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廖名春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作者】廖名春著【丛书名】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库【页数】379【出版社】济南:齐鲁书社,2001.08【ISBN号】7-5333-0975-8【价格】28.00【分类】周易(学科:研究)先秦哲学(学科:研究)周易先秦哲学【参考文献】廖名春著.《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济南:齐鲁书社,2001.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内容提要:本书是以逼近法,以传统文献和出土材料相互发明的方法,系统而有选择地探讨《周易》经、传和易学史的一部专著。全书分为易经探源、易传考辨、易学史纵横、学易剩稿四编。《《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内容试读99992929232999999999999993332333333393399993993999999上编易经探原333333第一章《周易》乾坤两卦卦爻辞新解自先秦以来,《乾》、《坤》两卦就被称为“《易》之门户”①,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因此,历代易学家解《易》,无不极其重视《乾》、《坤》两卦,在《乾》、《坤》两卦卦爻辞上所下功夫也就最深。尽管如此,“《易》无达占”,《周易》的《乾》、《坤》两卦也仍有一些难解之处。本章拟就此进行讨论。一、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绺”历来为人们所注目的是断句上存在异解。其实在句意的理解上,存在的问题更大。孔颖达《周易正义》解释此句说:以阳居三位,故称“九三”;以居不得中,故不称“大人”;阳而得位,故称“君子”;在忧危之地,故“终日乾乾”,言每恒终竟此日,健健自强,勉力不有止息;“夕惕”者,谓终竟此日①《周易·系辞传》:“子日:‘《乾》、《坤》,其《易》之门邪。”《帛书易传·衷》作:“子曰:…‘《键》、《U川》也者,《易》之门户也。’”所持为肯定语气。详见拙作《从先秦秦汉文献论周易》本经的作者问题》,《孔盂学报》(台湾)第71期,1996年。···试读结束···...

    2023-02-23 《周易》 新论在线阅读 周易新讲义

  • 9527 武汉大学赵林教授的西方哲学

    课程介绍从生到死,人们会遇到无数关于哲学的谜题。我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在这个有序的世界里有聪明的设计师吗?生命有永恒的意义吗?…武汉大学赵琳教授我将把他40多年的学术精髓和人生思考融入到这门课程中,让我们走进人类思想的光辉时刻跟随这些西方圣贤,走近人生的答案教学大纲飞行员:哲学正在因为我们的平庸而消失?.m401看门人大叔的三问与哲学基础问题.m402“哲学之父”泰勒斯与老子思想走同一条路?.m403什么是形而上学?毕达哥拉斯定律与神秘主义.m404不能同时踏入两条河流: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m405眼见为实,还是想的是真的?巴门尼德本体论.m406智者和哲学家:人是万物的尺度.m407原子论:哲学原子和科学原子有什么区别?_.m408西方“孔子”苏格拉底:人,认识自己!.m409柏拉图的乌托邦:是什么让美变得美丽?.m410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大师.m411奥古斯丁:原罪与上帝的恩典.m412托马斯·阿奎那:上帝的存在能被哲学证明吗?.m413.培根与实证哲学:知识就是力量.m414理性知识与民主政治的代表约翰洛克:头脑就是白板.m415怀疑论者休谟:因果关系真的存在吗?.m416理性哲学创始人笛卡尔:我思故我在.m417GeiuLeiiz(Part1):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m418天才思想家莱布尼茨(第2部分).m419,伏尔泰和卢梭的世纪之战.m420康德的知识论与道德哲学(上).m421康德的知识论和道德哲学(下):自然的人立法.m422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上帝是精神.m4...

    2022-10-29 哲学康德 哲学 康德 顶峰

  • 《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新论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袁进霞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新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作者】袁进霞著【页数】264【出版社】北京:地质出版社,2018.05【ISBN号】978-7-116-10732-8【价格】29.9【分类】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参考文献】袁进霞著.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新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北京:地质出版社,2018.05.图书目录:《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新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内容提要:本书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教学进行统筹研究,为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认真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具体来说系统地阐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并且以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详尽地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素质的主要内容。本书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可读性强,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新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内容试读第一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理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每年大学生的数量都持续增长,并形成一定的规模,这就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情况的出现。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模式落后,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创新能力低下、综合素质不高,这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是极为不协调的,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切实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有利于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第一节人才的内涵界定对“人才”一词的界定一直是从古至今人们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对人才的内涵和特征的探讨,则既是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同时也制约着人才培养、开发、管理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一、人才的定义什么是人才,如何给人才下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一直是人们在不断探索的问题。在研究人才含义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科对人才下过不同的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个。。1丛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新论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一)语义学对人才的定义2002年增补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才的定义: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指美丽端庄的相貌。1999年缩印本的《辞海》对人才的定义:有才识学问的人;指才学、才能;指人的品貌。无论是《现代汉语词典》还是《辞海》,对人才的定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人的内在素质;二是指人的外在相貌。显然,语义学是从素质的角度给人才下的定义。(二)教育学对人才的定义教育学给人才下的定义:“人才,是指具有中专以上毕业文凭的人。”教育学是从文凭的角度给人才下的定义。为了便于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国家人事部和教育部等部门对人才下了这样的定义,即“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技术员以上职称者”。还有一些国家部门统计人才的方式是,将文凭和职称作为统计人才的标准。上述中对人才的定义,有的是以素质为标准,有的是将文凭和职称作为评价人才的保准,这两种对人才的定义方式都有一定的漏洞和局限,需要对其进行完善。1.以素质论人才的局限性将素质作为评价人才的标准,有一定的正确性,其抓住人才评价的内在依据,说明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但这并不是全部。被称为人才的人,其必定具有较高的素质,这是人才的必备条件。但是,仅仅具有良好的素质还不够全面。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还必须要将人所具备的良好素质转化为精神或物质成果,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个人有了成果,才谈得上他对社会有贡献。人的素质不经过实践活动这一重要环节,就无法转化为成果,而物质成果或精神成果则是评价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依据。没有成果,也就无法判断这个人是否是人才。通过上述分析,要认定一个人是否是人才,关键要看两点:·2·第一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理论第一要看他是否具有良好的素质;第二要看他是否取得了创造性的劳动成果。语义学以素质为标准给人才下的定义,只强调了第一点,却忽视了第二点。这一忽视,就回答不了以下问题,即一个人具有良好的素质,就一定能够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吗?事实并非如此。由于社会的复杂性,良好的素质在外化出来创造劳动成果时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第一,具有良好素质的人,如果受到打击、压制,用人单位不给他提供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施展自己本领的机会,良好的素质就不可能外化出来转变为有价值的成果。第二,错误社会思潮的干扰。人才在错误思潮的干扰下,不去从事创造性劳动,而是从事重复性劳动,其素质外化的程度低,取得的成果价值小,也不能成为人才。第三,人才的生理素质变差。生理素质是人才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发挥作用的载体。生理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这些素质作用的发挥。人才的生理素质变差了,其他素质发挥的程度必然会降低。第四,人才自我埋没。人才如果自我埋没,不愿发挥自己的作用,素质再高,也难以对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综上所述,具有良好素质的人,他还必须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机会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条件,才能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经过社会承认后而成为人才。所以,以素质为标准给人才下定义是片面的。2.以文凭、学历或职称论人才的局限性以文凭、学历或职称作为标准认定人才的好处是对人才好界定,对人才好量化统计,但同样有片面性。第一,以文凭、学历画线认定人才有可能滥竿充数。有的人有毕业证书和学历证书,但没有真才实学;有的还可能是弄虚作假的。如果以文凭、学历画线认定人才,就会使有文凭、学历或职称,但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进人人才队伍。第二,以文凭、学历或职称作为标准认定人才可能会造成人。30A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新论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才的浪费。当前社会上的很多工作岗位,不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一味追求高学历的人员。这就导致很多工作岗位所聘用的人才超出了岗位职能的实际需求,让硕士生或是博士生来做本科生就可以承担的工作,从而造成硕士、博士人才的浪费。第三,将学历和职称作为评定人才的标准不够全面,不能涵盖所有的人才。有一些人尽管没有较高的学历和职称,但是却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拥有满身的才华,这样的人也应被称为人才。第四,教育与成才之间应该是一种间接相关性的关系,却被转为了直接相等性,混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学校的教育系统,教育才对受教育者产生了作用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进入社会积累更多的理论知识。受教育者在储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并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之后,还必须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知识进行转化,只有人们对其取得成果认可之后,他们才能被称为人才。由于教育与成才之间要经过若干的环节,因此,教育与成才的关系是间接相关性而不是直接相等性。以文凭、学位或职称为标准界定人才的要害是没能抓住人才的本质属性,即人才的创造性。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人才的认定以文凭、学位或职称作为标准是不科学的,这种行为会造成两方面的后果。一方面是只拥有学历或职称,但是缺少业绩的人被认定为人才,这样可能会产生滥竿充数的情况;另一方面是工作业绩突出,但是由于没有高等学历或职称,因此不被认定为人才,这样则会埋没人才。这两种结果对人才的认定和培养都是极为不利的,对未来企业的发展也会带来消极影响。(三)人才学的定义1.不同学者对人才学的定义(1)王通讯对人才的定义及定义要点人才学创立之时,具有代表性的人才定义是人才学创始人。4。第一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理论之一王通讯提出来的,他认为:“人才就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①这一定义抓住了人才的本质属性,为科学揭示人才的内涵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具体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强调了人才劳动的特征是创造性劳动。第二,强调了人才的贡献大于一般人。第三,强调了人才通过自己在劳动岗位的活动,产生的社会作用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这一定义由于抓住了人才的本质属性,其深刻性比以往人们对人才所下的定义前进了一大步。这一定义还为以后人们更深入地揭示人才的科学内涵奠定了基础。(2)叶忠海对人才的定义及定义要点随着人才学研究的深人,学者们对人才定义的探索也在深入。叶忠海教授给人才是这样下定义的:“人才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能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或社会某方面的发展,做出某种较大贡献的人。”@这个定义,在继承和保留王通讯定义精华部分的基础上,其意义概括起来讲有两点。第一,强调人才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定义提出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人才能够对社会发展做出某种较大的贡献,素质是其内在依据。没有良好的素质,就无法做出较大的贡献。第二,“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说法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规定人才的劳动必须要具有社会性。在人才的成长和劳动过程中,必定会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的支持,这就表明人才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时代性。这一点强调,使我们认识到人才的成长和发①王通讯.人才学通论[M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2.②叶忠海.人才学基本原理[M们.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115.·5·位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新论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同时也表明一些社会条件会限制人才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认识人才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人才。不仅要看到人才在相同的社会条件下,为社会做出的超出一般人的贡献;同时也要看到,时代的限制对人才进一步发展所造成的限制。这两点克服了王通讯给人才所下定义的不足,把对人才内涵的探讨推进了一步。(3)王通讯和叶忠海对人才学定义的局限性以上两个关于人才的有代表性的定义,对深化认识人才的内涵和促进人才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位学者的贡献在人才学理论界得到了高度的认同。但是,人才学的理论不断地在新的实践中发展,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以上两个有代表性的定义存在的不足也暴露出来。其不足之处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一定社会条件下”,这一提法抽象得不够。人才的成长和劳动不仅需要社会条件,同时还需要自然条件。人是环境的产物,人才同样如此,没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给他们提供条件和活动的空间,他们是无法成才的。人才的劳动也离不开环境,无论是进行经济活动,还是进行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都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比如农业人才种地需要肥沃的土地和风调雨顺的天气,工业人才生产产品需要原材料,这些都来自自然环境。人才的政治活动、文化活动也与自然环境有关。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自然环境同样对人才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人才活动的效果一般来讲比西部地区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部地区的自然环境比西部地区好。因此,人才的活动既需要社会条件,还需要自然条件。所以,将“一定社会条件下”改为“一定条件下”就较为准确。用词改动之后,不仅可以包含上述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可以表明人才在从事社会活动中,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作为支撑。如果缺少这些外部条件,那么人才也就不会实现成长和发展。第二,主要强调的是人才做出贡献的方式是创造性劳动。。60···试读结束···...

    2022-10-16 国家的视角电子书 有限视角书籍

  • 《素质教育新论》张东明,张晓磊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素质教育新论》【作者】张东明,张晓磊主编【页数】574【出版社】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09【ISBN号】978-7-5087-2753-0【价格】66.00【分类】大学生-素质教育【参考文献】张东明,张晓磊主编.素质教育新论.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素质教育新论》内容提要:本书介绍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劳动素质教育、情感教育、创新素质教育等内容。《素质教育新论》内容试读素质教育新论(代序言)任宝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既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如何根据素质教育的新形势,针对素质教育的新情况,把握素质教育的新要求、解决素质教育的新问题、寻求素质教育的新突破,如何树立素质教育的新理念,谋划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构建素质教育的新机制、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谱写素质教育的新篇章,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一、分析新形势,树立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在我国,素质教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为人们所重视、为社会所关注的。如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提高民族的素质”。此后,关于素质教育的文章和议论便越来越多,人们对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要开展素质教育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特别是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更使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对素质教育的推进有了更大的力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时至今日仍然有人对实施素质教育存有异议,对推进素质教育不够积极,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思想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实施素质教育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素质教育关乎人类发展、关乎国家发展、关乎地区发展、关乎人的发展的新理念。1.实施囊质教育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需要什么是“素质”?《辞海》“素质”条指出:“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而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素质不仅指人的解剖生理方面的自然特点,而且还包括人的精神领域的社会性特点,是人在生理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基本要素及品质的综合。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所说的“素质”,即是指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人·1·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各个方面的素质,使人们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畸形的发展。正如李岚清同志所指出的:“有的人书念得很好,考分很高,但是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修养很差,缺乏与人交往、团结合作的能力,这不能认为是好人才。有的人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创造性,不会解决实际问题,‘高分低能’,也不能认为是好人才。道德修养好和本事大的人,身体不好也派不了大用场。当然,在学校不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差,更不能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1999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该决定对素质教育的内涵作了科学的界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反映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三点:一是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宗旨,是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得到均等机会的教育。二是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以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三是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将弘扬人的创新精神和提高人的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创新发展。对上述三方面的内容,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领会和科学把握,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目的。2.实施素质教育是扎实推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我国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各类教育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创造出如“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情境教育”、“目标教育”等一批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育模式和学科教学整体改革经验,一些地区还积极开展了区域性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实验,取得了重要经验。这些改革在深度与广度上一直在持续发展,促进了教育观念更新,为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应试教育”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的严重影响和危害。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其弊端主要表现为:①在教育对象上,它主要是重视少数尖子学生的教育,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②在教育内容上,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忽视了教学生如何做人;③在教育目的上,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应试内容,考什么就教什么,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④在教育方法上,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方法,妨碍学生生动、活拨、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⑤在教育评价上,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作为唯一标准,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应试教育”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原则,偏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因此,必须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3.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国际竞争与合作日趋激烈与广泛,世界2各国都在想方设法努力提升本国的政治实力、经济实力、文化实力、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等,以便在国际的竞争与合作中占有更主动的地位。国家要强盛,民族要振兴,什么是根本之举?什么是必由之路?各国都在探求、实践,而事实证明:“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纵观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强国之路,我们更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看到教育的作用,看到人的素质的重要。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中就指出了著名的“教育先行”的观点,强调了终身教育与学习社会的理念。1990年和1991年,世界银行在两年的世界报告中都曾具体地列举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示了教育对国力提升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美经济大战中,日本之所以取胜,就是因为日本的教育和劳动者的素质水平高,日本一直优先发展教育,无论是政府的施政纲领,还是有关的教育改革的法令,都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2000年,一位留美博士出版了《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指出美国也掀起教改浪潮,提出了一系列国际教育目标,旨在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国民素质,继续保持美国国民素质领先的势头,使其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英、法等国也在教育上作了重要改革,把强化教育、提升国民素质作为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重点。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股具有国际性的潮流,尽管各国的提法不同,但最终都是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目的,都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综合国力。一种教育思想的提出,特别是关于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确立,总是表现为教育对社会与时代变革的回应与选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既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又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4.实施素质教育是推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它倡导的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西方文艺复兴的一段时间内原本是和谐互补的。科技理性培育了科学思维和理性活动方式,人文精神激发了人们强烈的追求自身价值、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二者共同创造了近代社会的发展。但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又走上了片面发展科技理性、单纯追求物质效益的道路,教育越来越重视传承科学知识、培训科学技能而忽视培育人文精神,从而造成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这种分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愈演愈烈,导致了科学发展的负面效应,科技进步、物质文明的提高与生存环境的恶化、精神道德水平的背反现象越来越困惑着人们,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物质毁灭与心灵的创伤更是全球性的。其影响历久弥深,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开始重新探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作用,并开始努力寻找能够使二者有机融合与统一的教育模式。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因为素质教育正是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正是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教育。只有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使受教育者科学、正确地认识世界,全面、合理地把握世界,并达到追求真理、讲求价值的完美统一。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使科学教育更富人·3·文精神的指导,使人文教育更具科学技术的支持,使科学教育更加人性化,使人文教育更具科学性:使受教育者更具有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关爱意识、创新意识、科学意识、审美意识、环保意识等;人的品德会更加高尚,精神会更加美好,学识会更加渊博,身心会更加健康,作为会更加优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以及人的身心都会更加和谐,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将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5.实施素质教育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具真理性、最具科学性的关于发展的理论。就其本质来说,它是超越阶级、超越国家、超越民族、超越时代的,是既具有全球意义又具有普遍价值的。它不仅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地区的发展、经济社会实体的发展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做到“天人合一”、“物我同一”、“人己如一”、“身心统一”,如何做到人自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统筹兼顾、去综合平衡、去和谐推进。而实施素质教育,正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正是克服在人才培养上的那种片面行为、孤立行为、短期行为、僵化行为的有效措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既具全面素质,又具专业才能;既具创新精神,又具实践能力;既是今天学校的优秀学生,又是明天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实施素质教育,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既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迫切需要,又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既是我们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最佳选择,又是我们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抓好。二、寻求新突破,谋划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面对国际人才大竞争、全球经济大开放、高新技术大发展、知识经济大掘起、多元文化大汇合的新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还相对滞后,因而在人才培养上,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达此目的,我们当前要首先在教育观念更新上有所突破,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路子。1.更新教育人才观,变知识灌输为素质培养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断高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4·知识经济迅速崛起。人才作为知识的创造者、承担者、传播者、使用者,正在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已日益成为核心的竞争力。因此,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树立科学的教育人才观,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适应全球经济大开放、高新科技大发展、知识经济大崛起、国际人才大竞争的必然选择。但是过去,学校的人才培养多是侧重于给学生灌输知识,教师习惯于按照课本、按照教程一章一章、一节一节、一堂一堂地给学生讲,把学生当成器具,往里灌,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做人教育。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君子不器”,主张人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不能只有器具的功能。今天我们提出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人才培养上的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就是要坚持科学的教育人才观,引导学生全面创优:一要引导学生品德创优,努力培养修身美德、齐家美德、敬业美德、处世美德和爱国美德等;二要引导学生学业创优,端正学习目的、讲究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毅力,真正掌握和拥有好的学习业绩:三要引导学生言行创优,既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又要行得正、行得善、行得实、行得好,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四要引导学生身心创优,努力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都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不仅身强体壮,更要有积极的心态、仁爱的心灵、豁达的心胸、创新的心智和成功的心律,五要引导学生形象创优,努力塑造最美的仪容,努力陶冶最佳的神韵,真正做到形象创优一形象美。要努力通过全面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创业、如何成功、如何审美、如何健体,不仅会读万卷书,更会行万里路,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更新教育教学观,变课堂传授为综合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的基本实践活动。教学观就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等基本问题的认识。教师从这一认识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并确定教师在教学中对教育对象采取的态度。因此,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不同的教学行为必然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观把课堂当成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把书本当作唯一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当成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工具,把分数看成是评估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其结果,严重地妨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忽视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不利于现代新人的成长。以素质教育为代表的现代教育观则完全摒弃了这些落后的思维方式和教育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产学研为一体的开放式的教学为主要途径,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为基本保障,努力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现代化的全新人才。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学校教育主导者的老师,必须首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从当前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看,提高教师素质特别应抓好下列五项建设:一是要优化师德,以德服人,提高教师的公信力;二是要增强师能,以能育人,提高教师的教育力;三是要丰富师学,以学启人,提高教师的吸引力;四是要规范师行,以行正人,提高教师的影响力;五是要陶冶师情,以情动人,提高教师的感染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才能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3.更新教育质量观,变以分划线为杜会认可大家知道,教育质量观所指的是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质量和教育效果。过去,人们习·5·惯的是用分数来评价学生学习的优劣和质量的高低。“分啊分,学生的命根。”分数成了衡量学生学习好与差的唯一标准,这就使得少数“尖子生”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赞扬,得到鼓励、信任、尊重,引起肯定性的心理体验,从而强化了学习积极性。而对于得分在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得到的是老师、同学、家长和社会的轻视和冷淡,人格上遭到贬损、情感上遭到打击,心理上表现出悲伤、失望和痛苦,从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产生焦虑、烦躁甚至逆反心理,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至于有的同学悲伤地唱出:“世上只有分数好,分高的学生像个宝,表扬、奖励和关爱,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分数好,分低的学生像根草,嘲笑、讽刺加打骂,幸福哪里找?”这种片面的以分划线的教育质量视,导致了家长、教师、学生都要围着分数转,而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忽视了真正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从这种以分数高低为标准的分数质量观,转到全面提高素质、服务社会需要的新的质量观上来,努力培养更多的能够适应社会环境、能够驾驭社会生活、能够服务社会需要、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人曾经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若无适应社会环境、服务社会需要的能力,便是社会生活中的“次品”;若无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则是社会生活中的“废品”;若无合格的思想道德素质,则是社会生活中的“危险品”;只有德才体美兼备并且在才能方面有突出之处,才是社会生活中的“优质品”。上述情况,在一些学校培养的学生中是客观存在的。它进一步提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质品”,少出“次品”!少出“废品”!坚决不出“危险品”!4.更新教育发展观,变以物为本为以人为本教育发展观是关系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教育,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教育的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过去,在教育发展观上,教育界存有较多的物质主义倾向,就是过度地强调和重视考试分数、办学条件和经费投入等。在教育系统组织开展的一些“评比”、“评估”中,往往是把生均图书(并且要求纸质的)、生均校舍面积、生均教学设备值等作为硬指标,来确定一个学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优劣,而忽视了真正的内涵建设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审美素养和个性塑造等隐性的、不可量化的精神内容的关注。如一些学校存在的关注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甚过关注教师现代技术水平,关注教学大楼甚过关注教学大师,关注运动设施甚过关注师生身体素质,关注校园美化甚过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以至于闹出笑话,有的学校办学水平低、社会声誉差,招生实在困难,500多名教师的学校只有400多名在校生,学校的教学用房很多,图书和仪器设备也很多,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图书、生均仪器设备值不仅达标而且超标!这样的学校是具备了评优的硬件条件,但又怎么能够算得上“优秀”呢?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发展观,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内容的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要变以物为本为以人为本,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的发展体系、管理体系、教学体系和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条件与环境,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要努力推进教育的全面发展、公平发展、协调发展、优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使学校真正成为先进办学理念的实践基地、先进文化的传播基地、先进生产力的培育基地、先进教育成果的研发基地。使学校不仅有大楼,更要有大师;不仅出文凭,更要出人才。·6*···试读结束···...

    2022-10-16

  • 《大学生基础素质教育丛书 双惟新论》左铮云,朱卫丰,康胜利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学生基础素质教育丛书双惟新论》【作者】左铮云,朱卫丰,康胜利主编【丛书名】大学生基础素质教育丛书【页数】275【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05【ISBN号】978-7-5132-3338-5【分类】中医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江西省【参考文献】左铮云,朱卫丰,康胜利主编.大学生基础素质教育丛书双惟新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大学生基础素质教育丛书双惟新论》内容提要:在“基础素质”理论的顶层设计下,江西中医药大学构建了以“教无类、学为先、重激励、育特长、促实践、有思想”为培养原则,以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为培养内容,以激励机制、内化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为培养路径的“144双惟实践模式”,使学生建立赢在终点的价值取向,追求人生的不断完善与自我超越。本书包括三卷,分别是基础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双惟”模式实践应用研究、“双惟”学子博论。《大学生基础素质教育丛书双惟新论》内容试读上篇基础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基础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上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在观念,贵在践行江西中医学院深化教学改革的探索刘红宁左铮云吴晓明薛铁瑛“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是高校必须首先面对和解决好的基本问题。不能不承认,我国高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明显缺陷。如果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有效创新,求解“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就是空话。而今谈论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应切记:重在观念更新,贵在实践探索。江西中医学院在50年的办学历程中,一直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矢志不渝、潜心钻研、精心凝练、悉心探索,创新了“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的校训,倡导了一系列的教育新理念,践行了若干大胆的改革实践,初步探索了一条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新路子。一、潜心钻研,确立和倡导与时俱进的育人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理念是先导,是灵魂。只有实现育本文发表于《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期。·3·「双唯新论人理念的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育人模式的创新。(一)教育观念的创新我们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借鉴和反思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在持续深入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育人理念,即“教无类、学为先、重激励、育特长、促实践、有思想”,并使之成为全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教无类一对教育对象的概括。教无类引申自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其原意是指人人都有获得教育的权利。而我们所倡导的“教无类”是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施对象为所有学生。我们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渴望成功、成才的愿望,而且他们都具备成才的潜质,都是可造之材,只要点燃每个学生内心渴望成功、成才的火种,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因此,不同于有的大学创办的“精英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面对和关注的是所有学生,而不是少数优秀学生;不以起点的高低区分学生的优劣,而是以最终的成功和胜利评价学生,即“赢在终点”。这一理念是基于我们对教育评价的重新认识,即判断一个学生成功与否,不在于起点,而在于终点。赢在终点的评价方式,注重人才成长成功的过程和持续不断的努力,可以让学生正视起点,不因高起点而骄傲,也不要为低起点而自卑,而是瞄准成功的终点去不懈奋斗。学为先一对教学主体的判断。即指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往的人才培养实践中,人们每每站在学校和教师。4基础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上篇的角度去思考,采取改革课程设置、调整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模式、改变考核形式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参与状态,导致教与学不能很好地融合和统一,直接影响了工作的成效。我们通过认真反思认识到,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真正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是最根本的、最直接的、最有效的。也只有这样才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内因和外因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科学原理。我们认为,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学生自身努力的程度是关键因素,而教师指导、学习环境等外部因素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努力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习,即使有再好的教师、再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也是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效的。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和能动性,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而不是依靠管理制度、考试或其他方式迫使学生学习。重激励一对教育手段的选择。即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理想来激励自我,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激励,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刻苦学习。一般意义上的“抓两头、带中间”式的激励,只是针对“两头”的少数学生,事实上对“中间”的大部分学生的激励成效不显著,其实际结果往往是“抓两头、丢中间”。我们所倡导的激励,面向充满各自理想的所有青年学生,力求使所有学生获得最根本、最全面、最持久的精神动力。我们认为,要帮助每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5「双唯新论人生理想、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有了理想,就有方向,使他们充满希望地迈向既定目标;有了理想,就有责任,激发他们义无反顾的使命感;有了理想,就有动力,推动他们勇往直前;有了理想,就有毅力,让他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直至成功。而且,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他们的精神将得到充实,心理将得到满足,进而激励他们不断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整个过程中,需要学校和教师做的就是充当“打火机”的角色,去点亮学生的理想,去点燃学生实现理想的强烈愿望,使学生获得无穷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育特长一对专业技能的延伸。即培养学生具有本校特色的能力和专业特长。围绕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进一步强化、发展和延伸学生的专业技能,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与众不同,形成相对竞争优势。促实践一对教学目标的升华。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是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促实践指学生能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将所学的理论和知识用于指导实践,或直接运用。学生不仅能实践在课堂上所学的或自学的理论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实践跨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有思想一对培养特点的概括。有思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成功成才的重要前提。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其善于思考和分析,形成独有而新颖的思想认识,思维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不断产生新思想,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6···试读结束···...

    2022-10-16 大学生主编一本书的份量 大学生主编带你读党报心得体会

  • 《人文医学新论》刘虹,姜柏生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人文医学新论》【作者】刘虹,姜柏生主编【页数】394【出版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0.08【ISBN号】978-7-5641-8992-1【价格】68.00【分类】医学-人文科学-文集【参考文献】刘虹,姜柏生主编.人文医学新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0.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人文医学新论》内容提要:人文医学是当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列于生物医学并区别于医学人文学科。在庞大的医学体系中,人文医学是唯一以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人文关怀为研究对象的,其理论体系、研究内容和研究进路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征。本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对人文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人文医学的实践路径,分别展开分析,内容包括内涵、研究方法、基础理论、理论范畴及实践范畴等;医学人文关怀、专业精神与态度、叙事医学与平行病例、临床共同决策、患者公众教育等等。全书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可作为医学高等学校的教材,也可供医院管理部门参考使用。《人文医学新论》内容试读基本理论篇基本理论篇第一章人文医学内涵分析人文医学是当代医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与生物医学相互交织,构成当代医学“双螺旋”。人文医学是体现医学人文本质的理论与实践建构,是1979年广州医学辩证法讲习会召开以来,中国医学人文运动风起云涌40年的主要学术成果,是实现医学进步的显著标志。第一节人文医学的研究对象我国人文医学创建人、著名人文医学学者杜治政教授指出:“人文医学与医学人文之间存在的不是名词之争,而是存在内容、特征与价值方面的区别之实。”四厘清人文医学与医学人文的关系,阐明人文医学的本质特征与独特价值,是人文医学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人文医学研究有三个问题无法回避:一是人文医学与生物医学的联系与区别,二是人文医学与医学人文的联系与区别,三是人文医学与医学人文学科的联系与区别。其中,第二和第三个问题是关键。一、人文医学的概念人文医学是以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人文关怀为研究对象,涉及医学价值世界和身体感受性的医学分支学科,是当代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文医学研究对象的表述中,为什么采用“医学人文关怀”而不是“医学人文实践”?现3人文医学新论代关怀理论认为,“关怀”是包含情感和态度的行为,不仅仅止于关心、关注,不仅仅局限为理论的表现形式。“医学人文关怀”是包含着人文情怀的人文行为,包含“医学人文实践”的内涵,凸显了人文情怀和人文行为。人文医学的概念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一门独立的学科,二是指一个学科群。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意义上的人文医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进路。作为一个学科群意义上的人文医学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等。人文医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与作为一个学科群在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尤其是研究视角和学术定位方面是有区别的。医学法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史等,分科清晰,都是从特定专业角度研究发生在医学场域中具体的专业问题。如医学法学是从法学专业的角度,研究发生在医学实践中的医学法学问题。可以这么说,作为独立学科的人文医学是从总体的视角研究人文医学一般性问题的学科,是总论性质的学科;作为学科群的人文医学,由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等诸学科组成,是从各自专业的角度研究发生在医学场域中的专业性问题的学科团队。二、人文医学研究对象、内容和进路的特征人文医学研究对象的特征是以求善为目标。当代医学体系庞大,分化精细,以生物医学为主干,都以求真为目的。唯有人文医学将涉及医学本质的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人文关怀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求善为目标。医学因具有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人文关怀而具有人的属性,人文医学因以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人文关怀为研究对象而得以显现其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价值。人文医学研究内容的特征是以追问医学世界的价值为使命,从总体的视角研究医学之善、医学之美、医学之圣、医学之爱、医学平等、医学和谐等医学价值形态,澄清医学的大是大非问题,回答什么样的医学、医院和医生是“好”的,是体现医学人文本质的?什么样的医学、医院和医生是“坏”的,是违背医学人文本质的?人文医学研究进路的特征是以身体的整全性为方法论亮点。医学体系中各学科如基础医学、应用医学和技术医学都是从不同方面研究躯体,以躯体某一结构或功能方面出现的临床问题为研究进路;唯有人文医学将身体作为躯体与心灵、物性与神性、感性与理性、自然与社会的整全统一体,研究医学对身体感受的人文关怀。人文医学是医学体系中唯一全方位地、整全性地研究身体的学科。基本理论篇三、人文医学的主要内容(一)厘清概念,追根溯源厘清人文医学、医学人文、人文医学学科群、医学人文学等概念及其关系是人文医学正名立足的基本工作。基本概念准确清晰是学科体系的逻辑基础,否则可能导致以名乱名、以实乱名、以名乱实的后果。厘清概念是人文医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工作,也是人文医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人文医学是医学在当代社会情境中产生的新的医学形态,是一门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年轻医学,但人文医学的思想源远流长。发掘、梳理和传承中外医学思想史中的人文医学思想,探寻人文医学的思想根源,揭示人文医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是人文医学正本清源之举。(二)研究人文医学的基础理论医学是研究身体的学科,人文医学说到底是研究医学与身体关系的学科。因此,人文医学的基础理论应该包括如下的维度。1.生物医学身体学说人文医学是医学的分支,生物医学关于身体的研究成果,毫无疑问是人文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建立在生物医学基础之上的人文医学才能更为透彻地开展关于身体感受和行为的研究,才能更为准确地研究医学人文精神的实质和医学人文关怀的实施。2.当代哲学一社会科学的身体理论关于身体的哲学一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近几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学术成果颇丰。具有代表性的有身体哲学、身体伦理学、身体人类学、身体社会学、关怀理论,等等。身体哲学是人文医学的哲学基础。身体哲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现象学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关注生命体的存在和感受性为特点的哲学思潮。关注身体的感受、倾听身体的呼声是人文医学的本真和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关注身体和身体感受的身体哲学对人文医学最具有亲和力,更适合作为人文医学之元哲学。3.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文医学相关的理论身体不仅是躯体的存在,更是心理和精神的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于人文医学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突出人的本性与价值、突出人的动机系统、突出身体高级需要的重要作用等,对人文医学研究身5人文医学新论体的精神现象、心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三)人文医学的核心内容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人文关怀是人文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世界的统领医学人文精神存在于医学本体之中。身体间的对话、身体与世界的对话、追寻身体的价值、反思身体的行为是医学人文精神活动的主要内容。医学与身体结缘,就与医学人文精神有涉。没有医学人文精神的身体只是肉体,没有医学人文精神的医生只是医匠,没有医学人文精神的医学不是人的医学。如果缺乏形而上的高度,医学就无法亲近身体,无法洞悉患者的心灵,无法走出就事论事的浅表,无法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医学人文精神研究触及生离死别场景中身体的痛苦体验,触及对终极利益的死守与放弃的挣扎,触及医患身体间性的种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精神现象中最具有人性的部分。深入研究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医学理论研究之纲,也是人文医学的历史使命。2.医学人文关怀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归属人文医学的价值,甚至可以说整个医学的价值最终要在医学人文关怀上才能得以显现。医学人文关怀是医学人文本质的可见端、可感态、可触面:医学人文精神通过医学人文关怀得以落实之时,就是医学人文精神的花朵绚烂绽放于医学园地之日。医学人文关怀涉及医学诊疗、医学技术和医学服务的各个层面,深入研究医学人文关怀,如研究如何从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等不同角度分析医学人文关怀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医学专业态度中如何体现医学人文关怀,研究叙事医学、医患共策、公众教育、医院人文管理、人文医学教育教学中的医学人文关怀问题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人文医学的核心内容是通过一系列范畴展现的在人文医学基础理论范畴部分,阐述身体哲学视域中的患者身体、患者具身认知、患者具身感受、患者人格、患者情绪和行为、患者环境等问题;在学科理论范畴部分,系统阐述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属性、医学人文价值、医学人文境界等范畴;在本体理论范畴部分,重点阐述医学模式与医学目的、医者与患者、生理与心理、健康与疾病、医学与社会等主要范畴;在认识理论范畴部分,重点阐述整体与局部、还原与系统、精确与模糊、简单与复杂等范畴。这些范畴集中体现了6···试读结束···...

    2022-10-15 epub 图书app epub电子书

  • 《何新世界史新论》何新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何新世界史新论》【作者】何新著【丛书名】何新文选【页数】276【出版社】北京:现代出版社,2020.01【ISBN号】978-7-5143-7950-1【价格】49.80【分类】世界史-研究【参考文献】何新著.何新世界史新论.北京:现代出版社,2020.01.图书封面:《何新世界史新论》内容提要:本书是一部关于世界历史文明本原的解读性著作,内容涉及希腊罗马史、印度史、中东史、欧洲史、俄罗斯史、美国的远东战略等内容。作者根据真实的历史文献资料,对西方历史及世界史的某些传统性的认知真实性提出质疑,提出新的认识,探溯出世界历史之本相。同时也站在全球史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历史。《何新世界史新论》内容试读历史的视角餐物历史学与“国民”意识历史学并非中性学术日本文部省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其官修历史教科书,我们已多次提出抗议。日本人我行我素,完全不顾中韩等周边国家的抗议,不顾教科书事件影响其国际关系。为什么?为什么日本人不认真反思其侵略对于亚洲和中国所犯下的罪行?许2多善良的国人对此颇感迷惑。作为近代日本对外侵略战争之最大受害国,我们具有一切愤慨憎怒之道德理由。但是,从理性的立场去观察和分析,日本统治集团之所以必须为此,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种选择不仅透现出日本之政略方针的选择,而且透现出其统治集团对于历史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之重要性的一种认知,以及日本统治集团对于通过历史教学塑造日本国民意识的极度重视。19世纪意大利独立运动政治家阿塞利奥曾大声疾呼:“我们创造了意大利,现在我们必须创造意大利人!”这一思想对近代日本人影响颇大。日本著名史学家信夫清三郎在其所著四卷《日本近代政治史》中指出,明治维新的意识形态课题可一分为二:创立新“日本”;形成新“日本人”。前者是民族革命的课题,即建立与万国对峙的中央集权“国家”;后者是资本主义革命的课题,即为了动员人民的创造性和以全体意见支持国家,从而实行意识改革以形成新的“国民意识”。由此反思,我们可以认识到,官修历史教科书是一个现代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它涉及培育和教化每一个公民对其国家、其历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认同感、自尊感、尊严感、耻辱感,亦即形成“国民意识”。因此,历史学之所以重要,并非因为它是一门中性的所谓“历史科学”。在主观性的意义上,历史是一种意识形态。黑格尔说:“纯粹直观中的民族精神,就是在历史中所透现的普遍人性。”历史意识构成国民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关系着现代政治国家的某些根本价值。历史认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历史学乃是一门塑造民族整体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的伟大学术。现代史学在方法论上存在问题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近代中国人为什么形同一团散沙?因历的为近代中国缺乏政治国家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一个系统的发育进程。自19世纪角后半期以来以至整个20世纪,中国一直陷于频繁的政治革命和政治运动之中。激烈的民族斗争、阶级斗争导致了国民内部严重的政治分裂及意识形态分裂。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意识分裂导致了民族历史人格的自我迷失。20世纪初叶,中国出现了激进的民族历史否定论。当时流行的激进观点如谓,中国五千年史是一部“吃人”史。胡适一派西化主义的“疑古”论者,则根本怀疑中国的全部成文古史体系,认为都是出自莫须有的虚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日本史学界掀起一股“中国古史抹杀论”的时候,章太炎曾说:“欲亡其族者,必先诬诋而灭其史。”痛哉,斯言也!现代史学在历史理念及方法论上也存在严重问题。多年来中国历史学总体而言深受“左”倾阶级斗争史观的影响,具有形式主义与教条主义的特征。这种史观不仅使古代史、近代史教科书体系,显得贫乏、苍白、幼稚、薄弱,而且由于全部历史被描绘成一部“阶级斗争史”,因之古史中的几乎所有重要政治代表人物,都通过阶级分类被异化为所谓“奴隶主代表”(如周公、孔子)或“地主阶级”代表:中国历史因之而成为一部几乎没有伟人和好人的原罪史。在近几十年中,可以说,流行过的三种史观,“疑古”史观、阶级斗争史观,以及晚近颇为流行的“巫史文化”观,将中国历史特别是早期史涂抹得乌烟瘴气。胡适说:“历史是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女孩。”的确,历史实体存在的复杂性丰富性,以及人类认知的片面性,会导致史学解释难以避免的见仁见智的随机性(即主观性)。在一定意义上,历史解释与文学艺术一样具有自由性和创造性。但是历史与国家民族利益直接攸关。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要求必须限制和规范主流历史解释的这种自由和随意。“德”具有政治历史内涵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常常提出“德”的问题。“德”并不单纯是一个抽象的形而上的伦理概念,“德”也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政治意识形态概念。从商周时期“德”这个概念在古代政治中的起源追溯,《尚书》所谓“天监其德,用降大命,抚绥万方”“逆德违常,九州则亡”,所讲的“德”,首先是指政德,要求政治家和国民共同承担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所谓“天下兴亡4匹夫有责”,也正是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于这种政治公德的自我认知。政治公德是大德,其次才是个人之私德、小德。宋名儒吕祖谦曾指出,历史学对于政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观国运之所以兴、衰,人事之所以成、败,人德之所以邪、正,于极微之萌芽,而洞察其所以然”(《吕东莱先生遗集》卷二十)。中国是一个具有举世最为丰富的史典文献资源的国家。“惟殷之先,有册有典”“是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自虞、夏、商、周、秦、汉以来至今五千多年,中国历史文献具有一贯的线索,年次分明,从来不曾中断。世界上历史比我国古远的国家,如苏美尔、古埃及、摩揭陀(古印度)等,都没有留下如此数千年而一脉相承的系统史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中国这样悠久系统的成文史,没有任何民族具有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所具有的那样悠远、深刻,富于忧患感的历史意识。这是我国历史在世界史上极可骄傲之点。盛世修史。在当代,我们有必要重新寻求一种理性的历史认知,首先必须寻求对于民族生存、国家发展有利的历史认知,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历史哲学,以国家民族意识为本位而同时具有开阔宏大的世界主义视野。已故杰出史传家朱东润先生在其所著《张居正大传》书后曾深有寄托地说:“整个的中国,不是一家一姓的事。任何人追溯到自己的祖先的时候,总会发现许多可歌可泣的事实;有的显焕一些,有的黯淡一些。但是每当我们想到自己的祖先,曾经为自由而奋斗,为发展而努力,乃至为生存而流血;我们对于过去,固然看到无穷的光辉,对于将来,也必然抱有更大的期待。努力啊,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朱东润传记作品全集》第一卷,422页)列祖列宗缔造了一个伟大的历史中国。现在必须创造具有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中国人!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在21世纪世界中的命运和地位,取决于这一点。历的视颠覆普世价值,推翻欧洲中心论【导读】本文是何新对德国著名学者安德烈·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一书的评论。何新认为,安德烈·贡德·弗兰克的这本书所开辟的视野远大且深刻。在当代史学中,这部书极具挑战性和争议,因而更显其重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具有革命性。此书的最大意义是彻底推翻了近代西方学院正6统派(代表史学即剑桥史派)亦即共济会主流史学所一直倡导的世界历史欧洲中心论,而对1500年以来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做了一个气势恢宏的全新论述。弗兰克指出,在19世纪以前的世界历史中,中国曾长期处于世界贸易的中心和目的地的地位。一个民族如同一个人,久跪在地上累不累?想在地上站起来,先要敢把眼晴睁开,脑袋昂起来。中国现状很不好,但也并非那么差。中国当前有严重问题,但西方共济会所推荐的经济政治招法,招招会让中国死得更快。中国的问题,只能靠中国人用中国的方法解决。反复读了两遍安德烈·贡德·弗兰克的这本《白银资本》一书,深感其视野远大而且有些论点颇为深刻,值得推荐。自然,天下哪有终极的或者人人都认同的普世真理?有人说“人都要吃饭”,这总是一条普世真理吧?可是每年不见有许多人就是放弃吃饭主动绝食而死。真理也是一种选择,而我的选择就是要颠覆文艺复兴以来输入东方,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国人之下意识的欧洲中心论。···试读结束···...

    2022-10-05 何新epub 何新老家伙微博

  • 《旅游标准化新论》张凌云,朱莉蓉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旅游标准化新论》【作者】张凌云,朱莉蓉编著【丛书名】旅游法治与发展文库【页数】304【出版社】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20.06【ISBN号】978-7-5032-6510-5【分类】旅游业-标准化管理-研究【参考文献】张凌云,朱莉蓉编著.旅游标准化新论.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20.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旅游标准化新论》内容提要:《旅游标准化新论》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标准化基础知识、中外旅游标准化发展现状、旅游标准的结构、旅游标准的编写、旅游标准化管理,以及与旅游标准化工作相关的资料性附录。全书分为四大板块内容,介绍了标准化基础知识、中外旅游标准化、旅游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旅游标准化管理。本书涉及旅游标准化工作的诸多方面,对旅游标准化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能够为从事表旅游标准化工作的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阐述了旅游标准化的相关基础理论,又有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相关指南。可以作为旅游标准化的培训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实用手册。《旅游标准化新论》内容试读第一编0am标准化基础知识①旅游标准化新论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并且备注“注1: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注2:规定的程序指制定标准的机构颁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注3:诸如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等,由于他们可以公开获得以及必要时通过修正或修订保持与最新技术水平同步,因此它们被视为构成了公认的技术规则。其他层次上通过的标准,诸如专业协(学)会标准、企业标准等,在地域上可影响几个国家”(引自[GB/T20000.1一2014,定义5.3]采用[IS0/IEC指南第2号,2004年版])。2014版对标准的定义和2002版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删除了“公认机构批准”这个限制条件,之所以删除这个条件,并不是新的标准就不需要公认机构批准发布,而是国家把企业标准纳入了标准体系建设,而企业标准是由企业批准发布,无须公认机构批准。从定义的严谨性角度出发,删除了这六个字。但事实上,除了企业标准外,所有其他的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都必须经过公认机构批准发布。世界贸易组织(WTO)对标准的定义为:“由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性的,为了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目的,为产品或相关生产方法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标准也可以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者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准或者标签要求。”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准定义主要是基于国际贸易活动而作出的通过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简单地将标准理解为一种规范性的文件。所谓规范性文件是指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导则或者规定特性的文件,它是标准、法律、法规和规章等类文件的统称。标准是一种具有特殊属性的规范性文件。第一,标准必须具备“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特点。“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也就是说,只有大家共同使用并且要多次重复使用,标准这种文件才有存在的必要。第二,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从这里可以看出,标准化的对象是“各种活动或其结果”。这是标准化对象的又·次变革。其外延由最早的技术领域延伸到生产服务领域再到现在的“各种活动或其结果”生产生活的所有领域,一切具有“重复性”特性的活动或其结果。标准的目的或者最终的表现形式是“规则、指南或特性”。4第一章标准与标准化第三,制定标准的原则是协商一致。协商一致是指普遍同意,即对于实质性问题有关重要方面没有坚持反对意见,并且按照程序对有关各方的观点均进行了研究,且对所有争议进行了协调第四,标准产生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标准作为规范性文件是一种技术类文件,它具有科技含量,是在充分考虑最新技术水平后制定的,是对人类实践经验的科学归纳、整理并规范化的结果第五,制定标准需要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规定的程序指制定标准的机构颁布的标准制定程序。目前制定标准的机构有国际标准化组织,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国际标准);有区域标准化组织,如欧盟标准化组织CEN(批准发布欧盟标准);有国家层面标准化组织,如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批准发布国家标准);有行业标准化组织,负责发布行业标准,如旅游行业的标准(LB)都由原国家旅游局批准发布:此外,还有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主管机构或专业主管部门批准发布)、团体标准(由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批准发布)和企业标准(由企业发布)二、标准化的定义《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GB/T20000.1一2002)》定义标准化为“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引自GB/T20000.12002,定义2.1.1)。该定义项下还备注:(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实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新修订的《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GB/T20000.1一2014)》改为“为了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以及编制、发布和应用文件的活动。注1:标准化活动确立的条款,可形成标准化文件,包括标准和其他标准化文件。注2:标准化的主要效益在于为了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预期目的改进它们的适用性,促进贸易、交流以及技术合作”。我们可以理解为:(1)标准化活动是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系统过程,标准是标准化活动…5·卫旅游标准化新论过程的产物。(2)标准是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的共同的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其制定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3)标准的产生应经相关方协商一致,对标准涉及的实质问题,各相关方基本同意,没有坚持反对意见,经过征求、考虑所有相关方的意见并协调任何关键异议的过程(4)标准化是一个涉及制定、发布和实施等相互相关并相互作用的系统过程,是研究标准化过程的客观规律和运行方法。(5)标准化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通过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使之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促进贸易、交流以及技术合作,由此产生效益(6)标准化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无论是一项标准,还是一个标准体系,都在随着时代的步伐向更深层次和广度变化发展,因而标准没有最终成果,标准在深度上无止境、广度上无极限正是标准化的动态特征(7)标准化的相对性概念,还存在于事物和概念进步的标准化与非标准、个性与共性的相互不断转化的客观规律上,任何已经标准化的事物和概念,都可能随时代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突破原有的规定,成为非标准(8)标准化的效果只有当标准在实践中得到实施才能表现出来。因此,标准的贯彻实施是标准化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9)标准化的本质特征是统一,是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做出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规则的活动,因此,首先要做到概念的统一,才能做到事物的统一,这也是在制定标准时,首先要对标准中涉及的关键的名词术语下定义的原因。(10)标准化的本质是为了增加标准化对象的有序化程度,防止其向无序化发展。因此,标准化活动是人们从无序状态回复有序状态所作的努力第二节标准化发展简史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标准化的发展经历了远古时代的标准化思想萌芽阶段,手工业时期的古代标准化阶段,工业化时期的近代标准化阶段,到今天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标准综合化阶段。·6…···试读结束···...

    2022-09-07 epub电子书资源网 epub电子书下载

  • 《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印会河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作者】印会河著【丛书名】印会河亲笔真传丛书【页数】302【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5【ISBN号】978-7-5214-1790-6【价格】45.00【参考文献】印会河著.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5.图书封面:新论》内容提要:本书初刊于1983年,因其简明、实用,受到临床各级中医师的认可,虽多次印刷,仍供不应求。未免明珠暗藏,我社重新再版本书,以期更多中医从业者受益。“抓主症”,是本书的核心思想和特色,也是临床最实际、实用的手段。本书内容分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并重点介绍印会河先生家传、师承及临床60余年总结的“抓主症”处方,及治疗疑难重症的典型成功病例等。本书核心理论精炼,主症突出,方剂疗效确切,既可供广大中医、西学中者学习参考,亦可为临床、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同时可供中医师生研读。《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内容试读外感热病上篇武三志大中买的发M55m形进,光公行音有高酸,原中中华刻1央的中路辛家尼品幸闻五形建业一出有理南面口的的心后变件液子大米由是,学的唐诗片成方酒的年际货边,中项情装最买身支引么说这级一大农悦的国地升酒年海品吸是品年场高所果女多视科屋政号鼎比网然陆一)人山州一地变西这5程当侧是,做风竖费外座以品新论烟备根县配族弹红班调为是间以出数胡西,平碗玉千山,中明家剂网迹,3执1一1图8带网三司型大时为乐的边议湿士班只面对汽家你修雪的图现可在,能西过边直的位的西盟日于可或天生过自第总章论一、什么是外感热病外感热病是人体感受外邪而引起的以急性发热为主的疾病。它包括了现代医学中以高热为主的多种传染病,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肠伤寒、麻疹等。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在这些传染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总结出了一整套辨证施治的规律,一直都在指导着临床实践,收到了较好的疗效。中医认为外感热病的发生,是由外感六淫之邪和疫疠之气所引起的。它的特点是发病急、传变快、变化多。在外感热病的防治过程中,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并努力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二、外感热病的分类中医根据外感热病发生的季节以及所受风、寒、暑、湿等不同病邪的特点,有风温、春温、暑温、湿温、秋燥、伤寒等不同的名称,但从这些病证的本质来说,则又可以归纳为温热(燥热)、湿热、温热夹湿、伤寒四类。现分述如下。(一)温热温热病是感受风、热、暑、燥之邪而引起急性发热的一种疾病。由于风、热、暑、燥多属阳邪,阳热耗阴,这就形成了温热病最易伤阴耗血的特点。因此,在温热病的发病过程中,由于正邪斗争,引起阴阳盛衰的变化,一般可见到下列三种情况(图1-1-1)。1.阳气亢盛引起相对阴虚这种情况常见于邪在气分。例如,由高热所致的腹痛拒按、大便燥结的阳盛实热证,亦可以见到潮热、舌苔干燥等阴液不足的症状(如调胃承气汤证)。因为主要的矛盾方面在于阳盛,所以治疗的重点在于泻热通便,便通热泻则阴液自复。上篇外感热病32.阴液不足引起相对阳亢这种情况多见于温热深入血分。例如,亡阴失水等阴液大伤,见到发热、颧赤、唇干、齿燥等热象(如三甲复脉汤证)。从整个温病的发展过程来看,这时的主要矛盾方面已转到阴的不足,所以治疗的重点在于养阴,阴液复则阳热自平。重3.阳盛阴虚倒,用代死这种情况常见于气营同病。例如,大便日久不行、腹痛拒按、暮热心烦、舌绛而干、脉细数(如增液承气汤证),这是津枯邪实、阳盛阴伤之证,必须泻热救阴同时兼顾,所以治疗重点在于攻补兼施,补液以养阴,通便以泻热。①③证阳阴阳阴阳阴图1-1-1温热病发病过程中阴阳盛衰变化简图上横线表示正常的阴阳平衡度。图①表示阳盛而阴未虚,但相对地已见到阴虚,治疗时需用清泻邪热之法,泻去有余的邪热,而使阴阳达到相对的平衡;图②表示阴虚而相对地见到阳亢,阳非真亢,阴是真虚,治法必须重在养阴滋液,使阴气升到正常度,则阴阳可以相对地平衡而病愈;图③表示既有阳亢的一面,又见阴气真虚,治疗时必须既清泻其邪热之有余,又补助其阴液之不足,采取攻补兼施之法。本文所指的“攻”是指除邪,即清除邪热,而“补”则基本上是养阴滋液而补助正气。是具阳房族(二)湿热张馆商数视湿热是以感受湿邪为主,湿郁化热的一种外感热病。热由湿生,所以它的特殊性在于以下几点。1.热从湿生,湿先于热本病临床上一般先见湿象,初起以恶寒重、发热轻及身体重、痛为主症,同时可见胸闷不饥、脘腹胀满、大便溏滞不爽、小便短少等一派湿象。这是湿邪初恋,尚未化热,几天以后才能出现午后身热的热象,而且这种热的上升,也比较缓慢。4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2.湿热混杂,不易分离大的湿热病的热存在于湿中,湿与热分离不开,所以它的见症为发热、恶寒,一般都是混淆不清的,如临床所见身热不扬、似寒觉热、似热觉寒、寒热模糊、身重、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肠鸣、大便溏滞等。3.湿为阴邪,阴盛伤阳超湿为阴邪,其性腻浊,最易耗伤阳气。身重头蒙、耳聋、神呆、消化迟钝等,都是由于湿邪伤阳,使人体各部功能减弱所造成。4.湿热为病,重在治湿由于有湿才有热,湿去,热便无从产生。所以本病的治疗,重点在于用宣化和清利湿浊的方法,以治湿为主。如果重点放在治热上,常易造成阳气伤亡的后果。因此,辛温发汗和苦寒攻下,都为本病所忌用。如果热象比较明显,也只宜在治湿药中加黄连、黄芩等一二味苦寒药,取其苦以燥湿,寒以清热。(三)温热夹湿本病是既感温热又感湿邪,温热与湿同时存在的一种外感热病,所以它既有温热病的高热、口渴、心烦、神昏、动风、失血等阳热症状,同时又有恶寒或阵阵寒战和一身重痛、脘腹胀满、吐泻腹痛、苔腻等阴湿的症状。因其温热和湿同时存在,所以在治疗上也要双方兼顾,一方面化湿、燥湿、利湿,一方面清除温热。(四)伤寒伤寒是指伤于“寒邪”而发生的热病。它与温热病的区别主要在于初起时寒重热轻,以阴盛伤阳为其特点。治宜用温散或和解表里。三、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中医历来对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采用卫气营血、三焦(指上、中、下三焦)入、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三种不同的辨证方法。卫气营血辨证可用于温热病,三焦辨证则用于湿热病为宜,六经辨证用于伤寒病。伤寒虽然是伤于寒邪,但仅是寒邪在表的太阳证阶段以恶寒重、发热轻和寒邪侵入半表半里的少阳证阶段以寒热往来为其特点。此外,寒邪进一步传里,化热入于阳明后,即转化成为温热病,与温热病在气分基本相同。至于三阴经的阴寒证,已脱离了外感热病的范畴,临床多属于内科杂病,因此,这里仅将伤寒的太阳证和少阳证附于卫分证之后。另有温毒一证,外症显有红肿,与一般温热病上篇外感热病5有异,故一并附上,其余诸病不作阐述。版坠匙口:口关于温热夹湿,目前临床所用的是根据病型来辨证。它既不同于温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也不同于湿热病的三焦辨证,所以把它列于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之后。是陆原记年块可保(一)卫气营血辨证及论治卫气营血是温热病在发展变化中常见的四个阶段,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四个重要证型。这四个阶段的证型,给人们指出对温热病的辨证治疗规律,根据这个规律去进行辨治,就能做到“有的放矢”。0黄,点中甘(可1.邪在卫分禄,站赛麻有,世,点,因金「限衣温热病重点只分热在气、在血。卫分是温热病邪在气的轻浅阶段,一般见于温热病的早期,病位在皮毛和肺,也就是温热病的在表阶段,它的主要见症是:恶风寒或微恶风寒、脉浮数、发热、口不甚渴或竟不渴、咳嗽少痰或痰出不爽,其中重点症是恶风寒和脉浮。至于发热,也可以说是更重要的,因为没有发热就不称其为外感热病。但是这个症状在卫分则不应突出,因为卫分证不过是温热病中的一个类型,在这里面有一个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问题。在外感热病这个整体里,温热病是一个局部,在温热病这个整体里,卫分又只能是局部,局部是在整体的范围以内,但局部又有它的特殊矛盾。食的配在卫分证中,又要分温热重在皮毛、重在肺、重在表邪郁热三种类型。这三种病的治疗方法,主要都是以辛凉解表为主。辛味药是用来解表的,也就是给病邪以出路,使它从皮毛汗孔得到解散;凉性药是用来去热的,使热去阴液不受耗伤,有清热保津的作用。但由于病情和病位的重点所在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能一致。(1)重在皮毛[常见症状]微恶风寒,发热,脉浮数,口微渴,或有咳嗽、咽痛、痰出不爽等。[病症分析]①微恶风寒:这是与热相对而言的,指恶风寒比发热要轻一些。这个恶风寒症状的起因是由于风、热、燥等病邪从外感受,袭于皮毛,伤害了人体卫气的“卫外”功能,不能适应外界气温与发挥人体调节寒温的作用,故而出现恶风寒或微恶风寒。②发热:发热是由于外邪侵人人体以后,正气起而抗争的反应。当卫气与外邪进行斗争的时候,就出现以表热为主的发热③脉浮数:脉浮指病在表,脉数指病属热。,贝乐「为夏6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④口微渴:口渴是温热伤津的表现。因病邪在表,未深入里,伤津未甚,故口微渴。⑤咳嗽、咽痛、痰出不爽:都是以肺为主出现的症状,咳嗽是由肺气不宣引起;咽喉是肺之门户,肺热上炎故咽痛;痰出不爽是肺津受损的表现。因肺与皮毛相表里,皮毛与肺之关系甚密,故病在皮毛为主,乃常见肺的症状。[治法]清热散风。个[方药]银翘散。金银花15g,连翘9g,竹叶6g,淡豆豉12g,荆芥6g,桔梗9g,薄荷3g(后下),甘草6g,牛蒡子9g,芦根40g。[方解]金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淡豆豉、荆芥、薄荷,解表散风,使邪热从皮毛而散;桔梗、甘草、牛蒡子,宣肺清热祛风痰、利咽喉,使肺部之邪热得以外散;芦根清热润肺,保护肺津不受损害。[加减法]热甚加生石膏30g以清热保津;咳嗽加杏仁9g以润肺止咳;鼻塞咽痛加鱼腥草30g,山豆根10g以清解肺系热毒。(2)重在肺突不明朵个县[常见症状]咳嗽少痰,痰出不爽,咽痛,微恶风寒,微发热,口微渴,脉浮或有微数。[病症分析]①咳嗽少痰,痰出不爽:是肺受到外邪的影响,主要是邪犯皮毛的影响,因邪属外感燥热,甚易伤津使肺失润泽,故咳嗽少痰,或痰出不爽。②咽痛:温热重在于肺,咽喉是肺之门户,故常见咽痛。③微发热:因本病重在于肺,不是以皮毛为主,故发热常甚轻微,或发热不显。保④微恶风寒、口微渴、脉浮或有微数等均可参考前条。避一[治法]宣肺散风热。[方药]桑菊饮。桑叶9g,菊花9g,薄荷3g(后下),桔梗9g,生甘草6g,杏仁9g,连翘9g,芦根30g[方解]桑叶、菊花、薄荷,宣透风热;桔梗、生甘草、杏仁,宣肺气、利咽喉、止咳化痰;连翘清泻邪热;芦根清肺润肺。[加减法]口渴加麦冬9g,石斛9g以生津润肺;心烦加栀子9g,淡豆豉9g以清宣郁热;鼻塞咽痛加山豆根10g,鱼腥草30g以清解肺系热毒。(3)重在表邪郁热[常见症状]发热、恶风寒、无汗、心烦、口渴,或兼见咳嗽、头痛、脉象···试读结束···...

    2022-08-19 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pdf 中医基础理论印会河PDF

  • 《中医阴阳新论》张其成|(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阴阳新论》【作者】张其成【丛书名】中医思想文化丛书【页数】224【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02【ISBN号】978-7-5132-3757-8【分类】阴阳(中医)-研究【参考文献】张其成.中医阴阳新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02.图书目录:新论》内容提要:本书分三篇。上篇集中讨论中医阴阳的本质及数学特性中篇讨论阴阳的相互关系和扶阳与滋阴学派之争的问题下篇主要讨论与阴阳相关的三个重要概念——气、四象和五行,及其与阴阳的关系。《中医阴阳新论》内容试读G色绪论绪论阴阳是中医最基础的概念,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方方面面。其论养生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又日:“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素问·上古天真论》)其论人体,则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论诊法,则曰:“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曰:“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素问·脉要精微论》)又曰:“谨熟阴阳,无与众谋。”(《素问·阴阳别论》)其论治法,则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素问·标本病传论》)凡此种种,皆以辨别阴阳为中医之根本。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开篇即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强调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又日:“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和构建于其上的经典中医体系,正是用阴阳来“纲纪万物”的,从天时变化、天人关系,人之生理、病理、藏象、经络,诊法、治则、药物,乃至针灸取穴等,可谓一以贯之。从《内经》时代起,直到清朝末年的几千年里,阴阳五行学说一直被当作中医理论理所当然的基础,从未遭到怀疑。然而,近代以来,这一基础却遭到许多学者的怀疑和批评,严复、梁启超、章太炎等著名学者皆有相关的论述。梁启超曾于1923年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论阴阳五行说之来历”1日中医阴阳新论一文,开篇即曰:“阴阳五行说,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直至今天,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今当辞而辟之。”此后,章太炎先生于1926年在《医界春秋》上发表“论五脏附五行无定说”一文,全面否定五行学说。章氏认为,五脏“分配五行,本非诊治的术,故随其类似,悉可比附…今人拘滞一义,辗转推演于藏象病候,若皆言之成理,实则了无所当,是亦可以已矣”。余云岫指出:“凡吾国一切学术,皆蒙阴阳之毒;一切迷信拘牵,皆受阴阳五行之弊。邪说之宜摈也久矣!”①对阴阳五行学说的批评,引发了中医学界激烈的争论。据沈伟东统计,从民国创立,到抗战爆发之间的20余年里,关于阴阳五行、运气学说存废之争的论文,仅上海地区出版的中医药期刊发表的论文就有360余篇,见于20多种刊物,其中著名的期刊有《医界春秋》《中医杂志》《中医世界》等②。支持者认为,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精华与生命力所在,应该继承和发扬;反对者则认为,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的糟粕,应该批判与废弃。这场论争一直持续到现在,仍无定论。不过,无论支持者或者反对者,都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不深人理解阴阳学说,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经典中医的理论内涵。如果能够弄清阴阳学说及其内在问题,那么架构于其上的整个中医理论,其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近年来,关于中医阴阳的本质及相关问题的研究甚夥,不能一一枚举。我们把这些研究大致分为如下三个方面,并分别讨论相关的研究进展。一、中医阴阳的本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中医阴阳的本质问题研究众多,主要有如下①余云岫,恽铁樵著;周鸿飞点校,《灵素商兑》与《群经见智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7.②沈伟东.中医往事:1910~1940,民国中医期刊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1-32.26色绪论四个方面。(一)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寻找阴阳的物质基础研究者们希望通过现代生物学的方法,从人体内部寻找到一些类似“阳物质”或“阴物质”的成分。一旦这些成分被确认,中医的所谓阳虚证、阴虚证的本质就可以归结为特定物质的减少或者增多:当“阳物质”在人体的比例低于正常值时,患者出现阳虚症状;当“阳物质”在人体的比例高于正常值时,人体出现阳盛的症状;当“阴物质”在人体的比例低于正常值时,患者出现阴虚症状;当“阴物质”在人体的比例高于正常值时,人体出现阴盛的症状①。其中一些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环核苷酸与阴阳。1973年,美国生物学家Golderg根据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cGMP)这一对环核苷酸对细胞功能的相互拮抗、相互依存作用,提出cGMP和cAMP是中医阴阳的物质基础,并认为cAMP升高为阳,cGMP升高为阴②。此后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多数报道显示,cAMP升高为阳,但也有部分学者持不同意见③。2.核酸与阴阳。核酸的传递复制调节是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基础。近年的研究发现阴阳的调节与核酸代谢有内在联系。如上海中医学院的动物实验表明:助阳药物能使阳虚动物肝、脾核酸含量上升,肝细胞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上升,并有保护阳虚动物的肝细胞及脾脏淋巴细胞的作用。滋阴药能使阴虚动物的肝、脾核酸合成率下降;反之,肝脏核酸合成率降低时,滋阴药又可使之升高,并能使降低的肝糖原上升④。①沈自尹,中医理论现代研究[M们·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3.②郑广华,张善徽,阴阳学说与环核苷酸[J]·自然杂志,1980,2(4):208-812.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国40年中医药科技成就[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22.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国40年中医药科技成就[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23.3中医阴阳新论3.前列腺素与阴阳。有学者指出,人体前列腺素中的血栓素(TXA2)与前列环素(PGL2)也能产生类似cAMP和cGMP的拮抗作用。其中血栓素(TXA2)激发血小板凝固形成血栓,成为主动脉硬化的始动因子,而前列环素(PGL2)的作用则是防止血栓的形成。两者也构成一对阴阳关系①。4.人体微量元素与阴阳。敖宁建等提出“锌-铁阴阳论”,认为中医阴阳证是微观物质运动的宏观表现形式,这些微观物质是以锌(Z)和铁(Fe)为代表的化学元素,其中Z代表阴,Fe代表阳,人体中Z与Fe的比例代表阴阳的平衡关系,Z与Fe比例的变化,以及Z和Fe总量的变化,导致人体健康状况与体质的变化②。我们认为,此类研究对加深中医对人体阴阳物质基础的认识有帮助,但不可以把阴阳的本质简单地等同于其物质基础。(二)从人体生命对立统一的过程中寻找阴阳关系我们知道,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凡对立统一的属性、过程、现象皆可以构成阴阳关系。故相对而言,从人体生命中对立统一的过程中寻找阴阳关系,此类研究更接近中医阴阳的本质。其中一些代表性的成果如下。1.人体内分泌调节的阴阳关系。人体的内分泌调节,往往不是由单一的激素来完成,而是通过激素间的相互作用与反馈调节而实现平衡的。如利尿与抗利尿、胰岛素与高血糖素、蛋白分解与蛋白合成等。这些对立统一的过程,皆属于中医的阴阳关系③。2。神经系统中的阴阳关系。如植物神经系统中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在各种组织器官上作用的对立表现。杨氏等对87例溃疡病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在手术①李芳生,中医阴阳学说的分子基础[J]·辽宁中医杂志,1998,25(4):156-157.②敖宁建,中医阴阳证的本质[J].亚太传统医药,2007(7):30-35.③沈自尹.中医理论现代研究[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36品绪论前后进行了中医辨证和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测定,发现阴虚型与交感反应型的指标变化趋向一致,阳虚型与副交感反应型的指标变化趋向一致①。3.机体氧化平衡中的阴阳关系。余文静等通过对中医阴阳平衡与机体氧化还原态平衡关系的对比,认为“机体氧化还原态平衡可能是人体阴阳平衡的客观反映”②。我们认为,这类研究比较符合中医阴阳的本质,但偏于狭隘。中医的阴阳学说是可以用于解释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一个学说(所谓“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天地间万事万物皆可分阴阳,也可以用阴阳来解释。试图把阴阳的本质归结为人体内的某些具体物质或者某些过程,其理解过于狭隘。(三)从系统论、信息论等现代科学角度出发,探求阴阳的本质祝世讷先生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指出③,“根据现代生命科学的知识和已有研究,可把阴阳理解为人的生命活动中统一的物质、能量、信息运化过程的两个方面或两种过程流。…‘阴阳失调’是这两种过程流的运化机制、运化状态及相互作用机制和关系的异常,失去的是‘调’‘和’,无法理解为多了或少了什么‘阴物质’或‘阳物质’;其具体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多性质因素的交互作用,无法归结为一种或两种特异性物质成分的增减或其比值的改变”。王强等从信息论的角度指出,“阴阳的本质是信息态的存在”,“具有不确定性、间接性、随机性的信息关系”④。杨武功等认为,“阴阳的本质是能量状态的分界。低能量状态为阴,高能①杨蓁,张伯讷,柯雪帆,等。对“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本质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8):41.②余文静,李著华,中医阴阳平衡与机体氧化还原态平衡关系的初探[J]·湖北:时珍国医国药,2010,11,(21):2963-2965.③祝世讷.阴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6(1):2-6④王强,辛国芳.阴阳的本质是信息态的存在[J]·中国医药学报,1996(5):19-21.5日中医阴阳新论量状态为阳。按能量状态的分界能很好地解释有关阴阳的问题”①」我们认为,从系统论、信息论等现代科学角度出发,探求阴阳的本质是一个可行的切入点,或许能够为中医的发展提供参考,甚至有可能将中医基础理论架构在比较坚实的现代科学的基础之上。但应该注意到,此类研究往往缺乏对中医实践的具体指导作用。(四)利用文献研究和逻辑思辨的方法,探求阴阳的本质当前学术界也有不少人利用文献研究和逻辑思辨的方法,探求阴阳的本质。此类研究数量甚多,良莠不齐,兹略举数则。杨学鹏系统梳理了阴阳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源流,并指出阴阳有三大“根系”:①“阴阳是实体”,而且是“具有对立关系的实体”。如日月、天地、水火等。②阴阳是气,如阴气、阳气、湿气、燥气、寒气、热气皆可以分阴阳。③“阴阳是事物的属性”。并指出“中医临床诊断以体征和症状的阴阳属性为根据,中医阴阳学说的实用性模型主要源于阴阳的属性根系”“阴阳的量的属性是中医阴阳学说的精髓”②。杨氏之说,可谓有见。杨氏《阴阳一气与变量》中尚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在后面的论文中我们将进一步介绍。刘氏认为,“阴与阳,是一对相对而言的部位概念;而阴气与阳气,则是指的这两个不同部位之间的一对运动方向相反的‘气’:在外的阳气,向内流入;而起于内的阴气,向外流出”③。我们认为,此说把阴阳定义为“一对相对而言的部位概念”,过于狭隘。陈氏认为,“阳即阳经之卫气,阴即五脏之卫气(即脏气)”,并认为此解释“从根本上指明了阴阳的确切意义,以其理解《黄帝内经》思想,其中①杨武功,杨滨.中医阴阳的物理本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3):53-54②杨学鹏.阴阳一气与变量[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28-30,49③刘宝义,阴阳五行原理与藏象经络实质初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1.6···试读结束···...

    2022-08-19 图书 中医阴阳新论是什么 图书 中医阴阳新论是谁写的

  • 《写作教学内容新论》叶黎明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作者】叶黎明著【丛书名】语文教育新论丛书【页数】356【出版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2【ISBN号】978-7-5444-4496-5【价格】49.00【分类】作文课-教学研究-中学【参考文献】叶黎明著.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2.图书封面:新论》内容提要:本书从课程教学的角度,对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写作教学研究成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对当前的中学写作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写作教学内容新论》内容试读第一章透析写作课堂教学)》: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一、写作教学中教师的不作为与写作在语文学科所处地位的重要性形成巨大落差的,是中小学写作课教学及其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实。在课堂教学层面,“写作能不能教”、“怎么教”始终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两大问题。在中小学,“如何教写作”是语文教师公认的一个难题。一百余年的学科发展历史,在“如何教写作”上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无法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教学良策。“写作究竟能不能教”一直是语文教师心头的一个暗结。就整体而言,语文教师对自己的写作教学能力与效果,是持怀疑和不自信态度的。从流行于语文界的一句话便可看出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上的绝望:好的学生不是教出来的,差的学生是教不好的。事实似乎也证明了这点。很多个例显示,写作优秀生的成长似乎取决于个人天赋、家庭环境和课外阅读等因素,他们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这样的观点:写作是不能教的。上述写作教学观念问题,是造成课堂上写作“教学”缺失的主要原因。所谓课堂写作教学的缺失,是指语文课堂欠缺规范的写作教学。所谓规范的写作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地促进学生写作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活动。它应有清晰科学的训练目标,有教学互动的学习过程,有可检验的教学效果。但是,大多数写作课缺乏明晰的目标,缺乏自觉的教学设计,更缺乏教学过程的展开。写作课通常分为两个板块,写前和学生写作。写前,教师的行为又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行为是教师精心设计写作的“前戏”,借此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消极行为是教师直截了当出示作文题,宣讲写作要求。教师“教”的行为主要集中在第一板块,目的是唤起写作动机。而在第二板块中,学生处于“没有教师指导下的个人学习”中,因为在写的第一章透析写作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静默的,有的教师甚至离开了教室。在很多常态的写作课上,“教”作文,更确切的表达应该是“叫”作文,“叫”学生作文,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引起写作兴趣,发出写作指令。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往往停留在自发和经验的“习得”层次,靠个人多读多写暗中摸索。写作课不仅缺乏专业的教学,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教师反而认为,放弃对写作教学的“教”,未尝不是一种“无为而治”。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让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另外,考场作文赋分的趋中与保守,也打击了教写作的积极性。可以说,认为写作教学不需要教、不能教、教不教没什么关系之类的声音,从来就没有断绝过。这样的声音,在其他学科是绝少出现的。作为一门课程,连需要不需要“教”都成为一个问题,可见问题之严重。二、教学内容的经验性在我国,写作教学内容的开发,基本上依赖语文教师的经验,包括教师的写作经验和语文经验。以命题为例,教师通常缺乏对写作教学内容的长期规划,不熟悉命题理据,写作题目往往来自阅读、教研会议、公开课、电视新闻、个人经验、学生生活等各种途径,题目好坏的标准是个人喜好,对于为什么写这样的题目,写这样的题目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技能,基本上是没有周密考虑的。因此,有人说,“当下作文教学的现状基本上处于缺乏系统性的随意教学状态。”①教学内容的开发因过于依赖语文教师的个人素质而“花样百出”,但“花样百出”的另一面是教学模式的单一,命题式写作课代替了目标导向的规范训练。①何宁.希望,从这里开始一我看大学生对“我们”的“批判”[J].语文学习,2003(11):7一8.):写作教学内容新论我们历来重视语文教师的写作经验,并认为,教师在写作实践中所经历的痛苦与幸福、所发现的技巧与策略,能对学生的写作提供切实的帮助。毫无疑问,教师如果是一名成功的作者,他的教学会产生独特的魅力。教师的确应该利用自己的写作经验生产写作教学知识,而从经验到学科教学知识,需要专业的反思与加工。但是,除少数特级教师或专家型教师能够基于个人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生产出高质量的“写作教学内容”外,大多数教师在课程目标笼统、教材不太适用,自身又不具备生产适宜的“写作教学内容”能力的情况下,仅凭经验教学,写作课堂教学内容就会存在纷乱芜杂、随意生产、被未经学理审议的教师个人知识所取代的混乱局面。第二节写作教学中的理想主义2临修件语文学科的写作教学,百年来,一直打着实用的旗号,以培养学生具有适合生活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为目标,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却浸透着一种理想主义。这种理想主义大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教学目标的理想化:“不言规矩而专言巧梁启超早就指出:“现在教作文的最大毛病便是不言规矩而专言巧。…文章做得好不好,属于巧拙问题。巧拙关乎天才,不是可以教得出来的。如何做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圃内的事,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合格的作文可教,一流的作文不可教。”尽管梁启超把文章写得好全归于天赋并不恰当,但是,他揭示了教学层面未被引起充分重视的问题一“不言···试读结束···...

    2022-07-28 epub 图书 epub电子书官网

  • 赵林教授的西方哲学

    赵林教授西方哲学课程介绍:这是一门以零为基础的哲学体系的西方哲学入门课程。课程由武汉大学赵琳教授讲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学习。其他建议: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年轻人的跨学科工具箱.Jz52_dowox.utto{ox-hadow:iet0001x#0084ff!imortatcolor:#ffffff!imortat}.Jz52_dowox.utto:hover{ackgroud-color:#0084ff!imortatcolor:#fff!重要}.Jz52_dowox.utto.rimary1{背景颜色:#0084ff!imortat颜色:#fff!imortatox-hadow:oe!imortat}.Jz52_dowox.utto.rimary1:hover{背景颜色:#0084ff!imortatcolor:#fff!imortat}.jz-ou.jz-ou-cotaier{width:620x}.jzifo-dow{ackgroud-color:#f2f2f5}.jzifo-dow.Jz52_dowoxh4{color:##0084ff}.jzifo-dow.Jz52_dowox{color:#888}h3.Jz52_dowox{order-left:5xolid##0084ffackgroud-color:#color:#000000}.jzft.1a,.jzft.2跨度,.jzt.1跨度,.jzt.2跨度{颜色:##0084ff}.jzft.1,.jzt.1{颜色:#000000}.jzt.2,.jzft.2{颜色:#888}.jz-ou.title{颜色:#000000背景:#}.jz-ou.jz-ou-cotaier{背景:#fff}/*CSS文档*/下载地址:百度网盘9o1lt/emgt重要提示:下载有问题?点我查看帮助手册提示:本站默认解压密码:www.i3.c声明:内容转载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重点:本站微信公众号现已开通!公众号:电脑狂人,一定要注意防迷路哦~当然,网站上也有看不到的好内容。请小斌喝可乐支付宝奖励lt/gt微信打赏lt/gt...

    2022-05-19 fffif fF pF

  • 西方哲学简史pdf微盘|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西方哲学简史df电子书是作者伯特兰middot罗素(BertradRuell)撰写的关于西方哲学史发展的著作。和其他相关知识。西方哲学简史df简介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和数学家伯特兰middot罗素的代表作之一。它记录了西方哲学从古希腊萌芽到二十世纪初的发展历程。本书以各种哲学流派及其代表哲学家为重点,描述西方哲学和哲学的发展历程。同时,还描述了各个哲学流派的历史背景和哲学家的生活时代,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西方哲学的原理。发展过程,并了解形而上学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是其发展的产物。半个世纪以来,罗素凭借高超的个人思维一直是全球关注和争论的中心。在人类知识和数学方面,他的研究成果可与牛顿在力学方面的成就相媲美。但不是因为他在这方面的成就,而是因为他能够成功地将一般哲学思想介绍给人们,并且这样做,他是对哲学家持续感兴趣的最成功的例子。西方哲学简史df作者简介伯特兰middot罗素,英国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之一,分析哲学的奠基人,积极的政治活动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使大众化。罗素出生在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是伯爵罗素的第三代继承人。他的祖父曾两次担任英国首相。1890年,罗素进入剑桥三一学院攻读哲学、逻辑和数学;1908年,他成为学院院士和皇家学会院士。1945年,罗素在美国出版了《西方哲学史》一书,不仅给罗素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也是罗素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罗素的主要著作有:《西方的智慧》、《幸福之路》、《自由之路》、《论权力》等。文件目录/k41.et共享/西方哲学简史|├──西方哲学简史.df2.0MB...

    2023-01-09 哲学自然哲学系统学 自然哲学与哲学

  • 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pdf免费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df为读者提供了15个哲学主题,涵盖了书中西方哲学的所有重要知识点,帮助您了解西方哲学的知识奥秘。内容很精彩!电子书内容简介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始于叔本华,止于德里达。介绍了西方现代29位哲学家的生平和主要哲学观点,阐明了哲学家之间的思想传承和影响。本书犹如地图,引导读者了解相关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时代背景及其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意义。它以流派众多、条理清晰的方式梳理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生动生动地向人们讲述了思想的发展历程。PDF书籍作者张如伦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外国社会科学》特约编委,《外国社会科学》杂志主编《当代中国哲学丛书》。90年代初参加“人文精神大讨论”,长期关注人文关怀的缺失。他教授的《现代西方哲学史》课程深受学生好评。研究领域以西方古典哲学为核心,融合中西,连接古今。研究兴趣包括德国古典哲学、现代德国哲学、道德哲学、先秦诸子、儒家哲学。主要著作有:《德国哲学十论》、《莱茵哲学》、《海德格尔与现代哲学》、《智慧探索:中国哲学1995》等。章节目录预览第1课:为什么要阅读现代西方哲学第二讲:反理性的反叛: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第3课:权力意志与超人:尼采第4课:生命和宇宙的创造:柏格森第5课生平与历史:狄尔泰第六讲经验与真理:三位务实的哲学家第七讲:语言分析与逻辑:分析哲学的开端第8讲:语言与世界:维特根斯坦第九讲语言与哲学:四位分析哲学家第10课:意向性和生活世界:胡塞尔第11课:存在的问题:海德格尔第12课:激进现象学家:萨特和梅洛-庞蒂第十三讲:寻找意义:伽达默尔和利科第14课:文明批判:三种批判理论的代表第15课:结构与解构:四位当代法国哲学家...

    2022-05-08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海德格尔哲学论稿

  •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典套装共10册电子版azw3+epub|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上海翻译出品!从历史哲学到科学哲学,十本书构建了第一世纪的哲学方程式,而理解了二十世纪的哲学,就是理解了当今人类的思维地图!20世纪西方哲学经典(共10册)电子版,体验一流思想,一流哲学家,一流翻译,看西方思想百余年的繁荣年。20世纪西方哲学经典10本电子书预览简介20世纪的哲学家在想什么?★看懂二十世纪的哲学,就是看懂当今人类的思想地图★从海德格尔到皮尔士,从历史哲学到科学哲学,十本书构建了第一世纪的哲学方程式★一流的思想,一流的哲人,一流的翻译,名著,各种流派,第一手资料,回到本源看西方思想百年的繁荣★西方哲学初学者必读系列,跨越时空的观点碰撞,超越时代的哲学思考《20世纪西方哲学经典》系列是上海译本于1980年代初推出的大型学术思想丛书《20世纪西方哲学译本》中的一套优秀经典哲学译本。10世纪影响较大的西方哲学主要流派著作,通过选择性翻译和介绍,旨在加强文化积淀,拓宽学术视野,丰富研究课题,为理解和讨论现代西方提供系统完整的第一手资料。哲学为了便于理论界和学术界加深对西方文化的研究和借鉴。100年来,西方知识界展示了哪些新概念,提出了哪些新问题,创造了哪些新方法,开辟了哪些新视野——为了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展现二十世纪的人们在西方哲学的宏大舞台上,翻译社特选十部重要著作,推出了《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典(一套10册)》电子版。1、“事物的问题”1954(德语)马丁·海德格尔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现象学的重要代表★海德格尔关于康德的三本书之一,在哲学界被称为“康德第二本书”★解读《纯粹理性批判》在存在主义和现象学方法的道路上,形而上学基本问题的存在转化★收录《恩斯特·卡西尔与马丁·海德格尔的达沃斯对话》,反映当代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意识形态争论,深刻影响后世哲学家2、《历史与真相》1955[法国]保罗·里科由于这项工作,保罗·里科获得了历史哲学家的称号★揭示文明历史运动的内在统一★从人类的理性和非理性活动探讨历史的普遍问题★“意志现象学”理论研究模式3、《猜想与反驳》1963(英)卡尔·波普尔英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哲学家,西方最有影响力的当代哲学家之一,以批判理性主义哲学而闻名★知识是一种假设,科学一定是可以证伪的★探索归纳的无效性,批判逻辑理性主义★批判理性主义——科学发现的方法论4、《论语文学》1967[法国]雅克·德里达解构主义之父,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和最具争议的法国哲学家之一★看解构如何解读卢梭的经典著作《语言的起源》,为大革命的精神领袖掀起一场语义革命★颠覆标志中心主义之路,解构核心概念入门必读经典★后现代哲学的重要奠基人雅克·德里达的杰作5、《客观知识》1972(英文)卡尔·波普尔爱因斯坦赞誉的西方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卡尔·波普尔回归科学哲学节选★捍卫知识的客观性,打破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思想传统★理论与观察、科学与真理、知识与批判6、《活的隐喻》1975[法国]PaulRicoeur20世纪最重要的诠释学大师,人文领域诺贝尔奖“克鲁格奖”获得者保罗·利科的代表作★精神分析、语言哲学和现象学研究的结合★理解隐喻就是理解理解本身7、《理性与人》1984(英文)DerekParfit《当代伟大的道德哲学家》,哈佛大学,纽约大学客座教授,牛津大学名誉研究员DerekParfit的经典著作,入选“哈佛教科书”★完成当代西方伦理道德哲学研究格局,阐释自我认同问题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梁文道推荐,被时代杂志评为“功利主义传统中最伟大的实体道德哲学著作”★实践哲学时代对当前具体问题的辩证思考,感受“道德推理”的思辨乐趣8、“心脏、大脑和科学”1986(美国)约翰·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应用到心身问题的研究中,使语言哲学回归传统的基本哲学问题★美国当代分析哲学经典与语言哲学★《心灵哲学》与《行动哲学》★BBC学术广播讲座,探讨当代哲学最大的问题:人与周围宇宙的关系9。《经受考验的生活》1989(美国)罗伯特·诺齐克当代政治哲学中“极端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未经考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无政府状态、国家与乌托邦》作者诺齐克参与日常哲学思考与沉淀★“自由主义至上”观的自我反省与批判,回归苏格拉底式的人生探索10。“PeirceoSymol”1991(美国)C.S.Peirce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和实用主义创始人皮尔士的第一卷全集,包括他的不同时期代表作★对笛卡尔哲学最重要最彻底的追问★象征现实主义:人类的解释需要克服多少困难?★不同于语言学的符号学理论:从符号关系认识自我目录版权信息数字实验室简介质疑事情历史与真相猜想与反驳语言学论文客观知识活生生的比喻原因和人心脏、大脑和科学人生的考验皮尔斯符号优秀的试读科学作为科学的地位是什么?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如何调和我们对自己自由意志的信念与我们将宇宙视为一个或一组相互作用的物理系统的概念?在整个系列讲座的过程中,还涉及到一些其他重要的问题,但由于篇幅所限,无法充分讨论。因此,我想在本导论中全面解决这些问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后续章节的内容。我想说的第一点是,我们对人类大脑的功能知之甚少,基于这种无知的某些理论有很多炒作和伪装。神经生理学家大卫·胡贝尔在1978年写道:“我们对大脑的了解处于极其初级的水平。虽然我们在某些领域已经概念化了某些功能,但在其他方面我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知识几乎等同于对心脏的了解。在人们知道它能够抽血之前。”的确,如果像我这样有兴趣的外行,已经阅读了六本关于大脑的权威教科书,并努力找到那些立即引起任何好奇头脑的问题的答案,他很可能会感到失望。意识的神经生理学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睡眠?为什么酒精会让我们喝醉?记忆是如何储存在大脑中的?到目前为止,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些基本问题的任何答案。正是基于这种无知,从弗洛伊德心理学到人工智能等学科对心灵的许多主张都是建立起来的。这些说法是基于我们非常贫乏的知识基础。将大脑视为神经元的传统观点是大脑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不过是关于大脑功能的最引人注目的事情。大脑接收到的各种输入,包括光刺激视网膜、声波刺激鼓膜、压迫皮肤引起神经末梢活动引起触觉、热、冷、痛等,都使用共同输入手段:不同速率的神经元冲动。同样明显的是,这些不同的神经元冲动率会导致各种神经回路和大脑各个部分的所有这些类型的心理生活。玫瑰的气味、蓝天的感觉、洋葱的气味以及数学公式的概念都源于与大脑各个部分的状态相关的电路中神经元放电的不同速率。那么,影响我们心理生活的神经回路和局部环境是什么?没有人能详细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们确实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大脑的某些区域因某些经验而不同。视觉皮层在视觉体验中具有专门的功能,听觉皮层在听觉体验中也具有特殊功能,等等。如果给视觉皮层提供听觉刺激,给听觉皮层提供视觉刺激,结果会是什么?据我所知,没有人做过这种实验。但假设听觉刺激是“看到”的似乎是合理的,即听觉刺激引起视觉体验;视觉刺激被“听到”,即视觉刺激引起听觉体验;这两种现象来自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视觉和听觉皮层的属性。虽然这个假设是推测性的,但如果考虑到用力按压眼睛,这不是一种视觉刺激,但会导致视力一闪(即“有金星的眼睛”),说明这个猜想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根据.贯穿本书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生来就有一种文化抵制,不愿将有意识的头脑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就像任何其他现象一样。这要追溯到17世纪的笛卡尔。笛卡尔将世界分为两种实体:精神实体和物理实体。物理实体属于科学的专业领域,而精神实体属于宗教领域。即使在今天,这种划分也有些被接受。例如,意识和主观性经常被视为不适合科学研究的主题。这种有意回避意识和主体性的态度,恰恰是一种持续的客观化倾向。人们通常认为科学研究必须是关于客观可观察的现象。有时,当我给生物学家和神经生理学家讲课时,我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非常不愿意将一般的心智,特别是意识归类于科学研究的专业领域。这第三个问题虽然不那么引人注目,但自始至终普遍存在,即我们用来讨论这些问题的传统术语在很多方面都不合适。以构成本书标题的思维、大脑和科学三个术语来说,只有“大脑”这个词是完全不含糊的。我所说的“思想”只是指:构成我们精神生活的思想、感觉和经历的序列,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然而,使用“心”这个词冒着将灵魂的含义包含在旧哲学理论中的风险。心是一个东西,或者至少是一个地方,或者至少是所有心理过程都在其中发生的某种黑匣子,这种观点很难改变。...

    2022-05-04 哲学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史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