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S,上海创造 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纪实》冯容士,李鼎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DIS,上海创造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纪实》【作者】冯容士,李鼎著【丛书名】上海教育丛书【页数】375【出版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12【ISBN号】978-7-5444-8837-2【价格】76.00【分类】实验室管理-数字化-概况-上海【参考文献】冯容士,李鼎著.DIS,上海创造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纪实.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DIS,上海创造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纪实》内容提要:2014年,DIS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且成为该奖项获得者中唯一一个因为教育装备革新推动教学发展,且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广泛应用的项目,也引发了很多人关注和好奇-DIS的成功密码何在本书,就是基于冯容士二十年前的专著和2014年的新作,结合对冯容士从事物理实验创造活动,尤其是DIS研发工作的深入了解,对其总结和整理的物理实验创造技法的系统梳理和提升重构。《DIS,上海创造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纪实》内容试读第一章DIS创造之旅叙词:起上海二期课改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牵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点是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创建数宇化学习环境。物理学科顺势而为,《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明确提出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入数字化实验系统,这是DIS的起源。2002年4月,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市风华中学和山东省远大网络多媒体有限责任公司三方联合组成的上海市中小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中心成立,并开始运作,标志着DIS研发和应用的起航。DIS研发和应用,主要解决四个问题:(1)观规念转变与思想统一:(2)技术研发与器材生产:(3)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4)课堂改革与学习转型。“基于问题“是DIS研发和应用的实践起点。DIS研发和应用经历了研发起步、试点改进、推广应用、采化拓展等四个阶段,逐渐发展壮大,在助推物理教材编写、产品研发,提升物理教学质量、服务课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章内容主要摘自项目“中学物理教学的革新一戴宇化实验系统(DIS)的研发与应用”[“国家绒教学成果(基础教育)奖“的报告原文【2002一2014年5月】],简明反映了DIS的创造之旅。海市中小学数字化实验系统发▣腿4市小会极●所文程DIS上海创造—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纪实第一节DIS创造之问一、研究的背21世纪初,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在上海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仪器装备陈旧、测量手段粗糙、操作效率低下,导致物理学习缺乏探究性,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不能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迎来了新的机遇。借鉴了国外传感器技术运用于物理实验教学的经验,上海研发自己的产品,使学生置身于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不仅有迫切的需求,而且也有实施的可能。作为国家教育改革的试验区,上海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构想可谓由来已久。在1999年底发布的《上海市面向21世纪物理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中,明确指出:“积极探索多媒体计算机与物理实验的结合,实现对物理实验的实时控制及对实验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处理,以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功能。”2002年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第二期工程(以下简称“二期课改”)启动,围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创建数字化学习环境”等目标,在《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对实验教学明确提出引入数字化实验系统(以下简称DIS)的要求,革新实验手段,优化实验教学功能。二、解决的主要问题研发和应用DIS实验系统,拟解决的三个问题:1.技术研发与器材生产的问题怎样研发与教材配套、满足课改需要、受到师生认可,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数字化实验系统?2.实验改革与学习转型的问题怎样用信息技术改进物理实验,推动教学改革,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2第一章DIS创造之旅3.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的问题怎样组建高水平、协作型、具有信息素养的教学和技术团队?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研发和应用DIS实验系统,具有以下价值和意义:一是创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现代意识、时代感,加快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二是推动新课程改革,优化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为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三是提供优良的技术平台,培养创新人才,弘扬创新精神,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展现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二节DIS创造之证从2002年开始至今,DIS的研发与应用已坚守了整整十六年,整个过程可以分为研发起步、试点改进、推广应用、深化拓展等四个阶段。一、研发起步阶段(2002一2003年)以上海市中小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的成立为标志,采用教材引领、人力资源整合的方法,根据教材的需要,研发产品,做到编研同步;研发中心凝聚了技术人员、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做到三位一体,实现机制创新。技术上运用一键OK的“傻瓜”策略,开发了位移传感器,突破了测量的瓶颈,成功开局。1.机制创新一一成为DIS引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保障上海“二期课改”启动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以下简称“市教研室”)就认识到:必须为实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目标寻求可靠的物质载体。为此,有关专家对物理实验教学领域的新技术进行了考察论证,发现国内外现有产品的设计思想、功能设置等都难以符合我国国情。市教研室决定:自行研发新教材所需的实验系统,以保证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实验产品能够紧密配合教材,0DIS上海创造一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纪实为教学服务。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教材编写与教学实践必须同步进行。为保证研发的顺利实施,必须打破常规,另辟蹊径,整合人力资源,组建包括技术人员、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的高水平、协作型的研发团队。2002年由市教研室、风华中学和山东省远大网络多媒体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单位合作组建的“中小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中心”,是国内首个中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研发机构,在普教系统形成了“研学产一体化”机制,创造了“联合研发、以教定产、监督制造”的运作模式。研发中心的成立标志着DIS研发的起步。2.“分体式位移传感器”的研发—突破了实验测量技术的瓶颈DIS研发之初,位移传感器核心器件的选择成为一大瓶颈。国外器件进口困难且价格昂贵。研发中心立足国产器件,积极进行结构创新,通过“收发分体”(图1-2-1),不仅满足了教材中实验的要求,而且一举攻克了国外产品长期存在的测量盲区问题。该项成果在2006年5月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编号:ZL200420040210.5),进而被人教社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收录。分体式位分体式位移图1-2-1分体式位移传感器:通过超声和红外信号的时间差异,可测定发射器与接收器的间距,进而获得发射器相对于接收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实验数据。该传感器攻克了测量盲区的问题,获得专利3.“傻瓜”策略—DIS成功开局的秘籍软件是实验教学中重要的人机交互窗口,世纪之初的学生和教师,没有太多使用国际主流工具软件的经验,如果实验操作过程中使用的软件过于复杂,不仅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增加教师负担,还会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之外。因此,研发中心确定了“简单易用、分门别类”的原则,开发了一键OK的专用软件(因其易用性被称为“傻瓜”软件),从而打消了老师(特别是老教师)对使用DS畏惧心理,成为师生迅速接受、认同DS的开局机制。二、试点改进阶段(2004一2005年)以DIS通过课程教材鉴定为标志。采用选点试用、跟踪改进的方法,在上海4第一章DIS创造之旅“二期课改”53所试点学校免费试用;根据试用情况不断改进,做到用改同步,实现DIS根植教学。技术上运用“鱼骨”发散思维,开发了DIS向心力实验器等器材,其成果填补了国内实验教学的空白。1.根植教学一成为DIS不断完善的源泉上海53所“二期课改”试点学校在试用新教材的同时免费试用DIS。自此,DIS走进课堂,开始了根植教学的试点改进阶段。针对试点学校实践中反馈的配套器材欠缺的问题,研发中心接连推出“多用力学轨道”“向心力实验器”等十几种成套的新型器材,创设与数字化实验相适应的实验环境。针对满足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需求,研发中心开发了DIS通用软件,使实验方案更加多样,数据处理更加灵活。试点过程累积了大量实验案例和使用DIS的公开课案例,不仅为教材修订积累了素材,更促进了DIS的完善。2.研发“向心力实验器”一填补国内实验教学的空白按照圆周运动标准物理模型开发的“向心力实验器”,涉及力传感器和光电门传感器的联用,填补了国内实验教学的空白,为教材量身定做的数字化实验在各种配套器材的支持下,教图1-2-2无线向心力实验器:摆脱学作用才得以真正显现。“向心力实验器”(图了传感器连线的限约,集向心力数据采1-2-2)的研发,为研发中心此后诸多创新与创集、前端数据处理和信号无线传输于一造奠定了基础。体,可完成任意角度下的向心力实验3.“鱼骨”思维一成为DIS开发的创新1.水果电池2.单根直导线指南3.楞次定律4.大地的电流5.玻璃导图1-2-3为研发中心基于微电流传感器开6.热发实验的“鱼骨”发散思维导图。根据该图,微电流传感器好比鱼头,通过鱼身牵动脊骨上的无数“鱼刺”,这些“鱼刺”就是可以用微电流传感109器开发完成的诸多实验,如纯水导电、温差电池、8.人体微电流7.地磁场显示环境热辐射测量、人体电流等。“鱼骨”发散思图1-2-3“鱼骨”思维导图维,也为教师设计创新实验提供了示范和思路。5DIS上海创造—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纪实三、推广应用阶段(2006一2010年)以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为标志。采用培训保障、评价激励的方法,开展DIS专题培训,形成骨干教师团队;通过实验操作考试引入DIS内容、组织教师论文评选等措施,激励师生,实现课堂改变技术上运用“组合”策略,开发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实验器等智能化实验器材。1.改变课堂一成为DIS研发与应用的根本目标随着涉及DIS的内容进入上海的考试评价体系,课堂教学发生了改变。首先,教学时空在改变。由于DIS具备“实时实验”的功能,数据采集、处理和图线描绘效率极高,师生们可以从烦琐的简单劳动中解脱出来,体验、合作和交流就有了更多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利用节省出的时间,引导学生改变实验条件,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其次,教学方式在改变。定量测量工具的研发,实现了对许多物理规律的定量探究,增加了探究学习的机会。研发中心在相关区县展开了多批次的DS教师培训,参训物理教师和实验员人数达700人次。通过各类培训,组建了DS骨干教师团队,夯实了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基础。2.“DIS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器”的研发一开启实验教学的数字化新里程受限于实验手段的不足,传统教材中没有设置定量研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实验。研发中心在解决了动生电动势公式的实验验证之后,又依托教学一线,通过观摩、听课,寻找到了进一步改进实验的方法,终于研发出智能电源解决了定量研究感生电动势的问题,该成果获得“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3.组合技法—成为DIS系统集成的基本策略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结构,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一个新的东西这种发明方法叫做“组合技法”。基于“组合技法”,研发中心实现了数据采集器与有线、无线接口模块的组合和自由更换;实现了传感器的无线发射和独立显示的模块组合;设计了适用于多种实验器的底座模块、USB通讯模块。系统的集成、简约、灵活、高效,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使用和学生的操作。“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器”(图1-2-4)就是采用了模块组合思想研发出来的。6···试读结束···...

    2022-10-25 epub 图书 epub电子书官网

  • 《机器人综合实验教程》李大寨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机器人综合实验教程》【作者】李大寨主编【丛书名】“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现代机械工程系列精品教材【页数】178【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03【ISBN号】978-7-111-64824-6【价格】26.00【分类】工业机器人-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李大寨主编.机器人综合实验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机器人综合实验教程》内容提要:本书以机器人双臂协调装配实验台和并联机器人自动化分拣实验台的操作内容为载体,系统介绍了实验台的设备组成、运动控制方法、实验理论基础、机器人编程控制与仿真和机器人综合实验,使读者对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形成比较清晰的认知。全书分为7章。第1章总体描述机器人实验系统的组成,第2章介绍实验系统的基本操作,第3章介绍与本书实验内容相关的机器人理论基础,第4章介绍机器人编程的相关知识,第5章介绍机器人仿真软件的应用及实践,第6章介绍机器人双臂协调装配实验系统,第7章介绍并联机器人自动化分拣实验系统。本书的特点是按照类型、层次来介绍实验体系,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读者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本书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既可作为普通高校及中高职院校的专业或实训教材,又可作为工业机器人培训机构用书,也可作为相关行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籍。《机器人综合实验教程》内容试读第1章机器人实验系统的组成□本章目标1.掌握串、并联机器人的结构特点。2.认识机器人实验系统的组成。3.了解机器人在工业中的应用。本章介绍了串联机器人和并联机器人的结构特点,实验系统的组成,以及机器人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使读者对串、并联机器人有初步认知。1.1双臂协调串联机器人系统串联机器人系统所采用的机械臂为ABB公司的型号为RB120的6自由度工业机器人,与轴3轴4轴5其配套的机器人控制器的型号为RC5。串联机器人系统由6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机器人控制器、动力驱动以及电源管理等部分组成。1.1.1机器人的结构与规格参数轴6RB120型机器人是ABB公司推出的新一代6轴工业机器人中的一员,其有效载荷为轴13kg。该型机器人为开放式结构,适合于柔性自动化的应用场合,并且可与外部控制系统通过轴以太网进行信息交互。其结构如图1-1所示。由图1-1可知,IRB120型机器人是典型的6自由度串联结构,关节之间由连杆互连,每个关节可以独立运动。6自由度关节式机器人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动作的灵活性高、工作空间范图1-1RB120型机器人结构机器人综合实验教程围大,可以很灵活地绕过障碍物,而且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关节上相对运动部件容易密封防尘。这种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机床上下料、取件、弧焊、喷漆等行业。IRB120型机器人的规格参数见表1-1。表1-1RB120型机器人的规格参数轴运动类型工作范围最大速度轴1旋转-165°-165°250°/轴2手臂-110°-1109250°/和轴3手臂-90°-70°250°/作范围轴4手腕-160°-160°320°/轴5弯曲-120°-120°320°/轴6翻转-400°-4009420°/参电源电压200-600V额定功率3kW数机器人底座尺寸180mmx180mm机器人质量25kg与重复定位精度0.01mm防护等级IP30性机器人安装任意角度控制器IRC5能TCP①最大加速度28m/2TCP最大速度6.2m/①工具中心点(ToolCeterPoit,TCP),下同。1.1.2控制系统的功能模块机器人除了包括机械本体外,还包含机器人控制系统。本书将对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进行简单介绍。双臂协调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1-2所示。右臂机器人运动关节控制系统完成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与上位机的交换命令和反馈信息,控制电动机关IRC5右臂机器人节运动、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动作,以及气阀夹具的开闭等动作。本书所介绍的RB-120型机器人采用的是IRC5紧凑型控制器。这类控上位机左臂机器人夹具制器浓缩了RC5的各项功能,体积小、重IRC5量轻,还配有外置式信号接头及内置式可扩展16路/0系统。左臂机器人运动关节动力驱动部分由机械臂的12个伺服电动机驱动,夹具的气压驱动,以及驱动电磁阀的可编程控制器(PLC)组成。动力驱动电源模块部分主要负责驱动各个电动机和气缸的运动,从而实现机械臂姿态的调整以及装配功图1-2双臂协调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能的实现。安全稳定的电源供给是保证控制系统各模块能够顺利运动的必要前提。在机器人双臂协调控制系统中,需要用到交流220V电源。为防止用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载、短路以第1章机器人实验系统的组成及欠电压等异常情况,在电源的进线处应设置断路器等电器保护装置。当设备发生电路异常3时,电源管理部分会第一时间采取断电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1.1.3双臂协调机器人系统了解双臂协调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之后,本小节将介绍双臂协调机器人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图1-3是一种双臂协调机器人实验平台,该平台由两个RB120型机器人、6个工件台、控制器、气动系统、示教盒以及与之配套的控制软件组成。该平台可以实现快速装配一个机械鼠标外壳的功能。实验平台控制柜所配置的/O模块的型号为DSQC652,用来控制外部设备。I/0模块具有16路数字输入信号和16路数字输出接口。I/0模块接口的说明如图1-4所示。图1-4中,A部分是数字输出信号指示灯;B部分是X1、X2数字输出接口;C部分为DeviceNet接口;D部分为模块状态指图1-3双臂协调机器人实验平台示灯;E部分为X3、X4数字输入接口;F部分为数字输入信号指示灯。各模块接口连接说明见表1-2~表1-6。与与与且日表1-2X1端子接口连接说明X1端子编号使用定义地址分配OUTPUTCHILDX22OUTPUTCH2合分o分3HAC025917-001/00OUTPUTCH3DSQC6524OUTPUTCH43送5OUTPUTCH5OGT人UHABBOUTPUTCH6gtOUTPUTCH768OUTPUTCH879OV图1-4DSQC652接口示意图o24V机器人综合实验教程表13X2端子接口连接说明表1-4X3端子接口连接说明X2端子编号使用定义地址分配X3端子编号使用定义地址分配1OUTPUTCH981INPUTCHI02OUTPUTCHIO92INPUTCH213OUTPUTCHI110INPUTCH324OUTPUTCH12114INPUTCH43OUTPUTCH1312INPUTCH546OUTPUTCH14136INPUTCH657OUTPUTCH1514INPUTCH768OUTPUTCH1615INPUTCH879ov9Ov1024V10未使用表1-5X4端子接口连接说明表1-6X5端子接口连接说明X4端子编号使用定义地址分配X5端子编号使用定义1INPUTCH981OV(黑色线)22CAN信号线(Low,蓝色线)INPUTCH1093屏蔽线3INPUTCHI110CAN信号线(Hgh,白色线)INPUTCH1211524V(红色线)5INPUTCH13126GND地址选择公共端6INPUTCH1413gt模块Dit0(LSB)87INPUTCH1514模块IDit1(LSB)9模块Dit2(LSB)8INPUTCH161510模块Dit3(LSB)9Ov11模块Dit4(LSB)10未使用12模块IDit5(LSB)在编程软件界面创建控制系统时,已经将/0口的功能配置好,所以在编程过程中,只需要知道控制工具动作所对应的/0口编号即可。在编程中将会使用到的/0信号定义见表1-7。表17/0信号定义表信号定义D09机器人的输出信号为1时,夹具加紧,为0时松开DI9机器人的输入信号为1时,传送带光电检测到物料DI11机器人的输入信号为1时,旋转开关到流水线模式DI12机器人的输入信号为1时,旋转开关到写字模式机器人末端夹具的动作通过对/0口的编程实现,由气压驱动。气压驱动系统由动力元件、辅助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这四部分组成。动力元件的主体部分是空气压缩机,它把电动机输出的机械能转化为压力输送给气动系统。辅助元件主要有冷却器、油水分离器、空气干燥器、空气过滤器、气罐、油雾器、消声器等。第1章机器人实验系统的组成冷却器的作用是将140~170℃的高温压缩空气降至40~50℃,使水和油变成凝结的油滴和水滴,易于排出。油水分离器将经冷却器降温析出的水和油等杂质从压缩空气中分离出来,使空气得到初步净化。空气干燥器将初步净化的湿压缩空气进一步脱水去杂质,成为干燥的压缩空气,以提高压缩空气的质量。空气过滤器根据固体物质和空气分子的大小和质量不同,利用惯性、阻隔和吸附的方法滤除压缩空气中的水分、油滴及杂质微粒,以实现空气净化的要求。气罐的主要作用是消除压力波动,保证输出气流的连续性;同时还能储存一定体积的压缩空气,调节用气量以备发生故障和临时应急使用,并进一步分离压缩空气中的水分和油分。油雾器的主要作用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将润滑油喷射成雾状并混合于压缩空气中,使该压缩空气具有润滑气动元件的能力,以减轻其对运动零件的表面磨损,改善其工作性能。消声器是指能阻止声音传播而允许气流通过的一种气动元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阻尼或加大排气面积,以降低排气的速度和功率(能量)。气动执行元件是把压缩空气的压力转化为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装置,可分为气缸和气马达。气动控制元件的功能是用来控制和调节压缩空气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保证气动执行元件具有一定的力(力矩)和速度,按预定的方向与程序正常工作。本书所用到的控制元件主要是手滑阀、调压阀和电磁阀。手滑阀和调压阀是手动阀,电磁阀是电动阀。调压阀把来自气源的较高输入压力减小至设备或分支系统所需的较低的输出压力,可调节并保持输出压力值的稳定,使输出压力不受系统流量、负载和压力值波动的影响。当手滑阀滑到右侧时(正面面对调压阀气压表为方向基准),气路打开,滑到左侧时,气路关闭。利用调压阀调整气压操作时需要先将旋钮向上拔起,然后顺时针旋转旋钮降低气压,逆时针旋转旋钮升高气压。若旋钮未向上拔起,则不能调节气压大小。电磁阀用来自动控制气路开合,通过继电器控制,或由PLC的/0口直接驱动。机器人所用控制器为RC5型控制器(图1-5),内置有机器人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控制模块包含控制面板与机器人控制相关的所有控制装线缆面板置,包括主机、运动控制器、/O电路板和内存等,控制器内运行操作机器人所需软件(RootWare系电源输入面板统);驱动模块包含驱动机器人关ABB节电动机的电动机驱动器。RC5图1-5机器人控制器控制器最多可驱动9个伺服电动机。在RootWare软件中,以内置的动态控制模型为基础,使机器人在运动中具有较高的运动效率和定位精度;同时还具有安全监测和紧急停机功能,可以在运动过程中对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工业机器人的末端轨迹规划一般采用示教再现方式,即先通过示教盒示教机器人运动轨迹点并记录存储,然后让机器人在实际工作中再现这些轨迹点。示教盒是工业机器人的必备装置(图1-6),通过示教盒能够实现对机器人的手动控制,也能直接在示教盒上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关节运动,还能在示教盒上设置程序参数、夹具参数、/0口信号参数等。机器人综合实验教程在操作示教盒时,绝大多数操作都是在触摸6屏(B)上进行的,但示教盒上仍有一些按钮来执行特定的操作。示教盒各部分功能和使用方法将在第2章介绍。RootStudio(以下简称RS)软件是与ABB机器人配套使用的仿真软件,可用于机器人的建模、离线编程和运动仿真。RS软件允许使用离图1-6示教盒外形线控制器,即在计算机上本地运行虚拟的IRC5控制器。当RS软件随实际RC5控制器一起使用时,称它处于在线模式;未连接到真实控制器或在连接到虚拟控制器的情况下使用时,称RS软件处于离线模式。S软件有7个功能选项卡,分别是“文件”“基本”“建模”“仿真”“控制器”“RAPID”和“Add-”。其中,“基本”功能选项卡的功能如下:①导入ABB机器人模型库。在模型库中包含了大量的机器人三维模型和工具模型,它们都可以直接使用,这样简化了建模过程。②创建机器人系统。S软件在建立好三维模型后,还可以创建机器人系统,并给每个关节配置模拟驱动器。③编程路径。建立好机器人系统后,可以通过选择位置点来生成路径,进行路径轨迹仿真。RS软件也能创建工作台、导轨等模型库里并不存在的实体。建模完成后,可以生成机器人运动路径,通过仿真来模拟机器人的轨迹,降低实验的成本和风险,提高效率。“控制器”功能选项卡的功能:只要建立外接设备与机器人控制器的联系,并在控制器授予外接设备控制机器人的权限后,外接设备就可以修改控制器内部程序。1.2基于并联机器人的自动化分拣系统分拣系统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对流水线上多类型、散乱的工件进行识别与定位,从而实现零件的有序分拣。本书以ABB公司的Delta型并联机器人为基础,搭建了基于双目视觉的机器人分拣系统,如图1-7所示。该系统中,上料盘将多种形状、颜色的工件随机散落在传送带上,通过双目视觉平台对工件进行识别和定位,机器人系统完成工件的跟踪和拾起,并将工件分类放入对应的工件槽中。该机器人分拣系统由如下几个单元组成:上下料与工件传输单元、工件平台单元、双目视觉单元、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单元、上位机单元。系统中的各个单元由上位机协调控制以完成分拣作业。图1-7双目视觉的机器人分拣系统···试读结束···...

    2022-10-21 epub出版物 epub出版电子书免费下载

  • 《医学机能实验学》夏蕴秋|(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学机能实验学》【作者】夏蕴秋【丛书名】山东省精品课程教材【页数】114【出版社】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9.09【ISBN号】978-7-5670-2234-8【价格】29.80【分类】实验医学-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夏蕴秋.医学机能实验学.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9.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医学机能实验学》内容提要:本书是青岛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医学人才,适应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而编写的实验教材。本书共八章,在紧密融合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学科的理论基础上,构建了整合式创新型实验教学指导教材,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三学科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比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也可以作为大学医学生的一般教材使用。《医学机能实验学》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医学机能实验学概述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是我国在21世纪提高经济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传统的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医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求,培养创造型人才成为我们目前和未来教学工作中努力追求的目标。医学机能实验学是近10年来随着基础医学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来的。它继承和发展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课程的核心内容,更加强调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加大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在整个课程中所占比例,以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目前,医学机能实验学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成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本书中,医学机能实验学将实验教学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机能实验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与经典实验阶段。学习有关实验动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机能实验常用仪器的结构和使用常识,训练动物的捉拿、固定、编号、麻醉、常用手术方法和生命信息检测及记录方法,掌握经典动物模型制备和规范化的基本操作与实验技能第二阶段: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阶段。本阶段进行比较复杂的、多实验项目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进一步强化实验操作技能,熟悉机能实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及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重点是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与推理,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在这一实验阶段中,我们列出一些思考题和病例,供学生讨论和回答,要求举一反三提出新的问题,并综合分析解决。通过医学机能实验学的学习,学生系统了解生命活动的正常生理、疾病发生发展和药物防治的基本规律及特征,逐渐形成从动物到人体、从宏观至微观、从形态至机能、从简单至综合、从基础至临床、从模拟到实战的纵横相互联系的思维方式。医学机能实验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入临床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节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及处理一、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实验结果包括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曲线、数据等,这些结果一般叫原始资料。原始资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计量资料,另一类为计数资料。实验者务必分清这两1医学机能实验学类资料。凡属测量性质的结果,如高低、长短、快慢、多少等,以正确的单位和数值定量,并把测量数据列成表格。实验结果必须真实可靠,对实验条件、实验结果以及出现的异常现象等进行忠实详尽的记录。原始资料必须进行处理分析,才能揭示其变化规律。(1)数量的变化。凡属曲线记录的实验,应对曲线进行整理,去伪存真,在图上标注说明。实验处理要有处理标记,电刺激要记录刺激参数,包括刺激方式、强度、波宽、频率、刺激持续时间等。(2)时程的变化。有些实验结果主要表现在发生反应的时间,如处理引起反应的潜伏期、药物作用的半衰期、最大效能时间等。对此,在实验记录上应标记实验开始、反应开始、反应最高/强、反应恢复各时相点及其单位时间。若实验记录为多项指标,应观察相关指标在实验处理作用下变化的先后、强弱,便于分析不同指标变化的相互关系。(3)结果的性质。有许多实验结果的外观很相似,必须判定结果的性质与真伪。例如,记录神经干动作电位时,应区别是动作电位还是刺激伪迹,是场电位还是单位放电。(4)部位的分析。不同的部位可以产生类似的结果,但其意义却不同,如果不加区别就会导致结论错误。例如,在家兔的减压神经和膈神经都能记录到周期性的电变化,但前者与血压有关,后者与呼吸有关。二、实验结果的表示方法(1)实验结果可以直接用实验记录加上标注来表示。实验记录通常是以实验项目的变化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描绘出记录曲线,这种表示较直观,如肌肉收缩曲线、动脉血压变化曲线等。(2)非连续性的实验结果常用三线表格形式来表示。制表时,一般将实验处理项目放在表格左侧,由上而下排列;观察指标按时间顺序或主次顺序,从左到右排列。(3)每项处理引起的指标变化(图、数据)必须有对照。(4)一些较复杂的实验结果必须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然后以统计图、表的方式来展现。第三节实验报告的写作要求实验结果主要以科学研究论文的形式表述出来,所以实验课要求学生一定要学习撰写实验报告,掌握实验报告及研究报告的格式要求和撰写实验结果和讨论的思维方法。这是机能实验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高度重视,并为之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2第一章绪论一、格式医学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专业、班级任课教师实验日期实验题目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二、书写要求(1)完整填写实验报告有关项目,字迹规整,文字精练。(2)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个部分,文字力求简明扼要。(3)材料与方法包括实验用动物(或标本),实验用主要器材、仪器、药品,实验处理、记录方法和观察指标等。(4)详细、真实记录实验结果。(5)撰写实验讨论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过程。实验讨论又是以实验结果为依据的科学的推理分析过程,推理要符合逻辑,结果务必真实。在对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恰如其分的结论,而不是用现成的理论对实验结果做一般性解释。如果本实验未能揭示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或已知的理论知识难以解释出现的现象,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寻找可能的解释,也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必须提供解释依据,并注明文献出处。推理分析要依据结果,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归纳和演绎推理方法,排除实验误差,从而获得科学的结论。推理分析应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发散思维,避免定式思维造成的谬误,从而对实验结果做客观的推理分析,导出观念,做出判断。分析过程是充分发挥想象力进3医学机能实验学行求异求新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因此,在分析实验结果时,不能照搬书本,实验讨论的过程应是归纳和演绎的统一。实验讨论可依次概括为总结结果、寻找规律、推理分析、导出观念、得出结论。(6)结论:①对非预期结果或意外现象应分析是否属实验误差、误差原因何在,通过综合分析、去伪存真,得出科学结论。②实验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实验误差或失败的原因、实验结果是否真实可靠等,有何启示、见解或建议,有何悬念或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4第二章医学机能学实验的常用动物和基本操作第一节实验动物的伦理及保护一、概述医学机能学实验必须使用动物,在实验过程中将给动物造成不安、巨大的痛苦或剥夺其生存权,这似乎与善待动物和保护动物的伦理观念相矛盾。人类如何对待动物的伦理学争论是从18世纪兴起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不同,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也千差万别,但基本的主流观点是“动物因为有感觉和有趣地生活着而应当有正常的地位,人类应该尊重所有的生命”。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形成了两种对待动物的伦理倾向,即极端的“动物保护主义”和温和的“3R”原则。极端的“动物保护主义”认为,人类无权使用动物进行痛苦的或无痛的实验,无论实验本身对人类或动物有多大益处,一律不允许。比较理性的动物保护主义者以人类和动物的最高利益为出发点,思考动物保护问题,主张对人类或动物进行有益的实验,同时,又要合理保护动物,以避免无必要的不安、痛苦和死亡。1954年,动物福利大学联合会制定了一项有关动物实验人道主义技术的科学研究计划。1959年Ruell出版了《人道主义实验技术原理》一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3R”原则。l969年,DorothyHegarty教授创立了医学实验中动物替代法基金会,再一次提出了Ruell和Burch的观点。20世纪90年代后,“3R”原则受到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3R”研究工作及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开展和应用。以“替代”为中心的“3R”研究成为20世纪末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主方向。二、“3R”原则l.替代(Relacemet)(1)用低等动物代替高等动物,如用两栖类动物代替哺乳动物研究心脏功能;用体外培养器官、组织和细胞代替实验动物,如用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代替活体动物研究动脉粥样硬化。(2)用免疫学方法代替动物。例如,用高效单克隆抗体搜寻抗原,鉴定病毒的存在,以代替用小鼠接种的方法。(3)用计算机仿真、模拟动物实验。2.优化(Refiemet)(1)使用微创伤技术。例如,采用内窥镜或导管从动物体内取样,检查组织病变情况,5医学机能实验学以避免解剖动物取样。(2)使用微量分析技术。(3)改进麻醉方法。(4)施行安乐死手术。3.减少(Reductio)(1)用低等动物代替较高等的动物,减少较高等动物的使用量。(2)使用高质量动物,以质量取代数量。(3)合用动物。(4)改进实验设计与统计方法。三、在医学机能实验实验过程中如何保护动物根据《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第六章第二十九条及《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第三章第十六条的有关规定,制定以下动物保护守则。(1)实验前不得以恶作剧的形式戏弄或虐待动物,如拔牙、拔除须毛、提拉耳朵、倒提尾巴或后肢等行为。(2)严格按要求对动物进行无痛麻醉,在没有达到麻醉效果前,不能进行实验。长时间实验过程中,如遇麻醉失效,应及时补充麻醉剂。(3)实验手术操作要柔和、准确,避免粗鲁的动作或随意翻弄、牵扯动物内脏器官。(4)实验结束后,对能够存活的动物要给予及时治疗和照顾,使之迅速恢复健康。(5)对于难以存活而必须处死的动物,应以过量麻醉施行安乐死手术,不可弃之不管、任其痛苦死亡或以粗鲁的手段宰杀。(6)动物尸体须在24h内焚烧或按有关规定处理。第二节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特点及选择实验动物的种类很多,正确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一、实验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1)选择与人类具有某些相似性的实验动物。(2)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实验动物。(3)选用标准化实验动物,即指在微生物学、遗传学、环境和营养等方面均符合控制标准的实验动物。教学示范一般选用一级(普通)动物。(4)选用与实验要求相适应的实验动物规格(指年龄、体重和性别的选择)。另外,选择实验动物还要符合经济节约、容易获得的原则。机能学实验中常用的动物有青蛙、蟾蜍、家兔、小白鼠、大白鼠、豚鼠(荷兰猪)等。二、几种常用实验动物的特点及用途(1)青蛙和蟾蜍均属两栖纲无尾目动物。其心脏在离体情况下可保持较长时间的节律6···试读结束···...

    2022-10-15 epub 图书app epub电子书

  • 《医学机能学实验指导》余万桂,钱锋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学机能学实验指导》【作者】余万桂,钱锋编【页数】152【出版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1.07【ISBN号】978-7-5641-9548-9【分类】实验医学-医学院校-教材【参考文献】余万桂,钱锋编.医学机能学实验指导.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1.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医学机能学实验指导》内容提要:本书内容按照绪论→实验动物基本知识→机能学实验常用器材及仪器→实验药品和试剂→机能学基础实验→机能学综合实验→实验设计→药典、药物制剂与处方学的模式进行编排。《医学机能学实验指导》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一、机能学实验概述机能学实验是在原来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三门学科实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不是三门学科实验的简单叠加,而是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形成的新课程。机能学实验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不仅能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减少实验教学的重复建设,而且能有效地实施循序渐进的培养目标。机能学实验课程的建立,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使学科交叉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本书将机能学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性实验,通过一些经典实验验证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机能学实验技术和常用仪器使用的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第二阶段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将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的知识有机地融合,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为教学目标。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出实验设计方案,然后进行设计答辩。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陈述实验设计方案的背景知识、实验目的、实验方法、预期结果,由教师和同学提出问题,对实验的技术路线和可行性做出修改,然后由学生自行完成实验。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学生初步了解科研实验的整个过程,为以后进行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机能学实验课的目的(一)培养科学的观,点1.培养学生理论来自实验的观点。2.加深、验证和巩固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综合运用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方法,使学生初步建立整体、全面、系统的人体观和疾病观,4.培养学生勤于动手、敏于观察、科学分析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初步养成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格要求、严密工作、团结协作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二)训练基本实验技能1.学习在动物身上复制典型病理过程和人类疾病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原理,掌握机能学实验常用的基本技术。1医学机能学实验指导2.通过实验报告的书写,使学生的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得到初步训练。(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1.掌握获得实验资料一致性和可靠性的一些基本原则,训练学生独立进行动物实验设计的技能2.通过典型病例讨论,培养学生分析病例的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临床实践打下初步基础。三、机能学实验课的要求(一)实验课前1.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做到心中有数。2.结合实验,复习有关的理论知识3.检查仪器、手术器械和药品是否完好、齐全。如有缺失或损坏,应及时报告老师以便补充。(二)实验课中1.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安静,维持良好的秩序,尊重老师的指导。2.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特别是本次实验的目的、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要准备回答老师的提问。3.小组成员既要分工负责,又要密切合作,这样既可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又能使每个人都得到应有的技能训练。4.实验过程要胆大心细,规范操作。5.认真、全面和敏锐地观察实验现象,准确、及时和客观地记录实验结果。6.积极主动思考,力求理解每个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的意义。(三)实验课后1.清洗、擦干、清点手术器材并放回原处,检查实验仪器并妥善安放药品,清洁实验台,打扫整理实验室,关好门窗、水电。2.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独立按时书写实验报告。四、实验报告的写作要求及格式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它不仅是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研论文写作的基础。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简练通顺,书写清楚整洁。实验报告的格式如下:(一)本次实验题目(二)主要操作者及合作者2第一章绪论(三)实验日期(年、月、日)(四)实验动物(种类、性别、体重)(五)实验目的(六)实验步骤(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七)实验结果包括实验所得到的原始资料(如血压、呼吸曲线、测得的生化指标等)、动物的反应状态、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机能学实验中所观察的指标,按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1.机能性指标。如血压、呼吸、心率、体温及全身状态等。2.代谢性指标。如血、尿肌酐,血红蛋白含量,酶的活性,血浆酸碱参数等。3.形态结构性指标。如根据形态改变判断心腔扩张和肺水肿是否存在,用染色的方法判断有无心肌梗死及梗死面积的大小等。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1.文字叙述。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医学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2.图表。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3.曲线图。应用记录仪器(如多导生理记录仪、MacLa仪等)描记出的曲线图(如血压、呼吸曲线和心电图等),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八)讨论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验证什么理论?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都是实验报告应该讨论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论或生活经验硬套在实验结果上,更不能因得到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不符而随意取舍甚至修改实验结果,这时应该分析其异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实验失败了,应找出失败的原因及以后实验应注意的事项。不要简单地复述课本上的理论而疏于主动思考。另外,也可以总结本次实验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等。(九)结论结论不是具体实验结果的再次罗列,也不是对今后研究的展望,而是针对这一实验所能验证的概念、原则或理论的简明总结,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断,要简练、准确、严谨、客观。3第二章实验动物基本知识第一节实验动物的种类、品系、特点及编号一、实验动物的种类实验动物是指经过人工繁殖、饲养,对其身上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的动物品系。它们是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测等方面的实验对象;是根据实验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人工饲养繁殖及科学培育成功的动物。实验动物来源于野生动物,但具有表型均一、种系明确、遗传背景清楚、对实验研究的反应性基本一致等特征随机选用少量实验动物,就可取得精确的实验测试数据和结果,并具有重复性。实验动物按遗传学控制分类:①近交系实验动物即纯系动物;②封闭群动物;③杂交一代动物(F1代)。按微生物被控制程度分级:①一级:普通动物;②二级:清洁级动物;③三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即SP℉动物;④四级:无菌动物,即GF动物。二、实验动物的品系目前按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为普通动物,二级为清洁动物,三级为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四级为无菌动物。无菌动物(germfreeaimal):指机体内外不带有任何可检测出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此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必须用人为的方法培养。一般将临产前的健康动物处死,按无菌手术进行剖腹,切除带胎子宫,放入隔离器中取胎,然后进行人工喂养。无菌动物要饲养在无菌的隔离器内,无菌动物所用的饲料、饮水、垫料和用品都必须要经过无菌处理,空气也要经过滤除菌。这类动物由于排除了微生物的干扰,故研究结果准确、可信。4第二章实验动物基本知识从遗传学角度看,实验动物是具有明确遗传背景并受严格遗传控制的遗传限定动物。根据其遗传特点不同,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动物、封闭群(远交系)动物和杂交一代动物。(一)近交系动物近交系实验动物是指经连续20代(或以上)的全同胞兄妹交配(或者亲代与子代交配)培育而成。近交系数应大于99%,系内所有个体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品系。1.近交系动物的特征:①基因位点的纯合性;②遗传组成的同源性;③表型一致性:④长期遗传稳定性;⑤遗传特征的可分辨性;⑥遗传组成的独特性;⑦分布的广泛性;⑧背景资料的完整性。2.常用近交系动物:①BALB/C小鼠。②C57BL/6黑色近交系小鼠③C3H/He野生色近交系小鼠。④615深褐色近交系小鼠。⑤F344白色近交系大鼠。⑥SHR白色近交系大鼠。3.应用:①近交系动物的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组成和遗传特性,对实验反应具有一致性,使实验数据的一致性较高。②近交系动物个体之间组织相容性抗原一致,异体移植不产生排斥反应,是组织细胞和肿瘤移植实验中最为理想的材料。③每个近交系都有各自明显的生物学特点,如先天性畸形、高肿瘤发病率等,广泛应用于这些医学研究领域。④多个近交系同时使用不仅可分析不同遗传组成对某项实验的不同反应与影响,还可观察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二)封闭群动物封闭群动物是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者称为一个封闭群。封闭群是一个与外界隔离的动物群体,不从外部引入新的个体,即不引进新基因,同时避免近亲交配,不让群内基因丢失。封闭状态和随机交配使群内基因频率能够保持稳定不变,从而使群体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遗传特征。1.封闭群动物的特征:①封闭群动物的遗传组成具有很高的杂合性。②封闭群动物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生活力。③突变种所携带的突变基因通常导致动物在某方面的异常,从而可成为生理学、胚胎学和医学研究的模型2.常用封闭群动物:①KM白色封闭群小鼠。②NIH白色封闭群小鼠。③ICR白色封闭群小鼠。④Witar白色封闭群大鼠。⑤SD白色封闭群大鼠:⑥英国短毛种豚鼠。⑦日本大耳白兔。⑧新西兰白兔。⑨Beagle狗。(三)杂交一代动物杂交一代动物:两个不同近交系杂交所生的第一代动物称为杂交一代动物或F1代杂交一代动物的特征:①遗传和表型上的一致性。②杂交优势。③杂合的遗传组成。④常作为某些疾病研究的模型(如C3HXF1为肥胖病和糖尿病的模型)。5医学机能学实验指导三、常用实验动物的特点机能实验常用的动物有蛙、蟾蜍、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猫和狗等,常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用相应的实验动物,不同实验动物的特点各不相同,故所选用的实验动物应能较好地反映实验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并符合节约的原则。例如测定LDo和EDo需较多的实验动物,常选用小鼠;又如抗过敏实验常选用豚鼠,因为豚鼠对组胺特别敏感。一般情况,在体心脏实验选用蛙、大鼠、豚鼠、猫和狗;离体心脏实验常选用蛙、大鼠、豚鼠、家兔;离体血管实验常选用大鼠或家兔的主动脉、肺动脉或家兔的门静脉等。常用实验动物的特点分述如下:(一)蛙和蟾蜍蛙和蟾蜍离体心脏能较持久、有节律地博动,常用于观察药物对心脏的作用: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标本可用来观察药物对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或横纹肌的作用。蛙的腹直肌还可用于研究拟胆碱药或抗胆碱药的作用。(二)小鼠小鼠易于大量繁殖且价廉,故应用较为广泛。特别是用于需要大量实验动物的研究,如药物筛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药物效价比较,抗感染、抗肿瘤药物及避孕药物的研究。此外,破坏小脑、去大脑僵直等实验也常选用小鼠。(三)大鼠大鼠与小鼠相似。一些在小鼠身上不便进行的实验可改用大鼠,如药物的抗炎作用实验常选用大鼠的踝关节制备关节炎模型。此外,也可用于胆管插管实验或观察药物的亚急性、慢性毒性。大鼠的血压和人相近,且较稳定,故也选用大鼠直接记录血压,用于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但在新药开发研究中,研究抗高血压药物最好选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四)豚鼠豚鼠很敏感,易致敏,常用于平喘药和抗组胺药的实验。对结核杆菌亦敏感,故也用于抗结核药的研究。此外还用于离体心脏及肠平滑肌实验,其乳头肌和心房肌常用于电生理特性及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实验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还用于听力和前庭器官的实验等。(五)家兔家兔易饲养,常用于观察药物对心脏、呼吸的影响及有机磷农药中毒和解救实验。亦用于研究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体温实验、热源检查及避孕药实验等。(六)猫猫对外科手术的耐受性较强,血压较稳定,故常用于血压实验,但价格较昂贵;此外猫也常用于心血管药物及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研究。6···试读结束···...

    2022-10-15 epub 图书app epub电子书

  • 《基础医学实验指导》相霞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基础医学实验指导》【作者】相霞主编【丛书名】供本科临床医学与一些相关专业使用【页数】308【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9【ISBN号】978-7-5478-5024-4【价格】148.00【分类】基础医学-实验-医学院校-教学参考资料【参考文献】相霞主编.基础医学实验指导.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基础医学实验指导》内容提要:本教材由全国示范性中职学校-上海健康医学院卫生学校多所分校教学一线的资深老师组成。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形态学实验指导》,分为概述、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三章,内容包括正常人体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实验项目、和探索性实验项目;下篇为《机能学实验指导》,分为概述、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临床用药讨论共五章。本书在每一个实验项目中均安排了多项任务,而每一个任务又含有多项活动项目,通过大量活动项目的学习和操练,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强化医学基础知识等多项综合能力。《基础医学实验指导》内容试读厂基础医学实验指导L供木科临床医学与医学相关专业使用上篇形态学实验指导这3都突安秀的第●章实验概述第一节形态学实训的教学目的和学习要求一、形态学实验的教学目的基础医学可以分为形态结构和功能两类。形态学研究构成人体正常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病理变化。这门学科包含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三门经典的医学基础学科。由于这三门基础学科都是通过前人的实验逐渐完善起来的,因此与医学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进行形态学实验的训练。《形态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是临床本科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内容设置上将体现“做学合一、理实一体”的职业教学理念。通过该课程的开设能够激发学生对医学基础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推动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二、形态学实验的学习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要求。初步掌握基础医学实训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学会通过显微镜观察正常的组织切片,学会观察正常的大体标本、模型,学会观察组织的病理变化。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自主设计性实训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后期专业实训课程的学习与科学研究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一)实训前(1)认真预习相关的实训内容,了解本次实训的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程序,理解实训原理。(2)复习和查阅与实训有关的理论知识、文献资料,思考和推测实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实训结果及其发生的机制。(3)检查实训器材和药品是否齐全。(4)注意和充分估计实训中可能发生的误差和技术难点,并做好补救准备。(二)实训时(1)小组成员应有较明确的分工,并应注意成员间的合作与协调,使每人都能得到应有的4上篇形态学实验指导技能训练。(2)严格遵守实训室规则,保持安静和良好的实训课秩序,尊重教师的指导。(3)学生应在实训中坚持严格、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按照既定的实训原理与程序,认真、正规、准确地进行技术操作,杜绝粗心马虎、违反操作规程地进行实训。因为在实训中,只要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整个实训失败。(三)实训后(1)仪器和试剂需要清点,并放置在原处。应清洗的物品必须及时清洗干净。每个实训组,应保持实训台、桌面的干净和整洁。(2)认真整理和分析实训结果(3)按时完成实训报告,交老师评阅。三、实训报告的书写要求实训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是科学研究论文写作的基础,应当实事求是、认真准确地书写。参与实训的每位同学均应按教师要求写出实训报告。实训报告的书写应文字简练、语句通顺,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字迹清楚。实训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如下的项目。(1)一般项目:姓名、年级、班组、实训日期(年、月、日)。(2)实训题目。(3)参与实训的人员和小组成员。(4)实训对象(人或组织切片,大体标本或模型)。(5)简要概括主要实训手段和方法。(6)实训观察指标、现象及其结果的记录。(7)结果分析或讨论:实训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是根据已知的理论知识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讨论内容应包括:①以实训结果为论据,论证实训目的,即判断实训结果是否为预期的结果。②实训结果揭示了哪些新问题,是否出现了非预期结果,对此应分析其可能的原因。③实训结果有哪些意义?(8)结论:实训结论一般不要罗列具体的结果,而应从实训结果中归纳提炼出概括性的判断和总结。四、实训室守则为了实训的顺利进行和达到实训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实训室学习期间,必须遵守实训室的各项规章制度。(1)进入实训室,必须穿好干净整洁的白大衣或护士服,始终保持自身良好的仪态。实训室内需保持安静和严肃的科学作风,不得无故迟到和早退。(2)实训开始前,按实训小组凭学生证向有关老师领取实训用品,并仔细核查有无缺损,并妥善保管。(3)正式操作前,要仔细检查核对所用标本模型、切片和其他实训用品。实训中注意爱护第一章实验概述5仪器设备、标本模型和切片。保持显微镜镜头的清洁,不要用手触摸镜头。(4)实训完毕后必须将器材洗净擦干,清点药品、标本模型切片、显微镜等实训用品,并按借来时的原样整齐地放置各个用品,归还实训室老师并索回学生证(5)实训后按照老师指定的顺序,各组轮流打扫实训室卫生,特别要注意水、电、煤气是否关闭,确保实训室安全。(6)对在实训过程中造成实训器材、设备损坏的,需如实登记,说明原因并签字;对玩弄实训设备、器材而造成损坏的,需写出情况报告,并酌情赔偿。(7)实训结束后,都要按实训报告要求书写实训报告,于下一次实训课交给指导老师批改。五、常用实训仪器设备和标本的使用(一)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光学显微镜主要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部分组成。1.机械装置部分(1)镜座:在最下部,起支持作用。(2)镜壁:呈弓形,作支持和握取之用。(3)物镜旋转盘:上接镜筒,下嵌接物镜,可通过其旋转更换物镜。(4)载物台:放置切片的平台,中央有圆孔。载物台上有推进器和切片夹。(5)粗调节旋钮:用于低倍镜焦距的调节。(6)细调节旋钮:用于高倍镜焦距的调节。2.光学系统部分(1)目镜:目镜是用来观察前方光学系统所成图像的目视光学器件。目镜通常由若干个透镜组合而成,具有较大的视场和视角放大率。可分为5×、7×、10×、15×。(2)物镜:在显微镜中最先对实际物体成像的光学部件。可分低倍镜(10×)、高倍镜(40×)、油镜(100×)。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3)聚光器:聚光器在载物台下面,它由聚光透镜、虹彩光圈和升降螺旋组成。聚光器安装在载物台下,其作用是将光源经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聚焦于切片上,以得到最强的照明,使物象获得明亮清晰的效果。(4)反光镜:位于镜座上,通过其旋转,可将光线集中至聚光器。有平、凹两面,平面镜反射光线弱,可用于强光源;凹面镜反射光线强,可用于弱光源。若显微镜使用灯光照明系统,则不用反光镜(图1-1-1-1).(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1.准备一手握持显微镜的镜臂,另一手托住镜座,将其置于桌面。显微镜与桌沿的距离不得小于10c。课间休息离开座位时,应将显微镜移至桌面中央,以免碰落损坏。2.对光上升聚光器,放大虹彩光圈。转动物镜旋转盘,将低倍物镜正对载物台的圆孔,转动粗调旋钮使载物台距物镜约5mm。两眼对准目镜观察,同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进行采光,至整个视野呈现均匀而明亮的圆形白色光区为止。注意勿采日光的直射光线:3.装片将组织切片置于载物台中央,用切片夹固定(注意盖玻片位于上方),用推进器将切片推至物镜下。6上篇形态学实验指导目镜物镜转换器物镜切片夹粗调节旋钮聚光器细调节旋钮光源切片移位器镜座图1-1-1-1双目光学显微镜4.观察方法使用双目显微镜时,应左、右眼同时观察,书写或绘图时,双眼移开。(1)低倍镜观察:从侧面观察低倍镜镜头的同时,旋转粗调旋钮使镜头接近切片(注意镜头不能接触切片)。从目镜观察的同时慢慢转动粗调旋钮,使载物台下降至可以看到清晰的物象为止,然后旋转细调旋钮,边旋转边观察,直至视野中的物象最清晰。(2)高倍镜观察:需转换为高倍镜观察时,必须先在低倍镜下将要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正中,然后直接转换高倍镜镜头。此时,镜下物象隐约可见,再稍微转动细调旋钮即可看清物象。(3)油镜观察:需要使用油镜观察时,应先用高倍镜初步观察,然后下降载物台,在切片上滴微量香柏油,再将油镜下降接近切片并浸泡于油内。再微调节对好焦,移动推进器找寻切片中的组织、细胞结构。观察完毕后,需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将物镜及切片上的油拭去,再用干净的擦镜纸轻轻拭抹镜头。5.显微镜恢复零位实训完毕,取下切片,并将其放回切片盒内;调整反光镜镜面呈左右方向竖立,将物镜转成“八”字形,下降载物台至最低位置,关闭虹彩光圈,关闭光源,盖上镜罩,填写使用卡。(三)光学显微镜的保护(1)搬动显微镜时要轻拿、轻放,使用显微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2)必须保持显微镜的清洁。机械部分可用纱布或绸布擦净,光学部分(反光镜除外)只能用擦镜纸轻轻擦拭,严禁用手或其他物品擦拭,以防污损。(3)油镜使用完毕,应立即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将镜头擦净。(4)显微镜的部件不得拆卸或互相调换,若有故障,应立即报告老师进行处理,不得自行修理。(5)显微镜用毕,应将物镜转离载物台中央的圆孔,并下降载物台,将显微镜放回原处。(6)打扫实训室前,必须先将显微镜归还到指定的显微镜室,以免灰尘沾污。···试读结束···...

    2022-10-15

  • 《儿童口腔医学临床前实验指导》邹静,周媛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儿童口腔医学临床前实验指导》【作者】邹静,周媛作【页数】106【出版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20.06【ISBN号】978-7-5690-3772-2【参考文献】邹静,周媛作.儿童口腔医学临床前实验指导.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20.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儿童口腔医学临床前实验指导》内容提要:本书是由华西儿童口腔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教材及学会指南综合编写的英文版口腔实验指导教材,共十个章节,可帮助教师及学生有效开展实验课教学同时掌握英语专业术语及表达方式,同时满足国际学生学习需要。本教材结合国内外最新教材及学会指南综合编写,主要为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介绍儿童口腔医学当前最核心的临床实践内容,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并提供详细操作指南,为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的临床前实验教学提供重要资源。《儿童口腔医学临床前实验指导》内容试读CHAPTER1MORPHOLOGYANDRADIOGRAPHICCHARACTERISTICSOFTHEPRIMARYANDIMMATUREPERMANENTTEETHItroductiotothemorhologyoftherimaryadimmatureermaetteethPrimaryteeth,alokowadeciduouteeth,milkteeth,ayteethadtemoraryteeth,arethefirtetofteethithegrowthdevelometofhuma.Theydevelodurigtheemryoictageofdevelometaderut-thati,theyecomeviileithemouth-durigifacy.Theyareuuallylotadrelacedyermaetteeth,utitheaeceofermaetrelacemet,theycaremaifuctioalformayyear.Permaetteethoradultteetharetheecodetofteethofhuma.Ihumaadold-worldimia,thereare32ermaetteeth,coitigofixmaxillaryadixmadiularmolar,fourmaxillaryadfourmadiularremolar,twomaxillaryadtwomadiularcaie,fourmaxillaryadfourmadiularicior.Thefirtermaettoothuuallyaearithemouthataroudixyearofage,adthemouthwilltheeiatraitiotimewithothrimaryteethadermaetteethdurigthemixeddetitioeriodutilthelatrimarytoothilotorhed.Thefirtoftheermaetteethtoerutaretheermaetfirtmolar,rightehidthelatrimaryecodmolaroftherimarydetitio.Theefirtermaetmolarareimortatforthecorrectdevelometoftheermaetdetitio.Utotheageofthirteeyear,28ofthe32ermaetteethwillaear.Thefullermaetdetitioicomletedmuchlaterdurigtheermaetdetitioeriod.Thefourlatermaetteeth,thethirdmolar,uuallyaearetweetheageof17ad38theyarecoideredwidomteeth.I1895WilhelmCoradRotgedicoveredX-ray,aformofhigh-eergyelectromageticradiatio.Thitechiquehaeealiedidetitryice1896,aditrovideaveryigificatadvatagetothedetaladmaxillofacialdiagoi.Two-dimeioalitraoralradiograhyadextraoralradiograhyarethetwotraditioaltechique.Beide,athedevelometofewtechique,CoeBeamComutedTomograhy(CBCT)haeewidelyuedirecetyear.However,duetotherelativelylargedoeofradiatio,dicotiuouimagecatureadhighexee,CBCTiotthefirtchoiceofradiograhicexamiatioi·001CHAPTER1PediatricDetitry.Itimailyuediotaiigtheatialiformatioofaimactedtoothforitace.ToothotatioytemPalmerotatioforermaetteeth(Figure1-1).足A2我中087654321123456788765432112345678(A)(B)Figure1-1Palmerotatioforrimaryteeth(Figure1-2).VVⅢⅡIIⅡⅢVVVVⅢⅡIIⅡⅢVV(B)EDCBAABCDEEDCBAABCDE(C)(A】Figure1-2·002·PRE-CLINICTRAININGGUIDEONPEDIATRICDENTISTRYFederatioDetaireIteratioal(FDI)otatioforermaetteethFigure1-3).1817161514131211212223242526272848474645444342413132333435363738(A)(B)Figure1-3FederatioDetaireIteratioalFDI)otatioforrimaryteethFigure1-4).5554535251616263646585848382817172737475(A)(B)Figure1-4UiveralotatioytemfortheermaetteethFigure1-5).1234567891011121314151632313029282726252423222120191817(A)(B)Figure1-5·003·PRE-CLINICTRAININGGUIDEONPEDIATRICDENTISTRYTale1-1Toothmorhologyadradiograhiccharactercomarioetweerimaryteethadermaetteeth.PrimaryteethPermaetteethCrowizeSmallerBiggerRelativecrowizeithearchFirtmolarecodmolarFirtmolarecodmolarColorWhitihYellowihMieralizatioLeMoreEamelthickeThierThickerDetithickeThierThickerRoot-to-crowratioSmallerGreaterCervicalcotrictioOvioulymarkedNotwell-markedCoroalaatomyShallowDeePulchamerRelativelylargeRelativelymallPulhorHigherLowerRoottrukSmallerLargerRootfurcatioOtueagleAcuteagleRootcaalShortadwideLogadarrowAcceorycaalPreetMayeaetocclualuccaMeialocclualBuccalMeialocclualocclualBuccalMeialBuccalMeial(A)Maxillarydeciduoumolar(B)LowerdeciduoumolarFigure1-7Morhologycomarioetweetherimaryfirtmolaradtheermaetfirtmolar.RadiograhictechiquePeriaicalradiograhyIthouldhowthecrowofthetoothadatleat3mmeyodtheaexofthetooth.Boththearalleligtechiqueadiectigagletechiquecaeued,utthearalleligtechique·005·CHAPTERIireferredecaueofitaccuracy.BitewigradiograhyItiitededtoaeiterroximalcarieaditerroximaloeheight.Paralleligtechiqueiuedtootaiitewigfilm.PaoramicradiograhyTheaoramicimageiotaiedthroughtomograhy.Thimeathatolythetructurelocatedithefocaltrougharecaturedifocu.Theimagearelikeitewigimageutmagified.Coeeamcomutedtomograhy(CBCT)Itiidealforimagighardtiueadrovidethethree-dimeioaliformatioofthecraiofacialtructure.Nolla'tageoftoothcalcificatioNolla'tageoftoothcalcificatioialokowaNolla'tageoftoothdevelomet.NollahadividedthetageoftoothdevelometitotetageFigure1-8):109政0U8042翅图器0Figure1-8Nolla'tageoftoothcalcificatio.·006····试读结束···...

    2022-10-07

  • 《口腔临床医学实验教程》石冰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口腔临床医学实验教程》【作者】石冰主编【页数】306【出版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06【ISBN号】7-5614-3084-1【价格】30.00【分类】口腔颌面部疾病-临床医学-医学院校-教材【参考文献】石冰主编.口腔临床医学实验教程.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06.图书目录:《口腔临床医学实验教程》内容提要:本书主要介绍了牙体硬组织疾病实验、牙髓根尖周疾病实验、口腔黏膜病实验、口腔颌面外科学实验、可摘义齿实验等内容。《口腔临床医学实验教程》内容试读第一章牙体硬组织疾病实验第一节龋病损害及窝洞结构的认识实验一龋病损害及窝洞结构(4学时)【目的和要求】1.了解龋病损害的特征、好发部位及按龋损深度的分类。2.掌握窝洞的结构、命名及分类。:【实验用品】Morita多媒体仿真人头模型系统、龋病损害各类离体牙标本、各类标准窝洞石膏牙模型、录像片《龋病认识及窝洞结构》。【方法和步骤】1,在离体牙标本上,观察龋病色、形、质的特征,龋病好发部位和不同类型龋病第一章的表现;重点了解不同深度龋的判断,识别浅龋、中龋、深龋的划分(图1-1)。牙体硬组织疾病实险B图1-1各类龋损示例A:截面观;B:殆面观0(c口腔临床医学实验教程LM图1-2G.V.Black窝洞分类A~D:点隙沟裂龋,I类洞;E~G:后牙邻面龋,Ⅱ类洞;H,I:前牙邻面龋,Ⅲ类洞;J:前牙邻面龋损伤切角龋,V类洞:K~L:颊(唇)舌面颈1/3龋,V类洞M:后牙牙尖龋,M类洞2.讲解窝洞的分类、结构、命名及各类窝洞的含义(图1-2、1-3)。3.在石膏模型上识别牙各类标准窝洞,认识窝洞结构。4.观看录像片《龋病认识及赛洞结构》。洞缘龈壁髓壁(颈壁】颊壁轴壁轴髓线角舌轴颈点角唇壁轴壁固位沟颈(龈)壁切壁B图1一3窝洞的结构和命名A:后牙;B:前牙【思考题】1.什么是龋洞和窝洞?2.简述G.V.Black分类的依据和各类窝洞的特点。第一章牙体硬组织疾实验实验二牙齿外形的绘图(4学时)【目的和要求】1.复习、掌握各类牙解剖外形特点。2.练习绘制各类牙解剖外形。【实验用品】各类离体牙标本、游标卡尺、绘图纸、铅笔。【方法和步骤】1.复习各类牙解剖外形特点。2.参照本教材介绍的各类牙的解剖外形图、外形特点、绘图参数,练习绘制切牙组、尖牙组、双尖牙组和磨牙组的外形图。(1)绘图参数。根据每类牙的牙体全长、冠长、根长、冠根比例、牙冠的近远中径(冠宽)、牙颈的近远中径(颈宽)、牙冠唇/颊舌径(冠厚)、牙颈唇/颊舌径(颈厚)以及颈高等绘图参数(参考王惠芸教授报道的中国人恒牙测量数据),进行相应的测量,放大三倍进行绘制。1)牙体全长(L):从切缘或牙尖顶至根尖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2)冠根比例:牙冠与牙根的比例。3)根长(L):从颈缘根方(釉牙骨质界)最低点至根尖的最大垂直距离(图1-4)。腔临床医学实验教程图1-4牙根测量法4)冠长(CL):由切缘或牙尖顶至颈缘根方最低点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即解剖牙冠的长度(图1-5)。5)冠宽(CW):牙冠近、远中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图1-6)。···试读结束···...

    2022-10-07 石冰个人简介 石冰是什么

  • 《层状双氢氧化物作为DNA疫苗载体实验机理研究》李昂,汪世龙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层状双氢氧化物作为DNA疫苗载体实验机理研究》【作者】李昂,汪世龙著【丛书名】同济博士论丛【页数】132【出版社】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05【ISBN号】978-7-5608-6972-8【价格】50.00【分类】疫苗-研究【参考文献】李昂,汪世龙著.层状双氢氧化物作为DNA疫苗载体实验机理研究.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层状双氢氧化物作为DNA疫苗载体实验机理研究》内容提要:本书讨论了不同镁铝比例、不同粒径的LDH对树突状细胞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研究选用了最佳镁铝比例和最适粒径的LDH作为DNA疫苗的载体,合成LDHDNA复合疫苗,观察其体内的免疫效果。《层状双氢氧化物作为DNA疫苗载体实验机理研究》内容试读第章绪论1.1概述在疫苗和免疫治疗领域遇到的两个最大的挑战,一是激发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潜能来针对在一般情况下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慢性疾病;二是在单次疫苗注射后即能激发有效免疫应答的疫苗。最近在疫苗研究领域的策略,主要集中在研发可以有效将抗原运输至树突状细胞(DedrticCell,DC)的载体。树突状细胞是非常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激发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树突状细胞在内吞抗原后,经过胞内的加工处理,同时遵循抗原提呈的内源或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将抗原肽和MHC-I类分子或者MHC-Ⅱ类分子结合提呈至细胞表面,最后使CD4+T细胞或者CD8+T细胞活化。所以,发展以树突状细胞为靶向的疫苗递送系统,在疫苗的开发和利用上具有无限的潜力.[1-4幻目前为止,以树突状细胞为靶向目标而设计的疫苗分为体外(xvivo)和体内(ivivo)两种策略。体外的策略包括:在体外先将树突状细胞搭载抗原肽,转染带有抗原表达基因的表达载体,或者将树突状细1—层状双氢氧化物作为DNA疫苗载体实验机理研究胞和肿瘤细胞进行融合。[5-]也可以在体外对树突状细胞进行刺激,提高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度,接着再将这些处理过的树突状细胞回输至动物或人体内,达到增强特异性免疫,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体内策略包括:将抗原和特异性识别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抗体融合,将所制备的融合蛋白免疫动物,或者将抗原表达基因和D℃表面受体结合的配体表达基因共同重组于质粒或者病毒的表达载体内,因此基因疫苗免疫动物。但是总的来说,无论是体内还是体外策略都存在明显的弱点。对于体外策略,虽然树突状细胞的靶向性较高,树突状细胞在体外也确实可以进一步成熟,有利于其输入体内后可以发挥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的效应,但是整个处理过程非常复杂,费用较高。另外体外处理过程中容易发生细菌的污染,这对于将此树突状细胞再次回输入体内存在潜在的感染风险。对于体内策略,由于不管是蛋白疫苗还是基因疫苗在体内运输时,都存在被降解和无法有效突破体内屏障而被免疫细胞有效摄取的瓶颈。[811口生物材料药物载体为解决体内策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潜在方法。可用于药物递送的载体,常用的有脂质体、多聚合物的微球、有机纳米颗粒,等等。可降解的有机多聚物,如聚乳酸、聚乙酯、多聚赖氨酸,等等,是常用的材料.[12,13]有些材料对H值和离子强度敏感,这些材料通常在被树突状细胞或者巨噬细胞内吞后,由于胞内H环境和离子环境的改变,会在胞内降解。另外,有些材料可以实现自我组装,这些材料可以搭载DNA和蛋白。DNA和蛋白类疫苗搭载于这些生物材料内,可以受到这些生物材料的保护,免受体内存在的大量DNA酶和蛋白酶的降解。当它被免疫细胞内吞后,会在胞内降解,释放出DNA或者蛋白。DNA可以在胞内表达出相应的蛋白后,遵循内源性提呈途径与MHC-I分子结合,从而刺激CD8+T细胞的活化。而蛋白在胞内降解后遵循外源性提呈途径可与MHC-Ⅱ类分子结合,最终刺激CD4+T细胞的活化。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有些生物材料本身就具有佐剂样的效—2第1章绪论■应,可以直接刺激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增强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度,从而可以增强免疫反应。这些生物材料除了携带抗原性DNA或者蛋白外,还可携带可以识别树突状细胞表面受体的特异性抗体和相应的配体,从而完成靶向性定位。[14,15]1.2以生物材料作为疫苗载体的特性1.2,1生物材料作为抗原运输载体以生物材料作为抗原的输送载体实际上已经研究了将近20年,但是将其改造成能够以树突状细胞为靶向的抗原输送载体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研究热点。16,1]近来研发的这些生物材料都致力于能够延长其在体内的半衰期,增加其被树突状细胞有效摄取的机会。抗原物质被包裹在生物材料内部,可以在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前抵御体内蛋白酶和核算的降解。在被树突状细胞处理、提呈抗原前生物材料载体要能够被树突状细胞有效摄取。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有很强的对外源性物质的摄取能力。它既可以直接吞噬坏死和凋亡的细胞,也可通过表面受体介导完成对带有相应配体抗原的吞噬和内吞。已有研究报道,树突状细胞可以对脂质体和有机多聚物完成内吞。[1820]其对这些生物材料吞噬效率与材料本身特性有关,比如材料的大小、表面电位等等。能被树突状细胞有效摄取对作为抗原载体非常重要。对于蛋白抗原,直径在1~5m时比可溶性蛋白抗原更能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内吞通常发生于可溶性物质和直径小于50m的物质.[21,22]而吞噬通常是指对那些直径大于500m的物质完成的内吞。目前常用于抗原载体的PIGA,可以携带蛋白和核酸类抗原,而它所形成的颗粒均可以被树突状细胞通过吞噬作用而有效内吞。[2326]利用树突状细胞表面表达的凝集素样受体(lecti-一3一层状双氢氧化物作为DNA疫苗载体实验机理研究likerecetor),可以将凝集素搭载于生物材料载体的表面,从而使树突状细胞可以更加高效、特异地对生物材料载体进行吞噬。完成对抗原物质的吞噬后,树突状细胞就要对内吞的抗原进行加工处理和提呈。[27,8]对这些抗原的处理可以通过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或者交叉途径进行。通常外源性物质内吞后所形成的内体很快就会和溶酶体融合,内体内的抗原或者生物材料在各种酶以及酸性物质作用下会迅速降解。在溶酶体内降解产生的多肽会最终和MHC-Ⅱ类分子结合而遵循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9]为了使外源吞噬的抗原也能通过内源性抗原提呈途径,Murthy等给生物材料载体上带有可酸降解的巯基,当此种材料被吞进内体后会破坏内体,使抗原物质释放至胞质内,从而可以进入溶胶体内,在内织网内和MHC-类分子结合。因此对生物材料的改造和处理可以控制抗原在运输、吞噬以及提呈各个环节,从而达到调控免疫应答的目的.[30,31](a))atlachmetTargetigDC-ecificCoiugatioofmolecularrecetorwithAdagerigaltomature(e.g.ati-CD11e)DC(e.g.threughTLR)Iteraizatiothroughecector-meditededocyioi(e.gmaoerecatorH-eitiveolymerdirutedo0me自odrele自geatigeitccytolam图1~1纳米疫苗载体的输送和与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4第1章绪论■1.2.2生物材料可以作为佐剂不管是蛋白、多肽还是DNA本身都不能有效地激活树突状细胞,而增强相应的免疫应答。所以在免疫机体时通常要用到佐剂。[32]佐剂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它可以刺激固有免疫应答系统,激活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从而可以诱导出长效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以磷酸铝和氢氧化铝为疫苗的佐剂被美国FDA认可以来已经使用了六十多年。[33]铝佐剂能增强机体免疫反应目前认为主要是它可以使抗原沉积在细胞表面,有利于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它也可以激活补体系统。虽然它被证明是安全的,但是在诱导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方面效果仍然偏弱。[34]近年来又有一些可以直接刺激AP℃的佐剂正在临床前实验。这些佐剂包括脂多糖(LPS)和细菌CPGDNA。这些佐剂都被称为“危险信号”,它们可以直接和表达于树突状细胞表面的Tol样受体结合。这些佐剂和To1样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它直接的反应就是上调表达树突状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如CD80、CD86、MHC分子等。同时也促进树突状细胞分子分泌炎性细胞因子,如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35)然而尽管这些佐剂在动物体内被证明有效,但仍表现出了一定的毒副作用,如可以导致免疫功能亢进、感染性休克等,所以不是应用于临床的理想佐剂。其他类型的佐剂如MF59和QS-21,虽然在欧洲已经被允许部分进入临床应用,但是仍然存在安全性方面的担忧。因此发展既安全又有效的新一代佐剂是现在疫苗研究领域的热点。[36]目前正在研究的一些生物材料尤其具有疏水基团的材料体现了天然的佐剂效应。Huter等[37,38]在研究有机聚合物的佐剂效应时发现,这些有机聚合物的佐剂效应的强弱与聚合物中疏水基团的大小有关。虽然这些聚合物佐剂效应的机理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它们很有可能与-5层状双氢氧化物作为DNA疫苗载体实验机理研究Toll样受体(TLR)以及补体系统等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39,40]现在研究生物材料的佐剂效应大都集中在其对树突状细胞的作用上。虽然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可以有效摄取外源性物质,但是要想激发有效的免疫应答必须依赖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体外实验显示,将PLGA和多聚赖氨酸作用于树突状细胞,可以上调树突状细胞表面CD80,CD86和CD40的表达。[38,4)促进其成熟的机制不是很清楚,但很可能和树突状细胞表面的TLR有关。比如和TLR4结合的配体结构中都含有疏水基团。另外疏水基团也存在于核酸中。而单链和双链的RNA就可以结合TIR7和TLR3.[4244]肺的表面活性蛋白(SP-A,SP-D)也具有疏水基团。由此,SeogadMatziger推测疏水基团的存在是TLR配体可以激活树突状细胞的关键。[45)根据这个推测,多聚物中的疏水基团可以与树突状细胞表面的TLR直接结合并且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活化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在设计疫苗载体时,考虑材料的疏水性是有必要的。[46]体内实验表明,单纯用可以激活树突状细胞的生物材料作为载体不能充分激发相应的免疫反应。所以有必要联合其他的佐剂。[4?]VBroekhove等在用脂质体作为抗原载体时发现,只有在搭载抗原的同时再联合LPS或者干扰素(IFN-g)才能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效应。也有研究同时搭载从沙门菌中提取的脂多肽于脂质体上时可以诱导有效免疫反应。其他的方法也可以将这些佐剂吸附于生物材料的表面。吸附于表面的优势是增加了材料的疏水性,避免了载体在运输途中被降解.[48,49]这当中对PEG的研究最多,通过对PEG的修饰可以使其搭载多种生物分子。生物材料的佐剂效应使其作为疫苗佐剂又增加了优势,但是对于它可以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和活化的分子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要阐明材料的疏水性是否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些生物材料发挥佐剂效应是否通过树突状细胞表面TLR来完成。[50-53]一6···试读结束···...

    2022-10-06

  •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防护指南 新冠肺炎疫情科普读物》陈梅丽|(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防护指南新冠肺炎疫情科普读物》【作者】陈梅丽【丛书名】新冠肺炎疫情科普读物【页数】66【出版社】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03【ISBN号】978-7-5623-6280-7【价格】20.00【分类】日冕形病毒-病毒病-肺炎-预防(卫生)-指南【参考文献】陈梅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防护指南新冠肺炎疫情科普读物.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防护指南新冠肺炎疫情科普读物》内容提要:疫情当前,为全力做好实验动物、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疫情防控工作,为抗击疫情做好科技支撑作用,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的指导下,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防护指南》科普读物。本书针对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关注的焦点和疑惑,分为实验动物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防护、实验动物设施与设备安全管理、实验动物和相关物品的流程防控、实验动物尸体废弃物的处理、异常情况处理指引七个部分,可引导实验动物从业者理性认识新型冠状病毒,科学防控,也为今后可能出现的这类疫情提供防控知识、疫情应急处理措施做技术储备。同时,可为今后可能出现的这类疫情提供防控知识、疫情应急处理措施做技术储备。《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防护指南新冠肺炎疫情科普读物》内容试读实验动物冠状病毒:(一)什么是冠状病毒冠状病毒(Coroaviru:CoV)是具外套膜的正链单股RNA病毒,感染人及猴、鼠、猪、猫、犬、狼、牛、禽类脊椎动物。冠状病毒通过衣壳上的蛋白刺突(ikerotei)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进入宿主或被感染者体内。自然界中冠状病毒是个大家族。RNA01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防护指南(二)实验动物冠状病毒有哪些在实验动物中,小鼠肝炎病毒、大鼠冠状病毒、大鼠诞泪腺炎病毒、兔冠状病毒、犬冠状病毒、猫冠状病毒(含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猫肠道冠状病毒)等在分类上均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点兼02实验动物冠状病毒1.小鼠冠状病毒·小鼠冠状病毒又称小鼠肝炎病毒,是实验小鼠最为常见和最重要的病毒之一,主要毒株有MHV1~4、A59、MHVS、MHVZ和MHVU等。●临床表现为肝炎、脑炎和肠炎。多数情况下呈亚临床感染或慢性感染,但受某些应激因素的影响而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即可引起急性发病和死亡。·主要传染源来自感染鼠及感染鼠的粪便、鼻咽渗出液、尿液。主要经空气和接触传播。健康小鼠接触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和周围环境等,经口、鼻等途径发生感染。·小鼠、长爪沙鼠易感,人对小鼠肝炎病毒不易感。毒株MHVI~4、A59、MHS、MHVZ、MHU03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防护指南2.大鼠冠状病毒/大鼠涎泪腺炎病毒大鼠冠状病毒与大鼠涎泪腺炎病毒在分类上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两者形态和理化特性相同,抗原性一致,被认为是致病性和组织亲嗜性不同的两个毒株。(1)大鼠冠状病毒·大鼠冠状病毒感染是由大鼠冠状病毒所致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大鼠。·传播方式主要有接触、气溶胶和污染物等。病毒首先在鼻咽部复制,随后进入气管,感染6天后病毒可以扩散至肺脏。·仅感染大鼠,感染后的流行病学特点与感染诞泪腺炎病毒相似。(2)大鼠涎泪腺炎病毒●以睡液腺和泪腺炎性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大鼠是大鼠诞泪腺炎病毒的自然宿主,各种年龄的大鼠均易感。·通过气溶胶传播,或者通过接触感染的鼻腔或睡液分泌物传播。●病毒传染性很强。是否垂直传播尚未被证实。04实验动物冠状病毒3.兔冠状病毒·由兔冠状病毒引起家兔的全身性疾病(胸腔积液或心肌病)和肠道疾病。●感染了兔冠状病毒的家兔是该病的传染源,其粪便、唾液中均有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毒污染的粪便、唾液或是吸入由感染动物打喷嚏时喷出的微粒而感染。自然宿主是家兔。·目前尚未有兔冠状病毒感染人的确切报道。05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防护指南4.犬冠状病毒·犬冠状病毒引起犬冠状病毒性肠炎、犬呼吸道冠状病毒症和犬全身性冠状病毒三种疾病。●病犬和带毒犬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来源,病犬排毒时间为14天,保持接触性传染的能力为期更长。●病犬经呼吸道、消化道随口涎、鼻液和粪便向外排毒,污染饲料、饮水、笼具和周围环境,直接或间接地传给有易感性的动物。·犬冠状病毒的宿主范围较广,除犬外,狼、大熊猫、貉、狐、虎、狮等均有易感性,有些毒株感染猪、猫后会出现轻度腹泻。·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均可被感染,幼犬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海06···试读结束···...

    2022-09-15 科普读物有哪些书? 科普读物的读后感

  • 《医学超声影像学实验指导》孙医学,张顺花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学超声影像学实验指导》【作者】孙医学,张顺花主编【丛书名】高等医学院校实验系列规划教材【页数】179【出版社】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9.05【ISBN号】978-7-312-04672-8【分类】超声波诊断-医学院校-教材【参考文献】孙医学,张顺花主编.医学超声影像学实验指导.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9.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医学超声影像学实验指导》内容提要:本书是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超声医学教研室在自编讲义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同时参考国内外超声医学相关书籍组织编写的。本教材的编写以《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思想,强调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原则,紧扣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结合专业发展特点,全书共分十六个实验,按照医学影像学教学的要求设置,便于实验室诊断做参考。本书既可作为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专业学生学习使用,也可作为住院医师培训和研究生考试的参考书。《医学超声影像学实验指导》内容试读第一章医学超声影像学实验基础知识一、实验室基本要求(一)实验室规则(1)实验课前,应认真预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明确实验课的目的与要求,了解实验操作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2)课前,应预先分好实验小组,每组推选组长一人。上课时,组别、座次及超声诊断仪序号相对稳定,不得随意调换,以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3)上实验室课时,不得迟到和早退,也不得提前进人实验室自行摆弄超声诊断仪。(4)务必穿工作服进入实验室。(⑤)保持实验室的严肃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嬉闹,不准在实验室吃东西。(6)实验课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时要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思索如何打出实验课所要求的感兴趣区声像图以及声像图上的解剖学信息。课后认真完成超声实验报告。(7)爱惜实验室仪器设备。超声诊断仪属精密仪器,价格昂贵,在使用过程中,要按规定的程序操作使用,探头务必轻拿轻放,且不能被锐器刮伤,不得随意按动键盘,以防损坏机器。设备使用完毕后请关闭机器并切断电源,认真做好机器的维护与保养。凡不按教师的指导擅自操作导致超声诊断仪损坏者,应予以赔偿。(8)实验完毕后,要认真填写超声诊断仪使用记录,并及时整理好超声诊断仪。实验组长带领同学搞好室内清洁卫生工作,整理好桌椅,关闭电源、水源、门窗。经指导教师许可后,方可离开。(二)超声诊断仪的使用与调节(1)检查用品及超声诊断仪器的状态。(2)与探头相连的电缆线要足够长,不可影响检查者操作。(3)使用电缆线支架将电缆线固定至合适的位置,以减少腕部、前臂用力,保持探头稳定。(4)监视器及控制面板的角度及高度可以调整,方便检查者在坐位或站立位è1之医学超声影像学实验指导时使用(5)监视器亮度调至适中,以最大程度减轻检查者视觉疲劳。(6)选择最适合待检查脏器或目标的探头及频率。(7)根据所查脏器选择最佳条件预设置,可先调出“腹部”“妇科”“产科”等项目,再进一步选择子项目。(8)使用耦合剂消除探头与受检者皮肤间的空气干扰:(9)用握笔的方式握住探头,该姿势最为舒适且手腕压力最小。(10)扫查过程中应灵活使用探头,通过摆动及滑动探头扫查人体组织器官。(11)探头施加在受检者皮肤上的力度应适中,以保证受检者舒适(12)调节图像大小及近场、远场增益,便于更好地观察感兴趣区和识别组织结构边界。(13)调节图像的对比度和聚焦,便于较好地区分不同的组织结构。(14)尽量采用低输出能量,可通过调节时间增益补偿(TGC)来补偿。(15)当需要减少声衰减影响时,可采用尝试调节TGC或更换高输出能量的探头的方法。(三)超声诊断仪的保养(1)使用前:要求环境、设施等符合仪器的工作条件。温度:2~40℃。湿度:相对湿度40%~60%。电源:稳压电源220V。地线:单独良好接地。亮度:暗室操作,防强光照射。仪器:摆放到位,接线正确。(2)使用时:要求熟悉仪器性能,掌握仪器的调节、操作方法,正确使用仪器。开机前应检查所有仪器及配套设备,特别需要检查探头有无损坏,有无软硬件故障。若有故障要及时登记并上报。先开总电源,待稳压后再开机。根据检查需要,调节操作仪器。关机时先关仪器开关,待停机后再切断稳压器电源。检查探头时必须做到轻拿轻放,避免发生碰撞或跌落探头等事故;操作仪器时动作应轻盈、敏捷,严禁野蛮、粗暴。检查间隙应及时按冻结键,避免不必要的探头损耗。使用中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关机报修。禁止仪器“带病”工作。(3)使用后:要求妥善保养仪器,注意安全。检查结束后及时清洁探头、仪器。实验结束后,关闭水源、电源、门窗等。二、受检者体位(1)受检者行超声检查时常用的体位有: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半卧位、坐位。根据观察部位的需要,采取不同的体位(见图1.1)。(2)能产生最佳图像的体位,即为最佳体位。(3)一个脏器根据不同检查需要采用多种扫查体位,受检者的体位应在声图像上做标记,一般只标记获取最佳图像时的体位。è2气第一章医学超声影像学实验基础知识仰卧位俯卧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右后斜位左后斜位半卧位坐位图1.1受检者标准体位三、超声检查基本手法1.顺序连续平行断面法顺序连续平行断面法或称“编织式”扫查法,即在选定某一成像平面后,依次将探头沿该平面平行移动,做多个平行的断面图像,并从获得的连续声像图中,观察分析脏器内部结构及病灶的整体情况(见图1.2)。2.立体扇形断面法立体扇形断面法即定点摆动扫查法,在选定某一成像平面后,不移动探头在体表的位置,仅以探头面利用皮肤、肌肉的弹性,按一定角度上下摆动成像,构成立体扇形面图像,以观察分析脏器及病灶的整体情况(见图1.3)。3.十字交叉法十字交叉法即纵、横平面相交扫查法。当某一切面为圆形图像时,为了鉴别是圆球形还是管形,即可采用此法予以纵、横相交断面扫查。此外,在对病灶中心定位穿刺引导时,亦可采用此法,即十字交叉中心定位法(见图1.4)。è3医学超声影像学实验指导+.对比加压扫查法对比加压扫查法即用探头加压腹部,并于两侧对称部位进行比较观察回声有无变化,可用于鉴别真假肿块。(a)()图1.2顺序连续平行断面法图()及图()显示选定某一成像平面后,依次将探头沿该平面平行移动,可做多个平行的断面图像(a)()图1.3立体扇形断面法图()及图()显示在选定某一成像平面后,不移动探头在体表的位置,仅以探头面利用皮肤、肌肉的弹性,按一定角度上下摆动成像,构成立体扇形面图像(a)()图1.4十字交叉法图()及图()显示在某一切面为圆形图像时,为了鉴别是圆球形还是管形,可采用纵、相交断面扫查è4一第一章医学超声影像学实验基础知识四、常用的扫查切面(一)扫查体表标志在超声扫查过程中为了观察病变的形态和位置,需以体表某些解剖标志为基准,取得各种不同方法的切面图像。如在腹部扫查时,常见的解剖标志有腹部正中线、脐平面、髂嵴平面、剑突、肋缘、髂前上棘、耻骨联合等。背部以脊柱棘突、肩胛角、第12肋骨下缘以及髂嵴上缘作为参考点和参考线,以确定成像平面的方位与距离。(二)常用扫查切面扫查切面用来确定声束穿过人体的方向,以及该方向上成像的解剖组织结构的二维超声图像1.矢状面扫查(纵切面的一种)扫查面由前方或后方进入人体,并与人体的长轴平行,沿该方向显示人体解剖部位。矢状切面扫查不显示左、右侧结构,因此,探头必须向矢状面左侧或右侧移动才能显示相邻位置解剖结构(见图1.5)。(a)仰卧位经腹部矢状面扫查()俯卧位经背部矢状面扫查图1.5矢状面扫查2.横向扫查(横切面、水平切面)声束从前方、后方或侧面进入人体,扫查面与人体长轴垂直,沿该方向显示人体解剖部位。横切面扫查不显示上下结构,因此,探头必须上下移动才能显示相邻位置解剖结构(见图1.6)。3.斜向扫查(斜切面)扫查面与人体长轴成一定的角度。扫查切面通常是倾斜的(通过旋转探头方向来实现),其倾斜的程度由感兴趣结构在人体内的分布决定。大多数人体结构通常并不是直上直下或水平走行的,而是呈倾斜分布的。因此,斜切面能够显示组织结构的最大切面(见图1.7)。è5长医学超声影像学实验指导↓.冠状面扫查(冠状切面或额状切面】声束从左侧或右侧进入人体,扫查面与人体侧腹部及人体额部平行,沿该方向显示人体解剖部位。冠状切面扫查不显示前面和后面的结构,因此,需要通过向前或向后移动探头来观察相邻位置解剖结构(见图1.8)。(a)仰卧位经腹部横切面扫查()俯卧位经背部横切面扫查图1.6横切面扫查(a)仰卧位经腹部向左侧倾斜斜切面扫查)仰卧位经腹部向右侧倾斜斜切面扫查图1.7斜切面扫查(a)仰卧位经左侧腰部冠状面扫查()俯卧位经右侧腰部冠状面扫查图1.8冠状面扫查è6···试读结束···...

    2022-09-06

  • 实验诊断学》尚红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实验诊断学》【作者】尚红主编【页数】679【出版社】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9.09【ISBN号】978-7-5679-1351-6【价格】200.00【分类】实验室诊断【参考文献】尚红主编.实验诊断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9.09.图书封面:实验诊断学》内容提要:尚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医学检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会长,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副会长,世界病理和检验医学联合会西太平洋区主任。主要从事艾滋病毒关键检验领域和临床检验标准领域的研究工作,在艾滋病毒储存库检测技术、预测艾滋病进展的全新标志物、中国艾滋病毒新型重组株鉴定和传播规律以及中国成人临床检验标准等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实验诊断学》内容试读实验诊断学1hiyazheduaxue与伽林的理论成了尿液实验检查学医学院韦尔奇(Welch)博士建实验诊断学(laoratorydiag-的基础。之后,观察尿液诊断疾立了第一个医院临床实验室。otic)以医学检验为基础,依病一直受到重视,到中世纪出现1908年,美国生物化学家奥托·据患者或人群的临床相关信息尿轮,将尿液的颜色、气味和体福林(OttoFoli)在哈佛大学医(病史、症状、体征与其他辅助检积等与不同疾病的关系进行了总学院建立了临床化学实验室,并查)制定实验诊断方案(策略),结,成为当时诊断疾病的规范。提出应培养临床实验室的专门人并逻辑分析所获取的检验结果,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注意到尿液才,即“临床化学家”。1918年,科学地应用于临床诊断、鉴别诊检测的局限性,提出单一的检验利奥波德·利奇威茨(LeooldLi-断、观察病情、判断疗效和估计结果不能排斥其他临床检验结果:chtwitz)首先出版德文版的《临预后的学科。实验诊断学是一门不同时间采集尿液的检查结果可床化学》(Kliichechemie)。随新型交叉学科,它得力于化学、有差异等观点,这可能是历史上后,1931年约翰·普内特·彼得细胞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实验诊断的雏形。斯(JohPuettPeter)和唐纳学、微生物学与血液学等学科飞实验诊断的发展17世纪后德·德克斯特·范斯莱克(Do-速发展,并与自动化技术、信息期显微镜发明之后,人们利用显aldDexterVaSlyke)出版二卷本技术和智能技术交叉融合。实验微镜观察血细胞形态,也发现并的临床化学专著《定量临床化学》诊断学包括临床基础检验实验诊证实了自然界中细菌的存在。利(QuatitativeCliicalChemitry)断、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临床用经典化学手段(蒸发、提取、美国宾夕法尼亚医院有记录显示生物化学实验诊断、临床微生物沉淀、称重等)分析血液成分,监测尿糖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学及寄生虫学实验诊断、临床免随后尝试研究血液成分与疾病的果,这是首次用实验检测进行疗疫学实验诊断、临床遗传学实验关系。英国化学家罗伯特·波义效判断的记录。诊断、临床分子生物学实验诊断耳(RoertBoyle)敏锐观察到,1940年,美国发明家瓦利亚和实验诊断质量管理等8个分支健康人的实验检测结果有助于对塞·库尔特(WallaceCoulter)发领域。患者的评估,可称为历史上提出明了电阻抗对血液细胞进行计数简史实验诊断是一个古老“参考区间”的第一人。随着尿的原理,并在1958年推出了世界临床技能,早在3000~4000年前液、血液的实验分析结果在进行上第一台商业化的血液细胞计数人类即开始利用它来辅助诊断疾临床诊断时被医生所接受,实验仪。1957年,美国发明家斯伦纳病。但是直到21世纪,随着循证诊断取得公信力。德·斯基格(LeoardSkegg)设医学的兴起和实验诊断技术的进19世纪后半叶,医学实验诊计了第一台流动分析器并应用于步,实验诊断才逐步形成一门独断得到广泛应用与飞速发展。法临床分析,以解决人工操作的主立的学科—实验诊断学。国医师加布里埃尔·安德拉(Ga观性所导致的检测结果不一致,实验诊断的形成据记载,rielAdral)和同事分析了不同并由此开创了实验诊断自动化的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Hioc-.病理状态下,血液中的细胞、纤时代。1975年英籍阿根廷生物学rate)通过感官直视法观察尿液维蛋白和血清固体比例:并在家米尔斯坦(Miltei)和德国生的外观(颜色、气味等),用以辅《血液病理学》中记载了对人群血物学家科勒(Kohler)发明了单助诊断有关疾病,并观察到长期液进行化学分析、显微镜观察与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大大促进了肾病患者的尿液呈泡沫状。希腊直接观察,证明了贫血患者血液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的发展。近解剖学家伽林(Gale)认为尿是中红细胞计数的减少与蛋白尿患年来发展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由血液过滤而来,它可反映疾病者血液中清蛋白的下降。他的成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的类型与位置。公元800年,古功激励了更多科学工作者的投入,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罗马医师西奥菲勒斯(Theohi-此期间是实验方法多产的时代。相结合,使实验诊断达到一个新lu)发现了肾病患者的尿液加热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中期,的高度。即时检验和分子诊断是后会变混浊的现象;几百年后被美国出现了医院并设有专门的尿目前发展最快的两个领域。鉴定出是蛋白质,与疾病有关。液检验实验室。1896年,美国约中国科学家对实验诊断的发随后在9~10世纪,希波克拉底翰·霍普金斯(JohHoki)大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早在20世2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纪20年代,中国临床生物化学家预后的现代医学学科,且以经验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内分泌系吴宪(HieWu)博士创新性地为主的医学模式改变为基于证据统及代谢性疾病的实验诊断;水建立了制备无蛋白血滤液测定葡的循证医学的需求,实验诊断学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与骨萄糖的方法,大大减少了血液用应运而生。代谢紊乱等疾病的实验诊断:风量,称为福林-吴法。他于1920中国医院从事检验人员主要湿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免疫缺年回国,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建立来自高等院校检验系毕业非临床陷病、免疫增殖病、器官移植和生物化学科,成为中国实验诊断医学生,限制了与临床的沟通。恶性肿瘤等实验诊断;感染性疾的奠基人。1955年中国著名医学临床医生借助医学检验达到疾病病、性传播疾病及医院感染等实家汤飞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病情及疗效观验诊断:遗传病、产前诊断与新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察、疾病预防、健康体检与卫生生儿筛查的实验诊断。中国人,这一发现为沙眼的实验保健等目的思维过程需要进行实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验诊断学的学习。内容。21世纪开始,临床实验诊断2000年,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循证实验医学与循证医学研进入新阶段,分子生物技术的加建设研究会将七年制临床医学究方法实验诊断决策(实验诊入使临床实验诊断从只能描述疾《实验诊断学》从《诊断学》中断方案制定)应在现有的最好的病本质(化学、血液学、微生物分离出来,列为一本独立的教材。临床研究依据基础上作出。它强解剖病理学的检测)转变为可提2001年,王鸿利教授主编了首部调实验方法的渊源性以及对方法示预见性疾病,即可能患有某种《实验诊断学》教材,用于七年制作系统的评价。临床评价证据主疾病的风险(预测),加快了个体临床医学等专业。2005年王鸿利要来自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化医学和精准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教授主编首部八年制(长学制)》验和系统性评价或荟萃分析。这实验诊断学的创建实验诊临床医学《实验诊断学》教材。些评价均依赖于统计学与生物信断学源自于诊断学,伴随着实验2014年,王兰兰教授和尚红教授息学的研究方法。同时也重视结医学的飞速发展而独立为一门新主编首部研究生教材《实验诊断合个人的临床经验,要求实验医学科。学》。短短20年间,实验诊断学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1949年前,诊断学的内容分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散在物理诊断与实验诊断中,放进展。其突出表现为从既往的以要包括观察性研究和试验性研究。射诊断、心电图检查及其他特殊临床检验为主体的实验诊断,进观察性研究是一种非随机化的研检查均以专题讲座形式出现。但展为以临床检验基础、密切结合究,是在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1954年,又按苏联模式,将诊断临床的并包括8个分支领域的实的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并对结(物理诊断与实验检查)穿插于各验诊断学。果进行描述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个系统的疾病之中。后来也曾将研究范围分析现代医学实法,包括描述型研究、横断面研诊断学的内容划归于内科学。直验技术检测人体标本(血液、尿究、病例一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到1978年,戚仁铎教授编写了第液、粪便、胸腹水等浆膜腔积液、等;试验性研究就是人为地进行一版《诊断学》,将诊断学课程分痰、精液、前列腺液、汗液、组干预措施,以探讨某因素与疾病为检体诊断(也称临床诊断学)织和脏器等)所获取结果信息的的关系。常采用的方法包括随机和实验诊断两部分。可应用性;依据临床资料选择与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等。进人21世纪后,随着医学检优化组合检验项目;逻辑分析与一般来说,试验性研究的论证强验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化技科学思维所获取结果;综合判断度较高,所得结论更可靠。术的交叉融合、协同发展,临床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与疾病逻辑学研究方法即常用比检测项目越来越多。一门既要为病因。按疾病与器官系统划分,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临床提供客观、精确实验数据又实验诊断学又包括红细胞疾病、推理与论证的思维方法。通过收要能逻辑分析所获取的检验结果,白细胞疾病、造血系统肿瘤、血集临床资料(病史、体格检查与科学地应用于临床诊断、鉴别诊栓与止血疾病、血型鉴定与输血实验室检查),分析综合资料、形断、观察病情、判断疗效和估计性疾病的实验诊断;心脏疾病、成初步印象,验证或修正诊断,实验诊断学3以达到实验诊断学学习目的。等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进行定兰人安东尼·范列文虎克(Ato与相关学科间关系与临床期或不定期的、常规的或特殊的yvaLeeuwehoek)改进了显微医学(包括诊断学)、预防医学、实验检查,以利于疾病的早期发镜,推动了医学实验研究进入微基础医学及医学检验之间互相依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②提观世界,用显微镜观察到血液中赖、互相促进、密不可分。其中,供计划生育、健康生育和遗传咨的红细胞(1667年)、白细胞与诊断学以及医学检验的关系最询,以达到优生优育,提高人口(1749年)和血小板(1842年)为密切。实验诊断学由诊断学而素质和健康水平。③流行病学调19世纪末,保罗·埃利克(Pau生,诊断学中的内容(病史、体查、传染源的确定、疾病的预防Ehrlich)发明了新的细胞染色技格检查与其他辅助检查等临床信和控制等。术,使血细胞在显微镜下更容易息)是实验诊断的依据。诊断学(王鸿利张丽霞)辨认。1953年,美国工程师华莱中的实验诊断(曾称为实验检查)lichuagjichujiayahiya士·H·库尔特(WallaceH.在不同国家归属的学科不同,美zheduaCoulter)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国包含在临床病理学(Cliical临床基础检验实验诊断(cli-动化血液分析仪,标志着血液有Pathology)或临床实验医学icalaiclaoratorydiagoi)形成分的检测从手工显微镜检查(CliicalLaoratoryMedicie)。临使用理学、化学、免疫学和有步入自动化检测时代。经过半个床病理学又由分子病理学、输血形成分识别等分析技术,对来源多世纪的发展,采用电学、光学、学、血液学、化学、微生物学与于人体的血液、尿液、粪便、脑细胞化学等多种原理,血液分析免疫学组成,与中国的实验诊断脊液、浆膜腔积液等多种体液标仪可快速检测出数十种参数,且学分支领域组成相近。医学检验本中的细胞和其他成分进行检测,检测速度快、检测结果精密度好、是以化学、生物化学、细胞学、获得定量、定性和形态学检测等操作简便,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免疫学、生物物理学及分子生物基础检验结果并用于临床诊疗活用。1897年,波兰医师艾德蒙·学等技术对取自人体标本进行检动的实验诊断学分支领域。别尔纳茨(EdmudBieracki)将验,提供可靠的数据,是实验诊临床基础检验是临床实验室红细胞沉降率应用于临床,随后断学的基础。医学检验给临床提最常用的检验项目,是各种疾病瑞典内科医师阿尔夫·魏海姆·供充分检测项目,在不断优化实的初筛项目,也是临床基础检验阿尔贝特松·韦斯特格伦(A1验设施、改善检验仪器、创建更实验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VilhelmAlertoWetergre)灵敏与更特异的检测项目、完善包括:血液基础检验、尿液基础其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良,故红细实验室管理保证检验质量服务于检验、粪便检验、脑脊液检验、胞沉降率检测方法又称魏氏检测临床前提下,才能完成实验诊断痰液检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法。早期红细胞沉降率检测多采学要求的目的。验、浆膜腔积液检验、精液检验、用手工法,检测速度较慢,结果应用随着21世纪医学模式前列腺液检验和阴道分泌物检验易受环境温度影响。为此,国际由疾病诊治的单一方式向“以人等。临床基础检验为疾病预防、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H)对为本,以患者为中心”“预防、医诊断、鉴别诊断、疗效监测及预魏氏检测法进行了多次修订并推疗、保健为一体”的多方向转化,后判断提供客观的实验室依据。荐其为参考方法。20世纪90年代实验诊断学除应用于疾病发生、临床基础检验既往多采用传统手以后,基于多种原理的自动化红发展及转归全过程的临床医学服工方法对细胞及其他成分进行检细胞沉降率分析仪相继出现并得务,即疾病诊断、治疗方案选择、测,随着自动化分析技术的应用,到广泛应用。20世纪中叶,全血病情及疗效观察、预后评估及复仪器检测以其快速、操作简便、黏度检测和血浆黏度检测在临床发监测等,还服务于健康普查和重复性好、参数多等优势越来越多开展应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分别卫生保健、遗传咨询、流行病学地替代了手工方法,但对异常标本于1986年(ICSH)和2009年调查与科学研究。如:①对肥胖、的检验,仪器检测还不能完全替(国际临床血液流变学学会和欧洲高血糖、血脂异常、高尿酸、高代手工方法。临床血液流变学与微循环学会)血黏、高血压等亚临床型的代谢简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发布指南用于规范检测。综合征、慢性肝病、慢性肾脏病血液基础检验17世纪,荷体液基础检验公元前4004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年,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态依据:尿蛋白和有形成分的检质量控制是保证仪器检测结果可ocrate)开始检查尿液的颜色、测对肾脏疾病的病情估计和治疗靠性的基本要求。血液和尿液基气味等,并将其应用于相关疾病预后判断,网织红细胞计数对于础检验的自动化分析方法已普遍的辅助诊断。干化学试带法和显化疗和放疗或贫血患者骨髓造血用于各级医院的常规工作中,但微镜的应用,推动了尿液基础检功能的判断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对于结果异常标本的检测,仪器验的发展。随后,各种特殊显微③为疾病预防提供依据:从标本仍存在缺陷或不足,不能以仪器镜,如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中检测出寄生虫,可对感染人群检测法完全取代显微镜检查法。微分干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进行必要的治疗和隔离,防止疾疑难或异常的检测结果还需借助应用,使尿液有形成分的检查手病的传播和传染。④为健康咨询显微镜检查法来确认或识别。培段得以不断更新。1912年,神经提供依据:通过健康体检,了解养高水平的形态学检查人才和满学家威廉·梅斯特扎特(iam身体状况,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足临床需求的检验医师是做好临Metrezat)第一次对脑脊液的化可及时发现疾病,强化防病的主床基础检验实验诊断工作的重要学成分进行了准确描述。20世纪动性,达到减少疾病、保持健康保障。70年代,开始应用支气管镜进行的目的。⑤为医学科学研究提供(彭明婷)肺泡灌洗,随后发现可以从肺泡医学检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数据:xueyejichujiaya灌洗液中获取实验诊断的相关信临床基础检验除了为疾病诊断和血液基础检验(aichemato息。17世纪中叶,安东尼·范列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logictet)通过物理、化学、显文虎克的报道开创性描述了精子预防措施提供依据外,其检验过微镜形态检查和自动化分析等技的形态、液化和运动模式,20世程所使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是术,对人体血液标本的有形成分纪30年代以后,精液检验逐渐应开展医学研究的必备手段。和物理性状进行分析的检验项目。用于临床。现状及发展趋势临床基础血液有形成分的数量、种类、形在近30年的时间里,针对不检验实验诊断是实验诊断学的分态特征以及血液的物理性状与人同的检测标本,发明了尿液干化支领域,临床基础检验是临床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密切相关学分析仪、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础检验实验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基础检验可作为血液系统疾精子质量分析仪、粪便分析工作临床基础检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病及相关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站等。检测仪器应用了物理学、括手工检测法(含显微镜检查法)疗监测指标,是临床实验室最常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和仪器检测法。显微镜检查法主用的检验项目类别之一。主要包成果,加上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要用于血细胞形态、尿液有形成括血细胞计数、外周血细胞形态为疾病诊断提供了快速、可靠的分、粪便常规、胸腹水及脑脊液、学检查、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和血实验诊断依据。精子形态、阴道分泌物、痰液和液流变学检测。应用范围①为疾病诊断和肺泡灌洗液等项目的检查;仪器血液基础检验是血液系统疾鉴别诊断提供筛检或确诊依据:检测法主要用于血细胞分类计数、病及相关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血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查有机结网织红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尿疗监测的基础指标之一,也是普合,可提供被检者外周血多项参液干化学分析、尿液有形成分、通人群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之一。数,对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精子活力和活动度等项目的检测。①血细胞计数的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等数量和质量异常提供最一些检验项目,如血细胞形态、数据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基本的诊断信息。例如,外周血粪便、胸腹水及脑脊液检查等也果可提供血细胞数量、种类和形红细胞数减少,血红蛋白浓度下逐渐采用仪器法检测。随着自动态的诸多信息,结合临床资料进降,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为主,化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仪器检行综合分析,可为血液系统疾病大小不均一,则为小细胞低色素测方法以其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及其他相关疾病的筛查与诊断提性贫血提供了鉴别诊断筛检实验便、检测结果精密度好、检测参供重要依据,如网织红细胞数量依据;显微镜检查可发现病原体,数多等优势越来越多地替代了手是反映骨髓红系造血状态的敏感是确诊感染性疾病的依据。②为工方法。做好仪器检测的性能验指标。血小板计数及网织红细胞疾病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提供动证、制订并实施复检规则、开展计数对接受放化疗的患者或贫血实验诊断学5患者的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具有了检验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提康普查的重要内容。指导作用。②红细胞沉降率常作高了工作效率,在全面实施质量(彭明婷)为反映红细胞之间聚集性的指标,保证的前提下,可为临床提供更hogxiaojihu提示机体可能存在感染、自身免全面、更及时、更可靠的实验诊红细胞计数(redloodcell疫病、肿瘤、高球蛋白血症等疾断信息。cout)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病状态,便于进行下一步检查,(彭明婷)细胞数量的血液学常规检验项目。也可作为疾病活动状态的监测指xuexiaojihu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标。③血液流变学特性的改变与血细胞计数(loodcellcout)血细胞,也是人体通过血液运送红细胞增多症、血栓形成等多种反映血液中主要有形成分(血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媒介。正临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联细胞)的数量、体积和血红蛋白常情况下,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系,血液流变学检查广泛应用于浓度等信息的检验项目。通常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血液中红细临床疾病(尤其是血栓性疾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胞的数量及质量保持相对稳定。发病机制的研究、临床诊断、治血细胞比容测定、平均红细胞体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红细胞生成疗、预防及预后判断。④血液不积测定、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与破坏异常,都会导致红细胞数断地流经身体各个重要器官,参测定、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量或质量的改变,引起与红细胞与人体新陈代谢,调节和维护人测定、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有关疾病的发生。可用于贫血和体各系统功能活动和内外环境的和网织红细胞计数等。红细胞增多症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平衡。人体各部位的异常改变,19世纪中叶,临床医师开始和治疗监测。可通过血液中细胞成分量和质的使用显微镜进行红细胞和白细胞检测方法可采用血液分析变化体现出来,故血液基础检验计数,使用目测比色法进行血红仪或显微镜检查法进行检测,以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机蛋白测定。20世纪50年代,随着前者最为常用。体的基本功能状况,可用于健康血液分析仪的问世,红细胞和白血液分析仪法采用的基本普查。细胞计数实现了自动化检测:60原理是电阻抗原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血液年代,可使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显微镜检查法用等渗稀释基础检验历经了人工检查、半自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0年代,液将血液按一定倍数稀释并充入动化仪器检测和全自动化仪器检实现了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板(又称牛鲍计数板)测阶段。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细胞的同步检测,同时也出现了的计数池,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检测速度明显加快,检测参数越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体积内的红细胞数,经换算得出来越多,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红蛋白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每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确性也得到明显改善。如临床实浓度等多个计算参数:80年代,参考区间成年男性:验室逐渐淘汰了半自动血液分析可使用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三(4.3~5.8)×102/L成年女性:仪,而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类计数结果;90年代以来,随(3.8~5.1)×102/L新生儿:将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与自动血涂着激光、射频、化学染色技术的(5.2~6.4)×102/L婴儿:片制备系统组装在一起,加上智发展,可通过血液分析仪检测白(4.0~4.3)×102/L:儿童:能传送装置,实现了血液检测、细胞五分类计数和网织红细胞计(4.0-4.5)×102/L。涂片和染色的全自动化,大大提数等参数,而且检测结果的精密临床意义正常情况下,红高了工作效率。随着自动数字细度和准确性得到明显提高。细胞的数量受年龄、运动、精神胞图像分析技术和流式细胞术的血细胞计数广泛用于贫血、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生理性变化,发展,未来血细胞分析技术会将感染、炎症、出凝血异常和其他而多种疾病可引起红细胞数量的血液分析仪(连接自动血涂片多种疾病(如恶性肿瘤、烧伤、病理性变化机)、自动数字细胞图像分析仪和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肺气肿和肺生理性变化新生儿的红细流式细胞仪整合为血细胞分析工源性心脏病等)的筛查和治疗监胞明显增多,出生2周后逐渐减作站。这些自动化仪器在血液一测,已成为临床诊疗最常用的实少。男性在6~7岁时红细胞最般检验中的联合应用,不仅降低验室检测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健少,在25~30岁时达到高峰;女6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性在13~15岁时达到高峰,在较少使用。在仪器计数结果不可理状态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21~35岁期间维持低水平,以后靠(如红细胞数量较低、存在干生理性变化①生理性降低:逐渐升高至与男性接近的水平。扰因素时)需要确认或不具备条主要见于生理性贫血,如生长发情绪激动、兴奋、恐惧、冷刺激、件使用血液分析仪时,可采用该育迅速而导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剧烈体力劳动和运动、长期处于法进行红细胞计数。的婴幼儿,妊娠中后期血容量明低气压环境等情况会引起红细胞临床应用评价红细胞计数显增加而引起血液稀释的孕妇增多。妊娠中后期孕妇血容量明常作为健康体检、术前检查以及以及造血功能减退的老年人显增加,引起血液稀释,红细胞其他一些疾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②生理性增高:见于胎儿及新生减少:6个月~2岁的婴幼儿生长在出血、慢性贫血、红细胞增多儿、进行剧烈运动或从事重体力发育迅速,导致造血原料相对不症和放疗、化疗等情况下,常需劳动时的健康人,以及生活在高足,红细胞减少;某些老年人造动态监测该指标的变化。红细胞原地区的居民。血功能明显减退,可造成红细胞数量的变化应结合其他参数(如病理性变化①病理性降低:减少。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见于各种病理性贫血,常见原因病理性变化①病理性增高:平均指数)进行分析。存在影响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可分为相对性增高和绝对性增高。因素致使仪器法的检测结果不可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骨相对性增高,各种原因所致血浆靠时,可通过重复检测、检查标髓纤维化等;造血物质缺乏或利容量减少,多为暂时性,常见于本是否合格、采用显微镜检查等用障碍,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手段加以确认。如某些病理状态细胞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叶酸重腹泻、大量出汗、多尿以及晚时(白细胞数过高、巨大血小板、及维生素B?缺乏)等;急慢性期消化道肿瘤长期不能进食等原红细胞过小、存在冷凝集素等),失血,如手术或创伤后急性失血、因导致的脱水状态;绝对性增高,仪器检测结果易受干扰,需使用消化性溃疡、寄生虫病等:血细多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组织缺氧或显微镜检查法进行确认。胞破坏过多,如遗传性球形红细病理性红细胞生成素增多而导致标本事项血液标本中有凝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的红细胞代偿性增多,常见于严块、溶血、严重脂血等因素可导白尿症、异常血红蛋白病、溶血重的慢性心肺疾病(如房间隔缺致红细胞计数结果不可靠。性贫血等;其他疾病,如炎症、损、法洛四联症、阻塞性肺气肿(彭明婷)肝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造成或肺纤维化、肺源性心脏病)、异常xuehogdaaicedig伴发的贫血。②病理性增高:分血红蛋白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红蛋白测定(aayofhe-为相对性增高和绝对性增高。相及肿瘤等。②病理性降低:见于mogloi)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对性增高,通常是由于血浆容量各种原因所致贫血,如急慢性失血红蛋白含量的血液学常规检验减少,血液中有形成分相对增多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和再生障项目。血红蛋白(H)是红细胞形成的暂时性假象,多见于脱水碍性贫血等。内发挥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功能或血液浓缩时,常由剧烈呕吐、临床评价包括以下内容。的载体。严重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方法学评价①血液分析仪检测方法氰化高铁血红蛋伤、尿崩症、大剂量使用利尿药法:临床实验室主要使用血液分白分光光度法,是其他血红蛋白等引起;绝对性增高,多与组织析仪进行红细胞计数,操作简便、测定方法的溯源标准。常规实验缺氧、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检测快速、重复性好,能够同时室多使用血液分析仪或血红蛋白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得到多个红细胞相关参数。使用计进行测定。关,见于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配套校准物或溯源至参考方法的参考区间一成年男性:(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临床较为定值新鲜血实施校准后,可确认130~175g/L成年女性:115~常见,特点为红细胞及全血容量或改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②显150g/L:新生儿:180~190g/L增加导致皮肤黏膜暗红、脾大,微镜检查法:是传统方法,无需婴儿:110~120g/L儿童:同时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特殊设备,但操作费时费力,结120-140g/L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可继发果重复性较差,在常规检测中已临床意义对人体生理或病于肺源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试读结束···...

    2022-08-26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官网 中国协和医院大学出版社

  • 《行政与执行法律文件解读 2019年 第5辑 总第173辑》最新法律文件解读丛书编选组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行政与执行法律文件解读2019年第5辑总第173辑》【作者】最新法律文件解读丛书编选组编【丛书名】最新法律文件解读丛书【页数】122【出版社】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9.06【ISBN号】978-7-5109-2551-1【分类】行政法-法律解释-中国【参考文献】最新法律文件解读丛书编选组编.行政与执行法律文件解读2019年第5辑总第173辑.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9.06.图书封面:173辑》内容提要:本书稿主要收录行政审判、行政管理、行政程序、行政执法、社会保障、国家赔偿、执行异议、执行政策等方面的法律文件与解读,以及司法工作中的热点、疑难问题研究、新类型疑难案例选评、法律适用问题解答、典型案例等内容。丛书对读者理解适用行政与执行相关法律文件和进行司法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书稿围绕最新的法律文件等进行解读,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对法治社会建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有一定的市场潜力。《行政与执行法律文件解读2019年第5辑总第173辑》内容试读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与解读[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与解读]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千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19年3月17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工作方针政策,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有效管用、简便易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一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面贯彻执行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党内法规和有关国家法律,制定本条例。第二条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一)党管干部:(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三)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政与执行法律文件解读(四)公道正派、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总第173辑·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与解读(五)民主集中制:(六)依法依规办事。第三条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符合将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能力,结构合理、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的要求。树立注重基层和实践的导向,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注重发现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应当进行调整,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第四条本条例适用于选拔任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部门领导成员或者机关内设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成员(不含正职)和内设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监委、法院、检察院及其工作部门领导成员或者机关内设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上列工作部门内设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选拔任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群团机关和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领导成员及其内设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参照本条例执行。上列机关、单位选拔任用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参照本条例执行。选拔任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和政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五条本条例第四条所列范围中选举和依法任免的党政领导职务,党组织推荐、提名人选的产生,适用本条例的规定,其选举和依法任免按照有关法律、章程和规定进行。与第六条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职责,切实发挥把关作用,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法文第二章选拔任用条件件解第七条党政领导干部必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总第173辑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与解读清正廉洁,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自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主动担当作为,真抓实干,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四)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五)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依法办事,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监督,加强道德修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行为:(六)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第八条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应当具备下列基本资格:行(一)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行(二)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律任职的经历。(三)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在副职岗位工解作两年以上;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三年读一·总第173辑·3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与解读以上。(四)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五)应当经过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的培训,培时间应当达到干部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要求。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培训。(六)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七)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资格要求。提任党的领导职务的,还应当符合《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规定的党龄要求。职级公务员担任领导职务,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第九条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逐级提拔。特别优秀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干部,可以突破任职资格规定或者越级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破格提拔的特别优秀干部,应当政治过硬、德才素质突出、群众公认度高,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在关键时刻或者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住考验、表现突出、作出重大贡献;在条件艰苦、环境复杂、基础差的地区或者单位工作实绩突出;在其他岗位上尽职尽责,工作实绩特别显著。因工作特殊需要破格提拔的干部,应当符合下列情形之一:领导班子结构需要或者领导职位有特殊要求的;专业性较强的岗位或者重要专项工作急需的;艰苦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急需引进的。破格提拔干部必须从严掌握。不得突破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基本条件和第八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的资格要求。任职试用期未满或者提拔任职不满一年的,不得破格提拔。不得在任职年限上连续破格。不得越两级提拔第十条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党政领导干部可以从党政机关选拔任用,也可以从党政机关以外选拔任用,注意从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以行及社会组织中发现选拔。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应当注意从担任过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中执选拔。律文第三章分析研判和动议件解第十一条组织(人事)部门应当深化对干部的日常了解,坚持知事识·总第173辑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与解渎人,把功夫下在平时,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了解干部。根据日常了解情况,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综合分析研判,为党委(党组)选人用人提供依据和参考。第十二条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班子建设实际,结合综合分析研判情况,提出启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意见:第十三条组织(人事)部门综合有关方面建议和平时了解掌握的情况,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动议分析,就选拔任用的职位、条件、范围、方式、程序和人选意向等提出初步建议。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第十四条组织(人事)部门将初步建议向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汇报,对初步建议进行完善,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沟通酝酿,形成工作方案。对动议的人选严格把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提前核查有关事项第十五条研判和动议时,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如确有必要,也可以把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作为产生人选的一种方式。领导职位出现空缺且本地区本部门没有合适人选的,特别是需要补充紧缺专业人才或者配备结构需要干部的,可以通过公开选拔产生人选;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本单位本系统符合资格条件人数较多且需要进一步比选择优的,可以通过竞争上岗产生人选。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一般适用于副职领导职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应当结合岗位特点,坚持组织把关,突出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工作实绩和一贯表现,防止简单以分数、票数取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设置的资格条件突破规定的,应当事先报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同意。第四章民主推荐行政第十六条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当经过民主推荐。民主推荐包括谈执话调研推荐和会议推荐,推荐结果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在一年内有效。第十七条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按照职位设置全额定向推荐;个别提法律拔任职或者进一步使用,可以按照拟任职位进行定向推荐,也可以根据拟任职文件位的具体情况进行非定向推荐:进一步使用的,可以采取听取意见的方式进解行,其中正职也可以参照个别提拔任职进行民主推荐。读·总第173辑帅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与解读第十八条地方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应当经过下列程序:(一)进行谈话调研推荐,提前向谈话对象提供谈话提纲、换届政策说明、干部名册等相关材料,提出有关要求,提高谈话质量:(二)综合考虑谈话调研推荐情况以及人选条件、岗位要求、班子结构等,经与本级党委沟通协商后,由上级党委或者组织部门研究提出会议推荐参考人选,参考人选应当差额提出:(三)召开推荐会议,由本级党委主持,考察组说明换届有关政策,介绍参考人选产生情况,提出有关要求,组织填写推荐表;(四)对民主推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五)向上级党委或者组织部门汇报民主推荐情况。第十九条地方领导班子换届,谈话调研推荐一般由下列人员参加:(一)党委成员;(二)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成员;(三)纪委监委领导成员:(四)法院、检察院主要领导成员:(五)党委工作部门、政府工作部门、群团组织主要领导成员:(六)下一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七)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可以根据知情度、关联度和代表性原则确定。推荐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成员人选,应当有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领导成员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参加。参加会议推荐的人员参照上列范围确定,可以适当调整。第二十条个别提拔任职,或者进一步使用需要进行民主推荐的,民主推荐程序可以参照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进行;必要时也可以先进行会议推荐,再进行谈话调研推荐。先进行谈话调研推荐的,可以提出会议推荐参考人选,参与考人选应当差额提出。单位人数较少、参加会议推荐人员范围与谈话调研推荐人员范围基本相同,且谈话调研推荐意见集中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不再进律行会议推荐。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民主推荐前对推荐职位、条件、范围以及符合职位件解要求和任职条件的人选,在人选所在地区或者单位领导班子范围内进行沟通。第二十一条个别提拔任职,或者进一步使用需要进行民主推荐的,参加总第173辑:···试读结束···...

    2022-08-18

  • 华为HCNP路由交换实验指南pdf|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HCNP路由与交换实验指南df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官方出品的网络知识教材,详细介绍了网络路由交换实验等知识点,使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华为路由的网络技术。HCNP路由交换实验指南介绍本书基于eNSP搭建真实的企业网络场景,给出大量配置实例,并将真实场景与配置实例紧密结合,使读者能够快速、直观、深刻地掌握HCNP所需知识,提升操作技能,增强实战体验。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提高了《HCNA网络技术实验指南》中涉及的ACL、VLAN、RIP、OSPF、STP等知识点的复杂度和难度。另一方面,已添加HCNP。所涉及的新知识点,如路由策略、BGP、IS-IS、IP组播、MPLS等,特别适合正在学习和准备HCNP,或者想进一步提高对网络知识的理解和了解的读者。实用技巧。HCNP路由交换实验指南的特点1、对HCNA级别的各个网络技术知识分别提供详细的讲解,易学易读,可读性强;2、根据各技术特点量身定制企业级应用场景,适用性强;3、以需求为导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贯穿整个实验,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4、本书末尾附有命令索引表,方便查看命令含义和使用,实用性强;5、本书结合华为eNSP模拟器进行学习和实验,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深入地学习华为网络技术;HCNP路由交换实验指南部分内容第1章路由基础知识1.1配置访问控制列表1.2掌握基本的路由策略配置1.3配置RIP路由过滤第二章OSPF2.1配置基本OSPF单域和多域2.2熟悉OSPF的基本参数配置2.3了解OSPF邻居邻接2.4熟悉OSPF的链路状态数据库2.5配置OSPFStu区域2.6配置OSPFNSSA区域2.7配置OSPF虚拟链路2.8在NBMA网络上配置OSPF2.9配置OSPF路由汇总2.10掌握OSPF的监控和调试方法2.11掌握OSPF中注入默认路由的几种方法2.12OSPF故障排除第3章BGP3.1配置基本IBGP和EBGP邻居3.2配置BGP认证3.3了解BGP的自动聚合3.4配置BGP的手动总结3.5了解BGP的同步规则3.6BGP路径选择——AS-ath3.7BGP路径选择-权重3.8BGP路径选择-下一跳3.9BGP路径选择--本地首选项3.10BGP路径选择——med3.11BGP路径选择——社区3.12掌握BGP监控调试方法3.13配置BGP路由反射器3.14配置BGP联盟3.15理解BGP黑洞3.16配置BGP路由过滤3.17配置BGP路由导入3.18BGP中默认路由的通告3.19配置BGP阻尼...

    2022-05-13 路由bgp基于什么协议 路由bgp配置命令

  •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pdf电子书|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df可免费下载。本书中的实验都是关于心理学的,主要是为了探索人类心灵的十大发现。读者可以在这里了解自己心理的变化,值得一看。PDF电子书内容介绍《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实验》是一部惊险有趣的心理实验,探索人类心灵的十大发现,是《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必读。作者重新诠释了20世纪心理学在探索人类心灵方面的非凡成就,以10个天才的巧妙实验为例,结合小说、传记、访谈等多种体裁,让你仿佛置身于作者身边,实验的对象。房间,聆听他们的人生故事,深刻领悟心理实验背后的深意。作者对话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呈现出清晰真实的形象,让单调冰冷的科学实验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内涵。人性的利弊,不仅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发人深省。PDF电子书章节目录第1章打开斯金纳的箱子老鼠的疯狂世界第2章暗室米尔格拉姆和服从权威第三章精神病房的正常人精神病诊断实验第4章不要说你不会见面达利和本拉登帮助他人的五个阶段第5章冷静下来费斯汀格的实验第6章猩猩之恋哈洛的灵长类动物第7章老鼠乐园颠覆刻板印象的成瘾实验第8章记忆幻想错误记忆实验第9章记忆药物坎德的海螺实验第10章思维差距20世纪最前卫的心理治疗PDF电子书部分前言14岁时,我进行了第一次心理学实验。我们在缅因州有一个旧的度假小屋,墙上有剥落的石灰墙和空洞里的浣熊。有一天,我从里面抓了一只小浣熊,我给它取名叫“阿米莉亚”。它的嘴角还滴着牛奶,闭着眼睛,不停地哭泣,拼命地挥动着四肢。几天后,原本闭着的眼睛微微睁开。心理学家康拉德·洛伦兹(KoradLorez)饲养的鸭子睁开眼睛最先看到他,然后跟着模仿他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印记效应”。所以我让阿米莉亚一睁开眼睛就看到我,看不到其他人。无论我走到哪里,它都跟着我,仍然在我脚下旋转。如果害怕,它会粘在我的小腿上。它跟着我去书店、学校、购物、睡觉、模仿我的动作。理论上是我造成了阿米莉亚的烙印,但后来,我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喜欢它了。和阿米莉亚在一起的时候,我会伸手到池塘里去抓鱼,我开始喜欢在夜里闲逛,欣赏湿草地上晶莹的露水,黑眼圈越来越明显。...

    2022-05-11 心理学逆转理论 普通心理学豆瓣

  • 《板带轧制过程的动态理论和实验及应用论文选集》张进之,刘洋,许庭洲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板带轧制过程的动态理论和实验及应用论文选集》【作者】张进之,刘洋,许庭洲编著【页数】608【出版社】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9.07【ISBN号】978-7-5024-8150-6【价格】166.00【分类】板带轧制-文集-带材轧制-文集【参考文献】张进之,刘洋,许庭洲编著.板带轧制过程的动态理论和实验及应用论文选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9.07.图书目录:实验及应用论文选集》内容提要:板形理论研究工作始于美国CITISTEEL4064mm宽厚板轧机的改造工程,该轧机建于1907年,并通过改造将三辊劳特轧机改为四辊轧机,但与常规四辊轧机相比,其支承辊过细,辊径只有1270mm,导致轧机刚度仅300tmm,当时同规格中厚板轧机辊径在2000mm,刚度为800tmm。这样的硬件条件,要增加AGC厚控系统和计算机设定控制模型,其难度可想而知。为论证其改造的可行性,经过四年的研究,发现了一个问题,即:AGC厚控系统有轧机参数M和轧件参数Q,而板形控制系统仅有轧机横向刚度,却无轧件参数。这一发现被认为是板形理论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随后针对板形理论进行了研究,由于作者对西门子厚控系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并由它的轧件硬度公式和塑性变形理论推导出了轧件板形刚度理论,并引用日本新日铁的板形理论推导出轧机的板形刚度,研究成果发表在《冶金设备》(96年第6期)“板带轧制过程板形测量和控制的数学模型”一文。随后,经陈先霖院士的指正,改变了对板形刚度概念的理解,重新推导了解析板形刚度方程,即先定义轧机板形刚度,并由微分方法推导出轧件板形刚度。新的板形方程经国外数据和国内多套轧机上实测板凸度数据得以验证,并撰写“解析板形刚度理论”一文,发表于2000年《中国科学》。板带轧制过程动态理论的建立及验证和应用的论文选集,目前均已在实际生产中大规模应用,效果显著;解析板形理论和Φ函数负荷分配,目前仅在小范围内推广,距离广泛应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本论文集收集的张进之教授历年来发表的百余篇论文是他多年研究成果的结晶,是板带轧制板形板厚控制理论和方法研究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冶金工作者特别是从事轧钢工艺和控制的研究人员及生产技术人员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板带轧制过程的动态理论和实验及应用论文选集》内容试读第一部分综述动态轧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张进之,周石光(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81)摘要本文论述了动态轧制理论包括连轧动态张力公式、DAGC、解析板形理论以及中函数及中厚板轧制稳定性条件等五项内容的产生和发展。通过理论验证和实验验证,证明动态轧制理论的各项内容的正确性和实用性,通过应用动态轧制理论,不仅可实现复杂控制装备的简约,而且较大幅度提高了板带产品的几何精度。指出动态轧制理论是轧制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革命性进步。关键词动态轧制理论:连轧张力理论;DAGC解析板形控制理论;中函数;稳定性ThericileaddevelometofdyamicrolligtheoryZhagJizhi,ZhouShiguag(ChiaIroSteelReearchItituteGrouCo.,Ltd.,Beijig100081)Atract:Thiaerdecriethericileaddevelometofdyamicrolligtheoryicludigrolligdyamicteioformula,DAGC,aalyticalrofilecotroltheoryadofuctio.Throughtheoreticaladexerimetalvalidatio,rovedthevalidityadtheracticailityofthedyamicrolligtheory,yalyigthedyamicrolligtheory,otolycare-ducigcomlexcotrolequimet,adigificatlyimrovethegeometricalreciioofthelateadtriroductoit-edoutthatdyamicrolligtheoryiarevolutioaryadvaceithedevelometofrolligtechology.Keyword:dyamicrolligtheoryrolligteioformulaDAGCaalyticalrofilecotroltheoryfuctio:ta-ility1连轧生产方式和现代化连轧技术的厚度、硬度、辊缝、轧辊速度分别变化条件下,各机架厚度和张力变化的定量关系。产生单稳态影响系数还解决不了连轧控制问题,板带轧制技术中的连轧技术是为解决长而薄因此,美国人Philli在1957年的连轧动态方程的的材料要求产生的。连轧实验最初是在欧洲,时仿真实验,引入连轧张力微分方程代替秒流量相间是在19世纪末,但是未成功。1924年美国成功等条件和入口厚度延时计算。继英美之后,日本地进行了连轧实验,解决了冷连轧坯料问题,因人将静、动态连轧方程仿真实验进一步发展和应此也产生了冷连轧技术。用,所以日本的轧制控制技术走在世界最前列。连轧控制技术的革命性进步源于英国人发明德国的连轧控制技术是由于装备先进而领先,但的轧制理论基础和美国人发明的计算机及其在工是对轧制控制理论没有太多贡献。比利时在轧制业领域的应用。英国人的贡献是发明了弹跳方程控制技术方面的贡献也比较大。比利时、英国和测厚方法。Heeerg根据秒流量相等条件和弹跳法国等欧洲国家应用了有限元方法研究轧制过程方程用计算机进行了仿真实验,构建了连轧稳态轧件各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条件下的各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即在轧件入口借助于先进装备、先进控制技术,使轧制过·2第一部分综述程的控制技术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是轧制理论变了目前热连轧技术的主攻方向,对活套系统进方面并没有实现根本性的突破。轧制过程根本性行了改进。热连轧应用流量AGC已比改变活套系贡献应体现在轧制过程的动态轧制理论方面,因统简单,而且厚控精度高于日本TMEIC系统和德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笔者一直致力于轧制过程国西门子系统。的动态轧制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这方面主要的五2.1.2变形抗力和摩擦系数的估计(简称K-4项技术是:(1)连轧动态张力公式的建立,(2)估计)》DAGC的发明,(3)解析板形理论,(4)中函数的发现及应用,(5)中厚板轧制稳定性条件。五项连轧数学模型中最核心的公式是压力计算公技术目前已在生产实践中成功应用,特别是DAGC式,它一直是轧制过程自动化的主攻方向。由张系统的精度均明显超过原厚控系统」力公式与弹跳方程组成K-4估计方法,解决了高本文主要介绍上述五项技术的内容和现实精度“K-u”问题。压力精度提高了,连轧数学模意义。型的另外两个力能参数力矩和功率的精度就相应地提高了。2动态轧制理论的内涵与意义K-4估计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笔者研究的2.1连轧张力理论方法。日本和德国也在从事这个问题的研究,但是因为没有多机架连轧张力公式,因此日德全面进行连轧过程的理论描述必须用连轧动的进展不大。由于有多机架连轧张力公式,笔态张力公式。国外关于连轧张力理论问题的研究者研究的K-“估计方法是张力公式和弹跳方程是在20世纪40~60年代进行的,有多种表达式,构成了纵(弹跳方程)横(张力)坐标。张力但都没有完整的描述。1963年,笔者在可逆式冷公式中含有前滑公式,压力公式中含有变形抗轧机上深入地研究了连轧张力理论的实验基础,力公式,这两个模型均含有变形抗力和摩擦系并于1967年参加三九公司的1700热连轧数学模型数,所以采用K-4方法得到的高精度数学模型工作,提出用连轧张力公式代替秒流量相等条件。的实用效果十分明显。钢铁研究总院在国内外通过研究苏联院士切克马廖夫的张力微分方程,多套中厚板轧机应用了该方法,所以有很高的得到两机架动态张力公式。连轧张力理论的实际压力估计值。武钢1700冷连轧机应用了所估计应用如下。的K-4值。K-4估计方法也处理了宝钢2030冷2.1.1张力间接测厚连轧和2050热连轧的数据,估计的精度非常高,以热连轧为例,其估计的标准差几乎与原传统的压下间接测厚是英国人提出的,因此始数据的标准差和接近3)」才有了简单的测厚方法,实现了厚度自动控制2.2动态设定型变刚度厚控方法(DAGC)(automatiogaugecotrol,简称AGC)。压力间接测厚是轧制过程厚控的基础,使板带厚度精度大的应用及意义大提高。张力间接测厚是由张力公式推出的理论厚度自动控制由英国人应用弹跳方程和压力方法,它的测厚精度已证明比压力测厚精度高一计算公式发明。该方法很简单,应用效果明显,个数量级。国外最早在冷连轧机上实现张力与辊提高了板带厚度精度。BISRAAGC只有轧机参数缝闭环的厚度控制方法,就是应用了张力间接测轧机刚度M,没有轧件参数,理论上是不完善厚的原理。通过稳态影响系数的计算就可以发现:的。日美德等由弹跳方程和轧件公式可以估计轧张力变化对厚度的影响大于压力对厚度的影响10件厚度,因此发明了测厚计型压力AGC(简称GM倍以上。笔者将该方法称为连轧张力AGC(或称AGC)。GMAGC在国际上应用很普遍,搞轧钢工为流量AGC)。之后在武钢1700冷连轧机上引进艺的人员很欢迎这种厚控方法。但是GMAGC也的厚控方法即流量AGC。有缺点,厚度估计受弹跳方程影响,误差难以消我国将流量AGC首次应用在热连轧机上。热除,最严重的情况是不稳定,即“跑飞”现象。连轧机上应用的主要目标不是解决厚控精度如何笔者用解析方法于1975年推出了动态设定型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因为目前板带材的厚控精度变刚度厚控方法(简称DAGC)。所以世界上有三已超过实际要求了。热连轧流量AGC的意义是改种压力AGC。动态轧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3DAGC理论的主要特点:技术指标,通过适当调节成品及成品前道次或机(1)DAGC是发现轧件扰动可测(厚差和硬架的压下量来保证板形质量。采用计算机技术进度差)后建立的,所以具有前馈和反馈的功能,行板形控制,主要方法是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其厚控精度高于BISRAAGC和GMAGC的精度。分析后对后续机架的压下量进行改变。在板形理(2)DAGC系统非常简单,由可测的压力和论研究方面,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可测可控的辊缝系统实现了双输入(压力、辊轧辊弹性变形为基础的理论:第二阶段是日本新缝)、单输出辊缝的自动控制方法。日铁和美国为代表的以轧件为基础的动态遗传理(3)只有一个MC人工可调节参数,改变它论;第三阶段就是笔者提出的轧件轧辊统一的板即可实现厚度自动控制和压力闭环的平整机控形理论,即解析板形刚度理论。制6。这也是控制方法的重大突破,以往两种系统是完全独立的。2.3.1解析板形刚度理论的建立[8劉(4)DAGC与监控、预控厚控系统可同时应解析板形刚度理论的建立是由日本人采用三用,无互相影响,即解耦性。冷连轧机第一机架个方程描述的以板凸度和平直度为主构成的数学原配置压力AGC,目前不用的原因,笔者认为是模型。三个方程经过简单的数学变换转化为两个GMAGC、BISRAAGC与前馈、反馈AGC有相互方程,即板凸度和平直度方程(日本人的近似方影响,这个问题有待验证。法亦采用两个方程)。(5)DAGC响应速度快,一步到位。实现了日本人的板凸度方程表述为:极简单、控制精度高的优点。h最初的DAGC实验验证工作是在天津材料研C.=(1-)C+月Cm究所3机架实验冷连轧机和一重研究所4机架试验式中C一i机架出口板凸度;连轧机上进行。C—i机架机械作用的板凸度:天津的实验轧机是电动压下,因此没有直接C一人口轧件板凸度。实验DAGC厚控功能,而是实验DAGC的理论及式中C和C:两项的系数相加为1。板凸度方推论,即压力AGC不稳定条件(跑飞)。当时关程为重新构造,用g表示轧件板形刚度,用m表于压力AGC的稳定性条件是反馈系统中的KB参示轧机的板形刚度,由数学方法得出两个主要方数为1,KB必须小于等于1,大于1就会使系统不程:其一是m+g=K.(轧件板凸度,可测量值);其稳定[4),但是DAGC理论分析的稳定条件中,KB二是全新的轧件出口板凸度表达式,它由三项组可以大于1,所以对压力AGC的稳定条件进一步成:一是入口凸度,二是入口平直度,三是机械实验研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天津进板凸度。平直度方程引用日本人的方程。行了多次实验之后,证明DAGC理论中推出的压解析板形刚度得出后,在国内多套中厚板轧力AGC稳定性条件是正确的)机上验证得到了轧板实测板凸度与轧制力的关系,重4机架实验连轧机全部为液压压下,电气也引用了国外的板形数据来验证(主要有宝钢传动和控制设备为当时国内先进的装备,可全面2050、荷兰Reae钢厂3600宽板轧机等)。在太原进行DAGC实验实验于1986年完成,证明了科技大学350四辊实验轧机上做了大量实验证明了DAGC的理论和推论的正确性。解析板形理论的正确性。目前,对国内引进的热连轧机进行的改造,由解析板形刚度指导的实际应用有美国4064采用DAGC替代原厚控系统已取得成功。1996年板轧机和新余2500板轧机。解析板形刚度的数学在宝钢2050热连轧机替代了西门子系统,2012年表达式在新余钢铁1580取代了西门子新的厚控系统9:9:m2015年在首钢迁钢1580热连轧机实验成功地证明Ch=m+qiH-Chi-1h,△-1+-Cmqim+q了DAGC比TMEIC厚控精度高),普通带钢厚控精度达到冷轧水平。△:=5(CwCh-1hh,-1+△-+△02.3解析板形刚度理论和函数式中一板形干扰系数。现在的问题是m、q的具体表达式。在初始建板形(板凸度和平直度)是板带生产的主要立板形向量解析方程时,直接引用美钢联1984年·4第一部分综论文中的轧件板形参数,由西门子计算公式中的和中厚板轧机,采用宝钢2050的实际轧制规程的硬度参数推导出来轧件板形参数q。m、q参数确H、h,、…、h。数据建立数据库,之后再应用于其定后,用美钢联的一组板形数据验证了解析板形他热连轧机。应用效果十分成功,除个别机械设刚度理论公式的正确性,发现美钢联的轧件刚度备原因使第一卷通不过外,几乎开轧后第一卷就作为轧件板形刚度是有误差的。所以采用美钢联是成品卷。的另两组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这两组在引进的宽带钢热连轧机上,只有攀钢1450数据结果误差大约在10%以上,因此,对m、g参完成了中函数轧制规程的工业实验和由△中函数库数又进行了推导。方式实验了板形向量闭环控制川,进行中函数△中推导方向发生变向,变为首先由轧机板形刚函数库方式的板形向量闭环控制在技术上是开了度参数推导轧件板形刚度参数,具体方法:轧辊先河,水平超过了国外引进技术。的横向刚度是材料力学中早已解决的问题,所以2.3.4中函数的新进展由简支梁的挠度除以轧件宽度定义为轧机的板形刚度m,再由微分方程得出轧件刚度参数q。在攀钢进行板形向量闭环控制工作时,尚未得出d/dh解析函数的数学表达式,所以采用了2.3.2中函数的发现数据分析方法实现了实验,目前已得到该数学表负荷分配一直是轧制工艺的中心问题,计算达式,使实现板形向量闭环控制变得十分简便了。机应用于轧制生产过程最先取得成绩的点就是负这个问题目前已做了大量仿真实验,研究的对象荷分配的数值化,即应用计算机和数学模型技术是新钢1580西门子系统和宝钢不锈钢公司的1780进行计算和设定辊缝和轧制速度,提高了带钢的日本东芝系统的大量实时采样数据。这项工作前质量和产量。后三年的成果已在文章中说明)负荷分配方法有多种,其中应用较多的是能现已证明中函数方法采用规程库中的120组耗法。能耗法一般是由3个参数来描述,只有日数据就可得到各钢种规格的板形优化规程,而d中/本的今井一郎方法是单参数的。2000年,笔者开dh的精度还要高于中函数方法10倍。d中/dh方法始研究今井一郎的负荷分配法。经研究认识到今的在线应用主要是解决了换品种规格后的第一卷井法只在轧制方面的书刊上有过介绍,但是未直钢就能够命中目标。中函数由数据库表述,换轧辊接应用的原因在于,今井方法的建立是以当时日后第二卷钢可实现品种、规格命中目标,所以由本最先进的热连轧机的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轧函数库和d/dh函数完美地解决了自由轧制设定制过程的能耗可测,但能耗的大小与轧件的钢的问题种、规格直接相关,很难使模型通用化,因此未2.3.5中函数和d中/dh板形向量控制方法与现被直接应用,仅作为能耗负荷分配方法的一种模式。行板形控制方法比较在认真分析今井能耗法模型之后,发现今井目前板形控制技术的应用效果还是很好的,能耗负荷分配模型中的厚度计算公式中,可求出除极薄带钢板形还存在一些问题外,完全满足了其反函数,即中函数。中函数的数学表达式为坯料市场对热轧卷质量的要求。既然这样,d/dh模型厚度H与成品厚度h的乘积与各道次厚度的函数。用于板形闭环控制还有何意义呢?得到中函数公式之后,笔者引用了大量实际数据现在弯辊、辊形、CVC、PC和HC等控制板对中函数的正确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验证,见文献形的方法还存在一些缺点。以最简单的弯辊控制「10]板形来说,它对热轧卷板形控制是很有效而且方法也很方便,对热轧卷直接应用没有问题,但是2.3.3函数和解析板形刚度理论相结合的实际应用供冷轧用的带卷,对冷轧影响非常大,热轧卷用弯辊控制使板凸度变化有转变点,当进行冷轧加中函数不是求解负荷分配问题,它只是记录现工时就会表现出来,现在冷轧机板形控制装备多有的轧制厚度分配。它的第一个来源是,以现有样化,就是由热轧卷采用弯辊方法造成的。如果的已轧钢种规程的各道次压下量和累计压下量用用中函数和d中/dh板形向量控制方法可以保证热△中,和中,表述。中函数方法可用于热、冷连轧机轧卷为二次曲线,此种坯料冷轧时的板形与热轧动态轧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5坯料是一致的。3结束语辊形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VCL型支持辊。CVC、PC等可改变轧辊凸度适应轧辊磨损和轧制领域一直未有完整的基础动态理论,笔热膨胀的辊形变化,但是实现起来是很复杂的,者提出的轧制过程动态理论包括连轧张力理论、适应它的在线设定模型有上百个以上参数,这么DAGC、中厚板轧制稳定性条件、解析板形刚度理多的参数怎么能达到最优呢?另外其辊形磨损不论和中函数和d中/dh方法等五项内容,这些内容均匀,这是人所共知的问题。已经过实验证明,并用于生产过程,动态理论将HC轧机是比较优良的机型,它的主要特点是是轧制领域的重大革命性进步。由中间辊窜动消除轧辊间的有害接触,达到轧机横向刚度极大,而且增加了弯辊对板形控制力度。参考文献由于冷轧产品都是最终产品,使用弯辊控制是十[1]张进之.连轧张力公式[J]·钢铁,1975(2):分有效的板形控制方法。HC轧机还未见在热轧机77-85上的应用[2]张进之,张自诚,杨美顺,冷连轧过程变形抗力和摩2.3.6关于冷连轧机中山函数轧制规程的擦系数的非线性估计[J]·钢铁,1981,6(3):36-40.研究[3[3]张宇,徐耀寰,张进之,宝钢2030mm冷连轧压力公2008~2012年间,笔者研究了冷连轧机中中式的定量评估[J】]·冶金自动化,1999(4)·函数轧制规程的问题。主要应用的数据有武钢[4]张进之,压力AGC系统参数方程及变刚度轧机分析1700冷连轧机引进时,出国实习的专家组带回来[J]·冶金自动化,1984(1):24-31.[5]吴钰英,王书敏,张进之,等.轧钢机间接测厚厚度的两种德国人的实际生产数据,其一是德国拉色控制系统“跑飞”条件的研究[J]·电气传动,斯坦6机架冷连轧309卷详细的采样数据,数据非1982(6):59-65.常全面完整,包括力能参数、厚度、钢种规格等;[6]张进之,李炳燮,陈德福,等.动态设定型变刚度厚其二是5机架冷连轧机能耗负荷分配模型的全部中控系统的研制[J】·一重技术,1987(1):1-16.间过程的数据。[7]刘洋,张宇,王海深,等.1580热连轧机应用DAGC为了解决冷连轧中函数轧制规程问题,应用和流量AGC的研究与实践[J]·治金自动化,2016,了从德国带来的能耗分配数据,求出与中函数模40(5):31-36.型相配套的m参数计算公式。[8]张进之.解析板形刚度理论「J],中国科学E,应用得到的冷轧m计算公式,采用了武钢2000,30(2):187-191.1700的数据和宜昌冷轧机的大量实测数据(轧机[9]张进之,江连运,赵春江,等.厚度自动控制系统及平整机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分析[J],世界钢铁,2012控制系统基本由安萨尔多和达涅利提供)。(1):42-45.2.3.7宽厚板轧机中函数轧制规程的研究[10]张进之,张中平,孙孙旻,等.中函数的发现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J]·冶金设备,2011(4):最早是应用上钢三厂、重钢五厂中板数据研26-28.究中函数轧制规程,后用宝钢5000和4200两套轧[11】余广夫,胡松涛,肖利,等.一种新的负荷分配算法机研究了中函数轧制规程(2011年)。在中厚板轧在热连轧数学模型中的应用[C]/宝钢2010年年机应用中函数轧制规程,可比原优化规程库和在会论文集,2010:K286-290.线校正方法适应轧辊凸度变化的四个可调参数方[12]张进之,张宇,王莉,等.三论热连轧负荷分配问题法先进得多。[J].冶金设备,2016(6):9-16.对于中厚板生产还存在轧制稳定性问题,中厚[13)张进之,田华,张宇,冷轧轧制规程的Φ函数方法的分析研究[J].2017(4)板轧制稳定性问题是苏联CyRPOB教授给出的板凸[14]张进之,李生智,王廷溥,中厚板轧制稳定性条件度计算公式。在实际生产中发现苏联计算公式是错的理论计算与实践验证[J],金属学报,1992,28误的。给出了正确的稳定性板凸度计算公式[4)(4)···试读结束···...

    2022-05-10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