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出台《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答记者问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财政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财智环[2022]53号,以下简称《意见》)。近日,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就《意见》回答了记者提问。1.问:《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的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意见》作为建设碳达峰和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之一,是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家有关重大决策部署的顶层设计文件。国务院。是碳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保障计划。《意见》的出台,有利于明确财政支持碳峰和碳中和的工作目标,引导各级财政干部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聚焦指导各级财政部门明确支持碳中和工作的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明确重点,加快建立健全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税收、政府采购等政策的协同效应,形成财政部门上下联动、财政部门横向联动的工作协同推进机制。,有效促进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2.问:《意见》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意见》立足当前发展阶段,重点支持实现碳达峰,提出综合运用财政资金引导、税收调整、多元化投资、和政府绿色采购,以确保良好的财务业绩。担保工作包括四个部分。一是总体要求。主要明确财政支持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二是支持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基础能力建设、绿色低碳生活与资源节约利用、碳汇巩固提升能力,健全绿色低碳市场体系。三是财政政策措施,包括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完善市场化多元化投资机制、发挥税收政策激励和约束作用、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加强气候国际合作等。改变。四是确保具体措施是加强责任落实,加强协调配合,严格​​预算管理,加大学习宣传力度。3.Q:碳中和工作的资金支持原则是什么?答:《意见》提出四项原则。一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如期实现碳达峰的碳中和目标,加强金融支持政策与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衔接,抓住“十四五”碳达峰工作的关键期和窗口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提高效率,更加注重精准性和可持续性要求,合理规划对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体系的财政支持。二是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地方财政部门结合当地工作基础和实际,稳妥有序推进工作,分类施策,制定并落实符合自身实际和总体要求的财政支持措施。加强财力统筹,规范财力落实财政资金直接机制。推动资金、税收、政府采购等政策协调发展,提高财政政策效能。第三,要以结果为导向,赏善罚恶。加强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中央在推动相关工作方面成绩显着。为地区提供激励和支持;对相关工作推进不积极或成效不明显的地区,适当扣减相关转移支付资金,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四是加强交流,畅通内外。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个人能力原则,加强多边和双边国际金融对话与合作,协调国内外资源,推广国内外先进的绿色低碳技术和经验,深入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积极寻求国际资源支持。4.Q:如何保证《意见》的有效性?答:财政部将指导地方财政部门落实《意见》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宣传落实力度。引导地方财政部门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理解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财政工作提高学习培训内容,促进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责任落实。指导省级财政部门完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财政支持本地区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政策措施,落实各级职责,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市、县财政部门的监督指导。市、县财政部门负责。三是加强协调配合。加快建立健全财政部门上下联动、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横向联动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落实好碳达峰和碳中和相关任务。纳入支持范围,充分调动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四是持续跟踪,寻求结果。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支持碳峰和碳中和基金的使用效率,加强预算绩效考核和日常监督。加强预算约束。坚持资金投入与政策规划和工作任务相衔接,加强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监督考核。5.Q:财政部采取了哪些措施支持碳中和工作?答:财政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创新完善政策制度,综合运用各类财政资金引导、税收调整、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措施支持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一是加强金融保障,多渠道加大支持力度。2021年,中央财政将加强资源规划,优化支出结构,安排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约3500亿元。以资金配置为重点,加强清洁能源推广应用、重点行业低碳转型、技术创新和能力建设保障,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高资金政策精准度。二是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一方面,落实税收政策,支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免征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和车船税,引导绿色低碳出行;全面实施矿产资源从价税另一方面,优化关税结构,降低柴油机滤清器装置等部分环保产品关税,对资源性产品和初级钢材等产品实行零关税或低关税,引导促进绿色和低关税。碳发展。三是推动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通过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运用金融手段加快培育绿色发展领域的市场主体,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经济。规范有序推进生态环保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的杠杆作用。四是不断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完善项目清单范围内的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政策执行机制只要节能环保产品通过国家相关认证,即可享受政府强制采购和优惠采购政策支持。强化采购人绿色采购责任,推动绿色采购需求标准在建筑、快递包装、商品包装等领域的应用,落实绿色采购要求。绿色采购政策的目标。五是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金融机制的治理与合作。建设性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融资问题的谈判,捍卫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维护发展中国家的自愿性。资助原则和使用资金创造有利于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的外部环境的权利。加强全球环境基金和绿色气候基金的战略引领,积极利用国际多边和双边机构资金,助力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6.问:财政部主要通过哪些渠道支持清洁能源发展,下一步有哪些举措?答:支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是推动实现峰碳、碳中和的重要任务。落实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完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不断提高补贴技术门槛,合理把握补贴标准力度和节奏,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1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底,财政部及相关部门发布通知,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市场销售趋势和企业平稳过渡等因素,明确了2022年12月31日起终止购买新能源汽车。二是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政策。2006年以来,中央政府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实行固定电价。补贴政策将促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到2021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63亿千瓦,其中风电装机3.28亿千瓦,光伏发电3.06亿千瓦,生物质发电3798万千瓦。2021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达到2.48万亿千瓦时。三是鼓励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自2012年页岩气纳入补贴范围以来,国内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连续9年稳步增长。2019年以来,纳入补贴范围的非常规天然气包括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等多种气。按照“多补、多补”的原则,非常规天然气补贴实行增量考核分步奖励办法。以结果为导向,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增加产气量。在政策支持下,2021年非常规天然气实际开发利用量将占中国天然气总产量的1/3以上,成为增产的重要保障。四是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近年来,中央财政安排北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开展冬季清洁取暖。分五批将88个城市纳入支持范围。开展既有建筑清洁采暖改造和节能改造,有效降低散煤消耗,促进污染减排协同增效,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7.Q:目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税收政策有哪些?答:“十三五”以来,我国实行环境保护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多税共治”,实行“多税共治”。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系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政策组合。绿色税收体系框架已经形成。在现行税制中,与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主要有资源税、消费税、增值税、所得税、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政策设计不仅注重生态保护、创新发展。激励,还要加强对生态破坏和粗放式发展的约束,积极推进减税降费,释放政策红利,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是对成品油征收消费税,规范交通运输能源消费。2009年,中国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此后成品油单位税额多次上调。二是差别设定消费税税率,减免汽车购置税和车船税,引导绿色低碳出行。按照“小排量、少税”的原则,确定乘用车、摩托车消费税的适用税率;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船税,节能汽车减半征收车船税。是2018年以来为减少污染物排放而征收的环保税。对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等四种污染物进行征收。火电、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重点能源使用和排放企业污染物排放成本增加,对鼓励清洁生产、促进节能减排起到了积极作用。四是自2016年7月起全面实施矿产资源从价税改革,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五是实施与税收和企业所得税相关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以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完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税收优惠政策,出台《环境保护、节能节水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目录(2021年版)》;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印发《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21年版)》。lt/gt8.问:财政部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执行情况如何?下一步是什么?答:近年来,财政部不断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推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组织积极采购和使用绿色低碳产品。一是加大强制采购力度,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完善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执行机制。属于节能环保政府采购项目清单的产品,只要通过国家认证,即可享受采购优惠政策。2020年,节能环保产品采购规模在同类产品政府采购规模中的比重达到85%,有力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对社会绿色消费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二是推广应用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在绍兴等六市推进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使用绿色建材。装配式、智能化等新型建造方式,纳入试点项目金额达1025亿元。三是构建政府绿色采购需求标准体系。会同生态环境部、国家邮政局,快递包装需求标准,从绿化、减量化、化学、可回收三个方面,明确包装材料中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引导供应商使用可回收、有机和可再生包装产品。研究制定绿色数据中心、打印复印耗材等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四是支持重点产品绿色采购。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对执法执勤、通勤等车辆原则上要求购买新能源汽车进行保密沟通和相对固定路线,指导海南省试点强制购买国产清洁能源汽车。在中央预算单位的家具、印刷、汽车维修等定点采购计划中,明确要求使用低挥发性原辅材料,减少大气污染。下一步,财政部将加快建立和完善绿色低碳产品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体系,分类制定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采购需求标准;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的应用,提高建筑质量;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明确政府采购文件绿色低碳要求,加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9.Q:财政部如何支持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和基础能力建设?答: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一是通过支持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组织实施,如“十三五”期间的支持,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相关的科研活动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新型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化”、“核安全与先进化”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核能技术”等重点项目,提升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2021年起,支持布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碳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中央相关科研院所和低碳发展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改善科研基础条件、开展自主研究提供稳定支撑。研究。在支持基础能力建设方面,主要通过有关部门预算支持有关部门加强环境质量监测、环境监管执法、自然资源管理、自然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加强碳排放建设。统计核算和监督制度,开展碳排放。开展碳排放监测评估、统计核算和分析试点,同时加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实现路径研究。10.Q:财政部主要用哪些资金来支持碳汇能力的巩固和提升,效果如何?答:中央财政通过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提高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碳汇能力。一是通过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支持发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化工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从历史上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有效推进生态修复,全面提升祁连山、黄土高原、中下游长江流域等重点生态区核心区的生态系统质量扩大了生态空间。二是通过划转林业和草原支付资金,进一步推进大规模土地绿化行动,全面保护天然林,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支持森林资源管护。森林草原火灾防治,加强草原生态修复与管理,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56.1%,湿地保护率达到52%。土地荒漠化防治已成为全球典范。通过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基金,统筹推进“蓝湾”整治行动、红树林保护修复、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提高红树林、海草床、盐藻的固碳能力。四是通过农业资源和生态保护补助资金,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快转变草牧业发展方式,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稳步恢复,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和利用。东北黑土地和保护性耕作,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2022-06-01 碳中和 财政部 会计准则 碳中和财政部

  • 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财环[2022]53号lt/gt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直辖市财政厅(局)计划单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财政部地方监管局: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和重大决策和财政部部署,充分发挥财政作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现将《关于金融支持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附件:碳中和财政支持意见金库2022年5月25日相关附件对碳峰值和碳中和的财务支持.doc...

    2022-06-01 碳中和 财政部 会计准则 碳中和财政部

  • 15招教你用好家庭财政大权,在家也能赚回一套房

    课程介绍:15招教你善用家庭财力,在家也能赚到房子,天天跟钱打交道的第二个宝妈。和大多数普通女孩一样,她曾经一无所有,但凭借过硬的理财能力,在30岁之前的短短5年内实现了财务自由,如愿嫁给了爱情。可以说,如果不是她早点开始理财,她的人生道路可能永远都达不到现在的水平,她也永远没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她的“理财”。/gt课程目录如下:第一课——婚前公证:为什么夫妻关系越好,越需要婚前公证?第2课-打工夫妻:10万储蓄可以变成100万,如何?第3课-婚后保障:女人有这3个技巧可以让婚姻失败而仍然有钱第4课-澄清资产:学习记账!一招搞清所有财物,掌握家庭财务状况第五课——保本策略:亲自配置8%回报的投资组合,宝妈省心又赚钱第6课-玩信用卡:从零开始玩信用卡,让你的信用卡越来越有钱第7课-住房贷款第8课-一个基金的神奇用途:除了买房,公积金还有4个小众用途你不知道第9课-儿童保险:学会这五招,360度保障孩子健康成长第十课-教育基金:配置高回报的固定投资,存18年教育基金,送孩子上最好的学校第11课——教育规划:如何购买性价比高的学区房?第12课-为第二个孩子做准备第13课-老年人保险第14课-父母支持:3种方法教你如何规划父母的养老金,让父母过上舒适的晚年第15课-反欺诈话题:父母容易上当受骗,如何保护自己辛苦赚来的钱.Jz52_dowox.utto{ox-hadow:iet0001x#0084ff!imortatcolor:#ffffff!imortat}.Jz52_dowox.utto:hover{ackgroud-color:#0084ff!imortatcolor:#fff!重要}.Jz52_dowox.utto.rimary1{背景颜色:#0084ff!imortat颜色:#fff!imortatox-hadow:oe!imortat}.Jz52_dowox.utto.rimary1:hover{背景颜色:#0084ff!imortatcolor:#fff!imortat}.jz-ou.jz-ou-cotaier{width:620x}.jzifo-dow{ackgroud-color:#f2f2f5}.jzifo-dow.Jz52_dowoxh4{color:##0084ff}.jzifo-dow.Jz52_dowox{color:#888}h3.Jz52_dowox{order-left:5xolid##0084ffackgroud-color:#color:#000000}.jzft.1a,.jzft.2跨度,.jzt.1跨度,.jzt.2跨度{颜色:##0084ff}.jzft.1,.jzt.1{颜色:#000000}.jzt.2,.jzft.2{颜色:#888}.jz-ou.title{颜色:#000000背景:#}.jz-ou.jz-ou-cotaier{背景:#fff}/*CSS文档*/下载地址:百度网盘deh5lt/emgt重要提示:下载有问题?点我查看帮助手册提示:本站默认解压密码:www.i3.c声明:内容转载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重点:本站微信公众号现已开通!公众号:电脑狂人,一定要注意防迷路哦~当然,网站上也有看不到的好内容。 2022-05-19 000~FFF FFFB0000

  •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pdf免费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中央帝国金融法典df电子书是作者郭建龙所著的关于金融体系的书籍,主要讲述了包括秦国在内的中国历代的金融体系和实施策略,汉、元、明、清所有历史时代。中央帝国金融法典介绍df内容“国富”一定是“民强”?帝国“兴衰”背后的历史逻辑是什么?以故事的形式解读历代中国金融体系的得失,拨开两千多年皇权制度的迷雾,把握诸侯将军之外更深层次的历史脉络。本书作者以中国历朝历代为经,以现代经济理论为纬度,从秦汉至晚清,详细梳理了中央帝国金融体系的变迁历时两千多年,剖析历朝历代。金融制度的得失试图从地府制度、货币制度、官营经济三个方面解释中国传统政治的兴衰与皇权财政地位密切相关。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根据中国历史上的三个社会和金融重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秦汉至南朝,以汉武帝建立的国有制、汉武帝和王莽的金融垄断、土地和以魏晋南北朝的户籍制度为线索,解读这一时期的金融现象;以北魏土地国有制改革为开端,探讨唐代土地国有制所造成的大乱,以宋代金融改革所造成的崩溃告终。第三部分从元朝政府的实验性财政政策开始,然后论述明清时期的保守财政以晚清金融现代化的努力和惯性结束。中央帝国财政法典df作者信息郭建龙,独立作家,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出版作品有:小说《告别香巴拉》;文化之旅“亚洲三部曲”、“印度,漂浮的次大陆”、“云下三千塔”、“骑车到元朝”;传记“一致”;商业传记《积极是人为的》;历史游记“穿越中东几个世纪”。中央帝国财政法典df章节目录前言新视角下的中国财政史诗Ⅰ中国历史上的财政逻辑//III中心化金融的三个周期//V汉武帝概论:两千年御财教科书001一场影响中国金融体系两千年的战争//001汉初自由经济时代//005战争:名将的祝福,财政的灾难//008爵士乐的疯狂销售,随机货币//011化解金融危机,向雁铁官营求助//015要干预经济,必须使用酷刑//019消失的小政府//022团结的代价?//025第一次探索中的极权帝国(秦至南朝,公元前221年-公元589年)第一章秦朝:中央帝国的诞生029楚汉之争:岔路口的选择题//029秦朝的金融革命与崩溃//035韩高祖:帝国的重建//045韩文迪:经济优先,金融让路//050窦太后、嘉义、晁错:儒道之争的本质//057第2章汉朝:皇帝的金融绝境063汉武帝:财政扩张不可避免//063皇帝的铸币战争//070韩昭娣:两千年前的国企之争//078权力斗争的政治,集聚社会//084第3章有远见的金融实验090换朝太淡定//090返古:西汉末年儒学的暗流//095王莽:改革者的复古式集权//101梦想家的硬币幻想曲//105第4章:跨朝代的制度惯性112当皇权被抵制时//112系统的惯性//116在摩擦中逐渐分解//121制度变迁与王朝覆灭//129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战争时期的金融竞争132三个王国:金融为王//133统一战争中的隐形战场//138西晋:无尽的让步制度//142地名不详,户籍不竭//146南朝:漫长的结局//152第二个财政失控的繁荣帝国(北朝至南宋,公元386年-公元1279年)第6章唐德宗悲帝挽歌159当皇帝逃跑时//160战争时期增税的经济学//164封建城邦割据时期的金融阿喀琉斯之踵//171雄心勃勃的皇帝和贫穷的财政//174成为一个吝啬鬼//180第7章一千年前的土地革命​​184北魏皇太后的政策与爱情//185六世纪的大跃进//193当社会在野心中崩溃//200第8章唐朝:最简单的金融,最复杂的问题204高估的行政效率//205神奇的自我管理财务//212搬迁王室的财政压力//218先祥集团和聚集集团//223Temo剧变的财务之谜//229一个繁荣王朝的终结//234第9章宋朝:宗教改革241岳阳楼上感叹创新//242复杂的财政集中//248全球官方买卖//253西宁改革与元丰改革//259第10章纸币:煮青蛙游戏268纸币强于老虎//269金融诈骗案的货币来源//271宋代七巧板式货币体系//275饺子:人民播种,政府收割//279最隐蔽的赚钱技巧//283第11章金融大崩盘286能臣蔡晶的金融炒作//287南宋金融崩溃//294贾似道:没落前的土改//302第三完美的中心化机器(辽晋至清朝,公元907年-公元1911年)第12章元朝:大蒙古311的金融危机丞丞丞丞:蒙古人的凯恩斯//312大蒙古时期的金融//314忽必烈的弱遗产//317摇摆政治与元朝衰落//321雄心勃勃的刺激计划//324飞行印刷机和社会崩溃//326第13章明朝:最严格的中央集权王朝330翻不了钱的皇帝//331外贸损失//337蒙古户籍和土地清查//343农民意识和财务期限//348张居正的斗争与妥协//353征税至死//358第14章清朝:传统与现代的斗争362第三朵花不值一分钱//363理想样本也是后向样本//368赔偿和债务//373往返的叹息和无奈//380...

    2022-05-10 汉武帝在中央设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团

  • 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20)在线阅读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注: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20)在线阅读2020年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COVID-19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经济运行面临巨大挑战。就专项债、预算绩效管理、政府引导资金等财务管理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讨论。讨论,小编为大家带来《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20)》,欢迎学习2020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2020年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COVID-19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经济运行面临巨大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我们顽强拼搏,协调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在危机中培育新机遇,在形势变化中开创新局面。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发展呈现平稳向好态势。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控制疫情的,率先实现全面复工复产。上半年,国内经济先降后升,稳步回升。二季度以来,经济运行逐月好转。主要指标恢复增长,积极因素明显增加。就业和生活保障有力。市场预期持续向好,社会发展总体平稳。2020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1.6%,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6.8%,同比增长3.2%在第二季度。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上升的复杂形势,财政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党委、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着力做好“六稳”工作和贯彻落实“六保”任务,加大对冲疫情影响的政策力度,真正起到了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主要是发出“信号”,做好四个“对冲”:一是适当提高赤字率,发出明确的积极信号。将财政赤字率从2.8%提高到3.6%以上,2019年赤字率增加1万亿元,达到3.76万亿元,稳定和提振了市场信心。二是适度增发国债,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2019年增加1.6万亿元。同时发行抗疫专项国债1万亿元。截至7月31日,地方政府共发行债券37586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2902亿元,专项债券24684亿元。截至7月31日,累计发行1万亿元抗疫专项国债。上半年,发行一般国债22525.1亿元。开展国债做市支持操作6次,涉及债券13个品种,操作金额114.4亿元,其中购买国债3次,金额10.2亿元,卖出10只国债104.2亿元。三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冲经营困难。在继续落实去年出台的降低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的同时,加强阶段性政策,出台实施支持疫情防控、保供应和复工复产的税费政策,并延长实施期限。暂缓缴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分阶段延长减免社保缴费政策。预计全年新增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5万亿元。四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冲基层“三包”压力。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长12.8%,支持地方特别是困难地区正常运转。新增财政赤字和抗疫国债专项资金下放地方,建立专项转移支付机制,加快发放直接资金预算。6月底前,所有符合条件的直接资金已全部下发到各地。五是加强预算平衡,对冲疫情消减影响。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大力减少非紧急非刚性支出,切实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和重点领域支出。加强预算平衡和政府债务管理,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牢牢守住风险底线。根据本次部署要求,各级财政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从“质”和“量”两方面发力,科学研判金融形势,合理编制财政预算,系统规划财政工作,做好财政支出“加”、“减”政府紧缩、提质增效“乘”与“分”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隐患,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支持打好三个攻坚战,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保底坚持“三保”,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关内容部分预览简介本书第三部财政蓝皮书,全书系统梳理了2019年国家财政运行状况和财政政策内容,预测了2020年经济社会形势和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财政2020年政策,以及近年来政府减税降费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同效应。并就专项债、预算执行情况等提出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建议。总报告:B1增强实力、稳预期、防风险——2019年财政政策概览(武靖州)B2政策完善、风险防控-2020年财政政策展望(石英中国)金融与国家发展与运营:B32019年中国经济社会运行特点(苏景春)B42020-2025年经济社会形势与财政收支预测(王红礼)政策评估B5减税降费政策评估(施文坡)B62019宏观经济政策评价(张鹏)财务管理B7章的协同效应专项债管理(王志刚)B8用风险思维构建预算绩效管理新逻辑(刘天奇)B9政府引导基金规范发展与风险防控作者介绍刘尚喜,博士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国家级文化大师、“四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马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监委首任特约监事,委员中国经济50人论坛。收入分配、公共风险、财政风险、公共财政、宏观经济学、在公共治理等问题上有创新探索成果。代表著作有《公共风险论》、《中国改革开放的财政逻辑》、《收入分配周期论》、《公共风险视角下的公共财政》、《税收与民生》、技术与经济的融合”和“财政风险:一个分析框架”《宣传社会化的逻辑》、《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性》、《金融民本观:民生金融》、《金融与国家治理:三个维度的认识》、《大国金融:理念、实力与路径》《制度主义公债管理模式的失败:公共风险视角的思考》《财政改革四十年的逻辑》、《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应转向不确定性和风险——经济周期视角的思考》、《中央与地方金融关系改革的理论分析》等论文。2020年中国经济趋势由经济日报主办的“2020中国经济趋势年会”于1月12日在北京召开。年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趋势研究所经济日报社联合发布《2020年中国经济趋势报告》。报告认为,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基本态势保持稳定向好。报告要点如下:2020年整体宏观形势判断——◆经济运行基本态势稳中向好。◆GDP增速与2019年基本持平,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就业和物价基本稳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增长质量不断提高政策建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增长◆完善货币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结构性功能◆深化治理体制改革,协调好“稳增长”与化解风险的关系◆加快建立健全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2020年中国经济趋势报告全文如下: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济运行基本态势稳中向好。根据中国宏观经济体系模型预测,2020年我国GDP增速与2019年基本持平,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就业和物价基本保持稳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增长质量持续提高。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做好2020年经济工作,要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结构性功能,加强“稳增长”的关系。”要统筹去风险化,加快建立和完善消费促进机制。长效机制。2020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预测根据中国宏观经济体系模型预测,2020年我国GDP增速与2019年基本持平,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从定性因素来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背后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也进入了小幅波动的阶段。随着我国经济规模和GDP基数的大幅提升,宏观经济对外部冲击的敏感性有所减弱。中国政府的经济调控手段逐渐成熟,宏观调控能力日益提高。因此,2020年GDP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第二,预计2020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速将小幅回落。因此,如果国家不出台强有力的刺激政策,我国经济实际增速将沿着潜在增长轨迹运行。三是美国、欧元区和日本采取了降息、扩表等措施,总体有利于我国外需增加。因此,将带动我国出口的增长;中美谈判取得阶段性进展,经贸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所减缓。2020年,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信号清晰可见。同时,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配合下,2020年基础设施投资将成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驱动力。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在中央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和“一城一策”“逐城施策”的灵活调控政策下,房地产投资总体平稳,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但由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家庭储蓄率下降、家庭杠杆率上升、房地产投资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等因素,使房地产需求逐渐趋于稳定。对于制造业投资,利好因素是2019年政府出台减税降费、降低社保缴费率、国有资产补充社保、减轻宏观税负等政策。从方向上看,这些政策将有效提高企业利润,激发企业投资积极性。总体来看,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仍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有效手段。根据中国宏观经济系统模型预测,2020年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为8.5%,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1%,比上年加快0.4个百分点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3%,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lt/gt总体来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比上年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2020年,我国消费升级趋势将继续加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居民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较快,年均增长15%。在各项消费政策的“组合拳”刺激下,预计2020年我国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二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政府更加重视消费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消费升级进程促进了各类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的整合,存量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优质增量资源进一步拓展。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实体经济发展问题,缓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根据中国宏观经济体系模型预测,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4万亿元,名义增长7.8%,比上年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总额进一步收窄。衰退。2020年价格总体平稳,有高有低。价格的驱动因素通常可以归因于需求拉动、成本推动、货币超发和外部投入。需求拉动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或出现正的产出缺口,通常由工业企业的设备利用率、产能利用率等决定。判断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之间的差异。从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看:一是预计2019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8%,总体水平仍处于低位,存在负产出缺口。说明我国行业整体仍处于去产能去库存的调整阶段,负产出缺口对CPI增长具有下行推动力。二是2019年M1、M2仍将保持正常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一致。因此,没有明显的货币供应过剩来提振CPI。第三,根据世界银行判断,2020年国际油价将与上年持平或小幅波动。因此,如果未来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不大幅上涨,则PPI价格总体平稳,PPI价格变动向下游CPI传导的动力不足。四是针对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国家出台了多项稳定猪肉价格的政策,相关措施效果逐步显现。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得到有效遏制。虽然猪肉价格短期内仍将维持高位,但总体呈逐步下降趋势,将拉低食品价格和CPI价格。五是2019年政府出台减税降费、降低社保缴费率、国有资产补充社保、减轻宏观税负等政策。从方向上看,一方面,减税降费政策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抑制产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业利润,刺激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对物价有上行动力。由于减税效果的复杂性,政策的效果和对CPI的影响程度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综合考虑以上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2020年我国物价水平将在政策调控目标范围内。预计2020年价格总体处于温和增长阶段。预计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农村居民的比重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速度。总之,2020年我国经济增速在新常态下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和物价基本稳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增长质量持续提升.相关政策建议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制定“十四五”规划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2020年经济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增长与降低融资成本、扩大信贷规模的货币政策相比,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一方面,我国政府部门的债务规模和负债率并不高,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经过多年持续治理,地方政府债务隐性风险基本得到控制。在目前的财务状况下,负债率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债务问题可以通过经济增长来解决。如果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稳定经济增长,那么财政债务的一些增加并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此,为稳定经济增长,建议2020年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扩大赤字规模,加强逆周期调节;提高政府部门负债率,扩大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的发行规模。资金。结合积极的财政和就业政策,完善货币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结构性功能货币信贷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结构性功能取决于其结构性工具,如定向再贷款和再贴现,以及差异化准备金率、差异化贷存比、差异化基于宏观审慎评估费等的监管。这些结构性工具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差异化数量分配和差异化利率成本。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结构性功能,要加快完善货币信贷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工具组合和市场建设,并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协同就业政策,共建金融服务平台或产业基金等,引导和优化金融配置服务实体经济,并通过对不同金融机构实施差异化政策,鼓励他们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财政和就业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参与政府融资担保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产业基金,定向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金融配置。同时,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使反映流动性的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要兼顾经济运行下行压力,适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贷款便利化操作、抵押补充等方式进行逆周期操作。贷款,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宏观审慎评估参数等量化工具和逆回购利率、准备金利率、流动性工具利率、贷款优惠利率(LPR)等价格工具,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小幅调整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深化治理体制改革,协调好“稳增长”与化解风险的关系1、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益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协调好国内改革开放各项政策。逐步加大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序加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深入合作,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业竞争力和活力系统。发挥对外开放的“鲶鱼效应”,将倒逼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活力。以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有序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市场开放、产业政策等改革措施。坚持“一条线,一条方针,分类监管”,通过多种方式补充资本,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中小银行抗风险能力,引导中小银行回归基层、服务主体。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控制重点领域信用风险,审慎化解影子银行风险。有序应对各类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加强预期管理,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外部冲击风险。2、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鼓励和支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加强基础理论和颠覆性技术的探索研究。大力弘扬科学工匠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实力,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全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体系。支持大中型企业和各类主体融合创新,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加强标准引导,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生态。3、夯实资本市场基础,审慎应对外部冲击,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风险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加强对股市、债市、外汇市场的实时监控,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阻断跨市场、跨市场regioal,adcro-orderrikcotagio,adrevetaormalfluctuatioadreoaceithefiacialmarket.MaitaitheaictailityoftheRMBexchagerateatareaoaleadequiliriumlevel,Effectivelyguardagaittherikofaormalcro-ordercaitalflow.Attheametime,tregthethedailyuerviioadevaluatioofoilefuture"lackwa"ad"grayrhio"evet,adformulateemergecyla.Doagoodjoimoitorigulicoiioithefiacialmarket,imrovetheraidreoemechaimformajorulicoiiotregtheexectatiomaagemetadulicoiioguidace,Stregthecommuicatiowiththemarket,quicklyreodtouliccocer,tailizemarketetimet,adeffectivelyrevetaormalfluctuatioithefiacialmarketadexteralhockrik.Acceleratetheetalihmetadimrovemetofalog-termmechaimforromotigcoumtio,adehacetheroleofcoumtioidrivighigh-qualityecoomicdevelomet1、Imrovethelog-termmechaimforromotigcoumtio,coolidatethemometumofcoumtiougradig,adfurtherreleaecoumtiootetialFirt,tregthetheto-leveldeigofthereformoftheicomeditriutioytem,icreaetheicomeoflow-icomegrou,exadtheroortioofmiddle-icomegrou,acceleratetheimrovemetoftheuraadruraleole'livelihoodecurityytem,romotetheuiveralharigofaiculicerviceiuraadruralarea,adeffectivelyrotectadromotereidet'coumtioailityehacemet.Secod,Quicklyimlemetaerieofolicieadmeauretotailizeadromotecoumtiothathaveeeitroducedi2019,graduallyrelaxorcacelretrictiooautomoilecoumtio,acceleratetheitegratioofolieadoffliecoumtio,givelaytotheleadigroleofkeyeterrie,adtimulatereidet'coumtiofromothideofulyaddemadotetial,uortreidet'ratioalcoumtio,greecoumtio,Ugradecoumtio,activelycultivateaddeveloewformofcoumtioadewmodel,adfurthercoolidatethefudametalroleofcoumtio.Third,imlifythequalificatiocoditioadarovalroce,cleauadaolihvariouregulatioadracticethathiderauifiedmarketadfaircometitio,adeeduthecotructioofamoderulychaiifratructurethatcareodquickly,Cotiuetorelaxmarketacceitheervicecoumtiofield,romotethedevelometofhigh-qualityervicecoumtiouchatourim,culture,health,ort,educatioadtraiig,eizetheoortuityofiformatiocoumtiougraderoughty5Gcommercialue,addrivetheformatioofewcoumtiogrowthoit.2、Stregthethecotructioofmarketcoumtioeviromet,iovateadotimizetheulyofgoodaderviceDuetotheueroitioofmultilefactoruchatechologicaladidutrialchage,chageiicomelevel,adtheemergeceofewuiemodel,mycoutry'curretcoumtiofieldiudergoigrofoudchagethataredifferetfromtheat,whichareemodiedithefollowigaect:Firt,coumtioatterarechagig.Acceleratethetraitiofromhyicalcoumtiotoervicecoumtio.Amogallreidet'fialcoumtioexeditureithefirtthreequarterof2019,ervicecoumtiohaexceededhyicalcoumtio,accoutigfor50.6%ofreidet'coumtio.Secod,thecoumtiodemadhachagedfromtheurvivaltye,whichimailyaedofoodadclothig,tothewell-offtyeadejoymettyerereetedyhouigehavior.Withthecotiuouimrovemetofreidet'icomelevel,Amogimilarcoumergood,reidet'refereceforhigh-edcoumergoodhaicreaedigificatly.Forexamle,thealeofhomemaagechairdurigthe"Doule11"i2019icreaedigificatlycomaredwithreviouyear.Third,thecocetofcoumtiohagraduallychagedfromirratioaltoratioal.Coumer'metalitycotiuetomature,adtheyaymoreadmoreattetiotoroductqualityadcoterformace,coicuoucoumtio,Theheomeoofaormalcoumtiouchacomarativecoumtiohadecreaed,adthecoumtiococetofChieecoumerhagraduallymatured.Fourth,thecoumtiomodeigraduallychagigfromthetraditioalofflietraactioehaviortothecee-aedcoumtiomodeitegratigolieadofflie.Aftermoretha40yearofutaiedadraiddevelomet,mycoutryhaotolyuiltauer-large-calecoumermarket,utaloIadditio,acoumerculturethaturueiovatioadchagehaeeformed,adreidetaremorelikelytoaccetadueewcoumtiomethod.3、ScietificallygratherofoudchageithecoumtiofieldadacceleratethecotructioofthecoumtioevirometFirt,tregtheadexadtheulyofcoumergoodformiddleadhigh-edicomegrou.Otheoehad,acceleratetheromotioofroductqualityimrovemet,ehaceroductulycaacity,carryouthigh-edroductqualitycertificatioadideedetraduildig,adfurtherexadthecaleofthemid-to-high-edcoumermarketotheotherhad,activelyromotethedevelometofcro-ordere-commerce,Acceleratethecotructioofacomreheiveforeigtradeervicelatform,deeetheilotmarketrocuremettrade,aderichthedometicmarketulyadtimulatemarketcometitioyicreaigtheimortofmid-to-high-edcoumergood.Secod,guideadcultivateemergigcoumeridutrie.Comiedwithgree,itelliget,healthyadothercoumtiotred,acceleratetheitegratioofolieadofflie,Theitegratioofcommoditycoumtioadervicecoumtio,adtheitegratioofdifferetcoumtiofield,deelyromotethedifferetiatio,eroalizatioadcutomizatioofcoumerroductadervice,adcreateagoodecologyforthecommodevelometofdiverifiedcoumtio.Third,makeuforthehortcomigithecoumerector.Acceleratetheimrovemetofuracommercialfacilitie,laaddeloythecotructioofewcoumercarrier,Stregthethecoverageadalicatioofiformatizatioivarioucommercialcarrier,exadthedevelometaceofewcoumeridutrieadvarioulifeerviceidutrie,adromotetraditioaluiecircletoewcoumtioceteruchacoumerexeriece,culturalcreativity,fahio,adroductcutomizatiodeig.chage,tregthethecomreheiveuerviioadgoveraceofcommodityquality,foodafety,admarketorder,Ehacethetechologicaladdyamicatureofcoumermarketuerviio,acceleratetheimrovemetoftheoverallefficiecyofmarketuerviio,adcotiuetootimizethecoumtioeviromet.ItituteofQuatitativeadTechologicalEcoomic,ChieeAcademyofSocialSciece,ChiaEcoomicTredReearchItitute,EcoomicDaily...

    2022-05-05 宏观经济运行主要由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运行决定 宏观经济运行主要由什么决定

  • 中国财政史十六讲在线阅读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注:中国财政史网络阅读十六讲金融与国家增长的内在关系一方面体现在金融对工具国的日常资源支持和目的国的管理作用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财政危机对政治发展的促进作用上。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中国金融史十六讲,欢迎下载阅读简介国家富强之路的金融逻辑刘首钢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上中国的延续,那么历史朝代兴衰背后的金融原因是什么?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两千多年的帝王治国有何智慧和教训?《中国金融史十六讲》一书不注重传统史料的积累,也不以简单的时空框架为编排形式,而是致力于运用财政学理论重新解读从商周到当代财政史料的时代,从金融的角度揭示中国国家的发展规律,通过将财政思想的演进与财政制度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揭示了中国人千百年来运用财政工具治国的奥秘和现代转型的艰难道路。相关内容部分预览关于作者刘守刚,男,1971年出生,江苏建湖人。2000年和2004年分别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专业和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今,任教于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他的研究兴趣包括金融史、财政思想史和金融政治。出版有《中国公共生产的起源与政策选择》、《西方宪政的历史基础》、《国家增长的财政逻辑》《家族财富帝国及其现代转型》等专着,以及研究生教材《金融九讲经典文献》,并在《管理世界》、《财经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目录第1课简介第二讲概念与理论第3课:从城邦到帝国的过程中的财政国家第四课:*帝国家庭金融的形成第五课:帝国初期财政理论的反思第六讲*帝国的衰落与金融救援第7课:第二帝国“税地”金融的实现第八课:民族生存竞争下第二帝国的金融创新与失败第9课:关于帝国发展时代财政思想的辩论第10课:第三帝国成熟且不灵活的财政收入体系第十一课:第三帝国被动功能概念主导下的财政支出体系第12课:继续集权但难以理性的第三帝国财务管理体系第十三讲:晚清财政转型与工具性国家改革第十四讲:民国目的国变迁与财政转型的失败第15课:新中国现代财政建设与国家转型进程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金融逻辑第十六讲读者评论一个非常有趣的视角,从金融史看中国历史。作为一个农业国家,近代以前总是在赋税和赋地之间做出选择,而皇朝历代的改革,由于历史的限制,也只是按照常规的方式进行。例如,汉武帝重点改革暴利资源商品的管理方式;唐二税法改革主要着眼于“一亩三分地”的实施;宋中叶以经营暴利资源为主;明张居正的改革重点是节约开支、开垦土地、加强行政管理;清雍正着力落实纳税,加强行政管理。人口众多,国情复杂,技术条件落后,决定了任何系统都需要不断演进以适应新环境。从量入为出,到量入为出,不仅让财政更加灵活,也迫使政府与民众妥协和谈判。因此,促进了民主的发展。从来没有一步到位,空谈误国,实干兴国。中国金融史十六讲义中国财政史十六讲:基于财政政治的历史重演1、改写现代性:(1)返回起点(2)深加工2、现代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基于一个假设:一种理论可以适用于所有情况,并且对历史和地区差异不够敏感3、当前的经济研究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数学和定量分析4、财政史不能止步于历史数据,需要愚弄理论,经济学也不能为财政史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5、回到起点:让金融回归政治学学科财政活动不是纯粹的经济活动,而是具有政治属性6、探索一种新的基于解释的写作方法(即深加工),解释所用的理论主要是政治理论7、财政政治:研究财政活动中的政治问题的学科,或从政治角度审视财政活动的学科8、政治活动:权利活动,将政治过程视为权力的分配和实现了解权力的来源、权力的目标、权力的静态配置、权力的动态运行等。这些涉及到财政权力的合法性、公开性、规范性和有效性9。熊彼特:财政史使人们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变迁的规律,一个国家命运发展的动力,以及现实情况发展和消失的方式10。金融史研究:蜜蜂型加工材料并形成新见解11.坚持两个立场:从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经验和物质惩罚来看坚持以中国为中心的立场将中国当前的现实视为民族有机体自然生长的结果12.这本教科书的主角是帝国第一帝国、西汉、东汉唐宋第二帝国明清第三帝国13.叙述的重点是帝国类型前后的历史时期从西周初、清末、民国到当代末期概念与理论第二讲在解读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经济学的概念和理论,更重要的是经济学理论14、国家两种含义(1)用来指在特定时期,在一定地理空间内,由公共权力主导的稳定的人民共同体,即共同体意义上的国家这里的社区是指从事政治活动、扮演政治角色的稳定群体,以共同权力为核心这里的国家是指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共同体(2)用来指行使公共权力的政治权力体系前者强调人口——目的国家,后者强调政权组织——工具国家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显然更关注工具状态,因此他们往往将工具状态直接称为状态目的状态:被统治者工具国家:统治者工具国家:政治和军事力量目的状态:经济和思想力量工具性国家最重要的特征是有效性,即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发挥作用目的性国家最重要的特征是合法性:认同15、国家类型:城邦:人口帝国:领土现代国家:主权16、城邦:大部分资源属于共同所有权人口增长,土地资源不足部分离开,创建一个新社区17.当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时,资源就不足了移民不能解决问题如何解决?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一是使用战争战术,二是内部采用更高效的制度结构18.主权:主权者作为权力的源泉,占据最高地位,然后宣布拥有所有土地的财产权,然后在此基础上行使公共权力。为了协助君主行使这种权力,官僚机构不断发展,这意味着人类进入了帝国时代19.在逐渐固定的领土上,人口相对固定,国家很难依靠外部扩张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只能更多地依靠制度创新来协调内部关系20。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使整个社会超越了农业经济的水平。工商业活动高度依赖个人努力,国家需要为其建立私有财产关系和自愿交换制度。同时,君主亲自行使公权的制度弊端也很突出21、此时,共同体的宗旨要求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并经公众同意而形成的组织行使公共权力。也就是说,目的性国家向工具性国家提出了发展主权的要求22、状态转换:工具状态的重大变化,也表现为目的状态的重大变化23.金融:在所有类型的国家,政府的生存和公共事务的建立都需要资源的支持。筹集和使用此类资源的活动通常称为财务24.财务活动分为:收入、支出和管理25、支出:军费和官俸支出是皇朝时期最重要的支出26、现代国家的支出:经济支出和福利支出27、财政管理活动:在现代国家,只能实现基于公众同意(即现代预算)的财政管理28、财政收入(1)税收政府凭借其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固定地获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是基于社会普遍意志而形成的立法权,是对公众的收入或财产进行普遍、平等、直接、规范的征收而形成的财政收入政府收费:行政部门以向特定人群提供的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收费形式弥补部分成本。它本质上是行政部门与人民之间的交易。(2)公共债务政府无力支付财政赤字时通过借贷获得的财政收入(3)国有财产性收入政府以国家共同体的名义拥有、控制或转让财产的各种收益对于天府是租还是税,学界众说纷纭本书观点:帝国越早,地租性越强,帝国越晚,赋税性越强当代中国国有财产收入主要分为三种:(1)土地出让费(2)自然垄断国有企业的利润(3)行政垄断国有企业的利润通过配额分配、特别拍卖或企业利润等方式获得高额收益。(4)特价出租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从富裕的欧美国家获得部分经济盈余主要指:一是自然资源租金另一个是战略租金:来自有效战略位置的外国军事援助和财政援助29、财务类型按主要财政收入形式划分如果一国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来自税收,则定义为税基财政可以定义相同的方法,家庭财富型金融、公债型金融和特殊租金型金融以税收为基础的金融和以家庭财富为基础的金融最为典型30。当代金融:公共财政。现代税收是真正的税收。税收金融是现代金融的象征31、家庭金融:财政收入的来源是政府拥有或控制的财产,是公私合一的财产拥有或控制财产的三种不同方式:(1)西欧封建时代的家庭风貌(2)中华帝国时期的家族国家风格(3)1978年前中国的国家制32.本书用家族式和家族式来描述西欧封建君主与中国帝王在财产权上的差异前者:只有国家领土的一部分作为自己的领土来获取财政收入,而其他的土地则作为领土分配给各级贵族。国王和贵族的土地所有权方式几乎相同后者:宣布天下所有土地为自己所有,其他人只在君主允许的情况下占有和耕种一部分33.城邦:以人口为支撑点,财政收入主要靠人34、帝国:土地为支撑点,主要收入形式为直接向土地使用者征收或村社征收的地租或其他资源租金35、现代国家:主权,使用主权权力直接对公众的个人收益或私有财产征税36、熊彼特:国家转型的原因是:中世纪后期的金融类型从家庭财富类型转变为税收类型37.财政社会契约:(1)在国家间程序战的背景下,哪些国家能够有效地获得物质资源将赢得战争(2)那些征收压迫性税而没有建立纳税人代表制度的国家是无法获得生产的,因为征收压迫性税会引起阻力,使征税成本过高,而通过压迫获得收入的代理人,会保留一个自己的收入很多,压迫性的税收是低效的(3)纳税人同意征税制度较好;代表系统可以有效监控(4)如果统治者的收入依赖于纳税人,那么将自己的命运与公民的财富联系起来38、协商模型财政社会契约统治者交换臣民税收的代表39。合法化模式财政社会契约统治者提供它作为纳税的奖励,它实际上是统治者使税收合法化的工具40。并非所有税收都能促进现代国家建设,包括三种情况:(1)主要对农业收入征税时。农业税,政府可能会使用压制性策略而不是谈判这个时候民主很难产生,因为土地不能移动,如果农民被征税,他们就没有多少避税的选择如果对流动资产征税,由于纳税人实际或潜在的避税能力,政府倾向于与纳税人分享权力(2)以关税为主时拉丁美洲依靠进出口税提供财政收入的国家,不需要建立复杂的金融机构,也不需要提供公共产品来换取纳税人的合规性(3)税收主要靠企业寡头政府选择对大企业征税,官僚化和对寡头的压迫41、国家增长的金融逻辑国家增长:国家类型内的发展和变化互动:最初,工具性国家和目的性国家是政府与被征服者的关系。工具状态塑造了目的状态,使目的状态像工具状态一样服从并提供资源后来,目的性状态产生了负面影响,工具性状态继续调整看完中国金融史十六讲1、人的本性是饿时求食,劳苦时求失,受苦时求享乐,屈辱时求荣。这是人民的心声。在商鞅看来,有好人心不是坏事,值得建设。可以作为实现国家治理目的的依据。利用人性,充分利用情况。2、儒家认为现在不如从前,挽救现状的关键是恢复三代统治。孔子的思想是从周朝恢复周礼。孔子认为,天下动乱的原因是国家的弃权。因此,他极力主张尊重周家和统治者,恢复世界秩序。天真太天真了,如何从礼乐的崩溃中恢复过来?在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儒家所倡导的周朝礼制已不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法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明智之举3、老子所倡导的世界秩序是一个人烟稀少、相互隔绝的小国。享美食美衣,安居乐业,尽享风土人情。邻国相望,耳闻鸡犬之声。直到老死,人们才相互交流。没有统一的环境,就不可能实施这种政策,但如何统一世界,用战争​​消除战争,让战争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4、商鞅改革内容:主要包括金融体制、地方政府体制和文化教育体制财政经济体制:建立土地产权基础(确立君主对国家土地的财产权和土地私有制,100步改为1亩,240步改为1亩),构建实用的金融体系制(重农,克农)商),统一度量衡。地方政府制:广兴县制,代替分封制。商鞅后,县数不断增加,设县文化教育体系:弱者,无知者。提出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不利于国家治理。第一次改革要求焚烧儒家经典《诗》、《书》,提倡农战教学和法制教育。5、捐赠:军费税:行政费用为战车战马的士兵和士兵的战斗捐赠,以丰富国库。城郊祠堂祭祀百神,皇帝赡养,百官、饮食、民政开支6、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汉初的田野工作水平低下,不值得历代史书所称颂。国家要履行职能,就必须有一定的财政收入。确保财政收入水平过低,要么是以削弱国家职能为代价,要么在现实中发展大量非标准收入来补充。一开始是30税和1税。实际上到了武帝末年,已经变成了定额的亩租。后来,土地税变成了人头税。纳税人7、汉代财政改革包括:1、借货币改革之机,攫取暴君的财富。您不得铸造硬币。朝觐期间必须使用特殊且昂贵的白鹿皮币和铂金币。二是增加财政收入,削弱强者的财力。对被指控的商人,没收其全部财产,对主动举报的,处以财产一半的罚款。三是调整财务管理方式,实行盐铁垄断。平民煮盐,政府购买,农民工或囚犯生产的铁器归国家所有。第四,一路,地方贡品,一部分收藏,其余的中央长途贩卖贸易,哪个地方缺什么,中央卖什么平准政策:通过调整材料供需,稳定市场价格波动买官贵人,用钱买来8、《论盐与铁》主要涉及三大问题:1、财政支出规模是大是小?这个问题涉及国家运作的积极和消极方面。第二,工商业能否成为财政收入的来源?这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基本政策问题。3、暴力资源商品如何管理?这涉及到国家的财政管理和国家治理的问题。9。财政支出规模是大是小?博士。共青:太好了,我们必须用暴力和法治的工具来实现外部安全和内部秩序稳定。并积极干预经济社会。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满足支出需求。他们对财政支出能够发挥的经济和社会功能充满信心。文学先良:越小越好。安全和秩序的需求确实在经济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治国理政要遵循过去时代的道德要求,以身教为手段,实现外在和平,内向安定。政府和皇室消费扩大,会对社会生产造成危害。财政支出规模越小,财富越能积蓄,财税越少,人民就越富足。10。工商业能否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公共秘书:当然。把它作为财政收入的来源,对特殊商品实行国家垄断。文贤:你最好不要。工商业对财富增值有很大的作用,但工商业的发展会破坏社会风气和道德基础。此外,工商业也将成为政府和大小官员剥削人民的工具。(如垄断)11、如何管理暴力资源商品?(盐铁酒茶等)共青博士:完全垄断。从无形中取之,使人不怒。并且可以实行规范化管理,平衡社会力量,避免强权崛起。文德:让人民操作。国家垄断破坏了国家的道德和农业工业基础。虽然是无形的,但依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伤害着人们。完全垄断超出了国家的管理能力。国家垄断不压制私人权力,垄断行为只是将其转移到掌权者手中,获得巨额财富。...

    2022-05-05 统治与岁入 国家统治者4税收

  • 增税VS减支财政困境下的政策选择电子版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增税与削减开支:财政困境中的政策选择荣获曼哈顿学院哈耶克图书奖;2019年英国《金融时报》夏季图书之一。它对发达国家近200起财政整顿事件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也可以称为加长加厚的论文。加税VS减支财政困境下的政策选择电子版预览财政紧缩政策,讨论什么样的政策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以及选举效应将带来政府的执行政策。为什么要紧缩?如果政府大部分时间都采取平衡财政政策,那么我们几乎看不到紧缩政策。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经济衰退期间,一方面税收收入下降,另一方面,失业救济金等“财政稳定器”导致政府支出增加,或在政府短暂升职期间自然灾害或战争等因素造成的支出,政府应采取赤字财政政策。而当经济繁荣,政府支出下降时,政府应该用财政盈余来抵消赤字。此外,有远见的政府可能会主动积累盈余,以防支出需求迅速上升。如果政府遵循上述规定,紧缩将永远不会发生。然而,紧缩并不少见,原因有二:首先,大多数政府不遵循上述规定。也就是说,即使在好的时期,赤字也会累积,而在衰退中累积的赤字不会被好的时期的盈余所抵消。结果,即使在完全“正常”的时期,许多国家也积累了巨额公共债务。例如,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虽然意大利、比利时和爱尔兰的GDP年均增长率都在2%以上,但这三个国家无一例外地积累了巨额债务;新千年的希腊前几年经济年均增长率约为5%,但也积累了巨额债务。各种政治扭曲可能导致税收不足,尤其是政府超支。其次,政府支出可能会大幅增加。例如,当一个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或面临自然灾害时,政府支出可能会增加甚至超出人们的预期,而此类债务如此之大,以至于在经济增长期间无法轻易被盈余所抵消。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国家可以摆脱这种债务泥潭,但并非每个国家都是幸运的。二战刚结束,战争期间积累的巨额债务因战后通胀上升而减少,但近几十年来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较高的债务水平有时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障碍,例如,政府必须增加税收来支付债务利息。由于投资者对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失去信心,高负债和低增长往往会导致债务危机。面对上述情况,政府可以通过实施财政紧缩政策来恢复投资者信心。上述两个导致财政紧缩、债务过度积累和危机的原因有时会相互作用。以2010年至2014年大萧条后的新一轮紧缩为例。2007年金融危机之初,意大利、希腊等一些国家无缘无故地积累了大量债务。西班牙、爱尔兰等其他国家的税收暂时受到房地产泡沫的推高,使债务水平保持在低位,但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财政泡沫”就会随之破灭。错误的财政政策将导致更高的债务水平和债务风险,一旦金融危机袭击这样的经济体,债务危机就会随之而来。最重要的一点是,有时紧缩是必要的措施,因为政策失误,或者政策失误和意外的负面冲击。然而,两者同时发生的情况很少见,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紧缩政策源于政府的短视行为和相对于税收的过度支出水平。什么类型的紧缩?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经济体实施紧缩政策。关于这项政策的收益和成本的讨论往往是基于意识形态的争论,批评是严厉的,但毫无价值。一种观点认为,无论是在欧洲、美国还是其他经合组织国家,都不需要紧缩。这些经济体真正需要做的是扩大政府支出,从金融危机中慢慢复苏,逐步走出衰退的阴影。因此,政府赤字和债务规模应该更大,赤字政策的持续时间应该更长。上述反对紧缩的论点是,紧缩将导致债务/GDP比率上升而不是下降,因为紧缩导致分子(债务)变小,而分母(GDP)变小,这只会适得其反。这种观点的一个极端版本是,政府可以通过不采取任何形式的紧缩措施来降低债务/GDP比率。第二种观点认为,政府债务水平的快速上升将引发违约和银行倒闭(许多银行持有大量主权债务),尤其是对一些欧洲国家而言。这将导致第二轮金融危机,甚至导致更严重、更持久的衰退。因此,许多人担心欧元将走向崩溃,带来严重且不可预测的经济和政治后果。此外,积累更多债务将使未来进一步收紧。不过,市场似乎并不相信反紧缩的观点:对于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债务快速增长的国家,只有在实施紧缩且欧洲央行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利差才急剧上升。,点差会逐渐减小。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为了分析紧缩的影响,我们需要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紧缩。一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增税实施紧缩政策。对于税率已经相对较高的经合组织国家来说,进一步增税将导致反紧缩论点担心的结果。这种紧缩政策将导致中短期(3年或4年)严重衰退,包括GDP的急剧下降。二是通过削减政府开支来实施紧缩政策。至少从经合组织国家过去30年的经验来看,这种紧缩政策不会导致经济衰退。就产出损失而言,这种紧缩政策的成本非常低,基本上为零。基于税收增加的紧缩政策往往会导致更高的债务/GDP比率。事实上,如果不加税,很难判断债务/GDP比率是否会上升。相比之下,以削减政府支出为基础的紧缩政策往往会导致该比率急剧下降。基于增税减支的两类紧缩政策的效果差异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两类政策对债务/GDP比率分母的影响不同;福利计划支出的下降对财政赤字的影响比增税的影响更持久。那是因为如果各种福利计划的支出不下降,那么税收最终将被迫增加。而税收增加会导致GDP增长下降,进而导致债务/GDP比率的分母变小;如果不增加税收,分子会因为不征税的支出增加而变大。对于这两种紧缩政策的不同影响,基于削减开支和增加税收,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个“理论上”的解释是,政策效果的差异只是由于其他政策的系统性差异:货币政策、汇率贬值以及伴随财政紧缩政策的供给侧改革更有利于削减开支的紧缩政策。但我们的分析将表明情况并非如此。第二个更具解释性的观点与期望和信心有关。考虑一个正在经历公共债务爆炸式增长的经济体,由于这是不可持续的,政府迟早会推出财政稳定政策。财政稳定政策延迟的时间越长,未来增税或削减政府开支的幅度就越大。也就是说,延迟推出稳定政策会增加政策成本,但一旦实施财政稳定政策,政策延迟的不确定性就会消除。削减开支的紧缩政策比增税更有利于减少这种不确定性。这是因为加税未能影响自动福利计划和其他支出计划的增长趋势,难以对政府预算产生长期影响。结果就是政府需要不断提高税收来满足各种支出的增加。因此,在未来进一步加税的预期下,加税的“信心效应”与削减开支相比将很小。削减开支政策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我们在政府紧缩时期的商业信心调查结果支持了这一观点。其他几种解释与经济的供给面有关,在对增税或削减支出的政策反应中差异很大。增税和削减开支对供需有不同的影响。例如,提高个人所得税会减少劳动力供给,增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和产品价格,也会降低消费需求和可支配收入。相比之下,削减开支在直接减少总需求的同时,也降低了消费者对未来税收负担的​​预期,从而提高了劳动力供应水平,尤其是在削减开支被视为永久性的情况下。这种效果更加明显。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财政政策新闻报道中经常被忽视的“一般均衡效应”的出现。正如我们将在下面的分析中看到的那样,解释这些相互作用的一个关键点是区分对财政政策变化的预期是永久性的还是暂时的。紧缩可以扩张吗?答案是肯定的。当政府支出下降伴随着其他总需求(个人消费、商业投资和净出口)上升时,就会出现“扩张紧缩”,而当总需求扩张幅度大于政府支出的减少时,政府支出的下降就会发挥关键作用。扩张性紧缩的想法引起了一些反对,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立场:紧缩可能产生扩张效应,并不意味着每次政府削减公共开支都会导致扩张。相反,扩张性收缩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政府支出削减造成的产出损失大于总需求的其他增长水平。紧缩可以“扩张”是什么意思?一种定义是,如果在紧缩期间或紧缩之后出现增长,则收缩是扩张性的。上面的定义是相当不准确的。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大多数经济体处于繁荣阶段,实施紧缩政策的国家的增长将低于其他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但仍会实现经济增长。而当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时,如果一个国家实施紧缩政策,我们将得出相反的结论。另一种定义是,如果伴随产出增长率超过某个阈值水平(例如,可比国家同期的最高产出增长率可以被视为阈值水平),则紧缩政策是扩张性的。本书的描述性分析使用了这个定义。粗略地看一下1980年代奥地利、丹麦和爱尔兰的一些扩张性收缩的例子;1990年代的西班牙、加拿大和瑞典。尽管爱尔兰银行业存在严重问题,但爱尔兰和英国是金融危机后从紧缩政策中受益的两个国家。爱尔兰和英国采取了更多削减政府开支的紧缩政策。在第3章和第8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金融危机前后的“扩张性紧缩”案例,这些案例也将出现在第7章至第8章中。第10章中的数据分析。根据我们的模拟分析,出现扩张性紧缩当财政政策调整引起的经济增长率高于政策不变时的增长率时。根据这个定义,只有在采取削减开支的政策时,才有可能进行扩张性紧缩。什么时候会推出紧缩政策?政府应在政策的潜在成本最低时实施紧缩政策。有人可能认为,经济增长时期是政策潜在成本最低的时期,不应该在经济衰退时期实施紧缩政策。上述直觉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请读者注意,在本书的案例中,许多紧缩政策是在经济衰退而不是繁荣期间推出的。这与我们构建样本的方式有关,也就是说,我们排除了旨在使经济免于过热的削减开支或增税。这样做,我们“错误地”排除了经济扩张时期的紧缩政策。上述考虑意味着,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在非衰退时期实施紧缩政策,我们对紧缩成本的估计会更低。特别是,削减开支的政策成本本来就很低,这将导致成本降低,并且更有可能出现扩张性收缩。各种乘数(例如,增税或削减支出对产出的影响)在衰退中是否会更高是复杂的。乘数比较有各种微妙的问题:首先,在衰退时,经济体系可能已经激活了其内部调整力量,而在繁荣时期,可能会产生相反的结果,经济繁荣可能会孕育衰退力量。第二,往往由于过去的政策失误,政府往往不能选择等待。以近期欧洲国家的紧缩政策为例,2010年至2011年,部分欧洲国家出现主权债务信心危机,部分国家(意大利、西班牙、希腊、葡萄牙)国债利率飙升,并且出现了由债务问题引起的金融危机。危机。这些国家的政府能否等待,将紧缩政策推迟到经济衰退结束?很难说。如果没有紧缩政策,很难想象这些国家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说,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即经济衰退期间的紧缩,两种紧缩的区别仍然存在:基于税收的紧缩成本高于基于支出的紧缩。考虑到一个国家的贸易伙伴的政策,一个相关的问题是何时引入紧缩计划。如果多个贸易伙伴同时实​​施紧缩政策,由于国际贸易的负面溢出效应,紧缩政策造成的产出损失成本可能更高。最新一轮紧缩政策的第二个特点是利率下限为零。也就是说,当短期利率已经很低以至于货币政策无法将其推低时,政府就会收紧政策。显然,在危机期间利差和安全债券收益率上升的国家并非如此,因为长期利率已升至6%以上,这一水平远低于零下限。紧缩政策有利于降低利率水平。最新一轮的紧缩与以往的紧缩有些不同,我们对此问题的分析表明,即使在零利率的情况下实施紧缩,基于税收和基于支出的紧缩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基本结论仍然成立。紧缩(在政治上)会弄巧成拙吗?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欧盟委员会主席让-克洛德·容克(Jea-ClaudeJucker)几年前曾说过,“我们都知道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政策措施,但我们不知道如何引入它们,并继续执行政策。”他指的是旨在减少政府赤字的审慎财政政策。学术界和政策界明显的一种观点是,选民总是“惩罚”通过增税或削减开支来减少赤字的现任官员。但如果我们更仔细地分析数据,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少,即使不是在像德国这样传统上财政保守的国家。许多实施紧缩政策并努力减少赤字的政府赢得了连任,而财政管理不善的政府则受到选民的惩罚。一般来说,特别是在多党制下,单凭经济政策很难预测选举结果,财政政策只是经济政策的一部分。证据不支持容克的论点:许多政府已经能够在实施紧缩政策的同时实现连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削减开支或提高税收的政府总是会连任,现实世界比容克所描述的更加微妙和复杂。本书的四个贡献本书对财政政策研究领域做出了四点贡献:首先是数据贡献。我们有16个经合组织国家(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丹麦、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日本、葡萄牙、西班牙、瑞典、英国、美国)从1970年代后期到近200年的详细记录2014年实施的多年紧缩计划。为了为读者重新制定这些计划,我们查阅了大量原始文件(一些来自国家当局,另一些来自经合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欧盟委员会等机构),其中包含约3,500措施。我们将这些措施分为27类,然后将它们汇总为15类,其中我们将转移与其他政府支出、直接税与间接税、税收抵免和其他税收的扣除等分开。但鉴于样本量大,很难准确确定这么多措施的影响,因此在统计分析中使用了粗略的汇总数据。然而,我们提出的更精细的分类可以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用,以分析更精细规划的影响。我们收集的广泛数据有助于其他研究人员改进我们的分类方法并做出外生判断。读者可通过以下网址获取相关数据:htt://re.riceto.edu/title/13244.html。尽管我们在检索数据时咨询了许多专家,但由于该数据集的覆盖范围大,错误和精度不足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为此,我们欢迎读者提出改进数据的建议。方法论上的突破是本书的第二个贡献。财政政策的逐期分析是标准方法,分析税收或支出政策的每一次变化,通常被称为“财政冲击”。这种方法忽略了两个重要点。(一)财政调整的多年性。当立法机关决定出台综合财政计划时,一般不包括孤立的税收政策或孤立的支出政策;相反,综合财政计划通常是一个多年计划,其目标是将年度预算赤字减少一定规模。预期对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决策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财政调整计划的多阶段性质和政策宣布的时机很重要。(2)减赤目标是通过减支和增税来实现的,两者相互关联,不能相互独立。一旦我们考虑到这些因素,逐年逐年的财政政策分析方法不仅不完整,而且在统计上也会产生误导。我们通过制定多年财政计划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来解决这些问题。分析结果构成本书的第三个贡献。我们的研究表明,以增税为基础的财政调整计划与以削减开支为基础的财政调整计划存在巨大差异。与以支出为基础的计划相比,以税收为基础的财政调整计划在政策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导致了更严重的衰退,尤其是在计划实施后的两年内。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紧缩”并非不可避免,财政紧缩的效果因政策实施方式而异。本书的第四个贡献是,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紧缩对于采取紧缩政策的政府来说是否是“死亡之吻”。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不,或者至少不一定。关键点向读者展示我们的论点需要克服三个主要障碍:首先是所谓的“内生”问题,即财政政策与产出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假设我们观察到政府赤字同时下降和经济繁荣,将经济增长归因于赤字下降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因为因果关系可能会逆转:可能首先是其他因素(除了财政政策)经济增长,反过来以相同的税率增加税收,同时失业补偿或其他福利支出也下降,最终导致财政赤字下降。针对上述内生性问题,我们不仅要考虑经济周期引起的政策变化,还要分析主动减少财政赤字的意愿引起的政策变化。前者是对经济周期的反应,不一定是GDP波动的原因。一旦出现外生的财政政策调整,我们就需要使用经验模型来分析这些调整对经济的影响。模型越紧凑,计算税收和支出的影响就越容易,但另一方面,模型越紧凑,变量之间的重要关系就越有可能被遗漏。因此,在简洁性和准确性之间进行权衡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关键的紧缩政策往往伴随着其他政策的变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劳动力市场改革、产品市场的监管或放松管制、税收改革等。此外,紧缩也可能在债务失控的关键时刻被迫实施,而不是在“一切照旧”时期。第三,几乎所有的紧缩政策都是提前宣布的多年计划,然后在实施时进行修改,我们需要将这些公告考虑在内。有两个关键图表总结了我们的研究结果,希望能让读者了解我们是如何构建数据的。首先看图1.1、该图显示了基于税收和基于支出的紧缩计划对GDP的影响。“计划”这个词很重要,因为紧缩政策几乎总是通过多年的一揽子政策来实施,不仅包括立即的政策变化、未来政策的宣布,还包括过去的政策,我们的实证分析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继续实施。我们将通过引入上述三个因素来分析紧缩对经济的影响,同时考虑消费者和投资者预期的影响。此外,不同的国家可能有不同的政策制定“风格”,我们也会考虑到这一点。例如,一些国家通常使用预先加载的计划,在宣布计划时开始进行财政调整;其他人在宣布后几年就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图1.1向我们展示了两种紧缩计划的影响,一种主要基于削减开支(黑线),另一种基于增税(灰线)。这两种计划都将赤字减少了GDP的1%。黑色和灰色曲线显示了有和没有财政计划的GDP变化路径。图1.1基于1978年至2014年的参数估计,模拟了所有16个样本国家的平均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基于支出的紧缩计划和基于税收的紧缩计划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这也反映在在统计差异中(模拟结果在置信区间内的概率为90%)。基于税收的紧缩计划将导致持续数年的深度衰退。相比之下,基于支出的紧缩计划往往会在两年后消除其非常温和的衰退影响。这一平均值是由经济衰退和扩张性收缩共同形成的,即在引入财政调整计划后,GDP增长率超过了1978年至2014年的平均增长率。我们将在第7章更详细地探讨图1.1中的结果,届时我们将进一步区分削减商品、服务和投资支出的影响与削减转移支付的影响,表明这两种方法的效果大体相似,尽管削减转移支付对GDP增长的影响较小。基于税收和基于支出的紧缩计划之间的巨大差异主要是由于私人投资作为总需求组成部分的影响。我们将进一步讨论什么样的“理论”可以解释上述发现。第8章的分析表明,同样的论点适用于2007年金融危机后许多欧洲国家采取的紧缩计划。在这方面,我们的结果与Blachard和Leigh(2014)的著名分析形成鲜明对比。他们认为,2008年后出台的紧缩政策与以往的政策不同,即紧缩政策的成本高于根据以往经验预测的成本。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图1.2显示了基于税收和基于支出的两种紧缩计划对政府债务/GDP比率的影响。为了衡量上述影响,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新的债务动态模型。在该模型中,历史负债率、GDP增长率、通货膨胀模式、平均债务利息成本等共同决定了政府收入满足偿债要求的水平。图1.2显示了当债务水平较高(约为GDP的120%)和偿债成本相对较高以及债务水平较低(约为GDP的120%)时财政调整计划对债务/GDP比率的影响60%)adlowerdetervicigcot,theimactofficaladjutmetlaodetratio.Figure1.2howthediffereceetweetheatterofdetratiowithadwithouttighteig.Ithehighdet-highdetervicecotceario,edig-aed(lackcurve)auterityrogramhaveadifferettailityeffectodetdyamicthatax-aed(greycurve)tailityeffectilowdet-lowIthecaeofdet-ervicigcot,edig-aedauterityrogramtillhavetheeffectoftailizigdetratio,whiletax-aedauterityrogramareeutral.Thelackadgreycurvedeicttheeffectothedetratiowithadwithoutauterityla,reectively.ThetructureoftheookIaee,themaiuroeofthiookitorovideaemiricaladtheoreticalexlaatioofFigure1.1ad1.2.Wewillalodevotecoideraleacetoaudateoot-fiacialauterityauterityolicie,articularlyiEuroeacoutrie,icludigGreece.IChater2,wereviewedtheaic"theory"officalolicy.WetartwithimleKeyeiatheoryadgraduallyaddewvariale,icludiguly-ideeffect,exectatio,adtaxditortio.IChater3,wereviewedeveralexamleofauterityolicieriortothefiacialcrii.Wecomareeveralhigher-cotficalrogram,icludigexamleofexaioaryauterity.Chater4reviewrelevatreearchotheroleofauterityolicie,icludigecoometricevideceademiricalevideceothe"ficalmultilier."Chater5itroducetheook'methodologicaliovatio,thecocetofficalla.Chater6itroducethecotructioofthedataithiook,adreadercadowloadtherelevatdatayviitigthefollowigweite:htt://re.riceto.edu/title/13244.html.Otherreearchercareroducethereearchithiookuigtheaovedata.Chater7reettheeffectofedig-adtax-aedauterityolicie,reectively.WeaalyzetheimactoftighteigoGDPaditcomoet—coumtio,ivetmet,adetexort—awellaocoumercofidece,uiecofidece,aditeretrate.Wealoaalyzetheroleofotherolicie,icludig:currecydevaluatio,moetaryolicy,adtructuralreformiroductadlaormarket.Wealoexamietheeffectofauterityothedet/GDPratio.Chater8focueoaalyzigtheewroudoftighteigolicyimlemetedafterthefiacialcrii.Wedicuwhetherot-criiauteritydifferfromthere-criicae,leadigtolargeroututloe.TheauterityolicieimlemetediEuroeafterthefiacialcriireultedilargeoututloe,roalyecauetheEuroeaecoomywatilliaeverereceiowhetheauterityoliciewereimlemeted.以第9章中的这一观察为基础,我们分析了如果在经济增长时期而不是在衰退阶段引入紧缩政策的差异。第10章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了紧缩政策是否会成为政府的“死亡之吻”,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答案并没有流行观点看起来那样明显。最后一章总结全书。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非技术性的,有关技术性的细节我们将在第12章中介绍。有待讨论的议题部分议题在本书的讨论中尚未涉及。首先,我们关注的是经合组织国家,并且只是部分经合组织国家。我们的分析对象主要是欧洲和北美国家(还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亚)。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不同类型紧缩政策的效果可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规模普遍要小于发达国家的政府规模。其次,我们关注的只是紧缩政策在短期内会产生何种影响,这里的短期是指在紧缩政策实施后的五年内。当然,对许多重要财政问题的讨论都需要长远视野。例如,对许多国家来说,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养老金制度将面临严重问题;如果不首先改革养老金,那么任何降低短期赤字的紧缩政策都难以对公共债务产生长期影响。本书并未研究上述长期性的代际问题。此外,与紧缩政策相对的是相机的财政扩张政策,即为刺激经济而实施的扩张政府支出或减税政策,这是另一个我们没有讨论的话题。最后,本书只研究了紧缩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没有考虑对收入分配以及部门资源配置的影响。增税VS减支:财政困境下的政策选择读后感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篇加长加厚的论文。首先非常感谢出版方,如果不是有中译本,这书我肯定读不下来。抛开宏观实证上的粗糙,Aleia的结论非常清晰:在当代发达国家,削减支出相比增加税收,能以更低的经济成本,实现有效的赤字控制。这一实证结论与凯恩斯主义的iight完全相反。作者还发现,减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提振信心促进私人投资。本书的结论对中国目前的状况非常有参考价值:削减政府低效的那些支出,从而实现减税降费和改善企业融资约束,促进私人部门增加投资,同时还能实现国有部门去杠杆。当然,这是经济上的firtet,减支能不能减下来,政府投资保增长的冲动能不能抑制住,这又另说了。财政政策扩张还是紧缩,调支出还是调收入,核心参数是这些项目各自的财政乘数。把握住这一点,就抓住了各种财政理论的要害。凯恩斯主义认为,衰退是由人的动物精神导致的,人不知道怎么就不愿意消费了。在这种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的情况下,增税的经济成本很低。相反,增加政府支出则能直接带动总需求的增加,支出乘数必定很高。同时,在凯恩斯的时代各国政府比起今天来都算是小政府,因此政府支出的财政乘数也确实较高。今天的欧美社会则有所不同。发达国家政府支出的规模普遍较大,许多支出项目的效率也极为低下。Aleia在书中点名批评南欧国家在繁荣时期不负责任的支出政策,并指出欧美目前大量福利支出项目的低效浪费。在这种背景下,不难理解为何能得到减支优于增税的实证结果。财政支出效率的问题又让我想到了MMT。MMT认为在主权货币体系下,只要政府信用还没有崩溃,主权国家在财政支出上就没有事实上的硬约束,所谓央行独立性长期来看也只是一个神话。因此与其纠结于赤字的绝对规模,倒不如关心钱到底花得有没有必要。这样来看,Hedre关于不同政府支出项目福利效果的统一分析,算是这方面极其重要的尝试。当然,如果搞不清楚支出到底效果如何,用规则对赤字进行约束,倒也不失为一种次优的手段。发展中国家的情形与发达国家又不同。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上具备后发优势,而后发优势的实现有赖于政府在基础设施等公共品上的集中投入。据此,林老师认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也就是财政乘数)很高,因而主张在衰退时利用较低的融资成本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框架当然是有力的,不过也要结合各国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例如,一个非洲国家可能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但政治上的混乱使得这种潜力无法发挥出来,新结构的理论也就不适用了。由于测算的困难,相关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变成凭感觉说话的争吵。这也再次提醒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地熟悉经济体的实际情况,再去做理论上的判断。...

    2022-04-28 赤字税收化 税收为什么不能弥补财政赤字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109号--财政行政处罚听证实施办法

    《金融和行政处罚听证会实施办法》已经2021年12月31日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刘昆部长2022年1月14日金融行政处罚听证实施办法第一条为规范财政部门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财政部门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财政部门行政处罚听证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保障当事人陈述、申辩和质证的权利。第三条听证由拟实施金融行政处罚的财政部门组织,具体工作由其法制工作机构或者财政部门负责人指定的机构实施。第四条听证人员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官和记录员。听证主持人由财政部门负责人指定为非本案侦查人员。听证主持人所在机构负责人应当指定非调查人员担任听证官,协助听证主持人开展工作。记录员由非案件调查员的听证主持人任命,负责听证记录等具体工作。财政部地方监管局(以下简称监管局)作出的金融行政处罚,听证会主席由非本人指定的案件调查员担任。监管局负责。第五条听证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办案人员、第三方及其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相关人员。第六条财政部门拟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听证。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财政部门应当组织听证:(一)行政许可的撤销;(2)暂停会计师事务所执业;(三)责令资产评估机构停业;(4)禁止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禁止采购代理机构担任政府采购代理机构;(5)责令会计师不得从事会计工作;(六)暂停注册会计师执业;(七)责令资产评估专业人员停止执业;(8)更大的罚款;(九)没收数额较大的违法所得,没收价值较大的违法财产;(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如果财政部作出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产等行政处罚,“数额较大”和“价值较大”的标准是公民1万元以上,公民1万元以上。法人或其他组织。罚款一万元以上。地方财政部门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财产等行政处罚的,有关听证数额标准按照人大常委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的规定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第七条财政部门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听证的,应当送达《财政行政处罚通知书》。《金融行政处罚事项通知书》应当载明行政处罚的内容、事实、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第八条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可以在收到《财务行政处罚事项通知书》时签署意见,也可以书面形式向财政部门提出意见。听证申请应当自收到《财务行政处罚事项通知书》之日起5日内提出。逾期未提出申请的,财政部门视为放弃听证权,记入笔录。第九条财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当事人的听证申请之日起30日内组织听证,并于听证会前7日将《金融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送达听证参加人。《金融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应当载明听证的时间、地点、听证主持人、听证人员、记录员姓名、当事人权利等有关事项。听证参加人应当自收到《金融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将送达回执交回财政部门。第十条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名或两名代理人参加听证。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的,应当在听证会前将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和受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提交财政部门。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委托代理人撤回听证申请或者明确放弃代为听证的权利的,应当取得委托人的明示授权。第十一条当事人认为听证人员、评估人员、翻译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公平听证的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如果听证人员、评估人员或翻译人员认为与案件有直接利益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公平听证的关系,应主动退出。第十二条听证主持人的回避由组织听证的财政部门负责人决定。听证官的回避由听证主持人所在机构的负责人决定。记录员、评估员和翻译员的退出由听证主持人决定。第十三条听证应当公开举行,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除外,依法保密。当事人认为不宜举行公开听证的,应当自收到《金融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提出书面请求。举行公开听证的,应当事先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案由、听证的时间、地点,并允许公众旁听。第十四条听证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1)听证会开始前,记录员会检查听证会参加者的身份、在场情况,并宣读听证纪律;(2)听证主持人宣读听证会原因、听证会成员,告知听证会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并宣布听证会开始;(三)办案人员就所取得的事实、证据,提出行政处罚的理由、依据和处罚意见提出;(四)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作出陈述和申辩,可以提供与案件事实有关的证据;(5)第三人或其代理人就案件事实作出陈述并可以提供证据的;(六)当事人或其代理人、第三人或其代理人、办案人员就案件事实、所举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相关性等进行质证、辩论。经听证主持人许可,双方均可向证人和专家提问;(7)辩论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可以再次就案件的事实、证据及相关问题征求听证参加人的意见;(8)当事人或其代理人、第三方或其代理人、办案人员作出最终陈述;(9)听证会主席宣布听证会结束。第十五条听证会全程应当录像或者录音,录音人员应当做好听证会记录。听证笔录由听证参加人确认后签字或者盖章。如果听证会参与者认为有错误,他们有权要求补充或更正。听证参加人拒绝签字或者盖章的,应当在笔录中注明。听证主持人、听证官和记录员应审查并签署听证记录。第十六条听证期间,听证参加人违反听证纪律或者扰乱听证秩序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制止;停止无效的,可以责令听证参加人离开听证会场地。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决定延期听证:(一)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在开庭前书面申请延期,延期理由充分;(2)听证参加人违反听证纪律或扰乱听证秩序,听证主持人停止无效;(3)其他可以延期的情况。听证延期的,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听证参加人送达《财政行政处罚听证延期通知书》,告知延期原因和重审时间。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决定中止听证:(一)听证主持人认为证据存疑,无法在听证会上认定,可能影响财政部门行政处罚决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或者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提出新事实的、理由和证据,主持人认为有必要重新审查证据。调查核实;(2)因回避情况,无法立即更换被回避人,无法如期举行听证会;(三)申请听证的公民死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权利义务继承人尚未确定的;(4)因不可抗力无法继续开庭的;(5)其他可以中止听证的情形。听证中止的,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将《金融行政处罚听证中止通知书》送达听证参加人,并告知中止原因。中止解除后,财政部门应当在听证时间确定后重新向听证参加人送达《金融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具体负责听证的机构负责人决定终止听证:(一)有权提起听证的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没有继承人或者被继承人放弃听证权,没有监护人或者被监护人放弃听证权的(二)有权提起听证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被终止,没有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或者接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组织放弃诉讼权利听力;(3)当事人书面撤回听证申请,放弃听证权;(4)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席听证会或未经主持人许可中途退出;(5)其他可以终止听证的情形。第二十条听证会结束后,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听证记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第二十一条听证主持人、听证官、记录员应当严格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履行职责。违反法律和有关规定的,取消听证主持人、听证官、记录员的资格,并承担相应责任。第二十二条财政部门对依法应当审理的行政处罚事项不组织听证,或者不按照规定组织听证的,不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第二十三条组织听证发生的费用,由组织听证的财政部门承担。参加听证的当事人发生的费用,不由组织听证的财政部门承担。第二十四条当事人同意并签署确认函的,财政部门可以发出《金融行政处罚事项通知书》、《金融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金融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金融行政处罚事项通知书》通知》、《财务行政处罚通知书》传真、电子邮件等电子方式的《处罚听证延期通知书》、《财务行政处罚听证中止通知书》等文件。第二十五条经审理程序的案件,审理期限不计入行政处罚决定期限。听证期间为当事人提出听证申请之日起至听证参加人在听证笔录上签字或者盖章之日止。第二十六条本办法中“3天”、“5天”、“7天”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包括法定节假日。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金融机关行政处罚听证实施办法》(财政部令第23号)同时废止。...

    2022-04-26 听证会代理人 听证会代理人需要准备什么资料?

  •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修订出台 《财政行政处罚听证实施办法》答记者问

    近日,财政部修订了《金融机关行政处罚听证实施办法》(财政部令第23号,以下简称第23号),形成了《金融机构行政处罚听证实施办法》(财政部令第23号,以下简称第23号)《金融行政处罚听证会实施办法》(财政部令第109号,以下简称《办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为便于各方理解关于《办法》实施的相关内容,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就《办法》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办法》修订的背景是什么?答:23号令是财政部门实施行政处罚法听证制度的具体规定。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增加了行政处罚种类,扩大了行政处罚听证的范围,强化了听证记录的效力,增加了电子送达方式。因此,第23号令应作相应修改。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23号令纳入听证范围的行政处罚数额标准明显偏低;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法规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23号令需要相应修改。问:《办法》修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在修改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依法修改。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调整行政处罚听证范围,完善听证规则,确保行政处罚听证依法进行。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行政管理需要,着力解决行政处罚听证实践中反映的问题,调整听证相关数额标准,完善授权委托制度,确保修订后的内容实用有效。三是坚持高效便捷。以人为本,优化细化听证程序,增加电子交付方式,保障当事人的便捷性和可达性。问:《办法》对听证范围做了哪些调整?回答:首先,增加一些听力事项。根据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将“没收数额较大的违法所得”、“没收数额较大的违法财产”等行政处罚纳入审理范围;《责令会计师不得从事会计工作》、《责令资产评估机构停业》、《责令资产评估专业人员停止执业》、《禁止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禁止采购代政府采购”。将“业务”等行政处罚纳入听证范围。二是删除部分听证事项。根据取消财务行政许可事项,相应删除“吊销会计资格证书”、“取消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资格”等听证事项。问:《办法》调整听力量标准的主要考虑有哪些?答案:23号令规定,财政部给予罚款行政处罚的,“大额罚款”的标准是对公民处5000元以上的罚款,对公民处以5万元以上的罚款。法人或其他组织。罚款人民币以上。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中普遍体现出现行法律制度中的罚款标准过低、违法成本低、处罚力度不够。为有效发挥行政处罚的震慑作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将规定的罚款限额从3万元提高到10万元。许多法律法规正在制定中。在修订或修订期间,罚款金额的标准也大大提高。因此,应当相应调整行政处罚听证数额的标准。此外,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在“没收数额较大的违法所得”和“没收数额较大的违法财产”中没有规定“数额较大”和“数额较大”的标准。这也需要澄清。综上所述,《办法》将财政部的“罚款数额较大”提高到对公民处以1万元以上的罚款,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万元以上的罚款;对于没收违法财产等行政处罚,“数额较大”、“数额较大”的标准与罚款的“数额较大”标准一致。同时,延续23号令的​​规定,明确地方财政部门在实施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财产等行政处罚时,按照有关听证数额标准执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人民政府的规定。问:《办法》在优化听证程序方面采取了哪些新措施?答:一是调整当事人提交委托书的时间和内容。提交委托书的时间由听证会前3天顺延至听证会前一天,并规定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范围。二是增加第三人参与听证程序的规定。明确第三人在听证会期间有权作出陈述和质证,切实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增加电子投递规定。明确表示经当事人同意并签署确认函后,财务部门可以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送达有关文件。另外,对听证延期的情况进行了调整、中止、终止,增加了听证期限的计算方法。问:如何做好《办法》的实施?答:为组织实施《办法》,我们将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广泛宣传,加强政策解读和培训,引导和督促地方金融各部门要及时细化完善相关政策。规范,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2022-04-26 财政部87号令 财政部 号令 招标

  • 战“疫”有我 财政干部在行动

    在新一轮疫情防控工作中,省财政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严格落实省有关工作部署要求党委省政府,扎实责任,新闻秩序动员,组织动员金融党员干部冲锋陷阵,深入“疫情”一线,在“考场”彰显金融责任,贡献金融力量”的战疫。一是无偿献血,助力抗“疫”。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共战疫情、共克时艰”无偿献血主题活动。机关党员干部50余人积极参与,用“热血”支持疫情防控,用爱心传递金融能量。二是志愿奔赴“疫情”一线。积极响应“战‘疫’进基层”志愿服务号召,积极联系驻地社区兴化社区,动员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全力支持驻地疫情防控工作。目前,首批青年党员已进入社区开展核酸采样志愿服务。三是捐赠物资帮助村庄。根据定点村(民居)疫情防控情况和需要,用部门党委管理的党费购买防护服、口罩、巡逻手电等急需的抗疫物资支持阜阳市颍东区3个村(民居)。)编织疫情防控的“安全网”。...

    2022-04-24 党员干部 疫情防控 党员干部疫情期间冲在一线

  • 2022中级《经济法》思维导图 第七章 财政法律制度

    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9月3日-5日,考试越来越近了。大家的评价如何?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试的内容是详细而复杂的。建议您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学习,帮助您构建知识框架。网校老师为大家整理了经济法每一章的思维导图,结合思维导图,再按照基础阶段备考进行学习在线学校为您安排的计划,学习效率将得到提高。高的!...

    2022-04-16

  • 初级会计职称考生注意!财政官方发布报名注册流程!

    202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生注意啦!报名系统如何登录、注册?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网官方发布流程图解,拟在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上海、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兵团等地报名的考生,需要关注!轻一名师领衔,豪华书课包助你解锁初级会计备考新体验1.系统运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7及以上。浏览器:IE11、谷歌、火狐、360等主流浏览器。2.使用说明2.1.注册登录、信息维护2.1.1.注册登录登录:考生通过点击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htt://kz.mof.gov.c/)右上方的登录链接,进入登录页面,根据提示输入用户名、密码以及验证码,点击"登录"按钮进入系统首页。也可使用本人微信扫码登录,如下图所示。注册:若未注册,用户需在登录界面点击"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进入注册界面后,请根据提示输入注册信息。注册界面如下图所示。用户名需使用本人能正常接收邮件的邮箱,注册过程中需要接收验证码邮件。注册成功后需要进行本人支付宝实名认证与微信绑定,用户按提示打开支付宝和微信扫码即可完成实名认证与微信绑定。如下图所示。注意:如果姓名含有生僻字,可用两个半角下划线代替:__。登录系统后,系统进入个人主页。鼠标移动到页面右上角的头像,显示下拉菜单,点击菜单,可进行相应的操作。如下图所示。系统左侧为常用功能菜单:主页、个人信息维护、附加信息维护。2.1.2.个人信息维护基本资料:点击左侧"个人信息维护",右侧显示个人资料的基本信息:"姓名"、"证件号码"、"手机号码"、"用户名(邮箱)"等,并可以对"手机号码"、"找回密码问题"、"找回密码答案"进行编辑修改,信息编辑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保存。修改密码:点击"修改密码",进入修改密码界面。根据提示输入旧密码、新密码、确认密码。点击"保存"按钮,用户可对登录密码进行修改。2.1.3.附加信息维护附加信息:点击左侧"附加信息维护",右侧显示个人资料的附加信息。并可以对附加信息进行编辑修改,包括上传头像、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资格等,信息编辑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保存。上传头像:头像照片必须经专用照片审核处理工具审核通过并保存后方可正常上传,照片源文件要求是清晰、完整、近期标准证件照片,白色背景,jg格式,大于10KB,像素gt=295*413。点击"照片审核处理工具"可下载安装,点击下方的工具使用说明可查看使用说明,根据使用说明处理头像照片以达到审核要求。2.1.4.忘记用户名密码如果用户忘记密码或用户名,可点击登录页面底部"忘记密码"功能重置密码、找回用户名。可通过两种方式重置密码1、通过密保找回:输入本人证件号、密保问题、密保答案重置密码。2、通过邮箱找回:输入本人用户名(邮箱)、证件号、姓名、验证码,点击获取邮箱验证码,接收邮件,输入正确的邮箱验证码,然后修改本人密码。找回用户名:点击底部"忘记用户名"找回本人注册用户名。在弹出的对话框装输入证件号、姓名、注册的手机号和验证码,点击确定按钮,即可找回注册的用户名。2.2.考生网上报名点击主页的"网上报名"菜单,进入网上报名首页,如下图所示。2.2.1.报名注册报名:首先查看报考人员必读事项。点击上图中"报名"按钮填写报名信息,进行报名。阅读网上报名承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条例,选择完全同意和我已阅知上述条款,然后点击"下一步"。报名照片准备:注意需要考生自己上传照片的省份先按页面提示把证件照文件准备好,如下图所示。点击上传照片IE设置更改浏览器IE设置,然后下载照片审核处理工具,点击工具使用说明可学习工具使用方法。照片准备完成后,点击"下一步"选择报考省份(每名考生只能选择一个省份),如下图所示。选择报考省份后,点击"下一步",核对证件号和姓名,若与本人不符,可点击"退出登录"按钮,以本人用户名密码重新登录报名。选择报考级别后点击"下一步"填写报考信息。如下图所示。如果照片上传区域已显示本人头像,若采用此照片,则无需上传证件照。报考信息填写完毕后点击"下一步"显示考试费用情况。阅读完所有公告,选择我已读过所有《公告》,点击下一步,提示教材订购信息:手机扫描二维码按钮可进行教材订购,点击"关闭"按钮,显示考生注册结果。点击"打印报名信息表"可打印报名表,点击"返回"按钮可进入报名信息维护主界面,若报考省份采用考后资格审核流程并已开通网上交费,可点击"网上交费"进行网上缴费,若报考省份采用考前资格审核流程,则需等待报考资格审核通过后,才允许登录进行网上缴费。2.2.2.报名信息维护报名注册成功后,点击主页"报名"按钮进入报名信息维护界面,可以查看公告、考生报名信息、报考相关及打印、网上缴费等操作。考生报名信息:点击"考生报名信息"按钮可修改考生注册信息,如果想更换报考省份,可点击"删除"按钮删除注册信息,重新选择报考省份进行报名。如下图所示。报考相关及打印:点击"报考相关及打印"进入可打印报名信息表和报名回执表,如下图所示。教材订购:点击"教材订购"打开以下界面,手机扫描二维码可订购教材。如下图所示。网上缴费:如果未缴费,可以点击"网上缴费"生成订单进行缴费。如下图所示。如果已经缴费,可查看缴费订单信息。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东奥会计在线提供的以上初级会计师报名入口等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2022-04-05 浏览器考生文件夹设置默认 报考浏览器

  • 2022年中级会计《经济法》考试大纲第七章:财政法律制度

    2022年中级会计考试大纲已经公布!东奥小编帮大家准备了2022年中级会计《经济法》第七章的考纲内容,详情见下文!第七章财政法律制度【基本要求】(一)掌握预算收支范围(二)掌握政府采购当事人、政府采购方式(三)熟悉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和调整、决算、预算监督(四)熟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五)熟悉政府采购的概念及原则、政府采购程序、政府采购合同、政府采购的质疑与投诉、政府采购的监督检查(六)了解预算和预算法(七)了解国有资产的概念及类型点击下载完整版:2022年中级会计《经济法》考试大纲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东奥会计在线提供的以上中级会计考试大纲等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2022-04-05

  • 财政部党组听取资产评估行业党建工作汇报

    ...

    2022-04-04

  •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工作

    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

    2022-04-04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