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理智新论 上》(德)莱布尼茨著;陈修斋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人类理智新论上》【作者】(德)莱布尼茨著;陈修斋译【丛书名】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页数】294【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08【ISBN号】7-100-13695-2【价格】88.00【分类】认识论-研究-感觉论-研究【参考文献格式】(德)莱布尼茨著;陈修斋译.人类理智新论上.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08.图书目录:新论上》内容提要:《人类理智新论上》内容试读序言1.①一位有名的英国人②所著的《人类理智论》,是当代最美好、最受人推崇的作品之一,我决心对它作一些评论,因为很久以来,我就对同一个主题以及这书所涉及的大部分问题作过充分的思考我认为这将是一个好机会,可以在《理智新论》这个标题下发表一点东西,并且希望我的思想借着和这样好的同道相伴随,可以更有利于为人所接受。我还认为,借助于别人的工作,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工作(因为事实上遵循一位优秀的作者的线索,比自己完全独立地重起炉灶要省力些),而且可以在他提供给我们的之外再1加上一点东西,这总比从头做起要容易些因为我认为他留下完全未解决的一些难题,我已经予以解决了。因此他的名望对我是有好处的此外我的秉性是公平待人,并且绝不想削弱人们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因此如果我的赞许也有点分量的话,我倒是会增加它的声望。诚然我常常持不同的意见,但是我们在觉得有必要不让那些著名作者的权威在某些重要之点上压倒理性时,表明自己在哪些地方以及为什么不同意他们的意见这绝不是否认他们的功绩,①本书正文各节都按洛克《人类理智论》原书加了编号,如81,82,部分本来没有编号。现为参考引证方便计译本在序言部分也按原书自然段加了编号。指洛克。序言而是为他们的功绩提供证据。此外,在酬答这样卓越的人们的时候,我们也就使真理更能为人所接受,而我们应当认为他们主要是为真理而工作的。①2.事实上,虽然《理智论》的作者说了许许多多很好的东西,是我所赞成的但我们的系统却差别很大。他的系统和亚里士多德关系较密切,我的系统则比较接近柏拉图,虽然在许多地方我们双方离这两位古人都很远。他比较通俗,我有时就不得不比较深奥难懂和比较抽象一点,这对我是不利的,尤其是在用一种活的现代语言②写作的时候更是如此。但是我想,采用两个人谈话的方式,其中一个人叙述从这位作者的《理智论》中引来的意见,另一个人则加上我的一些看法这样的对照可以对读者比较方便些,否则只写一些十分枯燥的评论,读起来就一定要不时地中断,去翻阅他的原书以求了解我的书,这就比较不便了。但是有时把我们的作品对照一下,并且只从他自己的著作去判断他的意见,也还是好的,虽然我通常都保留着他自己的用语。诚然我在作评论的时候,由于要随着别人的叙述的线索受到拘束,因而不能梦想取得对话体易有的那种动人的风格,但是我希望内容可以补偿方式上的缺点。①此段从“我还认为,借助于别人的工作........薛入的工作...下,E本作:“我还认为,借助于别人的工作,不仅可以减轻我的工作,而且可以在他提供给我们的之外再加上一点东西,这比从头做起和完全重起炉灶要容易些。诚然,我常常和他持不同意见但我绝不因此否认这位著名作者的功绩,而是通过在我觉得有必要不让他的权威在某些重要之点上压倒理性时,表明在哪些地方以及为什么不同意他的意见来公平对待他。”以下紧接下段,不另起。当时欧洲的学者在写作学术著作时还多用拉丁语,洛克的《人类理智论》是用英语写的,而莱布尼茨的这书则是用法语写的。数据加载失败,请稍后重试!···试读结束···...

    2022-04-27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汉译世界名著丛书pdf

  • 哲学与人20世纪西方哲学精选全5册pdf高清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文主义,WilliamBarrett的《非理性的人》和RudolfOyke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编辑推荐走出平庸,了解人,了解自己,思考自己的存在和生活方式。20世纪西方哲学代表哲学家的五部经典著作,比较通俗、系统地阐述了现代社会与现代文明与哲学家眼中的人、现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哲学与人:20世纪西方哲学精选包括卡尔·雅斯贝尔斯的《时代的精神状况》、赫伯特·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文主义》、威廉·巴雷特的《非理性的人》和《意义》和鲁道夫·奥肯的生命价值。简介哲学与人:20世纪西方哲学选集是一套五部经典的现代西方哲学著作。这些包括时代的精神状况,爱神与文明,作为人文主义的存在主义,非理性的人,以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时代精神状况》一书回顾了西方人时代意识的起源,分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精神原则,探讨了科技进步的文化前提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探讨民主政治与贵族理想的对立,全书以反思存在主义哲学为底线,描绘了伴随西方社会现代化而来的精神文化的巨大冲击,以及这种冲击给当代西方人留下的困境。他们探讨了西方文化的精神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在冲突。”《爱神与文明》的作者是法兰克福学派左翼的主要代表赫伯特·马尔库塞。它讲述了西方文明在今天已经发展到极致,但文明进步的加速也伴随着不自由的加剧。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核武器,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而最有效的人对人的统治和毁灭,恰恰发生在人类物质和精神成就高度发达的时候。似乎可以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可见,高文明的高昂代价是人的不自由和对生命本能、自我升华的性欲和情欲的压制。因此,要抵制现代西方文明,首先要消除人性的压抑,解放爱情。关于作者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Jaer,1883-1969),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认为哲学是对存在的主观解释,认为哲学应该诉诸人的自由,应该关注人的存在,并以此作为一切现实的核心。《时代精神状况》是他的重要著作。赫伯特·马尔库塞(HerertMarcue,1898-1979),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左翼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西方称为“新左派哲学家”。他着有《爱欲与文明: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索》、《一维人》、《理性与革命》、《批判性哲学研究》。让-保罗·萨特(Jea-PaulSartre,1905-1980),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家、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法国存在主义的鼻祖,被誉为“存在主义的鼻祖”。主要作品有:《恶心》(1938)、《存在与虚无》(1943)、《飞翔》(1943)、《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文主义》(1946)等。威廉·巴雷特(WilliamBarrett,1913-1992),美国哲学家,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非理性的人》、《什么是存在主义》、《自我与本能》等。RudolfOyke(1946-1926)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Oike一生写了许多作品,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作为20世纪前20年颇具影响力的生活哲学思潮的主要代表,奥伊肯倡导一种具有历史文化倾向的生活哲学,也可以称为精神生活哲学。哲学与人选20世纪西方哲学df预览一般内容时代精神爱神与文明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文主义非理性的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哲学与人:20世纪西方哲学精选》《时代精神》前言英文版转载简介第1部分:生命秩序的边界第1章技术和机器成为大众生活的决定因素第二章群众的统治第3章:技术大众秩序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张力第4章:稳定的生活秩序是不可能的第5章试图证明以绝对形式表达的生命秩序是可以建立的(现代诡辩)第六章当代生活秩序的危机第二部分整体意志第一章国家第二章教育第七章幻想与乌托邦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与现实原则相对立的精神力量的主要表现是潜入潜意识,在潜意识中行动。只有最深、最“古老”的无意识过程受“未转化”的快乐原则支配。这些过程没有提供任何标准来解释非压抑心理学,因为这种解释的真实价值。但是弗洛伊德将“幻想”单独列为一种心理活动,即使在发达的意识领域中,它也基本上不受现实原则的约束。让我们回顾一下他在《心理行动的两个原则》中的描述:随着现实原则的引入,一种新的思维活动被隔离出来,它不受现实的检验,因此只服从于快乐原则。这是幻想的活动,它从儿童游戏的早期开始,并以白日梦的形式继续,摆脱对真实物体的依赖。【幻想在整个心理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将无意识的最深层次与意识(艺术)的最高产物,梦想与现实联系起来:它保留了属的原型,持久但被压抑的集体和个人记忆的观念,被禁止的自由形象被保留了.弗洛伊德建立了双重联系,一个在“性本能和幻想”之间,另一个在“自我本能和意识活动”之间。这种二分法,不仅就弗洛伊德放弃独立自我本能的后本能理论而言,而且就将幻想纳入艺术(甚至正常)意识而言,都是站不住脚的。但幻想与性之间的密切关系对于幻想的功能仍然至关重要。在心理学和哲学中,将幻想(想象)视为一种具有自身规律和真理价值的思维过程并不少见。弗洛伊德的创造性贡献是他试图揭示这种思维方式的发生及其与快乐原则的本质联系。实相的确立导致了心灵的分裂和破碎,不幸地决定了实相的整个发展。以前在快乐自我中结合的心理过程现在分裂了。它的主流被带入了现实原则的领域,符合现实原则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这部分心智获得了解释、操纵和改变现实,支配记忆和遗忘,甚至决定什么是现实以及如何使用和改变现实的垄断权。心理机制的另一部分仍然不受现实原则的控制,代价是虚弱、微不足道和空灵。以前,自我是由它所有的精神能量引导和推动的,但现在它只被与现实原则相对应的那部分能量引导。这一部分,也只有这一部分,将决定自我的目标、规范和价值观:作为理性,它成为判断、真理和理性的唯一来源,它决定了利弊、善恶。[21将快乐的自我组织成真实的自我,一方面产生了作为独立心理过程的幻想,另一方面又将其搁置一旁。理性占上风:它令人不快,但它有用且正确:幻想固然令人愉悦,但它无用且不真实。这纯粹是一场游戏,一场白日梦。因此,它继续为快乐原则服务,为免于压抑的自由,为不受约束的欲望和满足服务。但现实正在按照不再服从梦想的理性法则向前发展。然而,幻想(想象)保留了它在被现实组织之前的心理结构和倾向,在成为与其他个体相对的“个体”之前。出于同样的原因,想象,就像它仍然属于的本我一样,仍然保留着对史前过去的记忆。个人的生活就是属的生活,它具有普遍和特殊的直接同一性的形象,受快乐原则的支配。恰恰相反,人类随后的整个历史都以这种原始身份的破坏为特征。尽管自我既可以作为独立的个体有机体发挥作用,也可以作为一代人的成员发挥作用,但这两者是冲突的。[3属生活在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世界之间有意识且不断更新的冲突中。操作原则下的进展也是通过这些冲突实现的。由这一现实原则所强制实施的个体化原则导致对主要本能的压制性使用,只要它们存在一天,就会试图废除个体化原则,尽管它们从未这样做过,因为现在的进步精确地由他们自己的能量维持。.在这项工作中,两本书...

    2022-04-25 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 存在主义是非理性主义吗

  • 西方哲学生命实践教育学视角之思pdf免费阅读|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评论:生活与实践”教育学系列西方哲学:“生活-实践”教育学视角下的思考本书属于“生活-实践”教育学系列·“基础理论研究”系列,小说生动的简史西方哲学研究,教育学学者勇敢拓展教育哲学研究空间,考察西方哲学中生命哲学和实践哲学的发展历程,从康德式“三论”哲学家的教育哲学出发,追寻内心的张力探讨他们的人生哲学思想,探索他们的“生活与实践”哲学所追求的关系思维和情境思维。从西方哲学和生活实践教育学的角度思考df图片预览图书精选《西方哲学:《生活与实践》教育学视角的反思是一部明亮简洁的西方哲学史。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各种流派、理论的争论重而不重。作者摘录27位哲学家的人生片段和思想启迪,从教育学的新视角考察西方哲学中的人生哲学和实践哲学。施特劳斯认为,哲学总是从发现自然和摒弃习俗开始,这可能是西方哲学家总是将知识哲学和政治哲学指向教育哲学的原因:教授们“人”思考世界的方法论,铲除权威,造就适应“新政治体制”、创造美好生活的“新人”。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生活与社会实践似乎是对立的,教育也因对“人的问题”的不同思考而产生矛盾。其实,这些矛盾来自于人生哲学中长期存在的经验主义与超验主义、精英主义与民粹主义、感性主义与理性主义的严重冲突。实践哲学以“自然”为基础,以“自然法则”为标准,改进社会实践或社会风俗,以智慧、审慎、中庸代替不分场合的激情,摒弃对立双方之间追求简单妥协或无原则的追求。妥协恰恰是拯救和调解人生哲学内心冲突的智慧。由此看来,实践哲学并不是独立于生命哲学之外,而是在超越生命哲学内部一切对立关系的过程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形式——“生命-实践”哲学。本书从“生活与实践”哲学的角度,从康德“三论”哲学家的教育哲学出发,考察了西方哲学中人生哲学和实践哲学的发展,并追溯他的人生哲学的内在本质。张力,探索其中蕴含的“生活与实践”哲学所追求的关系思维和情境思维。简介《西方哲学:《生活与实践》教育学视角下的思考,重点关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三论”的哲学家。这类哲学家的思想往往从“知识哲学”开始,建构“政治哲学”,最后指向“教育哲学”。知识哲学提供了思考世界的方法论;政治哲学关注“什么是美好的生活”;教育哲学回应“如何实现美好生活””。他们对教育的重视源于教育可以造就“新政”所需要的“新人”。本书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西方古典哲学为主,阐释了苏格拉底学派及其分化、希腊化时代的生活哲学、罗马时代的“生活与实践”哲学。第二部分以西方现代知识哲学为重点,考察实证知识哲学、先验知识哲学、“生活与实践”知识哲学及其对政治哲学和教育哲学的影响。第二部分以西方现代政治哲学为重点,详细分析了平等主义政治哲学、精英主义政治哲学、“生活与实践”政治哲学及其教育哲学。关于作者刘良华,男,1968年1月出生,湖北洪湖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理念、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出版专着《校本行动研究》、《校本教学研究》、《有效教学理论》、《教育研究方法》、《叙事教育学》、《教师专业成长》、《新父母学校》、《西方哲学》等专着。目录标题页版权页总序列前言目录第一部分:古典人生哲学的内部争论及其实践智慧第一章苏格拉底学派的政治哲学第一节色诺芬的中庸哲学第二节柏拉图的理论理由第三节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第二章希腊化时代“非政治”的生活哲学第1节犬儒学派的苦行主义第2节伊壁鸠鲁享乐主义第三节斯多葛式的自愿主义第三章罗马时代的“生活与实践”哲学第1节“西塞罗风格”第二节塞内卡的“不为所动”哲学第三节奥古斯丁的“乌托邦”第二部分:现代知识哲学中的经验主义与先验主义第四章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第一节洛克的“经验主义”第2节休谟的“怀疑论”第III节Mill的“逻辑系统”第五章超验主义与现象学第一节康德的现象学第二节黑格尔的现象学第三节胡塞尔的意向现象学第6章“生活与实践”知识哲学与教育哲学第1节Herart的“中间环节”第二节杜威的“民主与教育”第3节Polayi的“个人知识”第二部分:现代政治哲学中的民粹主义与精英主义第7章民粹主义政治哲学第一节卢梭的“道法性”第二节马克思的“人的解放”第三节萨特的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第8章精英主义的政治哲学第1节费希特的“浪漫主义哲学”第二节尼采的“超人”第三节海德格尔的本质和“伟大的存在”第九章“生活与实践”政治哲学与教育哲学第1节马基雅维利的“美德”第二节霍布斯的“自然权利”第3节施特劳斯的“自然正确”讨论与结论参考文献后记优秀的试读第一节卢梭的“道法性”卢梭(J.Roueau,1712-1778)[1]的哲学一直困扰着后来的解释者。卢梭的不同著作,尤其是《科学与艺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社会契约论》[2],似乎存在某种自相矛盾和张力。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是平等自由的“自然状态”和“自然人”的甜蜜想象,而《社会契约论》则否定了人的“自然状态”。”,“埃米尔”是前两者的混合体。这引发了随后“一个卢梭还是两个卢梭”的争论。[3]值得关注的相关问题有:(1)卢梭本人在他的《忏悔录》中反复强调有一个“大原则”贯穿他的所有著作,[4]这个始终如一的“大原则”“究竟是什么?(2)卢梭为何如此看重埃米尔?在什么意义上,埃米尔比《社会契约》更重要?我。卢梭论人性及其“自然状态”卢梭的人性论是其政治和教育哲学的前提。在康德看来,“在前人只看到混沌和不相关的差异的地方,牛顿第一次看到秩序和守恒与高度的简单性结合在一起。在牛顿看来,彗星遵循几何轨道运动。人性的各种形态背后,卢梭首先发现了深藏不露的人性本质和深藏不露的规律,可以通过观察来证明。在卢梭之前的牛顿中,阿方索国王和摩尼教的反对是有道理的。在他们之后,上帝的意图得到了证实,教皇的命题因此立于不败之地。."[5]卢梭追溯了人的“自然状态”,从“自然人”解释了“人性”,但他认为人类学家或博物学家无法获得关于自然人的真实特征。在他看来,博物学家采用的“经验”方法不适合研究“自然人”或人的“自然状态”(因为偏远荒岛上的野蛮人已不再处于自然状态,是社会状态)。卢梭决定“抛开一切事实”[6],放弃自然主义者的经验方法,转向笛卡尔的先验方法。卢梭为法国重新延伸了超验主义的传统,以反对伏尔泰(1694-1778)[7]等人引入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卢梭借助先验的方法,对人的“自然状态”和“自然人”的本性提出了独特的认识。[8](1)自然人的劳动与知识:“思维是一种病”[9]处于自然状态的自然人也被称为“野蛮人”或“原始人”。自然人保留了动物的野蛮野性,从而保持了动物化的生活状态和动物化的生活习惯。“人与兽不过是程度之差,有的哲人甚至更进一步,论证此人与此人之差大于此人与此兽之差。”[10]卢梭认为,自然人过着“无知、简单和贫穷”的生活。正是这种“无知、朴素和贫穷”保障了自然人的平等和自由。人类所有的进步都始于技术和思维(理性);所有人类的退化也始于技术和思维(理性)。因此,卢梭说,人类的大部分不幸都是由人类造成的,“如果我们能够始终保持大自然为我们安排的简单、简单、孤独的生活方式,我们几乎可以完全避免这些不幸”。他甚至说:“思维的状态是一种逆自然的状态,而沉思的人是一种变态的动物。”[11]在自然状态下,所有的人都是野蛮人,但野蛮人并不以他们的野蛮为耻。现代社会,每个人都以自己是文明人为荣,教育的目的是传播文明,让孩子社会化。所谓孩子的社会化,就是让孩子摆脱野性,培养文明。但人类也为“文明”和“教养”付出了代价。“森林里的马、猫、公牛,甚至是驴,比我们家里养的那些体型更大,体格更强壮,精力、耐力和胆量也更多。一旦它们成为家畜,这些美德大部分就失去了,而且可以说,我们为照顾和饲养这些动物所做的一切努力,往往会使它们退化。人也是如此,当他成为社会的人和奴隶时,他也会变得虚弱。胆小、懦弱、奴性安逸而停滞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在消耗着他的力量和勇气。而野蛮人和文明人之间的区别,比野兽和家畜之间的区别还要大,区别必然更大。因为大自然虽然对人与兽一视同仁,但人给自己的乐趣远比他驯养的动物多,这就是人的堕落更加突出的特殊原因。”[12](2)不仅自由,而且平等文明人自认为比野蛮人更先进、更先进、更优越,但野蛮人更愿意坚持简单自由的生活方式,他们并不羡慕文明人的生活方式。[13]自然人(野蛮人)也有安全需求,但他们并没有像霍布斯想象的那样为了自保而牺牲自由。“文明人戴镣铐无怨无悔,野蛮人从不向镣铐低头,宁愿在暴风雨中自由自在,也不愿在和平中被奴役。马一靠近缰绳就竖起鬃毛,用蹄子撞击地面,进行激烈的反抗。因此,不应以被奴役的人的堕落状态为标准,而应以令人震惊的作品来判断。所有自由国家都反对压迫,人的天性倾向于奴隶制或反对奴隶制。我知道,前者只是不断吹嘘他们在锁链下享受的和平与安宁,而实际上他们将奴隶制的最悲惨状态称为和平。”[14]卢梭将自然人想象为没有社会互动的原始状态。天生的人是自给自足的,享受着他们特有的孤独和自由,不担心,不依附他人及其意见和情绪。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建立起统治与被统治的平等关系。卢梭指出:“我们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原始状态下,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比一只猴子或一只狼需要另一只猴子或一只狼更迫切;有什么动机来满足这种需要;即使一个人愿意满足这种需要,很难想象他们会在什么条件下相互同意。”[15]在卢梭看来,“奴隶制”和“统治”这个词在自然状态中从未存在过.他认为,在一无所有的野蛮人中,没有一条锁链可以束缚其他人的服从。“奴役的链条是由人的相互依存和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相互需要形成的。如果不首先使一个人处于被迫依赖另一个人的状态,就不可能奴役他:国家就是这种情况自然是不存在的;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都没有桎梏,强者的法则是无用的。”[16]也就是说,人们之所以失去自由,是因为人们失去了平等(弱者依附于强者)。为此,卢梭视“平等”比“自由”更重要,甚至因此多次拒绝接受国王给他的“年金”。因为“吃人嘴软,牵人手短”,失去了“平等”的地位。其实,在卢梭时代和卢梭之前,很多人都从“原始人”和人的“自然状态”想象人的美好生活。例如,莫雷利在《自然法典》中描述的原始人和人类的自然状态与卢梭在《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描述的非常接近。莫雷利认为人类的黄金时代是原始的氏族公社,人们在那里过着普通的共产主义生活。“世界是一张大餐桌,配备了所有用餐者所需的一切。”[17](3)自然人的自然善卢梭根据“自然人”在“自然状态”中的特征来定义人的本源本质或“人性”。通过考察“自然状态”,他认为“人生而为善”,而人之所以变坏,完全是社会的结果。但是,卢梭所说的“善”与美德无关,并不是说人天生就是为人好。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开始就否定了自然人之间善意合作的动机,他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自救的动机。此外,卢梭的自然人与理性无关,自然人完全受制于情感,完全缺乏理性。卢梭作为“最有力地捍卫人性本善的哲学家”,与那些在某些问题上鄙视人性、坚持邪恶的哲学家(如霍布斯)是一致的。卢梭追随霍布斯,否认人类天生具有社会性,人类理性可以支配情感,并同意人类主要关心的是自我保护。但卢梭虽然严格以霍布斯的原则为出发点,却得出了几乎相反的结论。霍布斯将自然状态描述为战争状态,并提出了人类虚荣心和对暴死恐惧的两种假设。相比之下,卢梭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富足状态,即大自然能够提供足够的食物来满足人类的需要。而且,自然人的欲望是有限的,他的欲望永远不会超过他简单的生理需要。“就人类而言,短缺不是绝对的,短缺只与我们的欲望有关。”[18]自然人有限的欲望,使自然人很容易满足其与生俱来的欲望。他们的利益不会冲突,没有理由互相伤害和害怕,所以人们不会陷入竞争的战争状态。至于霍布斯所说的对暴死的恐惧,卢梭指出,自然人对未来没有概念,几乎无法预见一天之内的事件,只受眼前的可感知利益驱动,无法预见和害怕死亡。[19]而且,在自然状态下,人对死亡是没有知识的,人不惧怕自己不知道的,所以自然状态不能表现为霍布斯式的战争状态。在卢梭看来,人的自然善包括两个方面:与善恶无关的与生俱来的“自爱”和与之相关的“同情”。[20]但是,卢梭对人的自然状态的讨论,并没有提倡现代教育回归人的自然状态,甚至没有像杜威后来那样提倡“教育就是成长”。卢梭认为,只有少数天才儿童适合自然教育,而就大众教育而言,法制教育比自然教育或“教育即成长”更重要。在这一点上,卢梭是被误解最多的,就连杜威对卢梭的讨论也不例外。[21]全面理解卢梭教育思想的前提是从“道法性”(“第二性“[22])。关系,并从“立法者教育”的角度进一步解读埃米尔。2。“社会契约论”及其大众教育[23]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表面上是对“自然状态”的否定,实际上是对自然状态的模仿。卢梭不仅强调社会契约中的“自然规律”,还主张通过大众教育实现他的“第二天性”。(1)立法:从自然到自由,从天意到法律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中回忆了人类美好的自然状态。“自然使人如此幸福美好,社会使人如此堕落和悲惨”[24],但在《社会契约论》中,他只是主张人们建立“社会”。卢梭之所以赞颂自然状态和自然人,并不是呼吁人们回到过去,而是以自然状态作为理想参照,对比文明社会缺乏自由和平等,寻找新方法的灵感。卢梭找到的灵感是“自然之道”:模仿自然秩序建立社会秩序。自然不是没有秩序的,相反,自然是有自然秩序的,即使是动物,也是有规律的。动物有动物的规则,动物有动物的情感、道德、政治和教育方法。人类不可能回到动物状态,现代人类也不可能回到原始的自然状态。但是,人们可以模仿自然秩序来建立社会秩序。这是一条从自然走向自由的道路,或者说,是一条从顺从“上帝的旨意”到顺从“法律的旨意”的道路。卢梭本人在《忏悔录》中多次强调他的著作是一贯的,坚持认为他的思想是一个整体,有一个“大原则”贯穿他的所有著作。[25]卢梭的政治和社会理论的逻辑是“将个人置于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之下,但法律的设计是为了没有一时兴起的余地。我们应该学会顺从自然,顺从自然。社会规律”[26]。也就是说,卢梭著作中隐含的“大原则”就是他所理解的自然与自由的关系。在《论科学与艺术》和《论起源与《人类不平等的基础》中,卢梭谈的是“自然”(自然人)的美好生活,而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谈的是“自由”(社会)的美好生活。表面上,两者是矛盾的但其实两者之间有一个“一致”的原则:“自然人”受制于个人无法控制的“自然意志”(上帝的意志),而自由人(社会人)则受到限制由个人无法控制的“社会意志”(法律意志)。自然人和自由人受到某种约束,但约束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卢梭在《社会契约论》开篇就说过:“人生而自由,但处处都处于枷锁之中。”[27]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用作“在社会契约”。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28]因为自然人只是表面上是自由的,实际上却处处处于“自然力量”的桎梏之中。卢梭没有告诉读者如何解除这个枷锁,他没有承诺如何成功地拆除人们的政治枷锁,以恢复他们的自然自由状态;相反,卢梭承诺如何使这种枷锁合法化。卢梭的思想是:在自然状态下,人之所以自由平等,是因为自然人把自己交给了“上帝的旨意”。人类永远不会因为天上的强风、暴雨、地震而对天产生怨恨和仇恨。现在,人类若想重获自由,也必须臣服于“公意”。正如人不能违背“天意”一样,人类也不能违背“公意”。“公意”是卢梭政治哲学的一个关键支点,他鼓励个人以服从公意的方式将自己的权利让给社会。[29]但是,普通人在正常情况下是无法自觉地将个人意志服从于公众意志的。卢梭指出,“任何不服从公意的人都必须被迫服从公意。这只是意味着人们会强迫他获得自由”[30],这就是所谓的“强迫自由”。强制是必要的,但比强制更重要的是教育。卢梭心目中的教育包括世俗教育和公民宗教。...

    2022-04-19 西方哲学哲学家 西方哲学哲学史第八讲

  • 启蒙经济:英国经济史新论电子书免费阅读|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真正理解工业革命为什么西方国家今天如此富有?为什么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启蒙经济》为你解答历史谜题,启蒙经济:英国经济史新论电子书免费在线阅读,让你更加了解现代经济的主要动力,精品下载站免费提供。启蒙经济英国经济史新论df图片预览内容简介为什么西方国家远比世界其他国家富裕?如何解释工业革命期间西方国家收入巨增?为什么英国能够引领工业革命?作为一部划时代的历史著作,本书将经济史、政治史、社会史,尤其是思想史结合起来,全面考察了英国在1700年之后的一个半世纪中的经济发展情况,重点论述了思想和制度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光荣革命至水晶宫博览会期间,英国经济发生了巨变。本书为理解英国在工业革命期间的非凡崛起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证明了智识力量而非物质力量是这一现象背后的驱动力。虽然帝国、贸易、资源等因素都起了作用,但最重要的是,启蒙运动带来的创造性及其对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信念,影响了思想家、发明家、企业家和工匠的经济行为,从而引领英国迈入现代。莫克尔认为,英国之所以能够引领欧洲其他国家进入工业革命,是因为它是思想、文化、制度和技术的最佳交汇处。如果认识不到英国启蒙时代思想巨变的重要性,我们就无法理解工业革命。作者介绍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和历史学教授。主要从事技术和人口等领域的经济史研究,曾任经济史学会主席,并主编《牛津经济史百科全书》(OxfordEcycloediaofEcoomicHitory)。现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目录大全总序致谢地图引言经济变化中的意识形态、知识和制度因素第一章1700年的英国经济第二章启蒙运动和经济第三章有用知识和技术第四章启蒙政治经济第五章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第六章英国技术领袖地位的缘起第七章工业革命的技术变革第八章英国和世界:一个开放的经济第九章启蒙时代的农业第十章服务部门:商业和运输第十一章服务部门:金融和个人服务第十二章进步和生产力第十三章启蒙时代的人口变迁第十四章启蒙经济中的性别和家庭因素第十五章技术进步时代的工厂和公司第十六章社会规范和公民经济第十七章正式制度:国家和经济第十八章生活水平和不平等第十九章结论:1851年的英国经济参考文献...

    2022-04-16 工业革命前的世界经济史 中国工业经济史

  • 奈杰尔·沃伯顿《哲学小史:西方哲学四十讲》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小史:西方哲学四十讲》:生动的西方哲学简史,故事介绍52位哲学家,探讨我们该怎样生活、如何认识外部世界等议题,引导我们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书名:哲学小史作者:[英]奈杰尔·沃伯顿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标题:西方哲学四十讲原作名:ALittleHitoryofPhiloohy译者:吕品/朱珠出版年:2021-6页数:332类别:宗教哲学格式:df、eu、moiISBN:9787547739617《哲学小史:西方哲学四十讲》作者简介:奈杰尔·沃伯顿(NigelWarurto),英国开放大学(OeUiverity)哲学教授。他从不同角度介绍西方哲学的多部入门著作一直畅销不衰:阐释西方哲学主要问题的《哲学的门槛:写给所有人的简明西方哲学》出版近20年来不断再版重印;讲解27部西方哲学名著的《从〈理想国〉到〈正义论〉》一书已出版至第四版;介绍哲学思维方法的《从A想到Z》一书已出版第三版。他于2008年创办的哲学播客网站hiloohyite,专门播放与当代哲学家和学者的访谈,成为英美广受欢迎的广播网站之一,下载次数超过1000万。《哲学小史:西方哲学四十讲》内容简介:《哲学小史》是一部生动的哲学入门书。作者在西方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选取了40个主题,每个主题用3000字左右的故事,介绍了从“提问的人”苏格拉底到“现代牛虻”彼得•辛格等52位哲学家对人类思想的主要贡献,并由此反映出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与探讨的主要问题,如我们应该怎样生活、上帝是否存在、我们如何认识外部世界、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道德等。书中没有抽象的哲学概念、难懂的哲学理论,而是充满了哲学家妙趣横生甚至离奇古怪的人生故事,但并没有失去哲学的本质,那就是引导我们像哲学家那样思考、争论、论证和质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每一章的最后一段文字里,引入另一位学说思想与该篇所介绍的哲学家持不同观点或者进一步发展该学说的哲学家,把他们的哲学思想逐一串起来,这样读者就能清楚感受到哲学主题与思辨方式的变化与传承,仿佛看到人类思想和绝对精神的自我发展。每一个阅读本书的读者都有这样的发现:哲学的意义在于让你的人生变好,帮助你找到幸福。...

    2022-04-08 西方哲学哲学家 西方哲学哲学史第八讲

  • 陈鼓应《中国哲学创始者:老子新论》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中国哲学创始者作者:陈鼓应出版社:中华书局副标题:老子新论出版年:2016-10类别:宗教哲学格式:df、eu、moi丛书:陈鼓应著作集ISBN:9787101109894《中国哲学创始者:老子新论》作者简介:陈鼓应,193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49年随父母赴台,1956—1963年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1973年,因参与台大校园内的保钓运动,发表时论,被当局解聘,引发了长达两年左右的著名的“台大哲学系事件”。1979年离台赴美,1984年到北京大学任职。1997年,台湾大学为其平反,他又回到台大任教,直至退休。2010年起,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陈鼓应是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他撰写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庄的经典读本。他提出了《易传》哲学思想属于道家的观点,一反两千年来《易传》思想属于儒家的旧说;他主张的“中国哲学道家主干说”,影响日益广泛。此次出版的“陈鼓应著作集”系列,是他学术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现。《中国哲学创始者:老子新论》内容简介:《中国哲学创始者:老子新论》深入阐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内涵及其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主要涉及《老子》的思想、与儒墨等家的关系,也讨论了楚简《老子》的主要思想。《中国哲学创始者:老子新论》共分为四个部分。即:老子其人其书、战国楚简《老子》及道家古佚书、老子论述、附录(先秦诸子引用《老子》重要概念举例)。...

    2022-04-08 中国哲学家陈 哲学研究陈德中

  • 《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

    书名:打开作者:周濂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副标题:周连100门西方哲学课出版年:2019-4页数:784类别:哲学书籍格式:df/eu/moiISBN:9787542666093作者简介:周连,1974年出生于浙江。北京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学位,香港中国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优秀人文青年学者、哈佛燕京、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拥有《现代政治的合法性基础》(2008)、《你永远无法唤醒一个假装睡觉的人》(2012)、《正义的可能性》(2015)、《正义与幸福》(2018)等。·第三卷》(2017)。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和语言哲学。内容简介:100有趣、有材料、不冷漠、不轻浮的哲学推广文章;西方哲学史营养、态度、理解和移动;哲学入门书。≠晦涩、冷、硬、无知,哲学也可以轻松、生动、尖锐。这本书有100篇文章,每篇文章都可以独立阅读,有趣、有材料、不冷、不轻浮;10个问答,每个解决普遍问题;一起,是一段态度、营养丰富的西方哲学史,活泼而不轻浮,严谨而不严肃。打开这本书为我们开启了2500年西方哲学精髓的探索之旅。这部西方哲学史并不强迫一切,而是集中精力,突出本质,简单地跳跃数千年,本质永远不会吝啬墨水,提取西方哲学的骨骼本质,建立一个完整的骨架在2500年西方哲学。幽默、说话的语言,生动、生动的例子,以及无数哲学家的思想、生活和八卦,是它的肌肉、皮肤和流动的血液。作者将哲学从纯粹的猜测层面的高空精神体操拉回到与我们生活必需品、大米、油和盐密切相关的粗糙地面,使人们感到兴奋。著名学者和思想家周连来为我们做这个想法的导游,向我们解释哪个风景值得停下来观赏,哪个森林隐藏着杀戮机器,哪里有浅滩,哪里有激流。周连先生是当今中国年轻一代学者中最好、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2012年,《你永远不叫醒一个假装睡觉的人》出版,畅销50万册,创造了重要的文化现象。有一段时间,文化界几乎没有人谈论假装睡觉的人。这部名为开放的哲学史,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称为醒来哲学,即一次又一次地醒来。一部有爱的哲学史。周连先生特别把这本书献给了他可爱的小女儿。这不仅是因为父亲的爱,也因为她的女儿甚至超过了康德和黑格尔的出现率,贡献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案例。她帮助作者完成了这本书。哲学是一个动词,也是知识折旧率最低的知识。哲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开阔我们既定的思维模式,开阔各种思维的可能性。在一个变化是唯一一个不变的知识焦虑时代...

    2022-04-05

  • Sherry推荐图书(六)—— 西方哲学

    说到哲学,很多人会远离它。事实上,不要被这个大标题吓倒。生活中的小智慧和火花是智慧的哲学。哲学就像一种工具,许多真理可以整合。我曾经认为自然科学解决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虽然它可能夸大了它的假装能力,但它的地位是毫无疑问的。下面推荐的书都是西方哲学。事实上,中国古代哲学也很有趣。下次再推!一、《苏菲的世界》[挪威]乔斯坦·贾德评分:8.8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它是一本哲学入门书。也有人说这是一部介绍西方哲学史的小说。它以信件、问题和对话的形式引起思考,并以生动的例子解释了整个西方哲学史。如果你想理解真正的哲学,并遭受无聊和巨大的主义,学校的空间无法开始,这本书将成为你很好的启蒙。立即购买二、哲学故事作者:[美]威尔·杜兰特评分:8.9哲学不能让你富有,但它能让你自由。这个哲学故事不辜负它的名字,真正生动有趣地写下了每个哲学家的生活故事。作者讲述了故事,同时讲述了思想的继承和演变,以轻松愉快的形式展示了一部以重要人物为线索的哲学史。深刻而简单的语言使它成为最受欢迎的哲学推广书籍。因此,有些人认为书中的主观色彩太强烈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它点燃哲学的火焰。立即购买三、存在与时间作者:[德]马丁·海德格尔评分:9.1《存在与时间》无疑是它的大部分,许多关于它模糊的语言和巨大的空间的印象让人们害怕。即便如此,对存在终极概念的追求仍然吸引着许多面临困难的读者。海德格尔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是自由的,而人类的基本状态是真正的存在状态。人们在时间的每一刻都在寻找自由的空间,并在这个空间中释放出最大的可能性。人们用语言表达和写诗是在时间点的空间中释放出最大的可能性。四、《时代精神状态》作者:[德]卡尔·雅斯贝斯评分:9.2人们称之为他们,不仅仅是通过出生、哺育和教育,更是通过每个人基于自我实存的自由。另一种哲学存在。时代的精神状态,一个英雄的视角定位。如果没有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我们怎么能控制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呢。虽然时代不同,但人类的本性是相似的,当今社会的各种精神状态也可以从书中找到阴影。医患关系、绝对追求外表和年龄、理想损失、教育和教育、生活对艺术的鞭打……这本书揭示了深刻而客观的本质。哲学来自好奇心,形成于思考,存在于智慧中。除了吃男人和女人,生活的美也应该有一种更超越的实现和存在形式。立即购买五、精神现象学作者:[德]黑格尔评分:9.4经典来了。黑格尔的哲学就像莎士比亚于戏剧一样。这本书可以找到西方哲学的大量思想原型。真正理解这个大部分对许多理论分支的研究是有帮助的。但真正的理解并不是一天一次地实现的。如果你在阅读过程中不理解一个单词,甚至几页纸,不要放弃或敲门,放心阅读未来咀嚼。如果你怀疑意识经验的科学性,你也可以怀疑你是否能被黑格尔强大的逻辑所说服。立即购买六、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叔本华评分:9.0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我试着列出每个人的不同作品,对一个特别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深入他的更多书籍。叔本华被认为是一个悲观主义哲学家。他是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的反对者。他对幸福和痛苦的最终决定令人恐惧和爱,他的唯心主义和悲伤的语气征服了无数的年轻一代。这部作品影响了尼采、瓦格纳和托马斯·曼甚至是著名的哲学作品。深入阅读,你会发现叔本华的思想也融合了许多佛教或印度哲学。立即购买...

    2022-04-04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