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王光彬|(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山东省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作者】王光彬【页数】241【出版社】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4【ISBN号】978-7-5331-9797-1【分类】影象诊断-技术操作规程【参考文献】王光彬.山东省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操作规范.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4.图书目录:《山东省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操作规范》内容提要:本书是对第一版规范的修订。修订以实现正当、合理的影像学检查为目的,突出实用性、时效性和普及性,力求概念清晰、内容简洁、程序明确。在编写体例上尽量符合手册的特点,以便于读者查看和应用。在修订过程中参考了业内已发布的专家共识、规范及标准,内容保留了原有的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介入放射学诊疗以及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并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和报告质量评价标准及量化评分表。《山东省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操作规范》内容试读第一章X线检查操作规范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是通过规范操作过程、使用最优技术,尽量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为获得满足诊断的影像质量提供保证。各部分内容通用于数字X线摄影,除特别说明外,默认探测器与照射野保持中线准直,推荐条件以成人标准体型为准。第一节总则一、设备、器材要求1.设备表面清洁,运行正常,无不安全因素。2.摄影台滤线栅栅焦距f=100cm,栅比R=8~10,栅密度≥40L/cma3.立位摄影架胸部摄影用滤线栅,栅焦距f=180cm,栅比R=10~12,栅密度≥40L/cm。其他部位摄影用滤线栅规格同摄影台。4.每年校准X线机电参数、几何参数,符合规范要求。二、技术要求1.认真阅读申请单,核对患者姓名、年龄和性别,了解患者病史和检查目的,明确摄影部位。2.根据患者检查部位、体厚、病情,使用适当曝光参数(管电压、管电流量、滤过厚度)。除特殊说明外摄影距离默认100cm,成人四肢、头颅和颈椎摄影总滤过≥2.5mmA1当量。胸部、腹部、胸椎和腰椎摄影总滤过≥3.0mmA1当量。1山东省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3.尽量使用小焦点、较短曝光时间。4.照射野范围适当,一般不超过检查部位要求范围的10%。5.为了获得准确的影像,应重视测量器具和固定技术在摄影中的使用。6.注意屏蔽防护,特别是敏感器官或组织。三、影像要求1.体位要求位置正确,符合诊断学要求,照射野适当,画面布局合理,其他详见各部位质量标准。2.影像质量锐利度好,噪声水平适度,曝光指数在推荐范围内。3.标记应包括医院名称、设备名称,以及受检者影像号、姓名、性别、年龄、“左”“右”标记、检查日期、技师识别符等必要信息。4.图像无伪影。第二节头颅一、头颅正位(后前位)1.体位要求(1)受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肘弯曲,双手置于头部两侧。下颌稍内收,前额和鼻尖紧靠台面。头颅正中矢状面对准照射野中线(照射野中线与探测器中线保持准直,下同)并垂直于台面,使听眦线与台面垂直。(2)照射野范围:上缘超出颅顶2cm,下缘包括下颌骨,两侧包括耳郭。(3)中心线对准两侧外耳孔连线中点垂直入射。2.摄影技术(1)滤线栅(+)。(2)焦点标称值:≤0.6。(3)管电压:70~80kV。2第一章X线检查操作规范(4)自动曝光控制:中间电离室(曝光时间≤200)。3.影像要求(1)显示头颅正位像,上缘包括顶骨,下缘包括下颌骨体部,左右包括两侧耳郭。(2)两侧眼眶外缘与颅骨外缘等距,题骨岩部顶端投影于眼眶中心。(3)额窦、筛窦、颞骨岩部顶端及内听道清晰显示。二、头颅侧位1.体位要求(1)受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下颌骨略收,被检侧紧贴台面,对侧前胸抬起,肘部弯曲,用前臂支撑肩部。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与台面垂直。(2)照射野上缘超过头顶,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前后包括鼻骨和枕骨粗隆。(3)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处垂直人射。2.摄影技术(1)滤线栅(+)。(2)焦点标称值:≤0.6。(3)管电压:65~75kV。(4)自动曝光控制:中间电离室(曝光时间≤200)。3.影像要求(1)显示头颅侧位像,应包括额骨、枕骨、顶骨及颅底等头颅诸骨。(2)双下颌角及升支重叠。蝶鞍影像居中,鞍底呈单边显示。(3)颅骨内板、颅骨外板、板障及颅缝显示清晰。三、鼻窦Water'位1.体位要求(1)受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观察窦腔内有无积液时应取坐位或立位),头颅下颌颏部紧靠台面,两手置于头部两侧,支撑头部保持稳3山东省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定。正中矢状面对准照射野中线并垂直于台面,头稍后仰,听眦线与台面呈37°。(2)照射野上缘超出前额、下缘至颏部,左右含两侧颧弓,鼻尖置于照射野中心。(3)中心线经鼻尖垂直入射。2.摄影技术(1)滤线栅(+)。(2)焦点标称值:≤0.6。(3)管电压:70~80kV。(4)自动曝光控制:中间电离室(曝光时间≤200m)。3.影像要求(1)矢状缝及鼻中隔呈直线,居影像正中。两侧上颌窦对称显示。(2)颞骨岩部与上颌窦下缘重合。(3)上颌窦的三壁(即内侧壁、外侧壁及底壁)显示清晰,后组筛窦及额窦显示良好。四、鼻骨侧位1.体位要求(1)受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下颌骨略收,被检侧紧贴台面,对侧前胸抬起,肘部弯曲,用前臂支撑肩部。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与台面垂直。(2)鼻根部下方2cm处位于探测器中心,照射野包括整个鼻骨区域。(3)中心线对准鼻根下方2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摄影技术(1)滤线栅(-)。(2)焦点标称值:≤0.6。(3)管电压:45~55kV。(4)自动曝光控制:中间电离室(曝光时间≤100)。4…第一章X线检查操作规范3.影像要求(1)鼻骨呈侧位显示,图像包括全部鼻骨区域。(2)双侧鼻骨及鼻颌缝完全重叠,整个鼻骨显示清晰。第三节胸部一、胸部正位1.体位要求(1)受检者面向并紧靠立式摄影架站立,两脚分开与双肩等宽、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立式摄影架面板并对准照射野中线。头稍后仰、前伸,下颌置于摄影架颌托上,使胸骨柄尽量贴近摄影架面板。肩部下垂,锁骨成水平位。肘部弯曲内旋,两手背分别置于髋部侧后,两肘部向前尽量靠近摄影架面板。(2)照射野上缘超出双肩峰约3cm,两侧含胸壁组织,下至第12胸椎。(3)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水平,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曝光。2.摄影技术(1)推荐使用摄影架与X线管中心线非固定准直的支架。(2)滤线器(+)。(3)摄影距离:180cm,心脏远达位片200cm。(4)焦点标称值:≤1.2。(5)管电压:屏胶系统、标准体型患者(24cm)为120~125kV。数字摄影、标准体型患者(24cm)为100~110kV。(6)自动曝光控制:左、右双侧电离室(肺部)或中间电离室(心脏及纵隔)(曝光时间≤20m)。3.影像要求(1)胸部深吸气正位影像,横膈在前6肋或后10肋下,影像上至第1胸5山东省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椎上缘,下至两侧肋膈角,无遗漏。(2)双侧肺野对称,胸椎棘突中心在两锁骨近端正中,肩胛骨内侧缘投影于肺野之外,锁骨对称水平,双肺野纹理清晰显示并可追踪到肺野外带,心影、膈肌隆顶后可追踪到肺纹理。(3)胸椎可见。气管和邻近的支气管、心脏和主动脉边缘等解剖结构清晰显示,能分辨肺野与纵隔、胸壁软组织的层次。二、胸部侧位1.体位要求(1)受检者侧立于立位滤线器摄影架前,被检侧靠近面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使身体站稳,双臂上举交叉抱肘或抓固定架,使两肩尽量不与肺野重叠。身体矢状面与摄影架面板平行,身体长轴中线对准照射野中线。(2)照射野上缘平第7颈椎,下缘平第12胸椎,含前后胸壁。(3)中心线对准腋中线第6胸椎水平,嘱患者深吸气后屏住曝光。2.摄影技术(1)滤线器(+)。(2)摄影距离:180cm。(3)焦点标称值:≤1.2。(4)摄影管电压:屏胶系统、标准体型患者(31cm)为125kV。数字摄影、标准体型患者(31cm)为110kV。(5)自动曝光控制:中间电离室(曝光时间≤40m)。3.影像要求(1)显示胸部侧位影像,包括肺尖、前后胸壁、膈肌及后肋膈角。(2)胸骨和胸椎呈侧位像。(3)气管、心脏前后缘、前后间隙、主动脉、横隔、胸骨及胸椎清晰显示。6···试读结束···...

    2022-09-06

  • 《医学超声影像学实验指导》孙医学,张顺花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学超声影像学实验指导》【作者】孙医学,张顺花主编【丛书名】高等医学院校实验系列规划教材【页数】179【出版社】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9.05【ISBN号】978-7-312-04672-8【分类】超声波诊断-医学院校-教材【参考文献】孙医学,张顺花主编.医学超声影像学实验指导.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9.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医学超声影像学实验指导》内容提要:本书是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超声医学教研室在自编讲义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同时参考国内外超声医学相关书籍组织编写的。本教材的编写以《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思想,强调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原则,紧扣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结合专业发展特点,全书共分十六个实验,按照医学影像学教学的要求设置,便于实验室诊断做参考。本书既可作为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专业学生学习使用,也可作为住院医师培训和研究生考试的参考书。《医学超声影像学实验指导》内容试读第一章医学超声影像学实验基础知识一、实验室基本要求(一)实验室规则(1)实验课前,应认真预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明确实验课的目的与要求,了解实验操作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2)课前,应预先分好实验小组,每组推选组长一人。上课时,组别、座次及超声诊断仪序号相对稳定,不得随意调换,以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3)上实验室课时,不得迟到和早退,也不得提前进人实验室自行摆弄超声诊断仪。(4)务必穿工作服进入实验室。(⑤)保持实验室的严肃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嬉闹,不准在实验室吃东西。(6)实验课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时要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思索如何打出实验课所要求的感兴趣区声像图以及声像图上的解剖学信息。课后认真完成超声实验报告。(7)爱惜实验室仪器设备。超声诊断仪属精密仪器,价格昂贵,在使用过程中,要按规定的程序操作使用,探头务必轻拿轻放,且不能被锐器刮伤,不得随意按动键盘,以防损坏机器。设备使用完毕后请关闭机器并切断电源,认真做好机器的维护与保养。凡不按教师的指导擅自操作导致超声诊断仪损坏者,应予以赔偿。(8)实验完毕后,要认真填写超声诊断仪使用记录,并及时整理好超声诊断仪。实验组长带领同学搞好室内清洁卫生工作,整理好桌椅,关闭电源、水源、门窗。经指导教师许可后,方可离开。(二)超声诊断仪的使用与调节(1)检查用品及超声诊断仪器的状态。(2)与探头相连的电缆线要足够长,不可影响检查者操作。(3)使用电缆线支架将电缆线固定至合适的位置,以减少腕部、前臂用力,保持探头稳定。(4)监视器及控制面板的角度及高度可以调整,方便检查者在坐位或站立位è1之医学超声影像学实验指导时使用(5)监视器亮度调至适中,以最大程度减轻检查者视觉疲劳。(6)选择最适合待检查脏器或目标的探头及频率。(7)根据所查脏器选择最佳条件预设置,可先调出“腹部”“妇科”“产科”等项目,再进一步选择子项目。(8)使用耦合剂消除探头与受检者皮肤间的空气干扰:(9)用握笔的方式握住探头,该姿势最为舒适且手腕压力最小。(10)扫查过程中应灵活使用探头,通过摆动及滑动探头扫查人体组织器官。(11)探头施加在受检者皮肤上的力度应适中,以保证受检者舒适(12)调节图像大小及近场、远场增益,便于更好地观察感兴趣区和识别组织结构边界。(13)调节图像的对比度和聚焦,便于较好地区分不同的组织结构。(14)尽量采用低输出能量,可通过调节时间增益补偿(TGC)来补偿。(15)当需要减少声衰减影响时,可采用尝试调节TGC或更换高输出能量的探头的方法。(三)超声诊断仪的保养(1)使用前:要求环境、设施等符合仪器的工作条件。温度:2~40℃。湿度:相对湿度40%~60%。电源:稳压电源220V。地线:单独良好接地。亮度:暗室操作,防强光照射。仪器:摆放到位,接线正确。(2)使用时:要求熟悉仪器性能,掌握仪器的调节、操作方法,正确使用仪器。开机前应检查所有仪器及配套设备,特别需要检查探头有无损坏,有无软硬件故障。若有故障要及时登记并上报。先开总电源,待稳压后再开机。根据检查需要,调节操作仪器。关机时先关仪器开关,待停机后再切断稳压器电源。检查探头时必须做到轻拿轻放,避免发生碰撞或跌落探头等事故;操作仪器时动作应轻盈、敏捷,严禁野蛮、粗暴。检查间隙应及时按冻结键,避免不必要的探头损耗。使用中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关机报修。禁止仪器“带病”工作。(3)使用后:要求妥善保养仪器,注意安全。检查结束后及时清洁探头、仪器。实验结束后,关闭水源、电源、门窗等。二、受检者体位(1)受检者行超声检查时常用的体位有: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半卧位、坐位。根据观察部位的需要,采取不同的体位(见图1.1)。(2)能产生最佳图像的体位,即为最佳体位。(3)一个脏器根据不同检查需要采用多种扫查体位,受检者的体位应在声图像上做标记,一般只标记获取最佳图像时的体位。è2气第一章医学超声影像学实验基础知识仰卧位俯卧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右后斜位左后斜位半卧位坐位图1.1受检者标准体位三、超声检查基本手法1.顺序连续平行断面法顺序连续平行断面法或称“编织式”扫查法,即在选定某一成像平面后,依次将探头沿该平面平行移动,做多个平行的断面图像,并从获得的连续声像图中,观察分析脏器内部结构及病灶的整体情况(见图1.2)。2.立体扇形断面法立体扇形断面法即定点摆动扫查法,在选定某一成像平面后,不移动探头在体表的位置,仅以探头面利用皮肤、肌肉的弹性,按一定角度上下摆动成像,构成立体扇形面图像,以观察分析脏器及病灶的整体情况(见图1.3)。3.十字交叉法十字交叉法即纵、横平面相交扫查法。当某一切面为圆形图像时,为了鉴别是圆球形还是管形,即可采用此法予以纵、横相交断面扫查。此外,在对病灶中心定位穿刺引导时,亦可采用此法,即十字交叉中心定位法(见图1.4)。è3医学超声影像学实验指导+.对比加压扫查法对比加压扫查法即用探头加压腹部,并于两侧对称部位进行比较观察回声有无变化,可用于鉴别真假肿块。(a)()图1.2顺序连续平行断面法图()及图()显示选定某一成像平面后,依次将探头沿该平面平行移动,可做多个平行的断面图像(a)()图1.3立体扇形断面法图()及图()显示在选定某一成像平面后,不移动探头在体表的位置,仅以探头面利用皮肤、肌肉的弹性,按一定角度上下摆动成像,构成立体扇形面图像(a)()图1.4十字交叉法图()及图()显示在某一切面为圆形图像时,为了鉴别是圆球形还是管形,可采用纵、相交断面扫查è4一第一章医学超声影像学实验基础知识四、常用的扫查切面(一)扫查体表标志在超声扫查过程中为了观察病变的形态和位置,需以体表某些解剖标志为基准,取得各种不同方法的切面图像。如在腹部扫查时,常见的解剖标志有腹部正中线、脐平面、髂嵴平面、剑突、肋缘、髂前上棘、耻骨联合等。背部以脊柱棘突、肩胛角、第12肋骨下缘以及髂嵴上缘作为参考点和参考线,以确定成像平面的方位与距离。(二)常用扫查切面扫查切面用来确定声束穿过人体的方向,以及该方向上成像的解剖组织结构的二维超声图像1.矢状面扫查(纵切面的一种)扫查面由前方或后方进入人体,并与人体的长轴平行,沿该方向显示人体解剖部位。矢状切面扫查不显示左、右侧结构,因此,探头必须向矢状面左侧或右侧移动才能显示相邻位置解剖结构(见图1.5)。(a)仰卧位经腹部矢状面扫查()俯卧位经背部矢状面扫查图1.5矢状面扫查2.横向扫查(横切面、水平切面)声束从前方、后方或侧面进入人体,扫查面与人体长轴垂直,沿该方向显示人体解剖部位。横切面扫查不显示上下结构,因此,探头必须上下移动才能显示相邻位置解剖结构(见图1.6)。3.斜向扫查(斜切面)扫查面与人体长轴成一定的角度。扫查切面通常是倾斜的(通过旋转探头方向来实现),其倾斜的程度由感兴趣结构在人体内的分布决定。大多数人体结构通常并不是直上直下或水平走行的,而是呈倾斜分布的。因此,斜切面能够显示组织结构的最大切面(见图1.7)。è5长医学超声影像学实验指导↓.冠状面扫查(冠状切面或额状切面】声束从左侧或右侧进入人体,扫查面与人体侧腹部及人体额部平行,沿该方向显示人体解剖部位。冠状切面扫查不显示前面和后面的结构,因此,需要通过向前或向后移动探头来观察相邻位置解剖结构(见图1.8)。(a)仰卧位经腹部横切面扫查()俯卧位经背部横切面扫查图1.6横切面扫查(a)仰卧位经腹部向左侧倾斜斜切面扫查)仰卧位经腹部向右侧倾斜斜切面扫查图1.7斜切面扫查(a)仰卧位经左侧腰部冠状面扫查()俯卧位经右侧腰部冠状面扫查图1.8冠状面扫查è6···试读结束···...

    2022-09-06

  • 超声影像学临床应用》杨敏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超声影像学临床应用》【作者】杨敏主编【页数】356【出版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7【ISBN号】978-7-5578-5423-2【价格】88.00【分类】超声波诊断【参考文献】杨敏主编.超声影像学临床应用.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超声影像学临床应用》内容提要:本书以临床实用为目的,以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为重点,系统阐述了超声诊断基础和内容以及常见疾病的超声影像学诊断。在编写的过程中,尽量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在文字基础上合理配用图片,易于掌握,查阅方便,可供临床工作及教学参考。本书参编人员均是国内超声医学领域实践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较高的专业医务工作者,对各位同道的辛勤笔耕和认真校对深表感谢。《超声影像学临床应用》内容试读第一章超声技术第一节超声成像概述一、基本原理超声检查是根据声像图特征对疾病做出诊断。超声波为一种机械波,具有反射、散射、衰减及多普勒效应等物理特性,通过各种类型的超声诊断仪,将超声发射到人体内,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组织或器官的分界面时,将发生反射或散射形成回声,这些携带信息的回声信号经过接收、放大和处理后,以不同形式将图像显示于荧光屏上,即为声像图,观察分析声像图并结合临床表现可对疾病做出诊断。二、相关概念(一)超声波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人耳听觉范围,即大于20000Hz的声波。能传播声波的物质叫介质。临床上常用的超声频率在2~10MHz之间。(二)反射与折射声波在人体组织内按一定方向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同声阻抗的分界面,即产生反射与折射,可利用超声波的这一特性来显示不同组织界面、轮廓,分辨其相对密度。(三)分辨力与穿透力超声波具有纵向和横向分辨力,纵向分辨力与超声频率有关,频率越高,纵向分辨力越高;横向分辨力与声束的宽窄有关,声束变窄,可提高横向分辨力。(四)声能的吸收与衰减超声波在介质传播过程中其声能逐渐减少,称为衰减。在人体组织中衰减的一般规律是:骨组织gt肝组织gt脂肪gt血液gt纯液体。其衰减对特定介质来说是常数,超声通过液体几乎无衰减,而致密的骨化、钙化和结石,衰减值特别大,其后方减弱以致消失,出现声影。(五)超声波的人体生物效应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被吸收后转化为热能,使局部升温,并向周围组织传导。另外,超声波对人体组织还有空化作用和机械作用。声波超剂量的照射会对人体组织产生一定的损伤,临床应用中应注意超声照射的剂量和时间,根据不同个体和检查器官限制在安全范围内。也可有目的地利用超声的人体生物效应到达某种治疗目的,如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肿瘤。(六)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指发射声源与接收器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收到的频率因运动而发生变化的物-1-理现象。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之间的差值称为频移,与运动速度成正比。根据这一原理,多普勒技术可用于测量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及血流的性质(层流或湍流)。多普勒超声即根据这一效应研制,分为频谱多普勒彩色多普勒成像两大类。第二节超声成像特点及主要应用一、成像特点(一)回声强度通常把人体组织反射回声强度分为四级,即高回声、中等回声、低回声、无回声。对后方伴有声影的高回声,也称为强回声。1.强回声如骨骼、钙化、结石和含气的肺,超声图像上形成非常明亮的点状或团块状回声,后方伴声影。但小结石、小钙化点可无声影。2.高回声如血管壁、脏器包膜、瓣膜、肌腱、组织纤维化等,高回声与强回声的差别是不伴后方声影。3.中等回声如肝、脾、胰腺实质等,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点状或团块状同声。4.低回声又称弱回声,为暗淡的点状或团块状回声,典型低回声为脂肪组织。5.无回声病灶或正常组织内不产生回声的区域,典型者为尿液、胆汁、囊肿液和胸腹腔漏出液。6.暗区超声图像上无回声或仅有低回声的区域,称为暗区,又可分为实性暗区和液性暗区。7.声影由于障碍物的反射或折射,声波不能到达的区域,即强回声后方的无回声区,称为声影,见于结石、钙化及致密软组织回声之后。(二)超声图像的分析与诊断观察分析声像图时,应注意以下内容:1.定位超声检查中为明确脏器或病变的方位,通常以体表解剖标志或体内重要脏器为标志标明方位,定位观察还应包括病变位于某脏器或脏器的某一部位。2.大小脏器及病变组织的大小测量,通常测三维径线的最大值即前后径、上下径及左右径,亦可测面积和周径。3.外形脏器的形态轮廓是否正常、有无肿大或缩小;如是占位性病变,其外形是网形、椭网形分叶形或不规则形。4.边缘轮廓脏器或肿块有无边界回声、是否光滑完整、有无模糊中断以及边缘回声强度如何,对病变性质的鉴别以及了解肿瘤的生物学活性等均有一定意义。5.内部结构特征应注意观察内部回声的强度大小、分布是否均匀、回声形态如何以及结构是否清晰。6.后壁及后方回声根据不同的后壁及后方回声,可对病变性质作进一步鉴别。7.周围回声及毗邻关系根据局部解剖判断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无压迫移位、粘连或浸润,周围结构内有无异常回声,有无局部淋巴结肿大和继发性管道扩张。8.位置及活动度脏器位置是否偏移,固有的活动规律是否存在。病变的确切位置,是否随体位变动或呼吸运动而移动。9.量化分析包括对脏器或病变进行径线、面积、体积等测量,以及应用多普勒超声观察病变或脏器内部的血流分布、走行及形态,对有关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测量。2二、主要应用(一)超声解剖学和病变的形态学研究超声检查可获得各脏器的断面声像图,显示器官或病变的形态及组织学改变,对病变做出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二)功能性检查通过检测某些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的声像图变化或超声多普勒图上的变化做出功能性诊断,如用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用实时超声观察胆囊的收缩和胃的排空功能。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发展使超声从形态学检查上升至“形态-血流动力学”联合检查,使检查水平进一步提高。(三)器官声学造影的研究声学造影即将某种物质引入“靶”器官或病灶内,以提高图像信息量的方法。此技术在心脏疾病的诊断方面已经取得良好效果,能够观察心腔分流、室壁运动和心肌灌注情况,测定心肌缺血区或心梗范围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目前此技术已推广至腹部及小器官的检查。(四)介入性超声的应用介入性超声包括内镜超声、术中超声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引流等介入治疗。高能聚焦超声还可用来治疗肿瘤等病变。三、优点和限度(一)优点1.无放射性损伤,属无创性检查技术。2.能取得多种方位的断面图像,并能根据声像图特点对病灶进行定位和测量。3.实时动态显示,可观察器官的功能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情况。4.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并可反复多次重复观察。5.设备轻便、易操作,对危重患者可行床边检查。(二)限度1.超声对骨骼、肺和胃肠道的显示较差,影响成像效果和检查范围。2.声像图表现的是器官和组织的声阻抗差改变,缺乏特异性,对病变的定性诊断需要综合分析并与其他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相结合。3.声像图显示的是某局部断面,对脏器和病灶整体的空间位置和构型很难在一幅图上清晰显示。三维超声技术可部分解决此问题。4.病变过小或声阻抗差不大,不引起反射,则难以在声像图上显示。5.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与超声设备的性能以及检查人员的操作技术和经验有很大关系,为操作人员依赖性技术。第三节超声诊断的显示方式及其意义超声诊断的显示方式甚多。最常用者有2类5型。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目前使用尚不普遍。一、脉冲回声式脉冲回声式的基本工作原理:①发射短脉冲超声,脉冲重复频率(PRF)500~1O00Hz或者更高:②接收放大,因体内回声的振幅差别在100~120dB(10~10)之间,除高速数字化技术外,一般必须使用对数式放大器;③数字扫描转换技术,使各种扫查形式的超声图转换成通用的电视制扫描模式;.3-④显示图形,根据工作及显示方式的不同,可分3型。1.A型为振幅调制型。单条声束在传播途径中遇到各个界面所产生的一系列的散射和反射回声,在示波屏时间轴上以振幅高低表达。即示波屏的X轴自左至右代表回声时间的先后次序,它一般代表人体软组织的浅深(可在电子标尺上直读);而Y轴自基线上代表回声振幅的高低(图1一1)。正常颅脑囊肿或肿瘤中线波位于正中中线波偏移图1一1A型超声A型仪为单声束取样分析法,它不能形成直观图型。另外,示波屏上所显波形振幅因受非线性放大及显示压缩等影响,它不与真正的回声振幅成正比关系(相差甚大),已逐步被淘汰。目前在眼科临床中仍有应用,但仅取其距离深度测量作分析依据。2.B型属辉度调制型。本型的基本原理为将单条声束传播途径中遇到的各个界面所产生的一系列散射和反射回声,在示波屏时间轴上以光点的辉度(灰度)表达。B型示波屏时间轴在y轴(与通用的A型仪不同)上。B型超声诊断仪的完整含义为超声成像(或图像)诊断仪,它包括下列3个重要概念:①回声界面以光点表达;②各界面回声振幅(或强度)以辉度(灰度)表达;③声束顺序扫切脏器时,每一单条声束线上的光点群按次分布成切面声像图(图1一2)。图1一2B型超声本型又分灰阶、彩阶显示,与静态和实时显示等。目前临床最常应用的为实时(帧频大于24/;8~23/应称准实时)及灰阶(灰阶数gt64)或彩阶仪器。另外,根据探头与扫查方式,又可分线扫、扇扫、凸弧扫及圆周扫等。以凸弧扫的适应范围最广。3.M型为活动显示型,原理为:①单声束取样获得界面回声;②回声辉度调制;③示波屏Y轴为距离轴,代表界面深浅;④示波屏X轴为另一外加的代表慢扫描时间基线,代表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数秒至数十秒)的超声与其他有关生理参数的显示线(图1一3)。-4-探头A型B型M型时间图1一3M型超声M型获得“距离-时间”曲线。主要用于诊断心脏病及胎动、胎儿心率及心律测定。自从扇扫出现并发展完善后,M型已屈居其次。常在扇扫的实时心脏成像中,调节M型取样线,作选定心脏或瓣膜结构在时相上的细致分析。M型可丰富、完善扇扫的图像诊断。二、差频回声式差频回声式的基本工作原理为:①发射固定频率的脉冲式或连续式超声波;②提取频率已经变化的回声(差频回声);③将差频回声频率与发射频率相比,获得两者正负差量值;④显示。根据工作及显示方式的不同,可分2型:1.D型速度曲线D型为差频(或:频移)示波型。单条声束在传播途径中遇到各个活动界面所产生的差频回声,在X轴的慢扫描基线上沿Y轴代表其差频的大小。通常慢扫描时基线上方显示正值的差频,下方显示负值的差频,振幅高低代表差频的大小。如输入“声轴-流向”夹角数值,则经co0计算可直接显示血流流速。曲线谱宽代表取样线段经过管腔所获得的多种流速范围,各点的辉度代表不同流速间统计分布。另一种则为模拟曲线显示型,只能表示差频回声中功率最大的成分。D型又可分为两种亚型:①连续波式:对声束线上所有的血管内血流均可获得回声,它可测的最大流速不受限制,但无距离分辨力,不能区分浅、深血管中流速。在此式中,又分3种不同性能的装置:.非方向性:只估计流速高低不显示方向;.方向性:可分别显示血流正、负向;c.双向性:可在同一瞬时显示正、负两种不同方向上的血流;②脉冲选通门式:脉冲发射与A型仪类似。接收器中设选通门,其门宽及浅深均属可调(门宽从0.5~20mm间可调;门深从0mm的皮肤面至20cm处可调);这一亚型一般均为双向型显示。其不同点为扫描式显示抑或卷轴式显示。此外,有专用的差频频谱分析软件及频谱图显示等(图1一4)。ΛAΛ∧u图1一4连续波和脉冲波多普勒A.连续波;B.脉冲选通门式2.D型彩色描绘(CFM,CDFI)近来获得快速发展。通常用自相关技术以迅速获得一个较大腔室或管道中的全部差频回声信息,然后予以彩色编码显示。一般要求为:-5-(1)彩色分离:通常用红黄色谱代表一种血流方向,蓝绿色谱代表另一种方向。并用红色表示低流速,愈往黄色,流速愈高,最高流速为白色(代表屏幕显示色);以蓝色表示另一方向的低流速,愈往绿色,流速愈高,最高流速为白色(代表屏幕显示色)。(2)彩色实时显示:用以追踪小血管行径。三、时距测速式时距测速式为另一原理的超声彩色血流流速成像。它不用多普勒原理,而直接用短脉冲超声测定一群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所流动的距离,从而算出流速并用彩色编码显示。本法能获得连续的瞬时(每10毫秒)流速剖面及血管内径,故可用超声计算符合正确理论要求的血管内血流量。四、非线性血流成像应用血液中注射超声造影剂(大量微气泡群)对人射超声产生能量较大的二次谐频,二次谐频的频率为发射超声中心频率的2倍。提取二次谐频的信息成像可实时显示血管中造影剂的流动,液流图像特别清晰。亦即可用以观察脏器内血管分布,研究有关疾病中正常或异常血供。谐频本身由于超声的非线性效应产生,故名为超声非线性血流成像。五、弹性成像1991年Ohir等首先提出了弹性成像原理,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主要应用和研究领域包括乳腺、甲状腺、前列腺、血管壁等部位的病变;同时新的组织弹性成像技术肝纤维化的判断诊断等方面也得到应用。弹性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当对组织施加力(包括内部自身或外部、动态或静态/准静态)的激励,由于组织自身的弹性力学等物理特性的存在,组织将产生响应,包括位移、应变、形变等,组织在沿着探头的纵向压缩,收集被测体在力作用前后的形态、位置等变化信息,估计组织内部不同位置的位移,从而计算出变形程度并以灰阶或彩色编码形式成像。通常情况小,弹性成像以彩色编码叠加在实时两维超声图像之上。超声成像中,从外界输入人体的“振动源”其频率属兆赫(MHz)级;但在弹性成像中,从外界输入人体的“振动源”其频率甚低,仅为数赫至数千赫(最高亦不超过20kHz)。因其振动源不是超声,故不能称“超声弹性成像”而只能命名为“声弹性成像”。“声弹性成像”方是一个科学性术语,请注意英语正确命名为“acouticelatograhy”。临床应用中,当组织被压缩时,组织内所有的质点均产生一个纵向(压缩方向)的应变,如组织内部弹性系数分布不均匀,组织内的应变分布也会有所差异。弹性系数较大的区域,引起的应变比较小;反之,弹性系数较小的区域,相应的应变比较大。技术上通过互相关技术对压缩前、后的射频信号进行延时估计,可以估计组织内部不同位置的位移,从而计算出组织内部的应变分布情况。声弹性成像的技术分类较多,根据给力方式不同声弹性成像技术分为3种:①压迫性弹性成像;②间歇性弹性成像;③振动性弹性成像。六、超声造影技术软组织的散射回声强度是血细胞的1000~10000倍,故血细胞(主要为红细胞)在二维图呈现“无回声”。超声造影是通过造影剂增强血液的散射信号强度,从而使得二维超声可以显示血流的存在,达到对某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目的。超声造影微泡有良好的散射性,并能产生丰富的谐频信号以及受声压作用下可被击破重要特性。高质量的新型超声造影剂应具有如下特点:①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②微泡直径和大小均匀,直径小于8微米,可自由通过毛细血管,有类似红细胞的血流动力学特征;③可产生丰富的谐频;④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人体血液中可以维持一定时间不被破坏。除新型超声造影剂外,超声造影技术还包括造影谐频成像、间歇式超声成像、能量对比谐频成像、反向脉冲谐频成像、受激声波发射成像、低机械指数成像、造影剂爆破成像等方法。具备超声造影功能-6-···试读结束···...

    2022-09-06 epub电子书 epub pdf

  • 《肾脏内科诊疗常规》谌贻璞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肾脏内科诊疗常规》【作者】谌贻璞主编【丛书名】临床医疗护理常规2019版【页数】165【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2【ISBN号】978-7-5214-2113-2【分类】肾疾病-诊疗【参考文献】谌贻璞主编.肾脏内科诊疗常规.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2.图书封面:常规》内容提要:《肾脏内科诊疗常规》内容试读第一章急性肾小球肾炎第章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又称为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主要见于儿童,成人患者已越来越少。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为最常见病因,多于感染后1~4周出现症状,临床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及肾功能一过性减退为主要表现,急性肾病初血清补体C3下降。病理表现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该病多能自发痊愈,但重症可出现心力衰竭、脑病、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诊断要点】炎1.常在溶血性链球菌上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或扁桃体炎)或皮肤感染(如脓疱疮)后1~4周发病(上感后潜伏期较短,平均10~14天,而皮肤感染后潜伏期较长),起病急。2.临床呈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即出现血尿(为变形红细胞血尿,并可出现肉眼血尿),蛋白尿(较少出现大量蛋白尿),白细胞尿(为无菌性白细胞尿)及管型尿(常见颗粒管型及红细胞管型,也可出现白细胞管型),并出现水肿(眼脸及下肢水肿)及高血压(常为轻、中度增高)。患者肾功能正常,或出现一过性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及尿素氮轻度升高,利尿后迅速恢复正常),极少数患者还可呈现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表现,发生急性肾衰竭,此时需做肾穿刺病理检查与急进性肾炎鉴别(病理诊断属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者为急性肾炎,属于新月体肾炎者为急进性肾炎,详见第二章“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叙述)。3.病初血清补体C3下降,并于8周内恢复正常。4.B超检查示双肾大小正常,少数发生急性肾衰竭的病例可见双肾增大。5.诊断困难时可进行肾穿刺活检,本病的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检查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内皮细胞弥漫性增生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检查可见IgG及C3呈粗颗粒状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系膜区沉积;电镜检查可见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侧的驼峰样电子致密物,及内皮下和系膜区的电子致密物。【治疗原则】本病以对症治疗及防治并发症为主。1.一般治疗(1)卧床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直至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失及血压正常后再起床活动,常需1~2周。(2)饮食低盐(每日食盐<3g),出现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入量。2.感染灶治疗可选用对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病灶细菌培养阳性细菌的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以消除致病抗原。抗菌治疗一般持续2周左右。3.对症治疗(1)利尿轻者用噻嗪类利尿剂,重者用袢利尿剂。尿少时禁用保钾利尿剂,以防高钾血症(可参阅附录三“肾脏病常用治疗药物”)。(2)降血压常选用二氢吡啶钙通道阻滞剂、α受体阻断剂、B受体阻断剂。尿少时禁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AT,受体阻断剂(ARB),以防高钾血症产生(可参阅附录三“肾脏病常用治疗药物”)。肾桃内科诊疗常规4.透析治疗重症患者出现少尿、急性肾衰竭、高钾血症时需及时给予透析治疗,透析指征可参阅第五十五章“急性肾损伤”,一般多采用血液透析,伴严重心力衰竭时可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可参阅附录一“血液透析治疗”)。002第二章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第章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进性肾炎,是肾脏内科急重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急剧坏转,及早期出现少尿或无尿,病理表现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疾病进展快速,若无有效治疗,患者将于几周至几月(一般不超过半年)进入终末期肾衰竭。性肾【诊断要点】球肾1.分型急进性肾炎依据免疫病理检查结果可以分成如下3型。I型为抗肾小球基底膜型,IgG及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线样沉积。此型好发于青、中年,患者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阳性,临床呈现典型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而极少出现肾病综合征。若合并肾病范围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时,需要考虑合并膜性肾病的可能性。Ⅱ型为免疫复合物型,可见IgG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伴C3于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呈颗粒样沉积,以gG为主者主要见于重症感染后肾炎,以IgA为主者主要见于gA肾病。此型好发于青、中年,除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外,还常呈现肾病综合征。部分以IgG沉积为主者尚可见血清免疫复合物增多,血清补体C3下降。Ⅲ型为寡免疫沉积物型,肾小球内无或仅有微量免疫沉积物。此型好发于中、老年,除呈现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外,也常见肾病综合征。值得注意的是,约80%的寡免疫沉积物性新月体肾炎实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炎,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详见第十四章“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2.疾病表现与诊断标准(1)有前驱感染者常急骤起病,病情迅速进展:但也有患者疾病初期肾功能相对稳定,数周后才急剧进展。(2)临床呈现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表现,即出现急性肾炎综合征(详见第一章“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急剧坏转,及早期(数周内)出现少尿(每日尿量少于400ml)或无尿(每日尿量少于100ml)。并常伴随出现中度贫血。(3)部分患者(主要为Ⅱ型及Ⅲ型患者)尚能伴随出现肾病综合征。003(4)B超检查示双肾体积常增大。(5)此病确诊必须依靠肾穿刺病理检查,病理类型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50%以上肾小球的肾小囊内出现大新月体)。【治疗原则】本病为肾脏内科急重症疾病,应分秒必争,尽早开始正规治疗。1.强化治疗(1)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每次0.5~1g静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需超过1h,每日或隔日一次,3次为一疗程,间歇3~7天后可行下一疗程,共1~3疗程。此治疗适用于Ⅱ、Ⅲ型急进性肾炎,对抗GBM抗体致病的I型急进性肾炎疗效差而少用。(2)强化血浆置换治疗用离心或膜分离技术分离并弃去患者血浆,用正常人血浆或血浆制品(如白蛋白)置换患者血浆,每次2~4L,每日或隔日一次,直至患者肾血清致病抗体(抗GBM抗体或ANCA)消失,患者病情好转,一般需置换I0次以上。适用于各型急进性肾炎,但是主要用于I型患者及伴有咯血的Ⅲ型患者。(3)双重血浆置换治疗分离出的患者血浆不弃去,再用血浆成分分离器作进诊步分离,将最终分离出的分子量较大的蛋白(包括抗体及免疫复合物)弃去,而将富含白蛋白的血浆与自体血细胞混合回输。常(4)免疫吸附治疗分离出的患者血浆不弃去,而用免疫层析吸附柱(如蛋白A吸附柱)将其中致病抗体及免疫复合物清除,再将血浆与自体血细胞混合回输。双重血浆置换与免疫吸附治疗均能达到血浆置换的相同目的(清除致病抗体及免疫复合物),却避免了利用他人大量血浆的弊端。这两个疗法的适应证与强化血浆置换基本相同。但是,由于双重血浆置换能移除大分子凝血因子,多次应用后可能造成凝血障碍,因此合并咯血或肾穿刺术后1周内的患者应用需慎重。在进行上述强化免疫抑制治疗时,尤应注意感染的防治(可参阅第五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相关叙述),做好病房消毒及患者的口腔清洁卫生(如用复方氯己定漱口液及5%碳酸氢钠漱口液交替漱口,预防细菌及真菌感染)。2.基础免疫抑制治疗用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常用泼尼松或泼尼松龙)配伍细胞毒药物(常用环磷酰胺)作为急进性肾炎的基础免疫抑制治疗,任何强化治疗都应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物用法请参阅第五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对症治疗降血压、利尿治疗可参阅第一章“急性肾小球肾炎”,但是,利尿剂对重症病例疗效甚差,此时可用透析超滤来清除体内水分(参阅附录一“血液透析治疗”)。4.透析治疗利用透析治疗清除体内蓄积的尿毒症毒素,纠正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以维持生命,赢得治疗时间。急进性肾炎的透析指征与方法请参阅第五十五章“急性肾损伤”。004第三章慢性肾小球肾炎章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呈现多种病理类型的慢性进行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常呈现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及血尿,肾功能常逐渐坏转,直至进入终末期肾衰竭。性【诊断要点】球1.多数患者起病缓慢,少数感染后发病者起病急(甚至可呈急性肾炎综合征),病情迁延,逐渐进展。2.呈现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常>1g/d,但<3.5g/d)、血尿(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及管型尿。3.逐渐出现肾功能减退(最初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后血清肌酐升高),直至进入终末期肾衰竭。随肾功能坏转,常伴随出现肾性贫血。4.B超检查示双肾大小正常或缩小。5.有条件时可作肾穿刺活检以明确病理类型。慢性肾炎可呈现多种病理类型,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及包括上述各个病理类型的IgA肾病等,另外,也包括少数膜性肾病。不同病理类型疾病的进展速度不同,但是后期均可进展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原则】本病的治疗重点应放在保护残存肾功能,延缓肾损害进展上。1.一般治疗(1)饮食低盐(每日食盐<3g)出现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入量(参见第五十七章“慢性肾衰竭”叙述)。(2)休息肾功能正常的轻症患者可适当参加轻工作,重症及肾功能不全患者应休息。2.对症治疗(1)利尿轻者并用噻嗪类利尿剂及保钾利尿剂,重者用袢利尿剂。(2)降血压应将血压严格控制至130/80mmHg,能耐受者还能更低,这对尿蛋005白>1g/d者尤为重要。但是,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慢性脑卒中的患者,应该个体化地制定降压目标,常只宜降至140/90mmHg。对于慢性肾炎高血压,于治疗之初就常用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往往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AT,受体阻断剂(ARB),与二氢吡啶钙通道阻滞剂或(和)利尿药联合治疗,无效时再联合其他降压药物(详见第二十八章“良性高血压肾硬化症”)。血清肌酐>264umol/L(3mg/d)不是禁用ACEI或ARB的指征,但是必须注意警惕高钾血症的发生(详见附录三“肾脏病常用治疗药物”)。3.延缓肾损伤进展措施严格控制高血压就是延缓肾损伤进展的重要措施,除此而外,还可采用如下药物治疗。(1)ACEI或ARB无高血压时亦可服用,能减少尿蛋白及延缓肾损伤进展,宜长期服药。注意事项见附录三“肾脏病常用治疗药物”。(2)调血脂药物以血浆胆固醇增高为主者,应服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诊抑制剂(他汀类药);以血清甘油三酯增高为主者,应服用纤维酸类衍生物(贝特类药)治疗(详见附录三“肾脏病常用治疗药物”)。常(3)抗血小板药物肾功能正常且无用药禁忌时,可以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0g/d)。但肾功能不全时血小板功能常受损,应避免应用,以免诱发出血。(4)降低血尿酸药物肾功能不全致肾小球滤过率<30ml/mi时,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已不宜使用,只能应用抑制尿酸合成药物(如别嘌吟醇及非布司他),并需根据肾功能情况酌情调节用药剂量。请参阅第二十三章“高尿酸血症肾病”。除上述药物治疗外,避免一切可能加重肾损害的因素也极为重要,例如不用肾毒性药物(包括西药及中药),预防感染(一旦发生,应及时选用无肾毒性的抗感染药物治疗),避免劳累等。妊娠可能加重肾脏病变,女性患者若欲妊娠应请肾脏内科医师评估。4.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一般不用。至于尿蛋白较多、肾脏病理检查存在活动性病变的患者,可以酌情考虑应用,需要个体化的慎重决定。慢性肾炎如已进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则应按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疗法处理:如已进入终末期肾衰竭,则应进行肾脏替代治疗(透析或肾移植),请参阅第五十七章“慢性肾衰竭”。006···试读结束···...

    2022-09-01 护理常规 图书推荐 护理常规 图书分类

  • 《呼吸内科诊疗常规》何权瀛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呼吸内科诊疗常规》【作者】何权瀛主编【丛书名】临床医疗护理常规2019年版【页数】217【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1【ISBN号】978-7-5214-2027-2【分类】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参考文献】何权瀛主编.呼吸内科诊疗常规.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1.图书封面:常规》内容提要:《呼吸内科诊疗常规》内容试读第一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第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数为散发性,但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急性上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且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内可有多次发病。吸道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更易罹患。本病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诊断要点】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发生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血凝抑制试验等,可能确定病因诊断。1.临床表现根据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类型。(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轻微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后痊愈。(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潜伏期1~2日,最短数小时,最长3天。起病多急骤,症状变化很多,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临床表现和轻重程度差异颇大。①单纯型:最为常见,先有畏寒或寒战,发热,继之全身不适,腰背发酸、四肢疼痛,头昏、头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发热可高达39℃~40℃,一般持续2~3天。大部分患者有轻重不同的喷嚏、鼻塞、流涕、咽痛、干咳或伴有少量黏液痰,有时有胸骨后烧灼感、紧压感或疼痛。年老体弱的患者,症状消失后体力恢复慢,常感软弱无力、多汗,咳嗽可持续1~2周或更长。体格检查:患者可呈重病容,衰弱无力,面部潮红,皮肤上偶有类似麻疹、猩红热、荨麻疹样皮疹,软腭上有时有点状红斑,鼻咽部充血水肿。本型中轻者,全身和呼吸道症状吸均不显著,病程仅1~2日,颇似一般感冒,单从临床表现颇难确诊。②肺炎型:本型常发生在2岁以下的小儿,或原有慢性基础疾患,如二尖瓣狭窄、利肺心病、免疫力低下,以及孕妇、年老体弱者。其特点是在发病后24小时内可出现高热、烦躁、呼吸困难、咳血痰和明显发绀。全肺可有呼吸音减低、湿啰音或哮鸣音,常但无肺实变体征。X线胸片可见双肺广泛小结节性浸润,近肺门较多,肺周围较少。上述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病程一周至一月余,大部分患者可逐渐恢复,也可因呼吸、循环衰竭在5~10日内死亡。③中毒型:较少见。肺部体征不明显,具有全身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有时可有脑炎或脑膜炎的表现。临床表现为高热不退,神志昏迷,成人常有谵妄,儿童可发生抽搐。少数患者由于血管神经系统紊乱或肾上腺出血,导致血压下降或休克。④胃肠型: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严重腹泻,病程约2~3日,恢复迅速。(3)以咽炎为主要表现的感染①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炎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喘鸣音。②疱疹性咽峡炎: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一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病,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③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常发生于夏季,游泳中传播。儿童多见。④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2.辅助检查(1)血象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及核左移。(2)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测定视需要可选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清学诊断和病毒分离鉴定,以判断病毒的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3)血清PCT测定有条件的单位可检测血清PCT,有助于鉴别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治疗原则】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殊抗病毒药物,通常以对症处理、休息、忌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治继发细菌感染为主。第1.对症治疗章可选用含有解热镇痛、减少鼻咽充血和分泌物、镇咳的抗感冒复合剂或中成药,急如对乙酰氨基酚、双酚伪麻片、美扑伪麻片、银翘解毒片等。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因为此类药物与流感的肝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Reye综合征)相关,偶可致死。吸2.支持治疗道感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特别是儿童和老年患者更应重视。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抗菌药物仅在明确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有应用指证。3.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现有抗流感病毒药物有两类:即离子通道M,阻滞剂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其中,M2阻滞剂只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治疗患者中约有30%可分离到耐药毒株,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很好作用,耐药发生率低。(1)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①用法和剂量:见表1-1。②不良反应: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副反应有神经质、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轻微头痛等,其中金刚烷胺较金刚乙胺的发生率高。胃肠道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和呕吐,这些副反应一般较轻,停药后大多可迅速消失。③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剂量调整:金刚烷胺的剂量在肌酐清除率≤50ml/mi时酌情减少,并密切观察其副反应,必要时可停药,血透对金刚烷胺清除的影响不大。肌酐清除率<1Oml/mi时金刚乙胺推荐减为100mg/d。表1一1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的用法和剂量年龄(岁)药名1910-1213~16≥65金刚烷胺5mg·kg1·d-1(最高100mg100mg≤100mg/d150mg/d)分2次每天2次每天2次003金刚乙胺不推荐使用不推荐使用100mg每天2次100mg或200mg/d(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一般在出现流感症状的48小时内开始用药。目前有3个品种,即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我国目前只有奥司他韦被批准临床使用。①用法和剂量:奥司他韦:成人75mg,每天2次,连服5天,应在症状出现2天内开始用药。儿童用法见表1-2,1岁以内不推荐使用。扎那米韦:6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剂量均为每次吸入10mg,每天2次,连用5天,应在症状出现2天内开始用药。6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帕拉米韦:一般用量300g,单次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以用600mg,单次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少于40分钟。症状严重者,可每日1次,1~5天连日重复给药。儿童每次10mg/kg,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②不良反应:奥司他韦不良反应少,一般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也有腹痛、头痛、头晕、失眠、咳嗽、乏力等不良反应的报道。扎那米韦吸入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恶心、咽部不适、眩晕、鼻衄等。个别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后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和肺功能恶化③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无需调整扎那米韦的吸入剂量。对肌酐清除率<30ml/mi的疗常规患者,奥司他韦减量至75mg,每天1次。表1-2儿童奥司他韦的用量(mg)体重(kg)药名≤1516-2324-40>40奥司他韦304560754.抗菌药物治疗通常不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如有细菌感染,可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经验用药,常选青霉素、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林江涛)004第二章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第二章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或过敏因素等对气管支气管黏膜所造成的急性炎症。该病大多数由病毒感染所致,其中成人多为流感病毒急和腺病毒引起,儿童则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多见。此外,还有柯萨奇病毒、性气鼻病毒、冠状病毒等。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亦是本病的常见病原体。细菌感染在本病占有重要地位,但有资料显示细菌感染在本病所占比例不超过10%,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氏菌,以及百日咳杆菌支气管炎等。以往认为百日咳杆菌感染主要在儿童发病,但近年来在年轻人感染有所上升。虽然细菌感染作为致病因子在本病所占比例不高,但值得重视的是该病常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合并细菌或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病毒感染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及纤毛上皮细胞的活力,造成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使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病原菌有入侵的机会。非生物性病因中,有粉尘、刺激性气体(包括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气、氯气等)、环境刺激物(包括二氧化碳、烟雾、臭氧)等。些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的吸入,可引起气管一支气管的过敏性炎症其病理改变主要为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腺体肥大、分泌物增加,纤毛上皮细胞损伤脱落,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主。急性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结构可完全恢复正常该病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以咳嗽症状为主,在健康成人通常持续1~3周。常继发于病毒性或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冬季或气候突变时节多发,有自限性。【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起病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全身症状有发热、轻度畏寒、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一般3~5天可消退。开始一般为刺激性干咳,随着卡他症状的减轻,咳嗽逐渐明显并成为突出症状,受凉、吸入冷空气、晨起、睡觉体位改变或体力活动后咳嗽加重。咳嗽症状一般持续】~3周,005吸烟者可更长。如为百日咳杆菌感染,咳嗽症状常超过3周以上,通常可达4~6周。超过半数可伴有咳痰,开始时常为黏液痰,部分病人随着病程发展可转为脓性痰。相当一部分病人由于气道高反应性发生支气管痉挛时,可表现为气急、喘鸣、胸闷等症状该病体征不多,主要有呼吸音增粗、干性啰音、湿性啰音等,支气管痉挛时可闻及哮鸣音,部分患者亦可无明显体征。2.辅助检查(1)血象病毒感染时血白细胞计数可降低,当有细菌感染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2)X线胸片一般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3.注意点呼(1)根据以上临床表现往往可得到明确的临床诊断,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则可进一步作出病原学诊断。须注意与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肺癌等鉴的别,以上疾病常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但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各自特征性的影像诊学改变。(2)肺功能检查可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气道反应性增高,但通常为一过性。由于常规本病部分患者气道反应性增高,少数患者可闻及干性啰音,应注意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3)流行性感冒的症状与本病相似,但流行性感冒以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为主,而本病以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4)该病很少超过3周,如咳嗽超过3周称为“亚急性咳嗽”,超过8周称为“慢性咳嗽”,应注意是否是由于后鼻漏、哮喘、吸入性肺炎、胃食管反流等疾病所致。【治疗原则】1.平时注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治感冒,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亦应注意避免粉尘、刺激性气体、环境刺激物等有害刺激物的刺激,以及花粉等过敏原的吸入。2.注意适当休息,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明显时可加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治疗3.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措施,常用的止咳药有枸橼酸喷托维林,成人25mg/次,每日3~4次;右美沙芬,成人15~30mg/次,每日3~4次。祛痰剂主要有氨溴索,成人30mg次,每日3次。4.由于部分患者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支气管痉挛,临床上出现喘息症状,此时可应用B-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成人0.1~0.2mg/次,每日3~4次或应用氨茶碱等药物解痉平喘,成人0.1~0.2g/次,每日3次。或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成人0.5mg/次,每日2~3次,根据病情可用药1~2周。5.本病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对病因未明者不应盲目使用抗菌药物。目前认为使用抗菌药物并不能缩短病程或减轻病情,应注意滥用抗菌药物可导致耐药菌的产生以及二重感染等严重后果。0066.如有细菌感染的依据或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常用的抗菌药物为B一内酰胺类、喹诺酮类,亦可根据痰细菌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如为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感染时,首选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林江涛)···试读结束···...

    2022-09-01 呼吸内科参考书 呼吸内科诊疗常规电子版

  • 《血液内科诊疗常规》北京医师协会组织编写|(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血液内科诊疗常规》【作者】北京医师协会组织编写【丛书名】临床医疗护理常规.2019年版【页数】91【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3【ISBN号】978-7-5214-1635-0【分类】血液病-诊疗【参考文献】北京医师协会组织编写.血液内科诊疗常规.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3.图书封面:常规》内容提要:本书根据2007年原卫生部出台的《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由北京医师协会组织全北京市的专家共同编写而成的。本书适合广大执业医师、在校师生参考学习。《血液内科诊疗常规》内容试读第一章缺铁性贫血第缺铁性贫血是因体内储存铁缺乏,血红素合成障碍而导致的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1.贫血的表现头晕、眼花、耳鸣、头痛、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等。2.缺铁的特殊表现由于铁不仅参与血红蛋白合成,也参与包括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儿茶酚胺代谢及DNA的合成在内的诸多生物化学过程。因此,缺铁性贫血患者除贫血外,还可有缺铁相关的临床表现:皮肤干燥、角化、毛发无光泽、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异食癖;严重缺铁者可有平甲、匙状指甲(反甲)、食欲减退、恶心及便秘等。3.儿童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或行为异常。(二)存在铁缺乏的原因1.铁摄入不足食物中铁含量不足,偏食或吸收不良等。2.铁丢失过多月经过多,胃肠道小量慢性失血,慢性咯血等。3.铁需求增多生长发育期,妊娠等。(三)实验室检查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血红蛋白<120g/L,女性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平均体积<801,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26印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10g/L;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一,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0012.体内铁储备缺乏血清铁360μg/dl(64.4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5%,血清铁蛋白低于14μg/L;骨髓铁染色显示细胞外铁及铁粒幼细胞减少或缺如。【治疗原则】(一)病因治疗去除或纠正导致缺铁的原因。(二)补充铁剂1.口服补铁常用的口服铁剂有:①硫酸亚铁,300mg,每日3次。②琥珀酸亚铁,100mg,每血日2次。③葡萄糖酸亚铁,325~650mg,每日3次。④富马酸亚铁,0.2mg,每日3次液血红蛋白大多于治疗2周后明显上升,1一2个月后达正常水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内仍需继续铁剂治疗,待血清铁蛋白恢复到≥50μgL再停药。为减少胃肠道反应,铁剂科可进餐时或餐后服用,但忌与茶、钙盐及镁盐同时服用。2.肠外补铁分若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口服铁剂不能吸收,或失血速度快,需迅速补充,可选常用右旋糖酐铁深部肌内注射,所需补充铁的量根据以下公式初步估算:(150-患者H规g/L)×体重(kg)0.33。首次注射50mg,如无不良反应,第2次可增加到100mg,每周2~3次,直到铁蛋白达50μg/L。注射铁剂后可发生局部肌肉疼痛、淋巴结炎、头痛、头晕、发热、荨麻疹及关节痛等,多为轻度及暂时的。偶尔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故给药时应备有急救设备和药品。有右旋糖酐铁过敏史者禁用。相比于右旋糖酐铁,目前市面上的其他静脉铁剂包括蔗糖铁、葡萄糖酸铁、异麦芽糖酐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输注更加安全。(三)输注红细胞缺铁性贫血一般不需要输注红细胞,仅在严重贫血伴组织明显缺氧时应用。002、第二章巨幼细胞贫血第章巨幼细胞贫血是因营养不良、免疫或药物等原因引起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细胞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大细胞贫血。【诊断标准】巨(一)临床表现细胞贫1.贫血表现头晕、乏力、活动后气短等,起病隐袭。因未发育成熟的红细胞可在骨髓内遭破坏,即原位溶血,患者可出现轻度黄疸。2.胃肠道症状常有反复发作的舌炎、舌面光滑、食欲不振,偶有腹胀、腹泻及便秘等。3.神经系统症状维生素B12缺乏者可出现手足对称性麻木、感觉障碍、步态不稳、行走困难等神经系统症状。有些小儿及老年维生素B2缺乏者及少数叶酸缺乏者可出现抑郁、嗜睡或精神错乱等精神异常。(二)存在叶酸和维生素B2缺乏的原因1.叶酸缺乏①摄入不足:食物中缺少新鲜蔬菜或过度烹煮(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己经强制性要求面粉中添加叶酸,居民叶酸缺乏比例已经下降):②吸收减少:酗酒,空肠的炎症、肿瘤、手术切除,慢性腹泻,服用抗癫痫药、柳氮磺胺吡啶等;③需要增加: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生长发育的儿童及青少年,慢性反复溶血,肿瘤,长期血液透析,甲亢,慢性感染,剥脱性皮炎等;④药物致叶酸利用障碍:服用甲氨蝶呤、氨苯蝶啶、乙胺嘧啶等。2.维生素B2缺乏①摄入减少:常年素食,②吸收减少:内因子缺乏,胃酸、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缺乏,肠道疾患,小肠内细菌和寄生虫与人体竞争维生素B2等;③利用障碍:先天性钴胺素传递蛋白TCⅡ缺乏等。(三)实验室检查0031.血象大细胞(红细胞平均体积通常>110)、正色素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也常减少。血涂片中可见大卵圆形的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5叶者占5%以上,或有6叶者)。2.骨髓象各系细胞均可出现巨幼变,以红系细胞最为显著。3.叶酸和维生素B2测定①血清叶酸<3g/ml(6.91μmol/L)(也有文献定为2g/ml);②红细胞叶酸<100g/ml(227mol/L);③血清维生素B12水平<100~140g/ml(74~103mol/L)。4.内因子抗体检出内因子抗体对于恶性贫血有极大的确诊价值,敏感性为50%~70%,特异性接近100%。液【治疗原则】内1.病因治疗科去除导致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纠正偏食及不良的烹调习惯。诊2.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2分叶酸缺乏可口服叶酸5~10mg,每天3次。胃肠道不能吸收叶酸者可肌内注射四常氢叶酸钙5~10mg,每天1次。补充叶酸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一般不需维持治疗。维生素B12缺乏可予维生素B12100μg,肌内注射,每天1次(或200ug隔日1次),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恶性贫血或全胃切除者需终身维持治疗,每月注射100μg1次。维生素B12缺乏伴有神经症状者有时需大剂量500~1000μg(次·周)、长疗程(半年以上)的治疗。单纯维生素B12缺乏者不宜单用叶酸治疗,否则会加重维生素B12的缺乏,引发或加重神经系统症状。严重巨幼细胞贫血的患者在补充治疗中因贫血恢复时大量血钾进入新生红细胞,会突发低血钾,需适时补钾。如治疗3~4周后血象恢复不明显,应寻找是否同时存在缺铁、感染或其他基础疾病,予以纠正3.输注红细胞仅在严重贫血伴组织、脏器明显缺氧时输注红细胞。004、第三章再生障碍性贫血第三章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多种发病机制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所致。【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再生障碍性贫1.贫血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耳鸣、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等。2.出血皮肤淤点和淤斑、牙龈出血和鼻出血。年轻女性可出现月经过多和不规则阴道出血。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如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和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3.感染常见口腔、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严重时可发生败血症。感染常加重出血。4.肝、脾、淋巴结一般不肿大(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至少符合以下三项中两项: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50×10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L),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2.骨髓象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需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及淋巴细胞相对增多。骨髓非造血细胞增多。骨髓活检见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加。3.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自身抗体介导的全血细胞减少、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肿瘤骨髓转移等。(三)分型标准1.重型再障(SAA)005(1)骨髓有核细胞<25%;或25%~50%,但其中残留的造血细胞数<30%:(2)以下3条中至少符合2条:①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L;②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L:③血小板<20×10L。2.极重型再障(VSAA)(1)符合重型再障标准。(2)中性粒细胞<0.2×10L。3.非重型再障(NSAA)不符合重型或极重型再障标准。【治疗原则】(一)一般治疗(1)去除可能引起再障或加重病情的物理、化学、药物和病毒感染等因素。血(2)视血象及病情输血及其他血制品。监测血清铁蛋白、血糖和心、肝、肾功能我血清铁蛋白>1000μg/L应予去铁治疗。内(3)控制感染。科(4)必要时使用G-CSF和EPO等细胞因子。诊(二)非重型再障的治疗分监测血象,择机给予雄激素和(或)环孢素A治疗。常(1)雄激素:常用的有①司坦唑醇:6~12mg/d,分次口服;②丙酸睾丸酮:50~100mg/d,肌内注射:③十一烷酸睾酮:120~240mg/d,分次口服。雄激素治疗的疗程3~6个月,有效者减量维持治疗2年左右。用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等不良反应(2)环孢素A(CA):3~5mg(kg·d),分两次(q12h为宜)口服。监测血药谷浓度,其在150~250μgL为宜。疗程4~6个月,有效者减量维持(大于2年为宜)。用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等不良反应。如果病情进展为血制品输注依赖或重型再障,可按重型再障处理。(三)重型再障的治疗1.一线治疗(1)年龄<40岁:宜及早行HLA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无HLA相合同胞供者选用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即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联合CA治疗。(2)年龄>40岁:及早予强化免疫抑制治疗(ATG/ALG+CA)。(注:①也有学者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20岁以下,20~50岁,50岁以上3组,20岁以下建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50岁以上建议强化免疫抑制治疗,20~50岁则根据一般状况,有无供者等因素综合决定:②在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基础上添加艾曲波帕的地位逐渐提升)2.补救治疗ATG/ALG+CA治疗4~6个月仍无治疗反应,可行以下治疗。(1)第二程ATG/ALG治疗:换用不同种属来源的ATG/ALG。(2)HLA相合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直接采用或第二程ATG/ALG治疗仍无006反应时采用。(3)参加临床试验(4)中医中药治疗。···试读结束···...

    2022-09-01

  • 《内科常规诊疗 下 第2版》汤希雄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内科常规诊疗下第2版》【作者】汤希雄主编【页数】523【出版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ISBN号】978-7-5578-4708-1【价格】135.00(2册)【分类】内科-常见病-诊疗【参考文献】汤希雄主编.内科常规诊疗下第2版.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内科常规诊疗下第2版》内容提要:本书包括多科室疾病,其中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急诊内科、中医内科、临床检验。详细阐述了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临床诊断、治疗。...

    2022-09-01

  • 《临床护理常规》吴欣娟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护理常规》【作者】吴欣娟主编【丛书名】临床医疗护理常规:2019年版【页数】509【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6【ISBN号】978-7-5214-1867-5【价格】42.00【分类】护理学【参考文献】吴欣娟主编.临床护理常规.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6.图书封面:常规》内容提要:本书是一本关于临床护理日常工作的指导用书,由北京医师协会组织全市临床护理专家、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业务骨干共同编写而成,介绍了临床护理日常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体例清晰、明确,内容具有基础性、专业性、指导性及可操作性等特点,既是临床护理应知应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指导用书,也是北京市临床护理领域定期考核业务水平的唯一指定用书,可有力提升北京市护理服务规范化水平。本书适合广大执业护师(士)、在校师生参考学习。《临床护理常规》内容试读第一章内科疾病护理常规第节第一节一般护理常规(1)患者入院时测量生命体征、身高、体重。必要时每日测量体重。(2)入院后测量体温,每日3次,连续3日,不发热者以后每日1次,发热者按以下规定时间测体温:①37~37.4℃,一日2次:②37.537.9℃,一日3次:③38℃以上,一日护理常规4次;④39℃以上,每4小时测1次,并给予物理降温。(3)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每日通风:保持床单位干净、整洁。(4)给予患者基础护理,做到“六洁”(床单位清洁、皮肤清洁、头发清洁、口腔清洁、指甲清洁、会阴清洁)、“四无”(无压疮、无烫伤、无坠床、无交叉感染)。(5)给予患者健康教育、饮食指导。(6)按等级护理要求定时巡视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7)危重患者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各种管路护理、皮肤护理、生活护理,监测24小时出入量,做好护理记录。(8)及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做好心理护理。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护理评估】(一)生理功能方面1.健康史()发病情况了解患者患病的年龄、发生时间、诱因,主要症状的发生频率、性质、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加剧或缓解因素及并发症等。了解患者有关的检查结果和治疗经过,有无过敏史,询问具体的过敏原(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及过敏反应的表现:(2)生活史和家族史了解有无接触过敏原,是否长期在污染的空气、拥挤的环境中生001活、工作;有无职业性尘埃、石棉等接触史:有无吸烟史;了解有无鱼、虾、蛋等食物过敏史等:了解有无相关疾病家族史。2.身体评估(1)咳嗽与咳痰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进入呼吸道内的异物。咳嗽无痰或痰量甚少,称为干性咳嗽:有痰则称为湿性咳嗽,也称咳痰,痰可分为黏液性、浆液性、黏液脓性、脓性、血性等。临床上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症状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呼吸道疾病:感染、炎症、出血、寄生虫、肿瘤等。以病毒、细菌感染最常见,如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②胸膜疾病:如胸膜炎、自发性气胸等。③理化刺激:异物、灰尘、刺激性气体、过冷或过热空气等吸入或刺激。评估时应注第意:咳嗽的性质、时间与节律、音色,痰的色、质、量、气味及伴随症状等。(2)肺源性呼吸困难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科疾临床上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困难,吸气时间延长,可表现为“三凹征”,见于喉头水肿、痉挛、气管异物、肿瘤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机械性梗阻。理常规②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③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与呼气均费力,由于肺部组织广泛病变,呼吸面积减少,影响换气功能所致。评估时应注意:呼吸困难的类型、呼吸困难发作缓急及严重程度、有无诱因、有无发绀及发绀的程度、伴随症状和心理反应等。(3)咯血是指喉以下呼吸道和肺部病变出血经口咳出。临床上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咯血常见于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肺癌、肺结核、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及肺脓肿等。青壮年咯血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40岁以上有长期大量吸烟史者,要高度警惕支气管肺癌。评估时应注意:咯血量、伴随症状及心理反应等。除以上症状体征外,还应注意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体型、声音、面容、体位、鼻和鼻窦、口及咽部、颈部和皮肤等: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气管移位、颈静脉怒张、皮下气肿、胸壁静脉曲张等:观察呼吸运动是否对称,要注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胸廓呈桶状胸、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肺实变时,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或实音:肺不张或胸腔积液可出现浊音或实音;肺部听诊有无呼吸音异常和干性或湿性啰音,如肺炎吸气时出现水疱音。(二)心理社会方面呼吸系统疾病多呈慢性、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了解患者能否适应因疾病带来的角色转变及能否采用有效的应对方式等;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过程、性质、防治和预后的认知程度。注意观察患者的性格特征、心理活动和情绪反应。患者面对突发的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常表现出情绪紧张、焦虑不安甚至恐惧;有些呼吸系统症状可能与情绪有关,如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由于长期生活、002工作受限,经济负担,角色或地位的改变等因素,常表现为自卑、悲观、抑郁;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由于治疗费用高、疗效不佳、预后差,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绝望。社会支持系统的评估,包括患者家庭成员的组成、文化程度、教育背景、经济收入、关系是否和睦,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关心和支持程度;评估患者的工作单位或社会所能提供的帮助或支持程度,慢性患者出院后继续就医的条件,居住地的初级卫生保健或社区保健设施等资源。(三)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有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红细胞沉降率、血清学检查等。不同疾病的检查项目不同,护士应按医嘱及时、准确地采集血标本,及时送检。2.抗原皮肤试验哮喘患者过敏原皮肤试验阳性,有助于确定过敏原和进行抗原脱敏治疗,但需排除假第阳性或假阴性。对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者仅说明已受过结核菌感染,并不能肯定患病。3.痰液检查节痰液检查的目的是协助诊断病因、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检查内容包括一般性状检查、显微镜检查及痰培养。4.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气分析用于判断机体的通气状态与换气状态以及机体的酸碱平衡状态。(四)辅助检查1.胸腔积液检查和胸膜活检系统疾病护理常规胸腔积液检查可明确积液是渗出液或漏出液。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包括胸部X线检查、CT检查和磁共振成像等。3.纤维支气管镜和胸腔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和胸腔镜检查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4.放射性核素扫描放射性核素扫描对肺区域性通气/灌注情况、肺血栓栓塞症和血流缺损,以及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帮助;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技术(PET)可以较准确地对<1cm的肺部阴影及肺癌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进行鉴别诊断。5.肺活体组织检查肺活体组织检查有利于诊断和随访疗效。6.呼吸功能测定通过测定肺活量、残气量、肺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及血气分析等可了解肺功能损害的程度和性质,能早期诊断部分肺部疾病。【护理措施】(一)症状护理1.咳嗽、咳痰的护理(1)避免诱因,注意保暖避免尘埃与烟雾等刺激,避免剧烈运动、进出空气污染的公共场所等。避免应用引起咳嗽的药品及物品,如出现症状应立即停用。003(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维持室温在18~20℃和湿度在50%~60%,以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l以上,有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4)观察咳嗽、咳痰情况详细记录痰液的色、量、性状,以及正确收集痰标本,及时送检,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⑤)促进排痰遵医嘱用祛痰药,还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自行咳痰:适用于神志清醒并能咳嗽的患者。取舒适体位,先行5~6次深呼吸,然后于深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将痰咳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排出:或患者取坐位,双脚着地,双手环抱一枕头顶住腹部(促使膈肌上升),咳嗽时身体前倾,头颈屈曲,张口咳嗽将痰液排出。第②拍背与胸壁震荡:适用于长期卧床、排痰无力患者。患者取侧卧位,护士指关节微屈,手呈杯状,从肺底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轻拍胸壁。震动气道,边拍边鼓励患者咳嗽,以利痰液排出。③湿化呼吸道:适用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气道湿化包括湿化治疗和雾化治疗两种疾方法。④体位引流:适用于痰量较多、呼吸功能尚好的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患者。理常规⑤机械吸痰:适用于痰量较多、排痰困难、无力咳痰的患者,尤其是昏迷或已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患者。(6)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神志、生命体征,加强口腔护理,餐前及排痰后应充分漱口:长期卧床、昏迷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每次翻身前后注意拍背、吸痰,以免口腔分泌物进入支气管造成室息。如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神志不清,面色明显苍白或发绀、出冷汗、呼吸急促、咽喉部明显的痰鸣音,应考虑室息的发生。及时采用机械吸痰,作好抢救准备,如准备气管切开物品,积极配合抢救工作。(⑦)缓解焦虑情绪帮助患者熟悉、适应医院环境和生活特点,放松紧张情绪。帮助患者了解咳嗽、咳痰的病因、诱因及治疗方法,避免诱因,掌握有效咳嗽、定期翻身、体位引流等方法和注意事项,合理用药,缓解症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护理(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哮喘患者室内避免有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刺激性气体等。严重呼吸困难者取半坐位或端坐位,设置跨床小桌,以便患者伏桌休息,避免紧身衣服或过厚的被盖,防止加重患者胸部压迫感。减少不必要的谈话,以减少耗氧量:(2)每日摄入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避免刺激性强、易于产气的食物,防止便秘、腹胀影响呼吸。补充足够水分,防止痰液黏稠。(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作好口腔护理,每日清洁口腔2~3次。(4)因呼吸困难可引起患者烦躁不安、恐惧等情绪反应,应增加巡视次数,倾听患者的诉说,适当安慰,以缓和其紧张情绪,增强安全感。(5)氧气疗法是纠正缺氧、缓解呼吸困难最有效的方法。可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合理用氧,如缺氧严重而无二氧化碳潴留者,可用面罩给氧。应了解氧疗效果,密切监测血004气分析指标的变化,以防止氧中毒和二氧化碳麻醉的发生。(6)对于轻、中度患者应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量,有计划地增加运动量和改变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体操等,提高肺活量,逐渐恢复正常活动3.咯血的护理(1)心理护理患者咯血时护士应给予细致的观察与护理,使之有安全感,并作必要的解释,取得患者配合治疗。(2)安静休息避免不必要的交谈,一般静卧休息能使小量咯血自行停止。大咯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翻动。协助患者取患侧卧位,有利于健侧通气,对肺结核患者还可防止病灶扩散。(3)药物应用①止血药物:咯血量较大者常用垂体后叶素5~10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溶液40ml缓慢静脉推注,或继续用垂体后叶素10~20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第萄糖溶液250l静脉滴注。但该药有收缩血管和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因此冠心病、高血压节患者及妊娠者禁用。②镇静剂:对烦躁不安者可用镇静剂,如地西泮5~10g肌内注射。禁用吗啡、哌替◇啶,以免抑制呼吸。吸③镇咳剂:咯血伴剧烈咳嗽时可用镇咳剂,必要时可用可待因口服或皮下注射,但年老体弱、肺功能不全者慎用。统疾(4)饮食大咯血者暂禁食。小量咯血者宜进少量凉或温的流质饮食,避免饮用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饮料。多饮水及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⑤)室息的预防及抢救配合理常规①预防:保持患者正常的咳嗽反射,使用镇静剂或镇咳药要恰当。当患者大口咯血时,宜取患侧卧位,以充分发挥健侧呼吸功能。劝告患者身体放松,防止声门痉挛或屏气。充分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病情观察,并备好抢救物品,如吸痰器、气管插管、气管镜、鼻导管及气管切开用具等。②紧急处理:体位引流,立即置患者于俯卧头低脚高位,并拍其背部,使气管内淤血排出:负压抽吸,迅速用鼻导管经口或鼻腔盲插抽吸,以清除呼吸道血凝块:气管插管或气管镜吸引,必要时可进行气管插管或用气管镜在直视下吸出潴留血块:高流量输氧,以改善组织缺氧,如呼吸表浅,按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或其他辅助呼吸措施③室息后护理:患者呼吸恢复,但由于体力和肺功能均受影响,若继续咯血有再室息可能,仍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血气分析和凝血机制。(二)心理护理1.入院时的心理护理(1)患者刚入院,心理负担往往较重,主要因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认为反复发病难治愈、病程较长。如有明显的呼吸困难,使患者产生恐惧、紧张心理,视为死亡的先兆。②对工作、家庭放心不下,心事重重。③受医院各项制度的约束,生活不习惯,给患者带来孤独、不安和烦躁的感觉。④担心治疗效果,过大的心理负担可加重患者的症状,护士必须及时给予调节、护理。(2)要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主动、热情地护送患者到病房,进行更衣和各项处置,细心介绍医院的有关情况和作息时间及管床医生、责任护士的姓名,以热情、真诚、亲切的态度接待患者,减轻患者的紧张心理,消除顾虑。(3)向患者说明呼吸系统症状是疾病发展的过程,配合治疗有助于症状缓解。2.紧张、急躁的心理护理呼吸内科患者有时病情变化快,使慢性病急性发作,呼吸困难使患者坐卧不安,大汗淋漓,全身不适,出现烦躁、易怒甚至将氧气拔掉,不配合治疗,情绪极不稳定。这时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精神安慰和耐心细致的劝导,并说明心理上的平静是病情好转的开始,急躁只能加重呼吸困难,增加耗氧量;另一方面,在操作时表现沉着、熟练、迅速以取得患者信任,才能减轻他们的焦躁情绪。3.忧虑、抑郁心理护理忧虑、抑郁心理多见于女性患者及久病缺少家人照顾的患者,他们表情淡漠、孤独怯第懦,对外界不感兴趣。因此,护士要多给予鼓励、劝慰、开导,及时向他们反馈效果,为促进病情好转创造条件。4.特殊检查时的心理护理在进行胸穿、支气管镜检查前,应向患者解释检查的必要性、目的和注意事项,使其疾消除顾虑、畏惧和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以便更好地配合检查。进行检查时,即使发现异常情况也要镇静及时处理,以免使患者产生怀疑、焦虑和恐惧心理。理【健康指导】(1)环境适宜,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2)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去公共场所。(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及耐寒能力,适时注射流感疫苗。(4)避免过度劳累,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持身心愉快。二、上呼吸道感染【护理评估】1.生理功能方面(1)评估患者发病史,既往有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病前有无相关疾病接触史。(2)评估患者有无鼻塞、流鼻涕、喷嚏、咽痛、发热等情况。2.心理社会方面(1)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患者有无不良的心理反应,以及家属的关心支持情况包括患者家庭成员的组成、文化、教育背景、经济收入、关系是否和睦,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关心和支持程度。(2)评估患者的工作单位或社会所能提供的帮助或支持程度:慢性患者出院后继续就医的条件。(3)居住地的初级卫生保健或社区保健设施等资源。3.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006(2)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测定视情况需要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法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以判断病毒的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3)细菌培养判断细菌类型和药敏试验。【护理措施】(1)各种治疗护理集中完成,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2)及时清理鼻腔及咽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如果分泌物过多,可取侧卧位(3)鼻塞严重时,用0.5%麻黄素液滴鼻,每日2~3次,每次1~2滴,一般不超过7~10天。(4)咽部护理注意观察咽部的充血、水肿、化脓等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试读结束···...

    2022-08-27

  • 《临床检验技术常规》张琦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检验技术常规》【作者】张琦主编【页数】430【出版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0【ISBN号】978-7-5578-6319-7【价格】50.00【分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参考文献】张琦主编.临床检验技术常规.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0.图书封面:常规》内容提要:书中系统的介绍了临床常见的检验技术和方法,包括临床生化检验、体液检验、血液学检验、免疫学检验以及微生物检验等,为各科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系统的阐述了各种疾病的临床检验技术。本书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对于从事检验的基层工作人员及学生具有实用性,可供基层医院检验科人员参考使用。《临床检验技术常规》内容试读第一章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第一节医院检验科的构成及其功能一、医院检验科的定义医院检验科是指对血液、体液及组织进行化学成分或显微结构检测的场所。主要任务是对从人体处获得的各种标本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免疫血液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他检验,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或对健康状况评估提供信息。实验室也提供检验涉及的各方面的咨询服务,包括对检验结果的解释和进一步做合适检查的建议。二、医院检验科的构成医院检验科的构成主要取决于医院的规模,低于100张床的小型医院,检验科一般只需开展最基础的常规检验项目;中型医院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较复杂的检测项目;多于300张床位的大型医院,检验科的部门设置一般较齐全,除常规项目外,还可开展一些较复杂的检测项目和较高水平的新项目。三、医院检验科的功能医院检验科接到医生开具的检验申请单后,采集适当的标本,或者由病区护士按要求采集标本及时送至检验科进行检测,之后记录结果,做出报告,并储存有关信息资料。急诊试验是因为情况紧急或患者生命垂危时急需进行的检验,因此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应在保证结果的准确及可靠的基础上,尽可能快速地进行检验并出具报告。检验科的工作不仅包括取血、检测和发报告,还应包括经常与临床医生保持沟通,向临床解释患者的检验结果,并指导临床选择必要的检测项目,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张琦)第二节医院检验科工作基本仪器介绍一、实验室基本设备(一)自动加样器多数实验室均使用自动加样器,操作时可以通过挤压和释放加样器上方的活栓,来转移预先设定好的一定体积的液体。根据加样量的多少,可以选用不同量程的加样器,如1~20ul、20~200ul、100~1000ul等多种规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可以确保加样体积的准确性。(二)离心机离心机是用高速旋转的原理使较重的颗粒沉于管底的仪器,实验室最常用的离心机是为了使血细胞成分与血清或血浆分离,以便吸取上清液即血清或血浆而进行实验。离心机根据大小、容量及转速不同而分为多种,临床实验室常用于尿液分析和分离血清的离心机通常转速为0~3000r/mi,每次离心可以容纳的样本量从几个到上百个不等;微量离心机,用于高速(通常12000~14000r/mi)离心专门的微量管(0.5~1.5ml)微量血液离心机也是一种微量离心机,它高速离心毛细血管用于血细胞比容的测定;还有其他几种类型的离心机如:高速冷冻离心机,其离心速度通常为0~20000r/mi超速冷冻离心机,速度可达50000r/mi,两者主要用于离心过程中样本需要保持低温的情况。(三)高压消毒装置高压消毒器在蒸汽压力下加热物品从而达到消毒目的的装置,在高压消毒容器中,在103.4kPa的压力条件下,加热到121℃消毒15~20mi,足以消除污染物、真菌、细菌及病毒的感染。可以消毒的物品包括玻璃器皿、移液管、外科手术器械及水。还可用于含有生物有害物质如血液标本、细菌培养基、在丢弃盛有生物有害物的容器前用于消除污染。高压消毒装置因为操作时内含高压力的蒸汽,在使用时应十分小心,因此,只有在缓慢释放出蒸汽,使压力逐渐降至大气压时才能打开舱门,趁热取出消毒好的物品时,应带好隔热手套,以免烧伤。消毒液体时,应使用耐热容器,并旋开盖子,液体不要超过容器体积的一半。(四)天平实验室所用的秤或天平有多种,每种所能称量的物品质量及测定的敏感度均有所不同,应根据称量时的具体要求,选用合适的称量器具。如只需精确称量至0.01g时,用台秤即可,如要称量精确至0.0001g或0.00001g时,则需用分析天平称取。称量物品时应严格按仪器说明书操作。(五)温控仪器许多试剂要求在冷藏或冷冻的条件下保存,试验或培养要求专门的孵育温度。因此一般实验室都有孵箱、烤箱、冰箱等,所有这些设备的温度均应定期监测,以确保反应或试剂保存处于合适的温度条件下。-2二、常用实验器材的处理及校正实验设备、计量容器及其吸管的正确处理与校正是开展临床检验的前提。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需对所使用的仪器与器材定期校正与处理。(一)玻璃器材的处理1.新玻璃器材先以自来水冲洗去除表面灰尘与水溶性杂质,用0.1mol/LHC1浸泡3~4h以中和残余碱质,冲洗后以洗衣粉刷洗,自来水冲洗至器皿表面不附着水迹。再以蒸馏水淋洗1~2次,烘干备用。2.用后的玻璃器材先用自来水冲洗,晾干,然后以洗涤剂浸泡过夜,用自来水冲洗至器皿表面不附着水迹,烘干备用。带有血迹或其他传染因子的试管还应先以消毒剂浸泡消毒,洗衣粉刷洗除去血污及其他附着物后再以上法洗涤。(二)塑料制品的预处理新购塑料制品通常不必进行处理。部分塑料制品表面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沾染少量油污,须用洗涤剂浸泡过夜,再用与回收玻璃器械相同的方式进行清洗。已被传染因子或油污污染的塑料制品通常不必回收。较为清洁的塑料制品其回收方法与用后的玻璃器材相同。(三)吸管与加样器的校正1.称量法(1)普通称量法(校正吸管用):先将吸管洗净,干燥称重,然后准确吸取全量(或某一分度量)蒸馏水,并再次称重,计算所吸取水的重量,然后以此水的重量除以校正因子见表11,再除以被校正吸管(或该管所校正部分)的刻度容量数,即可得到该吸管的误差率。表1一1不同温度下校正吸管所用的校正因子温度℃校正因子温度℃校正因子180.998690.996890.9984230.9965200.9982动0.9963210.9980290.9960220.9978300.9957230.9976310.9954240.9973320.9951250.9971330.9948(2)精细称量法(用于加样器校正,也可校正微量吸管):先将吸头洗净,干燥,与进样器一起称重。然后准确吸取全量(或某一分度量)汞,置洁净干燥的称量瓶中称重,计算所吸取汞的重量,以此重量除以校正因子,再除以被校正加样器(或加样器所校正的分量)的刻度容量数,即可得到该加样器的误差率。-3—此法不同温度下的校正因子分别为18~21℃:13.55:22~25℃:13.54:26~28℃:13.53:29~33℃:13.52。2.滴定法采用酸碱滴定的方法,以预先校正好的与待校吸管容量刻度相同的标准吸管(或移液管)分别吸取等当量酸碱进行滴定,然后根据下式计算其容量误差率:误差率.标准吸管滴定量(m:被校正吸管滴定量(m)×1O0%标准吸管滴定量(ml)3.不同吸管容量的允许误差1~10ml容量吸管的允许误差率为0.2%;大容量(25ml以上)吸管为0.1%~0.2%;不同规格、不同进样条件下移液器的误差率见表1-2,据此可以评价上述吸管的可用性。超出此限度的移液器应请有关厂商进行校正与维修,也可按照说明书自行校正。表1-2不同规格、不同进样条件下吸液误差率(吸液量/误差率)】移液器规格()分量吸液全量吸液102μl/5%10μ/5%5010ul/3%50u/2%10020/2%100μV1.5%25050V1%250u/0.5%1000200μl/0.5%1000μl/0.5%>10001000/0.5%5000l/0.5%三、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一)实验室设备管理包括的内容实验室设备管理的任务就是为医疗、科研、教学工作提供最恰当的技术装备,具体任务有:设备的选择和评价:设备的使用: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修理:做好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二)选择和评价设备的主要因素1.依据和条件:必需以事业计划和财务预算为依据,必需考虑有无使用的技术力量,有无安装、保养和维修的技术力量,有无房屋空间等。2.需求程度:是指此项设备是否合理或临床需求的迫切性如何等。3.技术现状:是指设备的可靠性以及临床应用时的效能、特点、自动化程度、准确性和精密度等一系列参数,精度、准确性的保持性,零件的耐用性等,最主要的一点是设备的性能是否符合技术要求。4.造型:该设备是否国内已生产,其质量如何,如需引进,应罗列国别、厂牌、型号的价格进行权衡,选择物美价廉的设备。5.能源及原材料的消耗。-46.维修的难易性。7.设备的投资效益。(三)考核设备完好率的标准1.设备完好性能良好,运转正常,零部件齐全,无明显磨损变性和腐蚀,仪表指示系统正常。2.设备基本完好主要性能保持良好,运转基本正常,故障少,主要零件齐全,仪表指示系统基本正常。3.设备情况不良主要性能不良,常出现故障,主要零件受损,使用受到影响,仪表指示系统有一定程度的失调情况,停机修理或待修,以上情况出现一项即是。4.报废或待报废已丧失主要性能,不能正常运转使用,经常出现较大故障,主要零部件不全,仪表指示系统失调,以上情祝况出现其一而又不能修复者。(四)医疗设备的保养内容医疗设备可实行三级保养制1.日常保养由仪器保养人负责,它的内容是进行表面清洁,紧固易松动的螺丝和零件,检查在使用过程中工作是否正常,零件是否完整。保养工作主要在设备外部。2.一级保养由仪器保养人按计划进行,主要是进行内部清洁,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如声音、温度、指示灯等)。进行局部检查和调整。3.二级保养是一种预防性的修理,由仪器保养人会同修理人员共同进行,对设备主体部分或主要部件进行检查,调整精度,必要时改换易损部件。(张琦)】第三节医院检查科工作人员的职责一、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提高检验人员的培训包括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设备的使用与管理、临床检验的质控理论、实施技巧及其质控意识、检验工作与临床的联系、实验结果分析及对异常结果的判断能力等多方面知识与能力的训练。随着医学检验工作的不断发展及检验设备与技术的不断更新,在职人员需定期进行知识更新与专项实验(工作)技能的培训已经成为保证临床检验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新职工在参加检验工作前更需要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临床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一)强调基础操作训练没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便不可能做出可靠的检验结果。(二)加强继续教育随着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临床检验理论与应用范畴在不断地扩大。但由于检验-5-相关的周边科学与领域(如试剂研制、实验设备的自动化等)的长足发展,其常规实验工作的范畴反而缩小。受发展趋势的影响,不少工作人员的知识范围日趋狭窄,系统地分析与解决实际工作难题的能力日趋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对工作人员培训将更需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与超前性。(三)训练科学思维方式改变检验人员的传统思维习惯(变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学会从临床诊疗的角度看待检验结果,提高系统思维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从试剂制备(管理)、实验设备管理、检验资料综合利用、临床科学研究、医学检验新技术开发等方面分离出新的专业线索,逐步培养出一批具有多学科专业知识背景、熟练的操作技能、在特定学科交叉领域中具有独到业务专长的中坚力量。二、检验科工作人员的业务范围检验科工作的检验项目包括疾病诊断和治疗相关的指标及身体健康普查的指标,检验科工作人员如同医学侦探,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改变;用特殊染色来确定显微结构,从而研究细胞:对血液中的化学物质如糖、胆固醇等进行测定;发现并确定感染发生的器官或组织;操作并维护复杂的仪器设备;为输血选择血型配合的血液:用标准及质控物确保可靠的结果:从事高强度的劳动,确保快速、准确、精密的检测结果。三、检验科工作人员的道德标准1,急患者所急,全心全意服务于患者,对患者的询问应耐心解释,力求使患者满意。2.工作中精益求精,确保检验结果能够正确反映患者当时的真实情况:3.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张琦)第四节检验质量控制基础一、基本概念(一)真值真值是用最理想的方法测定的值,是该物质真正准确的值,一般很难测到。(二)靶值用可靠的方法测出的物质的值为靶值,一般用靶值表示真值的大小。(三)均值用于描述一组同质计量资料观察值的集中趋势、平均水平或平均位置,又称均数。一6···试读结束···...

    2022-08-27 epub出版物 epub编辑

  • 《临床超声与鉴别诊断》汤婷婷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超声与鉴别诊断》【作者】汤婷婷主编【页数】286【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11【ISBN号】978-7-5189-4726-3【价格】60.00【分类】超声波诊断【参考文献】汤婷婷主编.临床超声与鉴别诊断.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11.图书目录:超声与鉴别诊断》内容提要:全书共分四章,以临床实用为目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内容新颖,图文并茂,主要包括常规超声检查概述、特殊超声检查技术、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超声心动图特殊检查等内容.每一脏器均包括解剖概要、检查方法、正常超声表现,每种疾病均包括简要的病因病理、超声检查方法.内容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并附有近300幅超声图片,便于读者图文结合,对照参阅。《临床超声与鉴别诊断》内容试读第一章总论超声医学是研究超声波与人体组织相互作用的现象和规律,并运用于医学目的的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物理、生物、医学、电子、计算机、机械、材料等学科。超声诊断是超声医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用人体不同类型组织之间、病理或损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声学特性差异,以图像、图形、数字、声音等形式予以显示,并对疾病的有无、性质、程度做出判断的过程和行为。本章扼要介绍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包括超声医学发展历史、超声多普勒的基本物理原理、超声诊断技术、超声临床诊断基础、超声诊断的新技术以及超声的生物效应等。第一节超声医学发展历史1880年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发现的压电效应是现代超声技术的起点,而超声技术渗透到医学领域始于20世纪30~40年代。超声诊断始于1949年,Duik将脉冲超声波用于脑部疾病的诊断;Wild用超声波检测离体脏器的厚度,属于最初的A型(amlitudemode)超声诊断技术。此后,A型超声诊断仪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50年代,Wild和Reid研制出手动接触式二维灰阶扫描仪;里村茂夫将多普勒(Doler)效应引入超声医学;Edler与Hertz应用M型(motiomode)超声显示心壁的运动。60年代末,Bom研制了诊断脏器的电子线阵二维灰阶扫描实时成像系统。此后,二维灰阶成像技术发展迅速,在临床诊断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70年代初出现了可在二维图像上选定部位测量血流频谱的脉冲多普勒技术。80年代初彩色血流成像技术问世。将彩色血流信号叠加于二维声像图上,不但可以直观显示心脏、血管内的血流方向和速度,而且使多普勒频谱的取样快速便捷,超声诊断的方法更加丰富。90年代以后出现了腔内超声超声造影、三维超声和谐波超声等成像技术,使超声医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近十年来,由于计算机容量的扩大和功能的增强,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以及各种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和控制技术的应用,医学超声成像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层出不穷,图像质量越来越高,信息量越来越大。当前超声诊断已从单一器官扩大到全身,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到定量,从模拟到全数字化,从单参数到多参数,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三维显示,大大扩充了超声诊断的范围,提高了诊断的特异性和信息量。1·临床超声与鉴别诊断·第二节超声诊断基本物理原理一、超声波的基本概念(一)超声波的概念人类是通过耳朵的听觉感知声音的,这一部分声波称为可听声,高于或低于这一频段的声波是听不到的。其中,频率高于可听声上限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该上限是一种统计结果,一般认为在16~20kHz声波是由于弹性媒质质点受到机械力的作用发生周期振动并向四周传播而产生的,属于机械波。产生振动的声源和传播声波的媒质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产生超声波的振动声源为超声换能器(或称超声探头),当超声换能器产生振动时,引起其接触的人体皮肤、脂肪及内脏的振动,这样超声波能量就进入人体。因此,获得超声波的条件是具有做机械振动的波源(超声换能器)和能传播这种振动的弹性介质。固体、流体、气体都是弹性介质,都可以传播超声波,真空中没有介质存在,所以不能传播超声波。(二)超声波的分类1.按发射超声波的类型分类声源连续振动时产生的超声波为连续波,短促振动时产生的超声波为脉冲波。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连续波仅在胎儿心率仪和连续波频谱多普勒血流仪中应用,A型、M型、二维灰阶、脉冲波频谱多普勒彩色血流成像中,采用的都是脉冲波。2.按质点振动方向和波传播方向的关系分类波动只是振动状态的传播,媒质的质点并不随着波前进。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垂直的波称为横波(或剪切波),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平行的波称为纵波。纵波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凝胶体和人体软组织等各种媒质中传播,横波能够在固体、凝胶体和人体软组织中传播,而不能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迄今为止,超声医学的诊断、治疗活动利用的都是纵波。与纵波相比,人体组织中的横波速度要慢得多,衰减要快得多,但并非毫无用途。比如,在作为超声医学最新进展之一的弹性成像中,就包括横波的应用。3.按波阵面的形状分类波从波源出发,在媒质中向各个方向传播。在某一时刻媒质中相位相同的各点组成的面为波面。显然波面有无数个,最前面的一个波面也就是波源最初振动状态传播的各点组成的面,通常又叫波阵面。波面的形状决定了波的类型,波面为平面的波称为平面波,波面为同心球面的波称为球面波,波面为同轴柱面的波称为柱面波。(三)超声波的基本物理量超声波有三个基本物理量,即声速、波长和频率。1.传播速度单位时间内声波在媒质中传播的距离称为声波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单位为米/秒(/2·第一章总论·)。声波的传播过程实质上是声能量的传递过程,其速度依赖于媒质的密度、弹性模量和波动的类型。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三大类媒质中,除个别的交叉外,总的趋势是固体中声速最高,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低。人体软组织虽然从生物医学角度分多种多样,但声速并无太大差异,国际公认的平均值为1540m/,也是迄今为止各种医用超声仪器设计、制造的基本假设之一。各种软组织的声速大概有5%左右的差异。一般而言,固体物含量高者声速高;含纤维组织(主要为胶原纤维)高者声速较高:含水量较高的软组织声速较低;体液中声速更低。2.周期、频率、波长媒质中的质点在平衡位置往返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周期,单位是秒(S)单位时间内质点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为赫兹(Hz)。声波的频率和周期互为倒数关系。一个周期内声波传播的距离就是一个波长,如图1-1所示。时间周期(波长)超声纵波图1-1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因为质点每振动一次声波将前进一个波长入的距离,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振动次数为f,也就是说单位时间内波前进了λ∫的距离,而根据声速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波前进的距离就是声速c,因此声速(c)与声波的波长入和频率(f)的关系为:c=λ·f(1-1)目前医学诊断中常用的频率范围为2.5MHz到20MHz,在人体软组织中传播的超声波的波长约为0.6mm到0.075mm。频率和波长在超声成像中是两个极为重要的参数,波长决定了成像的极限分辨力,而频率则决定了可成像的组织深度。3.声特性阻抗声特性阻抗是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参量,它和声波的传播过程有着很大的关系。实质上,超声诊断技术的应用都和声特性阻抗有关。按照严格的物理定义,声特性阻抗是平面自由行波在媒质中某一点的声压与质点速度的比值。声特性阻抗z在数值上等于媒质的密度和其中声速c的乘积:2=0·C(1-2)当考虑媒质中的衰减时,声特性阻抗是一个与频率有关的复数,但对人体软组织等衰减不高的媒质,采用密度与声速的乘积并不会造成明显的误差。需要注意的是,当密度以千克/立3·临床超声与鉴别诊断·方米(kg/m3)为单位,声速以米/秒(m/)为单位时,声特性阻抗的法制计量单位为帕·秒/米(Pa·/m)。4.声衰减系数声波在媒质中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声能损失(吸收)和(或)方向歧异(散射)导致强度逐渐减弱的现象称为衰减。沿声传播方向单位距离上的声衰减称为衰减系数。如声波在A点的声压为Pa,在其之后B点的声压为P,A、B两点间距离为d,则声衰减系数a为:1a=-g201o(1-3)在式(1-3)中,log是十进对数符号,两个声压的比值是无量纲的,如距离的单位为cm(厘米),则声衰减系数的单位为dB/cm(分贝/厘米)。在人体组织中,吸收和散射都是超声衰减的重要原因,故其声衰减系数a是由吸收衰减aa和散射衰减aa两部分构成,即:a=aa十a.(1-4)5.声强和声压声压是指媒质中有声波传播时的压强与没有声波传播时的静压强之差。一般,声强I和声压、特性阻抗之之间存在以下关系:I=/z(1-5)声强和声压可以描述声波在媒质中传播的强弱。当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声波的能量也从媒质中的一个体积元通过邻近的体积元向远处传播。我们把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能量称为能流密度,也称为波的强度,即声强,单位为瓦/平方厘米(Wcm2)。声强也定义为单位面积上发出或辐照的声功率。当声源尺寸远小于波长,可以视为点声源时,声束横截面积是逐渐增大的,声压和声强将随传播的距离而减小。对于平面波,波阵面彼此平行且面积不变,不存在因声束横截面扩展引起的声压、声强减小现象。二、超声换能器及声场特性(一)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如晶体、陶瓷、高分子聚合物等)在其适当方向施加作用力时,在电介质的相对两表面上会出现与外力成正比的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这种由于外力作用使电介质带电的现象叫做正压电效应。相反地,若在电介质上加一外电场,电介质会产生与外加电场强度成正比的应变现象,这一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二)超声换能器超声换能器是超声医学设备必备的主要部件之一,其作用是发生和接收超声波。超声换能器是指在超声频段内,能够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声能)和(或)将机械能(声能)转换为电能的器件。在超声医学工程和临床中,用得更多的术语是“探头”。在复杂情况下,超声探头是由外壳、超声换能器、相关的电路(如前置放大器)、外壳中充装的液体、连接探头与主机的一体化电缆等的组合;在简单情况下,探头中只有超声换能器。目前临床所用的超声探头,采用的几乎都是压电陶瓷换能元件,而采用非压电元件的电容式微型制造超声换能器还处在研究试验阶段。4·第一章总论·在临床所用的超声探头中,换能器部分除压电陶瓷换能元件外,还包括背衬、声阻抗匹配层和声透镜。背衬指加在压电元件背面的阻尼材料,其作用除用以缩短压电元件的余响外,还是被切割成数十至上百阵元的压电元件的结构依托。匹配层的作用在高阻抗的压电陶瓷材料与低阻抗的人体组织之间起阻抗过渡作用,以提高发射、接收灵敏度并缩短脉冲宽度。声透镜的作用是在与声束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俯仰方向)上实现声束的几何聚焦。对于超声诊断仪器来说,超声换能器的性能对诊断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利用超声设备准确而灵敏地诊断疾病,医用的超声换能器应有较高的灵敏度、信噪比、纵向和横向的分辨力。依据超声换能器发射超声波的频率范围及其中心频率的个数,通常将超声换能器分为:单频探头、变频探头和宽频探头。在临床实践中,依据探头的外形、阵元的排列方式和激励方式以及不同的使用目的和频率范围,又将其分为:1.凸阵探头应用于腹部器官和妇产科检查;2.线阵探头应用于外周血管和浅表器官检查;3.相控阵探头应用于心脏和颅脑检查。依据超声探头扫描的部位,探头又分为:体表探头、腔内探头(经食管、经阴道或直肠)、介入性的心腔内探头和血管内探头。(三)超声换能器的声场特性媒质中有声波存在的区域称为声场。非聚焦换能器的声场可划分为近场(freelzoe,earzoe,NZ)和远场(frauhoferzoe,farzoe,FZ)两段,近场中声压与质点速度不同相,远场中声压与质点速度同相。如图12所示,近场区声压和声强无规则地剧烈起伏,将影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不能用于诊断,是超声诊断中的一个盲区。而远场区声束横截面严重发散,难以取得高信噪比和清晰图像,只有中间一段“自然焦区”较有价值。近场”远场Zo轴向图1-2圆形换能器的轴向声强分布使声束变细,从而提高诊断仪器空间分辨力的最有效办法是聚焦。其中,沿声束扫描方向均采用电子聚焦,与声束扫描平面垂直的方向(俯仰方向)绝大部分采用声透镜聚焦,只有近年出现的“多维探头”在俯仰方向采用了电子聚焦。5·临床超声与鉴别诊断·三、超声波的传播特性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特性实际上是指超声波和人体组织相互作用的规律,这些相互作用包括与组织特性阻抗和声速有关的超声波的反射、折射、散射和衰减。(一)超声波的反射和折射两种声特性阻抗不同的媒质相接触处称界面。大、小界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与入射声束的波长相比较来确定的,界面小于波长者称为小界面,界面大于波长者称为大界面。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特性与组织的特性阻抗和组织界面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在大界面的情况下,当声波从一种特性阻抗的组织进入另一种不同特性阻抗的组织(或同一组织特性阻抗不同的两个区域)时,有一部分能量被界面反射回来,而其余的能量则进人界面另一侧的组织中,即声波的折射。两种组织的特性阻抗相差越大,则反射越强。同时由于能量守恒,入射波的能量总等于反射波的能量和折射波的能量之和。如反射越强时,进入第二种组织的折射波的能量将越小。只要声阻抗差值大于1%时,就会产生反射回波,所以超声波对人体软组织具有很高的分辨力。被界面反射的声波给我们带回了界面位置和形状等重要信息,使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超声波的诊断。而透射进去的那一部分声波,将在第二种媒质中继续传播,探索更深处组织的情况。(二)超声波的散射当组织界面(或组织中的微小粒子)的尺寸与声波长相当或小于波长时,声波将向各个方向散射。它是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传播中最重要、最普遍和最基本的现象。当散射的方向为入射波的反方向时,这种散射称为超声波的背向散射。散射体的性质、几何形状不同时,声波散射的情况也不同。一般来说,散射体的尺寸越大,频率越高,则散射也就越强。(三)超声波的绕射当障碍物直径等于或小于声波长的一半时,超声绕过该障碍物而继续前进的现象称为绕射(又称衍射),它与障碍物的大小、声波波长等有关。邻近超声束边缘的物体,虽然没有阻碍超声的传播,但会使一部分声波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沿其边缘绕行,绕过物体后又以接近原来的方向传播。绕射现象可导致某些被测体后方声影抵消。(四)超声波的衰减超声波在组织中传播时,其强度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声波的衰减。人体组织的衰减机理比较复杂,主要原因有:第一,软组织的声吸收所造成的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主要是热能,从而引起声波的衰减。第二,组织的非均匀性造成的声波的反射和散射,在声特性阻抗差异大的界面反射很强烈,因而透射波的声强将大大减小;另一方面,即使在界面两边特性阻抗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组织的非均匀性也会引起声波的反射和散射使得按原来方向传播的声波的声束强度逐渐减弱。第三,声波传播过程中声束的逐步扩散,从而引起声束截面积的逐渐增大,导致了声强的减弱。在超声诊断的频率范围内,人体软组织的声衰减系数大多与频率呈正比。但血液和骨组6···试读结束···...

    2022-08-26 EPUB论文 epub 图书

  • 超声诊断学》福林,沈崔琴,侯瑞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超声诊断学》【作者】福林,沈崔琴,侯瑞主编【页数】57【出版社】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8【ISBN号】978-7-5390-6258-7【价格】40.00【分类】超声波诊断【参考文献】福林,沈崔琴,侯瑞主编.超声诊断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8.图书目录:超声诊断学》内容提要:本书坚持“内容实用、特色突出、着眼教学、不断优化”的原则,对以往各类相关书籍著作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和梳理,书本含括了医学生必须掌握的超声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反映了国内外该学科近年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并着力强化了超声学与病理、临床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期为我国的广大医务人员以及医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持与行为规范,为提高我国临床诊断技术的整体水平做出突出贡献。《超声诊断学》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一、熟悉内容1.超声诊断学的学习方法。2.超声诊断学的内容与应用。3.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性。二、了解内容1.超声诊断的发展简史。2.超声诊断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三、习题1.以下哪些不是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A.形态学检测B.细胞学检测C.功能性检测D.血流检测E.介入性诊断及治疗2.以下哪些不是超声诊断的优点()A.无创或微创B.价格低廉C.实时显示,动态观察D.能实时检测人体内血流特征E.气体密度低,故超声容易检测含气器官3.以下哪些不是超声诊断的缺点(A.对骨骼显示较差B.对含气器官显示较差C.超声在液体传播无信号反射,故对含液器官显示较差D.脉冲多普勒超声受到脉冲重复频率限制,对高速血流无法测定E.超声成像中伪像较多4.超声诊断起源于(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E.20世纪60年代5.奥地利精神科医师K.T.Dui认于哪年用A型超声装置探测颅脑,开创了超声诊断的先河(A.1940年B.1941年C.1942年D.1943年E.1944年6.中国超声诊断起源于(A.20世纪30年代末期B.20世纪40年代末期C.20世纪50年代末期·1超声诊断学D.20世纪60年代末期E.20世纪70年代末期7.中国超声诊断的发源地是()A.上海中山医院B.上海瑞金医院C.上海华山医院D.上海第六人民医院E.上海第九人民医院8.以下哪位是探索用工业探伤仪探测四肢软组织和骨骼的()A.周永昌B.郭万学C.安适D.徐智章E.潘永辉9.以下哪位是我国最早开展介入性超声应用者(A.周永昌B.郭万学C.安适D.徐智章E.潘永辉10.研制成功我国首台60-1型A、BP型超声波显像诊断仪,开创我国切面显像先河的是(A.上海复旦大学B.上海交通大学C.首都医科大学D.中国医科大学E.上海第一医学院四、参考答案1.B2.E3.C4.C5.C6.C7.D8.C9.E10.E2第二章超声成像的物理基础第二章超声成像的物理基础一、掌握内容1.超声成像的物理基础:超声的定义,超声的发生,超声的频率、声速、波长、分辨率。2.超声与生物组织间的相互作用:声阻抗及界面,反射与折射,散射,衰减。二、熟悉内容1.超声成像的物理基础:单晶片探头,双晶片探头,多晶片探头,机械扇形扫描探头。2.超声与生物组织间的相互作用:声场,超声安全探测的注意事项。三、了解内容1.超声成像的物理基础:术中探头,腔内探头。2.超声与生物组织间的相互作用:超声的绕射,超声的热机制、机械机制、空化作用,超声诊断的安全性。四、习题1.超声、次声的划定是以(A.10Hz、10HzB.20Hz、20kHzC.30Hz、30kHzD.40Hz、40kHzE.50Hz、50kHz2.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波,其频率大于(A.1000HzB.2000HzC.3000HzD.10kHzE.20kHz3.质点在平衡位置上来回往复的运动称为(A.传播B.反射C.振动D.散射E.衰减4.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是(A.周期B.波幅C.频率D.波长E.声速5.波在一秒钟内振动的次数是()A.周期B.波幅C.频率D.波长E.声速6.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可以在以下哪项中传播(A.气体、真空B.气体、液体、真空C.液体、固体、真空·3·超声诊断学D.气体、液体、固体E.液体、真空7.超声波可以纵波、横波、表面波等波型传播,在超声诊断中主要应用的是(A.纵波B.横波C.表面波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8.超声在软组织(液体)中传播的速度约为(A.1200m/B.1300m/C.1400m/D.1500m/E.1600m/9.相同频率的超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其声速(A.相同B.不同C.可相同也可不同D.在特定情况下相同E.在特定情况下不同10.不同频率的超声在相同介质中传播,其声速(A.相同B.不同C.可相同也可不同D.在特定情况下相同E.在特定情况下不同11.超声在轴向上所能检出的病灶必须大于(A.1/2波长B.1/3波长C.1/4波长D.1/5波长E.1/6波长12.超声诊断仪测量病变的位置和大小是以以下哪项作为依据的(A.频率B.波长C.周期D.声速E.声阻抗13.超声波的物理量声速、波长、频率之间的关系是(A.c=f×入B.f=c×XC.入=f×cD.以上都对E.以上都不对14.介质的密度()与超声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c)的乘积称为(A.频率B.波长C.周期D.声速E.声阻抗15.超声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反射和折射的能量分布是以下哪项决定的(A.频率B.波长C.周期D.声速E.声阻抗16.使界面两侧介质声阻抗尽可能接近,以减少界面声反射的过程称为(A.匹配B.衰减C.绕射D.反射E.散射17.入射声能部分或全部返回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称为(A.超声反射B.超声透射C.超声折射D.超声衍射E.超声散射18.超声能使微粒振动而向四周辐射声能的现象称为(A.超声反射B.超声透射C.超声折射D.超声衍射E.超声散射19.下列哪项是得到人体内大结构诊断信息的声学基础(A.超声反射B.超声折射C.超声散射4第二章超声成像的物理基础D.超声衍射E.超声透射20.下列哪项是得到人体内细微结构诊断信息的声学基础(A.超声反射B.超声折射C.超声散射D.超声衍射E.超声透射21.超声从第一介质完全通过第二介质而进入第三介质,则称为透声层的是(A.第一介质B.第二介质C.第三介质D.以上都不对E.以上都对22.多发生在球形及囊状病变或器官两侧壁的后方,呈细条状的无回声区应称为(A.声影B.后方回声增强C.彗星尾征D.侧后折射声影E.侧壁失落效应23.当声源与接收器之间出现相对运动时,接收的回波频率与发射频率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为(A.超声传播B.混响效应C.超声反射D.超声折射E.Doler效应24.由于反射体的运动使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发生改变,称为()》A.传播B.混响C.反射D.折射E.Doler效应25.在传播方向上超声能量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的现象称为(A.超声反射B.超声吸收C.超声散射D.超声衰减E.超声折射26.当超声波通过介质时,其能量损失用什么来描述()A.超声反射B.超声吸收C.超声衰减D.超声散射E.超声折射27.人体软组织的声衰减系数的大小与以下哪项成正比(A.波长B.频率C.周期D.声速E.以上都不是28.下列组织中对传入的超声衰减最小的是(A.肌肉B.脂肪C.骨骼D.血液E.气体29.超声作用于液体可使液体分子产生断裂而形成微气泡的现象,可用以下哪项来描述()A.热作用B.骚动效应C.摩擦现象D.化学作用E.空化作用30.超声对生物体的损伤可用以下哪项来描述(A.热作用B.骚动效应C.摩擦现象D.生物效应E.空化作用31.产生超声生物效应的物理机制是(①热机制;②机械机制;③空化机制;④多普勒机制A.①②③B.①③C.②③5···试读结束···...

    2022-08-26 epub出版物 epub编辑

  • 《皮肤疾病超声诊断学》徐辉雄,郭乐航,王撬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皮肤疾病超声诊断学》【作者】徐辉雄,郭乐航,王撬主编【页数】227【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3【ISBN号】978-7-5478-4782-4【价格】88.00【分类】皮肤病-超声波诊断【参考文献】徐辉雄,郭乐航,王撬主编.皮肤疾病超声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3.图书封面:超声诊断学》内容提要: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介绍超声影像在皮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应用的图书。内容包括皮肤超声检查的方法,以及各种皮肤疾病的超声影像表现,包括灰阶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血管弹性成像、三维超声等声像图,重点介绍皮肤肿瘤的超声表现,并对皮肤美容外科中的超声应用也进行了重点介绍。本书了展示皮肤疾病的典型超声图像,总结了疾病的超声影像特点及国内外最新进展,可为超声科医师、皮肤科医师、整形外科医师的临床工作提供帮助。《皮肤疾病超声诊断学》内容试读第一章皮肤超声总论皮肤超声诊断学002第一节·皮肤超声的发展及概况作为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之一,超声检查已经在消化、生殖、泌尿、心血管、甲状腺、乳腺等系统及器官的疾病诊断方面得到成熟应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得到广泛认可。早在1979年,Alexader等人首次将超声应用于人体皮肤厚度测量,开创了超声检查在皮肤科领域应用的先河。然而,由于成像原理限制,传统高频超声(探头频率<15MHz)分辨力较低,难以获得人体皮肤极浅区域(深度<10mm)的清晰图像,仅用于单纯的皮肤厚度测量或较深结节的观察,不足以分辨皮肤各层的精细结构,限制了其在皮肤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超声探头频率的进一步提高(探头频率≥20MHz),超声检查的范围逐渐向浅表方向扩展,从骨骼肌、筋膜、皮下软组织,逐渐扩展到真皮层及表皮层。更高频率的超声在保留了传统高频超声实时、简便、安全、经济、快捷等优点的同时,带来了更清晰的皮肤超声影像,使得应用超声影像进行皮肤疾病的精准诊断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若干应用,如皮肤肿瘤良恶性的鉴别,皮下植入物的定位及状态检测,创伤评估,异物检测,全身疾病皮肤改变的评估,皮肤手术的术前评估、术中引导及术后随访等,因此皮肤超声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广大皮肤科医师的关注和重视。要息·传统高频超声在皮肤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有限。·皮肤疾病超声诊断需要更高频率(≥20MHz)的探头。003第一章·皮肤超声总论第二节·超声波及超声成像一、超声波(一)基本概念超声波(ultraoudwave)是一种振动频率高于20o00Hz的机械波,超过了人耳能感知的声波频率(20-20000Hz)。(二)物理特性超声波是纵波,即在介质中传播时,质点振动的方向与声波传播的方向一致(图1-2-1)。质点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称为振幅,代表声波的强度或能量。声波传播过程中同一方向上的两个相邻的相位相差为2π的质点间的距离为波长(2),即一个完整波的长度。形成一个波长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周期(T)。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即形成完整波的数目称为频率(f),单位为赫兹(Hz)。店时间图1-2-1超声波传播示意图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声速()。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固体中的速度>液体中的速度>气体中的速度,其在人体软组织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为1540/,不同介质中的声速参见图1-2-2。在特定的介质中,声速(c)与波长(入)及频率(f)满足下列公式(1):c=f·入(1)(三)传播特性L.声阻抗(acouticimedace,Z)又称声阻抗率,单位为瑞利(Ryl),指介质在波阵面某个面积上的声压与通过该面积的体积速度的复数比值。声阻抗作为介质的声学特性用以表征声波传播的能量损耗,皮肤超声诊断学00445001408040003500300025002000145014801540155015601570158015001000500330空气脂肪水软组织肝脏肾脏血流肌肉骨骼(平均)】传播速度(m/)图1-2-2不同介质中的声速其与介质密度()及介质声速(c)密切相关,公式(2)如下:Z=·C(2)人体软组织的声阻抗值差别较小,约为1.524×103Ryl,但是声阻抗值在软组织与骨及软组织与空气之间差别较大。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不同介质之间的接触面构成了声学界面,当声阻抗差大于0.1%时,入射声波即可发生反射。声学界面的线度小于声波的波长者,称为小界面:大于波长者称为大界面。2.反射、折射和散射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界面时,一部分超声波的能量从界面处朝同一介质另一个方向折返,称为反射(reflectio):另一部分超声波能量进入另一介质中继续传播,但方向发生改变,称为折射(refractio)(图1-2-3)。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等于90°时,折射波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波,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totalreflectio)。反射的声波称为回声(echo)。超声波传播过程中遇到小界面而向四周各个方向辐射的现象,称为散射(catterig)(图1-2-4、图1-2-5)。3.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指声频率由于声源与接收器的相对运动发生改变的现象(图1-2-6)。由多普勒效应引起的探头发射的超声波频率与运动体反射或散射的超声波频率之间的频差称为多普勒频移。多普勒频移公式(3)如下:005第一章·皮肤超声总论入射反射0=00镜面反射介质1声学界面介质209散射C>C折射图1-2-3超声波的入射、反射与折射图1-2-4反射(A)与散射(B)示意图图1-2-5超声波在表皮样囊肿内的反射(A)与散射(B)6=±2vco0fo(3)公式中,f为频移;v为运动目标的速度,即血流的速度;0为声束与接收器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即声束与血流方向的夹角。公式中的co0通过分速度来获取血流的真实速度,临床应用中,0必须小于60°;c为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f6为探头发射超声波的频率;正号表示运动目标朝向探头运动,负号表示运动目标背向探头运动。皮肤超声诊断学006发射器6耦合剂接收器f皮肤9血流方向多普勒取样体积图1-2-6多普勒效应4.衰减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随着距离的增大,由于介质吸收、散射及热传导性等导致声波能量减小的现象称为声衰减,主要由反射、散射、吸收等引起,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声影。人体组织的声衰减系数见图1-2-7,其衰减量与超声频率和传播距离有关,公式(4)如下:衰减量(dB)=a·d·f(4)公式中,a为衰减系数单位为dB/(cm·MHz),指声波经过单位距离介质所减少的声强;d为传播距离;f为频率。10.0010198165.00543.30321.301.000.630.700.940.000.18水血液脂肪软组织肝脏肾脏肌肉肌肉骨骼空气(平均)(纵断面)(横断面)图1-2-7人体组织的声衰减系数···试读结束···...

    2022-08-26 epub出版物 epub编辑

  • 《临床超声诊断与鉴别》张鸽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超声诊断与鉴别》【作者】张鸽著【页数】285【出版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9【ISBN号】978-7-5576-5073-5【价格】108.00【分类】超声波诊断【参考文献】张鸽著.临床超声诊断与鉴别.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9.图书目录:超声诊断与鉴别》内容提要:本书以临床诊断思路引出超声在常见疾病诊断鉴别中的应用价值,以病理变化、临床特点、超声声像图表现、鉴别诊断及超声临床价值为主线,详细介绍了超声检查在各种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并附有典型的临床病例图片,及对各种疾病分别从病理与临床表现、超声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进行重点描述。《临床超声诊断与鉴别》内容试读第一章颅脑疾病第一节超声探测方法和正常脑超声图像一、B型超声检查方法1.探头的选择接触面要小,扫查角度要大,一般可以用凸阵或扇形探头。对于观察脑的浅表结构如脑外间隙和顶部大脑皮质,也可以用线阵探头。探头频率范围在3.5~7.5MHz,必要时可以选择10MHz及以上。2.常规颅脑超声检查的方法以前囟作为透声窗,探头置于前囟,通过改变探头与皮肤的夹角,从前向后扫描获得一系列冠状切面的图像,检查过程中应保持声像图的左右对称,注意两脑半球的结构比较和颅中线的位置,然后将探头旋转90°,从中线向各自两侧扫描,获得一系列矢状切面的图像。还可以将探头置于一侧颞部,获得相应的脑组织声像图和大脑中动脉的彩色多普勒频谱。3.脑室及脑半径测量(1)冠状面测量侧脑室前角宽度:在脉络丛前方的Moroe孔水平,显示狭窄的羊角型或裂隙状。早产儿为0~2.9mm,足月儿的正常值为1.3~2.3mm。当测得内径宽度为4~6mm时为轻度扩张;7~10mm为中度扩张;>10mm为重度扩张。(2)冠状面侧脑室比值:脑室前角的宽度(中线至脑室的强回声外侧壁)到同一水平的颅骨内板的比值,当其宽度>大脑半径的1/3时,考虑脑室扩张的存在(3)矢状位测量脑室后角、下角,从丘脑后方到枕角尖的距离,范围1.5~15.0mm,正常新生儿<2mm,数值偏大时,应予以随访。当侧脑室呈裂隙状时应结合脑沟裂的显示和脑实质的回声,除外是否有脑水肿的存在。(4)脑半径的宽度则从大脑镰到颅骨内缘。4.脑血流的测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技术,实时采集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图像,进行脑血流综合评价。目前主要观察测量的大动脉为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以及其交通支形成的Wli环。测量多为大脑后动脉。(1)大脑前动脉:前囟为透声窗,正中矢状面更清晰,在大脑纵裂第三脑室前方可以显示大脑前动脉。下部为Wli环。(2)大脑中动脉:侧囟为透声窗(颞窗),显示脑中央部位的W山环,顺其向上、向下垂直发出,向脑外侧方向走行较粗大的血管。1·临床超声诊断与鉴别·(3)大脑后动脉:前囟为透声窗,冠状切可以显示,后颅窝内侧部的丘脑、小脑幕上方为大脑后动脉分布区。大脑内主要动脉的血流频谱大多呈单峰状,当收缩峰圆钝伴有收缩期流速减慢提示有严重的窒息缺氧改变;当收缩峰呈双峰状,可见于部分早产儿或缺氧后改变;当收缩峰高尖,上升支陡直,血管阻力指数增高,提示血管处于痉挛状态,有颅高压可能:当舒张峰抬高,阻力指数降低,提示中重度的取样改变,随脑水肿加重更为明显。二、超声颅脑断面图像(一)经前囟行冠状面检查经前囟行冠状面检查,可见颅内从额叶到枕叶各个层面的图像(图1-1)。(二)经前囟矢状位检查经前囟做矢状位检查,以脑正中线为基点,分别向两侧题侧方向移动检查,可以分别观察大脑两叶的结构(图1-2)。1:纵裂额叶:2:额叶:3:胼胝体:4:透明隔腔:1:侧脑室头部:2:侧脑室体部:3:尾状核:4:丘脑:5:第三脑室:6:尾状核:7:颗叶5:侧脑室:6:枕叶:7:小脑图1-1经室间孔及第三脑室切面-此层面可以显示大图1-2经左右侧脑室切面脑纵裂、侧脑室前角和体部的交界区、透明隔腔、胼胝体、部分尾状核、部分丘脑、第三脑室以及颜叶组织(三)经侧囟检查探头置于一侧颞部,外耳道至眼外眦连线所在平面作为参考平面,观测脑的横断面,脑中线、侧脑室,丘脑等脑结构。由于大脑中动脉沿大脑外侧沟走行,分支分布于脑半球外侧面大部,是脑部较粗大的血管。所以在侧囟处可以清晰检测到,并测量各种参数。(四)经后囟检查探头置于后脑囟门处,可以观察脑后部的结构,一般较少用,当怀疑有小脑病变时此切面可以弥补经前囟观察的不足。(五)经乳突囟门检查探头置于乳突的后方,做横切及纵切扫查。一般较少用。·第一章颅脑疾病·第二节颅内出血不同胎龄出生的新生儿,由于脑的成熟度的差异很大,颅内出血的原因、部位和病理改变各不相同,因而超声图像的显示也不同。根据出血部位颅内出血主要有四种类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硬膜下出血(SDH)、蛛网膜下隙出血(SHA)、小脑出血(ICEH)。四种颅内出血的类型中,发生频率高和危害最大的是脑室内出血,且早产儿多见。一、早产儿颅内出血(一)病理早产儿的颅内出血与脑发育不成熟有关,孕周越小(<32周),出生体重越低(<1500g)的,发病率越高。80%~90%的部位在生发层基质,生发层为胎儿特有的结构。由原始的神经细胞、薄壁静脉、未完全退化的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未成熟的结缔组织构成。位于侧脑室底部室管膜外下方,尾状核头部和体部与丘脑(thalamu)交界处。所以一旦生发层出血可以穿破室管膜向脑室内延伸,生发层一般在孕36周消失。而硬膜下出血(SDH)、蛛网膜下隙出血(SHA)、小脑出血(ICEH)在早产儿中则偏少,常与产伤、缺氧有关。(二)临床表现早产儿颅内出血一半发生在生后3天内,其中50%发生在第一天,一周后发病的极少依病程的进展速度和出血量的多少,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近一半的患儿因出血量少而没有临床症状。病程进展迅速、出血量大时可以出现贫血、肌张力下降、抽搐、呼吸障碍乃至昏迷。(三)超声检查由于血液的声阻抗高于脑实质及脑脊液,所以血肿在超声声像图中呈高回声反射。超声对早产儿颅内出血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可达91%和85%。Paile等将早产儿颅内出血按严重程度分为四级。I级:局限于生发层,即室管膜下出血(ueedymalhemorrhage,SEH)冠状面显示,患侧侧脑室前角外下方团状高回声:在旁正中矢状位显示,尾状核丘脑沟或尾状核头部团状高回声,形态不规则,出血量大时可挤压同侧侧脑室,时期显示不清。数天后,可转化成一个或数个小囊肿,称为室管膜下囊肿(图1-3A)。I级:室管膜下出血加上脑室内出血(itravetricularhemorrhage,IVH)室管膜下出血(SEH)穿破室管膜进入脑室内,但脑室不扩大。患侧脑室内出现不规则团状高回声,局部脑室壁可以增厚。IVH应与血管脉络丛出血相鉴别(图1-3B)。Ⅲ级:为SEH+1VH且伴有脑室扩张。早期由于大量出血填充至脑室内,使脑室扩张并有可能溢入蛛网膜下隙。后期有可能血块堵塞脑脊液通路致使脑室扩张。重力原因,团状高回声血块多积聚在脑室最低位,如侧脑室三角区和后角区,这些区域更先行扩张,与脑脊液形成分层液面。5~6周后血块退缩变小,部分液化,也可呈弥漫低回声区,填充满整个脑侧室。V级:为Ⅲ级十脑实质内出血(itraarechymalhemorrhage,IPH)。近代研究认为V级颅内出血并非全部是生发层出血的直接延伸,而是其阻塞了终末支静脉的引流导致脑室周围3·临床超声诊断与鉴别·白质的出血性粳死。主要表现为邻近脑室的脑实质内(顶叶、额叶多见)不规则团状高回声。同侧脑室扩张,出血量大时,脑中线向对侧偏移。8~10周后血块部分吸收部分液化,形成无数个小囊肿,界限清晰。也可能形成梗阻性脑积水,患侧脑室进行性扩张,伴第三脑室扩张(图1-3)。AⅡ级出血一箭头显示尾状核头部出血伴脑室内出血;BV级出血一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张,并合并脑实质出血。箭头所指为脑室内出血,M为脑实质出血灶图1-3早产儿领内出血二、足月儿、乳幼儿颅内出血(一)病理随着胎龄的增加,原始神经细胞、结缔组织逐步发育成熟,丰富的毛细血管网退化,导致生发层逐渐消失,所以常见的发生于早产儿的室管膜下的出血极为少见,而常见于脉络丛、基底神经节、硬膜下、脑实质等部位的出血。脉络丛出血占80%~90%。导致出血的主要因素是产伤、维生素K缺乏等。(二)临床表现产伤出血出现时间早,维生素K缺乏出现的时间一般3个月后,维生素K缺乏的患儿纯母乳喂养多见。出血量少可以无症状,重者可以出现贫血、前囟隆起,肌张力下降、偏瘫、抽搐、呼吸障碍乃至昏迷(三)超声检查脉络膜出血表现为脉络膜形态不规则,局部膨大,以脉络膜头部多见,局部无血流信号,数天后血块退缩、液化可以形成小囊肿(图1-4)。硬膜下出血较多时半球间裂向对侧推移。同侧脑表面及侧脑室受压。维生素K缺乏主要以脑实质出血为多见,局部团状强回声,形态不规则,无明显包膜,病变多为单侧。出血量大时,脑中线向对侧偏移。4·第一章颅脑疾病·图示箭头为脉络膜头部囊肿图1-4乳幼儿领内出血超声图像第三节脑积水脑脊液由双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的脉络膜产生,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外侧孔通过大脑导水管流入脑和脊髓(ialcord)周围的蛛网膜下隙。经过蛛网膜颗粒渗入矢状窦,归入静脉,周而复始的循环。任何原因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或蛛网膜颗粒吸收障碍均可以导致脑室扩大伴脑室内压力增高而形成脑积水。(一)病理脑积水(hydrocehalu))的成因有两大类:交通性和非交通性。非交通性是指脑脊液循环通路障碍在脑室内,可以先天畸形造成导水管狭窄,如Dady-Walker囊肿,ChiariⅡ畸形或者Gale动静脉瘤压迫所致。也可以后天的出血、感染和肿瘤压迫;交通性脑积水是指蛛网膜下隙或脑池内阻塞,通常因为出血或感染,也可能是蛛网膜颗粒吸收障碍所致。(二)临床表现囟门逐渐增大、隆起、张力增高,头围进行性增大,颅缝增宽,因顿内压增高出现头痛、哭闹、呕吐、眼球下移呈“太阳落山征”。随着脑积水时间的增加,脑实质受压萎缩,导致智能下降,肢体瘫痪。(三)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脑积水的首选的方法,高效、便捷、易于观察其进展情况和判断疗效。梗阻部位近端的脑室扩张,远端脑室正常,由此可以寻找和判断病变区域,是否有肿瘤压迫(图15)、血块阻塞(图1-3A)。单侧脑室扩张厉害时脑中线可向对侧偏移。当导水管阻塞时,双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均扩张。而正中孔和两外侧孔阻塞时除双侧脑室、第三脑室扩张外第四脑室也伴随扩张。由于扩张脑室对周边脑实质的压迫,导致脑实质变薄,部分室间隔消失。需要注意的是脑积水要和先天性脑萎缩相鉴别。两者均显示脑室扩张,脑实质薄,但是脑萎缩患儿头围不大,大脑外侧裂明显增宽,脑室增大呈不规则状或两侧不对称。·临床超声诊断与鉴别·箭头所示为颅内胶质细胞瘤图1-5颅内肿瘤超声图像第四节颅内肿瘤颅内肿瘤在婴幼儿期相对少见,常见于幕下如小脑引部、小脑半球和第四脑室等,这部分肿瘤多为先天性,由于产前超声排畸工作的开展,部分患儿已做引产处理。小儿的脑肿瘤(raitumor),有髓母细胞瘤、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等。(一)病理颅内肿瘤大部分呈浸润性生长,而室管膜瘤呈膨胀性生长,兼有浸润。颅内肿瘤的转移方式通常是瘤细胞通过脑脊液循环,产生播种性转移。颅内肿瘤多为实质性,少量出现囊性变由于瘤体的逐步膨大,压迫周围脑组织,可以产生脑室梗阻性扩张,脑中线偏移,颅高压,甚至脑疝形成。(二)临床表现由于婴儿颅缝未闭,有一定的膨胀空间,当瘤体长大到一定程度,临床出现头痛(通常表现为哭吵)呕吐、前囟隆起、眼球日落征、偏瘫,直至呼吸心跳抑制。(三)超声检查超声通过未闭的囟门作为透声窗,可见颅腔内占位情况,大多数实体瘤呈团状中等回声区,无包膜,边界不清。胶质瘤位于偏中央,向四周浸润性生长,当压迫脑室时,近端脑室轻-中度扩张,一般很少累及第四脑室(图1-5)。而小脑肿瘤位于幕下,不规则生长,肿瘤压迫脑室以第四脑室及以上脑室对称扩张(图1-6)。两实体瘤内均现点状血流信号,或血供不明显。6···试读结束···...

    2022-08-26 epub电子书下载 epub电子书资源网

  • 《肌骨超声诊断》王月香主编;乔璐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肌骨超声诊断》【作者】王月香主编;乔璐副主编【丛书名】超声掌中宝【页数】420【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9【ISBN号】978-7-5189-4625-9【价格】138.00【分类】肌肉骨骼系统-超声波诊断【参考文献】王月香主编;乔璐副主编.肌骨超声诊断.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9.图书封面:超声诊断》内容提要:本书为《超声掌中宝》系列丛书之一,重点讲述肌肉骨骼系统相关疾病。约30万字,200余幅图片。主要内容病种涵盖骨骼肌肉系统:肩部,肘部,手及腕部,膝部,足及踝部,肌肉,外周神经,骨肿瘤等疾病超声诊疗规范,测值,疾病描述模板,诊断鉴别诊断要点,超声诊断方法,典型病例图像采集和分析。《肌骨超声诊断》内容试读第1章肩关节超声检查与常见病变诊断第一节肩关节超声检查一、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起自上孟唇和盂上结节,位于关节囊内的长头肌腱经过肩袖间隙,转30°~45°角后进入肱骨结节间沟,此处被肱横韧带所固定。肩袖间隙内的结构起固定位于关节囊内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作用。1.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横切面患者取坐位,面朝检查者,肩关节中立位,前臂旋后放置在检查侧大腿上,此体位可让肱骨结节间沟位于前部。探头横切放在肱骨头上,可见肱骨结节间沟,其为肱骨大结节与小结节之间一个骨性凹陷,内可见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呈椭圆形的高回声结构(图1-1-1A与图1-1-1B和视频)动态超声检查:肘部放在身体旁保持不动,肩部做内旋和外旋动作,分别于肱骨结节间沟处和肩袖间隙处观察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有无脱位。注意探头局部勿加压,以避免过大的压力而阻止长头肌腱向外脱位。【注意事项】■检查时应不断侧动探头,使声束垂直于肌腱,避免出现肌腱的各向异性伪像:■在横切面上做连续扫查,向上直至盂肱关节腔内,向下直至肌腱-肌腹移行处1肌骨超声治断MuclokrietDaooticUtraaud图1-1-1A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横切面探头位置图1-1-1B横切面显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GT,肱骨大结节:LT,肱骨小结节图1-1-1B视频连续横切自上而下显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2第1章肩关节超声检查与常见病变诊断2.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长轴切面探头自上一切面旋转90°显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长轴,向下一直扫查至肌腱-肌腹移行处,向上至盂肱关节腔内(图1一11C)。肌腱呈带状高回声结构,内可见多条细线状回声。检查时,注意尽可能使声束垂直于肌腱,以避免肌腱的各向异性伪像。可采用探头远侧加压、近侧轻抬的方法。图1-1-1C纵切面显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H,肱骨二、肩袖间隙肩袖间隙为位于冈上肌腱与肩胛下肌腱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其顶部为喙肱韧带,内容物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和盂肱上韧带。喙肱韧带和盂肱上韧带与肩关节囊融合,形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滑车。肩袖间隙内的结构损伤可导致孟肱关节不稳和/或长头肌腱半脱位。检查上,探头首先横切显示肱二头肌长头切面,然后向肱骨头方向移动,直至肩袖间隙处,即位于前侧的肩胛下肌腱与后侧的冈上肌腱之间,可见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深方为低回声的肱骨头关节软骨,浅方为喙肱韧带,前方为盂肱上韧带(图1-1-2)。让肩部做内旋和外旋动作以观察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与其浅侧喙肱韧带的位置关系。肌骨超声治断MuculokeletalDiagoticUitraoudSuu图1-1-2横切面显示肩袖间隙内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长箭头),短箭头为喙肱韧带和关节囊Su,肩胛下肌腱;Su,冈上肌腱;*为盂肱上韧带三、肩胛下肌腱1.肩胛下肌腱长轴切面患者肩部外旋,探头横切从肱骨结节间沟向内侧移动,可显示肩胛下肌腱长轴切面,为纤维带状高回声附着在肱骨小结节(图1-1-3A与视频)。探头要向上、向下移动,以全面扫查整个肌腱。检查时让患者上臂抗阻力外旋,有助于肌腱微小撕裂的检出。2.肩胛下肌腱短轴切面探头自上一切面旋转90°,矢状位扫查肩胛下肌腱,显示肌腱短轴切面(图1-1-3B),呈数个高回声纤维束,间以低回声的肌腹。探头从内侧向外侧移动,直至显示肌腱在肱骨小结节的止点处。图1-1-3A显示肩胛下肌腱(箭头)长轴切面LT,肱骨小结节第1章肩关节超声检查与常见病变诊断图1-1-3A视频自上而下连续扫查显示肩胛下肌腱长轴切面HH图1-1-3B显示肩胛下肌腱(箭头)短轴切面HH,肱骨头四、冈上肌腱由于冈上肌腱部分位于肩峰下方,因此为了尽可能多地显示冈上肌腱,可采取以下体位来检查冈上肌腱(1)Cra体位:患者肩部应最大限度内旋和后伸,前臂放于背后,手背紧贴对侧肩胛骨:(2)Middleto体位:用于不能做Cra体位的患者。肩部后伸,肘部屈曲并指向后方,手掌放于同侧臀部裤子后兜部位。1.冈上肌腱长轴切面检查时,探头斜纵切放置在肩前外侧,显示冈上肌腱长轴,为带状高回声结构,肌腱浅侧为三角肌下滑囊,肌腱深侧为低回声的关节软骨和呈强回声的肱骨头(图1-1-4A)。检查时,探头5肌骨超声断MuculokeletalDagoticUftraoud应向前向后移动,以全面检查整个肌腱(图1一1-4A视频)。图1-1-4A显示冈上肌腱长轴切面(箭头)GT,肱骨大结节▣图1-1-4A视频自后侧向前侧连续扫查显示冈上肌腱长轴切面直至显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2.冈上肌腱短轴切面将探头自上一切面旋转90°显示冈上肌腱短轴切面,探头应自近侧向远侧肱骨大结节方向移动,直至显示肌腱止点部位(图1-1-4B与视频)6···试读结束···...

    2022-08-26 EPUB论文 epub 图书

  • 超声诊断临床实践》曹美丽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超声诊断临床实践》【作者】曹美丽著【页数】370【出版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7【ISBN号】978-7-5576-6482-4【价格】68.00【分类】超声波诊断【参考文献】曹美丽著.超声诊断临床实践.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7.图书封面:超声诊断临床实践》内容提要:本书共约30万字,分为六章,以临床实用为目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内容新颖,且作者精选了近百张影像图片,图文并茂,反映了我国当前超声检查先进的技术水平,适合各年资超声医师和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参阅,相信本书必将受到广大超声界的欢迎。《超声诊断临床实践》内容试读第一章头颈、胸部疾病第一节颅脑疾病一、解剖概要颅脑由头皮、颅骨、脑膜、端脑、小脑、脑干等组成。颅骨分为颅顶和颅底两部分,成人颅顶由颅骨的骨缝严密镶嵌。18个月以内婴幼儿由于顶骨发育不完整,可作为透声窗。颅底分为颅前、中、后窝,其中颅后窝居中,有枕大孔可作为透声窗。脑膜分为硬脑膜、蛛网膜及软脑膜三层。脑由胚胎时期的神经管前端演化与发育形成,分为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端脑又称大脑,为脑的最大部分,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并经胼胝体连接而成,每侧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及岛叶。由于大脑半球皮质各部分发育不平衡,在半球表面出现许多隆起的脑回和深陷的脑沟,脑回和脑沟是对大脑半球进行分叶和定位的重要标志。间脑下接中脑,上外侧被端脑覆盖。中脑、脑桥、延髓合称为脑干,脑干的末端向下与脊髓相延续。小脑位于脑桥和延髓的后方(图1-1)。脑室包括两侧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侧脑室左右各一,为位于两侧大脑半球内的腔隙,延伸至半球的各个叶内。每一侧脑室从侧面观均为枕部有尾的“C”字形,可分为前角体部(中央部)、后角和下角4部分。第三脑室位于间脑,为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窄腔隙。第四脑室位于脑桥、延髓和小脑之间,由中脑水管向下和脊髓中央管向上扩大而成。各脑室经室间孔及中脑水管相互交通,脑室内充满脑脊液,由脑室内脉络丛分泌(图1-2)。中央前回一中央沟一中央后回顶叶叶图1-1大脑半球外侧面1·超声诊断临床实践·侧脑室前角侧脑室中央部第三脑侧室后角中脑水管图1-2脑室铸型上面观二、检查适应证(一)经颅超声检查适应证(1)新生儿、婴幼儿颅内出血。(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3)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新生儿、婴幼儿先天性脑发育异常、脑肿瘤及脑积水。(5)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以及血管狭窄等颅内血管性疾病的筛查。(6)评价颅内出血性疾病及缺血性疾病顿脑灌注情况。(二)颅脑术中超声检查适应证(1)颅内肿瘤、颅内感染及颅内血管性疾病定位、诊断、确定边界。(2)了解脑肿瘤血流动力学信息。(3)了解脑肿瘤周围有无重要血管及对周围结构有无侵犯和压迫。(4)区别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区与灌注区。(5)识别颅内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6)纠正颅脑手术偏差、协助术中导航及术中定位。(7)评价颅内病变切除程度及有无残余。(8)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引流及放射性粒子置入。三、检查技术(一)经颅超声扫查经颅超声扫查一般要求患者处于安静状态,新生儿及小儿哭闹者,可服镇静剂后检查。一般选用小凸阵探头,成人选用1.5一3.5MHz探头,2~3岁以下婴幼儿及新生儿可选用3.5~7.5MHz探头,一般选择3.5~5.0MHz探头,高频探头适用于浅层病变的检测。囟门未闭的新生儿及婴幼儿可经前囟、后囟及侧囟扫查,以前囟最为常用,可做冠状切面及矢状切面连续扫描,以获得不同切面、不同角度的完整图像。矢状切面扫查:将探头置于前囟正中,使其长轴与头部长轴平行,从正中矢状切面向左右两侧连续扫查。冠状切面扫查:将探头置于前囟正中,使其长轴与头部横轴平行,从正中向前后偏转做连续扫查。成人及囟门已闭的小儿可经颞窗、枕窗、眼窗、额窗扫查,以题窗最为常用,其具体位置为·第一章头颈、胸部疾病·颧弓上,耳廓上方、后方以及耳屏前方,可行横切、纵切、斜切及扇形扫查。已行开颅手术者也可经颅骨缺损处直接探查。(二)术中超声扫查1.仪器根据术中需求选择超声仪器和探头,一般要求配备术中专用探头的超声仪,如需超声造影检查,则要求配备具有超声造影功能超声仪。颅脑术中超声常用的探头为小凸阵探头、冰球棍形探头、笔式探头等,频率5一12MHz。探头的选择根据骨瓣大小、病变深度、手术切口的位置而定。2.人员的配备超声医师应具有一定神经解剖学、神经影像学和神经外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阅读CT、MRI、DSA等影像学资料,熟悉神经外科不同部位病变的手术体位、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同时,操作术中超声探头的神经外科医师也应接受相应的超声知识培训,能够识别超声图像的方位和基本特征,熟练掌握超声扫查手法和技巧。超声扫查可以由超声科医师或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师完成。一般来说,由超声科医师扫查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3.探头的无菌处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介人性专用探头可用消毒药水浸泡进行消毒。经甲醛、环氧乙烷或消毒药水消毒的探头可直接使用。在紧急需要术中引导或数台手术同时需要引导的情况下,无菌塑料套则是一种安全又便捷的方法。应用无菌塑料套时应先在探头表面涂耦合剂,再由超声医师与器械护士共同配合套上无菌塑料套,排净探头与无菌套之间的空气,使二者紧密贴合后固定。4.术中超声检查前准备术前了解患者病史,并全面复习影像学资料(CT、MRI、DSA),了解患者手术体位及手术切口的位置,以更好地理解术中超声所探测到的颅内结构。如需超声造影检查的患者,应严格掌握超声造影检查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与神经外科医师及麻醉科医师共同评估患者术中能否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并向患者家属说明情况,与之签署知情同意书。5.扫查方法依据病变部位,常规开颅、去骨瓣后,术中专用探头表面涂耦合剂,外套无菌塑料套。神经外科应用术中超声,一般采用三步扫查法,即切开硬脑膜前、后各扫查一次,病灶切除后再扫查一次。在硬脑膜外扫查,主要是确定病变的边界以及病变与周围毗邻关系,探头扫查时在硬脑膜上滑动、侧动、旋转。剪开硬脑膜后,在脑表面直接扫查,主要是为了确定病变与脑表面脑沟回的位置关系,确定最佳手术入路,扫查时动作需轻柔,尽量避免滑动和旋转探头,以防止脑挫伤。术后扫查主要是为了明确病变切除范围,确定有无病变残留,有无颅内血肿等手术损伤。超声扫查时首先确认探头的扫查方位,根据病变深度合理调节仪器,然后对术野进行纵断和横断的系列扫查,常用的扫查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直接扫查法:即探头和被扫查部位直接接触,在脑表面直接进行扫查。这种扫查方法探头移动灵活、操作简便,不受患者体位的影响;但由于脑表面凹凸不平,探头与被扫查部位间易有空气而影响扫查效果,同时也增加了由于操作导致脑损伤的风险。(2)间接扫查法:探头和被扫查部位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水等中间介质进行扫查。如在3·超声诊断临床实践·探头和被扫查部位之间放置水囊,或术后将手术残腔内注满水,将探头置于水中,不与残腔接触。主要适合于检查浅表部位的病变,但需要递质,操作不方便,易受患者体位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当在手术残腔内注入生理盐水或制作水囊时,操作需轻柔,以减少气泡的产生。(三)超声造影超声造影已成为影像诊断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在颅脑超声检查中也有广泛应用,经颅超声造影一方面可以改善CDFI显示,有利于颅内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另一方面在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等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超声造影还对颅内出血性疾病及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帮助。在术中,超声造影可以反映肿瘤灌注情况,使其边界更清晰,有助于颅内损伤类型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可清晰显示颅内血管畸形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四、正常颅脑声像图(一)经颅超声扫查1.经前囟冠状切面图(1)经额叶层面:将探头置于前囟,最大限度的向前额方向探查。此切面可显示前颅窝、大脑前正中裂(纵裂)、双侧大脑额叶皮质及其深方的颅骨。(2)经侧脑室前角及第三脑室层面:由额叶层面将探头向后偏转10°~20°。此切面可显示:①侧脑室前角:呈裂隙状或羊角形的双侧对称的无回声暗区。②大脑前正中裂:为两侧大脑半球中间的条带状强回声。③尾状核头部:位于侧脑室前角下缘,为等回声或低回声(早产儿)。④透明隔腔:位于两侧侧脑室前角之间的无回声区,又称第五脑室。透明隔腔在妊娠3个月出现,近足月时多消失,故胎龄越小的早产儿透明隔腔越大。有少部分人透明隔腔可一直保存至成年。⑤胼胝体:为位于双侧脑室前角间的横向条带状高回声。探头略向后偏转,于两侧丘脑之间可见狭长的无回声缝隙,为第三脑室。位于丘脑下方的低回声区为脑干(图1-3)。(3)侧脑室中央部-后角层面:此层面可见对称分布于中线两侧的“八”字形高回声,为侧脑室脉络丛。2.经前囟矢状切面图(1)正中矢状切面图:图像中央的无回声区为透明隔腔,其前方与之平行走形的等回声带为胼胝体,透明隔腔的下方为脑干,分别为中脑、脑桥和延髓。脑干背侧三角形无回声区为第四脑室(图1-4)。中央前回一—中央沟央后回顶叶枕叶顾叶1.大脑前正中裂:2.胼胝体:3.侧脑室前角:4.尾状核头部:5.背侧丘脑:6.第三脑室:7.豆状核:8.脑干图1-3经侧脑室前角及第3脑室层面·第一章头颈、胸部疾病·1.尾状核:2.胼胝体:3.透明隔腔:4.丘脑:5.脑干;6.第四脑室;7.小脑图1-4经前囟矢状切面图(2)旁正中矢状切面图:由正中矢状切面图向左或向右偏转,可显示侧脑室体部及其下方呈椭圆形低回声的尾状核和丘脑。(二)术中超声扫查1.经大脑皮质横切面此切面以大脑镰为标志。大脑镰位于大脑纵裂内贯穿中线分隔两侧大脑半球,在声像图上表现为条带状强回声。当颅内肿瘤性疾病压迫大脑镰时,可引起受压处大脑镰偏离中线,形成弧形强回声。大脑镰旁为两侧大脑半球,切面图上可见沟回密布。脑沟表现为弯曲线样高回声,脑回为位于脑沟之间的低回声带,形态不规则。2经丘脑、基底节区横切面此切面侧脑室体部消失,前角呈三角形,后角呈八字形或弯曲三角形伸人枕叶。侧脑室前角多表现为无回声,后角内因充满脉络丛组织常呈偏强回声,可在偏强回声周围见窄带样无回声。侧脑室前角的前上壁为胼胝体膝,后角的外侧壁为胼胝体压部,分别联系两侧大脑半球额叶及枕叶皮质。声像图中表现为均匀的偏低回声区,呈“八”字形。侧脑室前角的外侧壁可见长椭圆形的尾状核头,回声较周围脑回略高。前角与后角之间可见呈卵圆形的背侧丘脑,回声与尾状核头相似(图1-5)。1大脑镰;2.肼胝体膝;3.侧脑室前角:4.透明隔;5.穹窿柱;6.尾状核头;7.背侧丘脑:8.侧脑室脉络丛;9.侧脑室后角;10.胼胝体压部:11.豆状核:12.岛叶;13.额叶:14.颅骨图1-5经丘脑、基底节区横切面5·超声诊断临床实践·3.经中脑、第三脑室横切面此切面以偏低回声的心形中脑为标志。中脑后方偏强回声区为小脑,小脑两侧及后方的条带状强回声分别为小脑幕和大脑镰。侧脑室下角位于颞叶底,少见无回声区,常只表现为偏强回声(脉络丛)。4.经侧脑室前角、基底节区冠状切面此切面以大脑镰和两侧侧脑室前角为标志。侧脑室前角呈三角形无回声,其顶为胼胝体干,表现为均匀的偏低回声,略呈“一”字形。侧脑室外侧为基底节区及岛叶(图1-6)。5.经小脑正中失状切面此切面以清晰显示第四脑室为标志。第四脑室位于脑桥和延髓的背侧,形如帐篷,尖指向后。脑桥和延髓的腹侧邻枕骨大孔前方的斜坡。小脑蚓的前下方为小脑扁桃体,小脑与延髓之间可见呈无回声的小脑延髓池(枕大池)(图1-7)。二RI2.0061C131,大脑镰:2.胼胝体干;3.侧脑室前角:4.基底节区:5.岛叶;6.额叶;7.颞叶:8.颅骨图1-6经侧脑室前角、基底节区冠状切面1.小脑:2.第四脑室:3.大脑脚;4.脑桥:5.延髓:6.斜坡图1-7经小脑正中矢状切面6···试读结束···...

    2022-08-26 超声诊断科是做b超吗 超声诊断科是做什么的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