做了朝中高官还不忘父亲的教导,在书房里挂上“制怒”匾,以时时警诫自己。写给父母的话达尔文说:“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但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毛病:做事急躁,手忙脚乱,冒冒失失,一不小心就把事情搞砸了。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不急不躁、沉着冷静的性格。儿童教育专家提示:对于孩子的“耐心”,应该从小来培养,而不是等到孩子的性格和脾性都定型以后才给予纠正。当然,家长对于急性子孩子的教育不仅要及时,也要有正确的方法。(1)带孩子去钓鱼家长可以在周末的时候,带着孩子去风景秀丽的地方钓鱼,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桶和一根适合孩子的钓鱼竿,帮助孩子把鱼钩投到河中。接下来,家长让孩子和自己在一起静静地等待鱼上钩,在等待的时间里,家长不要让孩子说话,也不允许孩子去玩一会儿再回来。等到钓到鱼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和赞扬孩子,慢慢地让孩子爱上钓鱼这项活动并变得更有耐心。(2)刻意让孩子等待当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一件东西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看会儿动画片、吃点水果、给孩子讲个故事等,让孩子学会“等待”,当孩子等得不耐烦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告诉孩子还需要再等一会儿,过个五六分钟再给孩子想要的,让孩子明白:“等待”只是一小段时间。(3)放慢对孩子的“步步紧逼”父母的急躁心理多半也会影响到孩子,“看!这么简单的题你也不会,这样做……”“快点,不要让我再重复第二遍了,你怎么……”在教育孩子学习上,不少家长都说过类似的话,看似在督促孩子快点,实际上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步步紧逼,最后反而会让孩子失去耐心。所以,家长要适当放慢自己的步伐,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消化“喘气”的机会,这样孩子会做得更好。(4)教孩子一些做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有的孩子因为不懂得事情该如何做,因此表现出急躁、不耐烦的情绪。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步骤,如让孩子自己穿衣服,体会穿衣的顺序搭积木时,引导孩子观察积木的大小形状,让孩子体会先放哪块后放哪块。也就是说让孩子学会按部就班地做事,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此外,家长也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锻炼孩子的耐心,例如玩拼图、堆沙碉、堆积木等,在游戏中让孩子变得更有耐心。2.艾森豪威尔之母: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事无大小,人无高低,均在竞争中生存。——大松博文艾森豪威尔的母亲读书并不多,却是个开明、果敢、有独立思想的女性。她认为任何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都不会很容易,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从小就有一种积极乐观的竞争意识,才能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因此她抓住每一个机会来培养小艾森豪威尔做事情的积极性,无论是不是艾森豪威尔喜欢做的事情,她总能找到让他产生兴趣的方法。艾森豪威尔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发现家里的草坪由于很长时间没有修理,长了许多参差不齐的杂草,孩子们都不愿意去修理草坪,而花钱请工人又太贵。但这难不倒艾森豪威尔的母亲,她提了一篮子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站到孩子们的面前,孩子们看见苹果都欢呼雀跃起来,他们都想得到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母亲拿着那个最好的苹果对孩子们说:“门外的那一片草坪已经很久没有修剪整理了,你们每人负责修理一块草坪,谁完成得最好就可以得到这个最大最红的苹果。”小艾森豪威尔非常想吃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所以干得特别认真,来来回回处理了好几遍,直到他比其他的孩子干得更出色。最后,母亲宣布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属于他。母亲通过修理一块草坪让艾森豪威尔明白了要获得就要积极争取的道理。一个人只有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获得杰出的成就,艾森豪威尔后来回忆说:“这件事几乎影响了我整个人生,你只有比别人干得出色,才能得到更多。”写给父母的话孩子终归要长大,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独自在人生的道路前进,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出人头地、脱颖而出?这就需要父母适时地鼓励孩子勇敢积极地参与竞争,如此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占一席之地。要想提高孩子的竞争力,首先就要抓住培养孩子的最佳时期。有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6~12岁的孩子自我意识最明显,在这期间,孩子对各种竞争的结果也特别敏感。所以,父母们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激发孩子参与竞争的热情和动力。因为竞争可以让孩子不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获得进步。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参与到一些竞争活动中,比获胜更为重要。只要那些竞争是良性的、有益的,就能促使孩子不断前进。竞争就像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器,推动着孩子在学业上有更好的表现,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可以使孩子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的日常生活也更为丰富。当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竞争没有错,但不要把“争第一”当成竞争的唯一目的,而要更注重让孩子在参与竞争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品质,比如遇事沉着、冷静,性格开朗等。这些品质的培养,要比拿到“第一”重要得多。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同时,家长不要忘了培养孩子的竞争美德。在竞争的过程中,要避免孩子滋生嫉妒的心理,要告诉孩子竞争不是嫉妒。“知心姐姐”卢勤曾谈到过竞争与嫉妒的问题,她告诉孩子们说:“比如说两个人跑步,一个在前边,一个在后边。后边的人想,前边这个人现在最好让石头绊一跤,然后我好超过他。这就是嫉妒,嫉妒是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可是反过来,如果后边的人想,我要使劲儿跑,超过他,我一定要超过他。这就是竞争,竞争是把成绩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父母应该将孩子过强的好胜心转化为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而不是嫉妒心理。譬如,当孩子嫉妒一些同学因为学习成绩好而常受老师表扬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要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获得比别人好的成绩,就需要自己更加努力,这样才能超过别人,只要表现积极,不管结果如何,他都是让人喜爱的好孩子。这样孩子既有了竞争意识,也能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的成功。3.金波的母亲:多给孩子传递“正能量”把希望的说出来,把注意力投注到你希望发生的事情上。——博恩·崔西金波的母亲没有多少文化,但她却懂得人生的快乐原则。无论生活负担多么繁重,她都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在教育孩子方面,金波的母亲也是如此。一有空闲,她就喜欢给金波唱童谣。每当母亲唱起童谣时,小金波都非常陶醉,甚至跟着摇头晃脑,常常是娘儿俩乐作一团。母亲还会邀请金波的小伙伴来家里一起玩,并且一起教他们唱童谣。金波的母亲虽然不懂得什么正式的教育原则,但她却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她认准了“游戏是儿童最大的精神享受,玩具是儿童最忠实的伙伴”,所以当金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或者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玩具时,她总是对金波投以赞赏的目光,尽管那些游戏让他们忘记了吃饭和睡觉,金波的母亲也从不埋怨。金波的母亲甚至还会给孩子们做一些泥塑的、木雕的、纸折的玩具,尽管很简陋,但是这也给金波带来了很大的乐趣。游戏和自己动手制作玩具这些有趣的活动培养了金波幽默、乐观的气质。金波的母亲在孩子不听话时从不训斥孩子,也不讲什么大道理,总是用一句不经意的话提醒孩子。金波小时候穿衣服从不在意,新衣服刚穿没一会儿就在地上滚来滚去,很快弄得又脏又皱,母亲见了既不打她也不骂她,只是说了一句:“看,这衣服像是从眼药瓶里掏出来的!”金波的母亲把衣服形容得如此贴切,让金波在脸红之余,大笑了很久。因为在她为数不多的玩具里,就有一个小小的眼药瓶,那是一个比她小拇指还细还短的小瓶子。从此,金波记住了这句话,同时也记住了穿衣服要注意整洁、要爱惜自己的每一件东西。写给父母的话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父母在外打拼,难免会有些不良情绪。如果家长经常把自己的不良情绪不加节制地在孩子面前宣泄出来,那么孩子也会变得消极易怒,将来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与孩子相处,家长要努力表现得乐观、自信,每天都给孩子一些正能量。正能量不只是在挫折、困难面前才能体现出来,更多的是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1)每天坚持给孩子一个好消息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每天一个好消息,不管这个消息大小,心情就会不一样。如果你对孩子说:“宝贝,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晚上下雪了,你看,我们今天可以堆雪人了。”孩子一定会欢呼着回应你。即便是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如果你用“嘿,宝贝,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来表达,效果也会不一样。譬如,你对孩子说:“宝贝,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超喜欢唱歌的风又偷偷跑出来了,你听,它唱得多卖力啊,让我们来为它鼓鼓掌吧。”有人担心,生活中能找到那么多好消息吗?能!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从来不缺少好消息,只要你善于发现。天晴是好消息,因为阳光明媚下雨是好消息,因为可以撑伞散步柳树发芽是好消息,花开是好消息,月圆月缺也都是好消息……一切都是好消息,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而这种恩赐理应有一份是属于孩子的。(2)用积极的语言表达表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积极的,另一种是消极的,家长要常用阳光的、积极的语言来表达。例如,早上起床的时候,爸爸妈妈们把“赶紧起床,要迟到了”改成“宝贝,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你听到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了吗?它们开始唱着歌出门寻找食物了”。送孩子到学校门口,不要说“宝贝,到学校要乖,要听老师的话”,而要说“宝贝,妈妈祝你开心愉快地度过这一天,放学回家,妈妈等着你分享在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3)不要抱怨“你还有什么不满意?要什么有什么,就差没上天给你摘月亮了!”“我一天到晚都快累死了,我图什么,还不都为了你!”孩子从父母的这种语气里,只能感觉到父母的抱怨、痛苦,孩子会觉得,父母因为有了自己而失去了许多,得到的却是不幸福。接孩子回家的路上赶上下雨,有的家长会说:“真倒霉,刚洗的车,这雨下的真不是时候。”或者赶上堵车,有的家长会说:“哎,烦死了,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回家还有一大堆事情呢!”这些家长说这话也许是无意,可传递出来的却是一种抱怨,一种内心的烦躁和抗拒。很多爸爸妈妈说孩子没有耐心,脾气急躁,殊不知,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与其抱怨交通堵塞,还不如把这个时光好好利用,可以趁机多和孩子聊聊天。4.给儿子找个对手——牛群教子真正的对手会灌输给你大量的勇气。——卡夫卡著名相声演员牛群的儿子牛童4岁时,牛群就开始教他下棋。开始时,儿子输了就哭。儿子一哭,牛群反而高兴,说:“知道哭,说明儿子在乎输赢,孺子可教也!”等儿子哭完,牛群会耐心地告诉他输在哪儿,然后爷儿俩再战。虽然牛童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强了,能忍着不掉泪了,但牛群认为:“现在各家都是独生子女,不娇也娇,不惯也惯。”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招,把妹妹的儿子跟自己的孩子搁在一块儿养。牛群说:“两个孩子搁在一块儿,既能淡化他们独生子女的优越感,又能把竞争机制引进家庭。”牛群妹妹家的儿子比牛童大一岁,牛童叫他小哥哥。小哥哥特别喜欢看课外书,语文成绩好,作文常在全校广播。牛童不爱看书,更怕写文章,小哥哥就笑话他。牛童爱面子,不得不经常抢着书本看,时间一长,也看上瘾了。牛童数学成绩好,电脑尤其好,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就夺得三等奖。为了激发俩孩子,牛群在计算机大赛来临前,买了一些黄白扣子,黄扣子当“金牌”,白扣子当“银牌”。又弄了两面小旗子,分别画上俩孩子的属相,一个鼠,一个牛。牛群规定,谁赢了就升谁的旗,“鼠”哥哥得了“金牌”,升“鼠旗”“牛”弟弟得了“金牌”升“牛旗”。结果,不要大人催,小哥儿俩一个赛着一个地起早。有一天凌晨3点,两个孩子就起床摸黑练计算机。这一年,小哥儿俩双双夺得全国一等奖,一人抱回一台电脑。孩子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牛群在暑假期间,推出一个“铁孩子三项”计划,规定每个孩子每天必须做到:跑步1000米,跳绳500下,游泳两个小时。小哥哥倒是高兴练“铁孩子三项”。牛童长得胖乎乎的,平时又不爱活动,一天跳绳500下,这可难为了他。开始一下也跳不过去,经过一个暑假的练习,牛童竟然一口气跳了1012下,一举打破了他们学校的纪录!写给父母的话爱尔兰当代著名女作家梅芙·宾奇原来是一位小学教师,生活很清苦。在债主的催逼下,她只得拿起笔依靠写作赚钱还债。经过一番努力,宾奇的名字在爱尔兰变得家喻户晓。多年后,她在公共汽车上遇到当年的债主,不胜感激地说:“谢谢你,是你把我逼成了畅销书作家!”一个武林高手最怕的是没有对手,从而陷入“独孤求败”的境地。因为没有合适的对手,他就会失去进取的动力没有合适的对手,他就看不清自己武功的缺陷没有合适的对手,也就无法激发其最大的生命潜能。然而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客观上淡化了他们彼此竞争的气氛,这也是许多孩子不够主动的原因。要使孩子变“被动”为“主动”,就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为孩子寻找一个合适的竞争对手。(1)好的“对手”要旗鼓相当家长不能为了提高孩子的能力,就一下给孩子找一个太优秀的人作为竞争“对手”,使孩子和自己的竞争“对手”丝毫没有可比性。当孩子付出很大的努力还是比不上竞争“对手”的时候,孩子就会放弃,甚至向消极的一面发展。因此,好的“对手”要旗鼓相当,这很重要的。平时,家长可以多和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与班里更优秀学生的差距,在和孩子交谈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把对方当作追赶的对象。当然,这个对手也可以是亲友邻居中比较优秀的孩子,他们最好年龄相仿,免得孩子觉得对方比自己大而心理不平衡,或者认为这样没有可比性。(2)跟“对手”要比得具体“贝贝,你和隔壁的蛮蛮比一比,你看人家多听话呀!”当妈妈随口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就会放在心上,当他事事和蛮蛮比较的时候,也会学习到蛮蛮身上的缺点,因为孩子的心里没有一个好与坏的标准。他只是听从了妈妈的话要和蛮蛮比听话,最后孩子反而会变得一点主见都没有。所以,家长在给孩子找“对手”的时候,也要和孩子把比的内容说清楚,例如,“你看!表妹的字写得多好呀,你能做到吗?妈妈猜你一定没有表妹写得好,不信我们来打个赌……”(3)父母也会是孩子很好的竞争“对手”父母也会是孩子很好的竞争“对手”,例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和自己比谁会做饭、比谁的象棋下得好、比谁晨跑的路程最长等,只要是生活中对孩子有好处的事都可以比,但是父母一定要做出榜样,否则孩子也会觉得没有什么兴趣。“对手”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可以让孩子清楚地“照”出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效地加以解决另外,“对手”还能不断地给孩子直接输送能量。可以说,找好了对手,就会在两个人之间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场”,而一个良好的富于竞争性的“氛围场”,就是一个强大的“能量场”。孩子们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为他们找个对手,也有利于发挥他们潜在的能力。另外,家长在为孩子找竞争对手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和对手的优点相比,不能让孩子和其他小孩的缺点相比,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而且在与对手的比赛中,如果孩子有了一点进步,家长就应当立即予以肯定,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孩子,使他们建立不断拼搏的信心。5.鼓励孩子自己交朋友——潘石屹教子小孩要学习人际关系,他们必须学习了解别人,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及愿望,因为他们是社会的一员,与人交往是不可避免的。——卡尔·威特潘石屹在研究孩子的教育方式时,发现很多家长非常溺爱孩子,他们不仅仅在衣食住行上满足孩子,甚至在孩子玩耍的时候也要在旁边指导着孩子如何玩,潘石屹觉得这样就会降低孩子的主动性。还有的家长过于担心孩子的安全,不仅向孩子灌输外面危险、坏人很多、不要轻信陌生人等思想,还要禁止孩子单独外出,一旦孩子想要到外面和同龄小朋友玩耍,家长们竟要考虑这个小朋友是不是听话,是不是乖孩子。所以,潘石屹在教育自己儿子时一贯坚持的原则就是:让孩子自主地去交朋友。潘石屹家居住的小区有很多和他儿子同龄的小朋友,于是他打算先从勾起儿子的好奇心入手,他常常向儿子描述外面世界的美好,绿油油的草地,五颜六色的房子,很多很多的小朋友。儿子果然“上当”,忘记了对陌生环境的警惕,吵着要出去跟小朋友玩,这时潘石屹就会带着儿子出去,然后坐在一边,不会陪着他玩,并且告诉儿子:“你去找别的小朋友玩吧,他们有很多好玩的东西等着你,只要你主动去找他们。”如果儿子跟小朋友有了什么矛盾,潘石屹还是坐视不管,儿子哭着跑回来,潘石屹就让他自己想办法去化解,否则就会面临“一个人玩的惩罚”。于是他儿子只好自己想办法,最后把自己最心爱的变形金刚拿了出来,两个小朋友破涕为笑,皆大欢喜,两个孩子也都学会了分享。不久,潘石屹的第二个孩子会走路了,潘石屹干脆就让大儿子领着小儿子去和小朋友玩,只交给他们一些必要的安全守则,其他的就不管了。而潘石屹竟然还能在楼上怡然自得地看电视。写给父母的话有一项针对200位家长所做的有关“幸福感”的调查显示,有一多半家长都认为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一位家长风趣地调侃道:“现在国家都讲究要增强软实力了,人际交往能力就是‘软实力爷。孩子以后如果EQ不提高,IQ再高也没用。”(1)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如今,城市中的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特别是一些个性比较胆小、不爱交往,或对集体活动兴趣不浓的孩子,他们的人缘往往不会那么好。对此,家长更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让孩子融进集体,帮助孩子改善和周围伙伴的人际关系。比如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玩具、游戏材料、游戏环境,让孩子与亲朋邻里间的孩子通过游戏交往,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及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类型的活动。家长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孩子游园、郊游踏青、参观游览、走亲访友,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与集体频繁接触的机会,增进孩子对集体活动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孩子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2)帮助羞怯的孩子克服交往恐惧心理羞怯内向的孩子,总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去交朋友。这时,家长就应该鼓励孩子先与亲朋好友或比较熟悉的孩子一起玩,克服交往的恐惧心理,然后再鼓励孩子在同学中交朋友,使孩子不断扩大交友范围。也可以鼓励孩子与邻居小朋友玩,玩多了,互相熟悉了,就容易和对方成为好朋友,而且上学的时候可以结伴而行,方便交流想法。这样孩子之间的交往就会越来越频繁、热情,孩子就会变得更活泼。(3)鼓励孩子交异性朋友有些父母对孩子交异性朋友比较敏感,而且限制、阻拦孩子与异性交往,其实这没有多大必要。父母更应该想办法引导孩子与异性正确交往,特别是那些活泼开朗的异性,对孩子形成活泼的性格有重要的影响。实践证明,与异性交往多的孩子会更自信、大方,在今后的婚姻问题上也显得更主动、更有能力、更容易找到如意的另一半,人生也更幸福。(4)让孩子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有一对夫妇,很懂孩子的心理,他们会经常鼓励孩子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也鼓励孩子到小朋友家里做客。每次家里来了小朋友,他们都会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拿出水果和点心,让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说话聊天、分享小秘密,结果孩子在与伙伴的交往中不仅学会了合作,而且过得非常快乐,心情好,学习更不在话下了。总之,家长对孩子交朋友要采取鼓励的态度,对性格内向的孩子交朋友更应该采用“鼓励+帮助”的措施。有时,一个好朋友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成就孩子的一生,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交往能力,有利于孩子形成宽容、友爱的性格,孩子会在交往中获得很多快乐,变得更加活泼开朗。6.王献之的母亲郗璿:帮孩子戒除骄傲自满的毛病骄傲自满情绪是早熟儿童的大敌。一骄傲,多么天才的儿童也要毁掉。——詹姆斯·穆勒王献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子,自幼聪明好学,由于父亲在书法上的名气很大,于是他也想像父亲一样成为书法家。王羲之也知道他是众多子女里面最有书法天分的,在王献之七八岁时开始教他书法。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地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王羲之很高兴,夸赞道:“这孩子以后定会成为名家。”这让王献之很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在书法方面一定能超过父亲。一天,有些心浮气躁的王献之问母亲:“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能成为书法家了吧?”母亲摇摇头。王献之很不满意,说:“那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书法家?”王羲之听到后将儿子叫到身前说道:“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血有肉,有书法的精神,才会体会到书法的内涵。”王献之心里并不服气,觉得父亲也不过比自己多练了几年字。于是王献之一咬牙又练了5年,兴冲冲地拿着一堆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儿地摇头,但是并没有多说什么,掀到一个“大”字,随手在“大”字下添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王献之又将字递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她知道儿子的心思,知道这个时候打击不得,也鼓励不得,打击有可能会让他对书法失去信心,鼓励更可能让他目中无人,所以母亲故意说:“你的字只有‘太爷字的那个点写得跟父亲一样好。”王献之听后沉默不语,母亲接着说:“孩子,年轻人有理想是对的,但是不要心浮气躁,根基还不稳就觉得自己功力很深,你父亲光是一个点就练了许多年,才达到今天这个水平。”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但还没有停笔,依旧不停地追求着书法的极致。终于,王献之的字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当时,他的书法的名气甚至超过了自己的父亲,父子俩被后世的人们称为“二王”。写给父母的话巴甫洛夫曾说:“绝不要骄傲。因为一骄傲,人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人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好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人们就会丧失客观标准。”在学习上,骄傲自大的孩子虽然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他们往往只满足于自己眼前的成绩,看不到别人的成绩和优点在人际交往方面,骄傲自大的孩子往往不屑于与别人交往,心胸变得狭隘。他们很难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因为他们不能做到平等相待,总是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别人或喜欢指挥别人。那么,如何避免孩子养成骄傲自大的毛病呢?或是当孩子出现骄傲自大的情绪时,父母应该怎么办呢?(1)不要过分赞扬孩子。家长对孩子过分的夸奖与肯定,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骄傲情绪,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一旦产生这种骄傲情绪,再纠正就困难了。生活中,有些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优秀,逢人就夸。这样做虽然满足了父母的虚荣心,却对孩子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孩子看不起别人,狂妄自大。(2)时常让孩子“贫穷”一回。因为优越的生活环境可能会使孩子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从而看不起一些条件普通的同伴。尽量不要给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要防止孩子因物质过于富足而产生畸形的满足感,从而削弱进取意识。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好的条件是父母创造的,作为孩子,他和其他同伴一样,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3)家长要为孩子做出榜样,不能在邻里、亲朋好友之间表现出骄傲的情绪。家长应谦虚友善,胸怀坦荡。家长的示范和家庭的良好氛围,最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7.杰克·菲里斯之父:让孩子学会与不喜欢自己的人相处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就得先向别人表示友好。——爱默生杰克·菲里斯是美国独立企业联合会总裁,他最不能忘记的是父母对他的教育。杰克·菲里斯14岁时便开始在父母开的一家加油站里帮忙,非常贪玩的他一心想要修车,因为觉得拆拆卸卸的活儿干起来一定会很有趣。然而父亲却安排儿子到前面去接待顾客,这让他很不满,父亲则耐心地教导他说:“孩子,你可要记住,一个人想要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就必须要有和别人打交道的能力,我知道你想做一番事业,那你首先要学会与人打交道。”于是杰克·菲里斯接受了父亲的安排,他的工作是要在进来的汽车停稳之前跑过去,对车子进行全面的检查。精力旺盛的杰克·菲里斯总是喜欢积极主动地多干一些,有的时候还会免费奉送擦车身或者挡风玻璃的服务。这样的举动为这个加油站赢得了很多回头客。每逢周末,就会有一位开着破旧汽车的老太太来这里加油,顺便让杰克·菲里斯清洗汽车。这辆车非常破旧,有很多凹陷的地方,处理起来耗时又费力。更麻烦的是这位老太太的要求非常高,每次在杰克·菲里斯给她的车打扫清洗之后,她都会仔仔细细地检查一遍,连一个小角落也不放过。如果发现有一点遗漏的地方,她就会坚持让杰克·菲里斯重新打扫一遍。这让他觉得非常过分,心想:“本来这就不是应有的业务,只是自己出于好心帮忙,还要忍受这样的刁难。”所以他很不愿意接待这位老太太。父亲知道这件事后,很严肃地告诫他说:“儿子,这就是你的工作!不论顾客怎么说或怎么做,你都要把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放在第一位,而且应该礼貌地去对待每一位顾客,不管他们的要求是否无理,你都绝对不可以使脸色、不耐烦、发脾气。你要懂得去跟他们沟通,主动跟他们打交道,才能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做到使他们满意。”在父亲的加油站里,杰克·菲里斯从小便受到了严格的职业道德教育,懂得了如何去善待和服务顾客,这为他以后事业上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写给父母的话在社会上,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对孩子来说,提高他们与人相处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遇到友好的人自然很好相处,而遇到不喜欢自己的人就需要一些相处的技巧了。(1)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态父母应该告诉孩子,遇到不喜欢自己的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我们可以选择回避,但是这样我们就少了一个与人交往的机会。而如果我们以积极的方式去对待,也许会找到与他们相处的方式。(2)告诉孩子尊重每一个人如果因为别人对自己不友好,就和别人“对着干”,那么只能让人际关系越来越坏。相反,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自己的品质和能力,才有机会让对方“觉悟”,即使我们的尊重换不来对方的半点反思,那也没有关系。因为在我们尊重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的同时,可以换来周围更多人的敬重。(3)把挑剔变成进步的动力当你的孩子向你抱怨“为什么有人讨厌我”时,你可以告诉他:“当有人不喜欢你的时候,说明你有不完美的地方,这就是你进步的空间,需要你去不断完善自己。”如果你让孩子懂得了与不喜欢自己的人相处的智慧,那么他就能轻而易举地学会如何与不反感自己的人相处了。在生活中,当他遇见一些对他不友好的人时,他就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回应对方,而是用友好的态度去尊重对方,这种态度将赋予你的孩子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改变别人对他的态度。8.斯宾塞:教孩子学会为别人鼓掌宽容中包含着人生的大道理,没有宽容的生活,如在刀锋上行走。孩子,如果美德可以选择,请先把宽容挑选出来吧!——富兰克林斯宾塞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他提出了快乐教育的理念,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斯宾塞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更是把这一点做到了极致,他强调快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无论做什么或者处于什么环境中,任何人都应该学会让自己快乐,即便是失败了也要在失败中快乐。斯宾塞的儿子在中学时成绩优异,他的各科成绩总在班上排第一名,深得老师的喜爱,尤其是在数学和生物方面,他有非常高的天分,掌握的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同龄的学生。但是在一次考试中,他的数学并没有得第一,他为此闷闷不乐,不能理解这是为什么,并且不能容忍自己的失误。郁闷了很久的儿子只好找父亲谈心,斯宾塞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告诉他:“不要放在心上,就像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一样,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得第一名。”儿子似懂非懂,只好问斯宾塞:“爸爸,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老斯宾塞说:“我会去祝贺那个得第一名的人。”小斯宾塞豁然开朗,他在日记中写道:“这次同父亲的谈话仿佛是听到了一个朋友的劝告,我其实应该得到另一种新的快乐。当我去祝贺得第一名的同学时,他所流露出的感激使我终生难忘。他说他已经为此努力三年了。我意识到仅仅因为我,他之前从来没有如愿过。而那一刻,我也替他感到十分开心。”写给父母的话生活中,常见到这样的孩子:自己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就欢呼雀跃、得意扬扬别人有了成绩、有了进步,却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嘲讽、挖苦,而不是祝贺别人,为别人喝彩。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心理。当父母鼓励孩子要不服输、勇于竞争的时候,还要培养孩子真诚地为他人喝彩的胸怀和修养。(1)引导孩子积极地为别人喝彩不少父母忽略了这方面的教育,让孩子觉得别人的成功与自己无关,即使别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十分吝惜自己对别人的赞扬,这样很容易滋生嫉妒心理。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当别人获得荣誉、成功时,身心愉悦,非常渴望得到身边人的赞赏,这时候教孩子及时送上祝贺是友善接纳别人的表现,不但对方快乐,自己也能从中分享到快乐。作为父母应该积极引导和教育孩子去赞美他人,这可以帮助孩子远离嫉妒心理。(2)不要给孩子负面的鼓励孩子参加比赛,结果孩子输了,很伤心,你指着那个得第一名的孩子说:“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也行!”这样也许安慰了孩子,却是负面的鼓励。这时,父母应该正面鼓励孩子:“他能得第一名一定掌握了好的方法,我们可以向他请教一下。”有的父母一味地、夸张地表扬孩子,即便孩子做了什么不对的事,也把责任向别人身上推,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学习和承认别人的优点,变得不接纳并嫉妒别人。(3)不要津津乐道孩子的嫉妒趣事孩子的语言有时候的确很有趣,所以常被父母拿来津津乐道。但如果孩子的言语明显表现出了嫉妒心理,父母就要及时制止和引导了。(4)让孩子表达真诚的赞美赞扬他人要让别人感觉到你的真诚,如果说一些轻飘飘,或者酸溜溜的赞美,会让对方感觉不真实、很别扭。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细致描述的能力,避免笼统夸大地赞美。例如,赞扬别人作文写得好,不要说“你具有作家天分”,可以说“你的这篇作文用词真优美呀”。这种具体的赞扬既让别人发现了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也说明孩子真正找到了可以学习对方的优点,促进自己进步,因而双方都能从中获得益处。让孩子学会为别人喝彩,尤其是为对手喝彩,既可以给别人动力和喜悦,也可以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不足,让自己进步更快一点。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还可以让孩子更受别人欢迎,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9.里根之父: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宽恕触及儿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中产生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苏霍姆林斯基1922年的美国国庆节前夕,年仅11岁的里根拿着一些禁止燃放的爆竹来到罗克河大桥旁,他将这些爆竹在大桥下一一燃放,听着震耳欲聋的响声,里根很有成就感,殊不知他的举动已经让当地居民和桥上的行人产生了巨大的恐慌,很多人以为大桥要塌了,迅速报了警。里根被几辆警车带到了警察局,局长打电话把里根的劣迹告诉了他父亲,并且让他付12.5美元的罚金来领儿子。这在当时可是一笔数目不小的钱,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1美元能买10只生蛋的母鸡,这笔罚金相当于125只母鸡的价钱。里根的父亲气冲冲地来到警察局,对里根说:“家里有钱,但是这次不能给你,你11岁了,应该学会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这12.5美元我只能暂时借给你,不过,一年以后必须还我。”年幼的里根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为了还父亲的债,里根边刻苦读书,边抽空打工挣钱。由于人小力单,没人用他做重活,他就到餐馆洗盘刷碗,或给汽车加油,或捡废品,吃了不少苦。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里根终于攒足了12.5美元,当钱交到父亲手里时,里根终于觉得松了一口气,父亲欣慰地拍着里根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人,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写给父母的话像里根的父亲这样,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虽然看似有点儿“残酷”和不近人情,但事实上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也体现了父爱的伟大。一般来说,当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恰好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应该让他承担责任,而不是由父母大包大揽。孩子有了过失,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所以,当父母看到孩子犯错误时,不要急于训斥,也不要替孩子解决。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想一想补救措施,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必要的时候可以提供一些帮助。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2022-04-02 马克吐温 马修 默多克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