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史 1》(澳)利奥波德·冯·兰克著;陈笑天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世界史1》【作者】(澳)利奥波德·冯·兰克著;陈笑天译【丛书名】汉阅史学经典【页数】610【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04【ISBN号】978-7-5581-2039-8【价格】378.00(全3册)【分类】世界史-研究【参考文献】(澳)利奥波德·冯·兰克著;陈笑天译.世界史1.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04.图书封面:《世界史1》内容提要:《世界史》(1-3)(全名《世界史:从*古老的种族到前现代过渡时期的西方历史》)是“现代史学奠基人”兰克的*后一部呕心沥血之作,全书从早期人类历史开始,一直写到12世纪初,兰克身后其门生根据兰克生前讲稿,将这段历史一直叙述到1453年为止。这部书是兰克对自己多年思想演变的一次大总结,他在这部书中提出了“历史与哲学的关系”以及历史中的一般与个别等重要观念。中译本共计三册,*册是原书的前三卷,讲述从古老的种族、希腊人到罗马帝国形成的历史;第二册是原书的第四卷,讲述古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的帝国和罗曼-日耳曼王国起源的历史;第三册是原书的后五卷,从阿拉伯人的世界霸权、查理大帝的帝国到前现代过渡时期的历史。《世界史1》内容试读第一卷最古老的种族和希腊人第一章阿蒙-拉,巴尔,耶和华和古埃及故事要从神圣的事物(diegottlicheDige)讲起。古时关于它们的诸多想象无不与时代的生活处境以及国家的制度精神相符,但与其逐条列举其内容和建制,不如整体把握其精神和思想。作为理念(daIdeale)的神圣事物(daGottliche)是人类永恒的明灯,尽管人类的实践活动天然地倾向于现实存在,对神圣事物的追求却永不停息。我们先来看看古埃及有关神圣事物的三种意识形态。第一种形态孕育于这块土地的自然本身,并透射出其种种属性。一切世代的神性都直接地接受诸如此类的地区性影响,从而也就理所当然地被那里的人们供奉。这些埃及的宗教崇拜里最常见的名号反映了当地生活的基本1川第一卷第一章005面貌和国家的兴起建立。各族人民争先恐后地展开土地争夺战,富裕的埃及人自给自足,临近的族群便心生嫉妒,这些被称作畜牧民族(Hirtevolker)的族群和王朝统治埃及人达数世纪之久。畜牧民族们改旗易帜,信仰巴尔(Baal)》神,这却并非他们的专属,而为近东各大民族所共享。它被埃及人唤作“赛特”(Sutech)D,且受到诅咒,因为被称为“恶的原则”(DaoePrizi).两种侍奉®间的争斗必然是你死我活的,然而最终并非只有埃及的一方幸存,这种逐鹿和争斗的形式继续在埃及本土不断上演,二者的纠缠博弈最终催生了第三种形态·一一种超越自然存在的神圣观念这第三种形态并非埃及人的创造,而毋宁说是凭一己之力脱颗而出的,它一旦独立,便提出对各种崇拜形式的统治诉求,并构成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世界的基本原则,可以说,它成形的过程是整个普遍历史(Uiveralgechichte)中最光辉的时刻之一。这种超自然的宗教思想从诞生之日起就已经朝着与古埃及传统祭祀相对立的方向发展开来了。埃及宗教的发源时期离现世如此遥远,我们试图理解那个时代,也通过它追溯人类之源起,却缺乏能够支持这一伟业的工具。既然如此,埃及宗教的意义和内涵又从何谈起?我们必须承认本书的任务并非要以现有之证据驱除远古的种种迷雾。可是,埃及毕竟终结了人类的史前时期一其宏伟遗迹便是见证,诞生自这无法想象的洪荒的埃及宗教也就肩负着特定的普世性意义一方沃土的生命依赖于周遭环境的广袤景象(diekomicheErcheiuge),而它的统治力最淋漓尽致地凝聚在古埃及的大地之上一埃及人叫它“黑土地”(dadukleErdreich)。尼罗河的运转决定了一切:它的定期泛滥将这沙漠中的水滨(Uferlad)缔造为文明的所在,而由尼罗河沉积形成的海湾也渐渐成为沃土广布的富饶平原。化学分析已经表明,没有什么土壤比尼罗河的泥泞更加肥沃。当然,尼罗河也并非仅凭一己之力塑造了整个地貌,它的倾泻也取决①赛特便是兰克所谓埃及宗教崇拜的第二个形式。亦可作Seth或Setech②指埃及和异族这两种宗教体系。006···试读结束···...

    2022-10-05 epub电子书下载 epub电子书资源网

  • 《新世界史 第2卷》孙隆基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世界史第2卷》【作者】孙隆基著【页数】425【出版社】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04【ISBN号】7-5086-6488-0【分类】世界史【参考文献】孙隆基著.新世界史第2卷.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04.《新世界史第2卷》内容提要:《新世界史》是著名历史学家孙隆基先生在其多年在美国教授“世界通史”课程讲义的基础上,综合全球史研究的*新学术成果,写成的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全新世界通史。华语世界现有的世界通史著作,要么是翻译引进西方学者的作品,避免不了“西方中心论”的窠臼;要么是本土学人的著作,无论观念、视野还是资料,都落后于国际世界史研究的*新进展。孙先生以一己之力、用“全球史”的观念和方法重构世界通史,旨在改变华语世界此领域研究的落后状况,为华语世界提供更适合阅读、理解和传播的世界史读本,更新国人对世界历史的认知,丰富国人的人文知识结构。《新世界史》堪称首部由华人学者专为华语读者著述的全球通史,将零散的世界史知识贯通成一幅完整的世界历史图像,是今天的读者重新认识世界的必备读物。第2卷重点讲述了几大文明地区在中古时期的发展和变化:秦汉帝国、东西罗马帝国、阿拉伯人缔造的伊斯兰国家、斯拉夫世界以及印度独特的发展脉络等,为我们梳理了多种文明模式,提出“正是丝绸之路使得汉与罗马互称‘大秦’”、“匈奴是古代世界的殡葬师”等众多创见,从根本上纠正“日耳曼人攻灭罗马乃上古与中古的分水岭”的谬误印象,颠覆传统印度史诠释,极具颠覆意义。《新世界史》全书共3卷,第3卷即将出版。《新世界史第2卷》内容试读盥aEWHISTORyOFTHEWORLO新世界史孙隆基著中信出版集团·北京第十七章横贯旧大陆的文明链带:四大帝国与丝绸之路《@洲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将“希腊化”推展至中亚与印度,至公元前2世纪,汉帝国从另一个方向进入“西域”,达成旧大陆东西两端在中亚的文明大会师,一条横贯旧大陆的文明链带由此形成,而其大动脉即丝绸之路。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希腊化”这一端发生变化:伊朗人复辟、另组新波斯帝国,那些被隔绝在中亚的希腊人则往南发展,进入印度,铺开了一大片印度一希腊(Ido-Greek)》文化的天地,随后,从中国边境上被匈奴驱逐的月氏人西迁至此,在印度一希腊文化的土壤上,加入草原民族与来自中土的文化养分,建立环扣中亚与北印度的贵霜帝国。本章并不想把四大帝国的讨论变成传统的东西交通史,而是为下一章《弥勒与弥赛亚》提供历史背景。故中国部分始于秦帝国,方及“通西域”的汉。印度部分则跳过跨秦汉之交的孔雀王朝(已在第十四章中处理,且与丝绸之路无关),从它解体后、中亚的希腊人进入北印度起讲,继述草原民族之陆续南下同一地带,至最后其中之一者建立贵霜王朝(30BCE一375CE)。波斯部分涵盖安息帝国(247BCE一224CE),末端稍为论及其后继者萨珊帝国(224一651CE)的登场,尤其与贵霜晚期重叠的时段。地中海部分则从罗马共和国转向所谓“帝制”开其端(44一27BCE),止于公元2世纪帝国全盛期。本章的罗马史秦汉帝国贵霜帝国安息帝国四大帝国至此亦暂告一段落,其后续留待《帝国毁灭》一章。按原构想,本应从东向西排序,先论秦汉,次及贵霜、安息,罗马敬陪末座,但这个排序流于形式化,故先将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合论,然后探讨东西两极之间的贵霜与安息。秦汉与罗马有共同点,都是广土众民、具有高度组织的帝国,后两者都是从中亚南下,固然占据了古文明地带,疆土堪称广袤,但政治组织较松散,此外,皆位于几个文明的三岔口。贵霜来自中土,建朝于今阿富汗、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北印度,毗邻波斯,且感染希腊化,在文化板块相互碰撞下,遂成大乘佛教的温床。安息的东疆与贵霜接壤之处正处于上述文化混合带,其西疆与罗马分享之近东一带则是基督教的摇篮。秦与“大秦”公元初期,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大秦”,滑稽的是:双方都没有自称“大秦”而称对方为“大秦”。在中国一方,“大秦”首见于班超(32一102CE)遣甘英出使罗马未遂的插曲,此时,在中土名声不佳且短命无暇开发西域的秦朝已灭亡近三个世纪了。在罗马一方,公元1一3世纪间的一部希腊文地理书《厄立特里亚海航行记》(PeriluoftheErythraeaSea)称丝来源于印度以东的“内陆大邑秦那”(greatiladcityofThia),被认为是今日Chia一名的起源。问第十七章一横贯旧大陆的文明链带:四大帝国与丝绸之路003题在于当秦之世丝绸之路仍未形成,故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大秦”可能是汉与罗马帝国之间的另一国。。本章在章末试图解答这个问题,目前姑且用“大秦”作为秦汉帝国镜中的远方倒影。《后汉书·西域传》对大秦的叙述含有大量想象:大秦国一名犂键,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以石为城郭。列置邮亭,皆垩墅之。有松柏诸木百草。人俗力田作,多种树蚕桑。皆髡头而衣文绣,乘辎軿在其白盖小车,出入击鼓,建旌旗幡帜。所居城邑,周圜百余里。城中有五官,相去各十里。官室皆以水精为柱,食器亦然。其王日游一官,听事五日而后遍。常使一人持囊随王车,人有言事者,即以书投囊中,王至官发省,理其枉直。各有官曹文书。置三十六将,皆会议国事。其王无有常人,皆简立贤者。国中灾异及风雨不时,辄废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e在这里,为了使大秦“有类中国”,也把它说成是农耕蚕桑之国(当时除了中国之外何来另一丝国?),视其为中土的镜中倒影。大秦“亦云海西国”,符合围绕地中海的罗马帝国,“以石为城郭”有异于中土的砖木建筑,“宫室皆以水精为柱,食器亦然”落实中国以罗马为琉璃产地,正如罗马以中国为丝国一般。。“其王无有常人,皆简立贤者。国中灾异及风雨不时,辄废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这里除了用汉代的五德终始、天人相应的政权更替论去硬附会,基本上道出罗马帝制与秦汉帝制本质性的差异。背负共和国包袱的帝制罗马所谓的“帝制”是背负沉重共和国包袱的帝制。第十六章已追溯罗马004新世界史·第2卷走向帝制之路:最早见端倪的是民党分子武人马略从公元前107年开始破天荒地七任执政,而且还破例地缺席任职,共和体制日见败坏;接着是苏拉的打击民党、防止帝制,史无前例出任长达两年的独裁官(82一80BCE),他在任务完成后退休,为了表现坦荡,进出不带卫士,却也安然无恙,盖政敌已被肃清:公元前67年,前苏拉派的庞培被平民大会授予地中海全海域及所有海岸“便宜行使执政之职”达5年,其实已将一个压倒意大利本土的帝国交到他手中,但他不与民党分子认同,没有借机称帝;后来民党背景的恺撒在高卢拥兵自重,挥师南下意大利,在公元前49一前44年间击败庞培,大权独揽,但恺撒在公元前44年1月出任“终身独裁者”之职,至3月即遇刺身亡:他不是被暗杀,而是在出席元老院时被共和派元老合力刺杀,恺撒不带随员、单身涉险,仍如苏拉一般,是为了宣示他非“暴君”。罗马在公元前509年推翻了王政后,“国王”与“民贼”同义,无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一点与希腊城邦同,城邦政治有贵族政体与平民政体,唯独个人专制则被称为“僭主”(tyrat),欠合法性,此词西文中即作“暴君”解,而君主制的国家如波斯和马其顿则被目为蛮夷。至希腊化时代,渗入东方化因素,演变为王国林立,但罗马保持自身的共和认同,仍与彼等殊途。这或许是庞培已紫袍加身而不敢更有所图,而恺撒试履薄冰仍遭灭顶的原因。罗马共和国的弥留阶段是屋大维(Octaviu,.63BCE一14CE)与马克·安东尼(MarkAthoy,83一30BCE)的对决:共和派铲除掉强人恺撒,却无力收拾乱局,因此,镇压了共和派的双雄对决乃决定来临中的罗马帝制将采哪种形式。镇守东方的马克·安东尼与托勒密埃及的末代君主克里奥佩特拉七世(CleoatraVIIPhiloator,.69一30BCE)结盟,如果他们获胜,未来的罗马帝制将往希腊化王国蜕变,首都亦会设在东方。简而言之,罗马至3、4世纪时演变之命运将提前来临。屋大维的宣传正命中此要害,谓马克·安东尼已被“东方”妖孽迷惑,背叛了罗马,他动员罗马讨伐此妖孽,而不理会安东尼,这个宣传比武力更有效,导致他们双双败亡。公元前29年,屋大维在阿克兴((Actium)击败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一统天下。公元前27年,元老院上“元首”(Price)与“奥古斯都”(Augutu)第十七章一横贯旧大陆的文明链带:四大帝国与丝绸之路005马克·安东尼与埃及王后克里奥佩特拉的合币尊号,后者是一个创新,源自拉丁动词“弘扬”(augure),变成专有名词后有辉煌之义。前者脱胎自元老之首(riceeatu),类似议长,由监察官挑选,5年一任,在屋大维身上成为终身职,亦不过类似“第一公民”的美国总统,但在奥古斯都时代只是尊号而无办事处。后来rice一词演变成英、法语中的rice,.即王公。。为了方便起见,史家一般称罗马帝国的前两个世纪为元首政权(Priciate),直至3世纪的戴克里先(Diocletia,r.284-305)称“主上”(domiu),史家方改称罗马为主上政权(Domiate)。奥古斯都得势后,恢复共和国旧制几近做作:宣布他本人在三人团执政时期的一切违宪法令无效(但他之崛起正在此时期)。9有鉴于他舅公之遇刺,他非但避免称王,且不当终身执政,只保留终身保民官、监察官与兵马大元帅之职。执政乃古代王政的盲肠,保民官才是新帝制的胚胎。《后汉书·西域传》隐约说中了:“常使一人持囊随王车,人有言事者,即以书投囊中,王至宫发省,理其枉直。”在公元前48年,奥古斯都的舅公恺撒即任终身保民官,给予他人身不可侵犯之权(虽然救不了他)以及否决元老院决议之权。恺撒此举乃属违宪,盖保民官一职需竞选而贵族亦不得参与者,奥古斯都耐心地等待至公元前23年,从大病垂危康复后,方从元老院处获授“同保民官之权”(triuiciaoteta),无职有权,与两位现职的同列,但既无实职,便无须竞选,亦不受同僚掣肘。⊙然而,此权力及身而止,并非可传之后人的王位。奥古斯都担任的监察官,则是可任免元老的,但仍然不是王位。由此可见罗马共和制是将王者之权力零碎化,欲将其集拢一身却面临千万道障碍。006新世界史·第2卷···试读结束···...

    2022-10-05 新世界史epub 新世界史 孙隆基

  • 《全球化与世界史》(日)羽田正作;孙若圣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全球化与世界史》【作者】(日)羽田正作;孙若圣译【丛书名】复旦小文库【页数】321【出版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03【ISBN号】978-7-309-15420-7【价格】48.00【参考文献】(日)羽田正作;孙若圣译.全球化与世界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03.图书封面:《全球化与世界史》内容提要:世界各地在经济、政治、信息、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紧密联系、共时联动是现代的特征。所谓一体化的世界,并不是各地域独自展开的活动的总和,而是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结果。然而,现存的历史研究常常把世界切割为多个国家或地区,按照各自的时间纵轴整理,分别予以说明。这是因为历史学者或叙述者持有各自的立场。为了深入理解现代、展望未来,历史学者必须将世界作为一个整体解读。历史学者需要把握特定时期的世界全景,沿着空间横轴进一步推进历史研究,以此探明这一时期世界各地的联系,比较不同地域的社会结构、政治组成、文化特征等。在本书中,笔者主张世界上的人们需要保有强烈的“地球居民”意识,相互协作,以应对当今的全球化以及全球化所带来的社会、自然环境的剧烈变化等课题,并提议朝着这样的方向重新思考对世界史的理解与叙述。笔者认为,正是在难以实现世界性的协调态势的当下,本书可以在已成长为世界大国的中国出版才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全球化与世界史》内容试读导读葛兆光引言:思考世界史研究的“暗默知”历史学家的职业,就是回顾以往的世界、国家和人们走过的路,所以,一个好的历史学家一定会追根究底,不仅追溯历史本身,而且追溯历史叙述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说,当他反思历史的时候,也质疑形成历史论述的基本依据:第一,为什么历史这样变化而不是那样变化?第二,为什么历史要这样论述而不那样论述?第三,为什么我们要相信这个历史论述,而不相信那个历史论述?英国的历史学家柯林伍德(RoiGeorgeColligwood,1889一1943)在《自传》(AAutoiograhy)中,就曾经用比喻来批评某些学者,说他们总是不提供有关历史论述的根基,这就如同告诉读者“世界放置在一头大象的背上。但他希望人们不再追问,支撑大象的东西是什么”①。有意思的是,这个比喻和①R.G.Colligwood,AAutoiograhy,1939,.87.(中译本《柯林伍德》,陈静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2全球化与世界史中国宋代理学家程颐的故事很接近,《伊洛渊源录》中记载程颐面对着桌子思考时,也向他的老师追根究底:“此卓安在地上,不知天地安在甚处?”不过,和柯林伍德所说的那些历史学家不同,据说程颐的老师给了他答案,也给了他启迪。①我读日本著名学者羽田正(1953一)教授的《全球化与世界史》时,就感觉到,当一个历史学家开始反思,而且这种反思不只是针对历史,更是针对历史论述的根基的时候,他就不得不追问“支撑大象的东西”或者“天地安在甚处”,同时也不得不对过去习以为常的历史论述,做一番重新检讨。在写这部书的时候,我想,羽田正所面对的,不只是日本明治、大正、昭和、平成以来百余年的学术积累,他也不得不面对19世纪以来全球的现代历史学传统,甚至还要重新检讨当前,也就是21世纪全球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预设。在书中,他把这个“安放天地”或“支撑大象”的“基本预设”,叫作“暗默知”(态屯〈与,本书译为“默会知识”)。我查了一下词典,“暗默知”在英文中是“tacitkowledge”,也就是我当年在《中国思想史·导论》中说的“不言而喻的预设”②。①《伊洛渊源录》卷一《遗事》,《丛书集成》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3一4页。②参见葛兆光《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一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导论”第三节“‘道'或‘终极依据’”。羽田正在本书中,也同样将这个“暗默知”解释为“不需要特意检证的前提”(第二章)。导读3据说,这个词是一个叫波兰尼(KarlPolayi)的学者在l958年提出来的。不过,羽田正特意解释说,“暗默知”不仅有“知识”(kowledge),还有“意识”(cocioue),也就是说,这个“暗默知”应当是在所有的知识、经验和直觉之下,支撑着一切理解的前提。这个“安放天地”或“支撑大象”的东西,在哲学家看来,似乎有点儿像伽达默尔(Ha-GeorgGadamer,1900一2002)所谓的“前理解”(Vorvertadi.)。那么,在羽田正面对的世界史研究领域中,他觉得需要反思的“暗默知”是什么呢?一、在全球化背景中:日本人文社会科学的处境正如书名《全球化与世界史》所显示的,羽田正思考世界史的问题意识,首先与当下的全球化趋势有关。当然,现在全球化(gloalizatio)已经出现了种种问题,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凸显了全球化的困境,甚至有人预言,一个“逆全球化的时代”即将到来。但是无论如何,15世纪以来的近六个世纪,仍然可以看作全球化的时代,因为在历史学家看来,全球化首先就是一个历史过程。按照我的理解,如果说15世纪的大航海揭开了全球化的序幕,那么,从16世纪中叶欧洲传教士来到日本和中国开始,东亚就逐渐被整编到早期全球化历史过程中了。在这个漫长的全球化历史过程中,同在东亚的日本,比中国更加迅速地融人了世界。也许,这是因为日本并不像中国那样,对异4全球化与世界史文明有“整体主义”和“改造主义”的传统①,日本的“受容”和“变容”往往采取实际态度。无论是早期接受汉唐宋的华夏文化,还是16世纪后期相当令人震撼的天主教皈依潮(当然也有后来的禁教),无论是流行、实用的南蛮医学或兰学(当然江户时代还有更重要的程朱理学),还是也可以叫作“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如新井白石(1657一1725)的《西洋纪闻》《采览异言》和西川如见(1648一1724)的《增补华夷通商考》,都是如此。我们看到早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就曾积极地拥抱世界,这一点似乎比中国、朝鲜和越南更迅速、更顺畅。尽管明治时期也有过“脱亚入欧”和“亚洲主义”的一波三折,但总的来说,这100多年里,日本显然比中国更愿意融入源自近代欧洲的国际秩序,特别是在如今,这个全球化(日本通常用“分口一バル化”直接翻译英文“gloalizatio'”)对于日本来说,似乎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确实是这样。作为日本首屈一指的东京大学曾经的主管外事的常务副校长,同时也作为一个深知国际学术资讯①历史上中国强烈的“天朝意识”和“华夷思想”,使得中国对于本土文化怀有很强的自信,对外来文化则相当警觉,由于传统中国思想文化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相当牢固,对于外来思想与文化总是要采取“整体主义”的理解(也就是追求道与器、本与末的贯通)与“改造主义”的接受方式(如“格义”“注疏”的方式)。这一点请参看葛兆光《“王权”与“神佛”:日本思想史的两极》(《读书》2020年第5期),该文是给末木文美士《日本思想史》(岩波书店2020年版)写的书评。导读5的世界史学者,羽田正在书中列举的若干日本学界的现象,就说明日本一无论是官方还是学界一在面对全球化的潮流时,都曾经试图大力推动日本科学与人文的“国际化”。而为了这种“国际化”,日本政府和有关机构也曾使出浑身解数,包括推动大学的国际排名,争取更多的诺贝尔奖,增加人文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话语影响等。这在日本似乎已经是不言而喻、天经地义的共识。但还是让我有些吃惊的是,羽田正在书中提到,日本官方居然会发出“日本大学全球化的迟滞程度已达危机”这样的严重警告,而著名的学术振兴会,甚至罕见地直接指责日本的人文学者,“在当今国际化的时代中,大多数研究者不能自如运用英语(或相应的语言),这一现状乃是日本人文科学的致命弱点”。日本的这种似乎不能融入全球化,就等于自绝于世界的危言耸听,看上去是那么焦虑和紧张,这让我想起当年中国曾经流行过的“会被开除球籍”等言论。可问题是,全球化就是国际化吗?国际化就是西方化吗?日本人文社会科学要进人世界知识系统,就必须用英文(或相应的语言)写作吗?日本的人文社会科学难道一定要有和西方学界一样的问题意识和论述策略吗?显然,羽田正对于全球化,尤其是日本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追求的国际化趋势,保持着冷静的思考立场和批判态度。我与羽田正有十几年的交流,据我了解,他是一个坚定的世界主义者,他当然知道在全球化时代,人们必须超越国6全球化与世界史界去思考,也当然知道人文社会科学确实需要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共通的问题意识,只有这样,学术才能融入国际语境,这也就是中国学者熟悉的所谓“预流”①。不过,同时他也特别警惕,为什么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国际化就是欧美化?为什么这个国际化不是他化过来,而偏偏是我化过去?为什么日本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不能用日语表达日本的思考,而一定要用英文?换句话说,这种人文社会科学的全球化趋向,会不会使得日本从此失去“主场”,也失去自己的“言说”?更何况,欧洲人文社会科学本身所包含的“暗默知”,也就是需要反省的思考前提,其实存在偏见,未必那么适合“世界公民”或者“地球居民”。那么,为什么日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一定要完全接受它呢?具体到世界史研究来说,就是当日本学者撰写世界史的时候,他怎样才能避免来自欧洲学界的“暗默知”,使得这个世界史既有全球的视野和世界的眼光,又具有日本学者和日本语言才能呈现的论述立场和问题意识呢?二、“暗默知”:人文科学术难以回避的前提在第二章里,羽田正曾提到他的一次经验。①“预流”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的名言,见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载氏著:《金明馆丛稿二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66页。···试读结束···...

    2022-10-05

  • 《全景世界史 1 世界史伊始》(日)羽田正总主编;(日)宇野瑞木撰文;张厚泉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全景世界史1世界史伊始》【作者】(日)羽田正总主编;(日)宇野瑞木撰文;张厚泉译【页数】38【出版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06【ISBN号】978-7-309-13701-9【分类】世界史-青少年读物-通俗读物【参考文献】(日)羽田正总主编;(日)宇野瑞木撰文;张厚泉译.全景世界史1世界史伊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06.图书封面:《全景世界史1世界史伊始》内容提要:《全景世界史1世界史伊始》内容试读横切·纵览·俯瞰!全景世界史世界史伊始总主编[日]羽田正撰文[日]宇野瑞木绘画[日]落合惠子翻译张厚泉4003277丝霜復人¥出版社致读者横切·纵览·俯瞰!全景世界史丛书序言本丛书是为了向大家介绍从新视角考察的世界历史而编撰的以往的世界史书籍或教科书,是先将世界分成几个地区,然后将各地区框架内的历史按照从古到今的时间轴的顺序进行叙述,即所谓的“纵向的世界史”。与此相此,本套丛书通过几个时代,将地球和人类社会的整体纳入视野,旨在尽可能地讲解各个时代的世界性的特征在当今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时代,不仅需要将世界划分成若干个地区描述的“纵向的世界史”,而且考察超越地区、关注与人们的交流和生活内在联系的“横向的世界史”的重要性愈来愈受到重视。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与过去的人类社会相比,有何不同?哪里相似?让我们一起阅读并思考。在这套丛书中,对各个时代分别从“社会结构”和“民众生活”这两种视角进行考察,用地图和插图的形式展示出来。一般来说,历史很容易被认为是由国家之间或统治者之间的交流与对抗构成的,但是,民众的日常生活或文化变迁,也是同样重要的一个侧面。请大家从多方位视角把握历史的有趣之处以世界地图为例,是以亚洲为中心画?还是以欧洲为中心画?视角不同,画出来的地图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并不能说哪种地图是正确的。因为真正的地球是球体似的、圆的,我们将其画成平面时,只是以何处为中心作画所产生的不同而已。因此,为了不局限于某一个视角所带来的偏差,本套丛书特意使用了两种地图作为“地球居民”,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所理解的历史,与其他国家或其他文化的人们所理解的历史是否一样?希望大家养成这种多视角思考的习惯。这套丛书是日本学术振兴会“新世界史/全球史共同研究基地”建设项目的成果之一。编者与参加该国际共同研究的青年研究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反复的讨论,最终形成了这套新型的世界史丛书真心希望各位读者能够从这套丛书中,找到世界史崭新的一面和乐趣。总主编羽田正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22010年1918年本书的框架1750年1350年1150年1000年750年750年前后的世界公元1年前后公元前对“横切”出的一个时代,500年用“社会构造”和“民众生活”这两种地图及6个独立的专题进行描述。社会结构民众生活750750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5000年地图中①~6的编号表示在接下来的双联页的话题中出现的地方。3本卷是“横切·纵览·俯瞰!全景世界史”丛书的第一卷在这本书里,我们从地球上人类出现之前开始讲起从46亿年前地球诞生到现在为止,大陆的形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大陆原型是大约五千万年前,由一个巨大的大陆分裂后形成的。在此期间,地球的气候也发生过很大的变化,温暖的时期和大范围被冰覆盖的时期交替而至。我们的祖先一智人,大约二十万年前诞生于非洲大陆。之后,在漫长的冰河时期,他们离开非洲,经过长时间的迁徙,分布在除南极以外所有的大陆及其周围的岛屿。那么,人类在各地定居后,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A.D本卷记述的是最古老的、从公元前5000年(距现在约七千年)起,至公元1年前后(距现在约两千年)止的时代,我们将其“横切”成四块长期依靠狩猎、采集生活的人类,在公元前5000年前后也开始了农耕和游牧。各地出现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大国家。强有力的统治者建造的大型建筑物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在亚欧大陆各地,战乱此起彼伏。当人们的500B.C价值观摇摆不定时,各种宗教和哲学的火花绽放于公元前500年前后包含多民族、统治辽阔土地的几个强大“帝国”同时出现于公元1年前后在人类历史的初始阶段,构成我们当今世界的基本结构和想法就已经陆续不断地出现了。纵观各个时代的世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社会结构?3000B.C那些结构又是怎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公元前3000年本丛书所使用的年代5000B.C本书在表示历史上所发生的事情的年代时,使用阳历(公历。因时代和地区不同,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日历。但是,当今,世界通用的日历是16世纪在欧洲确立的公历。这种日历是以郢稣基督诞生的那一年作为1年的。(但现在一般认为,耶稣的诞生要更早些。1表示比公历1年更早时,用“公元前某年”表达。如果说公元前100年,即指从公元1年倒数的第100年所谓“世纪”,是表示100年为单位的时代的词语。自公元1年起至100年止是1世纪,自101年起至200年止是2世纪…以此类推。公元前5000年自1901年起至2000年止是20世纪,自2001年起至2100年止是21世纪公元之前的时代,同样可用“公元前某世纪”表示。1750年1650年本卷的年代范围1550年1450年公元前5000年~公元1年前后1350年1150年1000年5卷750年1940gt2010年/18001918年公元1年前后1450~1750年公元前500年2卷750~1350年目录致读者序言2本书框架3人类历史的开端I世界史舞台的诞生6Ⅱ人类悠久漫长的旅程8公元前5000年前后的世界米饭、面包和肉是从哪里来的呢?10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世界社会结构大城镇·小村庄、有地位的人·没地位的人14民众生活文字的诞生一记忆和记录18公元前500年前后的世界社会结构不满足于生存!如何更好地生活?20民众生活铁加工技术的传播24公元1年前后的世界社会结构统治的方式形形色色28民众生活旅行的目的五花八门32···试读结束···...

    2022-10-05

  • 《法兰西世界史》帕特里克·布什隆|(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法兰西世界史》【作者】帕特里克·布什隆【页数】859【出版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11【ISBN号】978-7-5444-8858-7【价格】198.00【分类】世界史【参考文献】帕特里克·布什隆.法兰西世界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11.图书封面:《法兰西世界史》内容提要:本书是法国新史学派数十位历史学家的呕心之作,也是2017年轰动法国的重磅畅销新书。它由法兰西公学院教授帕特里克·布琼(PatrickBouchero)主编,来自索邦大学、巴黎政治学院、国家档案馆、雷恩大学等学术机构的数十位历史教授和研究员参与写作。《法兰西世界史》内容试读第一篇在世界尽头的开端OUNBOUTDUMONDE以史前社会那种难以把握的境遇来开启《法兰西世界史》,是一次没有胜算、甚至冒险的赌博。本书以横跨四万年的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具有界定作用。在“空间”延续的幻景中,“法兰西的前身”这一概念在人类开始融合和迁移时便消解了。这种状况直至铁器时代,城邦在罗马人的影响下确立为政治单位之后才终止。我们无法回避这一不争的事实,即这段历史只是考古学的实验之地,其社会、文化、甚至生物学特性,都与世界的其他地方别无二致。从布拉桑普伊夫人(Braemouy.)那以象牙制成的头颅上,无法辨识出“我们”祖先的面容。历史似乎从别处而来,当然,我们还是从人类的族群开始讲起,以描述地中海的农业技术作为终止。这一做法是为了不涉及公元前34000年至公元前12000年旧石器时代的岩洞艺术,这种艺术的传统显露出“欧洲”的等级。作为欧亚大陆的尽头、非洲大陆的地峡,这个世界的尽头推动了人种的融合,并且自公元前7世纪起,为希腊获得最初的制海权提供了一个支点。数十年后,它又为罗马的扩张奉上阿莱西亚(Aléia)这片土地。在卡尔纳克(Carac)和维镇(Vix),我们认识到族群逐渐受到社会、政治,甚至象征力量的支配。但这种力量的含义,不论虚构或真实,我们都无法把握。003公元前34000年在地下深处创造世界往昔如今,探访肖维岩洞的都是“克罗马农人”。据考证,该岩洞有近四万年的历史。这项技艺是否由此成为一种普遍记忆呢?这个智人所走过的道路,使其带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起源深度和不可磨灭的杂糅特性。36000年前,初春。一行人正朝岩洞的方向走去。他,这个年纪最小的男孩,跟在他们身后。他品味着这种幸运,因为去年,他们仅在这片地区做了短暂的停留。那时,万物都还被霜雪冰冻着,被狂风抽打着,他们因猎物太少而不能再做停留。但现在春回大地,马群和野牛群都越来越多,所以他们选择整个春季都待在这儿,把帐篷安在河边的隐蔽处,就在他们现在所走的这条小路下方。男孩和他们一起走着。到了岩洞的入口处,最熟悉岩洞的人悄悄潜了进去。过了很久他才回来,告诉大家他感觉里面没有熊一事实上,我们后来只碰到一具很久前于冬眠中死去的干尸。于是,所有人都进入了岩洞,而男孩始终跟在最后。岩壁在火把的照耀下跳跃着,随后隐没不见。在走了很长的一段路之后,他们停了下来,让男孩把眼睛闭上。当男孩再睁开眼睛时,他看到许多以赭石画就的犀牛、狮子和猛犸象,最后在不远处,他又看到许多人的红掌印。他们指着其中一个掌印告诉男孩,那是他母亲的母亲所留下的印记。他将自己的手覆在上面,感受到石灰岩的凉爽和潮湿。他们接着赶路,有时他们会压低火把,加快脚步。005法兰西世界史HISTOIREMONDIALEDELAFRANCE男孩觉得看到了远处的那些以黑边勾勒的驯鹿。在驯鹿身后的更远处,还有马匹、原牛和犀牛。但他不太确定他所看到的,特别因为他的视线被地道入口处一团旺盛的火所吸引了。是谁点燃了它?他得闪到一边去,烟熏红了他的眼睛。当他们缓慢地下到地道里时,男孩紧紧地抓住了他前面那个人的衣服。这一次,当他们允许他睁眼的时候,他凝望着这个世界的奥秘,这个在空前的暴烈中延生的世界。即使他不能将这种暴烈与任何人联系起来,他也已经感到,这里所诉说的历史已经改变了他的目光。他们告诉男孩,这些图形极其古老,甚至可以追溯到世界的起源。但男孩对这一点已了然于胸。一年盛夏,一大群人涌进阿尔代什峡谷(legorgede1'Ardeche),参观这个受到广泛宣传的复刻岩洞。不论游客们在想起原作时,是否会被这些壁画的复制品所惊艳,他们至少在这里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并非生于昨日。之所以是“我们”,是因为这些图形总是使每个人,出于本能,或出于我们视作本能的力量,都回到某种共性上来。也许是因为,所有人都认为这些图形是一种特殊的记忆,其中包含着人类的起源,也包含着人们面对这些图形时的特性。然而,这些图形在特殊的历史轨迹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我们要做的,正是衡量这一轨迹的跨度,确切地说,是要赋予这种普遍之感以意义。但是我们对这些壁画的作者及其创作动因都了解些什么呢?我们不知道他们操何种语言,不知道他们为何创造这种形象化的语言,亦不知他们为何在此处进行创作。我们不了解他们在面对这些作品时的所思所想,只能赞叹着辨认出画中的动物、描绘它们的形状。前文描绘的场景都是想象出来的。想象中,那个发现壁画的小男孩自然是不存在的。壁画平直地描绘了另一个时空的景象,这些图形静默无声,但却呈现出呐喊之态。关于壁画的年代,我们只知道,这个岩洞的第一批壁画是在距今37000年至34000年前之间完成的。但是,这个小男孩在历006···试读结束···...

    2022-10-05 epub 图书 epub电子书官网

  • 《赛雷三分钟漫画世界史 3》赛雷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赛雷三分钟漫画世界史3》【作者】赛雷作【页数】251【出版社】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08【ISBN号】978-7-5726-0231-3【价格】49.80【分类】世界史-通俗读物【参考文献】赛雷作.赛雷三分钟漫画世界史3.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08.图书封面:《赛雷三分钟漫画世界史3》内容提要:一本书看懂九大文明历史!爆笑三分钟,吃透世界史!百万畅销书作者“超萌赛雷”,电影式全场景再现九大文明历史场景!超立体、超生动、超有趣的全彩漫画世界史!多地学校、书店大力推荐,老少咸宜的课外历史读物!人类文明的火种,埋藏于黄沙的秘密,梦里的空中花园,海盗的祖师爷,上帝的第一批信徒,西方文化的摇篮,神秘多样的异域风情,伟大的征服者和海洋之神的国度……赛雷全彩漫画世界史第三部,赛雷用爆笑的风格画出扎实的历史事实。9个别人不知道的世界文明历史的故事,勾勒出世界文明历史的面貌,让你在哈哈大笑中通晓世界历史知识,几乎每页都有会心一笑的梗,是一本适合全家一起看的全彩漫画世界历史。《赛雷三分钟漫画世界史3》内容试读1苏美尔人类文明的火种《。19世纪末20世纪初,几个国家的考古队在西亚(亚洲西部地区)的几个遗址中,挖掘出了大量古文物,包括泥板、陶器、青铜器、贵金属首饰…我这里也挖到了!哇!《对这些文物进行研究测定后,考古学家们激动得简直想原地打滚,因为它们的年代竟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这比当时已知的任何人类文明都要早得多。这…你别结巴呀,我手都抖了…002赛雷三分钟漫画世界史3年。90年。年80《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这些文物背后的古老文明向世人缓缓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它的名字叫作—苏美尔文明。苏美尔文明假想图《。在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西亚,有两条非常宝贵的河流。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苏美尔003《在河水的滋润下,两条河之间的区域形成了肥沃的土地。和周围的沙漠一比,这儿简直就是天堂。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沙沙这片区域被后来的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条河之间的地方。后来,人们简称它为“两河流域”。《大约公元前4500年,苏美尔人来到了两河流域定居,他们自恋地将自己的这片家园称作“文明君主之地”。哈哈哈哈哈,以后我就是这个地方的老大!行了行了,快来帮忙整理新家」004赛雷三分钟漫画世界史3《具体来说,文明是指什么呢?在石器时代,人类都是靠打猎、采果子为生,整天漂泊在外,还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苏美尔人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一灌溉农业。找不到野果,好饿啊走!跟我修渠种田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还在过这种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苏美尔人修建了许多水渠、运河、堤坝、水库…把家附近的两条大河,变成了随用随取的“自来水龙头”。挖好了吗?我开闸放水啦」不是吧!我还没挖好啊!苏美尔005《然后,他们利用稳定的水源,开始种植大麦、小麦、小扁豆、洋葱等多种农作物,从此再也不愁饿肚子了。过g◆◆方◆◆◆◆◆◆(除了饮食,当时人类还面临着居住的问题:他们一般都是找山洞住,可人一多山洞就挤不下了,这样一来人口根本没法壮大。让我住一晚,就一晚!当真挤不下了!你去找别的山洞吧!006赛雷三分钟漫画世界史3···试读结束···...

    2022-10-05 三分钟治好胃酸反流 三分钟快速消除脖子吻痕

  • 《BBC世界史》(英)安德鲁·玛尔著;邢科,汪辉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BBC世界史》【作者】(英)安德鲁·玛尔著;邢科,汪辉译【页数】559【出版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06【ISBN号】978-7-220-10982-9【价格】80.00【分类】世界史【参考文献】(英)安德鲁·玛尔著;邢科,汪辉译.BBC世界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06.图书封面:《BBC世界史》内容提要:我们对世界历史的理解总是在不断改变,因为世界各地时时刻刻都有新的发现,并向我们的旧有偏见发起挑战。在本书中,作者带我们重游了那些熟悉的历史重大事件,从古希腊、古罗马到拿破仑加冕,再到21世纪的环境与人口危机,然而他向我们介绍的却是围绕在这些事件周围鲜为人知的故事,地域横跨秘鲁、乌克兰、加勒比地区。书中既检视了那些失败与消逝的文明,也讲述了当今强权的起源,并且揭示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理位置发生的诸多历史事件是何其相似!本书的主旋律相当简单明了:我们有能力理解和塑造周围的世界,这使我们逐渐成为这颗星球的主宰,纵然今天我们已经为地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但如同我们曾经克服挑战、渡过难关一样,科技能力使我们仍然具有足够的信心;然而在另一方面,我们在政治上的表现就逊色得多,总像一个醉汉一样左右摇摆。因此,本书既是一曲我们现代智人聪明才智的欢乐颂,也是一部我们现代智人政治愚行的启示录。只有认清人类境况的这种二律背反状态,我们才能警醒那些由成功引起的失败,重新调整眼前的方向。《BBC世界史》内容试读第一部走出热带,走向冰原从7万年前到早期地中海文明我们从何说起?物理学和生物学都将研究推向了远古时代,人类大脑一时还难以适应这种做法。137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可能只是若干次中的一次),带来的后果就是产生了元素、星系和星球。这是相当久远的事情。直到今天,人们仍能从夜空中看到这次宇宙大爆炸遗留的部分痕迹。但当今世界最聪明的人也无法破解其中的奥秘,如暗能量和暗物质。我们可以就近从地球的早期史谈起。地球诞生于大约45亿年前,当时只是由铁和岩石构成的球体,在宇宙中飞速转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层脆弱的薄膜,这是生命的摇篮。我们还可以从碳捕捉谈起。地球大气层的五分之一是氧气。没有氧气,地球将会是另一个地表褶皱的炎热球体,无法诞育生命。这是现代人类的“创世记”,只不过没有长着羽毛的长蛇,没有巨大的神龟,也没有至善的造物主用六天创造天地万物。但是,这也是一个恢宏、神秘的故事,令人叹为观止。我们会快速掠过地球诞生的头5亿年,当时这片原生岩表面被水体覆盖(今天,大约70%的地球表面仍被水体覆盖)。我们会具体探讨生命在这颗寂静星球上的演化。1我们还会复述查尔斯·达尔文的观,点,讲述第一批小型哺乳动物(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利用大型爬行动物或恐龙灭绝的契机繁衍壮大的。而且,按照惯例,我们还会梳理出一幅有关猿类和古人类的复杂而精致的演化图谱,人类正是从其中演化而来。上述任何一个起点都富含信息,很有用处。正如今日所言,一系列扣人心弦的天文事件、化学反应和生物演化只是地球史的一个“前言”,而人类史则是这个前言的最后一页。我们没有将造物主利用泥土或鲜血创造男人和女人作为历史的开端,也没有从伊甸园开始讲述我们的故事。然而,4BBC世界史下面的内容是有关遍布全球的群居人类的历史:我们会从一个女人或一种起源说起,姑且可以把她诗意地称为“非洲夏娃”。母亲她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但7万年以来,没人知道她的名字。她确实会有名字,因为她生活在具备语言能力和高度社会化的人群中。由于显而易见的理由,她确实配得上“母亲”这个名字。她大概很年轻,坚韧、结实,皮肤黝黑,跟随所在群体不断迁徙。她生过许多孩子。她的族人都是狩猎者和经验丰富的采集者,他们采集浆果、贝类动物、根茎植物和草本植物。他们身穿兽皮、携带工具,婴儿会随他们一起迁徙。不过,在行进队伍中,孩子很少见。那些不能很快学会行走的人、那些无法保持安静的人及那些落单的人都会遭遇不测一—被尾随的猎食者捕获。然而,这群迁徙者也令人生畏。他们拥有石矛和锋利的石器,这些武器是在长达10万年的狩猎生活和部落斗争中发展出来的。他们的平均年龄很小,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近代之前的所有人类社会。不过,有些人或许能活到五六十岁。今天,人们推测妇女的更年期可能就是为了适应环境而进化出来的。在成为祖母后,当更年轻的妇女怀孕时,她们就能担负起照顾母婴的责任:拥有祖母的部落可以将更多孩子抚育成人。因此,没有年长妇女的部落就会付出代价。在狩猎中挂彩留下伤疤的男人会成为有发言权的谋士,他们了解动物的习性,是围猎的高手。部族中最年长的人(“族长”)大约六十多岁。狩猎者在三四十岁的时候捕猎能力最强。他们成年累月地迁徙,从北部今天肯尼亚和索马里这片地区慢慢向一条可以横渡的河流前进。水流比以往都要浅,露出了一块块陆地。横渡河流很冒险,但值得一试,因为周围的猎物和果蔬已越来越难找到。河对岸的生活也许会好过一些。这群人没有意识到,他们即将离开人类诞生的大陆。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后代将会跋涉多远。他们沿海岸线前进,一年只走上一两英里。第一部走出热带,走向冰原5他们挖掘贝类动物,在退潮后的滩涂中寻找螃蟹,以搁浅的鲸鱼为食,用石矛猎杀山羊。整个生命就是一次旅程。通常,他们会找寻新的路线。无论身前身后,一旦他们离开居住地,那些猎物就会返回,但滞留一地相当危险。倘若定居一地,你就会饿死。因此,尽管水流是挑战,但他们在横渡时还会彼此照应。因为这群人拥有语言能力,可以交流自己的计划这是新的开始。某些迹象显示,他们可能已穿上衣服。对体虱DNA的研究表明:10万年前,它们就已经寄生在人类的衣物上。因此,有人认为,在数百万年前,人类就已褪掉身上的大部分毛发。这群人类的规模已远超单个家族的规模。他们很善于分工合作,而这与“母亲”的分娩之痛直接相关。像所有妇女一样,“母亲”深知分娩的痛苦。在很久以前,人类婴儿的脑袋就大得出奇,母亲在分娩过程中要承受极大的痛苦。在姐妹们的簇拥下,“母亲”很可能是站着分娩的。小婴儿很柔弱,无法行走,极易受到攻击。因此,人类婴儿的哺育期要远远长过其他动物的幼崽。在漫漫长夜,人类会围在一起讲故事,但他们到底会讲些什么依旧是个谜。现代人类的婴儿很脆弱,而这却是一股持久的力量,迫使家族和部落进行分工合作。总体而言,今天的狩猎一采集型社会有明确的分工:男性负责狩猎动物,女性负责采集植物,而这一切早在“母亲”生活的时代就已经定型。在几万年之后,人类才意识到,导致步履蹒跚和分娩痛苦的大脑袋竟然是演化胜利的结果,因为这使动物具有了讲故事的能力。出于相似的理由,研究人类演化史的学者怀疑:人类的好战倾向、排外意识和敌对特性已在非洲演化成型。部落的规模超越了家族,并且具有家族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果部落成员能齐心协力,即使他们的行动一时令个体非常危险或不适,也能保障部落的顺利发展。这说明部落的团结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归属感和相互依存,部落就会解体。另一方面,在一个不断迁移、到处寻找猎物的群体里,对其他部落的敌意很可能会强化部落内部的团结。很显然,这两种强化部落团结的方式一直在发挥作用。在这颗星球的各个角落,早期的人类社会似乎都在竭力将自己与相邻的人类社会区分开来。他们佩戴不同的饰品,穿着不同的衣服。最重6BBC世界史要的是,他们讲不同的语言。英国动物学家马克·佩奇尔指出,即便在文化高度同化的今天,人类使用的语言仍有7000种之多,彼此无法直接沟通。这是为什么?其他动物与此完全不同。佩奇尔认为,人类有许多优秀品质一一善良、慷慨和友善,这使我们可以相互合作,联合成更大的群体,“彼此和睦相处”。但人类也有黑暗面:“我们建立了相互竞争的社会,而这极易导致冲突。”以狩猎一采集部落为例,成员相互争夺土地,冲突司空见惯,而部落战争则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人类曾经是狩猎一采集者。我们从事狩猎一采集活动的历史要远远超过务农为生的历史,前者至少是后者的10~15倍。直到最近,我们才成为在城市定居的物种。如果说城市主宰了人类生活一二百年,那么狩猎一采集活动就影响了人类生活至少10万年。因此,人类的行为方式与狩猎一采集社会密切相关。其中最重要的影响是,人既具有社会性,又相互猜忌。这些特性都可以回溯至“母亲”生活的时代。她几乎是我们所有人的母亲。(还有一个生活年代更早、形象更模糊的女人一“线粒体夏娃”。她是所有人的母亲,包括非洲人。她生活在大约20万年前,其故事鲜为人知。)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人类特质中的“母性”,这并不是隐喻。人们对此还存有争论,而早期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尚无定论。但在综合各种意见后,我们可以确定她就是人类的“超级祖母”。无论是生活在纽约的律师、在肿瘤医院就医的太平洋岛民、德国农民、日本办公室的保洁员,还是在伦敦读书的巴基斯坦裔大学生,其祖先都可能是夏娃。牛津大学的史蒂芬·奥本海默是研究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专家,他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生活在澳大利亚、美洲、西伯利亚、冰岛、欧洲、中国或印度的人,其遗传基因的起源地都可以追溯到非洲。”2也就是说,我们来自同一群体,踏上了同一旅程。如今,上述观点似乎已成共识。但乍看之下,这个观点仍然不可思议。生了一个孩子的女人如何成为绝大多数人的祖先?我们可以通过“母系漂变理论”来回答这个问题。在每一代人中,总会有一些家族无法成功繁衍后代。由于疾病、狩猎时发生意外或近亲结婚等原因,一些母系血统会消失。经过漫长时间,母系血统几乎都会消失,而且是永远消失。这一···试读结束···...

    2022-10-05 epub电子书下载 epub电子书资源网

  • 世界史 上》邢秀清|(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世界史上》【作者】邢秀清【丛书名】讲给孩子的历史故事系列丛书【页数】224【出版社】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8.01【ISBN号】978-7-5301-5342-0【分类】世界史-少儿读物【参考文献】邢秀清.世界史上.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8.01.图书封面:《世界史上》内容提要:《讲给孩子的历史故事系列丛书世界史(上)精选了从古埃及文明到十五世纪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50多个经典故事,通俗生动地介绍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这些故事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融知识性、故事性、可读性于一体。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旨在让青少年读者能更多地了解世界历史,激发读者对世界历史的关注与兴趣,培养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伟大理想和情怀,引导他们更好地走向未来。每个故事后都配有“读史明智”,以启发小读者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思考;同时书中还穿插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美文物、古迹图片及与历史事件发生地相关的现代城市风景,吸引读者阅读、探究,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历史蕴涵着经验与真知,读史使人睿智聪明。读者可通过书后阅读反馈,将自己的读史感受写下来反馈给出版社,与更多的读者互动交流。本图书针对青少年读者,不涉及重大选题相关内容。《世界史上》内容试读01▣扫码听书与万千读者互动交流永恒其身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首先照亮了尼罗河谷,可以说古埃及人是最早步入文明社会的人。那个时代的人们一天24小时通常要用16小时来寻找食物,但埃及农民的生活却非常有空闲。为什么呢?因为尼罗河会在每个夏天把狭长的河谷变成浅湖,等洪水退去时,耕地就会被盖上几英寸厚的肥沃泥土,像厚厚的可以孕育种子的大被子。农民耕耘播种后,把猪羊赶进田里,让它们在来回奔跑的过程中,将种子踩进土壤中。接下来3到6个月的时间里,就等着作物生长了。埃及种植的作物主要是大麦和小麦,在麦浪滚滚时,埃及人会迅速收割麦子,因为下一个季节,洪水很快又要来了。驴子会驮着收割的麦子来到打麦场,人们将麦子平整地铺开,然后赶着驴子和牛来回踩踏,使麦粒与壳分离,最后把收获物运回家,全家人就可以聚集在一起品味丰收,分享喜悦了。由于实际耕作周期短,埃及人有足够的时间去从事宗教活动、宫廷重大建造或其他艺术活动。相传,在一个夏日的傍晚,一位高大威武、体格健壮的男子和一位俊俏妩媚的女子来到了古埃及,他们就是奥西里斯和他的妹妹伊西丝。人们966的折服于这两人的魅力,放下手中的事情和他们攀谈。奥西里斯和伊西丝教人们播种谷物、培植瓜果并和人们一起兴修水利。后来法老(古代埃及的国王称为法老)驾崩了,但没有留下子嗣,人们拥戴奥西里斯为新国王,认为他宽和慈爱,能力超强。奥西里斯继170m99承法老之位后,立伊西◆古埃及法老像丝为后,他们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奥西里斯的弟弟赛特生性嫉妒,狡诈很毒。有一天,他对奥西里斯说:“哥哥,我将送给你一件精美绝伦的衣服,但是你得让裁缝量一下你的身体尺寸。”奥西里斯毫无防备,以为弟弟是好意,就同意了。几天以后,奥西里斯为庆祝远征战争的获胜而举行宴会。赛特和他手下的几十个同伙也出现了,还抬着一个精美豪华的石柜,声称谁的身躯和这个柜子大小相符,就送给谁。奥西里斯在众人怂恿下稀里糊涂地躺了进266的去,而这个柜子正是按他的尺寸定作的。等他躺进石柜,赛特和他的手下们立刻将盖子钉死,把奥西里斯封死在石柜内,然后抛入尼罗河中。他则乘机篡位当上了法老。然而,这个柜子被尼罗河水冲入大海,漂到了黎巴嫩的海岸上,被一棵树挡住了。伊西丝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丈夫的尸体,并偷偷运回埃及,藏在密林深处。有一天赛特在林中打猎发现了奥西里斯的棺木,他一怒之下把奥西里斯碎尸万段,扔到了埃及各地。伊西丝并没有就此放弃,她踏遍了埃及的每一寸土地,终于找全了丈夫的全部残骸,在太阳神的帮助下,奥西里斯复活了,和伊西丝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赛特再次找到了他们并把奥西里斯害死。伊西丝已经身怀有孕,她生下儿子荷鲁斯,把他抚养大。后来,在神灵的帮助下,荷鲁斯击败了赛特,为自己的父亲报了仇。奥西里斯的尸体再次被找到,并被神灵用亚麻布绷带绑起来,制成了第一具木乃伊,在神灵和伊西丝的帮助下,他再次复活,后来奥西里斯成为冥界的主宰者。这个奥西里斯死而复生的神话传说流传很广,主人公屡死屡生,如此神奇,人们都希望自己像奥西里斯那样能够死而复生。此后埃及法老和民众死后,都会让人把自已制成木乃伊,寄希望于来世获得永生。木乃伊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今天的大英博物馆保存着公元前240年的大祭司霍尼吉提夫的木乃伊,这具木乃伊的制作流程是这样的:去世后,遗体的内脏先被取出,仔细包裹后又被放回体内。遗体全身涂抹了大量松3西6的香,这是一种昂贵的油脂,用以保护遗体不腐。在裹布之下,大祭司的身体上安放着各种护身符、戒指、珠宝及小型避邪物,包裹中,要不断念诵咒语,每包裹一个部位要念诵一段。包裹完之后,常给尸体套上一件完整的寿衣,整个制作过程才告完毕。读史明智古往今来,很多人热衷于追求永恒的生命,当然那只是一种梦想。只有热爱生活,不辜负生命,让自己的一生丰富充盈,不留遗憾,才是生命的永恒。C6E的02转世之梦在尼罗河下游城市开罗附近的吉萨和萨卡拉等地,保存着大大小小的金字塔79座。金字塔是一种高大的三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呈四方形,每个侧面都是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在汉语中称之为“金字塔”。金字塔就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古代埃及的国王称为法老。古代埃及人虔诚地信仰神,认为人在世间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居留过程,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因此活着就需要为冥世做准备,每一个有钱的埃及人都为自己准备了坟墓,法老更是如此,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去建造坟墓,希望死后的生活和生前一样舒适惬意。到古埃及第三王朝时期,金字塔日渐成形,《金字塔铭文》中写道:“为法老建起通天的梯子,以便灵魂自由上天…天空把光芒之手伸向你,拥抱你飞向远方…犹如太阳神的眼晴一般…”由此可以看出,金字塔成为沟通人间和天上的媒介,也表达了古埃及人对太阳神的崇拜之情。金字塔规模宏伟,最大的胡夫金字塔高146.6米,底边长230.35米。在19世纪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建成之前,胡夫金字塔一直是地球上最高的建筑物。金字塔的墓室往往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在修建地基时就开始动工,深度往往达地下615西66G的米。第二部分在金字塔内部高约31米的◆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地方,也就是所谓的“王后墓室”。第三部分是最高、最重要的地方,这也是法老的安息之所。在古代工具简陋、技术落后的条件下,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呢?历史学家西罗多德这样写道:“石头是从‘阿拉伯山’开凿而来的,法老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被分成10万人一组的大群,每群人要劳动3个月。这些劳动者中有奴隶,也有许多普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古埃及奴隶们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地点。他们又将场地四周的天然沙土堆成斜面,把巨石沿着斜面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金字塔。”据史料记载,建造胡夫金字塔整整花费了20年的时间。现代科学家通过多个学科的综合研究,用计算机还原了金字塔修建的场面。胡夫金字塔塔身大约由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最大的一块重约160吨。开采和运输的工作量简直难以想象,不得不钦佩古埃及人的智慧。采石场一般在建筑地点附近的山里,需要大量的采石工人。铜是古代埃及人当时掌握66G6···试读结束···...

    2022-10-05 儿童文学epub epub 图书

  • 《希利尔讲世界史》(美)希利尔著;王国峰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希利尔讲世界史》【作者】(美)希利尔著;王国峰译【丛书名】读经典【页数】348【出版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03【ISBN号】978-7-5692-2250-0【价格】36.00【分类】世界史-青少年读物【参考文献】(美)希利尔著;王国峰译.希利尔讲世界史.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03.图书封面:《希利尔讲世界史》内容提要:《希利尔讲世界史》是一部写给孩子看的历史读物,书中从人类远古开始,一直讲到现代社会,以讲故事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从雅典古城讲到印度河流域,从古代君王讲到神话传说,栩栩如生的讲述方式,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希利尔讲世界史》内附插图,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又更加直观、科学。《希利尔讲世界史》内容试读1.万物的起源很久以前,有一个和我差不多的男孩子一他每天早晨七点以前没办法离开床,要等到全家人都起床了他才能起来。这和我以前一样。但他总是在七点以前就已经醒了,于是躺在床上的他就会想各种各样古怪的问题。这和我以前也一样。这个小男孩总是好奇地想一件事: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爸爸妈妈,也没有叔叔阿姨,没有堂兄弟,没有其他一起玩的小朋友,甚至除了他自己一个人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那么—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怎么样,你是不是也想过这样的问题?我就这样想过。他思来想去…最后,他想到那样的世界太可怕了,害怕得不得了,因为一个人太孤单了!于是他就一头冲进妈妈的卧室,依偎在妈妈身旁。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个吓人的想法从脑袋里赶出去。我也是这样做的——因为那个小男孩其实就是我自己。不过,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世界里,真的一个人也没有!没有男人、没有女人,也没有孩子。当然,也没有房子,因为没有人修建房屋,也根本没有人要在这世界上居住。既没有城市,也没有乡村…总之关于人类的东西通通没有。但是,世界上还是会有一些野生动物,如恐龙、乳齿象、海龟、蛇、青蛙,还有鸟和蝴蝶等。你可以想象出那样的世界吗?那么,更早以前呢?更早、更早以前呢?那时候整个世界不仅没有人,连动物也没有,只有一些植物在各自生长着。那么,比这还要更早、更早、更早的以前呢?那时候,地球上既没有人类,也没有动物,甚至连植物也没有,到处是光秃秃的岩石和无边无际的洪水。这样的世界真是无法想象!可是,还有比这更早、更早、更早、更早的世界呀!“更早、更早、更早、更早”的世界,你可以一直说下去,说上整天整夜、说到明天、下个星期、下个月,甚至下一年,也还是说不完。我只能说,在那个时候,连地球本身都不存在呢!那时候没有地球,只有星辰和上帝。也许是上帝创造了星辰。而真正的星星和我们在旗帜上看到的五角星不一样,也并不像圣诞树上挂着的那些金灿灿的小东西。真正的星星每一颗都非常巨大,而且也不是五角形的,它们是熊熊燃烧的大火球。这些大火球比地球上任何东西都要大,而且一小块星球就比我们整个地球还要大呢!而这些燃烧的大火球中,有一个是我们经常见的一太阳。假如我们离其他星球也很近,那其他星球看起来也会像太阳一样。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阳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红彤彤的样子,而是天空中一个又大又圆的白色火球。想象得出来吗?它更像72月4日美国国庆时的焰火,旋转着并且火星飞溅。而那些飞溅出来的许多火花,有一个被抛到远处,然后慢慢地冷却下来,就像从壁炉里噼里啪啦燃烧着的木材上爆出来的火星儿一样,会冷却下来。那么,这个冷却下来的火花会变成什么呢?不如猜一猜旋转的太阳火星四溅它就是我们的地球一完全正确!就是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个地球。不过,最初的世界,或者说最初的地球,只是一个被浓雾般的水蒸气包裹着的大石球。后来,这些水蒸气变成了雨,不停地落下来,3雨一直下,一直下,一直下,一直下…雨水填满了地球上低洼和空洞的地方,形成了极大的水塘,现在我们所说的“海洋”就是当时那些大水塘。那些干燥的地方就是一些光秃秃的岩石。后来,又过了很久很久,一种非常微小的生物出现在地球上,那是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植物。刚开始,这些微小的植物生长在水里,后来慢慢地生长到了岸边和岩石上。再后来,灰尘,也就是我们说的土壤覆盖了岩石,岩石变成了陆地,在这些充满土壤的陆地上,植物大面积地生长和繁殖起来,直到生长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再后来,在水里出现了非常非常微小的动物,小到和最初的植物一样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见它。再后来,大一些的动物开始出现在水中,像蛤蚌、水母、马蹄蟹等。再后来,昆虫出现了。它们在地球各处都能生存,水里、水面上、陆地上,甚至天空,处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再后来,鱼儿出现了,它们只能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动。再后来,四条腿的青蛙出现了,它们既可以在水里生活,又能跳到陆地上,这是早期的两栖动物。再后来,会爬的动物也出现了,如蜥蜴、海龟、蛇,还有巨大的恐龙。再后来,产卵的鸟儿出现了。它们产下卵,卵孵化后变成鸟。这时期哺乳动物也出现了,如猴子、狐狸、野牛、鲸鱼等,它们生下小宝宝后,会给小宝宝喂奶吃。在这之后又过了很久,一种新的动物出现了,你能猜到吗?是42.穴居的人类猜猜看,我为什么会知道许许多多发生在远古时期的事情?其实,我并没有亲眼所见,我只是猜测出来的。但是,猜测分很多种。假如我伸出两只握紧的拳头,其中一只拳头里有一枚硬币,现在你要猜出哪只手里有硬币,你只能依靠运气了。这是一种猜测。我再说另外一种猜测情形。当我在雪地上发现了两排鞋印,我就可以猜出曾经有人在这里走过,因为鞋子是不会自己走路的,这是依靠常识进行的猜测,而不是靠运气。因此,即使我没有亲身经历,也能猜测得到远古时期发生的许多事情!人们曾经在地球上的许多地方挖掘,你猜他们挖到了什么?你肯定猜不出来。他们从地下挖出了很多的弓箭、斧头和矛。这很奇怪吗?当然很奇怪,因为这些武器都不是用铁或者钢制作的,而是用石头做成的。我相信鸟儿、鱼儿或者其他的什么乌龟呀、蛇呀,是做不出来这些东西的,它们也不会使用斧头或矛。这些东西一定是人做出来的,而且是在铁和钢出现以前更久远的时期制作出来的。因为这些东西被埋得那么深,要覆盖上这么厚的尘土,一定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后来,我们又发现了一些人的骨头,那是几百万年以前的人类骨头。那时候,人类还没开始书写历史呢!在东非,我们发现了最古老的人类的骨头。即便是最远古的人类,他们依然需要劳动、吃饭、打猎和玩耍。就和我们现在所做的一样,尤其是打仗。这段史6···试读结束···...

    2022-10-05 epub电子书下载 epub电子书资源网

  • 《何新世界史新论》何新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何新世界史新论》【作者】何新著【丛书名】何新文选【页数】276【出版社】北京:现代出版社,2020.01【ISBN号】978-7-5143-7950-1【价格】49.80【分类】世界史-研究【参考文献】何新著.何新世界史新论.北京:现代出版社,2020.01.图书封面:《何新世界史新论》内容提要:本书是一部关于世界历史文明本原的解读性著作,内容涉及希腊罗马史、印度史、中东史、欧洲史、俄罗斯史、美国的远东战略等内容。作者根据真实的历史文献资料,对西方历史及世界史的某些传统性的认知真实性提出质疑,提出新的认识,探溯出世界历史之本相。同时也站在全球史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历史。《何新世界史新论》内容试读历史的视角餐物历史学与“国民”意识历史学并非中性学术日本文部省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其官修历史教科书,我们已多次提出抗议。日本人我行我素,完全不顾中韩等周边国家的抗议,不顾教科书事件影响其国际关系。为什么?为什么日本人不认真反思其侵略对于亚洲和中国所犯下的罪行?许2多善良的国人对此颇感迷惑。作为近代日本对外侵略战争之最大受害国,我们具有一切愤慨憎怒之道德理由。但是,从理性的立场去观察和分析,日本统治集团之所以必须为此,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种选择不仅透现出日本之政略方针的选择,而且透现出其统治集团对于历史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之重要性的一种认知,以及日本统治集团对于通过历史教学塑造日本国民意识的极度重视。19世纪意大利独立运动政治家阿塞利奥曾大声疾呼:“我们创造了意大利,现在我们必须创造意大利人!”这一思想对近代日本人影响颇大。日本著名史学家信夫清三郎在其所著四卷《日本近代政治史》中指出,明治维新的意识形态课题可一分为二:创立新“日本”;形成新“日本人”。前者是民族革命的课题,即建立与万国对峙的中央集权“国家”;后者是资本主义革命的课题,即为了动员人民的创造性和以全体意见支持国家,从而实行意识改革以形成新的“国民意识”。由此反思,我们可以认识到,官修历史教科书是一个现代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它涉及培育和教化每一个公民对其国家、其历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认同感、自尊感、尊严感、耻辱感,亦即形成“国民意识”。因此,历史学之所以重要,并非因为它是一门中性的所谓“历史科学”。在主观性的意义上,历史是一种意识形态。黑格尔说:“纯粹直观中的民族精神,就是在历史中所透现的普遍人性。”历史意识构成国民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关系着现代政治国家的某些根本价值。历史认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历史学乃是一门塑造民族整体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的伟大学术。现代史学在方法论上存在问题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近代中国人为什么形同一团散沙?因历的为近代中国缺乏政治国家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一个系统的发育进程。自19世纪角后半期以来以至整个20世纪,中国一直陷于频繁的政治革命和政治运动之中。激烈的民族斗争、阶级斗争导致了国民内部严重的政治分裂及意识形态分裂。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意识分裂导致了民族历史人格的自我迷失。20世纪初叶,中国出现了激进的民族历史否定论。当时流行的激进观点如谓,中国五千年史是一部“吃人”史。胡适一派西化主义的“疑古”论者,则根本怀疑中国的全部成文古史体系,认为都是出自莫须有的虚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日本史学界掀起一股“中国古史抹杀论”的时候,章太炎曾说:“欲亡其族者,必先诬诋而灭其史。”痛哉,斯言也!现代史学在历史理念及方法论上也存在严重问题。多年来中国历史学总体而言深受“左”倾阶级斗争史观的影响,具有形式主义与教条主义的特征。这种史观不仅使古代史、近代史教科书体系,显得贫乏、苍白、幼稚、薄弱,而且由于全部历史被描绘成一部“阶级斗争史”,因之古史中的几乎所有重要政治代表人物,都通过阶级分类被异化为所谓“奴隶主代表”(如周公、孔子)或“地主阶级”代表:中国历史因之而成为一部几乎没有伟人和好人的原罪史。在近几十年中,可以说,流行过的三种史观,“疑古”史观、阶级斗争史观,以及晚近颇为流行的“巫史文化”观,将中国历史特别是早期史涂抹得乌烟瘴气。胡适说:“历史是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女孩。”的确,历史实体存在的复杂性丰富性,以及人类认知的片面性,会导致史学解释难以避免的见仁见智的随机性(即主观性)。在一定意义上,历史解释与文学艺术一样具有自由性和创造性。但是历史与国家民族利益直接攸关。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要求必须限制和规范主流历史解释的这种自由和随意。“德”具有政治历史内涵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常常提出“德”的问题。“德”并不单纯是一个抽象的形而上的伦理概念,“德”也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政治意识形态概念。从商周时期“德”这个概念在古代政治中的起源追溯,《尚书》所谓“天监其德,用降大命,抚绥万方”“逆德违常,九州则亡”,所讲的“德”,首先是指政德,要求政治家和国民共同承担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所谓“天下兴亡4匹夫有责”,也正是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于这种政治公德的自我认知。政治公德是大德,其次才是个人之私德、小德。宋名儒吕祖谦曾指出,历史学对于政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观国运之所以兴、衰,人事之所以成、败,人德之所以邪、正,于极微之萌芽,而洞察其所以然”(《吕东莱先生遗集》卷二十)。中国是一个具有举世最为丰富的史典文献资源的国家。“惟殷之先,有册有典”“是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自虞、夏、商、周、秦、汉以来至今五千多年,中国历史文献具有一贯的线索,年次分明,从来不曾中断。世界上历史比我国古远的国家,如苏美尔、古埃及、摩揭陀(古印度)等,都没有留下如此数千年而一脉相承的系统史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中国这样悠久系统的成文史,没有任何民族具有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所具有的那样悠远、深刻,富于忧患感的历史意识。这是我国历史在世界史上极可骄傲之点。盛世修史。在当代,我们有必要重新寻求一种理性的历史认知,首先必须寻求对于民族生存、国家发展有利的历史认知,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历史哲学,以国家民族意识为本位而同时具有开阔宏大的世界主义视野。已故杰出史传家朱东润先生在其所著《张居正大传》书后曾深有寄托地说:“整个的中国,不是一家一姓的事。任何人追溯到自己的祖先的时候,总会发现许多可歌可泣的事实;有的显焕一些,有的黯淡一些。但是每当我们想到自己的祖先,曾经为自由而奋斗,为发展而努力,乃至为生存而流血;我们对于过去,固然看到无穷的光辉,对于将来,也必然抱有更大的期待。努力啊,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朱东润传记作品全集》第一卷,422页)列祖列宗缔造了一个伟大的历史中国。现在必须创造具有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中国人!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在21世纪世界中的命运和地位,取决于这一点。历的视颠覆普世价值,推翻欧洲中心论【导读】本文是何新对德国著名学者安德烈·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一书的评论。何新认为,安德烈·贡德·弗兰克的这本书所开辟的视野远大且深刻。在当代史学中,这部书极具挑战性和争议,因而更显其重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具有革命性。此书的最大意义是彻底推翻了近代西方学院正6统派(代表史学即剑桥史派)亦即共济会主流史学所一直倡导的世界历史欧洲中心论,而对1500年以来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做了一个气势恢宏的全新论述。弗兰克指出,在19世纪以前的世界历史中,中国曾长期处于世界贸易的中心和目的地的地位。一个民族如同一个人,久跪在地上累不累?想在地上站起来,先要敢把眼晴睁开,脑袋昂起来。中国现状很不好,但也并非那么差。中国当前有严重问题,但西方共济会所推荐的经济政治招法,招招会让中国死得更快。中国的问题,只能靠中国人用中国的方法解决。反复读了两遍安德烈·贡德·弗兰克的这本《白银资本》一书,深感其视野远大而且有些论点颇为深刻,值得推荐。自然,天下哪有终极的或者人人都认同的普世真理?有人说“人都要吃饭”,这总是一条普世真理吧?可是每年不见有许多人就是放弃吃饭主动绝食而死。真理也是一种选择,而我的选择就是要颠覆文艺复兴以来输入东方,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国人之下意识的欧洲中心论。···试读结束···...

    2022-10-05 何新epub 何新老家伙微博

  • [德]埃瓦尔德·弗里《十八个时空中的世界史

    “18个空间和空间中的世界历史”:德国世界历史学家和蒂宾根大学历史教授EwaldFree写信给Aew面向大众读者的世界历史;回顾人类文明的18个耀眼领域。十八时空的世界史作者简介:埃瓦尔德·弗里,1962年出生,德国历史学家,德国蒂宾根大学现代史研究所副所长,现代史教授,领军人物多项世界历史研究项目。他于1992年在明斯特大学获得天主教神学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5年,他在北威州杜塞尔多夫科学中心工作。2007年起在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任教,特里尔大学现代史教授。自2008年以来,他一直在蒂宾根大学担任现代史教授。主要著作涉及德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历史,如《弗里德里希二世》等,还出版了历史著作《巧克力问题》(2009),深受年轻读者喜爱。十八时空世界史简介:从250万年前的非洲到21世纪的超级城市开罗,来自中国长安,100万人口7世纪,到日本明治改革重镇北海道,从13世纪成吉思汗统治下的蒙古世界帝国到20世纪强大的德意志帝国……人类历史上的18个重要时期,18人类文明的灿烂领域,编织出一部精彩纷呈、相互交织的电影。错综复杂的世界历史。发现与征服,革命与战争,孤立与互联,中心与边缘,谁在改变世界?世界改变了谁?18个时空故事,人类文明交替闪耀,再现星空世界图景。世界的历史不是英雄的跑酷,也不是进步的接力,而是一片混乱编织的地毯,到处都是破洞和裂缝,小与大、英雄与失败者、进步、中断和遗忘的故事。这个世界历史故事,由德国蒂宾根大学历史教授EwaldFree讲述...推荐理由:1.由德国著名世界历史学家、图宾根大学历史教授埃瓦尔德·弗里为读者撰写的一部新的世界史;德国知名插画师精心绘制了40幅精美插画;德国贝克出版社推出世界历史巨著,好评如潮2.一段令人惊叹的、交织在一起的世界历史:从250万年前的非洲大地到21世纪的超级城市开罗,从公元7世纪世界上拥有100万人口的中国长安,北海道,日本明治维新的重镇,18个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时期,18个人类文明灿烂的地区,交织在一起,交织出一段精彩纷呈的世界历史。.发现与征服,革命与战争,孤立与互联,中心与边缘,谁在改变世界?世界改变了谁?18个时空故事,人类文明交替闪耀,再现星空世界图景。3.有价值的平等视角,走向欧洲中心的世界历史:世界历史不是英雄的跑酷,也不是进步的接力赛,而是一张满是坑坑洼洼的地毯,充满了大小、英雄和失败者的故事、进步、中断和遗忘。4.40多幅精美插画,再现人类文明的纸上纪录片:40多幅由德国著名插画师SohiaMartiekSimle精心绘制的画作而简单的插图,立体的生动又充满细节,就像纸上的纪录片,看着世界的演变。...

    2022-08-28 世界史 世界历史地图 世界的历史世界史

  • 《一读就懂的世界史 欧洲》《图说历史》编委会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一读就懂的世界史欧洲》【作者】《图说历史》编委会编著【丛书名】图说历史【页数】266【出版社】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9.01【ISBN号】7-113-24891-8【价格】58.00【分类】欧洲-历史-通俗读物【参考文献】《图说历史》编委会编著.一读就懂的世界史欧洲.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9.01.图书目录:世界史欧洲》内容提要:《一读就懂的世界史欧洲》讲述了欧洲的历史进程,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另外,本书还附有“历史事件解析图”,可使读者对重大事件及历史发展的脉络一目了然;同时,人物事件等的简要介绍可让读者对历史人物有更精确的把握;此外,还有“延伸思考”栏目针对历史事件进行提问,引发读者对于当下的思考,塑造大历史观。《一读就懂的世界史欧洲》内容试读第一章欧洲文明的源头当文明的曙光从爱琴海上升起时,一种属于海洋的文明开始熠熠生辉。爱琴文明作为欧洲文明的源头,在其诞生之初就有着与东方文明截然不同的面貌。与古代中国、埃及、印度等的史前文明相比,欧洲国家史前文明的演进过程大同小异,但完整的神话系统赋予了欧洲史前文明更多的神秘色彩。虽然欧洲先民所创造的文明早已远去,但它所蕴含的特质却千百年地被继承下来,这种特质从开始就昭示了一种自成一体的西方文明。-读就懂的世界史·欧洲ORLDHISTORY远古时期的欧洲先民百万年前,欧洲就已有人类在此活动。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古人类在157万年前就在欧洲出现了。大约在12万年前,也就是在第四次冰川时期,尼安德特人在欧洲较为温暖的南部地区定居下来。尼安德特人能够直立行走,会制造简单的工▲尼安德特人取火示意图具,靠集体采集和渔猎为生,他们会寻找天然的洞穴栖身,懂得火种如何保存,可以吃到用火烤熟的食物。令人疑惑的是,大概在4万年前到3万年前的这一段时间,尼安德特人的生活痕迹却突然消失了。对这一事件,考古界目前尚未找到确凿证据,只有几种猜想。无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变迁被另外一种生物赶走▲尼安德特人突然消失的原因在尼安德特人消失后稍晚的年代里,被命名为克罗马农人的人类来到欧洲,克罗马农人被看作真正的欧洲先民。据现代考古发现,克罗马农人的面貌和脑容量与现代人接近,他们体形高大,能制作出精良的石器工具,其捕获猎物的本领2欧洲文明的源头第一章要比尼安德特人更厉害,许多大型野兽都会成为他们的食物。由于在食物上较为充足,克罗马农人有着相对丰富的精神生活。这个时期出现了较早的图腾和宗教崇拜,留下了一些雕刻、石刻、壁画等原始艺术品。A尼安德特人复原图在距今一万多年前,人类社会进人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欧洲,自然气候已经与今天相差不多。人们有了氏族部落的意识,开始驯养猪、牛、羊等动物,并通过种植农作物来保证自己的生活。人们的制造能力相▲卡纳克巨石比旧石器时代有了很大的进步。当时法国、英国等地的欧洲先民甚至时间轴157万年前一1万多年前开始能够制作陶器、石器来供自己使用,并由此产生了“鸟蛤陶文157万年前欧洲地区就已有人类活动化”和“巨石文化”。的迹象约2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在欧洲的南部地区定居约4万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的总计突然延伸思考为什么远古先民们会消失出现图腾崇拜?1万多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3W一读就懂的世界史·欧洲ORLDHISTORY爱琴文明的由来与发展提起爱琴海,便给人一种诗意、浪漫的感觉,爱琴文明也一直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在希望腊神话中,远古时代,克里特岛上有一位国王叫作米诺斯,他的父母是宙斯与欧罗巴。欧罗巴是腓尼基地区的公主,天生丽质,温柔可人,被众神之王宙斯所喜爱。于是,宙斯化作一头健硕的金色公牛,让欧罗巴骑在他的背上,穿过辽阔的海洋,将她带到一片富饶的土地上,那里便是克里特岛,而她所到达的这片大陆就以她的名字命名为欧罗巴。“欧罗巴洲”简称欧洲。爱琴文明,是指前3500年至前1100年,位于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各岛、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以西地区,这部分区域所形成的古代欧洲文明,由于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地区的迈锡尼为核心,因此也被称为克里特一迈锡尼文明。▲爱琴海欧洲文明的源头第一章克里特文明克里特岛是爱琴海中的第一大岛,位于北非和希腊之间,克里特文明被认为是希腊文明的起点,是欧洲最早的文明中心。克里特岛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就有人类居住,大约在前3100年,克里特岛地区开始进人青铜时代。之后这里被发掘出的精美艺术品和大型的宫殿建筑遗迹,以及文字(象形文字和线性文字A),都说明克里特岛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成为早期的奴隶制国家。作为早期文明,克里特文明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其宫殿建筑。大约在前1900年,克里特岛上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宫殿群,这些宫殿气势恢宏,构造复杂,充分彰显了克里特文明的强大。但不幸的是,在约前1700年,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一系列自然灾害让这些宫殿毁于一旦。不过很快,更加辉煌的宫殿在废墟之中再次建立起来,克里特文明也达到了鼎盛时期。据说此时克里特岛的统治者就是神话传说中的米诺斯。对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现今史学界历史拓展仍未找到确切的证据,甚至历史上是否线形文字在希腊克里特岛发现的泥存在米诺斯王都依然是未解之谜。虽然版残片,有两种文字形式,被称为线形克里特文明遗留下来的文字记载极为稀文字A和线形文字B。线形文字B于少,线形文字A也未能破译,但毫无疑1952年被文特里斯破译,证明其为希腊问的是,这一时期克里特文明达到了鼎语的一种古代形式,使用于迈锡尼文明时期。而克里特文明中的线形文字A则盛,影响范围包括今天的整个地中海地直未被破译。区和北非部分地区。克里特文明最为宏伟的遗迹是克诺索斯城,即米诺斯王朝的中心城市,整座城市的建筑风格受到埃及文明的影响,结构严谨,外形简单明快;但最能体现克里特文明繁盛的标志是克诺索斯王宫,准确来说这其实是一座大型迷宫。克诺索斯王宫是克里特建筑艺术的典范,整座王宫以中央庭院为中心,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是政治区,有国王的议事厅、国库和祭祀大厅。祭祀大厅的墙壁以红色为基调,绘有精美的狮身神鸟形象。大厅中有整齐排列的长条石凳,靠6一读就懂的世界史·欧洲ORLDHISTORY4克诺索斯王宫遗迹北墙中央有一个国王的宝座,形象与欧洲特色的高背座椅非常相似,被称为“欧洲最古老的御座”。克诺索斯王宫中有许多精美的壁画,从这些壁画中可以看出克里特人高超的艺术水准。壁画中的人物造型优美,神态栩栩如生,很好地展现了当时贵族们的生活场景。另外“公牛”对于克里特人的文化应该有着很深的影响,雕塑、绘画和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形象。克里特的经济也非常发达,主要以航海贸易为主。考古学家发现,具有鲜明克里特时期特征的代表性文物在今天的埃及、叙利亚、西班牙和意大利都有发现,间接证明了当▲科诺索斯宫内壁画时克里特人外贸商6···试读结束···...

    2022-08-22 世界史 epub 网盘 世界史epub

  •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pdf高清电子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全新的世界丝绸之路史df是彼得·弗兰科潘主编的一本书,讲述了丝绸之路的诞生和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的故事。,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丝绸之路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丝绸之路的新世界历史df预览丝绸之路的全新世界史df作者简介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高级研究员,牛津大学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曾在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发表公开演讲。媒体对《丝绸之路:新世界史》的评价令人敬畏和令人上瘾。——每日电讯报,年度历史书Fracoa用精妙睿智的语言诠释了一部以东方为中心的世界历史。——经济学家一项史诗般的研究-一项令人惊叹且雄心勃勃的工作。——《新政治家》一本思想大胆、覆盖面广的书。——《独立报》必读的书。文明交汇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的最大影响不在于商品的流通,而在于丝绸之路上的人们,像种子一样播下各自的文化,包括思想、信仰、技术及其物质效应。表现。因此,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的通道和交流之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以及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古希腊和罗马,这些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明都是通过丝绸之路相遇的。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南北美洲的人类文明已深入参与丝绸之路沿线的人流和物流。特别是中亚、西亚和东欧地处欧亚大陆的中部,是丝绸之路的主体。历史上,不同文明在这里相遇交流,古老文明在这里孕育成长。今天它既是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又是时尚之都,也是世界上最动荡的地区,这是巧合吗?...

    2022-05-15 丝绸之路 牛津大学教授 丝绸之路牛津大学

  • 无论如何都想告诉你的世界史pdf电子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无论如何我都想告诉你的世界历史df由TohiakiTamaki撰写。作者从一些小的历史事件入手,以此来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世界文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让我们看历史,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无论如何我都想告诉你的世界历史df预览关于“无论如何我想告诉你的世界历史”的作者玉木俊明,1964年出生于大阪,京都产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1987年毕业于同志社大学文化系、文学系,1993年完成同校研究生院博士课程。1996年京都产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2000年副教授,2007年教授。2009年获得大阪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获得“北欧商业和经济1550”-1815"。着有《现代欧洲的诞生》、《欧洲霸权史》、《海洋帝国崛起史》、《老师所不知道的世界史》等。lt/gt“无论如何我都想告诉你的世界历史”目录1、为什么亚历山大大帝没能渡过印度河2、维京海盗有没有和穆斯林商人交易过?3、非洲的黄金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吗?4、亚洲商圈如何助力织田信长征服世界5、古腾堡革命如何改变商业世界6、葡萄牙和西班牙如何成为大国7、数学家费马如何为保险奠定基础8、大英帝国的兴盛是因为它善于借钱吗9、棉花如何见证亚欧大逆转10。为什么“保持中立”让美国成为世界强国11.轮船的世界历史-马可为什么要去布宜诺斯艾利斯12.强制执行手续费的国家如何控制世界13.为什么中国不会成为霸权国家“无论如何我都想告诉你的世界历史”摘要大英帝国靠借钱而兴旺发达?“中立”和“反战”一样吗?掠夺维京海盗其实是一种交易?排版影响了我们今天的业务规则?本书讲述了“未知”的世界历史,从微观的角度看待宏观历史,为我们带来了世界历史的新视角。不同于单纯的历史知识积累,让我们把握表象背后的人类文明脉搏。...

    2022-05-13

  • 从航海图到世界史pdf免费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从航海图到世界历史df电子书,这是一本关于世界航海史的资料丰富的书籍。发生了大事!从海图到世界历史df介绍海上航线连接被海洋隔开的大陆。与陆地上的道路不同,每次航行时,海上航线都会像海市蜃楼一样消失。在没有可靠图表的情况下航行海洋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一样危险。因此,海图成为人们航行到新世界的必备工具。海图的诞生是人类俯视世界的一次尝试。伴随海图而来的神奇发现之旅,也是人类不断探索世界、拓展认知边界、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本书以海图为针,海路为线,将散落在各处的零散、孤立的历史编织成一部动态的、完整的、相互呼应的世界史,描绘了从单一世界到复杂世界的演变过程。课程。从航海图到世界历史df作者宫崎正胜,1942年出生于东京,日本历史学家。毕业于东京教育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专攻近代早期文明交流研究和历史教育教学。曾在东京都立三田高中、东京都立九段高中、筑波大学附属高中任教,教授世界史。后任筑波大学讲师、北海道教育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央教育委员会社会地理历史市民委员会特别委员。.十多年来,宫崎正胜一直在日本NHK电视台从事世界历史讲座,致力于历史的普及。出版有《世界航海图史》、《海洋世界史》、《郑和南海大航海》、《世界全史》、《世界霸权史》、《简明世界经济史》,其中部分已多次再版。从海图到世界历史df主要内容第一章构成地球的三个“世界”第二章“托勒密的世界地图”俯瞰“第一世界”第3章支持航海时代的波特兰海图第四章“第二世界”的形成第5章迟来的“第三世界”第6章:定义三个世界的佛兰德图表第7章英国图表和综合世界从海图到世界历史df书籍摘要“图表”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这听起来有些夸张,但仔细想想羊皮纸和纸片上描绘的海图,它彻底改变了人类固有的基于地面的视角。从宏观角度观察地球的特殊地图。最初诞生在陆地上的文明之所以无法了解整个地球,是因为它们受到了占地表70%的海洋的阻碍。如果不发展海上航线,就无法连接相距遥远的两个大陆。从世界地图上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虽然欧亚大陆和非洲是陆路相连的,但欧亚大陆、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却是一海之隔。但是,“海路”的发展并非那么容易。因为“海路”与陆路有很大的不同,每次航行它都可能像海市蜃楼一样消失。因此,一张能检索“海上航线”的海图对于导航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海图的不断积累,最终形成了海洋上的导航网络。换句话说,制作海图与在陆地上修建道路和交通网络一样重要。我意识到这一点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在拉斯帕尔马斯的“哥伦布之家”博物馆看到了如此多的海图和世界地图。在摩洛哥海岸外,有一个由七个主要岛屿组成的加那利群岛。在群岛的主岛大加那利岛拉斯帕尔马斯,有一座名为“哥伦布之家”的哥伦布博物馆。........

    2022-05-10 航海海图图例 航海图图片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