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宝典》潘英俊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粤宝典》【作者】潘英俊著【页数】450【出版社】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9.02【ISBN号】978-7-5359-7060-2【分类】粤菜-菜谱;面点-食谱-广东;大米-食谱-广东【参考文献】潘英俊著.粤宝典.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9.0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粤宝典》内容提要:“点心篇”是该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着重介绍了粤式酒店、茶楼的特色点心,如千层糕、榴莲酥、烧卖、虾饺等几百种点心的起源及演变。本书分为蒸渌章、炭烙章、煎炸章、馅料章和名词章。全书图文并茂,并有作者大量的原创手绘图,内容趣味横生,书中绝非仅是单纯讲述菜式的制作,而是既有古今菜式的延续,又有南北之作的对照,而且还把烹饪的关键逐一归纳及对比,有些部分更是历来秘而不宣的配方。《粤宝典》内容试读形牙粥粤宝典·点心篇开篇之前先要说明一下,在众多厨师的心目中,厨房与点心是两个泾渭分明的体系,厨房体系主要负责处理以肉类和蔬菜为对象的食品,而点心体系则主要负责以五穀(谷)为对象的食品,类似北方菜系所谓的“红案”与“白案”的分工。我们认为,无论是以肉类和蔬菜为对象又或是以五穀(谷)为对象的食品,都离不开烹任二字《说文解字》曰:“,庖屋也。”也就是说“”是处理烹任的工作间。因此,我们将(升级版点心制作一并列进“粤宝典丛书”之中言归正传。从植物学的角度,小麦一点心的主角之一这种食材并非原产中国,而是起源于中东地区的植物。但是,这种植物是怎样从千里之外来到中国并植根于中国则无史可查据考古学家证实,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F.Bergm)在1934年于中国新疆楼兰(孔雀河流域)小河墓地发现的炭化穀(谷)物是4000年前的小麦颖果(Caryoi)。换句话说,最迟在中国夏朝,中国人已经认识甚至种植小麦事实上,另一个考古遗址将中国人种植小麦的历史上推到三皇五帝时期,这个遗址就是1981年中国考古学者苏生秀等人在青海喇家村一黄河上游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并从中发现了一碗倒扣在地的一句麪(面)条(这一遗址是洪水灾害所形成的)。从中证明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是有迹可查的。而在大禹治水期间就见有麪(面)条,足以旁证中国人引种小麦制作麪(面)条的主要材料的历史相当久远」中国人对小麦情有独钟是毋庸置疑的,甚至视如己出,与麻、黍、稷、豆一道组成“五穀(谷)”之说有趣的是,中国人即使有“五穀(谷)”的归类,同时也将稷一“今人谓之高粱”(《广雅疏证》),视为2开篇语“五毅(谷)之长”(《说文解字》),但最终还是选择比五六粒芝麻撮合在一起大不了多少的小麦颖果作为主食。小麦作为餐桌上的主食这个过程,其实也并非一蹴而就,原因在于如果直接将整颗小麦颖果烹煮的话,难以被人体消化,需要将其捣成末。中国人将这种末称为麪(面)。然而,即使麪(面)变得细腻可口,但小麦颖果上的皮一中国人呼为麸,也并不适口,需要将之舍弃,才是粤宝典·点心篇真正意义的麪(面)。正因如此,最早食用小麦颖果的埃及人早在12000年前就在小麦颖果加工成麪(面)上用尽心思,从最初的石O注1:五毅(谷)一词见于《周臼演变成石碾(鞍形石碾和杠杆石碾),直到中国人发明礼·天官·疾医》中的“以五味五毅、五药养其病”。东汉(25了石磨(盆形石磨)之后才告一段落。220年)郑玄注曰:“五教(谷),麻级版泰、稷、麦、豆也。”不过,同期有了石磨之后,应如何更好地将麪(面)加工成美食的赵岐为《孟子·滕文公上》的“树变成了另一难题。众所周知,如果麪(面)与水相和之后艺五毅,五榖熟而民人育”作注时曰:“五教谓稻、黍、稷、麦、菽也。”直接拿去烤的话,制品会干结发硬,难以下咽。王逸为《楚辞·大招》的“五穀六仞”中国人想到了一个简便的方法,就是将麪(面)与水作注时曰:“五毅,稻、稷、麦、豆、麻也。”唐代王冰为《素问·藏气相和擀成薄片,然后将薄片切成细条放人沸水中煮熟。这法时论》的“五毅为养”作注时曰:就是考古学者在青海喇家村发现的倒扣在地的麪(面)条,“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泰也。”明代谢肇制在《五杂俎》曰:亦是史上所称的汤饼、煮饼和水溲饼。“五毅者,稻、黍、稷、麦、菽也。另外,《苏悉地羯罗经》日:“五汉代刘熙(或称刘熹)在《释名》为饼作解曰:“饼毅谓大麦、小麦、稻餐、大豆、胡麻。”并也,溲辆(面)使合并也。”正是描述了汤饼的做法。另外,也有“六毅”“九毅”之说前者出自《周礼·天官·膳夫》的“食不过,有很多书籍错误地理解《集韵》中“‘溲’与‘酸用六投”,有解释说此六毅是指黍同"的意思,因而很多时候会说包(Bread)种麪(面)稷、粱、麦、武、徐。后者出自《周礼·天官·大宰》的“三农生九毅。”团发酵的食品是饼演变而成东汉郑众注曰:“九穀,泰,稷,秫这显然是后人的看法。稻,麻,大小豆,大小麦。”一说九毅无秫和大麦,而有粱、菰;《西《玉篇》中的解释“溲,水调粉麵(面)也”才是溲阳杂俎》又曰:“九毅,泰稷稻粱,三豆二麦。”当然,亦有“百谷”(《诗的本义经》)之说,《尔雅翼》曰:“梁者另一种制麪(面)的方法至少要到汉匈战争时才为中泰稷之总名。稻者,溉种之总名。菽者,众豆之总名。三毅各二十种国人所熟知为六十,蔬果之属,助榖各二十种,它就是胡饼凡百毅。胡饼是一种什么样的食品呢?3粤宝典·点心篇胡饼原来是强悍的游牧民族一匈奴拥有的一种特殊麪(面)食。这种麪(面)食的糅合方法和烹任方法都与汉族人以往所使用的方法不同,它不是用水糅合,而是用油糅合,它不是放在沸水中漉(渌熟,而是放在火炉中熯熟。晋代的束皙在《饼赋》上形容汤饼是“肴馔尚温,则起溲可施。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成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甚至是“气勃郁以扬布,香飞散而远遍。行人失涎于下风,童仆空嚼而斜眄,擎器者样唇,立侍者千咽”。可见这种食品只是适合农居民族!遗憾的是,文献上并没有记载胡饼的确切做法,只(升级版是北魏(又称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卷九·饼法第八十二·髓饼法》留有“以髓脂、蜜,合为麪。厚四五分,广六七寸。便著胡饼炉(原写作鱸)中,令熟。勿令反复。饼肥美,可经久”的说法从贾思勰的行文中,我们就可知道胡饼与汤饼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可经久”。换句话说,汤饼是湿粮,适宜居家食用:而胡饼则是干粮,不仅适宜居家食用,也适宜旅行食用。而后者对于战乱纷飞的年代至为重要现在最大的困惑是古人口中的“饼”究竟是指什么食品?束皙在《饼赋》说:“内则诸馔不说饼。然则虽云食麦,而未有饼。饼之作也,其来近矣。”也就是说,《内则》上所有食物没有饼这个名称。就这看来,食麦而没有饼,估计饼这一食品(或名称)的出现应该是最近的事。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日“饼,辆養也。”这短短几字并不能看清饼的庐山真面目。事实上,除了汤饼、胡饼之外,还有一A开篇语种独特的用麪(面)制的饼一培愉。《正字通》曰:“倍偷,起辆也。发酵使辆轻高浮起,炊之为饼。贾公彦以醃(同酏’)食为起胶饼,胶即酵也。涪翁说,起胶饼即今之炊饼也。”《齐民要术·卷九·饼法第八十二》有倍喻的做法,书中云:“(起辆如上法)盘水中浸剂,于漆盘背上水作者,省脂,亦得粤宝典·点心篇十日软,然久停则坚。千剂于腕上手挽作,勿著勃。入脂浮出,即急翻,以杖周正之,但任其起,勿刺令穿。熟乃出之,一面白,一面赤,轮缘亦赤,软而可爱。久停亦不坚。若待熟始翻,杖刺作孔者,泄其润气,坚硬不好。法须瓮盛,湿布盖口,则常有润泽,(升级版甚佳。任意所便,待冷溲之。”从《齐民要术》的行文上看,倍偷为一种发酵麪(面)食。然而,关于这种食品的来龙去脉,文献上并没有太多的描述,有人说它是外来食品的译音,原因是它又写作“注偷”或“喻住”。其根据很可能是来自《正字通》,该书在解释发酵知时说:“以酒母起辆曰发酵。萧子显《齐书》永明九年(491年)正月诏太庙四时祭荐皇帝起辆饼注发酵也。韦巨源《食单》有‘婆罗门轻高麪’,今俗称‘笼蒸馒头’。发酵,浮起者是也。金天历元年(1328年)有额外课,其十八曰酵。泰和四年(1204年)定糟酵钱。辽元志有酵课。”如果单从《正字通》所言来看,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倍愉这种发酵麪(面)食来源于婆罗门一今印度境内。然而,《正字通》是明代张自烈的作品,他所说的慢头,在三国时期早已发明。馒头又称作曼头,传说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所创,根据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云,诸葛亮七擒七纵收服5粤宝典·点心篇孟获之后班师回朝,途经泸水时阴云布合,狂风骤起,兵不能渡。遇到这种情况,根据当地风俗要人头祭之。诸葛亮不忍,吩附厨房和面,塑成人头,内以牛羊等肉代之,名曰曼头,以代替人头设祭,因而安然渡过泸水(见《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这就是馒头种发酵麪(面)食的起源但是,有人会说《三国演义》是小说而非史实,其言并不能作为依据。况且罗贯中是元末明初时期的人,其所(升级版处的年代与小说所说的年代相差1000多年正是如此,并不能断定馒头是诸葛亮创制。事实上,根据《晋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三·何曾传》的记载,馒头最晚在晋代已经出现,该书云:“(何曾)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膳滋味,过于王者。每燕(宴)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辄命取其食。蒸饼上不拆作十字不食。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晋书》上说的蒸饼应该说的就是馒头,而能够将馒头坼作十字,说明中国人对发酵麪(面)食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我们知道,凡事都有一个认识和深化的过程,如果考虑到这一点,晋代何曾上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相差一百年之间,从中说明罗贯中所言不一定是凭空想象说到这里,让我们梳理一下,最晚到了晋代,中国人的面食已经有三大类型,即与水相和型的麪(面)条(Noodle)、与油相和型的胡饼(Cookie)及发酵型的馒头(Bread),而烹饪方法则至少有四种,即渌、蒸、熯、烙等。有人不禁会问,为什么中国人最晚在前21世纪开始种植小麦,却到了2世纪才整合出发酵的麪(面)食来呢?6···试读结束···...

    2022-10-31 粤菜的书籍 粤菜pdf

  • 民2022类案裁判方法精要(第二辑)PDF

    课程介绍陆民2022类案裁判方法精要(第二辑)文件目录陆民2022类案裁判方法精要(第二辑).df...

    2022-11-17

  • Freeze静 3款经典人气炸鸡(附3种清爽小菜)——炸鸡全攻略(二)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大厨FreezeJig3款经典人气炸鸡(附3款清爽小菜)-炸鸡全攻略(二)文件目录1.m4Cooktudio课件_3款经典流行炸鸡(附3款清爽小菜)——炸鸡全攻略(二).jg...

    2022-10-29 清爽小菜 炸鸡图片 清爽小菜 炸鸡怎么做

  • 9527 围棋教学-布局定式以后的变化_袁红中级围棋视频讲座

    资源介绍:资源大小:2.16GB教程说明:速成围棋(中级)、中级围棋教程、中级围棋教学视频教程、围棋教学-版面形式后的变化_袁伟宏中级围棋视频讲座、围棋视频教程教学合集《中级》围棋改进》、中级围棋、围棋教学视频、围棋入门教学视频、中级围棋讲座、围棋初学者讲座、围棋高级讲座。围棋教学-版式形成后的变化_袁伟红中级围棋视频讲座视频讲座〖GoCla-Chage套式后(01)-袁伟宏中级围棋视频讲座].m4〖围棋课-套式后的变化(02)-袁伟宏中级围棋视频讲座〗.m4〖围棋课-组队后的变化(03)-袁伟宏中级围棋视频讲座].m4〖围棋课-组队后的变化(04)-袁伟宏中级围棋视频讲座〗.m4〖围棋课-固定形式未来变化(05)-袁伟宏中级围棋视频讲座].m4〖围棋课-设置后的变化形式(06)-袁伟宏中级围棋视频讲座〗.m4〖围棋课-设置后的变化〗套路(07)-袁伟红中级围棋视频讲座].m4〖套路类-套路(08)-YuaWeihog中级围棋视频讲座】.m4〖围棋课-套式后的变化(09)-袁伟宏中级围棋视频讲座〗.m4〖围棋课-套式后的变化(10)-袁伟宏中级围棋视频讲座】.m4〖围棋课-套式后的变化(11)-袁伟宏中级围棋视频讲座〗.m4〖围棋课-套式后的变化(12)-视频袁伟宏中级围棋讲座】.m4〖围棋课-公式化后的变化(13)-视频袁伟宏中级围棋讲座〗.m4ltrgt〖围棋课-套式后的变化(14)-视频袁伟红中级围棋讲座】.m4〖围棋课堂-套式后的变化(15)-袁伟宏中级围棋视频讲座》.m4〖围棋课堂-套式后的变化(16)-袁伟宏中级围棋视频讲座].m4〖围棋课-套式后的变化(17)-袁伟宏中级围棋视频讲座〗.m4〖围棋课-S之后et形式变化(18)-袁伟红中级围棋视频讲座].m4〖围棋课-套表后的变化(19)-袁伟红中级围棋视频讲座〗.m4〖围棋课-变化套式后(20)-袁伟宏中级围棋视频讲座].m4〖围棋课-套式后的变化(21)-袁伟宏中级围棋视频讲座〗.m4〖围棋课-变化套式后(22)-袁伟宏中级围棋视频讲座].m4〖围棋课-套式后的变化(23)-袁伟宏中级围棋视频讲座〗.m4〖围棋课-变化套式后(24)——袁伟宏中级围棋视频讲座】.m4去...

    2023-02-09

  • 《短视频摄像灯光实战教学》

    课程介绍课程出自景伟《短视频摄像机灯光实战教学》网盘截图教学大纲25、升级拍摄注意:后期减速不卡顿.m41、抖音上常见的拍摄形式.m42、屏幕曝光有几种方法.m43、快门如何控制曝光.m44、ISO如何控制曝光.m45、video.m4中的常见场景6、中景和近景.m47、特写和特写.m48、常用图片构图.m49。对称和三角形组合.m410。圆形和S形组合.m411.拍摄常用相机移动方法.m412.平移和平移.m413.跟着相机扔相机.m414、升降镜头介绍.m415、总结基础知识和装备.m416、了解拍摄器材.m417.了解照明设备.m418.了解无线电设备.m419.Vlog拍摄与创作实践.m420。电商产品拍摄演示.m421、街拍街拍实战.m422、剧情对话形式的拍摄示范.m423.开箱视频拍摄演示.m424.影棚拍摄范例.m4TikTok摄影...

    2023-02-09 控制曝光 特写的软件 控制曝光 特写是什么

  • 《养老护理 医疗照护》周芬华,潘群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养老护理医疗照护》【作者】周芬华,潘群主编【丛书名】职业资格高级培训教程【页数】171【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1【ISBN号】978-7-5478-4106-8【分类】老年人-护理学-职业培训-教材【参考文献】周芬华,潘群主编.养老护理医疗照护.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养老护理医疗照护》内容提要:本书是一本集医疗与照护于一体的专业化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教材,是上海健康医学院2017年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校分校内涵发展专项经费资助成果。本书共分四篇,内容包括养老护理概论、老年护理专业基础知识、老年护理常用技能及康复与急救技术基础。通过学习使读者能够了解养老护理员的职业道德及规范、老年人权益保障,养老护理内容及要求;初步了解养老护理基础知识;老年人初级医疗照护相关知识;初步掌握老年人初级医疗照护的技术操作;掌握护理记录,临终护理等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每个章节均安排了相关课后练习内容。《养老护理医疗照护》内容试读养老护理(医疗照护)第篇概论学习目标gt具有“老年人为本”的护理职业观,以高度的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对待老年人。了解国外老年护理保障实践的常用模式与国内老年护理保障实践的常用模式的区别。gt熟悉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老化、人口老龄化、养老护理的概念。掌握老年人的概念、年龄标准;养老护理服务内容及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引导案例李家夫妇是上海某区居民。夫妇俩同龄,为78岁,平素身体健康,无慢性疾病。其3个儿女均有工作,成家有后。儿女们不与父母同住,但离父母家很近。李家夫妇日常家务如买菜、做饭等都自己做。每日生活作息如外出散步、与朋友交谈、看电视等安排有序。儿女们坚持每周双休日轮流看望父母,陪父母聊天、做家务。李家夫妇的隔壁邻居张阿婆是一位孤老,86岁。张阿婆的独子在外地工作,逢年过节才能回来看望老母亲。张阿婆有糖尿病史,平时用药物控制以保持血糖稳定。每日有社区志愿者上门为其洗衣、买菜、做饭、打扫房间等。问题与思考:李家夫妇和张阿婆的老年生活分别属于哪种养老方式?并说出依据。第一章社会老龄化与老年护理保障制度的发展第一章社会老龄化与老年护理保障制度的发展第一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老化即衰老是所有生物种类生命延续过程中的一种生命现象生、老、病、死是存在于一切生物中的客观规律。老化进展最快的时期是老年期,可分为生理性老化和病理性老化。前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变化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与年龄相符的老化征象。后者是在生理性老化的基础上,受外界如疾病、营养不良或环境因素影响造成的异常老化。按国家年龄划分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年龄的划分使用两个标准:在发达国家大于65岁为老年人在发展中国家大于60岁为老年人。■一、当今世界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一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与总人口数的增长密切相关。WHO宣布1987年7月11日为第50亿人口日”老年人口每年以2%的速度猛增。2002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6.29亿,占全世界人口的10%预计2050年可达19.64亿,全世界的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数的21%平均每年增长9000万。二是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1950~1975年老年人口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发展中地区和发达地区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口数约占全球老年人总数的60%。预计到2050年世界老年人口中约有82%的老年人即16.1亿老年人将生活在发展中地区3.6亿老年人将生活在发达地区。三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在世界各主要地区中欧洲一直是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四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平均寿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世纪末则达到60~70岁,一些国家已经超过80岁。2002年世界平均寿命为66.7岁全球70多个老龄化国家中,日本的平均预期寿命最长达到81岁男性77岁女性84岁)高出全球平均值15养老护理(医疗照护)岁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已接近70岁其中男性67岁女性71岁。五是女性老年人增长速度快:一般而言男性老年人死亡率高于女性。如美国女性老年人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6.9岁,日本5.9岁法国8.4岁中国3.4岁。六是高龄老年人快速增长:全球高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6%其中发达国家占22%,发展中国家占12%。我国高龄老年人口平均增长速度达4.79%预计到21世纪40~50年代高龄老年人增长速度会更快。■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祖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口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数的比例由第四次人口大普查的5.57%上升到6.96%。目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年型,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据我国民政部2016年7月12日印发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据预测今后50年我国老年人口每年将以3.2%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2.48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7%。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一是我国老年人口绝对值居世界之首,至2025年将达到24%,意味着世界上每4~5个老年人中即有1个中国老年人。二是人口老龄化进程快。据统计许多发达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由5%上升到7%一般需要经历50~80年我国仅用了18年。据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人口资料统计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7%上升到14%法国经历了127年,瑞典85年美国72年英国47年,日本24年我国预计是25年左右。三是区域分布不均衡、差异大。鉴于经济发展状况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大城市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远远快于和高于西北地区。四是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显突出。五是老龄人口明显呈现高龄化趋势。人口学认定低龄老人口为60~69岁中龄老年人口为70~79岁高龄老年人口为80岁及以上。我国老龄老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2000年已增长到1100万预计2020年将达到2780万。六是女性老年人比例高。七是文化程度低。八是老年人婚姻状况稳定,丧偶率高。九是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三、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老龄化、高龄化程度均呈高速发展趋势。早在1979年上海就进入老龄化城市。近30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一直处于全国的顶端。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呈现高位快速发展态势二是高龄化程度突出,且有较快的上升趋势三是纯老家庭、独居老人较多四是中心城区老龄化水平高于非中心城区;五是呈现出独生子女父母老龄化发展的趋势。依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户籍人口1456.35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83.60万人,占总人口的33.2%比上年增加了25.81万人增长5.6%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了1.6个百分点。呈现以下4个特点:①老龄化程度稳步提升。2017年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483.60万比上年增长5.6%。近3年来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速分别为5.6%、5%、5.3%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稳步提升。②高龄老年人口增速持续放缓。2017年上海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第一章社会老龄化与老年护理保障制度的发展80.58万人比上年增加了0.92万人增长1.2个百分点沾老年人口的比重则下降了7个百分点,占总人口比重与2016年接近持平。此外,上海市16个区80岁及以上人口占上海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较2016年相比首次全部下降。这显示了上海市高龄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要低于老年人口的增速。③老年人口抚养系数再创新高。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负担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抚养系数2017年达到了58.8%,比2016年增加了4.7个百分点;从总抚养系数来看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77.1%即每1.29个15~59岁劳动力要负担1个60岁及以上或0~14岁人口。④上海市人口预期寿命继续攀升。2017年上海市人口预期寿命为83.37岁其中男性80.98岁,女性85.85岁。上海老龄化、高龄化严重尽管政府部门主导的老年护理服务对缓解快速增长的老年护理需求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供需矛盾仍然较大。特别是老年人口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等特点据调查平均每人有8年时间是带病期。根据2003年上海市一项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跟踪调查,上海市老年人口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率为2.51%部分不能自理率为4.22%。根据这一比例按照已经预测的老年人口数量再分别预测出需要照顾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和部分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数量2050年上海市65岁及以上户籍老人数比2000年将增加1.35倍,而同期基本生活自理有困难的65岁及以上户籍老人数将增加2.25倍。这一方面要求有更多的人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另一方面也对专业护理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提供更高水平的护理服务提升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护理服务花费减轻社会负担从而缓解老年护理的供需矛盾。第二节老年护理保障制度的发展■一、国外实践经验各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一般都遵循的原则:一是注重政府推动提供立法保障和财政支持二是筹资多元化强调社会和个人责任三是服务体系多元化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人员素质四是强调护理需求评估注重护理分类、分级制度;五是居家照护为主机构护理为辅,注重预防护理六是建立实物给付与现金相结合的给付政策。国外老年护理实践基础模式见表1-1-1。表1-1-1国外老年护理保障实践的常见模式保障模式独立保障模式(双支护理保险与医疗保险彻底分开建立独立的护理保险基金柱模式)医疗子系统保障模护理保险隶属于医疗保险制度体系框架但护理支出与医疗支出式依附模式)分开在医保基金下设立护理资金账户实行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医疗保障模式(单一护理服务是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个待遇覆盖项目在医保基金的支机制模式)付项目设立长期护理项目符合要求的长期护理费用由医保支付筹资模式社会保险模式筹资主要来源于个人和企业缴纳的保险费护理保障模式筹资来源于税收,个人无需另行缴费商业保险模式参保人自愿参保缴纳保险费保险经营者以营利为目的养老护理(医疗照护)(续表)】保障对象普惠制模式即长期护理保险适用于全体国民。实行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通常采用这种模式如英国目标人群模式即长期护理保险仅适用于护理需求较高或难以支付护理费用的人群通常是低收入人群或一定年龄以上的人群如日本长期介护的参保对象为40岁及以上的国民护理跟从医疗模式医疗保障对象即为护理保障对象如德国■二、国内情况近年来国内关于老年护理保障制度体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但主要集中在理论学术研究阶段总体倾向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表1-1-2。表1-1-2我国老年护理保障实践的常用模式市场化模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乡、地区差异较大建立统一的社会护理保险制度条件不足。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来开展老年护理保险将对各级政府财政增加较重负担。因此在我国开展老年护理保险最好采取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走市场化的道路分步走模式第一步采取商业护理保险模式第二步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社会基本老年护理保险和商业护理保险相结合模式第三步实行政府强制的全民老年护理保险模式多层次模式即建立集体社会保障、商业保险、社区互助等形式于一体的多层次护理保障机制第一层为经济比较发达、居民相对富裕的地区推行法定老年人护理保险第二层为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的地区可以同时采取法定老年护理保险与商业老年护理保险相匹配的双轨制第三层为收入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地区如农村地区采取公共财政负担的方式开展社会医疗互助等多种辅助形式■三、上海医疗保险办公室关于建立老年护理保障制度的总体构想与预期目标(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国情、体现上海特色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老年护理需求不断增长的现状和趋势按照政府主导、居家为主、机构为辅”模式发挥政府导向作用鼓励社会参与整合各方资源重视家庭责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分步实施逐步构建和完善适应上海市实际的老年护理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和谐。2.基本原则①持政府主导、有效整合各方资源②持制度一体化,促进待遇均等化③持依托社区、家庭为主机构为辅④坚持合理定位,促进各类养老护理服务有效衔接⑤坚持分步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完善。(二)预期目标1.远期目标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上海实际的老年护理保障制度2013年以后):一是建立多元化的老年护理保障筹资体系:二是建立多层次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社会化···试读结束···...

    2022-10-28

  • 《吸入麻醉药》王祥瑞,俞锋,杭燕南主编;杭燕南,罗爱伦,吴新民总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吸入麻醉药》【作者】王祥瑞,俞锋,杭燕南主编;杭燕南,罗爱伦,吴新民总主编【丛书名】当代麻醉药理学丛书【页数】270【出版社】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01【ISBN号】978-7-5192-2217-8【价格】140.00【分类】吸入麻醉-麻醉药【参考文献】王祥瑞,俞锋,杭燕南主编;杭燕南,罗爱伦,吴新民总主编.吸入麻醉药.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吸入麻醉药》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为20章,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吸入麻醉药的发展历史、作用机制、药物动力学、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影响以及新型麻醉药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进展。《吸入麻醉药》内容试读第1章吸人麻醉药的历史自1846年10月16日,WilliamT.G.Morto医生在美国麻省总医院公开示范乙醚麻醉获得成功以来,迄今已有160多年历史。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吸人麻醉药药动学和药效学认识的深人,新型麻醉药推陈出新,现代的吸入麻醉药(主要是氟类麻醉药)几乎代替了除氧化亚氮外的所有其他类型吸入麻醉药。第一节吸几麻醉的初级阶段早在l540年Valerig合成乙醚,Cordu和Paracelu在有关著作中提到乙醚有消除疼痛的作用。1818年Faraday发现乙醚具有麻醉作用。1842年美国佐治亚州的乡村医生CrawfordLog使用乙醚吸入麻醉给患者做颈部肿物手术成功,但直到1849年才在《南方医学外科》杂志进行报道,因而Log被认为是将乙醚用于临床麻醉的开创者。1846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牙科医生Morto在医学家兼化学家Jacko的指导下,验证了牙科手术吸入人乙醚蒸气的麻醉作用。同年10月16日Morto在麻省总医院给患者施以乙醚吸人麻醉,由著名外科医生Dr.JohC.Warr从患者下颌部成功切除一个肿瘤,当时在场的有许多外科医生和新闻记者,这消息也随即轰动全世界。Moto被认为是临床麻醉第一杰出人物,乙醚麻醉的成功开创了近代麻醉的历史(图1-l)。同年英国Lito首先使用乙醚麻醉,俄国Jiuoro在乙醚麻醉下图1-11846年10月16日Morto演示乙醚麻醉当代麻醉药理学丛书吸人麻醉药施行了乳癌切除术,而且他是大规模使用乙醚全身麻醉的组织者。1847年Sow发行了《乙醚吸人麻醉》,这是第一本麻醉专著。吸入麻醉药发展的历史年份见图1一2。临床应用的吸入麻醉药20·七氟醚安氟醚地氟醚甲氧氟烷。异氟醚氟烷氟乙烯醚乙烯基乙醚10甲丙醚三氯乙烯,异丙基乙烯基醚环丙烷乙烯氯仿乙烯氯乙烷乙醚氧化亚氮年份018401880192019602000图1-2吸入麻醉药的发展历史年份第二节吸几麻醉药的发展虽然乙醚安全性好,但有易燃,诱导期长,有刺激性气味,恶心、呕吐发生率高等缺点。因此,在乙醚麻醉开始应用后的一年内,研究者开始寻找其他更好的麻醉药物。关于吸入麻醉药的研制和应用详见表1-1。表1-1吸入麻醉药吸入麻醉药时间(年)发明或使用者事例乙醚(ether)1540ValeriuCordu首先制成了乙醚1540Paracelu(瑞士医生)用混有乙醚的饲料使家禽入睡,后又安全醒来1842CrawfordW.Log将乙醚用于患者WilliamE.Clark1846WilliamT.G.Morto(英国公开演示乙醚麻醉医生)20世纪乙醚成为经典的全身麻醉药60年代早期氧化亚氮(N2O)1772JoehPrietley制成氧化亚氮1799HumhryDavy(英国化学和首次提出氧化亚氮含有镇痛成分生理学家)第三分册第1章吸入麻醉药的历史(续表)吸入麻醉药时间(年)发明或使用者梦例1844HoraceWell(美国牙科首先将氧化亚氮用于临床麻醉医生)1868EdmudAdre(外科将氧化亚氮混以20%的氧用于麻醉医生)氯仿(chloroform)1831VoLeiig制成氯仿GutherieSoueira1847HolmeCoote首先使用氯仿1847JameSimo(苏格兰产科将氯仿用于分娩镇痛医生)氟烷(halothae)1951制成(1956年上市)甲氧氟烷(methoxy-1958制成(1960年上市)flurae)安氟醚(eflurae)1963Terrell制成(1973年上市)异氟醚(ioflurae)1965制成(1981年上市)地氟醚(deflurae)1990制成(1992年上市)七氟醚(evoflurae)20世纪BMRega(Baxter实验室)制成(1984年在日本上市,1995年在美国60年代晚期上市)一、氯仿l831年Volieig、Guthrie和Saeire分别合成了氯仿,但从未在人体进行过吸入麻醉的试验。1847年Floure经动物实验证明氯仿具有麻醉作用。同年英国外科兼妇产科医生Sioo第一次将氯仿成功用于分娩镇痛。1848年发生了使用氯仿死亡的病例,以后继续有报道,因此认为应用氯仿不能超过一定浓度。1853年Sioo又开始应用氯仿麻醉,特别是他给维多利亚女王施行氯仿麻醉生下王子,使氯仿麻醉在英国得到公认。1858年Sow又刊行了《氯仿及其他麻醉剂》一书。1862年Clover氯仿麻醉机问世,到1868年才开始普遍使用。氯仿一直使用了几十年,直到1894年Leoard和Guthrie报道了氯仿麻醉后有几例儿童发生了迟发性肝毒性反应。Goodma和Ley的动物试验表明,氯仿浅麻醉复合肾上腺素可诱发致死性室颤。此后,氯仿逐渐被弃用。二、氧化亚氮氧化亚氮是Pritley于1772年发现的,1778年Davy证明氧化亚氮具有镇痛作用。1844年Well出席了化学家Colto的示范,氧化亚氮吸入令患者神志消失,引起Well的注意,在自己拔牙时吸入氧化亚氮获得成功。Well向Colto学习了氧化亚氮的合成方法3当代麻醉药理学丛书吸人麻醉药并将这种药物用于拔牙手术,但在哈佛医学院演示吸入氧化亚氮下进行无痛拔牙手术时失败。1867年6月,Colto首次在巴黎第一届国际医学大会上演示了氧化亚氮吸人麻醉,从此该方法在欧洲风行。直到1870年氧化亚氮才与氧气一起用于麻醉中,这样就可以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而不引起缺氧。三、氯乙烷、乙烯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乙醚、氯仿和氧化亚氮应用于大多数外科手术的麻醉,这也证明了它们的重要作用。1848年Heyfelder首先在人体使用氯乙烷产生麻醉作用。1918年Luckhardt证明乙烯有全身麻醉作用,乙烯在1923年用于临床,它需要在高浓度下才能产生麻醉作用,而且易燃、易爆,具有刺激性气味。1926年Eichhaltz将阿弗丁应用于临床。l928年Lucuo和Hedere发现环乙烷有麻醉作用,l930年Water临床应用环乙烷获得满意效果。1933年Gelfa和Bell发现乙烯醚有麻醉作用可供临床使用。1935年Shiker试用三氯乙烯作为麻醉药,1941年LageHewer应用于临床。由于这些药物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限制了外科电刀和监护仪的应用,因此很快就被临床淘汰。四、氟类麻醉药从理论上讲,可以通过卤素化来降低烃化物的可燃性。早期合成非易燃性麻醉药的方法就是使某种易燃性的药物氟化。用氟原子来代替氯原子和溴原子,可以获得更稳定的分子结构和更低的溶解度,从而使得吸入麻醉药的毒性更小并具有更好的药物动力学特性。1954年化学家Sucklig合成了氟烷,1956年Johtoe将其应用于临床。(一)安氟醚、异氟醚和地氟醚的合成从1959年到1980年Dr.Roc.Terrell及其在俄亥俄州MedicalProduct公司(现为Baxter公司)的同事们为了研制出更好的吸入麻醉药,分析了700多种复合物。安氟醚(第347种复合物,因此被称为复合物347)和异氟醚(第467种复合物)均由这次试验研制成功,并分别成为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主要麻醉药。其他未入选的复合物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的不能诱导麻醉,有的具有毒性。一些复合物可以产生很好的麻醉效果,但却发现有其他缺点,如具有危险和(或)价格昂贵而不能应用。地氟醚(CHF2-O-CHF-CF3)是这一系列研究的复合物中第653种复合物,因此地氟醚被称为复合物653。它开始是由具有潜在爆炸危险的氯元素合成的。它还有两个其他的潜在局限性:①在室温下饱和蒸气压相当于一个大气压,因此不便使用常规的蒸发系统。②麻醉强度仅是异氟醚的1/5,因此产生麻醉就需要更多的药物,从而就使它的应用更加昂贵。4第三分册第1章吸入麻醉药的历史(二)合成七氟醚七氟醚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Walli和他的同事在Traveol实验室合成的。像地氟醚一样,七氟醚合成困难且价格昂贵。吸入七氟醚,苏醒很快。七氟醚与二氧化碳吸收剂接触后结构不稳定,并且它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存在一定潜在毒性。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七氟醚代谢产生无机氟,增加血浆氟离子浓度。七氟醚因与碱石灰不相容,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投入使用。(三)地氟醚和七氟醚的发展因为上述的潜在局限性,地氟醚和七氟醚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立刻得到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它们的发展给予重新考虑,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第一,门诊患者麻醉成为麻醉操作的重要部分,这就需要研制作用快、清除快的麻醉药。这一理念扩展到其他麻醉药和麻醉辅助药中,并使它们得到发展,包括短效肌肉松弛药(如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代替氯筒箭毒碱和泮库溴铵)、阿片类药物(阿芬太尼代替吗啡、哌替啶和芬太尼)、苯二氮草类(咪达唑仑代替地西泮)和麻醉诱导药丙泊酚。第二,含氟的卤化吸入麻醉药(如地氟醚和七氟醚)在血液中溶解度较低,因此满足了短效麻醉药的要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少量的地氟醚合成,并进行了血中溶解度试验(血/气分配系数)。正如所期望的,地氟醚的血/气分配系数(0.45)远低于其他的吸人麻醉药,与氧化亚氮的血/气分配系数相当(0.46)。这些发现也激励了人们开始了两个尖端项目的研究。其一,寻找一个更高效并且危险较小的研究方法。其二,研究地氟醚的生理学和药理学特性。在充分的动物药理学研究后进行志愿者和患者试验。在MaruihiPharmaccutical公司的赞助下,人们再次产生了对七氟醚研究的兴趣。在日本七氟醚于1990年被允许应用于临床,一时间成为日本最流行的麻醉药。七氟醚在北美批准应用后,同样成为美国最流行的麻醉药。地氟醚和七氟醚的生理和药理价值证实了这个设想,即这些氟化麻醉剂具有较低的溶解度,能够使患者较快地从麻醉中苏醒。经体内和体外研究发现,地氟醚比近期应用于人体的其他强效挥发麻醉药更稳定。近期研究表明,与那些较早发现的现代吸入麻醉药相比,最新的现代麻醉药地氟醚和七氟醚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地氟醚的特点就是血和组织中的溶解度低,从而使患者能够快速从麻醉中苏醒。它能够使血压快速下降,这也可以解释其活性很强。其独特的抗降解能力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优点。其他药理特性与一般强效吸入麻醉剂相同,特别是在低浓度和麻醉稳定阶段(如麻醉维持期)。七氟醚的特点也在于血和组织中溶解度低,较经典的卤化吸人麻醉剂(如异氟醚)苏醒更快,但较地氟醚要慢。七氟醚没有刺激性气味,可以用于吸人麻醉诱导,并且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小。5当代麻醉药理学丛书吸人麻醉药第三节吸几麻醉实施方法的发展边程吸入麻醉药的历史也包括吸入麻醉药物传送装置和分析方法的发展。在19世纪初,施行全身麻醉时,是将乙醚、氯仿简单地倒在毛巾上进行吸入麻醉,以后创造出简单的麻醉工具,如Emarch口罩,由钢丝网构成,上蒙以数层纱布,用乙醚滴瓶点滴吸入乙醚挥发气。以后Sxhimimelduch作了改进,将口罩与患者面部接触部分卷边,以防止乙醚流到患者面部及眼引起刺激受到伤害。开放点滴吸入麻醉的缺点是麻醉药物丢失较多,麻醉的深度及呼吸不易控制。以后出现简单的可以调节乙醚气体浓度(Cauoehko)的口罩。1910年设计出ckeo断续流的麻醉机。1915年Jacko试用二氧化碳吸收剂与动物实验,为紧闭法吸入麻醉之前驱。1923年Water设计来回式CO2吸收装置,1928年又出现循环式紧闭吸入麻醉装置,目前已发展成为精密复杂的各种类型的麻醉机。气管内麻醉方法的出现,意义尤为重大。1543年Vealiu曾给动物实施气管内插管;1667年Hooke于动物实验用气管切开插入导管进行麻醉。1792年Curry首先在人进行气管内插管。l869年Tredeleurg行气管切开术,直接经气管导管吸入麻醉药。1880年Mceve用手引导施行气管内插管。1859年Krurtei制成喉镜作明视气管内插管。1921年Magill和Rowvotham改良气管内麻醉术,将金属导管改用橡皮管,经鼻腔盲探插管。Guedel和Water倡导用带有套管的气管内插管导管。喉镜方面设计出Miller、GuedelFlagg型及Macitoh弯型喉镜。气管内插管普遍应用于各种全身麻醉及实施复苏术的患者,并设计出各种气管内麻醉的导管和技术操作方法。蒸馏器能够使麻醉气体以精确的浓度进行传输,这一装置也提供了呼气末气体浓度监测,这样可以精确地控制麻醉深度,这在以前是不太可能做到的。这一装置增加了吸入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第四节我国吸几麻醉的发展边程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应用的吸入麻醉药主要是乙醚,应用开放点滴的方法,小儿麻醉中先用氯乙烷或氟烷诱导,再滴乙醚维持。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展小儿三氯乙烯开放麻醉。由于我国仿制麻醉机成功,应用回路内简易蒸发器,逐渐开始乙醚和氟烷紧闭吸入麻醉。气体吸入麻醉药环丙烷(cycloroae)也曾经在我国临床麻醉中应用。一般成人先静注硫喷妥钠诱导,再吸入乙醚维持麻醉。因为乙醚具有可控性好,还有肌肉松弛作用,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全身麻醉药物代替,这样的吸入麻醉方法一直沿用至20世纪70年代末。1981年后由于安氟醚等吸入麻醉药及现代麻醉机的引进,静吸复合麻醉逐渐成为我国全身麻醉的主流,在设备、理论和技术上有了很大进展。20世纪90年代,又有许多新药、新6···试读结束···...

    2022-10-28

  • 《经皮给药纳米技术》刘,冯年平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经皮给药纳米技术》【作者】刘,冯年平主编【页数】342【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10【ISBN号】978-7-5214-1969-6【价格】59.00【参考文献】刘,冯年平主编.经皮给药纳米技术.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经皮给药纳米技术》内容提要:采用这种纳米技术制成的产品中含有天然活性成分的油滴粒径小于100m,只有目前一般乳膏乳滴粒径的二十分之一大小左右,所以活性成分能更快的到达疼痛部位发挥药效,起效快;另外因为纳米油滴的渗透力强能到达更深的炎症部位,整体效果好,同时纳米油滴的药物储库作用使药效更加持久。本书介绍经皮给药纳米技术的技术的分类、原理、特点、适用范围、成果及应用,配合成功案例,讲解经皮给药纳米技术在化妆品、药品开发中的应用,适合化妆品及药品行业改进剂型,增加功效。目前比较流行。《经皮给药纳米技术》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经皮给药概述经皮给药系统又称经皮给药制剂,是指将药物通过皮肤吸收递送至作用部位,进行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给药系统或制剂形式。广义的经皮给药系统包括皮肤局部药物递送系统(dermaldrugdeliveryytem)和透皮药物递送系统(tradermaldrugdeliveryytem),前者作用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后者是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经皮给药可避免口服给药的肝脏首过效应、胃肠道对药物的破坏以及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还可避免注射给药带来的创伤和疼痛感,提高了给药顺应性。同时,经皮给药为不宜口服或注射的药物提供了新的全身给药方式。通过皮肤给药治疗疾病的方法可以追溯到远古。公元前约3000年,在古埃及和巴比伦,已有植物用于涂抹皮肤或包扎的医学记录。在中国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也有关于经皮给药的记载,如“桂心渍酒,以熨寒痹”“马膏膏法缓筋急”。1979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世界首个经皮给药制剂东莨菪碱透皮贴剂(Traderm-Sco)。1981年,美国又上市了治疗心绞痛的经皮给药制剂硝酸甘油透皮贴剂(Nitroglycerilater,Deoit)。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底,FDA已经批准了95个包括仿制药在内的经皮给药制剂,日本批准了155个。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经皮给药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剂型在该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经皮给药的药物分子量范围和适应证也逐渐扩大,药物由小分子扩展到抗体、DNA等大分子药物,适应证由皮肤病治疗发展到关节炎、冠心病、肿瘤等各类疾病的治疗。经皮给药正逐渐受到了广大医药工作者和患者的青睐,国际上各大制药企业竞相研发新的经皮给药制剂,其销售额逐年增加。有专家预测,未来药品市场中将有三分之一的已上市药物可重新开发为经皮给药制剂,显示出经皮给药制剂的良好发展势头。一1(经皮给药纳米技术目前,经皮给药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经皮制剂开发、适宜的药物载体开发、促进药物经皮渗透方法及其促渗机制研究等方面。随着经皮给药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给药在疾病治疗、预防以及健康美容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实施了“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海外高端医药人才的引进也得到了加强,包括经皮给药制剂在内的创新药物研发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国内制药行业正在努力提高创新意识和产品研发水平,转变过去以仿制药为主的研发模式,抓住当前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生物信息、新材料、微电子、机械自动化等领域高速发展的机遇,将新技术、新理念引入经皮给药的研究与产品开发中。第二节经皮给药生理学基础一、皮肤的结构及功能皮肤(ki)与人体所处的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被覆于体表,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1.5m2。人体皮肤的厚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年龄和部位差异,一般为0.54mm,眼皮部位的皮肤较薄,足底皮肤较厚。皮肤的正常功能对机体健康非常重要,皮肤可以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环境中有害因素的侵害,感知刺激,产生应激反应,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和其他物质损失通过皮脂与汗腺排泄代谢产物,并通过周期性更新表皮,有效保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和皮肤的动态平衡。同时,机体的异常生理情况也可以通过皮肤反映出来【3](一)皮肤的结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皮肤中除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毛囊、皮脂腺、汗腺和指甲趾甲等)外,还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以及神经和肌肉。皮肤的基本结构见图1-1[4。1.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麦克尔细胞等构成。(1)角质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是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数量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其特征为在分化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角蛋白是角质形成细胞的主要结构蛋白之一,构成细胞骨架中间丝,参与表皮分化、角化等生理病理过程。2诗第一章绪论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及与下层结构之间存在一些特殊的连接结构(如桥粒和半桥粒)。根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阶段和特点将表皮由深至浅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角质层提供最重要的皮肤屏障功能,由无生命活性的角质形成细胞和细胞间脂质构成。透明层位于颗粒层的浅面,由2~3层无核的扁平细胞组成,胞质中含有嗜酸性透明角质。颗粒层位于棘层的浅面,由2~3层梭形细胞组成,胞核较小,胞质中有大小不等的透明角质颗粒。棘层由4~10层多边形细胞组成,胞核呈圆形,细胞中有大量棘状突起。基底层位于表皮的最深层,基膜与真皮相连,由一层排列整齐的矮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其间有黑素细胞夹杂分布。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的细胞有生命活性,因此又被称为活性表皮。角质层透明层活颗粒层棘层基底层皮脂腺乳头层网状层汗腺感觉神经纤维毛囊动脉静脉图1-1皮肤基本结构示意图(2)黑素细胞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位于基底层,约占基底层细胞总数的10%。黑素能折射和反射紫外线,从而保护真皮及深部组织。(3)朗格汉斯细胞【由起源于骨髓单核-巨噬细胞通过一定循环通路进入表皮的免疫活性细胞,多分布于基底层以上的表皮和毛囊上皮中,占表皮细胞总数的3%~5%。朗格汉斯细胞密度因部位、年龄和性别而异,一般面颈部较多。(4)麦克尔细胞分布于基底层细胞之间的神经细胞,有短指状突起,细胞内含有许多直径80~100m的神经内分泌颗粒,在感觉敏感部位(如指尖和鼻尖)密度较大。一3(经皮给药纳来枝术2.真皮真皮在组织学上属于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由纤维、基质和细胞组成,其中纤维有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三种,为真皮的主要成分,占真皮的95%以上,除赋予皮肤弹性外,也构成皮肤及其附属器的支架。真皮细胞主要包括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和肥大细胞,其中成纤维细胞又称纤维母细胞,能合成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基质:组织细胞是网状内皮系统的组成部分,吞噬并清除微生物、代谢产物、色素颗粒和异物等;肥大细胞胞浆内的颗粒,能贮存和释放组胺及肝素等。基质是一种无定形的、均匀的胶样物质,充塞于纤维束间及细胞间。3.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其下与肌膜等组织相连,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皮下组织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小汗腺和顶泌汗腺等。皮下组织的厚度随部位、性别及营养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皮下组织具有防止散热、储备能量和抵御外来机械性冲击的功能。4.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及甲,均由外胚层分化而来。(1)毛发位于皮肤以外的部分称毛干,位于皮肤以内的部分称毛根,毛根末端膨大部分称毛球,包含在由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形成的毛囊内,毛球下端的凹凸部分称毛乳头。毛囊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由内毛根、外毛根鞘和结缔组织鞘组成。毛发性状与遗传、健康状况、激素水平和气候等因素有关。(2)皮脂腺是一种可产生脂质的器官,属泡状腺体,由腺泡和较短的导管构成。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趾和指趾曲侧以外的全身皮肤,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称为皮脂溢出部位。皮脂腺不与毛囊连接,腺导管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皮脂腺也有生长周期,但与毛囊生长周期无关,一般一生只发生两次,主要受雄激素水平控制。(3)汗腺根据结构与功能不同可分为小汗腺和顶泌汗腺。小汗腺遍布全身,总数160~400万个,以掌趾、腋、额部较多,背部较少。小汗腺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神经介质为乙酰胆碱。顶泌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乳晕、脐周、肛周、包皮、阴阜和小阴唇,偶见于面部、头部和躯干。顶泌汗腺的分泌主要受性激素影响,青春期分泌旺盛。顶泌汗腺也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介质为去甲肾上腺素。(4)甲是覆盖在指(趾)末端伸面的坚硬角质,由多层紧密的角化细胞构成。指甲生长速度约每3个月1cm,趾甲生长速度约为每9个月1cm。疾病、营养状况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可影响甲的性状和生长速度。(二)皮肤的功能1.皮肤的屏障功能皮肤可以保护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有害因素的损伤,也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及营养物质的流失。第一章绪论争(1)防护物理性损伤皮肤对光线的防护主要通过吸收作用实现,皮肤各层对光线的吸收有选择性。角质层主要吸收短波紫外线(波长180~280m),而棘层和基底层主要吸收长波紫外线(波长320~400m)。黑素细胞在紫外线照射后可产生更多的黑素,使皮肤对紫外线的屏障作用显著增强。(2)防护化学性刺激角质层是皮肤防护化学刺激的最主要结构。角质层细胞具有完整的脂质膜,丰富的胞质角蛋白及细胞间的酸性胺聚糖,有抗弱酸和抗弱碱的作用。(3)防御微生物侵入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角质形成细胞间也通过桥粒结构相互镶嵌排列,能机械性防御微生物的侵入。角质层含水量较少以及皮肤表面弱酸性环境,均不利于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角质层生理性脱落,可清除一些寄居于体表的微生物。(4)防止营养物质流失正常皮肤的角质层具有半透膜性质,可以防止体内营养物质、电解质的丢失,皮肤表面的皮脂腺也可大大减少水分丢失。正常情况下,成人经皮丢失的水分每天为240~480ml,但如果角质层全部丧失,每天经皮丢失的水分将增加10倍以上。2.皮肤的吸收功能皮肤具有吸收功能,经皮吸收是皮肤外用药物的理论基础。角质层是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其次是毛囊、皮脂腺、汗腺。皮肤的吸收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1)皮肤的结构和部位皮肤的吸收能力与角质层的薄厚、完整性及通透性有关,不同部位角质层的薄厚不同,吸收能力也存在差异,一般而言,阴囊gt前额gt大腿屈侧gt上臂屈侧gt前臂gt掌趾。(2)角质层的水合程度角质层的水合程度越高,皮肤的吸收能力就越强。(3)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完整皮肤只能吸收少量水分和微量气体,水溶性物质不易被吸收,而脂溶性物质和油脂类物质吸收良好,主要吸收途径为毛囊和皮脂腺,吸收强弱顺序为羊毛脂gt凡士林gt植物油gt液体石蜡。(4)外界环境因素环境温度升高可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增加,加快已透人组织内的物质弥散,从而使皮肤吸收能力提高。环境湿度也可影响皮肤对水分的吸收,当环境湿度增大时,角质层水合程度增加,皮肤吸收能力增强(5)病理情况皮肤充血、理化损伤及皮肤疾患均会影响经皮吸收。3.皮肤的其他功能皮肤还有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物质代谢、免疫等多种功能。5经皮给药纳来技术二、药物经皮吸收的过程药物的经皮吸收能力是药物在角质层中的扩散,角质层和活性表皮之间的药物分配,活性表皮和真皮之间的药物扩散以及药物通过皮肤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吸收进人体循环的综合函数。(一)药物在皮肤中的扩散药物从制剂或介质中进入皮肤,直至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药物分子首先从制剂中游离出来,皮肤表面溶解的药物分配进人角质层,角质层是亲脂的,脂溶性药物可以穿过角质层到达活性表皮的界面,药物从角质层分配进人水性的活性表皮,继续扩散通过活性表皮到达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5)。药物必须有足够的亲水性,才能顺利地穿过含水活性表皮到达深层的真皮。因此,药物在皮肤中的扩散能力取决于药物油水分配系数,药物有适宜的油水分配系数,才能有效地扩散进入皮肤深层。(二)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药物经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途径有两条,即:表皮途径(包括细胞内途径和细胞间途径)和皮肤附属器(毛囊、皮脂腺、汗腺)途径,如图1-2所示6。细胞内途径皮肤附属器途径细胞间途径表皮真皮角化细胞皮脂腺细胞间脂质矩阵皮下组织/嚣●」8ò8毛囊汗腺管图1-2药物经皮吸收途径1.表皮途径是指药物通过表皮角质层进人活性表皮,扩散至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途径,是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表皮途径又分为细胞内途径和细胞间途径,前者药物透过角质层细胞到达活性表皮,后者药物通过角质层细6···试读结束···...

    2022-10-28 epub出版物 epub 图书

  • 《护士礼仪》邱萌主编;汪丽波,朱景华,司建平,李娜,艳萍副主编;卢玮,张丽,陈钰铭,邵蓉,金玉,周艳,程芳编委|(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护士礼仪》【作者】邱萌主编;汪丽波,朱景华,司建平,李娜,艳萍副主编;卢玮,张丽,陈钰铭,邵蓉,金玉,周艳,程芳编委【丛书名】全国高等医学职业教育规划教材【页数】201【出版社】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5.08【ISBN号】978-7-5481-1085-9【分类】护士-礼仪-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参考文献】邱萌主编;汪丽波,朱景华,司建平,李娜,艳萍副主编;卢玮,张丽,陈钰铭,邵蓉,金玉,周艳,程芳编委.护士礼仪.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5.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护士礼仪》内容提要: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护士礼仪导论,护士仪容礼仪,服饰礼仪,形体美及形体训练,护士仪态礼仪,护士日常社交礼仪,护士言谈礼仪,护士涉外礼仪。本书重在实训,增加了“训练活动”内容,均按活动情景、训练流程、效果评价三部分撰写。《护士礼仪》内容试读绪言知识要点gt护士礼仪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gt为什么要学习护士礼仪?gt怎样学习护士礼仪?一、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护士礼仪是由护理和礼仪这两门学科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除包括护理和礼仪这两门学科的主干知识外,还渗透了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传播学和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是一门科学性、知识性、综合性、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它的孕育、形成、发展以至成为当前这样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绝不是偶然的,而是随着现代健康观念、医学模式和护理理念的巨大转变必然出现的结果。护士礼仪属于职业礼仪的范畴,是护理工作者在医疗护理和健康服务中逐步形成并被世人公认的一种言行规范和准则。护士礼仪除具有一般礼仪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护理专业特有的文化内涵。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在于对护士实施一种素质养成的教育,教会护士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处理好与护理对象的关系,以科学的、艺术的方法解决好他们在生理、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这门课程除基本内容包括仪容、仪表、仪态、服饰、言谈和人际交往等一般礼仪外,还将详细阐述护士在门诊、病房中的各种护理操作礼仪。所以也可这么说,护士礼仪这门课程就是护理工作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一套言行规范。二、为什么要学习此课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医学界逐渐发现,威胁人类健康的因素,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躯体疾病,还有那些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心理疾病;而致病因素也不仅仅是病原生物、遗传、免疫缺陷等生物学因素,还有环境污染、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非生物学因素。因此,其医学模式也就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且由于医学模式的变革使护理的内涵和理念均相应地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护理的任务已从单纯的生理护理延伸到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服务:护理的对象已从单纯的病人扩展到疾病边缘人群乃至健康的人群;护理的重点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为中心;护士的角色已不只是病人的看护者,同时还是健康的教育者、沟通者、疏导者和管理者。新的护理理念既向护士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护士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它要求每个护士既要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又要有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既要有足够的医学护理H护士礼仪(第2版)USHILIYI知识,又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既要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技巧,又要在护理工作中全面执行各项礼仪规范。这里,我们为什么要把护士的礼仪修养提高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学习护士礼仪有下述重要意义:1.提高护士的自身修养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而且还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礼仪即教养,有教养才能文明,有文明才有道德,有道德才能高尚:换句话说,透过一个人的礼仪表现,即可判断出他的教养高低、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由此可见,学习和运用礼仪是关系到提高个人修养的大事:自觉地遵守并严格执行护士礼仪规范,不仅能把护士的天使形象完美展示出来,而且也能把护士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充分地体现出来,从而逐步消除人们对护士这一职业的偏见,进一步提升护士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2.美化自身、美化生活一个人自身的形象,是他的仪容、仪态、仪表、举止、服饰、谈吐的综合体现,而礼仪在上述诸方面都给出了详尽规范。因此,学习和运用礼仪,无疑将有益于人们更好、更规范地设计和维护个人形象,更充分地展示个人良好教养与优雅风度。礼仪这种美化自身的功能,已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是任何人都难以否定的。当全社会人人都重视美化自身、人人都以礼相待,那么这个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生活将变得更加温馨,这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理想生活境界。3.促进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讲的就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一个人只要同他人打交道,就不能不讲礼仪。正确地运用礼仪,可以使自己在交往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处事不惊、从容应对:除此之外,它的最大好处还在于,能帮助人们规范彼此的交往行为,做到相互尊重,相互敬佩,相互友善,相互信任。倘若人人都能长期坚持这样做下去,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将更加和谐,交往更加成功。4.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个人、一个团体的礼仪水准如何,往往反映着这个人、这个团体所在国家的文明程度和整体素质水平。在中国,从周朝的“制礼作乐”,到之后提倡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历朝历代都无不把“礼”作为重要的立国之本。直到社会主义的今天,党和政府在致力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号召全国人民共同构建和谐社会。而要尽快实现这一伟大目标,除靠法律、法规的效力对人们的言行进行约束外,还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礼仪规范,并要求每个人严格遵从这些规范,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遵从礼仪、人人应用礼仪的良好风气,号召每个社会成员讲道德、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自觉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倘若如此,则实现党中央所倡导的“和谐社会”目标就指日可待了。三、怎样学习此课程礼仪教养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后天磨炼的结果。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刻苦锻炼而使自己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但礼仪的学习又不是单纯的动作模仿,不是单纯的姿态训练,不是单纯的语言客套,更不是笨拙的“东施效颦”。要使自己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需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情操陶冶和刻苦的实际锻炼,应当从道德、性格、习惯、知识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只有慧于中才能秀于外。一个人无论具有多么优越的先天条件,无论怎么修饰打扮,无论怎么刻意地模仿,如果没有良好的内在素质做基础,那么他的礼仪表现也只能是一种缺乏内涵的机械模仿,不2绪言旧。仅不能得到交往对象的认同、赞赏,反而有可能使对方感到虚假或厌恶。所以,加强礼仪修养,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内在素质上。具体的学习途径和方法如下所述。(一)途径学习礼仪的具体途径:①系统学习礼仪基础理论,即通过课堂教学、查阅资料、媒体传播、函授教学等方式,系统地、全面地掌握礼仪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②向他人学习,向专业的礼仪专家、顾问、教师以及所有堪称礼仪楷模的人士学习,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③在实践中学,一方面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模拟训练,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自觉地运用礼仪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二)方法(1)联系实际护士礼仪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学科,学习时要处处联系实际,坚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脱离实际的礼仪知识是不值一文的空谈,而缺乏理论指导的礼仪行为又往往陷于盲目。(2)重复渐进学习礼仪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当抓住重点,主次分明,首先从与自己工作、生活最密切的地方做起,并在实践中反复运用,反复体验,形成习惯,形成“动力定型”,使礼仪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表达。(3)自我监督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说,一个人每天需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多次反省,其中主要是指对自己的所言所行是否符合礼仪规范进行反躬自省。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自我监督的过程,要善于找出自己言行失检之处,自觉改正。(4)多头并进护士礼仪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融合了其他众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故应与其他学科同时并举,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尤其不要忽视思想政治理论及医护理论的学习,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较丰富的医护理论知识和技能,护士礼仪才能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a6思考题多国1.护士礼仪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2.为什么要学习护士礼仪?3.怎样学习护士礼仪?3第一章概述I知识要点gt礼仪的有关概念,礼仪的起源、发展,礼貌、礼节、礼俗、仪表、仪式的含义,礼仪的要素、分类,礼仪的特征、作用,礼仪的原则。gt护士礼仪的有关概念,护士礼仪的意义,学科特点,主要内容,培养途径。第一节礼仪礼仪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规范每个社会成员言行的约束力量;既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气的真实反映,也是衡量每个社会成员道德水准的重要尺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的今天,礼仪作为现代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更是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重视。各行各业,尤其是服务性行业,已把礼仪作为上岗培训的必修内容;医疗护理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也已开始认识到职业礼仪修养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性。目前,对医务人员,尤其是临床第一线的护理人员加强礼仪修养教育,已成为护理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一、起源与发展礼仪是由习俗演化而来的,人类相袭成俗的各种惯例,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礼仪。人类形成群体生活后,经长期朝夕相处,逐渐形成了共同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或习俗再经长期使用,逐渐被统一规范为礼仪。例如,穿衣的礼仪,最初的人类是赤身裸体的,后为了遮羞保暖而以衣遮体,便形成了穿衣的习惯;而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对穿衣又有了不同要求,或男女有别,或季节不同,或场合有分,这就形成了穿衣的礼仪。其他的各种礼仪,大都是如此相袭而成。所以不同历史时期就有不同的礼和礼仪。(一)起源礼仪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社会的后期。那时的人类,即原始的先民们在其争取生存的生活实践中,开始认识到许许多多自然现象都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有的自然现象于自己有利;有的自然现象于自己有害;还有更多的自然现象于自己的生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4第一章概述侣有害的一面。例如由雷电引起的森林大火,既可能烧死人,也可能烧死动物,这当然都是有害的;但从另一方面看,动物因为被烧死了,它们的肉却变得更加可口了,由此促使人类开始了由生食向熟食的转变:不仅如此,由森林大火提供的火种更把人类的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那时的原始先民们对这些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既不可能了解它们发生的原因,又不可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更没有与它们相抗衡的勇气和力量;惟一的出路,他们只有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自然界并不存在的神灵身上,希冀得到它们的庇佑与保护。由此一来,各种原始崇拜、原始宗教以及伴随而来的祭祀活动和祭祀形式便应运而生。这些祭祀活动和祭祀形式又经过世世代代的演绎,逐步沉淀,逐步积累,遂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礼仪规范在历史上延续下来。在中国历史上,关于礼仪的起源,有据可查的当在原始社会时期。据考证,甲骨文中的“豐”字就是现在的“禮”字,“豐”字可解体为“丰”“山”“豆”几个部分,其中的“丰”是一条条玉石,“山”是盛放玉石的器皿,“豆”是支持器皿的架子,将玉石放在架子上供奉神灵就是礼。因此,礼的最初含义就是供神的形式,正如《说文解字》中所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其后,礼又演化为礼貌,当时原始人只会用手势、表情表示意向,用击掌、拉手、拥抱表达感情,用手舞足蹈庆祝打猎的胜利,这些都是礼的最初表现形式。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礼既泛指等级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和典章制度,又可狭义地认为礼是人们的行为规范、规矩。《辞海》对礼的解释是:“①本谓敬神,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②为表敬意或隆重而举行的仪式:③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自古以来,人们对礼做过种种探讨,归纳起来大致有3种说法:①天神生礼说,即礼是天地人统一的体现:②人性说,即礼是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③礼生于理、起于俗说。根据现代人类学的研究,认为礼是与部落群居的形成过程同步产生的,并随着婚姻制度、社会组织形式和国家制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二)形成和发展(1)尧舜时期中国古代礼仪形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尧舜时期,便有了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这五礼之说,即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敬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冠婚之事为嘉礼。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圣贤化身的尧舜可以说是讲究礼仪的典范。传说尧年轻时十分敬重老人,礼让同辈,关爱弱者。他每每把打回的猎物分给众人,自己只留最少的一份。他的德行受到众人的称颂,因而被公推为首领。舜的事迹也十分感人,古代流传很广的“二十四孝图”中的第一篇“大舜耕田”,讲的就是他躬耕历山任劳任怨地供养父亲、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的故事。(2)夏商周时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夏代,我国的文明程度已很发达,至商代已十分讲究礼仪,制礼则始于殷而成于周。周礼已经十分完善,被后世称道的“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其论述可说无所不包,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华民族的尚礼精神。周公主持制定的《周礼》提出了一整套的礼制,他“制礼作乐”,将人们的行为举止、心理、情操等统统纳入一个尊卑有序的模式之中,形成了我国奴隶社会最早的礼制。到了东周时期,王室衰落,诸侯纷起争霸,东周王朝已无力恪守传统礼制,以至出现了所谓“礼坏乐崩”的局面。(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此间,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学者更是系统地阐述了礼的起源、本质与功能,并发展革新了礼仪的理论。孔子为推行他的“礼治”主张不辞劳苦,奔波一生。他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要求人们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倡导“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要互相关心,彼此尊重。孟子更继承发扬了孔子的“仁学”,主张“以德服5护士礼仪(第2版】USHILIYI人”“舍生取义”,讲究“修身养性”,培养“浩然正气”。荀子主张“隆礼”“重法”,提倡礼法并重,指出“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总之,这个历史时期的统治阶级及其代表人物,都无不把礼仪提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4)封建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后,礼仪制度更被深深地打上了严重的等级烙印,逐步沦为封建帝王统治、奴役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成了套在劳动人民特别是妇女脖子上的精神枷锁。西汉初期,叔孙通协助汉高祖刘邦制定了朝廷礼仪,发展了礼仪的仪式和礼节。董仲舒则把儒家礼仪概括为“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为仁、义、礼、智、信。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礼教成为定制。到了宋代,礼制更进入了“揭礼”盛行的阶段,特别对妇女提出了“三从四德”的道德礼仪标准,“三从”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所谓“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要求一切言行都要符合忠、孝、节、义;妇言要求说话要小心谨慎;妇容要求容貌须打扮得整齐美观;妇功要求把侍候公婆、丈夫作为重要的事情来做)。总之,历代王朝都把这套礼仪制度当作维护封建统治的法宝。(5)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原有的礼仪加上西方的道德观,形成了一个礼仪道德的大杂烩。直到满清王朝土崩瓦解,由孙中山先生组建的中华民国政府,大力破旧立新,移风易俗,推行教育改革,提倡男女平等,从而正式拉开了近代礼仪改革的帷幕。(6)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一手抓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弘扬中华民族优良文明传统的同时,大力提倡破除迷信、破旧立新、移风易俗,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运动。我国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论在从事国务或外事活动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在讲究礼仪方面都是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表现出一个大国总理的风范。难怪被许多外国政要誉为“做人的楷模”“真正有教养的中国人”。我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针对被“文化大革命”搞乱的思想阵线,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发出了做“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的号召。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号召我们,要“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并进一步提出了“以德治国”的基本国策。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又向全民发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军民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实际上就是对当代礼仪的一种最准确、最经典的概括,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努力践行。为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制定、完善适合本行业特点的礼仪规范。可以预见,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必将随着物质文明建设连年持续腾飞,中国人民必将以一个崭新的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之上。二、几个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礼仪一词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礼仪是指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狭义的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并应自觉遵守的言行规范和言行准则。我们通常所说的礼仪(也是本书所讲的礼仪)仅限于后者,即狭义的礼仪。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理解这种狭义的礼仪,它6···试读结束···...

    2022-10-27

  • 《脊柱外科手术学》(美)Jason C Eck,Alexander R Vaccaro主编;皮国富,刘宏建,王东主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脊柱外科手术学》【作者】(美)JaoCEck,AlexaderRVaccaro主编;皮国富,刘宏建,王东主译【丛书名】脊柱外科手术学(精)【页数】458【出版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2【ISBN号】978-7-5349-8458-7【分类】脊柱病-外科手术【参考文献】(美)JaoCEck,AlexaderRVaccaro主编;皮国富,刘宏建,王东主译.脊柱外科手术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脊柱外科手术学》内容提要:《脊柱外科手术学》由脊柱外科领军人物埃克、瓦卡罗与其他专业的专家学者一道编著。其对脊柱外科相关解剖结构进行了综述并详细地讲述了手术步骤。由于《脊柱外科手术学》涉及多学科交叉领域,不论是在培医生还是已经完成专业培训的外科医生都可以从中获取所需的信息。《脊柱外科手术学》灵活运用插图与影像资料使得其更通俗易懂。《脊柱外科手术学》涵盖的手术很多,从常见的腰椎减压术至复杂的骶骨、椎体切除术均有细致的阐述。其中椎间盘置换术与微创手术等新兴技术也有详细的描述。《脊柱外科手术学》内容试读第一部分外科解剖经口人路外科解剖刘宏建一王振卿译BradleyCLega,JaoGNewma,WilliamCWelch,JohYKLee概述口不全、有题下颌关节外伤史,并不是经口入路的适应证。考虑口部张开情况的同时,也需评估硬腭的长经口腔入路是处理颅颈交界处肿瘤、先天畸形、炎度及其与颅颈交界处的相对位置关系,以确定经口入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的有效外科手术入路[15]。路可以暴露的解剖结构及病变范围【7.8】。一般来说,到达颅颈交界处并对病变实施手术处理需加强光照强斜坡中上部及C2椎体水平分别是该入路可暴露的上下度和视野放大倍数。显微镜辅助系统可以同时提供光限度。术前行CT(计算机断层扫描术)检查,可对个照和视野放大,内镜辅助系统可额外提供更多的可视体实现更加准确的手术暴露范围的评估(图1-1)。若角度。总之,受限严重的手术视野和从口到内置物尾枕骨大孔距离硬腭上方大于5mm,则经口入路适合暴端较长的距离所导致的手术难度增大是不可避免的,露颅颈交界处。然而经口入路往往不能实现对C2椎体经口人路需要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解剖位置。本章节基底部或C2-3椎间盘水平的暴露[7-10]。因此,经口主要讨论实施经口入路所需考虑的解剖关系、到达颅入路是处理颅颈交界处及C2椎体之间的硬膜外病变的颈交界处过程中所遇到的重要解剖结构,以及最终手推荐入路。对位于中线的病变,如类风湿关节炎,术术中该入路可以处理的骨性结构、韧带组织及椎管内前行血管造影几乎没有必要。如果存在咽后颈动脉则结构。会对暴露产生影响,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对于肿瘤破坏周围解剖结构或者需要向外侧分离的情况,术手术计划需考虑的解剖关系前血管造影会有帮助。经口入路的手术,在不采用开放性手术的前提下,经口入路咽部及咽后解剖口腔开放程度是手术的一项限制因素。一项Meta分析显示,口腔最大垂直距离平均值约为40mm[6]。若患者对于一般的经口人路,硬腭上方是上方的限制结存在牙齿缺失,该值会增大。对于患者来说,口腔开构。腭垂和软腭往往位于硬腭下方,可以用红色橡胶放的最大值可在术前测得。牙关紧闭(trimu)及张管从鼻腔进人口腔,来牵拉软腭。腭垂也可采用缝线1◆经口人路外科解剖行分离操作时必须避开咽鼓管(图1-2)。若病变破坏外科解剖标志会使操作变得困难[12]。在内镜的帮助下,有助于辨别这些重要的结构并在术中加以Si:-90保护[5,13]。咽鼓管在颅内的位置比较固定,不随咽Tilt:0部黏膜而动。所以它们可以作为C2水平骨膜下方向侧方分离的外侧界线,最新的尸体标本试验上测得的数据显示,左至右共22mm[9]另外,C2、C3水平的椎动脉距离中线仅有12mm,故在此水平行侧方分离时不能超过1cm[3,14]。在C1水平,椎动脉位于侧块前缘仅有2mm,并且在不到10%的病例中出现向内侧弯曲的情况[15]。在行骨膜下分离时需小心保护椎动脉,因其行走于单独的筋膜层内,但是在分离C1前弓左右侧最初的1cm后应避免激进地使用电刀(图1-3)。外科导航系统可以帮助避开咽鼓图1-1:术前CT影像。提示齿突因为类风湿关节炎而发生退变。倾颈交界处稍稍低于硬腭水平,使得经口入路较为容管、辨认C1前弓及避免血管源性并发症[16]易。入路的上方范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从上中切牙向交感神经丛及颈上神经节位于颈动脉侧后方,从下40mm处向硬聘后方和斜坡画线,在该患者身上,经口入路正中切口进入会遇到此结构[9]。虽然它们并不在术野可暴露基本1/2的斜坡。内,但是使用电刀、从中线牵拉颈长肌与头长肌时可能保护并将缝线从鼻腔拉出。尽管透视和手术导航系统损伤该结构。在C1水平,椎动脉位于颈动脉外侧,距有助于结构的辨认,但C1前弓往往可以通过咽后壁黏中线约2cm并且稍稍靠后方[14)。术中不常见舌下神经膜软组织看到,且轻压即可探知。C1前弓往往稍微低和舌咽神经出颅后位于下颌后窝,如果病变影响了它于软腭水平,然而病变不同常会有不同的变化,可以们常见的位置,是非常危险的。用一个合适角度的内镜来辅助辨认C1前弓。咽后壁黏是否切开软腭一直是颇有争议的。在现代可弯曲膜上行正中线切口仅仅破坏双侧咽上缩肌的连接部,内镜的应用下,切开软腭所带来的暴露范围增大并不这是一个相对无血管的区域[1,9]。迷走神经的咽喉能抵消其带来的负面作用。在一些报道中,每切开软腭神经丛往往存在于与咽升动脉上支伴行的肌肉组织1mm,可以带来2mm的额外视野[8】,但是也会提高中。很多外科医生推荐使用“U”形切口,但是应限100%的死亡率〔12]。位置高于硬腭的病变采用经鼻腔制在黏膜层而不应深入肌层[]入路更为合适。尽管如此,从技术角度上来讲,切开软上述结构需保证均远离中线位置,这样分离组织腭更加直接明了。这需要从软腭后缘避开腭垂切开,向直到骨质才是安全的。这样的切口向上可以分离至位前切至硬腭。然后骨膜下分离并将切开的组织用丝线拉于头长肌内侧的C1前弓结节处,向下可到达颈长肌附向两侧妥善保护17]。切开软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腭着的C2椎体水平。头颈肌附着于斜坡的腹侧,并可行咽关闭不全(VPI),患者会因为液体食物反流入鼻骨膜下分离。必须将附着于C2椎体、低于C1水平的颈腔而出现吞咽困难。纵观所有病例,实行软腭切开的长肌分开以暴露颅颈交界处患者中有1/3~1/2都出现了该并发症。剖开上颚后,派第一部分·外科解剖头长图1-2:经口暴露。提示经口切开的内镜下视野。牵开软腭暴图1-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术前M!(磁共振成像)T1加权像。露后方咽部黏膜,箭头提示咽鼓管的位置位于咽颚窝内,环状提示齿突被破坏,相关韧带包括横韧带和覆膜由于病情进展变区域提示其位置。得境界不清。图中标注的是中线至左侧颈动脉的距离。尽管该动脉与C1椎体间有筋膜相隔,但使用单极电凝对术野外侧的头长肌进行电凝处理时仍可能损伤该血管。氏嵴(Paavat'Ridge)对语音功能的维持作用已经颅颈交界处的解剖引起学术界的注意[17.18],但目前仍存在争议。恶性肿瘤需行根治性切除时,可选择更为广泛的妥善分离表层组织后,可见前纵韧带(ALL)。手术入路,如经上颌骨入路、经下颌骨-舌下-咽后切除前纵韧带以暴露C1前弓。在寰枕关节处可能存在联合入路(TCR)[20]。经上颌骨入路在其他章节有另外的一层膜性结构,自侧块和枕骨髁向内与关节突详细的描述。TC入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关节囊延续[9]。前纵韧带在斜坡附着点与头长肌上常需气管切开,植入鼻饲管,所以会导致慢性吞咽功部附着点交汇。从此点切除C1前弓后可暴露后方的齿能障碍及上颚功能不全。然而,该入路还是提供了较突。虽无须完全切除C1前弓,但为了完全切除齿突需大的暴露视野,相比传统经口入路来说,不仅向上向要离断翼状韧带。该韧带连接齿突、枕骨髁和枕骨大下分别可以增大暴露范围,同时侧方也多出几厘米视孔前部。齿突长约14mm[21],如果手术目的仅仅是野。该项具体操作不在本章节的讨论范围内,将由颅切除齿突达到神经减压,前期暴露可相对局限。底外科医生做详尽的描述。简而言之,TCR的切口从横韧带位于齿突后方、两侧块中间,去除齿突后颏部向侧方并沿着颈部向上行至耳屏前方。自颈阔肌即可暴露(图1-4)。下方牵起皮瓣,暴露颈动脉、颈静脉、舌下神经并保在顶韧带与覆膜之间存在自斜坡向下的纵行空护。切开口腔底部并剥除睡液腺。之后在正中线位置间[2]。横韧带的深侧面有覆膜覆盖,向下延续为后切开下颌骨。最终,将两侧下颌骨向外侧方牵拉,将纵韧带(图1-5)。与后纵韧带不同,覆膜走行于两侧,舌体及口腔组织向内侧牵拉保护,这样颅底的垂体向因此将其与后方的硬膜分离开来较为困难,切除覆膜可下到颈椎中部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暴露。以暴露脊髓的腹侧,可见硬膜周围包绕致密静脉丛1◆经口人路外科解剖5寰枕前膜覆膜浅层顶韧带覆膜舌下神经管翼状韧带左关节横韧带上部枕骨囊韧带寰枕后膜齿突顶韧带CI横韧带C1前弓椎动脉齿突宴椎后弓关节腔枕下神经覆膜横韧带寶枢后韧带寰枕前韧带枢椎椎板椎间纤维软骨后纵韧带前纵韧带ABC3椎体图1-4:颅颈交界处韧带冠状面与矢状面结构。(A)冠状面;(B)矢状面。资料来源:Deerardi,.etal.,201l。经口入路可以暴露斜坡下1/3,即位于枕骨大孔和颈静脉孔水平的斜坡[9]。相对于脊柱,斜坡存在向前倾斜的角度;若不行额外操作扩大入路角度则会给暴露带来困难[5,8,23]。切除枕骨斜坡骨质可能造成骨质内静脉丛的出血,该静脉丛可能与脊髓腹侧硬膜下静脉丛相延续[9】。虽然只能暴露枕骨髁前中1/3,但是经口入路使枕骨髁修补成为可能〔8」。枕骨髁冠状面长度约为21mm[24】。舌下神经管与枕骨髁长轴呈“X”形。舌下神经管在枕骨髁前方7mm处进人枕骨髁并向颈静脉孔和下颌后窝走行,之后向下行于颈部[4]。通过经口入路,可以利用C1侧块-枕骨髁螺钉对枕颈不稳进行前方固定,但该方法并没有在临床推广[25]。切除枕骨髁骨质以暴露肿瘤组织可能导致颅骨不稳。已有关于图1-5: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术后MRIT2加权像。MRI提侧方入路枕骨髁切除带来的稳定性问题的研究,但仍缺示齿突破坏、脑干腹侧受压和韧带肥厚。致压物主要来自覆乏“内部暴露”的相关数据[26]。根据笔者的经验,术膜,其在下颈椎水平也存在肥厚。前影像往往可以探知是否需要行枕颈融合。大多数情况资料来源:Blad,.etal.,1963。下,经口人路切除齿突行脑干减压往往会加重颅颈交界处的不稳。当枕骨髁向内侧移位时,附加于C1椎体上额外的生物力学效应往往需要行枕颈融合[27]。6第一部分·外科解剖经口入路暴露硬膜内解剖结构唾液中存在细菌[9,31]。然而,相关数据提示,经口入路与经鼻腔入路都有可能造成葡萄球菌的感染,并经口入路最初用于处理硬膜外病变。然而,在切且二者均有可能发生脑脊液漏。同时,长期关于经除一些侵犯硬膜的肿瘤(如脊索瘤)时可发现肿瘤已口入路处理下颌骨骨折的经验提示,在经口入路中经累及硬膜内。脑干腹侧的病变亦可通过经口-斜坡入除了脑脊液漏之外并没有其他因素可增大感染风路处理【28]。该方式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于C1上方即险[1,33]。施行完整的硬膜修补,逐层紧密缝合咽C1神经根水平切开硬膜暴露脑-脊髓交界。硬膜的切开部黏膜并控制手术时间都有助于降低感染的风险。可能伴发硬膜层血管的出血,并且止血较为困难[9]。未来,治疗硬膜内病变的重大技术突破可能要依在更上方的水平,沿舌下神经的出口可见锥体束和橄靠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达芬奇手术系统的更新榄,第9、10对脑神经位于两侧。经该入路可见椎动脉换代。目前,达芬奇手术系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头的硬膜内部分、脊髓前动脉和脊髓静脉。即使在可弯颈部肿瘤的治疗中,即使是切除恶性肿瘤也无须采取曲内镜的辅助下,位于此处的病变采用经口人路仍十广泛的下颌入路[34,36]。关于达芬奇手术系统经口分难以暴露[7-9,23】。腔暴露颅颈交界处的经验表明其可提供无与伦比的可视角度和灵活性,可以避免脑脊液漏的发生,机器人新进展系统也可以提供黏膜紧密闭合,笔者已经在尸体标本上成功地实施了硬膜修补[13,37】。但是达芬奇手术内镜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使得外科医生可以采用经系统并不提供去除骨质的器械,如磨钻和Kerrio刮口入路处理较为复杂的病变,如累及硬膜下的或者波匙。其主要作用是在暴露和修补硬膜缺损时提供深部及血管神经的肿瘤等[2,5.0]。使用有角度弯曲的内操作的灵活性(图1-6)。这是由可自由操作的关节镜可避免切开软腭,大大降低经口入路并发症的发生系统提供的。然而,缺乏骨质去除工具以及硬膜内切率[12]。无论何种微创入路,全面掌握和了解解剖知除的器械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这表明经口入路手术识均有助于安全、有效地进行手术。理论上讲,与经处理颅颈交界处病变仍然具有其优越性。鼻腔入路相比,经口入路感染的风险更大,因为口腔B图1-6:(A)侧面观。人工Edowrit机械臂使硬聘上方的组织可见,这样自由的操作不再需要硬腭切开或者TCR入路(B)前方视角。机械臂必须从中线两侧进人,使得鼻腔内入路变得困难。···试读结束···...

    2022-10-26

  • 《外科实习医师手册》洪波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外科实习医师手册》【作者】洪波编【页数】600【出版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03【ISBN号】978-7-117-31258-5【分类】外科学-实习-高等学校-教学参考资料【参考文献】洪波编.外科实习医师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外科实习医师手册》内容提要:临床医学生实习是将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正式结合的开始,也是医学生迈入临床医师生涯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的教学,对培养医学生缜密的临床思维,规范临床操作,促进由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转化起着决定性作用。本书涵盖外科各亚专科要求实习生掌握的手术,对一些常见疾病,加入临床真实典型病例解析,配合外科基本操作视频,实时观看,方便学习。内容精要实用,紧密围绕教学大纲,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是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必备参考书。《外科实习医师手册》内容试读第一章外科实习医师须知第一节外科实习目的要求外科实习是外科专业教学的实践阶段,是临床医师逐渐形成临床思维,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并开始掌握各类外科临床技能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对日后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外科实习医师应做到如下几点要求:1.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在临床实习实践过程中努力学习,培养高尚的医德情操和医学伦理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医疗作风,培养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高尚医德医风和精湛医疗技术的医务工作者。2.实习期间,必须遵守国家的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如《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输血法》,学校的《实1第一章外科实习医师须知习生守则》及医院、科室的各种规章制度。3.通过本阶段外科临床实习,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巩固所学的外科学及有关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外科基本操作技能,并培养初步独立诊断和处理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第二节外科实习内容1.在病房上级医师指导下,分管6~8张病床的诊疗工作,包括书写完整病历2份、书写经管患者的病情记录,并开具医嘱,书写1~2份经管患者的术前总结、手术记录,交上级医师修改。主动学习和参加部分护理工作,例如静脉采血、指尖血糖检测、中心静脉压测量、留置胃管或导尿管等。2.病历书写必须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应在入院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若急需手术,可先在病情记录上扼要地书写人院记录,手术结束后再行书写病历,但不得超过入院后48小时。按照《执业医师法》,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2第一章外科实习医师须知3.按外科各业专科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完整病历。完整病历除按病历书写规范书写外,每份病历均应书写外科(专科)情况,并交老师修改,合格后才能书写住院病历。4.病情记录必须及时。对于危重患者,视病情发展情况随时记录,并在每天下班前书写交班记录:对于手术后患者,于术后3天每天至少记录1次。同时要记录主治医师、教授的查房记录及会诊、病例讨论意见。5.每天早上提前30分钟到病区,必须在上级医师查房前查看患者,熟悉病情,尤其要了解其术后呼吸、脉搏、血压,主要症状和体征,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量和性质,辅助检查结果(包括张贴各种化验结果)。按病情决定是否换药或进行其他必要的工作。上级医师查房时要主动汇报病情,并提出自己的分析和处理意见,与上级医师共同处理患者。6.每日上、下午各巡视患者一次以上,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病情变化,提出处理意见。星期六、日早上如非参加值班,仍需回病房巡视分管患者,处理完毕后才休息。7.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及时开出医嘱、处方及各项辅助检查申请单,要求字迹清楚,不得随意涂改:项目齐全,且需经上级医师签字后方能付之施行。要及时3第一章外科实习医师须知了解各项检查结果,按规定张贴在病历上。8.应主动学习和参加自己所管患者的部分护理工作,如抽血、补液、输血、插胃管、导尿、灌肠等。9.参加病区值班(包括危重患者抢救轮值),接班后即巡视病区的危重及术后患者,掌握病情,并及时向值班医师汇报病情。值班时间不得无故离开病房。值班同学应勤于巡视患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处理患者,并参加急诊手术。10.对需手术的患者,可参与老师与患者或其家属的谈话,但绝对不能单独与患者或其家属谈及有关手术麻醉的必要性、风险性和术后并发症等病情,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11.参加手术的同学,术后应护送患者回病房,向接班护士作床边口头交班,在老师指导下开出术后医嘱和书写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包括麻醉方式、手术名称、术中情况、术中术后输血和输液总量及术后注意事项。12.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协助病区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及病情解释工作,学会医患沟通的技巧。13.积极参加病区及全科的病例讨论,并预先做好发言准备,详细做好讨论记录。4第一章外科实习医师须知第三节外科实习考核方法建议外科实习阶段考核项目包括以下内容:1.理论考核(30%)。2.临床技能综合考核(30%)包括①为学生提供病例(需征求患者同意),进行独立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书写住院病历(包括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病名、治疗方案等),约1小时:②教师对学生进行面试,提问以上病历相关问题以及外科学相关问题(合计10个问题),约30分钟。3.手术操作(10%)包括手术洗手、消毒铺巾(以普外手术为主)、穿手术衣、戴手套、手术基本操作(切开、止血、分离、结扎、缝合等)。4.病房工作(10%)如换药、拆线等。5.病历和医疗文件书写(10%)抽查完整病历或住院病历、病程记录等。6.平时成绩(10%)平时表现,如纪律、工作主动性、汇报病历及回答有关问题、病例讨论发言情况、平时体检抽查。(洪波)52第二章外科若千基本问题本章节为外科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相关内容,系每个外科医师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无菌术、围手术期处理、外科营养支持、输血等。第一节无菌术无菌术(aei)的原则贯穿于整个外科实践过程,是针对微生物及其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一)手术器械及相关物品的灭菌及消毒1.高压蒸汽法此方法最常用,适用于能耐高温的物品,如金属器械、敷料、玻璃、橡胶制品等。当蒸汽压力达到104.0~137.3kPa,温度达121~126℃,维持30分钟,即能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一切微生物。灭菌前应在包裹内、外各贴一指示带,达到灭菌要求时,指示带会出现黑色条纹标记。2.煮沸法使用专用的煮沸灭菌器,适用于金属6···试读结束···...

    2022-10-26 epub 图书app epub电子书

  • 《中医护理导论》罗尧岳,李红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护理导论》【作者】罗尧岳,李红主编【丛书名】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特色护理精品系列【页数】185【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5132-5611-7【分类】中医学-护理学-中医学院-教材【参考文献】罗尧岳,李红主编.中医护理导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医护理导论》内容提要:《中医护理导论》是引导学生明确中医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框架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入门阶段,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中医护理的专业素质,了解中医护理的内涵及特点。为培养学生独立解决临床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调研前期中医护理相关教材的基础上,本教材编写的出发点是传承和创新。本教材具有四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中医基本理论在中医护理的运用,达到中医药理论与中医护理理论的有机结合;二是突出中医思维的培养和理论特色,设中医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章节,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整体思维、形象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写入教材,进行专题介绍;三是突出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关系,设中医药文化与中医护理章节,将儒道文化、传统护理伦理道德以及干支历法等写入教材,进行专题阐述;四是突出教材重要知识点,运用大量图表对重要内容进行梳理和呈现,且每章有学习目标和复习思考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框架的把握和思考理解。《中医护理导论》内容试读▣▣扫一扫,看课件绪论【学习目标】识记: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简史。理解: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应用:运用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思维指导临床实践。一、中医护理学概要中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学科。其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载体,是维护人民健康的不竭动力。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生态观,源于自然,适应自然,并维护自然;“形神统一”的动态生命观,注重形体、功能与精神、意识、思维于一体;“治未病”的早期干预思想;“辨证论治”以人为本的个体化诊疗模式,整体调节的综合治疗理念与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等在养生保健、防病治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整体观念的理念,辨证施护的思维及特色的护理技术,指导临床护理、预防、养生、保健和康复的一门学科。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学有较完整的体系和丰富的内涵。中医护理学的理念、方法和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中医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中医护理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医几千年来,医、护不分家,集医、药、护、技为一体。中医护理作为一种形式存在,在历史上并没有形成专门的学科,中医护理学内容散见于各医学著作中。中医学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其中“七分养”的实践主要就是护理。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护理学也在不断地总结、研究和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1.中医护理学萌芽时期远古时期,人类在长期的生活与生产实践中,偶然受伤则设法涂裹包扎,身体疼痛不适则揉捏按压,天气变化则趋避寒温,这些本能的自身保护即是医护的开始。人们不断发现和总结1CT园中医护理导论些具有预防疾病或康复作用的方法,逐步有了中医护理的萌芽。2.中医护理学形成和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医护理学论述较全面,护理理论初步形成。周代人们开始进行除虫、灭鼠、改善环境卫生等防病调护活动,并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社会分工和医学分科。战国初期,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医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用酒冲洗伤口消毒的方法,如“犬所啮…而令人以酒财沃其伤”,这是最早用酒精处理伤口的记载。《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对疾病饮食宜忌做了较详细的论述,突出了饮食调护的重要意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提倡顺应四时气候变化,做好生活起居护理,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对情志护理也有深刻的认识,认为情绪刺激或者情志过极可导致人体气机失调,气血失和,脏腑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疾病,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等,同时还指出医护人员在施护过程中,要注意与患者交谈的方式和方法。汉代及三国时期,辨证施护及养生康复理论和实践得到发展。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开创辨证施护的先河,其中详细论述疾病的辨证施护理论。《伤寒论》以六经辨伤赛,《金匮要略》以脏腑论杂病。该书在生活起居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用药护理以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书中详细记载桂枝汤对煎药方法、服药方法、注意事项、药后观察及饮食宜忌,并提出护理八法,是辨证施护的重要内容。《伤寒论》中用蜜煎导通的方法通便,或用猪胆汁灌肠排出宿粪来治疗津枯肠燥、大便秘结,这是关于灌肠疗法的最早记载。《金匮要略·杂疗方》中最早开展急诊复苏护理的范例,详细记载了抢救自丝、溺死患者的具体操作过程。后汉名医华佗,首创酒服“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剂。他还是保健操的创始人,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姿态,将体育与医疗、护理结合起来,创编了“五禽戏”。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提出了世界最早的外科护理及康复护理理念。晋唐时期,护理措施和技术不断发展。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包括中医急救、五官科传染病、外科、妇科、内科、精神科、伤科等论述,是集中医护理各科之大成。书中广泛涉及护理内容,记载了烧灼止血法,并首创以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患者的复苏术;记载了用海藻治疗瘿病,与后来人们发现的甲状腺肿大与缺碘有关相一致;记载了腹水的饮食护理,如:“勿食盐,常食小豆饭,饮小豆汁,鲤鱼佳也。”还提出用狗脑敷治疯狗咬伤患者,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著名医家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中,更加详细地介绍了各种临证护理、食疗、服药以及婴幼儿护理保健等内容,为儿科临证护理做出了巨大贡献。另外,他还发明了蜡疗和热熨法,并首创了用细葱管进行导尿,这一方法比1860年法国人发明的橡皮管导尿术早1200多年。宋金元时期,护理措施和技术进一步充实。李杲所著的《脾胃论》提出“安养心神,调治脾胃”的学术见解,详细论述脾胃内伤病的饮食、精神及用药护理,强调无病亦须保护脾胃功能。朱丹溪所著的《格致余论》提出:“人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倡导滋阴降火的护治法GT安则。寇宗奭所著的《本草衍义》中“水肿者,宜全禁之”与现代护理中水肿患者应无盐或低盐绪论3饮食一致。张从正所著的《儒门事亲》记载:“置一竹簟,铺之凉地,使小儿寝其上,待其搐,风力行遍经络,茂极自止,不至伤人。”告诉护理者千万不能用强力按接止搐。其中也记载了我国很早就有的坐浴疗法:“脱肛,大肠热甚也,用酸浆水煎三五沸,稍热涤洗三五度,次以苦剂坚之,则愈。”明清时期,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日趋成熟。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不但为患者看病,还为患者煎药、喂药,并指导患者家属或弟子对患者实施护理。明末吴又可所著的《瘟疫论》中论述患者因大热、内热致烦渴、大渴者,不仅需要使用药物清热解毒,更需在护理上辅助降温解渴。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中焦篇》记载了对流行性热病的不同病程及病情,制定了十分具体且合理的饮食菜单。叶天士所著的《温热论》为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中系统阐述温病的发展规律,提出温病、气、营、血四个阶段辨证论治与辨证施护的纲领;其还对老年病防护及情志护理方面进行了论述。陈耕道所著的《疫痧草》中记载,清朝时,朝廷采取隔离措施,特设“查痘章京”一职,专查天花患者,并强令其迁出四五十公里以外居住,这是对传染病的防疫隔离措施。明清时代预防天花,已广泛且有效地应用人痘接种技术,这种措施为人工免疫法的先驱。3.中医护理学渐趋独立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医学在我国广泛流传和渗透。医疗实践活动分工日益明确,由医生、助手、徒弟、患者及家属共同承担医疗及护理职责。清政府中一些主张“自强求富”的官员开办的“京师同文馆”,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医学院。名医陈虬在浙江瑞安创办了近代早期较有影响的新式中医学堂一“利济医学堂”。其办学思想、教材、学制、经验以及考试实习制度等方面,为日后成立护士学校奠定了基础。随后上海等地创办中医院,护士队伍逐步形成。尽管当时没有中医护士,但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中医院或中医诊所工作的护士也能运用各种中医护理技能为患者解除病痛,是中医护理学发展的先驱。4.中医护理学蓬勃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作出重要指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国家对中医药高度重视。随后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开办中医医院,并对医、药、护等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中医护理学专业应运而生,初步培养了一支中医护理学的专业队伍。1956年,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卫校率先在全国开设中医护理学专业。1958年,中国第一部中医护理学专著《中医护病学》问世,供中医护士学校教学所用。1960年出版的《中医护理学概要》,为中医护理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1984年6月,在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上成立了中华护理学会中医护理学术委员会、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委员会。从此,中医护理学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85年,卫生部中医司下发了《中医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实行了中医护理查房和书写中医护理病历制度,对中医护理工作提出初步的规范和要求。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明确规定,中医医院必须增加中医护理内容,包括生活起居护理(主要包括病室及环境、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入、用药护理(主要包括中药内服、熏洗、足浴、贴敷、灌肠、静脉给药等用药护理,药食作用指导及不良反应护理等)入、饮食护理(主要包括普通膳食、治疗膳食护理和饮食健康养生指导等)、情志护理(主要包括情绪调整、心理调护等)、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语言、肢体功能NOTE中医护理导论锻炼的中医保健操、健身操、音乐疗法等)以及专科护理(主要包括疾病护理、症状护理等)。2011年,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一2015年)》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病房要按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要求,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一2020年)》中明确指出,大力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推动中医护理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并实施中医护理常规、技术规范和人才培养大纲等。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科要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创新中医护理模式,提升中医护理水平。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慢病管理、养生保健、康复促进、健康养老等方面的作用,推动中医护理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医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一2030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医药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中医药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发挥中医药在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健康中国中的作用。通过防病治病实践,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使“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精神落到实处。推进中医药保护传承与利用,全面提高中医防病治病能力,为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大力普及中医药知识,提高国民健康素养与水平,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三、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中医护理学秉承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并由中医护理人员将其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其基本特点主要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另外,中医护理学区别于西医护理学,有独特的护理技术与方法,并提倡未病先护的理念。(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整体观念认为,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五脏一体观和形神一体观。中医学认为,人体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系与沟通,将各脏腑、五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成一个整体,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人体统一协调的功能活动。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现在生理上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在病理上,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常与全身的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彼此相互影响。因此,在诊治病症时,可以通过面色、形体、舌象、脉象、神态等外在的变化,判断机体内在的病变,治疗和护理倡导从整体出发,综合调MGT衫理。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灵枢·终绪论5始》中“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等,均是整体观在护治中的体现。2.人与环境有密切联系即天人一体观。一方面,人与自然环境是统一的。自然界中,人类生活不断地调整自我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而自然界气候变化反过来对人体的生理也产生影响。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天地合气,命之日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寒暑更替、昼夜变化、地域变迁等,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影响。当人体不能适应时,就会发生疾病。如《灵枢·邪客》日:“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另一方面,人与社会环境也是相统一的。人是社会的一员,具有社会属性。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人际关系及婚姻等社会因素,影响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心理活动及病理变化,而人在与社会环境交流中,维持着生命活动本身的有序和平衡。当社会环境变化时,人体若是不能适应此变化剧烈的环境,就会造成生理及心理功能紊乱,危害身心健康,从而产生疾病。中医学的整体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精神与形体以及形体内部的整体性联系。因此,认识生命、健康、疾病等问题,不仅着眼于人体自身,而且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各种影响。而现代整体护理要求对护理对象进行从预防保健到促进康复的全身心、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化护理,这和中医整体观不谋而合。明确中医护理整体观念的含义和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充分考虑到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及人和自然界的密切联系,对整体护理的实施有重要影响及推动作用。(二)辨证施护辨证施护时要正确认识病、证、症三者之间的关系。病是指某一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的概括。疾病的临床表现以症状(主观感觉)、体征(客观指标)为基本组成要素,是辨证的基础和依据,称为症。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辨证施护包括辨证和施护两部分,是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并根据辨证的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具体护理措施。辨证与施护是认识和护理疾病过程中相互衔接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辨证是认识疾病,确立证候;施护是依据辨证的结果,确立具体护理措施。辨证是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治疾病的手段和方法。因此,辨证与施护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的一个基本护理规范。只有力求辨证准确,才能选择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护理的针对性。在临床上,中医护理主要着眼于“证”的不同,体现出“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的实质。有时可见同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或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同一种证,在辨证施护的指导下,采取“同病异护”或“异病同护”的方法。(三)独特技法中医护理有一套不同于现代护理学的方法与技术,如艾灸术、刮痧术、推拿术、热熨术、拔罐术、贴药术、火疗术、熏洗术等,不仅经济实用,且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是中医临床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临床上还开展了中药离子导入法、中药保留灌肠法、超声雾化吸人法、天灸法、督灸法、火疗法等,这些新技术在继承传统MGT河6中医护理导论的方法与技术上,又做到在此基础上创新,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仅丰富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内容,且扩大了护理的范围,使中医护理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四)未病先护《黄帝内经》中的“夫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提出的“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均重视养生和保健,提倡疾病应防患于未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一2030年)》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在治未病中,中医要发挥主导作用;在重大疑难疾病救治中,中医要发挥协同作用;在预防康复医疗中,中医要发挥核心作用。从古至今,中医的治未病有其独特的理念、完整的理论体系、思维方法以及大量养生保健的经验知识。因此,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思维方法和经验融入疾病的治疗及护理过程,做到未病先护,具有重要意义。四、《中医护理导论》的主要内容中医护理导论,是阐释和介绍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思维方法及中医护理文化的课程。该课程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临床运用中医护理奠定了理论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医药文化、中医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中医学的生理观、中医学的病理观、中医学的诊法与辨证基础、中医养生及调护原则等六个部分。其中,中医药文化介绍儒道文化和传统伦理道德等,以及其在护理中的体现及应用;中医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主要阐述古代哲学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主要思维方式及其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中医学的生理观主要阐述和介绍人体生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主要包括藏象、气血津液神、经络及体质等内容;中医学的病理观主要介绍人体病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概念与知识,包括主要的病因与疾病的基本病机;中医学的诊法与辨证基础主要阐述四诊与辨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中医养生及调护原则主要介绍中医养生调护的概念、基本原则和方法。【复习思考题】1.简述中医护理学基本概念。2.简述中医护理学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创新。3.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包括哪些方面?4.何谓辨证施护?▣▣扫一扫,知答案0T衫···试读结束···...

    2022-10-21 中医护理学导论 中医护理学理论基础代表作

  • 《公司金融》李玉志,赵炳盛,高东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公司金融》【作者】李玉志,赵炳盛,高东主编【页数】294【出版社】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08【ISBN号】978-7-113-18833-7【价格】39.80【分类】公司-金融学-高等教育-教材【参考文献】李玉志,赵炳盛,高东主编.公司金融.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公司金融》内容提要:本书立足于现代公司理论,针对公司经营和金融市场国际化的现状,对公司的各种金融活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包括公司治理、公司金融的基本概念、财务报表分析、投资决策、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企业融资决策实务、股利政策、公司并购与重组、公司风险管理。《公司金融》内容试读第一章公司金融导论公司金融是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它与投资学、金融市场学等金融学其他分支科学具有“血缘”关系,它们遵循共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公司金融是一个舶来品,国外称其为CororateFiace,.而翻译为中文则有了很多名字,诸如“公司金融”“公司理财”和“公司财务”等,但其实都是指同一学科。第一节企业组织形式公司是企业组织形式的一种,作为金融活动的主体,公司制企业组织形式的特点决定了它在金融领域具有诸多优势。一、企业组织形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刻意区分“企业”和“公司”的实质差异,实际上,二者并不完全相同。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形式多种多样;通常,我们习惯上将企业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即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因此公司是企业组织形式中的一种。(一)独资企业独资企业(SoleProrietorhi)也称个体企业,是指由业主个人单独出资创建并经营的企业。独资企业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不是法律主体。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企业和业主是融为一体的,业主对企业的债务负无限责任,即在偿还债务时,如果企业无力偿还,业主应当以其所拥有的个人财产偿还所欠负债。它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所需出资额较少,易于创立;二是经营独立性强,易于决策;三是企业利润全部归业主个人所有。但是,独资企业也有其自身的缺点,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筹资渠道有限,企业规模受到限制;第二,承担无限责任,业主承担风险较大;第三,企业生命力有限。(二)合伙企业合伙企业(Parterhi)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自愿组成、共同出资创办的企业。通常可以分为一般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一般合伙企业除企业业主为两人或两人以上外,它与独资企业有许多共同点,即合伙企业中每一个合伙人对企业的债务负无限责任,且每个合伙人都可以代表企业。企业收益或损失的分配方法在协议中规定。有限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以合伙人在企①⊙⊙⊙⊙公司金融业中占有的份额为限承担债务。我国现存的改制后的会计师事务所大多是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企业也和独资企业一样,存在许多缺点:难以筹集大量资金;无限的偿债责任;有限的生命力;所有权的转移困难。当某个合伙人想退出时,须经其他合伙人同意才能转让他的所有权。因此,所有权的转移就有一定的困难。(三)公司制企业公司(Cororatio)制企业是由若干人共同出资,按照法定程序组成的,具有法人资格并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它的最大特点在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即出资人(所有者)不必亲自经营企业,而是聘请专业的管理者经营企业,达到获利、发展的目的公司作为一个法律主体,选派“法人代表”对外履行法律程序,公司的所有者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由于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与资本所有者实现了分离,使得公司这一组织形式具有明显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所有者的股份可自由转让:第二,公司具有无限生命力:第三,公司的所有者承担有限责任;第四,公司筹集资本的能力很强。因此,当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要想有进一步发展,必须筹集足额的资金,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要。而公司这一组织形式为筹集资金开拓了广泛、灵活的渠道,许多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纷纷转变为公司,诸如惠普、微软公司等。可以说公司是现代企业组织的典型形式,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公司这一组织形式也有一些缺点,主要是创建成本较高,创建手续烦琐。不论在哪个国家,设立公司都需要按法律程序进行,在符合规定的条件时,经审批才准予设立。我国公司法对设立公司的要求做出了详细规定,如对企业名称、章程、出资额、审批程序、部门等都有具体要求。二、选择公司制企业的理由公司制企业是组织众多个人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大部分经济活动都由公司来实现。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都采用公司制。同时,公司制企业也是具有较高再投资率的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转型的首选企业组织形式。之所以有众多企业采用公司制企业组织形式,其原因非常复杂;通常,公司制企业的选择基于对企业规模、潜在增长、再投资能力等因素的考虑。(1)大型企业无法以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的形式存在。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这两个组织形式具有无限责任、有限企业寿命和产权转让困难三个缺点,这三个缺点对大型企业来说是严重的缺陷。首先,无限责任限制了企业举债融资的动力;其次,有限企业寿命限制了债权人进一步向公司提供资金的冲动:最后,产权转让困难使得投资者的资产缺乏流动性,阻碍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所有这些缺陷决定了它们难以筹集其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包括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也谈不上公司金融活动。(2)公司融资灵活性强。任何企业的成长都需要资金支持,同时,为满足未来的成长性需要,企业须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提高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融资灵活性。由于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所有者在收益要求权方面具有排他性,因此,这些组织形式缺乏利用股票市场进行融资的意愿。此外,由于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规模不大,它们在债务市场上的融资能力也非常有限。相比之下,公司的股票融资极具开放性,公司的成长过程也是公司通过不断发放新股票吸纳更多新股东的过程;公司的债务融资极具灵活性,公司规模大、盈利水平高的特点增强了其灵活运用众多债务融资工具的能力。可以说,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章公司金融导论(3)公司的再投资机会多。通常,合伙企业不得将其净现金流量(或净利润)用于再投资,而是将所有的净现金流量分配给合伙人。与合伙企业相比,尽管公司的股权集中度有大有小:但是,在决定留存收益的比重上,公司总体上拥有较大自由。因此,公司便于通过收益留存积累内部资金,有利于今后再投资于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可见,在所有的企业组织形式中,公司制企业在金融活动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特征决定了它有利于开展金融活动。然而,不论是何种企业组织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目标都是获利。因此公司的金融原理与方法也可以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提供参考,借鉴。第二节公司金融的研究内容一、公司的金融活动与价值创造公司的经营活动总是起始于一定数量的现金流,这些资金可以由公司发起人投入,也可以从金融市场筹集。公司以这些资金形成公司的长期资产和流动资产并开展公司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投入到公司经营领域中的现金流转化为公司的产品,并通过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回现金,从而完成一次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循环。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循环会产生增值,这就是公司金融活动的价值创造,即公司创造的现金流入量必须超过其所使用的现金流出量。经过增值的现金流会有一部分以税收、股利和债务支付等形式流出公司,另外一部分则以留存收益的形式留在公司内部进入下一轮的资金循环。同时,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外部金融市场筹集资金满足自身生产经营需要。这个过程如图1.1所示。融资公司投资资产金融市场留存流动负债流动资产股利和债务支付长期负债长期资产税收股东权益政府图1.1公司和金融市场之间的现金流量以上现金流量的流动过程循环往复,当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入量超过初始资产投资时,或者当支付给债权人和股东的现金超过从金融市场筹集到的资金时,公司便实现了价值增值。价值创造是企业生生不息的源泉,公司成长有赖于这种价值创造。然而,不同的市场,其完善程度各异,公司价值创造的空间也就存在差异。公司面对的市场越不完善,其价值创造的空间越大。图1.1不仅揭示出公司价值创造的过程,也显示出公司金融活动的主要内容。公司金融方面的专家达莫德伦在其撰写的公司金融教科书中,认为公司金融主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公司的稀缺资源应如何分配。·如何为公司的投资筹集资金。·这些投资产生的收益应该有多少返还给所有者,有多少进行再投资。对应着这三个问题,公司金融主要的研究内容就是公司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收益分配决策。①①①⊙①公司金融1.投资决策公司在创立之初以及面对未来成长机会时,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公司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长期投资战略?长期资产投资决策便成为公司金融的重要问题之一。长期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往往具有不可逆的特征,一旦发现投资失误,很难收回。因此,财务经理的职责在于使用资本预算(CaitalBudget)描述固定资产的投资过程。在投资之前,公司对固定资产形成之后可能产生的现金流入量进行预测,并据此与固定资产投资所发生的现金流进行比较,用现金流入现值和现金流出现值的差量一净现值(NPreetValue,NPV)是否大于或等于零来决定是否进行固定资产投资。2.融资决策如何筹集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将是公司面临的第二个公司金融问题。在公司投资于一种固定资产或发生资本性支出之前,公司需要考虑如何筹措投资所需资金。公司融资决策不仅要决定公司要如何选择资金类型,还要就具体的融资方案安排提供合理建议,诸如债务期限是长期还是短期,利率是固定还是浮动、是否可转换等。从融资特点和相应资产特点相匹配的基本假设出发,结合公司融资的内外部环境确定合理的融资方案。3.收益分配决策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经营的目标在于营利,这也是股东创办公司的目的,理论上公司经营所得应当全部返还股东作为股东创办公司的回报。然而公司收益全部分配给股东却使公司面临资金短缺。而不分配股利会导致股东的不满,公司需要在股利支付和留存收益中做出合理的分配,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二、公司金融学公司金融学就是研究在风险条件下,公司如何利用金融市场、产品市场和商品市场,实现公司资本跨期最优配置的科学。这个过程如图1.2所示。金融市场融资公司跨期投资商品市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收益分配流动资产投资收益产品市场股东权益长期资产图1.2公司资本配置过程在公司资本配置过程中,无论是融资过程还是投资过程,都存在风险。而公司所有的投资,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还是证券投资,都具有明显的跨期性。因此,公司金融学实质上就是一个资本配置的科学,在资本配置的过程中,每一个过程都是相互影响的:公司的融资结构会影响到公司的投资决策,例如资本结构的不同对公司治理具有不同影响,进而影响到项目投资的有效决策;公司的投资过程又影响到公司未来的收益及收益分配状况,进而影响到公司在金融市场上的融资能力。这些金融活动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由此带来了公司金融决策的复杂性和困难性。20世纪30年代欧文·费雪提出了完美资本市场下的储蓄和投资理论,该理论通过构造☒☒③☒③第一章公司金融导论完美资本市场,获得了金融市场分离定理,即由于存在完美市场,项目所需资金可以随时、无成本的从资本市场上获取,无须考虑个别投资者的消费偏好。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可以相互分离。,通过金融市场分离定理的引入,将错综复杂的公司金融活动进行分解,极大地简化了公司金融决策。第三节公司金融目标的选择在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如果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一致,管理者将通过实施有效的金融决策来创造公司价值,最终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但是两权分离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究竟是谁在控制公司,否则,公司的金融目标会变得模糊不清。一、公司金融的目标公司金融的目标是指公司进行金融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它是一切金融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价各项金融决策是否正确的有效标准,它决定着公司金融的基本方向。作为公司经营决策的一部分,公司金融的目标要根据公司总体目标的要求制订。确立合理的金融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现代公司金融理论和实践,最具代表性的公司金融目标主要有几种提法: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及公司价值最大化。(一)利润最大化这种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了资产利用程度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大小,利润直接反映了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公司金融的目标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西方微观经济学历来是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因此利润最大化是典型的传统公司金融目标理论。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方财务金融理论界也认为,利润最大化是财务金融管理的最优目标。1.以利润最大化作为金融目标的主要优点(1)利润是公司在一定期间经营收人和经营费用的差额,而且是按照收人和费用配比原则计算的,它反映了当期经营活动中投入与产出对比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司经营效益的高低。(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公司自主经营的条件下,利润的多少不仅体现了公司对国家的贡献,而且与公司的利益息息相关。利润最大化对于公司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和职工都是有利的。(3)利润这个指标在实际应用方面比较简单。利润额直观、明确、容易计算,便于分解落实,大多数职工都能理解。2.以利润最大化作为金融目标的局限性(1)利润最大化是以利润总额来衡量的,不便于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没有考虑利润实现的时间,忽视了公司金融中最重要的资金时间价值。(2)利润最大化没有有效的考虑风险问题,一般而言,报酬越高,风险越大。利润最大化目标会导致公司不顾风险地追求利润,导致公司破产的后果。(3)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公司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只顾眼前的最大利润,而不顾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4)利润是一个会计概念,其大小受会计方法影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①⊙①①5公司金融(二)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在股份经济的条件下,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股东持有的股票数量既定时,股票价格越高,股东财富就越大。所以,股东财富最大化又演变为股票价格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的一些缺陷,又同样存在不足。1.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公司金融目标的优点(1)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科学考虑了风险因素,因为风险的高低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2)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公司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公司股票价格也会产生重要影响。(3)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2.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公司金融目标的不足(1)它只适合于上市公司。对于非上市公司,只有对公司进行专门评估才能真正确定其价值,而在评估公司的资产时,由于受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不易做到客观和准确(2)对于上市公司,虽可通过股价的变动揭示公司价值,但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因素对公司而言属于不可控因素,把不可控因素引入公司金融目标是不合理的(3)它只强调股东利益,而忽略了公司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三)公司价值最大化公司价值是公司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包括股票市场价值和债务市场价值。公司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公司财务金融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金融政策,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公司价值达到最大。公司价值最大化作为公司金融目标的主要优点有:(1)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2)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风险因素,强调了风险与收益的均衡。(3)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能克服公司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4)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社会资金通常流向有价值的公司,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5)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不仅考虑了股东的利益,而且考虑了债权人等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债权人等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因此,从公司永续生存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金融目标是比较科学的。但是,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的难点在于其有效计量上,实践中很难确定与公司风险相适应的贴现率及准确预测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二、管理者行为控制(一)管理者的目标公司,尤其是大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是不可避免的。大公司股东过于分散,因而难以真正有效控制管理者行为。因此,当管理者的目标有悖于股东的目标时,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就有可能发生。管理者的目标比较复杂,其主要有下面两个:(1)额外消费偏好。为了弥补其付出,管理者以额外津贴方式侵占大量公司资源,用于个6③☒☒③©···试读结束···...

    2022-10-19 公司金融epub 公司金融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异能侦探天一 10 预言手机》李海洋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异能侦探天一10预言手机》【作者】李海洋著【页数】145【出版社】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9.01【ISBN号】978-7-205-09861-2【价格】25.00【分类】儿童小说-中篇小说-中国-当代【参考文献】李海洋著.异能侦探天一10预言手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9.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异能侦探天一10预言手机》内容提要:本书以外星生物天一为主角,讲述了天一和班上同学经历的种种神奇又充满想象力的事情。内容涵盖了孩子们经常会想到会问到的方方面面,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孩子们好奇的天性。在本书中,一部神奇的手机成了主角,它似乎和整个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不小心,脚下的世界就毁灭了!神秘男孩天一带着伙伴们,探寻最终的谜底,一切都是谁在操控?《异能侦探天一10预言手机》内容试读引子(Primer)胖头鱼的爸爸登场异能侦现在,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五星通信设备公司的顶楼会议室里依然灯火通明。天一群人正围着会议桌,研讨着公司的阶段性发展计划,非常忙乱的样子。运营部的余总监看了下墙上的时钟,面对各位股东的轮番建议,心里一阵唏嘘。这场会议,从下班时间一直开到现在,已经持续三个多小时了。余总监如坐针毡,一分钟也不想待下去了。“哎呀,今天是余炎的生日呢。”余总监手中紧紧地握着钢笔,想起了家里爱闹腾的胖儿子。如果回去晚了,按照儿子的性格,他一定会赌气个两三天,然后便是猛吃东西不说话而且更让他担心的是,他要给儿子的生日礼物都还没有准备。002”筑、道路、朋友。”陈股东从一个密封的盒子里拿出一张小卡片说道。“陈总,这…个计划,要…全面实施的话,需…需要多久呢?”余总监的同事,郭主管,一个瘦弱的大叔问道,能侦他有些结巴。“我们已经在城市的各个区域,投入建设了信号发射站。预计下个月中旬,我们的信息网络将会覆盖整个城市。”一个天个子矮小的年轻人补充解释道,他就是这个卡片的研发人员。这个矮小的研发人员是五星通信设备公司的研发部主管,看起来要比胖头鱼的爸爸年轻许多,像是刚刚大学毕业的青年。他是半年前就职的,那时候原来的研发部主管正好退休,他一来就坐上了主管的位置,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所以,不明真相的人总是很嫉妒他的待遇。胖头鱼的爸爸,余总监却是第一次见到他。“您好,您好,我叫阿卡,是公司新来的同事。”会议还没开始的时候,他就热情地向余总监自我介绍。“您好,您好。”余总监挠了挠头,觉得眼前的这位年轻人很有干劲,就像很多年前的自己。可是他仍然和大家一样觉得奇怪,这个叫阿卡的年经人,004为何年纪轻轻就当上了五星通信设备公司研发部门的主管。“他一定有着别人无法企及的能力。”余总监这样认为,“真希望,余炎将来也能有他这样的成就。”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了九点。余总监能想象到胖头鱼现在气炸了的样子,他已经做好了被儿子“敲诈”的准备。记得三年前的今天,也是因为公司临时开会耽搁了,胖头鱼就以此为借口,趁机“敲诈”了爸爸一辆自行车,虽然言手机至今为止他都没有学会骑车。今年的胖头鱼究竟会要什么生日礼物呢?“喂,小余,现在由你发表一下看法吧。”陈股东敲了下桌子,让走神的余总监又回过神来。“我认为,这样的产品,如果价格合理的话,肯定会有市场。”余总监说道。“价格上绝对没有问题。”阿卡解释说,“而目,其他公司完全没有我们的核心技术,也构不成竞争。”“如果是这样,我们的市场运营就好操作了。”余总监回过头对陈股东说道,“陈总,我相信我们能做好。”“哈哈,那就好,那就好,大家好好干,加油!”秃头的陈股东会心一笑,感觉公司上下都已信心满满。005···试读结束···...

    2022-10-19 卫天初 卫天霖油画作品欣赏

  • 《感触生命主题绘本 我懂得节约》孙文;卢福女图|(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感触生命主题绘本我懂得节约》【作者】孙文;卢福女图【丛书名】感触生命主题绘本【页数】18【出版社】西安:未来出版社,2018.06【ISBN号】978-7-5417-6634-3【价格】177.60(共12册)【参考文献】孙文;卢福女图.感触生命主题绘本我懂得节约.西安:未来出版社,2018.06.图书封面:《感触生命主题绘本我懂得节约》内容提要:《感触生命主题绘本我懂得节约》内容试读妈妈说我一岁的时候就会擦地了,她可从来没教过我。我从盒子里抽出一张湿纸巾,就在爬行垫上擦起来,妈妈说她当时都惊呆了。18的这应该感谢我的妈妈,因为她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擦地。地上只要有一,点儿脏,她都会拿来抹布,把它擦干净。2垃圾分类也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妈妈说,有些垃圾可以变废为宝呢!不可回收可回收余垃圾36℃夏天,空调开26摄氏度,是幼儿园的老师教的。幼儿园的老师说,26摄氏度是最适宜的温度,也是最省电的温度,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衣服如果不着急穿,就挂在阳台上自然晾干。自然晾干的衣服,还有太阳的味道呢。不信,你闻闻。衣服尽量不用洗衣机烘干,因为烘干特别费电。我们家的洗衣机是带烘干功能的,可是,妈妈很少用它。5···试读结束···...

    2022-10-18 绘本epub 绘本故事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