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0-1玩转Google广告 起航数字营销-B2C+B2B价值5960元,百度网盘,阿里云盘下载

    课程简介课程由吕烈婷、李钰冉、邸淞、牛思达、邱新巽、蒲雨彬主讲的从0-1玩转Google广告起航数字营销-B2C+B2B价官网售价5980元课程精准定位:掌握获取谷歌关键词的核心技巧核心技巧:打造高转化链接页面内容的万能公式原理解析:从广告原理获取广告多维度优化技巧数据分析:广告报表分析思路及使用案例有效投放:产品发展不同阶段的广告优化策略,助力爆品打造决胜秘籍:手把手教你搭建回报率最高的谷歌广告框架。课程亮点:精准定位:掌握获取谷歌关键词的核心技巧核心技巧:打造高转化链接页面内容的万能公式原理解析:从广告原理获取广告多维度优化技巧数据分析:广告报表分析思路及使用案例有效投放:产品发展不同阶段的广告优化策略,助力爆品打造决胜秘籍:手把手教你搭建回报率最高的谷歌广告框架适合人群:想要通过Google引流的跨境卖家从未使用过Google广告投放的新手卖家刚刚接触跨境电商的卖家想要学习Google广告投放的新手卖家还未形成跨境广告运营思维的卖家想要通过数字营销触达海外客户的卖家课程收益学会操作Google广告投放、优化操作及技巧掌握谷歌广告投放后台设置流程形成Google广告投放正确思路学会如何借助Google精准触达海外客户Google广告投放保姆级教程揭秘Google高质量必备广告营销技巧新手玩家也能一堂课快速上手Google投放B2B课程35节B2C37节,课程目录和下载链接在文章底部。从0-1玩转Google广告起航数字营销-B2C+B2B视频截图课程目录从0-1玩转Google广告,起航数字营销-B2B01.网站内容准备02.网站基础设施准备03.网站合规性检查04.GA、GTM和GSC代码添加05.GoogleAd基础设置流程06.GoogleAd转化追踪设置07.受众群体设置及广告账户结构和预算分配08.什么是GoogleAalytic09.怎么申请GoogleAalytic10.GoogleAalytic的基础设置11.关联GTM,关联GSC12.GoogleTagMaager简介13.GTM代码安装14.GTM变量页设置15.GTM触发器设置16.GTM代码页设置与发布17.什么是搜索广告18.搜索广告关键词准备最佳做法19.搜索广告文案撰写最佳实践20.搜索广告附加信息的使用22.否定关键词的使用23.什么是展示广告?24.展示广告类别介绍25.受众群体类型介绍26.展示广告图片设计最佳做法介绍及重点指标检查27.YouTue平台影响力;YouTue广告形式28.YouTue广告受众设置29.YouTue成功素材的要素30.YouTue效果衡量31.什么是发现广告32.发现广告的主要展示位置33.发现广告素材规范34.创建发现广告35.发现广告的效果评估从0-1玩转Google广告,起航数字营销-B2C01-网站内容准备02-网站基础设施准备03-网站合规性检查04.GA、GTM和GSC代码添加05.GoogleAd基础设置流程06.GoogleAd转化追踪设置07.受众群体设置及广告账户结构和预算分配08.什么是GoogleAalytic-166594164809.怎么申请GoogleAalytic-166594162810.GoogleAalytic的基础目标设置11.GoogleAalytic受众设置-B2C12.关联GTM,关联GSC13.GMC介绍:开户及信息设置14.网站合规检查及封号常见原因15.产品上传插件设置16.GMC申述技巧讲解17.搜索广告简介18.关键词准备最佳做法19.广告文案撰写最佳实践20.重点指标检查21.购物广告简介21.重点指标检查CPC-CTR-Ckucj,CPA等22.购物广告三部曲23.购物广告优化策略24.重点指标检查25.什么是展示广告26.展示广告类别介绍27.受众群体类别介绍28.展示广告图片设计最佳做法介绍及重点指标检查29.YouTue平台影响力;YouTue广告形式30.YouTue广告受众设置31.YouTue成功素材的要素32.YouTue效果衡量33.什么是发现广告34.发现广告的主要展示位置35.发现广告素材规范36.创建发现广告37.发现广告的效果评估相关下载点击下载...

    2022-10-18

  • 《时尚电影 数字时代的艺术与广告》(英)尼克·里斯-罗伯茨(Nick Rees-Roberts)著;史亚娟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时尚电影数字时代的艺术与广告》【作者】(英)尼克·里斯-罗伯茨(NickRee-Roert)著;史亚娟译【页数】213【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06【ISBN号】978-7-5180-8608-5【价格】88.00【分类】数字技术-应用-艺术-数字技术-应用-广告【参考文献】(英)尼克·里斯-罗伯茨(NickRee-Roert)著;史亚娟译.时尚电影数字时代的艺术与广告.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时尚电影数字时代的艺术与广告》内容提要:《时尚电影数字时代的艺术与广告》内容试读引论:时尚电影概述在纽约时装公司VeaCava为旗下同名女装品牌产品网宣发布的在线时尚短片《时尚电影》(FahioFilm,弗罗斯特,2013年)中,导演马修·弗罗斯特(MatthewFrot)对这类自命不凡的电影进行了抨击。女演员丽兹·卡潘(LizzyCala)在片中饰演一位衣袂飘飘的博主,她像时尚潮人一样游走在复古风格的波希米亚世界里,矫揉造作地梦想着真正的艺术。片中弗罗斯特用阳光效果的滤镜和慵懒的服装特写来模仿广告的视觉风格。当卡潘被一位烦躁的女友从幻梦中粗鲁叫醒的时候,弗罗斯特的滑稽表演就是一部元时尚电影(meta-fahiofilm)。“你在搞什么?”朋友厉声问。“我在拍一部时尚艺术片,”卡潘不知所措地回答,“这是个广告。”女孩一脸不屑地解释道。2016年,《纽约时报》(NewYorkTime)报道称:“随着媒体格局的转变,各种新形式的广告应运而生。”文中详细描述了过去十年中出现的一种媒体趋势,即“广告商和出版商正在寻找使在线广告看起来不那么像广告的方法。”随着对数字内容的投资和消费超过平面媒体,“广告商希望他们的广告看起来不那么像广告,尽管他们正全力争取更多的注意力。”使用在线品牌内容和娱乐工具(如弗罗斯特在宣传片中所模仿的艺术短片)进行隐性推广这一策略,已经成为当今时尚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Itagram或Piteret等媒体平台(或可以循环播放的视频软件,如推特上已经停用的Vie之类的应用程序)为载体的在线图像共享文化已然加入到这场时尚变革中来—这是商务活动,也是一个跨越商业和文化的概念一逐渐从一种为业内人士服务的精英活动,转变为全球娱乐业中的一股流行风潮。但是,正如2013年时尚评论家苏西·门克斯(SuzyMeke)在一篇关于时尚马戏团的文章中所言:“如果时尚适合每一个人,那它还是时尚吗?答案远远超出了时装系列,并与快时尚的速度有关。小部分有时尚意识的人发现一股潮流的时间和这股潮流遍布街头的时间之间不再有时间差。”的确,有人可能会补充说,互联网就是今天的街头,时而也是T台。在全球化快时尚时代,奢侈品牌扎堆,电子商2时尚电影:数字时代的艺术与广告务及移动电子商务盛行。不过,对我们来说重要的问题是,时尚同时作为实物和数字图像存在,流行的运动图像文化似乎也十分迷恋时尚。21世纪以来,各种与时尚产业或时尚文化有关的剧情片、传记片、电视连续剧、调查报告、幕后纪录片以及网上新闻报道的大量生产都证明,一个自由的时尚群体正在崛起,遍布线上、线下。然而,所有这些形形色色的视听形式都属于时尚电影的范畴吗?来自不同领域的评论员、从业者或批评家们如何使用和理解这个术语呢?表示体裁的时尚电影(fahiofilm)和某部时尚电影(thefahiofilm)同义吗?对十大时尚电影在线“榜单”做一个简单调查对于我们捕捉当下流行的几种不同看法和意见很有帮助。在线行业新闻和分析平台“时尚商业”每年发布本图0-1(时尚电影》(2013年)中丽兹·卡潘的剧照图片来源:马修·弗罗斯特(导演)和Icooclat(制片人)。季十大时尚电影,包括设计师品牌传播电影(近年来因视听战略的成功整合而常被人们提起的品牌包括古驰(Gucci)、凯卓(Kezo入、普拉达(Prada),缪缪(MiuMiu)和亚历山大·王(AlexaderWag)人在线编辑娱乐和信息娱乐电影(由ogue、DazedDigital或i-Dice等数字媒体赞助和主办)以及更多概念化时尚一视频一艺术项目,如由摄影师尼克·奈特(NickKight)引论:时尚电影概述任馆长的在线档案馆以及他策划的“时尚影像工作室”项目。在巴黎,由时尚博主、电影制作人、前设计师黛安·佩奈特(DiaePeret)主办的年度时尚电影节(AShadedViewoFahioFilm,2013年)上,参赛的电影短片通常被划分为品牌传播类、映像类或音乐视频类等子单元,从而将它们与平行放映的剧情片及纪录片区别开来。佩奈特的电影节也让时尚电影受到大众瞩目,甚至超过了全球顶级品牌的内容制作或西方先锋派的艺术传统。例如,《洒红节》(HoliHoly,锡卡,2013年)获得了2013年电影节年度大奖,这部时尚宣传短片为新德里设计师马尼什·阿罗拉((MaihArora)制作,旨在向瓦拉纳西的寡妇们致敬,因为她们在2013年首次不顾传统的反对庆祝了这个关于色彩的节日。短片中,集音乐家和表演艺术家于一身的碧诗·巴塔查里亚(BihiBhattacharya)和游行的人群一起盛装走在古城的大街上,身着代表设计师迷幻流行美学的珠缀服装。然而,时尚产业之外的时尚电影则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2016年,恰逢本·斯蒂勒(BeStiller)的喜剧《超级名模2号》(ZooladerNo.2)上映,这部电影是对时尚业进行广泛戏仿的结果。这类影片还有很多,包括从凯特·莫斯(KateMo)到安娜·温图尔(AaWitour)等业界名人的全息照片,到英国《卫报》(TheGuardia)为自己配制的最佳时尚电影一由剧情片和非剧情片在内的各种故事片组成:从《封面女郎》(CoverGirl,.维多,1944年)、《甜姐儿》(FuyFace,多南,1957年)和《放大》(BlowU,安东尼奥尼,1966年)等经典影片到《穿普拉达的女魔头》(TheDevilWearPrada,弗兰科尔,2006年)和《九月刊》(TheSetemerIue,科特勒2009年)等当代作品;从《都市时装速记》(NoteookoCitieadClothe,文德斯,1989年)中以山本耀司为代表的格调高雅的设计师形象到久已被人遗忘的浪漫喜剧电影《神气活现》(Maequi,戈特利布,1987年)中一位爱上了自己的人体模特的橱窗设计师。读者调查中最受欢迎的是《独领风骚》(Cluele,海克林,1995年),现在人们认为这部电影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设计师铺张浪费和垃圾风格的时尚指南。这部电影是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的当代改编版,整个故事被搬到了贝弗利山庄,由艾丽西亚·西尔维斯通(AliciaSilvertoe)饰演的高中生雪儿·霍洛维茨(CherHorowitz)是一个常常好心做错事的人。在一个惊魂时刻,她被人持枪抢劫,不得不穿着昂4时尚电影:数字时代的艺术与广告贵的阿莱亚礼服屈辱地躺在人行道上。一向痴迷高级时装的雪儿对袭击者解释,说自己是“一位绝顶重要的设计师”。这部经久不衰的电影在多年之后依旧很受欢迎,以至于饶舌歌手伊基·阿塞莉娅(IggyAzalea)2014年为她的单曲Facy量身定制了这段视频,以镜头衔接的形式向其中一些最令人难忘的场景致敬。在2017年“影响我们衣柜的十大时尚电影”的报道中,名人杂志《你好!》(Hllo!)刊登了西尔维斯通从头到脚黄色格纹服装的商场造型,该造型借鉴了《蒂凡尼的早餐》(BreakfatatTiffay3,爱德华兹,1961年)中的奥黛丽·赫本(AudreyHeur)和《风月俏佳人》(PrettyWoma,马歇尔,1990年)中的茱莉亚·罗伯茨(JuliaRoert)等好莱坞经典电影和明星多年来缔造的风格。B)从好莱坞明星到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宣传片,从时尚产业纪录片到大品牌娱乐片,时尚电影成为一个灵活的能指,可以指代不同背景下不同类型的电影制作。时尚电影的悖论恰恰是对其真实轮廓缺乏共识。通过广告片和叙事故事片的交叉互渗,我认为,时尚电影的标准定义是一种具有离散文本形式的运动图像,在20世纪发展成为一种次要的电影制作形式来展示时尚服装。但是,随着数字媒体融合的扩大,以及以沉浸式、互动式为主要特征的在线社交媒体视频内容对时尚品牌重要性的不断增强,这一定义受到了挑战。当下,在时尚电影作为媒体形象和文化表征的多种表现形式中,数字模式的再概念化取代了以服装展示为焦点的模拟模式,这一模式必须能够解释与奢侈品设计师行业品牌化传播一起发展起来的全球娱乐业热点问题。鉴于与这一现象相关的术语表述并不十分清晰,我从一些初始问题、定义和范围开始,为存在多种表现形式的时尚电影建立一个总体研究框架。初始问题涵盖了形式、传播和内容三大类。首先,什么是时尚电影?是谁出于何种目的制作的?什么背景的人会来买单?谁是主要从业者?时尚电影有哪些外在形式和内在特征?它是一种媒介、体裁,还是一种电影制作模式?一部好的时尚电影具有哪些特点?它的成功取决于戏剧性内容(叙事方法的运用),还是形式风格(审美实验和创新设计的运用)?其次,时尚电影如何在互联网上传播?使用何种传播渠道和平台进行传播?它仅仅是一种由数字营销创造的短暂时髦,还是会取代镊影成为传播时尚的主要手段?在我们这个数码复制的时代,如何将时尚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手段,达到刺激电子引论:时尚电影概述5消费者和移动用户持续增长的目的?第三,随着后现代主义对风格引用和电影典故的依赖,时尚电影又在多大程度上充当了全球顶级奢侈品品牌推广的寄生媒介?另外,这种形式能否作为质疑消费者驱动的对立型文化表征更为关键的载体?本书旨在从理论层面探讨当代时尚电影的多种形式,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时尚的运动图像,其生态系统与营销、传播和电影等媒体业一起跨越了时尚、设计和图像创意产业。虽然我没有把这本书设计成该问题的入门指南,也无意把它打造成时尚电影的百科全书,但仍将其作为该领域的首个专题研究加以处理。我的首要目标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具有批判性和理论性的知识框架,从中可以接触到时尚电影的当代情感、发展趋势、表现形式和体裁边界,并尽可能使其与数字电影出现之前的各种电影形式统一衔接起来。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通过对时尚设计和运动图像这两个离散但又相关的创意和商业领域具体生产环境中的各种批评概念、争论和质疑进行探究,寻找破解时尚和运动图像二者之间关系的方法。从学术角度看,本书尝试通过关注包括广告和宣传片、纪录片和实况电影(actualityfilm)、娱乐和虚构电影在内的各种艺术表现方法和文化形式,为读者提供当代时尚电影领域的深度报道。我试图从当代运动图像文化(电影、广告和数字通信的重要交叉性)和当代时尚(创意设计和图像制作的跨学科发展史与文化)的平行视角来回答上述问题。首先,这里有一个宽泛的定义:时尚界人士认为,时尚电影是一种宣传工具,是由设计师品牌和时装公司委托制作的数字视频内容和品牌娱乐形式。作为一种“可传播”的媒体内容,它被视为当今网络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类时尚电影往往由设计师、品牌、媒体或零售商出品。随着21世纪初以来在线视频消费的稳步增长,时装公司逐渐转变为生产时尚实物及其数字内容的产品工作室,时尚短片已成为全球所有知名设计师品牌公关、传播和广告中的核心要素。全球时尚出版业的发展促使数字界面在ogu这种知名出版物的商业运作中越发具有中心地位。以2005年推出的ogu中国版为例,该公司最近推出的中文版《服饰与美容》在数字领域投入巨资,印刷杂志出版的同时还推出了社交媒体网络、iPad和Phoe应用程序(VogueMii),并在视频平台优酷主办了/ogueFilm和ogueTV。不同于西方对T台和视频6时尚电影:数字时代的艺术与广告报道的偏好,《服饰与美容》选择为全球品牌推出了一系列时尚艺术短片,由中国模特、演员和名人出演,以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喜好。通常,人们认为时尚电影是随数字技术的兴起和全球时尚品牌的企业整合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电影形式,前面两种态势自2000年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强化和加速之中。作为多媒体融合的产物一文化、经济和技术—时尚电影是一种杂交体裁,这种混合形式的在线电影形式短小,以展示运动中的时尚为主。6其根本创作目的在于发布一个与时尚相关的运动图像声明。从流行和主流到更具艺术性和实验性,当下各种类型的时尚电影都有,下面的概述或许可以区分由著名电影导演或摄影师为知名时装公司制作的大预算商业广告或宣传片,与由新兴电影制作人摄制的廉价粗劣的时尚宣传片之间的差异。前者是大型广告宣传活动的一部分,在实体店、互联网、电视及电影中推出;后者则旨在展示新秀设计师的作品集,有时会代替T台秀,在伦敦、米兰、巴黎等全球时尚大都会以及柏林、哥本哈根、伊斯坦布尔等其他新兴时尚都市的小众时尚节上展示。从狭义上讲,时尚产业在线电影制作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对某场时装秀进行现场直播或长期播放进行宣传促销。可以肯定的是,走秀视频不是和互联网一起发明出来的。20世纪80年代,设计师和零售商开始在精品店和T台上使用氛围电影,但直到那个时代末期,现场表演才偶尔被视频替代。1990年伦敦秋/冬时装周的周末,新秀设计师里法特·奥兹别克(RifatOzek)用一段20分钟的音乐视频《千禧年》(Milleium)取代了现场表演,该视频由电影制片人约翰·梅伯里(JohMayury)执导。记者们对此进行了评论报道。一时间,时尚电影让这位曾经得到过麦当娜、戴安娜王妃等流行歌星和名人青睐、现在是一名纺织品设计师的奥兹别克摇身一变,成为伦敦街头的话题人物。在快时尚兴起和全球奢侈品走俏之前的那个时代,也先于时装周的运动图像在世界各地的时装都市进行直播,奥兹别克试验性地推出了使用特效技术的视频,被认为是时装周最壮观的活动。据一位记者报道,“绚丽的色彩”震撼了观众,“模特们以变幻莫测的移动影像为背景,穿梭游走在银屏之上。”)作为一种数字营销工具或者可编辑的时尚图像,时尚电影本质上是一种传播活动。对这种传播活动的行业理解和使用时常得到文化批评家、学者和···试读结束···...

    2022-10-08 epub电子书下载 epub电子书资源网

  • 《奥格威谈广告 数字时代的广告奥秘》(英)杨名皓著;庄淑芬,高岚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奥格威谈广告数字时代的广告奥秘》【作者】(英)杨名皓著;庄淑芬,高岚译【页数】461【出版社】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5086-9501-3【价格】88.00【分类】广告学【参考文献】(英)杨名皓著;庄淑芬,高岚译.奥格威谈广告数字时代的广告奥秘.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奥格威谈广告数字时代的广告奥秘》内容提要:本书属于经济类图书。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与快速发展,给传统广告业带来巨大冲击,如何在新的时代与环境中生存发展是广告业面临的迫切课题。本书承接《奥格威谈广告》一书的精华,解析了该书问世30余年来广告行业发生的变化,从数字革命、亚洲新兴市场崛起到品牌推广与内容互动的重要性,直面当下的广告生态与创新科技,结合奥格威服务的可口可乐、IBM、美国运通、LV等大客户案例,揭示广告行业在21世纪成功发展的秘密。书中同时穿插了杨名皓自己个人职业生涯中的一些小故事,使全书严密的分析解析下,更添生动。《奥格威谈广告数字时代的广告奥秘》内容试读01小尾声Ogilvy小尾声,即一段乐曲的结尾。《奥格威谈广告》的开篇章节名为“序曲”,充分体现了大卫的风格:开门见山,直言不讳。这也与他一贯的简洁文风相互呼应,其中包括他的一句名言:“我憎恨规则。“该书简要而充分地展现了大卫广博的知识涉猎范围,包含丰富的案例说明,甚至引用了18世纪的妇产科学和古罗马文学家贺拉斯(Horace)的著作。同时.书中到处可见大卫的如珠妙语与绝佳的幽默感,他在“序曲”的最后写道:“如果你认为这是一本烂书,那你还真应该在我的伙伴乔尔·拉菲尔森竭其所能拯救此书之前,好好读一读。祝福你,乔尔。”我的这段小尾声,试图让大卫所掀开的序曲有一个圆满的结束,虽然这将不会是最后一笔。《奥格威谈广告》一书写于20世纪80年代。乔尔是大卫的资深文书助理,在回想该书完成的速度时,他亲口说道,大卫每周都邮寄一个章节给他。乔尔那时在科罗拉多休长假,但他的工作就是帮助大卫编辑书稿和提供建议。大卫在法国杜佛古堡的书房里写下书中的部分章节,又在瑞士的小木屋里完成了其他部分一该书的写作本身就是一场论战。大卫从不认为《奥格威谈广告》是他写得最好的书,他说对了。难有《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才有资格获此殊荣,因为书中的文学含量更高。多数撰稿人员发现把短文扩展为书籍是件困难重重的任务,然而大卫却有与生俱来的写作才华。不过,《奥格威谈广告》别具一格:该书以再优雅不过的方式,驳斥外界对广告业的海量误解;对有志于此行业的入门者,它是一本启蒙书;它不仅巧妙简洁地陈述了教条式的观点,也展示了大卫本人最心仪的作品(包括他一生中大部分的创作)。出版数个月之后,《奥格威谈广告》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跻身广告业的经典书籍之列,发行销售超过30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世界各地被用作教学大纲。更有甚者,我遇到的很多人,无论对方是否从事广告业,都不约而同跟我说:他们与大卫所创的奥美集团的第一次或唯一接触点,就是《奥格威谈广告》一书。Examle4BeethoveSoataO.10,o.1,1,mm.94-105,exoitio'codettaCodetta95)100Q小尾声是乐章的一个简单小结,将音乐导回已奏乐曲的呈示部或再现部,间或导回乐曲的展开部。我的小尾声就是起第二个作用,立足于大卫的著作,增加一些崭新注解,阐述数字时代广告业的细微差别。奥格威谈广告CHATEAUDETOUFFOU86300BONNESMarch19,1982DearJoel:Yourtelextodayhagivemeahugelift.FacytheHarvardBuieReviewuyigouriece.*Ididotthiktheywould.工t18afirtforOgilvyMather--ithirty-threeyear合,Letuhoe七atYoy'Houghtoevereeit.HowwoderfulthatyouhadagoodmeetigwithBil1Philliothehouecamaig·AdwhatareliefthatIdo'thavetogetitotheact.★米WhileIwritethiletteroTouffouaer,IamactuallyholeduiachaletiSwitzer-lad,workigomyook.Ithatoe80,000word--twicea.logaCofeio,adro-fuelyillutrated.Iwoderifyoucouldeeruadedtoeditthedraftwhei.tiready,ometimearoudAugut15.Itwouldtakeyou"logerthaittookmetoedityourmuchhorterook--althoughIdidothver81aa、ofWhatIhalleedtoetolditufflikethi:ReetitiouIcomreheileClumyeteceBadtateIcoitetJutlaioeeWrogorder*HowcomeyouheardthiwheIhave:t?BaveyouarelatioattheHBR?DageroulytactlcBorigEgotiticalSeiIeFlogigadeadhoreIryoucaotfaceit,ayo.Ihallroalyeiahurry,ccaucthetieatoede-liveredtotheuliheroOctoer1.Your,DAvid大卫写《奥格威谈广告》时很高效,每周都跟亦友亦文学知己的乔尔·拉菲尔森分亨一一个章节。01小尾声5杜佛古堡法国博内,863001982年3月19日亲爱的乔尔:你今天的电报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想想《哈佛商业评论》要购入我们的作品,就让人高兴。*我之前觉得它并不会买。这也是我们奥美公司在33年里第一次(与它合作)我们就祈祷托尼·霍顿(ToyHoughto)永远都不会看到这封信吧。得知你在业内交流会上跟比尔·菲利浦斯(BillPhilli)谈得不错,真是太好了。而且,无须参与此事,也让我大大松了口气在杜佛古堡的信笺纸上写下这封信时,我其实是躲在瑞士的一栋小木屋写我的书。这本书要写8万字,是《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篇幅的两倍,而且还要有大量的说明范例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在我写完初稿后(大概会在8月15日)帮忙校订?估计这次的校订比较费时,要比我看你那本精简的书用时长得多,虽然长短两个版本我都为你校订过。我需要知道是否有重复、费解、语句生硬、趣味低俗、前后不一致、明显废话、顺序错乱、言不得体、枯燥、自大、老糊涂和白费唇舌,诸如此类的问题。*为什么你听说了这件事而我不知道?你在《哈佛商业评论》那里有什么关系吗?如果你无法接受我这个请求,请直说。看来我得瓶紧时间了,因为这本书要在10月1日付梓大卫6奥格威谈广告···试读结束···...

    2022-10-08 奥秘的近义词 奥秘的拼音

  • 数字广告概论》皇甫晓涛,刁玉全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数字广告概论》【作者】皇甫晓涛,刁玉全著【页数】186【出版社】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09【ISBN号】978-7-5657-2777-1【价格】49.00【分类】广告-计算机辅助设计-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皇甫晓涛,刁玉全著.数字广告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数字广告概论》内容提要:本书稿是关于数字智能媒体时代广告的概论和综述。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改变了传播的载体形态,也重塑了人们的信息接受习惯与偏好。数字智能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广告的形态、业态、生态都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同样波及广告从业人员。在此背景下,思考广告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问题具有时代紧迫性。本书稿紧扣时代背景,以广告业生产实践流程为线索,以七个章节来结构,包括市场透视、消费者调研、创意设计、投放与评估等,既面面俱到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本书稿理论性不强,体例完整,案例丰富,注重实操,适合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以下层次学生的专业入门教材,以及行业人士进行体系化学习的工具用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市场价值。《数字广告概论》内容试读第1章数字广告概述本章学习要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基本特点☑现代传播在新技术深度参与下的新趋势☑受众环境的变化对数字广告创意的影响2数字广告概论当今时代,数字广告已成为广告业中的主流。根据《2020中国数字营销趋势》的数据,2020年中国数字营销预算平均增长14%,同时表现出几个特点:一是社交营销最受关注,社交营销和自有流量池是2020年最值得关注的数字营销形式,视频广告社交电商关注度稳居第二梯队:二是移动端预算持续增加,数字营销预算向移动端迁移的趋势仍在继续,移动端增长的重点为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三是营销人工智能成为最受广告主关注的数字营销技术,数据中台、营销自动化、数据收集技术紧随其后。①本章主要对数字广告进行基础性介绍,以让读者对数字广告有基本的了解和认知。第一节现代广告的发展环境现代广告的发展环境包括技术环境、受众环境以及双方的动态互动过程。技术不但是广告的呈现载体和形式,还决定着广告分发的方式和手段,不管是在印刷时代、广电时代还是互联网时代。广告的生产、制作和分发不但受技术的硬性制约,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受众即消费者的群体性格、年龄特点、文化水平等的影响,体现为广告主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当今世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形式,万物互联下的“一切皆媒”意味着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已经消失,传播主体突破了人的限制。这既给广告主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孕育着更多的发展机会。一、媒介技术条件一直以来,信息传播都依赖于特定的媒介进行,而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极大地改变了媒介的形态,并进一步扩大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古登堡的铅活字印刷机开启①2020中国数字营销趋势[P/0L].(2019-12-20)[2020-8-1].htt://www.vzkoo.com/ew/2238.html.第1章数字广告概述3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信息传播,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无线电技术刷新了信息传播的上限,声像的远距离瞬时传输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之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再次对信息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依托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虽然仍没有跳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范畴,但依然再造了信息传播的场景,颠覆了信息传播必须依赖特定媒介的传统,模糊了“媒介”和“非媒介”之间的界限,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泛媒化”时代。总体来讲,当前广告发展所依赖的媒介技术,主要包括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这些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广告生产及分发的环境,颠覆了传统信息传播的模式,同时也给广告创意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下面对这些技术进行简单介绍。(一)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可分为狭义互联网技术和广义互联网技术。狭义互联网技术指一系列终端借助交换机等,通过一组共用的计算机语言协议连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互联网最初由军方使用,后来逐渐扩展到研究机构、政府部门,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向商业领域普及。互联网的重要性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把人连接起来,超越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让身在网络中的人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想要的信息。麻省理工学院电脑科学实验室高级研究员DavidClark认为,把网络看成电脑之间的连接是不对的,相反,网络把使用电脑的人连接起来了。互联网是一个能够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它改变的是信息传播的方式。广义互联网技术则是围绕狭义互联网技术的一系列技术集成,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等。传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新闻及广告创作中的信息收集及整理,相当于人的感觉系统:通信技术则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担负着信息传播的任务。(二)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是互联网的进化,也就是万物相连的互联网。互联网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但还没有超越“一切信息传播都依赖一定的媒介”的事实:物联网则借助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技术和设备,对各种物品进行射频识别后,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定位、跟踪、监控、管理及服务。也就是说,物联网意味着“万物互联”,只要装上了传感器,一切物品都能与互联网中其他装有数字广告概论传感器的物品交换信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的界限消失了。这就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必须依赖特定媒介的事实,毫无疑问是信息传播史上的革命性变化。(三)通信技术如果说传感技术是人的感觉系统,那么通信技术则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其主要任务是传播信息。通信技术越发达,信息传播的速度就越快,单位时间内传播的信息量也越多。2019年,我国政府正式发放5G牌照,标志着我国进入了5G商用时代。相比于4G通信技术,5G通信技术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理论上可达4G的100倍以上;低时延也是5G通信技术的一大特点,意味着网络对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快到让人几乎无法感知。在5G通信技术的加持下,“万物皆媒”的场景即将出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各种设备接入互联网,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未来的新闻、广告等将真正做到千人千面。(四)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是互联网、物联网之后计算机发展史上的又一次技术飞跃,其实质是传统互联网存储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集约化。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指的是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结果并返回给用户。①早期的云计算就是简单的分布式计算,因而云计算又被称为网格计算。通过这项技术,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几秒钟)内完成对大量数据的处理。简单地说,云计算就像一个计算机网络的“智库”,其不但可以代替个人终端处理大量复杂的信息,而且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结果反馈给用户。云计算可以使过去很多需要由终端完成的工作转移出去,由网络服务器群来完成,这样就可以解放更多的终端,为万物联网打下基础。(五)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属于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其产生早于互联网和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技术革新使计算机具有人类智能的特征,从而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机器人智能、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①许子明,田杨锋.云计算的发展历史及其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8(8):66第1章数字广告概述5系统等。由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人工智能技术:2012年德国推出的“工业4.0计划”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智能工厂”;2015年,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成立了人工智能分委会;法国也将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纳入到原有创新战略举措中。我国也十分重视发展人工智能技术,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目标是将中国发展成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2018年1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了《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提出了通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参考框架。当前,一些大公司投人巨资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进行战略转型:Google公司的战略由“MoileFirt”转为“AIFirt”Faceook、亚马逊、微软都开始在AI方面投人大量的人力和资金;百度喊出“AlA”的口号;腾讯提出“AIiAll'”,并建立了自己的AI实验室;阿里巴巴创建“达摩院”,开展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基础科学和创新性技术研究;滴滴成立了AILa,致力于成为全球智能交通的前沿科技实验室;小米宣布与微软达成战略合作,合作主要涉及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文本输入、对话式人工智能、知识库、搜索等领域。与此同时,各种人工智能产品频繁亮相,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二、传播的范式革命确切地说,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天起,人类的交流和沟通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从1G时代的移动通话,到2G时代的短信和彩信,再到3G时代的QQ、微博、微信逐渐代替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互联网一步一步将人们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4G时代的到来,开始模糊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现实世界的一切不断被搬到网络中,信息流向物流延伸,物联网逐步成型。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等新技术结合各种移动终端,促使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逐渐形成,传统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模式被彻底颠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出现了根本性变化。现代信息传播正面临着一场范式革命,主要表现在社交方式发生根本变革、传播媒介不断泛化、受众需求成为第一关注点等三个方面。(一)社交方式发生根本变革1999年,我国互联网应用开始普及,聊天室、即时通信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拉开了国人利用电子媒体开展社交活动的序幕,陌生人社交逐渐流行,“网友”的在线交流代替了“笔友”的信件沟通。2010年,网络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开始逐渐6数字广告概论成为主流,大量网民向移动互联网迁移,基于移动需求开发的各类社交软件开始大行其道。虽然移动终端克服了传统固定终端非在场就不能交流的弊端,使人们处于“永远在线”的状态,但移动终端之间存在着不可跨越的“屏幕障碍”,人们的交流不具有现场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5G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为人们提供了高度沉浸化、交互场景化、实时性以及非语言传播的新模式,弥补了这一缺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能够将真实的细节原封不动地投射到终端中,实现对人的视觉和听觉的全封闭,并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广告形态将转向以虚拟现实体验交互平台为主要依托的场景式广告形态,某种意义上消除了广告的“广告性”,将广告与场景体验结合起来,加上娱乐化和个性化的“试消费+消费”模式,将再一次改变广告创意与分发的形态和业态。(二)传播媒介不断泛化我们即将迈入的智媒时代,呈现出“万物皆媒、人机合一、自我进化”三大特征。以人为主导的媒介形态开始被打破,各种新技术的交互融合推动着传媒产业的变革,具体表现在:传感器带来的新闻源与新闻反馈机制的再定义,由机器写作带来的写作者与写作模式的再定义,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带来的新闻体验再定义,由新闻聚合应用等带来的新闻分发渠道的再定义。①当前,传播媒介泛化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传播媒介泛化或称泛媒化,本质上就是去媒介化,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之间没有了界限,最终达到万物皆媒的状态。在泛媒化时代,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皆可在传感器的协助下实现信息交流,例如,近年来兴起的传感器新闻逐渐成为新闻领域的“新常态”。未来传感器可能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从而形成模拟现实生态的智慧城市。广告业必须调整模式,以与泛媒化时代相适应。(三)受众需求成为第一关注点物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传播资源的无限丰富,都加剧了信息传播领域的竞争,对受众的争夺也更趋微烈。受众的需求已成为信息传播者首先要考虑的因素。除了场景交互传播外,关系传播、情感传播也将成为未来信息传播的新形态,这给广告创意与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向。①彭兰.移动化、智能化技术趋势下新闻生产的再定义「J].新闻记者,2016(1):26-33···试读结束···...

    2022-10-08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官网 epub杂志下载

  • 数字媒体广告创意》刁玉全,皇甫晓涛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数字媒体广告创意》【作者】刁玉全,皇甫晓涛著【丛书名】5G智媒大传播丛书【页数】250【出版社】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21.02【ISBN号】978-7-5671-4108-7【分类】数字技术-应用-广告设计-研究【参考文献】刁玉全,皇甫晓涛著.数字媒体广告创意.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21.0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数字媒体广告创意》内容提要:面对“众人皆媒”的智能媒体时代,创意和精准营销对于企业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数字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媒体传播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唯有创意能够不断吸引大众。本书以数字媒体智能化发展为背景,概述了数字媒体与数字媒体广告,探讨了媒体数字化背景下的广告创意及创新的思维、形态、流程及问题并提出建议,内容涵盖数字媒体环境下网络广告中的视觉传达、公益广告创意、APP广告创意要素、互动广告创意策略、户外广告互动创意、平面商业广告创新性等多方面内容,希望给广大广告从业者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资料。《数字媒体广告创意》内容试读第一章数字媒体与数字媒体广告概述第一节数字媒体的概念及传播特征一、数字媒体的概念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媒体诞生后,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新媒体,实际上,新媒体与数字媒体是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新媒体在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召开的年会上被首次提出,当时是指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其意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种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体。此后,“新媒体”成为传媒、传播学、艺术设计等领域近年来广为流行的一个术语①。数字媒体一般认为是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媒体,如数字计算机、数字网络等媒体:由此看,新媒体的指涉范围更为广泛,主要强调的是应用层面,而数字媒体概念仅涵盖数字技术媒体,主要强调的是技术层面。实际上,很多学者对新媒体的定义和解释也是偏重媒体技术层面,从这一点上说,学者笔下的新媒体基本上就是数字媒体。比如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教授认为:“今天的新媒体主要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产生和影响的媒体形态,包括在线的网络媒体和离线的其他数字媒体形式。”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匡文波教授从新媒体的狭义方面理解,认为新媒体就是数字媒体,他说:“新媒体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Dhtt://www.ohu.com/a/284998194_814996.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再比如上海交通大学蒋宏教授认为:“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基于此,为了更准确地概括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广告创新和创意,笔者就采用数字媒体的叫法,而新媒体广告亦叫作数字媒体广告或数字广告。二、数字媒体传播的特征有学者认为数字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有些学者从与受众的关系方面来界定数字媒体传播特点,即数字媒体的网状、全时全域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定向与定时传播的模式,真正与受众建立联系,传统媒体传播的卖方市场在数字媒体时代变成了受众的买方市场。也有研究者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数字媒体近乎于零费用信息发布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制作成本形成桃战。学者张毓强以“伦敦爆炸案”为个案,提出了数字媒体的多媒体整合态势:市民威廉·达顿拍摄了手机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灾难现场状况。这些照片很快进入各大电视网的新闻头条。在这次报道中,手机、博客、互联网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体形式与媒体工具的结合,显示出了巨大威力。与传统媒体相比,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媒体拥有传统媒体所没有的优势。从传播信息形式看,数字媒体能充分发挥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络的技术优势,融合多媒体、动画、互动技术、数字内容等多种信息形式,信息的实时性、灵活性和丰富程度都高于传统媒体。从信息传播的状态看,数字媒体可以实现“多对多”的信息传播模式,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数字媒体方式,任何人都可以经济而便捷地以众多形式向2他人传播信息,且信息反馈及时便捷。从传播受众看,数字媒体的受众群体从大众转向小众。数字媒体被称为细分媒体,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传播模式等方式针对特定受众进行信息传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数字媒体传播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1.表现形式多样性和主动性增强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做到融合报纸、广播、电视的各种表现手段,成为一种多媒体,传播行为也将更加自由。传播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界限不再分明,受众信息接收的主动性也大大增强。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撰写博客日志、发起网络群聊,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任何人”进行信息传播,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壁垒得以突破。2.传播更为个性化不同于传统媒体信息生产的模式化与大众化,数字媒体针对大众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比如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其传播过程强调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的平等交流,使得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个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多对多”的信息交流方式使得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不过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让众人体会着发布信息、影响他人的快感,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个人隐私泛滥、内容良莠不齐的弊端,为管理带来困难,也对受众的信息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接收方式从固定向移动转变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媒体具备移动性的特征,用手机上网、看电视、听广播,在公交车、出租车上看电视等越来越成为普遍的事情。随着4G技术的普遍应用和5G技术的推广,移动性的特点将成为未来数字媒体的主要特性。导致媒体移动化的最重要因素来源于人们对摆脱束缚、实现自由的强烈渴望,移动通信使人们摆脱“固定”的束缚,获得联系的便利和自由。数字媒体的发展从P℃终端走向手机终端,网络视频、博客、播客等数字媒体,从固定走向移动化。4.传播速度实时化技术的简单便捷使得数字媒体可以在全球实现实时信息传播,而不再需要复杂的剪辑和烦琐的后期制作与排版。这一优势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的。目前一些大的门户网站基本上都可以实现视频、音频的实时传播,时空的距离被缩到最小。5.多方面实现从单一到交融与传统媒体相比,数字媒体在传播内容方面更为丰富,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化成为一种趋势。与此同时,交融性可以表现在终端方面。例如,一部手机不仅可以用来通话、发短信,同时还可以用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多种媒体的功能集合为一身,而这些功能的实现是以互联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多种网络的融合为基础的。数字媒体的交融还体现为全球化与无国界。例如,互联网从诞生开始就是一个全球媒体。原则上,只要不存在语言的障碍,你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看到该网站。全球化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名词,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6.传播方式从单向转变为双向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线性、不可选择的,传播者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和控制权。它集中表现为在特定的时间内,由信息发布者向受众传播信息,受众被动地接收,没有信息的反馈。这种静态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不具流动性。而数字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双向的,传统的发布者和受众现在都成了信息的发布者,而且可以进行互动。比如目前流行的真人秀节目这两年发展非常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通过短信、网络直播等多种方式加强和受众的互动,使得信息变得更有价值;同时,听众也强烈地体会到一种参与感,主动性和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信息的互动性也使得受众实现了被动到主动的改变。三、数字媒体影响媒介生态1.媒介生态的概念媒介生态学是媒介研究的分支学科,是从生态想象介入传播研究,在负责的社会生态体系内,透视人、媒介和社会各种力量的共栖关系,以期望达到生态平衡的一门新兴学科。媒介生态学,顾名思义,借鉴了生态学的基本思想。“生态”一词原本用于指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特别强调这种互动如何产生一种平衡和健康的环境。随着生态学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借鉴,生态与媒介的结合便显得十分自然。用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的思想解释来说,就是媒介作为技术的主要代表,媒介的产生会极大地改变人们感官的均衡状态,从而产生一个新的环境,影响社会的发展。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媒介生态”(mediaecology)的概念,以环境作为特定的比喻,来帮助我们理解传媒技术和媒介对文化在深度和广度方面所引起的生态式的影响。之后,美国学者波兹曼在其演讲中进一步阐释媒介生态,并将媒介生态学定义为“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自那以后,媒介生态作为新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受到学者的高度重视。无论是麦克卢汉还是波滋曼,他们的根本关注点是技术,尤其是媒介技术发展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和塑造,并由此阐发以技术为核心的媒介环境如何改变了人类的思考方式和组织社会生活的方式。技术、媒介与社会成为媒介生态研究中三个重要的元素。在西方学者那里,关于媒介生态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技术或者媒介对文化和人类的影响,或者说对媒介的使用本来就构成了文化的一部分。而中国学者在引入媒介生态学的时候,与西方学者走的是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子。我们的研究以媒介为中心,主要研究影响媒介存在和发展的一系列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受众因素等。这里所说的媒介生态,就是指大众传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它主要由政策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竞争环境构成。而“媒介生态”这个概念,其中与媒介产生一定互动关系的非物质环境都可以是媒介生态里的要素或子系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的使用等方面。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互动便形成了媒介生态。那么,在新技术成熟下诞生的数字媒体会给媒介生态造成怎样的影响呢?52.数字媒体影响了媒介生态(1)改变媒体市场格局,导致受众迁移到数字媒体数字媒体产业发展引发了传媒产业变局,对媒体市场份额进行了重新分割。数字媒体大量涌入,对传统媒体冲击加强,替代趋势加强。新兴的媒体已经在逐渐抢占传统媒体的受众资源。早在2015年底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年度互联网调查报告就显示,当时全球已有32亿人联网,而移动通信正在快速发展,全球手机用户达到71亿人。《2015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行为与态度研究报告》称,近八成的被访网民认为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调查中可以看到,网民的生活方式因为网络的出现而发生了变化,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沟通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互联网已经和电视、报纸一起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来源,大多数网民上网以后看电视的时间相应减少了。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一般家庭在主要时段的电视收视率已由40%下降到30%,只有2%的人访问网络的时间比看电视的时间短。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的研究表明,被访企业连续4年分配在数字媒体的广告费用占媒体广告投放总体费用的比重逐年上升。从2011年到2015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复合增产率达到了50%左右,数字媒体广告价格的低廉以及用户的逐渐迁移使得广告主从成本较高的传统媒体转向新兴广告媒体。数字媒体加剧了媒体市场的竞争,影响了整个媒体产业的生态环境,使媒体的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2)数字媒体成为热点产业数字媒体现在已成为许多人关注和投资的热点,自网络经济发展以来,互联网媒体关于投资、收购、合并等产业变革的举动始终没有断过。从产业政策来看,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表现出对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空前重视。早在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第十六条就指出:“发展新兴传播载体。充分发挥国家主流媒体在信息、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发展手机网站、手机报刊、P电视、移动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丰富内容,创立品牌,6···试读结束···...

    2022-10-08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什么 数字媒体技术

  • 数字解读世界史》(英)艾玛·玛丽奥特著;李菲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数字解读世界史》【作者】(英)艾玛·玛丽奥特著;李菲译【页数】223【出版社】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6.08【ISBN号】978-7-5139-1072-0【价格】22.30【分类】世界史-通俗读物【参考文献】(英)艾玛·玛丽奥特著;李菲译.数字解读世界史.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6.08.《数字解读世界史》内容提要:本书记载了从公元前8000年到21世纪之间100多个世纪的世界历史,将世界发展的脉络通过数字呈现出来。宏观数据可以梳理历史上的大变迁,如人口的大规模迁徙、帝国的扩张……微观数据也可能对世界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们透露着世界发展的细节。从人类早期文明到二战结束,《数字解读世界史》以时间为轴,用数字呈现世界历史曲折的发展进程。《数字解读世界史》内容试读32种粮食作物大约1万年前,世界上的大部分粮食作物(56种中的32种)—如大米、小麦、大麦和玉米—都生长在一块名为“肥沃月湾”的地方,那时美洲和非洲只生长着4种,西欧只有一种(燕麦)。“肥沃月湾”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附近的区域,这一区域包括了今叙利亚西部、土耳其南部、伊拉克、科威特、黎巴嫩和伊朗西部。世界农业社会正是从这里开始的。这一地区丰富的谷物,包括野生的大麦、小麦、小扁豆、洋葱和豌豆,都是“肥沃月湾”原野上生存的人的食粮。还有阿勒山0。安纳托利亚地中海耶路撒幼阿拉伯0250公里波斯湾250英里肥沃月湾(公元前10000一公元前4500年)1足够多适合驯养的野生动物一山羊、绵羊、猪和牛(五种最重要的可驯养动物,这里有四种,第五种是马)。这里最初有足够的雨水滋养作物,不需要人工灌溉,加上这些野生动物的排泄物,为作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养分,多余的粮食最终使人们在这个地方定居下来,发展生产技能,并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的早期文明。700个象形文字符号第一种已知的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他们位于南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最古老的世界文明之一,这一片平原正位于“肥沃月湾”之中。约公元前5500年到公元前4000年之间,苏美尔人掌握了原始的耕作方式,在这一带定居下来。他们的定居点后来发展成了小城镇,到公元前3000年,其中一些城邦兴盛起来,最大的一个是乌鲁克,人口数达到了4万。苏美尔的每一座城都有自己的寺庙,它既是祭祀的场所,也是政务中心。人们用这些庙宇储存食物,也会在这里分发食物,组织集体劳务,并控制阿富汗运来的锡以及塞浦路斯运来的青铜等原材料。为了管理和记录这一复杂的过程,苏美尔人发明了文字,最2古老的是在乌鲁克发现的,源自约公元前3300年的泥版文书。这种早期的文字主要是象形文字,有700多个字符,很可能公元前3300年前就在使用了,而且是苏美尔文明的官员使用的,极有可能是为了记录账目的。最终,苏美尔的文字被传播到了巴比伦、亚述、波斯等地,并逐渐演变成了更抽象更简单的楔形文字(原本单词是cueiform,就是楔形文字的意思)。它的使用寿命将近3000年,乌鲁克灭亡于公元前2000年,之后苏美尔被亚摩利人控制了。60分与60秒苏美尔人的行政管理系统错综复杂,让人们有了时间观念,同时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他们计数是以60为基本单位的,到如今,我们也是如此计时。他们将一小时划分为60分钟,一分钟又等于60秒。自此,我们也画出了一个360度的圆。苏美尔人规定,7天为一个星期,周二到周六的名字都是以五大行星的名字而命名的一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周一和周日分别是以月亮和太阳的名字命名的。星期制首先传到古希腊、古罗马等地。古罗马人用他们自己信仰的神的名字来命名1周7天:Su'-day(太阳神日)、Moo'-day(月3亮神日)、Mar'-day(火星神日)、Mercury'-day(水星神日)、Juiter'-day(木星神日)、Veu'-day(金星神日)、Satur’-day(土星神日)。这7个名称传到不列颠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又用他们自己信仰的神的名字改造了其中4个名称,以Tueday(星期二)、Wededay(星期三)、Thurday(星期四)、Friday(星期五)分别取代了Mar'-day、Mercury'day、Juiter'-day、Veu'-dayo英国巨石阵里的82块大青石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间,巨石阵建于英格兰威尔特郡,所谓巨石阵,就是一堆直立的长石块围成一圈堆在一起而形成的,底座是一个巨大的土质胚盘。巨石阵内圈的双层青石块和砂岩块对准的方向正好是仲夏太阳升起的地方,这就意味着,巨石阵是祭拜神明的地方。82块大青石,每块约4吨重,是从距当地240公里(约150英里)远的威尔土西南部运来的,随后运来的是30块砂岩石块,每块约50吨重,是从32公里(约20英里)远的地方运过来的。由于没有任何史料能证明巨石阵是如何建造起来的,那么,这些巨大的石块是如何运到当地的也仍然是个谜团。有人猜测是用车4(当时已经有车了),但人们仍然怀疑,木质的车轴能否承受这些巨石的重量。那些威尔士的青石块很可能是船运过来,上岸后,又由人驾着牛车将它们送往目的地。无论是哪种理论,巨石阵都证明了,史前人类能够设计并建造复杂的大型建筑。英国巨石阵250万块大石块构建的胡夫大金字塔埃及吉萨有三座古老的金字塔,胡夫大金字塔是其中最高的一座,高度146米(约479英尺)。古埃及的人们相信,他们的统治者死后,就会化身成为太阳神,而这座大金字塔正是为埃及法老胡夫(Khufu,公元前2598一前2566年)所建的,按照他们的信仰,法老胡夫死后便从这里化身为太阳神升天。5金字塔的阶梯就是法老的灵魂“通往天国的阶梯”,其形状就象征着太阳的光辉。胡夫大金字塔与众不同,它的外部不是阶梯状,而是光滑的石灰石,这样便能反射太阳的光辉,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一一这象征着法老胡夫和太阳的光辉一样永远不灭。如此浩大的工程用了约2万名劳工和6千名工匠。建造耗时约20年,当时根本就没有车辆、吊车和滑轮等工具,这些巨大的石块(胡夫大金字塔用了约250万块石头)是如何被运送到工地的也一直是一个谜。有人认为,这些石块是从数百英里外的采石场,由船只从尼罗河上运过去的,另有人猜测,这些石块出自附近的采石场,有些石块被堆成了混凝土状,用车和杠杆运送即可。据最新研究显示,建造胡夫大金字塔所用的石块是从金字塔内部旋转的斜坡上推上去的,完工之后,这些斜坡便封闭禁用了。埃及30个王朝约公元前3200年,古埃及文明兴起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河谷,大约有3000年的历史,胡夫大金字塔建于古埃及文明早期。法老们更替了30个朝代,这些朝代被划分为三个阶段,6···试读结束···...

    2022-10-05

  • 数字影视特效》张晓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数字影视特效》【作者】张晓编著【丛书名】高等院校艺术学门类“十四五”规划教材【页数】148【出版社】武汉:华中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21.04【ISBN号】978-7-5680-7049-2【分类】图像如理软件-教材【参考文献】张晓编著.数字影视特效.武汉:华中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21.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数字影视特效》内容提要:本教材主要提供线下影视特效教学的指导性内容,结合线上的各类三维技术教学资源,实现影视学理论知识、三维建模知识、纹理细节表现手法、空间照明技巧、后期粒子特效的多维一体式整合策略。同时,教材也会邀请高校影视特效专业的知名专家学者、国内顶尖影视特效制作公司的技术总监进行评定,在后期实现更大程度的完善和提升。本教材适合本专科生“影视特效”及相关专业的影视类数字特效教学课程。国内尚无能整合影视学理论和特效完整流程案例,并搭配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此类教材。本教材适应了本专科生的新模式教学的趋势。《数字影视特效》内容试读SHUZIYINGSHITEXIAO第一章电影特效技术数字影视特效HUZIYINGSHITEXIAO【学习重点】了解影视作品中主要特效的发展过程【学习难点】通过案例,认识重要电影特效的各种制作手段和应用方式。电影特效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强大的过程,为观众带来了极致的视觉体验和感官享受。这一次次的技术变革和创新,蕴含了诸多电影人的智慧结晶,无疑是电影发展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我门按照时间的进程,来看看每次重大的技术发明和升级。一、胶片时代特效1.停机再拍技术历史上第一个电影特效“停机再拍技术”是由法国导演乔治·梅里爱(GeorgeMelie)发明的。其原理是:固定摄影机的机位与景别,开机拍摄一段时间后停机,接着对被摄物体进行改动后再拍摄,如此反复之后将多个镜头组接在一起,生成画面中的物体逐渐增多或凭空消失、突然变换了外形或闪现出来的神奇效果。代表作品《胡迪尼剧院的消失女子》(TheCojurigofaWomaattheHoueofRoertHoudi,1896年)如图1-1所示。图1-1电影特效技术第一章该技术在《灰姑娘》(Cedrillo,1899年,见图1-2)中被充分运用,观众们惊叹于老鼠变成人、南瓜变马车和灰姑娘一键换装的魔法场面。随后,导演乔治·梅里爱在创作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之旅》(ATritotheMoo,1902年,见图1-3)时,运用模型和特殊的化妆方式,在短短的21分钟内把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JuleVere)所描述的人脸月球搬上了大银幕,引起一时轰动,从此揭开了电影特效史的序幕。图1-2图1-3数字影视特效HUZIYINGSHITEXIAO2.遮罩与多重曝光技术导演乔治·梅里爱继续探索,他将一块涂黑的玻离作为遮罩,用它挡住镜头的一部分进行拍摄,拍摄完毕后将胶卷倒回,用遮罩挡住另一部分再进行拍摄,多次曝光后,不同的画面就会出现在同一副胶卷上,这就是遮罩与多重曝光技术。代表作品是《一个顶四》(FourHeadAreBetterthaOe,1898年,见图1-4),他利用此技术,在同一画面中合成了四个脑袋。图1-4埃德温·鲍特(EdwiS.Porter)执导的电影《火车大劫案》(TheGreatTraiRoery,1903年,见图1-5),利用14个镜头讲述了一个关于劫匪抢劫火车并最终被捕的故事。剧中车站外行驶而过的火车和火车行驶时窗外掠过的风景都是通过遮罩与多重爆光技术合成的。此时的技术突飞磊进,已经基本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图1-5电影特效技术第一章3.转描机技术马克思·弗莱舍(MaxFleicher)约在1914年发明了转描机技术,它是利用一套特制的摄影装置,把胶片投影到动画师的桌面上,使动画师能根据真人的表演把画面一帧帧地描下来(见图1-6)。代表作品有《大力水手》(PoeyetheSailor)、《贝蒂娃娃》(BettyBoo,1930年,见图1-7)、《白雪公主》(SowWhite,1937年,见图1-8)、《101忠狗》(101Dalmatia)、《美女与野兽》(BeautyadtheBeat)、《铁扇公主》等。该技术简单快捷,使许多绘画新手也能依葫芦画瓢地制作出各种形象的卡通角色。另一方面,转描机技术也为真人电影提供特效支特,例如《群鸟》(TheBird,1963年,见图1-9)中的成群7飞鸟、《星球大战》(StarWar,1977年,见图1-10)中的光剑、《电子世界争霸战》(Tro,1982年,见图1-11)中的发光服装,都是利用转描机一帧一帧添加到镜头上的。9-图1-6图1-7图1-8图1-9图1-10图1-11数字影视特效HUZIYINGSHITEXIAO4.木偶模型技术基础特效化妆技巧早在1930年由纽约美术家巴克发明,最早是用雕塑的手段制造一个全脸的乳胶面具。随后出现了众多应用基础特效化妆技术的电影,1931年的电影《化身博士》(Dr,JekylladMr.Hyde,见图1-12)出现过6次精彩的人物转变,这6次转变堪称模型化妆技术对电影史的卓越贡献。图1-12电影《金刚》(KigKog,1933年,见图1-13)中的大猩猩,其实是艺术家威利斯·奥布莱恩(Wl0'Bie)制作的4个不同大小和材质的金刚模型。其中,有两个是18英尺(约5.5米)高的金刚模型,用铝做了金列的骨架,用泡沫橡胶、乳胶做了金刚的肌肉,在外面蒙上了一层橡胶,再用兔毛做了金刚的毛发,两只眼晴用玻璃制作。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模型领了特效艺术早期的成功之路。图1-135.动态遮罩技术好菜坞早期电影摄影师、演员和特效大师弗兰克·威廉(FrakD.William)在1918年发明了动态遮罩技术又被称为威廉遮罩法。它解决了过去静态遮罩导致被拍摄物体不能触碰到遮罩的边缘,摄影机始终固定且无法自由移动等问题,并在1927年的电影《日出》(Surie:ASogofTwoHuma)中被首次使用。画面中的两位主角在短时间内,突然从W川川流不息的马路走进宁静如画的田园,再回到拥挤少闹的都市(见图1-14)。这种技术原理是将主要角色置于纯黑的背景面板前拍摄,由于摄影机的负片对黑色背景不感光,于是摄影机就6···试读结束···...

    2022-10-01 epub百度百科 epub编辑器

  • 《产业数字经济》叶开,贾朝心,黄笙发,刘智辉|(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产业数字经济》【作者】叶开,贾朝心,黄笙发,刘智辉【丛书名】中商智库【页数】180【出版社】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21.04【ISBN号】7-5103-3631-7【价格】88.00【分类】产业经济-信息经济【参考文献】叶开,贾朝心,黄笙发,刘智辉.产业数字经济.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21.04.图书目录:数字经济》内容提要:本书围绕国家区块链战略提出的数字资产、数字金融等内容,从数字资产的起源入手,详细分析并论述了数字资产基础和资产化设计的方法,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产业数字资产化体系,包括产业数字化、产业共识与信用、公链技术、产业区块链的核心与场景、数字资产交易、数字金融等内容。最后提出了产业主网的理论框架和产业数字经济框架。《产业数字经济》内容试读第一章产业背景当下的全球经济和国际化正面临巨大的冲击:全球继续维持美元强势现状,而人民币出海的战略趋势不断加强,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结算与易货贸易的人民币结算需求迫切。数字经济的横空出世,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Lia(天秤座)全球数字货币的设计和发行计划带来了新的冲击;央行数字人民币DCEP的试点发行让其抢做全球第一家官方数字法币;同时深圳明确成为数字货币先行试验区;尤其是2019年10月24日中国高层集体学习区块链,提出了区块链+产业创新和自主创新的方向,并将区块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同时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又提出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些都是数字经济带来的颠覆传统产业经济的最好机遇。第一节全球产业体系全球经济的变幻瞬息万变,离不开核心的基础格局,除了全球的政治格局之外,货币格局、贸易格局、金融格局以及全球产业链体系,都是全球经济产业格局的影响因素。一、全球货币体系全球货币体系,要从之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在的石油美元体系说起。1944年美国从英国手中接过货币霸权,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各国的货币锁定美元,美元锁定黄金,每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这个最大的潜在问题是美国每多印35美元就要多储备1盎司黄金,而二战之后的美国当时几乎掌握了全球80%的黄金储备,但是随着奶油加战争的消耗,美国终于绷不住了,在1971年宣布关闭黄金兑换窗口,美元与黄金脱钩,至此布雷顿森4/产业数字经济林体系瓦解。1973年,基于全球已经习惯用美元作为流通货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美国与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达成石油美元体系:全球的石油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石油交易收入用来购买美元金融资产,这样石油产出国和美元之间形成了一个“美元一石油一美国国债”的循环体系。美元与黄金脱钩后又与最重要的能源和基础化工资源一石油挂钩,任何国家都要消耗能源、购买石油,从此美元开始成为主导世界经济金融体系的国际货币。所以,现在我们听到的“美元霸权”实际上就是石油美元体系,美元可以随意印刷,美国向全球输出美元,稀释自己的通胀;同时,通过发行美元国债,让大量输出到海外的美元再回到美国,进入美国的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和证券市场,循环往复,稀释泡沫、套利生利。后面不断发生的国际现象,比如拉美金融风暴、日本的广场协议、亚洲金融风暴等,无一不与美元霸权相关;伊拉克战争,导火索是萨达姆宣布伊拉克的石油交易使用欧元结算;阿富汗战争,是因为9·11之后要重建美元信心和金融体系;乌克兰的“颜色革命”针对欧元走强,叙利亚等“颜色革命”影响中东和欧洲,对伊朗的制裁直接对准了石油,等等。因此,有人说:“支撑美国的是货币,而支撑货币的是美国的军事力量。”在强势的美元霸权体系下,人民币更多的是一个区域性货币,它在全球的石油美元体系以及全球的贸易美元结算中,正努力逐步地实现局部的货币互换和贸易结算。成为全球硬通货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这会是个渐进的过程,而且在这条路上,作为全球货币的美元霸权体系,又会利用贸易战、区域事件以及金融制裁等阻碍这个过程,比如中美贸易战中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等。并不只是中国,全球对美元霸权警惕日盛,“金本位”开始抬头,各国央行开始减少美元国债和储备资产,增加黄金储备,民间资产配置也开始青睐黄金,去美元的黄金化越来越成为共识,而这个趋势也直接影响到数字货币。作为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的鼻祖一比特币(BTC),非常类似纸黄金,2100万个的储量(发行量)固定,总体呈现通缩特点,完全依赖去中心化的技术,而并非受制于某个政府的强制力,这种已经逐步建立起局部信仰的数字货币对美元的霸主地位也会带来冲击。这个时候,目标是全球数字货币的Lira出现了,Faceook发起的Lira第一章产业背景/5希望能够重新创造货币、重塑经济,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有几十家创始成员参与的Lira没有采取传统的锚定方式,而是采用类似于SDR基于一篮子货币的组合方式,有“超主权”货币的基因。因为“超主权”货币的属性,La引起了各国央行和金融监管的关注,而其锚定组合也在不断调整:最初的一篮子组合是“美元50%+欧元18%+日元14%+英镑11%+新加坡元7%+人民币0%”,0%的意思就是Lira发言人说不会有人民币;后来一篮子组合的策略做了调整,欧洲用欧元、英国用英镑、日本用日元、新加坡用新元之外的A区域,全部锚定美元;而在受美国议会以及美联储质询后,最近Lira可能会调整为锚定美元。这个变化非常微妙,也透露出浓浓的美元霸权体系的味道。很有可能,Lia会成为全球能源体系,石油美元体系开始受到冲击后美元在寻找的那个新的出路。Lia如果发行,尤其是锚定美元的货币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对全球各个主权国家的货币带来冲击;同时,作为全球超主权货币,它也会挤压人民币国际化的空间。但Lira的本质毕竟是数字货币,它属于去中心化(或弱中心化)的区块链的性质,所以抵制中心化的美元霸权的种子已经发芽,各种各样的数字货币和A创新的模式,势必会成功地发起对美元霸权的冲击和颠覆。正是因为Lira的刺激,中国加快了央行的数字人民币(DCEP)的设计、发行进程,中国已经成为第一个发行主权数字法定货币的国家。DCEP是数字货币/电子支付的简称,目的是替代现金(M0),采取双层投放和双层运营模式,央行批发给商业银行(承销机构)、商业银行承销到支付场景的三层结构,主要涉及M0的现金、小额支付等场景,未来还会进一步进人企业和产业的场景。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时代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除了中国央行的DCEP之外,其他国家也在积极设计、发行自己的数字法定货币,包括英格兰银行、加拿大央行以及瑞典央行等多国央行早已在进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俄罗斯、泰国、土耳其等国家在计划推出法定数字货币,而亟须去美元化的突尼斯、塞内加尔、马绍尔群岛、委内瑞拉等4国已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最极端的例子是委内瑞拉,本国法币体系在美元冲击下崩盘后,发行了锚定石油的石油币,希望石油币能够帮助委内瑞拉完成经济转型、缓解通货膨胀,但这条道路艰难而遥远。不仅主权国家,产业经济生态中的企业代表也开始尝试产业货币框架,6/产业数字经济比如沃尔玛的企业币WMT、柯达影像图片产业的KodakCoi、JPMega的JPMegaCoi等,都是在自己的产业生态中寻求一种产业主权货币的可能性,以摆脱或降低对法定货币的依赖或成本损耗。产业体系内的企业币,大部分都是稳定币的模式。而作为数字稳定币,一个代表是USDT一中心化的美元抵押模式的稳定币,已经成为数字货币交易领域的主流中介稳定币;另一个代表是DAI一去中心化的DFi(分布式金融)模式的稳定币,正逐渐成为Di趋势中的关键代表。现实正如哈耶克在其著作《货币的非国家化:对多元货币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中所期望的那样一人人发行货币,那么未来全球的货币会是一种什么格局呢?或许,不会是一种模式继续“霸权”,而是金本位、美元或欧元/人民币、比特币或加密货币、数字法定货币或者一篮子数字稳定币等共生共赢。二、全球贸易体系全球货币体系离不开全球贸易的结算货币,美元结算是美元霸权的核心。所以全球全局体系,也是需要特别关注和研究的环节。在全球贸易方面,美国在建立石油美元体系的同时,也打造了关贸总协定(GATT),后来进一步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WTO),前者主要是货物贸易,后者增加了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世贸组织是当前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近两年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协调管理贸易制度抬头,开始不断挑起贸易摩擦,频频退群,比如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伊朗核协议等,甚至威胁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作为全球化进程中的受益者之一,充分利用WT0作为中国维护自身利益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平台,成为自由贸易的坚定维护者和积极倡导者。可是在全球贸易中,中国虽然作为全球最大的采购国(在能源矿产、有色金属、大宗农产品等方面都是最大的贸易采购国),但没有定价权,没有人民币结算权。也就是说,虽然你是采购量最大的客户,可是货物的价格你说了不算,用谁家的钱你说了不算,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诉求。全球的石油贸易,基本上围绕两大原油期货一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的WTI原油期货和洲际交易所(ICE)的Bret原油期货,二者的原油···试读结束···...

    2022-08-21 epub电子书下载 epub电子书资源网

  • 《中国数字出版内容国际传播研究》赵树旺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数字出版内容国际传播研究》【作者】赵树旺著【丛书名】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研究丛书【页数】229【出版社】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12【ISBN号】978-7-5657-1490-0【价格】52.00【分类】电子出版物-出版工作-研究-中国【参考文献】赵树旺著.中国数字出版内容国际传播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12.图书封面:数字出版内容国际传播研究》内容提要:本书探讨了中国数字出版内容国际传播的重要意义、动力、主要模式、困境、欧美数字出版业的经验及策略。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出版、新媒体、国际传播。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六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摘编或全文转载。《中国数字出版内容国际传播研究》内容试读绪论◇1绪论一相关概念界定数字出版与数字出版内容数字出版是基于互联网、计算机与多媒体等技术环境下的一种新的出版形态。它既是一个新的出版概念,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出版方式和手段,包括出版内容、属性、产品、生产流程及经营管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数字出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仍旧处在不断的探索之中,人们对数字出版这个最基础、最关键的概念及其传播模式、发展趋势还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出版内容生产与传播。由是,深入探讨数字出版的本质与概念、厘清其内涵与外延、分析数字出版内容的国内国际传播特点,有助于数字出版内容传播者对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进行认真的思考,从而为数字出版内容传播的研究与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界定数字出版并非易事,之前已有无数学者与从业者从不同侧面对数字出版进行了理解、诠释和定义。数字出版的2◇中国数字出版内容国际传播研究萌芽可以追溯到1951年,当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P.R·巴格利对利用计算机检索代码做文摘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此项研究和尝试导致了“电子出版物雏形”的诞生,后来被认为是数字出版的发轫,但其实距离现在的数字出版现实远矣。数字出版的发展历程是随着数字产品的形态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数字出版的理解和界定也随着人们对它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变化。具体而言,数字出版这一专属词汇经历了从电子出版到网络出版再到数字出版的短暂过程。说其短暂,主要是因为中国真正开始研究电子出版并不久远。知网全文中最早以“电子出版”为关键词的论文见于1985年的《电子出版物》,最早以“网络出版”为关键词的论文见于1993年的《国外出版业新趋势一网络出版》,而最早以“数字出版”为关键词的论文见于2000年的《从电子出版到数字出版》,由此可以推断,包括电子出版在内的数字出版研究不过是近三十年的事情。加之数字出版所包含的数字版权、数据库、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教育解决方案等多形态呈现的复杂性,导致人们对其界定的差异性、多样性及不确定性。在电子出版这一概念流行的时候,日本电子出版协会对电子出版的定义侧重于对出版过程电子化的描述,称其为“将文字信息、图像信息等数字化,设计、建立能够随机读取的数据库,通过编辑软件对创作的作品进行编辑,并通过电子媒体进行出版的行为”。①而《大英百科全书》对电子出版的界定试图涵盖几种最为典型的电子出版形态,称其为“计算机网络或磁盘上的出版。指以计算机可读的形式生产文献,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载体如CD-ROM等发行”。②彼时的电子出版概念主要停留在以计算机单机和CD-ROM为载体的出版形态研究上。技术的发展总是令人惊叹。互联网很快超越CD-ROM成为出版物①转引自刘桂珍:《日本电子出版研究的现状与特色》,《出版发行研究》2004年第10期。②转引自徐丽芳:《数字出版:概念与形态》,《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第7期。绪论◇3的新载体,网络出版迅速进入研究者与实践者的视野,甚至,信息通过互联网向大众传播的过程也都可以叫作网络出版,这一理解已经打破了传统出版的概念与规则,但还有进化得更加彻底的观点:“以数字化为技术手段,通过包括互联网、移动电话、交互式电话在内的所有电子信息渠道进行图、文、声等的一种传播流程,称为网络出版。完整的网络出版流程包括三个阶段:获取原始素材、制作数字内容和传播数字内容,并通过有偿提供数字内容的复制品来获取收益。”①此界定彻底超越了载体限制,第一次把移动媒介列入到网络出版的概念之中,且提及了“数字”这个概念。之后,出版传播大踏步地进人了全面数字化时代,多媒体形态日益普及,一度被广泛应用的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概念已经很难涵盖不断出现的手机、智能终端等新型数字出版媒介。自2005年起,我国出版业界与学界已全面认同与接受数字出版这一概念。与之前提出的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概念相比,数字出版从技术的角度概括了这种新形态的出版方式,定位更加全面、系统,更符合这种全新的出版形态。由电子出版到网络出版,再到数字出版,这既是出版的发展史,也是出版技术的更新史,每一次变化都更加接近数字出版的实质。我们应该在深层次挖掘知识的基础上,对数字出版概念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解读。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对数字出版的定义是“用数字化的技术从事的出版活动”,©这个界定简洁而宏观地鸟瞰了数字出版概念,具体来看,“只要是用二进制这种技术手段对出版的任何环节进行的操作,都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它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③这个观点不仅强调了技术与介质,还解释了数①陈仲原:《浅析网络出版的发展模式》,转引自王洪建、周澍民:《数字出版的概念》,htt://ew.163.com/08/1217/14/4TCES94P000131UN.html.②张立:《数字出版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中国出版》2006年第12期。③同上4◇中国数字出版内容国际传播研究字出版的整个生产与传播流程。除了学界与业界对数字出版的理解与诠释,2010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提及了数字出版的定义,“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①。基于传播途径的不同,数字出版又可分为网络出版和手机出版等多种类别,“数字出版产品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有线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和卫星网络等”。©应该说,这个界定已经比较全面、成熟,从内容、管理、形态、传播形式、途径、类别等多个层面对数字出版进行了全方位的界定。但也正是这种全方位的界定,使得数字出版的关注者与研究者常常陷入数字出版的汪洋大海之中。根据历年公布的《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数字出版包括互联网期刊、电子书(含网络原创出版物)、数字报纸、博客、在线音乐、网络动漫、手机出版(含手机彩铃、铃音、手机游戏等)、网络游戏、互联网广告。且不论哪种数字出版形态的产值所占比例如何,只说这包罗万象的数字出版形态便足以让研究者无所适从。若要再按产值比例来理解数字出版,则会出现更加令人惊诧的答案。在2014年度国内数字出版产业3387.7亿元的整体收入中,网络游戏和互联网广告分别占25.66%和45.46%。按此比例推理,互联网广告和网络游戏应该是数字出版研究者口中的研究对象才对。而实际上,但凡研究数字出版的,几乎无人关心此二者,而研究广告或网游的人,也极少自称在研究数字出版。所以,数字出版一定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大出版的角度来讲,把网络游戏列入数字出版的范畴无可厚非,毕竟,网络游戏的确符合“利用①《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出版》2010年第21期。②同上。绪论◇5数字技术进行内容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标准。但从具体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个广义的数字出版概念只能让研究者盲人摸象,大而无当,失去方向。鉴于具体研究需要,我们有必要对数字出版做一个狭义的界定,即数字出版是一种数字化运行的出版活动,包括传统出版数字化、网络出版、手机出版及信息服务活动等。如此一来,研究对象变得明确而具体,也使得研究更具有指向性。有了对数字出版的界定,数字出版内容的概念便很容易得出。数字出版内容是以数字出版形态呈现的内容,包括传统出版数字化后的内容、网络出版内容、手机出版内容及信息服务内容等,数字化活动贯穿内容生产与传播的整个过程。国际传播与数字出版内容国际传播全球化与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越来越成为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任何国家、民族都会受到其他国家、民族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其他的国家与民族。由于信息科技的发展,国际间信息传播的速度迅速提升,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再遥不可及,文字、声音、画面等各种信息都能够迅速在全球传播。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明显加快,但与其他国家的摩擦也逐渐增多。因此,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和理解中国,成为新时期中国国际传播的重要任务。数字出版内容是国际传播的一个重要领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拓宽了其国际传播的内涵和范围,从以政治信息为主,不断向文化领域、商业领域、科技领域拓展。数字出版内容的国际传播已经成为国际传播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世界各国都已开始重视数字出版内容的国际传播问题。何为国际传播国际传播是一个由西方学者首先提出的概念,马特拉认为国际传播6◇中国数字出版内容国际传播研究研究最初来自“为自由世界服务的知识分子所唱的赞歌”①。早期的国际传播研究仅仅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如克拉珀和洛文塔尔的研究报告《舆论研究对心理战演变的贡献》,施拉姆也曾主编过《心理战的本质》一书,在1952年至1953年出版的美国《舆论季刊》(冬季号)上,拉扎斯菲尔德发表了《国际传播的预测》一文,认为“国际传播”这一新领域可能是以后传播研究的一个方向,而在同一期杂志上,洛文塔尔则宣告了“国际传播”这一新学科的诞生。可见,国际传播概念的最初诞生更多是与战争、政治联系在一起,以至于米尔斯感叹社会学失去了“想象力”,沦为国家机器的一个附属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际传播早已突破了刚刚诞生时的种种限制,其涉及的领域已很广泛,包括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研究、传播学、新闻学和传播技术等多个领域,研究对象也不再局限于政治与战争,文化与科技开始成为国际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国际传播的不断发展,不同领域对这一概念开始有了不同的理解,“国际传播可以作为一种现象来理解,是相对静止的;国际传播也可以作为一种过程,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国际传播还可以是一种手段,用来促进国际交流,或左右国际舆论,或宣传某种思想等;国际传播当然也可以设定为一种目标或者一种衡量指标”。©美国学者曾于1971年就国际传播问题做过一个普遍调查,他们的结论是,“对该领域尚没有一个广泛认同的、准确描述的界定。”③福特纳认为,国际传播就是超越各国国界的传播,即在各民族、各国家之间进行的传播。①这一定义比较直白,但太过宽泛,并没有指出国际①〔法〕阿芒·马特拉:《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陈卫星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页。②郭可:《国际传播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③关世杰:《国际传播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①〔美]罗伯特·福特纳:《国际传播:“地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刘利群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试读结束···...

    2022-07-28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官网 epub杂志下载

  • 《中美数字内容产业版权政策与法律制度比较》孙那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美数字内容产业版权政策与法律制度比较》【作者】孙那著【页数】250【出版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12【ISBN号】978-7-5130-5939-8【价格】58.00【分类】电子出版物-出版业-知识产权法-比较研究-中国、美国【参考文献】孙那著.中美数字内容产业版权政策与法律制度比较.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12.图书封面:数字内容产业版权政策与法律制度比较》内容提要:本书选取中美两国的数字内容产业为研究对象,对比两国数字内容产业的行业发展情况、产业政策及以版权法为核心的法律制度。通过分析近三年来两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情况,对比两国产业发展的特征,总结出各产业之间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从两国数字内容产业的政策维度进行分析,将两国的不同时期的产业政策以相应的时间节点为依据进行切割,划分为不同的发展时期。由于美国的数字内容产业起步较早,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形成了一批以好莱坞、迪士尼等为代表的全球内容产业发展的引领企业。我国的数字内容产业在发展初期有着较强的行政管制色彩,随着市场机制发展的不断健全,我国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在国家的政策引领下逐渐走向规范,迎来了历史发展的黄金期。两国的法律制度层面,分别从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比较分析两国的不同特点。《中美数字内容产业版权政策与法律制度比较》内容试读1.引言早在二十世纪初期,美国“伯克利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的塞尔茨尼克和诺内特等人已经开始关注和探索法是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进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论。在他们的研究方法中开始强调针对社会现实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评价和分析对策与法律的实施效果,使得法学的研究与政策性的研究紧密结合,法学不再仅仅是天花板上的精灵,诺内特将这种共通的学术方向谨慎地称为“伯克利观察法”(BerkerlyPerec-tive).0这种研究方法使得法学研究更加贴近社会关切,可以更好地回应法与社会、法与道德、法与政策之间的关系。本书拟试探性地运用传统法学分析方法之外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将产业发展情况、政策分析工具与法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初步地结合,探索新的研究路径。而本书选取的产业是目前互联网行业中发展态势良好、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都较大的数字内容产业。如果说互联网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那么以内容要素为核心、以内容生产为基础的内容产业则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法国社会学家弗雷德里克·马特尔曾在其论著中谈及:“文化与商业或曰合谋,或曰联姻,或曰对接,这种联姻、对接的果实便是文化产业。”②文化产业与内容产业在某种程度0P.诺内特、P.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张志铭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法]弗雷德里克·马特尔:《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刘成富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26页。。1·中美数字内容产业版权政策与法律制度比较上有一定的重合,都是以文化内容生产为核心、与商业有机结合的产业集群与传统的制造业相比,内容产业的发展不消耗能源和产生污染,可谓是“绿色产业”,但是其产生的社会经济价值却不容小觑。传统的内容产业强国美国,其文化产品几乎遍布世界各大消费市场,其文化产品的出口额高居美国出口业的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的航空航天业。①我国内容产业的发展比起美国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对一个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一国的文化传统、司法制度、经济制度等都与该产业的未来发展紧密相关。本书试图从内容产业的概念辨析出发,厘清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而从中美两国内容产业发展的产业现状出发,梳理其背后的历史发展脉络,其中又以版权法律制度为主要对比因素,分析中美两国内容产业发展的前世今生以及背后版权法律制度对内容产业的作用,从而为我国内容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1.1研究路径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描述了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重点在于划定本书的研究范围,区分相关的概念,尤其是版权产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本书的数字内容产业给出恰当的定义。本书“数字内容产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需要综合考虑相关产业的不同特征和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其范围和特征做出准确概括。本书所指的数字内容产业是指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融合出版、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动漫游戏等多种媒体形态,从事创造、生产、制造、表演、传播、发行和销售,并依赖网络和版权保护的以内容作品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具体包括的类别有网络游戏产业、网络文学产业、网络视频产业、网络音乐产业、网络新媒体产业网络动漫产业等,本书也将主要围绕这几个产业展开分析和研究第二章中美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以上述定义中的六大产业为研究客体,分析近三年来中美两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情况。数据来源主要依托腾讯研究院2016一2017年数字内容产业的研究报告,对比两国产业发展的特征总结出各产业之间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具体来说,美国的行业发展情①蔡翔、王巧林:《版权与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013年版,第1页。21.引言况可以概括为:视频领域广告收人依然保持上涨,用户付费订阅习惯良好:网络游戏产业增长放缓,移动化趋势明显,游戏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流媒体促进数字音乐产业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付费订阅成为主流:网络新闻的移动端增长迅速,超越PC端:网络动漫产业逐渐完成产业链整合,实现内容生产到渠道的融合发展。从中国的行业发展情况来看:网络文学领域发展迅猛,成为世界内容产业的新现象:网络视频领域持续增长,用户付费习惯正在逐渐养成:网络动漫具有强大的变现潜力,二次元文化逐渐走人大众视野: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居世界第一,有待向网络游戏强国转变:网络音乐的消费场景朝多元化发展,付费用户的潜力有待挖掘:网络媒体的信息流和社交流相互融合。移动端用户增长明显。对中美两国行业发展情况的客观描述和行业分析,对于更好地理解各产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和特征有积极的意义。第三章主要研究中美两国数字内容产业版权相关的产业政策。将两国不同时期的产业政策以相应的时间节点为依据进行切割,划分为不同的发展时期。具体来说,由于美国的数字内容产业起步较早,依据其不同时期的产业政策发展路径可以划分为初始孕育期、成长成熟期、持续发展期和引领发展期几个阶段。中国的产业政策发展划分为初步探索期、深化发展期和提升发展期三个时期。不同的发展时期两国的产业政策又具有相应的发展特征,运用政策量化分析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通过词频的比较,分析出该时期的特征。第四章聚焦中美数字内容产业版权法律制度的演变,分别从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三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对于两国的立法演变过程进行分期研究和分析。美国以数字产业的相关法律文献为分析样本,中国以数字内容产业相关的法律文献为分析样本,运用量化分析的方法提取出各个时期的关键词,之后进行特征的归纳。其次,对于司法部分,由于美国是判例法国家,相关司法判例数量较多,本书选取各分领域的典型案例进行整理,试图分析出典型案例的司法判例对于产业发展及立法活动的影响。中国的案例通过北大法宝等数据库选取各产业的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由于有些案例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可能涉及多项权利、涉及多个行业领域,无法进行严格地区分,在分类的周延性问题上可能会存在不足。但是在具体分类选择上,将案件归人与其联系最为紧密的行业,并做重点问题的分析和梳理。最后,对于行政执法部分的内容,全面梳理了美国的海关、行政准司法机构、专利商标局和司法部等部门的行政执法情况,并对比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版权行政执法的内容,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3·中美数字内容产业版权政策与法律制度比较第五章以技术发展为研究主线,分别选取了以技术理性为视角引发的技术中立问题、以新技术发展引发的新型网络侵权行为、以技术冲击引发的对于平台责任美国避风港规则中通知一删除原则的讨论等。前四章是从宏观层面对于两国数字内容产业进行比较分析,第五章选取的是微观的层面对几个具体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是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相结合的过程。同时在分析这些微观问题时也会引用前四章的部分案例和数据进行论述分析。第六章结论部分,具体从前几章的分析中试图回答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产业发展、政策和法律制度建构的相互关系。比较中美两国的不同特点。技术理性的价值观在网络环境的语境下并非完全自洽,尤其是中美两国沿着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在法律制度、政治制度和技术发展路径选择上都存在巨大差异,并无所谓的优劣之分,我国的发展需要摆脱以往的制度选择上的路径依赖,吸收和借鉴对方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交流和对话,在数字内容产业层面更多地开展合作,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丰富文化多样性。1.2研究目的本书以中美两国的内容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两国对于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产业政策和两国不同的版权法律体系以及大量的司法判例,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我国数字内容产业政策的制定,完善我国现有的版权法律体系。其次,通过研究可以助力我国政府深入思考在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美国政府一方面是本国数字内容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另一方面其并不对本国产业进行直接的监管,而是尊重市场、服务与文化企业。这些做法对于我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书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在数字内容产业领域的文化竞争力,促进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出海。中国入世后,中国的经济与国际世界进一步接轨,同时文化领域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我国面临美国文化扩张主义的威胁: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我国优秀文化内容的不断增多,积极输出我国优秀的文化内容,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经典的文化传承,如何促进传统文化在数字环境中的传播和推广,除了技术支撑之外,还需要国家从行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构建、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以及探讨如何在司法领域进行适应性的调整,。4·1.引言从而在法教义学的框架下找到合理的法律规制路径。分析和评价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对比美国的产业发展现状,才能从国际视野找到不同点和相同点。以好莱坞影视产业为代表的美国数字内容产业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引领着国际娱乐产业的发展。美国的发展经验有其独特的发展背景,也与美国沿袭的英美法系的法律体系密切相关。只有研究和分析清楚两国不同时期的政策、法律发展路径以及以技术为先导的产业发展关系,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技术变革对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理解技术、产业、政策和法律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未来的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和法律修改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1.3研究方法1.3.1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是以某事物的历史作为研究的资料。历史是人类过去活动的记载,供我们了解过去、预测未来。历史研究方法是研究过去发生事实的方法,并以科学的态度收集资料,进行检验和证实,再透过系统的整理和理解,来重建过去、了解现状和预测未来。0由于历史现象错综复杂,同时历史资料在收集方面也可能存在缺失等问题,因此在历史研究的时候需要作者对历史研究资料进行有根据的解释。在本书资料的收集和撰写过程中,对中美两国历史文件的梳理至关重要。这对于我们了解和掌握两国对数字内容产业的政策变更及末来政策走向具有指导性意义。1.3.2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对象的特征加以比对,从而找出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本书之所以采用这种研究方法,是因为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互联网领域发展的领头羊,其对于数字内容0参见:国家教育学院网htt:/1em.aer.edu.tw/detail/1678683/,网页最后访间时间:2016年11月30日,网页最后更新时间:2012年10月。@林聚任、刘玉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5页。·5·中美数字内容产业版权政策与法律制度比较产业的发展扶持的政策和法律动向对于推动和促进该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对比美国数字内容产业的行业发展情况,研究其与我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为我国未来的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在文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尽可能穷尽两国在相同的历史时期的产业发展状况、政策及法律文件和司法案例的比较,以期可以做到横向时间上的对比研究。从纵向研究方面,通过分析和研究两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文献,对比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及前后的延续和发展脉络,从而对两国的数字内容产业的相关情况有更全面的理解。1.3.3文献研究法整理和分析以往和现有的相关文献资料,对于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现有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其中既包括对现有我国文献的梳理,也包括查找和整理美国数字内容产业的相关政策性文件、法律规定、相关判例、行业报告等英文文献。本书收集的资料性文件,主要是两国政府发布的各类政策性文件,一二级立法文件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从时间节点上来看,包括从数字内容产业开始发展一直到2017年年底的所有相关文献,范围广,时间跨度长,收集难度大。美国的文献收集主要是一手英文资料,中国的资料来源主要是政府对外公开发布的立法性文件和司法指导性案例、最高人民公报、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各部委发布的年鉴。中国案例的主要来源为北大法宝数据库、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知识产权裁判文书网等,美国的司法判例主要来源于Wetlaw和Lex-Nexi数据库。1.3.4政策量化分析研究法政策量化分析研究法是政策文献量化研究的方法之一,是对政策文献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一种语义分析方法。它是以选定时期内的政策性文件(本书包括法律文件)为样本,以统计学的方法,以Pytho计算机语言为数据处理语言,运用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语言进行分析,发现隐藏于政策文献背后关于政策选择和政策变迁规律的方法。从选取的样本来看,是可以公开检索到的中美两国与互联网数字内容产业相关的政策性文献和立法文献,运用量化政策分析工具开展政策研究,从而弥补定性研究的主观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更好地分析不同时期两国政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增强本书的数据支撑力度和可信性,也是跨学科研究方法的首次尝试。·6···试读结束···...

    2022-07-28 数字内容产业园 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趋势

  • 数字内容安全技术》隋爱娜,曹刚,王永滨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数字内容安全技术》【作者】隋爱娜,曹刚,王永滨编著【丛书名】信息安全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页数】259【出版社】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10【ISBN号】7-5657-1842-7【价格】58.00【分类】信息安全-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隋爱娜,曹刚,王永滨编著.数字内容安全技术.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10.图书目录:数字内容安全技术》内容提要:本书系统讲述了数字内容安全技术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全书共7章,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内容及其安全威胁概论、数字内容加密、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数字取证、数字版权管理以及大数据安全。《数字内容安全技术》内容试读第1章数字内容1第1章数字内容■本章要点:1.数字内容的基本概念2.数字内容的多种形式3.数字内容的关键技术1.1数字内容概述1.1.1数字内容的内涵信息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人类的一切活动几乎都依赖于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在现代社会里,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是否进步的重要指标。信息作为研究对象最早出现在通信领域。1948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Shao曾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例如,“地图”使人们了解地理信息,减少交通路线的不确定性。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认识不断提升,信息概念本身随之不断深化。计算机出现以后,信息被看作是数据:二战以后,信息的处理和服务等成为科技工作的重要部分,这时,信息通常被认为是经验、知识和资料,泛指一切能够处理的数值、文字、符号、语音、图形等。在信息科技中,“信息(Iformatio)”和“内容(Cotet)”的概念是等价的,它们均指与具体表达形式、编码无关的知识、事物、数据等含义,相同的信息或内容分别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或编码。“信息”和“内容”的概念也在一些特别的场合有所区别。一般认为,“内容”更具轮廓性和主观性,即在细节上有些不同的“信息”可以被认为是相同的“内容”。不同的人对相同“信息”的感知也可能不同,而“信息”具有自信息、熵、互信息等概念,可以用比特(Bit)、奈特(Nat)或哈特(Hat)等单位衡量它们数量的多少,因此一般认为“信息”更具2数字内容安全技术细节性和客观性。在细节并不重要的场合下,“内容”往往更能反映“信息”的含义,也可以认为“内容”是人们可感知的“信息”或较高层次的“信息”,多个“信息”可以对应一个“内容”。但信息论研究的信息是客观的,即它一般不认为一个信息可以在主观感知下对应多个含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内容已经成为信息的主要表现形式。所谓数字内容,就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它可以存储在光盘、硬盘等数字载体上,并通过网络等手段传播。数字内容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信息的概念更加广泛,数字内容隶属于信息的范畴。相对于其他的信息表现形式,数字内容的不同之处在于,数字内容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在的数字内容是当前信息记录的主要手段,但它自身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依附于某种物质载体。与信息一样,数字内容来源、数字内容归宿以及数字内容的传播信道是组成数字内容的三大要素。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内容的内涵日益丰富,主要包括数字音像、科学出版远程教育、动漫游戏、金融信息、政府公告、网络博客、网络论坛、短信微信等,涉及教育科学、金融、文化、娱乐、商业、通信等多个领域。围绕着这些数字内容的开发制作、传递配送和消费使用,一个影响全社会的大规模的产业链正在形成。1.1.2数字内容产业在我国2006年3月16日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数字内容产业(DigitalCotetIdutry,DCI)在国家文件中正式出现,此后频繁出现在国家的各类发展规划中。在2011年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数字内容产业仍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国外,1995年,西方七国信息会议首次提出“内容产业”(CotetIdutry)概念,它作为产业统计的一个正式门类则于1997年首次出现在《北美产业分类系统》(NAICS)内。1999年,欧盟的“Ifo2000计划”才真正对内容产业进行了界定:那些制造、开发、包装、销售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简称经合组织)在《2006年信息技术展望报告》中指出,信息社会和信息通信技术(ICT,IformatioadCommui-catioTechology)产业的发展继硬件、软件、通信网络之后要经过一个内容大发展阶段。国际上有许多与“数字内容产业”相近的概念和说法,不同国家或地区鉴于自身优势和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会提出不同的理念,这些概念相近却又不完全相同。从内容角度看,如北美的信息内容产业,加拿大的电子内容(e-Cotet),欧盟的数字内容(DigitalCotet)等;从媒体角度看,有数字媒体(DigitalMedia)、多媒体(Multimedia)、新媒体(NewMedia)或者网络媒体(NetworkMedia)等:从产业角度来看,有日本重视的内容产业(CotetIdutry)或者英国和澳大利亚推行的创意产业(CreativeIdutry)。数字内容产业是生产数字信息内容产品和提供相应服务的产业,其生产服务过程包第1章数字内容3括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存储、传播、交易和服务。200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数字内容产业是依托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与各类信息产品行销渠道,向用户提供数字化的图像、字符、影像、语音等信息产品与服务的新兴产业类型,它包括软件、信息化教育、动画、媒体出版、数字音像、数字电视节目、电子游戏等产品与服务等,是智力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国务院发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指出,数字内容产业属于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网络背景下,文化、出版、广播、影视、市场资讯、市场调查、游戏动漫等,凡是以内容加工为对象,产品形式表现为信息形式的,都属于信息产业。在我国政府目前的界定中,数字内容产业归属于信息服务业数字内容产业主要是基于网络和数字化的新兴内容产业,以内容为核心,以信息或数字为纽带,强调内容与其他行业的交叉和融合。具体可分为数字传媒、数字娱乐、数字学习、数字出版和面向专业应用五大类(1)数字传媒行业数字传媒行业是指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手段后星现的新的形态或者重新开启的新的内容和服务。这部分数字内容产业,盈利点在于广告、发行以及针对数字内容的查询、检索、定制等服务,并且通过内容编辑手段的网络化,实现与读者之间良好的互动沟通。(2)数字娱乐行业数字娱乐行业指的是通过信息网络平台、电视台、广播电台等运营平台提供声光娱乐给消费大众。这部分数字内容产业,以用户为满足自身需要所付出的消费支出为主要盈利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部分开支在家庭收入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市场的增长潜力很大。数字影音、数字游戏和数字动漫是数字娱乐行业的重点。(3)数字学习行业数字学习指的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利用数字工具取得数字教材,进行线上或离线的学习活动。数字学习行业涉及为个人或企业员工提供的数字学习和培训服务,包含数字学习内容制作、工具软件、课程服务等。(4)数字出版行业广义的数字出版,指的是在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从内容创作、采编、印刷到发行)采用数字技术,即出版单位将各种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编码和存储,然后以纸介质出版物、封装型电子出版物或网络出版物等形式投放市场。这里我们谈到的数字出版,泛指出版物形态以及发行渠道上拥有数字化特征的出版形式(5)面向专业应用的数字内容服务行业数字内容产业从广义角度来讲,不仅仅限于娱乐、传媒、学习、出版等行业和应用,随着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tedReality,AR)、语音识别等相关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广泛应用于传统产业、其他公共服务及商业化服务的趋势日益呈现,例如,在物流、旅游、科学研究、军事、医疗、建筑、工业设计、军事训练等领4数字内容安全技术域,其地位和价值日益凸现。数字内容产业是新兴的产业,包含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与生产、宣传与销售等许多部门,而且综合或分解了许多原有产业的形态。随着环境变化与发展,它还需要进一步重新整合,在融合的情况下整合或重新专业化分工,形成新的产业链环节,才有可能突显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数字内容产业实际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涉及数字内容产品生产、交易、传输、技术支持、服务支持等多个环节,集群式发展是该产业的一个特点。另外,新的数字内容产业中“内容”是主要的驱动力和最重要的资产,终端用户是最终服务的决策者(数字内容产业的特质之一),内容在数字媒体中处于核心地位。同时,在媒体互动、用户互动、安全交易、版权管理、内容认证、低价加速接入、宽带等诸多领域需要令人满意的技术解决方案。内容产业的发展既需要内容,也需要技术,有时还需要配套的产品或服务支持,形成多元支撑的格局,这是数字内容产业新的发展范式。综上所述,数字内容产业是基于数字通信和网络技术,整合了出版与印刷、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动漫、游戏、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形态,从事制造、生产、储存、传播和利用有关信息文化内容的综合产业。1.2新媒体数字内容的发展现在已进人新媒体时代,数字内容产业方兴未艾。它发展的速度快,涉及的领域广而且影响力巨大。新媒体时代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必须以新媒体互动网络为平台,与现代服务业及传统制造业紧密结合,最终形成改革、开放、创新、整合的发展趋势。1.2.1新媒体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一般意义上的媒体,不管是电视、广播还是报纸等,都包含内容和载体两个部分:即内容和内容的载体,传输和传输的载体。媒体是内容信息表示和传输的载体。内容表示载体是记载和表达信息的载体。以文字为例,文字是内容的载体,不管写的是小说、新闻报道还是随感散文,创作的都是文字内容,即通过文字载体来表达内容:同样,声音、图像都是内容的载体:报纸的内容载体是图文,所以报纸都围绕文字和图片来制作内容:同样广播通过声音来做节目,电视通过活动的图像和声音做节目。这都是由媒体选择的内容载体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内容的形态由内容载体所决定,而内容载体的性质决定了内容的表现形式以及创作形式。如何将创作出来的内容传达给用户,则由传输载体决定。传输或者递达的载体也被称为物理载体。传输载体必须能够承载内容载体,如支持传输文字或活动图像。传输载体决定了传输方式和终端接收方式。报纸的传输载体是纸,文字和图片都是印刷在纸面上的,而纸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通过物流递达:声音和图像的载体是电波和信号,它们可以通过无线、有线、卫星等方式递达给用户新媒体在内容载体和传输载体两个方面都有所创新,如图1-1所示。第1章数字内容5内容纸媒内容广播内容电视内容内容载体图文音频视频7数字化传输载体P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图1-1新媒体的内容、内容载体与传输载体传统媒体的内容载体通常比较单一,如文字、声音或者图像,而且属于专有专用,如报纸、广播发射台、电视发射台等:而新媒体能够覆盖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展现手段,因而可以称其为多媒体或者富媒体(RichMedia)。新媒体的传输载体也有所创新,它可以基于互联网、有线、无线移动等多种方式,在通信、移动、广播等方面都可以采用基于P的传输模式,这样就可以使用多种终端来接收和展现信息,比如,电视、桌面和手持设备等。此外,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不同之处非常明显地体现在交互方式上。传统媒体基本上属于单向方式,而新媒体能够提供双向传输,而且支持互动。因此,可以说新媒体是通过网络传输,并且具有交互能力的丰富媒体系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比较如表1-1所示。表1-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对比传统媒体新媒体内容载体单一:报纸,广播,电视多媒体:互联网站传输载体及终端单一、专用:如报纸、发射台、卫星、收音机和电视机是专用的互联网、无线移动:多媒体一体化传输和终端交互方式单向双向,互动概括起来,新媒体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第一,广泛到达。传统媒体受到传输载体的限制,大多都是区域性的覆盖,例如电视台的一个发射台最大能够覆盖直径数十公里或更多,纸介质由于受到物流和投递等条件限制,基本是覆盖在运输能够及时到达的地区。这些传统媒体大多只面临区域内竞争和同业竞争。而新媒体提供的是跨区域服务,网络可达性不受地域限制,不论是在上海、北京甚至美国,一点部署就可以实现全国乃至全球的传播。6数字内容安全技术第二,丰富媒体。传统媒体受到内容载体和传输载体的限制,通常只能提供一种类型的内容,如报纸提供图文内容、广播提供声音内容等,基本都是面对同业竞争,难以跨越传输载体的局限。而新媒体支持多种类型内容制作方式,例如当前新华社和一些报刊企业纷纷涉足新媒体领域,除传统的文字业务外,都在新媒体上积极开展广播和电视业务。第三,互动。传统媒体基本是单向和封闭的,而新媒体提供了更多的开放和双向互动能力,比如W2.0就是通过更多、更灵活的交互方式,不但将大量用户通过信息和网络连接在一起,而且用户更广泛地参与到媒体内容的制作和表现上来,如YouTue上大量的内容都是由用户生成和上传的。新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离不开互联网、传输、终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它们为新媒体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下面我们来分析两个典型案例一个例子是2006年首次发布的AleTV。它由苹果公司开发,是一种纯网络连接的视频播放器,不接收任何无线信号,完全与电视无关,也无需电视台配合。通过AleTV可以访问到电视网站,可以通过网络观看这些网站上的节目,同时可以一站化地完成影片挑选、租片、付款、放映等功能。总体来看,AleTV是完全基于网络新媒体方式来做电视业务。另一个例子是2010年发布的GoogleTV,它既可以提供独立的机顶盒,也可以将机顶盒功能嵌入到电视机里,比如索尼等公司提供的GoogleTV电视机。GoogleTV安装有Adroid操作系统,支持用户下载不同的应用,其本身不包含无线接收,只相当于一个集成的遥控器。用户通过GoogleTV既可以搜索并播放所有网络上的视频节目,也可以控制电视机收看广播节目,因此GoogleTV是一个集网络搜索与电视控制于一体的电视机系统。通过Googl搜索引擎将用户引导到相应的网站或者是电视节目,用户收看的节目都是通过Go0gl提供的搜索引擎引导来实现的。目前在美国有多家大电视网坚决抵制GoogleTV,所有从GoogleTV门户转过来的点击都被阻塞,这也表明GoogleTV模式代表了电视工业和互联网工业之间对于节目源控制权的竞争。1.2.2三网融合下的新媒体内容2010年国务院先后下发了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和试点方案,确定了三网融合12个试点地区名单,制定了快速推进三网融合的目标,并将三网融合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通过技术改造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信息通信网络。从狭义上讲,三网融合就是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业务和网络的融合和趋同:从广义上讲,三网融合是指电信、媒体与信息技术等三种产业的融合。三网融合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多媒体基础平台,将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互联互通,···试读结束···...

    2022-07-28 epub百度百科 epub 书

  • 《日本数字内容设计问题研究》吴小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日本数字内容设计问题研究》【作者】吴小勉著【丛书名】“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建构”书系【页数】217【出版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5692-5419-8【分类】数字信息-文化产业-产业发展-研究-日本【参考文献】吴小勉著.日本数字内容设计问题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9.08.图书封面:数字内容设计问题研究》内容提要:本书旨在从设计学的视角深入系统考察和研究日本数字内容的发展规律及其本质特征,以期为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建构提供可参考性的世界经验。本文的基本思路:其一,当代日本数字内容设计如何吸收设计所需的资源;其二,当代日本数字内容设计的内部体系特征以及应对外部约束的方式;其三,当代日本数字内容设计与当代大众的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最终,着力挖掘出对中国当代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与繁荣具有推进作用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日本数字内容设计问题研究》内容试读。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研究缘起在1995年召开的西方七国信息会议上“内容产业”一词被正式提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形式的“内容”不断涌现,并由于其存在着易存储、易复制、可交互的特征,“数字内容”很快便成为内容产业中的主流。近年来数字内容已开始受到我国的重视,并将其列人了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中。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一五”规划》),该规划指出:(加强测绘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和开发利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发展地理信息产业。鼓励教育、文化、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丰富中文数字内容资源,发展动漫产业。1)此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二五”规划》)中也包含了以下关于“数字内容”的战略规划:(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和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2)“五年计划”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略,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纲领性、宏观性的指导作用。“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是对于我国2006年至2015年的经济发展做出的系统性总设计,在这两份重要规划中都1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EB/0].[201412-27].htt://www.gov.c/gogao/cotet/2006/cotet_268766.htm2中国政府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EB/OL].[2014-12-27刀htt://www.gov.c/2011lh/cotet_1825838_11.htm.1日本数字内容设计问题研究提出了关于数字内容的规划策略,可见在这十年中我国已认识到数字内容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作用。目前,我国不仅从宏观角度认识到数字内容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联系,还逐步意识到设计对于数字内容的推动作用。国务院于2014年3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该文件中将加快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作为重点任务,并希望通过创意和设计的提升来推动该产业发展:“加快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强化文化对信息产业的内容支撑、创意和设计提升,加快培育双向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深入实施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支持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软件等高新技术支撑文化内容、装备、材料、工艺、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加快文化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大力推动传统文化单位发展互联网新媒体,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升先进文化互联网传播吸引力。深人挖掘优秀文化资源,推动动漫游戏等产业优化升级,打造民族品牌。推动动漫游戏与虚拟仿真技术在设计、制造等产业领域中的集成应用。全面推进三网融合,推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交互式网络电视等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建设。加强通讯设备制造、网络运营、集成播控、内容服务单位间的互动合作。提高数字版权集约水平,健全智能终端产业服务体系,推动产品设计制造与内容服务、应用商店模式整合发展。推进数字电视终端制造业和数字家庭产业与内容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推进数字绿色印刷发展,引导印刷复制加工向综合创意和设计服务转变,推动新闻出版数字化转型和经营模式创新。”3为了实现我国的宏观战略中关于发展数字内容产业的规划,首先须确立实现目标的基本路径。上海大学邹其昌教授在关于中外设计产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中,提出了“理论先导、政策跟进、产业繁荣”的协同创新发展逻辑理念4。该理念科学而清晰地指出了理论、政策及产业的联系与逻辑关系,为本书的研究指引了方向。本书将从设计理论研究入手,但并不会孤立地看待设计现象与设计形态,而是力求将设计理论研究作为政策依据和产业支点,探索通过设计理论研究去推动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与进步。纵观海内外不难发现,日本是发展数字内容产业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目前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4-12-27].htt://www.gov.c/zhegce/cotet/2014-03/14/cotet_8713.htm.4邹其昌.关于中外设计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的思考可.创意与设计,2014,04:19-272第1章绪论日本已涌现出了株式会社任天堂、吉卜力工作室等世界著名的数字内容企业。大量的优秀日本数字内容设计师为日本乃至全世界创造了多彩而又独特的数字内容产品,如宫本茂设计的《超级马里奥》5系列数字游戏,宫崎骏创作的动画《千与千寻》6等等。设计为日本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这源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便很快认识到设计对于提升国民经济的作用。在《近代日本设计史》中记载了关于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二战后对于设计的评述昭和二十六年(1951年),松下幸之助在结束美国考察回到日本羽田机场时,便疾呼“设计的时代将要来临”。这段逸事发生在日本设计发展的初期,并不断地被流传着。据说(松下幸之助)当时真的是很兴奋的样子,多次高呼“设计”。8日本对于设计的重视体现在轻工、服装以及广告等众多领域,在当代日本数字内容产业中,日本设计师更是将设计与数字技术有机地结合,使数字游戏和动画为代表的日本数字内容产品受到了全球的瞩目。基于我国现阶段的方针性规划纲要,以及日本数字内容产业中对于设计的重视和发展,希望通过对于日本数字内容设计问题的系统性研究,把握日本数字内容设计的发展脉络、本质特征以及理论体系,并将研究成果作为中国发展数字内容产业的理论参考依据。由于中日两国在国情上存在着很多差异,因此研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模仿,而是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数字内容设计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1.2研究对象及意义1.2.1研究对象及其概念本书将日本数字内容设计作为研究对象,因此首先需要明确“数字内容”的概念。关于数字内容的研究,需要追溯到内容产业的起源。内容产业(CotetIdutry)的概念最初来源于美国的信息产业,它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美国信息产业最初是根据信息传输的技术手段来进行行业布局和管理的,例如将使用无线电传输广播信号的企业以及无线电视企业与使用有线电子信号的电话、有线电视企业区分开来,采用不同的产业政策和法规。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多种技术手段相互衔接或并行的现象不断增加,这5系列数字游戏《超级马里奥》的日文原名为「又一一マ)才」。6《千与千寻》的日文原名为「千之千尋神隠L」。7《近代日本设计史》是根据其日文原名「近代日本デ圹亻史」翻译而成。8[日】长田谦一,樋田丰郎,森仁史编.近代日本デ圹亻史M.第一版.美学出版,2006年11月,(根据第414页内容翻译而成)3日本数字内容设计问题研究种现象被称之为“技术融合”。技术融合使得信息业的发展不必再拘泥于传输技术手段的差异,而可以更多地去关注于所传输的内容本身。其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普及,内容传播的速度正在飞速提高,手机、电脑、电子阅读器等内容接收和传播的载体也在不断地普及。与传播速度的提高和载体数量的增加相比,优秀的内容产品显得相对稀缺,这就形成了以内容产品为核心,对产业进行规划和布局的基础。于是,在1995年“西方七国信息会议”上“内容产业”一词被正式提出。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内容产品的发展,然而,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于内容产业有着不同的定义。时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编审的苑洁曾介绍了欧盟对于内容产业主体的定义:欧盟《信息社会2000计划》(EuroeaCommiio,lfo2000)把内容产业的主体定义为“那些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9随着数字技术在内容传播领域的应用,内容产品传播的质量和速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传播成本也在逐步降低。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内容产业也逐步升级为以数字传输和存储技术为依托的数字内容产业。日本是发展数字内容产业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在数字游戏和动画领域日本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日本,自2001年财团法人多媒体内容振新协会0和财团法人新映像产业推进中心”合并以来,每年发布一册《数字内容白皮书》2,在日本数字内容协会编制的《数字内容白皮书2010》(子之夕心口テy白書2010)中对于内容以及数字内容进行了如下的描述:表1-1《数字内容白皮书2010》中对于数字内容的定义在各种各样的媒体上流通的“电影、音乐、游戏、图书”等等,基于动画、静态画面内容声音、文字、程序等表现要素构成的“信息的集合”。数字内容通过数字形式记录的内容。根据《数字内容白皮书2010》(子之夕儿口テy白書2010)第4页内容翻译而自2011年起日本数字内容协会编制的《数字内容白皮书》对于内容及数字内容的定义有所改变,此外,如表1-2所示,在该白皮书阐述内容及数字内容9苑洁.文化产业行业界定的比较研究[J小.理论建设,2005,01:61-65.10日文名:財回法人マ儿于×デ(了口テy振興協会11日文名:財法人新映像產業推進乜夕12《数字内容白皮书》是根据其日文原名『デ罗夕儿口テ以白害』翻译而成。4第1章绪论的表格下方还添加了对于“媒体”的说明:表1-2《数字内容白皮书2011》中对于数字内容的定义在各种各样媒体上流通着的动画、静态画面、声音、文字、程序等构成的“信息的本身”。内容(包括)电影、动画、音乐、游戏、书籍等。数字内容以数字形式向消费者提供的内容。提供者为了将内容交付给接受者(生活者)所使用的场所或装置。媒体盒装DVD、互联网络、剧场以及广播等。根据《数字内容白皮书2011》(デ之夕儿3テ以白書2011)第4页内容翻译本书所研究的是日本数字内容的设计问题,因此本书以日本数字内容协会编制的《数字内容白皮书2011》中对于“内容”及“数字内容”的定义为基础,展开研究和论述。在本书的论述中还会涉及到“数字内容产品”概念,一般而言数字内容的范畴包含了数字内容产品,即数字内容产品继承并拥有数字内容的一切属性。‘数字内容产品是产品化的数字内容,是被阶段性或彻底制作完成的数字内容,通常是已经或即将通过各种渠道由设计和制作方传播给使用方的数字内容。本书是关于日本数字内容设计问题的研究,因此除了需要明确数字内容的概念,还需要对于“设计”做清晰的界定。对于设计的理解须把握其两个主要特征:首先,设计具有计划性。设计绝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的的规划。设计的规划过程通常体现了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在规划中设计者往往需要吸收设计资源,克服设计约束,并最终实现其目标。其次,设计具有创造性。当代设计应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关于设计的创造性,已故学者诸葛铠先生有着以下的阐述:“变革和创新的社会要求,迫使Deig重新向新兴科技靠拢,出现横向交叉的趋势,其内涵明确向比艺术构思更广的领域拓宽,成为‘有目的的创造活动'。”13由此可见,当代设计的创造性不仅仅局限于艺术维度的创作,也包含科技维度的创新型应用。基于设计具有计划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可进一步推论出设计的概念为:通过有目的的计划,进行创造的行为。结合“数字内容”和“设计”的概念,本书对“数字内容设计”的定义如下:以构建由数字化基本元素组成的内容为目标,进行具有创造性的规划。本书将围绕着这一定义展开对于日本数字内容设计的系统性研究。此定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其一,数字内容设计必须是经过规划的,而不是盲目的;其二,数字内容设计须具有创造性,如果仅仅是无创造性的数字化复制则不能成为数字内容设计;其三,以构建数字化的13诸葛铠著.裂变种的传承[M].第一版第2次印刷.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21页5···试读结束···...

    2022-07-28 设计问题epub 设计问题和提问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 数字内容安全》张茹,刘建毅|(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数字内容安全》【作者】张茹,刘建毅【丛书名】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规划教材【页数】268【出版社】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7.10【ISBN号】978-7-5635-4787-6【分类】信息安全-基本知识【参考文献】张茹,刘建毅.数字内容安全.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7.10.图书封面:数字内容安全》内容提要: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虚拟世界的数据呈现海量和多样化的特点,对于数据的保护也不再仅限于加密。数字内容通常被认为是包括图像、影像、文字和语音等数据运用数字化的高新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整合成产品、技术或者服务并在数字化平台上展现。由于其较高的商业价值,与数据相比,数字内容对安全技术有更多需求。其所涉及的安全技术包括加密、版权保护、内容过滤、内容取证等。本书编者都是国内*早进行数字内容研究的学者。注意到该领域的重要性和今后的巨大应用前景,以及信息和通信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的需要,编著出版了《数字内容安全》一书作为本科专业课程教材。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虚拟世界的数据呈现海量和多样化的特点,对于数据的保护也不再仅限于加密。数字内容通常被认为是包括图像、影像、文字和语音等数据运用数字化的高新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整合成产品、技术或者服务并在数字化平台上展现。由于其较高的商业价值,与数据相比,数字内容对安全技术有更多需求。其所涉及的安全技术包括加密、版权保护、内容过滤、内容取证等。本书编者都是国内*早进行数字内容研究的学者。注意到该领域的重要性和今后的巨大应用前景,以及信息和通信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的需要,编著出版了《数字内容安全》一书作为本科专业课程教材。本书全面介绍了数字内容安全领域所涉及理论和关键技术。全书共分9章:第1章概要介绍了数字内容的基本概念、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及安全技术;第2章阐述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技术,包括技术概述、相关概念、安全性分析及针对数字水印的攻击等;第3章阐述文本安全技术,包括文本水印、文本表示、分类、情感分类等;第4章阐述图像安全技术,包括图像加密、水印、感知哈希、内容过滤等;第5章阐述音频安全技术,包括音频分析、针对音频的攻防、加密、数字水印和过滤等;第6章阐述视频安全技术,包括视频分析、加密、水印及隐写分析等;第7章阐述数字取证技术,包括预处理技术、常用工具等,常见的几种检测包括多媒体设备识别、非法拷贝检测以及两种典型的检测算法:基于压缩编码特征算法和基于内容一致性检测算法;第8章阐述网络信息内容监控系统,包括系统原理、内容阻断、内容分级、内容审计和监控方法评价等;第9章阐述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包括DRM应用、理论基础、标准、方案和典型系统等。本书第2-4章、第8章由刘建毅编写,第5、6章由张维纬编写,第7章由陈宣编写,第9章由刘功申编写,第1章由刘建毅、刘功申合作编写。全书由张茹进行编辑修订,其中第7章很多算法实例由周琳娜提供。另外,参与本书的编写和审订的还有李可一等。本书可以作为本科高年级学生以及研究生的专业课教材,使学生掌握数字内容安全的基础理论和经典算法以及发展方向,也可以供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阅读参考。本书作为教材适合于34-40学时的教学,建议的教学方式为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教师可以结合书后的习题,指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编程实验,使得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所学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能够在将来的工作或继续深入学习中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本书是全体编者多年从事数字内容安全研究工作成果的结晶,许多博士和硕士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本书的素材提供和选择。特别感谢周琳娜博士,她在数字图像取证方面的丰富研究成果是本书的营养源泉。本书受到了973计划(编号:2013CB3296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U1433105,61472248)、山东省高校证据鉴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编号:KFKT(SUPL)201410)、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编号SD2013C30)资助,在此特表感谢。作者希望尽力将本书写好,但由于水平有限,时间紧张,因此难免出现错误,留下一些遗憾。希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再版时修改和完善,甚为感谢。……《数字内容安全》内容试读第1章绪论1.1数字内容的基本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内容已成为信息的重要表现形式。由于数字内容在互联网上使用的便捷性大大超过了传统模拟形式的信息内容,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在不断增加,数字内容产业已初见规模。然而,数字内容在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安全威胁。这些威胁主要包括数字内容的非法复制和传播,导致重要信息泄露、数字资产被盗窃;数字内容的非授权篡改,严重影响正常工作进行;数字内容的伪造,导致系统混乱,以致造成各种负面影响;数字内容的可用性,由于非法数据或非正常数据等导致其他数字内容的无法正常和有效使用。安全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数字内容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数字内容安全是保障数字内容产业健康、稳步、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1.1.1数字内容的概念数字内容的定义来源于数字内容产业。1995年西方七国信息会议首次提出“内容产业”(DigitalCotetIdutry)概念。数字内容所涵盖的是一个极其宽广的范畴,概括地讲,凡是与数字媒体相关的都可以称作是数字内容。任何人只要随便想一想,就可以举出许多数字内容的例子,如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网络游戏、数字图像和数字图书等,不胜枚举。这些事物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数字内容无处不在。关于数字内容的概念,当前已经有多种定义方式。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数字内容定义是指将图像、影像、文字和语音等运用数字化高新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整合成产品、技术或者服务并在数字化平台上展现。由于现代化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方式,使得数字内容从诞生伊始就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在很短时间里便迅速成长为一个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并成为各国在信息时代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进行较量的重要砝码。数字内容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国际上广泛认为,数字内容产业应包括所有数字内容和服务的生产、经营和销售,以及与支持数字内容产业服务技术相关的生产、设计、经营和销售。不论是哪个方面,数字内容产业依靠的都是将各种资源与最新的数字技术相结合,都是通过融合原有多种产业并将其重新组合,通过带动原有的传统产业并将其数字化,从而形成自身新的产业群,同时培养出独有的消费人群并且创造出惊人的社会经济价值。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将数字内容产业进行不同的划分。按照其应用领域的不同,数字内容产业可以包括电脑动画、网络游戏、数字教育、数字化出版、数字影视及音乐、移动服数宁内容安全务内容、计算机软件和数字艺术等。1.电脑动画电脑动画是计算机图形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通过计算机辅助制作,电脑动画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个人想象力和艺术才能的空间。目前,电脑动画已经广泛应用于影视特技、商业广告、游戏、建筑和计算机辅助教育等领域。随着计算机硬件及动画软件的迅速发展和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企业向这一领域进军,电脑动画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2.网络游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迅速风靡全球。互联网上的用户,不论国籍,不论老少,都纷纷被其吸引,沉醉其中。游戏开发商、游戏运营商、游戏渠道商、电信运营商和网吧经营者等都在满心欢喜地分享着网络游戏带给他们的巨大经济利益。现在全球都在大力发展游戏产业,很多发达国家更是将其视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3.数字教育所谓数字教育,亦可称数字学习,就是将学习资料数字化,然后通过网络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及远程教育。数字教育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有如下三个基本要素:数字学习环境、数字学习资源和数字学习方式,这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些要素的支持下,人们的学习和交流将会打破过去的时空界限,拥有更加自由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进行这方面的建设,都在不遗余力地投入资金和予以政策支持。4.数字化出版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许多传统的出版方式已被淘汰,而新兴的出版形式却获得了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形成了一种新的出版形态。所谓数字化出版是将各种图形、文字、声音和影像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入信息库中,出版单位可根据市场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选择、编辑、加工和整合,然后以纸介质出版物、光盘或网络出版物等形式投放市场。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化出版具有很多优势,例如,节省资源、出版与发行同步、可避免绝版、价位低廉和检索方便等。5.数字影视及音乐数字影音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娱乐方式。所谓数字影音,就是指将传统的影音资料数字化,或者直接使用数字设备拍摄或录制影音资料,然后整合制作成的产品。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因为它与人们日常的娱乐生活密切相关。6.移动内容服务随着手机的更新换代,其功能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全面。甚至有人预测,手机终将成为一部出色的个人计算机。手机下载图片铃声、收发邮件、收看电影、阅读图书、查询话费、浏览网页新闻等业务为商家创造了无限的商机。现在所有的移动运营商都将内容服务作为其主要的竞争领域,并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这代表了未来移动服务市场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也说明该市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可以预测,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会受移动内容服务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2第1章绪论7.计算机软件软件是计算机设备的思维中枢。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产业之一。新世纪的软件产业已经呈现出了网络化、服务化与全球化的新迹象。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软件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和机遇,只要抓住机遇和发展得当,它完全有可能成为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1.1.2数字内容的分类数字内容的类型和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图像、音频、视频、文本、软件、数据库等多种类型,数字内容安全技术也往往针对不同类型的特点进行设计。1.图像内容图像是目前网络上传输量最大的多媒体数字内容之一,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图像类型。(1)位图图像位图图像文件记录像素值数据,数字图像一般用矩阵来表示,图像的空间坐标x和y被量化为M×N个像素点。根据像素值位数大致可分为二值图像、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二值图像将图像色彩表示为0、1值。人类视觉对亮度(灰度)的变化比对色度的变化更为敏感,灰度图像是视觉对物体的亮度的反应,每一个像素点上的灰度值组成图像矩阵。彩色图像可以用红、绿、蓝三基色组成,任何颜色都可以用这3种颜色以不同的比例调和而成。彩色图像可以用类似于灰度图像的矩阵表示,只是在彩色图像中,由3个矩阵组成,每一个矩阵代表三基色之一受分辨率限制,位图放大后会出现不清晰,有明显锯齿。主要格式包括BMP、PSD、TGA、TIF等。BMP格式是由Microoft公司推出的一种位图文件格式。一般由3个部分组成:位图文件头、位图信息和位图阵列信息。位图文件头由14个字节组成;位图信息由位图信息头和色彩表组成,其中位图信息头由40个字节组成,包含了图像的宽度、高度和位图大小等信息,而色彩表的大小取决于色彩数。BMP格式的图像质量好但数据量比较大。PSD是由Adoe公司建立的Photoho专用位图图形文件格式,可保存多图层,方便用户修改编辑。PSD文件可以存储成RGB或CMYK模式,还能够自定义颜色并加以存储,是目前唯一能够支持全部图像色彩模式的格式,但体积庞大,而且浏览器类的软件不支持。TGA格式是由美国Trueviio公司为其显卡开发的。TGA的结构比较简单,属于一种图形、图像数据的通用格式,在多媒体领域有着很大影响,是计算机生成图像向电视转换的一种首选格式。TF格式是一种复杂的图像文件格式,常用于扫描图像。它支持256色、24位真彩色32位色、48位色等多种色彩位,同时支持RGB、CMYK及YCCr等多种色彩模式,支持多平台。(2)矢量图像矢量图文件一般用代码而不是像素矩阵描绘图像,最显著的优点是不管将画面放大多少倍,画面质量都能够保持不变。常用的文件格式包括SVG、CDR、EPS等。SWF动画是基于矢量技术制作的。数宁内容安全SVG是由W3C基于XML开发的一种开放标准矢量图形语言。其特点是:用户可以直接用代码描绘图像,SVG图像可以用任何文字处理工具打开,通过改变部分代码可以使图像具有交互功能,并可以随时插入到HTML中通过浏览器来观看。CDR格式是绘图软件CoreDRAW的矢量图专用图形文件格式。CDR可以记录文件的属性、位置和分页等。它兼容性较差,CoreDraw以外的其他图像编辑软件打不开此类文件EPS格式是PC机用户较少见的一种格式,印刷行业使用较多,它是用PotScrit语言描述的一种ASCII码文件格式,主要用于排版、打印等输出工作。(3)压缩编码图像为了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可以用一些压缩编码图像文件格式传输图像,常用格式包括JPEG、JPEG2O00、GIF、PCX、PNG等。JPEG是最常见的一种图像格式,扩展名为.jg或.jeg。它由联合照片专家组开发,JPEG2000是其升级版。JPEG压缩原理是基于DCT量化思想,采用平衡像素之间的亮度色彩来压缩,因而更有利于表现带有渐变色彩且没有清晰轮廓的图像,在获得极高压缩率的同时能得到较好的图像质量。PCX是由Zot开发的图像文件格式。它采用PLL编码方法压缩存储光栅数据。压缩的基本思想是用一个重复技术值来记录相邻重复的字节数,压缩仅对每一条扫描线进行。PNG是Macromedia公司的Firework软件的默认格式。它兼有GIF和JPG的色彩模式,采用无损压缩方式来减少文件的大小以利于网络传输,同时保留所有与图像品质有关的信息。PG的显示速度很快,只需下载1/64的图像信息就可以显示出低分辨率的预览图像,并且支持透明图像的制作,但是不支持动画效果。2.音频内容音频文件分类比静态图像复杂,根据编码方式大致可分为3类:波形编码、参数编码和混合编码。(1)波形编码波形编码通过对信号采样幅度进行标量量化将时间域信号直接变换为数字代码,力图使重建的语音波形保持原语音信号的波形形状。其优点是话音质量好,缺点是码速率比较高,一般是16~64kit/。常见的波形编码有脉冲编码调制、自适应增量调制、自适应差分编码、自适应预测编码、自适应子带编码、自适应变换编码等。常见采用波形编码的音频文件包括WAVE文件、CDAudio文件、WMA文件等。WAVE是Microoft公司的音频文件格式,也叫波形声音文件,文件扩展名为WAV。该格式是最早的数字音频格式。它采用波形编码,因此所记录的声音文件能够和原声基本一致,音质非常高。WAVE格式支持许多压缩算法,支持多种音频位数、采样频率和声道。它最大的缺点是文件都比较大,不便于交流和传播。CDAudio格式文件扩展名为CDA。是目前音乐CD唱片所采用的格式。它跟WAV格式一样,记录的是波形数据。由于CD存储采用了音轨的形式,因此其音质非常好,但缺点是无法编辑且文件太长,不利于网络传输。WMA是Microoft公司的音频文件格式,其音质和压缩率都高于MP3文件。WMA的压缩率一般能达到1:18,音质可以达到音乐CD的水平,WMA具有一定的版权保护能力。4第1章绪论(2)参数编码参数编码是根据人的发声机理,提取语音信号特征参数并进行编码。在最低码速率状态力图保证语音信号具有较高可懂度,而重建的语音信号波形与原始语音波形可以有很大的差别。其优点是编码速率低,可以达到1.2~2.4kit/。但是,解码端根据接收的参数再合成的声音虽然可懂度很好,自然度却很差。目前网络上最常见的参数编码格式之一就是MIDI格式。MIDI是MuicalItrumetDigitalIterface的缩写,是数字音乐/电子合成乐器的统一国际标准,扩展名为.midi或.MID。它定义了计算机音乐程序、电子合成气和其他电子设备之间交换信息与控制信号的方法,规定了不同厂家的电子乐器与计算机连接的电缆和硬件及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协议,可以模拟多种乐器的声音。MDI文件记录的不是乐曲本身,而是一些描述乐曲演奏过程中的指令,把这些指令发送给声卡,由声卡按照指令将声音合成出来。MDI能够模仿原始乐器的各种演奏技巧甚至无法演奏的效果,而且文件的长度非常小,其缺点是合成声音的自然度较差。(3)混合编码混合编码是将波形编码和参数编码相结合,码速率约为4~16kit/,音质比较好,有些算法所取得的音质可与波形编码媲美,编码复杂程度介于波形编码器和参数编码器之间。MP3全称是MPEG1AudioLayer3,其编码规范属于MPEG规范之一,扩展名为,m3。它采用混合编码,因为其压缩率大(可实现12:1的压缩比)且语音质量较好,成为现在最流行的声音文件格式之一,但其音质仍然不能和CD唱片相比。3.视频内容目前常见的视频格式可分为两大类:影像格式和流媒体格式。所谓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Iteret播放的媒体格式。流媒体不是在下载完整个文件后再播放,而是将开始的一部分内容存人内存,在下载后续内容的同时并使缓存的媒体数据正确播出。换句话说,流媒体的数据流随时传送随时播放,与传统的完全下载后播放的方式相比,这种流式传输和播放方式不仅大幅度减少了用户等待时间,而且大大降低了对系统的容量要求。目前互联网上使用较多的流媒体格式主要有RealMeida、QucikTime和WidowMedia。(1)AVI格式AVI英文全称为AudioVideoIterleaved,即音频视频交错格式,是将语音和影像同步组合在一起的文件格式。它对视频文件采用了一种有损压缩方式,但压缩比较高,因此尽管画面质量不是太好,但其应用范围仍然非常广泛。AVI支持256色和RLE压缩。AVI信息主要应用在多媒体光盘上,用来保存电视、电影等各种影像信息。这种视频格式的优点是可以跨多个平台使用,其缺点是体积过于庞大,而且压缩标准不统一,使用时经常会出现由于视频编码问题造成视频不能播放。(2)MPEG格式MPEG(MovigPictureExertGrou,动态图像专家组)是ISO(IteratioalStadardizatioOrgaizatio,国际标准化组织)与IEC(IteratioalElectrotechicalCommiio,国际电工委员会)于1988年成立的专门针对运动图像和语音压缩制定国际标准的组织。MPEG标准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主要利用了具有运动补偿的帧间压缩编码技术以减数宁内容安全小时间冗余度,利用DCT技术以减小图像的空间冗余度,利用熵编码则在信息表示方面减小了统计冗余度。这几种技术的综合运用,大大增强了压缩性能。目前常用的是MPEG2和MPEG4标准。MPEG2视频格式属于影像格式,它的文件扩展名包括.mg,.m2,.meg,.m2v及DVD光盘上的.vo文件。MPEG4扩展名包括.af,.mov和DivXAVI等,它是针对流媒体设计的。(3)ASF格式ASF是AdvacedStreamigFormat(高级串流格式)的缩写,是Microoft为Widow98所开发的串流多媒体文件格式。ASF是微软公司WidowMedia的核心,是一种包含音频、视频、图像以及控制命令脚本的数据格式。(4)WMV格式WMV(WidowMediaVideo)是微软推出的一种流媒体格式,它是由ASF格式升级延伸得来的。在同等视频质量下,WMV格式的文件可以边下载边播放,因此很适合在网上播放和传输。(5)RM格式RM格式是RealNetwork公司开发的一种流媒体视频文件格式,可以根据网络数据传输的不同速率制定不同的压缩比率,从而实现低速率的在Iteret上进行视频文件的实时传送和播放。它主要包含RealAudio、RealVideo和RealFlah三部分。RealNetwork公司所制定的音频视频压缩规范称为RealMedia,用户可以使用RealPlayer或RealOePlayer对符合RealMedia技术规范的网络音频/视频资源进行实况转播并且RealMedia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传输速率制定出不同的压缩比率,从而实现在低速率的网络上进行影像数据实时传送和播放。这种格式的另一个特点是用户使用RealPlayer或RealOePlayer播放器可以在不下载音频/视频内容的条件下实现在线播放。(6)H.263、H.264/AVC格式H.263是国际电联的一个标准草案,多用于视频会议和视频电话。H.264/AVC是国际电联和ISO两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共同制定的视频编码标准,它在ISO体系内成为AVC标准,是MEPG4的组成部分。H.264不仅比H.263和MPEG4节约了50%的码率,而且对网络传输具有更好的支持功能。它引入了面向P包的编码机制,有利于网络中的分组传输,支持网络中视频的流媒体传输。H.264具有较强的抗误码特性,可适应丢包率高、干扰严重的无线信道中的视频传输;支持不同资源下的分级编码传输,从而获得平稳的图像质量;能适应于不同网络中的视频传输、网络亲和性好。4.文本内容在目前的数字内容中,文本格式的内容数量最多。所谓文本文档就是文字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所形成的电子文件。文字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并传播,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的结果。由于电子文档具有易于编辑、保存以及传输迅捷等特点,同时可以和传统印刷方式进行相互转换,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档格式文件类型很多,如Word文档、We页面、RTF格式、纯文本格式、PDF、EPS···试读结束···...

    2022-07-28

  • 数字时代的东方音乐》喻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数字时代的东方音乐》【作者】喻辉著【丛书名】互联网语境中中外音乐交互影响研究丛书【页数】323【出版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12【ISBN号】978-7-308-17559-3【价格】88.00【分类】东方音乐-文集【参考文献】喻辉著.数字时代的东方音乐.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12.图书封面:数字时代的东方音乐》内容提要:《数字时代的东方音乐/“互联网语境中中外音乐交互影响研究”丛书》是关于东方音乐的论文集,其中部分文章涉及数字时代的古琴艺术、音乐学科建设、音乐相关名词翻译等,数篇文章为作者所撰写的与音乐有关的中国学术名著的提要,作者为其参与编写的丛书或他人的专著所撰写的序言、后记,等等。这些文章涉及面广,从古至今,从中到西,在有限的篇幅内向读者展现出数字时代东方音乐的魅力。《数字时代的东方音乐》内容试读第一章乐律学研究章一罩资册学野果···试读结束···...

    2022-07-27 epub 东方快车谋杀案 EPUB小说

  • 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发〔2022〕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引领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形成数字治理新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发展现状和总体要求(一)发展现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局出发,准确把握全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和特点,围绕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各级政府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成效显著,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取得积极进展,一体化政务服务和监管效能大幅提升,“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接诉即办”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数字技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数字治理成效不断显现,为迈入数字政府建设新阶段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同时,数字政府建设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顶层设计不足,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创新应用能力不强,数据壁垒依然存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还有不少突出短板,干部队伍数字意识和数字素养有待提升,政府治理数字化水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数字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进一步加大力度,改革突破,创新发展,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二)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运行新形态,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的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2.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数字政府建设各领域各环节,贯穿政府数字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全过程,确保数字政府建设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破解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坚持数字普惠,消除“数字鸿沟”,让数字政府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改革引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着力强化改革思维,注重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府治理各方面改革创新,推动政府治理法治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坚持数据赋能。建立健全数据治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加强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促进数据依法有序流动,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和管理服务效率,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坚持整体协同。强化系统观念,加强系统集成,全面提升数字政府集约化建设水平,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做好与相关领域改革和“十四五”规划的有效衔接、统筹推进,促进数字政府建设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安全可控。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促进发展和依法管理相统一、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严格落实网络安全各项法律法规制度,全面构建制度、管理和技术衔接配套的安全防护体系,切实守住网络安全底线。3.主要目标。到2025年,与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数字政府顶层设计更加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更加健全,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安全保障、制度规则、数据资源、平台支撑等数字政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政府履职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取得重要进展,数字政府建设在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到2035年,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数字政府体系框架更加成熟完备,整体协同、敏捷高效、智能精准、开放透明、公平普惠的数字政府基本建成,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二、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全面推进政府履职和政务运行数字化转型,统筹推进各行业各领域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政府履职效能。(一)强化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分析,提升经济调节能力。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宏观调控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投资监督管理、财政预算管理、数字经济治理等方面,全面提升政府经济调节数字化水平。加强经济数据整合、汇聚、治理。全面构建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加强对涉及国计民生关键数据的全链条全流程治理和应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运用大数据强化经济监测预警。加强覆盖经济运行全周期的统计监测和综合分析能力,强化经济趋势研判,助力跨周期政策设计,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提升经济政策精准性和协调性。充分发挥国家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作用,强化经济运行动态感知,促进各领域经济政策有效衔接,持续提升经济调节政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二)大力推行智慧监管,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支撑构建新型监管机制,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以有效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以数字化手段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加强监管事项清单数字化管理,运用多源数据为市场主体精准“画像”,强化风险研判与预测预警。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建设,根据企业信用实施差异化监管。加强重点领域的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数字化追溯监管。以一体化在线监管提升监管协同化水平。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构建全国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推动监管数据和行政执法信息归集共享和有效利用,强化监管数据治理,推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监管,提升数字贸易跨境监管能力。以新型监管技术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充分运用非现场、物联感知、掌上移动、穿透式等新型监管手段,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强化以网管网,加强平台经济等重点领域监管执法,全面提升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监管能力。(三)积极推动数字化治理模式创新,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推动社会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着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社会矛盾化解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网上行政复议、网上信访、网上调解、智慧法律援助等水平,促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排查化解。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智能化。加强“雪亮工程”和公安大数据平台建设,深化数字化手段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打击犯罪、治安联动等方面的应用,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能力。推进智慧应急建设。优化完善应急指挥通信网络,全面提升应急监督管理、指挥救援、物资保障、社会动员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精准化水平。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构建新型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升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四)持续优化利企便民数字化服务,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持续优化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满足企业和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打造泛在可及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枢纽作用,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标准统一、全面融合、服务同质,构建全时在线、渠道多元、全国通办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提升智慧便捷的服务能力。推行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推广“免申即享”、“民生直达”等服务方式,打造掌上办事服务新模式,提高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协同服务、智慧服务能力。提供优质便利的涉企服务。以数字技术助推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探索“一业一证”等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新途径,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强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涉企审批一网通办、惠企政策精准推送、政策兑现直达直享。拓展公平普惠的民生服务。探索推进“多卡合一”、“多码合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应用,积极打造多元参与、功能完备的数字化生活网络,提升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服务能力。围绕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完善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五)强化动态感知和立体防控,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转型,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和资源利用科学性,更好支撑美丽中国建设。提升生态环保协同治理能力。建立一体化生态环境智能感知体系,打造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强化大气、水、土壤、自然生态、核与辐射、气候变化等数据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推进重点流域区域协同治理。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构建精准感知、智慧管控的协同治理体系,完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持续提升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海洋资源保护利用、水资源管理调配水平。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构建碳排放智能监测和动态核算体系,推动形成集约节约、循环高效、普惠共享的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六)加快推进数字机关建设,提升政务运行效能。提升辅助决策能力。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机制,统筹推进决策信息资源系统建设,充分汇聚整合多源数据资源,拓展动态监测、统计分析、趋势研判、效果评估、风险防控等应用场景,全面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提升行政执行能力。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行政执行方式,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加快一体化协同办公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内部办公、机关事务管理等方面共性办公应用水平,推动机关内部服务事项线上集成化办理,不断提高机关运行效能。提升行政监督水平。以信息化平台固化行政权力事项运行流程,推动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公共资源交易等全流程数字化运行、管理和监督,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优化完善“互联网+督查”机制,形成目标精准、讲求实效、穿透性强的新型督查模式,提升督查效能,保障政令畅通。(七)推进公开平台智能集约发展,提升政务公开水平。优化政策信息数字化发布。完善政务公开信息化平台,建设分类分级、集中统一、共享共用、动态更新的政策文件库。加快构建以网上发布为主、其他发布渠道为辅的政策发布新格局。优化政策智能推送服务,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严格审查标准,消除安全隐患。发挥政务新媒体优势做好政策传播。积极构建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形成整体联动、同频共振的政策信息传播格局。适应不同类型新媒体平台传播特点,开发多样化政策解读产品。依托政务新媒体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和政务舆情回应工作。紧贴群众需求畅通互动渠道。以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统一知识问答库为支撑,灵活开展政民互动,以数字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辅助科学决策,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三、构建数字政府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强化数字政府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强化安全防护技术应用,切实筑牢数字政府建设安全防线。(一)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各地区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统筹做好数字政府建设安全和保密工作,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构建全方位、多层级、一体化安全防护体系,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联动机制。建立数字政府安全评估、责任落实和重大事件处置机制,加强对参与政府信息化建设、运营企业的规范管理,确保政务系统和数据安全管理边界清晰、职责明确、责任落实。(二)落实安全制度要求。建立健全数据分类分级保护、风险评估、检测认证等制度,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和技术防护。加大对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等数据的保护力度,完善相应问责机制,依法加强重要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密监测预警和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的机制,定期开展网络安全、保密和密码应用检查,提升数字政府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水平。(三)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动态监控、主动防御、协同响应的数字政府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充分运用主动监测、智能感知、威胁预测等安全技术,强化日常监测、通报预警、应急处置,拓展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监测范围,加强大规模网络安全事件、网络泄密事件预警和发现能力。(四)提高自主可控水平。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数字政府建设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安全可靠技术和产品应用,切实提高自主可控水平。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落实运营者主体责任。开展对新技术新应用的安全评估,建立健全对算法的审核、运用、监督等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四、构建科学规范的数字政府建设制度规则体系以数字化改革促进制度创新,保障数字政府建设和运行整体协同、智能高效、平稳有序,实现政府治理方式变革和治理能力提升。(一)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履职更加协同高效。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创新变革优势,优化业务流程,创新协同方式,推动政府履职效能持续优化。坚持以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引领政府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政府建设支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与数字技术应用深度融合,推动政府运行更加协同高效。健全完善与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职责体系,强化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和网络空间等治理能力。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全国行政许可管理等信息系统,实现行政许可规范管理和高效办理,推动各类行政权力事项网上运行、动态管理。强化审管协同,打通审批和监管业务信息系统,形成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监管能力。充分发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作用,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二)创新数字政府建设管理机制。明确运用新技术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政府部门规范有序运用新技术手段赋能管理服务。推动技术部门参与业务运行全过程,鼓励和规范政产学研用等多方力量参与数字政府建设。健全完善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会商机制,推进建设管理模式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综合论证、联合审批、绿色通道等项目建设管理新模式。做好数字政府建设经费保障,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建立多渠道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推动数字普惠,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数字政府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农村地区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扩大数字基础设施覆盖范围,优化数字公共产品供给,加快消除区域间“数字鸿沟”。依法加强审计监督,强化项目绩效评估,避免分散建设、重复建设,切实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成效。(三)完善法律法规制度。推动形成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相辅相成的格局,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依法依规推进技术应用、流程优化和制度创新,消除技术歧视,保障个人隐私,维护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利益。持续抓好现行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细化完善配套措施,确保相关规定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推动及时修订和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数字政府建设不相适应的条款,将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规范,加快完善与数字政府建设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四)健全标准规范。推进数据开发利用、系统整合共享、共性办公应用、关键政务应用等标准制定,持续完善已有关键标准,推动构建多维标准规范体系。加大数字政府标准推广执行力度,建立评估验证机制,提升应用水平,以标准化促进数字政府建设规范化。研究设立全国数字政府标准化技术组织,统筹推进数字政府标准化工作。(五)开展试点示范。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全面部署和试点带动相促进。立足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探索开展综合性改革试点,为国家战略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共性需求等有序开展试点示范,鼓励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应用创新、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实现“国家统筹、一地创新、各地复用”。科学把握时序、节奏和步骤,推动创新试点工作总体可控、走深走实。五、构建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加强数据治理,依法依规促进数据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确保各类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一)创新数据管理机制。强化政府部门数据管理职责,明确数据归集、共享、开放、应用、安全、存储、归档等责任,形成推动数据开放共享的高效运行机制。优化完善各类基础数据库、业务资源数据库和相关专题库,加快构建标准统一、布局合理、管理协同、安全可靠的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加强对政务数据、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的统筹管理,全面提升数据共享服务、资源汇聚、安全保障等一体化水平。加强数据治理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确保政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完善数据治理标准规范,制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提升数据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二)深化数据高效共享。充分发挥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作用,提升数据共享统筹协调力度和服务管理水平。建立全国标准统一、动态管理的政务数据目录,实行“一数一源一标准”,实现数据资源清单化管理。充分发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枢纽作用,持续提升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政府信息系统与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按需共享。有序推进国务院部门垂直管理业务系统与地方数据平台、业务系统数据双向共享。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建立健全政务数据供需对接机制,推动数据精准高效共享,大力提升数据共享的实效性。(三)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利用。编制公共数据开放目录及相关责任清单,构建统一规范、互联互通、安全可控的国家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分类分级开放公共数据,有序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提升各行业各领域运用公共数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进社会数据“统采共用”,实现数据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提升数据资源使用效益。推进公共数据、社会数据融合应用,促进数据流通利用。六、构建智能集约的平台支撑体系强化安全可信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平台,整合构建结构合理、智能集约的平台支撑体系,适度超前布局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全面夯实数字政府建设根基。(一)强化政务云平台支撑能力。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统筹整合现有政务云资源,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云平台体系,实现政务云资源统筹建设、互联互通、集约共享。国务院各部门政务云纳入全国一体化政务云平台体系统筹管理。各地区按照省级统筹原则开展政务云建设,集约提供政务云服务。探索建立政务云资源统一调度机制,加强一体化政务云平台资源管理和调度。(二)提升网络平台支撑能力。强化电子政务网络统筹建设管理,促进高效共建共享,降低建设运维成本。推动骨干网扩容升级,扩大互联网出口带宽,提升网络支撑能力。提高电子政务外网移动接入能力,强化电子政务外网服务功能,并不断向乡镇基层延伸,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按需向企事业单位拓展。统筹建立安全高效的跨网数据传输机制,有序推进非涉密业务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整合迁移,各地区各部门原则上不再新建业务专网。(三)加强重点共性应用支撑能力。推进数字化共性应用集约建设。依托身份认证国家基础设施、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国家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等认证资源,加快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持续完善电子证照共享服务体系,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完善电子印章制发、管理和使用规范,健全全国统一的电子印章服务体系。深化电子文件资源开发利用,建设数字档案资源体系,提升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和应用水平。发挥全国统一的财政电子票据政务服务平台作用,实现全国财政电子票据一站式查验,推动财政电子票据跨省报销。开展各级非税收入收缴相关平台建设,推动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全覆盖。完善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提升信息查询和智能分析能力。推进地理信息协同共享,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发挥地理信息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七、以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引领驱动数字化发展围绕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重大战略部署,持续增强数字政府效能,更好激发数字经济活力,优化数字社会环境,营造良好数字生态。(一)助推数字经济发展。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准确把握行业和企业发展需求,打造主动式、多层次创新服务场景,精准匹配公共服务资源,提升社会服务数字化普惠水平,更好满足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适应的治理方式,创新基于新技术手段的监管模式,把监管和治理贯穿创新、生产、经营、投资全过程。壮大数据服务产业,推动数字技术在数据汇聚、流通、交易中的应用,进一步释放数据红利。(二)引领数字社会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和传统公共服务融合,着力普及数字设施、优化数字资源供给,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加快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探索城市信息模型、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运用,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化支撑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加快补齐乡村信息基础设施短板,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不断提高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水平。(三)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完善数据要素治理体系,加快建立数据资源产权等制度,强化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推动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完善数据产权交易机制,规范培育数据交易市场主体。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公平竞争监管制度,营造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不断夯实数字政府网络安全基础,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数据的安全保护,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水平,为数字化发展营造安全可靠环境。积极参与数字化发展国际规则制定,促进跨境信息共享和数字技术合作。八、加强党对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的领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引领,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高政府管理服务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确保数字政府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中央对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领导责任,及时研究解决影响数字政府建设重大问题。各级政府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履行数字政府建设主体责任,谋划落实好数字政府建设各项任务,主动向党委报告数字政府建设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履职尽责,将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二)健全推进机制。成立数字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协调数字政府建设,由国务院领导同志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国务院办公厅,具体负责组织推进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健全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协调机制,强化统筹规划,明确职责分工,抓好督促落实,保障数字政府建设有序推进。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建立健全全国一盘棋的统筹推进机制,最大程度凝聚发展合力,更好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三)提升数字素养。着眼推动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大国,搭建数字化终身学习教育平台,构建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培育体系。把提高领导干部数字治理能力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重要教学培训内容,持续提升干部队伍数字思维、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创新数字政府建设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建设一支讲政治、懂业务、精技术的复合型干部队伍。深入研究数字政府建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成立数字政府建设专家委员会,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置数字政府相关专业,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数字政府建设理论体系。(四)强化考核评估。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建立常态化考核机制,将数字政府建设工作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建立完善数字政府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树立正确评估导向,重点分析和考核统筹管理、项目建设、数据共享开放、安全保障、应用成效等方面情况,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加强跟踪分析和督促指导,重大事项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促进数字政府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2022年6月6日...

    2022-06-27 数字政府治理方式 数字化政府治理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