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室护士实习手册》王筱君,熊岩,郝雪梅主编;徐,李玮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手术室护士实习手册》【作者】王筱君,熊岩,郝雪梅主编;徐,李玮副主编【页数】163【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07【ISBN号】978-7-5214-0218-6【分类】手术室-护理-手册【参考文献】王筱君,熊岩,郝雪梅主编;徐,李玮副主编.手术室护士实习手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手术室护士实习手册》内容提要: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习护士将所学理论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手术室作为临床实习的一个重要科室,与病房的护理工作有明显的区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医院的护理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实习护士作为手术参与者,提高其综合素质及手术配合水平,对其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成为必然要求。《手术室护士实习手册》内容试读第一章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现状与发展第一节手术室护理的工作范畴、特点在外科学的发展进程中,伴随医学的进步与高科技的发展,手术室作为对患者集中进行手术治疗和诊断的一个特殊场所,也是医院内重要技术及仪器设备应用的重要部门,逐渐形成并发展为外科乃至医院中的一个重要科室。手术室的工作目标逐渐确立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外科手术的需要,保证手术能够安全、高效和顺利地进行。一、手术室护理的工作范畴随着社会进步,外科技术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药品、医疗器材换代更新,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手术室护理和手术室护士职能也将随之发生、发展和变化。目前,综合性大型医院手术室已经逐步形成集临床(围术期护理、专科手术配合)、教学、科研、管理为一体的具有专科特色的手术室护理。手术室的护理范畴也越来越广,具体内容包括手术室基础护理、手术室感染与控制、手术物品供应与管理、手术质量安全管理、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手术室专科手术的配合与护理、手术室应急处理预案、手术室人力资源分层培训手术室职业预防等。因此,手术室护士不仅应具有专业的业务能力,更要具有灵敏、主动、娴熟、稳重、谦和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身体,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二、手术室护理的工作特点1.适应性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连续性,在工作中精神长期紧张,手术室护士要有一定的适应性、耐受力,克服职业紧张心理,在工作之余充分休息,调整心态,保持健康的身体以适应长期紧张的工作。2.紧张性手术室工作节奏快,劳动强度大,术中配合需要高度集中注意手术室护±实习手册力,敏锐的观察力,以最好的状态面对每一台手术。手术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后的康复,手术室护士必须具有分秒必争,迅速准确,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3.无菌性无菌技术是手术室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操作技术,它贯穿于手术室的一切工作之中。要求手术室护士熟练掌握手术室空气消毒,器械的物理、化学消毒灭菌方法,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控制术中感染4.慎独性“慎独”是指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够谨慎行事,坚持原则。在工作中表现为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手术室护士的慎独精神是提高护士素质的前提,每位护士都应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将慎独精神贯穿于工作中,最大限度地避免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5.知识性由于手术室涉及专业多,知识面广,技术性强,手术室护士要刻苦学习不断进取,深化自身知识内涵,拓宽护理知识面,注重自我提高,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并具有学习能力和服务意识。6.被动性手术室护理工作由于时间不确定,具有很强的被动性,经常不能正常上、下班。7.协作性手术专科配合分工越来越细致,需要一个团队的团结协作精神,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被动性非常需要每一位护士的协作意识8.奉献性手术室工作量大,风险性高,下班时间不固定,在工作中要有奉献精神,牢记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到诚实、严谨、果断、奉献。9.风险性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护理差错事故风险高、职业暴露风险高的特点,属于高风险职业。(刘薇薇郝雪梅)》第二节手术室护理的现状、发展一、手术室护理发展史(一)手术室的历史沿革现代的手术室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在这之前的医学历史上很少有提到手术室。最早建立的永久性手术室是个圆形剧场,这个圆形剧场并不是为活2///////////////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现状与发展第一章着的人做手术,而是为了尸体解剖。实际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手术室也很难有新的发展,主要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加安静的工作环境。经过近百年的努力,手术室逐步向满足外科手术需要的所有功能方向发展,并最大限度地接近无菌环境,减少切口感染,为医护人员创造最有利的、舒适的、安全的工作环境。外科手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一个世纪以前的手术并不是在固定的地方,而是在患者家中或者病房,也可以在医生诊所中。1830年,外科手术多用于处理新鲜的伤口、骨折、脓肿或某些紧急的情况,如气管阻塞或绞窄性疝气。到19世纪随着麻醉学诞生,1846年,美国麻省总医院(Maachu-ettGeeralHoital)的一位牙科医生WilliamMorto演示了首例在乙醚麻醉下实施无痛拔牙手术,地点选在图书馆的阶梯教室里,由此揭开了手术室发展史的序幕。麻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手术学的建立,产生了手术室。在1864年,WllardParker做第一例阑尾切除术前,还没有胆囊、肝脏、脾脏和肾脏的手术。甚至到19世纪80年代,切除各种表皮囊肿的手术仍然被认为是大手术。随着解剖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外科技术的提高,外科医生萌生了更多手术的愿望,越来越多的手术在圆形剧场实施,并提高了外科医生的声望。外科用的圆形剧场也被建造地更大并日渐华丽,通常它们被建立在邻近公共地区和市场的地方,外科手术也变成了一种公开的活动,通过媒体吸引更多的观众,并在看台前传播他们的影响力。与现代手术室相比,传统的手术室是外科教授的个人领域,是传授外科技术的地方,传统手术室的共同特点是一个玻璃聚光灯、木质的地板和墙,一个小小的手术空间,周围挤放着观众席的种种设施,其中包括集体看台。当时手术室的价值主要在于其规模,它能够容纳观众的数量。1885年,德国人GutavNeuer设计并建造了第一个消毒灭菌的手术室。他大胆地引进了一个新的概念一感染控制,GutavNeuer认为手术的区域也属于防止感染的范围。1883年,他在医院的3个手术间轮流手术,但都缺少适当的隔离来预防感染。1885年,他在德国的Kl建立了一个小型私人医院,其中包括他设计的拥有5个房间的手术室。每一个房间都有其专门用途,一个房间专门用来清洗,另一个房间用来处理污物,其他3个房间是手术室。观众只被允许进入最大一个手术间,该手术间是用于教学的圆形剧场形式。疼痛、出血、和感染是限制手术发展的三个主要障碍,在19世纪后期,这三个问题都因麻醉术和无菌技术的发展而解决,从而使精细的手术和止血方法可以实施。这标志着外科圆形剧场不再作为一个公共表演的地方。由于Neuer100年前的努力木质的剧场式手术室已被弃用,更安全的手术室套间经过一个世纪的转变沿用至今。3手术室护士实习手册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外科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手术室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手术间也在不断地改进1.第一代手术室又称为创世纪简易型手术室。手术都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地方不固定如在患者家中或病房,还有在医生诊所,没有采取防止空气污染和接触污染的设施,手术感染率高。随着医学的进步,1886年细菌的发现、蒸汽灭菌法的诞生,1887年洗手法的建立,1890年灭菌橡胶手套的使用,1897年口罩的使用,1898年灭菌手术衣的使用,推动了手术室的发展,使患者和医护人员得到双向保护。简易型手术室具备的基本要素已逐步形成。2.第二代手术室又称分散型手术室。是专门建造、非封闭建筑的手术室,有供暖、通风设施,使用消毒灭菌技术,手术感染率明显下降。1937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万国博览会上,现代模式的手术室正式创立。3.第三代手术室又称集中型手术室。具有建筑分区保护、密闭的空调手术室,术后感染率在药物的控制下稳步下降。20世纪中期,伴随病房的集中化,也出现了集中型手术室。1955年日本东京大学集中型中心手术部正式开设,揭开了日本集中型手术室的帷幕,1963年中央供应型手术室平面布局在美国诞生,1966年世界上第一间层流洁净手术室在美国的巴顿纪念医院设立,1969年英国卫生部推荐的手术室平面布局,就是今天被广泛使用的污物回收型布局的雏形。4.第四代手术室又称洁净手术室。随着外科学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医疗环境,开始步入新的手术时代。高效过滤器出现,室内装修布局更加合理,手术洁净度提高,对患者及医护人员实施安全有效的防护,逐步成为理想中的手术室。医学领域中手术室建设的着眼点已从专注手术室建筑设计投向更加广阔的空间。无论手术室怎么改变,最基本的是对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实施安全有效的保护,为手术创造一个安全、洁净的环境。现在医院临床中一次性用品越来越多,空气净化系统的进步,手术室设备的更新,让我们相信未来手术室的发展方向会让患者与医务人员完全隔离开,通过一些透明的障碍物或使用更多的光纤设备来实现。(二)手术室护理的发展1.手术室护理发展进程手术室护理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专业,外科护理伴随战争由来已久。古代,受伤的伤员通常由他们的家人及亲属、宗教团体的修女来照顾,直到19世纪90年代,手术室护理才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从外科护理中发展出来,1901年第一位手术室护士被任命。//////////////////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现状与发展第一章(1)早期可以追溯到1875年,位于美国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始向护士讲授“手术中外科器械的准备”。这个时期,护士在手术室扮演的角色是默默地准备提供所需物品,然后站在那里观看手术。(2)1887-1888年这个时期,手术室还没有固定的护士,手术工具和仪器还是由住院医生或仪器专管员负责管理。手术配合的护士往往是由陪同患者进人手术室的病房护士协助完成,手术结束后又随着患者回到病房。此时护士最重要的职责是负责将浸在冰水或苯酚中的海绵拧干传递给医生。(3)随着外科内容的不断丰富,护士也陆续开始承担更多的角色,例如将手术器具拿给医生使用、在床单下铺上防水的布或橡胶单、将毛巾盖在手术器具上以免患者看到、按医生的习惯整理手术台和衣柜,准备一个枕头固定肢体,准备术中各种要用的物品等。19世纪中后期,护士更被期望为手术穿针引线,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外科病例和手术,要求她们必须向资深的护士或工作人员学习,甚至可以从医生那里得到重要信息。至此,手术室护士的雏形开始显现。(4)19世纪晚期,美国麻省总医院附属的波士顿训练学校让护理学生参观手术室,并将刷手等无菌技术设立为护理学生的护理教程。(5)1888年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护理部主任Iael和外科护士Carolie创建了手术室护理学科,1890年毕业的护士开始手术室工作。(6)1894年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外科医生HuterRo认识到手术配合的重要性,首次提出“手术团队”概念,确认团队中由资深护士担任刷手角色,年轻护士或学生担任巡回护士。(7)1896年,Dr.Gerter提出改变外科工具的处理方法,并建议为护士提供更好的培训,使她们能够为手术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1901年第一位手术室护士被任命。(8)1910年,美国护士协会(AmericaNewaerAociatio,ANA)提出巡回护士需要由有经验的护士来担任,器械护士是以技术为主导。(9)1985年,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AociatioofOeratigRoomNure,AORN)重新定义手术室全期护理,确定手术室护理服务,通过手术前期、手术中期、手术后期针对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和需求,对其进行专业性及持续性的护理活动,准确地反映出手术室全期护理的目的和范围。这些对于手术室护理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手术室护理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标志着手术室护士正式成为手术团队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标志着手术室工作任务和服务范围进入了一个新的开端。5手术室护士实习手册2.国内手术室护理发展史(1)手术室护理专业组织和机构中华护理学会于1909年8月在江西牯岭成立,1937年在南京建成永久会所,1952年定址北京。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20年来,学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根据学科发展逐步成立了各类工作和专业委员会。中华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C0RN)于1997年在北京正式成立,并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遍设有地(市)、县分会,建立直接的业务指导关系。中华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成立20年中,通过每年的学术会议交流,逐步向国内手术室护理专业人员介绍手术室全期的护理概念、管理经验及手术患者的安全问题等方面的知识,为手术室专业护理人员提供了有益的指引。(2)国内手术室护理的发展手术室护理与外科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代外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也促进了手术室的快速发展,手术室护理模式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以疾病为中心的手术室护理模式:主要是以完成手术任务为中心,主要任务是熟悉手术医生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步骤,熟练配合手术。②以患者为中心的手术室护理模式:主要是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最佳的手术期护理,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得到最好的护理。③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手术室护理模式:主要是实施手术室安全期护理,包括手术前期的访视护理、手术中对于患者的安全护理及对医生配合的护理、手术后期患者对于护理的效果反馈。(3)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随着外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手术室护理专业也相继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于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促使手术室护士在角色上有所转变。主要是由手术室全科护士转变为手术室专科护士,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专长的临床护士。我国于2000年以后引入临床护理专家和专科护士概念,并在个别领域开展了专科护士培养的相关探索和研究,针对不同阶段的学者进行专科教育也将此培养教育机制引入手术室,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手术室专业人才,促进了手术室学科的全面发展。二、手术室护理现状医学从出现至今,一直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相连。全世界护理进人了一个加速专业化发展的阶段,手术室作为重要部门,手术室护理也有了很大发展,不仅护士职能作用走向专业化,护理学科的技术知识也向更先进、复杂、高级化6●···试读结束···...

    2022-10-27 徐欣 手术室护士照片 徐欣 手术室护士是谁

  • 《墨香财经学术文库 自主研发税收优惠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张俊瑞,陈怡,危雁麟,宋晓悦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墨香财经学术文库自主研发税收优惠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张俊瑞,陈怡,危雁麟,宋晓悦作【丛书名】墨香财经学术文库【页数】295【出版社】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1.01【ISBN号】978-7-5654-4032-8【分类】中国经济-经济发展-研究【参考文献】张俊瑞,陈怡,危雁麟,宋晓悦作.墨香财经学术文库自主研发税收优惠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1.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墨香财经学术文库自主研发税收优惠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容提要:本书剖析了我国倡导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以及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浪潮中我国抓住机遇,推进科技创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和总体情况,并突出关注了与自主研发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其次,本书从企业角度就如何根据企业实际选取适合的自主研发创新模式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关建议,根据相关实证研究结论,详细阐述了自主研发活动在微观企业层面和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层面的具体影响。本书在梳理了我国自主研发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从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研发投入水平和新旧动能转换情况,以及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等方面,依据全国范围内31个省市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对目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体分析,选取我国科教大省陕西省为典型案例展开剖析,并以其相关数据为参照获得了横向、纵向对比结论;同时,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本书还选取了最具代表性和企业普适性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进行了政策落实的深入分析,最终根据以上所述现状研究的相关结论总结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改善方案和政策建议。本书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等多个视角对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在企业价值创造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层面发挥的作用得出了有力的结论,阐明了有效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墨香财经学术文库自主研发税收优惠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容试读1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创新理念和实践活动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显现。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都对创新予以了高度重视,并将创新发展理念作为制定我国发展战略、推动我国发展建设的重要指导理念。2006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科学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的基础上,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在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之后,各国之间进行自主科技研发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2「自主研发、税收优惠与经济高质量发展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此外,《决定》还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以形成“人人创新”新势态为目标,面向全社会发起了人人参与自主创新的呼吁,此后又进一步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这充分说明了自主创新活动作为驱动经济社会良好健康发展的重要活动,需要全国人民凝聚力量和智慧、共同积极参与,因此如何广泛增强创新活力已成为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予以有效解决的重要问题。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称《纲要》),作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文件,为实施好创新驱动战略做出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纲要》指出,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并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三步走”目标。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创新驱动视为我国科学发展的重要驱动要素之一,足以看出创新在我国发展战略规划中的重要地位,积极鼓励自主创新无疑是促绪1论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要行动方向。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提出了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深度融合,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培育创新创业集聚区,发挥“双创”示范基地引导示范作用等八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发挥好我国大规模人力人才资源的优势,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支持。2019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国家级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用改革的办法和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大力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努力成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于创新要素驱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重视高新区的布局和优化,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以集聚的高端创新资源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乃至满足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推进创新发展是我国顺应时代特征和趋势、积极应对全球竞争环境新挑战、有力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前提下的科学选择。对于市场主体而言,充分调动自主研发积极性,加快自主研发步伐,有利于在市场主体中将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付诸实践,从而以创新推动市场主体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具体来说,激励市场主体重视自主研发、提高自主研发投入意愿,并积极从事自主研发活动,是有效在市场主体中贯彻落实自主创新的必然决策和必要途径。4【自主研发、税收优惠与经济高质量发展1.2与自主研发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1.2.1发达国家在自主研发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本书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整理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关于自主研发费用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总结归纳如下:1)美国在自主研发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美国税法规定,符合规定的研发费用,超过基础部分的,可以给予20%的税收抵免,此为常规性抵免(traditioalcredit)。另一种税收抵免的形式是选择性简化抵免(alterativeimlifiedcredit),是指企业本年度有效研发投入超出企业在前三年研发投入均值的50%的部分可享受14%的税收抵免。如果企业前三年无研发投入,则当期产生的有效研发投入可享受6%的抵扣额。这种方式不考虑总收入增长问题,只考虑研发投入情况,适用于大多数企业。此外,美国对产学研合作研发活动给予特别优惠。对于企业支付给合格小企业、大学或州立实验室的外部研究费用,可100%计入抵免额基数,但其他类型的研究费用仅按65%计入。2)英国在自主研发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英国针对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有不同的研发活动税收激励政策,加计扣除标准因企业规模的大小而不同,不受企业所在行业的限制。中小型企业的研发支出可以税前加计扣除225%。若中小企业财务亏损,还可享受纳税年度合格研发费用24.75%的现金补贴。而大型企业的研发支出可以税前加计扣除130%或享受10%的税收抵免。3)日本在自主研发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日本在自主研发税收激励方面,也是针对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分别提供应纳税额抵免政策,但政府还提供了所有企业都适用的额外税收抵免政策。中小型企业可以抵扣12%的研发支出总额,但税收抵扣额不能超过企业在全国的所得税总额的20%。除了这些基础的抵免政策,如果中小型企业购买用于国内制造业等特定产业的新设备,可享受额外5绪1论税收优惠,例如税收折扣和抵免。大型企业可以抵扣8%~10%的研发支出总额,但是同中小型企业一样也受到所得税总额20%的限制。如果研发支出超过平均销售收入的10%,那么大型企业可拥有额外抵免优惠权利。4)澳大利亚在自主研发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澳大利亚在2009年将实施多年的加计扣除政策改为税收抵免政策。目前,澳大利亚对于符合条件的年营业额小于2000万澳元的内外资企业发生的合格研发费用给予45%的税收抵免,大于2000万澳元企业的抵免比率为40%。可见,澳大利亚的研发税收优惠也更倾向于中小型企业。5)法国在自主研发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法国研发税收抵免是从量计征的,并未明确区分企业规模。企业纳税年度有效研发支出未超过1亿欧元的,可抵扣应纳税款的30%,超过部分可抵扣5%;对于初次享受税收抵免政策或是前五年未享受税收抵免政策的企业,有效研发支出不超过1亿欧元的,第一年可抵扣研发支出的40%,第二年可抵扣35%,第三年可抵扣30%,超过部分可抵扣5%。另外,法国设立了未使用抵免即可即时退税的政策,主要针对新设立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创新业务为主体的企业和身陷财务困境的企业。此外,法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其他税收激励政策,例如针对创新活动的税收补贴、创新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降低销售专利技术的所得税税率等。1.2.2我国在自主研发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我国关于研究与开发费用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最早出现在1996年,由财政部颁布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6)41号)中对“三新”投资每年增长率超过10%的企业,可以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额度抵扣50%的应纳税所得额,其后数次明确政策的适用范围,使得各所有权性质以及经营状况的企业都得到惠及,并对研发费用的范围做出更加明确的划分,这一举措激发了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6【自主研发、税收优惠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竞争力。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进一步完善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并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实施,明确界定了企业研发活动范围和研发费用归集标准,使得相关政策的落实更加到位。2015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科技部制定下发《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整体上扩大了研发活动的范围。2017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有关税收试点政策的通知》规定,公司制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直接投资于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满2年的,可以按照投资额的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天使投资个人采取股权投资方式直接投资于初创科技型企业满2年的,可以按照投资额的70%抵扣转让该初创科技型企业股权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该政策在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和苏州工业园区试点,并在2018年7月起推广至全国,此项对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旨在将资本引入政府希望大力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域,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以创新战略推动国家发展。2017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推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税收优惠政策指引》,梳理了“双创”相关的所有税收优惠政策。截至2017年7月,我国针对创业就业主要环节和关键领域陆续出台了83项税收优惠措施,几乎涵盖了企业从初创期、成长期到成熟期的整个生命周期。优惠税种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方式包括免征、可抵扣、分期缴纳等方式。全面而多样化的税收优惠政策极大地释放了“双创”企业的发展动能,极大地鼓励了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发展。1.2.3我国自主研发税收优惠政策的特点:与其他国家相关政策对比相关研究对我国自主研发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特点及国际对比···试读结束···...

    2022-10-25 黑老大的退休生活 墨香文库 谁把谁当真墨香文库

  • 《临床中西医诊疗学》陈秋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中西医诊疗学》【作者】陈秋编【页数】98【出版社】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11【ISBN号】978-7-5180-8708-2【分类】中西医结合-诊疗【参考文献】陈秋编.临床中西医诊疗学.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1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临床中西医诊疗学》内容提要:本书对临床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病因病机、诊断、辩证诊治等多了统一阐述,中医特色鲜明,西医内容精炼,结合编者的临床感悟,从个别到一般,从理论到实践,从现象到本质,对中西医结合的切入点、作用、时机、方案与思路等进行分析,尽量使中医、西医两种治疗方法都有体现,为选择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本书的编写突出了实用性,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重点,面向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工作者,是一本实用、简明、具有指导意义的专著。《临床中西医诊疗学》内容试读第一章中医妇科第一节,概述一、中医妇科学的特色和优势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因妇女具有经、孕、产、乳的生理特点,必然会有经、带、胎、产、杂等特殊疾病的发生,故其临床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病、妊娠疾病、产后病、杂病等。(一)特色中医妇科学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的特色:(1)与西医妇科学的理论体系不同,解决临床问题的侧重点也不同。中医妇科学是在中医内科学的基础上,根据妇女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以中医四诊及辨证论治为主要手段,以内服药物为主,兼顾中医外治法来诊治妇科疾病,故其具有内科性质但又有别于中医内科的临床学科。而西医妇科学就其性质及其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法来看,其基本上属于外科性质的。(2)尽管中西医的基础理论及思维方式不同,但这两者的研究对象相同,故随着医学的发展,现代科技与西医妇科学必然对中医妇科学产生影响,并且两者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3)现代中医妇科学的诊疗特色及诊治思路是借鉴西医妇科学的诊断方法,进行中西医病名诊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辨病及辨证论治来扩大中医妇科学的临床诊治范围和提高临床疗效。由于中医妇科学具有以上特点,这就逐渐形成了中医妇科学自身的优势。其最大的优势是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以人为本,通过调动和调节人机体自身的功能来祛除疾病,不伤害和破坏人体的生理结构,重在一个“调”字。在治疗上,内外兼治,整体调节,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使用方便,价格便宜。其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创新潜力巨大和发展空间广阔。调经、助孕、安胎及疑难杂症是发挥中医妇科学特色和优势所在。如月经病:运用中药人工周期(月经期活血调经:经后期滋阴养血:经间期活血通经;经前期活血通经)的治疗。不孕症:不孕症病因繁多,治疗也比较困难,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特色。如中药调周序贯法用于女性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卵泡期重在滋补肝肾、养血调经促卵泡发育,排卵期加温阳活血之品以促排卵,黄体期以温补脾肾为主补黄体,经期则活血通经。对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中药口服加保留灌肠、外敷、静脉点滴等多途径给药:对于免疫性不孕采用滋阴降火补肾法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缠绵难愈。运用中医内外结合多途径给药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明显优于西医抗感染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该病发病率近年来明显增高,主要表现为剧烈痛经,影响其正常生活、工作,有时服止痛药都难以缓解,年轻患者还伴有不孕,高达40%,给其身心造成很大·1·》临床中西医诊疗学痛苦。治以活血破瘀、行气止痛为法,能明显缓解痛经症状,使部分患者受孕,并且不影响正常月经,复发率低,无西药副作用。(二)优势如何坚持中医妇科特色发挥优势,基本对策如下。(1)继承发展创新中医学术,对妇科的经、带、胎、产、杂病有所作为。中医的灵魂在学术,学术的基础在临床,临床的关键是疗效。发展中医学术最重要的是要对妇科学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治疗有很好的临床疗效。首先是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对妇科学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中医药又有相对优势的病种,逐个进行辨证分型,确定治疗原则、选用方药和调理防护等。在探讨总结疾病的辨证分型论治时,应将现成的研究成果和诸多疗法吸纳进去。病名、诊断和疗效标准都可借鉴现代西医学的研究成果,既符合临床实际,又体现辨病与辨证结合,创新和规范了中医的临床辨证。其次是要千方百计丰富中医的临床疗法,改变靠内服药为主的现状。既要继承总结前人已有的治疗方法,又要创造新的疗法,尤其要重视运用综合疗法,既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又易于被患者接受,扩大中医临床阵地。(2)选择优势病种,建设好专科专病。中西医学比较而言,优势主要体现在疗效更高、疗程更短、方法更简易、价格更低廉、毒副作用更小。如月经病、妊娠疾病(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妊娠剧吐)、带下病、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均为中医妇科的优势病种。其优势表现在全程或一个或多个环节上(临床疗效好、药物副作用小等),我们就是要针对这些具有优势的疾病,运用中医药为主或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要建设中医妇科专科专病,形成中医专家群,专门诊疗技术、专门的协定处方或制剂,研制中药新药取得明显优于其他疗法的临床疗效。只有这样,中医妇科学的学术水平、临床疗效、社会认可度、市场选择度将会进一步得到提高,同时中医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会进一步增强。(3)坚持“能中不西,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方针。针对优势病种尽可能地使用中医药治疗,提高中医治疗率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率,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中医药在治疗月经病、防治自然流产方面已经取得满意的疗效。而现代研究表明补肾健脾中药(山药、党参、黄芪等)有调节妊娠期内分泌、免疫功能等的作用。补肾药(菟丝子、仙灵脾等)具有激素样作用,这正是中医药在调经、助孕、安胎方面具有优势的物质基础。又如生殖道感染等的综合性治疗采用以中医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方案(中药内服、外敷、中药保留灌肠、TDP及微波治疗等,必要时结合西药)治疗急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盆腔淤血综合征等,也有良好的疗效,消除或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和改善生殖健康。再如输卵管性不孕已成为导致女性不孕的首要因素。由于导致输卵管不通或不全梗阻的感染、损伤、流产等致病因素多元化,使治疗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病原体多样化及长期不规范的用药,导致菌群失调,即使有些患者临床症状很轻微,甚至无症状但后果严重。这也常被患者和医师忽视,或错误评估,一味诱发排卵,实则收效甚微。临床实践证明,明确病因,选择不同的治疗对策,个性化的方案收效甚佳。对于输卵管因感染所致,多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如腹部外敷、中药保留灌肠、TDP照灯、妇科微波、口服中药和静滴中药针剂:对于壶腹部及伞端粘连积液,可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对于宫角部或峡部梗阻,可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术后辅以益气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等,提高临床疗效。…2第一章中医妇科总之,中医妇科学是一门非常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学科,它是按照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辨病辨证相结合的临床思路来诊治经、带、胎、产、杂病,其中月经病、盆腔炎性疾病、不孕症、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围绝经期综合征等中医的优势病种,临床疗效显著。由于中医妇科学具有内科性质,所以在妇科手术及运用现代技术方面还存在不足。为了能更好地为广大妇女的健康服务,尤其是生殖健康方面,我们在继续发挥中医特色及优势的同时必须坚持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方针,以人为本,尽一切所能提高临床疗效。以上是本人对中医妇科学特色和优势的粗浅认识。二、中医妇科学的研究思路中医妇科在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实验研究方面均有较大的进展。学术水平不断提高,获得许多研究成果。大量的论文和专著使中医妇科的理论宝库更加充实和丰富。然而在中医妇科学领域内尚有许多亟须研究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一)理论研究中医妇科文献浩如烟海,需要对古今中外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形成文献数据库,达到资源共享。由专业学会组织全国的专家学者对中医妇科的病名、症候、名词术语的含义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其内涵与外延进行严格的界定。如脏腑、经络的内涵,尤其是冲、任、督、带等奇经的实质、血海的含义、肾一天癸一冲任一子宫与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的相关性等。中医病因学说重视情志因素、环境因素、体质因素在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但对其致病的机制及其物质基础,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二)临床研究临床研究应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中医重要特色是辨证论治,但诊断与鉴别诊断也很重要,辨证还需与辨病结合,使治疗更有针对性。应建立统一的诊断、辨证与疗效标准,采取随机分组、盲法对照等原则,进行严格、规范的临床研究,对临床疗效做出科学与客观的评价。对名中医的临证经验,应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归纳其诊疗与用药规律,并做进一步的临床验证。对病与证的关系、症候的实质等问题,还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中医基础理论与诊法,结合现代的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学说、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进行宏观与微观的探讨,将有可能在理论上有所创新,技术上取得突破。近40年来,对肾虚、血瘀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在治疗崩漏,闭经、痛经、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等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某些机制尚未清楚,仍需研究和探索。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严重危害妇女健康与生命的病症,中医将如何解释其机制及进行有效的防治,都是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三)方药研究中药全部取自天然的动、植物及矿物。近来世界各国均有“回归自然”的倾向,故天然药物日益受到重视,中医药的研究也日渐广泛。中药品种繁多,成分复杂,其功效也非单一。通过临床与实验的研究,许多中药已被发现有新的效用,因而扩展了应用的范围。中药复方的研究是方药研究的重点。临床上中药的应用多数采用复方的形式,中药方剂的历史悠久,仲景的经方、后世的时方以及现代的验方各有其特色与效用。中药复方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其作用机制也常常是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研究中药复方的作用,要在中·3·◆临床中西医诊疗学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探索方剂药物的配伍规律及其剂量的配比,采取多中心、规范化的临床验证,或通过病理与症候模型的复制,深入研究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及其物质基础。单味中药以及中药有效部位与成分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在妇科领域,抗生育中药的研究取得了初步进展。如天花粉不仅可以清热润燥、生津止渴,天花粉蛋白具有抗肿瘤、抗生育的作用,临床上已应用于终止妊娠,并可用于异位妊娠的杀胚治疗。芫花、甘遂除有逐水利湿之功效,其提取物也有抗生育作用,芫花萜已用于引产。此外,葛根、茜草、莪术、紫草等中药的提取物已被发现对实验动物有抗生育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又如黄精既有滋养强壮之效,也具有抑制结核杆菌的作用;益母草、蒲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也能促进子宫收缩,对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子宫出血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利用现代科学方法提取和研究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开拓应用,是具有广阔前景的研究方向。中药给药途径及其剂型的研究在近几年也有较大的发展。许多古方和名医的验方、秘方已经贡献给全社会,研制成各种剂型的中成药,其药理作用也通过实验和临床的验证被逐步阐明。中药的剂型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膏、丹、丸、散,而是根据治法的需要和方药的功效制成各种剂型,如胶囊、颗粒冲剂、浓缩口服液、喷雾剂、注射剂、栓剂、泡腾剂、凝胶剂、灌肠液等等,给药途径多样化,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疗效,也便于对危急重症的救治。中药提取工艺与中药剂型的研究尚需继续深入进行。(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学术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加强学科的内涵建设,凝练学科研究方向,继承老一辈中医妇科专家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建立团结协作、具有开拓精神、年富力强、学历、学缘与知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培养精通中医妇科理论并掌握现代研究手段与管理方法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加强临床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力求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在诊疗技术上有所突破。增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学科实验室建设,瞄准学科前沿,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力争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炎症一、外阴炎外阴炎是指外阴皮肤或黏膜发生炎症变化,如肿胀、充血、糜烂或灼热、疼痛等病症的统称,包括非特异性外阴炎、特异性外阴炎、接触性外阴炎等。本病相当于中医学阴痒、阴疮、阴痈等范畴。《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侯》云“妇人阴痒,是虫食所为。三虫九虫在肠胃之间,因脏虚虫动作,食于阴,其虫作势,微则痒,重者乃痛。”又云:“肾荣于阴器,肾气虚…为风邪所乘,邪客腠理,而正气不泄,邪正相干,在于皮肤故痒。”宋代陈言在《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中论述阴疮的症候及病机云:“或痛或痒,如虫行状,淋露脓汁,阴蚀几近,皆由心神烦郁,胃气虚弱,致气血留滞。”明代张三锡在《医学准绳六要》中主张“阴中痒,亦是肝家湿热,泻肝汤妙”,同时又指出“瘦人燥痒属阴虚”。《景·4第一章中医妇科岳全书·妇人规》总结:“妇人阴中生疮,多湿热下注,或七情郁火,或纵情敷药,中于热毒。”(一)病因病机发病机制有虚实两端,实证多由摄生不洁,湿毒内侵,或嗜食肥甘厚味酒酪辛热之品,湿热之邪稽留于肝经,或肝木侮脾土,脾虚生湿,肝经郁热夹脾湿下注于外阴:虚证多由病久耗伤精血,阴血不足,阴户失养,化燥生风所致。西医学认为外阴炎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感染两种。特异性如念珠菌、滴虫感染为主;非特异性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感染等。临床以非特异性感染多见。此外,外阴炎还可继发于其他局部及全身疾病,如宫颈炎、宫颈癌、阴道炎等病症的分泌物刺激,或经血、恶露过多过久刺激,或糖尿病患者尿糖的理化性物质刺激,或医源性药物过度刺激作用,或外阴局部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都可导致外阴炎。(二)诊断1.病史可有皮肤破损史。或有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病史,或有糖尿病病史。2.临床表现(1)急性炎症外阴灼热瘙痒、疼痛、外阴有糜烂、溃疡时,则有脓性分泌物,或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并伴尿痛、性交痛等症。(2)慢性炎症外阴瘙痒不适,可伴尿痛、性交痛等。3.检查(1)妇科检查:急性炎症可见外阴、大小阴唇、阴蒂肿胀充血,严重时可有糜烂、溃疡、湿疹等。慢性炎症可见外阴皮肤增厚、粗糙、皲裂。(2)辅助检查:外阴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有细菌、假丝酵母菌、滴虫等病原体生长。(三)鉴别诊断贝赫切特病(旧称白塞病)即眼一口一生殖器综合征,外阴溃疡可发生于大小阴唇、子宫颈、阴道,并可见于阴股皱襞、肛门、会阴等部位,常伴有口腔黏膜溃疡、眼炎,病程缓慢,时间长,反复发作。与外阴炎仅发生于外阴皮肤、黏膜者不同。(四)辨证施治主要病因为湿热下注或浸渍外阴,故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根据“治外必本诸内”的原则,采用内服外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施治。并应查找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1.湿热下注证[临床症候]外阴肿胀瘙痒,灼热疼痛,充血或糜烂、溃疡,局部分泌物增多,带下色黄质稠,有秽臭,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秘,苔黄腻,脉弦数。[辨证依据](1)素体肝郁脾虚。(2)外阴瘙痒,灼热疼痛,红肿或溃疡,小便黄,大便秘。(3)苔黄腻,脉弦数。[治则]清肝利湿。[方药]龙胆泻肝汤(方见带下过多)。5》临床中西医诊疗学2.湿毒浸渍证[临床症候]外阴疼痛、肿胀、充血、溃疡,分泌物多,色黄呈脓水,小便黄,大便秘,或带多色黄,舌红,苔黄糙,脉数。[辨证依据](1)有皮肤破损史。(2)外阴疼痛、红肿、溃疡,渗流脓水,小便黄,大便秘等。(3)舌红,苔黄糙,脉数。[治则]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方见带下过多)加土茯苓、蚤休、薏苡仁、草薛。3.阴虚血燥证[临床症候]阴部皮肤粗糙、增厚,瘙痒或疼痛不适,伴头晕耳鸣,双目干涩,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绛,苔少,脉细数无力。[辨证依据](1)素体肝肾阴虚。(2)阴部皮肤粗糙、增厚,瘙痒或疼痛不适。(3)舌红绛,苔少,脉细数无力。[治则]滋阴清热,养血润燥。[方药]四物汤(方见妊娠大便难)合杞菊地黄汤(方见月经先后无定期)加鸡血藤、制首乌、桑葚子、白蒺藜。(五)其他疗法(外治)(1)石膏、寒水石、野菊花,水煎外洗,每日1~2次。(2)荆芥穗、蛇床子各30g,水煎坐浴,每日1~2次。(3)锡类散或青黛散外涂外阴局部溃疡处,每日1~3次。(4)黄檗末30g,鸡蛋清适量,调匀后涂擦患处。(5)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擦干后涂以磺胺软膏或抗生素软膏如金霉素软膏、四环素软膏。形成慢性皮炎时用丙酸倍氯美松乳膏外涂,每日1~2次。急性外阴炎可用紫外线、超短波、微波治疗:亚急性、慢性外阴炎可用超短波、微波、红外线治疗。(六)预防与调护(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引起皮肤破损。(2)衣着宜松软舒适,尤其是经期、产后,宜穿棉质内裤,不宜使用紧身、化纤内衣。(3)注意卫生用具与内裤的消毒。(4)念珠菌或滴虫性外阴炎,夫妇双方应同时治疗,避免交叉感染。二、前庭大腺炎本病属于中医“阴肿”“阴疮”的范畴。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篇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阴疮。6···试读结束···...

    2022-10-25 epub 图书app epub电子书

  • 《中医临证撷英》杨卓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临证撷英》【作者】杨卓编著【出版社】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20.03【ISBN号】978-7-5359-7431-0【价格】30.00【分类】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参考文献】杨卓编著.中医临证撷英.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20.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医临证撷英》内容提要:本书主要介绍了杨卓教授的临床经验,包括针药结合调治疾病、疏肝健脾治疗失眠、妇科男科病诊治思路、经方运用经验、身心同治思想和中医健康维护、治未病与中医养生防病,并重点介绍了杨教授调任通督针法的理论及主要内容,并附有相关医案。《中医临证撷英》内容试读第一章调任通督法理论及主要内容中医临证撷英名头杨卓秋床经验集第一节调任通督法理论渊源一、任督二脉统领阴阳根据我国古代医学文献记载,任督二脉的生理功能特点是具有统领阴阳的作用。任脉和督脉都属奇经八脉。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因此督脉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可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可总任诸阴,为“阴脉之海”。《素问·骨空论》提到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灵枢·五音五味》记载任脉“起于胞中”,“骨中央”“胞中”即是《难经·六十六难》所说的“脐下肾间动气所在”,一般称为丹田,督、任之气均发源于此。任督二脉同起于下焦,一前一后循行于人体正中线,贯通上、中、下三焦,上通于脑,联络全身脏腑。在古代内丹书籍中,道家的小周天功法就是根据任督二脉统调全身阴阳的理论,通过练习达到任督二脉前降后升周流循环来防病治病的。《十四经发挥》曰:“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也…分之于以见阴阳之不杂,合之于以见浑沦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可见任督二脉,一阴一阳,互根互用。督脉主阳气,任脉主阴血,阳化气,阴成形;阳气导阴血上承,阴血引阳气下潜,阴升阳降,循环灌注,是谓水火既济,阴阳平衡。任督二脉位于人体一前一后,经气沟通上下、表里,共同维系人体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002第一章调任通督法理论及主要内容综上所述,督脉具有统领全身阳经经气的生理功能,而任脉则具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的生理作用。二、任督二脉贯通百脉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图1-1),并合足太阳络肾,入络脑,其分支贯脐以贯心。《难经·二十八难》日:“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类经·经络论》曰:“精藏于肾,肾通于脑,脑者阴也,髓者骨也,诸髓皆属于脑,故精成而脑髓生。”督脉源于胞中,出于会阴,两络于肾:一以足太阳合,贯脊属肾;一以寻肩膊内,夹脊抵腰中络肾。督脉肉会前顶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命门强间后项腰阳关百会前顶囟会上是水沟兑龈交图1-1督脉003卫中医临证撷英⑦气一杨卓临床经验集任脉起于中极之下,循行于腹部正中(图1-2),凡精血津液均由任脉所生,足三阴经与之交会于中极、关元,阴维脉与之交汇于天突、廉泉,任脉之巨阙为心之募穴,任脉经气亦与脑相通。此外“任主胞胎”,任脉受脏腑之精血,具有补虚培元之功。任脉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院巨阙鸠尾中中庭庭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中廉泉骨承浆图1-2任脉任督二脉同起于胞中,上交于龈交,下交于会阴,一前一后,行于人体正中线。任督二脉经气均与脏腑营气密切联系,特别是与心、脑、肾密切相通,任督二脉又互相沟通阴阳。《灵枢·营气》云:“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004第一章调任通督法理论及主要内容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逆顺之常也。”经脉的流注从肺经开始,依次循环,上行经前额到头顶,下行沿督脉至长强,络阴器而循任脉上行,最后回流注入肺经,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任督二脉同是奇经八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司诸阴诸阳,可以蓄积、调节、灌注全身十二经脉及五脏六腑的气血,又互相贯通。任脉为精血聚集之所,具有补虚培元之功;督脉为阳气总督,有固护卫气、益气扶正之功。二者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如环无端。宋代俞琬在《周易参同契发挥》中说:“人能通此二脉,则百脉通。”因此,通调任督二脉可以振奋阳气、养阴培元。综上所述,任督二脉的循行分布对人体内外、表里、上下起到了沟通联系的作用。二者在结构功能上贯通百脉,也是中医整体观的理论依据。三、调任通督即是调节阴阳五脏六腑之气皆通过膀胱经背俞穴、腹募穴、交会穴等与任督二脉相通。肝经、脾经、肾经在小腹与任脉交会于中极、关元。调节任督二脉经气的目的有两个:一方面是补虚培元、补益精血,调节全身脏腑气血的灌注;另一方面是升提脏腑阳气,沟通百脉,起到健脾益气、调补肝肾、安神健脑、调和营卫的作用。故通任督即通百脉,疏通任督二脉,恢复气血畅行,恢复五脏和谐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调节任督二脉使气血平衡,便可达到调整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目的。无论是阳经虚损,还是阴经不足,都是疾病发生的前提,而作为阴阳总督的任督二脉,任脉主要体现为物质基础,督脉主要005中医临证撷英名炎场卓积床经验集体现为气化功能。如果任督二脉气血充沛,便可及时充养脏腑,激发经气,有助于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归。如果任督二脉失调,则需及时纠正,避免疾病的发生及传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灵枢·根结》云:“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阳。”由此,我们提出调任通督法,正是基于任督二脉的生理功能特点,激发经气,转输脏腑的阴精气血,补虚培元,沟通协调脏腑功能,驱邪扶正,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第二节调任通督法理论特点一、调任通督法的定义“调”是指调节、调和,“通”是指疏通、联络和督导。调任通督法是基于任督二脉的生理功能和循行特点,以任督二脉经穴为主穴,运用一定补泻手法平衡阴阳、激发疏导经气运行、调补气血、协调脏腑功能、祛除病邪的治法。调任通督法可运用于多种疾病,特别是神经、精神、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二、调任通督法体现中医治病的总纲在人体经脉系统中,任督二脉分统一身之阴阳。《素问·骨空论》云:“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人目。”任脉在循行过程中,与所006···试读结束···...

    2022-10-21 epub百度百科 epub编辑器

  • 《机器人机构学基础》朱大昌,张春良,吴文强主编;张铁,苏发,龙迎春,朱劲松副主编;陈首彦,赵志甲,欧阳海滨,马鸽,罗,黎文博参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机器人机构学基础》【作者】朱大昌,张春良,吴文强主编;张铁,苏发,龙迎春,朱劲松副主编;陈首彦,赵志甲,欧阳海滨,马鸽,罗,黎文博参编【丛书名】“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现代机械工程系列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新工科机器人工程系列教材【页数】276【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04【ISBN号】978-7-111-65060-7【分类】机器人结构-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朱大昌,张春良,吴文强主编;张铁,苏发,龙迎春,朱劲松副主编;陈首彦,赵志甲,欧阳海滨,马鸽,罗,黎文博参编.机器人机构学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机器人机构学基础》内容提要:本书全面介绍了机器人机构学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机器人位姿描述和齐次变换、机器人运动学、机器人速度运动学与雅可比矩阵、机器人动力学、关节空间和直角坐标空间的机器人路径和轨迹规划、机器人工具箱的应用等内容与方法。全书共7章,第1章介绍必要的基础知识,如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机器人系统的组成、机器人机械结构、控制系统、机器人学研究前沿等。第2章和第3章分析机器人的运动学,包括坐标系的建立、坐标变换、连杆参数和坐标系的建立、机器人运动学等。第4章分析了雅可比矩阵与速度运动学。第5章介绍了机器人动力学建模方法。第6章讨论机器人在关节空间和操作空间的路径和轨迹规划。第7章介绍了机器人工具箱的应用。《机器人机构学基础》内容试读第1章绪论机器人学(Rootic)是对一类能代替人类完成体力活动和决策的机器所包含的机构组成原理、控制、视觉、传感与通信等交叉技术领域开展研究的学科。因此,机器人学是一门涉及机械、控制、计算机、电子通信等领域的交叉学科。本书侧重于机器人机构的基本原理,包括机器人机构学、运动学、动力学、轨迹规划等。本章主要介绍机器人学所涉及的共性基础理论及先进机器人学(AdvacedRootic)中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所带来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并以机器人核心技术为主线,介绍了机器人机构组成原理、传感器、控制体系与控制方法、机器人应用与发展现状以及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热点。1.1机器人概述多少世纪以来,人类坚持不懈地寻求自己的替身,这些替身可以在各种情况下模仿人类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科学定律等是激发并维持这种研究热情的几大动因。1.1.1机器人发展历程普罗米修斯用黏土造人、赫费斯托斯铸造青铜奴隶巨人泰拉斯的传说,说明古希腊神话深受幻想已久的制造与人类自身功能相似的机器和装置的影响。我国早在很久之前就有关于机器人的传说。据《列子·汤问》记载,公元前900多年的西周时期,有一位巧匠偃师,造出了“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的机器人。据考证,618年至907年间,四川能工巧匠杨行廉制作的能走会动的“木僧”、江苏神匠马待封制作的“酒山”等都是早期的机器人。在我国广为流传的诸葛亮制作的木牛流马,是一种能够负载奔走于崎岖山路的移动机器人。在国外,1768年至1774年间,瑞士钟表匠德罗斯父子制造了三种拟人机器人:写字偶人、绘图偶人、弹风琴偶人。“机器人”一词最早由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Caek)在1920年创作的剧本《罗素姆万能机器人》(Roum'UiveralRoot)中首次引入,root这个词在捷克语中是工作的意思。从此以后,机器人这个词被广泛应用到各种机械设备中,如水下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基本上任何具备自主操作能力的东西(通常是在计算机控制下)都可被称作是机器人。在本书中,“机器人”一词特指工业机器人,即由计算机控制的工业·2·机器人机构学基础操作臂。“机器人学”这一概念在1950年由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aacAimov)提出。他将机器人设想为徒有人类外形而完全不具备人类情感的机器,其行为完全听从于一个“正电子”大脑,该大脑由人类输人的程序控制,使机器人的行为能够遵从一定的伦理规则。阿西莫夫还提出了“机器人三原则”。后来,人们不断对机器人三原则进行补充、修正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以下机器人原则:第一原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也不能坐视人类受到伤害而无所作为。第二原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但不得违背第一原则。第三原则: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但不得违背第一原则和第二原则第四原则:机器人必须执行内置程序赋予的职能,但不得违反高阶原则。繁殖原则:机器人不得参与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除非新机器人行为符合机器人原则。基于这些原则形成的行为规则后来成为机器人设计的规范,并成为工程师或技术专家设计制造产品的隐性规则。从工程角度而言,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通用装置,所涉及的技术领域涵盖了力学、电气科学、自动控制、数字和计算机科学等。美国机器人学会(RootIti-.tuteofAmerica,RIA)给出了机器人的定义:机器人是一个可重复编程的多功能操纵器,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通过不同的程序驱动可以用于移动材料、工具或者专业化装置。20世纪60年代,恩格尔伯格(Egelerger)所制造的通用机械手成为第一个现代工业机器人,它是机器人市场中第一款机器人。因此,恩格尔伯格被称为机器人之父。这个机器人共有4个自由度,外形有点像坦克,基座上有一个大操作臂,大臂可绕轴在基座上转动,大臂上伸出一个小操作臂,它相对大臂可以伸出或缩回。小臂顶部有一个手腕,可绕小臂转动。这个机器人的功能和人手臂功能相似,手腕前侧是手,即机器人末端操作器。此后,恩格尔伯格和德沃尔(Devol)成立了Uimatio公司,兴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第一批工业机器人被称为“UNIMATE”,意思是“万能自动”。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现代控制、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得到了迅速发展。1979年,Uimatio公司推出了PUMA机器人,它有6个自由度、全电动驱动、多CPU控制,可配置视觉、触觉、力觉传感器,是当时一种非常先进的工业机器人现在的工业机器人结构基本上都是以此为基础的。但是,这一时期的机器人属于“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即只具有记忆、存储能力,仅能按相应的程序重复作业,对周围环境基本没有感知与反馈控制能力。这种机器人被称作第一代机器人。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传感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代机器人,即具有感知能力的机器人。它能够获得作业环境和作业对象的部分信息,并进行一定的实时处理,引导机器人进行作业。第二代机器人现已成熟并进入了实用化,以工业机器人为主要代表,在汽车、飞机、电子、通信等工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代机器人是目前正在研究与发展的“智能机器人”,以达·芬奇“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手术机器人和Rot扫地机器人等为代表,在医疗、康复、家庭服务等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随着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的发展,第三代机器人具有比第二代机器人更加完善的环境感知能力,而且还具有逻辑思维、判断、学习、推理和决策能力,可根据作业要求与环境信息进行自主工作。以Bigdog、仿生机器人Atla等为代表的智能机器人系统,可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并能够在复杂危险的环境中代替人类进行作业。第1章绪论·3·1.1.2机器人系统组成机器人作为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系统设计工程、计算机工程、自动控制理论、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众多学科于一体。其中,机械工程用来设计机械零部件、操作臂、末端执行器(夹具),也负责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和控制系统建模分析等;电气工程主要负责机器人的驱动器、传感器、动力源和控制系统的实现等;系统设计工程负责机器人的感知和控制算法;计算机工程负责机器人的逻辑、智能、通信和联网。机器人系统(Rooticytem)是一个复杂系统,其功能由多个子系统来实人机交互系统控制部分现,一般具备机械本体、控制系统、传感器、驱动器四个组成部分,如图1-1所控制系统示。为对本体进行精确控制,传感器应传感部分统驱动系统提供机器人本体或其所处环境的信息,机械部分控制系统依据控制程序产生指令信号,机械系统通过控制各关节运动坐标的驱动器,使各臂杆端点按照要求的轨迹、速度和加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速度,以一定的姿态达到空间指定位置。驱动器将控制系统输出的信号变换成大图1-1机器人系统结构图功率的信号,以驱动执行器工作。1.机械系统机器人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机械系统。机械系统(Mechaicalytem)通常是由一套运动装置(轮系、履带、机械腿)和操作装置[操作臂、末端执行器(夹具)、人工手]构成。典型工业机器人的机械本体多采用关节式机械结构,一般具有6个自由度,其中3个用来确定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另外3个则用来确定末端执行装置的方向(姿态)。操作臂上的末端执行装置可以根据操作需要换成焊枪、吸盘、扳手等作业工具。2.驱动系统驱动系统是机器人的动力系统,可提供作用于机械上的动力,使机器人实现移动和操作行为。因此,驱动系统使机器人的机械组件具有运动能力。驱动系统一般由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两部分组成。(1)驱动装置依据驱动方式的不同,驱动装置可以分为电动、液压、气动三种类型。一般而言,对于高精度机器人多采用电动,如交流伺服驱动;对于重载低速机器人多采用液压驱动;对精度要求不高、又要满足快速的场合则采用气动方式。驱动装置(液压缸、气缸、电动机)可以与操作机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传动装置与操作机相连。1)液压缸结构相对紧凑,能产生足够的力来驱动关节而无须减速系统,且液压系统的位置控制原理相对直观,因此早期工业机器人以及现代大型机器人一般采用液压系统驱动,液压系统主要存在泄漏、摩擦等不足之处。2)气缸具有液压的各种优点,而且由于泄漏出的是气体而不是液体,所以比液压干净。然而,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以及密封造成的高摩擦,使得气压驱动器很难实现精确·4·机器人机构学基础控制。3)电动机是操作臂上最常用的驱动。尽管它们不具有液压或气动那么好的功率-重量比特性,但电动机的可控性好而且接口简单,所以广泛用于中小型操作臂上。现在的工业机器人主要采用交流伺服电动机作为驱动器。(2)传动装置如果驱动器能够产生足够的力和力矩,那么可以把驱动器放在所驱动关节上或者其附近。然而,很多驱动器转速高、转矩低,所以需要安装减速系统。很多时候是把减速系统与传动系统的功能集成在一起。传动装置通常有齿轮传动、链传动、谐波齿轮传动、螺旋传动、带传动等几种类型。3.传感系统机器人的感知能力由传感系统(Seorytem)实现,可用于检测和收集内外环境状况信息,包括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两大类。集成在机器人中的传感器通过通信协议将每个连杆和关节的信息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再决定机器人的运动状况。(1)内部传感器主要用来检测机器人本体的状态,可以为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提供必要的本体状态信息,常见内部传感器有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2)外部传感器用来感知机器人所处的工作环境或工作状况信息,又可分为环境传感器和末端执行器传感器两种类型。前者用于识别物体、检测物体与机器人的距离等信息,后者安装在末端执行器上,检测处理精巧作业的感觉信息。常见的外部传感器有力传感器、触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等。4.控制系统由感知到行为是由控制系统(Cotrolytem)实现的,控制系统能够在机器人自身及其环境因素约束下,根据任务规划技术设定的目标来指挥动作的执行。控制系统负责对指令信息、内外环境信息进行处理,并依据设定的模型和控制程序做出决策,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驱动器驱动执行机构的各个关节按所需的顺序,沿确定的位置或轨迹运动,从而完成特定的作业。由此可见,控制器或控制单元有3个作用:①信息作用,即收集和处理由机器人传感器所提供的信息;②决策作用,即规划机器人机构的几何运动;③通信作用,即组织机器人及其环境之间的信息。从控制系统的构成看,有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之分;从控制方式看有程序控制系统、适应性控制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之分。1.2机器人机械结构机器人四大系统组成中,机械结构是最基础的部分。机械结构的类型、布局、传动方式、驱动方式直接影响机器人的性能。由连杆、关节和其他结构零部件所构成的机器人主体称之为操作臂。当一个操作臂上装有传感器、夹具和控制系统时,该操作臂就变成了一个机器人。1.2.1连杆与运动副机器人机械结构的基本元素为连杆和关节。连杆是机械系统中能够进行独立运动的单元体,机器人中的连杆多为刚性。两个连杆既保持接触又有相对运动的活动连接称之为关节,第1章绪论,5·又称运动副或铰链,运动副决定了两相邻连杆之间的连接关系。若多个连杆通过运动副以串联的形式连接成首尾不封闭的机构,称为串联机构:若多个连杆连接成首尾封闭的机构则称为并联机构。1.连杆连杆机构机械系统中能够进行独立运动的单竖直导轨元体称为构件,机器人中的构件多为刚性连杆,如图1-2所示。机器人连杆是一刚性构件,连杆与水平导轨连杆之间通过运动副(关节)连接可伺服电动机底座产生相对运动。前盘法兰盘2.运动副多的运动副又称关节,它决定了两相邻好个连杆之间的连接关系。刚体在三维空间图1-2机器人连杆示意图有6个运动自由度,运动副通过不同形式对刚体运动进行约束。通常把运动副分为两类:高副和低副。两连杆之间通过面接触相对运动时,接触面的压强低,这样的运动副称为低副;连杆之间通过线接触或点接触相对运动时,接触面的压强高,则称为高副。19世纪末期,Reuleaux发现并描述了6种运动低副:旋转(转动)副、移动副、螺旋副、圆柱副、平面副和球面副,如图1-3所示。其中,旋转副、移动副和螺旋副具有1个自由度;圆柱副具有2个自由度;平面副和球面副具有3个自由度。机器人的关节只选用低副,其中最常用的低副是旋转副和移动副。a)旋转副)移动副c)螺旋副d圆柱副e)平面副f)球面副图1-3六种Reuleaux运动低副(I)旋转副(Revolutejoit,符号R)也称为转动副,是一种使两个连杆仅发生相对转动的连接结构,它约束了连杆的5个自由度,仅具有1个转动自由度,并使得两个连杆在·6·机器人机构学基础同一平面内运动。常用的胡克铰(Uiveraljoit,.符号U)是一种特殊的低副机构,它是由2个轴线正交的旋转副连接而成的,具有2个相对转动的自由度,约束了刚体的其他4个运动,可使得两个连杆在空间内运动。(2)移动副(Primaticjoit,.符号P)移动副也称为平动副,是一种能使两个连杆仅发生相对移动的连接结构,它约束了连杆的5个自由度,仅具有1个移动自由度,并使得两个连杆在同一平面内运动。(3)螺旋副(Helicaljoit,符号H)螺旋副是一种能使两个连杆发生螺旋运动的连接结构,它约束了连杆的5个自由度,仅具有1个自由度,并使得两个连杆在空间某一范围内运动。(4)圆柱副(Cylidricaljoit,.符号C)圆柱副是一种能使两连杆发生同轴转动和移动的连接结构,通常由同轴的旋转副和移动副组合而成,它约束了连杆的4个自由度,具有2个独立的自由度,并使得连杆在空间内运动。(5)平面副(Plaarjoit,符号E)平面副是一种允许两连杆在平面内任意移动和转动的连接结构,可以看成由2个独立的移动副和1个旋转副组成。它约束了连杆的3个自由度,只允许两个连杆在平面内运动。由于缺乏物理结构与之相对应,它在工程中并不常用。(6)球面副(Shericaljoit,符号S)球面副是一种能使两个连杆在三维空间内绕同一点做任意相对转动的运动副,可以看成由轴线汇交于一点的3个旋转副组成。它约束了刚体的三维移动,具有3个自由度。运动副还可以有其他不同的分类方式,如根据运动副在机构运动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主动副[或称积极副(Activejoit)、驱动副(Actuatedjoit)]和被动副(Paivejoit)。根据运动副的结构组成还可分为简单副(Simlejoit)和复杂副(Comlexjoit)。1.2.2操作臂机器人操作臂是由一系列刚性连杆通过运动副(关节)连接组成的一个运动链(Kiematicchai)。操作臂的运动能力由关节保证,最常用的关节为旋转副(R)和移动副(P)。一个带有三个转动关节的三连杆操作臂可称为RRR型操作臂。1.基本概念(1)位形与位形空间操作臂的位形是指操作臂上各点位置,所有位形的集合称为位形空间(Cofiguratioace)。如果已知转动关节的转角或平动关节的移动距离,就可以推断操作臂上任何一点的位置,这是因为我们假定操作臂的各连杆均为刚性,且底座是固定的。所以,通常采用关节变量值的集合来表示机器人的位形。(2)自由度如果一个物体的位形最少可以由个参数来确定,则称这个物体具有个自由度(DegreeofFreedom,DOF)。因此,自由度的数目等于位形空间的维度。对于一个操作臂,它的关节数目决定了自由度的数目。一个处于三维空间的物体具有6个自由度:3个对应位置(Poitioig)的自由度(用于实现对目标点的定位)和3个对应姿态(Orieta-tio)的自由度(用于实现在空间坐标系中对目标点的定向)。所以,一个操作臂通常最少具有6个独立的自由度。如果自由度小于6,操作臂将无法以任意姿态到达工作空间中的每一点。如果系统可用的自由度超过任务中的变量个数,则从运动学角度而言,操作臂是冗余(Redudat)的。但冗余机器人可在实现预定轨迹的前提下,具有最佳的灵活性和避障能···试读结束···...

    2022-10-21

  •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孔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作者】孔主编【页数】291【出版社】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09【ISBN号】978-7-5682-8985-6【参考文献】孔主编.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内容提要:本书以跨国公司的成长轨迹为逻辑起点,首先着重阐述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经营环境;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跨国公司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内部贸易和转移价格、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和跨文化管理等内容;最后,结合中国对外开放实践,探讨了外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及中国跨国公司成长与壮大问题。本书内容系统全面,反映了国际投资理论前沿和发展趋势;侧重研究跨国公司经营管理实践与经典案例,考察我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最新情况。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教材。《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八本章学习重点·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跨国公司的含义及衡量标准·跨国公司的特征·企业跨国经营的阶段分析·跨国公司与国家经济主权的关系八引导案例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连续第三年下降《世界投资报告2019》(中文版)于2019年9月9日在厦门发布。该报告指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流量2018年继续下滑,较2017年下降13%,降至1.3万亿美元。这是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连续第三年下降。第三届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研讨会暨《世界投资报告》(中文版)发布会于2019年9月9日上午在厦门举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组织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出席发布会,并介绍了全球国际投资及投资政策的最新趋势与前景。詹晓宁认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下降,主要是由于2017年年底实施税制改革后,美国跨国公司在2018年前两个季度的累积国外收入大幅度汇回。从《世界投资报告2019》可见,2018年流入发达经济体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减少27%,降至2004年以来最低。其中,美国税改导致美国跨国公司海外资本回流美国,致使2018年欧洲吸引外资总量减半;受英国脱欧影响,外资流入也大幅减少了36%;另外,美国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也缩水9%,为2520亿美元,但美国仍是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与发达经济体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锐减相比,2018年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呈现小幅增长态势,增幅为2%。同时,发展中经济体吸引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占全球总颜的比重升至54%,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外资流入增长4%,成为全球外资流入最多的地区。·1.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吸收外资创历史新高,达1390亿美元,占全球吸收外资总量的10%以上,全球排名仅次于美国。中国外资流入有望继续保持高水平。詹晓宁分析指出,2019年年初,中国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建立了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并宣布了一系列投资便利化以及市场开放的措施,这些都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外资。报告预测,201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有望温和复苏,预计增长10%,约达1.5万亿美元,但仍低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詹晓宁认为,推高预期的主要因素是,2018年发达国家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异常低,可能会有反弹;继2018年下半年美国跨国公司的国外收入减少后,发达国家的资金流入量可能会恢复到之前的水平。(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世界投资报告2019》: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连续三年下降)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2019年全球跨国公司母公司已经猛增到63000家,国外分支机构达到70万家;跨国公司的总产值已经超过世界总产值的三分之一,销售额达到14万亿美元,几乎是世界贸易额的2倍: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及相互贸易占世界贸易的60%以上。2017年跨国公司外国子公司销售额为30.82万亿美元,总资产达103.43万亿美元,增加值为7.32万亿美元,出口额为22.56万亿美元,就业人数达7320.90万人。跨国公司母公司及其子公司对跨国公司母国与东道国的经济增长、资本形成、出口创汇、人员就业都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代跨国公司形成的历史并不久远,但其发展壮大十分迅速,经济影响力也越来越强。第一节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跨国公司(TraatioalCororatio)是资本跨越国界、一体化生产和全球经营战略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和国际分工深化的必然结果。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与对外直接投资(ForeigDirectIvetmet,FDI)密切相关。所谓对外直接投资,也称“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者(包括法人和自然人)以在国外获取长期利润为目标,以拥有国外企业的管理权和控制权为核心的投资活动。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二者相辅相成,跨国公司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载体,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跨国经营的重要形式。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跨国公司的形成阶段跨国公司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l7世纪初英国的特许公司(ChartedComay)。特许公司是由英国王室赋予某些特权的垄断性公司,最著名的是于160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其从成立之初就取得了与当时的中国、印度的贸易、航运、金融特权。后来,由于英国新兴工业资本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各种特权在19世纪初被相继取消,到了1858年该公司也被撤销。英国的特许公司除了东印度公司外,还有皇家非洲贸易公司、哈德逊湾公司、英资汇丰银行等。成立于1602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势力也十分强大,当时它的创业资本达650万盾,实行股份制,该公司在经营上几乎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在东南亚一带拥有大量的种植园。·2·第一章绪论这些特许公司以及后来19世纪和20世纪欧美的大型跨国公司,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国家除了拥有商业特权外,还在当地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享有某些特权,影响了东道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具有明显的殖民主义色彩。正因如此,直到现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国家,其民族主义政府对西方跨国公司仍怀有戒心。这些国家虽然发展资金不足,但对西方跨国公司的进人仍持谨慎态度。现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1865年德国的拜尔化学公司购买了美国纽约州爱尔班尼的苯胺工厂股票,并于不久后把它兼并为自己的工厂。1866年瑞典的阿佛列·诺贝尔公司在德国汉堡开设了一家生产炸药的工厂。1868年美国的首家跨国公司一胜家公司(Siger)在苏格兰开办了第一家境外生产缝纫机的工厂,之后又先后在欧洲其他地方建立了多家分公司。1889年胜家公司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台电动缝纫机,1975年发明了电脑控制的多功能缝纫机,到20世纪70年代基本垄断了欧洲的缝纫机市场。1994年,胜家公司在中国上海建立了缝纫机有限公司。学术界把这三家公司看成跨国公司的先驱。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经济实力大增,大企业不断涌现,超过50%的大公司先后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特别是欧洲建立分支企业,如西方联合电机公司、国际收割机公司、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电灯公司等。帝国化学公司、联合利华公司、杜邦公司、雀巢公司等也先后开始了跨国生产与经营。到1914年,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国外的子公司约有800家,它们遍布世界各地,从事制造、采掘、种植等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世界范围的经济影响逐渐显现。★延仲阅读跨国公司的先驱—拜尔化学公司1863年,德国人弗里德里克·拜尔(Bayer)在德国的伍贝塔尔城建立了生产化学染料的拜尔化学公司,1865年拜尔化学公司投资购买了美国纽约州爱尔班尼的苯胺工厂的股票,并于不久后把它兼并为自己的工厂。从1876年开始,拜尔公司又先后在俄国、法国、比利时、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建立分厂。1881年,公司正式改组成为拜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述国家生产、销售药品和农药。1892年,该公司研制并生产出世界上第一种化学合成杀虫剂。1899年3月6日,拜耳获得阿司匹林的注册商标,商品专利号为36433,阿司匹林开始在位于德国伍贝塔尔的埃尔伯福特工厂生产。该商标后来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知名度最高的药品品牌,被人们称为“世纪之药”,并为拜耳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巨额利润,从而奠定了公司发展的基础。1912年,公司总部迁至勒沃库森。1925年公司同其他几家化学公司合并建立法本化学工业公司,1951年成为独立的法本继承公司,称拜耳颜料公司,1972年取名“拜耳公司”。拜尔化学公司是世界公认的跨国公司的先驱。目前,拜尔公司是世界最为知名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公司的总部位于德国的勒沃库森,在六大洲的200个地点建有750家生产厂;拥有120000名员工及350家分支机构,几乎遍布世界各国。高分子、医药保健、化工及农业是公司的四大支柱产业。公司的产品种类超过10000种,是德国最大的产业集团。(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国拜尔公司”)·3·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缓慢发展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缓慢,跨国公司的发展进程陷入低谷。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13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38年,全世界国际投资仅增加了70亿美元,年均增长仅为0.6%。跨国公司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战争耗时长、范围广,不仅正常的经济发展受到冲击,世界各国纷纷停止了对外投资,跨国公司的发展也处于停滞状态,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增长减缓。二是在两次大战期间,发生了1920一1921年、1929一1933年、1937一1938年三次经济危机,特别是1929一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萧条,经济萎缩,失业增加,导致直接投资不振。三是世界各国大多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限制企业的对外投资,阻碍本国企业的对外贸易和跨国经营。四是国际货币体系混乱,货币制度受到干扰,汇率变动频繁,资本和金融交易风险增加,阻碍了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在此期间,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跨国经营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发展不平衡。老牌经济强国英国的经济实力下降,资本输出绝对量虽然仍居世界第一位,但相对速度减缓,优势明显减弱。美国的经济增长强劲,对外直接投资急剧增加,对外投资额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26.52亿美元剧增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73亿美元,所占世界对外投资额的比重由18.5%提高到27.7%,对外直接投资上升至世界第二位,由债务国变成世界主要的债权国。原来居于世界第二、第三位的法国和德国,对外投资额急剧减少,被挤出资本输出大国行列。二是对外投资领域扩大。科技的迅速发展拓宽了新的生产领域和投资领域,对制造业等新兴工业的投资比重有较大提高,传统的初级产业投资相对减少。在这方面,美国的变化最为明显,美国1914年的对外直接投资以矿业居于首位,1940年即以制造业居于首位,美国制造业大公司在海外的分支机构也由1913年的116家增至1939年的715家。三是对外投资的地区更加广泛。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法、德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向其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两次大战期间虽然对外投资有一半仍投向殖民地和经济落后国家,但随着直接投资于制造业的比重的增加,英、美、法、德等国对经济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的直接投资比重明显提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开始经济和生产重建,加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世界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资本国际化也进一步从流通领域深入生产领域,对外直接投资急剧增长。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一)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跨国公司的大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是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5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额约为200亿美元,1960年增加到670亿美元,1978年达3693亿美元,1980年增至5357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量在20世纪·4…第一章绪论60年代的10年间增长了2.4倍,70年代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大了3.3倍,1945一1980年增长了近27倍。在这段时间内,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同期的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和全球贸易增长速度。在1960一1973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5.1%,而同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全球贸易增长率分别为5.5%和8%;在1974一198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率更是高达18.9%,而同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全球贸易增长率仅分别为3.6%和4.0%。1983一199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速度是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4倍,是全球国际贸易增速的3倍。1990年对外投资流量达到创记录的2403亿美元。2.世界范围内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发生了显著变化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虽然绝对量仍有所增加,但所占比重明显下降,主要集中在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相近,投资环境较好,投资空间巨大,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大增,发达国家既是国外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又是国外直接投资的东道国。根据联合国秘书处的相关资料,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末期,有78%的跨国直接投资流向了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中期,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7%。跨国公司的地区分布更加广泛,到20世纪70年代末,跨国公司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的跨国公司无论是从数量、规模上还是从对世界经济影响上看都具有世界霸主地位。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跨国公司在国际上的地位相对下降,而日本、西欧各国跨国公司的国际影响力相应增强,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新加坡等新兴经济体的跨国公司也登上国际经济舞台。3.跨国公司数量增加且规模扩大据统计,1949年全球跨国公司母公司仅有512家,1956年即增至1724家,1963年达到4068家,1968年增至7276家,1973年再增至9481家,1978年全世界跨国公司母公司总数已突破万家,达到10727家,在国外设立的分支机构多达82266家。在这同一历史时期,跨国公司海外的子公司数量也增长迅速。1946一1950年,美国每个跨国公司平均每年在海外新建子公司0.4家,1951一1960年平均每年为0.8家,1961一1970年平均每年为1.5家,1971一1978年平均每年为1.2家。美国180家知名跨国公司从1961年至1975年平均每年在海外新建子公司多达2265家,平均每家跨国公司每年新建海外子公司12.6家。而像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埃克森石油、可口可乐、杜邦等超大型跨国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末都拥有超过百家的海外子公司。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数量增长更快。1983年世界跨国公司总数为1.1万家,拥有国外子公司11.2万家;到了1993年已有3.7万家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近20万家子公司。另外,随着资本的相对集中、垄断程度的提高和跨国经营的扩展,跨国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跨国公司母公司及分支机构的数量越来越多。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统计资料,·5.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1971年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制造业(含石油业)跨国公司有211家,仅仅过了5年就翻了一番,年销售额过1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已达422家。随着跨国公司规模的扩张,在一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寡头垄断程度加剧。如在农机工业中,11家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占世界销售总额的80%;在10家规模最大的计算机跨国公司的总销售额中,仅BM一家就占了将近一半。从1982年至1992年,排名前200位的大型跨国公司的销售额从3万亿美元增至5.9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比重也从24.2%提升至26.8%。4.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重点为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早期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矿产开发、石油开采等初级产业及铁路工程等基础设施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跨国公司对外投资逐渐向制造业拓展。特别是电子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成为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商品贸易、金融保险、运输、餐饮、咨询等服务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跨国经营完全超过或接近制造业的跨国经营。据统计,1980年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中,采掘、石油业占比为22%,制造业占比为41.7%,金融、保险服务业占比仅为12.7%;而到1988年,以上三大领域的比例分别变为19.8%、40.9%、39%。再比如,1988年日本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中,64.9%投向了金融、保险、服务和不动产行业:1990年年底,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等国的跨国公司总资产中,有40%~55%属于服务业。5.跨国公司的跨国进入方式多元化跨国公司的跨国进入方式一般是以新建投资为主,包括在国外建立独资企业、合资企业与合作企业。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发生了又一次跨国并购浪潮,跨国公司绿地投资比例下降,收购和兼并成为跨国公司进入海外市场的重要形式。其原因是跨国并购可以直接取得海外市场和生产基地,迅速形成生产能力,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跨国并购既可以直接占有原有企业的市场份额和营销网络,又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既是获取国外企业先进技术和人才的捷径,又是学习、借鉴外国企业管理经营的有效手段。国际投资银行在跨国公司跨国并购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杠杆收购”(LeveragedBuy-out,LBO)策略大量运用,小企业并购大公司的现象屡见不鲜,跨国并购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方式灵活,跨国并购遍及发达国家。据统计,1989年全球企业并购总数为7700起,并购价值总额为3550亿美元:其中跨国并购就达2764起,价值总额达1310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36%和37%。(二)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发展的新特点20世纪9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了技术创新的新阶段,也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进入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历史时期,跨国公司的发展也呈现出如下特点。1.跨国公司总体实力大增20世纪9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又开始了新的扩张浪潮,跨国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数量大幅度增加。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球范围内跨国公司母公司数为3.7万家,所属国外分支机构24万家;90年代末全球跨国公司母公司数量达到6.3459万家,所属子公司数量为68.952万家。1990年国际直接投资总额为2030亿美元,1999年达到10800亿美元,是·6···试读结束···...

    2022-10-19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官网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怎么样

  • 《音乐艺术欣赏与音乐教育研究》苏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音乐艺术欣赏与音乐教育研究》【作者】苏著【页数】169【出版社】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12【ISBN号】978-7-5639-6702-5【价格】45.00【分类】音乐欣赏-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参考文献】苏著.音乐艺术欣赏与音乐教育研究.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音乐艺术欣赏与音乐教育研究》内容提要:本书对音乐艺术欣赏和音乐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书首先对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然后对音乐教学的发展、策略,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和音乐教育进行了仔细分析;继而从理论基础及教学实例等方面对艺术欣赏和音乐艺术欣赏进行了研究;最后,对音乐教学和艺术欣赏的结合进行研究。《音乐艺术欣赏与音乐教育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音乐的起源和基本概念一、音乐的起源(一)音乐的产生大多数音乐史家认为:如果说音乐有个起源,那便是敲击。一直到今天」世界上一些原始部落的音乐,差不多全是由节奏构成的,它们通过各种节奏来体现错综复杂的感情和形态。我国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了“鼓乐”。从出土的乐器来看,越是年代久远的古墓出土的乐器,打击乐所占的比例越大。这就进一步证明:以节奏为主的音乐是现代音乐的鼻祖。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骨干,是音乐最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可以脱离其他音乐要素单独表达各种错综复杂的感情和形象。游牧民族在自己的舞蹈中往往再现各种动物的动作,目的在于再度体验一种快乐的冲动。而这种快乐是曾经由于狩猎时使用力气而体验过的。模仿动物的动作,是狩猎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当狩猎者有了想把由于狩猎时使用力气所引起的快乐再度体验一番的冲动,他就会再度模仿动物的动作,创造自己独特的狩猎舞。舞蹈本身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劳动者的动作的单纯的再现。德国经济学家毕歇尔·卡尔,在他的著作《劳动与节奏》中说:“原始民族的许多舞蹈无非是一定生产动作的有意识的模仿,所以,在这种模仿的表演下,劳动必然一定是先于舞蹈的。”在原始部落里,每种劳动都有自己的歌,歌的拍子总是十分精确地适应于这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动作的节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过程中有节奏的活动的意义减弱了。在所有这些场合下,歌的节奏总是严格地由生产过程的节奏所决定。生产过程对歌的内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上,劳动、音乐和诗歌是极其紧密地互相联系着的,然而这三位一体的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劳动,其余的组成部分只处于从属的地位。音乐艺术欣赏与音乐教育研究(二)古代阿拉伯、欧洲以及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1.古代阿拉伯音乐的发展历程古代阿拉伯人曾为音乐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过重要贡献,他们最早的歌曲是胡达,这是一种纯朴而单调的原始歌曲。这种歌曲的“乐律”,采用的是当时流行的阿拉伯诗歌的韵律。当时很多阿拉伯诗歌的韵律与骆驼在沙漠中行走的步伐节奏合拍,因此游牧人唱起这些诗歌来非常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游牧歌曲传遍了阿拉伯半岛各个地区。古代阿拉伯音乐常常被用在宗教仪式上,人们歌咏赞美神的诗篇,用以表达内心的祝愿。在早期,妇女在阿拉伯音乐的传播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凡是有阿拉伯人居住的地方一无论是阿拉伯半岛,还是叙利亚、伊拉克、波斯等地区,都有歌女在活动。古代阿拉伯人喜爱音乐,也喜爱舞蹈,他们常使用台卜来(定音鼓)、杜弗(方形的铃鼓)和卡迪卜(作响板用的小棒)等打击乐器为舞蹈伴奏。音乐艺术不断提高和发展,越来越被社会各阶层所喜爱。公元7501258年,阿拉伯音乐活动的中心从大马士革转到了巴格达,其他艺术和文学在这个时代也各呈异彩,特别是在公元786一809年文学艺术的灿烂辉煌,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很多不仅在阿拉伯国家,而且在全世界享有盛名的多才多艺的杰出人物。比如卡乃迪,他是阿拉伯历史上第一个写出高水平的音乐论文的人,他不仅是音乐家,还是哲学家、医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乃斯尔·法拉比也是这个时期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写了多种音乐理论著作,西方很多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都认为,法拉比的著作《音乐百科全书》是在后来的欧洲音乐复兴运动中做出巨大贡献的音乐资料之一。阿拉伯音乐在歌曲创作、演唱方面,在音乐知识、理论和研究方面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9世纪中叶,巴格达仍然是生机勃勃的音乐之城,歌曲是当时的主要内容。公元9世纪至13世纪,阿拉伯人撰写的音乐理论著作和其他艺术理论著作有200多种。其中,卡乃迪著的《谈乐曲创作》、法拉比著的《音乐百科全书》(被誉为阿拉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著作)、来伊斯·本·西纳著的《痊愈》一书的一部分(是从理论上剖析阿拉伯音乐的重要章节)、苏菲丁著的《歌曲集》这四部音乐著作最为重要,对西方音乐的发展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在音乐领域,阿拉伯人自从公元8世纪起,就写出了大量超出于古希腊的音乐理论和音乐研究的著作。法拉比的音乐理论著作被译成拉丁文,成为欧洲音乐理论家和音乐研究家们的珍贵参考资料。英国大理论家罗杰·培根2第一章绪论承认,它从法拉比的音乐理论中吸取了很多营养,阿拉伯音乐理论也为欧洲的声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当阿拉伯人在公元13世纪于萨拉曼卡建立第一所音乐学院的时候,西方人还不知道建立专业音乐院校的方法。欧洲人根据阿拉伯乐器派生出大量的新型乐器,如欧洲的列比克就是从阿拉伯的来巴卜派生的。阿拉伯的吟游歌唱家每次到欧洲旅行,都要演出欧洲人喜闻乐听的阿拉伯传统歌曲,从而在欧洲的土地上播下了阿拉伯民族音乐的种子。公元13世纪的欧洲歌曲有明显的东方风味,许多乐曲的旋律来自阿拉伯音乐。但从13世纪至17世纪,阿拉伯国家的音乐活动其中包括音乐学家对音乐理论的研究、对未来新音乐的探讨、对乐器的改革等,都渐趋衰落。2.欧洲音乐的起源及发展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当欧洲大部分地区处于原始状态时,它已具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公元前12至8世纪,是古希腊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当时进行各种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时,都离不开唱歌和跳舞。不同职业的人在不同的场合演唱着纺织歌、磨粉歌、牧歌、采葡萄歌、丰收歌挽歌、饮酒歌、凯旋歌等形形色色的歌曲。古代希腊富有特色的音调,汲取了所传承下来的圣咏遗产,以及欧洲其他民族的音乐旋律,集各家之长,因而旋律优美而富于变化,是单声音乐中最完美的集大成之作。从11世纪起,商业发展,城市兴起,逐渐出现新的文化中心,艺术也从宗教寺院及封建城堡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进入城镇集市,遂产生流浪艺人。流浪艺人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杂技、演戏无所不能。12世纪,法国最早出现了吟唱诗人。他们以各城堡及宫廷为中心,以简单乐器为伴奏,除吟唱骑士业绩外,还歌唱爱情及自然景色。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文学的发展进入浪漫主义阶段。作家们要求艺术作品应像民间文学那样自然、朴实,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因而产生了一批文学中优秀的诗篇。这些诗与音乐相结合,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一艺术歌曲。它的主要特点是把诗词与音乐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体,比民歌和一般歌曲的艺术水平更高,艺术技巧和难度更大。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大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在艺术歌曲这个领域里写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作品。海顿用朴素的民歌手法谱写的《上帝保佑吾皇弗朗茨》被推选为奥地利国歌;莫扎特写了30多首歌曲,《渴望春天》《致克罗埃》都是短小的珍品;贝多芬的歌曲更深刻,更宽阔地表现了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随着艺术歌曲创作的不断发展,19世纪在奥地利和德国兴起了以舒伯特、3音乐艺术欣赏与音乐教育研究舒曼、勃拉姆斯以及沃尔夫、马勒、理查、施特劳斯等作曲家为代表的艺术歌曲高潮。特别是舒伯特在此领域里开辟了新的天地,他在歌曲创作中,把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传统、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诗歌和奥地利民间音乐素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3.中国音乐的起源及发展就我国而言,在四千多年前,远古时期的歌唱就和诗、乐、舞一起产生和发展了。春秋时期,经孔子编订的《诗经》有305篇,其中300篇是流传于民间的可歌唱的歌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我国歌曲艺术经历了诗经、楚辞、乐府、律诗、词曲等不同体制的发展和演变阶段。唐代以前的歌曲,由于记谱法不够发达,如今已难知其本来面目。唐宋以后,记谱法逐渐完备,才开始有歌谱保留和流传下来。目前知道的唐代歌曲有赵彦肃所撰的《风雅十二诗谱》和流传到宋代的《霓裳中序第一》等。宋代姜白石创作的词体歌曲14首,是最早由作曲家自己写定的乐谱,是中国音乐史上极其珍贵的资料,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最稀有的财富。元明以来的歌曲则大多保留在戏曲曲艺中,或者通过琴谱、工尺谱等直接记录保存下来。中国现代的歌曲创作,发端于1898年“维新变法”时期。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中国音乐也随之揭开了新的一页,开始出现了自己创作的艺术歌曲,赵元任采用的歌词都是反映五四精神的,其音乐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借鉴了欧洲艺术歌曲创作手法,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同时,肖友梅、黎锦晖等人创作的学校歌曲和儿童表演歌曲长期流行于中国许多城镇,成为令人注目的社会现象。抗日救亡歌咏活动在全国的展开,把歌曲创作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产生了更多的优秀歌曲作品和新的歌曲演唱形式,这些都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音乐的基本概念(一)音关系中的基础音程及感情特质1.音阶音是一种客观物质的运动现象,各种高低不同的音,决定音是一种客观物质的运动现象,各种高低不同的音,决定于一定时间内物体振动次数的多少,它们相互间的关系是固定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各种音阶都有一定的客观性。任何一种音阶都是在人们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被认识而固定下来的,作为音乐的材料一音阶的各音之间的关系是由一定数量的频率4第一章绪论决定的,不会因为社会制度的改变或人们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生变化。2.音程音乐效果的获得,依靠不同的音的结合与连接。纯音程有一种纯粹的、明澈的、开朗的、温和的性质。大音程强健有力;小音程有相当的压抑、忧郁的性质,而适于用在阴沉忧伤的乐句上;增音程有扩张、紧张的性质,给人以紧迫急促之感;减音程有最显著的悲哀忧郁的性质,因此常给音乐的画面染上戏剧的或几乎悲剧的色彩。为什么同是由几个乐音构成的乐曲,而听起来会有明显的中西方差异呢?这主要是中国音乐与西洋音乐的旋法的不同而形成的。(二)和孩的构成与连接近代欧洲的音乐根据“和弦”而构成。和弦便是互相协和的一群音。换言之,是三个、四个或五个音同时的结合,各音间所构成的音程要全部(至少大部分)是协和的。所以和弦是比音程规模较大的一种音结合。如果两个音不是同时发出,而是先后出现在一行旋律中,那么其间的音程便称为“旋律的音程”,如果两个声同时发出,其间的音程便称为“和声的音程”。一个真正的和弦,至少必须包含着三个音,是由互隔三度音程的三个、四个或五个音结合而成。但应注意的是,作曲时应根据音乐发展需要的具体情况处理。如果作曲时都要权衡和弦的种种差别,运用和弦时都要精密地符合于这种种差别,其结果就会产生毫无灵气的音符排列或堆砌。和声学的普遍应用于18世纪和19世纪中,在这期间,所用的和声素材以及这些素材的应用方式几乎是固定不变的。音乐大都是建立在四部写作的和声基础上的。这就是说:从纵的方面来说,每个和弦是由四个音组成的;从横的方面来说,共有四个不同的旋律。在一般的音乐中,纵的部分(指和弦)】总要受到横的部分(指旋律)的约束。纵的部分完全不受约束的音乐,就是纯粹谐和的音乐,这种音乐是很少的。如果不符合作曲规则就能够造成更悦耳的音乐,那么就应毫不犹豫地将规则打破。一般而言,一首好听的旋律中所用的大部分是级进,而只有在适宜的情形下才用一些跳进来加以变化。用太多地跳越会造成不圆润的效果,而不能得到平滑流畅的美质。音乐和戏曲不同。戏曲主要通过人物的歌唱、动作、道白和具体情节来刻画人物的心境和际遇。而如果音乐的主题格式化、脸谱化了,它就会削弱5音乐艺术欣赏与音乐教育研究事物的多样性、具象性。共性多、个性少,就会使得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得类型化、单一化了。音乐的发展手法虽然很多,但是因为它的要素有限,它主要是依靠音调、节奏、和声、音色、速度等的变化来描述事物,由于它比较抽象,经常需要将主题重重复复地发展、申述来说明一种意念,塑造一个形象,它是最需要形式一而且是比较严格的形式(曲式),才能使听众沿着一定的线索来领会内容。音乐创作,贵在独创。聂耳写过的每首乐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个性,洗星海的独创性也很强,他的《黄河大合唱》中,就没有一首曲调是相近的。(三)曲调的构成与发展旋律又叫曲调,是音高和节奏相结合所形成的音乐线条,是对于塑造音乐形象起着极为重要作用的音乐基本要素,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也是音乐内容、风格、体裁的主要体现者。节奏是旋律的骨干,是音的长短和轻重关系的有机结合,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旋律的进行,在整个乐句或乐段中要保持着各音间一定的关系;在结构上要有明白的分段;在进行方向与节奏上要有平衡和对比:又要有结构上的特征,以便使曲调得以清楚地反映曲调的发展起于“反复”,确切地说,反复给曲调发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础当然,照原不变的反复,对曲调构造不起什么作用,但反复只要有细微的变化,便对曲调发展有所影响,从而推动曲调的发展。反复加入精巧的变化,就使简单的方式一跃而成为曲调发展上有力的促进者。一个曲调先用简单的形式出现,然后加以雕琢而再现。变化反复的方法很多,这种变化包括音程方面、节奏方面、声部位置方面(如由高音移为低音)与调方面(如由大调变为同主音小调)。变化反复是曲调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能从简单的原曲调(或主题)引出隐蓄未宣的美点,将音乐发挥得淋漓尽致。曲调亦可能在变化反复后,再根据最后的音形或片段加以引申,这叫作“扩充”。曲调的发展中还有一种方式,称为“模进”,与反复相类似,是根据原曲调将各音移高或移低而再现。与反复一样,模进可以照原不变,也可用种种变形由片段作模进,构成了乐句:由音形作模进与反复,构成了另一乐句。也就是说,模进与反复模进可以作为音形或片段的发展,用来构成乐句。6···试读结束···...

    2022-10-12

  • 《外贸会计》彭立明主编;何博,刘晓晖,郭佳等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外贸会计》【作者】彭立明主编;何博,刘晓晖,郭佳等副主编【页数】176【出版社】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03【ISBN号】978-7-5668-1355-8【价格】25.00【分类】对外贸易-会计-中等专业学校-教材【参考文献】彭立明主编;何博,刘晓晖,郭佳等副主编.外贸会计.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外贸会计》内容提要:本教材紧紧围绕我国财务会计改革的现状,精选和提炼外贸企业经济活动的常规业务,并注重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在主要经济业务中穿插相应的原始凭证,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以简单明了的案例分析说明问题,从而强化外贸会计的实践性。《外贸会计》内容试读模块一外贸会计概要【知识目标】1.了解外贸企业经营业务范围和经营特点;2.掌握外贸会计的概念、特点、科目设置、外汇收支核算特点;3.掌握不同价格术语的含义。【技能目标】1.能把握外贸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方法及特点;2.能正确核算外汇收支并做相应的账务处理;3.能正确区分不同价格条件下买卖双方的责任、义务。项目一外贸会计概述【情景导入】不同行业在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仍需按各自所处行业的特点及惯例进行具体化操作。外贸企业所从事的商品流通活动,与一般企业有很大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外贸会计也就形成了一些自身的特点。比如,无论进口还是出口,均涉及外币债权债务关系,外贸企业有关外汇的账簿应按复币设计并登记;由于外汇汇率经常波动,因而外贸企业需要计算及核算汇兑损益;在外贸交易中,会设计一些贸易术语,如FOB、CFR、CIF等。一、外贸企业及其经营业务对外贸易由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组成,对外贸易企业是专门组织进出口商品流通的企业,简称外贸企业。外贸企业可以分为生产型外贸企业与流通型外贸企业。本书主要介绍流通型外贸企业。流通型外贸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包括:(1)出口业务,指国内收购商品销售到国外以换取外汇,因此,出口是“外汇之源”;(2)进口业务,指用外汇从国外购进商品以供应国内需求,因此,进口是“外汇之流”;(3)内销业务,即国内购进、国内销售,不涉及外汇。外贸会计外贸企业的经营活动会涉及三个“两”,两个“中”。三个“两”是指:两个市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两种价格(国际市场价格和国内市场价格)、两种货币(外币和本币);两个“中”是指:在出口业务中,卖中有卖(一卖商品,二卖外汇);在进口业务中,买中有买(一买商品,二买外汇)。二、外贸会计的含义及对象外贸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对外贸企业生产经营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综合的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经济信息,提高经济效益。外贸会计对象,是指外贸企业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外贸企业的资金运动及其所反映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活动。三、外贸会计核算特点(1)无论进口还是出口,均涉及外币债权债务关系,由于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因而外贸企业有关外汇的账簿应按复币设计并登记。(2)由于外币与人民币的比价经常波动,因而外贸会计需要计算及核算汇兑损益。(3)在不同的价格条件(FOB、CF、CFR等)下,统一确认出口商品销售收入及进口商品采购成本。(4)外贸会计需要核算出口退税。四、外贸会计科目设置外贸企业的会计科目,按照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可划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科目。但属于外贸会计专用的会计科目并不多,具体如下表所示。外贸会计专用会计科目表编号名称编号名称一、资产类三、损益类1123应收外汇账款6001自营出口销售收入1125预付外汇账款6002自营进口销售收人1220应收出口退税6003自营其他销售收入1321受托代销商品6061汇兑损益二、负债类6401自营出口销售成本2203应付外汇账款6402自营进口销售成本2205预收外汇账款6403自营其他销售成本2314受托代销商品款2模块一外贸会计概要五、外汇收支核算特点我国对外汇实行国家集中管理、统一经营方针。即由国家外管局实施宏观调控,由国家授权的外汇专业银行(如中国银行)统一办理国际结算、外汇信贷和外汇出纳。1.汇兑损益举例(1)A公司9月2日出口甲商品一批,发票金额为60000美元,当天汇率为6.28元。(2)9月7日,银行收妥A公司9月2日出口甲商品的款项,送来现汇收账通知,当天汇率为6.27元。会计分录如下:(1)借:应收外汇账款(US$60000×6.28)》376800贷:自营出口销售收入376800(2)借:银行存款一外币存款(US$60000×6.27)376200汇兑损益600贷:应收外汇账款(US$60000×6.28)3768002.出口退税举例广东食品进出口公司出口白酒一批。白酒购进时的进价为1200000元,增值税率17%,已付增值税额204000元。现向海关申报出口退税(白酒增值税退税率13%,白酒消费税退税率20%)。应退增值税税额=1200000×13%=156000(元)借:应收出口退税156000自营出口销售成本48000贷: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04000应退消费税税额=1200000×20%=240000(元)借:应收出口退税240000贷:自营出口销售成本240000项目二正确区分不同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的责任、义务【情景导入】国际贸易术语,又称贸易术语、价格术语、价格条件,是一种将商业惯例反映在货物销售合同中的价格术语,其描述了涉及货物从卖方到买方交付过程中的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主要责任、费用和风险。贸易术语对买卖双方应承担的义务,作了完整而确切的解释,避免了由于对合同条款的理解不一致,在履约中可能产生的某些争议,简化了交易磋商的手续,缩短了交易时间。根据国际商会最新修订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贸易术语由原来的13个减至11个,分为两个大类。外贸会计一、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1.CIPCarriageadIuracePaidto)CP即“运费和保险费付至目的地”,是指卖方支付将货物运至目的地的运费,并对货物在运输途中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办理保险,并支付保险费。在卖方向指定的承运人交货后,一切风险和额外费用由买方承担。小贴士:“承运人”指任何人在运输合同中,承诺通过铁路、公路、空运、海运、内河运输或上述运输的联合方式履行运输或由他人履行运输。如果还使用接运的承运人将货物运至约定目的地,则风险自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时转移。2.CPT(CarriagePaidto)CPT即“运费付至目的地”,是指卖方向其指定的承运人交货,但卖方还必须支付将货物运至目的地的运费。亦即买方承担交货之后一切风险和其他费用。CPT术语要求卖方办理出口清关手续。3.DAPDeliveredatPlace)DAP即“目的地交货”,是指卖方承担将货物运送到指定目的地并交付给买方(不用卸货)之前的所有风险和费用。亦即卖方把货物运送到买方指定的目的地后,将货物(不用卸货)交由买方处理,即完成交货。买方承担卖方将还没卸载的货物交付给买方之后的所有风险和费用。4.DAT(DeliveredatTermial)DAT即“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交货”,是指卖方承担将货物交至指定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之前的所有风险和费用。亦即卖方在指定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卸货后将货物交给买方即完成交货。5.DDP(DeliveredDutyPaid)DDP即“完税后交货”,是指卖方承担将货物交付给买方前的一切风险和费用,包括负责办理进口报关手续并交付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在目的地应交纳的任何“税费”(包括办理海关手续的责任和风险,以及交纳手续费、关税、税款和其他费用),卖方将货物运至指定地点,将在交货运输工具上尚未卸下的货物交与买方,完成交货。DDP是卖方责任最大的贸易术语。6.EXW(ExWork)EXW即“工厂交货”,是指不负责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任何运输工具,也不办理出口清关手续。亦即卖方在其所在地或其他指定的地点(如工场、工厂或仓库)将货物交给买方处置时,即完成交货。该术语是卖方承担责任最小的术语。买方必须承担在卖方所在地受领货物后的全部费用和风险。7.FCA(FreeCarrier)FCA即“货交承运人”,是指卖方负担货物交由承运人监管前的一切费用或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亦即只要将货物在指定的地点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并办理了出口清关手续,即完成交货。模块一外贸会计概要二、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的贸易术语1.CFRCotadFreight)CFR即“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是指在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卖方必须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港所需的运费和费用。但交货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由于各种事件造成的任何额外费用,即由卖方转移到买方。CFR术语要求卖方办理出口清关手续。2.CIFCotIuraceadFreight)C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是指在装运港当货物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卖方必须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港所需的运费和费用,但交货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及由于各种事件造成的任何额外费用即由卖方转移到买方。但是,在CF条件下,卖方还必须办理买方货物在运输途中灭失或损坏风险的海运保险。CF术语要求卖方办理货物出口清关手续。3.FAS(FreeAlogideShi)FAS即“船边交货(…指定装运港)”,是指卖方在指定的装运港将货物交到船边,即完成交货。买方必须承担自那时起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FAS术语要求卖方办理出口清关手续。4.FOB(FreeoBoard)FOB即“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是指当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这意味着买方必须从该点起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FOB术语要求卖方办理货物出口清关手续。【模块小结】外贸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对外贸企业生产经营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综合的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其对象是指外贸企业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外贸企业的资金运动及其所反映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活动。外贸会计核算具有鲜明的特点,如:无论进口还是出口,均涉及外币债权债务关系,由于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因而外贸企业有关外汇的账簿应按复币设计并登记:由于外币与人民币的比价经常波动,因而外贸会计需要计算及核算汇兑损益;需要核算出口退税等。在外贸交易中,常用的贸易术语主要有:FOB,即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CFR,即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C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不同贸易术语的运用会直接影响到外贸企业的会计核算。【思考与练习】1.外贸企业经营业务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外贸会计?外贸会计核算有哪些特点?3.外贸会计专用的会计科目有哪些?4.国际贸易中常用的贸易术语有哪些?其含义是什么?5模块二外汇业务与国际结算【知识目标】1.了解外汇、汇率、汇兑损益的概念;2.掌握外汇收支的核算及管理方法;3.掌握汇兑损益的相关内容及要求;4.掌握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及核算。【技能目标】1.能正确核算外贸企业外汇收支的业务内容;2.能正确计算外汇业务中的汇兑损益并作相应的账务处理;3.能熟悉不同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特点并作相应的账务处理。项目一外汇及外汇管理【情景导入】外汇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发展,调剂国家之间资金余缺,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偿国际债务的主要支付手段。但由于国家之间汇率的不断波动,使用外币进行交易存在一定的风险,会产生汇兑损益。一、外汇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它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外币是外国货币的简称,它是指本国货币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外币仅仅是外汇的组成部分。1.外汇包括的内容外汇包括以下四项内容:(1)外国货币,它包括纸币和铸币;(2)外币支付凭证,它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和邮政储蓄凭证;(3)外币有价证券,它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息票等;(4)其他外汇资产。6···试读结束···...

    2022-10-08

  • 《实用影像学鉴别与诊断》周兆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实用影像学鉴别与诊断》【作者】周兆主编【页数】170【出版社】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09【ISBN号】978-7-5649-3955-7【分类】影像诊断【参考文献】周兆主编.实用影像学鉴别与诊断.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实用影像学鉴别与诊断》内容提要:本书以临床实用为目的,以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为重点,系统阐述了超声诊断基础和内容以及常见疾病的超声影像学诊断;内容新颖、图文并茂,对比鲜明,简洁扼要,易于掌握,查阅方便,可供教学及临床工作参考。《实用影像学鉴别与诊断》内容试读第一章CT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递展第一节CT体层成像的概念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简称CT(comutedtomograhy),1969年由英国科学家Houfield等发明,它通过对扇形X线束照射体组织器官后剩余X线的检测,经计算机处理可获得人体体层重组图像。虽然CT仍以密度变化和脏器形态变化为诊断根据,但密度分辨率已远超过X线平片,CT机可分辨人体组织1/2000的密度差别,可将骨骼、软组织、血液、液化坏死组织、水、脂肪及气体明确分开,病变的形态学显示亦因体层摄影而更加全面、准确。CT通过造影增强扫描可推断病变性质及血供情况。CT检查安全、迅速、简便且无痛苦,大大提高了对各种疾病的早期检测能力和诊断准确性,对肿瘤、炎症、外伤、先天畸形及其他许多病变均有良好的诊断效果。CT还具有无影像重叠、密度分辨率高、解剖关系清楚等优点,从而使X线诊断进人了计算机分层影像诊断的快速发展的新阶段。Houfield因此获得了1979年诺贝尔医学奖。当前,CT已经实现了亚秒快速容积扫描和三维立体重组显示。如本书所述,数字化的X线图像在计算机内是以数学矩阵的形式进行处理的,CT图像也是数字化图像,是由一定大小的数学矩阵代表的像素组合而成。CT规定每个像素数字的大小即为该像素所代表的组织的CT值大小,它反映组织密度的高低,用Houfield单位(HU)表示,规定水的CT值为O,牙釉质及骨皮质的CT值为1000(CT值上限),空气的CT值为-1000,这样就构成了2000个CT值的变化范围,也代表了CT机卓越的密度分辨能力,它大大超过了普通X线摄影。值得注意的是,图像的像素一般最多为512×512;而被扫描组织的范围大小不等,因此扫描视野越大,每个像素所代表的组织就越大,其空间分辨能力就下降,一般CT的空间分辨率较普通X线平片低。第二节CT体层扫描成像的原理那么CT图像中每个像素大小是如何获得的呢?它是用高度准直的X线窄束围绕身体某一部位(某一层面)做一次连续的曝光和扫描,其对侧高度灵敏的检测器将记录X线通过人体后衰减的剩余X线量,大量的X线光子成为光电倍增信号而转化成数字模拟信号被输入到计算机进行复杂的运算处理,即可以获得该体层层面上的各像素点的X线衰减数值,这些数值就是CT值,构成数字矩阵,再由显示器将不同的数据用不同的灰度等级显示出来,就形成了人体体层解剖图像,见图1-1。如图1-2所示,将一个正方形分为四个分隔区,分别为A、B、C、D,4个方格代表的组织的CT值数字如何求得?根据X线从一侧方向上对正方形ABCD进行照射,可以获得X线通过该物体后的剩余数值,假设射线从某一个方向(从左到右)投照,在对侧可以测量得到相同的剩余X线,即X线穿过AB和穿过CD有相同量的X线被吸收即A+B=C+D=7。但是,这并不能说明A、B、C、D各自的4。1实用影像学鉴别与诊断个数值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可以知道该物体对X线的吸收值。如果该物体内部由不同成分组成或者探测器的分辨率大于该物体,就可以使物体不同部分吸收系数的不同显示于探测器上;相同一排的2个或多个单元的数值仍然可能不同,单从一个方向上的X线照射是不能分别测得X线穿过相同一排的2个或多个单元的具体吸收系数(CT值)的。图1-1CT的成像原理A.CT中的X线束是扇形的:B.由X线管发出的扇形X线束围绕人体旋转进行连续X线曝光。X线照射体以后,剩余的X线将投射到对侧弧形的接收检测器进行光子接收、能量转换和电信号输出,通过计算机的运算就可以获得人体组织的吸收系数换一种方式,如果在不同方向上分别、多次地投照这个物体后,X线穿过的单元各不相同,还可以得出不同的数值,即至少可以再得出3个算术等式(如测量得出A+C=6,B+D=8,A+D=5),加上原来的2个等式,将形成5个或以上的数学方程式,所列出来的等式如图1-2所示,将这5个方程式进行数学解方程运算,就可以得到4个方格单元A、B、C、D各自的数值分别为2、5、4、3。这个过程实际是通过数学方式求到了X线所穿过的平面中不同空间部位的组织的X线吸收数值,也就是密度值或CT值。通过这样的方法,X线围绕A、B、C、D旋转照射,借助计算机的数学运算,结果可以得到A、B、C、D分别的数值,这是很伟大的数学发现。X线X线X线A+B=7C+D=7A+C=6线B+D=8A+D=5A+B=C+D=7A=2A+C=6B=5C=4B+D=8A+D=5A-B=-3D=3图1-2整体与分次投射示意整体中的小块组织,一次投射只能获得整体重叠的数值,在多次X线投射之后,就可以获得投射路径上各小块组织的各自数值。·2.第一章CT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枝术进展基于以上原理,科学家进一步研究推断,可以将X线管围绕人体进行旋转投射,从而得到人体内部不同空间位置上的组织的密度值。当然人体组织需要被模拟分隔成为64×64个或者更多的(如256×256个)组织小块,要被不同方向上的射线重复投照很多次,最终才能测算出每个小块组织(体素)的密度值。这里,设备中需要长时间产生X线的大热容量X线管和高灵敏度的探测器,还要借助强大的计算机来处理数据,这些都是在现代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之后才实现的。再进一步,根据这些数值形成的亮暗差别转换成灰阶图像,就可以形成CT图像。示意图中的方格单元只有4个,如果增加到40个、400个,则测算的计算量将非常大。但是,在这个原理基础上通过运算,的确可以做到薄层X线照射人体某个断面之后将获得人体截断面内部的解剖信息并细致地显示出来。Houfield当年设计的第一代CT机就是在一个方向上并行投射多次,然后旋转一定角度再重复前面多次投照的过程,这样反复进行才最终重组出图像的。一台CT机其实是由高度精密的多个独立部分组成的。扫描装置包括X线管、探测器、机架、变压器及光电转化系统等。操作控制部分则主要为操作台及操作软件,控制和管理扫描装置和计算机处理装置各部分的工作。其他还有计算机、激光照相机、高压注射器、后处理工作站等。第三节CT扫描技术的发展随着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CT机的性能不断提高,功能不断完善。高压发生器输出电压稳定性提高和X线管热容量的提高使快速、连续CT扫描成为可能,检测器的灵敏度提高及数量增加则可大大提高CT机的密度、空间分辨率,而计算机系统的不断改善和升级使操作更方便、图像更清晰、维护更简易。目前,第一或第二代CT机已被淘汰,第三代CT机的扫描速度和图像质量仅能满足一般扫描需要。以螺旋容积扫描为特征的第四代CT机正迅速发展和普及,使CT的图像质量和诊断能力大大提高,也使CTA和动态扫描成为可能。第五代CT即超快速CT或电子束体层成像系统也在我国许多大城市中开始应用。将CT应用范围扩大到心脏和大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硬化的无创伤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螺旋CT扫描的关键技术是X线管旋转的滑环技术。第三代普通CT扫描的特点是每扫描一层,X线管绕患者旋转一周,然后等待检查床推进到下一个层面的位置,同时X线管需要时间回复到原来位置,因为连接X线管的高压电缆线不可能一直旋转和缠绕,所以普通CT是以扫描一层后停顿数秒的间断方式进行的。螺旋CT通过X线管旋转的滑环技术达到X线管连续旋转和发射X线、检查床连续推进的次性连续扫描过程,数秒或者最快不足1秒的时间就可完成一次检查的全部扫描,扫描时间明显缩短。而且,连续扫描可以获得连续的容积采集数据,提高CT后处理的能力。螺旋CT目前已经发展到一次旋转采集640层的超高速水平,它利用320排探测器的并列同时工作,一次扫描16m体部脏器,大大提高了扫描的速度,拓宽了CT的功能和应用范围。今后可望一次扫描覆盖全身,对急诊、小儿、不自主运动等患者特别有意义;而且心脏CT分析、脑血流灌注分析、三维图像的同步显示等新功能也将出现快速发展和急速进步。」电子束CT与普通CT的扫描方式完全不同,它通过电子枪发出大量电子,借高压真空管的加速和偏转,使电子束猛烈撞击位于扫描机架周围的环形靶面,发出的X线穿透人体组织到达对侧的?线探测器上。由于环形靶面和探测器的多层面设计,克服了X线管的机械旋转运动需要一定时间的问题,电子束CT的扫描速度极快,可达每秒20多层。目前电子束CT主要应用于一些需要特快扫描速度的检查部位,在心血管系统可以检测冠状动脉钙化,从而诊断冠状动脉硬化;对心脏增强后的快速扫描可以检测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灌注情况;电子束CT可以有效显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的血管解剖;可以很好地显示心脏内肿瘤、肺动脉或左心房血栓、瓣膜钙化等。在其他方面,电子束CT快速扫描有利于了解脏器血流灌注的功能状态;甚至可以检测膝关节、颢颌关节的运动动态情况;对穿刺定位,电子束CT快速扫描和显示可使脏器运动的干扰降低到最低程度。但是,电子束CT的扫描方式与CT的成像原理有很大的不同,其电子撞击的数量被分散到数十个层面的圆周形靶面,相对一般CT的小点状撞击点所产·3·实用影像学鉴别与诊断生的X线量有显著的量能差别,导致电子束CT的图像较普通CT和螺旋CT差,而且其价格昂贵。随着多排螺旋CT的快速发展和重组软件的改进,多排螺旋CT在图像质量和设备价格上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目前电子束CT的市场趋向萎缩。螺旋CT从单排探测器逐步向多层发展,目前已经达到X线管旋转一周扫描640层的水平,而且,探测器的平板式设计促使平板CT的研究成功,目前已进入了临床试用的阶段,相信螺旋CT的发展最终将达到电子束CT的快速程度,而图像质量将更优,价格将更低。螺旋CT的发展得益于CT探测器、低压滑环设计、X线管热容量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计算机性能改进等各方面的进步。目前的CT探测器一般都采用多排稀土陶瓷探测器,其X线吸收率可高达99%,性能稳定,配合非接触性激光信号传输技术,大大提高了图像的质量。多排探测器的排列上可以等距离对称或非等距离对称,后者对消除余晖效应和提高信噪比更佳。螺旋滑环现在都已经改为低压的银合金电刷技术,X线管也采用金属陶瓷和高散热涂料等材料,以适应螺旋CT连续扫描的高热容量和热量的及时散发。计算机的锥形线束算法可以克服因锥形X线束的覆盖范围改变和探测器列数、宽度增加的图像质量下降;而对锥形X线束扫描导致的扫描剂量上升问题,目前发展了许多相关技术来克服,主要有自动mA调节技术、智能滤过技术、可变速扫描技术、期相选择性曝光技术以及全自动心电门控触发扫描等。(1)超宽检测器的多层面螺旋CT:目前有公司推出320列的超宽检测器设计,使螺旋CT超常规发展到更大范围的容积扫描,这样就有可能很快使CT技术达到超大范围的一次性扫描。(2)平板检测器CT:目前已经有了平板检测器CT的初步临床应用经验总结,该种机型的优点是空间分辨率高、容积采集数据的可重组性好,其采集速度和重组方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目前存在的问题是X线剂量较大、采集和重组的数学处理方式尚需改进以及成本较高等,相信今后几年内将全面市场化。(3)自动图像重组显示:当前CT的快速发展使CT扫描的原始图像达到数百帧甚至更多的数量,给阅片分析和诊断带来困难,因而各种计算机自动重组的2D或3D显示方式将成为主要的图像分析对象,将从以前的大部分手控调节向大部分自动控制发展,由延时显示向实时或近于实时显示快速发展。(4)CT与其他影像资料的融合:当今功能磁共振已经成功实现形态显示与功能图像的融合,CT与PET图像也已经实现良好的结合机型和实现无缝融合显示功能,而MRI与PET、CT与DSA的机械、机型融合或图像融合都将实现,将来这方面将有更大的发展。(5)计算机辅助诊断:面对如今激增的图像信息,计算机信息处理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收集大量同病种、同部位的影像学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概率学的逻辑分析,对新的病例进行诊断的导向,可望逐步达到相当或略高于有经验专家的水平。第四节CT功能的发展多至320层的快速螺旋扫描使常规的CT扫描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螺距概念的更新,使研究螺距选择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成为新的课题,而且使扫描层厚与图像重组间隔也出现了可选择性。另外,快速扫描使增强CT的对比剂强化出现期相与强化相关性的问题,病变强化将分出动脉早期、动脉期、实质期、静脉期等多时相不同特征,伴随而至的将是CT检查在观念和功能上的不断变化和进步。一、CT普查的应用现已证实,体检或普查使用X线胸片将有约20%的肺组织受到心脏、纵隔、横膈和脊柱的遮挡,造成疾病的遗漏。目前的多层螺旋CT的低剂量胸部扫描结果已达临床满意的水平,图像质量与高A的常规CT扫描几乎没有差别,20~30mA的条件可以大大减少对受检查者的X线辐射,但是对肺部微4第一幸CT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枝术进展小病灶的检出率很高,在防止漏诊方面的效果更加符合卫生经济学原则。而且,目前许多医师主张使用多层螺旋CT对结肠的内镜显示进行普查和筛选。二、CT血管造影螺旋CT的快速扫描可以准确地在对比剂高峰时间进行靶血管扫描。目前一般螺旋CT上均配有智能化对比剂跟踪软件,可以选择性地在腹主动脉、腔静脉、肝肾脾动静脉和肠系膜血管的对比剂强化高峰期进行螺旋容积扫描,然后采用最大像素投影法maximumiteityrojectio,MIP入表面重组法urfacehadowdilay,SSD)、容积重组法(volumelicigdilay,VSD)和内镜显示(virtualedocoy,VE)等各种重组方法来显示病变。CTA对直径3mm以上的动脉瘤显影效果良好,对明确动静脉畸形(arterial-veoumalformatio,AVM)的病灶大小和供血动脉有重要的价值,对病灶的邻近结构和引流静脉的显示也有较好的价值。对占位性病变,CTA可以同时显示病变和邻近的血管,对明确病变的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非常有效,具有方便、安全、无创伤等优点。三、CT灌注显像技术脑的CT灌注成像功能已经得到成功地开发和利用,配置分析软件也已经趋于成熟。随着CT扫描速度的进一步提高,目前已经允许行多层面的CT灌注成像,使一次注射对比剂就可以获得多层面的灌注信息。对肿瘤的灌注成像已经可以更详细地了解肿瘤实质的结构特点和血液循环情况,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肺的灌注成像可以用彩色的方式显示肺毛细血管床灌注情况、反映肺功能状况。四、心脏CT检查目前64排螺旋CT在临床已经成为普及的机型,用于心脏扫描的时间分辨率已达冠状动脉CTA非常实用的水平。对冠状动脉、心腔、心瓣膜等结构的显示已与电子束CT相当。螺旋CT有望在显示粥样硬化软斑块方面达到比电子束CT更优的效果。由于时间分辨率的提高,64排及更多排数探测器的螺旋CT可以显示人工心脏瓣膜的开、闭及其功能状况。此外,心肌灌注、心肌血流储备、心肌应力灌注均是目前CT心脏检查的发展热点,下一步可能实现解剖学与相位相结合的影像重组、4D资料的2D浏览、自动轮廓描记、电影显示、室壁运动与厚度变化关系显示、射血功能分析等特殊功能。五、CT透视与CT介入技术CT扫描速度加快的同时,数据处理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许多公司推出的CT透视技术其实就是快速重组的应用,可以立时显示和定位穿刺针的位置。由于CT导向穿刺活检的高准确性和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临床广泛应用。CT导引下的脓肿穿刺引流术在临床上也有广泛的适应证。六、表面渗透成像常规CT增强扫描显示的是组织或病变内对比剂流入、外渗和廓清的信息,表面渗透成像则采用延时扫描的方法,对照不同时相的影像,反映对比剂在组织或病变的表面渗出状况。第五节CT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展望CT是一种利用X线进行人体体层成像的高科技医疗仪器,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在临床上的应用日渐广泛,为疾病早期诊断和获得良好疗效做出了极大的贡献。CT成像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显示疾病的良好图像,所有后续的发展或技术的进步,都在于获得临床医师诊断疾病时需要的诊断依据,其5实用影像学鉴别与诊断发展的方向主要在于用最少的X线剂量、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更加明确的定位、定性诊断的依据,这些诊断疾病的依据其实就是依赖于图像分辨率的提高。目前CT技术不断进步主要有三大发展方向,即提高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对比分辨率。一、时间分辨率的提高CT扫描的时间分辨率的提高主要有两个途径。第一是增加探测器宽度,就是增加一次机架旋转的人体Z轴覆盖率。所以现在各厂家都在推出宽探测器CT,从1998年2排CT开始的多排探测器至今的十几年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到目前最大的320排探测器,一次旋转覆盖160mm,产生640层图像,可以更快扫描人体和检查患者。这种快速扫描技术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医师在有限的血液循环过程中,抓到对比剂在目标部位的高峰浓度,也可以方便做多期相扫描、大范围扫描、冠状动脉和四肢CTA、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成像)等,开辟了CT新的应用领域。第二个提高时间分辨率的途径就是增加机架旋转速度,以便克服生理运动伪影。伴随着探测器宽度的增加,CT的扫描速度从最早的1秒旋转一圈不断提升,直至现在达到每圈0275秒的旋转速度。旋转速度的提高可以克服心脏搏动的影响,加上半圈重组技术、多扇区重组技术等采集时间分割的分解数据采集与整合重组方法的实施,CT开始进人冠状动脉CTA成像(图1-3)、关节动态成像等崭新的应用领域。图1-3冠状动脉CTAA.正常,显示立体的左右冠状动脉;B.左侧冠状动脉;C.右侧冠状动脉如果说16排CT实现各向同性体素的扫描和成像、实现CT立体成像的新平台,是CT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那么64排CT也是一个里程碑。从64排CT起,CT扫描心脏和冠状动脉开始在临床上广泛被接受,这是以前16排、40排CT都无法实现的。64排CT既有机架旋转速度的提高,也有探测器宽度的提高,两方面进步的结合才使心脏在扫描过程中有“相对静止”的效果,这其中大热容量X线管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快速数据处理的发展也是最基本的支撑条件。其实CT扫描心脏还有一些细节问题。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只有舒张期心脏相对运动缓慢(0.1~0.2秒),可以给予扫描而不至于有显著运动伪影,因此实际可供扫描的时间窗很短。而机器的机架旋转速度达不到0.1秒,原因是机械旋转的动力、产热、旋转的离心力太大等,目前最快0.28秒,再快也不可能实现超过心脏跳动间隔时间那么短。所以要克服心跳问题,还需要多扇区重组技术或者多阶段扫描后的合并重组,将一个单位螺距中设备所涵盖的Z轴长度身体的数层或数十层图像分隔为2~4次更短扫描时间的间断采集,或者干脆发展一个机架内2套或多套的X线管一探测器系统,这样就可以提高时间分辨率,实现心脏相对静止的效果。时间分辨率的提高是各家CT供应商努力的主要方向之一。最近5年的经验也在证明,更快速和更宽探测器的CT供应商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在扩大。但是,今后几年如何呢?X线管旋转6*···试读结束···...

    2022-09-06

  • 《中国股票市场盈利溢价效应研究》齐林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股票市场盈利溢价效应研究》【作者】齐林著【丛书名】金融博士论丛【页数】142【出版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12【ISBN号】978-7-5049-9290-1【价格】36.00【分类】股票市场-研究-中国【参考文献】齐林著.中国股票市场盈利溢价效应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国股票市场盈利溢价效应研究》内容提要:在学术研究领域,以资产定价理论为代表的现代金融学理论是投资者进行股票收益预测、进行公司价值评估与投资策略构建的理论本源,经典资产定价理论包括Markowitz投资组合理论、CAPM模型、Black-Schole期权定价模型均已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上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大量学者针对有效市场理论的检验以及股票市场异象研究的兴起,资产定价模型研究有了新的发展,Fama和Frech在原有CAPM模型市场溢酬因子的基础之上,加入了账面市值比因子和规模因子,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因子定价模型。该模型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普遍认可,成为学术界与业界衡量超额收益表现的基准模型。然而随着实证研究的深入,三因子模型仍旧无法刻画市场上发生的所有变化,近20年里,新的市场异象相继被发现,这为学者剖析资产价格的形成机理并试图对资产定价模型创新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旨在对现行市场异象实现一般意义上的解释,这也是推动现代金融理论不断向前的源动力之一。本文整体上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主体实证研究部分,主要运用了投资组合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并在价值投资策略的理论演进梳理、盈利策略的投资绩效表现与超额收益经济学解释等方面多次运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中国股票市场盈利溢价效应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论题的提出投资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动,科学地认知资产定价的决定因素,有助于投资者寻找到股票价格与公司相关基本面信息的联动纽带,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股票价格变动,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资产管理和资产配置,实现投资收益。因此,对于资产定价理论和实证的研究自现代金融理论体系形成以来,自始至终是众多学术界金融学者、业界专业投资人士均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几年中,有关公司盈利能力和股票预期收益之间关系的研究成为资产定价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受到高度关注的领域,许多国际前沿研究都针对这一问题展开。Fama和Frech(2006,2008)研究发现,用股东权益报酬率(ROE)作为公司盈利水平的代理变量,在控制公司的账面市值比和投资之后,拥有高盈利水平的公司将会有更高的预期投资收益;Noy-Max(2013)则研究指出,相比于ROE,用公司毛利与资产之比(grorofitcaledya-t,GPA)作为公司盈利能力的代理变量,对于股票横截面收益情况具备更强的正向预测效力;从基于投资的Q理论出发,Li、Livda和Zhag(20O9)研究证明了公司的投资与盈利是其股票预期投资收益的重要基本面决定因素,而Hou、Xue和Zhag(2015a,2015)提出了一个新的Q理论四因子模型,在市场风险与规模因子的基础上,正式加入了投资和盈利作为新的资产定价因子,该研究明确指出,拥有更高盈利水平的公司股票预期投资收益越高;而几乎在同一时间,Fama和Frech(2015)同样对其经典资产定价模型一三因2中国股票市场盈利溢价效应研究子定价模型(Fama和Frech,1993)进行了扩展,在保留其原有三因子的基础上增加了盈利因子和投资因子。上述前沿研究都强调了盈利因子在股票横截面收益预测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可以用于捕捉到许多现行的无法套用经典资产定价模型解释的股票市场异象(aomaly)的变化情况而在实务投资领域,世界级的投资大师包括本杰明·格雷厄姆(BejamiGraham)、沃伦·巴菲特(WarreBuffett)和乔尔·格林布拉特(JoelGree-ltt)等人在评估公司的综合品质并作出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同样对公司盈利性有着高度的关注(Greelatt,20l0Lee,2014)。Frazzii、Kailler和Peder-e(2013)在回溯研究了巴菲特过去三十多年投资策略的超额收益(阿尔法)后发现,相较于较低的估值水平,巴菲特在进行价值投资时更加看重对公司品质的评估,其中高品质的最重要特征即为盈利出众,尽管此类公司的价格可能在决策时已经不低,但是仍然值得投资。由此可见,全面考察公司的盈利性在投资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从公司基本面出发,构建由盈利驱动的价值投资策略(以下简称盈利策略)成为价值投资领域学术研究的最新热点方向,投资者通过盈利相关指标构建投资组合获取超额收益的现象即为盈利溢价效应(rofitailityremium)。盈利异象在近三年里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但是绝大部分研究均是集中于美国市场,然而在国际市场中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市场的环境下,探究盈利在股票投资收益预测方面的研究还凤毛麟角,仅有Su、Wei和Xie(2014)在包含41个国家的国际样本中,实证研究发现盈利溢价效应在其中三分之二的国家中均显著存在,然而该研究对于盈利的刻画比较单一,仅使用了毛利资产比一种指标。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本选题正是专门针对中国股票市场,通过全面的代理变量选择和精细的实证研究设计对盈利溢价效应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探究基于盈利因素构建的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市场中的有效性情况,旨在为盈利溢价效应在国际范围中的检验提供来自中国市场的证据,弥补了当前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中国的金融市场在结构与规模上均有了全面的发展,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股票、国债、公司债市场均经历了一个快速成长的过程。表1-1展示了全球主要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概况,从国家层面横向比较来看,截至2014年底,中国的GDP总额为10.36万亿美元,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之对应的是,金融市场总市值达到了10.71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各项构成中,发展最快、体量最大的市场当属股票市场。第一章绪论3表1-1全球主要国家GDP与金融市场规模(2014年12月)国家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项目(万亿美元)GDP17.4210.364.603.862.912.83股票市值26.336.004.481.743.462.09国债市值15.451.698.212.002.632.08公司债市值20.333.022.841.783.492.29金融市场总市值62.1110.7115.535.529.586.46自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4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至今,中国的股票市场经历了26年的发展历史,但与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相比,中国股票市场依然非常年轻。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速度却非常突出,如图1-1所示,2014年末,沪深两市以37.2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6万亿美元的市值总额超过了日本,跃身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仅次于美国,而上市公司的数量从1992年的53家增长到了2014年底的2613家,毫无疑问,从规模上看,中国股票市场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构成中的重要一极。万亿元家数4030002613354942489卫2500302342206325171820006252010881622428137714341510381500151000107458519530529132350053180■全国上市公司合计●股票市价总值图1-11992一2014年中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总数、股票市值总额中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国际学术研究领域与实务投资领域相关专家的高度关注。例如,Careter、Lu和Whitelaw(2015)研究指出,经过了过去十年跨越式的改革与发展,中国股票市场有关公司预期盈利性水平的信息发现效力显著提升,股票价格的信息量变化趋势与公司投资效率相关性增强,4中国股票市场盈利溢价效应研究整体市场环境在日趋走向成熟。同时必须承认的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中国股票市场都被长期批评为市场欠发达、充斥着投机与炒作行为,股票价格与公司基本面情况(如经营与盈利水平)无明显关联,甚至曾经被诟病为“赌场”①。因此,在有关中国股票市场前后认知观点的矛盾性与争论中,探究公司盈利是否对于价值投资者是一个关键有效的基本面信号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考虑到自身发展和制度等方面的特殊性,本文在中国市场环境中探究价值投资超额收益的来源,对比分析两大平行经典理论一风险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对于盈利策略的解释力度,同样具有很强的急迫性和现实意义基于上述动机,这里提出了本研究选题一从公司层面出发,在中国股票市场的环境中研究盈利异象问题,探究处于新兴市场与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中国上市公司盈利性与预期股票投资收益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盈利溢价效应在中国市场中是否显著可测,并深入挖掘盈利策略实践背后的具体运行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以求进一步丰富价值投资思想的内涵,为A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和广大个人投资者进行科学的价值投资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证依据。第二节研究目的与意义一、研究目的随着金融改革的深人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相关制度与运行机制方不断得到完善,市场成熟化程度明显提升,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产阶级的比重不断提升,股票市场是中国最主要的投资渠道,监管层在近几年也多次提倡科学理性的投资行为,推动长期资金进入股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目的:(一)检验盈利溢价效应股票市场异象的研究在近十年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资产定价模型的发展,其中盈利异象是近几年国际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其重要性①2001年1月12日,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记者的专访时,提出了在当时引起巨大争议与激辩的“赌场论”,这也是对1997一2001年间中国股票市场上“琼民源事件”“银广夏陷阱”“蓝田神话”等庄股横行,题材股、概念股被大肆投机炒作,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严重的时代特征的抨击。第一章绪论5随着盈利被正式确立为最新资产定价因子而可见一斑,但是相关研究的样本中对新兴经济体的关注并不多,尤其是在针对中国市场的盈利溢价研究方面还存在空白。因此,本文力求在中国股票市场的环境中实证研究盈利与股票横截面收益间的关系,检验盈利溢价效应的存在性,并具体测度溢价程度的大小。(二)构建符合中国市场特征的价值选股体系价值投资思想起源于西方成熟资产市场,迄今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在业界被成功地应用与推广,成为一种主流的投资风格。然而价值投资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舶来理念”,中国股票市场在发展阶段、制度演进、市场环境等方面均有自身的特征,对于国外价值投资相关选股理论,尤其是该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不能盲目套用,应该充分考虑中国市场自身特征,选取合适的公司基本面特征代理变量,构建符合中国股票市场实际情况的价值选股体系。(三)剖析盈利策略的超额收益来源在市场异象超额收益的解释方面,国际主流研究领域中存在两大类对立观点,即分别来自风险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的解释,这也是过去二十年中资产定价研究领域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严谨的实证设计,分别对上述两大主流理论在中国市场的环境中进行检验,旨在通过对比研究来剖析盈利策略所斩获超额收益的来源,揭示其在中国市场投资实践中的背后作用机制与主要决定因素。(四)倡导科学、理性的投资理念在目前“大资管时代”的背景下,财富迅速积累的中国大型机构投资者和广大个人投资者具有持续增长的资产保值和增值需求,本文对价值投资策略的深人研究有助于迎合这一迫切需求,并为其在股票实务投资中提供科学的分析框架和工具指导,同时增强广大个人投资者对于价值投资理念的认知与接受程度,督促投资者重新回归于企业基本面本身,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研究意义围绕股票市场异象能够获取超额收益这一研究领域,众多学者不断在资产定价的实证领域进行探索,关注不同公司基本面特征指标与横截面股票收益的关系,因此价值投资策略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深入发掘价值投资策略的不同维度并进行梳理与总结,有助于为投资者提供最新的价值投资理论依据,更好地获取超额收益目前,日益走向规范化和成熟化的中国证券市场为价值投资策略提供了良6中国股票市场盈利溢价效应研究好的研究平台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的研究紧紧围绕企业基本面的最核心信息一盈利性,实证研究构建盈利驱动的价值投资策略绩效情况,检验公司盈利对于股票预期收益的预测能力,结合目前股票市场的发展现状,本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在中国市场环境中,检验盈利溢价效应,及时将最新发现的资产定价因子一盈利因子应用于中国市场投资实践,弥补了国内学者在盈利异象领域的研究空白;其次,众所周知,中国股票市场中最主要的参与者为散户投资者,通常受制于投资分析水平的有限而容易发生追涨杀跌的非理性投资行为,缺乏严谨的投资研究,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改善中小投资者跟风炒作、过度投机的理念,为其提供较为直观的分析手段与科学价值投资决策的理论指导,在长期阶段中有助于逐步提高证券市场的整体投资水平,减少市场中蕴含的非理性泡沫。此外,构建盈利投资策略会督促广大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和成长性,引导资金从经营暗淡、效益差的劣质公司流向盈利性好、成长性强的优质公司,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我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地支持与服务实体经济。第三节主要研究内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从公司基本面信息出发,利用多种代理变量诠释公司盈利,研究中国股票市场中的盈利溢价效应,并深入剖析基于盈利构建的价值投资策略获取超额收益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投资者评估公司质量,筛选优质公司构建价值投资策略,在长期获取稳健、优异的投资绩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实践指导。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该部分主要为本文论题的提出缘起与动机,阐述了研究盈利溢价效应对于丰富中国股票市场中的投资策略、促进公司股票价格回归基本面、培养各类投资主体进行科学理性的投资行为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本章也概括性地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并对研究中可能涉及的创新点作了简要的说明第二章为本研究的文献综述部分。该章首先对传统价值投资研究进行了梳理,具体界定了价值投资策略的概念,归纳了股票市场异象的研究兴起与价值投资策略的关系,并系统性地梳理了传统价值投资策略的理论演进过程:其次,深入研究了盈利溢价的相关理论,并着重强调了价值投资策略的最新内涵,剖析了盈利溢价的投资实践情况;最后,总结了现有国内学者的研究现···试读结束···...

    2022-09-04 中国股票市场溢价 中国股票市场 溢价率排名

  • 《临床护理常规》吴娟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护理常规》【作者】吴娟主编【丛书名】临床医疗护理常规:2019年版【页数】509【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6【ISBN号】978-7-5214-1867-5【价格】42.00【分类】护理学【参考文献】吴娟主编.临床护理常规.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6.图书封面:

    2022-08-27

  • 《设备管理故障诊断与维修》王振成主编;张震,王,周爽,李自建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设备管理故障诊断与维修》【作者】王振成主编;张震,王,周爽,李自建副主编【丛书名】普通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教材【页数】306【出版社】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0.01【ISBN号】978-7-5689-1602-8【分类】机电设备-故障诊断-高等学校-教材-机电设备-维修-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王振成主编;张震,王,周爽,李自建副主编.设备管理故障诊断与维修.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0.01.图书封面:

    2022-08-26 设备管理器在哪里打开 设备管理员锁定设备怎么解除

  • 《实用产前超声诊断》孙聪|(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实用产前超声诊断》【作者】孙聪【页数】349【出版社】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7【ISBN号】978-7-5719-0627-6【价格】88.00【分类】妊娠诊断-超声波诊断【参考文献】孙聪.实用产前超声诊断.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7.图书封面:

    2022-08-26 超声诊断科是做b超吗 超声诊断科是做什么的

  • 《临床中西医诊疗学》陈秋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中西医诊疗学》【作者】陈秋编【页数】98【出版社】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11【ISBN号】978-7-5180-8708-2【分类】中西医结合-诊疗【参考文献】陈秋编.临床中西医诊疗学.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11.图书封面:

    2022-08-24 epub 图书app epub书籍

  • 《企鹅欧洲史 3 中世纪盛期的欧洲》(美)威廉·乔丹(WilliamChesterJordan)著;傅翀,吴昕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企鹅欧洲史3中世纪盛期的欧洲》【作者】(美)威廉·乔丹(WilliamCheterJorda)著;傅翀,吴昕译【丛书名】企鹅欧洲史(3)【页数】427【出版社】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05【ISBN号】978-7-5086-8780-3【分类】欧洲-中世纪史-1000~1350【参考文献】(美)威廉·乔丹(WilliamCheterJorda)著;傅翀,吴昕译.企鹅欧洲史3中世纪盛期的欧洲.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05.图书封面:

    2022-08-22 中世纪王朝 中世纪是什么时间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