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科护理》高清源,刘俊香,魏映红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内科护理》【作者】高清源,刘俊香,魏映红主编【丛书名】全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创新技能型“十三五”规划教材【页数】474【出版社】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08【ISBN号】978-7-5680-4167-6【价格】78.80【分类】内科学-护理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参考文献】高清源,刘俊香,魏映红主编.内科护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08.图书封面:护理》内容提要:本书是全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创新技能型“十三五”规划教材。全书除绪论外,分为八章,包括呼吸内科病人的护理、心血管内科病人的护理、消化内科病人的护理、泌尿内科病人的护理、血液内科病人的护理、内分泌科病人的护理、风湿内科病人的护理、神经内科病人的护理等相关内容。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护理、助产等专业,同时也适合护理教师、临床护理人员、护理管理人员使用和参考。《内科护理》内容试读绪论内科护理是研究内科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特点,认识内科疾病、护理内科病人、促进内科病人康复、增进人们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内科护理护理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是其他临床护理课程的基础,同时又和其他临闲护理课程相互联系,其阐述的内容在其他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学好内科护理是学习其他临床护理课程的关键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诊疗技术的发展,现代护理理念的建立和整体护理观的形成,内科临床护理工作内容在不断地更新和拓展,内科护理的工作范围已经从医院拓展到社区·工作对象已经从病人扩展到所有的人·工作日的已经从促进康复拓展到增进和维持健康,因而,对内科护士的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内科护理的发展内科护理的发展是随着相关医学的发展(如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用化学、医用生物学等)、护理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而发展的(一)相关医学的发展·促进了内科护理的发展1.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发展近年来,遗传学、免疫学、内分泌和物质代谢研究的进展,使许多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得以进一步阐明,有些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例如,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强直性脊柱炎等可能与HLA某些位点有密切关系·多种遗传性疾病是由于酶或其他蛋白质异常或缺乏引起免疫机制障碍在很多疾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染色体显带技术已经广泛用于遗传病免疫疾病或肿瘤染色体的研究中,等等。这些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需要相应的检测诊断技术.而这些相应技术的应用、结果的判断、临床意义的解释对内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促进了内科护理的发展2.检查和诊断技术的发展医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使许多疾病的检查和诊断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例如.胎儿绒毛膜或羊水细胞基因中DNA分析,可产前诊断地中海型贫血和血友病患儿:生化技术的应用,包括电泳技术、免疫技术、肽链和氨基酸分析技术和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技术等,从生化水平上揭示了血红蛋白病、G6PD缺乏症、苯丙酮尿症、尿黑酸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的病理机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学检测技术、分子遗传学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均已在临床检验中应用:临床生化检查已经向超微量、高效能、自动化的内科护理方向发展:内镜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其临床用途不断扩大,通过直接观察、摄影照相、采集脱落细胞、活组织检查等方法,有利于消化、呼吸、泌尿系统等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并能在内镜下进行止血,给药、摘除息肉等治疗: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超声检查等检查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疾病的诊断水平。这些诊断技术在内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同样对内科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他们了解新近开展的各种内科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正确采集和保存各种标本,基本掌握各种内科检测技术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熟悉各种影像学检测技术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等,这样丰富了内科护理的工作内容,促进了内科护理的发展3.预防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在内科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技术方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在不断研究和应用于临床·如血液透析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器官移植、介入治疗、临床新药的应用等,使很多内科疾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也使很多曾经的不治之症有了治愈的可能。这些新的治疗技术和药物的应用,需要护士了解其基本的原理、方法、操作过程,熟悉其适应范围和不良反应,掌握其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内科护理的发展4.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为适应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重症监护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重症监护不仅能有效地监护病人,更重要的是能为病人提供生命支持与治疗,提高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心、肺、脑等电子监护仪已经广泛用于内科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和治疗中,持续监测和记录各项监测指标的动态变化,随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这些监护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不仅要求内科护士掌握常规监护技术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各种内科疾病病情变化的特点,监测要点,还要求护士熟悉各种监护设备的使用与保养、各种突发问题的应急处理等因此,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进了内科重症监护护理水平的发展,包括重症监护室的建设、急危重症病人监护和抢救技术的完善(二)医学模式的改变,促进了内科护理的发展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加重等,人类疾病谱已经发生了改变,某些地方病已经明显减少,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已经基本控制·而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疾病以及其他伴随心理社会因素的疾病呈不断上升趋势。有研究显示,人类疾病中大约有5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关.20%与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关,20%与衰老、遗传等生物因素有关.10%与卫生服务的缺陷有关。另一方面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对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更为关注,表现在不仅积极求医治病、促进康复,更重要的是能积极寻求健康指导,维持和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疾病谱的改变、健康观念的变化、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拓宽了内科护理的工作领域,从而促进了内科护理的发展。内科护理工作内容已经从护理内科住院病人拓展到护理整个社会包括社区和家庭的人群:内科护理工作对象已经从患病人群拓展到整个社会人群:内科护理工作目的从促进康复拓展到了维持和增加健康、预防疾病发生。这就要求护士除了具备一般的内科护理能力外,还应具备健康教育能力、沟通技巧、社会心理学知识等,为病人进行包括生理、心理在内的全面护理。:.内科护理的工作要点1.提供良好环境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清洁整齐、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病房环境,绪论病房温湿度适宜,定期通风和消毒,以促进病人的康复2,给予心理支持有些内科病人病情严重、病情变化快、治疗效果差·加上躯体的痛苦,环境的不适应,因而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甚至恐惧或绝望心理。因此,护士应关心并理解病人,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在进行各项检查和操作时应动作熟练、敏捷,使他们对治疗充满信心,能积极配合治疗3,满足生活需要有些内科病人由于病情严重、活动受限、躯体疼痛等原因,日常活动常常受到影响,有的病人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因而不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因此,内科护士应积极为病人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如进食、活动、如厕、服药等,以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4.观察病情变化内科病人常常病情严重、病情变化快·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观察饮食、睡眠情况,必要时观察神志,瞳孔、尿量变化,准确记录出人液量,及时将病人信息报告医师5.督导合理饮食内科病人常有食欲不振、营养不良、体重减轻,而且有些病人的饮食具有特殊要求。因此,督导病人合理饮食,保证有效的营养摄人,是促进内科病人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向病人解释饮食治疗的重要性·鼓励病人积极进食,指导病人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食物·对于特殊病人指导选择特殊食物」6.配合诊疗技术内科疾病的诊断,往往需要各种检测技术·这些检测技术的实施福要医师护士共同完成或由护士单独完成。例如:各种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内镜检查术的护理,各种穿刺技术的护理配合,CT检查,超声检查的护理等。7.指导正确用药药物治疗是内科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正确的用药方法是病人康复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内科护士应熟悉内科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指导病人遵医嘱正确用药,告知病人不要随意更改药物种类和增减药物剂量·在病人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用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8.完成专科护理内科护士需要完成的内科专科护理包括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等)、各项特殊治疗技术(如血液透析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介入治疗技术等)的护理、内科常用护理技术(结核菌素试验、胰岛素泵的使用、快速血糖仪测量血糖)·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危重病人的监护和抢救配合等9.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一方面是针对社会群体,干预人们的不良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树立正确健康观念·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减少和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和维持群体的健康状况:另一方面是针对住院病人,使住院病人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检查治疗,以促进其康复和减少复发。健康教育还针对已经出院但还需要继续治疗和康复的病人,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和家属掌握相应护理技术和方法,促进完全康复.顶防复发10.协助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内科病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常用于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各种康复训练不仅能改善运动、语言、认知功能.而且能改善记忆、呼吸、循环、脑组织功能,有助于内科病人早日恢复生活、学习、工作、劳动以及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内科护士应熟悉常见疾病的康复训练方法,向病人讲解康复训练的意义与方法,充分调动病人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及早协助、指导病人进行各项康复训练,使病人能早口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内科护理的工作特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实施,护理工作范围的扩大、新的检内科护理测技术和诊疗技术的应用、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等,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内科护理必然要不断拓展工作领域、更新工作内容,以顺应社会和医学的发展1.突出整体,全面护理一方面人是复杂的有机体,不仅由各个组织器官组成,还有富的心理、情感活动,生活在复杂纷繁的社会中:另一方面内科疾病是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患病以后病人不仅有躯体的痛苦,同时还伴有行为、心理社会等方面的改变。因此,内科护理应以整体的人为护理对象,全面评估内科疾病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表现,对病人实施躯体、心理、社会、康复等多方面的护理,以促进康复和维持健康。突出整体还表现在对社会群体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护理2.体现人文,共创和谐应把人文关怀理念引入内科护理工作中,利用多种方式、多种途伦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有助于重建和谐的就医环境,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因此·在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运用科学的方法管理病房和病人,用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事各项护理工作,以得体的姿态出现在病人面前,用优美的语言和高超的沟通技巧与病人、病人家属,暗护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用良好的心理护理技巧对他们进行安慰和鼓励·与他们建立相:信任的护患关系,创造舒适和谐的治疗环境,促进病人康复3.面向社区,面向家庭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人类寿命的逐渐延长·慢性病康复性疾病不断增多,希望在社区和家庭中获得护理服务的人群也相应增加:由于大中型因院治疗与住院费用的偏高,社区、家庭治疗与护理的便捷及时,也使希望在社区和家庭中费得治疗和护理的人群相应增加:社区医院医疗技术和手段的进步、训练有素的专业护理人员队伍的形成,使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的开展已经成为可能。在社区,护理人员可为已经不福要住院治疗的慢性病病人、出院后仍需康复治疗的病人或需要住院治疗而住院有困难的病人提供护理服务·同时护理人员也可到社区和家庭进行心理咨询、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健康检查等。开展社区和家庭护理已经成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医疗体制的改革以及新的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和城镇居民医疗政策的落实,使护理从医院走向社区、走向家园已经成为可能↓.强化健康教育,注重疾病预防护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日标、有计划、有组织、行系统、有评价的卫生教育活动,护士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服务等·并以此提高人们维护健康的意识,改变个体和群体的不良行为,引导人们形成益于健康的行为方式·消除可能致病的危险因素,促进康复、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健康教育是内科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护理人员需要自始至终自觉地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地融人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对已患病住院的人进行教育指导,以促进他们的康复,更应向整个社会群体进行健康教育以达到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5.加强重危护理,提高护理质量随着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的广泛开展,大量不需要复杂技术和特殊仪器进行检查和治疗的内科病人均可在社区和家庭进行治疗和护理.因而前往医院就诊治疗的病人中,急危重症病人比例相对增大。这种病人结构的改变,需要高素质的内科护理人员进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以达到及时有效抢救病人生命的日的。这就要求内科护士具有应急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具有组织和管理能力、具有使用内科先进设备和仪器的能力、具有使用内科各种监护仪器的能力,有效救助内科急危重症病人(高清源)第一章呼吸内科病人的护理◆学习目标1.掌握呼吸内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2.熟悉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的治疗要点、重要辅助检查。3.熟悉呼吸内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4.了解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5.能对呼吸内科病人进行常用诊疗技术护理配合。6.能对呼吸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7.对呼吸内科急危重症病人具有初步救护能力8.能对呼吸内科病人与社区群体进行健康教育。第一节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案例1导病人,男,60岁。鼻塞、流涕、咽痛3天,咳嗽、咳痰2天。3天前,病人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并感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乏力,2天前开始咳嗽,起初为干咳或咳少量黏液痰,今晨开始咳黏液脓性痰。体格检查:T38℃,P86次/分,R20次/分,BP110/80mmHg肺部呼吸音粗糙,闻及散在千、湿啰音,咳嗽后啰音减弱或消失。辅助检查:血液一般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X线胸片检查肺纹理增多、增粗。临床诊断: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uerreiratorytractifectio)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内科护理总称,是呼吸系统的常见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较高,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的差异,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发,多数为散发,但在气候突变时可引起局部或大范围的流行。其主要病原菌为病毒,由于病毒的种类较多,人体在感染病毒后免疫力弱且短暂,各种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且同一病毒易变异而产生新的亚型,不同亚型之间也无交叉免疫,因此,同一个人可以在一年之内多次患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0%一80%为病毒感染,20%一30%为细菌感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细菌常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口腔定植菌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手或用具接触传播。在受凉、淋雨、过度劳累与紧张等情况下,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降低,此时,原存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入侵的病毒和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询问病人以往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以及健康状况,了解病人有无受凉、淋雨、劳累等病因和诱因。二、身心状况(一)症状、体征1.普通感冒(commocold)本病俗称“伤风”或“上感”,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打喷嚏、鼻塞、流涕,开始流清水样鼻涕,2一3天后鼻涕变稠,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或咽痛、喉痒或烧灼感,亦可伴咽痛、头痛、流泪、听力减退、味觉迟纯、声音嘶哑、咳嗽、呼吸不畅等表现。一般无发热和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等表现。鼻腔黏膜检查可见充血、水肿、分泌物,咽部检查可见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痊愈2.急性病毒性咽炎本病主要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以咽部炎症为主。主要表现为咽部发痒或烧灼感,咽痛不明显,咳嗽少见,可有发热、乏力等表现。咽部检查有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检查有肿痛。3.急性病毒性喉炎本病主要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咳嗽时咽喉疼痛加重为临床特征,常伴咽痛、发热和咳嗽等表现。喉部检查可见充血、水肿,有时可闻及喉部的喘息声,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伴肿痛。4.急性病毒性咽峡炎本病多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夏季多发,儿童多见,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一周。咽部检查可见充血,软腭、咽、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溃疡,周围有红晕。5.急性咽结膜炎本病儿童多见,夏季高发,病程为4一6天。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常在游泳时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流泪,检查见咽结合膜明显充血。···试读结束···...

    2022-09-01

  • 《内科常见病护理技能》刘霞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内科常见病护理技能》【作者】刘霞著【页数】196【出版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5【ISBN号】978-7-5578-5414-0【分类】内科-常见病-护理【参考文献】刘霞著.内科常见病护理技能.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5.图书目录:护理技能》内容提要:全书主要介绍了内科常见疾病及护理措施。各章节内容详细,充分阐述了各疾病基础知识、相关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等内容,对解决临床具体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编排上以实用为主,重点突出,以期望能达到更好的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和全面提高护理水平之目的。《内科常见病护理技能》内容试读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第一节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统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大多数由病毒引起,少数由细菌所致。本病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由于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用具而传播。多数为散发性,在气候突变时可造成流行。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病毒间又无交叉免疫,并且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内可能会多次发病,尤其是年老体弱、呼吸道有慢性炎症者更易患病。【病因与发病机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0%一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鼻病毒、流感病毒(甲、乙、丙三种类型的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孤儿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少数由原发或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病。【临床表现】1.症状和体征(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以鼻咽部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潜伏期短(1一3天),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喉痒,继之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一3天后分泌物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声音嘶哑、味觉迟钝、咳嗽或咳少量黏液痰等。一般无发热及其他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轻度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后痊愈。(2)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急性病毒性咽炎表现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偶有咳嗽,可有发热和乏力。体检咽部明显充血和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有触痛,腺病毒感染时可伴有眼结膜炎。急性病毒性喉炎常有发热,临床特征为声嘶、说话困难,咳嗽、咳痰时喉部疼痛,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内科常见病护理技能·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喘息声。(3)细菌性咽炎、扁桃体炎:起病急,咽痛明显,吞咽时加剧,伴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体检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2.并发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部分患者可继发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病毒性心肌炎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血常规检查: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偏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或核左移。(2)病毒和细菌的检测:根据需要对病毒和(或)病毒抗体进行检测,以判断病毒的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和进行药敏试验。【治疗要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仅传染性强,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必须积极预防和治疗。治疗原则为对症处理和中医治疗。(1)对症治疗:重点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和预防并发症。应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2)病因治疗:细菌感染时常选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等药物。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对某些病毒有一定疗效。(3)中药治疗:中成药板蓝根冲剂,清热宁等。【护理评估】1.健康史主要评估有无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使机体抵抗力降低等情况,应注意询问患者本次起病情况,既往健康情况,有无呼吸道慢性疾病史等。2.身体状况个体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差异大,根据病因不同可有不同类型,各型症状、体征之间无明显界限,也可互相转化。主要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密切注意进展程度。如是否有咽部不适感、发热、咳嗽、咳痰、疼痛、水及电解质失衡等。尤其要注意,对发热患者的体温、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用药情况应进行详细的评估。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细菌培养、病毒和(或)病毒抗体的测定,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及其类型的常用检查方法。4.心理社会资料患者常因发热、全身酸痛而不能很好地休息,表现为疲惫不堪、情绪低落。青年人对疾病轻视,不能及时就诊,易致病情延误而使感染向下蔓延,病情加重。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虽然症状明显,但经休息和(或)治疗很快痊愈,一般不影响生活和工作,患者心理上比较轻松。2·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常用护理诊断】(1)不舒适:与急性病毒或细菌感染中毒有关。(2)体温过高:与病毒和(或)细菌感染有关。【护理目标】(1)患者躯体不适缓解,日常生活不受影响。(2)体温恢复正常。【护理措施】(1)休息与营养:①休息:适当休息,不要过度活动,发热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调节适宜的温度、湿度。②营养: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症状,故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摄入足够的水分,以补充出汗等消耗,维持体液平衡。(2)降温:当患者体温超过39℃时可进行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4℃冷盐水灌肠等。必要时遵医嘱应用药物降温,并观察记录降温效果。患者寒战时可用热水袋保暖。退热时患者常大汗淋漓,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及被褥。(3)病情观察:每4h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并记录,观察患者发热程度和热型(4)用药护理:发热伴头痛、全身酸痛者,可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索米痛片、感冒清冲剂等解热止痛药:鼻塞、流涕用1%麻黄素滴鼻;咳嗽时给予溴己新;咽痛、声嘶用淡盐水含漱或消炎喉片含服,局部雾化治疗。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防治感染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护理评价】(1)患者不适减轻。(2)体温恢复正常。【健康教育】(1)加强体育锻炼,坚持耐寒训练,增强体质。(2)避免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吸烟者应戒烟。(3)在流行季节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隔离患者,防止交叉感染:室内用食醋加热熏蒸,每日1次,连用3天;流感疫苗行鼻腔喷雾;也可用贯众、板蓝根、野菊花、桑叶等中草药熬汤饮用。(4)恢复期若出现眼脸水肿、心悸、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诊治。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支气管黏膜炎症,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往往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也常为肺炎的早期表现。临床上以咳嗽伴(或不伴)有支气管分泌物增多为特征。【病因与发病机制】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过度劳累、受凉是常见的诱因。3·内科常见病护理技能·(1)感染:引起本病的病毒有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细菌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病毒和细菌可以直接感染气管支气管,也可先侵犯上呼吸道,继而引起本病。近年来由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者逐渐增多。(2)物理、化学刺激:吸入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氯气、臭氧等)等可以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3)变态反应:引起气管和支气管变态反应的常见变应原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细菌蛋白质、真菌孢子以及在肺内移行的钩虫、蛔虫的幼虫。【病理】黏膜充血是早期改变,接着出现脱屑、水肿、黏膜下层白细胞浸润和黏稠或黏液脓性分泌物产生。支气管纤毛、巨噬细胞和淋巴管的防御功能障碍,细菌侵犯正常情况下无菌的支气管,继而细胞碎片以及黏液脓性分泌物积聚、支气管壁水肿、分泌物潴留以及某些患者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可致气道阻塞。【临床表现】急性感染性支气管炎往往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声嘶等。剧烈咳嗽的出现通常是支气管炎出现的信号,开始时干咳无痰,但几小时或几天后出现少量黏痰,稍后出现较多的黏液或黏液脓性痰,明显的脓痰提示多重细菌感染。有些患者有烧灼样胸骨后痛,咳嗽时加重。在无并发症的严重病例中,发热(38.3~38.8℃)可持续数天,随后急性症状消失,持续发热提示合并肺炎。如迁延不愈,日久可演变为慢性支气管炎。无并发症的急性支气管炎几乎无肺部体征,或可闻及散在的高调或低调的干啰音,偶可在肺底部闻及捻发音或湿啰音,尤其在咳嗽后,常可闻及哮鸣音。【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2)痰涂片或培养可发现致病菌」(3)X线检查:多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治疗要点】治疗原则是止咳、祛痰、平喘和控制感染。(1)一般治疗:休息、保暖、多饮水,保证足够的营养物质供给。(2)对症治疗:主要是止咳、祛痰、平喘,以减轻患者的不适。①发热时可服用阿司匹林0.3~0.6g,或吲哚美辛25mg,每日3次。②咳嗽频繁且无痰时,可服用喷托维林25mg,每日3次。③痰黏稠不易咳出时,可口服溴己新16mg,每日3次。④伴哮喘时可口服氯茶碱0.1~0.2g或沙丁胺醇2~4mg,每日3次。(3)病因治疗:细菌感染时常选用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等药物。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对某些病毒有一定疗效。【护理评倍】1.健康史主要评估有无淋雨、受凉、过度劳累等诱发因素,询问患者有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史。·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2.身体状况(1)咳嗽:评估咳嗽性质、音色、持续的时间。干咳多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伴有发热;注意咳嗽的伴随症状,如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2)咳痰:痰液的色、质、量、气味等因病因不同而异。支气管炎咳白色泡沫样痰或黏痰,感染加重时咳黄脓痰:由于夜间睡眠后,管腔内积聚痰液,加之副交感神经兴奋,支气管分泌物增加,起床后或体位改变时可刺激排痰,故清晨排痰常较多。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增多;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4.心理社会资料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常因咳嗽、咳痰等身体不适,有紧张、急躁、烦躁等心理反应。【常用护理诊断】(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感染、痰液多而黏稠有关。(2)体温过高: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目标】(1)患者痰能咳出,喘息时缓解。(2)体温恢复正常。【护理措施】1.休息与营养(1)休息:适当休息,不要过度活动,发热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调节适宜的温度、湿度。(2)营养: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故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摄入足够的水分,以补充出汗等消耗,维持体液平衡。2.观察观察患者咳嗽与咳痰的性质、持续时间、咳痰的量,观察、记录发热患者的体温变化,同时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脉搏、血压变化。3.对症护理当患者体温超过39℃时可进行物理降温(详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护理)。【护理评价】(1)痰液能有效咳出。(2)体温恢复正常。【健康教育】(1)加强体育锻炼,坚持耐寒训练,增强体质。(2)避免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吸烟者应戒烟。(3)就医指导。告知患者在药物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或出现其他不适时应及时就诊。5·内科常见病护理技能·第二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一、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主要特征。病情进展缓慢,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心病。它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尤以老年人多见,患病率约为3.2%。【病因与发病机制】慢支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空气中的刺激性烟雾、有害气体等大气污染对支气管黏膜损伤,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分泌增加,为细菌入侵创造了条件。(2)吸烟与慢支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吸烟能使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纤毛变短、不规则,支气管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增多而使气管净化能力减弱,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积聚,肺泡中吞噬细胞功能减弱,而易引起感染。(3)感染是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多为病毒和细菌感染,常见病毒为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常见细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甲型链球菌和奈瑟球菌」(4)喘息型慢支往往有过敏史,接触抗原物质如细菌、真菌、尘螨、花粉、尘埃、某些食物和化学气体等都可引起发病。(5)除上述因素外,机体内在因素与慢支的发生也有关,如呼吸道的副交感神经反应性增高、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及免疫功能降低等。【临床表现】1.主要症状多缓慢起病,病程较长,因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初期症状轻微,在寒冷季节、吸烟、劳累、感冒后可引起急性发作或症状加重,夏天气候转暖时可自然缓解。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1)咳嗽: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或分泌物积聚于支气管腔内均可引起咳嗽。一般晨间起床时咳嗽较重,白天较轻,睡眠时有时出现阵咳。急性发作时咳嗽加重。(2)咳痰:由于夜间睡眠后,管腔内积聚痰液,加之副交感神经兴奋,支气管分泌物增加,故起床后或体位改变时可刺激排痰,常以清晨排痰较多。痰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急性发作伴有细菌感染时,则变为黏液脓性,痰量亦增加。(3)喘息或气急:部分患者因支气管痉挛而出现喘息,常伴有哮鸣音。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可表现为劳动或活动后气促。重者休息时亦气喘,生活无法自理。2.体征早期可无任何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干、湿啰音,咳嗽后可减少或6···试读结束···...

    2022-09-01 现代护理技术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医学书

  • 《实用内科疾病诊治与护理》王姗姗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实用内科疾病诊治与护理》【作者】王姗姗主编【页数】296【出版社】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9.10【ISBN号】978-7-5670-2432-8【分类】内科-疾病-护理-内科-疾病-诊疗【参考文献】王姗姗主编.实用内科疾病诊治与护理.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9.10.图书封面:护理》内容提要:本书内容全面,主要包括感染科常见疾病诊治、风湿免疫性常见疾病诊治、肾内科常见疾病诊治、血液透析、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以及老年保健护理等方面的内容。每个疾病的内容大致包括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与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预后与护理等方面,使读者能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治疗及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读者对象为临床内科医护人员。《实用内科疾病诊治与护理》内容试读第一章消化内科疾病第一节,急性胃黏膜病变急性胃黏膜病变(acutegatricmucoalleio,AGML)是以胃黏膜浅表性损伤为特征的一组急性胃黏膜出血性病变,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又称急性糜烂性胃炎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本病已成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引起急性单纯性胃炎的各种外源性刺激因子尤其是酒精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均可破坏胃黏膜屏障,使H+及胃蛋白酶逆向弥散入黏膜而导致胃黏膜的急性糜烂。但一些危重疾病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败血症、颅内病变,休克及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等严重应激状态更是常见的病因。(2)应激状态时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内脏血管收缩,胃血流量减少,不能清除逆向弥散的H+缺氧和去甲肾上腺素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黏液分泌不足,HCO3分泌也减少;应激状态时胃肠运动迟缓,幽门功能失调,造成胆汁反流,胆盐进一步损伤缺血的胃黏膜上皮,使胃黏膜屏障遭受破坏,最终导致黏膜发生糜烂与出血。二、临床表现(1)发病前有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酗酒以及烧伤、大手术、颅脑外伤、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应激状态病史,临床症状多为上腹部的隐痛或剧痛,伴恶心等症状,由药物所致者,亦称为药物性胃炎。(2)少数患者由于原发病症状较重,因此出血前的胃肠道症状,如上腹部隐痛不适、烧灼感常被忽视或无明显症状,常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表现为呕血和(或)柏油样便,出血常为间歇性,部分患者表现为急性大量出血,病情较重,可出现失血性休克。三、临床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液分析均有失血后贫血,其程度取决于失血量。大便检查潜血试验(OB)呈阳性。(2)急诊内镜检查。在出血后的24~48h做急诊内镜检查,可见以多发性糜烂和出血灶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病变,有确诊价值。四、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标准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依赖于48h内急诊胃镜检查。实用内科疾病诊治与护理(二)鉴别诊断(1)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消化性溃疡可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需与急性糜烂性胃炎鉴别,急诊胃镜检查可鉴别。(2)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多有肝炎病史,并有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表现,如低蛋白血症、腹腔积液、侧支循环建立等,结合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可与急性糜烂性胃炎相鉴别。(3)其他。急性糜烂性胃炎还需与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其他疾病,如胃癌、食管贲门黏膜撕裂、胆道疾病等鉴别,通过这些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胃镜、B超、CT、MRI等辅助检查,一般可做出鉴别。五、诊疗原则(1)应去除诱发病因,治疗原发病,迅速降低胃内酸度,同时进行有效的药物止血治疗(2)对伴上消化道大出血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积极补液,酌量输注新鲜血液,迅速纠正休克及水电解质紊乱。六、治疗措施(一)黏膜保护剂无明显出血者,可应用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混悬剂两包口服,3~4次/日:铝碳酸镁3片口服,3~4次/日。近年来多应用替普瑞酮(商品名:施维舒)胶囊50mg口服,3次/日或前列腺素E2衍生物米索前列醇(Miorotol,商品名:喜克溃),常用量为200g,4次/日,餐前和睡前口服,还可选用胶体果胶铋、吉法酯或麦滋林-S颗粒等黏膜保护剂。(二)H2受体拮抗剂轻者可口服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1.0~1.2g/d,分4次口服;雷尼替丁300mg/d,分两次口服;法莫替丁40mg/d,分两次口服。重者可静脉滴注用药。H2受体拮抗剂可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减轻H+逆弥散,使用中需注意H2受体拮抗剂的不良反应。(三)质子泵抑制剂一般而言,其抑酸作用要强于H2受体拮抗剂。轻者可选用口服制剂,如奥美拉唑20~40mg/d,兰索拉唑30~60mg/d,潘托拉唑40mg/d。近年来抑酸作用更强的制剂已应用于临床,主要有雷贝拉唑(Rearazole,商品名:波利特)10~20mg/d,因其药代动力学的特点属非酶代谢(即不依赖肝细胞色素P5同工酶CYP,C1进行代谢),故其抑酸效果无个体差异性;埃索美拉唑(Eomerazole),20~40mg/d,口服。(四)大出血者应积极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补充血容量。输液开始宜快,可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氏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补液量根据失血量而定,但低分子右旋糖酐24h不宜超过1000mL。输血指征为:①血红蛋白<70g/L,红细胞计数<3×1012/L或红细胞压积<30%。②收缩压120次/分。(2)局部止血。留置胃管,可观察出血情况、判断治疗效果、降低胃内压力,也可经胃管注①临床上仍习惯用毫米汞柱,1kPa=7.5mmHg。全书同,2第一章消化内科疾病入药物止血。①去甲肾上腺素:6~8mg加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分次口服或胃内间歇灌注。②凝血酶:1000~4000U加水稀释,分次口服或胃管注入。③云南白药:0.5g加水溶解后口服,3次/日。④冰盐水:注入3℃~5℃冰盐水,每次约500mL,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清亮,总量不超过3000L,可清除胃内积血,使黏膜下层血管收缩,有利于止血。(3)止血剂。①安络血:可以减低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并增加断裂毛细血管断端回缩作用,每4~8h肌内注射10mg。②止血敏:能促使血小板凝血活性物质的释放,并增加其集聚活性与黏附性,可用2~4g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输入。③也可酌情选用立止血、6-氨基己酸、抗血纤溶芳酸等药物。(4)抑酸剂。抑酸剂可以减少胃酸分泌,防止H中逆向弥散,H上升后,可使胃蛋白酶失去活性,有利于凝血块的形成,从而达到间接止血的目的。①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每次600~1200mg,1~2次/日;法莫替丁每次20~40mg,1~2次/日,加人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②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静脉滴注40mg,1~2次/日;潘托拉唑40mg静脉滴注,1~2次/日。(5)生长抑素。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具有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及降低内脏血流量的作用,常用奥曲肽(8肽,Sadotati,善宁)首剂100g,皮下或静脉注射,然后以20~50μg/h的速度静脉维持24~48hSomatotati(思他宁,14肽),首次以250g静脉注射,再以2504g/h静脉持续滴注,必要时剂量可加倍。(6)内镜下止血。可用5%~10%孟氏液30~50mL或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局部喷洒止血,也可酌情选用电凝、激光、微波凝固止血,常规止血方法无效时可选用内镜下止血方法。(7)选择性动脉内灌注垂体后叶素。常规止血方法无效时可考虑应用放射介入治疗,方法为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垂体后叶素灌注入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每5mi0.1~0.3U,维持18~24h。近年来多选用特利加压素每次1~2mg灌注,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少。七、疗效评价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在给予有效的药物止血措施后,出血症状可好转并逐渐停止;若能同时去除病因,往往可以痊愈;少数伴有应激性溃疡出血者经24~48h内科积极治疗无效,仍难以控制出血时。在急诊胃镜检查后基本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可选用外科手术治疗。八、出院医嘱(1)照护原则。患者应卧床休息,禁食或流质饮食。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神志、呼吸、脉搏、血压变化及出血情况,记录24h出入量。(2)注意事项。药物因素诱发的患者应停服有关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第二节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fuctioaldyeia,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的胃肠道、肝胆道及胰腺等器质性3实用内科疾病诊治与护理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症状发作时间每年超过一个月。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欧美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我国发病率约为20%~30%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健康人在消化间期表现为特征性的移行性复合运动波(MMC),其中MMCⅢ期起清道夫的重要作用,餐后进入消化期,近端胃呈适应性舒张,容纳食物,远端胃收缩、蠕动,消化食物,使其变为细小的颗粒。胃窦、幽门与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在排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FD患者的胃窦、幽门与十二指肠动力异常,不仅存在于消化期,而且见于消化间期,后者包括MMCⅢ期出现次数减少,MMCⅡ期的动力减弱和十二指肠胃反流等,因此患者空腹就有症状,餐后也不减轻,甚至加重。(2)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上胃肠道动力障碍是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精神因素和应激因素也一直被认为与其发病有密切关系。FD患者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和十二指肠遗疡组。二、临床表现(一)症状(1)FD的症状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常以某一个或某一组症状为主,至少持续或累积4周/年以上,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2)起病多缓慢,病程常经年累月,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不少患者由饮食、精神等因素诱发。部分患者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无贫血、消瘦等消耗性疾病表现。(3)临床上将FD分为3型:溃疡型(上腹痛及反酸为主)、动力障碍型(早饱、食欲缺乏及腹胀为主)和非特异型。(二)体征FD的体征多无特异性,大多数患者的上腹有触痛或触之不适感。三、临床检查(1)胃排空测定技术。核素扫描被认为是测定胃排空的金标准,25%~50%患者胃半排空时间延长,主要是对固体食物半排空时间延长(2)内镜检查、B超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MRI等)。其意义在于排除器质性疾病,有利于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炎,肝、胆、胰腺疾病和肿瘤等器质性病变鉴别。X线、MRI成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反映不同时间的胃排空率。四、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标准FD的诊断标准如下:①上述消化不良的症状在一年中持续4周或3个月以上。②内镜检查无食管、胃和十二指肠遗疡、糜烂和肿瘤性病变,也无这类疾病病史。③B超、X线、CT、MRI和有关实验室检查排除了肝、胆、胰腺疾病。④无精神病、结缔组织病、内分泌和代谢疾4第一章消化内科疾病病及肾脏病存在。⑤无腹部手术史。(二)鉴别诊断诊断FD患者时,必须除外器质性消化不良,后者经有关检查能显示相关病因,如消化性遗疡、糜烂性胃炎、食管炎及恶性疾病等。FD需与下列疾病鉴别:①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症状与体征均很难与FD鉴别。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明显充血、糜烂或出血,甚至萎缩性改变,则常提示慢性胃炎。②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的周期性和节律性疼痛也可见于FD患者,X线钡餐发现龛影和胃镜检查观察到溃疡病灶可明确消化性溃疡的诊断。③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多与胆结石并存,也可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腹部B超、口服胆囊造影、CT等影像学检查多能发现胆囊结石和胆囊炎征象可与FD鉴别。④其他:FD还需与其他一些继发胃运动障碍疾病,如糖尿病胃轻瘫、胃肠神经肌肉病变相鉴别,通过这些疾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与体征一般可做出鉴别。五、诊疗原则FD主要是对症治疗,要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治疗包括避免可能的诱发因素,缓解症状,减少复发以提高生活质量。六、治疗措施FD尚无特效药,主要是经验性对症治疗。(1)抑制胃酸分泌药。适用以上腹痛伴有反酸为主要症状者,可选择碱性制酸剂或酸分泌抑制剂,如西咪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或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等。(2)促胃肠动力药。适用于以上腹饱胀、早饱、嗳气为主要症状者。多潘立酮为周围性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常用剂量为10mg,每天3次,饭前15mi服,西沙必利为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用量为5~10mg,每天3次,餐前15~30mi服用,疗程2~8周。但西沙必利可致腹鸣、稀便或腹泻、腹痛和心肌QT间期延长等不良反应,故现已较少应用,心脏病患者更应慎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为中枢性及周围性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因长期服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大,故现已少用或不用。近年来新的促胃肠动力剂如莫沙必利、依托比利等也可选用,莫沙必利常用剂量为每次5mg,3次/日,于餐前30mi服用。对疗效不佳者,抑制胃酸分泌药和促胃肠动力药可轮换用或合用。(3)抗幽门螺旋杆菌(H)治疗。对小部分FD伴有(H)感染的患者应加用杀灭(H)药物,一般采用二联或三联药物疗法。(4)抗抑郁药。上述治疗疗效欠佳而伴随明显焦虑、紧张、抑郁等症状者可试用抗抑郁药,但起效较慢。常用药有二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25mg,每天2~3次;具有抗5羟色胺作用的抗抑郁药,如氟西汀20g,每天1次,宜从小剂量开始,注意药物不良反应。(5)其他。可用黏膜保护剂,如氢氧化铝凝胶、铋剂、硫糖铝、麦滋林-S等。七、疗效评价FD患者经上述治疗,症状一般可得到有效控制。大多数患者在去除焦虑、紧张等情绪因素并通过系统的药物治疗后,可痊愈出院。据报道约3%患者可发展成消化性溃疡,约25%患者可多年不愈,甚至终身罹患。-5实用内科疾病诊治与护理八、出院医嘱(1)照护原则。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避免个人生活经历中会诱发症状的食物。由于心理因素可引起发病,应进行解释和劝告,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2)注意事项。注意根据患者不同特点进行心理治疗,消除患者对所患疾病的恐惧和疑虑。若有失眠、焦虑者可于睡前口服适当镇静催眠药。少数FD患者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可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同时进行心理行为治疗,必要时可结合暗示治疗(3)常规用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给予抑酸剂、促动力药和黏膜保护剂。若伴随明显焦虑、紧张、抑郁等症状者可加用抗抑郁药物。第三节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从食管到直肠称为人体的消化道。以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交点为界,上面为上消化道,下面为下消化道。因此,上消化道应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胰腺、胆道的出血,统称为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其中遗疡病约占半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占25%,近年来急性出血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伴发出血的病例也有所增长,有5%左右病例的出血病灶未能确定,即使剖腹探查也未能找到出血原因。其临床表现以呕血和黑粪为主,常伴有血容量不足的临床表现,是常见的急症。一、病因1.炎症与溃疡性因素(I)食管炎、食管糜烂或溃疡(包括Barrett食管)、反流性食管炎。(2)急、慢性胃炎,尤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急性胃黏膜病变或称应激性溃疡,其中如系重度烧伤后引起的应激性溃疡常称为Curlig溃疡;出血性脑血管病变及脑肿瘤所致的遗疡称之为Curlig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左右。(3)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是引起出血的最常见病因。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病,占上消化道出血的70%一80%。(4)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后(毕罗I或Ⅱ式手术)所致的吻合口炎或溃疡,残胃炎或残胃溃疡也是较多见的出血病因。(5)强酸、强碱及酚类等化学物质引起的食管、胃与十二指肠的烧伤,必然会导致黏膜的糜烂与溃疡形成,最终发生出血。(6)急性坏死出血性胰腺炎,当发生坏死出血后,血液可经主胰管进人十二指肠,也可因并发出血性十二指肠炎所致。(T)其他炎症性病变尚有胃及十二指肠结核、克罗恩病(Croh病)、胃血吸虫病及胃嗜酸性肉芽肿等。2.机械性因素(1)食管裂孔疝:当食管下端炎性水肿明显或已发生糜烂、遗疡时常可引起较大量出血一6···试读结束···...

    2022-09-01

  • 《现代内科诊疗与护理》张海霞,刘瑛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现代内科诊疗与护理》【作者】张海霞,刘瑛著【页数】106【出版社】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8.12【ISBN号】978-7-5658-3038-9【价格】88.00【分类】内科-疾病-诊疗-护理【参考文献】张海霞,刘瑛著.现代内科诊疗与护理.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8.12.图书封面:护理》内容提要:本书主要包括:儿童贫血、免疫系统疾病、其他血液疾病、神经内科常见症状与体征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的专科护理和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护理等内容。全书以科学性、指导性、实用性为宗旨,对内科常见疾病的最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进行归纳,目的在于为内科医师提供一本既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又能反映当今内科诊疗水平的工具书。《现代内科诊疗与护理》内容试读第一章免疫系统疾病现代内科诊疗与护理第一节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征(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临床表现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皮肤紫癜,常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多发生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季发病较多一、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尚未明确。但大多数患儿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多数报告认为感染是HSP的诱因,尤其是链球菌感染史报道更多,但尚无直接证据证实两者的关系。其他感染如病毒(如水痘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乙肝病毒或微小病毒B,等)、支原体、幽门螺杆菌和空肠弯曲菌等与HSP有关,但同样无直接证据证实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他诱发因素如食物过敏(蛋类、乳类、豆类等)、药物(阿司匹林、抗生素等)、虫咬、疫苗接种、麻醉和恶性病变等均曾提及,但无确切证据。家族聚集发病也有报道,同胞可同时或先后发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近年发现该病存在广泛的免疫学异常。血清1gA含量升高,循环免疫复合物尤以IgA循环免疫复合物亦明显增高。皮肤、肠道和肾小球血管壁有gA、补体C3、纤维蛋白沉积。以上免疫学改变提示本病可能系IgA免疫复合物疾病。二、临床表现一般急性起病,大多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部分病例以腹痛、关节炎或肾脏症状首先出现,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一)皮肤症状病程中反复出现皮肤紫癜为本病特征。皮疹大小、形态不一,初起呈紫红色斑丘疹,渐成为出血性,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数日后转为紫色,继而呈棕褐色而消退。有时可融合或中心呈出血性坏死。皮疹多见于四肢、臀部,尤以下肢伸面及膝、踝关节附近最多,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一般在4~6周后消退,部分病例间隔数周、数月后又复发。除紫癜性皮疹外,常同时合并荨麻疹及头皮、手背或足背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为本病皮肤症状的又一特点。(二)胃肠道症状约见于23病例。由血管炎引起的肠壁水肿、出血、坏死或穿孔是产生肠道症状及严-2第一章免疫系统疾病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一般以阵发性剧烈腹痛为主,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可伴呕吐,但呕血少见。约1/3病例出现轻重不等的便血,少数患者可并发肠套叠、肠梗阻甚至肠穿孔。(三)关节症状约1/3病例可出现关节肿痛,活动受限。膝和踝关节最易受累,肘及腕关节亦易受累。关节腔内有浆液性渗出,但一般无出血,可在数日内消失,不留后遗症。(四)肾脏症状30%~60%病例可出现肾脏症状,在HSP病程中(多数在6个月内),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称为紫癜性肾炎。肾脏症状表现轻重不一,与肾外症状的严重度无一致性关系。可仅为无症状性血尿(镜下或肉眼血尿)和(或)蛋白尿,亦可表现为肾炎综合征(水肿、少尿、高血压及尿常规改变)或肾病综合征,少数患儿呈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表现,出现高血压、肾衰竭等。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将其临床分型概括为六种:(1)孤立性血尿或孤立性蛋白尿。(2)血尿和蛋白尿。(3)急性肾炎型。(4)肾病综合征型。(5)急进性肾炎型(6)慢性肾炎型。(五)其他症状偶有中枢神经系统(惊厥和昏迷)表现,呼吸系统(喉头水肿、哮喘)、循环系统(心肌炎、心包炎)症状以及睾丸出血、肿胀等也有报道。肺出血罕见但易致命。以上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几种同时存在。同时存在几种临床表现时,称为混合型三、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中性粒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除非严重出血,一般均无贫血:血小板计数及各项出血、凝血检查均正常。部分病例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血沉正常或增快。血中狼疮细胞、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均阴性。血清IgA升高,而1gG、IgM、补体含量正常。有消化道症状者,大便潜血多阳性:有肾损害者,尿常规可见蛋白质、红细胞、管型,伴肾功能不全时可有不同程度的氨质血症。由于肾损害可发生于病程不同时期,故应反复进行尿液检查。四、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典型皮肤紫癜,结合关节、胃肠道或肾脏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及-3-现代内科诊疗与护理出血、凝血试验正常,即可确诊。但有时仅出现单一症状或皮肤紫癜出现在其他症状之后时,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需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湿性关节炎、其他肾脏疾病和外科急腹症等相鉴别。腹部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肠套叠;头颅MRI对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儿可予确诊:肾脏症状较重和迁延者可行肾穿刺以了解病情,给予相应治疗。五、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一般以对症及支持疗法为主。应注意探寻病因,尽可能予以清除。病程迁延或多次复发者,尤应注意查找诱发因素。(一)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与可疑的致敏原接触。于链球菌感染后发病者,应积极控制感染和清除病灶。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P(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疗法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缓解严重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肿痛及肠绞痛,并可减轻肠壁水肿而减少并发症。但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肾损伤的预防尚有争议。有人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皮肤紫癜及肾损害无效,并不能改变肾脏受累的发病率以及病程或结局,但最近也有文献认为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降低肾损害的发生率。每日口服泼尼松1~2g/水g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5~10mg水g,症状缓解后即可逐渐减量停药;也可用甲泼尼龙每日5~10mgkg,静脉滴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吟可单独应用或与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应用于重症肾炎或肾病综合征患儿(三)阻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药物阿司匹林每日3~5mg/g,或每日25~50mg,每日服用1次;双嘧达莫每日3~5mg/kg,分次服用。(四)对症治疗发热、关节肿痛可给予解热镇痛剂。消化道少量出血时应限制饮食,给予易消化食物;大量出血时需禁食,可静脉滴注西咪替丁,每日20~40mg/kg,必要时输血。对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腹痛等症状应用抗组胺药物及钙剂治疗。表现肾脏症状者应按肾炎或肾病综合征治疗。(五)其他治疗钙通道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每日0.5~1.0mg/g,分次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哚美辛,每日2~3mgkg,分次服用,均有利于血管炎的恢复。六、预后本病为自限性疾病,预后一般良好。除少数重症患儿可死于肠出血、肠套叠、肠坏死或神经系统损害外,大多痊愈。病程一般1~2周至1~2个月,少数可长达数月或1年以上。肾脏病变常较迁延,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少数病例(1%)发展为持续性肾脏疾病,4第一章免疫系统疾病极个别病例(0.1%)发生肾功能不全。第二节川崎病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性中、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发热伴皮疹,指、趾红肿和脱屑,口腔黏膜和眼结膜充血及颈淋巴结肿大,其最严重危害是冠状动脉损害,它是儿童期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病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次报告,目前世界各国均有发病,以亚裔人群发病率为高。发病年龄以5岁以内尤其婴幼儿为主,男孩多见,四季均可发病。一、病因病因不明,流行病学资料支持其病因可能为感染所致,曾提出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支原体和病毒(尤其是反转录病毒)感染为其病因,但反复病原学检查均未能证实。二、临床表现(一)主要表现1.发热常为不规则热或弛张热,可高达40℃以上,一般持续1~3周。高热时可有烦躁不安或嗜睡。2球结合膜充血多于起病3~4天出现,双眼球结合膜血管明显充血,无脓性分泌物,热退时消散。3.唇及口腔表现唇充血皲裂,舌乳头突起、充血,似杨梅舌。口腔及咽黏膜弥漫性充血,呈鲜牛肉色4.多形性红斑或猩红热样皮疹以躯干最多,常在第1周出现,偶有痛痒,不发生疱疹或结痂。肛周皮肤发红、脱皮。有的婴儿原卡介苗接种处重新出现红斑、疱疹或结痂。5.手足症状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和掌跖红斑,恢复期在指(趾)末端沿指(趾)甲与皮肤交界处出现膜样脱皮,这一症状为本病较特征性的表现。指(趾)甲有横沟。-5现代内科诊疗与护理6.颈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坚硬有触痛,表面不红,无化脓。病初出现,热退时消散。有时亦伴枕后、耳后淋巴结肿大。(二)心脏表现于病程的第1~6周可出现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心电图可示低电压、P-R或Q-T间期延长、ST-T改变等;伴冠状动脉病变者,可呈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改变。冠状动脉造影或二维超声心动图可发现30%~50%病例伴冠状动脉扩张,其中约15%~20%病例发展为冠状动脉瘤,多侵犯左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损害多发生于病程第2~4周,但也可见于疾病恢复期。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瘤破裂可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三)其他可有间质性肺炎、无菌性脑膜炎、消化系统症状(腹痛、呕吐、腹泻、麻痹性肠梗阻、肝肿大、黄疸等)和关节肿痛以及视力障碍等。三、辅助检查(一)血液学检查周围血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伴核左移。轻度贫血,血小板早期正常第2~3周增多。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ALT和AST升高。(二)免疫学检查血清IgG、IgM、IgA、IgE和血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Th2类细胞因子如IL-6明显增高,血清总补体和C3正常或增高(三)心电图早期示窦性心动过速,非特异性ST-T变化;心包炎时可有广泛ST段抬高和低电压:心肌梗死时相应导联有ST段明显抬高、T波倒置及异常Q波。(四)X线胸部平片可示肺部纹理增多、模糊或有片状阴影,心影可扩大(五)超声心动图急性期可见心包积液,左室内径增大,二尖瓣、主动脉瓣或三尖瓣反流;可有冠状动脉异常,如冠状动脉扩张(直径>3mm,≤4mm为轻度;4~7mm为中度)、冠状动脉瘤(≥8mm)和冠状动脉狭窄。(六)冠状动脉造影超声波检查有多发性冠状动脉瘤,或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者,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指导治疗。-6-···试读结束···...

    2022-09-01

  • 《内科临床诊疗及护理技术》王庆秀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内科临床诊疗及护理技术》【作者】王庆秀著【页数】195【出版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4【ISBN号】978-7-5576-7756-5【价格】98.00【分类】内科-疾病-诊疗-内科-疾病-护理【参考文献】王庆秀著.内科临床诊疗及护理技术.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4.图书封面:护理技术》内容提要:本书详细介绍了内科临床诊疗技术及护理技术,介绍了常见的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如消化、呼吸、心血管等疾病以及内科疾病的护理等内容。全书内容系统全面,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突出科学性、实用性,可供内科护理人员参考。《内科临床诊疗及护理技术》内容试读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诊疗及护理第一节概述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已经构成影响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2009年原卫生部全国居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肺结核)在城市(10.54%)及农村(14.96%)人口的死亡原因中均居第四位,次于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技术、呼吸支持技术、呼吸系统慢性病管理技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与康复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肺癌已成为我国大城市居民的首位高发恶性肿瘤: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疾病患病率居高不下:2010年全国传染病报告显示,肺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传染病的第二位。因此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防治及护理任务依然艰巨和迫切。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呼吸系统主要包括呼吸道和肺。(一)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1.上呼吸道由鼻、咽、喉构成。鼻具有温化、湿化以及过滤、清洁吸人气流的基本功能。咽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路,吞咽反射有助于防止食物误吸到下呼吸道。喉是上、下呼吸道连接的部位,由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内含声带)等构成。环甲膜连接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是喉梗阻时进行环甲膜穿刺的部位。2.下呼吸道由气管和各级细支气管组成。气管向下逐渐分为23级(图1-1)。气管在第4胸椎下缘分叉为左右主支气管(1级)。右主支气管较左主支气管粗、短而陡直,因此异物及吸入性病变(如肺脓肿)多发生在右侧,气管插管过深也易误入右主支气管。主支气管属于传导气道,向下逐渐分支为肺叶支气管(2级)、肺段支气·2·内科临床诊疗及护理技术管(3级)直至终末细支气管(16级)。下呼吸级道自呼吸性细支气管(17级)开始才有气体气管0交换功能。临床上将吸气状态下直径小于支气管2mm,无软骨支撑的分支称为小气道。由于小气道管腔纤细,管壁菲薄,极易受压导致扭曲陷闭,故其有炎症时,极易因痉挛和黏液阻细支气管塞导致通气障碍。终末细支气管d3.呼吸道的组织结构气管和支气管壁主要由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构成,各层无明过渡区和呼吸区19显分界。20肺泡管(1)黏膜黏膜表层几乎全部由纤毛柱22状上皮细胞构成。纤毛柱状上皮细胞顶端的肺泡囊纤毛通过纤毛活动具有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的作用。纤毛活动能力减弱可导致呼吸图1-1支气管分级示意图道防御功能下降。纤毛柱状上皮细胞间的杯状细胞与黏膜下的黏液腺分泌的黏液可阻挡灰尘和细菌。黏液分泌不足或分泌过量均会影响纤毛运动功能。(2)黏膜下层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黏液腺和黏液浆液腺,其分泌物具有抑制外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慢性炎症时,杯状细胞和黏液腺增生肥大,使黏膜下层增厚、黏液分泌增多、黏稠度增加。(3)外膜包括软骨、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在大气管上,主要由软骨组织支撑管壁。随着支气管分支,软骨逐渐减少而平滑肌增多,至细支气管时软骨完全消失。在气管与主支气管处平滑肌仅存在于C形软骨缺口部,气道平滑肌的舒缩受神经和体液因素影响,是决定气道阻力的重要因素。(二)肺1.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其周围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每个肺泡上有1~2个肺泡孔(Kohore),可均衡肺泡间气体的含量。肺泡总面积约为100m2,在平静状态下只有1/20的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因而具有巨大的呼吸储备力。2.肺泡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演化而来,广泛分布于肺间质,可吞噬进入肺泡的微生物和尘粒,还可生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这些因子在肺部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白细胞介素-1、氧自由基和弹力蛋白酶等活性物质。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诊疗及护理·33.肺泡上皮细胞主要分布在肺泡内表面,由两种细胞组成。①I型细胞:又称小肺泡细胞,覆盖了约肺泡总面积的95%。它与邻近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相贴,甚至两者基底膜融合为一,合称肺泡-毛细血管膜(呼吸膜)构成气血屏障,是肺泡与毛细血管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正常时此屏障厚度不足Im,有利于气体的弥散,但在肺水肿和肺纤维化时厚度增加,使气体交换速度减慢。I型细胞无增殖能力,损伤后由Ⅱ型细胞增殖分化补充。②Ⅱ型细胞:可分泌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大小,防止肺泡塌陷或者过度膨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有关4.肺间质指介于肺泡壁之间的组织结构。由弹力纤维、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其中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构成,在肺内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使肺泡与毛细血管间的气体交换及肺的通气顺利进行。一些疾病会累及肺间质,引起免疫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肺纤维化(三)胸膜、胸膜腔及胸膜腔内压胸膜分为脏层和壁层。脏层胸膜覆盖于肺表面,在肺门与壁层胸膜相连:壁层胸膜覆盖在胸壁内面。壁层胸膜分布有感觉神经末梢,脏层胸膜无痛觉神经,因此胸部疼痛是由壁层胸膜发生病变或受刺激引起。胸膜腔是一密闭的潜在性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肺的扩张和静脉血回流入心。如胸膜腔内进入气体(如气胸),胸膜腔内负压减小,甚至转为正压,则可造成肺萎陷,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甚至导致死亡。(四)肺的血液供应肺有双重血液供应,即肺循环和支气管循环。1.肺循环又称小循环,是肺的功能血液循环,执行气体交换功能,具有低压、低阻、高血容量等特点。血液由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缺氧能使小的肌性肺动脉收缩,形成肺动脉高压,是发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重要机制之一。2.支气管循环体循环的支气管动、静脉与支气管伴行,营养各级支气管及肺。支气管静脉与动脉伴行,收纳各级支气管的静脉血,最后经上腔静脉回右心房。支气管动脉在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时可形成动-静脉分流,曲张的静脉破裂可引起大咯血。(五)肺的呼吸功能呼吸指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其全过程由三个同时进行且相互影响4内科临床诊疗及护理技术的环节组成,即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外呼吸包括肺通气与肺换气,这两个过程是完成整个呼吸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所以,一般将外呼吸简称为呼吸。1.肺通气指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通常用以下指标来衡量肺的通气功能:(I)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称每分通气量(miuteveti-latiovolume,MV或Ve),MV=潮气量(tidalvolume,V,)×呼吸频率(f)。正常成人潮气量(每次吸人或呼出的气体量)为400~600ml,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在基础代谢情况下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称每分钟静息通气量;在尽力做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和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最大通气量。最大通气量是评价个体最大运动量或最大限度所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一项生理指标」(2)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称为肺泡通气量(alveolarvetilatio,Va),又称为有效通气量,即V,=(V,-V。)f。V。为生理无效腔/死腔气量(deadacevetilatio,V。),是肺泡无效腔(alveolardeadace)与解剖无效腔(aatomicaldeadace)之和。在通气/血流比值正常的情况下,肺泡无效腔量极小,可忽略不计,故生理无效腔主要由解剖无效腔构成,正常成年人平静呼吸时约150ml(2ml/kg),气管切开后无效腔气量减少1/2,通气负荷减轻。正常的肺泡通气量是维持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02)的基本条件,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影响V,(表1-1)。浅而快的呼吸不利于肺泡通气:深而慢的呼吸可增加肺泡通气量,但同时也会增加呼吸做功。表1-1相同肺通气时不同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的肺泡通气量改变呼吸特点呼吸频率(次/分)V(ml)MV(ml/mi)V.(ml/mi)深大呼吸8100080006800正常1650080005600浅快呼吸32250800032002.肺换气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通过气血屏障(呼吸膜)以弥散的方式进行的气体交换。肺换气功能取决于空气通过肺泡膜的有效弥散、呼吸膜两侧的气体压差、充足的肺泡通气量和肺血流量以及恰当的通气/血流比值。肺换气功能障碍是造成低氧血症的常见原因。(1)肺弥散量(diffuigcaacity)指气体在1mmHg(1mmHg=0.133kPa)压差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诊疗及护理·5.下,每分钟经肺泡膜弥散的容量,反映肺换气的效率,正常值为188ml/(mim·kPa)。常以1次呼吸法测定CO的弥散量(DLco)。DLco受体表面积、体位、P,O2等因素的影响。(2)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O2]反映肺泡膜氧交换状态,正常<15mmHg,并与年龄呈正相关。(3)通气/血流比值(vetilatio/erfuioratio)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和每分钟肺血流量(Q)的比值(V/Q)。正常成年人安静时,V约为4.2L/mi,Q约为5L/mi,V/Q为0.84。比值增大意味着通气过度,血流相对不足,部分肺泡气体未能与血液气体充分交换;反之,比值减小则意味着通气不足,血流相对过多,混合静脉血中的气体不能得到充分更新。(六)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1.气道的防御作用主要由以下3个防御机制组成。①物理防御机制:通过鼻部的加温过滤和气道黏液-纤毛运载系统的作用完成。②神经防御机制:当有害因子刺激鼻黏膜、喉及气管时,可产生咳嗽反射、喷嚏反射和支气管收缩等,从而排除异物或微生物。③生物防御机制:如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可对机体产生一定的防御作用。2.肺泡的防御作用①肺泡巨噬细胞:可清除肺泡、肺间质及细支气管的颗粒。②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具有增强机体防御功能的作用。3.气道-肺泡的防御作用主要由分布于气道上皮、血管、肺泡间质、胸膜等处的淋巴组织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发挥防御作用,以清除侵入机体的有害物质。(七)呼吸的调节机体通过呼吸中枢、神经反射和化学反射完成对呼吸的调节,以达到提供充足的氧气、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及稳定内环境的酸碱平衡的目的。呼吸调整中枢位于脑桥,发挥限制吸气,促使吸气向呼气转换的功能,而基本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呼吸的神经反射调节主要包括肺牵张反射、呼吸肌本体反射及毛细血管旁感受器(juxtacaillaryrecetor,.J感受器)引起的呼吸反射。呼吸的化学性调节主要指动脉血、组织液或脑脊液中O2、CO2和[H]对呼吸的调节作用。缺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尤其是颈动脉体实现的。C0,对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都有作用。正常情况下,中枢化学感受器通过感受C0,的变化进行呼吸调节。[H]对呼吸的影响也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来实现,中枢6内科临床诊疗及护理技术化学感受器对[H]的敏感性较外周化学感受器高,但因氢离子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血中[H]变化对呼吸影响的途径主要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当[H]增高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反之,呼吸运动受抑制,肺通气量减少二、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体征及护理【常见症状体征】(一)咳嗽与咳痰1.咳嗽(cough)咳嗽是呼吸道受刺激后引发的紧跟在短暂吸气后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可将咽喉部、气管及大支气管内过多的分泌物或异物排出体外。一旦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可引起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甚至窒息而死亡,但过于频繁且剧烈的咳嗽可诱发自发性气胸,甚至引起咳嗽性晕厥、肌肉捩伤,骨质硫松的老年人可引起肋骨骨折。咳嗽分为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前者为咳嗽无痰或痰量很少的咳嗽,多见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胸膜炎及肺结核初期等;后者伴有咳痰,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及肺脓肿等。不同的咳嗽时间音色及伴随症状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①咳嗽时间:突然发作的咳嗽,多见于刺激性气体所致的急性上呼吸道炎症及气管、支气管异物: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脓肿等:夜间或晨起时咳嗽加剧,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及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等:左心衰竭常于夜间出现阵发性咳嗽。②咳嗽音色:金属音调的咳嗽多见于纵隔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肺癌压迫气管:犬吠样咳嗽多见于会厌、喉部疾病或异物吸入:嘶哑性咳嗽多见于声带炎、喉炎、喉结核、喉癌及喉返神经麻痹等。③伴随症状:咳嗽伴发热提示存在感染:咳嗽伴胸痛常表示病变已累及胸膜:伴呼吸困难可能存在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障碍2.咳痰(exectoratio)咳痰是借助支气管黏膜上皮的纤毛运动、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及咳嗽反射,将呼吸道分泌物经口腔排出体外的动作。痰液的颜色、性质及痰量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白色黏液痰见于慢性支气管炎:黄绿色脓痰常为感染的表现:红色或红棕色痰常见于肺结核、肺癌、肺梗死出血时:铁锈色痰可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红褐色或巧克力色痰考虑阿米巴肺脓肿:粉红色泡沫痰提示急性肺水肿:砖红色胶冻样痰或带血液者常见于克雷白杆菌肺炎:痰有恶臭是厌氧菌感染的特征。临床上一般将24小时痰量超过100ml定为大量痰。痰量的增减反映感染的加剧或炎症的缓解,若痰量突然减少并伴体温升高,可能与支气管引流不畅有关···试读结束···...

    2022-09-01

  • 《临床医学与护理》邓范艳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医学与护理》【作者】邓范艳主编【页数】123【出版社】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2【ISBN号】978-7-5357-9302-7【分类】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参考文献】邓范艳主编.临床医学与护理.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2.图书封面:护理》内容提要:本书主要介绍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内容。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治疗和以消除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临床医学与护理》内容试读第一章儿科第一章儿科第一节生长发育小儿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小儿处于不断地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发育是小儿的基本特点,因此掌握小儿正常的生长发育规律才能认识到异常,及时予以诊治。生长是指体格的增长和器官形态的增大,发育是指细胞组织结构的成熟和生理功能的完善,生长与发育两者关系密切,不能截然分开,故一般统称为生长发育。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①遗传。人类遗传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其他如体形、身高、外貌等均与遗传有关,应重视遗传因素及遗传咨询。②环境。包括胎内和出生后各年龄阶段的营养供应、疾病影响,是否重视保健及体格锻炼、早期教育。因此家庭、幼儿园、小学教育均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③生活条件及经济条件等。④个体差异。一、小儿年龄分期及其意义小儿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据此,可划分为不同的年龄期。不同的年龄期各具有一定的特点,了解各年龄期的特点及保健措施,将有助于掌握小儿特点及保健措施,小儿时期大致划分为6个年龄期,各年龄期的主要特征和保健教育原则如下。(一)胎儿期妊娠前8周为胚胎期,第9周到分娩为胎儿期。自孕期28周至出生后1周为围生期。遗传因素、孕期感染、中毒、孕妇营养、心理状态均为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孕妇的保健,充分营养供应,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定期检查均有助于胎儿的发育。围生期小儿死亡率约占新生儿死亡率的70%,因此尤其应重视围生期保健,防止胎内感染和早产,必要时进行羊水脱落细胞染色体以及其他生化检查,对某些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做出产前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可减低围生期小儿死亡率。胎儿期的保健措施:包括孕妇咨询、孕母营养、孕母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如弓形体病、巨细胞病毒、风疹、疱疹病毒以及梅毒等)、高危妊娠的监测及早期处理、胎儿生长的监测及一些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等。(二)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后至满28天。新生儿期是胎儿出生后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并适应宫外环境的时期,其问题多由于适应不良所引起,如环境过冷、过热均不相适应。其他如先天性缺陷、早产、畸形等。新生儿期免疫功能不足,皮肤黏膜及其他屏障功能差易于1临床医学与护理感染。新生儿生长发育快而消化功能差,故开始喂养起就应十分重视其消化功能。新生儿期的保健措施:重点是合理喂养,最好选用母乳喂养,保护隔离,预防感染,近年来强调产妇与新生儿即刻接触并于数小时内开始哺乳,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母乳分泌,而且对建立母婴相依感情有重要作用。(三)婴儿期自出生28天至1岁,此期以乳类为主食,生长发育迅速,如身长增长50%,体重增加200%,头围增加30%,开始出乳牙,能坐,会爬并开始学走,其生理功能仍在发育中,如此快的生长发育就需要足够的营养供应,而消化功能不足,免疫功能差,易患急性感染性疾病及消化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等。婴儿期保健措施:提供母乳喂养,合理人工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有计划地进行各种预防接种,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促进正常生长发育。(四)幼儿期1~3岁。该期生长发育速度减慢,大脑皮质功能进一步完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丰富,模仿性增强,智能发育快,要求增多,能独立行走、活动,见识范围迅速扩大,接触事物增多,但仍缺乏自我识别能力。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多。保健措施:进行合理喂养并养成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进行语言训练及早期教育,注意安全护理及预防传染病。(五)学龄前期3~6岁。学龄前期儿童的体格发育速度减慢,智能发育进一步加快,求知欲强,好问,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仍差。保健措施:本期应重视潜在智能的开发,但应循序渐进,避免强求,以适应其发育速度,是进行学前教育的重要时期。应培养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思想,仍应注意供应充分的营养及安全护理。(六)学龄期6~12岁。学龄期儿童除生殖系统以外大部分器官已发育成熟,脏器功能特别是大脑发育更加完善,记忆力强,智力发育迅速,基本接近成人,机体抵抗力增强,感染性疾病减少,但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肾炎、过敏性紫癜等增多,疾病的表现基本上与成人相似。其保健措施,更应重视思想教育,加强体格锻炼,并宜参加适当劳动。二、小儿体格及精神发育(一)体格生长体格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年龄越小,增长越快,了解其发育的正常规律便于识别异常情况,从而可及时予以纠正。1.体重体重反映了机体生长发育的综合情况,所以是判断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临床工作中计算药物剂量、输液量和热量供应等的主要根据,因此十分重要。体重增长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年龄越大体重变动的正常范围也越明显,个体差异平均体重士10%。2第一章儿科体重不足或增加缓慢、停滞提示营养不良或有慢性疾患。体重增长过速,超过一般规律,应检查是否为肥胖病。体重增长的一般规律:(1)新生儿体重:初生体重与母亲营养状况、胎次、婴儿性别等有关,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男婴平均为3.3kg,女婴平均为3.2kg。出生体重不足2.5kg者称未成熟儿。(2)1岁以内体重增长规律:前半年每月增长约700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250g,因此,4~5月龄小儿的体重为初生体重的2倍即6.6kg。1岁小儿的体重为出生时体重的3倍约9kg。半岁内体重等于初生体重(kg)+月龄×0.7:7~12个月体重等于初生体重(kg)+6×0.7+(月龄-6)×0.25:1~2岁体重每月增长0.25kg,故为9+3=12kg:2~10岁体重(每半年均增加2kg)=(年龄-2)×2+12=年龄×2+8:10~12岁以后进入青春期,体重增长极快,不能按公式计算。2.身长足月初生儿的身长约为50cm。身长增长的规律也是年龄越小,增长越快。第一年增长最快,全年约增长25cm,因此1岁时身长约为75cm,1岁后增长减慢,全年增长10cm,因此2岁小儿身长约85cm,2岁以后增长更慢,平均每年增长5cm,故2~10岁小儿身长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年龄-2)×5+85=年龄×5+75。小儿身长是头、脊柱及下肢的总和,但三者的发育速度是不平衡的,如新生儿头长约占身长的1/4,成人则占1/8,是因为长骨增长较快所致。【附】百分位法关于儿童体格发育测量值的统计,除用算术均数外,国际上多采用百分位法。百分位法就是把一组的数量值如体重的千克数或身长的厘米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求出某个百分位上的数值。当变量值不完全呈正态分布时,百分位数能更准确地反映出所测数值的分布情况。3.身体各部的生长(1)头颅:以头围的增长代表头颅的发育,其测量法平眉弓及枕骨粗隆处的周长。头围增长规律为年龄越小增长越快,第一年特别是前半年增长最快,6月龄头围约为42Cm,以后更慢,10岁约为50cm。头围过小及过大均为病理情况,应查明原因及时防治。囟门:在新生儿,组成头颅的各骨彼此分离,在枕骨鳞部和顶骨之间有小囟门或后囟门:在额骨与顶骨之间是大囟门即前囟门,随着头颅的增长和颅骨的骨化,囟门渐闭合,有的小儿后囟门于出生时已闭合或微开,最迟于生后2~4个月闭合,前囟门最迟18个月时闭合,过早闭合或超过18个月未闭合均为异常。头围的大小、囟门关闭的早晚在某种程度上与脑的发育及疾病影响有关,囟门关闭过早,头围过小,多见于大脑发育障碍、小头畸形等。囟门关闭过晚,头围过大多见于脑积水、佝偻病、大头畸形等。前囟门饱满或隆起紧张、波动增强可见于各种原因的颅内压增高,前囟门凹陷可见于3临床医学与护理脱水或重度营养不良。(2)胸围:胸围的测量法为平乳头处全胸围的量度,新生儿胸围比头围约小1.5Cm,1~2岁时胸围与头围相等,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3)上臂围:上臂围的测量法,使上肢放松下垂,在肱二头肌最突出处进行测量,测量时软尺只需紧挨皮肤即可,勿压迫皮下组织。上臂围是骨骼、肌肉和皮肤、皮下组织的综合指标,可用以反映皮下脂肪厚度及营养状况。营养良好及营养不良二者相比差别很大,主要用于早期发现营养不良。(4)上、下部量:身长可分为上部量及下部量。自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为上部量,代表扁骨的生长;自耻骨联合上缘至脚底为下部量,代表长骨的生长。新生儿的上部量占身长的60%,下部量占身长的40%,12岁以前各年龄期有一定的比例。对矮小症患者,除测量身长外,尚需测量上下部量,如下部量过短表示长骨发育障碍,见于克汀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软骨营养障碍。(5)坐高: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测量方法:使小儿坐于坐高计的坐盘或一定高度的矮凳上,先使身躯前倾,骶部紧靠坐高计立柱或墙壁,然后坐直,大腿伸面与身躯成直角,与地面平行,大腿与凳面完全接触。膝关节屈曲成直角,足尖向前,两脚平放在地面上,然后测量,一般3岁以上小儿测坐高。出生时坐高占身长的66%,以后下肢增长比躯干快,4岁时坐高占身长的60%,6~7岁后坐高小于身长的60%。(6)牙齿的发育:小儿乳牙一般多于6~7月龄开始萌出,也可早于4月龄出牙,最迟不超过10月龄。若10月龄后未出牙,多系异常,应查明原因。乳牙共20颗,最晚于2.5岁出齐,若2.5岁乳牙仍未出齐也属异常。克汀病、佝偻病、营养不良等患儿出牙较晚。乳牙数=月龄-6恒牙于6岁时开始长出,出牙时一般不伴随任何症状,有的小儿可有暂时流涎、烦躁不安或低热。(7)骨龄:骨的成熟与生长有直接关系,骨化中心的出现和骨骺与骨干的融合标志着骨的生长结束,故骨龄(骨成熟龄)是生长的较好指标。评价骨龄最简单的依据是X线片所显示的骨化中心的数目及大小。手及腕X线平片最多用于儿童期,婴儿早期也摄膝及髋关节平片。(二)神经精神发育神经精神发育的基础是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而神经精神活动是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反应的表现,包括感知、反射、动作、语言及对周围人的感情反应等。神经精神活动的发展取决于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成熟程度,出生时脑重为体重的20%~25%,6个月时为成人脑重的50%,10岁时达90%。出生时脊髓、中脑、桥脑及延髓已发育较好,许多皮质下中枢发育也较早,从而保证了婴儿出生时有较好的循环、呼吸等生命功能。丘脑及下丘脑在出生后数月内发育较快,体温调节、饥饱等反应有关。小儿大脑皮质较成人薄,各层细胞已开始分化,到3岁时皮质细胞大致分化完成:8岁时已与成人无多大区别。但细胞4第一章儿科功能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发育日益复杂化。除了大脑皮质的分层及细胞的分化外,传导神经的髓鞘形成对神经系统的反应也有意义。在婴儿期,由于皮质发育尚不完善,皮质下中枢的兴奋性较高,.神经髓鞘形成不全,当外界刺激通过神经传入大脑时,在皮质不易形成一个明确的兴奋灶,兴奋与刺激容易扩散。因此,小儿的神经活动不稳定,反应较迟缓,患病时,特别是高热或中毒时,容易发生烦躁、嗜睡、惊厥或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影响神经、精神发育的因素有:①遗传。染色体异常都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智能迟缓,如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单基因遗传、多种代谢缺陷病也可引起严重智能迟缓如苯丙酮尿症:多基因遗传也可有智能迟缓。②环境。出生前后严重营养不良,锌、铁等元素缺乏等也可影响智力发育:教养条件也很重要。③个体差异等。1.感知的发育①初生儿的视觉器官己相当完善,且发育迅速,生后几天就能辨别光亮和黑暗,新生儿期已能辨别红色及蓝色。1月龄左右能注视物件,6~8周龄己能感知物件的大小和形状,4月龄能认人。②听觉反应于1.5月龄开始,2月龄能寻找出声的方向,三四月龄能辨别母亲(或保姆)的声音。③嗅觉:3月龄小儿对强烈气味有反应。④味觉:新生儿味觉反应较敏感,出生数日就能辨别甜与苦,并对不同味的食物能做出不同的反应。2.反射反射是基本的神经活动方式,小儿在出生后数小时即可出现腱反射,1岁以内小儿腱反射较为亢进。三四月龄的小儿四肢屈肌紧张度高,可见阳性克匿格(Kerig’》征。2岁以内巴宾斯基(Baiki)阳性,也可以是生理现象。2月龄以内小儿还有握持反射,拥抱(Moro’)反射等,都属于生理现象。若在新生儿期,特别是生后数日内,这些反射消失,可能有颅内出血或其他疾病。腹壁及提睾反射在新生儿期后方逐渐出现。3.运动的发育运动发育表现如下的规律:①“头尾”发展,即运动功能自头端向足端发展(唇、眼、颈、腰、上肢到下肢)。②从泛化到集中。③自近到远,即协调运动先出现于最近身躯的肌群而后发展到四肢。④“正性”的动作(抓握、站起、往前走)先于相反的动作(放下、坐下、停步)。⑤由粗动作到细动作的规律。新生儿的动作缓慢而无目的,肌张力强,这是由于大脑发育不成熟的表现。以后由于皮质功能逐渐健全,小儿也就能掌握各种新的动作和技巧,训练对运动发育也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动发育是视、听、感知及情感发育的综合反应,小儿运动发育正常发生时间是:二个月会抬头,四五个月伸手抓物,六七个月能独坐,七八个月会爬,10个月左右扶站,1岁左右扶走,12~15个月会独走。至2岁后会做较精细的动作,协调功能也逐渐完善。4.语言的发育语言是表达思想、观念的心理过程,与智能有直接关系,讲话乃有声的语言行为。说话能力分理解和表达两方面。小儿学语,先理解而后表达,先会发语音而后会应用词和句。在词的理解和应用上,先名词而后动词、形容词、介词等。一般生后2个月即“咿啊”,6~7个月发“爸”“妈”音,8~10个月会叫“爸爸”“妈妈”(初语),渐能理解语言的含义,并学会短句,二三岁时思维、语言发育迅速,模仿性强,语言发育较完善,已能朗诵及唱歌,这时应重视语言训练及正确发音。5临床医学与护理语言发育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染色体畸形都可影响语言发育。在语言发育过程中,正常的听觉器官也很重要,若学话以前丧失听力,就会影响语言发育而为哑,称聋哑病。以下几个神经精神发育的正常标志,临床上常用作判断婴幼儿智能是否异常的参考指标,应予记住:抬头23月龄,会笑2~3月龄,独坐6~7月龄,初语8~10月龄,独走12~15月龄小儿智能发育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为了开发小儿的潜在智能,合理营养、早期教育和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三)婴儿喂养婴儿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要摄入适量的营养素,才能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并预防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等。但此时消化与吸收功能尚不够完善,与摄入需要很不适应,因此易发生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并导致小儿生长发育障碍。这一时期提供母乳喂养与及时合理添加辅食极为重要。三、小儿能量代射特点及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一)小儿能量的需要1.基础代谢比成人高,按每天每千克体重计算,1岁以内约需230.2kJ(55kca1),12岁约需184.2kJ(44kca1),7岁以后与成人相近为104.6~125.6kJ(25~30kca1)。2.活动所需新生儿只能啼哭、吮奶,这项需要较少,婴儿为62.8~83.7kJ[15~20kcal/(kg·d)],需要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2岁时约为125.6kJ/(kg·d)[30kcal/(kg·d)]。3.生长所需这一部分热量消耗为小儿所特有。所需热量与生长速度成正比,若饮食所供给的热量不足,生长发育即会停顿或迟缓。婴儿此项热量占总热量的25%~30%。初生数月的婴儿达167.4~209.3kJ/(kg·d)[40~50kcal/(kg·d)],1岁时为62.8kJ/(kg·d)[15kcal/(kg·d)]。每增加1kg体重需要摄入18410~23849kJ的能量。4.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婴儿饮食中虽然蛋白质所占比例较成人高,但小儿食物特殊运力作用低,平均为占总热量6%,与成人相仿。5.排泄的消耗每天摄入的食物不能完全吸收,一部分食物未经消化吸收即排泄于体外,此项热量损失不超过10%,但腹泻时,此项热量丢失大增。综上所述,婴儿用于维持安静状态所需热量(包括基础代谢与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约占总热量的50%,用于生长发育所需热量约占25%,用于活动所需约占25%,按单位体表面积计算,能量需要量以婴儿为最高。如总热量长期供给不足可致消瘦、发育迟缓、体重不增、抵抗力降低易患疾病。而总热量长期供给过多时,又可发生肥胖。实际应用时,主要依据年龄、体重来估计总热量的需要。每千克体重每天所需热量:新生儿第1周约为60kcal,第2~3周为100kcal,第2~6个月需110~120kcal。简单计算法:<1岁120kcal/(kg·d),以后每3岁减去10kcal/(kg·d),至15岁时为60kcal/6···试读结束···...

    2022-08-27

  • 《实用临床护理英语》蔡季秋,潘奎静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实用临床护理英语》【作者】蔡季秋,潘奎静主编【丛书名】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校本规划系列教材现代学徒制护理专业新形态精品教材【页数】181【出版社】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5【ISBN号】978-7-5369-7777-8【分类】护理学-英语-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参考文献】蔡季秋,潘奎静主编.实用临床护理英语.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5.图书目录:护理英语》内容提要:为适应我国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突出以问题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根本,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我院与南京明基医院院院合作,共同策划了一套实用护理技术专业教材,《实用临床护理英语》即是其中之一,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就诊流程(uefulrocedureihoital),包括门诊就诊流程、患者住院流程、急诊就诊流程;第二部分是科室对话(ituatioaldialogueihoital),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皮肤科、心血管科、牙科等科室对话,以挂号看诊检查-诊断-用药-住院-出院等看病流程为主线;第三部分是附录(aedix),包括医疗卫生统计常用字汇集、行政单位及公共空间字汇集、门诊医疗空间字汇集、住院医疗空间字汇集、辅助医疗空间字汇集、书表及职称字汇集。《实用临床护理英语》内容试读PartI就诊流程门诊就诊流程电话预约N:Goodmorig.MigjiHoital.MayIhelyou?P:Goodmorig.Iwattomakeaaoitmet.N:MayIhaveyourmedicalcardumer,leae?P:Mymedicalcardumeri008866512.N:AreyouMrZhagRui?P:Ye.N:Whichdeartmetwouldyouliketomakeaaoitmetwith?P:Urology.N:Doyouhaveayaigeddoctor?P:DoctorWagChaoqiag.N:Sorry,DoctorWagChaogiagichedule/ialreadyfull.MayIhelyoumakeaaoitmetwithaotherdoctor?P:OK.N:MrZhag,youraoitmeticofirmed.ThedoctoriDoctorLi.Thetimewillethemorigof8thAril,adtheaoitmetumeri3,thecliicizerothree.P:Gotit.Thak.·1·【译文】护士:您好!这里是明基医院。有什么可以帮您?病人:您好。我要预约挂号。护士:请问您的就诊卡号是什么?病人:我的就诊卡号是008866512护士:是张瑞先生吗?病人:是的。护士:请问您要挂哪个科?病人:泌尿科。护士:您有指定医生吗?病人:王超强医生。护士:对不起,王超强医生的挂号已额满,我帮您改挂别的医生好吗?病人:可以。护士:张先生,您挂的是4月8日上午,03诊室3号,李医生。病人:明白。谢谢。NewWord:urology[ju3rDlad3i].泌尿科chedule「'ked3ol]vt.安排,计划.时间表:计划表;一览表cofirm[ka'f3m]t.确定,确实Tet:1.Youraoitmeti2.Whichdeartmetwouldyouliketowith?(潘奎静蔡季秋)·2…挂号N:Goodmorig.CaIhelyou?P:Morig.Iwattoeeadoctor.N:Haveyouviitedourhoitalefore?P:No.N:Pleaegototherecetiocetertofillitheregitratioform,afterfiihigthi,leaeattachyourIDcardadtheMedicalIuraceCardforme.P:OK.Herearetheform,IDcardadtheMedicalIuraceCard.N:MayIakwhat'wrogwithyou?P:I'vehadaheadacheforafewday.N:You'dettergototheIteralMedicieDeartmet.Doyouwattoeeaexertdoctororageeraldoctor?P:Ageeraldoctor.N:OK.Thecliicroomi902.Adyouraoitmetumerithirty-three.Theregitratiofeei100yua.Pleaegotraighttotheedadtheturleft.Taketheelevatortothe9thfloor,leaegotothecliicroom902oftheIteralMedicalDeartmettohaveyourheightadweightmeaured.P:Gotit.N:Pleaegivetheregitratioformadmedicalrecordtotheure.P:Thak.【译文】护士:早上好。有什么可以帮您?病人:早上好。我想看病。护士:您以前来过我们医院吗?病人:没有。护士:请您先到服务台填写挂号单,填好后连同身份证和医保卡一起交给我。病人:好的。给您。这是挂号单、身份证和医保卡。·3·护士:请问您哪里不舒服?病人:我头疼好几日了。护士:您最好挂内科。是挂专家号还是普通号?病人:普通号吧。护士:好的。您挂的是902诊室33号,收您挂号费100元。请直走到底右转,乘电梯上9楼到内科诊区902诊室,在诊室前测量身高、体重。病人:嗯,好的。护士:请把挂号单、病历交给诊室护士。病人:谢谢。NewWord:recetio[rt'eSi].接待attach[a'taet∫]t.装上;贴上cliic['klitk].诊所,门诊traight[treit]ad山直的elevator[eliveita(r)].电梯height[haIt].身高weight[weit].体重meaure['me3]u.测量medicalrecord病历regitratioform挂号单Tet:1.Pleaegotothetothe“firtviitrecord”.2.Pleaegototheedadthe3.Pleaerigthewithyouadhaditouttotheure.4.Takethetothe9flooradhaveyourheightadweight(潘奎静蔡季秋)4…门诊候诊N:Goodmorig.Whateemtoeyourrolem?P:Iwokeuyeterdaywithaorethroatadafever.Iachedallover,too.I'moettertoday,oIthoughtI'dettereeadoctor.N:OK.Letmeakyouomequetioeforeyoueethedoctor.Howloghaveyouhadtheeymtom?P:Severalday.N:Areyouallergictoayfoodormedicie?P:I'mallergictotheeafood.N:OK.Thedoctorwillakyoumorequetio.Letmetakeyourtemeratureadloodreurefirt.P:OK.Thak.N:PleaeutthethermometeruderyourtogueWhiletheatiethathethermometerihimouth,theuretakehiloodreure).P:Aretheyormal?N:Yourtemeraturei37.6degree.That'amildfever.Yourloodreurei115over75.That'ormal.P:OK.Thakyouverymuch.(Afterexamiigtheatiet,thedoctorwritearecritio.N:Hereitherecritioadtheill.Pleaegotothecahieradaytheill,thegototheharmacyadickuthemedicie.P:Allright.Whereitheharmacy?N:It'othefirtfloorearthecahier.P:Thakagai.·5·【译文】护士:早上好,请问您哪里不舒服?病人:我昨日起床时喉咙很疼又发烧,而且全身酸痛。今日没好转,所以我想我最好还是来看看病。护士:好的,在您看病前我先问您几个问题。您这个症状持续多久了?病人:好几日了。护士:您对什么食物或药物过敏吗?病人:我对海鲜过敏。护士:好的,医生会问您更多问题。我先给您测量下体温和血压。病人:好的,谢谢。护士:请将体温计放在您的舌下(病人把体温计放进嘴里的同时,护士给他测量血压)。病人:都正常吗?护士:您的体温是37.6℃,有一点点发烧。您的血压是115/75,正常。病人:好的,非常感谢。(医生给病人检查后给他开了处方。)护士:这是您的处方和账单,请去缴费处缴费,然后到药房取药。病人:好的,靖问药房在哪里?护士:在一楼缴费处旁。病人:再次感谢。NewWord:ore[o:(r)]ad.疼痛的throat[0rUt].喉咙;嗓子fever['fi:v3].发烧,发热ache[eIk]vi.疼痛ymtom['Im()tam].症状allergic[3'l3d3k]ad山.对.…过敏的eallergicto对…过敏的·6…···试读结束···...

    2022-08-27 epub出版物 epub编辑

  •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刘新静,刘红燕,程玲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作者】刘新静,刘红燕,程玲主编【页数】159【出版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20.09【ISBN号】978-7-5615-7912-1【分类】护理学-健康教育学【参考文献】刘新静,刘红燕,程玲主编.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20.09.图书封面:护理健康教育》内容提要:本书从临床护理的实际出发,内容涵盖临床各个学科,对各专科疾病的一般护理、专科护理、特殊症状护理、常用诊疗技术护理配合、护理健康教育等理论知识进行了提炼总结,对临床护理工作有着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本书共分十二章,第一章呼吸内科疾病护理,第二章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第三章消化内科疾病护理,第四章肾内科疾病护理,第五章神经内科疾病护理,第六章普通外科疾病护理,第七章肝胆外科疾病护理,第八章心胸外科疾病护理,第九章泌尿外科疾病护理,第十章骨科疾病护理,第十一章神经外科疾病护理,第十二章急诊急救护理。《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内容试读马是玖出的第一章作用》当地呼吸内科疾病护理第一节咯血咯血是指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咯出者,少量咯血可仅表现为痰中带血。大咯血时血液自口鼻涌出,常阻塞呼吸道,造成室息死亡。一、评估(1)一般评估:生命体征、精神状态、意识。(2)专科评估:咯血的量、颜色、性状的评估,咯血的先兆,窒息的先兆及表现。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环境:病室安静通风,避免探视,减少不必要的交谈,保证患者有良好的休息环境。(2)饮食护理:大咯血期间暂禁食,对咯血停止后或少量咯血的患者可给予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或温凉的半流食;忌生冷辛辣食品;戒烟酒;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较强的饮料。保持二便通畅,以防排便用力而引起咯血加重,便秘者可给予缓泻药或开塞露。(3)休息及卧位:咯血患者应卧床休息,取患侧卧位,减少患侧活动度,防止病灶向健侧扩散,同时有利于健侧肺通气。不能明确出血部位者,可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颈部倾斜于床边,有利于血液的咯出。禁止患者下床活动,止血3天后患者方可起床。若痰中不带血,可适当在室内活动,尽量避免搬动患者。(4)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取出活动义齿;及时更换污染的被服,倾倒容器中的血液,避免不良刺激。(5)保持呼吸道通畅。2.病情观察(1)观察咯血的先兆①咯血前兆:喉痒,患者恐惧不安;突然胸闷,挣扎坐起;呼吸困难加重,面色青紫,继而1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发生室息、昏迷。②窒息先兆征象:大咯血过程突然停止,随即出现胸闷、极度烦躁、表情恐惧、精神呆滞、呼吸暂停、双眼凝视、唇甲发绀、大汗淋漓、双手乱抓、大小便失禁等」(2)观察生命体征,及时记录病情变化,观察咯血的颜色、量及患者的精神和意识状态。咯血量的估计:①少量咯血,24h咯血量500mL或一次咯血量超过300mL。(3)咯血多发生于深夜及凌晨熟睡时,护士要加强巡视,特别是在夜间,要防止因患者身体衰弱、反应能力差,在熟睡时发生咯血不觉醒而造成窒息死亡。(4)记录24h出人量。3.用药护理(1)患者咳嗽剧烈易加重出血,要及时给予祛痰镇咳药,禁用吗啡和呼吸抑制药,夜间慎用催眠药,以防熟睡中咯血不能及时排出而发生窒息。(2)止血药种类繁多,以垂体后叶素为主,要掌握药物的疗效、用法、剂量和不良反应。垂体后叶素:①禁忌证为高血压、冠心病、妊娠;②不良反应为血压升高、心悸、胸闷、心绞痛等心血管系统症状,也可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及电解质紊乱。4.降温止血对于大咯血伴高热者,可于患者胸部放置冰袋,使局部体温下降,反射性引起肺部血管收缩。5.急救准备好急救物品,做好窒息的预防和抢救准备。6.心理护理由于咯血量较大,患者及家属大都非常紧张,患者多有恐惧、绝望、求救心理。不良的情绪会加重出血,所以,做好咯血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当患者咯血时,护士要床旁守护,安慰患者,给患者以安全感;出血停止后,护士要积极做好相关知识宣教,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要求家属保持情绪稳定,及时安慰患者;对过度紧张患者可适当给予镇静药物。三、健康教育1.饮食指导大咯血时禁食;少量咯血者宜进少量温凉流质饮食,因过冷、过热及刺激性饮食均易诱发或加重咯血;多饮水,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以保持排便通畅,避免排便时腹压增大而引起再次咯血。咯血停止后,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2.休息少量咯血者以静卧休息为主;大量咯血患者应卧床休息。嘱患者取患侧卧位,尽量减少患侧的活动。3.用药指导告知患者止血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垂体后叶素可收缩小动脉,减轻咯血,但能引起子宫、肠道平滑肌、冠状动脉收缩,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及孕妇忌用。静脉滴注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恶心、便意、心悸、面色苍白等。,2第一章呼吸内科疾病护理4.疾病相关知识指导指导患者咯血时将血轻轻咳出,勿咽气,勿屏气,以防血液凝固而引起窒息;戒除烟酒,勿进辛辣刺激性饮食,以免引起呛咳而诱发咯血。(刘新静李蕾)》第二节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最常见者为慢性缺氧、缺血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甚至发展为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一、评估(1)一般评估:神志,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情况,大小便及皮肤等。(2)专科评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情况,评估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了解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情况。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环境:病室环境应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流通、新鲜,适宜温度为18~22℃,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病室内避免放置鲜花,禁用蚊香、花露水等带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2)休息和体位:心功能代偿期可适当活动,失代偿期嘱患者卧床休息,如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则宜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设置床边桌,以便患者伏桌休息,以利于心肺功能的恢复。(3)饮食护理:少食多餐,以软食为主,减少用餐时的疲劳。多进食高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菠菜、蘑菇、木耳、萝卜、香蕉、苹果、橘子等,避免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白糖、红糖、蜂蜜、甘蔗、大米、面粉、红薯、大枣、甜菜,以及含糖量高的水果等。若患者出现腹水或水肿、尿量少,则应限制钠水摄入。(4)基础护理:加强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清醒患者每天用生理盐水漱口,若发生感染可用2%的碳酸氢钠漱口。昏迷患者按常规做口腔护理。(5)氧疗护理: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氧流量每分钟1~2L,浓度25%~29%。对肺心病患者给予低流量吸氧的原因:高碳酸血症的肺心病患者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二氧化碳改变的反应性差,其呼吸主要靠低氧血症对化学感受器的驱动作用,若吸入高浓度氧,氧分压迅速上升,则会减轻或消除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通气必然减少,二氧化碳潴留反而加重。(6)有效祛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应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对于痰液黏稠者,亦可给予超声雾化吸人,雾化液中加入抗生素、祛痰药和解痉平喘药,每日2次或3次;对于意识不清或无力咳痰患者,可给予电动吸痰,必要时可给予拍背或用振荡排痰仪促进排痰。3临床护理健康教育2.病情观察(1)观察神志,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节律、频率、深浅,有无发绀、水肿,以及尿量等的变化。(2)观察患者的痰液的量、颜色、性状。(3)定期监测血气分析的变化。动脉血气分析的正常值:氧分压80~100mmHg,二氧化碳分压35~45mmHg。3.用药护理(1)避免使用镇静药、麻醉药、催眠药,以免抑制呼吸功能和咳嗽反射。(2)使用利尿药应以缓慢、小剂量、间歇用药为原则。(3)使用血管扩张药时,注意观察心率及血压情况。(4)观察呼吸兴奋药的不良反应,如皮肤潮红、出汗、血压心悸等,应减慢滴速或停药并通知医生。4.加强锻炼锻炼方式有呼吸肌锻炼、全身锻炼(进行呼吸操和有氧活动)、耐寒锻炼(用冷水洗脸、洗鼻)。呼吸肌的锻炼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1)缩唇呼吸的训练方法: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缩口唇做吹口哨状缓慢呼气4~6$,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以能轻轻吹动面前30cm处的白纸为度,缩唇呼吸可配合腹式呼吸一起应用。(2)腹式呼吸的训练方法:患者取舒适体位,全身放松,闭嘴吸气至不能再吸,稍屏气或不屏气,直接用口缓慢呼气。吸气时膈肌下降,腹部外凸,呼气时膈肌上升,腹部内凹。呼吸时可让患者两手置于肋弓下,要求呼气时须明显感觉肋弓下沉变小,吸气时则要感觉肋弓向外扩展。有时需要用双手按压肋下和腹部,促进腹肌收缩,使气呼尽。5.心理护理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会使患者产生恐惧、疑虑、烦恼、渴求等各种心理反应。护士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进行心理沟通,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以优良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赖,使他们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三、健康教育(1)戒烟、戒酒。(2)加强饮食营养,以保证机体康复的需要。指导患者进行耐寒锻炼,根据病情开展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3)冬季注意保暖,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以防止发生上呼吸道感染。(4)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的方法,当痰多时应尽量咳出,或采取体位引流等协助痰液排出。(5)指导患者掌握呼吸锻炼的方法,如噘嘴呼吸、腹式呼吸。(刘新静李蕾)1用49信,儿:4第一章呼吸内科疾病护理第三节呼吸衰竭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一、评估(1)一般评估:神志、生命体征、饮食、皮肤等。(2)专科评估:呼吸的频率、节律、呼吸困难、发绀情况,评估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了解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情况。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环境:病室环境应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流通、新鲜,适宜温度为18~22℃,空气相对湿度50%~60%,避免探视,避免刺激性异味。(2)活动与体位:取半卧位或坐位,适量活动,以呼吸、心率未增快为宜,呼吸困难者应绝对卧床休息。(3)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如鸡蛋、牛奶、瘦肉、水果,少食多餐,进餐时要持续吸氧,鼓励患者饮水,呼吸困难或无创机械通气不能经口进食者,急性期给予鼻饲饮食,病情稳定后过渡到半流质软食,如蛋羹、肉末面食、肉粥等,康复期可食普食。(4)基础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改换体位,防止痰液淤积、肺不张、感染及压疮,并做好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5)保持呼吸道通畅。①给予叩背、排痰等物理治疗。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方法如下:患者取坐位,用鼻以腹式最大限度地深吸气后,嘱患者屏气10$,同时身体向前倾,双手交叉放于两侧腹部,然后张口连续咳嗽两声,咳嗽时收缩腹肌,腹壁内缩,双手仍持续按压腹部以帮助咳嗽。②及时正确留取痰液标本。清晨用生理盐水漱口,有效咳嗽(方法同上)后留取或经负压吸引深部痰液。③给予雾化吸入以解除气道痉挛、稀释痰液,利于痰液咳出。使用可必特雾化液时,要注意观察患者心率有无增快,使用普米克令舒(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液后,要给予漱口,以免引起口腔溃疡、声音嘶哑等。2.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意识的变化,血氧饱和度低于90%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合理的处置。(2)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及发绀,遵医嘱及时做血气分析,根据病情及时给予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5临床护理健康教育(3)观察有无失眠、烦躁、抽搐、躁动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严密观察患者的变化。对烦躁不安或意识障碍者建立人工气道前禁用镇静或安眠药,以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肺性脑病。(4)观察有无循环系统症状,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衰竭,出现水肿、血压升高等。(5)观察有无消化系统症状,有无厌食、恶心、呕吐、腹血、黑便、口腔黏膜遗烂等。3.氧疗护理(1)I型呼吸衰竭:给予短时间的高流量吸氧(吸氧浓度>50%),在常压下,吸入25%~40%的氧气是安全的。(2)Ⅱ型呼吸衰竭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吸氧浓度<35%)。若吸入高浓度氧,氧分压迅速上升,则会减轻或消除缺氧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应,将减少通气,使二氧化碳蓄积加重,引起中枢二氧化碳麻痹,从而出现肺性脑病。(3)密切观察氧疗后出现的表情淡漠、嗜睡、呼吸变浅等,应考虑是否吸入氧浓度过高或痰液阻塞呼吸道。呼吸衰竭的分型:①I型呼吸衰竭又称低氧血症型,氧分压低于60mmHg,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或正常;②Ⅱ型呼吸衰竭又称低氧血症型伴高碳酸血症型,氧分压低于60mmHg,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mmHg。4.用药护理(1)观察呼吸兴奋药作用:如给药过快、过多,可出现呼吸过快、面色潮红、出汗、呕吐、烦躁不安、肌肉颤动、抽搐和呼吸中枢强烈兴奋后转人抑制,应减药或停药。(2)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①纠正酸中毒:使用5%碳酸氢钠时,注意患者有无二氧化碳潴留表现。②纠正肺水肿:应用脱水药、利尿药,注意观察疗效。心功能不全时,静脉滴注不宜过快、过多。5.急救准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做好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准备工作。6.心理护理护士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进行心理沟通。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以优良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赖,使他们主动地配合护理工作。三、健康教育(1)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习惯,戒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理化因素的刺激,注意保暖,防止反复感染。(2)宣教家庭氧疗的重要性,慢性呼衰患者(家庭可备2L小氧气筒)每日吸氧应在8h以上。(3)呼吸功能的锻炼: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扩胸、弯腰、下蹲等,增强膈肌活动,增大肺泡通气量,减少残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及全身肌力。(刘新静李蕾)6···试读结束···...

    2022-08-27 厦门大学出版社社长蒋东明 厦门大学出版社社长

  • 《现代临床诊断与护理》隋强波等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现代临床诊断与护理》【作者】隋强波等主编【页数】357【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07【ISBN号】978-7-5189-3056-2【价格】60.00【分类】临床医学-护理学【参考文献】隋强波等主编.现代临床诊断与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07.图书目录:护理》内容提要:当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十分迅速,临床上一些疾病的在诊断、治疗技术以及护理方面的更新日新月异。为了便于广大临床医生、护理人员系统学习常见疾病诊断治疗与护理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诊疗与护理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我们编写了《现代临床诊断与护理》一书。鉴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如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和指正,更希望有志于各位同道共同切磋,加强交流,为促进临床疾病诊断与护理学的发展而努力。《现代临床诊断与护理》内容试读第一章消化内科疾病诊疗第一节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GERD)系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症状和(或)组织损害,并可导致食管炎。主要原因为:①抗反流的防御机制下降,抗反流屏障减弱。②食管体部的清除率下降:正常时,食管的清除靠食管的推进性蠕动、唾液的中和作用以及食物的重力作用。在GERD时,食管体部蠕动减弱,如同时伴睡液分泌减少,可使反流物的清除率下降。③食管组织抵抗力降低:食管组织有三层抗损伤屏障,其中黏液屏障可中和胃酸及胃蛋白酶;上皮层屏障,有多层鳞状上皮细胞,阻止反流物通过;上皮后屏障,提供碳酸氢根离子,可中和氢离子。④反流物的攻击作用:反流物刺激食管黏膜(如胃酸及胃蛋白酶),有胃大部切除史食管小肠吻合术后或十二指肠反流存在时,可加重食管黏膜的损害。【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病史询问餐后上腹部或胸骨后灼痛及与体位的关系,放射至颈部及后背部,由上消化道出血史及烟酒嗜好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2.症状(1)反流症状:多于餐后及睡眠时出现,可有酸性液体和食物反流至咽部及口腔,或伴暖气。(2)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由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常在饭后1小时或饱餐后出现,有的胸痛酷似心绞痛,应予鉴别。(3)咽下困难:长期反复胃食管反流可引起食管炎甚至食管狭窄,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3.并发症(1)食管狭窄:长期反复胃食管反流引起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遗疡,甚至瘢痕形成,食管狭窄。开始时进食有吞咽困难,严重时进流质亦发生呕吐。(2)出血及穿孔:可引起少量出血。弥漫性食管炎及食管溃疡时可出现大量出血,严重的溃疡可致穿孔(3)巴特(Barrett)食管:为长期胃食管反流的严重并发症。下端食管的鳞状上皮细胞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替代。患者常有典型的反流症状。部分患者可发展成食管腺癌。(二)辅助检查1.内镜检查可发现不同程度的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狭窄及巴特食管或肿瘤,结合病理检查可确诊。·现代临床诊断与护理·内镜下食管炎可分为五级:0级为正常黏膜:I级胃食管黏膜交界处不均匀红斑,伴出血、渗出;Ⅱ级有融合性病变,尚未形成环周,伴出血、渗出、糜烂:Ⅲ级病变形成环周,伴出血、渗出、糜烂;N级表现为溃疡、狭窄、Barrett食管,伴局部增生,呈息肉状。2.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食管蠕动减弱,下端食管黏膜增粗,头低位可显示胃内钡剂向食管反流。卧位时吞咽小剂量的钡剂可显示食管体部及下食管括约肌(LES)排钡延迟。3.食管测压能显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较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及食管蠕动收缩减弱。正常基础压力一般为1.6一2.7kP,当压力小于1.3kPa时,即不能有效关闭和阻止胃内容物反流。继续进行食管测压并结合食管滴酸试验有助于诊断。4.食管H测定了解食管内酸度。24小时H测定有助于诊断,当24小时H小于4时,证明有反流存在。5.核素胃食管反流检查患者吞服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液体,显示在平卧位及腹部加压时有较多核素发生胃食管反流。【治疗】(一)内科治疗1.一般治疗戒除烟酒,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饮食)、饮料(如咖啡等)及高脂肪饮食。避免餐后立即卧床。严重者抬高床头位20cm,可缓解反流症状。2.药物治疗(1)促动力药:加快食管及胃排空,防止反流。多潘立酮(吗丁啉)10mg,每天三次,口服;或西沙必利5mg,每天三次,口服。均为饭前半小时服用(2)抑酸剂:可中和胃酸,减少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损害。可选用H受体阻滞剂,如西咪替丁400mg,每天两次,口服;雷尼替丁150mg,每天两次,口服:或法莫替丁20mg,每天两次口服;或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0g,每天两次或每晚一次,口服,抑酸作用强大,可明显缓解反流症状。(3)黏膜保护剂:硫糖铝能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及减轻反流症状,如舒克捷1g,每天三次,口服:胶体次枸橼酸铋可保护食管胃黏膜,使之免受反流物的刺激,每次110g,每天三次,口服。3.内镜扩张治疗当食管发生严重狭窄而影响进食时,可采取内镜扩张术治疗。日前主要方法有探条(vary)扩张术、气囊扩张术以及水囊扩张术。操作方法见第二章“消化系统诊疗技术与护理”中的内容(二)外科治疗少数严重患者经内科治疗3个月无效或病情反复不断治疗无效时,应采取手术治疗。常用手术为胃底折叠术、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以及贲门成形术等。2·第一章消化内科疾病诊疗·第二节急性胃炎急性胃炎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其病因包括理化及机械性损伤、药物性损伤、食物的细菌及其毒素污染、应激状态等。其主要病理特点是黏膜水肿、糜烂和出血,故又称为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糜烂是指浅表的黏膜破损不穿过黏膜肌层,出血是指黏膜下出血点或黏膜内血液外渗而无黏膜上皮破坏。病变可局限于胃窦、胃体,也可弥漫性分布于全胃。【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症状多数患者有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严重患者可有发热、呕血、黑便、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少数患者无症状。药物和应激引起者易出现呕血和黑粪,酗酒患者则以呕吐多见。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细菌及其毒素污染食物引起的急性胃炎常伴有急性肠炎。2.体征常见体征为中上腹部压痛。(二)辅助检查1.X线胃肠钡餐检查对确定诊断价值不大。可见黏膜水肿、粗糙,多发性不规则形的浅龛影,可有激惹征。2.内镜检查确诊有赖于急诊内镜检查,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渗出、黏液多、斑点状出血或糜烂、浅表溃疡。活检组织学表现为炎症变化。急性腐蚀性胃炎及急性化脓性胃炎的急性期一般不宜做X线胃肠钡餐检查与内镜检查。(三)鉴别诊断本病需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胆囊炎及早期急性阑尾炎、消化性溃疡、急性心肌梗死等鉴别。【治疗】1.积极去除和治疗病因2.禁食、补液、解痉、止吐呕吐者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灭吐灵)10mg腹痛者应用解痉药,山莨菪碱(6542)10mg或阿托品0.5~1.0mg,肌内注射,口服复方颠茄合剂;脱水者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口服补液盐。3.细菌感染引起者选用抗生素治疗。4.应用抑酸药物由于胃黏膜有糜烂、出血及浅表溃疡,可单用或合用抑酸剂及胃黏膜保护剂。3·现代临床诊断与护理·(1)碱性抗酸药物:主要作用为中和胃酸及减弱胃蛋白酶的活性。抗酸剂的用法以每次餐后1小时为宜,可于睡前加服一次。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如商品名胃舒平(复方氢氧化铝)、胃舒宁(氢氧化铝等复合剂)、达喜(铝碳酸镁)、胃宁、胃可舒、乐得胃(次硝酸铋)和唯安林等均为多种碱性抗酸药的复方制剂。用法如:①胃舒宁,2一3片,每天三次;②达喜,1一2片,每天三次,睡前或胃不适时加服一次;③乐得胃,2片,每天三次。(2)H2受体拮抗剂:有较强的抑制胃壁细胞分泌盐酸作用,此类药品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等。西咪替丁400mg或雷尼替丁150mg或法莫替丁20mg,每天两次,口服。不能口服或需急用时可采用注射治疗,西咪替丁400mg或法莫替丁20mg,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推注,每天两次。(3)质子泵阻滞剂:为当前抑酸作用最强的药物,日前临床应用的此类药品有奥美拉唑、当索拉唑和泮托拉唑。奥美拉唑20mg,每晨一次口服;兰索拉唑30mg,每晨一次口服;泮托拉唑40mg,每晨一次口服。另有奥美拉唑注射剂40mg,静脉滴注,每天两次。5.黏膜保护药常用的药品有硫糖铝、胶体次枸橼酸铋及前列腺素等(1)硫糖铝:在酸性胃液中分解为氢氧化铝和硫酸蔗糖,后者有聚合作用,能与糜烂或遗疡面的带阳电荷的蛋白结合成保护膜。每次1.0g,每天四次,餐前和睡前服。(2)胶体次枸橼酸铋(CBS):CBS作用与硫糖铝相仿,并有杀灭幽门螺杆菌(H)的作用。用法:CBS120mg,每天四次;或240mg,每天两次,服药前后半小时内禁食。(3)米索前列醇(Miorotol,喜克溃):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十二指肠黏膜作用。每次200ug,每天四次,口服。6.大出血处理除及时用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和止血剂外,可放置胃管注入冰水洗胃。大手术、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脑血管意外及重要器官衰竭等重症患者,需预防性给予H2受体拮抗剂以防发生急性胃糜烂性出血。7.其他对于腐蚀性胃炎应根据腐蚀剂性质给予相应中和药物,如口服氢氧化铝乳剂、镁乳、牛奶鸡蛋白或食用植物油等治疗强酸剂腐蚀,橄榄油可用于治疗甲酚皂溶液(来苏儿液)腐蚀。第三节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轻者表现为黏膜浅层的炎症细胞浸润,进而可出现腺体破坏、萎缩及肠腺化生。【诊断要点】(一)分类1.根据病变部位分类(1)慢性胃窦炎(B型胃炎):最为常见,系通常所指的慢性胃炎,多数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4·第一章消化内科疾病诊疗·引起。血清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均为阴性,胃酸正常或偏低,血清胃泌素水平降低(2)慢性胃体炎(A型胃炎):少见,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大多为阳性。病变主要累及胃体和胃底的壁细胞,引起胃酸减少,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可有恶性贫血。2.根据病变严重程度分类(1)慢性浅表性胃炎:炎症细胞浸润多局限于胃小凹及黏膜固有层,部分浸润达黏膜全层,腺体完整,可分为轻、中、重三度。(2)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慢性炎症累及腺体,有腺体萎缩、消失,黏膜变薄,并常见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若上皮化生有发育异常则形成不典型增生(或异型增生),轻度至中度不典型增生大多可逆转为正常;部分中度尤其重度不典型增生经过一定时间的演变可发展成胃癌。不典型增生不仅见于慢性胃炎,也见于胃糜烂、遗疡、息肉、胃癌边缘黏膜上。3.慢性胃炎分类1990年悉尼会议根据胃镜所见和活检病理相结合提出新的慢性胃炎分类,因方法烦琐而国内很少应用(二)临床表现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有消化不良症状,如无规律上腹部隐痛、钝痛、烧灼痛,餐后饱胀、食欲减退、反酸、嗳气等。胃体萎缩性胃炎(A型)主要表现为明显厌食、体重下降、贫血、舌炎、腹泻等。(三)辅助检查1.内镜检查为确定诊断的首选方法。(1)浅表性胃炎:以局限性胃窦炎多见。胃黏膜充血、水肿,呈红白相间或花斑状,黏液多而稠,可有糜烂、渗出、出血。(2)萎缩性胃炎:黏膜呈苍白色或灰白色,皱襞变细、平坦,黏膜变薄,可见黏膜下紫蓝色、树枝状或网状血管纹,可有出血和糜烂,胃黏液量减少。部分胃小凹上皮增生而呈颗粒状小结节。(3)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样胃炎,可伴发于浅表性、萎缩性胃炎或消化性遗疡。表现为胃窦部较多的疣状或丘疹样隆起,直径1~8mm,表面有脐孔样凹陷,中央有糜烂。(4)肥厚性胃炎:主要见于胃泌素瘤(卓-艾综合征),表现为胃黏膜皱襞异常粗大,呈铺路石状或脑回状,表面可有糜烂、出血。2.X线钡餐检查对慢性胃炎诊断帮助不大。胃窦胃炎表现为胃窦部不规则痉挛以致大弯侧或小弯侧呈锯齿状,黏膜皱襞增粗、迂曲、横行。胃窦萎缩则表现为黏膜变细、皱襞平坦或消失。3.幽门螺杆菌检查可通过3C尿素呼气试验、血中抗H抗体测定、内镜下活检黏膜培养、涂片或快速尿素酶法测定H感染4,组织病理学检查胃黏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为确定诊断的依据。慢性浅表性胃炎腺体无改变,仅见炎症细·5··现代临床诊断与护理·胞浸润。炎症细胞浸润限于黏膜下1/3者为轻度:超过黏膜1/3,但不超过全层的2/3者为中度:炎症细胞浸润达全层者为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腺体减少,减少1/3内者为轻度,减少1/3~2/3为中度,超过2/3为重度。严重病例胃腺细胞发生形态上的变化,如假幽门腺化生、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5.其他检查(1)胃液分析:A型胃炎多有胃酸缺乏,B型胃炎则不影响胃酸分泌,有时反而增多。浅表性胃炎,胃酸分泌正常或轻度异常(偏高或偏低):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正常,也可低下或缺乏。(2)血清胃泌素及抗壁细胞抗体:A型胃炎时血清胃泌素水平常明显升高,血清中可测得抗壁细胞抗体(约90%)及抗内因子抗体(约75%),维生素B:水平低下。B型胃炎时血清胃泌素水平降低,血清中抗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滴度低或阴性。(四)鉴别诊断本病需与消化性溃疡、胃癌、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鉴别,鉴别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和腹部B超检查。【治疗】(一)内科治疗1.消除病因祛除口腔及上呼吸道慢性感染性病灶,戒烟,避免应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2.饮食食物宜软、易消化,勿过饱;勿饮用对胃有刺激性的烈酒、浓茶及咖啡等,进食养成细嚼慢咽习惯。3.清除H感染对H有清除作用的药物较多,如秘制剂(胶体次枸橼酸铋)、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硝基呋喃类(呋喃唑酮)、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类(四环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等抗生素。单一用药对H根治率较低,目前多主张联合用药,采用二联、三联或四联疗法。推荐的基本方案:以口服铋剂、抗酸药(PPI或H2受体拮抗剂)为中心,并加用2种抗生素,如铋剂十硝基咪唑类抗生素(或呋喃唑酮)十四环素(或阿莫西林),铋剂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拉霉素)十硝基咪唑类抗生素,H受体拮抗剂十铋剂十抗生素。一般疗程为1或2周,治疗结束时复查胃黏膜H,消失的百分率为清除率,停药1个月以上进行复查,阴性者为根除。以下为具体用药方案(以铋剂为基础的方案):方案一(疗程14天):胶体次枸橼酸铋240mg,每天两次,口服;阿莫西林1000mg,每天两次,口服;甲硝唑400mg,每天两次,口服方案二(疗程7天):胶体次构橼酸铋240mg,每天两次,口服:·6···试读结束···...

    2022-08-27 护理专升本要考哪些科目 护理诊断有哪些

  • 《临床护理常规》吴欣娟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护理常规》【作者】吴欣娟主编【丛书名】临床医疗护理常规:2019年版【页数】509【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6【ISBN号】978-7-5214-1867-5【价格】42.00【分类】护理学【参考文献】吴欣娟主编.临床护理常规.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6.图书封面:护理常规》内容提要:本书是一本关于临床护理日常工作的指导用书,由北京医师协会组织全市临床护理专家、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业务骨干共同编写而成,介绍了临床护理日常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体例清晰、明确,内容具有基础性、专业性、指导性及可操作性等特点,既是临床护理应知应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指导用书,也是北京市临床护理领域定期考核业务水平的唯一指定用书,可有力提升北京市护理服务规范化水平。本书适合广大执业护师(士)、在校师生参考学习。《临床护理常规》内容试读第一章内科疾病护理常规第节第一节一般护理常规(1)患者入院时测量生命体征、身高、体重。必要时每日测量体重。(2)入院后测量体温,每日3次,连续3日,不发热者以后每日1次,发热者按以下规定时间测体温:①37~37.4℃,一日2次:②37.537.9℃,一日3次:③38℃以上,一日护理常规4次;④39℃以上,每4小时测1次,并给予物理降温。(3)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每日通风:保持床单位干净、整洁。(4)给予患者基础护理,做到“六洁”(床单位清洁、皮肤清洁、头发清洁、口腔清洁、指甲清洁、会阴清洁)、“四无”(无压疮、无烫伤、无坠床、无交叉感染)。(5)给予患者健康教育、饮食指导。(6)按等级护理要求定时巡视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7)危重患者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各种管路护理、皮肤护理、生活护理,监测24小时出入量,做好护理记录。(8)及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做好心理护理。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护理评估】(一)生理功能方面1.健康史()发病情况了解患者患病的年龄、发生时间、诱因,主要症状的发生频率、性质、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加剧或缓解因素及并发症等。了解患者有关的检查结果和治疗经过,有无过敏史,询问具体的过敏原(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及过敏反应的表现:(2)生活史和家族史了解有无接触过敏原,是否长期在污染的空气、拥挤的环境中生001活、工作;有无职业性尘埃、石棉等接触史:有无吸烟史;了解有无鱼、虾、蛋等食物过敏史等:了解有无相关疾病家族史。2.身体评估(1)咳嗽与咳痰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进入呼吸道内的异物。咳嗽无痰或痰量甚少,称为干性咳嗽:有痰则称为湿性咳嗽,也称咳痰,痰可分为黏液性、浆液性、黏液脓性、脓性、血性等。临床上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症状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呼吸道疾病:感染、炎症、出血、寄生虫、肿瘤等。以病毒、细菌感染最常见,如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②胸膜疾病:如胸膜炎、自发性气胸等。③理化刺激:异物、灰尘、刺激性气体、过冷或过热空气等吸入或刺激。评估时应注第意:咳嗽的性质、时间与节律、音色,痰的色、质、量、气味及伴随症状等。(2)肺源性呼吸困难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科疾临床上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困难,吸气时间延长,可表现为“三凹征”,见于喉头水肿、痉挛、气管异物、肿瘤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机械性梗阻。理常规②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③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与呼气均费力,由于肺部组织广泛病变,呼吸面积减少,影响换气功能所致。评估时应注意:呼吸困难的类型、呼吸困难发作缓急及严重程度、有无诱因、有无发绀及发绀的程度、伴随症状和心理反应等。(3)咯血是指喉以下呼吸道和肺部病变出血经口咳出。临床上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咯血常见于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肺癌、肺结核、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及肺脓肿等。青壮年咯血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40岁以上有长期大量吸烟史者,要高度警惕支气管肺癌。评估时应注意:咯血量、伴随症状及心理反应等。除以上症状体征外,还应注意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体型、声音、面容、体位、鼻和鼻窦、口及咽部、颈部和皮肤等: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气管移位、颈静脉怒张、皮下气肿、胸壁静脉曲张等:观察呼吸运动是否对称,要注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胸廓呈桶状胸、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肺实变时,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或实音:肺不张或胸腔积液可出现浊音或实音;肺部听诊有无呼吸音异常和干性或湿性啰音,如肺炎吸气时出现水疱音。(二)心理社会方面呼吸系统疾病多呈慢性、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了解患者能否适应因疾病带来的角色转变及能否采用有效的应对方式等;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过程、性质、防治和预后的认知程度。注意观察患者的性格特征、心理活动和情绪反应。患者面对突发的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常表现出情绪紧张、焦虑不安甚至恐惧;有些呼吸系统症状可能与情绪有关,如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由于长期生活、002工作受限,经济负担,角色或地位的改变等因素,常表现为自卑、悲观、抑郁;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由于治疗费用高、疗效不佳、预后差,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绝望。社会支持系统的评估,包括患者家庭成员的组成、文化程度、教育背景、经济收入、关系是否和睦,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关心和支持程度;评估患者的工作单位或社会所能提供的帮助或支持程度,慢性患者出院后继续就医的条件,居住地的初级卫生保健或社区保健设施等资源。(三)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有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红细胞沉降率、血清学检查等。不同疾病的检查项目不同,护士应按医嘱及时、准确地采集血标本,及时送检。2.抗原皮肤试验哮喘患者过敏原皮肤试验阳性,有助于确定过敏原和进行抗原脱敏治疗,但需排除假第阳性或假阴性。对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者仅说明已受过结核菌感染,并不能肯定患病。3.痰液检查节痰液检查的目的是协助诊断病因、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检查内容包括一般性状检查、显微镜检查及痰培养。4.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气分析用于判断机体的通气状态与换气状态以及机体的酸碱平衡状态。(四)辅助检查1.胸腔积液检查和胸膜活检系统疾病护理常规胸腔积液检查可明确积液是渗出液或漏出液。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包括胸部X线检查、CT检查和磁共振成像等。3.纤维支气管镜和胸腔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和胸腔镜检查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4.放射性核素扫描放射性核素扫描对肺区域性通气/灌注情况、肺血栓栓塞症和血流缺损,以及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帮助;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技术(PET)可以较准确地对<1cm的肺部阴影及肺癌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进行鉴别诊断。5.肺活体组织检查肺活体组织检查有利于诊断和随访疗效。6.呼吸功能测定通过测定肺活量、残气量、肺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及血气分析等可了解肺功能损害的程度和性质,能早期诊断部分肺部疾病。【护理措施】(一)症状护理1.咳嗽、咳痰的护理(1)避免诱因,注意保暖避免尘埃与烟雾等刺激,避免剧烈运动、进出空气污染的公共场所等。避免应用引起咳嗽的药品及物品,如出现症状应立即停用。003(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维持室温在18~20℃和湿度在50%~60%,以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l以上,有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4)观察咳嗽、咳痰情况详细记录痰液的色、量、性状,以及正确收集痰标本,及时送检,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⑤)促进排痰遵医嘱用祛痰药,还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自行咳痰:适用于神志清醒并能咳嗽的患者。取舒适体位,先行5~6次深呼吸,然后于深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将痰咳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排出:或患者取坐位,双脚着地,双手环抱一枕头顶住腹部(促使膈肌上升),咳嗽时身体前倾,头颈屈曲,张口咳嗽将痰液排出。第②拍背与胸壁震荡:适用于长期卧床、排痰无力患者。患者取侧卧位,护士指关节微屈,手呈杯状,从肺底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轻拍胸壁。震动气道,边拍边鼓励患者咳嗽,以利痰液排出。③湿化呼吸道:适用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气道湿化包括湿化治疗和雾化治疗两种疾方法。④体位引流:适用于痰量较多、呼吸功能尚好的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患者。理常规⑤机械吸痰:适用于痰量较多、排痰困难、无力咳痰的患者,尤其是昏迷或已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患者。(6)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神志、生命体征,加强口腔护理,餐前及排痰后应充分漱口:长期卧床、昏迷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每次翻身前后注意拍背、吸痰,以免口腔分泌物进入支气管造成室息。如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神志不清,面色明显苍白或发绀、出冷汗、呼吸急促、咽喉部明显的痰鸣音,应考虑室息的发生。及时采用机械吸痰,作好抢救准备,如准备气管切开物品,积极配合抢救工作。(⑦)缓解焦虑情绪帮助患者熟悉、适应医院环境和生活特点,放松紧张情绪。帮助患者了解咳嗽、咳痰的病因、诱因及治疗方法,避免诱因,掌握有效咳嗽、定期翻身、体位引流等方法和注意事项,合理用药,缓解症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护理(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哮喘患者室内避免有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刺激性气体等。严重呼吸困难者取半坐位或端坐位,设置跨床小桌,以便患者伏桌休息,避免紧身衣服或过厚的被盖,防止加重患者胸部压迫感。减少不必要的谈话,以减少耗氧量:(2)每日摄入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避免刺激性强、易于产气的食物,防止便秘、腹胀影响呼吸。补充足够水分,防止痰液黏稠。(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作好口腔护理,每日清洁口腔2~3次。(4)因呼吸困难可引起患者烦躁不安、恐惧等情绪反应,应增加巡视次数,倾听患者的诉说,适当安慰,以缓和其紧张情绪,增强安全感。(5)氧气疗法是纠正缺氧、缓解呼吸困难最有效的方法。可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合理用氧,如缺氧严重而无二氧化碳潴留者,可用面罩给氧。应了解氧疗效果,密切监测血004气分析指标的变化,以防止氧中毒和二氧化碳麻醉的发生。(6)对于轻、中度患者应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量,有计划地增加运动量和改变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体操等,提高肺活量,逐渐恢复正常活动3.咯血的护理(1)心理护理患者咯血时护士应给予细致的观察与护理,使之有安全感,并作必要的解释,取得患者配合治疗。(2)安静休息避免不必要的交谈,一般静卧休息能使小量咯血自行停止。大咯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翻动。协助患者取患侧卧位,有利于健侧通气,对肺结核患者还可防止病灶扩散。(3)药物应用①止血药物:咯血量较大者常用垂体后叶素5~10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溶液40ml缓慢静脉推注,或继续用垂体后叶素10~20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第萄糖溶液250l静脉滴注。但该药有收缩血管和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因此冠心病、高血压节患者及妊娠者禁用。②镇静剂:对烦躁不安者可用镇静剂,如地西泮5~10g肌内注射。禁用吗啡、哌替◇啶,以免抑制呼吸。吸③镇咳剂:咯血伴剧烈咳嗽时可用镇咳剂,必要时可用可待因口服或皮下注射,但年老体弱、肺功能不全者慎用。统疾(4)饮食大咯血者暂禁食。小量咯血者宜进少量凉或温的流质饮食,避免饮用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饮料。多饮水及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⑤)室息的预防及抢救配合理常规①预防:保持患者正常的咳嗽反射,使用镇静剂或镇咳药要恰当。当患者大口咯血时,宜取患侧卧位,以充分发挥健侧呼吸功能。劝告患者身体放松,防止声门痉挛或屏气。充分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病情观察,并备好抢救物品,如吸痰器、气管插管、气管镜、鼻导管及气管切开用具等。②紧急处理:体位引流,立即置患者于俯卧头低脚高位,并拍其背部,使气管内淤血排出:负压抽吸,迅速用鼻导管经口或鼻腔盲插抽吸,以清除呼吸道血凝块:气管插管或气管镜吸引,必要时可进行气管插管或用气管镜在直视下吸出潴留血块:高流量输氧,以改善组织缺氧,如呼吸表浅,按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或其他辅助呼吸措施③室息后护理:患者呼吸恢复,但由于体力和肺功能均受影响,若继续咯血有再室息可能,仍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血气分析和凝血机制。(二)心理护理1.入院时的心理护理(1)患者刚入院,心理负担往往较重,主要因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认为反复发病难治愈、病程较长。如有明显的呼吸困难,使患者产生恐惧、紧张心理,视为死亡的先兆。②对工作、家庭放心不下,心事重重。③受医院各项制度的约束,生活不习惯,给患者带来孤独、不安和烦躁的感觉。④担心治疗效果,过大的心理负担可加重患者的症状,护士必须及时给予调节、护理。(2)要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主动、热情地护送患者到病房,进行更衣和各项处置,细心介绍医院的有关情况和作息时间及管床医生、责任护士的姓名,以热情、真诚、亲切的态度接待患者,减轻患者的紧张心理,消除顾虑。(3)向患者说明呼吸系统症状是疾病发展的过程,配合治疗有助于症状缓解。2.紧张、急躁的心理护理呼吸内科患者有时病情变化快,使慢性病急性发作,呼吸困难使患者坐卧不安,大汗淋漓,全身不适,出现烦躁、易怒甚至将氧气拔掉,不配合治疗,情绪极不稳定。这时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精神安慰和耐心细致的劝导,并说明心理上的平静是病情好转的开始,急躁只能加重呼吸困难,增加耗氧量;另一方面,在操作时表现沉着、熟练、迅速以取得患者信任,才能减轻他们的焦躁情绪。3.忧虑、抑郁心理护理忧虑、抑郁心理多见于女性患者及久病缺少家人照顾的患者,他们表情淡漠、孤独怯第懦,对外界不感兴趣。因此,护士要多给予鼓励、劝慰、开导,及时向他们反馈效果,为促进病情好转创造条件。4.特殊检查时的心理护理在进行胸穿、支气管镜检查前,应向患者解释检查的必要性、目的和注意事项,使其疾消除顾虑、畏惧和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以便更好地配合检查。进行检查时,即使发现异常情况也要镇静及时处理,以免使患者产生怀疑、焦虑和恐惧心理。理【健康指导】(1)环境适宜,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2)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去公共场所。(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及耐寒能力,适时注射流感疫苗。(4)避免过度劳累,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持身心愉快。二、上呼吸道感染【护理评估】1.生理功能方面(1)评估患者发病史,既往有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病前有无相关疾病接触史。(2)评估患者有无鼻塞、流鼻涕、喷嚏、咽痛、发热等情况。2.心理社会方面(1)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患者有无不良的心理反应,以及家属的关心支持情况包括患者家庭成员的组成、文化、教育背景、经济收入、关系是否和睦,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关心和支持程度。(2)评估患者的工作单位或社会所能提供的帮助或支持程度:慢性患者出院后继续就医的条件。(3)居住地的初级卫生保健或社区保健设施等资源。3.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006(2)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测定视情况需要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法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以判断病毒的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3)细菌培养判断细菌类型和药敏试验。【护理措施】(1)各种治疗护理集中完成,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2)及时清理鼻腔及咽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如果分泌物过多,可取侧卧位(3)鼻塞严重时,用0.5%麻黄素液滴鼻,每日2~3次,每次1~2滴,一般不超过7~10天。(4)咽部护理注意观察咽部的充血、水肿、化脓等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试读结束···...

    2022-08-27

  • 《现代医学临床与护理》张萍,黄俊蕾,陈云荣,贾继清,李燕,赵丽丽,王丽云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现代医学临床与护理》【作者】张萍,黄俊蕾,陈云荣,贾继清,李燕,赵丽丽,王丽云主编【页数】281【出版社】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8.07【ISBN号】978-7-5670-1836-5【价格】55.00【分类】临床医学【参考文献】张萍,黄俊蕾,陈云荣,贾继清,李燕,赵丽丽,王丽云主编.现代医学临床与护理.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8.07.图书封面:护理》内容提要:本书共3篇20章。内容包括外科学总论、普通外科学、神经外科学、骨外科学,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风湿性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以及传染病、输血知识等。主要介绍各种常见疾病及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护理等。读者对象为医学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临床医护工作者。《现代医学临床与护理》内容试读第一章休克第一节感染性休克一、病因感染性休克(etichock),亦称脓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eiydrome)伴休克,感染灶中的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产物等侵入血循环,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影响其灌注,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这一危重综合征即为感染性休克。因此,感染性休克是微生物因子和机体防御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微生物的毒力数量以及机体的内环境与应答是决定感染性休克发展的重要因素。二、临床表现1.意识和精神状态(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血流量)。经初期的躁动后转为抑郁淡漠,甚至昏迷,表明神经细胞的反应性由兴奋转抑制,病情由轻转重,原有脑动脉硬化或高血压患者,当血压降至10.64/6.65kPa(80/50mmHg)左右时反应即可迟钝;而个别原体质良好者对缺氧的耐受性较高,但为时亦极短暂。2.呼吸频率和幅度(反映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或肺和中枢神经功能不全)。详见“休克的代谢”改变,酸碱平衡失调和重要脏器功能不全。3.皮肤色泽(温度和湿度,反映外周围血流灌注情况)。皮肤苍白,紫绀伴斑状收缩,微循环灌注不足,甲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亦可作为参考,如前胸或腹壁出现瘀点或瘀斑,提示有DIC可能。4.颈静脉和外周静脉充盈情况。静脉萎陷提示血容量不足,充盈过度提示心功能不全或输液过多。5.脉搏。在休克早期血压尚未下降之前,脉搏多已见细速,甚至摸不清,随着休克好转,脉搏强度往往较血压先恢复。6.尿量(反映内脏灌流情况)。通常血压在10.6kPa(80mmHg)上下时,平均尿量为20~30mL/h,尿量>50mL/h,表示肾脏血液灌注已足。2现代医学临床与护理7.甲皱微循环及眼底检查。在低倍镜下观察甲皱毛细血管袢数、管径、长度、清晰度和显现规律、血色、血液流速、均匀度和连续性、红细胞聚集程度、血管舒缩状态和神志清晰度等,休克时可见甲皱毛细血管袢数减少,管径细而缩短,呈断线状,充盈不良,血色变紫,血流迟缓失去均匀性,严重者有凝血。眼底检查可见小动脉痉挛,小静脉淤张,动静脉比例可由正常的2:3变为1:2或1:3,严重者有视网膜水肿,颅内压增高者可见视乳头水肿。三、治疗(一)补充血容量有效循环血量的不足是感性性休克的突出矛盾。故扩容治疗是抗休克的基本手段。扩容所用液体应包括胶体和晶体。各种液体的合理组合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胶体液有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白蛋白和全血等。晶体液中碳酸氢钠复方氯化钠液较好。休克早期有高血糖症,加之机体对糖的利用率较差,且高血糖症能导致糖尿和渗透性利尿带出钠和水,故此时宜少用葡萄糖液。1.胶体液。(1)低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2万~4万):能覆盖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管内壁,增加互斥性,从而防止红细胞凝聚,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流。输注后可提高血浆渗透压、拮抗血浆外渗,从而补充血容量,稀释血液,降低血黏度、疏通微循环,防止DC。在肾小管内发挥渗透性利尿作用。静注后2~3h其作用达高峰,4h后渐消失,故滴速宜较快。每日用量为10%500~1500mL,一般为1000mL。有严重肾功能减退、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出血倾向者最好勿用。偶可引起过敏反应。(2)血浆、白蛋白和全血:适用于肝硬化或慢性肾炎伴低蛋白血症、急性胰腺炎等病例。无贫血者不必输血,已发生DIC者输血亦应审慎。细胞压积以维持35%~40%较合适。(3)其他: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能提高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副作用少、无抗原性,很少引起过敏反应为其优点。2.晶体液。碳酸氢钠林格液和乳酸钠林格液等平衡盐液所含各种离子浓度较生理盐水更接近血浆中的水平,可提高功能性细胞外液容量,并可部分纠正酸中毒。对肝功能明显损害者以用碳酸氢钠林格液为宜。5%一10%葡萄糖液主要供给水分和热量,减少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25%~50%葡萄糖液尚有短暂扩容和渗透性利尿作用,休克早期不宜用。扩容输液程序、速度和输液量一般先输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平衡盐液),有明显酸中毒者可先输给5%碳酸氢钠,在特殊情况下可输给白蛋白或血浆。滴速宜先快后慢,用量应视患者具体情况和原心肾功能状况而定:对有明显脱水、麻痹性肠梗阻以及化脓性腹膜炎等患者,补液量应加大;而对心脏病的患者则应减慢滴速并酌减输液量。在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有无气促和肺底罗音出现。必要时可在CVP或PAWP监护下输液,如能同时监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PAWP的梯度,对防止肺水肿的产生有重要参考价值,若二者的压差>1.07kP,则发生肺水肿的危险性较小。扩容治疗要求达到:①组织灌注良好:患者神情安宁、口唇红润、肢端温暖、紫绀消失;②收缩压>12kP第一章休克3(90mmHg)、脉压>4.0kPa③脉率30mL/h⑤血红蛋白回复基础水平,血液浓缩现象消失。(二)纠正酸中毒纠正酸中毒根本措施在于改善组织的低灌注状态。缓冲碱主要起治标作用,且血容量不足时,缓冲碱的效能亦难以充分发挥。纠正酸中毒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恢复血管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性,并防止DIC的发生。首选的缓冲碱为5%碳酸氢钠,次为11.2%乳酸钠(肝功能损害者不宜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适用于需限钠患者,因其易透入细胞内,有利于细胞内酸中毒的纠正;其缺点为滴注溢出静脉外时可致局部组织坏死,静滴速度过快可抑制呼吸、甚至呼吸停止。(三)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旨在调整血管舒缩功能、疏通微循环淤滞,以利休克的逆转。1.扩血管药物。必须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使用,适用于低排高阻型休克(冷休克)。常用者如下。(1)α受体阻滞剂:可解除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所引起的微血管痉挛和微循环淤滞。可使肺循环内血液流向体循环而防治肺水肿。本组的代表药物为酚妥拉明(苄胺唑啉),其作用快而短,易于控制。剂量为5~10mg每次(儿童0.1~0.2mg/kg)以葡萄糖液50~100mL稀释后静滴,开始宜慢,以后根据反应,调整滴速。情况紧急时,可先以小剂量加入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10~20mL中缓注,继以静滴,0.1~0.3mg/mi。心功能不全者宜与正性肌力药物或升压药合用以防血压骤降。氯丙嗪具有明显中枢神经安定和降温作用,能降低组织耗氧量,还能阻断α受体、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适用于烦躁不安、惊厥和高热患者,但对年老有动脉硬化和呼吸抑制者不适宜,肝功能损害者忌用;剂量为每次0.5一1.0mg/k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或肌注,必要时可重复。(2)B受体兴奋剂:典型代表为异丙肾上腺素,具强力B和B2受体兴奋作用,有加强心缩和加快心率、加速传导以及中枢等扩血管作用。在增强心缩的同时,显著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室的应激性,易引起心律失常。有冠心病者忌用。剂量为0.1~0.2mg,滴速为成人2~4μg/mi,儿童0.05~0.2g/(kg·mi)。心率以不超过120次(儿童140次)每分钟为宜。多巴胺为合成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前体。具有兴奋α、3和多巴胺受体等作用,视剂量大小而异:当剂量为每分钟2~5g/kg时,主要兴奋多巴胺受体,使内脏血管扩张,尤其使肾脏血流量增加、尿量增多;剂量为6~15以g/kg时,主要兴奋B受体,使心缩增强、心输出量增多,而对心率的影响较小,较少引起心律失常,对B2-受体的作用较弱;当剂量>20ug/(kg·mi)时,则主要起a-受体兴奋作用,也可使肾血管收缩,应予注意。常用剂量为10~20mg,初以每分钟2~54g/kg滴速滴入,继按需要调节滴速,最大滴速0.5mg/mi。多巴胺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抗休克药,对伴有心缩减弱、尿量减少而血容量已补足的休克患者疗效较好。(3)抗胆碱能药:为我国创用。有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解除微小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阻断M-受体、维持细胞内cAMP/cGMP的比值态势;兴奋呼吸中枢,解除支现代医学临床与护理气管痉挛、抑制腺体分泌、保持通气良好:调节迷走神经,较大剂量时可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率加速;抑制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凝聚等作用。大剂量阿托品可引起烦躁不安、皮肤潮红、灼热、兴奋、散瞳、心率加速、口干等。东莨菪碱对中枢神经作用以抑制为主,有明显镇静作用,剂量过大时可引起谵妄、激动不安等。山莨菪碱在解痉方面有选择性较高,而副作用相对较小的优点,临床用于感染性休克,常取代阿托品或东莨菪碱。有青光眼者忌用本组药物。剂量为:阿托品成人每次0.3一0.5mg,儿童每次0.030.05mg/kg东莨若碱成人0.3~0.5mg/次,儿童每次0.006mg/kg山莨若碱成人每次10~20mg静脉注射,病情好转后逐渐延长给药间隔直到停药。如用药10次以上仍无效,或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应即停用,并改用其他药物。2.缩血管药物。仅提高血液灌注压,而血管管径却缩小,影响组织的灌注量。因此输液中加入缩血管药后限制了滴速和滴入量,并使CVP假性上升,故从休克的病理生理而言,缩血管药物的应用似弊多利少,应严格掌握指征。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应用:血压骤降,血容量一时未能补足,可短时期应用小剂量以提高血压、加强心缩、保证心脑血供;与α受体阻滞剂或其他扩血管药联合应用以消除其α受体兴奋作用而保留其B受体兴奋作用,并可对抗α受体阻滞剂的降压作用,尤适用于伴心功能不全的休克病例。常用的缩血管药物有去甲肾上腺素与间羟胺。剂量为:去甲肾上腺素0.5~2.0g,滴速4~84g/m间羟胺10~20mg,滴速20~40滴/分。近有报道在补充血容量和使用小剂量多巴胺无效的病例,于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后休克获逆转者。(四)雏护重要脏器的功能1.强心药物的应用。重症休克和休克后期病例常并发心功能不全,乃因细菌毒素、心肌缺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心肌抑制因子、肺血管痉挛、肺动脉高压和肺水肿加重心脏负担,输液不当等因素引起。老年人和幼儿尤易发生,可预防应用毒毛旋花苷或毛花苷C。出现心功能不全征象时,应严重控制静脉输液量和滴速。除给予快速强心药外,可给血管解痉药,但必须与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合用以防血压骤降。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增加心搏血管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可早期短程应用。同时给氧、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并给能量合剂以纠正细胞代谢失衡状态。2.维持呼吸功能、防治ARDS。肺为休克的主要靶器官之一,顽固性休克常并发肺功能衰竭。此外脑缺氧、脑水肿等亦可导致呼吸衰竭。休克患者均应给氧,经鼻导管(4~6L/mi)或面罩间歇加压输入。吸入氧浓度以40%左右为宜。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在血容量补足后,如患者神志欠清、痰液不易清除、气道有阻塞现象时,应及早考虑作气管插管或切开并行辅助呼吸(间歇正压),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注意防治继发感染。3.肾功能的维护。休克患者出现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等时,应注意鉴别其为肾前性或急性肾功能不全所致。在有效心搏血量和血压回复之后,如患者仍持续少尿,可行液体负荷与利尿试验:快速静滴甘露醇100~300mL,或静注速尿40mg,如排尿无明显增加,而心脏功能良好,则可重复一次,若仍无尿,提示可能已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应给予相应处理。4.脑水肿的防治。脑缺氧时,易并发脑水肿,出现神志不清、一过性抽搐和颅内压增第一章休克5高征等,甚至发生脑疝,应及早给予血管解痉剂、抗胆碱类药物、渗透性脱水性(如甘露醇)、速尿,并使用局部降温与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20mg)静注以及高能合剂等。5.DIC的治疗。DIC的诊断一经确立后,采用中等剂量肝素,每4~6h静注或静滴1.0mg/kg(一般为50mg,相当于6250U),使凝血时间(试管法)控制在正常的2倍以内。DIC控制后方可停药。如并用潘生丁剂量可酌减。在DIC后期、继发性纤溶成为出血的主要原因时,可加用抗纤溶药物。四、护理1.积极防治感染和各种容易引起感染性休克的疾病,例如败血症、细菌性痢疾、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腹膜炎等。2.做好外伤的现场处理,如及时止血、镇痛、保温等。3.对失血或失液过多(如呕吐、腹泻、咯血、消化道出血、大量出汗等)的患者,应及时酌情补液或输血。(李洪泽王翠香任慧子胡瑞静)第二节过敏性休克一、临床表现1.血压急剧下降至休克水平,即10.7/6.7kPa(80/50mmHg)以下,如果原来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其收缩压在原有的水平上猛降至10.7kPa(80mmHg),亦可认为已进入休克状态。2.意识状态。开始有恐惧感,心慌,烦躁不安,头晕或大声叫喊,并可出现弱视,黄视,幻视,复视等;继而意识朦胧,乃至意识完全丧失,对光反射及其他反射减弱或丧失。具备有血压下降和意识障碍,方能称之休克,两者缺一不可,若仅有休克的表现,并不足以说明是过敏性休克。3.过敏的前驱症状。包括皮肤潮红或一过性皮肤苍白,畏寒等;周身皮痒或手掌发痒,皮肤及黏膜麻感,多数为口唇及四肢麻感,继之,出现各种皮疹,多数为大风团状,重者见有大片皮下血管神经性水肿或全身皮肤均肿,此外,鼻、眼、咽喉黏膜亦可发生水肿,而出现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音哑,呼吸困难,喉痉挛等,不少患者并有食管发堵,腹部不适,伴以恶心、呕吐等。4.过敏原接触史。于休克出现前用药,尤其是药物注射史,以及其他特异性过敏原接触史,包括食物、吸入物、接触物、昆虫螯刺等。对于一般过敏性休克者,通过以上四点即可以确诊,过敏性休克有时发生极其迅速,6现代医学临床与护理有时呈闪电状,以致过敏的症状等表现得很不明显,至于过敏性休克的特异性病因诊断应审慎从事,因为当患者发生休克时,往往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或接触多种可疑致敏物质,故很难冒然断定。此外,在进行证实诊断的药物等过敏试验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或再致休克等严重后果,故应慎重,如果必须做,应力求安全,凡属高度致敏物质或患者对其致敏物质高度敏感者,应先由斑贴,抓伤等试验做起,或采用眼结膜试验,舌下黏膜含服试验,皮内注射试验法必须严加控制:在试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剂量,并应作好抗休克等抢救的准备。二、治疗1.立即停止接触并移开可疑的过敏原或致病药物。结扎注射或虫咬部位以上的肢体以减缓吸收,也可注射或受螫的局部以0.005%肾上腺素2~5L封闭注射。2.立即给0.1%肾上腺素,先皮下注射0.3~0.5L,紧接着作静脉穿刺注入0.1~0.2L,继以5%葡萄糖液滴注,维持静脉给药畅通。肾上腺素能通过3-受体效应使支气管痉挛快速舒张,通过α受体效应使外周小血管收缩。它还能对抗部分I型变态反应的介质释放,因此是救治本症的首选药物,在病程中可重复应用数次。一般经过1~2次肾上腺素注射,多数患者休克症状在半小时内均可逐渐恢复。反之,若休克持续不见好转,乃属严重病例,应及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琥珀酸氢化考的松200~400mg。也可酌情选用一批药效较持久,副作用较小抗休克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间羟胺)等。同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并及时补充血容量,首剂补液500mL可快速滴入,成人首日补液量一般可达3000mL。3.抗过敏及其对症处理,常用的是扑尔敏10mg或异丙嗪25~50mg,肌肉注射,平卧、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由于处于过敏休克疾患时,患者的过敏阈值甚低,可能使一些原来不过敏的药物转为过敏原。故治疗本症用药切忌过多过滥。三、护理预防是最根本的办法,首先明确引起本症的过敏原,并进行有效的防避,但在临床上往往难以作出特异性过敏原诊断,况且不少患者属于并非由免疫机制发生的过敏样反应,为此应注意:①用药前详询过敏史,阳性患者应在病史首页作醒目而详细的记录;②尽量采用口服制剂;③对过敏体质患者在注射用药后观察15~20mi,在必须接受有诱发本症可能的药品(如碘造影剂)前,宜先使用抗组胺药物或强的松20~30g④先作皮内试验、皮肤挑刺试验,尽量不用出现阳性的药物。若必须使用,则可试行“减敏试验”或“脱敏试验”,其原则是在抗组胺等药物的保护下,对患者从极小剂量逐渐增加被减敏药物的用量,直到患者产生耐受性为止,在减敏过程中,必须有医务人员的密切观察,并准备好水剂肾上腺素、氧气、气管插管和可以静脉注射的皮质类固醇等一切应急抢救措施。(秦兴伟贾世冉李娜李佩)···试读结束···...

    2022-08-27 李燕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出版社 海燕出版社李道魁

  • 《临床医学与护理概论》胡昌俊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医学与护理概论》【作者】胡昌俊编著【页数】319【出版社】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8.03【ISBN号】978-7-5416-8494-4【价格】50.00【分类】护理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参考文献】胡昌俊编著.临床医学与护理概论.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8.03.图书封面:护理概论》内容提要:本书共9章,从治疗和护理2方面系统介绍临床各个科室在临床卫生中经常会遇到的病例的治疗和护理。具体包括妇科常见疾病、产科妊娠合并症、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疾病、心血管内科临床常见疾病、普外科常见疾病、儿科临床常见疾病、急重症、临床医学检验、临床抗生素的合理运用等。《临床医学与护理概论》内容试读第一章妇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第一章妇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第一节滴虫性阴道炎【概述】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成年妇女阴道滴虫感染率可高达90%。滴虫不仅寄生于阴道内,亦可寄生于泌尿道下部及子宫颈管内。滴虫能消耗阴道内的糖原,改变阴道的酸碱度。在酸性较低的环境中容易繁殖,并破坏阴道的防御机制,引起继发感染。青春期前与绝经后妇女,因卵巢功能差,雌激素水平低,阴道黏膜上皮内缺乏糖原,不适于滴虫的生长繁殖,因而患滴虫性阴道炎者较少。滴虫也可存在于丈夫的尿道及前列腺的分泌物中。主要通过公共浴池、浴具、游泳池、便器、性交以及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械等传染。【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女性阴道感染毛滴虫后,一般要经过4~28天的潜伏期。有的带虫者可不出现任何症状,女性首次诊断本病时,约50%无症状。起病可急可缓。主要表现阴道分泌物增多,黄绿色,常伴有泡沫,质地稀薄、有腥臭味,严重时尚可混有血丝。分泌物刺激·1·衡■临床医学与护理概论外阴皮肤及阴道口可引起瘙痒,甚至有阴道口疼痛。病人常因搔抓外阴而致继发性湿疹样改变,局部有糜烂、渗出、结痂和抓痕。少数可侵犯尿道、膀胱,而有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血尿等症状。常伴有下腹酸痛,性交时有疼痛感。急性期持续1周或数月,病情轻重常有波动,月经期后症状加重。随后白带减少,症状减轻,亦可完全消失,但患者成为带虫者。滴虫能吞噬精子,阴道分泌物可妨碍精子的存活,有的可引起不孕。妇科检查可发现阴道内有较多黄绿或灰黄色带泡沫的分泌物,宫颈黏膜充血、发炎、肿胀,呈鲜红色,有假膜状的斑点、出血点和草莓状突起,阴道黏膜充血,重者可出现出血点。二、辅助检查检查标本可取阴道、尿道、子宫颈及前列腺分泌物。取分泌物前24~48h避免性交、阴道灌洗或局部用药,不做双合诊,窥器不徐润滑剂。1.镜检法在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混入分泌物少许后做镜检。如能发现有呈波形运动的毛滴虫,即可确诊。检验必须及时并需注意保暖,否则滴虫活动力减低,造成辨认困难。也可做涂片用瑞特或姬姆萨染色后镜检。2.培养法可提高阳性检出率达98%左右。三、诊断依据典型病例诊断多无困难,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即可确诊。【治疗要点】1.局部治疗先用肥皂液擦洗阴道,继用0.5%~1%乳酸或醋酸〔可用淡食·2·第一章妇科常见疾病的诊疗■醋液替代)冲洗阴道后再用药,可提高疗效。合并细菌感染者,可用1:2000新洁尔灭液冲洗。其后,可选用下列任何一种:(1)甲硝唑200~400mg,每晚置阴道深部,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2)滴维净片每日1片置阴道穹隆,10日为1个疗程。(3)卡巴砷片0.2~0.4g置入阴道后穹隆,每日1次,,7~10日为1个疗程。(4)曲古霉素每日塞入阴道内10万u,10日为1个疗程。(5)阿沙霉素每日置入阴道内1片,7~10日为1个疗程。(6)中药苦陈皮、苦参、椿树皮根、蛇床子、苍术、黄檗各15g,每日1剂,水煎用坐浴。2.全身用药因滴虫性阴道炎常伴有泌尿系统感染,毛滴虫可侵入到宫颈腺体内,故仅用局部治疗不易彻底根治,必须应用全身杀滴虫药物。(1)甲硝唑为治疗本病的特效药,疗效高,毒性小,男女双方、未婚妇女均可服用。每次用0.29,每日3次,共用7日,孕妇忌用。如果男方有尿道滴虫病,也可口服甲硝唑0.2g,每日3次,共用7日。(2)克霉灵成人10万u,每12h服1次,饭后服,连服3日为1个疗程。少数患者有恶心、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本药尤适用于阴道滴虫病合并阴道念珠菌病者。(3)曲古霉素口服5万~10万u,每日3~4次,疗程7~10日。对滴虫、念珠菌和阿米巴原虫等均有抑制作用,适用于上述混合感染。·3临床医学与护理概论第二节外阴白色病变【概述】外阴白色病变又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系指一组女阴皮肤、黏膜营养障碍所致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性疾病,过去称外阴白斑,曾认为是癌前期病变。【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增生型多发生在30岁和60岁左右两个年龄组的妇女。主要症状为外阴奇痒难忍,抓破后伴有局部疼痛。病变范围不一,主要波及大阴唇、阴唇间沟,阴蒂包皮和后联合等处,常呈对称分布。病区皮肤增厚似皮革,隆起有皱襞或有鳞屑、湿疹样变。外阴颜色多暗红或粉红,夹杂有界限清晰的白色斑块。一般无萎缩或粘连。2.硬化苔藓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40岁左右妇女。病损区发痒较增生型为轻,皮肤或黏膜变白、变薄,干燥易破裂,并失去弹性。晚期皮肤菲薄皱缩,阴道口挛缩狭窄。妇女患此病者在外阴与肛周区出现锁孔状珠黄色花斑样或白色病损。但一般至青春期病变多可自行消失。3.混合型表现为在菲薄的外阴发自区的邻近部位或在其范围内,有局灶性皮肤增厚或隆起。4.增生型或混合型伴上皮非典型增生者。·4第一章妇科常见疾病的诊疗■■二、诊断因临床无特殊表现,组织活检是唯一的诊断方法。但如外阴局部出现溃疡或界限清楚的白色隆起时,在该处活检发现非典型增生,其癌变的可能性较大。外阴皮肤发白。伴有瘙痒者应首先排除糖尿病、真菌引起的慢性炎症。无原因的外阴皮肤发白、增厚多为增生型营养不良;皮肤菲薄灰白,提示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但均需经局部组织活检方能最后确诊。【治疗要点】以往多主张手术切除,但术后复发率高。近年发现其癌变率仅2%左右;即使已有上皮非典型增生者,也仅有一小部分可发展为原位癌或浸润癌。现以药物治疗为主,并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治疗后仍应继续随访,特别对增生型营养不良而有溃破、硬结者更应提高警惕,以防发生癌变。1.一般治疗经常保持外阴皮肤清洁干燥,禁用肥皂、高锰酸钾或其他刺激性药物清洗,避免搔抓。不食辛辣或过敏食物。衣着要宽大、透气,以棉制品为好。积极治疗阴道炎、宫颈炎、糖尿病等疾病。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饮食,纠正贫血、胃酸低下等。2.局部用药对增生型痛痒,可用1%氢化可的松软膏。对硬化苔藓型可采用2%丙酸睾丸酮鱼肝油软膏,每日涂擦3~4次,直至皮肤软化,粘连松解和骚痒解除为止。伴严重瘙痒者可同时加用氢化可的松类软膏。对混合型患者,可采用上述两种药膏,交替或合并治疗。3.全身用药精神较紧张,瘙痒明显以致失眠者,可内服镇静、安眠和抗过敏药物。也可采用中医辨证治疗。·5·■■临床医学与护理概论4.激光治疗对硬化苔藓型有效,但易复发。5.手术治疗凡症状明显,经药物治疗无效,或有重度非典型增生。或局部出现溃疡、结节等病变者,均可行局部病灶切除或单纯外阴切除术,切除后标本送病检,要注意切缘有无残留的非典型增生病变。第三节痛经【概述】妇女在行经期间及其前后,可有轻度下腹疼痛、坠胀、腰酸、乳房胀痛及乏力等感觉,属生理现象。如果疼痛超过一定程度,甚至伴有恶心、呕吐、冷汗甚至晕厥等症状,是为痛经。痛经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常发生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之未婚者或发生已婚未育者。原发痛经在婚后或正常分娩后多可缓解或消失。继发性痛经多因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所致,如子官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症等。【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继发性痛经多有其原发疾病表现,原发性痛经常发生于年轻女性,初潮后数月开始,30岁以后发生率逐渐减少。1.腹痛一般于初潮后数月出现,其特点是月经来潮前数小时已感疼痛,来潮后疼痛逐步加剧,疼痛常呈痉挛性、阵发性下腹部疼痛·6…···试读结束···...

    2022-08-27 基础护理学绪论 护理学绪论

  • 《NANDA护理诊断》(美)T.希瑟·赫德曼(T. Heather Herdman),(日)上原重美·卡米丘鲁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NANDA护理诊断》【作者】(美)T.希瑟·赫德曼(T.HeatherHerdma),(日)上原重美·卡米丘鲁主编【页数】494【出版社】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9.03【ISBN号】978-7-5192-5888-7【价格】140.00【分类】护理学-诊断学【参考文献】(美)T.希瑟·赫德曼(T.HeatherHerdma),(日)上原重美·卡米丘鲁主编.NANDA护理诊断.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9.03.图书封面:护理诊断》内容提要:本书是护理诊断的官方指南,由希瑟·赫德曼博士和上原成美·卡米丘鲁博士在第10版内容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并由NANDA国际(NANDA-I)审阅和通过。在本版中,作者以本科护理水平撰写了引言,为读者提供了所需要的关键信息,从而便于读者理解评估、评估与诊断和临床推断的联系,以及护理诊断分类结构的目的和使用方法。其他更新内容包括:18项新增护理诊断和72项修订的护理诊断,11项更新的护理诊断标签,以保证这些诊断与目前的文献报道一致,并更完整的体现人类反应。本书对大部分护理诊断定义做了修订,特别是诊断性指示术语(定义性特征、相关因素、危险因素、相关条件和危险人群)的危险型诊断标准,从而进一步帮助读者明确此类诊断。所有诊断性指示术语的编码可用于电子版护理诊断的记录。新诊断的网络资源见各章节的参考文献清单。本版护理诊断是所有护生、专业护士、护理教育者、护理情报人员和护理管理者必备的参考书。《NANDA护理诊断》内容试读Part1第1部分NANDA-I术语组织机构与基本信息1.引言2.2018一2020版《护理诊断与分类》新增内容3.变动与修订4.管理与组织NANDA-I护理诊断:定义与分类(2018一2020)】1引言第1部分详细介绍了新版(2018一2020)NANDA-I分类系统,内容涵盖了新版次的主要变动:新诊断和修订的诊断,废弃的诊断,标签变化,续版标准化诊断性指标术语,以及对相关情况和危险人群的介绍。对一些组织和个人所提交的新诊断或修订的诊断,被NANDA采纳的诊断也做了说明。读者一定能注意到,几乎每一项诊断都有一些变动,因为我们致力于提高这些在诊断性指标(定义性特征、相关因素、危险因素)范围内的术语的标准化。另外,危险人群和相关情况的收集是由ShigemiKamituru博士领导的一个艰苦过程。每一项诊断均参照符合这些术语定义的相关因素或危险因素进行了修订。2NANDA-I术语—组织机构与基本信息第1部分22018一2020版《护理诊断与分类》新增内容此版本中的变动是基于读者的反馈,以解决学生和护理工作者的需求,特别是为护理教育者提供更多的支持。临床推理中增加了新信息;所有章节在此版本中均进行了修订。3NANDA-I术语一组织机构与基本信息第I部分制定相关的指导。在此阶段,标签被归类为“获得发展”,并在NANDA-I网站上依其内容进行确认。LOE1.2:标签和定义标签清楚,并以基础水平陈述。定义和标签一致。标签和定义明显区别于NANDA-I其他的诊断和定义。定义不同于定义性特征和标签。这些组成要素未纳入定义。在此阶段,诊断必须和当前NANDA-I对护理诊断的定义一致(见术语词汇表)。标签和定义应有明确的参考文献支持。在此阶段,标签及其定义被归类为“获得发展”,并在NANDA-I网站上依其内容进行确认。LOE1.3:理论水平如果可能,定义、定义性特征和相关因素、危险因素均以附有理论参考的形式提供。专家的意见可用于证实诊断的需要性。在此水平接受诊断的目的是促进对概念的讨论,检测临床可用性和实用性,并推动研究。在此阶段,标签及其各组成要素被归类为“获得发展和临床有效性”,并在NANDA-I网站上依其内容和本书独立章节进行确认。LOE2:接受发表并被纳入NANDA-I分类系统LOE2.1:标签、定义、定义性特征和相关因素、危险因素、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引用针对定义、每一项定义性特征、每一种相关因素或危险因素。另外,要求针对每一项诊断提供来自标准化护理术语的护理结局和护理干预[如护理结局分类(NurigOutcomeClaificatio,.NOC),护理干预分类(NurigItervetioClaificatio,.NIC)]。LOE2.2:概念分析需满足L0E2.1中的标准。另外,要求最终以书面概念分析的相关文献描述性的综述形式,展示诊断依据的现存实证性知识体系。文献综述/概念分析支持标签和定义,并包括对定义性特征和相关因素(针对问题聚焦型诊断)、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型诊断)或定义性特征(针对健康促进型诊断)的讨论5NANDA-I护理诊断:定义与分类(2018一2020)和支持。LOE2.3:与咨询专家制定诊断相关的一致性研究需满足LOE2.1中的标准。包括征求专家意见、德尔菲法和以护士为对象的诊断构成要素的类似研究。LOE3:临床支持(有效性和检测)LOE3.1:文献整合需满足LOE2.2中的标准。整合采用文献综述的方式。需提供综述中采用的研究术语/研究对象标题(MedicalSujectHeadig,MeSH)术语,以帮助未来的研究者。LOE3.2:与诊断相关的临床研究,但不适用于群体需满足L0E2.2中的标准。叙述包括与诊断相关的研究描述,包括定义性特征和相关因素,或危险因素。研究可能是以患者为对象的质性研究,或采用非随机抽样的量性研究。LOE3.3:设计严谨的小样本临床研究需满足LOE2.2中的标准。叙述包括与诊断相关的研究描述,包括定义性特征和相关因素,或者危险因素。这些研究中采用随机抽样,但样本量有限制。LOE3.4:设计严谨的充分随机样本临床研究,能够普及全人群需满足L0E2.2中的标准。叙述包括与诊断相关的研究描述,包括定义性特征和相关因素,或者危险因素。这些研究中采用随机抽样,并且样本量充分,使研究结果能够普及全人群。3.2健康促进型诊断定义的变化健康促进型护理诊断的所有定义在本次修订中做了变动。这些变动反映了对促进人群健康的认知,以护士的行动作为患者的代言,即使受影响的患者无法口头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新生儿,存在阻碍口头表达意愿情况的患者等)。修订的定义如下(划线为新表述)。6···试读结束···...

    2022-08-26

  • 《骨科临床诊断与护理》王伟,梁津喜,杨明福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骨科临床诊断与护理》【作者】王伟,梁津喜,杨明福主编【页数】240【出版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6【ISBN号】978-7-5578-6547-4【价格】65.00【分类】骨疾病-诊断-骨疾病-护理【参考文献】王伟,梁津喜,杨明福主编.骨科临床诊断与护理.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6.图书目录:护理》内容提要:本书分七章,绪论、创伤与急救、骨折、颈椎疾病、关节疾病、骨肿瘤、骨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调控。内容包括:骨的结构组成与循环代谢骨和骨组织的生物力学等。《骨科临床诊断与护理》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骨的结构组成与循环代谢一、骨的基本结构骨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由多种细胞和基质组成,前者有骨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后者包括胶原纤维、蛋白多糖和羟磷灰石结晶。1.骨细胞根据形态和功能,骨组织内的细胞可分为三种类型: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1)成骨细胞它是骨基质的原始生产者,是由骨内膜和骨外膜深层的骨原细胞分化而成,常位于新生骨的表面,具有制造基质中的胶原和糖蛋白成分的功能,还能引起骨质矿化、调节细胞外液和骨间电解质的流动,常在新骨表面形成一层单层细胞。活跃的骨原细胞呈立方形或柱状,当骨形成缓慢时则变为扁平状或梭形。其胞质丰富,呈嗜碱性;核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有1~3个核仁;染色质少,较透明。成骨细胞膜表面可见多数短的微绒毛突起与邻近的细胞连接。电镜下,胞质基本上由发育良好的粗面内质网占据;核糖体游离或附着于内质网膜上,形成膜状管结构;线粒体较多,小而呈圆形。此外,还可以见到溶酶体空泡与糖原等。(2)骨细胞它是骨组织中的主要细胞,位于骨陷窝内。成熟的骨细胞体积较小,呈枣核状或为卵圆形:其胞质少,嗜碱性。核呈梭形,染色质多而深染。新生成的骨细胞则具有与成骨细胞相似的特征,即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大的高尔基体和数量众多的线粒体。骨细胞表面具有多数纤细而长的突起,与相邻细胞相互连接,以利于组织液的交换。突起一般位于穿破骨基质后所形成的隧道(称为骨小管)中,突起周围也有一条约1um宽的狭窄的间隙,不含胶原纤维。此间隙内可能有间质液与代谢物的循环。骨细胞在基质内均匀分布,排列1骨科临床诊断与护埋规则,其纵轴与所在板状系统的纵轴一致。骨细胞除参与骨的生成外,也参与骨的吸收(骨细胞吸收)。当骨细胞处于溶骨期时,其细胞器与破骨细胞的细胞器极为相似。当处于生骨期时,则具有成骨细胞的特征。(3)破骨细胞来自造血组织中的单核/巨噬细胞,是一种多核巨细胞,含有丰富的酸性磷酸酶和胶原酶,具有吸收骨和钙化软骨的功能。其体积大小相差悬殊。核数亦不相同,有2~20个不等,但在切片标本上仅见其中数个。破骨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呈嗜碱性,有时嗜酸性,与其功能状态有关。胞质内含颗粒与空泡。核圆形,透明。电镜下,功能活跃的破骨细胞胞质内含有相当多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线粒体量多,内含电子致密性颗粒。此外,尚可见到溶酶体及大小木等的空泡,其特征性结构为细胞膜在贴近被吸收骨一侧形成许多密集的皱褶,称为皱褶缘,以增加破骨细胞的面积,有利于骨质吸收。破骨细胞贴附在骨的表面,在吸收陷窝(豪希普陷窝)内进行破骨性吸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使局部H值降低,溶解矿物质成分,并通过分泌溶酶体酶消化其有机物成分,两者是同时进行的。此外,还可通过吞噬作用将骨矿物摄入至细胞内,并溶解之。多种因素可加强破骨细胞的作用。全身因素(如甲状旁腺激素)可促使破骨细胞形成且使其功能增强,同时还可改变细胞膜对钙磷离子的渗透性作用。局部因素包括外伤、机械性压力,在骨折的塑形阶段都可见到破骨细胞。2.骨基质骨基质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有机物包括胶原、蛋白多糖、脂质,特别是磷脂类。无机物通常称为骨盐,主要为羟磷灰石结晶和无定形磷酸钙。(1)胶原约占有机成分的90%,是一种结晶纤维蛋白原,包埋在基质中,具有典型的X线衍射像和电镜图像,并有64m轴性周期,其主要成分为氨基己酸、脯氨酸、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后两者为胶原所特有。胶原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韧性,有良好的抗机械应力功能,其主要作用就是使各种组织和器官具有强度结构稳定性。(2)蛋白多糖占有机物的4%~5%,是糖类与蛋白质的络合物,由成纤维细胞、成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产生,由透明质酸、蛋白核心与蛋白链以及多糖侧链构成。骨最主要的多糖是硫酸软骨素A。(3)脂质:在骨有机物中少于0.1%,具有重要功能的是磷脂类,它能间接地增加某些组织的矿化,并在骨的生长代谢过程中起一定作用。(4)诞蛋白:诞蛋白对钙离子有很强的亲和力,也能结合磷酸钙结晶,其作用与钙化有关。2第一章绪伦(5)骨盐:占骨重量的65%~75%,大多沉积在胶原纤维中。在全部矿物质中,约45%是无定形磷酸钙,其余的大部分是羟磷灰石结晶骨质中次要的矿物质是镁、钠、钾和一些微量元素(如锌、锰、钼等)。二、骨组织结构胚胎时期首先出现的原始骨系非板状骨(或称编织骨),此后非板状骨被破坏,被基质呈分层状的骨所代替,称为继发性骨或板状骨。骨的基本组织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1.骨膜被覆于骨表面的、由致密结缔组织所组成的纤维膜称骨外膜,附着于髓腔内面的则称骨内膜。(1)骨外膜①纤维层:是最外层的一层薄的、致密的、排列不规则的结缔组织,内含较粗大的胶原纤维束,有血管和神经束在其中穿行。有些粗大的胶原纤维束向内穿进外环层骨板,称为贯穿纤维,亦称沙比纤维。②新生层(成骨层):是骨外膜,其内层与骨质紧密相连,粗大的胶原纤维很少,代之以较多的弹性纤维,形成薄的弹性纤维网。在骨的生长期,骨外膜很容易剥离,但成年人的骨膜与骨附着牢固,不易剥离。内层细胞在胚胎或幼年期直接参与骨的形成,至成年后则保持潜在的成骨功能。(2)骨内膜除附着于骨髓腔内面外,也附着在中央管(哈弗斯管)内以及包在骨松质的骨小梁表面。骨内膜的细胞也具有成骨和造血功能,成年后呈不活跃状态,一旦骨有损伤,则恢复成骨功能。2.骨质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长骨的骨密质由外到内依次为外环骨板层、骨单位(哈弗斯系统)和内环骨板层。(1)外环骨板层:外环骨板由表面数层骨板环绕骨干排列而成,与骨外膜紧密相连,其中有与骨干垂直的孔道横行穿过骨板层,称为穿通管,营养血管由此进入骨内。(2)内环骨板层:由近髓腔面的数层骨板环绕骨干排列而成,最内层为骨内膜附着面亦可见垂直穿行的穿通管。(3)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是骨密质的基本结构单位,为内、外环骨板层之间及骨干骨密质的主体。在由继发性板状骨代替原始编织骨的同时发育形成。骨单位为厚壁圆筒状结构,与骨干的长轴平行排列,中央有一条细管,称为中央管。骨细胞位于骨陷窝内,骨小管系统把中央管和骨陷窝连接起来,供骨细胞摄取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中央管内有小血管和细的神经纤维,仅有单条的小血管,大多为毛细血管。如同时有两条血3骨科临床诊断与护理管,其一为厚壁,另一条为薄壁,为小动脉或小静脉。中央管与穿通管互相呈垂直走向,并彼此相通,血管亦相交通。骨松质的骨小梁也由骨板构成,但结构简单,层次较薄,一般不见骨单位。有时仅可见到小而不完整的骨单位,血管较细或缺如,骨板层间也无血管。骨细胞的营养由骨小梁表面的骨髓腔三、骨的血液供应长骨的血供来自三个方面:干骺端、骨端和骨骺动脉,滋养动脉以及骨膜的血管。1.髓内营养系统滋养动脉是长骨的主要动脉,供应长骨全部血量的50%~70%。滋养动脉一般有1~2支,经滋养孔进入骨内,入髓腔后即分为升、降两支到达骨端,沿途发出许多细小的分支,大部分直接进入骨皮质,并与骨外膜动脉、干骺端动脉的分支共同组成髓内营养系统,另有一些分支进入髓内血管窦。髓内营养系统是髓内的重要血供来源,还能供给骨皮质的内2/3或更远的一些部位,并且穿过内环骨板与中央管中的血管形成吻合支。进入骨髓血管窦的一些小动脉则供给骨皮质的骨内膜,髓内营养血管以放射状分布,形成髓内和皮质内毛细血管,大约30%的血液流至骨髓的毛细血管床,70%的血液流至皮质内毛细血管床。骨髓和骨皮质的毛细血管床互不联系,血液回流也是骨膜的血管骨外膜动脉的分支穿过外环骨板与中央管内的血管吻合,供应骨干骨密质的外1/3。骨膜外层表面有一血管丛,它既与骨骼肌的血管吻合,又与骨膜的内层血管网相连。这样,骨骼肌血管体系与骨膜血管体系的吻合使骨干具有双重血供。2.骺动脉和千骺端动脉骺动脉和干骺端动脉发自骨附近的动脉,它们分别从骺板的近侧和远侧进人骨内,幼年时期两者是相互独立的,成年后相互吻合,并有分支到达关节软骨深面的钙化层或形成袢状动脉网。骺板骨化后也和滋养动脉的升、降支形成吻合支。不规则骨、短骨和扁骨的动脉多来自骨膜动脉或滋养动脉,它在骨膜下呈网状分层排列。3.静脉回流上述营养动脉都有静脉伴行,长骨具有一个较大的中央静脉窦,来自骨髓毛细血管床(即血管窦)的血液通过横向分布的静脉管道直接流入中央静脉窦或先引流至大的静脉分支,然后再汇入中央静脉,将静脉血引流出骨,仅有5%~10%的静脉血经营养静脉回流。四、骨的代谢人体内钙、磷代谢是既具有相互作用,又能保持相互平衡的两个系统:一为离子化与4第一章论活性代谢池,含钙数量虽少,但功能却极为重要;另一为非活性离子钙的储存器,即骨。磷完全以离子状态无机磷酸盐的方式存在于血液中,在骨内和钙结合成羟磷灰石。1.钙在骨代谢中的作用钙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元素,体内的钙含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成人体内钙含量约为1kg,其中细胞外液与肌肉中的钙量不超过10g,其余均以磷酸盐、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骨组织中。(1)钙的吸收:钙吸收部位在小肠上段。奶和奶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每天成人食入约0.6~1.0g,但仅200~500mg被吸收,其余经粪便排出。钙在肠道内经特殊机制摄取,其吸收依赖于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由内源性分泌的钙大部分被重吸收,因而吸收机制就更为复杂。由肠分泌作用从粪便中排出的为内源性钙丢失。净吸收与实际吸收的区别在于净吸收是指摄人量和粪便中排出量之间的差值。实际吸收是将内源性分泌的钙吸收也包括在内,所以净吸收低于实际吸收。(2)钙的排泄:钙的排泄主要通过肾,小部分通过肠道。排泄量个体差异很大,受每个人的饮食和其他多种因素影响。成人24小时经肾排泄量为50~250mg,儿童一般情况下为4~6g/kg,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均属异常。测定正常值时,应事先细致地控制数日食入钙。离子由肾小球滤过,约99%在肾小管被重吸收,重吸收率取决于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激素的水平。(3)钙的功能①钙是血液凝固的必要物质。②对保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和肌肉的收缩作用起重要作用。③参与黏蛋白和黏多糖的构成以及许多酶的形成。④维持细胞渗透压。⑤调节酸碱平衡和加强骨的机械力量。2.磷在骨代谢中的作用骨内磷酸盐和血中离子状磷酸盐保持着动态平衡。正常成人每天磷最低需要量是0.88g,生长期儿童和孕妇稍多。奶、蛋、肉类和谷类食物是磷的主要来源,磷全部在小肠吸收。食物中的磷大部分是有机结合磷,在胃中H值呈酸性时并不释放出来;而在适当的肠磷酸酶活性和H值为9.0~10.0时,结合磷于回肠发生分解,小肠即可吸收大部分磷,吸收过程受维生素D控制。血清磷以无机磷酸盐离子形式存在,约60%的摄入量经尿排出。正常情况下,每天磷排泄量为350~1000mg,平均800mg。血清钙磷比值保持一种动态平衡,摄入钙过多,会使磷酸盐在小肠内变为不可溶性,使磷的摄入减少,导致低磷性佝偻病或骨软化。摄人钙量少,血清磷水平增加,会引起代偿性甲状旁腺激素增多,出现骨吸收、尿磷酸盐排泄增加。在甲状腺激素作用下,肾小管5骨科临床诊断与护理磷的重吸收减少,钙的重吸收增加,使血钙水平趋于正常。3.维生素与骨维生素是一种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在物质代谢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机体内不可缺少的物质。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其理化性质各不相同,下面介绍几种与骨的代谢有关的维生素。(1)维生素A:有促进成骨细胞成骨的作用,缺乏维生素A时引起佝偻病。若维生素A过量可引起中毒现象,慢性中毒时出现食欲不振、烦躁、四肢肿痛及运动障碍等。(2)维生素C:可增加小肠对钙的吸收,并能促进骨骼钙化。维生素C缺乏时可见到特殊的骨变化,如骨骺和骨干分离、肋骨呈念珠状、骨皮质变薄等。长期缺乏维生素C,开始出现关节强直,其后在长骨骨干处出现相当数量的骨膜下海绵状骨,并有典型的骨质疏松。(3)维生素D:是与骨代谢关系密切的维生素。维生素D2(钙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是体内两种主要的维生素D,都具有较强的抗佝偻病的能力。维生素D存在于牛奶、谷物、人造黄油中。维生素D以其生物学活性形式协助小肠吸收钙,缺乏时会使软骨钙化过程和骨样组织矿质化过程受阻,导致佝偻病和骨软化症。此外,维生素D对破骨细胞的吸收和钙质在骨内的代谢也很重要。五、骨的钙化骨的钙化是极为复杂而微妙的过程,主要是指在有机质内有秩序地沉积无机盐的过程」它涉及细胞内、外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过程,即产生凝结现象,使钙磷结合形成羟磷灰石[Ca。(PO,)6(OH)],最初构成非晶体状磷酸钙盐,然后逐渐形成晶体形式。羟磷灰石结晶呈针状或板状。钙和磷酸盐离子在非晶体和晶体的磷酸钙盐中是平衡的,这种平衡要受局部H值、降钙素、成骨细胞等因素的调节与控制。骨的钙化,主要围绕着骨基质内发生钙化,而与骨基质极为相似的结缔组织中却不发生钙化。影响骨钙化的因素有:1.胶原名骨胶原含有丝氨酸和甘氨酸,大量的丝氨酸以磷酸丝氨酸盐的形式存在,在胶原基质的纤维上、纤维内与钙离子结合或与磷离子结合,形成羟磷灰石结晶。2.黏多糖类黏多糖是大分子的蛋白多糖类物质,这种蛋白多糖复合物和钙化作用有关。软骨开始钙化时,蛋白多糖的浓度有所增加,当钙化进行时,则浓度明显下降。酸性蛋白多糖的游离阴离子可选择性结合钙离子,减少羟磷灰石结晶的形成,从而抑制钙化作用。当蛋白多糖被酶分解后,就解除了这种抑制作用。6···试读结束···...

    2022-08-26 骨科的诊断 临床骨科诊断与治疗

  • 《欧洲的老年护理 上下》(奥)赖克森瑞(Leichsenring,K.),(英)比灵斯(Billings,J.),(荷)尼斯(Nies,H.)编著;丁志宏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欧洲的老年护理上下》【作者】(奥)赖克森瑞(Leicherig,K.),(英)比灵斯(Billig,J.),(荷)尼斯(Nie,H.)编著;丁志宏译【丛书名】当代老年学名著译丛【页数】491【出版社】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6.04【ISBN号】978-7-5539-3778-6【分类】老年人-护理-社会服务-研究-欧洲【参考文献】(奥)赖克森瑞(Leicherig,K.),(英)比灵斯(Billig,J.),(荷)尼斯(Nie,H.)编著;丁志宏译.欧洲的老年护理上下.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6.04.图书封面:护理上下》内容提要:本套丛书涵盖英、美等国家关于老年学领域多个重要问题的讨论和思考,填补了该领域的学术空白。本书主要是对欧洲长期护理政策的系统研究,包括欧洲长期护理政策设置的方法和理论基础,非正式护理和正式护理的连接,长期护理的资金筹集、输送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以及长期护理质量的评价等。在我国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长期护理体系的建立亟待加强,本书对我国护理体系的建立有借鉴作用。《欧洲的老年护理上下》内容试读第一部分概述第1章系统解决长期照护问题—研究目标和方法JemyBillig,KaiLeicherigadLiWager1.一个有关长期照护的系统性视角:目标和定义过去50年里,全球健康医疗体系为该阶段人类主要成就之一—预期寿命的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大众传媒对于此进步的报道却常常忽视科学发展对提高人类寿命的积极影响,反而将其描绘成一些具有灾难性的情境,如“人口噩梦”或者“老龄海啸”。无可争议的是,当今社会的确正与人口变化而导致的问题做着艰苦的斗争,尤其是在欧洲,日益上升的老年人比例使社会对健康和社会护理的需求量也在增加。为回应这种需求,我们迫切需要相关政策以及行动的出现,这也成为本书作者们在一个系统性的视角下,仔细探讨这些问题以求改善,并进一步发展对老年人所开展的长期照护活动的主要原因。总的来说,在欧洲国家间,长期护理仍然是一个呈现碎片化特征的领域,缺乏一些共同认可的概念。在很多国家,它仅仅是出现于正式与非正式照护,或003·是健康与社会护理服务结合处的一个想法。在欧洲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政府对公共支出的限制也扼杀了长期照护需要改善且亟须改善的势头。在这一领域,其他诸多的关键性挑战,在面对这一领域的政策和实践中已日趋明朗,如缺乏明确管理机制和财务机制,对未经培训的流动护工的依赖增加,各项服务之间缺乏协调,非正式护理人员的负担,以及缺乏护理中的用户参与等问题。(EuroeaUio,20l2Colomoetal.,2011Bettioetal.,2006Cota-i-FotadCourage,2011Lamuraetal.,2008Bewleyetal.,2011Hofmarcheretal.,2007)然而,本书的目的在于,通过呈现欧洲长期照护中最相关主题和关键议题,并关注政策和实践的进步与提升来“反转”这些清晰表述的挑战内存在的消极性。这些建立在欧洲先进技术和最新治理基础之上的案例,将被用来描述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应如何以及向什么方向进行建设。这些案例中包括一些在特定环境下能在不同国家间转换和维持的例子,以此来确保这些领域中的工作可以从用以影响和改善老年人照护所必需的知识和手段中受益。此外,对长期照护项目进行评估的方法也将被包括在内,为的是给那些拥有能力的从业者提供主动创造的可能性。支撑本书的是一项由欧盟资助的第七框架计划,名为“健康系统和欧洲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构建预防、康复、服务质量和非正式护理之间对接和联系模型”(INTERLINKS,之·004·后翻译为互联或者互联模型)。互联模型已经将一系列主题、次主题和135个关键问题集中至一个长期照护的网络框架中,并用一百多个老年人在长期照护中的真实例子来说明。这个知识库使领域的工作人员能够运用这些证据来评估和提升他们自身的实践水平。通过集中这些例子,互联模型已经就如何使老年人服务在整个欧洲发展和推进方面获得了一些尖锐并很有针对性的创新和运转,而这些分析将成为本书探讨的案例和议题的基础。因此,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知识进步和实践发展所带来的益处:·对长期照护的“身份”现在是如何被理解的,以及它与老年人护理在未来几年里逐渐发展的政策和实践是什么关系的讨论。·对克服医疗和社会照护服务、正式和非正式照护之间分歧的新方法进行描述和批判性分析保持关注。这些包括以用户为中心的护理、支持非正式护理人员,不同种类工作之间的衔接、协调护理和整合护理的新方法等方面的改善。·对长期照护体系的构建进行描述和批判性评论,同时介绍新话题,如预防与康复、志愿服务、质量进步和信息技术等,并对资金来源和治理机制进行评述。·对一些关键议题如长期照护中的流动护工以及他们带给服务发出国和接收国各自的影响、生命末期护理的道德和操作性问题的讨论。·005·从长期照护的视角出发,我们必须始终把医疗和社会服务视为平等的部分,并全面地对其进行考虑,但这一点总是无法很充分地解决,因此跨学科工作将成为此领域取得进步发展的奠基石。本书的贡献就在于为关于这些视角是如何融入到这些描述性的案例提供了线索。这本书的核心是保证接受长期照护的人员和非正式护工的被关注程度,尤其是护理人员,他们既要被视为护理的协同提供者,同时又要被视为同样具有寻求支持需要的人员。这是一个在老年人长期照护中洞悉“整体系统”构建的必经步骤。在地理位置上,关于描述性案例的经验性证据取自于14个代表不同“照料文化”的欧洲国家,而在更宽广的国际视角下的文化因素也包括在内。因此,该介绍性章节的目的就在于勾勒出本书出版的背景、互联模型的目标和为长期照护在社会和医疗护理、正式和非正式护理分歧之间建立联系提供依据。本章还将包括互联模型长期照护框架背后的术语以及方法论过程的内容,以此来为全书中描述的一些个人案例基础提供基本原理。2.讨论长期照护和医疗体系之间的对接问题对长期照护日益增长的需求唤起了出台政策的需求,与此同时,需要考虑到整合不同政府部门、社会部门和私人赞助者的不同作用。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需要照料的·006····试读结束···...

    2022-08-22 老年护理学PDF 老年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