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革命》彭鹏,梁春晓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搜索革命》【作者】彭鹏,梁春晓编著【丛书名】互联网实验室·互联网革命丛书【页数】288【出版社】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09【ISBN号】7-80197-120-5【分类】网站-简介【参考文献】彭鹏,梁春晓编著.搜索革命.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09.图书目录:《搜索革命》内容提要:本书分为9章,内容包括搜索在互联网中的位置、搜索革命以及搜索的价值来源、搜索引擎技术、各类搜索应用模式、搜索的未来和机会等。《搜索革命》内容试读第一章是ě泰!¥酥搜索引擎简史回1.1前互联网搜索时代回1.2互联网搜索时代回1.3搜索引1擎大事记一章搜索引擎简史录,需要自己提交每一个网页的简介索引信息,类似于后来大家熟知的Yahoo1993年底,一些基于此原理的搜索引擎开始纷纷涌现,其中最负盛名的三个是:苏格兰的JumStatio、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OliverMcBrya的TheWorldWideWeWorm(FirtMetioofMcBrya'WorldWideWeWorm)NASA的Reoitory-BaedSoftwareEgieerig(RBSE)ider。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检索所有新出现的网页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在MatthewGray的Waderer基础上,一些编程者将传统的“蜘蛛”程序工作原理作了些改进。其设想是,既然所有网页都可能有连向其他网站的链接,那么从跟踪一个网站的链接开始,就有可能检索整个互联网。然而JumStatio和WWWWorm只是以搜索工具在数据库中找到匹配信息的先后次序排列搜索结果,因此毫无信息关联度可言。而RBSE是第一个在搜索结果排列中引入关键字串匹配程度概念的引擎。1993年2月,6个Staford(斯坦福)大学学生的想法是分析字词关系,以对互联网上的大量信息作更有效的检索。这就是Ecie。后来曾以概念搜索闻名,2002年5月,被foace收购的Excite停止自己的搜索引擎,改用元搜索引擎Dogile1994年1月,第一个既可搜索又可浏览的分类目录EINetGalaxy(TradewaveGalaxy)上线。除了网站搜索,它还支持Goher和Telet搜索。1994年4月,斯坦福大学的两名博士生,美籍华人JerryYag(杨致远)和DavidFilo共同创办了Yahoo。随着访问量和收录链接数的增长,Yahoo目录开始支持简单的数据库搜索。因为Yaoo的数据是手工输入的,所以不能真正被归为搜索引擎,事实上只是一个可搜索的目录。这种方式使搜索效率明显提高。(Yahoo以后陆续使用Altavita、Iktomi、Google提供的搜索引擎服务)l994年初,Wahigto(华盛顿)大学CS学生BriaPikerto开始了他的小WeCrawlerBriaPikertoAoucetheAvailailityofWecrawler).1994年4月20日,NeCrawler正式亮相时仅包含来自6000个服务器的内容。WeCrawler是互联网上第一个支持搜索文件全部文字的全文搜索引擎,在它之前,用户只能通过URL和摘要搜索,摘要一般来自人工评论或程序自动取正文的前100个字(后来NeCrawler陆续被AOL和Excite收购,现在和Excite一样改用元搜索引擎Dogile)。第一搜索引掌简史1.2互联网搜索时代最早现代意义上的搜索引擎出现于1994年7月。当时MichaelMauldi将JohLeavitⅷ的蜘蛛程序接人到其索引程序中,创建了大家现在熟知的Lyco.。同年4月,斯坦福大学的两名博士生,DavidFilo和美籍华人杨致远(GerryYag)共同创办了超级目录索引Yahoo,并成功地使搜索引擎的概念深入人心。从此搜索引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目前,互联网上有名有姓的搜索引擎已达数百家,其检索的信息量也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比如最近风头正劲的Google,其数据库中存放的网页已达30亿之巨!随着互联网规模的急剧膨胀,一家搜索引擎光靠自己单打独斗已无法适应目前的市场状况,因此现在搜索引擎之间开始出现了分工协作,并有了专业的搜索引擎技术和搜索数据库服务提供商。像国外的Iktomi,它本身并不是直接面向用户的搜索引擎,但向包括Overture(原GoTo)、LookSmart、.MSN、HotBot等在内的其他搜索引擎提供全文网页搜索服务。国内的百度也属于这一类,搜狐和新浪用的就是它的技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是搜索引擎的搜索引擎。Lyco(CaregieMelloUiverityCeterforMachieTralatioAouceLyco)是搜索引擎史上又个重要的进步。卡内基·梅隆大学(CaregieMelloUiverity)的ichaelMauldi将JohLeavitt的ider程序接入到其索引程序中,创建了Lyco。1994年7月20日,数据量为54000documet的Lyco正式发布。除了相关性排序外,Lyco还提供了前缀匹配和字符相近限制,Lyco第一个在搜索结果中使用了网页自动摘要,而最大的优势还是它远胜过其它搜索引擎的数据量:1994年8月一394000documet1995年1月一1.5milliodocumet1996年11月一超过60milliodocumet(注:1999年4月,yco停止自己的Sider,改由Fat提供搜索引擎服务)。Ifoeek(SteveKirchAouceFreeDemoOftheIfoeekSearchEgie)是另一个重要的搜索引擎,虽然公司声称1994年1月已创立,但直到年底它的搜索引擎才与公众见面。起初,Ifoeek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搜索引擎,它沿袭Yahoo和Lyco的概念,并没有什么独特的革新。但是它的发展史和后来受到的众口称赞证明,起初第一个登台并不总是很重要。Ifoeek友善的用户界面、大量附加服务(例如UPStrackig,New,adirectory,adthelike)使它声望日搜索引擎简史隆。而1995年12月与Netcae的战略性协议,使它成为一个强势搜索引擎:当用户点击Netcae浏览器上的搜索按钮时,弹出Ifoeek的搜索服务,而此前由Yahoo提供该服务。(注:Ifoeek后来曾以相关性闻名,2001年2月,Ifoeek停止了自己的搜索引擎,开始改用Overture的搜索结果。)1995年,一种新的搜索引擎形式出现了一元搜索引擎(AMetaSearchEgieRoudu)。用户只需提交一次搜索请求,由元搜索引擎负责转换处理后提交给多个预先选定的独立搜索引擎,并将从各独立搜索引擎返回的所有查询结果,集中起来处理后再返回给用户。第一个元搜索引擎,是Wahigto大学硕士生EricSelerg和OreEtzioi的Metacrawler。元搜索引擎概念上好听,但搜索效果始终不理想,所以没有哪个元搜索引擎有过强势地位。DEC的AltaVita(2001年夏季起部分网友需通过-rox灯y访问,无-roxy可用qeach单选altavita搜索,只能显示第一页搜索结果)是一个迟到者,1995年12月才登场亮相(AltaVitaPulicBetaPreReleae)。但是,大量的创新功能使它迅速到达当时搜索引擎的顶峰。Altavita最突出的优势是它的速度。而Altavita的另一些新功能,则永远改变了搜索引擎的定义。AltaVita是第一个支持自然语言搜索的搜索引擎,AltaVit扣是第一个实现高级搜索语法的搜索引擎(如AND,OR,NOT等)。用户可以用AltaVita搜索Newgrou(新闻组)的内容并从互联网上获得文章,还可以搜索图片名称中的文字、搜索Title、搜索Javaalet、搜索ActiveXoject.。AltaVita也声称是第一个支持用户自己向网页索引库提交或删除URL的搜索引擎,并能在24小时内上线。AltaVita最有趣的新功能之一,是搜索有链接指向某个URL的所有网站。在面向用户的界面上,AltaVita也作了大量革新。它在搜索框区域下放了“i”以帮助用户更好的表达搜索式,这些小i叩经常更新,这样,在搜索过儿次以后,用户会看到很多他们可能从来不知道的的有趣功能。这系列功能,逐渐被其它搜索引擎广泛采用。1997年,AltaVita发布了一个图形演示系统LiveToic,帮助用户从成千上万的搜索结果中找到想要的。然后到来的是HotBot。1995年9月26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S助教EricBrewer、博士生PaulGauthier创立了Iktomi(UCBerkeleyAouceIktomi),1996年5月20日,Iktomi公司成立,强大的HotBot出现在世人面前。声称每天能抓取索引1千万页以上,所以有远超过其它搜索引擎的新内容。HoBo也大量运用cookie储存用户的个人搜索喜好设置。(Hotot曾是随后几年最受欢迎的搜索引擎之一,后被Lyco收购。)Northerlight公司于1995年9月成立于马萨诸塞州剑桥,1997年8月,···试读结束···...

    2022-10-17 epub百度百科 epub编辑器

  • 《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刘益东,高璐,李斌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作者】刘益东,高璐,李斌著【丛书名】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页数】254【出版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ISBN号】978-7-5328-9835-0【价格】70.00【分类】技术革新-关系-现代化建设-研究-英国【参考文献】刘益东,高璐,李斌著.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内容提要:该项目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十二五”重大突破项目。它以科学技术革命与国家现代化为主题,从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视角,研究文艺复兴以来经济、政治、军事与文化等诸多社会因素如何影响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形成与发展。《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内容试读第一章英国现代化的开端: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与知识基础英国工业革命波澜壮阔,其前后两三百年的历史进程昭示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奇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托马斯·K.麦克劳指出:直到大约17世纪,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似乎是自然而然的,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对此都习以为常,并根据这种情况安排各自的生活。在1700年前的1000年里,欧洲人均收入的年增长率只有0.11%,世界上其他各地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以0.11%年增长率计算,人均年收入每630年才增长一倍。但是,在1820一1990年这170年间,人均年收入的增长在英国翻了10倍,德国翻了15倍,美国翻了18倍,日本翻了25倍(麦克劳,2006)。这一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学者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书研究的主题是科学革命、技1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术革命、工业革命与英国现代化,显然这一研究是在英国崛起这一主线和背景下展开的,因此探讨英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条件可以成为全书的第一部分,同时它们也与全书各个部分的讨论紧密相关。综合内森·罗森堡、小伯泽尔(1989)、马克斯·韦伯(1920)、道格拉斯·诺斯(2009)、尼尔·弗格森(2012)等学者的观点和概括,对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崛起,大致有17种解释:(1)科学技术的作用。这是关于西方繁荣的最流行的解释。(2)自然资源的优势所致。(3)竞争。欧洲的政治处于割据分裂的局面,在每个国家内,都存在着多个相互竞争的集团。(4)法治与代议制政府。这一优越的社会政治秩序出现在英语国家。(5)自由的观念。这始终是英国最显著的特征。(6)心理原因。一个广泛被接受的解释是,封建主义的衰落与一种心理变化多少有点联系,这种心理的变化从某种新的资本主义精神中创造了市场机制。(7)运气因素。的确,西方的运气比其他地方要好。(8)不端行为。最常被指责为西方经济的不端行为有日趋扩大的收入和财富不均、对工人的剥削、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以及对别人的奴役。(9)收入和财富的不均。在各种不端行为中,最根本的一种意见认为,收入和财富的不均是不公平的,但对西方经济制度来说却又是必要的。(10)剥削。在马克思主义的术语中,剥削是指资产阶级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11)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认为掠夺殖民地国家的财富促进了经济增长。(12)奴隶制度。认为奴隶制度是西方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13)宗教改革。认为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发展至关重要。(14)一个2第一章英国现代化的开端: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与知识基础有效率的经济制度是西方国家兴起的关键。(15)一个不受政治和宗教控制的、有高度自主性的经济领域和商人阶级的出现。(16)自主、试验和多样性是解释西方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17)消费社会。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英国的高工资和高生产效率的先进技术提供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使社会需求扩大。这17种解释比较全面,但是限于本书的主题和篇幅,我们对这些观点进行概括和精炼,并结合本研究主题的需要,把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特质、经济与市场经济制度、新教的影响、知识传统与科学这四个方面作为研究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与英国现代化的主要社会经济文化的基础和条件。本章旨在为全书做出铺垫,揭示为何科学革命在17世纪英国的牛顿时期达到最强音,为何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如何,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英国的现代化的关系怎样等。社会经济文化的基础和条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们之间的结合是如何发生的,都将成为本书讨论的重点。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第一节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特质如果我们要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找出英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特征,那么答案一定是英国在科学革命到来之初便自发地完成了现代国家的建设,这使得此后的二三百年间英国拥有了比其他欧洲国家更适宜于创新活动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与文化环境。与意大利的城邦制和法国的王权社会不同,英格兰的市民社会与王权的结合与制衡使得英国在17世纪呈现出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态,而这也为其日后的工业、经济、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按马克斯·韦伯的看法,现代化的关键是宗教取向的世界观向国家取向的世界观的转变(英格尔哈特,2003),这便是民族国家的兴起。民族国家代表一种公共权力,是现代化的载体。现代化是一个自由确立的过程,对内保障个人自由和个人财产,对外以国家的形式出现保障其民族利益。英国较早地完成了民族意识与政体完备的民族国家的建立,在科技革命与现代化的故事开始之初,我们必须一起回首这段重要的历史。一、民族意识的形成1.地理与资源禀赋土地养育了一个民族,同时也推动或制约了民族的发展。英国是一个岛国,英国人具有岛国居民的特性:他们生活在四面环海的岛屿上,英国的总面积仅244200平方千米,东临北海,西、北面对大西4第一章英国现代化的开端: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与知识基础洋,南面是英吉利海峡,英国内陆离海洋最远处也不过75英里(1英里约等于1.6千米),与法国隔海相望。在冰河世纪前,英伦三岛是欧洲大陆的一部分,冰川的侵蚀冲击形成了英吉利海峡与英国曲折的海岸线。大西洋的暖流也因此得以缓缓包裹住这个岛国,温暖了空气,提升了水温,使不列颠的气候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都要宜人。浅水、暖流、深湾共同构成了远古时代养育不列颠人的天赋资源(钱乘旦等,2007)。远古时代地理和气候的变化还造就了英国的众多河流,使得这个岛国拥有令人惊异的细密河流网络。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的大片森林,其遗骸在自然的力量下形成了丰富的煤矿储藏,成为日后英国产业革命的能源基础。英国地势北高南低,尤其是英格兰南部的土地是十分适合农牧活动的沃土。因此,英国低地区域的农业生产效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罗马人对不列颠的占领一方面是为了其政治目的,另一方面则是垂涎这个海岛上的谷物、土地和牛羊。罗马人带来了以“罗马大道”联结的城镇体系,以及以城镇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同时,还建立起以农庄(山)为基础的农业中心,这也是英格兰后期乡村文化与乡绅政治的开端。2.岛国的独立与民族意识“神圣罗马帝国”观念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些欧洲大陆国家无法克服的障碍,但对英国的影响不甚严重。地理位置使英国的历史和文化多少具备某种不同于欧洲大陆的特性。英国与欧洲教廷的关系塑造了其17世纪以后的历史,受到了英国逐渐形成的自由、法治的社会氛围的影响。走向民族国家的表现之一便是英格兰教会的世俗性继续增强(钱乘旦等,2007)。中世纪教会产生了两位教皇,大分裂导致西方出现了两个教会,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他们彼此疏远,也造成了教皇威望的黯然失色。而正在此时,各国也逐渐认识到本国的教会可以有自己的特点和自治权。英国的历史上,小教堂一般都是庄园主自建的宗教场所,从某种意义上教区神父与小教堂是庄园主的私产。而这些相对自由的农庄与城市更不愿意接受来自罗马教廷的拉丁文的生疏的教义,英国逐渐产生反教皇的民族主义情绪,直到16世纪初,亨利八世宣布与罗马教廷决裂,实行宗教改革,这导致英国成为完全的民族国家。英国在欧洲所拥有的特殊的地理、文化与宗教位置是形成其民族主义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也为其日后的国家崛起做好了准备。自古以来英国在文化上就自成一体,它受大陆的影响相对较少。从历史上看,古代的希腊、罗马对英国的影响也较小,罗马对英国是外来的“入侵者”,而对于欧洲大陆则是“本土”的统治者。这种独立发展造成了英国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较早便有了“英国人”“英格兰民族”观念。在1300年前后,英国文学作品中开始使用“英格兰民族”一词。之后,在1336年,英国官方文书中也开始使用“英格兰民族”一词(Cuttio,1985)。而同时代的法国人、德国人并不在意自己是哪国人,只认为自己是教皇或皇帝的臣民。在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而解除西班牙的威胁后,英国人一度较少介入欧洲大陆的事务。英国人像当时的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一样,也在创建自己的民族文化。整个西欧的各种民族语言一方面逐渐取代了国际通用的拉丁语,另一方面也逐渐取代了地方方言,变成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有效工具(Ammo,2001)。从15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议会开始利用印刷机复制各种会议文件,都铎王朝建立后,统治者也更倾向于用英语颁布法案,原因在于这样便可影响更多识字的人。16世纪初,英文版的《圣经》6···试读结束···...

    2022-10-11

  • 《科技革命与美国现代化》王作跃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科技革命与美国现代化》【作者】王作跃著【丛书名】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页数】157【出版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ISBN号】978-7-5328-9831-2【价格】66.00【分类】技术革新-关系-现代化建设-研究-美国【参考文献】王作跃著.科技革命与美国现代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科技革命与美国现代化》内容提要:该项目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十二五”重大突破项目。它以科学技术革命与国家现代化为主题,从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视角,研究文艺复兴以来经济、政治、军事与文化等诸多社会因素如何影响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形成与发展。《科技革命与美国现代化》内容试读第一章科学、技术与美国工业革命第一节科学革命、美国革命和工业化争论讲到科技革命与美国的国家现代化,就不能不提到美国革命,因为它不仅促使美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出现在世界上,而且可以说是整个世界走人现代、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里程碑。它向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提出了挑战,在近代世界大国里第一个实现民主共和制度。那么,美国革命又是如何兴起的?历史上,法国大革命比美国革命更有名,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世界上有着更大的影响,以致于很多人认为美国革命是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产生的。事实正好相反,法国大革命可以说是在美国革命的影响下兴起的。如果从1776年通过的《独立宣言》算起,到1787年制宪大会通过《美国宪法》结束,美国革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而法国大革命,如果以攻陷巴士底狱为起点的话,是在1789年才开始的。科技革命与美国现代化美国革命又是受到谁的影响和怎样的影响而发生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近代美国史的一个中心问题,又被称作美国启蒙运动之争。所谓美国启蒙运动,指的就是在美国革命之前出现的思想、文化、社会、政治上的变革,正是这些变革奠定了美国革命的基础。长期以来,在历史学界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美国革命是受到欧洲的自由主义、启蒙运动而兴起的,这与科学革命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革命动摇了神权、教会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增强了人类理性在理解自然界和世界上的有效性,挑战了神授君权,并进而增强了人类以共和、民主的形式进行自我管理的信心。另外,科学革命不光坚定了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关于自然规律和自然法的信念,而且还帮助确立了自然权利的概念,即生命、自由等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以自然法和自然权利为基础的政治理论被称作经典自由主义,英国哲学家洛克对此理论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洛克深受牛顿及此前科学革命中关于自然规律理念的影响,而作为经典自由主义的奠基人,他又对美国革命领袖杰弗逊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后,一些历史学家和学者开始质疑经典自由主义对美国革命的贡献。他们更强调共和主义的作用,即美国在英国殖民时期“天高皇帝远”的情况下所发展出来的自治经验和传统,包括早年从英国传承过来的传统公民权利。这种共和主义主要表现在各个殖民地所发展出来的议会制度(Cmiel,2012)。尽管在自由主义还是共和主义对美国革命影响更大这个问题上仍然有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对美国革命确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驱动了美国的现代化进程。例如杰弗逊,这位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美国第三任总统,在1789年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时,曾从巴黎写信给美国画家特鲁布尔(JohTrumull),请他帮2第一章科学、技术与美国工业革命自己画三个人一培根、洛克和牛顿的画像。杰弗逊在信中写道:我认为他们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三个人,因为他们给自然和道德科学领域里所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奠定了基础,我希望把他们单列在一个画布上,这样他们就根本不用和别的伟人分庭抗礼了。①图1-1位于费城的美国哲学学会图书馆里,杰弗逊及其所推崇的三个最伟大人物:培根、牛顿、洛克摄影师AmyCoo|,下载于htt:/ordiaryhiloohycom/2015/05/07/thoma-jeffero-ite-art-3-hiladelhia/,感谢摄影师惠允使用,2016年1月下载。杰弗逊是当时少有的几个曾经通读过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美国人之一。他不但熟悉当时最新的自然科学进展,并且身①杰弗逊致特鲁布尔,1789年2月15日,htt:/www.loc.gov/exhiit/jeffero/18.html,2012年10月阅读。3科技革命与美国现代化体力行地开展了一些地理学、考古学、古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他曾称:“科学是我的热爱,政治是我的责任。”(Bedii,.2001)91而美国的开国元勋富兰克林更是当时世界公认的电学权威,并因此在欧洲科学界、启蒙运动领袖圈里备受敬重,被认为是一个睿智的哲学家。富兰克林在费城领头创建的美国哲学学会是美洲第一个学术团体,美国革命的领袖包括华盛顿和杰弗逊都是其会员。在波士顿,另一位美国革命领袖亚当斯(JohAdam)参与创建了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二者到现在仍然是美国学术界极有地位的组织。值得指出的是,杰弗逊、富兰克林等美国启蒙哲学家们,并不是停留在抽象的理论探讨上,而是把科学、实用技术、建国方略紧密结合起来。杰弗逊尤其喜爱建造各种机械装置并改进了犁,他还喜爱建筑设计,弗吉尼亚大学校园就是他的杰作。富兰克林改进了避雷针的设计,发明了对流式烤炉和火墙,他在印刷业和邮政事业上的贡献更是美国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革命的英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1783年写给美国各州州长的一封信也印证了这一点。在信中,他试图说服这些州长来齐心协力建立一个强大的联邦政府:上天不光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恩赐(自然条件),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们)一个有史以来比任何国家都要优越的得到政治幸福的机会。我们的帝国的缔造,不是发生在无知和迷信的黑暗时代,而是在一个人类权利得到了空前的理解、得到空前清楚的确立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对人类心智如何达到社会欢乐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多年来,通过哲学家、智者和立法机构的努力而得到的知识宝库,都敞开第一章科学、技术与美国工业革命大门让我们来使用,让我们有幸把他们集中起来的智慧用来建立我们的政府形式。如果美国的公民仍然不能得到彻底的自由和欢乐,那问题完全是出在他们自己身上的。①在他当选总统以后给国会的第一个年度报告中,又一次明确地提出:“没有任何东西比科学和文学更值得你们来资助。在所有国家里,知识都是建立公共幸福的最可靠的基础。”®华盛顿的这些论述一方面说明美国革命的领袖都清楚地认识到当年的科学革命、知识革命和启蒙运动对美国革命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这个时期美国就对知识、哲学、历史采取非常明确的实用态度。反过来,因美国革命而在18世纪80年代组建的宪法政府和公司组织对后来美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Maier,2003)。但是,美国的这些欧洲殖民者所享受到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建立在对印第安原住民有意、无意的损害的基础上的。在历史学家称为“哥伦比亚交换”的过程中,新世界不仅为这些欧洲移民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印第安人的农业、狩猎等技巧,而且为旧大陆提供了一批重要的作物,如红薯、土豆、玉米、花生、西红柿、烟草等。更有意义的是新大陆的发现成了科学革命一个主要的导火索,挑战了原来以基督教教旨为基础的自然知识体系,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而反过来,印第安人从欧洲殖民者那里得到的是枪支、战马、酒精、传染病和放逐等极具破坏性的回馈。枪支和战马使得印第安部落之间的战争①华盛顿致各州州长的通报信,1783年6月8日,见htt:/cotitutio.hilldale.edu/documet.doc?id=233,2012年10月阅读。②华盛顿,“第一个给国会的关于国情的年度报告,”1790年1月8日,见htt:/www.reidecy.uc.edu/w/idex.h?id=29431,2012年12月阅读。5科技革命与美国现代化更加残酷,酒精使得酗酒严重,至今都是印第安部落的一大问题。一些传染病,比如天花、疟疾等,导致大量的印第安人死亡。欧洲移民为了土地和矿产而对印第安人的残酷放逐更使得他们失去了传统的生活方式(Croy,1972)(Nuetal.,2010)。尽管华盛顿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他和美国政府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制止对印第安人的伤害。美国当时的“政治幸福”也没有惠及美国的非洲奴隶,他们的权利没有得到任何理解和确立,尽管美国革命领袖都不同程度地反对奴隶制(华盛顿在他的遗嘱里宣布死后解放自己的奴隶)。奴隶制不光是美国道德上的污点、政治上的分裂点,也是美国早期工业化的一大障碍。美国在革命和建国初期,不仅受到科学革命的影响,也受到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冲击。但由于奴隶制在美国南方的存在和兴盛,南方在长时期内维持了一个以庄园为主要组织形式、以奴隶为主要劳动力的农业社会,抵制在北方出现的工业化的发展。另外,在经济形式的差异之外,主张和反对工业化的两派还就工业化的政治哲学意义和社会文化效应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进行了一场大辩论。反对工业化的一个代表人物是杰弗逊,尽管他自己热爱科学、热衷技术发明。杰弗逊出身在南方的弗吉尼亚,从小跟着担任土地测绘师的父亲在田野里长大,熟悉并喜爱农业生活(还拥有奴隶)。后来他发展了自己的政治哲学,认为拥有土地、自给自足的农民是民主制度和共和体制最理想的公民。在法国和英国,他看到早期工业化导致农民失去土地,不得不给工场主做工,从而失去很多自主权,甚至政治权力,而且导致城市里出现贫困、无业游民。所以,他极力主张6···试读结束···...

    2022-10-11

  • 《科技革命与法国现代化》姚大志,孙承晟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科技革命与法国现代化》【作者】姚大志,孙承晟著【丛书名】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页数】296【出版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ISBN号】978-7-5328-9834-3【价格】70.00【分类】技术革新-关系-现代化建设-研究-法国【参考文献】姚大志,孙承晟著.科技革命与法国现代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科技革命与法国现代化》内容提要:该项目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十二五”重大突破项目。它以科学技术革命与国家现代化为主题,从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视角,研究文艺复兴以来经济、政治、军事与文化等诸多社会因素如何影响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形成与发展。《科技革命与法国现代化》内容试读第一章旧制度与近代科学革命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现代国家的构建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历史上形成的复杂的分封制度、各异的语言文化、强大的贵族特权,这些因素都阻碍着统一王权的建立。法兰西建立民族国家需要克服一系列障碍。中世纪遗留下来的封建领主制,意味着人身依附关系和条块分割的国内市场等。天主教会不仅支持封建领主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掌控着法国的教育事务,主导着伦理价值观念等。通过历代宗教理论家的工作,亚里士多德主义成了论证天主教教义的理论基础,而它支持的知识形态则占据着正统地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需克服传统知识及相关理论观念设置的障碍,在这个过程中,法国社会从不同层面接纳新的知识传统。与此同时,随着新机构的建立和传统机构的变化,近代科技体制也在旧制度时期初步确立起来。1科技革命与法国现代化第一节旧制度的社会、政治和宗教17世纪的法国极大地发展了绝对君主制。通过王权大刀阔斧的改造,曾经对领地拥有实际治理权的传统封建领主,逐渐转变成臣服于中央政权的贵族。天主教会原本拥有超越地域边界的诸多特权,但随着王权的加强,主教和修道院院长也开始更多地服从王国秩序。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治、司法和财政的统一。国王权力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构建在某种意义上交叠在一起。一、法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法国位于欧洲大陆西端,北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毗邻;东部与瑞士、意大利、摩纳哥接壤;西南部依比利牛斯山与西班牙相连;西邻大西洋,与英国隔海相望;东南临地中海。它构成了连接北欧和地中海的陆上通道,同时又是从大西洋进出欧洲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地中海文明、大西洋文明和北欧文明交汇之处(潘什梅尔,1980)。在地缘政治方面,一旦爆发战乱,敌国通过战略联合,容易使其陷人陆上多线作战境地,大西洋和地中海两大水域也需要海军兼顾。法国既无季节性显著温差,也没有地中海气候的干旱夏季。法国全境六成土地为平原,山地多分布于东部和南部地区。境内河流众多,水量丰沛,以塞纳河、卢瓦尔河、加龙河等河流最为重要。2第一章旧制度与近代科学革命这一环境不仅对本国农业和园艺业发展有利,也为水上交通运输奠定了基础。重要的地缘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使法国始终是欧洲霸主的有力竞争者。但近代以来,在工业化和殖民开拓方面,法国落在英国之后。在自然资源方面,法国缺乏某些重要的工业资源,如煤炭。对于经济和产业发展来说,煤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战略物资。在工业革命启动阶段,英国拥有丰富的煤炭储备,这一优势给该国工业化以重要支持。直到19世纪中叶,法国仍然无法像英国那样充分利用煤炭资源。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构成了国家发展的物质条件,但人口因素对现代化进程同样重要。因为创造历史的终究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法国近代以来一直是欧洲人口第一大国。巴黎作为国家的心脏,不仅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也是欧洲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①与其他西欧国家相比,法国在很长时期内都拥有更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除此之外,社会机制、组织结构、思潮理念等社会因素,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二、路易十四与绝对君主制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法国社会主要实行封建采邑制度。采邑可以追溯到王室早期土地分封和世袭制。不同等级的封建贵族不仅拥有土地,也拥有与封地相应的征税、司法、人事等权力。依附于①17世纪中期,法国有2000万人口,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地区的人口均维持在500万至600万。到18世纪80年代,法国人口达到2500万,周边国家人口虽有大幅度增长,但依然与其相差甚远。其中,英国人口有900万,西班牙有1000万,意大利地区有1700万,普鲁士只有860万。参见(Haakkuk,1965)。3科技革命与法国现代化土地的劳动者听命于封建贵族,大封建贵族对自己的领地再次进行分封,受封贵族只直接对其分封的贵族具有义务。在这种格局下,封建贵族拥有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力量,王权相应受到限制。西欧各国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变过程中,封建制成为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法国想迈人现代国家之列,在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抑制地方封建领主势力,建立更强大的国家机器。英法百年战争结束时,英国基本失去了在法国的领地。由于长年的战争,大量法国贵族命丧疆场,外国势力的驱逐和封建势力的消耗,为法国领土的统一扫除了障碍。战争使国王的权力大大扩张,作为贵族的首领,为保卫国家,国王有权收税,但税负大多数落到了第三等级的头上。法国平民税负之高在欧洲首屈一指,甚至影响了几百年后的法国大革命。有了税收,国王就可以建立强大的军队。法国是欧洲最早建立军队的国家,这为打击地方势力,巩固王权奠定了基础。波旁王朝的国王和能臣们不懈努力,在17世纪建立起了颇具法国特色的绝对君主制。所谓绝对君主制,意味着整个法国社会的政治人际关系,都按照等级次序以同心圆的方式环绕排列,进而构成社会生活的组织中心,并使得中央政府能够监督和管控地方经济。它自上而下贯彻权威,维护着不同阶层共同组成的等级制,也保障不同阶层的权利(傅勒,2005)5”,这与政治统一的趋势相符。绝对君主制的建立和发展,帮助法国克服了现代化进程的一大障碍。路易十四(LouiⅫW)在位72年(1643一1715),时间之长在近代欧洲首屈一指。他自诩“太阳王”,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君权神授观念出现在16世纪末的欧洲,可以为专制王权提供理论辩护。路易十四亲政后,借助这种宗教理论加强了本国君主制。无论神授第一章旧制度与近代科学革命君权还是世袭君主的观念,都属于前现代价值准则,但却为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权威观念。在这个意义上,传统社会的形式在为现代社会的目标开辟道路(Brow,1969Hutigto,1966)。王权着力加强中央政府对各省的控制,西法战争期间发生的投石党运动,将矛头指向王权,中央政府向各省派遣官员的制度一度中止。路易十四亲政后重新恢复该制度,涵盖了司法、治安和财政监督官的任免。这些官员代表中央政府长期驻扎地方,肩负巡视稽查地方的使命。各省总督被置于严密的监督之下,其私人军队也遭解散。到17世纪80年代,监督官基本上转变为各省的常驻行政官员。国王招地方显贵至凡尔赛宫,使他们远离封地居住,逐渐减弱其对地方的控制力。除此之外,他还通过不同措施加强中央集权。1665年,地方终审法庭撤销。通过斗争,王权对巴黎高等法院和各地高等法院的优势获得加强。路易十四执政期间,全国三级会议不再召开。大臣们未经国王同意不得发布政令,僧侣会议也被要求听命于国王。法国的君主制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路易十四奠定了旧制度时期中央政府结构基础,支撑着波旁王朝的集权国家。1661年,首相马扎然(Mazari,1602一1661)去世之后,路易十四不再设立首相职位,亲自理政并行使王权。他设立了一系列机构,包括内政外交委员会、财政委员会、陆军委员会、宗教委员会以及行政法院等。相关会议由路易十四亲自主持,不过这些会议一般只起咨询作用,不具有行政执行职能。路易十四任命的大臣掌握各部门行政权力,主要的大臣职位有4个,包括王室国务秘书、外交国务秘书、陆军国务秘书、海军国务秘书。国王与大臣们分别磋商、①又译为福隆德运动,发生在1648一1653年之间。5科技革命与法国现代化决策政务。财政总管职位由财政总监替代,权力缩小,易于替换。这一政府结构形式基本上沿袭到1789年大革命爆发。波旁王朝的政治精英们努力打破传统封建领主制,并以更简洁而统一的君主制取而代之。黎塞留(Richelieu,1585一1642)、马扎然、路易十四、柯尔贝(Colert,1619一1683)是他们当中的伟大代表,也是法国现代化的先驱。马扎然去世前曾向路易十四举荐柯尔贝。后者通过斗争,最终取代权重一时的富凯(Fouquet,1615一1680),以财政总监的身份进入国家决策层。从1664年开始,柯尔贝兼任营造和工场总监,还于1668年开始担任王室国务秘书,1669年成为海军国务秘书。他主要负责国家的财政和经济,是路易十四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柯尔贝在经济领域推行重商主义的政策。他致力于改革财税制度,为了阻止外国商品涌入境内,曾数次修订关税条例。同时,他鼓励外国工匠移民法国,促进技术转移,通过不同方式开拓海外贸易。1664年,柯尔贝重建东印度公司,创办西印度公司,通过多种途径吸纳资本,以开拓和扩大海外市场。1682年,法国在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建立殖民地。为了保护本国商业利益、支持殖民扩张,柯尔贝努力发展法国的海上力量。他还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对农民有益的措施。政府开凿运河、兴建道路、取消国内关卡、降低税率,以利于商业流通。随着法国绝对君主制的完善和巩固,政府加强了对经济领域的干预和控制,以配合国际竞争和对外扩张的需要。路易十四谋求提升法国的威望,扩张法国疆域,对外征战不断。这虽有助于法国夺取欧洲大陆霸主地位,但也令国家陷入严重的财政困难。柯尔贝的重商主义政策和财税改革正好有效解决了财政难题,充盈了国库。6···试读结束···...

    2022-10-11

  • 《科技革命与德国现代化》方在庆,朱崇开,孙烈,崔家岭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科技革命与德国现代化》【作者】方在庆,朱崇开,孙烈,崔家岭著【丛书名】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页数】186【出版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ISBN号】978-7-5328-9833-6【价格】70.00【分类】技术革新-关系-现代化建设-研究-德国【参考文献】方在庆,朱崇开,孙烈,崔家岭著.科技革命与德国现代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科技革命与德国现代化》内容提要:该项目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十二五”重大突破项目。它以科学技术革命与国家现代化为主题,从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视角,研究文艺复兴以来经济、政治、军事与文化等诸多社会因素如何影响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形成与发展。《科技革命与德国现代化》内容试读第一章“国家改革”与德国现代化的开端德国的现代化走了一条与英法美不同的独特道路。在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近两百年后,法国大革命近半个世纪后,德国才开始步入现代化。在步入现代化道路之前,德国是一个分裂、落后的国家。中世纪未期,德意志出现了300多个独立的小邦国。在这些小邦国内,君主们行使着独立的行政权、司法权、关税权和铸币权。“在新教诸侯与天主教皇室之间发生内部争端后,在内部的宗教战争之后,这个被中央集权化民族国家包围的德意志空间,终于在17世纪成为内外各种势力实现各自野心的竞技场。”(陈擢,2005)0当其他欧洲国家日益加强中央集权的时候,德国正经历着中央权力瓦解的过程。德国的分裂状态严重阻碍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由于权力的分化,国内缺少统一的法律、市场和经济制度,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一个整体来追求现代化。1科技革命与德国现代化德国现代化并非社会内部力量逐渐演化的结果,而是国家领导阶层或主动或被动,多次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而促进的。这种自上而下式的现代化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完成了工业化和现代化。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这种模式的局限性,由于变革始终以不威胁最核心的统治结构为前提,统治者在某些领域,如经济、行政管理和军事领域积极进行改革,但在另外一些领域,尤其涉及实质性权力分配和行使的政治体制领域中则明显缺少变革的意愿。因此,19世纪德国的现代化只是部分的、不均衡的或者不协调的现代化。简而言之,政治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没有得到同步发展。正是这种不协调成为现代德国的根本问题,它导致了魏玛共和国的早天和纳粹德国的上台。直到二战后,德国才真正走上一条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之路。(陈晓律,2010)22四第一节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兴衰与普鲁士的崛起一、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兴衰5世纪末,法兰克王国建立。它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人民主要由民族大迁徙过程中从日耳曼尼亚迁入的民族组成。罗马帝国灭亡2第一章“国家改革”与德国现代化的开端后,它是当时中欧的强国,在存在的三个世纪中,它成为中欧最重要的国家。王国的疆域包括今天的法国、德国和周边其他国家的绝大部分地区。843年,法兰克王国的疆域按照《凡尔登条约》(Treatyoferdu)分成三部分:西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就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东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右岸讲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日耳曼王国的基础,后发展为神圣罗马帝国,也就是今天德国的雏形;中间的部分称中法兰克王国,包括低地国家、洛林、阿尔萨斯、勃艮第、普罗旺斯、意大利王国(意大利半岛北部),成了后来法德争斗的根源。87o年,日耳曼人路易(LudwigderDeutche,806一876)与秃头查理(CharleleChauve,823一877,又称查理二世)签署《墨尔森条约》(ertragvoMeere),瓜分洛泰尔(Lothar)后人所遗留下来的中法兰克王国领土。这个条约使得东法兰克王国领土得以扩张,并吞洛林成为之后神圣罗马帝国的雏形。尽管东法兰克王国保存了加洛林王朝的统治,但是当地的文化、经济及政治相对落后。此外,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士瓦本和图林根五大公国(大致包括今荷兰、西部德国、瑞士和奥地利,其中萨克森最为强大)相继崛起,使得加洛林的王权旁落,大权顿失。919年,萨克森公爵“捕鸟者”亨利一世(HeirichIderVogler,约876一936)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就此开始。962年,东法兰克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OtoI,912一-973)在罗马由教宗加冕称帝,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史称“奥托大帝”(OttoderGroBe)。“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德语:HeiligeRomicheReichDeutcherNatio拉丁语:SacrumRomaorumImeriumNatioiGermaicae)从此活跃在世界舞台上。3科技革命与德国现代化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大帝国,但实际上内部邦国林立,割据严重。1122年,亨利五世(HeirichV,1081一1125)与教宗卡利克斯特二世(CallixtuⅡ,?一1124,本名GuidoofViee,于1119年2月2日至1124年12月13日出任教宗)签订了《沃尔姆斯宗教协定》(CocordatofWorm),教宗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首脑,国王失去了对教会的控制,国王权利在王国内部也遭到严重冲击,导致王权的衰落和割据的加剧。诸侯们伺机利用国王和教宗的矛盾谋求自己的利益,他们损害王室以增强自己的产业和主权,并争取选举国王的权利。1356年,帝国皇帝查理四世(CharleIV,1316一1378)颁布一项帝国立法,即史上最有名的《金玺诏书》(BullaAurea),从法律上承认选帝帝侯的政治特权地位。诏书承认选帝侯有选举皇帝的权力,承认诸侯在自己的邦内有绝对的君主权力,规定各邦内的市民和自由民都隶属于他们的邦君。在帝国境内有七大选帝侯:美因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波希米亚国王、莱茵一普法尔茨伯爵、萨克森一维滕贝格公爵、勃兰登堡藩侯以及上百个小诸侯。诏书确认诸侯在自己领地内的行为,皇帝无权干涉。选帝侯的地位与皇帝相等,是皇帝“身体的一部分”。皇帝赐给城市或任何人的权利,如有损选帝侯的权益,均属无效。从而在法律上确认了诸侯邦国分立的体制,加剧了德意志的分裂。诸侯权利的扩大成为后来德国历史进程中的灾难性事件,它导致国王和诸侯的两权对立,使诸侯的权利无限扩大,而未能形成如同英国一样王室和贵族权利的一种有益平衡。也许只是因为这一微小的区别,德意志民族以后走上了与英国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陈晓律,2010)8“三十年战争”使得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经济倒退了近200年,仿佛回到了农奴制的封建时代。“三十年战争”爆发时的1618年4第一章“国家改革”与德国现代化的开端6月26日,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有390个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自由邦、自由城市、骑士领地等,神圣罗马帝国内的诸侯各自为政,他们的领地犹如一个个独立的王国。“三十年战争”后,神圣罗马帝国共有314个邦国和1475个骑士庄园领地。到了18世纪,经历了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等内战后,整个帝国形成300多个独立的大小邦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甚至连德意志邦国的盟主都称不上,彻底成了徒有其名的傀儡。而世人对皇帝的印象,更多的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族长与奥地利帝国的统治者,而非德意志帝国的最高君主。二、普鲁士的崛起作为一个国家,普鲁士(PreuBe)已不复存在。但在历史上,它是德意志统一以及德意志帝国立国的主要力量。它的存在时间为中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从法理上说,普鲁士这块地方并不属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疆域范围,只是因为后来勃兰登堡选帝侯合并普鲁士公国,普鲁士王国作为整体才成为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在中世纪早期,普鲁士这块地方是蛮荒之地。12世纪时,德意志人的殖民运动开始进入波罗的海东岸地区。16世纪后,普鲁士人同化于德意志人。“三十年战争”后,普鲁士作为一股政治势力,登上了欧洲的政治舞台。在普鲁士的崛起过程中,腓特烈大帝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腓特烈大帝(FriedrichderGroBe)即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FriedrichⅡvoPreuBe,1712一1786),是欧洲“开明专制”的代表人物。他自称是“普鲁士王国的第一仆人”“国家的第一公仆”。包括康德(ImmauelKat,1724一1804)、黑格尔(GeorgWilhelm5科技革命与德国现代化FriedrichHegel,1770一1831)在内的不少德国思想家都认为腓特烈大帝“英明”。腓特烈大帝在位的40多年间(1740一1786),普鲁士军力大增,领土大面积扩张,文化艺术发展获得赞助和支持。这些促使普鲁士在欧洲大陆取得大国地位,并在德意志内部取得霸权,向以普鲁士为中心、武力统一德意志的道路迈出了第一步。腓特烈大帝登基不久便不宣而战,夺取了奥地利的西利西亚,此役让普鲁士在欧洲崭露头角。腓特烈大帝还发动了七年战争(1756一1763),普鲁士同时与奥地利、法国和俄罗斯三个邻邦大国(三国组成联盟)作战。当时普鲁士和联盟的军队人数比为1:3,人口比为68岁时的腓特烈大帝1:20。七年大战,普鲁士虽几次面临亡国危险,但腓特烈大帝最终保住了西利西亚,普鲁士亦获得了大国地位。腓特烈大帝从行政、司法、教育、农业、商业、军事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他所倡导的行政和司法改革运动的产物一《普鲁士民法典》(AllgemeieLadrechtfuirdiePreuBicheStaate,简称ALR,1794年颁布)引起了欧洲国家的普遍关注。这部比《法国民法典》(CodeCivildeFragai,又称《拿破仑法典》)早十年问世的法典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这一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普鲁士民法典》是普鲁士由诸侯领主国家转变为法制国家迈出的重要一步。腓特烈大帝奉行“人人平等”的思想,他对移民和小宗教信徒采取宽容开放的政策,鼓励宗教自由。在柏林的弗里德里克花园(ForumFridericiaum)里,有一座新教教堂和一座天主教教堂并排6···试读结束···...

    2022-10-11

  • 《科技革命与意大利现代化》田淼,方一兵,陈悦,李昂,赵振江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科技革命与意大利现代化》【作者】田淼,方一兵,陈悦,李昂,赵振江著【丛书名】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页数】283【出版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ISBN号】978-7-5328-9830-5【分类】技术革新-关系-现代化建设-研究-意大利【参考文献】田淼,方一兵,陈悦,李昂,赵振江著.科技革命与意大利现代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科技革命与意大利现代化》内容提要:该项目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十二五”重大突破项目。它以科学技术革命与国家现代化为主题,从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视角,研究文艺复兴以来经济、政治、军事与文化等诸多社会因素如何影响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形成与发展。《科技革命与意大利现代化》内容试读第一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及其科学与技术基于对中世纪科技史研究的深入,学界现已普遍承认中世纪并不像此前认识的那样野蛮和黑暗,一些前人研究中认为特属科学革命时期的科学成果和研究方法在中世纪后期和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出现。本书仍坚持存在一场科学革命的观点,但我们确实看到欧洲自中世纪后期,科学、技术和政治体制都已发生了很多的变革,而这正是科学革命发生的基础和与境。本章主体虽为意大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文化、科学与技术,但也将涉及中世纪后期的一些相关内容。1科技革命与意大利现代化第一节意大利历史简述意大利半岛位于欧洲南部,呈靴子的形状并深入地中海,有着7600千米的海岸线及多样性的地貌。阿尔卑斯山脉为意大利的北面屏障。意大利北部是由波河(Po,旧称Padu,来源于拉丁文“河”)及其支流浇灌的广袤平原,南部为长条形的土地。在地理条件上,意大利北部拥有肥沃的土地和联通欧洲大陆与亚洲的港口;而南部,即那不勒斯以南的地区,则土地相对贫瘠,交通也不便利。南北差异即使在当今的意大利仍明显存在①。相应的,当我们谈到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和科学革命的发源地时,很多相关讨论都是集中在意大利的一些城邦和地区。对于多数读者来说,意大利的古代史也就是古罗马的历史。实际上,在罗马城兴起之前,伊特拉斯坎人为意大利半岛的主要统治者。公元前500年以后,罗马人通过起义摆脱了伊特拉斯坎人的统治,并建立了一种共和制度(reulic),由贵族组成的议院和自由居民参与的公众集会选举执政官,由执政官和一些代表集会处理国家事务,并制定了宪法以监督并维持国内事务的平衡。在文艺复兴时期,一些意大利城邦便试图恢复古罗马的共和体制。公元前3世纪,罗马成为意大利半岛最为显要的城市,布匿战争之后,罗马第一次成为帝国的首都。公元前2世纪初,罗马开始介入希腊,不到50年就征服了希腊①限于本章篇幅和主题,我们在此不展开对此问题的讨论。2第一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及其科学与技术的大部分地区。此后,罗马继续征服西班牙,并踏足亚洲。在共和罗马末期,罗马几乎统辖了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7年,罗马进入帝国时代,也进入了罗马文明的顶峰,在其统治期间,拉丁语文化也进入了黄金时代。公元310年,国王君士坦丁一世(CotatiuIMagu,272一337)皈依天主教,罗马主教(后来被称为教皇)成为西罗马帝国的高级宗教人物。公元395年,迪奥多西一世(FlaviuTheodoiuAugutu,347一395)去世后,罗马帝国分化为东西两个部分。“罗马帝国晚期是一个高度制度化的政体,由一个皇帝所统治,他除了具有立法、赋税和军事统帅的唯一权威之外,还紧紧控制了(基督教的)国家教会和一种因没有受到竞争性的市场影响而罕有任何活力的经济。”(埃特曼,2010)公元400年后,罗马城接连陷落,虽然当时的罗马已没有之前的政治地位,但其陷落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衰落。到公元5世纪60年代为止,西罗马帝国已丧失了意大利以外的几乎所有西部地区。西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意大利半岛形成分裂状态。日耳曼人占领了意大利北部,建立了一些独立的公国,与自认为西罗马合法继承者的拜占庭帝国抗争。一些地区,例如威尼斯,宣称独立于拜占庭帝国,建立了自己的领地。由于没有统一的政治势力,天主教廷渐渐获取了政府行政权。公元6世纪,来自德国的伦巴第部落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王国。至7世纪末,意大利主要分成三个部分:北部的伦巴第王国,罗马教廷统治的中部和南部部分地区,由拜占庭统治的西西里、科西嘉、撒丁岛等岛屿。公元756年,法兰克打败伦巴第,并在意大利中部的大部分地区,成立了教皇国(PaalState)。作为回报,公元800年,教皇为法兰克国王查里曼(Charlemage,742一814)加冕,使之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国王。查里曼死后,除威尼3科技革命与意大利现代化斯和热那亚之外的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9世纪,阿拉伯人占领了西西里之后成为意大利半岛最大的安全威胁。诺曼底人从阿拉伯人的统治中夺取了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成立了那不勒斯王国,并获得教皇的认可。11世纪以后,意大利在地中海地区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日益成为重要的市场,成为沟通中西方的商贸枢纽,出现了为数甚多的富庶的公国和城市。威尼斯和热那亚成为东西方商业贸易的主要港口,并经常控制着与拜占庭帝国和地中海地区的阿拉伯国家的商贸交流,佛罗伦萨发展出系统的商业和贸易组织,并出现了银行系统,成为欧洲丝绸、木器、银行和珠宝等交易的中心。12、13世纪,意大利半岛成为欧洲最发达、最富庶及城市化最高的地区。不像欧洲的其他地区,意大利半岛上没有占统治地位的势力,富裕的城市商人占据北部的主导权。众多独立的城邦通过商业而日益繁荣,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知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社会基础。相较于英国和法国那样在封建体制下建立起来的集权式王国体制,意大利半岛的独立城镇和商人共和体制政治更为自由,科学与艺术也更为发达。随着意大利城市逐渐富庶起来,罗马教皇的权威日渐弱化。财富增加了意大利城市和小镇的权力。当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FrederickI,1122一1190)试图重宣对意大利的权力时,这些城市组成联盟击败了他,并于1183年签订了和平协议,确立了意大利议会的自治制度。教廷和那布勒斯国王都支持该议会(Paoletti,2008)35。15世纪下半叶,意大利城邦开始了扩张进程。这些城邦都很富裕,且拥有一定的军事力量,逐渐形成了平衡的地理与政治环境。那不勒斯王国、威尼斯公国、教皇国、佛罗伦萨公国及米兰公国互相竞争在意大利的主导地位。15世纪末,这一权力平衡由于外部势力的4第一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及其科学与技术介入而被破坏。1494年9月,法国国王查理八世(CharleⅧ,1470一1498)带领3万人的部队进入了意大利,并带来了150门大炮。查理八世在1494年冬天便占领了那不勒斯。威尼斯于1495年3月组织了意大利联盟对抗法国人。教皇和那不勒斯国王积极地支持这一联盟。应那不勒斯国王的要求,西班牙国王也派遣部队帮助那不勒斯。由威尼斯领导的意大利联盟的部队在1495年7月的福尔诺沃(Forovo)战役之后将法国人赶出了意大利半岛。在这场战争中,意大利军队是第一次为了“意大利的荣誉”或者说“意大利的自由”而战。原本便存在的具有文化一致性的民族想法有了政治和军事的形式(Paoletti,2008)°。查理八世的入侵,尤其是战争中火炮的规模性使用对意大利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引发了所谓渭的“军事革命”。在15世纪,火器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但是在16世纪早期,开始了快速且令人瞩目的发展。l512年拉文纳战役(BattleofRavea)是火炮成为战场武器的标志。很快,步兵和骑兵都意识到火炮的威力,并且开始改变他们的战术以避免或者减少伤亡。不仅如此,火炮威力的加大使得中世纪城堡变得非常脆弱,并且导致了军事建筑的转型。传统的城堡城墙高大且垂直于地面,容易被炮弹击毁。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新型的意大利式的要塞出现了。这种要塞的墙更矮,且是斜的。这样的墙体可以更好地抵御炮弹,因为倾斜的墙体能消耗掉一部分炮弹的能量。军事建筑师将五边形的设计确定为城堡的最佳模式,五边形的每个角再由其他小的五边形加固,这样的建筑称为堡垒。堡垒成为主要的防御工事,并且由很多外在的防御工事来保护,以图粉碎敌人的攻击。15世纪,佛罗伦萨在沃尔泰拉的城墙有很多堡垒的元素,但是第一个意大利式的城堡位于教皇国的奇维塔韦基亚(Civitavecchia)港口。它是由桑伽罗(GiuliaodaSagallo,5科技革命与意大利现代化1445?一1516)建立的,但是最近的研究认为桑伽罗借鉴了米开朗琪罗的早期手稿。经典的意大利式的城堡在16世纪中叶被普遍认识,其优雅的有效性被所有政权所认可。欧洲的君主们聘用意大利的军事建筑家来建筑此类城堡,一种风格和文化被散布到全欧洲。五边形的形式被沃邦(SeatieLePretredeVaua,l633一l707)进一步发展,并很快被传到美国。这一在军事建筑上的发展被称为“军事革命”,意味着系统与统一。这一革命也发生在制服和军事武器上。当然,当时的军事统一化还只是初具雏形。军事技术及军事建筑术的发展也影响到机械制造的发展,而对炮弹射程及飞行轨迹等的研究更成为日后科学革命时期的一些关键的力学问题争论和发展的内容,甚至对科学家的职业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关于这些内容,本书下文将有更为详细的论述。第二节欧洲现代国家雏形的出现与意大利的政体史学界一般认为,可以称为现代国家的体制最早出现在18、19世纪的欧洲,但我们仍希望辟出一定篇幅谈一下欧洲,尤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体制。6···试读结束···...

    2022-10-11

  • 《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 科技革命与法国现代化》张柏春|(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科技革命与法国现代化》【作者】张柏春【丛书名】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页数】296【出版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0.08【ISBN号】978-7-5701-0910-4【价格】98.00【分类】技术革新-关系-现代化建设-研究-法国【参考文献】张柏春.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科技革命与法国现代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0.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科技革命与法国现代化》内容提要:《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科技革命与法国现代化》内容试读第一章制度与近代科学革命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现代国家的构建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历史上形成的复杂的分封制度、各异的语言文化、强大的贵族特权,这些因素都阻碍着统一王权的建立。法兰西建立民族国家需要克服一系列障碍。中世纪遗留下来的封建领主制,意味着人身依附关系和条块分割的国内市场等。天主教会不仅支持封建领主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掌控着法国的教育事务,主导着伦理价值观念等。通过历代宗教理论家的工作,亚里士多德主义成了论证天主教教义的理论基础,而它支持的知识形态则占据着正统地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需克服传统知识及相关理论观念设置的障碍,在这个过程中,法国社会从不同层面接纳新的知识传统。与此同时,随着新机构的建立和传统机构的变化,近代科技体制也在旧制度时期初步确立起来。科技革命与法国现代化第一节旧制度的社会、政治和宗教17世纪的法国极大地发展了绝对君主制。通过王权大刀阔斧的改造,曾经对领地拥有实际治理权的传统封建领主,逐渐转变成臣服于中央政权的贵族。天主教会原本拥有超越地域边界的诸多特权,但随着王权的加强,主教和修道院院长也开始更多地服从王国秩序。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治、司法和财政的统一。国王权力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构建在某种意义上交叠在一起。一、法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法国位于欧洲大陆西端,北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毗邻;东部与瑞士、意大利、摩纳哥接壤:西南部依比利牛斯山与西班牙相连;西邻大西洋,与英国隔海相望;东南临地中海。它构成了连接北欧和地中海的陆上通道,同时又是从大西洋进出欧洲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地中海文明、大西洋文明和北欧文明交汇之处(潘什梅尔,1980)。在地缘政治方面,一旦爆发战乱,敌国通过战略联合,容易使其陷入陆上多线作战境地,大西洋和地中海两大水域也需要海军兼顾。法国既无季节性显著温差,也没有地中海气候的干旱夏季。法国全境六成土地为平原,山地多分布于东部和南部地区。境内河流众多,水量丰沛,以塞纳河、卢瓦尔河、加龙河等河流最为重要。2第一章旧制度与近代科学革命这一环境不仅对本国农业和园艺业发展有利,也为水上交通运输奠定了基础。重要的地缘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使法国始终是欧洲霸主的有力竞争者。但近代以来,在工业化和殖民开拓方面,法国落在英国之后。在自然资源方面,法国缺乏某些重要的工业资源,如煤炭。对于经济和产业发展来说,煤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战略物资。在工业革命启动阶段,英国拥有丰富的煤炭储备,这一优势给该国工业化以重要支持。直到19世纪中叶,法国仍然无法像英国那样充分利用煤炭资源。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构成了国家发展的物质条件,但人口因素对现代化进程同样重要。因为创造历史的终究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法国近代以来一直是欧洲人口第一大国。巴黎作为国家的心脏,不仅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也是欧洲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与其他西欧国家相比,法国在很长时期内都拥有更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除此之外,社会机制、组织结构、思潮理念等社会因素,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二、路易十四与绝对君主制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法国社会主要实行封建采邑制度。采邑可以追溯到王室早期土地分封和世袭制。不同等级的封建贵族不仅拥有土地,也拥有与封地相应的征税、司法、人事等权力。依附于①17世纪中期,法国有2000万人口,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地区的人口均维持在500万至600万。到18世纪80年代,法国人口达到2500万,周边国家人口虽有大幅度增长,但依然与其相差甚远。其中,英国人口有900万,西班牙有1000万,意大利地区有1700万,普鲁士只有860万。参见(Haakkuk,1965)。科技革命与法国现代化土地的劳动者听命于封建贵族,大封建贵族对自己的领地再次进行分封,受封贵族只直接对其分封的贵族具有义务。在这种格局下,封建贵族拥有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力量,王权相应受到限制。西欧各国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变过程中,封建制成为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法国想迈入现代国家之列,在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抑制地方封建领主势力,建立更强大的国家机器。英法百年战争结束时,英国基本失去了在法国的领地。由于长年的战争,大量法国贵族命丧疆场,外国势力的驱逐和封建势力的消耗,为法国领土的统一扫除了障碍。战争使国王的权力大大扩张,作为贵族的首领,为保卫国家,国王有权收税,但税负大多数落到了第三等级的头上。法国平民税负之高在欧洲首屈一指,甚至影响了几百年后的法国大革命。有了税收,国王就可以建立强大的军队。法国是欧洲最早建立军队的国家,这为打击地方势力,巩固王权奠定了基础。波旁王朝的国王和能臣们不懈努力,在17世纪建立起了颇具法国特色的绝对君主制。所谓绝对君主制,意味着整个法国社会的政治人际关系,都按照等级次序以同心圆的方式环绕排列,进而构成社会生活的组织中心,并使得中央政府能够监督和管控地方经济。它自上而下贯彻权威,维护着不同阶层共同组成的等级制,也保障不同阶层的权利(傅勒,2005)5”,这与政治统一的趋势相符。绝对君主制的建立和发展,帮助法国克服了现代化进程的一大障碍。路易十四(LouiXWV)在位72年(1643一1715),时间之长在近代欧洲首屈一指。他自诩“太阳王”,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君权神授观念出现在16世纪末的欧洲,可以为专制王权提供理论辩护。路易十四亲政后,借助这种宗教理论加强了本国君主制。无论神授第一章旧制度与近代科学革命君权还是世袭君主的观念,都属于前现代价值准则,但却为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权威观念。在这个意义上,传统社会的形式在为现代社会的目标开辟道路(Brow,1969Hutigto,1966)。王权着力加强中央政府对各省的控制,西法战争期间发生的投石党运动①,将矛头指向王权,中央政府向各省派遣官员的制度一度中止。路易十四亲政后重新恢复该制度,涵盖了司法、治安和财政监督官的任免。这些官员代表中央政府长期驻扎地方,肩负巡视稽查地方的使命。各省总督被置于严密的监督之下,其私人军队也遭解散。到17世纪80年代,监督官基本上转变为各省的常驻行政官员。国王招地方显贵至凡尔赛宫,使他们远离封地居住,逐渐减弱其对地方的控制力。除此之外,他还通过不同措施加强中央集权。1665年,地方终审法庭撒销。通过斗争,王权对巴黎高等法院和各地高等法院的优势获得加强。路易十四执政期间,全国三级会议不再召开。大臣们未经国王同意不得发布政令,僧侣会议也被要求听命于国王。法国的君主制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路易十四奠定了旧制度时期中央政府结构基础,支撑着波旁王朝的集权国家。1661年,首相马扎然(Mazari,1602一1661)去世之后,路易十四不再设立首相职位,亲自理政并行使王权。他设立了一系列机构,包括内政外交委员会、财政委员会、陆军委员会、宗教委员会以及行政法院等。相关会议由路易十四亲自主持,不过这些会议一般只起咨询作用,不具有行政执行职能。路易十四任命的大臣掌握各部门行政权力,主要的大臣职位有4个,包括王室国务秘书、外交国务秘书、陆军国务秘书、海军国务秘书。国王与大臣们分别磋商、①又译为福隆德运动,发生在1648一1653年之间。科技革命与法国现代化决策政务。财政总管职位由财政总监替代,权力缩小,易于替换。这一政府结构形式基本上沿袭到1789年大革命爆发。波旁王朝的政治精英们努力打破传统封建领主制,并以更简洁而统一的君主制取而代之。黎塞留(Richelieu,1585一1642)、马扎然、路易十四、柯尔贝(Colert,1619一1683)是他们当中的伟大代表,也是法国现代化的先驱。马扎然去世前曾向路易十四举荐柯尔贝。后者通过斗争,最终取代权重一时的富凯(Fouquet,.16151680),以财政总监的身份进入国家决策层。从1664年开始,柯尔贝兼任营造和工场总监,还于1668年开始担任王室国务秘书,1669年成为海军国务秘书。他主要负责国家的财政和经济,是路易十四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柯尔贝在经济领域推行重商主义的政策。他致力于改革财税制度,为了阻止外国商品涌入境内,曾数次修订关税条例。同时,他鼓励外国工匠移民法国,促进技术转移,通过不同方式开拓海外贸易。1664年,柯尔贝重建东印度公司,创办西印度公司,通过多种途径吸纳资本,以开拓和扩大海外市场。1682年,法国在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建立殖民地。为了保护本国商业利益、支持殖民扩张,柯尔贝努力发展法国的海上力量。他还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对农民有益的措施。政府开凿运河、兴建道路、取消国内关卡、降低税率,以利于商业流通。随着法国绝对君主制的完善和巩固,政府加强了对经济领域的干预和控制,以配合国际竞争和对外扩张的需要。路易十四谋求提升法国的威望,扩张法国疆域,对外征战不断。这虽有助于法国夺取欧洲大陆霸主地位,但也令国家陷入严重的财政困难。柯尔贝的重商主义政策和财税改革正好有效解决了财政难题,充盈了国库。6···试读结束···...

    2022-10-11

  • 《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 科技革命与意大利现代化》张柏春|(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科技革命与意大利现代化》【作者】张柏春【丛书名】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页数】283【出版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0.08【ISBN号】978-7-5701-0912-8【价格】95.00【分类】技术革新-关系-现代化建设-研究-意大利【参考文献】张柏春.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科技革命与意大利现代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0.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科技革命与意大利现代化》内容提要:《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科技革命与意大利现代化》内容试读第一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及其科学与技术基于对中世纪科技史研究的深入,学界现已普遍承认中世纪并不像此前认识的那样野蛮和黑暗,一些前人研究中认为特属科学革命时期的科学成果和研究方法在中世纪后期和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出现。本书仍坚持存在一场科学革命的观点,但我们确实看到欧洲自中世纪后期,科学、技术和政治体制都已发生了很多的变革,而这正是科学革命发生的基础和与境。本章主体虽为意大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文化、科学与技术,但也将涉及中世纪后期的一些相关内容。科技革命与意大利现代化第一节意大利历史简述意大利半岛位于欧洲南部,呈靴子的形状并深入地中海,有着7600千米的海岸线及多样性的地貌。阿尔卑斯山脉为意大利的北面屏障。意大利北部是由波河(Po,旧称Padu,来源于拉丁文“河”)及其支流浇灌的广袤平原,南部为长条形的土地。在地理条件上,意大利北部拥有肥沃的土地和联通欧洲大陆与亚洲的港口;而南部,即那不勒斯以南的地区,则土地相对贫瘠,交通也不便利。南北差异即使在当今的意大利仍明显存在①。相应的,当我们谈到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和科学革命的发源地时,很多相关讨论都是集中在意大利的一些城邦和地区。对于多数读者来说,意大利的古代史也就是古罗马的历史。实际上,在罗马城兴起之前,伊特拉斯坎人为意大利半岛的主要统治者。公元前500年以后,罗马人通过起义摆脱了伊特拉斯坎人的统治,并建立了一种共和制度(reulic),由贵族组成的议院和自由居民参与的公众集会选举执政官,由执政官和一些代表集会处理国家事务,并制定了宪法以监督并维持国内事务的平衡。在文艺复兴时期,一些意大利城邦便试图恢复古罗马的共和体制。公元前3世纪,罗马成为意大利半岛最为显要的城市,布匿战争之后,罗马第一次成为帝国的首都。公元前2世纪初,罗马开始介入希腊,不到50年就征服了希腊①限于本章篇幅和主题,我们在此不展开对此问题的讨论。2第一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及其科学与技术的大部分地区。此后,罗马继续征服西班牙,并踏足亚洲。在共和罗马末期,罗马几乎统辖了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7年,罗马进入帝国时代,也进入了罗马文明的顶峰,在其统治期间,拉丁语文化也进入了黄金时代。公元310年,国王君士坦丁一世(CotatiuIMagu,272一337)皈依天主教,罗马主教(后来被称为教皇)成为西罗马帝国的高级宗教人物。公元395年,迪奥多西一世(FlaviuTheodoiuAugutu,347一395)去世后,罗马帝国分化为东西两个部分。“罗马帝国晚期是一个高度制度化的政体,由一个皇帝所统治,他除了具有立法、赋税和军事统帅的唯一权威之外,还紧紧控制了(基督教的)国家教会和一种因没有受到竞争性的市场影响而罕有任何活力的经济。”(埃特曼,2010)公元400年后,罗马城接连陷落,虽然当时的罗马已没有之前的政治地位,但其陷落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衰落。到公元5世纪60年代为止,西罗马帝国已丧失了意大利以外的几乎所有西部地区。西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意大利半岛形成分裂状态。日耳曼人占领了意大利北部,建立了一些独立的公国,与自认为西罗马合法继承者的拜占庭帝国抗争。一些地区,例如威尼斯,宣称独立于拜占庭帝国,建立了自己的领地。由于没有统一的政治势力,天主教廷渐渐获取了政府行政权。公元6世纪,来自德国的伦巴第部落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王国。至7世纪末,意大利主要分成三个部分:北部的伦巴第王国,罗马教廷统治的中部和南部部分地区,由拜占庭统治的西西里、科西嘉、撒丁岛等岛屿。公元756年,法兰克打败伦巴第,并在意大利中部的大部分地区,成立了教皇国(PaalState)。作为回报,公元800年,教皇为法兰克国王查里曼(Charlemage,742814)加冕,使之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国王。查里曼死后,除威尼3科技革命与意大利现代化斯和热那亚之外的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9世纪,阿拉伯人占领了西西里之后成为意大利半岛最大的安全威胁。诺曼底人从阿拉伯人的统治中夺取了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成立了那不勒斯王国,并获得教皇的认可。11世纪以后,意大利在地中海地区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日益成为重要的市场,成为沟通中西方的商贸枢纽,出现了为数甚多的富庶的公国和城市。威尼斯和热那亚成为东西方商业贸易的主要港口,并经常控制着与拜占庭帝国和地中海地区的阿拉伯国家的商贸交流,佛罗伦萨发展出系统的商业和贸易组织,并出现了银行系统,成为欧洲丝绸、木器、银行和珠宝等交易的中心。12、13世纪,意大利半岛成为欧洲最发达、最富庶及城市化最高的地区。不像欧洲的其他地区,意大利半岛上没有占统治地位的势力,富裕的城市商人占据北部的主导权。众多独立的城邦通过商业而日益繁荣,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知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社会基础。相较于英国和法国那样在封建体制下建立起来的集权式王国体制,意大利半岛的独立城镇和商人共和体制政治更为自由,科学与艺术也更为发达。随着意大利城市逐渐富庶起来,罗马教皇的权威日渐弱化。财富增加了意大利城市和小镇的权力。当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FrederickI,1122一1190)试图重宣对意大利的权力时,这些城市组成联盟击败了他,并于1183年签订了和平协议,确立了意大利议会的自治制度。教廷和那布勒斯国王都支持该议会(Paoletti,2008)3-5。15世纪下半叶,意大利城邦开始了扩张进程。这些城邦都很富裕,且拥有一定的军事力量,逐渐形成了平衡的地理与政治环境。那不勒斯王国、威尼斯公国、教皇国、佛罗伦萨公国及米兰公国互相竞争在意大利的主导地位。15世纪末,这一权力平衡由于外部势力的第一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及其科学与技术介入而被破坏。1494年9月,法国国王查理八世(CharleⅧ,14701498)带领3万人的部队进入了意大利,并带来了150门大炮。查理八世在1494年冬天便占领了那不勒斯。威尼斯于1495年3月组织了意大利联盟对抗法国人。教皇和那不勒斯国王积极地支持这一联盟。应那不勒斯国王的要求,西班牙国王也派遣部队帮助那不勒斯。由威尼斯领导的意大利联盟的部队在1495年7月的福尔诺沃(Forovo)战役之后将法国人赶出了意大利半岛。在这场战争中,意大利军队是第一次为了“意大利的荣誉”或者说“意大利的自由”而战。原本便存在的具有文化一致性的民族想法有了政治和军事的形式(Paoletti,.2008)9。查理八世的入侵,尤其是战争中火炮的规模性使用对意大利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引发了所谓的“军事革命”。在15世纪,火器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但是在16世纪早期,开始了快速且令人瞩目的发展。1512年拉文纳战役(BattleofRavea)是火炮成为战场武器的标志。很快,步兵和骑兵都意识到火炮的威力,并且开始改变他们的战术以避免或者减少伤亡。不仅如此,火炮威力的加大使得中世纪城堡变得非常脆弱,并且导致了军事建筑的转型。传统的城堡城墙高大且垂直于地面,容易被炮弹击毁。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新型的意大利式的要塞出现了。这种要塞的墙更矮,且是斜的。这样的墙体可以更好地抵御炮弹,因为倾斜的墙体能消耗掉一部分炮弹的能量。军事建筑师将五边形的设计确定为城堡的最佳模式,五边形的每个角再由其他小的五边形加固,这样的建筑称为堡垒。堡垒成为主要的防御工事,并且由很多外在的防御工事来保护,以图粉碎敌人的攻击。15世纪,佛罗伦萨在沃尔泰拉的城墙有很多堡垒的元素,但是第一个意大利式的城堡位于教皇国的奇维塔韦基亚(Civitavecchia)港口。它是由桑伽罗(GiuliaodaSagallo,5科技革命与意大利现代化1445?一1516)建立的,但是最近的研究认为桑伽罗借鉴了米开朗琪罗的早期手稿。经典的意大利式的城堡在16世纪中叶被普遍认识,其优雅的有效性被所有政权所认可。欧洲的君主们聘用意大利的军事建筑家来建筑此类城堡,一种风格和文化被散布到全欧洲。五边形的形式被沃邦(SeatieLePretredeVaua,l633一l707)进一步发展,并很快被传到美国。这一在军事建筑上的发展被称为“军事革命”,意味着系统与统一。这一革命也发生在制服和军事武器上。当然,当时的军事统一化还只是初具雏形。军事技术及军事建筑术的发展也影响到机械制造的发展,而对炮弹射程及飞行轨迹等的研究更成为日后科学革命时期的一些关键的力学问题争论和发展的内容,甚至对科学家的职业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关于这些内容,本书下文将有更为详细的论述。第二节欧洲现代国家维形的出现与意大利的政体史学界一般认为,可以称为现代国家的体制最早出现在18、19世纪的欧洲,但我们仍希望辟出一定篇幅谈一下欧洲,尤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体制。6···试读结束···...

    2022-10-11

  • 《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张柏春|(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作者】张柏春【丛书名】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页数】190【出版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9.12【ISBN号】978-7-5701-0914-2【分类】技术革新-关系-现代化建设-研究-中国【参考文献】张柏春.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9.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内容提要:该项目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十二五”重大突破项目。它以科学技术革命与国家现代化为主题,从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视角,研究文艺复兴以来经济、政治、军事与文化等诸多社会因素如何影响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形成与发展。《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内容试读第一章中国传统及其与西方文化的遭遇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与技术传统,并在东亚地区产生很强的文化影响力。16世纪末,中国与西方文明直面相遇,部分欧洲的科学、技术、艺术、神学和哲学知识传入中国,并对此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异质的知识体系的碰撞究竟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是否能引起本土知识的变革?中国固有的文化、科学、技术传统在面对异质知识的挑战时表现出怎样的特性?更进一步,来自欧洲的知识和技术能否在中国引起科学技术变革?这些正是本章所关注的主要问题。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第一节明清两朝的社会和知识传统一、农业社会及其对外政策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地理环境相对封闭,东南部面临大海,北部是蒙古高原,西部多是高山,西南有“世界屋脊”一青藏高原。历史上,东南亚、蒙古、朝鲜甚至日本的国王和领主们都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中国帝王朝贡。经过唐、宋、元的发展,传统官僚制度在明代几乎发展到极致。皇帝是最高的仲裁者,由科举考试中选者组成的文官集团代表皇帝治理国家。朝廷沿用传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依照面积和人口数依次递减的顺序,以省、府、州、县分级管理。除南京与北京以外,城市和城镇没有特殊的行政地位,但地区治理的各机构通常位于其治下的城市或城镇。1380年,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撤销中书省,建立起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形行政管理体制,将权力控制于皇帝手中。长期有效的官僚制度主要以儒家学说为意识形态的核心,以为数不多的官僚治理农业社会①,营造了人们有机会提高地位和致富的①例如,19世纪,清朝大约有20000个文职官员,其中一半在京城,另半在省级及地方机构中;地方文职官员平均每县只有5人(罗兹曼,1988)0-1。地方机构官员必须有多方面的管理才能,方能处理好复杂的地方事务。2第一章中国传统及其与西方文化的遭遇社会环境。朝廷通过科举考试制度罗致知识精英、选拔官员,利用他们治理农业社会,促成天下太平和繁荣。从1550年以后,明朝可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社会(罗兹曼,1988)186。以功名业绩取才的文官制度提供了权力、财富的动态流转的一种良性机制,有利于社会、人心的稳定,此制度不仅被周边某些国家所借鉴,还被明末清初来华的欧洲传教士所推崇,并影响了近代欧洲文官制度。中国人在整合和治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方面表现出非凡的能力。朝廷通过官僚制度维持农业社会的运行,通过征税维持经济平衡和商业运作。朝廷引导农户专注于生产,鼓励开垦土地和发展手工业,兴修运河和灌溉系统等基础设施,改进技术,储粮救荒赈灾等。朝廷经济实力不是很强,但所收取的赋税等财富已能满足自己的花费,包括应对周边入侵和内部平叛所需的军费。中国农业社会以家庭为中心(罗兹曼,1988)21。遵循儒家伦理秩序的家庭和宗族构成社会的稳固基础,并影响社会的动员力。朝廷在某种程度上借助家庭与宗族的凝聚力来控制社会,涉及土地与财产继承、生产与分配等。在家长的主持下,家庭支配一定的资源,从事农业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自然地增长人口。国家官僚制度与家族之间相互协调,维持着双方的利益平衡。朝廷长期实行薄赋轻税政策,较少干预私营经济活动,甚至未将对外贸易视为重大收益来源。这样,社会财富主要分散于民间,有利于保障家庭利益,缓解社会矛盾。据估计,大约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二的土地所有者从不交税,因为他们购买或开发的土地未纳入收税的统计中(罗兹曼,1988)。尽管从民间获取的税收不算多,但清朝在18世纪末以前总是收大于支。其实,朝廷通过垄断盐和铜等生产资料的生产,获得了可观的收入。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经历蒙古人的统治之后,汉人执掌的明朝极力防范少数民族和境外势力,这种心态可能影响了明朝对外政策。由于地理上的相对封闭性及其对周边地区的文化优越感,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形成了自己的图景。在这幅图景中,中国被视为中心,而其他国度则属于蛮夷之地或属国,属国要向中国朝贡。贸易、朝贡的礼仪意义远大于实际经济利益。对于其他统治者,朝贡意味着他们的地位相对低于中国皇帝,但他们可以在三个方面获得实际利益,即: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纺织品、谷物、工业品和茶等中国产品;若获得中国皇帝册封,他们的地位便得到加强:如果其领土受到外部攻击,可以得到中国的支持。(牟复礼等,1992)事实上,中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内征税,而非对外贸易。1497一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率领船队开辟了欧、亚大陆交通的新时代。在17世纪70年代荷兰人向爪哇推进之前,以及1750年英国势力崛起之前,欧洲在中国及其周边的政治势力仍然限于一些小岛和海岸的圈占地之内。中国朝廷试图以固有的对外政策来应对远道而来的欧洲人。清朝基本沿袭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外交策略。虽然清初两代皇帝对来自欧洲的传教士更为优待,但后因“礼仪之争”等因素而关闭了中欧交流的大门。二、文化传统的延续在文化方面,朱元璋曾在明朝初年废科举十年之久,但后来,他不仅恢复科举考试,还扩大取才额度并使考试程序进一步制度化。15世纪40年代以后,科举中选成为确保可能取得高级文官职位的唯一途径,谓之正途。明朝皇帝提倡理学,科举考试中要以程颐和朱熹的经义注疏为标准,并以这些教义作为道德伦理的基础。明朝的科举制度第一章中国传统及其与西方文化的遭遇本是考三场,但阅卷官通常只注重初场四书义和经义。自15世纪70年代后,经义考试被限制以八股的形式为基本程式,以破题探讨其正反的含义,然后从开始到立论进行起承转合。八股程式注重成对的陈述(每对为一“股”),通过一层层的对位的表达来陈述其论点。这样的程式使得评判更具程式化。按这样的考试程式,欲求功名的“学者只就《四书》一经中,拟题一、二百道,窃取他人文记之,入场抄誊一过,便可侥幸中试。”(钱穆,1996)6不过,其存在亦有其自身的合理性。这种程式化可以为评阅者提供更为客观的评判标准,以维持考试的公平性,但却背离了通过科举选拔符合儒家伦理传统者作为官员的基本理念。正因如此,八股取士制度一直为人诟病,但却维持到了科举废除之日。科举取士之法严重影响士子的治学取向,但并不能完全主宰学术流向。明代朝廷资助大批的各类学校,其中包括武学、阴阳学以及在农村和城镇的书院。学有所成的学者在书院中不仅致力于科举考试,亦一起研讨学术。官方将程朱理学软定为正统学说,学术界亦提倡理学。应该说,理学及心学的发端者并非不关心社会实际及政治改革。他们反对汉唐以来士子及官僚在政治上表现出的个人目的性很强的“事功”。“而他们则要把事功消融于学术里,说成一种‘义理'。”(钱穆,1996)60因此,反对“事功”并不意味着他们逃避责任或出世。理学家提倡的是一种以完美道德为出发点的经世和政治。他们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分辨,号召人们从个人的内省审察,以正“心术”,“而其最终目的,则仍在改进政治,创造理想的世界”(钱穆,1996)8”。然而,“宋儒的自觉运动,自始即带有一种近于宗教性的严肃的道德观念,因此每每以学术思想态度上的不同,而排斥异己者为奸邪。这又足以助成他们党争意见之激昂”(钱穆,1996)600,“且过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重道德,转忘所以重道德之本意,循致官场皆重小节,忽大略,但求无过,不求有功”(钱穆,1996)601。这些在宋代已经出现的由理学引起的弊端,在明代发展到极致。在学术上,过于注重道德,造成了一种竟趋空疏的气象。明朝学者对实学的认识与前朝有明显不同。胡居仁称:“容貌辞气上做工夫,便是实学,慎独是要。”(胡居仁,1992)另一位大儒陈献章则称:“文章、功业、气节,果皆自吾涵养中来,三者皆实学也。”(陈献章,1992)在这样的治学宗旨影响下,明朝学者大多鄙视具体实事。这一趋势又在明朝中叶大盛于朝野的“心学”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心学创始人王阳明认为,知识的追求对道德的完善并不起促进作用,相反,对知识的追求反而会使“人欲愈滋”,造成“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的负面效果。(王守仁,1992)28在这样的政治和学术氛围中,心学对西学传入的影响方式非常复杂。明朝末年,社会秩序濒临崩溃,儒家学者试图恢复传统的儒家行为规范,并倡导“实学”以期经世,应对困局。这将早已出现的对理学和心学空疏一面的反动推向高潮。人们重新对科学知识和技术感兴趣,明朝的大多数科学技术书籍是万历年以后成书的(樊洪业,1992)“。对实学和科学技术的重视使得传教士引入的西学中与此相关的内容备受关注,这是西方科学技术得以在中国传播的一个条件。近年来,有学者开始讨论心学对西学传播所起到的正面影响。实际上,心学的认识论很可能使得当时的学术思想更为活跃与开放。王阳明说,“满街人是圣人”(王守仁,1992)16;“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王守仁,1992)49。这实际上促成了部分学者在思想上对儒家经典的解放。正缘于此,王学流脉中可以产生李贽(1527一1602)》6···试读结束···...

    2022-10-11

  • 《科技革命与俄罗斯 苏联 现代化》鲍鸥,周宇,王芳著;张柏春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科技革命与俄罗斯苏联现代化》【作者】鲍鸥,周宇,王芳著;张柏春主编【丛书名】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页数】228【出版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0.06【ISBN号】978-7-5701-0909-8【价格】82.00【分类】技术革新-关系-现代化建设-研究-俄罗斯【参考文献】鲍鸥,周宇,王芳著;张柏春主编.科技革命与俄罗斯苏联现代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0.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科技革命与俄罗斯苏联现代化》内容提要:《科技革命与俄罗斯苏联现代化》内容试读第一章俄罗斯的历史传统与近代崛起(15一18世纪初期)在世界文明史中,俄罗斯的崛起与发展不容小觑。15世纪未一16世纪初,当西欧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而步入近代科学和技术的独立发展期之时,俄罗斯则刚刚结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逐步走向统一国家的道路。17世纪末期,西欧大部分国家已经建立了以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经济秩序、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文明,而俄罗斯才开始意识到与西欧文明接轨的重要性。但当彼得一世实施“破窗入欧”战略后,俄罗斯国家迅速强盛起来。以领土为例,1721年的俄罗斯帝国拥有相当于接近全欧洲国土面积的领土;到1914年,俄罗斯帝国已坐拥2280万平方公里的疆土。如今的俄罗斯联邦拥有171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14626.73万人口。(ΦeeaHacy6arocyacTBeHHoicTaTHcTHKH,2015)31科技革命与俄罗斯(苏联)现代化在世界上,但凡帝国崛起都伴随着战争、资源掠夺和领土扩张。然而,像俄罗斯这样不断实现并保持版图扩大,迅速提升霸权地位的国家为数不多。俄罗斯是如何从相对落后的村社部落走到世界前台的?第一节古代俄罗斯的国家化之路一、古罗斯、从“瓦良格到希腊”的商路关于俄罗斯的来源,目前在史学界尚有争论。(Do5,2010)35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公元1世纪以前,斯拉夫人散居在奥德河、维斯瓦河、第聂伯河和布格河流域。到公元6世纪,经过民族大迁徙的斯拉夫部落逐渐划分为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三支。如今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属于东斯拉夫人的后裔。据俄罗斯第一部编年史《编年纪事》①记载,传说东斯拉夫人不擅管理,经常内讧。大家在疲于征战之后达成协议:邀请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瓦良格人前来称王。瓦良格人的首领留里克于862年率兵到东斯拉夫人聚居的诺夫哥罗德建立了留里克王朝。留里克王朝在创立初期实行以“维①《编年纪事》也称《编年史》(俄文《ΠoBecTBeMeHHIXeT》或《ΠeBoHa4AIHaJeTOHC》,或《HecTooBaeToc》。古俄文《ΠOBCTBPEMAHHIXJI》),由I2世纪基辅洞窟的修道士涅斯托尔(Hecro)编纂。2第一章俄罗斯的历史传统与近代崛起(15一18世纪初期)彻①”为最高权力机构的管理制度。879年,留里克去世。他的亲戚奥列格®掌握实权。奥列格挟持留里克年幼的儿子伊戈尔南下,占领第聂伯河岸边的小城基辅,于882年建立了第一个由瓦良格人为王,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国家一“基辅罗斯”。基辅罗斯以诺夫哥罗德城和基辅城为最重要的行政中心。在这一地区沿涅瓦河、拉多加湖、沃尔霍夫河、洛瓦季河和第聂伯河的河道从北向南形成被称为“从瓦良格到希腊”的商路。商路通顺促进了地区贸易日益繁荣。诺夫哥罗德城更多保留了原始公社形式、“维彻”制度和多神教的文化传统:基辅城因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实行专制政治,并逐步归顺东正教文化。这种地理格局和文化渊源为未来俄罗斯民族形成多重矛盾的性格种下了“社会基因”。与此同时,地处第聂伯河岸边的基辅城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与阿拉伯、拜占庭和西欧的贸易往来中逐渐得到拓展。二、东正教文化的形成与影响在“从瓦良格到希腊”的商路上不仅流通了物质商品,同时也传播了文化。以拜占庭为中心的、保留希腊文化传统的基督教-东正教在政客和修士们的努力下,不断传入东斯拉夫人聚集区,深刻影响了俄罗斯未来的发展道路。9世纪,几乎与阿拉伯人从拜占庭挖掘希腊文化开始进行“大翻译运动”的同时,拜占庭修士基里尔(K,约827一869)和梅福季(Me中omHi,815一885)二人开启了把希腊文化向东方传播的“翻译运动”。为便于传播基督教教义,863年,基①维彻(Bee):市民大会。②奥列格(0er):879一912年在位。③伊戈尔(o):913一945年在位。科技革命与俄罗斯(苏联)现代化里尔和梅福季应邀来到摩拉维亚(今捷克境内)创办斯拉夫教会,翻译宗教经书。出于传教的需要,兄弟俩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一套新的字母,用来记录和表达斯拉夫人的语言,即后人所称的“基里尔字母”(也有翻译为“西里尔文”)。公元10世纪前后,基里尔字母从摩拉维亚经保加利亚传到了罗斯。由于其形式与俄语的发声系统较为吻合,因此迅速得以传播(斯塔罗杜勃采夫,刘文飞,2001),进一步发展成斯拉夫文(即俄文的母文)。斯拉夫文化从而获得了语言传承的载体,推动了融入东斯拉夫文化特点的东正教教派走向繁荣。东正教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来自拜占庭的修士们的努力。他们不仅限于个人修行,而且在修道院中开办学校,在传播基督教的教义和礼仪的同时发展并保护了斯拉夫文化。他们从拜占庭带来建筑设计理念、手工制造的技巧,以及栽培技术,促进了拜占庭文化与原住民文化的融合,发展成如今被认同为俄罗斯文化主要根源的东斯拉夫文化。从农业生产工具上看,9世纪末的基辅罗斯已经进入铁器时代,出现了村社自由农民和拥有耕地的封建地主阶层。基辅罗斯的大公采取“索贡巡行”的方式,对农村村社进行横征暴敛。可以说,“索贡巡行”既是扩充基辅罗斯大公权力和领土的捷径,也是基辅罗斯走向灭亡的根源。907年,奥列格远征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与拜占庭皇帝签订了和平条约①。(格奥尔吉耶娃,2006)"奥列格去世后,留里克之子伊戈尔成为基辅大公,曾与希腊人交战,战死沙场②。伊戈尔死后,他的①奥列格与拜占庭皇帝分别于907年和911年两次签订和平条约。②也有传闻,伊戈尔没有被希腊人所杀,而死于不堪重税的德列夫利安人之手。第一章俄罗斯的历史传统与近代崛起(15一18世纪初期)遗孀奥莉加主管罗斯国务。奥莉加接受基督教(东正教),主张与拜占庭和平相处,加强了罗斯与拜占庭的经济、文化交往,促进了基督教传入罗斯的速度和规模。980年,伊戈尔的孙子弗拉基米尔②弑兄当上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大公在执政的35年中奠定了未来俄罗斯发展的基础。他通过四处征战“索贡”,确立了总面积为100万平方公里的基辅罗斯版图;通过迎娶拜占庭皇帝的妹妹安娜公主,皈依基督教(东正教)并强行废止东斯拉夫人一直信奉的多神教,把东正教确立为国教:允许开办贵族子弟学校;仿照拜占庭建筑风格兴建了集绘画、雕塑、建筑等多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教堂(包括基辅索菲亚大教堂)和修道院,以供传经、纂史、修文。由于引入基督教(东正教),基辅罗斯与其他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建立了密切关系,首次以国家身份屹立于欧洲中世纪文明之林。东正教从此成为日后俄罗斯人的心灵归宿和民族认同依据。实际上,基督教传入基铺罗斯以后也与当地的多神教有许多交融,使得罗斯人在宗教信仰上产生双重信仰形式。这为基督教东移,成为具有跨欧亚地区的具有主要影响力的东正教提供了文化补充。弗拉基米尔大公病逝后,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大开杀戒。到12世纪,基辅罗斯从四处征战的东欧强国逐渐衰落分裂为割据的小公国。笔者认为,俄罗斯科学思想的萌芽同样可追溯至988年开始的斯拉夫文化与拜占庭文化的融合。格雷厄姆在《俄罗斯与苏联科学简史》中指出,来自拜占庭的基督教被定为基辅罗斯的国教以来,罗斯①奥莉加(0ra):945—969年在位。②弗拉基米尔(BaIHMH):980一1015年在位。5科技革命与俄罗斯(苏联)现代化人虽然具备与先进的拜占庭文化接触并向它学习的条件,但没能抓住可能成为当时另外一个科学中心的机会。(格雷厄姆,2000)4"笔者由此引申出另一个观,点: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科学与文化深层次的影响不能被抹杀,这为基辅罗斯日后成为另外一个世界科学中心奠定了最初的文化基础上文中已经提到,基辅罗斯早在9世纪就具有较高程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因此具备接受来自拜占庭先进文化的基础与能力。拜占庭人继承了古希腊人重视科学和教育的传统,将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视为“四艺”;与筑城相关的土木工程学、与军事相关的冶金学和地理学以及制作“希腊火①”所需的化学知识在拜占庭都得到了高度发展;在古希腊医学体系上发展起来的拜占庭医学也非常发达。随着基辅罗斯与拜占庭联系日益密切,往来日益频繁,拜占庭先进的科学观念和传统不可避免地会对基辅罗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基里尔和梅福季两兄弟功不可没。基里尔字母的出现与传播,为拜占庭先进文化传入罗斯创造了条件。9一11世纪,在基辅罗斯出现大量的拜占庭书籍或斯拉夫译本,以教堂建筑、圣像画等宗教艺术为先导,拜占庭的神学思想、宗教文学、政治和法律观念以及历史、地理等专门知识源源不断地传入罗斯。(姚海,1994)前言拜占庭神学思想的传播对罗斯文化影响至深。应该看到,在经院式的神学解释中,往往伴随着一些自然哲学的观点。譬如,基督教东方教会最著名的神学家、在东方教会具有相当代表性的修士①希腊火(希腊语Yy6Πv):是拜占庭帝国所利用的一种可以在水上燃烧的液态燃烧剂,为早期热兵器,主要应用于海战中。“希腊火”或“罗马火”只是阿拉伯人对这种恐怖武器的称呼,拜占庭人自己则称之为“海洋之火”“流动之火”“液体火焰”“人造之火”和“防备之火”等等。6···试读结束···...

    2022-10-11 科技革命有几次 分别是什么

  • 《科技革命与美国现代化》王作跃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科技革命与美国现代化》【作者】王作跃著【丛书名】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页数】157【出版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9.12【ISBN号】978-7-5701-0911-1【价格】66.00【分类】技术革新-关系-现代化建设-研究-美国【参考文献】王作跃著.科技革命与美国现代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9.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科技革命与美国现代化》内容提要:该项目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十二五”重大突破项目。它以科学技术革命与国家现代化为主题,从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视角,研究文艺复兴以来经济、政治、军事与文化等诸多社会因素如何影响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形成与发展。《科技革命与美国现代化》内容试读第一章科学、技术与美国工业革命第一节科学革命、美国革命和工业化争论讲到科技革命与美国的国家现代化,就不能不提到美国革命,因为它不仅促使美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出现在世界上,而且可以说是整个世界走入现代、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里程碑。它向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提出了挑战,在近代世界大国里第一个实现民主共和制度。那么,美国革命又是如何兴起的?历史上,法国大革命比美国革命更有名,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世界上有着更大的影响,以致于很多人认为美国革命是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产生的。事实正好相反,法国大革命可以说是在美国革命的影响下兴起的。如果从1776年通过的《独立宣言》算起,到1787年制宪大会通过《美国宪法》结束,美国革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而法国大革命,如果以攻陷巴士底狱为起点的话,是在1789年才开始的。科技革命与美国现代化美国革命又是受到谁的影响和怎样的影响而发生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近代美国史的一个中心问题,又被称作美国启蒙运动之争。所谓美国启蒙运动,指的就是在美国革命之前出现的思想、文化、社会、政治上的变革,正是这些变革奠定了美国革命的基础。长期以来,在历史学界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美国革命是受到欧洲的自由主义、启蒙运动而兴起的,这与科学革命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革命动摇了神权、教会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增强了人类理性在理解自然界和世界上的有效性,挑战了神授君权,并进而增强了人类以共和、民主的形式进行自我管理的信心。另外,科学革命不光坚定了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关于自然规律和自然法的信念,而且还帮助确立了自然权利的概念,即生命、自由等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以自然法和自然权利为基础的政治理论被称作经典自由主义,英国哲学家洛克对此理论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洛克深受牛顿及此前科学革命中关于自然规律理念的影响,而作为经典自由主义的奠基人,他又对美国革命领袖杰弗逊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后,一些历史学家和学者开始质疑经典自由主义对美国革命的贡献。他们更强调共和主义的作用,即美国在英国殖民时期“天高皇帝远”的情况下所发展出来的自治经验和传统,包括早年从英国传承过来的传统公民权利。这种共和主义主要表现在各个殖民地所发展出来的议会制度(Cmiel,2012)。尽管在自由主义还是共和主义对美国革命影响更大这个问题上仍然有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对美国革命确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驱动了美国的现代化进程。例如杰弗逊,这位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美国第三任总统,在1789年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时,曾从巴黎写信给美国画家特鲁布尔(JohTrumull),请他帮2第一章科学、技术与美国工业革命自己画三个人一培根、洛克和牛顿的画像。杰弗逊在信中写道:我认为他们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三个人,因为他们给自然和道德科学领域里所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奠定了基础,我希望把他们单列在一个画布上,这样他们就根本不用和别的伟人分庭抗礼了。①图1-1位于费城的美国哲学学会图书馆里,杰弗逊及其所推崇的三个最伟大人物:培根、牛顿、洛克摄影师AmyCool,下载于htt:/ordiaryhiloohyc0m/2015/05/07/thoma-jeffero-ite-art-3-hiladelhia/,感谢摄影师惠允使用,2016年1月下载。杰弗逊是当时少有的几个曾经通读过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美国人之一。他不但熟悉当时最新的自然科学进展,并且身①杰弗逊致特鲁布尔,1789年2月15日,htt:/www.1oc.gov/exhiit/.jeffero/18.html,2012年10月阅读。3科技革命与美国现代化体力行地开展了一些地理学、考古学、古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他曾称:“科学是我的热爱,政治是我的责任。”(Bedii,2001)291而美国的开国元勋富兰克林更是当时世界公认的电学权威,并因此在欧洲科学界、启蒙运动领袖圈里备受敬重,被认为是一个睿智的哲学家。富兰克林在费城领头创建的美国哲学学会是美洲第一个学术团体,美国革命的领袖包括华盛顿和杰弗逊都是其会员。在波士顿,另一位美国革命领袖亚当斯(JohAdam)参与创建了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二者到现在仍然是美国学术界极有地位的组织。值得指出的是,杰弗逊、富兰克林等美国启蒙哲学家们,并不是停留在抽象的理论探讨上,而是把科学、实用技术、建国方略紧密结合起来。杰弗逊尤其喜爱建造各种机械装置并改进了犁,他还喜爱建筑设计,弗吉尼亚大学校园就是他的杰作。富兰克林改进了避雷针的设计,发明了对流式烤炉和火墙,他在印刷业和邮政事业上的贡献更是美国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革命的英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1783年写给美国各州州长的一封信也印证了这一点。在信中,他试图说服这些州长来齐心协力建立一个强大的联邦政府:上天不光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恩赐(自然条件),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们)一个有史以来比任何国家都要优越的得到政治幸福的机会。我们的帝国的缔造,不是发生在无知和迷信的黑暗时代,而是在一个人类权利得到了空前的理解、得到空前清楚的确立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对人类心智如何达到社会欢乐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多年来,通过哲学家、智者和立法机构的努力而得到的知识宝库,都敞开第一章科学、技术与美国工业革命大门让我们来使用,让我们有幸把他们集中起来的智慧用来建立我们的政府形式。如果美国的公民仍然不能得到彻底的自由和欢乐,那问题完全是出在他们自己身上的。①在他当选总统以后给国会的第一个年度报告中,又一次明确地提出:“没有任何东西比科学和文学更值得你们来资助。在所有国家里,知识都是建立公共幸福的最可靠的基础。”②华盛顿的这些论述一方面说明美国革命的领袖都清楚地认识到当年的科学革命、知识革命和启蒙运动对美国革命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这个时期美国就对知识、哲学、历史采取非常明确的实用态度。反过来,因美国革命而在18世纪80年代组建的宪法政府和公司组织对后来美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Maier,2003)。但是,美国的这些欧洲殖民者所享受到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建立在对印第安原住民有意、无意的损害的基础上的。在历史学家称为“哥伦比亚交换”的过程中,新世界不仅为这些欧洲移民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印第安人的农业、狩猎等技巧,而且为旧大陆提供了一批重要的作物,如红薯、土豆、玉米、花生、西红柿、烟草等。更有意义的是新大陆的发现成了科学革命一个主要的导火索,挑战了原来以基督教教旨为基础的自然知识体系,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而反过来,印第安人从欧洲殖民者那里得到的是枪支、战马、酒精、传染病和放逐等极具破坏性的回馈。枪支和战马使得印第安部落之间的战争①华盛顿致各州州长的通报信,1783年6月8日,见htt:/cotitutio.hilldale.edu/documet.doc?id-233,2012年10月阅读。②华盛顿,“第一个给国会的关于国情的年度报告,”1790年1月8日,见htt:/www.reidecy..uc.edu/w/idex..h?id=29431,2012年12月阅读。科技革命与美国现代化更加残酷,酒精使得酗酒严重,至今都是印第安部落的一大问题。一些传染病,比如天花、疟疾等,导致大量的印第安人死亡。欧洲移民为了土地和矿产而对印第安人的残酷放逐更使得他们失去了传统的生活方式(Croy,1972)(Nuetal.,2010)。尽管华盛顿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他和美国政府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制止对印第安人的伤害。美国当时的“政治幸福”也没有惠及美国的非洲奴隶,他们的权利没有得到任何理解和确立,尽管美国革命领袖都不同程度地反对奴隶制(华盛顿在他的遗嘱里宣布死后解放自己的奴隶)。奴隶制不光是美国道德上的污点、政治上的分裂点,也是美国早期工业化的一大障碍。美国在革命和建国初期,不仅受到科学革命的影响,也受到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冲击。但由于奴隶制在美国南方的存在和兴盛,南方在长时期内维持了一个以庄园为主要组织形式、以奴隶为主要劳动力的农业社会,抵制在北方出现的工业化的发展。另外,在经济形式的差异之外,主张和反对工业化的两派还就工业化的政治哲学意义和社会文化效应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进行了一场大辩论。反对工业化的一个代表人物是杰弗逊,尽管他自己热爱科学、热衷技术发明。杰弗逊出身在南方的弗吉尼亚,从小跟着担任土地测绘师的父亲在田野里长大,熟悉并喜爱农业生活(还拥有奴隶)。后来他发展了自己的政治哲学,认为拥有土地、自给自足的农民是民主制度和共和体制最理想的公民。在法国和英国,他看到早期工业化导致农民失去土地,不得不给工场主做工,从而失去很多自主权,甚至政治权力,而且导致城市里出现贫困、无业游民。所以,他极力主张6···试读结束···...

    2022-10-11

  • 《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刘益东,高璐,李斌著;张柏春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作者】刘益东,高璐,李斌著;张柏春主编【丛书名】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页数】254【出版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0.06【ISBN号】978-7-5701-0913-5【价格】86.00【分类】技术革新-关系-现代化建设-研究-英国【参考文献】刘益东,高璐,李斌著;张柏春主编.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0.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内容提要:《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内容试读第一章英国现代化的开端: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与知识基础英国工业革命波澜壮阔,其前后两三百年的历史进程昭示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奇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托马斯·K.麦克劳指出:直到大约17世纪,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似乎是自然而然的,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对此都习以为常,并根据这种情况安排各自的生活。在1700年前的1000年里,欧洲人均收入的年增长率只有0.11%,世界上其他各地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以0.11%年增长率计算,人均年收入每630年才增长一倍。但是,在1820一1990年这170年间,人均年收入的增长在英国翻了10倍,德国翻了15倍,美国翻了18倍,日本翻了25倍(麦克劳,2006)。这一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学者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书研究的主题是科学革命、技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术革命、工业革命与英国现代化,显然这一研究是在英国崛起这一主线和背景下展开的,因此探讨英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条件可以成为全书的第一部分,同时它们也与全书各个部分的讨论紧密相关。综合内森·罗森堡、小伯泽尔(1989)、马克斯·韦伯(1920)、道格拉斯·诺斯(2009)、尼尔·弗格森(2012)等学者的观点和概括,对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崛起,大致有17种解释:(1)科学技术的作用。这是关于西方繁荣的最流行的解释。(2)自然资源的优势所致。(3)竞争。欧洲的政治处于割据分裂的局面,在每个国家内,都存在着多个相互竞争的集团。(4)法治与代议制政府。这一优越的社会政治秩序出现在英语国家。(5)自由的观念。这始终是英国最显著的特征。(6)心理原因。个广泛被接受的解释是,封建主义的衰落与一种心理变化多少有点联系,这种心理的变化从某种新的资本主义精神中创造了市场机制。(7)运气因素。的确,西方的运气比其他地方要好。(8)不端行为。最常被指责为西方经济的不端行为有日趋扩大的收入和财富不均、对工人的剥削、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以及对别人的奴役。(9)收入和财富的不均。在各种不端行为中,最根本的一种意见认为,收入和财富的不均是不公平的,但对西方经济制度来说却又是必要的。(10)剥削。在马克思主义的术语中,剥削是指资产阶级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11)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认为掠夺殖民地国家的财富促进了经济增长。(12)奴隶制度。认为奴隶制度是西方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13)宗教改革。认为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发展至关重要。(14)一个2第一章英国现代化的开端: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与知识基础有效率的经济制度是西方国家兴起的关键。(15)一个不受政治和宗教控制的、有高度自主性的经济领域和商人阶级的出现。(16)自主、试验和多样性是解释西方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17)消费社会。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英国的高工资和高生产效率的先进技术提供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使社会需求扩大。这17种解释比较全面,但是限于本书的主题和篇幅,我们对这些观点进行概括和精炼,并结合本研究主题的需要,把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特质、经济与市场经济制度、新教的影响、知识传统与科学这四个方面作为研究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与英国现代化的主要社会经济文化的基础和条件。本章旨在为全书做出铺垫,揭示为何科学革命在17世纪英国的牛顿时期达到最强音,为何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如何,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英国的现代化的关系怎样等。社会经济文化的基础和条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们之间的结合是如何发生的,都将成为本书讨论的重点。3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第一节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特质如果我们要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找出英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特征,那么答案一定是英国在科学革命到来之初便自发地完成了现代国家的建设,这使得此后的二三百年间英国拥有了比其他欧洲国家更适宜于创新活动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与文化环境。与意大利的城邦制和法国的王权社会不同,英格兰的市民社会与王权的结合与制衡使得英国在17世纪呈现出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态,而这也为其日后的工业、经济、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按马克斯·韦伯的看法,现代化的关键是宗教取向的世界观向国家取向的世界观的转变(英格尔哈特,2003),这便是民族国家的兴起。民族国家代表一种公共权力,是现代化的载体。现代化是一个自由确立的过程,对内保障个人自由和个人财产,对外以国家的形式出现保障其民族利益。英国较早地完成了民族意识与政体完备的民族国家的建立,在科技革命与现代化的故事开始之初,我们必须一起回首这段重要的历史。一、民族意识的形成1.地理与资源禀赋土地养育了一个民族,同时也推动或制约了民族的发展。英国是一个岛国,英国人具有岛国居民的特性:他们生活在四面环海的岛屿上,英国的总面积仅244200平方千米,东临北海,西、北面对大西第一章英国现代化的开端: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与知识基础洋,南面是英吉利海峡,英国内陆离海洋最远处也不过75英里(1英里约等于1.6千米),与法国隔海相望。在冰河世纪前,英伦三岛是欧洲大陆的一部分,冰川的侵蚀冲击形成了英吉利海峡与英国曲折的海岸线。大西洋的暖流也因此得以缓缓包裹住这个岛国,温暖了空气,提升了水温,使不列颠的气候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都要宜人。浅水、暖流、深湾共同构成了远古时代养育不列颠人的天赋资源(钱乘旦等,2007)。远古时代地理和气候的变化还造就了英国的众多河流,使得这个岛国拥有令人惊异的细密河流网络。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的大片森林,其遗骸在自然的力量下形成了丰富的煤矿储藏,成为日后英国产业革命的能源基础。英国地势北高南低,尤其是英格兰南部的土地是十分适合农牧活动的沃土。因此,英国低地区域的农业生产效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罗马人对不列颠的占领一方面是为了其政治目的,另一方面则是垂诞这个海岛上的谷物、土地和牛羊。罗马人带来了以“罗马大道”联结的城镇体系,以及以城镇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同时,还建立起以农庄(v1)为基础的农业中心,这也是英格兰后期乡村文化与乡绅政治的开端2.岛国的独立与民族意识“神圣罗马帝国”观念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些欧洲大陆国家无法克服的障碍,但对英国的影响不甚严重。地理位置使英国的历史和文化多少具备某种不同于欧洲大陆的特性。英国与欧洲教廷的关系塑造了其17世纪以后的历史,受到了英国逐渐形成的自由、法治的社会氛围的影响。走向民族国家的表现之一便是英格兰教会的世俗性继续增强(钱乘旦等,2007)。中世纪教会产生了两位教皇,大分裂导致西方出现了两个教会,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他们彼此疏远,也造成了教皇威望的黯然失色。而正在此时,各国也逐渐认识到本国的教会可以有自己的特点和自治权。英国的历史上,小教堂一般都是庄园主自建的宗教场所,从某种意义上教区神父与小教堂是庄园主的私产。而这些相对自由的农庄与城市更不愿意接受来自罗马教廷的拉丁文的生疏的教义,英国逐渐产生反教皇的民族主义情绪,直到16世纪初,亨利八世宣布与罗马教廷决裂,实行宗教改革,这导致英国成为完全的民族国家。英国在欧洲所拥有的特殊的地理、文化与宗教位置是形成其民族主义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也为其日后的国家崛起做好了准备。自古以来英国在文化上就自成一体,它受大陆的影响相对较少。从历史上看,古代的希腊、罗马对英国的影响也较小,罗马对英国是外来的“入侵者”,而对于欧洲大陆则是“本土”的统治者。这种独立发展造成了英国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较早便有了“英国人”“英格兰民族”观念。在1300年前后,英国文学作品中开始使用“英格兰民族”一词。之后,在1336年,英国官方文书中也开始使用“英格兰民族”一词(Cuttio,1985)。而同时代的法国人、德国人并不在意自己是哪国人,只认为自己是教皇或皇帝的臣民。在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而解除西班牙的威胁后,英国人一度较少介入欧洲大陆的事务。英国人像当时的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一样,也在创建自己的民族文化。整个西欧的各种民族语言一方面逐渐取代了国际通用的拉丁语,另一方面也逐渐取代了地方方言,变成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有效工具(Ammo,2001)。从15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议会开始利用印刷机复制各种会议文件,都铎王朝建立后,统治者也更倾向于用英语颁布法案,原因在于这样便可影响更多识字的人。16世纪初,英文版的《圣经》6···试读结束···...

    2022-10-11 epub出版物 epub编辑

  • 《价格革命 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美)大卫·哈克特·费舍尔|(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价格革命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作者】(美)大卫·哈克特·费舍尔【页数】605【出版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2【ISBN号】978-7-5598-4101-8【分类】价格-经济史-世界【参考文献】(美)大卫·哈克特·费舍尔.价格革命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2.图书封面:《价格革命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内容提要:“是价格将一切变得确实可靠;在此之前,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历史含糊不清。”大卫·哈克特·费舍尔,以生动地再现历史而闻名,即使是像《保罗·里维尔的骑行》这样的故事,或者像《阿尔比恩的种子》这样复杂的故事。现在,费舍尔将广泛的研究、细致的学术研究与引人入胜的写作结合在一起,通过描述和分析世界史上的四次价格革命浪潮,重塑了800年来的世界史-“改变的历史”。价格记录比任何其他可量化的数据都要丰富,并且跨越了历史的整个范围,从中世纪的谷物价格表到过剩的现代统计数据……它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却很少会用历史学的眼光去审视它们。费舍尔研究了这些丰富的数据,将广泛的研究和细致的学术研究与引人入胜的写作结合起来,以令人惊叹的价格的历史为轴,创造了一个涵盖所有西方文化的故事,赋予了世界史以全新的面目:四次价格革命浪潮,每一次都始于一个均衡时期,盛世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最后是维多利亚时代。每一场革命的特点都是持续的通货膨胀,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日益增加的不稳定,最后在这一浪潮的高潮出现一场危机,其特点是人口紧缩、社会和政治动荡以及经济崩溃。费舍尔还精彩地阐述了这些漫长的经济浪潮是如何与社会和政治事件紧密交织在一起,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他认为,我们现在正处于世纪之交以来形成的价格革命的最后阶段。这场革命自世纪之交以来就一直在酝酿。不稳定的价格暴涨和下跌,近年来美国遭受的预期降低,以及全球其他地区的饥荒和战争,都是典型的价格革命高潮。他没有试图预测将会发生什么,他认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我们目前状况的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对于关心当今世界状况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之书。《价格革命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内容试读序言“某种地震仪般的存在…”在所有能向历史学家揭示经济基本动态的载体中,货币现象无疑是最灵敏的一个。但如果仅仅将它们的重要性视为某种外在的征兆,那未免有些管窥蠡测。相反,它们一直都是并且如今仍是事情的起因所在。它们是某种地震仪般的存在,但其功能不仅是测量—有时甚至引发—地球的动态。一马克·布洛赫,1933年1量化方法在现代历史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些人靠它来呈现描述性的数据。另一些人用它来对概念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一些著作则主要将其当作修辞手法,用以“拓展历史学家的词汇量”。2这些运用并不能令所有人都轻松愉快。历史教师们都知道,当你在课堂上提到“量化”这个可怕的单词时,台下的本科生们立刻变得目光呆滞、一脸茫然。数字常常只能令年轻浮躁的学生们头脑发木。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只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数字也会活灵活现,2价格革命: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这不仅是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信息,还因为其有助于思考。数字使我们得以见微知著,拼接出事情的全貌。它使我们能够将原本大相径庭的事件进行对比。它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正以何种方式运行。它帮助我们将个别事件放在总体格局中思考,然后以经验性指标为依据,验证我们归纳性的结论。有许多这种指标是专为研究晚近的事件而存在的,但是没有几个能触及辽远的过去。只有一种文献资料,能贯穿于所有历史记载之中,那就是关于价格的记录。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数据文件,每天都与我们形影不离,它们就是栖身于我们的钱包或提包之内的一张张被揉得破破烂烂的收据。它们朝生暮死、来去匆匆,以至于我们很少会用历史学的眼光去审视它们,但是,它们却比其他任何一种可量化的资料都更加丰富。亚洲、印度、罗马、希腊、埃及、巴勒斯坦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古老文明所留下的价格记录保存至今。在古巴比伦的飞扬尘土之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泥板和圆柱,上面记载的价格序列(rice-erie)最早可追溯至汉漠拉比统治时期(约公元前1793前1750)。在埃及的沙漠中,学者们找到的纸莎草书记载了法老时代的生活成本。古希腊、罗马、中国和印度文明无一例外地都留下了大量的价格记录。甚至在中世纪早期,当文献资料的记载尚未充实确凿时,学者们就已经能够拼凑出原始的价格清单(rice-lit,区别于价格序列),上面列举的中世纪商品的多样性令人咂舌。我们由此得以追踪6世纪到12世纪的粮食谷物、教士斗篷、骑士盔甲,甚至遗骸圣物的价格记录。这些资源帮助我们粗略地重构出欧洲历史最黑暗时期的价格动态。312世纪至今,历史学家们编纂出了更加精致的高品质价格序列。这些数据如今涵盖了整个欧洲的所有国家和许多城镇。序言“某种地震仪般的存在…”3从19世纪中期开始,全世界的政府都已构建了错综复杂的价格指数,数据的搜集工作劳师动众,并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详细和准确。每个月的最新价格动态就登载在我们的早报头版上,并在晚间的广播节目中占据了头条位置。4掌握了所有这些资料一它们是如此丰富,只有我们自己想象力的局限才能限制我们对其予以解读一之后,我们才可能追踪近四千年历史记载中的价格动态。研究价格序列的方法,就像阅读书籍的方式一样多。从表面看,价格是一种流动的记录,记载了在市场交换时商品的花费。这是价格最普遍,也最为人所熟知的含义。与此同时,还可以有另一种方法去研究它们:将其作为货币价值变动的证据一这也是一些经济学家偏爱的考察价格的方式。从第三个方面来说,价格向我们展现了生产系统,尤其是交换的结构一这是一个历史重要性越来越显著的主题,因为学者们开始发现,交换过程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马克思笔下生产方式的作用。在第四个抽象层面上,价格成为研究广泛历史动态的资料来源。例如,审视19世纪美国的价格动态,就等于从一个特定的棱镜中窥探许多事物。在美国物价的起起伏伏中,我们可以看到杰克逊式运动在文化上的影响、美国内战对社会的冲击、工业革命的年谱和西进运动的地理图志。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虽然像希望和恐惧的情绪一样转瞬即逝,却可以通过价格研究进行精确计量。在美国内战史中,北方的希望有一个敏感的指标,那就是1861年到1865年间政府债券的价格变动。而南方恐惧心态的指标,则是同时期奴隶价格的高低起伏。对风云变幻的历史情境和事件,我们可以根据价格动态作有力的推论。进一步抽象地说,我们可以借助对价格的研究来了解变化本身的属性。这就是本项研究的目的所在。过去的每个时代,都处于变4价格革命: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化之中。这个世界总是在变化一但不总是以同样的方式。从经验证据中,我们会发现过去独特的“变化机制”(chage-regime)直变动不居,但在变动性这一点上却是稳定的。或迟或早,即便这些变化机制中最坚固者也会在所谓“深刻巨变”(deechage)的若干瞬间分崩离析。每当发生这种情况时,一套变化的制度被另种变化制度所取代。所谓深刻巨变,可以理解为变化模式自身的变化。用数学上的术语来说,这深刻的巨变犹如“二阶导数”,可以当作变化率的变化率来计量。本项研究采用的方法是描述并阐释过去八百年价格动态中变化机制和深刻巨变的节奏。本书的宗旨不仅在于进一步拓展对具体价格的知识,而且还要深化我们对变化本身的理解。关于变化性质的各个重大问题,更多时候属于哲学家而不是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并且其研究大多采用了演绎法。但越来越唾手可得的量化证据,使我们得以将形而上的谜题转化为经验性的追问。塞缪尔·约翰逊博士应该能够理解这点。他曾断言:“阁下,这就是数学的好处。它将一切变得确实可靠,而在此之前,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都含糊不清。”大卫·哈克特·费舍尔马萨诸塞州韦兰市1996年6月第三次印刷序对一位价格史学家而言,1996年到1999年间是一段极为有趣的时期。20世纪漫长的通货膨胀史让位给了新一轮的反通胀潮流,并且在一些生产部门实际发生了通货紧缩。自那以来,我们就生活在一个“深刻巨变”的时代,新旧“变化机制”之间也在实现更替。为了理解这些崭新的经济动态,我们必须将目光投射到经济学领域之外。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性反通货膨胀主要是受到人口统计学事件的驱使:人口增长速度持续走低。在许多国家,生育率几乎跌落到了置换水平',甚至更低。人口学家们相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女性地位的变化,尽管其他因素显然也有影响。人口增速降低导致的经济后果,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增长放缓和价格的下行压力,这反过来又在经济领域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毕竟各个经济体都构筑在对快速增长的期待之上。社会和文化方面也毋庸置疑地受到了影响。在这个方面,价格历史中的这个新时期似乎类似于15世纪、17世纪晚期和19世纪的使人口总数保持原有水平的生育率。一本书脚注皆为译者注···试读结束···...

    2022-10-05

  • 《中医饮食保健学》章海风|(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饮食保健学》【作者】章海风【丛书名】“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委级规划教材【页数】358【出版社】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2.01【ISBN号】978-7-5180-9214-7【分类】食物养生-高等学校-教材;食物疗法-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章海风.中医饮食保健学.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2.01.图书封面:饮食保健学》内容提要:《中医饮食保健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从“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思想观念出发,研究饮食与保持和增进人体健康以及防治疾病关系的理论与方法,并用这种理论与方法指导人们饮食保健活动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本教材分为总论、保健食物及保健食物应用三个部分,分别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点、具体食物和实际运用等多个方面,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在等多个层次进行阐述。《中医饮食保健学》内容试读上篇总论第一章中医饮食保健学概论本章内容:中医饮食保健学的概念和内容中医饮食保健学的发展简史中医饮食保健学基本特点中医饮食保健学研究方法中医饮食保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教学时间:6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以及中医饮食保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本学科研究的主要方法,明确本学科在相关专业的地位,提高学生对学习本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教学要求:1.掌握中医饮食保健学的相关基本概念。2.掌握中医饮食保健学的基本特点。3.掌握中医饮食保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明确本学科在相关专业的地位。4.了解本学科研究的主要方法。5.培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中医饮食保健学中医饮食保健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说它“古老”,是指它在我国已具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为增进中华民族的健康与繁衍昌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说它“新兴”,是指把它作为相对独立的一门学科、建立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进一步的完善研究工作却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和需求,以及中国烹饪学和中医学研究的深化,特别是烹饪高等教育专业和中医学养生康复高等教育专业的建立,为中医饮食保健学的学科分化提供了可能。第一节中医饮食保健学的概念和内容一、概念“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是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学家孙思邈的一句至理名言。健康与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人类始终在努力探索通向健康长寿的途径与方法。在此过程中,进行的保养身体,增进健康,防治疾病,以及为此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称为保健。在中医学中,保养身体,增进健康,又称为养生、摄生或摄养等。维护生命的健康长寿是保健的落脚点和着眼点,保健的内容也十分丰富,按照所选用的方法可分为饮食保健、体育保健、精神保健、休闲保健、药物保健、针灸与推拿保健等;按照服务对象可分为妇女保健、小儿保健、老年保健、劳动保健等。中医饮食保健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从“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思想观念出发,研究饮食与保持和增进人体健康以及防治疾病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饮食保健活动的一门应用性学科。中医饮食保健学产生于中国的古代,以中国传统的医学一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以数千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为基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又可称为中国传统饮食保健学或中国饮食保健学。从研究饮食与保持和增进人体健康这一营养科学的立场出发,中医饮食保健学又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营养学,它充分反映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若干特点,体现了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极大地丰富了世界营养科学的内容和理论学说,并随着中医文化的传播,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正在世界上产生日益扩大的影响,是对世界营养科学的一大贡献。中医饮食保健学强调“医食同源”“药食同用”这一思想观念,这对推动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一观念和意识的指导下,中医饮食保健学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饮食与增进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关2第一章中医饮食保健学概论系,强调饮食在增进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由此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上的认识,保存了大量的有关文献资料,从而为今天中医饮食保健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基础。中医饮食保健学在医学理论体系上,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即它在阐明饮食与增进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原理时,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的。因此,它同针灸学、推拿学等学科一样,都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养生学、临证学,还是在康复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医学有别于西方近代医学即西医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与优势,在世界医学中具有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因此,学习和研究中医饮食保健学首先应学习和掌握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中医饮食保健学还体现了中医学主张“治未病”、重视预防为主的思想。“治未病”是对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医饮食保健学重视预防为主的思想,不是消极地、被动地预防,而是积极地、主动地预防,即无病强身,通过饮食来积极增进健康,改善体质,提高个体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的时间,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这比西方近代医学从以治疗疾病为中心,到以预防疾病为中心,再到目前以积极的增进人体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要早了数千年。近年来,随着“亚健康”概念的提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中医学“治未病”预防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医饮食保健学在防治亚健康中的作用将成为今后中医饮食保健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饮食保健学是中国人对生命的一种实践过程,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生命观,十分强调其应用性,即实践性。只有把饮食保健的理论同饮食保健的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学习和研究中医饮食保健学,仅有理论是不够的,还必须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为此,在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的技巧和决窍,要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学习和培养。中医饮食保健学不仅在历史上曾为增进中华民族的健康与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其应用价值和重要意义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老龄化的到来、疾病谱的变化、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及人们健康理念的转变等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可以说,越是社会发展,人们越是追求健康,中医饮食保健学就越发显示出其重要意义。展望未来,中医饮食保健学将成为21世纪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学科。中医饮食保健学源远流长,是实践和历史的产物,是对前人饮食保健实践经验与理论总结的扬弃和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研究的深入与学科分工而形成的。此外,关于“中医饮食保健学”这一学科名称,由于学科的新兴性和研究者3中医饮食保健学所处的立场不同,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提法,如“中医营养学”“中医饮食养生学”“中国食疗学”“中医食疗学”“中医药膳学”“中医食疗营养学”“中医饮食营养学”等,但其研究的内容基本相同。今后,随着学科研究的不断深人,对学科名称的认识问题将会逐步得到统一。二、内容中医饮食保健学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根据人体的健康与疾病两种状态来看,可主要概括为食养和食疗两大部分,并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两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即中医饮食养生学和中医饮食治疗学。食养,即饮食养生,它是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包括不同体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饮食养生,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饮食养生,不同职业人群的饮食养生,提高人体适应外部特殊环境能力的饮食养生等,进而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食养的内容不仅十分丰富,而且应用性也很强,如聪耳、明目、固齿、乌发、养颜、益智、安神、壮阳、益寿等,这对提高人体的健康素质和生存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食养的原理,归纳起来主要是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和脏腑功能来实现的。《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提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最早记载了“食养”的概念。《素问·上古天真论》谓:“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认为在饮食、起居、劳作(包括房劳)等方面应符合一定的养生规律,强调了饮食、起居、劳作等在人体养生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又将“饮食有节”放在了第一位,体现了饮食养生在养中的重要意义,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养生手段,是人体养生之本,其他诸如运动保健、精神调养、气功健身、休闲娱乐等各种养生方法都是建立在饮食养生这一基础之上的。正如《备急千金要方》所指出的:“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食疗,又称食治,即饮食治疗,它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包括不同疾病的饮食治疗,具有安全无毒、不良反应小、简便易行、行之有效、易为人们认识和接受的特点。特别是在一些慢性疾病、孕期疾病、小儿疾病及老年性疾病等方面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即使是在那些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疾病,也需要食疗的配合和支持。食疗的内容也同样十分广泛,在历史上它更多的是融合在本草学方剂学和临证各科之中,成为中医学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和特色之一。食疗的原理,归纳起来主要是通过扶正祛邪来实现的。受“医食同源”“药食同用”观念的影响,食疗作为中医学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和重视,强调疾病的治疗应首先选用食疗,并把食疗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医生水平的重要条件。《备急千金要方》指出:“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4第一章中医饮食保健学概论药尔”“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若能用食平病,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认为用食疗病,在于“食能排邪而安脏腑”,强调了食疗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医学衷中参西录》在阐述食疗的优点时则更进一步指出:“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证,病自渐愈,即不对证,亦无他患,诚为至稳至善之方也。”《寿亲养老新书》则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出发,指出:“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若有疾患,且先详食医之法,审其症状,以食疗之,食疗未愈,然后命药,贵不伤其脏腑也”“此养老人之法也。”强调了食疗在老年性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此外,在当代,虽然西方近代医学进步很快,但也带来了很多其他问题,因而人们又提出了“返回大自然,以天然品治疗疾病”的口号,对食疗的认识和研究也正在日益深入。食养与食疗虽然其研究对象不同,但由于其在食物性能的基本认识上在很多方面又是相同的,如食物的性味、归经及作用等,再加上在实际生活中人体的病与不病在很多情况下又是难以截然区别的。因此,食养与食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很多情况下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们从食养与食疗的目的都是保持与增进人体健康这一立场出发,把传统的食养与食疗的内容结合在一起,统称为中医饮食保健学。三、相关概念在中医饮食保健学中,除了上述的“食养”与“食疗”两个主要的概念外还有“食补”与“食忌”两个基本概念。所谓“食补”,是指利用饮食物补益人体的气血阴阳以及津液和肾精,扶助正气,主要用于正常人的日常饮食养生和虚弱病证的饮食治疗,是食养和食疗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食养上,主要是通过食补来扶助正气,进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但在具体应用时还应考虑到每个人个体体质存在着的气、血、阴、阳以及津液和肾精偏虚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食补方法。如气虚体质的人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主要选用补气的方法等,应避免食补在日常养生上的盲目和滥用。此外,食补的方法还有峻补、缓补、平补、清补、温补等的不同,应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加以确定。在食疗上,食补还应区别正虚与邪实的不同情况进行选用。“食忌”,亦称饮食禁忌,俗称“忌口”“禁口”“食禁”,是指根据养生或食疗的需要,避免或禁止食用某些与养生或食疗不利的饮食物,是食养和食疗的一个重要内容。食忌是中医饮食保健学的一个特点,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是历代养生与食疗保健实践经验的总结。它强调了对饮食物认识的两点论,即既重视各种饮食物对人体的养生保健作用,又注意到各种饮食物对人体养生或食疗不利的一面,也就是饮食物的宜与忌。正如《金匮要略》所指出的那样:“所食之5中医饮食保健学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备急千金要方》更进一步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在也。”由此,中医饮食保健学在强调选择适宜的饮食物进行食养或食疗的同时,还重视避免或禁止食用某些与养生或食疗不利的饮食物,中医饮食保健学这种对饮食物与增进人体健康关系的宜忌观充分反映了该学科的先进性与实践性,是对世界营养科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另外,应该强调的是,食忌是有条件的。就一般而言,即是饮食物就具有可食性,它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构成了食忌。如只有在阴虚内热体质或阳盛体质的条件下,羊肉等属于热性的饮食物才构成了阴虚内热体质或阳盛体质人的食忌。再如疮疡病人与发物禁忌等。中医饮食保健学中关于食忌的内容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发物禁忌、体质禁忌、疾病禁忌、食物配伍禁忌、服药食忌、妊娠禁忌、时令禁忌等此外,关于食物的外用,如牛乳外用能美容,醋洗能治疗烫火伤、含漱能治疗牙齿疼痛,鳝鱼血外敷能祛风活血,治疗口眼㖞斜(颜面神经麻痹),蛋黄油外敷能治疗烧伤、皮肤湿疹、麻风溃疡等,虽然内容也十分丰富,属于食物疗法的范畴,但不属于饮食保健学研究的内容。因此,在本教材的中篇食物与保健部分,不介绍食物的外用功效。还有,中医饮食保健学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受其条件的限制,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扬弃的内容。因此,我们在充分挖掘和总结的同时,还应认识到它存在着时代局限性的一面,这对继承和发展中医饮食保健学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第二节中医饮食保健学的发展简史饮食保健活动源远流长,自古即有,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逐步上升为理论上的认识,从而为今天中医饮食保健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基础。学习和了解饮食保健起源、形成及历代发展的概况,了解历代的主要文献以及实践活动的演变,探讨其学术渊源、思想和理论的形成、学科特点及应用规律,知古鉴今,将对继承和发展中医饮食保健学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一、饮食保健的起源(一)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饮食保健活动《准南子·修务训》谓:“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蚌之肉…。”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保健的第一需要。从历史上来看,饮食保健活动是随着人类的延生而产生的。即自从有了人类,人们的活动就离不开6···试读结束···...

    2022-08-19 风声 epub

  • 《无界零售 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战略与执行》丁耀飞,马英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无界零售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战略与执行》【作者】丁耀飞,马英著【页数】196【出版社】北京:新华出版社,2018.10【ISBN号】978-7-5166-4153-8【价格】48.00【分类】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参考文献】丁耀飞,马英著.无界零售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战略与执行.北京:新华出版社,2018.10.图书封面:革命的战略与执行》内容提要:对于*来说,2017年是无界零售的元年。在2月14日,刘强东在*的内部邮件中再次提到了无界零售:“过去的一年,在*历史上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正式确立了‘无界零售’的战略宏图,通过开放、共生、互生、再生等理念开展产业布局,积极向‘零售零售基础设施的服务商’转型。”此书,我们就是要对“无界零售”进行解读。无界零售到底是什么刘强东认为,所谓的变革就是采取各种手段,全方位提高效率,提高品牌商的运营效率和消费者的生活效率。无界零售,是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本质,终极目标是以“人、货、场”为基础,重新构建零售的成本、效率和体验,同时在线上零售及供应链、物流、金融、技术等角度,跟线下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一种新的生态关系。“人货场”是零售的本质。在无界零售的变革中,三个要素会发生巨大变化:场景无限。场景无限一共有两个含义:一是消除空间边界,未来的零售场景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联的;二是消除时间边界,未来的零售场景是无时不有、无缝切换的。货物无边。未来的商品不会拘泥于固有的形态,商品、内容、数据、服务等会彼此渗透,商品就是内容,内容就是数据,数据就是服务。卖出一款商品,既能增加用户需求,也能增加生产。对于*来说,2017年是无界零售的元年。在2月14日,刘强东在*的内部邮件中再次提到了无界零售:“过去的一年,在*历史上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正式确立了‘无界零售’的战略宏图,通过开放、共生、互生、再生等理念开展产业布局,积极向‘零售零售基础设施的服务商’转型。”此书,我们就是要对“无界零售”进行解读。无界零售到底是什么刘强东认为,所谓的变革就是采取各种手段,全方位提高效率,提高品牌商的运营效率和消费者的生活效率。无界零售,是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本质,终极目标是以“人、货、场”为基础,重新构建零售的成本、效率和体验,同时在线上零售及供应链、物流、金融、技术等角度,跟线下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一种新的生态关系。“人货场”是零售的本质。在无界零售的变革中,三个要素会发生巨大变化:场景无限。场景无限一共有两个含义:一是消除空间边界,未来的零售场景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联的;二是消除时间边界,未来的零售场景是无时不有、无缝切换的。货物无边。未来的商品不会拘泥于固有的形态,商品、内容、数据、服务等会彼此渗透,商品就是内容,内容就是数据,数据就是服务。卖出一款商品,既能增加用户需求,也能增加生产。人企无间。消费者会更深入地参与到设计、制造、运输、分销、售后等价值链中;同时,企业更有温度,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会互相信任。要想提高效率,就要打破场景界线、货物界线、人企界线,联通各场景,在不同场景之间建立起衔接,通过“线上下单、线下取货”“移动端领券、实体店消费”等,将各场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无界零售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但远超互联网,必然会引发强大的颠覆性。在互联网电商领域高速猛进的背后,是消费者对价格的不满。互联网革命出现后信息呈现扁平化趋势,消费者可以看到其他人卖多少钱、网上卖多少钱。消费者虽然都想到线下触摸、感知、体验、跟销售人员互动,可是这里还涉及一个价格问题。经过互联网革命,渠道裂变为线上和线下,所有的价格问题都会直接出现在人们面前,消费者会做出更多更好更符合自己需要的选择。在“消费者为王”时代,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会变成:从线上入口、到线下体验,然后选择线上支付、线下交付,*后选择线上的售后服务。在整个购买过程中,消费者都会在两者之间自由跳跃。这种销售模式是未来消费者的*终选择,线上和线下零售企业间会产生更多的合作。电商不仅是一种销售渠道,更是一种全新的基础设施;线上线下不能仅仅是竞争关系,更应该是一种共生关系。下一个10-20年,零售业必然会迎来无界零售革命。这场革命不仅会改变整个零售业,还会对零售的基础设施造成巨大影响,使其极具可塑化、智能化和协同化,继而大大推动“无界零售”时代的到来,大大提高成本、效率和体验。如今,科技创新正在把零售业推到风口浪尖,创新的智能技术应用正在突破零售生产率边界,实现体验和成本效率的同时升级,在零售系统内实现资金、商品和信息流动的不断优化。如此,不仅可以降低营销成本,消费者也能在信息流中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想了解的信息,促使消费体验得到提升。“无界零售”的概念从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全新的零售基因,只有从业务逻辑、购物体验、消费升级等维度发力,推动无界零售的顺利发展,才能让旧有的零售功能实现再升级,变得更专注,更穿越。未来,将是无界零售的时代!《无界零售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战略与执行》内容试读第一章零售变革:无界零售的概念解读与特征描述无去超市、商场。现在的消费模式更多的是碎片化的、随时随地进行的,只要有信号、有智能设备,就能进行购物。人们的消费习惯已经发生了巨大第变化,大多数人都愿意在线上渠道购物。零2.消费时段。过去人们都在线下实体店购物,只有在正常的营业时间,命消费者才能选购商品。而现在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接通网络,都能的轻松购物。比如,在“6·18”、“双11”期间,数以万计的消费者都会在凌晨进行抢购。3.消费场景。过去的消费场景比较单一,在商店内只能看着产品或样品进行选购。“无界零售”提出后,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化、碎片化。消费者在阅读、看视频、听歌时,就能点击链接,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视频产品。同时,还可以体验O2O模式消费场景,在线下体验线上订单,或线上订单线下提货等。4.消费体验。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要想体验和了解某个产品,已经不必经过亲身体验,只要通过图片浏览、人机互动体验,就可以了解到某件商品。比如,天猫在银泰开设了“无界零售体验馆”,消费者不用亲自使用商品,只要通过虚拟试衣机及化妆间等科技产品,就能感受到自己使用该产品的效果。5.消费决策。过去消费者了解产品的渠道比较单一,不是通过亲戚朋友的口碑宣传,就是通过商家的宣传广告。而现在消费者购物时,首先会了解到商家的信誉度及其他消费者评价。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小范围、片面的信息,而会参考“大数据”,之后再进行消费。·6····试读结束···...

    2022-08-18 零售无界:新零售革命的未来 无界零售的概念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