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27 给设计师的自我形象管理课

    资源介绍:资源大小:215MB设计师如何学习穿着和管理他们的自我形象?本课程将帮助您找到自己的设计风格,并找到匹配的衣服。会教你穿衣社交礼仪,尽量穿对衣服,避免不知不觉就穿错了。服装款式在客户眼中彰显自己的设计品味,为签订更多订单奠定基础。教学大纲01.形象管理-设计师的着装概念.m402.形象管理——设计师的社交礼仪.m403.图像管理-设计师的衣柜.m404.图像管理-如何创建设计师IP.m405.形象管理如何靠着装与设计师谈判.m4...

    2022-10-29 形象管理 社交礼仪有哪些 形象管理 社交礼仪教案

  • 9527 迪丽热巴形象私教王沁云:价值百万的气质改造,让你蜕变为职场女神

    资源介绍:资源大小:1.43GB您的工作场所是否存在以下问题?每天都想化妆,却无法开始在老板和客户面前太不成熟和不自信关注了很多时尚博主,但还是不知道怎么穿穿着漂亮的衣服,但粗心大意,被认为粗鲁研究表明,每个女人都应该为成功而着装:一个长得好看的人比普通人多赚15%如果你的月薪是8000,你一个月会少赚1200!让形象给你信心,让礼仪为你说话女性魅力形象造就一个人王沁云三步助你打造价值百万的职场形象你/将/得到/得到全新的自我认知,找到最适合的风格定位适当的职业装,适合不同的场合举止优雅,端庄优雅,赢得对方青睐实用的搭配技巧,不再浪费钱乱买衣服清新的高级珠宝感让你更显尊贵教学大纲第01课商务装am休闲装,不同场合的穿搭技巧.m4第02课:熟能生巧第03课善良:拉近关系、犯错和被爱.m4第04课专业作风:信任与责任,让客户放心.m4第5课:领导力和亲和力.m4第06课举起你的手:坐、站、走,彰显尊贵与优雅.m4第07课表情和眼睛:表达情绪,更具感染力.m4第08课关键行动:商务礼仪中的小动作,大商机.m4第09课:身体接触:一种快速缩短距离的谨慎机制.m4第10课化妆:早上10分钟,快速化妆.m4第11课发型设计:修饰面部,增强优势和规避劣势.m4第12课配饰选择:打造奢华感的点睛之笔.m4第13课高级名片:Perfume_Luxury,DouletheCharm.m4第14课第一次见面:在2分钟内让别人喜欢你.m4第15课请客送礼:请领导_客户注意用餐.m4第16课酒桌文化:敬酒——拒绝酒,餐桌上的潜规则.m4第17课:商务谈判第18课重要会议:获得Crowd的3个技巧.m4第19课点心课-颜色风格测试,选择合适的服装搭配.m4第20课小吃课风格分析,3维,快速找到你的搭配风格.m4重构准备1对女性职场形象的六大误区.m4改造准备2:找到自我形象风格的三种方法.m4重塑准备3:不同职业的风格判断、身体规律、形象塑造.m4...

    2023-02-09 形象照 形象设计主要学什么

  • 9527 韩久九:职场女性形象管理指南

    资源介绍:资源大小:2.98GB个性和体面的外表直观地传达你的品味和水平帮助你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但是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图片定位我只会照葫芦画瓢你只能穿古板土气永远不要穿奢侈感!那么我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图像定位展示一下你的职业魅力怎么样?MMC量化美学创始人韩久久从颜色和样式两个维度根据他们的外貌扬长避短,定位风格为你科学理解“形象的秘密”从形象管理入手,助你展现人生态度!教学大纲01.图像管理的意义-.m401.图像管理的意义.df02.图像质量管理.m402.图像质量管理.df03.这是一个注重调性的时代-.m403.这是一个注重调性的时代.df04.如何记住这些颜色.m404.如何记住这些颜色.df05.找到您的颜色代码-.m405.查找您的颜色密码.df06.配色底层逻辑.m406.配色底层逻辑.df07.现在学用变身:如何通过色彩穿出青春优雅的感觉-.m407.今学今用:如何通过色彩穿出年轻优雅的感觉.df08.黑、白、灰的经典用法.m408.黑白灰的经典用法.df09.流行色的个性化使用.m409.流行色的个性化使用.df10。人气等于美吗?.m410。人气等于美吗?.df11.自我风格开发的重要标签.m411.自我风格开发的重要标签.df12.流行进入个人风格的三个关键步骤.m412.流行融入个人风格的三个关键步骤.df13.时尚指数如何,造型很重要.m413.时尚指数如何,造型很重要.df14、配饰搭配的基本原理.m414、配饰搭配的基本原理.df15、面料选择合集.m415、面料选择合集.df16、选择合适的风格塑造完美身材.m416、选对风格塑造完美身材.df17.模特秀:找到适合自己的整体风格.m417.模特秀:找到适合自己的整体风格.df18.重要的着装礼仪指南-TPO.m418.重要的着装礼仪指南-TPO.df19.如何做一个时髦的职业.m419.如何做一个时髦的职场人.df20。体面是白天社交的第一条规则。m420。正派是白天社交的第一条规则.df21、社交晚装要点.m421、晚间社交穿衣要点.df...

    2022-10-29 形象设计色彩 市场营销颜色

  • 百年程养生经(视频·全7集)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于百年程养生经(视频middot全7集)百年程养生经三阴交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对于肥胖现象,如果脾运化水湿功能旺盛,肥胖就能慢慢减下来,从根源上看,就涉及到三阴交这个穴位。三阴交是本穴是足三阴经交会处。取穴方法:首先找到内踝尖。内踝最高的骨头高点的地方,然后用手量四指,从这高点向上数四指,这个地方是胫骨,在胫骨的内侧边缘这个地方就是三阴交。主治疾病: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等。三阴交能够补脾。点揉三阴交往上这个截断是脾经的巡行线,脾经从这儿沿着胫骨的后缘向上走,一直走到膝盖以下。所以这时候用点揉的方法,把拇指立起来,从下向上沿着胫骨的后缘依次点上来,这个方法是补脾经,从下往上顺经为补,从下向上点揉,一直点到阴陵泉的位置。每天这样从下向上点按,左右可以交替,哪只腿无所谓,每次做30次以上。如果真的是盆腔炎或者是宫颈炎,多按揉按揉能把那个结节揉开,然后刺痛感慢慢地消失,炎症就逐渐能够缓解,但如果是很严重的一定要配合其他的针对治疗。关于减肥:肥胖分虚胖与实胖。虚胖就是爱喘,因为它缺少运动,动则喘,本身气就弱,然后体型又是那种摁起来肉不是很实的感觉,对于虚胖的人,就从三阴交到阴陵泉逐次点按,特别要重点点阴陵泉。由下向上点上来以后,在阴陵泉的位置要重点点按,因为阴陵泉是利水的穴位,虚胖多是因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导致,所以可把身体多余储存的水分代谢掉。实胖患者往往是因为吃得特别多,便秘。仅用健脾经的和补脾经的这条线就不够了,还要增加胃经的一个穴位,叫做丰隆。取穴是先找到膝关节膝眼这个位置,再找到足上系鞋带这个位置,两者之间取它的终点,在小腿的侧面可以看到这个地方的肌肉是最丰厚的,丰厚隆起的地方也是治疗人体太丰隆的问题。这个地方是一个化痰的穴位,叫丰隆,用力点揉这个穴位,配合补脾经的方法,就可以帮助化掉身体当中的多余的痰邪。文件目录百年程养生经肩井穴.doc百年程养生经华佗夹脊穴.doc百年程式养生经-膻中穴.flv百年程养生经人迎穴.doc百年程养生经-神阙穴.flv百年程养生经三阴交.doc百年程养生经-大椎(上).m4百年程养生经-大椎(下).m4百年程养生经-肩井穴.m4百年程养生经-百会穴.m4百年程养生经-风穴.m4百年程养生经-内外关.m4百年程养生经-华佗夹脊穴.m4...

    2023-02-09 胫骨上的韧带 胫骨的上端

  • 《海派中医张内科》张存钧,王松坡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海派中医张内科》【作者】张存钧,王松坡主编【丛书名】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系列【页数】364【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ISBN号】978-7-5478-4347-5【价格】68.00【分类】中医内科学-中医流派-上海【参考文献】张存钧,王松坡主编.海派中医张内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海派中医张内科》内容提要:张内科作为上海流传最悠久的本土中医流派之一,已绵延近400年,名医辈出。清末明初,张玉书、张骧云蜚声沪上,近现代又涌现出了如“国医大师”张镜人、张伯讷、张存钧等一大批知名中医家。目前张医学已传达第14代,“桃李无言,下自成蹊”,门人众多,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张内科在常见内科各系统疾病的诊治方面均积累了不少经验,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诊治特色,系统整理、总结张内科的学术特色与临证经验可以进一步丰富海派中医的学术内涵,有比较高的临床价值。本书对张内科流派诊治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内容包括:上篇历史传承,主要讲述张内科的缘起、传承与发展,流派影响以及张内科代表人物事略;中篇学术与临床,从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流派特色、用药特色与验方、经典医案医话等方面系统总结张内科的理论、诊治经验、用药及技术特色;下篇介绍张内科流派发展的现状与创新,并收录传承团队跟师学习心得、张内科大事记等内容等。《海派中医张内科》内容试读上篇渊源与传承海派中医张第一章科历史传承第一节缘起根据上海地方志的记载,张一门的先祖原系河南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南宋初有张铁一随宋室南迁,“偕沈、瞿、赵三姓由严陵徙居至上海高昌里张家浜,近龙华,后人遂呼为‘龙华张’”(见同治《上海县志》卷二十九)。这是张徙居上海的最早记载。张铁一系宋徽宗时期丞相张商英之孙,据宋史记载,张商英,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生,历任右正言、尚书右丞、资政殿学士、观文殿大学士等职,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张商英入阁,为政持平,以不食不暑为之。曾力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并致力改革政事之弊,废除苛捐杂税,发展商业农业,以薄赋宽民。徽宗宣和三年(1121)病逝,终年78岁。赠少保,钦宗靖康元年(1126)加赠太保,高宗绍兴年间又谥文忠。同治《上海县志》卷二十九《冢墓》记有“张、沈、瞿、赵四姓墓,在二十六保二十三图,去张家浜半里许,前临小河,其右稍北为沈家巷,墓前有石碑。题‘张沈瞿赵四姓始祖之墓’十字,碑侧又有‘元朝遗址万历重修’八字。前志云:龙华张始祖名铁一者,宋商英之孙,高宗南渡,偕沈、瞿、赵三姓由严陵徙居上海高昌里张家浜,近龙华。后人遂呼为‘龙华张’。此四姓者,仗义结伴,生同居,亦死同穴。至今坟之右有沈家巷,坟之左有瞿家巷。惟赵后迁于上海邑治之南,今称为亭前赵。四姓聚居五百余年,相保如初,里人称‘义坟’。”张徙居上海后继续为官,而并没有业医。乾隆《上海县志》记载有张族人张敏中事迹,“嘉靖甲寅三十二年(1553),由明经教授仁和,会倭寇薄城当路檄属员之才谞者分守各城。敏中得艮山诸坊,率生徒,督士卒捍御,城赖2以完,迁周王府教授,年八十卒于家。”张敏中为张铁一第八代孙,明嘉靖甲寅第三十二年(1553),担任“明经”,只是一名政府文教方面的下级官员,职务是在章历仁和(宋兴国四年改名钱江县,治所今属杭州市)进行宣传和教化。时值倭寇围困杭州城,在杭城保卫战中,他接受檄文带领学生一起在艮山进行抵御,“督承士卒捍御,城赖以完”。后得到朝廷奖励,“迁周王府教授”。梳理张医学源头,在“龙华张宗谱·世表”的相关章节中,可见到张先人行医的散在记载。如九世祖张忠,字体卿,号可石,官山东鲁府良医所良医;十一世祖张肇际,字会卿,号十洲,太医院吏目;十二世祖张孟起,业医居周浦镇;十二世祖张开锡,字宗之,号思咸,上海庠生。思咸公幼年好友陵鸣珂[清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撰《思咸公医游赠序》载:“思咸以医出游,岂若世之所谓医哉?亦以儒之理,圣之道通之也,诚以儒之理圣之道通之,不特医一人,医天下可,不特医一时,医万世可也。”赞扬思咸公“至今不遇,乃以儒而业医”。是非常之人,从事寻常的行医职业,正是思咸公为人“不寻常也”。由此可见,在张元鼎创始医业之前,先祖已有业医的萌芽和背景。张家族开始以医为业是从张元鼎始。张元鼎自张铁一算起为第十四世,而以张世医论则为第一代。张元鼎在地方志上没有记载,而在张氏家谱中却收录颇详。张元鼎,字君调,号隐园,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早年亦习儒,淹贯经史百家,而嗜医籍。后因家族中多人先后病逝,立志“不为良相,愿为良医”,遂弃仕从医,精研《灵》《素》,行道于乡里,辄获良效,“里人德之”,自此开创了以医为业之“张医学”先河,其后代有传承至今。第二节传承与发展自明代崇祯末年张元鼎开创以医为业的张医学起,至今已经370余年。近400年来,悬壶济世即成为张一门的主要家传之术。张元鼎行医后,历经数代,至第六代张克振逐渐形成了上海张医学流派的雏形,并逐步确立了张医风、医德及学术思想、医学规范,为张医学的长盛不衰奠定了基础。到清末,张世医已经成为上海地区极负盛名的医学流派,时以第八代张麟祥为著名。民国时期,更以第九代张骧云擅长治疗热病而享誉沪上,名列海上十大名医之榜。而张医学流派也进入了鼎盛时期,流派队伍逐渐扩大,从医人数中医也不断增加,从第十代起到第十二代,张家族习医者达30人之多,而且开业点逐渐增加,在老城厢和租界区,张医家诊所遍布上海。张医学涉及领域科也不断扩展,优势病种逐渐增多,从治疗外感病为主,扩延到外感和内伤疾病并重。诊疗手段从单纯中医到渐渐出现中西医汇通,进而结合。传承方法也日渐多样,从第十二代起,已经走出了父子授受和单一家传模式,向家传与学校教育结合、家族嫡传与带徒结合等转变,使流派传承之路更为广阔。张医学流派的发展,以张元鼎弃仕从医的崇祯十六年(1643)算起,已经走过了近400年历史,整个过程大约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一、奠基阶段(第一代至第五代)张医学源于自学。据家谱记载,张元鼎约于崇祯十六年开始行医,起因是家属中有多人先后因病去世,遂立志“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弃仕从医,自学成才,开创了“张医学”之先河。家乘记载:“张元鼎,字君调,性聪颖,好学知礼,淹贯经史百家,而嗜医籍。年十三遭曾祖妣蔡太孺人之丧。翌年,大父侍林公复见背。阅三年为天启乙丑,祖妣陈太需人又相继弃世。公父敬甫…致疾濒危,诸医束手。公亲侍汤药,衣带不解者经月。益钻研《灵》《素》,处方配剂,果渐获痊。及崇祯二年(1629)己已,公年二十一,遭妣何太需人之丧,哀毁逾恒…”由于族中亲人连连遭病灾而弃世,故元鼎发愤学习,立志以医济人。“公既行道于乡,辄获奇效,里人德之。”由此成为张医学的第一代始祖。元鼎之子芳孙继承家业,为张医学第二代。芳孙子式球生于1654年家谱记载:“彼时公(即元鼎)孙式球已十龄,聪颖绝人,有神童之誉,而公之学问、艺术悉以授之。”此为第三代。张元鼎的第四代(曾孙)镐,字武在,亦承家学。第五代为瞻源,瞻源学医除了承袭家传外,还随舅父夏东升游,《上海县志》记载:“瞻源者,传其业于外舅夏东升(重光),遂以医行。”由此,张世家已经形成了以医为业,世代相传的传承格局,医学成为其传家业术,张医学流派逐渐形成。据张氏族人称,张中医之所以能世代相传,是因聚族而居,代有定例,即族中有长子者必承袭祖业,不传外姓,虽女婿也不得传承。除长子必须继承祖业由父子相传外,尚有辅助政策,即由叔或伯对子侄辈进行交叉传教,侍诊抄方,只要子侄辈愿意学医,长辈有义务承担传教的责任,临诊严于督教,帮助子侄走上医学之路,因此各房均有子孙相继为第医,于是就带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家族中医传人。章二、成熟阶段(第六代至第八代)史传承至第六代张克振,张医学趋于成熟,此阶段以流派声名日益显赫,出现流派代表人物,为地方百姓和官府所肯定,并载入地方志为标志。《上海县志》收录了第六至第八代张医家名传。张克振,名承启,以字行。他幼承家训,对岐黄书潜心钻研,贯通《内》《难》诸经,善于治疗时病热证,医术精湛,故临证诊病,每获奇效。其治病不计诊金多寡,遇贫者且给以药资。因张克振声誉日隆,求学者亦渐多起来,他除传医学于子嗣外,也曾收外姓弟子,使张医学声名日盛。同治《上海县志》卷二十二载录其行医事迹,谓:“至克振,业更精,尤识时症,虽殆皆起。当暑秋疫甚时,延治无停履,性复真挚。年六十余,犹徒步临诊,风雨无间,诊费计酬,贫病转给以药,时称长者。子钟涛,字文澜,孙麟祥,字玉书,皆能继其业。治病日不给,深夜露行,食宿无定。麟祥尤深脉理,决病无讹,子弟继起者多,门人李仲芳、纽汇源,皆传克振业著于时。”张克振子张钟涛、孙张麟祥俱以医名,尤以麟祥享有盛名。张麟祥(1821一1867),字玉书,号黻堂。祖父俱以医名,麟祥益进其业,治病能断人生死,遇贫病,私以银币置床间。一日,遇一贫者囊空乏资,麟祥伪以金饰遗地,病家拾还之。麟祥笑曰:非吾物也。嘱以兑资购药。尝语子弟云:病者得资心宽,投药易愈。其怜贫好施如此。张氏家谱记载张麟祥:黻堂公讳麟祥,字玉书,浪三公长子。体魁梧,目修长,面方,微有髯,好读书。念先人累世以医名,益深究方书,于《伤寒》尤有心得。公少侍父应诊,已峥嵘露头角。壮年,术益精,名日起,断人生死,历历不爽。日治人以百数,归家必在午夜。天性慈祥,贫者不仅给药,且济以朱提。其有贫而傲,耻言乞药者,公默然识之,以簪珥之属就察脉时潜置病者枕簟间,有知而还之。公否认为己物,日:“此天济汝也,盍质而为求药需乎!”咸丰癸丑年(1853),太平军攻陷城邑,时张钟涛病卒尚未下葬,麟祥命家人携母避难乡间,自己则守父柩不忍离。麟祥体强盛,性和蔼,孝友诚挚,恪守海家风。同治丁卯年(1867)二月三日,竟以食河豚中毒不治身亡,年四十六。中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张流派诊疗伤寒热病的辨证方法、用药思路走向成医熟,框架基本形成。张麟祥取明清温病诸家之说,结合沪地热病发病特点,熔科伤寒与温病学说于一炉,立热病当“表透为先”“祛邪为第一要务”等治疗原则,辨证运用葱豉、栀豉、黑膏等加减方,创救苦玉雪丹以开泄疏托,清热开闭之功,挽救热病重症,有效地指导着临床,也对张内科的延伸和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三、鼎盛阶段(第九代至第十一代)清代末年至民国时期,是张世医流派发展过程中的鼎盛阶段,此时传承已达9世,张氏族中以医为业者明显增多,张麟祥的4个儿子皆从家传而以医行市,长子世臻字晓云、次子世涵字竹云、三子世煜字蔚云、四子世镳字骧云,俱传其业,又各有所长,享有盛名,如晓云精于诊治伤寒时证,蔚云则善于调理内伤,其中又尤以四子张骧云因取二位兄长之长更善治热病、杂病而名声最隆。张世镳,字骧云,又字景和,晚年更号冰壶。生而颖异,读书过目成诵,性诚笃,年十三,父卒,不乐仕进,习岐黄术,以承袭家业。骧云得晓云、蔚云二兄悉心教诲,寝馈于《灵枢》《素问》《伤寒《金匮》诸书,朝夕钻研,不数载,出而问世,处方如老吏断狱,时下咸惊异之。学成后,张骧云初在其兄晓云诊所助诊。30岁时,自设诊所在四马路(今上海福州路)浙江路口的浙江里开业。其间经当时慈善团体的陈竹萍介绍,兼任难民所、普玉堂医生,为劳苦大众诊疗服务,使他深刻体会到贫病交迫的苦难。稍有医名时,家中又遭火灾,乃迁至泥城桥平桥里(今上海北京西路146号),居住并设诊所,医名日盛,其户外虽不挂行医招牌,也从不在报上登载广告,但上海市民尽识其门,终日门庭若市,一无暇日。张骧云中年因患热病,致病后听力减退,故人时称其“张聋聋”,诊病时,听患者述病症常辅以传声筒,而断证处方则不爽毫发。素以善治伤寒时证而著名于世,对于危重患者,善于采取果断措施,救人于垂危,故“就医其家者,日率盈百人,门外车塞于途,夏秋之间则尤不暇给”。张骧云遇事主礼让,但涉及外交不稍迁就,英日侨商公司建筑侵及张祖坟或沟或路,迭经抗议争回,无所屈挠。民国期间,因张祖坟被洋人哈同圈入其花园内,张骧云历尽多年与哈6···试读结束···...

    2022-10-21

  • 《张父子与东北城市现代化建设》张连兴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张父子与东北城市现代化建设》【作者】张连兴主编【丛书名】张学良研究中心系列丛书【页数】460【出版社】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9.05【ISBN号】978-7-205-09611-3【分类】城市建设-城市史-东北地区【参考文献】张连兴主编.张父子与东北城市现代化建设.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9.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张父子与东北城市现代化建设》内容提要:1923年8月,奉天市政公所成立,沈阳正式实行市制管理,这是继广州之后,我国第二个建立市制的城市,是东北地区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主政东北时期,东北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引导、带动了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东北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本书将张父子时期东北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管理模式以及历史经验做系统的梳理与研究,也是对沈阳建市95周年最好的纪念。《张父子与东北城市现代化建设》内容试读沈阳建市彰显的精神文化沈阳建市彰显的精神文化胡玉海郭春修1923年,奉天市政公所的成立,标志着沈阳正式建市,实行市制管理。沈阳建市排在全国第一建市的广州之后,在内陆城市中名列第一。在近代中国文化面临着一个几千年都没有碰到的新变局中①,沈阳人这种敢为天下先的作为,向世人展现了沈阳的精神文化,突出地表现在百折不挠的继承精神,兼容中西的包容精神,奋发向上的创新精神上。在沈阳建市95周年之际,重温和弘扬沈阳的精神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一、百折不挠的继承精神当我们翻阅沈阳文化史册,会清晰地看到,从远古走来的沈阳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较,极具地方特色。尤其是沈阳近代文化,在与外来文化和中原文化互动交融中,更加绚丽多彩而又别具一格,其突出特点,是具有百折不挠的继承精神。沈阳最早的先民,是新乐人。具有7000余年历史的沈阳文化,到了近代,遇到了来自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西方文化输入中国,是以“新”文化的强势姿态出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则被冠以“旧”文化,处于被动状态。在中外文化和新旧文化的交流碰撞中,由于历史和所处地理环境的特①《李鸿章朋僚函稿》卷一。1张父子与东北城市现代化建设殊性,外来文化在沈阳地区的传播,还伴随着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推行和强制接受,具有强迫性、统制性。但沈阳文化却不屈于外力与压制,顽强地坚守自身的传统文化;虽在外来文化打压下,仍使传统文化延绵赓续,未曾中绝。故沈阳文化可谓表现出了百折不挠的继承性。外来文化最早是通过传教进入沈阳地区的。道光十年(1832),德国人郭士立(Guitzlaff,KarlFriedrichAugut)在盖平登陆传教。咸丰二年(1852),德国人郭际烈自暹罗(泰国)乘船到没沟营(今辽宁营口)讲经布道。同治十一年(1872),英国基督教传教士罗斯约翰(RoJoh)来沈阳,在西华门、钟鼓楼、小河沿一带设立教堂,传经布道。此后通过宗教途径在辽沈地区传播西方文化,呈快速发展态势。传教首先是通过行医、办学、开办各种活动与沈阳民众接触,传授现代科学知识,提倡西方生活方式,宣传西方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在传教中,传教士们发现沈阳这座城市,虽然“大多数人,甚至商人,都是文盲,但他们是真正的文明人”。包括“最普通的劳动者”在内,他们是通过学者和官员“全身心地学习儒家规范”的。“孔子的格言在人们的生活日常谈话中广为引用,并且作为家族的信条在日常生活中被恪守和履行。”英格利斯评论说,“深深根植于中国人心中的是对自己过去历史、过去圣贤、过去经典、过去传统的崇拜和自豪”。沈阳人这种维护传统的行为,在当时的传教者们看来,是“保守”。实际上是一种“坚守”,“对他们来说,从祖先继承下来的东西是非常完美的,任何变更都将被视为亵渎行为”⑦。正是这种坚守,让沈阳文化保持了完整的继承性这种“坚守”精神,在日俄势力进入东北后,显得尤为重要。自清末日本侵略势力进入沈阳地区后,为巩固和扩大侵略势力,伴随政治、军事力量和满铁附属地扩张的同时,大力扩充文化宣传机构的设置,包括宗教团体、图书馆、报刊出版等,方方面面,推行其文化。在20世纪20年代东①[英]伊泽·英格利斯著,张士尊译:《东北西医的传播者一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辽海出版社2005年版,第36页②[英]伊泽·英格利斯著,张士尊译:《东北西医的传播者一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辽海出版社2005年版,第38页。2沈阳建市彰显的精神文化北就有日本控制的报刊70余家,日本在东北的宗教团体,以宣传教义的方式,大肆宣传殖民与奴化思想。日本武力和文化的侵略,激起沈阳学人强烈的责任感和维护民族文化的自觉性。他们深知爱国、救国,必须唤起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是由民族文化维系的。早在1918年,奉天省教育厅长谢荫昌就倡议刊行《东北丛书》,整理东北文化,最后在金毓黻主持下,有大批东北旧文史资料的辑印,其中《辽海丛书》辑录了辽沈及东北地区的珍贵地方史料,全面地反映了辽沈和东北地区的发展渊源以及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文地理的状况,是了解和研究辽沈及东北地区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并由此还促成东北问题研究的兴起,等等,这种文化成果和文化现象,真实地反映了沈阳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维系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二、兼容中西的包容精神市制问题作为上层建筑的城市行政区划制度,最先出现于产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与西方相比较中国引进市制较晚,沈阳作为中国后发地区,能够率先实行市制,是由它的文化具有兼容并包开放性的特点所决定的。近代以来,沈阳一直是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一地位决定了它必然是东北中外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东北与中原文化关系的汇结点。在与外国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中,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充分显示出沈阳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精神。这种包容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经济形态的进步性。这主要体现在生产模式、主导产业、基本结构及政策等各方面。清末民初,是东北移民最多、人口增加最快的时期。在清乾隆五十至五十六年间,奉天人口只有82.16万,到1912年前,奉天全省就增加到1100余万人①。大量异地人口的引入,是政策开放的体现,同时也构成了生产方式、经济结构改变的要素。据1933年调查,奉天从业比例分别是:农业6675440人,工业756377人,商业934987人,教育①梁方仲:《中国历代人口、田地、田赋统计》,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72、269页。张父子与东北城市现代化建设724051人,军事138791人,政治94551人°。从这个结构比中可看出,全省的非农业人口高达30%进入民国后,政府开始对身份制、世袭制的土地进行整顿,同时丈量和清理所有官庄、王庄和旗地,在丈放余荒和官地旗地的过程中,官僚、地主、富商及庄头等乘机兼并土地,使地主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地主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清末官办农牧垦殖公司企业日趋衰退,而私营农垦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土地所有制的转变,农垦公司的出现及公私营企业的变化,以及农业机械和优良农作物品种的引进等,对农业经济自然状态的改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农业经济形态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据统计1917年沈阳有工厂574家②。这些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成为后来建市的重要支撑条件。第二,政治形态的复合性。政治形态的复合性,主要体现在民国时期中华民国建立后,沈阳既是奉天省的省城,同时又是逊清“陪都”所在地两个新旧不同的政治体制同容一城。从民国建立之初,到1923年市政公所成立前,沈阳作为省城直辖于省政府。而设在沈阳故宫内的盛京内务府,则继续掌管逊清“陪都”政务,设有总管大臣1人,佐领3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各1人。主事1人,掌盛京三旗包衣之政令。奉天省政府负责全省政务,盛京内务府负责皇室事务和庄款的收缴:一个从属于民国政府,一个从属于北京皇宫的总管内务府。两个完全不同类型、不同体系、不同政治属性的机构,同处一个城内。只有北京和沈阳才有这一政治现象,这是民国政治生态的一个怪胎政治形态的复合性,还表现在满铁附属地的存在。沈阳的满铁附属地面积,在日本从俄国接收时为595万平方米①,到917年后,满铁开始策划大幅扩张附属地,至1926年,在沈阳的满铁附属地就扩大到12.16平①《满洲经济年报》1933年版,第431页。②《东北年鉴》,东北文化社1931年版,第1033页。③《满铁附属地经营沿革全史第3部,大连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编印本,昭和十四年1939),第818页。4沈阳建市彰显的精神文化方公里,其中市街面积为9.09平方公里°。在满铁附属地的日本人口呈逐年快速上升态势,1906年为1330人,占附属地总人口50%,1918年为6192人,占附属地总人口的59%,日本人口占绝大多数,让这个城中之“国”既有名也有实将政治形态复合纳入沈阳文化包容精神中,是一种被动状态。这种被动状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历史变革不彻底造成的结果;一是民族衰弱遭受侵略的苦果。而从文化演变历程上看,文化的开放性,也确有主动开放和被动开放的不同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讲,后发国家的开放都带有被动性质,由开放性所体现的包容精神,是城市发展和推行新制的重要因素。第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沈阳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由多民族组成的聚居区,少数民族有满族、朝鲜族、回族、锡伯族、蒙古族等37个民族。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多民族共同生活在一个区域,而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宗教信仰不同,生活习俗也有很大差别。如锡伯人忌用狗皮制品,如狗皮帽子狗皮手套、狗皮袄等:而鲜族则喜欢吃狗肉,认为在夏天吃狗肉、喝狗肉汤有滋补作用。不同民族间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同文化习俗,是观念上的特色:而来自不同区域人群的生产生活习惯,是最宝贵的经验。无论是文化习俗的特点,还是生产生活的经验,都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他们聚集在沈阳这个共同的家园内,相互包容,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和学习。渔猎族群向汉族人学习农耕技术;汉人向朝鲜族学习水田技术,这些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也促进了农业的进步。在文化习俗方面,也相互学习和借鉴。史载奉省“满汉旧俗不同,久经同化,多已相类,现有习俗或源于满,或移植于汉”。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沈阳文化富有包容性的具体表现。沈阳作为移民的聚集地,与中原文化的交汇地,沈阳文化的包容性,还表现在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上。近代以来,来沈阳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而最具文化色彩的是基督教在沈阳的传播。英国苏格兰人杜格尔德·克里斯①《满铁附属地经营沿革全史第3部,大连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编印本,昭和十四年1939),第298页。张父子与东北城市现代化建设蒂,取中文名司督阁。司在沈阳40年,传授西医和基督教,是成功者的典型。但这与沈阳人对他的认同与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在盛京医学院一次毕业典礼上,沈阳的一位既不是教徒也与医学无关的年轻人站起来说:“我用自己的眼晴一直在观察,一位苏格兰老医生双膝跪地,代表医学院向上帝陈述,他为你们献出了自己的一切。”①这位年轻人对司督阁的认同和支持,从深层次说明沈阳文化的包容和开放的特点。三、奋发向上的创新精神实行市制,是为了适应城市发展需求的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是源于文化上的创新精神。沈阳受地理、历史、习俗诸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形成了近代文化上的继承性和包容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又培育了创新性的文化特质。这种创新是近代意义上的创新,其内容主要体现于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追求;这种创新也彰显了沈阳文化敢为人先和与时俱进的特质第一,制度的创新,是创新精神的首要表征。光绪元年(1875),调崇实为盛京将军,崇到任后对奉省地方吏治体制进行了大力改革。这次改革虽然还只是“权宜变通”,但却是近代以来沈阳最大的一次变革。这次改革后,将流民所开垦的土地一律升科,变成国家正式耕地,科以租税,并将所有居民编入户口册籍,结束无政府状态,实现政府的有效管理。以实施宪政为中心的政治改革是清末东北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特征。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渝。1905年初,新任盛京将军的赵尔巽,向清廷提出15条改革措施®,获清廷批准后,赵首先从“改官制”开始。赵认为,“盛京五部体制,原是以隆重陪都,而今不仅徒有虚名,而且事权不专,百弊丛生,胥根于此,不予革除,难言①[英]伊泽·英格利斯著,张士尊译:《东北西医的传播者一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辽海出版社2005年版,第284页。②赵尔巽提出的15条是:1.改官制:2.练士兵:3.练旗兵:4.兴教育:5.清词讼:6加廉俸:7.惩贪墨:8.筹屯垦:9.振工艺:10.兴林利:11.定矿章:12.改盐法;13.制钱币;14.辟商埠:15.通航路6···试读结束···...

    2022-10-11 张氏父子沈阳历史文化丛书 沈阳张氏家谱

  • 《清河房源流》房恒贵,房明毓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清河房源流》【作者】房恒贵,房明毓编著【页数】592【出版社】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07【ISBN号】978-7-5623-5029-3【分类】姓氏-研究-清河县【参考文献】房恒贵,房明毓编著.清河房源流.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清河房源流》内容提要:本书收录了房各时代杰出人才、家训、家规、家风、家范、风物遗存与掌故等内容,涉及历史学、民俗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种学等多种学科,是关于房4200年起源、变迁与传承的全局性、整体性资料集成。《清河房源流》内容试读第一章房门小姓四千年,文深化久立潮头第章一、当今房姓人口分布房“房”姓,在南宋编印的《百家姓》中列第170位。据袁义达、邱家儒等根据公安部小的门人口、姓名数据库及对港澳台各姓抽样数据,于2013年所编《中国四百大姓》一书提供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含港澳台)房姓总人口约75万(另因韩国房姓人口有年35000人,马来西亚有约5000人,因此如加上韩国、朝鲜、新马泰及欧美非洲,则当今文深房姓总人口将突破80万人),占中国人口的0.056%,人口排名为178位,其中,山东最多,约占国内房姓总数的24.7%,山东、江苏、广东三省房姓人口约占全国房姓人口的久立潮43.9%,河南、河北、安徽、黑龙江、辽宁五省约占31.4%。二、房生古代人口分布先秦时期,房姓主要活动在河南、河北、湖北一带。秦汉时期,房姓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一带。南北朝及隋唐时期,房姓发展较快,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陕西一带。宋朝时期,房姓大约有2万人,主要分布于四川。明朝时期,国内房姓大约有4万人,主要分布于山东、江苏、河北、江西、河南,这五省房姓大约占当时房姓总人口的87%。当时山东已成为房姓最为集中的地区,占国内房姓总人口的42%,全国形成了以山东为中心的房姓人口聚集区。三、房姓民族分布80万房姓人如今分属于汉、朝鲜、瑶、满、蒙、壮、彝、傈僳等不同民族,从各地房氏家谱记载来看,这些房姓不同民族的归类,均属文化归类,不是血缘归类,它是房家族各分支长期定居各地、入乡随俗的结果,当今天下房姓,共认同根同源、天下无“二房”!如,《中华姓氏源流大辞典》及《中国少数民族姓氏》等载,彝族房为汉姓,现主要居云南峨山等地;蒙古族房为汉姓,现居河北隆化等地;满族房为汉姓,其先为清代八旗汉军姓氏;朝鲜族房由三韩半岛流入,其先本为房玄龄后裔,流居三韩归化当地民族;瑶族房为汉姓,主要定居在湖南江华(《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志》和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八排瑶房年命书》):傈僳族房为汉姓,见于《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壮族房为汉姓,其先为客家房,现主要定居在广东清远地区。清河房四、房生血型分布源抽样数据表明,房姓人群血型分布为:0型占31.9%,B型占30.8%,A型占27.8%,AB型占9.5%。中国人整体血型分布为:0型占41%,A型占28%,B型占24%,AB型占7%。AB0血型在中国的分布特点为:从北向西南方向,“B”基因频率逐2渐下降,而“O”基因频率升高;云、贵、川和长江中下游地区“A”基因频率升高,两广、福建、台湾的“0”基因频率较其他地区高,0型血型是东南亚的代表性血型。相比较而言,日本人A型血型占38.1%,0型血型占30.7%,B型血型占21.8%,AB型血型占9.4%;而欧洲诸国人口中A型和0型占据前两位。据日本、美国学术界的研究,血型对个体的生理、心理以至性格的形成影响较大,前些年流行的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论与此有关,值得重视,个体如能清醒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并通过持续修炼,实现“扬长避短”,更容易获得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而且在发生疾病、事故时,只有同血型的健康人才可以给需要的一方输血。因此,每个现代房家人都应该进行血型化验测试,一方面可以了解对自身个性、生活方式甚至健康与事业发展轨迹影响较大的一种关键因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一旦有输血需要,能迅速知道对自己和他人适用的配型,提高挽救生命的速度与机会。血型对择偶、调适恋爱与婚姻关系、优生优育及人际交往也都有极大关系。了解血型及其典型性格特点,有助于认识自我,扬长避短,不断修炼,适应社会并实现自我。当然,人的性格特点与行为方式除受“内因”即血型、身材、长相、健康状况等影响外,还受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社会环境、个人生活阅历、玩伴等外在因素影响很多血型人的性格特点兼具多血型特点,只是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学术领域关于各血型性格特点与行为方式的描述,是对各血型对应的典型性格特点归纳和分析的结果,并不绝对适合套用到具体的个体,需要结合自己的相关因素加以分辨。五、房姓史上名人频率《中国名人大辞典》收人房姓历史名人56名,占总名人数的0.12%,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百四十位。房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6%,并列排在第一百八十八位;房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5%,并列排在第一百九十九位;房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76%,并列排在第一百六十四位。六、房姓的“房”之正音很多房姓人过去在日常生活中,常被问及“您的姓是读房屋的[fag],还是“阿房宫”的[dg]?”相信很多房姓人曾经很生气地说“当然应该是读房屋的[fg]了![ag]只在‘阿房宫'中才这么用!”,或干脆茫然不知所对。还曾出过一个笑话:某闽南房家人,其孩子在国外读书,他孩子的护照中姓的英译文为是“FANG”,而他本人的护照的姓氏英文,则延用闽南客家发音,用的是“PIONG”,结果每次他申请出国探亲签注都困难重重,每次都因为这个姓氏标注问题被质疑亲子关系。其实,这些都是历史的误解,也是由于地方音与“正音”的误差所致。据元朝音韵学家、今日“普通话”的确定者周德清在他的《中原音韵》一书中考证,自秦始皇统一文字后,虽然已经“书同文,车同轨”,但还没有统一形成“字同意”与“音同声”。到汉朝许慎编著《说文解字》,才开始统一汉字的发音与释意《说文解字》中,“房”字注释为:“房,室在旁也,从户方声,符方切”。即房字读音为[fag]。可见,“房”字在汉朝时标准音就是读作[fg]音的。然而,直到北宋以前,不光是民间就连官方也没有实现“音同声”。尤其是在陕西一带,因为声母发不了3“”音,所以用“”代替,因此才出现了“阿房宫”的“房”发[ag]音,与今日之房屋的“房”的读音完全不一样,并因其进入地方民谣,千古传唱,致使当今人们误以秀为“阿房宫”(房屋巍峨高大的宫殿)的“房”是孤字,与今日之“房”毫不相干。另章外,北宋以前的山东、辽东一带,声母发不了“”音,用“”代替。因此,唐初从山东一带去韩国的南阳房时至今日仍发岂[āg]音。北宋以后,中国官方语言统一“房”为“fag”音。而今日之福建、广东、台湾,还有东南亚一带,其华人居民的先祖大多为中原移民的后代,语言与北方差异较大,保留了部分古音,对房姓的“房”,仍发[ag][iog][fag]音,可谓中原遗音。文深可见,房姓的房字发音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地域,曾被读作[ag][iag][ag],甚至还有其他方音,但最终归正为[fag]音。化久立另据考证,在商朝,贞人占卜的《卜辞》中多次出现“穷”的字样。“方”是祭祀女潮头性先人(女娲)的地方,指的就是房国,“穷”字从宀、从方,方亦声,传为“房”字之别构异体字(《康熙字典》云其为“旁”字异体),读作[g]。1976年3月,在湖北随县万店公社塔儿湾大队出土的一批青铜器中,有两个鼎同铭,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房国遗物,上有“那”字,从厂,邦声,也传为“房”字之别构异体字;根据形声字特点,也应该读作[ag]。由此可见,房字的古音确实有[ag][ag]的发音。房字的方音,福建话(闽南语):[ag][g][hog]。粤语:fg。客家话:[fog][iog]。海陆丰腔:[fog]。梅县腔:[fog]。沙头角腔:[fog]。宝安腔:[fog]。陆丰腔:[fǒg]。东莞腔:[fog]。台湾四县腔:[fog]七、房之字意正解《说文解字》:“室在旁为房,半门曰户。”是对“房”的整个建筑系统中方位的说明,早期的“房”是相对于“屋”来说的:屋为正室,房为正屋两侧之室。后来,就用“房屋”作所有建筑物的统称了“房,以土为基,作承天之势。”则是对“房”的结构和外形特征的精炼表达。据称,这是对7000年前坐落于古房邑地界的中国最早的女娲神庙的描述,赞叹其立基于大地,敦厚稳固,赞叹其高出平野,顶天立地,气势恢弘。房恒贵有诗《房与房姓》赞之:房端砚七千年前女皇庙,以土为基承天远。万古一屋平地起,乃有房邑立中原。尧舜之际禅让兴,帝子丹朱封于此。永作虞宾受福祚,陵公得邑房姓始。清河房房字,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如今其含义已相当深刻。山东临沂的房家信先生专门作了一篇《房字解意》,刻在当地的《山东苍山房氏家谱碑》中,虽非详尽其义,但可称是迄源今为止对房字本身内涵与外延的最佳阐释,也是对房家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胸怀,流应该遵循什么样的价值观和应该具备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的解读,可为房后代取名提供一个极佳的内涵与外延的参照4房字解意房宇得换房,户也;房,方也;门第方正也房,阁也;房,楼也;气势恢弘也房,正也:序,银也:贡眼庸撑也。房,庄也;房,严也;庄严肃穆也。佛,安也;房,居也:安程太平也。房,安也;房,居也;安居太平也房,露也:房,情巴:营周兼理也。房,露也;房,阳也;阴阳兼理也房,容也:房,纳也:海纳百川也。房,大也;房,高巴大题丽然也。房,容也;房,纳也;海纳百川也。房史也房,才也大展国也房,大也;房,高也;大气昂然也房,志也;房,才也;大展鸿图也《现代汉语词典》中,“房屋”是房子的总称。很多人认为“房”和“屋”这两个字意思相通,其实它们的字义在古时不尽相同。其【释义】为:①供人居住或有其他用途的建筑物:房子!房屋!厂房|房地产。②房间:书房1卧房丨文房四宝。③结构和作用像房子的东西:心房!蜂房。④指家族的分支:长房!堂房!远房。⑤姓。汉许慎《说文解字》曰:“房,室在旁也。”段玉裁注:“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所谓东房西房也。”古代房屋建筑的前部中央为“堂”,坐北朝南,堂的后面是室,室的东西两旁是“房”,分为东房和西房。由此可见,房印章“房”在古时是指正室两旁的房间,而不是指整栋房屋。八、房图腾姓氏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甚至还可以获得它们赐予的特殊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里,图腾实际上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家族图腾作为崇拜对象,主要的不在它的自然形象本身而在于它所体现的血缘关系。图腾崇拜的意义也就在于确认氏族成员在血缘上或文化上、认同上的统一性。房血缘前祖丹朱的部落,本以仙鹤为图腾,火德,尚红。据考古学家和姓氏学家王大有、何光岳等考证,房家族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西周即已形成较规范的家族图腾,这在中华姓氏中是不多见的。房氏族以天驷房星或天马为图腾,土德,尚黄房字在甲骨文中的字形结构起源于上古女娲神庙的构造:“以土为基,作承天之势”。左为门户之“户”,右为方字。又称“风姓方夷,筑房为姓”。又据《说文解字》:“室在旁为房。半门(繁体字的门)日户”。因之,房图腾为一殷商甲骨象形文字,房字的“户”(半门)在左,是指“天门”,古作两坚木上端横制一木,作“H”形,或作“廾”“介”形。“方”在右,顶部圆球代表东方青龙星座之“房宿”,下为古房族人观测天象的“个”形天文台,立在“天门”的第中点之南(前方)。再下的“H”形是风向标(古代观测天象的仪器),指向来风方向章方位,确定季节,“〡”表示立杆,是璇玑,可使“H”随风向转动;“勹”是观测者房(像龙又像马形状的人)。“户”与“方”合为“房”房星位于东方二十八宿之苍龙星座,一组计四颗星,位于“龙腹”,又因古代“龙为四天马”,故又称天驷,意指四匹天马,是为古代房人命名的星宿。整个图腾寓意为:古年代房人仰观位于东方青龙星座之天驷星,即“房宿”。黄昏时刻,当房宿出现在东方地平线的时候,也就是春天到来的标志,所以该图腾带有主持春天的意味。房星,是春天的化使者与主持者。潮头得姓始祖:上古时期,帝喾时房王及唐尧的孙子房陵图腾释义:房姓,以方族人观测天象的“个”形天文台的“天门”为图腾。房字的“户”是“天门”,古作两坚木上端横制一木,作日形,或作人“介”形,“方”立在“天门”的中点之南(前方)。“方”的了是风向标,指向来风方向,方位,确定季节,“|”表示立杆⊕是旋玑,可使随风向转动;」是观测者。“户”与“方”合为“房”。房姓观测青龙星座的“房、心”宿的“房宿”,以“房宿”在黄昏(傍晚)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的时刻,为春天到来的标志。房、方、防、旁、枋、韩、邡、卫、章,同为一姓的分衍异称,同为“风”姓族群故唐李贺在《咏马》诗中唱到:“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房图腾融合了古天文学、星象学、民间传说、古神话、文字美学、古文字学、建筑历史、地理学等元素,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人们对农业生产、自然气候、地震灾害以及政治、军事等事物的朴素认识。房,域圭禽叁,作水天之劳。在周户,右杏房人在物规幽季来窃香龍置座之“天物房星”。“天刷养里,主明于卷,震而八手泰分套中,则天下雪泰,第物能成”。灵期里曹佛世他禽周穆至的座驾公八险,并创下“明聪篱蒸,马到盛動”的美好修越。唐妻0在《水马)诗中骨到:些马非几马,房星泰是里,向前骏瘦香,荷自每朝等。清河万九、房郡望堂号源(一)郡望流历史上的一些显姓大族,往往在其姓氏前面冠以地名,如京兆杜、博陵崔、颍川陈、太原王、陇西李、琅玡王等,姓氏前面的地名就是此姓的郡望所在地。郡望6不是姓氏,但却与中国古代姓氏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所谓郡望,顾名思义,就是一郡之望族的意思。因此,郡望是显姓世族的标志,它将同一姓氏中的豪门与寒门、世族与庶族区分开来。在先秦时代,姓、二者有明确的区别,姓用以标血缘,而则用以辨贵贱,贵有而贱无。但随着秦始皇一统天下,变分封制为郡县制,原来的世袭贵族烟消云散,也就不再是贵族的标志了,而与姓一样成了单纯的家族血缘标志秦始皇虽摧毁了传统的分封等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秦代以后就不再存在等级制度了,而只是意味着旧的等级制度被新的等级制度所代替。于是,新的表示社会等级的符号手段也就应运而生,“郡望”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标志社会地位以区分贵贱的手段。秦汉之后,虽然已无如先秦时代那样的世袭贵族,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些家族由于世代居住某地,人才辈出,或由于战功而被加官封爵,荫及后世,从而积累了巨大的经济财富和文化威望,遂成为一地的豪门大族,这种家族由于在当地为人所仰慕瞩望,故称为“郡望”。如南北朝至隋唐时代,范阳卢氏、清河崔、荥阳郑氏、太原王,就是当时北方的四大望族。郡望既然是贵贱显著之标志,因此也就成了国家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依据,魏晋时代的“九品官人制”(又称“九品中正制”)就是一种依赖郡望选拔人才的制度。因此,从魏晋直到隋唐,名门望族对自己在国家谱籍中的地位都十分在意,想方设法在其中占据显要位置。北魏时官方为汉姓定谱籍,欲列四个望族于一等。当时“陇西李”得到这消息后,派人快马赶到京城洛阳,想打通关节进人一等四姓,但还是让山东大姓卢、崔李、郑占了先,从而未能挤进前四姓。陇西李的后代李世民登上皇位后,重新排定姓氏等级,在《大唐氏族志》中,抑卢、崔等传统世族,而将自家的“陇西李”列为第一算是报了宿仇。唐太宗李世民虽大开科举以打击旧的望族,但有唐一代,传统望族在政治上的势力仍不可低估,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可以发现,唐代宰相多出自望族,如博陵崔任宰相的就有12人,清河崔有5人,清河房有3人,范阳卢氏有8人,荥阳郑氏有9人,太原王有7人,琅玡王有4人。郡望还是名门世族论婚联姻的依据,一般人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名门世族的婚姻更是非望族不娶,非望族不嫁。如东晋时的琅玡王与陈留谢就世代通婚。梁代河南王侯景想娶王、谢二姓的女子为妻,请梁武帝代为说合,梁武帝说:“王、谢的门第太高,与你不般配,你还是在朱、张以下的诸姓中找一个称意的吧。”可见当时名门望族的壁垒之森严,连皇帝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对草庶之民即使封王也不能匹配,因为能称得上郡望的名门望族,是世代积累的结果,并非天子所命。房郡望。房郡望,起于西汉,发展于南北朝及隋唐。据《郡望百家姓》所载,房···试读结束···...

    2022-09-13 epub百度百科 epub 书

  • 《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系列 海派中医蔡妇科》黄素英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系列海派中医蔡妇科》【作者】黄素英著【丛书名】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系列【页数】380【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1【ISBN号】978-7-5478-3739-9【价格】52【分类】中医妇科学-中医流派-上海【参考文献】黄素英著.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系列海派中医蔡妇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1.图书封面:氏妇科》内容提要:《海派中医蔡妇科》共分为三个部分,上篇历史传承主要讲述蔡妇科的缘起、传承与发展、流派影响;中篇学术与临床,从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医案医话、经典医案、用药特色与验方、优势病种等方面系统总结蔡妇科的理论、诊治经验、用药及技术特色;下篇现状与创新,介绍蔡妇科流派发展现状与创新,并收录传承团队的跟师学习心得等内容。《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系列海派中医蔡妇科》内容试读上篇渊源与发展海派中蔡妇第一章历史传承第一节缘起2015年10月24日,“寻根溯源传薪火,文明健康手牵手一‘蔡妇科?传人义诊”活动在上海市江湾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如期举行。由黄素英、付金荣、张婷婷、莫惠玉、赵宪先、翁雪松、闵肖岗、金毓莉等第八代传人及第九代传人组成的共15人的蔡妇科传承团队现身义诊,为社区女性居民提供了讲座、诊疗、咨询等服务,传承祖辈的仁义传统,也再续了蔡妇科中医世家与江湾的“世纪情缘”。蔡妇科肇始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历时200余年,传至第九代已遍地开花、枝繁叶茂。始祖蔡杏农,有儒医之称,素有济世利民之愿。早年在文学上推崇安徽桐城派,专心于辞赋诗书。中年偏爱医道,刻意攻读,苦心孤诣。他手抄医书达百余本,并对各书反复批注,指迷补正。其岐黄之术,独树一帜,方圆几十里地求诊者络绎不绝。由于早年宝山江湾地处江海之滨,灾害频仍,瘟疫不断,严重威胁百姓健康。蔡杏农深感农村缺医少药之苦,告诫子孙行医时勿忘平民百姓之难。自己处处方便病家,不仅坐堂行医,还经常携着药包,奔波于农村阡陌小道,走村串户送诊治病。他处方采用道地经济的药材,制成丸散膏丹为贫困者义诊给药,不取分文,乡里对蔡杏农医德称颂备至。“仁德”是蔡妇科与生俱来的铭牌。蔡妇科代代相传,二世蔡半耕、三世蔡枕泉、四世蔡兆芝均儒医兼修,仁医济世。至五世蔡小香,时值中国新旧社会制度交替、内忧外患蜂起、外国列强入侵、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中医学面临西方医学冲击及内部打压的生死存2亡的重要时刻,作为中国人、中医人,蔡小香忧患于中医学之兴衰存亡,投袂而第起,创办医学会、兴办医学报,团结医界同仁,舍祠兴学,创办中国医院,为吾国章历中医之振兴弹精竭虑。其所作所为,无愧于中国人,无愧于中医人,更是蔡妇科仁德之质的典型代表。承蔡小香(1863一1912),名钟骏,号轶侯,光绪甲申黄科廪生。精擅妇科,名闻大江南北。光绪三十年(1904年),海外华工,倍受奴视,直同猪仔,消息传来,国人大愤,群情激奋,创议抵制外货,以示声援。同年六月,蔡小香及时与沪上名士李平书、顾滨秋等邀集医界名流30余位,假英租界西兴桥北仁济善堂(即今云南路延安东路北首),组织“医务总会”(为上海最早之医学团体),当时入会者200余人,蔡小香被举为总董,积极支援海外华工,继而全国响应,侨工因之得以改善待遇。后改名为“中国医学会”,小香公旋任会长,丁仲祜(福保)为副会长。此“中国医学会”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以中西医师携手并进的全国医界群体组织。同时蔡小香还资助创办最早的医学期刊一《医学报》。在清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上旬“中国医学会”在沪召开第二次大会时,蔡小香在《医学报》第一期发刊辞中号召中医界:“今吾国当新旧交替之际,诚宜淬砺精神,冒险进取,纳西方之鸿宝,保东国之粹言,讵能故步自封,漠然置之耶?”并宣布办报宗旨:“《医报》负振聋发聩之责,导以智烛,警以晨钟…”主张继承中医学遗产,对于东西方医学理应“沟而通之,合而铸之”,在我国较早地提出中西医学相结合的观点,积极主张吸收外来先进医学,中西结合,融会贯通。蔡小香看到当时的医学卫生方面均被外国人左右,无权自主,云:“洋人在先后数十年间,凡属通都大邑,几无不遍设医院,隐操我黄人生命之权。”毅然斥资创办中国医院,并任院长,这是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中医院。江苏巡抚程德全嘉其勇于为善,加札延聘焉。蔡小香素有办学图强之愿。时正兴建家祠于蔡家花园,为了筹办新学,督促工程提前完成,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春,斥私资创办“蔡学堂”于家祠中,开江湾私人办学风气之先。继又感到办小学并不容易,而师资培养则更难而尤迫切,因此同时在上海设立专科训练班。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秋,复办兢业师范学堂,希冀源源培养师资,以为发展小学之助。他如“精武”“南洋”“新公学”等校均输财助之。1904年又在上海设立专科训练班,培养师资。光绪三十五年(1909年),上述学堂并入中医学会附设医学堂。举办医学讲习所,派造就中医人才,并提高理论实践水平,这实际上就是中医专门学校的雏形。中1910年蔡小香又主持创办《上海医学杂志》,为振兴发展中医而高声呐喊。他蔡的办学实践对清末民初中西医界影响颇大,其兴学救国之热忱,实有不容泯没妇者。《宝山县志》和《江湾里志》均有记述。蔡小香喜好文学书画,珍藏名人书画颇丰,由于收藏历代名砚逾百,故将书斋名为“集砚斋”。他经常与文坛名士往来,并创办书画社。他与当时名士李叔同(弘一法师)、江阴张小楼(李公朴岳丈)、宝山袁希濂(授孙中山大总统印袁希洛之兄)、华亭许幻园,相交至笃,诗文酬唱,情同管鲍,旋结金兰之谊,号称“天涯五友”。蔡小香曾被江苏巡抚欲举荐入宫为慈禧诊病,被小香公婉拒,可见其医术之精深。为医者术精乃本分,以中医发展为己任,为国兴亡殚精竭虑则是品格。自始祖建仁德之基,至小香公发扬光大,“德兴”一直是蔡妇科发展的无形推动力。时隔200余年,蔡妇科以更加广阔的阵容,以更精湛的医术,以更加深在的仁医之心,回馈社会,服务病患,这无疑是对蔡妇科先祖最好的纪念。第二节传承与发展一、承上启下蔡香荪蔡小香将蔡妇科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提升到前所未有之水平,且在民国初年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以身作则使蔡妇科仁德之质得以鲜活生动地展示,同时负载了更加深刻的时代内涵,无愧为蔡妇科发展历程中的代表性人物。其子蔡香荪在传承家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将蔡妇科深在的精神财富加以继承丰厚,是蔡妇科发展中承上启下的代表性人物。六世蔡香荪(1888一1943),名章,字耀璋,曾肆业于同济大学第一期,秉承祖业,学贯中西,蜚声沪上,盛况勿衰,一生行善,口碑载道。基于家庭教育及耳濡目染,爱国热忱尤显,早年参加孙中山同盟会,与当时革命志士常秘密聚会于蔡家花园,谋广州起义,临期病足,未能成行,得免于黄花岗之难。因学医而悉化学知识,试制土炸弹,不慎轰然,致两耳失聪,遭清廷缉捕,避入租界,悉4心行医。但仍热心公益,创办江湾救火会任会长,获消防奖章。日寇先后两次第侵华,均及时组织救护队,“八一三”之役,抢救伤员达4000余众,为当时红十章字会各救护队之冠,获红十字救护奖章。同时筹办难民收容所,并营救抗日志传士及中共地下党员。继又捐巨资创办江湾时疫医院任董事长,获当时政府内政部“热心捐资兴办卫生事业”一等金质奖章。蔡香荪历任江湾崇善堂董事、宝山县公款公产处副处长、闸北救火会董事、上海国医公会委员、中国医学院副院长等职,爱国事迹,非笔墨所能尽述。1992年市政府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上海人物史料》中“爱国爱民的蔡妇科世家”篇有所阐述。《宝山县志》及《江湾里志》均有不少记载。二、继往开来蔡小荪蔡香荪之子蔡小荪历经时代岁月变迁,虽历经挫折困顿,最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功立业,顺应中医药事业大发展的潮流,以赤诚中医妇科人之心,以仁爱造福病患之心,以朴实教化育才之心,培育并带领蔡妇科团队迎来崭新华章。七世蔡小荪(1923一),字一仁,号兰苑,蔡妇科第七世嫡系传人,小香公之孙,香荪公哲嗣,秉性敦厚,仁心仁术,父传师授,家学渊源。香荪公望子成器,自幼即聘昆山顾荫轩夫子(清秀才)来家教学国文。稍长,又聘峡石吴善庆师(《药学大辞典》编者之一)讲习医学。继而聘海宁吴克潜师(《吴儿科》《病源辞典》等编者)进一步深造。旋毕业于中国医学院十三届,即随父襄诊。并先后延聘李又辛夫子(清举人)、沈瘦石夫子(文史馆馆员)教习诗书。1943年,香荪公谢世,即独立应诊,秉承祖训,乐于为善,求诊者接踵。虽稍逊于蔡香荪,然亦日诊百人左右,效多应手。前辈同道,咸誉为将门虎子,小辈英雄。勤习深研,师古不泥,博采众长,学以致用。于妇科经病,主张以调为主,养血为先,理气为要。闭则不尚攻伐,崩则不专止涩。具体用药,对崩漏强调“求因为主,止血为辅”。痛经依然,“求因为主,止痛为辅”。某些医著,引誉为至理名言。更借鉴西医学各种检验,以助诊断。力主辨证必须辨病,结合四诊,益显疗效。处方用药,以精、简、廉、验为特色。1952年蔡小荪响应号召,创办新城区联合诊所,放弃半日丰厚开业收入,不计酬劳,参加妇科门诊,1959年起受聘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广慈医院(今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仁济医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等顾问,参加查房会诊,并为全科医蔡医师讲授中医妇科。1980年转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妇科科主任医师,并任上海医科大学市一教学医院中医学教学组副组长,临床教学并重。在学术方面,1950年后即兼任上海中医学会妇委会委员,后任副主委,1984年当选全国中医学会妇委会副主委,历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兼职教授。40余年来,蔡小荪承担全国各地进修班教学工作及各院校学术讲座。先后带教主治级以上中西医师百数十位,对沟通中西学术方面做出努力。自1981年起担任上海市高级科学技术专业干部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中医科评审组成员,秉公评审,谨慎负责。1986年任中医学国际学术会议学会委员兼妇儿科专题会议中方主席,发表《中医治愈170例不孕症的方法经验探论》,获得与会者好评。1992一2008年,连续四届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带教学员,造就中医妇科人才,不遗余力。1995年被上海市卫生局评为“上海市名中医”,兼任评委。1995一1996年载人英国剑桥《国际医学名人辞典》。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贡献津贴。1999年,受聘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同时取得博士生导师资格。2000年成为全国公布的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2007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的“全国中医妇科名家”称号。2009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的“全国中医妇科名师”。曾主编《经病手册》《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中华名中医治病囊秘·蔡小荪卷》《蔡小荪谈妇科病》《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蔡小荪》,参与主编《中医妇科经验方选》,编审《蔡妇科经验选集》。1994年主要负责起草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妇产科部)》,并任编审委员。三、无私育桃李,蔡满庭芳蔡妇科一至七代均为家族内部传承,其优势是在学术思想上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得以良好的传承与发展;在医德医风的建设上更加具有深在的认同性与继承性,更加根深蒂固,特色鲜明,且以耳濡目染、逐渐熏陶的传承形式为主,历久而弥新。随着中医事业整体的壮大与发展,中医学已突破原有家族的局限,融入中医药发展的大潮。蔡小荪,育有二子一女,但都很遗憾未能继承6···试读结束···...

    2022-08-19 海派中医流派传承 海派中医学术流派精粹

  • 《柳中医临证传承实录》汉敬德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柳中医临证传承实录》【作者】汉敬德著【页数】396【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9【ISBN号】978-7-5214-1996-2【价格】65.00【分类】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参考文献】汉敬德著.柳中医临证传承实录.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9.图书封面:氏中医临证传承实录》内容提要:作者以中药为主线,写出了对身边常见中药的认识与思考;用中医的经典理论阐述中药组方之用;用柳医学“以方证立论”的法式,领悟名老中医柳少逸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作者守正着“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的传统中医理论;传承发扬了柳医学的精华;创新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方式。本部著作可供中医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并且本书是不可多得的基层中医药培训教材和中医药文化“五进”的辅助教材,更是基层医务工作者中医药文化的普及读物……《柳中医临证传承实录》内容试读莱阳行记2018年12月20日下午,为参加柳少逸老师中医传承工作室的挂牌仪式,伴随着隆冬的暖阳,我同夫人驱车赶到了莱阳。傍晚,我见到了几年未见的柳少逸老师和蔡锡英老师,师生相会,师情、亲情暖暖的一屋。柳老师用他特有的柳体,在赠我的14本著作扉页都题上了寄语,我的心里充满暖暖的师爱。晚上,柳老师、蔡老师专为我们设宴,相较其他的宴会,多了一道中医大餐。在慢慢地酒进、细细地交流中,柳老师、蔡老师的学术思想就像醇厚的美酒,缓缓地流淌进了我的血液,使我又受到一次传统中医思想文化的洗礼。论《内经》,张奇文老厅长誉柳老师为“《内经》活字典”,几经问难,柳老师都用他特有的柳医学思想给予了解答。谈《伤寒》,说时方,永前院长说,受柳老师、蔡老师的指导和影响,他喜欢用“阳和汤”的同学李卓睿,今天也来跟师。说曹操曹操到,潍坊的李卓睿师弟过来敬酒,也加入了讨论。柳老师启发性地问我们:“过去大家用阳和汤治疗阴疽,单纯用于外科方面,而用于肿瘤的治疗行不行?推而广之,所有辨证为阳和汤证的,是不是都可以用?”蔡老师更进一步地说:“阳和汤的应用很广泛也很好用,不要局限于骨髓炎,只要切中病机,就可应用。”阳和汤里有鹿角胶,忆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先生用单味鹿角胶治疗下焦虚寒,而意外治愈少腹积聚甚硬,其感慨日:“鹿角胶不但具温补之性,实又善通血脉。”可见明药性也很关键柳老师说:“明药性除学好教材外,首推《神农本草经》,大家一定要认001柳真研读。”从《神农本草经》谈到虫类药,蔡老师善用虫类药,是她对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蔡老师说,随着气候、生活、饮食、疾病与过去不同医临床用药要有所转变。她特别讲到了蚯蚓,问我们,蚯蚓有什么特别的吗?证我们一脸的懵懂。看我们回答不出来,蔡老师接着说,在一方田里,蚯蚓可传承以雌雄易性。我们更加不懂了。她进一步解释:一块田里当雌性蚯蚓少到一容定程度时,雄性就变成了雌性;反之亦然。雌雄易性,阴阳平衡,我似乎明白了补阳还五汤用蚯蚓的奥秘了,但真正弄懂,还需要今后进一步探索谈药话方篇“鼠妇用过吗?”蔡老师接着问,“你们好好研究一下,这是我临床上的常用药,而且应用广泛。刺猬皮呢?可能你们只知道它可以化瘀止痛,收敛止血,固精。但这类药你们可不可以取象比类地学习?”我说:“按这两种药的形态,是否负阴而抱阳?阴平阳秘,治病以平为期?”二位老师含笑不答。今天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到一本书上用刚出生的小老鼠治疗肿瘤的验方。按照老师的启发,可否这样理解:老鼠有领地意识,当它们繁殖到一定数量,这个领地不足以养活它们时,就自然化胎。可以化胎,体内肯定有一种能化肿瘤的物质,多余的就是累赘,在人体多余就是病。柳老师又给我们讲了中华大蚂蚁在治疗不育症的应用,他特别提到必须是黑的大蚂蚁。我夫人,年55岁,已绝经。2个月前患漏下,我用安冲汤合傅老年妇女漏下方加减治愈。不料,来莱阳的前天晚上月经又来了,本不想告知老师,但在酒宴上,她突发肚腹疼痛,多亏蔡老师照顾,我夫人深受感动。蔡老师问了我以前的治疗思路,我如实汇报。蔡老师说,月经病不要见血止血,要以通为用,败浊瘀血祛除了,新血才能归经。老师的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让我幡然醒悟。第二天,参加完挂牌仪式,永前院长领我参观中医文化展室,每每驻足感慨,原来能望柳老师项背,现在更是高山仰止。参观完复健医院,回到了工作室。柳老师在众多学生的簇拥下正忙着门诊,耐心诊断之余,不时地给病人讲注意事项,给学生讲治疗思路。我静静地站在老师身后,看老师处方,发现有两个病人的处方都分早、晚不同处方来分服,再仔细看处方用药,方中用药有相同的,有不同的。但大概桂枝、柴胡类的处方早上服,六味之类的晚上服。我特想问老师,但看到那么多的病人焦急地等待着老师治病,我也只能自己理解了,老师的处方处处体现了002天人合一的思想,一年的春夏秋冬换成一天十二个时辰,用药也体现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生长化收藏的思想莱阳行记30多年前,我读着《苦菜花》《迎春花》来到了故事的发生地一莱阳。今天,伴着隆冬的暖阳我又一次来到了莱阳,来寻找我中医梦的太阳。根植于胶东的苦菜花、迎春花正在孕育新的生发,待到春风吹遍,定会山花烂漫。柳中医传承工作室的成立,不就是这暖暖的春风,徐徐地生发在神州大地上吗!二0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003梨乡怀旧事跟师岐黄情2018年12月20日,得知恩师的“柳少逸中医传承工作室”将于次日挂牌并有14部新著发行,我这个恩师的“得意弟子”当然不能置身事外,既有祝贺之意,也有在恩师开坛讲道之际,投入门下再聆听教海之意,以达多年之愿。于是,我于下午赶到莱阳。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晚上,柳老师和蔡老师设宴,热情欢迎我的到来,欣喜之意溢于言表。家长里短中,工作生活的细询里,处处充满了师爱,心里暖暖的。恩师待我远远超过了“传道、授业、解惑”。正如葛洪所谓:“明师之恩,诚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恩师长我20岁,1983年暑假后,我进入烟台地区莱阳中心医院毕业实习,与师结缘。正是这次结缘,使我一生受益,不论在何岗位上,念及老师的教海、关怀、激励,都是我进步的动力。恩师出版的著作总是第一时间赠送给我,大著扉页上都题上寄语,落款全是“师字少逸”。恩师待我之情跃然纸上。每当打开柳老师的著作,亲切的题语,熟悉的柳体字,如见师面,总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感慨老师学高,感伤自己不能待师之侧,更悲乎术业不能专攻,蹉跎了岁月。在离开恩师的30多年里,恩师著述等身,继承和发展了柳医学流派,丰富了柳中医学思想,使传承了百余年的柳医学,以其强大生命力屹立于传统中医文化之林。恩师成就非凡而我却止步不前,愈仰望恩师,愈觉得崇高。自己也老矣,004即将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有暇了却自己的心愿,实现由柳老师点燃的中医梨梦想。于是,有了再跟师学习的意念。此意一表,恩师慨然应允。蔡老师更怀是发微信鼓励:“这么多年从政未医,仍未磨灭你的中医情结和淡忘你的中医事跟知识,还记得你柳老师知道你从政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可惜了’!人生就是这样,长途跋涉,虽然风景万千,让人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出发之地!一切都岐黄情不算晚,你有在学校奠定的扎实功底,有博览群书的毅力,更重要的是有着对中医的挚爱,一定会大器晚成的!老师祝你在登顶大医的征程上,披荆斩棘,勇敢前行,天道酬勤,胜利一定会属于你这样勇于登攀的人!”恩师的应允和蔡老师的嘉勉,令我感动,二师恩宠有加,我自当奋力。席间,永前院长同我谈起中国中医药报周颖主任拟编写《大医鸿儒柳少逸》一书,在柳老师的学生中征集素材,问我可否写写?对师恩多加于我的柳老师,我当然愿意写。但承诺了,又不坦然了,柳老师学术流派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这个老学生、新生徒,能把握了恩师的学术思想吗?其间,同老师提出立题三问。一问:柳老师敏而好学,博览群书,通三才,可为大儒?恩师日:吾幼承家训,弱冠拜师,庭训师严,“三、百、千”必背,《说文》明文字源流,话“河洛”,讲“八卦”,虽有所成,但实为学医打基础。正所谓“秀才学医,笼里捉鸡”“文是基础,医是楼”也。我的二位师爷是清朝贡生、秀才,可渭鸿儒;家父吉忱公、蒙师永昌公入私塾习国学成大儒。我不过是这几位鸿儒大医的徒子徒孙罢了,勤勉修为,为的是更好地传承他们的儒医之学,敢齐名乎?二问:恩师医术名闻乡里,著作遍行天下,可渭大医?师曰:吾弱冠随亲及师为人疏方,浮沉医海五十余年,今已年过古稀矣,只为济世活人计,从不图虚名,不愿虚名大医,更愿做贴近百姓的“布医郎中”。余晚年,伏处三余书屋,隔日应诊于工作室,课生教徒,“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吾之愿也。三问:先生医名显,书画丹青也著,远超社会上的大师,可称大师乎?师笑曰:我之主业是医,不是艺。现在大师漫天飞,何来大师?书画丹青怡我情志,不可废也。三问诘难,反难倒了我,故而很长时间没有成文。今天我坐在电脑前,想起吴鞠通《温病条辨》自序中的一句话:“夫立德立功立言,圣贤事也,瑭何人斯,敢以自任?”柳师任之而不自任,我强任于他,有拂师意。于是,“高、大、上”的师我不能写,那就写写我30年前跟随老师学习的点滴故事。思路一开,往事如潺潺溪流,泉涌于我的脑海。005师之字是书法,病历是经典医经过学校严格实习前培训和考核,我荣幸地被分派到莱阳中心医院实习。传莱阳中心医院是当时烟台地区两所地区级综合医院之一,条件一流,医疗技录术力量雄厚。来到医院,短暂的新鲜感消失,随之而来的是老师的不满和自己的自责。谈药话虽经过几年的学习,但书上得来终觉浅,要应付临床还差十万八千里。那时方是专师带教,类似于过去的师带徒。起初,我有幸跟师和蔼的岳凤玉老师,因此,比其他同学少见了老师不满的眼神,多得了岳老师的宽容和谆谆教导。“方歌忘了吧,辨证不出来了吧,慢慢来,我等你。”是岳老师经常安慰我说的一句话。开始都用正式处方笺开处方,等岳老师修改后,我再重新抄写遍,浪费了不少处方纸。于是,我和岳老师商量,我把处方写到笔记本上,请岳老师在笔记本上改好了再誊写到正式处方上。这样不但省了处方纸,我还得到并保留了岳老师宝贵的经验和用药习惯,时时温习之。随后,我的跟诊速度明显提高,有时还师心自通,得到了岳老师的好评。中医科是一个大科,十多位中医老师。初到,我们忙于适应环境,跟上带教老师的思路和节奏,即使带教老师不在诊室,也安静地坐在老师的诊桌旁读书,生怕违反了纪律。临近春节,一位身材伟岸的老师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他过来找王树春老师,商量给单位和职工写春联。早知王树春老师是一位书法家,这位老师和王老师商量分工写春联,肯定也不是一般人,这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我问岳老师:“这位老师是中医科的吗?”岳老师反问我:“你不认识这位老师?他在我们医院可是大名鼎鼎。”就是这么一位大名鼎鼎的人,我居然不认识。春节一过,我转到了病房实习,才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人,就是柳少逸老师。我问在病房实习的同学,他们说,柳老师不好跟,他的思路和我们课本上不一样,不轻易教人。有此先入为主的思想,我也就不去主动接触柳老师了。中医科病房,实际就是中心医院的干部病房,慢性病多,也清闲,但大病历还是要完成的。一天,严厉的中医科王主任来“关心”我们了,到病006···试读结束···...

    2022-08-19 中国中医出版社 中医出版社排名

  • 《海派中医董儿科》王霞芳,倪菊秀,董幼祺主编;封玉琳,李战,董继业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海派中医董儿科》【作者】王霞芳,倪菊秀,董幼祺主编;封玉琳,李战,董继业副主编【丛书名】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系列【页数】334【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1【ISBN号】978-7-5478-3756-6【价格】48【分类】中医儿科学-中医流派-上海【参考文献】王霞芳,倪菊秀,董幼祺主编;封玉琳,李战,董继业副主编.海派中医董儿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1.图书封面:氏儿科》内容提要:《海派中医董儿科》共分为三个部分,上篇渊源与发展主要讲述董儿科的缘起、传承与发展、流派影响以及董儿科代表人物事略;中篇学术与临床,从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优势病种、适宜技术、用药特色与验方、经典医案医话等方面系统总结董儿科的理论、诊治经验、用药及技术特色;下篇介绍董儿科流派发展的现状与创新,并收录董儿科大事记等内容。《海派中医董儿科》内容试读上篇渊源与发展,医董第一章儿科流派渊源董儿科历史渊源,至今历经七代,其医术名蜚海内外,特别是第四代传人董廷瑶被誉为当代中医儿科之泰斗。他在80多年的中医临床数百万人次的从医生涯中,为中医事业发展,为广大儿童的身心健康,建立了卓著的功绩,是董儿科的真正奠基人。浙东水乡钟灵毓秀,自古名人辈出,位于宁波市鄞州区最南端的姜山镇董家跳村,南濒四明山余脉,北枕阡陌纵横,一条奉化江支流蜿蜒穿梭而过,环境优美,处处透露出一派江南水乡的灵秀之气。董儿科就是起源于“董家跳”。说起董家跳,历史非常悠久,在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中,考古工作者成功勘查了董家跳遗址,采集到史前稻类、木炭、石斧、陶片等文物,经鉴定,距今大约5000年。而“董家跳”村,原先不用此名,据说过去村里的范家女儿招了3个董家的男子做女婿,后来由于范家逐渐衰落,而董家家族不断壮大,董家人认为董家的发展是“跳”进范家的原因,因而名其村为“董家跳”,一直沿用至今。考查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所作《传家之宝》的董氏家谱,董儿科可追溯到董云岩(1798一1876)。据家谱所述,云岩系出名宗,代传望族,为人刚方,秉性孝友,治田尽职,兼以酿酒,并能医治病,惠及乡里。可见董儿科已起源于此。云岩之子董丙辉(生、卒无从考证),家谱记载其品重儒林,名誉乡里,早能勤学,壮岁兼医,得范公之要术,长桑授灵异之方,扁鹊妙药,因之不但善治内妇,更专儿科,在当地及周边颇有名望,每日求诊者络绎不断,为董儿科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丙辉之子,董水樵(1857一1920),字乾增,号质仙,堂名四勿轩,户名“隆盛2房”,家谱记述:“志在岐轩,功深《灵《素》,橘井之深,杏仁之精,芳名远播。”在第民国《鄞县通志》(第四文献第一册,甲编上人物一)中亦记其名,并注释:其以章流儿科名其学,受自父丙辉而加精研,察食指关纹,即能知所受病,方宗叶天士,明其医理医术。渊源董水樵初受训于丙辉公,旋游学于同邑儿科前辈石霖汝之门,以其勤学苦研,尽得父辈与石之心传。尝谓为医者必深究《内》《难》《伤寒》诸经典之旨,而对诸家学论,庶可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故其处方用药,崇古而不泥,应温则温,应凉则凉,不惑于一家之见而墨守成规。水樵公以小儿痘、疹、惊、疳四大要症为擅长,如对天花的辨治研究更切,认为天花之治应着重于气、血、水、火四字,审其顺逆虚实,以解毒化毒,救偏制胜为其要图。他认为盖痘之发也,以血化为水,水化为脓;若脓已成,则毒尽化,此时尚饮食如常,诸事皆吉,即可无忧。此譬若豆之茁长然,必赖阳光之火以煦之,阴寒之水以濡之,始克成实,是即“阳生阴长”之《经》旨也。夫痘毒之起,从至阴以达阳,藉身中气、血、水、火领载充长,必须苗而秀,秀而实,而后毒始外泄,元气内返,斯无变症,徜有变挟,要在医者详辨而善治之。并明确指出:痘之将发,类似伤寒,壮热憎寒,身痛头疼;唇红腔赤,呵欠惊惕,卧则不安。若耳后起红筋,中指、鼻尖、耳、尻骨冷,颈项有核起者,名曰“痘彩”,此皆为出痘之先兆。并明确指出痘症与五脏的关系,认为痘是自里达外,由深及浅始于肾而至肝、至心、至脾,络而及肺。如病在心,则舌上可见黄、赤、红、白、黑等苔:心不宜病,病则胃不开;又一时单声哑者,乃少阴心血不能上荣于舌,名日“瘖痱”。眼闭为肝病;肝宜病,若肝不病,反为不灵,故云:“肝病心不病,自然而安;心病肝不病,还气复血尚未定(十二日还气,十四日复血)。”唇之四周,乃脾部位;凡痘起浆,其色应白,灌脓后,自由变黄,至人九日之间,若浆色不黄,是脾病也,名为“发脾传胃”,则谷气伤可以致死。鼻为肺窍,痘出时鼻流长涕者,是肺不病;如见干黑而声哑,是为肺燥。肾病则耳不闻,主浑身生黑疗或发紫疱。此痘与五脏病变之大概至于痘之顺逆,认为顺者一日如麻,二日如栗,三日如痘,四日要出齐,五日要圆浑,六日要起浆,七日要浆足,八日要老浆,九日要回头,十一日要渐渐收靥落痂,为此按期收功,是为正常。总之痘之顺者要出尽,要起发,要浆足要靥厚也。视其症见颗粒稀而分明,能出到脚心,精神如常,睡卧安宁,饮食频海进,二便均调,不怕灯火,不惊悸,不呕吐,不烦渴,眼鼻滋润,声音响亮,面色光彩。反之若壮热目赤,神倦烦躁,昏狂谵语,不思饮食,衄血便血,喉痛舌黑,惊董惕呕恶,鼻燥唇裂,音哑痰鸣,喜饮吐蛔,蚊迹蚤斑,面色焦枯,此为危逆矣。至其治疗原则为:用攻不致伐元,用补不使助邪;实热则清解之,虚寒则温补之,务使正气无损而邪气得释,则毒火可清,而气血自调。在选方用药上尝谓解表诸方为初热期时所必用,唯升麻一药,以其能升阳于至阴之下,故不可妄施,免使毒气尽升头面,反多难治。因之宁用葛根之轻扬解肌,或少佐桂枝,乏其毒尽散于四肢,即险逆之症,亦可为也。其解余毒,亦以不伤胃气为主,即用芩连,亦用酒制。并指出痘之六日之前,亦不宜温补,补则滞腻,反令毒壅;六日以后,毒已出表,可用温补,以托其脓,可免痒疡之患。总之,执其中和,寒热温凉,随症施治,使阴阳平和,是为得计。今痘之症虽已绝有,但仍较详义述之,一是使其宝贵经验得以留存,二是可举一反三,学其辨证之思路矣。另如董水樵对麻疹的治疗,首重透发,并认为在运用一般常法外,尤须注意气血,因之为表,血为里,气血本互根,疹毒自内达外,与血分有莫大关系,故凡见气虚、血热、血瘀等致疹发不畅之逆症,常用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当归紫草等,一方面为毒邪打开出路,另一方面帮助药物发挥更大作用,用之常能迅发见疹透而病安。对小儿急惊之病,董水樵认为其病机之初多属于伤寒化温、化热之三阳证。以小儿体脆神怯,不耐高热,易致惊搐。此若不先祛邪,遽投金石重镇,脑麝开窍,是舍本逐末,引寇入室。治惊之法,不必拘泥其名,当求治病之因。《经》有“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此其不同之病因也。而火有虚实,实火宜泻,以钱泻青丸、葛根芩连汤、承气、白虎及紫雪等为常用之剂。湿为寒水,辛温可化。风寒束表,桂枝汤主之,吐甚加玉枢丹,其发热汗出而渴者加天花粉,或佐以葛根。风由热化,寒由风聚,风热夹痰之惊,则用抗瀣丹、金粟丹、抱龙丸等,此乃治惊之大略对小儿慢惊的形成,董水樵则认为是:伤寒之阴证也,为五脏俱受病而属虚。多因吐泻,脾肺俱虚,肝木乘之,或水反侮土因而瘛疭;亦有过用寒凉,或攻下太骤,传变而成。其候搐无休止,身冷面黄,口鼻气寒,二便青白,昏睡露睛,筋脉拘孪。董水樵尝云:“治此证宜注意于未成之先,使惊不自成;至其既成,定须温法,唯治之较难矣。昔钱谓:‘慢惊为无阳之证,因脾土虚甚,而阳4不能以胜阴,是为阴盛阳虚定候也。’是以无风可逐,又无痰可驱,但以温补脾第胃,斯为得耳。”章流又如对痫痰,董水樵常法陈飞霞与杨仁斋,以治痫首在祛痰。痰在上者吐派之,痰在里者下之,兼以清心开窍,抑肝顺气,此先治其标,痰祛以后,再治其源本。古语虽有见痰休治痰之说,乃指正虚有痰者而言,苟有邪实,有痰在里而不祛之,是为实之,反令益痰。据此经验,用牛黄抱龙之类豁痰利窍,使痰得上越吐出:或用保赤散以下其顽痰,盖风痰一去,神态即清,后再以金箔镇心丹培元宁神,希痰不再生而心清神安,痫不复作。对于疳积之治,董水樵认为,疳必于积而成,但积久由脾胃虚弱所致,固虚为积之本,积反为虚之标,治疳不离乎脾胃,且当消扶兼施。如脾胃尚未十分衰弱者,可先去其积,而后调其胃气:已衰者,先扶胃气而后消之,视患儿之消化情况,以施半补半消、七补三消、九补一消等法;其后根据消化功能恢复情况,而逐渐增加滋养强壮之剂,以期脾健胃和,促进体力复元,同时必须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其效更速。其治疳之药善用五谷虫、三棱、莪术、蟾皮等。认为五谷虫气味咸寒,专入脾胃,功能消积化食行滞,无克伐之弊,若在剂量与配伍上加以掌握,几可通治疳积虚实各证,为一治疳之良药,加以醋炒,增加其消食之力。三棱、莪术,两品均能行气消积,散结除胀,且三棱善破血中之气,莪术则行气中之血,为“坚者削之”之谓,适用于腹部胀满、按之硬满者。若兼见腹部青筋,尚须佐以活血之品,如当归、赤芍之类,并认为二品在攻积药中,尚属平稳之剂,与益气健脾药相伍,可保无损。干蟾皮,其性辛凉微毒,有消积除胀之功,对于体壮实证,腹满臌大者,用之甚效,但需中病即止,不可久用。董水樵之子董廷瑶(1903一2002),字德斌,号幼幼庐主。董上有六位姐姐,长兄早逝,是独生子,因此父母虽对其钟爱逾恒,但教督甚严。7岁时即延请秀才老师教读经史子集,朗读背诵,日夕熏陶,由于领悟较深,因之早已能文。15岁起读《素问》(灵枢》及汉唐方书,并随父待诊。经3年悉心培植,勤学苦练,根基渐深,学业猛进。然其18岁春,父亲感温不治而病故(时年63岁),自此,其勉承遗志,边以行医,并请举子,齐头并进,得能立足于医林之中董廷瑶一生亦多坎坷,其21岁时,突遭土匪绑架,藏匿于奉化深山,勒索巨款,终以8000银元赎回脱险。其时董深悉乡居不宁,并尊母命移居宁波城内,悬壶行医,并撰写《匪窟十日记》发表于当时的《时事公报》,连载15日,中医其惊险曲折的经历轰动乡城,亦更以其精湛医术、高尚医德,而渐名扬甬城。自此求医者日众,可谓门庭若市,因其夙存幼幼之心,故以“幼幼庐主”作为堂科名。然其仍感不足,发奋图强,昼夜门诊出诊应接不暇,夜间又挑灯攻读不倦,久则心身憔悴,肺痨缠身,形瘠咯血,时无特效之药,生命可虑。在知医之下,试服野山参,每日3g炖服,1个月以后,形气渐复,脾健胃和,土能生金,其疾自愈。此后于每年春节生发之时,分10日连服野山参一两,连用10年,并于冬至膏方调料,自此精神矍铄,思路清晰,高寿之百年。1926年董廷瑶与吴涵秋等人成立了鄞县中医公会,1927年更名为宁波中医协会,并为该会的执行委员兼常务委员、经济科长。1929年国民党政府歧视中医,突然通过《废除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并制定了消灭中医6条措施。消息传来,激怒全国中医界和社会各界,并于3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中医代表大会,董廷瑶、吴涵秋、王宇高作为宁波代表出席了大会,会间又组成请愿团赴南京抗争,在全国中医界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最终取得胜利。为中医事业的生存和发展,董之功不可磨抹。1937年抗日战争中,甬城迭遭日寇轰炸,宁波势必沦陷,不得已董于1938年携眷逃难上海,暂安身租界,希战事结束,重回宁波。由于旅沪及逃难来沪同乡众多,诊务渐渐繁忙,不能脱身,自此安居上海行医终寿董廷瑶长子董维和(1919一1972),字味和,号纯学。弱冠之年即随父于左右,临诊抄方,阅读医书,得益匪浅。1934年宁波效实中学毕业后,从师于宁波名医王宇高。1937年又旋回父身边专攻儿科。1939年随家迁居上海。1941年9月考人上海中国医学院,1943年7月毕业,为该院第十七届毕业生。通过9年的师从儒医,家传督教,学府深造,董维和之医理医术日臻完善为使一技之长报效故里,1943年8月,董维和毅然回甬,在宁波东马弄2号开设儿科诊所,并在当时的中医师公会担任编辑委员。1953年5月,他响应号召,组织成立了宁波鼓楼联合诊所(现为宁波海曙区鼓楼医院)任副所长。他曾历任宁波市第四、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兼第四届政协委员,第五届人大财政预算审查会委员、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先后被评为市卫生科普模范积极分子、浙江省名中医。在学术上董维和常尊祖训,能“推理论病,推理论治”,对痧、痘、惊、疳诸多···试读结束···...

    2022-07-26 海派中医徐氏儿科 海派中医董氏儿科

  • 《海派中医张内科》张存钧,王松坡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海派中医张内科》【作者】张存钧,王松坡主编【丛书名】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系列【页数】364【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ISBN号】978-7-5478-4347-5【价格】68.00【分类】中医内科学-中医流派-上海【参考文献】张存钧,王松坡主编.海派中医张内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图书封面:氏内科》内容提要:张内科作为上海流传最悠久的本土中医流派之一,已绵延近400年,名医辈出。清末明初,张玉书、张骧云蜚声沪上,近现代又涌现出了如“国医大师”张镜人、张伯讷、张存钧等一大批知名中医家。目前张医学已传达第14代,“桃李无言,下自成蹊”,门人众多,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张内科在常见内科各系统疾病的诊治方面均积累了不少经验,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诊治特色,系统整理、总结张内科的学术特色与临证经验可以进一步丰富海派中医的学术内涵,有比较高的临床价值。本书对张内科流派诊治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内容包括:上篇历史传承,主要讲述张内科的缘起、传承与发展,流派影响以及张内科代表人物事略;中篇学术与临床,从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流派特色、用药特色与验方、经典医案医话等方面系统总结张内科的理论、诊治经验、用药及技术特色;下篇介绍张内科流派发展的现状与创新,并收录传承团队跟师学习心得、张内科大事记等内容等。《海派中医张内科》内容试读上篇渊源与传承海派中医张第一章科历史传承第一节缘起根据上海地方志的记载,张一门的先祖原系河南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南宋初有张铁一随宋室南迁,“偕沈、瞿、赵三姓由严陵徙居至上海高昌里张家浜,近龙华,后人遂呼为‘龙华张’”(见同治《上海县志》卷二十九)。这是张徙居上海的最早记载。张铁一系宋徽宗时期丞相张商英之孙,据宋史记载,张商英,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生,历任右正言、尚书右丞、资政殿学士、观文殿大学士等职,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张商英入阁,为政持平,以不食不暑为之。曾力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并致力改革政事之弊,废除苛捐杂税,发展商业农业,以薄赋宽民。徽宗宣和三年(1121)病逝,终年78岁。赠少保,钦宗靖康元年(1126)加赠太保,高宗绍兴年间又谥文忠。同治《上海县志》卷二十九《冢墓》记有“张、沈、瞿、赵四姓墓,在二十六保二十三图,去张家浜半里许,前临小河,其右稍北为沈家巷,墓前有石碑。题‘张沈瞿赵四姓始祖之墓’十字,碑侧又有‘元朝遗址万历重修’八字。前志云:龙华张始祖名铁一者,宋商英之孙,高宗南渡,偕沈、瞿、赵三姓由严陵徙居上海高昌里张家浜,近龙华。后人遂呼为‘龙华张’。此四姓者,仗义结伴,生同居,亦死同穴。至今坟之右有沈家巷,坟之左有瞿家巷。惟赵后迁于上海邑治之南,今称为亭前赵。四姓聚居五百余年,相保如初,里人称‘义坟’。”张徙居上海后继续为官,而并没有业医。乾隆《上海县志》记载有张族人张敏中事迹,“嘉靖甲寅三十二年(1553),由明经教授仁和,会倭寇薄城当路檄属员之才谞者分守各城。敏中得艮山诸坊,率生徒,督士卒捍御,城赖2以完,迁周王府教授,年八十卒于家。”张敏中为张铁一第八代孙,明嘉靖甲寅第三十二年(1553),担任“明经”,只是一名政府文教方面的下级官员,职务是在章历仁和(宋兴国四年改名钱江县,治所今属杭州市)进行宣传和教化。时值倭寇围困杭州城,在杭城保卫战中,他接受檄文带领学生一起在艮山进行抵御,“督承士卒捍御,城赖以完”。后得到朝廷奖励,“迁周王府教授”。梳理张医学源头,在“龙华张宗谱·世表”的相关章节中,可见到张先人行医的散在记载。如九世祖张忠,字体卿,号可石,官山东鲁府良医所良医;十一世祖张肇际,字会卿,号十洲,太医院吏目;十二世祖张孟起,业医居周浦镇;十二世祖张开锡,字宗之,号思咸,上海庠生。思咸公幼年好友陵鸣珂[清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撰《思咸公医游赠序》载:“思咸以医出游,岂若世之所谓医哉?亦以儒之理,圣之道通之也,诚以儒之理圣之道通之,不特医一人,医天下可,不特医一时,医万世可也。”赞扬思咸公“至今不遇,乃以儒而业医”。是非常之人,从事寻常的行医职业,正是思咸公为人“不寻常也”。由此可见,在张元鼎创始医业之前,先祖已有业医的萌芽和背景。张家族开始以医为业是从张元鼎始。张元鼎自张铁一算起为第十四世,而以张世医论则为第一代。张元鼎在地方志上没有记载,而在张氏家谱中却收录颇详。张元鼎,字君调,号隐园,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早年亦习儒,淹贯经史百家,而嗜医籍。后因家族中多人先后病逝,立志“不为良相,愿为良医”,遂弃仕从医,精研《灵》《素》,行道于乡里,辄获良效,“里人德之”,自此开创了以医为业之“张医学”先河,其后代有传承至今。第二节传承与发展自明代崇祯末年张元鼎开创以医为业的张医学起,至今已经370余年。近400年来,悬壶济世即成为张一门的主要家传之术。张元鼎行医后,历经数代,至第六代张克振逐渐形成了上海张医学流派的雏形,并逐步确立了张医风、医德及学术思想、医学规范,为张医学的长盛不衰奠定了基础。到清末,张世医已经成为上海地区极负盛名的医学流派,时以第八代张麟祥为著名。民国时期,更以第九代张骧云擅长治疗热病而享誉沪上,名列海上十大名医之榜。而张医学流派也进入了鼎盛时期,流派队伍逐渐扩大,从医人数中医也不断增加,从第十代起到第十二代,张家族习医者达30人之多,而且开业点逐渐增加,在老城厢和租界区,张医家诊所遍布上海。张医学涉及领域科也不断扩展,优势病种逐渐增多,从治疗外感病为主,扩延到外感和内伤疾病并重。诊疗手段从单纯中医到渐渐出现中西医汇通,进而结合。传承方法也日渐多样,从第十二代起,已经走出了父子授受和单一家传模式,向家传与学校教育结合、家族嫡传与带徒结合等转变,使流派传承之路更为广阔。张医学流派的发展,以张元鼎弃仕从医的崇祯十六年(1643)算起,已经走过了近400年历史,整个过程大约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一、奠基阶段(第一代至第五代)张医学源于自学。据家谱记载,张元鼎约于崇祯十六年开始行医,起因是家属中有多人先后因病去世,遂立志“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弃仕从医,自学成才,开创了“张医学”之先河。家乘记载:“张元鼎,字君调,性聪颖,好学知礼,淹贯经史百家,而嗜医籍。年十三遭曾祖妣蔡太孺人之丧。翌年,大父侍林公复见背。阅三年为天启乙丑,祖妣陈太需人又相继弃世。公父敬甫…致疾濒危,诸医束手。公亲侍汤药,衣带不解者经月。益钻研《灵》《素》,处方配剂,果渐获痊。及崇祯二年(1629)己已,公年二十一,遭妣何太需人之丧,哀毁逾恒…”由于族中亲人连连遭病灾而弃世,故元鼎发愤学习,立志以医济人。“公既行道于乡,辄获奇效,里人德之。”由此成为张医学的第一代始祖。元鼎之子芳孙继承家业,为张医学第二代。芳孙子式球生于1654年家谱记载:“彼时公(即元鼎)孙式球已十龄,聪颖绝人,有神童之誉,而公之学问、艺术悉以授之。”此为第三代。张元鼎的第四代(曾孙)镐,字武在,亦承家学。第五代为瞻源,瞻源学医除了承袭家传外,还随舅父夏东升游,《上海县志》记载:“瞻源者,传其业于外舅夏东升(重光),遂以医行。”由此,张世家已经形成了以医为业,世代相传的传承格局,医学成为其传家业术,张医学流派逐渐形成。据张氏族人称,张中医之所以能世代相传,是因聚族而居,代有定例,即族中有长子者必承袭祖业,不传外姓,虽女婿也不得传承。除长子必须继承祖业由父子相传外,尚有辅助政策,即由叔或伯对子侄辈进行交叉传教,侍诊抄方,只要子侄辈愿意学医,长辈有义务承担传教的责任,临诊严于督教,帮助子侄走上医学之路,因此各房均有子孙相继为第医,于是就带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家族中医传人。章二、成熟阶段(第六代至第八代)史传承至第六代张克振,张医学趋于成熟,此阶段以流派声名日益显赫,出现流派代表人物,为地方百姓和官府所肯定,并载入地方志为标志。《上海县志》收录了第六至第八代张医家名传。张克振,名承启,以字行。他幼承家训,对岐黄书潜心钻研,贯通《内》《难》诸经,善于治疗时病热证,医术精湛,故临证诊病,每获奇效。其治病不计诊金多寡,遇贫者且给以药资。因张克振声誉日隆,求学者亦渐多起来,他除传医学于子嗣外,也曾收外姓弟子,使张医学声名日盛。同治《上海县志》卷二十二载录其行医事迹,谓:“至克振,业更精,尤识时症,虽殆皆起。当暑秋疫甚时,延治无停履,性复真挚。年六十余,犹徒步临诊,风雨无间,诊费计酬,贫病转给以药,时称长者。子钟涛,字文澜,孙麟祥,字玉书,皆能继其业。治病日不给,深夜露行,食宿无定。麟祥尤深脉理,决病无讹,子弟继起者多,门人李仲芳、纽汇源,皆传克振业著于时。”张克振子张钟涛、孙张麟祥俱以医名,尤以麟祥享有盛名。张麟祥(1821一1867),字玉书,号黻堂。祖父俱以医名,麟祥益进其业,治病能断人生死,遇贫病,私以银币置床间。一日,遇一贫者囊空乏资,麟祥伪以金饰遗地,病家拾还之。麟祥笑曰:非吾物也。嘱以兑资购药。尝语子弟云:病者得资心宽,投药易愈。其怜贫好施如此。张氏家谱记载张麟祥:黻堂公讳麟祥,字玉书,浪三公长子。体魁梧,目修长,面方,微有髯,好读书。念先人累世以医名,益深究方书,于《伤寒》尤有心得。公少侍父应诊,已峥嵘露头角。壮年,术益精,名日起,断人生死,历历不爽。日治人以百数,归家必在午夜。天性慈祥,贫者不仅给药,且济以朱提。其有贫而傲,耻言乞药者,公默然识之,以簪珥之属就察脉时潜置病者枕簟间,有知而还之。公否认为己物,日:“此天济汝也,盍质而为求药需乎!”咸丰癸丑年(1853),太平军攻陷城邑,时张钟涛病卒尚未下葬,麟祥命家人携母避难乡间,自己则守父柩不忍离。麟祥体强盛,性和蔼,孝友诚挚,恪守海家风。同治丁卯年(1867)二月三日,竟以食河豚中毒不治身亡,年四十六。中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张流派诊疗伤寒热病的辨证方法、用药思路走向成医熟,框架基本形成。张麟祥取明清温病诸家之说,结合沪地热病发病特点,熔科伤寒与温病学说于一炉,立热病当“表透为先”“祛邪为第一要务”等治疗原则,辨证运用葱豉、栀豉、黑膏等加减方,创救苦玉雪丹以开泄疏托,清热开闭之功,挽救热病重症,有效地指导着临床,也对张内科的延伸和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三、鼎盛阶段(第九代至第十一代)清代末年至民国时期,是张世医流派发展过程中的鼎盛阶段,此时传承已达9世,张氏族中以医为业者明显增多,张麟祥的4个儿子皆从家传而以医行市,长子世臻字晓云、次子世涵字竹云、三子世煜字蔚云、四子世镳字骧云,俱传其业,又各有所长,享有盛名,如晓云精于诊治伤寒时证,蔚云则善于调理内伤,其中又尤以四子张骧云因取二位兄长之长更善治热病、杂病而名声最隆。张世镳,字骧云,又字景和,晚年更号冰壶。生而颖异,读书过目成诵,性诚笃,年十三,父卒,不乐仕进,习岐黄术,以承袭家业。骧云得晓云、蔚云二兄悉心教诲,寝馈于《灵枢》《素问》《伤寒《金匮》诸书,朝夕钻研,不数载,出而问世,处方如老吏断狱,时下咸惊异之。学成后,张骧云初在其兄晓云诊所助诊。30岁时,自设诊所在四马路(今上海福州路)浙江路口的浙江里开业。其间经当时慈善团体的陈竹萍介绍,兼任难民所、普玉堂医生,为劳苦大众诊疗服务,使他深刻体会到贫病交迫的苦难。稍有医名时,家中又遭火灾,乃迁至泥城桥平桥里(今上海北京西路146号),居住并设诊所,医名日盛,其户外虽不挂行医招牌,也从不在报上登载广告,但上海市民尽识其门,终日门庭若市,一无暇日。张骧云中年因患热病,致病后听力减退,故人时称其“张聋聋”,诊病时,听患者述病症常辅以传声筒,而断证处方则不爽毫发。素以善治伤寒时证而著名于世,对于危重患者,善于采取果断措施,救人于垂危,故“就医其家者,日率盈百人,门外车塞于途,夏秋之间则尤不暇给”。张骧云遇事主礼让,但涉及外交不稍迁就,英日侨商公司建筑侵及张祖坟或沟或路,迭经抗议争回,无所屈挠。民国期间,因张祖坟被洋人哈同圈入其花园内,张骧云历尽多年与哈6···试读结束···...

    2022-07-26

  • 《与苏东坡分享创造力》张花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与苏东坡分享创造力》【作者】张花著【页数】311【出版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07【ISBN号】7-5614-7434-1【价格】31.20【分类】苏东坡-生平事迹【参考文献】张花著.与苏东坡分享创造力.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07.形象、意境、议论、哲理,均张弛想象,具有令人惊叹的创新水平,这些成为苏轼诗歌的特点。他歌唱西湖,把西湖比作西子;他吟咏庐山,将庐山横着看、侧着看、远处看、走近看,悟出了深邃的道理;《题惠崇春江晚景》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写景说理浑然交融,魅力十足。他在“乌台诗案”中所涉及的诗歌大都跟国家命运、百姓生存密切相关,寄寓了一个伟大诗人的情感。他因诗获罪,但出狱之后依然诗性不改,直到逝世前依然没有停止诗性的张扬。诗仿佛是苏轼的又一生命。苏轼的“哲理诗”,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是苏轼对诗歌发展的贡献。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受苏父子的影响,在北宋曾出现过“苏文熟,吃羊肉”的局面,而苏轼对其影响最大。苏轼的散文,如行云流水,泉源涌3第一章环境地,议论纵横,畅达明快,如《喜雨亭记》《方山子传》《文与可画赏筜谷偃竹记》《石钟山记》及前后《赤壁赋》,短篇小品如《记承天寺夜游》等。从散文的创新和影响上看,苏轼可谓千年一人,这是伟大的荣耀。创造力与教育苏轼年轻时受到欧阳修等人的悉心培养,并被欧阳修视为文坛领袖的唯一接●与班者。苏轼更是义不容辞地挑起了这个重任。他处处搜罗、培养有志青年,因材苏施教,一旦发现有潜力者,即“收为我党”,“指出向上一路”,以“得天下英东才而培育之”为己任,使当时的文艺百花园呈现出一派万紫千红的局面。在他的门下卓然有黄庭坚、秦观、张耒、李鷹、陈师道、米芾等数十位诗词歌赋书画大坡家,在一些领域形成了后人无法逾越的高峰。苏轼是一个在教学上成才率很高的教育家,可与孔子相媲美。后人归纳了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比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反求诸己、教学相长、举一反三等。与孔子相比,苏轼教育思想的核心有两个方面:一是遵从个性发展,倡导创造力发挥;二是充满爱心的赏识教育。这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创造力与书法绘画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取法二王、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人,自成一家,蔚为大观,被称为“苏体”。黄庭坚曾说苏轼书法“疏疏密密,随意缓急,而字间妍媚百出”。“苏体”丰腴跌宕,姿媚圆润,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苏轼同宋代的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起,并称为“苏、黄、米、蔡”四大家。他的《黄州寒食帖》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三行书”,使“苏体”大行。苏轼以画竹石枯木著名,师承当时的墨竹画家文同(字与可),并利用自己的地位,广为宣传,形成了著名的“文湖州竹派”。苏轼还画过寒林、松雪、偃松、巨壑、海松,乐工、应身弥勒等图。米芾曾称赞苏轼“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2。他所画的螃蟹细致入微,纤毫毕现;而人物画弥勒,得到了当时佛教界人士的高度评价。苏画写意大于写实,又符合他在《王维吴道子画》中尊王抑吴的观点。1.蔡襄(1012一1067),北宋书法家。字君漠,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其书法浑厚端庄,妍丽温雅。2.米芾:《画史》。4苏轼画风有继。他的小儿子苏过后来曾经被接进宋徽宗的宫廷作画。创造力与政治一个政治家只要秉持“勤政”“爱民”“清廉”信念,并不计得失,一以贯之地坚持一生,就是成功的政治家。苏轼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苏轼21岁进入政坛,适值强势的王安石进行变法,保守派和变法派两大派斗争十分激烈。年轻的苏轼持渐进式改革立场,反对王安石变法,不愿意留在中央与变法派共事,遂通判杭州,随后知密州、徐州、湖州。在地方官任上,苏轼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在具体实践中开始接受王安石的部分变法措施。但在湖州任上,变法派中的某些人弹劾苏轼在杭州时期作诗“讥讽新法”,构陷成著名的“乌台诗案”。经过审问,苏轼被贬黄州,过了五年谪居生活。神宗去世后,保守派掌权,苏轼出任要职,做出了很好的成绩。等到哲宗亲政,苏轼等人受到沉重打击。苏轼直到65岁才得到赦免,北归后不久就病逝了。无论在京城、地方,无论顺境、逆境,苏轼都是一个务实的、勤政的、爱民的清官。即使在被贬滴的时期,他对老百姓的痛苦生活也是人溺己溺,感同身受,绝不袖手旁观。黄河溃堤,他领导徐州全城军民齐心协力,战胜洪水,保住了徐州城,受到神宗的嘉奖。他在杭州太守任上曾率官民抗击过浙西大水灾。他处理政务,注意效率。他一生持温和的变法思想,对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土地、军队等方面的问题,都提出过系列、完整的见解,清楚明白,不含糊其辞,是既有政治理论又有实干精神的政治家。苏轼处理政务时就忘了自己是文学家,精明强悍,有条不紊。当时就有人记载:“我尝谓苏子瞻未能脱书生谈士空文游说之蔽,今见其所临不苟,信一代豪杰也!”这就是苏轼的魅力。政论与文艺批评苏轼写过大量的奏札,或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或争论问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政治主张。他持温和的变法思想,在与变法派和保守派的争论中,始终坚持自己的立1.苏过(1072一1123),北宋文学家。字叔党,苏轼之幼子,时人称为小坡。曾官中山府通判。苏轼连年贬谪,过均随行;轼死,过葬轼于汝州郏城(今河南郏县),遂家颍昌(府治今河南许昌),自号斜川居士。所著《斜川集》已佚,后人有辑本。2.疑为李之仪所说。5第一章环境场。苏轼注意调查,目标明确,所写的政论纵横捭阖,有理有节,激情四溢,往往成为名篇佳构。他几乎在每一个领域都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别人好像也习惯接受他的意见,这是因为他的全面,也因为他的责任感。事实上,他在散文、诗歌、书法方面的精妙评论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苏轼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夸他“诗画一体”,还拿他与著与名画家吴道子比,称赞他“仙翻谢笼樊”;而评吴道子“犹是画工论”,一语中苏的。评孟郊、贾岛则是“郊寒岛瘦”,如今成了成语;评元稹、白居易“元轻白东俗”,最为脍炙人口。他对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等人的诗文,都坡有非常准确的评价,这些评价通过他的门人相互传达,形成相对统一的文艺理论审美观,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分公语言的创造力大师苏轼是一位语言大师。我们可以从“雪泥鸿爪”“春江水暖”:“拣尽寒枝不肯栖”,“大江东去”这些耐人寻味的形象和意境领略他高度的语言驾驭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他在运用语言、创造语言方面灵感飞迸,同时也下足了功夫,“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他善于运用比喻、反喻、暗喻、博喻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这一点得到钱锺书先生的高度评价。有趣的是,他的老对手王安石在字的研究上有很高的造诣,二人经常交锋,留下了许多有趣的佚事。苏轼能够在深入观察和汲取前人营养的基础上,在诗句语言方面下功夫,创造了无数的词语、成语,如“兔起鹘落”1“行云流水”“得心应手”“庐山真面目”“河东狮吼”等。据不完全统计,出现在苏轼文集中的成语有数百个,里面至少有三分之一是他的独创。这是苏轼对于中华民族语言宝库所作出的贡献。在经学、医学、烹饪上的创造力表现苏轼是一个经学家,他熟读四书五经并对这些著作有很多创新的解释。他的1,兔起鹘落:兔子刚跃起,鹘鸟就冲下来。形容动作快速敏捷,也用来比喻作书画或写文章下笔迅捷无停滞。语出苏轼《文与可画簧笃谷偃竹记》:“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鸭落,少纵则逝矣。”···试读结束···...

    2022-07-24

  • 《刘圈疗三步法医案医话》刘应凯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刘圈疗三步法医案医话》【作者】刘应凯著【页数】256【出版社】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20.05【ISBN号】978-7-5152-1956-1【价格】48.00【分类】外治法-医案-汇编-中国-现代-外治法-医话-汇编-中国-现代【参考文献】刘应凯著.刘圈疗三步法医案医话.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20.05.图书封面:氏圈疗三步法医案医话》内容提要:本书通过70多个真实医案,展示了三步法调理治疗慢性病的良好效果,把三步法临证中的应用技术分步骤展示,便于推广普及。本书以医案医话的形式系统地介绍了该疗法的良好效果及其医理药理,既是广大应用圈疗技法中医工作者、爱好者的使用手册,又是宣传传统中医的普及读物,寓医理药理于医案医话中,趣味性、可读性较强。《刘圈疗三步法医案医话》内容试读第一章肿痛及妇科疾病的调理第一章肿痛及妇科疾病的调理第一节癌症的辅助调理治疗為医话圈里乾坤o386刘圈疗体系是一种用中草药外治法辅助调理治疗肿瘤和各种慢性病的民间技法,它是因癌而生,因癌而传,辅助调理治疗各种癌症就是它的初衷。先父刘俊岑在行医70年的光阴里,一直奋斗在抗癌前线,在临床临证中苦心钻研癌症的病因病机,发明创造了“中草药圈疗法”,并运用此法调理治疗肿瘤及各种疑难杂症三万余例,在化瘤消瘤、阻止癌变、辅助调理治疗癌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人称“癌瘤克星”,在民间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医学泰斗傅正恺、朱良春先生对刘圈疗技法十分关注,多次致函询问。傅正恺先生晚年患病期间,特意找先父用圈疗技法为他调理治疗。2001年到2004年,先父持续为傅先生调理身体。在调理过程中,傅先生对先父发明的“中草药圈疗法”以药圈软坚散结、围剿祛毒化瘤的治疗思想非常感兴趣。调理若干次后,003第一章肿瘤及妇科疾病的调理西、山东、北京、河南等二十多个省市和香港地区,以及泰国等国家,至二十世纪末,经先父治疗过的患者达三万余众,其中多为癌症、肝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疑难杂症。癌症的形成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其局部表现又是怎样的?先父说:“癌瘤有先期后期之分,而无良恶之别。瘤乃先期血聚,癌为后期破溃之花。万病来源于气,人体以气、血、津液为生命的基本物质,气推动血液循经脉周流全身为健康之躯,一旦气滞血瘀,疾病作矣!倘若失治,延误久之,气血双亏,经脉失其濡养,则有拘挛症状,此乃血虚筋急也。经脉内有瘀点,初则如露粟,渐则如豆如核,但仍为圆形,推之能动,谓之瘤;待发方形或蛋形,而四周如蟹爪推而不动,痞老开花,谓之癌。继至恶变,血瘀塞经络,压迫肌肉神经,不通则痛作矣!”比如胃肠或食管有病灶潜伏,始则消化不良,舌燥,便秘或便稀,继则口干舌燥,舌黄臭。累及咽喉、气管,则有咳嗽吐痰、身困头闷等气管炎症、感冒之象,时作时止,身体每况愈下。再如病灶隐于鼻咽部,始则流脓鼻涕,鼻、咽喉发炎,继则视力减退,渐至血滞气堵,耳鸣头昏。更为严重的是,无论癌瘤潜伏何处,五脏六腑均受其冲。冲击肝:久则肝气不舒,胸胁满闷,肝质硬化,视力下降,筋脉、关节不利,食欲为之不振冲击心:久则智力下降,意志衰退,头昏脑胀,心烦意乱,心悸,气喘;冲击脾: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食欲不振,进而肌肉萎缩,肢体乏力,面色萎黄,容易疲乏,大便溏稀;005剂个圈方三步法医案医话冲击肺:久者咳喘,气急,气短,痰唾不断,皮肤干燥,毛发枯焦,形容憔悴,面色苍白,缺血缺气,小便不利;冲击肾:久则腰疼腿酸,四肢乏力,尿血,浮肿,畏寒,口干而尿频,或失眠盗汗,头昏耳鸣。倘若失治误治,病变日趋严重,身体抗病能力逐渐下降,癌细胞丛生泛滥,遍及全身,则疑难杂病成矣!此时此刻,百病齐发,元气大衰,施用各术,也难以奏效。癌症的局部表现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肿块的出现。肿块一般是因癌细胞恶性增殖所形成的,临床中可用手在体表或深部触摸到。有的肿块处于皮下较浅部位,如甲状腺癌、腮腺癌或乳腺癌,可在皮下触摸到。某些浅表淋巴结,如颈部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也容易触摸到。而身体较深部位的胃癌、胰腺癌等,则要用力按压才可触到。第二个表现是疼痛。当肿瘤增长迅速,或破溃、感染等变化使神经受刺激或压迫时,局部产生疼痛,初时多为隐痛或钝痛,夜间明显,逐渐变为剧痛不歇,此时癌症已进入中晚期,而各种止痛药起作用不大,患者为疼痛所困,体质渐衰。第三个表现为出现溃疡。体表或胃肠道的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会因供血不足出现组织坏死,或因继发感染而形成溃烂,如乳腺癌会在乳房处出现火山口样或菜花样溃疡,分泌血性分泌物,并发感染时可有恶臭味,使创面进一步扩大。第四个表现为出血。这种局部出血是因癌组织侵犯血管或癌组织小血管破裂而产生,如肺癌患者可出现咯血或痰中带血,胃癌、食管癌、结肠癌则可呕血或便血,泌尿道肿瘤可出现血尿,子宫颈癌可有阴道流血,肝癌可引起腹腔内出血,等等。第五个表现是癌组织对机体产生重度破坏,形成梗阻。癌组006···试读结束···...

    2022-07-17 医话医案@17 医话医案心得体会

  • 教育:影视后期包装就业线下班价值万元,百度网盘,阿里云盘下载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王教育出品的影视后期制作包装就业线下官网。售价1万元王教育是国内CG绘画/影视后期制作/游戏设计/动画设计的知名教育品牌。2002年,王教育品牌LOGO首次出现在创始人王康辉先生的CG作品中,并以免费CG教程的形式在业界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2008年,成立培训公司和制作公司。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依靠口碑和研发实力,从一个校区稳步扩大到全国13个直营校区。王老师的教育与其他培训机构不同,创始人和管理层都是CG动漫游戏行业的专家。对于以投资为导向的教育机构无法实现的细微差别。课程包括视频拍摄与剪辑、广告包装合成、C4D软件基础、商业项目进阶、商业进阶,以下是课程介绍:视频拍摄剪辑:包括二等包装设计课PS后期处理,试听语言课基础影视拍摄中级影视剪辑艺术MV+预告片项目、抖音视频制作拍摄、影视剪辑艺术高级班网红视频项目、广告制作艺术班商业广告项目通过学习,掌握前期制作的各种技巧和工作流程-拍摄,灵活运用视听语言知识,结合镜头语言技巧,能独立完成各类短视频、微电影、中小型商业广告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提高其综合影视能力的制作水平。广告包装合成:AE软件技术课程、MG动画包装创意设计课程、Ae高级动画设计、AE高级合成技术课程、AE高级粒子特效技术课程。通过学习,掌握AE的各种技术知识,熟悉MG动画的基本运动规律和设计理念,能够独立完成MG动画片头、企业宣传片、人物介绍、知识科学等作品设计。熟练使用AE的各种常用插件和特效,创造性地制作符合影视专业的特效场景和动画,灵活移动AE的假3D特效制作电视剧标题栏的包装动画设计电台或综艺节目。C4d软件基础知识:建模合集、渲染基础知识、高级商业项目渲染、商业项目CD4动态图形课程主要是让学员通过不同的案例快速掌握C4D该软件在静态和动态领域各有优势。熟悉软件本身的功能,了解包装设计的整体工作流程,对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清晰的认识,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高级商业项目:包括创意广告风格包装案例、影视栏目包装c4d高级应用、影视项目包装双渲染器高级渲染技巧、C4D特效插件-i讲解影视特效关卡全过程课程全面讲解C4D高级功能。通过本月的学习,您可以对后期包装有更深入的了解,对3D设计工作流程更加熟悉。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习过程中会有一些包装短片,也可以作为作品剪辑,添加到毕业作品的剪辑设计中商业进阶进阶:商业产品建模与渲染、人物卡通人物建模与渲染、卡通人物建模与渲染、高级C4D封装综合案例。C4D行业案例,如工业风产品案例,卡通人物制作从设计、手稿到建模、灯光材质和渲染,合成一个完整的C4D单帧作品>王教育:影视后期包装就业下班视频截图

    2022-06-24 m1芯片渲染c4d 渲染c4d

  • 迪丽热巴形象私教:价值百万的气质改造,让你蜕变为职场女神

    课程介绍:迪丽热巴形象私教:百万气质改造,让你变职场女神。上万个学生案例和十年的学习,秦云老师已经形成了一套ldquo形象表达技巧rdquo。只需四个步骤即可提升您的形象。下载地址:百度网盘...

    2022-05-25 000~FFF FFFB0000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