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临床检验医学》李玲玲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现代临床检验医学》【作者】李玲玲主编【页数】445【出版社】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9.07【ISBN号】978-7-5587-2249-3【分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参考文献】李玲玲主编.现代临床检验医学.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9.07.图书目录:检验医学》内容提要:本书分别重点介绍了临床血液检验、尿液检验、粪便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检验等内容。本书力求系统完整,突出科学性、启发性、多样性等特点。适用于各级医疗部门从事医学检验的专业人员,也可作为医院的医生、基础医学和临床实验室工作者以及相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教学人员和医学院各系学生尤其是医学检验系学生的参考书,对疾病患者也颇具参考价值。《现代临床检验医学》内容试读第一章标本采集与处理临床一般检验标本主要来源于血液、尿液、粪便及其他体液等。正确的标本采集是获得准确、可靠检验结果的关键,尤其是在自动化检验仪器普遍应用的现代临床检验科,分析前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点。按照我国《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GB/T22576-2008,即S015189:2007)文件的规定,实验室应制定便于使用的正确标本采集和处理规程,且应有标本接受或拒收的规定,同时需定期对标本采集量进行评审,以保证采样量既不会过少也不会过多,因此,标本采集和处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第一节血液标本采集一、一般要求(一)检验申请单检验申请单或电子申请单中应包括患者和申请者基本信息,如门诊号、住院号、床号、日期等,同时应提供相关的临床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以备解读检验结果之用。(二)标本采集和处理具体要求实验室管理文件应向负责采集标本的人员提供标本采集和处理具体要求。这些要求应包括在标本采集手册中(表1-1)。表1-1正确采集和处理标本具体要求具体要求细(1)患者告知:向思者提供在标本采前应儆准备的信息和说明(2)患者准备说明书:如提供给护士和拍血人员的说明书(3)标本采集:说明血液、尿液和其他体液标本容器和添加物(4)标本采集类别和数量(5)标本采集日期和时间,包括特定采集时问(6)标本处理要求:从标本采集至实脸室接收之间(运送、冷冻、保温、立即送检等)的处理要求(7)标本采集人员:记录身份信离(8)标本采集器材和安全处理(三)标本信息完整性标本应通过检验申请单溯源到特定个体,实验室不应接收或处理缺少适当标识的检验申请单。对缺少适当标识或不应接受的标本的处理方法见表1-2。一1现代临床检验医学表1一2缺少适当标识或不应接收的标本的处理方法项目处理标识不明确或标本不稳定可先处理标本,但不发送检验报告,直至申请检登医师或标本采集人员承担标本鉴别和接收的责任,或提供适当的信总规定的时间根据申请检验项目的特性以及实登室的相关规定,标本应在一定时问范围内送检。急症或危重患者的标本要特别注明和标识规定的温度标本应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并含规定的防腐剂,以确保标本完整性标本记录应在登记本、工作表、计算机或类似系统中,记录所有接收的标本,包括接牧的日期、时阿、人员、姓名或代号等(四)标本拒收实验室应制定标本接收和拒收的标准文件。因不同检验项目对标本的要求不同,故应分别制定拒收标准。因不可预计意外因素而接收的不合格的标本,其检验报告上应注明标本存在的问题,在解释结果时必须特别说明。二、标本类型(1)全血:静脉全血、动脉全血和毛细血管全血。(2)血浆:全血抗凝离心后除去血细胞成分为血浆,用于血浆化学成分测定和凝血试验。(3)血清:是血液离体后自然凝固后分离出来的液体,除血凝系统成分外,其他化学成分与血浆多无差异。血清主要用于临床化学和免疫学等检测。(4)分离或浓缩血细胞成分:有些特殊检验项目需用特定的细胞作为标本。(5)分离胶处理。三、采集方法血液标本的采集按部位分为皮肤采血、静脉采血、动脉采血;按采血方式又可以分普通采血法和真空采血法。(一)皮肤采血法皮肤采血主要用于微量用血的检查和婴幼儿血常规检验,一般采用手指或耳垂,要幼儿由于手指太小可在足跟底面两侧采血。凡局部有水肿、炎症、发绀或冻疮等均不可穿刺采血;严重烧伤患者可选择皮肤完整处采血。手指血细胞学计数结果与静脉血有差异,条件允许尽可能静脉采血。皮肤采血法的注意事项:①采血部位的皮肤应完整,无水肿、炎症、发绀或冻疮等。②采血时要注意严密的消毒和生物安全防范,采血针、微量吸管一次性使用;取血时可稍加挤压,但切忌用力挤压,以免混人组织液。③血液流出后易凝固,采血的动作要快而熟练。④进行多项检查时,采集标本次序为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二)静脉采血法1.普通采血法指的是传统的采血方法,即非真空系统对浅静脉穿刺的采血方法。静脉采血法的注意事项:①根据检查项目、所需采血量选择试管。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禁在输液、输血的针头或皮管内抽取血标本。③抽血时切忌将针栓回推,以免注射器中气泡进入血管形成气栓。④抽血不宜过于用力,以免产生泡沫而溶血。2.真空采血法又称为负压采血法,主要原理是将有胶塞头盖的采血管抽成不同的真空度,利用针头、针筒和试管组合成全封闭的真空采血系统,实现自动定量采血。真空采血系统由持针器、双向采血针、采血管构成,可进行一次进针,多管采血。真空采血管的种类和用途见表1-3。真空采血法的注意事项:①检查盖塞:使用前切勿松动采血试管盖塞,以防止采一2标本采集与处理第一章血量不准。②穿刺针乳胶套的作用:拔除采血试管后,封闭采血端,防止血液渗出,采血时不能取下。③采血针运行:如果采血针进入静脉,可顺原路缓慢退回,有回血即可。表1一3真空采血管种类和用途采血管用途标本添加剂添加剂作用红色(玻管)生化/血清学/免狡血液学试验血清无红色(塑管)生化/血清学/免狡血液学试验血清促凝剂促进血液凝固绿色化学试验血装肝素钠、肝素锂抑制凝血酶金黄色化学试验血清情性分离胶,促凝剂促进血液凝固浅绿色化学试验血浆情性分离胶,肝素锂抑制凝血爵紫色(玻管》血液学试脸全血EDTA-K,(液体)整合钙离子紫色(塑管)血液学和免疫血液学试验全血EDTA-K2(干粉喷酒)整合钙离子黄色(玻管》血培养血清含茴香脑磺酸钠抑制扑体、吞噬细胞和某些抗生素灰色葡萄糖试验血浆草酸钠/氯化钠,氯化钠/EDTA-抑制糖分解Na2,氟化钠(血清)浅蓝色凝血试验全血构榛酸钠整合钙离子黑色红细胞沉降率试验全血枸桃酸钠整合钙离子(三)动脉采血法与静脉采血法相同,仅采血部位不同,通常选用股动脉、肱动脉或桡动脉。应注意:①避免空气:采集后标本应立即封闭针头斜面,再混匀;②立即送验:若不能,则标本应置于2~6℃保存,但不应超过2h③防止血肿:采血完毕,拔出针头后,嘱患者用消毒干棉签按压采血处止血10~15mi,以防形成血肿。(四)方法学评价血标本采集的方法学评价见表1-4。表1-4血液标本采集的方法学评价方法评价皮肤采血法采血量少,易凝血、溶血、混入组织液,对检验结果影响大,且重复性差,准确性不高静脉采血法普通采血法操作环节多、难以规范统一、易造成血液污染;真空采血法采血量准确、传送方便、封闭无菌、标识醒目动脉采血法适用于血气分析、乳酸测定等四、标本抗凝使用全血和血浆标本时,通常需要应用抗凝剂。抗凝就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某种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这种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1.化学抗凝剂常用化学抗凝剂的用途和特点见表1-5。表1-5常用化学抗凝剂的用途与特点抗凝剂抗凝原理注意事项乙二胺四乙成(EDTA)与血液中Ca2+结合成整合物,而使Ca2+失去活性抗凝剂用量和血液的比例需合适,采血后须立即混匀枸機酸盐与h液中Ca2+结合戚整合物,使Ca2+失去活性抗凝能力相对较弱,抗凝剂浓度、体积和血液的比例非常重要一3价现代临床检验医学续表抗凝剂抗凝原理注意事项肝泰加强抗凝血爵Ⅲ,灭活丝氨酸蛋白爵,阻止凝血每电被法测血钾与血清结果有差异;不适合血常规形成检查草酸盐草酸根与血液C2+形成草酸钙沉淀,使共无凝血容易造成钾离子污染;现已很少应用功能促频剂激活凝止蛋白酶,加违血液凝固常用促凝剂有凝血酶、蛇奉、硅石粉、硅碳素等分离胶高黏度凝胶在血清和血块问形成隔层,达到分高血分离胶的质量影响分离效果和检验结果;分离胶细胞和血清的目的管成本高2.物理方法抗凝将血液注入有玻璃珠的器皿中,并及时转动,纤维蛋白缠绕凝固于玻璃珠上,从而防止血液凝固,此抗凝方法常用于血液培养基的动物血采集。另外,也可用竹签搅拌除去纤维蛋白,以达到物理抗凝的目的。五、质量保证标本采集是分析前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分析前工作是由患者、医生、护士、运送人员及检验人员在实验室以外的空间完成。因此,临床反馈不满意检验结果,大多最终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合要求。为了准确地反映检验结果,临床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应了解标本采集前患者的状态和影响结果的因素,并将要求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要求给予配合,使所采集的标本尽可能少受非疾病因素影响。(一)采血服务1.环境要求(1)空间:临床实验室(尤其是门、急诊实验室)的采血环境应该是人性化设置,空间宽敞,光线明亮,通风良好,采血台面高低和宽度适宜,座椅舒适、可转动或斜躺。(2)窗口:有足够采血窗口和工作人员,保证在患者最多的时刻,使患者排队等候采血的时间排队人数不超过院内规定时间。采血等候处,最好设置指示采血顺序、叫号设备系统等。窗口之间最好相互隔开,保护患者隐私和避免窗口之间的相互干扰。2.生物安全(1)防止交叉感染:采血过程尽可能采用一次性用品,包括压脉带、清洁纸垫和消毒用品。采血废弃物品按照医疗垃圾统一处理。(2)履行环境消毒:采血处用紫外线灯定时对周边环境和空气消毒,用消毒液擦拭台面消毒。(二)患者状态要求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生理状态、饮食和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1.生理状态和饮食影响患者生理和饮食状态对临床基础检验结果影响见表1-6。表1-6患者生理、饮食状态对临床基础检验结果的影响影响因素评价年静新生儿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较成人高性别男性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较女性高,而女性网织红细胞较男性高妊娠妊振末期可使白细胞计数结果增高,使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结果减低饥饿长期机饿可使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等结果减低运动马拉松运动可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等结果增高,使血红蛋白、血细跑比容、T、APTT、纤维蛋白原等结果减低海按高海拔可使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等结果增高吸烟吸烟者血细胞比容、MCV、纤维受白原、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较非吸烟者高一4标本采集与处理第一章续表影响因素评价饮酒长期饮酒可使MCV结果增高生物钟血红蛋白量在6~18h最高,在22~24h最低;嗜酸性粒细胞在4~6h最高,18~20h最低精神精神紧张可使纤维蛋白原结果增高体位坐位可使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等结果增高压脉带结扎压脉带超过6mi可使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等结采增高,使白细胞计数结采减低2.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药物干扰检验结果主要有4条途径:①影响反应系统待测成分物理性质。②参与检验化学反应。③影响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和(或)细胞活动中的物质代谢。④对器官的药理活性和毒性作用。(三)采血操作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采血操作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与评价见表1-7。表1一7采血操作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与评价影响因素评价采血时间尽可雀空腹、在其他检查和治疗前进行:药物浓度检测应在峰值期和稳定期进行;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采血时间采血部位应选择恰当的采血部位:采血不畅易激活凝血和纤溶压脉带使用一般应检验完毕,标本必须消毒处理,标本容器要高压消毒、毁型、焚烧等。1.血液标本运送血液标本的运送可采用人工运送、轨道传送或气压管道运送等。无论何种运送方式,都应该坚持血液标本运送原则(表1-8)。表1一8血液标本运送的原则与评价原则评价唯一标识原则血标本应具唯一标识,除编号之外,还包括惠者姓名等信息生物安全原则应使用专用保温的容器运送;特殊标本应有特殊标识(如剧毒、烈性传染等)的盒子密封运送尽快运送原则标本及时转运:运送过程中应避免割烈震满2.标本拒收在检验前,对确认不符合血液采集规定要求的标本,应拒绝接收。标本拒收原因有:溶血、脂血、抗凝标本出现凝固、血液采集容器不当、采血量不足或错误、转运条件不当、申请和标本标签不一致、标本污染、容器破漏等。标本拒收不但可造成检验费用增高和时间耗费,还可危害患者。因此,对所有涉及标本采集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在标本采集、转运和处理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培训。3.血液检验前预处理(1)分离血清或血浆:标本采集后根据相应的实验要求及时采用离心法分离血清或血浆。加抗凝剂血液,应立即离心分离血浆;无抗凝剂的血液分离血清时,则应置于37℃水浴箱内或室温一段时间,待血块部分收缩,出现少许血清时才能离心分离。5仍现代临床检验医学(2)分离细胞:原则上先是根据各类细胞的大小、沉降率、黏附和吞噬能力加以粗分,然后依据不同的检验目的,加以选择性分离。4.血液标本保存应在规定时间内、确保标本特性稳定的条件下,按要求分为室温保存、冷藏保存、冷冻保存。血液标本的保存与评价见表1-9。表1-9血液标本的保存与评价标本保存与评价分高后标本不能及时检测成需保留的标本,一散应置于4℃冰箱:-20℃能保存1个月:-70℃能保存3个月以上:标本应避免反复冻融检测后标本检测后标本应按标本性质和规定时问保存和处理;确保标本检索快速有效标本信息保存保存检验标本时应包括标本信息保存,且与分离的血浆或血清标本相对应5.检验后血液标本的处理根据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要求是:①将操作、采集、运输、处理及处理废弃物的危险减至最小。②将其对环境的有害作用诚至最小。因此,检验后废弃标本应专人负责处理,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用专用的容器或袋子包装,由专人送到指定的消毒地点集中,一般由专门机构采用焚烧的办法处理。(张志红)第二节尿液标本采集尿液检验标本的采集将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将进一步影响对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一、一般要求1,患者告知医生、护士和实验室工作人员有责任告知患者关于尿液标本检验的内容、目的、标本留取时间和要求。可给患者提供尿液标本留取指南等书面性文字说明,帮助和指导患者正确留取尿液标本。2.标本标记临床医生开具的检验申请单应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或D号等患者唯一标识、科别和病区、临床诊断、尿留取日期和时间等内容,有条件单位可以使用条形码和实验室信息系统处理患者信息。标本采集容器上应有相应的标识,包括患者姓名、性别、D号和样本留取时间或条形码等,相关内容应与检验申请报告单保持一致。标本留取时间非常重要,应该由医护人员告知或协助患者填写此部分内容。二、采集容器应具备下列特点:①清洁、干燥、一次性、有盖、不渗漏、不与尿液成分发生反应的惰性材料构成。②容量50~100ml,口径4~5cm,平底,有可密封盖子,有刻度及粘贴标签和条形码位置。③尿培养容器还应预先进行消毒或无菌处理,并在封口处标有“已消毒”字样。在使用前不能随意开启密封盖。④儿科患者所专用的采集袋,应为清洁柔软的材料制成。⑤采集时段尿或大容量尿标本时(如12h或24h尿),应采用2~3L广口容器。三、采集方法尿标本采集的具体要求应取决于实验要求,应根据不同实验要求和标本类别选择不同的样本采集方法和容器。一6···试读结束···...

    2022-08-27 图书出版社对作品进行文字性修改删节可以不经作者许可 图书出版社 报社

  • 《临床检验与诊断》马素莲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检验与诊断》【作者】马素莲著【页数】195【出版社】沈阳:沈阳出版社,2020.07【ISBN号】978-7-5716-1017-3【价格】45.00【分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参考文献】马素莲著.临床检验与诊断.沈阳:沈阳出版社,2020.07.图书目录:检验与诊断》内容提要:本书是以实用性为主导的现代医学检验专著。本书分别从血液学检验,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检验,临床脱落细胞学检查,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种检验医学方法、技术的原理、参考值、临床意义以及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普及和应用。本书实用性强,便于查阅,旨在为广大医生、护士、检验师等相关医务人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提供帮助,使医学检验高质量地服务于医疗事业。作者马素莲,主管检验技师,本科学历,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临床专业,主要致力于临床检验,发表论文6篇,主持及参与课题3项。...

    2022-08-27

  • 《临床检验手册》向延根|(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检验手册》【作者】向延根【页数】451【出版社】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4【ISBN号】978-7-5710-0442-2【价格】78.00【分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手册【参考文献】向延根.临床检验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4.图书封面:检验手册》内容提要:本书内容涵盖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体液学检验、临床输血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及临床核酸与基因检验等七章,各章节的每个检验项目包括患者要求、检验标本、检验方法、参考区间和危急值、临床应用、临床意义、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等七个部分。限于篇幅,书中仅列出了当前主流的一种或两种检验方法的名称及其相应的参考区间;本书的参考区间主要来源于试剂说明书、卫生行业标准、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等,各实验室应根据检测系统引用或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参考区间。实验室可参考“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程序规范化专家共识”等相关专家共识,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设置危急值项目及其界限值。《临床检验手册》内容试读第一章临床血液学检验第一章临床血液学检验第一节血液学一般检验一、血液细胞分析【患者要求】住院患者以早晨空腹静脉血为宜,门、急诊筛查可采集随机静脉血。【检验标本】用EDTA-Kz抗凝剂的紫色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2mL。【检验方法】血液分析仪法。(一)白细胞计数(whiteloodcellcout,WBC)【参考区间】成人:(3.5~9.5)×10/L;儿童:(8~10)×10°/L;新生儿:(15~20)×10°/L。【危急值】1.白细胞减少血液科患者:WBC≤1.0×10°/L;肿瘤科患者:WBC≤2.0×10/L:其他科室患者:WBC≤2.5×10°/L。2.白细胞增多血液科患者:WBC≥50×10°/L其他科室患者:WBC≥30×10°/L。【临床应用】用于感染性疾病、血液病等诊断和评估疗效的基本指标。【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白细胞计数具有明显的生理性波动,只有通过定时和连续随访才有意义。(1)年龄:新生儿白细胞计数较高,一般在15×10°/L左右,个别可高达30×10°/L以上。通常在出生后3~4天降至10×10°/L左右,约保持3个月,然后逐渐降低至成人水平。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到出生后第6~9天逐渐下降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之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整个婴儿期淋巴细胞数均较高,可达70%。到2~3岁后,淋巴细胞逐渐下降,中性粒细胞逐渐上升,到4~5岁两者又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变化曲线的两次交叉,至青春期时与成人基本相同。(2)日间变化:在静息状态时白细胞计数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一天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可相差1倍。运动、疼痛和情绪变化,一般的体1临床检验手册力劳动、冷热水浴、日光或紫外线照射等均可使白细胞轻度增多。如剧烈运动可在短时间内使白细胞高达35×10/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当运动结束后即迅速恢复至原有水平。吸烟亦可引起白细胞计数增高。(3)妊娠与分娩:妊娠期白细胞常见增多,特别是最后1个月,常波动于(12一17)×10°/L,分娩时可高达34×10°/L。分娩后2~5天恢复正常。2.病理性增多常见于以下情况。()急性化脓性感染时,尤其脓肿、脑膜炎、肺炎、阑尾炎、扁桃体炎等疾病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时。(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毒性感染时。(3)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急性心肌梗死等组织损伤。(4)白血病。(5)肝癌、胃癌、肺癌等恶性肿瘤。(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代谢中毒。(7)铅、汞等金属中毒。3.病理性减少常见于以下情况。(1)某些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等。(2)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感染。(3)黑热病、疟疾等感染。(4)急性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5)门脉性肝硬化等脾功能亢进。(6)系统性红斑狼疮、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7)电离辐射(如X线)、肿瘤化疗及氯霉素、磺胺类药等某些药物反应。【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1.采血速度要快,血液与抗凝剂应充分混匀,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溶血或小凝块。采血时避免过度挤压,防止组织液混入。2.为方便血标本混匀,采血管应留有足够的剩余空间。从采集到检测的时间间隔应不超过4小时。3.显微镜计数法是白细胞计数的参考方法。存在冷球蛋白、冷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抵抗溶血和高三酰甘油等影响因素时,均会干扰白细胞计数的结果,需使用手工法进行确认。(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tleukocytecout,DLC)l.中性粒细胞(eutrohil,N)【参考区间】成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1.8~6.3)×10/L;成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40%~75%.【临床应用】用于急性感染与炎症、血液病等诊断和评估疗效的基本指标。2第一章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意义】(1)在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40%一75%,因此白细胞总数变化的临床意义与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基本一致。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变化可参见白细胞计数生理性变化。(2)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1)反应性增多:①急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类、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反应能力。如感染很局限且轻微,白细胞总数仍可正常,但分类检查时可见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百分比有所增高;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10×10°/L,并伴有轻度核左移;严重感染时总数常明显增高,可达20×10°/L以上,且伴有明显核左移。②严重的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在较大手术后12~36小时,白细胞常达10×10°/L以上,其增多的细胞成分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急性心肌梗死后1~2天内,常见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借此可与心绞痛相区别。急性溶血反应时,也可见白细胞增多,这些可能与心肌损伤和手术创伤等所产生的蛋白分解产物及急性溶血所导致的相对缺氧等有关,促进骨髓储备池白细胞的释放。③急性大出血。在脾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白细胞迅速增高,常达(20~30)X10/L,其中增多的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这可能与应激状态、内出血的一过性缺氧等有关。④急性中毒。化学药物如催眠药、杀虫剂DDT等中毒时,常见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达20×10°/L。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慢性肾炎尿毒症时,也常见白细胞增多,均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2)异常增生性增多:白细胞呈长期持续性增多,最常见于粒细胞性白血病,其次也可见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此时总数可高达(10~20)×10/L或更多,且可有较明显的核左移现象,而呈类白血病样反应。白血病时白细胞总数增高的主要机制为白血病细胞失控地无限增殖,白血病细胞的调亡周期延长,血中转动时间延长(正常白细胞约为10小时,白血病细胞平均为33~38小时)。恶性肿瘤时白细胞增多的机制为某些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等)产生促血细胞生成素,同时其坏死时分解的产物促进骨髓储备池中白细胞的释放。恶性肿瘤常伴有骨髓转移,并将骨髓内粒细胞(甚至较幼稚的粒细胞,并可伴有幼红细胞)排挤释放入血。(3)中性粒细胞减少:①某些感染。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如无并发症,白细胞相对减少,可减少到2×10/L以下。一些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时白细胞亦减少,可能是在细菌及病毒作用下使边缘池粒细胞增多而导致循环池中粒细胞减少所致,也可能与内毒素抑制骨髓释放粒细胞有关。②某些血液病。如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呈“三少”表现。此时白细胞可少到1×10°/L以下,分类时几乎均为淋巴细胞,乃因中性粒细胞严重减少所致,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小部分急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总数不高反而降低,称为非白血性白血病,其白细胞可<1×10°/L,分类时亦呈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此时只有骨髓检查才能明确诊断。③慢性理化损伤。电离辐射(如X线等)、长期服用氯霉素后,可因抑制骨髓细胞有丝分裂而致白细胞减少,故于接今临床检验手册触和应用期间每周应监测一次白细胞计数。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由于自身免疫性抗核抗体导致白细胞破裂而减少。⑤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的脾大,如门脉性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均可见白细胞减少,其机制为肿大脾中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了过多的白细胞;肿大脾分泌过多的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物质,而此种物质能灭活促进粒细胞生成的某些因子。【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白细胞总数变化的临床意义与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基本一致,但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数量上的改变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变化。因此,若出现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与白细胞的数量关系不相一致的情况,应视情况具体分析。2.淋巴细胞(lymhocyte,L)【参考区间】成人淋巴细胞绝对值(Lymh#):(1.1~3.2)×10/L;成人淋巴细胞百分比(Lymh%):20%~50%。【临床应用】淋巴细胞是人体主要的免疫细胞,有助于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作为监测组织或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指标之一。【临床意义】(1)生理性增多:出生1周的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增高,整个婴幼儿期淋巴细胞较高,可达70%;4~6岁后,淋巴细胞开始下降,中性粒细胞逐渐上升。整个婴幼儿期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成人高。(2)病理性增多:①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时淋巴细胞常明显增多。②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时淋巴细胞也增多,但白细胞总数一般仍在正常范围内,须借助白细胞分类来识别。③肾移植术后。如发生排异反应,反应前期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即增高。④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细胞性淋巴肉瘤。前者如属慢性型,则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如属急性型,则以原、幼淋巴细胞为主,均可致白细胞总数增高。后者多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⑤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由于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导致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高,称为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此时白细胞总数是降低的。(3)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接触放射线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时,伴严重化脓性感染,由于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导致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但计算其绝对值,淋巴细胞数量仍可在正常范围。【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1)凡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时均可导致淋巴细胞相对减少。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均可导致淋巴细胞的相对增高。(2)当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时,应推片镜检,注意异型淋巴细胞及异常淋巴细胞存在的可能。3.单核细胞(moocyte,M)【参考区间】成人单核细胞绝对值(Moo#):(0.1~0.6)X10/L:成人单核细胞4第一章临床血液学检验百分比(Moo%):3%~10%。【临床应用】用于感染、结缔组织病、血液病等观察指标。【临床意义】(1)生理性增多:正常儿童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较成人稍多,平均为9%,出生后2周内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可达15%或更多。(2)病理性增多: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防御作用是通过以下3个环节来完成的。①对某些病原体如EB病毒、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沙门菌、布鲁氏菌、疟原虫和弓形虫等,均有吞噬和杀灭的作用。②清除损伤或已死亡的细胞。在炎症组织中迅速出现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前3天中性粒细胞占优势,以后或更晚则以单核细胞为主,由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残余的细菌和已调亡的粒细胞,使炎症得以净化。③处理抗原。在免疫反应的某些阶段协助淋巴细胞发挥其免疫作用。临床上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①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急性感染的恢复期都可见单核细胞增多;在活动性肺结核如严重浸润性的颗粒性结核时,可致血中单核细胞明显增多,甚至呈单核细胞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总数常达20×10°/L以上,分类时单核细胞可达30%以上,以成熟型为主。②某些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常见单核细胞一过性增多,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时可见幼单核细胞增多,成熟型亦见增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除贫血、白细胞减少之外,白细胞分类时常见单核细胞增多。③单核细胞减少。意义不大,从略。【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当单核细胞计数显著增加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散点图进行观察并推片镜检复核,以防存在异常或幼稚细胞。4.嗜酸性粒细胞(eoiohil,E)【参考区间】成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0#):(0.02~0.52)×10/L;成人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0%):0.4%一8%。【临床应用】用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变态反应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在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等情况下,交感神经系统兴奋,通过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使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阻止骨髓释放嗜酸性粒细胞,并促使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向组织浸润,从而导致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较少。因此,健康人嗜酸性粒细胞白天较低,夜间较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2)病理性增多:①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精神病均可见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肠寄生虫的抗原与肠壁内结合gE的肥大细胞接触时,使后者脱颗粒而释放组胺,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某些钩虫病患者,其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白细胞总数高达数万,分类中90%以上为嗜酸性粒细胞,而呈嗜酸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但其嗜酸性粒细胞均属成熟型,随驱虫彻底及5临床检验手册感染消除后血常规逐渐恢复正常。②某些传染病。一般急性传染病时,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均减少,猩红热时反而增高,这可能是因为该病的病原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产生的酶能活化补体,继而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③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此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可高达10%以上,并可见幼稚型。罕见的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可达90%以上,以幼稚型居多,且其嗜酸性颗粒大小不均、着色不一、分布紊乱,细胞质中可见空泡等形态学改变。某些恶性肿瘤,特别是淋巴系统恶性疾病,如霍奇金淋巴瘤及某些系统的肿瘤如肺癌时,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一般在10%左右。(3)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术后严重组织损伤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其他应用:①观察急性传染病的预后。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促进抗感染的能力,因此当急性感染(如伤寒)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恢复期嗜酸性粒细胞又逐渐增多。若临床症状严重,而嗜酸性粒细胞不减少,说明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如嗜酸性粒细胞持续下降,甚至完全消失,说明病情加重,反之,嗜酸性粒细胞重新出现或暂时增多,则为恢复的表现。②观察手术和烧伤患者的预后。术后4小时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减少,甚至消失,24~48小时后逐渐增多,增多速度与病情变化基本一致。大面积烧伤患者数小时后嗜酸性粒细胞完全消失,持续时间较长,若大手术或大面积烧伤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不下降或下降很少,均表明预后不良。③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造成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后,随即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5mg,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或注射0.1%肾上腺素0.5mL,刺激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肌内注射后4小时或静脉滴注开始后8小时,再次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判断:①在正常情况下,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肾上腺素后,嗜酸性粒细胞比注射前应减少50%以上。②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而垂体前叶功能不良者,则直接刺激时下降50%以上,间接刺激时不下降或下降很少。③垂体功能亢进时,直接和间接刺激均可下降80%~100%。④垂体前叶功能正常,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良者则直接或间接刺激下降均不到50%。艾迪生病患者,一般下降不到20%,平均仅下降4%。【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1)若监测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为避免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受日间生理变化的影响,最好固定标本采集的时间(如上午8:00或下午15:00)。(2)嗜酸性粒细胞易于破碎,标本检测前混匀不宜用力过大。5.嗜碱性粒细胞(aohil,B)【参考区间】成人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Bao#):(0~0.06)×10°/L;成人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o%):0~1%。【临床应用】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超敏反应,临床上常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6···试读结束···...

    2022-08-27 epub 图书 epub出版物

  • 《实用临床检验》李明洁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实用临床检验》【作者】李明洁著【页数】116【出版社】沈阳:沈阳出版社,2020.01【ISBN号】978-7-5716-0858-3【分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参考文献】李明洁著.实用临床检验.沈阳:沈阳出版社,2020.01.图书目录:检验》内容提要:本书是以实用性为主导的现代医学检验专著。从血液学检验,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检验,临床脱落细胞学检查,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种检验医学方法、技术的原理,参考值、临床意义以及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普及和应用。本书实用性强,便于查阅,旨在为广大医生、护士、检验师等相关医务人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提供帮助,使医学检验高质量地服务于医疗事业。作者李明洁,中共党员,主管检验师,中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本科毕业,从事临床验检工作25年,熟悉临床检验、验血、科研和管理工作,现就职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用临床检验》内容试读第一章】临床血液一般检验临床血液一般检验是血液学检验最基础、最常用的一类检验项目,主要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红细胞沉降率测定、血液流变学检查等。血液一般检验取材容易,检测便捷,是临床最常用的初筛项目之一。第一节血液一般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一、静脉血的采集【原理】利用负压的原理,使用真空采血管或注射器将针头刺入浅静脉后,通过真空负压控制定量采集静脉血或通过手工控制吸取一定量的静脉血。【试剂与器具】压脉带、垫枕和手套;70%乙醇、消毒棉球或棉签;一次性无菌针头、持针器和真空采血管,或者使用注射器和试管:胶带。【操作】(1)对照申请单核对患者身份。(2)采血部位的选择: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前臂置于桌面枕垫上或水平伸直。检查患者的肘前静脉,为使静脉血管充分暴露,可让患者握紧拳头,系上压脉带。采血人员可用示指触摸寻找合适的静脉,触摸时能感觉到静脉所在区域较周围其他组织的弹性大,一般肘臂弯曲部位或稍往下区域是比较理想的穿刺部位。如在一只手臂上找不到合适的静脉,则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只手臂。如需从腕部、手背或脚部等处的静脉采血,最好由有经验的采血人员进行。(3)静脉穿刺的准备:选择好合适的穿刺部位后,放松压脉带,依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2012-367)的要求,使用70%~80%(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3分钟,消毒范围强调以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cmX5cm。(4)静脉穿刺:①将患者的手臂置于稍低位置,在穿刺点上方约6cm处系紧压脉带,嘱受检者紧握拳头,使静脉充盈显露。采血人员一手拿着采血装置,另一只手的手指固定穿刺部位下方的皮肤,以使静脉位置相对固定。②手握持针器或注射器,保持穿刺针的方向和静脉走向一致,穿刺针与皮肤间的夹角约为20°,针尖斜面朝上。③将穿刺针快速、平稳地刺入皮肤和静脉。使用真空采血器时一只手固定住持针器和穿刺针,另一只手将真空采血管从持针器另端推入;使用注射器穿刺成功后右手固定针筒,左手解开压脉带后,再缓缓抽动注射器针栓至·实用临床检验·采集到所需血量。④血液开始流出即可解开压脉带,或者在开始采最后一管标本后立即解开压脉带,同时嘱患者松开拳头。⑤消毒干棉球压住穿刺点,拔出针头,嘱患者继续按压棉球并保持手臂上举数分钟,如患者无法做到,则由采血人员按压穿刺点直至不出血。⑥在静脉穿刺处贴上不会引起过敏的胶条以助止血,如穿刺点的按压力度和时间不够,可能会导致皮下出血,形成瘀斑。⑦来回颠倒采血管数次将标本和抗凝剂混匀,但不可剧烈摇晃。⑧将采血针弃于利器盒内。⑨按实验室要求在每支采血管上贴好标签。⑩如是门诊患者,嘱其静坐片刻,确认无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后再允许患者离开。【注意事项】(1)采血部位通常选择肘前静脉,如此处静脉不明显,可采用手背、手腕、腋窝和外踝部静脉;幼儿可采用颈外静脉。(2)使用真空采血器前应仔细阅读厂家说明书。使用前勿松动一次性真空采血试管盖塞,以防采血量不准。(3)使用注射器采血时,切忌将针栓回推,以免注射器中气泡进入血管形成气栓,造成严重后果。(4)采血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穿刺针位置不变,以免血流不畅。(5)压脉带捆扎时间不应超过1分钟,否则会使血液成分的浓度发生改变。(6)如果一次需要采集多管血液标本时,应按以下顺序采血:血培养管-需氧、血培养管厌氧,凝血项管,无抗凝剂管(含或不含促凝剂和分离胶),有抗凝剂管。(7)如遇受检者发生晕针,应立即拔出针头,让其平卧。必要时可用拇指压掐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嗅吸芳香氨酊等药物。二、末梢血的采集【试剂与器具】(1)一次性使用的无菌采血针。(2)70%乙醇棉球。(3)一次性手套和消毒干棉球。(4)不同检测所需特殊器具(如用于制作血涂片的玻片、微量移液管、血细胞计数稀释液、微量血细胞比容测量管)。【操作】(1)采血部位:成人以无名指或中指的指尖内侧为宜;特殊患者(如烧伤),必要时可从足跟部两侧或大拇指采血;婴儿理想的采血部位是足底面两侧的中部或后部,针刺的深度不应超过2mm,靠近足底面后部的针刺深度不应超过lmm。(2)可轻轻按摩采血部位,使其自然充血,用70%乙醇棉球消毒局部皮肤,待干。(3)操作者用左手拇指和示指紧捏穿刺部位两侧,右手持无菌采血针,自指尖内侧迅速有力地穿刺,即刻拔出采血针并弃于利器盒内。(4)用消毒干棉球擦去第一滴血,按需要依次采血。采血顺序:血涂片、EDTA抗凝管、其他抗凝管、血清及微量采集管。(5)可轻柔按压周围组织以获得足量的标本。2·第一章临床血液一般检验·(6)采血完毕,用消毒干棉球压住伤口,止血片刻。【注意事项】(1)所选的采血部位要避开冻疮、炎症、水肿和瘢痕等患处;除特殊情况外,不宜从耳垂采血。(2)不宜从婴儿的手指以及脚后方跟腱处采血,以防止可能造成骨组织和神经组织的损伤。(3)采血部位宜保持温暖,有利于血液顺畅流出。(4)消毒皮肤后应待乙醇挥发,皮肤干燥后方可采血,否则流出的血液不呈圆滴状,也可能会导致溶血。(5)穿刺深度一般不超过2mm针刺后,稍加按压以血液能流出为宜。三、抗凝剂的选用血液一般检验常用的抗凝剂有以下3种:1.枸橼酸钠(柠檬酸钠)枸橼酸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市售枸橼酸钠多含2个分子的结晶水,分子量(MW)为294.12,常用浓度为109mmol/L(32g/L)。枸橼酸钠与血液的比例多采用1:9(V:V)。常用于凝血试验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魏氏法血沉测定时抗凝剂为0.4mL加血1.6mL)。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2·H2O,MW336.21)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2H2O,MW404.47)抗凝机制与枸橼酸钠相同。全血细胞分析用EDTA-K2·2H2O,1.5~2.2mg可阻止1ml血液凝固。由于EDTA-Na2溶解度明显低于EDTA-K2,故EDTA-K2特别适用于全血细胞分析,尤其适用于血小板计数。由于其影响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因子检测,故不适合做凝血试验和血小板功能检查。3.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黏多糖,分子量为15000,与抗凝血酶结合,促进其对凝血因子Ⅻ、Ⅺ、Ⅸ、X和凝血酶活性的抑制,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凝。通常用肝素盐或锂盐粉剂(125U=1mg)配成1g/L肝素水溶液,即每mL含肝素1mg。取0.5mL置小瓶中,37℃~50℃烘干后,能抗凝5L血液。适用于血气分析、电解质、钙等测定,不适合凝血象和血液学一般检查(可使白细胞聚集并使血涂片产生蓝色背景)。四、血涂片制备【器材】清洁、千燥、无尘、无油脂的载玻片(25mm×75mm,厚度为0.8~1.2mm)。【操作】血涂片制备方法很多,目前临床实验室普遍采用的是手工推片法,即用楔形技术制备血涂片方法,在玻片近一端1/3处,加1滴(约0.05mL)充分混匀的血液,握住另一张边缘光滑的推片,以30°~45°角使血滴沿推片迅速散开,快速、平稳地推动推片至载玻片的另一端。3·实用临床检验·【注意事项】(1)血涂片应呈舌状,头、体、尾三部分清晰可分。(2)推好的血涂片在空气中晃动,使其尽快干燥。天气寒冷或潮湿时,应于37℃恒温箱中保温促干,以免细胞变形缩小。(3)涂片的厚薄、长度与血滴的大小、推片与载玻片之间的角度、推片时的速度及血细胞比容有关。一般认为血滴大、角度大、速度快则血膜越厚;反之则血膜越薄。血细胞比容高于正常时,血液黏度较高,保持较小的角度,可得满意结果;相反,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时,血液较稀,则应用较大角度、推片速度较快。(4)血涂片应在1小时内染色或在1小时内用无水甲醇(含水量<3%)固定后染色(5)新购置的载玻片常带有游离碱质,必须用约1mol/LHCl浸泡24小时后,再用清水彻底冲洗,擦干后备用。用过的载玻片可放入含适量肥皂或其他洗涤剂的清水中煮沸20分钟,洗净,再用清水反复冲洗,蒸馏水最后浸洗后擦干备用。使用时,切勿用手触及玻片表面(6)血液涂片既可直接用非抗凝的静脉血或毛细血管血,也可用EDTA抗凝血制备。由于EDTA能阻止血小板聚集,故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形态时非常合适。但EDTA抗凝血有时能引起红细胞皱缩和白细胞聚集,因此最好使用非抗凝血制备血涂片。(7)使用EDTA-K2抗凝血液样本时,应充分混匀后再涂片。抗凝血样本应在采集后4小时内制备血涂片,时间过长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注意制片前,样本不能冷藏。五、血涂片染色(一)瑞氏染色法【原理】瑞氏(Wright)染色法使细胞着色既有化学亲和作用,又有物理吸附作用。各种细胞由于其所含化学成分不同,对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因此,染色后各种细胞呈现出各自的染色特点。【试剂】1.瑞氏染液(1)瑞氏染料0.1g(2)甲醇(AR)60.0mL瑞氏染料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亚甲蓝组成。将瑞氏染料放入清洁干燥研钵里,先加少量甲醇,充分研磨使染料溶解,将已溶解的染料倒入棕色试剂瓶中,未溶解的再加少量甲醇研磨,直至染料完全溶解,甲醇全部用完为止,即为瑞氏染液。配好后放室温,一周后即可使用。新配染液效果较差,放置时间越长,染色效果越好。久置应密封,以免甲醇挥发或氧化成甲酸。染液中也可加中性甘油2~3m1,除可防止甲醇过早挥发外,也可使细胞着色清晰。2.H6.8磷酸盐缓冲液磷酸二氢钾(KH2PO4)0.3g磷酸氢二钠(Na2HPO4)0.2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再用蒸馏水加至1000mL。·第一章临床血液一般检验·【操作】以血涂片染色为例。(1)采血后推制厚薄适宜的血涂片(见血涂片制备)。(2)用蜡笔在血膜两头画线,然后将血涂片平放在染色架上。(3)加瑞氏染液数滴,以覆盖整个血膜为宜,染色约1分钟。(4)滴加约等量的缓冲液与染液混合,室温下染色5~10分钟。(5)用流水冲去染液,待干燥后镜检。【注意事项】(1)H对细胞染色有影响。由于细胞各种成分均由蛋白质构成,蛋白质均为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H而定。对某一蛋白质而言,如环境H检验·加少量蒸馏水溶解,用磷酸盐调整H,加水至1000mL。【操作】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方法基本上与瑞氏染色法相同。(三)30秒快速单一染色法【试剂】1.贮存液瑞氏染粉2.0g吉姆萨染粉0.6g天青Ⅱ0.6g甘油10.0m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20.0g甲醇1000mL2.磷酸盐缓冲液(H6.2~6.8)磷酸二氢钾6.64g磷酸氢二钠0.26g苯酚4.0mL蒸馏水加至1000mL3.应用液1液、2液按3:1比例混合放置14天后备用。【操作】将染液铺满血膜或将血片浸入缸内,30秒后用自来水冲洗。(四)快速染色法【试剂】I液:磷酸二氢钾6.64g磷酸氢二钠2.56g水溶性伊红Y4.0g(或伊红B2.5g)蒸馏水1000mL苯酚40mL煮沸,待冷后备用。Ⅱ液:亚甲蓝4g蒸馏水1000mL高锰酸钾2.4g煮沸,待冷后备用。【操作】把干燥血涂片浸入快速染色液的I液中30秒,水洗,再浸入Ⅱ液30秒,水洗待干。6···试读结束···...

    2022-08-27 沈阳出版社图书发行公司 沈阳市出版社

  • 《临床检验技术与临床应用》张新春等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检验技术与临床应用》【作者】张新春等主编【页数】537【出版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06【ISBN号】978-7-313-18741-3【价格】198.00【分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参考文献】张新春等主编.临床检验技术与临床应用.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06.图书目录:检验技术与临床应用》内容提要:本书借鉴了多部古今中外检验医学名家论著成果,从检验医学的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入手,并结合编者们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系统介绍了临床血液体液检验、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等常用临床检验技术,内容既包括传统技术和方法,又兼顾近代检验医学的新技术和方法,规范了化验室的检验程序。《临床检验技术与临床应用》内容试读第一章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一、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一)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客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中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一些企业根据行为管理科学的理论,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开展了依靠职工“自我控制”的“无缺陷运动”,日本在工业企业中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使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迅速发展起来。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agemet,TQM)就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的“质量”一词并不具有绝对意义上的“最好”的一般含义,质量是指“最适合于一定顾客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是指产品的实际用途和产品的售价。(二)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预先控制和全面控制制度。它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全”字,它包含3层含义:①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这是就横向而言;②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这是就纵向而言;③参加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全面的质量管理。(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可以概况为4句话18个字,即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和数理统计方法。1.一个过程即管理是一个过程,在不同时间内,应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对于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有一个产生、形成、实施和验证的过程。2.PDCA循环根据管理是一个过程的理论,美国的戴明博士把它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总结出“计划(la)一执行(do)一检查(check)一处理(act)"四阶段的循环方式,简称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3.八个步骤为了解决和改进质量问题,PDCA循环中的4个阶段还可以具体划分为8个步骤。计划阶段包括4个步骤: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计划,制定措施。执行阶段:执行计划,落实措施。检查阶段: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处理阶段包括2个步骤: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工作结果标准化;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图1-1)。一1临床检险技术与临床应用分析卡解决问题观状俄出转入下原因、循环我士势对实施结果原从总结分析制定措施D实施结果与实施计划与日标对比措施图1-1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4.数理统计方法在应用PDCA四个循环阶段、八个步骤来解决质量问题时,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书籍资料,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它们是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分层法、相关图、控制图及统计分析表。这套方法是以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不仅科学可靠,而且比较直观。(四)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Wetgard等将上述介绍的工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有关概念应用到临床实验室,认为完全适用于盈利和非盈利医院临床实验室全面的质量管理,强调根据患者和医师的需求不断改进质量这一重要原则。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5Q循环”:即要实施临床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在医学检验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包括质量计划、检验过程、质量控制、质量评价、质量改进5个部分。“5Q循环”是由PDCA循环衍生而来的(表1-1)。表1-1“5Q循环"与PDCA循环的关系PDCA循环5Q循环计划(la)质量计划(QP)执行(do)检验过程(QLP)检查(check)质量控制(QC)质量评价(QA)处理(act)质量改进(QDl.质量计划(qualitylaig,QP)需要回答的是如何通过各种质量相关活动来保证检验项目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质量计划中的重要内容是质量目标,而质量目标来源于临床的需求,尽量满足患者和医师的愿望。项目质量计划根据质量目标制定,包括质量保证计划和质量跟踪控制计划。临床检验的质量属性包括了结果准确、具有临床意义等功能性属性,也包括了性能、安全、易用、可维护等非功能性属性。2.检验过程(qualitylaoratoryroce,QLP)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流程从医师填写检验报告申请单到报告单发出整个过程,包括分析前阶段、分析中阶段、分析后阶段。3.质量控制(qualitycotrol,QC)其目的是检测分析中的误差,控制和分析各个环节,防止得出不可靠的结果。包括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2第一章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4.质量评价(qualityaemet,QA)也称为质量保证(qualityaurace,QA)。它是通过有计划、,系统的活动提供对正确操作过程的信心。主要关注点包括患者的确认、标本的确认、周转时间(TAT)、试验的效用等。5.质量改进(qualityimrovemet,.QI)根据临床需要,不断提出新的目标,临床实验室根据临床要求尽量改进以达到这个目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现在对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还存在错误,认为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各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就是全面质量管理。其实这只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方面。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开展得较好的是检验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其他部分重视得还不够。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关注临床的需求并不断改进质量,临床实验室就是要关注医师和患者的需求。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过程包括从医师填写检验报告申请单到报告单发出整个过程。经过检验报告单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输、标本检测、报告单发放、标本存储与复检、质量信息反馈等程序。目前临床上将上述检验过程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阶段。(一)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前阶段始于临床医师提出检验申请,止于分析检验程序的启动。分析前变异是指在样本分析之前,所有对患者及标本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Wiwaitkit、Kalra、Berard等通过对不同临床实验室调查后发现,分析前误差(包括过失误差)占检验全部误差的60%~80%。分析前质量控制就是减少分析前阶段的误差。分析前质量控制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医师、患者、护土和检验人员的密切配合。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环节1检验项目的申请合适的检验是质量控制的前提,应该防止过度检验、不当检验的发生,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检验项目使用指南;另外,检验申请单的格式和填写也应符合要求。2.患者确认患者、报告单和标本应该一致,否则会导致误差。这是误差高发的一个环节。分析前标本采集系统的应用可以减少误差的发生3.周转时间样本周转时间(turaroudtime,TAT)指从医师申请检查至获得检验报告所需时间,分为申请、付费、采样、送检、检测、审核、报告等多个阶段。TAT过长,会严重影响检验的质量。4.患者准备对患者采集标本前以及采集时提出要求,采取各种措施,称之为患者准备。应该特别注意生理性变异、生活习性和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另外,标本采集的时间、采集方式、采集量、抗凝剂的使用等也应注意。5.标本收集与处理临床生化检验主要用血液作标本,其他体液如尿液、脑脊液、胸腹腔积液、精液和各种分泌液等也常用作标本。正确地收集与处理标本是临床生化检验的重要环节。不恰当的标本收集与处理,不注意影响标本成分变化的有关事项,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且又不易被发现,因而必须加以重视。(1)影响血液成分变化的因素:标本采集前影响血液成分变化的因素主要有生理、饮食、药物和采血时间等。(2)标本采集时应注意的事项:①严格执行患者、检验申请单及标本收集盛器的核对制度,保证无差错。②按照采集要求做好各项检查和记录,严格执行。③熟练采样技术,保证采集标本符合要求。④及时做好标本预处理。⑤正确使用抗凝剂。—3临床检脸技术与临床应用(3)标本采集后应注意的事项:标本采集后,应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及时处理和检验。(4)标本处理:采血后应尽快分离血清(浆),一般不应超过2小时,并及时测定。6.标本的保存如果标本不能及时测定,必要时可置冰箱保存。血清中多数代谢物和酶在室温下6小时,或4℃加塞存放24h,无明显变化。但要保存更久则应冰冻或冰冻干燥,冰冻半年后,一般代谢物变化较小,但酶的变化却较大,值得注意。(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分析中阶段是指患者标本到达实验室后,分析检测程序启动到获得检验结果为止的阶段。做好分析中质量控制,必须做到检验程序的标准化、规范化,建立文件化的检验程序体系。分析中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标本前处理如果是新采集的标本,涉及标本的分离和保留:如果是冻存标本,需要正确解冻。2.分析方法的选择一般选择国际性的标准方法或国家推荐的方法。如果没有标准方法,也可选择行业认可的方法或权威刊物上发表的方法。对于所选方法要在精密度、准确度、分析范围、特异性、检测限等方面进行评价。3.仪器和试剂试剂包括试剂盒和标准品。购买后应进行产品验证试验,包括精密度、准确度、分析范围、特异性、检测限等。仪器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标准。4.室内质量控制(iteralqualitycotrol,IQC)简称室内质控,指在实验室内部对影响质量的每个工作环节进行系统控制。室内质量控制包括标准化分析程序的建立和实施、仪器的校准和维护、统计质量控制。室内质控的目的是检测和控制本实验室测定的精密度,提高常规工作中天内和天间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室内质控的基本内容包括控制物或质控品、质控图、质控品的检测频度、质控规则及控制值判断等。5.室间质量评价(exteralqualityaemet,EQA)也被称为能力验证(roficiecytetig,PT)。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并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和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以此评价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质量,观察试验的准确性,建立各实验室分析结果间的可比性。(三)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分析后阶段是指患者标本分析后检验结果的发出直至临床应用这一阶段。为使检验结果准确、真实、无误并转化为临床能直接采用的疾病诊疗信息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称为分析后质量控制。分析后质量评估的内容主要有3个方面:①检验结果的审核与发放:②咨询服务及与临床沟通:③检验标本的保存及处理。1.检验结果的审核和发放检验结果报告是临床实验室工作的最终产品,检验结果报告的正确与及时发出是分析后质量保证工作的核心。因此,必须严格审核发放检验报告单,以保证发出的检验结果“完整、准确、及时、有效”。(1)异常结果的复核和复查制度:对检验结果的正确判断是这一工作的前提。判断检验结果与否的重要依据是室内质量控制是否合格,即室内质控结果“在控”时,是检验结果可报告的必要条件;如果室内质控“失控”,则检验报告不能发出,须认真寻找原因,待质控结果正常后再对标本再进行检测,保证结果可靠后,由审核人对检验全过程每一环节进行质控分析审核,从而确认和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可发出检验报告。审核人应当具有临床检验资格,是主管检验师以上的工作人员、本专业实验室负责人、高年资的检验人员或临床实验室主任授权人员,他们熟悉检验管理的流程,有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4|第一章引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性进行判断的能力。(2)危急值紧急报告制度:危急值(criticalvalue)是特殊的医学决定水平,指某些检测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可危及患者生命。危急值是累积临床经验而得的,不可能用参考区间进行估计。如成年人血清钾≥6.2mmol/L或≤2.8mmol/L等都属于危急值。检验结果为危急值时,临床实验室应立即通知临床,临床往往需要立即对患者进行处理。附录中列出了临床上需要报告危急值的检验项目及危急值。危急值的报告与急诊报告不同。急诊检验结果不论正常与否必须立即报告。而危急值的项目不一定是急诊检验,但一旦发现危急值时需迅速报告。2.咨询服务及与临床沟通检验结果的解释与咨询服务是临床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方面。临床检验工作者不仅为临床医师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信息,还应全方位地面向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检验医学咨询服务,把有限的实验室数据转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更多、更直接地参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充分发挥检验医学在疾病诊治中的作用。与临床沟通主要是围绕检验项目的设置和选择,检验工作者应将实验室所开设项目的有关信息主动告知临床,包括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检验方法的影响因素和不精密度、测得值的正常参考范围,以及需要的患者准备、样本采集、运输要求、注意事项等。总之,临床实验室工作,要以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为基础,将合格的标本由高素质的检验人员在正常运行的仪器上进行测定和严格的分析,认真严肃地审核后发出,这需要检验、临床、患者三方面共同努力协作,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3.检验标本的保存及处理检验后标本储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必要的复查,当对检验结果提出质疑时,只有对原始标本进行复检,才能说明初次检验是否有误。而且,标本保存也有利于科研工作中开展的回顾性调查。因此,要建立标本储存的规章制度,专人专管。在标本的保存中,必须考虑到不同检验项目、不同标本保存时间和条件是不同的,一些被测物质在保存期内会发生变异。通常血液标本应放在4℃~8℃冰箱保存,一般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标本保存时间不应超过1周,必要时可冰冻保存,激素类3d为宜,尿液、脑脊液、胸腹水等一般不作保存。保存的标本应按日期分别保存,到保存期后,标本、容器以及检验过程中接触标本的材料应按《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张新春)-5-第之章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目的是要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但是,即使采用最准确的检测方法,选用最精密的仪器,由最有经验的检验人员操作,当对同一均匀样本进行多次重复测定时,所得的结果的数据也很难完全一致。这就表明,检验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另外,不同个体之间或者个体内也存在差异。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通常都是在尽可能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重复测量多次,然后对测量数据用统计方法进行整理、分析、判断,给分析结果作出可靠性评价。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的统计学方法,常用于确定方法误差、对比不同试验方法、比较不同仪器精度、评价检验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等。一、统计分析的几个基本概念(一)总体与样本1.总体总体(oulatio)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更确切地说,是性质相同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2.样本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统计分析正是通过对具体样本值的分析、研究,从而正确地推断出总体所具有的特性来。(二)变异与误差1.变异变异是普遍的现象,即使样本来自同质的总体,它们彼此之间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变异。产生变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同一指标不同个体之间,同一个体不同时间或不同状态之间,不同测量方法之间,同一方法不同重复之间,等等。2.误差误差表示上述差异的形式,包括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统计学上的误差指的是随机误差,包括抽样误差和重复测量误差。抽样误差是由于样本内各个体之间变异情况与总体内各个体变异情况不会完全相同。因此,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如均数)之间也必定不会完全相同。统计学设计的任务之一就是如何诚少抽样误差,统计检验的目的就是回答来自抽样误差的概率。(三)随机现象与随机变量1.随机现象随机现象指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呈现规律性,但在个别试验中呈现不确定的现象。如新生儿的男女性别。观察随机现象的试验,称为随机试验。在随机试验中出现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6···试读结束···...

    2022-08-27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资源下载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电子书

  • 《血液病临床检验诊断》高海燕,刘亚波,吕成芳,陈雪艳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血液病临床检验诊断》【作者】高海燕,刘亚波,吕成芳,陈雪艳编【页数】388【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3【ISBN号】978-7-5214-2190-3【价格】298.00【分类】血液病-医学检验-血液病-诊断【参考文献】高海燕,刘亚波,吕成芳,陈雪艳编.血液病临床检验诊断.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3.图书封面:检验诊断》内容提要:本书为血液病临床检验诊断专著。全书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血液病诊断常用的检验技术,详细讲解了各项检查技术的原理、临床应用及操作规范,包括外周血细胞检验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血细胞数字成像与图像分析技术和流式细胞术。第二部分是血液病检验诊断评估,将血液病按照血细胞的不同类别对疾病进行分类叙述。首先介绍疾病的相关理论知识及诊断该疾病所用的临床检验技术,同步编发了作者们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收集的未曾发表的代表性图片,并依据2017版WHO指南,结合一线医生的临床经验,创造性地描绘出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思维导图,让读者可以从一张血常规的报告单人手,学会如何给疾病分类,熟练运用各项检查,树立起综合诊断的思维。每章还附有两个以上典型且完整的病例,作为读者的练兵场,对案例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将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全方位模拟诊断的过程。最后,给出了血液病临床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指出应该避免的陷阱。这种理论到实践的编写架构符合临床实际工作程序,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读者深入到血液病学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来。《血液病临床检验诊断》内容试读木进德限腰殖限快第一部分血液病诊断常用的检验技术个小方的二的示保的国第一章外周血细胞检验技术章节概述:本章主要介绍外周血涂片显微镜下检查的重要价值、少见病外周血形态学病例分析及血细胞分析仪流水线的自动审核。自20世纪50年代起,人们开始使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类和计数外周血细胞,后逐步发展成通过分析血细胞组成检测外周血的方法,也逐步形成了因异常血常规结果引起临床关注患者病情的主要途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由于其快速、便捷、准确和结果重复性好等特点,为临床检验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尤其是它的出现改变了血常规检测方法与流程。人工分类计数外周血细胞往往费时、费力,结果缺乏一致性和重复性。而凡事总有利弊!虽然仪器的出现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但是其对于异常样本检测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因为自动化时代的到来,人工镜检的必要性往往被忽视,致使异常样本漏检和错检时常发生。好在临床检验一线的有识之士也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外周血涂片镜检已成为临床检验工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涂片镜检,意义何在?本章就这一问题将详细地阐述。第一节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价值一、血涂片检查与血细胞分析仪互为补充外周血涂片常常是重要的诊断线索之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除了可以提供红细胞计数(redloodcellcout,RBC)、入血红蛋白(hemogloi,H)、人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入、红细胞平均体积(meacorucularvolume,MCV入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eacorucularhemogloi,MCH入、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corucularhemogloicocetratio,MCHC)等红细胞相关参数外,还能测量红细胞分布宽度(redcellditriutiowidth,RDW)、血红蛋白分布宽度(hemogloiditriutiowidth,HDW)。一般大多数仪器均能计数网织红细胞,有些仪器甚至能提供低色素性或高色素性红细胞的百分率,还能提示红细胞碎片警告,计数有核红细胞(ucleatedredloodcell,NRBC)。此外,所有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器都能提供红细胞直方图,有的能显示红细胞体积与凸浓度分布状况的二维散点图和白细胞分类的二维散点图。尽管仪器已提供如此多的信息,但对某些疾病的诊断仍需要通过观察血涂片来获得更多依据。二、核实仪器结果并排除人为假性结果通过血涂片观察血细胞特征而对仪器测定的参数进行验证,不符合时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发现问题,排除人为假性结果。例如,红细胞相关参数不合理时要进行血涂片观察,核实有无其他因素导致,如高脂血症或胃肠外脂肪乳剂、白细胞数增多引起标本浊度增加,标本存在副蛋白或冷球蛋白、标本受热或冷冻、体外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标本败血症及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和皮下脂肪污染。红细胞明显减低,H凸正常或升高,伴MCV异常升高时应进行血涂片观察,核实是否为冷凝集引起的假性MCV升高;血小板升高、减低或其他情况也需要进行外周血涂片观察,核实是否为红细胞的异常改变,如脾功能减低、小球形红细胞引起的血小板假性升高,同时会发现其他一些引起红细胞形态变化的疾病,如肝脏疾病、巨幼细胞贫血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临床医生申请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往往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异常的外周血全血细胞计数第一章外周血细胞检验技术《(comleteloodcout,.CBC):实验室涂片检查则是因为异常的CBC或者是对仪器的报警(lag)作出的反应。国际实验血液学会已经详细地制定出了全血细胞计数的阅片标准。所有实验室均应该以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IteratioalCommitteeforStadardizatioiHaematology,ICSH)的标准为基础,详细、合理地制定出合乎自身情况的阅片规则。外周血涂片在快速诊断某些特定的感染、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以及白血病和淋巴瘤的识别与确认中的作用十分明显。临床医生申请外周血涂片检查的原因:①患者出现贫血、无法解释的黄疸或二者兼而有之的临床表现;②儿童出现指(趾)炎、面色苍白,青少年或成人出现四肢、腹部或胸痛等镰状细胞贫血的临床表现;③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如瘀点或异常的青紫)或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如严重的感染);④患者出现淋巴瘤或其他淋巴增殖性疾病如淋巴结病、脾大,胸腺肿大(纵隔肿块入、其他淋巴器官的肿大、皮肤病变提示浸润、骨痛加之其他全身症状(发热、出汗、瘙痒和体重减轻等):⑤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症状,如脾大、多血症,皮肤瘙痒和体重减轻;⑥高度怀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⑦急性或新近发病的肾衰竭或者儿童发生的不能解释的肾肿大。⑧怀疑发生了可通过血涂片检查确诊的细菌或寄生虫感染;⑨患者出现弥漫性非造血性癌症状,如体重减轻,全身不适和骨痛;⑩发热、全身不适等病毒感染、炎症反应和其他恶性疾病的症状。三、血涂片检查与红细胞疾病的诊断临床医生往往基于贫血患者的一些症状、体征或者CBC结果申请血涂片检查,例如出现不明原因的黄疸。外周血涂片复检意指异常CBC结果的核实不需要再次取样就可解决。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以提供许多以前只有血涂片可提供的红细胞参数,包括红细胞分布宽度(DW)入、血红蛋白分布宽度(DW)、低色素和高色素红细胞百分比,这些参数与红细胞色素不均、低血红蛋白和高血红蛋白密切相关。红细胞的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各种直方图和散点图显示出来。尽管如此,红细胞的某些特点,例如细胞的形状、细胞内容物(如帕彭海姆小体含铁血黄素颗粒)(图1-1)等仍须镜下确认(表1-1)。表1-1红细胞内含物名称及鉴别新亚甲蓝包涵体内容物瑞氏-吉姆萨染色【或其他体外活体染色)普鲁士蓝(铁)Howell--Joly小体DNA细胞核DNA嗜碱点彩RNA网织红细胞胞质内残存核糖体RNAPaeheimerIroCaot环有丝分裂纺锤体残留物Heiz变性的血红蛋白HBH小体B珠蛋白四聚体Feu小体α珠蛋白四聚体品体血红蛋白C1.溶血性贫血血涂片检查对溶血性贫血(图1-2)具有明确诊断或鉴别诊断的价值,尤其是对诊断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东南亚卵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和遗传性热异形红细胞增多症(图1-3)最有意义,根据血涂片特征性红细胞形态可以对这些疾病做出明确诊断。然而,血涂片中增多的球形红细胞没有特异的诊断价值,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或迟发性输血反应)等均可出现此类细胞比例增高,如果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间接胆红素增多等特点,一般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3■》血液病临床检验诊断另一类值得关注的球形红细胞是小球形红细胞(高色素与体积明显减小),常出现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gioathichemolyticaemia,MAHA)。及时发现和诊断MAHA临床意义重大。妊娠高血压、慢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emiateditravacularcoagulatio,DIC入、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uremicydrome,HUS)以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oticthromocytoeicurura,TTP)等与MAHA关系密切。由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易把红细胞碎片误以为血小板,所以观察此类患者的血涂片时需要再次确认血小板的计数是否正确。绝大部分血细胞分析仪不能正确区分红细胞碎片和血小板,极少部分可以借助特异的检测平台对二者进行区分。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碎片报警信息足够敏感,但并不特异。因此,仍然需要通过血涂片检查确认。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的外周血涂片形态学特征和MAHA相似。例如心脏瓣膜病、巨大血管瘤及心脏和血管内装置均可能导致机械性溶血而产生红细胞碎片。鉴别要点是MAHA除了红细胞碎片外常伴有血小板减少(图1-4),而机械性溶血则没有血小板减少(表1-2)。表1-2可见裂红细胞(chitocyte)的疾病伴血小板减少不伴血小板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自体心脏瓣膜或人工瓣膜的损伤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藏(TTP)恶性高血压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急性肾小球肾炎HELLP综合征肾脏移植排斥先兆子痫肾皮质坏死恶性高血压药物(环孢素、他克莫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管炎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危象2015ICSH分级抗磷脂抗体危象1级:<1%(偶见,个别或少许)】药物(环孢素、他克莫司、丝裂霉素C)败血症2级:1%-2%(较多)播散性肿瘤(分泌黏蛋白)3级:>2%(大量)】体外循环血管畸形不规则皱缩红细胞缺乏中央苍白区,形态类似球形红细胞,可凭借不规则外形与球形红细胞区别意义不同于球形红细胞和小球形红细胞,提示氧化剂诱导或不稳定H存在。正常机体服用氧化性药物(如氨苯砜)导致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e-6-hohatedehydrogeae,G-6-PD)缺陷引起的急性溶血或某些Hh病存在这种特征性红细胞形态。也见于Zive'综合征(乙醇中毒高脂血症溶血综合征)。少数情况如Wlo'病晚期肝脏受损后铜释放会导致不规则皱缩红细胞产生(图1-5)。G-6-PD缺乏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红细胞酶缺乏,也是全球发病率位居首位的单基因疾病(图1-6)。外周血涂片检查之所以对于该病十分重要,主要基于以下两种原因:①依据患者的种族和临床表现高度怀疑此酶缺乏时,血涂片检查的速度优于酶活性检测的速度;②部分急性溶血患者G-6-PD活性检测正常,而血涂片已出现上述特征性的红细胞形态,此时血涂片检查对G-6-PD的诊断更有意义。为何会出现外周血涂片见典型的异常红细胞而酶活性检测正常呢?原因有二:①溶血后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使酶活性表现为正常;②异常细胞易发生溶血,留在血液循环中的大多是一些表达正常表型的细胞了。当溶血过程结束后,可以通过观察血涂片来确认是否需要再进行酶活性检测。此外,还有一些红细胞形态学特征有助于鉴别溶血的原因。红细胞凝集表明有可能存在冷凝集素,红细胞吞噬现象表明有可能出现了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4-第一章外周血细胞检验技术《2.大细胞性贫血外周血涂片对于大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由于叶酸和维生素B2缺乏,我们通过血涂片不但可以看到大红细胞,甚至还可以看到卵圆形的大红细胞和多分叶的中性粒细胞。当贫血日趋严重时,泪滴形红细胞和红细胞碎片等异形红细胞可明显增多。尽管贫血的情况可以通过检测叶酸和维生素B2来证实,但是血涂片检查仍然十分重要:对于需要及时治疗而不能快速提供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的重症贫血患者来说,血涂片可以提供快速诊断的线索;有时候会出现实验室检测结果正常,而临床却表现为典型的维生素B2缺乏;同样,急性叶酸缺乏时,患者可能症状典型而血清叶酸水平正常。所以,对于血涂片形态典型而实验室检测结果正常的患者来说,形态学检查可以为诊断性治疗提供线索。肝病和酗酒患者的大红细胞呈圆形,中性粒细胞无分叶过多现象,靶形和口形红细胞却可以见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常常是老年患者出现大细胞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涂片中除大细胞外,还可见少颗粒和少分叶中性粒细胞、原始细胞、大或少颗粒血小板、帕彭海姆小体以及部分低色素的小红细胞。大细胞性贫血伴血小板增多须怀疑5q一综合征。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是一种罕见的大细胞性贫血,主要特点是红细胞大小不均、异形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幼红细胞核间桥明显增多。溶血性贫血引起大红细胞增多时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伴或不伴其他特异性表现。3.小细胞性贫血血涂片对于小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没有大细胞性贫血明显。仅凭外周血涂片检查不能很好地区分缺铁性贫血和严重慢性病贫血,但红细胞指数、血清铁蛋白、炎症标志物等有助于鉴别诊断。小细胞性贫血有价值的形态学改变包括色素不均、帕彭海姆小体、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双相性红细胞、红细胞缗钱状排列和脾功能低下相关形态学改变(图1-7)。色素不均是缺铁性贫血治疗前的典型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双相性则提示缺铁性贫血治疗有效或铁粒幼细胞贫血,先天性铁粒幼细胞贫血常伴小红细胞增多,获得性则同时出现小细胞低色素和大细胞正色素红细胞,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提示地中海贫血或铅中毒。4.血红蛋白病和地中海贫血血涂片对于镰状细胞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十分有用。特别是在临床需要快速诊断而血红蛋白电泳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不能快速提供检查结果时,血涂片的诊断价值非常明显。H山病是一组H肽链结构与合成异常的遗传病,多表现为镰状细胞贫血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涂片中通常出现靶形红细胞,有时出现不规则皱缩红细胞。镰状细胞贫血可出现靶形红细胞和脾功能低下相关形态学改变〔有核红细胞与Howe-Joly小体、不规则皱缩红细胞、镰状细胞HhC细胞(HhSC病,HS和HC杂合子型)和“拿破仑”盔形红细胞(HhS-Oma存在)〕。镰状细胞贫血和HSC病可通过H电泳和血涂片检查来鉴别(图1-8,图1-9)。纯合子型HC病血涂片上同时存在靶形红细胞与不规则皱缩红细胞,及棒状HhC结晶等特征性改变,偶尔与镰状细胞HC病形态改变相似,故在紧急情况下(如术前)可进行镰状细胞溶解实验以鉴别。不规则皱缩红细胞是不稳定H凸和少数纯或杂合子型HE的特征形态,也可见于少量杂合型B-地中海贫血。α-地中海贫血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增多高度提示HCS存在。血涂片发现明显小红细胞低色素、异形红细胞显著增多常提示HH病可能,相比杂合子型地中海贫血,其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和MCHC降低更明显。5.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增多显示血小板减少的外周血样本必须进行涂片镜检。原因有二:确认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寻找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原因通常为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卫星现象和大/巨血小板的干扰。因采血不畅导致外周血出现纤维蛋白丝裹挟血小板也可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图1-10)。真性血小板减少可见于May-Heggli异常,外周血涂片见到巨血小板和特征性的中性粒细胞胞质蓝色包涵体(图1-11)。微血管病变血栓形成、白血病和淋巴瘤也是血小板减少常见的原因(图1-12)。除此以外,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增多也需要通过镜检来复核。常见的血小板假性增多的原因包括红细胞碎片、白血病细胞的浆质体(常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真菌感染,因为与血小板体积大小相似而被血细胞分析仪计数为血小板(图1-13,图1-14)。真性血小板增多也需要进行血涂片复核以寻找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线索,比如大血小板和增多的嗜碱性粒细胞(图1-15)。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嗜碱性粒细-5-■》血液病临床检验诊断胞的结果并不可靠,因此血涂片复核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出现与近期历史结果相比明显的变化,人为因素造成的血小板计数减少也要考虑。6.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衰竭当外周血出现无法解释的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或单核细胞增多以及血细胞分析仪提示有原始细胞增多时,血涂片复核十分必要。当血细胞分析仪报警提示异常或变异淋巴细胞时建议也进行涂片镜检,原因在于这些细胞有可能是原始细胞。除高白细胞计数需要镜检外,低白细胞计数同样也需要。再生障碍性贫血、毛细胞白血病以及肿瘤细胞侵犯骨髓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常表现为减低。对于白血病或淋巴瘤患者来说,外周血涂片的作用在于提供有可能的诊断方向和范围,提示下一步检查的方向。尤其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来讲,外周血检见异常早幼粒细胞非常有利于早期快速治疗。7.有可能人为的结果如果血常规出现某一项数值异常增高或减低时,这些结果有可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血涂片镜检是唯一确认核实的方法。影响因素通常包括血样突然加热或冷冻、脂血、冷凝集素或冷球蛋白。例如,有些血细胞分析仪利用髓过氧化物酶的方法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如果样本出现胞质髓过氧化物酶缺乏的粒细胞,那么很有可能造成粒细胞计数的假性减少。除此以外,中性粒细胞或血小板聚集导致相应的细胞减少,血小板卫星现象也是血小板假性减少常见的原因。(陈雪艳刘琰刘丽亚)】第二节少见病外周血形态学病例分析丙酮酸激酶缺乏症【临床资料】女性患儿,6月龄,因生后反复皮肤黄染6个月余,要求输血入院。【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WBC6.78×10L,RBC1.66×102L,H52g/L,PLT285×10L,CRP<0.499mg/L。(2)总胆红素95.9umol/L,间接胆红素71.8μmol/L,直接胆红素24.1μmol/L。生后24小时内总胆红素355.3μmol/L,间接胆红素309.8μmol/L,Hh53g/L。(3)新生儿溶血筛查、不规则抗体筛查、G-6-PD、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TORCH和相关病毒检测均为阴性。(4)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活跃,粒系19%,红系58.5%,红系比例升高,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可见较多嗜多色性红细胞。巨核系:全片共见巨核细胞7个,其中成熟无血小板形成巨核细胞5个,裸核巨核细胞2个,血小板少见。(5)分子生物学检查:丙酮酸激酶缺乏症(c.1096C>7,c.724733d)。【诊断】重度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图1-16)。上【病例解析】丙酮酸激酶缺乏症(yruvatekiaedeficiecy,PKD)可导致成熟红细胞能量供应缺乏、上游代谢产物堆积、红细胞寿命缩短,是目前已知最常见的无氧酵解途径酶缺乏导致的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yruvatekiae,PK)是糖酵解过程中的3种重要限速酶之一,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ADP反应,生成丙酮酸和ATP。PKD可导致遗传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hereditaryoheroeytichemolytic,HNHA)的发生。PKD是一种隐性遗传的纯合子或杂合子突变疾病,目前发现的突变类型已超过200种。PK缺乏导致的代谢异常是由ATP生成减少和2,3-二磷酸甘油酸(dihohoglycerate,-6···试读结束···...

    2022-08-26

  • 《肿瘤临床检验诊断学》罗迪贤,颜宏利,夏承来,王雅杰,任碧琼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肿瘤临床检验诊断学》【作者】罗迪贤,颜宏利,夏承来,王雅杰,任碧琼编【页数】437【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1.01【ISBN号】978-7-5189-7512-9【分类】肿瘤-诊断-肿瘤-医学检验【参考文献】罗迪贤,颜宏利,夏承来,王雅杰,任碧琼编.肿瘤临床检验诊断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1.01.图书封面:检验诊断学》内容提要:本书系统论述了肿瘤标志物、肿瘤临床检验诊断学策略、肿瘤检验诊断的意义,肿瘤的临床体液、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学检验及液体活检,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腹痛、便血、咳嗽咳痰、血尿、胸痛、头痛、腹水、鼻出血等肿瘤常见症状及相关临床检验项目,胸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各系统肿瘤的临床检验诊断,附录有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检验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临床基因检验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等。本书是论述肿瘤临床检验诊断的专著。作者来自国内著名医科大学或其附属医院的一线专家,是他们肿瘤临床检验诊断经验和科研成果的总结,并参阅国内外文献,将肿瘤临床检验诊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融汇其中,具有科学、先进、创新、实用等特点。内容详实具体,可操作性强,可供临床检验医师、肿瘤科及临床各科医师、护师、基层医师阅读使用,是肿瘤临床检验诊断的工具书,亦可供医学院校、科研院所教学科研参考。《肿瘤临床检验诊断学》内容试读第一篇肿瘤临床检验诊断学概述第一章肿瘤概述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总体呈增长趋势。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口逐渐老龄化,外在环境因素受快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影响,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显著改变,更使我国在恶性肿瘤预防、诊断及治疗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肿瘤分类主要基于解剖学和组织特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和肿瘤基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也极大地促进了肿瘤检验技术的发展,使得肿瘤的诊断分类学和治疗模式由传统医疗向个体化精准医学转变一、肿瘤的概念肿瘤的定义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长期协同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过度增生形成的新生物。根据肿瘤的形态学及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良性肿瘤是指无浸润和转移能力的肿瘤,其特点是肿瘤常具有包膜或边界清楚,呈膨胀性生长,生长缓慢,肿瘤细胞分化成熟,对机体危害较小。恶性肿瘤通常由于基因突变和功能调控异常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以不可控制的恶性细胞生长和扩散,肿瘤无包膜,界限不清,生长迅速以组织浸润为特征,易破坏正常组织器官结构,产生机体功能障碍。从组织学上,恶性肿瘤又被分为上皮组织来源的癌和非上皮性的肉瘤及血液癌。二、肿瘤病因学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肿瘤被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的协同作用。肿瘤的病因可归纳为环境和宿主内外因素协同交互作用的结果,所有各种影响包括致癌因素与促癌因素,以及机体的内在因素,如遗传(遗传易感性)、内分泌、免疫机制等多因素,导致体细胞多基因改变及多阶段动态发展,最终细胞获得浸润和转移的能力(恶性转化),形成恶性肿瘤。(一)外源性致癌因素1.物理性致癌因素来自外界的长期慢性刺激,包括热、机械刺激、紫外线等。如长期吃过热、过硬食物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食管癌发生有关。胆囊结石的慢性机械刺激常合并胆囊癌。长期大量接触放射性物质或紫外线照射可使皮肤发生鳞状细胞癌。长期热辐射也有定的致癌作用。此外,创伤也与肿瘤相关,比如临床上可见脑瘤、骨肉瘤和睾丸肉瘤患者常有创伤史。电离辐射致癌机制主要是由于自由基造成DNA断裂和碱基结构改变。肿瘤临床检验诊断学2.化学性致癌因素化学致癌物可分为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和促癌物,直接致癌物致癌力强,作用迅速,进入人体后可以直接诱发肿瘤:而大多数间接化学致癌物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体内代谢活化或生物转化,形成亲电子的衍生物与DNA结合造成DNA损伤,或造成正常蛋白质构象改变,成为具有致癌活性的最终致癌物,引发肿瘤;促癌物单独作用不致癌,可促进其他物质致癌。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包括铬、镍可致肺癌、鼻咽癌,长期接触砷可致皮肤癌、肝癌,镉可致前列腺癌,其他如铅、铁、锌、硫、钼等也可引起肿瘤。与吸烟和被动吸烟相关的多环芳烃类如苯并芘、甲苯,以及二甲基亚硝胺、硫氰酸盐可致肺癌、口腔癌、食管癌、胰腺癌、膀胱癌等,亚硝胺化合物能诱发食管癌、胃癌、肺癌、肝癌、结肠癌。3.生物性致癌因素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是常见的生物性致癌因素。致瘤病毒引发肿瘤的机制包括:致瘤性RNA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通过转导和插入将遗传物质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引起正常的或突变的原癌基因激活并且过度表达,使宿主细胞发生转化。致瘤性DNA病毒感染细胞后,由于整合进宿主DNA引起细胞转化也会引发肿瘤。常见的致瘤性病毒包括:EB病毒与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密切相关;乙肝病毒HBV可多步骤诱发肝细胞性肝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与人类上皮性肿瘤尤其是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人类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HTVL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与人类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一种RNA病毒,主要导致人类T细胞白血病。其他已发现与肿瘤发生相关的细菌和寄生虫包括:幽门螺杆菌HP和胃癌相关;肝吸虫与肝癌、胆管癌相关。(二)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目前,认为肿瘤发生发展的多因素、多基因协同作用主要包括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加上凋亡调节基因和DNA修复基因的改变,继而引起表达水平的异常,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1.癌基因(ocogee,oc)是指一类具有潜在的引起细胞恶性转化能力的基因,最初发现于反转录病毒基因组中,被称为病毒癌基因(viruocogee,v-oc),后在多种动物细胞中发现与病毒癌基因高度同源的DNA序列,称为原癌基因(roto-ocogee)或细胞癌基因(cellocogee,c-oc)。原癌基因普遍存在于各类进化程度不同的生物,包括从酵母到人类基因组中,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序列高度保守,功能稳定,在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正常生理条件下,原癌基因通过表达产物蛋白质来实现功能,其表达产物的活性和含量受到内外环境各种生长信号的严格控制,不会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只有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原癌基因发生基因结构改变、表达水平异常或表达方式在时间及空间上的改变,使正常原癌基因转变为具备使细胞转化功能的癌基因时,即原癌基因的激活形成可致瘤的癌基因原癌基因的激活机制主要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易位、基因扩增、病毒基因启动子或增强子的插入。此外,去甲基化也可激活原癌基因。上述原癌基因的激活机制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①发生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具有异常功能的癌蛋白;②发生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产生过量的结构正常的生长促进蛋白;③发生基因表达时间和空间的改。4第一章肿瘤概述变,使细胞的有序生长失去控制。激活的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正常的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有结构上的不同,并失去正常产物的调节作用。2.抑癌基因是指一类可编码抑制细胞生长的蛋白质,对肿瘤形成起到阻遏作用的基因。正常生理条件下,抑癌基因编码产物的功能主要对细胞生长起到负调控作用,包括抑制细胞增生、诱导细胞分化、维持染色体基因组稳定、触发诱导细胞凋亡等;当其发生突变功能丧失时,抑癌基因不能表达正常产物,或其编码产物的活性受到抑制,使细胞失去生长控制和负性调控,细胞增生调控失衡,引起细胞的恶性转化。抑癌基因的失活主要呈隐性作用方式,即通过等位基因的两次突变或缺失的方式实现的。定义一个特定组织或细胞恶性肿瘤的抑癌基因,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在恶性肿瘤的相应正常组织中表达正常;②在恶性肿瘤细胞中基因序列或结构存在改变,如点突变、缺失突变或表达缺陷;③在该基因缺陷的恶性肿瘤细胞中导入野生型基因将部分或全部抑制恶性表型。常见的抑癌基因有R基因,P53基因等。目前发现超过50%的肿瘤均存在P53基因的突变,以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胰腺癌中P53基因的突变更为多见。3.错配修复基因DNA复制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复制错误,错配修复基因能够修复这些错误,其作用对保护基因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当DNA错配修复基因发生突变时,其功能缺失会导致细胞DNA错配修复能力缺陷,发生遗传不稳定,积累起来造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形成肿瘤。4.端粒酶正常细胞复制有一定次数,细胞的复制次数是由染色体末端的端粒(telomere)的DNA重复序列控制的。细胞复制一次,其端粒就缩短一点,细胞复制一定次数后,导致细胞死亡。端粒酶(telomerae)是一种核糖核蛋白,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DNA以补偿细胞分裂时所丢失的部分,以维持端粒的长度,如果没有端粒酶的修复,体细胞只能复制50次。目前发现,一定程度的端粒酶活性存在于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中,引发肿瘤细胞端粒不会缩短的机制,几乎能够无限制地复制。不过,关于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预后、临床分期及治疗疗效的相关性,各研究报告说法不一。5.DNA甲基化甲基化是真核生物DNA的一种常见修饰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机制。已有研究证实,DNA过甲基化广泛存在于各类肿瘤中,特别是许多抑癌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除了上述因素外,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多因素形成的分阶段过程,要使细胞完全恶性转化,需要多个基因的转变,包括几个癌基因的突变和两个或更多抑癌基因的失活,以及调亡调节和DNA修复基因的改变。此外,机体内在的遗传因素和免疫状态都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因素。(三)肿瘤发生的机体因素机体的内在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基础关键作用,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共同长期交互作用导致肿瘤的发生。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决定的是肿瘤的易感性,在某些肿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几类常见的肿瘤如乳腺癌、子宫颈癌存在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在具有家族遗传性的人类恶性·5肿瘤临床检验诊断学肿瘤中只有少数种类属于按单基因遗传肿瘤,大多数肿瘤属于多基因遗传肿瘤。2.内分泌因素正常机体情况下,内分泌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使机体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下,但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造成内分泌功能紊乱,分泌激素失调,可导致某些细胞发生癌变。如已有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生与雌激素相关。3.免疫因素目前认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视功能丧失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最新研究中还揭示了在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因子、免疫相关细胞及肿瘤自噬均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此外,肿瘤的发生还和其他因素相关,如营养、微量元素、精神因素等。(四)肿瘤生物学特性I.肿瘤的异质性是指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经多次分裂增生,其子细胞在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同源组织的正常形态和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异。其表现为同一肿瘤中可存在多种不同的基因型或亚型的细胞,因此同一种肿瘤在不同的个体中可表现出不一样的生长速度、侵袭能力、治疗效果及预后,甚至同一个体中的肿瘤细胞也存在不同的特性和差异肿瘤细胞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细胞、细胞核的多形性,细胞核浆比例、细胞核染色质的异常,细胞内生化、组化特性的异常,细胞超微结构的异常。肿瘤的异质性给肿瘤个体化精准医学带来极大的难题。2.肿瘤的分化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原始幼稚细胞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产生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肿瘤的分化表示肿瘤细胞相对成熟程度,肿瘤细胞分化越好提示其组织学形态结构与其同源的正常组织相似程度越高:分化差表示其分化幼稚,甚至完全丧失了同源组织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形态特征。对大多数肿瘤而言,分化程度低一般可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高。3.肿瘤的生长良性肿瘤多数以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方式为主,形态表现为结节状,界限清楚,包膜完整,不侵袭周围正常组织,一般缓慢生长,不明显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但可对局部器官、组织造成压迫或阻塞。浸润性生长方式是恶性肿瘤的共性,在体表或腔道可表现为外生性、乳头状、菜花状:浸润性生长的肿瘤无包膜,界限不清,难以确认范围,生长迅速,侵袭性强,浸润周围组织,破坏正常组织器官结构,导致功能障碍。4.肿瘤的扩散和转移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的方式,不仅可以在原发部位继续生长,并向周围组织直接蔓延,而且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转移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肿瘤转移的途径包括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5.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良性肿瘤:分化好,异型性小,生长速度较慢,一般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以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为主,主要表现为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若发生在重要器官或继发变化也可产生严重后果,如消化道良性肿瘤可引起肠套叠、肠梗阻,颅内良性肿瘤可压迫脑组织、阻塞脑室系统而引起颅内压升高和相应的神经症状。良性肿瘤的继发性改变,如肠的腺癌性息肉可能由于溃疡而引起出血和感染,也可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6···试读结束···...

    2022-08-26 肿瘤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电子版 肿瘤学pdf

  • 2022年吉林长春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考生填写疫情防控相关附件的通知

    2022年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将于6月13日至26日举行。为做好2022年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保障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广大考生和考务人员身体健康,确保实践技能考试安全有序进行,按照长春考点2022年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现将疫情防控要求及其他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备考要求1.所有考生从考试前14天开始进行日常健康监测。监测时间为考试日前14天至考试结束。如实填写报纸质量版的《个人健康监测记录表》和《个人健康手册》(以下简称《监测表》和《健康手册》)。下载方法见文末。2、考生如有发热、干咳、乏力、嗅觉丧失、鼻塞、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到长春体检中心报到,并前往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筛查。和治疗。3、考试前健康状况异常的考生和监测发现健康状况异常的考生,必须在考试前到发热门诊排除新冠肺炎并持有相关病历。经考场防疫人员审核后,符合参考条件者方可参加考试。4.近期不吃饭、不聚会,避免前往人员流动大的密集场所,避免前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高风险地区,特别是做好不与外人进行社交或密切接触。5、长春市外(含其他县区)考生返(来)长春市前应及时了解长春市隔离管控政策,并按有关要求来长春市参加考试。目的地住所。2.考生防疫入学要求1、所有考生需在考前24小时内持核酸检测阴性纸质报告,并在考前7天内核对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次以上,至少24小时)另外,可以使用电子版或纸质版)。2.考生全程准备并佩戴N95口罩、速干洗手液等防护用品。口语类考生需自带护目镜或防护面屏。3.考生凭准考证、身份证和“一证两码”(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纸质版,健康码和行程码正常),纸质版“监测表”和“预定”,通过只有体温正常的人员才能进入场地参加测试。4.考生根据考试时间提前到达考场,按照现场工作人员要求完成入场前检查,防止人群聚集,保持安全距离进入考场有条不紊地进行。3.不能参加考试的考生1、考试前,属于上述三类人群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或密切接触者、亚密切接触者的考生,以及因疫情仍在隔离和健康监测中的考生。流行性。2.考试前28天内有境外居住史,或考试前14天内有中国中高风险地区或疫情发生城市居住史的考生。3.“健康码”在考试前显示非绿码的考生。4、其他注意事项1、健康监测表和健康监测表必须如实填写,并由本人签字确认。2.考试期间故意隐瞒病情或谎报发热史、旅行史、接触史的,以及拒绝配合疫情防控的,将通知有关部门。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传染病防治法》《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违法犯罪行为的意见》等有关部门予以通报。”等法律法规,将依法追究责任,严肃处理。3、考试的疫情防控要求将根据国家、省、市疫情防控政策随时调整。请考生及时关注“长春体检中心”微信公众号,其他考试要求后续通知。请考生根据国家和长春市新冠疫情防控要求,提前规划好考试时间安排。考生和工作人员严格执行通知要求,确保长春考试中心2022年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顺利进行。长春体检中心2022年5月29日附件:长春考点2022年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开考前14天测试健康监测表,Book.docx...

    2022-06-03 医师资格证技能考试 医师资格证技能考试内容

  • 《当代木工机械发展与检验检测技术》齐英杰,徐杨,张兆好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当代木工机械发展与检验检测技术》【作者】齐英杰,徐杨,张兆好编著【页数】395【出版社】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6.08【ISBN号】978-7-5674-0823-4【分类】木工机械-质量检验【参考文献】齐英杰,徐杨,张兆好编著.当代木工机械发展与检验检测技术.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6.08.图书目录:检验检测技术》内容提要:《当代木工机械发展与检验检测技术》内容从木工机械行业发展概况,检验检测技术,标准应用和综合理论四个方面对现代木工机械检测技术和中国木工机械行业发展做了全面的分析和阐述,使读者对木工机械行业发展概况,检验检测技术,标准应用和综合理论方面有清晰的把握。《当代木工机械发展与检验检测技术》对从事木工机械设计、制造、检验、管理、销售及教学、科研等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当代木工机械发展与检验检测技术》内容试读第一部分木工械行业发展概况篇中国人造板机械制造行业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一)1938年8月,日本人在上海的闸北恒丰路桥堍开设扬子江木材株式会社(即杨子木材厂),生产胶合板、子弹箱、马鞍等木制产品。伪满时期,长春的吉川商会(日商)曾在大连海猫屯建设胶合板工厂,时值太平洋战争爆发,经营不利。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伪“大陆科学院”以东北产材试造胶合板,在该院内设置7回转锯和4带锯各一台,做小规模制造,成立胶合板工厂。该厂主要为日军服务,曾利用东北的桦木和来自日本的胶黏剂,试制航空用酚醛树脂胶合板。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由长春市政府接管,更名为长春胶合板厂。同年,伪满政府制订“胶合板工业整备计划”,新设工厂6处,加上已设3厂(详见表1),此时,长春、蛟河、汪清三厂竣工不久,而哈尔滨、牡丹江、沈阳三厂尚在建设中,东北光复时均停产。表1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胶合板生产厂家一览表序号工厂名厂址生产设备生产能力建厂时间创始人(所属国)天津粘镶木片事业天津3000m3伊万诺夫(俄)、1920年布诺利(法)7ǘ旋切机2台哈尔滨合板株式会社哈尔滨7:旋切机1台格瓦拉斯基(波4000m31924年5月兰)压机2台热压机2台冷压机1台3上海夹板厂上海砂光机2台3000m31924年斯奈司来治(德)干燥机1台单板刨切机4台4凤凰木厂上海贝乐(英)5义成夹板上海1928年李松年(华商)6精艺木行上海21万张1932年乞德来尼(俄)】7中国夹板公司天津1937年刘寿臣8扬子江木材株式会社上海1938年8月4f旋切机1台9大陆科学院胶合板工长春7旋转机2台8万张1939年压机1台10层板制造厂成都1942年航空材料研究所11吉川商会大连海猫屯伪满时期日商4旋切机2台12满洲合板工业株式会社大连4旋切机2台40万张伪满时期压机1台13东绵化成工业会社沈阳540万2光复前14松荣木材株式会社长春已进设备光复前15长春光复16蛟河光复17汪清光复18牡丹江光复在建6当代木工机械发展与检验检测技术光复前后,因胶合板生产实数不太准确,按供给此项工业的木材数量推算,哈尔滨生产约60万张,伪大陆科学院生产8万张,大连满洲合板工业会社生产40万张,共约110万张。除以上厂家外,在沈阳还有东绵化成工业会社,该厂在光复前已由试作而改为正式生产飞机用的特殊胶合板,其胶合能力年达到540万f。同时,计划以胶合板代用“木筒”15万个的松荣木材株式会社(长春)光复前已进设备,但未生产。1942年底在成都,由国民党航空委员会下设一个航空材料研究所,成立的“层板制造厂”生产航空胶合板,产量很小。但在技术上有所创新,曾首次试制成世界上罕见的竹木复合胶合板航空教练机。该机主体为杉实木,机翼和机尾为桦木胶合板,表面覆上数层竹木复合胶合板,胶黏剂是利用国产新疆家畜乳汁自制的酪素胶,全机共重908kg。至今在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的样品室里还摆放着此种飞机的螺旋桨。1947年以后开始生产商用胶合板。新中国成立前,在旧中国建设的胶合板厂总计不到20家,其年总产量约有16000m3。当时主要采用原始的湿法生产工艺,制造胶合板的胶种主要有豆胶、血胶和干酪素胶,大部分制品供家具制造业使用。3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木材工业的快速发展1947年,中国木材工业行业杰出科学家王恺先生从美国深造回国,回原中央工业试验所工作,并与上海扬子木材厂共同组建“木材工程实验室”,主要人员有王恺先生、孙祥玉先生、王风翔先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历经3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应上海木材加工行业的要求,先后举办了制材、纺织木制品、造船、铅笔等行业的技术讨论会,并在大学设有木材加工专题讲座。同时,对当时由上海木业同业公会编辑出版的《木业界》杂志,予以大力支持,以全面提高各行业的木材加工知识,深得同行的好评。(2)改进传统产品质量,主要是改进了胶合板的质量,使产品首次远销美国。同时设计并生产了空心与实心胶合板门扇,主要供应上海的建筑部门,还首次销往香港。(3)首次试制了50f跨长(15.2m)拱型木架,并设计生产“预制式”木结构房屋,均取得成功和推广。(4)试制纺织用木制品,以替代进口产品。当时上海是我国纺织工业中心,所用纺织木制品如梭子、纺织用滚筒均需进口,而国家外汇有限,实验室与工厂的技术人员,在国内首次采用层积木生产木梭、胶合木生产滚筒,压缩木生产打梭棒,均获得成果,并批量生产。上述产品用的脲醛胶和酚醛胶均由美国进口。4结束语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前,虽然当时的统治者对科学技术及民族工业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但是由于科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和一批科学家及工商业者的努力,···试读结束···...

    2022-05-10 epub 专利检索 epub查看器

  • 《资料管理与表格填写丛书 建筑结构工程资料管理与表格填写范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资料管理与表格填写丛书建筑结构工程资料管理与表格填写范例》【作者】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主编【丛书名】资料管理与表格填写丛书【页数】418【出版社】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04【ISBN号】978-7-5182-0580-6【价格】77.00【分类】建筑工程-工程施工-资料-表格-范例-建筑结构-技术档案-档案管理【参考文献】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主编.资料管理与表格填写丛书建筑结构工程资料管理与表格填写范例.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04.图书目录:填写丛书建筑结构工程资料管理与表格填写范例》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为九章,主要包括:工程资料管理要求、施工管理资料(C1)、施工技术资料(C2)、进度造价资料(C3)、施工物资资料(C4)、施工记录(C5)、施工试验记录及检测报告资料(C6)、施工质量验收记录(C7)等。《资料管理与表格填写丛书建筑结构工程资料管理与表格填写范例》内容试读第一章工程资料管理要求本章内容包括下到资料:工程资料的分类及编号工程准备阶段文件管理。监理资料管理施工资料管理主体猪构分部(子分部)工程资料管理工程资料组卷及归楷管理···试读结束···...

    2022-05-10 工程资料表格怎么做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表格

  •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第四版pdf完整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评论:临床生物化学与测试第四版df编写《临床生物化学与实验室》(第4版)的目的是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检验教育的需要,满足我国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科生医学检验科。阐述了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过程中的临床生化变化以及检测方法学的评价。快来下载吧相关内容部分预览第四版临床生化与检测导论编写《临床生物化学与实验室》(第4版)的目的是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检验教育的需要,满足本科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医学检验科。写作思路是突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利于教与学。同时,也注重反映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成果,适当介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思想、新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新版基本保持了第三版的框架,并根据近年来的发展,对原章节进行了适当的修改、更新和补充。本书主要供高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供其他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和医师使用目录第一章介绍第2章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第三章葡萄糖代谢障碍第四章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第5章诊断酶第6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代谢紊乱第7章体液平衡和酸碱平衡障碍第8章肝胆疾病的生化诊断第9章肾脏疾病的生化诊断第10章心脏病的生化标志物第11章胃肠胰腺疾病临床生化第12章骨代谢异常的生化诊断第13章红细胞代谢紊乱第14章内分泌疾病中的代谢紊乱临床生化与检测要点词汇表1、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导致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失去生物活性。2、色彩增强效果热变性暴露了原本位于DNA双螺旋内部的碱基,导致在260m波长处的吸光度增加,这种现象称为色度效应。3、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甚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4、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各种酶和辅酶组成的氢转移和电子转移反应链。5、一碳单位代谢在体内某些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一个含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和一个碳基团的转移过程。6.酶的共价修饰与调控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残基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下可以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导致酶活性发生变化。这种调节酶活性的方式称为酶共价修饰调节。7、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从头合成途径以磷酸核糖、氨基酸、单碳单元和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8、脂肪动员脂肪动员是指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逐渐被脂肪酶消化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释放到血液中,然后通过血液转运到其他组织进行氧化利用的过程。9.蛋白质等电点当溶液在一定的H值时,蛋白质分子电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称为两性离子。此时溶液的H值就是蛋白质的等电点。10。糖异生在饥饿状态下将非糖类化合物(乳酸、甘油、产糖氨基酸等)转化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11.酶的活性中心是指本质基团在空间上相互靠近,形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可以与底物特异性结合,催化底物向产物的转化。12.必需氨基酸人体需要但不能自行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13.蛋白质的互补将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必需氨基酸可以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14、变构调节体内的一些代谢物可以非共价可逆地结合在一些酶的活性中心以外的位点上,使酶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改变酶的活性。15.Tm值在熔解过程中,紫外吸光度△A260的变化达到最大变化值一半的温度定义为DNA的熔解温度。16.DNA变性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温度、H、离子强度等)会导致DNA双链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导致DNA双链解离成单股。简答题2、描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①DNA由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组成:右手螺旋,反平行,直径2.37,节距3.54②核糖和磷酸盐位于外侧:表面有大沟和小沟③DNA双链之间形成互补碱基对:A=T,C=G④碱基对和氢键的疏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DNA双螺旋的稳定性:疏水相互作用是碱基堆积力3、什么是酶的竞争性抑制,其特点是什么?这解释了磺胺类药物抑制体内细菌繁殖的机制。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可以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止酶与底物形成中间产物。这种抑制称为竞争性抑制。特点:(1)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相似,竞争酶的活性中心(1分)。(2)抑制程度取决于抑制剂和底物的相对浓度(1分)。(3)动力学特性:Vmax保持不变,表观Km增加(1分)。磺胺类抗菌机理:细菌以对氨基苯甲酸、谷氨酸和二氢蝶呤为底物,在细菌内的二氢叶酸合酶的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再在酶的催化下生成四氢叶酸。磺胺类的化学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竞争性结合二氢叶酸合酶的活性中心,抑制四氢叶酸的合成,干扰一碳单元的代谢,进而干扰核酸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生长。使用磺胺类药物时,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必须保持远高于对氨基苯甲酸的浓度,才能发挥有效的抑菌作用(1分)。4、描述糖酵解产生的NADH的氧化利用?糖酵解产生的NADH:1)在大脑和骨骼肌中,FADH2呼吸链通过α-磷酸甘油穿梭到线粒体中发生氧化磷酸化,最终产生1.5个ATP;2)在肝脏和心肌中,通过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进入线粒体NADH呼吸链发生氧化磷酸化,最终产生2.5个ATP。5、描述血糖的来源和目的地。(1)血糖的来源1)食物糖分的消化吸收(1分)。2、肝糖原分解(1分)。3非葡萄糖糖异生(1分)。(二)血糖的途径(1)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1分)。2、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1分)。(3)通过戊糖磷酸途径等转化为其他糖类(1分)。⑷分为脂肪和氨基酸(1分)。6、描述棕榈酸的分解过程,并用公式计算产生的能量。过程:脂肪酸活化七种β氧化反应: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计算:7次β氧化生成7分子FADH2、7分子NADH和8分子乙酰CoA7*1.5+7*2.5+8*10=108个ATP分子因为脂肪活化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一个分子的棕榈酸被完全氧化生成106分子的ATP7、什么是底物水平的磷酸化,给出了三个例子。底物水平磷酸化: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的磷酸化与底物去磷酸化直接偶联的反应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1)1,3-二磷酸甘油酸在磷酸甘油酸激酶的作用下生成3-磷酸甘油酸,再通过ADP脱去磷酸生成ATP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丙酮酸激酶的作用下生成丙酮酸,磷酸被去除后由ADP生成ATP3)丁二酰辅酶A在丁二酰辅酶A合酶的作用下生成丁二酸,然后去磷酸化生成GDP中的GTP8、描述血氨的来源和去向。(1)血氨的来源(1)氨基酸脱氨(1分),胺分解(1分)。2)肠道吸收的氨(1分)。3当原尿呈碱性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氨被吸收到血液中(1分)。(二)血氨途径⑴在肝脏合成尿素,这是最重要的出路(1分)。2、非必需氨基酸和其他含氮化合物的合成(1分)。3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氨被分泌到酸性原尿中生成NH4+,随尿液排出体外(1分)。临床生化和实验室简答题1、简述5-氟尿嘧啶和6-巯基嘌呤的抗肿瘤原理?答案:5-氟尿嘧啶通过抑制胸苷合酶达到抗肿瘤作用;通过抑制IMP转化为AMP和GMP影响RNA、6-巯基嘌呤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抑制IMP和GMP的挽救合成和从头合成,达到抗肿瘤的目的。2、血氨的来源和去向?答案:来源:1.AA脱氨(一级)、胺类物质、碱分解等(二级)2.肠道产氨:蛋白质腐败,尿素肠肝循环。3、肾氨生成: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谷氨酰胺水解生成氨;AA在肾脏中的脱氨作用产生氨。途径:1.尿素的合成2.谷氨酰胺的合成3.参与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3.乙酰辅酶A的来源和去向?答案:三源: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再分解成乙酰辅酶A,脂肪生成甘油和脂肪酸,再分解成乙酰辅酶A,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变成乙酰辅酶A。4、线粒体中两条呼吸链的排列?答案:NADH氧化呼吸链:NADH→FMN→CoQ→Cyt→Cytc1→Cytc→Cytaa3→O2丁二酸氧化呼吸链:丁二酸→FAD→CoQ→Cyt→Cytc1→Cytc→Cytaa3→O25:蚕豆病的发病机制。Awer:蚕豆病可引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其红细胞不能通过磷酸戊糖途径获得足够的NADPH,且难以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活性,还原红细胞中的谷胱甘肽肽(GSH))含量明显降低,红细胞易破裂,出现溶血性黄疸。6、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生化机制。Awer:叶酸以四氢叶酸的形式参与一碳单元在体内的运输。如果叶酸缺乏,必然会导致嘌呤核苷酸或脱氧胸苷的合成,从而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分裂。值增加,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是N5-CH3-FH4转甲基化的辅酶。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B12,N5-CH3-FH4上的甲基就不能转移,减少FH4的再生,影响细胞分裂。7、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答案:1.但含氮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氨、硫醇代谢紊乱(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氨基酸比例失衡),与儿茶酚胺竞争性干扰,阻碍神经递质传递(假神经递质)质量)。尿素合成障碍可导致高氨血症和氨中毒(能量缺乏)。8、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理。Awer:磺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其抗菌机制属于酶的竞争性抑制,竞争性结合FH2合酶的活性中心,抑制FH2从而合成FH4,并干扰单碳单位的代谢,进而干扰核酸合成并抑制细菌生长。9、酮症酸中毒的发病机制。Awer:在饥饿或糖尿病期间,由于脂肪动员增加,脂肪分解生成脂肪酸。脂肪酸以β-氧化生成的乙酰辅酶A为原料,在肝脏线粒体内的酮体合酶催化下,酮体的产生增加。糖尿病患者的酮体含量是正常人的几十倍10.痛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解答:患者血尿酸含量升高,超过8mg/ml时,尿酸盐结晶可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导致关节炎、尿路结石、肾脏疾病;临床常用别嘌醇治疗,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抑制尿酸生成。十1、治疗高血脂及药物的药理作用。答案:1.他汀类药物(调脂药)是HMG-CoA还原酶的选择性抑制剂,通过抑制肝脏中HMG-CoA还原酶和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肝细胞表面的极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数量增加了摄取和分解代谢。2、胆汁酸螯合剂(消胆胺)可防止胆汁酸被重吸收,降低胆固醇,并作用于胆汁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7α-羟化酶,并受到产物胆汁酸的负面影响。反馈调节。12、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解答:胆碱的缺乏会减少肝脏中卵磷脂的合成,因此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减少,肝脏中的甘油三酯无法运出。TG(脂肪)积累。十3、三种黄疸的血、尿、便变化。答案:1.溶血性黄疸伴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升高+/正常,尿胆原(+)强,尿胆红素(-),尿色变深,coecoilirui升高2.梗阻性黄疸伴非结合胆红素升高+/正常,结合胆红素++、尿胆素原(-)升高,尿胆红素(+),尿液颜色变浅/灰色,粪便胆红素降低+/消失3.肝细胞性黄疸非结合胆红素升高+/正常,结合胆红素升高+,尿胆素原(+)/(-),尿胆红素(+),尿液颜色变淡/正常,粪便胆红素降低+/正常14.血糖的正常值是多少?简述血糖的来源和去向。答案:正常值:3.89-6.11mmol/L,血糖的来源:1、食物中的糖(主要是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被吸收到血液中,作为血糖的主要来源;2.肝糖原分解;3.甘油、乳酸、氨基酸等非糖类物质在肝脏中异种生成葡萄糖。血糖的途径:在各种组织中氧化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ATP;2.在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糖原;3.转化为其他物质。15、为什么人们吃太多米饭(糖)后会发胖?Awer:首先,大米中含有淀粉,经口服淀粉酶粗消化,变成葡萄糖。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的中间产物乙酰辅酶A可用于合成脂肪酸,糖分解代谢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可还原为3-磷酸-甘油。糖可以分解产生ATP,NADPH+(氢离子)H+,然后ATP供能,NADPH+(氢离子)H+供氢,3-磷酸甘油与3分子脂肪酸结合合成脂肪,所以会发胖。...

    2023-01-10 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三合一是干嘛的 葡萄糖氨基酸胶囊

  • 《医学检验经济学概论》明德松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学检验经济学概论》【作者】明德松主编【页数】264【出版社】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8【ISBN号】978-7-5369-8152-2【分类】医学检验-卫生经济学-概论【参考文献】明德松主编.医学检验经济学概论.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8.图书封面:检验经济学概论》内容提要:本书从2个部分介绍医学检验经济学。第一部分(1-4章)为概述,介绍了普通经济学基本理论、卫生经济学概论、卫生技术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和药物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及其相关新理论、新方法。第二部分(5-7章)为医学检验经济学及其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主要论述医学检验经济学的概念、特点等,医学检验经济学的形成、产生与发展,医学检验成本、医学检验价格、有医学检验专业特色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及其进展、在医学检验各领域中各种情形下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及进展,初步建立医学检验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医学检验经济学概论》内容试读第一章普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古代经济学家看来,所谓经济,就是创造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的功利活动,所谓经济学就是教人创造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的经世致用的学问。随着后来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出现、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产生出商品经济,发展出市场经济,提升为知识市场经济,衍生出虚拟经济:经过西方古典一新古典一新兴古典经济学家与时俱进线性抽象的一路折腾一路演化,价值逐步异化为价格,异化为金钱,经济活动逐步异化为赚钱,经济学也就逐步异化为教人怎样赚钱,包括怎样投机赚钱。随着产品的逻辑逐步演变为货币的逻辑,衍生出金融的逻辑,最后产生出金融泡沫,虚拟经济也就演变成虚幻经济。当金融泡沫破灭,虚幻经济就酿成金融危机。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时一单位商品需要的货币的数量多少,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机制(ricemechaim)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行机制。价格机制包括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调节机制。价格机制是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价格变动与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联系和作用,是市场机制中的基本机制。医疗服务价格是对医疗服务作为商品交换所采取的一种价格形式,是医疗服务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医疗机构对患者服务的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包括门诊、住院、各项检查、治疗、检验、手术项目等的收费价格。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及其机制具有独特的中国社会主义特点和缺陷,特别是某些药品及其原材料价格明显偏低,需要在持续体制改革中加以完善。·1···医学检验经济学概论YIXUEJIANYANJINGJIXUEGAILUN第一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经济学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一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二、经济学2大类型经济学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2大类型。经济学的发展曾经分为2大主要分支,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起源于古代中国经济思想、希腊色诺芬与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中国经济学家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逐步由政治经济学向科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和实际应用不断完善。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对称经济学就是科学经济学。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在对称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的,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的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就必须从整体上统一研究经济现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统一的经济体中对称的2个方面,所以在科学的对称经济学范式框架中,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分,没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别:而政治经济学总是把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三、经济学核心思想经济学核心思想是通过研究、把握、运用经济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最大限度地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四、经济学基本原理经济学基本原理是作为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出发点的公理、由科学的经济学公理推导·2·第一章0●普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来的经济学定理。不同的经济学模式有不同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但只有科学的经济学才有经济学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一般均衡论,对称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对称平衡论,对称平衡论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对称平衡论是把宇宙万物产生发展看成事物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动态平衡过程的理论。在社会发展领域,对称平衡论把社会发展看成以主体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动态平衡过程:以主体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在社会经济领域,对称平衡论把社会经济发展看成以主体创造价值活动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动态平衡过程:以主体创造价值活动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对称平衡论把对称看成动态的非线性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具体反映。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次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对称平衡论是一切科学的最基础理论。以对称平衡论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实现了经济学学科模式与科学模式的接轨,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五、经济学的3个层面经济学包括3个层面的经济范畴,即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和微观经济。1.宏观经济即宏观层面的国民经济,包括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构成(主要分为GDP部门与非GDP部门)、产业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程度(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2.中观经济即中观层面的国民经济,主要包括区域经济、产业经济与跨区域的企业集团经济。3.微观经济即微观层面的国民经济,主要指企业经济与个体经济。六、经济学的27个主要概念1.经济结构是经济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包括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2.经济趋势即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是经济规律的展开。·3··。医学检验经济学概论YIXUEJIANYANJINGJIXUEGAILUN3.经济周期是经济发展趋势中周而复始的重复性现象。4.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基础,大健康产业为核心,通过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智慧经济理论体系与智慧经济形态。以大健康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形态作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但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而且是经济学范式转换。5.现代产业体系是以智慧经济(含数字经济)为主导、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现代农业为基础,通过五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的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形态。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宏观产业结构。高附加值,是现代产业体系的灵魂:创新性、再生性、生态性、系统性、规模性、精准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特征。现代产业体系既是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形态,也是智慧经济时代发展中国家实现赶超战略的产业形态。6.经济发展模式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手段、道路、过程组成的经济结构。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不管哪一种类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都是其本质、核心与灵魂。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一般经过理论指导一顶层设计一实践运行一经验总结一调整设计几个阶段。其中理论指导是关键的一环,发展经济学一科学发展观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和前提。7.经济学理论由经济学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组成的经济学逻辑体系,包括科学的经济学理论与不科学的经济学理论。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即经济学科学真理,内容是反映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经济学科学规律,形式是语言。不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往往是复杂经济现象中某些方面的抽象,是片面的,包含着合理的因素。8.经济学体系阐述经济学公理、原理、定理的逻辑体系,包括学术体系与教科书体系,后者是前者的展开和注解,由概念、判断、推理组成。经济学体系中概念、判断、推理的内容是科学规律,形式是语言(包括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数学语言是一种人工语言)。经济学体系的内容包括:经济学的性质、方法、对象、功能、历史发展、出发点、经济主客体关系、核心规律、各个规律的关系、经济规律的实践运用。4第一章0●普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9.形而上学既指对世界本质的看法,也指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思维方式。10.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即经济学的本体论,经济现象后面的深层次本质、经济与经济学发展的规律、经济学发展的脉络、各种经济学理论及其背后经济学范式产生和转化的内在必然性及对这种必然性的理论反映。11.经济学思维方式认识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揭示经济本质、指导经济工作的思维方式。由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经济学思维方式必须是对称逻辑的非线性思维方式。12.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就是价值,经济学的价值就是使用价值。产品的本质是使用价值。只有实现的价值才有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的价值才是实现的价值。13.附加值是经济主体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包括资源附加值、产品附加值、资产附加值、资本附加值、企业附加值、产业附加值。附加值本质是使用价值,附加值提高本质是使用价值增加。14.经济学核心规律是由经济活动中最深层次的本质展开来的经济活动的内在必然联系,决定支配经济活动中其他层次的规律。经济发展是价值的发展而不是金钱的增长。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价值规律而非价格规律是经济学的核心规律。15.经济学公理用命题表达的经济现象最深层次特殊本质的抽象。16.经济学定理由经济学公理推导出来、用命题表达的经济现象次深层次特殊本质的抽象。17.价值规律是使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规律。18.需求定律需求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的定律。价值决定价格通过需求决定价格表现出来。需求决定价格是绝对的、必然的,价格决定需求是相对的、偶然的。.5.··医学检验经济学概论YIXUEJIANYANJINGJIXUEGAILUN19.市场的逻辑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反映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科学规律。20.金融的逻辑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金融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规律。21.价格经济学通过把价值归结为交换价值,把价格和价值画等号、金钱和财富画等号、赚钱和创造财富画等号,把经济发展归结为GDP增长、只会边际效率分析不会边际效益分析的经济学。22.整体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统一、经济学与管理学统一的经济学。23.部门经济学研究社会各个经济领域发展规律的经济学,如物质经济学、文化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公共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部门经济学与科学的一般经济学的关系既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又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部门经济学以科学的一般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是科学的一般经济学在具体经济领域的运用。所以部门经济学属于科学的经济学范式,没有把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割裂开来研究,与属于西方经济学范式、把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割裂开来研究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本质的不同。24.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与发展规律,信息产业作为新的产业形态、信息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的学科。在对称经济学范式框架中,信息经济学建立在对称平衡论基础上。在西方经济学范式框架中,信息经济学建立在一般平衡论基础上。在对称平衡论基础上,信息经济学是对策论的基础。在一般平衡论基础上,信息经济学衍生出博弈论。25.知识经济学研究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与发展规律,知识产业作为新的产业形态、知识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的学科。它属于对称经济学范式,是对称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与传统经济学属于不同的经济学范式。26.智慧经济学是关于智慧经济的发展规律,智慧经济学的方法、性质、结构、功能、发展趋向的学科。·6···试读结束···...

    2022-05-06

  •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应试指导及历年考点串讲2018pdf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评语:原人类卫队版军医版初级检验员考试书籍和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书籍,丁真2018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教师)考试指导及历次考点df电子版,无水印高清完整版,精品下载站提供免费下载,需要学习临床医学的朋友可以下载阅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员df预览关于作者人民军医出版社考试中心原主任丁真,2016年从军队调来,创办“丁真医学教育”,专注于医学考试原著和培训课程的开发。从事医学考试图书策划工作10余年,对医学职称考试及相关资格考试进行了深入研究。2009年,策划出版全国护士资格考试和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初级、中级)考试书籍50余部。辅导材料简洁准确。模拟试卷贴近考试方向,命中率高。连续8年畅销,深受考生认可。图书精选2018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教师)考试指导及过往考点讲座主编:丁震编辑:徐俊发、阮杰、杨伟清1、原人民军队医学出版社考试中心主任丁震策划准备2、自2009年出版以来,已连续9年畅销3.2018修改更新了一些过时的内容目录第1章临床试验基础................................1第1节。血样采集和血涂片制备..................................1第2节红细胞测试...5第3节白细胞测试...14第4节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20第5节血型和输血............29第6节尿液生成和标本采集和处理......................36第7节尿液分析......39第8节尿形成成分测试43第9节尿液化学测试.....51第10节尿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63第11节粪便测试............68第12节脑脊液检查......74第13节浆液腔积液试验................................79第14章精液测试...85第15节流体检查...89第16节阴道分泌物检查...................................90gt第17节羊水检查...92第18节检查痰液和支气管灌洗液...................................................95第19节胃和十二指肠引流测试......................................98第20节脱落细胞测试101第2章临床血液学检查............113第1节介绍...................................113第2节造血和造血分化与发育.......................................113第3节:骨髓细胞学的临床意义......117第4节。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124第5节血细胞超微结构检查的临床应用....129第6节血细胞染色体检查的临床应用......132第7节贫血及其细胞学检查...................................134第8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136第9节红细胞膜缺陷性贫血及其实验室诊断140第十节红细胞酶缺乏性贫血及其实验室诊断.............................................143第11节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贫血及其实验诊断......................................................145第12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其实验室诊断..............................149lt/gt第13节铁代谢性贫血及其实验室诊断..152第14章脱氧核苷酸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室诊断.................................................................................................................................................155第15节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室诊断....157第16节白血病概述.....160第17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室诊断.............................................................163第18节急性髓性白血病...................................165第19节慢性白血病及其诊断....................................................171第20节特殊类型白血病及其实验室诊断......173第21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实验室诊断....177第22节恶性淋巴瘤及其实验室诊断....................179第23节浆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181第24节骨髓增生性肿瘤......................................................................183第25节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及其实验诊断......186第26节其他白细胞疾病及其实验室诊断......187第27节血栓和止血试验的基本理论......189第28节。血栓和止血测试的基本方法......197第29节常见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214第30节常见血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221第31节抗凝和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223第32节。凝血测试的自动化......................................................226第3章临床化学...................................227第1节介绍...................................227第2节糖尿病疾病和糖尿病检查..........................228第3节脂质代谢和高脂蛋白血症...................................239第4节血浆蛋白检测...................................248第5节诊断酶............253第6节体液平衡障碍及其检查...................................................259第7节钙、磷、镁代谢和微量元素......................................267第8节治疗药物监测...271第9节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276第10节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279第11节肾功能检查和早期肾损伤......................................................285第12节胰腺疾病检查................................................290第13节内分泌疾病检查................................................292第14节临床化学中常用的分析技术......................................................298第15节临床化学自动分析仪......................................302第4章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测...................................................304第1节免疫学简介.......304第2节抗原抗体反应...318第3节免疫原和抗血清制备...................................................321第4节单克隆抗体.......323第5节凝集反应............326第6节沉淀反应......329第7节免疫电泳...331第8节放射免疫测定和免疫放射分析............333第9节荧光免疫测定...335第10节酶免疫技术.....338第11节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扩增技术............342第12节免疫组化技术.......................................344第13节免疫细胞分离与检测技术......................................................348第14节吞噬功能的检测与应用......351第15节细胞因子测定和应用...................................................352第16节细胞粘附分子的测定和应用......355第17节免疫球蛋白的检测与应用................................................355第18节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与应用......358第19节补体检测和应用................................................359Sectio20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361Sectio21MHC和HLA检测与应用......365第22节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和应用............367第23节免疫测定仪器分析................................................369第24节免疫学检测质量管理......................................372第25节过敏性疾病和免疫测定......373第26节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77第27节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80第28节免疫缺陷疾病和免疫测试......................................................383第29节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386第30节移植免疫和免疫检测...................................................388第5章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测试...................................................392第1节简介..................................................392第2节细菌的形态和结构.......................................394第3节细菌的生理学.......397第四节细菌分布......400第5节外部因素对细菌的影响............................................402第6节。细菌的遗传和变异................................................404第7节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感染................................................407第8节细菌的分类和命名......................................413第9节微生物检测概述..............................415第10节细菌形态学检查...................................419第11节培养基............422第12节细菌培养和分离技术......425第13节细菌生化测试...................................428第14节血清学测试.....433第15节动物实验...433第16节菌株保存和管理.......................................................................435Sectio17微生物商业化、自动化检测............436第18节病原球菌和检查....................................................437第19节肠杆菌科和检查....................................................441第20节弧菌和检查449第21节弯曲杆菌和幽门螺杆菌和检测......451第22节厌氧菌和测试...................................453第23节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氏阳性杆菌和检查....................................................458lt/gt第24节分枝杆菌和检测....................................461Sectio25非发酵菌及检测......................................................................................................................................................................463第26节。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和检测....................465第27节衣原体和检测467第28节立克次氏体和检查....................................469gt第29节支原体和检测471第30节病原性放线菌和检查....................................473第31节密螺旋体和测试474第32节: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477第33节真菌检查............489第34节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测概述................................493第35节。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试验......497第36节医院感染............503第37节临床细菌检测的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安全保护..................................505第6章寄生虫检查............508第1节概述.......................508第2节医学蠕虫............509第3节医用原生动物............517第4节医用节肢动物...522第5节寄生虫测试技术....................525简介2018年丁震医学教育系列考试系列:2018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教师)考试指导及历次考点讲座(原军医版)本书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中级和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教师)考试的复习指南。全书是在分析历年上千道考题的基础上,按照大纲要求认真总结考试命题规律,精心编写而成。分为临床检查基础、临床血液学检查、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查、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查、寄生虫检查6个部分。在每一节之后,详细讨论了往年考试的命题点。本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文笔精练,历年紧扣命题重点,让考生更准确地把握考试方向和细节,提高复习效率。本书还附有模拟试卷。...

    2022-05-05 实验室免疫学检查有哪些项目 实验室免疫学检查包括

  •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应试指导及历年考点串讲第八版pdf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感言:总结试题规则后认真写的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指导与考点相声第八版是全国中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含部队)的指定指导书。本书根据最新考试大纲要求,分析历年约2000道考题,认真总结考试命题规则,精心编写而成。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员第八版电子版预览简介《2016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学者)考试指导及历次考点相声(第八版)》为全国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含部队)指定指导书。《2016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学士)考试指导及历次考点(第八版)》按照新考试大纲要求,在分析历年约2000道考题,认真总结考试规则后,精心编撰而成。考试命题。变得。在写作结构上,分为正文和历年考点两部分。主体部分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开发,既兼顾了知识点的全面性,又突出了重点。关键词以粗体显示;历年考点相声部分列出历年考试单元(详细)的考试频率,提示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并列出考试单元(详细)的试题历年相声以相声的形式列出,简明扼要,提示考生熟记这部分内容。《2016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学者)考试指导及历次考点(第八版)》紧跟考试大纲,内容全面,亮点突出。.目录第1部分:临床测试的基础知识单元1血样采集和血涂片制备单元2红细胞测试单元3白细胞测试Uit4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单元5血型和输血单元6尿液生成和标本采集与处理单元7尿液分析单元8尿液形成测试第9单元尿液化学测试Uit10尿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单元ll粪便测试单元12脑脊液检查Uit13浆液腔积液试验第14单元精液测试第15单元前列腺液测试单元16阴道分泌物检查单元17羊水检查第18单元:痰和支气管灌洗试验第19单元胃和十二指肠引流测试单元20脱落细胞测试第二部分临床血液学检查第一单元介绍单元2造血和血细胞的分化与发育第三单元骨髓细胞学的临床意义单元4血细胞化学染色原理及临床应用溶血性贫血的第5单元测试单元6常见血液病测试第7单元白血病概述Uit8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室诊断Uit9急性髓系白血病Uit10慢性白血病及其诊断单元11特殊类型白血病及其实验室诊断Uit1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实验室诊断第13单元恶性淋巴瘤及其事实前言阅读国家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自2001年起正式实施,考试合格后可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用人单位以此作为聘用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必要依据技术职位。2003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护理专业初级(学者)资格考试合并。目前,考试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资格标准考试制度,已覆盖医学、医学、护理、技术4大系列114个专业。超过一百万人。各专业考试的通过率略有不同,一般在50%左右。在实际考试中,一般有5%左右的超纲题,都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做好考前复习工作,我社近年来组织权威专家,与历届考生一起,对考试规律和特点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要求出版本书。《全国初中级卫生专业人员技术资格考试(含军队)指定指导书》一套,共3个系列,分别为《考试指导及历次考点》系列、《模拟试卷与分析(纸质版)》》系列,《模拟试卷与分析(在线学习版)》系列针对考生人数众多的护理、药学等专业,还出版了单科考试辅导、试卷与分析等书籍。其他图书,共163个品种,涵盖102个考试专业,根据全国广大军民考生的需要,被国家及有关军事部门认定为全国指定的指导性图书初级和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含部队)。《全国初中级卫生专业人员技术资格考试(含陆军)指定指导书》紧跟考试大纲。内容安排既考虑知识点的全面性,又结合实际考试情况,突出重点,在写作形式上力求方便。考生可以理解和记忆,使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顺利通过考试。《应试指导与考点历年》丛书共12册,涵盖36个考试专业。本系列的突出特点是历年分析了近2000道考题,畅谈历年考点,把握考题方向,详述考点知识。《模拟试卷与分析(纸质版)》)系列出版42个专业,专业数量众多,共37个品种。每个专业有5册,2000题。该系列的突出特点是试题质量非常高,接近真题的思路和方向。“模拟试卷与分析(在线学习版)”系列共100个品种,对应100个考试专业。每个专业有4套卷1600题,其突出特点是专业比较齐全。考虑到部分专业考生人数太少,每年都无法出版纸质书籍和纸质试卷,《模拟试卷与分析(在线学习版)》系列满足了这些专业考生的特殊需求。同时,针对2009年以来临床医学、普通医学、中医、计划生育等65个专业采用人机对话考试形式的新形势,《模拟试题与分析(在线)》学习版)”使用真实的人参加考试。计算机对话界面高度模拟,考生可以提前感受和适应考试的真实环境,从而有助于提高考试的通过率。同一专业论文版和在线学习版的试题不同,其复习参考价值非常重要。为了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建议两者结合使用。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护士条例》的相关精神,自2008年起,应届毕业生在校完成8个月的实习,可参加当年的护理实习考试。为此,我们专门为参加护士执照考试的考生准备了一套“护士考试急救箱”。近两年,“护理考试急救箱”与现场培训相结合,多所高校通过率达到95%。这套试卷对知识点的把握非常准确,试题与真题的重合率非常高。很多考生在参加考试后,对这套试卷的质量给予了高度认可。考生通过考试后的巨大喜悦和对我们出版工作的诚挚感谢和支持,是激励我们继续努力把考试产品做得更好的不竭动力。在这套试卷出版之前,我们组织了各学科的专家对试题进行了认真的复习,并更正了上一版本中的个别错误。但因写作出版时间紧、任务重,若本书仍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22-05-05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点选择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基础知识

  • 全国临床医学检验专业资格考试指导真题pdf免费版高清版|百度网盘下载

    小编点评:历年真题和考点合集适合初级护士医师、中级主管技师和主治医师的参考学习书,国家临床医学检验师职业资格考试指南历年真题及真题考点大合集df电子版版本,支持免费在线阅读,高清扫描版,加载可能会慢一些,但完全免费阅读全文。国家临床医学检验师职业资格考试历年指导真题真题考点大合集PDF图片预览简介《全国临床医学检验专业资格考试指南:历届真题及真题考点合集》主要针对准备参加全国临床医学检验专业资格考试的相关人员。也非常适合卫生部医学检验人员的标准化工作。用于各省市高级检验职称的培训和考试,也可用于大专毕业生、研究生、医学院自学考试、从事检验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自我评估-相关的专业工作和教学。国家临床医学检验师职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相当于临床医师必须通过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护士必须通过的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后,将获得工作证书,但如果考试不及格,则不具备行医资格。.为了让广大检验专业考生在繁忙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顺利通过考试。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考试经历和工作实践,在山东省医院检验科张炳昌主任、王勇主任和临床博士生导师赵月然教授、卢志明教授的指导下组织了山东省医院。山东大学实验室诊断学。实验室中以高分通过各级职称资格考试的中青年博士、硕士,编写了《全国临床医学检验师职业资格考试指导:历届真题及考点合集》一书",这是基于过去的真实问题。目录预览第1部分临床测试基础知识第一章血样采集和血涂片制备第二章红细胞检测第3章白细胞检测第四章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第五章血型与输血第6章:尿液生成和标本采集与处理第7章尿液物理测试第8章尿液可成形成分测试第9章尿液化学检查第十章尿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第11章大便检查第12章脑脊液检查第十三章浆液腔积液试验第14章精液测试第15章前列腺液检查第16章阴道分泌物检查第十七章羊水检查第18章:痰和支气管灌洗试验第19章胃和十二指肠引流检查第20章脱落细胞测试第二部分临床生化检测第一章介绍第2章葡萄糖代谢障碍和糖尿病检查第3章脂质代谢和高脂蛋白血症第4章血浆蛋白检查第5章诊断酶第6章:体液平衡障碍和检查第7章钙、磷、镁代谢及微量元素第8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第9章心肌损伤的生化指标第10章: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第11章:肾功能检查及早期肾损伤第十二章胰腺疾病检查第十三章内分泌疾病检查第14章临床生化常用分析技术第15章血清酶催化活性浓度和代谢物浓度检测技术第16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第17章标本、试剂和测量仪器的一般知识第三部分临床血液学检查第一章介绍第二章造血与造血分化与发育第三章骨髓细胞学的临床意义第四章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第五章血细胞超微结构检查的临床应用第6章:血细胞染色体检查的临床意义第7章贫血及其细胞学检查第8章白血病概述第9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室诊断第10章急性髓系白血病第11章慢性白血病第12章特殊类型的白血病第13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实验室诊断第十四章恶性淋巴瘤及其实验室诊断第15章浆细胞病及其实验室诊断第16章骨髓增生性疾病及其实验室诊断第17章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及其实验诊断第十八章其他白细胞疾病及其实验室诊断第19章脂质沉积病及其实验室诊断第20章出血和血栓形成第21章:血栓形成和止血试验第22章:常见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第23章血栓性疾病和检查……第四部分临床免疫学测试第5部分临床微生物学测试第六部分临床寄生虫试验第7部分: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前言阅读国家临床医学检验师职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相当于临床医师必须通过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护士必须通过的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后,将获得工作证书,但如果考试不及格,则不具备行医资格。.为了让广大检验专业考生在繁忙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顺利通过考试。结合本人多年的考试经验和工作实践,作者系国家临床医学检验师资格考试题库山东省专家组成员,山东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兼职硕士、博士生导师,与山东省医院检验科主任张炳昌,在山东省医院检验科中心实验室王勇主任、卢志明主任、赵悦然主任(刘义清、宋晓飞、张森)的指导下、李莉、冼世清、王倩、王佳、高文峰、张辉)组织。,邵春红,鞠瑛,栾芳,孙政伟,邹建文,张霁,陈国健,侯艳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临床分子生物学中心实验室(崔斌,夏宇,冯梅)(赵景杰、刘俊丽)中心实验室(孔峰)、感染/肝病科(徐莉)、章丘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李冬梅)、威海市立医院高区检验科(曾静)、菏泽牡丹人民医院检验科(吴宝琴)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韩磊)、河北省张家口宣化钢铁公司医院检验科(王军)、山东省运动员康复中心(徐青)以高分通过各级职称资格考试以青年博士、硕士为主的实验室及相关专业人员编写了《全国临床医学检验师职业资格考试指南——历届真题与真题考点合集》一书,这是基于过去的真实问题。作者已通过2003年和2010年医学博士入学考试,2007年执业医师执业考试和笔试,2007年医学检验科初级(师)资格考试,2008年山东省医学检验科录取。2010年山东省医学检验科第一阶段医师标准化培训和第二阶段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为机考和笔试(简称“2008年山东省住院医师一期”和“2010年山东省住院医师二期”)、2009年医学检验科学中级(主治医师)资格考试、2010年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主管技术员)资格考试。发现这些标准化考试有大量的重复考点,这些重复考点也被称为高频考点。笔者在多次考试中发现,2001年导师参加2009年考试,2001年导师参加2007年教师考试,2007年教师参加2009年考试;当然,有的人会拿同一个知识点数年甚至数年。同样的问题;出租车、教师、中级试题部分考点同年考;有的甚至同一个考点会在同一年的同名考试3篇试卷之间进行考试。因此,在复习时,不应区分学者、教师或中级水平。每年这些考试之间有很多穿插重复,高频考点会重复考试。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可能每个人都说,如果你的职称低,你就对某项考试毫无了解。每个人都面对同样的病人,同样的仪器,同样的手术。您在操作等方面的不了解或失误,可能会导致对患者的检测结果不准确或错误,最终会延误患者的治疗,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作者用一句话总结了历年真题的重要性,“题年年相似,题年年都一样”。事实上,这些年来这些类似的原创题,都是高频考点。这些高频考点会占历年真题的90%到95%之间,那些不常见的知识点只会占5%到10%左右,符合数据的正态分布。只要大家精通这些高频考点,90左右的考试成绩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更别说及格了。每年有400道题供考官、科室、中级主管和首席执行官使用。一年有1,600个问题。去掉重复的考点后,考点数以千计。从2001年开始考试到现在已经10年了。考点(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市场上几乎看不到真题,而在本书中,2001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1年,2005,2006,2007,2008,2009、2010真题)。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和一个足够长的杠杆,我就能移动地球。”我说:“不管你是什么专业,给我一份过去的卷子,里面包含了足够的专业,我可以通过考试。”2003年考研,亲眼目睹很多同学买了大量的考研模拟考,但是没有通过考试。经过3到5个月的复习成功录取(当时我用的是北京医科大学2000年出版的一本书,把往年的题分章了),也有极少数的医生马上就要毕业了,本科毕业后考了很多次执业医师证书,但还是没能通过。这些人是不是傻?开个玩笑,你到底傻到什么程度才能拿到博士学位?原因是因为复习材料有误,2007年考执业医师(2003年本科毕业后放弃临床4年),借了一本of山东大学西校区图书馆2003年发表的真实论文,分章整理。轻松考82分,笔试412分(当年及格线350分)。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诋毁别人,而是要向大家强调,历年来所有的考试都要用真题复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有可能事半功倍。另外,我想说的是,一个10年的真考中心用3到5年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这也是本书没有像其他教程书那样标注年份的原因。这本书的第二版将在三五年后。到时候可以和现在的书比较一下。你可能会发现,过去三五年的大部分考点还是没有跳过本书之前的真题。测试点。本书紧跟最新考试大纲要求,全书包括内容指导和过往真题及答案。本书共分七章,都是分章写的。每一章的内容紧跟前一年本章的真题。要求对部分内容进行消化和掌握,符合学习规律。在写内容的时候,除了章、章、节、表的标题外,宋体中被黑化的其余内容都是历年真题考过的内容。作者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马克,请好好掌握考试,不要辜负作者的好意)。过去的真题不再以A1、A2、A3、A4、B1、X来区分,全部设置为不确定。因为我们相信,无论您如何选择,每个人都应该选择正确的答案。就像对待病人一样,不管怎么看,都要乐观。如果一个细节不处理,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小学(学士和师)主要考前六篇,Part7会涉及部分房间和室内质量控制;中级(主管和主修)主要考前五篇和第七篇,偶尔会有一点第六章的内容。中级医学检验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除机考外(专业实践能力前50题为单选题,后20题为案例题,均为不定题。,答完一题后无法返回下一题。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与其他题系列相同,只是笔试改为机考),其余的标题系列都写好了。本书的主要对象是准备参加全国临床医学检验专业资格考试的相关人员。供高校毕业生、研究生、自学考试、从事检验相关专业工作和教学的人员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虽然我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本书的编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和疏漏。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山东省立医院各级领导和检验科同事的大力支持。历年参加山东省立医院检查资格考试的考生,特别是王子成、张培力、张H、朱雪飞、开林、范辉、杨希贤、王丽萍、李薇薇、李娟、王欣和其他同事在记忆和提供真题方面给予了很大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2-05-02 检验科考点 检验科知识点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