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学的想象力pdf在线免费阅读|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赖特·米尔斯的书要把握人与社会、生活与历史、自我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ImagiatioiSociology一书是为具有一定社会科学素养的学者编写的。对于社会学初学者来说,简直就是在扼杀年轻人+人为地破坏对社会学的兴趣。强烈要求国内团体社会学导论教师修订必读书目。社会学想象df图片预览图书精选具有社会学想象力的人能够更好地理解更大的历史景观及其对不同个体的内在和外在生活的影响。社会学的想象力帮助他思考陷入混乱的日常体验的个人如何经常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产生错误的感觉。在这种混乱中,我们可以探索现代社会的框架,然后从这个框架中梳理出各种男女的心理状态。这样,个人的那些个人不安就可以转化为明显的苦恼;公众不能再无动于衷,专注于公共问题。目录第一章承诺第二章大理论第三章抽象经验主义第四章:各种实践方向第五章官僚气质第六章科学哲学第7章人的多样性第8章历史的运用第九章理性与自由第10章:论政治附件:治理之路谢谢新的后记中外专有名词及主题索引后记简介本书堪称C.WrightMill一生学术精髓的巅峰之作。以批判美国社会学成就为全书主题,运用知识社会学的视角,结合作者社会阶层等方面的研究经验,批判了传统学科抽象而死板的界限,从而强调了“社会学想象”的重大意义。它于1959年首次出版,现已成为英语世界乃至全世界社会学教学中广受推崇的入门经典;1989年,美国社会学界还召集学者,对本书出版30周年进行了回顾性研讨会。作者介绍C.赖特·米尔斯,美国著名的批判社会学家。早年就读于威斯康星大学,广泛从事社会政治理论研究,同时主修历史和人类学。25岁获得博士学位。1950年代初,因《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举成名,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他在知识社会学和美国社会阶层研究方面成绩斐然,被视为其主要代表作,与他合着的《韦伯社会学选集》也被视为权威译本。米尔斯于1962年在纽约去世,享年46岁,他死后被誉为“当代美国文明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李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曾任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访问学者(太古/国泰基金会)、哈佛大学(燕京学院)、中国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香港福特基金会(FordFoudatio),研究领域为西方社会学理论、历史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翻译了《社会学想象》、《论基督君主教育》等20多部著作,出版了《吉登斯:结构理论与现代性分析》、《身体透视:回归“具体”社会学》、等几篇论文。社会学中的想象在我博士的最后几个月重读这本书似乎更有意义。米尔斯所谓的“社会学想象”,作为一种心智能力或学术技艺,主要是指有效区分“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困惑”和“社会结构中的公共问题”,进而把握生活和历史的能力。.社会结构中相互交织的关系。然而,这种想象不仅仅属于社会学,而是属于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米尔斯在本书第24页故意加长脚注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外,无论是对像帕森斯这样以概念拜物教而闻名的大理论家的模仿,还是对抽象经验主义的批判,以及各种官僚主义的实用主义取向,我都不认为米尔斯的书是关于。这本书的真正用意其实在第十章“论政治”,特别描绘了社会科学家所扮演的三个角色:哲学家国王、国王的顾问和负责公众启蒙的独立研究人员。结合米尔斯一贯激进的左翼立场,第三个角色是米尔斯个人真实的自我期望吗?赖特米尔斯的名著。他的文笔很轻松写意,不知不觉就可以去找黑书生。在第2章BlackParo的英语水平中,使用简单明了的英语来概括Paro的内容。这充分突出了直率的性格。你也可以看到他对学术俚语的蔑视。第5章对学院的帮派文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判。第8章,历史的运用,在米尔斯看来,社会学家必须有历史的视角。也就是说,你必须有一个时间维度,这样你才能看到事物的发展和成长的过程。这与片面的理论化和概念化的研究完全不同,后者更接近于我们的经验世界。最精彩的一章,当然是在求学路上,几乎每一段都精彩。这本书虽然叫《社会学思考》,但更重要的是给所有人文社会学者提建议。我们不能完全成为官僚研究的奴隶,而应该完全理性和富有想象力。具体的学术经验对其他学科也有很大的借鉴和借鉴意义。五星级推荐。C.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的目的不是探索什么是社会学想象,而是寻求一条路径,指出每一位社会学家,乃至每一位社会科学学者,为什么要选择掌握社会学想象;虚假的社会学想象,他们的使命是什么?米尔斯批判了当前知识阶层的社会取向,塑造了他理想的知识分子群体形象。为此,米尔斯在书中采取了战斗姿态。在这一章中,米尔斯从消极批评转向了寻找知识标准。不得不说,这一次他站在了社会现实的对立面,渴望号召社会知识分子去教育官僚高层的领导和弱智人士。转变的大众——使徒的理想。社会学想象力是米尔斯与之抗争的武器,他将其定义为从“环境中的个人困境”到“社会结构中的公共论文”的视角转变,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挣脱焦虑和冷漠的陷阱,从更高的层面看这个缺乏价值的时代。与此同时,社会学的想象力帮助社会学家回归经典的社会分析:关注历史上的社会结构,主题与紧迫的公共问题和持续的人类苦难直接相关。在社会学领域,显然有一些与传统目标背道而驰的趋势。这种倒退不仅使社会学研究无济于事,而且在米尔斯眼中,知识分子也将被这个无知的世界所消化。第一个趋势是大理论学派。米尔斯对宏大理论的代表人物帕森斯的《社会制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戳破了宏大理论的面具,用枯燥的概念游戏取代了轻松自由的想象,企图迷惑读者,从而构建一个不切实际的概念王国。帕森斯的社会系统理论完全无法解决冲突问题,被米尔斯尖刻描述为“百分之五十只是一个晦涩的术语;百分之四十是著名的社会学教科书”,而百分之十则含糊不清,很可能是作为一种思想工具被借来的。而方法论的高潮又造就了另一种不良趋势,那就是对“抽象经验主义”的盲目崇拜。他指出,对社会的全面认识,永远不可能简单地总结各种研究,而是一种奇特的砌砖墙。他鄙视抽象经验主义对系统研究史和比较方法的排斥,也质疑数据获取过程中信息的缺失和对数据的人为修改。虽然也有人认为这种方法论的压制将鼓励社会科学领域的专业化,但米尔斯似乎对被称为“科学家”不屑一顾,他认为这会将他的团队简化为助产士式的专家。抽象经验主义对时间、制度和金钱的特殊需求,也极有可能将社会科学研究退化为一种行政职能,发展出一整套可怕的官僚体制,为整个社会官僚化服务。社会科学学者实际上被称为“学术管理者”,他们形成对立的派别,排斥独立学者,为社会非民主领域服务,培养自己的“理性功能”,试图创造更广泛的功能理性”,他们是完全权威的工具。而有这样一群社会科学学者正在成为为特定群体服务的务实角色。投靠社会上层,追求实用而非其他。他们研究新客户的问题,并试图通过“学术”的方式为迫切需要证明自己权力的决策者制造“权威”。米尔斯评论道用悲伤但愤怒的语气:“说某人在‘出卖自己’是幼稚和不恰当的;因为这种严厉的言辞只有在有什么可以背叛他们的时候才有效。妥妥的。”现时代的社会科学不再关注人类的多样性,放弃比较研究,过分强调专业化,不愿整合社会科学的各个部分进行系统研究。社会科学学者抛弃历史,将其分割开来,狭隘地看待历史,对历史进行“仪式化使用”。同时,他们忽视了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从而错过了研究和记录个人生活过程的机会,对所谓的“人性”进行了抽象。在米尔斯看来,这些现象非常荒谬。在米尔斯看来,正确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关注时代的显着特征和历史在这个特定时代的建构过程;它还应该关注“人性的本质”以及哪些类型的个体开始盛行。在这个后现代社会,随着官僚主义的广泛使用,大多数人运用个人理性的机会被扼杀,成为“快乐的机器人”。社会科学的使命是用理性和自由改造社会。自由首先是明确现实可行的选择,理性承担的社会任务是在明确各种选择的基础上,扩大人类在历史建构过程中的决策范围。因此,人类通过自由和理性,不是去创造,而是去创造历史,是启蒙运动再现的时刻。作为一种公共知识工具,社会科学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环境,关注公共问题、私人问题以及两者背后的时代结构趋势。社会科学学者被赋予教育和公共责任,必须捍卫理性和个性,使其成为民主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从而影响他们所处的社会结构和时代,重塑理想自由,再现社会科学经典。价值。在米尔斯的时代,在我们的时代,这种经典价值有多少可能实现?知识分子真的朝这个方向走吗?我认为米尔斯本人会持怀疑态度。迈尔斯面临着一个拥有数千人的战后大众消费社会。在这个时代,有《孤独的弥撒》、《推销员之死》,米尔斯在自己的社会研究(《权力精英》)、《白领》等)也勾勒出一幅黑暗的画面:“后现代”形势”带来了理性的下沉和退化,自由民主不再是人们追求的核心价值观,权力集中在官僚体制的顶峰,知识分子和工人领袖被收编,普通人人变得虚弱了。或者说,这是一个工具理性取代价值理性发挥到极致,人类大地信仰荒凉的时代。当然,这个时代远非米尔斯试图重建知识分子地位的理想环境。对此,米尔斯在《社会学想象》的结尾写道:“我们要根据我们已经或正在处于一个完全民主的社会的假设行事。”多么不合时宜的殉道感!我认为这就是米尔斯真正想要抨击他的同龄人的地方。今天的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在米尔斯眼中,是失去信念、失去行动、因此一文不值的一代。他们沉迷于数据或文字游戏,这本质上是一种逃避社会责任的行为。书中的米尔斯非常愤慨。他希望如何唤醒他们,让他们加入自己,戴上社会学想象的望远镜,站在世界之巅,向这片荒凉呐喊,唤醒人们的理性热情。Mill还在附录中详细介绍了他的学术研究方法,从建立学术档案到进行社会调查的步骤非常明确。对比吉登斯在《社会学》中介绍的社会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也会发现它是一种更具创造性和可操作性的示范。我从中受益,就像我读整本书时的感觉一样,也许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但在适当的时候,米尔斯教会了我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该做,社会科学的研究,无论是社会学还是法学,都不是自我欣赏,也不是寻鱼,而是一种“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一种站在公共问题高度的真切关心和探究.看到一张米尔斯的照片,工作服,运动鞋,骑着宝马重型摩托车。据说他有原宝马颁发的摩托车维修证书。他的独立学者风范,可以说是表面上看,就体现在一张照片上。在《社会学想象》中,米尔斯所体现的批判精神是这个时代追求学术的知识分子的必然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其他社会学家如何回应米尔斯的批评,《社会学想象》在社会学乃至社会科学领域仍应是一部具有启发性的著作。——这是我这学期的社会学作业...

    2022-05-03 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 米尔斯社会学家

  • 人类学概论庄孔韶pdf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评: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优秀教材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人类学概论第二版是21世纪社会学新系列教材。作者是庄孔绍。在公开课中使用。考研课程,论文必备书籍,人类学真是一门学问最广最深的。人类学概论庄孔少电子版图片预览简介本书以文字、图片、CD等形式对当代人类学进行了概述,涵盖了国内外人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本书知识面广,文笔难易,深入浅出,概念清晰易懂。全书由影视教材和教材两部分组成。教材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人类学理论的梳理与综合,考古与自然史、婚姻与家庭、沉浸、社会化与修养等人类学相关重要课题。是一部综合性、高层次、多角度的人类学基础知识巨著。图书精选本书适用于大学人类学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涵盖了国内外人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如:重组人类学的理论进程;详细介绍了形体、考古、语言、影视、应用等学科的最新进展;突出实地考察的研究方向和品类选择指导。介绍人多为在该领域有经验的人,具有较高的公信力。二是突破一般教科书纯文字、静态叙述的传统,以文字、图片、CD等多种方式展示当代人类学的概况。12位著名人类学家的速写、7部优秀的人类学纪录片等,让学生真正领略到人类学的博大内涵。三是写作难易与简明相结合:重要概念和术语讲解深入,点状分布,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便于教师在教学时选择;实例解读”,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目录人类学概论(第二版)第1部分第1章人类学基础第1节什么是人类学?第2节人类学领域第三节认识论和方法论主题第二章人类学理论发展历程(一)第一节进化论第2节沟通与社会和文化第3节泛函理论第三章人类学理论发展历程(二)第1节性质、结构和符号第二节结构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理论第三节后现代主义与人类学重构第四章:人体的属性第1节什么是体质人类学?第二节生命起源与人类进化第3节人类差异和人类文化第5章考古与博物馆第1节考古学、考古史和考古人类学第2部分:自然历史研究第六章田野调查的特点第1部分:实地考察的研究方向第二部分:实地研究的类别选择第3节研究性质和领域伦理第7章实地考察方法第1部分:进入现场工作场所第2节实地考察方法第三节现场资料及安排第八章沟通的意义第1节理解语言第2节语言的社会文化相关性第3部分:交际民族志第9章狩猎、农业和游牧第1节Safari游览的第二部分第3节游牧民族第10章:乡村和城市第1节集约化农业和农村人类学第二城市社会第十一章:婚姻、家庭和亲属关系第1节性别和性别第2节婚姻和家庭第12章保湿、社交和培养第一节人性和个性第2节保湿、社会化和文化第3节文化颠覆与文化适应第13章种族和社会分层第1部分:种族和民族第2部分:民族认同和民族关系第3节社会分层第十四章政治组织和社会控制第1节政治组织第2节社会控制第15章宗教与仪式第一节:人类学视角下的宗教第二节仪式与巫术第3节社会中的宗教第16章文化展示第一节人类学和口述第2节文化写作第三节影视人类学第四节艺术诠释第17章人类学的应用第一节:人类学的应用历史第2节人类学应用实例影视教材第二辑第1部分“酋长的第五任新娘”第二部分“我的妻子和女儿”第三部分“中巴昂人”第四卷《长江实地考察》第五部分“兰屿观”第6部分“用第五指吹奏萨朗长笛:西苏门答腊派库布哈的抒情歌曲”第7部分“老虎日”重要术语的小词典人类学概论庄孔绍df阅读后因为庄孔绍的名字,我买了这本书。他的《银翼》是一本好书。一般来说,介绍是多余的书。学生死记硬背学者、书名和理论是没有用的。几天后,他们会在考试后忘记它们。如果你想学习一门学科,你不需要阅读这门学科的介绍。估计没有一个人读过《文学概论》成为作家。很难说我是否读过《人类学导论》并成为一名人类学家。总的介绍大而全,什么都说,但什么都只讲皮草,不能给人留下任何印象。就像一瓶纯净水,无色、无味、无味,最后无影无踪。我想知道为什么教科书没有编辑自己的立场和偏好?一本好书应该留下编辑的体温、气味、痕迹——即使它很糟糕。中国的教科书一直没有“痕迹”。这种学术清白的根源,归根结底是共产党人的道德清白、共产主义清白、教义清白、大义清白、国家清白、家庭清白。再进一步,自由国家的政府和政党不关心道德,不引导或批评道德,因为道德属于社会领域,而不是政治领域。但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主义/主义/国家/国家的政府/政府和政府/党认为他们是世界的救世主,他们必须照顾一切,甚至道德。当政治涉及道德时,除了需要道德为自己服务之外,其他的,只能让道雪成为一个严重洁癖的尼姑。最好的状态是“净”如蒸馏水,“尼姑”如透明人,即“无”。在这种全民清洁的影响下,教科书自然会变成学术清洁。教材的智性清洁是极端的,即放弃判断,只用中性的词来陈述所发生的事情,同时也对那些政治不允许的作品、学者和学说进行屏蔽和忽视。这样的教材,如果很难给读者留下“痕迹”,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当然,并不是说这本《人类学导论》编辑得不好。对初学者了解人类学很有用。购买它的目的是在公开课上阅读。是的,我读过它,但我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有几句话。...

    2022-05-03 人类学理论导论 《人类学概论》

  • 《重建中国社会学 40位社会学家口述实录 1979-2019 下》周晓虹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重建中国社会学40位社会学家口述实录1979-2019下》【作者】周晓虹主编【丛书名】新中国人物群像口述史【页数】1138【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05【ISBN号】978-7-100-19489-1【分类】社会学-研究-中国【参考文献】周晓虹主编.重建中国社会学40位社会学家口述实录1979-2019下.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05.图书封面:社会学40位社会学家口述实录1979-2019下》内容提要:本书旨在通过访谈自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成长起来的40位华人社会学家-例如苏国勋、周晓虹、边燕杰、赵鼎新、周雪光、林南、谢宇、叶启正等人,探索中国社会学40年来的重建之路、本土化方向、对中国社会变迁及改革开放的认识等。在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40周年之际,本选题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及整个社会科学快速发展、整体提高的*好证实,将对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年轻一代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和学术水平的提升、大众对社会学的理解产生重要的影响。...

    2022-04-28 当代中国口述史 社会学实例

  • 《世界文明发展比较概论》阎雨|(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世界文明发展比较概论》【作者】阎雨【页数】183【出版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1.01【ISBN号】978-7-5130-7269-4【价格】58.00【参考文献】阎雨.世界文明发展比较概论.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1.01.图书封面:概论》内容提要:不同的地域特色形成了多元的文明,作者以田野调查的方式,深入文明现场实地开展访谈、住居体验、文化现场与习俗考察、社会文化环境调查等,在废墟、遗址、残砖断垣、现实生活中,探寻文明发展基因,开展比较研究,考察组织、社会、国家的演进模式,进而形成主线:文明的奠基与起源、博弈与兴衰、智者与启示、信仰与宗教、变革与崛起、冲突与融合。从这七个角度来分析人类社会不同文明的内涵、基因、结构、气质和它的文化内在动力,进而来分析我们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并运用到人类的现在、未来的生产上。...

    2022-04-28 电子书epub是什么格式 电子书epub下载

  • 《企业经营管理概论》刘永龙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企业经营管理概论》【作者】刘永龙著【页数】156【出版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3【ISBN号】7-5578-7902-0【分类】企业经营管理【参考文献】刘永龙著.企业经营管理概论.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3.《企业经营管理概论》内容提要:本书分为六章,内容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研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研究、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等。《企业经营管理概论》内容试读第一章企业经言管理的理论研究第一节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决策是指在几个方案中作一选择,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兴衰。文章主要论述决策的含义、决策行为特征、决策基本要素、决策程序、决策原则,供经济界参考。一、决策的重要性及其含义决策关系到国家和企业的兴衰,如日本,由于决策正确,由资源小国成为经济大国。又如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还是一个大量引进外国科学技术的国家,可是在战后不久,竟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这个奇迹也是由于决策正确所致。决策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如济南三株集团公司经营失败是由于决策失误引起的。所谓决策,乃是在几个可能的方案中作一选择。如企业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一种选择。它主要研究决策的含义、决策要素、决策理论、决策原则、决策方法等。二、决策行为特征决策行为的智能性。决策的全过程要运用知识、信息和经验,是一种智能活动:决策行为的实践性。决策是对现实和未来实践活动的一种设计和选择,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决策的目的性。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是决策行为的基本目的:决策行为的社会性。每个组织和企业的决策行为,对其他企业和整个社会都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决策行为的社会性。三、决策的基本要素必须有多个可供选择的策略。如果只是一个策略,就不存在决策。必须明确策略的实施效果。如古巴事件中,肯尼迪的参谋班子在提出六条策略的同时,-1-企业经营管理概论也分别提出采用这六条策略时可能引出的结果。若不提出实施六条策略的结果,肯尼迪不无法进行决策。必须明确策略实施时的客观条件。构成决策问题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是明确未来的客观条件,也就是未来实施策略时,行为主体将遇到的影响策略的外部条件,没有对未来客观条件的判断,就不能进入决策。必须明确实施策略的目标。决策,就是为了选取达到目标的最好策略。如企业的目标定为占领高收入阶层用户市场时,就会采用“高价、高质量、高性能”的生产经营策略:如果企业的目标定为占领低收入阶层用户市场时,就会采取“低价薄利、简单实用、性能可靠”的生产经营策略。四、决策的程序规范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决策过程的起点。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科学决策的第一步,有经验的决策者必重视目标。收集信息。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材料,信息掌握好坏对决策的成败有着某种关键性的作用。预测。预测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是制订合理计划的根源,是优化控制的基础。设计方案。为了解决问题,需要拟制方案。最优方案是很难寻找的,令人满意就是种适用的标准方案。方案要符合总目标,这是决策活动的根本意图。五、决策原则方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要求决策必须具有清晰而实际的方向性目标,这个方向性目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宜频繁改动或轻易取消。方向目标不能定的太远太高,企业的方向性目标要受制于和服从于总方向目标。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也称为整体性原则。决策要求把决策对象看成一个系统,以求整体最优为目的,以整体系统的总目标来协调各个子系统的目标,进行系统的综合平衡。信息性原则。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是科学决策的基本条件。没有准确、及时、适用的信息,决策就没有根据。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信息,决策才能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做到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效益好。预测性原则。预测是决策的前提,是决策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预测的决策是盲目的决策。决策正确与否,取决于对未来事物判断的正确程度。预测是由过去和现在推测未来,科学决策,必须用科学的预测来克服没有科学根据的主观臆测。民主性原则。实行民主决策是决策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推进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和条件。决策者的高明主要不在于自身的能力的强弱,而在于发扬民主有效地利用外部的能力。-2-企业经营管理概论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企业经营管理追求短期效益。市场上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身素质的有限性,自身无法估量企业发展的变化趋势,企业领导层在制定企业发展的同时,没有站在多元化的角度分析考虑,只是盲目的在自身企业内部去思考,没有对外分析、市场行情的变化竞争对手的竞争没有从内而外的全方位的针对性分析,给出科学合理的方案。一旦企业业绩增长的同时,就开始盲目扩张忽视了自身所能承受的极限,对潜在的风险处于忽视的状态。容易盲目跟风追逐市场,缺乏自身企业经营战略的判断,对自身所制定的战略规划缺乏科学性的论证根据。一旦短期目标完成的同时,对自身企业的定位就处于停滞状态,跟着市场随大流,没有站在自身企业内外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性制定方案,导致企业经营管理都是借鉴照搬照抄,容易引起同行间相互竞争的负面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实施与现实有出入。企业在经营管理是根据制定的目标战略来执行,依次分配管理,其中主要是实施与控制来保证整体的正常运营。管理层给予相应方并交由下级来层层管理,形成机制与企业评级管理机制,来进行整体保证及组织保障。虽然大部分企业都是制定了正确的目标计划,但实际管理实施起来与现实有出入,比如缺乏相应监督管理机制,实施保障机制欠缺,员工福利投入、绩效考核激励对比,企业内部资金对外投人实施不到位等。一来缺乏有效体系监管,一旦出现问题没有相应的对策措施。二来经营管理现实的出入与自身企业制定的目标战略产生影响偏差,不仅使企业效益会大打折扣,财务上报的绩效有水分,就无法提前做出准确的风险预控机制,长期日积月累则会让企业产生大问题,需要提前积累预判机制,严格把控企业经营管理是实施,建立完善的整体风控、管理、保障机制。二、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管理营销理念落后。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下,许多企业的营销战略管理理念缺乏创新意识,往往落后于实际速度,跟不上时代步伐,利润巨大的背后是先进企业营销策略的概念领先。在营销人员选择和引进方面,例如,许多公司在营销领域的人员选择不是为了讨好裙带关系就是直系。尤其是国有企业,这种现象极其严重,从而导致企业营销策略变得落后,跟不上发展的步伐。责、权分明不明确。虽然有些企业已经建立了看似合理的职能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岗位制度,但在部门工作中仍然存在问题。关键在于责任、权利不明确,虽然每个人都有责任规定,但往往由于权力的不明确、利益的不公平,缺乏足够的空间来激励员工的工作,做得好和不好的表现流于形式。财务管理模式混乱。企业财务监督权利不明,责任权力大小不明确。领导层高于其他部门的权利,直接参与企业的最高决策。经济贸易日益复杂,金融监管变得更加深刻和广泛。当下,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职能,建立适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财务监督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缺乏健全的金融监管机制,例如,利用财务信息进行非法财务工作,以···试读结束···...

    2022-04-28

  • 自动驾驶技术概论王建pdf完整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的话:自动驾驶技术概论王健df《自动驾驶技术丛书》是“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本系列所有书籍均已为您整理完毕。本书可作为高校车辆工程和交通工程项目使用。本专业学生教材也可供从事自动驾驶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和参考。欢迎下载蒸汽机和蒸汽机车的发明说到蒸汽机,历史上著名的“蒸汽机之父”应该是英国的詹姆斯·瓦特。他发明的“瓦特蒸汽机”,直接将人类推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使人类踏入了机器时代的大门。事实上,蒸汽机出现在瓦特之前。1712年,英国人ThomaNewcome发明了蒸汽机,用来驱动水泵将水从矿井中抽出。这种蒸汽机后来被称为“纽科门蒸汽机”。纽科门蒸汽机将蒸汽引入气缸,然后向气缸内喷水冷却,冷却后的气缸内压下降,气缸内的活塞在大气压的推动下向上运动,带动水泵抽水。活塞每分钟只能移动10次,但这大大提高了泵的效率。1713年,纽科门综合了前人的实验结果,成功制造了第一台实用的大气活塞式蒸汽机。蒸汽进入气缸后,活塞向上推动,然后向气缸内喷水使其冷凝,使气缸内产生真空,气缸外的大气压推动活塞向下,然后水泵由杠杆、链条和其他机构驱动,以提升活塞做功。其缺点是热效率低,油耗大,主要用于矿山排水。Watt是一名木匠出身的工匠,1757年被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聘为实验室技术员,并获得了纽科门蒸汽机的使用权。他对纽科门的蒸汽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763年,他在修理蒸汽机的模型时,发现纽科门蒸汽机只利用了气压差,蒸汽的张力没有得到利用,所以热效率低,油耗大。他决心改进纽科门蒸汽机。首先,他认为将汽缸内的蒸汽送入另一个容器进行冷却,不仅可以获得可以做功的真空,而且可以使汽缸内的温度下降不多,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热效率。另外,为了防止空气冷却气缸,必须利用空气的张力作为动力。1769年,瓦特与博尔顿合作发明了带有冷凝器的蒸汽机。与纽可门蒸汽机相比,热效率提高了60%,但在性能上还不能作为真正的动力发动机,一直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这是瓦特蒸汽机的第一次技术创新。相关内容部分预览汽车发展趋势汽车行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高速发展期,日趋成熟和稳定。在经历了一系列破产、并购等之后,世界汽车企业现已形成大众、通用、雷诺-日产、丰田、本田等巨头集团的格局。国内汽车行业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已接近顶峰,市场接近饱和,整体汽车销量呈现稳步下滑的态势。回顾近年来汽车的产销量和前沿技术的研究现状,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主要呈现电动化、智能化。1。电力电动汽车是完全或部分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根据技术路线,电动汽车分为传统(气电/气电)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纯电动汽车(EV)和燃油电动汽车FudedVehicle(FCV),后三者统称为新能源汽车。2017年,全球电动汽车总销量约为333万辆,同比增长26.0%。世界上电动汽车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2017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426万辆,比上年增长49.2%;传统混合动力汽车保有量约1328万辆,比上年增长11.8%。近年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比例逐年上升,燃料电池汽车应运而生。随着电动汽车技术路线的变化,各类电动汽车的市场也发生了重新洗牌。欧洲国家、美国、日本、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各有特色。未来,主要国家和地区电动汽车的推广目标均在百万以上,从传统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向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方向快速转变。图1.11描绘了2008-2017年全球各类电动汽车的销售趋势。汽车电动化是未来世界汽车产业转型的方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挪威、印度等多个国家或地区制定了燃油车禁售时间表,时间多为2025-2030年。,汽车动力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根据壳牌的研究预测,电力和氢能将从2030年左右开始逐步“接管”汽车能源市场,2040年和2060年消费占比将分别超过20%和60%,乘用车市场将2070年全面实现电动汽车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全面普及。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主要汽车大国已将电动汽车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制定发展目标,积极开发和应用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汽车电气化技术加快推广电动汽车。汽车工业化进程。从各国发布的推广目标来看,电动汽车的规模在百万级。美国原计划2015新能源汽车年推广100万辆,变现率高,接近50%;德国计划到2020年和2030年分别推广100万和600万;日本计划2020年在整体乘用车中使用电动汽车汽车销量占50%;中国计划到2020年推广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传统混合动力汽车凭借其技术成熟度、价格接受度、对充电设施依赖度低等优势,率先在全球推广。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在全电动状态下工作,也可以作为传统燃油汽车使用。它们不完全依赖充电设施,更贴近用户需求。近年来进入市场后,在欧美等地越来越受到追捧。纯电动汽车完全靠电力驱动,动力系统比较简单,对充电设施的依赖度大。近年来,随着充电设施的联网,充电变得更加便捷。燃料电池汽车以氢气为燃料,氢气被公认为环保性能最好的汽车,具有更短的供油时间、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低的噪音。最重要的一点是,制氢的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取之不尽。传统的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都有两套动力系统。增加车辆本身的重量是对资源的浪费,在使用过程中会部分消耗燃料。环保性能不如纯电动车,更别说燃油了。电瓶车。从全球电动汽车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正从传统的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向纯电动汽车发展,未来将向更清洁的燃料电池汽车方向发展。2.智能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领域新技术的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正在向传统行业渗透。在汽车行业,相关的智能汽车、车路协同、智能出行、便捷服务、车联网等已成为当前的技术热点,正在引发行业的巨大变革。以传统汽车技术为基础平台,融合汽车电子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的智能汽车正在成为现代交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通过车辆上的传感器、红外设备、视觉设备、控制器、执行器等电子设备,形成了一种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任何信息的模式。为汽车提供智能环境支持,达到提高汽车安全的目的。安全辅助驾驶系统和车载信息服务系统,这两个系统现在已经成为汽车智能化的亮点和卖点。此外,随着专用短程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车辆控制技术的日趋成熟,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步伐正在加快。特斯拉、谷歌、百度等公司相继进行了无人驾驶技术相关的测试,而奔驰、宝马、奥迪、本田等厂商已经拥有相对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在我国,国防科技大学和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分别顺利完成了长沙至武汉、北京至天津高速公路无人驾驶试验。智能交通是我国交通领域发展的前沿方向之一。智能汽车的发展带动了智能交通产业的形成,正在推动交通产业的变革。因此,中国政府对智能汽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部署了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发,取得了初步成果。基于车路交互技术的车路协同系统已经在实际道路上进行了测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协同智能交通系统、专用短程通信等多项国家标准也在2014年正式发布。2015年,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科技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掌握自动驾驶整体技术和关键技术,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和生产配套体系。以及产业集群,要基本完成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因此,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智能汽车技术发展迅速,智能汽车领域相关系统和应用软件开发已初步形成。智能汽车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将为智能交通新技术提供首批应用场景,市场空间巨大。行业内主机厂、供应商、大中型科技公司和初创企业纷纷进入行业,跨界合作、跨行业融合、协同创新、创造实用价值、探索新商机。智能汽车的发展必将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出行环境,创造美好生活。...

    2022-04-25 蒸汽柴油混合动力机车 一汽插电式混合动力

  • 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场饮食社会学的冒险PDF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河豚时间到了:食品社会学探险作者是王成,1982年出生,吉林公主岭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副主任,美食爱好者。编辑推荐是河豚时代:饮食社会学历险记,饮食视角下的流行社会学书籍,集“心与自我、文化秩序、世界体系、资本逻辑、民族国家”于一体,(逆)全球化、健康主义、冒险社会、记忆/想象、社会孤独”被融入到吃喝玩乐的故事中,让味觉引导读者“尝”和“看”。注释也为读者进一步的研究和充足的文献线索做准备。每篇短篇都不长,希望读者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一睹为快,然后慢慢思考。清华大学精品课程《舌尖上的社会学》,文字流畅灵动,幽默风趣,手绘插图精美。简介在这个地球被称为“村庄”的时代,我们当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理解这个世界。但不管用什么样的载体,难免有些专业术语会板着脸吓唬人:心灵与自我、文化秩序、世界体系、资本逻辑、民族国家、(去)全球化、健康主义、风险社会、记忆/想象、社会孤独……为了理解这些,我们甚至不得不深入挖掘术语背后的“概念网”来找出答案。想想就是个大脑袋,不是吗?来一场冒险怎么样?例如,将所有这些复杂性融入到一个吃喝的故事中。是河豚的时候了:食物的社会学冒险就是这样。希望在这个仍然崇尚理性的时代,我们可以转向以个人为中心,让味觉引导我们去“尝”和“看”——以河豚为比喻,确实是一种迁移理解世界的方式,类似于actor网络理论;其次,作为食材,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就连“吃货”东坡先生也留下了一句好句“正是河豚想去的时候”。尽管被称为“冒险”,但河豚的时间到了:饮食社会学的冒险一开始并没有试图锚定或排斥具有社会学或人类学基础的专业读者。正文中的每一个短篇都不长,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来一睹为快,然后慢慢思考。除了故事之外,丰富的注释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文献线索。目录自订章节为什么要吃?我是谁?什么是社会?第二章可以吃,好吃鱼子酱/耳垢猪和牛附件第三章世界……世界红肠,“放在这里”本头v牛河咖啡或茶第4章正宗正宗南北海碗拼盘和鸡肉惊人的技能第5章金拱门在哪里美国牛肉面突围必胜客另一个世界第6章中堂,中堂“吃货”将军的菜中国心第7章饮食科学健康老汤低温慢煮不吃东西不会死第8章:处于危险之中Te在哪里?为谁?方法?第9章请客吃饭一场谈感情的酒会“包裹”的回忆想象一下国宴第10章特立独行一顿饭生病的饭菜隐藏在城市中评论参考文献原著试读河豚可能是最纠结的生物之一。写《回冲春江晚景》的吃货苏轼视其为世间佳肴,但曾担任东坡先生考官的梅耀臣却劝大家“如果是这样的话,因为剧毒肝、子、眼、脊血”。如果你失去了你的身体,你为什么要为你的牙齿买单?”别说吃,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这个“臃肿”的家伙到底是淡水鱼还是咸水鱼。社会也是如此。其无与伦比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很难用善恶善恶来做出简单的二分法。就连社会的内涵和外延,不仅在不同的语境下差别很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但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我们还是要“冒险”才能知道。这就像被主人的家人邀请参加河豚盛宴一样。即便是主人家先尝了尝,不努力“上菜”,但还是得往桌上放点钱,顾及“以防万一”的可能。幸运的是,我们真的不需要“拼命思考”。一方面,一个多世纪以来,社会学和人类学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知识遗产,我们不需要从头开始;所有关于社会行为和人类群体的概念和理论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所以我决定写一本关于“饮食”和“社会”的书。正如《中央研究院》历史哲学研究所李建民先生在本书的自传中坦言,“写作是个人隐私,每一部作品或多或少都是自传”。我写这本书也有两个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对“科学技术研究”理论的关注,特别是法国哲学家和人类学家布鲁诺·拉图尔的思想。一个是重大的生活过程中断,开始让我专注于自己。按照理论作品的正常写作方式,自然要先把文本放回理论语境。例如,一个故事可以这样开始:1793年,乔治·麦卡特尼(1737-1806)率使使节到中国。出发前,他们还特意准备了一个巨大的热气球。他们还认为,“只要热气球能飘在北京上空,全中国都会知道西方的优越性”。可惜中国人因为何氏的阻挠而错过了这次机会。直到130年后,科学主义在“科学辩论”中取得胜利,现代性的概念才开始在中国人心中生根发芽。当科学技术现代化正式成为国家发展目标时,至少还要再过30年。技术无疑是“现代西方”与“传统东方”之间的分水岭。但拉图尔告诉“我们”,“他们”从来都不是现代的。甚至现代性话语中的一系列大分歧,如自然与文化、主体与客体、事实与价值、现代我们与传统他者……只是“逃跑者”的汹涌大海。在道德的庄严之下,是对环境和事实的谨慎选择”。那么,“传统东方”中的“我们”是否曾经是现代的?这样的说法学界再熟悉不过了。“他们”甚至可以猜到,下一段会讲“净化”和“翻译”的核心概念,并以此说明所谓现代社会的基石无非是主客体的净化。,自然与社会,以及科学家完成了翻译非人之声和政治科学家为人类之声的幻觉。下一步甚至即将到来:食物,作为一种自然的社会技术纠葛,是了解“非现代”社会的最佳切入点。……幸运的是,在不无聊方面,没有比食物更好的推理方式了。例如,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thoyGidde)在他的教科书《社会学》(第5版)的开头写道:社会学想象力要求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想象自己脱离”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常规,以便从全新的角度看待它们。考虑喝一杯咖啡的简单行为。另一个例子是人类学家康拉德菲利普科塔克,他也在《人类学:人类多样性的探索》(第14版)的扉页上,他一上来就以这种方式与我们谈论文化适应。:只有在文化适宜的情况下,创新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每当麦当劳或汉堡王向一个新的国家扩张时,它必须制定一种文化适宜的战略来适应新环境。你看,他们都深谙“味觉比嗅觉更具有社交性”。但他们都突然停下来,回到社会学和人类学。说到这两者,即使是在华人世界,也有很多优秀的社会学理论和人类学理论通论书籍,比如维特的《社会学邀请》、鲁斯特的《人类学邀请》、奥斯本的《视奏社会学》、《戴维斯的视力》等。阅读人类学;即使在饮食社会学/人类学这一相对狭窄的话题上,SideyW.Mitz和PagZhaorog等人。系统介绍。我真的想不出更好的理由,或者更好的角度来“重新发明轮子”。于是我尝试了一种新的写作方法:首先,我通过正文和尾注将文学和理论部分分开;然后让读者选择将其融合为流行文本或学术文本。熟悉民族志写作的读者会立刻明白,正文只关注背景和实地调查,以“我”为主角——我什至鼓励只期望通俗文本的读者跳过正文中的直接引语(与斜体部分),脚注的内容提供了理论线索,可用于阐明讨论并得出结论。所以,这本书充其量只能称为“半自我民族志”。但熟悉量子力学理论的读者也会一笑置之,让读者选择和收敛方法,如《薛定谔的猫》所示,通俗和学术文本的叠加态必然会坍缩成其中之一。而熟悉科技发展的读者甚至会立刻大呼:“嘿,这不就是拉图尔所说的广义对称吗!”是的,我们不仅要摒弃主体与客体、自然与社会的二分法。自我与他人、经验与理论之间的净化工作也应该被抹去。并且为了方便读者,在全文的十章中,我们还重点介绍了一些被现代社会视为常规的二元概念:如动作和结构(第1章和第2章)、全局和局部(第3章),2)。第4章)、适应与变异(第5章和第6章)、科学与风险(第7章和第8章)、群体和个人(第9章和第10章),并试图打破这些二分法,从而显示社会中更多平行性的可能性.推荐的阅读顺序有两种:一种是现有的章节顺序阅读,大概是一个从自己到自己的过程。SideyW.Mitz谈到“自由的意义”。接下来的章节重点关注文化秩序(第2章)、世界体系(第3章)、资本逻辑(第4章)、民族国家(第5章)和(反)全球化(第6章)、健康主义(第7章)、风险社会(第8章)、记忆/想象(第9章)等维度,谈论不同的力量如何通过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来塑造“客人自我”差距(我)。最后,“自我”和“客人自我”如何在个性化的社会中实现创造性的和解,从而实现威斯敏斯特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第10章)。当然,读者可以同样选择从自我到非自我的二读顺序,这也是《舌尖上的社会学》教学的总体安排。首先,我们从威斯敏斯特意义上的“自由”开始(第一章)),并讨论文化秩序(第2章)、健康主义(第7章)、风险社会(第8章)、记忆/想象(第8章)er9)),社会本身(第10章)如何丰富和限制我们的选择。让我们探索我们生活的世界如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食物和饮食方式,甚至改变了我们自己,使我们成为另一个人。...

    2022-04-16 正是河豚欲上时 饮食社会学 海豚的社会

  • 设计学概论全新版pdf在线阅读免费版高清可复制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从业人员以及爱好者必备的设计理论与批评类读物想学习设计,或者对设计有一些兴趣的朋友,小编给大家推荐这本设计学概论全新版电子版,它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免费电子版可复制的一个版本,欢迎下载。设计学概论全新版df图片预览图书亮点适读人群:艺术与设计理论研究者、从业人员以及爱好者必备的设计理论与批评类读物;可作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相关专业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设计学概论》自1999年初版至今已修订3次,累行印次达36次,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肯定,现已成为各大专院校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的的指定教材和研究生考试的指定用书。※本书曾被评为“文化部全国高等艺术教育‘九五’规划重点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设计学概论(全新版)》根据设计学的发展趋势和新的内涵进行了全面修订,保证了其先进性和时代发展特点。全新版的《设计学概论》根据教学需要配有相关课件,以满足教学需求。作者介绍尹定邦,历任广州美术学院系副主任、主任、设计学院院长、美术学院副院长。为我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奠基人之一。邵宏,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所所长,广州美术学院艺术史教授,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出版的论著有《艺术史的意义》、《美术史的观念》等;译著有《美术术语与技法词典》等。内容简介本次《设计学概论(全新版)》是第四次修订,全书在基本不改变原修订版全貌的前提下,对几乎全部章节都作了较大的改写,增设了“现代设计”、“新媒介设计”、“设计师的从业指南”等章节,在每章后增补了有利于课程考试复习的“课后回顾”,并增补了“设计专业术语表”和“进一#xfffdi阅读书目”,内容涵盖设计学以及学科的理论发展与历史沿革。《设计学概论(全新版)》可作为各大专院校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的指定教材和研究生考试的指定用书。也是艺术与设计理论研究者、从业人员以及爱好者必备的设计理论与批评类读物。目录大全第1章“作为学科的设计”,邝慧仪、廖呢喃;第2章“设计:人类的第一行为”,武鹏飞、洪雯雯;第3章“设计溯源”,邝慧仪、武鹏飞;第4章“现代设计”,洪雯雯、徐艳秋;第5章“设计的现代分类”,洪雯雯、廖呢喃;第6章“设计师”,武鹏飞、徐艳秋;第7章“设计批评”,邝慧仪、廖呢喃;“设计专业术语表”,缪智敏编译。设计学概论全新版笔记第1章作为学科的设计1.虽然“设计”这一术语在汉语里面长期缺失,可并不等于没有设计行为。古汉语里一直用“经营”来指设计行为.2.设计作为一门学科,是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瓦萨里(GiorgioVaari,1511―1574)于1563年在佛罗伦萨所创立的设计学院(AccademiadelDiego)为标志的。第一节设计的理论阐述一、名词解释佩夫斯纳《美的分析》形式主义批评功能主义批评历史主义批评折衷主义批评绿色设计《畴人传》二、思考题设计是如何变成一门学科的?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著作是从19世纪开始的,它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什么?理论上讲,设计批评与设计史是不可分割的,试探讨设计批评与设计史之间的关系。博朗公司的成功得益于功能主义的设计理念,请简述博朗设计原则。3.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产生是20世纪以来的事件,而有关设计这一人类创造行为的理论阐述,就一直以功能性与审美性为目标。因此,设计的理论阐述对象便与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4.我们依据西方对视觉艺术理论研究领域的划分方式来划分设计的理论研究领域,我们一般将其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5.研究设计史至少要熟悉科技史与艺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涉及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同时也要了解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一.设计史6.以艺术史研究的基础为设计史研究的基础。7.戈特弗里德・桑佩尔(GottfriedSemer,1803―1879)和阿洛伊斯・李格尔(AloiRiegl,1858―1905)将设计史从艺术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史研究基础。即:桑佩尔和李格尔将设计史从艺术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史研究基础。8.德国建筑师与作家桑佩尔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艺术史研究的第一人。《工艺与建筑的风格》强调艺术变化的原因来自环境、材料和技术,这直接导致现代设计史研究的先驱西格弗里德・吉迪恩(SigfriedGiedio,1888―1968)写成著名的《空间、时间与建筑:新传统的成长》(Sace,TimeadArchitecture:TheGrowthofaNewTraditio)。=桑佩尔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艺术史研究的第一人,强调艺术变化的原因来自环境、材料和技术,影响吉迪恩.9.桑佩尔关于材料在建筑和工艺美术中的重要性的理论也使他成了现代艺术运动的先驱,但也正是他的这些机械的材料主义理论受到了来自李格尔的批评。=桑佩尔受到了李格尔的理念不同,二者可能是对立的关系.10.奥地利艺术史家李格尔《风格问题》认识到装饰艺术研究是一门严格的历史科学,这一认识对后世学者将设计作为一门历史科学来研究有着根本性的启发。他从价值上完全打破了大艺术(majorart)与小艺术(miorart)的分界,将对传统小艺术的研究提高到了显学的地位。通过对装饰的历史研究来进一步说明机械材料主义美学的疏漏,并强调艺术作为一门心智的学科所必然有的精神性,李格尔将这种精神性称之为“自由的、创造性的艺术冲动”,即“艺术意志”(Kutwolle)。如今设计中仍然强调创造性,就能说明里格尔当年的意识多么符合历史的洪流。11.艺术设计无疑要服从媒质和技术的多样可能性和要求,但李格尔总是坚持创造性的自主和选择的原则,认为这是艺术活动的根本所在。以艺术意志为核心的形式主义立场,这给后世学者就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的探讨奠定了完备的理论基础。基于此,出现了20世纪的现代主义设计史家尼古拉斯・佩夫斯纳(NikolauPever,1902―1983)和吉迪恩。艺术意志-----指的是人类所具有的自主,自由的审美欲求.12.直到目前为止,设计史仍然被视作与艺术史和建筑史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13.佩夫斯纳,出版的《美术学院的历史》(AcademieofArt:PatadPreet,1940),就已经孕育了对现代设计的倡导;他不仅通过《现代设计的先驱者》而开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而且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佩夫斯纳从社会艺术史研究出发,最终将设计史独立出来,影响了一批国际著名艺术史家,如弗兰西斯・哈斯克尔,设计史学家,如阿德里安・福蒂.他认为设计史这个专项研究建立于视觉文化史研究的基础之上,涉及社会行为、经济行为和审美行为的综合.14.另一位设计师研究的开创者吉迪恩,受到老师海因里希・沃尔夫林的影响,沃尔夫林提倡美术作品所做的形式分析以及“无名的艺术史”,使吉迪恩坚持认为"无名的技术史"与"个体的创造史"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出版的《机械化的决定作用》强调现代世界一直受到科技与工业进步的持续影响,对设计史的研究应当引入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方法.15.吉迪恩与佩夫斯纳一道被称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设计史家,他们同时又是极有贡献的艺术史家和建筑史家。二.设计理论16.瓦萨里:设计即是整体与局部的比例关系,局部与局部对整体的关系。正是由于明确了这种关系,才产生了这么一个判断:事物在人的心灵中所有的形式通过人的双手制作而成形,就称为设计。17.在西方,以威廉・荷加斯的著作lt美的分析gt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荷加斯敏锐地意识到罗可可风格的意义,并提出了线条的曲线美特征,而且对线条的组合作出了十分精辟的分析。此外,荷加斯还分析了以线条为特征的视觉美和以实用性为特征的理性美。曲线的视觉美是丰富的变化与整体的统一,实用的理性美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实用需要为目的.18.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著作从19世纪开始,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1837年成立的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代表人物是欧文・琼斯和克里斯多夫・德雷瑟.19.琼斯给装饰设计理论界作出的重要贡献是他的那部经典著作《装饰的基本原理》(TheGrammarofOramet,1856)。琼斯的方法来源于荷加斯,他坚持认为:“美的实质是种平静的感觉,当视觉、理智和感情的各种欲望都得到满足时,心灵就能感受到这种平静。作为功能主义者,琼斯所要强调的就是:任何适合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的,而勉强的形式既不适合也不美。20.克里斯多弗・德雷瑟是琼斯的学生,在教学中他一直倡导将几何方式引入设计.1862出版《装饰设计的艺术》,1873出版《装饰设计的原则》,在这些著作里强调研究过去的(包括伊斯兰的)古典的装饰形式,将几何方式引入对自然形态装饰的研究。21.第二种类型的设计理论是针对工业革命的影响作出的反响.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塔斯・皮金(AugutuPugi,1812―1852)、约翰・拉斯金(JohRuki,1819―1900)和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1834―1896)。22.约翰・拉斯金,lt建筑的七盏明灯gt将手工制品与机器生产对立起来,手工制作象征生命,而机器则象征死亡。,目的是为了在工业化的英国恢复中世纪状况.23.威廉・莫里斯领导工艺美术运动,提高手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这场运动的第一条原则即是恢复材料的真实性,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的价值:木材的本来颜色或者陶器的釉质,这种材料的真实性及其价值应该在所有的设计中得到尊重。其次是强调设计家应关心社会,通过设计来改造社会。直到今天,这种设计思想仍然影响着人们对设计的要求和对生活的希望。24.20世纪初,设计作为新机器时代的主要方面,勒柯布西耶(LeCoruier,1887―1965)在一系列的论述中高度赞扬规模生产的意义和标准化的产品,他早期的设计理念带有民主主义色彩和乌托邦式的理想,这与莫里斯的思想联系紧密。25.同时,包豪斯设计学校(StaatlicheBauhau)的校长格罗皮乌斯(WalterGroiu,1883―1969)所提出的设计理论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他作为一个综合艺术家的设计师所具有的理论基础和设计理想,试图以美术与工艺、建筑的融合来创造出新的造型艺术。格罗皮乌斯本人就深受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理论的影响,同时又认为机器是手工艺人工具的机械发展,他所主持的学校致力于现代主义,同时又总是受到表现主义艺术和理论的侵入;包豪斯既强调对自然形态的研究,又强调对传统大师作品的构图分析。2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格迪斯(NormaBelGedde,1893―1958)发表了他著名的《地平线》(Horizo,1932),大力赞扬机器时代。27.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设计理论与商业管理和科学方法论的新理论相结合。人体工程学得到广泛采用,它科学地考虑了人的舒适性和工作的效率.28.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阿彻(BruceArcher)所著的《设计家的系统方式》(SytematicMethodforDeiger,1965)和《设计程序的结构》将系统方法引进设计.,阿彻试图打破传统的设计步骤,使设计过程更为简化和容易理解。29.20世纪60年代,还出现了新报导写作(NewJouralim),这是对波普设计(PoDeig)新美学的直接反应。沃尔夫(TomWolfe,1931―)和班纳姆(PeterReyerBaham,1922―1988),他们有关设计的理论论述全部采用大众文化的语言和图像。他们关注于风格的社会意义和产品外观而不讨论设计的过程。30.此时,设计理论已经成为折衷主义,在近20年里,设计研究和设计理论又从其他新兴的学科中受益匪浅,尤其是从对少数群体的研究中获益不少.20世纪90年代以来,设计理论是多元发展的,唯一的共同目标是将设计尽可能放在最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研究。三.设计批判31.设计批评的任务便是以独立的表达媒介描述、阐释和评价具体的设计品;设计批评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包括历史的、再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批评。其区别只在于按今天的学科范围划分:距当代20年以前的设计品为设计史的研究对象,而当代20年里的作品则是设计批评的研究对象。32.它的重要在于对设计作品的价值判断。这些标准包括:形式的完美性、功能的适用性、传统的继承性以及艺术性意义。33.形式主义批评对现代设计来说,20世纪初的形式主义艺术批评家成为了现代设计批评的先驱,如沃尔夫林在艺术史研究上提出“无名的风格史”从而开了形式主义研究的先河;20世纪形式主义批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影响:沃尔夫林对美术风格史的研究贝尔在艺术批评中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以及美国罗斯的《纯设计理论:谐调,平衡,节奏》在20世纪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形式主义批评对设计的纯形式研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至20世纪60年代,纯形式主义批评更是盛极一时,在纯美术界和设计界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34.设计功能罗马的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一书中便清楚地表明,结构设计应当由其功能所决定。在18世纪,维特鲁威的理论追随者洛吉耶(Marc-AtoieLaugier,1713―1769)在他的著作《论建筑》(Eaiurl'architecture)中就反复强调建筑设计的基础是结构的逻辑性,并将维特鲁威所描述的建筑类型作为古典建筑的范例,从而倡导建筑设计上的新古典主义。1896年,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大师沙利文(LouiSulliva,1856―1924)发表了他的论文集《随谈》(KidergardeChat),其中的名言:“形式永远服从功能,此乃定律”(Formeverfollowfuctio.Thiithelaw)随即成了20世纪功能主义的口号。激进的反装饰理论家阿道夫・卢斯(AdolfLoo)发表了一篇檄文――《装饰与罪恶》(Orametudverreche,1908),全篇文章的内容后来被压缩成一句口号:装饰就是罪恶。功能主义几乎被滥用而成为建筑中“国际现代风格”和设计中“现代风格”的代名词。功能主义理论具有代表性的体现主要是英奇・舒尔于1953年在德国乌尔姆(Ulm)创办的设计高等学校,该校的宗旨便是继续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未竟事业。最成功之处在于通过教与学促使设计活动与战后德国工业建立起稳固的联系,尤其是该校与博朗(Brau)公司成功的合作。拉姆斯作为该公司的设计师,让博朗公司的产品极具品牌特征,尤其是风格化的收音机和剃须刀成了战后工业设计的象征。但是,功能主义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受到波普设计的挑战,之后又面临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冲击。不过,乌尔姆设计学校的影响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日本设计界随处可见。35.博朗设计原则迪特・拉姆斯作为功能主义的代表,他所提出的博朗设计十项原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师。即:1.好设计要创新;2.好设计创造有用的产品;3.好设计有美感;4.好设计使产品一目了然;5.好设计不喧宾夺主;6.好设计是真诚的;7.好设计历久弥新;8.好设计贯穿每个细节;9.好设计兼顾环境;10.好设计就是尽可能少设计。36.历史主义理论欧文・琼斯的《装饰的基本原理》。该书给制造商和设计师提供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图样,其中有伊利莎白时代装饰风格,庞培时代、摩尔人的装饰风格和墨西哥阿兹特克人的装饰风格的图样,这些风格同样迎合了装饰设计师的大量需求。在现代运动的过程中,任何对历史主义的偏爱都引起前卫派的不满。直到战后大众文化的发展,才使得借鉴传统这一设计行为在批评界得到认可。之后,历史主义思潮融入后现代主义运动,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设计界的特征。迈克尔・格里夫斯(MichaelGrave,1934―)设计伯班克迪斯尼总部大楼,正是对历史主义设计的反讽。...

    2022-04-16 功能主义 形式主义 区别 功能主义形式主义

  • [日]田中正人/[日]香月孝史《惊呆了!原来这就是社会学》pdf电子书下载

    《惊呆了!原来这就是社会学》:一本人人都能读的社会学入门指南!清华大学副教授严飞、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钧鹏力荐!超萌漫画解析,干货满满!!带你走出混沌的日常,理解社会与人生。书名:惊呆了!原来这就是社会学作者:[日]田中正人/[日]香月孝史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原作名:社会学用語図鑑译者:刘晓晓出版年:2021-5-1页数:292类别:社会科学格式:df丛书:新经典文库·田中正人作品ISBN:9787544280914《惊呆了!原来这就是社会学》作者简介:田中正人1970年出生,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伦敦传媒学院,于MORNINGGARDEN公司从事平面设计,并担任图书策划和制作。香月孝史1980年出生,东京大学跨学科信息研究院博士,专攻文化社会学,从事以流行文化为主题的写作和批评。《惊呆了!原来这就是社会学》内容简介:风趣可爱的漫画×专业严谨的知识干货×清晰简洁的思维脉络一本轻松明快、人人都能读的社会学入门指南!从现代到当代,面向未来,社会学关键人物及其核心理念一目了然个人生活与社会历史之间有着怎样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本书画给你看!上至学科奠基人奥古斯特·孔德、埃米尔·涂尔干、格奥尔格·齐美尔、马克斯·韦伯,下至当代中流砥柱安东尼·吉登斯、乔治·瑞泽尔、齐格蒙特·鲍曼,76位重要的社会思想家超萌登场从炫耀性消费到文化资本,从社会失范到风险社会,从公共人的衰落到诸众的崛起,超过300个重要社会学概念,轻松get!...

    2022-04-08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斯韦伯

  • 弗朗索瓦·迪贝《社会学有什么用》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社会学有什么用作者:弗朗索瓦·迪贝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原作名:àquoiertvraimetuociologue译者:陈艳出版年:2013-4页数:152类别:文化理论格式:df/eu/moiISBN:9787513529327《社会学有什么用》作者简介:弗朗索瓦·迪贝(1946—),法国波尔多大学教授,法兰西大学研究院院士。其社会学著作涉及社会运动、城市问题、青少年犯罪、被遗弃现象、社会交往等领域。曾被任命负责制定法国初中教育阶段的改革方案。《社会学有什么用》内容简介:社会学到底有什么用?作为知识的生产者,社会学家能够屈从于有用性吗?社会学家是一群对现实社会不满的人?社会空想理论家?亦或是社会专家?社会学家总是急于探究其他人有什么用处,他们对自己提出过这个问题吗?弗朗索瓦·迪贝,法国社会学家、波尔多第二大学和社会科学高等学院教授,作为一名资深的社会问题研究者(学校、社会运动、郊区、公正),邀请我们一起在这本《社会学有什么用?》中分享他的社会学家视点。...

    2022-04-08 社会学家百科 社会学家和社会科学家

  • 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社会学的想象力作者:[美]C.赖特·米尔斯出品方:谭徐锋工作室原作名:TheSociologicalImagiatio译者:李康/李钧鹏出版年:2017-3-2页数:370类别:社会科学格式:df/eu/moi丛书:米尔斯文集ISBN:9787303212842《社会学的想象力》作者简介:C·赖特·米尔斯,美国社会学家。早年求学于威斯康星大学,广涉社会与政治理论,兼修史学和人类学,25岁获博士学位。50年代初以《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举成名,并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他在知识社会学和美国社会阶层研究领域都有杰出的成绩,他与人合作编译的《韦伯社会学文选》亦被认为是权威译本。米尔斯1962年病逝于纽约,年仅46岁,死后被誉为“当代美国文明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社会学的想象力》内容简介:要把握人与社会、人生与历史、自我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必须有特定的心智品质,而他们并不具备这样的品质。他们没有能力以特别的方式应对自己的私人困扰,以控制通常隐伏其后的那些结构转型。他们所需要的,以及他们感到他们所需要的,是一种特定的心智品质,能够有助于他们运用信息,发展理性,以求清晰地概括出周边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他们自己又会遭遇到什么。我的主张是,从记者到学者,从艺术家到公众,从科学家到编辑,都越来越期待具备这种心智品质,不妨称之为社会学的想象力。...

    2022-04-07 人类学家 米尔斯社会学家

  •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出版社:圣才电子书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试读:第一章世界近代新闻媒体的产生和勃兴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在争取言论自由的腥风血雨中勃兴从16世纪到19世纪,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大致有4个时期。1.第一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1)1450年前后德国人古登堡发明活版印刷机,文艺复兴运动遍及欧洲,封建王朝采取高压政策妄图扼杀出版自由。两者的碰撞在欧洲引发一场思想大地震。(2)技术的进步威胁到封建王朝的统治,各国统治者先后颁布法令,严厉压制出版物。这场斗争是新思想与旧思想之战,是封建禁锢与出版自由之战,也是王权与新技术之战。(3)在欧洲各封建王朝扼杀出版自由的禁令中,英国都铎王朝1586年颁布的星法院法令,最著名、最具影响力,成为欧洲各国王朝上百年出版管制的范本。2.第二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敌对双方的宣传需要以及市民对了解错综复杂局面的需要,使得报刊活跃一时,从而大大推动报刊的发展。(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拉开这一时期的序幕。代表资产阶级的国会派与保皇派都有自己的宣传报刊。(3)对资产阶级革命真正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89—1794年)的报刊。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马拉创办、主持的《人民之友报》。3.第三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控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在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以后,都以不同形式宣布出版自由、言论自由。①英国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宣布国王不得干涉人民的言论自由。②美国1791年通过《人权法案》,明确载明国会不得剥夺人们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③法国1789年通过《人权宣言》,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著作和出版自由。④德国在魏玛公国时期的宪法规定,德国人在一般法律内,有权通过言论、印刷品、图画及其他方式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2)为限制出版自由,各种政府先后采取的方法如下:①出版物的事先检查制。②政府制定法律扼制出版。③征收印花税、实行津贴制。4.第四时期(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政党报刊时期(1)政党报刊时期,是指以不同政党面貌出现的报纸占有主导地位。这既有政治原因,也是环境所迫。①在政治上,资产阶级各利益集团在反对封建王朝的斗争中暂时联合起来,一旦革命成功,不同利益就驱使政党争权夺利。②在报刊环境上,高额的印花税、保证金以及出版物事前检查制、各种莫须有的罪名,使得独立报刊难有生存空间,各种报刊不得不投靠政党、政府。(2)报纸在诞生以后的300年时间内,为争取自由、获取生存空间经历了反反复复、曲曲折折的过程。二、近代报业定型第四势力地位确立1.19世纪中叶以前,报业地位脆弱报业地位脆弱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下两方面:(1)报纸只是上层阶级的玩物,没有扎根在民众中,不可能从民众中汲取力量。(2)报纸虽有时是社会舆论机构,但只反映上层阶级不同派别的观点,并非真正民意。2.19世纪中叶以后,面向社会大众的报纸——便士报开始诞生(1)各国“便士报”的总特点①报纸在政治上、经济上独立。它们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接受政党、政府或明或暗的津贴,也不依附于任何政党、政府,实行对任何政党、政府保持独立的方针。②报纸真正是以新闻为主,而不像政党报那样以评论为主。③面向社会大众。新闻是写给社会大众看的,所以有许多街头巷尾的社会新闻,包括大量的煽情新闻、黄色新闻;新闻简短、通俗,有不少新闻带有故事情节,被新闻史学者称为“故事新闻”。售价低廉,使平民百姓足以消费。④高度重视经营,广告和其他经营收入真正成为报纸的生存之本。(2)便士报的影响①在世界新闻史上,“便士报”奠定近代报业的基础。②“便士报”第一次真正让新闻取代言论成为报纸的主角,报纸真正成为新闻纸。③随着“便士报”的普及,报纸开始在社会底层扎下根来,对社会开始产生实际影响。3.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一批严肃的综合性日报真正奠定报纸社会地位(1)严肃性报纸的共同特点①继承“便士报”的传统,在政治上、经济上独立自主,不依附于任何政党、政府,尽管它们和政党、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②都是政企合一的综合性日报。政企合一,即它们追求政治目标和社会影响,自觉地维护国家利益和统治阶级利益,但以企业形式来管理,同样追求经济利益。③都以中、上层阶级为主要读者对象。新闻以硬新闻为主,严肃、严谨,很少有煽情新闻,同时高度重视评论。④都以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来经营报纸,注重物色杰出人才,内部管理严格,力争利润的最大化。(2)严肃报纸的影响①意味着信息性新闻取代故事性新闻成为报纸新闻主体。②意味着政企合一型综合性日报取代廉价小报成为报业主流。从20世纪开始,报纸对各国乃至对世界的历史进程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一些有影响力的大报构成国家权力机构的一个部分,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部分。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一、名词解释1.事先检查制2.印花税3.便士报(廉价报刊)[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研;社科院2007年研]二、简答题1.简述争取言论自由斗争的几个时期。2.简述美国“便士报”兴起的社会背景、传播内容与特征。[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一、名词解释1.事先检查制答:这是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政府最先采取的措施,防止报刊来批评政府。1662年6月,英国议会制定出版法案,明确规定报刊发行实行许可证制度,规定出版物必须受议会设立的检察官的检查。1688年“光荣革命”后仍然实施,直到1694年通过出版法案才正式废止。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于1810年重新恢复新闻事先审查制度。而德国从1819年开始重新执行书报检查制度。2.印花税答:英国国会在1712年5月16日通过印花税法案除报刊税外,还征收广告税、纸张税。种种税费占出版费约三分之二,深重的税赋使得报刊人入不敷出。印花税实行不到半年,报刊就停办一半。德国、俄罗斯都先后实行过印花税。直到1861年英国才取消印花税,以后欧洲各国陆续取消。3.便士报(廉价报刊)[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研;社科院2007年研]答:19世纪中叶后,便士报出现,并成为全美主流报纸。在美国,第一份成功的“便士报”是本杰明·戴1933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其特点为:报纸在政治上、经济上独立。它们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接受政党、政府或明或暗的津贴,也不依附于任何政党、政府,实行对任何政党、政府保持独立的方针。报纸真正是以新闻为主,而不像政党报那样以评论为主。面向社会大众。新闻是写给社会大众看的,所以有许多街头巷尾的社会新闻,包括大量的煽情新闻、黄色新闻;新闻简短、通俗,有不少新闻带有故事情节,被新闻史学者称为“故事新闻”。售价低廉,使平民百姓足以消费。高度重视经营,广告和其他经营收入真正成为报纸的生存之本。二、简答题1.简述争取言论自由斗争的几个时期。答:从16世纪到19世纪,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大致有以下四个时期:(1)第一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①1450年前后德国人古登堡发明活版印刷机,文艺复兴运动遍及欧洲,封建王朝采取高压政策妄图扼杀出版自由。两者的碰撞在欧洲引发一场思想大地震。②技术的进步威胁到封建王朝的统治,本能的恐惧使各国统治者先后颁布法令,严厉压制出版物。这些禁令都不约而同地集中于新兴技术即印刷术上。这场斗争是新思想与旧思想之战,是封建禁锢与出版自由之战,也是王权与新技术之战。③在欧洲各封建王朝扼杀出版自由的禁令中,英国都铎王朝1586年颁布的星法院法令,最著名、最具影响力,成为欧洲各国王朝上百年出版管制的范本。(2)第二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①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敌对双方的宣传需要以及市民对了解错综复杂局面的需要,使得报刊活跃一时,从而大大推动报刊的发展。②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拉开这一时期的序幕。代表资产阶级的国会派与保皇派都有自己的宣传报刊。③对资产阶级革命真正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89—1794年)的报刊。这些报刊都是政治报刊,大力鼓吹推翻僧侣、贵族统治的革命,同保皇派展开论战。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马拉创办、主持的《人民之友报》。(3)第三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控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①在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以后,都以不同形式宣布出版自由、言论自由。英国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宣布国王不得干涉人民的言论自由;美国1791年通过《人权法案》,明确载明国会不得剥夺人们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法国1789年通过《人权宣言》,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著作和出版自由。德国在魏玛公国时期的宪法规定,德国人在一般法律内,有权通过言论、印刷品、图画及其他方式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②为限制出版自由,各种政府先后采取的方法有:出版物的事先检查制:这是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政府最先采取的措施,防止报刊来批评政府。这种事先检查制度引发越来越激烈的反抗。政府制定法律扼制出版:为取代报刊事先检查制度,各国政府都先后制订了煽动法、诽谤法来扼制出版物。征收印花税、实行津贴制:英国国会在1712年5月16日通过印花税法案,除报刊税外,还征收广告税、纸张税。与征收印花税相辅相成,政府以津贴方式支持、收买一批报纸,并把津贴列入政府预算。(4)第四时期(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政党报刊时期①政党报刊时期,是指以不同政党面貌出现的报纸占有主导地位。这既有政治原因,也是环境所迫。在政治上,资产阶级各利益集团在反对封建王朝的斗争中暂时联合起来,一旦革命成功,不同利益就驱使政党争权夺利。在报刊环境上,高额的印花税、保证金以及出版物事前检查制、各种莫须有的罪名,使得独立报刊难有生存空间,各种报刊不得不投靠政党、政府。②报纸在诞生以后的300年时间内,为争取自由、获取生存空间经历了反反复复、曲曲折折的过程。2.简述美国“便士报”兴起的社会背景、传播内容与特征。[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在19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批大众化便士报。(1)美国“便士报”兴起的社会背景①政治民主化的完成。资产阶级革命获得成功,“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学说深入人心,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秩序已经基本确立。公民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思想自由,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国家法制的保障。这种宽松、自由的政治环境直接转化成了大众化报刊滋生的沃土。②进入19世纪以后,美国的工商业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各大港口和商业中心城市都有了日报。工业革命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而广告又成了工商业进一步扩张的重要手段。报刊又是最基本的广告媒介。作为大众报业的一个基本特征,价廉到普通的工人农民都能买得起,没有广告收入,也是难以想象的。③城市规模的扩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城市在数量、规模上都实现了很大的扩张。一方面,大量的破产农民拥进城市,而报刊正好可以成为他们学习知识,顺应工作需要的工具。城市规模的扩张,不仅增强了社会对信息交流的需要,而且为报业的发展准备了更多的读者。④随着印刷技术的多次改进,印刷成本从30年代起也大大下降。还有交通电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新闻传播时效的提高,为广大读者更早地接受新闻创造了物质条件。⑤通讯社的出现及其发展。作为一种消息工厂、消息批发商,通讯社延伸了报刊媒介的新闻采集手段。通讯社以廉价的服务,扩张了报纸的视野范围,降低了消息采集乃至报纸制作成本,从而加强了近代报业的经营基础。(2)美国“便士报”的传播内容19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纽约出现三家成功的“便士报”。①1833年9月3日,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是首家成功的美分报。该报为四页小报,内容偏重地方和社会新闻,注重趣味性,广告也较多,出版四个月就成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②1835年5月6日,贝奈特创办《纽约先驱报》,该报除了地方新闻和社会新闻外,还有较多的经济、金融和社交新闻。在社会新闻方面,该报因过分渲染犯罪场面、侮慢教会、随意诽谤其他报人,曾遭受到社会各界对它发动的“道德战争”。1846年,《先驱报》向欧洲发行海外版,19世纪60年代该报的发行量超过《太阳报》,成为当时美国最大的报纸。③1841年4月10日,霍拉斯•格里利创办《纽约论坛报》。鉴于社会各界对《纽约先驱报》的“道德战争”,具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格里利决心创办一家高雅而有思想的美分报。马克思应邀为它撰稿12年。《纽约论坛报》重视采访,文章较有文学味,不详尽报道犯罪新闻,拒绝不道德的广告,对社会下层表现出同情。(3)美国“便士报”的特征①标榜自己是超党派独立报纸。这与政党报刊公开表明党性原则绝然不同。大众化报纸的读者队伍明显地超越了政党报刊读者的阶级界限。②维持了经济上的独立。工业革命给报纸增加了大量的具有购读能力的读者,出于拓展市场的需要,新兴的工商资产阶级大大地增加了广告开支。报纸的收入空前地增加,发行与广告成了支撑大众化报纸的两大支柱。经济上的自立,为政治上的独立创造了条件。③与政党报刊相比,大众化便士报纸大大地拓展了报道领域,尤其是重视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人情味新闻以及煽情主义新闻。这显然是为了满足广大中下层读者的需要。④内容通俗,平易近人。在文字上,以口语、现代语言为主。在版面编排上,使用多行标题,大量采用图片,使报纸摆脱了过去庄重、呆板、严肃的传统,而显得醒目、生动,富有变化的活力。⑤定价远比政党报刊低廉。这正是大众化报刊得以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报纸的廉价化,使得下层民众都有能力购买,从而在根本的意义上拓展了报业的生存空间。第二章美国新闻业2.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美国新闻业简史美国新闻史上的重大事件:(1)1704年4月24日,波士顿邮政局长坎贝尔创办《波士顿新闻信札》,这份周刊被视为美国现代新闻史的开端。(2)1789年9月,美国议会增加10条修正案,又称人权法案,是确立美国新闻自由体制的基石,确保美国新闻业长达一百几十年的繁荣。(3)1833年9月3日,本杰明·戴在纽约出版《纽约太阳报》,是世界上第一份“便士报”。6个月后,该报引发美国新闻史上的“便士报”运动。(4)1848年,纽约6家报纸合办“港口通讯社”(1857年改组为“纽约报联社”,1892年又改称“美联社”),是美国第一家通讯社。(5)1846年5月13日,《巴尔的摩太阳报》首次使用电报传递快讯,发出美国总统向墨西哥宣战的消息。由此产生倒金字塔的消息结构。倒金字塔的写作结构标志着新闻写作体裁的正式诞生,成为消息的典型表现手法,并推广到全球。(6)1896年8月,阿道夫·奥龙斯接办《纽约时报》并改版,大量刊登时政、经济、外交的硬新闻以及立论公正、深刻的社评,开创报业的新时代——“信息模式”。(7)1892年,斯克里普斯家族创办全美第一家报纸集团。(8)1920年11月2日,正式领取执照的匹兹堡KDKA电台开始播音,播出的第一条新闻是哈定当选美国总统。标志着美国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9)1939年4月30日,全国广播公司(NBC)首次用电视转播纽约世界博览会“明天的世界”开幕式,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开幕式上致词,成为第一位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美国总统。(10)1950年,美国首次播出彩色电视节目,1950年联邦通讯委员会正式批准采用“点描法彩色电视技术标准”,通称NTSC制。(11)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会采用TCP/IP协议,将各大学、研究所的电脑连接,1990年采用英国人提姆·柏纳·李发展的万维网,自此开创互联网时代。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互联网开始起飞。二、美国新闻业现状1.美国是现代新闻媒介的发源地以1833年《纽约太阳报》创办为标志的“便士报”运动开启报纸现代化之路。广播、电视首先在美国投入商业运行。2.美国是当今世界传媒业的霸主(1)拥有世界一批最大的传媒公司,如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维亚康姆、迪斯尼等。(2)美国的媒体已渗透到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媒体产品遍布世界角角落落,对世界事务具有强大的影响力。①美联社是全球最大的通讯社。②《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3家报纸,是各国政要、金融业人士必须关注的案头报。③《时代》、《新闻周刊》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两份新闻周刊。④拥有世界覆盖面积最广的电视频道。⑤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影视剧更是充塞着世界各地。3.美国新闻业的现状(1)报纸。美国报纸根据报纸受众定位,坚持以提供严肃新闻和解释性报道为主。(2)电视。美国的电视频道化比较彻底。(3)电台.在电视冲击下,20世纪90年代以后,广播重新寻找到新的定位,彻底走专业性道路。广播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窄播”,收听率节节上升。三、美国传媒业的特点1.新闻媒体基本上都是私营的(1)从20世纪20年代无线电台诞生开始,美国的广播业坚持走民营之路,只是由政府控制许可证的发放。(2)所有的报纸、杂志,绝大多数的电台、电视台(占有95%以上的收视率)都是私营的。2.新闻媒介的运作实行彻底的商业化(1)公共电视台由政府给予财政支持,其余所有媒介都以广告收入和其他经营收入作为全部财政来源。(2)为争夺受众,各媒体展开激烈的竞争,不断推陈出新。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是美国传媒业的一大亮点。(3)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虽然为争夺受众展开激烈的竞争,但在竞争中,各种媒介扬长避短,均衡发展。3.新闻媒介高度垄断(1)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大鱼吃小鱼、快鱼追慢鱼,造成剧烈的兼并。(2)现在美国重要的报刊、电台、电视台以及互联网都被大企业所控制,数家大的垄断公司在全美乃至全球展开激烈竞争。4.美国新闻媒介具有高度独立性(1)受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庇护,美国新闻媒介具有与生俱来的独立性。(2)独立的报格是美国新闻从业人员最珍惜的传统。(3)这种独立性表现在新闻媒介敢于并乐于监督政府、监督大公司的不法行为。2.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一、名词解释1.曾格事件[人大2015年研]、曾格案件[重庆大学2016年研;南京大学2013年研;南京师大2008、2006年研;北大2007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研]22.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清华大学2009年研;人大2006年研]3.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阳报》[清华大学2009年研]4.贝内特和《先驱报》[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研]5.赫斯特(WilliamR.Heart)[北大2009年研]6.《华尔街日报》[上海财大2010年研]7.“掏粪运动”[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研;南京大学2007年研]8.“炉边谈话”(FireideChatofFrakliD.Rooevelt)[华南理工2016年研;南京大学2014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清华大学2007年研;社科院2006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研]9.太阳报[华中科大2013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10.潘恩[四川大学2005年研]11.《纽约时报》[四川大学2010年研;暨南大学2010年研]12.默多克[华中师大2013年研;人大2011年研]13.普利策[南开大学2011年研;四川大学2011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华中师大2005、2003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研]14.《华盛顿邮报》[厦门大学2016年研;人大2014年研;上海财大2014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研;四川大学2003年研]15.美联社[暨南大学2011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清华大学2008年研]16.爱德华·默罗[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研]17.黄色新闻[清华大学2017年研;华东师大2015年研;华中师大2014年研;清华大学2011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18.KDKA广播电台[北大2006年研;人大2005年研]二、简答题1.简述托马斯·杰斐逊的新闻自由观。[南开大学2007年研]2.简析美国纽约《太阳报》的成功对于媒介产业发展的意义。[人大2005年研]3.简述华盛顿邮报的历史与现状。[人大2005年研]4.谈谈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内容与价值。[北大2008年研]5.结合《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谈谈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和道德修养。[上海大学2012年研]6.简述美国廉价报纸的兴起、发展与影响。[南京大学2009年研]7.简述普利策的办报特色。[北大2008年研]8.从《今日美国报》分别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竞争,论报业的发展趋向。[北大2003年研]9.简要评述《纽约时报》的办报理念与办报方针。[四川大学2008年研]10.简述托马斯·杰弗逊对美国新闻事业的贡献。[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华中师大2010年研]11.简述爱德华·默罗的记者生涯。[清华大学2008年研]12.简述《美国之音》对外宣传的几个历史阶段及主要宣传手法。[华中师大2007年研]13.美国商业广播电视在经营方面的利弊如何?试简述之。[人大2006年研]14.简述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的主要任务以及具体职能。[南京师大2009年研]三、论述题1.试论美国“一城一报”现象的形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研]2.谈谈普利策的主要新闻活动及其对于当今传媒的启示意义。[南京大学2006年研]3.结合史实和现实,谈谈你对黄色新闻的认识。[南京大学2008年研;华中师大2005、2003年研]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一、名词解释1.曾格事件[人大2015年研]、曾格案件[重庆大学2016年研;南京大学2013年研;南京师大2008、2006年研;北大2007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研]答:“曾格事件”又称“曾格案件”,是关于美国新闻出版自由的一起著名案件,是后来美国宪法里“新闻自由”的伟大开端。约翰·彼得·曾格是纽约一个普通印刷商,1733—1734年间,他的《纽约周刊》由于披露政府腐败而遭到起诉。1734年法庭审理此案时,当时的著名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主动出庭为他辩护。“曾格案件”在人类法律史上首次奠定了两个法律原则——“新闻自由”和“陪审团否决权”。这两个原则后来在英美的宪法中都得到确认,尤其是“新闻自由”原则,二百多年来,陆续写入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这一案件也被称为美国新闻史上的里程碑,它在美国新闻诉讼的司法实践上确立了以下三条基本原则:①诽谤必须是捏造事实,陈述事实的不是诽谤;②对诽谤罪要有事实真伪的证据,不能凭空指控;③判定出版物是否犯有诽谤中伤或煽惑人心的罪名,必须由陪审团做出裁决,不得由法官个人决定。这三条原则实际上标志着“批评政府无罪的原则”在美国初步确立。随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制定并于1791年批准生效,美国新闻自由第一次写入宪法,其法制化进程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2.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清华大学2009年研;人大2006年研]答: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是对现代世界新闻政策理念产生重大影响的宪法性文件。1787年在费城召开的美国联邦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国宪法,没有将新闻出版自由等公民权利明确列入其中,遭到反联邦派的反对。1789年,经过一番激烈斗争,各州虽然均已接受宪法,但1791年又通过了对宪法的10条修正案,后来称为《权利法案》,并成为宪法的一部分。《权利法案》第一条明确规定,国会不得指定任何法律剥夺言论或新闻自由。法案还规定了个人自由权利,包括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出版自由以及和平集会自由等。至此,新闻出版自由作为宪法的重要补充得以在书面上确立下来。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在美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历史地位是十分重要的。3.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阳报》[清华大学2009年研]答:《纽约太阳报》于1833年9月3日创于纽约,本杰明·戴总编,其口号是:“照耀所有人(ItShieforA11)”。初为清晨编辑版,夜间编辑版于1887年开始实行。《纽约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按商业原则创办的商业报纸,也是第一份获得成功的“便士报”。《纽约太阳报》的零售价是一美分或一便士,故称“便士报”,又称“廉价报纸”。由于其发行的成功和开创性作用,与后来创办的《纽约先驱报》和《纽约论坛报》并称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三大便士报。4.贝内特和《先驱报》[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研]答:1835年5月6日,詹姆士·戈登·贝内特在纽约创办的《先驱报》获得了成功。为战胜《太阳报》,贝内特提出“人道主义”、“改革社会”、“自由民主主义”等口号,60年代该报发行量超过《太阳报》而居全国各报之首。这份报纸在欧洲也被广为订阅,成为最受欢迎的一家美国报纸。《先驱报》首次确立了报纸要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原则,新闻报道的面广、速度快、文字通俗、议论辛辣。警署新闻经常引起社会轰动,首创的华尔街新闻引起纽约商界的重视。创办人贝内特因为使报纸闯入并干预了社会生活,被看作是美国第一个真正的记者。5.赫斯特(WilliamR.Heart)[北大2009年研]答:威廉·伦道夫·赫斯特1895年来到纽约,购得一份陷入困境的报纸,更名为《纽约新闻报》(NewYorkJoural),开始同普利策的《世界报》展开激烈竞争。赫斯特的办报方针是,得到新闻,尽快得到新闻,不怕花钱;不断地以喧嚣刺激读者,攻击不正当财富,向穷人许愿,以吸引读者。该报注重犯罪新闻、丑行、灾祸报道和各种特写,并大量应用照片。其版面与刺激性,和普利策的《世界报》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不惜高额薪金从《世界报》挖走该报星期日报的全班人马。赫斯特也通过搞一些社会运动,以标榜其对贫民特别是受压迫者的同情,如用事实揭露政府官员滥用职权,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来增加报纸声誉。在与普利策的竞争中,大量应用暴露性新闻与犯罪新闻是赫斯特的拿手好戏。他的《新闻报》在煽情主义方面超过了《世界报》。赫斯特一生最轰动的事件包括同普利策的竞争,煽动美西战争和教唆刺杀麦金莱总统。6.《华尔街日报》[上海财大2010年研]答:《华尔街日报》1889年由道·琼斯公司创办于纽约。最初是一张金融类报纸,30年代末成长为综合性日报。该报的经济分析和道·琼斯公司汇编的股票指数,历来为国内外经济界所关注。非商业性新闻、人物专访、时政述评、各种各样的专栏和关于文化的讨论深刻、丰富,也颇有声誉。该报头版不登照片,刊头古朴典雅,六栏的版面朴实无华,给读者以很强的亲和力。《华尔街日报》有东部、中西部、西南部、西部四个版,要闻基本相同,地方性新闻和广告有所区别。7.“掏粪运动”[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研;南京大学2007年研]答:“掏粪运动”是指20世纪初新闻界中以杂志为主体掀起的一股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对写揭露新闻的记者的比喻。“掏粪运动”中的著名人物是美国小说家厄普顿·辛克莱,他对食品加工业的曝光是该运动中的经典之作。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临近,民众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欧洲战场上,“掏粪运动”逐渐衰落。尽管有些文章带有煽情主义和谩骂倾向,但它在影响和引导社会方面起的巨大作用向人们展示了新闻报道的功能,使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成为一个大声疾呼改革的时代,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8.“炉边谈话”(FireideChatofFrakliD.Rooevelt)[华南理工2016年研;南京大学2014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清华大学2007年研;社科院2006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研]答:“炉边谈话”(FireideChatofFrakliD.Rooevelt)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1933年3月12日即罗斯福就职总统后的第一周的最后一天,他在白宫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接受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的录音采访,工作人员在壁炉旁装置扩音器。总统说,希望这次讲话亲切些,免去官场那一套排场,就像坐在自己的家里,双方随意交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办事处主任哈里·布彻便随口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叫‘炉边谈话’好了。”于是就此定名。此后,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罗斯福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在罗斯福上任后雷厉风行地推动第一次新政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9.太阳报[华中科大2013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由本杰明·戴1833年创于纽约。该报有明确的办报方针,低价发行,售价一美分,提供“当天所有的新闻”,刊登大量广告;注重新闻的趣味性;良好的销售方法。但是格调不高,消息低级庸俗,甚至制造假新闻。10.潘恩[四川大学2005年研]答:托马斯·潘恩(ThomaPaie,1737—1809)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政论家,激进派作家,革命宣传鼓动家。1776年1月发表政论小册子《常识》,呼吁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统治,参加北美独立战争。后与保皇分子神学院院长展开论战写就《林中居民的信札》,猛烈抨击英国政府的暴政,坚决主张独立,号召人民拿起武器投入战斗。在革命危急关头,他发表13篇《危机》鼓舞士气,由此成为美国报刊史上有名的政论文章。托马斯·潘恩用自己的头脑、笔杆和勇气,为美国独立战争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也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11.《纽约时报》[四川大学2010年研;暨南大学2010年研]答:《纽约时报》(TheNewYorkTime),由亨利·J·雷蒙德和乔治·琼斯于1851年9月18日创刊,是美国高级报纸(或严肃刊物)的代表,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该报由纽约时报公司在纽约出版,原名《纽约每日时报》,1859年9月14日改为现名并沿用至今。1896年A..奥克斯买下面临绝境的《纽约时报》,确定了时报的新闻报道原则:“力求真实,无畏无惧,不偏不倚,并不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他大胆地增刊扩版,在新闻报道上不惜投资,大量增加在当时颇为稀有的国际新闻内容。1897年奥克斯提出了《纽约时报》的格言:“所有值得印刷的新闻”,被公认为对“黄色新闻界”的挑战。1969年后由家族企业变为股份公司。自创刊以来,《纽约时报》一直以报道政府的重要文件和重要人物的言论为主,因而被称为“档案记录报”。目前,《纽约时报》从发行量上看,是仅次于《华尔街日报》和《今日美国》的美国第三大报纸。但从影响力上看,它以覆盖全世界的实力,牢牢占据着“美国头号大报”的位置。12.默多克[华中师大2013年研;人大2011年研]答:默多克(RuertMurdoch)是跨国报纸及影视实业家。他起家于澳大利亚,创办《澳大利亚人报》,后转战英美,他的麾下有久负盛名的英国高级报纸《泰晤士报》、大众报纸《太阳报》,控股英国天空广播公司;美国《纽约邮报》,美国第四大广播网福克斯,执掌传媒帝国新闻集团。新闻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媒体集团,亦称为“默多克的传媒帝国”。默多克过度追求利益、报纸过度煽情的风格受到了西方新闻界的批评。13.普利策[南开大学2011年研;四川大学2011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华中师大2005、2003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研]答:约瑟夫·普利策(JoehPulitzer,1847—1911)著名报人,美国编辑,报纸业主,是美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新闻学家和报业巨匠。他从小立志,靠自学闯入新闻界。先后购买了《西方邮报》,《圣路易斯快邮报》和《纽约世界报》,并对报纸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的报纸倡导各种社会改革运动,同时也靠耸人听闻的手法,报道色情、暴行等新闻来吸引受众眼球。他为新闻成为社会公认的一门学科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发动的新闻改革运动,对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被认为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新新闻传播业”的创始人。遗嘱捐赠200万美元创办美国第一所新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并赠款设立“普利策奖”。14.《华盛顿邮报》[厦门大学2016年研;人大2014年研;上海财大2014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研;四川大学2003年研]答:《华盛顿邮报》(TheWahigtoPo)由斯蒂尔森·哈钦斯于1877年12月6日在华盛顿创刊,是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最大、最老的报纸,具有很高的国际声望,但仅限于华盛顿发行。属于华盛顿邮报公司。由于位于美国首都,擅长于报道美国国内政治动态,经常发表一些评论和分析性文章,是了解和研究美国内政外交的重要报刊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通过揭露水门事件和迫使理查德·尼克松总统退职,获得国际威望。1880年成为华盛顿特区首家每日出版的报纸。2009年《华盛顿邮报》的日发行量达58.2万份,是美国第五大受欢迎的日报。近年来,由于网络媒体的兴起,《华盛顿邮报》受到了巨大的冲击,2009年关闭华盛顿之外的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三个主要分支机构。2010年8月2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公司与音响器材大亨悉尼·哈曼签署协议,以象征性的一美元出售旗下连年亏损的杂志《新闻周刊》。15.美联社[暨南大学2011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清华大学2008年研]答:美国联合通讯社(AociatedPre)简称美联社,是由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合作型机构。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闻采访机构之一。总部在纽约。1848年创立于芝加哥,前身为港口新闻联合社,由当时纽约《太阳报》等6家报纸组合而成,1875年更名纽约联合新闻社,1892年经过改组,使用现名。最初按其章程规定,稿件只供本社成员报纸使用。1945年经美国最高法院裁决,修改了接收新成员章程,并允许非本社成员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单位订稿。经过多年发展,美联社今天已成为使用多种形式向各种媒体全方位播送新闻的国际通讯社,每天的受众在一亿以上。美联社还同道·琼斯公司合作,办了美联一道·琼斯专业新闻社,向国内外提供经济新闻和信息,订户遍及几十个国家。美联社最先提出并大力倡导客观性法则,使其在西方被奉为职业理念。16.爱德华·默罗[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研]答:爱德华·默罗(EdwardMurrow,1908—1965)美国CBS著名记者,美国广播电视史上的杰出人物。1938年3月12日,他和夏勒等人首先推出了广播史上的第一次《新闻联播》。二战期间,作为战地记者,他的《这里是伦敦》的报道赢得极大声誉。战后,主办的《现在请听》极受欢迎。默罗转向电视界后主持电视专栏节目《现在请看》,显示了电视传媒的强大力量。他的电视实践创立了严肃电视干涉社会生活的良好传统,扩大了电视新闻在公众中的巨大影响力,并且主张对世界事务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真实的报道。曾任美国新闻署署长。7.黄色新闻[清华大学2017年研;华东师大2015年研;华中师大2014年研;清华大学2011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答:黄色新闻是指建立在煽情主义基础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的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的报道。黄色新闻是报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竞争的产物,得名于美国《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之间的竞争,并在两报的激励竞争中发展起来。1899年至1900年,是美国黄色新闻发展的高峰。当时全国的主要报纸中约有三分之一是纯粹的黄色报纸。黄色新闻的特征:使用打字号煽动性标题;滥用照片;种种欺骗手法;星期日增刊;标榜同情“受压迫者”。18.KDKA广播电台[北大2006年研;人大2005年研]答:KDKA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个商业电台,第一座有正式营业执照的广播电台,于1920年11月2E1在美国匹兹堡开始播音。该台首次广播的内容,是关于哈定和考克斯在总统竞选中的得票数。其时效之快,使美国报界大吃一惊。KDKA电台的成功,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从此,新兴的电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播出内容有当地新闻、邀请艺人现场表演、为临睡前的孩子们朗读故事等。二、简答题1.简述托马斯·杰斐逊的新闻自由观。[南开大学2007年研]答:托马斯·杰斐逊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美国第三任总统、资产阶级革命家。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上杰斐逊执笔起草了《独立宣言》,成为北美殖民地人民反英斗争的旗帜,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杰斐逊的新闻自由观认为:(1)世界上每个政府都有人类的弱点和腐化堕落的胚芽,为了防止政府蜕化,必须由人民来监督。为了防止犯错误,就必须通过报纸让人民充分了解公共事务。虽然他们有时也会被引入歧途,但将会迅速纠正自己。(2)民意是政府存在的基础,要向人民提供关于它们自己事务的全部情况,并且力争做到使这些报纸深入到全体人民之中,而不是在政治贵族中传播信息。第一个目标是给人民打开所有通向真理的道路。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好的办法是新闻自由。(3)言论出版自由与政府的秩序是一致的,正派的政府不会被言论打倒,决不能限制出版自由,除非对公民的名誉造成损害。人权法案没有明确宣布言论自由,实在是令人不能容忍的疏漏,必须在今后的立法中予以纠正。(4)他要求新宪法应该包括一个声明,即联邦政府将永远不限制报纸发表任何它们高兴发表的东西;也不减轻出版商对于所发表的错误事实承担的责任。对诽谤不必恐惧,说实话就不是诽谤,即使纯粹的诽谤,也有人民做出公正的判断。杰斐逊关于新闻自由的名言至今仍被人们广为流传:“如果由我来决定选择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要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离开了对新闻出版自由的保障,就无其他自由的保障可言,当公众舆论允许自由表达时,其力量是不可抗拒的。”“没有监察官就没有政府,但是,哪里有新闻出版自由,哪里就可以不需要监察官。”2.简析美国纽约《太阳报》的成功对于媒介产业发展的意义。[人大2005年研]答:《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是本杰明·戴于1833年9月3日在纽约创办的。在它创办前,就已有了三家廉价报纸,但刊行不久就夭折了。《太阳报》却获得了明显的成功:创刊时印行1000份,四个月后,销售5000份,居纽约各报之首;一年后达10000份,三年后30000份,发行量空前巨大,震动了报界。它的出现和成功是资产阶级报纸向廉价报纸发展的转折点。《太阳报》的成功是传媒经济勃兴的标志,传媒产业化运作的开端,是传媒产业发展史上一个具有十分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对传媒产业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1)正由于该报的创办并运作成功,传媒的产业属性才被发现、产业身份才被确定大众传媒产业一产生,传媒经济就开始了,因为其产生的原因就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只是虽然传媒经济运作已经开始,但由于社会各个方面条件的限制,并没有发展起来,传媒作为一个行业有巨大赢利潜能的事实也没有被发现,但就在《太阳报》创办并运作成功后,传媒产业巨大的盈利潜能被发现,整个社会忽然认识到:这原来是一个可以挣钱的行业,是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于是它获得了社会各界新的审视和更高关注。资本追踪而来,传媒产业的大规模产业化运作开始。这是对传媒产业认识的一次社会思想上的革命,是传媒产业运作观念上的巨大解放,从而使传媒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巨大增长。(2)创造了现代传媒产业的基本盈利模式——二次销售二次销售是当前传媒产业中最受重视的盈利模式。《太阳报》正是采用这种盈利模式,并获得经济上的成功。《太阳报》的创刊词称:“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起的报纸,为公众报道当天的新闻,同时提供有利的广告媒介。”“人人都买得起”表明其廉价,“提供有利的广告媒介”表明其销售广告资源。(3)在内容产品的开发上有所创新①消费者定位的创新。其发刊词宣称“人人都买得起”,这与政党报刊时期受众是政党成员以及受政党影响的少数群众不同,反映出的理念是满足社会上最大多数人的需求,最终尽量扩大其发行量,实现广告资源价值最大化,以最大限度获利。②内容定位的创新。以前政党报刊时期,报纸以政论为主,宣传本政党的观点,是观点报纸。《太阳报》则实现了从观点纸向新闻纸的转变,全报无一篇评论,全部是新闻,而且多为社会新闻,包括大量的黄色新闻,这样在当时能够做到最大量销售。(4)经营业务的创新①在发行上,廉价是《太阳报》非常重要的一个表征,一份报纸只售1便士,也即1美分,是美元最小币值,社会上大部分人都能接受;而且对发行商折扣,折扣率为33%,此折扣率延续至今,成为美国报业发行的一个传统;发行商如果没有卖完还可退报,从而增加发行经销进货的积极性;在发行形式上还采用当时美国较少采用的街头零售形式。②经营广告。其创刊词宣称“提供有利的广告媒介”,意味着出售广告资源获利,与此相配合,在实践中通过大量发行以吸引广告投放。③在印刷上,《太阳报》重视引进新型设备,提高印刷效率。④在人力资源上,重视聘用优秀报业人才。总之,《太阳报》的运作模式是崭新的,与政党报刊时期模式是迥然不同的,其盈利目的明确,是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其获得成功后,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世界各地纷纷仿效,产生了轰轰烈烈的“便士报运动”,可以说,“便士报运动”也就是传媒产业化运动,是传媒经济大力发展的运动。从那时到现在的170多年中,报业的运作模式没有任何实质性变化,其后出现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也都遵循着这样的运作模式。现代传媒经济的主要运作模式是由《太阳报》开始,也就从那时开始,传媒产业开始产业化运作,传媒经济开始勃兴并迅速发展至今。3.简述华盛顿邮报的历史与现状。[人大2005年研]答:《华盛顿邮报》是美国首都第一大日报,也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1)《华盛顿邮报》的历史①1877年12月6日,《华盛顿邮报》由民主党人史蒂森·赫金斯创办,对开四版,零售价三美分,发行一万份。1889年,赫金斯将报纸卖给哈顿和威尓肯斯。②1905年至1916年,转入《辛辛那提简讯报》老板麦克利恩手中,他增加了广告收入,却降低了报纸的信誉和影响。1916年至1933年麦克利恩去世,其子爱德华成为报纸的发行人,因他与共和党总统哈定关系密切,从而使报纸成为共和党人的工具。这时期,报纸发行量逐步下降,广告大减。③1933年,《华盛顿邮报》被公开拍卖,金融家尤金·迈耶以82.5万美元买下了该报,他公布了著名的办报原则:报纸的第一使命是说明真相,说明经过调查证实的全部真相;作为新闻传播者,本报将遵循一名绅士应遵循的社会礼仪;本报的内容是雅俗共赏;报纸的职责是为读者、公众服务,而不是为报纸老板的私利服务;为报道真相,报纸应准备在必要时为公众牺牲报纸本身的物质利益;本报不会与任何特殊利益集团结盟,它对于公共事务和公务人员的见解将是公正、自由和有益的。1933年至1943年,迈耶聘请著名作家担任社论版主笔,使该报获得了“明智,有人情味,开明”的声誉,发行量增长了三倍,达16.2万份。④1946年起,迈耶的女婿菲利普·格雷厄姆接办该报。先后购买了《华盛顿时报先驱》、《新闻周刊》和几家电视台,成为一家新兴的传播集团。到1954年发行量已达38万份,成为国会议员、政府官员、驻华府记者的必读报。美国最著名的争论家李普曼也常为《新闻周刊》和《华盛顿邮报》撰写专栏文章,使其愈加令人瞩目。⑤1963年,格雷厄姆去世,其妻凯瑟琳成为公司总裁,开创了《华盛顿邮报》的“凯瑟琳时代”。1971年《华盛顿邮报》继《纽约时报》后,揭露了美国在越战中的有关秘密情报,声名大振。1972年起,《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历时两年,层层挖掘,披露“水门事件”的内幕,最终迫使美国总统尼克松下台,这在美国新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水门事件”的成功报道使该报获得1973年普利策公共服务奖,并确立了《华盛顿邮报》的世界级大报地位。在美国人心目中,《华盛顿邮报》成了一份疾恶如仇、热情似火的报纸,而凯瑟琳则被认为是华盛顿最有影响的一位妇女。⑥1979年凯瑟琳的儿子唐纳德继任该报发行人,1983年出全国版。(2)《华盛顿邮报》的现状①《华盛顿邮报》以政府报道见长,它消息灵通、材料可靠、文笔犀利。尽管《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美国大牌报纸派有大量的精兵强将,常驻华盛顿同《华盛顿邮报》拼抢联邦政府的新闻资源,《华盛顿邮报》的政府报道仍然是最值得称道的。②《华盛顿邮报》是高级报纸,也是通俗性报纸。《华盛顿邮报》所刊载的漫画比美国其他报纸都多。它在华盛顿的高级饭店和贫民窟同样十分流行。③《华盛顿邮报》是地方性报纸,主要在华盛顿发行。即便在邻近华盛顿的城市,想要找到一份《华盛顿邮报》还真需要一些技巧。唐纳德说,每天有1500份《华盛顿邮报》运送到纽约,这已经是报社极不情愿的。因为《华盛顿邮报》的广告商大都在华盛顿。④平日版主要分为四大版块,分别是国内外要闻和评论、文化生活和影视娱乐、本市新闻、体育金融和商业。该报注重报道国会消息和政府活动,国际新闻也很多。读者对象与《纽约时报》相仿,主要是政界、企业界和知识界。⑤报纸还拥有自己的特稿社——成立于1962年的洛杉矶—华盛顿邮报特稿社,专发在两版刊登的专栏、通讯和特稿等。目前,《华盛顿邮报》日发行77万份左右,周日发行110万份。但《华盛顿邮报》发出的声音远远超出它的发行量所产生的影响。4.谈谈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内容与价值。[北大2008年研]答:(1)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内容1789年9月,美国国会对原宪法增加了10条修正案(又称《人权法案》),此法案于1791年12月经多数州议会批准而生效。其中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通过建立遵奉某一宗教或禁止宗教自由之法律;不得废止言论与出版自由;或限制人民集会、请愿、诉愿之自由。”(2)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价值①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使新闻出版自由作为美国宪法中的补充条款从法律上得到确立,并成为宪法的一部分,自殖民地时期开始的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②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与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十一条地位相当,被认为是对资产阶级新闻理念、理论及运作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个最早的法律文献。③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犹如美国新闻自由的基石,美国媒体所享有的一切自由追根溯源都来自这条规定。在美国,凡涉及言论、新闻、出版等诉讼,往往都会搬出宪法第一修正案,它几乎成为美国媒体屡试不爽的护身法宝和每战必胜的锐利武器。用阿特休尔的话说,“美国对第一修正案思想的信仰犹如宗教那样根深蒂固,不可动摇,以至于美国人民把它颂扬为‘美国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5.结合《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谈谈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和道德修养。[上海大学2012年研]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16 《出版自由法》 出版自由是什么权利

  •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出版社:圣才电子书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试读:第一章世界近代新闻媒体的产生和勃兴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1、在争取言论自由的腥风血雨中勃兴从16世纪到19世纪,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大致有4个时期。1.第一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1)1450年前后德国人古登堡发明活版印刷机,文艺复兴运动遍及欧洲,封建王朝采取高压政策妄图扼杀出版自由。两者的碰撞在欧洲引发一场思想大地震。(2)技术的进步威胁到封建王朝的统治,各国统治者先后颁布法令,严厉压制出版物。这场斗争是新思想与旧思想之战,是封建禁锢与出版自由之战,也是王权与新技术之战。(3)在欧洲各封建王朝扼杀出版自由的禁令中,英国都铎王朝1586年颁布的星法院法令,最著名、最具影响力,成为欧洲各国王朝上百年出版管制的范本。2.第二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敌对双方的宣传需要以及市民对了解错综复杂局面的需要,使得报刊活跃一时,从而大大推动报刊的发展。(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拉开这一时期的序幕。代表资产阶级的国会派与保皇派都有自己的宣传报刊。(3)对资产阶级革命真正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89—1794年)的报刊。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马拉创办、主持的《人民之友报》。3.第三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控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在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以后,都以不同形式宣布出版自由、言论自由。①英国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宣布国王不得干涉人民的言论自由。②美国1791年通过《人权法案》,明确载明国会不得剥夺人们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③法国1789年通过《人权宣言》,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著作和出版自由。④德国在魏玛公国时期的宪法规定,德国人在一般法律内,有权通过言论、印刷品、图画及其他方式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2)为限制出版自由,各种政府先后采取的方法如下:①出版物的事先检查制。②政府制定法律扼制出版。③征收印花税、实行津贴制。4.第四时期(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政党报刊时期(1)政党报刊时期,是指以不同政党面貌出现的报纸占有主导地位。这既有政治原因,也是环境所迫。①在政治上,资产阶级各利益集团在反对封建王朝的斗争中暂时联合起来,一旦革命成功,不同利益就驱使政党争权夺利。②在报刊环境上,高额的印花税、保证金以及出版物事前检查制、各种莫须有的罪名,使得独立报刊难有生存空间,各种报刊不得不投靠政党、政府。(2)报纸在诞生以后的300年时间内,为争取自由、获取生存空间经历了反反复复、曲曲折折的过程。2、近代报业定型第四势力地位确立1.19世纪中叶以前,报业地位脆弱报业地位脆弱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下两方面:(1)报纸只是上层阶级的玩物,没有扎根在民众中,不可能从民众中汲取力量。(2)报纸虽有时是社会舆论机构,但只反映上层阶级不同派别的观点,并非真正民意。2.19世纪中叶以后,面向社会大众的报纸——便士报开始诞生(1)各国“便士报”的总特点①报纸在政治上、经济上独立。它们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接受政党、政府或明或暗的津贴,也不依附于任何政党、政府,实行对任何政党、政府保持独立的方针。②报纸真正是以新闻为主,而不像政党报那样以评论为主。③面向社会大众。新闻是写给社会大众看的,所以有许多街头巷尾的社会新闻,包括大量的煽情新闻、黄色新闻;新闻简短、通俗,有不少新闻带有故事情节,被新闻史学者称为“故事新闻”。售价低廉,使平民百姓足以消费。④高度重视经营,广告和其他经营收入真正成为报纸的生存之本。(2)便士报的影响①在世界新闻史上,“便士报”奠定近代报业的基础。②“便士报”第一次真正让新闻取代言论成为报纸的主角,报纸真正成为新闻纸。③随着“便士报”的普及,报纸开始在社会底层扎下根来,对社会开始产生实际影响。3.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一批严肃的综合性日报真正奠定报纸社会地位(1)严肃性报纸的共同特点①继承“便士报”的传统,在政治上、经济上独立自主,不依附于任何政党、政府,尽管它们和政党、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②都是政企合一的综合性日报。政企合一,即它们追求政治目标和社会影响,自觉地维护国家利益和统治阶级利益,但以企业形式来管理,同样追求经济利益。③都以中、上层阶级为主要读者对象。新闻以硬新闻为主,严肃、严谨,很少有煽情新闻,同时高度重视评论。④都以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来经营报纸,注重物色杰出人才,内部管理严格,力争利润的最大化。(2)严肃报纸的影响①意味着信息性新闻取代故事性新闻成为报纸新闻主体。②意味着政企合一型综合性日报取代廉价小报成为报业主流。从20世纪开始,报纸对各国乃至对世界的历史进程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一些有影响力的大报构成国家权力机构的一个部分,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部分。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名词解释1.事先检查制2.印花税3.便士报(廉价报刊)[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研;社科院2007年研]2、简答题1.简述争取言论自由斗争的几个时期。2.简述美国“便士报”兴起的社会背景、传播内容与特征。[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1、名词解释1.事先检查制答:这是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政府最先采取的措施,防止报刊来批评政府。1662年6月,英国议会制定出版法案,明确规定报刊发行实行许可证制度,规定出版物必须受议会设立的检察官的检查。1688年“光荣革命”后仍然实施,直到1694年通过出版法案才正式废止。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于1810年重新恢复新闻事先审查制度。而德国从1819年开始重新执行书报检查制度。2.印花税答:英国国会在1712年5月16日通过印花税法案除报刊税外,还征收广告税、纸张税。种种税费占出版费约三分之二,深重的税赋使得报刊人入不敷出。印花税实行不到半年,报刊就停办一半。德国、俄罗斯都先后实行过印花税。直到1861年英国才取消印花税,以后欧洲各国陆续取消。3.便士报(廉价报刊)[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研;社科院2007年研]答:19世纪中叶后,便士报出现,并成为全美主流报纸。在美国,第一份成功的“便士报”是本杰明·戴1933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其特点为:报纸在政治上、经济上独立。它们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接受政党、政府或明或暗的津贴,也不依附于任何政党、政府,实行对任何政党、政府保持独立的方针。报纸真正是以新闻为主,而不像政党报那样以评论为主。面向社会大众。新闻是写给社会大众看的,所以有许多街头巷尾的社会新闻,包括大量的煽情新闻、黄色新闻;新闻简短、通俗,有不少新闻带有故事情节,被新闻史学者称为“故事新闻”。售价低廉,使平民百姓足以消费。高度重视经营,广告和其他经营收入真正成为报纸的生存之本。2、简答题1.简述争取言论自由斗争的几个时期。答:从16世纪到19世纪,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大致有以下四个时期:(1)第一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①1450年前后德国人古登堡发明活版印刷机,文艺复兴运动遍及欧洲,封建王朝采取高压政策妄图扼杀出版自由。两者的碰撞在欧洲引发一场思想大地震。②技术的进步威胁到封建王朝的统治,本能的恐惧使各国统治者先后颁布法令,严厉压制出版物。这些禁令都不约而同地集中于新兴技术即印刷术上。这场斗争是新思想与旧思想之战,是封建禁锢与出版自由之战,也是王权与新技术之战。③在欧洲各封建王朝扼杀出版自由的禁令中,英国都铎王朝1586年颁布的星法院法令,最著名、最具影响力,成为欧洲各国王朝上百年出版管制的范本。(2)第二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①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敌对双方的宣传需要以及市民对了解错综复杂局面的需要,使得报刊活跃一时,从而大大推动报刊的发展。②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拉开这一时期的序幕。代表资产阶级的国会派与保皇派都有自己的宣传报刊。③对资产阶级革命真正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89—1794年)的报刊。这些报刊都是政治报刊,大力鼓吹推翻僧侣、贵族统治的革命,同保皇派展开论战。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马拉创办、主持的《人民之友报》。(3)第三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控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①在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以后,都以不同形式宣布出版自由、言论自由。英国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宣布国王不得干涉人民的言论自由;美国1791年通过《人权法案》,明确载明国会不得剥夺人们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法国1789年通过《人权宣言》,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著作和出版自由。德国在魏玛公国时期的宪法规定,德国人在一般法律内,有权通过言论、印刷品、图画及其他方式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②为限制出版自由,各种政府先后采取的方法有:出版物的事先检查制:这是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政府最先采取的措施,防止报刊来批评政府。这种事先检查制度引发越来越激烈的反抗。政府制定法律扼制出版:为取代报刊事先检查制度,各国政府都先后制订了煽动法、诽谤法来扼制出版物。征收印花税、实行津贴制:英国国会在1712年5月16日通过印花税法案,除报刊税外,还征收广告税、纸张税。与征收印花税相辅相成,政府以津贴方式支持、收买一批报纸,并把津贴列入政府预算。(4)第四时期(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政党报刊时期①政党报刊时期,是指以不同政党面貌出现的报纸占有主导地位。这既有政治原因,也是环境所迫。在政治上,资产阶级各利益集团在反对封建王朝的斗争中暂时联合起来,一旦革命成功,不同利益就驱使政党争权夺利。在报刊环境上,高额的印花税、保证金以及出版物事前检查制、各种莫须有的罪名,使得独立报刊难有生存空间,各种报刊不得不投靠政党、政府。②报纸在诞生以后的300年时间内,为争取自由、获取生存空间经历了反反复复、曲曲折折的过程。2.简述美国“便士报”兴起的社会背景、传播内容与特征。[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在19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批大众化便士报。(1)美国“便士报”兴起的社会背景①政治民主化的完成。资产阶级革命获得成功,“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学说深入人心,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秩序已经基本确立。公民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思想自由,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国家法制的保障。这种宽松、自由的政治环境直接转化成了大众化报刊滋生的沃土。②进入19世纪以后,美国的工商业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各大港口和商业中心城市都有了日报。工业革命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而广告又成了工商业进一步扩张的重要手段。报刊又是最基本的广告媒介。作为大众报业的一个基本特征,价廉到普通的工人农民都能买得起,没有广告收入,也是难以想象的。③城市规模的扩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城市在数量、规模上都实现了很大的扩张。一方面,大量的破产农民拥进城市,而报刊正好可以成为他们学习知识,顺应工作需要的工具。城市规模的扩张,不仅增强了社会对信息交流的需要,而且为报业的发展准备了更多的读者。④随着印刷技术的多次改进,印刷成本从30年代起也大大下降。还有交通电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新闻传播时效的提高,为广大读者更早地接受新闻创造了物质条件。⑤通讯社的出现及其发展。作为一种消息工厂、消息批发商,通讯社延伸了报刊媒介的新闻采集手段。通讯社以廉价的服务,扩张了报纸的视野范围,降低了消息采集乃至报纸制作成本,从而加强了近代报业的经营基础。(2)美国“便士报”的传播内容19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纽约出现三家成功的“便士报”。①1833年9月3日,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是首家成功的美分报。该报为四页小报,内容偏重地方和社会新闻,注重趣味性,广告也较多,出版四个月就成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②1835年5月6日,贝奈特创办《纽约先驱报》,该报除了地方新闻和社会新闻外,还有较多的经济、金融和社交新闻。在社会新闻方面,该报因过分渲染犯罪场面、侮慢教会、随意诽谤其他报人,曾遭受到社会各界对它发动的“道德战争”。1846年,《先驱报》向欧洲发行海外版,19世纪60年代该报的发行量超过《太阳报》,成为当时美国最大的报纸。③1841年4月10日,霍拉斯•格里利创办《纽约论坛报》。鉴于社会各界对《纽约先驱报》的“道德战争”,具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格里利决心创办一家高雅而有思想的美分报。马克思应邀为它撰稿12年。《纽约论坛报》重视采访,文章较有文学味,不详尽报道犯罪新闻,拒绝不道德的广告,对社会下层表现出同情。(3)美国“便士报”的特征①标榜自己是超党派独立报纸。这与政党报刊公开表明党性原则绝然不同。大众化报纸的读者队伍明显地超越了政党报刊读者的阶级界限。②维持了经济上的独立。工业革命给报纸增加了大量的具有购读能力的读者,出于拓展市场的需要,新兴的工商资产阶级大大地增加了广告开支。报纸的收入空前地增加,发行与广告成了支撑大众化报纸的两大支柱。经济上的自立,为政治上的独立创造了条件。③与政党报刊相比,大众化便士报纸大大地拓展了报道领域,尤其是重视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人情味新闻以及煽情主义新闻。这显然是为了满足广大中下层读者的需要。④内容通俗,平易近人。在文字上,以口语、现代语言为主。在版面编排上,使用多行标题,大量采用图片,使报纸摆脱了过去庄重、呆板、严肃的传统,而显得醒目、生动,富有变化的活力。⑤定价远比政党报刊低廉。这正是大众化报刊得以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报纸的廉价化,使得下层民众都有能力购买,从而在根本的意义上拓展了报业的生存空间。第二章美国新闻业2.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1、美国新闻业简史美国新闻史上的重大事件:(1)1704年4月24日,波士顿邮政局长坎贝尔创办《波士顿新闻信札》,这份周刊被视为美国现代新闻史的开端。(2)1789年9月,美国议会增加10条修正案,又称人权法案,是确立美国新闻自由体制的基石,确保美国新闻业长达一百几十年的繁荣。(3)1833年9月3日,本杰明·戴在纽约出版《纽约太阳报》,是世界上第一份“便士报”。6个月后,该报引发美国新闻史上的“便士报”运动。(4)1848年,纽约6家报纸合办“港口通讯社”(1857年改组为“纽约报联社”,1892年又改称“美联社”),是美国第一家通讯社。(5)1846年5月13日,《巴尔的摩太阳报》首次使用电报传递快讯,发出美国总统向墨西哥宣战的消息。由此产生倒金字塔的消息结构。倒金字塔的写作结构标志着新闻写作体裁的正式诞生,成为消息的典型表现手法,并推广到全球。(6)1896年8月,阿道夫·奥龙斯接办《纽约时报》并改版,大量刊登时政、经济、外交的硬新闻以及立论公正、深刻的社评,开创报业的新时代——“信息模式”。(7)1892年,斯克里普斯家族创办全美第一家报纸集团。(8)1920年11月2日,正式领取执照的匹兹堡KDKA电台开始播音,播出的第一条新闻是哈定当选美国总统。标志着美国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9)1939年4月30日,全国广播公司(NBC)首次用电视转播纽约世界博览会“明天的世界”开幕式,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开幕式上致词,成为第一位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美国总统。(10)1950年,美国首次播出彩色电视节目,1950年联邦通讯委员会正式批准采用“点描法彩色电视技术标准”,通称NTSC制。(11)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会采用TCP/IP协议,将各大学、研究所的电脑连接,1990年采用英国人提姆·柏纳·李发展的万维网,自此开创互联网时代。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互联网开始起飞。2、美国新闻业现状1.美国是现代新闻媒介的发源地以1833年《纽约太阳报》创办为标志的“便士报”运动开启报纸现代化之路。广播、电视首先在美国投入商业运行。2.美国是当今世界传媒业的霸主(1)拥有世界一批最大的传媒公司,如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维亚康姆、迪斯尼等。(2)美国的媒体已渗透到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媒体产品遍布世界角角落落,对世界事务具有强大的影响力。①美联社是全球最大的通讯社。②《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3家报纸,是各国政要、金融业人士必须关注的案头报。③《时代》、《新闻周刊》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两份新闻周刊。④拥有世界覆盖面积最广的电视频道。⑤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影视剧更是充塞着世界各地。3.美国新闻业的现状(1)报纸。美国报纸根据报纸受众定位,坚持以提供严肃新闻和解释性报道为主。(2)电视。美国的电视频道化比较彻底。(3)电台.在电视冲击下,20世纪90年代以后,广播重新寻找到新的定位,彻底走专业性道路。广播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窄播”,收听率节节上升。3、美国传媒业的特点1.新闻媒体基本上都是私营的(1)从20世纪20年代无线电台诞生开始,美国的广播业坚持走民营之路,只是由政府控制许可证的发放。(2)所有的报纸、杂志,绝大多数的电台、电视台(占有95%以上的收视率)都是私营的。2.新闻媒介的运作实行彻底的商业化(1)公共电视台由政府给予财政支持,其余所有媒介都以广告收入和其他经营收入作为全部财政来源。(2)为争夺受众,各媒体展开激烈的竞争,不断推陈出新。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是美国传媒业的一大亮点。(3)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虽然为争夺受众展开激烈的竞争,但在竞争中,各种媒介扬长避短,均衡发展。3.新闻媒介高度垄断(1)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大鱼吃小鱼、快鱼追慢鱼,造成剧烈的兼并。(2)现在美国重要的报刊、电台、电视台以及互联网都被大企业所控制,数家大的垄断公司在全美乃至全球展开激烈竞争。4.美国新闻媒介具有高度独立性(1)受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庇护,美国新闻媒介具有与生俱来的独立性。(2)独立的报格是美国新闻从业人员最珍惜的传统。(3)这种独立性表现在新闻媒介敢于并乐于监督政府、监督大公司的不法行为。2.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名词解释1.曾格事件[人大2015年研]、曾格案件[重庆大学2016年研;南京大学2013年研;南京师大2008、2006年研;北大2007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研]22.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清华大学2009年研;人大2006年研]3.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阳报》[清华大学2009年研]4.贝内特和《先驱报》[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研]5.赫斯特(WilliamR.Heart)[北大2009年研]6.《华尔街日报》[上海财大2010年研]7.“掏粪运动”[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研;南京大学2007年研]8.“炉边谈话”(FireideChatofFrakliD.Rooevelt)[华南理工2016年研;南京大学2014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清华大学2007年研;社科院2006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研]9.太阳报[华中科大2013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10.潘恩[四川大学2005年研]11.《纽约时报》[四川大学2010年研;暨南大学2010年研]12.默多克[华中师大2013年研;人大2011年研]13.普利策[南开大学2011年研;四川大学2011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华中师大2005、2003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研]14.《华盛顿邮报》[厦门大学2016年研;人大2014年研;上海财大2014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研;四川大学2003年研]15.美联社[暨南大学2011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清华大学2008年研]16.爱德华·默罗[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研]17.黄色新闻[清华大学2017年研;华东师大2015年研;华中师大2014年研;清华大学2011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18.KDKA广播电台[北大2006年研;人大2005年研]2、简答题1.简述托马斯·杰斐逊的新闻自由观。[南开大学2007年研]2.简析美国纽约《太阳报》的成功对于媒介产业发展的意义。[人大2005年研]3.简述华盛顿邮报的历史与现状。[人大2005年研]4.谈谈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内容与价值。[北大2008年研]5.结合《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谈谈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和道德修养。[上海大学2012年研]6.简述美国廉价报纸的兴起、发展与影响。[南京大学2009年研]7.简述普利策的办报特色。[北大2008年研]8.从《今日美国报》分别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竞争,论报业的发展趋向。[北大2003年研]9.简要评述《纽约时报》的办报理念与办报方针。[四川大学2008年研]10.简述托马斯·杰弗逊对美国新闻事业的贡献。[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华中师大2010年研]11.简述爱德华·默罗的记者生涯。[清华大学2008年研]12.简述《美国之音》对外宣传的几个历史阶段及主要宣传手法。[华中师大2007年研]13.美国商业广播电视在经营方面的利弊如何?试简述之。[人大2006年研]14.简述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的主要任务以及具体职能。[南京师大2009年研]3、论述题1.试论美国“一城一报”现象的形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研]2.谈谈普利策的主要新闻活动及其对于当今传媒的启示意义。[南京大学2006年研]3.结合史实和现实,谈谈你对黄色新闻的认识。[南京大学2008年研;华中师大2005、2003年研]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1、名词解释1.曾格事件[人大2015年研]、曾格案件[重庆大学2016年研;南京大学2013年研;南京师大2008、2006年研;北大2007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研]答:“曾格事件”又称“曾格案件”,是关于美国新闻出版自由的一起著名案件,是后来美国宪法里“新闻自由”的伟大开端。约翰·彼得·曾格是纽约一个普通印刷商,1733—1734年间,他的《纽约周刊》由于披露政府腐败而遭到起诉。1734年法庭审理此案时,当时的著名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主动出庭为他辩护。“曾格案件”在人类法律史上首次奠定了两个法律原则——“新闻自由”和“陪审团否决权”。这两个原则后来在英美的宪法中都得到确认,尤其是“新闻自由”原则,二百多年来,陆续写入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这一案件也被称为美国新闻史上的里程碑,它在美国新闻诉讼的司法实践上确立了以下三条基本原则:①诽谤必须是捏造事实,陈述事实的不是诽谤;②对诽谤罪要有事实真伪的证据,不能凭空指控;③判定出版物是否犯有诽谤中伤或煽惑人心的罪名,必须由陪审团做出裁决,不得由法官个人决定。这三条原则实际上标志着“批评政府无罪的原则”在美国初步确立。随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制定并于1791年批准生效,美国新闻自由第一次写入宪法,其法制化进程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2.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清华大学2009年研;人大2006年研]答: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是对现代世界新闻政策理念产生重大影响的宪法性文件。1787年在费城召开的美国联邦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国宪法,没有将新闻出版自由等公民权利明确列入其中,遭到反联邦派的反对。1789年,经过一番激烈斗争,各州虽然均已接受宪法,但1791年又通过了对宪法的10条修正案,后来称为《权利法案》,并成为宪法的一部分。《权利法案》第一条明确规定,国会不得指定任何法律剥夺言论或新闻自由。法案还规定了个人自由权利,包括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出版自由以及和平集会自由等。至此,新闻出版自由作为宪法的重要补充得以在书面上确立下来。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在美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历史地位是十分重要的。3.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阳报》[清华大学2009年研]答:《纽约太阳报》于1833年9月3日创于纽约,本杰明·戴总编,其口号是:“照耀所有人(ItShieforA11)”。初为清晨编辑版,夜间编辑版于1887年开始实行。《纽约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按商业原则创办的商业报纸,也是第一份获得成功的“便士报”。《纽约太阳报》的零售价是一美分或一便士,故称“便士报”,又称“廉价报纸”。由于其发行的成功和开创性作用,与后来创办的《纽约先驱报》和《纽约论坛报》并称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三大便士报。4.贝内特和《先驱报》[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研]答:1835年5月6日,詹姆士·戈登·贝内特在纽约创办的《先驱报》获得了成功。为战胜《太阳报》,贝内特提出“人道主义”、“改革社会”、“自由民主主义”等口号,60年代该报发行量超过《太阳报》而居全国各报之首。这份报纸在欧洲也被广为订阅,成为最受欢迎的一家美国报纸。《先驱报》首次确立了报纸要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原则,新闻报道的面广、速度快、文字通俗、议论辛辣。警署新闻经常引起社会轰动,首创的华尔街新闻引起纽约商界的重视。创办人贝内特因为使报纸闯入并干预了社会生活,被看作是美国第一个真正的记者。5.赫斯特(WilliamR.Heart)[北大2009年研]答:威廉·伦道夫·赫斯特1895年来到纽约,购得一份陷入困境的报纸,更名为《纽约新闻报》(NewYorkJoural),开始同普利策的《世界报》展开激烈竞争。赫斯特的办报方针是,得到新闻,尽快得到新闻,不怕花钱;不断地以喧嚣刺激读者,攻击不正当财富,向穷人许愿,以吸引读者。该报注重犯罪新闻、丑行、灾祸报道和各种特写,并大量应用照片。其版面与刺激性,和普利策的《世界报》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不惜高额薪金从《世界报》挖走该报星期日报的全班人马。赫斯特也通过搞一些社会运动,以标榜其对贫民特别是受压迫者的同情,如用事实揭露政府官员滥用职权,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来增加报纸声誉。在与普利策的竞争中,大量应用暴露性新闻与犯罪新闻是赫斯特的拿手好戏。他的《新闻报》在煽情主义方面超过了《世界报》。赫斯特一生最轰动的事件包括同普利策的竞争,煽动美西战争和教唆刺杀麦金莱总统。6.《华尔街日报》[上海财大2010年研]答:《华尔街日报》1889年由道·琼斯公司创办于纽约。最初是一张金融类报纸,30年代末成长为综合性日报。该报的经济分析和道·琼斯公司汇编的股票指数,历来为国内外经济界所关注。非商业性新闻、人物专访、时政述评、各种各样的专栏和关于文化的讨论深刻、丰富,也颇有声誉。该报头版不登照片,刊头古朴典雅,六栏的版面朴实无华,给读者以很强的亲和力。《华尔街日报》有东部、中西部、西南部、西部四个版,要闻基本相同,地方性新闻和广告有所区别。7.“掏粪运动”[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研;南京大学2007年研]答:“掏粪运动”是指20世纪初新闻界中以杂志为主体掀起的一股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对写揭露新闻的记者的比喻。“掏粪运动”中的著名人物是美国小说家厄普顿·辛克莱,他对食品加工业的曝光是该运动中的经典之作。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临近,民众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欧洲战场上,“掏粪运动”逐渐衰落。尽管有些文章带有煽情主义和谩骂倾向,但它在影响和引导社会方面起的巨大作用向人们展示了新闻报道的功能,使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成为一个大声疾呼改革的时代,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8.“炉边谈话”(FireideChatofFrakliD.Rooevelt)[华南理工2016年研;南京大学2014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清华大学2007年研;社科院2006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研]答:“炉边谈话”(FireideChatofFrakliD.Rooevelt)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1933年3月12日即罗斯福就职总统后的第一周的最后一天,他在白宫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接受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的录音采访,工作人员在壁炉旁装置扩音器。总统说,希望这次讲话亲切些,免去官场那一套排场,就像坐在自己的家里,双方随意交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办事处主任哈里·布彻便随口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叫‘炉边谈话’好了。”于是就此定名。此后,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罗斯福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在罗斯福上任后雷厉风行地推动第一次新政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9.太阳报[华中科大2013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由本杰明·戴1833年创于纽约。该报有明确的办报方针,低价发行,售价一美分,提供“当天所有的新闻”,刊登大量广告;注重新闻的趣味性;良好的销售方法。但是格调不高,消息低级庸俗,甚至制造假新闻。10.潘恩[四川大学2005年研]答:托马斯·潘恩(ThomaPaie,1737—1809)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政论家,激进派作家,革命宣传鼓动家。1776年1月发表政论小册子《常识》,呼吁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统治,参加北美独立战争。后与保皇分子神学院院长展开论战写就《林中居民的信札》,猛烈抨击英国政府的暴政,坚决主张独立,号召人民拿起武器投入战斗。在革命危急关头,他发表13篇《危机》鼓舞士气,由此成为美国报刊史上有名的政论文章。托马斯·潘恩用自己的头脑、笔杆和勇气,为美国独立战争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也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11.《纽约时报》[四川大学2010年研;暨南大学2010年研]答:《纽约时报》(TheNewYorkTime),由亨利·J·雷蒙德和乔治·琼斯于1851年9月18日创刊,是美国高级报纸(或严肃刊物)的代表,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该报由纽约时报公司在纽约出版,原名《纽约每日时报》,1859年9月14日改为现名并沿用至今。1896年A..奥克斯买下面临绝境的《纽约时报》,确定了时报的新闻报道原则:“力求真实,无畏无惧,不偏不倚,并不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他大胆地增刊扩版,在新闻报道上不惜投资,大量增加在当时颇为稀有的国际新闻内容。1897年奥克斯提出了《纽约时报》的格言:“所有值得印刷的新闻”,被公认为对“黄色新闻界”的挑战。1969年后由家族企业变为股份公司。自创刊以来,《纽约时报》一直以报道政府的重要文件和重要人物的言论为主,因而被称为“档案记录报”。目前,《纽约时报》从发行量上看,是仅次于《华尔街日报》和《今日美国》的美国第三大报纸。但从影响力上看,它以覆盖全世界的实力,牢牢占据着“美国头号大报”的位置。12.默多克[华中师大2013年研;人大2011年研]答:默多克(RuertMurdoch)是跨国报纸及影视实业家。他起家于澳大利亚,创办《澳大利亚人报》,后转战英美,他的麾下有久负盛名的英国高级报纸《泰晤士报》、大众报纸《太阳报》,控股英国天空广播公司;美国《纽约邮报》,美国第四大广播网福克斯,执掌传媒帝国新闻集团。新闻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媒体集团,亦称为“默多克的传媒帝国”。默多克过度追求利益、报纸过度煽情的风格受到了西方新闻界的批评。13.普利策[南开大学2011年研;四川大学2011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华中师大2005、2003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研]答:约瑟夫·普利策(JoehPulitzer,1847—1911)著名报人,美国编辑,报纸业主,是美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新闻学家和报业巨匠。他从小立志,靠自学闯入新闻界。先后购买了《西方邮报》,《圣路易斯快邮报》和《纽约世界报》,并对报纸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的报纸倡导各种社会改革运动,同时也靠耸人听闻的手法,报道色情、暴行等新闻来吸引受众眼球。他为新闻成为社会公认的一门学科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发动的新闻改革运动,对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被认为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新新闻传播业”的创始人。遗嘱捐赠200万美元创办美国第一所新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并赠款设立“普利策奖”。14.《华盛顿邮报》[厦门大学2016年研;人大2014年研;上海财大2014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研;四川大学2003年研]答:《华盛顿邮报》(TheWahigtoPo)由斯蒂尔森·哈钦斯于1877年12月6日在华盛顿创刊,是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最大、最老的报纸,具有很高的国际声望,但仅限于华盛顿发行。属于华盛顿邮报公司。由于位于美国首都,擅长于报道美国国内政治动态,经常发表一些评论和分析性文章,是了解和研究美国内政外交的重要报刊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通过揭露水门事件和迫使理查德·尼克松总统退职,获得国际威望。1880年成为华盛顿特区首家每日出版的报纸。2009年《华盛顿邮报》的日发行量达58.2万份,是美国第五大受欢迎的日报。近年来,由于网络媒体的兴起,《华盛顿邮报》受到了巨大的冲击,2009年关闭华盛顿之外的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三个主要分支机构。2010年8月2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公司与音响器材大亨悉尼·哈曼签署协议,以象征性的一美元出售旗下连年亏损的杂志《新闻周刊》。15.美联社[暨南大学2011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清华大学2008年研]答:美国联合通讯社(AociatedPre)简称美联社,是由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合作型机构。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闻采访机构之一。总部在纽约。1848年创立于芝加哥,前身为港口新闻联合社,由当时纽约《太阳报》等6家报纸组合而成,1875年更名纽约联合新闻社,1892年经过改组,使用现名。最初按其章程规定,稿件只供本社成员报纸使用。1945年经美国最高法院裁决,修改了接收新成员章程,并允许非本社成员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单位订稿。经过多年发展,美联社今天已成为使用多种形式向各种媒体全方位播送新闻的国际通讯社,每天的受众在一亿以上。美联社还同道·琼斯公司合作,办了美联一道·琼斯专业新闻社,向国内外提供经济新闻和信息,订户遍及几十个国家。美联社最先提出并大力倡导客观性法则,使其在西方被奉为职业理念。16.爱德华·默罗[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研]答:爱德华·默罗(EdwardMurrow,1908—1965)美国CBS著名记者,美国广播电视史上的杰出人物。1938年3月12日,他和夏勒等人首先推出了广播史上的第一次《新闻联播》。二战期间,作为战地记者,他的《这里是伦敦》的报道赢得极大声誉。战后,主办的《现在请听》极受欢迎。默罗转向电视界后主持电视专栏节目《现在请看》,显示了电视传媒的强大力量。他的电视实践创立了严肃电视干涉社会生活的良好传统,扩大了电视新闻在公众中的巨大影响力,并且主张对世界事务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真实的报道。曾任美国新闻署署长。7.黄色新闻[清华大学2017年研;华东师大2015年研;华中师大2014年研;清华大学2011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答:黄色新闻是指建立在煽情主义基础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的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的报道。黄色新闻是报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竞争的产物,得名于美国《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之间的竞争,并在两报的激励竞争中发展起来。1899年至1900年,是美国黄色新闻发展的高峰。当时全国的主要报纸中约有三分之一是纯粹的黄色报纸。黄色新闻的特征:使用打字号煽动性标题;滥用照片;种种欺骗手法;星期日增刊;标榜同情“受压迫者”。18.KDKA广播电台[北大2006年研;人大2005年研]答:KDKA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个商业电台,第一座有正式营业执照的广播电台,于1920年11月2E1在美国匹兹堡开始播音。该台首次广播的内容,是关于哈定和考克斯在总统竞选中的得票数。其时效之快,使美国报界大吃一惊。KDKA电台的成功,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从此,新兴的电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播出内容有当地新闻、邀请艺人现场表演、为临睡前的孩子们朗读故事等。2、简答题1.简述托马斯·杰斐逊的新闻自由观。[南开大学2007年研]答:托马斯·杰斐逊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美国第三任总统、资产阶级革命家。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上杰斐逊执笔起草了《独立宣言》,成为北美殖民地人民反英斗争的旗帜,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杰斐逊的新闻自由观认为:(1)世界上每个政府都有人类的弱点和腐化堕落的胚芽,为了防止政府蜕化,必须由人民来监督。为了防止犯错误,就必须通过报纸让人民充分了解公共事务。虽然他们有时也会被引入歧途,但将会迅速纠正自己。(2)民意是政府存在的基础,要向人民提供关于它们自己事务的全部情况,并且力争做到使这些报纸深入到全体人民之中,而不是在政治贵族中传播信息。第一个目标是给人民打开所有通向真理的道路。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好的办法是新闻自由。(3)言论出版自由与政府的秩序是一致的,正派的政府不会被言论打倒,决不能限制出版自由,除非对公民的名誉造成损害。人权法案没有明确宣布言论自由,实在是令人不能容忍的疏漏,必须在今后的立法中予以纠正。(4)他要求新宪法应该包括一个声明,即联邦政府将永远不限制报纸发表任何它们高兴发表的东西;也不减轻出版商对于所发表的错误事实承担的责任。对诽谤不必恐惧,说实话就不是诽谤,即使纯粹的诽谤,也有人民做出公正的判断。杰斐逊关于新闻自由的名言至今仍被人们广为流传:“如果由我来决定选择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要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离开了对新闻出版自由的保障,就无其他自由的保障可言,当公众舆论允许自由表达时,其力量是不可抗拒的。”“没有监察官就没有政府,但是,哪里有新闻出版自由,哪里就可以不需要监察官。”2.简析美国纽约《太阳报》的成功对于媒介产业发展的意义。[人大2005年研]答:《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是本杰明·戴于1833年9月3日在纽约创办的。在它创办前,就已有了三家廉价报纸,但刊行不久就夭折了。《太阳报》却获得了明显的成功:创刊时印行1000份,四个月后,销售5000份,居纽约各报之首;一年后达10000份,三年后30000份,发行量空前巨大,震动了报界。它的出现和成功是资产阶级报纸向廉价报纸发展的转折点。《太阳报》的成功是传媒经济勃兴的标志,传媒产业化运作的开端,是传媒产业发展史上一个具有十分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对传媒产业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1)正由于该报的创办并运作成功,传媒的产业属性才被发现、产业身份才被确定大众传媒产业一产生,传媒经济就开始了,因为其产生的原因就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只是虽然传媒经济运作已经开始,但由于社会各个方面条件的限制,并没有发展起来,传媒作为一个行业有巨大赢利潜能的事实也没有被发现,但就在《太阳报》创办并运作成功后,传媒产业巨大的盈利潜能被发现,整个社会忽然认识到:这原来是一个可以挣钱的行业,是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于是它获得了社会各界新的审视和更高关注。资本追踪而来,传媒产业的大规模产业化运作开始。这是对传媒产业认识的一次社会思想上的革命,是传媒产业运作观念上的巨大解放,从而使传媒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巨大增长。(2)创造了现代传媒产业的基本盈利模式——二次销售二次销售是当前传媒产业中最受重视的盈利模式。《太阳报》正是采用这种盈利模式,并获得经济上的成功。《太阳报》的创刊词称:“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起的报纸,为公众报道当天的新闻,同时提供有利的广告媒介。”“人人都买得起”表明其廉价,“提供有利的广告媒介”表明其销售广告资源。(3)在内容产品的开发上有所创新①消费者定位的创新。其发刊词宣称“人人都买得起”,这与政党报刊时期受众是政党成员以及受政党影响的少数群众不同,反映出的理念是满足社会上最大多数人的需求,最终尽量扩大其发行量,实现广告资源价值最大化,以最大限度获利。②内容定位的创新。以前政党报刊时期,报纸以政论为主,宣传本政党的观点,是观点报纸。《太阳报》则实现了从观点纸向新闻纸的转变,全报无一篇评论,全部是新闻,而且多为社会新闻,包括大量的黄色新闻,这样在当时能够做到最大量销售。(4)经营业务的创新①在发行上,廉价是《太阳报》非常重要的一个表征,一份报纸只售1便士,也即1美分,是美元最小币值,社会上大部分人都能接受;而且对发行商折扣,折扣率为33%,此折扣率延续至今,成为美国报业发行的一个传统;发行商如果没有卖完还可退报,从而增加发行经销进货的积极性;在发行形式上还采用当时美国较少采用的街头零售形式。②经营广告。其创刊词宣称“提供有利的广告媒介”,意味着出售广告资源获利,与此相配合,在实践中通过大量发行以吸引广告投放。③在印刷上,《太阳报》重视引进新型设备,提高印刷效率。④在人力资源上,重视聘用优秀报业人才。总之,《太阳报》的运作模式是崭新的,与政党报刊时期模式是迥然不同的,其盈利目的明确,是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其获得成功后,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世界各地纷纷仿效,产生了轰轰烈烈的“便士报运动”,可以说,“便士报运动”也就是传媒产业化运动,是传媒经济大力发展的运动。从那时到现在的170多年中,报业的运作模式没有任何实质性变化,其后出现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也都遵循着这样的运作模式。现代传媒经济的主要运作模式是由《太阳报》开始,也就从那时开始,传媒产业开始产业化运作,传媒经济开始勃兴并迅速发展至今。3.简述华盛顿邮报的历史与现状。[人大2005年研]答:《华盛顿邮报》是美国首都第一大日报,也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1)《华盛顿邮报》的历史①1877年12月6日,《华盛顿邮报》由民主党人史蒂森·赫金斯创办,对开四版,零售价三美分,发行一万份。1889年,赫金斯将报纸卖给哈顿和威尓肯斯。②1905年至1916年,转入《辛辛那提简讯报》老板麦克利恩手中,他增加了广告收入,却降低了报纸的信誉和影响。1916年至1933年麦克利恩去世,其子爱德华成为报纸的发行人,因他与共和党总统哈定关系密切,从而使报纸成为共和党人的工具。这时期,报纸发行量逐步下降,广告大减。③1933年,《华盛顿邮报》被公开拍卖,金融家尤金·迈耶以82.5万美元买下了该报,他公布了著名的办报原则:报纸的第一使命是说明真相,说明经过调查证实的全部真相;作为新闻传播者,本报将遵循一名绅士应遵循的社会礼仪;本报的内容是雅俗共赏;报纸的职责是为读者、公众服务,而不是为报纸老板的私利服务;为报道真相,报纸应准备在必要时为公众牺牲报纸本身的物质利益;本报不会与任何特殊利益集团结盟,它对于公共事务和公务人员的见解将是公正、自由和有益的。1933年至1943年,迈耶聘请著名作家担任社论版主笔,使该报获得了“明智,有人情味,开明”的声誉,发行量增长了三倍,达16.2万份。④1946年起,迈耶的女婿菲利普·格雷厄姆接办该报。先后购买了《华盛顿时报先驱》、《新闻周刊》和几家电视台,成为一家新兴的传播集团。到1954年发行量已达38万份,成为国会议员、政府官员、驻华府记者的必读报。美国最著名的争论家李普曼也常为《新闻周刊》和《华盛顿邮报》撰写专栏文章,使其愈加令人瞩目。⑤1963年,格雷厄姆去世,其妻凯瑟琳成为公司总裁,开创了《华盛顿邮报》的“凯瑟琳时代”。1971年《华盛顿邮报》继《纽约时报》后,揭露了美国在越战中的有关秘密情报,声名大振。1972年起,《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历时两年,层层挖掘,披露“水门事件”的内幕,最终迫使美国总统尼克松下台,这在美国新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水门事件”的成功报道使该报获得1973年普利策公共服务奖,并确立了《华盛顿邮报》的世界级大报地位。在美国人心目中,《华盛顿邮报》成了一份疾恶如仇、热情似火的报纸,而凯瑟琳则被认为是华盛顿最有影响的一位妇女。⑥1979年凯瑟琳的儿子唐纳德继任该报发行人,1983年出全国版。(2)《华盛顿邮报》的现状①《华盛顿邮报》以政府报道见长,它消息灵通、材料可靠、文笔犀利。尽管《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美国大牌报纸派有大量的精兵强将,常驻华盛顿同《华盛顿邮报》拼抢联邦政府的新闻资源,《华盛顿邮报》的政府报道仍然是最值得称道的。②《华盛顿邮报》是高级报纸,也是通俗性报纸。《华盛顿邮报》所刊载的漫画比美国其他报纸都多。它在华盛顿的高级饭店和贫民窟同样十分流行。③《华盛顿邮报》是地方性报纸,主要在华盛顿发行。即便在邻近华盛顿的城市,想要找到一份《华盛顿邮报》还真需要一些技巧。唐纳德说,每天有1500份《华盛顿邮报》运送到纽约,这已经是报社极不情愿的。因为《华盛顿邮报》的广告商大都在华盛顿。④平日版主要分为四大版块,分别是国内外要闻和评论、文化生活和影视娱乐、本市新闻、体育金融和商业。该报注重报道国会消息和政府活动,国际新闻也很多。读者对象与《纽约时报》相仿,主要是政界、企业界和知识界。⑤报纸还拥有自己的特稿社——成立于1962年的洛杉矶—华盛顿邮报特稿社,专发在两版刊登的专栏、通讯和特稿等。目前,《华盛顿邮报》日发行77万份左右,周日发行110万份。但《华盛顿邮报》发出的声音远远超出它的发行量所产生的影响。4.谈谈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内容与价值。[北大2008年研]答:(1)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内容1789年9月,美国国会对原宪法增加了10条修正案(又称《人权法案》),此法案于1791年12月经多数州议会批准而生效。其中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通过建立遵奉某一宗教或禁止宗教自由之法律;不得废止言论与出版自由;或限制人民集会、请愿、诉愿之自由。”(2)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价值①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使新闻出版自由作为美国宪法中的补充条款从法律上得到确立,并成为宪法的一部分,自殖民地时期开始的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②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与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十一条地位相当,被认为是对资产阶级新闻理念、理论及运作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个最早的法律文献。③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犹如美国新闻自由的基石,美国媒体所享有的一切自由追根溯源都来自这条规定。在美国,凡涉及言论、新闻、出版等诉讼,往往都会搬出宪法第一修正案,它几乎成为美国媒体屡试不爽的护身法宝和每战必胜的锐利武器。用阿特休尔的话说,“美国对第一修正案思想的信仰犹如宗教那样根深蒂固,不可动摇,以至于美国人民把它颂扬为‘美国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5.结合《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谈谈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和道德修养。[上海大学2012年研]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10-19 《出版自由法》 出版自由是什么权利

  • [每天读本书] 从社会学看《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每个社会都有穷人,这是一种社会常识。然而,常识并没有告诉我们穷人是怎么来的?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贫穷?公众的生活方式(我们大多数既不富裕也不穷)在多大程度上创造了贫困?这种遗漏有点令人遗憾。不仅因为穷人需要并值得我们更多的关注,而且因为我们自己的恐惧和焦虑总是隐藏在穷人的形象中让我们找到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东西。因此,这本书试图回答这些如何(how)这个问题有望揭示当代贫困叙事下被忽视和故意掩盖的部分。这个试图找到答案的过程可能会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穷人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但贫穷的意义取决于与他们在一起的我们。每个成年成员都需要从事生产和劳动的社会的贫困,这与完成数百年的劳动积累和生产所需的社会的贫困不同。在全民就业的生产者社会,贫困是一回事;贫困是消费者选择(而不是工作、专业技能或工作)的另一回事。如果贫困曾经来自失业,那么今天主要来自有缺陷的消费者的困境。这种差异改变了人们对贫困生活的体验,也改变了摆脱贫困的机会和前景。这本书试图追溯现代历史上发生的变化,并盘点其后果。在这个过程中,这本书还试图考虑对抗加剧的贫困和减轻其痛苦的手段有多合适(或不合适,取决于情况)来把握和解决当前的贫困问题。第一章回顾了工作伦理的起源。从现代开始,人们就希望它能杀死许多鸟:吸引穷人在普通工厂工作,消除贫困,确保社会和平。事实上,它的作用是训练和约束人们,并灌输新的工厂系统所必需的服从。第二章讲述了现代社会逐步不可阻挡的过程:从生产者社会到消费者社会,从工作伦理指导社会到消费者审美统治社会。在消费者社会中,大规模生产不再需要大规模劳动,因此曾经是劳动力储备军的穷人被重铸为有缺陷的消费者。这使他们失去了有用的社会功能(实际或潜在的),这对穷人的社会地位和改善机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章追溯了福利国家的兴衰。它展示了前一章所述的变化——突然出现的公众共识与当前同样突然反对这一原则的公众共识密切相关。第四章是关于所有这些后果的:穷人以一种新的方式在社会上产生,并在文化上被定义。最近,流行的底层阶级概念被仔细研究,发现它主要作为一种帮助工具,将各种形式和原因的贫困浓缩成低等人的形象。它们都有共同的缺点,所以它们被呈现为一个社会问题。最后,我们考虑了穷人和贫困问题可能的未来,以及是否有可能赋予工作伦理新的意义,使其更适用于发达社会的现状。是否可以借助传统的手段——那些为一个不复存在的昔日社会量身定制的手段——对抗和征服贫困?还是应该寻求新的解决办法,比如“脱钩”生存权与出卖劳动力,把社会认可的工作概念扩大到劳动力市场认可的范围之外?以及,我们面对这些问题,追寻切实可行的答案的努力,究竟有多迫切?注:以上摘自本书导言。————————————–原作名:Work,CoumerimadtheNewPoor[英]齐格蒙特·鲍曼译者:郭楠评分:8.8在生产者和普遍就业的社会中,贫穷是一回事。在消费者社会中,穷人是另一回事。在后者社会中,生活项目是围绕消费者的选择而建立的,而不是围绕工作和专业技能而建立的。贫困曾经与失业有关。如今,它主要指向有缺陷的消费者的困境。这种差异改变了贫困的体验方式,对拯救痛苦产生了重大影响。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鲍曼的作品反思和讨论了消费者社会及其影响。在这本书中,鲍曼的书追溯了现代历史上的这一变化,盘点了它的社会后果,并考虑了与贫困作斗争和减轻贫困的有效性。...

    2022-04-04 两种新穷人 新穷人是什么意思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