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品牌技能变现」通过个人品牌-打造自动赚钱系统(29节视频课程)|百度网盘下载

    该项目已加入资源π共享,注册后即可免费获取所有网赚项目:资源π(点击前往)课程目录【1.4】四个优先级排序,一天之内敲定你的个人品牌定位.m4【1.3】三大方法,立刻落地找出你的核心优势.m4【1.2】你能不能通过个人品牌赚钱?.m4【1.1】个人品牌到底是什么?.m4【2.3】独家MSPD模型,一条公式看懂新媒体流量捞金.m4【2.2】打造自动赚钱系统,让你的商业模式一目了然.m4【2.1】个人品牌赚钱逻辑:让用户受益m4【3.4]从起步到高阶,打通你的产品进化方向.m4【3.3]...

  • 短链接生成推广,也能实现被动收益

    欢迎投稿,只要是原创、有价值的文章,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发布。联系客服微信:xydhz_01今天给大家上一个绝对冷门项目,适合没经验的网络小白放大操作。事情是这样的,我前几天想找几个转换短链接的平台,主要是想推的链接尾巴太长,怕影响用户体验。于是,在找寻短链接生成平台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了一个能搞钱的商业情报。我稍微抽点时间研究了一下,决定把这个项目的信息释放出来。一、短链接生成原理说明这个平台之前,先来看下面这张图。这就是所谓的短链接生成项目。简单说下这个项目的玩法,就按照3步操作来走就能搞到收益。第一步:创建一个网址(要求易记,利于宣传)第二步:分享短址给他人(有流量的平台,各种群去转发)第三步:短链接被别人访问产生收益。(150元/万次点击量)当我梳理完以上3步操作,相信你已经摸到了一点门道。我也直接分享一下具体的平台—短短嘛。通过百度搜索“短短嘛”这个关键词,然后找到第一个网站。我是怎么知道这项目能挣钱,原因是经过实际的测试。要测试不难,只要手上有群,无论是微信群还是QQ群,都可以作为转发渠道。配上好的文案,肯定有一些人会去点这个短链接,这样就有收益。不需要像卖货那样,既要用户点进去,又要下单你才有收入,这个就省去了转换这一轮操作。下图是我测试后,产生的收益给大家看一下。可能你看到之后,会认为太少了!我要说明一点,当你手握几百上千个群,你知道是什么概念。二、短链接生成收益详解再来说一下这个短链接生成项目,到底收益是怎么算的?平台给的收入计费方式,不少人一看直接懵了。这里我会详细解释清楚。里面主要涉及几个专业术语,即:跳转,直显,星费率。(1)跳转用户点这个跳转页面显示一个广告页面,需要停留5秒,然后再进入目标页面,这种点击行为称之为跳转模式。(2)直显直接点入目标页面,有部分广告展示,这种点击行为称之为直显模式。(3)星费率星级可以理解成等级,刚开始都是1星,升降变化是根据前一日总收益来定,每天0点会变更等级。这套结算方式,主要体现在一个IP全天能点3次,每次的收益都会减半。所以,同IP反复点没意义,需要真实流量,当然你用偏门手法也可以尝试一下,可别说我教你骗点击啊。三、短链接生成项目操作流程1.先去创建短址点导航第二个页面进入,就到了创建短网址这一步。2.填入短链接信息原始地址就是要推的长链接进行转换。标题就是配链接同步推送的标题。内容分类可以忽略不选,或者随便选个。到了收入模式这一步,要注意里面分2种。分别是直接显示模式,点击跳转模式。这2个模式的区别,在上面我已经解释了一遍,不懂的回上去再看下就懂了。就是千万别选“无收益模式”,当你误选生成之后,拿去推广将不产生任何收入。内容描述就是推广文案,后面的操作我会教你怎么写。3.完成创建短链接确认之后,就会跳出下面这个页面。根据不同推广渠道,复制对应的短链接即可开始操作。4.推广技巧给大家抛出几个引爆流量的思路。(1)干货分享没有人会对有价值的内容拒看,反而会很迫切的去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思路是结合网盘来操作,把资料放入网盘里面,再去加一些行业群。结合不同行业的人群,找相关需求较高的资料作为群内分享。当你在分享的同时,一面赢得群友认可,一面也在默默搞钱。类似的操作,就按照这种模式来走就行。这是没有套路的推广,原则上这不是广告,而是发别人需要的教程,所以不存在反感或踢群的可能性。(2)混入黑圈黑圈听不懂,我定义的就是做黑客行业的交流群。加这种群有什么用?我就加过不少这类群,里面不少人讨论的话题是怎么黑XX站。或者是有人发网址,请求黑客大神帮忙出钱干掉,从这个行为轨迹我们也可以做钩子。比如可以这样发:求助各位大神,这个网址xxxxx,我出10万谁能帮我干掉!当你这样发,里面的黑客大牛看到10W,肯定会情不自禁的去点,看看这个到底是什么网站。经过这一步操作之后,就是产生收益的来源。这种玩法就是比较狗血,但是却能一下引来大量人点,从而达到不错的收益。(2)其他玩法还可以借助某些软件,做些点击。这种方式市面上很多人在玩,我虽然不提倡,还是稍微点到为止。「短链接生成推广,也能实现被动收益」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帅气的峰子」所有...

    2023-01-28 短链接作用

  • MV视频自动剪辑大师终结版+视频批量剪辑大师全套软件|百度网盘下载

    一键全自动视频批量剪辑视频软件,做视频混剪的利器。支持调节分辨率、比特率、长宽比、音视频快慢、随机标题组合、视频左右翻转、视频重编码、音视频随机分割。视频批量处理:拖拽导入m4格式的视频后,双击视频,框选要处理的区域,可以批量视频去水印、批量裁剪视频、批量删除片头片尾等功能。视频超级混剪:拖拽导入素材、或者将素材放到相关目录,经过简单设置后,即可智能剪辑视频,支持全自动给文案配音、添加字幕、添加转场特效、图片转视频、动态字幕等功能。...

    2023-11-07 随机过程视频 随机视频百科

  • 国外问卷脚本挂机项目-解放双手,使用脚本自动答题赚美金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于国外问卷脚本挂机项目-解放双手,使用脚本自动答题赚美金国外问卷调查脚本自动答题项目,很多人知道手动问卷调查项目,但不知道可以使用脚本自动答题,解放双手,躺赚玩法。本教程不同于市面上所有的问卷项目,是脚本自动答题赚美金项目!本教程内容详细,脚本安装便捷!有手就行!文件目录卡密卡密获取.doc视频教学视频教学1.m4视频教学2.m4提现教学欧易安装包.exe虚拟币交易所转换人名币.jg手机安卓版本欧易下载链接.txt提现教学.g提现教学.m4配合视频教学观看.txt联系方式.txt脚本+客户端请解压后再打开.txt项目介绍.rtf链接合集.txt激活邮箱.txt脚本+客户端.7z...

    2023-01-13 脚本问卷调查 脚本问卷数据无法通过信度检验

  • 口算伴我成长自动出题系统|百度云网盘

    以EXCEL自行编制的系列自动出题软件。不断更新中(目前主要进度到二年级上)随着孩子学习的深入,以及和家长们的交流,发现对口算的需求将是个长期的艰巨任务。故将编写的口算出题软件编成系列。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需求。根据学习进度,每天打印一张或几张让孩子练习,非常方便。系列内软件均可:1.可以灵活进行出题范围和题型(部分)的设置;2.均可同时生成答案,并打印出来,免除了家长判题的烦恼;3.所有打印页面允许用户自行设置格式(不推荐)。具体说明:1.0100以内的加减法。可自主选择出题范围和题型(算式、填空或混合题);1.1100以内加减法在机练习。出题范围同1.0,但适合在机练习2.0乘除加减混合。可单独出乘法和除法的题,也可出乘法或除法混合加减法,或加减乘除混合的题型;可出算式题,也可出填空题,还可以算式填空混合出题;乘法可选择乘数的限制,除法也可以选择除数与结果范围还设计有单独的乘法口诀填空(含数字形式和中文形式)2.1乘法口诀补充填空2.2乘除加减混合在机练习。出题范围同2.0,但适合在机练习2.3除法余数练习2.4混合运算1-连加减将口算练习深入了一步,增加成连加连减,其中特意加了两个数相加凑整数或两个数相减凑整数的情况,引导孩子找规律。这也是奥数的基础之一吧2.5混合运算2-连加减(带括号)2.6乘除连加减(带括号)将乘除法与加减法连在一起出题可自主选择乘法或除法与加法或减法相连,也可混合;也可自主选择乘除法在前或加减法在前,还可随机排列;可自主设置乘除法的数字范围,以及整体结果的范围;还可自主选择是否带括号2.7大小比较题2.8单位换算题.2小数加减乘除混合(算式+填空).4100以内平方...

    2022-12-28 加减法除法 加减法除法乘法混合计算题

  • 司马老师-- 高中数学精品视频--仅供学习使用,如有影响他人请自动删除|百度云网盘

    ...

    2022-12-27

  • 初中历史必背且必懂的36个历史答题规律(doc文档)|百度云网盘

    此课件来自初中历史必背且必懂的36个历史答题规律(doc文档),知识点覆盖全面,欢迎有需要的同学们网盘下载学习,一定会对你有帮助。截图202203291059313991.g(343.24KB,下载次数:12)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百度云网盘]初中历史必背且必懂的36个历史答题规律(doc文档)2022-3-2910:59上传...

    2022-12-11

  • 杜嵩独针(特效针灸+点穴自动正骨复位术)初级班+高级班培训课程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杜松单针(特殊针法+腧穴自动整骨)初级班+高级班培训班杜松,1955年2月27日出生,大连人。他年轻时喜欢素描(绘画)。受祖辈影响,我更热衷于中医,尤其是针灸。1999年至2011年在韩国经营医院12年,对单针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显着的临床效果。采用单针疗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临床疗效,后回国。用杜老师的话说,我在韩国练习各种针灸技术,成功后回国报效祖国,传承中医。女士。杜以单针灸的智慧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人类,创造了一针一穴瞬间杀病的奇迹,也通过单针疗法带领无数不懂中医的人爱上了中医。针灸的简单方法,并获得了中医知识。他的智慧让无数中医获得了一门绝活,也让许多西医因为一针的调理作用而重新认识和研究中医,促进了中医的发展。如今,杜老师的弟子弟子遍布全球,意味着单针技术已经扎根大地,后来者必将在杜老师的研究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先生。杜总和弟子们说了一句话:我要将独针灸传到千家万户,尤其是一号、二号、三号针法,让全世界的人,不管的年龄,可以用它们来减轻疼痛和固定骨骼,急救。今天,懂单针灸的应该不少于5万人。医生或保健师太多了,甚至很多家庭主妇都成了单针灸的天使。小独针就是杜老师传给大家的那一套。如同一把神剑,除妖除魔,解除了多少人的病痛,一次又一次为世人点亮了健康之光,找到了希望。先生。渡或许已经完成了他在人间的使命,留给我们思考绝针传承的余地。杜老师的教学幽默风趣,朴实无华。技术,给学生创新的空间,使用单针一定要学会灵活使用,可以用一针不能用两针,能止血就不能用,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这是杜老师教给我们的。middotldquo单针rdquo就是一针一穴,解决疼痛问题。middot人人都能学针灸!零基础,一学就会,一用就见效!middot杜松先生自1999年首创ldquo单针rdquo疗法以来,从最初的止痛问题发展到治疗内脏疾病。从原来治疗几种常见病,发展到治疗50多种病症,疗效神奇,独树一帜。middot《单针》每法只取一穴,一穴见效。以独特的针法进针,刺激神经,起到止痉、治病的作用。单针疗法是一种ldquo内病外治rdquo的医术,通过经络穴位的传导,运用一定的操作来治疗全身的疾病。临床上根据中医诊治方法,诊断病因,辨症要害,辨明病性,病变属于哪经脏腑,属于哪一类属于:表里、寒热、虚实。做出诊断,然后进行治疗。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使阴阳恢复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协调,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单针的特点:1.适应症广泛,可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耳鼻喉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2、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显着,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性体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镇痛安神作用。3、操作方法简单易行,随时在身上扎几根针就能救人。4.安全可靠(ldquo单针rdquo只刺四肢、手脚)。课程大纲独针初级班杜嵩:独针2.flv第七期独针与点穴培训.flv杜嵩:独针3.flv第七期独针培训.flv第七期独针.flv杜嵩:独针1.flvldquo独针rdquo公开课.flv杜嵩独针(特效针灸)和点穴自动正骨复位术视频14.m4杜嵩独针(特效针灸)和点穴自动正骨复位术视频15.m4杜嵩独针(特效针灸)和点穴自动正骨复位术视频03.m4杜嵩独针(特效针灸)和点穴自动正骨复位术视频01.m4杜嵩独针(特效针灸)和点穴自动正骨复位术视频04.m4杜嵩独针(特效针灸)和点穴自动正骨复位术视频02.m4杜嵩独针(特效针灸)和点穴自动正骨复位术视频05.m4杜嵩独针(特效针灸)和点穴自动正骨复位术视频08.m4杜嵩独针(特效针灸)和点穴自动正骨复位术视频09.m4杜嵩独针(特效针灸)和点穴自动正骨复位术视频06.m4杜嵩独针(特效针灸)和点穴自动正骨复位术视频07.m4杜嵩独针(特效针灸)和点穴自动正骨复位术视频11.m4杜嵩独针(特效针灸)和点穴自动正骨复位术视频10.m4杜嵩独针(特效针灸)和点穴自动正骨复位术视频12.m4杜嵩独针(特效针灸)和点穴自动正骨复位术视频13.m4独针高级班第一集1-1驱寒针法.m41_2驱寒针法.m41_4.m41_3.m4第七集7-4.m47-2.m47-3.m47-1.m4第三集3-1.m43-3.m43-4.m43-2.m4第二集2-3.m42-1.m42-4.m42-2.m4第五集5-3.m45-2.m45-1.m45-4.m4第六集6-3.m46-4.m46-2.m46-1.m4第四集4-1.m44-4.m44-3.m44-2.m4...

    2023-06-05 针灸培训课程 针灸培训课程班

  • 营业执照生成软件 百度云下载

    软件介绍软件名称:营业执照生成软件百度云下载文件目录营业执照生成器.rar...

    2022-10-29 生成器 文件目录在哪 生成器 文件目录下载

  • 9527 2021猎者营大神打造赚钱的网站实战教程,自动快速长久赚钱

    课程介绍猎人营课程是风暴战队倪夜明和乌本表弟的新网站。两大大神练手打造盈利网站教程,打通国内网赚圈与国外网赚圈的融合,提供优质的互联网赚钱项目。教学大纲01大流量网站赚钱简介.m402大流量网站定位.m403高流量网站的流量值.m404网站利润.m405-1域名注册.m405-2域名解析及备案.m405-3VPS购买.m405-4宝塔安装.m405-5域名绑定.m405-6宝塔面板功能介绍.m405网站主题插件安装.m406网站主题设置.m407关键词过滤器1.m408关键词过滤器2.m409网站栏目设置.m410网站改进.m411站点详细信息和eo.m412eo.m413个大中型网站核心点.m414内容更新.m415网站数据分析.m416个网站进阶路由.m4课件.rar...

    2022-10-29 网站数据分析统计 网站数据内容分析

  • 《汽车自动变速器原理及研发》王宏宇,房永,王德军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汽车自动变速器原理及研发》【作者】王宏宇,房永,王德军编著【页数】270【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02【ISBN号】978-7-111-48720-3【价格】49.80【分类】汽车-自动变速装置-理论【参考文献】王宏宇,房永,王德军编著.汽车自动变速器原理及研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0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汽车自动变速器原理及研发》内容提要:本书介绍了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并对自动变速器的主要部件和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重点从产业化的角度介绍了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的开发流程、控制算法、软硬件的开发、CAN总线设计、硬件在环测试和系统的分析标定等。《汽车自动变速器原理及研发》内容试读第1章汽车自动变速器概论1.1引言自从1894年诞生第一辆量产汽车奔驰Vlo起,100余年来汽车业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人类的生活需求对汽车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快捷、舒适、安全可靠的汽车不断地推向市场,自动变速器作为承载这些要求的关键部件,也必然不断发展。变速器(TramiioGearox)是改变汽车行驶速度和转矩的装置,由许多直径大小不同的齿轮、轴和离合器等部件组成,通常安装在发动机和驱动轴之间。变速器由传动机构和变速机构组成,可制成单独变速机构或与传动机构合装在同一壳体内。传动机构大多用普通齿轮传动,也有的用行星齿轮传动。普通齿轮传动变速机构一般用滑移齿轮和离合器等。滑移齿轮有多联滑移齿轮和变位滑移齿轮之分。用多联滑移齿轮变速,轴向尺寸大;用变位滑移齿轮变速,结构紧凑,但传动比变化小。离合器有啮合式和摩擦式之分。用啮合式离合器时,变速应在停车或转速差很小时进行;用摩擦式离合器可在运转中任意转速差时进行变速,但承载能力和摩擦片的特性与散热系统有关,且不能保证两轴严格同步。为克服这一缺点,在啮合式离合器上装以摩擦片,变速时先靠摩擦片把从动轮带到同步转速后再进行接合。汽车变速器具有如下作用:1)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变化范围,以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同时使发动机在有利(高效区)的工况下工作。2)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的情况下,使汽车能前进、倒退行驶。3)利用空档,中断动力传递,使发动机能起动、怠速,并便于变速器换档或进行动力输出。中国自动变速器的开发起步较晚,过去对动力总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因此在自动变速器上积累的经验较少,特别是如何产业化开发出有市场竞争力的自1汽车自动变速器原理及研发动变速器方面是许多汽车主机厂和供应商共同的难题。本书作者有着多年的自动变速器产业化经验,在自动变速器构造、设计和控制系统开发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实用的方法,将其归纳总结呈献给读者。本书主要针对从事自动变速器设计、控制系统开发的工程师,自动变速器工程咨询专业人士和大专院校师生。1.2自动变速器的发展简介1.2.1国外自动变速器发展历史汽车自动变速器是随着车辆技术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纵观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自动变速前期、液力自动变速阶段、电控自动变速阶段、智能自动变速阶段和集成控制阶段。1.2.1.1自动变速前期最早在1904年出现了离合器和制动器等摩擦元件操纵变速的行星齿轮机构,该机构首先用于英国WiloPicher汽车上。1907年福特车上大量使用行星齿轮变速器,它的出现实现了不切断动力进行“动力换档”,并避免了固定轴式变速器中的“同步问题”。而液力耦合器的出现为自动操纵的实现提供了可能,1938年至1941年美国GM和Chryler公司采用液力耦合器代替离合器,省去了驾驶时的离合器踏板操作。随后出现了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前身,开始进入了根据车速和加速踏板开度两个参数信号,用液压逻辑油路控制的液力自动变速时代。1.2.1.2液力自动变速阶段该阶段以1939年的通用Oldmoile车上的Hydromatic开始,以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普遍应用和迅速推广为特征。这个阶段的液力自动变速由液力变矩器和行星齿轮变速器组成,控制系统是通过液压系统来实现的,控制信号的产生主要通过反映加速踏板开度大小的节气门阀和反映车速高低的速控阀来实现,其控制系统是由若干个复杂的液压阀和油路构成的逻辑控制系统,按照设定的换档规律,控制换档执行机构的动作,从而实现自动换档。但液压系统的控制精度较低,难以适应车辆行驶状况的变化,无法按使用者愿望实现精确的换档品质控制。1.2.1.3电控自动变速阶段1969年法国的雷诺R16TA轿车首先使用了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与全液压的区别在于自动换档的控制系统是由电脑来实现的,但当时电子技术不成熟,应用范围较窄。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电子控制技术逐步实用化,越来越多的自动变速器才开始采用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包括电控和液控两部分,电控系统由控制器、各种传感·2·第1章汽车自动变速器概论器、执行机构(电磁阀)及控制电路等组成,控制器采集传感器信号(如车速和加速踏板开度等)并进行处理,将换档指令作用于换档电磁阀。从而利用液压换档执行机构实现自动换档。由于控制器能存储和处理多种换档规律,在换档品质控制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并且与整车的其他控制系统的兼容性好,最终可以实现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的一体化。1.2.1.4智能自动变速阶段随着车辆技术和自动变速技术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功能实现,车辆自动变速技术进入智能化阶段,控制策略的不断改进成为车辆自动变速技术的特点。德国的宝马公司从1992年起,陆续推出用于4速和5速自动变速器的自适应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识别驾驶人的类型,环境条件和行驶状况,并对换档规律作出适当调整。日产的E4N71B自动变速器,采用模糊推理对高速公路坡道进行识别,采取禁止升档的措施消除循环换档,三菱新型4速自动变速器,将各种输入信息和驾驶人的换档通过神经网络建立联系,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功能,使得车辆能够按照驾驶人的意图自动换档。智能控制系统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汽车信息处理技术,内容包括:1)信息检测技术:增强汽车传感器的功能。2)信息处理技术:控制软件要解决控制逻辑问题并使控制软件化,涉及控制方法和现代控制理论,需要应用和发展现代控制理论。为了高速处理信息,在硬件上,目前控制器也已经从8位机发展到32位机。3)信息转换技术:微机处理和输出的电信号,如何转换为相应的机械动作,即电液转换技术,各种电液比例阀和执行元件的动作。1.2.1.5集成控制阶段整个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一体化,发动机控制和变速器控制、巡航控制、牵引力控制、制动控制、转向控制、稳定性控制等电控系统联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控制,是控制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1.2.2国内自动变速器发展历程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在“红旗”770轿车上使用了具有两个前进档的液力自动变速器,1975年又研制出具有3个前进档的CA774液力自动变速器。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大量国外轿车进入我国市场,其中许多中高档轿车是带有自动变速器的,而且几乎全部是液力自动变速器,这使一大批汽车修理企业对液力自动变速器的维修变得十分熟悉。由于对自动变速器良好性能的逐渐认识,用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使国内汽车企业加快了自动变速器的发展步伐。1998年上海通用汽车公司(SGM)生产的用于别克轿车上的4T65E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正式下线,1999年开始批量生产并投放市场,率先在国内将自动变速器作为标准配置装于轿车。1999年中日合资生产的本田雅阁轿车也正式投产,其·3汽车自动变速器原理及研发自动变速器为本田技术PAX型,它弃用行星齿轮,而选择常啮合平行轴式结构,零件少、易制造是其长处,它采用了全电子直控式变速装置,能使变速、燃油喷射以及巡航等控制相结合。与此同时,上海大众的帕萨特B5、一汽大众的捷达都市先锋都装备了自动变速器AG4-95。神龙公司也向市场投放了装备进口的AL4智能型自动变速器的富康988“领导者”以及富康1.6L轿车。它采用了模糊控制理论和动力传动系统综合控制技术,实现了智能化控制,电子控制单元中有10种换档规律,按需分别调用几种换档规律或同时或交替工作,共同控制变速器的状态。一汽大众的A6高级轿车上作为选装件的自动变速器为Titroic型,在自动变速的基础上可提供手动换档功能。北京吉普公司在切诺基越野汽车上小批量装备了AW4自动变速器,现已达到1000多台。因此,在国产车上选装液力自动变速器已成为必然之势。至于城市客车和公交汽车频繁起步换档,变速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使用频率是一般车辆的10倍左右,劳动强度极大,即使是职业驾驶人也因受心理与生理所限,迫切要求使用自动变速器。国外几乎是100%装用,我国1995年首次在国产公共汽车上装备的Allio自动变速器,遍及深圳、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其中深圳的装备率达40%。1.3自动变速器的种类1.3.1液力自动变速器液力自动变速器(AT)是由液力变矩器与动力换档的辅助变速装置组成的。液力变矩器安装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以液压油为工作介质,起传递转矩变矩、变速及离合的作用。液力变矩器可在一定范围内自动无级地改变转矩比和传动比,以适应行驶阻力的变化。但是由于液力变矩器变矩系数小,不能完全满足汽车使用的要求,所以,它必须与齿轮变速器组合使用,扩大传动比的变化范围。目前,绝大多数液力自动变速器都采用行星齿轮系统作为辅助变速器。行星齿轮系统主要由行星齿轮机构和执行机构组成,通过改变动力传递路线得到不同的传动比。由此可见,液力自动变速器实际上是能实现局部无级变速的有级变速器。液力自动变速器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自动变速器。采用此种类型的自动变速器,免除了手动变速器繁杂的操作,使开车变得省力。同时,电子控制也使自动切换过程柔和、平顺,因此汽车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优越的动力性和方便的操纵性。但这种变速器效率低,结构复杂,成本也较高。⊙1.3.2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是在传统固定轴式变速器和干式离合器的基。4。第1章汽车自动变速器概论“础上,应用电子技术和自动变速理论来实现机电一体化协调控制的。车辆起步、换档的自动操纵以电控单元(ECU)为核心,通过液压或气压执行机构来控制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选换档操作以及发动机节气门的调节。ECU根据车辆的运行状况(发动机转速、变速器输入轴转速、车速)、驾驶人意图(加速踏板开度、制动踏板行程)和道路路面状况(坡道、弯道)等因素,按预先设定的由模拟熟练驾驶人的驾驶规律(换档规律、离合器接合规律),'借助于相应的执行机构(发动机节气门控制执行机构、离合器执行机构、变速器换档执行机构),对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的协调动作进行自动操纵AMT既具有液力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的优点,又保留了原手动变速器齿轮传动的效率高、成本低、结构简单、易制造的长处。它糅合了二者优点,是非常适合我国国情的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产品。它是在已生产的机械变速器上进行改造的,保留了绝大部分原总成部件,只改变其中手动操作系统的变速杆部分,生产继承性好,改造的投入费用少,非常容易被生产厂家接受。它的缺点是非动力换档,在换档期间由于仅有的离合器需要打开,动力传递必须终止,所以传递的转矩就会出现中断的现象。这可以通过电控软件的作用来得到一定弥补,比如快速换档,快速调整发动机转速接近同步换档等措施。另外一个缺点是由于没有液力变矩器,在低档位时,发动机的抖动会比较大,驾驶舒适感较差。在几种自动变速器中,AMT的性能价格比最高。在中低档轿车、城市客车、军用车辆、载货车等方面应用前景较广阔。○1.3.3无级自动变速器机械式无级变速器(CVT)种类很多,有实用价值的仅有V形金属带式。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属摩擦式无级变速器,其传动与变速的关键件是具有V形槽的主动锥轮、从动锥轮和金属带,金属带安装在主动锥轮和从动锥轮的V形槽内。每个锥轮由一个固定锥盘和一个能沿轴向移动的可动锥盘组成,来自液压系统的压力分别作用到主、从动锥轮的可动锥盘上,通过改变作用到主、从动锥轮可动锥盘上液压力的大小,便可使主、从动锥轮传递转矩的节圆半径连续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无级改变传动比的目的。机械式无级自动变速器传动比连续,传递动力平稳,操纵方便,同时因加速时无需切断动力,因此汽车乘坐舒适,超车加速性能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可使发动机始终在其经济转速区域内运行,从而大大改善了燃油经济性。但与齿轮传动相比,效率并不高,制造困难,价格也较高。1.3.4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近几年又有一种新的自动变速器一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DualClutchTramiio)开始大量装车上路,2009年装配有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大众汽车公·5汽车自动变速器原理及研发司将其称为DSG)的一汽大众新迈腾已与我国消费者见面,其出众的加速性能和超低的油耗吸引着众多消费者的眼球,在业内也掀起了一股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热潮。20世纪90年代末期,大众汽车公司和博格华纳公司携手合作,生产第一个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和应用于主流车型的DualTroic技术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博格华纳公司通过使用新的电子液压元件,使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变成了实用性很强的变速器。2002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首次向世界展示了这一技术创新,并将它命名为直接换档变速器Direct-ShiftGearox(简称DSG)。2003年大众汽车公司推出了6速DSG变速器(图1-1),成为首个提供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系统的整车厂,随后DSG变速器逐步推广应用在奥迪TT3.2、大众捷达、大众途安、大众第五代高尔夫、宝来、奥迪A3、SKODA等众多车型上。2008年大众汽车公司联手舍弗勒集团推出了更为先进的7速DSG变速器。图1-1大众公司2003年推出的6速湿式DSG我国也很重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自主研发,2007年,我国科技部“十一五”“863”计划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列为“汽车开发先进技术”重大项目,由重庆青山、吉利、杭齿3家公司承担。2008年,上海汽车公司和沈阳华晨汽车公司宣布联合开发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同年,在国家发改委支持下,国内12家汽车企业联合成立了“中发联”,与美国的博格华纳公司进行合作,开发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在2009年上海车展上,吉利汽车公司展出了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7速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并基本掌握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关键技术及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开发流程。1.4汽车液力自动变速器的优缺点采用液力自动变速器,可弥补机械变速器的某些不足。使用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具有下列显著的优点。·6···试读结束···...

    2022-10-25

  • 《低碳能源技术研发网络的生成 演化和效应研究》马玎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低碳能源技术研发网络的生成演化和效应研究》【作者】马玎著【页数】193【出版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10【ISBN号】978-7-5130-5893-3【价格】48.00【分类】低碳经济-能源管理-研究-中国【参考文献】马玎著.低碳能源技术研发网络的生成演化和效应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低碳能源技术研发网络的生成演化和效应研究》内容提要:采用WIPO公布的国际专利分类绿色清单代码为基准采集数据,开展了围绕低碳能源技术研发网络(简称为LCET-CN)的生成机制、演化规律、结构效应以及企业网络策略和政策定位优化的系统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构建了LCET-CN的生成机制模型并通过模拟仿真揭示涌现属性;(2)创建了以联合申请专利为特征的LCET-CN并揭示其演化规律;(3)构建面板数据计数模型并实证验证LCET-CN的结构效应;(4)基于耦合分析确立提升LCET-CN结构效应的网络策略与政策定位。《低碳能源技术研发网络的生成演化和效应研究》内容试读第1章导。论1.1研究背景(1)低碳能源技术革命迫在眉睫。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一直是困扰人类发展的焦点问题。近百年来以化石燃料为主的消费结构导致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同时,化石燃料的存储量和供应有限,寻找替代能源或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创新步伐远远落后于不断膨胀的能源需求。发展低碳能源、控制环境污染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核心课题。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面临的能源环境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粗放型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代价日益凸显,我国亟待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2)我国实现低碳技术跃迁迟重难行。我国发展低碳能源产业面临着很多困难,其中的突出问题是企业的低碳能源技术创新水平较低。技术障碍带来的成本高、市场小对低碳能源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严重制约,抑制了市场规模的扩展,反过来又造成了产业高成本和技术投入障碍,形成恶性循环。同时,国内企业普遍社会责任意识薄弱,也缺乏创新性的解决环境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客观上造成低碳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积极性不足,相关人才培养机制落后。此外,政府的相关激励机制和配套金融体系还不完善。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低碳能源技术的发展。(3)LCET-CN的发展是内在需求也是发展趋势。低碳能源技术是技术含量极高的综合性技术。高度的技术复杂性、不确定性及学科交叉性使得单个组织难以具备全面的技术研发能力,需要构建涉及众多组织的研发网络来共同应对技术难题。因此,发展低碳能源技术不仅1低碳能源技术研发网络的生成、演化和效应研究需要单个组织具备低碳性和可持续性的技术创新发展能力,同时也要求产业领域内的企业与供应商、竞争者、大学、科研机构及其他组织机构形成联合开发、资源互补、知识分享和风险分担的研发网络。(4)学界对LCET-CN的研究滯后于实践发展。目前学界对于低碳能源技术的界定比较模糊,特别是社会科学将其笼统地归纳为生态创新或绿色创新,相关量化研究多使用量表数据,这种方式在缺乏三角验证的情况下难以避免主观性,其截面数据的性质也不利于因果关系的推断;对于研发网络的研究,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集群效应、网络特征的效应分析,对综合多种因素的整体研究很少;从低碳创新与创新网络的结合研究来看,仅有零散的研究关注了低碳创新中研发网络的形成、演化机理,而在网络结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上,为数不多的研究仅囿于网络结构与创新能力、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梳理上,特别是缺乏网络结构对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的影响差异甄别,这就无法对低碳能源技术创新的路径突破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总之,LCET-CN的客观存在、发展的紧迫需求、滞后的研究现状说明LCET-CN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1.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在探索LCET-CN生成、演化和效应的总体框架下,围绕以下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1.低碳能源技术的内涵、外延、特征是什么?LCET-CN的网络行动者、关系模式和区别于一般创新网络的特征是什么?2.LCET-CN的生成机制是什么?LCET-CN具有怎样的涌现属性?这些涌现属性与传统技术导向型研发网络有哪些区别?3.LCET-CN的社会网络结构具有怎样的演化特征?不同低碳能源技术领域的研发网络在演化特征上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是什么?4.LCET-CN的社会网络结构特征会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水平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同层次的社会网络结构特征是否存在交互的效应?提升LCET-CN中技术创新水平的企业网络策略和政府网络治理对策是什么?2第1章I导论为此,本研究基于创新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网络嵌入性理论、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与方法,界定低碳能源技术及其研发网络概念,构建LCET-CN的生成机制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拟仿真:整理挖掘九大低碳能源技术领域的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研发网络,并分析研发网络在三大社会网络结构特征整体网、行动者位置、合作伙伴关系特征上的演化规律;厘清LCET-CN的三大社会网络结构特征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所产生的独立的与交互的影响机理,提出研究假设,构建面板数据的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独立效应和交互效应的实证验证;在对LCET-CN结构影响二元式创新的一般性规律总结的基础上,依据三维曲面图和二维矩阵结合的方法揭示提升LCET-CN中技术创新水平的企业网络策略和政府网络治理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管理启示和政策建议。具体而言,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1)现实意义。第一,加深可持续发展事业中利益相关者对绿色研发网络的认识。本研究利用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LCET-CN,为产业界提供了一个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LCET-CN构建方法。对政府而言,通过对研发网络社会网络特征的演化规律分析可以对其复杂网络特征、中心行动者以及合作关系变化的内在要求加深了解,从而评估LCET-CN的发展阶段,制定针对不同行动者的区别化激励政策,并强化组织针对合作关系演变的相关能力的培育。对企业而言,研发网络的构建有利于企业判断潜在的合作伙伴与低碳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形成创新的网络观。第二,有利于对我国企业在LCET-CN中的战略选择与定位提供操作借鉴。本研究通过对整体网、行动者位置、合作伙伴关系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指出了嵌于不同整体网特征的企业应该如何调整自身在网络中的位置和选择合作对象来达到更高的技术创新水平。特别是本研究区别了研发网络结构对不同的创新类型一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具有不同创新战略姿态和资源条件的企业应如何做出适应自身创新诉求的网络决策。第三,为政府激励企业进行突破性的低碳能源技术创新提供政策参考。通过政府网络治理与技术创新水平的耦合分析可以推断,政府可以对高密度、3低碳能源技术研发网络的生成、演化和效应研究高集聚性网络中的中心企业实施行政奖励和技术标准化战略的政策来强化其示范引领作用,而对低密度、低集聚性网络中的中介企业可以通过促成战略联盟和行业协会的构建来加强中介企业的知识枢纽作用,同时配合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持续的人才培养与吸引、科技信息支持的公共服务、研发载体建设的创新要素支撑政策以促进企业突破性的低碳能源技术创新。(2)理论意义。第一,将网络理论引入低碳能源技术创新的研究,扩展了低碳能源技术创新研究的视角。现有研究已在低碳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实现机制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多有益的见解。然而,考虑到低碳能源技术创新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其实践的过程必然是跨组织边界的,学界却很少从网络理论出发来研究以低碳技术创新为导向的研发网络,这就无法揭示企业利用外部网络实现绿色化转型的过程机理。第二,丰富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研发网络结构效应的相关理论。当前的研究在承认低碳技术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和创新目标的多元性基础上,只是重点关注了低碳技术创新中研发网络的形成机理,相应视角包括RBV和交易成本理论、知识搜索模式、合作能力、合作对象选择;而在网络结构对低碳技术创新绩效的研究上,为数不多的研究仅囿于网络结构与创新能力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梳理上,实证研究的空白说明无论在验证现有的、丰富的网络结构效应研究成果在LCET-CN中的适用性,还是挖掘LCET-CN结构效应的特殊性都存在很大的待研究空间。低碳能源技术涵盖可再生能源、非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节约技术领域,不同的技术领域在网络连接机制和合作创新过程上存在差异,因此基于结构嵌入、关系嵌人或认知嵌人的单层次的分析具有片面性,而综合考虑整体网、行动者位置、合作伙伴关系及其交互作用是对社会网络结构效应更全面的反映,也符合现有研究对从网络层、组织自身和组织间层次以及三个层次交互研究研发网络的趋势。此外,创新类型的差异(主要反映在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两个层面)及其对学习能力和绩效的不同指示意义已得到了学者的认可,说明研发网络的结构效应在不同创新类型中的区别也具有考察的意义。因此,分析研发网络的三重结构及其交互对两类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对网络结构效应在低碳能源技术创新背景下的深人挖掘。4第1章|导论第三,构建基于复杂网络的多Aget模型分析LCET-CN生成机制。构建基于复杂网络的多Aget模型,并辅以模拟仿真来分析系统优化过程,从而揭示研发网络中组织间合作的动力机制和随时间演化的涌现状态。模型实质是将LCET-CN的网络连边机制转化为一个动态优化模型,采用Matla的差分演化算法对优化模型求解并模拟仿真,通过仿真数据的统计分析揭示了网络的复杂网络特征和组织层面的涌现属性,区别了LCET-CN与传统技术导向型研发网络在无标度特征和网络结构效应的方向和程度上的差异,从组织动态决策视角丰富了现有的建模理论。这种方法不仅克服了现有基于复杂网络演化博弈方法的研究受制于网络静态化的严苛假设,也为规划高效的研发网络生态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对Agt模型中创新主体的研发投入、知识吸收、知识生成与创新和利润生成规则的设定,将合作伙伴选择的外生机理内生化,克服了现有研究对节点连接机制解释的模糊性。1.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3.1低碳技术创新相关研究可持续发展在当今全球化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背景下已成为各国的发展要义。通过产品、流程、技术和系统的改进来提高生态效能,降低环境负面影响的生态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载体已得到政策制定者和学界的普遍关注四。近年来国际上的重要组织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能源署(EA)、联合国(UN)已开展一系列举措加强生态创新的关键技术发展的讨论和交流,例如2008年OECD开展的“绿色增长和生态创新”项目皆在促进公众对生态创新带来新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法来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促进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低碳技术是生态创新的关键解决方案,涵盖了生态创新的主要技术层面,直接关系到满足环境政策成本的降低、能源安全的提高、污染排放的控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协调增长等一系列核心问题)。尽管低碳技术涉及范围广、相关研究汗牛充栋,但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梳理归纳发现:低碳技术创新的界定、重要性和发展现状分析、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和阻力、低碳技术的实现机制是学界普遍关注的焦5低碳能源技术研发网络的生成、演化和效应研究点问题,也构成了文献综述的主要维度,下面分而述之。(1)低碳技术创新的界定、重要性和发展现状低碳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政府于2003年在《能源白皮书》中提出的,定义为以技术创新和政府规制来推动能源革命和排放减少、气候变化减缓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在此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学者从不同视角定义了低碳技术创新,而到目前为止,统一的、权威的界定还未形成。从低碳技术与传统能源技术的关系来看,Berkhout(2002))指出低碳技术创新是革命性的创新,而Pacala和Socolow(2004)6则认为低碳技术创新具有传统能源技术创新的附属性,即传统能源技术在渐进式的改进中可以逐渐实现遏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赖晓东和施骞(2012)依据低碳技术的性质将低碳技术创新定义为通过减碳技术、无碳技术和去碳技术范式的产生和发展来对传统技术经济系统进行解锁的过程;江玉国等人(2014)[8]则依据低碳技术的应用领域将低碳技术创新定义为在太阳能、先进交通工具、煤电、建筑和工业节能、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技术(CCS)、风能、智能电网、生物能源等领域能够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创新。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已得到学者的普遍认同,相关研究包括宏观层面的相关性分析,如Maji(2015))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进行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变量的协整检验,发现二者的关系在长期呈现出正相关;刘丹鹤等人(2010)[则从低碳技术创新对投资、有效劳动投入量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原因;王兵和刘光天(2015))运用两期权重修正罗素模型研究节能减排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前者是后者的核心动力,从而验证了“波特假说”。也有学者从微观层面的经济效益分析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如Sadeghi和Kalatar(2015)[21将能源供应公司采取清洁能源供应的问题进行概率规划建模,得出清洁能源技术尽管具有供应的不确定性,但仍比传统的非清洁能源技术给能源供应公司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Bhuedra和Sagle(2016)B1认为低碳技术创新培育了企业一系列的能力,包括与政府监管部门的沟通能力、管理创新失败与技术模仿风险的能力以及内部研发能力,并给企业带来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马玎等人(2016)[4]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能源效率型创新和外部性降低型创新与上市公司营利性的关系,发现能源效率型创新对营利性有正向影响,且在高竞争行···试读结束···...

    2022-10-25 低碳能源主要包括 低碳能源有哪些

  • 《突发事件手机舆情的生成与应对》庹继光,但敏,张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突发事件手机舆情的生成与应对》【作者】庹继光,但敏,张颖著【页数】288【出版社】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02【ISBN号】978-7-5647-4144-0【价格】28.00【分类】突发事件-移动电话机-舆论-研究-中国【参考文献】庹继光,但敏,张颖著.突发事件手机舆情的生成与应对.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02.图书目录:《突发事件手机舆情的生成与应对》内容提要:《突发事件手机舆情的生成与应对》一书是庹继光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突发事件中的手机舆情生成及对策研究》的结项成果。该书主要论述了我国法律法规所指的突发事件概念,以及突发事件发生到处置全过程中的信息传播活动内容及要求等,进而着重分析突发事件从预报到处置、应对整个环节中的手机舆情,包括传播主体及其多手机的具体运用,舆情的诱因及议程设置、话题呈现,手机舆情的致效分析,舆情生成过程中出现的次生舆情、舆情反转及谣言等,进而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主流传统媒体等如何有效应对舆情,引导社会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释。《突发事件手机舆情的生成与应对》内容试读第一章突发事件及其社会应对第一章突发事件及其社会应对作为本课题的核心概念之一,突发事件的界定对于课题研究方向的明确、研究路径的确立以及研究结论的形成均具有重要的制约性作用,为此本课题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便是确定“突发事件”的内涵及外延,从而使研究的范畴得以厘定,避免迷失或偏差。单纯从字面上看,“突发事件”可以被理解成所有突然发生的事情,它包括两个不同层面上的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事件发生、发展、变动的速度非常之快,完全出乎人的意料。例如某人突然看到一个滑稽、搞笑的事情,包括路人莫名其妙地摔跤、熊猫偶然下山或者其他类似事情等。这些事件都符合“偶然、突然发生”这个基本特点,但这些事件对于社会、人类(他人)而言并无直接的利害关系,人们也无须刻意采取应对举措。只具备这一层含义的突发事件是广义概念上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第二层含义则是指事件处理起来非常棘手、困难,有必要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应对、解决,这就突出了突发事件的危害性、风险性等特点,符合这些标准的突发事件显然比广义概念上的“突发事件”少了许多,因而它属于狭义概念上的“突发事件”。在我国法律以及众多的学术研究活动中,普遍采用的是狭义概念上的“突发事件”,它包括各种在人们主观意志之外突然发生的重大或敏感事件,明显具有负面影响,简言之就是各类天灾人祸,前者是指各种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后者则涵盖了大量恐怖事件、社会冲突、丑闻以及谣言等,都是人为引起的,专家也称其为危机。在本研究中,除非特别强调,“突发事件”一般采用狭义概念,即所谓的“天灾人祸”,突出其负面突发事件手机舆情的生成与应对影响、需要社会应对,以及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具有舆情鼎沸等特点。第一节突发事件含义及其特点在一般意义上,突发事件是指狭义的“突发事件”,强调其现实风险、危害性,需要应对等。纵观国内学界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种定义和范畴界定,普遍都强调了事件的突发性、异常性,主体的公共性,影响的危害性,应对的复杂性等几个基本内涵。如吴国斌将突发性公共事件定义为“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突然发生的能引起社会连锁反应和严重后果,并可能危及社会稳定的恶性危害,常规处置方法和手段失效,需要社会众多部门进行紧急协同的事件①。人们还依据突发事件对于社会和公众危害、影响程度的差异,将突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其中重大突发事件是指“对社会和公众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社会财富及公众人身安全等造成严重损害,需要动员、调动诸多职能部门和多方面的社会力量予以救援处置的突发事件”@。一、我国法规中的“突发事件”含义与学理解释类似,我国立法上所指称的突发事件也强调事件的突发性、异常性,主体的公共性,影响的危害性,应对的复杂性等核心要素:突发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对公共安全、国家安①吴国斌:《突发公共事件扩散机理研究一以三峡坝区为例》,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28页。②朱力:《突发事件的概念、要素与类型》,《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第85页。·2·第一章突发事件及其社会应对全或不特定人生命财产可能造成严重损害、需要紧急应对或处置的公共事件。作为国家在突发事件应对领域的基本法律规范,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第一款明确定义指出:“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换言之,立法上所称的“突发事件”仅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几大类,其他突然发生的事件均不在此列。该法第三条第二款则对突发事件做出了程度上的区分:“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在国家立法之前,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其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是“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按照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并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其分为四级,即I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对比上述两个文件,人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突发事件”与“突发公共事件”在国家治理机构看来属于同一个范畴的概念一“突发事件”尽管在字眼里没有“公共”二字,但充分考量其涉及主体的公共性等特点,实质上与“突发公共事件”并无二致。尽管从法律规定来看,突发事件只包括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但具体到日常生活中,3突发事件手机舆情的生成与应对这四大类突发事件又可以细分出许多小的事件类型。例如自然灾害可以划分成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事故灾难可以划分成矿难、交通事故、大面积停电、人为火灾、公共设备设施事故、核辐射事故、环境污染等,公共卫生事件则包括各种传染病疫情、动物疫情、食品安全事件、职业病危害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等,社会安全事件则有恐怖袭击、重大刑事案件、各类群体性事件等。其实这些细分后的事件类型仍然可以进一步区分,如气象灾害又可以再度细分成台风、暴雨、暴雪、沙尘暴、雷电、狂风、冰雹、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等种类。因此突发事件的总数非常庞大,对于社会的危害、影响非常突出,带来的社会风险也颇为严重。二、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即使采用狭义概念上的“突发事件”,其涉及的类型仍然非常众多,从自然灾害到人为险情等不一而足,差异颇大,因而每一类突发事件都有各自显著区别于其他突发事件的一些特性,显示其独特的个性特征。不过,从整体上看,我国法规中的“突发事件”普遍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也正因为它们具有这些共性特征,从而为在国家和社会层面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标准和要求。(1)突发性。应该说,几乎所有突发事件都具备了突然发生的共同特点,是在人们缺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骤然到来的“不速之客”,而且其到来使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负面影响,并使社会的有序发展受到扰乱和破坏一由于科技的发展,当下某些突发事件,例如台风、洪水等已经具备了判断其发生轨迹及预警的可能,但由于真实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在事前难以准确预见,因而事件的发生同样具有突发性。突发事件的突出影响是打乱了社会的正常运转秩序,使其运行状态失衡。正常的社会秩序必然表现是稳定、4·第一章突发事件及其社会应对均衡的状态,而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则使社会偏离了正常发展轨道,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衡,公众的生活习惯被搅乱,在不同程度上面临不稳定状态,平常安宁有序的社会环境遭到破坏,而各种社会组织和机构的常规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也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这在地震、洪水等严重自然灾难发生时显得表现得更加明显,必须用特殊的手段才能消除这种混乱、无序的状态,使社会回归正常的秩序和状态。突发事件对社会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的妨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公众,至少是相当数量的公众在心理上尚未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即使相关部门发布了一定的预警信息,仍无法让所有人确信这些事件即将发生,而天灾人祸一旦到来,许多人则会产生慌乱、不安、恐惧等情绪,甚至出现错误的应对举措,地震中的跳楼者、洪水中冒险驾驶汽车涉水者均属此类;其次,政府和社会在各项资源配置上没有做好充分的保障准备,需要临时调集各类应急资源,虽然现在各国都强调应急储备,但具体到某一次严重地震、洪水或特大车祸等,特定区域内储备的物质、粮食、血浆等仍无法满足救护需求,必须从其他地区紧急调运应急物质和设备等;再次,管理者在措施上通常没有进行详尽、充分的规划和准备,即使有一些针对共性特征的突发事件应对举措,也难以适应具体事件的处置要求,必须针对具体情况临时制定处置措施。(2)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判断某一事件是否属于“突发事件”的重要标准,某些事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也是突然遭遇的,但它们实际上却是一些人、机构或组织有意识策划、安排的。例如针对火灾、交通事故、公共卫生事件而进行的演习等,这些事件其实并不属于突发事件,因为演习组织者预先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应对准备,完全可以将事件的处置纳入正常的轨道去应对,这类事件是典型的“预发事件”。真正的突发事件要具有较高程度的不确定性。一是发生状态的不确定性,突发事件会在什么时刻、5突发事件手机舆情的生成与应对什么地点或区域、以何种形式及规模暴发通常是无法提前准确预知的。目前针对某些自然灾害,人类能够通过科技手段和经验知识减少一些不确定因素,但仍然很难确定是哪些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最终后果。二是事态变化的不确定性,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于时间紧迫,搜集到的有效信息不充分甚至严重缺失,绝大多数情况下的决策属于非程序化决策,响应人员与公众对形势的判断和具体的行动缺乏必要的规范性和完整性等,无法跟常态下相比。此外,媒体报道也会因为信息缺乏而出现判断失准的情形,而这又会作为一种不确定性对事态的发展产生进一步的负面影响。总之,突发事件的一个基本特性便是诸多不确定因素组合在一起,并且随时发生变化,导致事态的发展、处置进程也可能随之出现许多不确定性。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突发事件如恐怖袭击、爆炸等,尽管行动策划者、实施者、参与者等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欲望,但他们本身放纵这些行为的发生,并且希冀产生更强烈的破坏效果,没有采取任何的有效应对,政府和社会各界也无从掌握相关信息,提前有效预警或防范,因而这些事件仍属于不折不扣的突发事件一只不过,对于行动策划者和实施者、参与者等而言,这是明显的“预发事件”。(3)破坏性或风险性。法规概念上的“突发事件”专指各类具有破坏性、风险性的事件,其破坏性或者风险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对公众生命构成威胁、使公共财产造成损失、对各种环境产生破坏、对社会秩序造成紊乱和对公众心理造成障碍等,或者是现实的破坏和灾难,或者构成潜在的社会风险。通常而言,在各类天灾人祸发生后,公众缺乏各方面的充分准备,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并造成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生活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严重打乱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节奏,引发公众心理的不安、烦躁和恐慌情绪等。从负面影响持续的时间来看,有些破坏是暂时性的,会随着突发事件处置的结束6····试读结束···...

    2022-10-19 epub文件损坏 epub会有病毒吗

  • 《大脑神经纤维的自动聚类》葛宝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脑神经纤维的自动聚类》【作者】葛宝著【页数】119【出版社】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09【ISBN号】978-7-5612-6632-8【价格】45.00【分类】脑神经-神经纤维-聚类分析-研究【参考文献】葛宝著.大脑神经纤维的自动聚类.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大脑神经纤维的自动聚类》内容提要:本书针对大脑神经纤维的自动聚类,完整地探讨了纤维聚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扩充了纤维相似性的定义,并从聚类方法和脑疾病应用等多方面全方位地研究了纤维聚类。具体来说,本书分别从解剖特征的角度、功能意义的角度、基于大脑网络的角度、以及多尺度对应一致的需求来研究这一主题,并给出了实验的结果和在大脑相关疾病上的应用。本书适合于从事信息技术、神经网络、自动控制等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阅读。《大脑神经纤维的自动聚类》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自从1977年Damadia成功研制世界上第一台核磁共振扫描仪以来,磁共振成像技术(MageticReoaceImagig,MRI)作为一种无创伤检测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科研、医学和生产等领域。而后出现的磁共振成像的新技术,如扩散加权成像(Diffuio-WeightedImage,DWI),扩散张量成像(DiffuioTeorImagig,DTI),以及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uctioalMRI,fMRI)等使得人们可以进一步获取大脑的结构、连接和时间功能信号信息。大脑白质纤维的自动聚类是基于纤维束的组间统计分析的先决条件。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口有时也称为弥散张量成像,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活体脑影像工具,利用水分子在大脑白质里的各向异性扩散特性来推断大脑的神经纤维连接信息。对于人脑,DTI纤维追踪技术[幻可以产生大约104~105个白质纤维追踪轨迹,如此庞大数量的轨迹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如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率(MD)等]不能轻易被理解。为了从扩散张量成像中得到有意义的、可以进行人与人之间比较的信息,这些大量的白质纤维轨迹需要被纤维聚类方法[3-]分割为有内在完整意义的纤维束。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遵从多数文献的写法,书中词汇“白质纤维”“神经纤维”“纤维”都代表白质神经纤维轨迹,但它实际上与生物学上的白质纤维有所区别,由于DTI成像分辨率的限制,通常是多条生物学上的白质纤维组成了一条DTI纤维追踪得到的白质纤维轨迹,从而这些聚类得到的纤维束成为下一步基于纤维束的组间统计分析的基础,如比较对照组与自闭症患者的白质纤维束上分数各向异性组(FA)的差别。然而,由于缺少对神经纤维束边界的精确定义,使得神经纤维束的自动聚类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另外,大脑白质纤维的自动聚类和人类大脑连接图(humacoectome)工程相辅相成。Sor在文献[8]中指出人的大脑连接图可以从微尺度(microcale)、中尺度(meocale)和大尺度(macrocale或large-cale)3个空。1L大脑神经纤维的自动聚类一一一一一一一一间尺度进行研究,分别代表神经元、神经元集群和大脑脑区3个水平。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尺度水平上,主要研究两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即结构网络和功能网络。结构网络的结点为空间上分开的灰质区域,连接/边指的是连接灰质区域的纤维通路,通常通过结构磁共振成像(StructuralMageticReoaceImagig,StructuralMRI)和DTI等成像技术来重构大脑的结构网络;功能网络通过计算灰质区域间的功能连接而得到,功能连接/边描述了区域间的功能相关性,通常由脑电图(Electroecehalogram,EEG)、脑磁图(Magetoe-cehalograhy,MEG)和fMRI等技术建立大脑功能网络。一方面,结点和边组成了邻接矩阵,图论和复杂网络理论常被用来分析两种网络的特性[](如特征路径长度、平均最短路径、丛聚系数等),从而为探究大脑的相关机理提供参考,帮助人们理解大脑的基本架构和原理,并使其具有相关诊疗价值。而另一方面,大脑连接图的开发也可为纤维聚类提供参考,例如功能连接图在某些皮层区域应该与结构连接一致,最新定义的大脑皮层地标]也可为纤维聚类提供统一定位。1.2研究综述1.2.1纤维聚类方法综述一个典型的白质纤维自动聚类框架可分为两个步骤,首先通过定义白质纤维间的相似性特征计算得到相似性矩阵;然后应用各种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得到神经纤维束。这些方法的优劣与区别重点在于对白质纤维之间相似性特征的定义。之前的研究采用了两类特征:几何特征和解剖结构(或基于解剖学图谱)特征,也相应地按时间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利用基于几何特征的测度来表达白质纤维的形状、位置、方向上的差别。例如,Corouge和Gerig等人4-]通过寻找一条曲线上每一点在另一条曲线上的最近点来定义两条曲线上所有点之间的对应关系,依据这些点和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定义了三种相似性度量,包括最近点距离(cloetoitditace)、平均最近距离(meacloetditace)和Haudorff距离。Maddah等人[]用一个三维的5次B样条曲线来表达白质纤维的形状。Bru等人a)用一个9维描述子来表达位置、形状和方向信息。在几何特征中使用最广泛的当属Corouge等人们和Geig等人[)提出的平均最近距离,其同时包含白质纤维的形状和位置信息。Maddah等人提出使用马氏距离(Mahalaoiditace)测量纤维·2·一------绪论第一章之间的相似性。但这些方法缺乏有力的医学依据,如对通过胼胝体纤维这类具有相似形状、位置和方向的白质纤维进行分类时,显得无能为力。第二阶段是基于结构特征的方法,通常以解剖图谱为基础,认为同一束白质纤维连接(或经过)相同的图谱标签。最早由O'Doell和Weti切手工地根据解剖图谱产生一系列的白质纤维束模板,来自新的大脑的纤维则根据模板进行分类。其手工产生纤维束模板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和参数设置。Maddah等人[们将解剖结构特征和几何特征结合来提高可靠性。Xia等人1]根据纤维端点所在的大脑灰质区域的不同来聚类。Wakaa等人a3]利用已知的一些纤维束的先验知识来定义一个或多个感兴趣区域(RegioofIteret,ROI),从而这些ROI可用作以后的纤维束定位。在第三章中将用一系列解剖标签来表达一条白质纤维,然后采用生物信息学的序列比对算法计算纤维间的相似性。这类方法具有解剖学上的意义,但其聚类结果过于依赖图谱本身的分割和配准方法的准确性;而解剖图谱又包含Brodma图谱1、AAL图谱1)、HarvardOxford图谱[]等多个不同的分割版本;配准的方法更是处于不断改善中,有线(AIRhtt://ihow.loi.ucla.edu/air5/,FLIRThtt://fl.fmri.ox.ac.uk/fl/flwiki/)和非线性配准(HAMMERhtt://www.itrc..orgroject/hammerwml/,ANTShtt://www.icl.ue.edu/ANTS/,FNIRThtt:/fl.fmri.ox.ac.uk/fl/flwiki/)等。再加上大脑个体内异常复杂的褶皱结构和个体间的结构差异,导致配准分割在边界不准确,从而基于此的纤维束边界也不准确。得到神经纤维间的相似性后,选取一种合适、先进的聚类算法进行聚类也是非常重要的,常用的算法有谱聚类17-19]、分级聚类20-2)、k-均值[2]和AP算法24幻等。后期的多尺度聚类方法可鉴别不同尺度下的纤维束,但大多采用生物学上简单的层次聚类,每次两两聚类形成一个二叉树。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即我们不能假定每个纤维束恰好可再分为两个纤维束,相应地,分层数目也就不合理。1.2.2纤维聚类方法评价当前,对于自动纤维聚类方法还没有一个精确、统一的评价标准,大量的神经纤维聚在一起,神经纤维的边界本身就很难划分。目前已有的评价分三种:第一种是通过视觉检验,神经学专家对聚类的纤维束进行视觉上的解剖学检验。第二种是与手工提取的纤维束进行比较,可比较的定量指标有正确率(Correcte)、完整性(Comletee)2]和空间匹配度(SatialMatchig·3·L大脑神经纤维的自动聚类一一一一一一一Ratio,SMR)1a)。手工提取方法只能是对一些已知的、宏观的、有明确解剖特性的纤维束进行提取,所以,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评判标准。第三种评价方法不依赖手工方法,完全利用聚类结果本身去评价,如比较聚类得到的不同个体间纤维束的Haudorff距离,或者比较同一种方法在重复的扫描数据下的可重复性。1.3本书的内容及章节安排根据以上所述,如何选取一种更有效的区分纤维的测度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书将在第三一六章采取不同的测度,分别从解剖的、功能的以及几何的特征等几方面来研究其对于纤维聚类的有效性。而后聚类算法的选择也是根据实际采取谱聚类算法以及AP算法等。然而自动纤维聚类仍面临更多的挑战。例如,如何对不同个体聚类出的纤维束找出对应的、共同的纤维束,这对于以后基于纤维束的组间分析尤为重要;如何进行多尺度下的纤维聚类,从而使得在不同尺度下的纤维束都具有研究意义;聚类产生的纤维束是否适合进行疾病诊断分析;纤维束聚类和大脑网络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网络结点的聚类是否可以为纤维聚类带来参考作用;等等。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本书后续章节将做出研究、讨论和阐释。本书的章节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对之前的研究进行总结及分析。第二章,对后续章节所用到的基础的神经科学知识,如大脑解剖结构等进行介绍,并且简单讲述两种大脑成像模态,即扩散张量成像(DT)和功能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其成像的原理和成像后的预处理步骤也分别进行介绍。此外,对预处理软件进行介绍。第三章,提出一种基于解剖特征(图谱)的自动纤维聚类方法,相对现有基于图谱方法的缺点,即只考虑灰质区域信息、配准方法不够先进等而言,本方法不仅考虑神经纤维所连接的灰质区域信息,而且将其所经过的白质区域同时纳人一个符号序列,从而更加精确地对神经纤维所经过的路径进行标注,并以类似于生物序列比对的方法对神经纤维路径进行比较求其相似性。此外,与手工提取纤维束的方法进行比较,以验证本方法在宏观层次上聚类的有效性。第四章,由于发现现有的方法使用的都是几何的或者解剖的特征,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更需要聚类的纤维束具有功能一致性,这样才可能鉴别功能与结构连接一致的网络,才可以具有更精确的诊疗作用。因此,在本章笔者试图结合MRI模态图像进行以功能为单一特征的纤维聚类,结果初步表明,在对胼胝体。4----一-一绪论第一章这类形状较为相似的纤维进行聚类时,以MRI模态数据为引导的纤维聚类可以将胼胝体纤维分为功能一致的纤维束。第五章和第六章基于最新发现的关于大脑皮层地标的研究成果,这些大脑皮层地标为笔者提供了统一的大脑参照系统。其主要优点是一致的、个体间对应的358个地标保证了“骨架”纤维束的对应性,从而可以得到个体间对应的纤维束,而且358个地标同时保证了“骨架”纤维束的可信度。其中,在第五章首先以358个皮层地标为基础,以传统的Brodmma大脑分区为参考,鉴别出组间优化的一致的“骨架”纤维束。然后,将剩下的纤维归类到已有的纤维束“骨架”上,归类时根据r-fMRI数据导出的纤维之间的功能相关性来求取纤维相似度。本章的纤维聚类方法有效地利用大脑内在的结构和功能特性来进行纤维聚类,使得产生的纤维束包含了个体间对应的连接性和功能性。在第六章,提出多尺度下的纤维聚类方法。由于大脑网络本身的多尺度特性,所以多尺度的纤维聚类具有其独特意义。本章的多尺度纤维聚类在大脑皮层地标的基础上,首先进行大脑网络的地标结点的多尺度聚类,形成多尺度的大脑网络,然后以此作为纤维聚类的参考。此方法将大脑网络构造和纤维聚类两个研究方向相结合,对于大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七章,使用任务功能信息定义纤维束,即属于同一束的纤维应具有相似的功能,并设计嵌入式聚类的卷积自动编码器,探索面向重构和聚类的特征。由此得到具有明确功能意义的纤维束,并用原始任务设计曲线验证这些特征。此外,将功能和结构信息结合起来,以增强纤维聚类结果,并同时得到功能和结构意义上的纤维束。·5·第二章扩散张量成像(DTI)及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由于本书后续章节将涉及两种成像模态,即扩散张量成像和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因此本章主要介绍这两种成像模态。2.1大脑的基本构造人类大脑神经元是由细胞体和神经纤维组成的,如图2-1所示。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包裹在轴突外的髓鞘构成的神经纤维称为有髓鞘纤维。还有一种无髓鞘纤维仅由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二者构成。细胞体中有细胞核,神经纤维中有细胞质。简单说来,神经元之间交互的过程如下:在神经元从其他神经元接收信号后,胞体会产生动作电位,经由轴突传输到达突触。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被释放,如果达到足够的强度,突触后神经元被激活。灰质(GrayMatter,GM)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组成,一部分位于大脑皮层(根据几何结构的不同,又分为脑回和脑沟):另一部分位于大脑内部,也被称为皮下神经核团,如丘脑和基底神经节等。白质(WhiteMatter,WM)由神经元的轴突组成,这些轴突缠聚在一起形成了白质神经纤维束。在大脑中,白质在内,灰质在外,如图2-2所示。在脊髓中正好相反,灰质在内,白质在外。除了灰质和白质两部分外,大脑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充满了脑脊液(CereroSialFluid,CSF)的脑室和血管系统。一个成年人的大脑中有大约101个神经元细胞,这些神经元细胞又通过大约105个突触互相连接,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大脑网络。这个高度复杂的网络是大脑进行信息处理和认知表达的生理基础。大脑皮层是一层覆盖在端脑表面的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是思考等活动的中枢。正常人类大脑皮层的厚度为1.5~4.5mm,总面积约为2200cm2。皮层的深部由神经纤维形成的白质构成。皮层表面高度扩展、卷曲,形成许多的沟和回。其中,下凹的叫沟,凸出的叫回,如图2-3所示。▣6···试读结束···...

    2022-09-28 纤维瘤 纤维蛋白原偏高是什么意思

  • 《日本文化生成的轨迹》王秀文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日本文化生成的轨迹》【作者】王秀文作【页数】338【出版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1.06【ISBN号】978-7-5130-7525-1【分类】文化史-日本【参考文献】王秀文作.日本文化生成的轨迹.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1.06.图书封面:生成的轨迹》内容提要:与其他民族文化相比,日本文化充满多样性和矛盾性,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本书的重点不在于解读和定义日本表层文化现象,而是侧重介绍日本的自然风土、历史演进、社会形态、语言特点以及一些民俗现象,通过厘清文化生成的土壤和演进的轨迹,反观日本文化的生态,为加强认识日本文化的本质、理解日本文化的现象提供一个较为客观而便捷的路径。《日本文化生成的轨迹》内容试读第一章从自然风土看日本文化风土是土地、山川、气候、物产等自然条件和由此产生的风俗、习惯等文化的总称。风土与文化实为一体,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物产取决于风土,决定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在一个特定地域构成一个特定民族,创造出特定文化。人类在各种风土之中将自己风土化,通过将自己风土化而生存于自然之中。因此,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理解一种文化往往需要从自然风土开始。一、自然风土:多样性的岛国构造(一)日本列岛的构成日本位于欧亚大陆东缘的日本海与太平洋西缘之间,其东南侧是平均深度约为4000米的浩瀚的太平洋,其临近日本列岛之1…鲁、日本文化生成的轨迹处横亘着世界上深海沟之一的日本海沟,几乎与本州岛并行,深度约6000米至10000米。日本海将列岛与欧亚大陆隔开,面积约为100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350米。0据地质学考证,在距今大约1,2万年前,海平面曾经较现在低约120米。当时的日本海是一片芦苇繁茂的湿地,列岛尚与欧亚大陆相连。到距今约1万年前,由于海底地壳隆起,海平面上升。大约6000年前,海平面甚至比现在还高出2~5米,现在所见的大部分原野被海水淹没,大多山麓变为山谷,日本列岛开始与欧亚大陆脱离,变成了一个四面环海的孤立世界。®另据环境考古学者高桥学称,在气候较现在更温暖的6300年前,海水已升入陆地5公里,直至4000年前的气温最适时期,此后气候变冷,海平面回落,日本列岛才最后形成现在这样的地貌。®日本九州岛、本州岛南部与朝鲜半岛间距很近,其间有朝鲜海峡和对马海峡,现在一般水深为50~150米,最狭窄处只有50公里。在历史上,此处作为陆桥发挥过重要的交通作用,曾经有大批动物和人类由此往来于欧亚大陆与日本列岛之间。据考古发掘,日本列岛上发现了长毛象、虎、犀牛、鹿等20多种大型动物的化石。在日本列岛形成之后,有证据表明,绳文时代的文化中存在与欧亚大陆交流的痕迹,而弥生时代前后开始有“渡来人”陆续进人日本,传播欧亚大陆文化。可以想象,这座陆桥作①大島建彦,等.日本花知石小事典6[M].東京:社会思想社,1982:7@平朝彦.日本列島D誕生[M],東京:岩波新書,2003:185-189③梅原猛,安田喜惠.绳文文明D凳現[M].東京:PHP研究所,1996:98-109.·2…第一章从自然风土看日本文化。为文化通道,其作用功不可没。由此看来,日本列岛虽然宛若一叶孤舟漂浮在大海之上,但并不等于它是孤立的。日本列岛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以及分布在其周边的6800多个大小岛屿构成。其中,北海道面积83万平方公里,本州岛面积231万平方公里,四国岛面积18万平方公里,九州岛面积44万平方公里。日本列岛的海岸线全长约为3.4万公里。日本是世界上单位面积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因为陆地的沉降起伏和地块的激烈运动,海岸线蜿蜒曲折,形成众多天然港湾和海角、半岛。在日本海沟与日本海海盆之上,有暖流与寒流沿着日本列岛南北方向通过,调节岛国的气候、气温,同时也为日本提供了丰富的水产资源。暖流称为“黑潮”,属于高温高碱的日本海流,幅宽约100公里,每秒流速约1.5米。黑潮源于菲律宾群岛东岸,流经中国台湾岛东侧、西南诸岛西侧时分流,一支沿列岛南岸向东流至三陆海岸和房总冲,与从千岛群岛南下的寒流“亲潮”合为一体,形成亚热带环流的一部分;另一支沿日本海北上,被称为对马海流。日本列岛陆地的弧状形态,通常由中央地质构造线区分为“东北日本弧”与“西南日本弧”两部分。它们均是在地质年代,经过太平洋一侧的挤压与火山运动的内力与外力作用而形成的。作为日本弧主要部分的本州岛中部,有一条东西走向的“中央大地沟带”,西起新潟县的丝鱼川市,东至静冈县的静冈市,连通构成丝鱼川一静冈构造线(简称丝静线),长约280公里,宽50~60公里,成为地质学上的东日本和西日本,即关东与关·3·雪人日本文化生成的轨迹西地区的分界线。西日本又有一条“中央地质构造线”,从长野县的诹访湖经渥美半岛、佐田岬半岛后横贯九州岛连成一线,是日本最大的断层系,它把西南日本划分为北边的内带和南边的外带。(二)山河与湖泊日本是多山之国,山地约占日本国土总面积的61%,加上丘陵地区共占约71.8%。日本列岛上山脉纵横,主要山脉几乎占据着四大岛的中心位置,其山麓、丘陵地带呈放射状向四周伸展,构成日本特殊的地貌。其中最长的山脉是奥羽山脉,它从本州岛北部的青森县向南延伸至福岛县,长达500公里,平均海拔约为1000米。大约在本州岛中部的丝静线和中央地质构造线的相交之处,集中分布有飞驒山脉、木曾山脉、赤石山脉,构成著名的“日本阿尔卑斯”。它们是日本山系中最为陡峭的山脉,多个主峰均在海拔3000米以上,海拔近3800米的日本最高峰富士山就位于这一带。崇山峻岭是日本人的崇拜对象,构成日本民俗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日本列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之上,境内火山众多且分布广泛,其中有活火山111座,约占世界活火山总数(约1500座)的1/13。火山活动频繁,时常引发巨大的自然灾害,造成严重损失。其中,位于长野、群马两县的日本最大活火山浅间山曾经在1783年大喷发,毁灭了本州中部大部分地区。最为著名的火山景观富士山,曾于1707年最后一次喷发(宝永。4·第一章从自然风土看日本文化。大喷火)0,目前处于休眠状态。富士山山体呈圆锥状,山顶终年积雪,其山麓周围分布着五个淡水湖,统称“富士五湖”,是著名的风景胜地。在日本人的心中,富士山是日本精神、文化的象征,是一座蕴含着自然魅力、优美、庄严的神山,自古以来一直是日本文学爱好者讴歌的主题,同时也是日本人崇敬的圣地。日本位于多条地质断裂带上,是有名的地震多发国家。据观测统计资料表明,日本全国平均每天约有4次地震发生,每年有一次6.5级地震,每10年有一次7.5级地震,每20~30年有一次8级以上大地震,而首都东京每年会发生有感地震(一般指2~4级)40~50次。地震多发于日本列岛太平洋沿岸一带。1923年9月1日发生的关东大地震为7.9级,引起的火灾几乎将东京和横滨夷为平地,10.5万人因此丧生;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关西地区的阪神大地震为7.3级,造成6400余人死亡;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东部地区太平洋海域的东日本大地震为9级,被称为日本历史上的第五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约2.2万人死亡、2500余人失踪,并且引发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震惊世界。®频遭火山喷发和地震袭扰的日本人,长期以来形成了听天由命的宿命论思想,同时也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每每在灾害面前都能够做到处事不惊、重振旗鼓、奋发图强。相反,受火山和地震所赐,日本地热资源丰富,也是著名的温泉大国。日本共有大小温泉地约3000处,遍布全国各地,其中静冈县的热海和大0吉田孝.日本D誕生[M].東京:岩波新書,1997:34.@松田博康.日本地理宁一夕年鑑2021[M].東京:小峰書店,2021:47.·5…国日本文化生成的轨迹分县的别府是最为著名的两个温泉乡。另外,火山喷发造成的火口原和火山口湖,也是日本的重要观光地。除富士山之外,箱根、阿苏以及十和田湖、鳗池等都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日本34处国立公园和57处国定公园0几乎全部含有火山资源®。日本人在蒙受灾害的同时也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并形成了独到的审美情趣与民族文化内涵。受多山地貌及气候的影响,日本河流纵横交错,淡水资源极为丰富。但是,与欧亚大陆上的河流相比,日本河流具有流程短、水流急、流域面积小等显著特点,这直接与日本国土狭长、脊梁山脉纵横等地形特点相关。日本最长的河流信浓川约为367公里,第二位的利根川约为322公里,第三位的石狩川约为268公里,而第十位以下的其他日本绝大多数河流的流程都在200公里以内。流域面积最大的淀川为110公里,其他绝大部分的流域宽度都在50公里以下。由于山海之间的距离极短,加之雨量充沛,日本河流从山地流出后随即注人大海,导致河水落差大,水势湍急,上下游区分不明显。日本各地雨季和旱季明显,降水量相差悬殊,造成河流水流量有季节性差异。虽然这样的河川不利于日本发展内河航运,但沿海海上交通尤为发达,其中濑户内海航运通道自古以来就发挥着重要交通作用。与崇山峻岭阻碍交通不同,河谷自古以来被日本人用作穿越高山的通道。尤其是明治时代以后,很多河谷沿岸变成铁路、公路的重要连线。另外,河流也往往成为地域的疆①国立公园由厚生劳动省管辖,而国定公园由地方都道府县管辖。@松田博康.日本地理デ一夕年鑑2021[M].東京:小峰書店,2021:34。6···试读结束···...

    2022-08-21 epub原理 epub解析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