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剑峰】100词突破英文写作训练营(含出版书)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于【魏剑峰】100词突破英文写作训练营(含出版书)文件目录【魏剑峰】100词突破英文写作训练营(含出版书)├──100词10.docx14.10k├──100词11.docx14.89k├──100词12.docx14.47k├──100词13.docx14.64k├──100词14.docx14.27k├──100词15.docx14.64k├──100词16.docx14.55k├──100词17.docx14.45k├──100词18.docx14.83k├──100词19.docx14.39k├──100词1.docx38.54k├──100词20.docx14.68k├──100词21.docx14.70k├──100词22.docx14.49k├──100词23.docx14.52k├──100词24.docx14.84k├──100词25.docx14.55k├──100词26.docx14.33k├──100词27天.docx14.45k├──100词28.docx14.35k├──100词29.docx14.22k├──100词2.docx73.77k├──100词30.docx14.36k├──100词31.docx16.25k├──100词32.docx16.10k├──100词3.docx118.33k├──100词4.docx54.11k├──100词5.docx116.21k├──100词6.docx14.11k├──100词7.docx14.56k├──100词8.docx14.07k├──100词9.docx14.44k└──100词突破英文写作.df2.81M...

    2024-02-07

  • 《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论丛 基于知识库的出版知识服务实现》袁小群,国家新闻出版署语义出版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论丛基于知识库的出版知识服务实现》【作者】袁小群,国家新闻出版署语义出版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著【丛书名】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论丛【页数】289【出版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10【ISBN号】978-7-307-22596-1【价格】78.00【分类】电子出版物-出版工作-商业服务-研究-中国【参考文献】袁小群,国家新闻出版署语义出版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著.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论丛基于知识库的出版知识服务实现.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10.图书封面:《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论丛基于知识库的出版知识服务实现》内容提要:本书旨在解决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定制出版出版知识服务,从而克服数字出版面临的资源利用率低、个性化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全书以数字出版资源为对象,以出版知识服务活动过程中出版内容资源的流动方向为主线,构建出版知识服务内容生产和服务解决方案,为国内出版企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为此,本书首先从用户内容消费入手,对用户内容消费需求特性进行分析,并引入知识服务概念,系统分析和阐述出版知识服务。在此基础上,本书以出版知识服务内容流通为主线,引入语义技术、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生物信息技术、优化理论以及网络通信技术,从出版内容资源管理、出版物动态生成以及服务提供与优化三个角度阐述了实现个性化出版内容定制的技术原理,实现信息技术对出版流程的再造,是信息技术与出版产业的高度融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023-12-21 数字时代图书馆重要吗 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三个时代

  • 中信出版2022年社科精选 - 回溯历史系列 | 电子书籍

    资源名称:中信出版2022年社科精选-回溯历史系列|电子书籍资源简介:本套装包括:《枪炮、病菌与钢铁》《第三种黑猩猩》《昨日之前的世界(第二版)》《崩溃》《剧变(第二版)》《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历史视野下的中东大变局》《欧洲史(套装共3册)》《以色列:一个奇迹国家的诞生》《铁与血》《命运之力》《六人》《1917年3月:改变世界的一个月》《ldquo冲天rdquo儿女英雄传》。网盘截图...

    2023-05-25 天星风水择日秘法 天星风水择日法

  • 《壶里春秋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朱维铮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壶里春秋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者】朱维铮著【页数】420【出版社】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08【ISBN号】978-7-5086-9078-0【价格】58.00【分类】文化史-研究-中国【参考文献】朱维铮著.壶里春秋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壶里春秋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容提要:在这本书里,展现的是一个学者在自己的生命进入60岁以前,对中国历史全景式的、无远弗届的、格言式的判断和卓识,可谓常读常新。朱先生一贯反对空谈的学问,主张用实证的研究抵制意识形态领域空疏独断的学风。本书即是采选先生学术论著的精义合集而成,涉及中国政治史、经学史、思想史、史学史、医学史、宗教史等,集中反映了作者2002年以前的治学方向和治学成就,见解深邃,平白易懂,是了解全景中国史的好书。朱维铮先生的经典之作大多已断版数年,此次全新结集,共出八种(《走出中世纪》《走出中世纪二集》《音调未定的传统》《壶里春秋》《求索真文明》《中国经学史十讲》《论孔子》《壶里春秋二集》),由朱先生的学生精编精校整理完成。新锐设计师操刀设计,从封面到版式,都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壶里春秋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容试读众说纷纭的传统“传统”是什么?它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它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方式?它是某种文化的心理积淀?它是比习惯势力更加顽强而持久的旧意识?它是集合人性丑陋面的酱缸?它是家庭族类赖以延续的道德枢轴?它是真善美与假恶丑共存共荣的智慧树?它是…?新的旧的诠释,已经如许纷纭,还有更新的或者更旧的异调,在谱写,在重弹。作为读者或听众,怎不时感目迷神移,难以适从?难以适从,并非坏事,至少表明我们在何适何从之际,多少有了选择余地。那种在上者一锤定音,在下者便跟着变调,能说是更好的局面吗?自然,对于目前这样的争说传统的情形,不舒服者仍有,讥之为“鸦鸣雀噪”。其实在自然界,鸦鸣雀噪固然不太好听,却不失为颇有生气的表征,倘若鸦雀无声才觉得舒服,那不是在眷恋死气沉沉的过去时代么?不过,讥评虽然未必出于善意,问题却不容忽视。目前关于传统的种种诠释,音调如此错杂,蕴涵的价值判断又如此大异其趣,在可以望见的将来,争论诸方也未必能够达成共识,一单是这个现象的本身,便值得深省。1994年1二“统”字解“统”的本义,是缫丝时从众多蚕茧抽出的头绪所打的结,抓住它便可顺利缫出一束丝。衍化开去,凡涵义相似的概念都可称为“统”。所以,形容万有总束于一个根本,称一统;形容君主嫡系或总规律总宪章世代相承不绝,称王统、道统、法统;形容某一君主世系是“天命”的唯一寄托,便是正统,反之是闰统、伪统。1994年2三传统的古典涵义所谓传统,在中国的古典涵义,就是历代相传、至今不绝的某种根本性东西。这种根本性东西,有的社会学家称之为社会所累积的经验,它的作用在于维持社会所公认的合宜的行为规范。我以为这样解释传统的涵义,或许比“文化心理积淀”说更合实际。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有公认的合宜的行为规范。但合宜不合宜,固然呈现为心理状态,却只是经验在观念上的凝聚。薙发留辫,从鲜卑族到满族,是世代相传的经验,被认为是合宜的,但在束发戴冠的汉族人看来则是不合宜的。清初两族竟为此发生流血冲突。然而,一旦薙发留辫成为满汉各族的共同经验,到清末革命党人要强迫剪辫子,便成为汉族人的莫大问题。这就难以用“心理积淀”加以解释。1986年3四传统好比人体免疫机制毫无疑问,传统是一种巨大的惰性力量。但也毫无疑问,惰性力量不等于反动力量。我曾把传统比作人体的免疫机制。免疫机制的作用,就在于保护人体功能的稳定、平衡,在正常状态下可以抗御致病菌毒的入侵,否则将使人体处于无抵抗状态。如今仍令群医束手的艾滋病,就属于综合免疫功能缺乏症。然而,当人体处于疾病状态,需要输人健康血液或者移植健康器官,那时如何克服自身免疫机制对于异体的抗拒排斥功能,则又使群医为难。作为一种惰性力量,传统犹如免疫机制,属于社会的特定功能,本身无所谓好或坏,无所谓精华与糟粕;至于它起的作用是好是坏,需要发扬还是需要抛弃,问题也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社会是否健康,或者患了哪种疾病。这就是我说的现状。1984年4六人世间没有不变的传统人世间没有不变的传统,或者说没有自古及今一以贯之的传统。中国的幅员与人口,中国的民族与语言,中国的历史与现状,都使中国堪称一个小世界。这个小世界的生成史,至今仍属学者们没有完全探究清楚的课题。有一点则是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那就是这个小世界,尽管常被说成自我封闭或自我完善的典型,但无论考古学、人类学或历史学的研究,都在不断提供否定性的证明。1994年6···试读结束···...

    2023-04-24 朱维铮epub下载 朱维铮重读近代史

  • 《卡通简笔画法 交通工具》汉唐出版制作公司|(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卡通简笔画法交通工具》【作者】汉唐出版制作公司【页数】46【出版社】济南:明天出版社,2004.04【ISBN号】7-5332-4413-3【价格】90.00(全套10册)【参考文献】汉唐出版制作公司.卡通简笔画法交通工具.济南:明天出版社,2004.04.《卡通简笔画法交通工具》内容提要:《卡通简笔画法交通工具》内容试读hotalloo热气球12rocket火箭34UFO飞碟1234helicoter直升机23323kateoard滑板户oolledlo2raft救生艇小思寒1aerolae飞机3olicecar警车体杆直1aooo61342rocket火箭13LRT轻轨1234☑00rickhaw人力车234teamer轮船12343olicecar警车123airhi飞船123helicoter直升机12400ailoat帆船190m61234icycle自行车1230⊙⊙⊙touritcoach游览车1230-0trai火车134☑☑truck卡车13···试读结束···...

    2023-04-07 明天出版社出版的书 明天出版社资料

  • 《浙江出版史研究 中唐五代两宋时期》顾志兴撰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浙江出版史研究中唐五代两宋时期》【作者】顾志兴撰著【页数】361【出版社】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05【ISBN号】7-213-00703-3【价格】$8.00【分类】出版工作-文化史(地点:浙江年代:古代)文化史-出版工作(地点:浙江年代:古代)【参考文献】顾志兴撰著.浙江出版史研究中唐五代两宋时期.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05.图书目录:《浙江出版史研究中唐五代两宋时期》内容提要:《浙江出版史研究中唐五代两宋时期》内容试读第一章中唐、五代—浙江刻书业的开端第一节刻书业兴起的基础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自雕板印刷术出现后,北宋时布衣毕昇又发明了话字印刷术,这一重大发明,在当时虽没有引起人们更多的重视,但从总体上说,对促进世界书籍的印刷是起了重大的作用的。在严格意义上说,文字只有印刷在纸张上后才谈得上出版(尤其是书籍)。我国在唐代就出现了雕板印刷品,浙江又是最早刊印书籍的省份之一,有时还曾为天下之先。现择要论述于次,作一些初步的探讨,是不无意义的。中唐时浙江出现书籍刊本,五代时吴越国刻印了大批佛经,这和当时经济的、政治的与文化的诸方面原因是分不开的。唐代浙江属江南道,据史载,浙江农田水利事业发展,手工业十分兴盛,越窑、丝织业、造纸业、制茶业、制盐业以及造船、矿治业等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中唐时期李泌、白居易先后来杭州主政,一方面为人民办了好事,同时也传布了文化教育。唐代浙江的杭州、明州(今宁波)已成为全国主要的商业城市,有人称杭州为“东南名郡”,据史料记戴仅杭州一地的商税就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二十四分之一。五代时杭州为吴越国首府,在全国范围内虽是五代十国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但钱镠所采取的国策是“保境安民”,社会相对安定,经济也有所发展,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五记载:“杭州在唐,繁雄不及姑苏、会稽二郡,因钱氏建国始盛。”这是不无道理的。浙江历来文化发达,人文荟萃。唐和五代时诗人有骆宾王、贺知章、孟郊、顾况、钱起、张志和、罗隐等;在书画方面,陈闳、孙位、虞世南、褚遂良、徐浩、贯休都名重一时。此外,浙江的名山佳水也曾使得许多文人雅士到此驻足,留连忘返,颇多吟咏。中唐时著名文学家白居易和元蕉都分别在杭州、越州(今绍兴)任过地方长官,因此唐五代时浙江文风堪称极盛。唐代浙江教育也很发达。其时官学设置比较健全,规定地方府州要办府学与州学,县要办县学,县以下要办镇学,并规定府、州、县要根据学生数额设专职博士与助教。当时建立的州学就有湖州州学、明州(今宁波)州学、越州(今绍兴)州学、衢州州学、处州(今丽水)州学。与此同时私人创办的教学机构“书院”也开始诞生,据不完全统计,唐代全国有书院十七所,浙江就有两所,即是绍兴的丽正书院和寿昌的青山书院。所以,浙江的文化素质也普遍较高。唐五代时还有点值得注意的是佛教的传布和佛寺的修建。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由于统治阶级的倡导,晋时浙江佛教盛极一时,著名的大刹如宁波天童寺建于西晋,杭州灵隐寺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宁波的阿育王寺建于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及至隋代,天台山智颤大师创天台宗,天台国清寺亦创建于此时。唐时浙江佛教亦盛,五代吴越时可说发展到鼎盛。吴越国钱缪及其后代在境内广建寺庙,开凿石窟造像,建造佛塔,刊刻佛经,宋苏轼曾说杭州西湖有三百六十寺之多,并非夸张之谈。这些寺庙多建于五代,其著名者如杭州净慈寺、理安寺、六通寺、灵峰寺、云栖寺、法喜寺、宝成寺、开化寺、海会寺、昭庆寺、玛瑙寺、清涟寺等等。五代时所建佛塔著名者有六和塔、宝石塔(即保做塔)、黄妃塔(即雷峰塔)、白塔等。1924年9月雷峰塔倒塌后还在其中发现了大批五代吴越王所刊刻的经卷。以上所建佛寺、佛塔多在杭州,据《咸淳临安志》载:仅塔“九厢四壁诸县境中,一王所建,已盈八十八所,合一十四州悉数之,且不能举其目矣。”佛寺当亦如此。佛寺的建立,禅学的盛行和佛经的刊刻,促进了雕板印刷技术的发展,五代时杭州最著名的雕板印刷物即是延寿和尚为吴越王所刊刻的经卷,这为后来杭州之成为全国印书的中心是密不可分的。刊印书籍和经卷都要用纸,浙江于此又得天独厚.除了通常的麻纸而外,从晋朝开始,浙江嵊县一带就出现了用野生藤皮造纸,人称“剡藤纸”,张华《博物志》载:“剡溪古藤甚多,可造纸,故即名纸为剡藤。”藤纸到隋、唐时十分有名,顾况有《剡纸歌》云:刺溪刻纸生刺藤,喷水捣为蕉叶棱。欲写金人金口偈,寄与山阴山里僧。唐时除嵊县藤纸出名外,杭州、婺州(金华)、衢州、越州(绍兴)造纸作坊也很多,所产细黄状纸和衢州所产案纸,次纸都是进贡朝廷的名纸,又据李肇《国史补》越州所出除著名的刻藤纸外还有一种苔戕,亦颇有名。由于浙江具备了上述这些有利的客观条件,继当时的首都长安(今西安)刊印《女则》以后,在越州刻印元稹、白居易的诗自是顺理成章的了。为了说明问题,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唐代全国范围内的雕板印刷的实物和文献材料: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敦煌发现一种《金刚经》,·3◆经的扉画雕刻得极为精美,画面是释迦牟尼佛在祇树下给孤独园的说法图,其余为《金刚经》全文,上有文字曰:“咸通九年(868)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有明确日期的雕板印刷物。此经全长约1丈6尺,高1尺,由7个印张粘接而成的卷子本(闻原件在国外).1944年,在成都市出土的唐墓内有一份《陀罗尼经咒》,此经咒系唐成都府卞家刻本,现藏成都四川博物馆内。此经咒框高31厘米,广34厘米。经咒印本中央镌刻一小佛像坐莲座上,外刻梵文经咒,咒文外四角四周又围刻小佛像,四周为双边,框外镌刻有“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下有五字模糊不清)近卞(下有数字模糊)印卖咒本”字样。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成都改称府,于此可知,此经咒板刻当在至德二年之后,现国的所存古刻本,以此经咒为首当是没有问题的。现有唐时刻印的书,还有乾符四年(877)的历书等。唐玄宗开元年间(713一741)刊印的《开元杂报》,内容多为记皇帝的言行,有人以为《开元杂报》与清代宫门钞相似。据孙毓修《中国雕板源流考》中说:“湖北江陵有个杨姓,家中藏有7张《开元杂报》,叶(页)13行,行15字,字大如钱,有边线界栏,而无中缝,犹唐人写本款式,作蝴蝶装,墨印漫漶,不甚可辨。”此杂报已为《大英百科全书》承认为世界最早的报纸。张秀民先生《中国印刷史》引明杭州人史学家邵经邦(1491一1565)《弘简录》卷四十六:“太宗后长孙氏,洛阳人。…遂崩,年三十六。上为之恸。及官司上其所撰《女则》十篇,采古妇人善事。…帝览而嘉叹:以后此节足垂后代,令梓行之”,断为此是我国刊印书籍的最早记载。张先生又据唐冯贽《云仙散录》引《僧园逸录》云:“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方,每岁五驮无佘。”据此张先生提出雕板印刷4术始于“贞观十年(636)”的新说。张先生的说法我是赞成的。综合以上实物和文献记载考辨,可以证实自初唐起至唐昭宗的晚唐,我国雕板印刷术已相当普遍,除《女则》外,所印多为佛像、历书等日用或迷信品(如成都出土的《陀罗经咒》相当于后世死者的“路引”)。如果我们大家都同意张秀民先生所说我国最早刊书为《女则》的话,那末中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前,浙江越州(今绍兴)一带刊刻白居易、元稹诗集,更是情理之中的事了。第二节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前越州刻印白居男、元稹诗白居易(772一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曾任杭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年间(821一824)编有诗文集,故称《白氏长庆集》,原集75卷,分别为《前集》50卷,《后集》20卷,《续集》5卷。现存71卷。元稹(779一831),字微之,曾任浙东观察使。唐代著名诗人。唐穆宗长庆年间(821一824)编有诗文集,称《元氏长庆集》。原集100卷,今存68卷本(中华书局《元稹集》,正集60卷,外集8卷)。白居易、元稹是中唐时齐名的大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白居易、元稹所作诗歌在中唐时即流传甚广,白居易《与元九书》自述: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此诚雕虫之技,不足为多,然今时俗所重,正在此耳。5·又说:日者,又闻亲友间说:礼、吏部举选人,多以仆私试赋判传为准的。其余诗句,亦往往在人口中。仆愿然自槐,不之信也。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倡技,妓大夸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枝者?”又,唐宜宗李忱《吊白居易》诗云:银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鄉卿一怆然。又,胡震享《唐音癸签》引《丰年录》:开成中,物价至贱。村路卖鱼肉者,俗人买以胡绡半尺,士大夫买以乐天诗。又,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中称:予尝于(越州)平水市中(无稹自注:镜湖旁草市名),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关于白居易与元稹诗作在中唐时传播流行的材料,还远不止这些记载,例如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有人刺白居易的诗意图于身以为美事。当时鸡林国(今朝鲜)商人来华,带回去的是白居易诗作,卖给其国宰相“率一篇易一金”。至于元稹诗作流传虽不如白居易之盛,但亦相当广泛,据载元稹诗也天下传讽,号为“元和体”。元稹诗常常播于乐章,宫中妃嫔皆习诵歌唱,呼为“元才子”。我在上面比较详细地引用了一些材料,证明一个事实,元、白之诗,尤其是白居易的诗获得了上至帝妃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孀妇处女的喜爱,而且远传域外,商人甚至以此为商品,这就刺激了有眼光的商人要刊印白居易的诗集以获利,是群众的需要触动了商人的灵感。6····试读结束···...

    2023-02-23 《出版史料》 唐朝编辑的史书

  • 中信出版2022年热度新书:纳瓦尔宝典+21世纪货币政策+韧性+框架思维+趋势2030+金钱博弈+特别认真地生活+卓越基因+疯狗浪+人生设计课(共10册).epub

    中信出版2022年热度新书:纳瓦尔宝典+21世纪货币政策+韧性+框架思维+趋势2030+金钱博弈+特别认真地生活+卓越基因+疯狗浪+人生设计课(共10册).eu文件大小:18MB文件类型:#书籍描述:纳瓦尔宝典21世纪货币政策韧性:不确定时代的精进法则框架思维趋势2030:重塑未来世界的八大趋势金钱博弈特别认真地生活(稻盛和夫作品)卓越基因疯狗浪: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剧变人生设计课:如何设计充实且快乐的人生...

    生物化学考研真题 生物化学考研考什么

  •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报告2021》出版:多维度呈现行业服务国家建设的价值和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注册会计师行业要牢牢把握报国主旋律和诚信建设主线。《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审计秩序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注册会计师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的宣传行业,积极引导舆论和市场预期。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有关部署要求,彰显新时代行业风采,提升社会知名度,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报告编写组编制了《中国CPA行业发展报告2021”。《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报告2021》分为行业管理与发展、行业价值与贡献、附录三部分。其中,行业管理与发展篇紧紧围绕诚信建设主线,展示了2021年行业在顶层设计、行业党建、人才建设、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和会员服务。产业价值与贡献,创造性地系统梳理总结产业在服务国家建设中的价值与贡献,旨在展现产业在服务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以数据和案例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包括一份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附件包括2021年行业重要法规目录、上市公司审计情况分析报告、行业业务收支分析报告、百强会计师事务所排名信息年度综合评价,行业大事记。《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报告2021》近日由中国财经出版社发布(htt:/zgczjjc.tmall.com)....

    2022-12-30 中国注册会计师 分析报告官网 中国注册会计师 分析报告网

  • 9527 七政四余分宫制史料

    七府四司史料.df5.47M七政四盈...

    2023-02-09 七政四余百科 七政四余历史

  • 《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史料专辑》杨凡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史料专辑》【作者】杨凡主编【丛书名】福州文史资料【页数】393【出版社】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20【ISBN号】978-7-5393-4179-8【分类】文史资料-福州【参考文献】杨凡主编.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史料专辑.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20.图书目录:《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史料专辑》内容提要:《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史料专辑》内容试读福建办和大学与福建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代序)■汪毅夫福建协和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的16所教会大学之一。据校史资料记载,福建协和大学乃由基督教福建六差会(传教团)【在1911年3月25日联合倡办、于1916年2月16日正式开办学校开办前后,英文校名和中文校名几经变动。罗德里克·斯科特(RoderickSketch)《福建协和大学》记:记录显示,关于校名曾有过波动:1914年为FukieUioUiverity,1915年为FukieChritiaCollege,1916年为FukieUioCollege,1918年为FukieChritiaUiverity。1915年选定的中文校名一福建协和大学没有变化,其意思是福建联合大学。那时,每个人都不加区别地围绕着College和Jiverity两个单词琢磨不定。后来,中国政府为各类学校的等级确定了严格的定义和术语。[2]实际上,学校的中文校名并非“没有变化”:1916年,学校开办时称“福建协和大学”;1931年,学校以一校三院(文、理和教育学院)的建置申请立案,按照教育部关于教育学院须由公立大学办理,大学应包括三个以上学院之规定,学校撤销教育学院后改以“福建协和学院”获准立案;1939年,学建协和福建文化)校内迁闽北山区,并逐步调整院系学科,增设农学院(分农艺、园艺、农业经济、农业教育四系),学校乃于1942年获准升格,恢复“福建协和大学”史料专辑之名。1916年2月3日,福建协和大学发布《福建协和大学校招生广告》,其文略谓:迩来智识日新,文学增进,闽中最高学校仅有中学,以故毕业诸生纷纷出洋不已,且阻于巨费而抱向隅者比比皆是,教会惜之,用特议照英美最良办法创办大学校,课程一切另刊说明书呈阅。兹已组织就绪,聘定洋师八名,皆毕业英美大学名下士,并聘精于汉文及专门算术各师相与讲授之。莘莘学子,庶几有志竞成焉。凡愿学者,请于二月七号为始,递日午后到校报名,以便试验入学。附列简章,即希垂注。此布。[3对此布告之“闽中最高学校仅有中学”一语,宜有说焉:在协和大学开办之前,福建已有华南女子大学于1914年开办大学一、二、三年级课程。在协和大学开办之后,华南女子大学乃于1917年增办大学四年级课程。因此,福建协和大学校方一向自视为“闽中正式大学教育之开始”,“闽中最高学校仅有中学”亦是协大校方的一种自大之说。学校开办之初“聘定”的“洋师八名”即八位外籍教授为:庄才伟(EdwiCheterJoe),1916年至1923年在校,校长兼化学教授;何乐益(LewiHodou),1916年在校,比较宗教学教授;克立鹄(C.R.Kellogg),1916年至1939年在校,生物学教授;倪乐善(Rev.C.A.Neff),1916年至1926年在校,社会学和历史学教授:万拔文(Rev.W.S.RakehamWalh),1916年至1919年在校,英国文学教授;徐光荣(RoderichR.Scott),1916年受聘,1917年至1949在校,英语和哲学教授;薛来西(ClemetM.LSite),1916年至1927年在校,政治学、经济学与宗教教授;饶卫礼(GeorgeM.Newell),1915年董事会第二次会议议决“同意铙卫礼部分时间在大学执教”,1916年起兼任化学教授。至于“精于汉文”之师即国学教授,人数初定为两名,知名者有郭绍虞(1922年至1924年在校)、叶圣陶(1923年至1924年在校)、陈锡襄(1924年至1927年在校)、董作宾(1925年至1926年在校)、郑宾于(1926年至1927年在校)等。1916年2月16日(星期一),福建协和大学正式开办。其时,专任教授和兼任教授凡9人,包括外籍教授庄才伟、何乐益、克立鹄、倪乐善、万拔文、薛来西、饶卫礼(徐光荣尚未到校)和两名国学教授4;招收的学生则有8】福建文化)福建协和大学人之谱。与其他教会大学同年度的在校生数(岭南大学23人、之江大学25人、沪江大学45人,华西大学76人、金陵大学118人)相比,福建协和大学校方又一次自信地夸言:“我们开始了。我们不仅是最新的而且是中国最大的大学之史料专辑一。”51福建协和大学的理科建设、文科建设和农科建设曾分别得到美国罗氏基金会、美国霍尔基金会和福建省政府的资助。其中,美国霍尔基金会提供福建协和大学使用的基金总额为20万美元。杨昌栋《对福建协和大学的片断回忆》一文记:继罗氏基金会专款之后是哈佛燕京学社的大笔专款。该学社的历史是这样的:美国电解法制铝的发明者查理·霍尔生前立下遗嘱,死后把遗产三分之一用于促进日本、亚洲大陆、土耳其、巴尔干等地的教育。他们组织托事部专管这部分遗产,初次分配给协大的是5万美元。1925年1月30日,托事部来信说,这款应充为基金,不得用于教授神学。1928年12月,托事部又用证券再给协大约5万美元,并且说在哈佛燕京学社所掌握的证券及现款的收入中,协大将来也能在其他名义或条件下得到更多的款目。协大从这方面所得充为基金的有20万美元,指定每年利息收入,作为从事中国和其他地方文化的研究、教授和出版之用。[6福建协和大学的文科、理科和农科各有一批杰出人才,在教学和学术研究方面亦各有丰硕的成果作为教会大学,福建协和大学的历史乃终结于1949年8月。二福建文化研究是福建协和大学的学术强项之一。吴梓明、梁元生主编的《中国教会大学文献目录第一辑:中国教会大学历史文献综览》第十四章《福建协和大学》谓:就文科而言,以中文系最为突出,在赫尔基金会及哈佛燕京学社资助下,教学研究均有长足进展,该系在著名学者王治心、陈遵统、严叔夏相继主持下,推动中国文化研究、成立学会、出版书刊,其中以福建文化研究,最受学界注重。中文系师生,先后成立“闽学会”(1926)及“福建文化研究会”(1931),谋求整理福建乡土文化作为推动中国文化研究之基石,先后出版《福建文化》(期刊)及《福建文化丛书》,协大遂以福建文化史研究著称学界。就目前闻见所及的资讯来研判,福建协和大学之福建文化研究大约经历了两个阶段(建校初期即1916-1923年间之状况,囿于所见的相关资讯相当稀缺,暂付阙如)。(一)由“闽学会”启动的阶段(1924-1931)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1924年秋,陈锡襄从北京大学南下就任福建协和大学国学教授。其时,陈锡襄“即想把北大的风俗调查会、歌谣研究会、方言调查会、考古学会的计史料专辑划熔而为一,组个大规模的‘闽学会’”。福建协和大学闽学会的计划和创会的艰难,陈锡襄于《闽学会的经过》一文记之甚详,其文曰:所以要如此组织的原因,1福建关于以上各项的材料都特别的丰富;2.这几方面的研究是互为综错,不易分开或择要先举;3.创办之始,以搜集材料为要图,则范围不妨稍宽一点。是年11月曾写一封长信与沈兼士先生报告此事,所以自那时北京的朋友们便知道我们有这项的计划。但是我当时单身匹马,盖以福州学术界的荒芜一关于这节很想做一篇文章报告,但此刻是没有工夫的一,这事一直到董作宾先生于1925年春来到福州才协同讨论具体的办法。当时在同学方面很热心帮忙的有陈明鉴、叶华芬、江鼎伊、刘松青诸君。然而我们所在的是一所教会大学,学校的宗旨在于传教,对于这种学术的计划,虽然并没公然加以反对,但是赞助是万万不能的;董先生和我都是穷光蛋,而我们所竭蹶以从的国学系又只有一笔‘其小无内的预算,经济极端没有把握。后来勉强由国学系借得20元,复由我和董先生两人合捐10元,闽学会就是这样子开始的。学校既不与帮忙,只有向同学们“请命”,我们便写了些宣言和通告一当时还没有“标语”并把福建的县分列一详表,把签名的按其籍贯分属各县,而空其无人担任者,希望引起他们的兴趣,结果,经三次签名之后,共得五十余人,约占全校人数三分之一,分20余县。这样地,官民合办的闽学会于以成立,职员于以选出,章程于以草成,计划于以厘定。成立的日期此刻忘记了,手边又无材料可据,大概约在是年4月杪,离五州惨案的发生没有多久的时候。我们进行的计划见于章程中者如下:搜求古今闽人及有关闽学之著述,并整理研究之;调查并研究福建民族、语言、风俗、歌谣、古物、天产物等项;刊行周刊或杂志,随时发表研究成绩;编辑闽学丛书如福建文艺史、学术史、语言史、民族史、风俗史、宗教史、经籍志及名人学者年谱等;设立闽学图书室,收藏闽学图书及本会研究成绩;创办闽学陈刊室,内分风俗、宗教、古物等部。[据福建协和大学的学籍档案(ScholarhiRecord),参与闽学会创会工作的“陈明鉴、叶华芬、江鼎伊、刘松青诸君”均是该校文科1923年级的学生(其中,江鼎伊于1922年入学,似因休学改为1923年级)。福建文化》福建协和大学闽学会成立后,活动时断时续,其后并且因董作宾、陈锡襄先后离校转任广州中山大学教职而于1927年告歇。然而,闽学会的学术计划在校内发生了影响,由闽学会启动的福建文化研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史料专据陈锡襄《闽学会的经过》,“闽学会的成绩”包括:1.董作宾“集在闽的著作名曰《鼓峰集》,内有闽谣、闽俗、畲民考略、方言方音等,一部分已在北大国学门周刊及本校(按,指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及民间文艺发表”,具体篇目有《说畲》《唐晡与诸娘》《高湖的一夜》《福建畲民考略》;2.“刘松青君的《福州疍户调查记》”,在国学门周刊(按,指北京大学国学门周刊)发表;3.“江鼎伊君曾采集了一千多首福建的歌谣,并且加以很详细的整理,但成绩都未曾发表”;4.“叶君华芬有不少关于福建民族研究的文章,据云此刻正在整理旧作”;5.陈锡襄则收集了“几十种的志书、几百种的唱本、几十件的风俗品”,并写有《闽中倭患考略》《客家与畲民》《从福建通志的列传和经籍所见到本省各时代各区域的文化状况》《闽学书目辑录》和《闽中宗教考略》等文稿。另据我闻见所及,1924年至1931年间,福建协和大学师生在福建文化研究方面的成绩还有:1.董作宾:《闽俗琐闻》,载《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第1卷第2号,1927年11月8日;2.董作宾:《续闽俗琐闻》,载《厦门大学集美国专学生会季刊》9第1期,1927年;3.董作宾:《闽谣篇》,载《民间文艺》第2-7期,1927年:4董作宾:《关于诸娘的讨论》,载《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第1卷第3号,1927年1月15日:5.董作宾:《畲语十八名》,载《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第2卷,1926年:6.克立鹄:《福建省的“山达”》(TheSaTakofFukieProvice),载《中国文理杂志》(TheChiaJouralofScieceadArt)第4卷第5期,1926年5月;7.克立鹄、江鼎伊[1o]:《对福建土著的进一步研究》(FurtherNoteoAorigieofFukie),载《中国文理杂志》(TheChiaJouralofScieceadArt)第5卷第2期,1927年2月;8.沙善德[I:《福建乡土文学之研究》(StudieitheFolkLiteratureofFukie,载《福建协和大学自然历史学会汇编》(ProceedigoftheNatural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HitorySocietyofFukieChritiamUivetity)第1卷,l928年;9.沙善德:《福建乡土文学研究:自然历史与儿童歌谣》(StudieiFolk史料专辑LiteratureofFukieNaturalHitoryadNureryRhyme),载《福建协和大学自然历史学会汇编》(ProceedigoftheNaturalHitorySocietyofFukieChritiaUiverity)第2卷,1928年。福建协和大学闽学会的“宣言”实际上是一篇福建文化研究引论,该会的“宣言”加上该会的《普通征求表(分图书之部、器物之部、记述之部)》《风俗调查表(分环境之部、思想之部、习惯之部)》《歌谣采集范围》《古物调查范围》构成了完整的福建文化研究大纲,构成了将“北大的风俗调查会、歌谣研究会、方言调查会、考古学会的计划”和福建文化及其研究状况紧密结合的高水准的文件。福建协和大学闽学会的“宣言”曾于1926年刊于《闽潮》周刊,“宣言”及其他文件后来由陈锡襄于1927年12月在《闽学会的经过》一文里予以公布。(二)福建文化研究会主导的阶段(1931-1949)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研究会于1931年成立。由闽学会启动,校内已形成福建文化研究的学术氛围和学术基础:得到哈佛燕京学社协助,校方又有霍尔基金会对“中国和其他地方文化的研究、教授和出版”的专项资助,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研究会的工作自然有了一个很好的先决条件。1931-1932年的《校长报告》指出:中文系在两个方面取得了最突出的成就。本专业学生在过去是寥寥无几,现在已增加到13人。该系还在整个学生团体里激发起学习中国文化的更大兴趣,取得很大成功。通过福建文化协会(按,应译为:福建文化研究会)的组织和各种公开会议,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团体加入了六个自愿组织的小组,即(一)福建史地小组;(二)经济产品小组;(三)方言小组;(四)民族问题研究组;(五)习俗及宗教概念小组,以及(六)民俗与大众文学小组。这些小组的研究结果都在《福建文化》上得以发表。到上学期结束时,该杂志共出了四期。2《福建文化》创刊于1931年12月,1948年6月出至第38期。该刊第1期至第27期由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研究会出版,第28期至第31期改由福建协和大学文学院出版,第32期至第38期改由福建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会(从福建文化福建文化)福建协和大学研究会易名而来)出版,1949年《福建文化》与《协大艺文》(福建协和大学协大艺文社出版)合并为《协大学报》(年刊),《福建文化》遂告终刊;福建文化研究会“分作史地、语言、风俗、物产、歌谣、民族等股,令学者分股8研究,然后向共同的目标进行;并且每一股中,又分作若干类专门研究”3:···试读结束···...

    2022-11-24 福州福建协和大学 福建福州大学协和学院

  • 《福建协和大学史料汇编》翁迈东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福建协和大学史料汇编》【作者】翁迈东主编【页数】579【出版社】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12【ISBN号】978-7-211-07549-2【价格】88.00【分类】福建协和大学-校史-史料-汇编【参考文献】翁迈东主编.福建协和大学史料汇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12.图书目录:《福建协和大学史料汇编》内容提要:本书主要包括“福建协和大学简史”“福建协和大学历史轨迹”“福建协和大学文档择录”及“协大校友文章集锦”四个方面,其中“福建协和大学简史”原著为美国人徐光荣,取材于美国差会和学校托事部原始档案及作者本人亲历,较能体现创办者的宗旨和办学者的立场。“福建协和大学历史轨迹”则按福建协和大学的办学历程时序加以梳理。大部分资料来源于福建省档案馆和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档案馆。《福建协和大学史料汇编》内容试读留历史之证,传文化之魂袁勇麟我对福建协和大学的最初印象源于俞元桂教授的《怀魁岐母校》一诗,俞先生毕业并执教于福建协和大学中文系,作为俞先生的再传弟子,每每倾听他饱含深情讲起协大往事,我总对那“济济良师辉讲席,莘莘学子拥书城”的校园盛景心生向往又充满敬畏。2009年1月,我到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主持工作,这是一所创办于2003年的独立学院,以“协和”之名,既是对福建师范大学前身校之一的福建协和大学辉煌办学成就和优良办学传统的赞叹与敬仰、纪念与传承,更是创办者对办好这所新型高等院校的执着与勇气、信心与决心的一种宣誓。机缘巧合,使我对协大历史有了更深入的接触和了解,并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协和学院办学时间短、文化积淀较少,难以形成独特的文化个性,在大学文化建设方面可谓先天不足,“文化寻根”于是成了办学的一种内在诉求。2010年,我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师生成立了“协和文化寻根”课题组,期望通过对协大办学历史的回顾,对协和大学文化的追寻,挖掘出协大留给现今教育者宝贵的精神遗产。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从翻阅民国旧报刊到拜访协大老校友,我都亲自参与,至今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2012年1月1日,拜会福建协和大学校友会副理事长、知名农学专家翁迈东教授,就协和大学文化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深入交流,此后在他的引荐下我们得以拜访众多协大老校友。2012年3月18日,前往厦门大学拜会唐崇惕院士。她告诉我们:“协和文化寻根,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福建协和大学出了很多杰出人才,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和品质,这些都应该成为学院师生的榜俞元桂先生与妻儿摄于福州魁岐福建协和大学宿舍(1949年)样和精神财富。”除了赠送《唐仲璋纪念文集》《唐崇惕文集》等一批珍贵资料外,唐院士并题赠“协和精神薪火相传,乐育英才继往开来”,希望协和学院能传承福建协和大学优秀的校风、教风、学风,努力提升办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2012年11月18日,在福州拜访前来参加福建师范大学校庆的唐崇惕院士,向她赠送了包括唐仲璋院士在协大不同学期的成绩单、唐院士本人报名单等在内的珍贵历史资料复制件,唐崇惕院士仔细辨认着她的协大入学报名单,满怀欣喜地说:“还有我19岁时候的照片,自己现在都没有了。这些资料太宝贵了,对于我来说都是无价宝!”2012年5月26日,拜访素有“船政老人”之称的陈道章先生。他讲述了在协大求学的经历,介绍了他在推动协大文物保护和协大文化传承方面所做的工作,并捐赠一批他收集整理的有关协大的珍贵资料,其中包括他在协大就读时的教科书、1948年毕业时的毕业纪念册、毕业生名录、学生手册等。2012年11月24日,参加福建协和大学校友会“协和人2012金秋之聚”。“协和大学闽江东,世界思潮此汇通…萃文化作明星,明星照四方…协和协和,大德是钦!”全场齐唱悠远的协大校歌拉开了聚会的序幕。翁迈东副理事长深情宣布:“理事会决定将‘协大人金秋之聚’改为‘协和人金秋之聚’,这代表协大校友与协和学院校友从此成为一家人!”2013年3月25日,拜访素有“茶学界泰斗”之称的著名茶学专家张天福先生。老人精神婴铄,时年104岁高龄,但依然深情地回忆起了在协大求学和任教的岁月,表示这些经历对他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并欣然题词“百年协和”,对协和学院的办学寄予厚望。2013年5月12日,拜访时年99岁的福建医科大学陈国熙教授,同他一起共叙协大往事,陈教授激动而深情地说:“只有能主动探索的人,才能做到敢于怀疑、敢于否定,才有创造性。这是福建协和大学校歌里面,留给我最重要的启发。教育的目的不是让你因为考试去学习,而是鼓励你为自己学习,主动学习。”2013年12月,在协和学院创办十周年之际,我与林美貌、黄秋玲等同事一起完成了《百年协和》一书的编撰出版工作,其中甘苦,冷暖自知。应该说,这本图文集是我对协和感情的一种表达,更是对老协大历史的学习与敬仰。没想到此书出版后,获得协大老校友的诸多肯定。在2014年12月11日出刊的协大校友会《校友信息》第42期上,登载不少鼓励之词:唐崇惕院士除了在2013年12月11日给我发来短信:“谢谢你寄来两本《百年协和》,内容非常丰富多彩!给校友许多想念!谢谢你对协和大学如此深厚感情!”她在2013年12月20日打给翁迈东教授的电话中又称赞:“《百年协和》,图文并茂。”厦门大学林宇光教授在2014年1月8日写给翁迈东教授的信中说:“《百年协和》一书(协和学院袁勇麟主编),十分全面,读后我感到是协大创史以来最齐全的一本著作,证明编者收集资料的苦心。”北京校友罗慰慈先生在2014年4月29日的信中说:“读了袁勇麟先生主编的这一部珍贵的大著,感想很多…袁院长在《下篇》中介绍了协和学院的现在‘灵境育英才’的景象,让我2们预见到若干年后该学院也一定会跟我们可爱的祖国一样,茁壮强盛,培养出更多的唐崇惕院士、江静波教授、丁汉波教授、严叔夏教授、赵修复教授,并且让创新吐艳的花朵开满榕城和全国。”郑作新院士的夫人陈嘉坚女士在2014年5月17日打给翁迈东教授的电话中谈道:“寄来的《百年协和》一书收到了,有那么丰富的协大历史材料,也有今天协和学院的办学成绩,照相也很多,勾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另外,此书在社会上也引起较大反响,一位福州籍金融界的朋友告诉我:“彻夜阅读《百年协和》,为先前不知福建协和大学而惭愧,为福州曾经拥有过这么一所响彻东南的协大而倍感骄傲!谨向所有协大人深深致敬!”所有这些肯定和鼓励,都让我心怀感恩。此后每年,我都要给协和学院新入职教职员工和大一新生讲《协和的前世今生》,介绍“百年协和”的来龙去脉正如本书主编翁迈东教授在编后语提到,福建协和大学办学35年培养毕业生1300余名,就读生5300余名,“培养出来的人才成为文教、科技、医学、基督教会、政府机关各部门的中坚力量,多数人成为知名的学者、科学家、教授、其中国内外院士十四名,可列举的相当于院士级的人才数十名。诸多精英人才分布于国内各地、台湾,以及东南亚和北美。”如此办学功勋理应被历史铭记,却令人痛心地渐被遗忘。我愈发深刻地感到,随着时光的推移及种种客观因素,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再不收集、保存相关史料,协大就有可能消失在历史烟尘中。协大文献资源的收集、发掘、整理、抢救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所幸虽然协大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协大校友的热忱却丝毫不减,反而随着岁月的推移愈加浓烈。协大校友会早在2010年就酝酿成立协大校史编辑委员会,着手启动《福建协和大学史料汇编》的编纂出版工作。他们多已年过花甲,甚至已是耄耋之年,但仍以整理协大文献为己任,令人敬佩。2013年12月28日,我参加协大校友会聚会时,除了带去50本《百年协和》分发外,特别提议熟知协大历史的“协和文化寻根”课题组黄秋玲老师参与编撰事务,希望为抢救、整理协大史料尽一点绵薄之力。而今《福建协和大学史料汇编》终于成稿,令人感奋。此书分为协大简史、协大历史轨迹、协大文档择录、《协大校友》文章集锦等四大篇章,是一部旨在抢救协大历史文化的史料汇编,也是全面研究协大文化资源的珍贵文献。书中将涉及协大创立以来的史实条目一一辑录出来,更具参考、保存价值。简史部分为徐光荣教授参照美国保存的档案和个人经历编写,材料原始可贵。而其余部分编者几乎翻遍福建省档案馆和福建师大图书馆民国阅览厅和档案室保存的大部分协大档案材料,从中选编了年表和文档择录,简繁结合,力求体现当年学校的面貌和特点。而其余部分编者几乎翻遍福建省档案馆和师大图书馆及档案室保存的全部协大档案材料,从中选编了历史轨迹和文档择录,繁简结合,力求体现当年协大的面貌和特点。“《协大校友》文章集锦”是难得的史料,文章作者皆是协大办学35年间不同时期的校友,有的年逾耋龄,有的岁过古稀,他们用在母校的见闻和事例展示了各个时期的时代风貌和协大的历史变迁,文章朴实无华,不务空谈,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协大的真挚情感。这些文章既是协大历史的见证,又是协大文化的沉淀,可说兼具历史性与文学性编修史志,是为历史留证,为文化存据,不仅以飨今人,更为后人之鉴。《福建协和大学史料汇编》不仅仅是对历经沧桑、成果辉煌的协大校史的勾陈,更是对现今新“协和人”传承与创新的激励与鞭策。我曾在《百年协和》一书的后记中指出,沿用“协和”之名,旨在纪念与继承,借鉴与光大。协和学院“文化寻根”之路,正是对协大历史和文化的解码、传承、融合与弘扬之路。教育之最高境界乃“行不言之教”,协大于今日之高等教育仍历久弥新的教育理念和协和学院在办学实践中萌蘖出的新协和精神,正悄无声息地对协和师生的行为起着浸润、营养、发酵、导向和引领的作用。正如汪毅夫教授在《百年协和》序中所期望:“相信这些岁月积淀的荣光将激励着每位‘协和人'执着坚定地走下去,在新的征程上奋勇前行。”翁迈东教授嘱我为本书作序,令我诚惶诚恐一一晚辈何德何能,作序实难应承:然翁老情真意切,却之不恭,勉为其难,爱陈芜辞,藉为“序言”,谨表高山仰止之意。2016年3月26日于福州我记忆深处协和大学的人与事唐崇惕我是母校福建协和大学的一个关门弟子,在魁岐山清水秀校园只读一年。由于抗日战争期间父亲唐公仲璋两度到内迁邵武母校任教,与他老师、朋友和学生们亲密无间感情,给我感受至深。而且我也在初识事年纪两次生活在协和大学的环境中,成长于兹,铭记终生。父亲自幼是孤儿,靠半工半读念完中学和大学。在协和大学他需要比他人多一倍时间(8年)才能修完所有课程的学分。我出生时,父亲因劳累过度咳血,被校医误诊为肺结核而休学。他受到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真正病倒了。此时,他的业师,ClaudeR.Kellogg教授,向他伸出有力的援助之手。克先生雇了两辆轿子,将我父母亲送到城北英国人办的柴井医院,让父亲治病,母亲在那里照顾。父亲当时还是一个贫苦学生,克先生一定还资助了医疗费。父亲住院多时后回家疗养,还经常休克。两年后(1932年)才勉强回校复学,我还依稀记得和母亲哥哥到魁岐参加父亲的毕业典礼。我小时候曾见过克先生,他慈祥可亲。1982年,克先生的女儿VirgiiaKelloggHoadley和几位朋友到厦门看望我父亲。父亲非常高兴地告诉我,他当年做学生时,她才四五岁。她送我们一本克先生于1967年出版的书:“EtomologicalExcertfromSoutheaterChia(FukieProvice)ABorigie:Silkworm,HoeyeeadOtherIect.”在该书序言中有一句谈及我父亲:“NorcaIforgetTagChugChagwithhioverowerigthirtforcietificiformatio…”一位美籍老师在中国开展多年有益的科学研究工作、培养许多人才。他怀念在中国所做的工作并如此纪念着由于特殊时代的原因而数十年音讯不通的学生!真让我感动!这就是协和大学的“博爱精神”。父亲常和我谈起克先生,说:当时常有许多学生围着他,向他提问一些科学问题,他都细心回答,但有时提的是科学上没有解决的问题,他会说:“Ido'tkow,Nooekow!”这句话让学生们知道许多重要的科学规律性问题正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父亲一生,就是一直探究多方面未被人类所了解的科学规律性问题,这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需要“创新”的原则,也影响了我一生从事科学工作的思想。父亲经常想念克先生,当他发现一些新的种类,常用“kelloggi”作为新种的名称,寄托他思念之情。这也是协和大学的“师生之情”!后来5我去美国,想去看望VirgiiaKelloggHoadley,但她已去世,她的一位朋友热情地招待了我。1982年克先生的女儿VirgiiaKelloggHoadley(前排右一)和几位朋友到厦门看望我父亲父亲多年跟随克先生对昆虫学有深刻认识和兴趣,本想终生从事之,重病后体会健康对人类的重要性,又在医院中见到血吸虫病患者的痛苦,才改变要从事寄生虫病问题的研究。但病前他在福州理工学校兼任生物学课教师时,他对昆虫学的兴趣感染了多位当时学生,他们以后都成为著名的学者,如研究与昆虫有亲缘关系三叶虫的古生物学的卢衍豪院土和著名的昆虫学家赵修复教授。20世纪50年代我在上海工作,暑期回福建在建瓯转车,意外地遇到赵修复先生身背采集包等器材,手拿昆虫网在从事野外作业。修复先生经常来看望我父亲,俩人非常高兴地谈论正在从事新的研究问题。他们都是克先生在中国科学事业的卓越优秀的继承人。中国动物学会于1977年12月在天津召开“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刚结束后第一次的学术会议,在不是太多的与会者中,竞有十余位是唐仲璋在协和大学的学生,会务组特意为我们照张相。这些点滴事迹都显示由协和大学传承的珍贵师生之情和追求科学的精神赵修复先生来厦门看望唐仲璋老师6···试读结束···...

    2022-11-24 福建协和大学史料汇编 福建协和大学史料

  • 《海马爸爸大搜索》(荷)安妮塔·拜思特博斯文图;西安曲江培豪出版传媒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海马爸爸大搜索》【作者】(荷)安妮塔·拜思特博斯文图;西安曲江培豪出版传媒译【页数】25【出版社】西安:西安出版社,2015.04【ISBN号】978-7-5541-0990-8【分类】儿童文学-图画故事-比利时-现代【参考文献】(荷)安妮塔·拜思特博斯文图;西安曲江培豪出版传媒译.海马爸爸大搜索.西安:西安出版社,2015.04.图书封面:《海马爸爸大搜索》内容提要:海马爸爸是个非常细心的超级奶爸,因为平时,家里的孩子都是他一个人看管。要知道,他可有10个可爱的海马宝宝哦。但是……这一天,当海马爸爸清点人数时,却怎么数都是9个,第十个宝宝躲到哪里去了呢?Clavi是一家世界著名的出版公司,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其代理商,其中包括美国、荷兰和比利时。自1978年创立起,Clavi主要致力于创造广泛的儿童读物,每年可出版200多本图书。并且为儿童打造一个启蒙、认知和想象力的读书环境。《海马爸爸大搜索》内容试读海马鳟。大搜索(荷)安妮塔·拜思特博斯/文图西安出版社海马爸爸有I0只可爱的海马宝宝,每一个宝宝都是他的最爱。瞧!他开始点数了:23咦,第10个宝宝怎么不见了?海马爸爸急蛳了,M你能帮他找到丢失的宝宝吗?47市年市行市行685“他是不是藏在这块岩石后面呢?鲸鱼爸爸指了指面前的岩石。海马爸爸绕到岩石后面,他看到了汉···试读结束···...

    2022-10-17 epub 图书 epub电子书官网

  • 《中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研究》陆高峰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研究》【作者】陆高峰著【页数】267【出版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03【ISBN号】978-7-308-16351-4【价格】48.00【分类】出版业-研究-中国【参考文献】陆高峰著.中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研究》内容提要:出版人是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传播者、生产者和传承者,也是新闻出版产业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新闻出版业“转企改制”工作的深入推进和传播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出版人的从业生态面临着制度变革与技术升级的双重挤压。《中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当前,出版业和出版人正面临着转企改制、文化体制改革和新媒体新技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制度和技术转型的双重压力。几乎同时进行的制度与技术转型给出版业的发展和出版人的从业生态都带来了剧烈而深远的影响。新闻出版业的“转企改制”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始于2003年6月国务院启动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2009年3月,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后,我国新闻出版业的“转企改制”工作进一步加速,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截至2010年底,除明确为公益性的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外,所有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地方和高等院校经营性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均已经按照总署制定的“时间表”完成转制工作。在2011年7月20日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上,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明确提出“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今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核心工作”,要求在2012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制任务。①其中,首批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要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转制任务。重庆、山东等省市也已明确表示要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非时政类报刊转制工作。转企改制工作解放了出版业的生产力,但是,同时也使一大批出版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身份、从业生态发生了从事业单位到企业单位的根本性改变。“铁饭碗”、终身制、事业单位的职业荣耀等被彻底打破,这势必给这些出版从业人员带来一系列从物质利益到心理精神上的重大变化和冲突。如何解决广大出版人身份转型、从业生态急剧转变后可能出现的心理失落、身份认同落差与利益冲突等现实问题,进一步提高出版人的人力资源效能、创造创新①在2009年8月28日召开的中国报业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曾提出“计划于2011年年底前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制工作”。001中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研究能力,增强出版业的传播力与整体实力,使新闻出版业在“转企改制”后能够按照改革的初衷,发挥出更大的活力与效力,有必要对“转企改制”后的出版人从业生态、出版业的人力资源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较为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在新闻出版业转企改制全面推进的过程中,新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出版业和出版人的从业生态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版人一方面面临着不得不面对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技能更新,甚至是无法跟上新技术发展的技能危机和心理焦虑,另一方面面临着新媒体快速发展,不断侵吞挤压传统媒体生存空间而带来的不得不重新进行职业转换的精神、经济等压力,甚至是职业转换的恐慌心理。制度和技术的双重挤压使得当下的出版人面临着比以往出版人更大的生存压力。第一节当前国内外研究概况1.国内研究概况目前国内对全国性出版人从业生态与人力资源现状,特别是出版人精神与物质需求状况进行的调查研究,成果甚少。从中国知网检索来看,目前国内涉及新闻出版人(不含电视从业人员)现状的研究文献经初步统计共有79篇,其中针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或者某一家单一媒体从业人员的局部性调查研究文献就有68篇,占86%,全国性调查研究成果只有11篇。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科学系统分析少、简单数据罗列多;全国性群体调查少、地方性群体性调查多;延续性调查少、一次性调查多;概率抽样少、非概率抽样多等问题。有一定深度和系统性,专门从提升出版人效能、改善传播人从业生态角度进行的全国性出版人从业生态和人力资源状况的调查研究仍然十分稀少。在全国性的出版人调查研究方面,自1998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委托有关科研机构对总署直属出版单位和3个省市的出版人才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以来,已经十多年没有再对全国性的出版人进行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在有一定深度和规模的全国性新闻人调查研究方面,自1996年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委托,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联合组织进行过一次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的抽样调查以来,也已有十多年没002第一章绪论。有进行过较为深入、系统的全国性的调查研究。至于从整个出版人从业生态与人力资源现状出发,基于出版人精神和物质需求的角度,对改善出版人从业生态、提升出版人传播力进行理论建构和对策性研究在当前学术界仍然有待系统深入开垦。从以往研究来看,对新闻人和出版人进行综合性、有一定规模的全国性抽样调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没有过。对当前转企改制和新媒体新技术发展背景下,我国出版人现状及其间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全国性的整体调查研究,更是尚无涉足。对当前国内出版人的总体人力资源和从业生态状况、出版人的精神与物质需求、生理心理健康状况、职业满意度和忠诚度、从业人员的创造力和传播力等最基本的人力资源和从业生态要素还缺少准确定量的了解,这对优化我国出版人从业生态、提升我国出版人传播能力和人力资源效能、建设出版强国和促进出版人自身发展来说,都十分不利。2.国外研究概况由于历史文化差异和现实条件所限,国外学者对于中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现状和传播力提升进行的总体性调查研究,通过查找EBSCO、PQDT、Elevier等大型西文数据,尚未有发现。少数针对中国出版人的局部性、非实证调查性研究,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对中国出版人缺少深入了解等原因,大都是从批判中国现有出版体制的角度出发,不仅存在一定偏颇,而且大都只破不立,缺少建设性。至于针对当前正在进行的新媒体新技术转型与转企改制工作中出现的我国出版人从业生态与传播力提升研究,更未发现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第二节研究的意义出版人是一个既关系到出版业做大做强的经济效益,又关系到国家舆论与文化安全等社会效益的特殊群体。新闻出版业是一个高创造型、高智力型的行业。在当前新闻出版业大力推行转企改制的体制改革和新媒体新技术快速转型发展的情况下,其人力资源环境的好坏、从业生态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到新闻出版人创造力和积极性的发挥,影响到出版业的经济效益、整体实力和传播力的提升,还会对出版物的舆论导向、意识形态等政治社会的深层次问题产生影响。本研究的理论和003中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研究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价值研究成果在丰富我国转企改制和技术转型期出版人从业生态与传播力研究理论,弥补相关研究不足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2.实践价值进行转企改制后和新媒体新技术发展转型中的出版人从业生态现状及传播力提升研究,对促进出版人和出版业自身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增强出版业在国内外的传播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具体为:(1)有利于出版人健康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转企改制在给出版业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使出版人的工作、生活和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身份转型、绩效考核、经营压力、工作压力等给出版人的心理、生理带来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出版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他们创造力、传播力的发挥。而新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样给出版人带来了职业转型、技能升级等心理和生理压力,对其从业生态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进行转企改制后与新媒体新技术发展转型期我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的现状和传播力提升研究,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拿出对策,从而更好地促进出版从业生态的优化,增加出版从业人员的职业满意度、忠诚度,促进出版人的健康发展和创造性发挥。(2)有利于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出版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出版人是实施新闻出版强国战略,提高新闻出版业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第一资源。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今后10年将实现我国由新闻出版大国向新闻出版强国的转变。建设新闻出版强国和提高新闻出版业的传播力,在国内增强新闻出版业的奥论引导力、社会影响力和整体实力,在国外增强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都离不开出版业人力资源效能的提高和从业生态的改善。进行转企改制后和技术转型期我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现状和传播力提升研究,不仅有利于出版业做大做强,而且有利于出版传播力、奥论引导力和国际影响力等国家软实力的增强,有利于新闻出版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004第一章绪论●第三节研究的主要内容加强转企改制后和新媒体新技术快速转型期我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现状和传播力提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准确把握转企改制后和新媒体新技术快速转型期我国出版人从业生态与人力资源现状,为优化其从业生态,提高其传播力,进而促进出版人和出版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1.研究主要内容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①绪论。主要包括出版人的从业生态的研究背景,当前国内外研究概况,以及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创新点等方面。②转企改制背景下中国出版人的从业生态现状。主要包括受访出版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出版从业人员所在单位的性质与工作类别,职业稳定性状况与劳动保障状况,薪酬福利、职业培训与职业发展状况,职业满意度与忠诚度状况,职业压力与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及对当前出版业从业生态与转企改制的评价等。③图书出版人从业生态现状研究。主要包括转企改制后图书出版人的人才结构基本情况、职业稳定性、劳动保障、薪酬福利、职业培训与职业发展、职业满意度与忠诚度、职业压力与身心健康状况,以及对转企改制和从业生态的评价等。④女性编辑出版人从业生态与职业发展现状。主要包括女性编辑出版人群体与职业基本情况及与男性差异,职业稳定、劳动保障情况及与男性差异,绩效考核、薪酬福利、职业发展情况及与男性差异,职业动机、满意度情况及与男性差异等。⑤青年编辑出版人职业发展现状。主要包括青年编辑出版人群体与职业基本情况及与中老年差异,职业稳定、劳动保障情况及与中老年差异,绩效考核、薪酬福利、职业发展情况及与中老年差异,职业动机、满意度情况及与中老年差异等。⑥编外编辑出版人从业生态现状。主要包括编外编辑出版人职业稳定性与保障状况,薪酬福利、职业培训与职业发展状况,职业满意度与忠诚度状况,职业压力与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对转企改制和从业生态的看法等。005中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研究⑦网络与新媒体出版人从业生态研究。主要包括新媒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现状及需求、新媒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问题与建议、新媒体编辑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防范,以及制订网络编辑职业道德规范的必要性与基本要求。⑧制度与技术转型对出版人从业生态的影响。主要包括转企改制给出版人从业生态带来的影响和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给出版人从业生态带来的影响。⑨出版人从业生态专题研究。主要包括民国时期、抗战时期的新闻出版人从业生态,新闻出版业的人员总量与人才结构现状分析,当前新闻出版人管理热点问题剖析。⑩附录、参考文献及后记。主要包括转企改制背景下中国新闻出版人从业生态现状调查问卷及参考文献、后记等内容。2.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以采用实证调查研究为主,综合采用问卷调查、比较研究、个案分析、深度访谈、参与观察及文献综述等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①实证调查研究。实证调查是本研究最重要也最有难度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范围内的出版人进行调查研究,以便获取第一手的定量研究资料。②典型访谈及个案分析。对一些有一定典型性的出版人和单位进行访谈,对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出版人和单位个案进行较深入的分析。③文献研究。对国内外出版人从业生态优化的相关经验教训及其基本情况进行文献研究,为从业生态优化的具体理论和措施提供依据。④比较研究。在问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文献资料对已经转企改制、还没有转企改制和不需要转企改制等出版人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出版人进行不同群体的比较研究。⑤参与观察。对一些出版单位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参与观察出版人从业生态与传播活动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第四节研究创新点目前,学界对在出版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出版人研究相对缺乏。我国006···试读结束···...

    2022-09-15 epub电子书编辑器 epub电子书下载

  • 《中国数字出版内容国际传播研究》赵树旺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数字出版内容国际传播研究》【作者】赵树旺著【丛书名】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研究丛书【页数】229【出版社】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12【ISBN号】978-7-5657-1490-0【价格】52.00【分类】电子出版物-出版工作-研究-中国【参考文献】赵树旺著.中国数字出版内容国际传播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12.图书封面:出版内容国际传播研究》内容提要:本书探讨了中国数字出版内容国际传播的重要意义、动力、主要模式、困境、欧美数字出版业的经验及策略。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出版、新媒体、国际传播。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六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摘编或全文转载。《中国数字出版内容国际传播研究》内容试读绪论◇1绪论一相关概念界定数字出版与数字出版内容数字出版是基于互联网、计算机与多媒体等技术环境下的一种新的出版形态。它既是一个新的出版概念,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出版方式和手段,包括出版内容、属性、产品、生产流程及经营管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数字出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仍旧处在不断的探索之中,人们对数字出版这个最基础、最关键的概念及其传播模式、发展趋势还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出版内容生产与传播。由是,深入探讨数字出版的本质与概念、厘清其内涵与外延、分析数字出版内容的国内国际传播特点,有助于数字出版内容传播者对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进行认真的思考,从而为数字出版内容传播的研究与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界定数字出版并非易事,之前已有无数学者与从业者从不同侧面对数字出版进行了理解、诠释和定义。数字出版的2◇中国数字出版内容国际传播研究萌芽可以追溯到1951年,当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P.R·巴格利对利用计算机检索代码做文摘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此项研究和尝试导致了“电子出版物雏形”的诞生,后来被认为是数字出版的发轫,但其实距离现在的数字出版现实远矣。数字出版的发展历程是随着数字产品的形态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数字出版的理解和界定也随着人们对它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变化。具体而言,数字出版这一专属词汇经历了从电子出版到网络出版再到数字出版的短暂过程。说其短暂,主要是因为中国真正开始研究电子出版并不久远。知网全文中最早以“电子出版”为关键词的论文见于1985年的《电子出版物》,最早以“网络出版”为关键词的论文见于1993年的《国外出版业新趋势一网络出版》,而最早以“数字出版”为关键词的论文见于2000年的《从电子出版到数字出版》,由此可以推断,包括电子出版在内的数字出版研究不过是近三十年的事情。加之数字出版所包含的数字版权、数据库、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教育解决方案等多形态呈现的复杂性,导致人们对其界定的差异性、多样性及不确定性。在电子出版这一概念流行的时候,日本电子出版协会对电子出版的定义侧重于对出版过程电子化的描述,称其为“将文字信息、图像信息等数字化,设计、建立能够随机读取的数据库,通过编辑软件对创作的作品进行编辑,并通过电子媒体进行出版的行为”。①而《大英百科全书》对电子出版的界定试图涵盖几种最为典型的电子出版形态,称其为“计算机网络或磁盘上的出版。指以计算机可读的形式生产文献,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载体如CD-ROM等发行”。②彼时的电子出版概念主要停留在以计算机单机和CD-ROM为载体的出版形态研究上。技术的发展总是令人惊叹。互联网很快超越CD-ROM成为出版物①转引自刘桂珍:《日本电子出版研究的现状与特色》,《出版发行研究》2004年第10期。②转引自徐丽芳:《数字出版:概念与形态》,《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第7期。绪论◇3的新载体,网络出版迅速进入研究者与实践者的视野,甚至,信息通过互联网向大众传播的过程也都可以叫作网络出版,这一理解已经打破了传统出版的概念与规则,但还有进化得更加彻底的观点:“以数字化为技术手段,通过包括互联网、移动电话、交互式电话在内的所有电子信息渠道进行图、文、声等的一种传播流程,称为网络出版。完整的网络出版流程包括三个阶段:获取原始素材、制作数字内容和传播数字内容,并通过有偿提供数字内容的复制品来获取收益。”①此界定彻底超越了载体限制,第一次把移动媒介列入到网络出版的概念之中,且提及了“数字”这个概念。之后,出版传播大踏步地进人了全面数字化时代,多媒体形态日益普及,一度被广泛应用的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概念已经很难涵盖不断出现的手机、智能终端等新型数字出版媒介。自2005年起,我国出版业界与学界已全面认同与接受数字出版这一概念。与之前提出的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概念相比,数字出版从技术的角度概括了这种新形态的出版方式,定位更加全面、系统,更符合这种全新的出版形态。由电子出版到网络出版,再到数字出版,这既是出版的发展史,也是出版技术的更新史,每一次变化都更加接近数字出版的实质。我们应该在深层次挖掘知识的基础上,对数字出版概念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解读。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对数字出版的定义是“用数字化的技术从事的出版活动”,©这个界定简洁而宏观地鸟瞰了数字出版概念,具体来看,“只要是用二进制这种技术手段对出版的任何环节进行的操作,都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它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③这个观点不仅强调了技术与介质,还解释了数①陈仲原:《浅析网络出版的发展模式》,转引自王洪建、周澍民:《数字出版的概念》,htt://ew.163.com/08/1217/14/4TCES94P000131UN.html.②张立:《数字出版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中国出版》2006年第12期。③同上4◇中国数字出版内容国际传播研究字出版的整个生产与传播流程。除了学界与业界对数字出版的理解与诠释,2010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提及了数字出版的定义,“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①。基于传播途径的不同,数字出版又可分为网络出版和手机出版等多种类别,“数字出版产品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有线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和卫星网络等”。©应该说,这个界定已经比较全面、成熟,从内容、管理、形态、传播形式、途径、类别等多个层面对数字出版进行了全方位的界定。但也正是这种全方位的界定,使得数字出版的关注者与研究者常常陷入数字出版的汪洋大海之中。根据历年公布的《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数字出版包括互联网期刊、电子书(含网络原创出版物)、数字报纸、博客、在线音乐、网络动漫、手机出版(含手机彩铃、铃音、手机游戏等)、网络游戏、互联网广告。且不论哪种数字出版形态的产值所占比例如何,只说这包罗万象的数字出版形态便足以让研究者无所适从。若要再按产值比例来理解数字出版,则会出现更加令人惊诧的答案。在2014年度国内数字出版产业3387.7亿元的整体收入中,网络游戏和互联网广告分别占25.66%和45.46%。按此比例推理,互联网广告和网络游戏应该是数字出版研究者口中的研究对象才对。而实际上,但凡研究数字出版的,几乎无人关心此二者,而研究广告或网游的人,也极少自称在研究数字出版。所以,数字出版一定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大出版的角度来讲,把网络游戏列入数字出版的范畴无可厚非,毕竟,网络游戏的确符合“利用①《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出版》2010年第21期。②同上。绪论◇5数字技术进行内容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标准。但从具体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个广义的数字出版概念只能让研究者盲人摸象,大而无当,失去方向。鉴于具体研究需要,我们有必要对数字出版做一个狭义的界定,即数字出版是一种数字化运行的出版活动,包括传统出版数字化、网络出版、手机出版及信息服务活动等。如此一来,研究对象变得明确而具体,也使得研究更具有指向性。有了对数字出版的界定,数字出版内容的概念便很容易得出。数字出版内容是以数字出版形态呈现的内容,包括传统出版数字化后的内容、网络出版内容、手机出版内容及信息服务内容等,数字化活动贯穿内容生产与传播的整个过程。国际传播与数字出版内容国际传播全球化与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越来越成为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任何国家、民族都会受到其他国家、民族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其他的国家与民族。由于信息科技的发展,国际间信息传播的速度迅速提升,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再遥不可及,文字、声音、画面等各种信息都能够迅速在全球传播。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明显加快,但与其他国家的摩擦也逐渐增多。因此,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和理解中国,成为新时期中国国际传播的重要任务。数字出版内容是国际传播的一个重要领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拓宽了其国际传播的内涵和范围,从以政治信息为主,不断向文化领域、商业领域、科技领域拓展。数字出版内容的国际传播已经成为国际传播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世界各国都已开始重视数字出版内容的国际传播问题。何为国际传播国际传播是一个由西方学者首先提出的概念,马特拉认为国际传播6◇中国数字出版内容国际传播研究研究最初来自“为自由世界服务的知识分子所唱的赞歌”①。早期的国际传播研究仅仅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如克拉珀和洛文塔尔的研究报告《舆论研究对心理战演变的贡献》,施拉姆也曾主编过《心理战的本质》一书,在1952年至1953年出版的美国《舆论季刊》(冬季号)上,拉扎斯菲尔德发表了《国际传播的预测》一文,认为“国际传播”这一新领域可能是以后传播研究的一个方向,而在同一期杂志上,洛文塔尔则宣告了“国际传播”这一新学科的诞生。可见,国际传播概念的最初诞生更多是与战争、政治联系在一起,以至于米尔斯感叹社会学失去了“想象力”,沦为国家机器的一个附属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际传播早已突破了刚刚诞生时的种种限制,其涉及的领域已很广泛,包括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研究、传播学、新闻学和传播技术等多个领域,研究对象也不再局限于政治与战争,文化与科技开始成为国际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国际传播的不断发展,不同领域对这一概念开始有了不同的理解,“国际传播可以作为一种现象来理解,是相对静止的;国际传播也可以作为一种过程,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国际传播还可以是一种手段,用来促进国际交流,或左右国际舆论,或宣传某种思想等;国际传播当然也可以设定为一种目标或者一种衡量指标”。©美国学者曾于1971年就国际传播问题做过一个普遍调查,他们的结论是,“对该领域尚没有一个广泛认同的、准确描述的界定。”③福特纳认为,国际传播就是超越各国国界的传播,即在各民族、各国家之间进行的传播。①这一定义比较直白,但太过宽泛,并没有指出国际①〔法〕阿芒·马特拉:《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陈卫星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页。②郭可:《国际传播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③关世杰:《国际传播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①〔美]罗伯特·福特纳:《国际传播:“地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刘利群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试读结束···...

    2022-07-28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官网 epub杂志下载

  • 《东方之珠》东方出版中心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东方之珠》【作者】东方出版中心编【页数】243【出版社】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8.11【ISBN号】978-7-5473-1376-3【价格】68.00【分类】出版社-上海-纪念文集【参考文献】东方出版中心编.东方之珠.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8.11.图书封面:出版中心成立四十周年的纪念文集,通过回顾东方的探索实践和发展历程,记述多元产业融合的理念和成果,展望新时代愿景和蓝图,展现在上级领导关怀和社会各界支持下中心走过的四十年历程和取得的各项成就,更好地宣传机构,凝心聚力,继往开来,激励全体员工更好地继承大百科传统、弘扬东方精神,为东方出版中心的发展贡献力量。《东方之珠》内容试读上编···试读结束···...

    2022-07-27 东方之珠的作者资料 东方之珠作品简介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