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艺术家 4 2004 数位艺术新美学专辑 波特罗户外雕刻大展》王亚民,何政广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艺术家42004数位艺术新美学专辑波特罗户外雕刻大展》【作者】王亚民,何政广主编【页数】278【出版社】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06【ISBN号】7-5434-5380-0【分类】艺术-概况-世界【参考文献】王亚民,何政广主编.新艺术家42004数位艺术新美学专辑波特罗户外雕刻大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06.《新艺术家42004数位艺术新美学专辑波特罗户外雕刻大展》内容提要:本书是画册形式的世界艺术概况介绍,涉及近期艺术界新闻,文化政策,艺术市场,雕刻艺术、建筑艺术、现代艺术等艺术形式的展示与介绍。《新艺术家42004数位艺术新美学专辑波特罗户外雕刻大展》内容试读新萋術家ow●意目录2004·4艺术新闻4德意志黄金时代的艺术与工艺“德艺百年”在台北故宫举行张晴文9人体拼图在黑海乌克兰国际人体彩绘大赛本刊编译10“达利一文化的展现”在西班牙巴塞罗纳展出徐芬兰18上海艺坛月报江梅22多元领域中的女性身分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女性艺术联展张鹏23用鸟巢写的城市日记比利时布鲁塞尔城市艺术节本刊编译24庆祝北京翰海成立十周年“油画雕塑拍卖专场”闪亮登场顾维洁洞窟艺术26掀开三万年前洞窟壁画的神秘面纱法国修维洞窟的艺术震感陈郁秀岩画艺术32赤峰地区岩画苏胜世界遗产40非洲的世界遗产郑夙思写给Mig的信44变身塔蒋勋古代美术48玛雅人的智慧和审美情怀古典玛雅宫廷艺术在华盛顿国立美术馆展览耿殿文文化政策58德国尼德萨克森邦古迹保存政策与案例吴介祥特别报导66现代日本大画家东山魁夷回顾展潘稀68直道而行东山魁夷的艺术与审美潘福84自然与色彩东山慰88自然与我东山魅夷发现美术馆90一起做个迷路的小孩吧三鹿之森吉卜力美术馆—宫崎骏的动画王国枝思儒艺术市场104毕加索画作创天价本刊编译艺术产经106美术馆与媒体文化梁洁当代艺术110哈根斯与人体解剖陈永贤雕刻艺术118浑圆丰满·洋溢喜乐生命力吴晓芳波特罗户外雅刻大展BoteroatEiu,Tokyo吴晓芳当代艺术130从时装摄影看当代艺术与生活美学周东晓摄影艺术136移步换景南京当代艺术摄影展孙建春139他们的目光冯博一142动荡中的影像:1990年以来的中国先锋摄影米其148浮世的影像“日本当代摄影展”徐累6月专辑156数字艺术新美学高千忠、陈套松、李圈一158数字艺术里的“后人类”传奇高千忠166安装:装置的另一面谈艺术在数字拟像时代里的场所向度陈秦松170流动的月光李圈一科技艺术174别有洞天:约翰·克林马科技艺术档案叶谨素德国艺术180总是前卫,从欧洲到美国包章斯艺术家费宁格麦克罗斯基欧洲艺坛192知识与感官平衡的画面那比派代表画家威雅尔回顾展唐忠册世界现代建筑史200现代建筑思想的形成欧美在建筑上的古典复兴运动之背景以及法国的建筑复古运动王受之建筑艺术212MVRDV中国南北行动北京“都市村庄”和南京“第壹区”方振宁陶艺家216素朴之境陶艺家郑宁及其作品李砚孤西藏目任纪行220来自雪域的彩练记述西藏当代绘画邀请展韩书力·余跏涅瓦河畔游艺228欧卡河边的园丁风景画家伯连诺夫马小英232欧卡河边的天堂一专访伯连诺夫博物馆馆长娜塔莎·尼古拉夫娜女士:马小英我的艺术行旅236一则伊斯兰教的仪式记事关于清真寺建筑经典与中东饮食生活钟文音海外东方艺术追踪242波士顿美术馆的东方艺术收藏(2)胡永炎海外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246海外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国画复兴中的某些因素苏立文历史问顾250油画名家的摇篮记中央美术学院油研班张帆艺术人物252万象乾坤杨善深近作书画展澳艺术博物馆盛大举行本刊沉256状物写神工精艺巧杨善深近作画画展记述陈浩星资深艺术家探访262萧勤艺术是苦行黄莺芳现代艺术268虚静若止水膝菲台湾中坚辈画家映像270廖修平台湾现代版画教父黄莺芳277展览月报德意志黄金时代的艺术与工艺德艺百年”在合北故官举行撰文张晴文摄影郭东泰德妻館珍藏展德意志藝術的珍藏展StateMueumACeturyofGermaeMueum普鲁士基金会总裁雷蒙前台北故官院长杜正胜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项目,主要年代横跨18世纪般规模的展品,相当感谢德中国时报、德国普鲁士文化末至20世纪初,是德国艺术方对于与台湾文化、艺术的基金会联合主办,台湾中国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展品交流所展现的诚意。”普鲁信托、台湾中华航空、台湾大多来自萨克森王朝,巴伐士基金会总裁雷蒙戴姆勒克莱斯勒、DHL、台利亚王国等皇室家族收藏。(Lehma)回应道,去年台湾公共电视协办之“德艺百“德意百年”是德国酬北故宫文物在德国的展出非年一德意志的黄金时代·答台北故宫“天子之宝”展常可贵,当时德国即允诺回柏林国家博物馆珍藏展”于之回馈展,前台北故宫博物馈一展,但是要准备一档等5月1日至8月1日在台北故院院长杜正胜表示,“去年7质、等量的展览也颇具压宫开展,是台湾有史以来规月至今年2月,《天子之宝》力。这一次的交换展览对于模最大的德国文物展。这次在柏林及波恩,建立起艺术双方的交流意义重大,在全的展览从柏林国家博物馆辖文化及交流的模式。这次普球化的潮流之下,世界上的下的六处博物馆征集了193鲁士基金会慷慨借出高规格各个城市面貌逐渐相同,这组件艺术品,包括绘画110且著名的艺术品,很多都是时,各地的博物馆就成为每件,工艺及雕塑83件。除了从柏林老国家画廊墙上取下个城市所具特色的代表。绘画、雕塑,尚有瓷器、玻的。博物馆中的永久陈列品2003年起,柏林与世界上的璃、家具、铸铁饰品等工艺通常不外借,此次能获得这许多城市都有互动的展览接4“德艺百年”展开幕酒会当天展场一隅g“德艺百年”展场一景5德艺百年“德国前卫派:从表现主义到包豪斯”展场一景“德艺百年”展出毕德迈尔时期绘画作品。亚列克赛·冯·雅夫连司基花卉与水果静物写生图为卡尔·布雷先《棕榈屋的内景》柏林新国家画廊藏柏林老国家画廊藏。6···试读结束···...

    2022-11-30 著名雕刻艺术家 法国雕刻艺术家

  • 9527 善天道2021年最新天星风水居家环境美学设计-67集

    课程介绍善天道2021年最新天星风水居家环境美学设计67集风水理论的发展,有相当部分理论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也是先们根据自然原理推导的结果,特别是阳宅风水,很多因素是有形可见,非常直观的,在很多唯心的成份裡,也有很多心理暗示的因素,所以如何保持辩证的看待风水,吸取其合理的成份,剔除其迷信的成份,面不是简单的将它定性为迷信或科学,成为每个风水学者及风水爱好者应该保持的健康的心态。课程大纲|├──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10)..m4160.25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11)..m442.37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12)..m4103.46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13)..m4100.30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14)..m4152.47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15)..m453.69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16)..m473.98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17)..m4180.99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18)..m4316.57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19)..m431.24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1)..m4497.59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20)..m4105.67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21)..m441.57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22)..m468.15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23)..m459.82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24)..m4131.60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25)..m493.20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26)..m4171.08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27)..m4112.55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28)..m443.68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29)..m441.85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2)..m4485.79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30)..m452.49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31)..m417.85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32)..m424.73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33)..m4146.21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34)..m4148.02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35)..m460.58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36)..m4230.64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37)..m464.67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38)..m444.16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39)..m4208.70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3)..m4390.36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40)..m495.46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41)..m4163.56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42)..m4244.05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43)..m4479.96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44)..m472.78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45)..m4167.93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46)..m4124.77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47)..m466.39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48)..m496.85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49)..m436.60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4)..m482.63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50)..m4127.57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51)..m451.01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52)..m472.24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53)..m494.25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54)..m436.07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55)..m4111.18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56)..m490.26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57)..m464.19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58)..m4124.35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59)..m4194.99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5)..m4301.49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60)..m4588.51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61)..m4268.36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62)..m4156.90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63)..m499.32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64)..m4448.50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65)..m4197.26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66)..m499.82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67)..m463.52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6)..m4189.17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7)..m4179.02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8)..m4163.47M|└──天星居家环境美学设计(9)..m4309.66M家居风水风水学...

    2023-02-09

  • 《素质教育背景下舞蹈美学教育》曾德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素质教育背景下舞蹈美学教育》【作者】曾德著【页数】170【出版社】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04【ISBN号】978-7-5647-7775-3【参考文献】曾德著.素质教育背景下舞蹈美学教育.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04.图书目录:《素质教育背景下舞蹈美学教育》内容提要:本书着重分析了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并研究了素质教育下舞蹈教育的发展对策。当前,素质教育正在全国深入贯彻,这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培养人心和谐,提高文化素养的综合性素质。舞蹈教育是素质中的一部分,特点鲜明,可有效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与对美的追求。本书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与分析,对从事舞蹈美学教育和相关学科人员有一定的帮助。《素质教育背景下舞蹈美学教育》内容试读第一章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第一节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后不断深入、经久不衰、引人注目的教育改革实践。伴随着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战略意义不断凸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立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当前,全面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已经成为教育领域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其间,全面、准确地把握素质教育这一核心理念,进一步端正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并以切实的举措使素质教育思想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实践的全过程是当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一、素质与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素质”这一概念受到教育理论界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关于“素质”虽有多种阐释,但比较认可的解释是:“素质”是指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1杂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舞蹈美学光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①。一般来讲,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科学地理解“素质”的基本内涵是研究素质教育问题的逻辑起点。素质教育是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每个受教育者素质的基础上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个人素质的提升和民族素质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个人素质是基础,民族素质是总和。离开个人素质的提升,民族素质的提高就成了无源之水,但民族素质不是社会成员个体素质的简单集合,它需要共同价值观念的引领、道德意识的培育和科学的制度安排,等等。关于素质教育的内涵,国家有关文件曾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二、素质教育的实践缘起任何思想最根本的来源都是实践。素质教育思想在我国出现并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同样有其深厚的实践基础和社会背景。素质教育思想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的产物。众所周知,十年浩劫,中国的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渴望教育振兴,国家建设呼唤人才,但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不相适应的问题十分突出,而且教育自身各个部分的相互矛盾和掣肘也相当严重。1978年,我国小学升入初中的比例只有60.5%,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数占高中阶段的比例不足6%,高校在校生只有85.6万人,研究生只有1万人。当基础教育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提出在全国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长期偏小的高等教①周远清.周远清教育文集(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79.·2·兴第一章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兴育规模以及很不发达的职业教育必然导致升学的激烈竞争;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制度则严重限制了人的社会流动。教育的内外部因素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等相当严重的局面。此时基础教育领域的有识之士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采取了应对措施,力图使基础教育回归教育的本意,其中,最早的声音就是以素质教育纠正应试教育。据查,国家教委原副主任柳斌发表在1987年第10期《课程教材教法》的《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一文中首先明确使用了“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并很快得到各方面的认可。20世纪90年代初,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新词汇频频出现在各种报纸杂志上。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从而将素质教育的探讨推向高潮,使得素质教育逐步兴起为我国一场引人注目的教育改革运动,促进了教育理念的革新、课程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及评价方式的变革,相关的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在高等教育领域,尽管我国高等教育在曲折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在满足国家建设急需人才的培养上功不可没,但是,长期存在的“过窄的专业设置”“过弱的人文教育”和“过强的功利主义”等倾向严重妨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妨碍了教育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相互适应。针对这些弊端,高等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和部分高等学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时任国家教委高教司司长的周远清在全国高校大力倡导以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拉开了高等学校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序幕。周远清在高校推进文化素质教育不同发展阶段提出的“三注”“三提高”“三结合”的教育理念及一批知名专家学者的理论探讨和教育主管部门所采取的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成立“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立了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一些高校的积极探索,对丰富、完善素质教育思想,推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思想是应改革而产生、随开放而发展、依实践而完善的中国教育思想的本土创新。·3兴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舞蹈美学光三、素质教育的理论渊源素质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是有其理论渊源的。首先,素质教育思想是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理论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教育工作者,血脉流淌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素质教育思想自其发端就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在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儒家学派居主导地位,其创始人孔子曾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仁、勇”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同时,主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兼修。儒家三方达德、六艺兼修的教育思想,与今天倡导的素质教育思想血脉相通、有着深厚的思想关联。近代的蔡元培、陶行知等人都提出过与素质教育思想相关的主张。蔡元培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沟通文理两科,提倡兼容并包,主张思想自由,确立“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①并举,强调美育对人发展的重要作用。陶行知强调生活教育的作用,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旧教育制度,批评“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主张“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做到“教学做合一”。从根本上说,先贤的做法都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其次,素质教育思想也是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互学互鉴的态度,广泛汲取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创新发展而形成的。改革开放,国门敞开,西方各种教育思想、流派涌入中国,广泛的教育交流使国人眼界大开。在经历各种观念相互冲突、相互比较之后,国民心态更加开放和自信。“大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逐渐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如西方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个性发展,这些教育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我国素质教育思想所借鉴吸收。更重要的是,素质教育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包括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中国化,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适于教育①汤广全.自由与和谐一蔡元培“五育并举”观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9(1)··4兴第一章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兴的性质和作用,适于人的全面发展、适于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充分认识和发挥知识分子作用等诸多方面的重要理论观点都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素质教育思想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决当代中国教育实际问题的理论产物。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①。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均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在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和目标。而素质教育则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手段。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在本质上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思想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决当代中国教育实际问题所形成的中国特色教育理论,同时也是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集中代表和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与教育经验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这三方面的思想渊源交流融合,塑造了中国素质教育思想的独特品格,建构了中国素质教育思想的话语体系,绘制了世界教育理论的“中国版本”。素质教育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也是吸纳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体现教育一般规律的结晶,更是来源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的理论创新。四、素质教育中党和政府的推动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法宝之一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有为政府。教育改革发展亦是如此。素质教育思想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教育实践中确立并不断完善、深化,一个基本的原因在于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推动。1985年5月19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他明确指出:“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这里,邓小平站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劳动者素质是构成国力的①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649.·5.杂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舞蹈美学光基础。1986年,他又提出,“法治观念与人们的文化素质有关。现在这么多年轻人犯罪,无法无天,没有顾忌,一个原因是文化素质太低”,强调了文化素质的重要。他要求全党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起来。可以说,邓小平的这些指示引领了“素质教育”思想的形成,确立了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的主导思想与主流实践地位。之后的历任中央领导都高度重视素质教育。江泽民在199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把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作为实现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根本任务。他认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①。他要求加强对学生历史知识的教育和人格的培养,并强调文化素质很重要,应当好好抓。理科的学生要加强人文方面的知识,文科的学生要加强学习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他要求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明确要求,不仅详细阐述了实施这一“战略主题”的丰富内涵,而且对全社会协同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涉及教育各个阶段和领域,更涉及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用人制度等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切实把实施素质教育这件大事抓紧抓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素质教育问题,“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的一个重要关键词。他明确要求:“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他把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各级各类劳动者素质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根本大计”。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精神在政策文件中得到确认,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教育决策,成为推动教育工作的战略部署。1985年国务院做出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宗明义,“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四方面素质的要求,从政策层面①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1994-06-20.·6····试读结束···...

    epub 图书app epub电子书

  • 《汉语言美学欣赏与文学写作研究》张红灵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汉语言美学欣赏与文学写作研究》【作者】张红灵著【页数】171【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06【ISBN号】978-7-5581-6917-5【分类】汉语-文学语言-文艺美学-文学欣赏;汉语-文学写作学-研究【参考文献】张红灵著.汉语言美学欣赏与文学写作研究.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06.图书目录:《汉语言美学欣赏与文学写作研究》内容提要: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多年悠久深厚的历史,在这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汉语言无疑是其中如瑰宝般绚丽璀璨的一种存在。当今社会对人才专业技能方面要求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扬光大,培养出适合社会各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最重要的是明确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问题,即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面向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自身成才需要,构建自己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深化专业人才知识内涵,使之具有合乎社会需要的能力和素质结构。《汉语言美学欣赏与文学写作研究》内容试读绪论第一章·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语言学与美学之间的关系一、美学与语言学结合的生长点美学是研究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的科学。简言之,美学主要是研究审美规律。它不仅仅研究美,主要还是研究审美活动的规律及对美的创造和欣赏的规律。审美活动是人的实践活动之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从多种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到有关语言的多种认识。从交际功能角度看,语言是交际工具:从思维功能角度看,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行为;从信息功能角度看,语言是诉诸听觉的符号系统。要是从美学角度看,语言还是审美对象。那么,语言里面有没有客观存在的美呢?迄今为止,人们研究语言最多的方面还是它的功能:交际的、思维的、信息的、表情的、美学一诗歌的功能,也就是说,语言令人类感到须臾不可离的东西还是上述功能。这当然是对的。可是这太平常太司空见惯的用途往往掩盖了另外的价值。伍铁平教授在回答世界上哪种语言最美?的问题时,说:“根本不存在哪种语言最美的问题,任何语言(指索绪尔所说的语言,即由语音、语法、词汇组成的交际系统)都能最好地为本民族的交际服务,都有其优美的特点。”也就是说,语言之于人,不仅有用,还在于有美的吸引力。雕花茶壶能作茶具一实用价值,也能供欣赏一审美价值。不要忘了,人们对任何工具都有两个层次的要求:实用的和审美的。正是这两个层次的要求(伟大的“癖好”)共同创造了一个色彩万千的语言体系(语言“小宇宙”)。总的来说,语言学和美学结合的生长点问题有两个关键。一是语言是否有审美属性?二是语言的审美属性能否从语言学角度予以说明?1汉语言美学欣赏与文学写作研究语言是否有审美属性,决定了它能否成为审美对象。前面提到伊森伯格的悖论,即语言不可能成为审美对象:语言也是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只能表明其当时对语言机制的不甚了了。现在,语言的秘密也非全被透彻了解。人类语言是一种比自然现象复杂得多的微妙现象。用是否“纯粹作用于感官”这一点来判定语言是否可以作为审美对象,显然是把主要问题弄丢了。作为语言的艺术品,如诗、戏剧、小说是审美对象已被大家证实。一般的语言活动和语言行为能否成为审美对象尚未被普遍认可,本书就在为此努力。问题不在它们是否“纯粹作用于感官”,而在事物本身作用于人的感官之前是否具有美的属性。自然界美的事物(如山、水等)和人造的美的事物(如图画、雕像等)不仅能作用于人的感官,其本身就具有产生美感的性质。语言的存在离不开人,这是其一。但它一旦由人说出,就产生了具体可感的状态语音的流动,作用于旁人和自己的听觉,这是其二。其三是它可以使人产生美感,即使人感到适耳舒心、适情适意、适志适神。这也就是说,语言有引起美感的物质属性(即“审美属性”)。有些话语并不能引起美感,反而引起厌恶感,这并不妨碍语言活动可以成为审美对象,这和失败的图画和雕刻并未影响成功的图画和雕刻成为审美对象是同一道理。这里要强调两点:一是有具体可感的状态(线、形、色、音)组成了美的形象;二是具备引起美感的物质属性。说语言可以成为审美对象,正是根据这两点。语言活动和行为能具备审美属性,是因为语言系统是类生命结构。语言的审美选择是生命的表现。那么,语言的审美属性能否从语言学角度予以说明?回答是肯定的。也只有从语言学的角度阐明它才能与文艺美学划清界限(当然也有联系)。二、语言美的属性美是事物形式和内容符合人类审美要求的属性,但这种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人类的审美要求,应该包括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容美两个层次相结合。有一种意见认为,以美的形式而论,又分为外形式的美与内形式的美。外形式的美,是指声、色、形、线按比例的组合,具体地说,是指声波的振动频率、光波波长、基本色彩、各种形状和线条的使听觉、视觉引起兴奋、愉悦的物质形式;进一步,要有好看的色彩、好听的声响,按恰当的比例组合,有多样变化(不使人耳目觉得单调乏味而厌倦),又有和谐统一(不使人耳目觉得杂乱无章而厌烦)。内形式的美,指材料和结构能恰当生动地表现出内容美。就语言而论,我们以为,语言的形式美就是指语言的声音、语音的美。2绪论■第一章语言的内容美就是指语音和语言结构能恰当生动地表现出人的意思、观念及意象,即在恰当的语境中选择恰当的话语。以语言的形式美而论,就是语音按恰当比例组合,多样变化,和谐统一。简言之,语言的形式美要落实到语音的美,语音的美又和音乐美有本质的联系。语音的美和音乐的美有着深刻的本质联系。认识这一点对认识语言固有的审美属性具有重大意义:人为什么欢愉、喜悦地感受音乐?与人为什么欢愉、喜悦地感受语音?两者具有奇妙的相通之处那么,音乐是什么?日本学者林建志和宗像信生在运用电子计算机终端输入一种大肠杆菌的遗传密码时,给每个碱基字母标定一个音符:G标“2”(r),C标“3”(mi),T标“5”(o),…按其碱基序列谱成了旋律,打奏出来竟是一首乐曲,优美动听。世界第一支遗传密码乐曲诞生之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细胞生物学教授戴马同音乐家合作,录制出了《遗传密码组曲》。英国人谱写了《遗传密码变奏曲》,公开演出获得巨大成功,音乐大师感叹,称它为“大自然制作的音乐”。诺贝尔奖候选人美国霍普医学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大野乾博士,在诺贝尔化学会议上报告了他的研究课题“遗传基因音乐”,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震惊。他提出的“基因重复产生进化”的假说,与“相同旋律或相似旋律的重复(即变奏,引者注)组成乐章”这一音乐作曲原理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遗传密码隐含着优美的旋律,那么,反过来猜想:优美音乐是否能转换成遗传密码呢?科学家们将世界音乐大师们的作品译成遗传密码,与碱基序列对照,终于发现:人胰岛素中的一种碱基序列乐谱,与肖邦的《葬礼进行曲》第三乐章中间部的音符排列几乎完全一致!那岂不是说,人类的繁衍就是类似音乐发展的一条长河?或者说,人的本身是包含了无数信息的一首凝固的乐曲?或者,音乐是否就是人们对自身的一些遗传密码的某种不自觉的破译?上述资料说明,人之所以欢愉地感受音乐,原因在于人自身的隐含的优美旋律与外在音乐发生了和谐共振。优美音乐与遗传密码可以互相转换的事实(毕竟是现代实验,而且目前尚未见任何异议)还告诉我们,人几乎要求外界的所有声音都变成音乐,以期与体内的碱基序列“乐谱”共振,是人自身生理机能的需要:让竹管发出音乐(笙、箫、笛等),让金属发出音乐(号、簧、钱…),让木头片发出音乐(木琴…),让各种丝弦发出音乐(琴或弦乐器),让石头、碗、洋铁筒发出音乐,甚至有人(一个欧洲人,中央电视台播出过他的表演)碰上什么敲什么,也能发出和谐悦耳之声。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镇农民金昌福,用手指敲击牙齿可弹奏出歌曲与京剧段子。人这样乐此不疲是受什么驱使?是遗传密码中隐含的优美旋律即碱基3汉语言美学欣赏与文学写作研究序列。这就难怪人们对高级的语言美的成品一诗,都愿意朗诵、喜欢朗诵:这就难怪人们对顺口溜、对子和一切音调优雅、节奏和谐的话语(还要有意义)都愿意听、喜欢听。或者可以这么说,人总是要把有声的语言序列千方百计地“谱成音乐”,即使谱不成音乐,也要将声音编排得尽量悦耳一点,将其节奏编排得尽量和谐一点。把这种现象叫作“语音的乐音化趋向”。其内在动力在于体内的碱基序列“乐谱”要求语音与其和谐共振。这就难怪语言的声、韵、调、节(奏)之学兴起最早而方兴未艾了。这就难怪人们要拣好听的(话)说了。这就难怪人们的语言活动中有那么多的“音乐倾向”了。这就难怪人们在语言结构和层次中那样精心设计其序列节奏、形式排列了。这就难怪人们在语言活动中使用了那么多的求美策略了。当然,这也就解释了语言小宇宙与自然大宇宙那么合拍的原因了。“人是一首凝固的乐曲”的假说解释了:语音的美引起人的美感;部分的解释了:语言里存在着固有的审美属性。当然,语言中能引起美感的不只是语音之美,但它毕竟是语言外壳的审美属性。下面三个例子都是人利用这种审美属性创造出美、引起美感的证明。第一个:老舍经常到戏院和艺人拉家常,有一次他说:“北京人习惯遛早,见面问个好,肚子吃饱,逛逛天桥”。第二个:1992年1月19日在吉隆坡中国奥林匹克足球队以2比1小胜日本队之后,教练徐根宝发火,批评他的队员说:“你们说要拼。拼是这样的吗?…要是下几场这样打,碰谁输谁!”第一个例子中,老舍的这个语篇,共四句,使用了[ao]做韵脚(早、好、饱、桥),像是快板书,但这却是实实在在的日常话语。像这样通篇押韵的话语段落不易得到,说话人本身是造诣颇高的艺术家,但第二个例子的说话人却并非是语言造诣很高的专家,他说的“碰谁输谁”却也是对语音之美的利用:两个[ui]是押内韵,这么四个音节的安排显得节奏急骤(料定必输的意义鲜明,不含糊)。如果我们问,没有汉语里头本来存在着的韵母占优势和单音节成词的特点,说话人能得到第一个例子中这样的乐感吗?显然不能。如果汉语没有以意合为主要联句手段的汉语句式特点,说话人能得到“碰谁输谁”这样紧凑的四字浓缩句吗?也不能。再高明的说话人也不能超出语言中的物质事实去生出一个什么音乐感来。显然是先有审美属性,后有审美效果。有什么样的语言事实,就有什么样的美的外形式。换了另一种语言事实,在创造音乐感觉时,就会有另一种美的外形式。现在将语言事实换成英语,看看会有什么样的有别于汉语音乐感的美的外形式,从而更好地证明语言的美来源于语言审美属性。第三个:说英语的人普遍爱用分裂不定式(如tooldlygo,toetterequi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们与轻重相间的节奏(thete-tumte-tumrhythm,“得大得大”式节绪论·第一章奏)相吻合,而这个样式的节奏从莎士比亚时代起就受到喜爱,认为是最佳节奏,“得大得大”(轻重轻重)念起来自然流畅,错落有致,跌宕相兼。由以上三例见之,语言固有的审美属性是第一位的,语言的美的外形式的生成以及语言美感的生成都不能脱离原有的语言审美属性。语言外形式的美,即语音按恰当比例的组合、多样变化;和谐统一,直到语音的乐音化趋向,都有审美主体方面的内在根据一人体内的碱基序列“乐谱”要求语音与其和谐共振—暂时就讨论到此。现在我们可以说,语言具有审美属性,是因为它有具体可感的状态:语音,说话声音,语音的乐音化趋向一美的声音形象。理解这样的一个结论,我们还要涉及一般的美学原理。美是这样一种属性:它表现在可用视听感官直接感知的具体的社会形象和自然形象上,它能使人产生兴趣、情感,激起人产生愉悦的美感。美又是这样一种价值:它是对人而言的一种可欣赏的、能满足人的精神审美要求的价值。语言,当它作为审美对象时,能引起我们的美感,因为它本身具有这种符合我们审美理想、趣味、观点和情感的,能满足我们审美要求的属性。一般来说,艺术美和产品美,其中熔铸进了作者的审美理想(观点、趣味、感情),但是作品作为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作品是客观存在,其作品的美也已是客观存在。也就是说,并非人感到它存在它才存在,人感受不到它存在时它就不存在。语言的审美属性也是这样,上面就专门讨论了这样的属性。但可能有人说,没有了人,语言活动也就没有了,语言美(应该是“语言美”)也就无从谈起,这岂不是说,人感到它存在它才存在,人感受不到它存在时它就不存在吗?其实,这是两件事,应分开来说。没有了整个人类,也就没有语言,语言的美确实无从谈起。但某个人的不存在或他不曾感知或不愿感知语言的美,并不妨碍语言的美的客观存在,因为人们已经用一套完整的符号体系记录了它的存在,将语音和语音的乐音化趋向“凝固化”了:语音学(音位学等)、文字、语言成品(文学成品和非文学成品)等(也许还有第二层级的词汇学、修辞学、句法等)都是语言的物化形态。总而言之,个人消逝了或个人不曾(不愿)感知语言的美并不妨碍语言的美的存在,因为语言体系仍然存在,语言的物化形态仍然存在,其他人的语言活动依然进行,语言的美的属性和价值就会存在。但是,这里有另外一个命题不可与此牵扯和混淆。这另外一个命题是:没有说话人,语言美就失去了附体(承载体)。语言的美之所以被人称作美,是因为它进入审美关系(人与当成审美对象的语言之间的关系)之前,就具备了可被人欣赏、可被人称作美的属性、价值,可被人拿来与丑对比的价值。第三章“语言结构、层次的审美选择”5汉语言美学欣赏与文学写作研究各节就充分展示了这些可被人欣赏、可被人称作美的属性和价值。所以说,语言的美的存在先于人的审美感受。如果某人对语言没有审美能力或者某个时候没有审美心境和客观条件,没有与它发生审美关系,只是对于个人来说等于没有现实意义的美。这个时候,不能把依存于人类才有意义的美,说成是必须依存于这个审美个体才有意义。语言的美对于某个审美个体没有现实意义(比如某人没有听人讲话,也没有阅读活动),不等于对这个语言圈内的人们也没有现实意义。客体(语言)的美,主体(听话人和阅读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感受,在两者构成的审美关系中是对应的,是互为对象的,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就失去了意义,对一方等于是一个不现实的存在,但实际上它还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马克思曾说:“某一物的特性不是从它对他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而只是表露在这种关系之中。”所以,语言的美的存在是第一性的,先于人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的。人在直观自己的语言产品时,发现其中有自己的力量(理想、情感、趣味)被植入(即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了),因而产生愉悦之情,是对的,但不能因此说人欣赏任何语言活动的美的内容,都是欣赏自己的本质力量。这是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在这里我们只是简单地提及一个事实:人有审美理想也是人的本质力量之一。对于符合或者体现这种本质力量的语言活动,当然会被欣赏。美(包括语言美),为什么能使人愉悦,激起美感?因为美是事物可感形象中符合或体现人们审美理想的属性和价值。三、语言美的生成机制我们讨论人与语言形式美同构对应的时候,就是在讨论语言美的生成机制。只是语言形式美有相对的独立性,我们才将它单独加以论述。现在我们较为全面地论述语言美的生成机制。按照徐盛桓意见,语言美生成机制是:语言有美的内在规定性,人有审美内在的规定性,两个内在规定性同构产生了美感。语言美生成机制表现为:两种动态平衡结构一人体(及心理)动态平衡结构与语言系统动态平衡结构一发生契合、和谐与共振,其结果是引起语言美感。在语言美生成的场合,在语言结构和层次的审美选择过程中,都会发生这两者拥抱、契合的生动过程。语言系统不拒绝人的审美意图并且与人的审美意图拥抱,其中必有缘故。这缘故便是语言系统与人的生理(及心理)结构都是动态平衡结构,两者便自然相互对应与契合。“语言美生成机制”与“语言美感的生成”是两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6···试读结束···...

    2022-10-12 文学与写作 文学写作和文学创作

  • 美学大师课 静静欣赏》朱光潜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美学大师课静静欣赏》【作者】朱光潜作【页数】263【出版社】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21.09【ISBN号】978-7-5146-2016-0【价格】59.80【参考文献】朱光潜作.美学大师课静静欣赏.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21.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美学大师课静静欣赏》内容提要:不懂得欣赏的人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人生。朱光潜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淡道出,如何欣赏一种美其瑰丽思想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缓缓流淌,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朱光潜伴你去认知美,助你求得人生的完整与和谐,愿你学会欣赏,遇见更美好的自己,也遇见更懂你的那个人。《美学大师课静静欣赏》内容试读晚晴雨烟浣溪沙和谐之美于我是生命的激情与生活的温馨,它无时无刻不在,只是没有人留意,而我却在无意中有所发现。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一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我刚才说,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但是你从正面看,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古松虽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是写成一首诗,我们俩艺术手腕尽管不分上下,你的诗和画与我的诗和画相比较,却有许多重要的异点。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晚晴雨烟浣溪沙川003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心二片晴景我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丽思大月掌·世澤春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苍松劲节图》清戴本孝004‖静静微贵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一画家一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那一般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林亭清话图》扇面明陈洪绶晚晴雨烟院溪沙‖005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我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实用的态度起于实用的知觉,实用的知觉起于经验,小孩子初出世,第一次遇见火就伸手去抓,被它烧痛了,以后他再遇见火,便认识它是什么东西,便明了它是烧痛手指的,火对于他于是有意义。事物本来都是很混乱的,人为便利实用起见,才像被火烧过的小孩子根据经验把四围事物分类立名,说天天吃的东西叫做“饭”,天天穿的东西叫做“衣”,某种人是朋友,某种人是仇敌,于是事物才有所谓“意义”。意义大半都起于实用。在许多人看,衣除了是穿的,饭除了是吃的,女人除了是生小孩的一类意义之外,便寻不出其他意义。所谓“知觉”,就是感官接触某种人或物时心里明了他的意义。明了他的意义起初都只是明了他的实用。明了实用之后,才可以对他起反应006川静静欣赏···试读结束···...

    2022-10-12 美学 epub 百度网盘 美学epub

  • 《声乐美学和声乐欣赏》黄河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声乐美学和声乐欣赏》【作者】黄河编著【页数】134【出版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06【ISBN号】978-7-5068-6261-5【分类】声乐艺术-音乐美学;音乐欣赏【参考文献】黄河编著.声乐美学和声乐欣赏.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声乐美学和声乐欣赏》内容提要:分为三部分:初级曲目,以初级的艺术歌曲古意大利咏叹调为主;中级曲目,以意大利近现代艺术歌曲,德国、法国艺术歌曲为主;曲目,以比较有演唱难度的艺术歌曲和意大利歌剧咏叹调为主。《声乐美学和声乐欣赏》内容试读Plaiird'Amour爱情的喜悦歌曲背景介绍:《爱情的喜悦》(Plaiird'Amour)是法国作曲家JeaPaulEgideMartii(让·马尔蒂尼1741-1816)创作的一首感人至深的作品。歌词取自Jea-PierreClarideF1oria(1755-1794)的一部小说《Cé1etie(塞莱斯蒂)》中的一首诗。虽然曲名叫《爱情的喜悦》,但题目只是选自歌曲的前两字,歌曲表达的内容却是失去爱情所带来的失意和伤感。是主人公被爱人所抛弃的哀怨。歌曲曲调优美缠绵,那被感情伤了的心声像潺潺的雨水,打湿着听众的心。歌词原为法语歌词,后来意大利人为之编配了意大利语歌词,但是广为传唱的还是优美流畅善于表达忧郁之情的法语版本。《爱情的喜悦Plaiird'Amour》的歌词在此抄录一下,尚家骧编译:转瞬即消失踪影,但痛苦却永远折磨人心灵,那负心人的西尔维娅,辜负了我一片痴情,她忍心把我抛弃,另有钟情,爱情的喜悦,转瞬即消失踪影,但痛苦却永远折磨人心灵,一江春水静静向东流,此心此意似春水长流不尽,我永不变心,她层对我万般温馨,如今溪水依旧,但她已变了心,爱情的喜悦,转瞬即消失踪影,但痛苦却永远折磨人心灵。1作曲家让·马尔蒂尼生于意大利的马尔蒂尼作为法国宫廷音乐家拥有一份成功的事业。在法国,他凭借自己的圆滑成功的度过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王朝的更替一先是为女王指挥音乐会,后来又为拿破仑的婚礼创作音乐,最后为皇家教堂的修复进行创作。马尔蒂尼是一位小调革新者,他的那些优美的歌剧作品在当时并不是很受欢迎。他将旧形式与现在戏剧结合创作出的独特的教堂音乐,以及他的香颂作品(如这首《爱情的喜悦》),具有非凡的影响力。欣赏版本歌唱家介绍:在男高音众多的歌唱家版本中,笔者最终选择了意大利男高音TitoSchia的版本,请登录我的腾讯视频账号,我将这个版本放入了我发布的声乐欣赏专辑当中。斯基帕和卡鲁索、吉利并成为本世纪上半叶著名男高音三巨头,他优美的音色和忧郁的性格是这首《爱情的喜悦》最到位的情感诠释,那伤感的演唱和凄美的旋律线条、温柔的演唱处理,仿佛在对您倾诉,字字戳心。除此之外德国歌唱家翁德利希的版本也非常值得欣赏。2MuicaProiita被禁止的音乐歌曲背景介绍:《MuicaProiita被禁止的音乐》的曲作者是意大利作曲家MartioStailaoLuigiGataldo(加斯塔尔多尼1861年4月8日-1939年3月6日),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艺术歌曲和钢琴上,也有少量器乐、二部合唱和四部歌剧作品。他最为有名的就是这首《被禁止的音乐》,这首歌是意大利传唱最广泛的作品之一,他还写过很多的作品,署笔名“F1ick-F1oCk”,他出生在都灵,后移居佛罗伦萨,在他的晚年,他还担任声乐老师、音乐评论家和艺术商人。《被禁止的音乐》讲的是:英俊的青年在阳台下唱着爱的歌曲,激烈的打动着姑娘的心房,多么优美的旋律令人陶醉,但姑娘的母亲却禁止她去欣赏,姑娘的母亲不在家,小伙可以继续他的演唱:“我愿亲吻你乌黑的秀发、你的唇和深情的双眸…”对于这首作品的由来一直有一个误解,就是这首歌是Gataldo歌剧作品《MalaPaqua》中的残存的一首咏叹调。事实不是这样,它是一首1881年所做的为钢琴和女高音独唱写作的沙龙歌曲,早于《MalaPaqua》的完成9年。《被禁止的音乐》是加斯塔尔多尼第二次发表的作品,和之前的六首歌曲,他写了歌词,化名为“Flick-Flock”。这首作品的问世获得了3极大的成功,十年后一名记者在回忆这首歌,说,这首歌是胆怯的年轻情侣表达自己不羁的感情和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像洪水一样激烈,排山倒海,在每一个房间、每条街道,每个咖啡馆,每位情侣都用自己的风格自己能表的方式去歌唱。所选版本歌唱家介绍:请登录作者的腾讯视频专辑欣赏卡鲁索演唱的版本。伟大的男高音卡鲁索,被称作“一代歌王”的意大利男高音EricoCaruo(1873-1921)音质优美、音域宽广、音乐表现力强,音质圆润柔美,演唱自然富有情感,在世界美声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有评价称:“他唱歌曲,用声不多,力度不多,行腔细致,音调流畅,气息自如,在发声上没有加强戏剧性,保持着自然的色彩,抒情为主,具有纯、清、远、美的歌唱最佳境界。他唱歌剧,善于采用不同的声音造型来饰唱不同心态的角色造型,声音的可塑性强,用声集中,共鸣圆润,气概刚劲个性突出,威力十足,具有惊人的穿透性声响。在歌剧史上,能够把角色饰唱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声情并茂、生动感人的,卡鲁索是第一个。”4PaiAgelicu天神赐粮歌曲背景介绍:《PaiAgelicu天神赐粮》为拉丁语,作曲家为CearFrack(赛萨尔·弗兰克,1822-1890)法国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原籍比利时,1836年随家人迁居到巴黎,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钢琴。1842年开始从事演奏、作曲和教学工作。1858年任教堂管风琴演奏员,生活清苦严谨,紧张又有规律。由于对教堂工作和管风琴的陶醉,他转向宗教音乐和管风琴音乐的创作。1872年应聘任巴黎音乐学院教授管风琴,同时仍私人教授作曲、他支持学生大胆新颗的创作,造就了一个完整的作曲学派,著名作曲家丹第、肖松、迪帕克等都是他的学生。他的创作风格是旋律气质不凡,表现力深刻,和声新颗,结构坚实协调。特别是“循环形式”的出色运用,可以说是他的独创。弗朗克为人正直、坦率,他只是在演奏管风琴和私人教课的空暇,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孜孜于写作,他对别人毫无所求。正如德彪西对他的描述那样:“发现一个美丽的和声就足以使他开心一整天,…这一个时运不济和不被赏识的人,怀有一颗孩提的心,他的心地如此之善良,致使任何矛盾处境或者其他恶劣条件,都不会使他感到痛苦。“正因为有这样纯净和善良的5心灵,才会写出《天神赐粮》这样至美至纯的歌曲吧。《天神赐粮》是根据圣托马斯阿奎那的圣歌《Sacriolemii?》作为礼拜仪式的圣宴部分的倒数第二节而写。作为礼拜时的祈祷。所选版本歌唱家介绍:所选版本歌唱家介绍:请登录作者的腾讯视频专辑欣赏女高音歌唱家布鲁格演唱的版本。美国女高音布鲁格JaaiBrugger1983年出生于芝加哥,2001年-2005年获得国家高校学者协会的奖学金就读于德保罗大学,同时2005年毕业获得全国教师协会歌唱比赛的第一名。她继续她的歌唱学业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声乐表演硕士学位。2006年作为艺加哥剧院青年艺术家计划,她做了她专业歌剧院的首演。2010年她成为旧金山歌刷院歌剧梅罗拉计划的成员,2010-2012年她成为洛杉矶歌剧院青年艺术家计划成员。2012年获得大都会歌剧刷院全国委员会试演,并且获得2012年多明戈国际声乐比赛第名、萨苏埃拉奖和最受观众欢迎奖项。6···试读结束···...

    2022-10-12 声乐美学 声乐美学论文

  • 《普通高等教育广告学系列教材 广告美学》刘建平|(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普通高等教育广告学系列教材广告美学》【作者】刘建平【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广告学系列教材【页数】137【出版社】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5693-1196-9【价格】29.80【分类】广告学-美学【参考文献】刘建平.普通高等教育广告学系列教材广告美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普通高等教育广告学系列教材广告美学》内容提要:广告美学既是对广告创作规律、广告设计及审美效果的媒介文化研究,同时也代表着应用美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然而,无论在广告学界还是美学研究界,广告美学都是一个边缘性的学科,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本教材通过对广告审美现象、审美经验、审美心理特征以及广告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的分析,探讨了广告美学的概念、广告美学与消费文化、广告美学与现代性、广告美学与政治、广告美学与女性形象、广告美学与公共领域等重要因素,并对“微时代”广告的审美特征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关注。以期能指导广告的创作实践。本教材对广告美学的研究不仅能指导学生开展广告设计的实践,而且拓宽了美学研究的新视野、新领域。《普通高等教育广告学系列教材广告美学》内容试读》导论什么是广告美学?广告美学002广告美学,无论在广告学界还是美学界,都是一个边缘性的学科,在这两个领域都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广告学界认为广告美学没有太多研究的必要,只要研究广告设计就行了,设计必然是“美”的,还要专门的广告美学干什么呢?而在美学界研究生活美学、生态美学、建筑美学、身体美学的人都不少,但是似乎很少有人去研究广告美学,他们并不把广告美学看作是对广告创作规律审美效果的媒介文化研究,也不把广告美学看作是美学在当代的新发展,同时不把广告美学当作一门有理论研究价值的应用美学的新的发展方向。与以上看法相对应的是,学界对“广告美学”教材的写法也有几种代表性的观念。例如赵惠霞认为“广告美学”就是“广告”十“美学”,她把广告看作是从审美的角度对广告和传播规律的总结,“从美学的角度讲,广告欣赏实际上就是一种审美现象。美学是专门研究审美现象的学科,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现代美学已基本掌握了审美现象产生的机理和基本规律。美学基本原理的突破,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促成了20世纪中叶以来应用美学的蓬勃发展。广告中的许多不解之谜,只有运用现代美学的成果才能予以说明,这是广告美学产生的原因”①。在这本教材中,有大量的篇幅介绍美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审美现象的心理机制和艺术表现方法,主要是探讨如何欣赏广告,至于“将广告创作和传播科学化、理论化”②基本没有体现出来。所以赵惠霞的《广告美学一规律与法则》就成了广告学十美学原理的结合体,这其中美学是主要的,广告只是一个对象,这是一种略显生硬的学科建构,书中得出了“美学原理是广告美学的基础,美学原理的水平决定着广告美学研究所能达到的程度,所以广告美学研究必须紧随美学发展的脚步”的结论。今天的时代,不仅是美学对广告设计的实践指导缺席的问题,还有美学理论的研究远远落在了“微时代”层出不穷的新媒介、新设计的实践后面,对“微时代”的广告设计和广告创意,在美学上还缺乏有效的关注和研究,它怎么能去指导实践?从艺术发展史来看,艺术实践和创造常常是走在艺术理论的前面,艺术理论常常是实践的总结和反思,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广告美学的研究不仅能够引领媒介文化的研究,而且还拓宽了美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黎泽潮的《广告美学研究》则代表着另一种路向,那就是把广告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加以探讨,探讨它的节奏美、情节美、哲理美、崇高美、人性美等不同的要素,“现代广告逐渐强调整体广告作品的‘美学化意境’,注重作品适应消费者的审美要求,无论是主题的确定,还是对话、造型等细节的处理都要追求一种美①赵惠霞:《广告美学一规律与法则》,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②赵惠霞:《广告美学—规律与法则》,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02页。003导论什么是广告美学?学意境。意境已经成为整个广告的核心”①。围绕着“意境”问题,作者对广告的细节美、语言美、画面美、摄影美等进行了细致的探讨,由此衍生出广告的审美愉悦功能、审美认知功能、审美启迪功能等。必须指出的是,广告自然有着不同于传统的诗歌、绘画、音乐的商业特征,研究“广告美学”自然也不能和研究“绘画美学”“诗歌美学”采用一样的逻辑结构和研究方法,这样的“广告美学”教材容易使“广告美学”流于一种浮薄的审美文化,缺乏精神内涵。崔银河明确指出了将广告审美作为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来研究,探索其美学基点,研究、探索广告文化中的审美内涵和本质表现,是广告学这门社会科学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②。他从广告美学的角度来探讨广告作品所呈现出的美学意蕴、表现形式等,他从崇高、优美、想象、联想、幻想等几个角度去分析具体广告作品的“美”,在逻辑上略显混乱,值得注意的是,崇高、优美、想象、联想、幻想并非同一等级的审美范畴。张微的《广告美学》是国内较早的一部“广告美学”教材(初版为1996年),该书从美学的视角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广告审美现象,把“广告美学”作为广告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构成部分。该书从广告美本质的多维透视、广告主体活动美、广告美的基本类型、广告载体要素的属性美、广告美的价值功能、广告的审美心理、广告审美意象的创构、广告的艺术形态考察、广告接受的解释学观照、广告批评等十几个层面展开论述,其优点有三:一是结构上比较完整地呈现了广告美学的多维视角。二是正确地将广告美定位于服从广告的整体规定性,“正是广告美在整个广告中所处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广告美学在整个广告学中的地位:广告美学虽然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但在整个广告学中却无疑处于从属地位”③。三是该书提出了广告美学美学研究“自上而下”研究方法之外的有益补充,广告美学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我们的美学长期以来注重思辨而缺乏实证性的研究,已成为美学研究发展的一种阻力。广告美学的研究对于排除这种阻力是有重要作用的,因为它一般从具体的广告审美现象、具体的作品即经验材料入手,力图深刻地从中抽象出普遍规律,恰好可以消除从概念到概念、与经验严重脱节的弊端,从而使两种基本的研究方式并行不悖,进而使整个美学研究健康而全面地向前发展”④。客观来说,该书对广告美学学科属性的把握,对广告美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的认识都是我们在新的时代需要继承的思想资源。然而,该书章节比较细碎,①黎泽潮:《广告美学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②崔银河:《广告哲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页。③张微:《广告美学》(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页。④张微:《广告美学》(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页。广告美学004章节间的逻辑关系不太分明,不太利于我们对“广告美学”的整体把握。通过对以上“广告美学”专业教材的分析,笔者认为造成对“广告美学”认知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广告美学”研究领域专业人才的缺乏和研究水准的有限,在于无论是传统的美学教育还是广告教育都还处在一种比较狭隘的学科视野和教条化的学科框架之中。传统的广告设计人才大多出身美术学院,相对而言,他们在文化积累和研究素养上受到局限,他们不会提出“广告美学”的问题;而传统的美学研究者,大多是缺乏动手能力的美学理论研究者,他们可以抽象地探讨审美文化,可以分析数字时代的媒介技术与人的关系,但是大多不会去创造和设计具体的艺术作品,也不会去研究“广告美学”问题。今天的时代,“技术家”和“理论家”的彼此分离和隔膜,使得“技术家”的设计缺乏文化深度和人文关怀,这样的设计永远不会成为艺术,而只是文化工业消费品流水线上的一个组成部分;“理论家”的理论指导不了实践,从而使美学理论成为曲高和寡的空洞概念、新名词的堆砌,既启蒙不了大众,又感动不了自己,从而沦为新时代的“玄学”。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审美水平的提高,广告早已摆脱了过去那种粗制滥造和单纯以“叫卖”为目的的发展状态,而是成为大众生活中最富有现代感的一部分,它建构了新的生活愿景,激发了新的生活热情,改变着大众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观念。因而,将广告的内涵、制作过程与形式设计提高到美学的高度,建立一个以广告美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以便指导广告人依据美的规律来设计广告、鉴赏广告,提高广告人的专业素养,从而使广告产生更高的审美价值。笔者曾就读于武汉大学国家哲学人才培养基地班美学与艺术设计方向,当时武汉大学设置这个专业,其初衷就是看到了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和美学教育方面的缺失,试图培养既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思考能力,又具备将想法变成现实的手头设计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和美学研究人才。在大学期间,笔者在素描、水彩、水粉、电脑设计方面也接受了专业的训练,有着较为丰富的广告设计、企业CIS设计和书籍的封面装帧设计经验;同时,笔者在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方面通过硕士、博士阶段的学术训练,积累了较为深厚的研究功底。在笔者看来,如果中国的广告教育和美学教育缺乏广告创作的技术基础、民族传统文化的涵养,以及宏阔的视野与理念,所谓的广告美学不过是一种“噱头”式的概念,是为学科而学科,为课程而课程,无论对广告学专业的学生,还是对文学、美学专业的学生,都产生不了1十1gt2的“化学反应”。广告美学应追问的问题是:广告美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广告美学有哪些独特的审美特征?本教材通过对广告审美现象、审美经验审美心理特征以及广告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的分析,探讨了广告美学的概念、广005导论什么是广告美学?告美学与消费文化、广告美学与现代性、广告美学与政治、广告美学与女性形象、广告美学与公共领域等重要因素,并对“微时代”广告的审美特征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关注。对广告美学的研究不仅能指导学生开展广告设计的创作实践,而且拓宽了美学研究的新视野、新领域。美学在今天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鲍姆加登所说的“感性学”的阶段;美学关注的对象,也不只是传统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领域,而是面对着更多更复杂的科技和信息现象;至于审美形态,更不是生搬硬套的优美、崇高、悲剧、荒诞之类的单一形态了。随着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中国广告行业也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广告所具有的娱乐性、商业性、媒介性等特征,使其可能成为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文化消费品,广告还具有审美属性,正是这种审美属性的存在,使得广告又区别于日常的叫卖、促销活动,使得广告区别于一般的消费品,其具有创造格调、氛围和“灵韵”的艺术价值。正如刘悦笛所言:“许多广告都是以对一种生活格调和品位的追求为主题,似乎只要你拥有了该种产品,就拥有了广告所赋予你的生活享受方式…大众在购买商品这种实物时,也同时‘购买’了被灌注入其中的生活格调。”①在某种意义上,广告创造了大众生活的愿景和激情,在他们平淡的生活中创造了新的梦想。因而,广告美学既是对广告创作规律、广告设计及审美效果的媒介文化研究,同时也代表着应用美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广告美学是一种生活美学,也是一种消费美学,它还有着更为崇高的使命,那就是提高大众审美品位、纯化大众的情感世界、提升大众的精神境界。在现代社会,趣味低下的人、无爱的人、无耻的人、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无动于衷的人,都是异化的、非审美的存在。那些把舞蹈表演看作是搔首弄姿的人,那些把爱情看作是荷尔蒙分泌的人都是不懂审美的,而一个大众审美品位低俗的社会是不可能创造并欣赏高质量的广告设计作品的,因为它没有生命力,没有可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和市场环境。广告美学既要服务于现实的市场营销和商业消费的需要,同时作为一种审美文化,它要给我们一种未来生活的愿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熏陶,一种超越实用之上的审美教育;它要反对唯利是图的活法,反对商品对人的异化,反对虚无主义的价值观念,反对行尸走肉的生存状态;广告美学使我们在享受丰盈的物质生产和现代生活时,也能引导我们培养起丰富的心灵和开放的精神世界,这也是每一个知识分子和文化产业者的社会责任。①刘悦笛:《生活中的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73页。》第一章作为一门学科的广告美学···试读结束···...

    2022-10-08

  • 《口腔医学美学在现代口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白桦主编;陈剑锋副主编;马金宝等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口腔医学美学在现代口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作者】白桦主编;陈剑锋副主编;马金宝等编【页数】240【出版社】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07【ISBN号】978-7-5605-7539-1【分类】口腔科学-医学美学-研究【参考文献】白桦主编;陈剑锋副主编;马金宝等编.口腔医学美学在现代口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口腔医学美学在现代口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内容提要:口腔医学美学的理论在口腔医学与美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同时引导口腔临床医生由盲目追求美、审美到自觉地、科学地审美、创造美和完善美,从而满足来口腔科就诊的病人对美的需要与追求,力求把每一名口腔医务工作者熏陶培养成创造美的口腔美容大师。本书以口腔科临床分科实际情况出发……《口腔医学美学在现代口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内容试读第一章概述第一节传统美学的概念及发展一、美的基本概念美是人类生命的本质追求,它与人类社会始终相伴。虽然美在人类社会随处可见,丰富多彩,但是美的含义十分广泛,研究角度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不同,思想方法和观点不同,对美的解释和说明也不同。(一)美的产生美自产生之初即是为了满足人的功利需要。古人对“美”的理解是从生产实用和生存斗争需要的角度去追求的。如原始的石器,虽然外形粗笨简陋,却蕴含着美的原理:对称的石器,在投射时易于命中;两边薄、中间厚、表面光滑的石器,可以减少阻力。汉字“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羊大为美”。由此说明,羊在我国古代的贡献和价值:羊肉、羊奶是香醇可口的食物;羊皮、羊毛是御寒上品;在狩猎和巫术礼仪活动中,原始人常身披羊皮或头插羊角,戴上羊面具载歌载舞。这种生产、生活及心理上的满足,就是美的象征,它来源于社会生产劳动,离不开人的功利需求,以人为核心,因此美与人是密不可分的,离开了人而去谈美是毫无意义的。(二)感性的美感性的美与人的感官、情感需要及享受直接相关,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表现。1.生理心理快感生理心理快感主要指满足生理心理需要而产生的舒适感、愉悦感,包括通过人的肢体语言而获得满足和愉悦。例如,饥寒交迫时吃上可口的饭菜,酷热难耐时吹点凉风或喝口冰镇饮料,这种生理需求的满足无疑是一种美的感受。当人们欣赏音乐或美丽的风景时,感官和心理得到美的快感。2.社会快感社会快感是指得到社会尊重、理解、支持而产生的愉快感和成就感。人在社会。2·口腔医学美学在现代口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生活中不仅需要亲情、友情、爱情,还需要体贴、理解、呵护。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睦的家庭关系,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给人极大的精神安慰和幸福感。努力工作之后获得丰厚的收入或职务提升,心中的美感油然而生。遇到困境时,朋友伸出友谊的援手,心中便会充满温暖。3.审美对象凡是能够使审美主体产生欣赏愉悦的客观事物都可称为审美对象。美的事物是否能够成为审美对象与审美个体的审美态度和修养、自身的必备条件等有关。例如,音乐、色彩对于失聪、失明的人,以及那些没有欣赏力、没有情感和审美心境的人,是不能成为审美对象的。但就人类的整体而言,只要美的事物和现象进入人类的审美领域,就会成为人的审美对象。例如音乐、色彩等,尽管时代变迁、历史演化、审美个体存在差异,但它们始终是人的审美对象,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生产等实践目的的需要,具有善的功利性。(三)理性的美理性的美以理智为主,是指“美”作为审美性质和美的本质所产生的美学理论,并揭示美的规律。1.审美性质审美性质是指审美对象本身所具有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属性。美的事物成为人的审美对象依赖于其本身的属性、客观因素、审美性质,最终以感人的自然形式特点及典型性体现出来。审美对象和自然本身的客观规律是真,而审美性质,作为美的客体层次,主要体现真的规律性。2.美的本质美的本质就是美的规律,即美的主、客观的统一。中国人说“有分寸、适度、恰到好处”就是美。概括地说,客观事物是美的条件,通过人的本质力量使事物的形象成为美的现实,这就是美的本质。它既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而是一种体现了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本质力量的价值。中国美学思维模式的特点是天人合一,而体验正是一种天人合一,即主、客观的统一。二、美学的发展史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原理与规律的一门学科,美学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对它的需要程度和它所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一)美的思想起源人类初始,世界无所谓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最基础的物质实践,即满足自身第一章概述·3·的生存需要。劳动工具虽然具有一定的美学原理,但也只是满足生存斗争和生产实践的需要,充满了功利性。例如,原始人制作的叉是用来狩猎和打仗的:陶罐是用来装东西的:金字塔是法老的墓地:长城的修建是出于防御的目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开始在实用性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一定的装饰。例如,在陶器上设计和制作纹饰,注重造型的美观;把石头制作成各种类型的装饰品;将牙齿钻孔或将石头磨成牙齿的形状钻孔,制成项链等。这种与实用内容相分离的形式,标志着美的一大飞跃。美开始成为独立的存在,表现出人类创造美的审美观念的初步形成。人在劳动中创造了美,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反过来又促进创造更美的事物。美的发展经历了从初级到高级,从实用到实用与审美结合,再到纯美的发展过程。(二)西方美学发展史1.美学学科的建立美学的建立经历了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并逐步从朦胧到自觉,而后形成了具有一定理论形态的美学思想,最后才诞生了美学这门独立的学科。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1735年,德国哈列大学教授、哲学家鲍姆嘉通发表了《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的博士论文,提出建立美学学科的建议,并首先使用了“美学”这一术语。1750年,他正式出版了Aethetic一书,按原意直译为《审美学》或《感性认识的科学》,我国将其翻译为《美学》。鲍姆嘉通认为人类心理活动有知、情、意三方面。知为逻辑学,意为伦理学,情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学问,其一直没有相应的学科来研究是哲学的一个缺陷。从此“美学”这一名称才获得学术界的公认,鲍姆嘉通被誉为“美学之父”。2.西方美学发展的几个阶段(1)本体论阶段(古希腊罗马时期到16世纪):此阶段的哲学家和美学家集中思考一种独立的“美”,将之视为一切审美现象的根源。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美学家,唯心主义的代表,他明确提出了美的本质问题,第一次区别了“美的东西”和“美本身”,认为美是理念,形式美是真正的美。普洛丁是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美学家,是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认为美是来自神的理性,这是彻底的唯心主义观点。奥古斯丁和托马斯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他们将美归根于上帝。古希腊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第一次建立了严整的唯物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体系,认为美只存在于客观事物中,肯定了艺术的本质是现实的模仿。(2)认识论阶段(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末):以理性问题为中心的美学称为认识论美学。第一,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代表人物博克。他认为审美趣味具有共同的客观生理基础,第一个明确将崇高和美分开并将其起源明确归为自我保全和社会交往两种基本情欲。第二,大陆理性主义美学,代表人物有笛卡尔、鲍姆嘉通,鲍。4口腔医学美学在现代口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姆嘉通建立了美学这一特殊的哲学学科。第三,德国古典主义美学,是唯心主义的美学观,代表人物有康德、黑格尔等。黑格尔是客观唯心论者,将美学命名为“艺术哲学”,并第一次成功地将辩证法和历史主义运用于美学研究。(3)语言学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80年代):语言论美学思考的焦点是语言或形式,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心理分析美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新历史结构主义、存在主义等美学流派。(4)文化学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论美学,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以文化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包括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和文化研究等美学与文化分析流派。(三)中国美学发展史1.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从历史时期来看,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史可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唐宋、明清五个时期。虽然没有形成严谨的学科体系,但却表达了独特的美学思想,即和谐美学。(1)先秦时期:是中国美学的发轫期,包含了后世美学思想全面发展的萌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主张伦理美学,主张加强人文教化,“美善相乐”主张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美是理性与感性的和谐。道家以庄子为代表,反对文明教化,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在,获得逍遥。《易传》美学是先秦时期与儒家、道家比肩并立的美学思想,既肯定了自然的东西合乎社会伦理,又肯定了社会伦理的东西合乎自然,提出“《易》者象也”为中心的易象论。(2)秦汉时期:《乐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美学专著,系统地阐述了艺术规律和艺术本质,进一步扩大了儒家美学对我国古典艺术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影响。当代学者郭沫若说:“《乐记》之后,凡谈音乐的似乎都没有人能跳出它的范围。”(3)魏晋时期:对审美与艺术本质的探讨,与玄学对人生哲理的思想有关。这一时期的文学论著中以刘勰的《文心雕龙》对中国美学的影响最大。在这一美学论著中第一次铸成了“意象”一词。(4)唐宋时期:韩愈以道论文“修其辞以明其道”,主张文学创作抒发不平之气“不平则鸣”。苏轼主张“有道有艺”,即道艺统一的美学观,认为艺术旨在传达神韵。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一部揭示诗歌审美特征的重要著作,其“兴趣说”将审美意象和审美感性联系起来,对诗歌意象做了重要规定。“妙语说”把审美感性和逻辑思维分开,对艺术家审美创造力做了重要规定。(5)明清时期:提倡以表现人纯真的自然本性为美的美学思想。李贽提出诗文创作要出自本真之心,自由地抒发真情。叶燮提出了美丑对立统一的辩证美学观,第一章概述。5。主张文学创作主、客体相统一的观点。刘熙载在《艺概》中提出,一切艺术都是按照矛盾的法则产生的观点。2.中国现代美学中国美学从西方引进,最早的是王国维,后又有蔡元培、朱光潜等。新中国成立后转向苏联美学,强调了美的客观性、反映论。(1)第一次美学争论(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以批判朱光潜的美学观点为中心,讨论美的主、客观性的问题,形成了四派美学:①客观自然派,认为美是客观的自然属性,以蔡仪为代表;②客观社会派,认为美是客观的社会属性,以李泽厚为代表:③主观派,认为美是主观的感觉,以高尔泰、吕营为代表;④主、客观统一派,认为美是客观的属性符合主观的标准,以朱光潜为代表。(2)第二次美学争论(20世纪80年代):探讨了美的本质问题,掀起了又一次美学热潮。李泽厚认为,美的实践的产物是人化自然的结果,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发展为“实践美学”。蔡仪认为,美是客观属性,审美是对它的反映,美是典型,发展为反映论美学。这时期的实践美学占主导地位。(3)第三次美学争论(20世纪90年代):是关于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后实践美学认为,实践、现实是异化活动,审美超越现实,克服异化。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和超越的体验方式。(4)刚刚发起的第四次美学争论:是关于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争论。日常生活美学主张“日常社会审美化”,审美是日常生活的快乐享受,失去超越性,审美与日常生活融合,主张“身体美学”。后实践美学即超越性美学,开展对感性异化的日常生活审美批判,同时承认大众文化和通俗艺术存在的合理性,主张超越艺术美学与身体美学的对立。(白桦)第二节医学美学的概念及发展一、医学美学的概念医学美学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以医学与美学理论为指导,以医学美和医学审美及其规律为对象,遵循医学与美学原则,运用医学手段和美学原理结合,来研究、维护、修复和再塑人体的健康美,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美感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医学与美学交叉的新兴科学。医学美学亦是关于医学领域中一切美与审美现象及其规律的人文科学。它把传统的“医学科学”升华为一门“医学艺术”,是美学原理在医学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维护和塑造自身美·6口腔医学美学在现代口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的创造性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一系列医学美学现象和医学审美规律的科学。它的建立对维护和塑造人体美,提高人类的身心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美学与医学美容学联系密切,都是以增进人的生命美感为目的的医学学科,但医学美学的范畴较为宽泛并包含医学美容学,主要应用在人体各部分的医学美容方面。医学美容学是以医学美学美学心理原则为指导,以人体形式美学法则为基础,通过医学手段或医学审美与医疗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来维护、修复和创造人体形态美,是医学美学应用系列中的重要分支,具体运用医学美学原则的典范,是医学、美学与美容技术三者相结合的产物。二、医学美学的发展史医学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但历史上美学思想对医学的影响以及临床医学对美学知识的应用,则几乎与医学同步。(一)我国医学美学的发展我国先秦时期的道家、儒家开始探索延年益寿之道,春秋战国时期养生学派的理论开始了美学向医学的渗透和医学对美学的运用。战国时的《管子》一书指出:“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说明艺术对人的情感具有调节、纠偏的作用。《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美学的理论体系。东汉医学家华佗提倡体育锻炼、养身健美,创立了“五禽之戏”医疗保健操,开创了我国医疗保健操的先例。《肘后备急方》中有治面疱、发秃、身丑的美容保健验方。成书于1500年前的《晋书》中记载了一例成功的先天性唇裂矫治术的病案,是我国首例有文字记载的以美容为主要目的的整形外科手术。但我国的传统医学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没有形成医学美学体系,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医学美学研究才进入了一个高峰期。1988年6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邱琳枝、彭庆星编写的《医学美学》,是我国第一部以“医学美学”为名的学术专著。80年代后期,医学美学理论逐步应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全国各地许多临床、康复的医学机构相继开展了医学美容方面的临床业务,同时,医学美学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同步发展,不少医学院校开设了医学美学课程。1999年11月14日,在“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学会筹委会”和“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整容学会筹委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标志着医学美学的学科地位在我国的正式确立,也标志着我国医学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二)西方医学美学的发展西方医学史上,医学美学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指出,“优雅和美不可能与健康分开”,点明了健康在形体美中的重要意义。古希腊的一些艺术作品和希腊神话中,很多都反映了当时美学与医学的特殊的亲密关系。古···试读结束···...

    2022-10-07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 西安交大口腔医学院

  • 《档案工作的美学研究》陈超|(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档案工作的美学研究》【作者】陈超【页数】204【出版社】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5688-6727-6【分类】档案工作-美学-研究【参考文献】陈超.档案工作的美学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19.08.图书封面:美学研究》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美学辐射的领域也越来越广,通过对国内外档案和美学专著方面研究现状进行对比,我们了解发现,对档案学和美学研究的专著都比较多,但大多数主要主要着眼于对美学思想或者档案文献方面的研究,当前学界内对档案学与美学联系在一起研究的著作较少,所以笔者试图从一个全新的美学角度来研究档案工作。如何将美学研究与档案学研究联系起来给当前我们的档案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档案学研究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主要为人类社会实践的客观对象,从事档案实践的工作者都知道,档案学研究常常与单调、枯燥、乏味、沉闷等字眼联系在一起,而美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人类实践所形成的美学理论,主要与崇高、美好、高大上等联系,如何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了笔者研究的主要对象。深刻认识档案研究的美及其属性,并把美学观点应用到档案管理实践中去,档案美是客观的,不但具有社会实践的内在美和独特的和谐匀称美,规范整齐的形式美,而且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将档案学研究的内在美和形式美结合起来,探究档案的美学研究,对于搞好当前新时代档案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档案工作的美学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档案美学思想的哲学根源第一节哲学和档案哲学一、哲学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学说,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也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况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学的形式,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哲学所涉及的研究范畴是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具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在万事万物的演变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二、档案哲学档案哲学,也称档案科学哲学,是关于档案专业世界观的科学,是以哲学的角度来把握档案世界的本质及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档案哲学的产生和存在,不是人头脑中的灵感,也不是经验堆砌的成果。档案工作需要认识自身的社会存在意义,需要理性专业智慧,档1案学理论需要哲学的思辨性,这一切,成为孕育档案哲学的最为深厚的社会土壤。档案哲学研究领域的开辟,有利于丰富档案学理论内涵,形成新的研究领域,比如档案意识、档案工作者的心理、档案利用者的心理、档案美学、职业道德等。另一方面,档案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因此档案哲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存在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比如档案信息论、档案系统论等。档案哲学的研究基础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人类认识档案世界;二是人类在档案事业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丰富感性认识—经验;三是档案世界本身存在的一系列“自然”辩证规律,以及具有哲学意义的自然现象。档案哲学以哲学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档案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有利于丰富档案工作者对档案世界的认识,提高档案学理论的思辨能力。第二节档案美学与人性论人性论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个十分重要的命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档案美学亦如此。我们知道,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中抽象出来的“人性”,它阐释的是人的自我价值和本质的范畴,是以命(道)、性(德)、心、情、才等名词所代表的观念、思想为其内容的。在中国哲学史上,人性被看作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思想派别中有着不同的含义,是运动变化发展着的一个概念。中国哲学史上,最早论述人性问题的人,笔者认为应该追溯到孔子。关于人性论问题,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指的是人的本2性,包括性格、禀赋、智力等;“习”是指习俗,包括学习、受到所处环境和外在条件制约的习惯行为方式等。孔子的人性论指的是人人都有的本性,虽然未明确性善性恶,但从孔子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质上包含了性善性恶两种可能一“性相近”与“习相远”。这两种可能经过不断变化发展,形成了后来孟子的性善和荀子的性恶两种不同的人性论。孟子的人性善,承袭了孔子的“性相近”。而荀子却认为人性本恶,坚持性恶论。《乐记》作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系统的美学理论专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美学文献。它的出现,是儒家美学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档案美学的哲学思想也受到《乐记》人性论的影响,笔者认为档案美学建构的人性论更多地受到《乐记》的影响。《乐记》的性无善恶论、儒道结合的人性论等思想都对档案美学要建构的人性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档案美学在回答人性论这个敏感的话题时,既不同于孔子未明确性善性恶思想和孟子的性善论,也有别于荀子的性恶论,档案美学关于人性论思想的论述中也表现出了独特性,其独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档案美学的人性论思想一方面从孟子性善说中汲取了营养,同时也汲取了庄子的某些看法;另一方面受到荀子性恶说的影响,从荀子性恶论中汲取了一系列的观点,表现出了性无善恶论,但又不同于孔子的观点,档案美学用“动”“静”这一范畴将人性善恶界定开来。第二,档案美学一方面受到儒家人性即社会属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荀子人性即自然属性的影响,形成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的独特人性论。第三,档案美学一方面受到传统儒家人性论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道家人性论的影响,形成了儒道相结合的人性论。档案美学的人性论在孔子人性论基础上,综合孟子、荀子的人性论,3形成了档案美学独特人性论即性无善恶论,但又不同于前人简单的性无善恶论。档案美学是在综合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儒家的人性论,同时档案美学的人性论还吸收道家的人性论的某些看法,表现出儒道相结合的特点。档案美学的人性论经过扬弃,在综合儒道人性论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人性论。一、儒家人性论与档案美学(一)儒家人性论对档案美学的影响由前文论述可知,人性论问题可以追溯到孔子,孔子是最初明确提出人性论的先哲。对于人性论问题,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笔者认为孔子所认为的人“性”即每一个人的自然本性,包括性格、禀赋、智力等;“习”则指后天的努力所形成的习惯和行为,包括学习、受各自所处环境和外在条件制约的习惯行为方式等。在孔子那里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不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自然本性区别,而在于后天的“习”,“习”才是区别人性的根本标志,可见孔子所强调的人性即社会属性,只有那些在后天不断学习中积累而成的品性才是人的根本属性。但第一个解释什么是人性的哲学家则是孟子。孟子认为人性是“无定形,不可言”的,笔者认为孟子所强调的人性也应该是社会属性。在孟子那里,人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指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即人们有追求味、色、声、嗅、安逸的本能和欲望,另一个方面指的是人的社会属性,包括仁、义、礼、智、信等这些社会道德因素。但在孟子看来,人的自然属性不是人的根本属性,而是人的社会属性。孟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有先天的四种道德观念,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4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基于此孟子顺理成章地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孟子还进一步认为,如果将这四种善扩展开来,就发展成了仁、义、礼、智四种社会道德因素。“四心”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因此“四德”是人性中固有的东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孟子讲的人性不是自然属性,而是社会属性,并以此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档案美学在论述人性论问题的时候强调的也是人的社会属性,这显然也受到儒家人性论的影响。一方面是受到孔子所强调的人性即社会属性的影响。在笔者看来,从事档案研究的档案工作者的根本属性也应该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另外一方面,档案美学人性论所强调的人性也受到孟子“四心”、“四德”思想的影响。档案美学的人性论也认为人的“四心”是人的自然属性,“四德”是人的社会属性,而档案工作者,应该用“四德”将人的本能欲望解放出来,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因此,档案美学的人性论强调的也是人的社会属性。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档案美学的人性论显然受到儒家人性论强调社会属性这一思想观点的影响。(二)儒家性情论对档案美学的影响性情论是儒家较早的哲学范畴,“性”即人的哲学生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超越感性现实的人的本性。其作为一种高度抽象属性,具有普遍性,也是人区别于世界上其他万事万物的标志,是对人的本质定性。“情”是由具体物体刺激人的感官而引发的一系列的心理反应,是人的本性与外界物质接触而产生的情感、心情和情绪,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中国较早论述“性情”这一观点的是《中庸·天命篇》,从人的自然感情出发认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肯定喜、5怒、哀、乐是人类常见的四种基本感情。档案美学的性情论认为人心生来是平静的,但由于受到外物的影响而心动,心动自然产生欲求,欲望得到控制便形成人性善,欲望得不到调节便形成人性恶。档案美学的性情论也同孟子一样认为人应该节制欲望,但档案美学性情论又不同于孟子的性情论,它主张用仁义节制人的欲求,更强调用礼节来节制人的欲求。(三)儒家性善论对档案美学的影响性善论是儒家思想重要的组成内容,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了统治地位的一个哲学范畴。性善论说的是人的本性具有善的道德价值,每个人生来就有向善的潜能,“性”是人提升创造力的本质、本性、本能;“善”是人向上提升的气,“性善”即人本性所具备的向上提升的本质、本性、本能。儒家性善论强调人禽之辨,目的在于体现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以性善推演向善、为善,揭示出性善的内在可能性向现实的善转化的可能性。“性善”是人生大美之中的最高境界,人生来就具有善的禀性,人性本善,儒家性善论赋予了人性以道德上的形而上学的内容。最早提出“性善论”思想的应该是孔子,孔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性善性恶,但是其学说中包含着性善论的思想,孔子提出“我欲仁,斯仁至矣”。之所以欲仁而仁至,皆因善内在于己,应该说儒家的“性善论”发端于孔子。孟子则认为人性本善。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这段句话是说,人性之善犹如流水往低处流一样再自然不过,仁、义、礼、智这些善端,是人性自然包含的东西,人本身所固有的,正是因为人性当中包含这些,所以才为人心向善提供了可能。孟子还认为人皆有仁、义、礼、智四种善端,孟子把性善的善比喻成种子,说明人皆有向善的禀赋和可能。在人性本善6···试读结束···...

    2022-08-19 美学 epub 百度网盘 美学epub

  • 《中美网络游戏对抗性内容美学特征比较研究》张星晨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美网络游戏对抗性内容美学特征比较研究》【作者】张星晨著【页数】135【出版社】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8.12【ISBN号】978-7-5670-1329-2【分类】网络游戏-美学-对比研究-中国、美国【参考文献】张星晨著.中美网络游戏对抗性内容美学特征比较研究.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8.12.图书封面:美学特征比较研究》内容提要:本书选取当今游戏市场中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武侠”题材网络游戏和具有全球化商业特征的美国网络游戏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提出在充分利用对抗性内容的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发扬和继承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对抗的优良传统与审美经验,依据我国现行的文化政策,建立预防网络游戏中对抗性内容负面影响的工作体系,以及适合中国文化特点的网络游戏分级管理制度的意见。《中美网络游戏对抗性内容美学特征比较研究》内容试读绪论一、研究缘起游戏,是一个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的活动。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它以网络化的形式开始“入侵”地球上几乎每一个有人居住的角落,对人们的生活与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14年中国游戏人口数量达到了5.17亿人,比2013年增长4,6%。产业总营收达到1148.7亿元,同比增长37.7%。早已将电影产业年产值抛在身后,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游戏市场。①“Gamificatio,游戏化”机制已将触角伸到教育、艺术、商业、企业管理、军事训练、健康医疗等非游戏领域,其产业规模也正以每年30亿美元的速度扩张。游戏,从未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如此之大的比例,也从未如此深刻地影响普通人的生活。其魅力主要体现在游戏体验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任何处在游戏之中的人都可将现实社会中的自我认证丢弃在垃圾桶里,而选择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在新的机会里大家都是平等的,你在游戏中的任何付出与收获都是可见的,这是一个比现实更为平等的“社会”:同时游戏空间的“自由性”和“自主性”给游戏者自由的愉悦感和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游戏是人为设计的情景,旨在容许很多人同时参与他们自己团体生活中某种有意义的模式。”@然而在我国的现实社会中,网络游戏的发展却面临一种极为矛盾的状况。一方面从青少年教育和社会管理角度来看,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学生沉浸于网络游戏忧心仲仲,社会管理者担心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元素引发社会治安问题;另一方面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得到产业界的倡导和政府的扶持,游戏制造商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网络游戏中不断增加“暴力”元素以提高吸引力,这无疑更让大家担忧。因为青少年一直是数字游戏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①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2014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EB/OL].(2014-04-27)[2014-08-16].ht:/www.cgigc.com.c/d/2015/2014reort_market_15.04.23F.df②C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一论人的延伸[M门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265-277.···试读结束···...

    2022-07-28 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的论文怎么写

  • 《东方舞蹈的美学理论基础研究》曲超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东方舞蹈的美学理论基础研究》【作者】曲超著【页数】188【出版社】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09【ISBN号】978-7-5639-6929-6【分类】舞蹈美学-美学理论-基础和研究-东方国家【参考文献】曲超著.东方舞蹈的美学理论基础研究.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09.图书封面:美学理论基础研究》内容提要:本书从东方舞蹈的美学形态入手,来体悟东方舞蹈中所独具的文化精神和艺术形象,会让我们对东方舞蹈乃至“东方”审美文化的理解更为具象直观。本书共分8个章节编写,对东方舞蹈的美学理论基础、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建构、东方舞蹈的艺术研究进行阐述和对比分析,讲述东方舞蹈的美学艺术。《东方舞蹈的美学理论基础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东方舞蹈的美学理论概述第一章东方舞蹈的美学理论概述第一节“东方”的概念极为简单的一种解释是,为了积极应对“西方”或者想象“西方”的文化挑战,我们才极力强调“东方”的特殊意义。换句话说,东方人并不能够自己意识到自己是东方人,只有在西方强权的文化表述中,“东方”一词才得以诞生。一个地理概念的诞生,是特定文化叙事的结果。在西方人的想象中,“东方”作为一个地域叙事的符号,带着神秘性和差异性,具有一种充满诱惑力的女性色彩。简单地说,西方、东方两个概念并非指向自然实体性地域,而是因其对立和差异才成为不同文化区域的表述。大约公元7世纪的时候,西方的基督教文明遭遇了伊斯兰教文明,一个完全不同于欧洲的生活空间浮出了水面。中东、印度、中国、日本和韩国由此慢慢成为“东方”这个概念所涵盖的区域。而这个区域的意义,也由此被西方文化叙事所规定。正因如此,“东方”首先是一个文化想象的概念。欧洲人带着自己的幻想来设定“东方”。于是,“东方”从一出生起就成为“西方”的映照。正如英国学者迈克·克朗所言,“东方”这个区域内充满了令欧洲人所恐惧的想象,并在他们的表述中,成为古老和神秘的地方。在此意义上,东方和西方相互映衬,东方成为西方人非竞争性的对象,并成为一个等待被征服的对象。于是,西方人把自己看作进步的一方,把东方看作静止的一方。“东方主义”作为一种西方表述东方的知识体系,就通过西方人色情东方的想象,生产一种强烈的政治欲望。西方的世界,被当作一个理性化的、进步的、科学的世界来进行表述;与此相对,“东方”则是女性化的、肥沃的、原始的和史前的。东方的各种智慧,诸如中医、伊斯兰法律等,都被当作不文明、不科学的东西遭到蔑视。这种“东方主义”式的文化表述,无形中塑造了“东方”1···试读结束···...

    2022-07-28

  • 《T.W.阿多诺否定美学探奥 从灾难反思入手》刘阳军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T.W.阿多诺否定美学探奥从灾难反思入手》【作者】刘阳军著【丛书名】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文库【页数】240【出版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9.04【ISBN号】978-7-5117-3653-6【价格】85.00【分类】阿多诺(Adoro,TheodorWieegrud1903~1969)-美学思想-研究【参考文献】刘阳军著.T.W.阿多诺否定美学探奥从灾难反思入手.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9.04.图书封面:美学探奥从灾难反思入手》内容提要: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阿多诺的否定美学思想的著作。作者在现代性历史的展开过程的运思语境下,从阿多诺自诩为“哥白尼革命”的“否定辩证法”切入,提出了艺术和审美与灾难的关系问题,即以灾难对艺术、审美的冲击以及艺术和审美对灾难的应对的议题,围绕阿多诺的美学理论的哲学根基、理论旨趣等方面探讨了她的否定美学哲学思想。本书能够进一步激活并开显阿多诺美学的广阔空间,同时补充、深化和拓展阿多诺美学的既有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度领会和把握阿多诺美学的理论性质和历史定向等重大基础问题。《T.W.阿多诺否定美学探奥从灾难反思入手》内容试读导论:灾难未曾在艺术中留下过痕迹?1导论:灾难未曾在艺术中留下过痕迹?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以批判理论而享誉世界的著名流派。这一流派群星璀璨,阿多诺(TheodorWieegrudAdoro)就是其中被马丁·杰(MartiE.Jay)誉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宗师”,而又饱受争议的批判理论家,在哲学、美学、文学、音乐、伦理学等多个领域成就卓著。这一方面说明阿多诺天赋卓绝、视界开阔、涉猎广泛,但同时因其著述的晦涩、艰深、瓦解性等特质,无异于又筑起了一座座相互复杂缠绕又凸显为碎片化外观的思想迷宫。这在某种程度上掣肘了那种竭力从中寻求一以贯之的像“确定性”“同一性”以及“体系性”这般的尝试,给人们进人并探究其思想迷宫制造了形形色色的诱惑、麻烦或障碍,尽管“仍然能够从散漫叙述中发现理论的系统性”①。阿多诺思想之真容或奥秘,由此而被埋藏于某种神秘禁区之中。难怪法兰克福学派研究名家马丁·杰把阿多诺抨击海德格尔(MartiHeidegger)的名言“把自己置于禁忌之中,以致使得任何对他的理解同时就是对他的曲解”②套在阿多诺自己头上。就此而言,阿多诺的思想仍然可能存在诸多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拓展的疑点、难点、盲点或死角等。德国著名哲学家布莱希特(BertoltBrecht)的名言最关本质地契合了阿多诺哲学、美学之精神特质,即“不要从久远的美好东西出发,而要从新近的坏东西人手”③。我们尝试通过灾难反思来透视和把握阿多诺美学,以期通①[德]ThorteBekel:《毫无保留服从预期和思想的艺术作品一阿多诺与美学的矛盾》,载《现代哲学》,2009年第1期。②[美]马丁·杰:《法兰克福学派的宗师一阿道尔诺》,胡湘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页。3Bejami,"CoveratiowithBrecht",NewLeftRerie,1973,177,Jauary-Ferary2TW阿多诺否定美学探奥:从灾难反思入手达并揭橥其美学的深层奥秘,挖掘并激活其中蕴藏的可能空间或方向,以深化和拓展对阿多诺哲学、美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由此为形塑一个更为真确、生动而丰满的阿多诺思想肖像添砖加瓦。下面,我们将着重从阿多诺美学研究状况检省、研究基本思路以及设计框架及其意义等方面展开这一课题。一、阿多诺美学研究现状:回顾与检讨我们在下面将采取的做法是:对阿多诺美学研究状况进行总体回顾和扼要评估,重心放在围绕艺术、审美与灾难之关系问题而展开的耙梳上。下面,按照国内和国外两部分对业已取得的阿多诺美学研究成果进行有所侧重地梳理和检讨,企图由此透视我们可以进一步施展的可能空间。(一)国内阿多诺美学研究现状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国内阿多诺美学研究总体上还是偏于冷清,实际上阿多诺整个学术思想研究也才艰难起步。①21世纪以来,受到阿多诺的知名度和重要性日渐凸显、新文献资料不断引介、学术环境日趋宽松、研究者外语水平提升以及思想观念的更新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阿多诺美学研究日趋活跃,并取得了一大批值得称道的研究成果。下面将首先就以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为重点的国内阿多诺美学研究状况做一个整体概述,同时兼及阿多诺哲学、社会批判理论等研究状况,尝试从宏观上把脉国内学术动向和趋势,并为研究问题的引出提供支撑性背景。特别地,鉴于过往研究因种种缘由对台湾文献状况多有忽略,同时法兰克福学派在台湾地区的接受史不容小觑②,下面将着力加强台湾地区相关文献状况的梳理。在21世纪之前,阿多诺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学界多以美学家为人所①张一兵:《阿多尔诺:永远的思想星丛》,见何萍、吴昕炜:《法兰克福学派与美国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5页。②曾庆豹:《批判理论的效果历史一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台湾的接受史》,见[德]阿梅龙、狄安涅等:《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8页。导论:灾难未曾在艺术中留下过痕迹?3知,关于阿多诺思想的研究多聚焦其美学上。①在台湾,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不少与阿多诺美学相关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以及期刊文章。譬如,张绍乾的《阿多诺的音乐哲学研究》、林耀堂的《阿多诺的“物化”观》、龚宜君的《文化的操弄与救赎一以大众文化的研究为主题》等学位论文②,同时有徐颂仁的《阿多诺论音乐的异端》、陈瑞文的《工具理性与实验理性:阿多诺的美学纲领》和《艺术批评的向度:阿多诺的美学架构》等专文见诸报刊。③而在关联性研究专著方面,有曾庆豹的《上帝、关系与言说一迈向后自由的批判神学》、洪翠娥的《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黄瑞祺的《批判理论与现代社会学》等。④其中《上帝、关系与言说》一书耗时七年完成,由批判神学角度论及了与阿多诺美学思想深切缠绕的“启蒙批判”“否定的辩证法”等基础性构件:洪翠娥则集中探讨“文化工业”批判,其中涉及艺术和文化的塑形问题。与此同时,国外阿多诺美学、社会学等研究成果的译介也相继出现,譬如马克·杰木乃兹(MarcJimeez)》的《阿多诺:艺术、意识形态与美学理论》、巴托莫尔(TomBottomore)的《法兰克福学派》等。⑤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有文献初步显示出把阿多诺美学、社会批判理论等,同台湾地区艺术实践和美育实践相结合的新倾向,在此不再赘举。而到了21世纪之后,阿多诺美学研究明显地热闹了不少,在音乐、美育、文学以及打通艺术和审美与“启蒙辩证法”“否定辩证法”的关系等方面都获得了深化和拓展。首先,从论文来看,不论学位论文还是期刊论文,都呈现出数量上的显①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引言”部分第3页。②分别为政治大学1996年硕士论文、辅仁大学1995年硕士论文、东海大学1987年硕士论文。③分别载台湾地区的《艺术评论》1996年第7期、《艺术观点》1999年第4期、《炎黄艺术》1996年总第74期等期刊。④曾庆豹:《上帝、关系与言说一迈向后自由的批判神学》,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洪翠城:《霍克海默与向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唐山出版社1988年版;黄瑞祺:《批判理论与现代社会学》(增订版),巨流图书公司1990年版。⑤[法]马克·杰木乃兹:《阿多诺:艺术、意识形态与美学理论》,乐栋等译,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版;[英]巴托莫尔:《法兰克福学派》,廖仁义译,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4TW.阿多诺否定美学探奥:从灾难反思入手著上升,仅从“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华艺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统计结果就可确证这一点。统计结果也从侧面反映了台湾地区阿多诺研究状况。统计情况如下:“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以“阿多诺”“阿多尔诺”“阿道尔诺”“Adoo”“启蒙辩证法”以及“否定辩证法”为关键词检索发现,标题中含有这些关键词的学位论文达到17篇,而且全是美学论文。譬如,杨忠斌的《阿多诺的美学及其美育意涵》、龚义昭的《否定之路一尼采、马库色、阿多诺到傅科:关于一种等待美学的创作伦理与自我技术》等①如果对这些关键词不加限制性地搜索,相关性结果达800多篇,这说明除美学外,阿多诺其他思想也获得了援用和研究。“华艺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以相通关键词和方法搜索,题目中含有这些关键词的学位论文为3篇,含有这些关键词的期刊论文为12篇(大量期刊授权已经过期而无法检索),以上文献全部为美学文献。如果对这些关键词不加限制地搜索,相关性结果为200余篇。根据上述数据库、台湾大学图书馆、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台南艺术大学图书馆等搜索结果分析,陈瑞文、黄圣哲、何乏笔、杨忠斌、洪翠娥等,都是阿多诺美学思想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仅2001年至2003年,陈瑞文和黄圣哲就发表了十余篇阿多诺美学研究的文章。譬如,陈瑞文的《阿多诺的艺术真理趋向》、黄圣哲的《美的物质性一论阿多诺的艺术作品理论》等。②其次,从研究专著来看,代表性人物当是陈瑞文,世纪以来就有《美学革命与当代症候评述》《阿多诺美学论:评论、模拟与非同一性》《阿多诺美学论:双重的作品政治》等专著面世。③此外,还有《贝多芬:阿多诺的音①分别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2002年博士学位论文、台南艺术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②陈瑞文:《向多诺的艺术真理趋向》,载《高雄师大学报》,2002年第13期;黄圣哲《美的物质性》,载《台湾师大学报:人文与社会类》,2002年第47(1)期。③陈瑞文:《美学革命与当代症候评述》,台北市立美术馆2002年版;《阿多诺美学论》,远足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4年版;《阿多诺美学论:双重的作品政治》,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版。导论:灾难未曾在艺术中留下过痕迹?5乐哲学》①等原著中译本相继出版。总体来看,台湾地区阿多诺美学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直至今天,研究现状的核心倾向和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在范围上由美学到音乐、文学以及美育衍射到政治、道德等,深度上已经由美学文本细读、概念勘探、功能阐释等,延伸到与“启蒙辩证法”“否定辩证法”等内在互动关系的分析,还涉及共时和历时的美学比较研究。二是在议题上不再拘泥于阿多诺美学的真理性问题、谜语特质问题以及文化工业批判问题等现成议题,而是创造性挖掘其美学思想中所蕴藏的,以及与当下经验现实世界密切关联的新议题,譬如美学的后现代性问题、悲剧一生存美学问题等。三是在应用上,阿多诺美学思想也作为视角或方法而被应用于小说研究、绘画分析等。譬如,章厚明的《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否定性》②就是以阿多诺的否定美学作为解读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的理论武器。特别是人类生活的苦难或否定性现实与阿多诺美学的关系问题在台湾地区学术界业已获得关注,譬如陈瑞文、龚义昭以及洪翠娥等就论及了这一点。再来看一看中国大陆的研究状况。21世纪以前的大陆地区,阿多诺美学研究基本上比较平淡,但也有亮点。仅由“中国知网”的统计结果便可以管窥这一平淡状况。统计情况如下:以“阿多诺美学”“阿多尔诺美学”“阿道尔诺美学”为关键词搜索,标题中含有这些关键词的文章总共有6篇,最早为章国锋的《“否定的美学”与美学的否定》(1989年);按照同样办法,把上述关键词中“美学”换成“艺术”“音乐”“文学”以及“文化”进行搜索,结果有5篇(去除重复发表篇目),最早一篇为王才勇的《阿多诺音乐美学思想述略》(1986年);而以更为宽泛的“阿多诺”“阿道尔诺”“阿多尔诺”以及“Adoro”为关键词,搜索结果总共有55篇(其中与前面统计结果有重叠),最早为赵鑫珊的《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一阿多诺》(1978年);以“否定辩证法”和“启蒙辩证法”为关①[德]阿多诺:《贝多芬:阿多诺的音乐哲学》,彭淮栋译,台湾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②章厚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否定性》,台湾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6TW.阿多诺否定美学探奥:从灾难反思入手键词搜索,符合条件的仅2篇。当然,这只是不完全统计数据。亮点聚焦于翻译文献、研究专著方面。这一时期代表性翻译文献,除了我们熟知的《启蒙辩证法》(1990年)、《否定辩证法》(1993年)、《美学理论》(1998年)等原著译本,以及马丁·杰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宗师一阿道尔诺》(1988年)和《法兰克福学派史》(1991年)等之外,还有安德森(PerryAdero)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1989年),阿格尔(BeAger)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1991年)以及伊格尔顿(TerryEagleto)的《美学意识形态》(1997年)、理查德·沃林的(RichardWoli)《文化批评的观念》(20O0年)等涉及阿多诺美学的重要著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以别索诺夫(B.H.BeccoHOB)的《在“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反马克思主义》①为代表的苏联学界对阿多诺的“唯心主义”批判,马丁·杰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宗师一阿道尔诺》中后现代主义解读以及哈贝马斯对阿多诺“浪漫主义”、“唯心主义”②批判等,对其时大陆地区学界阿多诺思想研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形塑和导引作用。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外国哲学研究室编的《法兰克福学派论著选辑》(1998年)、董学文等编的《现代美学新维度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文精选》(1990年)、陈学明等编的《社会水泥一阿多诺、马尔库塞、本杰明论大众文化》(1998年)等③选译或节译了阿多诺文学批评、音乐批评、听众类型批评等相关内容。当然在《外国美学》《中国音乐学》《国外社会科学》《哲学译丛》等杂志上,也有阿多诺美学的零散篇什④。在研究著作方面,大陆地区这个时期鲜见专门研究阿多诺美学的著作,不过一些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或“新马克思主义”研究对此有所涉及。譬如,朱立元主编的《法兰克福学派美学思想论稿》(1997年)、①[苏]别索诺夫:《“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反马克思主义》,德礼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②转引自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65、368页。③还有伍蠡甫和胡经之主编的《西方文艺理论选编》(1987年)、陆梅林等译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1988年)等选译或节译了阿多诺艺术和审美思想的篇什。④壁如,《外国美学》1988年第3、9辑刊载了顾连理译的《〈现代音乐哲学〉序和导论》、王小婴译的《电视和大众文化模式》等。···试读结束···...

    2022-07-11 阿多诺epub 阿多诺认为摹仿意味着人与动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 李甫强:头像设计美学出师班价值1986元,百度网盘,阿里云盘下载

    课程介绍先生。李富强,摄影师。他从事摄影和后期处理工作五年。他已经收徒两年了。他对色彩和美学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自学了形象设计、服装、心理学和逻辑学。,学过绘画,做过摄影,懂平面设计,会穿衣服。自学三年心理学,本科逻辑学。他有两年的学徒和教学经验。相信稻盛一夫的经营理念,敬神爱人,利他为己。做一个从不割韭菜的知识博主。获得学习目标1.对头像的内涵和意象有更深的理解2.学习设计头像了解课程知识比初级课程的内容更深入更广泛熟练应用知识学习分析和设计头像学完后获得什么:有独特的技能,提高沟通能力,提高多学科综合应用能力李富强:分身设计美学学徒班视频截图李富强:分身设计美学学徒班视频截图课程目录头像设计美学课1教师课教学大纲2九方与季节的关系3五要素与健康4五要素与五图片5五个元素和图形ltrgt连续6个宫殿的图像相关下载点击下载...

    2022-07-11

  • 胡艺瀚的穿搭美学

    胡一涵穿衣美学课介绍: 2022-05-19 000~FFF FFFB0000

  • 男士形象色彩美学班VIP课程

    男性形象色彩美学VIP课程课程内容:第一节,颜色的构成第2节,颜色特征第3节,颜色的心理直觉第4部分,颜色关联和印象第5节,色彩的和谐第6节,颜色的应用下载地址:百度网盘...

    2022-05-25 color的颜色 coloro色彩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