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高校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设计研究》汪锋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我国高校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设计研究》【作者】汪锋著【页数】264【出版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07【ISBN号】978-7-307-21035-6【价格】58.00【分类】高等学校-咨询服务-研究-中国【参考文献】汪锋著.我国高校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设计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我国高校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设计研究》内容提要:本书针对《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缺乏制度安排”这一共性问题,通过历史与现状分析,将高校智库建设领域的这一问题归因为外在约束乏力、内生动力不足与对接机制弱化。在此基础上,本书深刻把握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特色”与“新型”内涵,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综合运用过程追踪、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法,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即通过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的系统制度安排,推动高校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模式由“有限介入”向“交互嵌入”转型,由“非正式、松散型、低效率”向“契约式、紧密型、高效率”转型。《我国高校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设计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我国大学智库发展的历史源流与逻辑主线大学起源于西方,从其产生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当代中国是在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才逐步在晚清时期真正产生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①如果我们对大学的本质作广义的解读,将其视为一种培养知识精英的学术组织,那么我国古代在春秋战国时期诞生的稷下学宫、太学,直至后来的国子监、翰林院、学士院,都能够称为当时的最高学府。同时,这一类高等学府在职能定位上与现代大学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只不过在人才培养上更侧重为统治阶级培养与输送治国①“大学”的起源在中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是指传承知识、研究学问的教学科研组织。在现当代教育学的话语体系中,大学又被称为普通高等学校(简称高校),是与义务教育、中等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因此,“大学”与“高校这两个概念在大多数情形下是可以通用的。但是,当运用这一概念进行历史分析时,使用“大学”一词更加准确。因此,本书在涉及历史分析时,使用“大学”“大学智库”的概念,其他部分则使用“高校”“高校智库”的概念。2我国高校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设计研究理政的人才,在科学研究上更侧重对儒学的解读与运用,在社会服务上更侧重为君王提供决策咨询服务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最高学府都属于官学性质,是知识精英参与国家治理的体制内途径或平台。而除此之外,我国几千年来,尤其是进入封建社会时期以来,在政治、文化和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还有一些带有非官方、民间性的制度形态也具有一定的智库或准智库功能,即书院和幕府。在体制内参与政治的途径较窄、机会较少的特定时代背景下,它们为大量优秀的知识分子从事学术研究、时政评议、决策咨询提供了平台,有些还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国家与地方重大政治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节我国古代大学智库的萌芽与维形一、稷下学宫:大学智库的起源“士”排在我国传统奴隶制度与封建制度社会阶层的首位,也是当时高等学府人才的主要来源。“士”最早是指西周时期具有贵族身份的武士,武士在练习武术的同时也学习文化。但西周以降,随着贵族人口的繁衍,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失去贵族身份而又脱离劳动的读书人。随着当时私学的兴起,也有一部分庶民通过学习而成为“士”,进一步扩大了“士”这一阶层。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当时国与国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竞争的空前激烈,对人才的争夺也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很多胸怀大志的君王、诸侯都礼贤下士,大胆任用人才,养士之风渐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士”一这一特殊阶层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齐国开办的稷下学宫应运而生。它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创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与差不多同一时期出现在雅典的希腊学园一起,被誉为人类早期文明史的智慧之光。希腊学园的诞生及其影响力的扩展主要是源于当时许多著名的先哲,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在这个学园里,这些著名的思想家按照他们的政治哲学培养有智慧、有美德、有治国能力的第一章我国大学智库发展的历史源流与逻辑主线3哲学王(从政者)和优秀公民,使学园不仅成为事实上的“政治训练班”,而且成为人本主义、民主科学精神的源头。而在稷下学宫存续的150多年间,也吸引、孕育了许多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如孟子、荀子、管子等名家大师。比较而言,希腊学园对西方哲学思想的传播、自然科学的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而稷下学宫则对中国古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东方文化思想的传播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稷下学宫因位于当时齐国都城临淄城的一个城门(稷门)附近而得名,在其间讲学、游学、著述的学者通常被称为稷下先生。它产生于齐桓公田午时期,后经过了六代王朝,历时140多年。由于齐国当时采取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教育政策,大办稷下之学,当时各国的饱学之士纷纷来到稷下学宫,使其成为战国时期文化教育的中心和百家争鸣的场所。①齐威王在即位时,曾下诏全国,提出“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一》)。齐威王所具有的这种既豁达大度又虚心求治的精神,为学术思想和政治思想的互动发展营造了宽松的人文环境与活跃的学术气氛,开创了稷下学宫良好的学风。据史料记载,齐威王时期稷下学宫规模宏大,“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广招天下贤士荟萃于此,“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史记·世家田敬仲完》)。在齐宣王时期,稷下学宫更是达到了发展的鼎盛时期,来此游学者规模空前。据称:“齐宣王褒儒尊学,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盐铁论·论儒》)。在这些人中,“自邹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邹奭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史记·孟子荀卿列传》)。①王志民:《稷下学宫:文明史上的奇观》,《光明日报》2015年9月17日。4我国高校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设计研究作为各种思想文化汇集与争锋的场所,稷下学宫具有今天研究院的特质与功能,如稷下学宫的主要活动方式有:期会、讲说、议论、研讨、诘难、争辩,这些方式都非常有利于学术的探究和深化。另外,稷下先生大多为诸子百家学派的学者,他们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经典的学术著作。更为重要的是,稷下学宫具有鲜明的政治功能,其知识精英群体深度参与当时的政治决策,并因其一流的决策咨询质量而得到了统治阶层长期的信任。在这一问题上,国内著名稷下学研究专家王志民教授认为,当时的稷下先生主要扮演了“谋士”“谏臣”“外交家”的三重角色。在“谋士”一角上,稷下先生常常将自己或本学派政治主张的推行与议政建言相结合,因而其议政往往具有宏观性、指向性、理论性和政策性。孟子向齐宣王建议实行“仁政”,既是治国方略,又是统一天下之术,有明确主张,有系统论述,有清晰蓝图,有具体措施,充分体现了稷下先生的议政特色。①在“谏臣”一角上,敢于针砭时弊、直言进谏是稷下先生的主要特点。如当时著名的学士淳于髡就曾当面批评齐宣王热衷声色犬马而不尊重士人。他尖锐地批评齐宣王:“古者好马,王亦好马;古者好味,王亦好味;古者好色,王亦好色;古者好士,王独不好。”(《说苑·卷八·尊贤》)而针对齐宣王的辩解“国无士耳。有则寡人亦悦之矣”,淳于髡又一针见血地指出:“古者骅骝骐骥,今无有,王选于众,王好马矣:古者有豹象之胎,今无有,王选于众,王好味矣;古者有毛嫱、西施,今无有,王选于众,王好色矣。王必将待尧舜禹汤之士而后好之,则禹汤之士亦不好王矣”,而齐宣王则“嘿然无以应”。在“外交家”一角上,一些稷下先生更是活跃在当时战国风云际会的外交舞台上,不仅代表君王出使其他国家,而且广为宣传自己的学术见解与政治主张。如著名的阴阳家邹衍就曾多次代表齐王出使赵、燕等国,其主要学术思想“五德终始说”“五行相生说”以及相关的政治主张,更是广为传播,为当时的各国国君所推崇。①王志民:《稷下学宫:文明史上的奇观》,《光明日报》2015年9月17日。第一章我国大学智库发展的历史源流与逻辑主线总体来说,稷下学宫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中第一个既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又具有决策咨询功能的学术组织,可以说是现代大学和大学智库的滥觞。同时,稷下学宫这三重功能是紧密联系与良性互动的,其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有着鲜明的政治目的,而其政治主张的形成、发展和传播,又以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为支撑,是当之无愧的思想库、智囊团和人才库,在当时的齐国,乃至整个战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格局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二、“博士官”议政:大学智库的雏形秦统一中国后,政治上推行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并逐步建立了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官僚制度。秦代官僚制度由中央和地方两个系统组成,其中,中央官僚主要由“三公九卿”组成。“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包括奉常、卫尉、郎中令等,多是皇帝或皇室服务,少数承担公共职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重要官职地位等同于“九卿”,如五官中郎将、太子太傅、博士官。其中,博士官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齐国稷下学宫的传统从本质上说仍然是知识精英群体与统治阶层在国家与社会治理上的一种对话与沟通机制秦代的博士官虽无职权,但博古通今,能够担任皇帝的“智囊团”,尤其是在众大臣对某一重大决策争执不下时,这些博士官往往能够通过“辩于然否”,为皇帝决策提供最优选择方案。在参与决策咨询的具体途径上,当时的秦代设有“朝议”制度,皇帝在对某些重大事项做出决定之前,先交丞相、御史大夫、廷尉、博士官等朝廷官员集议,如议君主名号、王位继承、封建礼仪,以及应对紧急事件,等等。对于群臣的议论,皇帝只用来参考,也有根据议论对议者实行赏罚其至治罪的。如秦代有一个著名的博士官叔孙通,开始仅仅是待诏博士,但有一次,当秦二世胡亥听到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后,召集博士、儒生进行议论,而诸生或言反,或言盗,于是“二世怒,作色”,而只有叔孙通答道:“生言皆非。夫天下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视天下弗复用。且明主在上,法令6我国高校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设计研究县于下,吏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有反者!此特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郡守尉今捕诛,何足忧?”这次朝议的结果是,“诸生中凡是言盗者皆罢之,乃赐通帛二十匹,衣一袭,拜为博士”。(《汉书·叔孙通传》)在秦代,除朝议制度外,还设有言谏制度,与博士官制度配合使用,在具体的议事中承担着审议和监督的义务。言谏官的主要职责是对国家施政得失、皇帝诏令进行评议、规劝、封驳,言谏形式有议事制度和上书言事谏议制度。需要指出的是,秦代虽然形式上建立了类似稷下学宫的知识精英与统治阶层的对话机制,但随着秦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政治上的极权主义、专制主义兴起,其结果是导致了知识精英与统治阶层的对话机制阻断,统治阶层开始禁锢言路,因言获罪甚至丢掉性命者比比皆是,直至焚书坑儒,而这种极权主义也最终成为秦二世而亡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如当时曾做过齐国博士、秦朝仆射的淳于越就向秦始皇进谏“师古”、推行“分封制”,但遭到丞相李斯的驳斥,并最终因直言进谏而导致杀身之祸。汉代以降,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为了达到教化于民、巩固政权的需要,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官办的最高学府一太学,这是我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正式大学的滥觞,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罕见的。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看,这一制度的产生既继承了“稷下学宫”尊师重教、广开言路的传统,也吸纳了秦代博士官制度的某些特点。这一重大变化始于公元前124年,当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开始在都城长安修筑校舍,创办太学。太学的教师称为太学博士,在当时拥有很高的政治与经济待遇,属于“高官厚禄”之爵。尤其是在政治待遇上,太学博士享有议政、制礼、藏书、教授、试策、出使六项职能①所谓议政,就是参议朝政和做顾问。两汉时期,太学博士议政的范围①肖东发:《教化于民:太学文化与私塾文化》,现代出版社2015年版,第37页。···试读结束···...

    2022-09-15 决策咨询研究课题 决策咨询研究报告

  • 《中国住房制度与房地产税改革》贾康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住房制度与房地产税改革》【作者】贾康等著【丛书名】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研究书系【页数】418【出版社】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7.01【ISBN号】978-7-5164-1435-4【分类】房地产税-税收改革-研究-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研究-中国【参考文献】贾康等著.中国住房制度与房地产税改革.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7.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国住房制度与房地产税改革》内容提要:本书全面分析房地产税的背景、走向,从中国房地产制度这个大背景下研究房地产税,并提出了“双轨统筹”的核心政策建议,从中央地方税制改革的走向上研究房地产税,从试点经验到国外比较的维度来研究房地产税,不仅学术视野宽,也充分接地气,书中包含了作者团队的大量一线调查经验数据。《中国住房制度与房地产税改革》内容试读绪论建立符合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双轨统筹”住房制度模式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近十余年中,多数城市住房价格持续快速上涨,大大超过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与“住有所居”和“房地产业发展”相关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房奴”、“蜗居”、“蚁族”与“房姐”、“房叔”、“房婶”并存的巨大反差和不公平感,引发并加深社会不满情绪。关于住房制度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府高度重视,出台实施了多轮调控与改革措施,但经验教训仍待全面深入总结。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为低收入群众提供住房保障、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任务重、压力大、形势严峻,迫切需要加强和优化制度与政策的顶层设计,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住有所居”之需。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成效住房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4〕43号),确定房改的根本-001-ZHONGGUOZHUFANGZHIDU|中国住房制度与YUFANGDICHANSHUIGAIGE房地产税改革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把住房建设投资由国家、单位统包的体制改变为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体制;把各单位建设、分配、维修、管理住房的体制改变为社会化、专业化运行的体制;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和以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房供应体系;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住房金融和住房保险,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并存的住房信贷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和发展社会化的房屋维修、管理市场,逐步实现住房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促进房地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1998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进一步确定了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同时决定,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国发〔1998)23号文被人们称为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里程碑,它宣告了福利分房制度的终结和新的住房制度的开始。总体而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顺应了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基本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镇住房制度体系框架,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改革和完善住房政策,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城镇居民住房基本实现自有化和商品化。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超过30平方米,家庭自有住房率达到80%以上;根据中国金融调查(CHFS)数据,2011年全国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9.68%,城市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5.39%。以商品房、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房和廉租住房等结合构成的住房供应体系初步成型;住房多元化的投资、持续化的融资、专业化的生产和服务、市场化的交换、货币化的分配和多数社会成员家庭住房消费主要由市场调节的体制基本建立。住房制度改革使住房资源配-002-绪论建立符合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双轨统筹”住房制度模式置优化,住房扩大再生产持续实现,房地产业迅速崛起,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带动几十个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拉动GDP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城镇居民住房面积、住房质量和住房成套率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居住环境显著改善。作为配套改革重大措施之一,住房改革减轻了国有企业负担,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化;缓解了财政沉重的投资建房和维修管理费用:撬动了住宅需求和住房投资,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二、中国住房政策与市场调控面临的困境:相关因素与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市场房价总体水平持续快速攀升,房价收入比不断走高,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和不少城市“收入夹心层”人员难以从市场上获得“承担得起”的住房。而一轮比一轮“严厉”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却被社会指责为“空调”,不仅让很多民众继续“望房兴叹”,也有损政府的公信力。住房市场的供求矛盾、特别是带有结构性特征的住房可支付能力的社会分层和社会矛盾问题随之加剧,房地产市场秩序紊乱,社会成员的不动产配置状况两极分化,威胁社会公正,影响社会安定。影响住房价格与住房不动产配置的,不仅有房地产市场供需变动的即期因素,更有影响供需力量的长期、潜在、综合因素,包括城镇化、社会分配差距拉大、房地产过度金融化、土地供应机制和不动产溢价的调节机制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市场调控中的困境集中且典型地映射了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中的深层次、综合性、全局性的矛盾和问题。(一)城镇化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2000年以来,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6个百分点。过去30多年,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上升至2012年的52.57%,2015年进一步提高到为56.10%,已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根据世界各国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可知,当前我国仍处在城镇化率-003-ZHONGGUOZHUFANGZHIDU|中国住房制度与YUFANGDICHANSHUIGAIGE房地产税改革30%~70%的快速发展期。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据公安部统计,2010-2012年,全国农业人口落户城镇的数量为2505万人,平均每年达到835万人,再加上并不落户但却在城镇常住和工作的流动人口,这一部分社会成员的住房需求十分庞大。未来20-30年,估计我国的城镇化率仍将保持年均1%左右的增长速度,相当于每年平均约有1400万农村人口转移至城市。目前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为35平方米左右,假定新移民人均住房面积需求较低一平均为30平方米,则为满足这些新移民居住的住宅面积将年均达到4.2亿平方米。以住房套均面积70平方米估算,则每年城镇住房新增需求要达到600万套,这还不包括原有城镇居民的改善性住房需求。新型城镇化对住房政策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住有所居”对住房保障目标与重点产生深远影响。“住有所居”首先强调的是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权利,而不是住房产权。其次,社会和谐的城镇化对住房保障客体及保障房布局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住房方面,社会和谐的城镇化主要体现在要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与促进不同收入阶层在社会层面的混合居住等。再次,提高城镇化质量对保障性住房周边的公共基础设施提出了同步要求。城市的本质内涵是使人们生活更加美好宜居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客观要求,而为低收入群体创造一个宜居的住房环境,特别是对保障性住房相关的周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政府完善住房保障工作的重点内容。这些都可归于公共财政必须推进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上海易居研究院刘卫卫、朱光等研究人员利用经济学弹性系数原理,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城镇化率变化与住房指标变化间可量化的相关关系。譬如,全国城镇化率提升1%,相应住房投资增长7%,住房销售面积增长5.7%,住房竣工面积增长2.7%,人均住房面积增长1.4%等。①在这种背景下,城市住房“供不应求”带有长期趋势特征,十分需要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推动形成总量趋于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房租水平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有效保障城镇常住人口的合理住房需求。①易尚斌:《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重点》,《房地产时报》2013年05月03日。-004-绪论建立符合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双轨统筹”住房制度模式(二)人口总量与结构的变化:总规模上升、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人口是房地产需求的基础性因素,一个国家的住宅需求量主要是根据这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和家庭分裂速度决定的。人口总量、家庭结构、地域集聚特征是影响住房需求的长期因素。经济学中“刚性需求”是指社会主体为了满足自身生存需要而产生的需求,住宅属于生活必需品,人们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势必会对其提出的需求,就属于“刚性需求”。在这种“刚性需求”作用下,住宅需求量始终伴随人口数量和结构性变化而在总体上发生改变。我国仍处在总人口的上升区间但未来会达峰值而转为稳定状态,截至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较2000年底净增人口达到近7390万。伴随人口增长,我国房屋竣工面积也从2000年底的80715万平方米上升到2009年底的245402万平方米,9年时间增加了两倍以上。房屋建筑面积显著增长的趋势与人口对住房提出的“刚性需求”密切相关,同时也与中国步入“中等收入”社会而必然产生的大基数人口对住房提出“改善性需求”有关,因此人口数量的逐年增加极大地刺激新增基本需求、改善性需求合成的住房总需求的上升。同时,中国的家庭人口平均数已从1990年的3.96人/户下降到了2008年的2.96人/户,并在不断的下降中,这种家庭向“小型化”的裂变,自然也会对住房需求的上升带来可观的影响。当然也应看到,我国人口抚养比自1950年到1964年保持上升趋势,从61.0%上升到79.4%。从1964年开始,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使中国进入人口红利时代,这种趋势持续到2013年左右。2013年之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中国将从“人口红利期”转为“人口负债期”(图绪-1),与此相关全社会老龄化及储蓄率的降低,会带来未来对房地产价格的降低影响。1991-2009年近20年间,中国的购房年龄人口总数从3.45亿增长到4.65亿,增幅为34.8%,而全国普通商品住宅价格则从每平方米756元增长到4474元,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增幅为392%。但从2015年之后,适龄购房人口数将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2.22亿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城镇人口的比重达到56.1%。30年以后,按照平均寿命预期值-005-ZHONGGUOZHUFANGZHIDU中国住房制度与YUFANGDICHANSHUIGAIGE房地产税改革计算,加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将一共约有4亿以上的人口死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2亿多人口,届时也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前30年,在城里购买商品房居住或投资的主要是这两代人群体,而30年后,城市将可能空出一亿套以上的商品住房。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中国人口进入负增长时期适龄购房人口总数的持续减少①,以及老龄化社会特征继续显现,又将会对商品住宅市场产生很大影响,很多城市将不但很难再有新增的住房需求,原有住房需求可能还会表现为下降。虽然会有一些更新、改善房产的需求,但总体上届时房地产业需求下降不可避免,除少数人口聚集效应仍十分显著的大城市外,一般城市的住房将会出现普遍过剩。中国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会在未来几十年内一定程度上抵消人口下降带来的影响,但作用毕竟有限。12010080人口红利期人口负债期60020一人口总抚养比0CRCh.CM.COC°8图绪-1“人口红利期”向“人口负债期”的转换(三)社会收入分配和不动产配置(占有)的失衡与秩序紊乱,加剧住房矛盾,并形成恶性循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对此社会上有①根据许子枋(2013)的测算,我国购房适龄人口(25-49岁)总量将于2015年开始下降,2017年全国首次购房适龄人口(25-35岁)将在达到2.5亿人的高峰之后进入长时间的下降通道。见许子枋:《中国房地产,大萧条还有多远》,26,266,267,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006-···试读结束···...

    2022-09-13

  • 《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制度约束与风险管理研究》罗文钦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制度约束与风险管理研究》【作者】罗文钦著【页数】229【出版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05【ISBN号】978-7-5690-1815-8【分类】股票-资本市场-研究-中国【参考文献】罗文钦著.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制度约束与风险管理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制度约束与风险管理研究》内容提要:本书研究基础性交易制度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路径。书稿共八章,内容包括:1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创新点;2流动性文献综述;3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的基础理论与实例;4限售股解禁减持对市场的影响评价及新制度构想;5T+1制度对流动性的影响及制度评价;6退市制度评价及对流动性的影响机制;7大宗交易对股票价格及流动性的影响及制度评价;8股票市场流动性风险的诱因与管理路径。《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制度约束与风险管理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概论一、研究背景(一)理论背景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扩张,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与此同时,理论界对金融市场各个层面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1952年美国金融学家马科维茨首次以数学化的方式解释了投资分散化的原理,发展了投资组合选择理论,标志着资产组合理论的开端。他提出了著名的“均值一方差准则”,探讨了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得到最低风险和最有效投资组合的方法。随后是1958年Toi发展和提出的两基金分离定理,将马科维茨理论拓展到无风险证券;以及1964年以Share为代表的资产定价模型(CAPM),在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使得金融市场中的任何资产都有了一个均衡条件下的定价公式。l958年,Modigliai和Miller通过无套利方法,得到关于资本结构的两个重要理论结果,合称M一M定理,在此基础上研究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开创了用无套利方法进行资产价格均衡分析的先河。这一方法最终促成l973年Black和Schole的期权定价理论以及Fama的有效市场假说。上述研究成果在1976年被Ro升华为“套利定价理论”(APT)。有效市场理论、风险一收益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公司金融理论四大学说构成了经典金融理论的完整体系。然而,经典金融理论是建立在大量假设的基础之上,与客观市场环境往往有较大出入,如将市场假设为处于无摩擦、完全透明、流动性充分、信息完全对称的完善状态,资产定价机制建立在一个高度稳定、流动性充分的市场环境中。在这种理想化的假设之下,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人”,信息能够完全对流,预期高度一致,忽视了投资者行为差异、交易机制优劣和基础性制度安排对市场的作用。从Demetz(1968)开始,许多研究者转而关注金融市场1股票市场流动性角制度约束与风险管理研究内在的微观基础,摒弃了经典金融经济学领域的许多假设,使得金融经济学成为与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信息经济学、博弈论、投资心理学等学科相互交融的交叉性学科。在放宽金融经济学的许多假设和拓展现代金融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过程中,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如行为金融学、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等,是经典金融理论的补充优化和应用拓展,也是当前金融理论研究的热点。(二)经济、政策背景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股票市场进入了全流通时代,流通市值急剧增加。自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杠杆”的思路以来,实体经济部门通过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债转股试点、资产证券化探索、PPP项目实践等方式不断尝试降低实体经济杠杆率。在去杠杆过程中,股票市场被赋予的任务是充分发挥融资功能,通过债转股、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等手段,助推实体经济降低杠杆率,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习近平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谈到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时表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在此经济政策背景之下,近年国内资本市场呈现出以下新的变化。1.融资规模呈现明显扩张的趋势根据管理层对现阶段股票市场的功能定位及“脱虚向实”的精神指引,上市公司数量增加和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已经不可避免(见图1一1、图1一2)。2016年至2017年6月,共计有493家IPO获得批文。随着市场供给量的增加,直接融资、再融资和限售股解禁减持产生巨大的资金压力,甚至有引发流动性危机可能。2018年A股将迎来解禁洪峰,静态测算可流通市值将增加3.37万亿元以上①,对市场的承接能力是极大的考验。①数据来源:WTND资讯数据库。2第一章概论3500.0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上市公司数目(家)图1一1上市公司数量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资讯16000.015000.014000.013000.012000.011000.010000.019000.08000.07000.0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0.02009-012009-082010-032010-102011-05201201220132012014-0420142015-0620162016-082017-03A股定向增发(现金)再筹资金额:累计值(亿元)图1一2A股市场再融资累计值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资讯2.国内股票市场走势低迷,波动率极低上证指数自2007年创下6124点的历史记录以来,十多年之后的今天,在外围市场屡创新高的背景下,至今依旧在3300点一线艰难徘徊。与此同时,2017年前10个月,上证指数收盘涨跌超过1%的天数只有10个交易日,而2016年为65次,2015年则高达141次①,创下A股市场历史最低纪录水平。部分标的甚至出现持续一小时没有成交的现象②,大量上市公司股票成交量极①数据来源:同花顺数据统计。②如上市公司宁波精达,2017年12月14日成交74800股,换手率仅为0.09%,期间长时间没有成交记录。3股票市场流动性角制度约束与风险管理研究低,闪崩现象频繁出现,表明资金流入意愿不足(见图1一3),流动性风险凸显。1000000000000102367748814.001000000000001000000000010000000001000000001000000010000002010-01-042010-09.202011-06-16212-03-062012-11-212013-08-152014-05-092015-01-222015-10-152016-06-302017-03-21■资金流人颜:A股(元)图1一3资金流入额,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资讯3.货币政策紧缩的苗头显现根据2017年5月央行发布的金融数据报告,银行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均相对稳定,但M2增速下滑至9.6%,创下了M2增速数据发布以来的新低,呈现快速下滑的趋势。外汇占款环比下降2679亿元,连续第12个月下滑。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指标的持续改善,美国等成熟市场已经步入加息周期,进一步压缩了国内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空间。全球国债收益率大多保持上行的通道,美国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2.47%,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3.08%,一定程度上反映通胀的预期。在市场不断扩容,大量限售股解禁和投资者入市意愿不高的背景下,国内股票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业已明朗。二、研究的意义流动性、盈利性和波动性是股票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基本属性,其中流动性是决定一个市场是否有效与稳定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衡量市场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①市场是否健康的一个衡量标准是能否在交易成本尽可能低的①杨朝军.证券市场流动性理论与中国实证研究[M0.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21一22.4第一章“概论情况下,使投资者能够迅速、有效、稳定地执行交易,也就是说股票市场必须为投资者提供充分的流动性。在正常运转的股票市场,流动性直接决定着交易成本的高低和流动性风险的大小,是进行投资和资产定价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股票市场崩溃进而导致投融资功能散失往往与市场的流动性严重不足直接相关,流动性消失会对整个市场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在宽松货币政策逐步退潮的国际背景之下,保持二级市场的稳定是充分发挥融资功能的先决条件。一个极度低迷、充满亏钱效应的市场,靠拉抬指标股来稳定指数,靠制度的缺陷来保证一级市场顺利发行的路子是不可持续的,也缺乏效率。要保持市场稳定运行,离不开对流动性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一个稳定、流动性高的市场将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对保持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流动性好的市场上,投资者能够以合理价格快速完成交易,买卖证券的成本较低。对上市公司而言,公司股票的流动性好,便于投资者交易,既方便融资增发,也可以树立良好的形象。Amihud和Medelo(1988)认为市场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流动性,因此,研究市场流动性对于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理论意义而言,第一,流动性问题的研究将推进资产定价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经典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Black-Schole(B-S)的期权定价公式的前提假设中,都有一个“完美市场”假设,即假设“市场是无摩擦的,不存在交易成本和税收,并且所有证券都高度可分”,这实际上就是假设市场具有充分的流动性。可以说,完美市场或充分流动性市场是现代金融理论存在的基础之一。然而,当人们渐渐认识到现实市场远远不是理论描述中的完美市场时,基于这些假设推导出的结论也越来越受理论界的质疑。当研究者将关注点投注于有摩擦及交易成本的现实市场时,就将证券市场流动性研究引入了现代金融市场的分析框架,而且随着这一趋势的不断发展,将推进传统金融分析理论不断更新和完善。第二,流动性问题的研究将完善有效市场理论。流动性是决定市场运行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因为流动性的变化会放大甚至引发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从本质上说会使得市场价格不能反映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或者使得市场价格暂时偏离市场出清的均衡价格,最终影响市场效率。提高市场流动性水平,可以抑制因流动性不足衍生的风险,从而降低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最终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及避免系统性风险发生。第三,流动性问题的研究又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市场条件如估值水平和价格水平变化的速度超过某一个阈值时,市场参与者将5股票市场流动性角制度约束与风险管理研究会在某一特定时间区间以踩踏退场的方式规避损失,极端情况下将导致市场体系的崩遗(2015年股灾中投资者集中出逃导致千股跌停便是例证)。因此,保持充分的流动性能通过强化市场参与者的信心进而提高市场的稳定性。①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市场流动性的增加不仅保证了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也促进了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增长。市场流动性风险的研究对资金体量大的机构投资者显得尤其重要。机构投资者的股票持仓量和交易量大,其交易相对来说更难完成,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船大难调头”。在流动性缺失的市场中强行交易会导致交易成本上升,高昂的冲击成本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投资回报。所以机构投资者在其投资组合配置中必须考虑到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如何在投资过程中控制和管理流动性风险一直都是机构投资者风险管理中亟待解决与完善的问题,而要解决好它首先就要搞清楚市场流动性风险的动态演变规律,然后才能有针对地设计风险防范措施。流通市场的流动性在为交易者提供转让和买卖证券机会的同时,也是上市公司顺利进行融资的基本保障。如果市场缺乏流动性而导致交易难以完成或成本极高而导致市场崩溃,投资者不断出清,必然倒逼一级市场发行方停止筹资活动。一个既没有投资功能,也没有融资功能的证券市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对投资者来说,他们不仅需要承担基于基本面和政策面产生的价格风险,还需面对因资产流动性变化衍生的风险。良好的流动性环境,能够降低投资者在参与交易时因股票流动性缺失而丧失最佳出手时机(流动性较差,股票难以沽出)的风险。所以,研究市场流动性风险的诱因、状况、演变规律和风险管理等内容,将有助于强化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理解,进而有效地防范和管理风险,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为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正是基于以上的这些原因,Amihud和Medelo(1988)指出:“流动性是市场的灵魂,流动性是市场的一切。”三、主要创新点有关流动性理论和风险管理,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研究者围绕流动性基础理论、流动性的提供方式及效率、流动性的测度、流动性风险的识别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研究中,学者们大多利用各类模型对某一特①从微观层面上看,白马股、绩优股在危机中跌幅较小的原因在于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看好,流动性好,能增强投资者买入和持股的信心。6···试读结束···...

    2022-09-04

  • 制度经济学》(美)康芒斯著;于树生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制度经济学》【作者】(美)康芒斯著;于树生译【页数】1042【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ISBN号】978-7-100-19469-3【价格】149.00【分类】制度经济学【参考文献】(美)康芒斯著;于树生译.制度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图书封面:制度经济学》内容提要:《制度经济学》内容试读前言本书仿效自然科学教科学。书中所列入的每一种观念都追溯到它的创始人,然后陈述这种观念的逐步修正和变化,并且将各观念早期的双重的或三重的意义分开,直到使每种观念作为单一的意义和我理想中的政治经济科学里的其他观念结合起来为止。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这种政治经济科学正在发展形成。在我所谓的“战争循环”中,在一些革命战争的前后,出现了新观念和新学说的创始者。由于我的分析是根据英美的习惯法,我就从1689年的英国革命开始:其次到1789年法国革命的世界战争;接着到1861年的美国革命(这是被抑制了的1848年欧洲革命的结果);然后到1914年开始的许多革命的战争。正如我在自传里解说过的,我亲身经历了这些革命循环中的两个周期:废除奴隶制的美国革命,和过去二十年的世界革命。我的第一本书《财富的分配》(1893年)受了十九世纪末叶流行的学说的支配;我的《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1924年)和这一本《制度经济学》(1934年)则受着在我们当前经历的革命循环中出现的种种学说的支配。过去二十五年中,我从许多研究家和助手那里得到很多帮助,其中安娜·坎贝尔·戴维斯夫人协助我研究法律和经济问题七年,鲁本·斯巴克曼先生协助我研究经济问题四年。经济系的同2前言事们给了我极其珍贵的协助,还有其他经济学者,包括以前的和现在的研究家在内,凡是我在写作和改写过程中,征求过意见的各位,都曾指出我的稿子的缺点,帮助我解决困难。约翰·罗杰斯·康芒斯马迪孙,威斯康星州,1934年8月第一章观点我的观点根据于我参加集体活动的经验,从这些活动中,我在这里得出一种关于集体行动在控制个人行动方面所起的作用的理论。这种见解可能适合也可能不适合别人对于制度经济学的观念。我的《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一书以及这部《制度经济学》的各种油印稿本和修正稿本的读者提了一些评论和批评,意思是说他们不懂我的理论,也不了解我是什么目的,并且说因为我的理论完全是我自己个人的看法,所以也许没有人能了解;这些评论和批评使得我取消个人的抑制,大胆地把我自己当作一个五十年来参加了多种多样的集体行动的“客我”。在这第一章特别是关于意外事故和失业问题的一节里,我要叙述参加集体行动的经过。我认为这本书并不是一种我自己个人的理论,而是一种符合集体行动中许多经验的理论,因此需要跟以往二百年的个人主义的和集体主义的学说调和一致。我参加集体行动是在1883年加人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印刷工会为会员时开始的。我带着一个“乡下印刷工人”的一团朴素和好奇心来到那里工作,具有在印第安纳州乡间一个小村落中一家小型报馆和小印刷店里得到的七年的多方面的训练。这种每天工作十二小时,每周做七天工,每周工资十五美元左右的新经验,以及工会努力控制一家大的日报社的雇主和印刷工人两方面的结果,再加上我在1886年以前作为一个流动印刷工人的旅行,改变第一章观点了我,使我放弃了准备做新闻工作的一种模糊的打算,转而计划尽可能从各方面来研究整个的经济学问题。在经济学说方面,我所读的第一本书是亨利·乔治的个人主义的和神学意味的《进步与贫困》。这是一个同事的印刷工人推荐给我读的。我始终不能像乔治那样,用演绎法达成结论。我不满意他谴责工会,①我知道,拿我自己的实例来说,工会所取得的就业条件胜过邻近的那家自由雇用的工厂②里现有的条件。我第一次接触到法律和经济学的关系间题,是1888年在约翰·霍布金斯大学伊里教授所讲的课程里。1899年,我为美国产业委员会研究移民问题,这项工作使我实际上等于跑遍了所有全国工会的领导机构。这使我进一步研究资本家和劳工组织对产量的限制。1901年以后,我和代表“工人、雇主和公众”的全国公民联合会一起参加了劳动仲裁,1906年又和同一组织调查市营的和私营的公用事业。我受威斯康星州州长福勒特的委托,1905年起草一种行政事务法,1907年又起草一种公用事业法。这一公用事业法的宗旨是由地方公用事业公司来确定和维持合理的价值和合理的措施。1906和1907年,我和其他的人一起给塞纪财团调查匹兹堡钢铁工业中的劳工情况。1910和1911两年,社会主义者控制着米尔沃基市的时候,我给他们组织了一个“经济和效率局”。1911年,我又给威斯康星州起草一种《产业委员会条例》,然后参加了两年这一条例的实施工作,我的目的是调查和实行有关雇主与雇员关系的合理的规章和措施。1913至1915年,我担任威尔逊总统所①亨利·乔治:《进步与贫困》,1879年版,《亨利·乔治文集》,1906一1911年版。②这种工厂所雇用的工人不限于工会会员。一译者第一章观点5指派的“产业关系委员会”的委员。1923年,费特尔教授、里普莱教授和我代表了四个西部的州,出席联邦商业委员会,处理关于美国钢铁公司所行的不公平办法的“匹兹堡附加案”。1923和1924年,我以全国货币协会会长的身份,在纽约和华盛顿研究联邦准备银行制度的运行。在这以后,1928年我协助众议院议员斯特朗(堪萨斯州的代表)拟订他向众议院币制委员会提出的稳定物价法案。在那当中,1924和1926年间,我担任了两年委员会的主席,在芝加哥的衣着业中实施一种自愿的失业保险计划。这个计划和我以前在1923年给立法机构拟订的计划相同。这种计划经过修正,最后于1932年由威斯康星州制定为法律。我不了解,任何经过这五十年的参加实际工作的人,怎么能不得到两项结论:利益的冲突和集体的行动。甚至国家和城市也就是那些握有统治权的人们的集体行动。①同时,我不得不研究了许许多多判例,主要是美国最高法院和劳动及商事仲裁法庭的判例,要看出这些法庭根据什么原则判决利益冲突的争执一法院系根据宪法上关于合法程序、保护财产和自由以及平等的法律保障这几方面的条款来行动的。这些判例我在《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1924年)里曾加以讨论,本书是一种和前书有关的对经济学家的各种理论的研究。我觉得经济学家中很少采取这里所发挥的观点,或是提出什么意见能把法律制度配合到经济学里面,或是能配合美国司法机构所采取的这种依据宪法的路线。①《美国经济评论》的主编允许我使用1932年6月份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内容略如下文所述。请再参阅在这以前某一期该报中约瑟夫·谢弗教授的评论,我因他的评论,才陈述这种个人的观点。6第一章观点1907年,我和法律家一同起草一种公用事业法时注意到的主要问题,是美国最高法院在1890年以后对“财产”这个名词的意义有了改变。这一改变在以前那种“有形的”财产的意义(例如,1872年的“屠宰场案件”和1876年的“墨恩案件”中)以外,加上了新的“无形的”财产的意义,这是最高法院1890年以后给予“财产”一词的新的解释。这种补充的意义为1897至1904年间的若干判决完全肯定下来。无形的财产,按照这些判决以及《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出版以后,我所作的进一步的研究,它的意义是通过:把持住别人所需要而不具有的东西来规定价格的权利。无形的财产也包括自由的意思,以前这是分开讨论的。人们将发现,1890年以来最高法院所有关于合理价值的判决,关键在于无形财产的这种意义以及依据这种意义而发生诉讼的利益冲突。索尔斯坦·凡勃伦很有贡献,在1900年以后的一个时期中在经济学里采用了同样的无形的财产的概念,他之所以被称为“制度”经济学家,主要是为了这个原因。可是,所不同的是,凡勃伦从1900年向美国产业委员会作证的金融巨头们获得他的事实材料,因而他对于无形财产的概念最后成为马克思所说的那种榨取和剥削。可是,我的来源是参加集体行动、参加起草法案以及在参加这些工作中不得不研究有关时期内最高法院的判例;因而我对于无形财产的概念最后成为习惯法的合理价值的概念。我分析这种概念,不仅从最高法院的判例而且从集体议价、劳动仲裁和商事仲裁的案件来分析,发现了这些法庭的判决当然是从利益的冲突开始,然后考虑那冲突的利益的显然互相依存:然后再由最高权力机构—最高法院或者劳动和商事仲裁法庭一作出判决,目的不是要产生利益的协调,而是要从利益的冲突中产生···试读结束···...

    2022-08-21 宏观经济学epub 经济学原理.epub

  • 制度管人 执行管事 团队打天下》孙浩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制度管人执行管事团队打天下》【作者】孙浩著【页数】243【出版社】沈阳:沈阳出版社,2017.08【ISBN号】978-7-5441-8383-3【价格】39.8【分类】企业管理【参考文献】孙浩著.制度管人执行管事团队打天下.沈阳:沈阳出版社,2017.08.图书封面:制度管人执行管事团队打天下》内容提要:企业发展的瓶颈,不在于管理者的人数,而在于管理者的能力,在于管理者能否制定完善合理的制度,能否让执行规范高效,能否令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本书紧抓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以难点、疑点、敏感点、生长点为突破口,全面介绍管理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全新管理理念和方法融入其中。针对中国企业执行力现状和特点,在大量咨询案例积累的基础上,总结编写的较为系统的、适合中国企业解决管理问题的领导力指南。《制度管人执行管事团队打天下》内容试读卷一制度,才是管理制胜的王道中国企业发展几十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有的企业销声匿迹,有的企业昙花一现,有的企业走上了国际化道路。在相同的政治、经济体制背景下,各家企业的发展情况却千差万别,个中原因何在?究其所以,我们不难发现,管理水平的差异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事实上,很多经营混乱、管理无序的企业都存在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的问题,这样的企业肯定是长久不了的。而那些卓越的企业,无一例外地都具备管理制度化,执行高效化的特点。一家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要想使经营管理平稳有序,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用法治代替人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第一章制度,才是真正的管理者美国管理大师柯林斯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说:“制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没有制度就没有品质;没有品质就没有进步”。制度是管理的法宝,是企业成功的基石,而用制度进行管理则是企业成长壮大的推动力。市场竞争的本质是企业制度的竞争,尤其在现实的社会,你有先进的企业制度就能凝聚人才,能够引进人才,稳定人才,控得住人才。落后的管理靠人治,先进的管理靠法治中国有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著名管理咨询家刘光起先生也说:“管理就是管出道理,道理就是规范规则。”这“管理中的规范规则”,不外乎就是管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一个团队,有了规范的制度程序,才能保证执行的高效、到位。一套好的规章制度,甚至强于几名管理人员。所以说,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不是直接去管人,而是制定让人各尽其职的制度。说的直白一点,管理者与下属毕竟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对立关系,你单002卷一制度,才是管理制胜的王道在嘴上说服管理,部分人便会对此置若罔闻。但你把规矩定下来,你把规矩摆在那里,你告诉他们什么是规矩,破坏了规矩又该怎么处理,这样,他们的心里便有了一个谱,知道底线在哪里。然后,你只要按规矩办事,就不会有人觉得你滥用权力、厚此薄彼,你的管理行为会更有说服力,管理也会变得更加容易。退一步说,即便你定下的这个规矩还不够成熟,但也比没有规矩要好的多。一个团队若是没有规矩,团队成员心中便少了一杆秤。是的,他们知道你是他们的上司,但并不知道什么是你所允许的、什么是你所不允许的。今天张三犯了这样一个错,你没有察觉,你没有纠正,别人看在眼里;明天李四犯了同样的错误,你发现了,你去批评,大家就迷茫了这是怎么个情况?张三是领导家亲戚?李四跟领导有仇?猜测各异,众口不一,你并没有弄清是怎么个状况,但你的威严很可能已经就此扫地了。但如果你把规矩摆在那里,无论是张三李四、还是王五赵六,哪个敢轻易以身试法?就算你没有发觉,张三躲过了,那别人也是替他暗自庆幸,李四被抓了个现行,那大家也会替他叫晦气,无关乎你行事的公平性。当然,规章制度的重要性比这可要大的多,我们做管理者的拿着制度对下属说话,永远比依靠个人权利发号施令底气要硬、力度要大,也更具效率性。有这样一件事就足以说明制度的重要性,我们不妨一起去看一下。18世纪末,英国人来到澳洲,随即宣布澳洲为他们的领地。但是,怎么开发这个辽阔的大陆呢?当时英国没有人愿意到荒凉的澳洲去。英国政府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犯人统统发配到澳洲去。一些私人船主承包了运送犯人的工作。最初,政府以上船的人数支付船主费用,船主为了牟取暴利,尽可能多装人,却把生活标准降到最低,所以犯人的死亡率很高。英国政府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力资源损失。英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003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后来一位议员想到了制度。那些私人船主利用了制度的漏洞,因为制度的缺陷在于政府付给船主的报酬是以上船人数来计算的。假如倒过来,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来计算报酬呢?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一不论你在英国装多少人上船,到澳洲上岸时再清点人数支付报酬。一段时间以后,英国政府又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犯人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了,有些运送几百人的船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竟然没有一个人死亡。犯人还是同样的犯人,船主还是那些船主,不同的是船主们得到了制度的约束。于是,所有的问题解决了,这不就是制度的力量?在现代管理中,制度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我们做管理者的都知道,如今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复杂多样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特质,就要求我们必须营造出有利于共同理念和精神价值观形成的制度和文件环境,并约束、规范、整合人的行为,使整个团队达成目的的一致性,最终实现团队的共同利益。因为人的本性就是懒惰自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你不用制度约束他,他就不给你玩活,所以,不管你只是一个小企业的领导,还是大企业的舵手,都不能忽视制度的重要性。而且,我们不能只是心里有这么一个概念,随便拿出那么一个方案,这不够,这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你如果不是只为了摆摆样子,下吓你的下属,你如果真希望自己的制度能够推动团那队的发展,那么在以下几个方面,你都要有所关注:1.制度的可行性。制度是用来规范团队成员的标准,它必须符合团队的实际情况并能够解决团那队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团耶队有个准确的评估,你得多查查、多看看,对现实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按轻重缓急做出科学合理的划分,采取先重要后主要再次要的处理方式。同时,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你必须与团队主要成员做好充分的沟通,明确制度的适用范围和目的,预设制度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否则,就是你的文采再好,004卷一制度,才是管理制胜的王道那也不过是冠冕堂皇的条文,与现实情形背道而驰,无异于一纸空文。2.制度的文件化。你不能当着下属的面做一次口头传达,就觉得那是团队制度了,更不能朝令夕改。严肃的制度必须以文件的形式予以明确,并确保制度的稳定性。你别小瞧这文件化的重要性,你要知道,在法律上,口头承诺永远没有契约具备法律效应。是的,你的团队制度或许涉及不到这么严重的问题,但意义上其实大同小异。你把它做成文件,把它放在每个下属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那就形成了一种威慑性,它会每天提醒大家注意自己的行为,这样,效果就出来了。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只发布个口头命令,那别人记不记得住暂且两说,日子久了,大家头脑中的概念肯定会模糊,那么制度的威慑性也就模糊了。3.制度的执行性。有了制度而无法贯彻执行,那便与没有无异。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你要让手下的人知道,制度不仅仅是规范他们的行为,同时也是为了保障他们的利益和安全,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以确保大家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这样,你的下属才能认可制度,而不是去抵触。同时,作为制度的制定者,你不能搞特权主义,不能觉得自已高高在上不受任何约束,你应该给下属一种“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印象,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你能做得到,制度才会发挥更大的效用,团队的管理才能真正的提高。最后一点非常重要,但其实也很容易做到,即,你所制定的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凌驾于国家的法规之上。这一点若是出了问题,那你可真要面临大问题了。005企业规范化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制度化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企业规范化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制度化。制度,是所有管理模式的基础,没有制度,管理没有底蕴,任何管理形式都难以向前推进。进行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就是为企业管理的提升奠定一个基础,以这个基础为本,进一步推进企业管理向图表化、标准化、流程化和数字化建设迈进,促进企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当年,青岛电冰箱厂(海尔集团的前身)亏损147万元,张瑞敏上任就开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管理,进而成就了今天的海尔文化。2007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1180亿元,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被评选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电子商务方面的领袖人物马云35岁创立阿里巴巴,49岁辞任CEO,他的团队及其本人可以说长时间惊艳着中国互联网。而马云在建立董事会制度、培养接班人和权利控制分配等方面的独特管理思维,无疑是非常值得当下的创业者和管理者们借鉴和学习的。在阿里巴巴集团,有一个很不错的绩效制度。按制度要求,公司每个季度都要对员工进行业绩评分,而对其中的优秀者,会以加薪,股票期权,奖金和新工作机会等形式进行奖励,这种管理制度极大的提高了员工006···试读结束···...

    2022-08-18 打天下坐天下 歌曲江山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是谁说的

  • 《管理就是定制度走流程 2 落地执行版》狄振鹏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管理就是定制度走流程2落地执行版》【作者】狄振鹏著【页数】330【出版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05【ISBN号】978-7-5136-5314-5【价格】58.00【分类】企业管理-业务流程【参考文献】狄振鹏著.管理就是定制度走流程2落地执行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05.图书封面:制度走流程2落地执行版》内容提要: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制度管人”主要从认识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完善制度、监督制度五个方面,强调“制度才是企业真正的老板”这一观念;下篇“流程管事”主要从认识流程、设计流程、执行流程、优化流程、管理流程五个方面,让“规范管理靠流程”这一观念应用于企业实践中,帮助企业解决流程管理中遭遇的难点和痛点问题。《管理就是定制度走流程2落地执行版》内容试读上篇没有规范制度,一切管理为零制度管人:1第一章认识制度:没有制度,企业如同一盘散沙人管人,管不住且管不好;要想管住人、管好人,必须建立切实可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管理制度。用制度来规范企业全员的行为,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目的,这是企业走向规范、强大的必由之路。认识制度,了解制度的价值与意义,找出制度存在的问题,是开展制度管理的前提。管理就是定制度走流程2落地执行厨⊙⊙“人治”管理模“人治”管理模“人治”管理模“人治”管理模式往往过不了人式具有专制性式带有明显的随式具有片面性,情关,奖亲罚疏,独裁性,这样既性,使企业员工缺乏科学性,使从而激化管理者疏远管理者与员无法可依,不利得企业管理难与员之间的矛工的关系,又会于企业的稳定见成效盾,使管理者逐加大企业的人发展渐失去威信员流失风险图1-1“人治”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人治”管理模式在中国企业中非常常见,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多采用这种由创始人或最高管理者依据个人意志管理企业的管理方式。在创业的初期,由于企业规模小、人手不够、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健全,企业不得已而采用“人治”的管理模式还情有可原,但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地扩大,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人治”的管理模式就很难再适应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者就应该转变“人治”思维,运用科学的制度来管理企业了。要想用制度来管理企业,首先我们要搞明白什么是制度管理。关于制度管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如今流行的概念也很多,企业管理者通常研究得头昏眼花也研究不出一个准确的概念。事实上,制度管理并没有这么复杂,用最朴素的话来说,制度管理就是“活的游戏规则”。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制度管理,下面将从两个关键词去做详细的分析(如图1-2所示)。制度管理“活的”“游戏规则图1-2制度管理的两大关键词6···试读结束···...

    2022-08-18 电子书epub免费下载 爱下电子书epub

  • 制度建立后,看你如何去执行》范建华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制度建立后,看你如何去执行》【作者】范建华著【页数】221【出版社】北京:研究出版社,2017.07【ISBN号】978-7-5199-0043-4【分类】领导学【参考文献】范建华著.制度建立后,看你如何去执行.北京:研究出版社,2017.07.图书封面:制度建立后,看你如何去执行》内容提要:在日常管理中,影响制度落实的因素很多,比如,责任缺失、领导无力、中层缺位、意识淡漠、拖延内耗等。《制度建立后看你如何去执行》针对这些问题层层解构,分析问题所在,提供建议指导,帮助组织领导、公司管理者、商业人士、创业人员掌握制度落实的要义,让你的梦想、计划、口令不再成为一纸空文。《制度建立后,看你如何去执行》内容试读第一章千万别拿制度当“花瓶”,有了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更糟糕管理只有令行禁止,公司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各项制度一旦建立起来,就要真正拿它当回事,做到认真执行,使之落实到位,从而发挥制度应有的效力。把制度当“花瓶”,或者束之高阁,到头来只能毁了公司。制度建立后,看你如何去执行1.不要把制度当“花瓶”许多公司都制定了成套的管理制度、规章标准,大到厂规厂纪,小到领物规定、作息规定,不可谓不完善。然而,这些规章制度只是挂在墙上的条文,很难落实到工作中,更不要说提升效率了。如果是这样,即便规章制度制定得再多、再完善,也只是形同虚设,对公司的发展只会产生负面作用。对管理者来说,一定要保证制度的执行能力,发挥其实际的效力。(1)作为老板,要具备严格的管理意识:作为员工,要具备接受严格管理、认真遵守制度的意识。(2)把制度当“花瓶”,不但会让管理者的威信丧失,还会让团队养成散漫的作风,失去应有的战斗力。【赢在落实】在管理公司时,切忌把制度当“花瓶”,制度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只有付诸执行才能发挥其效力。2.执行制度必须公事公办身为公司的管理者,要想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就必须坚持公事公办的原则。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要保证公司在制度执行上的公正性与严格性。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心理承受力,使制度本身保持适度的弹性。(1)制度在制定时,公正性比合理性更重要,只有对员工一视同仁,才能团结下属,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2第一章千万别拿制度当“花瓶”,有了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更槽糕(2)老板须牢记,不能因为交情而破坏制度的威严性,当硬则硬,千万不能心慈手软。(3)建立制度之间的约束力,让制度更好地协调、匹配,从而确保管理流程的优化,以创造最大的价值。【赢在落实】在制定和执行制度的时候,要始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特别是在执行制度时要一视同仁,谁都必须遵守,尤其是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3.有法不用,哈害无穷一位作家说过:“一个人的个性都有它自己的一套,理智也会被它牵着鼻子走。”对于管理者来说,严明的规章纪律不仅是维护公司整体利益的需要,在保护员工的根本利益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有的员工没能按时完成工作,或者违反了公司某项具体的规定,但他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或是处罚根本就无关痛痒。从表面上看,管理者非常具有亲和力,而事实上,对问题的纵容会使员工产生一种“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错觉,久而久之,遗患无穷。如果他从开始就受到规章制度和严明纪律的约束,及时纠正错误的认识,对其自身和公司都是有益的。【赢在落实】将制度真正贯彻和执行下去,对公司及其员工都是有利的。管理者必须从每一项管理细节中深刻认识到其中隐藏的现实问题,做到有法必依。3制度建立后,看你如何去执行4.好制度会使坏人变好18世纪末期,英国政府实行移民政策,为长远发展考虑,把罪犯发配到澳洲以此来开发自己的殖民地。后来政府发现,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很高,能安全到达澳洲的犯人很少。原来,船上设备简陋,犯人的生存条件十分恶劣,船主丝毫不顾及犯人的死活,有的船主为了降低费用,甚至故意断水断食。英国政府为此想了很多办法,依然没能让情况得到好转。终于,一位议员发现,原来是私人船主钻了制度的空子,制度的缺陷在于政府给予船主报酬是按上船人数来计算的因此,政府开始改变做法:不管在英国上船的人有多少,只以到澳洲上岸的实际人数为准计算报酬。自从实行上岸计数的办法以后,船上的死亡率降到了1%以下。有些运载几百人的船只,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竟然没有一个人死亡。【赢在落实】制度的改变可以让难题迎刃而解,好的制度,坏人也会变好,而不好的制度,好人也会变坏。5.制度面前要抛弃私人感情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孙武吴宫教战”“孔明挥泪斩马谡”都是抛开私人感情,赏罚分明的好例子。老板在管理下属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赏罚分明,不要掺杂任何私人感情。赏罚分明,在管理过程中不夹带任何私人感情,也是树立领导权威的一种好方法。第·震千万别拿制度当“花瓶”,有了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更糟糕一个成功的老板,在处理公事时绝不能夹带私人感情,尤其是在决定员工去留的问题上,更要一碗水端平。即使你与这位员工的私人感情再好,也不能因此网开一面。但是这也并不是意味着要冷漠无情,可以换种方式,私下里采用其他方法帮助员工。【赢在落实】老板要树立起自身的威信,使员工信服自己,就必须在制度面前抛弃私人感情,对待员工一视同仁,做到公平公正。6.新官上任先要“照老规矩功”孟光是某跨国公司的员工,被派到上海任分公司经理。刚刚走马上任,就有几个员工迟到,按照规定是要罚款的。孟光有些为难:自己刚任职,如果不加考虑按规章罚款,很可能会引起员工的反感。他从和几个迟到的员工谈话中得知,迟到的原因是周末冬泳太劳累了,误了上班时间。为了协调与员工的关系,孟光决定春节前举行游泳比赛,如果他们能够取得好成绩,就将罚款作为奖励返还他们,另外还有奖金。果然,游泳比赛中他们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最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赢在落实】要使公司获得长远发展,无论任何时候都得按制度办事,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不同的是,你可以找到最佳的策略,让各方都满意。7.批评是推动执行的必要手段松下幸之助认为,员工身上最宝贵的莫过于他们的责任心和羞耻心。为了推动各种制度和计划的落实,挖掘员工的潜力,管理者可以适当地运用批5···试读结束···...

    2022-08-18 范建华紫砂壶 范建华紫砂壶艺术简介

  • 《胜在制度 赢在执行》张婷婷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胜在制度赢在执行》【作者】张婷婷编著【页数】242【出版社】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8.09【ISBN号】978-7-5472-5292-5【价格】35.00【分类】企业管理【参考文献】张婷婷编著.胜在制度赢在执行.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8.09.图书封面:制度赢在执行》内容提要:本书用创新的理论、经典的案例以及全新的视角,诠释制度与执行的关系,点击执行的现实意义,探寻执行不力的根源,并传递出这样的工作理念:执行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促进企业腾飞的助力器。只有切实执行,才能把口头上讲的理论、纸上写的计划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切实执行,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胜在制度赢在执行》内容试读CARRYOUTTHEPLANS第一章做好管理制度,打子企业根基第一章一做好管理制度,打好企业根基制度是实现目标的强有力保证所谓制度,简单地说就是纪律或规矩。它能够对相关行为做出规范和约束,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展开。任何一个部门倘若缺乏制度,势必会像一盘散沙一样,执行不力。一、公司管理制度的概念公司管理制度是指公司对内部或外部资源进行分配调整,对组织架构、组织功能、组织目的的明确和界定。它是对实现管理目标所采取的组织、控制、协调、反馈等活动所依据的规范形式的总和,是管理规范的制度化成果。公司管理制度是实现公司目标的手段和措施,能使员工的个人活动得以规范化,同时又成为维护员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因此,公司各类管理制度均是公司进行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需的,是公司实现目标的一种强有力的保证。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必然是科学、完整、实用的管理方式的体现。二、公司管理制度的类型1.从制度职能层面上分从公司管理制度的职能上来分,公司管理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规章制度和责任制度两类。规章制度侧重于工作内容、范围和工作程序、方式,如管理细则、行政管理制度、生产经营管理制度。责任制度侧重于规范责任、职权和利益的界限及其关系。3CARRYOUTTHEPLANS胜在制度,赢在执行2.从管理对象层面上分每一类管理制度都可以细化为多个方面。如公司人事管理制度就包括员工招聘、员工培训、薪资管理、保险及福利管理、员工休假以及激励和奖惩管理规定等。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划分,意义在于能够在制定企业管理制度时更加具有针对性、实践性、目的性、时效性和管理性。三、公司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公司要想实现其经营目标,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管理制度,只有在制度的强有力的保护下,公司管理层方能有效地指挥、组织生产,加强各部门的配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具体来说,公司管理制度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可以保障公司规范运作,降低用工风险,减少劳动争议。第二,可以保障公司的运作有序化,降低企业经营运作成本。第三,可以防止管理的任意性,使公司的劳动管理行为规范化,从而排除公司任意发号施令,乱施处罚,保障员工的合法权利,能满足员工对公平感的需要。第四,根据制度规定的权利、义务、责任,可使员工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的后果,激励员工为企业的目标和使命努力奋斗。第五,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总之,公司规章制度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规定,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员工权利和义务,从而产生正能量,这对企业的高效运营及生产有着重大作用。第一章做好管理制度,打好企业根基管理智囊管理制度是公司进行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需的,是公司实现目标的一种强有力的保证。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必然是科学、完整、实用的管理方式的体现。管理制度制定的依据和程序1.制定管理制度的依据制定管理制度的主要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1)实际生产力水平。即要把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和条件作为制定管理制度最重要的依据。同时还应考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制定的管理制度要切合实际,既要反映生产过程的客观规律,又要反映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包括工厂内部的和工厂外部的)用制度加以肯定,让人们照着做;失败的教训(包括工厂内部的和外部的)用制度加以否定,禁止人们重蹈覆辙,保证事故不再重演,使制定的制度成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的结晶。(3)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既要反映生产过程的客观规律,又要适应生产关系的客观要求。因此,制定管理制度,必须以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为依据,使制定的制度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2.制定管理制度的程序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是领导同员工相结合反复进行调查研究CARRYOUTTHEPLANS胜在制度,赢在执行的过程;是总结本企业的经验、总结历史的经验与学习成功企业的先进经验,探索企业管理的新方法、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同时也是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发动员工进行自我教育、参与民主管理,提高企业素质的过程。制定规章制度应该遵循以下基本程序。(1)调查一分析一起草。(2)讨论一修改一会签。(3)审定一试行一修订一全面推行。也就是说,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经过充分调查、认真研究后才能起草。草稿形成以后,要发到有关职能部门的基层单位反复讨论,斟词酌句,缜密修改,并经过有关部门会签和领导审定,然后在小范围内试行检验。对试行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破绽,要认真修改。重要的规章制度,还要提交总经理或者董事会通过。只有遵循上述基本程序,制定出的管理制度才能切合实际,才具有权威性和合法性,才能顺利地贯彻执行。管理智囊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经过充分的调查、认真地研究后才能起草,重要的规章制度,还要提交总经理或者董事会通过。合理的制度离不开完善和改革企业是人的组织,而人的复杂多样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特质,要求企业必须营造出有利于共同理念和精神价值观形成的制度环境,6···试读结束···...

    2022-08-18 赢在执行的读后感 赢在执行力ppt课件

  • 《赢在制度 胜在执行》贺运政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赢在制度胜在执行》【作者】贺运政著【页数】213【出版社】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9.01【ISBN号】978-7-5020-6903-2【价格】42.00【分类】企业管理制度-研究【参考文献】贺运政著.赢在制度胜在执行.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9.01.图书封面:制度胜在执行》内容提要:制度是管理的法宝,是企业成功的基石,但如果员工没有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个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正如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所说,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强于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执行力是决定团队成败和企业兴衰的关键。星巴克、麦当劳全世界开花,其经营手段和管理制度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却没有哪一家企业能与之争锋。分析发现这些企业成功的关键原因在于它们的员工拥有超强的执行力。《赢在制度胜在执行》一书用创新的理论、经典的案例以及全新的视角,诠释制度与执行的关系,点击执行的现实意义,探寻执行不力的根源,为企业运营提供切实有用的方法论。《赢在制度胜在执行》内容试读第一章管理打天下,制度定江山文高在制度胜在执行01管理的本质是制度美国哈佛大学的前身实际上只是一个地方小学院。探究其发展壮大的秘诀,即不管别人怎么议论,哈佛人总是坚守他们长期以来在管理上坚定不移的信仰与毫不动摇的执行理念:法理第一,规则高于一切。根据记载,当年哈佛牧师立遗嘱时,把他的一块地皮和250本书遗赠给了当地的一所学院一现在的哈佛大学。此后,哈佛学院一直把牧师的这250本书珍藏在哈佛楼里的一个图书馆内,并规定学生只能在馆内阅读,不能带出馆外。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楼,所有书籍因此化作灰烬。在此之前,一名学生碰巧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册名为《基督教针对魔鬼、世俗与肉欲的战争》的书带出了图书馆,他打算在宿舍里优哉游哉地阅读。第二天,当哈佛楼遭遇大火的消息传开后,这位学生很快意识到,他从图书馆携带出的那本书已是哈佛牧师捐赠的250本书中唯一存世的一本了,当然,这本书也就成了价值连城的珍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这位学生还是找到了当时的校长霍里厄克,并把书还给了学校。这件事情的结果既是特殊的,也是意味深长的。校长收下了书,并对这位学生表示了最衷心的感谢,不过校长随后即下令将这位学生2第一章管理打天下,制度定江山开除出校,理由是他违反了校规。这似乎有些不讲情理,怎么能这样对待这位无私的学生呢?谁都知道,这本书是哈佛牧师所捐赠的书籍中唯一存世的一本,也是世间绝品,价值不可估量。然而哈佛有哈佛的理念,而且哈佛的理念不能有丝毫偏离:法理第一,规则高于一切。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道理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换言之,让规则管理哈佛并且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执行之,这是哈佛人永远的理念和行事态度,也是他们的成功保障。哈佛规则的故事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启示就是管理最本质的内涵是规则。无论是已发展到一定规模的组织还是刚刚成立的新组织,都需要一些规章制度来进行规范管理。制定制度本身并不难,难的是制度的执行。其主要原因在于:制度的执行实际上是在规范和改变成员的工作习惯。中国有句俗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是相当困难的,况且制度是要改变所有成员的工作习惯,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在制定各项制度时,不但要确保制度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制度在实施时能被成功地执行。为此,制定制度不能草率。制定管理制度要符合以下十大原则:1.让当事人参与的原则让当事人参与是制定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则。如果这个制度是针对整个组织的,就要尽量使组织的全体成员都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中来;如果只是针对某个工作流程而制定的制度,则需要请相关的成员参与进来。一般的做法是由起草人进行认真调查之后,起草制度的草案,将该草案公布于众,让大家进行讨论和修改,并由起草人收集意见进行修改。对于重点的当事人,起草人要个别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做认真的记录和总结。3天赢在制度胜在执行要注意的是,在收集到的意见中,会有80%的意见是重复的或不可行的(对这些意见要向提出人做耐心的解释),只有20%的意见真正有作用。但这种让当事人参与制度制定的形式仍不可缺少,因为这种参与的形式比参与的结果更加重要。虽然让当事人参与进来会让制度的制定变得复杂起来,但却会为今后制度的执行减少很多障碍。人本能地会对约束他的东西产生反感,而制度恰恰是约束人的东西。让成员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中来,可以减少这种反感,因为人们都不会讨厌自己的劳动成果。2.简明扼要的原则制度是需要执行的,当成员对制度本身无法深入了解时,就谈不上能很好地执行。制度是针对所有当事人的,所以制度本身的语言描述应该尽可能地简明、扼要、易懂,并且不产生歧义,让所有的当事人都可以轻松地理解。另外,制度不必非常缜密和完备。首先,这样会损害制度的简明性和易懂性,不利于制度的执行:其次,每位成员都对制度有基于常识的认识和理解,而这些常识性的东西不必在制度中面面俱到。3.不求完善但求公正的原则在制定新制度时,很难做到一次性制定得非常完善。随着组织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能还要不断地对制度进行修改和充实。制定制度是为了使用,所以制度一定要适合组织。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不合理而出现一些问题,但这些不应该影响制度的公正执行。比起制度的完善性,成员往往更加关心执行制度的公正性,所以对于制度的制定者来说,应该更加关心执行的公正性。4.系统和配套的原则制度要全面、系统和配套,基本章程、各种条例、规章、办法要构成一个内在一致、相互关联的体系。同时要保证制度的一贯性,不能第一章管理打天下,制度定江山前后矛盾、漏洞百出,要避免发生相互重复、要求不一的情况,同时要避免疏漏,形成一个完善、封闭的系统。5.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是制定制度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制定制度要从组织的实际出发,根据组织的构成内容、工作对象、管理协调的需要,充分反映各项组织活动的规律性,体现组织的特点,保证制度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切忌追求时髦、流于形式。6.重视成员工作习惯的原则懒惰是人的一大天性,没有人愿意主动改变自己熟悉的工作方式,所以在制定制度时,一定要认真分析现有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习惯。在达到目标的原则上,要尽可能地继承原有的流程和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日后制度的执行。7.以需要为依据的原则制度的制定要以需要为依据,即制度的制定要从需要出发,而不是为制度制度。需要是一项制度制定与否的唯一标准,因为制定不必要的制度,反而会扰乱组织的正常活动。如有些非正式的行为规范或习惯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就没有必要制定类似内容的行为规范,以免伤害成员的自尊心和工作热情。8.具有先进性的原则制度是一个组织的“骨架”,先进的制度有利于组织的正常运营,因此,制定制度一定要从调查研究入手,总结本组织的经验,同时吸收其他组织的先进经验,引进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保证制度的先进性。9.采取措施、改造习惯的原则新制度的执行过程就是改变员工工作习惯的过程。管理者应该很5文藏在制度胜在执行清楚地认识到该制度的执行会带来哪些工作习惯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否可以让员工接受,接受的程度是多少。根据具体情况,管理者必须采取一些辅助措施来加强对员工工作习惯的改变,比如在新制度执行时,进行制度培训,或进行频繁的抽查和监督等。10.具有操作性的原则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否则就失去了制定制度的意义。要想使制度易于操作,最好在制度中就明确一般的操作方法。另外,要写明制度的原则,这样便于对特殊情况进行处理(最好能规定出解释权的归属部门)。···试读结束···...

    2022-08-18 epub2 epub3 全集epub

  • 《外国刑罚执行制度研究》王志亮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外国刑罚执行制度研究》【作者】王志亮著【丛书名】甘肃省重点学科——公安学建设系列成果【页数】524【出版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9.10【ISBN号】978-7-5653-3641-6【分类】刑罚【参考文献】王志亮著.外国刑罚执行制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9.10.图书封面:制度研究》内容提要:本书阐述研究了典型国家的刑罚执行制度,即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先进性、反映发展趋势、代表共性主流刑罚文化的诸多国家的刑罚执行制度和刑罚方法。在我国法学界,确切地说是刑法学界,目前对外国法律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体法、程序法方面,不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果。然而,相对来说,对外国刑罚执行制度的探讨极少有人问津,可以说,这还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学术领域。本书意味填补这一空白做出一己之力。《外国刑罚执行制度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外国刑罚执行发展简史第一章,浮内本外国刑罚执行发展简史在世界范围内,自古以来,刑罚就是国家制裁犯罪的强制性措施。从国家形成以来,在国家社会性质的纵向时间维度上,人类社会普遍经历了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无疑,人类社会制度性质的发展变迁,给作为国家法律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刑罚执行制度的历史发展变迁,勾勒出了时间流程的脉络轮廓。当然,外国刑罚执行制度发展的历史流程,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呈犬牙交错的状态,展示了曾经存在过的历史刻痕。第一节奴隶制国家的刑罚执行一、奴隶制国家的刑罚执行简况人类度过最漫长的原始社会后,就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在奴隶制文明中,一定区域聚落中已有几个相互联系的相当人口数的城镇、集镇或城市,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字,已有纪念性的建筑遗迹和进行仪典活动的中心场所,这些都是考古界和古代史学界衡量文明产生的标志。①由此来看,最早的奴隶制文明中心,一个是古代埃及,一个是古代巴比伦,一个是古代印度,一个是古代希腊,加上古代中国号称世界五大文明发祥地。除了古代埃及法律、古代巴比伦法律、古代印度法律之外,不能不提及的还有古罗马法。这些奴隶制文明国家,设置了管理社会的国家机关,颁布法律,经济统计、行政管理、文化活动更加平凡有序,形成了统治阶级,神庙、仪典场所、城防工事、监狱①参见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史),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页。。1…外国刑罚执行制度研究等发挥着压迫统治人民的作用,刑罚执行成为国家的惯常公务。“刽子手们得到指示,要把各类死刑作为观赏节目来执行,过程拖得越长越好。”①古代埃及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4000年前后开始出现了法律制度②,法律涉及阶级关系、政治制度、民法、刑法等基本内容。法律规定,违反宗教祭祀规则、捕杀祭天的禽兽、不遵守“天书”设定的医疗章程等,都是重大刑事犯罪,刑事犯罪中最严重的是国事罪,制裁犯罪的刑罚方法有生命刑、肉体刑、自由刑、劳役刑耻辱刑等,已经禁止了血亲复仇。对欺诈、盗窃、伪造印章和货币、私制度量衡的犯罪,处以损害肢体的肉体刑;对违反誓言、杀人、诬告犯罪,处以死刑:对杀父的罪犯,处以凌迟或火烧的死刑。对犯国事罪的罪犯,不仅处死后将其尸体抛入河中,而且还实行株连。执行死刑的方法有很多,肉体刑的执行方法有割手、割鼻、割舌、割耳割生殖器等。耻辱刑的执行方式之一是把犯罪人绑在行刑架上游街示众。自由刑的执行是由监狱完成的,此外,监狱还用来囚禁俘虏、奴隶。古代巴比伦最早诞生了法律文明,以《汉漠拉比法典》闻名全世界。《汉漠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的主要法典,是世界上流传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法典。《汉漠拉比法典》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机构、君主专制制度,土地国有制度与土地有限私有制度,债权法、婚姻家庭和继承法、刑法,诉讼制度。规定的刑罚措施主要有生命刑和肉体刑,生命刑的执行措施主要有火焚、水溺等,肉体刑的执行措施主要有挖眼、割耳、割舌、割乳房、断指等。希伯来法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1世纪希伯来奴隶制国家③的全部法律的总称,其主要渊源是《摩西律法》,也称《摩西五经》;主要内容包括财产所有权、债、婚姻家庭和继承法、刑法、诉讼制度:规定的刑罚主要有生命刑和肉体刑,肉体刑的执行具体分为针对五官的伤害法和针对肢体的伤害法。《摩西律法》强调同害复仇原则,如发生殴斗造成伤害规定“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以烙还烙,以伤还伤,以打还打”。①参见[英]凯伦·法林顿:《刑罚的历史》,希望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②参见何勤华、李秀清主编:《外国法制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③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1世纪希伯来奴隶制国家,在现今的巴勒斯坦地区。·2第一章外国刑罚执行发展简史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6世纪的古印度奴隶制时期创造了辉煌的古印度法,包括婆罗门教法、佛教法和国王的敕令。古印度法的大体内容包括:种姓制度,所有权,债法,婚姻家庭和继承法,刑法,诉讼制度。规定的刑罚主要有生命刑和肉体刑,生命刑的执行方法主要有火刑、热油刑、尖棒串死刑、溺死刑等,肉体刑的执行方法主要有断舌、断手、断肢、断脚、切除两唇、切除阴茎、烧红刺刀穿口刑、肛门刑等.①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的荷马时代,希腊全境形成了城邦国家和城邦法律,所有的城邦法律统称为古希腊法,其中以雅典法最具代表性。雅典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结构,财产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刑法,诉讼制度等。常用的刑罚措施主要有死刑、肉体刑、耻辱刑、自由刑、流刑、财产刑等,肉体刑的执行方法有鞭答、烙印等,自由刑的执行方法有剥夺自由、出卖为奴等,其中剥夺自由是由监狱负责执行的。古罗马奴隶制国家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古罗马文化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当属法学②,罗马法是古代社会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内容丰富,渊源繁多,法理精深,立法技术高超③,对后世欧美各国的法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④罗马法是指古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全部法律,既包括罗马国家产生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也包括东罗马帝国的法律。从某种角度上,罗马法分为公法与私法,“私法是与个人利益相关的法律”,内容包括物权、债权、婚姻家庭、继承关系等规范;“公法是与国家组织有关的法律”,内容包括共和宪政制度、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方面的规范。其中,罗马法中的公法规定的刑罚有生命刑、肉体刑、劳役刑、监禁刑、流刑、财产刑等。生命刑的执行方法有砍头、绞死、钉十字架、烧死、让野兽咬死等;劳役刑的执行方法有强制在矿山劳动、罚做奴隶、强制为公众劳作等。二、奴隶制国家的刑罚执行特征由于历史的久远和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保留下来并展现给①参见陈盛清主编:《外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41页。②参见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7页。③参见何勤华、李秀清主编:《外国法制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7页。④参见崔连仲主编:《世界史》(古代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12页。·3·外国刑罚执行制度研究我们的外国奴隶制国家刑罚执行的史料本身就非常稀少,加上考古发掘的资料再丰富充其量也只是由挂一漏万的情况所决定,外国奴隶制国家遗留下的刑罚执行资料真可谓凤毛麟角,极其罕见。尽管如此这也给我们了解研究外国奴隶制国家的刑罚执行的一般特征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基于零星的历史资料,从犯罪与制裁的对应角度上讲,死刑的执行、肉体刑的执行、耻辱刑的执行是与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法律的出现同步的。由于奴隶制社会与原始社会有着直接过渡的天然联系,因而在采取的刑罚方面不可避免地带有原始社会的某些习俗痕迹。第一,刑罚执行具有宗教色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普遍依赖自然界,对自然现象的祭祀仪式逐渐演变成了原始宗教,对陌生东西的恐惧明显地在原始宗教中占有一定分量。一位年老的爱斯基摩巫医对探险家努德·拉斯马森说:“我们不是相信,而是害怕。”奴隶制社会把原始宗教改造成国家宗教,在统治上其欺骗性就更巧妙了,“君权神授”“替天行刑”令人无可非议。古巴比伦的《汉漠拉比法典》是刻在玄武岩圆柱上的,这根石柱上端刻着汉穆拉比王由太阳神亲手授予他“权标”的浮雕,以示神意的具体化、法条化。古印度的《摩奴法典》则以神话的内容充斥篇幅,法典的条文以摩奴与众大仙的问答形式出现。其他奴隶制国家也是如此,刑罚是神意报应,把违犯宗教方面的犯罪作为惩罚的重点。第二,刑罚执行具有不平等性。奴隶制社会时期,基于奴隶是一种“会说话的工具”的观念,毫无例外地在任何事情上不把奴隶与其他人同等对待,刑罚适用、执行上同样如此。根据《汉漠拉比法典》的规定,刑罚的轻重除与罪行大小有关外,还与犯罪人和受害人的身份、社会地位有密切关系,对自由民、被征服者的刑罚较轻,对奴隶的刑罚较重。《摩奴法典》的规定就更加明显了,奴隶主贵族犯罪,高级种姓的则免予刑罚,通常只被罚款,除非是反对统治集团的犯罪,否则不施以刑罚。古罗马的刑罚充分体现了阶级的不平等」奴隶主可以像处分其他财产一样处置奴隶,甚至残害他们的生命,根本不是什么犯罪:但奴隶如侵害国家或奴隶主的利益,便要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第三,刑罚执行具有残酷性。由于奴隶主惧于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奴隶制国家普遍以对付敌人、动物的杀戮手段对付犯罪人,因而刑罚极其残酷,普遍以生命刑、肉体刑为主要刑罚手段。不仅把死刑4…第一章外国刑罚执行发展简史的适用居于刑罚之首,而且执行死刑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绞刑、斩首、车裂、四马分尸、活埋、火焚、水烹、油煎等,滥施酷刑。肉刑的执行方法同样极其残酷,包括断手、刖刑、剜眼、割耳、割舌、宫刑等。在《汉漠拉比法典》中,死刑适用的范围广泛,直接处死的规定就有30多条,死刑的处罚手段极其残酷,溺死、烧死、刺杀、绞死是经常使用的行刑手段。《摩奴法典》规定,欠债不还和偷窃是严重罪行,应处以重刑,甚至死刑。古罗马的刑罚以对犯人实行肉体折磨及精神虐待为目的,有的死刑先用鞭打出血后再用袋子将犯人与狗、鸡、猴装在一起投人大海;有的死刑先施以答刑、拷打。这种极其残忍、野蛮的以生命刑和肉体刑占统治地位的刑罚制度,使自由刑相形见绌极不受青睐,所以现代意义上的执行自由刑的监狱制度难有立足之地。因为在奴隶制国家,“以命抵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报复主义占统治地位,刑罚制度是在原始、愚昧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基础上产生的,是由人身的强制剥削制度决定的,原始公社血亲复仇的习惯残余也很有市场。但这并不否认作为拘禁、限制人身自由的关押场所—奴隶制国家监狱的存在,世界上最早的监狱出现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古埃及,用于监禁未决犯、等待执行的已决犯、囚禁俘虏、奴隶和违法犯罪人的场所,成为人类最早的行刑机关,也是人类现代监狱的雏形。因而,从狭义上讲,在许多奴隶制国家不存在现代意义的监狱,即羁押被判处自由刑罪犯的场所。但是,从广义上讲,监狱是泛指凭借国家强制力拘禁、限制人身自由的关押场所,就此而言,在奴隶制国家监狱是存在的。但也有例外,如在古罗马把监狱作为刑罚执行场所是非法的。据史料记载,古罗马著名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述省长职责时指出:“总督经常判人入狱或戴脚镣,这是非法的,因为这种刑罚已被废止。监狱只应用作拘禁,不能用作刑罚。”①可以说,奴隶制国家的监狱普遍地关押囚禁俘虏、奴隶以及监禁未决犯、等待执行的已决犯,个别的如古希腊的监狱监禁判处自由刑的已决犯,当然监狱条件的恶劣程度是可想而知的。①参见李贵方:《自由刑比较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9~10页。·5外国刑罚执行制度研究第二节封建制国家的刑罚执行一、封建制国家的刑罚执行简况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欧洲进入中世纪,即封建社会,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延续到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随着封建制国家的建立,封建制法律也就产生了。封建制法律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来自原始习惯,如西欧封建制法律;第二种是由奴隶制法逐渐演化而成,如拜占庭法和印度封建制法等。普遍而言,起初封建制国家的刑罚直接继承奴隶制国家的刑罚,刑罚方法主要有生命刑、肉体刑、耻辱刑、财产刑,以后肉体刑逐渐隐退并被自由刑所取代,形影相随,监狱这个自由刑的执行场所也就逐渐正式登上了刑罚舞台,此时的监狱是关押犯人的城堡、囚笼、地牢或矿坑的概称,以野蛮而闻名。封建制国家的刑罚执行,以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封建制国家的刑罚执行最具代表性。公元1世纪中叶罗马帝国征服了不列颠,公元4世纪至5世纪中叶日耳曼部落的盎格鲁一撒克逊人乘罗马帝国衰落之机侵人不列颠,在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统治下,英吉利成为早期的封建制国家。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之后,建立了统一的司法机构,以加强统治。1166年,英国国王亨利二世召集大封建主颁布了《克拉伦顿诏令》,决定设立监狱,于是克拉伦顿巡回法庭指示在郡县和城市建造监狱。当时监狱主要用于拘押候审的未决犯,监禁已决的没有固定刑期的受刑人,拘禁在债务诉讼中败诉的债务人以迫使其偿还债务。由于英国当时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地位,这项诏令影响巨大,它迅即反映在许多欧洲国家的监狱制度中。到15世纪君主专制时期,英国建造了许多大型监狱,主要分为郡监狱、城市监狱、特许监狱等。郡监狱名义上由郡长负责管理,实际上是由郡治安法院的法官负责管理的。从1263年开始,英国发生了封建领主之间的内战,于是英国国王任命骑士为主管郡的地方事务的治安官,以镇压农民的反抗斗争,这些骑士便逐渐取得了司法权并成为郡治安法院的法官,以后逐步取得了管理郡监狱的权力。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亨利八世统治时期,绝大多数城市建立了城市监狱,关押城市法院待审的嫌疑犯或者已决犯。特许监狱是根据国王颁布的特许状成立的,由教会和世俗领主控制,关押待审的。6···试读结束···...

    2022-08-18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官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书店

  • 《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研究》向忠诚,邓辉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研究》【作者】向忠诚,邓辉辉著【页数】214【出版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04【ISBN号】7-5620-6761-0【价格】32.00【分类】强制执行-研究-中国【参考文献】向忠诚,邓辉辉著.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04.图书目录:制度研究》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为九章,主要内容包括: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的基本理论研究域外非诉行政执行与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制度研究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的历史发展、现状评价和体制改革研究非诉行政执行的范围研究非诉行政执行的一般规定研究等。《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的基本理论研究一、非诉行政执行的概念(一)执行的一般含义非诉行政执行是“执行”的一种,为“执行”的下位概念,因此,对执行的一般概念进行了解,有助于正确界定非诉行政执行的概念。人们十分熟悉的“执行”这一概念,在不同的领域和文本中的表达并不完全相同。在一般的人文社科领域,执行大多是指政治或者行政领域的执行,但在法学领域,执行一般仅指法律上的执行。在西方国家,大多奉行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三权分立理念,如果没有作出特别的说明,学术文本中的“执行”,一般指在行政领域对法律的执行。在我国,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观之,〔1)“执行”一词具有较为广泛的含义:从“实施”这一角度来理解,“执行”是最广义的概念,是一种日常生活用语,泛指社会生活中有关内容〔1〕《现代汉语词典》将“执行”解释为“实施;实行(政策、法律、计划、命令、判决中)规定的事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614页。·1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研究FEISUXINGZHENGZHIXINGZHIDUYANJIU的实现、完成和落实,它具有主动性的特征,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使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并不限于司法或者行政领域;将“执行”理解为“实行”,则是一种法律上的用语,特指将公权力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的活动,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制力,一般包括执法和强制执行两方面的含义。由此可见,“执行”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在含义上存在较大的差别。作为非诉行政执行制度上位概念的“执行”,应当限于“强制执行”的含义。(二)非诉行政执行的定义和特征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的司法解释》,这一司法解释一般简称为《若干解释》。〔1〕最高人民法院在《若干解释》第93条中,使用了“非诉行政行为”这一用语,但并没有提“非诉行政执行”。在我国的立法和司法解释中,从未有过“非诉行政执行”的提法,因此,非诉行政执行,主要还是一个学理上的用语,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对非诉行政执行的称谓,在学术界有不同的表述,有的称为“行政义务的强制执行”,有的称为“纯义务执行”。对非诉行政执行的界定,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学说:一是“诉讼外强制执行说”。这一学说将无论是行政机关依法实施的还是法院依行政机关的申请实施的对行政行为的强制执行,都视为是非诉行政执行。二是“与诉讼执行对照说”。这一学说对法院的执行主体地位予以强调,将法院对行政决定的强制执行和法院对行政诉讼裁判的强制执行都视为是非诉行政执行。三是“申请法院执行说”。这一学说既突出了法院的执行主体地位,又强调了行政机关的申请,使非诉行政执行与行政机关依法自己强制执行区别开来。依笔者看来,“申请法院执行说”是较具有合理性和〔1】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第一章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的基本理论研究较为科学的学说。〔1)要正确界定非诉行政执行的定义,需要从两个前提出发:一是要从因行政行为引起的强制执行案件的整体出发;二是要从我国现行的立法和司法解释出发。对行政行为以及肯定行政行为效力的法院生效裁判的强制执行,从实施强制执行的主体来考察,无外乎有行政机关实施的强制执行和法院实施的强制执行。行政机关实施的强制执行,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诉讼中败诉,行政行为的效力得到了法院生效裁判的肯定,行政机关在依法享有强制执行权时,强制拒不履行法院生效裁判的行政相对人履行义务;第二种情形是,行政行为设定了行政相对人的义务,行政机关对行政行为依法享有强制执行权,强制拒不履行行政行为确定义务的行政相对人履行义务。这两种情形,都属于行政机关在对行政行为依法享有强制执行权时所实施的行政强制执行。法院实施的强制执行,也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诉讼中败诉,行政行为的效力得到了法院生效裁判的肯定,但法律没有赋予行政机关对行政行为的强制执行权,依行政机关或者第三人的申请,法院强制拒不履行行政行为确定义务的行政相对人履行义务。第二种情形是,行政机关作出了行政行为,行政行为设定了行政相对人的义务,在法律没有赋予行政机关对行政行为的强制执行权时,行政机关或者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依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的申请,法院强制拒不履行行政行为确定义务的行政相对人履行义务。上述第一种情形,应当属于行政诉讼执行的范畴,第二种情形才属于非诉行政执〔1】诉讼外强制执行说,对非诉行政执行和行政机关依法实施的行政强制执行无法予以区别;与诉讼执行对照说,无法区别非诉行政执行和法院对行政诉讼裁判的强制执行,两者都没有揭示非诉行政执行的特点。·3·非诉行改执行制度研究FEISUXINGZHENGZHIXINGZHIDUYANJIU行。关于非诉行政执行的依据,在我国现行的立法和司法解释中,主要是《行政诉讼法》第97条〔1)、《若干解释》第90条〔2〕以及《行政强制法》第53条〔3)。对非诉行政执行的定义,我们可以作如下表述:所谓非诉行政执行,是指在没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以后,在法定期限内行政相对人放弃了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对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又不履行,行政机关或者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依法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由法院审查并裁定对该行政行为予以强制执行的法律制度。非诉行政执行的上述定义表明,非诉行政执行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行政性。行政性表现为,非诉行政执行的对象是行政行为,被执行人是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人,执行的目的是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这一特征使非诉行政执行区别于行政诉讼执行。二是司法性。司法性,首先是指非诉行政执行的主体是法院而不是行政机关。对此学者们的认识并不一致,上述“诉讼外强制执行说”就认为行政机关也是非诉行政执行的主体。江必新和梁凤云先生也认为,行政机关也可能是非诉行政执行的执行机关,理由在于:作为非诉行政执行对象的行〔1〕《行政诉讼法》第97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2〕《若干解释》第90条规定:“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民事争议作出裁决后,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作出裁决的行政机关在申请执行的期限内未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生效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或者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在90日内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享有权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具体行政行为,参照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具体行政行为的规定。”〔3〕《行政强制法》第53条规定:“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照本章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4第一章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的基本理论研究政行为没有经过行政诉讼,对于此种行政行为的执行机关,可能是行政机关自身,也可能是人民法院;行政机关对于非诉行政行为予以执行,是《行政诉讼法》所明确规定的。〔1)笔者认为,上述认识是不正确的。从本质上讲,非诉行政执行的制度设计,是以对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的剥夺为前提条件的。〔2〕非诉行政执行,是因为对行政行为的强制执行权,法律没有赋予行政机关行使,而是由法院实施对行政行为强制执行,不是行政机关的活动,而是司法机关的活动。虽然享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也可以强制执行自己作出的行政行为,这是行政法上的强制执行,不是这里研究的非诉行政执行。〔3)此外,从《行政强制法》第2条第3款的规定来看,〔4)在立法上行政强制执行是从广义上来理解,同时包括行政机关对行政行为的强制执行和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强制执行。如果行政机关可以是非诉行政执行的主体,非诉行政执行与行政强制执行就无法区分而成了同一概念。司法性的另一个表现为,在非诉行政执行中,法院对申请执行的行政行为要进行司法审查并作出裁定。三是非诉性。有学者指出,非诉行政执行之所以被称为“非诉”,是因为这种被执行的行政行为直接进入了执行程序而未经过诉讼程序。〔5〕依〔1)参见江必新、梁凤云:《行政诉讼法理论与实务》(第2版)(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304页。〔2〕参见傅士成:“我国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的几个问题”,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3期,第64页。〔3〕参见林莉红:《行政诉讼法学》(第3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45~246页。〔4)《行政强制法》第2条第3款规定:“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5)参见吴国强:“论非诉行政执行”,载《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第3期,第64页。·5.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研究FEISUXINGZHENGZHIXINGZHIDUYANJIU笔者看来,这仅仅是对非诉行政执行的“非诉性”在形式上的理解。非诉行政执行的非诉性,首先表现为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人没有或者丧失了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这是非诉行政执行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否则,就可能使非诉行政执行与对当事人的行政复议救济以及在行政诉讼救济之间形成冲突。非诉行政执行的非诉性,还表现为在非诉行政执行中。对申请执行的行政行为,虽然法院要进行司法审查,但这种司法审查并不同于行政诉讼那样严格的司法审查,只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司法审查,否则,非诉行政执行与行政诉讼之间就不存在区别。(三)非诉行政执行的分类行政强制执行的分类,在我国的《行政强制法》中有规定,是将行政强制执行划分为金钱给付义务的执行和作为、不作为义务的执行。因为在《行政强制法》中,非诉行政执行包括在行政强制执行之中,因此,非诉行政执行也是这样的分类。所谓金钱给付义务的非诉行政执行,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确定了行为人对国家或者行政机关的金钱给付义务,在法定期限届满后,行为人没有申请行政复议和提出行政诉讼,在行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行为人又未履行金钱给付义务,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强制行为人履行金钱给付义务的制度。所谓作为、不作为义务的非诉行政执行,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确定了行为人实施某一行为或者不实施某一行为的义务,在法定期限届满后,行为人没有申请行政复议和提出行政诉讼,在行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行为人又未履行义务,行政机关或者行政决定确定的权利人申请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以强制行为人履行义务或者直接实现义务的内容。·6:···试读结束···...

    2022-08-18

  • 制度流程与执行力》赵刚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制度流程与执行力》【作者】赵刚著【页数】230【出版社】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05【ISBN号】978-7-201-12958-7【价格】24.7【分类】企业管理制度【参考文献】赵刚著.制度流程与执行力.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05.图书封面:制度流程与执行力》内容提要:不同的企业管控重点不同,不同的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也各异。但是有一点是有共性的——制度化,它是一个成功企业管理的基础。如果缺少了制度、没有了标准流程,执行就等于空话!公司是一个系统,你在流程的执行上方便了下一个部门,到头来你也得到益处。反之,如果大家互相“照应”,出现了问题心照不宣的打掩护,系统得不到健全,到头来自己一定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制度流程与执行力》内容试读第一章制度是企业行为的标尺“制度”一词,在《商君书》中就曾有过“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这样的记载。《辞海》中也有“成员共同遵守、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这样的解释。汉语中,“制”是有节制、限制的意思,“度”是有尺度、标准的意思。结合起来表明“制度”是管制人们行为的尺度,也是提升执行力的基石。制度决定行为我们都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好的管理制度无疑是影响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这么一个分粥的故事: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这样,互相攻击扯皮,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他们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一个和谐与文明的社会必须依靠一系列与之相应的制度做保证;一个昌盛、富强和伟大的国度也必须依赖于一系列正确和伟大的治国方略为根本;同样,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企业必须依靠一个健全、服众的制度体系来维系。制度是用来调整组织内各种关系、维系组织运转的方式和手段,是组织建立的前提,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体制基础。凡欲做强、做大者,必先建立一套完整而健全的规章制度。先进的制度决定好的落实结果,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秦国无论从所占人口上还是资源上都远不及楚国,但是,自从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国家制度明显优越于其他国第一章制度是企业行为的标尺3家,最终吞并了六国。所以说,一个国家的实力和竞争力并不体现在其所占流人口上还是资源上,也不体现在拥有人才上,对秦国做出重要贡献的良相和程与战将大部分是从六国来的。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几十年执行的发展,胜过封建制度的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这是非常有力的证明。力经济是基础,很多错综复杂的竞争的表征意义都是与经济因素分不开的,但它受制于制度因素。因为,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是可移动的。亚当·斯密称:“资本的所有者为世界公民,可以根据能否随意经营事业、能否安逸地享有财富而决定资本的流向。”马克思则认为:“货币是世界主义的,它可以在民族国家间自由流动。”从此可以看出,制度在协调个人行动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因而构成关键的社会资本,它是引导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的“软件”,但这种软件比物质资本等实体事物更重要。哪个组织拥有吸引国际移动要素的制度,那它就处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斯有一句名言:“制度高于一切。”诺斯认为:“创新、规模经济、教育、投资、资本积累等,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它们本身就是经济增长,或者说是经济增长的表现。而真正的经济增长,是制度和产权,其中,制度是关键,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就是说,除非经济制度是有效率的,否则,经济增长不会简单地发生,即有效率的经济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另外,舒尔茨则指出了制度的功能和提高竞争力的途径:降低交易成本;为经济提供服务,为合作创造条件;提供激励机制,外部利益内部化;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等。总而言之,制度提供刺激,提供有效信息,使预期成为可能。一个设计良好的制度能够便利地获得所需的资产要素及其合理配置与积极性,消除各种阻碍资产转换的因素,如信息不完全、交易的机会本义倾向等,降低转换成本;加快各种资产要素的运营与转换的速度,提高转换效率,最终提高国家或企业的竞争力。制度的竞争力决定了整体竞争力源于制度决定行为。制度决定行为,这4是很早以前一些经济学家就已经提出的观点。从他们对制度的解释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如早期的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他将制度定义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人行动”,就是说,制度可以通过诱导或禁止决定个人行为。舒尔茨、科斯等认为,制度是行为规则,它们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诺斯在他《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中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是人为设计的约束,用于界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制度决定行为,会出现两种可能:第一点,好制度就可以导致好行为并产生好结果:第二点,不好的制度就会导致不好的行为并产生不好的结果。现在想想,为什么早年的杨振宁到了美国之后能拿到诺贝尔奖?不是因为他是国内同行中最为聪明的,而是那里有一种吸引和鼓励人才的制度。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留学生归国率越来越高,就是因为现在我们的制度进步了。从表面上来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产品与服务的竞争,还有更多的人说是人才的竞争,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制度的竞争。因为在产品及服务背后,是一组利益相关者,人才的竞争不仅仅是人才的数量、人才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人才的制度和机制,这样才能有效地吸引和凝聚人才。人制度之光由于制度具有重复性的特性,因此制度执行也要坚持经常性原则。制度执行并非一劳永逸,只要规则中所描述的情况发生,就必须按规则办事。第一章制度是企业行为的标尺5流程与执行力一切凭制度说话一个好的企业,在实施管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用制度说话。“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工作开展得好坏,团队有无战斗力、凝聚力,能否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关键取决于是否有完善的制度,以及制度执行得如何。在英国古老的剑桥大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著名的校长,他治校有方,培养出了很多名满天下的学生,有人问他为何能把学校治理得这样好,这位著名的校长告诉问他的人,那是因为他用“一条鞭子”来惩治那些不听话、不上进的学生,并且奖罚严明。关于“一条鞭子”的故事在其他许多地方也出现过,可能主角不是校长,换成了别人,大概意思也是说只要有了严格科学的制度并严格地执行,就一定能把学校管理好,培养出好学生。这里的“一条鞭子”其实就是能够严格执行的合理制度的代名词。不单管理学校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讲,经营企业也需要这样的“一条鞭子”。企业制度是什么?它是企业一系列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或者说它是企业贴上个性标签的关于经营管理的不同“做法”。制度不仅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为员工的行为画出一个合理的受约束的圈,同时也保障和鼓励员工在这个圈子里自由地活动;或者更通俗地说,制度是一种标签或符号,它将企业中员工的行为区分为“符合企业利益的行为”和“不符合企业利益的行为”。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可以据此采取奖勤罚懒的措施,褒奖“合乎企业利益的行为”,惩罚“不合乎企业利益的行为”,从而有效地激励企业员工约束自己,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而在这样的奖罚中,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得以6···试读结束···...

    2022-08-18 执行力强怎么表达 执行力是一种能力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规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主体行为的若干意见

    发改规则〔2022〕1117号各省生产、工业产权、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安厅(局)、城乡建设厅(委、局公安厅)、城乡建设厅(委、局、公安厅)、厅(局)、水利(水务)厅(局)、农业农村运输(局、委)、商务厅(局)审计厅(局)、广播电视局、能源局、规划指导指导工作牵头部门平台整合头部门,全国各省、各省资源局、直辖市监察局、各派出公共事务、直辖市能源局、各派出机构、公共事务部门、民航局、各地区铁路监管局、民航地区管理局、各省管局资源交易平台、中国招标公共服务平台:招标制度市场是社会主义体制的重要组成市场部分,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政府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为融资体制改革,提高成本扩张使用范围,规范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各方面宣传及各行各业、匹配地区的活动,全权执行《推广推广》定价,实施不断,在维护维护利益、公共利益和公开发布活动的当事人还有效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市场上广泛存在利益方面的问题,延伸人的主体责任的自由完全位,各种不合理的限制和隐性壁垒还没有发挥作用。其他方式,规避高标标、引导引导代理评判、领导干部牵手、牵制等一系列行为仍易发,招标不公正、不公正、不区分某些专业服务水平,部分项目中标结果不符合实际需要或实施效果不佳,会否否决委招标方案选择优胜功能的发挥。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历次全精神,按照第十九届全纪纪次会议、国务院第五次廉政部署部署,现就严格执行政务会议规范、进一步规范工作实施情况,提出以下意见。一强化、推广人主体责任制度错误等,可以确定项目的正常运行情况。公示或公开报名等制度。(四)规范推广人代表条件和行为。推广人应选派责任委托心强、现实业务或公道正派的人员作为参与评委代表代表标准,严格限制性行为的禁止或在标准中发表性、严格性和禁止性的禁令或在标准中发表性、严格性和禁止性的禁令。的意见建议,干扰或影响其他评委会公正独立的评判标准。各级行政监督部门(以下简称行政监督部门)报告。(五)评标报告审查。招标人应当在中标公示前认真审查评标委员会提交书面评标报告,发现异常情况的,是否按照程序进行复核,确认的注意事项,按照执行程序执行标准对执行程序进行支持。是否存在高模低现象;是否可能对报价或报价影响履约的异常卖电和不正常报价进行分析判断;通知广告人是否进行解释、说明;是否可以判断出电影的情况、评判范围。标的情况坚持公开,积极推进情况向社会公开,投标文件被否决原因向公众公开。(公关公文信息)。(强行公示)和,在办公室时限内答复和处理分歧,积极引导招标活动当事人和利害人按照联络程序支持系统维护权益。运营电子展的,应以在线方式自行提出、跟踪处理进程、接收不同答复不必迟疑、摊派,无故回覆进行答复,或者在作出答复之前继续分发活动。(七)约束约约合同强gtgt履约人应承担责任义务合同管理。《公共资源主动领域公开征求信息基层信息的公开征求意见征询信息公开征求意见》,并公开要求履行合同及履行义务。加大对群众开展项目的监督、履约管理、履约管理及变更力度。,“防止低中高结”等违法行为发生,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八)招标管理。招标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加大招标文件的规模,及时收集、整理、管理招标文件和合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措施和信息,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不得篡改、毁坏包裹、资料或数字化文件长度文件。损毁、检查、改司司分别作为节目内容,或者是在执行部门的监督下,由行政监督部门负责。(九)gt强制人控制行使监督管理等措施:打破内部事务合规性集体研究、规范性内部机制,发挥监督作用对招标管理的主要职责和职责范围必须在内部实施,对招标管理的主要职责范围和职责范围内的主要职责进行控制。负责鼓励推广人推广项目化项目绩效评价机制和推广授权专业体系,重点对推广推广活动管理人员的精品问询度,将制定推广推广执法合规性交易和履约绩效与履约绩效。评估、奖励惩处挂钩。2、开口说话行为;和不诚信履约行为>2、开口说话行为;和不诚信履约行为>(十)严格规范和履约行为。行业人应该严格遵守法律规范,坚持诚信参与和实施标准,并监督维护公平有序。不得靠广告许可;租用资格、以制造资质等许可证、不得提供让与或其他方式、奖项、负责人等材料,或弄弄虚作假销售;不得与推广人挂牌、招标代理机构或其他在线人串通销售;人员不得与评标委员会成员私下接触,或向招标人运行、招标代理机构、交易平台服务机构、评标委员会成员、行政监督部门等行谋取中标;不得恶意提议中标的理由不与招揽人员无条件要求合同,在将合同执行或推广时,人提出额外的履约要求不按照合同或合同提交合同或履约保履履约。中标项目转包、分割包。政务人员分派或组织处理的处分,有关机关、单位适当依规依纪依法处理;需要处理的责任,向有关机关派送。不得以行政谈、内部处理等代替行政,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处罚。政务人员分派或组织处理的处分,有关机关、单位适当依规依纪依法处理;需要处理的责任,向有关机关派送。不得以行政谈、内部处理等代替行政,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处罚。3、加大评标专家管理十二()评分标准纪律。gt严格遵守专家义务、公正、诚实、诚实、诚实、勤勉尽责,按时参加评判,严格遵守评标行为标的专家与投放人保护利益关系的,应提出其他评议规避;不得对评委成员的独立监督实施影响;不得下标标人,不得受广告人、中介人、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财物或其他利益,或不得接受任何单位的财物或其他利益,或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的建议表明提出强烈建议的项目表现;公开展示和标明文件;查看对展示的身份比较、中标费候选人的推荐情况、在评标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以及与评议有关的其他情况;不得随意张贴评标时间,或者随意放评评标;不得在合法的标的劳务事务外额外索取、报酬网络加入或其他好处;严禁设立可能影响公正评判的人群、QQ群等通讯方式。及时向行政主管部门审查。行政监督部门应向行政主管部门通报评判标准的行为,对鉴定专家查处,并入库管理、评判单位,不得以标准监督专家暂停或取消评判资格而不是行政处罚;或者取消评标专家资格的决定,加强社会监督机关;移行执法的,及时向有关送达。(十三)评判质量。公平评优委员会应当遵守、标明公正、科学、选择的,认真研究指导文件,根据指导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系统地评审和比较。评标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应当及时向招标人提出处理建议;发现招标文件内容违反有关强制性规定或者招标文件存在歧义、重大缺陷导致评标无法进行时,应当停止评标并向招标人说明情况;发现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对同类问题表述不一致、有明显文字和计算错误、投标报价可能低于成本影响履约的,应当先请投标人作必要的澄清、说明,不得直接否决投标;有效投标不足三个的,应当对投标是否明显缺乏竞争和是否需要否决全部投标进行充分论证,并在评标报告中记载论证过程和结果;发现违法行为的,以及评标过程和结果受到非法影响或者干预的,应当及时向行政监督部门报告。招标人既要重视发挥评标专家的专业和经验优势,又要通过科学设置评标标准和方法,引导专家在专业技术范围内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根据招标项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专家抽取专业,并保证充足的评标时间。积极探索完善智能辅助评标等机制,减轻专家不必要的工作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探索招标人按照工作价值灵活确定评标劳务费支付标准的新机制。(十四)强化评标专家动态管理。充分依托省级人民政府组建的综合评标专家库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建的评标专家库,建立健全对评标专家的入库审查、岗前培训、继续教育、考核评价和廉洁教育等管理制度。加强专家库及评标专家信息保密管理,除依法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泄露相关信息。严格规范评标专家抽取工作,做到全程留痕、可追溯。评标专家库管理单位应当建立评标专家动态考核机制,将专家依法客观公正履职情况作为主要考核内容,根据考核情况及时清退不合格专家。(十五)严格规范和优化评标组织方式。积极推广网络远程异地评标,打破本地评标专家“小圈子”,推动优质专家资源跨省市、跨行业互联共享。评标场所应当封闭运行,配备专门装置设备,严禁评标期间评标委员会成员与外界的一切非正常接触和联系,实现所有人员的语言、行为、活动轨迹全过程可跟踪、可回溯。有关部门应当规范隔夜评标管理,落实行政监督责任;评标场所应当为隔夜评标提供便利条件,做好配套服务保障。4、规范招标代理服务行为(十六)切实规范招标代理行为。招标代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依法依规、诚信自律经营,严禁采取行贿、提供回扣或者输送不正当利益等非法手段承揽业务;对于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等提出的违法要求应当坚决抵制、及时劝阻,不得背离职业道德无原则附和;不得泄露应当保密的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收取高额的招标文件等资料费用;招标代理活动结束后,及时向招标人提交全套招标档案资料,不得篡改、损毁、伪造或擅自销毁;不得与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等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十七)加强招标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管理。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在本地区执业的招标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的动态监管,将招标代理行为作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重点内容,纳入跨部门联合抽查范围,对参与围标串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严格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并按照规定纳入信用记录。加强招标代理行业自律建设,鼓励行业协会完善招标代理服务标准规范,开展招标代理机构信用评价和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评价,为招标人选择招标代理机构提供参考,推动提升招标代理服务能力。5、进一步落实监督管理职责(十八)健全监管机制。各地行政监督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畅通投诉渠道,依法处理招标投标违法行为投诉,投诉处理结果反馈当事人的同时按规定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合理利用信访举报及时发现违法问题线索,鼓励建立内部举报人制度,对举报严重违法行为和提供重要线索的有功人员予以奖励和保护;建立投诉举报案件定期统计分析制度,聚焦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积极适应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新形势,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充分依托行政监督平台在线获取交易信息、履行监管职责;不断探索完善智慧监管手段,及时预警、发现和查证违法行为;加强电子招标投标信息的防伪溯源监督管理,防止招标投标电子文件伪造、篡改、破坏等风险发生。健全各行政监督部门协同监管和信息共享机制,监管执法过程中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或联合处理,着力解决多头处理、职责交叉、不同行业间行政处罚裁量权标准不一致等问题,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指导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坚持公共服务定位,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切实守住廉洁和安全底线,自觉接受行政监督,并积极配合支持行政监督部门履行职责。加强对行政监督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约束,严禁以规范和监管之名行违规审批、插手干预、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之实。(十九)加大监管力度。各地行政监督部门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将监管重心从事前审批核准向事中事后全程监管转移。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提升监管主动性和覆盖面。坚决克服监管执法中的地方保护、行业保护,以零容忍态度打击招标投标违法行为,对影响恶劣的案件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并通报曝光。招标人发生违法行为的,依法严肃追究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不得以他人插手干预招标投标活动为由减轻或免除责任。与公安机关建立有效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大对围标串标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协作配合,按照规定做好招标投标领域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移交,对收到的问题线索认真核查处理。加强地方监管执法力量建设,鼓励监管体制改革创新,推动人财物更多投入到监管一线,加强监管的技术保障和资源保障。(二十)健全信用体系。加快推进招标投标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衔接标前标中标后各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严格执行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行政处罚决定依法公开的规定,并及时推送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同步通过“信用中国”网站依法公示。坚持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科学建立招标投标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和标准,推动信用信息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的合理规范应用。对违法失信主体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情节严重的依法实施市场禁入措施。各地招标投标指导协调工作牵头部门和行政监督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政治站位,认真履职尽责,推动招标投标法规制度切实执行,大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市场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地招标投标工作的指导协调和典型经验复制推广,适时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对监管职责不履行、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地方和单位,视情进行督办、通报、向有关方面提出问责建议。本意见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7年8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审计署广电总局国家能源局国家铁路局民航局2022年7月18日...

    2022-08-03 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 招标投标行政监督主体

  • 《美国固定源排污许可证制度关键内容及启示》刘兆香|(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美国固定源排污许可证制度关键内容及启示》【作者】刘兆香【丛书名】排污许可证与排污权交易系列丛书【页数】64【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集团,2020.01【ISBN号】978-7-5111-4287-0【分类】排污许可证-许可证制度-介绍-美国【参考文献】刘兆香.美国固定源排污许可证制度关键内容及启示.中国环境出版集团,2020.01.图书封面:制度关键内容及启示》内容提要:本书详细介绍了美国通过运行许可证制度进行固定源污染控制的整个发展历程及主要的政策框架、许可证具体内容、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借鉴其先进经验,获得我国在固定源许可证制度建立及实施中的启示,以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使用。《美国固定源排污许可证制度关键内容及启示》内容试读1美国固定源污染控制基本制度固定源污染的排放控制是美国空气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国会制定了一系列空气质量管理政策,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固定源空气污染的。从《清洁空气法》的六大主题章节的安排可以看到,固定源污染控制涵盖了两个章节,即酸沉降控制制度和运行许可证制度。此外,州实施计划、防止重大恶化原则、新污染源建设许可证等制度也是主要针对固定源的排放管理政策。这些制度并不是独立实施的,各个制度相互联系,尤其是1990年运行许可证制度建立后,对固定源的排放管理政策基本都落实到了许可证上,如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源监测核查等,都是运行许可证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清洁空气法》还要求申请“防止重大恶化”许可证、新污染源建设许可证和酸沉降控制许可证的主要污染源应同时申请运行许可证。由此可以看出,美国通过许可证这一政策手段将污染源排放控制的各项要求固定下来,提高了污染源管理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1.1州实施计划美国的空气污染控制是通过联邦(区域)、州、地方的各级污染控制计划实现的。首先,美国环保局在全美设立空气质量管理区。目前,全美范围内共设立了247个州内控制区和263个州际控制区。其中,州内控制区由本州管理,州际控制区由几个相关的州成立联2美国固定源排污许可证制度关键内容及启示合委员会管理。然后,美国环保局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污染物浓度限值将空气质量管理区分为“达标地区”(AttaimetArea)和“非达标地区”(NoattaimetArea),以实施不同的控制政策。管理区的划分是以单个污染物为单位的,所以,就某个空气质量管理区而言,对某一种或几种污染物可能属于达标地区,但对于其他污染物则可能是未达标地区。当空气质量管理区被划定后,其所在的州政府应当根据本州辖区内的空气质量状况,按照联邦《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atioalAmietAirQualitie,.NAAQS)和《清洁空气法》相关规定制订州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达标计划,即“州实施计划”(StateImlemetatioPla,SIP),在得到美国环保局批准后方可实施。州实施计划的目标在于维持达标地区的空气质量,并减少非达标区常规污染物和危险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以逐步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州实施计划是各州用来控制所管辖地区空气污染的一套系统的规定、政策和工作程序。在美国环保局颁布某项污染物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后三年内,各州都必须根据该标准制订一份以达到空气质量标准为目标的州实施计划,在公示并召开公众听证会后提交美国环保局审批。州实施计划报告主要包括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数据处理、污染控制措施及执法要求、计划实施保障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空气质量控制区(州内控制区)的达标计划和时间表,为保持或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所必须执行的排放限制及其他措施,空气质量监测和数据分析所须采用的设备、方法和程序,固定源的改造、建设和运转方案,机动车定期检查、测试及是否遵守排放限值要求的评判方法,州运行许可证制度和在未达标地区执行重大固定源建设许可证制度等内容。若美国环保局否决了州提交的实施计划,州政府需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计划的修改并重新提交审批。如1美国固定源污染控制基本制度3果修改后仍无法满足美国环保局的要求,美国环保局有权用可以实现空气质量达标目标的联邦实施计划(FederalImlemetatioPla,FIP)代替。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计划中规定的各项要求、措施或方案需要根据实际的实施效果不断加以改进和更新,同时,根据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情况对整个计划进行调整。1.2酸沉降控制制度酸沉降控制制度(也称为酸雨控制制度)是1990年《清洁空气法》修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制度建立的目的是降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减少酸沉降对环境的损害。酸沉降控制制度适用于所有化石燃料发电单位,无论是现有的还是新建的。该制度的核心是可交易的许可证,即基于许可证的二氧化硫配额交易制度(也称为排污许可交易制度)。不同于传统的以排放标准和排放限制为主的命令控制手段,配额交易制度属于经济刺激手段,通过排放配额的市场交易实现了边际有效的污染减排。《清洁空气法》规定了二氧化硫的减排目标,即以1980年为基准年,每年应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000万:同时,还限制了全国每年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为890万t。美国环保局根据发电单位的历史燃料消耗量和相应的排放系数计算并分配每个发电单位的排放配额,每一个配额允许一个发电单位排放1t二氧化硫。对于发电单位而言,配额主要用于支付该单位当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也就是说,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为5万t的发电单位,每年年底需向美国环保局支付5万个配额。配额可以用来交易,任何个人、公司、政府主管部门、环保团体都可以加入配额交易系统,尽管如此,配额交易系统的主体仍然是得到批准的持有二氧化硫排放配额的化石燃料发电厂。在配额交易制度中,美国环保局的职责是记录配额转让过程,4美国固定源排污许可证制度关键内容及启示并在每年年终核定发电单位的实际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否超过它所允许的排放量。若实际排放量超过配额,发电单位不仅需要通过购买或用下一年的配额抵消超额排放的二氧化硫,还必须按照一定的处罚标准就超额排放量向美国环保局缴纳罚款;若实际排放量未超过发电单位所持有的配额,剩余的配额可转入下一年或未来某一年使用。虽然《清洁空气法》也规定了氮氧化物的减排目标,即在1980年的基础上,每年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200万t,但并未规定氮氧化物年排放总量。目前,美国实现氮氧化物减排的手段仍主要依靠技术手段,即通过发电单位安装脱硝装置或采用低氮排放技术。从配额交易制度的实施经验来看:技术层面,《清洁空气法》要求受控酸雨污染源必须安装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otiuouEmiioMoitorigSytem,CEMS),监测并记录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排放浓度、排放流量以及发电单元的热量输入等在内的所有排放数据,这为美国环保局核定发电单位的实际排放情况提供了数据保障。同时,美国环保局建立的配额交易跟踪系统(AllowaceTrackigSytem,ATS)和配额账号管理制度使配额转让过程得到有效控制。管理层面,《清洁空气法》要求发电单位参照《清洁空气法》第五章运行许可证制度的要求以排放源为单位申请酸雨许可证并制订本单位的合规计划(ComliacePla)。在酸雨许可证中,涵盖了对发电单位排放监测、报告,燃料使用、数据记录及保存等的详细规定,同时记录了该单位每年持有的二氧化硫排放配额、氮氧化物排放限制等具体要求,这不仅使发电单位可以根据许可证进行酸沉降物质的排放管理,也为美国环保局的核查提供了执法依据。1美国固定源污染控制基本制度51.3新污染源审查许可证制度美国国会在l977年建立新污染源审查(NewSourceReview,NSR)许可证制度,并写入1977年《清洁空气法》修正案。该制度确保了新固定源的增加不会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的损害。对于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该制度保证了新增排放量不会对空气质量的改善造成影响;对于空气质量较优的地区,如大型国家公园,该制度保证了新增排放量不会使当地空气质量发生严重恶化。新污染源审查许可证制度本质上是一项新固定污染源建设许可证制度,对于空气质量状况不同地区的新建或改建固定源有不同的许可要求。1.3.1达标地区对于达标地区,新污染源审查许可制度遵循防止重大恶化原则(PrevetioofSigificatDeterioratio,PSD),即防止达标地区的空气质量由于新污染源的建设而严重恶化。这并不代表在达标地区禁止排放污染物,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国会仍然允许达标地区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国会对达标地区进行了分类,根据环境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确定不同地区对应的不同污染物浓度的最大允许增量(maximumallowaleicremet)。其中,一类地区如国家公园、森林、原生态地区等面临最为严格的排放浓度增长规定,该类地区对能见度的保护要求非常高,只允许空气质量受到轻微的损害:二类地区则允许污染物浓度有中等程度的增加:三类地区通常可以发展工业,允许的污染物浓度增量幅度较大。表1-1为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的最大允许增量。这一分类与我国的环境功能区划分相似,但美国的环境功能区划分仅限于达标地区。···试读结束···...

    2022-07-28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什么为标准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什么为目标

  • 《美国大学制度》(美)佛朗西斯·威兰德(FFANCISWAYLAND)著;石佳丽译;何振海,李文文校|(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美国大学制度》【作者】(美)佛朗西斯·威兰德(FFANCISWAYLAND)著;石佳丽译;何振海,李文文校【丛书名】新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名著丛书(第一辑)【页数】104【出版社】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12【ISBN号】978-7-5536-9875-5【分类】高等教育-教育制度-研究-美国【参考文献】(美)佛朗西斯·威兰德(FFANCISWAYLAND)著;石佳丽译;何振海,李文文校.美国大学制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12.图书封面:制度》内容提要:本书是“世界著名大学校长教育名著译丛”中的一本。由张斌贤组织翻译。本书是曾28年任美国布朗大学校长的威兰德的名著,分析美国大学教学与管理组织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素养,构建美国的大学制度。丛书译介著名大学校长的名著,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办学理念,探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历史经验。继我社“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名著译丛”之后,再推高等教育译著精品。《美国大学制度》内容试读4第一章研究意义:旨在改进6美国大学制度···试读结束···...

    2022-07-23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