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临床检验诊断学》罗迪贤,颜宏利,夏承来,王雅杰,任碧琼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肿瘤临床检验诊断学》

【作 者】罗迪贤,颜宏利,夏承来,王雅杰,任碧琼编
【页 数】 437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21.01
【ISBN号】978-7-5189-7512-9
【分 类】肿瘤-诊断-肿瘤-医学检验
【参考文献】 罗迪贤,颜宏利,夏承来,王雅杰,任碧琼编. 肿瘤临床检验诊断学.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21.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肿瘤临床检验诊断学》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论述了肿瘤标志物、肿瘤临床检验诊断学策略、肿瘤检验诊断的意义,肿瘤的临床体液、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学检验及液体活检,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腹痛、便血、咳嗽咳痰、血尿、胸痛、头痛、腹水、鼻出血等肿瘤常见症状及相关临床检验项目,胸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各系统肿瘤的临床检验诊断,附录有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检验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临床基因检验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等。本书是论述肿瘤临床检验诊断的专著。作者来自国内著名医科大学或其附属医院的一线专家,是他们肿瘤临床检验诊断经验和科研成果的总结,并参阅国内外文献,将肿瘤临床检验诊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融汇其中,具有科学、先进、创新、实用等特点。内容详实具体,可操作性强,可供临床检验医师、肿瘤科及临床各科医师、护师、基层医师阅读使用,是肿瘤临床检验诊断的工具书,亦可供医学院校、科研院所教学科研参考。

《肿瘤临床检验诊断学》内容试读

第一篇肿瘤临床检验诊断学概述

第一章肿瘤概述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总体呈增长趋势。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口逐渐老龄化,外在环境因素受快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影响,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显著改变,更使我国在恶性肿瘤预防、诊断及治疗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肿瘤分类主要基于解剖学和组织特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和肿瘤基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也极大地促进了肿瘤检验技术的发展,使得肿瘤的诊断分类学和治疗模式由传统医疗向个体化精准医学转变

一、肿瘤的概念

肿瘤的定义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长期协同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过度增生形成的新生物。根据肿瘤的形态学及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良性肿瘤是指无浸润和转移能力的肿瘤,其特点是肿瘤常具有包膜或边界清楚,呈膨胀性生长,生长缓慢,肿瘤细胞分化成熟,对机体危害较小。恶性肿瘤通常由于基因突变和功能调控异常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以不可控制的恶性细胞生长和扩散,肿瘤无包膜,界限不清,生长迅速以组织浸润为特征,易破坏正常组织器官结构,产生机体功能障碍。从组织学上,恶性肿瘤又被分为上皮组织来源的癌和非上皮性的肉瘤及血液癌。

二、肿瘤病因学

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肿瘤被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的协同作用。肿瘤的病因可归纳为环境和宿主内外因素协同交互作用的结果,所有各种影响包括致癌因素与促癌因素,以及机体的内在因素,如遗传(遗传易感性)、内分泌、免疫机制等多因素,导致体细胞多基因改变及多阶段动态发展,最终细胞获得浸润和转移的能力(恶性转化),形成恶性肿瘤。

(一)外源性致癌因素

1.物理性致癌因素来自外界的长期慢性刺激,包括热、机械刺激、紫外线等。如长期吃过热、过硬食物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食管癌发生有关。胆囊结石的慢性机械刺激常合并胆囊癌。长期大量接触放射性物质或紫外线照射可使皮肤发生鳞状细胞癌。长期热辐射也有定的致癌作用。此外,创伤也与肿瘤相关,比如临床上可见脑瘤、骨肉瘤和睾丸肉瘤患者常

有创伤史。电离辐射致癌机制主要是由于自由基造成DNA断裂和碱基结构改变。

肿瘤临床检验诊断学

2.化学性致癌因素化学致癌物可分为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和促癌物,直接致癌物致癌力强,作用迅速,进入人体后可以直接诱发肿瘤:而大多数间接化学致癌物进入人体

后,需要经过体内代谢活化或生物转化,形成亲电子的衍生物与DNA结合造成DNA损伤,

或造成正常蛋白质构象改变,成为具有致癌活性的最终致癌物,引发肿瘤;促癌物单独作用不致癌,可促进其他物质致癌。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包括铬、镍可致肺癌、鼻咽癌,长期接触砷可致皮肤癌、肝癌,镉可致前列腺癌,其他如铅、铁、锌、硫、钼等也可引起肿瘤。与吸烟和被动吸烟相关的多环芳烃类如苯并芘、甲苯,以及二甲基亚硝胺、硫氰酸盐可致肺癌、口腔癌、食管癌、胰腺癌、膀胱癌等,亚硝胺化合物能诱发食管癌、胃癌、肺癌、肝癌、结肠癌。

3.生物性致癌因素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是常见的生物性致癌因素。致瘤病毒引发肿

瘤的机制包括:致瘤性RNA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通过转导和插入将遗传物质整合到宿主细

胞DNA中,引起正常的或突变的原癌基因激活并且过度表达,使宿主细胞发生转化。致瘤

性DNA病毒感染细胞后,由于整合进宿主DNA引起细胞转化也会引发肿瘤。常见的致瘤性

病毒包括:EB病毒与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密切相关;乙肝病毒HBV可多步骤诱发肝细胞

性肝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与人类上皮性肿瘤尤其是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人类T细

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HTVL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与人类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一种RNA病毒,

主要导致人类T细胞白血病。其他已发现与肿瘤发生相关的细菌和寄生虫包括:幽门螺杆

菌HP和胃癌相关;肝吸虫与肝癌、胆管癌相关。

(二)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目前,认为肿瘤发生发展的多因素、多基因协同作用主要包括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

因的失活,加上凋亡调节基因和DNA修复基因的改变,继而引起表达水平的异常,使细胞

发生恶性转化。

1.癌基因(oncogene,onc)是指一类具有潜在的引起细胞恶性转化能力的基因,最初发现于反转录病毒基因组中,被称为病毒癌基因(virus oncogene,v-onc),后在多种动物细胞中发现与病毒癌基因高度同源的DNA序列,称为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或细胞癌基因(cell oncogene,c-onc)。原癌基因普遍存在于各类进化程度不同的生物,包括从酵母到人类基因组中,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序列高度保守,功能稳定,在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正常生理条件下,原癌基因通过表达产物蛋白质来实现功能,其表达产物的活性和含量受到内外环境各种生长信号的严格控制,不会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只有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原癌基因发生基因结构改变、表达水平异常或表达方式在时间及空间上的改变,使正常原癌基因转变为具备使细胞转化功能的癌基因时,即原癌基因的激活形成可致瘤的癌基因

原癌基因的激活机制主要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易位、基因扩增、病毒基因启动子或增强子的插入。此外,去甲基化也可激活原癌基因。上述原癌基因的激活机制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①发生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具有异常功能的癌蛋白;②发生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产生过量的结构正常的生长促进蛋白;③发生基因表达时间和空间的改

。4

第一章肿瘤概述

变,使细胞的有序生长失去控制。激活的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正常的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有结构上的不同,并失去正常产物的调节作用。

2.抑癌基因是指一类可编码抑制细胞生长的蛋白质,对肿瘤形成起到阻遏作用的基因。正常生理条件下,抑癌基因编码产物的功能主要对细胞生长起到负调控作用,包括抑制细胞增生、诱导细胞分化、维持染色体基因组稳定、触发诱导细胞凋亡等;当其发生突变功能丧失时,抑癌基因不能表达正常产物,或其编码产物的活性受到抑制,使细胞失去生长控制和负性调控,细胞增生调控失衡,引起细胞的恶性转化。抑癌基因的失活主要呈隐性作用方式,即通过等位基因的两次突变或缺失的方式实现的。定义一个特定组织或细胞恶性肿瘤的抑癌基因,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在恶性肿瘤的相应正常组织中表达正常;②在恶性肿瘤细胞中基因序列或结构存在改变,如点突变、缺失突变或表达缺陷;③在该基因缺陷的恶性肿瘤细胞中导入野生型基因将部分或全部抑制恶性表型。常见的抑癌基因有Rb基因,

P53基因等。目前发现超过50%的肿瘤均存在P53基因的突变,以结直肠癌、肺癌、乳腺

癌、胰腺癌中P53基因的突变更为多见。

3.错配修复基因DNA复制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复制错误,错配修复基因能够修复这些

错误,其作用对保护基因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当DNA错配修复基因发生突变

时,其功能缺失会导致细胞DNA错配修复能力缺陷,发生遗传不稳定,积累起来造成原癌

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形成肿瘤。

4.端粒酶正常细胞复制有一定次数,细胞的复制次数是由染色体末端的端粒(telomere)的DNA重复序列控制的。细胞复制一次,其端粒就缩短一点,细胞复制一定次数后,导致细胞死亡。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核糖核蛋白,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

DNA以补偿细胞分裂时所丢失的部分,以维持端粒的长度,如果没有端粒酶的修复,体细

胞只能复制50次。目前发现,一定程度的端粒酶活性存在于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中,引发肿瘤细胞端粒不会缩短的机制,几乎能够无限制地复制。不过,关于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预后、临床分期及治疗疗效的相关性,各研究报告说法不一。

5.DNA甲基化甲基化是真核生物DNA的一种常见修饰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

传机制。已有研究证实,DNA过甲基化广泛存在于各类肿瘤中,特别是许多抑癌基因启动

子过甲基化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

除了上述因素外,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多因素形成的分阶段过程,要使细胞完全恶性转化,需要多个基因的转变,包括几个癌基因的突变和两个或更多抑癌基因的失活,

以及调亡调节和DNA修复基因的改变。此外,机体内在的遗传因素和免疫状态都是影响肿

瘤发生发展的因素。

(三)肿瘤发生的机体因素

机体的内在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基础关键作用,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共同长期交互作用导致肿瘤的发生。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决定的是肿瘤的易感性,在某些肿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几类常见的肿瘤如乳腺癌、子宫颈癌存在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在具有家族遗传性的人类恶性

·5

肿瘤临床检验诊断学

肿瘤中只有少数种类属于按单基因遗传肿瘤,大多数肿瘤属于多基因遗传肿瘤。

2.内分泌因素正常机体情况下,内分泌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使机体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下,但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造成内分泌功能紊乱,分泌激素失调,可导致某些细胞发生癌变。如已有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生与雌激素相关。

3.免疫因素目前认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视功能丧失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最新研究中还揭示了在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因子、免疫相关细胞及肿瘤自噬均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此外,肿瘤的发生还和其他因素相关,如营养、微量元素、精神因素等。

(四)肿瘤生物学特性

I.肿瘤的异质性是指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经多次分裂增生,其子细胞在形态和组织

结构上,与其同源组织的正常形态和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异。其表现为同一肿瘤中可存在多种不同的基因型或亚型的细胞,因此同一种肿瘤在不同的个体中可表现出不一样的生长速度、侵袭能力、治疗效果及预后,甚至同一个体中的肿瘤细胞也存在不同的特性和差异

肿瘤细胞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细胞、细胞核的多形性,细胞核浆比例、细胞核染色质的异常,细胞内生化、组化特性的异常,细胞超微结构的异常。肿瘤的异质性给肿瘤个体化精准医学带来极大的难题。

2.肿瘤的分化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原始幼稚细胞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产生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肿瘤的分化表示肿瘤细胞相对成熟程度,肿瘤细胞分化越好提示其组织学形态结构与其同源的正常组织相似程度越高:分化差表示其分化幼稚,甚至完全丧失了同源组织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形态特征。对大多数肿瘤而言,分化程度低一般可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高。

3.肿瘤的生长良性肿瘤多数以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方式为主,形态表现为结节状,界限清楚,包膜完整,不侵袭周围正常组织,一般缓慢生长,不明显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但可对局部器官、组织造成压迫或阻塞。

浸润性生长方式是恶性肿瘤的共性,在体表或腔道可表现为外生性、乳头状、菜花状:浸润性生长的肿瘤无包膜,界限不清,难以确认范围,生长迅速,侵袭性强,浸润周围组织,破坏正常组织器官结构,导致功能障碍。

4.肿瘤的扩散和转移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的方式,不仅可以在原发部位继续生长,并向周围组织直接蔓延,而且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转移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肿瘤转移的途径包括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5.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良性肿瘤:分化好,异型性小,生长速度较慢,一般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以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为主,主要表现为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若发生在重要器官或继发变化也可产生严重后果,如消化道良性肿瘤可引起肠套叠、肠梗阻,颅内良性肿瘤可压迫脑组织、阻塞脑室系统而引起颅内压升高和相应的神经症状。良性肿瘤的继发性改变,如肠的腺癌性息肉可能由于溃疡而引起出血和感染,也可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