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精神科疾病针灸推拿治疗学》王顺江,吴绪平,黄志真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神经精神科疾病针灸推拿治疗学》【作者】王顺江,吴绪平,黄志真主编【丛书名】分科疾病针灸推拿丛书【页数】548【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01【ISBN号】7-5067-2665-3【价格】28.00【分类】神经系统疾病(学科:针灸疗法)神经系统疾病(学科:推拿手法)精神病(学科:针灸疗法)精神病(学科:推拿手法)神经系统疾病针灸疗法推拿手法精神病【参考文献】王顺江,吴绪平,黄志真主编.神经精神科疾病针灸推拿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01.图书目录:《神经精神科疾病针灸推拿治疗学》内容提要: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神经科疾病50种,下篇介绍精神科疾病11种,共计61种疾病,每种疾病按概述、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等体例撰写。《神经精神科疾病针灸推拿治疗学》内容试读上篇神经科疾病第一章顷神经疾病一、视神经炎视神经炎是眼科临床常见病证。有急、慢性之分,但以慢性多见。急性视神经炎常与颅内及眼眶的急性炎症有关。慢性视神经炎多与维生素缺乏、糖尿病、病后营养不良等有关,也可因酒精中毒引起,个别为遗传因素导致。临床以视力下降或伴眼球深部疼痛为主要特征。轻者如治疗及时可恢复正常视力,重者可导致失明。本病好发于青壮年,40岁以下患者占80%。按侵及部位可将视神经炎分为视乳头炎和球后视神经炎,但视乳头炎往往波及其附近的视网膜和球后的视神经部位。本病属中医学中“暴盲”、“视瞻昏渺”范畴。【病因病理】视神经炎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可概括为全身和局部两个方面。其中全身因素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感冒、脑炎、腮腺炎、麻疹、伤寒等),慢性传染病(如结核、梅毒等),脱髓鞘疾病(如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等),营养和代谢疾病(如维生素缺乏、妊娠、哺乳、贫血、糖尿病等),中毒(如烟、酒、甲醇、铅、砷等)。局部因素则多见于:鼻窦炎、扁桃体炎、龋齿及眼部···试读结束···...

    2022-09-07

  • 《平乐正骨影像学》张敏,郭智萍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平乐正骨影像学》【作者】张敏,郭智萍主编【丛书名】平乐正骨系列丛书【页数】794【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12【ISBN号】978-7-5132-4902-7【价格】349.00【分类】医学摄影-应用-中医伤科学【参考文献】张敏,郭智萍主编.平乐正骨影像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平乐正骨影像学》内容提要:本书收录了洛阳平乐数十年的病例病材积累,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研究成果及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认真完成。书中不光有少见病的讲述,更有常见病、多发病的最新进展,是一部在骨肌系统方面病种齐全、图文并茂的专业书籍,其中涉及到了解剖影像学、分子影像学、功能影像学、细胞影像学、介入放射学、红外影像学、核素治疗等方面内容,使我们对影像诊断的大体解剖水平拓展到了功能、细胞、分子水平,这些内容的结合应用使骨肌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部分内容的研究处于国内前列,且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书内容文字部分采用三线表格方式,条理清晰,易于学习,内容详实;图像资料完整,解释明了;治疗部分资料完整,系统性强,治疗前后对比,诊断与治疗相互印证。《平乐正骨影像学》内容试读第一章骨与关节影像学检查第一节X线常规检查一、普通摄影平片作为骨关节最常用的检查方法,除骨盆、肋骨、肩关节、髋关节外,常规拍摄正侧位片,必要时还可拍摄斜位、切线位或轴位等其他位置。根据病变位置的高低,四肢骨摄片应包括近端或远端的一个关节,以便确定病变的位置、范围或骨折的移位情况。较厚部位的摄片应采用滤线栅装置,以提高摄片质量,而对较薄部位的摄片,可不用增感纸而用黑纸将胶片包好直接摄片,可以清晰地显示骨小梁结构及有无骨折或其他轻微病变。当一侧病变有疑问时,可摄对侧片比较,以确定是否为先天性变异:若为病变所致,也可进一步了解是否为对称性发病。二、体层摄影(一)一般体层摄影体层摄影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种特殊的装置,使X线球管与片匣以相等的速度向相反方向移动,移动的轴心与拟观察的物体层面在同一水平,以使这一层面始终不变地投照在X线片上,而相邻层面在曝光过程中由于不断移动而变得模糊不清。体层摄影常能了解骨质破坏和关节破坏的范围、轮廓和形态,以及有无小死骨,并显示常规摄片所不能显示的细小骨质破坏,因而对诊断骨关节的早期炎症及肿瘤破坏有所帮助。对于重叠较多的部位,体层摄影可以清楚地显示各层结构和平片因重叠而不能显示的病变。(二)曲面体层摄影曲面体层摄影,又称“全颌体层摄影”,系运用圆弧轨道进行体层摄影,使整个马蹄形弯曲的下颌骨呈平面展开,清晰显示骨内结构及该层面中与颌骨相邻的其他结构。此种摄影不仅可了解颌骨及牙列的生长发育、大体解剖以及颌骨的发育畸形等,而且对牙体病、牙周病、颌骨外伤和炎症,以及关节病变、系统性疾病等亦可明确诊断。002静平乐正骨影像学三、立体摄影立体摄影是利用人双眼可以辨别物体远近,从而对物体产生立体感的基本原理而设计的一种特殊的摄片方法。首先将X线球管对准被检查部位,然后向左或右分别移动球管,各摄片一张,两次摄片球管移动的距离约为6©m(相当于两眼瞳孔的距离),两次摄片时被检查部位和胶片的位置均保持不变。将两张X线片放在立体观片灯上,两眼各看一片,即可得到立体影像。通过立体观察,可作为头颅、骨盆等不透X线异物或钙化灶的定位。四、放大摄影放大摄影分为直接放大摄影和间接放大摄影两种。直接放大摄影是利用投照学的原理,用微焦点球管投照,并增大拟检查部位与胶片间的距离,使影像放大。间接放大摄影是使拟检查部位与胶片紧贴,拍摄清晰度良好的X线片,再以光线或电子线进行放大。放大摄影主要用于肢体骨的X线检查,能观察细微骨结构变化,特别是骨小梁的改变。用于检查某些代谢性、内分泌性骨病,对于发现骨膜下骨吸收、皮质内骨吸收皮质变薄或增厚、髓质吸收破坏等都非常有益,也能发现一般平片上难以明确显示的细小骨折。五、软组织摄影软组织摄影是利用某些X线波长较长和线质软的特性对软组织进行的一种摄影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普通X线机摄影所用X线球管为钨靶。钨的原子序数较高,其射线波长较短,属硬射线,对软组织摄影的效果较差,清晰度与分辨率均不及钼靶及其他软线摄影。如需进行软组织摄影,须采用低千伏与高毫安秒的曝光条件,曝光时间应尽量缩短,以避免受检查部位移动的影响。(二)软线X线机摄影凡以装有钼靶、铜靶或铬靶的X线机进行软组织摄影者,均属软线机摄影。钼、铜和铬的原子序数较低,三者产生的射线波长较长,因此,用它们进行软组织摄影,其分辨率较高,显影效果好,优于钨靶X线机。软线X线机摄影,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上应用最广,效果亦显著。在其他部位的应用上,对厚度较薄者效果亦较好。对较厚部位的摄影,如能应用新屏和新片,亦能获得满意效果。软线X线机摄影,对于软组织内透光异物如玻璃之类的观察,更具有独第一章骨与关节影像学检查003到之处,为钨靶摄影所不及。六、关节功能摄影(一)普通X线功能位置摄影临床技术设备要求不高,应用广泛。在颗颌关节的平片检查中,通过张口及闭口位的普通照片,对颢颌关节的运动情况可以获得大致的了解。四肢关节的功能性摄影,多用于X线平片检查不能显示的关节松弛、脱位或韧带损伤等疾患。脊柱功能方面的X线检查,临床常用于疑有脊柱滑脱、特发性侧弯的患者。(二)X线电影摄影X线电影摄影是以电影摄影机装在具有荧光增强装置的X线机上进行连续摄片,然后再应用电影放映机放出。X线电影摄影在观察关节运动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可将关节运动的全部过程显示出来。此外,X线电影摄影对观察手术治疗前后关节功能恢复的程度,也是其他检查方法所不能比拟的。第二节造影检查一、血管造影(一)四肢动脉造影四肢动脉造影应用于骨骼系统疾病的目的是观察骨和软组织病变的血管形态及血循环的改变,从而鉴别肿瘤和炎症以及肿瘤的良恶性。应用于其他方面主要是了解四肢动脉的疾病,如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闭塞性病变等。造影方法简述如下:局麻下穿刺股动脉或肱动脉,针头进入动脉后,接上连接导管,并通过它用手推或压力注射器快速注入60%泛影葡胺20mL,当注入造影剂量80%时即开始摄第一张片,然后连续摄片。上肢动脉造影时,手臂取外旋位;下肢动脉造影时,肢体取外旋、外展位,以免动脉与骨重叠而影响观察。(二)四肢静脉造影四肢静脉造影主要是为了解深静脉有无阻塞及其阻塞的部位、范围,有无侧支循环等。造影方法有顺行性直接静脉造影和骨髓穿刺深静脉造影两种。1.直接静脉造影在上肢比较简单:患者仰卧位,于手背或腕部穿刺静脉,快速注入60%泛影葡胺20mL,拍摄上肢的正、侧位像,即可显示臂、腋和锁骨下静脉的情况。下肢直接静脉造影略复杂:将X线摄片台倾斜至与水平面成60°角,患者倚靠于台上,用止血橡皮管扎在踝和膝上方,压迫该部位的浅静脉,穿刺足背静脉后于30秒内注入60%泛影葡胺40~80mL,拍摄小腿和大腿片数张。004翻平乐正骨影像学2.骨髓穿刺静脉造影是经骨髓内注入造影剂以了解四肢静脉情况的方法,主要用于下肢。患者仰卧,局麻下穿刺骨髓腔,观察小腿静脉者穿刺内或外踝,观察大腿静脉者穿刺胫骨结节,观察髂外静脉者穿刺股骨大粗隆。在穿刺部位上方扎以止血橡皮管,以压迫浅静脉,阻止浅静脉血回流到深静脉而冲淡造影剂。于骨髓腔内抽吸得到回血后,先注射普鲁卡因以麻醉骨髓腔,然后尽快注入泛影葡胺20L,立即连续摄片,术后局部包扎。(三)血管瘤局部穿刺造影对疑为软组织血管瘤的患者,为了了解瘤体的大小、深度,可用直接穿刺法注入造影剂后即刻拍片。除显示血管瘤本身外,还可看到回流的静脉显影。注意注入造影剂前应从穿刺针内抽吸有无回血,有回血时才能注入造影剂。二、关节造影将造影剂注入关节腔内进行X线摄影的方法,称为“关节造影”,用以了解关节囊、韧带、关节软骨等有无病变。常用的造影剂为有机碘溶液和气体。应用有机碘溶液者为阳性造影法,应用气体者为阴性造影法,如两者同时并用则为双重对比造影法。关节造影主要用于膝关节、肩关节、腕关节和颞颌关节等。(一)颞颌关节造影题颌关节的软骨盘和关节凹面上纤维组织病变可造成关节运动的受限和位置异常,普通平片不能显示这些病变,需做关节造影。颞颌关节有上、下两个关节腔,需分别造影。首先做下关节造影:穿刺下关节腔,注入35%有机碘水溶液0.5~1.0mL后,拍摄颞颌关节张口和闭口的斜侧位各一张。照片满意后,相隔20分钟再做上关节腔造影:上关节腔较大,需注入1.5mL造影剂,同样地拍摄颞颌关节张、闭口的斜侧位片。如需做双侧题颌关节造影,则第二次造影需1周后再做。(二)肩关节造影肩关节造影主要应用于肩袖部肌腱或关节囊的损伤性病变。造影方法比较简单:穿刺关节间隙成功后,注入35%有机碘水溶液15~20mL,常规摄取肩关节内旋30前后位、外旋30前后位及肩关节腋位3张X线片。(三)肘关节造影除适用于关节内骨性游离体的定位或疑有关节游离体者外,也可用于关节韧带损伤的检查。(四)腕关节造影腕关节外伤疑三角软骨损伤者,腕关节造影很有价值。其方法为:穿刺桡腕关节,注入造影剂(20%有机碘水溶液1.5mL,加入等量10%普鲁卡因溶液),如造影剂进第一章骨与关节影像学检查005入腕间关节或有三角软骨损伤时,可注入4mL造影剂,注人造影剂后即拍摄腕关节前后位、侧位及斜位片。(五)髋关节造影髋关节造影可了解髂腰肌与关节囊的关系及关节囊本身的病理改变、关节盂和股骨头软骨部、关节内韧带及髋白内容物等的情况。在透视定位下穿刺关节囊,注入造影剂后拔出穿刺针,适当转动关节,摄取髋关节正位片即可。(六)膝关节造影膝关节造影适用于检查半月板病变或十字韧带撕裂、关节内游离体、绒毛结节状滑膜炎或关节内肿瘤等。目前膝关节造影都用双重对比法:在髌骨外下缘穿刺关节腔,抽取关节内积液后,注入60%泛影葡胺10mL和空气20mL,做膝关节伸屈运动及旋转运动数次,然后用弹性绷带紧扎髌上囊。患者侧卧,分别做膝关节外侧和内侧向上、脚尖外翻、内翻和中间位不同角度的水平投照,以显示内、外侧半月板的全貌。也可在透视下摄点片,垂直或水平均可。若要显示半月板以外的病变,可增加注气量达100mL,不用绷带包扎,做垂直或水平投照;也可采用单纯空气造影,注入空气50~100mL,做垂直或水平投照。(七)踝关节造影严重的踝关节扭伤常常合并韧带撕裂,可应用踝关节造影来确定。特别是严重的急性损伤者,造影更易显示。如果损伤进入了亚急性或慢性期,虽有韧带撕裂,但由于粘连等因素也可能显示不出来。造影方法:在透视下,由踝关节前内侧穿刺关节囊,注入60%有机碘造影剂,各方向活动踝关节后,摄取正、侧位片,必要时加拍斜位。如有造影剂外溢,表示韧带有撕裂。三、髓核造影髓核造影可诊断髓核变性及脱出等病变。下腰部的髓核造影通常经脊髓膜腔穿刺法穿刺硬膜和椎间盘。颈部和上腰椎髓核造影用椎体旁穿刺法,经椎间孔的前外侧刺入椎间盘。于透视或摄片下确定针尖进入髓核后,注入60%泛影葡胺1~1.5mL,摄取正、侧位片各一张。注意切勿将造影剂注入蛛网膜下腔,以免发生意外。四、椎管造影椎管造影又称“脊髓造影”,因所用造影剂的不同,分别称为椎管空气造影、椎管碘油造影和椎管碘水造影。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分为下降性造影和上升性造影两种,前者为小脑延髓池穿刺法,后者为腰椎穿刺法。注入造影剂后,按所注入造影剂的种类和比重不同,分别采取头高足低位或头低足高位,使造影剂到达欲检查的部位,摄006翻平乐正骨影像学取正、侧位和水平投照侧位片。作为骨骼系统的检查方法之一,其主要适应证是椎间盘突出和外伤性截瘫。椎管空气造影一般都做腰椎穿刺,注入过滤空气60~80mL,胸段空气造影时,注气量可增加到80~100L。注气时,尽量做气水交换。颈段摄片般取坐位、头前屈的水平侧位投照,或仰卧位、头稍过伸的侧位水平投照。胸、腰段摄片一般摄侧卧位、垂直投照的侧位片,必要时做侧位体层摄影。空气造影一般是安全的,但由于显影不够清晰,对比度较差,故应用较少。椎管碘水造影,特别对椎间盘突出症的检查,应用较多。常用造影剂为60%碘卡明和甲泛葡胺两种。下面重点介绍观察腰骶椎的椎间盘突出的椎管碘水造影方法:患者侧卧,检查台倾斜,使头抬高10°~15°。腰椎穿刺,放出脑脊液5mL,缓慢注人60%碘卡明5mL或浓度为170~250mg/mL甲泛葡胺10mL,拔去穿刺针。依次常规拍摄腰椎过屈、过伸侧位俯卧后前位、水平侧位、仰卧前后位以及左、右20°后斜位片共7张,观察不同位置碘水柱的形态和神经根受压、推移的状况而作出诊断。五、硬膜外造影硬膜外造影主要用于诊断腰椎间盘后突症:患者取一般腰椎穿刺的体位,医者做后硬膜外或前硬膜外的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入40%碘化油或60%碘水4~5mL,注意尽量避免将造影剂注人蛛网膜下腔。拍摄侧位、正位和斜位片。根据所显示的椎间盘后缘、脊髓外形和神经根走行等,可估计有无椎间盘突出。六、脊髓硬膜外静脉造影硬膜外静脉造影能反映椎间盘突出的存在与否,并能显示椎管内其他占位病变所致的硬膜外静脉受压闭塞,从而确定病变的范围。造影方法如下:行股静脉穿刺,在电视监护下将导管插入腰升静脉或髂内静脉,使导管头置于待诊病变所在平面的下方,用气袋包扎压迫下腹部,暂时阻断下腔静脉。注射造影剂30~40mL,以5~10mL/速度注入,12~14秒连续摄片数张,随即放松腹部包扎带。根据硬膜外静脉形状的改变(变细、中断、移位、逆流)对常见病椎间盘突出症提供诊断依据。七、骨膜外充气造影将气体注入骨膜外间隙及软组织中,借气体负影以了解骨及骨膜外软组织的病变情况,并可鉴别肢体局部肿块性病变或异常钙斑为骨源性或软组织源性。造影方法:局麻下在可疑病变的上方或下方垂直穿刺至骨表面,抽吸无回血时注入适量气体,立即拍摄正、侧位及切线位照片,根据骨周围的气带外移、形态改变及充气不良等情况诊断疾病。···试读结束···...

    2022-09-06 平乐骨科医院 平乐古镇

  • 《实用内科疾病针灸治疗》王雁慧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实用内科疾病针灸治疗》【作者】王雁慧著【页数】135【出版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5578-5972-5【价格】30.00【分类】针灸疗法-临床应用-中医内科【参考文献】王雁慧著.实用内科疾病针灸治疗.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8.图书封面:针灸治疗》内容提要:全书科学地介绍了内科学各系统疾病的病理病因以及治疗方法,如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等.内容论述详尽、新颖,科学性与实用性强.本书可供临床医生、基层医务人员、各类医科在校生、实习生以及社会各界医学爱好者参考阅读使用……《实用内科疾病针灸治疗》内容试读第一章经络腧穴第一节经络学说简要一、经络与经络学说经络是中医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经”,有经过、路径的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比较粗大,一般是纵行走向,分布在体表的较深层。“络”,有联络、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支,比较细小,位于较浅表的部位,分布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所不至。经络上下贯穿,内外相通,内连五脏六腑,外系四肢百骸,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反应和调节系统。这就是经络系统。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个理论体系,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的记载。《难经》说:“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就是说,经络能够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在内部各属于五脏六腑,并且表里相合,在外部联络皮、肉、筋、骨,从而使脏腑器官与四肢百骸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运行气血,燮理阴阳,使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黄帝内经》还圮载:“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生,病之所成,人之所治,病之所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进一步说明了经络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针灸治疗以腧穴为刺激点,与经络关系尤为紧密,针灸临床的辨证归经、循经取穴、处方、针刺补泻等,皆以经络为依据。二、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径路,纵横贯穿,遍布全身,沟通脏腑与体表的联系,将人体内外表里、上下前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脉筋肉骨等一切组织,统一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它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也非常丰富。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所组成。主要内容: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十二经脉是组成经络系统的主体,隶属于十二脏腑,故又称为“正经”。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人体腔的支脉。奇经八脉是在十二正经和经别之外的“别道奇行”的经脉,与十二经脉也有纵横的联系。络脉是以十五络为主。除十五络外,还有无数络脉布满全身,其细小分支称为孙络,起着渗灌气血、濡养全身的作用。此外,经络的外部,筋肉也受经络支配分为十二经筋,皮肤也按经络的分布分为十二皮部。就这样,经络在人·实用内科疾病针灸治疗·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三、十二经脉的分布十二经脉是人体的“正经”,它的名称是根据脏腑、手足、阴阳3个方面而确定的。例如,手太阴经与肺相属,称之为手太阴肺经:手少阴经与心相属,称之为手少阴心经;手厥阴经与心包相属,称之为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也都是根据阴阳消长所衍化的三阴三阳,结合经脉循行于上肢和下肢的特点,以及与脏腑相属络的关系这个命名原则而确定的。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脏与腑有表里相合的关系,阴经与阳经有表里属络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豆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属络关系,即阴经为里属脏络腑,阳经为表属腑络脏。如手太阴肺经为里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为表属大肠络肺,其他相表里经脉以此类推。相表里经脉在四肢又通过络脉的衔接而加强联系,这样在脏腑与阴阳经脉之间就形成了六组相表里的属络关系。十二经脉这种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可使脏气行于腑,腑气行于脏,协调共济,互相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可使腑病传脏;脏病传腑:在治疗上相互为用,如脏病治腑,腑病治脏,阳经实者可泻其相应阴经,阴经虚者可补其相应阳经。四、十二经脉的分布与交接(一)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1.四肢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情况,首先可从外侧和内侧来区别阳经与阴经的分布部位。取立正姿势,拇指在前,小指在后,将四肢的内、外侧均分成前、中、后3个区线。四肢的内侧为阴,外侧为阳。凡是属六脏的经脉称为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凡是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和下肢的区别,与六脏的位置有关。心、肺、心包位于膈之上,属手三阴经,所以,它的经脉分布在上肢内侧:小肠、大肠、三焦,基于脏腑表里相合的原理,故允布在上肢的外侧;肝、脾、肾位于膈之下,属足三阴经,故分布在下肢的内侧;同样,胆、胃、膀胱,因表里相合而分布在下肢外侧。十二经脉在四肢的排列是:手、足三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同身寸)以下的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2.躯千根据阳明、太阴行身之前,少阳、厥阴行身之侧,太阳、少阴行身之后的分布规律,胸腹部等2、3侧线分布着足阳明和足太阴经:胁腰侧面分布着足少阳和足厥阴经;背后分布着足太阳经;足少阴经虽贯脊,其外行者则在胸腹第1侧线。手三阴经均起于胸部,手三阳经则经肩部、颈部而达头面。3.头面头为诸阳之会,故凡是六阳经脉皆上循于头面。其分布情况是:手、足阳明经分布于头面·第一章经络腧穴·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侧头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项部;手太阳经分布于头颊部。除手、足阳经外,手、足六阴经中也有两条上行头部,即手少阴经夹咽上行人于目系;足厥阴经沿喉咙之后,向上连于目系,与督脉会于巅。但阴经经脉上行头面是深人内层组织,而阳经则主要分布于浅表部位。(二)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三)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1.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部交接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手厥阴心包经在无名指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足阳明胃经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交接;足太阳膀胱经从足小趾斜趋足心与足少阴肾经交接:足少阳胆经从足跗上斜趋足大趾丛毛处与足厥阴肝经交接。2.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在头面部交接如手阳明犬肠经与足阳明胃经都通过鼻旁,在鼻旁交接;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均通于目内眦,在目内眦交接;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均通于目外眦,在目外眦交接。3.阴经与阴经(即手、足三阴经)在胸部交接如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由于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连接而逐经相传,从而构成了一个周流不息、往复循环的气血流注系统。它流注于人体内,又浅出于体表肌肤,由表人里,从内达外,是一经接一经地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只要生命存在,它就永无停息。五、奇经八脉的特点与作用奇,有异的意思,即奇特、奇异,不同于一般,异于十二经脉,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阴阳、表里配偶关系,不受十二正经约束而“别道奇行”,故称为奇经。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督脉,各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见图1一1)。除任、督二经有本经腧穴分布外,其他六条奇经无本经腧穴,其腧穴是寄附于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之上。临床可选取奇经与各条经脉的交会穴来针灸治疗,如“八脉交会穴”主治奇径病症。(一)特点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间一周。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至咽喉与任脉会合。阳维脉起于足附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督脉会合。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肾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膀胱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膀胱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胆经。·实用内科疾病针灸治疗·督脉手太阳经任脉手太阴经手少阳经手阳明经手厥阴经手少阴经足厥阴经太阳经足少阳经足太阴经足太阳经足少阴经图1一1十四经循行分布示意图(二)作用奇经八脉纵横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主要作用有两方面:1.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如督脉与六条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条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脉、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脉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经脉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有维持阴阳平衡的作用;阴跷、阳跷脉具有调节肢体运动、濡养双目及司眼脸开合等作用。2.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胜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六、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与临床作用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一)分布特点十二经别的循行分布特点可用离、人、出、合4个字来概括。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上的正经别出称“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称“入”,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称“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称“合”,由此将十二经别会合成6组,故有六合之称。足太阳、足少阴经别从胭部分出,人走肾与膀胱,上出于项,合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足厥阴经别从下肢分出,行至毛际,入走肝胆,上系于目,4·第一章经络腧穴·合于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足太阴经别从髀部分出,人走脾胃,上出鼻,合于足阳明胃经:手太阳、手少阴经别从腋部分出,入走心与小肠,上出目内眦,合于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手厥阴经别分别从所属正经分出,进入胸中,人走三焦,上出耳后,合于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手太阴经别从所属正经分出,人走肺与大肠,上出缺盆,合于手阳明大肠经。(二)临床作用十二经别的主要作用是离、入、出、合于表里经之间,加强了脏腑与经脉的内外联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借以运行气血而濡养脏腑。其临床意义是十二经别能通达十二经脉所不能到达的部位,从而加强了整体和内脏的联系,扩大了临床治疗的范围。如手厥阴心包经从胸走手,手阳明大肠经上颈贯颊,均不到达咽喉,但因手厥阴经别“出循喉咙”,手阳明经别“上循喉咙”,故手厥阴心包经的大陵、内关、间使等穴,手阳明大肠经的商阳、合谷、阳溪等穴均能治疗咽喉疾病。足太阳膀胱经穴承山、承筋能治痔疮和便秘,是因为足太阳经别“下尻五寸别人于肛”的缘故。足三阳经的正经经脉并不通于心,为何会出现一系列心神病症呢?这是因为足三阳经通过其经别上通于心,所以,足三里、解溪、内庭、厉兑等穴均能治疗狂癫、不寐、多梦等辨证属于心的一些疾病综上所述,由于十二经别通过表里相合的“六合”作用,使十二经脉中的阴经与头部发生联系,从而扩大了手、足三阴经穴位的主治范围,所以也能治疗头面、五官疾病,如偏、正头痛,可取手太阴经穴太渊、列缺治疗,牙痛、喉病可取足少阴经穴太溪、照海治疗。临床上常取阴经穴位治疗头面部疾病,就是基于经别的沟通和联系。此外,由于其加强了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也突出了头面部经脉和穴位的重要性及其主治作用,并为近代发展起来的头针、面针、耳针、舌针等奠定了理论基础。七、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与临床作用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肌肉、韧带、筋膜、肌腱等。(一)分布特点十二经筋的分布与十二经脉的体表通路基本一致,其循行走向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行于体表,不入内脏,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面部;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腹部;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内上行结于胸部。各经筋在循行途中还在踝、胭、膝、股、髀、腕、肘、臂、腋、肩、颈等关节或骨骼处结聚,特别是足厥阴经筋,结于阴器并能总络诸筋。由此可知,经筋的循行分布有结聚散络的特点,在关节处和某些重要部位结聚,在肌肉丰满处散络。(二)临床作用经筋的作用是约束和联结筋肉、关节,保持身体的平衡和正常的运动功能,但经筋的功能活动有赖于经脉气血的温煦、濡润以及经气的调节。经筋病变特点多由寒热邪气伤及筋肉,使其赖以温润的气血运行痹阻。主要临床表现是在经筋分布部位上的筋肉挛急、弛缓、疼痛、麻木等,甚则肢体不用、运动障碍。经筋不同于经脉,本身没有腧穴,针灸治疗经筋病症以取局部压痛点为主。经筋为经脉的外连,在经脉的调节和行脉气血的营养下活动,所以经筋有病应治病求本,调之经脉,取其经穴治疗。临床常见5·实用内科疾病针灸治疗·的腰腿痛,多根据疼痛的部位和足三阳经筋的循行分布特点,区别论治。如太阳腰腿痛在后面,沿腰臀、股后下放射痛:少阳腰腿痛表现为外侧疼痛,从腰臀至股外、膝外侧、外踝等部位;阳明腰腿痛则在腰部前引腹股沟、股前内侧疼痛。治疗上除选取局部穴位外,再有针对性地选取各经经穴,常能收到较好疗效。八、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与临床作用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简言之,是经络系统在皮肤的分区。(一)分布特点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体表的分布范围为依据的,只是十二经脉呈线状分布,循行于人体比较深的部位,并与脏腑直接联系。皮部在十二经脉循行区域以面的形式分布在体表,也就是十二经脉在皮肤上的分属部分。(二)临床作用十二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脉气血相通,所以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症的作用。皮部理论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观察皮肤色泽的变化以进行辨证的方法,称为皮部色诊。观察皮肤上的丘疹、脱屑,检查皮下硬结、皮肤的异常感觉、温度及皮肤电阻的变化,也是诊断疾病的常用方法。浅刺皮部治疗疾病是针灸临床施治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皮部的刺激,可以鼓舞正气,祛除邪气,通达经络,调理气血,从而使相应的经络、脏腑的病变得到改善或痊愈。所以浅刺皮部,不仅能治疗表浅疾患,对内脏病,如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亦佳。临床常用的皮肤针、皮内针、皮内水针、艾灸、贴敷等疗法,皆以刺激人体浅层的皮部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是皮部理论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九、十五络脉的特点和作用络脉是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中本经的络穴分出的横斜分支,加上脾之大络,共计15条,称为十五络或十五别络。它的名称是以十五络穴的名字而命名的。特点: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直接横行走向络于其相表里的经脉,即阴经别络于阳经,阳经别络于阴经。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散布于胸胁。全身络脉中,十五络最大,还有从络脉分出的浮行于浅表部位的浮络和细小分支的孙络,遍布全身,难以计数。作用: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从而沟通了阴阳、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使十二经脉气血由线状流行逐渐扩展为面状弥散,充分发挥营卫、气血、津液对周身的渗灌、濡养作用。躯干部的任脉络、督脉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从而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组织。络脉在解释病机传变方面有一定意义,外邪侵袭机体多由浅入深,先络脉而后经脉,临床上可以根据病情的外在表现分析病邪的浅深部位,予以不同的治疗。络脉在指导临床方面有重要价值,对实热证可以用三棱针刺络放血,以泻去邪气,实证疼痛还可以用交经缪刺的方法,即左侧有病痛刺右侧的络脉,右侧有病痛刺左侧的络脉。此外,根据络脉与其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间的有机联系,采用原络配穴法,某···试读结束···...

    2022-09-01 实用内科学最新版pdf 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 《中医适宜技术 供中医、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专业用》肖跃红|(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适宜技术供中医、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专业用》【作者】肖跃红【丛书名】全国中医药行业中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页数】326【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08【ISBN号】978-7-5132-4876-1【价格】69.00【分类】中医治疗法-中等专业学校-教材【参考文献】肖跃红.中医适宜技术供中医、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专业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08.图书封面: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专业用》内容提要:本书主要面向中职中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经过相关学习,使他们能掌握中医里面一些简单快捷、容易操作、效果不错、成熟可靠的技术。《中医适宜技术供中医、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专业用》内容试读绪论可将▣扫一扫,看课件绪论【学习目标】1.掌握中医适宜技术的概念。2.了解中医适宜技术的内容。3.了解中医适宜技术的治疗原理和原则。一、中医适宜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形成(一)概念中医适宜技术是指中医特色突出,疗效确切,经济简便,可操作性强,且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安全可靠的中医诊疗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涵盖“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形成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在与疾病做斗争中,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发现并认识了治病的植物药,前人把这一探索过程称为“神农尝百草”或“医食同源”。到新石器时代,人类掌握了对石器的打磨工艺,古代人发明了砭石和石针等作为医疗工具。用“砭石”“砭针”切开脓肿排出脓液治疗脓肿,出现了最初的“砭石疗法”。据《山海经》载:“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说文解字》注曰:“砭,以石刺病也。”历次出土的远古文物中,均有砭石发现,此时也出现了采用动物的角,进行类似今日的拔罐疗法之“角法”。这些都属于最早的医疗手术器械,可谓传统特色疗法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传统特色疗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古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所记载的外治法有敷药、药浴、熏蒸、按摩、熨、砭、灸、腐蚀及多种手术。首创酒洗伤口,开外科消毒之源。《黄帝内经》的出现为外科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1中等职业教育中医适宜技术础,系统确立了传统外治法的治疗原则,提出针、灸、砭、按摩、熨贴、敷药等外治法。中医适宜技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经不同时代医家的不断实践创新,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传统疗法。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是“简、便、效、廉”,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所以,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也是现代人特别是社区居民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疗方法,故称为“中医适宜技术”。二、中医适宜技术的主要内容与治疗特点(一)主要内容中医适宜技术属于中医传统疗法,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与中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中医体质辨识理论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分为外治和内治两种,外治以针灸、按摩、导引为主,刮痧、拔罐、熨敷、膏贴等为辅,内治主要是指服用各种中药。1.中医外治法(1)针法类“针”是指“针刺”,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等。传统医学对疑难病的治疗常以针罐齐施、针药并用、内外同治获得最佳疗效。针治疗法,重在得气,手法有提插捻转,重在分清虚实,补泻适宜。针法类主要包含体针疗法、放血疗法、头针疗法、耳针疗法、足针疗法、腕踝针疗法、梅花针疗法、火针疗法、电针疗法、穴位疗法、针刀疗法等。(2)灸法类“灸”是指艾灸,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后直接或间接在体表穴位上熏蒸、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艾灸不但可以预防疾病,而且也能够延年益寿。在日常生活中,人于无病时常灸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命门、中脘、神阙等穴,能达到保健延年的作用。(3)按摩类按摩又属于“手法类”,其中主要包括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骄疗法、整脊疗法、捏脊疗法、背脊疗法、拨筋疗法、小儿推拿疗法、点穴疗法等。(4)导引类是我国古代将呼吸调节与肢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养生术,属于气功中的动功之一,经常练习可以调和营卫,增进消化,活血行气,促进健康,经过历史长期筛选,沉淀出一批精华。其中,公认度最高、流传最广的主要有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等,在模块五中会详细介绍。(5)其他中医外治疗法主要包括刮痧疗法、灌肠疗法、火罐疗法、竹罐疗法、药摩疗法、天灸疗法、盐熨疗法、熏洗疗法、药浴疗法、香熏疗法、火熨疗法、芳香疗法、外敷疗法、膏药疗法、中药蜡疗、敷脐疗法、蜂针疗法等。2.中医内治法主要包括方药应用(老中医验案、民间土单验方应用、古方今用、成2绪论药应用、临床自拟方应用等),以及中药茶饮法、中药药酒疗法、药膳食疗等。要增强服用中药的效果,就离不了依法炮制中药,按照辨证论治原则,复方配伍,这也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经过炮制的中药降低或消除了毒副作用,可保证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效果,但因中药炮制和配伍技术比较专业,且本书主要介绍“简、便、效、廉”及适宜社区居民操作的外治疗法,故对此不再赘述。(二)治疗特点中医适宜技术虽有内外之分,但只是方式之别,从根本来说,都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之下,治疗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具体治疗各有特色,下面就以针灸、气功、按摩为例,简单介绍一下。1.针刺治疗特点针刺治疗,是恰当地运用针刺的各种方法,通过刺激腧穴以调整经络、气血、营卫,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与疏通经络的目的。针刺治疗的一般特点如下:(1)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虚,就是扶助正气;泻实,就是祛除邪气。在疾病过程中,正气不足则表现为虚证,治宜补法,邪气亢盛则表现为实证,治宜泻法。正确运用这一原则,除正确地掌握针刺补泻的操作方法外,还要讲究经穴配伍,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包括本经补泻、异经补泻。(2)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疾病的发生,病理机制相当复杂,施治时须辨别标本主次。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当标病和本病处于俱缓或俱急的状态时宜标本兼治。(3)热则清之,寒则温之清热指热证用“清法”;温寒指寒证用“温法”。凡热邪在表,或热闭清窍而致神昏不省人事等,针刺应浅而疾出,如用三棱针在大椎或井穴点刺出血少许,确有清热泄毒、醒神开窍之效。假使热邪入里,亦可采用深刺久留的方法,直到热退为止,如热未退,还可反复施术。凡寒邪入里或寒邪内生之疾,针刺应深而留针,并可酌加艾灸以扶正壮阳,温散寒邪。假使寒邪在表,壅遏络脉而肢体痹痛,亦可浅刺疾出,用三棱针点刺放血。(4)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相辅相成同病异治,即同一种疾病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异病同治,即不同疾病用同一种方法治疗。同病异治,是指某些疾病,受病部位和症状虽然相同,但因其具体的病机不同,所以在治法上亦因之而异。例如,同是胃病,有属肝气犯胃者,治宜疏肝和胃,行气止痛,取足厥阴、足阳明经穴和有关募穴组成处方,针用泻法。有属脾胃虚寒者,治宜补脾健胃,温中散寒,取足太阴、足阳明经穴和有关背俞穴组成处方,针用补法。异病同治,是指许多疾病,受病部位和症状虽然不同,但因其主要的病机相同,所以可以采用同一方法治疗。例如,肝胆之火上逆导致的头痛和肝胆之气郁结导致的胁痛,都可以取足厥阴、足少阳经穴和有关俞募穴治疗。3中等职业教育中医适宜技术(5)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有机结合①局部治疗:一般指针对局部症状的治疗而言。例如,口噤取地仓、颊车,鼻塞取迎香、巨醪穴。②整体治疗:一般指针对某一疾病的原因进行治疗。例如肝阳上亢导致的眩晕,取太冲、照海穴滋肾平肝,待肝风平息,则头晕目眩等症自可向愈。③局部与整体兼治:指既重视原因治疗,又重视症状治疗,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则有利于提高疗效。例如,脾虚泄泻,既取天枢、足三里止泻,又取三阴交、脾俞补脾。2.灸法治疗特点灸法古称“灸焫”,又称艾灸,指以艾绒为主要材料,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灸法借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刺激经络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该法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除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并可用于日常保健,对慢性虚弱性疾病和风、寒、湿邪为患的疾病尤为适宜。3.气功治疗特点气功疗法是一种主要通过自我锻炼来疏通经络,调摄心神,平衡阴阳气血而达到祛病强身的医疗保健方法。它通过姿势调节,呼吸锻炼,身心松弛,意念的集中和运用,有节律的动作等锻炼手段,来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的潜能,达到防治疾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气功通过发挥人体的潜能,通过调身(姿势)、调神(意识)、调息(呼吸)方式,锻炼精、气、神,增强真气,并调整身体内部的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达到治病强身之目的,所以该疗法具有主动性、整体性,调整意识,外静内动以及动静结合的特点。气功疗法适应广泛,对消化、心血管、神经、呼吸、血液、泌尿与生殖、内分泌及代谢等各系统疾病都有一定治疗作用,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关键在于长期坚持正确的锻炼方法。随着气功疗法的深入开展,其应用治疗范围可达近百种疾病,且对恶性肿瘤的防治和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具有一定效果。4.按摩治疗特点按摩疗法又称“按骄”,它是医生运用专门的手法,根据科学的原理,施术于患者的特定部位(包括穴位),达到一定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按摩疗法的主要特点如下:(1)平衡阴阳,调节功能《黄帝内经》云:“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这说明人之所以会患病,最根本的原因是阴阳平衡的失调,机体功能的紊乱,而按摩疗法具有一定调整器官功能的作用,还可调节全身阴阳,使其趋于平衡。(2)扶正祛邪,增强体质按摩疗法对机体来说是一种被动运动,其与体育运动一样,具有增强体质的作用。针对不同的疾病,我们施用不同的手法,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一般来说,提、拿、拧、挤等手法可以祛除外邪,而揉与滚等手法可以补益正气。有的患者4绪论经过一段时间按摩治疗,气色由灰暗转为红润,食欲好转,体重增加,抗病能力提高。(3)活血祛瘀,缓急止痛按摩疗法的活血祛瘀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许多跌打损伤、扭挫伤都是由于气血郁阻、瘀血积聚造成的。用指切法、推抹法等进行治疗,有明显活血祛瘀止痛作用。在临床上,治疗损伤性疾患时,医者常在痛处用按法,在治疗伤处剧痛时,医者在其邻近选一穴位,用强手法使之“得气”,此时患者即感伤处疼痛减缓;对陈日性损伤的局部疼痛,反复用掐、拨、刮等强手法治疗一个阶段后,局部疼痛渐渐减缓,这些手法都是止痛的具体应用。(4)整复脱位,通利关节按摩疗法对于关节的错缝、脱白等疾患具有顺理、整复、归位的作用。对于挛缩的关节,用扳、动、摇、拔、伸等手法,有通利关节等作用。(5)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损伤后筋脉的收缩、紧张甚至痉挛是一种人体警觉状态的反应,其目的是减少肢体活动,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性反应。如不及时治疗,或是治疗不彻底,都能使疼痛加重。按摩疗法可以达到解除肌肉紧张痉挛及舒筋通络、梳理筋脉的效果。(6)适应证①在外科和伤科方面:可以治疗各种扭挫伤,各种伤筋及腰、背、颈、肩、四肢的劳损与疼痛,各种脱白及小关节错缝、落枕、老年肩、网球肘、岔气等病证。②在内科方面:按摩对头痛、眩晕、失眠、感冒、咽喉肿痛、胃脘痛、腹痛、泄泻、便秘、腹胀、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子宫下垂等)入水肿、癃闭、中风、淋证等均有明确的疗效。③在妇科方面:可以治疗痛经、闭经、崩漏及乳腺等方面的疾病。④在儿科方面:对于小儿消化不良、小儿麻痹症、斜颈、夜尿症等都有显著的疗效。(7)禁忌证①由结核杆菌、化脓菌所引起的运动器官病证不宜进行按摩。②癌症一般不做按摩。③皮肤病受损害处、皮肉破损及烫伤处不宜按摩。④正在出血的部位,除点按止血处,一般不施其他手法。⑤骨折、脱位处以整复手法为主。⑥怀孕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一般不按摩,月经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如按摩须酌情进行。复习思考回回1.什么是中医适宜技术?2.常见中医适宜技术包括哪些内容?▣扫一扫,知答案5中等职业教育中医适宜技术模块一经络与腧穴【学习目标】1,掌握十四经穴中常见腧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2.熟悉腧穴分类、功能、定位。面出过通中瑞3.了解腧穴的概念。4.了解常用经外奇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请可回项目一腧穴总论扫一扫,看课件一、腧穴的概念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穴”通“输”,或从简作“俞”,含有转输、输注的意义。“穴”,有孔隙的意义。腧穴既是针灸的施术部位,又是疾病的反应点。腧穴在古代文献中有“砭灸处”“孔穴”“气穴”等名称。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而是通过经络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连通的特殊部位。腧穴既是内脏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又是针灸施术的刺激点。二、腧穴的分类人体分布的腧穴很多,大体可分为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三类。1.十四经穴指分布在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简称“经穴”。经穴共有362个,是腧穴的主要部分。十四经穴有固定的穴名、固定的位置、固定的归经。经穴因其分布在十四经脉的循行线上,所以与经脉关系密切,它不仅可以反映本经经脉及其所属脏腑的病证,也可以反映本经脉所联系的其他经脉、脏腑之病证,同时又是针灸6···试读结束···...

    2022-08-19

  • 《中医正骨手法》郭长青,杜文平,杜宇宁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正骨手法》【作者】郭长青,杜文平,杜宇宁主编【丛书名】中医外治特色疗法临床技能提升丛书【页数】143【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1.10【ISBN号】978-7-5214-2424-9【分类】正骨疗法【参考文献】郭长青,杜文平,杜宇宁主编.中医正骨手法.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1.10.图书封面:正骨手法》内容提要:《中医正骨手法》内容试读手法概论中医正骨第一章⊕正手法骨伤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2做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古代人们在劳动中受伤后,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抚摸,抚摸后感觉疼痛减轻,这种原始的减轻疼痛的方法,应早于药物和其他治疗手段。手法是指医生用指、掌、腕及臂的劲力,结合身功或辅以器械,随症运用各种技巧作用于筋骨,通过经络、穴位由表入里,从而达到整复、祛病、强身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公元前14世纪般商甲骨文中就有手病、臂病、关节病、足病及跌伤等的记载。2000年前,我国最早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已有“跷法”的记载,《素问·举痛论》曰:“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损伤病变处的血液运行不畅,导致肌肉僵硬、疼痛,轻柔、温和的刺激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产生温热的感觉,疼痛就会得到缓解或消失。隋唐时期,推拿、按摩手法治疗逐渐盛行。唐代蔺道人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骨伤专著,提出了骨伤手法、固定、药物、练功治疗的四大原则测,一直沿用至今。元代危亦林所著的《世医得效方》一书中记载了骨折、脱白、跌打损伤等病证的正骨手法。明清时期,骨伤科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明末清初,在战争中常发生跌仆损伤等,骨伤科医生应运而生,骨伤科医术得以迅速发展。具体来说,中医正骨手法主要有按、摩、推、拿、揉、捏、掐、点叩、拍、擦、擦、抖、振、拨等,通过这些手法,使其“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故中医正骨手法是治疗骨伤科疾病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上运用十分广泛,若施术得当,可手到病除。第一节中医正骨手法的功能一、舒筋活络,解除痉挛人体的经络系统似网络,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体,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连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承担着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的气血运行、输布、濡养、联络、调节的作用。因而,经终不仅能把气血输送到各个组织器官,而且可以使人体内外、上下、左右以及各个组织器官之间,保持着协调与平衡。若气血不和,外邪入侵,经络闭塞,不通则痛,就会产生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灵枢·经别》载:“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以始,工之所止也。”也就是说,人体只有保持着阴阳平衡,气血流畅,经脉相通,才能百病不生,经脉“不可不通”“脉道以通,血气乃行”。手法作用于经络腧穴,可舒筋活络,解除痉挛,行气活血,散寒止痛。通过手法对机体体表的直接刺激,可促进气血运行:通过手法对机体体表的温热刺激,产生热效应,从而加速气血的流动二、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张景岳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难经·二十二难》说:“血主濡之。”《素问·五脏生成》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又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向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由此可以看出,第通过经络、血脉,气血对人体起推动、温煦、濡养等重要作用。人体的物章质形体与精神活动都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属阳,血属阴,气血的偏胜偏衰导致了体内的阴阳失衡。阴阳失调,脏腑之气与经络之气亦随之发生逆乱。脏腑之气与经络之气既是构成脏腑、经络的最基本物质,又是推动和医正骨手法维持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脏腑功能失调,心脏的搏动3中肺的宣发与朝百脉、肝的疏泄等必然失调,从而影响气血的运行。经络之国气逆乱,营卫气血的运行被阻,则发生痿痹等病。若能开其门户,使气血正骨复其流行,则经脉既舒,其病自除。手法治疗则从其穴前导之,或在对应手之穴启上,使所闭之穴感受到刺激,循经传导,则所滞之气血亦缓慢通过法其穴,而复其流行,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营卫、增强体质的作4用,寒则气凝,瘀则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由于寒、气、血的互为因果,从而形成气滞血瘀之病变。手法通过“温通”作用,促进人体气血畅通,达到活血行气的目的。所谓“不通则痛”,风、寒、湿、瘀等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致使局部发生红、肿、热、痛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同时疼痛又进一步加重气血的痹阻。手法治疗具有活血散瘀、温经散寒、通利关节等作用,经脉通畅,气血运行无阻,通则不痛。三、宣通散结,剥离粘连血瘀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瘀血形成之后,不仅失去正常血液的濡养作用,而且反过来又会影响全身或局部血液的运行,以致产生疼痛。出血或经脉瘀塞不通,内脏发生癥积,以及产生“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等不良后果。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和筋骨皮肉通过经络有机联成一体,而整体功能的维持则以五脏为中心,通过脏腑、气血、经络并行调节。经络通畅,气血运行如常,脏腑功能正常,则生命活动正常。手法作用于肌表,通过对经络、穴位或病变部位产生刺激作用,改善血液循环,使经络血活气通,则瘀血化散,壅滞、凝滞得以消除,经络气血畅通,组织皮毛、五脏六腑得以濡养,鼓舞振奋人体气血功能,人体生命活动正常。四、理伤整复,滑利关节筋骨、关节主司人体的运动功能。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才能确保机体筋骨强健、关节滑利,从而维持正常的生活起居和活动功能筋骨关节受损,必累及气血,致脉络损伤,气滞血瘀,肿胀疼痛,从而影响肢体关节的活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指出:“因跌仆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说明手法具有理伤整复、滑利关节的作用。表现在手法作用于伤部,可促进气血运行,消肿散瘀,理气止痛;整复手法通过力学的直接作用来纠正筋出槽、骨错缝,达到理筋整复的目的:适当的被动手法可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第二节中医正骨手法的运用原则中医正骨手法治疗疾病并不是简单的技巧和经验的组合,而是始终贯穿着整体观念和辨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由于疾病的证候表现多种多样,病理变化极为复杂,且病情又有轻重缓急的差别。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个体差异,体质、年龄状况等不同,其病理变化和病情转化不尽相同,故正骨手法亦随之千变万化。因此,在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必须抓住疾病的本质,并根据疾病正邪虚实、阴阳盛衰、病变的轻重缓急、个体发病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选择正确的手法操作,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一、未病先防治未病的原则是正骨手法的治疗原则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论述。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华佗创五禽戏并提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的观点。《五十二病方》中载药巾按摩法,即先秦时期运用的养生保健和性保健法。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膏摩、导引、吐纳、针灸一并列入养生保健方法。葛洪必在《抱朴子》中提出固齿聪耳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记载了费眼、章搔目等养生保健按摩法。巢元方力主摩腹疗病养生。孙思邈注重日常保健,中日:“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为常然;常须安不正骨手忘危,预防诸病也。”《备急千金要方》中也指出:“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法概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风。”将膏摩列为小儿保健方法。《诸病源候论》5中中所载自我推拿内容,多与养生保健相关,说明手法疗法重视预防,注意发国挥患者与疾病做斗争的主观能动性。《金匮要略》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正骨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提出医生治病首手先要考虑脏腑传变的疾病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临床上多法运用五官保健、五脏保健和肢体保健,以及自我保健手法等以预防疾病。6二、治病求本“治病必求其本”是中医正骨手法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求本,是指治病要了解并正确辨别疾病的本质、主要矛盾,针对其最根本的病因病理进行治疗。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通过若干症状显现出来的,但这些症状只是疾病反映在外的现象,并不都能反映疾病的本质,有的甚至是假象,只有在充分了解疾病的各个方面,包括症状表现在内的全部情况的前提下,通过综合分析,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找出病之所在,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如腰腿痛,可由椎骨猎缝、腰腿风湿及腰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引起,治疗时就不能简单地采取对症止痛的方法,而应通过病史、症状体征、综合检查结果,全面分析,找出最基本的病理变化,从而分别采用不同手法进行治疗。如运用扳法纠正错缝;用疏经通络的手法,如擦、摩等祛除风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相宜疗法进行治疗,方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这就是“治病必求其本”的意义所在。在临床运用治病求本这一原则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之间的关系。1.正治与反治所谓“正治”,就是通过对证候的分析,辨明寒热虚实后,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正治法是推拿手法中最常用的治法之一。如寒邪所致胃痛,临床常采用擦法、摩法以达温阳散寒的作用:胃火炽盛所致的胃痛,即采用挤压类、摆动类手法以达泻热通腑的作用所谓“反治”,是顺从证候而治的方法,也称“从治法”。这一治法常应用于复杂的、严亚重的疾病。临床中有些疾病往往表现出来的证候与病变的性质不相符合,出现假象,如伤食所致的腹泻,治疗时不能用止泻的方···试读结束···...

    2022-08-19

  • 《中医正骨疗伤法》陈新宇,王春英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正骨疗伤法》【作者】陈新宇,王春英编【页数】257【出版社】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6【ISBN号】978-7-5727-0142-9【价格】48.00【分类】正骨疗法【参考文献】陈新宇,王春英编.中医正骨疗伤法.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6.图书封面:正骨疗伤法》内容提要: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骨伤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日益深入,临床治疗康复新方法层出不穷。该书作者在广泛参考国内外骨伤科最新资料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骨伤科临床经验撰写了此书。全书共分六章,着重介绍了骨科常见创伤与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正骨治疗和康复,还突出介绍了近年来一些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在骨科临床上应用。本书还结合作者的临床,介绍了有关成功案例。其内容丰富,文字简练、实用性强。本书的出版对国内临床中医正骨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中医正骨疗伤法》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医正骨的历史渊源中医正骨学,同中医学其他各科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代人们已懂得利用自然界的动植物或矿物粉外敷包扎处理伤口,中医骨伤科学的雏形开始出现。先秦时代,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中医骨伤科学得以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内服汤液以及砭石、骨针等专门的外科工具,骨伤病的命名和治疗方法也逐渐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该书记载了全身主要骨骼、关节和某些伤病的情况,成为后世骨伤科赖以发展的基础。东汉末年医学家华佗(145一208年)使用麻沸散作为麻醉剂为患者施行死骨剔除术,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姿态创立了五禽戏,用于伤科患者的后期功能康复锻炼。两晋南北朝时期,已有泥疗法和蜡疗法的先例,这两种物理疗法在临床上至今仍被广泛应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首次介绍了骨折固定的方法和开放性创口的处理方法。隋唐时期,中医骨伤科学疾病诊断及治疗学基本形成,这一。1…中医正骨疗伤法时期出现了《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等著作,其中《诸病源候论》对骨折创伤及其并发症的病源和证候有较深入的论述,对骨折的处理提出了很多合理的治疗方法。唐代蔺道人所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第一部创伤骨科专著,该书阐述了骨折的十四步治疗方法,主要是清创、复位、外固定和外敷药物,对后世骨伤科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宋代,中医骨伤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民间已出现有专门接骨的骨伤科医生。王怀隐等编著《太平圣惠方》,专列“折伤门”“金疮门”,倡导用柳木夹板固定骨折,对骨折提出了“补精骨、益精髓、通血脉”的治疗思想。张杲在《医说》中记载有切除死骨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并发骨髓炎的成功案例。《夷坚志》记载了在颌部施行类似异体植骨术的病例。《洗冤集录》是我国第一部法医学专著,其中记载了不少检查外伤的方法。元代,由于战争频发,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尤为迅速。危亦林首创脊柱屈曲型骨折采用两踝悬吊过伸复位法。李仲南著《永类钤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书中记载:“凡腰骨损断,先用门扉一片,放斜一头,令患人覆眠,以手捏住,下用三人拽伸,医以手按损处三时久。”此外,李仲南还提出“有无黏膝”体征作为髋关节前后脱位的鉴别,至今仍有临床意义。明代,中医骨伤科不但继承了前人的经验,而且在理论上有所发展。如薛己所著《正体类要》序文中提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的论点,阐明和强调了伤科疾病局部与整体的辨证关系;治疗上重视内治外治相结合。《金疮秘传禁方》记载了借助骨擦音检查骨折的方法。清代,中医骨伤科医家在总结前人治疗骨伤疾病经验的方面,有突出的贡献。清代吴谦等编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2·第一章绪论旨》中在骨折的治疗方面总结出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种正骨方法,至今仍是手法复位的精髓所在。书中更论及使用竹帘、杉篱、腰柱、通木、抱膝圈等各种外固定器材,该书中骨折的治疗观点和方法与蔺道人、危亦林是一脉相承。钱秀昌所著《伤科补要》序文中,有杨木接骨的记载,这是利用人工假体植入体内治疗骨缺损的一种尝试。赵濂著《伤科大成》系统论述了各种损伤证治,并附有很多治验的病案。第二节中医正骨的发展现状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术的禁锢导致故步自封。中医正骨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继承和发展中医学的方针政策,全国掀起中医正骨传承的热潮。简便实用且成本低的疗法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不断传承发展。其中有些有文献记载,有些只在民间口耳相传得以延续。著名的骨科专家有四川的杜自明,北京的冯天有、刘寿山,上海的石筱山,福建的林如高,黑龙江的陈占魁,河南的郭春园,山东的梁铁民等。我国著名的骨伤科大师方先之、尚天裕等编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一书出版,为骨伤科正骨术的繁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0世纪70年代,我国骨伤科医院已对开放性骨折感染,采用中药外敷创面,促进骨面肉芽生长,使愈合后瘢痕柔软,功能良好;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垫枕练功治疗,疗效良好;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采用手法折骨,然后按新鲜骨折处理,获得满意疗效;骨折整复器械和固定器械也有了进一步改进和创新。80年代以后,各地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慢性疾病,广泛地采·3中医正骨疗伤法用手法、牵引、中药离子导入和中药内服、外敷等综合疗法,效果较好。90年代以来,在运用中药治疗骨坏死、骨质疏松症等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方面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相互渗透,高新技术在骨伤科领域中的推广应用,为骨伤科的深人研究和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除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放射性核素显像等常规性检查手段外,目前,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组织内压测定技术及关节镜等显微技术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代骨科日新月异的诊疗技术为骨科的发展插上了翅膀,也为骨伤科正骨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中医正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种复合,如同临证处方用药一样,君臣佐使,医者根据患者骨折或脱位情况,选择有主次的动作协调配合进行治疗。我们作为后人,一定要珍视前辈们在中医正骨发展方面付出的无数心血,勤奋不懈,潜心钻研,积极开展临床研究,不断创新治疗方法,并将其发扬光大,不断培养新的继承人。·4第二章骨折概论在外观或影像学上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时称为骨折。骨折的概念,我国古代医家很早就有所认识,甲骨文已有“疾骨”“疾胫”“疾肘”等病名;《周礼·天官》记载了“折疡”;《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记载了“折脊”;汉代马王堆出土的医籍中也有“折骨”的记载。骨折这一病名出自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第一节骨折的病因病机一、骨折的病因(一)外因外因是骨折发生的主要因素。多为跌仆、堕坠、碰撞、扭挫、负重、压扎、打击、摔掷、金刃、火器等暴力作用于骨骼而造成。兹分述如下:1.直接暴力骨折多发生在与暴力直接接触部位,如打、压、撞击和枪伤等,常引起横形骨折(截断)或粉碎性骨折(碎断),在骨折部周围软组织常有较严重的损伤。如为开放性骨折,多因打击物由.5·中医正骨疗伤法外向内或持续外力致骨折端由内向外切割肌肤。刺穿而致皮开肉绽,经脉伤损,常兼有创伤血证,由于不洁之物及致病细菌侵入创口,易发生感染。2.间接暴力身体某部遭受撞击、摔跌、扭挫等暴力通过杠杆力或螺旋力作用而将暴力向其他处传导,使远离接触暴力处的骨质薄弱部位发生骨折,一般骨折局部软组织损伤较轻,常引起斜形骨折(斜断)、螺旋形骨折(拧断),骨折若发生在前臂或小腿有两骨并列处,两骨的骨折部位多不在同一平面上。3.肌肉牵拉由于肌肉强烈收缩而产生较大的牵拉力,如投掷运动可发生肱骨下1/3段螺旋形骨折。跪跌时,股四头肌强烈收缩可以引起髌骨骨折。猛力伸展肘关节,肱三头肌强烈收缩可以产生尺骨鹰嘴骨折等。4.持续劳损长期反复、持续的直接或间接暴力,集中在骨骼的一定部位,亦可发生骨折,叫作疲劳骨折,如长途跋涉或远距离的持续跑步可发生第2、第3跖骨骨折,或腓骨中下1/3疲劳骨折。(二)内因损伤内因是指引起人体损伤的内在因素。损伤主要是由于外力伤害等外在因素所致,但也有各种不同的内在因素和一定的发病规律,如与年龄、体质、局部解剖结构等内在因素关系十分密切。《素问·评热病论篇》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说明大部分外界致病因素只有在机体虚弱的情况下,才能伤害人体。因此,我们不仅重视损伤外因的作用,而且强调内因在发病学上的重要作用。但是当外来暴力比较大,超越了人体防御力量或耐受·6…···试读结束···...

    2022-08-19 中医正骨 疗伤视频 中医正骨 疗伤方法

  • 学就会的「针灸调养」基础课

    学院《针灸学》基础课程介绍:01.第1课(理论):开词-针灸其实很简单,一节课就能学会插针。t02.第一课(练习):无痛针灸.t03.第2课:不分身型的小白调理法-针灸.t04.第二课:曲池穴.t05.第二课:足三里.t……一共30个版块,目录就不一一列举了。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学习。这是一门非常好的课程。其他建议:"一病一讲".Jz52_dowox.utto{ox-hadow:iet0001x#0084ff!imortatcolor:#ffffff!imortat}.Jz52_dowox.utto:hover{ackgroud-color:#0084ff!imortatcolor:#fff!重要}.Jz52_dowox.utto.rimary1{背景颜色:#0084ff!imortat颜色:#fff!imortatox-hadow:oe!imortat}.Jz52_dowox.utto.rimary1:hover{背景颜色:#0084ff!imortatcolor:#fff!imortat}.jz-ou.jz-ou-cotaier{width:620x}.jzifo-dow{ackgroud-color:#f2f2f5}.jzifo-dow.Jz52_dowoxh4{color:##0084ff}.jzifo-dow.Jz52_dowox{color:#888}h3.Jz52_dowox{order-left:5xolid##0084ffackgroud-color:#color:#000000}.jzft.1a,.jzft.2跨度,.jzt.1跨度,.jzt.2跨度{颜色:##0084ff}.jzft.1,.jzt.1{颜色:#000000}.jzt.2,.jzft.2{颜色:#888}.jz-ou.title{颜色:#000000背景:#}.jz-ou.jz-ou-cotaier{背景:#fff}/*CSS文档*/下载地址:百度网盘f1d5重要提示:下载有问题?点我查看帮助手册提示:本站默认解压密码:www.i3.c声明:内容转载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重点:本站微信公众号现已开通!公众号:电脑狂人,一定要注意防迷路哦~当然,网站上也有看不到的好内容。请小斌喝可乐支付宝奖励lt/gt微信打赏lt/gt...

    2022-05-19

  • 肩颈腰背理疗私教:塑造完美体态

    课程目录:1.【试试看】肩颈理疗私教随笔:15个病理问题的评估与分析.m42、理论-什么是翼状肩胛骨?如何评估、实践原则和实践错误.m43、【追踪】(稳定肩带)缓解肩部滑脱,改善翼状肩胛骨.m44.理论-头颈部前移的危害与评估、练习原理与误区.m45.【后续练习】改善头颈部的向前运动,消除胸椎的丰满、僵硬和平坦的背部.m46、理论-肋骨外翻的评估与表现、呼吸与肋骨的关系等.m47.【练习】改善肋骨外翻,完成动作序列及解法.m48、理论——腰痛的成因、实践原则及误区.m49.【练习】改善腰痛、下腹前凸、骨盆前倾、加强脊椎.m410。理论-核心与脊柱稳定性的关系,深部核心训练的原则.m411.【练习】核心加强和脊柱稳定以及如何锻炼腹部而不伤腰.m412.【练习】肩颈稳定调理——50分钟强化讲座+练习.m4.Jz52_dowox.utto{ox-hadow:iet0001x#0084ff!imortatcolor:#ffffff!imortat}.Jz52_dowox.utto:hover{ackgroud-color:#0084ff!imortatcolor:#fff!重要}.Jz52_dowox.utto.rimary1{背景颜色:#0084ff!imortat颜色:#fff!imortatox-hadow:oe!imortat}.Jz52_dowox.utto.rimary1:hover{背景颜色:#0084ff!imortatcolor:#fff!imortat}.jz-ou.jz-ou-cotaier{width:620x}.jzifo-dow{ackgroud-color:#f2f2f5}.jzifo-dow.Jz52_dowoxh4{color:##0084ff}.jzifo-dow.Jz52_dowox{color:#888}h3.Jz52_dowox{order-left:5xolid##0084ffackgroud-color:#color:#000000}.jzft.1a,.jzft.2跨度,.jzt.1跨度,.jzt.2跨度{颜色:##0084ff}.jzft.1,.jzt.1{颜色:#000000}.jzt.2,.jzft.2{颜色:#888}.jz-ou.title{颜色:#000000背景:#}.jz-ou.jz-ou-cotaier{背景:#fff}/*CSS文档*/下载地址:百度网盘0f6j重要提示:下载有问题?点我查看帮助手册提示:本站默认解压密码:www.i3.c声明:内容转载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重点:本站微信公众号现已开通!公众号:电脑狂人,一定要注意防迷路哦~当然,网站上也有看不到的好内容。请小斌喝可乐支付宝奖励lt/gt微信打赏lt/gt...

    2022-05-19 肩颈 富贵包 肩颈 放血

  • 《中医针灸》张立剑,杨金生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中医针灸》【作者】张立剑,杨金生主编【丛书名】中医针灸传承保护丛书【页数】309【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12【ISBN号】978-7-5132-5828-9【价格】128.00【分类】针灸疗法【参考文献格式】张立剑,杨金生主编.中医针灸.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12.《中医针灸》内容提要: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医针灸的历史渊源、传承发展、基本理论、器具模型、技术方法以及申遗和保护等内容,全面展示中医针灸的发展概况和基本内容。对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项目的传承保护具有重大意义。《中医针灸》内容试读中医针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原始社会,产生于人类文明形成之初,并在医疗实践中不断提高和进步。从古籍记载“砭石”的运用,伏羲氏“尝百草而制九针”,到形成系统的经络理论和独特的诊疗体系,针灸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成书于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标志着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并成为一直指导后世临床实践的准绳,《针灸甲乙经》的问世标志着针灸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代代相承的医家著作传承、积淀了丰富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使针灸学得以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到了现代,中医针灸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重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正实现着新的进步和突破,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一、中医针灸的起源自从有了人类,就出现了医疗保健活动。中医针灸是中国人民在数千年与疾病进行斗争的医疗实践中,随着医疗保健经验的不断积累而产生的,属于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人类文明发源之初,并与传说中的伏羲、黄帝等中华文明始祖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针灸萌芽之始医学的最初起源,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动物本能,这已经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认同,针灸疗法的萌芽也不例外。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古代针具与古代微型兵器很相似,在古人的观念中它们具有祛邪逐鬼之功,而“火”也被认为有祛鬼邪之功,所以“祛邪逐鬼”观念应当是针灸疗法产生的初始因素之一。在远古时代,人们发现并掌握针灸疗法之前曾经有过一段漫长的历史。原始社会的人类,由于居住在山洞,环境阴暗潮湿,再加上与野兽搏斗,身体多发生创伤、疼痛,此时,出于本能,2回回/第一章历史源流/他们很自然地会用手去揉按、捶拍疼痛不适的部位,或借助于石头、骨头之类的硬物去刺压或放血以减轻痛苦。《山海经》记载有“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可见我们的祖先曾使用过针石进行治病,“针石”古代又称为“砭石”“镵石”或“箴石”,较钝的砭石常用来按压、刺激穴位,而锐利的砭石则用来刺脓、放血。灸法的形成与产生是在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图1-1)。古人在煨火取暖的过程中,发现它能消除身体的某些病痛,或者由于偶然被火灼伤而解除了某些疾病,于是他们点燃树枝或干草,以烘烤来缓解身体的不适,并逐步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这可能就是灸法的起源(图1-2)。在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有这样的记载“燔陈刍若陈薪,令病者背火炙之”,意思是用干草或者干柴烧一堆火,然后让患者背对着火堆,烘烤背部,这是灸法早期应用的例子。最初,人们施灸多就地取材,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逐步选择了芳香、易燃、温通经脉的艾作为主要材料。要的条件图灸法的产生提供了兴们发明未取火,远古时期,为人/第一章历史源流/回回3减轻痛苦体的病痛处热型上烧热的石块,在身人们用兽皮或树皮包图T新石器时期以2.伏羲、黄帝与针灸的传说针灸疗法的起源由于实证资料的缺乏而被深锁在历史的重重迷雾之中,人们赋予了它们各种神秘的猜想。与中国传统技术文明的起源一样,针灸疗法的创始者也被追溯到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某些人物身上,主要集中于伏羲(图1-3)与黄帝(图1-4)。(1)伏羲在中国古籍中有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中的“尝百药而制九针”的故事,便是关于伏羲创制九针的最早传说。宋代《路史》中亦记载伏羲尝百草,制针砭,治疗先民疾病。伏羲氏,在中国古代传说的帝王世系中被奉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地位十分显赫。相传,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意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他还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用于捕鱼打猎。伏羲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当时的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因此他成为中华民族所敬仰的“人文始祖”,开创了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明。4回回/第一章历史源流/···试读结束···...

    2022-04-27

  • 初级会计通过率怎么样

    初级会计通过率如何?坚信每一位初级会计考生都很关注这个问题。提早了解了考试难度系数和通过率,大伙儿也可以作出对应的提前准备。我下面为诸位考生介绍一下各学科难度系数,也为我们梳理了一些內容,有兴趣的看来一下吧。一、初级会计通过率如何?初中级考试现阶段遭受的十分高的认知度,报名考试的考试十分多,由于大家都觉得初中级考试非常简单。但具体每一年初中级考试通过率仅有20%上下,是否令人很出现意外。可是初级会计考试确实有那么难考吗?跟随我看起来吧。在会计从业资格资格证取消以后,想做财务会计领域就需要考初级会计。除开想从业这一领域外,也有许多在校学生早已别的行业的考生也在报名。每一年初中级考生都是有上百万,这么大的数量,并且里面也有很多人半途舍弃,或是最终弃考。因为初中级的通过率是依照根据总数和报名人数来测算通过率的,因此这就是初中级通过率较为低的缘故。二、2022年初级会计考试准考证打印時间及打印出步骤2022年初级会计准考证打印時间已经相继发布中,具体时间全国各地不一,学生们可以点一下连接掌握:2022年各地区初级会计准考证打印時间及通道归纳三、初级会计技术职称临考常见问题1.身份证件由于身份证件的唯一性,学生们一定要需注意,最好是先确定带上后再外出,把它装在有拉链的包内,避免道路上丢失。2.准考证打印准考证对考试的重要程度显而易见,沒有它,初级会计考试的监考官是不可能容许大家进场的,现阶段全国各地的准考证打印早已开始了,考生们要立即打印出。我还提议各位可以多打印出多张准考证打印,把她们各自放到有可能配戴的服装和背包里,以防因临时性拆换服饰等缘故漏带了它。表明:因考试现行政策不停改变与调节,以上初级会计证等內容仅作参考,若有质疑,要以权威机构发布的为标准!...

    2022-04-14 初级会计准考证打印时间2022 初级会计准考证打印时间

  • 初级会计通过率怎么样呢?

    初级会计通过率怎么样呢?报名初级会计考试的学生,在临考都想对初级会计有基础的掌握。很多人报名初级会计非常关心的议题便是怎么样考?初级会计考试的通过率多少钱?对于此事我已梳理好啦,并放到了下面中。一、初级会计通过率怎么样呢?初中级考试现阶段遭受的十分高的认知度,报名考试的考试十分多,由于大家都觉得初中级考试非常简单。但具体每一年初中级考试通过率仅有20%上下,是否令人很出现意外。可是初级会计考试确实有那么难考吗?跟随我看起来吧。在会计从业资格资格证取消以后,想做财务会计领域就需要考初级会计。除开想从业这一领域外,也有许多在校学生早已别的行业的学生也在报名。每一年初中级学生都是有上百万,这么大的数量,并且里面也有很多人半途舍弃,或是最终弃考。因为初中级的通过率是依照根据总数和报名人数来测算通过率的,因此这就是初中级通过率较为低的缘故。二、初级会计合格规范初级会计考试难度系数较为适度,参与初中级资质考试的工作人员,应在1个考试本年度内经过所有会计科目的考试,2021年初级会计技术职称考试两学科考卷100分100分,合格成绩为60分,预估2022年不容易产生很大转变。三、初级会计考试前内心紧张怎么办?应对即将来临的初级会计考试,不论是焦虑不安忧虑或是焦虑情绪,这是没问题的情绪反应。我觉得在初级会计考试的平台上,彼此全是主人公。不上最后一刻,大家始终也不会了解自已的发展潜力到底有多大。与其说老是胡思乱想,比不上满怀信心,竭尽全力的最后的冲刺。坚信美好的明天归属于大伙儿,坚信春季立刻便会来临。表明:因考试现行政策、內容等持续改变与调节,东奥会计在线给予的以上初级会计师考试学科等数据仅作参考,请学生以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为标准!...

    2022-04-14

  • 初级会计考试难度有多大?通过率怎么样

    报考初级会计考试的考生人数较多,有许多考生比较好奇:初级会计考试难度有多大?通过率怎么样?为帮助考生解决疑问,小编整理了相关资讯。2022年初级会计考试备考正在进行,想要在考试中考取一个满意的成绩,考生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备考方法。一、初级会计考试难度有多大?通过率怎么样?目前,初级会计考试受到了比较高的关注度,其中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也是比较多的。往往考生会认为初级会计考试比较简单。但实际每年初级会计考试通过率只有20%左右,是不是让人很意外?但是初级会计考试真的有这么难考吗?在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之后,想从事会计行业就需要参加初级会计考试。除了想从事这个行业外,还有很多在校生及一些已经在其他行业就业的考生也在报考初级会计考试。每年初级考生都有好几百万,这么大的基数,而且中间还有很多人中途放弃,或者最后弃考。由于初级的通过率是按照通过人数和报考人数来计算通过率的,所以这就是初级通过率比较低的原因。二、初级会计考试共有几门考试科目?初级会计考试内容一共分两个科目,小编给大家分别总结下两科目考试内容的特点,具体特点如下:《初级会计实务》:相对《经济法基础》来说相对较难一点,书中内容与实际会计工作内容息息相关,有很大一部分需要计算,考题的灵活性很大。所以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光靠死记硬背,活学活用才是真道理。《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考试中这科目看起来知识点简单,但学习的内容在初级会计中的理论体系中是非常繁杂的,必须要深入了解知识点。此科目主要是基础法律法规,大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建立本科目内容的知识框架,把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这样复习起来会更加的方便,记忆也更加的有条理。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等不断变化与调整,东奥会计在线提供的以上初级会计师考试科目等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2022-04-08 初级会计实务初级会计师 初级会计实务初级会计证

  • 初级会计证书含金量怎么样

    初级会计证书含金量怎么样?考试中对于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经济法与税法中的重要概念都有比较详细的考查。如果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基本可以从事财务岗位的基础工作,由此可见初级会计证书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跟随小编一起阅读下文了解更多关于初级的相关内容。一、初级会计证书含金量怎么样?1.求职就业更轻松社会对于会计人员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各行各业的运转都离不开会计,有能力就有机会,在这样的形势下,通过初级会计考试,无疑是一项明智之举。由于不同行业能给大家提供的待遇不同,大家挑选工作的时候,不仅要关注现在的待遇水平,还要关注行业的发展前景,尽量选择有发展空间的行业。2.提升竞争优势现代职场的竞争压力巨大,裁员的寒冬随时会来临,会计工作既需要理论也需要实践,但如果你通过了初级会计考试,理论知识丰沛,同时又熟悉企业财务状况,实务操作又快又好,那么老板有什么理由辞退你?同时还能不断学习最新财务知识,完成会计行业入门。二、考下初级会计证书,工资不低拥有初级会计证书,一般可以从事出纳、会计、审计助理等工作。工资大约如下,仅供参考:出纳:一线城市的平均工资约为4000-6000元左右二三线城市工资约为2500-4000元之间。会计:一线城市的平均工资约为6000-9000元左右二三线城市工资约为3000-5000元之间。审计:在一线城市的平均工资约为5000-9000左右二三线城市工资约为4000-5000元之间。除了基本薪资以外,审计工资的一部分还来自于出差补贴和加班费用等。注:如果只有初级会计师证,一般只能担任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助理职位。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有了初级会计证薪资待遇还是比较客观的。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东奥会计在线提供的以上初级会计证等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2022-04-05 初级会计平均工资多少 初级会计平均工资5000+

  • 初级会计证书含金量怎么样

    初级会计证书含金量怎么样?考试中对于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经济法与税法中的重要概念都有比较详细的考查。如果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基本可以从事财务岗位的基础工作,由此可见初级会计证书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跟随小编一起阅读下文了解更多关于初级的相关内容。一、初级会计证书含金量怎么样?1.求职就业更轻松社会对于会计人员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各行各业的运转都离不开会计,有能力就有机会,在这样的形势下,通过初级会计考试,无疑是一项明智之举。由于不同行业能给大家提供的待遇不同,大家挑选工作的时候,不仅要关注现在的待遇水平,还要关注行业的发展前景,尽量选择有发展空间的行业。2.提升竞争优势现代职场的竞争压力巨大,裁员的寒冬随时会来临,会计工作既需要理论也需要实践,但如果你通过了初级会计考试,理论知识丰沛,同时又熟悉企业财务状况,实务操作又快又好,那么老板有什么理由辞退你?同时还能不断学习最新财务知识,完成会计行业入门。二、考下初级会计证书,工资不低拥有初级会计证书,一般可以从事出纳、会计、审计助理等工作。工资大约如下,仅供参考:出纳:一线城市的平均工资约为4000-6000元左右二三线城市工资约为2500-4000元之间。会计:一线城市的平均工资约为6000-9000元左右二三线城市工资约为3000-5000元之间。审计:在一线城市的平均工资约为5000-9000左右二三线城市工资约为4000-5000元之间。除了基本薪资以外,审计工资的一部分还来自于出差补贴和加班费用等。注:如果只有初级会计师证,一般只能担任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助理职位。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有了初级会计证薪资待遇还是比较客观的。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东奥会计在线提供的以上初级会计证等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2022-04-05 初级会计平均工资多少 初级会计平均工资5000+

  • 初级会计职称通过率怎么样

    初级会计职称通过率怎么样?大家对于初级会计考试科目都有了解吗?因为每个考生的基础和时间都有很多不同,东奥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与初级会计考试相关的信息,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基础来感受下初级会计考试的难度。一、初级会计职称通过率怎么样?初级考试目前受到的非常高的关注度,报名参加考试的考试非常多,因为大家都认为初级考试比较简单。但实际每年初级考试通过率只有20%左右,是不是让人很意外。但是初级会计考试真的有这么难考吗?跟着小编看下去吧。在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之后,想从事会计行业就必须考初级会计。除了想从事这个行业外,还有很多在校生已经其他行业的考生也在报考。每年初级考生都有好几百万,这么大的基数,而且中间还有很多人中途放弃,或者最后弃考。由于初级的通过率是按照通过人数和报考人数来计算通过率的,所以这就是初级通过率比较低的原因。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科目有哪些?2022年初级会计有两个考试科目:《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才可取得初级资格证书。三、最后阶段怎么减少焦虑,积极备考这时候大家需回头审视自己的目标,优化目标。对于备考来说,就是按时按量按计划完成你的复习任务。别将本就不富裕的时间花在想一些有的没的问题上。要跟紧课程,跟紧老师。大家要认真吃饭,按时休息,适度锻炼,好的身体机能能带来更高效的学习速度,别给自己的备考之路留下遗憾。安排好各种事情的主次重要性,尽力完成就好。严格分配时间,专注当下,高效完成工作。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等不断变化与调整,东奥会计在线提供的以上初级会计师考试科目等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2022-04-05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赵玉宝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