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临床药学概论》孙丽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药临床药学概论》【作者】孙丽著【页数】361【出版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9【ISBN号】978-7-5576-5769-7【分类】中药学-临床药学【参考文献】孙丽著.中药临床药学概论.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9.图书目录:概论》内容提要:本书重点介绍了中药、中药相关概念、中药学的含义、中药学的发展概况、中药功效的含义和分类。中药的性能方面,着重分项介绍了各主要性能的含义、确定依据、其与功用的关系和临床意义,内容更加翔实,概念更加准确。中药的性能方面,着重分项介绍了各主要性能的含义、确定依据、其与功用的关系和临床意义,内容更加翔实,概念更加准确,使中药基本理论更加丰富和实用。本书删繁就简,概括性强,由浅入深,重点突出,内容丰富,资料新颖,叙述详实,条理清晰,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临床参考书。《中药临床药学概论》内容试读第一章概论临床药学是现代药学发展的方向。中药学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虽然近十年来也提出了“中药临床药学”的新概念,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和发展,中药不合理应用及中西药不合理配伍现象日渐增多,中药毒副作用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尤为突出。如何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防止和最大限度降低中药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建立中药临床药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已成为医院中药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也是现代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节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医对药物在临床应用情况的逐渐重视而发展出一门新学科临床药学。随着人们崇尚“回归自然”的热潮进一步升温,中药的作用和地位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在中药备受关注的情况下,如何运用中医药理论,使中药密切结合临床,在体内发挥最大、最合理、最安全的防治疾病效能,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阐明其有关作用机制等,这些因素又促使产生了一门新学科一中药临床药学。中药临床药学是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也是临床药学的新分支,其核心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因此,对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临床药学的概念临床药学是运用现代药学知识,结合临床,以患者为对象来研究药品及其制剂与机体相互作用和应用规律的综合性药学分支学科,旨在用客观科学指标来研究具体患者的合理用药。其核心问题是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确保患者的合理用药。研究内容涉及临床药动学、临床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治疗药物监测和给药方案设计等。临床药学是现代药学与临床相结合的产物,以患者为对象,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研究合理、有效、安全使用药物,实现用药的个体化,以提高用药水平。临床药学也是一项应用性研究工作,药师在临床治疗上运用药学知识,提出用药方案,监控用药过程,追踪用药结果,作出用药评价,计算用药成本,全面服务于患者。临床药学工作的实施需要得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同时在工作实践中药师、医师和护士三方面应开展团队式的紧密协作。二、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中药临床药学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中药临床药学概论·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中药临床药学以患者为对象,为适应各种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复杂多变病情的防治需要,运用现代的药剂学、药理学等专业知识密切结合临床患者的状况,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监测用药过程及摸索用药规律,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目前,学术界有“中药临床药学”和“临床中药学”两种提法,我们认为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虽然都涵盖“临床”“中药”,从广义上讲,两者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中药”,研究范畴均限于“临床”。两者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的科学,其核心是临床合理用药。但从狭义上讲,两者的逻辑定义却各有侧重,是不完全相同的。临床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中药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它既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药学学科中的核心和基础。由于临床中药学主要是研讨中医临床各科所用药物是如何应用的,所以它又具有与临床学科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直接来源于临床的,其任务就是要实现“老药新用,常药特用,优化量效”。中药临床药学是中药药物与中医临床密切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它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和多种现代监测为手段,研究中药的体内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发挥最大治疗作用的一门学科。中药临床药学,就其属性来说,它是临床药学下面的分支学科,其研究重点是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问题。总之,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各有侧重,具体的内容是不同的。我们认为中药临床药学更侧重于合理用药,更符合现代临床药学的核心内容,故中药临床药学不可以称为临床中药学。三、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从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看,传统中医药学对中药临床药学早有认识,并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传统中医药重视“病”“证”“药”三者的结合,重视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的不同而施行个体化的给药方案,这些都体现了中药临床药学的深厚根基,也为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依据。纵观医学、药学两大学科发展史,均曾经历“结合分离-结合”的发展轨迹。中医学和中药学也是如此。古时候中医中药不分家,“上山采药,下山行医”,有不少医家善药,也有不少药家善医,孙思邈、李时珍等先贤即为典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业分工的细化,医药逐渐分离,中医师只管辨证开方,中药师只管调配发药,两者各行其是,医不识药,药不懂医,中医和中药脱离的状况愈加严重。然而,中医药之所以历时数千载而不衰,正是由于中医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中药的紧密结合对认识中药、合理应用中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正是顺应医药学科发展轨迹将中医学和中药学再次结合的必然。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以及降低中药毒副作用的需要,是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中医药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是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医药在全民医保中所占比重也是逐年提高。但随之而来的用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马兜铃酸肾病事件、中成药重金属·第一章概论·砷、汞含量严重超标事件以及频发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等一系列中药药害事件使中药的安全性受到了质疑,但究其根源,并不是中药本身出现了问题,而是中药使用的合理性出现了问题。如马兜铃酸肾病事件,就是将马兜铃科的关木通当作木通科的木通、将马兜铃科的广防己当作防己科的粉防己来使用,而且是长期过量使用,比利时马兜铃酸肾病事件的患者平均服用“苗条丸(含广防己)”达12个月,国内一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服用龙胆泻肝丸(含关木通)长达20年,结果出现了由马兜铃酸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再如近年频发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多是因为用法用量控制不当、忽视患者药物过敏史、溶媒选用不当、药物配伍不合理等诸多不合理用药因素,导致了以过敏性休克为主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中药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量正在逐年递增,从2010年到2012年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数分别占总报告数的比例已从13.8%上升至17.1%,仅次于抗感染药,位居各类药物的第二位,在2011年的年度报告中更是重点提示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合理使用问题。从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统计数据来看,中药的安全风险在我国药品安全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如何合理地使用中药,避免中药药害事件及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再如最常见的感冒,中医有风寒和风热之别,常用中成药中的荆防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扑感片等是专治风寒感冒的,风热感冒则不宜用,而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等是专治风热感冒的,风寒感冒则不能用,同是感冒,证型不同则根据辨证论治后所选治法方药不同,而临床医师(特别是西医)在选药时经常是望文生义或按病选药,从而导致药不对证,造成病情延误甚至病情加重。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危害了患者的健康,而且浪费了有限的卫生资源,而紧密结合中医临床开展的中药临床药学,其工作核心就是的合理用药,中药临床药师的工作就是和临床中医师一道,结合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达到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的目的。这对促进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和振兴祖国的中医中药事业,使中医中药跨出国门、走向世界、造福人类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面对现状,医院药师应该改变传统的“采购供应药品,收方发药”的工作模式,转向以开展为医、护、患提供“药学技术服务”的临床药学工作上来,积极协助医师、帮助患者安全合理地应用中药,成为一个合格的中药临床药师,为积极开展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发挥积极作用。第二节中药临床药学的特点与研究内容一、中药临床药学的特点随着医院药学从传统的药品供应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的转变,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逐少开展起来,药学服务便成为热门话题见诸报刊,然而涉及内容基本上都是有关西药药学服务的。中药临床药学由于情况更加复杂,重视程度不够,起步晚,难度大,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努力探索。3·中药临床药学概论·中医、中药的密切结合对认识中药、合理应用中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中医药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所以才能够历时数千载而不衰,并且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仍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这是中药区别于天然药及其他民族药之所在。中医的选药程序遵循“理法方药”之则,即在明辨发病机制后确定治疗原则,考虑选择合适的方剂及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组方时要考虑中药的性味归经、君臣佐使及中药的毒性等;服药时要根据病情确定给药时间,此亦即时辰用药理论;此外,用药还要考虑证候禁忌、配伍禁忌、饮食禁忌等。因此,从临床药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看,我国的传统中医药理论对临床药学早有认识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时至今日仍值得药学工作者深入地探索和研究。与现代临床药学不同的是,传统中医药理论是从宏观的角度对问题进行阐述,而现代临床药学是从微观的角度对问题加以阐述。二、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内容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与目前开展的临床药学工作有许多共同之处于中药的特殊性,其工作内容更加复杂,难度更大。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包括:(一)药师深入临床,参与在传统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中药药物治疗中药的临床应用,离不开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中医理论,重视理法药的整体性,强调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这就决定了中药临床应用必须面临的问题,中医临证处方多无恒定剂型,以汤剂为主,煎服方法可随病情、用药习惯而变化。药物的个体化给药实际上已是中医治疗的特色。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这些问题并未得到妥善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在中医理论指与下使用中药(包括中成药)本身就是不合理用药。因此,中药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在传统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中药药物治疗参与中药给药的方案制订,以确保中药安全合理地应用于临床,这是中药临床药学主要内容。(二)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上报当为一位患者选定了最佳用药方案之后,就需要有药师、医师、护士共同合作,监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特别是要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旦出现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佳时,则应建议临床医师重新修订药物治疗方案。中药临床药师应经常注意收集总结药物的不良反应资料,并按要求及时上报。目前,大多数的医院特别是二级三级医院都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了医院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以求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及时发现药品的不良反应,尽量减轻对患者的损害,维护患者的用药权利,防止严重药害事件的发生、蔓延或重演。所以说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上报工作是中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各级医疗机构开展的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中最有成效的工作之一。(三)药动学研究及生物利用度监测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时间进程;生物利用度用于表示药物制剂中的主药到达体循环的数量和速度。对于不同的病患、不同的制剂,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危重患者,他们经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服用4·第一章概论·毒性大的或生理活性强的药物,更应特别注意监测,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制订用药方案,建立检测方法和药效学参数。当然,目前对中药的药动学研究还为数不多,且大部分仅限于动物实验,设想在不久的将来,由于对临床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的监测,将会为临床更合理用药,以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作出更大贡献。(四)结合临床研究中药理论中药理论的研究是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前提。中药理论,如药性的寒、热、温、凉等都是朴素的抽象概念,缺乏客观指标。在中药学总论中已不再提及的中药形质学说,其中有些仍有指导意义,如芳香之气,具有辟浊化湿、解暑、行气、开窍等作用,其中部分药理作用已被现代研究所证实。又如与中医理论密切相关的中药药效,如疏肝解郁、补气健脾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来解释。除在实验研究中,建立适当“证”的模型外,更应该直接从临床观察中药对不同患者的作用,以阐明药物的作用及机制。结合临床研究中药理论,将有助于揭示中药性味归经等理论学说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而这些中药理论的研究与验证对于指导中药的合理应用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五)中药之间及中西药之间的配伍研究复方配伍是中药应用的普遍形式,根据药物性质并结合具体病情进行配伍,如气血同调、寒热并用、补攻兼施、升降相伍等以及根据病因、病性、病位、病势进行配伍用药。如标本兼顾、上下结合、表里双解、脏腑同治等均属此类。又如中医处方用药,组合有君、臣、佐、使之别。医家运用处方法则,使各种药物有机配合发挥其最大效用。而近年来中西药配伍应用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了,有些配伍可以增强疗效、降低毒副反应,有些配伍却能产生毒副反应,降低药物疗效。这些配伍的规律值得进一步探索,掌握和运用这些配伍规律对于指导临床的安全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中药之间及中西药之间的配仉研究也是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六)中药处方点评工作的开展处方点评是临床药师在医师处方用药过程中对临床处方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反映医疗机构处方工作的整体和细分情况,为医疗机构管理层进行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以达到合理用药,用药监测、管理的目的。中药处方点评工作是针对中药辨证施治原则、药物配伍、给药途径、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用药禁忌、药物相互作用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等方面展开,将不合理用药分析和合理用药建议及时反馈给处方者,重点放在事前防止发生的环节上,更强调及时干预性,从而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中药处方点评作为对不合理用药进行的一种干预方法,对于确保中药的合理使用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是中药临床药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基层医院最容易开展的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之一。(七)用药咨询与药学信息服务药物情报的收集与咨询服务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的现代化和水平,是药学咨询工作的重要工具。随着中药事业的发展,药物的品种和数量均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中药的不良反应也在逐年增加,而药学文献浩如烟海,单由临床医师掌握如此·中药临床药学概论·巨量的药物知识和信息,实属不可能,因此,中药临床药师应经常收集有关中药治疗方面的资料,建立药学情报信息库,以便针对临床治疗工作中的问题,提供药物信息,并解答医护人员和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还要主动向患者(包括门诊患者)做药物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患者能自觉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以提高中药临床的治疗效果和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八)中药药源性疾病防治中药药源性疾病是指应用中药后致使某个或几个器官或组织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引起的疾病。它是药物不良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后果,包括正常用法用量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包括超量、超时、滥用、误服等不正确使用药物所引起的疾病。近几年来,随着中药制剂的不断开发,中药新剂型新品种不断涌现,并大量应用到临床。很多临床医师对中药的使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各种不良反应也呈上升趋势,药源性疾病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加强研究中药药源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影响因素,对于有针对性地防治中药药源性疾病,降低其发生率和减轻其病变程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九)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药品合理应用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使患者获得临床需要的药物,采用满足个人需要的剂量,服用适当的期限,并具有最低的成本。”其核心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即以尽可能小的经济代价,在承担最小治疗风险的情况下,用药达到预期的目的,也就做到了合理用药。中药的合理应用,也即发挥中药最大程度的治疗优势,解除患者痛苦,达到防病、治病、保健的作用。中药在其应用过程中,一直以来比较强调有效性。近年来随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提高,中药用药的安全性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关于药物应用的经济性却一直被忽略。尤其这几年,中药价格不断上涨,一直以来较西药“简、便、验、廉”的中药突然间成了老百姓用不起的“贵族药”。因此,中药药物经济学也应是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即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中医药特点及流行病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研究如何提高药物资源的配置效率,着重评估中药治疗的成本一效果(益)关系,提倡合理用药,以控制药品费用的过快增长,帮助医院制订医院用药目录、规范医师用药,确定药物的适用范围,帮助患者正确选择药物。(十)开展中药循证药学研究中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其使用价值的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而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其安全性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一直以来中医药存在疗效评价体系不规范,以及中医药作用机制不清等问题。并且在临床药学实践中,中药临床药师时常要面临新药和老药新适应证的不断提出等大量资讯,如何正确地搜集和利用有效的文献,判断研究报告中可能的偏倚,如何去伪存真、掌握和使用正确的文献评价方法成为关键。循证药学正是临床药师搜集、评价科研证据(文献),评估其在制订治疗方案中的作用,并以此做出临床药物治疗决策的临床实践方法。是以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为核心,合理用药与提高疗效为主要目标,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相结合,回顾性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新型规范的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方法体系。因此,开展中药循证药学研究,无···试读结束···...

    2022-08-27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药学书 天津医科大学出版社

  • 《临床医学概论》林彬,周齐艳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医学概论》【作者】林彬,周齐艳主编【丛书名】全国医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创新教材【页数】272【出版社】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20.08【ISBN号】978-7-5192-7707-9【分类】临床医学【参考文献】林彬,周齐艳主编.临床医学概论.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20.08.图书封面:概论》内容提要:本书主要内容有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如诊断学基础、内科常见疾病、外科常见疾病、妇产科常见疾病、儿科常见疾病、传染病、脑血管疾病、急症常见疾病、其他科常见疾病等,每章内容都列出了学习目标、能力目标,并编写了案例导入,以便学生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学习,更好地获得知识的应用性,更好地掌握病理病机,部分章节还附有知识拓展,这是对内容的进一步延伸,补充相关知识。本书内容较为全面,涵盖了临床医学的大部分基础知识,难度适宜,适合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临床医学概论》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临床医学概论的范畴临床医学概论是对临床医学各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概论性描述的专业课课程。它涵盖了诊断学基础、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肿瘤科、传染科、心理卫生及精神科等常见疾病,以及计划生育等内容,是非临床医学专业,如药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医学影像专业、护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等学生学习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学习,学生从中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的结合点,从而为学好自己的专业打下基础。第二节学习临床医学概论的目的、要求和方法一、学习目的学习临床医学概论的目的是,以就业为导向,运用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通过学习本教材,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的结合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使自己成为高级实用型医药类人才,为我国的医药事业贡献力量。二、学习要求通过学习,学生应对临床医学中的查体诊断、病史询问、常见症状有一个概论性的认识,应掌握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要点、治疗方法。作为药品经营与管理和药学等专业的学生,还要掌握常见药物应用机制,学习本专业渗透于医学中的各种信息及相关知识。要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学会尊重患者,除了关心疾病本身的诊断和治疗外,还应考虑诊疗过程给患者带来的躯体、心理、经济和权利等方面的影响,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三、学习方法首先,应注意每章的学习目标,它阐述了学习该章节的学习目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明确学习该章节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术方法,以及这些理论和技术在后续章节、课程的学习中临床医学概论所对应的未来岗位发展中(技能鉴定)的重要性。针对自己的专业,找准“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把握目标,并通过练习题来考核自己的学习效果。其次,应通过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加深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学会根据临床疾病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掌握做出疾病的初步诊断、找到诊断依据、明确还需要做哪些检查来完善诊断,最后制订出治疗原则。再次,学习中应通过知识链接和知识拓展模块来了解相关常识、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前沿,更加全面地了解临床医学的全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日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课堂上应积极加入互动教学,运用所学知识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包括生活实际、岗位实际和社会实际,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3第二章诊断学基础0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症状的概念。2.掌握问诊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3.熟悉常见症状产生的病因、典型临床表现及问诊内容。4.学会一般体格检查的操作方法。5.了解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的检查方法。0能力目标1.能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并根据所学知识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2.能对患者进行部分体格检查操作,如测血压、量体温、计数脉搏和呼吸等生命体征。亲例导入“望闻问切”四诊法由扁鹊发明。四诊法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诊法何如?…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可见,诊法就是对人体进行全面诊察的方法,借以判断人的健康与疾病状态。扁鹊在诊视疾病中,通过望诊(看看他的脸色等)、闻诊(听听患者最近做了什么事情后生病)、问诊(问问有没有干导致生病的一些事情)和切诊(测他的脉搏)这些诊断技术,体现在史书所记载的他治病的案例中。他精于望色,即通过望色来判断病症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西医虽然与中医不同,但是在诊断疾病的时候也是遵循“望闻问切”的原则。第一节常见症状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患者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称为症状,如发热、胸痛、腹痛等。体征是指医生或他人的客观发现。与症状有别,症状是患者自己向医生陈述(或是别人代述)的痛苦表现,而体征是医生给患者检查时发现的具有诊断意义的征候,如干啰音、心脏杂音、心律失常、肝大等。临床医学概论【知识拓展】所谓症状就是患者自己的感觉,如头疼、头晕、腹痛,以及恶心等,都属于症状。人们平时所说的症状,就是患者出现的不舒服、异常的感觉,这是具有主观性的。同一种疾病,出现在不同的患者身上,症状也会有所差异。体征就不是患者的感觉了,而是医生在进行检查的时候所发现的异常情况。比如发现患者心跳过速、尿糖过高等,都属于体征的范畴,医生会从患者的体征来判断疾病。人们平时经常提到的生命体征,就是判断患者病情轻重以及危急程度的指标,例如心率、血压以及呼吸等。一、发热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发生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之为发热。正常成人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可受个体差异与内外因素影响略有波动,一般下午比早晨略高,剧烈劳动或餐后体温亦可稍有升高,但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1℃。老年人的体温较青壮年稍低,小儿体温较成人稍高,妇女月经期前及妊娠期体温略高于正常。口腔温度(舌下测温)范围为36.3~37.2℃,直肠内温度一般比口腔的高0.3~0.5℃,腋窝温度比口腔的低0.2-0.4℃(一)病因发热的病因较多,一般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类,其中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1,感染性发热包括由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急慢性全身与局灶性感染,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及寄生虫等引起的发热。2,非感染性发热通常指由非病原体引起的发热,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无菌性组织坏死:见于大面积烧伤、消化道出血、心肌梗死、白血病、恶性肿瘤等。(2)变态反应:如风湿热、结缔组织疾病、药物热、输血反应等。(3)内分泌与代谢功能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亢进。(4)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常见于中暑、安眠药中毒和脑出血。(5)散热减少性疾病: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等。(二)临床表现根据口腔温度,发热可分为低热(37.3~38℃)、中热(38~39℃)、高热(39~41℃)和超高热(41℃以上)。发热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此期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不断升高。患者出现皮肤苍白、畏寒、寒战和皮肤干燥。体温上升方式有骤升(如肺炎球菌性肺炎)和渐升(如伤寒)。发热持续期: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患者出现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加深加快、心率加快、头痛、头晕,甚至惊厥、谵妄、昏迷、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和乏力。退热期:此期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低于正常,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患者大量出汗、皮肤潮湿。退热方式有骤退和渐退两种。体温下降时因大量出汗易出现虚脱,表现为血压下降、第二章诊断学基础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应注意观察。(三)体温测量方法体温测量是诊断疾病时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腋下测温、口腔测温和肛门测温三种。腋下测温最常用,先擦干腋窝下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置于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5~10mi后取出。腋窝正常体温值为36~37℃。口腔测温是将消毒过的口温表置于舌下,紧闭口唇,用鼻呼吸,放置5mi后读数,正常体温值为36.3~37.2℃。精神异常、昏迷、婴幼儿、口腔疾患、口鼻腔手术、呼吸困难、不能合作者不适宜进行口腔测温。肛门测温是将肛表用油剂润滑水银端后轻轻插入肛门3~4cm,3mi取出。直肠疾病或手术后、腹泻、心肌梗死患者不宜从直肠测温,热水坐浴、灌肠后须待30mi后行直肠测温。婴幼儿、精神病患者、躁动病患者测直肠温时护士需手持肛表,以防体温计断裂或进入直肠,造成意外。正常体温值为37~38℃。(四)发热的处理发热时体温升高,有些病原微生物的活性和繁殖会减弱。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性则显著增强,包括白细胞计数增加、吞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增强等。因此,发热是人体进化获得的一种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的有益的保护性机制。超高温才是导致机体损害的原因,体温过高导致病理性损害的不是发热而是超高温,这种状态下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遭到破坏,致使体温失控而异常升高。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4℃,直肠温度持续升高超过41℃,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高热持续在42℃以上2~4h常导致休克以及严重并发症。体温高达43℃则很少存活。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上通常将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处理的关键是掌握退热药的用药指征、辅助检查的合理选择等。【知识链接】物理降温是高热患者除药物治疗外,最简易、有效、安全的降温方法湿敷帮助降低体温,热湿敷可退热,但是当患者觉得热得很不舒服时,应以冷湿敷取代。在额头、手腕、小腿上各放一湿冷毛巾,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虽然酒精比水还容易蒸发,但它对发热的患者可能引起不适。经由皮肤吸收酒精可能导致婴幼儿酒精中毒,故婴幼儿不应使用酒精擦浴。退热药物的用药指征是什么?(1)无须使用退热药物:患儿精神状态好、无明显哭闹等不适表现,即使体温比较高,也可以不用退热药。(2)需使用退热药物:目的是增加患儿的舒适感,当患儿精神状态不好或不舒适时使用。实际上,大部分急性发热性疾病都不需要过度使用药物治疗,一般3~5d无须特殊治疗也会退热。所以,临床可根据患儿的精神状态和舒适度合理用药。若患儿无不适表现,即使体温超过了38.5℃也可不使用退热药;若患儿精神状态不好、舒适度不佳,即便体温未达到38.5℃,也可以使用退热药。临床医学概论二、头痛头痛是指额、顶、颗部及枕部的疼痛。可见于多种疾病,大多无特异性,但反复发作或持续的头痛,可能是某些器质性疾病的信号,应认真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一)病因头痛的常见病因:1.颅内病变①颅内感染性疾病:常见于脑炎、脑膜炎、脑脓肿、蛛网膜炎及颅内寄生虫病等;②颅内血管性病变: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脑供血不足、脑梗死等;③颅内占位性病变:见于脑肿瘤、脑寄生虫病等;④颅脑外伤:见于脑震荡、脑挫伤;⑤其他:见于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头痛型癫痫等。2,颅外病变常见于颅骨疾病、颈椎病、颈部其他疾病、神经痛及眼、耳、鼻、牙源性头痛等。3.全身性疾病见于某些感染及发热性疾病、心血管病、中毒及其他疾病。4.神经官能症见于神经衰弱、癔症性头痛等。(二)临床表现头痛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原发性头痛,其特点为发作性单侧搏动性中重度头痛,少数表现为双侧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自主神经症状,约13的偏头痛发病可出现神经系统先兆症状。本病中年女性多见,男:女=1:3。多起病于童年或青春期,中青年期达到发病高峰,而绝经期后逐渐减少。其发病率远低于紧张性头痛,却是门诊头痛就诊及造成失能的第一位原因。诊断时应注意:(1)头痛的发病情况:如急起头痛伴有发热常为感染性疾病所致:急起头痛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提示颅内血管性病变;慢性进行性头痛伴有颅内高压者提示颅内占位性病变;间断性头痛可见于偏头痛、三叉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病等;慢性头痛见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2)头痛的部位:以额部疼痛为主常见于鼻窦炎、颅压增高等,颈椎病、枕大神经痛以枕部疼痛为主,一侧疼痛多见于偏头痛及丛集性头痛,弥散性头痛见于全身性感染及颅内感染等。(3)对于头痛还应注意其性质、程度、头痛发生与时间的关系、影响头痛的因素及伴随症状等。三、胸痛胸痛一般由胸壁、胸膜及胸内脏器病变引起,少数由其他部位引起。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胸痛的程度因个体痛阈的差异而不同,与疾病病情的轻重程度不完全一致。(一)病因及发病机制引起胸痛的原因主要为胸部疾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胸壁疾病急性皮炎、皮下蜂窝织炎、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流行性肌炎、肋骨骨折、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等。2,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急性心包炎、胸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肺栓塞(梗死)、肺动脉高压,以及···试读结束···...

    2022-08-27

  • 《换个方法学中医》陈胜威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换个方法学中医》【作者】陈胜威主编【页数】269【出版社】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4【ISBN号】978-7-5377-6010-2【分类】中医学-基本知识【参考文献】陈胜威主编.换个方法学中医.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4.图书封面:法学中医》内容提要:本书作者以中医整体观、系统论为依据,将临床上常用的300多个方剂整合为30多个,并用30年来的实践证明其行之有效。系统化的通治方优于常规的分型论治,既简化了辨证论治,又减少了辨证论治的失误。本书以五脏为中心,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肿瘤等各科疾病均采用通方系统论治法,对各级临床医生、中医院校学生、西学中医务人员、广大中医爱好者都是一本难得的工具书和参考书。只要学会系统化的辨证方法,即可以驾驭各科临床杂病。《换个方法学中医》内容试读绪论论构建中医系统化诊疗模式21世纪之初,中医迎来了前所未有过的发展契机,特别是《中医药法》的颁布,令中医界欢欣鼓舞。今逢盛世,当思来之不易。然而面对强势的现代医学,中医也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现代中医所面临的现实是:投医者的心理、社会背景、投医环境、疾病种类及现代人的体质状况等,都与古代人有显著的差异;现代中医所接诊的病人,不是伤寒病、传染病和创伤,而是经过西医反复治疗不愈的诸多慢性病和疑难杂病。现代医学都没治好的疾病,中医能治好吗?患者是带着一大堆诊断报告资料来投中医的,中医若没有真本领能行吗?中医确实走进了历史的拐点,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医的路怎么走?怎样正视中医人才成长缓慢的特点?怎样解决社会对中医的需求与人才培养不对称的矛盾?社会上需要有真才实学的名医和明医,不然,如何应对挑战和机遇呢?21世纪开始,人类医学从分析、还原时代向整体、系统医学迈进。中医原本就是整体系统医学,是否还要经过还原分析,再进入系统化时代?20世纪80年代之初,诸多专家已经明确了中医发展的大方向是走独立自主的整体论系统思维之路,但30多年已过,中医创新不足,主要表现在中医系统论应用与实践总结研究欠缺方面。中医要实现现代化,构建中医诊疗系统化模式是一条捷径。医学研究的方法大致有三种,即整体、还原、系统这三种形式。中医学的方法属于整体论的方法,是在古代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医学。003绪二医学从分析还原论向整体观系统思维转变主流医学依赖现代科学技术同步发展,从人体解剖、病理学、神经、细胞分类、影像查验技术、DNA的双螺旋结构,到近年基因组序研究成果斐然,但归根结底仍然是研究有形的结构,在显微镜下,向无限小的方向发展。现代医学只研究了可视的有形部分,而生命体还有不可见的经络和精、气、神,解剖学只是观察尸体的结构,用来研究活体生命,属纯生物医学。生命体是由物质和能量两方面组成,单纯去分析物质结构,而忽视了能量的变化是现代医学的致命缺陷。人体的诸多疾病一开始多为功能变化,即如民间医生潘德孚所言:“人体有病是生命病了,而非是身体生病。”确切地说,大部分疾病都是因为精、气、神的功能失调,而非器质性改变。为什么50年来我们对肿瘤的治疗效果不好?主要是没有从生命的功能去研究,检验分析生命的量化指标全是结果,而非形成肿瘤的病因。21世纪,医学已经从分析时代向系统化时代迈进,医学的发展模式是还原一整体一系统论,不论中医还是西医,最终发展方向均为整体系统思维。现代系统论是在还原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科学,因此发展系统论整体医学是中西医共同的目标,医学正从分析还原论向整体系统思维观转变。中医系统思维与现代系统论不谋而合。现代科学的发展,已从分析时代进入系统化的时代,系统论、控制论、全息论等现代技术都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医学在2000年前就应用了系统科学,再一次证明中医005换个方法学学的理论属超前的科学,西医学当发现分析还原医学的缺陷,也将从还原分析法向系统科学靠拢。中医的理论基础,藏象、经络、理、法、方、医药都渗透了系统的性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早在20世纪80年方速成代初就提出:“人体生命科学研究一定要有系统思维,人体科学的方向是中医而非西医,西医将来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现代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郎菲将系统论定义为:“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多元素的综合体,系统就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不同部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人体的物质组成与能量组成都由不同层次、不同部分的相互连接和相互作用而成,故均可称之为系统。”人体的物质结构与能量运行因其由不同的层次相互连接而成系统,但由于肉眼感官的局限及研究方法论的差异,则出现了不同的医学体系。现代系统科学的许多原理,如整体性原理、联系性原理、有序性原理、自组织原理、动态原理等都可以在中医学系统思维中找到证据。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不可随意分割,强调“天人合一”“形神一体”“心物一元”,辨证论治也是整体决定局部,中医阴阳五行、生克乘侮、十二经络、寸口脉法、六经辨证论治皆证实,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医看病也是利用“黑箱原理”,不去看解剖结构,而是司外揣内、取类比象,中医一般不主张剖腹、动刀,用针药结合的办法即可解决,不用手术切开的办法,在中医的眼里切割的办法是违背人体的整体性原则的。中医认为人体是缩小了的宇宙,天、地、人是一个稳态平衡,治病就是调和阴阳,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稳态有序,人体则无病:人体生病的原因,现代系统论认为是“失序”而为,与中医的“失和”意思类似。治病就是调和阴阳、纠正失序,中医认为阴阳偏颇使系统之间趋于平衡则人体为健康态。中医属形而上医学,属道术的结合体,中医认为:“天不变,道亦不变,中医是以不变应万变。”临证是灵活多变、方随证变、证变则法变、随机应变、圆机活法、知常达变。所以中医治病常常是法无定法、方无定方量无定量,强调三因制宜,一证一方,与现代系统论的动态原理类似。但只要证相同,中医也可一把钥匙开多把锁,中医系统化诊疗模式是抓006···试读结束···...

    2022-08-19 方法学书籍 方法论相关书籍

  • 《中医古典目录学概论》李鸿涛,张伟娜,佟琳|(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古典目录学概论》【作者】李鸿涛,张伟娜,佟琳【页数】286【出版社】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20.12【ISBN号】978-7-5152-1985-1【分类】中医典籍-目录学-概论【参考文献】李鸿涛,张伟娜,佟琳.中医古典目录学概论.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20.12.图书封面:概论》内容提要:《中医古典目录学》作为一门专科目录学,通过系统整理其概念、内涵和方法,并结合丰富的实践例证,以构建其学科基础。本书吸取了古今众多学者有关目录学知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真知灼见,并结合作者多年的学习与实践体会,通过立题选材,编述而成。同时,本书也可为中医古籍科研人员学习中医古典目录学,并以中医古典目录学研究和传承中医文献,提供借鉴。本书选材丰富,内容安排新颖,并对古籍文献整理过程中,目录学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独到的观点和方法,是一部较为优秀的学术论著。《中医古典目录学概论》内容试读以1学母第一章认识篇第一章·认识篇一一第一节中医古典目录学概念与范畴中医古典目录学属于专科目录学,是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重要基础,在中医文献的传承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在国家重视古籍整理和中医文献传承的大好形势下,中医古典目录学越来越成为文献研究者所必须储备的学识之一,其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中医文献的保护、整理与利用提供了重要支撑。因此,我们首先对其概念与研究范畴做一简要梳理。一、目录与目录学中医古典目录学是中医文献学与古典目录学的交叉学科,欲澄清中医古典目录学的概念与范畴,有必要先就古典目录学做一简要介绍。(一)目录1.目、录和目录的概念目录一般由目和录组成。(1)目目的本义为人眼,引申为条目。《说文解字注》曰:“(目)人眼也。”“目之引申为指目、条目之目。”《康熙字典》日:“又条目。【论语】请问其目。【注】条件也。【前汉·刘向传】校中秘书,各有条目。”“目”被用作目录学中时,具体指篇名或书名。篇名即指书籍中诸篇的名称,又称小名、细名。书名即每一部书的名称,又称大名、总名或大题。将诸多的篇名或书名汇集起来,遍举其名就叫作日。(2)录录的本义是刻木,引申为记录、详细说明或次第。录与録同,録是录的异体字。俞樾《儿答録》曰:“《说文·金部》:‘绿,金色也,从金,录声。’樾谓4一中医古思目录学慨的録为金色,于古无征。许君盖依绿字说之,绿从系,为色青黄也,故録从金为金色,金之色亦在青黄之间也,然恐非字之本义。今按録者,录之或体也。录部:‘录,刻木录录也。’刻木必用刀,故或从金。”2作为动词,录有记录的意思。章太炎《小学答问》曰:“凡言记录者,借为刻木录录之录,古为书契,本刻木为之也。”作为动词,录又有详细说明的意思。《公羊传·隐公十年》载:“《春秋》录内而略外。”《公羊传·庄公十七年》曰:“将其有末,不得不录其本也。”“录”与“略”相对,对外记载就简略,对内就详叙;对末简叙,对本就详叙。“录”是指详叙或着重说明。作为名词,录有次第的意思。《周礼·天官·职币》言:“辨其物而奠其录。”杜子春释为:“奠其录”为“定其录籍”。意思是对财物的名称、质量、数量及赐予的先后次第,都记录在簿籍上。这个详定其次第的簿籍,叫作录。《国语·吴语》记载黄池之会,吴师“昧明”进逼晋师,晋遣使问曰:“两君偃兵接好,日中为期。今大国越录,而造于弊邑之军垒,敢请乱故。”3这里吴国所越之“录”,是指双方协定的秩序单“录”被用作目录学中时,具体指叙录,又称书录、序录。录是对目的说明和编次,即逐一介绍某篇或某书之内容旨趣,并按一定的次序加以编排,「它可以作为包括目在内的简称。4(3)目录目录是目和录的合称,把一批篇名或书名与其说明依次编列在一起就是目录。近代目录学家姚名达云:“遍辨其名之谓目,详定其次之谓录,有多数之名目且有定之次序之谓目录。曰目曰录,皆非单独,义本相通,故成体。”“目录”一词,最早见于《别录》和《七略》。萧统《文选》卷二十二王康琚《反招隐诗》李善注引“刘向《列子》目录”,又卷三十八任彦异《为范始兴作求立大宰碑表》李善注引刘歆《七略》曰:“《尚书》有青丝编目录”。这两处都是指一书的目录。班固《汉书·叙传》云:“爱著目录,略序洪烈,述《艺文志》第十。”这里是指群书的目录。汉晋以后“目录”之名已经通用,但又有“录”“略”“志”“簿”“书目”“书录”“解题”“考”“记”“提要”等称谓如:西汉·刘向编著的《别录》、西汉·刘歆编撰的《七略》、东汉·班固编撰的《汉书·艺文志》、西晋·荀勖编辑的《晋中经簿》(亦称《中经新簿》)、东晋·李充所编的《晋元帝四部书目》、唐·毋煚所编的《古今书录》、宋·陈振孙编辑的《直斋书录解题》、元·马端临编辑的《文献通考·经籍考》、清·钱第一登·认识篇曾编撰的《读书敏求记》、清·纪昀等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5)目录具体是指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编制目录的过程,通称目录工作。古代的目录工作只限于图书编目,所以目录与书目没有区别,是同义语。但是现代目录工作大大拓展,只有图书目录才可称书目,即书目转化为图书目录的省称,而目录是一切文献目录的总称,范畴大于书目。从理论上说,目录可包书目,而书目不能作为目录的代称。但实际上,两者混用,相沿成习,有时又不必拘泥。62.目录的分类目录依据书的数量,分为一书目录和群书目录(1)一书目录书目录是指把一本书的篇名和说明加以编排与汇集后的成品,它比群书目录出现得早过去学者认为,最早的一书目录是成书于战国后期或秦汉之际的《周易·十翼》中的《序卦传》,它编次和汇总了六十四卦的卦名。清代学者卢文弨《钟山书札》卷四曾说:“吾以为《易》之《序卦传》,非即六十四卦之目录欤?《史》《汉》诸序,殆防于此。”近代目录学家余嘉锡先生也赞成此说,认为“目录之作,莫古于斯矣”,但这一说法被近年出土简帛所颠覆。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竹简《曲目》初步断定为战国中期楚简,是《诗经》的篇目。山东银雀山汉简,“是在文、景至武帝初期抄写成的,而各典籍的成书年代都不会晚于战国时期”,其中有《孙子兵法》的目录与《守法守令十三篇》的目录。不仅如此、目录的最初形态是只有“目”,没有“录”。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养生方》在全书正文结束后,便接着分四栏书写该书目录,将该书各篇篇名逐一列出,形成全书32篇的“目”,而没有“录”,同时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也只有52篇的篇名之“目”。31上述目录都有一书日录的性质,但是体例完整使用的当推《史记》《汉书》的一书目录,《史记·太史公序》的小序就是一篇完整的《史记》目录。《太史公自序》是由大序和小序两大部分组成的,大序是自述,说明家世、学历、仕历、学术观点、编纂旨趣和体例等等:小序则是依次写了每一篇的篇名和要旨,也就是目录。班固《汉书》的《叙传》下篇也是仿此体例而作,成为《汉书》6一中医古典目录学概论的一书目录。《史记》《汉书》的一书目录都编列在全书之末,而现在的传本列于书前的书目,只有篇名而无叙录,即只有目而无录,乃是自唐代以来,由后人所加,以便翻检。正史中自写目录置于卷首,应是滥觞于范晔的《后汉书》后来的各史,除《梁》《陈》二书是后来所加外,其目录都是自列的。3别(2)群书目录群书目录是指把诸书书名和叙录加以编排与汇集后的成品,它产生于我国图书、目录事业正式兴起的西汉时期历来目录学家多以西汉杨仆整理的兵书目录《兵录》为现知最早的群书目录。《汉书·艺文志》“兵书类”小序云:“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武帝时,军政杨仆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犹未能备。”但《兵录》既不完备,又久佚未传。至西汉末年成帝时,刘向、刘歆等在奉命校书的过程中,编制成综合性图书目录《别录》和《七略》,则树立了群书目录的范例。班固依《七略》“删其要以备篇籍”而修成的《汉书·艺文志》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综合性群书目录。5一书目录,对于检读一本书很方便有用。但要了解某类典籍有哪些书,某些书的大致情况如何以及怎样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等问题,就必须求助于群书目录。[4)群书目录因为著录了许多书籍,它比一书目录仅便于检阅一部书的作用和意义要大得多,它的编排、著录也要复杂和艰难得多。因此,群书目录是目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5列群书目录依据编撰者性质,分为官修目录、私家目录、史志目录等。依据编纂书目的内容,分为综合性目录和专科目录,中医目录就属于专科目录。具体介绍详见本书第一章第四节“古今目录著作的分类”。(二)目录学1.目录学起源与概念目录学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孔子删订诗、书之时,但目录学的正式建立,则是在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刘向受诏校阅整理皇家的先秦古籍。在校阅群书时,他编定次第,记录书名篇目,把校书时所撰叙录全文编成《别录》二十卷。这是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开山之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书目解题式图书总目。因《别录》篇幅太多,查找烦琐,所以刘向的儿子刘欲在《别录》···试读结束···...

    2022-08-19 中医内科学pdf 中医基础epub

  • 《《尚书》法学内容译注》张紫葛,高绍先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尚书》法学内容译注》【作者】张紫葛,高绍先著【丛书名】中国注释法学文库【页数】189【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01【ISBN号】978-7-100-09753-6【价格】29.00【分类】《尚书》-法学-研究【参考文献】张紫葛,高绍先著.《尚书》法学内容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01.图书封面:法学内容译注》内容提要:《尚书》有丰富的法学内容,是研究中国法律思想史,特别是先秦法律思想必不可少的古籍。中国经历了百年的法律现代化过程,当今现有的法律体系、制度都来源于西方,法学更多地被作为西学看待。但不可否认,中国本土本拥有博大精深的法文化。本书就是阐发《尚书》法学内容的唯一专著,具有开发本土法学资源,引领法学研究注重固有文化的挖掘具有重大意义。本书按照《尚书》篇章分原文、译注、评析等。后附作者研究《尚书……《《尚书》法学内容译注》内容试读尧典原文(上略)帝日:“疇,咨,若时登庸?”①放齐日:“胤子朱,启明。”②帝日:“吁,嚚讼,可乎?”③帝日:“畴,咨,若予采?”④欢兜日:“都!共工方鸠僝功。”⑤帝日:“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⑥帝日:“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又?”⑦佥曰:“於!鲧哉!”⑧帝日:“吁!咈哉!方命圮族。”⑨岳日:“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0九载,绩用弗成。®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⑧岳日:“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2《尚书》法学内容译注师锡帝日:“有鳏在下,日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又,不格姦。”心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日:“钦哉!”@注释①畴,咨,若时登庸一畴:谁;咨:此地作“考察”、“访问”解,宋蔡沈集传(以下简称《蔡传》)释:“咨,访问也”;若:顺应;时:时事、形势;登:得,何休《公羊传》注说,“登来”即“得来”;庸:用,故“登庸”可释为“提拔任用”。对这段话的文意,前人解释颇有参差。孔颖达《尚书正义》(以下简称《正义》)释“咨”为叹词。他说:“咨,嗟,嗟人之难得也,”并断定尧此处是求贤才继羲和任掌管天文之官。他说:“马融以羲和为卿官。尧之末年,皆以(已)老死,庶绩多阙,故求贤顺四时之职,欲用以代羲和”。伪《孔安国传》(以下简称《孔传》)则说:“谁能咸熙庶绩顺是事者,将登用之”,未具体指明代谁之职。“咸熙庶绩”指胜任各种政务。结合下文,此说较当,译文从之。②放齐日:“胤子朱,启明”一放齐:尧之朝臣;胤:后代;朱:尧之子丹朱;启:启迪、开豁;明:通晓事理。③嚣讼,可乎一嚚(yi):本义为愚蠢、顽固,《左传·僖公六年》:“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译文本此;讼:争,引申为“逞强好辩”。④若予采一予:我;采:办事。⑤欢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一欢兜:尧之大臣,相传与共工狼狈为奸,为尧时的“四凶”之一;都:叹词,表赞美之意;方鸠僝功:《蔡传》:“方,且也;鸠,聚也;孱,见也。言方且鸠聚而见其功也。”按:鸠应为纠聚人众,而非聚集功劳,故可译为“有号召力”;孱(zhà)功,即显功,成绩卓著,这是欢兜对共工的吹嘘之词。尧典3⑥静言庸违一《孔传》:“静则能言,动则违言”,指平时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言行不一。象恭滔天一象恭:貌似恭顺;滔天:考“滔”为“慆”的同意假借,轻视、侮慢也。天,此处指天子,“滔天”,即对天子心存侮慢,阳奉阴违。⑦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一咨,此处作叹词;四岳:前人说法不一。《孔传》以为是羲和的四个儿子羲仲、羲叔等,《蔡传》认为是一个人,“官名,一人而总四岳诸侯之事也。”两说似皆不确。按:“岳”,有一方之尊(长)的意思,尧时诸侯号称万国,按东、南、西、北分四个大区,设四个大臣协助天子分掌四方,简称“四岳”;汤汤(读如hāg):水域宽广、茫茫无边之貌;方:(读如g)普遍,到处;割:危害,《正义》:“刀害为割,故割为害也。”荡荡怀山襄陵一荡荡:大水澎湃,咆哮汹涌之状,《孔传》:“言(水)之奔突有所涤除”;怀:包;襄:淹没,《蔡传》说:“怀,包其四面,襄,驾出其上。”下民其咨,有能俾义一咨:叹词,引申为愁苦、抱怨;俾:使,指派;义(y):治理,此处指治理洪水。⑧佥曰:“於,鲧哉”一佥:都,表数之全,《蔡传》:“众共之辞”;于(读如w心)叹词,表赞美之意;鲧:尧的大臣,《正义》引《周语》说:“有崇伯鲧,即鲧是崇君,伯爵”,一般认为鲧是禹的父亲。⑨咈哉!方命圮族一咈():乖戾,违逆,《蔡传》说是“甚不然之辞”;方命:违反命令,郑玄释“方”,为“放”,说“方命”“谓放弃教命”;圮():毁坏;族:《正义》释为“善类”,即无辜的人们,《蔡传》解为“人”与“物”,说“圮败族类也。鲧之为人,悻戾自用,不从上令,与众不和,伤人害物,其不可用者以此也。”⑩异哉!试可乃已一前人解说不尽一致。《孔传》说:“异,已也,退也,言余人尽已,惟鲧可试,无成乃退”,《蔡传》说:“‘试可乃已’者,姑试用之,取其可以治水而已,无预他事,不必求其备也,”似以后说较确。且异哉二字,含有明显的惊讶之意,表示尧所了解的鲧与臣下知道的情况不同。①往,钦哉一往:去;钦:敬,恭谨,是帝尧接受四岳的意见,命鲧治水而加以勉励之词。②九载,绩用弗成一载:年。称年之词,古时习用不同,夏代称“岁”,殷代称“祀”,周代称“年”,唐虞称“载”;绩:成绩,指治水的成效;用:《尚书》中常作虚词,含有“却”、“就”、“便”等意,此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却”③朕在位七十载一朕:本意为“预兆”、“缝隙”,古人自称之词,等于4《尚书》法学内容译注“我”,自秦始皇起,“朕”,定为皇帝自称的专词,臣民不得使用;汝能庸命巽朕位一巽:逊的通假字,即禅让之意。④否德忝帝位一否():恶,鄙,《史记·五帝本纪》中“否德”即作“鄙德”,表德行很差;忝:辱,有愧于…。⑤明明一前一明字作动词,有举荐、推崇之意,后一明字为形容词,即“显明的”、“知命的”,指诸侯、贵族。明明,指从声名显赫的诸侯、贵族中察举贤能之士。扬侧陋一扬:推举,揄扬;侧:“仄”的古体字,《说文解字》:“仄,侧倾也,从人在厂下”;陋:《尔雅·释言》:“隐也”,意为隐居于陋室之人。扬侧陋:即从民间寻贤访能而举荐提拔之。⑥师锡帝曰一师:郑玄释为“诸侯之师”,似不可从。《孔传》、《正义》均释为“众”,等于现代汉语的“大家”;锡:给,即给以回答。古代锡字不专作“赐”讲,下对上也可用“锡”。有鳏在下一鲧:过了结婚年龄还未结婚的男子。日虞舜一通常认为姓虞名舜,但晋王肃认为“虞,地名”,则“虞舜”为“居住在虞地的舜”。⑦俞一叹词,相当于现代口语中的“唔”、“啊”等词,《蔡传》注为“应许之词”。⑧瞽子。父顽,母嚚,象傲一瞽:盲人,亦指乐师,相传舜父叫做瞽瞍;顽:《蔡传》:“心不则德义之经”;象:舜的异母弟。克谐。以孝。蒸蒸义,不格奸一此段文字前人句读颇有分歧。有人将“克谐为孝”断为一句,“言能以至孝和谐顽、照、昏(昏)傲”(《孔传》)。也有人断为“克谐,以孝蒸蒸,义不格姦”,将“蒸蒸”解释为“孝德美厚之意”(如清儒王引之)。但揆之情理,以“至孝”谐和父亲、继母则可,对于异母兄弟也言“孝德”似不合适,故宜将“以孝”另作一句,解为“以孝闻名”;蒸蒸:《尔雅·释训》:“作也。”郭璞注:“物兴作之谓然”,表事物欣欣向荣的状况;不格姦:《蔡传》:“不至大为姦恶”,格,此处作“涉及”、“陷于”解。©女于时一女:作动词,“嫁女”;时:即“是”,指示代词,指“舜”。观厥刑于二女一观:考察;刑:前人多将刑解释为“法度”,如《孔传》:“刑,法也”,《正义》:“观其施法度于二女…将使治国,故先使治家”,王巨源的《书经精华》也说:“以二女妻舜,观所以示仪法于二女者何如”,但从原文看,尧对舜要作全面的了解,似不仅限于治家的“法度”,且“刑”古与“行”通,即行为、言行。全句的意思应是通过两个女儿全面了解舜的德才言行;二女:指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厘降二女于妫汭一厘:命令;降:下降,此处作“下嫁”解;妫(gu)尧典5汭(u):前人多认为是一条河,汉马融、皇甫谧即主此说,王夫之、胡渭则认为根本不是河流。考《水经注》记载:“河东郡南有历山,舜所耕处也,有舜井,妫、汭二水出焉。南曰妫水,北日汭水,西经历山下”,则妫、汭是两条河。今河南永济县南有妫水,源出历山。《尔雅·释水》:“水北日汭,亦小水入大水之名。”综合述上,似可断定当时舜住在距历山不远的妫、汭两河会合的地方。@钦哉一尧对舜的勉励之词,但也有人认为是尧对将出阁的女儿的告诫。如《书经精华》说:“谓往之女(汝)家,必敬必戒者。”此说似不可从,因为“钦哉!”是严肃堂皇的助勉之词,不合于父亲叮咛女儿的口吻。今译尧说:“你们看谁能顺天应人,通晓政务,可以重用呢?”放齐回答道:“您的儿子丹朱就很聪明能干。”尧说:“嘿!象他那样既欠忠厚老实,又逞强好辩的人,值得重用吗?”尧问:“挑选谁来协助我,按照我的主张办事呢?”欢兜回答道:“啊,共工吧,他很有号召力,办事也已卓有成效。”尧说:“哼!这个人平时夸夸其谈,做事言行不符,貌似恭顺,心存傲慢,对我阳奉阴违。”尧说:“喂!主管四方诸侯的大臣们:现在,奔腾咆哮的洪水正危害着整个国家。浩浩荡荡的大水,围裹着山峦,到处是一片汪洋,6《尚书》法学内容译注波浪滔天,百姓愁苦不堪。谁能治理好洪水,让百姓安居乐业呢?”大臣们回答说:“啊,派鲧去吧!”尧说:“唉!算了吧。这个人一向违法乱纪,又不顾恤人民。”大臣们说:“我们知道的情况和你说的可不大一样。试一试吧,只要他能治好洪水就行。”尧便对鲧说:“好吧,鲧啊!你就去治水吧,可要兢兢业业地干啊!”鲧治水9年,毫无成效。尧说:“主管四方诸侯事务的大臣们,我在位已经70年了,你们之中有谁能顺应天命,接受我的禅让呢?”大臣们都回答说:“我们的德才鄙陋,不配继任天子。”尧说:“那么你们就推荐一个吧,不论是声名显赫的诸侯、大臣,还是出身微贱的贫民百姓都行。”大臣们异口同声地说:“民间有位贤才,姓虞名舜,至今还是一个单身汉。”尧说:“嗯,我也听说过,他到底怎样?”大臣们回答说:“他是个盲人乐师的儿子。父亲生性顽钝,继母不通情理,异母弟弟叫象,又蛮横嚣张,但虞舜能和他们相处得很好。他以孝闻名,能使父母、兄弟不干坏事,整个家庭和睦兴旺。”尧说:“那我考验考验他吧!”尧决定把自己的两个女儿许配给舜,以便通过她们对舜的品德才华进行考察。于是,尧下令在妫水、汭水的会合处为舜举行了婚礼。他对舜说:“你可要兢兢业业地工作啊!”···试读结束···...

    2022-07-28

  • 《美国劳动法学的诞生》阎天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美国劳动法学的诞生》【作者】阎天著【页数】280【出版社】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8.11【ISBN号】978-7-5162-1910-2【价格】42.00【分类】劳动法-法制史-研究-美国【参考文献】阎天著.美国劳动法学的诞生.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8.11.图书封面:法学的诞生》内容提要:本书讲述美国劳动法学的诞生历程。全书将16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的历史划分成四个阶段,分别对应诗法上的起、承、转、合。就每一阶段,分述其时代背景、制度发展和学术思潮,描绘重要立法、大案要案和思想交锋,刻画为劳动法律思想做出贡献的学者、法官和政治家。通过研究证明:劳动法学的诞生,既是工人运动、进步运动和新政运动等宏大社会运动的产物,又是形式主义、现实主义和法律过程学派等学术思想流派相互激荡的结果。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本书总结美国劳动法学诞生的经验,为中国法治发展提供借鉴。《美国劳动法学的诞生》内容试读楔子一九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清宣统三年二月二十五日)星期六,下午四点四十分。美国纽约曼哈顿下城,华盛顿广场。街角的一座大楼高处,“三角衬衫厂”的标志挂在外墙,颇为醒目。机器的轰鸣渐渐平息,加班的工人也长出口气,准备收工。她们大都是自欧洲迁来的年轻姑娘,英语不好,谋职不易,又要养家,工作勤快安分。倏然间,大楼八层一个不起眼的废料筒里腾起火苗。布匹和成衣四处堆放,给火龙肆虐辟出了捷径。转眼之间,烈焰攻入九层,又冲上十层。都会的斜阳下,燃起一支血红的火炬!姑娘们慌了。一阵忙乱以后,有人拧动消防水管,却滴水不见。她们冲向唯一的逃生门,却不知道门是向内开的,一拥而上,把门堵死。她们爬上疏散通道,却发现通道尽头悬空。迟疑之间,通道垮塌,生机脆断。楼内浓烟翻腾,呛得室息。火舌攀上工装,叼住头发,肆意002美国劳动法学的诞生舔舐着惊恐的脸庞,把姑娘们逼到窗前。窗外,闻讯而来的救火队员焦虑万分,携带的云梯却只能升到六层高。身后是凶猛的火焰,脚下是百尺的虚空,怎么办?怎么办?终于,在围观者的尖叫声中,一个瘦小的身体破窗而出,划出一道绝望的抛物线,然后击穿地下室顶上的玻璃。成千的碎片切开她、嵌入她、撕裂她,直到落地的一声闷响。朝西一侧的窗前,一位姑娘向人群挥动手帕,哆哆嗦嗦地跳了出来。她的衣服挂住窗棂,整个人吊在半空。只消片刻,火蹿出,烧断衣服。姑娘头朝地面,笔直坠下。灾难在一个半小时以后结束。街道上排列着遗体,或无头,或断肢,血肉模糊,焦黑似炭。悲伤的家人只能通过一截脚趾或一只鞋子来辨认亲属。共有五十四位工人坠楼身亡,狭窄的电梯间里积尸三十具,其他死者遍布厂房各处。而在一片混乱中,工厂主携带家眷,从屋顶安然逃遁。那条生路专属于他,从未告知工人。火灾次日,工厂主们便齐聚华尔街,开会反对政府加强工厂防火的干预措施。一百四十六条生命随风消逝。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两位才十四岁,都是女孩:一位叫做凯特·利昂(KateLeoe),另一位叫做罗萨莉亚·马尔提兹(RoariaMaltee)。那一夜,教堂里的歌者操着意第绪语,孤独地吟咏《大火哀歌》···试读结束···...

    2022-07-23

  • 《军都法学 第5辑》刘大炜,杨婷婷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军都法学第5辑》【作者】刘大炜,杨婷婷主编【页数】272【出版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0.08【ISBN号】978-7-5620-9626-9【价格】75.00【分类】法学-文集【参考文献】刘大炜,杨婷婷主编.军都法学第5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0.08.图书封面:法学第5辑》内容提要:本书内容为中国政法大学经过层层论证,评选出来的优秀论文,纵观全部内容,视角触及到社会的众多方面,内容也涉及了理论法学、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事法学、国际法学法学的各个领域,代表着法学研究的前沿和视角。第五辑从投稿的118篇论文中选取了14篇优秀论文。《军都法学第5辑》内容试读初探唐代和离”程序及其相关问题—以“放妻书”为例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2016级1班陈晗指导老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所教授张德美摘要“和离”是唐代的一项重要的离婚制度,并为后世所沿用。本文以敦煌“放妻书”为主要分析对象,兼采其他史料,以求能展示唐代“和离”程序的全貌。本文首先概述敦煌“放妻书”,接着简单梳理唐代“和离”的原因,再重点分析唐代“和离”的程序、效力及后续相关问题,最后简述其影响并对本文内容作出大致总结。唐代的“和离”程序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范式,重点有三:一是制作“放妻书”,二是经双方亲属见证,三是官府登记。“放妻书”虽是千年前的和离文书,但其体现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关键词唐代和离程序“放妻书”绪论在唐代以前,离婚主要有“七出”和“义绝”两种方式。关于“七出”的具体明文规定最早出现在汉代《大戴礼记·本命》中:“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虽《大戴礼记·本命》中亦有“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这“三不去”的限制,但“七出”不需要考虑女方意志,男方单方面决定即可。《公羊传·庄公卷》亦言“妇人有七弃…无子弃,绝世也:淫洪1军都法学(第五辑)弃,乱类也;不事舅姑弃,悖德也;口舌弃,离亲也;盗窃弃,反义也;嫉妒弃,乱家也;恶疾弃,不可奉宗庙也”。《礼记·杂记》规定了相关出妻的程序。至于“义绝”,则是政府强令休妻的一种方式,如《汉书·孔光传》中言:“夫妻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东汉《伯虎通》中亦言:悖逆人伦,杀妻父母,废绝纲纪,乱之大者,义绝乃得去也”。可见“七出”和“义绝”至少在汉代均被礼法认可,虽未入汉律,但都算契于礼制的离婚方式,一直被遵行。而“和离”与前两种皆不相同,是夫妻双方合意的结果,与如今的协议离婚很是相像。虽有学者考究其渊源已久,如《周礼·地官·媒氏》中言:娶判妻…旨书之”,又如宋郑锷注云:民有夫妻反目,至于仳离,已判而去,书之于版,记其离合之由也”,〔1)但其著名事例乃孟子妻与朱买臣妻,笔者认为“和离”在那时并不为礼法所重,甚至对其有轻视之意。但“和离”在唐代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唐代第一次将“和离”明确写入律文中,且其突破了礼法的桎梏,为世人所灵活运用。而且这一制度,一直为后世所沿用,其意义不言而喻。关于“和离”,唐代以前甚少出现相关的文献和相关契约文书。而自从敦煌出土了“放妻书”,才有了佐证和研究唐代“和离”的第一手资料。已有许多前辈大家对唐代“和离”进行了研究,而对敦煌“放妻书”的研究也不在少数。论著方面有谭婵雪与王斐弘,论文方面有日本学者仁井田升的《敦煌发现唐宋时代之离婚书》,首次使敦煌“放妻书”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较早且著名的研究人员有我国的杨际平、张艳云、刘文锁、乜小红,他们从不同方面分析敦煌“放妻书”,大大丰富了对“放妻书”和“和离”的研究;另外还有王岩华、耿静等人发表的相关研究;我国台湾地区学者林聪明教授亦有《傭代敦煌契约文书及其文学性质》一文,可以说在这一研究领域学者辈出,精彩纷呈。但是这些论著,对于“和离”程序的研究并不集中,散见于各大家的文章之中,因此本文以敦煌“放妻书”为重点研究对象,从中剖析唐代“和离”的程序过程、效果及其后续相关问题的处理,以期能从中获得启发。本文拟从敦煌“放妻书”着手,通过对文献的搜集、分析,首先简单分〔1)转引自高鹏:“唐朝婚姻制度解除研究”,郑州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2初探唐代“和离”程序及其相关问题析唐代“和离”的原因,再重点研究唐朝“和离”的程序问题。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国的离婚制度虽然适用时日已久,但在此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唐代的“和离”可以说是现代协议离婚的前身,凝结了古人的经验和智慧,其中有我们可以参考和借鉴的地方,我们也希望能够从唐代“和离”的研究之中汲取经验。一、敦煌“放妻书”慨述清末之时,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出土了大量契约文书,涉及方面颇广,有佛典、史书、政书和官私文书等,它们呈现出来的年代构成大致是唐代中期至北宋初期,〔1)而由于敦煌地区的闭塞和滞后,学界大多赞同这些文书能够反映唐代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西北地区的社会状况,是研究我国中古时期历史、社会生活、经济文化、法律和政治制度等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在这浩如烟海的文书中,有一类文书特立独行,语意风雅,展示了唐代人开阔的胸襟、开放民主的婚姻观念和对女性的尊重。这一类文书,被后人称为敦煌“放妻书”。而其内容平和温柔,互尊互重,与“七出”或者“义绝”有本质的不同,可知是与此不同的另一类离婚文书,应属于“和离文书”,此点亦被学界认可。由此,敦煌“放妻书”成为研究唐代“和离”的重要史料。(一)敦煌“放妻书”的辑录情况1990年起,唐耕耦和陆弘基先生合编的《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一书陆续出版,在此书的契据八:遗嘱、分书、放妻、放良书样式中,记载了七件较为完整的“放妻书”。之后,沙知先生在唐氏和陆氏两位前辈的基础上,又走访了各地的图书馆,完成了《墩煌契约文书辑校》一书,该书对“放妻书”的整理辑录更为全面,共收集了S.0343V、P.3730V、S.6537(1V)、S.6417V、S.5578、S.6537(6V)、x.3002、P3220(2)、P4525、P3212、P4001这十一件“放妻书”。笔者对敦煌“放妻书”进行检索搜集,(1)刘文锁:“敦煌‘放妻书’研究”,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2)此件记载的时间为“宋开宝十年”,但学界一般认为,可以以此推断唐朝的“和离”情况。3军都法学(第五辑)除乜小红《对俄藏放妻书的研究》中引用的一篇“放妻书”x.11038-3是出自《俄藏敦煌文献》外,其余所引用研究的“放妻书”无有出此十一件者,因此本文便以此十二件“放妻书”为重点研究对象。〔1)(二)敦煌“放妻书”的概念这十二件“放妻书”中,P3212号题为“夫妻相别书”,P4001号题为“女人及丈夫手书样文”,x.3002号题为“亲情放书”,其余题目中均有“放妻书”的字样。虽题目不同,但其大体内容则极为相似,因此,以“放妻书”统称有其道理,便于说明,又因皆出土于敦煌藏经洞,最终就直接以敦煌“放妻书”对此类文书进行统称。关于“放妻”的说法,有学者认为“放妻”之称谓与敦煌民众笃信佛教有关,佛家有看破放下、放生、放参、放禅之说,该词可能是参考佛教用语而来。〔2)笔者深以为然,敦煌“放妻书”中多有“因缘”之说,字里行间体现了浓厚的佛教思想,兼之南北朝至隋唐,佛教盛行,有很多宣传活动,上至达官贵族,下至普罗大众,都接受了很多佛儒混合的道德伦理观念,〔3)而敦煌因生存条件恶劣,地理独特,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历史上长期受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唐朝中期的归义军时期之前,〔4)河西地区(包括敦煌)长期被吐蕃掠夺蹂躏,民众生活艰难,佛教的传播有着深厚的基础。而归义(1)S.5578与S.6537(6V)基本一致,只有个别字词有出入,本文只分析更为全面的S.6537(6V。(2)罩蝉雪:《敦煌婚姻文化》,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9~190页。转引自陈德胜:“敦煌出土放妻书研究”,甘肃政法学院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3)2002年10月张国刚于厦门大学举办的“唐宋制度变迁与社会经济学术研讨会”上作发言,他认为:“有些佛教伦理与儒家思想本来就是一致的:有些是佛教将儒家的伦理进一步系统化、具体化:有些则是通过佛教独特的宣传手段使儒家伦理通俗化、使儒家的“礼”下移之于庶民百姓家,获得普及和被推广开来。”参见张国刚“隋唐佛教通俗文献与民间信仰”,转引自张朝阳:“佛教与唐律‘和离’制度”,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4)安史之乱后,吐蕃乘机攻略河西诸州。从乾元元年(758年)始,廓州、凉州、兰州、瓜州等地相继陷落。建中二年(781年),沙州(即敦煌)沦陷,陷落后的河西人民惨遭吐蕃的蹂躏。直至咸通二年(861年)3月,张议潮方完全收复了沦落百余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参见百度百科,htt:/aike..aidu..com/item/张议潮/2001378?r=aladdi#1_2,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11月16日。4初探唐代“和离”程序及其相关问题军时期的节度使张议潮崇佛,他的家族也崇佛,敦煌石室遗书说,张议潮的孙女张戒珠,就在灵修寺出家为尼。可见沙州的世家大族崇佛,唐五代敦煌佛风炽盛。〔1)敦煌从张议潮时期起凿窟绘像的活动更盛,莫高窟更是此种崇佛氛围的真实反映“放妻书”出土于这些石窟,必然有此时代烙印。而“书”可知是文书,“妻”亦是妻子,此二字没有争议,而“放”字何意,涉及对“放妻书”这一类文书的定义,学界颇有些争论。春秋战国以来,史籍平叙或当事人自叙解除婚姻关系时,或曰“离婚”,或曰“离绝”,或日“仳离”。若是强制离异,称“离婚”“离绝”等。若男方主动离婚,多用“出”,亦用“去”决”“逐”,而宋元之后多用“休”“休离”。若女方主动离婚则称“求离”“求离婚”“求去”“告绝”请决”。〔2)在大量的史籍中,放妻”的说法并未出现。“放”在《康熙字典》的解释有:“《說文》逐也。《小爾雅》棄也…《註》放者,受罪黜免,宥之以遠…《疏》據我釋之,則云放。”(3)现代解释有释放,解除拘束,使自由之义。敦煌还出土了“放良”放僮”的文书,“放”在其中有免贱为良之义,曾有学者以为“放妻”与其相类似,体现古代男尊女卑,妻子地位低贱。然杨际平教授认为“放”字有解脱约束或使之脱离的含义,本身并无明显贬义,进而认为是“放本归宗”之义。〔4)也小红教授则认为,放”是解除婚姻关系之义,无须更多解读,因为“弃”“逐”“休”等亦有放本归宗之义,有明显贬义,敦煌“放妻书”舍弃前三种,而选择少见的“放”字,应有其进步性。〔5)笔者也赞同也教授的观点,将“放”解释为释放、解放即可,更能体现因“和离”而“放妻”,对女性的尊重。(1)参见杨青:“从张议潮起义看他与佛教的不解之缘”,载《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70年第1期。(2)参见杨际平:“敦煌出土的放妻书琐议”,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3)参见汉典网站,htt://www.zdic.et/z/1a/kx/653E.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11月16日.〔4〕杨际平:“敦煌出土的放妻书琐议”,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5)参见也小红:“对俄藏敦煌放妻书的研究”,载《敦煌研究》2008年第3期。5军都法学(第五辑)二、唐代“和离”的原因唐律中言:诸犯义绝者离之,违者,徒一年。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如妻妾擅去者,徒二年,因而改嫁者,加二等。”〔1)和,即两愿,相通之义,与“强”相对。据《户婚律》卷第十四疏文解释文中的“和离”说:两愿离者。”〔2)可见,“和离”并不是任一方可随意进行的,须双方达成合意,方可进行,但其真实情况如何,有待考量。欲研究“和离”程序,其前置原因自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敦煌“放妻书”中所述原因十二篇“放妻书”中,除x.3002号亲情“放妻书”未曾写明“和离”缘由外,其余皆有提及,我们可从中窥得一斑。(1)单纯夫妻不和。S.0343V号中言“比是怨家,故来相对。妻则一言十口,夫则販(反)木(目)生嫌。似猫鼠相憎,如狼犬一处”,(3)S.6537(1V)号中言“三年有怨,则来傩隙。今已不和,想是前世怨家,反目生嫌,作为后代增嫉”,〔4)S.6417V号中言“今生自从结为婚口,不曾善面相看。猫鼠为傩,参商结怨,二心有异,反目相嫌,定互各自生情,终久难成活道”,(5)P3220号中言“何乃结为夫妻,六亲聚而成怨,九族见而含恨。酥乳之合,上(尚)恐异流,猫鼠同窠,安能见久”。〔6)另P.3730V、P4001,x.11038-3三件,用语遣词及大意与前四件相类,便不再赘述。十一件中有七件皆是由于夫妻双方情感不和,互生嫌隙,且此种单纯的夫妻不和导致双方近如仇敌,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家庭生活,甚至有可能危及下一代,无法再继续共同生活,所以才“和离”。虽文书中可能存在夸大的成分,但由此可见,所指的“夫妻不相安谐”须得达到一个比较严重、紧迫的程度,双方才能“和离”。(1)钱大群:《唐律疏议新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455页。(2】钱大群:《唐律疏议新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452页。(3)沙知:《敦煌契约文书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75页。〔4)沙知:《敦煌契约文书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79页。(5)沙知:《敦煌契约文书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81页。〔6)沙知:《敦煌契约文书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70~471页。6···试读结束···...

    2022-07-13

  • 《军都法学 第6辑》刘大炜,杨婷婷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军都法学第6辑》【作者】刘大炜,杨婷婷主编【页数】206【出版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1.08【ISBN号】978-7-5764-0103-5【分类】法学-文集【参考文献】刘大炜,杨婷婷主编.军都法学第6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1.08.图书封面:法学第6辑》内容提要:《军都法学第6辑》内容试读洹子孟姜壶所见仪礼释评王世扬摘要:礼制是周人的立国之基,行至春秋,礼崩乐坏,各级贵族争相逾越礼制早已司空见惯,而洹子孟姜壶记载的却是诸侯自降身份为卿大夫服丧的史事。爬梳文献可见,相关的释读和考证相当丰富,然而,长期以来,学者关注多在文字考释,少有论及史事,更鲜论及具体礼仪,本文以洹子孟姜壶所见的礼仪为核心,探讨齐侯行为的合礼与违礼,挖掘洹子孟姜壶铭文的法制史内涵。关键词:洹子孟姜壶铭文礼仪历史影响引言法制史相对史学的法制特色即在于其研究方法如同法学研究一样重视“规范”的进路,而对于先秦法制而言,“三礼”毫无疑问是最近乎“规范”的,而对于这些“规范”是否可以信据,尚还需要一些探讨。本文主要引为规范的传世文献为“三礼”与《春秋》经、传。后者的史料价值为学界所公认,故不加赘述。而本文作为规范依据加以分析的“三礼”,关于其史料价值,学者颇多争议。李学勤先生曾言:“先秦礼制的研究十分困难。就典籍而言,《十三经》中虽然有《周礼》《仪礼》《礼记》等所谓‘三礼’,却为历代学者指为难治。”〔1“三礼”的成书年代也历来受到学者质疑。〔1)李玉洁:《先秦丧葬与祭祖研究》,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序一。1军都法学(第六辑)》(一)仪礼《仪礼》的成书年代,大约有三种说法。其一,《仪礼》为周公所作;〔1其二,《仪礼》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2其三,《仪礼》作于荀子之后的秦汉之际。〔3周初时分,政权刚刚稳定,作出《仪礼》一般严密的礼书可能性不高,且《仪礼》文辞与西周金文及《诗》《书》不尽相同,似应非周初所作。〔4们先秦诸子文章即早已见引《仪礼》诸文,《仪礼》固非秦汉后的产物。〔5故而,纵然《仪礼》十七篇最终形成的年代在战国以后,并不影响其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礼书的史料价值。吕思勉先生以《仪礼》为“治史者所必资”。〔6间或有疑礼书是否为当时遵守模范,《国语·周语·单襄公论陈必亡》载陈侯“弃衮冕而南冠以出”,单襄公认为其“不亦简彝乎?是又犯先王之令也”。陈侯衣地方服饰被斥“简彝”,可见周诸侯必有一套统一的冕服体系,并不能“因俗简礼”。诸侯应当是需要严守礼书的。如上所述,笔者以为将《仪礼》作为规范加以分析是合适的。(二)礼记吕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史》“古史材料”一章论及大小戴《礼记》时说道〔1〕如贾公彦《仪礼疏序》:“至于《周礼》《仪礼》,发源是一,理有终始,分为二部,皆是周公摄政太平之书。”〔2)如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足,则吾能徵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後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截。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按,司马迁所谓“礼记”即《仪礼》。又如杨天宇先生,从《仪礼》“敦”“簋”不分的情况认为孔子编订的《礼》就是《仪礼》的初本,参见杨天宇撰:《仪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8页。钱玄先生也认为《仪礼》经过孔子编订,只不过非后世所传十七篇之数,参见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一15页。〔3)钱玄同与洪业从此说。〔4)参见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页。〔5)例见沈文倬:《宗周礼乐文明考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2一43页;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一15页。〔6)吕思勉:《先秦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版,第7页。2洹子孟姜壶所见仪礼释评“其书确为先秦、西汉古文”,“凡与经相出入者,皆可取资参证也”;〔1钱玄先生认为“大小戴《礼记》除少数为秦汉作品,多数为战国时期作品,其中较早者仅次于《论语》之后”,〔2)且不少篇目能与《墨子》互证,《礼记》各篇成书年代在战国以前,本文引为规范的《祭礼》篇成于孔子后三四代,〔3)与洹子孟姜壶作器年代相去不远。鉴于古史的层累造成,《祭礼》绝非空穴来风。(三)周礼《周礼》言祀五帝、重“法”观念、述田制,与他书不同,且经郭沫若先生考《考工记》与古国、古地名、量制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其作于战国末期,处于思想观念向秦转变的时期。〔4吕思勉先生也说“《周礼》则间与《管子》相合”,“欲考战国时制者,独赖此书之存”。〔5本文引《周礼》旨在为齐侯行为进行定性,本就应经人总结分类,又并非引为规范,似不必苛求其年代。综上所述,就本文所论而言,《仪礼》《礼记》可为规范,《周礼》成书年代较晚,并不一定为当时规范,故本文并未引为规范。然而,古史的层累造成也意味着礼书的记载也是层累构造的。故而纵使书的最终成书年代较晚,并不意味着在此前的时代此书的全部内容都不堪用,但确需细加辨别、取舍。一、洹子孟姜壶铭文整理与述要洹子孟姜壶又称“齐侯壶”,旧称“齐侯罍”,有甲乙两器,出现于清中叶,初由吴荣光、苏州贝氏分藏,后均辗转归于吴云,吴氏斋名“两罍轩”即为此二壶所做。现洹子孟姜壶甲器(字多一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乙器(字少一件)藏于上海博物馆,其现行铭文为两器对照整理。“齐侯壶为圆壶,长颈,腹最大径偏下,低圈足。双耳上饰扁角龙首,垂C1)吕思勉:《先秦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版,第8页。〔2)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页。〔3)参见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页、第44一48页。〔4)参见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1一33页。〔5)吕思勉:《先秦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版,第9页。3军都法学(第六辑)环饰重璋纹。颈有波带纹,下加中间有目的窃曲纹,腹饰两重波带纹,足饰顾首夔纹。”1国博藏件颈部内壁有铭文19行166字(外形与铭文拓片见图1、图2)。图1图2现将其铭文按行加句读整理如下:01齐侯[女]雷聿丧其舅。齐02侯命大(太)子乘遽来句(敏)宗03伯,圣(听)命于天子。曰:“期则04尔期,余不其事。女(汝)受册,05遄传淄(祇)御,尔其跻06受御。”齐侯拜嘉命。[于]07上(二)天子用壁、玉備;于大08無、司折、于大司命用璧、09两壶、八鼎;于南宫子用10璧二、備玉二笥、鼓钟[一肆]。齐侯既跻11洹子孟姜丧,其人民都12邑谨霎舞、用13纵尔大乐。用铸尔羞鉍14用御天子之事。洹子孟姜15丧,其人民都邑谨宴舞、16用纵尔大乐。用铸尔羞〔1)李学勤:“齐侯壶的年代与史事”,载《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2期。洹子孟姜壶所见仪礼释评17纰用御天子之事。洹子孟18姜〔1用乞嘉命、用乞眉寿、19万年无疆,用御尔事。结合上文句读,大致可将铭文译为:齐侯之女雷聿之舅去世,(齐侯欲为其服丧),齐侯命令其太子前往王畿,通过掌管礼制的大宗伯询问周王的意见。周王说:“你要期服就服吧,我不会对你进行阻挠,(太子)你要尽快乘车回到齐国,齐侯即时成服。”齐侯拜谢周王命令。(齐侯)对二天子用玉璧和一笥玉佩祭祀,对大無、司折、大司命用玉璧、二壶、八鼎祭祀,对南宫子用二玉璧、二笥佩玉、一肆鼓钟祭祀。齐侯为洹子孟姜之事服丧后,齐国各城百姓辍乐舞(以示哀悼)并进献铜料辅弼天子之事。所铸壶赐予洹子孟姜用于祈求(人)好运及健康长寿。此一释法为何绍基首倡,赵藩记于齐侯罍全形拓本跋文中,认为其“可备一说也”。齐侯罍(壶)旧藏阮元积古斋,何绍基早年为阮元门生,对其藏品应有独到见解。笔者所采金文文字释读主要来源于李学勤、代生二先生的文章(见李学勤《齐侯壶的年代与史事》、代生《齐侯壶新研》)与国博之文物说明,并有所取舍。笔者释义可能不尽完备,或亦可作参考,庶几差强人意。(一)铭文所涉人物及其相互关系“雷聿”,亦即后文洹子孟姜应为齐侯之女,历来认为是陈桓子之妻。〔2由此,文中“齐侯”应是齐景公,“丧”的应是洹子孟姜之舅、陈桓子之父陈文子。释“”为“毁”读作“舅”的释法为郭沫若所提,其说为杨树达先生所认同。〔3)李学勤教授认可“雷聿”为齐侯女的说法,但是根据齐侯壶的形制纹饰〔1)加粗楷体字为重文。〔2)参见孙诒让《古籀馀论》、郭沫若《金文大系两录》、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白川静《金文通释》等。〔3)参见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中国科学院1952年版,第52页。5军都法学(第六辑)》与景公时的圆壶庚壶不一致、纹饰偏向西周中晚期、“年”字从“土”等细节推断齐侯壶作器的时间应不晚于春秋早期,因而显然不是齐景公时物。李学勤教授认为铭文中的“洹子孟姜”应是女冠夫之谥,其夫谥为“洹(桓)”,并将“”释为“断”,而非“舅”。春秋早期,鲁桓公之妻姜氏依《礼记·檀弓下》的记载乃齐襄公之女,与文本相合,铭文所记乃孟姜家之丧事,乃鲁桓公之丧。〔1据李学勤教授观点所见人物关系参见图3。管见以为,除却洹子孟姜壶形式上的判断,其铭文内容一定程度上也可辅助事实之推论。壶铭言及二天子,由包山简而见,著于楚地,而楚与陈有所渊源,陈与齐亦有渊源,但楚与鲁似无鬼神上之沟通,二天子又非广受祭祀之神祇一齐侯无论在齐在鲁,为鲁公之丧祭二天子似乎都说不过去。故而笔者认为郭沫若、杨树达二先生之说似更有道理。综上所述,洹子孟姜壶壶铭所见人物关系大致可参见图4。岳父、服丧齐候土鲁桓公齐侯君、服丧陈文子女婿、死广、死户父女儿媳子妻上陈桓子图3图4参考上文对壶铭的释读与翻译,壶铭记载的是齐侯为其女之舅服丧并举行祭祀的史事,而无论“丧”的孟姜之舅是何身份,齐侯的行为都是不符合当时礼制规范的,这一点在后文详述。(二)铭文所涉神祇及其司职讨论铭文所涉神祇的司职可以辅助祭祀性质的判断,故笔者接下来对其进行比较全面的讨论,最终得出合理的判断。1.上天子文中“上天子”一神,结合上下文而言显然指与“大司命”“南宫子”等〔1)参见李学勤:“齐侯壶的年代与史事”,载《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2期。···试读结束···...

    2022-07-13

  • 史学概论电子书免费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历史导论df电子书是三位作者根据我国历史和政治发展情况撰写的通俗易懂的历史理论。专业性强,权威性强,是学生学习Heler的好选择,值得下载。历史导论df文章目录第一章叙述第二章历史第三章历史文献史书第四章第五章历史书的风格第六章历史与文学第7章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8章现代史第九章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第10章当前的主要任务什么是历史历史什么是历史?语言中的“历史”有多重含义。因为历史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由人们的记录所反映的;它包括所有方面和个别方面;它包括整个过程和各个阶段。日常用语中的“历史”一词,综合反映了各种历史形式的存在。但我们是历史学家,以历史为研究对象,必须给出明确的解释。历史本身就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说:“我们只知道一门科学,历史的科学。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可以分为自然历史和人类历史。但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只要有是人,自然史和人类史会相互制约。”什么是历史观作为一种哲学的历史观,与群众生活中的历史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群众的历史观一般是自发的、直观的,不那么系统。另一方面,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对社会历史的理解比常人更有条理、更全面、更深刻。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社会责任是研究过去和现在的社会生活,探索各种社会问题的形成过程、原因和结果,努力寻找规律。哲学家、历史学家有同时,他也借鉴群众的某些观点来丰富自己的思想。例如,司马迁在写《游侠传》时,引用一句成语说:“盗钩者处死,盗国者为君,君门仁义。”他用一个成语指出了私有制社会中一个奇怪而规律的现象,更清楚地表达了他的历史观点。...

    2022-05-13

  • 社会工作概论pdf电子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社会工作导论df电子书可免费下载。本书由顾东辉先生撰写。本书共有13章。读者可以在这里了解社会工作的一般知识。值得一读。社会工作导论df内容介绍《社会工作导论》是社会工作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本书主要由受过国际高级课程培训的社会工作专家撰写。它很好地融合了本地和国际,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适当的结合。它采用独特的理念和结构,从人的需求和贫困出发。社会工作开展多方位,全面介绍社会工作知识,从年龄和组织的角度解读实践。本书的读者可以是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政府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社会服务机构的行政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以及对社会感兴趣的人。工作知识其他,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专业文献的选择,供同行和有志者参考和交流。社会工作导论df作者信息顾东辉,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1986)、经济学硕士(1989),香港大学社会工作硕士(MSW,2004),中国大学社会福利学博士香港(2000年)。现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和社会管理硕士项目主任,上海福慧社社长工作事务中心,上海阳光社区青年事务中心主任、专家咨询组召集人,上海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常务主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秘书长,全国社会工作学会会员民政部工作专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社会工作导论df章节目录第1章人类需求与贫困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定义和框架第3章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第四章社会工作的演变第五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六章个案工作第7章小组工作第8章社区工作第九章社会工作管理...

    2022-05-13 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 社会工作硕士大学

  • 新媒体营销概论pdf免费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新媒体营销入门df电子书下载,这是一本关于新媒体的详细介绍,由知名t专家编辑,为读者提供真实的新媒体营销体验和概览,有这方面的朋友可以看看!新媒体营销导论df本书分为6章。第一章重点介绍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引导读者全面了解新媒体所处的行业;第二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新媒体,让读者不仅可以看到最新的新媒体媒体模式,还可以看到这种模式发展背后的脉络;第三章重点介绍新媒体广告载体,让读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新媒体运营模式;第四章介绍了新媒体运营的策划思路;第五章介绍新媒体舆论管理知识;第六章选取可口可乐、海底捞、恒大冰泉等新媒体助力传统产业转型的案例。新媒体营销导论df作者资料本系列由PPT专家@秋叶主编,知识型IP训练营创始人,畅销书《社区营销:方法、实践与技巧》作者,知名微博V.微信公众号百万订阅者。本系列的其他作者还有《微博控微博》畅销书作者@小秋水、蓝光标高级客户经理刘勇等,他们都是:了解实战,均服务过500强企业的新媒体营销;懂培训,都有丰富的新媒体内训经验;懂理论,都有网络课程或新媒体图书出版经验。新媒体营销导论df主目录第一章,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第2章,新媒体的类型第三章,新媒体广告载体第四章,新媒体运营策略第五章,新媒体与网络舆情管理的负面影响第6章,案例研究-新媒体帮助改造传统行业新媒体营销导论df功能1、完善的系统以往,新媒体教材多作为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的补充,从新媒体的角度形成一门课程,定位为其他专业教学内容的补充。但是,随着新媒体在今天的发展,它的内容已经不再是一本书或一门课程所涵盖的内容,而是需要一套系统的丛书作为指导。本书涵盖了新媒体基础知识、流行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培训,包括《新媒体营销概论》、《微信营销与运营》、《微博营销与运营》、《社区营销与运营》等。运营》、《新媒体文案与传播》、《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2、实用性强很多新媒体的书端新概念、新理论都有介绍,知识体系非常完整。然而,大多数作者是大学教师。与企业一线的新媒体实践型人才相比,他们写的书缺乏新媒体的实践性细节。这套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理论介绍的基础上更注重实践训练。3、独立章节本套书可为新媒体营销专业提供全套专业教材,也可单独作为其他专业新媒体营销课程的配套教材使用。...

    2022-05-13 新媒体新媒体营销实训报告 新媒体新媒体营销平台

  • 《平板显示基板玻璃技术概论》李青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平板显示基板玻璃技术概论》【作者】李青主编【页数】301【出版社】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6【ISBN号】7-5375-8882-9【分类】平板显示器件-平板玻璃-生产技术-概论【参考文献】李青主编.平板显示基板玻璃技术概论.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6.图书目录:概论》内容提要:本书根据平板显示基板玻璃行业的最新技术成果与生产实践经验而编写,内容主要包括基板玻璃的化学组成及理化性能、熔制与成形、精密加工、品质规范及检验、自动控制及生产保障。本书适用于从事平板显示基板玻璃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同时也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用书……《平板显示基板玻璃技术概论》内容试读第1章平板显示技术及基板玻璃概述现代电子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而连接于互联网的各类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各类信息查询终端的普及使信息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无处不在。平板显示技术天生具有的超薄、超轻、无畸变、功耗低、尺寸大等明显优势使其成为目前为止最佳的信息显示技术。可以说,平板显示技术既为信息时代而生,也因信息革命而迅速发展。因此,平板显示技术生逢其时,一经出现,便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逐步改善了拖影、色彩逼真度低、可视角度小、亮度低、制造成本高等缺点后,已占领了绝大部分显示器市场,使得发明了一百多年的阴极射线管(CthodeRayTue,CRT)显示器几乎完全被淘汰。进人21世纪以来,在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上,平板显示技术在市场的发展上也表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尺寸变得更大,如京东方推出的目前全球最大的平板显示器已达110英寸(279.4cm),使得平板显示技术占领了更多的电视机市场;二是超轻薄化,主流的平板显示器可以做到2~5mm的厚度,使得平板显示技术完全占领了便携终端市场;三是分辨率的高精细化,最高像素密度已达500PPI以上,使得平板显示技术已达到“视网膜”级显示水平。市场的成功,进一步刺激了资本的激情,显示巨头纷纷扩大研发和生产的资金投入,截至2016年底,国际平板显示市场规模已超过5000亿美元,其中,我国已建成、在建、计划中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已达35条,如表1.1和表1.2所示。表1.1国内主要已投产液晶面板生产线国内企业已投产国内企业已投产北京:1条G5、1条G8.5上海:1条G4.5、1条G5.5LTPS成都:1条G4.5成都:1条G4.5京东方天马重庆:1条G8.5武汉:1条G4.5合肥:1条G6、1条G8.5厦门:1条G5.5、1条G6LTS苏州三星苏州:1条G8.5华星光电深圳:2条C8.5武汉:1条G6LTPSLGD广州广州:1条G8.5中国电子南京:1条G6、1条G8.5友达昆山昆山:1条G6LTPS鸿海成都:1条G6龙腾光电昆山:1条GC5.5中航光电子上海:1条G5.5深超光电深圳:1条G5.5···试读结束···...

    2022-05-10

  • 小学教育概论pdf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初等教育简介df可免费下载。本书详细介绍了小学教育的相关知识内容。小学是阅读期间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它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更多的单词等。初等教育导论df《高等学校初等教育教材:初等教育概论》是高等学校初等教育专业的教材。教育内容论、初等教育制度论、初等教育机构论、小学教师论、小学生论、初等教育实践论、初等教育发展与改革论。初等教育导论df主目录第一章介绍第二章:小学教育史第三章初等教育本质理论第四章初等教育功能理论第五章初等教育目标理论第六章初等教育的内容第七章初等教育制度理论第8章关于小学教育机构第九章小学教师第10章:小学生第11章初等教育实践理论第十二章初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小学教育知识技能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广泛的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了解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了解教育教学规律;具有应用教育理论和先进教育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从事小学教师职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质和端正的审美。...

    2022-05-10 初级小学教师 初等教育老师

  • 法学论文写作pdf免费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法学论文写作df是一本教你如何写好论文的一本教程书籍,在书中从选题、文献到内容的展开,再到各种小细节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学们读完此书可以让你快速的完成论文写作。PDF内容介绍法学论文写作,有普遍的规范和共通的方法。《法学论文写作》作者在英国读书写论文时,曾在名师指导下受过专门的学术训练,此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做过编辑,对于论文写作有深入的了解。本书分选题、文献、调查、论证、部件、行文、伦理七个部分,每部分从学生常见的问题入手,用通俗易懂且轻松有趣的语言,用详实的例子,细致讲解了法学论文的写作。《法学论文写作》对于法学本科、研究生以及博士生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法学论文写作作者何海波,1971年生,浙江天台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法,旁及宪法和法理。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数部,主要有《司法审查的合法性基础》、《实质法治》、《行政诉讼法》。北大读书期间,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做兼职编辑。毕业以后,曾留学英国杜伦大学(UiverityofDurham),访学美国耶鲁大学中国法中心。现任《清华法学》杂志副主编。电子书主目录第一讲选题第二讲文献第三讲调查第四讲论证第五讲部分第六讲行文第七讲伦理该书精彩书摘ldquo老师,我写什么好呢?rdquo这是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我从来不为学生指定题目,你写这个、他写那个――以后也不会。老师布置的,学生不一定有兴趣、有能力写。更重要的是,老师给定题目,也让学生失去了一次寻找有意义题目的锻炼机会。找题目有如谈恋爱,命题作文有如拉郎配。拉郎配未必不成功,但恋爱过程中的惆怅、焦灼和幸福就无法体验到了。一位写作指导老师也说:ldquo最好的题目是那些已在学生脑子里酝酿了好长时间,他现在急于诉诸纸上、与他人分享的思想观点;最差的题目则是那些由导师布置给他的。rdquo本讲讨论法学论文选题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什么是法学论文?选题有哪些基本要求?如何确定具体的题目?一何为法学?我听说过这样的故事:一个学生以政府信息公开为题材写作毕业论文,但他写的不是国家秘密应当如何界定、申请资格应当如何认定之类的问题,而是讨论ldquo政府信息公开为什么这么难?rdquo指导老师认为写得相当不错,但在答辩环节被卡住了,原因据说是:ldquo这根本不是法学论文。rdquo呜呼!有好多次了,听学生谈起一个挺有创意的论文选题,随后又担心起自己的选题ldquo不算法学论文rdquo,到时候过不了。我一边安慰学生,现在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很开放了,只要大体上算法学论文就行;一边自己也纳闷:ldquo到底什么是法学论文?rdquo我当然知道,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的学问。但什么是法律呢?我们最常用、最熟悉的词,往往是最令人困惑的词。文件目录/k41.et共享/法学论文写作|├──法学论文写作_何海波_.moi1.0MB|├──法学论文写作_何海波_.df1.0MB推荐资源全网最新法律书籍PDF|后续更新|百度网盘群共享...

    2023-03-08 法学选择题 法学多选题

  •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彭剑锋pdf高清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与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专业的基础课教材是作者彭剑锋基于最常见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框架的非常新颖的优秀实践,与中国企业的发展。是在多年的讲座积累和企业管理咨询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彭剑锋df图片预览章节目录概要第一章企业核心能力与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章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第三章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分析与工作评价第四章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第五章员工素质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第六章人力资源的获取与重组第7章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第8章薪酬设计与薪酬管理第九章人力资源培训与发展制度第十章人力资源外包作者介绍彭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与人力资源学院教授,​​我国管理咨询领域的开创性学者之一,现任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总裁。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与人力资源学院副院长,北京科思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中国商界享有盛誉。先后受聘于深圳华为、广东TCL集团、山东六合集团、深圳天音通讯、湖南正宏集团等企业担任高级管理顾问、专家组组长。他带领的专家团队为《华为基本法》、《华侨城宪章》、《迈普之路》、《新奥企业计划》、《三星(中国)文化》、《TCL《以速度争规模》、《天音通讯ARS战略推进》、《山东六和集团人力资源优先发展战略》、《白沙集团人力资源三机制六体系》均出自团队之手。简介目前国内最新原创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课程教材是笔者结合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和实践,以及多年的讲课积累和咨询,编写而成的为国内多家知名企业服务。本书从战略的角度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概念、新技术和一般流程,特别是人力资源各专业模块系统在企业管理和运营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和联系点、机制、程序和技术。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全书共10章,每章都有学习点、实时案例、相关信息链接、案例讨论和复习练习,帮助学生从问题的角度了解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困惑和技术难点,尤其是对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材。本书适合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经济管理专业的师生作为教材,也可作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主管的参考书。...

    2022-12-16 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彭剑锋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HR之我见视频打不开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