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八条后餐饮业该如何发展》支招应对条规影响,助力你用改革心态重获行业市场份额

    资源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条规定后餐饮业如何发展》支持您应对法规冲击,帮助您以改革的心态重新夺回行业市场份额。资源大小:394MB国家八条的出台,不仅影响到整个餐饮行业,也推动了众多餐饮企业加快转型,适应市场。面对需求的变化和消费群体的变化,餐饮业该如何改革发展?本课程审视中国餐饮业在八项规定之后的发展,梳理行业需求,提供应对法规影响的建议,帮助您以改革的心态重新夺回行业市场份额。教学大纲: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当前餐饮业1、现阶段餐饮业供需关系2、人们以食物为日常3、餐饮行业当前市场竞争热点2、从营销角度分析当前餐饮业1、分析餐饮行业的目标客户群2、从生理到心理四个层次的目标群体3、餐饮行业的私人定制1、菜品私人定制2、营销的私人定制4、餐饮未来发展趋势...

    2022-10-29 餐饮业市场份额占比 餐饮业市场份额数据

  • 9527 【赵占香、林澍】2021年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精讲串讲模考视频教程 百度云下载

    课程介绍课程出自赵占祥、林树2021年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视频教程,配有全套资料(视频+讲义+习题+资料)赵占祥老师房地产估价师,一级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筑工程师,中级经济师,多年从事房地产估价、造价、监理等辅导考试培训工作。教学特点: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从应试的角度分析讲解教材内容。老师寄语:成功在于坚持,努力一定会有回报!教学大纲99.模拟题2021年房屋估价-法规和政策的现实预测模拟3.df2021年房屋估算——法规和政策的现实预测模拟2.df2021年房屋估算——法规和政策的现实预测模拟1.df99.练习改进练习zdzc_xt_lx1001.dfzdzc_xt_lx0901.dfzdzc_xt_lx0801.dfzdzc_xt_lx0701.dfzdzc_xt_lx0601.dfzdzc_xt_lx0501.dfzdzc_xt_lx0402.dfzdzc_xt_lx0401.dfzdzc_xt_lx0301.dfzdzc_xt_lx0201.dfzdzc_xt_lx0101.df基本练习zdzc_jc_lx1001.dfzdzc_jc_lx0901.dfzdzc_jc_lx0801.dfzdzc_jc_lx0701.dfzdzc_jc_lx0601.dfzdzc_jc_lx0501.dfzdzc_jc_lx0402.dfzdzc_jc_lx0401.dfzdzc_jc_lx0301.dfzdzc_jc_lx0201.dfzdzc_jc_lx0101.df88.土地估算实践(礼物)现场课堂2021房地产估价《土地估价基础与实务》直播02.m42021房地产估价《土地估价基础与实务》直播01.m404.短跑讲座讲义Chater10RealEtateTaxSytemRegulatioadPolicie.dfChater09ProertyMaagemetSytemRegulatioadPolicie.df第08章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制度规定与政策.df第07章不动产登记制度规定与政策.dfChater06房地产交易管理系统法规与政策.dfChater05RealEtateDevelomet,Maagemet,RegulatioadPolicie.dfChater04规划、设计与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法规与政策.df第03章:国有土地征收房屋条例与政策.df第02章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法规和政策.dfChater01OverviewofRealEtate.df第10章房地产税制法规与政策.m4Chater09ProertyMaagemetSytemRegulatioadPolicie.m4第08章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制度规定与政策.m4第07章不动产登记制度规定与政策.m4Chater06房地产交易管理制度法规与政策.m4Chater05房地产开发、管理、法规和政策.m4Chater04规划、设计与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法规与政策.m4第03章:国有土地征收房屋条例与政策.m4第02章建设用地管理条例与政策.m4Chater01RealEtateOverview.m403.强化练习班10.第10章房地产税收制度、法规和政策第10章第2讲:房地产税收制度、法规和政策(2).m4第10章第1讲:房地产税收制度、法规和政策(1).m409.第九章物业管理制度法规与政策第九章物业管理制度法规与政策.m408.第八章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制度规定与政策第八章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制度规定与政策.m407.第七章不动产登记制度规定与政策第7章第01讲: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规定与政策.m406.第六章房地产交易管理制度规定与政策第6章,第02讲:房地产抵押管理及专题知识点练习.m4第六章第01讲:房地产转让管理、商品房销售管理、房屋租赁管理.m405.Chater5房地产开发、管理、法规和政策第5章,第1讲:房地产开发、管理、法规和政策.m404.第四章规划、设计与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法规和政策第4章第01讲:规划、设计与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法规与政策.m403.第三章:国有土地征收房屋的法规和政策第三章第01讲:国有土地征收房屋的法规与政策.m402.第二章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法规和政策第2章第01讲: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法规和政策.m401.第一章房地产概论第1章,第1讲:房地产概述.m400.讲义Chater09ProertyMaagemetSytemRegulatioadPolicie.df第08章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制度规定与政策.df第07章不动产登记制度规定与政策-.dfChater06房地产交易管理系统法规与政策.dfChater05RealEtateDevelomet,Maagemet,RegulatioadPolicie.dfChater04规划、设计与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法规与政策.df第03章:国有土地征收房屋条例与政策.df第02章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法规和政策.dfChater01OverviewofRealEtate.df02.课本讲座机构政策科-林。舒10.第10章房地产税收制度、法规和政策第十章讲座07印花税.m4第10章,第6讲:相关税收.m4第10章,第5讲:契税.m4第10章,第4讲:土地增值税.m4第十章第03讲城市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m4第10章,第2讲:财产税.m4第10章,第1讲:税收制度概述.m409.第九章物业管理制度法规与政策第九章02讲,物业管理人员选拔及管理事项委托,物业管理费用.m4Chater9Lecture01物业管理与业主建筑差异化所有权概述.m408.第八章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制度规定与政策第8章,第03讲房地产经纪与人事管理.m4第8章第02讲:房地产估价师职业资格体系.m4第8章第01讲: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管理概况及房地产估价机构评级.m407.第七章不动产登记制度规定与政策第七章第四讲: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m4第7章第3讲:不动产登记程序和费用.m4第7章第02讲:不动产登记的种类和程序.m4第7讲01不动产登记概述.m406.第六章房地产交易管理制度规定与政策第6章,第05讲:房地产抵押管理(2).m4第6章,第04讲:房地产抵押管理(1).m4第6章,第03讲:房屋租赁管理.m4第6章第02讲:商品房销售管理.m4第6章,第01讲:房地产交易管理和转让管理概述.m405.Chater5房地产开发、管理、法规和政策Chater5Lecture02RealEtateMaagemet.m4Chater5Lecture01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项目管理.m404.第四章规划、设计与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法规和政策第四章第四讲:建设工程的建设与质量管理.m4第四章第03讲:施工监理系统.m4第四章第02讲:勘察设计与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m4第四章第01讲:城乡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m403.第三章:国有土地征收房屋的法规和政策第三章第三讲:国有土地房屋征收评估.m4第三章02讲:国有土地征收、房屋征收与补偿概况.m4第3章第1讲:房屋征收概述.m402.第二章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法规和政策第二章第五讲:国有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处置.m4第二章第四讲:国有建设用地供应(二).m4第二章03讲:国有建设用地供应(一).m4第2章第2讲:农用地流转与集体征地.m4第2章第01讲:建设用地概况.m401.Chater1房地产第一章第四讲:房地产法律法规体系.m4第一章,第03讲:土地制度概述,房地产法律建设.m4第一章第二讲:房地产行业(二).m4第一章,第01讲:房地产行业(1).m400.讲义Chater10RealEtateTaxSytemRegulatioadPolicie.dfChater09ProertyMaagemetSytemRegulatioadPolicie.df第08章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制度规定与政策.df第07章不动产登记制度规定与政策.dfChater06房地产交易管理系统法规与政策.dfChater05RealEtateDevelomet,Maagemet,RegulatioadPolicie.dfChater04规划、设计与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法规与政策.df第03章:国有土地征收房屋条例与政策.df第02章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法规和政策.dfChater01OverviewofRealEtate.df相关知识部分-赵占祥13.第十三章:拍卖知识第13章,第2讲:强制拍卖,房地产拍卖.m4第13章,第1讲:拍卖概述、规则和实践.m412.第12章法律知识第12章,第02讲:合同法律制度,财产法律制度.m4第12章,第01讲:法律概述,民法.m411.第十一章:会计知识Chater11Lecture02FiacialAccoutigReortadFiacialAalyi.m4第11章讲座01会计知识.m410.第10章统计知识第10章,第1讲:Statitic.m410.第11章会计知识Chater11Lecture02FiacialAccoutigReortadFiacialAalyi.m4第11章讲座01会计知识.m409.第9章保险知识第9章,第2讲:保险公司和房地产保险.m4第9章,第1讲:保险概述.m408.第八章证券知识第8章第2讲:投资基金证券.m4第8章,第1讲:证券、股票、债券.m407.第七章金融知识第7章,第2讲:金融业务,金融市场.m4Chater7Lecture01FiacialOverview,FiacialItitutioSytem,MoetarySytemadMoetaryPolicy.m406.第六章经济学知识第6章,第5讲:市场理论、分配理论等..m4第6章,第04讲:生产理论,成本理论.m4第六章讲座03消费者行为理论.m4Chater6Lecture02ElaticityTheoryadMarketEquilirium.m4第6章,第1讲:需求、供给及其变化.m405.第五章房地产测绘知识第五章讲座01房地产测绘知识.m404.Chater4项目成本知识第4章,第2讲:项目成本的定价和控制.m4第4章第1讲:项目成本及其构成和数量测量.m403.第三章建筑工程知识第3章,第2讲:建筑施工和建筑材料.m4第3章第1讲:建筑识别与建筑设计.m402.第二章环境知识第2章,第1讲:环境知识.m401.第一章规划知识第一章,第02讲:详细的城市规划,城市居住规划.m4第1章,第1讲:规划概述,城市总体规划.m400.讲义第13章拍卖知识.df第12章法律知识.df第十一章会计知识.df第10章统计.df第09章保险知识.df第08章证券知识.df第07章金融知识.df第06章经济知识.df第05章房地产测绘知识.dfChater04ProjectCotKowledge.df第03章建筑工程知识.df第02章环境知识.df第01章规划知识.df01.初级高级班——林。舒视频0103讲座03相关知识核心知识点.m40102讲座02:系统与政策核心知识点.m40101讲座01基础知识.m4讲义0103讲座03相关知识核心知识点.df0102Lecture02:SytemadPolicyCoreKowledgePoit.df0101讲座01基础知识.df00.文本数据02.十月新考试大纲全国房地产估价师职业资格统一考试大纲.df01.21教材变化对比2021年住房评估“制度政策”教材变化对比.df2021年《房屋评估》《相关知识》教材变化对比.df关于21年课件和新教学大纲的一些解释.df房地产估价师...

    2023-02-09 房地产估价师基本制度与政策 房地产估价师制度与政策

  • 【王佑辉+林澍】2020年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精讲串讲模考视频教程 百度云下载

    课程介绍课程出自王友辉+林树2020年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视频教程,全套资料(视频+讲义+习题+资料)教学大纲机构政策部分06.考前模拟考试房地产评估-系统预测模拟1.df房地产评估-系统预测模拟IV.df房地产评估-系统预测模拟3.df房地产估价-系统预测模拟Ⅱ.df05.综合题打分——林殊(全)讲义《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ti.df第02课:《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评分技巧(2).m4第01课:《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评分技巧(一).m404.考点讲座——林舒(全文)讲义第04课:考试中心讲座(4).df第03课:考试中心讲座(三).df第02课:考试中心讲座(二).df第01课:考试中心讲座(一).df第04课:考试中心讲座(4).m4第03课:考试中心讲座(3).m4第02课:考试中心讲座(2).m4第01课:考试中心讲座(一).m403.强化运动课-林舒(满)锻炼Chater10RealEtateTaxSytemadPolicy.dfChater09ProertyMaagemetSytemadPolicy.df第08章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制度与政策.dfChater07不动产登记制度与政策.dfChater06RealEtateTraactioMaagemetSytemadPolicy.df第05章房地产开发管理制度与政策.dfChater04Plaig,DeigadEgieerigCotructioMaagemetSytemadPolicie.df第三章: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制度与政策.dfChater02建设用地制度与政策.df第01章房地产.df讲义第11部分综合主题.dfChater10RealEtateTaxSytemadPolicy.dfChater09ProertyMaagemetSytemadPolicy.df第08章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制度与政策.dfChater07不动产登记制度与政策.dfChater06RealEtateTraactioMaagemetSytemadPolicy.df第05章房地产开发管理制度与政策.dfChater04Plaig,DeigadEgieerigCotructioMaagemetSytemadPolicie.df第三章: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制度与政策.dfChater02建设用地制度与政策.df第01章房地产.df1101讲座01:综合专题.m41002讲座02房地产税收制度与政策(2).m41001讲座01房地产税收制度与政策(一).m40901Lecture01物业管理制度与政策.m40801讲座01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制度与政策.m40701Lecture01不动产登记制度与政策.m40601Lecture01房地产交易管理系统与政策.m40501Lecture01房地产开发管理制度与政策.m40401Lecture01规划、设计与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与政策.m40301讲座01:国有土地征收房屋制度与政策.m40201Lecture01建设用地制度与政策.m40101讲座01房地产行业.m402.基础强化讲座-林殊(完整)10.第十章房地产税收制度与政策第10章,第6讲,相关税收.m4第10章,第5讲:契税.m4第10章,第4讲,土地增值税.m4第十章第03讲,城市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m4Chater02:ProertyTax.m4Chater01:AOverviewoftheTaxSytem.m409.第九章物业管理制度与政策Chater9,Lecture01,ProertyMaagemetSytemadPolicy.m408.第八章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制度与政策第8章03讲,房地产经纪机构与人事管理,行业信用档案,房屋担保管理.m4第8章第02讲房地产估价师资格制度.m4第8章第01讲: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经营概况及房地产估价机构管理.m407.第七章不动产登记制度和政策第7章,第03讲,房地产测绘.m4第7章,第02章,不动产登记程序,不动产登记费.m4第7章,第01章,不动产登记简介和不动产登记类型.m406.第六章房地产交易管理制度与政策第6章,第04讲,房地产抵押管理(2).m4第6章03讲,房地产抵押贷款管理(一).m4第六章第二讲,商品房销售管理与房屋租赁管理.m4第01章:房地产交易管理和房地产转让管理概述.m405.第五章房地产开发管理制度与政策第5章,第2讲,房地产管理.m4第五章,第01讲,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m404.第四章规划、设计与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与政策第四章第03讲,建设工程的建设与质量管理.m4第4章,第02讲,招标及施工监理.m4第01章:城乡规划管理.m403.第三章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制度与政策第三章01讲,国有土地征收房屋制度与政策.m402.第二章建设用地制度与政策第三章:闲置土地集体征地处置.m4第二章第二章建设用地使用权分配.m4第01章:建设用地管理概述.m401.Chater1房地产第02章:城市住房制度.m4第01章房地产行业概论.m400.练习zdzc_jj_lx1001.dfzdzc_jj_lx0901.dfzdzc_jj_lx0801.dfzdzc_jj_lx0701.dfzdzc_jj_lx0601.dfzdzc_jj_lx0501.dfzdzc_jj_lx0401.dfzdzc_jj_lx0301.dfzdzc_jj_lx0201.dfzdzc_jj_lx0101.df00.讲义zdzc_jj_l_jy1001.dfzdzc_jj_l_jy0901.dfzdzc_jj_l_jy0801.dfzdzc_jj_l_jy0701.dfzdzc_jj_l_jy0601.dfzdzc_jj_l_jy0501.dfzdzc_jj_l_jy0401.dfzdzc_jj_l_jy0301.dfzdzc_jj_l_jy0201.dfzdzc_jj_l_jy0101.df01.初级进阶班-林殊(满)讲义zdzc_yx_l_jy0101.df0103讲座03课程预览(3).m40102讲座02课程预览(2).m40101讲座01课程预览(1).m4相关知识部分06.考前模拟考试房地产估价相关的预测模拟I.df房地产估价相关的预测模拟IV.df房地产估价相关的预测模拟III.df房地产估价相关的预测模拟II.df05.综合题评分——王。友会(满)讲义《房地产估价相关知识》Score.df的技巧第05课《房产估价相关知识》打分技巧(5).m4第04课《房产估价相关知识》打分技巧(四).m4第03课《房产估价相关知识》打分技巧(三).m4第02课《房产估价相关知识》打分技巧(二).m4第01课《房产估价相关知识》打分技巧(一).m404.考点讲座——王友辉(全文)讲义第06课:考试中心讲座(6).df第05课:考试中心讲座(5).df第04课:考试中心讲座(4).df第03课:考试中心讲座(三).df第02课:考试中心讲座(二).df第01课:考试中心讲座(一).df第06课:考试中心讲座(6).m4第05课:考试中心讲座(5).m4第04课:考试中心讲座(4).m4第03课:考试中心讲座(3).m4第02课:考试中心讲座(2).m4第01课:考试中心讲座(一).m403.强化锻炼班-王友辉(满)锻炼第13章拍卖知识.df第12章法律知识.df第十一章会计知识.df第10章统计.df第09章保险知识.df第08章证券知识.df第07章金融知识.df第06章经济知识.df第05章房地产测绘知识.dfChater04ProjectCotKowledge.df第03章建筑工程知识.df第02章环境知识.df第01章规划知识.df讲义第14部分综合分析问题.df第13章拍卖知识.df第12章法律知识.df第十一章会计知识.df第10章统计.df第09章保险知识.df第08章证券知识.df第07章金融知识.df第06章经济知识.df第05章房地产测绘知识.dfChater04ProjectCotKowledge.df第03章建筑工程知识.df第02章环境知识.df第01章规划知识.df1401讲01综合分析题.m41301讲座01拍卖知识.m41201讲座01法律知识.m41101讲座01会计知识.m41001讲座01统计知识.m40901讲座01保险知识.m40801讲座01证券知识.m40702讲座02金融知识(二).m40701讲座01金融知识(一).m40602讲座02经济知识(2).m40601讲座01经济知识(1).m40501讲座01房地产测绘知识.m40401讲座01工程造价知识.m40301讲座01建筑工程知识.m40201讲座01环境知识.m40102讲座02规划知识(二).m40101讲座01规划知识(一).m402.基础学习班-王友辉(满)13.第十三章:拍卖知识第13章讲座03房地产拍卖.m4第13章,第02讲,拍卖实践与强制拍卖.m4第13章,第1讲,拍卖概览.m412.第12章法律知识第12章合同法讲座.m4第12章,民事法律诉讼讲座.m4第12章,第1章,简介.m411.第十一章:会计知识第11章,第2章,审计基础.m4Chater11Lecture01AccoutigOverview.m410.第10章统计知识第十章:统计知识.m409.第9章保险知识Chater9Chater02LectureoIuraceComaie,RealEtateIurace,adUeofIuraceFud.m4Chater9Chater01LectureoIuraceOverview.m408.第八章证券知识第8章02讲,投资基金证券、资产证券化与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m4第8章,第1讲,证券、股票、债券.m407.第七章金融知识第7章,第3讲,金融市场,房地产债务融资.m4第7章,第2讲,货币体系和货币政策,金融业务.m4Chater7,Chater01,FiacialOverview,FiacialSytem.m406.第六章经济学知识Chater6.05ItroductiotoMacroecoomic.m4第6章,第4讲:市场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m4第03章供给理论讲座.m4Chater02:TheoryofCoumerBehavior.m4Chater6,01Lectureodemadaditchage,ulyaditchage,弹性理论和市场均衡.m405.第五章房地产测绘知识第01章房地产测绘知识讲座.m404.Chater4项目成本知识第01章工程造价知识讲座.m403.第三章建筑工程知识第3章,第2讲,建筑施工.m4第01章:建筑识别与建筑设计.m402.第二章环境知识第01章环境知识.m401.第一章规划知识第1章,第04讲,详细的城市规划和住宅规划.m4第03章城市总体规划讲座.m4第1章,第2讲,城市规划概述.m4第1章,第1讲,规划概述.m400.前言前言第01章学习方法讲座、学习需求介绍与测试分析.m400.练习xgz_jj_lx1301.dfxgz_jj_lx1201.dfxgz_jj_lx1101.dfxgz_jj_lx1001.dfxgz_jj_lx0901.dfxgz_jj_lx0801.dfxgz_jj_lx0701.dfxgz_jj_lx0601.dfxgz_jj_lx0501.dfxgz_jj_lx0401.dfxgz_jj_lx0301.dfxgz_jj_lx0201.dfxgz_jj_lx0101.df00.讲义xgz_jj_wyh_jy1301.dfxgz_jj_wyh_jy1201.dfxgz_jj_wyh_jy1101.dfxgz_jj_wyh_jy1001.dfxgz_jj_wyh_jy0901.dfxgz_jj_wyh_jy0801.dfxgz_jj_wyh_jy0701.dfxgz_jj_wyh_jy0601.dfxgz_jj_wyh_jy0501.dfxgz_jj_wyh_jy0401.dfxgz_jj_wyh_jy0301.dfxgz_jj_wyh_jy0201.dfxgz_jj_wyh_jy0101.dfxgz_jj_wyh_jy0001.df01.初级进阶班-王友辉(满)讲义xgz_yx_wyh_jy0101.df第03课:本课程的知识体系或内容框架.m4第02课《相关知识》课程及考试介绍.m4第01课课程考试介绍.m4房地产估价师...

    2023-02-09 房地产测绘与估价 房地产土地估价师

  • 《思索·改革 财政补偿与医疗卫生服务》辛昱辰,清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思索·改革财政补偿与医疗卫生服务》【作者】辛昱辰,清林【丛书名】谷臻小简·AI导读版【页数】303【出版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06【ISBN号】978-7-5520-2325-1【价格】78.00【分类】医疗卫生服务-财政补贴-研究-中国【参考文献】辛昱辰,清林.思索·改革财政补偿与医疗卫生服务.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思索·改革财政补偿与医疗卫生服务》内容提要:本书将以西安市的城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效率为研究视角,以政府财政补偿投入为切入点,以西安市的相关卫生数据为研究依据,具体分析研究政府财政补偿投入对城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效率的影响,以期对如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提供参考和借鉴。《思索·改革财政补偿与医疗卫生服务》内容试读第一章问题导论第一节医疗卫生服务问题的提出我国自2009年开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机构不论是在机构数量、设备配置、专业人员数量还是床位数上都较之以前有显著的提高,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医疗服务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与此同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问题和矛盾也逐渐增多,出现了诸如“看病难、看病贵、医疗卫生服务效率低下、城乡卫生服务差距大以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大众所关注。对于这一问题,从目前的研究而言,政府对医疗卫生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以解决医疗卫生市场领域的市场失灵现象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是,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干预或者干预的程度怎样把握,却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主流解决思路提出的解决方式是“要么提倡政府主导,要么采取市场竞争”。但是,不论是选择政府主导还是采取市场竞争,其本质都是运用一定的政策手段来克服医疗卫生领域中出现的市场失灵现象。虽然学理界对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干预存在较大的分歧,但却一致性认为无论是采用哪种方式,政府都应该增加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与此同时,200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简称1思索·改革:财政补偿与医疗卫生服务【《改革意见》)(中发〔2009)6号),明确提出,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要切实关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和增长幅度要逐年增高,并且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投入比重。由此,政府增加对卫生领域的投入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和政策执行。然而,政府增加对卫生服务领域的财政投入是否就能够提高卫生服务的效率?政府财政投人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医疗服务效率提升有怎样的关联性?政府财政投入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效率有多大的影响关系?政府增加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是否就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医疗卫生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假如对这些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只是一味地增加财政投入不仅不能解决当前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甚至还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为此,对于上述问题的研究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学理界对这些问题进行过大量的分析,也对财政投入与医疗卫生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行过分析,但目前的这些研究都局限和偏重于对财政投入卫生领域的规模和结构以及产出效率等分析上,亦或是对卫生领域投入的配置、卫生投入不足等原因探索上,而较很少关注和分析财政补偿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影响关系。因此,本书从财政补偿投入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影响关系这一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以便更好地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医疗卫生服务效率低下以及如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第二节医疗卫生服务研究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卫生服务系统大致历经了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两个重要时期。而这两种不同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及评价各不相同。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对卫生领域的投入较少,但是取得的成就和满意度却是较高的。印度北方邦(UttarPradeh)G.B.Pat社会科学研究院(G.B.PatSocialScieceItitute)的发展经济学家德热兹(JeaDreze)曾说过:“把所有贫困族群列个单子,说这些人都应当获得救助,那当然好,但问题是,一旦成本飙升,救助的界限在哪里?”同样是获得诺贝尔经2」第一章问题导论济学奖的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甚至评价中国在经济改革前的医疗卫生“是用最低廉的成本,保护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这也从侧面客观地反映出,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医疗卫生领域,在缺乏财政投入的情况下仍然保障了基本卫生服务的广泛性和可及性。奇怪的是,随着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医疗卫生领域却反而表现出严重的滞后现象。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突飞猛进,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科学教育体制都进行了相应的配套改革,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医疗卫生体制方面的改革却相对滞后。尽管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资源越来越丰富,对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但是在医疗卫生领域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和矛盾,甚至这些问题和矛盾是以前并未出现和发生过的,诸如:公共卫生体系的不完善,致使出现重大疾病和灾害后医疗卫生体系难以有效地进行处理和控制: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是在资源配置还是技术水平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部分农民包括城市低保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逐渐增多: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效率低下,医药费用却逐渐增高,“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突出。这些不和谐的突出问题使得群众对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产生不信任,进而造成极大的不满和抱怨情绪,特别是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效率低下,使得相当多的群众健康水平难以得到保证在此情况下,切实解决和改善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出现的这些问题,提高群众百姓的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权益便成为当前我国医疗卫生领域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改革意见》不仅将政府、社会以及个人三者之间在卫生权益和职责划分上进一步得到了明确,同时还将政府确定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主体,以主导的地位对卫生服务体系进行改革:同时还强调,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要加大对各级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要使政府在卫生领域上的投入比重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并且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改革意见》的颁布使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座拥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历史名思索·改革:财政补偿与医疗卫生服务城,其坐落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自古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享誉。不仅如此,西安市同样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产业基地,不论是在高等教育、国防工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方面都在全国的整体经济布局上起着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重要地位。同时,西安市也是我国开展西部大开发建设和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前沿基地和支点,对我国开发建设整个西部地区和对外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西安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样也促使西安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大,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度和满意度标准也随之增强。但是,如何提高和改善医疗卫生领域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满足全社会居民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提高全社会民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一直是西安市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和目标。从现实角度来看,西安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改革开放之初有明显的增长,但西安市作为西部城市中的二线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于全国其他大中型城市而言还处于较低的状态;加之大力发展经济建设会使地方政府偏重于对经济发展建设的财政投入,而忽视对医疗卫生领域的财政投入,这就导致医疗卫生领域因缺乏必要的政府财政投入而造成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水平、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整体不高。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医疗卫生领域发展的状况又是反映民生问题的重要环节,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程度不仅仅是一个地区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反映。更为重要的是,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程度同样也是评价和考核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长效平台。因此,对政府财政投入医疗卫生领域进行研究分析,不仅能够落实地方政府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转变传统经济发展的观念,为地方经济增长建立一个长效的增长平台,而且还能够促使地方政府重视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和建设投人,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一、研究的内容本书的主旨在于探讨财政补偿投人与城市公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效率影响研究。其中,为了更为真实地反映现实问题,以西安市的实4「第一章问题导论际卫生发展状况和现阶段政府财政补偿投入政策为依据,同时立足于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这一大背景,理论和现实相结合,以西安市的财政补偿投入与公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影响关系为实证分析对象,以期为提高和改进公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本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为问题导论。主要是对医疗卫生服务问题的提出及所要研究的问题。目的在于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本书要研究的内容。第二章为医疗卫生服务的研究回顾。主要是对国内外医疗卫生服务重要文献和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述评,包括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改革、卫生筹资与费用控制、财政补偿投入以及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效率、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现状、国内医疗卫生筹资与卫生总费用、国内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效率测评方法等予以回顾。目的在于进一步对探讨和分析研究的问题找寻切人点和重点。第三章为医疗卫生概念界定。主要是对医疗卫生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诠释明晰,包括对医疗卫生概念和城市公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定义解释和扩展。目的在于为下一步的研究分析提供基础的理论铺垫第四章为财政补偿医疗卫生的理论分析。主要是对政府财政补偿投入医疗卫生作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包括对财政卫生支出的理论基础分析、政府对医疗卫生进行财政补偿投入的原因分析、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和模式来对医疗卫生服务予以财政补偿投入。第五章为国外医疗卫生补偿机制的模式与发展分析。主要是对国外医疗卫生补偿机制及医疗卫生补偿的三种模式进行分析,从国外医疗卫生补偿机制的发展趋势提出对我国医疗卫生补偿的相关经验和启示。第六章为财政补偿医疗卫生的历史沿革。主要从历史沿革的角度展现政府财政补偿投入医疗卫生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目的是以在大的历史背景为研究前提,为之后具体分析当下政府财政补偿投人医疗卫生领域做铺垫第七章为财政补偿与城市公立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以西安市的财政补偿投入与城市公立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为研究切入点,对西安市城市公立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主体及财政补偿投入进行剖析。其中,西安市城市公5思索·改革:财政补偿与医疗卫生服务立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主体又包括西安市城市公立医院和西安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两部分,分别对这两部分供给主体进行财政补偿投入分析。目的在于反映城市公立医疗卫生服务的真实现状第八章为财政补偿对城市公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效率的影响。本章为实证分析部分。首先,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对西安市的卫生数据进行效率测评。其中,包括对西安市城市公立医院和西安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测评分析,并且根据测评的结果分别分析了财政补偿投入对城市公立医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效率影响。其次,根据DEA效率的测算数据对财政补偿投入与城市公立医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有在的关联性进行验证。再次,采用()儿S回归分析法对财政补偿投入与城市公立医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和影响性进行回归性分析和问题总结第九章为结论与建议。通过前述研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目的在于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同时还包括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的研究展望。二、研究方法(一)资料来源本书所采用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文献资料、常规报表以及样本机构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数据。文献资料部分主要包括:《陕西统计年鉴》《西安统计年鉴《陕西卫生统计年鉴》《西安市卫生统计年鉴》以及相关文献材料等。常规报表主要包括从西安市财政局、西安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及西安市各区县财政局、各区县卫生局的常规报表中查阅获取的相关卫生数据。为了保障对选取的样本机构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准确性的分析研究,笔者还专门对选取的样本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与相关机构人员、卫生服人员以及周边居民等进行实地访谈,以考察获得的数据和信息与文献查阅和常规报表获得的信息相比对,剔除虚假和不完整的数据信息,进而保障分析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6···试读结束···...

    2022-10-28 思索的近义词 思索的意思

  • 《健康中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与政策分析》贺小林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健康中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与政策分析》【作者】贺小林作【页数】202【出版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03【ISBN号】978-7-309-15522-8【价格】42.00【分类】城镇-医疗保险-研究-中国【参考文献】贺小林作.健康中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与政策分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健康中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与政策分析》内容提要:本书以国务院关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情况试点调查的9个城市的居保政策作为蓝本,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运行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比较。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在参保人群、筹资标准、服务利用、政策待遇、管理监督等环节的政策规定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找出试点城市居保政策的共同点和特征、经验和不足。通过对9个城市的实证调查数据,对居保的参保、筹资、服务利用、实际受益、居民负担、制度满意度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识别政策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健康中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与政策分析》内容试读度世已士产言圆:分行出另面的国中理第一章导论水夏为解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运行的背景概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伴随着人民的健康需求不断扩大,医疗费用也在不断上升,这使得目前的医疗市场上出现很多矛盾,如医疗卫生资源的有限性与健康需求无限性的矛盾、贫困群体对医疗资源利用不足与富裕群体过度利用的矛盾以及基本医疗广覆盖的性质与其服务价格门槛过高的矛盾。我国政府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医疗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①其中,以职业为依据的、碎片化的医疗保障制度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保障等传统医疗保障制度的作用日益减弱。“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人民群众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医疗保障制度也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建立一个覆盖全体国民的医疗保障网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共同面对的难题。为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②在这一大背景下,国家开始大力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综观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进程,从1997年开始试点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到2003年试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2007年起正式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试点,医疗保障覆盖的人群在不断地扩大。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医疗保障制度缺失问题的凸显到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首先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简称城镇职保)制度的改革。1998年12月14日颁布的①梁鸿,褚亮.试论政府在医疗卫生市场中的作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91-97.②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EB/OL].ht:/cc.eole.com.c/GB/104019/104101/6429414.html.1健康中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与政策分析《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了“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划定各自的支付范围,分别核算”的基本政策原则。①截至2008年4月,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突破2亿。②其次是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和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明确界定为“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③自2003年试点至2008年9月底,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的县(市、区)达2729个,参合人口8.14亿人,参合率达91.5%,农民对新农合的认可度逐渐上升,受益人次数不断增加,新农合取得了显著成效,①越来越接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目标。⊙最后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建立。截至2007年,我国城镇非从业居民尚没有国家制度层面所引导建立的医疗保障制度,成为医疗保障缺失的夹心层,形成了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的空洞。由于城市非正式从业居民人群多为老人、儿童、病人、残疾人等社会弱者,其就业不稳定、收入相对较低的现状和医疗保障缺失的交织,给居民及其家庭的医疗服务带来了更为严重的负担。这类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越来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了将这一群体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当中,实现全民医保的战略目标,2007年7月5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选择79个城市进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镇居保)政策试点,具体规划是:2007年,启动改革试点;2008年,扩大改革试点;2009年,争取覆盖率达到80%2010年,力争在全国推广。该意见指出:城镇居保的试点工作要坚持低水平起步的原则,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制度的筹资水平和保障标准,重点保障城镇非从业居民的住院和大病门诊的医疗需求,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和新农合一样,城镇居保也采用自愿参保原则,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参保意愿;同时明确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在城镇居保制度建设中的责任。中央主要负责确定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主要①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EB/OL]htt:/www.gov.cm/ahi/2005-O8/04/cotet20256.htm.②全国1l.3亿人参加基本医保未参保人群主要有3类[EB/OL]htt:www.chia..com.c/olicy/xt/200904/14/cotet17599974.htm.③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EB/OL].ht:www.gov.c/zwgk/2005-08/12/cotet21850.htm.④孟宏斌利益主体联动机制:西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发展的关键[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13-117.⑤周婷玉,李伟.我国有10亿余人享受基本医疗保障[J].共产党员,2009(6):24.2重出国第一章导中论负责制订执行的具体办法和政策试点,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同时,在制度试点的同时要处理好与城镇职保、新农合两大制度之间的关系。坚持统筹协调,做好各类医疗保障制度之间基本政策、标准和管理措施等的衔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不断努力下,城镇医疗保障的覆盖人群越来越广。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亿2311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1亿8020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有4291万人。①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分析和完善的研究意义从公共政策的视角来看,“在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障制度框架下,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所对应的医疗保障制度,全民医保的基本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起来。但实际情况离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医保还相去甚远,仅仅是在制度与政策上覆盖全体国民的医疗保障(即使单就这一点来说,实际上目前还没完全做到),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医保。全民医保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⑦2009年国家公布的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到全国所有困难家庭。以提高住院和门诊大病保障为重点,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做好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完善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参保率、财政补助标准的明确显然有助于提高城镇居保制度的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境,从而实现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但与此同时,由于制度的全覆盖只是医疗保险改革的阶段性目标,这个阶段性目标与完善各项医保主体制度、各项制度之间的合理衔接以及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国民待遇的战略目标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起步最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至2012年只有5年左右的时间。就实践层面看,经过5年的发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虽然已经在全国全面铺开,各试点城市正在结合自身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模式各异的制度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当中。试点城市在其城镇居保制度的政策体系、运行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制度的试点时日尚浅,许多相关问题还未能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和完善,城镇居保制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www.mohr.gov.c/SYrlzyhhz/zwgk/zr/tig/201710/t20171031280387.html.②申曙光,彭浩然.全民医保的实现路径一基于公平视角的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2):18-23.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EB/OL].ht:www.dc.gov.c/hfz/yywtzgg/ygzc/t20090407359819.htm.健康中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与政策分析度在管理体制及配套措施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一是由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对象的特殊性,制度运行中存在着参保人群波动比较大、人群结构不够合理的现象,部分居民的参保意愿不强,制度的参保率还有待提高;二是制度参保对象大多为老、幼、病、弱、低收入和无收入者等社会弱势群体,制度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筹资机制缺乏稳定性,筹资水平较低,保障待遇有待提高;四是制度统筹较低,大多数试点城市均定为市级统筹,甚至是县级统筹,不利于医疗风险的分散、医保基金的调剂余缺和制度互助共济作用的发挥。“此外,有的地区居民医保只能享受大病住院待遇,未设置医疗补助项目和门诊诊疗项目,导致多数居民参保后未能享受任何医疗保障待遇,影响居民的参保积极性。”①且各地普遍存在基金监管不够完善、经办服务水平低下、制度之间缺乏衔接等问题。相对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来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无论是在制度建设方面还是在实施运行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发展和完善成为实现全民医保的关键。大力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发展,完善其机制体制成为实现全民医保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对我国试点城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行制度分析和研究,为完善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第一手的数据与经验成为当务之急。第二节研究现状与问题提出一、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研究现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先后试点和逐步建立,使得我国的绝大多数居民有了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起到积极作用,但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尚未被纳入社会医疗保险范围。可以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是在“全民医保”制度构建的呼声下建立和实施的。随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普遍建立,全国近1.4亿城镇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到了初步的保障。“根据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中没有任何医疗保险者占到44.8%。”②也就是说,以全国城镇总人口5.4亿测算,还有2.4亿人被排斥在医疗保险政策范围之外。广大①刘雪.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以济南市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0(6):29-33②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R],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93.4世第一章导中论城镇居民要求参加医疗保险的呼声强烈,每年涉及医疗保险问题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中,半数以上是要求解决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问题。①“全民医保”的提出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各方面的关注,源于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在该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结论。我国的卫生事业因此走到一个改革的转折点,众多医改方案在此阶段纷纷出现,“全民医保”是其中主流的声音,并且最终得到了国家的支持。®自此,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研究才逐步进入社会保障学者的研究视野和公共政策专家以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研究学术关注度总体情况见图1-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文相关文献量+中文环比增长率全部5年10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外文相关文献量◆外文环比增长率om1993]Ta:2019]300知2001000005000-5001994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00200520102015图1-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研究学术关注度总体情况自2007年国家提出要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后,学界对这一制度进行了一些研究。笔者梳理了关于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研究的主要文献。从文献分布的情况来看,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研究总体偏于薄弱,还处于研究的初期。在中国期刊网中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出文献330篇,其中,核心期刊仅61篇;研究生论文79篇,其中,硕士论文74篇,博士论文仅为5篇。(见表1-1)但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作为解决我国已有的城镇职保、新农合和城乡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之外的城镇非就业居民,特别是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看病难、看病贵”而做出的一项新的制度安排,对于实现“全民医保”,促进医疗体制改革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其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近年来,对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研究逐渐为学界所重视(见图1一2)。①严良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行与思[J].中国社会保障,2006(9):43-44,②王欢,苏锦英,闫磊磊,等.底线公平视角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比较[J].医学与社会,2009(1):3-5.5健康中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与政策分析表1-1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研究文献分布情况(单位:篇)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全部期刊474358567942核心期刊31543101610博士论文0000140硕士论文14111218208全圈5年10年Fom2007Tg2019]60型40200.000(年】-200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082010120T2201420162018◆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文献被引量*环比增长率图1-22007一2019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研究学术传播度总体情况经过认真查阅、系统梳理现有的研究文献发现,国内就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研究主要涉及制度建立的背景、必要性和意义研究、制度设计和完善研究以及典型试点地区的政策评估及经验介绍等方面的内容。1.关于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必要性的研究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来,为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但这一制度仅覆盖城镇从业者,城镇居民中占相当比例的非从业人员不能参加。历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显示,1993一2003年的10年间,我国居民两周患病率明显增加,居民两周就诊率和住院率却都呈下降趋势,2003年城市居民中两周患病未就诊人数所占比例比1998年增长14.2%,高达57.0%的城市居民患病后不去医院治疗(见表1-2)。自我医疗的比例则逐年增加,全国35.7%的患者采取自我医疗。由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缺位,城市自我医疗比例由43.7%增加到47.2%,而同期农村自我医疗为31.4%,城市竟然明显高于农村。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选择自我医疗的方式,使居民自我购药费用年平均增长率均在20%左右,高于同期的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增长率。2003年度“消费者购药行为与影响因素的深度研究报告”表明:约82.5%的消费者都有到药店购买药品的6···试读结束···...

    2022-10-28 政策分析模型 政策分析报告

  • 《大数据与医疗改革》何灏,高峰,张书铭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数据与医疗改革》【作者】何灏,高峰,张书铭编著【页数】303【出版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7.08【ISBN号】7-221-14265-8【价格】28.00【分类】医疗保健制度-体制改革-研究-中国【参考文献】何灏,高峰,张书铭编著.大数据与医疗改革.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7.08.图书目录:《大数据与医疗改革》内容提要:该书梳理了我国各地及国外部分国家的医疗改革进程,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以大数据的角度为医疗改革提供了数据支持。立足大数据的新形势,利用大数据作为支撑,这为未来的医疗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新的实践可能,有比较强的参考价值。《大数据与医疗改革》内容试读前言前言医疗卫生保障问题长期困扰着世界各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似乎陷入“建立一困窘一再建立”的死循环。从目前看来,似乎还没有任何一种有效的方式能良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的顽疾。在困难重重的医改过程中,美、德、英、日、俄各国亦提出各自解决办法,其中以德国医改较为成功。我国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就对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建设非常关注,从无到有一步步普及医疗基础保障,于“新医改”阶段,我国已推行过“三明模式”、“江苏三地模式”、“高州模式”等新型医改方案,但都收效甚微。医疗保障体系制度之完善,一直是困扰各国政府的难题。导致顽疾持存的原因有很多,或说经济发展不完善,或言市场恶性偏离,或云医者渐去仁心,但笔者认为或许关键症结在于“时代维度”。一个难题长期存在,在“工业文明时代”我们难以解决,工业文明时代的手段与特性已被发挥到极致都无法解决,自然需要思考用现时代的“时代特性”去解决难题。当下我们步人“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拥有全新的思维方式、技术手段,有可能在医改难题这一顽疾上提供新的解决办法。运用高维度的方法去解决次级时代的难题,或许才是一条可行路径,这亦是本书写作目的,结合中央最新指示,在回顾医改历程中明确难点、痛点于何处,后佐以大数据时代手段提出可行的解决路径,在新时代的医改路上以作抛砖引玉之用。大数据与医疗改革i开10第一节我国医改的主要难题2009年初,长江日报对“关于医改,你最关心什么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民众认为现行医疗卫生体制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药品价格虚高”,最关心的问题是“药价虚高,何时能降”。“医药一家”体制无法对医院用药发挥制约作用,医院药房在药品供给中处于垄断地位,致使药价高昂。民众普遍认为医疗费用较高,而医院却认为当前医疗服务收费水平太低。“看病贵、看病难”一直是困扰我国医改的重要难题,“看病难”意味着我国公立医院不足、分布不均;而私立医院混乱,很难提供良好医疗服务。医院是医生与病人沟通的窗口,是医疗体系的实战平台,它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医疗改革的进程,决定着医疗改革最终是否能够切实地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能力。目前,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比重跟不上整体医疗改革的巨大需求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卫生部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显示:2010年我国政府投入的卫生总费用仅占当年GDP的4.98%(发达国家15%左右),政府投入仅占医疗消耗的28.7%。这样的结果导致了医疗卫生投入的绝对不足和对乡镇医院建设投人的相对不足:现行体制下,医院维持运行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医疗业务收入、药品收入和国家的财政补贴。随着医院的运行成本和人力成本不断加大,国家的财政补贴却增加缓慢,这直接导致公立医院可支配收人明显下降,个别医院、医生也会有增加收费项目、多检查、多开药的个别行为,这也是造成医药混乱、价格虚高不下的原因,既伤害医院公共形象,更伤害就诊患者。同时,属于政府与个人共同投入的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2前言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等也存在争议,有部分观点认为个人投入比重偏大,而政府投入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递增。中国初级医疗服务体系的不健全及医疗服务递送体系中缺乏初级与二级医疗服务的制度化分工,是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原因之一。在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中,医疗服务常常被分为初级、二级和三级三类。初级服务主要是针对一些非急性的疾病提供一般的门诊,在许多国家由“全科医生”执业;二级服务则由医院提供,主要针对急诊、需要专科医生治疗的疾病以及需要住院治疗的重病;三级医疗服务则是针对一些特殊的疾病,提供非常专业化的特殊护理。全科医生往往是病人接触医疗体系的第一站,而且在大多数国家他们扮演了所谓“守门人”的角色,即如果不经过全科医生的转诊,非急诊病人一般无法接触二级和三级医疗服务。但是我国大量普通病人都涌向专科医生,大多数非急诊病人直接到医院需求初级医疗服务,不经由全科医生转诊,非急诊病人可以直接到本来应该提供二级医疗服务的医院去寻求初级医疗服务,使二级医疗服务机构超负荷而初级服务机构资源闲置。另一方面就是医院分布不均衡、水平差异大。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导致了公立医院数目和医疗水平的巨大差异,尤其是城乡之间发展的巨大差异,直接造成了优势医疗资源集中于城市的现象。据百度百科显示,北京的三甲医院有60多家,而周边更多的农村人群则是无处就医,甚至有极偏远地区,世世代代靠民间医生看病,就医环境亟需改善。此外,“看病难”问题还体现于专家门诊黄牛票的乱象,医疗资源集中地区与医院的专家门诊的不合理规划管理,就成为“黄牛”高价贩卖专家门诊号的温床。其中,分解医疗环节的各项步骤,将就诊病患、接诊医师、接诊医院的数据汇总,进行数据规划管理的诉求愈发强烈。医疗商品的流通方式和价格是导致“看病贵”的主要原因,3大数据与医疗改革14已然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新闻媒体的“倾向性”报道曾一度将医院、医生推到了造成“看病贵”问题的风口浪尖,但高医疗消费的“罪魁祸首”是医疗各项数据无法透明流通。我国正处于医疗改革的关键时期,如果忽视了这个环节,则政府的投人将永远是无底洞,老百姓也永远感受不到医疗改革的益处。将药价过高归罪于医院、认为是医院抬高了药价是片面的,其实药品流通环节过多,流通费用增高才是药价虚高的真正原因。大部分医院用药是由物价部门所定,由于物价部门的定价、核价机制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因素,物价部门难以掌握和控制药品生产过程,对药品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其实,部分药品的实际出厂价并不高,药厂获取利润属于正常,但公布的药品零售价却是出厂价的数十倍,使药品在流通和销售渠道中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药品生产企业在流通过程中大做文章,层层加价,给自己和批发商留出较大的“让利空间”,有调查表明,药品从医药代表手里至少要经过入院“买路费”、医生处方费、销售维持费、招标公关费等四道“涨价”门槛,才能到达患者的手里。最后以相当于成本数十倍的价格向医院售药,导致相当一部分药品的中标价和零售价居高不下。我国目前对医疗保健机构以营利性及非营利性划分,公立非营利单位享受着政府的政策支持、优惠政策而集中了大部分优质资源,从而形成垄断性经营地位。同时政府没有充分开放医疗投资市场,社会资本无法正常进入这个领域,个体诊所或民营医院的开业得不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责任不到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财政投入缺乏有效的分配机制,医疗服务机构从全部依靠政府拨款,转向在相当程度上依靠医疗服务收人,以图通过鼓励创收来实现医疗服务机构的自负盈亏,这偏离了医疗卫生服务于社会的大目标;另一4前言方面,作为主要靠医疗服务支撑的医院,其服务定价并未充分考虑医疗行业高风险、高技术难度等因素,在整体上低估了医疗服务的价格水平,目前医生的诊治费和挂号费一般只有几元,顶级专家至多也就是一百来元。在这样的医疗体制下,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医疗保障体系缺乏普遍覆盖的制度安排,在医疗费用筹集与分配方面,忽视疾病风险与个人经济能力之间的矛盾,忽视风险分担与社会共济,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医疗资源分布缺乏合理布局的机制,缺乏完整的初级医疗服务体系以及“守门人”制度,市场的逐利性无法顾及医疗的大众属性及公平性,必然使资源分布趋向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则缺医少药,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大大降低。初级医疗体系布局极不平衡,社区医疗发展严重滞后,这需要政府政策的整体调控。医药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将医药生产流通企业视同于一般的生产企业,放弃了必要的监督和规制。医疗服务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购买者,医院与社会、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政府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追求经济目标,又不知道如何运用其强大的服务购买力以引导服务提供者承担社会责任,必然损害到社会和患者的利益,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第三方购买者—医疗保险机构对服务方加以约束。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本身的目的固然是为了分散风险,实现医疗费用的公平负担,但其另一重大目的是建立医疗服务的第三方购买者,以集体性的力量取代势单力薄的个人消费来约束提供者的行为。如果没有医疗保障制度,那么医疗服务市场上只有两方,一方是病人—一医疗服务的购买者;另一方是医疗机构一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医疗保障制度引入后,医保机构就成为医疗服务市场上的第三方。第三方购买者是指医保机构成为医5大数据与医疗改革Ama疗服务的主要购买者,他们可以运用集体的力量通过各种手段制约医疗服务提供者。可以说,在自费主导的体制下,65%的中国居民作为医疗服务的实际和潜在消费者,乃是以个人的身份不得不经常面对并且无力约束“供方诱导的过度需求”,即使是参加医保的居民,由于我国的报销制是大家先去看病,交全款,再到医保机构去报销,这个过程完全由医师决定病人该接受何种治疗、治疗程度以及谁该提供医疗服务。医疗费用通常由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单方面决定,医保机构没有发挥第三方购买者的职能,只单纯支付医疗账单。这是导致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又一重要原因。第二节新形势下我们该怎么做面对以往各次医改后仍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结合当下大数据时代的技术特点,国务院于2015年发布《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一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肯定我国医疗卫生体系长期以来的发展成就,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未来医疗体系建设做出整体部署。可以说,《纲要》概括了国家对下一步医改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导向。因此,我们在此先对《纲要》的精神做一个概述,也是为我们对未来医改路径的思考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政策前提。截至2013年底,我国有医疗卫生机构97.44万个,其中医院2.47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54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12万个;卫生人员979万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21万名;床位618万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55张、执业(助理)医师2.06名、注册护士2.05名。2004一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由每年39.91亿人次增加到73.14亿人次,年均6···试读结束···...

    2022-10-28 epub百度百科 Epub编辑

  •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 外部利益相关者视角》刘永涛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外部利益相关者视角》【作者】刘永涛著【页数】149【出版社】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8.05【ISBN号】978-7-5638-2779-4【价格】35.00【分类】企业-技术开发-财务管理-研究【参考文献】刘永涛著.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外部利益相关者视角.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8.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外部利益相关者视角》内容提要: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在做出开发支出费用化还是资本化的会计政策选择后,作为资本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分析师比普通投资者更有专业性,也更具有信息优势,内容包括:国内外机关研究综述;制度背景与分析框架;开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与分析预测行为等。《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外部利益相关者视角》内容试读第一章引言■第一章引言第一节研究动机及研究意义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建设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从此,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创新型国家在研发(RamD)方面创新投入要高,国家的研发投人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一般要在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要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要在30%以下,同时创新产出要高。围绕国家的创新型战略,国家的各个部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来鼓励企业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宏观层面,在2014年底或者2015年初推行的国内生产总值新核算体系中,对于研发支出的处理方法进行修订一把给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发支出作为资本形式,不给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发支出仍然作为中间投入,如基础性的研究等①。具体到对企业有直接影响的微观层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改革后的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将开发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在其中的《无形资产》准则中,允许企业在满足五个具体条件下②,可以将开发支出进行资本①作者不详.中国2014年底或实行GDP新核算体系[J],证券时报,2013.②五个条件:①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②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③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④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⑤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外部利益相关者视角化处理,而不是像原会计准则那样要求企业必须进行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这样一来,那些高科技企业或研发投入较大的企业,资产负债表和资本结构会有较大的改观,有利于其进一步融资;另外,由于不是当期计入损益,对于短期有业绩压力的企业管理层也会更有动力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发展第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的业绩考核办法允许研究和开发费用调整回到考核净利润中。2009年12月,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方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中央企业从2010年起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EVA)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和任免直接挂钩。在《办法》中,对于EVA指标的计算,规定企业当期的研发费用可以以“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的方式重新加回到净利润中。这样一来,企业的研发投资并不会影响中央企业负责人的业绩考核,使他们更加有动力进行研发投资。第三,对高新技术企业,在征收所得税时允许企业对研发费用加计50%的扣除。高新技术企业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能力,而研发投入是企业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为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与创新,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在所得税方面,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按15%税率征收所得税的优惠,同时在《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还明确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本书的研究主要针对国家鼓励研发投入政策,即新会计准则对于开发支出会计处理的规定发布之后,企业在开发支出会计处理上的政策选择,以及这个选择结果传递到资本市场之后,作为信息中介和资本市场重要参与者的财务分析师如何看待企业在开发支出上的这种会计政策选择,他们的预测行为又会发生哪些变化,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根据他们对企业在开发支出会计政策信息上的解读和分析,资本市场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经济后果在新会计准则的《无形资产》准则里,对于企业的研发支出,给出了可以进行资本化会计处理的五个条件,用作企业对研发投资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指引企业的管理层基于对五个条件的理解和对项目进展情况的评估,从自身职业判断出发,对开发支出的会计政策做出选择,并通过财务报告向投资者披露开发支出的会计政策选择和处理结果。在企业向投资者传递开发支出资本化会计政策选择2第一章引言■的信息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信息中介会发挥作用:第一个是审计师:第二个是财务分析师。作为企业外部的机构,审计师最先接触到企业的会计信息,审计师(含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负责鉴证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及具体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审计理论一般认为,审计成功与否取决于审计师发现企业会计舞弊的能力和如实报告的能力。审计师鉴证的可靠性取决于其“懂事(能力)”和“独立”。也就是说,当企业的管理层和控股股东等通过博弈选择的开发支出会计政策不符合会计准则时,审计师首先要有能力发现,其次要保持独立,能够如实向投资者等进行报告。为此,审计师是否具有客户所在行业的审计专长、审计师是否真正了解客户开发支出的特性(审计团队中可以拥有和开发支出相关的工程师或利用相关工程师的咨询工作)、审计师的声誉和对审计质量的重视程度、客户对于审计师收入的重要性、审计师是否为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及收费规模、审计师与客户的业务关系期间多长、审计师与客户关键管理人员的私人关系等都会影响审计师对企业开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合理性的正确判断。总体而言,这些特征所衡量的审计师能力与独立性越强,审计师就越能够促使企业开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遵循会计准则。信息链条上的第二个环节是财务分析师。企业发布经审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之后,分析师从财务报告等公开信息中挖掘价值被低估的股票。目前我国的研发活动披露情况并不乐观,仅在财务报表的“开发支出”项目的附注中披露开发项目的进展情况,若上市公司将开发支出全部予以费用化,则开发项目相关信息披露大多简单且笼统,并不会逐项披露开发项目的具体情况。这样,对于全部费用化开发支出的公司,分析师缺乏足够的开发支出线索去跟踪。那些资本化开发支出的公司,需提供充足的理由,表明其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五个条件一公司一般会逐项披露开发支出资本化的开发项目。为此,分析师就会有更多的线索去跟踪这些公司的开发项目和无形资产,到公司调研时也有较充足的理由和方向,且若公司是切实遵循会计准则将开发支出资本化,则预示着公司开发活动的成功和未来业绩的可能增长。分析师从关注企业研发项目到最后向资本市场提供高质量的盈余预测报告,取决于两方面的能力,一是私有信息的挖掘能力。私有信息是公开的财务报告里面所没有的,需要分析师通过自己的网络关系、所在机构的客户资源去搜集,如参加上市公司的业绩说明会、新产品发布会、技术研讨会,对公司的高管进行访谈,参观企业,等等。分析师搜集这些信息并进行整理之后,可以向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提供3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外部利益相关者视角上市公司研发项目进展和未来收益预测的增量信息。二是分析师对财务报告等的公开资料所包含信息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如企业选择什么样的会计政策,宏观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对企业未来盈利情况的影响,等等。本书的研究将沿着这一信息链条,考察从企业在财务报告发布之后,经过审计师的审计,分析师如何理解和解读企业开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这一特定信息,企业在开发支出上的会计政策选择如何影响分析师的预测行为,分析师针对这一特定信息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分析师的解读和分析会不会有效地促进投资者对上市公司选择这一会计政策所造成影响的理解,分析师的参与有没有提升资本市场的效率,等等。一、研究问题的提出我国新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在允许开发支出进行资本化的五个条件里规定:“①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②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③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如果企业选择了开发支出资本化,并且管理层严格按无形资产准则的要求进行了职业判断,那么投资者据此就可以推断企业的研发活动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五个条件,即开发支出形成的新产品“能够使用”,并能在未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开发支出资本化信息的披露实际上是向资本市场传递研发项目进展情况及未来盈利能力的信号。但是,开发支出资本化的五个条件并非一目了然,而是非常依赖企业管理层的职业判断,这使得开发支出会计政策存在较大的选择空间①。这种会计政策选择空间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在做出开发支出费用化还是资本化的会计政策选择之后,作为资本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分析师比普通投资者更有专业性,也更具有信息优势,他们是如何理解和解读企业开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这一特定信息①需指出的是,从会计准则规定本身来看,开发支出会计政策并无显性的选择空间,亦即同时符合资本化五条件的开发支出就必须资本化,否则予以费用化,并无选择空间。但在实践中,由于关于开发支出资本化五条件是否达成之判断的主观性比较强和需较高程度依赖企业管理层的职业判断,故开发支出会计政策存在着一定的资本化或费用化选择空间,实乃一种会计政策的隐性选择空间。为行文简便起见,本书直接称“开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4第一章引言口的,在对这一信息做出判断之后,分析师如何在其推荐评级里进行体现一是认为开发支出的资本化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从而看好股价的未来表现,给出上调推荐评级:还是认为开发支出的资本化意味着更多的盈余管理,从而不利于末来股价,维护或下调推荐评级。对分析师行为的研究能够更好地评估开发支出资本化会计政策推出之后产生的经济后果,包括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对分析师预测行为的影响,对国家研发信息披露政策提出的新的要求,等等。为更好地说明本书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主要问题,笔者运用一个上市公司的具体案例来剖析新会计准则推出之后,企业是如何利用《无形资产准则》的五个资本化条件进行开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以及企业进行开发支出资本化对其利润、股价、现金流和资本结构等的影响;对于企业的开发支出资本化会计政策选择,分析师又是怎么看的,在其盈余预测和股票的推荐评级上表现出什么样的特征;等等。在本节余下的部分,将先对案例背景进行介绍,然后分别从盈余管理、分析师预测行为和研发信息及其会计政策的披露等三个方面分别论述,进而引入研究问题,并对本书的研究意义进行说明。(一)案例背景乐视网成立于2004年1月,注册地在北京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园区,主要业务是通过互联网提供视频作品的点播服务,是一家享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视频网站,也是中国第一影视剧视频网站。2010年8月12日在中国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乐视网”,股票代码300104,是视频网站行业全球首家P0上市公司,也是目前视频网站行业中国A股唯一上市公司。乐视网从成立之初就致力于3G手机电视业务的筹备、布局和规划,目前是国内领先的3G手机电视服务商,也是国内领先的互联网电视服务提供商。近年来,行事激进的乐视网在三个方面得到了媒体和资本市场的关注。1.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非常大,引起媒体关于其盈余管理可能的猜测。《理财周报》的一篇名为《“一枝独秀”的乐视网是怎样炼成的?》的文章①称:“乐视网2013年研发投入3.74亿元,但有2.03亿元做了资本化处理。资本化处理和费用化处理的根本差别在于,前者归入资产负债表,以后逐渐摊销,后者则要归入利润表,直接体现在当期业绩中。”文章还称,乐视网将开发支出资本化处理虽然符合①刘光.“一枝独秀”的乐视网是怎样炼成的?[N]·理财周报,2014-03-24.5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外部利益相关者视角会计准则,但会计准则对于资本化的具体条件总体来看都是靠主观认定,缺乏客观可量化指标,也就是说只要公司管理层想资本化,一般可以做。文章进一步质疑乐视网将开发支出进行大规模资本化的做法是调节利润的一种手段,称“这种玩法(开发支出资本化)算是互联网企业的‘潜规则',一般它们都会将研发投入在行业景气时费用化,在行业不景气时资本化,以便调节利润”。《中国会计报》也对乐视网的大额开发支出资本化进行了报道①:“乐视网2012年年报中显示,其1.16亿元的开发支出全部资本化。如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希望可以通过‘开发支出资本化’的方式让企业财务报表能够锦上添花。”开发支出资本化本来是企业会计准则中允许的,特别是研发费用的资本化是新会计准则中一个重要的修正,其目的在于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方向多投入,激励自主创新。说得通俗一些,资本化就是公司将研发支出归类为资产的一种会计处理方式,这样整个公司的资本结构会得到改善,有利于公司的再融资,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有一定好处。文章还指出:“企业在确认开发阶段的支出时主观性较强,企业如果将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资本化而少计费用,就可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可以说,开发支出资本化能够夸大企业的资产及净利润。”作者分析了乐视网2012年的情况:其2012年营业额只有11.6亿元,这一年购买影视剧版权高达11.5亿元,新增了1.17亿元开发支出,同时有0.97亿元转为无形资产,并开始摊销,逐年确认为成本和费用。乐视网将开发支出全部资本化(管理费用没有研发支出),开发支出转入无形资产时分为系统软件和非专利技术两类。根据推算,乐视网这部分资本化的开发支出摊销年限大约为7年至10年。作者最后对乐视网的开发支出资本化的问题提出质疑:“这些资本化的开发支出,所能产生效益的年限真的可以长达7年至10年吗?当开发支出是否资本化取决于企业主观决断时,这无疑会让以这种方式来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频繁发生。”2.乐视网的“资金饥渴症”。《证券日报》2013年4月的一篇文章②报道,乐视网董事长贾跃亭的频繁股权质押,引发市场关注。在多元化领域不断延伸触角的乐视网,现金流状况也深受业内关注。2013年4月19日,乐视网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贾跃亭之前质押的流通股股份总计1396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35.98%,已于当天办理解除质押登记手续。目前,贾跃亭共持有乐视网股①肖祯.当财报遇上开发支出资本化[N],中国会计报,2013-04-19②贾丽.乐视网董事长贾跃亭:针对多元化投资组合进行多元化融资[N]·证券日报,2013-04-24.6···试读结束···...

    2022-10-25 看epub epub解析

  • 《政企关系视角下制度与政策环境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谢乔昕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政企关系视角下制度与政策环境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作者】谢乔昕著【页数】232【出版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09【ISBN号】978-7-308-18213-3【分类】企业-技术开发-研究-中国【参考文献】谢乔昕著.政企关系视角下制度与政策环境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政企关系视角下制度与政策环境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内容提要:本书针对我国企业研发活动、制度环境及政策环境的实际情况,重点研究了:制度环境对于企业研发投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政策环境对于企业研发投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政企关系是否调节了制度环境以及政策环境的影响效应等问题。《政企关系视角下制度与政策环境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1.1研究背景所谓研发,即研究与开发(简称RamD),是指个体或机构为获取科学技术领域(不包含人文社科)新知识,开创性地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导向的系统性活动,通常是指产品、科技的研究与开发。根据研发的内容和阶段,研发具体包括三类活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基础研究”是一种基础性、理论性工作,其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新知识,了解、发现现象或事实背后的本质规律和基本原理。“应用研究”的主要目的与基础研究类似,也是为了习得新知识,但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的可能用途,是对“基础研究”取得成果应用路径的一种探索。“试验发展”是研发活动的高级阶段,是系统性地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工作经验积累的现有知识,制造新产品、采用新流程或对现有产品服务或流程进行实质性改造。宏观层面,研发创新通过发明专利等创新成果的产出推动技术进步,增进生产效率,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微观层面,研发创新与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及成长的可持续性都具有高度相关性。鉴于研发创新的重要性,长期以来,研发创新都是产官学各界关注和讨论的热门话题。熊彼特(1934)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明确提出,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波特(1990)认为,一个国家即便拥有优越的资源禀赋条件,但如果长期依靠大量持续地投入要素的方式驱动经济增长,而无法通过创新实现生产力的持续提高以2政企关系视角下制度与政策环境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及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的快速扩张,其经济的发展繁荣就难以维继。一些国家之所以长期停滞于低水平的增长路径上,其根源在于研发创新的不足和技术进步的滞缓(Romer,199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取得显著成就,经济长期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私人资本引入为特征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增进了社会生产效率并激发了经济活力,造就了中国长期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然而,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依靠廉价劳动力、高储蓄率及高投资率的要素驱动模式实现,而非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技术创新驱动,使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存在诸多隐忧(吴敬琏,2006)。在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和全球竞争一体化程度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要素驱动型增长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伴随着粗放型经济增长路径表现出的产业层次低、资源耗费高等一系列问题,在投资领域的具体体现便是“高投资率一低产出效率”“高固定资产投资一低技术投资”等一系列现象特征。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严重,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后,这种以资源大量消耗、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难以持续,迫切需要完成经济增长模式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并强调,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应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首要主体,是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环节。只有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研发投入和研发效率是实现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两大关键,研发投入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基础和保障,而研发效率则侧重于将研发资源的投入更好地转化为发明专利等技术创新产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中的资源基础观认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企业研发资源方面高水平、持续性地投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常被视作企业研发投入水平的衡量指标,它被视为反映企业研发创新的一种“币值”(adollarfigure),通常使用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额的比重进行测度。Hall和Oriai(2004)对西方国家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的统计结果显示,美国为4.9%,德国为4.5%,法国为4.2%,意大利为3.3%,英国为2.9%。然而,根据2007年全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在2004一2006年,我国工业企业中开展研发投入活动的企业占比仅为28.8%,研发投入强度不足2%。从《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看,作为研发强度相对较高的高技术制造业,我国该行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也仅为1.9%,与美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2.5%~4%的研发投入强度第一章绪论3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在探讨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时,亟须研究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中国企业研发投入整体水平相对偏低,或者说究竞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中国企业研发投人。North(1990)将制度定义为一系列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集合。现实中,每个企业都嵌于特定的环境之中,其行为方式难免会受到所处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经济转轨时期,企业需要面临正式制度大量缺位、政府过度干预、产权保护制度匮乏以及政策调整频繁等多重制度约束(余明桂和潘红波,2008)。这些特殊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对中国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施加了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截然不同的行为约束条件。外部环境塑造了经济行为主体的激励机制与结构,经济行为主体所处的激励安排结构最终会影响其行为方式。企业行为是企业作为经济利益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目标对外部环境做出的连续决策或行为反应,经济性是其基本的行为准则(周立群,1999)。处于转轨经济期的中国企业表现出的“创新短缺”“投资冲动”等行为特征,其原因可能并非由于行为非理性或是治理结构缺陷,而是由特殊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因素所致。因此,从制度环境、政策环境以及政企关系视角出发对我国特殊背景下企业研发投入行为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1.1.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首先,通过对制度环境对于企业研发投人的影响效应进行考察,为理解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结合我国企业面临制度环境与成熟市场制度环境的差异性特征,从制度环境角度入手对企业研发投入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企业特别是处于转轨期制度背景下企业研发投入的制度动因,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现有企业研发投入行为的研究成果。其次,以往有关企业研发投入政策影响效应的研究主要从静态角度入手,侧重于对研发资助强度、环境规制水平等静态政策安排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效应展开讨论,对政策动态调整因素对于企业研发活动的干扰关注不足。Julio和Yook(2012)提出,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利益相关者决策行为具有重要影响。Stokey(2015)利用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企业在面对高度的政策不确定性时往往持有观望态度,选择推迟投资项目的开展。本书拟将政策环境对于企业研发投入影响区分为静态安排与动态扰动两方面,在考察静态政策水平影响的基础上,对政策调整因素对于政策效应的影响做进一步探讨,有助于更好地4政企关系视角下制度与政策环境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把握政策环境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联关系,同时也可以为政策“朝令夕改”产生的调整成本提供经验证据。再次,大量文献研究表明,政企关系对于企业业绩与价值具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处于转轨经济期的中国,政府手中仍然掌握大量经济资源并保持对市场经济较强的干预,政企关系在政府资源配置过程中仍然扮演重要角色。在正式制度政企未完全建立的背景下,关系作为非正式制度,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对正式制度政企环境形成补充。对政企关系对于制度环境、政策环境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调节效应进行研究探讨,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政企关系对于企业经营业绩及价值的影响机理,从理论层面与经验层面为同一制度政策环境下企业研发投入的异化提供可能解释。2.实践意义2015年11月,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概念,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2016年3月,“供给侧改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成为之后一段时期政府经济政策制定和体制改革的指导方向和依据。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升,实现经济产业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的转移,提高经济供给体系的运作效率和质量是供给侧改革的题中之意,而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则是生产率增进、价值链攀升乃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研发投入作为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研发投入能够直接产出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另一方面研发投人的过程也能促进新知识的产出,增进企业的吸收能力,间接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Cohe和Levithal,1990)。如何优化制度及政策环境激励企业大力追加研发投入,是激发创新活力,保障创新活动持续开展,从而实现供给侧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问题。从政府角度而言,本书研究为中国企业研发投人不足的原因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对转型经济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制度安排调整以及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能够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制度安排导向与政策制定的启示。从企业角度而言,本书研究有助于全面评价制度和政策环境以及政企关系对于企业的价值效应,为企业如何依据所处制度及政策环境合理安排研发投资活动以及政企关系管理运用提供参考依据。1.2文献综述为了梳理和归纳与本书主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对标和发现已有研究的缺口第一章绪论5和可拓展空间,本研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搜集,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和归纳了其中主要的理论观点。本研究的文献梳理主要围绕制度环境与企业研发投入、政策环境与企业研发投入以及政企关系与企业经营行为关联性三个主题展开,在阐述方面区分国外研究与国内研究分别予以展开。面对浩瀚如烟的文献,我们将文献的覆盖面主要限定于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科学引文索引(SCI)期刊以及国内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及以上期刊,少数刊载于较低级别期刊但与研究主题高度相关的文章也纳入分析范畴。检索方式主要是,我们通过谷歌学术以及中国知网(CNKI)键入关键词,对检索结果根据标题和摘要进行筛选和提取,并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并对文献末尾参考文献进行分析和拓展阅读,通过这种方式,最终搜集了290余篇期刊论文和著作。1.2.1国内文献综述1.制度环境与企业研发投入方面在制度环境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方面,国内学者主要围绕融资环境、法治产权环境、政府干预等影响因素展开讨论。(1)关于融资环境创新活动的长投资周期以及资金密集型特征决定了研发项目需要大量、持续的资金支持。由于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投资风险大以及抵押品缺乏等问题,企业的研发投资活动常常面临较为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仅靠自有资金难以满足研发资金需求,外部融资环境对于研发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陈仲常和余翔(2007)基于产业层面的经验数据研究发现,金融部门信贷投放以及政府资金等并未对我国企业研发投入构成显著影响,现有金融发展未对企业研发创新提供有效支持或支持力度不足。解维敏和方红星(2011)的研究发现,中国地区金融的发展对企业研发投人构成了显著正向影响,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企业研发创新水平的稳步提升。夏冠军和陆根尧(2012)对资本市场对于研发投入的作用效应考察发现,资本市场发展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水平的提升。张杰等(2012)利用微观企业数据,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融资渠道以及金融发展对于企业研发融资约束的影响效应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内部现金流、追加投资以及商业信用构成了企业研发投入的主要融资渠道;融资约束对于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现阶段的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尚未明显改善融资约束对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效应。黄鹏和张宇(2014)提出,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存在的融资成本差异对企业研发创新动力具有抑制作用,且与企业融资绝对成本相比,融资制度环境的公平程度对于企业研发创新积极性的激发6政企关系视角下制度与政策环境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进而提出放松对民营企业融资的体制性束缚是激励民营企业提高创新投人水平的关键。谢家智、刘思亚和李后建(2014)利用世界银行投资环境调查数据分析发现,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且这种抑制效应在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孙晓华、王昀和徐冉(2015)将金融发展因素纳入企业研发投资决策函数模型中,并在此基础上对金融发展对于企业研发投人的影响效应展开实证考察,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受到融资约束问题的困扰,金融深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研发投入对于企业内部资金的依赖度,而资本市场的发展未对企业研发融资约束产生显著影响。戴小勇和成力为(2015)对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汪伟和潘孝挺(2015)将四大国有银行市场份额占有作为金融市场化测度指标,对金融要素扭曲对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金融要素扭曲限制了企业研发投入的提升,这种抑制效应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存在差异。顾夏铭和潘士远(2015)研究发现,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并未显著影响企业研发投入,而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则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存在地区差异。张玉喜和赵丽丽(2015)对科技金融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进行考察发现,短期内科技金融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长期内科技金融对技术创新影响不显著。唐清泉和巫岑(2015)对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于企业研发融资约束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竞争性的银行业结构有助于企业研发融资约束的缓解,这种影响在民营、高科技以及小规模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邵传林和邵姝静(2015)对信贷配给对于企业研发投资影响地区差异效应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地区金融发展和地区制度质量是造成信贷配给影响企业研发投资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巫岑、黎文飞和唐清泉(2016)从银企关系入手,对银行业结构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考察发现,银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银行业竞争反向调节了银企关系对企业研发投人的影响效应。郭园园和成力为(2016)对外部融资渠道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进行考察发现,金融部门资金与政府补贴两种外部资金渠道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政府补贴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要强于金融部门资金支持。郑妍妍、戴晓慧和魏倩(2017)利用微观企业层面数据对企业融资能力对于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融资能力每增加1%,企业的研发投入将会增加0.34%,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融资能力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随着企业所在地域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王昱、成力为和安贝(2017)对金融发展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边界效应进行考察,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边界效···试读结束···...

    2022-10-25 epub电子书下载 epub电子书资源网

  • 《基于碳排放责任的政府政策与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的效果》魏守道,孙铭|(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基于碳排放责任的政府政策与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的效果》【作者】魏守道,孙铭【丛书名】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论丛【页数】187【出版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1.03【ISBN号】7-5136-6429-5【价格】68.00【分类】二氧化碳-排污交易-研究【参考文献】魏守道,孙铭.基于碳排放责任的政府政策与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的效果.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1.03.图书目录:《基于碳排放责任的政府政策与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的效果》内容提要: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根本上看,降低碳排放需要企业积极开展减排研发。本书从碳排放责任视角划分政府政策,研究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策略选择的效果。具体而言,本书首先以两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碳排放责任,分别考虑政府不干预、从生产端制定政策和从消费端设计政策,以及制造商之间可以选择不合作、半合作和完全合作等情景,并构建出相应的博弈模型;然后从减排研发水平、净碳排放量和企业利润三个方面,比较各政策情景下供应链选择不同减排研发策略的效果;最后总结出各研究对象在不同情景下的策略选择。本书可以为政府制定和完善环境规制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企业应对环境规制政策提供借鉴,还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适合环境规制政策制定人员、行业以及学术界同仁阅读。《基于碳排放责任的政府政策与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的效果》内容试读第一章没有政府干预下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的效果随着各国碳减排行动的实施,消费者具有的低碳偏好意识逐渐增强,单位产品的碳排放日益成为产品的一项重要属性(Duet.al,2013)。由埃森哲在全球范围内的调研显示,超过80%的消费者在做出购买行为时会考虑产品的碳足迹(Acceture,2009),消费者也愿意承担更高的价格购买低碳产品(Chitra,2007CoheadVadeergh,20l2Michaudet.al,2013)。而且,碳排放量较低的产品有利于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IaezadGrolleau,2008)。因此,消费者具有较高的低碳产品偏好时,供应链企业也有自愿实施减排研发的动机。第一节文献综述一、供应商与制造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减排的研究在不同学者考虑的供应商与制造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中,主要包括单个供应商和单个制造商。王芹鹏等(2014)比较了供应商和制造商都不减排、供应商减排且制造商不减排、供应商不减排且制造商减排、供应商减排且制造商承担部分减排投资成本的效果。结果表明:供应商和制造商都不减排时两者的利润均最低;当减排成本较低且制造商分担减排成本的意愿较弱时,供应商不减排且制造商减排时供应商的利润最大,供应商减排且制造商不减排时制造商的利润最大;当减排成本较高且制造商分担减排基于碳排放责任的政府政策与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的效果成本的意愿较强时,供应商减排且制造商承担部分减排投资成本时供应商的利润最大,供应商减排且制造商不减排时制造商的利润最大。赵道致等(2016)比较了制造商占主导、供应商跟随、制造商与供应商纵向合作减排的效果。结果表明:制造商与供应商纵向合作减排时双方的减排水平均较高,供应链的总利润也较高。叶同等(2017)比较了制造商主导的分散决策、集中决策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这两种决策下,随着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的提高,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减排水平也会提高;与制造商主导的分散决策相比,集中决策下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减排水平和供应链的利润现值均较高。赵丹和戢守峰(2020)考虑供应商和制造商均不进行减排研发、仅供应商进行减排研发、仅制造商进行减排研发、供应商和制造商均进行减排研发四种策略,研究了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供应商和制造商公平关切对供应链研发策略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碳系数的角度,只有一方进行减排研发时,研发方迫切希望另一方也能进行减排研发;随着供应商公平关切程度的提高,其减排水平会下降,但制造商的减排水平不会随其公平关切程度的变化而变化。二、制造商与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减排的研究在制造商与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中,多数学者考虑的供应链包括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Zhag等(2015)比较了集中决策、分散决策、有回购协议的分散决策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分散决策相比,有回购协议的分散决策可以增加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有助于制造商和零售商达到集中决策下的利润。徐春秋等(2016)比较了集中决策、无成本分担的分散式决策、成本分担契约下的分散式决策的效果。结果表明:成本分担契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增加制造商、零售商以及供应链的利润;当制造商的边际收益足够大时,成本分担契约可以更加明显增加制造商的利润,制造商更有动力利用2第一章没有政府干预下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的效果成本分担契约激励零售商进行低碳宣传。李友东和谢鑫鹏(2016)比较了零售商参与减排成本分摊契约、双方Nah讨价还价成本分摊契约的效果。结果表明:这两种契约都可以提高制造商的碳减排率和供应链的利润,而且,双方Nah讨价还价成本分摊契约下供应链的利润较高。此外,随着消费者低碳偏好意识的增强,零售商会更多地分摊制造商的减排成本。王一雷等(2017)比较了批发价格契约、成本分摊契约、约束批发价格的成本分摊契约的效果。结果表明:三种契约模式下碳减排水平的比较取决于碳减排成本零售商分摊的比例,约束批发价格成本分摊契约下供应链的利润最大,成本分摊契约与批发价格契约下供应链的利润比较关系不确定,也取决于碳减排成本零售商分摊的比例。曹二保和胡畔(2018)比较了集中式决策、制造商主导和零售商跟随的分散化决策(制造商和零售商先后确定决策)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分散化决策相比,集中式决策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减排水平均较高,期望销售量也较高。孙嘉楠和肖忠东(2018)比较了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的效果。结果表明:分散决策下制造商的低碳决策会受消费者渠道偏好的影响,但集中决策下制造商的低碳决策不会变化。Hog和Guo(2019)比较了没有成本分担的分散决策、制造商分担零售商低碳促销成本的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的效果。结果表明:与没有成本分担的分散决策相比,制造商分担零售商低碳促销成本的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都会增加制造商的减排水平,且集中决策下制造商的减排水平最高;制造商分担零售商低碳促销成本的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都会增加制造商的利润,制造商分担零售商低碳促销成本的分散决策会降低零售商的利润,集中决策不会改变制造商的利润。李友东等(2019)比较了分散决策与合作决策的三种渠道权力结构下供应链的减排策略问题。结果表明:制造商主导和垂直纳什结构下的合作决3基于碳排放责任的政府政策与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的效果策会导致较高的减排水平,零售商主导的分散决策比合作决策更有助于减排,分散决策下制造商的利润高于合作决策下制造商的利润。在制造商与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中,少数学者考虑的供应链包括两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梁玲等(2019)以两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制造商主导、零售商主导、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决策的效果。结果表明: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决策下制造商的减排水平和产量均是最高的,制造商主导下制造商的减排水平和产量最低,零售商主导下制造商的减排水平和产量均介于两者之间;制造商主导下制造商的利润最高,零售商主导下制造商的利润最低,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决策下制造商的利润介于两者之间;零售商主导下零售商的利润最高,制造商主导下零售商的利润最低,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决策下零售商的利润介于两者之间。熊榕等(2019)以两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比较普通产品制造商是否进行减排的效果。结果表明:当具有低碳偏好的消费者对普通产品的接受度较低时,普通产品制造商进行减排可以获得较低的定价和较高的利润;当具有低碳偏好的消费者对普通产品的接受度较高时,普通产品制造商不进行减排可以获得较低的定价,但进行减排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在制造商与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中,刘名武和王霖(2019)研究了单个零售商分担制造商的减排成本和两个零售商都分担制造商的减排成本的决策问题。结果表明:单个零售商分担制造商的减排成本总是可以增加每个零售商的利润,没有分担制造商的减排成本的零售商的利润与溢出系数成正比。在制造商与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中,还有个别学者考虑了不同结构的供应链。Lu等(2012)考虑了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两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两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结果表明:随着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的提高,零售商和环境友好4第一章没有政府干预下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的效果程度较高的制造商的利润会增加,环境友好程度较低的制造商的利润变化还要取决于产品市场的竞争情况。三、其他供应链减排的研究在其他供应链中,有学者以单个供应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杨宽和刘信钰(2016)比较了零售商主导的分散决策、供应商主导的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的效果。结果表明:零售商主导的分散决策下消费者低碳偏好和内外部融资税率的提高都会增加供应链的总利润,单位碳减排成本和外部投资利率的增加会降低供应链的总利润;供应商主导的分散决策下只有批发价格与内部融资利率相关;集中决策下的利润随着消费者低碳偏好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着单位碳减排成本的增加而降低。也有学者以单个供应商、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向小东和李肿(2019)求得了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情形下的动态均衡策略和减排量的最优轨迹,运用数值算例及灵敏度分析比较两种情形。结果表明:与分散决策相比,集中决策下的减排量稳定值明显较高,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减排水平、零售商的低碳促销水平的稳定值也较高,供应链的总利润还是较高。张星伟(2020)比较了协同控制的集中式决策(以供应链整体收益最大化为目的确定决策水平)、无成本分担契约的分散式决策(以各自收益最大化为目的确定决策水平)以及成本分担契约下的分散式决策(零售商向制造商提供一定比例的补贴)三种策略的效果。结果表明:如果供应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边际收益率满足一定条件,成本分担契约下的分散式决策可以改善三者的利润以及整个供应链的利润,改善的程度等于成本分担的比例,而该比例受双方的边际收益率的影响。因此,学术界对没有政府干预下供应链减排研发有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多数学者研究供应链中的单个成员之间的策略,如单个供应商与单个制造商、单个制造商与单个零售商、单5基于碳排放责任的政府政策与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的效果个供应商与单个零售商的策略,只有少数学者考虑到两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第二,学者们对供应链减排研发的策略主要是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减排成本分担、低碳促销成本分担等,基本没有研究同一类型成员之间的策略。第三,这些研究对供应链减排形式的划分较为简单,研发形式不够丰富。本章以两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考虑消费者具有低碳产品偏好,制造商之间可以选择不合作(制造商单独确定批发价格水平和减排研发水平)、半合作(制造商之间仅进行减排研发合作)和完全合作(制造商合作确定批发价格水平和减排研发水平),研究供应链策略选择的效果。第二节模型构建与求解一、基本假设本章考虑由两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其中,制造商m(m=1,2)生产同质产品,产量为qm,以批发价格wm销售给零售商R,零售商R最后以零售价格P销售给具有低碳产品偏好的消费者。为简化计算,不考虑制造商的生产成本,并设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排放单位碳排放量。为减少碳排放量,制造商m可实施减排研发。在产品定价和减排研发形式方面,制造商之间可以选择不合作、半合作和完全合作。借鉴Poyago--Theotoky(2007)的研究,设制造商m的减排研发水平为xm时,研发成本为Cm=x/2,研发成果可在制造商之间免费溢出,设研发溢出率为B(0lt1)。从而,制造商m的净碳排放量为em=gm-xmBx.(m,=1,2,m≠)。借鉴Poyago-Theotoky(2007)的研究,设碳排放造成的环境损害函数为D=(e1+e2)2/2,设消费者从最终产品的消费中获得的效用函数为U=91+q2-(91+q2)2/2,从而可求得消费者剩余函数为CS=(9,+q2)2/2。6···试读结束···...

    2022-10-25 排放双减政策指什么 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 《财税政策、研发投资与公司价值》刘振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财税政策、研发投资与公司价值》【作者】刘振著【页数】448【出版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8.03【ISBN号】978-7-5136-2349-0【价格】68.00【分类】财税-金融政策-影响-上市公司-价值-研究-研究-中国-财税-金融政策-影响-上市公司-技术开发-投资-研究-中国【参考文献】刘振著.财税政策、研发投资与公司价值.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8.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财税政策、研发投资与公司价值》内容提要:当前中国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创新驱动”和“去产能”,重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加快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的战略转型。作为承担国家战略转型重要主体,企业研发投资的多寡,不仅影响着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而且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公司价值创造。《财税政策、研发投资与公司价值》内容试读1第一章引言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一)研究背景当前中国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创新驱动”和“去产能”,重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加快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的战略转型。作为承担国家战略转型重要主体,企业研发投资的多寡,不仅影响着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而且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公司价值创造。但是由于“市场失灵”,技术创新溢出效应(或经济正外部性)可能导致企业持续研发投资不足。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完美的市场条件下,市场机制能够自发地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是,对于企业研发投资来说,支撑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前提假设并不存在,主要因为企业研发投资成果大部分是以文字编码或非文字编码的形式存在,这些成果很容易被竞争对手低成本模仿,并且技术创新产权的多维属性,导致研发投资成果产权界定不清,部分产权被滞留在公共领域。企业研发投资成果的“准公共品”特征,导致企业研发投资的私人收益远远低于社会收益,甚至低于研发投资成本,企业研发投资动力不足,存在“搭便车”行为,企业研发投资溢出效应不仅导致企业持续研发投资不足,而且导致整个社会研发资源配置不当。巴泽尔(1996)认为,“人们对资产的权利不是永久1财税政策、研发投资与公司价值》gt不变的,它们是他们自己直接努力加以保护、他人企图夺取和政府予以保护程度的函数”。“市场失灵”引起的正外部性问题是企业研发投资不足的重要根源之一,技术创新的正外部性意味着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无法实现技术资源的最优配置(Nelo,1959Amow,1962),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政府规制的科学安排,能够有效地解决“正外部性”难题(Noh,1994)。“市场失灵”既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前提基础,也为政府资源配置权力提供了依据。政府干预理论强调为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与充分就业,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是必要的(Keye,1936)。但是政府“看得见的手”可能发挥着“扶持之手”和“掠夺之手”的两种功能:①“扶持之手”的观点认为政府“看得见的手”能够有效地克服“市场失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②“掠夺之手”的观点认为政府在发挥“看得见的手”作用的同时,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和利益,可能从社会和企业攫取资源和财富,扮演“掠夺之手”的角色(ShleiferamVihy,1994),并且政治家不是以社会福利最大化,而是以个人私利最大化作为目标(ShleiferamVihy,1998)。政府失灵会导致企业寻租行为,寻租行为降低了经济的生产能力(Romr,1987),增加经济运行的成本,降低社会福利(Torvik,2002),造成市场扭曲,加大了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顽固阻力(Leeam0r,1980),阻碍其他厂商加人自由竞争(Fug,1987),寻求直接非生产性活动(Bhagwati,1982)和非创利活动(BaumolamSiei),甚至降低社会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与效率(Krueger),诱发各种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和权权交易等寻租交易(洪必纲,2010),严重伤害政府的公信力(洪必纲,2010),甚至危及政权的稳定①。戴尔斯认为,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了市场机制的失败,单独依靠政府干预,或单独依靠市场机制,都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恢复市场机制。①詹姆斯·哈林顿认为一个政府的腐败将意味着另一个政府的诞生。2第一章引言给予企业财税政策激励能够真正促进企业的研发投资吗?如果政府财税政策不能带来企业研发投资的提高,反而因政策寻租、政治关联等行为导致补贴政策不利于调动企业研发投资的积极性,那么无疑适得其反,不仅浪费国家资源,而且抑制了企业研发投资,所以,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如何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优化财税政策供给,规避企业寻租行为,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现有文献主要研究财税政策、研发投资和公司价值两者之间的关系,现有研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①对财税政策、研发投资和公司价值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较少:②较少分析公司治理对财税政策与研发投资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公司治理对财税政策与公司价值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③财税政策组合对研发投资和公司价值影响的协同效应。本书以中国上市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医药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实证检验财税政策对企业研发投资和公司价值的直接影响关系,财税政策组合对企业研发投资和公司价值影响的协同效应关系;通过企业研发投资的中介变量,财税政策(或组合)对公司价值的间接影响关系。本研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现有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2.现实意义当前中国正在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战略转型。但是由于研发投资具有溢出效应,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存在“搭便车”行为。本书通过对财税政策(或组合)对企业研发投资和公司价值的内在规律揭示,为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资和提升公司价值,从优化财税政策及其组合,加强财税政策的监管力3财税政策、研发投资与公司价值→gt度,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政府财税政策安排和公司治理结构设计,提供经验证据和理论参考。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一)研究思路本书的研究思路如图1-1所示:●“市场失灵”,技●“政府失灵”,创理论术创新溢出效应与新政策“寻粗”行归纳法分析搭便车”行为,为,导致政策资源企业研发投资不足配置扭曲和非效率演绎法企业研发投资不足与创新政策失效●财税政策●财税政策●财税政策对医药企业对T企业研对软件企业实证研发投资和发投资和公研发投资利和计量分检验公司价值的司价值的影公司价值的析方法影响分析响分析影响分析●财税政策(组合)、研发投资和公司价值结论建议●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优化归纳法图1-1技术路线(二)研究方法1.规范研究法在本书的理论基础和文献述评部分,对本书涉及的相关理论和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主要采用归纳方法;对文献的评价部分和实证假设的构建部分,进行演绎推理,主要采用演绎法。4第一章引言2.实证分析法本书的第三章至第八章,在理论建构的基础上,通过建模、指标选择、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的运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实证检验,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三、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一)研究内容全文主要分为九个部分,内容框架如下:第一章是引言。该部分首先详细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其次梳理了研究的内容,给出了本书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接着提出了本书的主要创新点;最后对本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概念界定。第二章是理论基础与文献述评。首先阐述了与本书拟要研究内容相关的理论基础,包括技术创新理论、外部性理论、政府干预理论、协同理论、政治关联理论和寻租理论。其次,对财税政策(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与研发投资、研发投资与公司价值、财税政策(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文献梳理和评价。为本书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第三章分别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医药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和普通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了财税政策(政府补贴、税费返还和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关系。揭示了不同类型企业,财税政策与企业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和规律。第四章分别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医药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和普通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了财税政策(政府补贴、税费返还和税收优惠)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关系。揭示了不同类型企业,财税政策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及5财税政策、研发投资与公司价值多gt其内在联系和规律第五章是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医药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研发投资和公司价值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公司治理和政治关联的调节效应。揭示了不同控制权性质条件下,政府补贴、研发投资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和规律。第六章是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医药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了税费返还、研发投资和公司价值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公司治理和政治关联的调节效应。揭示了不同控制权性质条件下,税费返还、研发投资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和规律。第七章是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医药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了所得税优惠、研发投资和公司价值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公司治理和政治关联的调节效应。揭示了不同控制权性质条件下,所得税优惠、研发投资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和规律第八章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医药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了财税政策组合、研发投资和公司价值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公司治理和政治关联的调节效应。揭示了财税政策组合、研发投资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和规律。第九章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首先,对本书研究结论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制度背景,为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资和提升公司价值,从优化财税政策及其组合、加强财税政策的监管力度、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二)创新之处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6···试读结束···...

    2022-10-25

  • 《网络舆论、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政策》杨晶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网络舆论、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政策》【作者】杨晶著【丛书名】新锐经管学术系列【页数】153【出版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08【ISBN号】978-7-5615-6493-6【价格】40.00【分类】互联网络-舆论-影响-公司-企业管理-研究【参考文献】杨晶著.网络舆论、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政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网络舆论、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政策》内容提要:《网络舆论、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政策》是“新锐经管学术系列”之一。在21世纪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普通民众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重要的渠道。网络舆论会通过声誉、资本市场、股东大会和监管部门等各种机制对公司的财务政策产生影响。本书从薪酬契约,定向增发和股利政策三个财务领域对网络舆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展示了作者对该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网络舆论、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政策》内容试读得第一章导言1第一章导言第一节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公司治理是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广义的公司治理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李维安,2002】早期的公司治理研究主要关注公司内部的治理机制一董事会和管理层薪酬激励,以及公司外部的治理机制一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和外部控制权市场。在LaPorta,Loez-de-Silace,Shleifer和Vihy(l998)之后,大量的文献开始关注法律对外部投资者的保护,如Demirguc-KurtMakimovic(2002)Himmelerg,HuardLove(2002)Joho,Booe,BreachFriedma(2000)Dittmar,Mahrt-SmithServae(2003):等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正式的制度并不能够完全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经济转型国家的公司治理问题,因此,非正式的制度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如图1-1所示,Williamo(2000)的论文将新经济制度分为四个层面,自上而下依次是:第一层,社会嵌入层面,包括非正式制度、习俗、社会规范和宗教;第二层,制度环境层面,包括法律与政治制度等正式制度:第2网络舆论、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政策三层,治理结构层面;第四层,资源分配层面。Williamo指出,较高层次的制度会制约较低层次的制度(实线箭头),而较低层次的制度则会将信息向较高层次的制度反馈(虚线箭头)。LIL2L3L4社会嵌入:制度环境:治理结构:资源分配和人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规范,参与方式,特员雇佣(数量习俗、社会规特别是产权制度别是合同(将和价格、激励范和宗教(政治、法律、治理结构与交相容)宫僚制度)易进行结合)图1-1新制度经济学层次资料来源:Williamo,.TheNewItitutioalEcoomic:TakigStock,LookigAhead[J].JouralofEcoomicLiterature,2000,38(3):595-613.从公司治理研究的发展可以看到,学者们对公司治理的研究基本上是沿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层次由低层向高层进行的。学者早期研究的内部治理机制中的经理人薪酬和外部治理机制属于新制度经济学中的第四层资源分配层面;董事会结构属于第三层治理结构层面;法律制度属于第二层制度环境层面;社会规范则属于第一层社会嵌入层面。对社会规范公司治理作用的研究正是现在学者们所关心的热点话题之一。针对LaPorta,Loez-de-Silace,Shleifer和Vihy(1998)提出的法律对外部投资者的保护会对地区间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产生影响,Coffee(2001)指出,法律保护并不是衡量国家和地区间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及大股东剥削中小股东利益程度的唯一变量,社会规范是另一种可能的解释。在这之后,Stulz和Williamo(2003)又进一步将社会规范的另一领域一宗教文化的概念引入公司治理的研究范畴中。近年来,以媒体为代表的奥论的公司治理作用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特别是在李培功和沈艺峰(2010)的研究之后,有一批文章对我国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进行了研究(徐丽萍,辛宇,2011;戴亦一,潘越,刘思超,香直第一章导言32011:杨德明,赵璨,2012)。这一方面契合了前面所提到的公司治理研究沿着新制度经济学向上一等级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经济转型期,正式的公司内部制度、外部市场机制以及法律制度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并且这些不足似乎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改善(Pitoram.Xu,2005)。正如Coffee(2001)所说的,“社会规范在法律保护弱的时候最重要”。但是传统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传统媒体受到资源的制约,不论是报刊还是电视广播,他们所能报道的新闻均要受到版面或者时间的限制。其次,编辑只会选择他们认为最有价值的新闻进行报道。这一主观选择过滤了大量的信息,也导致媒体并不能够完全代表公众的意见。再次,传统媒体存在“有偿沉默”的问题,如首次公开募股(iitialulicofferig,IPO)的公司会在上市之前向相关财经媒体支付费用,以避免其报道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最后,媒体会为了引起轰动效应进行一些有失偏颇的报道(熊艳,李常青,魏志华,2011)。而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正逐渐超越传统媒体,成为人们所倚赖的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信息的传播方式由传统媒体中的单向性传播变为具有反馈机制的双向及多向传播,这不仅改变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也改变了传统奥论的形成模式。互联网媒体摒弃了传统媒体存在的一些弱点,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协商和沟通的场所,为舆论的形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Savigy,2002)。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网络舆论参与的公共事件均因引起了一定的社会轰动最终促使监管部门介入。例如,“表哥”、“房叔”等事件因在网上持续发酵,最终使得当事人受到应有的法律惩处。这些事件说明了互联网媒体作为新的舆论监督方式,正在公共领域发挥出巨大的能量,高层领导也对网络舆论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在公司治理领域,也曾经发生过对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简称“高管”)领取过高薪酬的声讨事件。那么,网络舆论是否能够像传统媒体一样发挥公司治理作用呢?这种公司治理作用的机制是怎样的呢?网络4网络舆论、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政策舆论的治理作用能否最终影响公司的决策呢?基于这些问题,本书利用网络股吧的数据讨论网络舆论的公司治理作用,并研究网络奥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政策、定向增发及股利政策的影响。第二节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由于网络舆论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网络门户网站、网络股吧、微博等。因此,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变量对网络奥论进行度量是本书的关键。本书选用了互联网股票贴吧作为网络舆论的代表,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互联网贴吧相比门户网站更加能反映网络媒体中公众沟通交流的特点。门户网站的作用与传统媒体的作用类似,仅仅是对新闻进行剪辑和传播,而在贴吧中,大家可以对同一主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其次,互联网贴吧相较于微博,对公司事务的关注更加具有集中性和针对性。虽然微博近几年来发展迅猛,对公众事务的推动作用亦不可小觑,但是微博对公司事务较少有集中性的关注,即使有也大多是针对食品安全及环境污染问题的:而网络贴吧则不同,由于网络贴吧对不同的股票设立了不同的讨论区,因此贴吧中汇聚了相应股票的小股东,他们对公司各项事务的关注度都很高,也会针对公司的各项事务在贴吧中发表意见。例如,笔者所研究的高管薪酬、公司分红政策以及增发预案都有大量帖子涉及。东方财富网是中国访问量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财经证券门户网站之一,日均页面浏览量超过1亿次,借此门户网站的带动,网站下属股吧的活跃程度也相当高。股吧将不同股票分为不同版块,参与者多是持有该股票或者对该股票有兴趣的股东。林振兴(2011)也曾采用东方财富网股吧的数据作为投资者情绪的度量,他发现股吧数据对公司的PO抑价有显著影响,这从数据角度说明股吧留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投资者对公司的态度和看法。综合以上原因,笔者选择东方财富网的数据作为网络舆论的代理变第一章导言5量,并在不同章节对数据进行不同处理,以研究相应的问题。图1-2总结了本书的研究思路。为了研究网络舆论的公司治理作用,本书选取了公司的三大重要财务政策进行研究,分别是薪酬政策、定向增发以及股利政策,并讨论了网络舆论可能的四个影响机制,即声誉机制、资本市场惩戒、内部治理机制以及监管部门的监控。影响机制财务政策声誉机制薪酬政策资本市场惩戒网络舆论定向增发内部治理机制(股东大会)监管部门的监控股利政策图1-2研究思路从高管薪酬入手进行研究,是因为高管薪酬是传统公司治理中解决外部投资者与内部投资者之间代理问题的重要手段;2008一2010年,网络舆论对高管薪酬颇为关注,这为本书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提供了条件。定向增发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财务政策,大股东常常采用定向增发的方式低价向自己或者利益相关者增发股票,以稀释中小股东的股权,因此,定向增发被视为大股东侵犯外部中小股东利益的手段。可以说,定向增发中明显存在中小股东与大股东的代理冲突,且这种代理冲突很难通过原有的公司治理机制解决。于是,我们引入网络舆论看其是否能够对定向增发的流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借助网络奥论对定向增发流程的影6网络舆论、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政策响,笔者检验了网络舆论可能的影响机制,包括资本市场惩戒、股东大会决议以及监管部门的监控。股利政策可以说是股民最关心的公司决策之一,有些公司由于连续多年不发股利而被中小投资者称为“铁公鸡”。因此,从股利入手,可以进一步检验网络舆论的公司治理作用。本书按照以下结构展开:第一章介绍了本书的研究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框架、研究贡献与创新之处:第二章对公司治理文献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在我国的现状下应该关注非正式的公司治理机制:第三章分析了网络舆论的定义,回顾了与网络舆论研究相关的文献,并利用传统媒体的模型分析了网络舆论可能的作用机理:第四章利用2008一2010年的数据研究了网络舆论对公司高管薪酬政策的影响:第五章利用2008一2011年的数据研究了网络舆论对公司定向增发的影响;第六章利用2009一2011年的数据研究了网络舆论对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第七章综合本书的研究结果,得出了本书的主要结论和研究启示。第三节研究贡献与创新之处本书的研究贡献与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拓展了法律外公司治理的范畴。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法律的制定和执行环节仍然较为薄弱。本书的贡献在于,首次将网络奥论引入公司治理的研究,拓宽了非正式公司治理的研究范畴,并且分析了网络舆论可能的公司治理途径,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资本定价方面,据我们所知,还没有学者对互联网可能对公司财务政策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考虑到互联网在公共领域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互联网舆论对公司财务政策的影响应该得到学者的重视。本书从高管薪酬、股利发放和定向增发的角度为该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试读结束···...

    2022-10-19

  • 安徽这场改革,从“零”开始

    在安徽,一场财政领域的改革,正吸引多方目光。今年6月,《安徽省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方案》正式印发,延续多年的“基数+增长”预算编制方式成为过去时。根据部署,从编制2023年预算起,安徽将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构建“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资金安排机制,集中财力办大事。“零基预算改革虽然属于财政范畴,但它的深远影响最终将体现在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安徽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谷剑锋说。这场改革,究竟为何改、改什么呢?为何改?任何改革,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如果要对近十年来安徽的发展做一个概括,那么“四个跨越”恰如其分。十年间,安徽实现了“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发展;实现了“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发展;实现了“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产业聚集地”的跨越发展;实现了“内陆腹地”向“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跨越发展。跨越发展,离不开财政有力支撑。“‘十三五’期间全省财政生态环保相关支出达1399亿元”“2021年,全省财政拨付1288亿元用于民生工程”“去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415.5亿元”……一组组数据表明,安徽财政用真金白银,加码民生福祉、赋能经济发展。现阶段,安徽正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财政资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建设‘三地一区’,既要推进大项目、大工程落地,也要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因而,财政资金既得‘省着花’,也得‘统着花’。”在业内人士看来,现行预算编制方式下,财政资金大多切分到各政府部门。想要“集中财力办大事”,改革势在必行。零基预算改革并非新生事物。“聊时局”了解到,一些先发省份也正积极探索,例如,浙江省构建了“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广东省建立了“大事要事保障机制”。在安徽,芜湖等市也进行了类似尝试。上述人士直言,安徽的零基预算改革还有另一重背景,即受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量有限,为了支持发展,必须在存量上“动脑筋”。与此同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安徽省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为零基预算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综上,改革呼之欲出。改什么?“零基预算改革,改变了财政资金的分配方式。”安徽省财政厅预算处负责人打比方道,以往,如果某部门上一年度预算为1000万元,那么本年度大概率会以此为基数,向上浮动。“现在,这个‘基数’不存在了。”打破基数依赖后,预算怎么做?对此,《安徽省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方案》明确:“以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事业发展目标为导向,以政府当年可用财力为基础,根据资金实际需求、项目轻重缓急、绩效评价情况等统筹核定。”不难看出,“破基数”只是改革第一步。“‘破基数’后,我们还‘促统筹’,推进跨部门资金统筹整合;‘保重点’,强化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的财力保障;‘提绩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据谷剑锋介绍,为了更好地集中财力办大事,安徽创新编制公共服务、产业扶持、重点建设项目清单,“该财政保障的坚决保障,能市场化的尽量市场化”。这一做法,早有端倪。十大新兴产业是安徽产业发展的“大事”。2022年,安徽从涉企财政资金中,统筹81亿元支持设立新兴产业政府引导基金。“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有利于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身新兴产业,也有助于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锁定有成长空间的项目。”市场人士分析道,这一“打法”是安徽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平台的思维”谋事干事的具体体现。“聊时局”获悉,围绕零基预算改革,安徽顶格推动。7月19日,安徽省政府省长专门召开会议,研究2023年省级预算编制等工作,进一步对零基预算改革提出明确要求。9月4日,安徽省政府召开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专题研讨会,安徽省政府省长、副省长,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省辖市市长以及部分企业家、中介服务机构代表70余人参会。会上,大家从政府的视角、企业的视野、社会的维度,围绕“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方式、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主题,深入研讨交流,分享真知灼见。“省长专门召开会议,以这种方式研究部署预算编制工作,还是头一次。”谷剑锋说。眼下,正值2023年预算编制工作的关键期。谷剑锋表示:“我们将不折不扣落实改革要求,通过改革,增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保障能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10-15 零基预算的编制 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

  • 《“形势与政策”教学问答集》杨秀君|(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形势与政策”教学问答集》【作者】杨秀君【丛书名】“形势与政策”教学系列丛书【页数】283【出版社】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9.10【ISBN号】978-7-5671-3700-4【价格】68.00【分类】时事政策教育-教学研究-高等学校【参考文献】杨秀君.“形势与政策”教学问答集.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9.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形势与政策”教学问答集》内容提要:本书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际关系、党建七个模块,在日常教学中,搜集了学生典型的常见的问题,组织专家和教师给予分析,给出合理的答案。教学问答集涉及学生问题百余个,教师解答字数二十余万。”形势与政策”教学问答集遵循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对象针对性强,问题内容易于理解。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部根据会议精神要求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选用进行政治把关。”形势与政策”教学问答集的出版对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辅助作用,是上海大学教师团队集体智慧,具有可操作可复制性。《“形势与政策”教学问答集》内容试读经济建设篇1.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开始走下坡路?薛军民: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9%,堪称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然而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2015年的GDP增长为6.9%,由此引发对中国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的各种担忧。对此,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这一问题。首先,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任何一个经济体不可能持续高速地增长下去,犹如人不可能一直保持百米冲刺的速度进行一万米长跑一样。对于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政府一直以来认为理想的增长目标是7%至8%,这一点不仅可以从近几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中体现出来①,还可以通过几届政府对经济过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中反映出来。所以,中国经济增长由两位数高速增长变为个位数的中速增长,是理性回归、健康调整的过程,也是今后经济增长的常态化。从结构方面看,我国处于经济结构的转型期,工业化已经达到顶峰。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当工业化达到顶峰之后,生产率进步比较慢的行业价格涨得更快,资源向低生产率部门转移,从而使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下降。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其次,经济增速的趋缓也与整个世界经济周期的大环境有关。目前世界各国经济一直没有走出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的困境。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与①“十二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复合增长7%,“十三五”规划中GDP年均增长率不低于6.5%。习近平:《“十三五”GDP底线6.5%》,2015年11月4日,htt:/ew.xihuaet..com/fortue/2015-11/04/c128391226.htm.4“形势与政策”教学问答集整个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在全球经济萧条、复苏乏力的情况下,我们很难独善其身。问题的另一面是,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开始走下坡路,增长速度的趋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停滞与下降是不同的概念,所蕴含的意义也是不同的。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看,经过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的经济基数已经很大,2015年GDP总量为10.3万亿美元,2016年更是超过11万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即使GDP增速为6.5%至7%左右,总量的增长也是非常可观的,也远高于世界平均的增长速度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比较大的总量所带来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有一个相对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处理之前经济高速增长所形成和积累的许多社会经济问题,如城市化相对滞后于工业化问题、收入差距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实质上是我国社会长期发展目标转变的过程,即从追求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时期转变为社会全面发展的阶段,是经济发展速度的量的积累到社会整体发展质的提升的转变过程。二是经济增速趋缓既有经济发展内在的必然性,也包含了我国对经济调节的主动性。传统的依赖于高投人拉动的高增长不具有持续性,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为依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新为主的增长方式上来。经济增长的换挡时期是为了以后更持久的高质量增长奠定基础。所以,我国的经济增长趋缓是经济社会发展从量到质提升的必由之路,是我国从发展中国家、从中等收入国家走向高收入国家和实现工业化的一个发展阶段,这一点与日本的长期经济停滞有本质的区别。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是在其已经完成工业化,进入发达经济体之后出现的问题。复且大学张军教授认为,日本,包括相似的韩国在经历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增长陷入长期的缓慢增长,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日韩的经济发展一直在试图维持一种结构的不平衡,出现了结构黏性。①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制造业,这种部门间的结构扭曲是实现之前高速增长的原因,但如果结构的扭曲不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调整或再平衡,那么在遇到外部冲击的时候,反而成为经济增长停滞的原因。而我国还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拥有更大的国内潜在的需求规模,生产性①张军:《减速与中国经济的增长趋势》,htt:/www,fdfre..fuda.edu.c/?=3991l。经济建设篇5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保持长期的中高速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而要实现较长期的中高速增长,面临的困难可能主要是如何避免像许多发展中国家那样,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之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而使社会发展长期停滞。所谓“中等收人陷阱”,是世界银行在2006年《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最早提出的概念,是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它所依赖的从人均低收入经济体转变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在相当长时间内无法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由此导致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目前进入上中等收入区间,正处于迈入高收入社会的关键时期。从历史经验看,许多国家能够快速达到中等收人水平,但很少有国家能够有效规避“中等收入陷阱”①。我国目前也呈现出很多长期处于中等收人陷阱中的国家所出现的共同问题,如经济增长回落、严重的贫富分化、增长转型困局、腐败问题突出、社会冲突加剧等。所以,如何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也是如何保持较长时期中高速增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在吸取和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深化改革,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总量的“蛋糕”做大的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改革。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就是针对这一形势提出的发展战略。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使供给与不断增长的巨大的市场需求相匹配;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由传统的资本等要素投入转向效率提高的新动能上来。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突出人民至上,致力于解决我国发展中共享性不够、受益不平衡问题的共享发展①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如果一个国家进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超过28年未达到中高收入标准,即可认为其落人“中低收入陷阱”;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但未能在14年内进人高收入行列,则可看作落人“中高收入陷阱”。以此衡量,1950年以来新出现的52个中等收人国家中,35个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其中30个落入“中低收入陷阱”,5个落入“中高收人陷阱”。在这35个国家中,13个为拉美国家,11个为中东北非国家,6个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3个为亚洲国家(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斯里兰卡),2个为欧洲国家(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其中,一些国家在“中等收人陷阱”中已经陷入了相当长时间,如秘鲁、哥伦比亚和南非等已在“中低收入陷阱”中受困长达60余年,委内瑞拉在“中高收入陷阱”中也已超过60年。与这些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外一些经济体特别是东亚新兴经济体只用了不到10年时间就完成了由中等收人向高收入的跨越。载《人民日报》,2016年1月14日,第7版。6“形势与政策”教学问答集理念为战略指导,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前提,以推进扶贫脱贫、缩小收入差距为抓手,以推进区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保障,以推进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实现供求两端平衡的根本途径,使经济社会在更高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平衡。2.如何解决中国经济总量上升的同时贫富差距拉大的分配问题?丁晓峰:关于经济总量问题。我们看一个问题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既要整体把握,又要具体分析。横向看,我国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远高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我国的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速度都居于世界前列,涉及民生的一些领域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比如智能家具、智能电器、智能型住宅和智能交通工具已经出现在城市中的不少家庭。但我国的总体福利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民生活的富裕程度和享受社会福利的广泛性还远不及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纵向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与20年前、30年前甚至更远的我们的父辈祖辈时代相比较,已经有了天壤之别。现在一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是二三十年前无法比及的。国家贫困人口极大地减少,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几乎做到了全覆盖。现在的贫困生上大学,基本生活费几乎都能由国家帮困资金解决,这在2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从整体看,无论我国的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新农村建设,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举一个简单例子,10年前的学生们到了寒暑假,都坐那种红皮或绿皮的火车,远一点的要几十个小时才能到家;而现在,高铁···试读结束···...

    2022-10-02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论文

  • 《林业政策问答手册》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林业政策问答手册》【作者】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丛书名】农村林业知识读本【页数】335【出版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01【ISBN号】978-7-5130-5268-9【分类】林业政策-中国-问题解答【参考文献】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林业政策问答手册.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林业政策问答手册》内容提要:本书由五部分组成,*部分是林业知识,主要介绍林业的基础知识和林业政策的知识,对林业及林业政策进行初步了解。第二部分是林业经营政策简介,重点梳理林业经营方面的有关政策。第三部分是林权改革政策与操作,着重明确林权改革方面的政策导向及具体实施。第四部分是林业政策案例,从林权改革、林业合作组织、林下经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退耕还林还草、贴息贷款等、农民权益保护7个方面筛选出具有示范作用的典型案例,供农民朋友学习参考和借鉴。第五部分列出了一些主要林业政策文件全文,以方便农民朋友们查阅。《林业政策问答手册》内容试读第1章林业知识美林业政策问答手册第1章林业知识1.1林业基础知识1.1.1关于林业1.什么是林业?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经营、保护和开发利用森林的事业。林业既是以取得木材、竹材及多种林产品,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各种原材料的生产建设事业,又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工程,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公益事业。林业是为了人类的利益经营利用森林以及和森林共生的自然资源的科学和实践。2.什么是社会林业?社会林业指围绕人民群众生活所需而要解决与其自身的生存及发展相关的林业活动。发展社会林业,对解决乡村贫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减轻毁林压力、稳定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社会林业是以发展乡村经济为目的,由当地人民参与并从中直接受益的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亚洲一些国家在发展社会林业方面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印度、泰国、菲律宾、韩国等国家已取得显著成效。我国也是发展社会林业最早的国家之一。3.什么是农用林业?农用林业也称混农林业,是一种土地利用技术和制度的总称,即有目的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乔木、灌木、竹子等)与农作物或动物相结合在同一土地上经营,按一定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进行组合、管理,使农林复合系统在不同组合之间起到生态和经济一体化的相互作用。发展农用林业,能在单位面积土地获得更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因而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并被作为一种国土治理的重要方式。我国在发展农用林业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第1章林业知识1.1.2关于森林1.什么是森林?森林是陆地上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并占有较大空间、密集生长、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森林与环境是一个对立统一且不可分割的总体,森林受环境因子的制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周围环境,在地球表面的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在生态学中,森林被看成是一个以树木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森林可为人类提供大量林木、竹材、能源及其他林产品,并改善和美化人类的活动、居住环境。森林又是天然的基因库,是大量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育栖居地。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土壤、地形条件复杂,森林类型十分丰富。2.什么是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8号)(以下简称《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3.什么是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率。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计算世界森林覆盖率时,是以世界陆地面积为分母,包括陆地上的江、湖水面在内,不包括南极及北极地区的陆地。根据《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森林法所指森林覆盖率,是指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森林面积与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村旁、路、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4.什么是森林效益?森林效益是森林在人类生活、生产和生存中的有益作用或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森林的经济效益,包括木材、竹材、薪柴、木本油料、工业原料等林产品,生产干鲜果品、食用菌类、药用植物等林副产品,及栖息繁衍野生动物、树木的根、茎、叶、花、果实、汁液和树皮等经济用途;②森林的生态效益,包括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3林业政策问答手册减少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生存的安全。森林是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陆地生态平衡、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中起主导作用,这是森林作用于自然、造福于人类的最大功能;③森林还具有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吸附灰尘、消除毒气、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美化环境、促进人类身体健康等社会公益效益。林区、森林公园是广大人民旅游、疗养、休闲、保健的胜地。5.什么是森林生产率?森林生产率指通过人的劳动和自然力的作用,在单位面积林地上生成的活立木的生长量蓄积量以及其他林产品的数量。反映森林生产率的主要指标有:①林地单位面积木材年生长量;②林地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③其他林副产品单位面积产量等。6.森林是如何分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7号)(以下简称《森林法》)第四条规定,森林分为以下五类。①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②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③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④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⑥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7什么是森林起源?森林起源是森林生成的方式,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两种。天然林又分为实生林和萌生林,人工林则分为直播造林、植苗造林和插条造林等方式。确定森林起源时,对人工林可以查对造林记录。对于天然林,如混交林,则以优势树种的起源为准:针叶林绝大多数为种子更新,少数可能是萌芽更新,如杉木等;阔叶林则由种子起源或萌芽起源都有可能。明确森林起源,是确定经营目的和制定经营措施的重要根据之一。8.什么是天然林?天然林是由天然更新或演替过程形成的森林。根据其受人为干扰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原始林、次生林。原始林是未经任何破坏的原生植被。次生林是原始林经采伐或多次破坏后自然恢复起来的森林。我国现有森林大多数为天然的次生林(也称“天然次生林”),其特征是多为幼壮林,较不稳定,阔叶树种常占优势,生物种类组成复杂,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林地生产率较低。4第1章林业知识9.什么是人工林?人工林是用人工营造的森林。人工林的经营目的明确,树种选择、空间配置及造林技术措施都是按人们的要求来安排的。其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所用的种子、苗木或其他繁殖材料一般是经过人为选择和培育的,遗传品质良好,适应性强;②树木个体一般是同龄的,在林地上树木个体分布均匀,能及时、划一地进人郁闭状态;③可以用较少的树木个体数量形成森林,群体结构合理;④郁闭后个体分化程度相对较小,个体与群体之间矛盾比较突出,较易引发林病虫害;⑤林地从造林之初就处于人为控制之下,能适应林木生长的需要。因此人工林往往要比天然林获得更好的速生、丰产、优质的效果,林地生产率较高。但经营人工林必须建立在深入掌握林地环境和林木生长发育等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取正确的营造林技术措施。10.什么是混交林?混交林是两类以上树种所构成的林分,任一树种的组成均不足65%。混交林如果树种搭配适当,林木能充分利用光能及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可以提高林分生产率和稳定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火灾的蔓延,还能提供多种木材和其他林产品,防护作用也较强。11.什么是纯林?纯林是由单一树种构成的森林。当存在多个树种时,其中一个树种(即优势树种)占65%以上。12.什么是复层林?复层林是具有两个以上林层的林分。混交林中的上层林木常由阳性树种组成,阴性树种多居下层。复层林可充分利用生长空间和光、热、水、养分条件,防护作用和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在适合条件下培育各种复层林,是提高森林生产率、充分发挥森林效益的有效途径。1.1.3关于林种1什么是林种?林种是为科学地经营利用森林而划定的森林类别。《森林法》将森林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类。根据有关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的林种划定工作,其中重点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须经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批准公布。5林业政策问答手册2.什么是防护林?防护林是以抗御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根据不同的防护对象和效益,可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及其他防护林。3.什么是用材林?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或竹材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包括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及一般用材林等。4.什么是经济林?经济林是以生产干鲜果品、食用油料、调料、工业原料、药材等及其他林副特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和灌木林地。5.什么是薪炭林?薪炭林是以生产热能燃料(薪材、木炭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6.什么是特种用途林?特种用途林是以保存种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用于国防建设、森林旅游、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包括国防林、试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森林。7.什么是生态公益林?生态公益林是指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和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8.什么是商品林?商品林是指以生产木材、薪材、干鲜品和其他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包括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自留山个人所有的薪材除外)。1.1.4关于林分1.什么是林分?林分是林木内部结构特征基本相同而与周围相邻森林群落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群落。林木内部结构特征包括林木起源、林相、树种组成、林龄、郁闭度、疏密度、出材级、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等因子。由于林地所处的土壤、坡度、坡向、水文条件及气候因子等立地6···试读结束···...

    2022-10-02 epub 图书app epub电子书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

    国信[2022]89号国家发改委、民政部:您关于建立改革改革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请求行业协会商会的发展得到了好评。经国务院同意,现答复如下:国务院同意建立改革改革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发展行业协会商会。联席会议没有印章或正式文字。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工作。行业协会商会行政机关脱钩联合工作组同时取消。附件: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8月23日(公开发布)附件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关于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加强统筹协调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工作,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改革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成立行业协会商会发展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1.主要职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引导和促进工业协会商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加强统筹协调深化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行业协会商会健康规范发展。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持续为行业创造效益协会商会发挥积极作用的良好环境协调解决行业协会、商会、行政机关脱钩改革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巩固脱钩改革成果。加强部门协作与配合,指导和督促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落实有关工作。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2、成员单元本次联席会议由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主办中央组织部中央和中央机关工委、外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10个部门和单位组成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为牵头单位。联席会议由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召集,民政部。其他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担任成员(名单附后)。联席会议成员因工作变动或其他原因需要调整的,由其所在单位提出,由联席会议确定。联席会议可根据工作需要调整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国家发改委,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负责监督联席会议议定事项的落实。联席会议设联络员,联络员为各会员单位有关司局的负责同志。联络官需要调整的,其单位应当书面通知联席会议办公室。教育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健委体育总局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供销总社等行业管理部门和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参加联席会议的有关工作。III.工作规则(1)会议系统。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由召集人主持。会员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提议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具体工作事项时,可酌情召集部分会员单位参加会议,也可邀请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联席会议办公室将不定期召开联络会或专项协调会。联席会议应当以会议记录的形式明确会议议定事项,并发送给有关各方,重大事项按程序报批。(2)报告系统。各会员单位将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向联席会议报告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相关任务落实情况。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跟踪总结有关工作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及时向会员单位报告,对重大事项按程序提出要求和报告。(3)研究系统。联席会议可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会员单位开展联合研究,对相关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各会员单位可组织专项调查,调查结果及时抄送联席会议办公室。4、工作要求各会员单位应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落实约定事项在联席会议上,积极承担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深入研究重点难点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指导地方做好相关工作。各会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共同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部际会议成员召集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伟良民政部副部长詹承富成员:齐家斌,中组部成员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邹晓东谢锋外交部副部长工信部副部长许晓兰夏贤德财政部副部长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廖锡元国家国资委谭作军副主任理事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甘霖副局长...

    2022-09-23 国际商会筹备会召开 商会常务会议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