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合集(套装共36本)PDF电子版下载完整高清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中国文化收藏(一套36本)收录了李季、费孝通、梁思成、陈从洲、侯仁之等人的作品,中英文双语,来自中国思想、中医药、建筑、历史、经济、外交等多角度,带你了解中国文化,领略中国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必读经典设置内容中华文明的开端——博雅双语名家杰作(英汉)安阳-博雅双语名作(英汉)西潮-博雅双语名作(英汉)乡村中国-博雅双语名作(英汉)为什么要学中国建筑——博雅双语名著(英汉)燕园文物寻找失落的圆明园(博雅双语杰作)中国文人园林-博雅双语名作(汉英对照)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困境(2018)北京历史地理中国史论中国哲学简史中国禅宗历史儒释道与中国文化知己不够(博雅双语大作)失衡的中国经济——博雅双语大师杰作(英汉)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路——博雅双语大师名作(中英)中国君子城乡关系文集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生活-博雅双语名著(英汉)龙须蓝图-博雅双语杰作(英汉)工业项目-博雅双语杰作(英汉)战时中国农村的风俗习惯。转型与拒绝——兴隆昌(1940-1941)Bethere-Amaador'Seech明月独看荷花:叶嘉莹诗选译本胡适的英国文学(一)(中国文学与社会)胡适的英国文学(二)(中国哲学思想史)胡适的英国文学(三)(国家危机与公共外交)中医药文化关键词中国思想文化名词(一)中国思想文化名词(二)中国思想文化名词(三)中国思想文化术语(四)中国思想文化名词(五)中国思想文化术语(六)中国思想文化名词(七)中国思想文化术语(八)部分内容介绍中国考古学家李霁在《中华文明的开端(博雅与双语名家杰作)》一书中,讲述了震惊世界的殷墟发掘故事,带你探索伟大的考古20世纪中国的传说,并破译了一千年前中华民族的民族起源之谜。在美国出版后的十年间,它被重印了五次。《中国哲学简史》是1946年至1947年冯友兰受聘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时起草的,1948年由麦克米伦出版本书20万余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史。它不仅成为世界多所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也成为许多西方人了解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入门书籍。《追寻失落的圆明园》是第一部全面介绍圆明园历史和现状的西文专着。内含大量珍贵照片和原创手绘;以生动的文字再现万园之园。生机勃勃,带领读者领略其建筑之美,感受其跌宕起伏。《中国文人花园》(中英双语)由“中国现代园林之父”陈从洲先生关于中国传统园林的经典文章组成,其中五篇确立了作者身份的“说花园”20世纪中国园林大师。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园林史研究,阐述了中国悠久而密集的造园史特点,谈及园林,但又超越了造园本身,描述了中国园林和中国诗书画昆曲。歌剧。,建筑与居住者日常生活之间的微妙关系。《盐源文物》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盐源文物和古建筑。燕园历史悠久,距明代米氏韶园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中,这里曾建有许多皇家、贵族和私家花园和豪宅。20世纪以来,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先后在此进行大规模规划建设。因此,盐源的文物和古建筑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关于一些作者陈从洲(1918-2000),浙江杭州人。别名子石、子翁。同济大学教授、建筑师、风景画家。他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是园林建筑文化,尤其对造园工具有独到的见解。着有《苏州园》、《扬州园》、《园谈》、《说园》、《绍兴石桥》、《春苔集》、《书带集》、《联清集》、《处处》有《山湖水墨》、《紫石玉墨》等。侯仁之(1911-2013),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侯仁之是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奠基人和先驱。主要从事城市历史地理学、沙漠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地理学史和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研究。对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代表作有《历史地理学理论与实践》、《历史地理学四说》、《侯任文集》、《北平历史地理学》等。9大类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英文词汇合集1、中国那些容易弄错的地名四川,四川,四川陕西厦门淘西藏西藏2、英文四大发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火药排版印刷造纸指南针3、假期霸屏的四大名著三个王国西游记;西游记《水浒传》沼泽英雄;水浒传红楼梦4、我们熟悉的那些经典作品《史记》史记山水经孝经孙子兵法三字经;三字颂汉语的秘密汉字单音节汉字的四声阳平升调银屏高平声调降升调降调五字绝句一首四行诗,每行五个字匹配对联6、中国文化遗产捡珍珠主要文化遗产优秀的民间艺术文物国画书法国画;水墨画工笔国画中国结旗袍中山装唐装中国传统服饰(服饰)、唐装7、农历新年及那些传统节日十二生肖本命年出生年份与十二地支有关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清明节/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中秋节/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敬老日8、中国的天干地支等阳历公历农历天干地支闰年闰年二十四节气9、中国宝物练武术健身气功、深呼吸练习封印正直工艺/工艺滚动滚动蜡染蜡染泥人漆画唐代三彩釉景泰蓝景泰蓝(珐琅)学习写作材料的四宝...

    2022-05-04 历史学家侯仁之 侯仁之著作

  • 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新战略与政策选择PDF+mobi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战略与政策选择作者创造性地结合了西方非正统经济学、世界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在本书中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前瞻——寻找新的战略和系统的政策建议简介中美经济战和新冠疫情的爆发,凸显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从“国际循环”向“国内循环”转变的紧迫性。书中,作者创造性地将演化发展经济学、现代货币理论、世界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相结合,十年磨一剑,有效批判了主流经济学的思想和基本观点,深刻反思了我国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弊端揭示了我国经济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源,明确了《国内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机制。围绕这一战略,作者提出并阐述了一系列密切相关且自成一体的政策建议:——通过国内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实现“国内经济大循环”,即在核心技术创新、新基建、中国版绿色新政、乡村振兴战略和原本用于出口的廉价工业品逐渐形成相互市场的良性循环。—逐步减少并最终取消出口退税,实施贸易平衡或小幅逆差新战略,出口中高端产品和进口中低端产品,大力实施进口替代由国有企业。——国内经济一体化比国际经济一体化重要很多倍。——大力发展国内区域间分工和区域间贸易,着力发展中西部地区,产业重心向中西部转移,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产业发展不合理的局面尤其是高端产业,集中在沿海地区。——内部改善:着力改善国内流通体系、取消高速公路收费、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等内部环境。——职工收入的增长与企业利润的提高互为因果,国内周期循环累积。——乡村振兴战略中6亿人月收入1000元的增收和提供农村公共产品,是解决廉价工业品出口危机的根本性举措,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最后的雇主”,实行就业保障制度。——维护货币主权就是维护国家财政主权,改革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机制,利用财政赤字应对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构建新一代国家创新体系——核心技术创新的“新国家体系”。——以中国为龙头,团结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与美元体系平行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实施“外围包围中心”的“不对称全球化”新战略.——不要急于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建立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体系,控制国内市场,回购部分资源型外资企业。关于作者贾根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思想史、演化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科技政策、经济史、金融学和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改革运动”在中国的代表,“新经济思想史”和“中国新李斯特经济学”的创始人。2009年以来,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战略:保护民族产业、主权信用、主导内需、智能工业化、国家作为创新引擎、不对称全球化。独立出版书籍5部,第一作者主编和合着书籍11部,翻译学术专着7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大量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系列主编和合编包括:进化经济学翻译丛书(2004-2007)、经济思想史研究丛书(2009-)、中国进化与创新经济学丛书(2011-2013)、经济学“历史与国富政策翻译”系列》(2015-),《新经济思想史与新李斯特学派系列》(2015-)。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主席、中国对外经济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作者通过“国内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美国学派的政治经济学,深入研究了20世纪初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经济史。其理论指导。该基金项目被评为优秀。本书的写作大量借鉴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崛起的历史经验。图书特色1、本书的出版,恰逢中美经济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和中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思想。值得关心中国命运的人深入研究gt2、笔者在2010年提出的“中美经济脱钩”和“国内循环”的概念,如今已完好无损地成为流行术语,这在学术史上是罕见的。您一定想知道为什么作者比美国经济战略家早八年提出了同样的概念?在提出并论证“国内大规模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后的十年间,作者对这一战略进行了哪些更深入的探讨?3.贾根良教授是中国演化经济学、德国历史学派和新李斯特经济学的领军学者。他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批判在国内经济学界独树一帜4、本书创造性地结合西方非正统经济学、世界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高瞻远瞩的战略和系统的政策建议5、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矛盾和挑战的根本原因,提出建设性改革思路6、我国在中美经济战争中意外成功的策略7、对国家命运、经济学界、决策层、领导干部、国家命运感兴趣的各界读者,都可以从本书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优秀的评论贾根良教授是中国演化经济学、德国历史学派和新李斯特经济学的领军学者。他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批判在国内经济学界独树一帜。中美经济战证明,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经济正面临新的历史阶段。贾根良教授关于中国自主发展战略和国内循环的政策建议值得认真关注和研究。——陈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退休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虽然我从未见过贾根良教授,但我很早就知道他的一些观点,并通过电子邮件与他讨论了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中国,关于经济发展战略和增长模式的文章不计其数,但像贾教授这样大胆挑战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长期坚持独立思考的经济学家屈指可数。主流经济概念。.我不完全同意贾教授在书中表达的观点;不过,我确实同意他的一些基本观点。这本书是一部重要著作,持不同观点的主流经济学家不应忽视。我认为贾教授在本书中所阐述的战略思想和政策主张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于永定(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贾根良教授是“人民经济学家”的杰出代表,为国为民研究经济是其著作的一大特色。他以包括毛泽东思想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结合西方非正统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本书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具有远见的新战略和系统的政策建议。本书的出版恰逢中美经济关系发生巨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思想。——程恩福(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席教授、世界政治经济学会会长)行动!请把握好赚钱的机会,把握好机会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2020,发生了什么?今年举行了多少次会议?今年全国红头文件发了多少次?今年全世界的印刷机增加了多少钱?今年无数政策操纵的内在逻辑和联系是什么?你真的明白2020年在历史长河中的使命吗?从“五月双循环”作为未来10年的国家政策,到三季度深圳资本市场推广注册制,到四季度全国大礼包,到14日月底敲定的五年计划...高层忙碌的一年注定不平凡。有些人可能仍然无动于衷,有些人可能隐约觉得2020年不容易,但不排除有少数人已经看到了政策的脉络,已经开始争夺新的财富红利。刀是干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2020年7月有多少人抓住了资本市场股指类型的机会?有多少朋友真正听过自今年2月首播以来笔者一直在呼喊的沪深300和新基建ETF的机会?还是那句话,说了无数遍,财富的奥妙在于,一秒钟看世界的人,和一生只得一个粗略想法的人,命运是有区别的。无论你承认还是逃避,个人的力量与历史进程的力量相比,都微不足道。2在喝茶的时候,我和L先生聊了我多年前读过的一本书。这个名字还是很现实的。它被称为“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战略和政策选择”。这本书不是很容易买到,有耐心的可以去二手市场等。作者贾老提出建设国内大循环的构想。许多人称他为“封闭的国家”。笔者曾被西方提倡的自由主义思想洗脑,也觉得这个“老人”真是个古董。看他的观点:不要继续依靠出口导向的“东亚发展模式”,而是实现贸易平衡或小幅逆差;不要被贸易和外资的双顺差侵蚀甚至取代我国的货币金融主权;这笔钱用于将钱分配给国内的中下阶层,以随着国内需求的增长创造更多的国内就业机会。中国应该逐步摆脱对外依赖的半主权经济模式。与5月份提出的“双循环战略”相比。是不是感觉像是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我并不是在吹捧或贬低任何人。但是,中国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华为备胎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商业和经济领域。在学术界和政治经济学中,我们确实有很多“另一种声音和可能”。这可能是我们作为一个国家几千年来的幸运。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和你一样,都是历史进程中的一粒沙。如何顺势而为,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或许命运的分叉就在于认知的无形维度。贪婪,恐惧,耐心,专业的节奏感,进退,所有麻木的心性修炼,可能是决定命运和胜负的关键。生命的进化与炼狱无异。3回到2020年,双周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强人政治上台,老龄化,人口货币化,经济互联网纠葛,房地产稳定新使命,土地金融反哺主体,全球两极分化贫富,调整经济,还是动态分配?这些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那么主线程是什么?我以前在公开场合说过很多次,今天我再说一遍。也就是说,这个时代的核心命题是解决社会各界对财富的更大贪婪。听起来不对,但事实就是这样。对我们来说,未来的应对策略已经定好。以下政策框架可以作为您未来判断的依据,或者作为一种看清世界的方式。不一定都是真的,但这就是老细菌的真相。稳定的财产、稳定的通胀、稳定的货币、高强度的创新投入、高强度的知识产权保护这是一拳的组合。在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人民币走强、资本市场放缓、房地产稳定、收入增长常态化、经济增长常态化,深圳努力吸引全球人、财的科技突破,制定世界上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等,都将是在特定领域的具体操作。政策周期大于经济周期。如果找到政策周期的主线,将会预测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一些伴随现象。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话。4看到底层逻辑后,我也明白了每个时代的新节点。谁应该拥抱谁应该被抛弃是很清楚的。你在市场上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是让更多人犯错的钱。好房子好股票都是低价卖的,现在是赚钱的好时机。无论是好房子还是好股票,短期内都不便宜,而且即使买了之后,也可能会面临短期调整的风险,可能会赔钱,而且可能不高兴。在情绪被低估的时期买入,却陷入短期逻辑的干扰,等待长期逻辑逐渐实现,是你赢得市场回报的核心逻辑。只是大多数人可能无法承受哪怕是5%的短期回撤。毕竟,这个世界上的诱惑太多了。着眼于长期本质上是不人道的。交易的本质是预期的艺术。这是一场PK人之间长期的幻想之战。正如你能理解未来10年的逻辑,那么你大概率已经超越了大部分同龄人的距离。如果你能理解未来20年的主线逻辑,那么你极有可能收获一代二代甚至三代的财富。...

    2022-05-04 经济思想史 经济学说史 经济分析史 经济思想史 经济学说史

  •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pdf免费版mobi+pdf高清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评论:中国伦理学必读中国知识分子以实现公平、民主、法治等诸多现代价值为己任,这与美国有很大不同。余英石与中国文化df在美国,甚至在整个西方,追求这些价值观是每个人的事,知识分子不应该比其他人承担更大的责任。中国文化的身份和自己的身份完全混淆了,自然要细说。”那个时候于先生,在世界和中国都在质疑中国传统的时候,开始研究这样一个话题,心里难免有不平吧?一代留学美国,远赴欧洲的学者,有多少没有回家解体?但他在史学方面的专业素质最终促使他以尊重史实的态度,以一种重构历史的方法,冷静地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不骄不躁地投入研究。赵朴初说:“心安如海,能风雨飘渺。”能风雨无阻是儒家入世的态度和能力,空灵是禅道的境界。如何在这个世界上保持一颗积极公正的心?儒释道融合后,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完成人生?于先生长期在这所学校任教。他的学术态度也是三合一的做法。而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他喜欢研究的课题,和人生追求的方向是一致的,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2022-05-04 孔子道教创始人 孔子 道教和政教统一

  • 《美国全国性教育政策形成的历史过程、特点与趋势 殖民地时期-1980年 上》郭玉贵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美国全国性教育政策形成的历史过程、特点与趋势殖民地时期-1980年上》【作者】郭玉贵作【丛书名】求是智库【页数】392【出版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02【ISBN号】978-7-308-21064-5【分类】教育政策-历史-研究-美国【参考文献】郭玉贵作.美国全国性教育政策形成的历史过程、特点与趋势殖民地时期-1980年上.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02.图书封面:政策形成的历史过程、特点与趋势殖民地时期-1980年上》内容提要:本书(上卷)对美国早期殖民地时期至1980年,美国联邦政府教育政策形成的历史过程、特点与趋势进行了详细和深刻的剖析,尤其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历任总统对各个时期联邦政府教育政策的形成所起的主导作用进行了详尽的个案研究。围绕美国“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行政、立法和司法;“四权分离”的政治结构:智库与媒体、国会、总统、法院;联邦政府的“决策过程”:智库→媒体→国会→政府→政策出台;美国国家管理体制:横向分权制衡结构和纵向分权制衡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美国国会的结构、组织、职能和议事程序;以及社会各利益团体和民众在向全国性教育政策形成过程中的博弈方式、过程、内容和结果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介绍。本书篇幅宏大,资料丰富,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历史性、时代性的特点,是比较教育研究的一部力作。《美国全国性教育政策形成的历史过程、特点与趋势殖民地时期-1980年上》内容试读第一章背景铺垫第一节问题的提出:俞可平《关于“民主是个好东西”的辨证》在介绍美国全国性教育政策形成的历史过程时,我们无法绕过其特殊的政治、权力和社会结构。然而,如果对美国基本的政治体制不甚了解的话,对理解本书的内容会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美国的社会环境中,全国性教育政策的制定、形成和执行是在与我国迥然不同的背景下进行的,这一“过程”具有独特性,更反映了美国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国情。从这个角度考虑,作为铺垫,笔者在本书开头将对美国特殊的政治、权力和社会结构作简要的介绍。而要描述美国的民主模式,既非本书的目的,也非笔者的能力所及。对于美国民主模式究竟如何,笔者想引用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现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于2006年10月23日在《北京日报》发表的文章《关于“民主是个好东西”的辨证》中的几段: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对个别的人而言的,也不是对一些官员而言的;它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的。坦率地说,对于那些以自我利益为重的官员而言,民主不但不是一个好东西,还是一个麻烦东西,甚至是一个坏东西。试想,在民主政治条件下,官员要通过公民的选举产生,要得到多数人的拥护与支持;其权力要受到公民的制约,他不能为所欲为,还要与老百姓平起平坐、讨价还价。单这两点,很多人就不会喜欢。因此,民主政治不会自发运转,它需要人民自己和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官员去推动和实践。001美国全国性教育政策形成的历史过程、特点与趋势:殖民地时期一1980年(上卷)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什么都好。民主绝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有许多内在的不足。民主确实会使公民走上街头,举行集会,从而可能引发政局的不稳定;民主使一些在非民主条件下很简单的事务变得相对复杂和烦琐,从而增加政治和行政的成本;民主往往需要反反复复的协商和讨论,常常会使一些本来应当及时做出的决定,变得悬而未决,从而降低行政效率;民主还会使一些夸夸其谈的政治骗子有可乘之机,成为其蒙蔽人民的工具,如此等等。但是,在人类迄今发明和推行的所有政治制度中,民主是弊端最少的一种。也就是说,相对而言,民主是人类迄今最好的政治制度。我们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于我们来说,民主更是一个好东西,也更加必不可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当然,我们正在建设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吸取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民主政治方面的优秀成果;但另一方面,我们不照搬国外的政治模式。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必须密切结合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条件。只有这样,中国人民才能真正享受民主政治的甜蜜果实。第二节美国联邦政府的结构、职能与决策过程一、“三权分立”的特点与作用:立法、行政、司法(权力结构)我国绝大多数读者对美国“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还是有所了解的。三权分立原则作为一种学说最先是由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经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发展和完善。而美国建国初期的政治家、宪法学家汉密尔顿则提出了具有完整意义的“三权分立”和制衡理论。他的“三权分立”和制衡理论,成为当时美国立宪的基本原则之一。美国三权分立原则是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立法权由国会掌握,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三权相互制约,国会可以通过弹劾等诸多形式限制总统,总统可以通过“搁置否决权”等形式限制国会的权力,而联邦最高法院则可以通过违宪审查的形式限制国会的立法权和总统的行政权。002第一章背景铺垫■东石油危机及一系列国内问题,美国经济持续十几年衰退,民众普遍生活在非常沮丧的气氛中。在教育界,情况更糟。在美国参加的19次国际中小学生学业竞赛中,美国学生多次名落孙山,且有7次垫底。消息披露后,全民哗然。在此气氛中,由美国联邦教育部下设的一个教育委员会在经过长达18个月的准备后,于1983年适时地推出了一份名为《国家处在危险中》(ANatioatRik)的报告。该报告的出炉拉开了美国二战后第二次教育改革的序幕。(三)第三次教育改革(2000年迄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类几乎同时进入信息化时代和全球化时代,各国对科技人才的争夺加剧,使美国一这个对外籍专家依赖程度最高的国家一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美国公众突然发现:美国领先于全球的科技和经济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大量的外国“客座”专家和学者所支撑着。我们说美国第三次教育改革的动因是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但全球化总得落实到具体的推动因素上。这就是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全球大流动。事实上,美国所担忧的问题是:如中国、印度的高层次人才,尤其是理工科人才的培养速度快、规模大:外国学生尤其是中国、印度高层次人才占据美国外国留学生的比例高以及他们将来的去留问题。笔者在美国参加的许多高层次研讨会上,中国和印度是会议中提及频率最高的国家。有人将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比为19世纪德国和20世纪初美国的崛起,更有人将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比为新的Sutik事件(即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对美国的冲击),是比日本20世纪80年代挑战美国更为严重的事件。美国以率先登上月球的成就作为打败苏联的标志。另外,美国虽未能击败日本,但日本却被自己打败了。这第三次挑战来自中国和印度,最后的结果将会怎样呢?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次教育改革的重点是美国联邦政府加大力度资助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80年代的第二次教育改革主要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那么迄今为止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则涵盖的方面更广、涉及的层次更深、影响力更为长远:涉及中小学直至大学、研究生教育:涵盖学校教育和全社会人力资源的培养:既有教育质量的老问题,更有教育数量的新问题。因此是全局性和整体性的。另外一点需要指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三次教育改革有一个共同,点:将教育事业的成败与国家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近年来,美国政府调整了国家战略,一反将国家安全限于国防和外交的传统安全观,而是广泛地将科学技术和教育纳入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并将之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005美国全国性教育政策形成的历史过程、特点与趋势:殖民地时期一1980年(上卷)声称:如果无法培养足够的科技和工程人才,其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仅次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本土的攻击!第三节,横向与纵向的分权制衡结构美国国家管理的本质特征是分权,其管理体系分为横向分权制衡结构和纵向分权制衡结构两大部分。一、横向分权制衡结构美国联邦权力结构的特点是三种权力之间的相互分立与制衡。三权分立是美国政权组建和运行的基本原则,其核心内容是权力分立、制约和平衡。中央政权机关由彼此平等而又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机关组成,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法院。国会负责立法,总统负责实施法律,法院负责审查法律,如图1-1所示。美国联邦中央政权机关总统及政府国会联邦法院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负责实施法律负责立法负责审查法律图1-1美国联邦政权的三权分立结构二、纵向分权的联邦体制美国公共管理的分权还表现在它独特的纵向分权上,这就是著名的联邦体制,它形成了美国独特的三级管理体制,即联邦、州和地方政府,表1-1列举了美国政府三部门纵向结构。对应于联邦政府层面的三权分立结构,在州和地方两006···试读结束···...

    2022-05-04

  • 《个人所得税实务政策深度解析》宋艳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个人所得税实务政策深度解析》【作者】宋艳编【页数】516【出版社】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21.04【ISBN号】978-7-5429-6789-3【价格】89.00【参考文献】宋艳编.个人所得税实务政策深度解析.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21.04.图书封面:政策深度解析》内容提要:本书引用的政策法规截至2021年2月,注重政策的延续性和有效性,并将政策的沿革进行了归纳,能够让读者了解政策的变化过程。同时,本书紧跟政策变化,新增了捐赠扣除、疫情防控个人所得税政策等内容。本书对个人所得税的各项政策按项目和所得类别进行了系统性归纳,特别是综合所得项目,对六项专项附加扣除进行了对比。本次修订还将股权激励、反避税和纳税调整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性整理,增强了可理解性,方便读者学习和记忆。本书对相关联的法律规定、企业所得税政策关联性知识点设置了政策链接和扩展,方便大家对比学习和记忆。本书以问答的形式收录整理了实务中的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在股权激励、财产转让所得、无住所个人等难点部分增加了实务案例。通过问答和案例,大家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以加深对政策的理解,方便操作。本书还在知识点后面设计了一些知识小练习,读者可以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本书收录了部分上市公司公开的案例,在学习政策的同时,可以对案例进行深入挖掘。...

    2022-05-04 epub出版物 立信会计学院出版社

  • 《教育现代化的动态监测及政策调适研究》陈国良,杜晓利,李伟涛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教育现代化的动态监测及政策调适研究》【作者】陈国良,杜晓利,李伟涛著【页数】295【出版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03【ISBN号】978-7-5720-0210-6【价格】98.00【参考文献】陈国良,杜晓利,李伟涛著.教育现代化的动态监测及政策调适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03.图书封面:政策调适研究》内容提要:本书以动态监测过程和结果的科学决策系统为依托,根据我国幅员辽阔、区域教育发展差异较大的特点,研究建立教育现代化动态监测和政策调适机制。该书主要内容包括:研究问题、研究设计与主要研究发现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国际比较研究等。《教育现代化的动态监测及政策调适研究》内容试读的面视得第一章研究问题、研究设计与主要研究发现教育现代化的动态监测及政策调适研究第一节研究问题一、研究目的伴随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中长期目标的设定、规划与政策呈现出的综合化特点,以及提高国家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教育现代化监测功能面临着从提供信息数据向提供动态深层次支持转变的迫切需求。为提升教育现代化监测能力,满足动态深层次监测需求,本研究的目的主要确立为以下方面。(一)综合监测我国教育现代化动态进程对照确定的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对全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状况进行监测评价,以求整体把握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水平、进展及目标达成度,并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相关重大政策举措来研判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展和成就,站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全局,关注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二)监测分析我国教育在世界上的相对位置以国际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趋势、特点和多样化格局分析为基础,以定量指标为主,将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与不同类型国家的教育发展平均水平(包括按世界银行不同收入国家分组和世界各国平均水平、经合组织成员国、金砖国家和九个人口大国的水平等分组)进行比较,在国际坐标中进行多维度、多视角的比较分析,立体展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国际地位,分析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对世界教育发展的贡献,从而综合研判和把握世界教育格局变化中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取向与战略重点,促进我国教育进一步改革开放和交流合作,提升我国在世界教育发展和监测评价领域的影响力。(三)监测我国各地教育现代化发展格局和态势监测评价我国各地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进步程度和目标达成度,并通过建立和完善监测评价各地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推进与激励机制,推动教育协调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服务经济2教育现代化的动态监测及政策调适研究表1-1取向、方法与维度之间的关系表取向操作思路阶层关系方法应用关系具体案例及评价维度第归纳测量数据评价指标自下而上量化方国际大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与学习的效果;教育的财政资源;教育机会、参种描述法为主组织评价维度与和进步;学习环境与学校组织第核心概念质性方欧洲社会演绎从属概念福利为核心的概念:生活质量、社会和谐、种分析自上而下法为主指标建构可持续发展评价维度传统第系统一CIPP模式德尔菲法、国内区域江苏:教育普及度、教育公平度、教育质量三自上而下度、教育开放度、教育保障度、教育统筹指标构建种整体教育领域混合方法度、教育贡献度、教育满意度(资料来源:冉华.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价值维度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二)政策调适理论教育现代化动态监测作为一个周期较长、参与角色众多、冲突性较强的政策议题,其转型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正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影响、塑造和推进了教育现代化动态监测的演化。教育政策调适的理论基础多源于公共政策学和经济学领域,较有代表性的政策分析理论包括公共政策领域托马斯·戴伊(ThomaR.Dye)的政策分析模型,约翰·金登(JohW.Kigdo)的多源流理论以及经济学领域赫伯特·西蒙(HerertA.Simo)的有限理性理论。其中,托马斯·戴伊提供了制度主义模型、过程模型、理性主义模型、渐进主义模型、团体理论模型、精英模型、公共选择模型、博弈论模型等八种可选择的政策分析模型。多源流理论最早由约翰·金登在其代表作《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1984)中提出,认为在政策议程中存在三种不同的源流,即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涉及政策议程多个层面的动态变化过程。赫伯特·西蒙提出的有限理性理论奠定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他认为作为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的“管理人”。“管理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不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且处于变动之中乃至彼此矛盾状态,显示了人类决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二、相关研究成果在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背景下,把握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并和世界先进水···试读结束···...

    2022-05-04 epub 图书 epub电子书官网

  • 中国文化的精神许倬云电子书完整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语:中国文化精神徐倬云电子书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讲究饮食、医药、生活等方面的多样性与和谐,求一律,避免偏差,趋于中性而不过度。在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中,仍然可以看到各种观念。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想了解更多,请下载本书阅读工作亮点★延续冯友兰、钱牧对中国文化的温暖,直接表达中国人的文化内核★《中国三部曲》大结局,继《长河》《说中国》之后,徐倬云教授挖掘文明土壤中的养分,用逐渐被遗忘的“精神残渣”滋养当代中国人的心。★亚洲周刊2017年十大好书,于英石郑重推荐,徐吉林专文导览★大家共同探讨中国文化基础的作品相关内容部分预览简介为什么说我们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根基在哪里?我们中国人赖以生存的精神资源是什么?历史的坎坷和挫折让中华文明失去了许多优良传统。许倬云先生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视为一个多元互动的秩序,从天、人、群,重新审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中华文明,我从各个角度呈现中国文化精神,希望在文明的土壤中发现养分,追寻和唤醒那些被遗忘的精神残渣,滋养和灌溉当代中国人的心灵。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讲究饮食、医药、生活等方面的多样性与和谐,求一律,避免偏差,趋于中性而不过度。在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中,仍然可以看到各种观念。一代代中华民族美丽高尚的精神和真挚的人性,大部分不是在四书五经和二十四史,而是在崎岖的街道、山村、街巷和桑马……从开山到英雄江湖之中,从男女的私事到奇葩现象,涵盖面很广,代表着广大普通中国人的好恶和好恶。他们的历史观是一套将这些故事联系在一起的评价体系。关于作者徐倬云,1930年生于江苏无锡,获博士学位。1962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先后任教于国立台湾大学和匹兹堡大学。大学讲席教授。1986年,他被任命为美国文学学会名誉院士。中西合璧,精通中国古代史、文化史、社会史,熟悉西方历史及其理论思想,善于运用不同学科的视角和方法研究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文化;不拘泥于学习,胸怀世界,关心中国文化的发展和趋势。代表作有《西周史》、《汉代农业》、《论中国古代社会史》、《长河》、《我与他人》、《说中国》等.阅读后的中国文化精神中国文化精神。读完第一感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有信心,应该去掉“应该”二字。很多时候我们不自信,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根文化知之甚少。在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中,我们离不开对物质事物的追求,但在追求物质事物的过程中,更不能忘记我们的精神文化。书上说中国文化反映在中国人身上,就像英国文化也反映在英国人身上一样。从中国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家庭文化、民族文化,如何在中国文化中“做人”;如何在西方文化中“制造东西”。因此,中国文化更注重“实践人性”;西方文化更注重“求物理”。让我想起一句话,希腊哲学家在爱琴海思考人与物的关系,印度哲学家在恒河思考人与上帝的关系,中国哲学家在黄河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关系。可见,中国文化更注重精神和生活。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每个人都必须这样做,所以我们必须无条件地这样做。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学做孔子,或者至少做一个不配的孔子。这是复兴中国文化的方式。书中写道,作者去日本的时候,觉得日本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日本自己的民族气息也很浓。他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日本人以日本为荣,甚至有些傲慢,而在中国说起中国,中国人觉得中国的一切都一文不值。我们即将向西方学习,我们渴望前进,改变,让我们陷入一种持续的病态,我们知道改变却不知道改变。这让我想起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作战方式与苏联不同。苏联从城市开始进攻,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则是从农村包围城市。因此,面对文化交流与学习,我们的第一个想法应该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去了解、判断和吸收。在谈到文化传统的冲突与和解时,我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强烈和解。想想一战和二战,都是由具有西方文化的帝国主义国家发起的。他们之间的冲突是西方文化本身内部的一个大冲突。西方文化讲“个人自由”。一方面,据说“集体统治”是一个重大冲突,不是吗?看看我们中国的文化,按照中国人的观念,一男一女,一家人在一起,成为一夫一妻。既然他们是同一个家庭,就没有必要互相争论自由和平等。在中国,一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所以说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和解力量,是因为中国文化中有很多“比例”。例如,佛教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传入中国。当时的中国人一方面信奉僧侣的宗教,另一方面又保留了大家庭的传统,他们之间并没有冲突。不得不说,中华文化和谐融洽。中国传统文化有诚信,首先要学会“做人”。要学会做人,就必须“尽人性之善”。中国文化的完整性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个人都可以影响其他人。贫穷是最好的事情之一。它首先影响我,然后它会影响我的家人和我的朋友。大是为了帮助整个世界,就从这里出发吧。范仲淹做书生时说:“天下之忧在先,天下之乐在后。”顾霆霖道:“每个人都对世界的兴衰负责。”从这些流传下来的名言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国文化中一种学者的理想和修养。我们现在正在促进文化自信。我认为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发扬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出租车精神。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人类社会。中国人不看重外在的事业,而是看重内在的气质。看到这句话,我首先想到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看完后觉得里面的108个梁山好汉都是好脾气的人。这就是中国文化。在家里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妻子可以是外界的好朋友,也可以是好下属和好老板。这些从何而来,一切都源于“气质”。圣人不会积累,但想到别人,就会有更多的自己;当他们与他人在一起时,他们将拥有更多的自己。——老子的《道德经》圣人没有占有欲,但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更丰富;这是中国人的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体现在非常平凡的生活中。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对自己国家的文化知之甚少。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我们每个中国人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022-05-03 说中国许倬云 说中国许倬云主要观点

  • 增税VS减支财政困境下的政策选择电子版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增税与削减开支:财政困境中的政策选择荣获曼哈顿学院哈耶克图书奖;2019年英国《金融时报》夏季图书之一。它对发达国家近200起财政整顿事件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也可以称为加长加厚的论文。加税VS减支财政困境下的政策选择电子版预览政策,讨论什么样的政策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以及选举效应将带来政府的执行政策。为什么要紧缩?如果政府大部分时间都采取平衡财政政策,那么我们几乎看不到紧缩政策。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经济衰退期间,一方面税收收入下降,另一方面,失业救济金等“财政稳定器”导致政府支出增加,或在政府短暂升职期间自然灾害或战争等因素造成的支出,政府应采取赤字财政政策。而当经济繁荣,政府支出下降时,政府应该用财政盈余来抵消赤字。此外,有远见的政府可能会主动积累盈余,以防支出需求迅速上升。如果政府遵循上述规定,紧缩将永远不会发生。然而,紧缩并不少见,原因有二:首先,大多数政府不遵循上述规定。也就是说,即使在好的时期,赤字也会累积,而在衰退中累积的赤字不会被好的时期的盈余所抵消。结果,即使在完全“正常”的时期,许多国家也积累了巨额公共债务。例如,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虽然意大利、比利时和爱尔兰的GDP年均增长率都在2%以上,但这三个国家无一例外地积累了巨额债务;新千年的希腊前几年经济年均增长率约为5%,但也积累了巨额债务。各种政治扭曲可能导致税收不足,尤其是政府超支。其次,政府支出可能会大幅增加。例如,当一个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或面临自然灾害时,政府支出可能会增加甚至超出人们的预期,而此类债务如此之大,以至于在经济增长期间无法轻易被盈余所抵消。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国家可以摆脱这种债务泥潭,但并非每个国家都是幸运的。二战刚结束,战争期间积累的巨额债务因战后通胀上升而减少,但近几十年来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较高的债务水平有时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障碍,例如,政府必须增加税收来支付债务利息。由于投资者对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失去信心,高负债和低增长往往会导致债务危机。面对上述情况,政府可以通过实施财政紧缩政策来恢复投资者信心。上述两个导致财政紧缩、债务过度积累和危机的原因有时会相互作用。以2010年至2014年大萧条后的新一轮紧缩为例。2007年金融危机之初,意大利、希腊等一些国家无缘无故地积累了大量债务。西班牙、爱尔兰等其他国家的税收暂时受到房地产泡沫的推高,使债务水平保持在低位,但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财政泡沫”就会随之破灭。错误的财政政策将导致更高的债务水平和债务风险,一旦金融危机袭击这样的经济体,债务危机就会随之而来。最重要的一点是,有时紧缩是必要的措施,因为政策失误,或者政策失误和意外的负面冲击。然而,两者同时发生的情况很少见,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紧缩政策源于政府的短视行为和相对于税收的过度支出水平。什么类型的紧缩?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经济体实施紧缩政策。关于这项政策的收益和成本的讨论往往是基于意识形态的争论,批评是严厉的,但毫无价值。一种观点认为,无论是在欧洲、美国还是其他经合组织国家,都不需要紧缩。这些经济体真正需要做的是扩大政府支出,从金融危机中慢慢复苏,逐步走出衰退的阴影。因此,政府赤字和债务规模应该更大,赤字政策的持续时间应该更长。上述反对紧缩的论点是,紧缩将导致债务/GDP比率上升而不是下降,因为紧缩导致分子(债务)变小,而分母(GDP)变小,这只会适得其反。这种观点的一个极端版本是,政府可以通过不采取任何形式的紧缩措施来降低债务/GDP比率。第二种观点认为,政府债务水平的快速上升将引发违约和银行倒闭(许多银行持有大量主权债务),尤其是对一些欧洲国家而言。这将导致第二轮金融危机,甚至导致更严重、更持久的衰退。因此,许多人担心欧元将走向崩溃,带来严重且不可预测的经济和政治后果。此外,积累更多债务将使未来进一步收紧。不过,市场似乎并不相信反紧缩的观点:对于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债务快速增长的国家,只有在实施紧缩且欧洲央行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利差才急剧上升。,点差会逐渐减小。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为了分析紧缩的影响,我们需要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紧缩。一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增税实施紧缩政策。对于税率已经相对较高的经合组织国家来说,进一步增税将导致反紧缩论点担心的结果。这种紧缩政策将导致中短期(3年或4年)严重衰退,包括GDP的急剧下降。二是通过削减政府开支来实施紧缩政策。至少从经合组织国家过去30年的经验来看,这种紧缩政策不会导致经济衰退。就产出损失而言,这种紧缩政策的成本非常低,基本上为零。基于税收增加的紧缩政策往往会导致更高的债务/GDP比率。事实上,如果不加税,很难判断债务/GDP比率是否会上升。相比之下,以削减政府支出为基础的紧缩政策往往会导致该比率急剧下降。基于增税减支的两类紧缩政策的效果差异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两类政策对债务/GDP比率分母的影响不同;福利计划支出的下降对财政赤字的影响比增税的影响更持久。那是因为如果各种福利计划的支出不下降,那么税收最终将被迫增加。而税收增加会导致GDP增长下降,进而导致债务/GDP比率的分母变小;如果不增加税收,分子会因为不征税的支出增加而变大。对于这两种紧缩政策的不同影响,基于削减开支和增加税收,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个“理论上”的解释是,政策效果的差异只是由于其他政策的系统性差异:货币政策、汇率贬值以及伴随财政紧缩政策的供给侧改革更有利于削减开支的紧缩政策。但我们的分析将表明情况并非如此。第二个更具解释性的观点与期望和信心有关。考虑一个正在经历公共债务爆炸式增长的经济体,由于这是不可持续的,政府迟早会推出财政稳定政策。财政稳定政策延迟的时间越长,未来增税或削减政府开支的幅度就越大。也就是说,延迟推出稳定政策会增加政策成本,但一旦实施财政稳定政策政策延迟的不确定性就会消除。削减开支的紧缩政策比增税更有利于减少这种不确定性。这是因为加税未能影响自动福利计划和其他支出计划的增长趋势,难以对政府预算产生长期影响。结果就是政府需要不断提高税收来满足各种支出的增加。因此,在未来进一步加税的预期下,加税的“信心效应”与削减开支相比将很小。削减开支政策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我们在政府紧缩时期的商业信心调查结果支持了这一观点。其他几种解释与经济的供给面有关,在对增税或削减支出的政策反应中差异很大。增税和削减开支对供需有不同的影响。例如,提高个人所得税会减少劳动力供给,增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和产品价格,也会降低消费需求和可支配收入。相比之下,削减开支在直接减少总需求的同时,也降低了消费者对未来税收负担的​​预期,从而提高了劳动力供应水平,尤其是在削减开支被视为永久性的情况下。这种效果更加明显。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财政政策新闻报道中经常被忽视的“一般均衡效应”的出现。正如我们将在下面的分析中看到的那样,解释这些相互作用的一个关键点是区分对财政政策变化的预期是永久性的还是暂时的。紧缩可以扩张吗?答案是肯定的。当政府支出下降伴随着其他总需求(个人消费、商业投资和净出口)上升时,就会出现“扩张紧缩”,而当总需求扩张幅度大于政府支出的减少时,政府支出的下降就会发挥关键作用。扩张性紧缩的想法引起了一些反对,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立场:紧缩可能产生扩张效应,并不意味着每次政府削减公共开支都会导致扩张。相反,扩张性收缩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政府支出削减造成的产出损失大于总需求的其他增长水平。紧缩可以“扩张”是什么意思?一种定义是,如果在紧缩期间或紧缩之后出现增长,则收缩是扩张性的。上面的定义是相当不准确的。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大多数经济体处于繁荣阶段,实施紧缩政策的国家的增长将低于其他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但仍会实现经济增长。而当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时,如果一个国家实施紧缩政策,我们将得出相反的结论。另一种定义是,如果伴随产出增长率超过某个阈值水平(例如,可比国家同期的最高产出增长率可以被视为阈值水平),则紧缩政策是扩张性的。本书的描述性分析使用了这个定义。粗略地看一下1980年代奥地利、丹麦和爱尔兰的一些扩张性收缩的例子;1990年代的西班牙、加拿大和瑞典。尽管爱尔兰银行业存在严重问题,但爱尔兰和英国是金融危机后从紧缩政策中受益的两个国家。爱尔兰和英国采取了更多削减政府开支的紧缩政策。在第3章和第8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金融危机前后的“扩张性紧缩”案例,这些案例也将出现在第7章至第8章中。第10章中的数据分析。根据我们的模拟分析,出现扩张性紧缩当财政政策调整引起的经济增长率高于政策不变时的增长率时。根据这个定义,只有在采取削减开支的政策时,才有可能进行扩张性紧缩。什么时候会推出紧缩政策?政府应在政策的潜在成本最低时实施紧缩政策。有人可能认为,经济增长时期是政策潜在成本最低的时期,不应该在经济衰退时期实施紧缩政策。上述直觉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请读者注意,在本书的案例中,许多紧缩政策是在经济衰退而不是繁荣期间推出的。这与我们构建样本的方式有关,也就是说,我们排除了旨在使经济免于过热的削减开支或增税。这样做,我们“错误地”排除了经济扩张时期的紧缩政策。上述考虑意味着,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在非衰退时期实施紧缩政策,我们对紧缩成本的估计会更低。特别是,削减开支的政策成本本来就很低,这将导致成本降低,并且更有可能出现扩张性收缩。各种乘数(例如,增税或削减支出对产出的影响)在衰退中是否会更高是复杂的。乘数比较有各种微妙的问题:首先,在衰退时,经济体系可能已经激活了其内部调整力量,而在繁荣时期,可能会产生相反的结果,经济繁荣可能会孕育衰退力量。第二,往往由于过去的政策失误,政府往往不能选择等待。以近期欧洲国家的紧缩政策为例,2010年至2011年,部分欧洲国家出现主权债务信心危机,部分国家(意大利、西班牙、希腊、葡萄牙)国债利率飙升,并且出现了由债务问题引起的金融危机。危机。这些国家的政府能否等待,将紧缩政策推迟到经济衰退结束?很难说。如果没有紧缩政策,很难想象这些国家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说,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即经济衰退期间的紧缩,两种紧缩的区别仍然存在:基于税收的紧缩成本高于基于支出的紧缩。考虑到一个国家的贸易伙伴的政策,一个相关的问题是何时引入紧缩计划。如果多个贸易伙伴同时实​​施紧缩政策,由于国际贸易的负面溢出效应,紧缩政策造成的产出损失成本可能更高。最新一轮紧缩政策的第二个特点是利率下限为零。也就是说,当短期利率已经很低以至于货币政策无法将其推低时,政府就会收紧政策。显然,在危机期间利差和安全债券收益率上升的国家并非如此,因为长期利率已升至6%以上,这一水平远低于零下限。紧缩政策有利于降低利率水平。最新一轮的紧缩与以往的紧缩有些不同,我们对此问题的分析表明,即使在零利率的情况下实施紧缩,基于税收和基于支出的紧缩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基本结论仍然成立。紧缩(在政治上)会弄巧成拙吗?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欧盟委员会主席让-克洛德·容克(Jea-ClaudeJucker)几年前曾说过,“我们都知道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政策措施,但我们不知道如何引入它们,并继续执行政策。”他指的是旨在减少政府赤字的审慎财政政策。学术界和政策界明显的一种观点是,选民总是“惩罚”通过增税或削减开支来减少赤字的现任官员。但如果我们更仔细地分析数据,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少,即使不是在像德国这样传统上财政保守的国家。许多实施紧缩政策并努力减少赤字的政府赢得了连任,而财政管理不善的政府则受到选民的惩罚。一般来说,特别是在多党制下,单凭经济政策很难预测选举结果,财政政策只是经济政策的一部分。证据不支持容克的论点:许多政府已经能够在实施紧缩政策的同时实现连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削减开支或提高税收的政府总是会连任,现实世界比容克所描述的更加微妙和复杂。本书的四个贡献本书对财政政策研究领域做出了四点贡献:首先是数据贡献。我们有16个经合组织国家(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丹麦、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日本、葡萄牙、西班牙、瑞典、英国、美国)从1970年代后期到近200年的详细记录2014年实施的多年紧缩计划。为了为读者重新制定这些计划,我们查阅了大量原始文件(一些来自国家当局,另一些来自经合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欧盟委员会等机构),其中包含约3,500措施。我们将这些措施分为27类,然后将它们汇总为15类,其中我们将转移与其他政府支出、直接税与间接税、税收抵免和其他税收的扣除等分开。但鉴于样本量大,很难准确确定这么多措施的影响,因此在统计分析中使用了粗略的汇总数据。然而,我们提出的更精细的分类可以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用,以分析更精细规划的影响。我们收集的广泛数据有助于其他研究人员改进我们的分类方法并做出外生判断。读者可通过以下网址获取相关数据:htt://re.riceto.edu/title/13244.html。尽管我们在检索数据时咨询了许多专家,但由于该数据集的覆盖范围大,错误和精度不足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为此,我们欢迎读者提出改进数据的建议。方法论上的突破是本书的第二个贡献。财政政策的逐期分析是标准方法,分析税收或支出政策的每一次变化,通常被称为“财政冲击”。这种方法忽略了两个重要点。(一)财政调整的多年性。当立法机关决定出台综合财政计划时,一般不包括孤立的税收政策或孤立的支出政策;相反,综合财政计划通常是一个多年计划,其目标是将年度预算赤字减少一定规模。预期对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决策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财政调整计划的多阶段性质和政策宣布的时机很重要。(2)减赤目标是通过减支和增税来实现的,两者相互关联,不能相互独立。一旦我们考虑到这些因素,逐年逐年的财政政策分析方法不仅不完整,而且在统计上也会产生误导。我们通过制定多年财政计划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来解决这些问题。分析结果构成本书的第三个贡献。我们的研究表明,以增税为基础的财政调整计划与以削减开支为基础的财政调整计划存在巨大差异。与以支出为基础的计划相比,以税收为基础的财政调整计划在政策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导致了更严重的衰退,尤其是在计划实施后的两年内。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紧缩”并非不可避免,财政紧缩的效果因政策实施方式而异。本书的第四个贡献是,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紧缩对于采取紧缩政策的政府来说是否是“死亡之吻”。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不,或者至少不一定。关键点向读者展示我们的论点需要克服三个主要障碍:首先是所谓的“内生”问题,即财政政策与产出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假设我们观察到政府赤字同时下降和经济繁荣,将经济增长归因于赤字下降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因为因果关系可能会逆转:可能首先是其他因素(除了财政政策)经济增长,反过来以相同的税率增加税收,同时失业补偿或其他福利支出也下降,最终导致财政赤字下降。针对上述内生性问题,我们不仅要考虑经济周期引起的政策变化,还要分析主动减少财政赤字的意愿引起的政策变化。前者是对经济周期的反应,不一定是GDP波动的原因。一旦出现外生的财政政策调整,我们就需要使用经验模型来分析这些调整对经济的影响。模型越紧凑,计算税收和支出的影响就越容易,但另一方面,模型越紧凑,变量之间的重要关系就越有可能被遗漏。因此,在简洁性和准确性之间进行权衡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关键的紧缩政策往往伴随着其他政策的变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劳动力市场改革、产品市场的监管或放松管制、税收改革等。此外,紧缩也可能在债务失控的关键时刻被迫实施,而不是在“一切照旧”时期。第三,几乎所有的紧缩政策都是提前宣布的多年计划,然后在实施时进行修改,我们需要将这些公告考虑在内。有两个关键图表总结了我们的研究结果,希望能让读者了解我们是如何构建数据的。首先看图1.1、该图显示了基于税收和基于支出的紧缩计划对GDP的影响。“计划”这个词很重要,因为紧缩政策几乎总是通过多年的一揽子政策来实施,不仅包括立即的政策变化、未来政策的宣布,还包括过去的政策,我们的实证分析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继续实施。我们将通过引入上述三个因素来分析紧缩对经济的影响,同时考虑消费者和投资者预期的影响。此外,不同的国家可能有不同的政策制定“风格”,我们也会考虑到这一点。例如,一些国家通常使用预先加载的计划,在宣布计划时开始进行财政调整;其他人在宣布后几年就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图1.1向我们展示了两种紧缩计划的影响,一种主要基于削减开支(黑线),另一种基于增税(灰线)。这两种计划都将赤字减少了GDP的1%。黑色和灰色曲线显示了有和没有财政计划的GDP变化路径。图1.1基于1978年至2014年的参数估计,模拟了所有16个样本国家的平均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基于支出的紧缩计划和基于税收的紧缩计划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这也反映在在统计差异中(模拟结果在置信区间内的概率为90%)。基于税收的紧缩计划将导致持续数年的深度衰退。相比之下,基于支出的紧缩计划往往会在两年后消除其非常温和的衰退影响。这一平均值是由经济衰退和扩张性收缩共同形成的,即在引入财政调整计划后,GDP增长率超过了1978年至2014年的平均增长率。我们将在第7章更详细地探讨图1.1中的结果,届时我们将进一步区分削减商品、服务和投资支出的影响与削减转移支付的影响,表明这两种方法的效果大体相似,尽管削减转移支付对GDP增长的影响较小。基于税收和基于支出的紧缩计划之间的巨大差异主要是由于私人投资作为总需求组成部分的影响。我们将进一步讨论什么样的“理论”可以解释上述发现。第8章的分析表明,同样的论点适用于2007年金融危机后许多欧洲国家采取的紧缩计划。在这方面,我们的结果与Blachard和Leigh(2014)的著名分析形成鲜明对比。他们认为,2008年后出台的紧缩政策与以往的政策不同,即紧缩政策的成本高于根据以往经验预测的成本。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图1.2显示了基于税收和基于支出的两种紧缩计划对政府债务/GDP比率的影响。为了衡量上述影响,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新的债务动态模型。在该模型中,历史负债率、GDP增长率、通货膨胀模式、平均债务利息成本等共同决定了政府收入满足偿债要求的水平。图1.2显示了当债务水平较高(约为GDP的120%)和偿债成本相对较高以及债务水平较低(约为GDP的120%)时财政调整计划对债务/GDP比率的影响60%)adlowerdetervicigcot,theimactofficaladjutmetlaodetratio.Figure1.2howthediffereceetweetheatterofdetratiowithadwithouttighteig.Ithehighdet-highdetervicecotceario,edig-aed(lackcurve)auterityrogramhaveadifferettailityeffectodetdyamicthatax-aed(greycurve)tailityeffectilowdet-lowIthecaeofdet-ervicigcot,edig-aedauterityrogramtillhavetheeffectoftailizigdetratio,whiletax-aedauterityrogramareeutral.Thelackadgreycurvedeicttheeffectothedetratiowithadwithoutauterityla,reectively.ThetructureoftheookIaee,themaiuroeofthiookitorovideaemiricaladtheoreticalexlaatioofFigure1.1ad1.2.Wewillalodevotecoideraleacetoaudateoot-fiacialauterityauterityolicie,articularlyiEuroeacoutrie,icludigGreece.IChater2,wereviewedtheaic"theory"officalolicy.WetartwithimleKeyeiatheoryadgraduallyaddewvariale,icludiguly-ideeffect,exectatio,adtaxditortio.IChater3,wereviewedeveralexamleofauterityolicieriortothefiacialcrii.Wecomareeveralhigher-cotficalrogram,icludigexamleofexaioaryauterity.Chater4reviewrelevatreearchotheroleofauterityolicie,icludigecoometricevideceademiricalevideceothe"ficalmultilier."Chater5itroducetheook'methodologicaliovatio,thecocetofficalla.Chater6itroducethecotructioofthedataithiook,adreadercadowloadtherelevatdatayviitigthefollowigweite:htt://re.riceto.edu/title/13244.html.Otherreearchercareroducethereearchithiookuigtheaovedata.Chater7reettheeffectofedig-adtax-aedauterityolicie,reectively.WeaalyzetheimactoftighteigoGDPaditcomoet—coumtio,ivetmet,adetexort—awellaocoumercofidece,uiecofidece,aditeretrate.Wealoaalyzetheroleofotherolicie,icludig:currecydevaluatio,moetaryolicy,adtructuralreformiroductadlaormarket.Wealoexamietheeffectofauterityothedet/GDPratio.Chater8focueoaalyzigtheewroudoftighteigolicyimlemetedafterthefiacialcrii.Wedicuwhetherot-criiauteritydifferfromthere-criicae,leadigtolargeroututloe.TheauterityolicieimlemetediEuroeafterthefiacialcriireultedilargeoututloe,roalyecauetheEuroeaecoomywatilliaeverereceiowhetheauterityoliciewereimlemeted.以第9章中的这一观察为基础,我们分析了如果在经济增长时期而不是在衰退阶段引入紧缩政策的差异。第10章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了紧缩政策是否会成为政府的“死亡之吻”,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答案并没有流行观点看起来那样明显。最后一章总结全书。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非技术性的,有关技术性的细节我们将在第12章中介绍。有待讨论的议题部分议题在本书的讨论中尚未涉及。首先,我们关注的是经合组织国家,并且只是部分经合组织国家。我们的分析对象主要是欧洲和北美国家(还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亚)。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不同类型紧缩政策的效果可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规模普遍要小于发达国家的政府规模。其次,我们关注的只是紧缩政策在短期内会产生何种影响,这里的短期是指在紧缩政策实施后的五年内。当然,对许多重要财政问题的讨论都需要长远视野。例如,对许多国家来说,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养老金制度将面临严重问题;如果不首先改革养老金,那么任何降低短期赤字的紧缩政策都难以对公共债务产生长期影响。本书并未研究上述长期性的代际问题。此外,与紧缩政策相对的是相机的财政扩张政策,即为刺激经济而实施的扩张政府支出或减税政策,这是另一个我们没有讨论的话题。最后,本书只研究了紧缩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没有考虑对收入分配以及部门资源配置的影响。增税VS减支:财政困境下的政策选择读后感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篇加长加厚的论文。首先非常感谢出版方,如果不是有中译本,这书我肯定读不下来。抛开宏观实证上的粗糙,Aleia的结论非常清晰:在当代发达国家,削减支出相比增加税收,能以更低的经济成本,实现有效的赤字控制。这一实证结论与凯恩斯主义的iight完全相反。作者还发现,减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提振信心促进私人投资。本书的结论对中国目前的状况非常有参考价值:削减政府低效的那些支出,从而实现减税降费和改善企业融资约束,促进私人部门增加投资,同时还能实现国有部门去杠杆。当然,这是经济上的firtet,减支能不能减下来,政府投资保增长的冲动能不能抑制住,这又另说了。财政政策扩张还是紧缩,调支出还是调收入,核心参数是这些项目各自的财政乘数。把握住这一点,就抓住了各种财政理论的要害。凯恩斯主义认为,衰退是由人的动物精神导致的,人不知道怎么就不愿意消费了。在这种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的情况下,增税的经济成本很低。相反,增加政府支出则能直接带动总需求的增加,支出乘数必定很高。同时,在凯恩斯的时代各国政府比起今天来都算是小政府,因此政府支出的财政乘数也确实较高。今天的欧美社会则有所不同。发达国家政府支出的规模普遍较大,许多支出项目的效率也极为低下。Aleia在书中点名批评南欧国家在繁荣时期不负责任的支出政策,并指出欧美目前大量福利支出项目的低效浪费。在这种背景下,不难理解为何能得到减支优于增税的实证结果。财政支出效率的问题又让我想到了MMT。MMT认为在主权货币体系下,只要政府信用还没有崩溃,主权国家在财政支出上就没有事实上的硬约束,所谓央行独立性长期来看也只是一个神话。因此与其纠结于赤字的绝对规模,倒不如关心钱到底花得有没有必要。这样来看,Hedre关于不同政府支出项目福利效果的统一分析,算是这方面极其重要的尝试。当然,如果搞不清楚支出到底效果如何,用规则对赤字进行约束,倒也不失为一种次优的手段。发展中国家的情形与发达国家又不同。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上具备后发优势,而后发优势的实现有赖于政府在基础设施等公共品上的集中投入。据此,林老师认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也就是财政乘数)很高,因而主张在衰退时利用较低的融资成本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框架当然是有力的,不过也要结合各国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例如,一个非洲国家可能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但政治上的混乱使得这种潜力无法发挥出来,新结构的理论也就不适用了。由于测算的困难,相关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变成凭感觉说话的争吵。这也再次提醒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地熟悉经济体的实际情况,再去做理论上的判断。...

    2022-04-28 赤字税收化 税收为什么不能弥补财政赤字

  •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文化》吴海江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文化》【作者】吴海江著【丛书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程【页数】316【出版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208-15941-9【价格】78.00【分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研究【参考文献格式】吴海江著.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08.图书目录:中国文化》内容提要:本书主要研究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文化的建设问题。《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文化》内容试读导言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作为社会肌体的灵魂要素和古今中外的历史链条,文化历来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后继者尤为关注的领域。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现实生活中人的文化占有和富足,作为人类解放事业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以“中国”和“共产主义”为标识的中国共产党,不但在救亡图存中挽救了中国革命事业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更开辟了中国文化与共产主义文明的全新历史书写。当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开局阶段。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将文化建设置于决定国家振兴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文化自信提升到关系民族复兴的道路、制度和理论的同等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文化使命。”①为此,就有必要首先明确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内涵是什么,如何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文化繁荣兴盛的使命,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叙事联系在一起,与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脱离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繁荣兴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实上,对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学界已作出诸多建设性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是完成中国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创造性地推动先进文化建设,以先进文化教育人民、武装全党”②;当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使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文化使命则是“弘扬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为伟大使命提供持续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广博厚重的文化滋养”③;中国共产党新的文化使命,就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④;就是要“建立一套能够使中国人民适应现代世界性生存环境的认知系统、审美系统和意义价值系统,使之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力量之源、意义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4页。②张筱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③沈湘平:《从使命高度理解和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④胡宝平:《中国共产党人新的文化使命》,《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6期。2导言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之源和秩序之源,成为适于全体中国人居住的精神家园”①。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学界相关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具有科学的、实践的、人民的和开放的特性,其内涵是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的必然要求,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必然条件。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的必然要求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文化的表达形式是多样的,既可以从大写的“文明”“精神”“知识”角度加以理解,也可以基于生产生活实践的特定范畴,解释为“语言”“建筑”“艺术”和“宗教”等。依①周熙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年第6期。3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文化据唯物史观的批判性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无对文化的根本性质、基本特点及其发展策略,提出诸多系统性的见解和论断。它们不仅为共产党人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更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明型强国建设中的灵魂与旗帜作用。文化是现实的人在感性活动中的创造。“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①不同于经验主义的直观感觉和理性主义的抽象思维,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文化的发展、知识的生产恰恰在于“活的历史”的人的实践创造。从本质上来说,文化虽然在与经济、政治的互动中,存在台阶式运动的时序性,但它终究是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类意识的具象升华,是人化人、人化社会、人化自然的生动反映。因此,无论是对器物层面的指南针、火药、铁路、轮船,还是对思想领域的犹太一基督教、粗陋共产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他们没有陷入机械的自然主义中,而是不乏以“必然的升华物”的美的眼光予以观察和评判。文化具有阶级属性,不同阶级具有不同的文化生产和享用模式。“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②需要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关注文化现象之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2页。②同上书,第178页。···试读结束···...

    2022-04-27 党史 epub 中国朋党史epub

  • 《余味 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曾一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作者】曾一编【页数】274【出版社】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06【ISBN号】978-7-5104-2598-1【价格】32.80【分类】余秋雨-散文评论【参考文献格式】曾一编.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06.图书目录:中国文化》内容提要: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模式,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相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区域历史来寻求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意蕴,以及人格的构成与人生的真谛。他用文字将地理写成了历史,将历史写成了文学,又将文学写成了最最直白的感受。他不是批判家,却无情地用文字批判着现实社会的残酷无情;他不是社会学家,却能用敏锐的目光把历史拉回现实,把现实拽向未来;他只是一个文人,用文人的细腻感受去体会人类在天空下遗留下来的魅力、辉煌、丑陋、卑劣……他的散文核心成分是议论,却以抒情的笔法来表达,使文中的议论充满了睿智与情《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内容试读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第一味00i<<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的自序中曾说:“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余秋雨先生散文创作的侧重,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绘自然景观,或是空泛地借景抒情,他是通过他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将自然赋予生命,并灌注以人的灵气和活力。美就是生活本身,自然的美不能脱离人的足迹,不能脱离历代的风土人情、名人雅士和人文构建而独立存在。这一章是展现余秋雨先生“挪移自己的置身位置”,让文章“走向大气”的一章。他带领我们走出了书斋,用一种实地考察的严谨治学精神,以城市区域为切入点,选取其中最具特色的历史传承来关注、发掘,以展示城市的命运和文化积淀从过去的岁月中寻找与发现现实,探寻其独具魅力的个性特征,用人文发现的视角表现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的魅力与文化内涵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展现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全景式地呈现出一个城市的地》002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域特征试图从历史的隧洞中摸索出点经验给当今的经济建设和文化走向提供借鉴。纵览名城历史,彰显地域特色。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们很少耗散什么,只知紧紧会聚,用它们强烈的沉淀力,会聚了中华文明的所有一切。绚丽多姿的寒地黑土文化具有多元一体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后,你会发现其实所谓的“北大荒”并不荒,它拥有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资源。黄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一个十分独特的文化体系,也是华夏民族文明的摇篮。就是在这种黄土文化氛围熏陶下,山西人喝着黄色的水,踩着黄色的土地,吃着黄色的小米,唱着那独特的黄土歌谣,还有那骨子里激扬着的黄土般的韧劲。一座古塔,揭示了这个城市的命运,背靠黄河,七朝古都,一幅画卷,一段历史,如何能重塑这座古城现代的辉煌?留下的不只是历史还有疑问。落下一个“亡国亡君之地”的名声,却成为才子佳人的摇篮,是什么成就了这座千载宁静的后院一苏州?“比之于山川湖泊、大漠荒原,都市是非常脆弱的。”上海,一个历史不算悠久的城市,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上海文明”。三峡,博大的中华文化意象,是美景,更是历史与理想、力量与激情的完美结合。这片美景外国人读不懂,也永远不可能读懂,历经了千百年沧桑的三峡只属于我们中华民族,这是只有我们才有的骄傲与狂放不羁。生活在当下的人们,不只要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还应当学会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中发现美、领悟美,受到美的感召。顺着S型的城市文化积淀与走向,回望旧时的风貌与辉煌,更多想要表达的是对现实的关注、对现代辉煌的呼唤。正如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自序中所言:“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来一二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哗的一声奔泻而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第一味003<黑土地上的中国脊梁◎汩汩流淌的黑龙江这是一条离我更为遥远的河流,遥远得无法忧伤,也没有必要绝望。它几乎就是另一个天域的存在抽象地横卧在中国地图的上方。《霜冷长河》文化的形成与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最早的生命就是起源于水,正所谓“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而关于水的文化也被称为人类最古老的文化,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是傍河而立。河流与水不仅为人类解决了衣食之忧,而且不管在任何时候,它都将是作家和诗人的灵感源泉。余秋雨先生也不例外,他不仅将自己的一本散文集题名为《霜冷长河》,还在该书的自序中倾情叙述了自己与河流的关系。“我出生的村庄有河,但那河太小,我心中翻滚的一直是从未见过的大河,银亮亮,白茫茫,并不汹涌,也并不热闹,而且不止一条。”余秋雨先生对河流的喜爱,并非只停留在童年的回忆和心中的想象,而是有所践行。他写道:“长大以后,我见到了许许多多的大河,每次都会产生异样的激动。有时,请旅伴们在路边坐一坐,我要停下来看河。哪怕在再穷困的地方,一有大河,便有了大块面的波光霞影,芦获水鸟,也就有了富足和美丽,···试读结束···...

    2022-04-27 余味悠长 余味简言之小说

  • 贵州税务师等同于经济师!点击了解具体政策

    贵州税务会计师取得税务师证的考生朋友,不知大家明白一个问题,就是在贵州,税务师可以对应相应的职称。那么你知道贵州税务师都有哪些职称吗?想了解更多的朋友,请往下看!贵州税务师对应职称关系2021年5月,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2021年版贵州省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职称对应目录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税务会计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社部发[2015]90号)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经济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人社部发[2015]90号)财[2019]53号),贵州税务会计师对应职称为经济师。政策链接gtgtgt如何为税务会计师学习各个科目1税法一号《税法1》考试内容比较全面。建议大家不要忽视课本,只看辅导书。您可以结合使用教科书和教程书。此外,《税法1》考试强调综合应用,尤其是跨章税种的整合。,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备考学习中学会跨学科跨章节思考,比较和衔接知识点,实现知识点的整合。2税法二《税法Ⅱ》考试侧重基础,考试知识点比较详细,需要考生全面学习。对于记忆有困难的考生,可以尝试使用画表、带入案例、连接思路等记忆方法,加强对知识点的消化和理解。同时,他们还可以使用章节思维导图帮助自己连接分散的知识点。站起来。3税务相关服务惯例《涉税服务实务》重在实践技能考试,考试时常结合新政策、新文件试题。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全面复习,把握重点,坚持听讲与练习相结合。平时做题时,加强主观题的练习,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与税务相关服务相关的法律学习《涉税服务相关法律》时,要注重理解,先理解后熟记;其次,可以利用一些记忆公式,比较记忆相似的知识点,整理知识框架等方法快速记忆。对于初次或零基础的考生,在备考《涉税服务法》时,要从零开始,不破章,夯实基础,提高通关率。5财务和会计备考《财务与会计》要求考生全面复习和把握重点,按照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阅读和理解每一章的内容,花更多的时间在关键章节。在学习章节时,可以通过一定的练习题来检验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并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注:由于考试政策和内容的不断变化和调整,东澳会计在线提供上述税务会计师考试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2022-04-27 税务会计师和税务师 会计师

  • 安徽税务师等同于经济师?快来看看具体政策

    2020年,中国税务协会发布了《关于税务会计师职业资格与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对应有关问题的通知》。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发布了相关通知,明确安徽省税务师与经济学家的对应关系。让我们来看看!安徽税务会计师对应职称关系2018年2月5日,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建立部分专业技术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的通知。通知指出,在安徽,税务会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可作为报考经济师的条件。政策全文gtgtgtlt/agt安徽税务师的发展前景如何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树学强调,目前,我国税务师行业已发展为6800多家税务师事务所,20万多名税务师(包括经认证的税务代理人),以及超过100,000名税务代理人。从业人员和年产值超过240亿元的新兴产业,当前税务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进入了更快更好的时期。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但税务会计师人才短缺。持有税务会计师证书的专业人士主要是公职人员、企业人员和办公室从业人员。如果学生通过了税务会计师证书,他们也可以向这三个方向发展。[公务员]具有税务会计师证书的公务员多受聘于税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可从事征收管理、审计等工作。同时,税务会计师证书也是这些部门选拔优秀干部和专业人才的重要条件。[大中型企业]持有税务会计师证书的人才多在金融、投资、保险、房地产等行业的企业从事税务和财务工作,如税务筹划、管理等。[办公室]持有税务会计师证书的人才,不仅可以在税务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还可以在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从事涉税工作,如咨询、咨询、策划、国际税务等高端业务.注:由于考试政策和内容的不断变化和调整,东澳会计在线提供上述税务会计师考试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2022-04-27 税务会计师和税务师 会计师

  • 2022《中级会计实务》思维导图 第二十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

    中级会计实践经济法财务管理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将于9月3日至5日举行。考试越来越近了。你是怎么复习的?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有很多科目考核内容。建议大家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帮助大家搭建知识框架,巩固所学知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网校老师为大家整理了《中级会计实战》各章的思维导图。结合思维导图,再按照网校为你安排的基础阶段备考计划进行学习,学习效率会更高!后续章节会陆续更新,请继续关注正宝会计网校~上一章:财务报告下一章:资产负债表后事件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领取2022中级会计职称思维导图完整版要想顺利通过2022年中级会计考试,不仅要勤奋,还要有正确的学习方式。选择一位好老师,不仅能带领你学习知识,还能给你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会计中级考试的路上积极奋斗!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新课程火速更新,快来领取属于你的课程吧!点击查看各课详情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gtgt...

    2022-04-23 中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职称教材2019 中级会计职称和初级会计职称

  • 一文捋清最新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要点!建议收藏

    4月1日起,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正式实施。一文捋清最新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要点↓一适用范围▶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划型标准的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下同)▶6个行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二留抵退税基本政策▶增量留抵税额纳税人获得一次性存量留抵退税前,增量留抵税额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与2019年3月31日相比新增加的留抵税额。纳税人获得一次性存量留抵退税后,增量留抵税额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存量留抵税额纳税人获得一次性存量留抵退税前,按照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与2019年3月31日期末留抵税额相比孰小的原则确定可退存量留抵税额。纳税人获得一次性存量留抵退税后,存量留抵税额为零。▶纳税人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同时申请增量留抵退税和存量留抵退税。同时符合小微企业和6个行业相关留抵退税政策的纳税人,可任意选择申请适用上述留抵退税政策。三留抵退税条件四留抵退税计算▶进项构成比例为2019年4月至申请退税前一税款所属期已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含带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字样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收费公路通行费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解缴税款完税凭证注明的增值税额占同期全部已抵扣进项税额的比重。五办理流程▶纳税人应在纳税申报期内,完成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后,在规定的留抵退税申请期间内通过电子税务局或办税服务厅提交《退(抵)税申请表》▶2022年4月至6月的留抵退税申请时间,延长至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纳税人应在收到税务机关准予留抵退税的《税务事项通知书》当期,以税务机关核准的允许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冲减期末留抵税额。更多实操知识学习欢迎加入实务畅学卡,1500+好课免费学,轻松get实操经验,还有财税大咖在线答疑,解你所惑。相关推荐:网络购物中的销售折扣、满减等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实务解析:增值税免税用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

    2022-04-14 留抵退税和留抵税额 留抵税额和留抵退税额

  • 留抵退税政策适用错误应如何处理?有没有处罚?

    【问题】留抵退税政策适用错误应如何处理?有没有处罚?【答案】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4号)十二、纳税人取得退还的留抵税额后,应相应调减当期留抵税额。如果发现纳税人存在留抵退税政策适用有误的情形,纳税人应在下个纳税申报期结束前缴回相关留抵退税款。以虚增进项、虚假申报或其他欺骗手段,骗取留抵退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有关规定处理。十三、适用本公告规定留抵退税政策的纳税人办理留抵退税的税收管理事项,继续按照现行规定执行。......十六、本公告自2022年4月1日施行。加入实务畅学卡会员,随时随地在线提问,多名财税专家免费极速答疑,马上享权益gtgt学习更多财税资讯、财经法规、专家问答、能力测评、免费直播,可以查看正保会计网校会计实务频道,点击进入gtgt...

    2022-04-12 留抵退税管理办法 留抵退税规定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