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鱼~XT~读课第一季|百度云网盘

    QQ图片20220312223735.g(36.2KB,下载次数:12)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百度云网盘]北~鱼~XT~读课第一季2022-3-1222:38上传...

    2022-12-11

  • 【完结】北鱼学堂 · 读课·第1期|百度云网盘

    【完结】北鱼学堂·读课·第1期音频am视频...

    2022-12-10

  • 《家具质量管理与检验》王巍|(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家具质量管理与检验》【作者】王巍【丛书名】全国高等院校家具专业统编“十三五”规划教材【页数】206【出版社】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06【ISBN号】978-7-5184-1344-7【分类】家具-质量管理-高等学校-教材;家具-质量检验-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王巍.家具质量管理与检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家具质量管理与检验》内容提要:产品质量是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因素,没有品质保证的产品,企业就没有在市场立足的资本。为了做好品质管理工作,保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就必须抓好保证家具产品质量的每一个环节。家具企业的类型不同,企业质量管理的侧重点也同,如代工企业和订单加工企业,质量管理的重点在于物料采购的质量管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以及成品质量管理;而自主研发企业质量管理的重点是新产品设计开发的质量管理、物料采购的质量管理、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销售过程的质量管理、成品的质量管理等。《家具质量管理与检验》以不同类型企业在质量管理上的侧重点不同为主线,结合家具的类型说明企业的质量管理。作者由简入繁,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代工企业、订单加工企业、自主设计研发企业中,板式家具、实木家具、软体家具从设计开发到产品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家具质量管理与检验》内容试读项目一代工企业板式家具生产的质量管理与检验的方案设计与实施知识目标1.掌握板式家具生产物料采购供应的质量检验要点、供应商的选择以及原辅材料的验收标准;2.了解板式家具生产制造方法和程序以及生产过程的质量职能;3.掌握板式家具基本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物资管理、设备管理、工序文件变更管理、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工序控制方法的运用、质量可追查性)和基本任务;4.掌握板式家具基本制造过程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技能目标1.能够根据产品特征确定采购种类;2.能够制定原辅材料验收标准;3.能够制定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方案;4.能够制定相应生产设备的作业指导书;5.能够设置质量控制点并制定工序质量控制标准;6.能够进行产品试装检验。任务一采购过程中质量管理的方案设计与实施任务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以及对供应商的控制要点:(2)掌握对供应商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技能目标:(1)能够制定原、辅材料的采购计划及验收标准;(2)能够评价采购产品的质量。任务描述:任务提出:能够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本任务中以办公桌产品为例,进行采购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确定采购物料的种类以及编制采购计划,制定采购产品的验收标准。任务分析:首先根据企业生产的产品(特,点和数量)确定采购物料的种类和数量,然后编制采购计划,最后制定物料验收标准。1家具质量管理与检验知识准备:一、采购计划1.采购计划编制流程采购计划编制流程如图1-1所示。部门采购部步骤总经理财务部采购部相关部门经理提供生产计划接收物料需求提供库存报表收集分析、计算用料需求要求分析历史数据编制采购清单编制审批审批审核编制采购预算采购预算核定供应商编制审批审批编制采购计划实施采购实施采购计划计划图1-1采购计划编制流程2.采购计划管理单位及部门职责①销售部负责提供已预订的销售订单清单及销售预测计划;②质量管理部、技术部负责提供下期生产计划中所需的物料清单;③仓储部负责提供仓储物料的存料量及各种物料的安全库存报表;④生产部负责提供不同阶段的生产计划及生产物料需求清单;⑤采购部作为物料采购计划的管理单位负责物料采购计划的编制、采购预算的编制、供应商的认证及管理、采购进度的执行等;⑥财务部负责提供上期或上年度的物料单价,并负责采购部所编制的采购预算及采购费用支出的审核。项目一代工企业板式家具生产的质量管理与检验的方案设计与实施3.采购计划编制要求①采购计划的编制依据。采购计划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七项内容: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其余各部门的物料需求计划、物料库存报表、物料供应商及市场状况、采购计划的历史数据及上期执行情况、企业资金供应能力及采购预算。②采购计划的编制原则。编制采购计划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并考虑企业的支付能力。编制采购计划要充分考虑采购物料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在企业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度提高采购物料的余量和品质。编制采购计划时充分考虑采购物料与其成本的支出,按照降低成本的要求,确定采购物料的技术参数。编制采购计划时还应按照物料的轻重缓急分为不同的等级,对重点采购物料或急需物料要确保优先采购的原则。③采购计划的内容。采购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采购物料的数量、技术规格、技术参数及要求;采购物料的价格及供应商;采购物料在生产中的投入使用阶段;签订采购协议时使用的合同类型;整个采购工作的协调管理工作等。4.采购预算的编制①企业的采购预算必须与企业整体的预算相符合,不能独立于整体预算。②采购计划中的采购预算主要以企业进行生产和经营所需的原、辅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等为主,生产设备和工程材料则另行编制单独的采购预算,不包括在计划期内的采购预算中。③采购预算编制的主要依据包括:计划期间生产所需的物料的种类和数量;预计的物料在期末的库存量;本期计划末结转库存量(结转库存量由仓储部门和采购部门根据各种物料的安全储备量和提前采购期进行确认);物料计划价格(物料计划价格由采购部门根据采购物料的当前价格,结合可能影响物料价格变化的因素予以确定)。④在编制采购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影响采购预算的因素,具体内容包括:采购环境;企业销售计划;本期生产产品用料清单;存量管制清单;物料标准成本的设定;企业的生产效率。⑤采购部门要根据物料采购的具体内容选择包括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定期预算等合适的采购预算方法。采购部应采用目标数据与历史数据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预算数,并据此编制采购预算草案,递交财务部进行审核。⑥采购部应与财务部进行协商,在充分考虑企业的现实情况、市场状况和企业预算整体的基础上,对采购预算草案进行综合平衡。采购部应根据平衡过的采购计划草案编制正式的采购预算,并报主管经理和总经理审批。⑦在编制的采购预算中,采购部必须对预算留有适当的余地,以应付可能出现的紧急采购状况。二、采购合同1.采购合同的执行与控制①合同签订后即具有了法律约束力,采购部应及时向供应商发送订购单,供应商及时准备企业所需的物品。②采购部应配合质量管理部做好采购物料的进厂验收工作,当所采购的物料不符合合同所约定的质量要求时,采购部应积极联系供应商进行处理。3家具质量管理与检验③采购部应建立合同履约的管理台账,对双方的履约进程逐次、详细地进行书面登记,并保存好能够证明合同履约的原始凭证。④对于供应商需要按照样品或图纸加工的物料,如果存在加工过程周期长、变数多、监控过程比较复杂的现象,要求供应商提供进度安排,采购部根据进度安排与供应商进行联络,进行积极协商,确保物料能够及时运送到企业。如果供应商提供的物料将延缓企业的生产,采购部应减少在此供应商处的采购数量并与其他供应商联系,增加采购数量。⑤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采购部要处理好与供应商的关系,将供应商视为企业的战略发展伙伴,便于在生产旺季加大物料采购时能够及时供应,在生产淡季时能够缩减或取消物料采购的数量。⑥采购部应本着经济型的原则做好物料的采购进度控制工作,既保证仓库中的采购物料库存最低,同时还能保证采购物料满足生产的需求。2.采购合同的修改与终止①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因供应商的原因造成无法按量供应的采购物料,采购部经调查核实,可与供应商签订新的采购物料的数量规定,作为采购合同的附件进行执行。②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若外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例如原材料价格或工资出现上涨,供应商无法按合同规定的价格交货,采购部可与供应商进行协商,签订新的供货价格的条款作为采购合同的附件执行。③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若因不可抗力导致供应商无法按时交货,采购部经过核实后,可与供应商进行协商签订双方的延期交货规定,作为采购合同的附件执行。④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视为合同终止。第一,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继续执行,双方同意取消合同;第二,因市场环境或需求的变化一方提出取消合同,由双方协商解决赔偿事宜;第三,出现违背合同条款的状况;第四,逾期没有履行合同约定的;第五,发生符合合同条款中合约解除的事项。3.合同纠纷的处理与合同管理①当企业与供应商所签订的合同出现纠纷时,一般采取如下处理方法。第一,与供应商协商解决;第二,请第三方协调解决;第三,由仲裁机构进行仲裁;第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②采购合同的签订人员与资料管理人员要遵守合同的管理纪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企业将根据情节的轻重进行相应的处理。第一,泄露合同内容;第二,私自更改合同内容;第三,丢失合同。③参与采购合同履行与监督的人员违反企业的相关规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企业将根据性质与情节轻重对责任人进行行政和经济处罚,情节严重者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项目一代工企业板式家具生产的质量管理与检验的方案设计与实施三、采购作业管理1.物料请购管理①企业的各物料请购部门应根据部门本身的职权向采购部提出请购申请,具体职权划分如下。生产部—请购计划期间的用料或常备用料;仓储部—请购预备物料或其他物料。请购单见表1-1所示。表1-1请购单请购部门:日期:年月日请购用预估序号名称规格部门数量请购量库存量核淮量交期备注途原因单价采购处物料处经手人审核核准回答回答第一联:存根(白)第二联:采购处(黄)第三联:物料处(红)②请购单的填写第一,用料部门的经办人员根据用料的预算及库存状况填写请购单,填写时要注明物料的名称、规格、数量、需求日期、请购部门及对物料的特殊要求等,经部门负责人、厂长审批签字后,送采购部门。第二,如果请购单不只一份,应按照需求日期的先后顺序装订成册后送采购部门。第三,对于请购重要的材料或由特定供应商供应的材料,物料请购部门应在请购单上特别注明或单独进行请购。第四,物料紧急请购时,请购部门应在物料请购单的说明栏中注明原因,并使用紧急请购单填写,送采购部门。第五,物料检验需要精密的设备或繁杂的工序检验后方可采用时,请购部门应在说明栏中注明物料检验所耗费的期限。第六,请购的审批权限。请购物料的总金额在10000元以下时,由部门审批;请购物料的总金额在10000元以上时,由采购部、生产部、总经理进行审批,具体金额视企业自身情况而定。③请购单的撤销第一,请购部门由于工作的失误等原因出现请购单的填写错误并已送到采购部时,请购部门发现后应立即通知采购部,并在已填写好的请购单上写明撤销原因后取回请购单,但其中一联留采购部进行存档。第二,若采购部门根据错误的请购单已发出订购单,采购部门应积极同供应商进行联系,协商解决,取消订购单或转为其他或相近物料的采购。订购单详见表1-2。第三,若因为人为原因造成工作失误,相关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5家具质量管理与检验表1-2订购单供应商:电话:编号:送达地址:传真:日期:物料序号请购编号产品产品编号规格数量单价金额交货名称日期总计金额交货时间:年月日付款方式:交货地点:1.所交物料必须完全依照本企业提供或指定的规格制造,本企业对交货的验收也依照同一规格按标准抽样检查,拒收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产品。2.付款条件:交货验收合格后,本企业负责结清订货货款。交货3。送货单上必须清楚注明本订单的编号及货品名称、规格等信息,确保准确无误,欠货数量也要列出并清楚注明补货日期。条件4,送货时必须附上相应的“出厂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明。5.如交货品质不符合要求或交期延误,使本企业受影响而导致的任何损失均由卖方全部承担。6。若因外来原因造成交货困难,请于第一时间与本企业协商,如未经本企业同意而逾期无法交货,本企业不必另行通知而自动取消本订购单,同时保留追讨因延迟交货而导致损失的权利经理批示:采购:供应商回章:注:交货条件需本企业与供应商协商后确定。此订购单为四联,第一联:采购存根:第二联:会计存根;第三联:仓库存根;第四联:供应商存根。2.采购作业控制①采购部人员根据采购合同的约定向供应商发出订购单后,必须对订购单进行跟踪。②采购人员按照采购的先后顺序将物料订购单编辑成册,并结合采购进度计划制订每日的跟催计划,填写物料订购跟催表,由企业采购部专人负责,防止出现延期供货的情况,影响生产的进度。物料订购跟催表详见表1-3。表1-3物料订购跟催表分类:跟催员:订购日期物料编号数量单价总价供应商实际进料日订购单编号计划进料日(规格)(编号)1236···试读结束···...

    2022-11-22

  • 《焊接检验及质量管理》苏允海,黄宏军,刘长军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焊接检验及质量管理》【作者】苏允海,黄宏军,刘长军著【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页数】203【出版社】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8.01【ISBN号】978-7-5024-7697-7【价格】33.00【分类】焊接-质量管理-高等学校-教材-焊接-检验-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苏允海,黄宏军,刘长军著.焊接检验及质量管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8.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焊接检验及质量管理》内容提要:本书主要介绍焊接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检测技术及手段,包括破坏性检测和无损检测,并着重介绍无损检测,其中具体包括: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力检测、渗透检测以及其他新兴检测技术。《焊接检验及质量管理》内容试读部是女,园个州以秋静县的型全是品面闭雪0以得歌(护刻奶饮纯修:通同县-可料米民着代京扇所四西,即丛出因号面全指品园绪论分捌厅绿对改女用得清,段处0灯时丽买的果纯材中额,贺导言焊接检验和焊接质量管理是保证焊接接头、焊接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基础,通过对焊接产品的全程检验(焊前、焊中、焊后和服役),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焊接产品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缺陷,并进行及时处理,这对整个焊接产品非常重要,既可以提高焊接产品或设备的安全性,也可以降低焊接产品的生产和维护成本。因此,本章对焊接检验的意义、分类和过程进行介绍,使读者对焊接检验的重要性形成初步的认识类代福装阳邻好1,1.1焊接检验的意义焊接就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将两个独立的同种材料或异质材料连接起来,使被焊材料达到原子间结合的一种加工工艺方法。焊接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加工方法和成型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工业缝纫”。但是由于焊接过程是局部受热熔化(或不熔化)凝固后成为一个整体,而且加热冷却过程十分迅速,这使得焊接接头是一个组织、性能不均匀体,其应力分布复杂,同时在焊接过程中很难做到不产生焊接缺欠。更不能排除产品在服役运行中出现新的焊接缺欠。因此,要想保证焊接接头质量的稳定性和产品服役运行的安全性,必须对焊接接头进行相应的检验。口焊接检验是以近代化学、力学、电子学和材料学为基础的焊接学科之一,是全面质量管理学科与无损评定技术紧密结合的一个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焊接检验的手段不断增加,精度不断提高,可检验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这对改进产品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人们有更多的手段和技术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焊接检验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内(1)焊接检验可确保焊接产品(结构)的整体质量满足要求。通过焊接检验,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零部件的质量问题,避免焊接结构的整体报废,保证焊接结构的制造质量,杜绝不合格产品的出厂。(2)焊接检验是评定新工艺、改进技术的依据。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基石,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新工艺、新技术也将应用于焊接过程中,焊接检验可以评定焊接结构生产中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艺的优劣,选择出最佳匹配方案,是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推广的必要条件和评价指标。中B侧水过的欧米1绪论(3)焊接检验是保证产品安全运行的基础。焊接结构在腐蚀介质、交变载荷、热应力等苛刻条件下运行一段时间后可能产生各种形式的缺欠。通过焊接检验对焊接结构进行定期检修,可以消除隐患,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保证焊接结构安全、稳定地运行。(4)焊接检验可降低生产成本。由于焊接检验贯穿焊接产品制造全过程,因此,焊接检验结果的及时反馈、及时处理,可以避免焊接产品出现报废的现象,减少材料和工时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应当指出,焊接检验与其他质量检验一样具有两面性。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希望检验的内容越多越好,但随着检验项目或内容的增多,检验周期和检验费用必然增多。这将加剧生产企业的负担,使其经济效益下降,生产周期延长,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因此,焊接检验项目、内容及验收标准的设立应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基础,合理、适度地采取检验手段。1.2焊接检验的分类焊接检验依据分类标准的不同,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简单介绍常见的焊接检验的分类方法。1.2.1按检验的数量分类(1)全检。对焊接结构所有焊接接头都进行检验的方法称为全检,主要用于重要产品或新产品的试制。压力容器的A、B类焊缝一般规定为全检。(2)抽检。抽检是相对全检而言的,抽检仅对焊接结构的局部焊接接头进行检验以被检焊接接头质量代表整批焊缝质量,一般用于检验质量比较稳定或生产工艺较成熟的焊接结构。抽检比例用抽检量占全部焊接接头数量的百分比表示,焊接结构质量要求越高,抽检比例也应越高。1.2.2按检验方法分类焊接检验分为破坏性检验、非破坏性检验、声发射检测三大类,每类中又有不同的检验方法,常用分类方法见图1-1。A破坏性检验破坏性检验是通过相应的加工方法将原先完整的焊接接头加工成各种检测试样,并进行相应的性能检测,用获得的检测数据来评定焊接接头或焊接产品性能的优劣或是否满足相应的质量要求的检验方法。破坏性检测内容包括力学性能试验、化学分析试验、金相检验等。破坏性检验的优点和缺点见表1-1。B非破坏性检验非破坏性检验是以不破坏焊接结构或产品的完整性和性能为前提的各种试验,包括外观检验、压力试验、致密性试验、无损检测等。非破坏性检验的优点和缺点见表1-1。C声发射检测声发射检测是利用仪器检测材料在外力或内力作用下产生变形或断裂时所出现的声发射信号来确定缺欠的检测技术。声发射检测过程中若对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一般为非破坏1.2焊接检验的分类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力学性能试验弯曲试验硬度试验压扁试验破坏性检验疲劳试验化学分折试验[撕性试整化学成分分析试验金相检验宏观检验微观检验外观检验压力试验厂水压试验气压试验气密性试验吹气试验焊接检验载水试验非破坏性检验致密性试验煤油试验水冲试验氨渗漏试验氨检漏试验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无损检测磁力检测为合野以世千,声发射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图1-1常用焊接检验方法表11破坏性检验与非破坏性检验的优点和缺点对比个检验类别优点缺点(1)只能用于某一抽样,而且需要证明该抽样代表整批产品的情况:个(2)试验过的零件为一次性的,不能再交付使用,因此不可以对在使用零件(1)能直接、可靠地测量出产品的性能状态;(产品)进行试验:(2)测定结果是定量的,这对产品设计、工艺执(3)往往不能对同一件产品进行重复行情况以及标准化工作来说通常是很有价值的:性试验,而且对不同形式的试验,要用不(3)通常不必凭熟练的技术即可对试验结果做出同的试样:破坏性检验说明;(4)对材料成本或生产成本很高或利(4)试验结果与使用情况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一致用率有限的零件,可能无法试验;以的,从而使检测人员和使用者之间对于试验结果的争(5)不能直接测量运转使用周期内的论范围很小累积效应,只能根据服役一段时间的零件试验结果来推断整体性能:(6)试验用的试样,需要大量的机加工或其他制备工作:(7)投资及人力消耗很高1绪论续表1-1检验类别优点缺点(1)可直接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试验,而与零件的成本或可得到的产品数量无关,除去坏零件之外的损失很小:(1)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需具备相(2)既能对产品进行普检,也可对典型产品进行应的专业技能,才能对检测结果做出说明抽检;(3)对统一产品可以进行重复检验检验的方法或结论:(2)对试验结果的评定具有一定的局非破坏性检验可以不同:限性,不同的观测人员可能对试验结果具(无损检验)(4)可对产品或零件进行在线检测:有不同的评定结论或看法;(5)可直接测量产品运转使用周期内的累积效应:(3)检验的结果只是定性的或相对的:(4)有些非破坏试验设备或场地所需(6)可查明产品失效的原因及机理;的原始投资大(7)试样很少或无需制备:(8)试验设备多为便携式,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和成本低性检测,而要测量焊接产品或零件的应力状态,则需进行局部破坏。因此,声发射检测一般被列为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之外的第三类方法。1.2.3按检验程序分类根据焊接检验在整个焊接产品生产中的流程来划分,可将焊接检验分为焊前准备检验、焊接过程检验和焊后质量检验三部分。焊后质量检验是焊接生产中最重要的检验,是整个检验工作的重点。的点证分的虹非己等封领1-11.3焊接检验的流程焊接检验并不是仅对焊接接头的质量进行评定,而是对整个焊接过程及焊接结构(或产品)的安全运行进行检验,确保每个环节都是可控的,以此保证整个焊接结构(或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根据焊接结构(或产品)的制造过程特点,焊接检验可分为焊前检验、焊接过程检验、焊后检验和产品服役质量检验。1.3.1焊前检验焊前检验是以预防为主,主要检查施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焊接缺欠的产生。A施工图样的审核施工图样审核的主要依据是焊接产品的订货合同、国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及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施工图样审核一般分为合同审图和工艺审图两种(1)合同审图。审查设计图样是否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规定;审查设计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设计资格:审查设计图样是否有设计、校对、审核和批准人的签字,标题栏中的内容是否齐全、是否与合同或协议中的内容相同;审查本企业是否有能1.3焊接检验的流程力承担制造任务。(2)工艺审图。审查设计图样的技术条件是否符合国家、行业或第三方现行的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审查所要求的焊接工艺和焊接检验手段是否合理可行:审核所用材料的焊接性及焊接接头结构形式设计的合理性等。B原材料的检验原材料的检验包括焊接产品的母材检验和焊接材料的检验。(1)母材检验。母材检验包括焊接产品主材和委托外协加工件的检验,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材料入库验收。材料入库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质量证明书、数量和几何尺寸、材料标记符号、表面质量等。2)材料的复检。对于无质量证明书或证明书与实物不符的材料、新材料、重要产品的母材,需要按进行复验。复验的项目包括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工艺性能、无损检验、金相检验等,复验项目可按安全技术规范、产品设计制造验收标准或设计文件、合同的要求确定。3)下料检验。下料检验的内容包括:审查领料单审批签字是否齐全、填写的内容是否准确;核实实物标记与领料单是否一致;检验下料分割线、材料标志或标记移植:打制或书写产品编号。(2)焊接材料的检验。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填充丝、焊带、预置金属、焊枪熔嘴、焊剂、保护气体、钎料等。焊接材料的正确选择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基本条件。焊接材料的检验包括以下内容:1)焊接材料验收时要有质量证明书,核对质量证明书上的性能指标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订货合同、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2)核对焊接材料是否有实物标记,材料牌号与标记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材料代用以及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3)核对所选焊接材料的牌号和规格是否符合焊接工艺文件的规定4)检查焊接材料的质量,包括焊条药皮是否有开裂、脱落、霉变的现象,焊条、焊丝表面是否有油污、铁锈,保护气的纯度是否符合要求等。C焊接工艺评定的审核焊接工艺评定的审核就是检查焊接工艺评定是否与产品的实际制造情况及生产条件相符合,工艺评定的试验项目是否齐全及所有试验报告的数据是否合格,从而确定编制的焊接作业指导书是否正确。D焊前准备工作的检验1)检验零件材料的牌号、规格、所开坡口的形式和尺寸是否与相关要求一致。2)工件装配的检验。检查零部件的相对位置、焊缝位置及接头形式、零部件组装的坡口根部间隙及错边量是否满足要求。3)检验坡口及距坡口边缘20mm范围内的油污、铁锈等污染物是否清理干净。4)焊前预热的检查。检验预热方法、预热部位、预热温度是否与工艺要求一致。测量时,测量点一般距焊缝100~300mm。5)检验焊丝表面的油污、铁锈是否清理干净,焊条、焊剂是否按照要求进行烘干。6)检验焊接设备的运转状态(设备配套的仪表应完好,且在计量检定或计量校准期1绪论内)和工装的完好程度能否满足实际生产需求。行7)检验焊接环境是否满足生产需求,如温度、湿度、风速等。E焊工资格检验检查焊工所持合格证的有效性,并核对合格证的有效期、合格项目中的焊接方法、焊接位置及材料类别与焊接产品的要求是否一致。1.3.2焊接过程中的检验在焊接过程中进行检验,可以防止和发现焊接缺欠并及时将焊接缺欠修复,保证焊接结构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在焊接过程中,焊工要随时自检每道焊缝,发现缺欠,应及时修补;在此基础上,质检人员在现场进行巡回监督检验,并形成检验记录。1.3.3焊后检验焊后检验是整个检验工作的重点,是对产品焊接质量的综合性检验。焊后检验主要包括焊缝外观检验、焊接接头的无损检验(见表1-2)、力学性能检验、致密性检验、压力检验及其他性能检验。在产品技术条件中,如果有其他特殊要求,如耐腐蚀性检验、延迟裂纹测定和铁素体含量检验等,一般应按照相关标准或合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检验。表1-2常用焊接接头无损检测方法的特点及使用范围检测方法设备用途优点缺点适用于检测焊缝内部的气孔、夹渣等体积型缺欠防辐射安全措施要求严射线机(源)焊接接头内部的平面型缺射线检测胶片、增感屏可以确定缺欠的位置、大小格;不适宜检测较厚工欠(如裂纹、未熔合、未及种类,检测结果可长期保存件:要求检验人员有较高暗室处理设备等焊透)与透照方向一致时素质才易检出缺欠定性困难:检测超声波检测仪可以检测较厚工件;可以对前,工件表面一般需加适用于检测焊缝内部的超声波检测探头、耦合剂及裂纹、气孔、夹渣、未熔缺欠进行准确定位;对于平面工;不适用于检测形状复型缺欠十分敏感:安全、方杂或表面粗糙的工件:细标准试块等合和未焊透等缺欠便、成本低小裂纹不易检测:要求检验人员有较高素质可以确定缺欠的位置、大小不能用于检测非铁磁材用于检测铁磁材料的表磁头、磁轭磁力检测及形状;安全、方便、成本料:无法确定缺欠的深度线圈、磁粉等面或近表面的裂纹、未焊低;检测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及种类;检测后,工件一透和夹渣等缺欠易解释般需退磁检测前、后必须清洁工渗透剂、显像检测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可以确定缺欠的位置、大小件:无法确定缺欠的深度渗透检测剂、清洗剂、标的表面开口缺欠(如气孔、及形状;设备轻便,便于携及性质;不适用于检测疏准试块、黑光灯裂纹)带;检测结果易解释松的多孔性材料用于检测导电材料的表可以确定缺欠的位置和相对涡流检测仪难以对缺欠定性;无法涡流检测标准试块等面及近表面的裂纹、气孔尺寸;采用非接触式检测,易用于检测非导电性材料和未熔合等缺欠实现自动化···试读结束···...

    2022-11-22

  • 《电气设备检验 中英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电气设备检验中英对照》【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译【丛书名】国际海事组织海员行为示范3.04【页数】423【出版社】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6.02【ISBN号】978-7-5632-3301-4【分类】船用电气设备-检验-技术培训-教材-汉、英【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译.电气设备检验中英对照.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6.0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电气设备检验中英对照》内容提要: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际海事组织海员行为示范”之一,根据国际海事组织MODELCOURSE之ELECTRO-TECHNICALOFFICER(2014)翻译。其内容包括按照IMO国际公约关于海上船舶安全、航行安全和人命安全要求的核验。《电气设备检验中英对照》内容试读3.04MODELCOURSE电气设备检验Itroductio■PuroeofthemodelcoureTheuroeoftheIMOmodelcoureitoaitmaritimetraiigitituteadtheirteachigtaffiorgaizigaditroducigewtraiigcoureoriehacig,udatigorulemetigexitigtraiigmaterialwherethequalityadeffectiveeofthetraiigcouremaythereyeimroved.Itiottheitetioofthemodelcourerogrammetoreetitructorwitharigid“teachigackage”whichtheyareexectedto“followlidly'”.Noriittheitetiotoutituteaudio-viualor"rogrammed"materialfortheitructor'reece.Aialltraiigedeavour,thekowledge,killaddedicatiooftheitructorarethekeycomoetithetraferofkowledgeadkilltothoeeigtraiedthroughIMOmodelcourematerial.Becaueeducatioalytemadtheculturalackgroudoftraieeimaritimeujectvarycoideralyfromcoutrytocoutry,themodelcourematerialhaeedeigedtoidetifytheaicetryrequiremetadtraieetargetgrouforeachcoureiuiverallyalicaleterm,adtoecifyclearlythetechicalcotetadlevelofkowledgeadkillecearytomeetthetechicalitetofIMOcovetioadrelatedrecommedatio.UeofthemodelcoureTouethemodelcouretheitructorhouldreviewthecourelaaddetailedyllau,takigitoaccouttheiformatiorovidedudertheetrytadardecifiedithecoureframework.Theactuallevelofkowledgeadkilladriortechicaleducatioofthetraieehouldeketimiddurigthireview,adayareawithithedetailedyllauwhichmaycauedifficultieecaueofdiffereceetweetheactualtraieeetryleveladthataumedythecouredeigerhouldeidetified.Tocomeateforuchdifferece,theitructoriexectedtodeletefromthecoure,orreducetheemhaio,itemdealigwithkowledgeorkillalreadyattaiedythetraiee.Hehouldaloidetifyayacademickowledge,killortechicaltraiigwhichtheymayothaveacquired.Byaalyigthedetailedyllauadtheacademickowledgerequiredtoallowtraiigithetechicalareatoroceed,theitructorcadeigaaroriatere-etrycoureor,alteratively,ierttheelemetofacademickowledgerequiredtouortthetechicaltraiigelemetcoceredataroriateoitwithithetechicalcoure.Adjutmetofthecoureojective,coeadcotetmayaloeecearyifiyourmaritimeidutrythetraieecomletigthecourearetoudertakedutiewhichdifferfromthecoureojectiveecifiedithemodelcoure.Withithecourelathecouredeigerhaveidicatedtheiraemetofthetimewhichhouldeallottedtoeachlearigarea.However,itmuteareciatedthattheeallocatioarearitraryadaumethatthetraieehavefullymetalltheetryrequiremetofthecoure.Theitructorhouldthereforereviewtheeaemetadmayeedtoreallocatethetimerequiredtoachieveeachecificlearigojective.304MODEL2COURSE介绍介绍示范课程的目的MO示范课程的目的是协助海事培训机构及其教学人员组织和引入新的培训课程,提高、更新或补充现有的培训材料,以此改进培训课程的质量和培训效果。本示范课程计划的意图并不是向教员呈交一个他们期望“盲目遵循”的“教学包”,其意图也不是用视听或“编排的”材料来代替教员的存在。在所有的培训努力中,知识、技能和教员的奉献是向MO示范课程材料的受训者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关键构成要素。因考虑到每个国家学员在海事科目的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是不同的,所以示范课程材料的每门课程都用普遍适用的条款来设计,以确定基本入学要求和学员目标群体,并明确指出满足MO公约和相关建议的技术意图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内涵和水平。示范课程的使用为使用示范课程,教员应当审视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细则,考虑课程框架中规定的入学标准所提供的信息。在审视过程中,应当牢记学员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水准以及从前的技术教育水平并应当识别出在教学大纲细则范围内由于学员实际入门水准与课程设计者假定的水准之间的差异,可能引起困难的任何部分。为弥补这些差异,希望教员将涉及学员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项目从课程中删去或不做重视。此外,教员应当识别出学员可能还没有掌握的任何学术知识、技能或技术训练通过分析教学大纲细则以及技术领域培训所需的学术知识,教员可以设计出适当的预科课程,或者在技术课程中的适当处加入技术课程需要的学术知识。如果完成该课程的学员在其所处的航海事业中要从事有别于本示范课程规定的课程目标的职责,则可能有必要调整课程的目标、范围和内容。在课程计划中,课程设计者已经表明了其估计的、应分配给每一个学习部分的时间。但是,必须清楚的是,这些分配是主观的,并假设了学员完全符合本课程的入门要求。因此,教员应当对这些估计进行重新审视而且可能需要重新分配时间以符合每一个特定培训目标的需要。3.04M0DE且3COURSE电气设备检验LeolaHavigadjutedthecourecotettouitthetraieeitakeadayreviioofthecoureojective,theitructorhoulddrawuleolaaedothedetailedyllau.Thedetailedyllaucotaiecificreferecetotheourcematerialorteachigmaterialrooedtoeuedithecoure.Aexamleofaleolaihowitheitructormaualoage74.Whereoadjutmethaeefoudecearyithelearigojectiveofthedetailedyllau,theleolamayimlycoitofthedetailedyllauwithkeywordorotherremideraddedtoaittheitructorimakighireetatioofthematerial.PreetatioThereetatioofcocetadmethodologiemutereeatedivariouwayutiltheitructoriatifiedthatthetraieehaattaiedeachecificlearigojective.Theyllauilaidoutilearigojectiveformatadeachojectiveecifiewhatthetraieemutealetodoathelearigoutcome.EvaluatiooraemetoftraieerogreGuidaceoevaluatiooraemetoftraieeigiveiPartEofthecoure.ThePracticalaigmetreferredtoiSectio8PartDmayrovideufficietiformatiowhichwillhowhoweffectivethetraferofkowledgeadudertadighaee.■ImlemetatioForthecouretorumoothlyadtoeeffective,coideraleattetiomuteaidtotheavailailityadueof:roerlyqualifieditructor:●uorttaff:roomadotherace●equimet:●textook,techicalaerad●otherreferecematerialThoroughrearatioithekeytouccefulimlemetatioofthecoure.IMOharoducedGuidaceotheimlemetatioofIMOmodelcoure,whichdealwiththiaectigreaterdetail.304MODEL4COURSE介绍教案为适应学员学习在对课程内容做调整,以及对课程目标做任何修改后,教员应根据教学大纲拟出授课计划。教学大纲细则中包含的具体参考资料或教学材料,建议在课程中使用。在教员手册75页给出了一个授课计划示例。如果在教学大纲中学习目标没有调整,授课计划可简单地由包括关键词或其他帮助教员授课的注释在内的教学大纲细则组成。■学员展示概念和方法的讲解必须以各种方式反复进行,直到教员对学员达到每个具体的学习目标感到满意为止。教学大纲以学习目标模式制定,且每个学习目标要详细说明学员必须能做到与要求的结果一致■学员掌握程度的评估和评价对学员的评估和评价指导在课程的E部分给出。D部分第8节中的实际作业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它们能反映出知识传授的有效性。实施为使课程能顺利和有效地进行,应对以下几方面的可用性及应用给予相当的重视:。完全合格的教员:●辅助人员:●教室或其他场所;●设备:。教材,技术资料:其他参考资料详尽而完善的准备是课程成功实施的关键。MO已出版了MO示范课程实施指南,很详尽地论述了这方面的问题304MODEL-5COURSE电气设备检验PartA:CoureFrameworkScoeThecoureicoceredwithverificatioofcomliacewiththerequiremetiIMOcovetioregardigafetyofhi,avigatioadlifeatea.Itcovertherequiremetoftheiitial,aual,itermediateaderiodicalurvey,ecifieditheIteratioalCovetiofortheSafetyofLifeatSea,1974(SOLAS74),aameded,adrelateddocumet,12)togetherwiththeecearyrocedureforverificatioofuchrequiremeticludig:●uggetedrocedureforthecarryigoutofCovetiorequiremetadfurtherdetailedi“Guidace”or“Recommedatio”tyedocumetrelatigtotheCovetio●uggetedaccetacecriteria,i.e.tadard,arameterorguidacetowardaccetaceoftherequiremet●ayotherguidaceecearyfortheatifactorydetermiatiooftheeurveyrequiremet,withtheaimofiuigtherelevatcertificatedefieditheCovetio.Thecouredoeotcoverrelimiarydeigorlaaroval,ordoeitcovertheurveyoriectioofchemicaltaker,gacarrier,ecialuroehiormoileoffhoreuit.Thecourehouldeulemetedyo-the-jotraiigudertheuerviioofaexeriecedhiurveyor.OjectiveThecoure,ulemetedyaroriateo-the-jotraiig,houldealethoeuccefullycomletigitto:●coductoehalfoftheirAdmiitratiotheurveyadiectiorequiredythe1974SOLASCovetio,aameded,ireectofelectricalitallatio●reortaecearyothereultofuchurveyadiectiotoealetheAdmiitratiotoiueorreewireectofthehicoceredaPaegerShiSafetyCertificateoraCargoShiSafetyCotructioCertificateaditSulemet,aaroriate,takigitoaccoutreortofurveyoriectioofmaterial,tructureadotherequimetireectofwhichacertificateitoeiuedorreewed,adtoiue,reeworedoretheattachmettotheaove-metioedcertificate●idetify,ecifyadrequireayreairorrelacemetitheaoveregardwhichmayeecearytoermitiueorreewaloftheaovecertificateadmoitorthecoductadeffectiveeofurveyadiectiooftheaoveaturecarriedoutoehalfoftheAdmiitratiouderdelegatedauthority.1)GuidelieoSurveyrequiredythe1978SOLASProtocol,theIteratioalBulkChemicalCodeadtheIteratioalGaCarrierCode(ReolutioA.560(14)).2)TheiterretatioofaycovetioiamattertoedecidedytheCotractigPartie.304MODEL-6COURSE···试读结束···...

    2022-11-19

  • 9527 赵东玄《6大行业门店获客新策略》手把手拆解案例,可上手可复制诸多成功企业检验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赵东轩《六大行业门店获客新策略》65课流量时代,流量为王。是不是觉得获取客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您是否觉得对客流量的需求在增加?有没有低成本的获客方式?赵东轩先生在多次操盘大战和买盘大战中总结出营销的三个核心:引爆客流量、高效转化客户、持续坚守VIP客户。结合五大布局和六大体系可以应用的实际案例,浓缩了本课程的精髓,打造了本课程。教学大纲65-经济实惠的餐饮_ev.m464-健康中心V02_ev.m463-Coumale_ev.m462-儿童摄影_ev.m461-商务酒店V02_ev.m460-烘焙链_ev.m459-咖啡店_ev.m458-新药开发_ev.m457-药妆店装修加图片_ev.m456-摄影开放分支_Microdermaraio_ev.m455-肠胃镜Cae_ev.m454-家具店案例_ev.m453-咖啡店Cae_ev.m452-疤痕修复案例_ev.m451-教学培训案例_ev.m450-哪些课程最适合人们学习流量为王?_ev.m449-如何使用五层比较储值卡推送产品?_ev.m448-美容店如何设计会员卡?_ev.m447-游戏对商业模式有什么启发?_ev.m446-当前消费者特征_ev.m445-小龙虾商机之源_ev.m444-蹭热点能起到引流的效果吗?_ev.m443-如何让客户开心付款?_ev.m442-企业如何找到目标意见领袖_ev.m441-如何设计餐饮行业的连锁卡_ev.m440-如何唤醒平台僵尸用户?_ev.m439-快消品行业如何勾勒消费场景_ev.m438-未来时代的灵感从何而来?_ev.m437-如何使用退货卡让客户重复购买?_ev.m436-如何设计五层比较储值卡?_ev.m435-交通卡落地:如何激励员工?_ev.m434-实施流量卡后如何获得营销效果?(2)_ev.m433-实施流量卡后如何获得营销效果?_ev.m432-五种比较方式——如何个性化Brad_ev.m431-五种对比法——如何安排队伍?_ev.m430-五种对比——如何布局社区?_ev.m429-五个比较-如何布局Olie_ev.m428-流量转化三部曲核心(四)_ev.m427-流量转化三部曲核心(三)_ev.m426-流量转化三部曲核心(二)_ev.m425-流量转化三部曲核心(一)_ev.m424-九层人性化管理方法的建立(3)_ev.m423-九层人性化管理方法的建立(2)_ev.m422-建立九层人性化管理方法(一)_ev.m421-营销七标准_ev.m4市场布局的20个关键因素_ev.m419-频道扩展的四个维度(2)_ev.m418-频道扩展的四个维度_ev.m417-如何打造钢铁战队?(2)_ev.m416-如何打造钢铁战队?_ev.m415-学习托管的商业模式怎么做?(2)_ev.m414-学习托管的商业模式怎么做?_ev.m413-如何启动串口卡模式(二)_ev.m412-如何启动串口卡模式(一)_ev.m411-2C商业模式新征程_ev.m410-低频消费产品如何锁定更多客户?_ev.m409-如何让消费者回购盈利的产品?_ev.m408-如何并行转化别人的VIP客户?_ev.m407-如何用增值产品吸引客户?_ev.m406-如何通过流量产品实现多次变现?(2)_ev.m405-如何通过流量产品实现多次变现?_ev.m404-如何用流量产品包围客户?_ev.m403-未来客户的四大特征_ev.m402-如何引爆客户流量?(two_ev.m401-如何引爆客户流量?_ev.m4...

    2022-10-29 人性化管理案例小故事 人性化管理案例

  • 《现代检验医学技术》李金文等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现代检验医学技术》【作者】李金文等主编【页数】150【出版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5578-5977-0【价格】50.00【分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参考文献】李金文等主编.现代检验医学技术.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8.图书目录:《现代检验医学技术》内容提要:全书除绪论外,共分十章。绪论简单介绍了临床检验的基本知识,第一章至第十章分别介绍了血液一般检查、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骨髓细胞检查、血栓与止血检查、尿液检查、粪便及其他体液检查、临床生物化学检查、临床免疫学检查、临床病原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在检查方法的介绍中,主要讨论了实验目的、原理、试剂、器材、操作、注意事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现代检验医学技术》内容试读第一章红细胞系统疾病的检验与临床应用红细胞疾病可划分为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两大类。贫血使血液的携氧能力减低,其直接后果便是组织缺氧。红细胞增多症产生的不良后果则与血液的黏度增大及血容量太大有关。红细胞疾病可以是造血系统的原发性疾病,也可继发于其他系统的疾病或外来因素。本章对红细胞疾病的相关基础理论及其实验室检查进行介绍。第一节红细胞生理与检验基础理论人的成熟红细胞结构比较简单,无细胞核,缺乏合成蛋白质、脂质的能力,活动所需能量依靠葡萄糖的酵解来供给。红细胞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除携带氧气和运输二氧化碳外,对维持体内平衡起重要作用。人成熟红细胞的正常寿命约120d,红细胞生存期间在循环体系中约穿行500km,多次挤过比自身小得多的血管和孔隙,在心脏内还得经受心内涡流约50万次的冲击,可见红细胞必须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变形能力。红细胞膜不但起维持红细胞正常双凹盘状形态的作用,生命现象中许多基本问题,如物质转运、信息传递、细胞免疫、细胞衰亡等都离不开膜系结构。对红细胞膜研究的结果使对某些血液病,特别是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出了新的见解。一、红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一)红细胞膜组成人红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糖类及无机离子等组成,其中蛋白质占49.3%,脂质占42%,糖类占8%,蛋白质与脂质比约为1:1。膜中蛋白质和脂类的比值变化常与膜的功能密切相关。1.膜糖类红细胞膜上的糖类很多,其组成除中性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外,含量较多的是氨基糖类,膜上的糖都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并以糖蛋白或糖脂形式存在,这些糖大多数存在于伸展在膜外多肽链的两侧,与多种功能有关,如受体反应、抗原性、红细胞老化和信息传递等。2.膜脂质与其他细胞相比,红细胞膜含脂质较多,膜脂包括三种成分:磷脂、胆固醇和糖脂。其中磷脂占60%,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占33%,其余为糖脂。3.膜蛋白按蛋白质在膜中存在的位置和是否容易与膜分离,通常把膜蛋白质分为外在蛋白和内在蛋白两类。(1)外在蛋白:又称外周蛋白,在维持细胞形态和调节膜功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内在蛋白:由于其分子内部亲水性和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分布不均一,使分子内形成亲·现代检验医学技术·水和疏水的区域。带3蛋白是红细胞膜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含糖内在蛋白,占膜蛋白总量的25%,在膜内多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带3蛋白由于能转运阴离子(CL,HCLO),所以又称为“阴离子通道”,除了转运阴离子,带3蛋白还具有转运单糖、水、乳酸和丙酮酸等多种物质的功能,带3蛋白构象的改变可使红细胞膜抗原性发生改变。血型糖蛋白(GP)在红细胞膜中含量很多,分为GPA、GPB,GPC和GPD。GPA含量最高,约占GP总量的85%。(二)红细胞膜的结构红细胞膜的结构与其他细胞膜结构相似,膜以脂双层构成膜的支架,内、外两层脂类分子分布是不对称的,蛋白质镶嵌在脂双层,也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即有的蛋白质嵌入其内,有的贯穿整个脂双层。1.红细胞膜的不对称性是指红细胞膜脂双层中的内、外两层脂类分布的不均一及其物理性质的不同,膜蛋白在膜内、外两侧分布的不对称性。2.膜流动性膜脂质流动性与红细胞形态和功能密切相关。膜脂流动性还能影响红细胞一些酶和受体活性,膜骨架蛋白变化是影响膜脂质流动性的主要原因,膜骨架在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和磷脂不对称性分布方面起重要作用。3.红细胞膜骨架膜骨架对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变形性、稳定性和膜脂流动性起重要作用。如果膜骨架有异常,红细胞容易破坏溶解。某些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等)红细胞膜骨架蛋白缺失或有异常,导致膜骨架稳定性被破坏,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膜变形性降低,膜脆性增加和红细胞寿命缩短。(三)红细胞膜的功能红细胞膜在红细胞生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除了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红细胞还与外界环境发生一切联系和反应。1.物质运输红细胞内外物质交换需要通过膜,红细胞内外无机离子、糖等浓度差别很大,许多物质的转运都有各自的机制。红细胞依赖这些ATP酶的作用以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使红细胞不致破坏溶解。2.红细胞膜抗原性(1)血型抗原:红细胞膜上的抗原性物质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其化学组成为糖蛋白或糖脂。ABO抗原之间的差别,只在于寡糖链末端糖基组成的不同。(2)老化抗原:已知衰老或有病变红细胞的清除主要在其通过脾脏时被巨噬细胞吞噬。近来的研究认为这些异常红细胞膜表面出现了称为“老化抗原”(SCA)的新抗原,SCA可被血浆自身抗体识别并结合,巨噬细胞表面有F℃的受体,可以识别结合在异常红细胞的IgG,从而将这些异常红细胞吞噬。2·第一章红细胞系统疾病的检验与临床应用·3.红细胞膜变形性胞膜变形性与红细胞的功能与寿命密切相关。红细胞的变形性有助于机体对衰老和异常红细胞的清除,膜变形性也有利于防止未成熟红细胞进人血循环。此外,红细胞变形性还可影响血黏度,如变形性好,可低全血黏度,从而血流通畅。二、红细胞衰老与血红蛋白降解正常人体内红细胞平均寿命约为120d,衰老红细胞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识别并吞噬,或在微血管内挤撞而碎裂,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分子降解为珠蛋白和血红素。血红素中大部分铁由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加工处理后再重新返回到循环血液中,再次参与铁的代谢。卟啉为体内未结合胆红素的重要来源,清蛋白与未结合胆红素结合形成复合体随血流至肝,经肝细胞膜受体摄入,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用下,形成单和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即结合胆红素。每天生理性破坏的红细胞占总量的0.8%1%。(一)衰老红细胞的特点及破坏机制1.膜特性发生改变如果红细胞日龄超过80,表现出渗透压溶血敏感性增加,这与膜骨架蛋白网络结构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有关。老化红细胞总体脂质减少,酶的代谢也出现某些变化。某些红细胞酶活性取决于红细胞日龄。2.衰老红细胞的识别衰老红细胞易被吞噬,而年轻的红细胞则相反。衰老红细胞的辨认标志可能为存在于红细胞膜上的糖结合系统,或与膜表面抗原有关。3.红细胞破坏部位衰老红细胞主要在肝、脾和骨髓中破坏,并由单核巨噬细胞清除。脾脏是破坏衰老红细胞,清除受损伤红细胞,制约网织红细胞的重要器官。(二)红细胞的有效和无效造血在某些状态下,一部分红细胞生成属无效生成,表现为在骨髓内红细胞即被破坏,或红细胞释放到血循环后迅即被破坏。1.有效红细胞生成正常状态下,红细胞生成是有效性生成,即绝大部分生成的红细胞具有生活能力,表现出健康的生存潜力和正常的生命周期。欲估计红系造血的有效性,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网织红细胞,该计数可以表达为网织红细胞的百分率,也可表达为每升全血中循环网织红细胞的总数目(网织红细胞百分率×红细胞数)。一般而言,网织红细胞在血液中的生存期为2d左右;若红细胞生成加速,未成熟的网织红细胞释放入血增加,此时网织红细胞血中生存期可被计算约为4d,这意味着一个增高的网织红细胞计数将导致对红细胞实际生成速率的过高估计。为了纠正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引起的计算偏差,有学者提出用网织红细胞指数进行校正。2.红细胞在造血组织骨髓内的成熟过程由于营养因素或先天性膜、酶、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等因素,在有核红细胞阶段或释放入周围血循环中立刻破裂或溶血,从而使骨髓外周循环中输出成熟红细胞减少的现象,称为原位溶血或无效造血。当骨髓检查表现为红系增生活跃,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仅轻度增3·现代检验医学技术·高时,则应考虑有否红系无效造血。研究证实,在恶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状态,骨髓的无效造血占总体红系造血的大部分。随着人们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深人研究,已证明骨髓无效造血系MDS的主要特征之一。3.髓外造血是指当急、慢性失血,贫血或其他原因时,骨髓外器官(如脾、肝、淋巴结)执行代偿性造血功能,出现这些器官增大,造血干细胞可以在上述器官内增殖分化。髓外造血多见于婴幼儿时期,亦可见于成人,并常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遗传性非球形红细胞贫血及骨髓纤维化等。除贫血外,末梢血常规可出现幼稚红细胞及粒细胞,鉴别诊断时值得注意。(三)血红蛋白的降解1.珠蛋白降解血红蛋白的分解,其珠蛋白部分在体内水解过程和其他组织蛋白降解相似,是由一系列蛋白酶和肽酶完成的。珠蛋白分解为其氨基酸组分(内源性氨基酸),与食物蛋白质经消化而被吸收的氨基酸(外源性氨基酸)混在一起,进入氨基酸代谢。可再参与合成蛋白质和多肽或转变成某些其他含氮物质。2.血红素的分解血红素在上述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微粒体的血红素加氧酶作用下,其原卟啉环Ⅸ上的N次甲基桥的碳原子两侧断裂,形成胆绿素,后者是一个线性四吡咯。在胞质中,线性四吡咯的胆绿素X的中心次甲基桥再被胆绿素还原酶作用,还原成胆红素X,还原剂仍是NADPH,青肿伤痕变色正是这些降解反应的表现,肉眼很易看到。在生理H条件下,胆红素呈现亲脂、疏水性质,所以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内生成的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或游离胆红素)透出细胞,进入血液后即与血浆蛋白结合成复合物,被运输到肝脏,这种结合增加了胆红素在血浆中的溶解度:有利于运输,同时这种结合又限制了胆红素自由透过各种生物膜,使其不致对组织细胞发生毒性作用,但过多的间接胆红素可扩散人组织细胞。当肝胆系统有炎症或其他病变时,患者血浆中总胆红素浓度增高,高浓度胆红素容易进入脑组织并引起中毒症状,婴儿可出现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胆红素与血浆清蛋白结合后被运输到肝脏,进一步代谢,在肝血窦中间接胆红素与结合蛋白分离后,迅速被肝细胞摄取,在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用下,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以酯键结合,生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一酯。因胆红素有两个自由羧基,故可和两个分子葡萄糖醛酸结合,主要生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二酯,其溶解度增加,这种胆红素称为直接胆红素或结合胆红素,被分泌入胆汁。直接胆红素比间接胆红素脂溶性弱而水溶性强,故能通过肾脏随尿排出。由于直接胆红素脂溶性弱,不易透过细胞膜而形成毒性作用,但在肝细胞中却能有效地排到胆汁中去。直接胆红素随胆汁排出,经十二指肠、空肠再进入回肠,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先脱去葡萄糖醛酸,再逐步被还原成无色的胆素原族化合物,即中胆素原、粪胆素原及尿胆素原等。大部分胆素原族化合物随粪便排出体外,称为粪胆素原。一小部分可被肠道回吸收人肝脏,再随胆汁排出,称胆素原的肠肝循环。胆汁中的胆素原有一小部分则逸入体循环自尿中排出,称尿胆素原。粪胆素原与尿胆素原与空气接触后,可被氧化生成粪胆素和尿胆素,尿中胆红素、尿胆素原与·第一章红细胞系统疾病的检验与临床应用·尿胆素临床上称为尿三胆。正常人尿中不应出现胆红素,若出现则是黄疸,表明胆色素代谢有了障碍。胆色素代谢正常时,血清中胆红素含量很少,总量不超过17μmol/L,其中间接胆红素约占80%,余为直接胆红素。血清胆红素增高称为高胆红素血症,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胆红素来源增多(如大量红细胞破坏)、去路不畅(胆结石或胆道阻塞)或肝脏疾病(肝炎、肝硬化或肝癌),此三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胆红素浓度增高,临床上分别称为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与红细胞系统有关的主要是溶血性黄疸。第二节贫血的分类和诊断中的应用红细胞疾病相当复杂,它包含着许多种疾病,其原因既不同,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最多的表现是贫血。一、贫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贫血是指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参考值,一般都以血红蛋白(H)量低于正常参考值的95%的下限作为贫血的诊断标准。血红蛋白浓度的降低一般都伴有相应红细胞数量或血细胞比容的减少,但也有不一致。个别轻型缺铁性贫血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可仅有血红蛋白的减少,而红细胞数量或血细胞比容都在正常范围内。单位容积血液中血红蛋白量因地区、年龄、性别以及生理血浆容量的变化而异。婴儿及儿童的血红蛋白量约比成人低15%。男女之间的差异在青春期后才逐渐明显,妊娠时血容量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可因被稀释而相对减少。男性65岁以后血红蛋白测定值较65岁前为低,但女性无明显差异,国外掌握贫血诊断的血红蛋白标准较统一,都以1972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为依据。在海平面地区H低于以下水平可诊断为贫血:6个月到6岁儿童110g/L,6~14岁儿童120g/L,成年男性130g/L,成年女性(非妊娠)110g/L。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都参照下述标准:在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选用某一血红蛋白值来划分有无贫血,要做到非常合理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正常人群血红蛋白分布曲线和贫血人群血红蛋白分布曲线之间有重叠。决定患者是否贫血时尚需注意血红蛋白测定的标准化及采血的部位,指端血、耳垂血及静脉血的测定值可略有不同。WHO规定的标准方法为静脉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此外,血容量的病理变化,如肝硬化腹水、低蛋白血症和心力衰竭患者,因血浆容量增加,血液被稀释,H下降,可误认为是贫血:失水或大量使用利尿剂后血液浓缩,H可上升,即使有贫血检测值也可正常。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重度贫血,H量≤30g/L重度贫血,H量在31~60g/L中度贫血,H量gt61~90g/L轻度贫血,H量在gt90g/L与低于正常参考值的下限之间。贫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可以由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贫血可以是原发于造血器官的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系统疾病的伴发症状,故应积极寻找贫血的病因,针对贫血的不同病因进行诊治,才能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二、贫血的分类引起贫血的病因十分广泛,为了便于鉴别诊断,学者们根据血液检查结果,从多个角度对·现代检验医学技术·贫血进行了分类,目前大致有四种分类法。当然,由于分类角度不同,同一种贫血可有多种不同的名称(一)按产生贫血的原因分类1.红细胞生成不足(1)造血原料的缺乏:铁或维生素B。缺乏,缺乏叶酸、维生素B2等。(2)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所致。2.继发性贫血慢性肝脏疾病:慢性肾脏疾病,如肾性贫血、缺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贫血;恶性肿瘤,如各种白血病、恶性肿瘤有(或)无骨髓转移;内分泌疾病,如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等疾病:慢性感染、炎症等。3.红细胞消耗过多(1)丢失过多:急性失血,血容量减少;慢性失血,多为缺铁性贫血。(2)破坏过多:又称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内在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酶缺乏的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红细胞外来因素,如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溶血性贫血,其他因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等。(二)按骨髓的病理形态分类1.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急慢性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继发性贫血。2.巨幼细胞贫血如缺乏叶酸、维生素B2,某些无效性红细胞生成伴有巨幼红细胞贫血。3.增生不良性贫血如原发及继发再生障碍性贫血。(三)按红系统的病理变化分类1红细胞膜异常多为溶血性贫血,多有形态的异常,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2.红细胞胞质异常(1)铁代谢异常,如缺铁性贫血。(2)血红素的异常,如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硫化血红蛋白血症(3)珠蛋白合成异常,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4)酶的异常,如丙酮酸激酶缺乏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多为溶血性贫血。3.红细胞核代谢的异常(1)叶酸、维生素B2缺乏,导致巨幼细胞贫血。(2)病态红细胞生成。如多核红细胞且为奇数核,一个红细胞内的多个核大小不均,成熟程度不同,巨大红细胞等,表明DNA复制紊乱,多见于恶性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各种白血病。6···试读结束···...

    2022-10-15 epub出版物 epub编辑

  • 检验医学与临床应用》王永瑞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应用》【作者】王永瑞主编【页数】372【出版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8【ISBN号】978-7-5576-8391-7【价格】128.00【分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参考文献】王永瑞主编.检验医学与临床应用.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8.图书目录:《检验医学与临床应用》内容提要:《检验医学与临床应用》内容试读第一章常见检验标本采集方法近年来,检验医学发展迅速,检测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涌现,不仅要求检验人员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而且也要求临床医生和护士应及时了解检验医学的新发展,使得检验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在应用过程中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检验报告不仅是医生进行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而且是记录医疗过程和效果的重要资料。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在检验医学中必须坚持全面质量控制,即指对影响临床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各方面因素及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和全过程质量控制(即指对实验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前(分析前)、实验中(分析中)和实验后(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在实验误差中分析前的误差占70%,因而保证分析前质量对减少实验误差显得尤其重要。分析前质量保证包括患者准备、标本收集、处理、储存和运输等环节,因而能否正确地、规范化地采集和处理标本,是能否做到实验前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一、分析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检验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受到诸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程序上说,它包括医生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处理、标本测定、结果计算、发出报告8个步骤。控制误差,保证检验质量与检验中的每一个步骤均有密切关系。分析前阶段(医生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的质量保证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这一环节如果得不到保证,即使有最好的仪器,最好的方法,检验结果非常“准确”,也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的病情,甚至还可能起误导作用。因此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是这一阶段的核心,也是目前检验质量管理中一个最薄弱的环节,据统计近70%的检验错误由此引起。本手册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保存、标本运送、标本验收的有关要求。(一)医师申请检验申请表应包括以下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如临床诊断、用药)、原始样品类型、申请的检验项目、原始样品采集者、原始样品采集日期和时间、实验室收到原始样品的日期和时间。(二)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1.患者状态(1)不可变的生物因素:如年龄、性别等。(2)可变的生物因素:情绪、运动、生理节律变化、饮食等。1)情绪:原则上患者应在平静、休息状态下采集标本,特别是血液标本。患者在采集标本时产生的恐惧、紧张,有时造成标本采集的失败。患者处于激动、兴奋、恐惧状态时,可使血红蛋白、白细胞增高。应激状态:葡萄糖、5-羟色胺、儿茶酚胺、皮质醇皆可升高。2)运动:可引起ALT、AST、LDH、CK等升高;还可引起血中钾、钠、钙、白蛋白、血糖等成分的变化3)劳累或受冷、热空气刺激,往往可见白细胞的增高。生理节律变化见表1-1。表1-1部分分析物生理节律变化分析物峰值时间谷值时间范围(日均值的百分比)/(%)钾14:00-16:0023:00-1:00510钠4:00-6:0012:00-16:0060~80铁14:00-18:002:00-4:0050≈70血红蛋白6:00-18:0022:00-24:008~15TSH20:00-2007:00-13:00515。1检验医学与临床应用分析物峰值时间谷值时间范围(日均值的百分比)/(%)T.8:00-12:0023:00-3:0010~20生长激素21:00-23:001:00-21:00300~400泌乳素5:00-7:0010:00-12:0080~100醛固酮2:00-4:0012:00-14:0060~80可的松5:00-8:0021:00-3:00180-2002.其他如采取标本时,体位、止血带等。体位从立位到卧位时,血清一些物质的影响如H凸下降4%,HCT下降6%,K下降1%,Ca下降4%,ALT下降7%,AST下降9%,ALP下降9%,IgG下降7%,1gA下降7%,lgM下降5%,TG下降6%,T4下降11%。止血带扎得太紧,时间超过lmi也会影响血液标本的测定结果。3.饮食一顿标准餐后,可使血中TG增高50%,G山增高15%;进食高蛋白或高核酸食物,可引起血中BUN及UA的增高;进食高脂肪食物,可引起TG的大幅度增高。餐后采集的血液标本,其血清常出现乳糜状,影响到许多检验测定的准确性。咖啡可使AMY、AST、ALT、ALP、TSH、G山等升高;乙醇可使Gu降低,使TG、GGT、HDL-Ch升高;尼古丁可使儿茶酚胺、胃泌素、皮质醇、生长激素、碳氧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癌胚抗原升高,使免疫球蛋白降低。4.药物因药理作用对测定方法产生影响。雌激素引起HDL-Ch、甲状腺结合球蛋白、某些凝血因子增高。黄体酮引起HDL-Ch降低,使LDL-Ch增高。维生素C对部分检验结果的影响:使Cr、UA、BIL、ALT、AST、Glu、尿Cr增高;使Ch、TGLDH降低。5.输血/输液对检验的影响见表1-2。表1-2输血/输液对检验的影响输血/输液分析物趋向电解质钾/钠/镁升高葡萄糖升高葡萄糖无机磷/钾降低淀粉酶/胆红素降低右旋糖苷凝血酶原时间降低总蛋白升高血细胞分析假性凝集Y-球蛋白感染期血清学假阳性输血血H降低血凝试验抑制6.溶血标本对检验的影响见表1-3。表1-3溶血标本对检验的影响项目红细胞/血浆溶血标本/正常标本CI0.501.05Na0.110.81K22.71.91P0.78-2.64Ca0.100.96ALT6.72.2AST40.03.59LDP180.08.04CK014.08Cr1.631.94UA0.550.5Glu0.820.91BUN0.821.14·2第一章常见检验标本采集方法7.脂血引起被分析物分布不均一;血清/血浆中水分被取代可达10%左右;对吸光度的干扰;物理化学机制的干扰,如标本中的脂蛋白可整合亲脂成分,降低与抗体的结合;影响电泳和层析。8.其他原因(1)抗凝剂、防腐剂的影响。(2)静脉血、动脉血、毛细血管血的差异。(3)容器洁净度或无菌程度。(4)采集静脉血时,止血带松紧度及时间的影响。(5)采集标本运送时间间隔、运送条件等。(6)从输液处采血或边输液边在输液肢体近端采血。(7)张冠李戴。二、常见检验标本的采集、保存、运输要求(一)样本采集的一般要求1.采样时间的控制(1)最佳采样时间的选择:原则上晨起空腹时采集标本,尽可能减少昼夜节律带来的影响;患者处于平静状态,减少患者由于运动带来的影响;减少饮食的影响;易于与正常参考范围做比较;便于组织日常工作。(2)选择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时间点采样。(3)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时间采样。(4)采取具有代表性的标本。(5)采取最合乎要求的标本:抗凝剂的正确应用;防溶血;防污染;防止过失性的采样。2.患者准备的要点(1)原则上患者应在平静、休息状态下采集标本,特别是血液标本。(2)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说明做该项检验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在抽血,特别在抽取脑脊液,胸腔、腹腔积液及骨髓穿刺时的恐惧和紧张,使之能较好配合。(3)避免饮食、药物等的影响。(4)尽力争取患者的协助,特别是由患者自己留取标本时(如中段尿及24h尿标本、痰标本、粪便标本中病理成分的采集等),要告之留取方法、注意事项,以保证采得高质量的标本。(5)唯一性标识,标本容器的标签上至少应注明送检科室、床号、患者姓名、送检标本名称、采集标本的时间,防止张冠李戴。(二)血液标本采集、运送与接收1.抗凝剂(1)枸橼酸钠:枸橼酸钠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络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常用浓度为109mmol/L。用于凝血功能检验时,109mmol/L枸橼酸钠与血液的比例为1:9,一般取抗凝剂(枸橼酸钠)0.2mL加血液1.8mL。用于魏氏法血沉测定时,109mmol/L抗凝剂(枸橼酸钠)0.4mL加血液1.6mL。(2)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2H20,相对分子质量404.47):抗凝机制与枸橼酸钠相同,一般1.5~2.2mg(150g/L的EDTA-K2·2H2010μL)可阻止1mL血液凝固。EDTA-K2特别适用于全血细胞分析及红细胞比容测定,室温下6h红细胞体积不改变。(3)肝素: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黏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带有较多负电荷,具有多方面抗凝作用,主要是对抗凝血酶及凝血酶的形成和活性,阻止血小板聚集。通常用肝素粉剂(每毫克含100~125U配成1gL肝素水溶液,即每毫升含肝素1mg,能使10mL血液不凝固)。可用于生化和免疫检验。·3·检验医学与临床应用采集抗凝血时一定要立即轻轻颠倒采血容器,使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匀以避免血液凝固,但不可用力振摇造成溶血。2.毛细血管采血法(1)器材:三棱针。预先高压消毒,每人每次采血更换1次采血针以避免交叉感染,目前有市售一次性使用的采血针,刺血深度可控制。75%乙醇棉球,消毒干棉球,20μL吸管,应校正后使用。(2)采血步骤。1)轻轻按摩采血部位,使其自然充血,用75%乙醇棉球消毒局部皮肤,待干。采血部位成人以左手无名指为宜,半岁以上儿童以手指为好,半岁以下婴幼儿通常自拇指或足跟两侧采血。2)紧捏采血部位,用无菌刺血针穿刺取血。动作应迅速,深度2~3mm,稍加挤压以血液能流出为宜。3)用干棉球擦去第1滴血,按需要依次采血。4)采血完毕,用干棉球压住伤口,止血片刻。3.静脉采血法(1)器材:根据采血量选用2mL、5mL或10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管。碘伏,消毒干棉签。(2)采血部位:凡位于体表的浅静脉均可采用。通常采用肘部静脉,肘部静脉不明显时,可用手背静脉、胭静脉和外踝静脉。幼儿可用颈外静脉采血。(3)采血步骤。1)采血时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说明检验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恐惧和紧张心理,使之能较好配合。2)根据检验目的,准备好相应的容器或真空采血管。并查对患者姓名和编号。3)采血时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手臂伸直平放在床边或台面垫枕上,暴露穿刺部位。于上臂扎一止血带。4)先用碘伏棉签从内到外地消毒穿刺处皮肤。5)取出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管。6)用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无菌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管专用针头,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先以约30°角迅速刺破皮肤,然后适当降低角度再穿过静脉壁进人静脉腔,见回血后,将针头顺势深人少许,以免采血时针头滑出,但不可太深,以免穿破静脉造成血肿。7)用右手食指将针头固定,左手缓缓抽出注射器活塞,至所需血量;使用真空采血管时,将专用针头另一端扎入采血管,血液自动吸入至所需血量,解除止血带,以消毒棉签压住伤口,拔出针头。8)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瓶)壁徐徐注人适当容器,并防止产生泡沫。如需采集抗凝血时一定要立即轻轻颠倒采血容器,使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匀以避免血液凝固,但不可用力振摇造成溶血。9)采血完毕后,应将注射器按要求消毒后销毁。(4)注意事项。1)采血时应向患者做适当解释,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如遇个别患者采血后发生眩晕,可让其平卧,通常休息片刻即可恢复。必要时可嗅芳香氨酊,针刺或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2)注射器和容器均需清洁干燥;抽血速度不能过快,以免产生大量泡沫;抽血后应先拔除针头,然后再将血液徐徐注入标本容器。否则均可造成溶血。采集抗凝血时一定要立即轻轻颠倒采血容器,使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匀以避免血液凝固,但不可用力振摇造成溶血。3)为了避免充血和血液浓缩,用止血带压迫时间不能过长,最好不超过1mi。4)切忌将注射器内气泡推人血管,以免形成气栓,造成严重后果。5)做血气分析的标本应立即密封、混匀、送检。4.常用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1)常用的需要采血的检验项目: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脂类、心肌标志物、特定蛋白、血气分析、糖类、微量元素、各种激素检查、各种肿瘤标志物检查、免疫学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4…第一章常见检验标本采集方法(2)标本的运送与接收。1)及时送检: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到实验室。标本采集后至标本开始检测的时间不应超过检测项目的稳定期。考虑到标本送到实验室后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所以标本采集后应在项目稳定期内送到实验室,如不能及时送到,应把标本放置在2~8℃冰箱内,降低对结果的影响。对于特殊检验项目参照有关规定特殊处理。2)常规标本:住院患者标本采集后最好在检测项目稳定时间内送至检验科。3)急诊标本:由临床科室及时派人把标本送到检验部。4)注意事项:标本采集后应避免或减少标本管的振荡,减少溶血;应避免标本暴露于光线下,防止对光敏感检测项目(如胆红素、维生素类)造成影响;标本运送必须保证运送过程中的安全,防止溢出。在标本送到检验部之前所发生的一切安全问题和影响检验结果的问题,均由标本送检人员负责。(三)尿液标本采集、运送与接收1.尿液标本种类(1)晨尿:患者起床后第一次尿,血细胞、上皮细胞及管型等相对浓缩且保存得较好。(2)随机尿:适用于门诊和急诊患者。(3)计时尿:餐后尿,午餐后至下午2时的尿液,对检出病理性糖尿、蛋白尿或尿胆原较敏感;3h尿,收集上午69时时间段内的尿液,主要用于1尿有形成分排泄率检查;12h尿,晚8时至次日上午8时之间的12h全部尿液,用于12h尿有形成分计数,如Addi计数,已趋于淘汰。24h尿,第一日上午8时至次日上午8时之间的全部尿液,用于化学成分的定量(4)其他尿标本:尿三杯试验,多用于泌尿系统疾病定位初步诊断;清洁中段尿,用于尿培养检查。2.防腐剂(1)40%甲醛:每升尿液加5~10mL,用于尿有形成分检查。(2)甲苯:每升尿液加5~10mL,用于尿糖、尿蛋白检查。(3)浓盐酸:每升尿液加1mL,用于尿17羟、17酮、儿茶酚胺等检查。3.留置标本的容器收集和运送尿液容器应由透明且不与尿液成分发生反应的惰性材料制成;洁净、防漏、防渗,一次性使用;容积应大于50mL,圆形开口的直径大于4.0cm,较宽的底部和有安全的、易于开启的密封装置,保证标本运送安全。做细菌培养的容器应用无菌密封的专用容器。4.标本的收集实验室工作人员、医生、护士有需要对患者留尿进行指导,务必使尿道口保持清洁。随机尿液标本的留取无特殊时间规定,但患者必须有足够的尿量(尿标本量不少于15mL,收集时段尿时,应告知患者时间段的起点和终点,起始时先排空膀胱;尿三杯试验留尿时间要分段明确,做好标记。细菌培养尿标本应洗净消毒外阴部,并留取中段尿。5.标本的标记标本容器必须有标记,包括:患者姓名、特定编码(住院患者的病区、床号)、标本收集时间。标签应贴容器上,不可贴在其盖上。6.标本的运送按上述要求留的尿液应在2h内完成检验,如果标本收集后2h内无法完成分析,可2~8℃冷藏(不适合胆红素和尿胆原);如果尿液还用于做细菌培养,运送过程也应冷藏。或根据检验目的在尿标本中加适量防腐剂。送检单上应注明留尿时间、送检时间。避光运输以防止胆红素类降解。7.标本的接收检验人员在接收标本时,必须检查标本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标记内容与医生所填写化验单是否一致;尿标本量不少于15mL,在特殊病例(如小儿、烧伤、肾功能衰竭无尿期)不可能达到此要求时,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收到的尿量、检查方法(离心或未离心)。四、脑脊液标本采集、运送与接收1.容器收集和运送脑脊液容器应洁净、干燥。做细菌培养的容器应用无菌密封的专用容器。2.标本的收集·5·检验医学与临床应用(1)脑脊液标本由临床医师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髓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2)将脑脊液分别收集到3支无菌试管内,每管1~2L,第一管做细菌学检查,第二管做化学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做细胞计数和分类检查。(3)标本的标记:标本容器必须有标记,包括:患者姓名、特定编码(住院患者的病区、床号)、采集序号、标本收集时间。标签应贴容器上,不可贴在其盖上。3.标本的运送(1)按上述要求留的脑脊液应立即送检,在1h内完成检验。超过1h,细胞可被破坏或有纤维蛋白凝块,导致细胞分布不均匀而使计数不准确;葡萄糖酵解造成结果减低。(2)送检地点:由临床科室及时派人把标本送到检验科。4.标本的接收标准与拒收(1)检验申请单应清楚填写下列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标本类型、临床诊断、检查项目、采集标本日期和时间。(2)标本容器及标识是否符合要求,标记内容与医生所填写申请单的内容是否完全一致。(3)常规和生化检查标本的最少量为0.5mL,细菌检查的标本量至少1mL,否则拒收。(4)采集的脑脊液应立即送检。五、胸腔、腹腔和心包腔积液标本采集运送与接收1.容器收集和运送积液容器应洁净、干燥。做细菌培养的容器应用无菌密封的专用容器。2.标本的收集(1)积液标本由临床医师进行胸腔(腹腔和心包腔)穿刺采集。(2)将积液分别收集到3支无菌试管内,每管2mL,第一管做化学检查,宜采用肝素管(绿色)抗凝;第二管做细胞学检查,宜采用EDTA-K2管(紫色);第三管做理学检查,不加抗凝剂,用于观察积液的凝固性。做细菌学检查胸腔、腹腔积液取5~10mL,心包腔积液取2~5mL,厌氧菌检查留取1mL,结核杆菌检查留取10L,盛于含抗凝剂的无菌试管或小瓶中,混匀后立即送检。(3)标本的标记:标本容器必须有标记,包括:患者姓名、特定编码(住院患者的病区、床号)、采集序号、标本收集时间。标签应贴容器上,不可贴在其盖上。3.标本的运送(1)按上述要求留的积液应立即送检,在1h内完成检验。超过1h,细胞可破坏或有纤维蛋白凝块,导致细胞分布不均匀而使计数不准确;葡萄糖酵解造成结果减低。(2送检地点:由临床科室及时派人把标本送到检验科。第一管送到急诊实验室做生化检验,第二管、第三管做常规检验,细菌学检查送到细菌室。4.标本的接收标准与拒收(1)检验申请单应清楚填写下列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标本类型、临床诊断、检查项目、采集标本日期和时间,否则拒收。(2)标本容器及标识是否符合要求,标记内容与医生所填写申请单的内容是否完全一致。(3)常规和生化检查标本的最少量为1mL,细菌检查的标本量至少1mL,否则拒收。(4)采集的积液应立即送检。六、关节腔积液标本采集、运送与接收1.容器收集和运送积液容器应洁净、干燥。做细菌培养的容器应用无菌密封的专用容器。2.标本的收集(1)积液标本由临床医师进行关节腔穿刺术获取。(2)将积液分别收集到3支无菌试管内,每管2mL,第一管做化学检查,宜采用肝素管(绿色)抗凝;*6···试读结束···...

    2022-10-15 天津市科学技术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书

  • 《核医学检验技术》毛朝明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核医学检验技术》【作者】毛朝明主编【丛书名】医学检验技术系列教程【页数】170【出版社】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20.01【ISBN号】978-7-5684-1219-3【分类】核医学-医学检验-教材【参考文献】毛朝明主编.核医学检验技术.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20.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核医学检验技术》内容提要:本书为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用书,在概述了核医学检验技术及其发展的基础上,分为检验技术基础理论篇和检验技术分析与应用篇。基础理论篇包含核物理与辐射防护基础知识以及标记免疫技术的方法原理;分析应用篇以临床各个系统的疾病为基础,重点介绍各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和医学评价,结合真实的临床案例分析各检测项目的使用原则、注意事项。本书针对本科教育,许多临床案例以二维码链接实现数字资源与教材的融合,极大扩展教学空间。《核医学检验技术》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核医学及核医学检验技术一、核医学及其检验技术核医学(uclearmedicie)是研究核核医学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核临床核医学实验核医学医学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具有涉及领域诊断核医学治疗核医学多(包括物理学、电子学、化学、生物学、体内检查体外分析计算机技术、免疫学技术及医学本身等)、核医学检验)应用范围广(几乎涉及医学的各个学科和显像非显像检查法检查法专业)、方法学内涵丰富、技术先进等特图1-1核医学分类点,是现代分子医学的重要标志性学科之一。其学科内容分类见图11。核医学检验技术是核医学在临床诊断应用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当代临床检验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核医学和检验医学的有机结合,主要标志是20世纪50年代末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的诞生。二、核医学检验范畴①利用核素、酶、荧光或化学发光物质标记的示踪剂,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对机体血、尿、组织液等样品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进行超微量分析的技术,又称标记免疫分析技术。②利用核素标记的示踪剂,通过参与机体、组织或细胞生物化学反应而进行检测的超微量分析技术。三、核医学检验的主要特点①超微量分析(g/L以下水平);②利用核素、荧光、酶、发光物示踪技术的高灵敏性;③利用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高特异性。2核医学检验技术四、核医学检验的临床价值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使得人类对内分泌激素的定量分析及疾病的认识提前了至少40年,并以其为基础推动了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大发展。目前,临床应用范围如下:①为临床辅助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估等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②广泛应用于内分泌、生化、药理、肿瘤、免疫、生殖及肿瘤基础研究与临床。第二节核医学检验技术概述一、核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条件①临床分子医学的发展及需求:②免疫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出现与发展;③物理、化学、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技术的进步。二、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简史免疫学技术是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以及免疫物质如抗原、抗体相继被发现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免疫学技术大致经历了经典的免疫学技术和现代标记免疫学技术两大发展阶段。前者是以免疫沉淀和免疫凝集反应为基础的免疫检验技术,一般以定性为主,无须特殊的设备,操作简单方便;后者借助其他学科的发展进行技术融合而产生,一般以定量为主,需特殊设备实现检测(表1-1)。20世纪末、21世纪初实现了操作系统的全自动化,并逐步向流水线、智能化发展。长期以来,国内标记免疫分析市场主要被罗氏雅培、贝克曼三大国际品牌公司所垄断(图1-2)。国内综合制造能力的提升和市场的大需求,积极推动了国产标记免疫分析产业的大发展。2010年我国第一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在深圳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诞生(图1-3),形成了完整的仪器和配套试剂研发、生产产业链,产品涵盖甲状腺功能、性激素、肿瘤标志物、心肌标志物、传染病、优生优育、糖代谢、骨代谢、肝纤维化、炎症监测等110多个检测项目,在项目数量和某些仪器性能参数(如检测速度达600测试/h)方面超越了国际品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国际品牌市场垄断和技术封锁的局面,大大降低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类产品的价格。可喜的是,现如今部分产品已远销欧美市场,标志着国产品牌与国际品牌在该领域的竞争格局已基本形成。纵观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所有的检测技术均以抗原和抗体特异性反应为基本原理,随着标记物、单克隆抗体制备和固相分离技术等的发展和应用,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原理不断创新、技术日益成熟,已成为认识、了解、检测机体生物活性物质的一种难以替代的手段,对临床认识疾病、诊断和治疗疾病及医学研究产生积极作用。第一章绪论3表11标记免疫分析发展历程简表年代创建人大事记1941A.Coo荧光标记免疫分析法1959R.Yallow,S.Elek放射免疫分析法1963Huter,GreeWood放射免疫测定,氯胺T法碘标记法1966Katt.Wide建立固相抗体分离概念,并用于RIA1966S.Avrame,J.Uriel酶标免疫分析法1968Korema建立放射受体分析(RRA),测定雄激素1971E.Egvall,P.Vaweeme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1972K.Ruetei均相酶免疫试验1975C.Miltei,G.Kohler创建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单克隆抗体制备成功1977H.Arakawe等建立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1983Paagli建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1983Pettero,Ekola建立垂体激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1983I.Week吖啶酯标记直接化学发光免疫试验1984Whitehead,Thore首次在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中加入荧光素作为发光增强剂1986Octell亲和素-生物素系统(avidi-iotiytem)引入IRMA技术中1989-1991PaulSchaa合成稳定的金刚烷-1,2-二氧乙烷(AMPPD)作为酶催化的化学发光底物,创立了增强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1990J.Lelad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1992T.Sao免疫-PCR分析技术1994E.Ullma发光氧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图1-2罗氏Coae601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4》核医学检验技术图1-3深圳新产业MAGLUMI⑧X8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第三节核医学检验技术的主要内容与学习方法一、主要内容核医学检验技术是多学科相融合的产物,既有一般检验学、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特征,又有相关学科的技术特点,知识点涉及面较广。另外,标记免疫新技术发展层出不穷,但也同样带来了新问题、新情况,在临床应用方面没有得到时间的充分验证,因此在学习中要坚持谦虚谨慎、循证医学的原则。本教材根据目前核医学检验临床工作实际,针对培养高层次医学检验人才的目标,紧贴技术发展变化和临床应用,对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着重编写,以适应当前临床实际和满足培养人才的教学要求。①核医学检验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②核医学检验技术的原理、方法、特征与评价;③疾病特征性蛋白质、激素、肿瘤标志物、自身抗体、免疫分子的生物学特点、检测方法、检测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④核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二、学习方法要掌握核医学检验技术,必须要充分了解免疫学技术基础理论和其他学科的相关基础知识。同时,核医学检验所涉及的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新型标记物、疾病特征性标志物的出现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不断为核医学检验注入新内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另外,核医学检验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感性认识并积累经验。检验工作者如果忽视理论的指导,则只会沦为简单的操作工,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了解每一项技术的特异性、灵敏度、应用价值及局限性,积极与临床沟通,形成对检验全过程管理的理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核医学检验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第二章核物理与辐射防护基础和识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素、核射线及其相关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科学。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和核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核电子学、电子计算机技术、细胞杂交技术、分子生物学、加速器的微型化和自动化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渗透,核医学成为一门与多学科相关的边缘学科。第一节核医学物理基础一、基本概念1.核素具有特定的质子数、中子数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核素(uclide)。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如1,5L,3H,mTc,9Tc分别为3种元素的5种核素。(1)放射性核素(radiouclide)又称不稳定核素,它能够自发地发生核内结构或能级的变化,同时释放出某种射线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放射性核素释放的射线主要包括α,B,Y射线等。这些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可被探测性和高灵敏度性是核医学技术应用的基础。(2)稳定性核素(taleuclide)能稳定地存在,不会自发地发生核内结构或能级的变化的核素,如3C。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iotoe)。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如231,51及I互称为同位素。3.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能级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质异能素(iomer),如Tc和9mTc。二、核衰变放射性核素自发地发生核内结构或能级的变化,同时发射出某种射线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的现象称为核衰变(ucleardecay)。6”少一核医学检验技术1.核衰变类型根据放射性核素所发射射线的不同类型,核衰变主要分为衰变、B衰变和y衰变。am(1)α衰变放射性核素发射α粒子的衰变过程,并伴有能量的释放。α粒子具有射程短、能量高和电离能力强的特88a点,临床主要用于放射治疗(图2-1)。图2-1a衰变2X-→2-2Y+He+Q如238U→234Th+4He+Qa粒子得到大部分衰变能,a粒子含2个质子、2个中子,即4He。(2)B衰变B衰变分为B衰变、B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形式(图2-2)。B+/0.51MeV●特征X射线●B0.51MeV图2-2B衰变发生原因:母核中子或质子过多。①Bˉ衰变: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相对过多,发射Bˉ粒子(负电子)和反中微子(ù),并转变成另一种核素的过程。2X一→z+1Y+B+ù+Q如P-→S+B+v+1.71MeV②B衰变: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对过多,发射B粒子(正电子)和中微子(v),并转变成另一种核素的过程。2X→zY+B*+v+Q如8F→180+e+v+1.655MeV③电子俘获(EC):放射性核素原子核从核外电子壳层中俘获一个电子,使核内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和中微子,并转变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2X+-e→z-4Y+v如Fe+-9e-→2M+u(3)Y衰变某些放射性核素在发生α衰变和B衰变以后,仍处于不稳定的激发态,需要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或低能状态。这种过程往往伴随Y光子的发射,称为Y衰变。4X→2Y+y如9mTc(得)→9Tc+y···试读结束···...

    2022-10-15

  •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与实践操作》蒋小丽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与实践操作》【作者】蒋小丽主编【页数】254【出版社】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20.01【ISBN号】978-7-5649-4129-1【价格】45.00【分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参考文献】蒋小丽主编.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与实践操作.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20.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与实践操作》内容提要:本书分别重点介绍了临床常规检验、血液检验、生殖检验、微生物检验、病理检验、生化检验等内容。本书坚持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可供相关专业医学生学习使用,对检验科医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作为各基层医生和医务工作者学习用书。《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与实践操作》内容试读第一章血液一般检查第一节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一、静脉采血法(一)普通采血法1.试剂与器材如下所述。(1)30g/L碘酊。(2)75%乙醇。(3)其他:一次性注射器、压脉带、垫枕、试管、消毒棉签。2.操作如下所述。(1)取试管1支(需抗凝者应加相应抗凝剂)。(2)打开一次性注射器包装,取下针头无菌帽,将针头与针筒连接,针头斜面对准针筒刻度,抽拉针栓检查有无阻塞和漏气,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套上针头无菌帽,备用。(3)受检者取坐位,前臂水平伸直置于桌面枕垫上,选择容易固定、明显可见的肘前静脉或手背静脉采血,幼儿可用颈外静脉采血。(4)用30gL碘酊自所选静脉穿刺处从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消毒皮肤,待碘酊挥发后,再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脱碘,待干。(5)在穿刺点上方约6cm处系紧压脉带,嘱受检者紧握拳头,使静脉充盈显露。(6)取下针头无菌帽,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下端,右手拇指和中指持注射器针筒,示指固定针头下座,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成30°角,快速刺入皮肤,然后成5°角向前刺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见回血后,将针头顺势深入少许。穿刺成功后右手固定注射器,左手松压脉带后,再缓缓抽动注射器针栓至所需血量。受检者松拳,消毒干棉球压住穿刺孔,拔出针头。嘱受检者继续按压针孔数分钟。」(7)取下注射器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人试管中。抗凝血需立即轻轻混匀,盖紧试管塞,及时送检。3.附注如下所述。(1)采血部位通常选择肘前静脉,如此处静脉不明显,可采用手背、手腕、胭窝和外踝部静脉。幼儿可采用颈外静脉。(2)采血一般取坐位或卧位: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从而影响被测血液成分浓度。(3)压脉带捆扎时间不应超过1mi,否则会使血液成分浓度发生改变。(4)血液注入试管前应先取下注射器针头,然后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试管中,防止溶血和泡沫产生。需要抗凝时应与抗凝剂轻轻颠倒混匀,切忌用力振荡试管。(5)如遇受检者发生晕针,应立即拔出针头,让其平卧。必要时可用拇指压掐或针刺人中、合谷1临床医学检验枝术与实贼操作等穴位,或嗅吸芳香酊等药物。(二)真空采血管采血法1.原理将有头盖胶塞的采血试管预先抽成不同的真空度,利用其负压自动定量采集静脉血样。2.试剂与器材目前真空采血器有软接式双向采血针系统(头皮静脉双向采血式)和硬接式双向采血针系统(套筒双向采血式)两种,都是一端为穿刺针,另一端为刺塞针。另附不同用途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有的加有不同抗凝剂,或其他添加剂,均用不同颜色头盖标记便于识别。真空采血法符合生物安全措施。3.操作如下所述(1)消毒:为受检者选静脉与消毒。(2)采血:①软接式双向采血针系统采血:拔除采血穿刺针的护套,以左手固定受检者前臂,右手拇指和食指持穿刺针,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成30°角,快速刺入皮肤,然后成5°角向前刺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见回血后将刺塞针端(用橡胶管套上的)直接刺穿真空采血管盖中央的胶塞中,血液自动流入试管内,如需多管血样,将刺塞端拔出,刺入另一真空采血管即可。达到采血量后,松压脉带,嘱受检者松拳,拔下刺塞端的采血试管。将消毒干棉球压住穿刺孔,立即拔除穿刺针,嘱受检者继续按压针孔数分钟。②硬连接式双向采血针系统采血:静脉穿刺如上,采血时将真空采血试管拧入硬连接式双向采血针的刺塞针端中,静脉血就会自动流入采血试管中,拔下采血试管后,再拔出穿刺针头。(3)抗凝血:需立即轻轻颠倒混匀。4.附注如下所述。(1)使用真空采血器前应仔细阅读厂家说明书,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操作。(2)尽量选粗大的静脉进行穿刺。(3)刺塞针端的乳胶套能防止拔除采血试管后继续流血污染周围,达到封闭采血防止污染环境的作用,因此不可取下乳胶套。(4)带乳胶套的刺塞端须从真空采血试管的胶塞中心垂直穿刺。(5)采血完毕后,先拔下刺塞端的采血试管,后拔穿刺针端。(6)使用前勿松动一次性真空采血试管盖塞,以防采血量不准。(7)如果一次采血要求采取几个标本时,应按以下顺序采血:血培养管,无抗凝剂及添加剂管,凝血象管,有抗凝剂(添加剂)管。二、毛细血管采血法1.试剂与器材如下所述。(1)一次性采血针。(2)消毒干棉球。(3)75%乙醇棉球。(4)经过校正的20μL吸管。2.操作如下所述。(1)采血部位:成人以左手无名指为宜,1岁以下婴幼儿通常用大拇指或足跟部两侧采血。(2)轻轻按摩采血部位,使其自然充血,用75%乙醇棉球消毒局部皮肤,待干。(3)操作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紧捏刺血部位两侧,右手持无菌采血针,自指尖内侧迅速穿刺。(4)用消毒干棉球擦去第一滴血,按需要依次采血。(5)采血完毕,用消毒干棉球压住伤口,止血。3.附注如下所述。(1)除特殊情况外,不要在耳垂采血。应避免在冻疮、炎症、水肿等部位采血。(2)皮肤消毒后一定要待乙醇挥发,干燥后采血,否则血液会四处扩散而不成滴。一2第一章血液一般检查(3)穿刺深度一般以2.0~2.5mm为宜,稍加挤压血液能流出。(4)进行多项检验时,采集标本次序为: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涂血片等。三、抗凝剂的选用临床血液学检验中常用的抗凝剂有以下3种。1.枸橼酸钠(柠檬酸钠)枸橼酸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市售枸橼酸钠多含2分子结晶水,相对分子质量为294.12,常用浓度为109mmol/L(32g/L)。枸橼酸钠与血液的比例多采用1:9(V:V),常用于凝血象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魏氏法血沉测定时抗凝剂为1:4,即抗凝剂0.4mL加血1.6mL)。2.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2h20,MW404.47)抗凝机制与枸橼酸钠相同。全血细胞分析用EDTA·K21.5~2.2mg可阻止1mL血液凝固。适用于全血细胞分析,尤其适用于血小板计数。但由于其影响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因子检测,故不适合做凝血象和血小板功能检查。3.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黏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促进其对凝血因子Ⅻ、Ⅺ、X、X和凝血酶活性的抑制,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凝。通常用肝素钠盐或锂盐粉剂(125U=1mg)配成1g/L肝素水溶液,即每毫升含肝素1mg。取0.5mL置小瓶中,37~50℃烘干后,能抗凝5mL血液。适用于红细胞比容测定,不适合凝血象和血液学一般检查,因其可使白细胞聚集,并使血涂片染色后产生蓝色背景。四、血涂片制备1.器材清洁、干燥、无尘、无油脂的载玻片(25mm×75mm,厚度为0.8~12mm)。2.操作血涂片制备方法很多,目前临床实验室普遍采用的是手工推片法,在玻片近一端1/3处,加一滴(约0.05mL)充分混匀的血液,握住另一张边缘光滑的推片,以30°~45°角使血滴沿推片迅速散开,快速、平稳地推动推片至载玻片的另一端。3.附注如下所述。(1)血涂片通常呈舌状或楔形,分头、体、尾三部分。(2)推好的血涂片应在空气中晃动,使其尽快干燥。天气寒冷或潮湿时,应于37℃恒温箱中保温促干,以免细胞变形缩小。(3)涂片的厚薄、长度与血滴的大小、推片与载玻片之间的角度、推片时的速度及红细胞比容有关。一般认为血滴大、角度大、速度快则血膜厚;反之则血膜薄。红细胞比容高于正常时,血液黏度较高,保持较小的角度,可得满意结果;相反,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时,血液较稀,则应用较大角度、推片速度应较快。(4)血涂片应在1h内染色或在1h内用无水甲醇(含水量lt3%)固定后染色。(5)新购置的载玻片常带有游离碱质,必须用浓度约1mol/LHC1浸泡24h后,再用清水彻底冲洗,擦干后备用。用过的载玻片可放入含适量肥皂或其他洗涤剂的清水中煮沸20mi,洗净,再用清水反复冲洗,蒸馏水最后浸洗,擦干备用。使用时,切勿用手触及玻片表面。(6)血液涂片既可直接用非抗凝的静脉血或毛细血管血,也可用EDTA抗凝血制备。由于EDTA能阻止血小板聚集,故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形态时非常合适。(7)使用EDTA·K2抗凝血液样本时,应充分混匀后再涂片。抗凝血样本应在采集后4h内制备血涂片,时间过长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形态改变。注意制片前,样本不宜冷藏。五、血涂片染色(一)瑞氏(Wright)染色法1.原理瑞氏染色法使细胞着色既有化学亲和反应,又有物理吸附作用。各种细胞由于其所含化一3临床医学检脸技术与实族操作学成分不同,对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因此,染色后各种细胞呈现出各自的染色特点。2.试剂如下所述。(1)瑞氏染液瑞氏染料0.1g甲醇(AR)60.0mL瑞氏染料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亚甲蓝的氧化物(天青)组成。将瑞氏染料放人清洁干燥研钵里,先加少量甲醇,充分研磨使染料溶解,将已溶解的染料倒人棕色试剂瓶中,未溶解的再加少量甲醇研磨,直至染料完全溶解,甲醇全部用完为止。配好后放于室温下,一周后即可使用。新配染液效果较差,放置时间越长,染色效果越好。久置应密封,以免甲醇挥发或氧化成甲酸。染液中也可加中性甘油2~3L,除可防止甲醇过早挥发外,也可使细胞着色清晰。(2)H6.8磷酸盐缓冲液磷酸二氢钾(KH,P04)0.3g磷酸氢二钠(Na2hP04)0.2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再加至1000mL。3.操作如下所述。(1)采血后推制厚薄适宜的血涂片(见“血涂片制备”)。(2)用蜡笔在血膜两头画线,然后将血涂片平放在染色架上。(3)加瑞氏染液数滴,以覆盖整个血膜为宜,固定血膜约1mi。(4)滴加约等量的缓冲液与染液混合,室温下染色5~10mi。(5)用流水冲去染液,待干燥后镜检。4.附注如下所述。(1)H对细胞染色有影响:由于细胞中各种蛋白质均为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H而定。对某一蛋白质而言,如环境H(2)未干透的血膜不能染色,否则染色时血膜易脱落。(3)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染色时温度成反比,而与细胞数量成正比。(4)冲洗时不能先倒掉染液,应用流水冲去,以防染料沉淀在血膜上。(5)如血膜上有染料颗粒沉积,可加少许甲醇溶解,但需立即用水冲掉甲醇,以免脱色。(6)染色过淡,可以复染。复染时应先加缓冲液,创造良好的染色环境,而后加染液,或加染液与缓冲液的混合液,不可先加染液。(7)染色过深可用水冲洗或浸泡水中一定时间,也可用甲醇脱色。(8)染色偏酸或偏碱时,均应更换缓冲液再重染。(9)瑞氏染液的质量好坏除用血涂片实际染色效果评价外,还可采用吸光度比值(ratioofaortio,RA)评价。瑞氏染液的成熟指数以RA(A650m/A525m)=1.3±0.1为宜。(10)目前已有商品化瑞氏染液及缓冲液供应。(二)瑞氏-吉姆萨(Wright-Giema)复合染色法吉姆萨染色原理与瑞氏染色相同,但提高了噻嗪染料的质量,加强了天青的作用,对细胞核着色效果较好,但对中性颗粒着色较瑞氏染色差。因此,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法可取长补短,使血细胞的颗粒及胞核均能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1.试剂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液。I液:取瑞氏染料1g、吉姆萨染料03g,置洁净研钵中,加少量甲醇(分析纯),研磨片刻,吸出上层染液。再加少量甲醇继续研磨,再吸出上层染液。如此连续几次,共用甲醇500mL。收集于棕色玻璃瓶中,每天早、晚各振摇3mi,共5d,以后存放一周即能使用。-4第一章血液一般检查Ⅱ液:H6.4~6.8磷酸盐缓冲液磷酸二氢钾(无水)6.64g磷酸氢二钠(无水)2.56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用磷酸盐调整H,加水至1000mL。2.操作瑞氏-吉姆萨染色法与瑞氏染色法相同。第二节血红蛋白测定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一)原理血红蛋白(除硫化血红蛋白外)中的亚铁离子(F2+)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离子(Fe3+),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与氰离子(CN)结合,生成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emogloicyaide,HiCN)。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波长540m处有一个较宽的吸收峰,它在540m处的吸光度同它在溶液中的浓度成正比。常规测定可从HCN参考液制作的标准曲线上读取结果。(二)试剂HiCN试剂:氰化钾(KCN)0.050g高铁氰化钾[KFe(CN)d0.200g无水磷酸二氢钾(KHP04)0.140g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X-100,Saoic218等]0.5~1.0mL上述成分分别溶于蒸馏水中,混合,再加蒸馏水至1000mL,混匀。试剂为淡黄色透明溶液,H值在7.0~7.4。血红蛋白应在5mi内完全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三)操作1.标准曲线制备将市售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CN)参考液稀释为四种浓度(200gL,100gL,50g/L,25g/L),,然后以HiCN试剂调零,分别测定各自在540m处的吸光度。以血红蛋白浓度(g/L)为横坐标,其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绘制标准曲线。2.常规检测血红蛋白先将20μL血用5.0mLHiCN试剂稀释,混匀,静置5mi后,测定待检标本在540m下的吸光度,查标准曲线求得血红蛋白含量。(四)附注(1)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溯源至HCN的结果。(2)试剂应贮存在棕色硼硅有塞玻璃瓶中,不能贮存于塑料瓶中,否则会使CN丢失,造成测定结果偏低。(3)试剂应置于4~10℃保存,不能在0℃以下保存,因为结冰可引起试剂失效。(4)试剂应保持新鲜,至少一个月配制一次。(5)氰化钾是剧毒品,配试剂时要严格按剧毒品管理程序操作。(6)脂血症或标本中存在大量脂质可产生混浊,可引起血红蛋白假性升高。白细胞数gt20×10L、血小板计数gt700×10L及异常球蛋白增高也可出现混浊,均可使血红蛋白假性升高。煤气中毒或大量吸烟引起血液内碳氧血红蛋白增多,也可使测定值增高。若因白细胞数过多引起的混浊,可离心后取上清液比色;若因球蛋白异常增高(如肝硬化患者)引起的混浊,可向比色液中加人少许固体氯化钠(约0.25g)或碳酸钾(约01g),混匀后可使溶液澄清。(7)测定后的HCN比色液不能与酸性溶液混合(目前大都用流动比色,共用1个废液瓶,尤须注意),因为氰化钾遇酸可产生剧毒的氢氰酸气体。(8)为防止氰化钾污染环境,比色测定后的废液集中于广口瓶中处理:①首先以水稀释废液-5临床医学检脸技术与实贱操作(1:1),再按每升上述稀释废液加次氯酸钠(安替福民)35mL,充分混匀后敞开容器口放置15h以上,使CN氧化成C02和N2挥发,或水解成C0,2和NH4,再排入下水道。②如果没有安替福民,可用“84消毒液40mL代替,除毒效果基本相同。③碱性硫酸亚铁除毒:硫酸亚铁和KCN在碱性溶液中反应,生成无毒的亚铁氰化钾,取硫酸亚铁(FeS04·7h0)50g,氢氧化钠50g、,加水至1000mL,搅匀制成悬液。每升HiCN废液,加上述碱性硫酸亚铁悬液40mL,不时搅匀,置3h后排入下水道。但除毒效果不如前两种方法好。(9)HiCN参考液的纯度检查:①波长450~750m的吸收光谱曲线形态应符合文献所述,即峰值在540m,谷值在504m。②A540m/A504m的吸光度比值应为1.591.63。③用HiCN试剂作空白,波长710~800m处,比色杯光径1.000cm时,吸光度应小于0.002。二、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SLS-H)测定法由于HCN试剂含剧毒的氰化钾会污染环境,对环境保护不利。为此,各国均相继研发不含KCN的测定血红蛋白方法,如SLS-Hh现已应用于血细胞分析仪上,但其标准应溯源到HCN量值。(一)原理除SH外,血液中各种血红蛋白均可与十二烷基硫酸钠(odiumlaurylulfate,SLS)作用,生成SLS-H棕色化合物,SLS-H波峰在538m,波谷在500m。本法可用HiCN法标定的新鲜血,再制备本法的标准曲线。(二)试剂1.60gL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液称取60g十二烷基硫酸钠溶解于33.3mmol/L磷酸盐缓冲液(H7.2)中,加TritoX-10070mL于溶液中混匀,再加磷酸盐缓冲液至1000mL,混匀。2.SLS应用液将上述60g/LSLS原液用蒸馏水稀释100倍,SLS最终浓度为2.08mmol/L。(三)操作1.准确吸取SLS应用液5.0mL置于试管中,加入待测血204L,充分混匀。5mi后置540m下以蒸馏水调零,读取待测管吸光度,查标准曲线即得SLS-H凸结果。2.标准曲线绘制取不同浓度血红蛋白的全血标本,分别用HCN法定值,再以这已定值的全血标本,用SLS-H测定,获得相应的吸光度,绘制出标准曲线。(四)参考区间男131~172g/L女113~151g/新生儿180~190g/L婴儿110~120gL儿童120~140g/L(五)附注(1)注意选用CP级以上的优质十二烷基硫酸钠[CH,(CH2)204a,MW288.38]本法配方溶血力很强,因此不能用同一管测定液同时测定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计数。(2)如无TritoX-100可用国产乳化剂0P或其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替代。(3)其他环保的血红蛋白测定方法还很多,如间羟血红蛋白等。(六)临床意义生理性增加:新生儿、高原地区居住者。减少:主要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妊娠中晚期等。病理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如先天性青紫性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脱水。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在各种贫血时,由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不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程度可不一致。血红蛋白6···试读结束···...

    2022-09-08 图书出版社报社期刊社可以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 图书出版社排名

  • 《信息冲击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建模与检验》苏木亚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信息冲击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建模与检验》【作者】苏木亚作【页数】369【出版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0.12【ISBN号】978-7-5136-6350-2【价格】88.00【分类】股票市场-研究-中国【参考文献】苏木亚作.信息冲击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建模与检验.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0.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信息冲击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建模与检验》内容提要:本专著共由九章内容组成。第一章是对数收益率分解模型及其在中美股市联动性分析中的应用;第二章是基于中国股市的实证分析;第三章是系统中心性与金融危机传染的相关关系;第四章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第五章是我国股市对ESG领先指数发布公告的市场反应;第六章是T+1交易制度对股市隔夜收益率的影响研究;第七章是定向降准政策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第八章是利率市场化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第九章是房贷利率挂钩贷款基础利率对房地产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本专著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和有意义的结论,能为投资者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和监管者制定有效的监管政策提供参考。《信息冲击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建模与检验》内容试读第1章利好信息与利空信息的传播特征1.1绪论1.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中国股票市场始建于1990年,至今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Wi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A股上市公司总数已达3760家,沪深两市总市值达到59.29万亿元,刷新了A股市场历史市值纪录。同时,科创板开板、沪伦通、A股“入富”、MSCI扩容等政策陆续出台,有效提升了市场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速了资本与资产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转。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相应的监管也更加严格,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我国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并对金融管理体制进行了多次调整。2010年,新的金融产品如股指期货提供的双向交易机制,促使股市风险对冲机制进一步完善,引导股价回到真实价值,从而缓解股指频繁波动的状况;2012年,新股发行制度实施、分红机制重新规划以及新三板扩容等新政策不断推动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2017年,证券监督委员会修订上交所《上市公司股东及董监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完善其股东权益变动制度与股票回购制度:2018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理财资金入市,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支持国企混改和民企并购重组,加快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这些监管措施的推行使得中国股票市场的机制建设日益加快,有效降低了金融系统风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1信息冲击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建模与检验尽管如此,相较国外成熟的股票市场,中国的股票市场成立时间晚,发展进程中依旧存在市场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政策等比较滞后,以及投资者的心理仍不成熟等问题,因此股票市场表现出股价剧烈并且频繁波动的特性。对于“资产价格为什么会变”,学术界有比较一致的看法:资产价格变动成为新信息在价格中得到反映的外在表现形式,其实质是市场依据新信息对资产价格再次估值的过程)。信息是引起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首要原因,因而对于信息的研究成为金融领域的热点话题,然而信息不仅包括利好信息(正向收益或波动率),还包括利空信息(负向收益或波动率)。最初关于利好、利空信息的研究基于有效市场假说(EM),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股票价格是市场中的参与主体对于其自身获得信息的一种反映。在半强式或强式有效市场中,股票价格将包含全部公共信息,这些信息将在其发布后立即反映在股票价格当中,此时股价未来变化趋势只会受到未来市场中的新信息的影响],因此,在这一理论框架指导下,利好、利空信息通常被认定为对于股市有相同的影响。然而,当处于弱式有效市场时,股市对于新信息的过度反应令股票价格在重大利好、利空信息发布的短时间内出现大幅波动,此时股市对利好及利空信息产生非对称反应。同样,行为金融学的代表人物Shiller(1981)、DeBodt和Thaler(1995)、Jegadeeh和Titma(1993)认为,人的决策行为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因为受到自我情绪与心理状态的制约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投资者会表现出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市场有时也会给出错误的定价,从而表现出对利好信息和利空信息的非对称反应3-)。作为新兴股市,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干预,因而通常被称为“政策市”或“消息市”[6。因此,本章希望从实证角度研究中国上市金融股票市场中不同类型信息的传播特征,以此来探讨中国上市金融股票市场中是否存在非对称反应。如果存在,在股票市场中是存在“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现象,还是存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现象?探究中国股票市场中不同类型信息的传播特征,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从目前关于利好、利空信息在股市中传播特征的研究来看,以往所得研究结论存在一定差异。数据选取局限于收盘价数据,缺乏对复杂金融系统的整体研究和缺乏恰当的信息传播衡量指标等都可能导致研究结论出现偏2第1章利好信息与利空信息的传播特征○差。所以,本章完善了在数据选取、构建金融系统网络和提出信息量化指标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选取一些开盘价与收盘价以外的数据,如极值价格(最高价、最低价),通过使用对数收益率分解模型,利用极值价格将收益率分解为利好信息与利空信息的冲击合成;其次构建Dijktra利好信息和Dijktra利空信息网络;最后提出四个指标Numer、Seed、Deth)和Coectle,用于对比分析利好信息和利空信息在所构建的Dijktra网络上的传播特征。在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实证结果,因此研究具备一定的理论价值。从现实意义方面看,对于依赖市场机制稳定运行的券商、投资者和监管者而言,正确理解股票市场信息传播特征非常重要]。对于券商而言,本研究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对于投资者而言,研究利好信息和利空信息在股票市场中的传播特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股市行情,合理地分配资源,以便获取较高收益或将损失降到最低。对于监管者而言,在评估股票市场的整合和成熟度时,有必要研究股票市场的信息传播特征,这不仅是对过去政策实施效果的分析,也可以为未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合理有效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1.1.2文献综述本小节分为四部分,首先梳理相关文献的主要研究方法及结论,其次针对不同的文献内容进行归纳概括。1.1.2.1股票市场的非对称反应特征国外发达金融市场对于不同类型的信息存在非对称反应已经在文献的长期研究中得到验证9,o]。现有文献关于股市非对称反应的讨论主要基于GARCH族模型,其中包括EGARCH模型)、GJR-GARCH模型2]、PGARCH模型B)。然而,一些学者认为,GARCH类模型不能较好地拟合金融时间序列,所以他们提出了一些其他模型,主要包括随机波动率(SV)模型4,、DY指数16。尽管DY指数具有多功能性,但它并没有区分由坏的不确定性和好的不确定性导致的溢出效应中的潜在不对称性,于是Bardorff-Niele等(2010)提出已实现半方差(S)模型来反映资产价格变动的方向。这些模型的使用带来了大量实证证据,证实了负收益与正收益对市场波动性的非对称反应。随后许多学者针对不同市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波动非对称反应的不同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从不同市场来说,市场包括股票市场8-]和商品市3信息冲击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建模与检验场[212]、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在这些资产中,由于其普遍的经济重要性,原油市场受到了特别关注24,2),股票市场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的目标是针对股市对于利好信息和利空信息的非对称反应背后的潜在现象提出更多见解。从不同国家或地区来说,许多文章集中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并考虑了其股票市场对不同消息的非对称性反应6,,基于这些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利空信息带给股市的影响更大。还有一些文章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非对称反应,如发达国家之间28,29]、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0-21以及新兴市场之间3,4。可以发现,股票市场的非对称反应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而且存在于新兴经济体。作为新兴的股票市场代表,对中国市场是否存在这种非对称反应进行探究,显得很有必要。另外,从非对称反应的原因来看,主要的理论解释是波动反馈效应[9]和杠杆效应35,36以及前景理论[37,38]。以上研究普遍表明,股票收益在大部分时期确实存在非对称的调整行为,股票市场的波动往往在正面或负面信息发布之后增加,但股市波动往往对负面信息冲击更为敏感,即同等水平的利空信息对于股市的影响程度强于利好信息。Log等(2014)的研究结果与上述结论基本一致,同时他还发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危机后时期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危机前时期,EGARCH模型和APARCH模型的估计并不显著,即在此期间同等水平的利空信息对于股市的影响不一定强于利好信息[3)。对某些子周期波动不对称估计不显著的一个可能解释是,尽管模型预测了非对称反应的存在,但中国股市有别于其他股市,投资者追逐利好信息的典型行为可能仍旧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危机期间[0,4)。李红权等(2011)基于信息溢出视角,使用CC℉方法探究美国股票市场对于A股的滋出强度,认为美国股票市场对于A股不存有下跌风险溢出效应,这表示我国A股市场易于接收到美股走强的利好信息却习惯于忽视美股走弱的利空信息。这类对于信息的非对称反应也许和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作用较轻及政府高额的财政赤字计划所引起的中国经济快速恢复的市场预期具有一定关系,这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先前的猜想:危机期间中国投资者倾向于表现出追逐利好信息的行为特征[。随后,学者们开始通过划分不同的样本期来研究利好信息、利空信息给股票市场带来的影响,提出研究新信息的发布给股票市场的影响就应当区别研究股票市场所处的不同市场态势,于是将市场划分为“牛市”与“熊市”两个阶段,探究中国股市在4第1章利好信息与利空信息的传播特征○“牛市”和“熊市”行情下对于利好、利空信息的非对称反应,结果显示,在“牛市”阶段股票市场对于利好信息存在反应不足,在“熊市”阶段股票市场对于利好信息的过度反应更明显[3]。与之相反的是,陆蓉和徐龙炳(2004)选用EGARCH方法探究了中国股市处于“牛市”与“熊市”行情下对于利好信息、利空信息的非对称反应,发现在“牛市”阶段利好信息给股票市场带来的冲击强于利空信息,“熊市”阶段利空信息给股票市场带来的冲击强于利好信息4]。之后学者们把融资、融券这类新信息冲击考虑在内,研究其对于股市的稳定性产生的作用,结果发现股市暴跌主要由融券增加引致[4],这使得卖空机制的放开更能抑制暴跌,而不能有效抑制暴涨[6],因而,在卖空机制放开期间,利好信息状态下的买入和利空信息状态下的卖出都会大量增加,而且前者比后者增加速度更快]。总之,以上研究学者们得到了与之前相反的结论,即中国股票市场上利好信息的影响要大于利空信息。1.1.2.2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由此可见,对于利好信息、利空信息对我国股市的影响大小,国内外理论和实证研究仍存在争议,所以研究利好信息、利空信息在我国股市上的传播特征对于了解这种非对称反应具有重要意义。这种非对称反应体现出市场中投资者存在对新消息反应过度的不理性行为,这种信息反应过度很大程度上与金融市场的有效性相关。而国内学者们关于股市对信息的反应的研究也得出不同的结论。邹永杰等(2014)的研究结论表明,我国股市具有某种程度的渐进有效性]。随后学者为了证明这种有效性,选择沪深两市的股票数据作为样本,结果显示沪深两市呈现显著的收益反转特征,说明中国股市对于信息存在反应过度现象9。除了反应过度,中国股市还表现出短暂的动量效应,说明中国市场具有信息反应不足的特征0,51)。总体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股市普遍存在对信息反应过度或不足,这意味着中国股市处于弱式有效或者尚未达到弱式有效[1]。关于金融市场运行效率研究的经典计量方法大多局限于使用收盘价和开盘价信息52-5],导致其他的交易价格信息被忽略。而这种做法只是出于对研究及数据处理便利性的考量,并无理论证据表明这种数据处理方法是必需的。另外,已有的研究发现极值价格(如最高价、最低价)中包含收盘价所不能涵盖的信息,而且可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行为[65。极值价格中5信息冲击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建模与检验一般包含资产价格流动性信息,因而用极值价格构成的买卖价差是很好的波动率估计量,要优于其他的估计量58,9,其中极值价格中的历史高价有助于提高股市收益率的可预测性0。除了对信息进行整体建模外,由于投资主体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损失及收益时存在差异性风险偏好,那么通过极值价格将收益率信息分解为利好信息、利空信息的冲击合成,有助于分析两种信息对市场的冲击差异1,6]。由此可见,将极值价格信息纳入既有的计量方法框架之下,从新的角度来审视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以此来探究中国股市的非对称反应显得尤为必要,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股市的信息传播特征。1.1.2.3信息传播网络特征上述研究中,学者们通过研究股票市场对利好信息、利空信息的反应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市场、理论模型、市场态势条件下以及不同类型数据中的实施,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些研究对国际金融市场间的波动非对称传递做出了贡献。然而他们中大多数是把每个市场的互动集中在一个微观的角度,对不同市场间的紧密联系缺乏系统的思考。由于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金融市场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仅用经济学方法分析复杂金融系统中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困难。而网络的使用可以提供关于一组复杂金融关系的整体结构的独特信息特征,通过对网络结构的深入研究,可以对不同市场条件下金融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度、溢出效应的方向性以及溢出效应的传递和接受等问题有深刻的认识,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属性数据的表现更具有分析价值[2,6],所以有必要研究金融系统的结构特征。现在信息网络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在股票市场波动率等金融时间序列上,基于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64-6]、VaR模型[6]、CoVaR模型[9,o]、相关一偏相关关系]、贝叶斯方法2、DCC-MVGARCH模型)和方差分解)等不同的计量模型来构建网络,描述构建的信息传播网络的拓扑特征,探讨网络中不同主体的溢出效应。对于股票网络,在构建网络后,大多数文献围绕着度分布(包括入度和出度)4-6、网络直径和平均路径长度[]、复杂性和集中性等一些常见的网络拓扑指标,分析股票网络的拓扑结构,从而研究股票市场的风险和稳定性,以探索最强的相互依赖性和信息风险溢出效应的方向性。在上述方法中,本章选择了一种简单而常用的方法一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6···试读结束···...

    2022-09-04 epub 图书app epub书籍

  • 《实用检验与临床》刘义庆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实用检验与临床》【作者】刘义庆编著【页数】236【出版社】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7【ISBN号】978-7-5388-7592-8【价格】CNY48.00【分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参考文献】刘义庆编著.实用检验与临床.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7.图书目录:检验与临床》内容提要:本书共分八章,包括临床血液、体液等常用实验技术,内容新颖丰富,结合临床,实用性强,检验人员可从书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方法,临床医生可从书中找到有关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病程和预后判断等有价值的检验指标和结果分析。《实用检验与临床》内容试读第一章临床基础检验第一节血液一般枪查血液是由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和血浆组成。其中血浆占血液容积的55%,为一种淡黄色的透明液体;细胞成分约占血液容积的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成熟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气体交换。成熟红细胞内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胞质内充满具有结合与输送O2和C02功能的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是指一种存在于外周血液中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胞质内有残留的核糖体,尚存一些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网织红细胞计数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对贫血等血液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若红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可导致机体重要器官和组织缺氧,并引起功能性障碍。白细胞的种类多,形态和功能各异,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白细胞具有变形、趋化、游走与吞噬等生理特性,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血小板主要参与机体的止血与凝血过程。其黏附、释放、聚集、收缩与吸附的生理特性,与其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密切相关。若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障碍或各种凝血因子缺乏,均可导致出血。总之,血液通过循环系统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密切联系,参与机体呼吸、运输防御、调节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各项生理活动,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和内外环境的平衡。在病理情况下,造血系统的各种疾患,除直接累及血液外,常可影响全身组织器官,例如贫血患者,由于血液携氧功能减低,可使全身各脏器缺氧,导致循环、消化、神经、呼吸、泌尿等系统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反之,各组织器官的病变也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血液发生相应变化,比如全身各组织的感染性炎症可引起血液内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的改变。因此,血液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可提供许多重要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的、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查红细胞(redloodcell,RBC)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呼吸载体携带氧气至全身各组织,并共同维持酸碱平衡。这一功能是通过其内血红蛋白来完成的。血红蛋白是一种呼吸载体,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氧1.34ml。成熟红细胞的直径为6.7~7.7um,从正面观察为圆盘形,侧面观察呈现单凹性或双凹性圆盘状,此外形有利于红细胞生理功能的完成。·1血红蛋白测定是指测定血液中各种血红蛋白的总浓度,用g/L表示。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很多,有比密法、比色法、血氧结合力测定法和全血铁测定法等。后两者比较准确,但操作繁杂,不适用于常规分析。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碱羟高铁血红素法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等。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方法,并经世界卫生组织(WH0)确认的血红蛋白测定参考方法,在1983年全国临床检验方法学学术会议上被推荐为血红蛋白测定的首选方法。本法主要优点是:操作简便,结果稳定,试剂易于保存,能测定除硫化血红蛋白(SH)外的所有血红蛋白,并易于建立质控。(一)参考值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成年男性(4.0-5.5)×102/L120~160g/L成年女性(3.5~5.0)×102/L110~150g/L新生儿(6.0~7.0)×102/L170~200g/L(二)临床意义通常情况下,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的数值大致呈相对的平行关系,两者测定的意义大致相同。但在某些只有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改变的贫血,如低色素性贫血时,红细胞与血红蛋白降低的程度常不平行,血红蛋白降低较红细胞明显,故同时测定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做比较,对诊断就更有意义。另外,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测定只是反映单位容积血液中的数值,在判断检验结果时必须注意到一些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如患者全身血液总容量有无改变,全身血浆容量有无改变,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居住地海拔的差异等因素。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高于参考值高限。一般经多次检查成年男性红细胞>6.0×102/L,血红蛋白>170g/L成年女性红细胞>5.5×102/L,血红蛋白>160g/L时即认为增多,可分为相对性增多和绝对性增多两类。(1)相对性增多: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2)绝对性红细胞增多:可分为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①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生理性增加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及情绪激动时,红细胞可呈一过性增多。病理性增加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征、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②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亦无代偿·2·意义,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病因不清的克隆性多潜能造血干细胞疾病,以骨髓红系细胞显著持续增生为特点,伴有粒系和巨核系细胞不同程度的增生。血常规显示全血细胞增多,血红蛋白>180g/L,红细胞计数>6.0×102/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参考值低限,通常称为贫血。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即可认为有贫血。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贫血可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参考值低限至90g/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度:血红蛋白<30g/L。(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10%~20%;妊娠期中、后期为适应胎盘血循环的需要,孕妇血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部分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低,均可导致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2)病理性减少1)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②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2)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及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3)失血:急性失血或消化道溃疡、钩虫病等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3.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在良好的染色血涂片上,正常红细胞的大小形态较为一致,直径为6~9m,淡红色,中央着色较边缘淡。各种病因作用于红细胞生理进程的不同阶段引起相应的病理变化,导致某些类型贫血的红细胞产生特殊的形态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红细胞大小改变1)小红细胞(microcyte):直径小于6m者称为小红细胞,正常人偶见。如果血涂片中出现较多染色过浅的小红细胞,提示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可能由于缺铁引起;或者是珠蛋白代谢异常引起的血红蛋白病。而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的小红细胞,其血红蛋白充盈良好,生理性中心浅染区消失。2)大红细胞(macrocyte):平均直径大于10μm。见于溶血性贫血及巨幼细胞贫血。3)巨红细胞(megalocyte):平均直径大于15m。最常见于缺乏叶酸及维生素B2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其胞体增大是因为缺乏上述因子时,幼红细胞内DNA合成不足,不能按时分裂所致。当这种幼红细胞脱核之后,如果血涂片中同时存在分叶过多的中性粒细胞则巨幼细胞贫血可能性更大。·34)红细胞大小不均(aiocytoi):是指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常见于严重的增生性贫血血涂片中,而巨幼细胞贫血时尤为明显,可能与骨髓粗制滥造红细胞有关。(2)红细胞形态改变1)球形细胞:直径2.9um。细胞体积小,圆形核,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也可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涂片中此种细胞占20%以上时才有诊断参考价值。2)椭圆形细胞:红细胞横径/长径<0.78,呈卵圆形或两端钝圆长柱状。正常人血涂片中约占1%。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患者有严重贫血时可达15%,一般高于25%才有诊断价值。巨幼细胞贫血时可见到巨椭圆形红细胞。3)靶形红细胞(targetcell):红细胞中心部位染色较深,其外围为苍白区域,而细胞边缘又深染,形如射击之靶。有的中心深染区不像孤岛而像从红细胞边缘延伸的半岛状态或柄状,而成不典型的靶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直径可比正常红细胞大,但厚度变薄,因此体积可正常。常见于各种低色素性贫血,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时尤易见到,可能因H含量贫乏而又分布不匀所致,应注意与在血涂片制作中未及时固定而引起的改变相区别:4)镰形红细胞(icklecell):形如镰刀状,是由于红细胞内存在着异常血红蛋白S(HS)所致,在缺氧情况下尤易形成此类红细胞。因此检查镰形红细胞需将血液制成湿片,然后加入还原剂,如偏亚硫酸,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HS病)。5)口形红细胞(tomatocyte):红细胞中央有裂缝,中心苍白区呈扁平状,颇似张开的口形或鱼口形。在正常人偶见,如涂片中出现较多口形红细胞,见于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少量出现可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乙醇中毒。6)棘细胞(acathocyte):该红细胞表面有针尖状突起,其间距不规则,突起的长度和宽度不一。在B-脂蛋白缺乏症患者的血涂片中出现较多,也可见于脾切除后、乙醇中毒性肝脏疾病、尿毒症,须注意与皱缩红细胞区别,皱缩红细胞周边呈锯齿形排列紧密、大小相等、外端较尖。7)裂片细胞(chitocyte):为红细胞碎片或不完整的红细胞,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有各种形态,如刺形、盔形、三角形、扭转形等。正常人血涂片中裂片细胞小于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时出现较多。8)红细胞形态不整(oikilocytoi):指红细胞形态发生各种明显改变的情况而言,可呈泪滴状、梨形、棍棒形、新月形等形状,最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可能因贫血严重但又缺乏原料,在骨髓内粗制滥造:也可能因红细胞增大,在推片时碎裂所致。(3)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1)正常色素性(ormochmic):正常红细胞在瑞特染色的血片中为淡红色圆盘状,中央有生理性空白区,通常称正常色素性。除见于正常人外,还见于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2)低色素性(hyochromic):红细胞的生理性中心浅染色区扩大,甚至成为环圈4形红细胞,提示其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障碍性贫血、铁幼粒细胞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时也常见到。3)高色素性(hyerchromic):红细胞生理性中心浅染区消失,整个红细胞均染成红色,而且胞体也大,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含量增高,但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多属于正常。最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4)嗜多色性(olychromatic):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故细胞较大,由于胞质中含有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质RNA而被染成灰蓝色。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提示骨髓造红细胞功能活跃。在增生性贫血时增多,溶血性贫血时最为多见。(4)红细胞中出现异常结构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内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核蛋白集聚或沉淀而成的蓝色颗粒。有时与嗜多色性并存,也可发现于有核红细胞胞质内。大量增多并呈粗颗粒状点彩,多见于铅中毒,也可见于骨髓增生旺盛的其他贫血,如巨幼细胞贫血等。2)豪-若小体(Howl-Jollyody):亦称染色质微粒。红细胞内含有圆形紫红色小体,直径0.5~1m,一个或数个,是核的残余物质,亦可出现于晚幼红细胞中,此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红白血病及其他增生性贫血。3)卡波特环:红细胞中的环形或8字形红色丝状物,为有核红细胞失核后核膜的遗迹。卡波特环与豪一若小体往往同时出现,常含于嗜多色性红细胞中,见于溶血性贫血和铅中毒。4)有核红细胞(ucleatederyhrocyte):即幼红细胞,存在于骨髓中,正常成人外周血液中不能见到,1周之内婴儿的血涂片可见到少量。在成人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属病理现象,最常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后,骨髓增生,除网织红细胞大量入血外,还有一些有核红细胞提前释放人血,这说明骨髓的调节功能良好;另一种可能是造血系统恶性疾患或其他部位的癌肿转移到骨髓,最常见于急、慢性白血病及红白血病。后者可见更早阶段的幼红细胞,并伴有形态上巨幼样变及其他畸变。4.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edimetatiorate,ESR)又称血沉,指离体抗凝血静置后,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度。它受多种因素影响:①血浆中各种蛋白比例:小分子蛋白,如清蛋白、卵磷脂等使血沉减慢,大分子蛋白如纤维蛋白原、球蛋白、急性反应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等使血沉加快。②红细胞数量和形状:数量减少或直径越大血沉越快:反之数量增多或直径越小,如球形红细胞使血沉减慢。血沉检查属于并非针对某种疾病的试验,但对机体有无炎症、有无活动性病变等有参考价值。(1)参考值:魏氏(Wetergre)法:成年男性0~15mm/1小时末,成年女性20mm/1~0小时末。(2)临床意义1)增高: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增高。①生理性增高:妇女月经期,可能与子宫内膜破损及出血有关;妊娠3个月以上直至分娩血沉加快,这可能与生理性贫血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有关。·5·②病理性增高:.炎症性疾病:急性细菌性炎症时,血中急性时相蛋白增多,如1-抗胰蛋白酶、α2-巨球蛋白、C反应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物质能促使红细胞聚集,使血沉加速。风湿热为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炎症,活动期时血沉加快。慢性炎症如肺结核活动期时,血中纤维蛋白原及球蛋白增加,血沉明显加快。.组织损伤及坏死:较大的组织损伤如急性心肌梗死、肺梗死,或手术创伤可使血沉加快。℃.恶性肿瘤: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可能因为血中α2-巨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增加、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感染、贫血等可使血沉加快。d.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恶性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血沉加快。慢性肾炎、肝硬化时,清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血沉加快。.贫血:贫血患者血红蛋白<90g/L时,血沉加快,并随着贫血加重而加快。「高胆固醇血症: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可因血中胆固醇增高,血沉加快。2)减慢: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二、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外周血常见的有核细胞。不同的病理情况可引起白细胞发生数量和质量的改变。临床上检查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及其形态学改变,对各种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白细胞计数有目视计数法和仪器计数法。(一)原理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多用稀乙酸溶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红细胞后,滴入计数盘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白细胞数,经换算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二)参考值成人:(4~10)×10°/L初生儿:(15~20)×10/L6个月~2岁:(11~12)×10/L(三)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1)急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局部炎症,以及一些细菌感染。(2)组织损伤: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3)恶性肿瘤及白血病:急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尤以慢性白血病增高最多: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如肝癌、胃癌等。(4)其他: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尿毒症、酸中毒、某些药物中毒烧伤等。2.减少见于(1)某些感染: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如流感、风疹、麻疹)。(2)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6…···试读结束···...

    2022-08-27 即兴演讲河流编著电子书 书电子书编写

  • 《现代实用临床检验医学》胡典明,张军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现代实用临床检验医学》【作者】胡典明,张军主编【页数】548【出版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5【ISBN号】978-7-5578-5463-8【价格】128.00【分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参考文献】胡典明,张军主编.现代实用临床检验医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5.图书封面:检验医学》内容提要:为了适应检验诊断学科发展的需要,作者查阅了许多国内外相关文献,在总结自身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编著了这部《现代使用临床检验医学》。全书共分为8章,主要内容包括临床检验医学管理、体液检验、血液医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脱落细胞检验、免疫医学检验、微生物医学检验、遗传医学检验。全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现代实用临床检验医学》内容试读第一章概论第一节检验医学实验室行政管理一、管理组织概述1组织和管理组织的含义组织是为了实现实验室的目标,把构成实验室活动的基本因素、实验室活动过程的主要环节,以有秩序的、有成效的方式组合起来的工作。它有两个含义,一是通过组织手段,使实验室全体人员在共同的实验过程中紧密配合,使物力、财力、人力和技术等得到合理利用,使实验室各项活动按既定的目标协调而连贯地发展,这部分称为实验活动组织。二是根据实验室管理对象、任务和目标的复杂程序,将实验室(或实验室系统)按从属关系划分为若干个单位,每个单位都相应地配置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员,并根据规章制度的规定明确单位和人员的分工、权利和义务以及他们之间的信息沟通方式,称这部分为管理组织。管理组织通过其积极活动,一是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约束他们的消极行为,使大家都为实现实验室任务、目标努力;二是使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每个环节协调发展。2.管理组织的构成要素一个有效能的管理组织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完整体系。实验室系统的管理组织由哪些要素构成,目前尚无统一的见解,一般认为最基本的是人事、规章制度和信息三个要素。(1)人事:人事组织的主体,是管理组织的第一要素。管理组织中的人事包括组织人员的选择、成员最优化结合和成员工作能力提高等内容。所谓组织成员最优化结合,主要是指:组织成员的素质要配置合理。即根据组织整体目标和任务要求,将具有不同素质的人员配到合适的岗位上去,使其各尽所能,使实验室组织整体和其下属的各个单位都形成最合理的人才群体结构、整体力量。组织的形态要选择适宜。组织形态是组织的规模和结构形式。它要能充分发挥各个成员的作用,要适应实验活动和实验室管理活动的要求。组织的激励方式要恰当。选择恰当的激励方式,才能使组织成员意志统一到实验室要追求的目标上去,形成统一的行动。激励是实现组织成员最优化结合的支柱。(2)规章制度:组织每个成员的活动都会对与其相关的成员产生影响,在组织的各个成员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为避免组织成员各行其是带来的混乱和工作脱节,组织必须有章法来规定和统一自己成员的行动。因此,规章制度是组织成员间的“粘合剂”、行动的准则,是组织有秩序、有成效的活动、实现既定目标必不可少的因素。现代实用临床检验医学(3)信息:实验室系统的管理组织与其他行业的管理组织一样,要进行活动、实施管理,就要通过某种媒介进行纵向和横向、内部的和外部的联系。这种媒介就是信息。信息在管理组织中的作用,就像人体中的神经系统一样,能将组织成员的活动有机地协调起来,将实验室内部活动与外部环境协调起来,达到组织的目标。因此,现代实验室的管理组织要有效地进行活动,必须有与其相适应的信息和信息系统。信息是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事、规章制度和信息这三者是密切相关的,缺少哪一个,组织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管理组织。现阶段,我国正在实行经济体制、科技教育体制等改革,实验室管理组织的作用比以往更大了。管理组织起着内外协调、组织实验室内部人、财、物、信息以及统一组织内部成员行动等的作用。管理组织在实验室管理现代化方面是一股很大的力量。3.管理组织的基本内容建立实验室管理组织,要以组织理论和原则为指导,要研究实验室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组织结构和制度等。(1)组织结构设计: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各个有机组成部分发生相互作用的连接形式,或者说是组织内各部门相互联结的框架。包括:实验室上下级组织和领导者与下属成员之间的纵向联系;各级各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及组织体与外部各方面的联系方式等。组织结构设计,就是对组织结构的组成因素和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的设计,即根据实验室的任务、目标和实验室管理过程的特点,划分管理层次和单位,确定组织系统,选择合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包括:①决策组织系统的设计。如对实验室领导制度的设计,决策集团和咨询顾问组织的设计等;②实验室工作指挥系统的设计。如划分指挥的层次,上、下级的权责以及指挥原则的设计等;③职能参谋组织系统的设计。如职能科室的设计等;④信息沟通系统的设计;⑤组织结构内每个组织体及其编制、目标、责任、工作范围、工作程序方法的设计等。(2)组织制度的建立:管理组织除了设计组织结构之外,还必须编写组织说明书,建立各项组织制度。如各级领导的责任制度、工作指挥制度、信息沟通和反馈制度、会议制度等;各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制度以及各管理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制度、工作制度、协作制度、考核、奖惩制度,检查、报告制度等等。(3)组织运用:所谓组织运用,就是要根据情况选择最优的决策目标方式,选择命令下达和信息反馈的有效方式,运用有效的意见沟通和感情交流方式,组织上下左右通力合作的协调方式,选择鼓舞士气、调动积极性的方式和作用等等。总之,这是组织行为的运用。4管理组织原则管理组织原则是指导管理组织结构的形成和运用所遵循的原则。管理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应以以下原则为指导。(1)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是指组织结构和每个组织活动都必须是有效的。一方面表现为结构能及时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实验室系统战略和目标的变化。并能有效地完成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结构内部各层次、各单位都能有效地执行其职能,2第一章概论调度和利用实验室资源。同时,组织内每个人的工作、每个组织活动必须是有效的。(2)专业化、系统性、多样性原则:组织结构的建立要从实验室系统整体出发,既要考虑实验室是个开放系统,又要反映实验室内部管理活动的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实验室组织结构的模式既不是固定的,也不能“一刀切”,单一化,而要有多样性,要能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3)统一指挥原则:要按照管理层次建立统一命令、统一指挥的系统。下级只接受一个上级的直接指挥,不能多头领导,上级不能越级指挥。各级职能参谋部门由各级领导直接指挥,没有向下级的指挥权,但有对下级的业务指导关系。(4)合理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原则:指挥系统是在划分管理层次(等级)的基础上建立的,而管理层次的划分又是根据适应的管理幅度确定的。所谓管理幅度就是一个领导人直接指挥管理下级人数的多少。管理幅度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领导者的知识能力、经验、工作性质、工作特点,下级的工作能力、工作性质和分权程度等。一般说,越住上级的工作越是决策性和方向性的,需要多调查研究和分析思考,因而管理幅度要小。越往下级日常性管理、执行工作越多,因而管理幅度也大。显然,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而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多。一般组织形态呈宝塔型。法国管理学家格兰丘纳斯(V.A.Graicua)提出了一个总管与下层人员关系的数学模式。这个模式认为:管理的复杂程度随着下属人员数的增加而成指数性的增长。复杂程度用上、下级之间各种关系数来表现:c=2-1+(-1)]式中c为可能存在的联系的总数:为直接向一位上级汇报的下属人员数。格兰丘纳斯模式强调了较多下属所带来的复杂性。他提醒人们注意提高管理幅度,可能存在的关系数将急速增长。如当m=3时,c=18而=9时,c=2376。他推荐的管理幅度是:上层管理者36:下层管理为7~11。(5)分权和权责对等原则:在正确划分管理层次的基础上,要正确划分各级领导的权限,对各级部门要明确分工,各级领导要有职有权。因此,上级要向下级分权,授予下级执行职务所必需的决定权和指挥管理权。但分权有大有小,这要看采取的管理体制,是集权制还是分权制,组织形式是直线还是职能制。分权制授予下级的权力大,分权的目的是为了减轻上级的工作量,使下级执行职务有保证,也是培养下级,调动下级积极性和责任心的前提条件。分权的同时,下级必须承担责任,即有职有权有责。权责要对等。分权与责任都要明确化,不能职责不清。(6)协调原则;协调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所谓协调,就是调整、改善组织内部(也包括外部)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排除各种矛盾,使组织体各部分形成整体,统一行动,互相协调,才能保证实现组织目标。协调是组织的重要原则和要求。组织协调包括纵向和横向的,但一般较注重纵向协调,忽视横向协调。这不是正确地执行协调原则。(7)按能级原理选配人员的原则:各管理层次的每个管理职务、岗位都有它要履行的管理功能(执行任务的能量)。这种按管理层次和岗位分成的管理功能等级就叫“管理能级”。能级原理就是要按每级管理层次和岗位的能级要求,配置具有相应能级的人现代实用临床检验医学去担任某种职务。既不能小材大用,也不能大材小用,要按需选才,即因事寻人,而不能因人设事。二、实验室管理组织形式医院实验室管理组织形式随着实验室的产生和发展不断演变,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受医院规模、科室类别、医院的专业性质和分布地点、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每个医院的实验室管理组织形式也各有其特点,一般情况有下列四种基本形式:1.直线制管理组织形式直线制管理组织形式是实验室管理组织的最简单的组织形式,其只适用于规模较小、专业较少的学校。这种形式的基本原则是下级从上级那里直接接受命令,上级对下级进行综合管理。其特点是:(1)权限是直线的,关系是明确的。(2)形式简单、权力集中、指挥统一、责权明确、决策迅速。(3)主管领导要通晓多个部门,掌握多种专业知识,亲自迅速处理业务。(4)随着实验室规模扩大、专业增多、主管领导可能会顾此失彼,难以应付,造成失误多,很难保证实验室管理的合理化。直线制管理组织形式,目前已不能适应要求,为此很少采用。2.职能制管理组织形式职能制管理组织形式是按分工负责的原则组成的。其特点是:(1)各专业管理部门,各自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各部系行使管理权,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管理的专业化程度。(2)能适应规模较大、专业较多的医院实验室管理的需要,不但责任明确,而且提高了管理效率。(3)对各部、系形成的多头领导、命令不统一,互相协调困难。因此,单一的职能制组织形式尚不十分理想,有待于改进完善。3.直线参谋制管理组织形式直线参谋制管理组织形式是直线指挥人员(院长、主任),有对下级行政主管人员指挥和命令的权力,同时参谋管理人员是直线指挥人员的参谋和助手,不能对下发布命令。其特点是:(1)保持了直线领导、统一指挥的优点。(2)保持了职能管理专业的优点。(3)摒弃了直线制管理粗放的缺点,又避免了职能制多头领导的弊病。这种形式在我国目前采用得比较多。4.直线职能参谋制管理组织形式直线职能参谋制管理组织形式是直线参谋制的“变革”。它比直线参谋制管理组织形式更完善、更有效。其特点是:(1)在保持直线指挥的前提下(直线指挥权),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2)直线领导也授予某些参谋部门一定程度的决策权、控制权和协调权(即职能职权),这种职能职权不同于直线职能,它是有限的。第一章概论(3)院长授予管理部门相应职权后,可以大大提高其有效性,因而这种组织形式已在全国部分医院采用。三、实验室管理组织机构实验室管理组织机构是指实验室管理组织中各部门、各层次之间分工协作,权力分配等关系的总和。一个现代化的健全的实验室管理组织机构一般包括:决策机构、指挥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参谋机构。管理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种:1.决策机构决策机构是实验室组织管理的神经中枢。它包括组织内各级决策机构和决策者。根据实验室组织的规模和特点,决策机构层次不同。普通医院一般只有一个决策层,而一些知名医院的决策机构层次相应多一些。决策机构指医院的领导层。2指挥机构、执行机构指挥机构是实验室组织活动的指挥中心,一般为医院的实验室处。它的主要任务是把决策机构的决定付诸实施。为此,必须制定科学的周密的执行计划。执行计划必须经决策机构批准后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指挥机构要保持独立性。执行机构是使实验室计划得以正确无误推行的机构。即为部、系、室和实验室。其职能是根据决策机构的决策并指挥机构实施。确立科学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合理的实验室管理机构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实现实验室综合目标的关键。实验室管理体制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是否能调动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使用效益。从根本上说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问题。(黄波)第二节检验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临床实验室工作者必须明确,我们的工作直接与患者的生命安危相关,医疗服务质量是科室也是医院的生命线,这是一个医务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准则。人们形象地描绘实验室工作者犹如是一支“侦察小分队”,侦察结果正确无误,将会指导一个战役的胜利。相反,侦察结果失误,可导致一场战斗的失败。人员的大批伤亡、阵地的丢失、这个比喻恰如其分。例如实验室将患者血型定错,交叉配血时又未发现,患者输了错误的异型血,即可发生输血责任事故,甚至可导致死亡。因此,实验室建立质量保证系统尤为重要,必须人人重视、自觉执行。一、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定义与概念(一)质量1986年国家标准局发布的GB6583.1一86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第一部分介绍质量定义为“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征总和。”检验的周期时间、准确度、成本及诊断有效率等称为质量特征。对这些特征和每种要求称为质量要求。5现代实用临床检验医学医学检验的质量是尽最大可能满足临床所确定的要求: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向临床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结果;是实践救死扶伤的具体表现。(二)质量保证国家标准GB6583.l一86中对质量保证(qualityaurace,QA)的定义是“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需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全部活动”。在医学检验中为了使检验结果更好地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必须对检验的全过程、包括从临床医师开出检验单到病人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处理、标本分析及结果处理,直至最后发出报告进行质量控制。即实验室和医院各有关科室必须互相配合,为控制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和差错,采取各种行政和技术上的措施和方法。这称之为医学检验的质量保证。(三)质量控制质量控制(qualitycotrol)对医学检验来说是实施医学检验质量保证中的一部分,主要由实验室来完成。客观存在将质控物和待测标本一起进行实验操作,从控制值了解分析过程的质量情况,同时使用一些统计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严格控制外来误差。质量控制又被称为过程质量控制或统计质量控制。众所周知的每次检测标本都会有误差,但误差来源不同,一般将误差分为实验方法学的“固有误差”及除此以外的“外来误差”。而最佳的质量控制是使实验室每天发出的结果所具有的误差只在方法学的“固有误差”水平上(固有误差越小越好)。所以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并不能消除所有的误差,只能控制“外来误差”。以下介绍几个质量控制中的名词:参考物(referecematerial)所含有待测物的量是用参考方法或用参考方法可行的其他方法测出来的,其所定的值应有高度准确性。参考物常由权威或官方机构所承认。校准物(caliratiomaterial)含有已知量的欲测物,用以校准该测定的方法的数值。商品试剂盒中常带有原单位校准物并有标示值,它与该方法及试剂相关联。由于有杂质,所标示的值可能与真值有偏差。质控物(cotrolmaterial)用于和待测标本共同测定,以控制样本的测定误差。最理想的质控物是用于待测标本的相同的介质制备,而且要求保存期间十分稳定。控制方法(cotrolrocedure)以统计方法确定控制测定值是否不同于已知值的方法,也称统计质量控制方法。控制图(cotrolchart)系评价测定结果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一种图表。控制限是在控制图上作出的标准,或判断一组数据是否处于控制状态之中的标准。控制限有上限和下限规定可接受的范围。质量控制在理论和实践上,又可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是室内质量控制(iteralqualitycotrol,IQC);另一个是室间质量评价(exteralqualityaemet,EQA)。(四)室内质量控制室内质量控制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Levey-.Jermig把工业质量控制理论引入医学检验领域而开始的。他们采用每天随标本测定质控血清的方法,并将结果误差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这就是Levey-Jeig质控图,至今仍广泛应用,成为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已发展了许多控制方法,例如Wetgard多规则控制法、累积和控制6···试读结束···...

    2022-08-27 吉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电话号码

  • 《医学检验技术与临床应用》隋振国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学检验技术与临床应用》【作者】隋振国主编【页数】179【出版社】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05【ISBN号】978-7-5180-5588-3【分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参考文献】隋振国主编.医学检验技术与临床应用.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05.图书封面:检验技术与临床应用》内容提要:本书整合了现代临床常用检验项目,阐述现代临床检验的基础理论、临床意义等内容,力求反映检验医学现状和趋势,体现医学检验学的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本书结构严谨、内容新颖、专业度高、实用性强。《医学检验技术与临床应用》内容试读第一章临床检验基础第一节血常规检验一、血液标存采集与处理静脉采血法(一)普通采血法【试剂与器材】1.30g/L碘酊。2.75%乙醇。3.其他:一次性注射器、压脉带、垫枕、试管、消毒棉签。【操作】1.准备试管仔细阅读受检者申请单,准备好每个试验所需的试管,决定采血量,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如患者仅做凝血试验一项,最初1cm必须丢弃,如需抗凝应加相应的抗凝剂。2.标记试管在试管标签上注明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试管项目、采集人、采集日期、时间。3做好消毒隔离措施戴好口罩、帽子、乳胶手套,消毒双手,用消毒液喷手。·4.打开一次性注射器包装取下针头无菌帽,将针头与针筒连接,2医学检验技术与临床应用针头斜面对准针筒刻度,抽拉针栓检查有无阻塞和漏气,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套上针头无菌帽,备用。使用前,保持针头无菌状态。5.选择静脉受检者取坐位,前臂水平伸直置于桌面枕垫上,选择容易固定、明显可见的肘前静脉或手背静脉,幼儿可用颈外静脉采血。6.扎压脉带在采血部位约6cm处,持压脉带绕手臂一圈打一活结,压脉带末端向上,要求患者握紧和松拳头几次,使静脉隆起。7.选择好进针部位8.消毒皮肤用30g/L碘酊自所选静脉穿刺处从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消毒皮肤,消毒皮肤直径应不小于6cm,待碘酊挥发后,再用75%的乙醇以同样方式脱碘,待干。9.穿刺皮肤取下针头无菌帽,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下端,右手拇指和中指持注射器针筒,食指固定针头下座,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成30°角,快速刺入皮肤,然后成5°角向前刺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见回血后,将针头顺势深入少许。10.抽血穿刺成功后右手固定注射器,左手松压脉带后,再缓缓抽动注射器针栓至所需血量。11.止血受检者松拳,消毒干棉球压住穿刺孔,拔出针头。嘱受检者继续按压针孔不少于5mi.12.取下注射器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试管中抗凝血需立即轻轻颠倒混匀5一8次,盖紧试管塞,及时送检。(二)真空采血管采血法【原理】将有头盖胶塞的采血试管预先抽成不同的真空度,利用其负压自动定量采集静脉血样。【试剂与器材】目前真空采血器有软接式双向采血针系统(头皮静脉双向采血式)和硬接式双向采血针系统(套筒双向采血式)两种,都是一端为穿刺针,另一端为刺塞针。另附不同用途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有的加有不同的抗凝剂,均用不同的颜色头盖标记便于识别。真空采血法符合生物安全措施。第一章临床检验基础3【操作】1.消毒为受检者选静脉与消毒。2.采血(1)软接式双向采血针系统采血:拔出采血穿刺针的护套以左手固定受检者前臂,右手拇指和食指持穿刺针,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成30°角,快速刺入皮肤,然后成5°角向前刺破静脉壁进人静脉腔,见回血后将刺塞针端(用橡胶管套上的)直接刺穿真空采血管盖中央的胶塞中,血液自动流人试管内,如需多管血样将刺塞端拔出,刺入另一真空采血管即可。达到采血量后,松压脉带,嘱受检者松拳,拔下刺塞端的采血试管。将消毒干棉球压住穿刺孔,立即拔出穿刺针,嘱受检者继续按压针孔数分钟。(2)硬连接式双向采血针系统采血:静脉穿刺如上,采血时将真空采血管拧入硬连接式双向采血针的刺塞针端中,静脉血就会自动流入采血试管中,拔下采血试管后,再拔出穿刺针头。3.抗凝血需立即轻轻颠倒混匀。毛细血管采血法【试剂与器材】1.一次性消毒采血针。2.消毒脱脂干棉球。3.75%乙醇棉球。4.经过校正的20μL吸管,胶乳头。【操作】1.准备材料,仔细阅读患者申请书,决定采血量,准备每个试验所需的试管。2.手消毒。3.选择采血部位,成人以左手无名指为宜,1岁以下婴幼儿通常用大拇指或足跟部两侧采血。4.轻轻按摩采血部位,使其自然充血,用75%乙醇棉球消毒局部皮4医学检验技术与临床应用肤,待干。5.操作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紧捏刺血部位两侧,使皮肤绷紧,右手持无菌采血针,自指尖内侧迅速穿刺。6.用消毒干棉球擦去第一滴血,按需要依次采血。7.血液自然流出后,用吸管吸血至所需刻度。8.采血完毕,用消毒干棉球压住伤口,止血。抗凝剂的选用临床血液学检验中常用的抗凝剂有以下3种:1.枸橼酸钠(柠檬酸钠)枸橼酸钠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市售枸橼酸钠多含2分子结晶水,相对分子量为294.12,常用浓度为109mmol/L(32g/L)。枸橼酸钠与血液的比例多采用1:9(V:V),常用于凝血象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魏氏法血沉测定时抗凝剂为1:4,即抗凝剂0.4mL加血1.6mL)。2.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2H2O)抗凝机制与枸橼酸钠相同。全血细胞分析用EDTA·K21.5~2.2mg可阻止1mL血液凝固。适用于全血细胞分析,尤其适用于血小板计数。但由于其影响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因子检测,故不适合做凝血象和血小板功能检查。3.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黏多糖,相对分子量为15000,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促进其对凝血因子Ⅻ、XⅪ、X、X和凝血酶活性的抑制,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凝。通常用肝素钠盐或锂盐粉剂(125U=1mg)配成1g/L肝素水溶液,即每毫升含肝素1mg。取0.5mL置小瓶中,37~50℃烘干后,能抗凝5mL血液。适用于红细胞比容测定,因其可使白细胞聚集,并使血涂片染色后产生蓝色背景,不适合凝血象和血液学一般检查。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和保存(一)动脉血取血法用2mL或5mL消毒注射器,按无菌操作取肝素0.2mL,然后将肝第一章临床检验基础5素来回抽动,使针管全部湿润,将多余肝素全部排出,注射器内无效腔残留的肝素即可抗凝。皮肤消毒后,穿刺股动脉、肱动脉或桡动脉,取2L动脉血,不能有气泡。抽出后用小橡皮封针头,隔绝空气。将注射器放在手中双手来回搓动,立即送检。隔绝空气极其重要,因为空气中的氧分压高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动脉血。根据气体规律,高分压向低分压弥散,血标本如与空气接触,则使血液PO2及PCO2都改变而无测定价值。血液不得放置过久,要及时送检。因为离体后血细胞的新陈代谢,使H及PO2下降,PCO2上升,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如不能及时送检,应放入冰水中保存,注意切勿用冰块,以避免红细胞破坏而溶血。填写申请单,要求写出病史、诊断和用药情况、抽血时的体温、是否用氧及其流量等,为分析检测结果提供依据。(二)毛细血管血采取法采血部位常为耳垂或手指,婴儿取足跟、大趾或头皮,局部应先用热毛巾敷或轻轻按摩,使毛细血管血充分动脉化。毛细玻管长120mm左右,容量100~140μL。毛细玻管先彻底洗净,然后灌以肝素液(50U/mL),在60~70℃干燥后即可用。针刺深度以使血液自然流出为宜,收集时切忌气泡引入毛细玻管。血装满后,从玻管的一端放入一小铁针,然后用塑料塞或橡皮泥封住两端,以磁铁在玻管外来回移动,带动玻管内铁针移动,达到血液与肝素混合的目的。如正确而熟练地掌握本采血法,测得数据与动脉血接近。但应注意如局部循环不好、局部水肿及休克等情况下,所取血液不能代表动脉血。血涂片制备【器材】清洁、干燥、无尘、无油脂的载玻片(25mm×75mm,厚度为0.8~1.2mm)。【操作】目前临床实验室普遍采用的是手工推片法。在玻片近一6医学检验技术与临床应用端1/3处,加1滴(约0.05mL)充分混匀的血液,握住另一张边缘光滑的推片,以30°~45°角使血滴沿推片迅速散开,快速、平稳地推动推片至载玻片的另一端。在血膜头部用铅笔纵向写编号、患者姓名、住院号或在一端用记号笔写患者姓名、编号。血涂片染色(一)瑞氏(Wright)染色法【原理】瑞氏染色法使细胞着色既有化学亲和反应,又有物理吸附作用。各种细胞由于其所含化学成分不同,对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因此,染色后各种细胞呈现出各自的染色特点。【试剂】1.瑞氏染液;(1)瑞氏染料:1g。(2)甲醇:600mL瑞氏染料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的氧化物(天青)组成。将瑞氏染料放入清洁干燥研钵里,先加少量甲醇,充分研磨使染料溶解,将已溶解的染料倒入棕色试剂瓶中,未溶解的再加少量甲醇研磨,直至染料完全溶解,甲醇全部用完为止。配好后放于室温下,每天早晚各混匀3mi,共5天。1周后即可使用。新配染液效果较差,放置时间延长,染色效果更好。久置应密封,以免甲醇挥发或氧化为甲酸。染液中也可加中性甘油2~3L,除可防止甲醇过早挥发外,也可使细胞着色清晰。2.H6.8磷酸盐缓冲液磷酸二氢钾(KH2PO4)0.3g磷酸氢二钠(Na2HPO,)0.2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再加至1000L。配好后,用磷酸盐缓冲液校正,塞紧瓶口。无缓冲液可用蒸馏水代替。【操作】1.采血后推制厚薄适宜的血涂片。···试读结束···...

    2022-08-27

  • 《实用临床检验学》胡文辉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实用临床检验学》【作者】胡文辉编著【页数】166【出版社】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8.03【ISBN号】978-7-5416-7817-2【价格】32.00【分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参考文献】胡文辉编著.实用临床检验学.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8.03.图书目录:检验学》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九章,主要介绍了血液一般性操作技术、血液一般检查、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血型与输血、尿液理学检查、尿液化学检查、尿沉渣检查、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粪便检查。《实用临床检验学》内容试读绪言实验医学(laoratorymedicie,laoratoryciece)在国内习称为医学检验学。它是一门包括多专业的边缘性学科,是临床医学中在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和预防方面必不可少的实用性学科。由于本学科所进行的检查项目的均须在实验室内完成,故又称为实验诊断学。医学检验学至少包括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学和临床基检验学五个分支学科。前四个与国外一致,而临床基础检验学则是我国根据国内传统习惯命名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所包括每位从事医学检验学专业的人员所必须首先掌握的基本功。在我国古代就有从尿的颜色和气味来分辨疾病的做法,可谓是医学检验学的端倪和尝试。17世纪显微镜的问世揭开了微观世界的奥秘,为医学检验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但直到20世纪初尚无独立的临床检验室,而是在生理或化学研究室兼做一些简单的化验,例如尿蛋白检验、尿糖、血糖测定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地发展,医学检验学的内容逐渐拓宽和深化。特别是近30年来由于电子技术、计算机、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等的飞速发展,使医学检验学的面貌日新月异,已从化学定性的试验发展一到高精度密度的定时试验;从手工操作发展到高度自动化分析;从应用常量标本,一次只能检测一个项目发展到用微量或超微量标本(数微升至十几微升)一次检测多个项目;从采血标本才能检测发展到有些项目经皮肤即可检测的无创性检查方法等等;使医学检验学跃进成为发展最为迅速、应用高精尖技术最为集中的学科之一。医学基础检验学综合运用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电子学、计算。1·■实用临床检验学机以及生物化学、免疫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手段,以手工操作或自动化分析式,着重对人体血液、尿液、大便及其他各种体液和分泌物进行一般性状观察及物理学、化学和形态学方面的检查,以获得有关病原体、体内病理变化和脏器功能状态等方面的信息,结合临床资料及其他检查(X线、B超、CT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便能起到下述重要作用:1.为准确诊断提供依据:例中对于有发热、贫血及出血倾向患者在血涂片中查到大量原幼白细胞,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在阵发性发冷发热患者血涂片中找到疟原虫,即可确定为疟疾的诊断。2.为分析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对于已确定的贫血患者,在初步确定病因之后,好可有针对性的给予抗贫血治疗。用药后定期观察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的变化,如见网织红细胞增加,随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也有上升,说明用药得当,疗效好,预后佳;反之如不见网织红细胞数增加,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也无变化,说明疗效不佳。在更换各种抗贫血药治疗后,如仍无疗效,提示造血功能低下,预后较差。3.为预防疾病提供资料: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早期发现传染源,及时制定预防措施,对控制疾病的蔓延至关重要。例如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性流行性时,作查明临床情况外,通过尿中胆红素,血中抗HAV-IGM等检查,可及时发现和隔离有关患者和处于潜伏期个体,再经一系列预防措施便能迅速控制该病蔓延。4.为开展医学实验奠定基础:临床基础检验学所涉及的实验性操作有广泛应用价值,除上述各方面之外,对开展计划生育、优生育、器官移植、药物筛选探索、超早期诊断等方面的实验研究都是极为有用的。认真而准确地掌握临床基础检验学有关基本技术、基本理论、必将为今后开展各种实验研究奠定坚实基础。本书是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所使用的专业性教材,也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性课程。在有关章节中,除简要复习基础医学有关理论外,着重介绍发各实验检查项目的基本原理、参考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关于自动化分析的原理和结构也要求掌握这不仅是为。2。绪言■了学习高新技术,也有属于适应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关于各项实验操作将在实验课中学习和掌握。临床基础检验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时应注意理论嫡系实际。由于人体各种生理变化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加之个体反应不尽相同。因此同一种疾病、同一实验检查结果在不同患者可有较大的差异。而各种实验的灵敏和特异性均有一定的限制从而可导致正常结果在与病理结果之间有不同程度的重叠,所以在解释实验结果时必须紧密联系临床及其他检查所见,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切不可片面地、孤立地仅凭某几项试验结果便做出结论,以致贻误诊断以上各点将是学习本门课程时必须认真加以注意的问题。。3·第一章血液一般性操作技术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红色黏稠混悬液。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是复杂的胶体溶液,组分非常恒定,其中固体成分占8%~9%,包括各种蛋白(抗体、酶、凝血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无机盐、激素、维生素和代谢产物。水分占91%~92%。正常成人血量经贸部占体重的7%~9%,即60~80ml/kg体重。成人平均血量5L左右。其中血浆经贸部占55%,血细胞经贸部占45%。血液的H为7.35~7.45,比密为1.050~1.060,相对黏度4~5,血浆渗量(渗透压)为290~310mom/kgH2O,血液离体后数分内即自行凝固。血液通过循环系统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密切联系,参与机体呼吸、运输、防御、调节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各项生理活动,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和内外环境的平衡。在病理情况下,造血系统的各种疾患,除直接累及血液外,常影响全身组织器官,例如贫血患者,由于血液携氧功能减低,可使全身各脏器缺氧,导致循环、消化、神经、呼吸、泌尿等系统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反之,各组织器官的病变也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血液发生相应变化,比如全身各组织的感染性炎症可引起血液内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的改变。因此,血液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可提供许多重要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的,最重要的基本内容。。4第一章血液一般性操作技术■第一节血恤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血液标本的采集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可分为毛细血管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需要血量较少的检验,如手工法或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计数,常用毛细管采血法。需血量较多检验,如红细胞比积、临床生化检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血细胞计数一般用静脉采血法。特别是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无论仪器进样品多少,为防止血样中小凝块的形成,保证仪器进样时标本能充分混匀,原则上均应使用静脉血。毛细血管血和静脉血之间,无论细胞成分或化学组成,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在判断和比较所得结果时必须予以考虑。某些生理因素,如吸烟、进食、运动和情绪激动等,均可影响血液成分。甚至一日之间,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各亚群的比例等参数均有一定的波动。服用某些药物可能明显干扰实验,得出假象结果。因此采血时,应询问是否服用过明显干扰试验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尽可能在一定时间在避免干扰因素条件下进行,以便于比较和动态分析。一、毛细血管采血法成人常用手指或耳垂采血。耳垂采血痛较轻,操作方便,适用于肥厚采集,特别是手指皮肤粗厚者,但耳垂外周血循环较差,血细胞容易停滞,受气温影响较大,检查结果不够恒定。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等结果均比静脉血高,特别是冬季小波动幅度更大。手指采血操作方便。可获较多血量。婴幼儿手指太小可用拇指或足跟采血。严重烧伤患者,可选择皮肤完整处采血,采血器以用带带三棱针或专用的“采血针”为好,特别是后者有利于采血技术的质量控制,为了避免交叉应严格实行一人一针制。应注意穿刺的深度的适当,切忌用力挤压,以免混入组织液,影响检验结果。。5·■■实用临床检验学二、静脉采血法几位于体表的浅静脉均可作为采血部位,通常采用肘部静脉,肘部静脉不明显时,可用手背静脉或内踝静脉。幼儿可于颈外静脉采血。根据采血量可选用不同型号注射器并使用相应的针头。某些特殊的检查,对血小板的激活,要使用塑料注射器和硅化处理后的试管或塑料闭幕式管。采血前应向病人作适当解释,以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和恐惧。如遇个别病人采血后发生晕厥,可让其平卧,通常休息片刻即可恢复。必要时可嗅芳香氨酊,针刺或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止血带压迫时间不难过长,最好不超过半分钟,以避免瘀血和血液浓缩,有试验证明,压迫时间过长,可引起纤溶活性增强,血小板释放及某些因子活性增强,影响某些实验结果。注射器和容器必须干燥,抽血时避免产生大量泡沫,抽血后应先拔针头,然后将血液徐徐注入标本容器。否则可能导致溶血。溶血标本不仅红细胞半数,红细胞比积降低,血浆清化学组成也会产生变化,影响钾、镁、转氨酶等多项指标的测定。有些试验需用具有严密的,洁净的橡胶或玻璃或塑料管作采血及储存器。目前国外已经普及(国内已开始生产)的封闭式真空采血器,既有利于标本的收集运送和保存,又便于防止血液交叉感染,已开始在国内推广使用。血液标本的保存条件非常重要,不适当保存直接影响实验结果。文献报道,即便将血浆放在4℃冰箱内保存,24小时后的因子活性也仅为采血后即刻实验结果的5%(减少95%),而供血液分析仪进行细胞计数的血液只能在室温下保存,低温保存可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减低。因此,应根据实验项目确定最佳的保存条件。三、抗凝剂抗凝剂种类很多,性质各异,必须根据检验止的适当选择,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现将实验常用抗凝剂及其使用方法简述如下:1.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EDTA有二钠、二钾、三钾盐。均可与钙离子结全成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6····试读结束···...

    2022-08-27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