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分级诊疗》马辉,叶斌,陈友燕,马莉|(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分级诊疗》【作者】马辉,叶斌,陈友燕,马莉【页数】170【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1【ISBN号】978-7-5478-4579-0【价格】68.00【分类】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参考文献】马辉,叶斌,陈友燕,马莉.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分级诊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分级诊疗》内容提要:本书介绍了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的临床康复分级,对各级别医疗机构开展康复治疗的人员资质、场地配置、器械配置及项目开展要求进行了描述,内容涉及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骨科疾病及疼痛、心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及儿童临床康复等,对普及和推广中西医结合临床分级康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康复医学的教学、科研与临床应用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参考。《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分级诊疗》内容试读绪论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基本建设专家建议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临床康复)时,为了能够适应规范开展临床康复,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必需、必要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必须在硬件建设和人员建设方面达到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的基本配置要求。为了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具有连续性、方便性及合理配置临床康复资源,健全区域内完整康复体系非常必要,区域内完整康复体系应为由康复中心、康复分中心、康复站构成的三级康复体系,康复中心是指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康复科和二、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康复分中心是指一级医疗机构康复科和一、二级康复专科医院,康复站是指一级以下符合康复开展要求的医疗机构。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人员及硬件要求:设有康复病房的医疗机构从事康复的临床医师与康复治疗技师(康复治疗技师必须是康复专业毕业或取得国家康复治疗执业资格证人员)比基本达到1:2及以上,从事康复的临床医师与康复护士比基本达到1:2及以上;无康复病房的医疗机构从事康复的临床医师与康复治疗技师比基本达到1:3及以上;临床医师中至少有一人为从事过康复的医师(指“取得国家康复医师资格证、医疗主管部门审批的康复专科医师脱产培训至少6个月、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进修至少1年、康复专科医院工作进修至少1年”其中之一的医师)。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必须有独立的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等康复治疗室,硬件设备基本配置可参照以下清单(表0-1)。表0-1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硬件设备基本配置参照清单序号设备名称备注序号设备名称备注PT床6姿势矫正镜备选2电动升降理疗床7训练带3PT凳8系列沙袋移动式平行杆(可调)9墙式拉力器电动起立床10斜形垫002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分级诊疗(续表)序号设备名称备注序号设备名称备注11前臂旋转训练器30花生球儿童康复12康复训练垫31四肢联动13移动式悬吊网架带PT床32平衡板带扶手14肋木(带肩梯)33CPM下肢关节康复器15股四头肌训练仪34系列哑铃16上肢训练椅35四人站立架17髋关节训练椅36手功能训练器组合箱18微波治疗仪37OT桌(可调式)19中频脉冲电治疗仪38橡筋手指运动联系器20生物反馈仪39OT训练组合柜21激光治疗仪40角度尺22神经肌肉电刺激仪41滚筒23红外线治疗仪42可调式磨砂板及附件24呼吸训练器三球仪43振荡排痰机25吞咽功能刺激仪44言语认知康复系统26言语认知卡片45蜡疗机备选27平衡步道46空气压力波治疗仪28儿童平衡触觉板儿童康复47交互式助行架29羊角球儿童康复48功率自行车备选二、一级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人员及硬件要求:设有康复病房的医疗机构从事康复的临床医师与康复治疗技师(康复治疗技师必须是康复专业毕业或取得国家康复治疗执业资格证人员)比基本达到1:2及以上,从事康复的临床医师与康复护士比基本达到1:3及以上。无康复病房的医疗机构从事康复的临床医师与康复治疗技师比基本达到1:1及以上。临床医师中至少有一人为从事过康复的医师(指“取得国家康复医师资格证、医疗主管部门审批的康复专科医师脱产培训至少3个月、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进修至少半年、康复专科医院工作进修至少半年”其中之一的医师)。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至少有独立的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中两个康复治疗室,硬件设备基本配置可参照以下清单(表0-2)。表0-2一级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硬件设备基本配置参照清单序号设备名称备注序号设备名称备注1PT床5姿势矫正镜备选2PT凳6训练带3移动式平行杆(可调)7系列沙袋4电动起立床8移动式悬吊网架带PT床绪论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基本建设专家建议003(续表)序号设备名称备注序号设备名称备注9系列哑铃21红外线治疗仪10四人站立架22肋木(带肩梯)11手功能训练器组合箱23股四头肌训练仪12OT桌(可调式)24巴式球(85cm)13橡筋手指运动联系器25功率自行车备选14OT训练组合柜26康复专用减重慢跑台备选15角度尺27交互式助行架16呼吸训练器三球仪28腋、肘、手拐17电子生物反馈29四肢联动18微波治疗仪30可调式磨砂板及附件19中频脉冲电治疗仪31振荡排痰机备选20激光治疗仪32空气波按摩仪备选三、一级以下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人员及硬件要求:医疗机构从事康复的临床医师一名及以上、康复治疗技师(康复治疗技师必须是康复专业毕业或取得国家康复治疗执业资格证人员)一名及以上、临床医师与康复治疗技师比基本达到1:1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至少有独立的康复治疗室,硬件设备基本配置可参照以下清单(表0-3).表0-3一级以下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硬件设备基本配置参照清单序号设备名称备注序号设备名称备注1电脑中频治疗仪6系列哑铃2超声波治疗仪7呼吸训练器三球仪3空气波按摩仪备选8训练带红外线9系列沙袋5神经肌肉电刺激四、儿童康复医疗机构开展儿童医疗康复人员及硬件要求:设有儿童康复病房的医疗机构从事康复的临床医师与康复治疗技师(康复治疗技师必须是康复专业毕业或取得国家康复治疗执业资格证人员)比基本达到1:2及以上,临床医师与康复护士比基本达到1:2及以上。无康复病房的医疗机构从事儿童康复的临床医师与康复治疗技师比基本达到1:3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单项医疗儿童康复,硬件设备基本配置可参照以下清单,多项可根据需要进行调配合理使用。004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分级诊疗临床医师中至少有一人为从事过康复的医师(指“取得国家康复医师资格证、医疗主管部门审批的康复专科医师脱产培训至少3个月、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进修至少半年、康复专科医院工作进修至少半年”其中之一的医师)。(一)开展脑瘫、智障、肢体残疾医疗康复硬件设备基本配置参照清单1.训练场所:作业治疗室、言语或认知治疗室、感统训练室、运动治疗室、康复评定与康复宣教室、个别训练室、肢具矫形制作室(可与外单位合作)、室外活动场地(备注:以上治疗室可在治疗区空余时间共用,但至少有4个独立治疗室)。2.器具:长台桌、儿童坐姿矫正椅(含绑带)、梯背架、地垫、站立架、白板、电子琴、音乐盒、音琴、铃鼓、巴士球、按摩球、PT床、PT凳、后置式步行架、平衡板、沙袋、矫正镜、模型垫、助行器、平行杠、独木桥、蹦蹦床、滚筒、楔形垫、秋千、滑梯、阳光隧道、橡皮泥、七巧板、多功能串珠箱、积木、手抓板、言语训练卡片、认知卡片、音响、投影仪、儿童扶梯、儿童OT桌及附件OT训练柜及附件、功能性电刺激仪、蜡疗、超声波治疗仪、光疗设备、高频治疗仪、言语认知训练系统、吞咽障碍治疗仪、分指板、腿扎、手扎、悬吊系统、系列哑铃、拼图、跳袋、海洋球、大陀螺、儿童康复专业用书籍、学龄儿童对应教材等。(二)开展听力语言残疾医疗康复硬件设备基本配置参照请单1.训练场所:机构应设置简易的测听室、集体课室、单训室、活动及辅助用房、办公及辅助用房、生活服务用房。使用面积至少200m2,机构室内建筑面积均不少于15m。(1)测听室1间。(2)个别训练室至少1间。(3)集体训练室(组别训练室)至少1间。(4)功能训练室至少1间。(5)有可利用的户外活动场地。2.器具(1)至少有1台纯音听力计(带声场)和1台便携式助听效果评估仪(包含电耳镜、普通声级计)。(2)须有能够对听障儿童进行听觉言语、学习能力及智力进行评估的相关设备。(3)每班至少有1套有经过测听标定的声响玩具、听能保养包(助听器耳模维护包/或人工耳蜗检查包)。(4)每班配备必要的听力语言康复专业用书籍。(三)开展视力残疾医疗康复硬件设备基本配置参照请单1.训练场所:阅读训练区、视觉认知训练区、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区、视功能训练区、定向行走训练区。2.器具(1)具备阅读训练使用的阅读架;手持、台式电子助视器等。(2)具备ADL训练用的视障人员专用的厨具、标识、起居物品等(3)具备能符合视觉认知、视功能训练的图谱及相关设备设施,如仿真品、霓虹灯、盲人乒乓球、门球等。绪论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基本建设专家建议005(四)开展自闭症医疗康复硬件设备基本配置参照清单1.训练场所(1)集体训练室至少1间。(2)个别化教学课室至少1间。(3)功能训练室至少1间(4)有可利用的户外活动场地。2.器具(1)至少有1套适合学龄前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评估工具。(2)每个教学课室配置适合学龄前自闭症儿童使用的桌椅、玩教具柜,适合自闭症儿童特点的图书、图片及相关玩教具等。(3)有条件的机构可配钢琴或电子琴、音像设备、常用打击乐器等教学设备。(4)每班配备必要的自闭症儿童康复专业用书籍。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康复第一节脑卒中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神经组织改变。起病急骤,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复发率。据流行病学统计,脑卒中目前是我国致残率第一、致死率第二的高发疾病。且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发病率将逐年上升。【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卒中相关疾病,已行手术治疗或无手术治疗指征,生命体征稳定。【康复评定】入院后3日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参考功能变化情况进行一次中期评定(住院2周左右),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1.意识状态的评定: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2.认知功能的评定: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检查、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测验(LOTCA)。3.感觉功能的评定: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特殊感觉检查。4.运动功能的评定:Ahworth痉挛评定量表、步态检查、肌围度检查、Brutrom运动功能恢复6级分期检查。5.肢体功能评定:徒手肌力检查、关节活动度(ROM)评定」6.平衡功能评定: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平衡反应测试、上田平衡反应试验。7.失语症检查:西部失语症(WAB)评测量表检查、失语症筛选测验、Toke测验、自闭症儿童(ABC)测试、标准化失语测评。8.言语能力评定:失语症检查;构音障碍评定(Frechay评定法)、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评定法(构音器官检查记录表和构音检查)。9.吞咽功能的评定:摄食前的一般评价、摄食-吞咽功能评价、摄食过程评价、辅助性检查、注田饮水试验量表检查。10.记忆力评定:长谷川痴呆量表(HDS)、韦氏记忆量表、成人记忆成套测验、记忆广度测试检查。···试读结束···...

    2022-10-25

  • 《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王玉玲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作者】王玉玲编【页数】202【出版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21.10【ISBN号】978-7-5433-4137-1【分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指南-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指南【参考文献】王玉玲编.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天津:天津科学技术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21.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内容提要:为了进一步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加强“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凸显新时代下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中的优势作用,天津市中医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组织编写了本书。本书旨在通过中西医结合护理和康复疗法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实践编写,共包括5章内容,包括中西医结合护理概述、中西医结合护理健康教育、常见证候中西医结合护理指导、常见病种中西医结合护理指导和康复疗法。从生活起居、饮食调护、用药指导、中医适宜技术、食疗、运动疗法等方面,提供了多种提高身体素质的方法和建议。书中内容翔实,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临床指导性,不论对护理人员还是普通读者都大有裨益。《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内容试读第1章中西医结合护理概述第1节中西医结合护理简介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我国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我们一定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一门应用科学。其取中医护理、西医护理以及新兴边缘学科的护理研究之所长,将现代科学知识与中医理论知识相结合,以整体观念和辨证分析为依据,通过中、西医护理方法给予患者恰当的照顾,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一、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概念1.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及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结合预防、康复和医疗等措施,对患者施以辨证护理,以促进人民健康的一种应用科学。其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生活起居、情志调护、饮食调理、用药护理、特色技术、康复护理等内容。中医护理历史悠久,体系完整,内涵丰富,并且外延广阔,涵盖了预防、护理、康复等内容,在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全过程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要以整体护理为理念,以辨证施护为护理方法,以特色技术为手段,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2.现代护理: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其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对护理对象实施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全方位的整体护理。现代护理将“以患者为中心”12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人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其不断丰富和拓展对患者的护理服务内涵,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3两者关系:护理贯穿于人的生命全过程,护理工作的重点是帮助患者对疾病做出积极的反应。护理人员要应用护理程序与交流技巧帮助患者达到最佳健康状况。护理人员通过照顾患者,帮助其实现自理的目标:护理人员还要在预防疾病和维护健康中发挥作用。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在护理理念、护理内容及方法上有许多共同和相似之处: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在护理活动中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综合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制订全面的护理计划。而中医护理遵循中医传统理论,其精髓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可以说,两者存在一致性。中医学经过数千年检验形成的“天-地-人”医学模式与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中医有生活起居、饮食宜忌、情志护理及用药护理等,西医有饮食活动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中医指出“心病禁咸”,西医也明确表明,高血压患者要低盐饮食。以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纯为代表的中西医汇通学派认为,中医和西医分别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虽然起源不同,但均为医药治病,可以相互融合,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充分揭示了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彰显了中西医结合的优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将中医护理的理论与现代护理融合,发挥各自特长,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中西医护理在理论体系、护理实践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辨病、辨证、辨证护理更加科学,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并逐步走向国际化,这是中国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任务和挑战。二、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特点中西医结合护理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中西医结合护理指导思想的哲学基础,其具备整体观念、辨证施护两个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即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及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①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第1章中西医结合护理概述3可分割的,在生理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②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其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人体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2.辨证施护:是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收集患者相关疾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发生和发展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从而制订相应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的过程。辨证施护有“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的特点,即辨证施护时要辩证地看待病与证之间的关系,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在治疗与护理原则以及方法上不同;而不同疾病只要证候表现相同,便可采取相同的护理原则与措施。中西医结合护理不但采用现代护理技术与方法,其特色中医技术的使用更能在临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近年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具体指导下,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发布了18项护理人员需掌握的特色技术,如耳穴贴压、艾灸、拔罐、刮痧、穴位按摩、中药湿热敷、穴位贴敷疗法等,这些特色技术都具有很好的疗效,既丰富了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内涵,又扩大了护理的范畴,使中西医结合护理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体现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特色之处。三、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主要内容1.中西医结合病情观察与资料收集:病情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全面、细致、及时、准确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对中西医结合护理途径的探讨中,将西医的生命体征、望触叩听及病情观察所收集的资料与中医四诊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观神态,量体温,摸脉搏,看舌象,听声音,嗅气味,问饮食和睡眠、二便等,取两者之长,既辨病又辨证,比单纯用中医或西医观察更加完善、细致。例如:测体温不仅要知道体温高低,还要结合有无恶寒、出汗,以及舌象、脉象、大小便等,区分其表里、虚实,为辨证施治和辨证施护提供临床依据。摸脉不仅要按西医要求观察频率、节律等,而且要按中医诊脉的理论区分各种脉象,以辨别虚实和病邪深浅。2.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护理:西医护理遵从辨病施护。不同疾病给予相应的护理,同病同护、异病异护、专病专护,即所谓的“护病”。中医护理更加侧重于宏观,通过调节人体的自身组织能力,恢复脏腑气血的正常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人本身就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中西医结合护理即将“辨病”4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和“辨证”结合起来,如对高热患者的护理,西医常用药物或物理方法降温:中医则根据证候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如发热、恶寒、苔白、脉浮等表寒证者,宜解表疏散,喝热汤、盖被安卧等,促使邪从汗解:而高热无恶寒、苔黄、脉洪等里热证者,宜清热、冷敷降温,效果最好。这说明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不仅丰富了护理内涵,增加了护理内容,而且提高了护理效果。3.中西医结合的生活起居护理:生活起居护理是指患者在患病期间,护理人员根据病情予以相应的指导和精心合理的生活照料,中西医都要求患者的居住环境清洁、整齐、舒适、安静。但西医对病室的温度、湿度以及特殊病室的细菌数等有一定的标准,一般温度以18~22℃、湿度以50%~60%为宜,有统一的管理制度,按时通风,保持清洁,以保证患者有适宜休养和治疗的环境。中医则根据“六淫致病”的学说及辨证的观点,对于风、寒、暑、湿、燥、火引起的不同病证,生活起居有不同的护理要求,其目的是保养患者正气,调节机体内外的平衡,增强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促进疾病的治疗和身体的康复。如阳虚证、寒证患者居室温度应偏高些,阴虚证、热证患者可略低些:如气血两亏、阳气不足的老年患者应注意保暖,不可受风、受凉等。同时强调起居有常,劳逸适度。因此,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使患者的生活起居更为科学合理,更加符合休养要求,对患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4.中西医结合的情志护理:情志护理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改善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西医根据心理学观点,通过积极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不良的情绪反应,促进其向健康方向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中有专门关于情志与脏腑功能的论述,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变化,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和现象所做出的不同的情志反应。情志过度刺激,就会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一般认为喜、惊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情志的刺激可对各脏器有不同的影响。因此,中西医结合的情志护理更具有针对性,可根据具体问题进行情志疏导,消除各种不良的情志刺激,更利于身体的恢复。5.中西医结合的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是促进身体恢复的重要环节。中西医饮食护理各有特点。西医通过计算饮食的热量及营养成分,根据疾病的特点配制成各种药膳。中医认为,合理的饮食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维持人体正常身体功能的关键之一。历代医者在治疗患者疾病时,不但重视药物调节,而且重视饮食的调养作用。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性味,应根据疾病的不同属性,结合患者的脾胃虚实和运化功能制订膳食方第1章中西医结合护理概述5案。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在西医流质、半流质、软质、普食四种基本饮食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食同源”和病证寒、热、表、里、虚、实,根据食物寒、热、温、凉四性和辛、甘、酸、苦、咸五味,辨证实施饮食护理,制订不同病证食疗方案,创立一套科学的、有民族特点的中西医结合饮食学,既符合疾病的饮食治疗原则,又贴近患者的日常生活。例如糖尿病患者的食谱可按照患者的体重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及糖、蛋白质、脂肪的比例,还可根据中医饮食分类,选择降糖止渴的食物(如山药、洋葱等),使糖尿病患者的食谱既营养丰富,又能更好地配合治疗。6.药物护理:药物治疗的根本原则是遵医嘱正确用药,了解药物的性能、特点、用法、用量、功效、适应证、禁忌证及不良反应。而中药有独特的用法要求:一般中药宜在进食前、后2小时服用:病位在下(如肝肾疾病)宜在饭前服用:病位在上(如眼病、咽喉病)宜在饭后服用。健胃药、制酸药宜在饭前1小时服用:消导药和(或)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宜在饭后1小时服用:安神药宜在睡前半小时服用:滋补药宜空腹服用等。同时要注意服药的温度,有温服、热服、冷服之分。除此之外,用药后还需要进行如下观察和护理:①服发汗药后,应多饮水、热汤或稀粥,以助药力发挥,注意只可周身微汗,不可大汗,以免耗伤津液:②服滋补药宜在饭前空腹服用,以助药物吸收;③服泻下药,应中病即止,邪去为度,不宜过剂:④危重患者服药后,应严密观察其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服药后,若出现异常情况(如腹痛、气短、面色苍白、大汗出、脉沉细等),应及时处理。7.康复指导:中西医结合护理具有丰富的护理内容,在患者疾病的不同阶段均可以提供康复指导,以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西医的康复包括脏腑、器官及身体功能的恢复及相关护理过程。在病后康复阶段,中医认为患者的脏腑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应加强患者的情志护理,给予合理的饮食调护,鼓励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使脏腑功能完全恢复。康复的方法很多,包括中医特色技术、合理饮食、调摄情志、药物应用、生活起居调护、自然疗法、运动疗法、娱乐及物理康复疗法等。通过康复护理达到形神共养、动静结合,协调脏腑、通调经络,养正祛邪、综合调理的作用。中西医协同护理可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四、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优势1.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方面: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文化理念与大健康理念具有共性,中医文化倡导“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的思辨观、“未病先治”的预防观和“标本兼治”的中和观:均体现“以人为本,以不生病为目的”的思想,其与6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大健康”理念不谋而合。对此,护理人员应树立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和思维,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治疗疾病和恢复健康,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积极宣传中西医结合相关理念及保健方法,防病于未然,帮助人们积极地适应自然环境,坚持健康行为。2.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方面:为建立一个具有中医特色、技术成熟、价格低廉的医疗卫生模式,融合中西医学的新模式“状态医学”应运而生。其以中医“天人合一、辨证施护”为理念,利用现代数据挖掘和信息处理等手段和方法,对人体进行连续动态、宏观、微观等全面评估,为患者提供健康维护、早期诊断、临床干预及效果评价等医疗护理服务。此外,国内的“第三方健康管理服务”“动态健康管理模式”等,均以“治未病”为理念,体现在“大健康”背景下中西医结合护理贯彻“预防为主”卫生方针将发挥更重要作用。护理工作中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模式,很好地运用中西医护理的特长,既掌握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现代化护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又结合中医护理特色,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作者在十二五中西医结合护理重点专科建设中一直提倡“西医护理强实力、中医护理增特色、中西医结合为根本”的护理方法,取到良好效果。3.中西医结合护理程序方面:护理程序(urigroce)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促进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科学地确认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护理程序一般包含4个步骤,即评估、护理问题、计划、实施和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采用的是全面化、路径化的护理,包含以下方面:①运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方法进行全面评估:②经过综合判断确定护理问题:③制订完整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计划:④按计划实施和进行效果评价。以期验证效果并不断完善和丰富其内容。···试读结束···...

    2022-10-25

  • 《现代康复医学诊疗实践》陈梅|(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现代康复医学诊疗实践》【作者】陈梅【页数】178【出版社】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21.01【ISBN号】978-7-5649-4487-2【价格】69.00【分类】康复医学【参考文献】陈梅.现代康复医学诊疗实践.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21.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现代康复医学诊疗实践》内容提要:本书讲述了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物理疗法、康复治疗技术、心脏康复、肺部疾病康复、内分泌疾病的康复、四肢手术后的康复、骨科疾病的术后康复、儿童疾病的康复、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及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等内容。文中资料新颖,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科学实用,充分吸收近几年的康复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希望本书能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处理相关问题提供参考。《现代康复医学诊疗实践》内容试读第一章】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第一节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一、医学模式的形成与转变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医学的总体认识,是以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既表现了医学的总体结构特征,又是指导医学实践的基本观点。在医学发展的历程中,曾经出现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和生物医学模式,其中对现代医学起重要作用的是生物医学模式。新医学模式的产生源于社会的不断发展。15世纪至20世纪初期,自然科学领域涌现出一系列重大发现,医学领域内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技术的进步,促使人们开始运用生物医学的观点认识生命、健康与疾病,产生了以实验生理学和细胞病理学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模式。在生物医学模式下现代医学在生命科学、临床治疗医学和预防医学三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对解决人类健康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发展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实践,生物医学模式逐渐显现出种种缺陷和局限性。例如,生物医学模式认为疾病是一种孤立存在的、几乎可以脱离患者的社会背景的自然实体;每种疾病都有特异性的致病因素和特异性治疗方法;精神和躯体的疾病可以分开考虑;在诊治过程中,医生通常是独立的观察者,而患者却是被动的接受者。然而,医学并非单纯的自然科学,单一的生物学的医学观点并不能圆满地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人们的健康和疾病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初,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疾病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染病、营养不良等疾病退居次要,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977年,美国精神病学教授恩格尔提出社会一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取代了生物医学模式,并迅速为人们所接受,成为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和临床服务的指导思想。社会一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认为,疾病不是单一因果关系链的结果,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合物,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涉及环境(物理、化学、生物、家庭、社会等)精神(潜意识和意识)和躯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多方面;躯体和精神是有机联系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医疗服务是医患互动的一种过程,医生与患者都要主动参与。可见,新的医学模式使人们更全面地认识健康与疾病的问题,在治疗时充分考虑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并据此探索出更全面、有效的疾病防治方法,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二、健康概念与心理健康(一)健康的概念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类的健康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的。20世纪1现代康复医学诊疗实践以前,人们片面地把“无病、无伤、无残”看作是健康的标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含义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1984年,WH0在其宪章中提出了著名的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这一概念体现了医学的生物模式向社会一心理-生物模式的转变,改变了卫生医疗的方向和内涵,使医疗思维由传统的“治病-救人”转变为“治病-救人-功能”,强调了功能。1990年,WH0在对健康定义的阐述中,又增加了道德健康,指的是不能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按照社会认可的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具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2000年,WH0又提出了“合理膳食,戒烟,心理健康,克服紧张压力,体育锻炼”的促进健康新准则。健康概念的发展变化,表明人们传统的健康思维发生了变化,认识到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良好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生殖健康五方面都具备的情况下,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个包含有多种特征的复合概念,指的是对于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一般可理解为情绪的稳定和心理的成熟两个方面。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协调、和谐,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相对稳定能与客观环境统一和适应。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国内外心理学家有许多概述,概括起来基本上包括:良好的适应能力、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保持人格的统一、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开朗的心境。三、康复医学的重要性(一)发展康复医学是老龄化社会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显著延长,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显著增加,这为康复医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人口的老龄化使老年残疾者的比例也相应地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患的高发人群,对康复的需求也较大。此外,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如工业和交通事故、体育竞技意外损伤等,都使致残的人数明显增加,这也使康复医学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二)发展康复医学是促进患者康复的迫切需要随着医学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传染性疾病已不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创伤等成了新的主要致死病因。但这些患者中,有相当大比例的患者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对于他们而言,康复医学具有重大的价值。例如,对于创伤患者而言,有报道显示,1950年前截瘫患者只能平均存活2.9年,且由于残疾,他们难以重返社会。而随着康复治疗的实施和康复工程的发展,1976年,已有53%的截瘫患者可以重返学习和工作岗位;1980年,这类患者达到了83%左右,不但没有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反而以不同的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又如,对心肌梗死存活者而言,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增加患者的寿命;对肿瘤患者而言,积极的康复治疗,如心理治疗、作业治疗、物理治疗、整形治疗和康复工程等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遗留的疼痛、虚弱等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三)发展康复医学是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必要准备对于人类而言,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局部战争目前仍然是难以避免的,这就必然产生数量不小的伤残者。而对这些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必须重视发展康复医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上述原因,康复医学在世界各地都受到广泛的重视。我国也于2002年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意见的通知》,显示了大力发展康复医学的决心和行动。四、康复医学的主要原则康复医学的主要原则包括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和改善生活质量。.2第一章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一)功能训练康复医学工作着眼于保存和恢复人体的功能活动,包括运动、感知、心理、言语交流、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能力,重视功能的检查和评估,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功能训练。(二)全面康复全面康复是指从生理上(身体上)、心理上(精神上)、职业上和社会生活上进行全面整体的康复康复的对象不仅是有功能障碍的器官和肢体,而更重要的是整个人。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全面康复就是整体康复。此外,全面康复也是指残疾人在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领域全面地进行康复,因而全面康复亦称综合康复。(三)重返社会人生活于社会之中,但残疾使人暂时离开社会生活的主流。康复的最终目的是使残疾者通过功能的改善或(和)环境条件的改变重返社会,参加社会生活,履行社会职责。(四)改善生活质量康复项目的早期介入对于预防患者可能出现的诸多并发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参与社会生活,重新与社会结合。第二节康复医学的组成和工作方式一、康复医学的组成康复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科学,涉及医学、生物工程学、心理学、教育学及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其内容主要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和临床康复四部分。(一)康复预防康复预防是康复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结合康复实践研究残疾或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致残原因及预防措施。康复医学对象以功能障碍者为主,功能障碍是指身体上、心理上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这可能是潜在的或现存的、可逆的或不可逆的、部分的或完全的,也可以与疾病并存或为其后遗症。一旦出现残疾,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才能获得有效的康复,并且也很难达到原来的健康水平。因此,康复介人的时间不仅在功能障碍发生之后,更应在出现之前开始,此为康复预防。康复预防是康复的基本对策,是康复医学的发展方向之一。康复预防分为三级,从三个不同层次预防伤残或功能障碍的发生。1.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预防能导致病损的各种损伤、疾病、发育缺陷、精神创伤等病损的发生。2.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指病损发生后要积极开展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防止功能障碍和残疾的发生。3.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在功能障碍和残疾发生后要积极进行康复治疗以限制其发展,避免发生永久及严重的残疾。在康复预防的前两个阶段,引起病损或功能障碍的诸多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的,已发生的功能障碍尚属可逆,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防止残疾的发展或减轻功能障碍的程度。在第三阶段,已发生的功能障碍已不易改善,可能成为永久性的残疾。因此,康复医学措施应在疾病的早期介入,才能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二)康复评定1.康复评定的定义康复评定是指测试和评估康复对象功能障碍的程度、范围的过程。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相当于临床医学的临床诊断部分,但又不同于临床诊断,远比临床诊断细致详尽。在康复医学实施过程中,.3现代康复医学诊疗实践没有康复评定就无法规划治疗程序、评价康复疗效。康复医疗工作始于评定,止于评定。2.康复评定的主要内容与分期康复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患者的生理功能评定、心理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社会参与能力评定等方面。康复评定分为三期:初期评定在患者入院初期完成,目的是全面了解患者功能状况和障碍程度、致残原因、康复潜力,据此确定康复目标和制订康复治疗计划。中期评定在康复治疗中期进行,目的是经过康复治疗后,评定患者的总体功能情况、有无康复效果,分析其原因,并据此调整康复治疗计划。中期评定可进行多次。后期评定在康复治疗结束时进行,目的是评定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的总体功能状况,评价康复治疗的效果,提出重返家庭和社会或进一步康复治疗的建议。3.康复评定的工作形式康复评定工作以康复评定会形式进行,主要完成的工作有:康复评定应当做出判断,以确定患者功能障碍的种类和主要的障碍情况;确定患者功能障碍程度;判断患者的代偿能力:确定康复治疗目标(包括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出院目标和远期目标),并决定承担各种功能训练任务的专业成员、决定各种康复治疗措施、判定康复治疗效果、修改康复治疗计划、决定康复结局及转归。(三)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根据康复评定所明确的功能障碍的部位、程度,规划、设计、实施康复治疗方案的过程,包括有机、协调地应用各种治疗手段。在康复治疗方案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1.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是指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如电、光、声、磁、蜡、水、压力等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2.作业疗法作业疗法是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从日常生活或文体活动中选择针对性强、能恢复患者功能和技巧的作业项目,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训练,以逐渐恢复其功能的方法。3.言语疗法言语疗法是采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对因听觉障碍、构音器官异常、脑组织损害等所致的言语障碍进行治疗,尽可能地恢复患者听、说、读、写和理解能力的过程。4.心理治疗心理疗法是对有心理、精神、情绪和行为异常的患者进行精神支持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和心理咨询等心理干预的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患者的心理障碍,减少患者焦虑、忧郁、恐慌等精神症状,改善其不适应社会的行为,使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患者人格的正常化及发展。5.康复工程康复工程是工程技术人员与康复工作者应用现代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恢复、重建、代偿或补偿患者的功能,使其恢复独立生活、工作和回归社会。康复工程是工程学在康复医学临床中的应用。6.中国传统康复疗法中国传统康复疗法是应用中国传统的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气功、传统运动疗法、中药、食疗和环境疗法等。(四)临床康复患者在临床各学科、各类疾病的各阶段出现功能障碍后进行的针对全面康复的过程称为临床康复,又称为专科康复。目前,临床康复已形成了多个临床康复亚专业,如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儿科康复等。二、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康复医学涉及医学的各个领域和不同的专业,通常采用多科联合建立工作团队的方式开展工作,如神经内外科、心血管内外科、骨科、风湿科、内分泌科、老年医学科等与康复医学科组成康复治疗组(工作团队)共同完成康复治疗目标。康复医学不仅仅只是针对功能障碍,同时也针对疾病的病理改变,着眼于整个人,从身体上、心理上、职业与社会活动能力上进行全面康复。.4第一章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在康复治疗工作团队中,康复医师为该团队的领导,其他人员包括相关科室的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护理人员(包括一般护理人员和康复护理人员)、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假肢与矫形器师文体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在康复医师的领导下,工作团队成员对患者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与转归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近期、中期、远期的治疗方法和目标),然后由康复医师归纳、总结为一个完整的康复治疗计划,由各专业人员分头实施;治疗中期,再召开小组会议,对治疗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修改、补充;治疗结束时再召开小组会对康复效果进行总结、评价,并为下阶段治疗或出院后的康复提出意见。三、康复流程伤病痊愈者往往不能马上恢复工作,所以痊愈出院不等于康复康复工作必须从伤病的早期开始,直至回归社会和家庭。急性期的康复一般为1~2周,其后需要经过相对长时间的慢性康复阶段治疗,时间可能为数周至数月,目标是患者能生活、行动自理,从而可以回归社区,直至恢复工作。在回归家庭和社会之前,往往还需要一个过渡阶段。有些伤病者可能只经历某一个阶段即可恢复工作。而有些伤残者虽经努力,仍不能生活自理,终生需要他人帮助。因此,所有在整个流程中的各种机构均应设置良好的康复设施,以满足伤残病者的需要。从医疗到社会均应有相应的结构来解决他们的问题。从医疗机构方面来说,需要有急性病医院、慢性病医院、日间医院、护理中心或社区医疗站等系列机构,形成对同一个对象的相互联系、层层负责的网络体系。有些地区已经建立了这些网络体系,伤病残者的康复由此得到保障,对患者、社会、家庭都十分有利。对于需要终生护理的患者,社会应建立相应的机构收护。为伤残人员的再就业,社会应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机构。四、康复医学的疗效评定等级由于康复医学面对的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就业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的患者,因此不能应用临床治疗的标准来衡量,可采用下列疗效分级标准。(一)疗效标准1.完全恢复治疗后的功能独立状态达到完全独立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所有项目均完全达到独立水平。2.明显有效治疗后功能独立状态虽然达不到完全独立的水平,但较治疗前进步两个或两个以上级别;或者虽未达到两级,但达到有条件的独立水平。3.有效治疗后的功能独立水平较治疗前进步一个级别,达不到有条件的独立水平。4.好转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有所增加,但功能独立级别无明显增加。5.无效治疗后的功能独立水平与治疗前无变化。6.恶化治疗后的功能独立水平较治疗前更差。7.死亡治疗失败,患者死亡。(二)疗效评定时所依赖的功能独立水平1.完全独立在不需要他人帮助,也不需要辅助设备、药物或用品的情况下,能在合理时间内有规范地、安全地完成所有的活动。.5现代康复医学诊疗实践2.有条件的独立在应用辅助设备或药物、比正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情况下,能独立完成所有活动。3.需要不接触身体的辅助患者基本上能独立,但为了进行活动,需要给予监护、提示或指导;或需要他人帮助患者做准备或传递必要的用品,但不接触患者。4.需要少量接触身体的辅助患者只需要少量的接触性帮助,患者自己能付出3/4以上的努力。5.需要中度的辅助患者需要中等程度的接触帮助,患者自己能付出的努力占1/2~34。6.需要大量的辅助患者需要的帮助程度较多,患者能付出自己的努力仅为1/4或不足1/2。但通过康复训练,患者仍难达到独立。7.完全依赖患者能付出的努力不到1/4,因此患者的一切活动都依赖于他人的帮助。此外,近几年临床上愈来愈多地采用综合性评定方法,如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法,康复后评分增加越多,表明康复效果越好。第三节康复医学的地位一、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一)健康的新概念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WH0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社会上呈现一种完全舒适和谐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这一概念强调了全面和功能上的健康,把健康看成是生理心理和社会诸因素的一种完善状态。因此,现代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心理、社会、智力、道德、环境等方面的健康。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二)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康复医学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改变,医学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医学模式。医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且还要保护和促进健康。疾病谱的改变使与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从而促成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如脑血管病、心脏病、肿瘤、精神性疾病等多发病均与心理和社会因素明显相关。以功能障碍为对象、以康复为目的康复医学,其概念、基本观点和医学思维方式符合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也满足了人类健康这一概念对医学发展的要求。康复医学的对象是各种功能障碍者或残疾者。也就是说,只要把功能障碍或残疾这一核心问题放到整个人类社会中去考虑,就会发现它与生物心理、社会的联系比健全人或一般患者都密切。康复医学也正是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待残疾和处理残疾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类对健康要求的提高与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和目的相符合,顺应了医学的发展,体现了医学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健康功能的目的。二、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四大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体系。在整个体系中,康复医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人类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医学的目的不仅是治愈疾病,更主要的是应使患者整体功能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提高其生存及生活质量,使其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6···试读结束···...

    2022-10-15 康复医学科是主要治疗什么 康复医学科

  • 康复医学》王茂斌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康复医学》【作者】王茂斌主编【页数】382【出版社】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9.03【ISBN号】978-7-5679-1274-8【价格】340.00【分类】康复医学【参考文献】王茂斌主编.康复医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9.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康复医学》内容提要: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于20世纪中期兴起。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本书内容包括康复医学的学科介绍,各类功能评定方法以及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内容全面、紧跟前沿,是康复医学的指导性图书。《康复医学》内容试读康复医学1kagfuyixue学1949年以后,两个学科在美2012年,卫生部发布了《“十康复医学(rehailitatiomedi-国合并称为“物理医学与康复”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cie)现代医学中减轻功能障碍至今,其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快速见》,指导和引领中国康复医学向和预防残疾生成的学科。其通过发展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成为中国来自不同医学专业(或非医学专中国康复医学的形成、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业)的健康照顾人员(专科康复医和现状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一。①到2012年初,全中国综合师、康复护士,各种康复治疗师初从国外引进这个医学专业并由医院中有24.6%设康复医学科,一有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卫生部定名为“康复医学”。但是其中50%开设康复病区:有专科言语治疗师、假肢矫形器师、心在学科内涵和基本概念上一直有康复医院338所,占全国专科医理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等)以康不同争论:它既不是单纯的疗养院总数的9.1%:共有康复编制床复队(组)工作的方式、采取和慢性病的照顾和护理,也不是位52047张(占全国卫生机构床综合性康复方法(具有独立的理医疗技术科室的理疗学和只处理位总数的1.18%),其中综合医院论基础、评定方法和治疗技术),后遗症的残疾处理医学,更不是的康复医学科有病床39408张细致解决患者与功能障碍有关的单纯的中国原有的养生康复,它(75.71%),康复医院有12639张残疾问题,发挥其最佳的身体、实际是临床医学的一部分。20世(24.29%)。②到2012年初,全心理、补会、职业(非职业)和纪80年代末,中国卫生部选择部国初步统计有康复医师15949人教育的潜力,达到患者希望和计分医疗机构作为康复中心试点单(执业范围为康复医学者6135人,划的、与其残疾水平相一致的最位,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重视占38.46%),占康复医学专业技佳功能状态康复医学的发展.但当时将重点术人员总数的40.04%:康复治疗现代医学是由预防医学-保健放在了疗养机构。1990年12月师13747人,占康复医学专业技医学-治疗医学-康复医学“四位28日.“全国人大”颁布了《中术人员总数的34.51%:康复护士一体”组成的维护健康的自然科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卫10137人,占康复医学专业技术学。这个概念改变了过去“医学生部颁发了《康复医学事业“八人员总数的25.45%。③原“疗养是单纯治病的科学”的陈旧观点,五”规划要点》《综合医院分级学”和“理疗学”的医护人员在也扩大了健康的内涵。因此,康管理标准(试行草案)》《综合发挥慢性病照顾和理疗专长的基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并在础上,积极学习临床康复技术部分1996年首次提出“综合医院康复为中国的康复医学事业做出贡献简史分国外和中国两部分医学科是临床科室”的概念④中医学科的许多中医师在传统国外康复医学的形成、发展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中医康复”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和现状在20世纪30~40年代、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技术,成为随着物理学的发展,在美国首先要》中也提出了“残疾人康复”中国康复医学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出现了通过物理学技术和手段问题。2006年卫生部将康复医学之一,太极、导引、按摩、推拿、(如光、热、冷冻、水、电、力学科正式确认为独立的“临床医学针灸、拔罐、小针刀等传统中医和医疗器械等)治疗疾病的方法,二级普通专科”,结束了20多年疗法在减轻患者功能障碍和预防代表人物为美国物理医学医师关于康复医学内涵和性质的讨论残疾发生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弗兰克·克鲁森(FrakKrue),2008年四川省汶川县大地震凸显中国正在着手建立能与国际他将其称为物理医学(ia了康复医学的重要性,2009年在接轨的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medicie:hyiatry)。20世纪4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专科康复医师、康复护士、康复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治疗师等)的完整考核-考试-认康复医学医师霍华德·鲁斯克了“防、治、康”相结合的重要证-注册-登记制度。认证、考核(HawardRuk)为伤残军人制订思想,卫生部也将发展康复医学,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康复学了一系列针对身体和精神障碍的补足“康复医学短板”作为重要科的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综合性训练方法,取得很好的功任务之一。从此,中国康复医学于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和与世界能恢复效果,他将其称为康复医的发展走上了“高速路接轨2中华医学百科全巧2013年,“中国卫生部”更旨:①ISPRM的宗旨和工作日标生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为社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是为有功能障碍的残疾患者进行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国家卫医疗康复。这是根据学科发展的服务。主要任务:播科学精神和计委),承担了中国康复医学的指大趋势和医疗卫生消费者的现实科学思想,普及康复医学知识导和管理职能需求而提出的。ISPRM把工作的举办科技展览,推广先进康复技相关学术团体国际上主要目标重点放在医疗康复,强调以术和方法: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有国际物理医学一康复医学学会物理医学和康复医学的专业知识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IteratioalSocietyofPhyical和技术为有功能障碍的患者服务。举办康复医学继续教育和专业培adRehailitatioMedicie,这既明确规定了专业的服务对象,训:编辑出版康复医学书刊及相ISPRM),国内主要有中国康复医也比较明确地界定了会员的主要关音像制品:接受政府职能委托学会、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专业目标及其服务工作的基本范开展决策咨询,提出政策建议:复学分会等围。2SPRM重视专业教育培训组织和承担科技项目评估,科技国际物理医学-康复医学学会和专业知识的传播,提高专业人成果鉴定,康复设备标准及产品50多年来,全球有两个主要的员水平,扩大专业影响。这项工质量认证,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国际性康复医学领域的学会活跃作分别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一职称考核和资格认定:开展民间于医学界,一是国际物理医学与是提出有关工作的宗旨和原则: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发展与国康复联合会(IteratioalFedera-二是关心支持和指导对本专业人际学术组织和专业人士的友好往tioofPhyicalMedicieadReha-员的培训工作,以保证专业服务来;表彰、奖励优秀康复科技人ilitatio,IFPMR),另一个是国质量:三是对其他专科医务人员才和科研成果:开办符合学会宗际康复医学会(IteratioalRe--普及康复医学与物理医学知识。旨的社会公益事业:反映康复医hailitatioMedicieAociatio.③SPRM取长补短,发挥两个国学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科RMA)。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际组织合并后的优势。这次合并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②中华医后,国际专业人土越来越感到这不是用一个学会的章程、宗旨和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由两个专业领域基本相同的国际性管理运行方式来取代另一个学会,原中华医学会理疗学分会在1995组织,在会议、目标、活动等方而是经过有两个学会代表参加的年更名而来。在将原来作为“医面多有交叉和重复。1999年11月核心小组共同研究,形成新的方技科室”的“理疗科”转型为14日,二者正式合并,成立国际针,提出新的管理方式,在学会“临床科室”的“康复医学科”物理医学-康复医学学会,首任会宗旨、会员分类和条件等方面相过程中起指导性作用。其学会宗长为美国的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师互一致。④新学会的命名可以说旨和主要任务与中国康复医学会约翰·麦尔文(JohMelvi)博是原来两个学会在筹备合并的商基本相同。3中国残疾人康复协士,并在2001年于荷兰阿姆斯特谈中求同存异、相互折中的产物会:隶属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丹举办了第一届“国际物理医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团体(简称中国残联)系统,以残疾人学-康复医学学会”学术交流大①中国康复医学会:于1983年经的全面、综合性康复为中心工作会,此后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大卫生部批准成立,并在国家民政其工作对象为患有视力残疾、听会。2013年6月16~20日,国际部依法登记为全国性学术组织: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物理医学-康复医学学会在中国北1987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加人中国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京举行了第七届国际学术交流大科学技术协会:2001年加入国际和其他残疾者。其研究范畴为残会(此后改为每年召开一次)。中物理医学-康复医学学会。学会宗疾预防、残疾治疗与康复,其康国励建安教授被推选为候任会长旨:团结和动员全国康复医学工复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和第八届(2014年于墨西哥召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主要任务:开)国际大会主席。但在有些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团结“残联”系统各级康复机构达国家,由于历史原因,这个学康复医学事业发展与繁荣,促进和社会各方面的专家、专业人员科仍然称为“物理和康复医学”康复医疗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开展康复学术活动和康复技术研或“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宗进专业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卫究:进行各类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康复医孕3训:配合有关部门推动残疾人康年由1975年创刊的《斯堪的纳维障碍、慢性疼痛、儿童/老年康复复任务的完成:为残疾人康复事亚康复医学杂志》更名而来等。先后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协2《物理医学与康复文献》:是美库》(ChieeScieceCitatioDa-助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工作标准:国康复医学会的官方杂志。出版taae,CSCD)收录期刊、《中文组织编写有关康复论著、专业培地点:美国费城。1973年由1926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训教材和科普读物:推广残疾人年创刊的美国《物理治疗、放射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康复新理论和新技术,积极开展诊疗文献》更名而来。③《物理tract,CA)人编期刊、荷兰国内外学术交流:广泛宣传残疾医学与康复》:是美国物理医学与《医学文摘》ExcertaMedica.人康复工作的社会意义,普及康康复学会的官方杂志。出版地点:EM)入编期刊、《中国核心期刊复知识和技术。④中国医师协会美国费城。1988年由1952年创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世界卫生组康复医师分会:是2003年经中国的美国《物理医学杂志》更名而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医师协会批准正式成立的“行业来。④《康复医学》:是日本康复WeterPacificRegioIdexMe-协会”,已开展工作十余年。中国医学会的官方杂志。出版地点:dicu,WPRIM)入编期刊、《国医师协会坚持“服务、协调、白日本东京。1964年创刊际物理医学-康复医学学会合作杂律、维权、监督、管理”2字方国外康复医学专著较多,有志》、爱思唯尔公司的《Scou数针,为200多万执业医师服务,代表性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据库》和《Emae数据库》收录为临床康复医学做出重大贡献《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期刊,收录《中国科技期刊管理5中医康复学科:中国传统医疗沃尔特·R·弗龙特拉(WalterR.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康复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理论Fea)、布鲁斯·M·甘斯数据库》。1996年1月成为光盘原则,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治;(BruceM.Ga)和尼古拉斯·E·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清华信具备简、便、验、廉的治疗手段,沃尔什(NicolaE.Walh)等编息系统工程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如针刺、推拿、按摩、拔火罐、写的《Dia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首批太极拳、导引、八段锦、小针刀学理论与实践》(DeLia'Phyi-入编期刊。1998年被中国科技信等,为中国临床康复的传统治疗calMedicieamRehailitatio.Pri-息研究所选为上网科技期刊,可方法之一。作为传统医疗的康复cileadPractice),兰德尔·L·即时全文入载国际互联网医学.为各类患者的功能康复与布拉多姆(RadallL.Braddom)、②《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身心健康服务做出巨大贡献莱顿·尚(LeightoCha)等编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物理医学与相关出版物国外著名的康写的《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康复专业学术期刊,月刊,由原复医学杂志有《康复医学杂志》PhyicalMedicieadRehailita-《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和JouralofRehailitatioMedicie.i),布赖恩·J·奥扬(BryaJ.《中华理疗杂志》于2002年合并R)、《物理医学与康复文献O八umg)、马克·A·扬(MarkA.而成。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ArchiveofPhyicalMedicieadYoug)和史蒂文·A·施廷斯计源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Rehailitatio,APMR)、《物理医(SteveA.Stie)编写的《物理数字化期刊,入选《中国科学引学与康复》(PhyicalMediciead医学与康复秘要》(PhyicalMedi-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Rehailitatio,PMR)、《康复医cieadRehailitatioSecret)文数据库》、维普资讯网《中文科学》(JaaeeJouralofRehaili-中国康复医学专业出版物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医学科学院tatioMedicie,JJRM)等:中国相关专业杂志主要有以下几种。医学信息研究所开发研制的《中康复医学主要出版物有《中国康①《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是中国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复医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康复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专业核术期刊文摘》《中文科技资料日录复杂志》等心期刊,双月刊。1986年创刊,(医药卫生)》《中文生物医学期国外康复医学专业出版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主要涉及刊目次数据库》(ChieeMedical①《康复医学杂志》:是国际物理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与信息,如CurretCotet,CMCC)、《中文医学-康复医学学会的官方杂志骨关节系统和相关高级神经中枢CBLAR/CQ-ROM光盘数据库出版地点:瑞典乌普萨拉。2000系统的功能障碍,以及心肺功能《残疾与康复文献检索数据库》,4中华医学百科全书被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文长隆主编的《骨科康复学》(滋病)、慢性疼痛、运动损伤等献分析和检索系统》(MedicalLit-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李晓患者eratureAalyiadRetrievalSy-捷主编的《儿童康复医学》(人康复评定对功能状态进行tem.MEDLARS)数据库中最大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等定性和定量的检测与评价。专科的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的研究范围康复医学主要涉康复医师既要对疾病的诊断有明赠送光盘《Serlie》长期收录及功能,因此各种功能的定性和确了解,又要对患者的功能状态③《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由中定量康复评定、恢复-改善-代有专业的掌屋。前者需要专科康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偿-替代等功能康复性治疗及功能复医师能够应用其他临床医师所会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减退和丧失的康复性预防就成为用的技术和方法如询问病史、体家级学术期刊,月刊。为国家科康复医学的核心工作,从而与临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或医学影像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床治疗性科室的疾病治愈或稳定学检查,等按照《国际疾病分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的工作内涵有明显不同第10版(IteratioalClaifi-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中国研究对象主要为功能障碍,tioofDieae,I0hReviio.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包括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如偏CD-10)对疾病进行诊断和分类: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瘫、截难、截肢及骨-关节功能障后者需要具有扎实的康复医学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碍等:羟孪和肌张力异常:帕金识,参照《国际功能、残疾和健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森病和有关协调功能的异常:制康分类》(IteratioalClaifica优秀期刊,是《万方数据资源系动和失用:神经源性膀胱和神经tioofFuctioig,Diailityad统》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源性直肠.二便功能异常:言语、Hah.1CF)对功能进行定性分版)》全文收录期刊,国家食品吞咽、听力等障碍:慢性疼痛:类和定量评定。完整康复计划的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监局)心肺功能障碍:压疮:儿童残疾制订.协调整个康复团队(组)批准的处方药广告专业媒体。创问题,如脑瘫、各种发育障碍等:的工作、具体实施康复治疗措施,刊于1995年12月,国内外公开老年人残疾问题.如老年人跌倒、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功能后果等发行。杂志宗旨为全面康复,主老年人视-听功能障碍、老年人智都需要对康复功能评定结果进行要针对各种伤残的康复,涉及诊力功能障碍等:性功能异常:职前后比较。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断、评定、治疗、工程、教育、业康复问题:社会康复问题等,主观及客观因素制约,许多功能社区、职业、社会、管理、信息儿乎包括所有功能障碍。针对因还不能直接进行量化(定量)评和设备器械等方面。具有理论与疾病或损伤而发生各种功能障碍定,因此,康复医学中大量使用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的患者(或称残疾者),如急性疾了类似心理学评定的量表评定方中国不但翻译了大量国外专病可能残留功能障碍者、慢性病法。然而,这些量表的信度、效著,也出版了大量的中文康复医和老年病患者。主要涉及神经系度、实用性、敏感性和通用性等学专著和教材,如卓大宏主编的统、骨-关节及运动系统、心肺等均需要科学的再认定。专科康复《中国康复医学》(华夏出版社,器官系统的疾病和损伤,以及慢医师不但要了解疾病的诊断和一2004年)、南登崑主编的《康复性疼痛等患者。常见的有脑卒中、般的临床医学处理,更要对患者医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脑外伤、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的功能状态进行全面评定和综合2004年)、王茂斌主编的《康复脊髓损伤、成年人运动神经元病、康复处理,以使患者获得或维持医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肌病、骨关最佳功能状态。所有这些工作2010年)、励建安主编的《康复节炎、颈椎病、腰椎病、脊柱侧均以康复性功能评定为依据。因医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弯等畸形、软组织损伤、渐进性此,康复性功能评定是康复医学2014年)等。还有一些亚专科专外伤性损伤、手-足功能障碍、骨特有的医学于段之著出版,如王茂斌主编的《神经质疏松症、风湿性疾患、心脏病康复治疗康复医学独特的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慢性呼吸系统疾患、烧伤、癌症、不同于其他治疗性临床专科所用年)和《心脏疾病的康复医疗学》血管性疾患、器官移植后功能障的治疗理论、技术和方法。其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于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对功能的恢复或提高,特别是患康复医学5者的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开展康复训练而长期卧床,可能社区和家庭中坚持。这就必须形大多数功能不是仅依靠服药、注发生肌肉菱缩、骨质疏松、关节成一个由医疗机构中的医学康复射、输液、手术和针灸、按摩等李缩-畸形等,极大影响患者的活和非医疗机构或社区-家庭中的全临床医学手段就可以解决,因此,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使患者面康复结合成的一·个完整的康复康复治疗的重点是使用一切手段,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通过早期、体系,这也是中国当前医疗体制甚至非医学手段,如作业治疗中积极、正确的康复处理,预防长改革的重要内容之的社会-社区一公民生活训练,提期卧床引起的活动受限和参与局与邻近学科关系具体如下高患者功能。康复治疗不仅包括限将可能使约80%的偏摊患者恢“四位一体”的医学模式在针对感觉-运动功能、言语交流功复独立步行(或在辅助下的步中国的医疗机构(如综合医院、能、认识和知觉功能、情感-心行),从而达到基本生活自理。早专科医院,包括康复医院、康复理一精神功能、吞咽功能、二便功期康复性活动还可预防下肢深静中心等)中,康复医学是作为一能、性功能、交感和刷交感神经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压疮个临床科室或临床医疗机构而存功能、主要器官-系统功能、皮肤等偏难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因此,在的。它们是临床康复医学的实功能等身体水平的功能的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残疾的预防,体。一个基本的概念是:“四位还包括针对学习和应用知识、完特别是二级预防,与康复具有同体”的医学模式不是按照时间顺成一般任务和要求、生活白理、等重要的地位序发生的,即并非患病前是预防维持家庭生活和人际交往、参与研究方法康复医学研究功医学和保健医学,患病时是治疗正常的生活领域和补区一社会一公能而并非传统的诊断和疾病治疗,医学,留下残疾后才是康复医学民生活等个体活动能力和社会参因此其临床工作内容与传统治疗应当是四种医学模式同时叠加,与能力的治疗。功能性康复治疗医学有很大不同:首先,功能需因此康复医学的理念自始至终贯主要依靠功能恢复性训练。功能要定性和定量,它不是仅靠诊断彻在疾病(损伤)的整个医学处性质的不同决定其康复治疗手段就可以解决,而是需要进行康复理之中。康复医学不是处理后遗也彼此各异。因此,功能性康复性功能评定。康复治疗的方法也症的医学,而是从发病之初就考治疗方法通过不同康复治疗专业主要针对“身体”“活动”和虑如何使患者的身体功能、活动的密切合作来实施,形成了康复“参与”三个水平功能的提高,它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最大程度地医疗州队(组)这种独特的康复并非单靠服药、注射、输液、手恢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即医疗方法,与传统医学方法有很术等传统的医学方法就可以解决,使在患病后,也要预防功能障碍大差异而主要依靠以康复性功能训练方的进一步出现或减轻功能障碍的残疾预防为避免肢体、器法为主的康复治疗技术,如物理影响。在非医疗机构中(如长期官或其他功能缺陷的发生和减轻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假照顾或社区一家庭中),更多的是其造成的影响所采取的防备措施。肢-矫形器等技术和方法(见康复对综合性康复的需求(见康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国际治疗)和一系列独特的康复治疗因此,在医疗机构中,同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概念,专业人员。康复医学还有一项重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在患者“身体功能与结构”、个人要的内容:康复性残疾预防,特耳鼻明喉(头颈)科、口腔科等“活动”和社会“参与”三个水别是二级预防,即在疾病或损伤一样,康复医学科是临床医学中平上出现任何问题,即无论身体之后,避免由于处理不当而产生独立存在的二级临床普通专科损伤、活动受限还是参与局限,新的功能障碍或使原有的功能障但从学科的基本内涵来讲,它既都被认为是残疾,因此残疾预防碍加重,如长期卧床产生的失用不同于保健医学的“强身健体”,也分为三级。①一级预防:预防状态或处理不当产生的误用状态也不同于预防医学的“防病”,又损伤②二级预防:预防活动受(见失用康复和误用康复)】不同于治疗医学的“治病”(治限。3三级预防:预防参与局限因病、因伤而发生功能障碍愈或稳定疾病过程),而是以预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在很大程度的恢复过程,常是个漫长、甚至防、减轻或清除功能障碍(残上与康复医学的处理密不可分是终生的过程。因此,康复除在疾),使患者获得最大程度的生存如脑卒中偏雄患者如果不能及时康复医疗机构中进行,还需要在质量为日的。即通过医学方法,6中华医学百科全写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减轻残疾的影kagfu复,而不仅仅是指医学的康复响,以使患者(或残疾者)最大康复(rehailitatio)采取一切在中国,“全面的康复”工作附程度地提高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有效措施,预防残疾发生和减轻中的非医学部分,属于“中国残功能、增加其个体活动能力和参残疾的影响,以使残疾者重返社疾人联合会(中国残联)”、民与社会正常活动的能力会。康复不仅是训练残疾者适应政、教育、社会福利保障等部门与治疗医学的区别在综合周围的环境,也是指调整残疾者的职责范围,而不属于中国卫生性医院或专科康复医疗机构中,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利于他们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计委)康复医学科与传统治疗医学的临重返社会。在拟订有关康复服务的职责范围。相对于“职业的“床专科密切结合,基本工作叠加计划时,应有残疾者本人及其家“教育的”和“社会的”康复而进行。但康复医学科与传统的临属和他们所在社区的相关人士参言,只有通过医学手段进行的康床二级专科仍有很大区别(表)。加。这是1980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复才统称为“医学的康复”。这些作为临床医学独立的二级普提出的残疾者康复的定义。这里,概念的区分,有助于中国卫生行通专科,康复医学科不是以疾病康复的“一切有效措施”不仅是政管理机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治疗为核心,而是以患者的医学的手段,更多是非医学的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民政管理“功能改善、残疾的预防和提高生段,如职业的(如盲人按摩就业机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活质量”为目的。因此,它带有训练和就业安排、残疾人福利工部)、特殊教育机构(如中华人民明显的多学科、跨学科和学科交厂的设置和职业训练与就业安排共和国教育部)、残疾人管理机构叉的特点等)、教有的(如聋哑人学校、盲(如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社会福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人学校、智力低下者学校等教育利保障管理机构(如中华人民共现有的康复医疗服务能力还不能的康复范围)、社会的(如战伤、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康复医疗工伤的保险-疗养和养护,社会上的职能划分,有利于分工协作、资源总量不足、质量还不算高、各种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使用与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但在实施分布尚不均衡:康复医疗服务体维修,由国家政府职能部门制定过程中也增加了各部委协调工作系不很健全: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残疾者相关政策、生产残疾人相的难度待提升:社会的重视程度还不高、关用品和设备、进行残疾者回归(玉茂试)政策支持有待进一步加强;部门社会的教育等)。但是,残疾人就yixuekagfù间的协调任务较重等,这些都有业、聋哑儿言语培训、无障碍设医学康复(medicalrehailita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可见,中国施、社会福利保障等,虽均属于tio)通过医学手段进行的康复康复医学的发展要赶上和超过发“大康复”范畴,但并非康复医学它与康复医学并非同一个概念达国家的水平还有相当长的路程。的主要内容。因此,这里的“康例如白内障的复明手术、人工耳(王茂球)复”是泛指综合性的或全面的康蜗手术、小儿麻痹矫形手术等,都是在“康复”中通过“医师表康复医学与传统治疗医学的区别诊治的“医学的康复”工作来实项目内容康复医学传统治疗医学施的,虽然其后可能还需要康复对象功能障碍(功能障碍的个体】疾病(惠病的个体)医学相应的专科功能性训练,但目的功能恢复针对“身体”“活动”和“参治愈疾病或稳定病情却并不属于“康复医学科”的临与”三个水平床工作。它们分别属于“眼科”诊断或评价功能的评定(按1CF分类)疾病的i断(按1CD-10分类)“耳鼻咽喉(头颈)科”和“骨治疗手段主动性康复训练为主(如物理治疗、作业被动性医学处理为主(如各种科”等的临床工作。同样,国外治疗、言语治疗、假肢一矫形器、心理治途径的药物治了、手术、放射疗等)治疗等)常有的“口腔康复”属于口腔科专业人员康复团队(组):康复医师、康复护士,医疗团队(组):(医师,护“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属于精神科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士、医技人员等)等,这也说明“医学的康复”和假肢矫形器师、心理师和社会工作者等“康复医学”的概念都具有“多社会性明显,社会学的角度考虑多不明显,医学的角度考虑多学科、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性···试读结束···...

    2022-10-15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 病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医学基础》武继祥主编;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学基础》【作者】武继祥主编;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编【丛书名】全国假肢师、矫形器师水平考试教材【页数】381【出版社】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9.02【ISBN号】978-7-5087-5677-6【价格】128.00【分类】基础医学-水平考试-自学参考资料【参考文献】武继祥主编;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编.医学基础.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9.0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医学基础》内容提要:全书内容包括功能解剖学、医学影像学基础、临床康复评定、骨折的康复、骨关节病损的康复、运动损伤的康复、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和儿童常见残疾疾病的康复。基本上涵盖了解剖、生物力学、影像学知识,与康复辅助器具应用相关的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和辅具适配方面的知识。《医学基础》内容试读第一章》功能解剖学医学基础YiXueJiChu第一节解剖学概论一、概述(一)人体解剖学在假肢与矫形器中的地位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科学。形态是外形、质地、颜色、纹理、弹性、温度、湿度等综合表现形式;结构是指与实现特有功能相关的器官或组织。每个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与个人的遗传、性别、年龄、工种、生活状态、营养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人们在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发生的人体完整性受损,特别是肢体残缺,导致相应肢体的外形及其功能缺失,给伤者的生理、心理、生活造成极大的伤害。假肢和矫形器即人工(造)或工程肢体和器具,以期替代或部分恢复伤者残缺肢体的外形和功能。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假肢和矫形器的外形(装饰性)及其功能,无论是假肢和矫形器的研制、佩戴、训练、矫正、调试等,都与解剖学知识密不可分,所以人体解剖学是专业从事假肢和矫形器工作人员必备的专业基础课程。(二)假肢与矫形器对解剖学的要求医学人体解剖学根据不同需求大致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前者把人体按功能划分为若干系统进行描述,以期建立解剖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后者是把人体分成若干局部,描述各个局部的层次、结构、比邻关系、血管神经走行方向、体表标志、器官的形态与功能等,强调解剖学知识的翔实性和应用性,是临床诊疗和手术必备的知识体系。这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各有所长。对于从事假肢和矫形的工作人员,应该掌握基本的系统解剖学知识,如系统解剖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运动系统、周围神经和重要血管的分布与走行。在此基础上重点学习掌握四肢和脊柱的局部解剖学,突出骨关节形态结构与关节运动方式整合以及骨骼肌与神经系统功能的内在联系。骨关节形态结构与关节运动方式是运动轴、运动平面、运动链等之间的关系,2第一章功能解剖学是假肢与矫形应该掌握的重要内容。一般医学院校教授的解剖学只是从一般骨的形态结构到骨连接的描述,与各关节运动方式联系不多。将各关节形态与运动方式整合学习可以加深对关节形态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理解,同时将关节活动与一些日常生活活动动作、关节运动进行纵向联系,如上肢运动形式的梳头、洗脸、刷牙;下肢运动形式的步行、如厕与上下楼梯等,通过了解日常生活活动对关节运动的要求,有利于增加对骨关节形态结构与动作完成关系之间的重要性理解。掌握四肢、躯干肌肉起止点、功能、神经支配、周围神经与中枢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和运动训练等知识,以便在了解骨骼肌运动及损伤后功能障碍基础上加深对骨骼肌形态与功能的理解,为康复评定与运动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三)人体的分部与器官和系统为了学习方便,通常将人体分为5个部分,即头部(head)、颈部(eck)、躯干部(tuk)、上肢(uerlim)和下肢(lowerlim)。头部可进一步分为颅、面部;颈部分为颈、项部;躯干部可分为背部、胸部、腹部、盆部和会阴部。上肢可分为肩部、臂部、前臂和手;下肢可分髋部、股部、小腿和足。人体结构和机能最基本的单位是细胞(cll)。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被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形成组织(tiue),人体共有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几种不同的组织组成具有一定形态并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称器官(orga)。许多器官一起,共同完成一系列相似的生理功能,称系统(ytem)。人体有九大系统,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全部系统组合成完整的人体(humaody)。(四)解剖学姿势与方位术语为了正确描述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关系,必须使用统一的标准和描述用语。1.解剖学姿势(aatomicaloitio):是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的姿势(见图1-1-1)。描述人体的任何结构时,均应以此姿势为标准,即使观察的客体、标本或模型是俯卧位、仰卧位、横位或倒置,甚至只是身体的一部分,仍应按人体的标准姿势进行描述。2.面:人体或任一局部均可在标准姿势下作相互垂直的三个切面(见图3医学基础YiXueJiChu1-1-2)。(1)矢状面(agittallae):按前后方向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为正中面(medialae),它将人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半。(2)冠状面(coroallae):按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其断面为冠状面。(3)水平面(horizotallae):按与身体长轴垂直的平面,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部分。3.轴:按照解剖学姿势,人体具有三个相互垂直的轴。(1)冠状轴(coroalaxi):为左右方向与上述两轴相垂直的轴。(2)矢状轴(agittalaxi):为前后方向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3)垂直轴(verticalaxi):为上下方向垂直于水平面,与人体长轴平行的轴。4.方位术语:即空间关系的描述语。(1)上和下(uerioradiferior):靠近头的为上;靠近足的为下。矢状轴垂直轴冠状轴冠状轴矢状轴矢状面冠状面垂直轴图1-1-1解剖学姿势图1-1-2人体的轴和面第一章功能解剖学(2)前和后(aterioradoterior):靠近腹面的为前或腹侧;靠近背面的为后或背侧。(3)内侧和外侧(medialadlateral):靠近正中面的为内侧;反之为外侧。(4)浅和深(uerficialaddee):接近身体表面和器官表面者为浅;远离的为深。(5)内和外(iteraladexteral):凡属空腔器官,靠近腔的为内;远离腔的为外。(6)近侧和远侧(roximaladdital):接近躯千的为近侧;远离的为远侧。(7)胫侧和腓侧(tiialadfiular):即小腿的内侧和外侧。(8)尺侧和桡侧(ularadradial):即前臂的内侧和外侧。二、骨骼骨骼是指全身骨与骨联结的总称。骨骼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并赋予人体基本形态,起着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见图1-1-3)。骨(oe)是一类器官,主要由骨组织构成,外被骨膜,内含骨髓,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活体骨有生长发育和自我修复再生的能力。成人共有206块骨,约占体重的20%。按部位可分为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其中躯干骨51块,颅骨23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还有6块听小骨。(一)骨的分类按骨的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见图1-1-4)。1.长骨(logoe):呈长管状,骨骨两端膨大的部分称骺,中间为干(体)。骨干表面有1一2个血管出入的孔,称滋图1-1-3全身骨骼5···试读结束···...

    2022-10-15

  • 周旋IASTM—筋膜刀康复价值2699元,百度网盘,阿里云盘下载

    课程简介IASTM-利用康复工具进行软组织放松。课程不仅仅是以我个人作为一名康复师的亲身“实践”经验,更多的是利用相关科学文献的汇总来进行有科学依据内容。真正可以自己学习操作的康复训练。课程内容不仅仅是以周旋个人作为一名康复师的亲身“实践”经验,而是利用相关科学文献的汇总来进行有科学依据的讲解。这个课程目的是让学员从根本上理解康复治疗方式,每个调整方式的目的以及牵涉到的不同感应器和神经系统相对的反应,而不是仅仅去模仿物理治疗动作方式。周旋IASTM—筋膜刀康复视频截图课程目录IASTM—筋膜刀康复IASTAM筋膜刀—肩胛提肌上斜方肌IASTM筋膜刀—三头肌IASTM筋膜刀—三角肌IASTM筋膜刀—内收肌(2)IASTM筋膜刀—内收肌IASTM筋膜刀—小腿IASTM筋膜刀—手臂组织液回流IASTM筋膜刀—气罐股二头肌IASTM筋膜刀—气罐股四头肌IASTM筋膜刀—竖脊肌IASTM筋膜刀—股二头肌IASTM筋膜刀—股后肌群IASTM筋膜刀—股四头肌IASTM筋膜刀—肩内收肌群阔肌IASTM筋膜刀—肩胛提肌上斜方肌IASTM筋膜刀—肱二头肌IASTM筋膜刀—育脊肌IASTM筋膜刀—背阔肌IASTM筋膜刀—胫骨前肌IASTM筋膜刀—胸肌IASTM筋膜刀—腹外斜肌IASTM筋膜刀—足底筋膜IASTM筋膜刀—足踝组织液回流手动治疗—三头肌手动治疗—肩胛下肌手动治疗—腰大肌-胸大肌手动治疗—腰大肌胸小肌手动治疗-小腿胸小肌手动治疗相关下载点击下载...

    2022-10-09 肱三头肌筋膜 三角肌筋膜

  • 《产科重症治疗学 第1卷》(印)阿佩思·甘地等主编;朱建华,阮列敏主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产科重症治疗学第1卷》【作者】(印)阿佩思·甘地等主编;朱建华,阮列敏主译【页数】424【出版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05【ISBN号】978-7-308-17995-9【价格】298.00【分类】产科病-险症-诊疗【参考文献】(印)阿佩思·甘地等主编;朱建华,阮列敏主译.产科重症治疗学第1卷.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产科重症治疗学第1卷》内容提要:本书从产科重症监护室设置的特点、重症产科的流行病学特点、产科患者的病理生理、各种产科危重症诊治、妊娠期合并内科疾病的处理、产后胎儿的急症处理等全方面阐述重症产科可能遇到的各种疾病及处理原则,该书为重症医师、产科医师处理孕产妇危重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可作为《产科重症治疗学第1卷》内容试读第一部分003第一章产科危重症的流行病学第一章产科危重症的流行病学引言●)产科危重症可导致严重的不良预后。由于产科危重症的诊断标准不明确,所以难以对其进行精确的估量和研究。正如Harmer所述,产科危重症的死亡病例数仅是发病人数的冰山一角,而发病具体人数则难以估计。对于病情发展到何种程度可划为产科危重症,目前尚无明确定义。对于疑似、进展中或已发生各个器官功能障碍的孕产妇,需考虑产科危重症的诊断,因其最终可能导致孕产妇患病时间延长,乃至死亡。孕产妇病情变化较为迅速,因此在危重症孕产妇的诊断上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大多数危重症孕产妇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这些孕产妇被描述为“濒临死亡”的病例。孕产妇经常有许多需要特殊医疗监护的情况发生,但实际上很少会发展为危重症。大多数伴随并发症的孕产妇具有相对平稳的妊娠期和良好的妊娠结局。然而,此类病例亦皆有发展至重症、伤残乃至死亡的可能性。若要准确地对任何特殊疾病或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评估,需具备两个重要的先决条件。一是对疾病有准确的定义,同时必须具有相关可检测的项目。二是相关数据需具有系统的收集方法,并可对相关风险因素和结果进行评估。以往对孕产妇危重症的监管主要聚焦于孕产妇死亡率的指标,以甄别可能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疾病和状态。孕产妇死亡率的数据采集在很多地方已建立完善,但尚缺乏单独追踪和监测未发生死亡的危重症孕产妇的专门体系。对住院孕产妇临床情况的收集可能提供相关的信息。二、入住ICU的概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对孕产妇是否有必要入住ICU的评估,可能是产科危重症管理的最好方法之一。遗憾的是,目前尚无基于全民的孕产妇人住ICU的详细信息的数据库,以便于深入地研究孕产妇危重症。孕产妇入住ICU的概率为100/10万~900/10万2-。危重症孕产妇死亡率为12%~20%。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有显著的差异(印度为440万次分娩,美国为12/10万次分娩)51。Aath和Smulia61对1990一2006年33个研究进行分析,发现总体产科孕产妇入住ICU的概率为0.07%~0.89%。004产科重症治疗学(第一卷)据研究,入住ICU的危重症孕产妇死亡率约为8.4%,波动范围在0~33%。这些研究大多来源于发达国家。而在欠发达国家,危重症孕产妇死亡率更高。Muur等研究发现,印度孟买KigEdward:纪念医院人住ICU的孕产妇的死亡率高达25%。在印度,导致不良结果的因素包括:产前检查缺乏,就诊延迟,就诊时病情严重及产科的技术落后;同时,保健服务机构水平和社会习俗导致产前检查率低下;另外,缺乏积极的产科处理也是导致不良结果的因素。Pachal等对1023名入住ICU的孕产妇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ICU入住风险与年龄、种族、医院类型、胎次、患者来源皆相关。三、入住ICU治疗的产科疾病)Muur等提供了关于入住ICU主要指征的大量且详细的数据(见表l.l和表1.2)。毫无疑问,高血压疾病和产科出血的比例最高,占50%以上。其余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其中以心肺疾病和感染性并发症最为常见。综上可知,产科和内科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人住ICU的主要原因。表1.1需要入住ICU的内科疾病KigEdwardKigEdwardBeTau医院内科疾病纪念医院BeTau医院(=174)内科疾病纪念医院(=174)(=745)(=745)社区获得性肺炎23(3.1%)5(2.9%)急腹症6(0.8%)10(5.7%)中枢神经系统感尿路感染2(0.3%)18(10.3%)6(0.8%)0染疟疾75(10.0%)0病毒性肝炎47(6.2%)0血液病12(1.6%)1(0.6%)菌血症13(1.7%)8(4.6%)先天性心脏病2(0.3%)自杀未遂(中毒、2(1.2%)13(1.7%)1(0.6%)药品过量)风湿性心脏病16(2.1%)2(1.2%)输血反应2(0.3%)1(0.6%)吸入性肺炎23(3.1%)6(3.5%)入住ICU前心搏21(2.8%)骤停1(0.6%)糖尿病16(2.1%)4(2.3%)内分泌疾病8(1.1%)1(0.6%)慢性肾功能不全4(0.5%)1(0.6%)动脉疾病1(0.1%)1(0.6%)创伤01(0.6%)颅内出血9(1.2%)1(0.6%)药物滥用05(2.9%)脑静脉血栓形成26(3.5%)0风湿免疫性疾病2(0.3%)2(1.2%)破伤风2(0.3%)0过敏反应02(1.2%)伤寒1(0.1%)0哮喘1(0.1%)5(2.9%)钩端螺旋体病2(0.3%)0DVT/肺栓塞5(0.7%)2(1.2%)脑梗死2(0.3%)0恶性肿瘤1(0.1%)6(3.5%)005第一章产科危重症的流行病学表1.2需要入住ICU的产科疾病KigEdwardBeTau医院KigEdwardBeTau医院疾、病纪念医院疾病纪念医院(=745)(=174)(=745)(=174)子痫前期/子痫343(45.5%)74(42.5%)产前出血27(3.6%)4(2.3%)产后出血115(15.3%)32(18.4%)绒毛膜羊膜炎7(0.9%)22(12.6%)胎死宫内94(12.5%)8(4.6%)流产18(2.4%)6(3.5%)流产后产褥期感染49(6.5%)】26(14.9%)胎盘黏连8(1.1%)9(5.2%)HELLP综合征42(5.6%)31(17.8%)围生期心肌病4(0.5%)10(5.8%)胎盘早剥43(5.7%)15(8.6%)子宫破裂6(0.8%)3(1.7%)妊娠期急性脂肪肝33(4.4%)3(1.7%)羊水栓塞4(0.5%)1(0.5%)四、入住ICU的孕产妇发生死亡的原因Aath等1依据26个研究所提供的数据,分析了入住ICU的孕产妇发生死亡的主要病因分布(见表1.3)。在138例死亡的孕产妇病例中,57%以上的病例与高血压并发症、肺部疾病和心脏病相关;其余病例与出血性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恶性肿瘤和感染相关。重要的是,尽管明确了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病因,但几乎所有的病因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相关,这再次说明了危重症孕产妇病情的复杂性。Muur等1对印度孟买KigEdward纪念医院1992-2001年的928名产科危重症孕产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同时与美国休斯敦医院相近人数的孕产妇进行比较,发现印度危重症孕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5.4士4.6)岁,其中仅有26%的孕产妇接受了产前检查(至少产检2次),显著低于美国86%的产前检查率;印度仅有60%孕产妇在发病24h内入住医院,而在美国有90%;印度患者住院第1天平均APACHEⅡ评分为16,而在美国为10。在印度,这些孕产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精神状况改变(50%)、出血(40%)、癫痫(30%)、发热(27%)、呼吸困难(23%)和黄疸(21%);而在美国,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55%)、出血(53%)和呼吸困难(44%)。006产科重症治疗学(第一卷】表1.3入住ICU的产科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病因数目百分比病因数目百分比高血压疾病脑动静脉血管畸形高血压危象合并肾衰竭3626.1%脑干出血HELLP综合征颅内出血子痫感染118.0%其他高血压脓毒症肺部疾病2719.6%结核性脑膜炎肺炎恶性肿瘤85.8%羊水栓塞血液系统疾病21.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肺栓塞胃肠道疾病10.7%心脏病1611.6%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艾森曼格综合征中毒药物过量21.5%心肌梗死麻醉并发症10.7%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创伤10.7%未明确未明确96.5%出血1410.1%合计138100%中枢神经系统出血107.2%在这两家医院的ICU中,因产科原因收住ICU的危重症孕产妇占比均为70%。其中,子痫前期和子痫(45%)、产后出血(15%)、胎盘早剥(6%)、急性脂肪肝(4%)和产前出血(4%)在印度和美国的发生率是相似的。因内科疾病入住ICU的危重症孕产妇仅占30%。在上述研究报告中,印度危重症孕产妇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和系统主要有:神经系统(63%),血液(58%),肾脏(50%),呼吸(46%),心血管(38%)和肝脏(3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孕产妇在所有危重症孕产妇中占23%。MODS评分最大值为53刃。在印度所研究的危重症孕产妇中,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的原因是子痫、脑型疟疾、中枢系统感染、肝昏迷和大脑静脉血栓形成;引起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是子痫前期、DIC、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重型疟疾、钩端螺旋体病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引起血液系统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性脓毒症和DIC引起呼吸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哮喘及腹部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引起心血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产科休克、风湿性心脏病;引起肝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为病毒性肝炎,而美国危重症孕产妇肝功能障碍则主要由HELLP综合征引起。···试读结束···...

    2022-09-29

  • 《重症肺炎并发症中医康复手册》倪光夏,顾一煌|(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重症肺炎并发症中医康复手册》【作者】倪光夏,顾一煌【页数】71【出版社】上海:世界图书出版上海有限公司,2021.03【ISBN号】7-5192-7982-0【分类】肺炎-并发症-中医学-康复医学-手册【参考文献】倪光夏,顾一煌.重症肺炎并发症中医康复手册.上海:世界图书出版上海有限公司,2021.03.图书目录:《重症肺炎并发症中医康复手册》内容提要:本手册在充分研究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技术及临床经验,提出推荐康复方式以中医的非药物疗法为主,推荐方法全面、安全、便于操作,也推出了部分现代康复手段,旨在让重症肺炎并发症患者即使居家也可得到安全、及时、便利、有效的康复治疗和干预,也可作为医务工作者在采取康复手段时的参考。《重症肺炎并发症中医康复手册》内容试读第一章重症肺炎概述001第新冠肺炎属于严重传染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可经多种章渠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高龄及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极易发展为重症肺炎,且病情进展快。重症肺炎概述重症肺炎是指伴有呼吸衰竭或其他系统明显受累表现的肺炎,其血流动力学不稳或需要气管插管辅助通气,病情危重,患者预后较差。重症肺炎既可见于社区获得性肺炎,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在医院获得性肺炎中以重症监护病房内获得的肺炎和呼吸机相关肺炎更为常见。重症肺炎临床表现与一般肺炎相比既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主要临床特点为:(1)大部分患者以支气管肺炎为主,以细支气管病变为中心发展,多肺叶受累。(2)高龄患者长期卧床或因各种原因常并发吸入性肺炎,引起感染发生。(3)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感染概率更高。(4)多为不同因素共同作用发病。(5)表现为慢性活动性病变,并发急性期渗出、坏死以及多系统损害等,需分清标本缓急。(6)终末期常合并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是死亡的重要诱因。重症肺炎的病理形态改变是各种各样的,取决于病原体、宿主的基础免疫状态、抗生素治疗以及感染发生至组织学检002查的时间等。重症肺炎早期可见毛细血管充血伴粒细胞数量增加,肺泡腔可见纤维素渗出。中期可见肺泡腔内出现纤维肺炎素、少量红细胞和若干粒细胞。后期可见大多数肺泡内充满粒发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细胞碎片,炎症广泛融合,偶见组织坏死。恢复期可见炎症渗出消散。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康复手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指出:新冠肺炎肺脏呈不同程度实变,实变区主要呈现弥漫性肺泡损伤,部分心肌细胞、全身主要部位小血管、肝脏和胆囊、肾脏、脑组织以及食管、胃、肠黏膜、睾丸等也出现了病理改变。重症患者表现为全身性、多系统损害的病理改变,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病理学基础。重症肺炎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有的特征,既需要积极抗感染治疗,又需要重视患者基础支持及后期康复。第二章重症肺炎并发症003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来说,诱发多种并发症往往是导致死亡第二章的主要原因。年龄和基础病是重症肺炎主要的高危因素。从病原学角度分析,重症肺炎患者耐药菌株增加、不典型菌感染增加、二重感染菌种增加、混合感染增加等都是其治疗困难、并重症肺炎并发症发症多的重要因素。重症肺炎并发症主要以肺部损伤为首,进而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中毒,以及细菌、毒素、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作用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以致发生全身微循环障碍。除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心功能衰竭、循环障碍、肝肾功能损害,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由于重症肺炎涉及全身多器官的损伤,所以临床症状也是纷繁复杂,但根据现有文献及临床报道,重症肺炎恢复期患者主要以心。肺功能损伤为主,表现为胸痛、胸闷、咳嗽、气喘、咯痰、乏力等。此外,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肢体功能、心理状态影响也较大,可表现为食少纳呆、腹泻、便秘、口干、头身困重、躯体疼痛、失眠、抑郁、焦虑、多汗等,还有部分患者可见泌尿生殖系统损伤,表现为小便异常、月经不调、性功能下降等。新冠肺炎少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大部分早期以发热、乏力、干咳、咽痛、鼻塞、流涕以及其他多系统的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酸中毒、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类似于重症肺炎的临床表现新冠肺炎并发症的诊治应当借鉴重症肺炎的并发症处理。004对此类患者而言,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治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进一步改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重症肺炎并发症中医认为,其并发症的产生主要由于外感六淫,正气不足。如正胜邪退,则本病渐趋好转;如正不胜邪,则易发生严医康复手重证候,如热入营血、热入心包、热极生风、血热妄行等。若邪盛正衰,则可出现阳气欲脱,阴液骤耗的阴竭阳脱之危证。第三章重症肺炎并发症的康复治疗方法005第章重症肺炎在中医学范畴中主要辨证分为肺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两种类型。为了便于患者掌握自身状况特点,本着通俗易懂的原则,本手册尽量使用临床症状,辨证分型较少使用。对重症肺炎并发症进行中医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恢复效果,促进康复,表现为:①尽快改善心、肺等多脏器功能,重症肺炎并发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②提高免疫力;③减轻体力活动不足对机体的负面影响;④提高全身耐力水平;⑤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和情志障碍;⑥提高生活质量。重症肺炎并发症的康复治疗方法以中医的非药物疗法为主,包括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刮痧疗法、气功康复疗法、饮食疗法、中医情志及起居调理康复方法等。此外,本章还提供了针对心肺功能训练的现代康复方法。第一节针灸疗法针灸方法包括针刺、艾灸、穴位敷贴、拔罐、耳针疗法等。其中耳针疗法由于其自身具有特殊的穴位系统,需另立,其余4种针灸疗法的取穴可通用。上述各种针灸方法,根据患者病情而定,宜针则针、宜灸则灸,或针灸并用,或配合拔罐、穴位敷贴、耳针等。各种针灸方法均要严格参照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其中,针刺疗法、穴位敷006贴等必须在医疗康复场所由医者操作,其余方法也可在医者严格指导下由患者居家进行自我干预,建议居家患者以选用肺炎艾灸为主。并发一、基础取穴康复手册基础取穴穴位: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内关。二、随症配穴在基础取穴基础上,重症肺炎恢复期患者随症配穴情况如下:症见气短乏力、动则汗出、精神倦怠等,配肺俞、膻中、关元、神阙。症见胸痛、咳嗽、咳痰不利或伴气喘等,配膻中、天突、肺俞、膏肓、尺泽。症见胸闷、心悸、烦躁、失眠、多汗等,配心俞、厥阴俞、神门、三阴交。症见头身困重、疼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或便秘等,配大椎、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症见胸胁胀满、急躁易怒、口苦咽干等,配肝俞、胆俞、期门、阳陵泉、照海。···试读结束···...

    2022-09-29

  • 《运动神经元病康复护理指导手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运动神经元病康复护理指导手册》【作者】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页数】165【出版社】北京:华夏出版社,2020.08【ISBN号】978-7-5080-9923-1【分类】运动神经元-脊髓疾病-护理-手册-运动神经元-脊髓疾病-康复-手册【参考文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运动神经元病康复护理指导手册.北京:华夏出版社,2020.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运动神经元病康复护理指导手册》内容提要:《运动神经元病康复护理手册》一书紧紧围绕运动神经元病基层医疗工作者与照护者需要学习掌握的疾病与康复护理基本知识,了解运动神经元病康复护理的主要技术与方法,掌握与之相关的政策与社会支持网络,关注现代医学和科技进步能够为患者所提供的支持等内容,为患者提供精准、及时和有效的指导,以帮助患者规范化的综合治疗、科学护理,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本书共有六章,介绍了了运动神经元病有关概念、治疗与康复护理规范,供基层医疗工作者及照料者在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提供治疗与康复护理服务中参考、使用。《运动神经元病康复护理指导手册》内容试读绪论运动神经元病(Motoreutrodieae,.MND)或称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hiclateralcleroi,.ALS),在法国被称为夏科(Charcot)病,美国称其为卢伽雷(LouGehrig)病,在中国,该病患者被形象地称为“渐冻人”。本手册中,疾病名称统一使用“运动神经元病”“ALS”。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成年起病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延髓及脊髓多节段受累,导致患者的活动能力、敏捷程度、语言能力等下降。疾病的出现常常悄无声息,患者首先出现一些细微的症状,不易引起重视,随后常因反复跌倒或言语不清而就诊。部分患者可有感觉异常的主诉,但通常没有感觉异常的客观证据,二便功能保存完好。无力症状通常自单一肢体起病,随病情进展出现其他部位的受累。其他不典型的首发症状可表现为体重下降、肌肉痉挛和“肉跳”、性格改变、认知功能障碍等。20%~50%的患者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5%~15%可发展为额颗叶痴呆。ALS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在发病年龄方面,最常见的发病年龄高峰通常在40岁之后,但各国发病年龄高峰并不相同,且患者发病年龄不等,从10余岁到80余岁均有发病;在起病部位方面,多数患者起病部位为肢体,少数患者以言语不清、饮食呛咳等咽喉部症状为首发表现,极少数患者2运动神经元病康复护理指导手册首先出现呼吸肌受累;在病情进展速度和生存时间方面,多数患者在发病后的3~5年内因呼吸衰竭死亡,但是不同患者间病情严重程度和生存时间差异很大,部分患者病情进展极其迅速,部分患者病情发展则极为缓慢,生存时间可超过10年,甚至更长。史蒂芬·霍金托尼·朱特大卫·尼文SteheHawkigToyJudtDavidNive英国理论物理学家英国历史学家英国演员1942年一2018年1948年一2010年1910年-1983年卢·格里克唐·李维芦原英幸HeryLouiGehrigDoRevieAhiharaHideyuki美国杨基队棒球运动员利兹联足球俱乐部主教练日本空手道家1903年一1941年1927年一1989年1944年-1995年在ALS早期,症状局限于一到两个部位(咽喉、上肢、躯干、下肢),此时诊断充满挑战性,并且依赖神经系统体征和辅助检查的支持性证据。如果患者未能及时发觉早期的症状,或患者无法及时就诊,则将延误诊断。需要注意的是,尽早诊断ALS对患者和整个家庭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①从心理学上来讲,无法获得确诊易引起悲伤、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绪论3②早期诊断可以避免反复就诊,节约医疗费用,有利于家庭未来的规划。③早期诊断也可为患者在较少的细胞不可逆性死亡时,提供应用神经保护剂治疗的机会。尽管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治愈ALS的方法,但尽早对疾病进行综合治疗有助于延缓疾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综合治疗不仅包括应用药物治疗,还包括呼吸支持、心理干预及营养管理等。药物治疗:对于ALS,利鲁唑(Rilutek)是一种经多项研究证实可以延缓疾病进程的药物。目前认为对于中国患者,每次服用50mg,每日两次,服用累积剂量16800mg以上可改善预后。服用过程中需注意监测肝功能,并注意有无药物相关的乏力、恶心等不良反应。当患者已应用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时,不建议继续服用。呼吸支持:所有患者均应定期检测肺功能,结合患者症状共同评估呼吸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无创正压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均可用于缓解呼吸功能不全的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虽然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关于ALS患者何时应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的统一标准,但医生和照护者均需密切关注患者呼吸肌无力的早期表现,并且预先考虑和计划应对措施。《中国ALS诊断和治疗指南》推荐患者开始无创通气的指标包括:端坐呼吸,或用力吸气鼻内压lt40cmH,0,或最大吸气压力lt60cmH,0,或夜间氧饱和度降低,或用力肺活量(FVC)lt70%。如果患者有咳嗽无力的症状,建议使用吸痰器或人工辅助咳痰。营养管理:所有患者均应注意保持高蛋白、高热量的均衡饮食,在吞咽困难早期采用改变饮食黏稠度、学习吞咽技巧等方式保证食物摄入,在吞咽困难明显、体重下降或存在较高误吸风险时,建议行经皮内镜下胃造4运动神经元病康复护理指导手册瘘(PEG)、经皮放射性胃造瘘(PRG,或者放射性胃管置入)或鼻胃管(NGT)进食(鼻饲)。心理干预:患者及其照护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失眠、疲乏、绝望、情绪不稳等。建议根据患者及照护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预防各种并发症。其他综合治疗:对于患者病程中所出现的合并症,如痉挛、疼痛、交流障碍、静脉血栓等,需多学科医护人员和照护者充分沟通、交流,制订合适的预防及治疗方案,配合使用辅助用具,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陈璐、樊东升)第一章运动神经元病的心理支持ALS患者在最初获知诊断时和病情逐渐进展、身体功能日渐衰退时,常常会面临心理上的巨大挑战。对疾病的恐惧、焦虑,对前途的担忧和希冀,对父母、配偶及子女的愧疚,自身独立面对疾病和处境时的不甘和愤怒,将严重损害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健康,进而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ALS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获得医护人员、照护者及家庭成员的关注。希望本章中关于心理支持内容的介绍,能够对患者的家庭成员及照护者有所帮助。ALS患者的心理过程大概分为5个阶段:否认、愤怒、协商、抑郁和接纳。在最初被告知所患疾病时,患者心理上又会经过以下四期的变化,即休克一恐惧期、否认一怀疑期、愤怒一沮丧期和接受一适应期。ALS属于罕见病,多数患者被确诊时并不能完全理解疾病诊断所包括的全部内容,往往会从多个渠道接收到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信息。患者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因为依赖性增加而成为家庭的负担,更害怕面临死亡以及面对死亡的过程。此时,家人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帮助患者学习和正确理解ALS的相关知识,尽可能让患者相信自己可以在医生和家人的帮助下最大限度地维持现有的生活状态,掌控自己的生活并减轻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的安6运动神经元病康复护理指导手册宁感、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否认和愤怒是ALS患者在认识到疾病含义及自身处境时,所产生的心理应对机制。患者不愿意讨论疾病最终的结局,常被贴上“否认”的标签。我们需要弄清楚患者是不愿意谈论未来的死亡,还是否认自己患病。否认和愤怒都是悲伤的正常反应,患者常常表现为拒绝接受帮助、服药和使用辅助性设备。医护人员及照护者此时要能够及时识别这个问题,以减轻面对这些行为时的挫败感。如果能够帮助ALS患者迅速从前三期转化为第四期,即接受一适应期,可减少患者的痛苦。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经历一系列身体、生活方式和角色的改变,出现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和绝望感。引导患者在疾病的每一阶段从力所能及的活动中寻找新的兴趣爱好,对帮助患者保持对未来的希望非常重要。一、运动神经元病的心理反应症状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常常贯穿于ALS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有研究显示,10%~44%的ALS患者存在抑郁,而患者可能存在的呼吸困难也给医护人员及时识别其可能存在的焦虑造成了干扰。早期正确识别和处理相关的情感症状,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感受、社会功能损害和照护者的负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和照护者的生活质量。许多让ALS患者倍感痛苦的躯体症状,如失眠、疼痛、乏力、全身不适、异常感觉,以及包括消化、呼吸系统在内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都可能与焦虑、抑郁等情感症状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大多只关注其躯体症状所致···试读结束···...

    2022-09-28 运动神经元病 指南 运动神经元病治疗指南

  • 《神经内科疾病诊疗与康复》孙洁等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神经内科疾病诊疗与康复》【作者】孙洁等主编【页数】443【出版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ISBN号】978-7-5578-4960-3【价格】115.00【分类】神经系统疾病【参考文献】孙洁等主编.神经内科疾病诊疗与康复.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神经内科疾病诊疗与康复》内容提要:本书介绍了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最新诊断与治疗方法,包括: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头痛、癫痫、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周围神经病、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自主神经疾病、神经疾病的康复治疗以及神经内科疾病的护理等。书中内容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强调本书的临床实用价值。《神经内科疾病诊疗与康复》内容试读第一章脑血管病第一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概述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组不同病因的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已成为人类第二大致死致残率高的疾病。我国是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复发造成的患者残疾和病死率与初发者相比呈倍增趋势表1一】不同时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时期定好1965年突然出现的局灶性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且排除非血管源性原因由病灶大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紊乱,其典型的临床症状持续不到1小时,且无急性梗死形2002年成的证据。如果临床症状持续存在,并有与梗死相符的特征性影像学异常,则诊断为卒中。症状,体征在24小时完全缓解并且MR弥散加权成像正常者为经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症状、体征在242007年小时完全缓解但MR弥散加权成像异常者被称为“伴有梗死的短暂症状”急性脑缺血性症状、体征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同时影像学未见梗死病灶者(MR弥散加权成像正常)诊断为经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缺血性症状,体征无论持续时间长短,只要有梗死证据(MR弥散加权成像异常)均诊断为脑梗死:国内在发病之初的数小时内、尤其在溶栓时间窗的3小时内,症状、体征持续存在但影像学未见异常者,在排除其他原因后可以先冠以“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综合征”,之后可根据临床和影像学复查结果给予进一步的明确诊断。二、病因学常见的病因有:①动脉硬化,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颈内大动脉硬化狭窄等。②心脏病,如心房颤动、瓣膜病变、卵圆孔未闭等。③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肥胖等代谢综合征。④年龄gt65岁。⑤雌激素替代治疗。⑥吸烟。⑦过度饮酒。⑧体力运动过少。⑨其他,如高纤维蛋白血症、高C一反应蛋白水平和维生素B水平降低。三、流行病学正常人群中每1000人每年发病为0.31~0.64人,中老年人中最为常见,75岁以上年发病率达2.93/1000。在美国每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大约有20万~50万,1999年的美国调查显示,短暂性脑缺血的年患病率为2.3%,约有490万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不同种族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病率不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社会经济地位低和教育水平低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1神经内科疾病诊疗与康复四、临床表现(一)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内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症状为单瘫、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单眼视力障碍等,亦可出现同向性偏盲等。主要表现:单眼突然出现一过性黑朦,或视力丧失,或白色闪烁,或视野缺损,或复视,持续数分钟可恢复。对侧肢体轻度偏瘫或偏身感觉异常。优势半球受损出现一过性的失语或失用或失读或失写,或同时面肌、舌肌无力。偶有同侧偏盲。其中单眼突然出现一过性黑朦是颈内动脉分支眼动脉缺血的特征性症状。短暂的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偶亦可见。(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表现为脑干、小脑、枕叶、颗叶及脊髓近端缺血,神经缺损症状。主要症状有:最常见的症状是一过性眩晕、眼震、站立或行走不稳。一过性视物成双或视野缺损等。一过性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语言不清或声音嘶哑。一过性单肢或双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一过性听力下降、交叉性瘫痪、轻偏瘫和双侧轻度瘫痪等。少数可有意识障碍或猝倒发作。五、诊断措施影像学检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和MRI已成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2%~48%可在CT检查时显示相应缺血病灶。MR]评估脑卒中较CT更准确,特别是对一些病灶较小的脑卒中,MRI较CT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使用常规MRI发现,30~80%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存在相应病灶。但是,MRI同样不能区分急性与慢性病灶。DWI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非常敏感且方便的检查技术。它能很好地反映脑缺血和脑梗死的动态演化过程,可明确脑梗死灶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CT灌注成像(CTP)是利用同位素对比剂的原理计算脑血流灌注量,CTP中的平均通过时间图像显示脑缺血更为敏感,能够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对于早期常规影像榆查未能发现病灶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具有诊断价值。正电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是体外测量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的“金标准”。而单光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是利用注入人体内放射性核素射出的单光子为射线源反映人体功能的解剖图像。脑动脉的影像学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以无创地评测颅外的颈动脉和椎基低动脉的高度狭窄。脑血管造影主要表现为较大的动脉血管壁(颈动脉及颅内大动脉)及管腔内有动脉硬化斑块性损害,如溃疡斑块、管腔狭窄、完全性闭塞。六、治疗措施(一)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梗死的预警信号,发展成脑梗死的风险很高。英国的Rothwell等通过对209例临床疑诊和确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队列研究后,提出了一个ABCD评分系统,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天内卒中危险性的预测。该评分系统的如下内容:①年龄(Age,A)≥60岁评1分。②血压(Bloodreure,B)gt140/90毫米汞柱评1分。③临床特征(Cliicalfeature.,C):单侧肢体乏力评2分,语言障碍但无肢体乏力评1分。④症-2第一章脑血管病状持续时间(Duraticm,D):≥60分钟评2分,10~59分钟评1分。总分6分,评分≥5分者近期梗死风险较大。Johto在ABCD评分中加入糖尿病一项制定出ABCD2评分标准,即糖尿病患者评1分,总分增至7分,与ABCD评分比较,ABCD2评分具有更高的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的价值。ABCD2评分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划分为低危(0~3分)、中危(4~5分)、高危(6~7分)3组,低危、中危和高危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一周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1.2%、5.9%和11.7%。(二)危险因素的干预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不良生活方式是可以干预的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收缩压gt160毫米汞柱,舒张压lt90毫米汞柱)进行降压治疗(氯噻酮或阿替洛尔)可使总体卒中发生减少36%,并且年龄gt80岁者卒中发生减少40%。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指南指出,建议高血压者要改进生活方式,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目标值是120/80毫米汞柱的正常水平。高血压前期者(120一139/80一90毫米汞柱),如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应当给予抗高血压药。建议糖尿病者要改进生活方式,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要强化治疗,目标值是低于130/80毫米汞柱。如果可能,治疗应当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应当定期监测血胆固醇。建议高胆固醇者要改进生活方式,服用他汀类药物。建议劝阻吸烟及大量饮酒,定期进行体力活动,低盐和低饱和脂肪饮食,体重指数增高者采用减肥饮食。(三)抗栓治疗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而非口服抗凝药,阿司匹林(50~325毫克)、阿司匹林联合缓释潘生丁、氯吡格雷均可用于初始治疗。但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合用增加了出血危险性,不常规推荐使用。阿司匹林过敏者宜选择氯吡格雷。对于心源性栓塞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①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如年龄lt65岁、没有血管危险因素,可建议服用阿司匹林;如年龄在65~75岁、没有血管危险因素,除非禁忌,建议服用阿司匹林或口服抗凝剂(NR2.0一3.0);如年龄gt75岁,或者虽lt75岁,但有高血压、左心室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建议口服抗凝剂(INR2.0一3.O)。②心房颤动患者,如不能接受口服抗凝剂,建议服用阿司匹林。③心房颤动患者,如有机械性人工瓣膜,建议接受长期抗凝,NR目标值因人工瓣膜类型不同而异,但不能低于2一3。阿司匹林研究最深人和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总体上阿司匹林(50毫克至1500毫克)可以减少15%的复发风险。低剂量阿司匹林(61毫克到每天325毫克)同样有效,其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较低。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嘧达莫联合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复发疗效相当。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联合使用比任一单药都会增加出血风险,但是早期联用和短期联用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四)血管内治疗和外科治疗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NASCET)和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ECST)研究证实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①狭窄70%~99%的患者,建议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只能在围术期并发症(所有卒中和死亡)发生率lt6%的医学中心进行。②某些狭窄50%~69%的患者,建议可以考虑颈动脉内膜切除术;3神经内科疾病诊疗与康复有非常近期的大脑半球症状的男性患者最有可能获益。狭窄50%~69%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只能在围术期并发症(所有卒中和死亡)发生率lt3%的医学中心进行。③不建议给狭窄lt50%的患者施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④建议将颈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或)支架置入术(CAS)仅用于筛选过的患者。仅限用于有严重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下列患者: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禁忌者,狭窄处于手术不能到达的部位,早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放射后狭窄。支架置入术前即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用,持续至术后至少1个月。七、预后未经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约1/3缓解,1/3将反复发作,1/3发展为脑梗死临床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中15%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50%卒中都发生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48小时内。因此必须积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龄体弱、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均影响预后,主要死亡原因系完全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贾宁)第二节脑梗死一、概述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或中风,指因动脉管腔狭窄或者堵塞形成脑血栓,引发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继而发生缺血缺氧性病变后局部脑组织坏死和脑软化,最终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缺失的脑血管疾病。脑梗死的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二、流行病学中国1986年一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为109.7/10万~217/10万,患病率为719/10万~745.6/10万,死亡率为116/10万~141.8/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约为1.3:1~1,7:1。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45岁后均呈明显增加,65岁以上人群增加最明显,75岁以上者发病率是45~54岁组的5~8倍,存活者中50%~70%患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990年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重症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115.61/10万,患病率为256.94/10万,死亡率为81.33/10万。我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患者近150万人年死亡数近100万人。脑梗死患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三、病因学脑梗死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无症状脑梗死发生的比较少,但是死亡率较高,它是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引起这类脑梗死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患者年龄较大,4第一章脑血管病兼有动脉硬化性等疾病,一旦精神高度紧张或抑郁可能导致发病;第二,在脑部缺血部位或血肿较小,仅有轻微的或偶发的麻木感或疼痛感,未引起重视:第三,原来就有脑部疾病,如脑血肿或血管瘤等,随着运动或饮食不当(如饮酒、吸烟)逐渐加重。外伤性脑梗死一般是在外伤24小时后经头颅CT检查时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第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它占顿脑外伤患者40以上,而这类患者可以出现脑血管痉挛、脑缺氧或循环障碍,最后导致脑梗死。第二,有些患者年龄较大,多为50岁以上,再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本来血管已经老化,若遭受外伤后,可导致脑内血肿或脑水肿,结果颅内血压增高,最后产生脑梗死,可见外伤是这类患者脑梗死的重要诱因。第三,外伤引起内源性脑损伤因子积聚从而引起脑梗死,部分患者在遭受外伤后,使神经递质的含量发生变化,体内的自由基或代谢废物积累增加,而这些物质都可增加脑梗死的概率。四、临床表现根据部位可以分为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脑梗死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脑梗死。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脑梗死可以分为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脑梗死可以分为大脑后动脉血栓形成、椎动脉血栓形成、基底动脉血栓形成。颈内动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可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可伴有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非优势半球病变可有体像障碍。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大脑前动脉阻塞时由于前交通动脉的代偿,可全无症状大脑后动脉血栓形成,大脑后动脉闭塞引起的临床症状变异很大,动脉的闭塞位置和Wl环的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干梗死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椎动脉血栓形成,若两侧椎动脉的粗细差别不大,当一侧闭塞时,通过对侧椎动脉的代偿作用,可以无明显症状。在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供应严肃外侧的分支闭塞时发生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基底动脉主干闭塞,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及眼球震颤,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及共济失调等,病情进展迅速而出现球麻痹,四肢瘫,昏迷,并导致死亡。基底动脉的短旋支闭塞,表现为同侧面神经和外展神经麻痹,对侧瘫痪,即为脑桥腹外侧综合征。当脑桥基底部双侧梗死,表现为双侧面瘫,球麻痹,四肢瘫,不能讲话,但因脑干网状结构未受累,患者意识清楚,能随意睁闭眼,可通过睁闭眼或眼球垂直运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即为闭锁综合征。当基底动脉尖端分出两对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供血区域包括中脑、丘脑、小脑上部、题叶内侧和枕叶。临床表现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觉醒和行为障碍,可伴有记忆丧失,及对侧偏盲或皮质盲,少数患者可出现大脑脚幻觉。这是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五、分类目前进展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国内外有所不同。国外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定义为发病1周内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的缺血性卒中。其标准为病情在1周内逐渐进展当Caadia卒中量表评分下降l分、Scadiavia卒中量表(SSS)评分下降2分或更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tiSS)评分下降3分或更多时,可诊断为进展性卒中。国内学者多认为发病后48小时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逐渐进展或星阶梯式加重的缺血性卒中为进5神经内科疾病诊疗与康复展性缺血性卒中。根据临床表现,进展性脑梗死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急性进展型:病情可在1到数小时明显加重,当时即可观察或被患者及家属觉察,该型占53.6%。②缓慢进展型:病情多在3~5天加重,个别在2周内病变达高峰,逐渐缓慢加重,不易被察觉,特别是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上行网状结构时,有嗜睡、昏睡逐渐加重,该型占36.4%。③台阶式进展型:病变达高峰后病情稳定,或略为好转,产生一个平台期,数小时或数天后再次加重,达到另一高峰,稳定后再次形成平台期,该型占6.2%。④波浪式进展型:发病初期类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作,早期CT不显示,常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过数小时、数天再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样发作,行颅脑CT发现已有小灶性梗死,该梗死灶实际上是上次发作所致,该型占3.8%。六、诊断措施1.CT血管成像通过静静脉注射碘化造影剂后,经螺旋CT扫描进行血管重建成像,它可检测到颅外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是否形成血液斑块,还可检测到颅内血管狭窄的程度、血栓的大小或有无动脉瘤;可直观看到脑血液循环情况,非常有利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2.CT灌注成像这项技术是通过注射碘对比剂显示毛细血管的变化动态,从而观察脑组织密度有无改变,该技术可用于发病早期的检测,特别是发病2~4小时的超早期,如果发现脑部的低密度病灶,可判断形成了缺血性脑梗死3.核磁共振(MR)检测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是目前最重要的辅助检查之一,特别是超早期检测(如脑梗死数分钟后)发现异常,就可确定病情,对症治疗。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类:(1)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这种检测方法对早期缺血改变非常敏感,如果脑血管缺血发生仅1~5分钟都能收集高信号,它能反映细胞是否发生了水肿,所以在脑梗死发生早期,利用DWI检测可特异性观察到病情的严重程度(2)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技术:利用团注对比剂追踪技术可观察到血流灌注情况,从成像上可直接看到脑部血流的变化,一旦发现脑部缺血,就非常敏感地观察到各种信息。(3)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这是一项血流依赖性技术,由于血流信号消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是血管完全闭塞,因此,必须细致区分血流缓慢、无血流形成的原因,再加上其他技术的联合应用,以免误诊。(4)磁共振频谱(MRS)技术:该技术可判断特定脑区的代谢活动是否正常,脑部某些代谢产物的含量是否超标,最大限度地进行早期诊断,对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做出判断诊断:中老年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安静状态下活动起病,并前可有反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作,症状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达高峰。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梗死的范围与某一脑动脉的供应区域相一致。一般意识清楚。头部CT在早期多正常,24一28小时内出现低密度病灶。脑脊液正常,SPECT、DWI和PWI有助于早期诊断,血管造影可发现狭窄或闭塞的动脉。七、治疗措施(一)对症支持治疗1.卧床休息,注意对皮肤、口腔及尿道的护理,按时翻身,避免出现褥疮和尿路感染等。6···试读结束···...

    2022-09-28

  • 《神经病学临床与康复》张敏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神经病学临床与康复》【作者】张敏主编【页数】191【出版社】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5【ISBN号】978-7-5388-9929-0【价格】88.00【分类】神经病学【参考文献】张敏主编.神经病学临床与康复.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神经病学临床与康复》内容提要:本书除介绍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和相关基础知识外,还以疾病机制为分类依据,重点介绍了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等。《神经病学临床与康复》内容试读第一章病史的采集和一般检查第一节病史的采集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病史的采集是十分重要的步骤。一份正确、全面、系统的病史,经过科学的分析后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与及时、妥善的防治可以起很大的作用。(一)主诉主诉即患者就医的原因和主要诉述,一般包括其主要症状和病程时间。(二)现病史现病史是主诉的扩大叙述,是病史中最重要的部分。现病史应包括每个症状发生的时间、方式和性质,有无明显的致病或诱发因素,症状的进行、发展或消失,既往治疗的方法、经过及其效果,病程是稳定、缓解还是恶化,各个症状的相互关系与环境的关系。下列几种症状是神经系统疾病最常见的表现,如果存在,需要重点描述,如:头痛、疼痛、抽搐、瘫痪、麻木、眩晕及各种脑神经障碍症状(视力障碍、口眼歪斜、耳聋、耳鸣、进食咳呛、构音不清等)。有关内脏、营养、言语、睡眠、意识和精神障碍均在询问之列。(三)过去史过去史对病因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询问其生长和发育情况、职业和工作性质、个人嗜好、可能与现病史有关各系统的过去疾病等。妇女需加问月经史和生育史。(四)家族史特殊的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家族性共济失调、肌营养不良症等往往有明显的家族史。对于家族中有无和患者疾病有关的癫痫、癌肿、周期性瘫痪、偏头痛等病史也应注意。此外,尚应询问父系亲属中有无近亲婚姻。(张敏)第二节一般检查神经症状常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表现。神经系统病变有时和其他系统病变同时存在,或有重要的因果关系,因此不能忽视全身体检。关于全身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要求、程序和方法,可参阅内科诊断学专著,本书仅对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比较密切的部分做扼要的叙述。(一)头部与颈部1.头颅观察头的形状、对称性、大小及有无畸形和发育异常。如脑积水、大头、小头、尖头、外形不对称和异常,有无肿胀或肿痛、额骨增生、佝偻病畸形、凹陷、瘢痕、手术切口和最近外伤征象。对婴儿还应测量头围。触诊应该触摸有无压痛区、瘢痕、畸形、陈旧骨折、凹陷,或者开颅术的后一1一化种经病学临床与康复遗症。在婴儿应注意囟门的大小、闭合情况;在儿童可因颅内压增高而有骨缝分离、囟门膨隆。如果有手术后颅骨缺陷,应该注意膨隆度。某些顿外动脉的压缩或膨胀对诊断头痛和颗动脉炎有重要意义。在婴儿和儿童有脑积水时叩击颅骨有空瓮音称Macewe征。听诊也可提供信息,在血管瘤、动脉瘤、动静脉瘘、新生物压迫大动脉、脑或颈动脉硬化斑部分阻塞等情况下,则在其上方可听到杂音。透光试验对儿童脑积水常有诊断价值。2.面部观察有无口眼歪斜,先天畸形可见到面一脑血管瘤病的血管色素斑、结节硬化症的皮脂腺瘤、偏侧萎缩症的皮下组织萎缩等。3.五官注意眼部有无眼脸肿胀、脸下垂、突眼、眼球下陷、眼周瘀青、巩膜黄染、结膜炎、角膜老年环和见于肝豆状核变性的色素沉积环、葡萄肿、虹膜炎和白内障。注意耳部外形,有无脓血渗出、乳突按痛。鼻部应观察外形,有无畸形,有无鼻出血、鼻溢、鼻窦按痛。口部注意口唇颜色(苍白或发绀)、溃疡、唇裂和疱疹样病变。检查牙齿应注意外形和口腔卫生情况及牙龈变化(包括增生脓漏、发红、出血和铅线等)。舌的颜色很重要,另应注意有无沟裂、乳头萎缩或肥大、舌苔形状、黏膜斑和瘢痕。恶性贫血舌表现为光滑和透亮,伴蕈状和丝状乳头萎缩、发红和无苔;在糙皮病和烟酸缺乏中舌表现为光、乳头脱屑和萎缩,在急性期呈猩红色和肿胀,但在慢性或轻度缺乏时乳头呈蕈样,舌也不太红;在维生素B,缺乏症中舌光滑、发亮、萎缩和发红;在维生素B2缺乏时乳头扁平、紫色或品红,可同时有唇病伴口角裂。维生素C缺乏可致牙龈增生,苯妥英钠也可致牙龈增生。另外还应注意舌在口腔内和伸出口腔时有无偏斜。4.颈部注意检查颈部的淋巴结、甲状腺有无肿块或增大,颈部有无畸形、压痛、强直、歪斜或其他姿势畸形、不对称外形的改变,活动时有无疼痛。在脑膜刺激征时可有颈强直、头后仰和角弓反张。斜颈的特征是头和颈斜向一侧,颈的歪斜也可因某些眼肌瘫痪所致,颈椎关节炎可使颈活动受限,在Kliel-Feil综合征(颈椎融合症)和扁平颅底则颈变短、变阔,运动受限,发线降低。颈部畸形也见于意症。注意双侧颈动脉搏动,有无异常或不等。颈部听诊应注意有无血管性杂音。(二)躯干1.胸部观察胸廓有无畸形,呼吸动作是否对称、有力。心肺的检查同内科学,也需触摸腋下淋巴结有无肿大。2.腹部触摸腹部是否柔软,有无肝、脾肿大或其他痞块。同时注意腹股沟有无压痛和淋巴结肿大,阴囊有无溃疡及肿块3.背部观察有无异常和畸形,姿势或发育有无异常:脊柱在做主动弯曲、伸直和侧向运动时有无受限;脊柱有无前凸、后凸和侧凸。触诊检查注意有无结构上的异常,关节有无压痛,肌肉有无痉挛;叩击每个棘突,观察有无局部疼痛或压痛。在脊柱有骨折和新生物时可有明显驼背;患肌营养不良时则有腰椎前凸;患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或Friedreich共济失调时,常有脊柱侧凸。患关节强直性脊柱炎时可有脊柱畸形、疼痛、压痛和强直。患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可有脊柱局部强直伴轻度侧凸或正常曲度的消失。下背部皮肤有凹窦、异常毛发生长,或触摸到异常时,应疑有隐性脊柱裂或脊膜膨出。肩胛骨异常或后突有时可见于肌营养不良。(三)四肢观察有无陈旧骨折、关节强硬、肌腱孪缩、关节活动过度,及杵指、骈指、多余指、蜘蛛状指等畸形;观察双侧肢体发育是否对称;注意肢端颜色和温度。触摸桡、足背等动脉的搏动,必要时测量并比较双侧血压。(四)皮肤和毛发观察有无皮肤的异常,如多发性肿瘤、色素斑块、毛细血管扩张、紫癜、压疮、座疮、带状疱疹溃疡、局部萎缩等。注意皮肤的粗细程度、颜色深浅和出汗多少,抚摸有无硬皮病的过紧、松皮病的过松和囊虫病的皮下结节。观察毛发分布情况,有无脱发、早白和多毛症。(张敏)-2第二章神经象统检查第一节意识意识障碍一般分为意识模糊-朦胧状态(omoletia)、谵妄(delirium)、嗜睡(drowie)、昏睡(lumer,tuor)、昏迷(coma)等。1.意识模糊-朦胧状态意识的清晰度降低,意识范围缩小,患者认错人和事,出现错觉或片断幻觉,恐惧或激惹,或呈恍惚状态,此后可进入谵妄状态。2.谵妄意识清晰度显著降低,患者出现丰富的视幻觉、视错觉,呈现紧张、恐惧、烦躁不安、行为紊乱及定向力障碍、叫喊、冲动、伤人损物或自伤等。3.嗜睡患者长时间处于睡眠状态,刺激后能被唤醒,醒后反应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刺激停止后又进入睡眠状态。4.昏睡反复的强刺激才能唤醒。醒后能睁眼,能做简单回答,言词含糊不清,常答非所问,很快又进入睡眠。5.昏迷貌似睡眠状态,对外界各种刺激及自身的生理需求完全不能感知。不能被唤醒,脑电活动没有睡眠和觉醒周期。深昏迷时,各种反射,包括角膜反射、瞳孔、咽反射及腱反射均消失,肌张力降低。昏迷的程度通常按Glagow-Pitturgh评分,下列的英国Glagow-Pitturgh昏迷观察表(1978)】供参考(表2-1)。表2-1Glagow-Pitturgh昏迷评分表指标评分指标评分I.睁眼动作3.肢体有屈曲逃避反应4分1.自动睁眼4分4.肢体异常屈曲3分2.言语呼唤睁眼反应3分5.肢体直伸2分3.痛刺激后睁眼反应2分6.肢体无反应1分4,对疼痛刺藏无睁眼反应1分V.瞳孔光反应Ⅱ.言语反应1.正常5分1.有定向力5分2.迟钝4分2.对话混乱4分3.两侧反应不同3分3.不适当的用语3分4.大小不等2分4.不能理解语言2分5.无反应1分5.无言语反应1分V.脑干反射Ⅲ.运动反应1.全部存在5分1.能按吩咐做肢体活动6分2.睫毛反射消失4分2.肢体对疼痛有局限反应5分3.角膜反射消失3分一3一化神经病学临床与康复续表指标评分指标评分4.眼脑及眼前庭反射消失2分5.松弛状态1分5.上迷反射均消失1分M。自发性呼吸I.抽搐1.正常5分1.无抽搐5分2.周期性4分2.局限性抽搐4分3.中枢过度换气3分3.阵发性大发作3分4.不规则/低呼吸2分4.连续大发作2分5.无1分注:七大项的总分为35分,最坏为7分,最好为35分6.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植物状态是一种临床特殊的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和外界的认知功能完全丧失,能睁眼,有睡眠-醒觉周期,丘脑下部脑干功能基本保存。上述状态如持续一个月以上即可诊断为持续性植物状态。但在日本大多主张以3个月为界限。7.·闭锁综合征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其诊断标准为:①能持久睁眼(应排除双侧睑下垂);②检查可发现患者有认知活动;③失声或严重发声低下;④四肢瘫痪或不全瘫痪;⑤患者可通过眼球的垂直运动或眨眼示意。(张敏)】第二节脑神经脑神经的检查是神经系统检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脑神经障碍往往是神经系统疾病中最早出现的症状,它也发生于许多全身性疾病中一支或多支脑神经损害,尤其是结合其他神经体征时,对疾病的定位诊断具有很大的意义。(一)嗅神经(I)用挥发油或含挥发油的物质,如松节油、肉桂油、杏仁、阿魏,甚至牙膏、香烟等进行检查。检查时要两侧鼻孔分开试验。将对侧鼻孔填塞,请患者闭目,用力嗅闻,讲出气味的名称或做出比较。有些物质如醋酸、氨水、乙醇、薄荷、甲醛等,因同时刺激三叉神经末梢,故不能用作嗅觉试验。有鼻腔炎症或阻塞时,也不能做此检查。(二)视神经(Ⅱ)1.视力测定远视力和近视力。2.色觉大多数的色盲是先天性异常,但在视觉通路上的病变和在失认症中,也可能发生对颜色辨认的障碍。检查时可用色盲检查图,或应用不同颜色的纸、线等。3.视野几种常见视野的测定方法有:①对向法;②视野计;③盲点计。4.眼底眼底检查应在不散瞳的情况下进行,以免影响瞳孔反射的观察。检查时应注意视盘的形态、大小、色泽、隆起、边缘等;血管的粗细、弯曲度,动静脉的粗细比例,动静脉交叉处情况等;以及视网膜的水肿、出血、渗出物、色素沉着、结节和剥离等。正常的视神经乳头为卵圆形,呈淡红色,有清晰的边缘和中央凹陷(生理凹陷)。外围常有一圈色素沉积。边缘上也偶有白色带鞘纤维。视盘的病理变化主要为水肿和萎缩。视网膜动脉与静脉的正常粗细比例为2:3。在动脉硬化症中,动脉管腔缩小,反光增强,静脉和动脉交叉处出现压迹,严重时动脉僵直,壁外白色纤维呈银丝状。在中央动脉栓塞中,动脉狭细,静脉变淡,整个视网膜苍白、水肿。在中央静脉血栓形成中,静脉高度怒张,视网膜充血、出血。在无脉症中可见到视盘周围有花环的动静脉吻合。一4神鞭票就检查第二章视网膜可由各种疾病引起出血,诸如急性颅内压增高、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视网膜损伤、眼部感染、糖尿病、肾病、血液病等。视网膜血管畸形和动脉瘤也偶可发现。黑色素沉着则为各型视网膜脉络膜炎的特征。在全身性粟粒性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时,可在视网膜上看到散在的大约有半个视盘大小的圆形、黄灰色结核结节。(三)动眼神经(Ⅲ)、滑车神经(V)、展神经(M)对动眼、滑车、展神经的检查包括眼睑、眼球突出度、瞳孔、瞳孔反射、眼球位置、眼球运动和眼的异常运动等部分。1.眼脸注意脸裂是否对称。正常成人的上睑边缘覆盖角膜上部1~2mm,睑裂变小常提示一侧的睑下垂,对侧的面瘫,或因复视而主动地遮盖一侧瞳孔。请患者用力睁眼或闭眼即可判明。因颈交感神经麻痹所致的脸下垂也称为假性脸下垂,因为用力时仍可完全上抬。真性脸下垂可因动眼神经瘫痪、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所致,或属于先天性。双侧脸裂增大可能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或双侧突眼。2.眼球突出度眼球可因不同的病因而致前突或下陷。下陷多因眼球病变产生眼萎缩而引起,偶尔亦见于颈交感神经麻痹(Hom)综合征。双侧突眼原因可为恶性突眼症、狭颅症、良性颅内压增高、多发性眶内肿瘤等。单侧突眼也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但更多地提示眶内或颅内病变,后者如蝶骨嵴脑膜瘤、海绵窦血栓形成。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时,不但有单侧搏动性突眼,且可在眼球上听到杂音。突眼的程度可用突眼计测定。3.瞳孔应注意瞳孔的大小、形状、位置和是否对称。正常人在一般光亮度中瞳孔直径为3~4mi。小于2mm者称为瞳孔缩小。双侧瞳孔缩小可见于婴儿、老年人、动脉硬化、吗啡中毒、脑桥病变、梅毒、糖尿病、左旋多巴过量、深昏迷、颅内压增高、先天性瞳孔扩大肌缺失,以及睡眠状态等。单侧瞳孔缩小见于动眼神经受到刺激、颈交感神经阻断、角膜和眼内异物等。直径大于5mm者为瞳孔扩大。双侧瞳孔扩大可见于中脑病变、脑缺氧、疼痛、恐惧、甲状腺功能亢进、深昏迷阿托品中毒、先天性异常等。单侧瞳孔扩大,可由于天幕裂孔疝、动眼神经损伤,或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眼球外伤和视力下降也可使瞳孔扩大。在强直性瞳孔中,往往有一侧扩大,正常人瞳孔可有轻度大小的波动,明显的变化称为虹膜震颤,可由于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不平衡、脑干损伤,或颅内占位病变、中毒、癫痫等所致。正常瞳孔应为圆形,边缘整齐。卵圆、不规则、切迹、锯齿等情况可见于虹膜睫状体炎、虹膜前或后粘连、损伤、手术后和先天异常。这些局部病变也常影响瞳孔的大小及其反射。15%~20%的正常人有轻度不对称,双侧瞳孔大小明显不对称,提示一侧有大小或形状的改变。不对称也可见于视觉通路或反射通路中的病变,以及强直性瞳孔、梅毒和脑炎等。4.瞳孔反射(1)光反射:光反射的反射弧由6个神经元组成:①视网膜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②视网膜的双极细胞;③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其轴突通过视神经到达顶盖前区;④顶盖前区的神经元;⑤动眼神经副核(Ediger-Wethal'ucleu)⑥睫状神经节细胞,由此至瞳孔括约肌(图2-I)。因为一侧的顶盖区与双侧的动眼神经副核(Ediger-Wethal'ucleu)联系,故一眼受光时不但引起该侧瞳孔的收缩(直接光反应),也使另一侧的瞳孔收缩(间接或交感光反应)。检查时请患者向光亮处注视,检查者用手掩盖其双眼,然后交替地移开一手。也可用电筒照射其瞳孔,但需避免让患者向电筒注视而产生调节反射,或光亮过强而产生精神反射。需注意检查侧(直接)和对侧(间接)是否收缩和是否敏捷与持久。检查侧有视神经障碍时,双侧瞳孔均不收缩,或反应迟钝而不持久;有动眼神经障碍时,直接对光反射消失,但对侧瞳孔间接对光反射仍存在。5-化神经病学临床与康复瞳孔括约肌睫短神经睫状神经节视束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动眼神经副交感核顶盖前区(艾-魏核图2-1瞳孔光反射通路(2)调节和辐辏反射:请患者先向远处平视,然后注视放在眼前仅数厘米远的物件。注意其瞳孔收缩情况。如果患者失明,可再做眼球会聚(辐辏)动作。单纯的调节反射缺失可见于白喉性周围神经损害和脑炎。阿-罗瞳孔(Arl-Roerto)表现为瞳孔对光反射缺失,而调节反射存在,视力正常。典型的病例还包括瞳孔缩小、双侧不对称,虹膜萎缩,睫脊反射缺失,阿托品散瞳作用减弱等。本征可见于神经梅毒、糖尿病、脑炎、脑外伤、中脑附近肿瘤、多发性硬化、酒精脑病、脊髓空洞症等。其病理部位尚未肯定,以中脑顶盖前区或双侧睫状神经节较为可能。强直性瞳孔(Adi综合征)表现为瞳孔(常为一侧)扩大,直接或间接光反射缺失,但在持续亮光下缓慢地收缩,在暗室中缓慢扩大。调节反射也较为缓慢,可能要再长达5mi的潜伏期后发生。瞳孔的大小也常自发地波动。用几滴0.1%匹罗卡品滴眼,即可使瞳孔收缩,而正常瞳孔无效。扩大而固定的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全无反应者,最多见于动眼神经麻痹;在短期内产生者,往往提示小脑幕疝的发生。此外,眼球损伤、青光眼、先天性梅毒、松果体肿瘤、癔症、木僵型神分裂和阿托品中毒都能产生之。(3)睫脊反射:对颈部皮肤的疼痛刺激可引起同侧瞳孔的轻度扩大。传入纤维为颈神经,传出神经为颈交感神经。颈交感神经麻痹时此反射消失,交感神经的中枢通路(脑干)损害时此反射减退。(4)眼瞳反射:对角膜、结膜或眼脸的疼痛刺激引致双侧瞳孔短暂的扩大继以持续的缩小。传入为三叉神经,传出为动眼神经。(5)眼脸反射:用力闭目时(检查者用手指拨开),有眼球向上转动和瞳孔缩小两种协同动作,可能与动眼神经对眼轮匝肌的部分支配有关。(6)耳蜗瞳孔反射:在耳旁做响声或用音叉刺激可使双侧瞳孔短暂缩小后扩大。可用以鉴别癔症性耳聋。(7)前庭瞳孔反射:做前庭功能测验,如温度或转椅试验时,双侧瞳孔扩大。(8)迷走瞳孔反射:深吸气时瞳孔扩大,深呼气时缩小。(9)精神反射:惊恐、焦虑及其他精神活动时,瞳孔可能扩大。以上除光反射和调节反射外,并不作为常规检查。5.眼球位置眼球在休息时,各眼外肌所维持的肌张力使两眼的前后轴(视轴)保持平行向前。6···试读结束···...

    2022-09-28

  • 《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与康复指导》王滔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与康复指导》【作者】王滔编著【丛书名】特殊儿童教育康复指导丛书【页数】318【出版社】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0.09【ISBN号】978-7-5689-1989-0【价格】50.00【分类】残疾人-儿童心理学-心理咨询【参考文献】王滔编著.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与康复指导.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0.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与康复指导》内容提要:本书介绍了心理咨询与康复的基础知识,阐明了适用于特殊儿童的心理咨询与康复方法,分析了不同障碍类型特殊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其具体的咨询与康复技术,有助于特殊教育教师掌握应对特殊儿童心理问题的实践能力,能够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心理咨询和康复,解决他们在康复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与冲突,维护其心理健康。本书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心理咨询与康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基本要素、一般的咨询技术、主要的咨询流派等;二是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与康复的方法,包括特殊儿童的游戏疗法、艺术疗法、家庭治疗等;三是不同障碍类型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与康复的策略和技术,包括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咨询、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咨询、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咨询、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康复、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康复、脑瘫儿童的心理康复等。《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与康复指导》内容试读第一章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与康复绪论【问题导入】·何谓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康复?·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与康复的学科性质是什么?·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与康复主要涉及哪些内容?·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与康复的形式有哪几种?第一节心理咨询及其相关概念一、心理咨询的概念(一)心理咨询的含义“心理咨询”一词的英文是ychologicalcouelig,couelig的词千couel源于拉丁语的coilium(会议、考虑、忠告、谈话)和古法语的coeiller(商谈),现在的心理咨询仍继承着词源的含义,即通过商谈提出忠告或建议(林崇德,2002)。从中文字面理解,心理咨询就是一种提供信息、析疑解惑、忠告建议的活动。在我国couelig有两种翻译,一种叫咨询,一种叫辅导,通常对于学生称为辅导,而对于一般人则称为咨询,二者在本质上区别不大(姚本先等,2005)。目前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尚无定论,它既可以表示一门学科,即咨询心理学,也可以表示一种工作,即心理咨询服务。作为一门学科,咨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咨询的理论观点、咨询过程及技术方法的学问,它以各种心理学理论观点为依据,有其系统的理论体系、特色和技术方法(林崇德,2002)。作为一种职业,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帮助有求助需要的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的服务性工作。不管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职业,都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弄清楚心理咨询2诗科儿前心便落向,市安指写的概念和内涵。关于心理咨询的含义,由于研究者对其机能、内容、特点和理论的认识各异,分别给出了不同的概念界定,表1-1列出了国内外一些知名心理学家的观点。表1-1心理咨询的概念界定时间(年)】心理咨询的定义提出者出处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其间辅导者与当事人的关系能给予后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Coueligad1942正视自己过去曾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合于已经RogerPychotheray转变了的自己,做出统合(Roger,1942)心理咨询是帮助个体克服其个人成长中的障碍一不管DiviioofCouelig1956这些障碍出现在什么地方,并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开发其Coueligychologya个人潜能Pychology,aecialtyAPA心理咨询是一种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咨询人员提Thecouelor1967供一定的心理氛围和条件,使咨询对象发生变化,做出选ithechool:Pattero择,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形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独立的个Selected性,从而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和更好的社会成员readig心理咨询是对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1989法,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和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1989钱铭怡心理咨询者自强自立的过程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者通过和咨询对象的商谈、讨论,心理咨询百科1991帮助、启发和教育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以便使其更好车文博地适应环境,保持心身健康全书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解除咨询对象(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包括障碍性心理问题和发展大学生心理咨1999性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进来访者的身心健康,促进个郑日昌询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2002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林崇德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技术来2005王玲等帮助来访者自助的过程心理咨询第一章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与康复绪论3续表时间(年)》心理咨询的定义提出者出处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中国心理2008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章志光等咨询大典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是咨询者与来访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心理咨询的2010这种信息交流,咨询者为来访者提供帮助,解决来访者的石向实等原理与方法心理问题,促进来访者达到与他人和社会的完满适应状态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健康、心理学和人类发展的原理,2014通过认知、情感、行为或系统的干预和策略,致力于促进塞缪尔·格莱丁心理咨询导论人的心身健康、个体成长和生涯发展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咨询学的理论与方法,心理咨询与2016对咨询者或来访者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顾亚亮心理治疗题提供心理帮助的过程表1-1中的各个定义虽然表述上各有不同,但概括其内涵中的本质属性,发现它们有以下共同要素:①心理咨询是帮助来访者改变困境、解决问题、获得更好发展的活动;②心理咨询以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建立的人际关系为基础:③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要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方法;④心理咨询解决的是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综上所述,心理咨询是指专业的咨询者通过建立一种安全、接纳和真诚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借助言语和非言语的信息传递方式,帮助有求助需要的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维护其身心健康,促进其社会适应和个性发展的过程。(二)心理咨询的特点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一位女学生对心理咨询师说:“我恨我的父亲,我恨他,没有什么理由,我就是恨他。他其实也算是一个好人,有正义感,平常照顾我生活,辅导我的学习,他从来没有打过我,但我就是根他。不过,恨父亲是一件很不孝道的事情,特别是当我没有理由恨他的时候。这种感觉让我不安、烦恼、担忧,觉得自己不应该.”对于这位前来咨询的学生,心理咨询师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要真正理解心理咨询的内涵和实质,不仅需从概念上明白心理咨询的核心要4持株儿童心理答与与康到指同素,还需从其正反两方面的特征来全方位地了解心理咨询究竟是什么。美国《哲学百科全书》认为,心理咨询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主要针对正常人:②为人的一生提供有效帮助;③强调个人的力量与价值;④强调认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选择和决定中的作用:⑤研究个人在制订总目标、计划以及扮演社会角色方面的个性差异;⑥充分考虑情景和环境的因素,强调人对环境资源的利用以及必要的改变(姚本先等,2005)。我们结合以上实例,具体分析心理咨询的6个主要特点。】.心理咨询是人际帮助活动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工作者(即咨询师)对咨询对象(即来访者或当事人)进行帮助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建立在双方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的,来访者的求助需求和主动来访的愿望是咨访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如果来访者本人并不想获得帮助,只是迫于某种压力(如老师或家长的要求)前来咨询,在咨询过程中消极抵触、应付了事,那么这样的心理咨询是没有效果的。即使来访者面临很大的困难或心理问题,但若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并没有向咨询者寻求帮助的想法,心理咨询也无法进行。因此,心理咨询是人际帮助活动,由咨询师帮助有困惑的来访者解决冲突和矛盾,获得内心平衡,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心理咨询不是一般性的社交性谈话。我们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难免会与人交谈,这些谈话的内容和形式因交往的目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或者是礼貌性的客套,或者是对于一些问题的探讨,或者是了解对方的有关信息和资料等。一般性的社交性谈话有可能流于形式和表面化,也有可能涉及一些个人或者社会问题的实质,但交谈双方通常不会形成一种明显的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即使有一方向另一方寻求帮助,也会因为提供帮助的一方缺乏心理学的专业方法和对于当事人内心世界的关照而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2.心理咨询是人际互动过福心理咨询是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咨询师为来访者提供安全、自由、开放的谈话空间,真诚地倾听来访者述说自己遭遇的问题和烦恼,并适时做出反应,再根据来访者的回应展开进一步的引导。而来访者同样也要与咨询师进行多次的人际互动,在咨询师的引导下不断整理自己的内心世界,理清问题和困境,重新认识自己和环境,以达成个体内外的平衡和适应。心理咨询中的人际互动是一种双向、平等的互动关系,咨询师不是咨询过程的唯一主导和影响力量,第一章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与康复绪论5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也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互相影响,彼此尊重和信任,共同营造和谐平等的心理氛围。心理咨询不是简单的说教和指导。尽管心理咨询中包含了一定的教导,但只有说教和指导一定不是心理咨询。单纯的说教和指导是一种单向的人际交往,主要由指导者传递给被指导者,这样的说教和指导是脱离被指导者的心理需求和现实需要的,不具体而且无针对性,并不能在实质上打动对方,难以使其从认知和情感上发生改变和调整。一味地同情也不是心理咨询。前来寻求帮助的来访者,其内心是焦虑和敏感的,他们需要的不是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而是咨询师的同感共情。共情与同情有本质差异,同情(ymathy)是对他人的不幸表达出真切的关心,希望别人能够好的心理。但同情者与被同情者的关系不是平等的互动关系,同情者以自我的经验和感情为中心来看待他人的问题,时常带有一种优越感。而共情(emathy)是一种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理解他人感情、想法和行为的能力。共情使咨询师既能感同身受来访者的经历和情感,又能对其进行客观的认知、理解和分析,体现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对等的互动关系,能够让来访者感受到轻松、被理解和尊重。3.心理咨询具有专业性心理咨询是由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来访者提供帮助的一项特殊服务。在整个咨询面谈和干预治疗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熟练掌握丰富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以及与咨询和治疗密切相关的专业技能,并灵活运用。这些专业知识包括有关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性知识,个体和群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下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等,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所涉及的知识:有关个体人格成长与变异的深层根源及其理论假设,如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理论、格式塔理论等各种理论流派对个体行为差异的解释:有关个体异常心理和行为的临床表现、分类、评估、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如临床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心理病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所涉及的内容。除了这些专业知识之外,心理咨询师还需要具备咨询面谈和临床干预的专门技术,如咨询会谈技术、咨询关系助长技术、认知改变技术、行为强化技术、精神分析技术等。而且不同流派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还包含了更多具体的治疗技术或策略,甚至有关心理咨询的伦理准则、工作原则和实施过程等,都需要咨询师进行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并且通过临床实践来获得更为专业6特庆儿童中洛海与南四法三的咨询能力。心理咨询的专业性,是决定咨询过程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心理咨询不是单纯的安慰和开解。生活中我们遇到烦恼的事情,身边的亲人和好友通常会给予安慰或开解,这些话可能暂时起到一定的缓解不愉快情绪的作用,但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作用是有限的。并且有时不合时宜的安慰和开解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还会使来访者压抑和否认自己的感受,导致更深层的心理问题。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不会只是安慰失恋的来访者说“天涯何处无芳草”,开解有抑郁倾向的来访者说“你开心点嘛,事情会过去的”,而是帮助来访者去重新认识自己,体验自己的感受,面对自己的问题,以重建信心,促进成长,获得持久的心理平衡。4.心理咨询是某求更好的变化心理咨询的效果通常体现在来访者的变化上,当然是积极、正性、更好的变化,如来访者碰到的问题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感受到的压力得到缓解,消极情绪减少,积极情绪增加,对自我和环境的认识更加清晰合理,自我价值感、效能感和自尊感增加,人际交往的主动性和能力提高等,这些变化反映出心理咨询对来访者所起的作用,也是心理咨询为来访者提供帮助的一种体现。心理咨询的最终结果就是要设法使来访者得到与咨询之前不同的更好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解决来访者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来访者获得心理复原和新生的能量,有信心同时也有办法去调整自己的认知、情绪,以及与环境、他人的关系,完善自我,适应社会,使个人心理疗愈的能力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心理咨询不是专门为人解决问题。尽管问题解决是心理咨询带来的变化之一,甚至有的来访者就是冲着这一目的来的,但单单解决问题、就事论事的咨询并不是真正的心理咨询。心理咨询需要咨询师透过问题的表象看到其本质,帮助来访者接纳自己,建立自信,提高其独立决策与行动的自主能力。咨询师面对来访者的问题,应该有全面的评估,理解导致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挖掘问题背后隐藏的个人或集体无意识,从来访者自身及其社会关系中寻求解决的方案,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治标不治本。例如,一个因没有朋友而苦恼的中学生,咨询师如果仅仅是为其提供交友的建议,而没有看到来访者问题的根源在于对自己的否定和失望,就无法使其人际关系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因此,咨询师要关注的点应超越来访者当前的具体困难或问题,应关注来访者的自我、人格和周围的环境。心理咨询中治本才是良方,而具体问题的解决只是整个治本过程中的副···试读结束···...

    2022-09-15 重庆大学出版社网站 重庆大学出版社资源

  • 《神经病学诊疗与康复》石秋艳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神经病学诊疗与康复》【作者】石秋艳主编【页数】167【出版社】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5【ISBN号】978-7-5719-0024-3【价格】88.00【分类】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参考文献】石秋艳主编.神经病学诊疗与康复.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神经病学诊疗与康复》内容提要:全书内容丰富,除介绍神经系统的检查方法和相关基础知识外,还以疾病机制为分类依据,重点介绍了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康复等内容。它既系统的介绍了神经系统疾病传统和经典的诊治内容,又全面的介绍了先进的诊疗理论和技能。《神经病学诊疗与康复》内容试读第一篇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诊断技术第一节脑脊液检查脑脊液(cerero-ialfluid,CSF)是存在于脑室和蛛网膜下隙内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对脑和脊髓具有保护、支持和营养等多种功能。脑脊液的性状和压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若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发生器质性病变,如感染、炎症、出血、缺血、外伤、肿瘤、阻塞、水肿等,将使脑脊液的性状和成分发生改变,CS℉检查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指标。一、脑脊液的采集脑脊液可通过腰池、小脑延髓池、前囟及脑室穿刺术而采集,临床上以腰椎穿刺及小脑延髓池穿刺为常用。(一)腰椎穿刺(腰穿)1.适应证(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和脑炎。(2)临床怀疑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破人脑室,尤其是头颅CT无明显征象、不能与脑膜炎鉴别时。(3)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等症状和体征而原因不明者。(4)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脱髓鞘疾病及颅内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5)脑膜肿瘤的诊断。(6)脊髓病变和多发性神经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7)脊髓造影和鞘内药物治疗等。(8)怀疑颅内压异常。2.禁忌证(1)有明显颅内压升高症状及体征时,须做眼底检查,必要时做CT或MRI检查。如有明显视盘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否则易引起脑疝危及生命。(2)如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时应先纠正再行穿刺。(3)开放性颅脑损伤或有脑脊液漏者以及有脊髓压迫症状时禁做腰穿,否则会加重病情。(4)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灶。(5)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亦不宜行腰椎穿刺。3.方法术前应了解病史,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获得理解与合作,防止意外及纠纷。(1)体位:一般取侧卧位(气脑取坐位)。头前屈、背靠床缘,双腿屈曲以手抱膝,使腰椎后突、椎间隙增大便于穿刺。一3一亿种经病学追疗与康夏(2)皮肤准备:按常规消毒、铺洞巾,依无菌操作施术。(3)选穿刺点:常选腰椎间隙(双髂嵴最高点连线与背中线交点为腰4棘突),必要时可选其上、下各一间隙,并在其皮下以1%的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4)穿刺:穿刺针进入皮下,以针尖斜面与躯干纵轴平行,并取垂直脊背略向头倾斜方向由浅而深缓慢进人,当过黄韧带、硬脊膜时可有落空感,抽出针芯,见CSF流出即穿刺成功。一般成人穿刺深4~6cm,儿童2~4cm。若无CSF滴出,可捻转针头,调整方向或更换间隙按上述步骤再行穿刺。(5)测压:穿刺成功后,立即接上测压装置测初压,并视需要行动力学检查。(6)放液:测压及动力学检测后,视需要缓慢放出CSF送检常规、生化及其他特种检查。(7)拔针:放液后再测终压,插入针芯,再拔出针管,局部覆以消毒纱布并固定之。(8)术后嘱患者平卧(去枕头)6~24小时,并随时观察和处理。(二)小脑延髓池穿刺1.适应证(1)基本同腰穿适应证,因局部原因不宜行腰穿或腰穿失败者。(2)做气脑或下行性脊髓腔造影者。(3)需比较小脑池与腰池间脑脊液差异者。2.禁忌证(1)局部有感染、外伤、畸形者。(2)疑颅脊部占位病变者。(3)疑枕大孔疝者。(4)检查不能合作者。3.方法(1)术前准备:同腰穿,但需剃光枕部毛发。(2)体位:坐位或侧卧位,头前屈,侧卧时应垫高与脊柱达同一水平。(3)选点:双乳突尖连线与枕外粗隆正中垂直线之交点,相当于颈2棘突上缘之凹陷处。4.穿刺法(1)间接法:右手持针,左手拇指固定于颈2棘突上,由其上凹陷处进针,以外耳道眉间连线为方向,向上向前缓慢刺入。当针尖接触枕大孔后缘,稍退出略向下再缓慢刺入2~5m。如有落空感,即为进入小脑延髓池,取出针芯,可见CSF滴出或行抽出脑脊液留用。如穿刺失败,可依上法调整方向再行穿刺,一般穿刺深度为颈围1/10+1cm。(2)直接法:于枕大孔后下缘与第一颈椎间直接穿刺缓慢深入,当有落空感即停止进针,拔出针芯见脑脊液流出。如不见滴出可小心再刺入2mm或捻转针头。5.手术的处理术毕平卧24小时。二、压力与动力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一)压力测定1.初压腰穿成功后在未留CS℉前,将测压装置接穿刺针,嘱患者放松,可见压力表上升,至其停止上升或见轻微波动,读数并记录称初压。2.终压放出脑脊液后,重按上法测出之压力称终压。3.临床意义(1)正常压力:腰穿侧卧位的压力一般为80~180mmH20,gt200mmH20为高颅压,lt60mmH,0为低颅压。观测初压时应注意脑脊液液面有无呼吸性搏动(随呼吸产生10~20mmH,0的液面搏动)和脉搏性搏动(随脉搏产生2~4mmH20的液面搏动)。前者消失时,提示椎管内有梗阻或有枕大孔疝,临床上应引起重视。-4神轻系镜疾病常用诊断技术第一章(2)阿亚拉指数:正常值为5.5~6.5;lt5为蛛网膜下隙容积变小,见于椎管阻塞及颅内占位性病变;gt7为蛛网膜下隙容积变大,常见于脑积水、脑萎缩、浆液性脑膜炎等。(二)动力学检查1.适应证(1)疑脊髓腔狭窄、脊髓压迫者,可测定阻塞程度。(2)疑横窦、乙状窦栓塞,可两侧分别压试了解有无阻塞。2.禁忌证(1)具有高颅压者。(2)因局部原因不能施术者。3.方法(1)压颈试验(quecketedttet)1)手试法:穿刺针与测压表接好后,用手压迫颈静脉(左右对比或双侧同压)10秒,并同时观察时间与压力上升至最高值为止,放手解压后再观察其压力恢复与时间的关系。以压力数值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压力变化曲线。2)脉压带法:用脉压带绕颈测初压,再分别以20、40、60mmHg顺序分别加压以替代手法,同时以每5~10秒观察记录脑脊液压力上升直至不再上升为止,再放压至0并同时观察记录脑脊液压力下降速度与时间,同样绘压力曲线图。(2)压腹试验(tookeytet):以拳头或手掌用力压迫患者腹部观察CSF压力上升速度与时间;放手去压后,再观其压力下降速度与时间。4.临床意义(1)通畅1)压颈10~15秒后,压力迅速上升至最高点,去压15秒左右又迅速降到原来水平。2)压腹后CSF压力上升不及压颈时高,于放压后并迅即降到原水平。(2)部分阻塞1)压颈时,CSF压力上升及停压时压力下降速度均缓慢,或上升快而下降慢或不能降至原来水平。2)压腹时,压力上升或停止压腹时压力下降均快,提示颈、上胸段有部分阻塞;如压腹时CSF压力上升慢或不上升,提示下胸段或腰段可能阻塞。(3)完全阻塞:压颈时CSF压力不升,压腹时其压力升高快,提示脊髓腔完全阻塞。Toey-Ayer试验:分别压左右侧颈静脉,如一侧呈正常压力反应,另一侧无脑脊液压力变化,称阳性征,提示本侧横窦或颈静脉阻塞。5.注意事项①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嘱患者合作。②加压前应确定穿制针位置及测压管是否正常,否则应进行调整。③疑颈段脊髓腔受阻,尚可行屈颈、仰颈姿势测试。④结果正常,应反复再试,以求准确。三、实验室检查及其临床意义(一)常规检查1.色泽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清亮液体。红色脑脊液常见于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脑脊液前后均匀红染,离心后上清液黄色或淡黄色,潜血试验阳性。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两者应注意鉴别。黄色脑脊液多见于脑脊液中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乳白色脑脊液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微绿色脑脊液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褐色或黑色脑脊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病毒性脑膜炎、乙型脑炎、神经梅毒等疾病的脑脊液可呈透明外观或微混。脑脊液中白细胞如超过200×10°/L时可变为混浊;蛋白质含量增加或含有大量细菌、真菌等也可使其混浊;结核性脑膜炎常-5么神经病学追疗与康复呈毛玻璃样混浊;而化脓性脑膜炎常呈明显混浊或有凝块。2.细胞计数、分类正常脑脊液白细胞总数(totalleucocytecout)成人为(0~10)×10°/L,儿童为(0~15)×10/L,新生儿为(0~30)×10/L,无红细胞。白细胞分类(whitecelldifferetialcout):大多数为淋巴细胞,少数为单核细胞,偶见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约为7:3。临床意义:(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分为三期。1)渗出期(发病3天内),细胞计数可达2000×10/L或更多,以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数量可占白细胞计数的90%以上,且以杆状核细胞多见。各类细菌性脑膜炎急性期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并无特异性,此期间细胞数很多,常可在细胞内或细胞外检出致病菌。2)增殖期(发病3天后)以单核-吞噬细胞反应为主,此期细胞数迅速下降,粒细胞下降的同时,激活淋巴细胞,单核或单核样细胞明显增多,后者多发展成吞噬细胞,并对细菌具有很大的吞噬作用。3)修复期(发病10天后)以淋巴反应为主,脑脊液细胞总数接近正常,中性粒细胞完全消失细胞正常化的标志为不活跃的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当二者的比例正常、所有病理细胞完全消失和白细胞计数正常时提示修复完全。增殖期可出现炎症的再次复发或进人慢性期,前者脑脊液细胞学特点为中性粒细胞的再次增多,后者为单核细胞及激活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激活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大致相等。病毒性脑膜炎大部分呈淋巴样细胞反应,即使有中性粒细胞出现,在短期内也完全消失,而且激活淋巴细胞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结核性脑膜炎时其脑脊液细胞数可增加,但超过500×10°/L者较为罕见,在发病初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但很快下降。持续的混合性细胞学反应是结核性脑膜炎的特点,即在脑脊液细胞分类中既含有相当比例的中性粒细胞,也会有一定比例的激活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激活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这种以中性粒细胞占相当数量的多种细胞的组合,特别是激活淋巴细胞的存在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是有帮助的,且这种混合细胞反应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短时期内常无明显变化。经过适当治疗病情好转后,脑脊液中中性粒细胞、激活淋巴细胞消失,而代之以正常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慢性期可呈持续混合细胞反应,且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2)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脊液细胞数可正常或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找到白血病细胞是白血病脑膜转移的证据。脑脊液中查到肿瘤细胞是确诊脑膜癌病的主要方法,其敏感性为70%~90%,特异性为100%。(3)脑血管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脑出血或腰穿损伤性出血。前者在早期病后数小时可见大量红细胞和明显中性粒细胞增多,2~3天内达高蜂,在脑脊液中可发现吞噬细胞(出血后数小时至第3天可出现含有红细胞的吞噬细胞,5天后可见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如为穿刺损伤性出血,则不会有上述反应。(4)脑寄生虫病:不仅脑脊液细胞数升高,还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约占白细胞的60%或更高浆细胞增多为另一特点。如将脑脊液离心沉淀物在显微镜下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阿米巴原虫、弓形体、旋毛虫的幼虫等,甚至还可找到细粒棘球绦虫的头节或头钩。(二)生化检查1.蛋白质定量正常成人腰池的蛋白质为200~400mg/L,脑池蛋白质为100~250mg/L,脑室内的蛋白质为50~150mg/L。蛋白质含量增加一般指腰穿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0.45g/L,见于:①颅内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此时蛋白质显著增加;结核性脑膜炎,此时蛋白质含量中度增加;病毒性脑炎,此时蛋白质轻度增加。②颅内出血性疾病(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等)。③颅内肿瘤。④椎管内梗阻。⑤神经性梅毒、多发性硬化。⑥吉兰-巴雷综合征等。—6—···试读结束···...

    2022-09-09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

  • 《男科病诊疗与康复》孙自学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男科病诊疗与康复》【作者】孙自学主编【页数】980【出版社】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10【ISBN号】978-7-5679-1182-6【价格】198.00【分类】男性生殖器疾病-诊疗【参考文献】孙自学主编.男科病诊疗与康复.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男科病诊疗与康复》内容提要:“”本书分为第一篇:导师小传。介绍褚老师从事妇科临床及教学的过程。第二篇:褚老师妇科临床的学术思想。第三篇:脉案篇。详细介绍了褚老师临床总结的妇科疾病典型案例。第四篇:良方篇。该篇为褚老师一生从事妇科临床总结出来的秘验良方。第五篇:传承篇。第六篇:经典助读。该书分上篇、中篇、下篇和附篇四大部分。上篇,着重对男科病的生理病理、诊疗常规、国内外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中篇为各论,以西医病名为纲,介绍了每种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诊断、临床治疗、预后转归、预防调护、专方选介、研究进展等多项内容。下篇介绍了开设男科专病专科应注意的问题;附篇摘录了卫生部颁发的常见男科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男科疾病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以、男科特色疗法、新药物和新器械等。撰写该书以“中西合参,立足临床,注重实用,兼顾理论研究”为其基本指导思想。本书融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学科观点为一体,内容体现“新、全、详、精”四字。《男科病诊疗与康复》内容试读上篇总论第一章男科病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前景男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包括了基础医学的生殖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组织胚胎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临床医学的内分泌学、泌尿外科学和社会心理学、精神病学等内容。主要研究性器官疾病、男性不育、男性节育、性功能障碍以及性传播疾病。虽然对男科学的研究始于70年代,比妇科学晚了几个世纪,但男科学的发展速度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尤其在我国,由于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和运用,对许多男科病的防治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理论、新疗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男科学一、现状与成就(一)基础理论研究男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或者在某一方面研究的突破,往往可使临床研究获得巨大进展。目前已认识到男性生殖过程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密切协同和调控下,通过精子产生、精子成熟、精子运输和精子获能等一系列生理活动所完成,并且对其中某些环节的生理化学机制和各种因素的作用及调节有较清楚的了解。现已明确,睾丸具有两种结构形式:一是存在于睾丸间质内的睾丸间质细胞,其功能是分泌雄激素,其中主要为睾酮,此外还有雄烯二酮、去氢表雄酮和双氢二酮等,以维持男性性征和性功能:二是存在于精曲小管内的支持细胞,其功能主要为产生和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使雄激素在精曲小管和附睾头部保持高浓度,保护、营养、支持生殖细胞完成正常的生精过程,以维持男性的生育力。同时,该细胞还产生和分泌抑制素,对下丘脑一垂体进行反馈作用,控制促卵泡素(SH)的分泌。睾丸分泌雄激素和产生精子的两大功能是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它们都受垂体前叶分泌的FSH和促黄体素(LH)的作用,而垂体又受下丘脑所分泌的促卵泡激素释放素(FRH)和促黄体素释放素(LHRH)的作用,而睾丸分泌的雄激素等对LHFSH和LHRH又有反作用,即负反馈调节,它们彼此影响、相互制约,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状态,以维持男性生殖功能的正常。对于附睾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研究已证实附睾对精子有四种作用:贮藏精子、产生和分泌附睾浆作为精子贮藏和进一步成熟的特异性激素环境、促使精子成熟、处2·男科病诊疗与康复理衰老及死亡精子。现研究证实,睾丸精子在未通过附睾时,形态和功能上都处于未成熟状态,不能穿透卵子并使之受精。当精子通过附睾后,才逐渐获得能量和受精能力,趋于成熟。深人研究附睾功能,不仅可以对人类生殖过程有进一步了解,而且对男性节育与生育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表明,附睾上皮是在睾丸雄激素的调控下,维持其组织学结构及分泌、吸收、生物合成、化学代谢等生理功能的。附睾是一个代谢非常活跃的器官,可以分泌合成许多物质,如H、K、甾体、肉毒碱、肌醇、甘油磷酸胆碱等,这些物质与精子的成熟关系密切。实验证明,附睾分泌大分子的活动十分活跃,这些大分子可与精子膜以更特殊的方式相互作用。附睾分泌多种在血清中尚未检测到的糖蛋白,这些蛋白质覆盖于精子表面,促使精子成熟并增强其活动。超微结构研究表明,大分子物质与精子膜结合,可引起膜渗透性改变,导致细胞内离子浓度发生变化,从而触发细胞代谢。正是这一系列的代谢过程促使精子成熟和运动。现在已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附睾的功能,如用该技术研究人附睾蛋白的性质,在基因水平、蛋白质组水平和分泌组水平(Dacheux等,2006)上进行分析等。(二)常见病症研究1.男性不育(1)流行病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发达国家5%~8%的育龄夫妇可能有不育问题,而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地区可高达30%,每个国家的不育发病率不同,病因也各异。如印度不育发病率为9%,而喀麦隆则高达45%。据日本一组资料报道,男性不育占泌尿系新患病就诊数的9.4%,初诊年龄以25~34岁居多,不育间期以婚后2~3年仍未生育为最多据美国有关资料统计,婚后约10%的夫妇不育,其中20%~25%是由于夫妇双方均存在不育因素,20%~25%是由男方存在不育因素,其余50%~60%是女方因素。我国不育发病率较低。1987年在河南地区对郑州、洛阳两市以及唐河、内黄、滑县、新安、鹿邑等五县抽样调查,总人口203346人,男性104725人、女性98621人,已婚45岁以下育龄夫妇26435对,接受调查25932对,调查率98.1%。该组婚后1年内妊娠率为76.5%,2年内妊娠率为89.68%,不孕占1.96%。分析333对不育夫妇的病因,男方存在明显不育因素者165人,占49.5%,其中36人存在几种不育因素,165人中性功能障碍不育7人(4.2%)、免疫不育5人(3%)、先天异常不育9人(5.5%)、睾丸损伤2人(1.2%)、内分泌因素3人(1.8%)、精索静脉曲张35人(21.2%)、附性腺炎22人(13.3%)、梗阻性不育6人(3.6%)、特发性少精子症26人(15.8%)、特发性弱精子症23人(13.9%)、特发性无精子症14人(8.5%)、精液液化异常13人(7.9%)。(2)对男性不育的病因认识以及发病机制的探讨更全面、更深入:男性不育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某一种或多种疾病或环境等因素,破坏或干扰了男性生殖系统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造成的临床结果,是一种临床表现。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不育防治专题组对6682例男性不育患者发病原因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明原因的不育占48.4%,特发性精液异常不育占26.2%,包括特发性少精子症11.2%、特发性畸形精子症5.9%、特发性弱精子症3.9%、特发性无精子症0.9%、特发性死精症0.8%、单独精浆异常3.5%。有些病例只表现为精液异常,有些病例常规精液检查正常而做精子功能测定及免疫组化等特殊上篇总论检查时发现异常,但其病因和病理过程不明,但需明白,不明原因并不是没有原因。近年来在这方面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如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占无精子症的15%~20%,它与纤维囊性病有关;亚洲人和白种人的基因突变位点不一;Y染色体序列异常与精子生存缺陷有关,可影响支持细胞的功能,致精子发生障碍;母体内分泌环境与胎儿睾丸正常发育及出生前睾丸下降有关;发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缺乏或Kallma综合征时,使用外源促性腺激素可以刺激睾丸产生精子:特发性少精子症与多因素有关,不提倡使用性激素治疗。在对不育机制探讨方面,采用现代医学研究技术,如细胞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殖内分泌学、精液细胞学超微结构研究技术、精浆理化性质研究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检测技术对不同原因引起的不育的研究,使人们对不同病因引起不育机制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入。例如,对生殖系统非特异性细菌感染引起不育的机制研究发现,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可出现睾丸精子发生减退,能诱发精浆内自身抗精子抗体的产生;大肠埃希菌对精子有直接的损害作用:附属性腺如前列腺、精囊腺、附睾功能受影响,输精管道炎症性梗阻,以及感染引起精浆中白细胞增多,白细胞的直接吞噬作用,释放活性氧簇(ROS),及分泌大量的蛋白酶、细胞因子对精子产生损害等。(3)新的诊断技术与方法不断产生,使不育的诊断技术更趋完善:男性不育的常用诊断技术和方法包括病史、体检、精液分析(精子运动速度的计算机分析、精子功能检测精液生化分析等)、逆行射精及尿糖检查、内分泌检查、性功能障碍检查、X线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睾丸活检及其他检查如房事后试验、精液细胞学和微生物学检查,尚有内镜、同位素、超声等检查。这些诊断技术近几年来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当为精液有关检测技术。1)精液中的白细胞及生精细胞的鉴定与分类:传统白细胞检查一般用新鲜精液直接镜检测定结果,这种检测方法往往把各种生精细胞误认为白细胞。黄宇峰曾对50例精液同时进行涂片和染色镜检,对检出白细胞进行比较,结果直接镜检96%检出白细胞,而染色镜检只有16%,其差别具有显著性,因此临床必须用染色法加以鉴定,可以用瑞-姬染色或正甲苯胺蓝过氧化物酶染色。成熟生精细胞的鉴定与分类,是国内外研究比较热门的课题,睾丸活检生精细胞形态学观察在基层单位难以开展,同时活检也是一种创伤,给患者带来痛苦。以精液进行生殖细胞的观察和鉴定,取代睾丸活检是一件颇有价值的工作。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研究表明,生育和不育男性精液中都能检出四种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从生精细胞分类看,生育和不育男性精液中大多数为精子细胞和精母细胞,而有些不育男性精液中精原细胞检出率较高,曹兴午等报告为76.4%,可能其中有生精障碍的患者。无精子症患者若精液中找不到生精细胞,提示输精管道可能受阻或发生原发性睾丸生精障碍。镜检精液出现较多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而未见精子,则提示障碍发生在生精过程,属睾丸生精障碍。可以从精液镜检,根据生殖细胞存在的异常(比例异常和形态异常)来判断与疾病的关系。生精细胞染色方法:新鲜精液液化后,离心沉淀物经PBS洗2次,校精子密度为5×10'/ml,涂片,95%乙醇固定30分钟,自行干燥。用瑞-姬(10:1)混合液加等量H6.9磷酸盐缓冲液,染10分钟,自来水冲洗,再将染片置95%乙醇中浸2~5秒,脱掉片膜上的浮色,待自行干燥后,光学树脂封片,置油镜·男科病诊疗与康复下检查2)精液生化检验:男性附属性腺主要有前列腺、精囊腺及尿道球腺。其功能是否正常对男性生育有重要意义。人精浆几乎全部来自附属性腺,其中约30%来自前列腺、50%源于精囊腺、5%~10%来自附睾及尿道球腺等。果糖是精子能量的主要来源,主要由精囊腺提供,测定一般用间苯二酚法或吲哚显色法。在精囊腺发育不全和精囊腺炎所致的不育中,精浆果糖往往降低,且精浆果糖含量与精子密度、活动率呈正相关。α葡萄糖苷酶及肉毒碱主要由附睾分泌,其含量高低可反映附睾功能状态。2/3精索静脉曲张的不育患者及无精子症患者精浆α葡萄糖苷酶活性明显降低。肉毒碱与精子活率、精子密度及活力有相关性,吴明章用DTNB法测定了精浆肉毒碱含量(正常参考值为239.56±109.59umo/L),无精子症患者精浆中肉毒碱含量明显降低,若精浆中肉毒碱含量lt100μmo/L,可作为阻塞性无精子症的标准。精浆中果糖和α葡萄糖苷酶的检测,可用于估计附属性腺的功能以及判断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梗阻部位。精浆果糖测定可用于判断精囊腺功能及其临床意义,如无精子症患者精浆果糖为0、精液量少、刚排出体外精液即为液化状态、精液Hlt7(呈酸性)、体检睾丸体积正常而输精管扪摸不清,可判断为先天性输精管精囊发育缺陷;精囊发生炎症后萎缩,以及相对性雄激素缺乏,可使精浆果糖降低;射精管阻塞可使精液果糖下降或测不出:射精后取膀胱尿液做果糖测定,可用于逆行射精的辅助诊断。精浆中α葡萄糖苷酶测定可判断附睾功能,如附睾远侧输精管梗阻显示α葡萄糖苷酶明显下降,睾网管阻塞时α葡萄糖苷酶检测正常。精浆蛋白主要来自精囊腺和前列腺。贺才标报告精浆蛋白对精子的运动起保护作用,避免精子遭有害物质侵害。不育男性精浆白蛋白明显低于生育男性,球蛋白含量变化不大。有学者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精浆DNA,结果表明生育男性精浆中有微量DNA存在,不育患者精浆中DNA含量明显高于生育男性,而且DNA水平与精子密度呈负相关顶体酶是存在于精子顶体内的一种类胰蛋白酶,此酶能水解卵细胞的透明带,使精子能与卵细胞融合,并能促进生殖系统中激肽的释放,从而增强精子的活力和促进精子运动,顶体酶活力不足可导致不育。近年来,有学者用BAEE/ADH联合检测方法测定精子顶体酶的活力,结果表明不育患者顶体酶活力明显低下。精子顶体酶活力与精子密度、精子活率、活力之间呈正相关,与精子畸形率、精液中的白细胞呈负相关,故精子的顶体酶活性试验用于测定特发性不育患者的受精功能,以及畸形精子症、圆头精子和多精子症。正常精子发生过程中,精子组蛋白转变为鱼精蛋白,组蛋白可被酸性苯胺蓝染色,用苯胺蓝染色可检测精子染色质的凝聚。大于96%精子不染色为正常,若存在精子顶体缺陷或鱼精蛋白基因缺陷则出现gt50%的精子染色,该项技术已用于辅助生育技术前的检查。精浆中ROS检查的原理是精子膜比一般体细胞膜有更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精子膜更易受ROS过氧化,使精子功能受损、精子活力下降、精子穿卵功能下降。精子过氧化损害与生殖系感染、精液中白细胞增多有关,白细胞产生的ROS要比精子本身产生ROS高100倍。用过氧化酶染色法或抗白细胞抗体免疫细胞学法可检查精液中白细胞,当精液中白细胞gt1×10°/ml提示生殖道感染,但白细胞lt1×10°/ml不能排除附属性腺感染。检测精浆中多形性粒细胞分泌的弹性蛋白酶是诊断静止性生殖道感染的一个参数,也是一项观察生殖道上篇总论5感染治疗效果的指标。进行补体成分C3和CoeRulolami测定时,正常为痕迹或测不出,感染时明显升高,阳性预测率为100%,阴性预测率为36.1%。精浆中IgA、IgG测定对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差。精浆游离氨基酸一般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与精液中精子密度有关。发生无精子症时,除氨基酸的量和质有明显变化外,无苯丙氨基酸和精氨酸。王书奎等报道精浆中转铁蛋白(T)含量的80%是由支持细胞分泌的,Tf含量高低反映支持细胞功能,而且T含量与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呈正相关。乳酸脱氢酶X(LDHX),只存在于生精细胞、精子及精浆中,电泳迁移率位于LDH3与LDH4之间。在胎儿及萎缩性睾丸中未发现LDHX区带。测定LDHX主要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琼脂糖电泳及光密度计扫描法等。正常生育男性精液中LDHX相对活性≥42.6%,不育男性精液中LDHX相对活性为21.0%~27.6%,LDHX活性与精子密度、精子成活密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罗比采用以α己酮酸钠为底物的酶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生育及不育男性精子及精浆中的乳酸脱氢酶C4(LDHC4)同工酶活性,不育组精浆中LDH总活性与LDHC4活性之间有良好的正相关。精液中微量元素的多少,对精子质量有一定影响,这些微量元素主要有锌、铁、铜锰、硒等。例如,精液中的锌主要源于前列腺,以枸橼酸锌或锌与糖蛋白的复合物形式存在,其生理效应主要是影响精子的氧化作用、影响精子顶体部位的功能及精子核染色质的解聚。前列腺炎所致不育患者及习惯性流产患者的配偶精浆锌明显下降。近年来,有测定精浆中胆固醇、纤维连结蛋白、纤维蛋白原及FPP、α2球蛋白和溶菌酶含量变化的报告,不育患者精浆中上述物质含量明显低于生育组,但溶菌酶含量高于生育组3)精子功能试验:精子进入阴道后靠自身运动经子宫颈到达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行程达17cm,是精子自身长度的3000倍,临床上有些精液常规检查正常者,却不能使妻子受孕。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比较重视精子功能的研究。无透明带仓鼠卵母细胞试验,虽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受精能力,但方法繁琐,仓鼠卵不易获得且费用昂贵,不易推广应用。临床上,精子受精功能的测定常用毛细血管穿透试验、吖啶橙染色和低渗肿胀试验。另外,显微照相多次曝光技术、显微电视系统,如清华大学研制的精液自动分析系统,可对精子功能等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精子运动特征的激光散射法、高速显微电影摄影技术、电镜下精子超微结构分析以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等,对精子功能测定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4)精液免疫学检验:血清和生殖道局部的抗精子抗体(AA)是引起免疫性不孕的主要原因。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免疫保护机制和血睾屏障的存在,不会对精子产生免疫反应;但是当血睾屏障破坏或变弱,如发生腹股沟-阴囊损伤、睾丸活检、附睾炎、睾丸炎、前列腺炎、性病等情况下,以及输出管道阻塞、先天输精管缺如、输精管结扎等条件下可产生」目前已知AA有IgG、IgA、IgM、IgE四种类型。IgM-AA是鉴别近期感染、原发或继发性免疫反应的指标。在血清、精浆、宫颈黏液中,不同类型的抗精子抗体均可检出,血清中AA通常以IgM、IgG为主,精浆中以IgA、IgG为主。据研究,阻碍体外受精的抗体是IgA而不是IgG。AA所致的免疫性不育是一种IgA介导的疾病,这类IgA来源于男性,提示精浆AA较血清更有价值。AA影响生育的机制可能为:精子自身免疫可致精子生成紊乱而发生少精子或无精子症、抑制精子在女性生殖道的运送、干扰精子获能或顶体反应从而影6·男科病诊疗与康复响精子穿透透明带,或精卵融合或直接作为空间屏障而影响受精。国外有人采用定时曝光显微摄像观察了在体外AA对精子活动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精子凝集与制动抗体对精子运动特征、前向运动速度,头侧位偏移的振幅无明显影响,仅引起精子成团凝集增加。精浆中免疫复合物(IC)一般采用聚乙二醇(PEC)沉淀比浊法及抗C3F(')2法测定。精浆中部分AA阳性患者中IC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者,表明在生殖道局部由于精子引起的免疫反应,有时可在精浆中形成IC但部分患者表现为IC阴性,这可能与抗体的形成、IC的大小及性质有关。IC阳性的患者AA为阴性,可能是因为形成IC的抗原与精子抗原无关,或者由于抗原过剩,精浆中无游离AA。故IC可作为AA补充检测。测定方法较多,如ELISA法、RIA法、荧光抗体法、试管玻片凝集法、固相酶染色法等。同时采用两种以上方法检测AA,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袁建民等报道检测精浆中三种Ig类型AA,较单纯检测IgG-AA的阳性率提高2%~18%。混合抗球蛋白反应(MAR)试验(又称混合凝集试验),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于AA检测的首选方法。检测原理是表面具有人IgG的活动精子,在异种抗人IgG抗体的作用下,与表面具有人IgG标记的红细胞发生混合凝集,表现为标记红细胞与精子的共同运动。理论依据为经典的Coom试验近年来,有学者采用健康男性睾丸组织构建人睾丸©DNA表达库,筛选人精子抗原基因表达克隆,通过测定其表达抗原的生物学效应,寻求人精子受精抗原的基因表达克隆,用基因表达的抗原建立抗精子抗体试剂盒,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运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提取精子抗原所致的问题。精浆免疫抑制物(SM)可随精子进人女性生殖道,抑制机体对精子的免疫反应,保护受精卵免受排异,使生殖生理过程得以正常进行。SIM是一种与妊娠相关的血浆蛋白A,主要由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精浆中SPM降低乃至缺乏,可使配偶对其精液过敏,产生抗精子抗体,导致不育或流产;精浆中SPIM含量过高的男性易患前列腺癌,配偶易患子宫颈癌,同时易感巨细胞病毒等性传播疾病。实验表明,SPM对补体有明显抑制作用,经精浆作用的正常人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下降50%,其机制是抑制C3和B因子的活化。SPIM对补体的抑制作用,有助于保护精子避免发生抗体参与的补体介导的溶细胞反应。SPIM的检测方法有抗补体法、单向免疫扩散法和间接免疫荧光定位分析法等。5)精液微生物检查:现已研究表明男性生殖道感染与男性不育关系密切。前列腺、精囊腺、尿道、附睾等发生炎症均可导致精液被细菌感染,从而降低生育力。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病奈瑟菌、结核分枝杆菌等。近几年来研究发现细菌L型感染与男性不育也有一定关系。所谓细菌L型是细菌在体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失去细胞壁的变异型,对渗透压敏感,且常规方法不易查出。细菌L型和多种慢性感染有关,衣美英等对62例不育男性精液进行细菌L型培养,结果分离出细菌L型13株,但其作用机制不明。药敏试验表明,氯霉素、红霉素对细菌L型的抑制作用显著,卡那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作用一般,其对青霉素类药耐受。鉴于普通细菌与细菌L型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且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普通细菌及细菌L型常并存,故作者指出,凡生殖道感染所致的不育,应在做常规细菌培养时加做细菌L型培养,并根据培养和药敏情况,单用或联合用药,并主张先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剂量宜大、疗程应长,以彻底破坏细胞壁及菌体,防止变为细···试读结束···...

    2022-09-09

  • 《临床儿科诊疗与康复》王英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儿科诊疗与康复》【作者】王英主编【页数】364【出版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5【ISBN号】978-7-5576-6480-0【价格】68.00【分类】小儿疾病-诊疗;小儿疾病-康复【参考文献】王英主编.临床儿科诊疗与康复.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临床儿科诊疗与康复》内容提要:本书从儿童保健学入手,内容涵盖了儿童发育和行为、青春期以及各系统疾病再到重症监护等儿科常见问题,也包括儿科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与康复护理。全书共约30万字,作者常年工作在临床一线。书稿体例清晰,内容重点难点突出,针对性强,适合各级儿科临床医师阅读参考。《临床儿科诊疗与康复》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童保健学的范围和任务一、儿童保健学的范围儿童保健学(rimarychildcare)是研究胎儿至青春期儿童生长发育规律、营养、疾病防治、健康管理、环境健康、卫生信息管理等的综合性学科。儿童保健学是儿科学中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属临床医学的三级学科;内容涉及发育儿科学(develometediatric)、预防儿科学(revetioediatric)、社会儿科学(commuityediatric)、临床儿科学(cliicalediatric)等多学科知识。生长发育是儿童生命过程中最基本的特征,发育儿科学是研究儿童体格生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他组织器官发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儿科与儿童保健学的核心学科;其中发育行为是发育儿科学最具特色,与脑科学发展最密切的和研究最多的内容。儿童为弱势人群,易受疾病、环境等各种不良因素影响且易造成身心损伤。研究儿童体格生长和神经心理发育规律、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保证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并及时发现生长发育偏离,给予必要的干预处理是儿童保健学的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预防儿科学是研究提高儿童生命质量的学科,根据疾病发展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近年来,医学模式已逐渐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扩展了预防的内容,除预防器质性疾病和精神心理、行为问题等,也涉及预防社会、环境等因素所致疾病。预防儿科包括三级:I级预防(rimaryrevetio)或称基础预防,是疾病发生前的干预、促进性措施,面向所有儿童,带有社会性,如健康教育、营养、环境保护、心理卫生、预防接种、母亲孕期用药指导等。Ⅱ级预防(ecodaryrevetio)是未出现疾病症状前的干预措施,及早发现偏离或异常,包括定期体格检查、生长监测(moitorigofgrowth)、疾病早期筛查(如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听力筛查、语言发育障碍筛查、视力筛查、运动发育障碍筛查、贫血筛查等)、产前检查等,目的是,疾病早期诊断、干预与治疗、避免严重后果(如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预防精神发育迟滞)。Ⅲ级预防(tertiaryrevetio)即彻底治疗疾病,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争取全面康复,包括家庭护理、心理治疗和促进功能恢复等措施。预防儿科学是儿童保健学涉及的主要内容。社会儿科学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出现的新学科。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出现儿童问题新挑战,包括较高的新生儿死亡率、慢性病儿童的保健需·临床儿科诊疗与康复·要、肥胖、损伤、环境暴露(如铅和其他环境污染)、药物滥用(utaceaue)、不恰当的性行为和发育行为问题等,仅靠医务人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需要社会各方参与。社会儿科学关注家庭、宗教、邻居、社会经济、福利、文化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从关注个体儿童到社区所有儿童的理念,认为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精神、经济、环境和政治的力量对儿童健康有重要作用;将临床实践与公共健康原则中有关儿童保健的内容结合;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其他专业人员、媒介及父母合作,以获得理想的、高质量的儿童服务。因此,完整的儿科学应是儿科医生的专业知识与社会责任的结合。社会儿科学是儿童保健的工作范围。临床儿科学研究儿童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治疗和预后,主要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以个体儿童为主,属Ⅲ级预防内容。临床儿科学是儿童保健学的基础学科。有丰富临床儿科经历的儿童保健学专业的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可表现较强的疾病鉴别与处理能力,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儿童保健学是预防儿科学与临床儿科学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整合的新学科,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体保健干预和个体保健服务相结合,包括I、Ⅱ级预防和部分Ⅲ级预防内容,关注儿童的整体发展。一、儿童保健学的研究内容儿童保健学是儿童医学领域中为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维护儿童健康、保障儿童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内容涉及以下几方面。1.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儿童在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体格生长是儿童健康的基本内容。2.疾病预防技术包括免疫接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等,是现代儿科学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3.儿童疾病康复尽可能采用新技术帮助患病儿童提高生活质量乃至完全恢复健康,是近年来新拓展的方向。4.环境与儿童健康即社会环境、自然-物质环境、心理-精神环境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二、儿童早期发展是指从胎儿到6岁前儿童的体格、心理和社会能力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其中胎儿至2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人一生中体格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同时也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人一生的健康奠定了最牢固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提出并完善的“健康和疾病起源学说”(develometalorigiofhealthaddieae,DOHaD)认为胎儿宫内发育经历着复杂的编程过程(rogrammig),包括组织器官的形成和发育、代谢过程的形成、功能系统的表现等。宫内环境,包括营养、激素、感2·第一章绪论·染和有害物质、损伤等都会影响胎儿的编程。胎儿会适应子宫内不利的环境以保证自己的生存,一旦超过胎儿的适应能力,出现异常编程(mal-rogrammig),便会产生不利且长期的后果。宫内编程障碍的后果可以表现为死胎(妊娠中止)、出生缺陷、近期和远期的疾病以及发育障碍和迟缓。已经发现许多成人期疾病与胎儿编程有关,如成人代谢性疾病(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凝血功能异常)、肺部疾病、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情绪紊乱)等。出生后儿童特别是在儿童早期即婴幼儿期的发育继续经历着编程的过程的影响,在大脑发育、神经内分泌系统和代谢过程的发育方面的影响尤为明显。如出生后儿童健康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影响,例如,喂养和饮食行为对消化功能和代谢方式的影响,运动对体格发育的影响,语言环境对语言发育的影响,养育关系对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等,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期,成为成人疾病儿童期预防的理论依据。大量研究证明,儿童早期环境对发育编程的影响和远期后果,为预防儿童、成年和老年慢性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近年提出生命早期1000天的理论,认为生命最初的1000天(胎儿期与生后2年),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阶段,成为干预的“机遇窗口”。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尤其是早期营养状况,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2009年后,已有70个国家将1000天作为干预的机遇窗口,以减少儿童死亡率和发病率,补充多种微营养素项目成为国家的主流健康目标,被全球经济学家公认为世界发展投资最好的项目。第二节儿童保健发展史儿童保健学是儿科学理论和儿科临床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医学中早有关于儿童保健内容的记载。如公元581一682年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儿童发育顺序、沐浴、兽乳喂哺婴儿等内容。16世纪中叶,我国古代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方法比欧洲发明牛痘接种早百余年。19世纪后西方儿科学发展迅速并传入我国。1943年,我国现代儿科学的奠基人诸福棠教授主编的《实用儿科学》首版问世,成为我国第一部大型的儿科医学参考书,标志着我国现代儿科学的建立。《实用儿科学》中有很多儿童保健的内容,尤其是关于营养不良和传染病的防治。19世纪至20世纪末儿童中死亡首要原因是传染病和营养不良。多种传染病疫苗的研制成功使得儿童中常见传染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婴儿死亡率逐年降低。同时,由于抗生素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儿童中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地下降。配方食品和配方乳应用挽救了许多儿童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儿童保健事业发展可分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第一次卫生革命,主要宗旨是为儿童的生存而奋斗,通过新法接生、预防接种、抗生素的应用、妇幼卫生机构的成立等措施,尤其是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支持下,我国加快为6岁以下的儿童全面接种疫苗·临床儿科诊疗与康复·的工作进度,建立了疫苗冷藏和运输体系即“冷链系统”,这个网络不断发展并覆盖了全国几乎90%的人口,大大提高了免疫接种计划的质量,使得由麻疹、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所导致的儿童死亡率大幅下降,改变了儿童高死亡率和营养不良状况。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国际交流及先进技术的应用,展开了以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为目标的第二次卫生革命,使我国儿童健康、初级儿童保健事业显著改善,中国特色的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在全国较完善的形成。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儿童保健工作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制定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等,开展了爱婴医院建设、住院分娩、新法接生、全民碘强化盐,免费给6岁以下儿童预防接种6种基础疫苗、新生儿筛查、听力筛查等,极大地提高了儿童健康,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幼保健工作向纵深发展,儿童保健以早期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儿童身心素质为重点,使儿童保健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但是目前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地区的差别,儿童的健康和营养的地区差别,包括城市和农村的差别、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差别、发展中地区和发展不够地区的差别,正在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第三节儿童保健状况一、儿童保健评价指标通过评价儿童保健状况获得儿童生命健康信息,为制定儿童卫生发展战略、规划和疾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一)生物学指标是评价儿童保健和儿童健康状况最重要的指标。1.生命指标反映儿童生存状况。如围产期死亡率、早产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下降率、死亡率/死因专率(归类死因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iaility-adjutedlifeyear,DALY)等,其中围产期死亡率、早产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是反映妇女保健、产科质量和儿童保健的综合指标。战争、自然灾害、贫困等首先影响婴儿死亡率,同时婴儿死亡率受人口构成影响,也是人均期望寿命研究的重要参考数据,故是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人民健康和卫生保健事业水平的重要指标。1987年后UNICEF、世界卫生组织(WHO)更重视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因0~4岁儿童生存状况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儿童营养、预防疾病、医疗保健服务投入的水平。注: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减少作为疾病负担的衡量指标。所谓DALY减少是指生命年的丧失或有能力的生命年减少。通过计算DALY可以估计疾病的相对重要性、疾病对社会的整体负担,以及评估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和考虑合理分配健康资源。疾病负担以DALY4·第一章绪论·为单位进行测量,其含义是疾病从其发生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生命年,包括早逝生命损失年YLL(yearoflifelotwithrematuredeath)和残疾生命损失年YLD(yearoflivedwithdiaility),两者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了人的健康生命。2.疾病指标最常用的有发病率和患病率。发病率(增加率的调查)是某一时期内(年、季、月)特定儿童人群中发生某种疾病的新发生病例的频率(%),如急性传染病、急性感染、新生儿破伤风等。患病率是横向调查受检儿童中某疾病的现患情况(%),如儿童贫血、佝偻病、龋齿、弱视、伤残等调查。3.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指标采用体格发育指标评价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神经心理行为指标评价儿童发育水平。(二)工作指标即调查儿童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如lt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lt7岁儿童保健管理率、lt4月龄婴儿母乳喂养率、新生儿访视率、预防接种率等。二、我国儿童保健状况1.儿童死亡率中国每年死亡儿童25.8万,约占全世界660万儿童死亡的3.9%,在192个国家中居120位。1992年以来,我国的小于5岁儿童死亡率降低近2/3。虽然我国小于5岁儿童和婴儿的死亡率降低显著,但是新生儿死亡率下降较缓慢,如可避免的新生儿死亡数现占小于5岁儿童死亡数的44%,多数可避免的儿童死亡发生在边远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尚无良好卫生保健服务,特别是产科和新生儿保健中的急诊服务不足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体格生长与营养状况为了解我国儿童体格生长,原卫生部于1975一2005年每10年对9个城市及郊区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状况抽样调查。2005年调查结果显示,20年来我国儿童体格发育水平显著改善,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农村儿童身高增幅大于城市,城乡儿童生长差异正在逐渐缩小,如4~5岁男童平均身高增长4.5cm,体重增加2.6kg,女童平均身高增长4.4cm,体重增加2.1kg,农村男、女童平均身高分别增长5.2cm和5.8cm,体重均增加1.8kg。儿童营养不良逐年下降,2010年我国小于5岁儿童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分别下降到3.6%、9.9%、2.3%,已提前实现千年发展目标。重要微营养素维生素A、铁、碘、锌和叶酸缺乏是全球“隐性饥饿”(hiddehugry)公共卫生问题,我国l0%学龄前儿童存在维生素A缺乏,近40%儿童为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2002年始,原卫生部给边远贫困地区小于5岁儿童大剂量口服维生素A,对改善边远贫困地区儿童维生素A营养、降低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起重要作用。近年调查显示,20%~40%学龄前儿童存在铁缺乏和贫血。我国碘强化盐已覆盖95%人群,在全国水平上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疾病的目标。将改善贫困县2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临床儿科诊疗与康复·我国儿童同时面临营养不良和肥胖双重疾病负担,2005年城市和农村5岁以下儿童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5.3%和3.9%,2010年城市和农村分别升高到8.5%和6.5%,提示我国大城市儿童的超重或肥胖发生不仅流行呈逐年增长趋势,且具有鲜明的发展中国家特征,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因此,降低儿童营养不良,预防儿童期肥胖,促进儿童体格发育,增强儿童体质健康,仍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一项主要而长期的任务。3.儿童疾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基础预防接种,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逐渐基本控制。近30年来儿童疾病谱显著变化,如新生儿疾病、感染性疾病、营养不良等是小于5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1~14岁儿童的前五位死因是肺炎、腹泻、神经系统疾病、儿童伤害和肿瘤。同时,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的威胁依然存在,如耐药所致的结核感染、麻疹发病明显回升、新型传染病禽流感、手足口病、HIV/艾滋病的流行增加了疾病防治的难度与负担。我国每年有80万~120万出生缺陷儿,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21世纪初国家已制订“出生缺陷干预行动”计划。但高龄产妇增加、科普知识的缺乏、剖宫产率高等是发生儿童残疾的潜在风险。三、各国儿童保健状况1.儿童死亡率发达国家,如瑞典、日本等儿童保健系统完善,孕妇儿童实行免费保健,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4%。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WHO的支持下,61个发展中国家自1990年以来采取多种措施,使儿童死亡率下降了1/2。全球平均每天有1.8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几乎都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多死于痢疾、肺炎、疟疾、严重营养不良等可以防治的疾患。约有400万婴幼儿死于新生儿期,其中近1/2的死亡发生在出生后24小时之内,多因无法获取必要的保健服务死于家中。撒哈拉南部非洲地区生活着不到全球1/4的5岁以下儿童,但死亡人数约为全球儿童死亡的1/2,婴幼儿的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南亚的儿童死亡率居全球第二,也是全球新生儿绝对死亡人数最高的区域,全球约1/4的新生儿死亡在印度。UNICEF资料显示全球平均儿童死亡率为48%,前三位儿童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依次是塞拉利昂(182%)、安哥拉(164%)、乍得(150%)。近十年来,全球50个最不发达国家中的1/3国家的儿童死亡率已降低了40%,其中包括东帝汶、尼泊尔、孟加拉、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等国。如要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第四个目标,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将面临大的挑战。即2012一2015年发展中国家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将降低1/4,或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从2012年的660万减少到500万以下。WHO在发展中国家推广纯人乳喂养、预防接种、驱虫蚊帐以及服用大剂量维生素A等简便、成本低廉的措施可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最新资料显示如所有母亲均在产后1小时哺乳可减少100万新生儿死亡。同时,改善发展中国家保健体系,为母亲和婴幼儿提供社区一级的基本保健服务,对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至关重要。2.儿童疾病负担(dieaeurde)每年全球90%以上小于5岁儿童死亡人数发生在40个贫穷国家,死亡原因主要是新生6···试读结束···...

    2022-09-09 儿科学电子版 儿科护理学科学出版社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