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四中英语精品版全套初一英语敢说敢做学法指导孙玲讲义视频课程|百度云网盘

    英语学习中多读多看多说都是有好处的,本课件是北京四中孙玲老师讲课视频,主打敢说敢做学习方法,对自己英语不自信的同学都可以学习一下,一定有帮助的!1.i/o:在表示空间位置时,i表示在某个空间的范围以内,o表示在某一个物体的表面之上。例如:Thereiairdithetree.树上有只鸟。Thereiaictureothewall.墙上有张图。2.thi/that/thee/thoe(1)thi常常用来指在时间、地点上更接近讲话人的人和事,thee是thi的复数形式。that常常用来指在时间、地点上离讲话人更远一点的人和事,thoe时that的复数形式。例如:YoulookithioxadI’lllookithatoeoverthere.你看看这个盒子,我去看那边的那个盒子。Iwatthicar,otthatcar.我想要这辆小汽车,不是那一辆。Taketheeooktohiroom,leae.请把这些书拿到他房间去。Thiimiethat’your.这个是我的,那个是你的。Theearealethoeareorage.这些是苹果,那些是橘子。(2)在打电话的用语中,thi常常指的是我,that常常指的是对方。例如:ThiiMaryeakig.Who’that?我是玛丽。你是谁?3.Theree/haveTheree"有",其确切含意为"某处或某时存在某人或某物。"其结构是:Theree+某人或某物+表示地点或时间的状语。Theree后面的名词实际上是主语,e动词的形式要和主语在数上保持一致,e动词后面的名词是单数或不可数名词时用i,名词是复数时用are。例如:(1)Thereiaigottleofcokeothetale.桌上有一大瓶子可乐。(2)Thereiadollitheox.那个盒子里有个娃娃。(3)Therearemayaleothetree.那树上有许多苹果。很多同学怕开口说英语,但是恰恰需要大胆地说出来才能够得到锻炼,熟悉了英语口语,语感自然也会变得更好,在以后的考试中就不会害怕了一定能够考的更好!...

    2022-12-16 复数盒子的英文 盒子的复数

  • 2022考研思修法基必学考点精讲解析弘扬中国精神尊法学法守法|百度云网盘

    考研的人很多,但是想考到比自己更好的学校是很难的。考研必学考点,剖析弘扬中华精神,尊法学法守法~“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创新、包容、厚德、谦虚、务实、进取、诚实、务实、兼容、好学、互信、互利、协商、尊重、博爱、公德、平等、和平,“中国精神”博大精深,内涵深远,其意义深远,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原则。“中国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励志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中独树一帜。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团结一致、爱好和平、艰苦奋斗、勇于担当、自强不息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中华民族最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是中华民族为祖国腾飞的根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内容。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必须继承的。只有拥有最基本的“中国精神”,才能拥有更高、更有价值的“中国精神”,才能完成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敢于斗争、坚持不懈的革命精神,“中国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核心,是树立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中心任务。考研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马上通过的,所以考前的复习很重要!考研基础,思考和实践一定要学会考点,说说自己需要的~...

    2022-12-14

  • 《瑜伽·太极修学法要》田艳清,杨霏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瑜伽·太极修学法要》【作者】田艳清,杨霏著【页数】217【出版社】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06【ISBN号】978-7-5139-2496-2【分类】瑜伽-通俗读物;太极拳-通俗读物【参考文献】田艳清,杨霏著.瑜伽·太极修学法要.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瑜伽·太极修学法要》内容提要:《瑜伽·太极修学法要》一书由“瑜伽篇——清瑜伽行功十三式”和“太极篇——精编养生二十一式太极拳”两部分组成。本书将两套功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详细地说明了各式动作及串连过程的细节、要点,使整个练习过程清晰化、细致化、规范化,重点指出了运动过程中所应把握的原则、原理。《瑜伽·太极修学法要》内容试读第一部分瑜伽篇清瑜伽一一清瑜伽行功十三式第一章清瑜伽行功十三式的简介与源流一、清瑜伽行功十三式的简介清瑜伽行功十三式是清瑜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瑜伽训练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清瑜伽得以实现其防御目的、突出其防御特色的必要基础。清瑜伽行功十三式的主旨与清瑜伽完全相同,即在保留传统瑜伽所有有益功效的基础上,结合中华古老文明智慧,展现出瑜伽与太极的契合性,是在继承传统“奉爱”瑜伽的同时,开创出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特别是太极特色的瑜伽新流派。可以说,行功十三式与防御术互为表里,共同组成了清瑜伽,共同构成了清瑜伽的训练体系。清瑜伽一方面以行功十三式为体,做养生功夫。一方面以技法为用。主防御技术。可以说,防御术是清瑜伽的特色,行功十三式是清瑜伽的灵魂。而对于那些刚刚接触清瑜伽的瑜伽爱好者,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练习了很多年传统瑜伽的爱好者而言,一套科学合理的串联套路,一项切实有效的健身方法,一种舒畅自然的练习体验,甚至只是一个单独的易于上手的,但内涵精深的体式动作,都远比防御技法有吸引力。因为对于他们而言,防御技法虽然是有趣的、新鲜的,可以短暂接触、尝试但却并非是其所必需的。且大多数人练习瑜伽的初衷与目的也决然不在于防御功效上,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清瑜伽行功十三式确实要优胜于清瑜伽防御术。其实说来,清瑜伽行功十三式即是防御术,清瑜伽防御术即是行功十三式。其两者,根本是密不可分的“一体”。现在要分开来说明、讲解,其目的就是让每位喜爱瑜伽,喜爱清瑜伽的朋友们,暂时“忘”掉,瑜伽篇清瑜伽一清瑜伽行功十三式003或“忽略”掉清瑜伽的特色一防御功用。因为对于清瑜伽而言,防御技法太过惊艳与抢眼,会让接触者们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下意识地认为清瑜伽只是一种“防身术”的变异,却恰恰忽略了清瑜伽真正的精髓,真正的灵魂!清瑜伽确实是主张“打”的瑜伽,但“打”的前提是“养”,是个人对自我、对内心的了解过程、认知过程,这过程即包括了“养生”“养性”与“养心。”清瑜伽行功十三式是一种全新的练习法,特别要说明的是,它可以让练习者(这里的“练习者”主要指练习过传统瑜伽的学员)在不违背其所习各宗派瑜伽的原理、原则的前提下,在不改变其所习各宗的运动方式的基础上,多掌握一种练习方法,多获得一份身心体验,与之前所学的内容达成一种互补。比如在清瑜伽行功十三式中,练习者会在练习过程中,体悟到阴阳的变化、大虚大实的转换,关节、肌肉的松活,劲力的贯串,眼神、意念与动作的相关性等在传统瑜伽课程中所无从体验的感受。二、清瑜伽行功十三式的源流因为清瑜伽行功十三式本身就是清瑜伽的一部分,故其源流便是清瑜伽。而清瑜伽之源流已在《清瑜伽防御术》一书中做了清晰的介绍。这里不再重新复赘,特摘取两段《清瑜伽防御术》的内容说明之:(一)清瑜伽防御术创立者介绍清瑜伽防御术从理念产生到创立实行,跟我们自身的积累与经历有004瑜伽·太极修学法要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首先,主创者田艳清,自17岁起便投身于传统瑜伽的修习与教学中,19岁时接触到奉爱瑜伽,便将此作为了毕生所追求的志向与目标,自此从未中断。经过十几年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在不断进步与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及理论特色。其次,辅创者杨霏,字少云。出身于武术世家,禹廷拳法传承人杨门在北京武术界已然屹立百余年,曾祖父杨禹廷宗师自幼遍学百家武术,弱冠之年便已名满江湖,后又专研太极拳,终身不二业,致力于武术事业八十余载,桃李满天下,最终成为一代武术宗师、太极巨擘。杨霏父亲杨鑫荣为杨禹廷老先生之长孙,禹廷拳法掌门人,自出生起便跟随爷爷生活。很小时便已在爷爷的亲身指导下学习武术、太极拳及中医正骨等,至今也已教授太极拳四十一年,其自身的太极拳技法更是已达炉火纯青之境。虽为太极隐士,但名声亦已传遍海内外。杨霏自幼便随父亲杨鑫荣先生教拳授课。从起初懵懵懂懂的跟随、玩闹,到后来的随意跟练、比画,再到后来的演练、展示、助教、讲授。至今已学练禹廷八十三式太极拳三十余年,教授十一年。更值得一提的是,其在太极拳圈子内,特别是在本门中,听了父亲无数的“劲儿”,挨了无数的“打”,可谓尽尝太极之味,深切地体悟了太极精髓。拳,不敢称精,却得门人称赞;学,难谓精进,却无一日懈怠;德,只求诚敬,与人为善清瑜伽防御术是我们在各自的领域内,经过了多年的沉淀与积累之后,依托于古老的瑜伽典籍,相互交流、碰撞所激发出来的产物。清瑜伽防御术并不是瑜伽与太极的相互融合,而是这两种古老智慧运动的自瑜加篇清瑜加一清瑜加行功十三式005然契合。但不可否认的是,瑜伽是其创立之基础,太极是其拓展之来源,此二者缺一不可希望清瑜伽防御术能够带给所有瑜伽爱好者一种全新的瑜伽体验给予每位练习者以安全感、实用性、快乐心和智慧(二)清瑜伽防御术的传承脉络及所依经典清瑜伽防御术虽然在某些方面突破了传统的瑜伽概念,特别是在防御术的实际运用方面有其独特的拓展与创新,但究其核心内涵、根本理念与师承脉络而言,清瑜伽防御术则是传承、来源于奉爱瑜伽体系,主创者田艳清,在18岁时有幸遇到当今知名的瑜伽导师、中印文化传播者王媛老师,自此开始了瑜伽的修习,同年以“儿徒”身份跟随王媛老师共同生活、学习数年,其间协助王媛老师开办“天地心韵”瑜伽馆,并负责前期的教练培训及教案编写工作,同时带课授学。在此期间,由王媛老师引荐,更加有幸受教于奉爱系瑜伽传承人A·C·巴克悌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法脉传人一柏忠言先生弟子彼得先生,故而开启了对于瑜伽灵性认识及生命科学理论的认知,充分接触及理解了印度文化的核心精髓,致力于实践无私奉爱的理念与非暴力的精神。正是因为有此传承与联系,故清瑜伽防御术在其创立之初,便已确立了其核心理念为非暴力的无私奉爱。其所依之经典亦为奉爱系瑜伽著作《博伽梵歌》《博伽瓦谭》《觉悟自我的科学》等经典综上所述,清瑜伽防御术实为奉爱系之分支流派,其思想理念与奉爱系同宗同源,实为一贯也。006喻伽·太极修学法要···试读结束···...

    2022-10-14 实用性阅读指南epub epub读书

  • 《江苏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陈学法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江苏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作者】陈学法著【丛书名】农村治理创新研究丛书【页数】274【出版社】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8.05【ISBN号】978-7-5192-4267-1【价格】62.00【分类】居民收入-城乡差别-研究-江苏;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研究-江苏【参考文献】陈学法著.江苏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8.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江苏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内容提要:该书共分六章。一是对国内外关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概述。二是以江苏为例从多层面描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影响与挑战。三是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之间关系。四是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呈扩大趋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五是对如何深化我国户籍、土地等制度改革进行了理论探讨。六是论述了深化制度变革对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趋势的影响,并对其未来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展望。《江苏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与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全国还是江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都呈扩大趋势,虽然在此期间也有缩小的情况。这一问题一直受到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也是理论界长期关注并深入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那为什么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以解决?众所周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表现为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农村居民,就其本身而言,这是一个分配问题。理论界就分配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但收效甚微。分配决定于生产,只有农业发展了,农民收入水平才能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方能缩小,即要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趋势,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必须改变“二元经济”现状,使农业实现现代化。正是基于此,中央政府几乎每年都出台如何发展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地方政府在农业发展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那问题究竟出在何处?就理论而言,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前提是生产要素能自由流动,尤其是人口能自由迁徙,土地能自由流动。因此,要实现农001江苏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业现代化,就必须深化户籍和土地制度改革。理论界就深化户籍、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已经展开了深入研究,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措施,但还没有把户籍和土地制度改革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研究,也没有对深化制度变革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出现什么样的变动趋势进行研究,这正是本书将要研究的重点问题。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是收入分配理论的一部分,但这一部分不是孤立的,与其他分配理论是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分配本身只是经济系统中的一个部分或整个经济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它与生产、社会经济制度等也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必须放到经济系统中考察。为此,本章首先研究收入分配的一般理论,接着再介绍理论界关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相关研究观点,然后再介绍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包括进行制度改革方面的具体做法或经验。第一节收入分配的一般理论一、分配与生产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关系中,收入的分配由生产所决定,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只有将产品生产出来,然后通过交换实现了价值,才能进入收入分配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分配关系由生产关系决定,是指分配关系由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这一原理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分配关系由所有制关系主要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这意味着在一个或不同社会里所002第一章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与实践实行的财产制度不一样,分配制度也就会不一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说的是农村居民收入低于城市居民收入的状况,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首先是一个分配问题,即要通过分配来提高农民收入,使城乡收入差距得以缩小。根据分配决定于生产的经济学原理,要在分配领域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在生产领域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那么,生产领域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什么程度才能使分配领域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消失呢?按刘易斯(1954)观点,当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基本达到均衡时,亦即农村劳动力或农业人口不再向城市或工业部门转移时,此时,二元经济实现转型,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大体一致。这就是说,只有当劳动生产率提高到使农业达到现代化水平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才会消失。根据生产决定分配原理,可得出如下推论:要在分配领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必须在生产领域实现农业现代化,或者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或消失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收入分配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的简称,包括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国民收入是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或要素形成的收入总和,通常是由物质生产部门与服务部门劳动者共同创造的,数值上等于工资与利润之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在生产与服务部门内部所进行的分配,主要是由企业根据要素的贡献所进行的分配,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的劳动收入,称为工资,第二部分由政府税收、银行利息、企业利润构成,称为毛利润。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基础上对其的弥补和校正,主要由政府在社会范围内所进行的分配,其运转主要由政府掌控。就国家预算而言,它是通过政府财政支出实现的,包括经济建设支出或政府投资、科教文卫及国防方面支出、政府转移支付方面支出等。003江苏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在弄清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概念后,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收入分配不公是否是由初次分配造成的?人们通常认为,收入分配不公是由初次分配造成的。道理很简单,初次分配是企业分配,企业属微观领域。微观领域的资源由市场配置,市场通过价值规律发挥作用,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按价值规律办事,从而必然导致收入分配领域的严重不均。另一个问题是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是否是只能限制在再分配领域?一般说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多是在再分配领域进行,主要是对高收入者进行征税,对低收入者通过政府转移支付进行救济补贴,一般不干预初次分配,因为初次分配是由企业进行的。三、收入分配公平与生产效率收入无论是初次分配中的收入还是再分配中的收入最终都来自于生产,所以分配多少决定于生产财富或创造的价值的多少。由于生产者带来的财富或价值多少不一样,所分配的收入多少也不一样,当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或出现两极分化时,就产生了分配不公的问题。为了解决分配不公问题,政府在再分配中便对高收入者进行征税,对低收入者增加转移支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对高收入者征税过大或对低收入者补贴过多,又会影响人们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生产效率,这就产生了如何理解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的问题。什么是收入分配上的公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在同一时期的不同阶层,对此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非劳动者掌握着资本和地产,而人民大众只拥有着自身的劳动力。这种生产要素的分配方式有着与之对应的消费资料的分配方式”四。资本所有者认为这种按拥有资本的多少来进行[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页。004第一章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与实践分配的分配方式是公平的。“什么是‘公平的’分配呢?难道就是资产者所断言的所谓的‘公平的'分配吗?四事实上,这对于劳动者来说并不是公平的,恩格斯就资本主义分配方式指出“这些经济事实同我们的道德感有矛盾”四。“如果生产所需要的物质生产资料归劳动者自己所有,那么需要与此相对应的不同于现有的消费资料的分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收入按劳动者的劳动量来进行分配。那么,按劳分配是否就实现了公平呢?就生产资料的占有来看,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任何人都不能够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来剥夺他人的劳动成果,就这点来讲是公平的:从分配尺度来讲,每个人获得收入多少都由劳动多少的尺度来衡量,这也是公平的。但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权利”,因为“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劳动一来计量”,“这种平等的权利对不平等的劳动来说依然是不平等的”。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收入分配相对公平了,是否意味着生产就没有效率?应该承认,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着矛盾性,因为效率要求收入分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而公平要求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如果收入分配绝对公平,就不可能有效率,政府也做不到:如果完全以市场为导向,收入分配产生严重不公,短期可能是有效率的,但从长期来看必然会导致效率的低下。从理论上讲,公平与效率是可以统一的,或者说随着分配逐渐公平,生产效率也会随之提高,这可用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帕累托最优”的概念来解释:如果对资源的配置进行重新调整,从而使一个人或一部分人的福利增加,同时保证不使其[1]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2页。[2]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2页。[3]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页。[4]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4页。[5]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4页。[6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页。005江苏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他人的福利减少,这就是最有效的配置状态。此时的分配公平和生产效率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应当坚持在效率优先前提下兼顾公平。具体而言,在初次分配中以保证效率为主要目标,在再次分配中将公平放首要地位。总之,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层面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办法来协调两者关系,初次分配是前提和基础,而再次分配起到保障性的作用。协调好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使各方面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从而推动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公平。四、收入分配与产权安排在前面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中,引用了马克思的一个观点,即当资本、土地等财产掌握在资本所有者手中,财产表现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收入分配实行按资分配或按要素分配:当资本、土地等财产掌握在劳动者集体手中,财产表现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这就是说收入分配制度是由一定的财产制度所决定的。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资本主义私有产权下收入分配必然不公平,现在大部分学者仍然坚持这一观点,如卫兴华教授认为,在私有制度中,非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并支配劳动者进行生产,这必然会产生贫富分化。山持该观点的学者理由如下,资本主义私有产权与市场经济是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受价值规律支配,价值规律作用结果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但在现实中并不完全是这样,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下文简称为“经合组织”,“OECD”)等发达国家,“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社会保障方面的公共支出逐步增加,收入集中程度逐步下降,基尼系数多降到0.3以下。到20世纪80[1]孙秋鹏:《财富与收入分配的理论与政策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智库第7届高层论坛综述》,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3期。006···试读结束···...

    2022-10-11 epub官网 cn.epub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