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孙科技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作者】孙科技著【丛书名】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资助项目【页数】203【出版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ISBN号】978-7-208-16469-7【价格】50.00【分类】教育政策-研究-中国【参考文献】孙科技著.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图书封面:执行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国家行政管理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然而我国政府机关的治理效能有待提高。本书稿的研究主题是政府机关的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问题,研究对象为我国政府机关的教育政策执行活动。具体而言,本书稿的研究对象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教育政策执行活动、同级地方政府间的教育政策执行活动、政府部门间的教育政策执行活动以及政府与社会间的教育政策执行活动。本书稿在分析政府机关的教育政策执行活动过程中,主要关注它们在解决跨域教育问题(以异地高考为例)时的交流与合作情况,从而充分地了解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内容试读第一章导论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一)研究背景1.教育政策执行越发受到重视教育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取得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首先需要明确发展目标、制定计划和设置规则,而这些目标、计划和规则就属于教育政策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77.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其中初中阶段毛入学率高达104.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7.5%,高等教育毛人学率达到42.7%,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①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与中央政府能够适时地颁布一系列教育政策密不可分。教育政策执行活动在一项教育政策方案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②早在政策科学创立之初,就有学者注意到了政策执行活动的重要性,强调政策过程包括诸多步骤和环节,而政策执行阶段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③1973年,历史上第一本专门①教育部:《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7-07-10)。Htt://www.moe.edu.c/jy_jzl/jzl_fztjg/201707/t20170710_309042.html.②王智超:《教育政策执行的滞后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摘要。③金太军、钱再见、张方华:《公共政策执行梗阻与消解》,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页。1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研究政策执行环节的经典著作一《执行:华盛顿的伟大愿望是如何在奥克兰破灭的?》(Imlemetatio:HowGreatExectatioiWahigtoAreDahediOaklad)问世,自此以后,大量的学者和政府官员开始重视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相关研究成果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那么,一项教育政策付诸实施以后就一定能够取得预期效果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教育政策执行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每一种因素自身又关系到多种多样的影响因子。例如,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主要受到执行主体执行客体、政策工具以及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①。其中,主体因素主要涉及执行主体(组织或个人)之间的关系、执行组织结构和规模、执行者能力和意愿等;客体因素则包括政策问题的难易、目标群体的规模、目标群体的知识水平以及目标群体对待政策的态度等;政策工具因素主要涉及工具的分类及其使用策略等;而政策环境因素则涉及教育政策执行的外部条件,具体包括政治环境是否稳定、经济发展水平能否满足执行所需的各种物质需求以及文化环境是否可以提供充分的自由裁量权等。总而言之,教育政策执行活动是促使一项教育政策方案产生实际的教育政策效果的关键环节,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复杂性使得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比较明显并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2.教育政策执行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教育政策执行活动的重要性,并逐步加强对教育政策执行环节的研究,我国教育政策执行的科学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从现有研究内容来看,不同学者基于各自的研究视角对教育政策执行活动进行了深入探讨。比如,有学者非常重视执行主体因素对于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重要作用,建议通过执行主体间关系的改善以及执行主体能力的提升等措施促进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②有学者从政策工具的视角研究了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影响因素,强调通过正确地选择和使用一系列的政策工具促进教育政策执行活动①衣华亮:《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主要影响因素:系统的观点》,《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第2期,第22—25页。②王阳:《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多元利益主体的交锋与制衡》,《清华大学研究》2010年第12期;唐克、刘家刚:《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政策执行主体的偏差行为问题》,《远程教育杂志》2014年第9期,等。2第一章导论的发展;①①有学者重点分析了执行模式对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作用,并通过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重构,推动了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②此外,政府机关通过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创新教育政策执行方式以及加强对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等措施,也促进了我国教育政策执行水平的提升。由此,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政策执行活动的重视,我国教育政策执行的科学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3.教育政策失真问题依然存在虽然我国教育政策执行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项教育政策方案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容易出现偏离政策目标的现象,即教育政策失真,③也称教育政策执行失真。教育政策失真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教育政策的象征性执行、教育政策的选择性执行、教育政策的附加性执行、教育政策的替换性执行以及教育政策的抵抗性执行等。④教育政策失真问题容易阻碍一项教育政策由理想向现实的顺利过渡,最终造成教育政策执行活动受阻甚至教育政策目标落空。因此,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现存的各种失真问题,要求我们不能止于既有的研究成果,而是要继续探讨教育政策失真问题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根源,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教育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4.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有效解决教育政策失真问题,我们是否必须对上述所有影响因素逐一进行系统地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理策略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因为“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⑤。因此,我们需要找出影响教育政策①衣华亮、姚露露、徐西光:《转型期教育政策执行偏离探析:政策工具的视角》,《江苏高教》2015年第3期;周娅、张振改:《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工具选择的演变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等。②毕正宇:《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李孔珍:《我国基础教育政策执行:整体推进模式》,《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第11期,等。③袁振国:《教育政策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08页。④衣华亮:《教育政策失真:概念、特点与主要表现》,《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第1期,第27—30页。⑤毛泽东:《矛盾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3页。3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执行活动的主导因素并且有重点地进行深入分析,唯此方能帮助我们构建科学有效的策略以解决教育政策失真问题,从而确保国家教育政策方案的有效落实。戴维·伊斯顿(DavidEato)认为,公共政策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权威性价值分配活动,即一项公共政策可以凭借国家权威规定一部分人享有某些权利的同时而另外一些人则不能享有这些权利。①然而,公共政策的这种权威性价值分配活动仅仅是一种象征性规定,这种象征性规定主要是由各级政府机关予以具体落实的。由此可知,政府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政府机关不仅是教育政策执行主体间关系的重要协调者,也是其他影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前提。政府组织结构、政府运行机制、政府文化特征、政府内部信息技术使用状况以及行政人员素质等因素都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政府机关的教育政策执行活动进行深入研究,细致地分析上述影响因素在政府机关的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政府机关教育政策执行活动的科学化水平,从而促进中央教育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由于受到人类认知水平与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以及自身“理性经济人”属性的限制,政府机关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问题比较明显。所谓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是指政府机关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因缺乏协调与合作而出现的各自为政现象,最终阻碍教育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从本质属性来看,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是基于政府行为的角度对教育政策失真问题的归因分析。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的有效治理措施,从而促进教育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中央政府一系列放权让利政策的出台,地方政府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它们在当地社会治理尤其是经济发展活动中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甚至是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现象愈加明显,由此引发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现象。从根本上讲,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是地方政府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因利益博弈行为所导致的一系列交流不畅与合作受阻现象。在利益主体意识逐渐觉①[美]戴维·伊斯顿:《政治体系:政治学状况研究》,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123页。第一章导论醒以及政治升迁竞争激烈的背景之下,地方政府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有时并不会按照中央政策要求进行相关问题的协商,而是通过或明或暗的方式进行各种角逐活动,由此造成教育政策执行活动受阻甚至是教育政策目标落空。整体性治理(holiticgoverace)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行政理论,诞生于20世纪末的英国,其理论构思最初由英国著名的社会科学家希克斯(Prri6)①提出。整体性治理以公民需求为价值理念,强调通过协调与整合的治理方式解决政府治理的碎片化问题,从而为公民提供一种“无缝隙”的公共服务。此外,为了提高政府运行的效率和质量,整体性治理还重视组织文化变革与发挥信息技术的关键性作用,然后通过制度化的路径建立政府有效治理的长效机制。总之,整体性治理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和通过协调与整合的方式解决政府治理碎片化问题,从而为公民提供一种“无缝隙”的、非碎片化的公共服务。整体性治理可以有效地解决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问题。一方面,整体性治理与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问题之间具有较高的契合度。整体性治理是旨在解决政府治理碎片化问题的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无论是从问题的类型、问题的性质、价值理念来看,还是就技术手段而言,都可以论证整体性治理与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问题之间的契合性。另一方面,整体性治理用于解决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问题具有较高的有效性。整体性治理强调通过协调与整合的方式处理政府主体之间的关系,并且重视构建信任关系与树立整体责任意识,由此可以有效地整合教育政策执行主体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问题的有效性。综上所述,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问题容易阻碍教育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无论是从契合性来看,还是就有效性而言,整体性治理都适用①希克斯(Perri6)教授原名大卫·阿什沃思(DavidAhworth),目前担任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公共管理学院主席,是英国非常著名的社会科学家,主要从事社会政策、文化和制度理论研究。他于1983年将名字由大卫·阿什沃思改为Perri6,原因是因为他对学术论文中出现的“6,P”这个概念比较有好感。希克斯教授之前一直都在德莫斯(Demo)工作,这是一个与90年代新工党联系密切的中间左翼智囊团。近期主要从事基于风险的文化理论研究,即他所谓的新杜尔克海姆制度理论(oDurkheimiaititutioaltheory)(资料来源:维基百科htt://e.wikiedia..orgwiki/Perri6)。5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于解决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问题。因此,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问题亟须进行整体性治理,从而确保教育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以及国家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书拓展了教育政策失真这部分的理论内容。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属于教育政策失真的一种类型,是指政府机关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因缺乏协调与合作而出现的各自为政现象,最终阻碍教育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目前,学界关于教育政策失真的研究多聚焦于教育政策的象征性执行、教育政策的选择性执行、教育政策的附加性执行、教育政策的替换性执行以及教育政策的抵制性执行等①,对于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问题的研究则明显不足。本书对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的主要表现及其根源进行全面分析,并且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相关内容对其有效防治措施进行了探索,从而拓展了关于教育政策失真的理论内容。2.实践意义本书探索了我国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的有效治理策略和制度化路径,从而促进教育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与国家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中央政府一系列放权让利政策的出台,地方政府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它们在当地社会治理尤其是经济发展活动中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机关之间的利益博弈现象日趋明显,由此引发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问题。本书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我国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现状,在问题审视与整体性治理理论阐释的基础之上,探索了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的有效治理措施,旨在通过外部监督与内在提升的方式实现我国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①衣华亮:《教育政策失真:概念、特点与主要表现》,《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第1期,第27一30页。6···试读结束···...

    2022-08-18 碎片化的信息时代 我们有深度思考的时间

  • 《赢在执行 贵在坚持》李菊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赢在执行贵在坚持》【作者】李菊编著【页数】242【出版社】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7.09【ISBN号】978-7-5171-2479-5【分类】成功心理-通俗读物【参考文献】李菊编著.赢在执行贵在坚持.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7.09.图书封面:执行贵在坚持》内容提要:如今的职场已经不是传统的大锅饭模式,不出色只能被淘汰。那么,我们如何在这种环境下从千军万马中突围而出,成为职场上的胜利者呢?那就是坚持和执行。《赢在执行贵在坚持》内容试读第一章赢在执行两克年年赢在执行第一章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把这些废品都砸了,只有砸得心里流血,才能长点记性!”张瑞敏的一锤砸出了冰箱行业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这是领导层的决策英明,同时也是员工执行力的表现。海尔的员工能够流着眼泪把冰箱砸坏,也能够坚决地执行公司的决策,能够坚持做到令必行、禁必止,这无疑也为海尔能在冰箱行业竞争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管理领域,“执行”对应的英文是“execute”,其意义主要有两种,其一是:与“规划”相对应,指的是对规划的实施,其前提是已经有了规划;其二指的是完成某种困难的事情或变革,它不以已有的规划为前提。学术界和实业界对“执行”的理解基本上也是如此,其差异在于侧重点和角度有所不同。执行力分为个人执行力和团队执行力。个人执行力是指每一单个的人把上级的命令和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从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能力。个人执行力是指一个人获取结果的行动能力;总裁的个人执行力主要表现在战略决策能力;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执行力主要表现在组织管控能力;中层管理人员的个人执行力主要表现在工作指标的实现能力。团队执行力是指一个团队把战略决策持续转化成结果的满意度、精确度、速度,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表现出来的就是整个团队的战斗力、竞争力和凝聚力。个人执行力取决于其本人是否有良好的工作方式与习惯,是否熟练掌握管人与管事的-5-更西华鱼量赢在执行,贵在坚持相关管理工具,是否有正确的工作思路与方法,是否具有执行力的管理风格与性格特质等。团队执行力就是将战略与决策转化为实施结果的能力。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也对此作出过自己的定义。通用公司前任总裁韦尔奇先生认为所谓团队执行力就是“企业奖惩制度的严格实施”。而中国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先生认为,团队执行力就是“用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综上所述,团队执行力就是“当上级下达指令或要求后,迅速作出反应,将其贯彻或者执行下去的能力”。能动执行力是指主动积极、想方设法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主动积极,另一个是想方设法,这两个词就是“能动”的具体表现。能动的主要含义就在于主动积极、自觉自愿,而非被动和强迫;想方设法,而非等待观望。能动执行力的基本构成就是:第一,源于内心的自觉自愿;第二,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高效率;第四,真正实现目标。这四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从而形成了能动执行力的有机整体。自觉自愿是基础,实现目标是结果,主动性与创造性、高效率是途径。没有自觉自愿,就不可能主动地、创造性地、高效率地去完成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而仅凭自觉自愿也是无法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还必须要有主动性与创造性,要有高效率。-6-···试读结束···...

    2022-08-18 赢在执行的读后感 赢在执行力ppt课件

  • 《NLP执行师》黄健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NLP执行师》【作者】黄健辉著【页数】350【出版社】北京:华夏出版社,2016.11【ISBN号】978-7-5080-8960-7【分类】成功心理-通俗读物【参考文献】黄健辉著.NLP执行师.北京:华夏出版社,2016.11.图书封面:执行师》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为十章,其内容包括:第四代NLP20世纪四个重要的心理学派NLP的源头学问信念系统目标达成训练NLP的层次理论语言的影响力和语言的模式高效的人际沟通等。《NLP执行师》内容试读第一章第四代NLP第四代NLP的研发第四代NLP的构成NP执行师第四代NLP的研发看古装电视剧或者金庸写的武侠小说,我们会发现无论是郭靖、黄蓉、杨过、乔峰、张无忌还是令狐冲,最终能成为大侠者,都曾得到过高人的指点,都曾虚心向多个师父学习。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局限于某一个门派,而是广泛涉猎,博取众家之长,深入钻研其精髓,而后成为集大成者,行走江湖,除恶扬善,而得大侠之名,威震天下。若干年后,他们又在自己的沉淀和精进中,重新整合、研发,再创作,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门派或新的招式、绝学,问鼎于武林。比如郭靖、黄蓉成为江湖中人人敬仰的一代大侠;而杨过整合“东邪”“西毒”“北丐”“中神通”“剑魔”等天下五大高手及自己师门所授武学于一体,自创一套威力无比的掌法—黯然销魂掌;乔峰、张无忌、令狐冲也都在江湖上创下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从2009年开始进入身心灵培训领域,我感觉好像闯进了一个类似武林的领地,以宇宙、人类、世界作为背景,中国作为舞台,以公司作为修行的道场,LP、催眠、萨提亚、九型人格等学问就好像是各门各派的武功和技能。有人喜欢催眠,有人喜欢萨提亚,有人喜欢家庭系统排列或九型人格,作为学习者来说,我认为就像那些大侠们学习武功一样,要想在心灵成长、人生修炼上达到某个层次,也一定需要广泛涉猎、博采众家之长。为此,我接触了十几门心理学流派和培训课程,比如,精神分析、2第四代NLP第·NLP、萨提亚、催眠、教练技术、意象对话、家庭系统排列、九型人格、成功学、潜能开发、领导力、股权激励、金融与资本等。在这些课程中我对NLP情有独钟,最终我确定要在NLP这门学科上深入研究、发展,从而完成我的身份定位一成为一名优秀、卓越的NLP导师!给自己定位好之后,我开始向各个不同的NLP导师学习,比如,罗伯特·迪尔茨、约翰·格林德、理查德·班德勒、安东尼·罗宾、张国维、李中莹等。2008年我搜罗了很多相关的经典书籍、资料,开始全面、系统地学习、研究,好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几乎足不出户;2009年我开始参加各种类型的成长培训,主动去结识并请教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导师;2009年12月25日我以一名NLP讲师的身份开始第一次公开讲座分享;2010年,我开了不同主题的NLP课程;2013年,我把不同主题的课程打包在一起形成了一门十二天的课程一个人成长教练班;2015年,我开办NLP专业执行师文凭课程。2010年,我开始接触肯·威尔伯哲学思想,甚是喜欢他分类与分层次的思想,它与NLP的理念和方法十分契合。我几乎全盘接受了肯·威尔伯的哲学思想体系一包括他对宇宙、人类起源的解释(我从哪里来),四象限理论、全子的概念(全子的本质、我是谁),以及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我要到哪里去)。当NLP遇上了肯·威尔伯,NLP的根扎得更深,NLP的视野看得更远,NLP具有了全新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在我的心目中,NLP不再仅仅只是一门工具,也不再只是众多心理学流派中的一个支流,NLP不再只是“术”,还具有了“道”。此后,NLP的意义和价值在我心里更上一层,甚至成为我的一种信念以至信仰一人生是一趟心灵体验的旅行,真实的体验是它最本质的意义;生命是有意义、有方向的,进化、成长和有意识的体验是生命最3NLP执行师重要的意义(第四代NLP预设前提)。作为一名NLP导师,要想获得学员、同行、社会人士的认可,必定要具备自己独特的理念、优势和风格。2014年9月,罗伯特·迪尔茨到中国出席“NLP国际论坛”,他的演讲主题“NLP进化论”触发了我的灵感,从此我对NLP的起源、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我发现,我的NLP理念与罗伯特·迪尔茨的是极其相似的,他的第三代NLP(系统NLP)也吸收了肯·威尔伯关于“系统”的理念和方法。同时我还发现,我对NLP的理解和阐释,比罗伯特·迪尔茨的具有更大的接纳度、包容性和拓展性,比如,NLP法则,从三个层次解释NLP,解释人类内在与外在各个层次的关系,用“层次理论”解释NLP,让NLP更加“中正”和客观,也更容易与其他学问和技术对接。我的原创理论—组织理解层次一把NLP从帮助个人提升到帮助组织优化,从理论层面解决了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而我对肯·威尔伯四象限理论的细化,更是把多角度、多层次的理念运用得登峰造极、淋漓尽致。从时间线上说,传统NLP对“过去”的探索,只追踪到个人的童年阶段,在我的学问中,采用了肯·威尔伯关于宇宙起源的观点,把“过去”的论述推进到两百亿年前(宇宙大爆炸时期)。罗伯特·迪尔茨是目前公认的对NLP贡献最多的人,他也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NLP导师,他说他的NLP与NLP的创始人理查德·班德勒、约翰·格林德的NLP有所不同,包含了之前的有效成分却又有了许多新的东西,因此他提出了第二代、第三代NLP的概念。而我的NLP与罗伯特·迪尔茨的NLP相比,又有了很大的不同,包含了4第四代NLP第一之前有效的成分又有了新的研发成果,足够称为新的一代,因此,我把我的NLP称为第四代NLP(整合的NLP)。第四代NLP的构成1.NLP的概念NLP,全称是Neuro-LiguiticProgrammig,翻译成中文为神经语言程序学(在香港,也有人翻译为身心语法程序学)。NLP中的N(Neuro)指的是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思维过程;L(Liguitic)是指语言,更准确地说,是指从感觉信号的输入到构成意思的过程;P(Programmig)是指为产生某种后果而要执行的一套具体指令,即指我们思维上及行为上的习惯,就如同电脑中的程序,可以透过更新软件而改变。因此,NLP这门学问也可以解释为研究我们的大脑如何工作的学问。知道大脑如何工作后,我们可以配合和提升它,从而使人生更圆满、更快乐。NLP的创立归功于两位美国人:理查德·班德勒和约翰·格林德。1970年,两位创始人在美国加州大学主要通过研究三位心理学治疗大师的经验和成果,从而创立了NLP。这三位大师分别是: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完形治疗大师皮尔斯、催眠治疗大师艾瑞克森。经过几十年发展,以及众多NLP研究者的加入,NLP分别形成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及第四代。第一代NLP以理查德·班德勒、约翰·格林德和朱迪等为代表人物;第二、第三代NLP以罗伯特·迪尔茨为代表人物;第四代NLP(整合的NLP)则以黄健辉先生为代表,想要更详细地学习和了解,可以参考他的《第四代NLP的研发》《第四代NLP的构成》《领悟》5NLP执行师《NLP教练技术》等相关文章和著作。2.身心灵的各大流派通常,人们把学术、教育、高校、医院里谈的心理学,比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疗法、人本主义、格式塔等,合称为传统的心理学派。而把目前在培训领域比较受普通大众欢迎的一些兼具治疗、疗愈、心灵成长、个人发展的工作坊、培训课程称为身心灵培训,工作坊中导师所使用的理念、方法等内容形成不同的学问流派,比如,萨提亚训练、家族系统排列、催眠、完形、意象对话、音乐疗法、芳香疗法、舞蹈疗法等。3.肯·威尔伯超个人主义肯·威尔伯是超个人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当代最受欢迎的心理学畅销书作者,被称为“意识研究领域的爱因斯坦”。超个人主义认为,人性既是心理的又是精神的(神性),追求与神合一是生命的中心和终极方向。超个人主义的关键词是意识进化、全观的视野、灵性、高峰体验。肯·威尔伯的四象限理论对全子(人、宇宙、万事万物)的研究具有最大的广度、深度和高度。我认为几乎一切学问,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技巧和内容,都可以在肯·威尔伯的宏大叙事里找到相应的位置。肯·威尔伯的学问似乎帮助我们描摹出了一幅大宇宙(物质的宇宙、生命的宇宙、人类、神)的全景图。因此,肯·威尔伯的超个人主义被认为是继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心理学之后的“第四种力量”。6···试读结束···...

    2022-08-18

  • 《变革与执行 一个中层理论的课程研究》刘宗南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变革与执行一个中层理论的课程研究》【作者】刘宗南著【页数】301【出版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02【ISBN号】978-7-307-19915-6【价格】49【分类】企业管理-教学研究【参考文献】刘宗南著.变革与执行一个中层理论的课程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02.图书封面:执行一个中层理论的课程研究》内容提要:本书是课程研究方面的专著,旨在讨论课程研究与课程实践之间的动态关系。本书构建了一个以“知识生产”视角的分析框架,设计一个“课程研究知识生产”的对象主题,对课程研究进行反思。阐述了中国课程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国课程研究理论知识体系的发展及特征,以及如何重建中国课程研究知识体系。《变革与执行一个中层理论的课程研究》内容试读导言迈向实践:反思当代中国课程研究知识生产本书旨在讨论课程变革与课程实践之间的内在的动态关系。在本书看来,当前的学术和政策研究文献,以及网络和大众出版物上展开的大量讨论,都意在劝导实践支持变革,而没有充分认识到课程变革和课程实践层面已经发生的诸多变化。尽管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课程变革和课程实践之间存在着相当紧密和互动的关系,但是,当前的争论似乎仍执着于这样那样的方式,在课程研究和课程实践之间保持一条分割“线”,而且,通常还假定两者之间的交流是单向的—思维就在断裂处穿行①—而很少着力描述任何逆向交流所产生的改革性影响。本书认为,当下课程研究需要思考的应是“怎样重新提问”、“理论方式怎样重新构思”、“知识的元维度怎样重新生成”的问题。因此,对于课程变革与课程实践保持一致的进一步的讨论是必要的,但更需要的是进行思维转换,重新思考其中的研究立场、提问方式和论述构思,揭示变革与执行、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内在动态关系。基于这种定位和自我反叛,本书首先构建了一个以“知识生产”视角的分析框架,设计一个“课程研究知识生产”②的对象①叶澜.思维在断裂处穿行一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再寻找[J].中国教育学刊,2001(4):1-6.②“课程研究知识生产”,即通过“课程研究”活动而生产的知识及其体系。原则上,本书是在广义上使用知识一词,同时也没有刻意区分知识与理论的术语表述。但两者有一个可能较大的区别是:知识还包括尚未充分学理化(理论化)的见解,同时,知识生产与运用主体也可能更为广泛与社会化。本书有时分开使用“课程理论”、“课程知识”,有时混合使用“课程研究的知识体系”,但整体上更倾向于使用知识一词。本书讨论的知识体系,也就是知识生产体系,是包括知识生产主体、目的、方式和内容等要素在内的一个整体、系统。本书就是在这一个框架内进行思考和展开论述的。1导言迈向实践:反思当代中国课程研究知识生产主题,对课程研究进行反思,用以回答这样几个问题:第一,近代以来的中国课程研究的发展历程、知识建构的理路如何展开?第二,近代以来中国课程研究理论知识体系的生产过程及其特征是什么?其“合法性”如何检测?第三,如何对丰富的课程实践经验做出创造性的反应?如何重建中国课程研究的知识体系?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必要的,不管这是当前课程变革与执行自身深化发展的要求,还是出于理解课程研究者们主观现实的困惑和课程知识体系重建的复杂性需要。一、检视:课程研究知识生产的发展历程课程活动古已有之,课程思想也是源远流长。正如坦纳(Taer,L.)夫妇所言,课程有一久远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在中国,学科意义上的课程研究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的新学制改革。壬戌学制颁布后,当时的学校教育既没有相应的课程标准可供使用,也没有有关课程编制理论可供指导。1922年5月,商务印书馆《教育杂志》刊出第14卷号外《学制课程研究号》,目的在于讨论新学制系统草案,并供给第八届全国教育联合会编订新课程时的参考。此专号400多页,30万字,其中研究课程的文章有20篇,内容涉及课程标准的问题、学校课程编制及国文与英语课程改革等。代表性的研究有廖世承《关于新学制草案中等教育课程之研究》、郑宗海《初级中学之特别职能及其课程》、吴研因《小学和初级中学的课程草案》、王岫卢《新学制中学课程私议》、舒新城《中学校课程的研究》、潘文安《新学制草案高初级中学课程之研究》、程时煃《中学校教科课程之研究》等。此专号,在学制改革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其中的研究,如廖世承的中学课程编制的原则,吴研因、舒新城和程时煃等关于课程标准中的诸如课程内容的学生适应性,课程设置的分科与选科及不同学段课程之间的衔接与联系等问题,为中国以后课程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在课程研究史上被看作我2一、检视:课程研究知识生产的发展历程国课程研究起步的标志性成果”。①20世纪20一40年代中国课程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②一是引进和介绍国外课程理论。如杜威(JohDewey)《儿童与课程》(郑宗海译)、庞锡尔(F.G.Boer)《设计组织小学课程论》(郑宗海、沈子善译)、博比特(J.F.Boitt)《课程》(张师竹译)和《课程编制》(熊子容译)等。二是出版一批专门研究课程的著作。如19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程湘帆的《小学课程概论》,这是中国最早的课程研究专著;1925年余家菊在《中华教育界》第14卷第9期发表《课程论》一文,标志着我国学者开始将“课程论”作为一门学科进行建设。1928年出版王克仁的《课程编制的原则和方法》、1929年上海太平洋书店出版徐雉的《中国学校课程沿革史》、1933一1934年商务印书馆分别出版朱智贤的《小学课程研究》和熊子容的《课程编制原理》、1934年中华书局出版盛郎西的《小学课程沿革》和李廉方的《小学低年级综合课程论》、194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陈侠的《近代中国小学课程演变史》等。其中,王克仁的《课程编制的原则和方法》是我国对课程编制最初的系统性的理论探索,熊子容的《课程编制原理》在移植国外课程编制理论的基础上,使我国课程理论的本土研究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此外,在教育学的研究著作中,课程研究的内容也有涉及。如1925年余家菊的《教育原理》、1927年舒新城的《教育通论》、1928年庄泽宣的《教育概论》、1933年罗廷光的《教育概念》和孟宪承的《教育概论》、1934年胡忠智的《教育概论》、1935年吴俊升等的《教育概论》和1943年范任宇的《教育概论》等。这些教育学著作或教材将课程与课程论作为教育学的一个部分并与教学论或教学方法并行编排或研究。三是当时的教育类杂志,如《教①王有亮.台湾影印教育杂志与原版教育杂志的比较—兼论民国期刊启事、广告的史料价值·第三届两岸四地教育史研究论坛论文集(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11.②侯怀银,谢晓军.20世纪我国学者对课程论学科建设的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8(1):9-15.3导言迈向实践:反思当代中国课程研究知识生产育杂志》和正中书局的《教育通讯》等发表课程研究的论文。出国留学的中国学者也开始撰写课程论方面的硕士、博士论文。四是“课程论”和“课程编制”逐渐成为师范院校必修课程之一。1930年教育部编制的《大学科目表》就将“课程编制”列为教育系大学三、四、五年级的选修课程。①其后,诸如中山大学教育学系将课程与教材研究设为选修课,②湖南大学、复旦大学和云南大学开设过课程论专修班。③据1935年北平师范大学许椿生的调查,当时开始课程论或课程编制的大学有湖南大学、之江文理学院、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和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等。④1939年教育部颁发的《师范学院教育学系必修科目表》,将课程编制列为教育学必修课,将课程论列为选修课。这样,课程编制和课程论在教育学系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得到确认。这种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它培养了课程研究的人才同时也促进了课程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课程研究对象基本停留在小学课程层面,研究成果移植的多,开创性研究很少,但其意义不可低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49年12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就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教育改革方针,⑤但在实践中,“借助苏联教育经验”很快演变成向苏联“一边倒”和全面移植苏联模式的格局。而当时苏联对“课程”的研究,仅仅是介绍国家颁发的有关课程文件,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在师范院校开设的教育学课程中,“课程论”放在“教学论”中。这种格局,致使课程研究基本上处于空①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Z].北京:商务印书馆,1948:495.②“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课程总目[M].“国立中山大学”出版部,1932:79③熊子容.课程编制[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3:2.④许椿生.大学教育系之课程[J].师大月刊,1935(20):46-71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教育文献法令汇编(1949一1952年)[G].1958:8.4一、检视:课程研究知识生产的发展历程白状态,同时也为以后关于“课程论的学科地位”和“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等相关问题的争论,埋下了伏笔。1957年6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了在向苏联学习过程中的偏差。1958年,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到来,在批判“教条主义”之后,“打破传统以知识为中心、规范化的学校教育模式,建立以转变教育思想为核心、非规范化的社会教育模式”①的教育理想再次勃发起来,苏联经验被抛弃。这种教育理想,如果单就课程思想的含义上理解,那就是:重视社会政治和社会生产的知识与技巧,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中心课程,行动知识和书本知识一样重要,甚至前者比后者更加重要,校内和校外经验要保持一致性和持续性。这是毛泽东的课程思想,也是他的教育追求。这种思想和追求,是通过“人民公社”的组织形态,打通了“教育与社会的阻隔”,又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促使全社会变成了一所大学校。直到1966年,“社教合一”、“劳教合一”和“人心革命化”、“政治教育道德化”的基本思路更加明晰了,学校课程实施的路径也更加具体。其中,课程权力是通过“工人宣传队”和“贫下中农”等进驻学校等形式进行运作的。这既是“无产阶级教育革命”教育理想的体现,也为教育革命中的课程执行提供了有效的权力保障。课程论发展经过了一个相对停滞的阶段后,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课程论研究开始复苏。随着1978年4月22日至5月16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实现现代化逐渐替换教育革命成为发展教育的重要话语方式,其中,最显著的课程事件就是中小学全面复课和大学恢复招生考试。尽管当时我国教育发展仍然采取简单恢复到1950年至1965年的办法,错过了1978年国际教育改革的机遇,②但是,经过学者们的努力,课程理论研究的内容从三个方面①袁振国.对峙与融合一20世纪的教育改革[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50-51.②储朝晖.中国教育六十年纪事与启思(1949一2009)(上册)[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1605导言迈向实践:反思当代中国课程研究知识生产展开:一是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课程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二是翻译、介绍国际上课程研究的新成果并开展了相关的比较研究:三是开始研究学校课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①这一时期课程研究的“依附”特点非常明显。课程研究无论是作为教学研究的一个亚领域,还是课程论学科的概念、命题和范畴的简单移植,都体现了这样一个特点。这似乎又回到了原点,研究者们在课程研究者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态度和“文化依附”②的心理。1981年,课程教学研究的刊物《课程·教材·教法》创刊,1983年,直属教育部的“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在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研究者的探索的研究心态和独立的学科意识开始萌生。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思想解放,孕育了中国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和课程研究的能量,这种能量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之后充分地发挥出来。在课程政策层面,1985年5月,颁布实施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拉开了中国教育体制和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1986年4月,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发展》,同年6月,国家教委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国启动了义务教育的发展历程。1987年2月、11月,原国家教委分别启动了“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工作,中国农村和城市教育的改革发展的引发社会关注。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同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1998年教育部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6月,中共中央、①黄甫全,新中国课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1999(12):23.2PhiliG.Altaach.ServitudeoftheMid?Educatio,Deedecy,adNeocoloialim[A]//PhiliG.Altaach,RoertF.AroveGailP.Kelly.ComarativeEducatio.NewYork:MacmillaPulihigCo.,Ic.,1982:474.6···试读结束···...

    2022-08-18 epub 图书app epub书籍

  • 《创新 说到做到 执行到》覃红梅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创新说到做到执行到》【作者】覃红梅著【丛书名】创新系列励志丛书【页数】232【出版社】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7.12【ISBN号】7-5585-1706-8【价格】CNY29.80【分类】成功心理-通俗读物【参考文献】覃红梅著.创新说到做到执行到.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7.12.图书目录:执行到》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目标是成功的基础;先知先决,认清自我;学到老活到老;必是成功者;出奇制胜,打破常规;要具备沟通技巧;战胜自我,走向成功。《创新说到做到执行到》内容试读第一章目标是成功的基础·第一节目标是取得辉煌的功推器·第一章缺乏目标的人生毫无意义可言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一艘无人驾驶的小舟,漫无目的随风飘荡。确立了目标的人,在与人竞目争时,就等于已经赢了一半。确立目标是成功的起点,所以,你首先必须认识“确立目标”的重要性。标是成功如果一艘轮船在大海中失去了方向,就会在海上打转,直到把燃料用完,仍然到达不了岸边。事实上,它所用掉的燃料,已的基础足以使它来往于大海两岸好几次。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的明确计划,不管他如何努力工作,都像是一艘失去方向舵的轮船。如果一个人并未在心中确定他所希望的明确目标,那么,他又怎能知道他已经获得了辉煌呢?然而,你可曾想到,大多数人都是在没有明确目标或明确计划的情况下,受完了教育,找一个工作,或开始从事某一种行业。现代科学已能够提供相当正确的方法来分析人们的个性,决定个人适当的事业。但许多人依然如无头苍蝇到处乱撞,找不到>创新合适的工作。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所以到说了“而立”之年乃至“不惑”之年,还在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到苦恼,人生始终处于失败状态。做即使你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副健壮的身体,或者具备丰富执的学识、非凡的才干,你也不能保证自己会取得辉煌,因为这些并非成功的全部要素。具备这些条件者何止千万?但他们照样招到致失败。何故?因为他缺乏开创事业所必备的条件,即生活的目标。缺乏目标的人生是毫无意义可言的,他们浑浑噩噩,庸庸碌碌,只看见眼前的阴影,而看不见明天的曙光,人生的天空阴晦失色,精神世界充满空虚。这样的人生,是多么的乏味!你必须首先确定自己想干什么,然后才能达到自己确定的目标。同样,你应该首先明确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然后才能把自己造就成那样的有用之才。目标使人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前进方向,增强进取心,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目标还能激励人们不畏艰难,成为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目标推动人行动起来,把思想变成行动,创造伟大奇迹。成功人士确立明确的目标从而取得辉煌的事例举不胜举:1.少年立志当总统1927年12月20日,现在的韩国总统金泳三出生在与釜山市隔海相望的巨济岛,岛上居民多以打鱼为生,是韩国较为偏远的地区。他的父亲金洪祚是一位渔场主,信奉基督教,母亲朴富连,是位贤惠朴实的家庭主妇。少年时代的金泳三,虽然家庭生活还算比较充裕,但他入2<学就读的条件却非常差。金泳三家的附近没有学校,从6岁开始他每天都得爬两座小山,到2公里以外的小学去读书。升入高小后,他又要到离家更远的学校去就读。在小学就读期间,他不怕路途遥远,不顾山路崎岖,磨炼出了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进入中学后,他更加刻苦用功,以求获得更多的知识。在读高中时金泳三的鸿鹊之志已初露端倪,这位宏图远大的青年人在与同学们畅谈未来的志向时,挥笔写出了“金泳三一未来的总统”的大条幅,并把它贴在宿舍的墙壁上。正是这种远大志向,驱使他在日后的征途中百折不挠、坚贞不屈,成就了一番大业。1947年金泳三考入汉城大学哲学系,在那里他更是如饥似渴地学习,以求为日后进入政坛获得更渊博的知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金泳三作为学生兵一度在国防部政宣局工作,对政治开目标始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他的口才和文笔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第是成二年金泳三大学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被分配到总理办公室任秘书之职,开始步入政治殿堂。随后他加入了当时的执政党自由党。1954年,27岁的金泳三参加议会选举,当选为全国最年础轻的国会议员,成为一颗耀眼的“政治新星”。然而金泳三只当了半年国会议员就被李承晚排挤出了政治圈子,原因是1954年在任总统李承晚谋求第三次连任,金泳三表示坚决的反对。80岁的老头如此恋权,全国舆论哗然,金泳三更是非常气愤,直言相劝,表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他的想法为独断专权的李承晚所不容,金泳三也不甘受辱,一怒之下愤然退出了自由党。金泳三正是因为立志当总统,才会不断奋斗,无形中增加了3创新斗争的勇气,为登上总统宝座奠定了基础。说2.目标明确的马拉松健将到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做到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执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行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到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4k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在山田本一的自传中,发现这段话的时候,我正在读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流年》,这部作者花了16年写成的7卷本巨著,有很多次让我望而却步,要不是山田本一给我的启示,这部书可能还会像一座山一样横在我的眼前,现在它已被我踏平了。我曾想,在现实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辉煌离我们较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稍微具有一点山田本一的智慧,一生中也许会少第许多懊悔和惋惜。章3.“领头而不从众”的撒切尔玛格丽特·罗伯特斯于1925年10月1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西部目的格兰汉姆市一家杂货店主的家中,格兰汉姆也是另一位著名英国人牛顿的家乡。罗伯特斯一家过着简朴的生活,没有花园,没有浴室,也没标是成功的基础有室内卫生间。玛格丽特是笃信宗教的父亲阿尔弗雷德和做裁缝的母亲比阿特丽的二女儿。在小孩时,玛格丽特深受父亲宠爱,他试图通过女儿的卓越成就实现自己的雄心。玛格丽特更像她父亲,而她姐姐梅丽尔(比她大4岁)更像母亲。因而商人兼州议员和兼职卫理公会传教士的阿尔弗雷德格外宠爱玛格丽特,决心将他塑造成自己理想得以实现的人物,他让她明白她能做自己所希望的一切,从不以性别因素对她加以约束限制。比阿特丽·罗伯斯特是位家庭>>5创新主妇,对玛格丽特的培养没起多大作用。说阿尔弗雷德·罗伯特斯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深谙世事、深明道理,因此玛格丽特对他言听计从。他嗜书如命,不断追求知做识,这一品格传导到了女儿身上。玛格丽特10岁时就经常往来于执当地图书馆,替父母借书还书。他们父女也常一起到图书馆选出两本书看一星期,他努力将她培养成他未曾有过的儿子,塑造成到一位“领头而不从众”的女性。他塑造她强烈的工作热情和维多》利亚式的整体观。罗伯特斯从不接受“我不能”“这太难”之类的说法。玛格丽特崇拜他,多年以后还记得他的警告:“你必须自己拿主意,你不要因为朋友们的做法而去效仿,你不要因为害怕与众不同而随波逐流…你要率众之先,而绝不从众。”罗伯特斯教育女儿,“与众不同”不是负担而是财富,这是值得赞赏的品格。这种早年的教育成为玛格丽特以后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她那时面临的是从不曾被女人统治过的男人的世界,她必须在新的“不同的”环境中行事.这是一个女人必须在男人主宰的世界里学会生存的陌生领地。她学习很好,成为如饥似渴的读者,在体育项目中也颇具竞争性。她在格兰汉姆时的女生学校的校长说:“在小女孩时,她便口才出众”。她的一位同学说:“她聪明、刻苦,在5岁时便庄重得像个大人。”玛格丽特5岁时学钢琴,9岁时在当地文艺汇演中赢得诗歌朗诵奖,在赛后女校长表扬她:玛格丽特,你真幸运。玛格丽特充6···试读结束···...

    2022-08-18 说到做到epub 说到做到原神任务

  • 《儿童执行功能发展及促进》杨晓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儿童执行功能发展及促进》【作者】杨晓辉著【页数】210【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7.09【ISBN号】978-7-5613-9518-9【价格】36.00【分类】儿童心理学-研究【参考文献】杨晓辉著.儿童执行功能发展及促进.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7.09.图书封面:执行功能发展及促进》内容提要:本书采用发展的视角,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执行功能领域的最新研究,从执行功能的概念及理论、发展及影响因素、测量工具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儿童执行功能发展及促进》内容试读第一章执行功能概述执行功能(executivefuctio)是一系列高级认知功能的总称,包括计划、工作记忆、注意、抑制控制、自我监控及自我调节等。最早的与执行功能有关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一个名叫PhieaGage的铁路工人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幸被一根铁夯击中并从左侧额叶穿透整个头骨。这次事故破坏了Gge几乎整个左侧前额叶。尽管他在这次事故中幸存下来,并接受了康复治疗,但是Gge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完全改变了。他不能做出行为计划,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也不关心自己行为的后果。Gge从一个铁路模范工人变成了反社会失业游民。如今,我们已经知道前额叶的严重损伤使Gge的大脑丧失了有效工作的能力。执行功能缺陷或者损害,也称为执行失调,是一种表现多样的障碍。一旦发生执行功能障碍,将会在神经心理方面产生一些缺陷,如注意能力、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计划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抑制能力、监控能力等降低。执行失调的患者通常会表现得感情淡漠、反应迟钝、冲动和动机缺失。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不合时宜或者让人尴尬的问题,说出一些伤害性的话语,不能很好地体会别人幽默的笑话,他们讲的玩笑也可能让人厌恶。这些患者通常不能考虑自己言行的后果,他们忽视社会规则和习俗的约束。因此,执行功能障碍病人的社交能力通常很差,他们也不能与他人建立并保持积极的社会关系。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研究者们发现执行功能和前额叶皮层并不是完全等同。执行功能主要由前额叶调节,但它不仅依赖于前额叶,还依赖于边缘系统等其他皮质区的协调活动。因此,对执行功能下定义时不能完全从额叶功能的角度出发,更不能将执行功能简单地定义为一系列基本的认知能力。第一节执行功能的界定和概念一、执行功能界定的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越来越关注前额叶皮层在复杂行为001儿童执行功能发展及促进。………中的作用。Broadet"最早对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过程进行了区分。Broadeti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这种过滤器类似波段开关,可以接通一个通道,使该通道的信息通过,而其余的通道则被阻断,信息不能通过。这种过滤器的作用体现出注意的控制功能,因此Broadet的注意理论被称作注意的过滤器模型。Poer也在研究中提出“认知控制”这一概念,他认为在注意系统中存在一个单独的分支用来处理对环境的选择性注意。Poeri认为个体的思维和情感的操作过程都需要认知控制,它可以使个体依据不同的环境做出目标性的适应行为。认知控制本质上体现了注意的选择性和抑制性。Shifrir和Scheider随后进一步深化了两种加工过程一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的区别。自动加工无须努力,过程迅速,没有意识的参与。自动化加工是通过训练和练习达成的。控制加工过程缓慢,需要努力与意识的参与,控制加工过程是在个体注意的控制之下形成的短暂的连接。通过反复的练习,控制化的加工过程可以变得相对自动化而不再需要那么多的资源来完成。Baddeley以此为基础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认为存在一个中央执行系统来统一协调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处理过程。Shallice也认为注意是由更高级的以计划和意图为基础的监控系统控制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这个控制系统主要是由前额叶皮层的活动控制的Priram是最开始使用“executive'”这一术语来探讨前额叶皮层功能的研究者之“执行”既可以理解为管理、控制和发号施令,也可理解为对命令的实施、执行。最初,执行功能通常作为前额叶功能的代名词。但是随着神经心理学对认知、情绪、语言和动作行为的研究,以及在神经解剖层面对这些功能的脑区域定位和生理活动过程的研究,研究者意识到执行功能不仅仅是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因为前额叶皮层与其他皮层以及皮层下结构,基底核、杏仁核、边缘系统、小脑等结构区域有着广泛的联系。同样前额叶皮层的一些其他活动可能也并非属于执行功能的范畴,如一些自动的感觉-运动活动、语言、嗅觉识别等等。Berkley认为执行功能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应该在心理学的水平上来界定它的含义,而不应该参照它属于某一个脑区的功能来界定。因为只有在准确界定执行功能概念之后,我们才能确定这种功能所涉及的脑区,否则在一个混乱不清的概念指导之下进行的神经生理水平的研究只怕更混乱目前,心理学界对执行功能还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没有一个明确、清楚、有效002·第一章执行功能概述的操作性定义来确定个体的哪些心理功能属于执行功能,而哪一些功能却不是。关于执行功能概念界定不清的问题将会进一步导致研究者无法准确测量执行功能的问题。而很多执行功能的模型都是依据其测量结果建立的,这里研究者们陷入了另外一个循环论证的误区。这种自下而上建立的理论模型不仅可能存在测量方法偏差所带来的问题,还会因为上层概念和操作性定义不准确导致结果出现偏差。目前关于执行功能的理论和模型也很多,仍旧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越来越多的构念被涵盖到执行功能之下,使执行功能的界定变得非常困难。McClokey和Perki'认为执行功能包含23种不同的能力。很多研究者使用执行功能涵盖的成分来界定它的概念。Berkley认为执行功能的理论不仅仅是说明有哪些成分或结构,还应该包括机制,也就是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方式。理论需要回答执行功能是如何运作的,是用来干什么的,也就是“功能”是什么。二、执行功能的概念在执行功能研究领域被引用最多的一个概念应该来自Welh和Peigto,他们将执行功能定义为个体将能够达成未来目标的合适的问题解决策略保持在头脑中的能力。他们认为执行功能的成分包括抑制反应的意图或者延迟反应使其在合适的时间表现,关于行动步骤的计划以及关于任务的心理表征。Lezak认为执行功能由与意愿、计划、目的性行为以及高效的绩效表现有关的成分组成,每一个成分都与一系列的行为有关。Reyold和Horto'2认为执行功能与一般性知识不同。一般性知识只是对一些既定的程序或者信息的保存,而执行功能是制定计划、做出适应性行为的能力。执行功能使个体能够应对外部环境的要求做出新的适应性的行为反应。Gioa等认为执行功能是对个体认知、情绪和行为功能的一系列控制和操作,尤其体现在主动的、新异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执行功能是许多相互关联的涉及目的性、目标导向和问题解决行为的一个总称。Baich"认为执行功能是个体在那些需要努力控制获取目标,尤其是在不熟悉的情景中获取目标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系列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制定行为的优先等级和次序,抑制熟悉和刻板的行为,识别与目标最相关的信息并将之保持在头脑中,对任务无关信息的抑制,在不同的任务目标之间的切换,使用相关信息做出决策、分类及概括,处理新的信息等。Naglieri和Goldtei认为执行功能是一个统一的结构,它代表了个体在九个认知领003。儿童执行功能发展及促进◆…域中获取知识的效率和解决问题的效果,这九个领域是注意、情绪调节、灵活性、抑制控制、发起、组织、计划、自我监控和工作记忆。Deli'认为执行功能指个体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而控制和调节自身行为的能力。某种单独的能力或者一个综合的定义都不能完整的描述执行功能的概念,执行功能是指多种高级的认知能力的协调以使个体能够适应复杂的心理社会环境。Adero认为与执行功能有关的认知过程有很多,但是主要的成分包括预期、目标选择、计划、活动的发起、自我调节、认知灵活性、注意的发展以及使用反馈。Baom认为执行功能使个体能够依据自身的环境来感受信息、做出适应性的反应、灵活地转变方向、预期目标、考虑结果以及以一种整合的方式进行反应。Bet,Miller和Joe'认为执行功能是前额叶皮层目标控制功能的总称。Borkowki和Burkel2认为执行功能协调两个水平的认知操作,它通过监控和控制知识以及策略的使用以保持和元认知水平的协调。Corett等人认为执行功能是指身体、认知和情绪等方面自我控制的心理过程。李红等人认为从整体上讲,执行功能指的是涉及对思想和动作进行意识控制的心理过程;它与多种能力的发展有关(如注意、规则运用、心理理论等),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意识、思想控制和动作控制。然而,从这三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看,其内在实质都很难用一个定义去界定明白。McClokey,Perki7和VaDiver从以下六个相关的概念层面来界定执行功能的操作性定义:①执行功能在本质上是复杂的(multile),他们不是一个单独的(igle)、统一的(uitary)特质;②执行功能在本质上是指导性的(directive),他们引导和引领其他心理构念;③执行功能的指导体现在四个不同的领域:感觉、情绪、认知和行为;④在四种不同条件下执行功能的表现会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四种条件是:个人头脑中(itraeroal)、人际的(itereroal)、环境(eviromet)以及符号系统(ymolytem);⑤执行功能在个体童年早期就开始发育,会持续发展到人生的第三个十年,甚至会持续终生;⑥执行功能体现了额叶不同区域神经网络的激活。Rait2将执行功能的特征概括为以下七点:①为完成新异任务所必需;②不仅仅关注当前的内在和外在环境以构造对过去的解释,而且试图对将来产生主动的控制:③为启动新的行为系列、中断正在执行的反应所必需;④为阻止不恰当的行为反应所必需;⑤执行控制能够从一项任务迅速转向另一项任务;⑥为监控自己的表现、纠正错误、改变计划或意识到新的机会和可能性所必需;⑦执行控制使得注意能够长时间004。第一章执行功能概述·…地保持。周晓林认为执行功能是指在完成复杂的认知任务时,对各种认知过程进行协调,以保证认知系统以灵活、优化的方式实行特定目标的一般性控制机制,其本质是对其他认知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根本目的是为了产生协调有序、有目的性的行为。陈天勇等认为执行功能是一种控制所有其他认知活动的元认知过程,具体包括警觉、处理新异信息,抑制任务无关信息、计划和策略的实施,行为监控,运用反馈对行为进行调节等。关于执行功能的概念界定,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综合以上研究者的观点可以看出执行功能调节个体的目标导向行为,是一个高级的控制过程。执行功能使个体能够综合经验和知识、当下情境信息、未来目标预期并结合个体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评价对目对个体认知、情感和思维过程及动作进行控制和协调,从而做出适应性的行为。执行功能使个体具有准备性、能动性、灵活性和坚持性。第二节执行功能的理论模型执行功能作为一个复杂的心理学构念,代表了多种高级认知功能的协调。研究者提出了很多理论模型来解释执行功能及其发展,理论的发展对于执行功能的测量、临床及相关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总结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执行功能的理论或模型。各个理论的着眼点不同,理论的基础和框架各异,有的模型关注在特定的执行功能领域,如工作记忆或自我调节;有的理论则以发展为导向;有的则是数据驱动或临床角度。早期的理论试图将执行功能建立在一个统一的模型中,如“中央执行功能”或“注意监控系统”,随后的研究表明执行功能是由相互独立且相关的不同成分构成的,因此使用一个统一的模型来解释是过于简单的,也有研究者对早期的模型做了相应调整以涵盖这些不同的成分。一、注意监控系统理论(uervioryattetioalytem,SAS)Norma和Shallice提出的注意监控系统理论来进行中央执行功能的研究。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反应有两种方式:自动化反应和需要有意注意资源的反应。自动化行为不需要意识参与,无需注意就可以发起,并且不会干扰其他行为。个体面对需要有意注意资源的情景包括计划、决策、问题解决、克服习惯化反应、抵抗诱惑以及一些危险或比较困难的情景。Norma和Shallice提出了两个互相补充的过程:内容调度(cotetiochedulig)和SAS来应对以上两种不同情景。005·儿童执行功能发展及促进·内容调度用来处理自动化的反应,该过程通过调用一些与环境需求相匹配的图式来完成自动化的反应。过程中涉及图式的比较、选择和转换等,但是当个体面对新异或复杂的环境时,相匹配的图式通常不存在,这时就需要注意监控系统的作用。Shallice和Burge后来对模型做了进一步扩展,他们认为SAS在整体上是一个整合的系统,通过不同子系统的活动完成对反应的调控。SAS系统包括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涉及前额叶皮层的活动。阶段一涉及个体面临新环境构建的新的“临时的”图式,这个阶段是策略(trateg罗)产生阶段。问题解决是一个产生新策略的常见方式。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问题定向、目标设定、制定解决方案并评估方案的有效性。阶段二涉及对产生的图式的启动。阶段三是对图式使用的监控和调整。整个监控系统涉及一系列广泛的次级系统活动,但是Shallice?和Burge认为监控系统是一个统一的系统,这些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产生一个统一的功能。Su等人B进一步提出人类注意的监控模型,如下图1-2-1所示。当个体面对新异的环境,当已有的图式中没有匹配相应环境的解决方案,当需要在多种图式之间进行选择,当需要抑制不合适的图式等情况时,监控系统就上线。监控系统包括五个不同的过程:图式的激活、图式的抑制、图式的调整、监控图式的活动以及根据监控系统的反馈执行的“If-he”逻辑过程。图式的激活(eergizigchemata)指激活目标图式或者使图式保持激活状态。图式的抑制是指对不适宜的不需要的图式的抑制。相关联图式的调整指的是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不同图式之间激活模式的转换和联系。监控过程确保行为过程的适应性,监控错误、抑制无关图式并维持目标图式的激活水平。“If-he”逻辑是利用监控过程的结果对图式进行调整,保证相应图式的激活、抑制以及图式之间关联的调整。监控系统激活抑制调整监控“Tf-the”逻辑感觉信息图式效应器系统图1-2-1人类注意的监控系统30006···试读结束···...

    2022-08-18

  • 《高效执行 执行力的七项修炼》张开悟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效执行执行力的七项修炼》【作者】张开悟著【丛书名】金师起点超级讲师精品书系【页数】171【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2016.01【ISBN号】978-7-5047-5942-9【价格】32.00【分类】企业管理【参考文献】张开悟著.高效执行执行力的七项修炼.中国财富出版社,2016.01.图书封面:执行执行力的七项修炼》内容提要:本书围绕执行力内涵、执行力的根源、高效执行的打造、执行力文化的塑造等内容,用创新的理论,经典的案例以及全新的视角来写,以期企业中高层主管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即学即反思,提升其企业战略的执行效率与效益。《高效执行执行力的七项修炼》内容试读I第一章执行力就是竞争力正所谓“三分决策,七分执行”。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超强的执行力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唯有执行力才能实现从目标到成果的转化,有了成果才能与其他企业竞争。所以,执行力就是竞争力。第一节什么是执行力我们先看一个案例。山东淄博九洲润滑科技有限公司是在原博山润滑设备厂基础上,扩资组建的以产品开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位于文化底蕴深厚的齐鲁大地中心一淄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其通过IS09001(2008)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是中国重型机械协会润滑分会会员单位和桥机协会会员单位。该公司的9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其中WDB-Z系列多点直供润滑泵,因其压力高、选型范围广、使用可靠性高、推广普及快,而被《重型机械标准》(2007版,第4卷)录用为新标准之一(电动多点润滑泵)。这家公司主营业务为大型机器的自动润滑系统。营销部有一位经1高数费行执行力的七项修炼理,他的业务拓展能力出众。但是,其反对公司的改革,我行我素,不按照公司要求行事,最终被公司解雇。公司刚解雇他时,很多人以为公司业务会受到损失。但是,公司改革后业务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增加,并没有因为他的离开受到一丝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成功的法宝究竟是什么呢?是执行力。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如何,将决定企业的兴衰。1.执行力的概念简单地说,执行力对个人而言,就是把想做的事做成功的能力:对团队而言,就是将团队的长期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的能力;而对企业而言,就是将企业的长期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如下图所示:将团队的长期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实把想做的事做现的能力成功的能力团队执行力个人执行力执行力的概念将企业的长期战略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企业执行力执行力的概念2第一章执行力就是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团队战斗力的最终体现是有效战斗力,也就是结果。而如何在过程中判断一个团队是否具备战斗力,其参考标准就是执行力。那么,一个团队要想具备执行力,首先的要求是什么?答案是“理解”。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团队中,没有理解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执行。2.没有理解就没有真正的执行力我们用一个游戏案例来证明理解对执行的重要性。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在一个培训现场,主持人请大家每个人双手拿一张白纸,闭上双眼,听他讲两句话,按这两句话做。在整个过程中每个人不能讲话。第一句话:请将手中的白纸对折一次,并在其左下角撕去一个半径为1厘米的1/4圆。第二句话:请将手中的白纸再对折一次,并在其右上角撕去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做完之后,主持人请大家睁开眼,打开手中的白纸,互相对照一下,看看是否一样。结果是五花八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图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有三个,一是主持人讲得不够清晰,无法让台下的人完全理解他的意图:二是主持人不允许大家讲话,这就剥夺了大家沟通的权利;三是台下的人过于顺从于主持人的权威,不愿打破规则去弄清楚一个本来就是非常模糊的指令。这三条原因导致的结果就是“理解不足”,没人敢保证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主持人想要的结果。3高效执⑤执行力的七项修炼这种现象在团队工作中并不少见。一些团队领导在布置完工作后,最后却发现手下交上来的工作与他的期望差异很大,甚至截然相反。这时候,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到底领没领会我的意图”。团队领导贸然把责任推到团队成员身上是错误的。因为在很多时候,虽然结果是团队成员做得不到位,但原因却出在领导身上。如果团队领导不是用模糊的、笼统的语言去安排工作,而是用具体的、量化的语言去安排工作,团队成员就能够更好地理解领导的意图,更好地完成工作。一些人在谈对执行力的认识时,出于某些私心,不顾现实情况大谈特谈“没有任何借口”,这虽然符合了某些企业老板的胃口,但对企业的实际工作却不一定能带来好处。要知道,企业不是军队,企业更多的工作是需要沟通,而不是命令强制,“没有任何借口”虽然能打造一支执行力很强的队伍,但这支队伍的凝聚力是不是很强就不好说了。因为从最不好的一面来看,“没有任何借口”这种理念,实际上是在宣扬上司的权威不可挑战,而下属的尊严得不到重视。怀疑是人的天性,而“没有任何借口”却扼杀了人的这种天性。在这种精神氛围下,即使大家表面上什么都严格执行了,但内心是不是认同公司的文化,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一旦公司出现了经营危机,这支队伍还能不能在“没有任何借口”的口号下严格执行上司的命令,谁都不敢保证。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在他的《什么样的人企业坚决不能用》一文中写道:执行是一种没有任何借口的行为,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没有什么理解与不理解,公司的命令都要执行,按照字面的意思执行,这是一种文化,铁的纪律,如果不执行的,不想去理解的,这第一章执行力就是竞争力个人职业道德有问题,命令什么内容都听不清,谈何敬业?有人在听指令的时候“选择性吸收”。他们是怎么选择的?他们选择适合于自己主观意愿的,顺着坡往下滑,这种是潜意识,我愿意的我执行,我不愿意的我不执行,就是这么回事,我重视的就执行,不重视的就不执行,不重视就是罪,不理解也是罪,都是不允许的。如果所有的公司老板或者团队领导都这么理解“执行”和“没有任何借口”之间的关系,怕是麻烦就大了。如果说“理解了要执行”这句话还能让人们认同,那么“不理解也要执行”这句话就有点让人郁闷。既然不理解,又如何去执行?难道真的要“按照字面的意思执行”?假如字面的意思也是含混不清的呢?就如同本节开头所讲的案例,主持人描述的意思也是含混不清的,我们还要不要执行?我想,任何一名企业领导,不管是老板还是其他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都应该首先弄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执行?我认为,我们不是为了执行执行,而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执行!没有人敢否认,虽然企业内部有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区别,但员工却并不比上司笨。除了个别员工,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执行力的重要性。问题是,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去执行,我们能得到什么?如果运气好的话,也许员工能够瞎猫碰上死耗子,恰恰执行到位,但这种情况显然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不理解也要执行”除了能够证明上司的权威性,我实在不知道还能得到什么!所以我认为,一定要有理解,然后才能有良好的执行。员工不是机器,他会在工作中遇到许多突发事件,如果没有真正地理解,他是无法在执行的过程中应对这些突发问题的。当然,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比如员工虽然无法理解某项工作的深层含5高数孙行执行力的七项修炼义,但却明确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这个时候强调没有任何借口的执行是可以理解的。3.不理解也要执行的情况总体来说,不理解也要执行应该分两种情况来分析对待。(1)不理解的是某项工作的意义比如说某个销售人员卖出了一台机器,结果购买者反悔了,要把机器退回,去买另一个品牌的机器。这个时候销售人员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通常不会乐意对方退回机器。而公司领导从更高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认为应该接受客户退回机器的要求,这样虽然少卖了一台机器,但却提升了公司的服务品牌。在这种情况下,销售人员就应该“没有任何借口”地去执行总部的命令,虽然他意识不到这一行为的意义,但他能清楚地知道公司总部要求他做什么。如果公司的员工在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的时候不去执行,公司的执行力才是真正出了问题。(2)不理解的是具体的工作行为这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上司交代不清,下属无法执行,或者即使执行也无法达到要求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应该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上司交代不清,而又不允许下属询问,这时候所有的责任都出在上司的身上,下属实际上无法执行。另一方面则是上司由于某些原因没能把工作交代清楚,下属有足够的时间去找上司沟通但却没有这样做,这时候问题就出在下属身上一他缺乏沟通能力。对待这样的员工,要么及时跟他沟通,告诉他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及时来问;要么就把他开除掉,另换新人。因为一一个不懂得沟通,不敢主动跟上司沟通的员工,是没有勇气独立面对一项工作的。6···试读结束···...

    2022-08-18 执行力迅速高效 高效率高执行力

  • 执行转破产司法实务及案例解析》褚红军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执行转破产司法实务及案例解析》【作者】褚红军主编【页数】383【出版社】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9.09【ISBN号】978-7-5109-2637-2【分类】破产法-研究-中国【参考文献】褚红军主编.执行转破产司法实务及案例解析.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9.09.图书封面:执行转破产司法实务及案例解析》内容提要:本书关注的是执行转破产案件的司法实践,着眼点在于“执转破”案件如何实现“移得了”“立得上”以及“破得掉”的问题。本书由拥有丰富司法实践经验的审判执行一线法官撰写。全书共分五章,全部内容均来源于司法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既有“执转破”制度实践“面”上的情况,也有“点”上的情况;既有理论阐释和规则解读,也有典型案例评析;既充分体现了江苏法院的首创精神,也吸收了其他省市法院的宝贵经验。力图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强化相关规则和经验的可操作性及可复制性,指导“执转破”司法实践。同时,也为法学理论界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执行转破产司法实务及案例解析》内容试读第一章执行转破产基本问题o第一章0执行转破产基本问题破产制度是建立健全的投资环境的根本,有助于促进商业和经济增长。⊙在现代商业社会,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正式运作的破产程序必不可少。®尤其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市场更加需要稳定③,而破产制度恰恰能够提供解决这种问题的有效途径。①正因如此,破产法在我国又被称为经济宪法。⑤“破产”(akrutcy或者iolvecy)一词起源于早期意大利的“acarota”。该词的意思是“损坏的凳子”,但可能最初来源于盛行于热那亚共和国的习俗—打破货币兑换商的工作台或柜台以表明某人无力还债。但在古希①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2013年全球运营商环境报告:对中小企业实行更为明智的管制》,载世界银行网站,htt://chiee..doiguie.org/zh/reort/.gloal--reort//doig-uie--2013,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10月11日。2ShirleyS.Cho,CotiuigEcoomicReformithePeole'ReulicofChia:BakrutcyLegilatioLeadtheWay,19HASTINGSINT'LCOM.L.REv.739,1996,.741.3IteratioalMoetaryFud,PolicyChallegeFacigTraitioCoutrie,WORLDECON.0UTL00K,0ct.1995,.60.4RichardL.BohaoWilliamC.Jr.Plouffe,MogoliaBakruteyLawAComarativeAalyiwiththeAmericaBakrutcySytem,7TulaJ.Com.It'IL.1,1999,.2.⑤李曙光:《新破产法九大制度创新与突破》,载中国人大网,htt:www.c.gov,c/c/xiwe/rdlt/fzj/2006-09/06/cotet_352250.htm,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10月5日。执行转破产司法实务及案例解析腊,当时尚不存在破产之说,当某个人无法还清其所欠之债时,债务人及其妻子或者仆人将被迫成为债务奴役,直到其通过自己的劳动还清债务为止。据考证,世界上第一部破产法产生于英国。即在1542年,英国制定了破产法,明确规定那些欺诈债权人的债务人的财产由政府没收并予以出售,用以支付债务人所欠他人的债务。随后,西班牙也在十六世纪后半叶制定了几部破产法。美国联邦政府首部破产法制定于1841年,①后经多次修改并形成了极为复杂的破产法体系。®加拿大第一部联邦破产法制定于1869年,但仅适用于非自愿(债权人申请破产)商业破产,而自愿破产(债务人申请破产)则适用各省制定的分配和优惠法案。③在随后的100年左右时间中,西方各国陆续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善的破产法。不仅包括企业法人破产,还涉及消费者破产与个人破产制度。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发展中国家以及前社会主义国家,也陆续制定了破产法。1990年,蒙古国制定了破产法,并于1997年11月制定了第二部综合性更强的破产法。®目前,绝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破产法律制度。破产法虽然在程序性规范之外还涉及许多实体法规范,但在总体上仍然属于债务清偿的民事程序性法律。因此,破产程序与民事强制执行程序存在天然的联系。面对强制执行程序中客观存在的执行不能问题,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中,就提出了执行与MarjorieL.Girth,RethikigFaireiBakruteyProceedig,73Am.Bakr.L.J.449,1999,.450.②美国联邦的破产立法以及破产规则比较复杂。美国法典第28篇(司法及司法程序)确立并限制地区法院和破产法院的管辖权;美国法典第11篇(破产法)则确立了法院的实质性破产权利,有些甚至影响破产管辖。同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则根据美国法典§2075(破产规则)制定了民事诉讼破产规则,确立破产案件应当遵循的程序。参见PaulP.Daley,GeorgeW.Jr.Shuter,“BakrutcyCourtJuridictio”,3DePaulBu.Comm.L.J.383(2005),.383-384。而且,美国破产制度内容繁杂,包括六卷法律文本及注释,每卷法律文本大概700页。而且,还包括自己的一整套广泛的程序规则以及数百卷案件报告。参见RichardL.BohaoWilliamC.Jr.Plouffe,MogoliaBakrutcyLaw:AComarativeAalyiwiththeAmericaBakrutcySytem,7TulaJ.Com.It'IL.11999,.163JacoS.Ziegel,TheModerizatioofCaada'BakrutcyLawiaComarativeCotext,33Tex.It'1L.J.1,1998,.3.4RichardL.BohaoWilliamC.Jr.Plouffe,MogoliaBakrutcyLawAComarativeAalyiwiththeAmericaBakrutcySytem,7TulaJ.Com.It'IL.11999),.6.第一章执行转破产基本问题破产衔接的问题。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创设了执行移送破产审查制度,2017年,又制定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为实现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的有序衔接提供了司法政策依据。第一节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制度的设立宗旨及其意义一、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制度的内涵及适用条件根据《民诉法解释》第513条的规定,执行转破产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发现作为被执行人的企业法人符合破产条件,经有关当事人同意后裁定中止对该被执行人的执行,并将执行案件相关材料移送被执行人住所地法院进行破产审查的制度。该司法解释第514条至第516条还规定了执行转破产的审查、处置、移转不能的处理等相关内容,正式确立了执行移送破产审查制度,实践中称为执行转破产制度,简称“执转破”。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指导意见》第2条进一步明确规定,适用执行转破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被执行人为企业法人;二是被执行人具备破产原因,即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三是相关当事人的书面同意,即被执行人或者有关被执行人的任何一个执行案件的申请执行人书面同意将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上述司法解释关于执行转破产的适用主体的规定,相比我国《企业破产法》所规定的破产程序的适用主体范围较窄。我国《企业破产法》第2条规定适用《企业破产法》的主要对象为企业法人,但该法第135条规定:“其他法律规定企业法人以外的组织的清算,属于破产清算的,参照适用本法规定的程序”。执行程序转入破产程序之后,应当完全适用企业破产法所确立的各项破产制度,因此,将执行转破产的适用对象限定在企业法人是否妥当,值得进一步研究。同时,《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指导意见》将执行移送破产审查的级别管辖,确定为以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为原则,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为例外,并明确了执行转破产司法实务及案例解析执行法院的征询与决定程序,①需要移送的材料,®受移送法院的接收、审查与受理程序。®与当事人直接申请破产程序相比,执行移送破产审查的程序与材料相当烦琐与复杂,其出发点是为了防止执行法院轻率随意移送破产,但实质上是增加了执行移送破产的条件和难度。严苛的条件和程序设计,再加上涉及不同程序之间的转换衔接,不同法院之间、同一法院内部执行、立案、破产审判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协调,进一步加大了工作难度,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移不了”“立不上”“破不掉”的问题,客观上阻碍了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制度的贯彻实施,与制度设计初衷背道而驰。二、设立执行转破产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宗旨执行转破产制度是司法实践中的机制创新,目的是在执行制度与破产制度两种制度之间建立起有机衔接的桥梁和纽带,即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发现被执行人企业符合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破产条件时,促使执行不能的案件执行程序转换为破产程序,通过破产来化解相关矛盾纠纷。①其直接功能有两方面:一是破解企业破产程序启动难,为破产案件来源打开另一扇门;二是助力破解“基本解决执行难”,让丧失清偿能力的被执行人企业通过破产程序退出市场,清除执行积案,防止此类案件大量长期沉积在执行程序中,浪费司法资源。执行转破产制度的内在逻辑或理论基础在于,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都是强制实现债权人权利的程序,二者有很大的同质性。同时,从对债务人企业财产的调查、控制和处置等实体操作层面来说,二者在功能上具有重合性。但二者的定位不同。执行程序定位于个别债权的清偿,是指通过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和人身的强制执行,使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得以实现的程序。执行程序是建立在债务人有足够清偿能力基础之上的,贯彻的是“先来者先得”的优先受偿原则,其最大的优点是债权实现的高效率。破产程序则以概括清偿为宗旨,是指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强制性地将债务人的全部财产进行变价和分配,以实现全部债权人债权利益的程序。其强调和贯彻平等受偿原则,具有社会本位的属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4~9条。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10~11条。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12~17条。④参见2016年12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原专职委员杜万华在全国法院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第一章执行转破产基本问题性,并且产生消灭债务人主体资格的法律效果。涉及企业法人的资不抵债案件执行程序通过参与分配难以解决公平受偿问题。债务人的财产是其全体债权人全部债权的总担保,原则上,各个债权人均得以债务人的财产获得债权的清偿。①在债务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或者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情况下,再强调对单一债权的优先清偿,对其他债权人而言是不公平的,也会破坏市场信用和交易秩序。这种情况下,法律的态度和立场应当由单一清偿转向对全体债权人权益的平等保护,执行程序转为破产程序即为必要。为了充分发挥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各自应有的法律制度功能,畅通二者功能互补的程序切换,《民诉法解释》设计了“倒逼”机制,以促进执行程序向破产程序的转换,即执行法院在执行中发现被执行企业法人达到了《企业破产法》第2条第1款规定的破产原因时,即“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就应该在征得申请执行人之一或者被执行人同意的情况下,裁定中止执行案件,并将执行案件材料移送给被执行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不同意移送或者被执行人住所地法院不受理破产案件的,执行人员按照采取执行措施的先后顺序清偿普通债权。这一程序转换制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确立了执行转破产制度,以及执行程序向破产程序转换的方式。二是限制参与分配制度对企业法人的适用,以倒逼顺序在后的申请执行人申请被执行人破产,以实现执行程序向破产程序的转换。最高人民法院2017年1月20日印发了《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指导意见》,对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的工作原则、条件与管辖、程序等问题,进一步加以明确。但由于这一制度设计上的缺陷,申请执行人、执行部门特别是执行法官、破产审判部门响应意愿都不高,实践效果并不理想。三、推进实施执行转破产制度的现实意义(一)推进实施执行转破产,是依法处置“僵尸企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贯彻新①李永军、王欣新、邹海林:《破产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页。执行转破产司法实务及案例解析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执转破”制度,有利于增加破产案件来源渠道,解决破产程序启动难,加大破产制度对“僵尸企业”的依法处置力度,通过法治方式将大量闲置土地、人才设备等生产要素从“僵尸企业”释放出来,实现市场资源的更有效配置。这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市场改革,解决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至为重要。江苏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需求大,但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僵尸企业”不出清,优质企业难入驻,积极开展“执转破”工作,对于江苏实现高质量发展尤其重要。(二)推进实施“执转破”,有利于平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执行程序中,当债务人财产不足以实现全部债权时,债权人之间的权利利益发生冲突成为必然。执行程序中参与分配制度的弊端导致无法实现对所有债权人的公平清偿,也无法做到对债务人企业财产的清算,无法收回被债务人无偿转让的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交易的财产、恶意个别清偿的财产、隐匿转移的财产,不能真正全面保护债权人利益,也会对市场信用和市场秩序造成威胁和破坏。这种情况下,通过执行转破产,在破产程序中可以打破执行程序中的清偿顺位,按比例对所有债权人进行公平清偿,还可以通过破产法规定的可撤销制度、无效制度和出资义务加速到期等制度,依法收回债务人不当行为所损失的财产,实现债务人财产价值的最大化,提高债权清偿率,切实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同时,使原有的债权债务在破产程序终结后归于消灭,社会关系得以修复,市场交易信用和秩序得到维护。(三)推进实施执行转破产,有利于挽救陷入困境的优质债务人企业对于主营业务良好且资质较好的企业,因市场行情、资金回笼、担保牵连、财务管理等因素出现资金周转困难,而成为被执行人的,法院一旦采取查封、冻结、扣押等强制执行措施,特别是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将会使之丧失融资能力,进而进一步导致财务恶化,无法起死回生。而通过执行转破产,对纯粹因为财务困难而非市场竞争本身而陷入困境的有营运价值的被执行人企业,进行破产重整、和解来进行综合施治,帮助其盘活资产、改善经营管理、调整财务结构,使其恢复生机,重新生产经营,既能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降低社会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又能充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大量社会矛盾发生和蔓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司法是企业合···试读结束···...

    2022-08-18

  • 《穿越数据的迷宫 数据管理执行指南》Laura Sebastian-Coleman|(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穿越数据的迷宫数据管理执行指南》【作者】LauraSeatia-Colema【页数】183【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04【ISBN号】978-7-111-64475-0【价格】58.00【分类】数据管理【参考文献】LauraSeatia-Colema.穿越数据的迷宫数据管理执行指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04.图书封面:执行指南》内容提要:本书分12章重点阐述了数据管理的重要性,数据管理面临的挑战,DAMA的数据管理原则,数据伦理,数据治理,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的规划及设计,数据赋能和数据维护,使用和增强数据,数据保护、隐私、安全和风险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以及现在应该怎么办,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在了解和执行数据管理的过程中不致迷失在技术术语的迷宫之中。本书可供非数据专业人士、企业管理者、数据行业研究者等读者学习和参考。《穿越数据的迷宫数据管理执行指南》内容试读绪论你已经感觉到了,你已经读到了,你已经看到了。在21世纪,可靠的、管理有方的数据已经成为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一金融、医疗、保险、制造、技术、零售、教育等,你的组织都需要通过数据来开展业务和服务客户。这些数据不仅仅为你的业务流程提供动力,还为你提供支持组织获得成功所需的商业智慧。重要的是,通过对你的组织所产生的数据进行挖掘,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目前组织的运营情况,可以应用这些洞察力来改造流程并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但是,可靠的数据不是偶然产生的。在当今复杂的世界中,管理良好的数据离不开规划和设计、业务和技术流程的治理,以及组织对高质量成果所付出的努力,同时也意味着确保关于客户、产品、业务运营的信息得到安全妥善的维护,防止其被用于犯罪或其他恶意目的。可靠的数据有赖于成功地执行数据管理领域的各种职能和活动。DAMA-DMBOK2一书对这些数据管理的职能和活动进行了详细阐述。理解构成数据管理的职能的宽度和深度,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乍看之下,这些任务可能极其复杂。本书提供了一个降低这一复杂程度的视角。基于DAMA-DMBOK2,本书总体概述了支持组织取得成功所需的数据管理方法,以及由此可获得的成果。理解数据管理的原则和最佳实践,将帮助你从数据中获取更多1喷越教扬的迷宫数据管理执行指南价值。本书的前4章是对数据管理的总体概览。第1章,数据管理的重要性:阐述什么是数据管理,以及把数据当作资产来管理可以如何帮助你的组织。第2章,数据管理的挑战:概述为什么数据管理不同于其他资产和资源的管理。第3章,DAMA的数据管理原则:阐述有效的,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数据带来的挑战的数据管理原则:介绍按照数据管理成熟度模型来不断改进数据管理实践的概念第4章,数据伦理:描述构成数据管理伦理的基本原则:阐述数据伦理处理方法如何帮助组织避免数据的非正常使用及由此带来的对客户、声誉或更广大群体的危害。接下来的4章对数据管理生命周期的机制进行了说明。第5章,数据治理:阐述数据治理在数据监管方面的作用:重点说明组织可以采取何种方式实施治理,以便做出更好的关于数据运营和战略的决策。第6章,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的规划和设计:描述架构和数据建模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以及规划和设计在整个数据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第7章,数据赋能和数据维护:概述获取、集成和存储数据的活动,并使数据能够逐渐流通和被访问。这些活动包括将设计理念适用于创建可靠的、高性能的及安全的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及其他数据存储环境。在这些环境中可以集成不同类型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可被用于更广泛的领域。第8章,使用和增强数据:描述如何使用数据来创建新的数据,为组织带来价值。数据的增强增加了数据生命周期的价值和复杂性。它要求组2绪论织对数据的有机增长加以规划和培养。接下来的3章包括帮助建立对数据的信任和确保组织从其数据中逐渐获得价值所需的基础活动。第9章,数据保护、隐私、安全和风险管理:描述如何管理与数据相关的风险,尤其是有可能导致违规、潜在的数据破坏或恶意使用数据所带来的相关风险。第10章,元数据管理:总体介绍如何管理元数据。元数据是我们使用和维护其他数据所需知识的关键数据。第11章,数据质量管理:介绍确保数据能够满足组织预期目的并使组织实现其战略目标的管理方法。这些方法将产品管理的原则应用于数据,并与第3章所描述的数据管理原则相对应。每一章的结尾是你需要知道的关于这些主题的知识。第12章,现在应该怎么办:总结全书,通过现状评估、清晰的路线图及组织的变革管理来重新指导组织的数据管理实践。DAMA意识到,对于大多数高级管理人员来说,数据管理看上去晦涩、复杂且高度技术化。作为公司管理者,你或许没有时间了解所有细节,也没有时间透过天花乱坠的宣传了解其实质。但是如果组织依赖数据一大多数组织都依赖数据,那么你在组织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可以发挥关键的作用。可靠的数据管理需要整个组织的努力,而这种努力应当从领导层开始。DAMA希望本书能够让你穿越数据管理的迷宫,为你的组织开拓机遇,使其从数据中获取更大的价值。本书对数据管理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帮助你理解为什么它们是如此重要。这样你就可以通过高效的管理实践,集中精力来建立起对组织的数据的信任。3第1章数据管理的重要性在信息技术兴起之前,信息和知识就已经是竞争优势的关键。如果一个组织能够拥有高可靠和高质量的关于客户、产品、服务和运营等方面的数据,那么比那些没有这些数据(或具有不可靠数据)的组织能做出更好的决策。但是,能够拥有高质量的数据,并能以有效的方式来管理这些数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本章讨论的以下概念,对于任何希望提高数据管理能力的组织都很重要:·数据无处不在,几乎每个组织的流程都会产生或者使用数据·作为资产,数据所具有的价值·为什么要把数据管理与技术管理分开·数据管理所涉及的活动和功能范围数据无处不在在组织中,数据是一直需要被管理的。随着技术的进步,数据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数据在各个组织中普遍存在,几乎每个业务流程一从获取客户到交易采购,再到获取客户反馈和售后服务,都使用数据。这些流第1章数据管理的重要性程同时也产生数据。大多数数据是电子形式的,这意味着它们是可扩展的:数据可以被大量存储、操作、集成和聚合,而后用于不同领域,包括商务智能和预测分析。数据还为组织的合规(或不合规)提供证据。数字化转型能使组织通过使用数据来创新产品、共享信息、积累知识,并提升自身的成功概率。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产生、获取和挖掘有意义的数据的能力持续增强,同时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是企业的资产资产是一种经济资源,可以被拥有、使用,并产生价值。资产通常被认为是财产,可以变现为价值。数据被广泛认为是企业的资产,然而大部分组织在将数据当作资产进行管理时,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大多数组织还没有把数据资产放入资产负债表中。如果问问那些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他们都会说数据是宝贵的资产。数据不仅可以帮助组织运营业务,还可以帮助他们洞察客户、产品和服务情况。但是研究表明,很少有组织真正将数据以资产的形式进行管理。对一些组织而言,数据甚至可能是一种负担。无法管理数据相当于无法管理资产。这会导致企业浪费资源,失去市场机会。管理不善的数据还存在道德风险和安全风险。由于数据与其他资产不同,即使将数据视为资产的那些高级管理人员恐怕也有很多困惑。当然,数据管理的主要驱动力是能使组织从数据中获取价值,就像对财务和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能使组织从这些资产中获取价5磨越教痛的迷官数据管理执行指南值一样。从数据中获取价值,不可能在真空中发生,这需要对数据进行常态化管理,需要组织高度重视数据,并投入人力和物力。数据管理与技术管理数据管理是数据开发、实施和监督的综合过程,其中包括数据的计划、策略、流程和实践等。其目的是在整个数据生命周期内交付、控制、保护、输出数据,并因此提升数据的价值。你可能会问:“这不是我们的信息技术部门已经做过的事吗?”不幸的是,信息技术部门(以下简称“T部门”)并没有做。T部门通常不关注数据,它们专注于技术、技术流程、构建应用程序及工具使用。从历史上看,T部门并未关注由其构建的应用程序产生的数据。一定程度上来说,T部门对数据本身并不敏感(因为T部门会说,它们对数据没有控制权)一尽管许多数据管理功能都是T部门工作内容的一部分。虽然数据管理高度依赖于技术并与技术管理交叉,但它的许多内容与技术工具及技术流程并没有什么关系。那么,数据管理到底要做什么,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又意味着什么?与所有管理活动一样,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数据管理涉及行动规划和资源投入等。数据管理活动本身包括技术方面,比如确保大型数据库可访问、系统的性能和安全等:也包括一些高度战略性的活动,比如如何通过数据的创新应用来扩大市场份额。这些管理活动不仅能帮助组织提供高质量、可靠的数据,还能确保授权用户可以访问这些数据并防止数据滥用。6···试读结束···...

    2022-08-18

  • 《“好书精读”系列 执行策略》轻松读大师项目部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好书精读”系列执行策略》【作者】轻松读大师项目部编【丛书名】“好书精读”系列【页数】168【出版社】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17.10【ISBN号】978-7-5002-7846-7【分类】企业管理【参考文献】轻松读大师项目部编.“好书精读”系列执行策略.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17.10.图书封面:执行策略》内容提要:商场如战场,如何将美军的战略战术用于企业经营如何从人才、工作氛围、目标一致性和清除障碍履行“执行即策略”的理念如何设定理念、实践理念,如何从成功运用理念的企业案例中学习如何利用规划与执行使企业长期处于稳定获利状态成功管理、成长,尽在一册中!《“好书精读”系列执行策略》内容试读新时代的指挥官LeadigtheChargeLeaderhiLeofromtheBattlefieldtotheBoardroomo@原著作者简介⑨@.安东尼·辛尼(AthoyZii),毕业于美国维拉诺瓦大学经济系,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四星上将,曾任美军中央司令部总司令。曾在弗吉尼亚军事学校国际研究系任讲师,也曾为杜克大学公共政策学院讲师。也是一名演说家,其著作常以军旅生涯和国际事务为主题。后投身企业界,于2005年进入MIC公司担任国际营运总裁。托尼·科尔兹(ToyKoltz).,专职作家,曾与军事作家汤姆·克兰西及安东尼·辛尼合著《不惧风暴》一书,并与安东尼·辛尼合著《为和平而战》。本文编译:洪世民·o@主要内容⑨o.5分钟摘要新时代的领导者/5轻松读大师一了解自我/8二遵守道德规范/11三关怀下属/14四觉察环境/17五了解公司/20六重视速度/23七学习专业知识/26八运用沟通技巧/29九培养决策能力/32十处理危机/37十一拥有愿景/42···试读结束···...

    2022-08-18 好书推荐 好书推荐手抄报 简单

  • 《电子商务 战略、执行与实践》(美)戴夫·查菲(DaveChaffey)著;甄阜铭主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电子商务战略、执行与实践》【作者】(美)戴夫·查菲(DaveChaffey)著;甄阜铭主译【丛书名】工商管理经典译丛【页数】575【出版社】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01【ISBN号】978-7-5654-2521-9【价格】72.00【分类】电子商务【参考文献】(美)戴夫·查菲(DaveChaffey)著;甄阜铭主译.电子商务战略、执行与实践.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01.图书封面:执行与实践》内容提要:本书从电子商务环境讲起,基于管理学理论阐述电子商务的战略与应用,最后立足于电子商务的实施与运行。《电子商务战略、执行与实践》内容试读第一部分概述第1章数字化经营和电子商务介绍5表1-1以时间为轴说明网站在商业模式或者营销沟通方法的创新建立时间公司/网站创新和经营模式的类别1994Amazo零售商1995(3月)】Yahoo!(yahoo.com)目录和门户1995(9月)】eBay线上拍实1995(12月)AltaVita(altavita.com)搜素引擎网页邮件1996Hotmail(hotmail.com传染病毒式营销(使用电子邮件签名来推销服务)在1997年被Microoft收购GoTo.com(goto.com)点击付费搜索营销1998Overture(2001)在2003年被Yahoo收购1998Google(google.com)搜索引擎博客发布平台1999Blogger(logger.com)在2003年被Google收购B2B市场1999Aliaa(aliaa.com2007年于我国香港证交所上市,P0达17亿美元(见第7章案例)MySace(myace.com)社交网络1999FormerlyeUivere在2005年被NewCor.收购2001Wikiedia(Wikiedia.com开放的百科全书2002Lat.fm英国互联网广播和音乐社区网站,成立于2002年点对点网络电话2003Skye(kye.com)互联网协议语音技术在2005年被eBay收购2003Secodlife(ecodlife.com)身临其境的虚拟世界2004Faceook(faceook.com)社交网络应用程序2005YouTue(youtue.com)视频共享和评级2009Fourquare(fourquare.com)基于用户地理位置信息的手机服务网站2011Piteret提供图片分享的社交网络2014GoogleGla可穿戴智能设备的一个例子Thefuture实践活动1.1创新的数字化经营目的说明在线商务模式和通信方法的创新。问题1,思考在使用互联网和万维网期间遇到的创新点。你认为你所在国家的主要网站的使用已经改变了我们消遣时间或者线上购物的方式了吗?2.我们谈论的是这些企业的成功,但是对于刚起步的企业来说什么是成功?3.你认为这些服务有什么共同点以使得它们获得成功?6电子商务:战略、执行与实践实践活动答案参见www.earoed.co.uk/chaffey.1.2电子通信对传统商务的影响如表1-1所示,管理者在创建商务过程中,不得不决定如果要引入新的电子通信技术就不得不改变它们的组织结构。稍后我们将在这一章里看到,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通过不断改进它们的方法才能逐步形成数字化经营,如不间断地创新,不停地引入新的技术,逐步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通信方法。所以,所有的组织必须考察新的电子和网络通信方法,以使得它们的业务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竞争力并具有管理持续风险的能力,比如安全性和执行。例如,许多企业正在评估它们目前正在实施的电子商务技术的收益、成本和风险,并将其作为实现数字业务转型的一部分。在写本书的时候,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进行数字化经营转型时有两个关键的机会,这也是这本书中我们关注的地方:集客营销和移动营销。1.2.1集客营销在互联网上,通常是顾客先开始接触并通过在网站上搜索信息来研究。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拉动”的机制,当顾客进入搜索引擎搜索相关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的时候,有一个良好的可见性是特别重要的。这种强大的新方法在市场营销专业人士之中广为人知,这就是集客营销(ShahadHalliga,2009)。谷歌提到在消费者去商店之前便做了决策称为零时真相(ZMOT),这个词在Leciki(2012)写的一本手册中提出。它描述了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对购买的影响,如图1-2所示。电视印刷媒体在线网络朋友和家人实体店图1-2零时真相(ZMOT】来源:Google,Leciki(2012)】集客营销的强大是因为它大大减少了广告的浪费。搜索营销、内容营销和社会化媒体营销可以用来定义目标前景的需要一它们是主动的和自愿的。但这同时也是一个缺点,因为与传统的沟通方法相比,市场营销人员可能对能够帮助消费者生成消费意识和需求的信息推送控制较弱。而集客营销的拥护者,如DharmehShah和BriaHalliga,他们认为社会化媒体和搜索营销确实在创造需求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试读结束···...

    2022-08-18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电子书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司法解释条文适用编注》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司法解释条文适用编注》【作者】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页数】765【出版社】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9.07【ISBN号】978-7-5109-2582-5【分类】执行(法律)-法律解释-中国【参考文献】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司法解释条文适用编注.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9.07.图书封面:执行司法解释条文适用编注》内容提要:内容简介:执行工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纷繁复杂,既包括程序法问题,也包括实体法问题,与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我国当前尚未制定独立的强制执行法典,强制执行制度主要在民事诉讼法中专编予以规定,并由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等多种渊源构成。为解决执行立法供给不足问题,最高人民法院通过数百份司法解释和具有司法解释性质的其他规范性文件谋求补充完善执行规则,有效填补了规则空白。但是,要实现具体规则在执行实践中规范统一适用,必须促成各项制度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形成体系。最高人民法院非常重视执行规范化制度体系建设,2018年,在司法解释制定出台基本告一段落后,最高人民法院依照部署启动了司法解释编注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在“基本解决执行难”进入攻坚关键期,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的情形下,仍专门组织力量,全面开展工作。编注工作历时一年,经多轮讨论和修改,最终成稿出版本书-《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司法解释条文适用编注》。总体来看,本书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全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台的涉及执行工作的16部法律、86部司法解释、69部规范性文件、8篇指导性案例、105个请示答复进行了全面梳理、归类整合、逐条注释。2.“精解”。立足于执行实践需要,对所有可能存在重复或冲突的条文逐一进行解释说明,明确规范冲突的解决方案,指明法律适用的具体路径,同时对于实践中适用较多、争议较大的条文,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释解。3“实用”。为方便读者检索适用,编注一般采用双向注释方式,即A条文和B条文的关系,在A条文与B条文之下均作注释,指出“本条与《xxx》第xx条相关,该条规定……”。(1)新司法解释条文与此前条文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对此前的条文,采用“《xxx》施行后,适用该规范第xx条规定”的表述;对新司法解释条文,采用“《xxx》施行后,适用本规范第xx条规定”表述。(2)新司法解释条文与此前条文不一致的,对此前条文,采用“《xxx》施行后,以该规范第xx条为准”的表述;对新司法解释条文,采用“《xxx》施行后,以本规范第xx条为准”表述。(3)新司法解释条文与此前条文存在关联,需要结合理解适用的,表述为“应注意结合适用”。4.“qua威”。司法解释编注工作以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为主,汇集全国四级法院的部分执行骨干力量,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撰写过程中组成专门统稿小组,经过多次集中讨论,对编写部分进行全面统稿、修改和内容补充。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领导组织对编注中的争议问题进行集中深入探讨,明确了部分规范冲突的解决方案。主管院领导对编注予以审定。《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司法解释条文适用编注》内容试读第一章一般规定/一、综合第一章一般规定一、综合般规定·综合(一)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节录)》(2017年6月27日修正)第九章保全和先予执行第一百条【适用条件和程序】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注释:涉及本条规范的司法解释有《民诉法解释》第152条,《保全规定》第4条、第5条。(1)关于担保。《民诉法解释》第152条明确了法院责令提供担保的书面通知义务等规定,《保全规定》第5条第1款对责令申请保全人提供担保数额的上限作了进一步细化规定,第3款增加了追加担保的情形及拒不追加的后果等规1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司法解释条文适用编注定,应注意结合适用。(2)关于保全裁定与采取措施的期限。《保全规定》第4条是对本条规范第3款的进一步细化规定,增加了非紧急情况下作出保全裁定和采取保全措施的期限规定,即接受财产保全申请或提供担保后5日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在5日内开始执行。《保全规定》施行后,以该条规范为准。第一百零一条【诉前财产保全】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注释:涉及本条规范的司法解释有《民诉法解释》第152条,《保全规定》第4条、第5条、第22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财产保全几个问题的批复》(1)关于担保。《民诉法解释》第152条、《保全规定》第5条与本条精神一致,此情形下应当提供担保。《民诉法解释》第152条区分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诉前财产保全应当提供相当请求保全数额的担保,情况特殊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处理;诉前行为保全,担保的数额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保全规定》第5条第3款增加了追加担保的情形及拒不追加的后果等。上述规范,应注意结合适用。(2)关于管辖。本条规范第1款是明确诉前保全的地域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财产保全几个问题的批复》明确按照诉前财产保全标的金额并参照《民事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决定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应注意结合适用。(3)关于保全裁定与采取措施的期限。《保全规定》第4条与本条规范一致,即诉前保全属于该条规范中“情况紧急”的情形。(4)关于法定期限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诉前保全解除问题。本条规范只规定法院应当解除,没有明确依职权还是依申请,《保全规定》第23条第(1)项明确规定此种情形下申请保全人应当申请解除保全,同时规定不及时申请的赔偿责任。《保全规定》施行后,以该条规范为准。2第一章一般规定/一、综合第一百零二条【保全范围】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注释:涉及本条规范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有《保全规定》第15条、《查封规定》第21条、《国土房产协助执行通知》第10条。上述规范主要精神基本一致,均是关于禁止超标的保全(查封、扣押、冻结)的规定。(1)保全限度,以保全裁定载明金额为限,不得明显高于该金额。(2)不动产保全方式,可分割处分的分割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在使般规定用上不可分或者分割会严重减损其价值的,整体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这属于超标的保全的例外。(3)《保全规定》第15条进一步明确了银行账户保全,应当明确具体冻结数额。上述规范应注意结合适用。第一百零三条【保全方式】财产保全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人民法院保全财产后,应当立即通知被保全财产的人。财产已被查封、冻结的,不得重复查封、冻结。注释:涉及本条规范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有《民诉法解释》第156条,《保全规定》第16条,《查封规定》第25条第2款、第28条,《国土房产协助执行通知》第19条、第20条。(1)关于保全方法。本条只规定为“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民诉法解释》第156条进一步明确规定,无论财产保全还是诉前财产保全,依照执行程序相关规定办理,即适用《查封规定》等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的方法与执行措施。(2)关于轮候查封、扣押、冻结。本条只明确不得重复查封、冻结,《保全规定》第16条与《查封规定》第28条,《国土房产协助执行通知》第19条、第20条精神基本一致,进一步明确应当采取轮候方式进行,即按照法院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的时间办理,首先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的人民法院办理登记手续后,对后来办理的人民法院作轮候登记;首封法院解除的,排列在先的轮候查封、扣押、冻结自动转为查封、扣押、冻结。《查封规定》第25条第2款涉及查封与过户登记冲突的处理。上述规范,应注意结合适用。3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司法解释条文适用编注第一百零四条【保全解除】财产纠纷案件,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保全。注释:涉及本条规范的司法解释有《民诉法解释》第166条、第167条。(1)关于保全解除,《民诉法解释》第166条作了列举规定,本条规范所涉情形属于该条规范第(4)项列举的“人民法院认为应当解除保全的其他情形”:(2)《民诉法解释》对本条规范作了进一步规定,一是该条规范对本条的“被申请人提供担保”进一步明确两个条件:其他等值担保财产和有利于执行;二是本条明确裁定解除担保,该条明确不是简单的解除担保,而是变更置换担保财产。《民诉法解释》施行后,以该条规范为准。第一百零五条【保全错误补救】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损失。注释:涉及本条规范的司法解释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错误造成案外人损失应否承担赔偿责任问题的解释》、《民诉法解释》第27条、《保全规定》第7条。(1)本条规范明确的是错误保全申请人对被申请人的损害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错误造成案外人损失应否承担赔偿责任问题的解释》系明确错误保全申请人对案外人的损害赔偿责任。《民诉法解释》第27条规定了此类赔偿案件诉讼的管辖问题,当事人申请诉前保全后没有在法定期间起诉或者申请仲裁,由采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辖;在法定期间内起诉或者申请仲裁,由受理起诉的人民法院或者采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辖。(2)依据《保全规定》第7条,鼓励以投保财产保全责任险方式提供担保保障赔偿的实现第一百零六条【先予执行范围】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二)追索劳动报酬的;(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第一百零七条【先予执行条件】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第一章一般规定/一、综合(一)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的;(二)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申请人败诉的,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先予执行遭受的财产损失。第一百零八条【复议】当事人对保全或者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注释:涉及本条规范的司法解释有《民诉法解释》第171条、第172条,《保全规规定定》第25条。本条是关于保全与先予执行裁定的复议规定,《民诉法解释》第171条、第综合172条,《保全规定》第25条均作了进一步细化规定:(1)关于申请复议期限。《民诉法解释》第171条为“收到裁定书之日起五日内”,《保全规定》第25条改为“裁定书送达之日起五日内”。同时,两条规范都明确了审查期限。《保全规定》施行后,以该条规范为准。(2)关于审查结论。《民诉法解释》第171条笼统规定,《保全规定》第25条区分保全裁定和驳回申请裁定进一步细化规定,同时明确了和保全措施的衔接问题。《保全规定》施行后,以该条规范为准。(3)《民诉法解释》第172条赋予利害关系人对保全裁定的复议权,明确依照本条规范处理,故上述规范除复议期限等规定外原则上应当也适用此种情形。第十章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第一百零九条【拒不到庭和拘传】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注释:涉及本条规范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有《执行规定》第97条、第98条第99条,《民诉法解释》第175条、第484条,《财产调查规定》第15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贯彻实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有关规定的通知》(法〔2017〕369号)(1)《民诉法解释》第175条对拘传的适用进行了细化;第484条吸收了《执行规定》第97条、第98条、第99条的相关规定,对执行程序中拘传的适用进行了规定。5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司法解释条文适用编注(2)《财产调查规定》第15条规定了财产调查中拘传的适用。(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贯彻实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有关规定的通知》(法〔2017〕369号)对执行程序中拘传的适用作了严格要求。第一百一十条【违反法庭规则】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人民法院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注释:涉及本条规范的司法解释有《民诉法解释》第176条、第177条。执行听证程序中可以参照适用。第一百一十一条【妨害司法行为】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注释:涉及本条规范的司法解释有《民诉法解释》第183条、第184条、第187条、第188条、第189条、第521条,《执行规定》第100条。(1)《民诉法解释》第183条、第184条规定了罚款、拘留可单独适用、合并适用,但不得连续适用。发生新的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可以重新予以罚6···试读结束···...

    2022-08-18 最新执行司法解释 执行最新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

  • 《把执行做到极致 落地提升版》李春蕾|(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把执行做到极致落地提升版》【作者】李春蕾【页数】202【出版社】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20.10【ISBN号】978-7-5158-2845-9【分类】企业管理【参考文献】李春蕾.把执行做到极致落地提升版.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20.10.图书封面:执行做到极致落地提升版》内容提要:执行力就是要求在工作的每个环节力求完美,切实执行。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倘若不关注落实,不把执行做到极致,必将淘汰于竞争激烈的时代洪流之中。本书结合作者的自身经历,引入诸多故事、案例,让企业员工能够深刻认识到执行力的重要性,并将之付诸于日常的行动中去,在每一个细节中完美体现自己的认知与能力。全书从高效的执行力源于专注、执行力的关键在于落实、用细节体现执行力、团队合作是最大的执行力、在奋斗中激发执行力、执行力强大的员工必备的8种品质等几个方面,将执行力的极致执行完美诠释,从而激发员工责任心,提升团队凝聚力,打造具有超强战斗力的团队!《把执行做到极致落地提升版》内容试读第一章高效的执行力源于专注其单人价男不火002丨把执行做到极致:落地提升版01.唯其专注,所以成功有人总结过我们一生的工作时间,情形大致如下一如果24岁毕业参加工作,60岁退休,看似是工作了36年,其实并不是这样。一年365天扣除节假日119天,每天满打满算工作7.5小时,36年实际用于工作的时间只有7.58年。这7.58年的时间,还包括生病、请假、工作期间去厕所、会客等占用的时间。请问:最终剩下的真正用来工作的时间有多少呢?我们应当把这些有限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呢?经常会看到一些员工,每天处在浮躁涣散的状态中,打不起精神,做事不认真,人在岗位上,脑子里却想着股票、球赛、电影;也有些人随便选择一个行业或一家公司,总想着先凑合着干,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胡思乱想,不能专心做眼下的事。对这些人来说,7.58年的时间里,真正做事的时间可能连一半也不到,如此态度,谈何建树?“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万小时定律”。要做好一件事,你总得专注地付出,三心二意、得过且过,如何能把自己打造成所在领域内的精英?平庸者总是羡慕有成就的人,却看不到成功者背后所花费的时第一章高效的执行力源于专注丨003间、付诸的努力。不少人向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取经,想知道他的成功经验。王永庆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最基本的就是要全心投入、专心专注,唯有如此才能体会到工作的乐趣,才能克服浮躁,忘记艰辛和烦恼,这时工作带给你的不仅是业绩和回报,还有智慧的增长和潜力的迸发,人生多由挫折和困顿构成,而工作蕴含着一种改变的力量,它能帮助你战胜挫折,克服困难,给人生带来喜悦和希望。那么,何谓专注呢?简单来说,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事实上,有很多成功者并非资质过人,甚至有些人看起来不那么“灵光”,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坚如磐石的决心。他们没有过高的奢望,也不受任何诱惑的影响,专注于一个领域,耕耘不辍,想尽办法不甘落后,一步步积累自己的优势。相反,不少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人,却少了这股子“钻”的劲头,总想着走捷径,四处涉猎,结果一事无成,白白浪费了一身的才能。如果你不想每天浑浑噩噩地上班下班,一辈子庸庸碌碌,就得把一颗浮躁的心沉下来,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上。少了这份专注,就会变成水面上的浮萍,风一吹就散了。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40岁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说:“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同样,另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居里夫人,也是将其一生专注于镭的研究,从未改变初心。比尔·盖茨的智慧和财富,足以支撑他去发展更多的领域,可他和自己创004丨把执行做到极致:落地提升版办的微软公司,这些年来一直专注于软件技术和软件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巴菲特从11岁开始买第一支股票,到了耄耋之年依旧如是,他做了一辈子的投资大师,无论牛市还是熊牛,都专注于此,雷打不动,“股神”正是这样炼成的。你能说,他们不知道其他赚钱的行业吗?当然不是,只是认准了一行,就已决心走到底。在工作中,我们需要的也是这种精神。有些人不愠不火、不显山露水,但他们愿意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在本职工作上,而后成了该领域的专家。奇虎360的CE0周鸿祎说,他不会给那些找上门来的员工加薪,而只会给两种员工加薪:一种是符合工资加薪规定的人,一种是专注于自己手里的工作,并且做出成绩的人。比别人做得更好,不一定要靠聪明,但一定需要用功和专注。牢固的根基是怎么打下来的?就是靠不断地重复一件事,认真地重复一件事,而不是做了两三次觉得自己会了,就不再用心钻研:或是做一点觉得差不多了,就转头去做其他的了。法国文豪莫泊桑刚开始写小说时,老师对他讲,你别跟我学什么技巧,就到大街上坐着,你看着驾车的车夫,专门盯着一位。如果你能把这个车夫描述得和其他车夫不一样,那你的写作就算过关了。这番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在说:锁定了一个目标后,要专注于它,一遍一遍地重复,不厌其烦。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没有谁能够做到样样精通,唯有专注于一行一职,才更容易做出成绩。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想法太多、目标分散、左顾右盼,是最大的问题。现代企业需要的人才,当有心无旁骛第一章高效的执行力源于专注【005的信仰,以及“十年磨一剑”的专注精神,唯有把全部的精力、时间和所能调动的一切资源,投入到所做的事情中,才有可能创造出成绩。02.全身心地投人工作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想让生活和工作赋予你什么,先要无条件地付出和投入。一位退休干部在教诲初入职场的后辈时,总喜欢传递这样一个观点:“不管将来干什么,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若能做到这一点,就用不着担心前途了。世界上到处都是散漫粗心、三心二意的人,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人,永远不用发愁没有工作。”回过头看现在的不少年轻员工,总在抱怨工作太辛苦,薪水又太低,在公司做了好几年仍然没有得到提升,满心都是委屈,感叹着世道的不公。诚然,人人都渴望回报,但没有哪一份得到是从天而降的。在抱怨工作之前,是否更应当扪心自问一下:我是如何对待工作的?我为工作投入了多少精力?是不是真的竭尽全力了?坦诚地面对自己,面对现实,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A和B都是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入职,能力不相上下,都在办公室做销售。三年后,A成了销售组长,B却早已被淘汰离职。两个人的起点是一样的,公司的环境也无分别,为什么会有如此迥异的结局呢?006【把执行做到极致:落地提升版得到晋升的A,从开始上班就透着一股精气神,全心扑在工作上,不管领导分派的客户多难“伺候”,他都尽最大努力去维护,就连周末的时间也心甘情愿搭进去。业务最紧的那段时间,他经常加班到八九,点钟,没有任何怨言。为了提升能力,他还特意报了一个职业培训班,整个人始终处在向上攀登的状态中。B就比较糟糕了,每天都是掐着点来,踩着点走,还没到下班的时候,心就飞了,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办公室。他的生活很丰富,几乎每天下班后都有饭局。工作虽然没有犯过什么大错,但业绩平平,偶尔碰上加班的情况,怨声载道,好像公司剥夺了他的自由。私底下他最爱说的话就是:“那么拼命干吗?我又没打算在这里待一辈子…”没有危机感的B,很少主动联络、拜访客户,都是维护领导给的那些客户,总是希望从熟悉的圈子里多拉点业务。毕竟,拓展新业务是最辛苦的,还经常碰壁。后来,为了激励员工,也为了筛除能力不足的人,公司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制。这样一来,抱着混日子想法的人,是不可能混下去了,业绩明摆着,做多做少有目共睹。就这样,B在改制的第二个月被迫离职。此时,一头钻进工作中的A,业绩做得很好,职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偶尔还能对公司的新进员工进行培训。渐渐地,公司领导发现了他有管理才能,就升他为销售组长。工作的意义,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它不仅仅是谋生的载体,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既然它赋予了我们需要的一切,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呢?偷奸耍滑、敷衍糊弄,看起来好像赢得了轻松,···试读结束···...

    2022-08-18 epub 图书app epub书籍

  • 《机关工作决策与执行》贾蕾,甄瑞,甄巽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机关工作决策与执行》【作者】贾蕾,甄瑞,甄巽编著【页数】157【出版社】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7.11【ISBN号】978-7-5655-1931-4【价格】48.00【分类】国家行政机关-工作-研究-中国【参考文献】贾蕾,甄瑞,甄巽编著.机关工作决策与执行.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7.11.图书封面:执行》内容提要: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重视每一次决策、找准决策问题、制定决策方案、培养创新思维、做更好的选择、影响选择的因素、决策中的领导、决策重在执行、决策案例等9章。《机关工作决策与执行》内容试读决策是机关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机关工作人员的作用和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决策体现出来的。在每天的机关工作中,我们的决策能力都在经受着各种挑战和考验,决策能力决定了一名机关工作人员的成长速度,也决定着一家单位在事业上能否取得长期的成功。如何才能高效率地做出科学的决策?要充分认识决策的理论,了解决策发生的机制以及影响决策的因素;要逐渐改变我们的决策思维,掌握适合自己的决策思维方法;要在日常工作中多练习,让科学决策思维转化成自觉的行动,使你的决策更明智、更有效。第一章重视每一次决策决策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一种活动。不知你是否意识到,从早到晚,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中都充满了决策。比如,早餐吃什么?上班穿什么?到达办公室后,是先打水还是先扫地?开始工作了,先把昨天未完成的事情干完,还是先去做领导今天交办的紧急任务?面对上述问题时,你的大脑会先确定一个目标,调动过去的经验或已掌握的信息进行客观分析,在几个可能的选择中做出选择判断,下达行动命令并开始执行。这个过程就是决策。决策既可以指做出的决定或命令的内容,也可以指做出决定或命令的整个行为过程。本书所指的决策主要指做出决策的行为过程,决策的结果用决定来表述。机关工作决策与执行第一节你认识决策吗熟悉的决策决策就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从出生下来我们就能够做决策。每一个不会说话的婴儿,在感到饿了、不舒服了、需要大人的关注了、尿床了的时候,都会哇哇大哭,以此来解决问题。尽管婴儿不知道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但不妨碍每个婴儿在遇到问题时本能地做出的哭的决定。随着个人成长,面临的决策问题越来越多,我们也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做决策的经验。比如,参加重要活动穿深色上衣还是浅色上衣?第一次,你决定穿深色上衣,并体验到了穿深色上衣带来的效果;第二次,你决定穿浅色上衣,也感受到了穿浅色上衣的效果;第三次,你比较了前两次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就知道应该穿哪件上衣。生活中,我们经常在重复处理前一天处理过的问题。早餐吃什么?今天穿什么?孩子谁来接送?到菜市场买什么?由于在之前的日子里已经将可能的选择都体验了一次,于是很容易凭借已有的经验找到那个最好的决定。机关工作决策更是充满了重复。由于机构的职责是明确的,每个人的岗位是明确的,岗位工作任务也是明确的,同样一件事情前人已经重复了许多次,甚至可能你自己也已经重复了许多次,形成了相对科学的工作制度和程序,我们只需要按照要求决策就能做出最好的决定。决策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决策是人们在长期的工作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必备技能,即使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人们也能凭借生活的经验和阅历做出好的决策。2第一章重视每一次决策陌生的决策然而,人们也会发现自己对决策也不如想象中那么熟悉。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如果不让我们去体验每一种选择的结果,没有经验的指导,许多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如何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特别是当这个决策很重要的时候,更是不敢随意决策。比如,买房子后发现屋顶漏水,咨询物业后被告知由于房屋老旧很难维修,能马上换房吗?不能,所以只能在这间漏水的屋子里凑合住。比如,领导交办的重要任务没办好,肯定会影响领导对你工作能力的评价,可能接下来一段时间都不会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你。比如,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一旦选择了不喜欢或不适合的职业,决策失误的影响将会持续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且难以弥补。由于害怕决策失败带来的结果,许多人面对决策时都会出现犹豫不决、不愿意改变的情况。我们习惯重复的工作和生活,可社会的发展却在不断的前进中,每天依旧充满了大量的重复事件,但新的问题也在更大量的涌现。面对没有经历过的问题时该如何做好决策,是当下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的事情。提前计划好了活动方案,突然被告知有重要的领导不来了;刚准备下班,接到一个紧急通知,要求明天上午9点前提交一份报告材料。面对工作中的一次次挑战和考验,我们需要对决策理论进行深人的学习,了解决策的具体过程,熟悉做出科学决策的关键因素,掌握科学决策的方法和技巧,不断提升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决策是一门综合科学,包括哲学、管理学、数学、经济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科学的决策需要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要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上情与下情相结合。科学的决策需要遵循事物发展的3机关工作决策与执行客观规律,要透过表面现象找到问题的本质,把握工作规律和事物发展的规律。科学的决策需要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把握思维的特点,掌握思维的艺术,避免思维的误区。科学的决策需要分析相关人员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才能提高预判性、掌握主动性,从而做出科学的决定。重要的决策对于机关工作人员而言,决策能力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只有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决策能力,才能不断推进机关工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第一,决策是机关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作如何推进,事业如何发展,都需要机关工作人员出主意、做决策。以部门负责人为例,每天的工作就是考虑如何充分发挥本部门的各种资源,让人力、物力、财力发挥到极致,做出更大的贡献。第二,决策是衡量工作能力的评判标准。组织在考察一名机关工作人员是否优秀时,没有足够时间去全面了解他的方方面面,通常只是通过工作简历来看他干了什么,做过什么样的决策,这个决策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如果结果很好,说明这个人有水平;如果结果不好,说明这个人能力有限,还需要培养。据2016年08月24日《京华时报》报道,两个月前,湖北省仙桃市发生部分群众反对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事件。近日,湖北省纪委就此发布问责通报,因在事件中领导不力、工作失职,造成恶劣影响,湖北省委决定,免去仙桃市委书记冯云乔(副厅级)职务,终止其提拔任用程序。4第一章重视每一次决策据了解,冯云乔于1962年9月生,工学硕士。曾任应城市副市长,孝昌县委常委、副县长,孝感市科技局(委)局长(主任)、党组书记,孝感市科协主席、党组书记,大悟县委副书记、县长,汉川市委副书记、市长,汉川市委书记等职务。湖北省纪委认为,因在处置仙桃市重大群体性事件中领导不力、工作失职,造成恶劣影响,湖北省委决定,免去仙桃市委书记冯云乔(副厅级)职务,终止其提拔任用程序,另行安排工作。同时,对仙桃市长周文霞和市委秘书长郑章均作诫勉谈话处理。追问1何事引发群体事件?建垃圾焚烧发电厂,附近居民不知晓。仙桃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下称垃圾焚烧发电厂),其主要功能是消纳仙桃市区和周边乡镇的生活垃圾。项目位于仙桃市干河办事处郑仁口村。今年6月25日,湖北省仙桃市居民为抗议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走上街头。仙桃官方试图说服市民,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对仙桃市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竣益和环境效益。抗议民众则认为,仙桃市政府刻意隐瞒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从选址到招标和建设已超过两年,除官方在网上公示,更多居民无从知情。该垃圾焚烧发电厂在建设施工中也未打标语,其用途附近居民甚至都不知晓。仙桃市长周文霞曾亲自走到街头与抗议居民对话。最终,仙桃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通过官方微博发布通告称,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停止“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5机关工作决策与执行追问2处置存在何等问题?工作落实不力,事发15小时到场。据湖北省执纪人员介绍,冯云乔作为仙桃市委主要负责人,在处置该问题中思想重视不够、责任担当不强、工作落实不力,是导致事件由小变大,最后酿成重大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他麻痹大意,没有真正履职尽责”,执纪人员表示。直到事发15个小时后,事态恶化,冯云乔才从武汉家里赶回仙桃现场处置。而他在事件处置过程中,还存在未检查督办应急处置措施落实情况、不按规定报送紧急信息等问题。执纪人员表示,对冯云乔等的问责与《问责条例》第六条第一项规定的“在处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中领导不力,出现重大失误,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产生恶劣影响”情形相符。①第三,重要决策将影响人生的发展轨迹。比如,鲁迅最早到日本留学是希望成为医生治病救人,后来发现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痛苦,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到第二学年结束后,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决定弃医从文,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Dhtt://fafu.eole.com.c/1/2016/0824/c64371-28660558.html6···试读结束···...

    2022-08-18 编著《农政全书》的明代科学家是谁 编著和著的区别

  • 《行政与执行法律文件解读 总第181辑》最新法律文件解读丛书编选组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行政与执行法律文件解读总第181辑》【作者】最新法律文件解读丛书编选组编【丛书名】最新法律文件解读丛书【页数】122【出版社】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03【ISBN号】978-7-5109-2776-8【价格】22.00【分类】行政法-法律解释-中国【参考文献】最新法律文件解读丛书编选组编.行政与执行法律文件解读总第181辑.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03.图书封面:执行法律文件解读总第181辑》内容提要:2019年12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724号国务院令,公布《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为了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资,《条例》从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工资支付行为、明确工资清偿责任、细化重点领域治理措施、强化监管手段等方面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作了规定。《条例》的制定,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以保护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欠薪零容忍的制度体系、监的制度体系、监管有效的工作格局、惩处有力的执法机制为目标,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切实解决执行难""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重大决策部署,根据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行政与执行法律文件解读总第181辑》内容试读法律、法律性文件与解读法律、法律性文件与解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有关收容教育法律规定和制度的决定(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19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二号公布自2019年12月29日起施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一、废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第四条第二款、第四款,以及据此实行的收容教育制度。二、在收容教育制度废止前,依法作出的收容教育决定有效;收容教育制度废止后,对正在被依法执行收容教育的人员,解除收容教育,剩余期限不再执行。本决定自2019年12月29日起施行。一1—行政与执行法律文件解读1总第181辑(2020.1)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与解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2019年12月30日国务院令第724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条例。第二条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农民工,是指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农村居民。本条例所称工资,是指农民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后应当获得的劳动报酬。第三条农民工有按时足额获得工资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应当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完成劳动任务。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负责,建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健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目标责任制,并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进行考核和监督的内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矛盾的排查和调处工作,防范和化解矛盾,及时调解纠纷。第五条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应当坚持市场主体负责、政府依法监管、—2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与解读丨社会协同监督,按照源头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要求,依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第六条用人单位实行农民工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与招用的农民工书面约定或者通过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工资支付标准、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内容。第七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指导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查处有关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履行行业监管责任,督办因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挂靠、拖欠工程款等导致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发展改革等部门按照职责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管理,依法审查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按规定及时安排政府投资,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对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依法依规予以限制和惩戒。财政部门负责政府投资资金的预算管理,根据经批准的预算按规定及时足额拨付政府投资资金。公安机关负责及时受理、侦办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依法处置因农民工工资拖欠引发的社会治安案件。司法行政、自然资源、人民银行、审计、国有资产管理、税务、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部门,按照职责做好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相关的工作。第八条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组织按照职责依法维护农民工获得工资的权利。第九条新闻煤体应当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法律法规政策的公益宣传和先进典型的报道,依法加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的舆论监督,引导用人单位增强依法用工、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法律意识,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权。第十条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有权依法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有权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一3行政与执行法律文件解读1总第181辑(2020.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公开举报投诉电话、网站等渠道,依法接受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举报、投诉。对于举报、投诉的处理实行首问负责制,属于本部门受理的,应当依法及时处理;不属于本部门受理的,应当及时转送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投诉人。第二章工资支付形式与周期第十一条农民工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通过银行转账或者现金支付给农民工本人,不得以实物或者有价证券等其他形式替代。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与农民工书面约定或者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的工资支付周期和具体支付日期足额支付工资。第十三条实行月、周、日、小时工资制的,按照月、周、日、小时为周期支付工资;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工资支付周期由双方依法约定。第十四条用人单位与农民工书面约定或者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的具体支付日期,可以在农民工提供劳动的当期或者次期。具体支付日期遇法定节假日或者休息日的,应当在法定节假日或者休息日前支付。用人单位因不可抗力未能在支付日期支付工资的,应当在不可抗力消除后及时支付。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资支付周期编制书面工资支付台账,并至少保存3年。书面工资支付台账应当包括用人单位名称,支付周期,支付日期,支付对象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工作时间,应发工资项目及数额,代扣、代缴、扣除项目和数额,实发工资数额,银行代发工资凭证或者农民工签字等内容。用人单位向农民工支付工资时,应当提供农民工本人的工资清单。第三章工资清偿第十六条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应当依法予以清偿。4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与解读「第十七条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单位招用农民工,农民工已经付出劳动而未获得工资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执行。第十八条用工单位使用个人、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单位或者未依法取得劳务派遣许可证的单位派遣的农民工,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用工单位清偿,并可以依法进行追偿。第十九条用人单位将工作任务发包给个人或者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单位,导致拖欠所招用农民工工资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执行。用人单位允许个人、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或者未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以用人单位的名义对外经营,导致拖欠所招用农民工工资的,由用人单位清偿,并可以依法进行追偿。第二十条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应当依法予以清偿;不清偿的,由出资人依法清偿。第二十一条用人单位合并或者分立时,应当在实施合并或者分立前依法清偿拖欠的农民工工资;经与农民工书面协商一致的,可以由合并或者分立后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清偿。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被责令关闭、被撤销或者依法解散的,应当在申请注销登记前依法清偿拖欠的农民工工资。未依据前款规定清偿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主要出资人,应当在注册新用人单位前清偿拖欠的农民工工资。第四章工程建设领域特别规定第二十三条建设单位应当有满足施工所需要的资金安排。没有满足施工所需要的资金安排的,工程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依法需要办理施工许可证的,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政府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到位,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第二十四条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建设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依法订立书面工程施工合同,应当约定工程款-5行政与执行法律文件解读1总第181辑(2020.1)计量周期、工程款进度结算办法以及人工费用拨付周期,并按照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的要求约定人工费用。人工费用拨付周期不得超过1个月。建设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将工程施工合同保存备查。第二十五条施工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依法订立书面分包合同,应当约定工程款计量周期、工程款进度结算办法。第二十六条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专项用于支付该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开设、使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有关资料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妥善保存备查。第二十七条金融机构应当优化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开设服务流程,做好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的日常管理工作;发现资金未按约定拨付等情况的,及时通知施工总承包单位,由施工总承包单位报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并纳入欠薪预警系统。工程完工且未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公示30日后,可以申请注销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账户内余额归施工总承包单位所有。第二十八条施工总承包单位或者分包单位应当依法与所招用的农民工订立劳动合同并进行用工实名登记,具备条件的行业应当通过相应的管理服务信息平台进行用工实名登记、管理。未与施工总承包单位或者分包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并进行用工实名登记的人员,不得进入项目现场施工。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在工程项目部配备劳资专管员,对分包单位劳动用工实施监督管理,掌握施工现场用工、考勤、工资支付等情况,审核分包单位编制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表,分包单位应当予以配合施工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应当建立用工管理台账,并保存至工程完工且工资全部结清后至少3年。第二十九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并将人工费用及时足额拨付至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加强对施工总承包单位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的监督。因建设单位未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导致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建设单位应当以未结清的工程款为限先行垫付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6-···试读结束···...

    2022-08-18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