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和平治疗风湿病经验》孟彪,高立珍,赵和平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赵和平治疗风湿病经验》【作者】孟彪,高立珍,赵和平编著【页数】125【出版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2【ISBN号】978-7-5091-7132-5【价格】22.00【分类】风湿性疾病-中医治疗法【参考文献】孟彪,高立珍,赵和平编著.赵和平治疗风湿病经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2.图书封面:经验》内容提要:本书分为痹证辨治经验、痹证用药精华、痹证对药精华、痹证验方秘方精粹、临证医案及医家小传等几个部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赵和平治疗风湿病的学术思想与临证水平,对风湿病患者和从事风湿病医疗工作者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赵和平治疗风湿病经验》内容试读痹病辨治经验篇赵和平治痹学术思想初探赵和平老师是湖北省名中医、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风湿病研究3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们跟师学习多年,受益良多。其治痹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重视益气养血、补肝脾肾以扶正、化痰逐瘀以达邪,尤其擅长使用虫类及藤类药物等方面。现将其治痹经验简介如下。一、益气养血,扶助正气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功能发挥的物质基础。气血冲和,则百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痹病也不例外,如果没有气血的亏虚,风、寒、湿、热等邪气也很难致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血不足,则易致邪气入侵,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邪侵日久,又耗伤气血,使气血日亏而痹病日甚。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风湿痹身体手足不随候》中说:“人腠理虚者,则由风湿气伤之,搏于气血,气血不行则不宣,真邪相击,在于肌肉之间,故肌肤尽痛。”又说:“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可见,气血不足,不能充养经络筋骨肌肤,诸邪乘虚而入,使经脉痹阻不通是痹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故赵师治疗痹病很重视补气养血中药的运用。补气药赵师多选用黄芪、党参,养血药多选用当归、鸡血藤。痹病各个阶段都存在气血不足的问题,补气养血药的应用应贯彻始终。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益气养血赵和平治疗风湿病经验药大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机体免疫功能作用,能增强免疫力,促进关节炎症的减退和功能的恢复。二、补肝脾肾,强筋壮骨痹病虽然与各脏腑均有一定关系,但赵师认为关系最密切者莫过于肝、脾、肾。因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肝肾同源,肝血和肾阴互相滋养,筋脉和顺,则筋骨坚强。若肝肾精血不足,则外邪易乘虚而入,而痹病由生。脾主肌肉,主四肢,主运化水湿,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健则生化有源,肌肉才得以充养,水湿不易停留。脾虚则气血乏源,正气内虚,外邪易入,则易诸邪合而为痹。故赵师治痹很重视肝、脾、肾在痹病治疗中的作用。养肝,赵师常用白芍、当归、木瓜、甘草,酸甘化阴。肝之阴血充足,则拘挛可解。治肾,赵师常用鹿茸配鳖甲、淫羊藿配地黄,阴阳并调,肾精足,则筋骨强健。健脾,赵师常用苍术、白术、砂仁、白豆蔻,苍术、白术可健脾运脾,砂仁、白豆蔻可理气护胃。盖痹病患者久服中西药物,脾胃功能多已受损,故赵师治痹,此类药物常贯彻始终。三、化痰逐瘀,通经活络痹者,闭也,经脉闭阻不通之意。究其痹阻之因,不外外感之风、寒、湿、热及内生之痰浊、瘀血诸邪。《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讲的是痹病的初起阶段。久痹不已,诸邪客于经络骨节,痹阻气血,津液不得随经运行,则“血停为瘀,湿凝为痰”。正如《类证治裁·痹症》所谓痹久“必有湿痰败血瘀滞经络”。痰浊与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导致疾病加重和反复发作的病理因素。痰、瘀具为有形之邪,痰瘀互结,如油入面,深入骨骱,导致关节肿大变形、僵硬不利、活动障碍、皮下结节等症,致使病情反复,缠绵难愈。赵师化痰常用胆南星、半夏、僵蚕、皂角刺等;活血化瘀多采用鸡血藤、土鳖虫、地龙、丹参、红花等。痹病辨治经验篇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赵师常采用补肾通络丸(由鹿茸、淫羊藿、炙川乌、生地黄、鳖甲、全蝎、胆南星、穿山甲、威灵仙、鸡血藤、炙马钱子、白术等组成)治疗各种痹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四、虫蚊搜剔,通痹解结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特性,唐宗海(容川)在《本草问答》中说:“动物之功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物之本性能行,而又具有攻性”。痹病日久形成败血凝痰,非虫蚁之品难以为功。正如叶桂(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所指出的“经以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然经年累月,外邪留着,气血皆伤,其化为败瘀痰凝,混处经络,盖有诸矣”“风湿客于经络,且数十年之久,岂区区汤散可效”“邪留经络,须以搜剔动药”“借虫蚁搜剔以攻通邪结”及“宿邪宜缓攻”“飞者升,走者降”的理论,对痹病的治疗极具指导意义。赵师认为,痹病常呈慢性进行性过程,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痹病日久,因痰浊瘀血闭阻经络,常致关节肿大、变形、疼痛剧烈,肢体僵硬,麻木不仁,其证多顽固缠绵难愈。赵师认为,虫蚁搜剔之品,其穿透筋骨、通达经络、破瘀消坚之功远非草木之品所能及,充分发挥虫类药物治痹的优势,是治疗顽痹取效的关键。其常用虫类药物有全蝎、土鳖虫、僵蚕、地龙、穿山甲、水蛭、蜈蚣等。下面对其部分常用之虫类药简介如下。赵师认为,全蝎味辛,性平,有毒,入肝经,有祛风止痉、通络止痛、解毒散结之功。《玉揪药解》谓其“穿筋透骨,逐湿除风”。赵师常以全蝎10g水煎或3g研面内服,配威灵仙15g,鸡血藤30g,马钱子0.4g,穿山甲3g,治疗风湿顽痹。全蝎配马钱子是赵师治疗痹病常用的对药。马钱子服用量大后易引起头晕、舌麻、牙关发紧甚则抽搐等,而全蝎具有息风止痉作用,恰好能消除以上症状。两药配伍,相反相成,不仅彼此增强了止痛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马钱子的毒性作用及不良反应。3赵和平治疗风湿病经验土鳖虫味咸,性寒,人肝经,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的作用。《长沙药解》说它“善于化瘀血,最补损伤”。赵师认为,土鳖虫药性平和,活血而不伤气血,无论证属虚实,只要夹瘀,其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之顽病、久病,均可用之。孕妇及无瘀血者忌用。其常用量为10g。僵蚕味咸辛,性平,入肝、肺经,功能息风止痉、祛风定痛、化痰散结。僵蚕主要含脂肪及蛋白质,白僵菌还含甾体11α羟基化酶系,用于合成类皮质激素,能增强机体防御能力和调节功能。僵蚕擅于化痰散结,土鳖虫长于活血化瘀,两者相伍,可用于痰瘀互结之多种疾病。此药对赵师常用剂量为僵蚕10g,土鳖虫10g。地龙味咸,性寒,入肝、脾、膀胱经,长于活血通络止痛,因其性寒能清热,故尤适用于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之热痹。痹病无论风、寒、湿、热何者为甚,日久必有痰瘀互结,阻滞脉络,赵师常以地龙配僵蚕。此两药相伍,既善于化痰瘀,又长于通络定痛,对顽痹、久痹尤为有效。赵师常用量为僵蚕10g,地龙10~15g。穿山甲味咸,性平,人肝、胃经,长于通经活络。《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其“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赵师常说:“穿山甲无坚不摧,确为治痹良药,只可惜药源日少,价格昂贵,不能多用。”对于顽痹、久痹多用穿山甲,常取穿山甲末3g令患者用汤剂冲服。赵师创制的河车骨痹汤、葛根颈痹汤等多首治痹方剂中均配有虫类药。五、藤蔓之属,通经入络藤类药物是赵师临床治痹应用较多的一类药物。《本草便读》云:“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盖藤者缠绕蔓延,犹如网络,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其形如络脉。”据《中华本草》《中华医典》等文献记载,藤类药物有255种,由于各药性味归经不同,作用亦有4痹病辨治经验篇很大差别。赵师治痹善用藤类药物,现就其对藤类药物在风湿病中的应用经验简介如下。1.雷公藤味苦、辛,性温,有大毒,入肝、肾经,具有通行十二经络之力,功能清热解毒、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络止痛,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其他风湿免疫类疾病,多有较好的疗效。赵师常采用雷公藤6~10g,配用鸡血藤30g,或配用当归、熟地黄等养血之品。部分患者口服后可出现消化道反应,如恶心、腹胀、轻度腹痛、胃纳减退、腹泻等,配服香莲丸即可缓解。、2.青风藤味苦、辛,性微温,入肝、脾经,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利水消肿之功,各种类型的风湿痹痛均可配用,对于下肢肿胀明显者疗效尤佳。但本品容易过敏。赵师认为,服用本品宜从小量服起,如无过敏反应可加大剂量,或配用徐长卿30g,地肤子30g,即可减轻不良反应。本品常用量为20~30g。3.鸡血藤,味苦、微甘,性温,入肝经,具有补血活血、舒筋活络之效。本品温而不燥,既能补血又能行血,守走兼备,尤其适用于痹病日久,血虚体弱者。《本草纲目拾遗》称:“其藤最活血,暖腰膝,已风瘫。”赵师认为,鸡血藤色红人血分,藤类又长于人络,而痹为经络闭阻之义,故治疗诸般痹病多配用此品,其常用量为30g。赵师亦常嘱患者,熬制鸡血藤膏配合中药内服或作为痹病巩固治疗时服用。4.忍冬藤味甘,性微寒,人心、肺、脾、胃经。本品长于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通经活络。《本草纲目》载:“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本品是治疗风湿类疾病的常用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颈椎病、痛风等,均有一定的疗效。本品性寒而不伤胃,燥湿而不伤阴,是祛风通络药中少数性凉而无不良反应的中药。治疗风湿热痹,赵师常以忍冬藤配伍土茯苓、苍术、黄柏、薏苡仁、川牛膝、络石藤、蒲公英等。本品既可以水煎内服,又可以外洗,还可以泡酒服。如5赵和平治疗风湿病经验赵师常用的自拟外洗方:忍冬藤、鸡血藤、海风藤、络石藤、雷公藤、威灵仙各等份,煎水熏洗患处。复方忍冬藤酒:忍冬藤60g,鸡血藤30g,徐长卿30g,威灵仙30g,乌梢蛇15g,红花15g。治疗多种风湿痹痛有较好的疗效。5.海风藤味辛、苦,性微温,人心、肾二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理气之功效,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哮喘、久咳等。《本草再新》云:“行经络,和血脉,宽中理气,下湿除风,理腰脚气,治疝,安胎。”赵师认为,本品尤其善长治疗关节游走性疼痛,故称之为“截风要药”。但本品力缓,少用难以为功,其常用量为30~50g。6.络石藤味苦,性微寒,人心、肝、肾经。本品具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之功,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仆损伤。《本草正义》云:“此物善走经脉,通达肢节,今用以舒节活络、宣通痹痛,甚验。”赵师认为,本品苦可燥湿,寒可清热,故尤其适用于湿热痹证,对关节肿痛者效果尤佳,临床常配用忍冬藤、秦艽、生地黄、桑枝等。另外,本品水煎内服或含漱对咽喉肿痛亦有明显效果。络石藤常用量为15~30g。7.首乌藤味甘、微苦,性平,归心、肝经,能养血安神、祛风通络。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镇静催眠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阴虚血少之失眠多梦、心神不宁、头目眩晕、皮肤痒疹等。赵师用其治疗风湿痹痛,常配伍合欢皮30g,徐长卿15g,威灵仙15g,鸡血藤30g,络石藤30g等。六、典型病例王某,女,55岁。2008年6月12日初诊。自述全身多关节疼痛15年,经某三甲医院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久服中药及西药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等,症状时轻时重。纳差,乏力,时有胃脘胀痛。诊见患者双侧掌指、近指、腕踝关节肿大变形、僵直、疼痛,行走困难,阴雨天加重,关节局部喜暖畏寒,舌质暗红,苔薄,脉沉6···试读结束···...

    2022-05-04 风湿病书籍 风湿病学书籍

  • 《赵振兴医书四种 中风病治疗经验集》赵振兴编著;李源校订|(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赵振兴医书四种中风病治疗经验集》【作者】赵振兴编著;李源校订【丛书名】赵振兴医书四种【页数】115【出版社】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0【ISBN号】978-7-5377-5201-5【价格】15.00【分类】中风-临床医学-经验【参考文献】赵振兴编著;李源校订.赵振兴医书四种中风病治疗经验集.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0.图书封面:经验集》内容提要:本书汇集了赵振兴先生关于哕病的诊治经验,其中既吸收了历代中医名家的很多经验,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又有赵先生自己的独特的认识,这是通过对一个疑难病症的剖析,展示中医临床思路的一部佳作。《赵振兴医书四种中风病治疗经验集》内容试读第一章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祖国医学有关“中风病”的论述很多,脑血管疾病即属于祖国医学“中风”“卒中”“类中”“真中”等范畴。有关中风病的论述散见于浩瀚的祖国医学文献中,它是中医学伟大宝库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这份宝贵财富,以便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中风病的临床特征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轻者仅有口㖞,半身不遂,或兼见言语謇涩。因发病较急,病情变化迅速,与自然界“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点相似,又“如矢石之中的,若暴风之疾速”,故古人将其类比为“中风”,它与《伤寒论》之“中风”同名而实异。风病治疗经验集祖国医学的中风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动脉血栓形成、脑动脉栓塞、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以及某些特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疾病。历代有关中风病的论述非常丰富,其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一书。《素问·生气通天论》谓:“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灵枢·刺节真邪》曰:“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第一次提出了中风病的主要表现是“偏枯”。《素问·玉机真脏论篇》中说:“忽忽眩晕而巅疾。”《素问·调经论》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中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素问·脉解篇》曰:“所谓少气善怒者,阳气不治,阳气不治,则阳气不得出,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病怒者,名曰煎厥。”以上所讲的“巅疾”“厥证”似指今治日之中风病。自《黄帝内经》之后,历代医家对中风病均有所发挥和阐述。经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作了精辟的论述,并阐明“夫风之为病,集当半身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诞。”这是张仲景根据病情的轻重和病变部位的浅深,而将中风病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前者病邪尚浅为轻,后者病邪已深为重。这证明我国古代医家已经注意到了中风病的临床分类问题,对中风病病情的观察了解以及对中风病预后的判断有了相当的认识。该临床分类法在一千七百多年后的今天对中风病的治疗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到隋代,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诸病源候论》问世,巢元方在其著作中对中风(风癔候)作了明确的记载,对中风病的症状作了形象的描述:“其状奄忽不知人,喉里噫噫然有声,舌强不能言。”唐代医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引岐伯曰:“偏枯2者,半身不遂,肌肉偏不用而痛,言不变,智不乱,病在分腠之间。”“风痱者,身无痛,四肢不收,智乱不甚,言微可知。”“风懿者,奄忽不知人,咽中塞,室室然,舌强不能言,病在脏腑。”以上说明了中风病病情有轻有重,各有不同的症状表现。祖国医学在唐宋以前,认为中风病为“内虚邪中”所致,病因概属外风,临证多用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秦艽之属。金元时代刘河间认为是“心火暴甚”,立“主火”之说。他说:“中风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甚而卒中之也,亦非外中于风邪,由乎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热气佛郁,心神昏瞀,筋骨不用,而卒倒无所知也。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者。夫五志过极,皆为热甚故也。”(《素问·玄机原病式》)李东垣认为是“正气自虚”,创“主虚”之论。李氏谓:“中风者,非外来之风,乃本气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者,多有此病;壮岁之际无有也;若肥者则间有之,亦形盛气衰,如此。”(《东垣十书》)而朱丹溪则认为是“湿痰内热”所治疗经验集引起的,创“主痰”之说。丹溪曰:“西北气寒,为风所中者诚有之,东南气温地湿,有风病者非风也。皆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丹溪心法》)三家学说各有所发挥和创见,其共同点均为否定了“风从外中”之说,着重于内在因素,这是有关中风病病因学的一大转折,说明中风一义,自刘河间始已与前人有不同的、进一步3的认识。元末明初医学家王安道根据刘、李、朱三子之论,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把本病分为“真中风”和“类中风”。王氏在其《医经溯洄集》一书中明确指出中中风病是由于机体本身病变所致,发病多在四十岁以上,风本病的发生常因情绪波动而诱发,他说:“凡人逾四旬气衰之际,或因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壮病年之时无有也,若肥盛则间有之。”至明代张景岳则强调“中风非风”。他在《非风论》一篇中驳斥了以中风病机疗为外风所致的错误观点,他说:“非风一证,即时人所谓经中风症也,此证多见卒倒,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而古今相传,咸以中集风名之,其误甚矣。”景岳认为,凡病此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之真阴,此致病之本也。从而可见,古代医学家们通过临床实践的观察,对本病已有了相当清楚的认识。清代医家对于中风病的发病机理认识更加明确,普遍认为中风病乃内风为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进一步阐明: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的发病机理,指出:肝血肾液内枯,阳扰风旋乘窍。清代医家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亦提到中风瘫痪,非外中风邪,亦非肝风独盛。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我国医学史上富有创新精神的医学实践家王清任敢于疑古,善于创新,大胆提出了“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源”的独特见解。王氏所创4“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病半身不遂(气虚血瘀型),方中重用黄芪,临床应用,效果卓著,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另外,古代医家早已注意到中风与肥胖的关系,沈金鳌说:“肥人多中风,河间日人肥则腠理致密而多瘀滞,气血则难以通利,故多卒中也。”李中梓也说过:“肥人多湿,湿加热易生痰。”由此可见,历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的观察,早已注意到中风病发病的内外因问题,强调了中风病发病的主要依据是人体的内在因素,有时很可能是综合因素而致病。清代末年,随着西方医学的不断输入,祖国医学家们参考西人医学理论,结合祖国医学关于中风病的传统理论,提出了新的、合乎临床实际的见解,发展了祖国风医学关于中风病的理论。张伯龙氏遵循前贤古训,参照西人神经学说认为,凡卒倒昏瞀,痰气上壅之中风,皆由肝火上亢,化风煽动激其气血,并走于上,直冲犯脑,震扰神经而为昏不识人,喝斜倾跌,肢体不遂,言语不清诸症,皆脑神经失其功用之病。清楚地认识到中风病治疗经验其病变部位在脑,为气血上并壅阻于脑而成本病,揭示了中风病与脑的关系,对其病理实质做了探讨。近代名医张锡纯先生结合西医理论将中风病分为两大类型,即“脑充血”与“脑贫血”。这与现代医学将脑血管病分为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吻合。张氏尤对脑贫血一证论述颇详,他说:“脑贫血者,其脑中血液不足…其人常觉头重目眩,精神昏愦,或面黄5唇白,或呼吸短气,或心中怔仲,其头与目或间有作痛之时,然不若脑充血之胀痛,似目有收缩之感觉而作痛,其剧者亦可卒然昏仆,肢体颓废或偏枯。其脉象微弱,中或至数兼迟。”他认为,脑贫血的主要病机是宗气不能贯风心脉以助之上升,脑中气血皆不足也。治疗上则主张脑贫血治法固当滋补其血,尤当滋补其胸中宗气,助其血病上行。综上所述,祖国医学文献中有关中风病的论述,对疗其病因病机的阐述经历了从外因到内因为主的两个主要阶段,以内风立论,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符合中风病发验集生发展的规律。祖国医学认为中风病的发生,不外在本为阴阳偏盛,气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气壅塞而形成本虚标实、上盛下虚的症候。强调内因,重点在于肝肾亏损,宗气不足,在此基础上渐渐形成血涩、血滞、血瘀或风火挟痰上扰而痹阻经络,或蒙蔽心窍,或气不运血,脑络失养而为本病。学习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论述,对理解中风病的本质,有很大的研究和探讨意义。有志振兴中医事业的医务工作者应当把这一份珍贵经验发扬光大,结合临床实践,大胆创新,不断积累经验,以实际行动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贡献。6···试读结束···...

    2022-05-04

  • 《赵生成灭鼠经验》赵生成口述;渠富文,李齐仁整理|(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赵生成灭鼠经验》【作者】赵生成口述;渠富文,李齐仁整理【页数】60【出版社】太原: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85.10【ISBN号】16370·6【价格】0.43【分类】灭鼠(学科:方法)【参考文献】赵生成口述;渠富文,李齐仁整理.赵生成灭鼠经验.太原: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85.10.图书目录:经验》内容提要:《赵生成灭鼠经验》内容试读黄職一、黄鼠的形态特征黄鼠(啮齿目松鼠科),俗称禾鼠、豆鼠、大眼贼、黄耗子,属地栖类型。各地均有分布,是对农、林牧为害最大的鼠类之一。我省的黄鼠多为蒙古黄鼠,即达乌尔黄鼠。外形黄鼠体长一般为170一230毫米。体重因食量而异,大者440克,小者210克,通常为300克左右.眼大圆而突出,眼圈四周的毛色变白,形成一个白色圈,故有大眼贼之称。耳壳退化,大小如豆。前爪细而长,后爪短而硬,爪甲坚利呈黑色。雌体有乳头5对,呈粉灰色.嘴为三瓣形(图1)。图1黄鼠的形态毛色黄鼠的毛色随地区、种类、年龄、季节的变化而异。夏毛深于冬毛,春毛浅于秋毛,幼鼠的颜色较浅且无光泽。从长度看夏毛短于冬毛。在一般情况下,全身长满淡黄色细毛,并夹杂有褐黑色毛。头部和背部混有灰色毛头,背部呈黄色,腹部、颌下毛渐短且色淡,为黄白色。尾毛乳白色,尾端毛渐深,多为灰色。尾短,有不发达的毛束,毛束多为黑灰或黄灰两种,头部的毛色比背部略重,两颊和颈侧腹之间有明显的界线,颌部为白色,耳壳黄灰。头骨头扁平略呈方形,颅部为椭圆形。吻端略尖。眶上突的基部前端有缺口,无人字脊,门齿无凹穴。前额骨的额面突没有鼻骨后端的宽。牙齿有上下门齿各一对,上腮牙5对,下腮牙4对门齿狭扁,后无切迹。牙端整齐,牙根很深,长46毫米,额色随年龄而异,齿龄越大颜色越深,多为黄褐色。二、黄鼠的为害特点黄鼠是一种广食性的啮齿动物,最喜欢吃鲜嫩、香甜、含水分较多的绿色植物和农作物,如苜蓿、黍苗、谷苗、玉米苗、香瓜、西瓜苗、麦苗、胡麻、红麻等,6一7月份还兼食翰翅目、膜翅目的昆虫,如金龟子、土蝗等。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何话:“春刨籽,夏食苗,秋吃穗,除去冬季休眠外,一年三季都有害。”春天,黄鼠出鼓时,大部分青草尚未出土,取食困难,经常创食作物种于、种子胚芽及取食鲜嫩杂草的幼芽。入夏后,禾苗长出,它咬断苗根,吮食汁液。幼苗长高时,从离地面1一3寸处,咬断茎秆,抽食管心,吸食水分,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甚至全田被毁。为害时,常以窝洞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成片咬食根苗。遇到干旱时,黄鼠为了吸水解渴,三五成群,一响午就能践踏2一3亩幼苗。如山阴2县北周庄大队某社员1982年种的6亩黄豆,两三天之内就被吃了个净光。山阴县岱岳公社夏家窑大队的50亩谷子不几天就被黄鼠吃光,改种糜子后又被吃光。秋季,是黄鼠准备冬眠的季节,也是为害最严重的季节。除食植物的绿色部分外,还食植物的果实;除在地面为害外,还会爬到高秆作物上啃食。如1982年山西某地社员发现黄鼠成群结伙往玉米地里窜,在地里追捕却找不见,原来黄鼠一个个爬到了玉米秆上。它们啃开棒子皮,偷食籽粒。使得50亩玉米至少减产一半。三、黄鼠的活动规律(一)黄熙的栖息地栖息地是指黄鼠的居住地、采食地和蛰眠地。根据植被、地貌、土壤和气候的不同,黄鼠的生活环境通常可分为最适环境、可居环境和不适环境三种。.最适环境具备丰富的食物,适于作巢、繁殖及各种活动。可居环境,是黄鼠可以维持生活,也可以繁殖,但不能达到高密度繁殖的环境。不适环境是指不适合黄鼠生活生存的环境。黄鼠在雁北地区的最适宜生活环境是土层较厚,以禾草、沙蒿、百里香、甘草为主要覆盖植物,植株高10一30厘米,覆盖度25一30%的山坡地。滩地不适合黄鼠生存,所以很少。赵生成同志概括为:背风向阳土层厚,暖和干燥最适合。粘土打洞不易塌,地高能防雨水灌。土乞塄地畔杂草滩,这些地方它喜欢。黄鼠多在荒地、地畔、乞塄、草坡、·沙滩、苜指地、草3···试读结束···...

    2022-05-04 灭鼠先锋游戏规则 灭鼠先锋

  • 《赵国定治疗心病临证经验集要》任建素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赵国定治疗心病临证经验集要》【作者】任建素主编【丛书名】赵国定治疗心病临证经验集要【页数】288【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8【ISBN号】7-5478-3093-2【价格】79.00【分类】心病(中医)-中医学-临床医学-经验-中国-现代【参考文献】任建素主编.赵国定治疗心病临证经验集要.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8.图书目录:经验集要》内容提要:本书对赵国定教授治疗心系疾病最擅长病种的经验精华,最擅长使用的药物和方剂、院内制剂以及最新取得的成绩、科研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呈献给读者的是赵国定教授治疗心系疾病的思路和方法。《赵国定治疗心病临证经验集要》内容试读第一章学术思想及常用治法一、治疗心病以调理胃为大法(一)培土之本,以养心颐赵老常说治疗心病首先要“培土之本”,才能“以养心颐”。心与脾胃关系密切。首先脾胃与心在经络、生理病理、病机、临床各方面均有联系。1.经络方面脾胃与心相通,经络使脾胃与心密切联系起来,如《黄帝内经》曰“胃之脉络通于心”,李东垣在《医学发明》中说“脾经络于心”,《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注曰:“足太阴脉注心中,从心中循手少阴脉行也。”现代医学观察到饱食后可引发猝死,从而提出“胃冠反射”理论,这也为脾胃在经络上与心相通提供了一个有力佐证。2.生理方面心脏需要营气的滋养,营气入心,经心火的锻炼化赤为血,以供人体需要。而营气是营运于脉中的精气,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出于中焦。李东垣《脾胃论》云“夫饮食入胃,阳气上行,津液与气入于心”,《内外伤辨惑论》云“若胃气正常,饮食入胃,其荣气上行,以输于心肺”,所以说脾胃是营气的生化之源,营气在生理状态下对心脏及其他脏腑起营养作用。3.病理和临床方面赵老分析脾胃功能失调可引起心脾两虚、气虚血少,痰凝瘀阻、阻遏胸阳,脾阳衰微、水饮凌心等证。可赵国定治疗心病临证经验集要见脾胃的功能失常可引起气血虚弱、血瘀、痰浊、水饮等病理状态及病理产物,而这些均可累及心脏,使心脏受病。另一方面,心、脾母子相连,不仅脾胃病变可以传于心,而且心脏病又可影响脾胃,若心气内虚,运血无力,则胃失滋养,脾失健运,或心阳衰微,则土湿不化,湿阻中焦。赵老认为从病因病机上看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与脾胃密切相关,胸痹的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迈体虚的四大病因均可伤及脾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劳逸失度是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的重要因素。而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成癖,首先损伤脾胃;忧思伤脾、郁怒伤肝、肝气横逆克脾犯胃,均致脾胃损伤;过劳伤脾,过逸伤气,劳逸失度,皆伤脾气。脾病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奉于心,心失荣养;或营卫、宗气生成不足,胸中阳气式微,不能贯注心脉,血脉凝泣不通;或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营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而酿生湿浊,循经上逆胸中,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而致胸闷心痛。胃病则不能受纳腐熟水谷,宗气不利,胃之大络阻滞,虚里痹阻,心脉受阻以致心痛发作。在以上基础上,气候失调亦可成为发病的因素。脾胃之气不足,则无阳以护,营卫不任风气,更易感风寒,寒凝气滞,痹阻胸阳,而成胸痹。(二)脏从腑治,心胃同治脏与腑气化相通、疾病相连,六腑气机郁滞,常可导致心脉不通,出现胸痹。首先从位置上来看心居膈上,为君主之官,胃居膈下,为水谷之海,两者仅一膜之隔。心属火,脾胃属土,本身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火生土,阳明胃土必得心火的温煦才能生化不息,心火必得脾土的滋润才能制而不亢,反之,失去了相互制约则有子病犯母,母病及子的病理表现。心与胃在功能上具有相关性,心是人体气血之大主,而胃为气血水谷之海,前者是流,后者是源,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源流关系,构成了“心胃同病”的生理病理基础。病理表现在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心失所养;脾胃升降失职,浊气攻心;肠胃燥结,腹气不通,神明失常;脾胃致心主血脉失常之病2第一章学术思想及常用治法机,一为脾胃气结,阻塞气机,血流瘀滞;二为寒邪直中脾胃,寒凝气滞,心脉闭阻;三为脾胃虚弱运化无力,郁久成痰,痰阻心脉。《症因脉治》载:“心胃相隔,然胃之大络名虚里,贯膈络肺,注于心窍。若中阳损伤,胃不和降,心胸满闷,呕逆频繁,此浊阴上逆,心脉不安。”赵老认为“心胃同病”与“心胃同治”关键在于准确地把握住“同病”与“同治”这两个词。以冠心病为例,中医多为本虚标实证,依照虚为本,实为标,侧重治本的原则,治虚则成为治本的基础,即在一般的情况下,扶正顾本则是其“同治”的基础和治则,调理脾胃则成为“同治”的共性手段,这是因为脾胃的病理变化是造成机体致虚之根本,脾胃病变既可影响到胃,也可影响到心。因此,不论是由于心的病理变化影响到脾胃功能失职而引起“胃脘痛”,还是脾胃的病理变化影响到心的功能失调,都可以治虚为本入手,用扶正固本为主的治则。对冠心病来说,还当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重视局部与整体的因果关系,做到虚实并重,标本兼顾。(三)升阳布精,调畅气机赵老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属土,位居中焦,主受纳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以营养四脏。《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食气人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血的化生,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灵枢·营卫生会》所说的“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反映了营卫来源于脾胃中焦的认识。《灵枢·决气》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脏清阳之气主升,脾气一升,则肝气随之而升发,肾水随之气化,脾气升而水谷精微转于肺脏而敷布周身;胃的浊阴之气主降,胃气降则糟粕得以下行,胃气降则赵国定治疗心病临证经验集要肺气可以随之肃降,心火随之下潜,心肾得以相交。脾胃居于中央以运四旁。赵老强调脾胃与心脏密切相关,脾胃经脉和心脏直接相联系,经脉上通于心。在此基础上脾胃转输水谷精微,化生气血,升清降浊,与心相联系。脾胃健,则心之气血充盛,心火下交,肾水上升,平和调顺。赵老崇尚脾胃学说,注重脾胃与心脏的关系,辨治疾病,多从脾胃入手。赵老常说:“脾胃一调,则周身气机皆调;脾胃一健,则五脏六腑俱健。这叫做御中州以通四旁。”他通过多年的研究探索认识到辨治心病亦然,心病与脾胃的关系尤其密切,其发生、发展、治疗、转归、预后,都与脾胃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这不仅是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五脏六腑相互关联,也不仅是因为脾胃与心脏在经脉上有密切联系,气血津液的气化过程一脉相承,更主要的是脾胃失调与心病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四)自始至终,顾护胃气赵老在用药的时候很注意对胃气的呵护,因为脾胃为水谷精微之源,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则气血、阴阳俱荣;脾胃衰,化源乏,则机体各部俱衰。得胃则昌,失胃则死。《内经》将脾胃归属于五行中的“土”,并认为土为万物生长的根本。同时,胃为“仓廪之官”,不论是饮食养生或药石治病,都要通过胃的受纳腐熟作用,胃气衰败,百药难施。治疗一要健脾益气,二要芳香宣达,三要注重升降相伍,以恢复脾胃气化。二、用药心得,贵在宣通,重在气阴(一)三通二补,鼓舞胃气由于心病患者阳气阴血不足,脏燥阴亏,血道涩滞,故治疗贵在宣通,用药从通络、通痹、温通入手,与补心气、补心阴兼施,鼓舞胃气。4第一章学术思想及常用治法胸痹之病机为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致心脉痹阻不畅。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阳气以通为用,阳气在人体中有重要作用,诸如人的体温、人的生命活力以及五脏的气化功能都是与阳气的作用分不开。众所周知,在正常情况下,阳气走而不守,内通脏腑,外达肌腠皮毛,上行清窍,下走四末,无所不至。它运行不息,又贵乎通畅无阻,然而痰浊、瘀血、水饮等阴邪之辈又常成为阻遏、蒙蔽阳气的因素,致使阳气不能正常运行发挥作用,从而导致诸多病症的产生。由于阳气的痹阻,又会导致痰浊、瘀血、水饮的产生,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危重证候的产生。胸痹病位在胸,胸为阳位,其气如日照当空,清空旷然,胸阳更是宜通不宜阻,同时胸背乃心肺之廓,《素问·金匮真言论篇》曰:“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由此可知,言胸中如天,阳气用事,实乃指心肺之阳气。心主血脉,主神志,依赖于心阳,心阳通则血脉充盈而神明正常;反之阳气痹阻,则血脉不通,神失所养。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皆依赖于肺之阳气,肺气畅则宣降正常,治节有度;反之则宣降失司,气精不布,喘息咳唾。由此可见,心肺阳气宜通宜畅。当冠心病患者出现阵发性心胸刺痛,痛引肩背,或胸闷气短、心悸、舌质紫暗,是心血瘀阻的临床表现,应用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以疏滞,改善心肌供血,心绞痛就可得到缓解,常用丹参、鸡血藤红花、桃仁、生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没药等。赵老临证认为用血府逐瘀汤为好,若患者兼见气短、自汗等症,宜在活血通络药中适当加扶正药味,如人参、黄芪、当归等,通补兼施。冠心病患者如表现胸闷痰多、心悸气短或畏寒肢冷、纳呆便溏、舌淡胖嫩、苔白腻者,是属于心阳不宣,脾阳不运,寒凝血脉,痰浊内生,阻遏胸阳。治宜宣痹通阳,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桂枝、丹参、枳实、党参、干姜、甘草为宜。由于胸痹之病机为“阳微阴弦”,故胸痹通阳宜温,此乃治之关键。胸痹素本阳虚,阳虚则寒,且多为阴邪致病,故当以温药治之。反之,若以清开宣之,则阳气更室。查《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5赵国定治疗心病临证经验集要病脉证治》篇用药20种,多以温药为主。“宜温”不是指温补之法,而是温通之意,即胸痹通阳遣方用药宜用温热之品,不宜过用苦寒或过多苦寒之药,其目的在于免伤已虚之阳,有助于气化以通阳。气血为人之根本,贵在流通,所以无论属虚属实,均应配合运用理气活血药。冠心病虽多表现为心气不足,但阴阳互根,心气久虚,未有不致心阴亏虚,故赵老每用麦冬、太子参气阴双补,以宣心胸之阳而补心之气阴。(二)注重痰瘀,心脉兼理赵老认为动脉硬化所致疾病,多与痰有关。但目前对血瘀较重视,而对痰浊每易忽视。临床上,心脑血管疾病往往痰浊与瘀血互结,互为影响,阻滞经脉。因此,要注意痰瘀交阻这一病机,痰瘀不可偏废。首先痰瘀同源,痰和瘀血都是人体受某种致病因素作用,导致气机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和瘀血生成后又作为致病因素影响气机的调畅,形成各种病证。痰是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而瘀血是血液运行迟缓和不流畅而导致,津液和血液的生成都来源于水谷精气,《内经》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说明津液和血液可以互为化生,故古人有“津血同源”“痰瘀同源”之说。瘀血和痰浊,实为同物而异名。其次痰瘀同病。痰形成之后,随气血而运行,内而脏腑,外而经脉,由于痰的黏滞性质,必然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从而导致血滞不畅;体内的瘀血内存也必然会影响到津液的输布,久而生痰。正因为血瘀之成与痰浊有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痰与瘀是两种不同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但两者又密不可分。追本溯源,痰来自津,瘀本乎血,在生理上津血不仅同源,而且津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病理上必然出现“痰瘀相关”。痰瘀同源、痰瘀同病,痰瘀则同治。赵老常说关于痰瘀交阻络脉一证,病程较为缠绵,单用化痰则瘀不去,纯用祛瘀则痰不化,必6···试读结束···...

    2022-05-04 心病还需心药医 解铃还须系铃人是唯物还是唯心

  • 《赵法新临证经验》赵法新,赵晓东,赵军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赵法新临证经验》【作者】赵法新,赵晓东,赵军主编【页数】194【出版社】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6.10【ISBN号】7-5542-1501-2【分类】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参考文献】赵法新,赵晓东,赵军主编.赵法新临证经验.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6.10.图书目录:经验》内容提要:本书是全国名老中医、万修堂六代传人赵法新教授半个世纪的学术经验专辑。全书分两篇:“论治篇”包括脾胃病、疑难杂症及外、妇、儿各科论治经验。“验案篇”包括脾胃病、疑难杂症及外、妇、儿各科验案,案前置七言标题,揭示主旨。《赵法新临证经验》内容试读论治篇本篇为论治篇,包括内、外、妇、儿各科。内科以脾胃病为主,兼及其他疑难杂症:外、妇、儿科部分病症亦与脾胃理论密切相关。从辨证论治全过程看出理法方药之环环相扣,彰显赵老师以脾胃立论的临证各科经验、治疗风格、用药特色,反映了其学术思想和临证思路,为后学临证提供借鉴。第章(牌胃病论治一、胃火龈肿、齿痛、口臭、咽喉肿痛【证治经验】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云:“今饮食损胃,劳倦伤脾,脾胃虚则火邪乘之而生大热。”指明脾胃之气虚是阴火上乘之源。阴火者,邪火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这就是长期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易于上火,而多集中于消化道的根本原因。龈肿、齿痛、口臭、咽喉肿痛诸症,皆属饮食论治损胃,劳倦伤脾,积热于中的范畴,是胃强脾弱,能吃不能消,积郁胃肠,化热生火所致,故本篇合并论治。论上火,分虚实两端。实火好治,苦寒清泻则火消。虚火难疗,又有阴虚火炎篇与气虚火不安位之别。前者滋阴则火降:后者补土则火伏,切忌苦寒败胃、苦燥伤阴。新病多实,久病多虚,反复缠绵者,概为虚火。虚火者,正气不足,阴火上乘,正如《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云:“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若有恃无恐,暴饮暴食,则脾胃俱伤,百病由生。又说:“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即食㑊也。”李东垣的精辟论述,确能指导临床辨证。“善食而瘦”实为胃强脾弱,能食不能消。强者,邪火也,火克食,则消谷善饥:弱者,脾虚失运,积热愈甚,恶性循环。治宜清泻胃火,补中益气。药宜甘凉,慎用苦寒,免败胃气;消补兼施,补而不滞,消而无伐。以炒莱菔子、槟榔、半夏、陈皮、厚朴、焦三仙、连翘、蒲公英、竹茹、牡丹皮、赤芍、白术、枳壳等,消积导滞、清胃泻火、消补兼施,而积消热除、食欲复常。胃为水谷之海,为受纳、腐熟之腑,实而不满,泻而不藏,以通为用,以泻为补。《儒门事亲·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云:“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揽而留之,可乎?”治病必求于本,李东垣立“补脾胃,泻阴火”,是为正治大法,赵老师沿此思路认为:积不消,热不除,脾不健,效不固。故遵之以创“枳术消积丸”(莱菔子、槟榔、枳壳、焦三仙、鸡内金、牵牛子、大黄、连翘、蒲公英、牡丹皮、赤芍、三棱、莪术、白术、甘草),消补兼施,更加消积导滞、通腑泻下、清肠泻火、药食兼用之品,忌用苦寒败胃、戕伐脾胃之药,既与大法不悖,又寓釜底抽薪、祛邪扶正之妙。临证常改丸剂为汤剂,用于龈肿、齿痛、口臭、咽喉肿痛、便秘、积滞、厌食、疳积诸症,以及食积伤胃而见胃痛、吐泻、嗳腐、发热、血象高者。汤者,荡也,犹“汤之沃雪”之势,一泻而愈,积去热退、诸症释然、吐泻俱已、血象复常。藿香正气水,和中正气,化湿解表,是内伤外感之良药,用于轻症甚效。小儿不便口服者,可另辟蹊径,或肛注,或敷脐,更为简便速效。较之抗菌消炎而治愈者,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恢复较快,几乎不受影响。若素有脾胃虚弱者,治以抗菌消炎,犹雪上加霜,胃痛加剧,纳差、食少、饱胀、嗳气等症遂生。因抗菌消炎乃对抗疗法,但积滞(主因)未除,仅治标而已,未治其本,故易于复发。【辨证论治】1.胃火旺盛,消谷善饥[证候]食欲亢进,消谷善饥,伴口臭口干、饱胀嗳气、困倦汗出、少寐多梦,便溏不爽、黑黏恶臭,或有咽干肿痛、痤疮、疖肿,脉沉细数无力,舌质暗淡、尖边赤、苔黄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脉瘀,重舌。[病机]脾失健运,积热化火。[治法]消积清热,健脾化湿。[方药]自拟枳术消积丸化裁。枳实15g,白术20g,槟榔15g,牵牛子15g,连翘20g,蒲公英30g,炒莱菔子20g,白头翁30g,牡丹皮20g,赤芍20g,甘草10g。水煎服。[方解]脾失健运,积滞化火,湿热阻中,宜消积导滞、健脾助运。白术合枳实为枳术丸,消补兼施,为之君。积不消,热不退,腑以通为用,炒莱菔子、牵牛子、槟榔,下气消积,助君药通腑降气、消积导滞力倍,为之臣。连翘、蒲公英、白头翁,甘寒益阴、清热解毒:牡丹皮、赤芍,凉血活血。取此五味祛邪扶正、健运清肠之功,为之佐。甘草,和诸药而解毒,为之使。全方共奏消积导滞、健脾化湿、清热解毒之功。[加减]若积瘀不化,加三棱、莪术以破气化瘀;便秘,加生首乌以通便解毒;大肠积热甚,加黄芩以清肠腑。2.胃火上攻,龈肿齿痛[证候]齿龈红肿、疼痛,甚则出血、流脓,齿痛、松动,伴口臭、胃痛、饱胀、嗳腐、便秘,脉滑弦数,舌质红、苔薄黄,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脉瘀,重舌。[病机]脾虚失运,积热化火。[治法]消积导滞,清热泻火,急则治其标;健脾益气,缓则治其本。[方药]自拟枳术消积丸化裁。枳实15g,白术20g,槟榔15g,牵牛子15g,炒莱菔子20g,连翘20g,蒲公英30g,牡丹皮20g,赤芍20g,甘草10g。水煎服[方解]盖“龈为胃之络,齿为骨之余”,积热胃火上攻,或阴虚火炎于上,皆可致龈肿、齿痛,甚则出血、流脓,治当清胃泻火,但积不除,热难退,故当先消积导滞。枳实、槟榔,苦辛通降,破气消积,为之君。腑以通为用,炒莱菔子、牵牛子,泻下消积,助君药通降消积力倍,为之臣。白术合枳实为枳术丸,消补兼施:连翘、蒲公英,甘寒益阴、清热解毒:牡丹皮、赤芍,凉血活血、散瘀消肿。取此六味祛邪扶正,以助健运消散之功,为之佐。甘草,和药而解毒,为之使。全方共奏消积导滞、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之功。[加减]若积滞已久、气滞血瘀较甚,加三棱、莪术、丹参以破气化瘀;阴津不足、咽干嘶哑,加玄参、沙参以清热养阴。3.阴虚火炎,咽喉肿痛[证候]脘腹疼痛、饱胀嗳气,口臭、口疮,便秘,咽喉红肿、疼痛,甚则溃烂、化脓、发热,脉细弦数,舌红无苔,舌脉瘀,重舌。[病机]积热化毒,阴虚火炎。[治法]消积导滞,滋阴清热,解毒消肿。[方药]自拟枳术消积丸化裁。枳实15g,槟榔15g,牵牛子15g,炒莱菔子20g,金银花20g,连翘20g,蒲公英30g,赤芍20g,牡丹皮20g,射干15g,北沙参篇30g,玄参15g,甘草10g。水煎服。[方解]肺胃郁热,上蒸咽喉,肿痛不已,欲清胃火,先除积热,肺热随降,故当消积导滞。枳实、槟榔,苦辛通降,破气消积,为之君。腑以通为用,炒莱菔子、牵牛子泻下消积,助君药通降消积之力倍,为之臣。热已伤津,故以北沙参、玄参清热养阴生津: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牡丹皮、赤芍、射干,清热解毒、利咽活血消肿。取此8味清热养阴、解毒消肿之功,为之佐。甘草,和诸药而解毒,为之使。全方共奏消积导滞、清热养阴、解毒消肿之功。[加减]热甚、肿痛化脓,加黄芩、龙葵以清热解毒;大便秘结或黑黏不爽,加生首乌、大黄、白头翁以解毒通便、清肠泻热:若外感风热之邪,加霜桑叶、葛根以辛凉透解。4.小儿疳积,咽喉肿痛[证候]能食而瘦,面色黧黑,易感冒、常上火,扁桃体肿大、咽痛,便秘,胃痛,磨牙、打鼾,口唇赤,脉细弦数,舌质红、苔花剥,舌脉瘀。[病机]肺脾气虚,积热化火[治法]清热养阴,消积化疳。[方药]自拟枳术消积丸化裁。枳实15g,槟榔15g,炒莱菔子20g,牵牛子15g,连翘20g,蒲公英30g,北沙参30g,生首乌30g,生地黄20g,牡丹皮20g,赤芍20g,白术20g,山药20g,甘草10g。水煎服。[方解]积热于内,气阴双耗,肺脾气虚,卫外不固,当先消积导滞、清热益阴、通腑排毒。枳实、槟榔,消积导滞,为之君。炒莱菔子、牵牛子,下气消食,为之臣。连翘、蒲公英、生首乌,清热解毒通便:北沙参、生地黄、牡丹皮、赤芍,凉血活血、清热养阴:白术、山药,固本防复。取此九者清热养阴、固本之功,为之佐。甘草,益气解毒、调和诸药,为之使。全方共奏清热养阴、消积化疳之功。[附注]同时配服院内制剂疳积消颗粒,一次3~5g,一日3次,饭前服。热清胃和、腑气通肠后,再以加味玉屏风散健脾益气、实表固卫善其后。二、呃逆【证治经验】呃逆是以胃气上逆,直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脾胃病证。现代医学认为因膈肌痉挛所致。《内经》称呃为“哕”。呃逆有偶发和连发之分,偶然而作者,缘一时气机失调,经闭息、受惊、取嚏而已,可不药而愈,如《灵枢·杂病》云:“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至今仍有实用价值。呃逆连发,不能自止者,多由饮食不当、志意不遂、中气虚弱等多种因素导致肝胃不和、胃失和降、气逆动膈而呃声连连,亦是多种疾病过程中的并发症,尤其是久病、重病,突发呃逆,是胃气衰败、病危的不祥征兆,治之尤难。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病深者,其声哕。”至明代张景岳才把“呃逆”病名确定下来,《景岳全书·呃逆》云:“哕者,呃逆也,非咳逆也…干呕者,无物之吐,即呕也,非哕也;噫者,饱食之息,即嗳气也。”呃逆的病因概括为胃气上逆。虽有兼寒热、食滞、气滞、气虚、阴竭之别,但撮其要者,寒、热、虚三者而已。如《景岳全书·呃逆》云:“凡杂症之呃,虽由气逆,然有兼寒者,有兼热者,有因食滞而逆者,有因气滞而逆者,有因中气虚而逆者,有因阴气竭而逆者。”“呃之大要,亦唯三者而已,则一日寒呃,二日热呃,三曰虚脱之呃。”所以,呃逆病因病机复杂,当辨证论冶。呃逆之治,总以和胃降逆、化痰理中为主,知其所犯,针对用药。寒呃,温中降逆。热呃,清中降逆。唯中虚胃败、气脱之呃,危矣!非大补元气,不能救危也。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中,把呃逆证治分为3种类型:属于胃寒气闭者,如“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属于胃虚有热者,如“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属于里实热者,如“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这种明辨寒热虚实的治疗方法,为本病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认为,“治当降气化痰和胃为主,随其所感而用药。气逆者,疏导之:食停者,消化之:痰滞者,涌吐之:热郁者,清下之:血瘀者,破导之;若汗吐下后,服凉药过多者,当温补:阴火上冲者,当平补;虚而挟热者,当凉补”,系统论述了呃逆的辨证论治经验、规律,至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辨证论治】1.气阴双虚,胃气上逆[证候]呃逆频发,伴咽干痛、纳差食少、消瘦乏力,便秘,脉细弦,舌质光红、花剥苔,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脉瘀。[病机]气阴双虚,胃气上逆。[治法]养阴益胃,降逆止呃。[方药]沙参麦门冬汤加减。北沙参30g,麦冬20g,天冬20g,白芍30g,柴胡10g,枳壳15g,枇杷叶60g,炒莱菔子15g,竹茹15g,蒲公英30g,葛根20g,甘草10g。水煎服。[方解]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得阴始安,得润则降。阴虚气燥,则胃气上逆而呃逆。治宜养肺胃之阴,润则逆气降,呃逆自止。北沙参,甘微寒,归肺、胃经,论养阴清肺,滋胃生津,为之君。麦冬、天冬润燥生津,助北沙参养肺胃之阴,为之臣。清升则浊降,柴胡苦辛微寒,能升清阳之气。枳壳、炒莱菔子、枇杷叶,皆可论下气宽中和胃,而令浊阴之气降。气阴虚则燥热生,既养阴又要以甘寒清热,切篇忌苦寒败胃之药。蒲公英甘苦寒,归肝、胃经,甘能益脾,苦能健胃,寒能清热,有益无弊:竹茹甘寒,入胃经,益胃清热:葛根辛甘微寒,入脾、胃经,生津益胃为之功,既清阳明之热,又升脾胃清阳之气;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柔肝缓急。本方取此八者清热益胃、柔肝缓急之功,为之佐。甘草,用意有三:一则补中益气,二配芍药酸肝化阴、柔肝缓急,三能调和诸药,故为之使。全方共奏养阴益胃、润燥降逆之功。[加减]便秘甚者,加生首乌以润肠通便:积滞不消,加山楂、鸡内金。2.肝胃郁热,湿浊阻中[证候]呃逆频频,伴音哑、胸闷、胃痛,脉细弦数,舌质红、尖边赤、苔黄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病机]肝胃郁热,湿浊阻中。[治法]清热化湿,和中降逆。[方药]新制橘皮竹茹汤(《温病条辨》)加减。瓜蒌20g,枳壳15g,炒莱菔子20g,莱菔缨30g,刀豆30g,枇杷叶30g,柿蒂20g,陈皮15g,半夏15g,杏仁15g,藿梗30g,紫苏梗30g,蒲公英30g,桑白皮30g,竹茹15g,生姜5片。水煎服。[方解]呃逆者,胃气上逆也。虚实寒热之邪,皆可导致胃气上逆而不降。肝胃郁热而上逆,以瓜蒌、枳壳,宽胸下气为君。胃气逆而作呃,莱菔缨、炒莱菔子、刀豆、枇杷叶、柿蒂皆降胃之逆气,助君药下气,为之臣。取陈皮、半夏、杏仁、藿梗、紫苏梗,和中理气以化湿;蒲公英、桑白皮、竹茹,清泄郁热以利湿。取此八者和中降逆、清热化湿之功,为之佐。生姜和胃,协诸药降气止呕,故为之使。全方共奏清热化浊、和中降逆之功」[加减]湿浊不化,加佩兰、槟榔;肝胃郁热吞酸者,加吴萸连(即左金丸,但黄连与吴茱萸配比为1:1,此系赵老师经验方),以舒肝之郁,清胃之热。3.脾胃虚寒,气逆作呃[证候]呃逆连连,脉沉细,舌质淡、苔白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病机]脾胃虚寒,气逆作呃。[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方药]理中汤加味。党参20g,千姜10g,白术30g,茯苓20g,公丁香3g,柿蒂15g,厚朴15g,半夏15g,紫苏梗20g,藿梗20g,吴茱萸10g,白芍30g,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方解]脾胃虚寒,则气机凝滞而上逆,当温中健脾。以理中汤温中健脾,为之君。吴茱萸辛苦热,散中土之寒凝而降逆;公丁香辛温,快脾胃而止呃逆;柿蒂为降逆止呃要药。三者共助君药理中降逆,为之臣。脾失健运则痰湿生,厚朴苦···试读结束···...

    2022-05-04

  • 《赵国定经典医案及用药经验》宋琦,赵国定|(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赵国定经典医案及用药经验》【作者】宋琦,赵国定【页数】159【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0【ISBN号】978-7-5478-4554-7【价格】45.00【分类】中医内科-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参考文献】宋琦,赵国定.赵国定经典医案及用药经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0.图书封面:经验》内容提要:赵国定从医五十载,造诣深厚,善用经方、对药,坚持中西医并重,不拘一格。对于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治尤有心得,疗效显著,屡起沉疴。本书整理归纳了赵国定学术经验、方药特色、自制剂、医案等,叙述朴实无华,辨证有理有据,体现中医辨证论治优势和个体化治疗之特色,实为不可多得的中医医案佳作。可作为中医临床医生及中医爱好者的手边参考书。《赵国定经典医案及用药经验》内容试读医家医事秉承名医,刻苦为学赵国定1944年9月出生于河南,3岁时随家人来到上海。1969年从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当时国家号召大学生去支援西部建设,于是他毕业后就来到贵州凤冈县人民医院工作。当地缺医少药,看病时需要走村下寨。适逢湘黔铁路修建,他经常和同事们组成卫生队,沿铁路线巡回为修建铁路的民兵诊治疾病。1978年,贵阳中医学院开办中医研究班,招收第一届学生,得到来之不易的报名机会后,赵国定连夜赶到遵义地区参加考试。在报名的700多人中只录取56人,赵国定却以遵义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成为他此后中医事业的一次重要转折点。研究班学习期间,他因为成绩优异,表现突出,同时被彭显光、袁家玑二位教授选做弟子。他考虑自己一直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又对袁家玑教授的学识、人品钦慕已久,遂正式拜师,开始跟师学习。袁家玑出生于贵阳一个中医药世家。1931年考入北平国医学院,随后转入华北国医学院就读。1935年秋毕业后随“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临证实习,学成回黔,参加省民政厅中医开业考试,成绩名列全省第一。时值贵阳瘟病流行,他根据病情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一改贵阳温热药派旧风,临床疗效卓著,遂被誉为“贵阳四大名医”之一。国医馆聘其任教,讲授《伤寒论》和温病学,他被推选为中医师公会理事长。新中国成立后,袁氏行医行政两兼,历任贵阳市门诊部中医科主任,贵阳市卫生工作者协会主任委员,贵阳市卫生局副局长。1964年,他积极倡议成立贵阳中医学院,中医学院成立后,历任学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先后被评001赵国定经典医案及用药经验为市、省及全国劳动模范,当选为市、省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第四、第五、第六届政协副主席。繁忙的医疗、教学、行政之余,袁氏倾心著述,先后主编《贵州民间药草》《医林拔萃K伤寒论讲义》等,协编《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冠心病专辑》《中国名医名方》等,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应邀到多所中医药高校及医院讲学。袁氏对医经研究尤甚,对伤寒、温病造诣精深,成为全国著名的伤寒大家;对冠心病、中风、心律不齐、流行病、肠胃病,以及一些疑难病症独具心得与治效,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袁氏认为疾病发生后,邪正对比关系决定着疾病发展方向,邪气盛正气衰则病趋恶化,正气盛邪气衰则病势减轻以至痊愈。因此治病始终以“扶正”为主题,抓住主要矛盾处理好邪正关系。他擅长调制脾胃,对化痰活血通络法的运用有独到之处。袁氏常谓:“胸痹心痛一证,久病多虚,久病在血,久痛入络,闷多为痰,痛多为瘀。”并指出:动脉硬化所致疾病多与痰有关。“痰”当从广义理解,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但目前仅对血瘀较重视而对痰浊每易忽视。特别是心脑血管一类疾病痰浊与瘀血每每相结,互为影响,阻滞经脉,要注意痰瘀交阻这一病机,痰瘀不可偏废。他对唐容川痰瘀相关之论、叶天士活血化瘀通络之法颇有研究。袁氏对赵国定的影响非常深远,跟随袁师学习的这段时间,他对心系疾病的诊治积累了大量临证经验。为夯实理论知识,他广览古今名家医著,如缪仲淳《医学广笔记》、张白龙《类中秘旨》、张山雷《中风斟诠》、王清任《医林改错》等。尊古而不泥古,采古之良方,临证加减化裁,灵活变通,疗效显著。薪火相传,授业解惑“文革”十年,学院里各项工作遭到干扰和破坏,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78年第一届研究班开班,学院处于师资匮乏的时期。1980年,贵阳中医学院从研究班中挑选15名优秀毕业生留校工作,充实师资力量。袁氏希望赵国定能克服两地分居的困难,为学院的建设出力。为了不负师恩,为了中医的教育传承,他决定留校任教,于中医诊断教研组任讲师,开始了他的中医教育生涯。他治学严谨,执教认真,举一反三,突出辨证论治思想,论治灵活,理论联002医家医事○系实践,教学效果良好。他认为,医德俱重,方为人师,教学质量与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临床实践息息相关。他深究医经,精勤博览,广集古今诸贤所长,编写讲义,备课讲课,他的课堂生动活泼:临床带教,耐心细致,倾囊相授,为中医培养后学人才。除了教学工作,他还跟随袁氏临诊,得到了袁氏的悉心指导。袁氏对他的影响颇深,《伤寒论》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深领其意,特别是在中医诊治心系疾病方面,他总结袁师的学术经验,提出“调理脾胃、化痰通络”的学术思想,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他时刻谨遵袁氏教导: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医师),要一点一滴地向老一辈专家学习,老老实实地当好学生。与此同时,也要热情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教学相长,认认真真地当好先生。多年的临床教学中,他对每个学生都是倾囊相授,并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做到严谨治学。这种理念深深地影响着他及他的学生。1990年上海市黄浦区中医医院成立,他主管医院医、教、研工作,开始带领学生团队展开科研工作,秉承袁氏的教导,将学术思想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发展中医药专科特色。他始终认为医、教、研三者应该紧密结合起来,相互推动,才能共同提高,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1991年他与“怪脉圣手”苏树荣老先生共同研制开发治疗心律失常的新药“结代停”。经过6年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与广东某制药厂联合开发,于1996年获得试字批号。“结代停”包含急救药和普通药两种,2005年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审批的时候把这个药一拆为二,分别是现在临床仍在使用的参麦冰宁心片(急救药)和参麦宁心片(普通药)。1993年他还研制了护心口服液(即芪麦口服液)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临床沿用至今。同年,他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秉承袁氏的学术思想,从调理脾胃入手,自制研发冠心灵系列合剂(一至四号方)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应用疗效满意。这些工作使赵国定先后获得了上海中医药科技奖和黄浦区科技进步奖,为医院中医心血管专科成为黄浦区特色领先专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他一直尊奉孙思邈《大医精诚》为行医准则,以德为首,长期坚持在临床工003赵国定经典医案及用药经验作第一线。他始终认为:“做医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如果人也做不好,何以为医?对于医生而言,必须时时处处想着病人,为病人服务,减轻他们的精神和肉体的痛苦。”行医数十载,他一直践行着“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的服务理念。1987年底,他将上海后方瑞金医院(皖南地区)的最后一批回撤人员安置完毕,奉令筹建潍坊医院,医院于1987年12月26日正式开张。1988年1月初他带领运输队回到原住地(上海后方瑞金医院)运输医疗物资,当夜收到电报:速回。当时的路况不好,途中车子又遇抛锚,长途车连跑1天1夜才赶回上海。此时适逢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只见医院里到处都是患者。潍坊医院住院部接诊的第一批患者就是甲型肝炎患者,250余位患者,达到整个医院最大收治容量,办公室、走廊、浴室全部变成了病房,病床不够,只能用简易钢丝床搭建临时病床。甲型肝炎主要以粪-口途径传播,粪-口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甲型肝炎患者会出现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肝脾肿大、血转氨酶升高,需要进行保肝治疗,不能放任自流。那时患者隔离意识淡薄,对患者执行限制性隔离是比较困难的。于是他决定吃住在医院里,以便和患者及时沟通,处理病情,这样一住便是整整5个月。他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辨证施治,自拟“甲肝1号”“甲肝2号”,全部免费给患者服用。最后,所有患者都恢复健康,没有产生任何后遗症。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非常时期,他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参与抗击“非典”的战斗,自制“抗非一号”“抗非两号”用于防治“非典”,在医院与社区共有1万余人次服用了该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004学术思想源于《伤寒论》的疾病观1.“辨证”与“辨病”中医学最可贵之处就在于重视区别疾病矛盾的特殊情况,根据各个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就是说既区别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一般病理反应,又注重区别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患者所产生的特殊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仲景在《素问·热论》三阴三阳基础上,结合临床分析,确立了三阴三阳辨病、脉、证并治的六经总纲,用对立统一的原则辨明病理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属性,重点抓住表里部位、寒热形态。三阳病在“邪气盛则实”的情况下,太阳主表、少阳主半表半里、阳明主里,治以祛邪为主。三阴病在“精气夺则测虚”情况下治以扶正为主。三阳病虽属热,但也有寒证,常中有变,变中有常。从而指出,疾病每一发展阶段中出现的特殊情况,都是在疾病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原理的指导下,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因此《伤寒论》全书着眼之处是“辨证”,但不仅注重辨证,也注重辨病。由于外感疾病的证候形成的机制不一样,有本经自病、传经转属两种不同情况。凡本经自病的称“病”,例如太阳病、少阳病等六经病名的“病”。而传经转属的称为“证”,如“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的“证”。体现了辨病后辨证,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思想。如太阳伤寒后,不见他经症状为不传,反之见他经症状为传,传经与不传经原无定律,而决定于证。比如服桂枝汤后大汗凡渴的白虎证,论其性质当然是阳明证,但不等于是阳明病。伤寒五六日后出现半表半里的小柴胡汤证,论其性质当然是少阳证,但不等于少阳病。这里就藏有“病”与“证”的关系。伤寒是外感病,从辨证角度看表证是他的本病,而里证是他的标证。邪自表入仍从表出,发汗和解表乃是它的治本法,而其他005赵国定经典医案及用药经验各法应为治标法。从六经辨证角度看,六经为病各有其特性及具体矛盾。必须针对各个特殊的具体矛盾做出相应的处理,才能适合病机,取得疗效,这是治本的一方面。以解表为基本治法,不仅三阳病有汗法,就是三阴病也不放弃解外法。以发汗、攻下、和解、理中、寒热杂治为六经病具体治法,随证而施各主其本病,从而形成了一个由辨病到辨证,由基本到具体的辨证论治体系。2.邪与正中医学认为“正”与“邪”是任何疾病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的一对基本矛盾。他们共同存在在病体中,其消长盛衰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所谓“邪”即一切外源性或内源性致病因素的总称,是发病的条件。“正”是正常人体功能调节、内外环境适应功能、抗病功能的概括,是发病的根据。“邪”通过“正虚”起作用。《黄帝内经》早有“邪气所凑其气必虚”以及“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等论述。这里所谓“正虚”即指人体正气不足,抗病功能减弱,也就是人体内在阴阳孤立地对抗邪气这一致病因素。辨证论治指要辨别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与邪正斗争的不同情况,根据病邪作用于机体后的不同反应,邪正双方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谁是矛盾的次要方面,运用调整阴阳的理论以不同的扶正祛邪方法施治,达到调整人体内在阴阳平衡,解决疾病过程中的内在矛盾,恢复患者健康。辨证论治首先着眼于正气,如第七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同一伤寒病发于阳者表现为发热恶寒,发于阴者表现为无热恶寒,这是由于正气有强弱之不同所致。《伤寒论》的辨证首先是分六经而辨,其伤于寒还是中于风则次之。其立法论治的要旨,一是扶阳气,二是存津液。观其立法用药,桂枝四逆、理中、复脉等方在论治中占重要地位,桂枝与甘草、芍药与甘草、人参与甘草、干姜与附子等常用的配伍,作为扶阳或益阴之用。又着重指出淋家、疮家衄、汗家、亡血家皆在禁汗之列,因这些患者或为阳虚、阴虚,或为气血俱虚,其特点皆属于正气不足,发汗足以伤正,引起变证,可见《伤寒论》是非常重视正气的。《伤寒论》对外来邪气并不是置之不顾,治病方法并不是一概扶正补虚。须知“其气必虚”的“虚”是从发病学角度上来看问题的,并不是说发病后所表现的证候一定是“虚”证。又,既病之后成为邪正相搏的局面,往往表现为实证,所谓“虚处受邪其病则实”就是这个道理。这种情况下,《伤寒论》又是重视祛邪006···试读结束···...

    2022-05-04 医案用药细腻 药盦医案全集

  • 中国人的义气:诗化江湖及其政治经验冯庆读后感|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中国人民对诗情画意的江湖忠诚与政治经历生动还原了《水浒传》、金庸小说和港片中的经典英雄形象,唤起了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情感。一代共鸣。青年学者从美学、文学和政治哲学的角度探讨影响中国江湖文化的“忠诚”要素。简介在中国游牧民族的社会文化史脉络中,“江湖”二字有着深远的意义。在众多从“庙”渗透到“江湖”的有识之士的努力下,源于儒家传统、具有偶然性的“忠”伦理在江湖中应运而生。从《三国志》、《水浒传》到武侠小说、江湖电影,从古代为义献身,到如今流行文化中的一闪而过,“言情”的艺术手法总是出现在诗意的江湖风景中,塑造着广大中国人的日常情感体验。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追溯历史,从政治哲学和社会史的角度分析《江湖义气》的文学表征。通过梳理《水浒传》中的文人形象、金庸小说中游牧民族的生活状况、“江湖知人”相关的治理经验和叙事手法等话题,探讨历史经验和“忠诚”伦理下的时代烙印。第二部分回归当下,以“江湖”或“忠诚”为主题,解读张彻、徐克、杜奇峰等著名导演的经典影像作品,揭示曝光、反思与价值提升现代无家可归者的生活条件。此外,本书还围绕“情”这一主题对黄、鲁等音乐人创作的流行歌曲进行了话语分析,并结合有意识地继承这一主题的当代嘻哈音乐,探寻其中隐藏的历史经验。,从而总结出通俗文艺独特的情感动员机制,为构建更大的中华文化共同体问题提供了不同的信息储备和审美视野。关于作者冯青,1987年出生,重庆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学士、硕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文学艺术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美学博士后。迄今为止,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为多家网络媒体撰写文化评论。《经典与青春》(2019)作者,参与多部书籍的翻译、编纂和编纂;2015年起创办青年网络学界“高级期刊”。跨学科学术研讨会;曾获“探索与矛盾”青年创新征文奖一等奖等学术荣誉。书籍内容一般顺序III第九节第1部分:忠诚的政治美学忠诚江湖:审美体验与民政003“净泉论”004视域下与“江湖”与“忠”的关系“忠诚”的经典概念一瞥013民间审美体验中的“忠诚”治理结构027在现代中国040中重新发现“忠诚”吴庸和梁山相聚059吴庸的政治天赋062军事顾问吴勇068的政治形象“军师制”与江湖074知识分子的区别从魏小宝的“忠”到金庸的小说081“忠诚精神”就是“时代精神”082“讲忠诚”和“讲故事”093爱情的兴衰史与香港102的经历第二部分:忠诚的流行文化体验史暴力正义:张彻电影的审美基调115暴力后的抒情:徐克的江湖视频革命133忠诚的“丧服”:香港江湖视频体验史147黄的“骄傲”163山河华夏:1980年代香港爱国歌曲回忆183“江湖”说唱197的文化基因正义的钟摆215江湖经历中的审美与消极教养在中国游牧民族的社会文化史脉络中,“江湖”二字有着深远的意义。在众多从“庙”渗透到“江湖”的有识之士的努力下,源于儒家传统、具有偶然性的“忠”伦理在江湖中应运而生。冯庆的《中国人的忠诚》一书从政治哲学和社会史的角度追溯历史,探索“忠诚”伦理下的历史经验和时代印记;分析知名导演、音乐人对“江湖”、“忠诚”的看法。》等主题,总结了大众文艺特有的情感动员机制。从传统出发,如何把握历史经验?博士。冯庆的著作《中国人的忠诚》被收入经验史系。在“经验史”的框架下,不妨从“经验”二字入手。哲学流派自然会将“经验”一词与“先验”、“先验”等词并列,仿佛这是一个只能坐危不惧的概念。但在古代汉字的一些语言痕迹中,情况并非如此。在《说文解字》中,“净”字形为绢,据段注,“净”字起源于田间纵横划分和亩规。无论是丝织还是农田,“经”都表现出一些规则,纵横线条分明,界限分明。“经验”由“说文”中的“马”和“面”两个字组成,似乎源于古代的马术。显然,如果将“经”和“体验”两个字结合起来,就会表现出一种感性状态中的张力。经验包含着某种一目了然的规范性,就像田野的界限、丝绸的经纬一样清晰、不可逾越。同时,这种规范性也得到了特殊情况的验证和把握。这就像马术。从马脸的味道出发,对马的成色的判断只能通过骑马的实践来验证。.如果遵循这条解释路径,对“经验史”的把握自然不同于现代学术体系的基本路径,即来自“不能直接感知的规范”和“可以直接感知的特例”。在西方现代被感知”。思想二分法的演进,甚至拆解,如实证主义、实用主义、解构主义,都必须以这种二分法的演进为基础,才能颠覆其结果。冯庆的“忠义论”在此前提下分道扬镳,采取了“理在事”或“事在理”的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早已为传统学者所附和。比如顾炎武在他的《日之录》中重新思考了道家的演变,将“天理”变成了“质地”,其背后的视觉隐喻也是一种“经验式”。”,却绕过了“先天/后天”的形而上学表达,启发了一种驻留在日常伦理事务中、把握规范肌理的思维方式。清朝第一季度,顾氏的研究转变为卡索的研究,采用王国维双证的方法,并借用了日本汉学的外壳。其余的叙述虽然有西学所谓的“内理”,但其糟粕却没有。也正因如此,才与“家谱”、“话语”等术语混为一谈,最终陷入物不相宜、不相宜论。冯庆对“江湖”问题的讨论部分免于这种危险。部分是因为他出生在禹城,那里有某种江湖气质,不少顾氏研究人员经常隐瞒江湖人的身份。天下大文人,身后都有江湖的眼光。庄子有云:“不如相忘于江湖。”晚明学界巨擘的自我净化,来自于忘记了所属寺庙的情怀,从而进入了江湖世界。这样一个江湖世界,有其混乱和规范的本质,不同于庙宇与庙宇的关系。我们应该注意到,“雾霾的感觉”并不是一种柔情。晚明顾家所在的江南,也是民间社会运动和流浪社会活跃的地区。然而,这片“小江湖”的沉没,在于它的“滋润”:它强大的、以地方为本的组织形式,已经被寺庙的口水和党的纷争所重塑和重建,不可能看到口水本身就是一个文人的私人社团,一个地方。民间社会挥之不去的资本。另一个江湖:“血”与“健忘”冯青描述了另一种江湖。这个江湖的核心逻辑不是靠“补水”而是靠“补血”。显然,独特的“遗忘”方式让“血”的存在变得非常必要。无家可归的社会和冯庆所依托的政党的历史文献进一步显示了这种江湖存在状态的“健忘”:没有地方社会。在父权社会里,只有一种血缘小说;没有口水战的帮助,只有平时的冷漠和危机时刻的火、战斗和暗杀。值得注意的是,冯庆的审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无限期地追溯这个“江湖”制度的发生。否则,我们将面临一系列的解释困难,但我们也可以提出更复杂的问题:战国时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墨家”组织,以东汉中叶、唐中叶的汝瀛地区,五朝的各种暗杀组织与明清江湖社会的潜在延续性如何?虽然,这项工作没有概述这种连续性和不连续性。然而,这个“江湖”问题的目的是解决西方现代社会理论中已经固化和教条主义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总的来说,现代西方社会理论源于现代西方公民团体的自明动机。中世纪晚期,为了获得工商业发展所必需的劳动力,该市与专制君主签订了免于地位制度义务的协议,最终转化为自由的管制原则和平等,成为黑格尔所谓的个人-行会-绝对-主权三位一体的社会。-国家结构。现代历史社会学研究进一步指出,这种国家社会建设的代价是由常备军和警察国家展开的纪律性权力网络和财税体制形成的合理化的经济治理体系。然而,“江湖”的出现却在这个关系之外。其一,明清两州不依靠契约关系来划定庙宇与江湖的界限,后者产生于对宗法关系的竞相模仿。因此,明清“江湖”始终与政权竞争、相互渗透;寺院危难之际,政界和知识界的精英进入江湖,带来了五亲之间的虚构关系。有的士大夫承认江湖规则,甚至成为江湖大佬。湘军后期,有长老会面之势,湘淮军精锐主动出任掌门管理;而1980年代和民国时期的政治空间,会党的逻辑进入上层政治运作,辅助秩序建设。唯一能把握江湖内部秩序和江湖与神殿界限的原则,就是“忠”。忠诚度的演变冯庆将“忠诚”作为引导线索引入了这部作品。然而,他的思想并不是简单地将“一气”视为五关之一的虚构。他讨论的重点是,忠诚在五种关系中的特殊地位,使其超越了单向虚构的模仿。并激发独特的体验效果。作为规范性原则,“义”已转化为“适当”。这种转变的逻辑在《论语》的话语方式上有其蛛丝马迹,但在治理江湖的过程中,“一气”的运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基于忠诚度的规范探索和规范调整是模棱两可的。冯青似乎认为,面对难民,以工点讲课和政治实践为中心的士大夫搜索方式已经被更直接的方式所取代。.这种方法是基于血脉对“义”的探索。徐克导演的武侠电影《新龙客栈》展现了一个游牧社会,与寺庙和衙门形成鲜明对比。冯青认为,这种探索包含两个维度,第一个是感性维度(即审美维度)。应该说,这种感性治理的思路是独创的。冯庆认为,游牧民族虽然不能像寺庙知识分子那样通过投机和功夫练习来掌握某种规范,但他们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规范自己和组织的行为。这种方法高度依赖于感官的刺激和约束。通过对江湖歌谣、誓言、祭祀形象的分析,冯青指出,一系列刺激和改造肉体的装置贯穿江湖社会的方方面面,最终在江湖社会创造了一种相反互补的弹性状态。人类的感性生活。一方面,江湖中的文艺作品成为了让人热血沸腾的感官装置;另一方面,这种感官装置却成为了感性生活的禁锢,让被激怒的无家可归者们只能“适当地”发泄自己的血液和精力。.这种禁止和鼓动的循环最终让江湖社会的成员自发地用自己的身体来“反思”自己的行为。这种反思不可避免地引出了在世界各个角落寻找正义体验的第二种方式:育儿维度。冯青从钱大信的“小说教学”入手,强调江湖的教育功能,必然以文学艺术为导向。这种教养是基于一种对情感的挑衅约束装置,但赋予它一种超越这一基础的气质:“英雄”生活。在中国思想史上,这种“英雄”的生活虽然重要,但却是“圣人”生活的次要补充。牟宗三曾认为,汉唐的繁荣在于皇后们的英勇生活。这些生命虽然符合天道,但并不纯洁,所以没有内圣的背书,也只能成就“外王”。在牟氏哲学之后,随意添加了新外网,最终导致其形而上学和政治上的努力,变成了脆皮和脆皮,而不是一套。根本原因仍然是他缺乏远见。封青的表情穿透了这层窗纸。江湖社会以相忘疏离为自然状态,以血亲虚构为胶水,其中蕴含着一种矛盾的状态,不能组织化、规范化,而必须组织化、规范化。江湖英雄的本质就是这种矛盾状态的反映。通过解读《鹿鼎记》,冯青发现了江湖中“英雄”的内在内涵。在绝对的道德状态和精神气质上,“英雄”没有原则,没有规定;而对于“融合”这个最低目标来说,“英雄”是极其“政治道德”的。为了“忠诚”,魏小宝可以背叛无数人,拯救无数人,但他对真正的道德没有兴趣。但是,这样的“英雄”却很适合教育“江湖”的精英。究其原因,正是魏小宝不仅克制了江湖英雄撕毁社会基本秩序的血腥冲动,还放弃了“什么是忠诚”的解释权。这种“负教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规划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社会和大众文化的治理功能和文化背景。根据金庸小说改编、周星驰主演的喜剧电影《鹿鼎记》中的经典对白,天地汇掌门人陈金南向魏小宝传授了《鹿鼎记》的真正奥秘。——称为“江湖”。当然,冯青并没有将“江湖社会”和“江湖文化”描绘成一个批判性的乌干达(异)托邦。他思考的关键是,“江湖”作为一种问题形式和观点,如何应对当代中国的大众社会。事实上,在前所未有的流动性、技术发展、时空折叠的作用下,处理东亚现代性高潮的分析工具,都充斥着所谓“批判理论”或“文化研究”的空话。”,它仍然使用了某种引进的框架来理解当代中国的变化经验。这种解剖研究没有针对性,也无法面对中国社会日益江湖文化乃至寺庙文化的现实逻辑。凤青的尝试让人耳目一新,也不尽如人意。然而,他的学术之旅才刚刚开始。...

    2022-05-03

  •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pdf免费在线阅读高清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语: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精心整理了常用中药名老中医的应用心得和心得体会,不仅是对传统医学的新认识、新应用、新体验,还有长期积累的许多名老中医中医临床实践名老中医用药经验。《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适合各级中医师和中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名老中医经验。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图片预览图书特色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中医学术特色和理论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中医大宝库中的宝贵财富,是传承的重中之重。中医的。医生不善医,难成好医生。医学不专攻医学,没有医学就没有完整的医学。简介“医生不善医,难成好医生”。本书以临床为导向,精心汇编了中医名老中医的应用心得和心得体会。它不仅对传统医学有了新的认识、新的应用和新的体验。也有不少知名老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拓展传统药效的应用,其中不乏独到之处。可以很好地启发读者的药物思维。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各级中医师和中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目录第一章抗配方药麻黄(配药:麻黄根)肉桂紫苏(配药:紫苏籽、紫苏叶、紫苏梗)姜(配药:姜汁、姜皮、干姜、炮姜、煨姜)荆芥(配药:荆芥耳)防风强火当归细辛苍耳(配药:苍耳)葱白薄荷牛蒡蝉蜕桑叶柴胡乔什葛根清淡的豆豉松鼠第二章清热药石膏儿童科林尼亚栀子花夏枯草决明子情人节黄芩黄连龙胆槐花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蛞蝓……第3章腹泻、温补、消化药第四章风湿药第五章除湿祛湿药第六章理气药第7章活血止血药第八章:化痰止咳平喘第九章安神安肝通窍第十章补药第11章第12章外用药物优秀的试读车前草(配药:车前草)车前草种子是车前草植物或车前草植物的成熟种子。性味甘、淡、微寒。归于肾、膀胱、肝、肺经。清热利水,明目化痰,治小便不利,白带淋,血淋,水肿消肿,黄疸,夏湿泄泻,目赤,翳翳,痰热咳嗽,唧唧喳喳。车前草是车前草或车前草等车前草植物的全草。性味甘、寒。归于肾、膀胱、肝经。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主治:膀胱热,小便不利,淋,黄疸,痢疾,肺热咳嗽,肝热目赤,咽痛,衄血,尿血,肿痛。祝陈宇的经验:新鲜车前草(带根)洗一把,烧开水,喝一次,一天两次。治疗女性小便黄带及尿道痛。车前草离开焦炭时,具有清热、祛湿、解毒的功效,因此对治疗湿热有显着的效果。(《祝福奥秘》)陈家华经验:笔者的经验是,用神苓白术散和车前草一味研成粉,治疗水泻非常有效。曾治疗1岁婴儿腹泻20余天,服上述散剂1.5g,服药痊愈。病人的父亲也是医学森林的一员。他反复询问粉末的配方,得知是从上面来的,他不解。他说:“我用过这个方子,为什么无效?”“过去欧阳修经常拉肚子,太医手足无措,他的妻子在市场上瞎买了车前草,混入前药的汤里,拿来治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洋车前子冲剂,如果换成汤剂,效果会大打折扣。泻药,煎至末用。”(《黄河医语》)杨高和经验:小儿腹泻水样便一天数次,严重者十几次,若不及时治疗,可转为脾风缓急,或导致脱水危象疲惫。其病理为外感风寒,饮食内伤,脾运不畅,发生浊浊。治法为健脾利湿止泻。中医有“治湿不治小便,治不治之”的说法。按照这个理论,1978年我用新鲜车前草水煎治疗小儿腹泻40余例。近年共治疗2117例,总有效率为97.26%,其中12小时内止泻者占44.78%,12-12小时内止泻者占46.62%。24小时。超过2,000例没有发生液体脱气。精疲力竭等加重(仅3例出现轻度皮疹)。(《黄河医学讲座》)邵长荣经验:车前草一般用于利尿消肿。邵长荣认为,既能利面下肢水,也必须排除肺水。咳嗽气喘多为痰湿阻肺所致,也有水湿之邪所致。当然,车前草也可以用来清除它。水清而饮,肺野清而气道通畅,可平喘咳嗽。因此,邵长荣对治疗久咳不愈、痰多痰多有很好的疗效。(《邵长荣肺经集》)柴松烟经验:车前子《本经》说它“行气抗癌,止痛,利尿”。“不要录音”据说它“滋肺,壮阴养精,让人生子”。本品味甘、凉、滑。不仅清热利尿,渗湿止泻,而且滋补肝肾,清肝明目,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咳嗽栓塞。现代医学实验证明,洋车前子确实有显着的利尿作用,不仅能增加水分的排泄,还能增加尿酸、尿素、氯化钠的排泄,对降低血压有一定的作用。柴松艳老师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常将洋车前子的“甘、寒、滑,滋补肝肾”用于以下病症:利尿消肿,用于羊水过多、妊娠水肿、输卵管积水等不明原因的疾病。水肿,鉴定为湿热证,老师常用洋车前子配冬瓜皮、茯苓皮、泽泻、磨麦、朴树等,健脾、健脾、清湿、清热、利尿。行血降血用于血海亏虚引起的肾虚、血虚、不孕、闭经等症状,在滋阴养血的同时,车前子常入药引血。下去,将药引入血海。老师认为,在调整月经的过程中,洋车前子对月经来说比牛膝更安全。车前子不仅能行血下降,还能滋补肝肾之阴。同时,牛膝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特性。阴血瘀滞者可用,血气不足者不宜。促排卵《本草汇演》云:“车前子,补肝肾,平郁阳,配合补肾药,壮阴生子。”对于排卵障碍患者,老师喜欢用洋车前子配细辛、三角、蛇床子、巴戟天等。补肝肾明目对于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症患者,洋车前子不仅可以滋补肝肾阴,还可以清肝明目。常与女贞子、墨枣莲、菊花合用,治疗阴血不足所致的眩晕。清热利湿,《雷公炮药邪邪》云:车前子“治淋、闭、湿疮、泄泻、赤白带浊”。洋车前子味甘微滑,能清热利湿。对于湿热下注引起的小便淋漓、下腹痛、白带重等症状,老师常与茯苓、泽泻、曲麦、朴树、黄柏等配合使用。名老中医”)程富民经验:洋车前子治疗眼部疾病和跌打损伤。“别露”滋阴养精,明目治红痛。肝开窍于目,肾为肝之母。因此,在治疗耳部疾病时,除治疗风火外,治疗大多以肾水虚和肝肾阴虚为主。应避免受伤且不使用。据《别录》记载,洋车前子有补阴养精、明目、治赤痛之功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它?邹润安《续经》云:“水顺则益精,血随水摇……水道不善,溺可消。被湿气麻痹的人,甚至是那些眼睛发红,疼痛不明显的人,都可以做到。”可见,如果气不畅(化),水就会停在中间,水精不能四通八达,势必会影响到精的化,也就是精这说明一旦五脏六腑的精气没有填满,不能注入眼睛,就会出现各种眼疾因此,在治疗眼部疾病时,可以用苓桂术甘汤和车前子来祛湿、清水利湿、养胃养精、祛湿、压痛。益气祛眼病。又用洋车前子,与麻黄、荆芥、甘草配成麻井车肝汤,治疗跌打损伤颇有疗效。有瘀伤者,不论内伤或外伤,立即煎服或煎药,如服药后出汗,以防病情恶化。然后请外科医生进行治疗,这是一种简单无害的处方。方子中的麻黄、荆芥可以开血通络,洋车前子可以帮助小便,为基本药物。每次急诊科的病人出现尿潴留的逆综合征,这个想法都是非常准确的。好在药不便宜,便宜。别紧张。虽然各种草药都说洋车前子浸润少、不气喘,但它有补肾、强精、明目的功效。失禁,不得使用。(《程富民医案》)...

    2022-05-03 车前草中医世家 车前草中药材

  • 2022年注会学习资料合集!备考经验&干货全都有

    CPA考试准备中,剑锋从磨,梅花香来自苦寒。为了帮助考生高效备考,小编整理了CPA考试历年的考试政策、备考、学习指导、考试成绩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考生顺利完成考试!■NoteClu名师团队全力助力学习领先、多系统教学,了解22年课程gt>>■东奥送福利,共克时艰,下单即享电子版《光一》。备考更安全>>>注册手册2022CPA注册招股说明书和招股说明书变更注册费2022年各地区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费用汇总考试时间troggt2022CPA考试时间和考试时间表考试风格2022CPA考试方式及输入法资格标准2022CPA考试合格标准及有效期资质初入考生/应届生/其他考生资格要求注册状态查询2022CPA非应届生/应届生应聘者注册状态查询时间入场券打印CPA的打印时间和打印流程考试准考证成绩查询时间备注会议结果查询时间/查询词条/查询流程/成绩审查事项评论会议结果审核时间说明/评审结果公布时间/申请流程证书申请专业/综合舞台证书申请条件/证书收集问题继续更新······教科书变化分析注意六位教科书的变化科目分析比较解读教科书变化Light1t名师解读笔记改动在每个科目的教材中教学大纲专业考试大纲/综合考试大纲轮廓变化注意六科考试大纲的变化学习计划基础阶段备考学习周注意6科目计划!高频测试点注意每个主题和章节都是重要知识点全部整理日常练习笔记会6个典型练习,日常掌握a测试地点会计分录2022年CPA“会计”入门百科!一键速领财务管理公式2022年会“财务成本管理”公式,一键下载经济规律2022年注册会计师经济法重要法规汇总!立即获取税率表2022CPA税码完整列表税率!免费获取审核测试中心2022年CPA审计必看!不容错过策略回答技巧2022CPAStrategy主观题评分技巧!帮助改进思维导图2022年每个主题和章节的思维导图总结容易出错且令人困惑2022年2022笔记大会六大主题易错易混,一键下载更新中...教程指导六位名师直播指导各科学习方法准备建议零基础备考题、学习方法、科目搭配建议研究生文凭认证、备考建议、学科匹配建议妈妈级备考问题、学习方法、科目搭配建议上班族备考问题、学习方法、科目搭配建议突破性体验troggt中专女工经验分享在流水线中研究生二年级毕业每年一门科目到每年五门科目内卷下会计从业者经验分享会计专业一年5科lt/agt外行小白文员四年备考从“程序员”到审计师,6门学科2年内初中延期考试主会计职称延期后,如何切换投注请查看本指南!两门考试的中级考试准备中级考生请注意!抓住最后机会准备两次考试提示CPA会计师如何获得高分?这些解决问题的技巧你掌握了吗?2022年度笔记《财务成本管理》刷题方法及解题思路建议注意“税法”总是出错?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是关键!要想学好“审计”,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干货!CPA“经济法”问答技巧(包括良好实践问题)2022年,2022笔记大会的“攻略”会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非常实用!更新中...命题趋势预测了解自己和他人!2022年CPA考试分析及命题趋势预测!2021年考题2021CPA“会计”考题答案及解析,免费下载!2021CPA“审计”试题及答案分析,赶快下载吧!2021年注释会《财务管理》考题答题分析,免费获取!2021年解说会《经济法》试题解答及解析,点击获取!2021《攻略》试题及答案分析,一键快速访问!考生福利!2021年CPA《税法》考题答案及分析速查!考试数据快看!202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题数据揭晓更新中...免费课程2022年32名名师新课免费试听图书试用2022注意会轻一,Light2和Light3内容试读课程进度各班介绍,更新进度,名师介绍课程介绍课程介绍、折扣、活动信息书籍介绍简单的关卡介绍、图书组合信息、特别优惠继续更新...2022CPA考试时间是8月26-28日,考生如何提高备考效率?充分利用各类备考资料,事半功倍!希望在小编的帮助下,考生们能够顺利完成考试,顺利上岸!(本文为东澳会计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东澳会计在线)...

    2022-04-30 cpa2022年报名和考试时间 cpa2022年报名入口

  • 《全球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模式与经验》陶希东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全球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模式与经验》【作者】陶希东作【页数】290【出版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01【ISBN号】978-7-5520-3389-2【价格】98.00【分类】特大城市-城市管理-研究-世界【参考文献】陶希东作.全球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模式与经验.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01.图书封面:经验》内容提要:本书从界定和分析全球超大城市特征及其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贫困、老龄化、不平等、服务短缺、安全危机、利益冲突等)入手,在系统总结全球最新学术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梳理了全球超大城市社会跨界治理的理论框架,并对全球超大城市涉及人口调控、公共服务供给、公共安全、社会公平、社会融合、大型群体性活动等方面的治理案例予以剖析,总结了全球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基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视角,对我国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的现状模式、成效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进行着重分析,以尝试探...

    2022-04-28 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 城市社会治理和社区服务局

  • 拼多多蓝海课程+从0到有,我的万单经验(线上陪跑)价值4979元,百度网盘,阿里云盘下载

    课程介绍课程由探索研究院出品从0到1亿经验(在线陪读)+拼多多蓝海课程官网售价4979元。课程目录和下载链接在文章底部。从0到ye,我的10000单经验(线上跑)课程内容从一个让你成为选品高手的绝招开始,包括:你知道拼多多吗?如何培养产品潜力,教你打造完美点击率,掌握流量密码,关注哪些流量入口,如何卖淫免费流量,4步可提升3倍点击率方法,持续高转换解锁财富密码,解密你拼多多为什么不赚钱?教你如何营造点单氛围,高利润SKU套路打造盈利护城河的3个精囊,教你3个学一通法,包括原理、神奇优惠券组合、天梯升级,店铺群模式,用30天打造爆款。拼多多蓝海课程+从0到是,我的万丹体验(线上陪跑)视频截图拼多多蓝海课程:课程不冗长,相对简洁。课程从选品课开始,包括:拼多多有哪些机会,比如门店群、没有货源的小品牌、普通门店等。在工具方面,要知道思维大于工具,工具思想开放都不是问题,包括商业顾问,通过拼多多和淘宝的效率和价格判断来竞争。思路包括找小品牌做,在拼多多100-300左右销售额的30%以上之前搜索人气500-3000的商场,然后是如何选择产品。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包括微商产品。、网红爆款、刚需、特色产品等。还有其他上架产品、详情页、制作主图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会在中详细介绍课程。拼多多蓝海课程+从0到是,我的万丹体验(线上陪跑)视频截图课程目录拼多多蓝海课程第1节:精选课程(第1部分)第1部分:选择课程(第2部分)第7节:补充列表ltrgt第3:制作主图第2节:查找来源第5节:获取标题第6节:产品发布第4节:详细信息页面从0到ye,我的10000单经验(在线护航)1话前面13个引爆方法学一通一招你就成了选品专家打造完美点击率,掌握流量密码(上)打造完美点击率,掌握流量密码(下)持续高转化,解锁财富密码(上)持久高转化,开启财富密码(下)30天一炮走红相关下载点击下载...

    2022-04-19 蓝海拼多多传货 拼多多

  • [美]苏世民《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pdf电子书下载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2020,读桥水,看黑石,一本书读懂苏世民的投资人生,复制黑石创始人投资、管理、创业、人生精进的成功哲学。25条工作和生活原则、成功人生的10大信条、苏世民成功投资的15条法则,带领黑石走向成功的10条管理原则。书名:苏世民作者:[美]苏世民副标题:我的经验与教训原作名:WhatItTake:LeoithePuruit译者:赵灿出版年:2020-1页数:427类别:管理学格式:df/eu/moiISBN:9787521713305《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作者简介:苏世民(SteheA.Schwarzma)全球私募巨头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耶鲁大学学士,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他与彼得·彼得森以40万美元创建黑石集团,并将其发展为华尔街真正的私募之王。他被媒体称为“华尔街的新国王”“私募界的巴菲特”“美国房东”。他还是坐拥亿万财富的慈善家,2020年1月2日,《福布斯》发布2019年美国慈善捐赠榜,苏世民以1.88亿美元的捐款排名第6。他以个人名义捐赠1亿美元,用于支持清华大学建设苏世民书院和创办全球学者项目,该项目是中国大学迄今为止从境外获得的*大单项慈善捐款。《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内容简介:这是一部投资、管理类图书,是一部关于成功创业的书,还是一部处世哲学。苏世民创立的黑石集团是全球私募股权资产管理公司和房地产管理公司的巨头。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黑石管理的资金总额超过5500亿美元。黑石集团人均利润是高盛的9倍,过去30余年平均回报率高达30%以上。美国排名前50的公司和养老基金中,70%以上都有黑石的投资。苏世民以其严谨的投资流程、创新的交易方式、多样的业务领域、做好每一件事而闻名。他以独树一帜的投资原则和管理原则带领着黑石集团一步步成为全球私募股权和房地产投资公司巨头。他花费一生时间去学习、去思考如何成功、如何实现梦想,他将这些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与教训都浓缩在这部书中。这本书没有高深的概念和理论,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叙述,但其中深藏精妙而深厚的投资管理技巧,以及取得成功的经验与教训,也不乏人生信条、人生感悟。投资、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学生、研究人员、企业白领等大众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获益并发挥自己的潜能。...

    2022-04-07 苏世民黑石集团 苏世民 黑石集团 持股比例

  • 《去依附:中国化解第一次经济危机的真实经验

    书名:去依附作者:董晓丹/温铁军东方出版社副标题解第一次经济危机的真实经验出版年:2019-9-1页数:284类别:经济学格式:df/eu/moiISBN:9787520710732作者简介: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先后担任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农村建设中心主任、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所执行院长、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中国农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福建农林大学海峡农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他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第七届学科评估小组成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商务部、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北京、福建等省部级政策专家。他先后承担了许多国家重大和重点项目,并担任了许多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的首席专家。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中国环境大使、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高校科研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中国优秀出版奖、三百原创图书出版项目、北京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荣誉。董筱丹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农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治理、农村建设、区域发展和发展中国家比较研究。内容简介:这本书是温铁军团队继《八次危机》之后推出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记录了中国应对第一次通胀危机的真实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当时,我们不仅要应对中华民国持续的长期高通胀,还要应对经济发展的新矛盾。正如作者所说,一波不平,一波又一波。最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情,通过稳定供应增量农产品降低了城市价格,成功吸收了过度发行的货币,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中国通过农村土地改革缓解了通胀危机,大多数没有土地革命的发展中国家仍难以摆脱发展陷阱。虽然这些国家在政治上独立,但在经济上却陷入了困境。与中国的经验相比,探索如何应对上半殖民地经济留下的高通胀,总结其经验和机制,对深化经济发展理论研究,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引导世界各国应对通胀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2022-04-05 温铁军 去依附 在线阅读 温铁军去依附电子版下载

  • 《全国中医眼科名家学术经验集》

    书名:全国著名中医眼科学术经验集作者:彭清华出版社:中国中医出版社类别:中医格式:df/eu/moiISBN:9787513216913《全国著名中医眼科学术经验集》作者简介:彭清华,男,1964年12月出生,湖南宁乡人,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1985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医学系,1988年毕业后分配到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工作,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21300年聘为博士生导师。曾任眼科副主任、主任、医院院长助理、业务副院长、国际学院院长助理、国际交流合作办公室主任、港澳台办公室主任、研究生办公室主任、研究生院院长、中医诊断研究所所长。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医诊断研究所所长、国家眼底疾病中医药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学科中医眼科、重专科眼底疾病学科带头人、国家重学科中医诊断与湖南省重学科中医五官科学术带头人、湖南省中医综合医学院学术带头人、湖南省中医综合医学术带头人才、湖南省高等优秀教育基金会学术带头人才、湖南省中医学术带头人才、2002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选择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一级,2009年选择新世纪百万人才工程*候选人;世界中医药协会眼科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协会中医诊断分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医药协会眼科分会副主席、第三届中西医结合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席、海外中医注册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南中医药协会执行主任、湖南中西医结合眼科专业委员会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函审查专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审查专家、国家973计划生物医学评估专家、国家新药(中医)评估专家、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项目专家组成员等。《全国著名中医眼科学术经验集》内容简介:彭清华主编的《全国著名中医眼科学术经验集》主要介绍了中国现代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老中医高培质、陆续、黎家玉、祁宝玉、张梅芳、白超然、石守礼、苏藩、高健生、尹伯伦、邹菊生、王明芳、庄曾渊、李传课、牟洪林、王明杰等16人的眼科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这16人都有主任医师或相应的职称,是经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或者是全国中医眼科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名誉委员或者副主任委员,或者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或者是68岁以上的省级著名中医,在中国享有很高的声誉。每一位著名的老中医都可以从生平介绍、主要眼科学术思想、临床诊疗经验(含医案选录)和眼科经验介绍四个方面进一步的中西医结合眼科研究生。...

    2022-04-05 彭玉清中医水平 彭清如中医

  • 经验知识中的给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